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TXT下载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落梅河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txt下载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一章 小说风潮(下)

    这些天,校外小店的手电筒和电池卖的很快,这也就意味着,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小说的同学越来越多,然后,白天上午上课就打瞌睡的同学也逐渐增多。

    冯一平有些替大家担心,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做好。

    讲道理?不要仗着你成绩好,老师喜欢,你就可以教训人。而且这个时候,很多同学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虽然他们心中都明白,上课课外,整天看小说,这样做不对,可是就是控制不了。

    就像后来网络普及以后,从小学到大学,不少学生都翘课去上网,通宵去上网,甚至因为上网把学费生活费都花光,最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去抢劫!

    好些人提到这些现象都一直摇头,批评这些孩子太没有自控力,说自己当初是怎么怎么抵制这些诱惑的。

    但冯一平扪心自问,换做自己当年小学初中的时候,学校附近遍布网吧,他会不会逃课整天整宿在网吧上网玩游戏呢?他再三自问,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事他肯定也会做。

    就像现在班上这么多人看小说一样,他原来也是这样,通宵达旦的看武侠小说。也曾经打着借来的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神雕侠侣》,只不过,在看到小龙女被尹志平侮辱之后,他气得再也看不下去,直到中专的时候,没书可看,才把这一套又租回来看了个完整。

    作为过来人,他深深的明白,讲道理没用,因为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究竟怎么才能帮一帮同学们呢?冯一平一时还真想不到好办法。

    虽然肖志杰和王昌宁两个人,对这些小说一直没兴趣,但是现在班上的这种学习氛围,明显的影响到了他们。

    皇天不负有心人,过两天,机会终于来了。

    语文课上学了报告文学,班主任王玉敏给大家留下作业,也写一篇报告文学。冯文很愁,报告文学,不好瞎编啊,写些什么好呢?

    冯一平马上舌灿莲花,让他写班上同学看各种小说的事,一来,作文完成的很快,而且是真事,更符合报告文学的主旨。二来,这样的报告文学一写,班主任看了肯定会采取行动,间接的帮助了同学们,让大家再把心思都放到学习上。第三,帮了老师这么大的忙,王老师肯定会对他有个好印象。

    冯文听了,觉得有理,不过还是有些犹豫,担心同学们会找他麻烦。冯一平让他放一百二十个心,收发都经过他的手,作文交上去,也只有王老师批改,其它人不可能知道的。

    他问冯文,“你觉得是王老师肯定喜欢你好,还是同学们可能会埋怨你好?”

    冯文听了,不再犹豫,星期天返校的时候,交上来的作文,写的就是班上同学看小说的事,写的还很详细,哪个同学看什么书,都写得一清二楚。

    晚上自习前,冯一平把收到的作文送到王玉敏家。他估摸着晚上可能会有行动,结果没有,周一早自习,也没有,直到周一下午。

    下午第一节课,就是语文,王玉敏提前来到教室,等人全都到齐后,按文索骥,一个挨一个的,从同学们的桌子里搜出一本本小说来,放在讲台上,好大的几摞。

    这一次没收很彻底,连那些把课本的封页撕下来,再天衣无缝的黏在小说封面上的,也都被翻了出来。被翻出来的时候,那几个同学还满脸的不相信!都这么隐蔽,怎么会?

    呵呵,只怪冯文的报告文学写的太详细。

    这一次的作文,要是评分的话,估计王玉敏会把冯文的评为第一等。

    班上好几个一向刻苦用功的居然也在其中,这让她发了狠,足足教训了大家大半节课,最后抛出撒手锏,从现在开始,不论课内课外,一班的教室寝室里,不允许出现一本小说,抓到一个,不管是谁,一律叫家长来学校领人!

    这个手段很狠,现在还没有家长会,家长们来学校的机会不多,一旦是因为这个原因把他们请到学校,那被抓到的同学的下场,就可想而知,反正肯定不那么美妙。

    这还不算,王玉敏还宣布,被抓到的同学,可以检举那些没被抓到的,只要检举两个,那他这一关算是过了。这条虎狼之计一出,算是彻底绝了好多人的侥幸之心。

    不仅如此,王老师应该是挨个通知了一班的任课老师,从这周开始,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可疑的情况,就下来翻同学们放在课桌上的课本,看下面是不是有夹带,或者课本本身就是伪造的。

    王老师本人更用心,不管是谁的课,她时不时的会溜到两边的窗子那里观察,看是不是还有同学死性不改。

    讲道理没用,但老师的强力手段很对症。多管齐下之后,看小说的情况立马得到了遏制,虽然不至于杜绝,但是再看的也是极少数,而且极隐蔽,影响不大。

    冯文间接告密的这件事,最后还是流传开来,不少同学知道了有找他理论的,还有气不过的想和他动手。冯文不是个有气节的,没过多久,就把冯一平给卖了,说这其实是冯一平的意思,但没有人信,冯文最后只好找王老师为他做主。

    有王老师替他做靠山,同学们当然只能鸣金收兵,不满和愤怒,都只能乖乖的埋在心里。不过,冯文最近一阵子人缘不好,被同学们孤立,那是一定的。

    只有肖志杰相信冯文说的,见了冯一平,学着《地道战》里的汤司令,对他竖着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冯一平把这当作真心实意的夸奖,毫不客气的受了,队友,有时候就是拿来卖的嘛,特别是冯文这样的队友,这次把他买了,他还很高兴!

    王昌宁却在旁边纠正说,“不,应该说是阴,实在是阴!连带着我们班,就这个星期,每个人的课桌都被搜过两遍。”

    不管他们怎么说,冯一平还是很高兴。事情按自己想的做成了,得罪人的还不是自己,被推出去的人受到了老师的赏识,也感觉挺美的,同学们不过被没收了一些小说,又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有什么不好?

    这章更新迟了点,但迟到好过不到,呵呵,请大家谅解!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句,收藏吧,推荐吧亲!

第六十二章 艰难回家路

    今年的雨水特别足,从6月下旬开始,每天都下。多数时候是阵雨,来的急去的也快,有些不是,淅淅沥沥的,下个半天。

    下雨归下雨,热还照旧热,河里的水涨了,也不好去河里洗澡,地上的那些坑坑洼洼里,都是积水,路也泥泞得一塌糊涂。

    教室和寝室都是瓦房,教室还好,每年翻检的比较勤。寝室就麻烦,每间寝室都有地方漏雨,原来摆的整齐的床,现在是东一张西一张的,不过估计谁家里都经历过漏雨的事,年轻的孩子,心也都大,这些事都不放在心上,反而觉得,床换了一个地方,又有些新奇的感觉。

    看着天气有些反常,学校也不敢大意,几个领导开了个会,在附近找了几个人,趁大家白天上课的工夫,把寝室统统翻检一次,房前屋后的沟道也都疏通了一遍。

    这个决定很及时,外面找的师傅刚走,端午节前后的那几天,大雨就一直下个不停。

    雨下成这样,冯一平对家里的房子也不放心,还是回去一趟看看的好,于是星期六的下午,他这个学期第一次回家。

    这次回家不容易。

    学校前面的这条河,水已经涨的很深,变得宽阔的河面,目测有近两百米,简易木桥和枯水的时候露出的河滩,全被淹没在水下。

    好在对面林家湾的村民,每天都从这走,村里从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的七个人,在河边等了一会,才等到一个林家湾的村民也过河。

    看着他脱掉长裤,大家学着他把长裤脱掉,也好在村里的七个人都是男孩子,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只穿内裤,一手举着书包和裤子,七个人跟在他身后下水。冯宏兵走在最前面,冯海涛在最后压阵,冯一平他们被夹在中间。

    林家湾的那个村民,走的也不快,但也没有停下来等他们。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几个孩子这样过河,对大人来说,也没什么不放心的,用后来流行的话说,“那都不是事”。

    虽说这一段已经是水浅的地段,但平均水深也都没过了膝盖,最深的地方,已经到了大腿根,河水一冲,一个个都东倒西歪的,他们是手牵着手才过去。

    大家反而都挺兴奋的,过河后在岸边晾了一会,说说笑笑的,等身上干了些,穿上长裤后,继续往家走。

    再翻过一座山,到第二条河边时,真正的考验这才开始。

    这条河不宽,也就二十多米,就他们经常过的这一段河道分两截,上下之间,有个一米多的落差。

    上面的一段河道,是整块的石板,这么多年,被河水冲刷的光滑的很,上面连一粒沙都留不住,春夏的时候,这些石板上还会长青苔,一个不小心踩到了,很容易滑倒。

    上面这一段的末尾,就像是一道天然的石堤,比下面一截高出一米多来。石堤下面,正接近中间的地方,有个直径约三米的圆潭,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就这么一米多高的落差,流下来的河水是滴不出这么大,这么深一个潭的。

    这个潭深不见底,不管什么时候,看起来,里面的水都呈蓝绿色。具体有多深,还真没人知道,到现在为止,还没人有这个闲情逸致去测一测。

    下面这一段的河道很凌乱,里面有大石头,也有泥巴地。所以平常的时候,过河的人都是从上面走,水浅的时候,踩着露出水面的石板走,水深一点也没关系,在中间丢几块石头,踩着石头走。反正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候,过这条河,都不用脱鞋。

    平常上面这一段的水,清凉透亮,最多是没过脚背。好些像他们这样的孩子,不冷的时候,都喜欢赤脚踩在光滑的石板上,在上面这一段到处乱跑。

    现在可不一样,离河边还远,河水的轰鸣声夹着水汽就扑面而来。已经看不到中间的那个落差,上下两截已经成为一体,原来熟悉的河堤也看不到,河水蔓延着,把这边靠着河的田都给淹没了两丘。

    水面并不平静,因为河道窄,所以颇有些汹涌的感觉。特别是上面拐弯的那个地方,上游的水汹涌而下,拍打在那个弯道的石壁上,水花溅起老高来。

    看到是这种情形,冯一平有些却步,河水这么深这么急,就他这个旱鸭子,下去就是给河神送菜。

    同伴们并没有他这样的顾虑,有几个还挥舞着书包,“哇哇”的叫着朝河边跑,很兴奋的样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也正常,这个时候,这些孩子,除了对父母老师,多少有些敬畏,至于其它方面,应该还没有“怕”这个概念,要是现在真有一头老虎在面前,不要说摸它屁股这样的小事,估计有不少人还会按着老虎的头,狠狠的揉搓一番。

    所以面对这样的场面,冯一平这个心里年龄三十多的人,有些没底,有些害怕。其它的人不一样,这样的事也不是年年都有,遇上一次还都挺高兴的,至于怕啦,可能会被河水冲走啦,这些念头,他们压根就没有。

    男人,估计是在少年的时候,最胆大,最本真,最喜欢挑战,最喜欢迎难而上,根本就没有畏难的念头。至于挑战的后果,更是压根想都不会想,遇事就本能的,一往无前的往上冲。

    慢慢长大以后,懂的越多,权衡的也越多,遇事思前想后的,这股劲就再也找不回来。有时候,还真说不清这究竟是成熟了,进步了,还是长回去了。

    大家虽然兴奋,但并不莽撞。现在的情形,当然不能从上面一截走,一不小心,踩滑了,或者说被水冲走,掉进那个潭里,水性再好的也出不来。

    七个人里面,就只有冯一平和另外一个不识水性,其它的都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和名字有关系,水性最好的是冯海涛。

    在众人注目下,他三下两下的脱的只剩一条内裤,必须得说,他还真瘦,排骨,哦不,肋骨一根根的都看的清清楚楚。

    凭着记忆,大家在下面选了一段相对平坦的地方,冯海涛笑着就准备下水。

    冯一平马上紧急叫停,大家都一愣,不解的看着他。

    冯文也正在脱衣服,闻言说,“怎么了一平,你想打头阵?”

    冯宏兵说,“那可别,他的密度太大,入水就沉,”大家听了都笑起来。

    冯海涛双手沾着河水,在胸前拍了拍,“不用急,我先去试试水,回头再把你带过去。”

    冯一平过去拉住他,“等一下,还是做点保险措施吧!”

    大家都在脱衣服,冯宏兵和冯文穿着内裤,拿着衣服和书包来到河边,冯宏兵说,“要什么保险措施,我们又不是第一次这样过河。”

    冯文说,“再说我们现在能有什么保险措施?”

    虽然其他六个人年龄都比他大,但冯一平始终把自己当这里唯一的大人,既然如此,当然要对大家的安全负责。他苦口婆心的劝大家,“稳妥点没坏处吧,去那边割几根葛藤,下水的时候拉着,这样万一有个大浪什么的,人也不会被冲走。”

    冯文听了嘲笑他,“一平,你是电视看多了还是小说看多了?”

    年龄大的冯宏兵和冯海涛也觉得没这个必要,但冯一平坚持,因为他的各种表现,他的意见现在还是有点份量,最后还是冯海涛打圆场,“一平说的也对,这样做也没坏处。”

    经历过理发店的事之后,冯宏兵对冯一平也转变了看法,所以,最后,还是冯宏兵,冯海涛穿好衣服,和冯一平去割葛藤。

    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六十三章 过河(求收藏 盼推荐)

    呵呵,又改名字了,都说这个名字最好,请大家一定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哦!

    葛藤这玩意每座山上都有,也是现时的农村缺不了的东西,主要是用来捆东西的,比如在山上砍柴,顺手割两根当绳子。春天的时候,也有人掐藤上的嫩叶喂猪,还有人牙疼的厉害,就去挖几块葛藤根,含在嘴里。

    这种现在连猪都不喜欢吃的东西,满山都有的玩意,后来好像开发出很多保健食品来。

    走了不远,山脚下就有好大一蓬葛藤,走在后面的冯一平拉住前面的两个人,“等一等,”

    他们两个回过头,“又怎么了?”冯宏兵很不耐烦。

    冯一平不说话,在地上捡了几块石头,丢到那蓬葛藤上,“先打几下,我怕里面有蛇。”

    这下连冯海涛也笑了,“有最好,我们抓来熬汤。”

    冯宏兵甩了甩手上弹簧刀的弹簧刀——这是大家行李中,唯一的利器,他看着冯一平说,“一平,我怎么发现你现在越来越胆小呢?”

    冯一平也不分辨,但还是跟在他们后面,没办法,他这人天生就怕蛇。每次带儿子去动物园,蛇类的那一块,他总是远远避开,动物世界里,一看到蟒蛇之类的,马上换台。

    还是前面那句话,如果面对一头老虎,他还有可能壮着胆去摸摸老虎屁股,但是如果看到一条蛇,他就只有望风而逃。

    记得后来有一次,儿子五岁的时候,要买假蛇玩具,他死活不同意,那蛇虽然是塑料做的,但很逼真。偏偏儿子很喜欢,所以又哭又闹,知晓内情的张彦在旁边看好戏,最后,他只好和儿子商量,“因为爸爸很怕这种东西,所以我们不买这个,买其它的好不好?”

    儿子当场破涕为笑,大声叫着去找张彦,“妈妈,妈妈,爸爸怕蛇。”引得店门口的包括服务员在内的好多人都笑话他。

    不过,虽然冯宏兵和冯海涛说的轻松,走近葛藤的时候,还是都在上面踢了几脚,看里面没动静,才弯下腰去割。

    扯出来好些,最后割了两根十几米长,不老不嫩的,冯海涛熟练的把这两根接起来,有三十多米长,足够了。

    这样新鲜的葛藤,上面有毛刺,会蜇人,冯海涛把裤子缠在腰上,再把葛藤系在裤子上,从田岸边溜下水,就像屁股后面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在大家的笑声中,朝对岸游去。

    水确实有些急,但冯海涛在中间游刃有余,几分钟的工夫,轻轻松松的就到了对岸,他现在不用不过来,也在岸那边找了快大石头,把葛藤系住,朝这边招手。

    冯宏兵第二个下水,书包和衣服绑在背上,顺着葛藤朝对岸游,不多时,他也轻松游到了对岸。他留在那一边,冯海涛则游到河中间,扯着葛藤停在那,这边冯文下水,他水性略逊,衣服书包都不拿,只一个人向对岸游,到了河中间,冯海涛带了他几把,接下来,另外会水的两个也被冯海涛接应过去。

    然后,冯海涛和冯宏兵轮流着,把大家的衣服、书包、鞋带到对岸。最后,两个人一人拖一只手,把冯一平和另外一个不会水的带过河。

    冯一平是最后一个,这几分钟很短,冯一平仰面朝天,被他们两个夹在中间,手动不了,只剩下脚胡乱的踩着水,正确的说是打着水吧,他可不会踩水。

    河水确实很急,他们时不时就被冲歪,这时冯海涛就伸手拉一把葛藤,至于河水溅起来,弄得冯一平一头一脸的,还不可避免的喝了几小口,那就真顾不上。

    等总算过了河,脚踏实地了,冯一平才放下心来,然后一个个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都笑起来。

    冯文说冯一平,“就说你多次一举,你看,大家一点事都没有。”

    冯海涛说,“还是有用的,比起以前,今天轻松不少。”、

    冯宏兵也说,“是,别看是只拉几把,还真省点力,我看以后也可以这样。”

    有他们两个说的,也用不着冯一平再去反驳冯文。他穿好衣服,看到上面不远的田里边,有几个大人穿着蓑衣,带着斗笠,在田里忙活着,他们肯定是看到了河边的这一幕,也没有说过来帮一把。

    冯一平不由得感叹,现在的农村,不但他们这些小孩子心大,什么都不知道怕,大人们心也大,根本就不担心会出事。

    这农村的孩子,还真是散养的啊。

    家里近半年没人住,窗户都关的紧紧的,很闷,又是这样闷热的天气,一进到屋里,不一会就满身的汗。灰尘真是无孔不入,桌子上,灶沿上,明显看到有薄薄的一层。

    漏雨倒还好,只有伙房和堂屋有两处比较厉害,堂屋的那处漏的时间比较长,地上都滴出一个坑来,里面还积着水。

    冯一平重点去看了建在伙房里的谷仓。谷仓就砌在伙房的角落里,下面留有一个漏斗样的出口,那里插着一块木板,用的时候,拿麻袋接在漏斗下,拿起木板,谷子就流出来。

    还好,谷仓上下四周都没漏雨,也没有老鼠在上面打出洞来。

    一直以来,谷仓就是家里最重要的地方。如果说冯一平对房子有执念的话,那顶着地主的成份,在建国后的那段特殊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经常挨饿的冯振昌,对粮食有着相当重的执念。

    从冯一平三年级那年起,这座房子建起来那年开始,谷仓里就始终放满了粮食。每年秋天收的谷子,最多只加工一担米回来,让家里吃上几顿新鲜大米煮的饭,主要是煮粥。

    新收谷子碾的米,煮出来饭的味道,和陈粮煮的差别不大,但是新鲜米煮的粥,和陈粮煮出来的,绝对是两个味道。也只有谷子刚收的那一个月碾出来的新米,煮粥的时候,本来的风味之外,还带着一股清香!那活着是自然的味道,或者是收获的味道,总之,那味道,是冯一平后来买十几块一斤的东北大米也吃不到的。

    这担新米吃完,晾晒好的谷子加入谷仓,以后再吃的大米,都是谷仓下面去年的陈粮,一年一年的,都是今年吃去年收的谷子,明年吃今年收的谷子。

    二舅很早就跟在师傅后面做石匠,没怎么种地,所以很不解,有一次上来,就问冯振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总是吃陈粮?今年的粮食收上来,把去年剩下的买了不好吗?”

    冯振昌当时抽着烟说,“我们拼死拼活,辛苦了一整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一仓粮食,现在粮价这么低,就这么卖了我不愿意。”

    梅秋萍当时叫弟弟不要再说,她知道原因,有些东西,不是用钱就能衡量的。那满满的一仓粮食,三四千斤,折算成钱,也就不到两千块,不够好多人在外面吃一餐饭。

    但它是农民辛苦一年,最大的成就。看着满满的粮仓,冯振昌不仅能找到成就感,而且更踏实,更有干劲。

    所以冯一平这次回来,最要紧的就是看看谷仓,谷仓没事,那就没什么大事。

    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书友亂碼的打赏!

第六十四章 收上缴(求收藏 盼推荐)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亲,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多谢!

    回来就短短的一天一夜,加上家里什么菜都没有,冯一平一时也懒得收拾,把东西放下来,正准备去几个叔伯家里混餐饭吃,冯卫东和冯宏兵父子就进来了。

    冯卫东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还算不错,就两处漏的厉害些,特别是堂屋的这处,一定要修。我家去年也没翻检,没想到今年这么反常,雨这么多,现在也有三四处漏雨,预报说后天雨会停,我明天先想办法到附近搞些瓦回来,后天我们两家一起翻检一下,不过我一个人做不过来,东明他们都在家,下午你去说一下,叫他们后天来帮忙。”

    中午饭在冯宏兵家吃,晚饭在二伯家。从年初开学到现在,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二伯家也是把他当客人看待,咸鱼腊肉新鲜豆腐,加上蛋花汤和几个新鲜时蔬,绝对是农家很丰盛的一餐。

    吃饭的时候,冯一平把这事说了,二伯一口答应,后天他和东明两个一起去帮忙,“今年雨这么多,你们要不回来,我也正想去卫东家拿钥匙,去你家看看的。”

    吃完饭,堂哥东明还笑他,“看不出来啊,你看起来这么瘦,吃起饭来比我这个壮劳力还厉害!”

    伯母在一边说他,“莫说别人,你和一平这么大的时候,不也一样能吃!”

    吃完饭从二伯家出来,东明打着手电送他回家,手里还拎着一大包花生,那是二伯母晚上专门为他炒的。

    因为家里什么都没收拾,所以晚上的时候,冯一平和冯宏兵挤在一起,好在也是一张大床,两个人睡两头,很宽敞。

    第二天上午,冯一平正在卧室箱子里翻衣服,听见有人进来,他出来一看,原来是村支书带着会计和妇女主任来了。这几个等闲不登门的村干部,估计是从昨天一起回来的同学那里得到的消息,怕是吃了早饭就特意过来。

    也不等冯一平招呼,他们自己找凳子坐下来,支书大大咧咧的说,“烟也不敬,怎么连茶也不招呼的?”

    冯一平还正想着去冯宏兵家端一壶茶过来,听他这么说,索性懒得跑,“我昨天才回来,都是在别人家吃住,火都没生,不要说茶,连热水都没有,只能怠慢了。”

    支书顿时一噎,他是村里另外一个塆子的,不姓冯,以前也经常见。小学的时候,冯一平每次上学都要从他家门口过,印象中这是一个有些胆小,不太会说话的孩子,怎么现在说话这么呛?

    不过冯一平这么说,他即使有意见也不好发作,大人不在家,他和一个孩子计较,传出去怎么说都是他不在理。妇女主任见机的快,去隔壁冯卫东家拿来一壶茶,顺带还拿了几个杯子。

    听说支书他们都来了,冯卫东也跟着过来,在一边坐陪。

    支书他们来没其它的事,是来收上缴的。村会计拿着算盘在桌上扒拉一阵子,递给冯一平一张条子,“你们家今年的公粮折津和三提五统,加上其它的杂费,一共383.6。”

    冯一平接过条子,说实话,他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对上面的条目很有兴趣,就一项一项的往下看。

    冯卫东敬了一圈烟说,“我叔还婶都不在家,你们现在过来没用的,一平还是个孩子,这样的事他也做不了主啊。”

    支书在那吞云吐雾,把冯卫东敬的烟夹到耳朵上,“你不知道啊,你这个兄弟这一年不到的工夫,写了写字,就轻轻松松的赚到了近万块钱,这几百块钱的事,他当不了家,做不了主?”

    冯一平的事冯卫东当然知道,不管私下里是什么态度,这个时候肯定要挺他,“话不是这样说,一平写字赚钱是他的本事,村里要是这样的学生多几个,我们大家脸上都有光,是不是?上缴这些事,当然要大人做主的,我叔他们收谷子的时候也会回来,到时肯定一分都不会少。就是前几年日子难过的时候,他们也没欠村里的钱,现在日子好过了,这些钱更不会欠,放心吧。”

    支书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是大早上就在哪家喝了酒,本来知道冯振昌他们秋收时回来就可以了,他不,兀自说道,“我晓得欠不了,但是现在要能交的话,为什么还要拖到下半年?”

    冯卫东虽然是临时工,但在县酒厂上班,自忖见过世面,有收入,在村里也算个人物,也讲面子,都这样帮着说了好话,支书还是今天就要收钱,他也有些恼,“乡里乡亲的,有些事情大家都清楚,上缴的钱拖到年底交的人家也不少,你要是趁大人不在家,来找小孩子,那你看着办!”

    这句话就有些硬,对于村里的这些干部,没多少人是喜欢的,一年到头,屁事没做,光知道收钱。

    收钱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收上缴,一个是收计划生育罚款。收钱的时候,他们工作力度很大,去年上半年,因为计划生育罚款的事,他们差点鼓捣着把一户人家的房子给扒了,还是冯振昌他们出头拦了下来。

    收上缴,这两年还好,往年也很厉害,没钱就拿粮食,粮食不够,圈里的猪都会给你牵走。

    要是在去年以前,碰到这样的事,冯卫东最多帮忙说两句就算了,今年不一样啊,冯振昌他们现在能赚钱了不说,打击都觉得冯一平将来会有出息。冯一平现在虽然离考大学还有好几年,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也还不一定,但他现在做的事,比考上大学还光彩。

    在农村,因为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反倒敬畏有文化的人,冯一平这样的奇葩,不要说在村里乡里,在县里都算得上少有。

    所以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事,冯卫东当然要维护冯一平。

    支书在这个位子上坐了十几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知道冯一平一个人在家,他原以为这件事就手拿把掐的,冯卫东最多就帮着说两句,没想到他冯一平好像不是省油的灯不说,冯卫东还坚定的站在对面。

    塆里的情况他当然清楚,虽然穷,但是对外,还是很齐心的,他今天的所作所为,说出去也确实经不住推敲。知道了这些事,那些性子急的,比如东明,说不定就会当面指着他骂。想到这,他酒也醒了一大半,偏偏找不到台阶下,一时也没话可说。

    村会计是姓冯,按辈分要叫冯一平小叔的,这个时候出来打圆场,“今天过来,主要是通知一下,也没有说今天就一定要收钱,条子在你手里,小叔你通知大人一声,心里有个谱就好。”

    冯一平还真没在意这场争论,他是完全被条子上的内容吸引住了。现在所有的上缴,都是会计一张条子,过几年为了监督收费,好像还又一个《农民负担监督表》的小本子,上面列着各项该交的费。

    这张条子上,第一项是公粮折津,他家要交公粮四百多斤,村里早就不收粮食,直接折成钱,按今年的统购价,两毛多一斤,这就是近一百二十多块。

    接下来是村里的三项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还有属于乡里的五项统筹,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路等公益事业。

    接下来还有每家每户每年要出的十个工,也折成钱。此外按人头一人收一块五,还有屠宰费等,平均起来,每个人六十多。冯一平家四口人,加起来就两百六十多块,以现在的收入水平,这绝对不是个小数字。

    冯一平还是第一次知道,农民也交公积金的!这个应该是专有名词,应该是为了城镇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征收的吧,怎么农民也要交?

    还有公益金,从记事起,他还真就没有见到村里发过一次福利下来。

    还有教育费附加和修路,好些年乡里没修过路,也没新建学校,这些钱都收上去干嘛了?还有民兵训练,这些年什么时候见过民兵训练的?

    还有屠宰费,每次杀猪的时候,不都要交五块钱的吗,怎么这里又收?

    他看完了,当着面就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小孩子嘛,又优势,说的直白一些,你大人也不好计较不是?

    听了他的话,支书还是不说话,会计支支吾吾的说不明白,妇女主任说,“小叔,条子你收好,今天我们就先走,还要去其它家呢!”

    村干部走了,冯卫东叫他去家里吃中饭,冯一平先把这张条子小心的折好,夹在户口簿里,小心的放好。

    他决定,这张条子一定要保存好,将来就是文物啊。

    和住在城镇里的人比,现在广大农村的同袍,真像是后娘养的。国家为我们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每家每户发了一块地,不,不是发了一块地,只是给农民一块地的承包权,而且还有年限。

    承包的农民当然要向国家交税,国家定的各种税,肯定应该是比较低的,但是像冯一平所在的这样闭塞、贫困的地方,一级一级,层层加码下来,农民一年上缴的,至少要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再加上化肥农药,插秧割谷时叫人帮忙,各种费用算下来,不算农民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一年辛辛苦苦三百多天,算钱肯定是亏本的。

    一年到头,也就落下几千斤粮食,混个温饱。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对农民来说,现在还有什么其它选择?不种地还能干什么?不想以后,现在打工的机会还很少。

    好像到下个世纪初,终于有一个基层干部,是一个乡的书记吧——这对农民来说也是大官了,直接向总理上书,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之后,国家开始调研,不过,等到全面取消农业税,还得再过十几年。

第六十五章 解围胡珺婷(求收藏 盼推荐

    返校后,雨暂时停了两天,从周三起,又稀里哗啦的下起来,而且这次的势头和前些日子的明显不一样,下起来好像就没个停的时候,还伴着电闪雷鸣,声势很大。

    明明已经早上六点多,隐约听到了起床的铃声,外面看起来好像还是半夜一样。踢了肖志杰两脚,他才慢腾腾的起来穿衣服,冯一平看他嘴在动,却听不到他说什么,大声喊,“你说什么?”

    肖志杰喊回来,“我说,今天又不用跑操啦!”

    不但不用跑操,洗漱都不用去食堂那接水,把盆放在空地上,不一会,就能接满了半盘,不过你要人站在那,不然你的盆顺着水就走了,因为平地上也有积水。所以好多人干脆不穿鞋子,把裤腿卷的高高的,赤着脚走路。

    屋后的沟,现在已经变成了小河,雨水夹杂着泥沙,汹涌而下。就连下到教室的那些石阶,上面也全是水,雨水在上面流着,就像一个个缩微的小瀑布一样。

    冯一平和肖志杰站在走廊里,把脚伸到檐外冲洗,这时一个响雷“霹喇”一声,肖志杰吓得打了个哆嗦,他狠狠的骂了几句。

    冯一平逗他,“你这个时候骂老天爷,不怕他顺道叫雷劈你一下?”

    肖志杰的嘴皮子也练出来了,“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劈也是劈你这个个高的。”

    都要等鞋和脚上干一些才好进教室,走廊上这时聚集了不少同学,都是男同学。冯一平也和他们一样,靠在廊柱上,双手抱在胸前,优哉游哉的看那些后来的同学在暴雨里狼狈奔跑。

    看到有人倒霉了,比如不小心伞差点被吹了喇叭,不小心踩到水坑里,溅了一裤腿的泥,或者是跑的太快,结果却把凉鞋甩出去的……,每当有这样的倒霉事出现,当事人一边补救一边咒骂。他们呢,则站在走廊上,很不厚道的乐了起来。

    特别是那些爱臭美,这样的天还穿裙子的女同学,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她们也不好走快,既要让裙摆不要拖到水里,又要防着裙子不会被风掀起来,还要打着伞,还要防着伞不要被风吹了喇叭,总之,很吃力。

    胡珺婷穿着一套白色连衣裙,一双黑色高跟凉鞋,一手牵着裙子,一手撑着把花伞,慢慢的向教室挪过来。一不小心,左脚踩到一个小水坑里,她于是本能的转头去看,就这样,伞被风向后扯,她下意识的两手去抓伞,恰好一阵怪风,裙摆随风飘起,向上卷,白生生的大腿露出来好大一截,都到了膝盖以上。

    这难得的一幕,顿时引得走廊下喝彩声一片,还有同学吹起了口哨,这阵响动,引得在教室里的同学都探头张望。

    胡珺婷此时也意识到了,哪怕她平时总大大方方的,这时也又羞又气,抱着伞蹲了下来,满脸通红,眼睛里有水光在闪烁,也许下一刻就要哭出来。

    冯一平原本也觉得好笑,同样抓紧瞅了几眼,美不美,漏大腿嘛,这大腿还真没得说!

    转眼看到现下这个情形,他立即扭头找班长周立伟以及唐少康,想鼓动他们发扬一下绅士风格,奈何找了几遍,一个也没找到。

    开玩笑是一回事,开玩笑把女孩子惹哭了是另外一回事。看到胡珺婷蹲在那里抽泣,原本叫好喝彩的同学都觉得讪讪的,不好意思再看,陆续往教室走。

    冯一平这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伞也不打,几步冲到胡珺婷面前,一把拉起她,再从她手里把伞接过来,撑在她头上。

    胡珺婷抬头见是他,很诧异,哽咽着,鼻子还一吸一吸的,泪眼婆娑的看着他。

    冯一平大半个身子在伞外,衣服都湿了,看她这个样子,也不好说别的,只说“你倒是走啊大小姐,再不走,我就成落汤鸡了!”

    胡珺婷破涕为笑,两手按着裙子,快步朝教室走,走了几步,又想把伞朝冯一平这边推。你说就几步路了,还整这个干什么呢,快点走不就完了,冯一平干脆一手撑伞,一手推着她肩膀朝前走。

    到了走廊,收伞一看,胡珺婷其实就裙摆湿了一块,还溅上点泥巴。至于冯一平,衣服全湿透了,他自己感觉,连内裤都湿了。

    胡珺婷看他落汤鸡的样子居然觉得好笑,拿出一块手帕想给他擦,这能顶什么用?冯一平谢绝了她的好意,抹了几把头上的雨水,安慰她说,“大家只是调皮而已,没什么的,刚才的事你不用放在心上,我回去换衣服了。”

    胡珺婷还想说些什么,冯一平已经在雨中去的远了。刚才的不快她暂时抛在脑后,看着冯一平在雨中狼奔豕突的样子,她捂嘴笑了起来,然后理了理裙子,昂首阔步的走进教室。

    冯一平里外换了一身衣服,急匆匆的再次赶到教室时,还没到自习时间,见他进门,有同学就在下面吹起了口哨,冯一平笑着指着他们说,“看看啊,一个个都这么大,都过上青年节了,看到女同学遇到麻烦,怎么都不知道发扬一下风格,去帮助她们一下呢,同志们?”

    底下有女同学接,“就是,不但不帮忙,还一心只想看笑话,你们这样的男生最讨厌了!”

    冯一平还想忽悠几句,看到同学们忽然都低头做认真状,马上明白,这是有老师进来了,而且肯定是班主任,因为别的老师没有这么大杀伤力。

    他立即也装作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朝自己座位走去,这时听王玉敏在后面说,“冯一平,以后自习来早一点。”

    “一定,王老师。”他乖溜溜的回答。

    雨就一直下个不停,天总是黑沉沉的。大白天的,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都不得不把灯打开,不然老师的板书同学们都看不清楚,暴雨夹杂着雷电,老师这时讲课如果不喊一喊,后排的同学就只能看得到他嘴动,听不到在说和什么。

    这两天讲课的老师也少,下周就是期末考,所以这两天老师们难得的没有赶进度,而是带着大家复习。只有数学老师,这两天还在给大家讲几个题型,偏这样的题连贯性很强,上一步没搞清楚,下一步就更不明白,没办法,那些不懂的,只好抓紧把每一步都抄下来。

    下午第二节课是政治,黄老师根据他的推测,叫大家划重点。黄老师这项水平在学校那是顶呱呱的,这几年来,只要熟背他划的重点,期末政治考个七八十分绝对太难,所以这节课,是所有同学最认真的一节课,生怕听漏了一点。

    重点划了一大半,这时又是一个响雷劈下来,还好像就劈在不远处。教室里的声音停顿了一下,等雷声消了,黄老师准备继续讲,这时听到前面三个班都传出喧哗声,好像还有人跑到了走廊上。

    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书友广明v圣v骑士的打赏!

第六十六章 不敢放假(求收藏 盼推荐)

    黄老师暂时中断讲课,出去了一会,回来的时候告诉大家,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有棵梧桐树被刚才的雷劈了。

    下课的时候,大家都挤出来看热闹。只见操场旁边的一棵梧桐树上,有一边乌黑乌黑的,上面成人拳头那么粗一根枝桠,被劈断了一截,掉在操场上,这一阵子当然也没人敢去捡。

    有的同学估计刚刚看过仙侠小说,这时开玩笑,“这树莫不是要成精了吧,所以雷才会劈它!”

    另一个同学一本正经的补充,“不是树成精,应该是树里有什么东西要成精!”

    雷劈树这样的事,乡下总能碰到,每逢发生了这样的事,乡里的那些老人家都会这样说,“肯定是那树里有什么精怪。”

    所以听到他俩这么说,大家都会心的笑起来。

    大雨就这样下了一整天,晚上好像也没停,这样下一天,气温倒是降了下来,晚上睡觉特别舒服。

    周四的情况还一样,听林慧说,上游的几个水库都在泄洪,所以河里的水涨得厉害,对岸没人过的来。

    不过好事也有,听说昨天有人在河边用扁担就打到了好几斤重的大鱼,现在在河边,不少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拿根棍子在河边转悠。

    周四的晚上,看到电视里预报说明后两天暴雨还会持续,校领导就有些坐不住。其它还好,特别是学生宿舍,就在山坡上,后面就是村里人的地,那可都是土,要是雨再大些再急些,把地冲垮一垄,学生宿舍那十几年的土砖墙,肯定抵挡不住。

    于是晚自习的时候,学校紧急开了一个会,会上决定,白天由校领导排班巡视,晚上由男老师两两搭伴值班,一共六组,每组两小时,从晚上七点到早上七点,重点是山坡上的那一排宿舍。

    老师们的焦急,同学们完全体会不到,从六月开始,就一直下雨,大家早习惯了。听说不少人都在河里打到了鱼,而且都是大鱼,这倒是让不少同学蠢蠢欲动。

    周六这天,暴雨依旧,天依然是黑沉沉的。

    在小院里,校领导们就能清楚的看到学校前面的那条河,那河现在已经大变样。

    河水没过了原来的河堤,把河两边的田淹了一大片,靠学校这边的田,更是全淹了,公路变成了河堤。现在河面宽的地方有三百多米,即便河道变得这么宽,还是有很大的浪,公路上的车和人,都尽量靠着里边走,因为靠河的那边,经常有浪花激起的水溅上来。

    听附近的老人说,这样的情况,几十年没见了。

    眼下过这条河,不要说游过去,就是弄来一条小船,划到对岸也不是件容易事。

    于是上午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们又紧急开会,这样的情况,他们再大意,也不敢叫同学们回家,特别是那些要过河才能回家的同学。

    就在校长家里,领导们和各班主任商量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决定,干脆,这个周末不放假,反正下周就期末考,所有的同学,全部留校复习。

    生活老师带着食堂的师傅,去财务那里支钱,马上去乡里买菜,还要买油、盐,再到村里买几大缸腌菜来,老师们也只能吃大锅饭,小食堂现在专门用来炒菜。

    接下来,从第三节课开始,校领导们在班主任的陪同下,一个班接一个班的通知,到了一班时,听到周末不放假,同学们顿时哀声一片。

    这也在意料之中,前面几个班的情况也是如此,校长笑着说,“你们也不小了,也知道学校这样做的苦衷,这也都是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这样的天里,还让你们回家,是对你们不负责任,对所有家长不负责任!有一个同学出了问题,我们没法向大家父母交待,也没人担待得起这样的责任。还有,在校期间,只要饭票够,想吃多少,就可以打多少饭,另外,学校免费提供菜,今天中午是辣椒炒茄子,晚上,大家就有排骨冬瓜汤喝了。”

    听到吃的,大家总算有了点热情,校长又添一把火,“晚上呢,学校也有安排,所有老师家里的电视,都搬到教室,大家晚上一起看电视。”

    “哦!”这下同学们高兴了。校长双手向下压了压,换了个脸色,“最后,再强调一点,这两天,擅自离校的,一律开除!”

    校长说完,教导主任再出来强调,“班干部要确实负起责来,协助老师管理好班上的同学,同时,值日老师和学生会,会不定期的抽查各班,清点各班人数,抽查时,凡无故不在场的,一律记大过处理。”

    校领导走后,班主任又拿着教鞭再强调了一次,层层高压下来,同学们心里的那些不满,只能憋回去。

    再说,即使放假,比如冯文他们,面对路上的两条河,一样是束手无策,想像上次一样游过去,谁都做不到。

    绕路呢,往上十几里的地方,倒是有座桥,不过那就一座简易拱桥,这样的天里,多半也是淹在水下。既然放了假也很难回去,那还不如呆在学校,有吃有玩的也不错。

    真正有意见的,是那些住在公路旁边的同学,他们回家的路还很通畅,不过,去找老师请假,一律不批,要回家也可以,让父母来学校签字领人。

    现在也就是一些单位和个别商店里有电话,联系父母也不容易。即使联系上了,再让他们在这样的天里赶到学校领人回去,明天下午再让他们送到学校,还是不要折腾了吧。

    唯一高兴的,可能就是三年级的同学们,本周他们本就不回家,现在不但学弟学妹们都留下来陪他们,食堂还免费提供新鲜菜,实在是意外之喜。

    中饭的时候,大家打着伞排队打饭,闻着前面飘来的香味,不少原本还有些不乐意的人,一时都有些小兴奋。

    其实都是些孩子,没心没肺的多,心里都搁不住事,高兴不高兴,都是一阵子的事。

    食堂的师傅也是第一次炒这样正宗的大锅菜,没什么经验,炒出来的菜,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熟了!

第六十七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茄子本来就是个难炒的菜,碗里的这份茄子,明显不是炒的,而是煮的,还有些淡。

    肖志杰扒拉了几口饭,把茄子在碗里拨来拨去的,“还不如我的咸菜呢。”

    王昌宁说他,“你就知足吧,免费的,你还想有什么要求。”

    油也不多,清水煮的茄子,冯一平也很不喜欢吃,他们的咸菜都吃得精光,于是他鼓动肖志杰,“二师兄,去教室化化缘呗,有些女生那里应该还剩的有咸菜,有辣椒的最好,咸菜拌一下,茄子味道要好一点。”

    只要是和女生打交道,肖志杰都喜欢,“好的,猴哥。”

    他转身进去转了一圈,不一会回来,碗里装了至少三种咸菜,王昌宁迎上去夸他,“哦,成绩不错啊,看来你在女生那里很受欢迎啊!”

    冯一平说,“是,看来肖志杰同志很有吃软饭的潜质。”

    吃软饭是什么意思,肖志杰和王昌宁现在都不大明了,但看冯一平说话时的表情,有一点是明白的,那就是这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肖志杰没好气的扒给冯一平一些腌辣椒和豇豆,“给你,这是胡珺婷特意叫我带给你的。”

    再把剩下的分给王昌宁一半,茄子加咸菜一拌,你别说,味道好多了。王昌宁边吃便问,“胡珺婷?那是怎么回事?”

    肖志杰朝冯一平那边努努嘴,“喏,那是有人英雄助美,带来的桃花运。”

    这样的八卦王昌宁喜欢听,连忙靠过去,“细说一下呗。”

    冯一平懒得理他们两个,任肖志杰编排他。

    今天下午和明天一天的课是临时排的,差不多一个科目轮一节课,下午上课的时候,不但同学们萎靡不振,老师好像也精神不佳,都安排大家复习,有问题再找他问,甚至有几个家伙趴在书后面睡觉,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第四节课也熬过去,大家一下都精神了,撑伞拿着碗去食堂排队,今天晚上有肉吃!

    分到菜后,大部分人都大失所望,也就是汤里有点肉味,至于肉,能找到一丝就很不错,另外的一个辣椒炒黄瓜比中午的要成功些,味道还不错,油也比中午的多些。

    因为食堂师傅都认识冯一平,他占了点便宜,有幸分到了块排骨,这让肖志杰意见很大。

    因为菜还算好,有些同学吃完饭后,又去打二两米饭,叫食堂师傅多打点汤,这样的便宜当然要占,再说以他们的饭量,不要说再打二两饭,再打个四两也能吃的下。

    于是他们不等吃完就再去排队,这一次他们运气都不错,他们三个端着一碗汤泡饭出来,过不了一会,食堂师傅就对着那些还排队的同学喊,“饭还有,菜只有咸菜。”霎时骂声四起,不过骂也没用,人群渐渐的散了。

    吃完饭,周立伟带着班干部把王老师家的电视搬到教室,靠着用电视上自带的室内天线,三四个人上去调,搞了半个多小时,勉强调出两个台来,一个中央一台,不是很清楚,一个是县台,还算清楚。

    大家一致决定还是看清楚些的县台,于是看完了《新闻联播》,接着看县台的新闻,到8点多,终于放电视剧,是《雪山飞狐》,今天已经放到第33集,只剩几集就大结局。

    对于冯一平来说,现在的电视剧当然都看不上眼,那些布景,真是简陋的不行,更遑论有什么大场面。

    一直以来,港台的电视剧,成本控制的很厉害。一间客厅里坐着十来个人,他就敢说这是天下武林同道召开的武林大会;荒地里零零散散的有几顶没有人高的帐篷,他就敢说这就是几十万大军……。

    看到这样类似的场景,冯一平就忍不住想笑,这一版的电视剧里,这样的情节也不少,看了一会,他实在看不下去。

    不过,片尾曲《雪中情》还不错。

    周日的下午,雨难得的停了下来,太阳也露出一边脸来,上了两节课后,学校让大家自由活动,洗洗衣服什么的。

    于是到晚饭的时候,寝室前面的走廊上,都拉上了绳子,挂满了衣服,五彩缤纷的,有些壮观。

    冯文和几个同学,一次次的往女生寝室前面转,而且乐此不疲,回来后几个人还聚在一起满脸暧昧的说笑。

    肖志杰和冯一平特意观察了一次后发现,他们原来是专门去看女生晾出来的内衣,呵呵,青春期的孩子啊!

    雨也就停了小半天,晚自习的时候,又下起来,依然很大,这样看来,周一肯定也放不了假,周三开始考试,说不得就要等考完才能回家。

    周一开始,陆陆续续有家长冒着暴雨,带着衣服和菜来学校找孩子,虽然没有接到通知,家长们也能想到,这是因为暴雨的缘故。

    上午第二节课时,肖志杰爸爸就来了,一包换洗衣服,一瓶咸菜,一瓶辣椒炒肉,还有几个大梨子。中午食堂是炒青南瓜和咸菜,他们三个就没有要食堂的菜,把那份辣椒炒肉一扫而空。

    下午第二节课,冯一平看到外公在门口向他招手,这一天这样的事见得多了,物理老师看他站起来,马上挥挥手示意他出去。

    外公给他带了一瓶咸菜,四个咸鸭蛋,还用毛巾包了一个麦饼,热热的,麦饼里面包的是肉炒豇豆,外公嘱咐他等下就吃,凉了就不好,王昌宁父母没来,托外公带了衣服和菜。

    三点多的时候,一个中年汉子赤着脚,拎着一个包来到教室门口,衣服都湿透了,头发也湿淋淋的,一搭一搭的贴在头上,他笑着向教室里招手,王金菊马上跑出去,父女二人在走廊前说了会话,然后王金菊是哭着回来的。

    下课后,肖志杰去打听了一番,回来告诉冯一平,下雨天路不好走,王金菊父亲是早上吃了早饭就从家里出发,往学校赶,中午的时候才到河那边,再顺着河上下走了好几里地,才找到一个河水平缓一些的地方游过来的。

    昨天下午大家都出去看过那条河,一个人还带着东西游过这样的一条河,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怪不得王金菊哭了。

    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我要温柔的打赏!

第六十八章 纷乱的期末考(求收藏 盼推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午吃了餐好的,晚上又吃好的,三个人碗里,甚至菜比饭还多。没办法,家里送来的这些新鲜菜,在这样的天里,你就甭想过夜了,估计到晚上熄灯的时候就会馊。

    不止他们三个,好多同学都这样,昨天没回家,过几天又要考试,家里送到学校里的,除了咸菜,肯定还有一份好菜,这也算是考试前难得的福利了。

    所以今天晚上,食堂的情况反过来,菜剩下很多,饭不够,三个师傅看着那一大锅菜发愁,放到明天也是会馊的,看来只能便宜学校喂的那两头猪。

    学期的最后一周,大雨还是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好在周三就开始考试,再坚持几天就好。

    周二的早上,校长收到了最不想听的坏消息,一年级一二班男生住的那间寝室,山墙上裂开了一道两三米长的缝,缝隙最宽的地方,有两厘米多。

    领导们忧心忡忡的去看了,那蜿蜒的大口子,就像是墙上一条丑陋的伤疤,让领导们的脸和现在的天一个颜色,黑沉沉的。

    校长试了试,最宽的地方,他的手掌完全可以塞进去。

    他伞也不撑,叉腰抬头看着这长长的一条裂缝,任雨水在脸上肆意的蔓延,腮帮子鼓的像蛤蟆一样。

    大家都不愿意这个时候上去触霉头,两个副校长在后面凑在一起,用心的讨论着什么,同来的老师,王玉敏和二班的班主任进了寝室,其它的几个班主任也纷纷去看自己班寝室的情况。

    最后,还是教导主任上去,用自己的伞替校长挡雨。

    校长对这些好像一点没察觉,保持那个姿势又呆了几分钟,从地上捡起自己的伞,一言不发的回小院。

    过不多时,大家都跟着回来,聚在校长家,没一个脸色好看的。

    校长闷头坐在椅子上狠狠的抽烟,看着大家进来,还是一言不发。

    虽然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时,都跟老师说,“打骂由您”这样的话,可他孩子要真是在学校出了什么事,那从学校到领导,到老师,用当地的话说,绝对“脱不了头!”

    而且,可以想见的是,即便家长用再过激的手段,也都能得到民间舆论的支持,不管是砸了学校,还是打了老师,你只能捏鼻子认了。

    大家一致觉得,应该是这几天,屋沟里大水冲刷,带走的泥沙太多,使得地基下陷,才在墙上扯开了这么大一条口子。

    目前只发现这一条,不排除接下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宿舍都连在一起,相邻的两间都共用一堵墙,一间出事,连锁反应之下,怕是间间都出事。

    王玉敏是直接当事人,年纪轻又是女性,不等二班班主任说,她就抢先发言,声音有些尖,“寝室肯定不能住,又不能放假,我们怎么办?”

    “搬到教室。”校长瓮声瓮气就说了这一句话。

    等了他一会,看他又埋头抽烟,张副校长只好接着说,“所有的男生,这两天就安排住教室,把课桌拼一拼当床,坚持几个晚上,另一头的女生寝室,现在看来还好,那就先不动。我们三个,”他指了指另外一位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晚上也一起轮班,原来安排值班的老师,抽出一人负责看各教室,我们就专门盯着寝室。”

    另一位副校长也说,“好了,就趁现在,叫他们把行李先搬出来。”

    等只剩下正副三个校长的时候,校长突然站起来,把烟灰缸狠狠的摔在地上,骂了几句娘,“镇上的中学,今年又新盖了一栋宿舍楼。我们呢,学校破成这个样子,还说不用修,一分钱不拨,真他妈是后娘养的!”

    两个副校长安慰他,“财政不富裕,也是真的,再说这一两年,工资基本能按常发,不像以前一拖拖半年,已经不错啦!”

    张副校长说,“我看,过几天放暑假,我们还是要去活动活动,至少要一笔钱下来,把所有的沟都用水泥修,把地基再加固一下,希望这样还能维持几年吧!”

    三个领导愁眉不展的抽着烟,教导主任又接了个让他愁上加愁的电话。因为这场大雨,把公路都冲毁不少,桥也淹了几座,县里送试卷的车今天走到半路过不来,有掉头回县里,考卷最快要明天才能想办法送到学校,也就是说,考试至少要推迟一天。

    这下,两个副校长也跟着骂娘!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了,在一连严肃的老师的带领下去宿舍搬行李,还有人觉得老师们都是小题大做,不久只这么一条缝而已嘛!

    还有不少同学,听到考试推迟一天,还挺高兴的。冯文更是说,“如果考卷送不过来,或者是在路上翻车了,我们是不是就不考了?”

    冯一平和温红同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下晚自习以后,男生们把课桌拼起来,拼成了几个大通铺,上面再垫上被子,不少同学就在上面打滚,从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可是这份高兴没能持续多久,教室挂不了蚊帐,睡下后,大家都噼啪噼啪的打着蚊子,可是蚊子实在太多,而且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的赶过来,每个人都不堪其扰。

    肖志杰整个人都蒙在被子里,不过不一会就坐起来大叫,“靠,这个死蚊子隔着被子都叮我。”

    大家听他这么倒霉,都哈哈大笑。肖志杰问冯一平,“你说这么黑的天,蚊子是怎么找到我的?”

    这个问题儿子以前也问过他,所以冯一平就趁机卖弄,“我们呼吸会散发出热量,皮肤也会散发热量,这些辐射热其实是一种红外线,肉眼看不见,但有显著的热效应,不少动物都能探测到这种红外线,蚊子的触角就是它的红外线探测器,所以它能叮到你。因为你比较胖,辐射的热量多,所以更受蚊子欢迎。”

    不少瘦子听了后都说,“所以说,还是我们这样瘦点好啊!”

    快十一点了,还有不少同学被蚊子闹得睡不着,有人说,“要不还是回寝室睡,我看不会有什么事的。”

    班长周立伟当然不让,冯一平叫他去找值班老师,周立伟出去了一趟,讨来了一盒蚊香,然后把门窗关紧,在教室里足足点燃了六片。

    这下不要说蚊子,连人也都熏的晕乎乎的,再加上教室里的蚊子可能吸饱了血吧,耳边再也没有讨厌的“嗡嗡”声,剩下的几个总算也能睡着。

    第二天大清早的,冯一平就醒了,是被蚊子叫醒的。蚊香烧完了,蚊子又活份起来,他一巴掌,就在手臂上打死一只,打的一巴掌血,也不知道这只蚊子是不是涨的飞不动了。

    等到中午,冯文的梦破灭了。一辆小货车开进了学校,驾驶室和车斗里都坐了人,那是镇教育组的,跟着试卷一起过来。

    坐驾驶室的那个看来是个领导,下车后招呼大家把试卷封存入库,校长就带着他往寝室那个方向走去,肯定是要诉苦。

    中午开饭的时候,小食堂里传出的香味,勾的大家垂涎欲滴,桌子就摆在小食堂里,趁一个老师开门的时候,冯一平看到了桌上摆的菜,有鱼有肉有鸡!我去,真腐败!

    周四早上,开始考试的这天,雨神奇的停了。第一科语文考完,太阳就出来了,火辣辣的烤着大地,本来还算凉爽的天,马上变得又闷又热。

    紧张忙乱的三天过去,终于考完,不少人考的好,觉得这次出题的难度不大,也有不少人垂头丧气,那肯定考的不太理想。

    这两天,河里的水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下去,寝室的情况,天幸也没有恶化,预报说未来天气将持续晴好,老师们悬着的心,也总算是放下来。

    到周六下午,最后一门考完,班主任宣布放假,教室里顿时叫好声四起,等到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离校之后,老师们也终于轻松下来,总算不用再天天担惊受怕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d闲云野鹤f、亂碼、120123164837817的打赏!(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六十九章 租房子(求收藏 盼推荐)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领成绩单的这天,梅秋萍和冯一平他们一起到的学校。

    冯一平陪着她先去了林慧家,这一年,他也没少打扰她家。两个妈妈看来有很多话聊,好在王老师现在估计也挺忙的,倒也不差这一会。

    王玉敏确实挺忙,不仅是她,班主任这一天都忙。成绩单上的评语,那是给家长看的,都是些套话。哪怕班上表现最不好,她最不满意的同学,评语也是,“该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认真,热爱劳动”这样的过年话。

    所以,每个领成绩单的学生都要说几句话,评价一下成绩,总结一下上学期,展望一下下学期,还要叮嘱几句,暑假不要只记得玩。

    另外,这学期没收的各种玩意,也要还给大家,她桌子上现在堆的都是。一大堆书,几对乒乓球拍,几副象棋和军棋,一个没气的破篮球,一把水枪,一个计算器……,种类还不少。

    东西还回去的时候,也得说上两句啊,“下次不要这样了”之类的,总之,一个上午下来,成绩单发的差不多,嗓子眼里也快冒烟了。

    冯一平差不多是最后去领成绩单的,见了面,梅秋萍对王玉敏很尊敬,王玉敏对她也很客气。

    冯一平很为他们张脸,这次期末考的成绩,和上次类似,年级第一,全县并列第二,不过和第一名的成绩缩小到只差三分。

    第一名的还是县实验中学,他们学校的老师好多都参与阅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梅秋萍夸老师,老师夸她生的儿子,客气了半天,梅秋萍才说出来意,说是从下学期开始,想让冯一平不再住校。

    冯一平在旁边看到,王玉敏脸上的笑顿时就停了停,“你们也不在家,让冯一平住在外面,这样好吗?”

    梅秋萍狠狠的瞪了冯一平一眼,“王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他着想。从小到大,一平这个孩子其它的不说,就是老实懂事,从来不让大人操心,他一个人住,也做不出什么坏事。您也知道,他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住外面,偶尔能做顿好吃的,营养也好一些,学习更有劲。”

    实际上,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梅秋萍当然听冯一平说起,知道儿子寝室的墙都裂了,不过这话就不好对老师说,那有指责的以为。

    王玉敏对这些理由不置可否,接着问“住在林慧家吗?”

    梅秋萍说,“不是,我们准备在乡里找。”

    “乡里找?林慧家也挺好的啊,离学校这么近。”

    梅秋萍说,“我们原本也这样想,”说道这里,她对冯一平挥挥手,“你先出去,我和王老师说说话。”

    冯一平低眉顺眼的出去,他知道妈妈接下来要说什么。他趴在二楼栏杆上,悠闲的看着风景。

    太阳火辣辣的晒着,看上去,操场的地面上,好像有热气蒸腾而上,感觉自己呼出的鼻息也是热热的。间或一阵吹过,吹得梧桐树的叶子哗啦啦的响,地上树荫也随之舞动,盯着看上一会,眼睛都花了。

    知了一声接一声的叫着,那边,三年级的教室里,要等开学才正式升入三年级的二年级同学正在上课,隐约听得到老师的讲课声。

    这一切,如此安详宁静而熟悉。

    有些领了成绩单的同学,还在学校里逗留,有几个不注意,在那大声吵吵,马上就有老师一手捏着粉笔,一手拿着黑板擦从教室里出来训,“吵什么,没看到还在上课吗?”

    被训的同学顿时像鹌鹑一样。

    冯一平看了,很不厚道的笑了。

    过了一会,里面喊他进去,两位大人好像已经谈好,王玉敏严肃的对他说,“冯一平,你妈妈也在,当着她的面,你向我们保证,接下来学习绝不会退步,哪一次月考成绩不是第一名,就马上住回学校!”

    “啊?”听到这些,冯一平心里有些泛苦,王老师还真会抓住时机威胁,不过现在这个时候,不答应也得答应啊,不然怎么让老妈安心。

    “我保证!”他非常坚定的说。

    “那就好。”王玉敏起身准备送他们出门。冯一平这时补充道,“王老师,要是万一哪回考试碰到我生病,比如重感冒什么的,那不作数吧。”

    王玉敏一想,还真有这种可能,“那到时再说,我们会考虑。”

    那就好,至少已经有一个漏洞可钻。

    临别的时候,王玉敏问,“地方找好了吗?”

    梅秋萍迟疑了下,“还没呢,这两天就找。”

    “哦,那冯一平,你在外面安顿好了来通知我,我和你朱老师去看看。”

    “好的王老师,您留步。”冯一平乖乖的说。

    重生以来,在大人面前,扮乖扮惯了,他现在都有条件反射,但落在大人眼中,他还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纸。

    房子其实已经找到了,梅秋萍一回来,冯一平就催着她找房子,就怕到时班主任一敲边鼓,本来就不坚定的父母就借机打退堂鼓或者把他安置在林慧家,还是先把房子租好,再去找老师才稳妥。

    两个舅舅找了熟人,最后在乡医院宿舍楼里找到一户还算满意的,房东和梅家也能扯上些亲戚关系,原来是乡医院办公室主任,现在调到镇医院负责后勤。

    冯一平他们去看了,是六十多平米的小两居,当然是老房子,不过因为是医院住宅楼,所以还算干净整洁,房子保养的也还好,一年租金四百块。

    没有物业费,水也免费,不过冯一平坚持把卫生间和厨房重新简装一下,再加上后来买了个煤气灶,添了桌椅和床,这额外又花了两三百块。

    梅秋萍虽然对儿子大方,可是看着这钱一百,一百,又一百的付出去,她的表情,那个纠结啊!冯一平看了,唉,感慨万千,心里沉甸甸的。

    一个把钱当命的人,为了你一个要求,花很多本来可以不花的钱,那她得有多疼爱你!

    但这个要求,冯一平又不得不坚持,特别是作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他迫切的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时,这个要求,虽然会额外花钱,但这笔钱还在大家承受范围以内。

    外公带着两个舅舅,加上冯一平和妈妈,五个人同时出动,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房子按冯一平的意思弄好。除了重新铺接管道这样的,有技术要求的活,必须请人做,其它的,都是大家动手做。

    收拾过后的房间,其实连装修都算不上,却也窗明几净,干爽整洁。

    因为玻璃都重新换过,仅有的几样家具都是新买的,当然称得上窗明几净。

    至于干爽整洁,墙壁和地面,都重新铺过,人还没有住进来,没有日常家里的那种凌乱,当然称的上干爽整洁。

    按冯一平的要求,厨房和卫生间是翻修的重点,地上全部铺了地砖,他原本要把这两个地方墙上也铺上瓷砖,遭到大家的一致否决,地上铺就不错了,墙上还要铺?那里用那么讲究。

    厨房用水泥新修了灶台和水池,上面也铺了瓷砖,卫生间的洁具换了新的。

    原来的墙,装修很粗糙,毛胚刮了一下,用了些石膏找平,然后直接刷了一层石灰。这次重新刮了,批了两三次腻子,一些凸出的地方再打磨一下,上面再刷一层乳胶漆,其实也粗糙的很,但几个大人觉得这样已经再精细不过,大舅还说,他以后做了楼房,也要这样弄。

    最后一天,梅秋萍去镇里把日常要用的东西都置办齐,然后买了些菜,在新翻修的房子里开伙,犒劳了大家一顿,顺道也算是暖房了。

    之后,梅秋萍带着冯一平,回冯家冲住了几天。这几天,梅秋萍也没闲着,她把山上的田地,田地边的果木都用心看了个遍。

    大太阳底下,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不少,今年雨水多,地里的野草也格外多,要比往年花更多的工夫力气锄草。

    看着其它人在地里挥汗如雨,她却两手空空从这一处转到另一处,梅秋萍一方面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去年的这个时候,她也是这样;另一方面,她忽然就觉得有些羞愧,连忙加快脚步,急匆匆的回家。

    六月初六的这一天,冯一平和妈妈是在外公家过的。

    六月初六,也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和其它节日不一样的是,不同的地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名称和内容。

    有些地方叫洗晒节,在一年中太阳最好的这一天,不但人洗澡,家里的小猫小狗也要洗,家里的衣物也都洗了,拿出来晾晒;有些地方叫禾苗节,要到各个村里舞草龙,祈祷丰收;有些地方叫姑娘节,这一天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

    在他们这,六月六叫“半年”,就是年过去了一半的意思,很重视,甚至有“半年”大过“年”的说法,如果给一年的节日排序,它只排在春节和中秋之后,位列第三。

    这一天,再困难的家庭,也要想办法做顿好吃的。晚上他们是和大舅一家合起来过节,很热闹,菜也很丰盛。说起来,这也是梅秋萍自十九岁那年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过节。

    梅建中说起来都唏嘘的很,当年还是扎着两个大辫子的姑娘,现在孩子已经都这么大。

    初七的在外公家歇了一天,初八清早,梅秋萍带着冯一平去镇上赶车,一起去省城,没办法,从她回来那天起,冯一平就一直央求着她,也要去省城。

    (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七十章 姐姐的打算(求收藏 盼推荐)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市里,紧挨着胜利小学的巷子里,端头那是家小卖部,此时冷冷清清的,无人光顾,只有墙上那只大闹钟滴答滴答的响着。

    梅玉萱坐在柜台后面,百无聊奈。她头发烫过,穿着一条蓝色的裙子,比在家的时候白净时髦了好些,就是脸上还长着痘痘。

    学校还没下课,没什么生意,想睡又睡不着,也不能睡,她只好又拿起搁在柜台上的那本都翻起了毛边的故事会,翻了几页,又丢在台上,前后已经看几遍了。

    她不知道,前面的几则小笑话里,有一则的作者署名“深海”,那就是他弟弟。

    也不怪她,到下个月,她出来整三年,三年没回家,刚出来的时候写过两封信,后面只打了几个电话,家里的情况她当然不清楚。

    原以为家里肯定还很困难,那些旧债没还清不说,弟弟上初中,家里肯定又要扯新债。

    哪曾想开年后,去她郊区原来打工的被服厂看塆里的姐妹,听她们说父母去年下半年就到省城去了,好像赚了些钱,外债都还的差不多了。

    她听了当时愣了好久,没想到爸妈还有这本事!同时自己感觉也轻松了好多,那些会让她感觉难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浮上心头的一些愧疚和自责,从此烟消云散。

    这两年,她没帮上家里,家里也过的不错,那挺好的。

    在被服厂打工的时候,如果选择多加班,她一个月也能有一百多块的工资,省着点花,一年下来,也能帮衬家里四五百块钱。

    但是她要买的东西太多,出来的时候,父母借了些钱,除了她的路费,还在镇上给她买了套夏天的衣服和双凉鞋,除此之外,连被子都是缝补过的。

    镇里买的衣服,到了市里,怎么看怎么土气,于是第一个月的工资到手,她自己揣着钱,逛了几家店,然后,钱就花完了。

    下个月,又有新款式流行,她辛辛苦苦一个月,还买不了一件,此外,还要买洗面奶啊,各种霜啊,口红等等……,一个月一个月的,她一分钱存不下来。

    有时候,在店里买衣服,也不是没想过,这几十块钱如果寄回家里,那至少这个月父母手上能宽泛点,但是一看到那件衣服,外面的那个姑娘穿的也是这一款的,那么好看……,那还是等下个月再给家里寄钱吧。

    在被服厂打工一年多,她一份存款没有,只多了一大箱衣服,箱子里的有些衣服她已经看不上了,还有好多瓶瓶罐罐的化妆品。

    厂里一天上班十几个小时,她觉得再也熬不下去,就在这时,一次放假逛商店的时候,遇上一个女孩子试衣服,她帮那个女孩子参谋了几句。

    出来后一攀谈,原来那女孩子家就在她们被服厂附近。她们那天一起逛街,发现很谈得来,一通姓名,那个女孩子的名字里,也有个“玉”字,叫周玉芳。

    不久之后的一天,下班时,周玉芳到厂门口等她,邀她去家里做客。周玉芳父母离异,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跟着爸爸过,她们母子三人,现在住在老家新建的两层小楼里。

    冯玉萱第一次进她家,顿时大开眼界,村里镇里的那些人家,完全没办法跟周家比。周母很和蔼,冯玉萱在为人交际方面,有些本事,几次后,很受周母喜欢,再后来,就干脆认了干妈,和周玉芳结了干姊妹。

    然后好多时候,就把周家当家,乡下那个破败穷苦的家,大多数时候都抛在脑后。

    听她说不想再被服厂上班,周玉芳便想办法在市里给她找了个看店的工作,工资虽然差不多,但比在厂里轻松自由的多。

    但是这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多,冯玉萱花钱更多,因为平时交往的也是周玉芳他们这些市里人,冯玉萱对自己的穿着打扮更在意,所以还是和以前一样,月月花光。

    没钱在手,她也不好意思回家见父母,于是,就这样一年年拖了下来。

    随着一声铃响,隔壁小学下课,蜂拥而出的小朋友三三两两的到店里来买吃的喝,刚才还门可罗雀,现在就宾客盈门,一个个的小孩子,手里举着钱,都往柜台前面挤。都是些几毛块把的小生意,但是人多,冯玉萱一时忙的不可开交。

    她忙了没一会,外面走进来一个姑娘,齐耳短发,上面穿着红色的大t恤,下面穿着牛仔裤,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落,这是周玉芳来了。

    看到冯玉萱应接不暇,她轻车熟路的走到柜台后帮忙。

    近十分钟的时候,冯玉萱指着墙上的闹钟提醒还在后面等着的小孩子说,还有几个等着的这时也急匆匆的往学校跑,紧跟着,上课铃响了起来。

    终于把这一波应付过去了!两个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冯玉萱开始记账,周玉芳帮着她整理那些零票。

    最后一点数,这短短的不到十分钟时间,卖出去近三十块的东西。

    周玉芳说,“不错吧,这样一天下来,也能买不少了,而且不要看这些零碎,但是利润不错啊!怎么样,找个地段好的地方,也开一个?”

    冯玉萱把账本放进抽屉,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这些我比你清楚好不好!开店,你说的轻松,就算找到了好店面,我哪里来的钱开店?你借我啊!”

    周玉芳笑道,“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小钱还行,开店的钱,我还真帮不上什么大忙,不过,就把这当成一个目标吧,难不成,你就一直这样帮人看店啊。”

    冯玉萱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开个店,至少要上万的钱,这么大的数额,她以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现在,倒有种可能性。

    过几个月,父母肯定要回家收板栗,看来中秋节的时候,一定要回家一趟。

    …………

    早上人少,梅秋萍带着冯一平,在中巴车上占到了两个位子,九点多,到了县里,在车站等了个把小时,坐上了十点半去省城的班车,上车前,梅秋萍买了三个馒头两个油饼,这是中饭,还称了斤桔子,桔子给冯一平吃,关键是桔子皮能派上用场。

    梅秋萍晕车,花钱买晕车药吃了也不管用,然后听人说,感觉恶心要吐的时候,把桔子皮放在鼻子前闻闻能管用,她试了一次,还有点效果。

    十点半到省城的这趟车票价便宜些,但是是那种老式的班车,椅子还是木板的,这种客车不久后就会绝迹。但冯一平其实有些喜欢这样的车,比有些软式座椅的要好。

    那些车,好些座椅都破了,里面的海绵都露出来,椅面的皮革也肮脏不堪,一上车就有很重的味道,还不如这种车来的清爽。

    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尊臀也还没有坐惯沙发,耐得住硬木椅子一路的颠簸。

    梅秋萍剥了个桔子,母子二人分着吃,她向冯一平介绍着这一路看到的建筑和经过的地方,她当然不知道,对这些,冯一平比她要熟。

    到省城还没有高速,现在走的还是省道,车速不快,但这样的老客车,走在看似平坦的路上,还是一颠一颠的。走了没多久,梅秋萍就觉得有些难受,她把车窗打到最大,一边吹着风,一边把桔子皮放在鼻子前,“我没想到,你第一次坐车,居然一点都不晕车。”

    冯一平现在还好,他叫梅秋萍不要靠在椅背上,那样会好点,梅秋萍试了试,好像真的好了点。

    她对冯一平说,“是好一点,不会再颠的人心慌难受。”

    等到出了县,不再走走停停之后,梅秋萍感觉好了些,笑着和冯一平说,“小时候,我还带着几个舅舅在公路上跟在车后面跑,那时觉得汽油味很好闻,现在闻到汽油味就想吐。”

    类似的经历冯一平也有,他中专毕业,去南方打工的时候,学校包了一辆车送他和另外十个同学一起过去,一路上,十个同学吐了九个,到加油站加油的时候,最后一个同学也吐了,最后搞得那个开车多年的老师傅都说也想吐。

    开了三个多小时,客车从市过境公路驶过,梅秋萍和冯一平把馒头分着吃了,至于那两个油饼,她一口没沾,说闻到油味就难受,冯一平知道这是托词。

    梅秋萍啃几口馒头,喝一口罐头瓶里的凉开水,看着窗外的城市,对冯一平说,“你姐现在就在这,就在市里。”

    再开了一个多小时,像黄河一样黄的长江就在一侧,冯一平趴到车窗上看,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看到长江,有些小激动。

    其实长江除了有些辽阔之外,很是浑浊,江水也带着很重的腥味,谈不上很美,但是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发自内心的会觉得很亲切。

    客车沿江行驶,又过了两个多小时,太远都快下山了,这也是江上风景最美的一刻,就在这时,终于看到了一座长江大桥,还有桥那边的高楼和江边电厂高高的烟囱,省城,终于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七十一章 初到省城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过了长江大桥,就算是进市区了,人声、车声、音乐声……,扑面而来。

    冯一平贪婪的看着车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拥挤的自行车潮、一辆接一辆驶过的汽车、拥堵的十字路口、“滴滴”作响的红绿灯、灯火通明的高楼、灯火通明的商店……,他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里面熟悉而现代的味道,不容易啊,总算又见到了久违的大城市!

    第一印象,这个时候的省城,就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农村。

    放眼望去,高楼不多,可以通畅无阻的从这边望到老远的那边。老远的那边,在夕阳掩映下,也是成片的灰黄主色调的老房子,中间夹杂着很多绿树。

    但是这个大农村,正焕发着浓浓的生机,洋溢着勃勃向上的朝气。特别是沿江的一带,原来的村庄和农田上,工地一个接一个,塔吊一部挨一部。

    班车在一个路口等红灯,冯一平这一侧,一个老旧的小区看来正在拆迁,靠马路的这一边拉起了绿色的网布,里面是拆迁中的残垣断壁。

    到车站的路上,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毕竟是省会,路上也可以用“车流”来形容。自行车不必说,摩托车这个时候还能广明正大的在主路上风驰电掣。路上行驶的汽车,棱角比较分明,不像后来一水的流线型。

    后来统称的“老三样”,路上跑的不少,不过它们此时可一点都不老,青春正茂着呢。其它的车,进口的大牌子居多,冯一平略略看了看,欧洲的奔驰宝马奥迪标志,美国的林肯凯迪拉克雪佛兰,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一个不落。

    冯一平虽然是个车迷,不过,现在的车型,他认识的真不多。刚超过去的那虎头虎脑的奔驰,看标示,是s600,就不知道是第几代。那边那辆红色的宝马,四个大圆眼睛很有神,就是中间的双肾那么小,两个加起来还没有后来一个大,这是几系呢?那辆挂黑牌的,差不多有六米长,白色的凯迪拉克,他就更不知道是什么型号。至于那辆蓝色的雪佛兰商务车,子弹头的造型很现代很犀利,他也叫不上名字。

    马路两边,商店也是一家接一家,不少都换上了大幅的玻璃墙,门头上也不像以前一样,一色的印刷体店名,现在不少也换上了各式灯箱。

    长途车站前的这条路,非常热闹。

    两边挤满了人,路中间大客车一辆接一辆,开一会,就得停下来等一会。路两边全是饭馆和旅馆,正是生意好的时候,进出的人都不少。

    旁边的这家店里,周华健正轻快的唱着《花心》,隔壁店里,张学友深情的唱着《吻别》,另一家店里,李春波弹着吉他唱辫子粗又长的《小芳》,还有一家店,杨钰莹柔柔的唱着,《让我轻轻的告诉你》……。

    这些后来难得听到的歌,此时正如火如荼的流行着。

    冯一平出神的看着这一切,没有留意到,随着班车频繁的走走停停,旁边的梅秋萍脸色越来越差。

    进了站,又倒了好几次车,班车终于停在指定的位置上。当车门被气阀推开的时候,梅秋萍再也忍不住,顾不上儿子和带的东西,捂着嘴从后门跑下去,对着一个垃圾桶就吐了起来。

    冯一平看着她苍白的脸,看着旁边一个妈妈拉着孩子,捂着鼻子一脸嫌弃的走过,有些难过。

    梅秋萍可不会这么多愁善感,她在垃圾桶边又站了一阵,等不再恶心了,擦了擦嘴,跑上车来,自己扛起两个蛇皮袋,让冯一平拿着一大一小两个包,高兴的对儿子说,“走,去我们住的地方!”

    母子两个,大包小包的,从人潮中挤出车站,从站前的人行横道走到另一边,再朝前走上一段,在公交站台后停下。

    高峰期已过,这时候车的人不多。

    梅秋萍低头在地上找了块干净的地方,把肩上的两个袋子放到地上,再把冯一平手上的两个包接过来放在上面,“饿了吧,忍一忍,就快到了。”

    等了一会,梅秋萍带着他上了一辆蓝白相间的电车,电车中部顶上,两根受电杆就像两根翘起来的辫子。

    车上的人也不多,“朝后走啊!”,看到他们上车,司机就说。

    梅秋萍带着他,小心的穿过中间的过道,直接到了最后一排,把东西都放在地上。

    挂着军绿挂包的大妈过来售票,她用脚踢了踢地上的袋子,“你这么多行李,要多收一个人的票知道吧!”

    梅秋萍估计以前没少试过讲价,现在知道讲也没用,从口袋里掏出钱买了三张票。

    坐下来用袖子擦了把汗,梅秋萍对冯一平说,“我们要坐八站,再换一辆车,坐七站路就到了,你爸这会肯定把饭做好了。”

    “没事的妈,我不饿,”冯一平拧开罐头瓶盖,给妈妈喝水。

    刚开了三站,在出站不远的地方,车突然停了,售票的大妈熟练的从小桌板底下拿出扫帚,边走边骂,“二修厂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家伙,修了这么多次,还是没修好,今天一定要投诉,不让他们扣掉一个月奖金,这些家伙不知道厉害!”

    她走到受电杆下方,打开旁边的车窗,上身都钻出去,用扫帚朝上捅了几下,冯一平看到火花四溅,然后随着一声响,车跟着慢慢开动。

    呵呵,这样的事,估计她没少干。

    下了这辆电车,又上了另一辆公交,等他们终于在出租屋附近的车站下车时,已经八点多,梅秋萍抖擞精神,把两个袋子扛到肩上,对冯一平说,“前面那条巷子就是了,马上就到。”

    一进巷子,就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小孩闹,大人吵的。一个女人正好出门倒刷锅水,看见梅秋萍,热情的打招呼,“哦,梅大姐你回来了,这是你儿子?这么大了!”

    梅秋萍费力的从袋子下面转过头跟她说话,“是,上初中了,你这是刚吃完饭?”

    “恩,”那女的提着锅在门边喊,“老冯,你老婆儿子来了,还不快出来接?”

    这个人冯一平算是看透了,热情的不得了,但都是假模假式的,有这会功夫,你不会过来帮着接一个袋子下去?

    前面不远处,穿着一件白汗衫的冯振昌从屋里跑出来,“回来了?”

    他从梅秋萍肩上接下袋子,这时看到了后面的冯一平,哪怕冯振昌对孩子一向都是冷言冷面的,见到半年没见的儿子,这时也开心的笑了起来,“一平也来了?”

    梅秋萍把冯一平拿的两个包接到自己手上,“先回屋再说,又累又饿的!”(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七十二章 流动摊贩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这么重?怎么不给义良打电话让我们去接?”冯振昌把两个袋子放到墙角。

    “义良那边接电话也麻烦,总是他师傅先接,再说这一路都是坐车,我拿的动。”梅秋萍坐下来,咕咚咕咚喝了半茶缸水,“你吃了是吧,饭还有没有剩?饿死了吧一平?”

    “没有,”冯一平也在靠窗的桌子那坐下。

    屋子里摆的满满当当的,靠墙都是些袋子,中间有个架子,架子上摆着一副小石磨,旁边停着辆三轮车,现在上面还放着两口大锅,就是这张桌子上,现在也放着一个大盆,里面是还没和好的面。

    “我晚上就吃的是剩饭,还有两个包子,你们先垫一垫,我去买些熟食回来。”

    “不用不用,这个时候去买,也没什么好东西,先煮饭,这个包里还有昨天在爸那称的猪肉,已经煮过的,上面就撒了些盐,现在就炒了吧,很快的。”

    梅秋萍和冯一平就着一碟剩菜吃包子,冯振昌忙着洗米煮饭,把肉从包里拿出来,洗干净然后加辣椒炒,业务熟练的很!

    所以说,还是生活最能改变人。

    冯振昌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不要说做饭,一年也就过年的时候,帮着洗洗碗,那也是有次数的。平常压根就不靠近灶台,饭里吃到一粒沙子就要埋怨个半天,要是一不小心,炒的菜咸淡不合适,那你就等着他的数落吧。

    以前的他,和眼前这个忙碌着的身影一比,真是判若两人啊。

    他们两个也真是都饿了,饭还没好,就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夹炒好的菜吃,等饭好的时候,菜已经干掉三分之一。

    冯振昌端着茶缸子,翘着脚坐在凳子上,看着他们两个狼吞虎咽,“你说你,总要省这么几块钱,上车前不会多买些吃的东西啊?”

    “怎么没买,但你又不是知道,我坐车的时候能吃进东西吗?”

    吃完了饭,冯一平收拾桌子,冯振昌接着和面,梅秋萍去里屋收捡,把上铺的东西都拿下来,给冯一平把床铺整理好。

    最后,又要挑出十几斤板栗,一个个洗干净,再在头上剪个小口子,这也是他们后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了一个开口,吃的时候好剥。

    等到事情都搞利落,已经快十一点。

    因为不知道冯一平来,没有准备席子,他直接睡在床单上,有些热,而且不远的地方,总有火车哐哐哐的过,有些吵,但他今天确实很累,听着爸妈说这两天的生意,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早上,天只蒙蒙亮的时候,冯一平就被吵醒了。昏黄的灯光,从门缝里透进来,他听到父母在外间压低了声音说话。

    他抹黑爬下床,揉着眼睛打开门,开到妈妈正在包包子,爸爸用石磨磨着豆浆。

    “哦,把你吵醒了?回去再睡会吧,在学校也没起这么早。”梅秋萍手上的活不停,看着他说。

    “不了,醒了就不睡不着,我也来包包子吧!”

    “那好的,炉子上有热水,你先去洗脸刷牙。“

    但是,他费劲的包了一个咸菜包子之后,就决定和冯振昌换,他包的那个包子,极具个人特色,就不好拿出去买,只能自己吃。

    石磨对冯一平没什么难度,冯振昌手把手的教他磨了几圈,他就学会了,只不过磨一会手就有些酸,要两只手轮换着来。

    他又注意到,冯振昌去包包子前,又去洗了手,哪怕他是磨豆浆,手原本就很干净。

    看来他们现在对卫生很上心,有些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天不热的时候,包包子和磨豆浆都可以晚上就做好,早上一煮一蒸就好,早上能多睡会,现在这个天不行,晚上都做好了,到早上说不定就会变馊。”梅秋萍边包包子边和冯一平说。

    包子包好了,一个个放到蒸笼里,夹在炉子上大火蒸。

    豆浆也磨好了,冯一平帮着冯振昌用纱布把豆浆过滤,等包子蒸好后,再放到炉子上大火煮开,煮开后,要放在旁边晾,等放到温温的时候,在用一个小舀子和一个铝漏斗,灌到塑料袋里,然后把袋口系紧。

    总之,等一切搞定,他们急急忙忙的吃完早饭的时候,推着三轮车出门的时候,已经七点多。

    冯振昌在骑着三轮车走在前面,冯一平他们跟在后面推。

    这些天过去,他们这一路也有些熟客,看他们的三轮车,就出来买包子豆浆,少数几个老人家,见到跟在一边的冯一平,还问了几句。

    在一处小区门口,他们还把三轮车停下来等了一会,冯振昌说,“现在学校都放假,留校学生的不多,而且都起的晚,迟点去没关系。”

    想想也是,要不是大学城是他们的主场,板栗也是那边买的多,寒暑假学校放假,他们也完全没必要去那边。

    于是边走边卖,等到了他们常驻的音乐学院门口花坛的大树下时,已经快9点,包子也买了一小半。

    他们经常打电话的哪家小卖部的胖老板过来,“今天怎么这么迟?哦,这就你家儿子,就是那个小小年纪就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初中生?”

    冯一平马上奉上一个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笑容,“叔叔好!”

    “呵呵,你也好,”那人一边喝豆浆一边说,“这是趁暑假来帮忙?你父母赚钱很辛苦,你读书一定要用功啊,将来也到省城来读大学。”

    “我会的,叔叔。”冯一平还是一脸童真的笑。

    看来,父母这是见人就显摆他的那点事啊。

    三轮车停下来不多久,虽然已经过了早餐时间,还是陆陆续续有学生过来,买包子豆浆,好些都还睡眼惺忪的。买一份的少,都是一买买好几份,肯定都是帮同学带的,而且一袋豆浆,一般至少要搭配上两个包子。

    所以,也就不到一个钟头,豆浆和包子都买个精光。

    他们再把炒板栗的锅换上去,按比例把河砂、茶油、饴糖、板栗加进去现炒,不一会,就有甜香气扩散开来。

    太阳很大,他们在大树底下还算凉快,不过这买板栗的人不多,前后也只有几个女生出来买了两斤多。冯振昌说,学校没放假的时候,就中午吃饭前后,这儿一般至少能卖出去十斤。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光明v圣v骑士的打赏!

    (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七十三章 没有公平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再等了一会,看没人再来,大太阳底下,冯振昌带着草帽,骑车绕着大学城转,不时还喊一句,“糖炒板栗咯!又香又甜的糖炒板栗咯!”

    大学城这一块,他们每天都要转上好几圈,现在熟得不能再熟。

    梅秋萍跟在后面,一家一家对冯一平介绍刚才经过的学校。末了问冯一平,“你将来想读什么学校?”

    他们现在被冯一平渲染得,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儿子肯定会考上大学。

    “我当然读最有名的!”冯一平笑着对妈妈说。

    “哈哈,是,一定要读最有名的。”冯振昌或过头来说。

    到快12点的时候,他们已经慢慢的转悠了一圈,总共卖出去七斤多,冯振昌还是吧三轮车停在那棵大树下,冯一平和妈妈,则回住的地方做午饭。

    中午,他们吃好了饭,再给冯振昌带过去,下午就接着在大学城一带转,等到天黑后,一家人才往住回赶。

    等到了住的地方,又是八点多,再一通忙下来,等冯一平洗漱好,上床睡觉时,又是十点多。

    日子就每天这样重复,冯一平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冯振昌看起来比以前还瘦,原本有些虚胖的梅秋萍也清减了好些,他们这一天天的下来,也真不轻松。

    其它的不说,冯振昌一天下来,开水至少要喝下两瓶,可以想想他一天出了多少汗。

    在家里,农闲的时候也能歇歇,晚上八九点就能上床休息,早上六七点才起。现在,见天出摊,晚上忙到十点多,早上五点起,白天吃也吃不好,又身在异乡,连串个门的人家也没有,总体来看,还真不比在家种田轻松。

    当然,这是冯一平的看法,对冯振昌他们来说,苦不苦累不累的,他们就没想过,现在每天至少有几十块转进来,这样的日子才让人有盼头。

    几天下来,其它的还好,冯一平就是缺觉,好多次,三轮车一停下来,他就找地方眯一小下,梅秋萍看着心疼。月底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他们就让冯一平早上在家睡个懒觉,等到中午把饭做好了,再给他们送过去。

    这一觉睡的真畅快,冯一平醒过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几点,为了纪念重生之后第一次睡觉睡到自然醒,他决定再在床上赖几分钟。

    除了火车的哐哐声,周遭还是很安静的,周围租住的人,看来都不在家,都讨生活去了。

    听到巷子里有人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看了看闹钟,已经快十点,他从床上一跃而起。

    有些事还真挺怪的,国家制定了好多国家级的标准,并且强制推行,但是好些效果都不咋滴。但是有些方面,根本就没有制定什么标准,全国反倒出奇的统一。

    比如在磨刀这一行,不管天南地北,所有人吆喝起来都一个味,“磨剪子嘞戗菜刀”,出奇的统一。

    当然,这可能跟刘欢在89年春晚唱了那首《磨刀老人》也有些关系。

    冯一平拿着饭菜,最后在理工大附近那找到了冯振昌他们,现在也没什么生意,他们正准备走呢。

    他们边吃边夸冯一平做饭的水平,也不用担心冯一平下学期住出去会饿肚子。

    开玩笑,冯一平和爸爸冯振昌可不一样婚后可是非常尊重老婆的,买菜做饭洗碗没少干过,做出来的家常菜味道相当不赖。

    “我们这两天在财经大学那多留留吧,”冯一平和爸妈商量。

    “怎么了,那边有什么事?”

    “也没什么,我就是想进去看看书。”

    有这个理由就够了,“那好啊,下午我们就在那多转转。”

    在学校的时候可能不觉得,你成绩比人好,那就是比人好,不会有一个同**气突然叼到爆,胡写瞎选的,成绩居然比你还要好。

    但当我们离开学校,越长大,就越会明了,所谓的“公平”,真是传说中的玩意。

    你努力,你拼搏,你奋斗,可是,好些时候,你会无奈的发现,你所做的这些,居然比不上别人的运气。

    其它的不说,就从身边说起吧。

    你有一个同事,那一天,有可能他就是一时心血来潮,随手捡起了办公室走廊上的垃圾,被上级或者公司领导发现了,在本人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在领导那留下了一个好印象,此后能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你的他,却一路被提拔,到现在,对他你只能仰望,他见你,那就是亲切的接见。

    也许是一个原本家庭条件还不如你的同事,被女朋友老妈逼着买了一套房子,为了那套房子,他全家节衣缩食,砸锅卖铁。但是,房子到手不到一年,就升值了20%以上,到现在,他那套房子,已经翻了几番,是他最成功的投资。光增值的部分,就抵得上你几十年辛苦拼命赚来的工资。

    也许你和一个同事都在炒股,你每天殚精竭虑,各种分析,结果半年下来的收益,刚够孩子的奶粉钱。他却每天看连行情都不看,却幸运的在热门上市新股发行时中签,等解禁后,他套现盈利所得,比你辛辛苦苦,做牛做马一整年的收入还多。

    也许你有一个朋友,长相学识能力,样样不如你,到现在,连个女孩子的手都没牵过。但是忽然一天,他家所在的城中村拆迁,他家的自建房,换来了两套商品房不说,还额外补偿了上千万的现金,这下子,他拔根汗毛,都比你大腿粗。于是,接下来,一个个你们以往只能暗地里看着流口水的女神,立马如同扑火的飞蛾一样,凶猛的往他身上扑。

    还有其它的,比如你向一个重要客户提供样机,这单生意如果谈成,那你今年的收入会比去年翻上一番,所以你对要提供的样机精挑细选,反复调试,确保一点问题都没有,偏偏到现场以后,通上电了连发动都发动不了,而且这个问题居然不能迅速排除……。

    于是希望立马成泡影。

    …………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zhoulzhao的打赏!(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七十四章 必做的准备(求收藏 盼推荐)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随着你年岁渐长,类似的事只会越来越多,你可以失望,可以不服,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你改变不了。

    所以,好多当官的后来都讲究风水,爱找各种“大师”;做生意时间越长的,见佛就拜,见庙就烧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冯一平也是这样一个运气不错的人。

    02年,除了原本负责的项目,他又接手了公司没人愿意做的发电机和通机项目,反正这样的项目要做好不容易,但是要做的比原来还差,呵呵,那也不容易。

    说不定运作的好,就签下几栋楼宇的备用发电项目呢,那不就出成绩啦。

    他当时是绝对就没想到,接下来的运气会这么好!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对03年的主要印象,应该就是非典!但对于机电业的人来说,则是从02年就开始的,全国性的大缺电大限电。

    缺电到什么程度,不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也不说对工业企业限电,就是中部一个不发达省份,当年统计,平均每户年停电时间居然接近9小时!请注意前面的“每户平均”,要知道甚至前面十年加起来的总数,也不到9个小时。

    虽然后来力保居民用电,提倡错峰用电,但对当时的企业和商业用户来说,限电是常事,原来还勉强可以做到“停三保四”,就是一周停电三天,供电四天。而且在居民用电高峰过去之后,在夜里11点之后,企业生产线还能全力开动,但是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居民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到后来,“停五保二”也成了奢望。

    可是对于企业来说,且不说他一个月勉强开工生产十天,接下来还能不能存活,就说原来签下的那些外贸合约,要是不按时交货,要付的赔偿金就会让他连裤子都穿不起。

    至于那些商户,不要说那些有冷柜的商户,停电几小时,就要损失一大笔。其它普通的商铺,不说昭明了,你店里面热的想蒸笼一样,进去一分钟,结果就满身汗,谁还有购物的兴趣?

    没办法,只好买发电机。

    所以市场上当时发电机那个紧俏啊,不要说讲价了,为了能拿到现货,不少人都心甘情愿的主动加价。

    冯一平当时比较熟悉的,一个美国康明斯品牌的市级代理商,原来自己开一辆帕萨特,半年后,他公司出去负责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开的都是奥迪。

    另一个代理沃尔沃发电机的,两个月后,把本田直接换奔驰。

    冯一平当时也一样,还没接手两个月呢,就猝不及防的迎上了这个高峰期。库存一扫而空不说,原本去拜访的时候,都不太热情的中间商,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前所未有,当然后来也不会有的热情,一个个都提着现金来求他,只盼着他能多给几台货,连那些退回来翻修的,也都被等着的人瓜分一空。

    冯一平自己也一样,派专人去供应商那里等,天天和销售磨,就为多分一些货。

    至于大型的柴油发电机组,那要求更高。代理商要你上报未来三月的要货计划,他根据你的计划订货,然后,在本月底,把下月初计划要货的全部货款,一次性打到他账上。至于到货后,你有些型号滞销,对不起,肯定不能退,一些畅销的型号断货,那也对不起,没有!

    总之,那两年,赚钱的不仅仅是煤老板。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动力生产商全都开足马力。国内,不管是国营大厂,还是私企,全都三班倒,24小时不休,就这样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办公室还是停满了带着现金准备拉货的客户。

    总之,那两年,是他们难得的好光景,这条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当时都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不能和煤老板相提并论!

    结果就是,当时特别是沿海一带,每家工厂都新建了发电机房,柴油机整天“咚咚”的响个不停,街上的那些商户呢,各型发电机在他们门口一溜排开,很是壮观。

    这样的机会,有一次也就够了。当时冯一平接过来的,以为是鸡肋的这个项目部,一年销售轻轻松松几千万,资金周转甚至不到10天,更是完全不存在什么应收款,也算是在公司创下了一个后人很难逾越的记录。

    年底的奖金,他部门里负责售后的人员,都比一般部门的主管高,至于原本放弃这个项目的,那个悔啊,那个恨啊,各种风凉话不断,但又能怎么办?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也就这么两年不到的工夫,冯一平就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这才有了去广州自己干的资本。

    也许是祖上的保佑,也许是命运的青睐,总之老天给的这些机会,也许就只有这么一次,所以,每一次这样难得的机会,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

    所以,重生到90年代,如果不在几年后即将到来的,那场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跟风捞上一笔,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连老天爷也看不过去,说不定又会把他发配到公元前一千年的蛮荒时代去。

    可是,要想在97年金融危机中获利,必然要涉及到炒汇、股指、期指这些手段,而这些,对大多数国人来说,都是触不可及的玩意。

    国内直到后来上马自贸区,才准许公民开设资本账户,而且每个账户上限也只有几万美金,资金进出也有各种限制。

    所以,和大多数人一样,冯一平当时也只在国内的两市上折腾,对炒汇啊、炒股指期指这些,是听说过没见过,一窍不通,现在当然必须要去了解学习。

    学习这些,当然没有比以金融系扬名的财经大学更好的选择。

    而且,悄悄说句心里话,对于将来跟风各路国际大鳄,从东南亚这些国家身上,小小的咬几口肉下来,冯一平不但不会有一丝愧疚感,相反,还很期待!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亂碼、世道噩的打赏!(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七十五章 混进大学

    ps:看《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可是进大学容易,要能找个能带他进图书馆的,那可就很不容易。

    关于要找的这个人,冯一平根据经验,设定了几个前提。

    首先应该是个女生。这个很好理解,大学里的哥们,是喜欢献殷勤,可那只是针对女生的,你一和他无亲无故的毛头小伙子,他们才肯定不揽这麻烦呢,你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

    其次,不能是个太漂亮的女生。道理和第一条有关,大学里的漂亮女生,被那些献殷勤的男生宠的不像话,向来只有她麻烦别人,你指望麻烦她,醒醒吧!

    再者说,这些女生,一准有不少眼里冒绿光的男生关注着,出现在她周围三米内的雄性,全部被识别为威胁,还是不要去惹这些麻烦了吧!

    第三,当然得是个开朗点的女生。这个更容易理解,一个冰山一样的女生,你确定在她面前冻的还能说出话来?

    第四,这个生最好教养要好一些。具体说,就是来光顾生意的时候,哪怕是习惯性的,也会说句“谢谢”,“麻烦了”之类的,或者你在微笑服务的时候,她也能礼节性的回个微笑。

    按照冯一平设定的这三个条件,在财经大学那呆了三天,冯一平好容易圈定了一个理想人选。

    于是,中午那个微胖的女孩子,终于打着哈欠来买板栗,冯一平满脸堆笑的把袋子递给她,那个女生点了下头,转身准备走,冯一平这时叫住了她,“姐姐,能麻烦您件事吗?”

    “哦,什么?”她有点惊讶。

    冯一平露出他最满意笑容“姐姐,能带我去你们食堂打份饭吗?早上的包子都卖光了,我们中午饭到现在还没着落。”

    冯振昌他们还以为冯一平是真想吃饭呢,所以这时也都陪着笑看着那女生。

    那个女学生正拿着纸袋子准备走,听冯一平这么说,顿时一愣,但拒绝人也是一门学问,这方面她显然还不太熟练。

    对这个三轮车拉的小摊子,她这些天也光顾了几次,称不上熟——当然也没必要和他们熟,但也不是陌生人,再说只是去食堂打饭这样的事,所以稍犹豫了一下,接着就答应了,“好吧,跟我走,食堂的饭可不好吃。”

    冯一平拿着饭盒跟在她身后,“呵呵,那是我们层次不一样,我们现在只为了温饱,你们当然要求高一些。”

    “呵呵,小弟弟,挺会说话的,读几年级了?”

    “开学就初二了,您呢姐姐?”

    冯一平好歹也在商场里打滚了那么些年,不一会的工夫,就把这个女学生的一些情况套了过来。她叫李嘉,是临省的,读的是会计系,开学就大二。暑假回去呆了半个月,爸妈在家帮着带哥哥和姐姐的两个孩子,她实在受不了那份闹腾,就提前返校。

    大学虽然只比高中高一个级别,却真的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中学相当于冯一平后来所开的只有一间铺面的小公司,那大学就相当于一个在黄金地段有自己大厦的资产敦厚的集团公司,完全没有可比性。

    进校门到现在,走了这么远,还没到食堂,一路有草坪,有假山,有小湖,环境真的好。

    重点不是这些,重点是,那些在小湖边,成双成对的单身男女,在这炎炎夏日里,听着他们畅快的笑声,好像天也不那么热了,热也没关系,只油然而生那么一种向往,一个概念也会明晰起来,什么是青春?这就是青春,这才是青春嘛!

    “嘿嘿嘿,看傻了小弟弟!”李嘉伸手在他眼前晃。

    冯一平老脸一红,“没有,只这湖边很凉快。”

    暑假留校的人不多,只开了小食堂,李嘉把冯一平带到窗口,自己在一旁剥着栗子,看他打菜,排骨、红烧肉、肉丸子,就连素菜打的也是一个豆腐,心想这小孩莫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在我面前装有钱吧!

    冯一平还真没这么想,谁叫食堂的菜便宜呢,荤菜也不到一块,比梁家河中学小食堂的还便宜。

    要知道这可是93年中,随着南巡讲话的发表,虽然消费增长稳定,但投资大幅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创纪录的达到了20%,你在外面想几块钱又是排骨又是肉的,怎么可能。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还是幸福的,虽然比上不88年以前的,但也比95年以后的好多了。88年以前,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89年开始收费,但也是象征性的,比如李嘉,她下学期大二,学费也就300多。而从96年开始,大学招生并轨,学费就开始起飞,95年只要几百块的,96年就要两千多,增加了近三倍!

    而且,现在虽然象征性的收费,但各种隐性的补贴一直没少,比如这食堂的菜价,没有补贴,怎么可能这么实惠?

    这一餐,加上饭,也就三块多钱,还好他拿了两个饭盒,不然都装不下。

    李嘉见他打好了饭,说“你知道怎么出去吧,那我回宿舍咯!”

    “等等姐姐,陪我坐坐呗,我坐着一个人吃饭挺尴尬的。”

    “你不送出去和你爸妈一起吃?”

    “不,我先吃了再给他打一份。”

    李嘉其实想问他,你确定你这么花钱你爸妈不会打你

    吗?

    但是看着冯一平眼里的期待,一时有些抹不开面子拒绝,总是她带进来的嘛,再说现在回宿舍也没什么事,坐坐就坐坐吧。

    她带冯一平找了个没人的桌子坐下,冯一平拿着勺子准备开动,看了李嘉就问了一句,“你中午不吃?”

    “早上吃了你家的豆浆和大包子,还不饿,吃几个板栗就好。”

    哦,原来是一个想减肥的!难道从这个时候起,女生们就开始与自己的体重都整理吗?大多数人胖起来,也没几年的事啊!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要早点说出来意,你把一个想减肥的,留在人人都大快朵颐的食堂里,对她还真是一个甜蜜的煎熬,只是留的时间越长,甜蜜越淡。

    还是尽早说吧,可该怎么说呢?冯一平边吃边想。

    (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83/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落梅河所写的《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转载作品,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介绍:
这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人发指的人。
不说他其它的成就,大学刚毕业,他在纳斯达克,就已经有了两家上市公司, 不对,他最近又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哦,还在计划收购另一家。
身后,还有一大堆投行追赶着,你的这家网站,什么时候上市?
广大投资者也说,这样的网站,一定要接受公众的监督……。
小老板重回青葱的少年时代,这一年是一个春天,恰逢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诗篇。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