第十五章 小额贷款的思考
“好了好了,二位女士,我已经冷静很多了。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呐,这是你们的小费,现在请圆润地离开我的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卡特的办公室内。卡特满头大汗地掏出几十美元强行塞给站在面前的两位女性工作者,并“客气”地请她们离开。
这种不可描述的行当自古存在且一直未曾断绝,也不可能断绝。道格拉斯这种小地方也不会少了这些人的身影,但相应的,市场需求催生市场供应。
就这么屁大点的小城市,需求能有多大?这女性工作者的质量能有多高?有个洞就完了呗...
但令人冷静的效果却被她们以另类的方式做到了!
画面倒回三分钟前,当卡特听到敲门声,迫不及待地拉开房门后。两个浓妆艳抹,穿着渔网袜,年纪起码三十往上,体重一百三往上的白人女性就这么戳在了卡特眼前,更辣眼睛的是,其中一位大妈居然还涂了紫色的眼影...
那家伙,真是要多恶俗有多恶俗。面对这样两位绝世“美人”,卡特他能不冷静吗?他敢不冷静吗?!
最终,在耗费了半小时,且浪费掉两百美元后,卡特冷静地坐回办公桌后,叫来面色古怪的古德曼...
“古德曼叔叔,麻烦你帮我把现在布莱克银行的贷款资料拿给我看看吧。”
“好...那个...您这么快就完事了?”
古德曼应声领命,转身而出...出到了一半,古德曼忽然回过头,试探性地问道。
“滚!”
少年人的尊严仿佛受到了冒犯,恼羞成怒地一指门口。又又又半个小时后,这次轮到少年一脸古怪地抬头了:
“古德曼叔叔,为什么来贷款的都是白人?我们道格拉斯两万多黑人,都不需要贷款吗?他们都这么有钱?”
“嗯?黑人?他们...他们不是不来贷款,而是他们根本没有一件像样的抵押物来贷款。至于担保,不是我不信任黑人,而是他们那种帮派似的团伙,彼此担保,换成你,你能相信他们吗?”
古德曼吸了一口卡特散去的香烟,差点没被呛死。他怎么也想不到卡特看了半天贷款资料后,居然问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奇怪吗?
对卡特来说,他觉得很正常。他是真的很好奇,为什么所有的贷款资料里,借贷人都是白人,一个黑人都没有。甚至连储户,黑人都非常非常得少,一百多白人储户里,只有那么一两名黑人储户。而且还都是开的支票账户,连储蓄账户都没有。
又不要有利息的储蓄,又不贷款,卡特很难不怀疑这帮黑人是不是真的贼有钱?前面刚说过,由于七十年代的高通膨导致在美国,贷款消费要比正常消费划算得多。不要贷款,好,姑且算是黑人不相信银行,不敢贷,那存款呢?
存在银行多少也有利息吧?哪怕赶不上通货膨胀率,也比你放在自己家里一毛钱利息都没有要强吧?结果这帮人,既不贷款也不存款,简直活得像特么个圣人,已经可以不食五谷了!
而在古德曼眼里,不贷款给黑人,简直是天经地义。就没听说过哪家银行贷款给黑人的,不说什么歧视不歧视的问题,就他们那点家底,拿什么来抵押?
没有抵押,担保人也信不过,那凭啥放贷给他们?这贷款放出去,还能收得回来?
“唔...你说的有道理。但道格拉斯市这么多的黑人,其实也是一片庞大的潜在市场,你说如果我们推行面向黑人的无抵押贷款怎么样?因为没有抵押,所以我们可以提高利率,然后...”
“你疯了?!贷款给黑人?还是无抵押贷款?他们不会还钱的,你这不是在贷款,是在发福利!你特么的该去竞选总统,把你这什么给黑人无抵押贷款的事一宣布,那帮黑人都会投你的票!”
卡特的“然后”还没说完,古德曼就揭竿而起了。嘴角叼着的香烟掉在地上都顾不得了,激动地连连拍桌,试图唤醒这个异想天开的小老板。
“你是开银行的!银行!不是福利院!从来就没有哪家银行借钱是不需要抵押的,没有抵押物,别说黑人了,白人都不会还钱!”
“你这么想想,我古德曼现在来借钱了。如果我把我这支价值两百美元的手表抵押给你,找你借了160元,如果我不还钱,我这支两百元的手表就归你了。我亏40,但我不想亏欠,所以我必须还钱!”
“但现在我什么都不用抵押,我借了160元,我不还钱,这两百元的手表还是我的。等于我赚了360元!既然这样,我凭啥要还钱?”
当然是因为征信啊!
卡特差点脱口而出,但随即闭嘴。的确,后世看小额无抵押贷款看多了,所以下意识地就想到了以无抵押贷款的方式来扩大经营。但却忽略了催还问题...
但既然想到了后世的小额贷款,卡特又意识到了另一个绝妙的点子:分期还款!
前面说过,这年月的贷款几乎没有分期还款一说。都是借多少年,到年限了,连本带利一次偿付。这样一来,对借款人来说,要在某一时间点一下拿出一大笔钱,是个不小的压力;同样,对出借人,也就是银行、放贷机构而言,这样做虽然方便了资金回收,但在利率方面就不太好做文章了。
毕竟一次要还的利息,与本金、年限一除,很容易就能发现实际利率到底是多少。而分期还款,尤其是什么等额本息之类的花样出来以后,九成九的借贷者,其实压根就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按什么标准的利息在还款。
只是打眼一瞧,嘿,每个月还的钱好像都不多,完全还得起啊!于是稀里糊涂就借了款。这里面可操作的地方又多了不少,比如万一你哪一次忘记还了,有了逾期,有罚息吧?这罚息又是多少?罚息再加你原来的本息这又又又是多少?
卡特自己搞不清这里面的门道,但只看未来,几乎无论什么平台都开出了自己的小额贷款业务就知道,这里面的利润绝对是一笔及其庞大的数字!
只要能解决这年头的催还问题,那这种小额贷款业务,绝对是在联邦基金利率上涨外的又一个超值盈利点!而且,这两者似乎还能联动起来...
第十六章 分期贷款的危害
联邦利率涨,各家银行的贷款利息也会涨,而且涨完后按照卡特的推测,应当是不会低于百分之三十二的。这么一来,贷款者想贷款前,掐指一算,一年的年利率百分之三十多,这特喵不出三年就要还两倍的钱给银行。
这可怕吗?当然可怕!于是贷款者不敢贷了,但他还有贷款需求吗?当然有!没有贷款需求,他也不会去银行咨询贷款不是?
假如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布莱克银行横空出世,告诉他,来我这贷吧!虽然我的利息不低,但你可以慢慢还。借一千美元,一年还的话,每个月只用还一百美元左右就可以了,这就少很多了;要是按两年还的话,恭喜你,这样你每个月就只需要还67美元了!要是三年...
总之,借得时间越长,你每个月需要偿还的款项就越少。可特喵这么还款,自己这个放贷者,反而赚得更多!
因为对比一次性偿还本息,逐月还款时,自己每个月都有资金回流,然后自己又可以拿这笔钱,接着放贷。所谓的杠杆,就出现了!
一百万的本,这么循环一段时间,放出两三百万的贷款都很正常啊!
“嘿嘿!你有在听吗?你不会还惦记着无抵押贷款的事吧?”
卡特越想越美,越想就越出神。这幅神游天外的样子,让古德曼气得瞪起眼子,抬起蒲扇大的巴掌在卡特眼前晃了晃。
“啊,没有。无抵押贷款的事情暂时搁置,我回头再好好想。但刚刚我想到了另一个点子,咱们现在的贷款坏账率一般是多少?”
“通常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直到这几年经济不景气,才慢慢涨了起来。现在大概百分之八左右吧。”
古德曼狐疑地瞅着卡特,生怕卡特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知道了,我有一个新想法...”
草!怕啥来啥!
古德曼眼睛一瞪,身体气得颤抖,抬起手就要...
“关于还款,咱们以后可以试试分期还款。不再要求到期后一次偿还本息,将本息合计到一块,然后分散到每个月,让他们逐月还款,这样客户的压力也小一点,我们的资金也更容易回笼。应该能降低一些坏账率,哪怕降低不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笔账一坏就坏到颗粒无收。”
卡特一边低头点烟,一边淡淡地说道。说完后抬起头,只见古德曼的手臂前伸,悬在半空。不禁好奇地问道:
“古德曼?你这是在做什么?”
“啊?我...我...捞头,对,我准备捞捞头。昨天忘记洗头发了,有点头皮发麻!哈哈哈~”
前伸的手臂十分自然地绕回头上,此刻古德曼还真有点头皮发麻的味道。作为一个银行从业者,该有的金融敏感度他都有。
几乎是在听到卡特讲述的瞬间,古德曼就意识到了这个还款方式改变里蕴含的价值,但同时,他也想到这里面存在的问题。
“嘶~卡特,不知道你清不清楚,分期贷款其实早就出现了。1800年的《哈里森法案》里,将公共土地卖给农民,就是用的分期贷款的方式,购买土地的人只需要先出25%的首付,剩下75%在四年里分三次偿还就行。”
古德曼薅了一把自己的头发,叹了一口气后,接着说道:
“除了《哈里森法案》外,五十多年前,美国也很流行分期贷款。尤其是在汽车相关的行业,1900年时,美国还没有汽车,但到了1929年,美国九成以上的家庭都有了汽车。你觉得当时的人们真的有那么多钱买这么多车吗?”
啊咧?啊咧咧??
此刻的卡特颇有点《庆余年》里范闲在老爹面前炫耀玻璃、水泥的即视感。尴尬不尴尬暂且不论,卡特的内心在咆哮:既然你们特么早就有了分期付款,为毛现在贷款都是一次偿付啊?
“分期付款的发明,是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这里面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过度消费,分期贷款来的钱,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但当时的人们都疯了,他们意识不到这点。我跟你借你一千美元,每个月只用还一百,我还有九百,生活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然后我又看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商品,于是我又贷了一千,每个月我还有八百,生活就有点勉强了,再然后我...你明白了吧?”
“这是对客户来说的情况,在商家这边呢。假设我现在有家汽车工厂,本来我想着我这地方的富人不多,一个月能卖出三十辆车就不错了,于是我只买了一条生产线,雇佣了十个工人。结果现在忽然有三百个人挥舞着钞票要来买车,你说我卖不卖?”
那肯定卖啊!对商家来说,有人买,你还不卖?嫌钱烫手不成?
话说到这,卡特就已经明白了。
无非是由于分期贷款的存在,人为地将人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了一大截。那么又是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人们要的货多了,工厂就只能玩命增产。
购买更多的生产线,雇佣更多的工人,开出更高的薪水挖人,甚至在这个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工厂也在贷款。结果有一天,人们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贷款已经很多了,未来几年的工资排除吃喝等基本生活保障以后,还了贷款自己就分文不剩了。
于是,人们不敢贷款了,不贷款,就意味着没有消费了。这时候工厂咋办?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那么多条生产线几乎是荒废状态,还有大量的人员工资要付。于是乎,工厂开始裁员,这一裁员,就宛如一根导火索一般将这条通往炸药的引线点燃了。
在那种大环境下,工厂的工人,会不贷款吗?现在工作没了,贷款可还在啊!
生活都出了问题,哪里还有钱还贷?他们没钱还贷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就是银行傻眼。因为坏账率开始攀升了,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要节约成本,只能怎么办?
裁!接着裁!往死了裁!
这么一环套一环下,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而失业越多,消费需求就越少,就越有更多的商店跟着关门,最终形成一股恶性循环。
然后在1929年的10月,从纽约股市上,炸响了全面崩溃的第一炮!银行破产、企业倒闭,大量人员失业,没失业的收入也被腰斩,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公共秩序都差点崩塌...
有了这样一个前车之鉴在,还有谁敢搞那种分期付款?不怕1929年的事情,再来一次?
第十七章 心中无女人,赚钱自然神
“我再跟你讲一组数据吧,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这短短的四年里。一共有5500家以上的银行破产,超过13万家企业倒闭,失业率也从3.2%涨到了26.7%,平均三个人美国人里就有一个失业...”
哪怕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快五十年,但古德曼仍然心有余悸地猛嘬了两口香烟,这才能维持平静地继续说话。
“没有失业的,也好过不到哪里去。职工的工资普遍降了60%多,而农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城市里的人没钱了,高价菜,高价粮也卖不出去,他们也得跟着降价,这一降也降了超过50%。卡特,29年的教训太惨痛了,我承认分期贷款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借贷,布莱克银行也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但千万,千万不能这么做!”
“我们能看到这一点,全国那么多家银行,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分期贷款的好处。但至今为止,没有一家敢开这个头!这就是个潘多拉的魔盒,一定不能打开它!庞大利益会蒙蔽人的双眼的。”
“我明白了,这一点...也先搁置吧。算了,我继续写作业了,历史这科目,我得好好补补了。”
自以为聪明的提议被否决,让卡特显得有些沮丧。但他也不是听不进劝告的人,哪怕心里还坚定以后一定会开始分期付款,但也不再着急了。
卡特虽然不了解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史,或者说不像古德曼这些人理解得透彻。但他知道未来啊,未来的美国,可没少见分期付款。
另外卡特知道,美国金融业在二十世纪末的繁荣,开端并不在70年代,而是在80年代逐渐放开金融行业的限制以后。或许这时候的很多银行也和自己一样,渐渐忘掉了29年的痛,开始动歪脑筋了...也不能说是动歪脑筋,毕竟现在美国的经济也不好。
未来几年,还要再经历沃尔克的那么一番折腾,不开放一些金融业的限制,折腾点歪门邪道。这经济猴年马月才能发展起来?
“行,你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就好。不过你的想法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比如逐月还款,这个办法可以极大地增加资金利用率,以往哪怕有分期贷款,也没有人做到逐月还款的,就是这办法有点费人手。不过,你的历史确实需要好好补补了,哈哈哈!”
难得有一次卡特听了自己的劝,古德曼差点热泪盈眶了。不自觉地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态,开怀而去...
而卡特则望着古德曼离开的背影,有点幽怨地叹了口气。看来,眼下想赚钱,还是得搞投行那一套了...可特喵,自家明明是储蓄银行的好伐?如果有可能的话,卡特也不想让布莱克银行一直窝在道格拉斯这么一个小地方...
毕竟投行业务,说实在的,除了知道那几个未来牛掰上天的超级企业外,他还会个屁啊?股票指数都不太能弄明白是个啥东西的人,如果没有先知先觉,他连成为大盘韭菜的资格都没有。
开个投行,投完那几家企业,然后不干活了?有钱是有钱,但那生活,未免太闲得慌了吧?躺着拿钱的生活固然很爽,但这种日子过得时间久了,也会没意思。就像是隔离的时候很多人才意识到,有时候不是工作需要自己,而是自己需要工作。人总是要动起来的,躺久了是真会把人躺疯的。
布莱克银行,就是卡特为自己以后找的事情。这就和未来那帮广东拆迁户一样,老子鹏城三套房不影响老子开出租;老子鹏城十栋楼也不影响老子卖鸭仔饭...
时光如梭,光阴如织。日子就这么一天接一天的,平平淡淡的过去。学校放假前夕,卡特回顾了一下自己穿越的半个月,似乎唯一做成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借钱!而能借到这笔钱,还得亏了老布莱克留下的家底...
这么想想,卡特忽然感觉自己穿越者当得挺失败的。但眼下却不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梅丽丝!收拾好了没有啊?再晚点超市就关门了,你还想不想去洛杉矶了?”
坐在客厅的沙发,已经看了快半个小时电视的卡特终于忍无可忍地祭出大杀器。女孩子化妆果然是不分年龄的,都慢得一批!
关键是有些人化完和不化,完全看不出啥区别,卡特就很难理解浪费这个时间的意义在哪里...
“好了好了,女孩子嘛,耐心点。卡特,以后你交女朋友了,可不能这么暴躁!去超市也不是什么急事,今天不行明天再去嘛,暑假这么长,早一天出发晚一天出发,没什么区别的。”
坐在卡特身边的珍妮好笑地拍了拍好大儿,眼里既有对两个孩子即将出远门的担忧,也有对卡特独立完成这次出行计划的鼓励与赞赏。
千万别觉得美国青少年就一定很独立,美国的高中教育某些方面还赶不上中国。正常的16岁美国少年别说让他独立完成环美自驾,跟着旅游团出去溜一圈,能全头全尾的把人带回来就很不错。像卡特这般大胆的,终究是另类。
“哎,不行啊,时间还是有点赶的。去了纽约还要找个地方住,还要去华尔街的各家银行看看,取取经。接了克瑞斯的班,总不能原地踏步吧?”
颇感自己为穿越众丢脸的卡特,再想想现在正躺在自己账户上睡大觉的六百多万现金。说没有一点紧迫感,那是扯淡。
现在能坐在沙发上坐半个小时,已经算很沉得住气了!几乎是打这周开始,卡特的心就飞出了道格拉斯。
“孩子,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克瑞斯会为你骄傲的,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有时候多享受一下生活,你也到了找女朋友的年纪了。你看看安娜,现在...”
“嘿,珍妮,你又开始了。我说过好多次了,我现在不想考虑女朋友的事情,学校的那些女孩我可看不上,满脸都是雀斑,一点都不好看!”
“你呀你呀,雀斑过两年不就没有了,好多人还就喜欢这种青春的味道呢。你现在不珍惜,以后有得是你后悔的时候。”
“后不后悔以后再说,反正我现在就信奉一句话。”
“什么话?”
“心中无女人,赚钱自然神!”
第十八章 小小的历史见证
“到了,下车吧,我们去买顶帐篷,再买点打火机的煤油。万一出现夜晚没有到城市的情况,我们也能有个地方睡一觉。”
顺着75号公路离开道格拉斯后,卡特来到了旅行的第一站,亚特兰大。
亚特兰大在未来是美国第八大城市圈,也是美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唯一能与它相比的,也只有未来的迈阿密了。
不过未来卡特也没有来过这里,对这两个城市谁好谁坏毫无概念。此刻初到亚特兰大,卡特只有种又穿回了未来的错觉。在道格拉斯时,街上老旧的车型、平房式的商铺、超低密度的居住区,四处都充斥着一股复古的年代味。而亚特兰大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林立的高楼,带有绿化带的城市道路,以及一些高楼下便利店式的商铺设置都让卡特越看越觉得熟悉。对比道格拉斯市的那种闲散生活,亚特兰大的车水马龙,可能才是卡特真正习惯的生活方式。
带着妹妹走进亚特兰大的户外用品商店,入眼便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帐篷、登山靴、打火机等小件,到半自动步枪,游艇应有尽有。只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偌大的店内顾客寥寥,正闲得发慌的销售员看到卡特进来后,立马热情地迎了上来。
“您好,这位先生和女士,请问二位是打算出游吗?我们霍夫特户外用品店绝对是亚特兰大产品链最全的商店。无论您是想去公园野炊、进山打猎还是下海垂钓,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最专业,也是最契合您需求的产品。”
“谢谢,我们只需要一顶帐篷就好了。其他的暂时不需要,对了,这里应该有打火机煤油卖吧?我的打火机需要补充一点油了。”
“好吧,帐篷都在那边,您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款式。煤油的话,等会到柜台来,我给您补上,这个就不收钱了。祝您旅途愉快,以后有需求的话,请多考虑一下我们霍夫特商店就好。”
听到卡特的目标只有一顶帐篷,售货员的表情失落极了。门口那辆骚包的湛蓝色野马GT刚停下时,他还以为卡特会买很多东西呢。
毕竟开着骚包的跑车,带着漂亮的妹子,进山打猎肯定不可能。但公园野炊啥的,你是不是得把底垫、烧烤炉等等东西买全呀,再买点帐篷啥的打打野战...没想到这货居然这么没有情趣,就要一个帐篷...
失落归失落,但售货员的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客气地告辞离开。不得不说,这个售货员就让卡特感觉很舒服。尤其是那个免费为自己的打火机补充煤油,免费的原因大家都清楚,但他偏偏能做得,说得让人感觉很自然,丝毫不反感他的功利。
礼貌地道谢后,卡特带着梅丽丝走向了摆放着帐篷的区域。在这一片区域内,除了帐篷外,还有一些折叠桌、折叠椅、睡袋之类户外野营可能会用到的东西。自带了被褥,本来目标只是帐篷的卡特目光只是匆匆在这些零碎物件上过了一道,并未留心什么,可不想,这些东西里还真让卡特发现了惊喜。
惊喜是一把相貌平平无奇,甚至还有点土的折叠椅。不知道是钢架还是铁架的支撑,坐垫和小靠背上的垫子外套了一层艳丽的大红色皮革。在周围一群以墨绿色为主的户外折叠椅里,宛如绿叶丛中的红花一般惹眼!
卡特的目光想注意不到这个折叠椅里的奇葩都难,而和绝大多数美国人不同,卡特几乎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椅子的来历。那有点奇怪的靠背倾角,加上那突兀的红色,无不表明了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的商品。
“嘿,哥们,你方便来一下吗?”
可想想现在建交还没多久,卡特有点说不准了。狐疑地扭过头,打算叫刚刚的售货员来一下,问问这椅子的来历。
“好的,请稍等一下。”
听到卡特的召唤,售货员立马撇下了自己面前刚来的黑人父子,快步走到卡特身边。
“先生,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想问问这把椅子,它是进口商品吗?中国来的?”
“没错,先生您真有见识。这是我们店一个月前才拿到的货,的确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好像叫...天什么的家具公司。您别看它长得不好看,但坐着还是很舒服的,只需要3美元,您就可以带走它了,价格也非常划算!”
听着售货员嘴里“tian”的发音,卡特确认了,这货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天坛家具公司的7469折叠椅!说起7469折叠椅,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回忆一下中国载人航天。宇航员们每一次出征仪式前,是不是都会坐一把红色的椅子?
没错,那个椅子就是这玩意!而且,这玩意不仅在七八十年代风靡国内,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还能出口创汇,中国最早一代的出口商品里,就有它。
以前卡特只是听说,但万万没想到今天自己居然亲眼见证了中国商品出口的历史。虽然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一点历史见证,这种感觉真的奇妙,而且,曾经卡特也没少坐过这张椅子,家国情怀俱全。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买它!买它!买它!
“你们这有多少把这个椅子?我全要了!留两把我带走,剩下的麻烦你叫个车帮我送去道格拉斯吧,地址我等下写给你。”
“您是说全要?您..都不试坐一下吗?确定全要吗?”
听到卡特要包圆这批椅子,售货员的第一反应压根不是兴奋,而是觉得匪夷所思。这椅子对卡特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小时候家里就有好几把呢,但对别人而言,他只是个第一次见到这商品的人。
试用都不试用一下,开口就是全收。要不是看舷窗外那野马gt的面子,售货员都有点想骂人了:你是不是在涮我玩呢?
就连梅丽丝也是一脸诧异地看着自家老哥,悄悄伸手拽拽卡特的衣角:
“哥,你买这么多张椅子干嘛?”
“买椅子还能干嘛,当然是用来坐啊。回头送银行去,有人排队的话,就把这椅子摆出来让客人坐着等。梅丽丝,你要知道,我们布莱克银行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在方方面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客户服务一定要周到,要为顾客着想,大热天的,让人家站在太阳底下排队,多晒啊?”
卡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惹得梅丽丝一阵腹谤:
你丫真要有这种精神,你咋光买椅子不买遮阳伞呢?
第十九章 不贵
“哎呀,行了行了,你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跟你说,这椅子坐起来真的挺舒服的,你别看它只是一把折叠椅,放在家里都能当正常的椅子用。再说了,你看这喜庆的大红色,和我那辆蓝色的跑车多配啊?”
“自古红蓝出cp,等我们在路上的时候,看到美景了,我们就可以停下车,放下两张椅子。悠闲地坐下来,喝一杯咖啡,赏赏景再继续出发。这才是旅行令人心情愉悦的地方啊!”
被梅丽丝看傻子似的眼神盯了好半天后,卡特忍不了这种古怪的眼神了。再不解释解释,卡特担心自己人来疯的名号就要在道格拉斯传遍了,未来还要在那小城生活两年呢,卡特可不想成为道格拉斯的“名人”,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
“呵呵...”
梅丽丝冷笑一声,静静地看着老哥狡辩。足足一百一十把折叠椅,你管这叫放银行给客人休息坐的?啥时候自家银行门前能排出一百多号人了?
哦,前些日子的集体取款不算...
八个柜员窗口都显得多余呢,还排队....
“布莱克先生,统计好了。折叠椅一共一百一十把,每把3美元,总共330美元,家庭帐篷58美元,388美元加税一共415.32美元,您给415元3分就可以了。另外送货的账单,到时候司机会带给接收人,现在就不收取了。”
“好的,没问题。我现在写支票。”
除了听售货员那有点吝啬的抹零有点奇怪外,别的地方,卡特毫无异议。佐治亚州的综合消费税通常都在7%左右,不高也不低,非常中庸。
四百多美元对这年月的普通美国人来说或许不少,可别忘了,自己的账户上还躺着六百多万呢,银行借来的钱款,在出发前就以无息借贷的方式转移到了卡特的个人账户上。四百块而已,毛毛雨啦!
现在是79年,中国刚刚开始改开。卡特知道这时候国内想要发展经济,急缺外汇。多的事情卡特做不了。哪怕眼下手里有六百万美元,也不能全捐给国内当圣人啊。但力所能及的帮助,能帮一点是一点,哪怕这一百多把椅子,每一张椅子国内只能拿到一美元,那也是好的嘛~
卡特一边签支票一边感慨,果然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前世的他,想做点好事,能做到的也只有每个月向公益基金捐那么十块钱尽尽心意,现在都能一口气买一百多把毫无作用的椅子,反而感觉和前世捐十块差不多。
不仅不心痛,反而还感觉有点羞愧...会不会太少了点?
“那个,请问这个烤炉还能便宜一点吗?23美元有点太多了,21美元可以吗?”
就在卡特签支票时,此前那对黑人父子瞧见售货员暂时有了空闲,黑人父亲连忙带着儿子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副烧烤炉,满脸忐忑地看着售货员。
别觉得美国没有讨价还价,一般的商店,讨价还价都很正常。尤其是在不算富裕的年代,不过说起来,还有闲情逸致带孩子来户外商店买野炊用品的,起码也是中产阶级,还是这年月比较少见的黑人中产...
正在填写支票的卡特,好奇地扭过头看了看他们。黑人父亲穿着短袖的格子衬衣,下身一条卡其色的裤子,很常见的中产打扮。孩子则眼巴巴地盯着父亲手中那小小的烤炉...
“嘿,你问过多少遍了?我说了23美元就是23美元!有钱就买,没钱就滚蛋!”
面对卡特时,客客气气的售货员,对上黑人父子,可就一点不客气了。不光嘴里不耐烦地呵斥,甚至开始动手试图从黑人父亲手里夺过烤炉。
“先生,22美元,22美元可以吗?23美元真的有点多了,孩子的学校组织郊游。这是他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了,此前他一直没有参加过郊游的活动。我...我想满足他这点小小心愿,但现在我们的积蓄也不多了,还要生活,所以我真的拿不出太多的钱来买它,可我真的需要它。”
就在售货员动手的同时,黑人父亲一把抱住怀里的烤炉。就在卡特以为这人准备来次现场版“零元购”时,黑人父亲却忽然哭了。十分突兀,十分不符合卡特印象里黑人做派地哭了。
“他妈妈没有工作,全家只能靠我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孩子的梦想,您应该也是一位父亲吧?求求你,求求你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可怜可怜这个孩子吧。哪怕是23美元,能不能先让我用22美元带走它,下个月我一定过来把剩下的1美元还上。”
“爸,我们不要了!我们走吧!”
和黑人父亲的潸然涕下不同,他身后的黑人小男孩显得有些冷漠。默默地盯着那售货员,拉了拉父亲的衣角。或许,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对家庭的负担太大了...
这一出吵吵嚷嚷的好戏,让旁观的卡特看得有些心塞。不由得想起了《我不是药神》里的那句台词: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不过卡特也不是什么圣人,对这种和自己毫无渊源的事情,心里波澜归波澜,但却不会去干涉什么。甚至说起来,黑人在卡特的印象里,可一直不算太好,这也是之前为什么古德曼简单一说,卡特就愿意暂时搁置给黑人贷款的原因。
低素质,暴力,动不动就叫嚷着“黑命贵”完了转头就去欺负同为少数族裔的亚裔...未来黑人的种种行径,都让卡特难以认同他们。
不过想到“黑命贵”,卡特又差点乐了。13年的“黑命贵”运动,亚特兰大可是大本营之一啊,他们甚至还把佛洛依德的巨幅头像挂在了世界著名的fakenews制造中心旁的大楼上。谁能想到在未来的亚特兰大不可一世的黑人们,现在居然能被一个普普通通的白人售货员指着鼻子骂。这哪有一点“黑命贵”的样子,简直就是“黑命不贵”,甚至还有点廉价,连一美元的价都讨不来...
只能说美国太魔幻,从3k党的白人至上,到白左、黑命贵...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永远也不知道在这个地方,下一个政治的正确到底是啥...
等等..刚刚我想到了啥?黑命贵后面的...fakenews制造中心?CNN!
对啊,CNN的总部就在亚特兰大。不提未来的假新闻制造中心、阴间滤镜的发明者、阴阳怪气扭曲歪曲的集大成者等等名头,CNN无疑是亚特兰大标志性的大企业之一。
但到目前为止,卡特似乎还没有在电视上见到过CNN的节目。这,或许也是一个投资的机会?
第二十章 抵达湾流公司
“哥,要不我们帮帮他们吧?他们看着好可怜。”
“你想要帮助他们吗?这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的回报的。”
正想着等下要不找人问问这年月有没有CNN的卡特身边忽然想起梅丽丝试探的声音。卡特对此也不奇怪,连自己都有点心塞的事情,放在才13岁的梅丽丝身上,看着那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黑人小男孩如此窘迫,有些共情也很正常。
面对梅丽丝,卡特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她想帮,那就帮,孩子的善心应该被鼓励。
“嗯,我不要什么回报的,就是看他好可怜。和我们学校的那些同学一样大,他们都可以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他应该很羡慕他的同学们吧?”
“应该是吧。诺,只是一美元,交给你了,去吧!顺便把支票带过去,我先去车上装东西了。”
卡特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同时从兜里掏出了一美元的现金连带刚刚签好的支票一块塞进梅丽丝手里。自己则率先提着刚刚到手的两把椅子,还有打包好的帐篷返回车里。
有店员在,卡特根本不担心梅丽丝的安全问题。将东西放进行李箱后,梅丽丝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或许外国人没听说过,但感受都是一样的。
像只欢快的金丝雀一般,蹦进副驾驶的梅丽丝嘴角挂着一丝浅浅的笑意。连带着,卡特刚刚的心塞也少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明媚了起来。
“中午想吃点什么?今晚我们应该会在萨凡纳过夜了,帮忙想想还有没有要带的东西,出了亚特兰大,有些东西就不好买了。”
坐进车里,一边系着安全带,卡特一边问道。
“好像不缺什么了吧?零食车里都有,水和饮料也足够,帐篷也...哥,你快看,他们出来了,好像还是冲我们来的。”
掰着指头盘点物资的梅丽丝,歪着脑袋,说着说着,忽然一指车窗外,有些惊讶地喊道。卡特自然也看到了刚刚离开商店的黑人父子正快步向着自己这边走来。
“梅丽丝,把手套箱里的枪递给我。”
尽管能猜到这对黑人父子寻过来可能是想道谢,但为以防万一。卡特还是取出手套箱里的手枪,上膛并插进腰间的枪套后,这才打开车门下车。
“先生,这位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感谢您...”
和卡特预料的一样,黑人父子在见到卡特下车后,立马弯腰鞠躬道谢。当然,鞠躬肯定是没有深鞠躬的,深鞠躬在美国是对死人行的礼,你要是深鞠躬那就不是道谢,是在咒人了。
“没事,不必客气。而且,这件事不是我想要帮你们,而是我妹妹。”
为了安全起见,早在出发前,卡特就和梅丽丝有过“约法三章”。像这种时候,梅丽丝都是坐在车里不下来的,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尊重人,但在美国却很正常。
黑人父亲显然也懂,连忙带着儿子隔着跑车的前挡风玻璃,再次向梅丽丝微微躬身。接着,目送卡特开车离去...
“哥,这外面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危险啊!”
等离开商店停车场后,卡特在路边停下车。撩起polo衫的下摆,取出手枪,摘下弹匣,再拉动枪套退膛。就在卡特接住枪膛里抛出的子弹,准备重新压进弹匣时,梅丽丝笑嘻嘻地开口了。
出发前卡特将外面的世界描述的那叫一个黑暗,什么拦路抢劫、零元购啥的,说得从来没出过道格拉斯的梅丽丝都有些小害怕。
刚刚卡特要枪时,梅丽丝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结果就这?
“小心无大错。咱们不主动伤害别人,但也得防备别人伤害我们!帮我放回去吧。”
将子弹重新压进弹匣,插回枪里后,卡特将手枪递给梅丽丝放回手套箱。虽然自己现在有了隐蔽持枪许可,可以随身带枪,但开车的时候,腰间别一个铁疙瘩,总归是膈得慌。
一般情况下,手枪还是放在手套箱更好。万一碰到警察查车什么的,也更方便。因为手枪在手套箱,驾驶员是无法第一时间很快将其拿到手里的,第一时间威胁不到警察。所以将手枪放在手套箱,已经快成了默认的潜规则,即遇到警察查车时。
你可以直接告诉警察,我有持枪许可,并且我的枪支放在手套箱,你可以自己去取出来核对。对将手枪放在手套箱的人,警察的第一印象会默认你是“良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些还是卡洛斯在教导卡特学枪时告诉卡特的小技巧。
卡特可不想未来以自己现在的白皮去挑战美国警察的脾气,那可是试试就容易逝世啊!
“就你担心得多,我们中午吃披萨吧?我有点想吃披萨了。”
“好!”
在亚特兰大解决完午餐,又去可口可乐公司楼下转悠了一圈确认这年头还没有CNN以后,卡特二人这才出发前往萨凡纳。
萨凡纳是一座靠海的城市,和南卡罗来纳挨得很近。从萨凡纳向北,过了加登就进入了南卡的范围。接着再沿东海岸一路向北就可以抵达纽约。
到达萨凡纳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在这没有外卖的年月,小城萨凡纳的夜晚和道格拉斯也没多大差别。
要是卡特一个人,或许会试试能不能混进一家小酒馆,坐着喝两杯。但既然带了妹妹出来,这种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的举动,当然是做不成了。就在酒店解决掉晚餐,然后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两人再次出发。在这个没有手机导航的年月,依靠低效的问路,找到湾流飞机公司时,已经快上午十点了。
此时的湾流飞机公司算不上气派,办公区域和厂房都是连在一块的,厂房外还有一座小型的机场,或许是用来试验飞机与转场时用的。即不是湾流员工,又不像湾流客户的卡特二人,自然不被允许进入湾流公司。
但来都来了,就这么掉头就走,岂不是太可惜了?好歹这也是卡特“亲自发掘”的优质潜在客户啊。既然进不去,那干脆就不进去了!
前脚刚买的大红折椅,这会就派上了用场。将车停在湾流公司门口,卡特搬起两把椅子,走到不远处的树荫里坐下。就这么静静地观察着湾流公司里的一举一动...
来往于各个厂房车间里的员工,远处机库的数量,还有停在机场边的几架小飞机。卡特不知道未来的湾流飞机到底长啥样,但就只是眼下看到的飞机,就已经和未来的私人飞机差不多了,或者说外形上完全一样。
细长的机身,单边五扇小小的舷窗,以及两台挂在机身上的喷气式发动机。通体雪白的飞机尾部,还有一个大大的T字型尾翼,煞是贵气!
第二十一章 坐飞机咯
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笔记本,再拿出一支钢笔,卡特一边观察,一边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东西。比如停机坪上飞机的数量,工厂内进出工人的频率也就是工人的忙碌程度等等。至于工人数量,这个就得等中午工人们下班时,才方便计算了。
市场调研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落实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市场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价格变化、环境政策影响等等关于市场的波动信息。最常见也是最初步的市场调研方法就是卡特现在使用的观察法。
目视观察、摄像机摄影观察、录音等等都是观察法的一种。工人忙碌与否可以推测出工厂的产能饱和度,即订单量多不多、工人的数量也可以侧面反应工厂的规模,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很大,尤其是对卡特这个航空业小白来说。
认不出湾流的飞机型号,也就无法知道他们有没有更新产品、不知道湾流公务机的定价对比市场处于何种档次,再加上自身并不高的层次,也无法推测湾流公司的客户需求...
“哎,难啊!还是太穷了!”
记录完一些浅显的数据后,卡特有些惆怅地叹了口气。戳在湾流公司门外,看了一个多小时,卡特现在只能比较主观的说,自己判断湾流公司目前的状况还不错。
工作时间几乎没见到有什么闲人无所事事的晃悠、停机坪上的飞机数量不多也不少,暂时没有看出有库存积压的情况。但私人飞机这玩意,通常都是定制商品,接到订单后工厂才会开工,所以看停机坪上的飞机数量其实意义不大。而湾流公司现在的订单排单情况如何,光靠在外面看,那肯定是没用的...
还是得想办法混进去!
“什么太穷了?哥,你现在很穷吗?”
不明真相的梅丽丝有些愕然地看了看老哥,她不太理解卡特昨天还土大款似的“包圆”,今天咋就开始喊穷了。
“嗯,还是很穷...”
穷和富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六百多万美元的现金揣兜里,对比绝大多数人来说,卡特都是妥妥的富翁,但和那些购买私人飞机的富豪比起来,卡特可不就是穷人吗?
动不动就以亿为单位的私人飞机,卡特可整不起。当然,卡特并不知道这年月的湾流公务机根本没有那么贵,未来的湾流飞机用美金结算的话,通常也只要两千万左右。再去掉通膨的因素,这年月的湾流公务机买一架,不算税的话其实几百万美元就够了。
但这丝毫不影响卡特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穷人,因为纵然只要几百万,也不是卡特现在能买得起的。就在兄妹两人窃窃私语时,湾流公司内忽然走出来一个人,站在大门口冲着两人招手。仿佛在示意两人过去...
“走吧,去看看!”
短暂的错愕后,卡特做出决定,当先迈步走向那人。
“你们好,我看到你们已经在外面看了好久了,是对飞行感兴趣吗?”
年仅16岁的卡特哪怕穿着深蓝色的Polo衫,显得有些老气、商务,但依旧遮掩不了他脸上的稚嫩。保尔森在办公室里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两个年轻人,但也没在意,湾流公司开在这以后,没少有附近的青少年过来瞧热闹。
但一般的孩子,看一会,尤其是看到有飞机起飞时,欢呼两声也就够了。要不了多久,发现进不去的他们,就会慢慢散去。可眼前这两人似乎有点不一样,尤其是面前这个男孩,保尔森可是看到他好像在记录一些什么。
要不是这货的行为太过明目张胆,保尔森都要怀疑这人会不会是什么间谍了。好奇之下,又恰巧临近中午下班,保尔森突发奇想,他要见见这两个人。
“是啊,在陆地上生活了这么多年,谁不向往天空呢!你好,我叫卡特·布莱克,先生请问怎么称呼?”
在保尔森观察卡特时,卡特同样也在观察对方。刚刚对方出来时,门口的安保对其恭敬的态度,卡特看在眼里。这人不是老板,也肯定是湾流的管理层。也就是说,他是有权带自己进入湾流公司的人。
“阿伦,阿伦·保尔森,叫我阿伦就好。”
客气地与卡特握了握手后,阿伦笑着说道。
“你说得没错,在陆地上的人,没有不向往天空的。不过现在上天的成本可不小,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你就会成为我们的客户,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
“或许吧,但对比天空,有时候我还是感觉踏在地上更有安全感。天空嘛,偶尔去一下就可以了,对了,阿伦叔叔,不知道我能否租凭你们的飞机,上天飞一圈呢?”
卡特耸耸肩,惊讶自己居然一发入魂遇见正主之余,也在紧张地思考着如何说服对方,让自己进去,或者说,干脆就让对方为自己讲解湾流公司的现状。
说自己是来买飞机的?那肯定不行,就凭自己这个样貌,不把自己赶出去都是阿伦有涵养了。此前无往不利的野马跑车,在这里丝毫证明不了自己的财力,这车在普通人眼里或许非常不错,但人家是啥,搞公务机的啊!
平时见的老板少了?哪个大老板开跑车是开野马的?不整辆牛马啥的,你还指望他能高看你一眼?
“哈哈哈哈,租我们的飞机?可以,当然可以。虽然我们平时是不出租的,但正好我们现在有一架客户退单的飞机正处于无主闲置的状态。你想租,我当然可以把这架飞机租给你,不过你付得起报酬吗?”
看着小卡特故作大人的模样,保尔森玩心大发。哈哈大笑的同时,调侃着卡特:
“我就不跟你算飞机的租聘费用了,上天飞一圈也要不了多久。但飞行员的劳动报酬你得支付吧?航空燃油的费用你要付吧?就这些,一千美元,航线我们有试飞航线,也不额外收你钱了。怎么样?现在还想上天飞一圈吗?”
一千美元,别说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换一个成年人他都受不了。足足一个中产家庭近两月的总收入了,在保尔森看来,听到这数字后,卡特一定维持不了那副淡定的可恶嘴脸,被吓得破防。
小孩子就好好当小孩,没事愣装什么老成呢?
可就在保尔森满怀期待地等着卡特破功时,手却忽然被人抓住,疯狂摇晃着,下一瞬,耳边响起一个声音:
“哈?一千美元?这么便宜,那肯定得飞啊!阿伦叔叔,真是太感谢您了...这多不好意思啊...梅丽丝,走走走,坐飞机去咯!”
第二十二章 我不装了,摊牌了
一千美元,飞一个小时?或许几个小时?便宜吗?
便宜!而且是真特娘的便宜!卡特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前世的卡特有一个朋友,朋友的爷爷病重住院时需要紧急转院治疗。那时候路途上的颠簸,老人很可能会扛不住,恰好,那朋友有个有钱的姑姑。
在有钱的大姑妈了解情况后,当即大手一挥,掏出手机。直接从一家专职航空医疗转运的通航公司雇了一架医疗直升机过来,将老人转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医院。
当时卡特在医院给朋友帮忙,全程目睹了大姑妈的“威武霸气”之余,也留心到了当时那架医疗直升机的情况。仅仅二十分钟左右的航程,总费用高达五万多人民币...
这特么可是直升机啊,虽然里面有医护人员的费用、有医疗设备的租聘费用等等都包含在内,但也能管中窥豹得,发现一点私人包机的费用概况。
而现在呢,一架几乎是崭新的喷气式公务机,包给自己乘坐体验。一千美元...按照现在国内黑市的美元汇率,也不过一万人民币左右。
这种打骨折似的折价机会,就是抛开市场调研的目的,卡特也很乐意去体验体验坐私人飞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用一种看“带好人”的目光看着阿伦·保尔森,卡特一边暗暗决定,以后这货要真找自己贷款,必须给他少一个点利息之余,一边拽起保尔森就往湾流公司里面冲,同时嘴里还不忘了召唤妹妹赶紧跟上...
难得碰到一个冤大头,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等会等会...你慢点,你真要出一千美元飞去空中逛逛?”
被卡特拽出十米后,保尔森这才回过神来。再次发问确认的同时,也更加慎重地观察起卡特来...这孩子...刚刚说他姓什么来着?
布莱克?有这个姓的大家族吗?
保尔森小小的脑袋里出现了大大的迷惑。
“当然!这还要感谢阿伦叔叔啊,嘿嘿嘿,对了,你瞧我。我现在就付钱!”
松开拽着保尔森的手,卡特一拍脑门。随即从裤子口袋里摸出支票本,再从胸前的口袋里取下挂着的钢笔,走到旁边的一处台阶上。完全不顾形象地撅着屁股哼哧哼哧地写了起来...
片刻后,保尔森看着手里那张亚特兰大联邦储蓄银行的一千美金支票,陷入沉思。计划要跨洲旅行了,还要在纽约搞搞事情,卡特自然不会蠢到用自家的支票本。
布莱克银行这种小银行的支票本,你在佐治亚州内买点小额商品,买个菜,买个饮料啥的,人家敢收。要是去了外地,你签一万,不,一千美金人家都觉得是假的。
所以为了这次出行,卡特特意去亚特兰大的联邦储蓄银行开了个户,将钱款转到了这里。也算是为自己以后要坑联邦储蓄银行的事,先还还利息吧...
就是不知道这银行经理以后得知他们老大,联邦储蓄委员会将基金利率拉到20多,再看看自己前脚以14的利借出的五十万时,会作何感想...
言归正传,看到联邦储蓄银行的支票,保尔森确实安心多了。对待卡特的态度,也变得认真起来。
“跟我来吧,先去我办公室坐一会,吃点东西,等会午餐时间过了,我把飞行员叫来。中午了,也到了吃饭的时间,你们应该还没吃饭吧?在我这里坐飞机,可没有乘务员给你们服务哦~”
“哈哈哈,没有乘务员服务,可有你这个老板服务我们,这更是我们的荣幸啊!”
卡特哈哈一笑,一千美金不光能坐一次私人飞机,还能白嫖一顿午餐,简直美滋滋啊。这心里一美,嘴皮子就秃噜了...
“你知道我是湾流的老板?”
保尔森若有所思地看着卡特,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可没有说自己是这的老板。仅仅是说了个名字,仅从名字就能知道自己是老板,果然是有备而来啊?
“嗯,知道。我来之前,看过湾流的资料。”
意识到自己说瓢了,卡特也不装了,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知道这一点。
“是吗?难怪我之前看到你好像在记录什么东西,方便告诉我你记了一些什么吗?到了,请进吧!”
走到办公室门口,保尔森吩咐完助理帮忙从送几份饭菜过来后,主动推开门,邀请卡特二人进屋。
“可以,都在这里,就是一些个人对湾流公司现在情况的推测。但我不太了解航空业,也不知道你们的产品研发情况,还有客户情况,所以有些粗陋。”
既然坦诚了自己来前调查过湾流公司,等会还想着从保尔森这套点情报,卡特自然不会拒绝将自己记录的东西给保尔森看看。
反正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自己的目的也是放贷或者投资湾流,又不是来搞破坏的,或者恶意商业竞争的,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
另一边,接过卡特的笔记本后,保尔森当着卡特的面儿就翻看了起来,丝毫不懂什么叫客气。当然,外国人一般在这种时候,都不客气。
正如卡特所想的那样,单看前面记录的那些工作情况什么的。保尔森只是笑着摇摇头,虽然对卡特小小年纪,就能推测这些东西,并认真记录有些赞许,但这些肤浅的信息,却压根不会引起保尔森重视。
但当他看到后面,卡特写得一条“我认为通用航空,未来的市场将会逐步庞大,湾流公司在其中也必将有一席之地”的评语时,惊讶地抬起头看向卡特。
他不明白这个孩子,是哪里来的信心,敢写出这么一条评论。不明白就问,老外在这方面同样不客气。保尔森将笔记本推回卡特面前,伸手指向这条评语。
“卡特,你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判断未来的公务航空市场会很庞大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又为什么看好我们湾流公司的未来?”
为何看好湾流公司的未来,难道要告诉对方我特喵看小说看得?知道未来的湾流私人飞机是富豪们地位的象征。什么二马一刘一王,不都是买的湾流的飞机?
这话肯定是不能说的,但别的地方,就有得扯了...
“这话有点狭隘,不单纯是公务机的市场。准确地说,应该是整个通用航空市场,未来都会非常庞大!对比传统的民航业,购买和运营公务机的成本,无疑要小得多,而且小飞机对机场的要求也不高。”
“民航的航线设置主要围绕大城市以及国际主要城市设置,在这之外,我们还有大量的小城市。就比如萨凡纳,达美航空不可能为了萨凡纳的市民要去亚特兰大而调配一架波音或者麦道的飞机过来,这里也没有机场供那些大家伙降落。但小飞机呢?甚至是,直升机呢?”
第二十三章 通航市场的三种需求
“呵呵,哪怕是小飞机也不可能。从萨凡纳去亚特兰大,开车就够了,根本用不着飞机。卡特,你很有想法,但年轻人,还是有些太理想化了。”
听卡特说到这,保尔森笑了笑,感觉自己可能是想多了。小孩就是小孩,哪有什么特别的见识...
“或许是这样吧,可以说,十年,不,三十年内,从萨凡纳去亚特兰大开车都是市民的首选。但时代是在发展的,城市圈只会越来越庞大。或许未来的萨凡纳都会被纳入亚特兰大的范围也说不定。但我刚刚说了,我说的是通用航空领域,而非固定是公务机。”
“哦?那你继续说说。”
卡特的这番言论引起了保尔森的兴趣。城市的发展的确如卡特所说的那样,都市圈越来越大,城市联合体是一种几乎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的上海都市圈,就囊括了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等地,大量的人员、物资、商品流向上海。甚至不光是这里,前世的卡特去过宁波,每天从宁波发往上海的高铁就高达二十多趟,可见人员流动的频繁。
现在的美国也是如此,而且对比中国,美国的城市扩张更加不可阻挡。因为美国的行政体系和中国完全不同,城市在美国更多是民众自下而上形成的聚居单位。也就是说,美国的市,压根不是政府圈定的行政区划。所以经常会出现那种跨县,乃至跨州的城市,比如堪萨斯,就横跨了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而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又横跨到了伊利诺伊州。
美国自上而下的行政区划是州-县(郡),州-市的管理模式则是另外一条线,县治范围是可以用行政令的方式来划分的。而城市的扩张,则完全不受控制。通常美国一个县下面会有七到八个城市,但有得县...
比如纽约县,纽约县现在已经完全成了纽约市的一个区,就是曼哈顿区。曼哈顿区的范围和纽约县几乎完全重合。县里的行政单位,大都成了摆设,原本应该负责管理县里治安的县治安官们(类似于州警,属于县里管辖的警察),天天坐在办公室喝茶,因为街面上有纽约市警察,压根用不上他们。
可既然这样,按理来说,都市圈越大,短距离航空运输的需求反而会越低,为什么卡特会说这个市场会变大呢?
“原因很简单,大都市圈的出现,会囊括附近的中小型城市。看上去,只用将地铁、公交通过去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人员流动问题。可当这些大都市附近的中小城市被囊括进大都市的范围时,其余的小城市,会不会显得更加偏远?”
“开车只需要一两小时路程的城市可以通地铁,但需要三四个小时,甚至是五六个小时及以上的城市呢?”
“不会!肯定不能通地铁,这成本太高了,而且也不可能发展成这样。真成了这样,那那个地方,是叫市,还是叫州?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
保尔森很快反应过来,地铁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大都市圈的虹吸,又让大量的人才,经济全部往一个点汇聚。那些偏远城市的人,想要再挣钱,想要发展,就只有想尽办法向大都市靠拢。比如去大都市工作、比如去大都市寻找顾客等等。
无论哪一种,只要不在大都市落脚。那么通勤效率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开车需要五六个小时的路程,而坐飞机,恐怕只需要一个小时不到,都市的房子买不起,家乡的房子还能买不起?
住在小城市,工作在大都市,挣大都市的钱!
这一套路可不止未来的中国会出现,只要城市圈发展到一定规模,且房价涨到大部分人很难负担时,都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美国出现得更早...
就像保尔森刚刚说的叫市还是叫州...又又又是纽约,它又来了!在美国说起纽约有好多种概念,一是纽约州,二是纽约县,三是纽约市,还有纽约大都市区...
单听别人说“纽约”,很难明白他到底指的是啥儿!
“明白了吧?美国地域辽阔,人均密度并不高。修铁路,或者调大飞机来执飞这种支线航线,都注定会血本无归。这就是小飞机的市场,一条两百米的水泥路面,就能起降小型的螺旋桨飞机了。一次载个十几人,也足够了。完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除此以外,小飞机也有小飞机的优势。比如比大飞机更容易改装成专用飞机,农田的空中洒药、消防队的空中灭火等等。社会是在发展的,社会的生产力也会越来越高,等人们有钱以后,旅行或许就不再满足于家门口的公园,或者隔壁城市的游乐场了。”
只要不说自己为什么笃定湾流公司的未来,那卡特能说得就多了。有着未来真正见识过的东西打底,卡特越说越兴奋,而且听上去还颇有信服力。
毕竟,说这些话的底气,换任何人来,都没有卡特这么足。
“航空旅游肯定会出现,坐飞机也不再是富人专属的事情。其实现在你应该能发现,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一张机票也越来越容易得到了。而在满足于民航飞机以后呢,人们会不会把目光从吵吵嚷嚷地公用飞机上转到只有自己一家人乘坐的私人飞机上?”
“买他们肯定买不起,就像我现在这样。买不起,我还租不起吗?包一架私人飞机,带上亲朋好友一块出游,成本又能比一张一张地买民航机票高多少?你知道,飞机只会越来越多的。而任何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公务机,也不一定就是公务才能用到。”
“有必须的通勤需求,有想要更高级享受的精神需求,有特种行业特殊用途的专业需求。有这三种市场需求在,我当然敢说未来的通航市场一定会更加庞大。哦,对了,还有私人飞行,陆地上的人们总是向往天空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学学开飞机,自己开着小飞机去天上转一圈,和坐飞机可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啊。”
“啪啪啪~”就在卡特话音落下时,保尔森的掌声也随之响起。
“精彩,非常精彩!饭菜来了,先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聊。你还没说为何看好我们湾流公司呢?市场前景是市场,市场再好,我们湾流公司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呀?另外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当你知道这些后,你想做什么?你调查我们湾流,又是想做什么?”
第二十四章 投资人的要求
话题聊到这里,就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卡特看了看身边闷头大吃的梅丽丝,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口说道。
“如果要问我想做什么,那当然是投资了。在心里认定这个行业的未来时,想要参与进去,分一杯羹,也很正常吧?”
“正常,非常正常!不瞒你说,六年前我也是看好公务机的未来,才最终下定决心拿出200万美元从格鲁曼公司手里买下了湾流。但你对市场前景的认知,比我还要充足,年轻人不简单啊!”
保尔森开怀地笑着,这次看向卡特的眼光就正视多了。真正将卡特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没有去动桌上的饭菜,只是目光炯炯地看着卡特。
“你选择我们湾流作为入行的目标,我感到非常荣幸。去年我正好又加大投资从格鲁曼那里买下了GA飞机的生产线,准备自行研发第三代的湾流。现在的情况还不错,预计今年年底就能试验性首飞,到时候有空的话,欢迎你来参加我们的首飞仪式。”
“谢谢,如果有空的话我一定会到。”
卡特点点头,紧张地等待着保尔森的下文。
这么谈投资生意,似乎显得有些莽撞。但卡特前世也没有参与过对某家公司的直投,可谓是毫无经验,而今天又碰巧遇见了保尔森这个老板。话赶话下,干脆直接摊牌,咱就是想给你钱,换你手里的股份,咋滴?!
“哈哈哈,那你是不是得把你的通讯地址留给我?不然到时候我怎么通知你呢。卡特,我是个直爽的人,我喜欢你的坦诚。直说吧,我不拒绝投资。”
“六年前的两百万,加上去年买生产线以及后续的研发投入,现在湾流的资金状况其实不算很好。收支非常勉强地维持着平衡,你能看到通航市场的未来,应该也能看出现在的市场不景气,虽然对真正高端的公务机市场来说,影响还不算大,但多多少少会有波及。”
听到这里时,卡特不禁有些兴奋。就连闷头大吃,对两人谈好丝毫不感兴趣的梅丽丝都忍不住抬起头观望起来。
听这大叔的意思,自家老哥以后也能成为这飞机公司的老板了?这可是飞机公司啊,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可保尔森接下来的话,却给卡特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不拒绝投资,不代表我会胡乱的接受投资。每一位投资人,都是一家公司的深度合作伙伴。卡特,你今年多大了?应该不到20岁吧,我不知道投资湾流,是你自己的决定,还是你背后家族的决定。但无论哪一种,你都要让我知道,你,或者你的家族,可以为湾流带来什么。”
保尔森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掏出香烟,抽出一根后,将香烟盒推到卡特面前。卡特也不客气地点上一根,谈正事时少根烟,卡特心里总感觉少点什么...
“是更多的客户资源,公共关系,还是关键性的技术,亦或者是高超的,可以提高湾流工作效率的管理经验。如果没有这些,恐怕没有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愿意接受你的投资。”
“现在的湾流比不上达美那种大公司,但既然你看好湾流,我也坦白我的野心。我同样也认为,湾流的未来是辉煌的,在这种情况下,钱,反而成了次要的。”
“哪怕暂时缺钱,我也可以贷款。根本没有必要减少自己的股份,用未来的,更多的利益和权力来换取贷款就可以得到的资金。”
保尔森说完这段话后,便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抽着香烟,等待卡特抛出自己的筹码。而现在问题来了,卡特有筹码吗?
听保尔森这么一说,卡特忽然发现,自己其实除了钱,什么也没有。自己要是有那种有能力购买私人飞机的客户关系,自己前面也不会发愁怎么混进湾流了;关键性技术更是扯淡,上辈子的文科生,这辈子的高中生,懂个毛线的航空器制造,拧螺丝估计都没人工人拧得快;唯一有点希望的管理经验...
卡特想了想后,苦笑着摇摇头。不得不承认,这距离自己最近的一点,自己也没有。
这不是卡特不自信,前世创业时管理的公司,也就是三五好友组成的小公司。他根本没有管理过中大型公司的经验,甚至眼下的布莱克银行,日常管理工作都是古德曼在负责。再说了,他现在还要上学,也不可能分身到湾流公司上班不是?
而一些后世的管理理念,卡特知道归知道。但经过自己创业后,卡特更明白,理论与现实中间的鸿沟。很多时候,你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做,都可能水土不服。更何况现在自己还没这个精力,想用一些空洞的管理理论去忽悠保尔森,那不是当对方是傻子,那是把自己当傻子在骗。
人家湾流公司现在再不济,资产规模也不比自家的布莱克银行差,甚至更高。而保尔森本人,更是能在六年前就拿出两百万美元,别忘了,不算这笔借款,曾经的布莱克银行里真正属于老布莱克可以随意调配的钱,也只有二十万左右,足足十倍的差距。
这样的人,想忽悠他,做梦去吧!
“好吧,是我有点想当然了。我身后也没有什么家族,老爹在道格拉斯有家小银行,前段时间他心脏病发作去世后,现在银行归我打理。就是这样,客户关系、管理经验那些,我都没有。”
又是熟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卡特惆怅地叹了口气。对比其他日天日地日空气的穿越者,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废物了...
感慨完后,卡特强行支棱起来,继续说道:
“阿伦叔叔,投资湾流的事情就这样作罢吧。不过毕竟我也是开银行的,以后如果湾流有资金需求,还是请叔叔考虑一下我的银行。”
“哈哈,没问题。我们现在也算是朋友了,我相信你的未来。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你现在的见识已经超越了许多的同龄人,我相信你未来也会脱颖而出的,以后我们说不定也是合作伙伴呢!吃饭吃饭,再不吃等会就凉了。我已经叫人去通知飞行员了,一会他们会先上飞机检查一遍...”
直到这时,保尔森才开始动面前的刀叉。哈哈一笑间,将之前的投资问题揭过,也没有急着问贷款的事情。也不知道是真不着急,还是湾流的财务状况其实还好,不需要贷款。
这个问题,卡特注定是得不到答案了。
第二十五章 到纽约
乘坐着第二代的喷气式湾流公务机上天溜了一圈,哪怕保尔森吩咐飞行员看卡特的意思,想多飞会就多飞会,但卡特也没有太过放肆。
短短半个小时后,卡特便在梅丽丝不满的怒视下,通知驾驶舱可以落地了。
“卡特!你干嘛啊,阿伦叔叔都说了可以让我们多坐一会,你干嘛这么着急下去?!”
“意思意思就得了,人阿伦叔叔还不错吧?我们不能太占他便宜,好不?”
听了阿伦·保尔森一席话后,卡特一直在思考关于投资人的问题。很多人其实都把投资想得简单了,或者说,你只是去股市上买目标公司的股票,那确实很容易,有钱就行。
但想要对某家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收购其创始人或者原始股东手里的股份。人家可就不单纯看你的钱了,相关的人脉、技术、能力等等都要对你进行考察,然后决定你值不值得被吸纳进核心层。重活一世,卡特自然不想只是在股票上买点散股就知足了,作为先知先觉的穿越众,不在人家还没发展起来前就进行抄底,总感觉对不起自己穿这么一遭。
可想要抄底,自己拿什么打动人家?!
想着关于自身未来的问题,卡特不自觉地就将后世一个中国人的思考习惯带了进来。阿伦和自己客气,收了一千美金后,随便自己飞多久,一箱油飞完都行,但中国人的客气,却不会真的这么做。在中国的礼仪文化中,真的仗着人家的客气毫不客气,那是瞪鼻子上脸的行为。
说飞机不要租金,就真不算了?全新的飞机,飞了多久,航程都有折旧的好伐。尤其是飞机这种玩意,越高端,折旧费用就越高。一千美金坐半个小时的私人飞机,卡特已经很满足了,毕竟私人飞机说到底还是那么回事。
这不是自己的东西,沙发再柔软,卡特也坐不踏实。但头一回坐飞机的梅丽丝可是正在兴头上呢,看到老哥要落地了,立马不干了。美国人可没有太多客气的想法,尤其是梅丽丝这种小孩子。
“什么叫占便宜!我们付过钱了啊,一千美元呢!就飞了这么一会...再待一会吧?不然多亏呀!”
“好了,以后经常会有坐飞机的机会的。等会我还有事呢,下去吧,回头到纽约了,送你条裙子补偿你怎么样?大城市的漂亮女孩都穿的那种裙子!”
卡特伸手揉揉梅丽丝的金毛,抛出一个女孩子无法拒绝的东西转移她的注意力。果然,听到有漂亮裙子,梅丽丝不闹了。
飞机什么的,新鲜归新鲜,但到底这种大玩具还是更容易捕获男孩们的心。飞机落地后,卡特跟着两名飞行员一道去找保尔森道别。
一切都很平常,唯独最后,递交名片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抱歉,阿伦叔叔,我还没有名片。小城市呆久了,平时用不上,一下给忘了准备,地址电话我写给您吧?”
“哈哈,没问题,我能理解。你就记在我这个笔记本上吧,这上面记录的可都是我们湾流的潜在客户。我有种预感,你未来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客户。”
这话卡特听着,只是浅浅的笑了笑,并不太放在心上。但卡特也承认,听人反复夸奖,心里多少是有些开心的,还有点少年人被认可的独特喜悦。
前世也不大的卡特,在有了失败的经历后,其实最缺的,就是认同。有了这样的经历在,当未来某一天,卡特需要私人飞机时,扪心自问,只要湾流那会的飞机不太拉,卡特大概率都会选择它。
果然,这帮有钱人,就没一个简单的。待人接物,对人心的把握,太强了...
告别保尔森,卡特再次启程。在经历了湾流这么一出事后,卡特的心中有了一股紧迫感。半个月前还感觉自己穿越有点早,啥微软、亚马逊这会都没有呢,现在忽然格外庆幸自己穿得早。还有时间在未来的风口来临前,积蓄资本,积蓄人脉,积蓄资源等等...
这会的卡特还不知道,其实微软已经成立了。抛开这个问题先不谈,无论是资本,还是人脉资源,卡特很清楚,它们,都在纽约!
在这股紧迫感的敦促下,卡特放弃了原本悠闲的沿着东海岸自驾的计划。从加登进入南卡后,直接拐向美国中部。从北卡进入弗吉尼亚,再从宾西法利亚州进入纽约。中间几乎没有停歇,也没发生什么很特别的事情。
在西弗吉尼亚时,卡特的车倒是被州警拦停了一次。但那也只是例行检查,卡洛斯教导的小技巧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在手套箱里取出卡特的手枪后,西弗吉尼亚的州警看着卡特驾照上16岁的年纪,以及手上那张佐治亚州签发的隐蔽持枪许可陷入沉思。随即莞尔一笑,笑嘻嘻地调侃卡特安全意识强,难怪敢这么大点就出来当公路旅行者,压根就没有深究这张隐蔽持枪许可来源的意图,就给放行了。
除此以外,比较让卡特留心的就是在路上遇见的一家餐厅。一家未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餐厅,肯德基!值得一提的是遇见它的地点,不是在肯德基的发源地肯塔基州,而是在弗吉尼亚州。虽说这两个州接壤吧,但也说明,现在的肯德基已经在美国出现了连锁,至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里面还有没有自己搞事的机会,还是得到纽约,才可能找到答案了。
就这么一路紧赶慢赶下,六月二十日的下午,载着卡特与梅丽丝二人的蓝色小跑车进入了纽约州界。这一路跑来,卡特也算理解了,为啥高速公路上很少见到跑车。
不得不说,跑车拉风归拉风,骚包归骚包。但拿这玩意跑长途,那也是真受罪...揉着被膈得有些隐隐作痛的腰,卡特带着梅丽丝在夜幕降临前,走进酒店。
作为未来大名鼎鼎的现实版哥谭,再借卡特十个胆,也不敢在纽约的夜晚到处晃悠。制定完明天先去纽交所还有纳斯达克参观参观,再去找一家证劵公司开户的计划后,卡特早早睡下。
第二十六章 寻找证劵商
纽交所,全称纽约证劵交易所,在百老汇大街80号,华尔街的拐角南侧。
翌日一早,草草在酒店吃完早餐后,卡特就独身一人来到了这里。出于对“哥谭”的尊敬,卡特的腰间别着手枪,虽有下摆遮挡,但夏天的单衣哪里能遮住这么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
于是乎,走在华尔街上,卡特不单引得大热天还西装革履的商场精英们纷纷侧目,街面上的NYPD们也很快盯上了这么一个潜在的“危险分子”。
作为全美步枪协会的眼中钉,对拥枪者最不友好之州排名前三的纽约,哪怕警察已经查证过卡特的隐蔽持枪许可证,确认这人应当没什么坏心思,但依旧派了一组警员,不远不近地吊在卡特身后,随时监控。
卡特也不理会身后的两名警察,或者说,带个枪出门,还能享受到警察的免费保护。这买卖硬是要的,走向纽交所的脚步,都变得硬气了不少...
相比于成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纽交所才是这年头真正的证劵老大哥。还未走进交易所大厅,卡特便听到了里面熙熙攘攘的喧哗声。而现在才刚刚到美东时间的上午九点,距离九点半开市,还有足足半个小时呢!
混在摩肩接踵的证劵经纪人里,卡特观望了一会大盘上显示的昨日各大公司收盘价后,便转身离开。纽交所三个股票交易大厅,一个债劵交易大厅,想全部记住压根不可能,再说了,这东西也没必要记,华尔街上的证劵公司都会实时跟进的。而自己想要投资股票,证劵公司是绕不过去的坎。
接着卡特又晃悠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成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除了拥有第一家电子证劵交易机构的名头外,眼下和纽交所比,那就是个弟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公司不多不说,他们眼下的业务重心更多还是在非上市公司的场外股票交易上。
看着眼前显得有些寒酸的纳斯达克,卡特很难想到这玩意未来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劵交易市场。除了整体大盘上的股票价值偏低,以及多了些电子交易终端,也就是计算机外,这个交易市场和纽交所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会后,卡特就对游览丧失了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找一家靠谱的证劵公司,找到一个契合自己,或者说负责任的证劵经纪人开户,然后研究盘口,准备干活了。
可在一路找了三四家证劵公司后,卡特有些失望。自己在这些证劵公司的经历,几乎完全一样:先走进证劵公司前台,表明自己的来意,然后面临前台因为自己年纪过小而产生质疑,在掏出亚特兰大联邦储蓄银行开具的存款证明后,又立马转变成一幅献媚的笑脸,将自己请进贵宾室,又倒上咖啡...
在美艳性感的前台小姐姐骚扰下,有意无意地给些暗示后,走进来一个“桀骜不驯”,梳着油光铮亮大背头的西装男。仰起鼻子就是一阵吹,什么把钱投给我们,买什么买什么,一定大赚云云。都特娘的快成话术模板了。
和卡特未来想买辆二手车充充公司门面时的情况及其相似,无论车况差到什么程度,无论去哪一家车行。那帮销售都是统一的“小姐姐一手,车况精品,空调冻头,给油就飞”...
面对这样一群真把自己当孩子骗的家伙,卡特那叫一个无奈。开始还很客气地告辞,后来干脆直接掉头就走,饶是如此,一上午的时间也浪费了。
中午回了一趟下榻的酒店,接上梅丽丝出来放个风,吃个午餐。再次许诺了一件连衣裙,换得梅丽丝答应老实等卡特三天,忙完后再陪她去逛街买衣服。
下午,卡特重返华尔街。这一次,一直跟着他的两个警察不见了,也不知道是接警走了,还是感觉他是个“良民”,不想再继续关注了。没了两个尾巴,对卡特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发现,这年月的纽约治安,好像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而且自己身上还有枪,想来安全也不会有问题。
寻找证劵公司之路依旧漫长,截止到下午三点,纽交所都要收盘了,大部分的证劵公司还是那副做派。每一个人都把卡特当真一只待宰的,白嫩的肥羊,他们对这只肥羊,甚至压根不想做丝毫的掩饰,以为空口白话几句大赚,就能忽悠到卡特的投资。
结果自然是双方皆败兴而归。一连跑了十几家证劵公司的卡特坐在路边的长凳上,有些忧愁地叹了口气,接着点燃一根香烟。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疲惫,让卡特不得不选择稍作休整。
希望这根烟后,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两分钟后,掉丢燃尽的烟蒂,卡特再次起身走向下一家证劵公司:基德尔·皮博迪公司。这家劵商在未来的名头并不好,不,应该说不是不好,而是臭名昭著。
未来美国有一本叫做《贼巢》的畅销书,讲述的就是八十年代金融市场上,以内幕交易等手段进行金融犯罪的故事,而在这故事里,贼巢说的就是这基德尔·皮博迪公司。
卡特前世并没有深入去看这本小说,只是大概清楚有这么一件事,所以找劵商时,一直有意绕开了它的存在。但眼下,华尔街上的劵商已经快跑遍了,始终没有找到心仪劵商的卡特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了基德尔公司。
对比其他装修得富丽堂皇的证劵公司,基得尔公司显得有些简陋,当然,事后卡特才知道,他们的总部其实是在曼哈顿,华尔街这边只能算一个办事处,自然没有多花功夫去装修。
“你好,我想要寻找一位靠谱的证劵经纪,股票和基金方向的,这是我的资产证明。麻烦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经纪人介绍给我?”
走进基德尔公司,卡特熟门熟路地掏出自己的资产证明,不等前台小姐姐向自己问好,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的要求说明,然后静静地看着对方。
“啊?好...好的,您请跟我来,我马上就叫经纪人过来见你,那个...先生,请问您的姓名是?”
“卡特,卡特·布莱克。”
前台小姐姐被卡特的冷漠与干脆弄得有些彷徨无措,手忙脚乱地倒上咖啡后,急匆匆地跑了出去。片刻后,一个莫约四五十岁左右,头顶有些地中海的中年人推开了贵宾室的大门。
“下午好,卡特先生。我是朱利安·罗伯逊...”
----------------------------------------------------------------------------------
PS:朱利安·罗伯逊的自述书,我还没来得及看,不确定他这个时间点是否还是在基德尔公司工作,百度啥的都只说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然后才创建老虎基金,暂时就按这个设定来吧。
第二十七章 亮亮肌肉
“卡特先生看上去很年轻啊,如果不是杰丽卡告诉我你有六百万美金的资产,我很难相信现在我的面前正坐着一位百万富翁。”
朱利安·罗伯逊上来就捧了卡特一句,而面对这种恭维,卡特今天已经听得够多了。
“好了,这些夸赞的话我听过很多了。希望你能够意识到,我能有这些资产,就注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年轻人。别把我当傻子忽悠!谈谈正事吧,如果我在贵公司开户,甚至进行资金委托,你们,或者说你,打算如何打理我的资产?”
“当然不会,卡特先生可以放心。我们是一家诚信的证劵公司,我更是一个诚信的人。”
朱利安对卡特那仿佛吃了枪药似的话直接免疫,随口将话题揭了过去。当然,卡特对他自称的诚信,同样一笑而过。
没有深入接触前,这些话谁信谁傻...
“按理说,开户的话,除了股票账户外,同步也会有一个资金账户。卡特先生打算用来投资的钱款,也必然会到这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绝对不会随意挪动您资金账户里的现金,除非得到了您的授权委托。”
证劵开户永远是两个账户,一个证劵账户一个资金账户,在哪里都一样。委托证劵公司买进股票,交割过户后,股票就会存于证劵账户,接着证劵公司会将你购买股票的钱,从资金账户里划拨到对方的账户中,这个流程结束,才算一个完整的证劵交易过程。
卡特哪怕不是特别熟悉金融市场,但这个交易规则还是明白的。随即点点头,接着等朱利安的下文。
“作为您的股票经纪人,我只会根据您的投资想法,加上我的理解后,向您推荐我个人认为最适合您的股票,最后拿主意的永远是您本人。”
听到这段话后,卡特点点头。这个朱利安,初步通过了卡特的心里考验。虽然理是这么个理,经纪人永远不能干涉雇主的决议,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尤其是在面对一群外行雇主的时候。坑蒙拐骗,同样是这个时代股票经纪人的代名词。比如《华尔街之狼》里的小李子...
不论这朱利安是不是后者,起码他现在表述的态度,符合了卡特对股票经纪人的要求。自己不懂可以问你,你也可以主动地提供建议,但最后拍板的,决定要不要买进或者卖出的,一定得是自己!
“你的说法有点太绝对了,罗伯逊先生。有时候我的投资理念未必正确,你的坚持也未必不好,积极的沟通与交流是合作中最重要的,只是你不要越俎代庖就好。在这一点上,只要你可以做到,我想我会很乐意与你合作。”
思考了一会后,卡特开口说道。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金融外行,想搞事,听专业人员的意见非常重要。毕竟他知道的,也只有那么几个出名公司的未来罢了,现在大盘上的那些公司...抱歉,卡特听都没听说过,更别提了解他们的详细信息了。什么都不了解,拿什么去预估他们的未来?
卡特的想法是,以自己对未来各行业发展情况的见识,配合这年月专业的股票经纪人对市场,对具体公司的了解,进行一些短期操作,挣点钱,先熟悉熟悉市场再说。
未来合作愉快的话,彼此有了互信基础。就可以委托对方帮自己注意那几家对自己而言必投的公司情况就好。避免自己未来的财富之源,悄悄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这也是卡特如此慎重的筛选证劵公司以及股票经纪人的原因。他这两年能在纽约停留的时间,毕竟是少数,而一旦离开了纽约,很多信息自己就不一定能收到了,必须有一个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在纽约帮自己紧盯着市场动向。
“您说得非常对,积极的沟通是最重要的。那现在方便问一下卡特先生的投资理念吗?或者说,您选择一家投资目标时,依据的是什么?您的目的又是什么,是长期持有稳定收益的股票,还是短期风险高收益也高的期货之类的?”
朱利安眼前一亮,对卡特所说的沟通认同之余,也隐隐有点兴奋。这个大客户,似乎就要拿下了!
“我的投资理念吗?或许是价值吧,我选择投资目标时,更喜欢在挑选目标前,先选择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未来发展如何,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而上升到行业上,不确定因素就少了很多。挑选出一个在我看来,未来会很有前景的行业,再深入到这个行业类,寻找一家管理制度良好、没有不良记录,产品也比较可靠的公司。这样的公司,风险应该会小一些,活到行业辉煌时的几率,也更大一些吧。”
卡特略微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答案。他也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一种投资理念,想到了未来挺火的“价值投资”理念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了一下,接着说了出来。然后反问道:
“那么罗伯逊先生你呢?看你的年纪,接触金融行业应该很久了。你这么多年下来,选择目标时,又是依据什么呢?还有你的手里,目前有哪些公司的股票呢?或者说,选择和你们公司合作,我在市场上的操作空间有多大?”
在股票操作中,并非只有逢低买进,见高卖出这一种赚钱方式。尤其是在行情不好的熊市里,沽空或者叫卖空,反而是一种更常见的股票操作方式。
沽空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在你看跌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就是你认为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未来一定会跌时,便可以借来一笔该公司的股份卖出,然后等该公司股价下跌时,在用低价买进相同的股份,还给出借人。本质还是低买高卖,只是在操作顺序上,反了过来。
而沽空操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借股票!股票从哪借?股票经纪人或者说自己合作的证劵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一些其他持有你目标股票的金融机构。
借股票的道理和借钱差不多,一般人借钱,或许几千几万没问题,但你想借上千万,怕是在想屁吃。但如果你到了马刘王那种程度,千万级的资金可谓是张口就能借来。
借股票也是一样,只有你认识的人足够多,足够有分量,或者说与你合作的证劵公司有足够的体量,你的股票经纪人有很广的人脉,才能更容易,也更快,更高效的完成沽空操作。
说白了,这时候就是卡特要看看朱利安的筹码、实力了。是骡子是马,你拉出来遛遛,有肌肉就亮一亮,让我瞧瞧你这个股票经纪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是不是值得我合作。
第二十八章 达成合作
“这...不瞒布莱克先生,我手里直接掌握的股票都是一些....嗯,不太值钱的小公司股票,但您可以放心。我深耕金融行业二十年,从57年加入基德尔开始,就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工作。无论是公司的资源,还是外部的关系,我可以向您承诺,只要您告诉我你看中哪只股票,我肯定有办法给您弄来!”
一听卡特的话,朱利安就知道了卡特想干嘛,甚至大概明白了卡特的心态。
正常低买高卖,不必赘述。压根用不着问这个问题,需要借调外部的资源也不多,唯一需要的,可能就是信息资源了。越多越全面的相关信息,对预测的准确性帮助越大。
而问到内外部资源,尤其是股票等资产资源时,那目的就很明显了。长期性的低买高卖,似乎不是卡特的目标,他是想捞快钱!那张亚特兰大联邦储蓄开具的资产证明,也在侧面说明卡特并不是纽约人,或者说,都没打算在纽约长期驻留。
直接问股票,更是表达出一种对风险担忧的意思。相比于期货,股票交易的风险无疑小了许多,虽然有涨有跌,但极少会出现期货那种赢则会所嫩模,输则下海干...别干了,期货崩了,直接找块天台来信仰之跃吧。
除开那几次股市崩盘外,华尔街跳楼的,十个里基本九个都是炒期货的...说穿了,就是卡特这人,有贼心没贼胆。
即想捞快钱,搞搞沽空,又担心玩得太大,直接把内裤都赔进去。明白归明白,朱利安也不因此鄙夷卡特,反而内心还颇为认同,就是在提到自己直接掌握的股票资源时,有点小小的尴尬。
“我早前的投资方法,有点...嗯,吝啬?之前的我特别喜欢找低价股。虽然盈利周期慢了点,但风险也相对好控制嘛。近些年,我在慢慢转变了,但股票的转换还没完成...”
“哈哈哈,罗伯逊先生,你真的...真的太让我意外了!”
初听朱利安前半段话时,卡特还在思考这人是不是在吹牛皮。还自己想要什么股票,都能给自己弄来,但听到这后半段话后,错愕之余,卡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心里更加认同了眼前这个“地中海”。
对比之前那些跟自己死吹自己有多少资源,掌握了多少高价值股票资源的经纪人。朱利安这个坦白自己就是个“小气鬼”,专找低价股的操作,简直就像证劵经纪人里的泥石流。也不知道这货二十多年,是怎么在华尔街这么个尔虞我诈的地方活下来的...
“好了,我决定了,就是你了。带我去开户吧,回头我还有些事要处理,明天我再过来好好商量一下投资目标。对了,你有比较熟悉的纽约房产中介吗?我想租一套房子。”
“租...租房?卡特先生您说的是租?”
与卡特同步站起身子,朱利安在为拿下一个大客户喜悦之余,神色间也有些奇怪。六百多万美元的资产,妥妥地大富翁了,居然还要租房?
“对啊,我这次来纽约就呆一个月。住酒店有点不太划算,租个房子住一个月就好。有什么问题吗?”
卡特理所当然地答道,反而有点奇怪朱利安为什么会这么问。在纽约买房的事情,卡特压根没想过。先不提未来“哥谭”的美名,美国到底和中国国情不同,多少年来,纽约的房价一直都和通膨率相亲相爱、紧密相连的,看似涨的很快,其实去掉通膨因素,几乎没啥变化。
就比如曼哈顿区的房子,70年时平均每平米480美元左右,到了80年将升到2600多美元,看似翻了特别多。可要知道,70年的美国人均收入中位数也才四千出头,到了80年都小八千了。
咦?!似乎还是房价涨得更快一点?
“好吧,我现在算是理解,为啥你能有这么多资产了。你这作风可不一点都不像个年轻富豪,请跟我来吧,我先带你去开户,等下我再和你一块去租房,对了,你想住在哪个区?”
苦笑着摇摇头,朱利安一边引路,一边搭话聊着。
“只要安全,治安好,别的都随意。也住不了太久,八月我还要去一趟华盛顿,这可是我的环美旅行啊,不能把时间全浪费在纽约。”
“你活得可真潇洒,就和罗杰斯一样!”
“罗杰斯?史蒂夫·罗杰斯?”
“什么史蒂夫·罗杰斯,这是谁?我说的是吉姆·罗杰斯,双鹰基金的那位,他和你应该很有共同话题,他也非常喜欢旅游,时常找不见他人...”
“哈哈哈...”
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闲篇,卡特的账户也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很快办理出来。再往里注入六百万整的资金后,卡特与朱利安并肩离开公司。
有朱利安这个在纽约呆了二十多年的老油子在,卡特的租房非常顺利。新租的房子位于曼哈顿上城,毗邻哥伦比亚大学。前世卡特就很喜欢租大学城附近的房子,一来靠近学校,周边的商业设施比较完善,人员素质也比较高,二来,每天还可以看看年轻靓丽的小姐姐们,使人心情保持愉悦。
从房屋的选址上,也不难看出朱利安这个人的老道。大学附近即方便找短租房不说,又完美符合了卡特不想花太多钱,又要良好治安环境的要求。甚至住在这,还有别的隐性可能,比如勾搭勾搭某些女大学生啥的...
年轻人不都好这口吗?
站在出租房内,朱利安看着卡特脸上满意的神色,暗戳戳地想着。
“这里我非常满意,就这了。今晚我要去把我妹妹接过来,就不留你了,明天晚上,我们一块吃顿饭吧,再好好沟通一下赚钱的计划,放心,我请客!”
“哈哈,好,我一定恭候。”
送走朱利安,再回到房产中介那签好租房合同,拿上钥匙,接上梅丽丝“搬家”。扫洒卫生,套被铺床,一直忙活到晚上七点。
听着五脏庙造反的“咕咕”声,卡特大手一挥:
“走!梅丽丝,今晚带你吃大餐去!保证是你没吃过的好东西!”
“切,什么好吃的我还没吃过,有空的话还不如陪我去把衣服买了...”
第二十九章 最好打交道的人群
卡特口中的好东西,自然就是中餐了!
纽约可不是道格拉斯那种小地方,作为全美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也是最富裕的城市,纽约是有唐人街的。在道格拉斯吃了两个多星期的焗意面,卡特心里早就快淡出鸟了,现在的他,无比惦记曾经的啤酒火锅...
火锅店虽然没找到,但川湘菜馆子还是让卡特找到了一家。这会的在美华人,基本没有啥留学生或者新移民,几乎都是民国那会甚至更早来的。唐人街整体上,还是祖籍广东或者福建的人比较多,餐馆大部分也是粤菜馆,而这种口味也更符合鬼佬们的品味。
就像未来米其林餐厅评选在中国滑铁卢一样,老外的口味和中国人完全不同。或许有人吃了中餐后会高呼“amazing”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餐,但绝大部分的老外,其实对中餐是无感的,尤其是对川湘菜这种重口辣菜。
就比如梅丽丝眼下,看着满满一大桌子菜,再看看手里的叉子,脸上的不满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看到对面的老哥以一种极其娴熟地姿势挥舞着筷子,上下翻飞,吃得不亦乐乎时,这种不满就更强了:
“卡特!!你说的好吃的就是这个?!这个我要怎么吃啊,而且,你不觉得辣吗?”
“额...是我疏忽了...你换勺子吧。”
安抚梅丽丝一句后,卡特扭过头,冲着吧台喊道:
“老板,麻烦上一碗米饭!再拿个勺子,我妹妹不会用筷子。”
“好嘞,马上来。你这中文说得真地道,跟谁学的啊?”
胖老板笑嘻嘻地盛来一碗米饭放在桌上,有点好奇地跟卡特搭话道。这年月的中餐馆,老外都少见,基本都是唐人街附近的华人过来消费。更别说他这还是川菜馆,这冷不丁碰到一个跟回家似的老外,一口中文说得不光标准,还特么带点方言的味,这可就稀奇了。就连周围几桌的客人都好奇地带着和善的笑脸,看了过来。
“嘿嘿,我说我无师自通,你信不?”
一边帮梅丽丝把菜夹进碗里,卡特一边嘿嘿直笑。作为一个魂穿老外的中国人,这唐人街真的让卡特感觉和回家了似的。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中文招牌,还有这熙熙攘攘的小饭馆,就和以前他家门口那家川菜馆似的。就连小饭馆内弥漫的烟雾,都显得那么亲切。
“对了,老板,你这有白酒没?不忙的话,咱一块喝两杯?”
将堆满菜肴的饭碗推到梅丽丝面前,示意对方拿勺子拌一拌直接舀着吃后,卡特忽然意识到,自己为啥总感觉少点什么了...
小时候去那家川菜馆吃饭,多是打包一个鱼香肉丝带回家解馋。读大学后,每次回家再去时,就升级成了两个菜,加一杯小酒。多年的老街坊了,那老板也认识卡特,不忙的时候就会出来加个菜,一块喝点,唠唠。
嘴里有了熟悉的味道,可眼前,却没了熟悉的人。好在,这不就有一平替吗?!
“嘿!你这娃子,上道!等着,自家酿的一点,换别人来可喝不着。不过马上应该会好起来,现在不是建交了嘛,以后咱这豆瓣酱也不用自己酿了。”
华人骨子里的包容天赋在胖老板的身上尽显无疑,瞧见这老外不仅中文说得好,更是知道白酒的妙处。那股好客劲就忍不住了,步履轻快地走去后厨,随后拧出两小酒杯加一个酒罐子。
“你菜点得不少,够咱喝了,我就不加菜了,再加要浪费了。蹭你顿饭,我出酒,回头酒钱就别给了。”
招呼完一句,两人便推杯换筹起来。卡特好奇现在这些在美华人的生活,胖老板也好奇卡特这个老外对华人的看法还有理解,总之话题是不缺的。
热热闹闹地吃完饭,卡特有点感慨地揉着撑挺的肚子离开饭馆。很多人觉得美国开放,自由,其实都是狗屁,美国本质上是一个清教国家,骨子里是非常保守的。
这一路上,在佐治亚州时还好,自己的车牌都明白告诉众人,咱是自己人。可出了佐治亚州以后,到了弗吉尼亚等中部的州后,有时候路过一些小镇子,停车下来去超市买东西。
那家伙,整个超市的人都得盯着自己。看着自己是个外乡人,似乎生怕自己来搞破坏一样...白人尚且如此,你要换个黑人,换个亚裔过来,搞不好就直接报警了...
美国警情通报里那些匪夷所思的警情,很多都是这帮人显得蛋疼整出来的事。昂撒人不光排外,还总有种“总要刁民想害朕”的被迫害妄想症。总感觉政府在压迫咱,外人想要欺负咱等等。
和胖老板这种,哪怕面对自己一张异国脸,但只要讲着同样的话,喝着同样的酒,吹着同样的牛皮,那就是好兄弟,完全不同,甚至对比鲜明。
“哥,你今天好像很开心的样子?这中餐真的那么好吃吗,我感觉挺一般啊,而且,好辣,我现在喉咙都感觉有点痛呢。而且,你什么时候学会的中文,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啊?”
喝酒吹牛耽误了时间,本来两人出来就晚,现在时间更是到了九点左右。也不知是酒壮怂人胆,还是白天的纽约治安给了卡特底气。现在的卡特带着梅丽丝,不急不慢地散着步,慢慢往家走。
毕竟,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嘛~
“哈哈哈,可能你是没习惯,等习惯了你就会发现,只有中餐才是人吃的东西。我不是说珍妮做的饭不好吃,但是天天吃那么几样,你不觉得很腻吗?就是吃得厌烦了。”
梅丽丝的问题有点多,但现在一来有足够的时间给兄妹聊天,二来,卡特现在确实很开心。口腹之欲反倒是次要的,精神的归家感,满足感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就连中餐,也是心理上的作用才感觉非常好吃。卡特现在慢慢地也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了,肠胃隐隐作痛,卡特的这具身体可没有吃习惯中餐,上来就是重辣的川湘菜,肠胃铁定是受不了的。
爱吃辣,爱吃重口,这是上辈子卡特的口味。惦记这道中餐,也是卡特心理的期待,而非口舌的期待。
“至于会中文嘛,嘿嘿,你不知道的事情可多着呢。不过,我也建议你学习中文,当你学习过华人的文化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包容的群体,也是最好打交道,最好客的一群人。”
“只要你不带着恶意去接触他们,他们就会把你当成最尊贵的客人,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