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盛唐开始于南海TXT下载盛唐开始于南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开始于南海全文阅读

作者:天街小雪花     盛唐开始于南海txt下载     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28章 这里有很多好东西

    南海舰队的大肚子船可是好东西,载重大速度快,是非常理想的远洋商船。

    事实的确如此。

    云海设计的船虽然只是外形和风帆看起来是盖伦船,但其内部中式帆船的结构却是非常实用的。

    这种船的排水量只有两千多吨,可其内部空间巨大,可以运输很多体积大的货物,加上密闭隔舱,安全性吊打原版盖伦船。

    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些船是军用的。

    不要小瞧这一点,军用装备和民用的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般的木制船只,能有三十年的寿命就不错了,可军舰因为选料考究,维护好的话用个一两百年都不成问题。

    关键是这种船型一直是南海舰队和登州舰队的专用船型,民间不许私造,很多海商只能看着大肚子船流口水。

    如今皇帝放开这个船型,让人很是喜欢,特别是南海舰队的这些退役舰船,别看都用了二三十年,但再用个百十年的不成问题,特别是拿下这些船只就可以抢先一步,和等着新船下水一比,退役舰船很有吸引力。

    “敢问程公,登州舰队的旧船是否也要出售?”

    南海舰队一共就那么多船,还不够各个商行分的,于是就有人盯上了装备了同一船型的登州舰队。

    老魔头笑道:“登州舰队的旧船你们就不要想了,那些船已经有了买家,只等新舰入役便要交付给秦王殿下。”

    听到买家是秦王李建成,众人顿时熄火了。

    要是其他人他们还能有机会走走关系,可李建成的身份特殊,还是不要招惹他。

    事实上李建成收购这些船不单是为了自己的业务,也是出于一种无奈。

    现在大唐海军的第一梯队是南海舰队,所有的新式帆船和武器都是优先供给,一是云家有钱,二是云家有技术。

    大唐几乎所有的先进装备都来自崖州,包括云浩设计的那型名为“王翦级”的战舰以及上面配备的火炮,从里到外都是云家一手包办,所以在分配装备时南海舰队就是亲儿子。

    登州舰队这个干儿子的压力本没有这么大,可又突然冒出个不差钱的冯家舰队,尽管规模不大,但也靠着雄厚的资金迅速完成了组建。

    新建一支舰队没什么,可土豪用钱把原本配属给登州舰队的新船给截胡了,你说气不气人?

    薛万彻在军方的地位非常尴尬,李建成在中枢的时候,还能给他们争取一些扶持,可他一退隐,没了强力靠山的登州舰队就成了后妈养的。

    大唐军方以陆军为主,海军就只有南海、登州和冯家三支舰队,还有一个半死不活的洞庭水师。

    南海舰队和冯家舰队都是背靠大树,对朝廷的依赖并不大,洞庭水师则是一帮将领养老的地方,兵部也不敢苛责什么,只有登州舰队无依无靠。

    大唐的敌人基本上都在陆地上,所以军方和朝廷首先考虑的都是步兵和骑兵部队,对花钱多且没有多大用处的登州舰队就不怎么上心。

    薛万彻不是没有争取过,只不过他在争取军费的过程中尴尬的发现,自己竟然代替云家,成了军中唯一的另类。

    简单来说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和谁都搭不上边,也完全显示不出自己的价值来。

    他找过李二,也求过李绩,辛苦一圈,在云浩手里前后要来了三艘新船,李二也没有卡他们的火炮,四艘船的炮位全满,炮手满员,但……

    但尼码兵部竟然不给他们拨付训练用的炮弹和火药钱,真是不知所谓!

    他求爷爷告奶奶的从李二的私库里要来了二十万贯。

    钱看着不少,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不是假的,半年不到这些钱就化成了白烟。

    他再找人要钱的时候,李二不乐意了,让人来查他的账,要看看那么多钱都花哪里去了。

    最后还是李建成这个老东家看不过眼了,用道路建设集团运输铁轨的名义把登州舰队的旧船全部买了下来,给老薛他们凑了一百五十万贯出来,希望他们能坚持到远征高句丽的计划确定下来的那一天。

    登州舰队的旧船虽然是大肚子船,但只有旗舰蓬莱号是崖州造船厂建造的,其他的三十一艘都是在其他船厂完成的,质量参差不齐,李建成买下这些船的价格偏高,权当是和登州舰队了了这一份情了。

    大唐的海陆之争也从薛万彻的四处碰壁开始正式出现。

    老魔头心里跟明镜似的,皇帝的手段还没有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他也不想掺和进去,在南洋大岛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挺好。

    “各位,还有一个消息。”

    老魔头装作斯文的喝了口茶,说道:“云浩想要和人合伙开几个造船厂,生产各类船只,要是各位有兴趣,此次去崖州你们可以打听一下。”

    众人还未从南海舰队卖旧船的兴奋中换过来,老魔头就又给了他们一个震撼的消息。

    云家的造船技术到目前为止,只传出过大肚子船的建造方法,其他船型都只在崖州造船厂保密生产。

    掌柜们对速度飞快的飞剪船有浓厚的兴趣,但从未想过打它的主意,这种新型船只肯定不会公开技术。

    可……要是能和云家合伙开造船厂,岂不是能探知云家造船技术的秘密?

    诱惑很大,大到他们不得不主动咬勾。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云浩要把这么大的消息告诉我们,而不是通知我们的东家?”

    这大概是今天这些掌柜一直没想通的问题。

    他们都是雇员而已,名头不小权利不大,云家找他们做什么?

    这里面有没有事?

    老魔头笑道:“找你们自然是要和你们做生意,关你们的东家什么事?”

    众人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很多人激动的面色潮红。

    这不是挖墙脚,而是让他们出来单干。

    这也是众人感兴趣的地方,能自己当老板,谁愿意一辈子给人打工?

    “云家可有什么特殊要求?”

    有些人担心里面有什么问题,必须先问明白了,否则被云家崽卖了可能还会帮他数钱。

    老魔头道:“当然有要求。”

    众人道:“请您示下!”

    “呵呵,也不是什么大事。”老魔头让人重新泡了一杯茶,慢悠悠的品了两口,说道:“两个条件。”

第229章 扶持(求月票)

    “两个条件!”

    老魔头伸出一根手指头道:“一,脱离你们现在的东家,你们开办的工厂要真正落在你们的名下。”

    “我们都是……”

    掌柜们有些犹豫。

    “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

    老魔头知道他们在担心脱离现在的势力后遭到打击报复,云浩提前和他交代过如何应对。

    “你们的东家那里由云家去说相,太上皇也答应保你们平安!”

    “程公,可有什么凭证?”

    一个掌柜壮着胆子道:“并非我等不相信您,只是这事关系到我等的身家性命……”

    老魔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竖起了第二根手指,说道:“二,你们要加入云家牵头成立的工业联盟,一切按联盟的规章制度办事。”

    “云家会给你们的工厂提供钱粮和技术,只要你们在契约上签名画押,你们就是联盟的一员,没有人敢动你们。”

    老魔头收回手,让人拿来一叠小册子分发下去。

    掌柜们看的是云里雾里,不明白老魔头这是何意。

    我们要的是凭据,你拿出这东西是什么意思?

    老魔头不理会他们疑惑的神情,自顾自道:“你们的运气真不错,不知道云家崽看中了你们什么,竟然选中你们成为第一批会员。”

    “你们看看手里的东西算不算是凭证?云家其他都挺好,就是他们的契约让人不舒服,某堂堂一个郡公还不如几张纸可信!”

    老魔头抱怨道:“都看看,省的你们不相信某。”

    掌柜们有些尴尬,却没有说什么,低头看起手里的小册子。

    小册子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字:大唐工业联盟基础构架与宗旨介绍。

    名字上看不出什么,他们打开书页,卷首上开篇有这么几段话:

    今大唐欣欣向荣,百业渐兴,吾等以为,强国之道在于同心,富民之道在于同力,天下财货应源于天下而归于天下。

    唐立国起既以忠孝为义,然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天下黎民仍有食不果腹者,每每思之尽感有愧。天下资财逾七成入吾等之私库,吾等皆惶恐。

    感念上苍仁德,吾等皆为有幸,岂能独自逍遥,任黎民困苦?

    吾等愿与有志之士共聚举世之财富如平常百姓家。

    有志者可与吾等同行!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唱高调而已!

    ……可听着怎么如此舒心?

    怀疑,不解,迷惘。

    什么人敢说这样的话?

    翻过一页,后面出现密密麻麻的名字,而这些名字每一个背后都代表着一方强龙。

    大唐海外开发集团

    南海集团

    大唐道路建设集团

    北方羊毛纺织厂

    云氏集团

    崖州兵工厂

    岭南冯氏商行

    京兆韦氏商行

    临淄管氏商行

    山东福运行

    登州造船厂

    燕云罗氏

    蜀中辛家药行

    杭州商帮

    湖州叶氏

    兰陵萧氏

    道门医馆

    ……

    林林总总,只要是大唐能叫的上名号的势力都在上面具名。

    皇家倒是没有用皇室的名义参与,但最后那个“神龙集团”的名字已经很明显了。

    这就是一个各方势力汇集到一起的怪胎!

    他们很怀疑这个所谓的“工业联盟”就是各大势力重新瓜分社会财富而抛出来掩人耳目的东西。

    事实上他们猜的也没错,这个工业联盟的确是个大势力搞出来重塑大唐内部势力版图的东西,是云家和各势力谈判失败后的产物。

    云家原本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强力的组织来推动大唐的工业化。

    可现实是没人原意把利益拱手让人,云浩费尽心机也没能将这些人整合到一起,最后只能用扩大市场方便各方势力割韭菜为由,在李二和武勋贵族的支持下搞出了这么一个怪胎。

    怪胎归怪胎,但穿越五人组却在它身上寄予厚望,因为他们了解工业的力量,一旦新兴的工业阶级发展起来,各方势力再想割他们的韭菜就是个笑话!

    新兴的工业阶级不把他们搞垮就是他们运气逆天了!

    穿越五人组决定加快技术的扩散,蒸汽机已经可以量产,云家只要紧握住这个动力源,就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没有必要再顾忌太多,也没必要继续蛰伏。

    在人们还不了解工业的力量时尽可能的扩大工业规模,改变大唐的经济结构,温水煮青蛙,到时候某些家伙就只能干瞪眼。

    至于皇权的结局如何,就要看以后几代帝王的选择了……

    掌柜们细细品味册子中的内容,额头冒汗,心有悸动。

    这本小册子在手中的份量突然变得沉重。

    毋庸置疑,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抓住机遇,财富就在眼前。

    但……云家崽为什么会选自己这些人?

    这个问题老魔头也不知道答案,云浩没有告诉他,也不会告诉他。

    带着疑问,掌柜们离开了军营,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老魔头是个讲究人,各商行买了他手里多余的战俘,他们请求的事情就得给人办好。

    他派出了两万多人,把火场重新清理了一遍,将土着联军的尸体运到那些没有着火的密林之中,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顺便给近卫军的农场开出了三万多亩荒地。

    云浩对老魔头还是很照顾的,给他送来了一批橡胶树苗和各种热带作物的种子,还支援了他一个铁皮罐头厂和几条鱼船,让近卫军的后勤变得不那么紧张。

    各家的掌柜安排好手头的事,搭乘飞剪船前往崖州参与拍卖。

    岛上的唐军一改之前的强势,开始联系岛上的土着部落,和他们做起了生意。

    很快,凶猛的唐军不再攻击岛上土着的消息传开,一些大胆的土王找到唐军,想要接收土着联军失败后留下来的地盘。

    唐军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在雨林里不断扩大棋盘的范围。

    土王们继续和唐军沟通,他们得到消息,大唐需要购买一些奴隶,如果能提供足够的奴隶,唐军不介意用商品和地盘和他们交换。

    唐军也是说到做到,在接收了一个土王送来的五百名奴隶后,给了他五十匹麻布,五十担大米和一片林子。

    成功交易的消息传开,大岛上顿时烽烟四起,各个土王势力相互攻伐,抓奴隶换物资和地盘。

    唐军的势力尽管没有进一步扩张,却收获了一批带路党,以及上万的奴隶。

    这些奴隶被送到捕奴队手里,运回内陆的矿场,近卫军、捕奴队和矿主三方获利颇丰。

第230章 庖厨论事件(没人看,那就说个段子)

    南洋开发计划的重心有两个,一是开发大唐急需的铜矿,二是利用南洋优越的水热资源,把南洋打造成大唐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华夏这片土地上多灾多难,想要让人口平稳的快速增长,粮食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

    南洋很大,岛屿众多,大唐现在开发的仅仅是吕宋岛的一小部分,南方还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这么大的地盘肯定没办法一口吞下,开发南洋注定是个长期的任务,何况大唐国内及周边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区域。

    正是因为内陆面积广博,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华夏对海外就没有太大的兴趣。

    云浩他们想要让唐人开眼看世界只能靠利诱,让参与的人得到足够的利益才能让他们保持对外开拓的野心,这样总比让他们在国内打生打死的要强。

    先遣队登陆的地方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马尼拉,这里的深水良港可以辐射整个南洋,也是沟通美洲的重要纽带。

    云浩的想法是把吕宋岛打造成一个海外扩张的前进基地,用一个可以创造无数财富的桥头堡牵住大唐向外扩张的神经,即便是以后发生什么变故,大唐也不会抛弃这里。

    让这里成为华夏这个大陆国家不放弃海洋的一个理由。

    云浩的想法很好,计划执行的也比较顺利,可他还是小看了热带领地的开发难度,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开发一片拥有百万土着的荒蛮之地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处不在的热带疾病以及人力不足。

    疾病方面穿越者还有办法,人力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故土难离是移民难得根本原因,纵观历史,华夏大地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都是官方的强制行为,自然移民的数量少之又少,即便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这三次自发的移民潮也是有官府的推动。

    官府推动移民的效率低下,原因是不敢过分刺激百姓,担心什么混乱。

    可没有官府的介入,移民的周期会无限期拉长,百十年的都有可能。

    穿越者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皇帝也想尽快把南洋笑话,完成开疆拓土的伟业。

    于是双方一合计,就出现了雇佣移民这一套路。

    简单来说就是李二以南洋地主的名义招募佃户。

    招募的政策很优厚。

    每一户佃农都会被安排到当地的皇家种植园工作,每户十亩地,耕种三年便可以得到这块土地三十年的使用权和免税全,只需要缴纳出售粮食时的农产品税即可。

    种植园为佃农提供免费的宅基地,农具和子女教育,还会给他们免费提供第一年的口粮。

    这样一来这些佃农就变成了皇帝的长期雇工,还不用缴纳乱七八糟的税务。

    如此优厚的条件瞬间吸引力七八万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农户和逃民,总共有差不多三十万人。

    人是找到了,可如何把怎么多人云过来却成了难事,

    这还不算真正的难题,真正难得是地方官府根本就不放人离开。

    要知道治下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地方官员的考评和升迁,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那些官员当然不干了。

    为这事,李二不得不颁布了一条免责令,说明南洋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流失不影响考评和升迁,这才让地方官府放人。

    想想李二这个皇帝当的也够闹心的。

    李二也深感当皇帝的不易,他在给李渊的信中写到:“贤者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儿以为然也!儿为庖厨,奈何众口难调,身受烟火覃身,食者亦有怨言,何故?”

    李渊回信曰:“误解圣言,该打!身为君者,调和五味实乃本职,秀色可餐是为虚妄,谦谦君子不近庖厨,不得其苦,亦不得其乐,尔得其苦享其乐,岂容怨呼!”

    这套“庖厨论”在麟阁引发了大讨论,其结果是李建成跑到了罗艺家去做客,美其名曰:考察铁路勘探工作。

    一直赖在长安的李元吉麻溜的登上了飞艇直奔崖州,到南洋的近卫军上任去了。

    李二看着麟阁里留下的一堆小不点,火就不打一处来。

    不是都嫌弃朕做的饭难吃吗?

    那朕就给你们做顿好的!

    他叫来长孙皇后和几个贵妃,来到从未踏足过的尚食局,在一大帮御厨的心惊胆战中成功烧糊了一大锅登州进贡的海鲜罐头。

    第二天一上朝他就把这锅黑乎乎的东西分给文武百官,让他们当堂吃下。

    李二坏笑着道:“朕常闻治大国如烹小鲜,昨日朕偶有所得,特意为各位爱卿备下这小鲜锅,请诸卿品鉴一二。”

    皇帝赐菜是莫大的荣誉,尽管这锅黑乎乎的菜看起来有点倒胃口,但也得吃。

    菜一入口,百官就开始反思人生了。

    是不是自己最近得罪了皇帝,皇帝要搞死自己?

    也不对啊?

    皇帝也不可能当朝杀死所有的官员呀!

    他要是这么干了,就成了光杆司令,还当个屁的皇帝。

    众人面面相觑,只见得有一人吃的特别欢实。

    此人乃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许敬宗,只见这个出了名不要脸的家伙在各种花式拍马屁,对菜里的各种味道品头论足,各种美妙的词语在他口中迸发,只把这道菜夸的世间仅有,不吃的话会抱憾终身。

    老许人品不行,不招李二待见,好不容易上会朝,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碗里的菜不好吃,不!是难以下咽的难吃!

    但为了拍李二的马屁,老许忍着那不可描述的口感与味道,面露陶醉之色,一边夸赞一边往嘴里夹菜。

    众人看着他的样子,一度怀疑是自己的味觉出了问题。

    不过,既然许敬宗能吃,自己也不能落后,纷纷拿起筷子,一边催眠自己,一边往嘴里夹菜。

    李二面有疑惑。

    难道朕真有庖厨的天赋?可为何会觉得此菜难以下咽呢?

    是不是朕的味觉出了问题?

    应该是最近火气比较大吧?

    回头找太医看看!

    吃完菜,朝会继续。

    今天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到十一点朝会便结束了。

    李二回到后宫陪皇后用膳,把早朝上的趣事讲给她听。

    长孙皇后听得眉头一皱,问道:“二哥,戴胄可是也吃了你做的菜。”

    “是啊!他吃的可香了!”

    李二笑得很自信,有些小得意。

    “坏了!他对海货过敏!”

    “什么?他怎么不说啊!”

    李二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摆摆手道:“无妨,大不了坏肚子,朕给他放几天假。”

    长孙皇后还想开口说些什么,便听得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来者是一个小黄门,他气喘吁吁道:“陛下!出大事了!百官下朝,还没到家就都住进了医馆!”

    李二原本想呵斥一下小黄门,要他遇事不要惊慌,可一听百官出事,赶紧问道:“都是谁生病了?”

    “是所有上早朝的大臣!”

    小黄门说完这话,趴伏在地,身体不停的颤抖。

    李二懵了,长孙皇后懵了。

    到消息传开时,全长安的人都懵了。

    因为皇帝的胡闹,上早朝的九十五个官员全部事物中毒。

    八十多个官员上吐下泻,三个个陷入昏迷,四个出现过敏反应。

    戴胄最惨,不但昏迷不醒,还满身大包,御医和城里的大夫都搞不定,只要快马加鞭的把他送往医学院。

    华阳子他们也没见过如此严重的过敏反应,一边吐槽戴胄粗心大意,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一边给他打吊瓶。

    戴胄成了大唐医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接受输液治疗的病患,永载史册。

    长安鸡飞狗跳了五天,总算在戴胄醒转后安静下来。

    李二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必须给百官和百姓一个交代,心甘情愿的下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封罪己诏,向上天和天下人反省自己的过错。

    这便是大唐历史上有名的“庖厨论事件”。

    从此之后,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彻底成为一个笑话。

    此次事件中,唯二幸免的就是房杜。

    房玄龄前一天晚上让老婆抓花了脸,为了避免同僚嘲笑,一口气请了五天假。

    杜如晦则是按照孙思邈的要求去医学院检查身体了。

    当然,他俩因为不在场,顺理成章的在流传甚广的阴谋论中成了皇帝产出异己的帮凶。

    房杜自觉脸上无光,皆以身体不适为由,在府中闭门不出。

    朝堂上唯一坚挺的就是魏征了。

    他拖着病体,拉着李二继续工作。

    李二想罢朝三日以示忏悔都不行。

    于是乎,朝堂上出现了皇帝带着一个臣子开朝会的奇观。

    十二岁的李元景看皇兄处境尴尬,就带着麟阁的一众小不点到太极殿给李二站台。

    李二很感动,提前七年封他做了荆王,还给他赐婚房家长女。

    李元景当堂乐的鼻涕泡都出来了,干劲越发十足,又给李二拉来了一票皇室子弟,愣是把中毒朝臣的坑给占满了。

    就这么开了三天朝会,满腹怨言的朝臣们也不拿架子了,屁颠屁颠的回来点卯上朝。

    李二让他们集体食物中毒可以说是无意而为,但让一众皇室子弟战位上朝可就是在警告他们了。

    再不回来上班,老子就找人顶替你们了……

第231章 香料岛

    庖厨论事件的发酵并未因朝堂复工而停止,其影响很快就扩展到了其他方面。

    典型的代表就是事儿妈御史台和折腾小能手云浩。

    御史台从开年大朝会开始,一直被皇帝压着,半年来只敢弹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大部分御史前半年的业绩都没完成,长孙无忌正憋着劲儿等着找他们的麻烦。

    正在他们集体犯难的时候,李二犯事了,他们也是受害者之一。

    那还客气什么?

    弹劾皇帝一次顶得上弹劾三个三品大员,还不用担心被人打击报复,多好的业绩目标啊!

    御史们在病床上就写好了弹劾奏章,就等上朝的时候理直气壮的当面弹劾皇帝。

    可谁知李二事发之后第一时间就下诏罪己,把御史们一下就给弄哑火了。

    皇帝都认错了,你还能把他怎么样?

    庖厨论事件尽管在坊间传的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并未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朝堂上显得风平浪静,再抓着皇帝不放也不合适。

    急得抓耳挠腮的御史们灵机一动,找到了这件事情的两个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进贡海鲜罐头的登州都督李大亮和武安郡公薛万彻,他们辖区生产的海鲜罐头可能不新鲜,变质的海鲜导致了这场坑害了整个朝堂同僚的事故。

    关键是这两个人的身份够高,弹劾二人可以完成御史台上半年八成的工作指标。

    他们二人有没有错?

    错误这种东西,查查总是会有的嘛!

    第二个源头就很无厘头了,为了完成业绩,他们竟然弹劾医家和道门医馆医术不精,未能第一时间医治好文武百官,导致朝廷耽误了三天的国事。

    证据就是还在医学院打吊针的戴胄仍未完全康复。

    登州离得远,李大亮和薛万彻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御史台的业绩之一。

    医家和道门就不同了。

    华阳子和袁天罡前脚刚一起衣不解带的救回了戴胄一条命,可糟心的御史台马上给他们扣了一个不知所谓的大帽子,两家感觉好笑之余又有些愤怒。

    医家比较温和,只是把弹劾他们的御史加入了不受欢迎的名单。

    当然,医者仁心,万一御史们生病,求到他们头上,该治的病还得治,而且得尽最大的努力治好,只是治病的过程就不好描述了。

    道门的反应就要激烈的多。

    这两年道门参与了大唐新教育体系和医疗系统的建立,在民间的声誉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哪里会容人这般诋毁。

    袁天罡和李淳风敲响了大理寺的鸣冤鼓,把状告御史台诽谤道门的诉状亲手递到了孙伏伽手里,还与医家联名起草了一篇驳斥御史台牵强附会诬陷他人的文章,发表在两大期刊上。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在骂御史台是放下碗骂厨子的卑劣行径。

    御史台什么时候把道门和医家放在眼里过?

    两个小受还敢还嘴,该打!

    御史台全力主攻这两家,在朝堂上猛揭两家的黑历史。

    医家的黑历史不多,没啥好扒的。

    道门的黑历史就和御史的风闻奏事差不多,大部分都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自是不怕他们。

    两家的当家人又给泾阳县衙和长安万年两县的县衙投了诉状,这会就不是告御史台了,而是直接说魏征养的狗咬了他们。

    医道两家赤裸裸的讽刺惹恼了魏征这个御史台的一把手,于是……魏征当朝晕倒,回家修养去了。

    ……魏征可是个曾经拿过道门渡碟的道士,他可不想背上一个欺师灭祖的污名。

    何况这事说到底是他纵容手下干出来的,只是没想到医道两家早已咸鱼翻身,成了不能随意拿捏的两只大鲨鱼。

    眼看情况不妙,坏人又当不得,只好做乌龟了。

    反正这事的根子在皇帝哪里,他总不能不管。

    御史们见老大熄火,也就不再抓着医道两家不放,把火力转向登州那两个还不知道祸从天降的倒霉蛋身上。

    御史台熄火,医道两家可没打算善罢甘休,虽然撤回了诉状,但御史们突然发现自己在长安买不到药了。

    事实上别说是药,他们连能治疗跑肚拉稀的生姜大蒜也买不到。

    深受食物中毒后遗症困扰的御史们只能求到了医道两家的医馆。

    结果嘛,就只能呵呵了……

    云浩听说这事,也顺手掺和了一下,搞了一个让大唐所有粮商、食品加工产业和饭馆酒楼等餐饮业老板们深恶痛绝的《食品安全及卫生管理条例》。

    这玩意远比云家掺和粮食买卖和大量收购猪油更招人恨。

    云家凭借强大的运输销售能力给义仓提供巨量的廉价粮食,这是云家的优势,大家无话可说。

    云家崽靠技术把猪油变成肥皂,卖出了牛肉的价格,大家也无话可说。

    但你个混蛋竟然揭穿大家的生财之道,断了大家赚取暴利的途径,这就让人忍不了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这份东西不知怎么就在朝堂上通过了,一字不改的就成了新《唐律》的一部分。

    新《唐律》对违反此条例的量刑标准是按谋杀罪执行的。

    朝堂的这帮大佬就不知道生意难做吗?

    因为这事,云浩成了大唐所有饭馆酒楼和粮油店最不受欢迎的人。

    这导致云浩后半生无论走到哪里,当地的饭馆酒楼都会收他三倍的价格,在南海道也不例外!

    再说回朝堂全票通过云浩提案的原因。

    三个字:香料岛。

    穿越五人组本想在南洋开发过程中用香料岛的产出弥补一下自己的损失。

    奈何天不遂人愿。

    负责在香料群岛值守的云家家丁遇到了严重偏航的天竺商船队,这些天竺人见到遍地都是的珍贵香料,当即登陆,与云家家丁发生了冲突。

    云家的家丁虽然厉害,但十个人也挡不住上千个眼冒绿光的天竺水手,只好到离得最近的南洋大岛求援。

    这种事只要有老魔头参与,全大唐的人都会知道云家掌握了香料的源头。

    穿越五人组商议后认为,与其等着被人上门打秋风,还不如主动拉人进来,把大唐的香料产业正规化。

    穿越者不是政治家,却不代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可交换的利益。

    云浩一直为大唐的卫生状况深感忧虑,两大期刊上的文章作用有限,他干脆和云涛搞出来了一套卫生管理条例,借助成立官营香料专营店的大势,让这份在云海看起来都有些苛刻的条例写进了新《唐律》,成为强制推动大唐卫生进步的紧箍咒。

    官营香料专营店的香料出口与内销,每年预计可以给国库带来百万贯的收入。

    见钱眼开的皇帝和众臣没有理由反对一份有利于大唐健康发展的条例。

    这份条例在云海和唐人的眼里过于苛刻,可在云浩等四个有轻微洁癖的穿越者看来不过是基本操作。

    要不是他们还没研制出高倍率的显微镜和相应的检测试剂,这份号称大唐食品安全领域第一规范的条例会让这个时代的人全体发疯的。

    搞定了国内的事,穿越五人组便把重心放到了天竺人身上。

    大唐的南洋开发计划刚刚稳定下来,天竺人就来捣乱,这事有些蹊跷啊?

    这些家伙真的是迷航了?

    我们怎么就不信呢?

第232章 砍断他们的爪子

    香料群岛指的是马鲁古群岛和班达群岛,云家家丁是在马鲁古群岛遇到的天竺商船队。

    按照天竺到大唐的航线,从天竺海域出发,过马六甲海峡一路向北即可。

    这只天竺商船队要迷航到什么程度,才能一路穿过岛屿密集的爪哇海和望加锡海峡,到达班达海东边的马鲁古群岛的?

    等到近卫军把俘获的天竺商船队压回崖州,穿越五人组亲自审问后,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来做生意的,而是直奔香料岛采集香料的。

    这些人是一个名叫玛咖额的天竺土邦领主的手下,他们从波斯香料商人那里逼问出了香料岛位置,想出兵占领那里,垄断香料贸易。

    大唐的香辣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波斯商人,云浩一直以为波斯商人手里的香料是来自苏门答腊岛上的小规模出产,没笑到这帮家伙早就发现了香料群岛,并把这个秘密一直保守到了十五世纪。

    穿越五人组挺佩服波斯人的头脑。

    他们通过限制采摘量在亚洲和欧洲搞饥饿营销,几百年间积累了无数财富,倚仗着这门生意,强大的大兄弟们都拿他们都没办法,以至于到十四世纪时波斯人又雄起了一波。

    既然知道波斯人和天竺人已经向南洋伸手了,自然要把他们的爪子砍断。

    正好李元吉、刘师立、独孤彦云、马三宝、苏定方、李旭和常国春等近卫军将领陆续抵达崖州,不如把这件事交给他们去办,怎么说香料群岛名义上也是他们的防区,劳心劳力的事情让他们去做吧。

    “表弟,我这个副团长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李二对自己的奇葩安排让李元吉有些摸不着头脑。

    “表哥,少将军衔你可以理解成比十六卫大将军低一级,副团长就是你的职务,负责协助刘将军管理近卫军第五团的士兵。”

    云浩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两个截然不同的军事体系之间的差别,只能糊弄过去。

    刘师立则幽怨的看着云浩道:“云侯,陛下给晋王殿下安排了巡视海疆的任务,你可不能误导殿下。”

    以李元吉跋扈的性格,让他打仗还行,要是让他带兵练兵就是在开玩笑了。

    李二也担心他在南洋被人打了闷棍,所以提前给他安排了两艘退役的大肚子炮舰,让他在南洋担任警戒巡逻的任务,万一他要祸害人,就让他上岛祸害那些土着去。

    李元吉倒是想进入南海舰队,但李二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得罪了近卫军最多被人敲闷棍打几顿,要是惹怒了云海,有可能会被丢到海里喂鱼。

    李二只是想让他出去避风头,不想让他去得罪人。

    云浩看着刘师立一脸便秘的样子,知道自己失言,不动声色的说道:“二表哥对你可真好,没事的时候可以钓钓鱼,吹吹海风,要是实在闲的无聊,就猎杀几头鲸鱼,我会在马尼拉建一个鲸鱼加工厂,表哥要是抓到了鲸鱼,可以送过去加工。”

    云浩诱惑道:“鲸鱼浑身都是宝,价值特别高,捕一头大鲸鱼可比卖两吨盐挣得还多!”

    “真的?”

    李元吉怀疑道:“就是那种会喷水柱的巨鱼?它们这么值钱?”

    “那是自然,弟弟我可以高价收购你捕获的所有鲸鱼。”

    李元吉眼睛一亮,自己缺的就是钱呐!

    因为大唐盐业进入陇右道截断了他的财路,一次醉酒后撒酒疯,在位于布政坊的大唐盐业总部放了一把火,由于当天刮大风,火仗风势,一口气烧掉了三十多座官员宅邸和衙署。

    醒酒后的他被李建成和李二连续揍了两顿,赔偿完损失,他不但在长安待不下去了,这两年在陇右道的收入也陪了个底儿掉,一朝回到解放,还欠了两个兄长一大笔钱。

    如今云浩又给他介绍了一门生意,他当然高兴。

    “能不能多弄几艘船,你知道的,表哥最近缺钱。”

    李元吉难得的露出了一丝难为情。

    “可以啊!这是好事,舰队有一条两千吨的运输船要退役了,我让船厂帮忙改成解刨船,在海上就能分割鲸鱼,在第一时间把鱼送回马尼拉,价值更高。”

    “那就这么定了,船我不能白要,算你入股怎么样?”

    “甚好!甚好!那弟弟我就和表哥一起发财了!”

    听着两人谈论生意经,刘师立和独孤彦云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虽然近卫军还有一个更魂淡的家伙可以压制住李元吉,但能让他安生的去捕鱼无疑更让人放心。

    总算是摆脱了这个随时会炸的炸药包了!

    解决了李元吉的问题,众人又讨论了一下南洋的安排。

    主要的内容就是移民的安置和香料岛的事情。

    现在南洋还没有设立行政机构,一切的管理靠的都是海外开发集团在协调,短时间内没什么问题,时间一长南洋就可能变成法外之地。

    云家和皇帝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但建立行政机构的条件又不成熟,于是直接采用军管来进行过渡。

    尽管军管的问题多多,可又秩序总好过没秩序。

    南洋这种海外的瘴疠之地是没有人想来这里做官的,最好的选择是等移民过来后,从中选出一些人和那些大唐临时工一起,重新建立一套符合当地情况的行政体系。

    关于香料岛的事情,大家的一致认为,大唐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既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那就送他们回老家!

    香料群岛上隐藏的波斯人应该不多,一个个岛搜索过去总能找得到,关键是要加强巡逻警戒,防止出现盗踩,发现其他非大唐官方的船只一律击沉。

    大唐要搞香料的大规模官营,其产地必然无法保密。

    不过大家一点都不担心香料的走私,近卫军近在咫尺,大唐的三只舰队不是摆设,近海的岸防舰队和海关也会在不久后成立,想要绕过重重关卡绝非易事。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云家一开始就没打算控制香料的产量,反而是想要大规模种植。

    大批量的稳定供应会压低香料的利润,到时候香料会变成盐铁一样征税手段,而不是暴利商品。

    没了巨额的利润,冒着杀头的风险走私香料还不如跑海贸挣钱,鬼才会去干。

    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干。

    有时候一味地禁止和打压不一定有用,但“白菜价”这三个字可以杜绝绝大部分的灰色交易。

第233章 大工业和小作坊(求票)

    南海舰队退役舰船的拍卖进行的很顺利。

    二十几年的旧船卖出了新船的价格。

    不是买家人傻钱多,而是这批军用舰船会是大唐最后一批按照军用要求生产的可用做商业运输的船只。

    大唐海军的新船都是专业的炮舰,其舱室分部和水手的岗位配置是不考虑经济性的,用做远洋运输的话,单是载货量小这一条就可以让船东赔的当裤子,更别提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水手根本就开不动这种船。

    这么专业的人才各舰队都不够用,商船的船东怎么可能招到足够的合格水手。

    开不动,买回去当玩具摆着玩吗?

    凡是买到的都觉得自己捡了大漏。

    拍卖会结束,有三十八个签署了工业联盟入会申请的掌柜在云福的带领下,参观了崖州及其周边的各个工厂,选定接下来他们要投资的项目。

    云家挑选这些海外掌柜作为第一批会员有几点考虑。

    首先是这些人胆子大,要不然也不会到南洋大岛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

    南方有南海道,关中有泾河工业区,内陆还有个北方羊毛纺织厂。

    这些工厂看似不少,但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商人是谨慎的,没有一定的胆量,谁敢冒然进入其中?

    其次是这些人都有不错的经营管理能力。

    这一点很重要,比胆量更重要,是云家考核扶植人选时的第一条件。

    创业不是一拍脑袋的激情,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倒在缺乏经验上面了。

    云家可不想让自己投入的资金和技术打水漂,他们扮演的角色是投资人和推动者,不是真正的天使。

    最后是这些人有强烈的改变自身阶级的愿望。

    他们的生活看似安稳富足,实际是被人看不起的商贾。

    他们替背后的所谓上等人敛财,却没有东家们的社会地位,自己的后代连科举都不能参加,基本断绝了向上发展的道路。

    与其承受着不公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干,至少不用受东家的气。

    这些人在岛上转悠了半个月,今天就是他们决定选择创业项目的日子。

    可供他们选择的项目其实不多,基本都是些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而且重复度很高,基本集中在面粉厂,制衣厂,马车制造厂,食品深加工厂这类衣食住行的行业。

    云浩也想放开大工业类的钢铁,机加工和化工等门类,可惜这些人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机加工不说了,看起来傻大黑粗的高炉炼铁都不是他们可以运营的。

    一是人力不足,合格的钢铁工人集中在云氏集团和世家手里,没有工人,建起高炉来也炼不出铁来。

    二是朝廷还没有放开钢铁禁令。

    这也是云家人恼火的地方,北方的铁路需要大量的铁轨,朝廷和世家却把持着冶铁权不放手,所有铁轨的生产都要靠着崖州一地来完成。

    云海和云浩父子俩都和李二反应过这个问题,李二给的答复是等高句丽覆灭以后再说。

    云家人明白这是李二舍不得钢铁的巨利,以防止向高句丽走私铁料为由就是个借口,兵部都明目张胆的卖武器给高句丽的,对外出口钢铁的禁令还有屁的意义。

    云浩写信给李二:“现在大唐有了犀利的火器,武力不说是天下第一,但对付周边的敌人完全没有压力,你怕个锤子?”

    李二回信道:“朕虽然穷,但不卖给他国一个锤子的骨气犹在!”

    李二是不会做生意,但却不代表他看不出来与日俱增的钢铁产量日后会给国库带来多少收益,能放开钢铁禁令就有鬼了。

    云浩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只好一边让人加紧开发田独铁矿,一边和家人们死磕转炉炼钢技术。

    没有太多的选择,云浩只好硬着头皮把军工厂除武器生产外的业务进行分拆,硬是弄出来了一串外包工厂,供这批人选择。

    云浩的想法是李二既然舍不得放弃钢铁业的利益,那就在军方采购上扒他一层皮,让他的想法落空。

    多了不少选择,这批人很高兴,有一半的人选择了风险最低的外包工厂的项目。

    当然,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外包工厂尽管旱涝保收,但以大唐的军队数量,他们又能得到多少订单呢?

    这些订单在兵工厂的时候,生产完成了,工人马上可以去生产别的东西,而这些订单要是交给个人生产,为了赶工期,工人的数量就不能少,生产完成了,你让工人们干什么?

    另一半的人选的项目就可靠多了。

    四个人选择了面粉厂,三人选择了木工厂,四人选着了马车厂,两人选择食品加工厂,一人选择了成衣生产厂,一人申请了缝纫机厂,专门生产脚踏式小型家用缝纫机。

    剩余的三人合伙申请了一个造船厂的项目,专门承接崖州造船厂的商用船只的订单。

    一开始,所有人都盯着造船厂这个项目,但这个项目要求有相关的从业经验,符合条件的只有三个人。

    造船厂是个很复杂的项目,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

    工业联盟一共向他们贷款三十五万贯,年息百分之十五。

    别误会,这不是高利贷。

    在大唐,利息是按月算的,还是复利,为了这个利率,云家独自承担了一半的款项。

    这些工厂中,抛开兵工厂的那些外包工厂不谈,只有成衣厂和造船厂会建在南海道,其他的工厂会集中到登州。

    原因也比较简单,放眼世界,会购买成衣的人都集中在南海道,除了定制,成衣在大唐的其他地方没有销路。

    造船厂建在南海道则是因为其本身需要的配套产业比较多,可以在造船厂建立的初期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

    新晋的老板们很兴奋,云家人就有点惆怅了。

    “老大,我们现在就做的很好了,再搞这么多小作坊有什么意义?”

    云涛不解道:“大工业生产多好啊!效率高,成本低,小作坊也太low了。”

    云浩四十五度仰望着屋顶上的梁柱,仿佛没有听到他的声音。

    “别装忧郁了,你就是个工科狗,学不了文艺青年的范儿。”

    云小妹放下奶瓶道:“你是不是想说工业体系就像是这房顶上的梁柱和榫卯,想要撑起一片天就不能单打独斗?”

    云浩僵硬的回头,面无表情的说道:“不,哥没有要说教的意思,我只是单纯的落枕了而已,是你们联想的太多了。”

    云涛迈着小短腿来到云浩身边,仔细观察他的脖子,小脸儿上略带猥琐:“哥,你是不是昨晚干什么坏事了?”

    “云老二,你看哥是那种禽兽吗?”

第234章 方向性错误

    云浩不是禽兽,管彤还未成年,云浩也还没有那个功能,他只是真的落枕了。

    不过在管彤眼里,云浩连禽兽都不如……

    男女之间的那些事离云浩还比较遥远,他担心的是自己这些人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

    云浩没有理会弟弟妹妹那种怀疑的眼神,这种事情解释不清楚,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你们有没有发现工业联盟是个虚有其表的东西?”

    云浩揉揉发酸的脖子,酸痛让他的嘴角咧的老长,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两小只看着他这副样子,终于相信他是真的落枕了。

    “老大,要不让孙晓来给你按摩一下?”

    “不用了。”

    云浩艰难的摇头道:“先说说工业联盟的事,不说明白我心里总有股气不顺畅。”

    短暂的沉默了一会儿,云小妹开口道:“其实我也觉得工业联盟的计划有些问题。”

    “你经常说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我这段时间捋了捋我们的做为,发现我们还再用上帝视角看呆他们。”

    “这种俯视众生的感觉很爽,但是也让我们忽略了很多问题,失去了一些敏感性。”

    云浩和云涛都认同她的想法,默默点头。

    “总觉得自己在玩一个种田游戏,无论做什么都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云涛感叹一声道:“我们到底还是外人啊!”

    云浩掰正自己头,觉得还是歪着舒服,也就放弃了挣扎。

    他看着房顶道:“这个世界和我们原来的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吗?人生在世,不是游戏人间就是被人间游戏。”

    “我们该庆幸自己没被安排成NPC就不错了。”

    “你们应该想想,作为一个玩家,该怎么把游戏玩好。”

    云小妹撇嘴道:“没有系统啊!想当个氪金大佬都不行,还得一步步的种田建城,想想就累人。”

    “氪金?按照网文的套路,老爹早就满级了,我们也该平推世界,可你看看现在的局面,出了一身的神装就是走不动道,想搞个输出却发现找不到功能键。”

    云涛怀念起前世玩游戏时的畅快感,对比当下的憋屈,尽是郁闷。

    “行了,你俩一把年纪,还看不清我们的游戏不能重来吗?”

    云浩不喜欢他们透出的颓废感,仰望着不染一尘的斗拱大梁道:“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计划赶的急,配套又没跟上。”

    “工业联盟就是个妥协的产物,能暂时稳住那些流口水的家伙,我们想要突围还得靠自己。”

    “老大,你是不是有些什么想法?”

    云涛直接坐到云浩身边,正色道:“要不我们另立炉灶试试?”

    “现在的掣肘太多,要考虑的东西也太多,不如干脆推倒重来,一张白纸好做画。”

    云浩抬起手摸索了几下,摸到了云涛的小脑袋,顺势捏住了他的耳朵一用力。

    “哎呀!老大,你干嘛?”

    云涛吃痛大叫。

    “你连这点痛苦都受不了还想造反?”

    云浩松开手道:“造反不是写小说,你想过没有,以我们的能力即便夺了天下又能怎样?”

    “你们要搞共和还是议会?能当得了总统还是能当得了首相?”

    “你们别忘了,这里是大唐,不能在这里照搬后世的东西,我们所了解的东西不适合在这里推行。”

    “咱们都没有管理一个国家的能力,搞不好会把社会弄得混乱不堪,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建立工业体系,不是去造反!”

    云浩不是真的生气,弟弟妹妹长在云家的羽翼之下,没有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危险,他有必要提前给他们打个预防针,免得他们翅膀硬了以后搞出什么幺蛾子,毁了自己和老爹的成果。

    云涛装模作样的呲牙柔儿,委屈道:“我就是过过嘴瘾,又没真想去造反。”

    云浩猛地转头,“卡巴”一声,一股无比舒爽的感觉传遍全身。

    他晃动了一下脖子,突然间福至心灵。

    “我认为咱们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云浩通体舒泰,伸了个懒腰道:“老二说要另立炉灶也不是不可以……”

    “老大你真要造反?”

    云浩话说到一半,云涛和云小妹就震惊了。

    云浩一脸黑线,摆手道:“听我把话说完!”

    “造什么反?我的意思是说抛开工业联盟,咱们另外建立一个扶持机构,就扶持南海学院的那些学生。”

    “能行吗?一帮生瓜蛋子!”

    云小妹对云浩的想法表示怀疑。

    “他们是按照技工来培养的,搞经营就算了吧?”

    云涛觉得这个想法不靠谱。

    “扶持!扶持你们懂不懂?你们的语文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云浩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孵化器知道吧?”

    “知道,你想把学院变成孵化器?”

    云涛站起来摸摸着云浩的脑门道:“没发烧啊!”

    “对呀,就是利用学院孵化出一批小厂子来。”

    云浩拍开云涛的手,说道:“我们给他们提供技术和资金,还可以给他们建一个产业园,专门让他创业。”

    云小妹开口道:“他们都是工厂急需的人才,把他们放出去我们怎么办?”

    “呵呵,我们当然不能失去这些人才。”

    云浩笑道:“我们在学生们的工厂入股,他们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订单可以交给他们分散生产,耽误不了我们的事情。”

    云小妹摇头道:“成本太高了。”

    “不,你们长在大城市,不了解小乡镇的产业发展模式。”

    云浩像是陷入回忆。

    “我的老家是一个交通便利小乡镇,全镇的人都在从事和服装相关的行业。”

    “我记得最早的时候镇里面搬来了一个成衣厂,老板为了赶订单,会把一些工序外包给镇上的居民。”

    “有的负责打扣眼,有的负责上拉链,有的只是帮忙给做好的衣服钉商标。”

    “慢慢的那个老板发现这些居民的效率比他的工厂还高,就干脆把所有的制衣工序外包,他一个小厂的产能竟然比市里的大厂还高。”

    “后来成衣厂就只管采购原料、打版和销售三个环节,一个只有采购和销售的小成衣厂每年可以创造上千万的利税,成了县里的明星企业。”

    “再后来发生了金融危机,那个老板改行了,成衣厂也不在了,但是镇上出现了大大小小三百多家个体作坊。”

    “别小看这些作坊,他们的设备和都是最新的,技术换代也快,他们之间相互协作,搞了一个电商品牌,依靠过硬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每年有几十亿的销售额,在北方的服装行业,一些知名的大品牌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云涛和云小妹听得有些呆。

    生意还能怎么做?

第235章 军训结束(求月票)

    相互协作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之一,其重要性和工具的应用相当。

    云涛和云小妹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后世太过专业化的分工让隔行如隔山这句话越发成为了现实,他们与人的协作被限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从未接触过完整的产业流程,所以会感到惊奇也就不奇怪了。

    云浩的交际圈子更小,也是在机缘巧合下了解到了老家服装产业的相关构架,要是让他说明一下产业协作的具体流程,他也不知道。

    云浩给这个扶持机构起名为“互助会”,听起来像是个公益组织。

    正如这个名字一样,云浩希望他们能够互相帮助,相互协作,推动科学的传播和工业的进步。

    云浩对在家学生很大方,没有设立什么门槛,只要穿越五人组认为他们提交的申请具有可操作性,就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他们。

    很快云浩就批准了三份申请书,并给他们提供了场地和机器,验证他们项目的可行性。

    第一个要参加验证的项目是人力三轮车。

    项目的申请人名叫康瑞,是原来小班的学生,现在是云浩的弟子之一。

    康瑞在云浩的众多弟子中并不出众,云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学习中规中矩,但动手能力极强,因此大部分的可有时间都待在操作教室或者云府前院的加工车间里,时不时的会做些有意思小玩意儿出来送人,所以在师兄弟间的人缘很好。

    云浩在南海学院宣布建立互助会的消息后,他便在几个师兄弟的撺掇下交了一份创业申请书。

    云浩很好奇在军训期间他哪来的时间去完成样车的设计制作的。

    “你这三轮车的灵感是怎么来的?怎么不做成脚踏式的?”

    云浩看着院子里的手摇式三轮车有些哭笑不得。

    这辆三轮车不是后世那种常见的款式,它的前叉上是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小木轮,铁皮车斗下面的后轮确有半米高,加上前叉和车斗中间的那个藤条编制的座椅和摇盘,与云浩印象里那种残疾人用的手摇三轮车有七分相像。

    康瑞有些紧张,师父平时看着挺和善,但自从把他们关过禁闭后,就在弟子们的心中留下来威严的形象。

    “回恩施的话,弟子是见到长乐师姐骑的玩具车后受到的启发。”

    “做成手摇式是想要将这辆车送给家祖,家祖年事已高,腿脚多有不便,有了这辆车便可以出门转转,不用整日待在屋中。”

    云浩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有孝心,是个好孩子。”

    云浩这话要是对其他十五六岁的少年人说,可能会被打一顿,不过两人是师徒关系,这话听起来就很正常了。

    “你的想法不错,这辆车可以定型量产,出售给那些腿脚不方便的人,为师给你三千贯,再批给你一台切削机床和一台木工床。”

    “你自己招人,云家占你三成股份,不过只做手摇式三轮车的市场太小,你在再做一款脚踏式的,载重量要在三百斤以上,到时候带给为师看看,要是可以的话也一并生产吧。”

    “谢谢恩师!学生这就去招人!”

    康瑞很激动,说着他就要离开。

    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肯定,他很兴奋。

    他知道自己在众多的师兄弟中并不出彩,但却成为第一个出来创业的人,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绩,让大家刮目相看。

    “你先回来!”

    云海笑着把他叫住,道:“着什么急,你这着急忙慌的性子得改改!”

    康瑞回身致歉:“弟子鲁莽了!”

    “好了!为师不是要教训你。”

    “从今天开始你的军训结束了,以后你要兼顾学习和工厂,你得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工厂重要,学习更重要,这一点你要谨记在心,为师不希望你的学业半途而废。”

    康瑞鞠躬道:“弟子谨记恩师教诲!”

    ……

    第二个申请人是一个叫做黄二楼的学生,他的项目是畜力脱粒机。

    这种类型的脱粒机很早就有了,黄二楼对其进行了改进,把木制传动轴换成了钢制,齿轮换成了更灵活的链条。

    最出彩的是他优化了老实脱粒机的结构,设计了鼓风口和筛网,可以通过更换闸口部件给多种作物进行脱粒,实现了一机多能,效率也提高了三倍,还能在没有畜力的情况下采用人力操作。

    这种脱粒机也有缺点,那就是体积过大,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比较高。

    其本身的缺点注定在内地的小农经济结构中难以大面积推广,但却很适合人力不足南洋的种植园使用。

    云浩把老爹请来,给黄二楼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黄二楼见到传说中的科学一脉的祖师爷,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当场给云海行了一个三跪九叩的大礼,搞得云海很不好意思。

    云浩给了他一千五百贯的启动资金,又把他介绍给了苏煜,让他和农家多沟通,便于他研制新的农用机械。。

    苏煜这个老不要脸的相中了这个专研农用机械的学生,竟然当着云浩的面挖墙脚,要收他为徒,共同努力壮大农家。

    这种事情对于云浩自是无所谓,学院的学生有了好的出路他当然高兴。

    在他点头后,黄二楼拜入苏煜门下,成了苏令农的小师弟,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

    第三份申请的递交人叫做洪强。

    他申请的项目是出乎了穿越五人组的预料,甚至还对他进行了一次“五堂会审”,以确定他是不是穿越者。

    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申请的项目居然是集装箱!

    如果穿越五人组没有出现集体的记忆偏差的话,集装箱这种物流装备是后世美国在一战后搞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是用于铁路运输,二战后才逐渐标准化,用在了海运上。

    问过这个少年人后,五人组有些失望。

    这孩子之所以能提出集装箱的概念完全是收他在崖州港操作吊臂的父亲影响。

    崖州港的上下货用的吊臂是畜力的,他父亲经常抱怨装卸散货时,吊篮频繁的起降会把驽马累的满身大汗,还得自己每天都要跑到蓄水池打水给马洗澡。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洪强没事就琢磨怎么提高装卸散货的效率,终于有一天他在自己装杂物的木箱子上受到启发。

    要是造一种大箱子,把散货都提前装到里面,即能方便装船卸船,还能方便马车运输,岂不是就能减轻父亲的工作量吗?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但父亲并不看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你怎么让所有人都用这种大箱子?

    少年不服气,总想着证明自己,真好赶上云家成立互助会,就想请云师看看自己的想法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五人组最终确认这就是个巧合,否则洪强就不会不考虑现在的帆船无法承运集装箱的问题了。

    而且经过详细的调查,没有发现他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排除了他是穿越者的可能性。

    尽管洪强的申请项目有些超前,云浩还是给了他一个小工作室和五百贯的资金,让他去设计一款标准集装箱出来,并承诺每年都会给他五百贯的资金支持。

    云浩担心他一个人搞不定复杂的测量和计算,让弟子们轮流去帮忙。

    小家伙得到认可,高兴的一蹦三尺高,高高兴兴的回家报喜去了。

    云浩看学院的学生们的能力有限,把注意力又集中到了学院的教习身上。

    康瑞离队,弟子们的军训也该结束了。

    程处亮、段瓒、房遗爱、尉迟兄弟、张大象、侯杰和薛通继续跟着家丁们训练,其他人都回到学院继续学习。

第236章 动力源

    第二批美洲船队在八月初回归。

    船队带回来二十多吨生胶、八十多吨的银矿石和一万多颗三叶橡胶的种植,随船带回的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动植物。

    生胶中变质的有不少,但加了凝固剂之后保存期得到延长,负责采集运输的队伍用石灰做干燥剂,保存的还算不错。

    硫化橡胶厂把这批橡胶进行加工,得到各种型号的密封件足有十二吨,其他的则加工成实心胶皮轮胎、橡胶手套和胶皮管。

    云浩受够了颠簸的木包铁制作的马车轮,给自己家的马车换上了胶皮轮胎,告别了乘车的颠簸之苦。

    他也没忘记给李渊和李二的马车做升级,给李渊的皇家豪华四轮马车换上了真正的轮胎,顺带着给马车换上了新的减震底盘。

    至于李二的座驾,云浩还在气头上,只给他送去了四个包着胶胎的车轮,连个备胎都没给他。

    橡胶手套是供医学院和实验室使用的。

    胶皮管也分给了他们一部分,作为输液用的医疗器械,杜仲胶皮管多少差点意思,容易引起一些感染。

    船队带回银矿石送到小岛上的炼银厂提炼,从南美运回来银矿石种类繁多,大多为银铅铜伴生矿,没提炼出多少银子,反而是得到了一吨多的铜和三吨铅。

    铜铅的价值不菲,加上提炼出的白银及与印第安人交易来的半吨黄金,第二批船队的开支收回了六成。

    日后从南美运橡胶的任务会交给飞剪船来执行。

    此次运橡胶的任务中有三十九人牺牲,十一人落下残疾,这些英雄基本都是在和当地那些不友好的土着作战时受伤的。

    有四人遭到了剧毒动物的攻击,只有一个来的急砍掉自己的右脚包住了一条命,其他人来不及抢救便牺牲了。

    云家给了伤者丰厚的补偿,帮助他们安排生计。

    死者的名单送往长安,他们的骨灰会和第一批牺牲的人一起葬入烈士陵园,朝廷会给他们一个勇士的封号,云家负责照顾他们的家人。

    穿越五人组的想法是在南美建立一个据点,一是保证橡胶的稳定供应,二是先在那里站住脚,与印第安人进行贸易,为以后进军美洲做准备。

    有了足够的橡胶后,蒸汽机可以大批量生产,众多计划可以开始实施。

    之前机加工厂的学徒工边学习边实操的效果很好,已经可以独自生产二十匹马力的蒸汽机的各种部件,产能充足,可以为大唐现有的小工厂提供足够的动力源。

    一百匹马力的蒸汽机经过几个工厂连续几个月的使用,其各项指标和稳定性都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

    机加工厂囤积的蒸汽机散件包括二十匹马力蒸汽机一百二十台,一百匹马力蒸汽机三十五台,四百匹马力双胀式蒸汽机六台。

    二十匹马力和一百匹马力的蒸汽机可以直接进行组装,分配到各个工厂去。

    四百匹马力蒸汽机有于体积庞大,只能把散件运到使用地再进行组装。

    两台四百匹马力蒸汽机散件运到了崖州造船厂,这里有两艘建造了一半的海船,等着安装蒸汽机和螺旋桨,之后才能继续施工。

    这两艘船是云小妹设计的,一艘是机帆船,另一艘是纯蒸汽船。

    机帆船的排水量为两千八百吨,是目前大唐在建的最大船只,纯蒸汽船的排水量只有一千五百吨。

    这两艘船都是技术验证船,用来验证蒸汽船只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另外三台的散件被送到轧钢厂,用于铁轨的生产扎制,一百匹马力的蒸汽机效率不高,铁轨的需求量又大,换成大马力蒸汽机能增加产量。

    那台从火车头上拆下来的蒸汽机会用来生产马口铁。这台机器经过维修升级以后,再用个三五年的不成问题。

    当然,有了足够的橡胶,双胀式蒸汽机的生产不成问题,但产能有限,这名老将还要继续发挥余热。

    最后一台被云浩弄到了城外的一个工地上。

    这片工地上正在铺设铁轨。

    云浩要在这里铺设一条周长五公里的环形铁路来做蒸汽火车相关的实验。

    尽管北方铁路线的勘探已经完成大半,但火车头和铁路的规格都还没定下来,云浩需要尽快确定铁路的规格,否则北方铁路根本无法动工。

    现在的生产力这么低,要修一条那么长的铁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北方的地形是一马平川,只有两条不足百米长的隧道和四座桥比较麻烦,但整个工期要多长时间,云浩心里也没底,只能早作准备。

    五人组给出的铁路轨距是两米,后世英国人搞出来的那种两个马屁股宽度的规矩可是把全世界坑的不轻。

    当然,两个马屁股的宽绝对得够现在的大唐用了,但华夏面积广博,日后的人口会非常密集,物流的压力非常大,穿越者既然要建设铁路,自然要想的长远些。

    而且除了他们五个,谁知道标准轨距是个什么鬼?

    用什么样的轨距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两个马屁股能成为后世的标准是因为这种轨距的铁路最多而已,等全世界都开始修铁路,华夏的铁路轨距就是标准!

    环形铁路修的差不多了,只等火车头组装完成便可以开始测试。

    这条铁路用的是每米十一公斤的轻轨,单根长六米,能够运行轴载四吨的车厢十二节。

    这个运力还比不上后世一些大矿区的铁路,五人组也想一步到位的建设一条五十公斤以上轨重的重载铁路,奈何钢铁产量就那么一点,修一条轻轨也已是非常不易了。

    刘建国甚至提出过用五公斤的超轻轨,但一提出来就被否定了,一节车厢运个三四吨的货,还不如修一条水泥路用马车运货来的效率高,修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这种超轻轨在矿区用用还凑合,真放到干线铁路上就是在开玩笑了。

    就这么个运量还是理论上的,具体的数据还要看实验的结果。

    但不管怎样,北方的铁路只能先用这种规格的铁轨,要想升级要等到钢铁产量的大爆发才有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铁路已经够用了,大唐还没有那么大的物资运输量。

    车头采用的是云海设计的底盘车厢,也就是密室里的那个。

    这个底盘车厢谈不上好坏,因为除了云海,云浩他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蒸汽火车头,与其再去设计新的,还不如就用这个,大不了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改,总比没有参考的情况下不断试错要强的多。

    蒸汽机的组装并不复杂,复杂的是那十几节车厢的组装。

第237章 火车与拖拉机上(厚着脸皮求月票,求打赏)

    由于技术的限制,货运车厢只有八米长,客车车厢十二米长。

    货运车厢的五根车轴是采用热轧钢锻制而成,外层刷了一层沥青油作为防锈层,车轮的直径为四十公分,采用的是滚柱轴承,但因为材料和加工精度的问题,轴承在满载的情况下会有较大的磨损,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不得不用昂贵的鲸鱼油来做润滑剂。

    车厢地板分卫两层,下面是泡过桐油的松木檩,上面是一层半公分后的钢板。

    没办法,缺钢啊!只好用木头打底,增强车厢强度。

    货运车厢分三种,一种是平板车厢,用来运输大件的货物,第二种是闷罐车厢,运一些诸如粮食之类的货物,第三种是无顶棚的围挡车厢,主要运一些矿产。

    客运车厢就简单多了,就是在闷罐车厢的基础上做了拉皮放大和简配,然后开了窗户,安装了木制座椅,连个小桌子都没有装,为的就是多装人。

    毕竟这种车厢就是为运兵而设计的,至于普通的客运车厢可以随时改造出来,让旅客有一个相对舒适的乘坐环境。

    火车的组装需要龙门吊这种重型装备,七吨重的蒸汽机和十吨重的车厢靠人力是搞不定的。

    这台龙门吊是从兵工厂的火炮铸造车间搬过来的,也是唯一可以吊起十五吨重物的大型装备。

    云家还没有建立专业的火车整装厂,这辆火车是在铁轨岔道上直接进行组装的。

    天公不作美,断断续续的下了三天雨,计划的十天工期硬是一个月才搞定。

    九月初十,历尽艰辛,火车终于开始试车。

    试车分为是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火车头的可靠性测试,蒸汽机要连续不停机的运行六天,测试内容包括速度、制动等大小六十三项。

    第二阶段是空车运行,火车头加挂十二节空车厢运行七天,检验车厢的可靠性。

    第三阶段需要的时间最长,不但要测试火车的载货性能,还要测试铁路的性能,找到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出现问题还得马上改正。

    这一套搞下来要用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基本是奔着年底去的。

    火车测试的动静很大。

    火车头启动的当天,最少有五六千人跑来看热闹,潘攸不得不拍来一千多人的驻军维持秩序。

    高速奔驰的火车头非常危险,铁路也没有经过检测,要是出现脱轨这类的事故,说不定会引发伤亡。

    所以云浩请驻军把看热闹的百姓赶的远远的。

    云浩为了避免引起恐慌,提前在《大唐风华》上公布了火车的消息,还给大家做了一下科普。

    他这招的目的是达到了,大家不害怕这个会跑的铁疙瘩了,反而对这种会自己跑动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都想要一睹为快。

    李渊带着老婆孩子也来凑热闹,在崖州待的无聊的裴寂和令狐德芬也来了。

    李渊等人先是围着巨大的火车头饶有兴致的前前后后的转了好几圈,之后又参观了驾驶室后才依依不舍的退到安全地带。

    忙活完的云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歇一会了,其他的事情有老爹和周元师兄盯着,数据收集则是交给了自己的弟子。

    可他刚停下,李渊就把他叫过去文化。

    其实李渊早就想问问他关于火车的事情了,只是他见云海父子俩忙的脚不沾地,就没去打扰他们,直到云浩闲下来才让人叫他过来。

    “臭小子,这就是你说的火车?”

    李渊拿着一支望远镜看着延伸出去的铁路,说道:“高明告诉朕,说你的火车有十二个车厢,怎么不见你挂上啊?”

    明知故问!

    云浩翻翻白眼道:“舅舅,现在测试的是火车头,过几天再挂上车厢进行测试。”

    李渊放下望远镜,看到云浩的白眼,愠怒道:“这么麻烦做什么?你直接让他们挂上车厢让朕看看,朕是来看能拉着几十万斤货物日行千里的神器的,不是要看这个铁蛤蟆!”

    “不行!”

    云浩拒绝的很干脆。

    他非常反感外行指挥内行,李渊的要求过分了。

    “舅舅,不是我拂您的面子,火车还没进行过试验,这么做太危险了。”

    实际上云浩是想和他讲讲这么做的原因的,可又怕他听不懂,只好把结果当作原因给说了出来。

    “朕知道你科学一脉的治学严谨,可太耽误时间了。”

    “朕年纪大了,等不了太长时间!”

    李渊说完,神情有些落寞。

    云浩也在心中叹息,人的生命终究有限呀!

    历史上的李渊是在贞观九年去世的,享年六十九岁,算得上是高寿了。

    但又有谁会嫌弃自己活的长呢?

    特别是李渊这种相近荣华富贵的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他眷恋。

    他退位之后只关心两件事,一是大唐的繁荣昌盛,李二做得很好,他没什么可担心的。

    二是北方那个拖垮了前隋高句丽。

    他建立大唐后,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把大唐建设的比前隋更加富强,在他眼中,唯一能证明自己比杨广强的就是达成他没有达成的目标——灭掉高句丽。

    云家的崛起让李渊看到了希望,可这多高句丽的计划迟迟没有定下来,铁路又是大唐攻伐北方的后勤大动脉,到现在他只看到个孤零零的火车头,所以他有些急切,担心自己看不到大唐灭亡高句丽的那一天了。

    “舅舅,火车的实验一结束,我们就开始动工修建北方的铁路,有南洋的奴隶和大表哥的道路建设集团,修筑路基是很快的。”

    “铺设铁轨的速度会更快,我设计了专门的铺轨机,咱们分段施工,两千多里的铁路修不了几年。”

    “您就安心的享受生活,高句丽逍遥不了多长时间了。”

    云浩的安慰然李渊低落的情绪恢复了不少。

    “不错!有志气,这个天下终究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李渊拍了拍云浩的肩膀,拿起望远镜继续看那绵延的铁路。

    在他的眼中,这条短短的铁路在不断的向北方延伸……

    火车头点火启动,预热了大约半个小时,沉重的车轮与铁轨发出尖利的摩擦声。

    “呜……”

    驾驶室里的云禄拉响了汽笛,车头先是剧烈的抖动了一下,接着缓缓向前移动。

    随着传动轴把蒸汽机输出的强大力量传输到十个车轮上,火车头的速度越来越快。

    当完成一圈的时候,云禄让助手往燃烧室里猛加了几铲煤,车头的烟道里冒出一阵灰黑色的烟雾。

    他调整了一下气节阀,把输气量调到最大,车头的速度陡然加快。

    在第三圈的时候,车头的速度达到了六十五公里每小时。

    在没有经历过极速的唐人看来,这个铁疙瘩不是在跑,而是在……飞!

第238章 火车与拖拉机下(天亮了,求票)

    马在平地上奔跑的速度很少会超过四十公里每小时,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在陆地上行进时所能感受到的最快速度。

    火车头六十五公里的时速是有些超出人们的认知,关键是这个火车头是一个重达二十吨的大家伙,还是不吃草的那种。

    火车还在加速,到达时速七十公里的时候,云浩拉响了一个红色的发烟弹,警告云禄不要再加速了。

    由于跑的是个一条五公里长的环形路,火车头相当于一直在过弯道,七十公里的时速基本达到了极限,再快的话可能会出现脱轨的事故。

    云浩要的是火车中低速连续运行的数据,不是追求最大速度,没有必要冒险。

    云禄看到信号,调整气节阀,缓慢推动制动刹车。

    车头的速度慢慢降到了四十公里每小时。

    制动系统第一次刹车正常,云浩松了口气。

    蒸汽火车上最复杂的技术不是蒸汽机,而是制动刹车系统。

    老爹设计火车头的时候忘记了后世火车的制动方式,为了保证刹车不失灵,他就在车头上做了两套制动系统。

    一个是刹车片,另一个是变速箱。

    刹车片系统不难,没什么技术含量,变速箱就不同了,里面的传动机构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特别高,以云家现在的技术只能勉强做出前进、空挡和倒档三个档位。

    不过火车有这三个档位就完全够用了,万一刹车片失效,空挡可以断掉动力输出,倒档能够强制刹车。

    用倒档来刹车,听起来有些玄幻,操作起来却和早期的轮船差不脱,只不过在铁路上危险性更高一些,动静有些大,对司机的要求很高。

    云浩并不希望出现开倒档来刹车的情况,所以他和云涛一起做过测算,把车速控制在四十五公里以下的时速,这样一来即便刹车系统失效,也能通过挂空挡来减轻事故的伤害。

    以轻轨铁路的承受力,这样的速度已经可以接受。

    实际上,就算是火车头的速度可以达到七十公里以上,一旦满载运行,能保持三十五到四十公里的速度就谢天谢地了。

    后世知道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国家的铁路时速在四十公里一下,那种高铁的极速只有零星几个国家可以实现。

    再说那么快的速度没有,调度系统没有成熟之前,快速就意味着危险。

    火车头的时速维持在四十公里,一直运行了三个小时才慢慢减速,停下来加煤加水。

    车头没有挂煤水车厢,携带的煤水只够运行三个半小时。

    车头虽然停下,但蒸汽机没有停机,继续保持着运行。

    几千人就这么看着车头一圈圈的转圈,但却没有人觉得枯燥。

    李渊不是来看热闹的,他此来仅仅是为了确定火车和铁路是否有云浩所说的运力,尽管车头没有挂车厢,但飞驰的速度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所以在第一次加煤的时候便离开了,让云浩做载重实验的时候再通知他过来。

    围观的缺中也散去了大半,留下来的多是些清闲无事的老人和孩子。

    他们依旧对这个会跑的铁疙瘩充满了好奇。

    天色渐渐变暗,测试没有停止,只不过是把车速降到了三十公里每小时。

    云禄带了四个学生在车头上轮流操作,保证火车头不停机,直到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

    火车的测试继续,第二天开始,围绕着试验场地行程了一个大型的临时市场,每天都有几千个看热闹的人过来,这些小摊上的生意意外的很好。

    崖州人对市场非常敏感,总能找得到商机。

    潘攸把南海道治理的很有条理,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方法。这里的自由市场一出现,城管马上出动,在不影响试验的地方规划出两个集中摆摊的市场,让摊主们规范经营。

    测试进行到三天,火车头和铁路的状况良好,云浩带着几个弟子离开了实验场,到南海学院的实验田里验收另一项跨时代的发明——蒸汽拖拉机。

    蒸汽拖拉机的项目优先级是排在蒸汽汽车后面的,但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穿越者发现他们低估了汽车的制造难度。

    首先是动力方面,二十匹马力的蒸汽机可以带的动车厢前进,但尴尬的是这种为带动工厂机器而设计的蒸汽机对于在路上行进的车辆来说实在是过大了,装在底盘上以后,车厢就没什么装货的位置了。

    主要还是经验问题,毕竟蒸汽汽车这种过来的东西穿越五人组都没有见过,闹出了把立式蒸汽机装到汽车上的乌龙事件。

    其次是底盘的构架问题,云涛这个高级汽修工程师只了解燃油车辆的构造,对于蒸汽汽车这种古老的品种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他又没有云浩的金手指,整个蒸汽汽车的底盘构造只能通过慢慢摸索来一步步的复原和调整。

    设计生产卧式车用蒸汽机和复刻专用底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傻大黑粗却极有用的蒸汽拖拉机身上。

    蒸汽拖拉机的构造就要简单的多,它追求的是拖拽能力,对蒸汽机的要求不想蒸汽汽车那么高,立式蒸汽机也可以将就用。

    还是本着优先解决有无的原则,云海和云涛父子俩搞出了一款以二十匹马力蒸汽机为动力的手扶式拖拉机。

    手扶拖拉机的优点是构造简单,维护方便,缺点是操控性欠佳,没有什么改进升级的空间,用途也相对单一。

    而这台正在测试的手扶拖拉机的用途更单一——它采用的是履带而不是轮胎!

    注定只能用来耕地!

    但这也是大唐现在最需要的,特别是南洋……缺人呐!

    为了发挥出这台拖拉机的能力,云浩为它设计了一个油压的举放臂,方便它挂载农具。

    现在的拖拉机正挂着四排犁头耕地。

    “吭吭……”

    拖拉机冒着黑烟,缓慢而坚定的向前移动着,犹如初春时节在田中喘着粗气的老牛。

    它的速度也就比牛快不了多少,实际上它的空挂速度最大只有十七公里每小时,挂上犁骅后的耕地速度只有区区每小时五公里。

    云浩看到坐在田间凉棚里的云涛和刘建国,来到他们身边问道:“拖拉机的稳定性怎么样?”

    崖州的天气实在是太热,刘建国光着膀子,一副农家小娃娃下田的打扮,云涛则泡在一个大水盆里。

    云涛答道:“一切测试刚开始,目前看来一切正常。”

    刘建国用毛巾在云涛的水盆里捞了一把,他把拧的半干的毛巾搭在背上,嘟囔道:“就这破玩意儿也值当我们一直盯着?”

第239章 精品与便宜货(天又黑了,求月票)

    刘建国专精军工,蒸汽拖拉机的履带行进和制动系统都是他设计的。

    看惯了后世各种先进的坦克战车,他对这种初级的东西根本提不起兴趣。

    “建国,这里是崖州,没有九九改和九九再改之类的东西,我们是在从零开始,能做到现在的样子已经不错了。”

    云浩把云涛从水盆里抱出来,对一旁的奶娘说道:“花姐,小涛不懂事,你以后要看着他,别让他随着性子来,每天洗澡就可以了,别让他一直在水里泡着,对他身体不好。”

    花姐是云家从小收养的孤儿,嫁给了徐怀的小儿子,正好在龙凤胎出生前生了一个女儿,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两个小人儿的奶妈,平时对他们是有求必应。

    她知道大少爷不是在怪罪自己,只是不喜欢自己凡事都听二少爷和小姐的,所以她并不害怕,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花姐,你去把虎妞接过来吧,那孩子见不到你又该闹腾了。”

    “大少爷,奴婢这就去。”

    支走花姐,云浩拿起一条干毛巾给云涛擦身子。

    他边擦便对刘建国道:“你得改变一下想法,这种东西不是军队的装备,就是用来耕地的工具而已,不是什么精品。”

    “精品虽好,但对大局无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些傻大黑粗的便宜货。”

    “你想做精品我不拦着,不过也要考虑实际需求。”

    刘建国撇撇嘴道:“老大,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我的能力一直发挥不出来,憋的难受。”

    他这话倒是真的,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云家的军工产业将会在黑火药武器时代停留很长时间,而刘建国的技术水平很容易就达到了黑火药武器的天花板,唯一限制他的就是金属弹壳定装弹的技术瓶颈,可这个瓶颈又是短时间内无法攻克的。

    于是他的处境就变得很尴尬,做起事情来有些不上心,总觉得自己的才能发挥不出来。

    云浩很理解他的感受,实际上五人组都有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个人的调节能力不同罢了,刘建国就属于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的那一个。

    “好了,你不是在搞硝化棉吗?你试验的时候一定不要亲自动手,有玄清他们给你打下手呢!”

    “我会注意的,搞那些爆炸物的时候都是玄清他们操作的,我只是提供试验流程和配方工艺。”

    “你心里有数就行,我们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你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云浩又安慰了刘建国几句,随后看着实验田里的拖拉机问云涛道:“翻土深度是多少?”

    “你设计的犁骅有些问题,不过能将就用。”

    云涛拿出一本比他还大的图册道:“浅耕二十五,深更三十七,我让建国帮忙把修改数据直接写到图纸上了,回头请老爹看看。”

    “嗯!”

    云浩点头道:“咱们这几个人就老爹种过地,还是要征求他的意见。”

    “速度就不提了,说说可靠性和效率吧。”

    云涛点了点小脑袋道:“也是,这玩意儿跑快了也没有用。”

    “可靠性还凑活,两个小时犁地三十亩,效率不错,中间熄火三次,一次是驾驶员操作不当,另两次是因为机械故障。”

    “立式蒸汽机装到车辆上还是有些问题的。”

    “估计换上卧式蒸汽机和新犁骅以后效率还能提高。”

    云浩叹口气道:“说来说去还是技术问题啊!”

    “确实是。”云涛点头道:“大功率的小型蒸汽机要用到小水管技术,咱们现在生产不出来耐高压管,只能干瞪眼。”

    刘建国也出言道:“油路方面也有问题,你设计的油压臂漏油严重,其他地方的小毛病不少,目测是加工精度不够,要不咱们改气路试试?”

    “气路?你咋又提这茬?”

    云涛撇嘴道:“蒸汽机的功率就那么点,一套气路走下来一半的动力就消失了,效率只会更低。”

    “改气路也要用到高压管,还要用到电焊,乙炔焊可做不了这么精细的活。”

    刘建国也学着云涛的样子撇嘴道:“我就是说说而已,你这么激动干嘛?有想法还不让人说撒。”

    “搞定气路和油路方面的技术就能造蒸汽坦克,我看你是想着搞这玩意儿吧?”

    云涛转向云浩,笑道:“老大,要不让建国去搞一个装甲师的蒸汽坦克出来?用坦克大炮平推世界,想想还挺带感的。”

    “啪!”

    云浩在他的小脑门上轻拍了一下,说道:“又做梦了吧!”

    “气路可以做,早晚用得上,小水管锅炉可是好东西。”

    “建国,你去和小妹商量一下,看看她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行,回头我去找她,但是材料问题还得你来解决。”

    刘建国点头道。

    “我努力吧,你们也知道我在冶金材料上是个半瓶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配方。”

    云浩甩甩脑袋,把这件事先抛开。

    “再测试两天就停下来吧,把发现的问题先解决了。”

    “南洋那边缺人手,大面积的种植园要开垦出来,单靠人力需要的时间太长,拖拉机早一天量产,南洋的开发就加快一些。”

    刘建国道:“老大,你为啥子老盯着南洋不放?晚几年也没问题吧?”

    云浩抬头望天,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他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一直盯着南洋。

    大概是自己受够了后世这些岛国的恶心,想要把土着猴子们彻底消灭吧。

    ……

    蒸汽拖拉机不到两天就把两百亩的空闲实验田深耕了一遍,得到消息的苏煜带着一众徒子徒孙前来观摩。

    看过拖拉机耕过的土地,苏老头顿时将这辆浑身泥土的机器视为神器,甚至还亲自上去操作了一番。

    农家人很清楚这种机械的威力,在他们眼中,拖拉机的实用性远超风头正劲的蒸汽火车。

    火车只能成为运输工具,而这台机器可以顶得上一百个人干活,这意味着可以开垦出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粮食。

    加上亩产千斤的土豆,天下再无饥馑之忧!

    苏老头兴奋的光着脚在试验田里来回奔跑,检查耕地的效果。

    最后他得出结论——云家人乃是上苍对大唐的恩赐。

    他把这个结论汇报给了李渊,李渊也跑来当了半天的拖拉机手,大手一挥,便下了价值二十万贯的订单,为南洋的皇家种植园订购了四十台蒸汽拖拉机。

    这笔订单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唯一让双方不满的就是价格。

    五千贯一台对于云家来说实在是太低了,以现在的生产效率来说,只能勉强保本而已。

    而站在皇家的立场上看,这种拖拉机简直贵的没边了,五千贯能买多少奴隶?用成本更低的奴隶来种地他不香吗?

    但云浩知道南洋的命门在哪里……缺人,更缺会种田的人。

    种田在这个时代是一种高级技能,换成其他国家的人还真不是唐人的对手,那些土着奴隶更是连个基础的定居农耕都没做到,只会烧荒,在土里挖个洞,把种子放进去就算是种地了,浇水、施肥和田间管理一概没有!

    你能指望这些人给你种出足够的粮食来?

    不把你吃垮就不错了!

    云浩想着多少赚一点,可李渊死咬着价格不松口,他只能答应下来,至少制造这批拖拉机可以训练出一批工人不是?

    后来在一次酒宴上,喝的迷迷糊糊的李渊向人炫耀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让云家从自己身上赚到钱的人时,云浩才知道他能咬定拖拉机成本价的原因——李承乾兄弟几个算出了拖拉机的造价!

    果然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云浩如实感慨道。

第240章 移民与冲突

    火车的实验还在进行,满载十六吨的货车厢可以挂载十节,以三十五公里的时速平稳运行。

    可以挂载客车车厢十三节,能够一次行运输一千人,速度维持在四十公里每小时。

    两米的宽轨有很大的升级运力提升空间,在不最求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以三十公里的时速增加三成的运力。

    这样的推进速度比骑兵部队慢的多,但却可以日夜不停的运行,这一点是骑兵比不了的。

    骑兵不考虑马力的时候日行两百里轻轻松松,可基本上带不了多少物资。

    火车就不同了,抛出停靠加水加煤和检修的时间,每天行进一千里不成问题,而且随车可以携带足够的武器和补给品,重型装备也能随车运输,对战斗力的提升幅度非常大。

    拖拉机的测试没有太多麻烦,发现问题立马维修改正,进度不快,但整个测试过程要短的多,毕竟是一个工作速度还不到十公里时速的玩意,对它的唯一要求就是可靠耐用,其他的技术要求几乎没有。

    整个崖州的目光都集中在火车和拖拉机身上的时候,第一批前往南洋的移民到达崖州港,上岸进行最后的休整,在南海上可没有补给港,这么远的距离,移民船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批移民都是青壮,人数在三万人上下,他们要在南洋大岛建起自己的家园,明年开春后才会把家人接过去。

    移民多来自北方,长时间飘在海上让他们很不适应,所以他们的身体状况有些糟糕,需要在崖州休整几天,否则再在海上漂上十多天非得出现死亡的情况。

    运送他们的都是货船,船舱里塞满了人,根本谈不上什么舒适性,看上去就和运奴船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没有人敢虐待他们。

    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佃户,还是良民,负责此次运输护送任务的张亮担心出现人员损失,提前到崖州做休整安排。

    运送过第一批移民后,第二批的三万人会在年底前到来,他要给三十多万的移民在崖州建立一个休整的基地。

    皇家的事情不必经过南海道都督府,李渊就在崖州,把程咬金在崖州港外留下来的空军营直接交到了张亮手里。

    这个军营是按照两万五千人的规模建立的,设施也不完备,毕竟只是近卫军的临时驻地,但安排三万人在此休整还是不错的,正好可以修缮一下,当做移民的中转站。

    李二对这些移民着实不错,不但给了他们安家费,还免费提供各种生产工具,又给了这些人每人一贯的汇票,让他们在一些个人物品。

    崖州的小商贩们闻风而动,汇集到了中转站的外围,准备向移民们推销自己的商品。

    汹涌而来的商贩吓了张亮一跳,以为是有人冲击这里,让负责维护中转站秩序的登州舰队官兵马上封锁了整个营地,并摆好阵型,严阵以待。

    商贩们见营地戒备森严,都不敢靠近,只能停在远离营地的地方观望。

    汇集而来的商贩越来越多,很快便有数百个摊位把营地给包围了。

    张亮一脸懵逼,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情况。

    正当他想要派人去都督府报信的时候,崖州的特色职业——城管登场了。

    带队的是马周,他来到崖州已经两个月,原本是刘建国想要投资的目标,结果北区教令官的工作引起了马周的不满。

    他就是因为不喜欢老家教喻的工作才辞职的,怎么会再入同样的坑?

    刘建国没办法,求云海把他临时安排到了城管队,等有机会再把他塞进都督府。

    没想到马周在城管队混的如鱼得水,两个月就做到了崖州港区副队长的位置。

    当然,人家是靠自己的本事升职的,刘建国得到消息的时候已是木已成舟,只好接着求教学问接口和他保持联系。

    马周来到营地的辕门外,递上自己的名刺,求见登州舰队副帅张亮。

    张亮还真认识马周,知道他是常何的小老乡,常何对他很是照顾。

    “宾王,你不是在长安游学吗,怎么来崖州了?”

    张亮好奇道。

    “回郧国公,下官受潘都督相邀来崖州为官,现任崖州港区城管队副队长。”

    马周恭谨道:“下官未能第一时间来拜访张公,还请张公恕罪。”

    “哈哈!宾王说笑了,某就是个武夫,那些繁文缛节做不来。”

    张亮请马周坐下,问道:“宾王可知营外的商贩来此做甚?”

    “这些商贩来此当然是做生意,想必张公有些误会了。”

    “原来如此,某还以为他们要冲营呢!”

    “张公言重了,下官此来正为此事。”

    马周笑道:“商贩生活不易,还请您行个方便。”

    张亮看着马周,奇怪道:“某虽不知你这什么副队长是几品官,但想来不会小。”

    “某听说过当官要为民做主,但为商贩做主的还是第一次见。”

    马周解释道:“下官的职责就是维护崖州港区的商贸秩序,商贩们就是下官的治下之民,自然要让其顺顺利利,安安稳稳的做生意。”

    “张公来崖州时日尚短,还不知在这崖州官吏眼中,士农工商皆为一体,官就是为民请命的,下官自是不敢懈怠。”

    “这不是胡闹吗?”

    张亮摇头道:“商人逐利,不事生产,崖州官吏如此作为实有不妥。”

    张亮这种高高在上看不起商人的态度让马周有些不爽。

    谁不知道你丫的在崖州有好几间商铺,在北方羊毛纺织厂也有股份?

    你凭啥看不起商人?就因为你是国公?

    “呵呵,张公品行高洁,下官佩服!”

    “不过在其位谋其政,还请您通融通融,放移民去采购些物资。”

    张亮听他这话,心中有些不悦,说道:“几万人要是放出去,某担心出乱子。”

    马周听出他的拒绝之意,脸上的笑容消失,正色道:“商贩求的不过是养家糊口,崖州南城的大铺才是逐利无义之所,张公可为其张目否?”

    “你!”

    张亮自然听得出他话里的讽刺之意。

    南城是崖州的商业区,大唐和云家交好的勋贵官员有一个算一个,谁在那里没有门面?

    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马周这是在打自己的脸,如何能忍!

    “某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和你在此蹉跎,请你离开营地,慢走不送!”

    马周拂袖而去。

    消息传到云浩耳中,顿时气的骂娘:“什么玩意儿!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好!老子就给你立个牌坊!”

    当天下午,张亮在南城的三家店铺便被查封,南城税官给的理由是这几家店铺偷税漏税。

    潘攸更不客气,直接给张亮下了传唤令,要他到都督府接受质询。

    收到传唤令的张亮一脸懵逼,对马周恨得牙痒痒,更心疼自己的那几间店铺。

    以云家崽的性子,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发财通行证给撕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此事还有可能连累到登州舰队,要是登州舰队出了什么问题,皇帝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想到这,张亮有些慌了,连夜前去求见太上皇。

第241章 奇葩的地方律法(天又黑了,求票)

    张亮这个人不是个猛将,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底层出身,擅长钻营,主要的功劳就是为李二奔走,帮助李二聚集势力直至登基为帝。

    按说他这样的人心思灵活,善于察言观色,人缘应该不差。

    可他的性格却和大唐的其他将领们格格不入,唯一和他臭味相投的还是侯君集这个混混出身的人。

    底层出身的人都有容易自我迷失的困扰,这种迷失在张亮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张亮在成为国公之后就管不住自己了,他为了加强自己在军中的权威,收了五百个干儿子,在登州舰队进行渗透,还想着趁薛万彻被御史台弹劾的机会夺得舰队的领导权。

    李二知道张亮搞行政还行,要是掌握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保管会搞得一团糟。

    所以李二保下了薛万彻,反倒是把他派出来,给移民船队护航。

    人一旦迷失自我,就容易犯错误,盲目自信的他看不上商人,更看不上崖州官场的那些一身铜臭的官员,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在披着遮羞布捞钱。

    正常来说他蔑视商贩的做法是没什么错的,大唐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士农工商四民的地位千年不变,身为那一小撮最顶级的勋贵,张亮有资格这么做。

    但他运气不好,碰到了志大才也大的马周。

    马周同样是底层出身,却没有那种功成名就后报复性的歧视他人,同样是名臣,但差距太大,格局能决定很多东西,包括个人的结局。

    张亮的结局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即便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李二的心胸还要杀掉他,可见他不是个懂大局的人。

    张亮跑到无涯别院求见李渊,自然吃了闭门羹。

    自从垭口港事件发生后,李渊对官民关系就十分敏感,张亮对待小商贩们的态度让他不喜,他也不想去掺和南海道的事情。

    潘攸是个谨慎的人,他敢派人查封张亮的店铺肯定是有证据的,张亮这种人在税务上一定有不少问题,所以李渊选择了冷眼旁观。

    张亮家的店铺账目的确有问题,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商铺都多多少少有些问题,云家和皇家的产业也不例外,区别是有没有人敢查你。

    张亮的特立独行给了云浩和潘攸机会,因为查他的账不会牵扯出太多人,查起帐来便没有了太多估计。

    三家店铺的账目对遍地账房的崖州来说不是什么大工程,都督府的税官们用了两个小时就查出了七笔交易涉嫌违法,逃税金额在两千贯上下,走私贸易在五千贯左右。

    三家店铺的掌柜和账房第一时间被捉拿审。

    三个账房的嫌疑在第一轮审问时就洗清了,原因是他们多次向税官反应过三个店铺的资金流不正常,只不过没有引起税官的重视。

    也可以说是潘攸和云家故意忽略了勋贵官员们走私和逃税的事实,把这些事情当作了一种反击和压制的手段。

    这种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不放点把柄在对方手上又怎么能有稳定的盟友关系呢?

    张亮违背了崖州的规则,云家也成为了社会形态的挑战者。

    士农工商,被曲解的社会等级遇到了最有力的挑战者。

    南海道是个特殊的地方,拥有着与大唐主流思想差异巨大的规则和自主权,意味着在律法的解读和执行上和内陆完全不同。

    内陆勋贵官员的经营活动都罩着一层遮羞布,可在南海道的勋贵官员的产业都有“法人”这一个概念,此“法人”非彼“法人”,这里的法人必须是经营活动中最大的受益人,一切的追责都是由受益者承担的。

    张亮家的店铺出事,自然要他这个最大受益人承担责任。

    太上皇的态度明确,南海都督府对他发出质询,他不敢不去。

    “郧国公,本案证据确凿,您可有什么异议?”

    狄之逊作为南海都督府的新进功槽,面对张亮这个皇帝的亲信只感觉压力山大。

    他可不想得罪张亮,无奈潘攸亲自点名让他监理此案,作为下属,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一派胡言!”

    张亮怒发冲冠,大声道:“什么证据?那几家店铺的事情与某何干!”

    狄之逊赔笑道:“国公勿恼,下官只是在走正常的流程而已。”

    “只是现在的所有证据都指向您,您是第一责任人,还请您配合下官。”

    “砰!”张亮一拳砸在桌子上。

    “什么第一责任人?某与那些店铺没有关系,你这人怎能信口开河!”

    “你们都督府最好给某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真当某好脾气不成?”

    狄之逊见他不认账,也不想热脸贴冷屁股,反正他是军方的人,又管不到自己。

    于是板着脸道:“依新《唐律》之《南海道商业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凡是南海道辖区内的经营活动第一责任人为最大受益人。”

    “南城的三家店铺虽不在国公名下,但其受益的八成都入了贵府的私库,理所当然,您就是第一责任人,如今店铺涉及偷税漏税和走私,怎么能说与您无关呢?”

    “你这是无中生有,某从未听过唐律还有这种规定!”

    张亮气势汹汹,狡辩道:“莫非是你在诓骗某?”

    “曲解律法乃是重罪,你就不怕某弹劾你们南海都督府乱用职权,恶意攀咬朝廷重臣?”

    “国公此言不妥吧?”

    狄之逊取出一本《唐律检录》,翻出相应条款,一本正经的道:“白字黑子,都督府按律行事,请国公上眼!”

    张亮夺过书看了看,不禁在心里把刑部尚书刘政会给骂了一顿。

    谁尼码见过地方法规写进国法的?这不是枝干不分吗?

    乱来!

    你让老子怎么办?

    他又仔细看了看里面的内容,更是气不打一出来。

    刑部的人都傻了吗?竟然规定凡在南海道犯案的人,刑部会帮助南海都督府抓人。

    也就是说即便自己离开南海道,依然会被送回来。

    他忍着怒气看了一下自己这类事件的处罚标准,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逃税两千贯就可以判刑,走私金额满五千贯就要流放南洋,若是两者叠加满七千贯,第一责任人需交三倍罚款,其产业全部没收。

    这两个数字传递出了太多的东西,张亮有些不敢多想。

    此事他感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恶意——这是有人要用自己来做反面教材啊!

    不能承认,一旦承认自己就要凉了……

第242章 移民见闻上

    云浩拿张亮开刀是想要警告在崖州经营的勋贵官员。

    这两年他们确实有点不像话,这帮人可能是觉得李二登基了,到了自己赢得回报的时候。

    李二给他们的赏赐难以满足胃口,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

    一群欲壑难填的家伙把崖州的海贸当成了提款机,正常的贸易收入来的辛苦,便把主意达到了走私上。

    他们利用南海道所产货物内外差价巨大,囤积内销的惠民物资,以瞒报吨位的手段夹杂到出口商品中,以此来赚取巨额利润。

    云家人和某些打着惠民旗号卖劣质产品的混蛋不同,南海道出产的商品中,一等品内销,二等品出口,云家不反感这些勋贵官员想要多赚钱的想法,但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云家的整个海外贸易计划,这就是云家不能忍受的了。

    云家有意整顿外贸秩序,张亮就是个撞上枪口的倒霉蛋。

    当然,李二是不会允许云浩把张亮彻底搞垮的,这次云浩只是要杀鸡儆猴,目的达到就可以了。

    经过都督府审讯和判罚,张亮不情不愿的补齐了税款,又割肉缴纳了罚款,三家店铺重新开张,但其外贸资格被吊销一年,其流水由南城税官监督,如一年内无违法行为,其外贸资格自动恢复。

    李渊对南海都督府的判罚很满意,先是下旨把张亮的郧国公降爵为长平郡公,又给都督府的办公大楼题词:秉公执法,一心为民。

    潘攸请工匠连夜把这八个大字刻到了办公楼的外墙上。

    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闪瞎了不少人的眼睛,从第二天开始,各港口和南城的税务所便排起长队,各勋贵官员的店铺船队主动补交税款与罚金。

    五天时间,各地的税务所收到的补交税款及罚款达到七十一万贯。

    这笔钱让李渊闷闷不乐了好几天,原本计划到移民营地去慰问的行程取消,在别院的靶场发泄了两天才消气。

    张亮自觉脸上无光,躲到移民营地里不露面,不过他还是同意了移民出去采购物品。

    马周再次登门,给张亮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军民鱼水情,落款是崖州港移动摊贩管理处。

    锦旗是营外的小摊贩们为感谢张亮给他们带来生意特意定做的,张亮受罚的消息只在特定的人口中传播,并未传到他们耳中,淳朴的商贩们可能会在做生意时斤斤计较,但对照顾自己生意的人也会表示应有的敬意与感谢。

    张亮接过这面锦旗,心里五味杂陈。

    不管张亮作何感想,移民们和小商贩都很高兴。

    移民背井离乡,来到了传说中的崖州,本想见识一下崖州的繁华,无奈只能待在营地里休整。

    现在好了,郧国公开恩,让他们分批出去采购物品,终于有机会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移民分五批出来,每人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太阳落山前就要回到营地来,凡是逾期不归者,取消其全家的移民资格。

    成群结队的移民走出营地,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个巨大的自由市场。

    移民大多来自穷乡僻壤,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不由得有点懵。

    一些大胆的移民来到市场内,和摊贩们攀谈起来。

    “这位长者,请问此处是否有庙会?”

    一个身着补丁麻衣的瘦弱青年来到一个出售各种鞋子的摊位前,向摊主打听道。

    摊主是个皮肤黝黑,两鬓斑白的老者,他听得这年轻后生说着一口兖州官话,顿感亲切,微笑道:“是兖州老乡吧?”

    “是,俺老家兖州府东。”

    “俺老家也在兖州,府南人,早年间全家跟云大帅来到崖州,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了,不知家乡可好?”

    青年脸色暗下,道:“平常年景还活得下去,今年老家遭了大灾,地里庄家绝收,朝廷免了粮税和丁口钱,也给了救命粮,但是活得也艰难。”

    老者叹气道:“没想到老家依然多灾,老朽族里的人也不知过得怎么样。”

    “长者,您没想过回家看看?”

    “回家?”

    老者摇头道:“老朽的儿子前年倒是回去探过亲,可前些年兵荒马乱,族人四散逃命,已无他们的音讯。”

    “长者莫忧,此次兖州府有一千多户要去南洋,晚辈可以帮您回营中问问,说不得能有些消息。”

    “那就多谢小哥了,老朽姓王,老家人唤我为三郎,家住府南岭山王家村,请小哥上心了。”

    老者看了一眼青年光着的脚,从摊子上拿起两双鞋,说道:“这两双鞋权当给小哥的谢礼。”

    “使不得,使不得!”

    青年连连摆手道:“晚辈什么都没有做呢,受之有愧。”

    “哈哈,后生,你帮老朽跑腿,光着脚可不行。”

    老者道:“这布鞋不捂脚,正适合你走动,草鞋是给你到南洋大岛用的,听闻你们要去那里种地,生地里杂物多,这鞋你下地的时候穿,防止扎伤。”

    青年摸出一张有些泛黄的汇票,塞到老者手中道:“官家说这东西能换钱,晚辈不能白拿您的鞋,这东西就给您了。”

    老者拿起汇票端详了一下,说道:“傻小子,这可是面值一贯的云家汇票,能买下老朽摊子上的所有草鞋,你就这么给人了?”

    “这东西真能换一贯钱?俺还以为是官家诓骗我等呢。”

    青年顿了顿,说道:“俺们每个人都有一张这种纸,官家为啥不直接给俺们铜钱?”

    老者回头从钱箱里取出一串铜钱交到青年手上,乐呵呵的道:“真是个傻瓜,你掂量掂量,一贯钱一千文,八斤重,你们千里跋涉,拿的动吗?这是圣人体恤你们,才给你们云家汇票的。”

    “一千文?”

    青年掂掂手里的铜钱道:“是挺重,可一贯不是八百文吗?怎么会是一千文?”

    “那是小贯,云家汇票都是足贯的,你和老乡们说说,别被人坑了。”

    “原来如此,多谢长者告知。”

    “老朽说得是在其他地方有些商人不将就,会坑人,在这南海道你就放心吧。”

    老者指着两个腰间挂着木棒、身穿红色短打的城管道:“有这些城管在,没人敢干这种事。”

    “他们是……”青年好奇道。

    “他们在维持秩序,在南海道,只要是有经营的地方就有城管和税吏,我等只要规范经营,若有人闹事或缺斤短两,他们就会出来制止。”

    “你想要买什么就放心大胆的买。”

    老者将汇票贴身收好,说道:“往南走有个公交站,那里有去城里的马车,要是想去城里看看就坐车去,给车厢里的箱子里投一文钱就够了。”

    “后生,你家运气不错,别看南洋大岛荒芜,等过几年就好了。”

    “崖州以前也是穷困的很,现在不是如此繁华吗?等安定下来,再把家人接过去,只要好好干,你也能过上崖州人的好日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161/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章节! 作者:天街小雪花所写的《盛唐开始于南海》为转载作品,盛唐开始于南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开始于南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开始于南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开始于南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开始于南海介绍:
新书《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云浩穿越到了武德年的大唐
穿越这事并不奇怪,潮流嘛
他奇怪的是竟然有人比自己来的更早,
他更奇怪的是,这个来的更早的人竟然是自己这一世的老爹
于是....穿越者越来越多,.嗯......故事开始了盛唐开始于南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开始于南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