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盛唐开始于南海TXT下载盛唐开始于南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开始于南海全文阅读

作者:天街小雪花     盛唐开始于南海txt下载     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80章 摧枯拉朽(求一切支持)

    李二的这个培训班一办就是半个月。

    边培训,边调整,唐军按照前锋营和老魔头的经验,再结合参加过西征的将领们的经验,对部队的火力和连排级战术做了调整。

    原来平均分配的重火力力量被集中为六个团级单位,其他的部队只保留转管机枪和单兵火箭弹的火力组编制,遇到攻坚任务再请求重火力支援。

    作战单位最小由班扩大到排,出侦察任务外,班级单位不再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特别规定执行搜索任务和清缴任务时参与行动的士兵人数不得少于二十四人,且老兵数量不得低于八人。

    调整完成时,李二让军队按照之前进攻横山城的作战过程进行了演练测试,效果非常好,把伤亡降到了百人以下,完成控制全程的时间从七个小时缩短到了四个小时。

    只是改变了进攻方式和作战编制便取得如此显着的效果,老将们算是彻底服气了,所欠缺的就是用一场胜利来证明。

    很快高建武就给了他们证明的机会。

    唐军在衡山城一动不动的待了二十多天,三十多万的高句丽军队在长时间的战备高压下开始出现军心不稳的情况,高建武实在是有些顶不住压力,所以选择主动出击,二十万高句丽军气势汹汹的向横山攻来。

    一直密切关注敌军动向的飞艇迅速将高句丽人的动向报告给李二。

    李二迅速做出反应,但不是整军出击,而是在横山城东北方向的多个山口建立了阻击阵地,要用阵地战把来犯敌军的气势彻底打散,之后再跟在溃兵身后直攻磨米城。

    深受乌龟流战术影响的程咬金当仁不让的成了总指挥,李二则是完全把指挥权交给了他,让他尽情的发挥。

    在南洋和土着作战多年的老魔头早就憋坏了,决心在高句丽战场上让近卫军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近卫军顶到了阵地的前沿,其他的队伍被他当成了预备队紧守各处山口的两翼。

    近卫军的战斗力在雨林里很难完全释放出来,也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在唐军的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尴尬程度仅次于岸防营和南海舰队,为了给自己正名,近卫军的各级军官和士兵们发挥出了最大的热情,用半天的时间把阵地前的三百米布置成了死亡地狱,铁丝网、地雷、陷阱、绊马索等等齐齐亮相,只等给敌人迎头痛击。

    高建武玩弄权术还可以,指挥作战的能力实数稀松平常,他不顾地形的限制,把二十万军队一口气全部压上,搞笑的是他竟然让骑兵在崎岖的山路上急行军,要求不到一万的骑兵去急袭十六万全副武装的唐军。

    不到百里的距离要是在平原上,骑兵一天也就到了,可是山路难行,高句丽骑兵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仅仅比后面的步卒早到了半天的时间。

    带队的将领是高建武的心腹,他把王上的命令执行的很到位,到达集结点后,他只是让劳累的骑兵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天光微亮时便在步卒到达之前就对着唐军阵地发动了突袭。

    说是突袭,实际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唐军的眼中,他们一出动,唐军阵地上的守军就做好了准备。

    人困马乏的高句丽骑兵只是简单观察了一下唐军的布置,就朝着一个看似防御薄弱的阵地发动了冲击。

    山口的地形本就不适合骑兵作战,每次能通过的骑兵数量不超过三千,唐军连重火力都没有动用,只靠步枪和转管机枪就把敌人打的陈尸遍地,而高句丽的骑兵将领不信邪,一波波的派出骑兵继续冲击,原本计划中的骑兵大兵团冲击直接变成了添油战术。

    这位高句丽的不知名骑兵将领也是豁得出去,最后一次进攻时亲自冲在前面,被一颗流弹打断了脖子,无头尸体被战马带到唐军阵地前四百米的地方才倒地。

    剩下的骑兵见自家主将阵亡,没有人再逼他们送死,打马回头,想要逃离这个山口。

    唐军当然不会给他们机会,山口通道两边的地雷阵启动,把他们送去和他们的主将作伴去了。

    收拾完这些骑兵,唐军抓紧时间重新布置阵地,铁丝网、陷阱和地雷阵快速恢复,顺便还给这些倒霉的高句丽骑兵收了尸,让这些个炮灰不至于曝尸荒野。

    得知骑兵全军覆没的高建武没有退宿,而是在休整了一下之后,派步卒连夜向唐军发动攻击。

    十几万的步卒看似很多,但限制于地形,实际上能冲上去的人来两万都不到,高建武没打算只攻击一个山口,他把十几万人分成四个进攻集团,主攻四个山口,想要借着夜色抵消唐军的武器优势,他相信一旦两军短兵相接,人数占优势的己方可以给与唐军重创。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唐军的照明弹已经可以使用火炮和专用的照明弹发射器发射,大大小小的照明弹把战场照的亮如白昼,高句丽军冲到唐军阵地前不到五百米的距离时遭到了炮火覆盖,而且他们身后也出现了穿插过来的唐军袭击,前后受敌。

    提前标注好的轰炸坐标让唐军炮手可以在黑夜里做到定点射击,效果比白天差一点,但是集中起来重火力兵团的集火效果远比小单位的火力输出强得多,一个重火力团的一轮覆盖轰炸就可以带走上千条生命。

    刺眼的白光让高句丽士兵不知所措,身后突然出现的敌人让他们进退维谷,满天的炮弹和火箭弹让他们的指挥体系在极短的时间失效,没有了统一的指挥,他们乱上加乱,很快就开始溃散。

    但是在山地地区想要逃跑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黑夜里,天空中慢慢落下的照明弹可以照亮战场,但是对复杂的地形下的死角却是无能为力,而这些死角往往是危险的陡坡或是断崖,在这种环境下乱跑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逃不了,打不过。

    这是此时高句丽士兵们最黑暗的时刻,被光明照到的结果就是死,躲入阴影还是个死,慌乱加速了士气的崩溃,投降很快出现并蔓延开来。

    唐军只是接收了大队的敌人投降,对那些散落在山间的敌人并没有理会,天未亮时战斗就结束了,那些逃过一劫的散兵游勇向磨米城逃去。

    高建武在卫队的保护下狼狈的逃回磨米城,被唐军爆锤了一顿,他觉得磨米城并不安全,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高句丽城。

    他回到城里的第一件事不是调集更多的军队前去支援磨米和麦谷,而是封锁二十万大军战败的消息。

第381章 内讧

    高建武封锁消息看似不着调,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高句丽内部可不是铁板一块,渊太祚一直在和高建武争夺王权,而且野心已经展露出来,他私自派兵攻打安市城给儿子报仇的事情高建武是知道的,虽然表面上当做没看见,可是渊太祚手中的力量却是暴露了出来。

    扩军前的高句丽才有多少军队?渊太祚能够派五万人去报仇,说明他手中可以调动的兵力绝对不止这个数,以他谨慎的性格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力量都展现出来。

    高建武甚至怀疑渊太祚这个老狐狸早就控制了高句丽一半以上的兵权。

    外敌并不是最可怕的,内部的敌人才是真正要担心的,尤其是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要是被渊太祚背后捅一刀子,自己估计就要凉凉了。所以不能给他造反的借口,封锁消息就变成了必然。

    当然,高建武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完全封锁住战败的消息,毕竟逃回来的士兵也不少,消息很快就会传到有心人耳朵里,他要的只是延缓消息暴,露的时间,给自己搞掉渊太祚留出准备的时间。

    他一回到高句丽城便开始和自己的心腹密谋,于是一场刺杀行动迅速成型。

    八月十二,高建武召开了一场高层的军事会议,商议如何应对唐军的攻势,会议在王宫的一个偏殿举行,与会者是包括渊太祚在内的二十多个重臣。

    这是一个陷阱,精明的渊太祚收到横山大败的消息要比高建武预料的早得多,所以高建武在安排对自己的刺杀时,他也在安排反杀局。

    结果证明渊太祚棋高一筹,高建武被早已经投靠渊太祚的王宫卫队当场砍杀,高建武的侄子高葬继位,六岁的小娃娃成了渊太祚的傀儡。

    政变发生的太快,高建武死亡的消息传开,原属高建武的势力自是很不满,当天高句丽城中便发生了巨大的混乱,高建武的弟弟高大阳带着忠于王族的军队趁乱攻入王宫,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但是却没有抓住渊太祚,而渊太祚一脱困,第一时间率领自己的私军反攻入王宫,把高大阳和小高葬全都砍了,还对外宣称高大阳杀子弑君,已经被诛杀。

    知道政变详情的人不敢说出来,王族成员见势不妙纷纷向鸭绿水东岸逃走,以期在老家重整旗鼓,讨伐乱臣贼子。

    高句丽的内讧来的很是突兀,唐军得到消息时刚刚赶到磨米城下。

    李二当机立断,趁着高句丽人还处在混乱之中顾不上磨米和麦谷的时候快速将两城拿下,之后再挥师东进,攻下高句丽城,只要拿下这座城池,大唐的攻势就可以暂停一下,好好消化占领的土地。

    磨米城中的守军不足五万,麦谷的守军只有四万,根本就挡不住大唐的兵锋。

    八月二十,磨米城破,八月二十八,麦谷城破。

    九月中旬,唐军向高句丽城进军。

    唐军犀利的攻势让刚刚稳定住局势的渊太祚很是担心,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他清楚的知道所有的坚城都挡不住唐军的狂轰滥炸,高句丽城并不是一个适合坚守的地方,但是又不能轻易地放弃,只要再坚持半个月,辽东的冬季便会降临,如果在高句丽城拖住唐军几天,再在玄菟城坚持几天,等到唐军再要东进的时候基本就到了降雪的时间。

    他的想法很好,但是唐军用事实告诉他,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或是奇谋都是浮云。

    唐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打下拥有近三十万人口和十一万守军的高句丽城。

    带头攻城的是休息了很长时间的前锋营,李二就是要让这些年轻人拿到攻破敌人王城的大功,为以后重用他们埋下伏笔。

    前锋营也没有让李二失望,四个重火力团完成对城头守军的火力覆盖后,他们便炸开了西、南两道城门,之后是二十挺转轮机枪掩护工兵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

    前锋营使用的浮桥预制构件和其他唐军不同,普通唐军使用的浮桥是木制构件,而他们使用的却是钢铁构件,浮筒是特制的大浮力整体构件,为的就是能让全装状态下的汽车可以顺利通过。

    这种特制的浮桥很坚挺,四辆挂装了钢板装甲和机枪火炮的汽车可以同时过桥。

    一共八辆装甲汽车在前开路,后面跟着武装到牙齿的三万步枪手。

    高句丽人被这种会跑的铁疙瘩镇住了,汽车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更让他们觉得无力的是这种钢铁怪物刀枪不入,连八牛弩都无法击穿车前经过特别加厚的钢板。

    在汽车的掩护下,前锋营很快进入城中并迅速建立了阵地,高句丽军组织部队想要把他们赶出去,但是都被打了回来。

    随后更多的唐军进入城中,一部分加入对城内敌人的进攻,一部分登上城墙,清缴上面残余的守军。

    高句丽人对唐军的战斗力有了新的认知——唐军不和敌人近身战斗,靠远射武器就可以打败敌人!

    高句丽的士兵很勇敢,但是面对一个够不到的对手却是不知如何下手。

    战斗进行的时间很长,从早上八点打到太阳落山都没有结束。

    唐军没有冒然进入城中的街道和建筑之中,而是在城墙附近布置了一个包围圈,静静的等待天亮。

    夜间高句丽军对唐军发动了多次反攻,可效果基本没有,还搭上了上万人的生命。

    天亮后,唐军仍旧没有进入城区,等着拼命的高句丽军士一头雾水,不知唐军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唐军的想法。

    早上八点半,三十多架大大小小的飞艇飞临城区上空,接着二十多吨炸弹倾泻而下,城中的木制建筑开始倒塌、燃烧。

    ——唐军这是要烧死我们!

    飞艇的第一波轰炸过去三个小时,第二波轰炸降临,傍晚时第四轮轰炸开始。

    一天的轰炸让高句丽人的心态爆炸,斗志全无。

    晚上七点,守军开始成建制的向唐军投降,第三天,城中残余的抵抗力量被肃清。

    而渊太祚在唐军攻进城后就从密道逃出,唐军的战斗力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不敢按计划在玄菟城停留,一口气跑到了丸都城。

    显然他还不知道大唐的想法,等到第一场雪降下时,唐军才磨磨唧唧的到达玄菟城。。。

第382章 上岸的海军

    按照计划,唐军打下高句丽城之后今年的作战任务基本就结束了,之所以还要冒雪来打玄菟城则是另有隐情。

    事情的源头在海军那里,从高句丽之战开始,花费了巨大代价建立起来的大唐海军只是在战争初期拿下了建安,还赔了个底掉,之后海军舰队按照最早的作战计划进入了鸭绿水,可是大唐的计划调整的太快,原本拿下整个辽东的计划延迟到了明年春天,海军就这么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入冬后鸭绿水封冻,舰队不得不转移到海上。但是海军是来打仗立功的,莫名其妙被忘掉的薛万彻对此非常不满,路军的耀眼战绩让他羡慕的不行。

    近年来海陆之争越来越严重,海军这个吞金兽每年要消耗掉四成的军费,兵多将广的路军对此意见很大,大唐还在积蓄力量的阶段,海军其实除了维护海上贸易线外没有什么大用,这让大唐的海军处境十分尴尬。

    很多时候军方的决策都是下意识的把海军排除在外,云海只盯着南海舰队,对军方的态度不在意,而薛万彻却是不得不在意,因为他没有云家的财力,也没有云家可以蔑视所有人的实力,他要为海军争取资源,也要给海军争取机会。

    所以他乘飞艇跑到李二面前一顿哭诉,给海军争取到了两个露脸的机会,一是从海上登陆,拿下卑沙城,二就是跑到陆军前面去,拿下玄菟城。

    卑沙城挨着海,对海军来说就是个不会动的靶子。

    海军登陆后把舰船上的大口径火炮拉到卑沙城下,一顿炮火就把卑沙城的四面城墙全给轰塌了,城中的守军还没来得及守城就阵亡了大半,城中残余的守军真的被海军毫不讲理的火力给吓尿了,巷战并没有出现,高句丽守军直接投降。

    这次海军赚大了,作为辽东重要的军城,卑沙城中的物资着实不少,虽然那些冷兵器入不了海军的眼,但是城中囤积的粮食却是足够五万人食用一年的,有了这些粮食,唐军的后勤压力会减轻不少,海军也立了个不小的功劳。

    接下来薛万彻带着一万五千人从陆路向玄菟城行军,准备拿下海军的第三份功劳。

    玄菟城不是什么大城,一万五的海军却拿这个小城没什么办法。

    原因是海军装备的重武器根本不适合在陆地上随军行动,一门七十五毫米的海军炮重达两吨半,还没有配备配套的拖载工具,靠人力没办法运输,所以他们所携带的武器只有几十发海军型的火箭弹和几乎所有舰船上配备的转管机枪,要攻下面前的城池是够了,但免不了出现大的伤亡,海军可都是花重金训练出来的宝贝疙瘩,损失大了李二一定会发飙。

    面对眼前的小城,薛万彻有种莫名的尴尬。

    按说他最好的选择就是请李二调一个重火力团过来帮忙,可这就是正中陆军将领的下怀了,侧面证明离开陆军海军啥也不是。

    在城下踌躇了好久,薛万彻把注意达打了在他身边做参谋的刘仁愿头上。

    刘仁愿单骑离队,跑到高句丽城请师兄弟们帮忙。

    思来想去,前锋营出手不合适,可空军可以呀!

    于是李泰和李元昌在雪停的中间带着十架飞艇飞临玄菟城上空,投下五吨炸弹后城中的敌人就投降了。

    如此一来,薛万彻更加尴尬了——这功劳算谁的?

    战后,李泰和李元昌找到老薛,开口就差点让他吐血。

    “薛元帅,咱们一码归一码,这次我们帮忙可是没有进过我父皇同意的,所有的消耗都要我们自己买单,您看是不是给我们报销一下弹药钱?”

    李泰伸出手,三个指头搓了搓。

    薛万彻掏掏耳朵,疑惑道:“魏王这是个什么意思?”

    “当然是海军要出钱啊!我们来帮忙,总没有让我们既出力又出钱的道理吧?”

    “这……”

    薛万彻有些坐蜡,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师兄,薛元帅也是有难处啊!”

    刘仁愿道:“你看这样如何?城中的战利品我们不要了,用来抵扣弹药钱,要是不够的话,我们再给空军一百发海军型火箭弹,怎么样?”

    李泰思考了一下,点头道:“可以,不过我们不要什么战利品,这样吧,海军出三百发带碰撞引信的火箭弹,正好可以补上这次的弹药消耗。”

    刘仁愿和薛万彻耳语几句,之后薛万彻开口道:“那就多谢魏王了,开春前三百枚火箭弹悉数送上。”

    “嗯,你们不是还有几十枚火箭弹吗?我们先带回去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作空投,要是不行的话,我们还有时间去找补。”

    “好,某马上派人把火箭弹送到空军驻地去。”

    ……

    李泰之所以要海军的火箭弹纯粹就是为了敲竹杠,空军名义上是隶属前锋营的,但实际上是一支机动力量,李二并没有限制空军的行动,而是把他们当成了火力支援部队来使用的,只要空军的炸弹是往敌人头上扔的,他基本不会过问。

    李泰他们要这些带碰撞引信的火箭弹为的是完成云浩给他们布置的作业,设计一种新型的航弹。

    现在空军用的航弹还是从迫击炮弹改装而来的,威力着实配不上航弹这个名字。不是云家造不出标准航弹,而是认为没有必要,也存了锻炼弟子们的心思,李泰和李元昌分到的任务就是设计新航弹,只不过一直没有大的进展。

    直到海军到来,他们才想起海军装备的新型火箭弹来,他们验算过后,发现这种重装药的火箭弹可以改装成理想的航空炸弹,所以就和刘仁愿合作,从海军这里敲了一些来做实验,即便试验不成功,有了这批火箭弹他们也不亏,至少还可以从陆军那里换不少东西。

    他们的小心思当然瞒不住薛万彻,只是老薛不想做坏人,没有揭穿他们罢了。

    但是此风不可长,回头他就给刘仁愿下达了任务:拟订一套适合海军的陆战方法。

    接到任务的刘仁愿当即明白自己几人的计划败露了,可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能去前锋营找师兄弟们商量对策。

    很快他就得到了合适的建议……让海军组建一只陆战队。

    这不是什么突发奇想,而是南海舰队和岸防营一直以来的标准配置,之所以没有再海军得到普及,关键还是日益严重的海陆之争。

    不过这不是刘仁愿一个小小的参谋要操心的事情,他只要完成任务就好。

    当然,刘仁愿也知道不能就这样回去交差,反正来年开春前也没有作战任务,他就请了假,乘着通讯飞艇回了长安,请师傅出马,给薛万彻一份可行的计划。

第383章 冬季休整(求支持)

    刘仁愿回到长安时,云浩和李承乾正在泾阳的医学院焦急的等待着。

    确切地说是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产房外等待着。

    李承乾的正妃苏有卿正在产房中痛苦的哭天抢地,李承乾受云浩影响颇深,对老婆很是“尊重”,平时在家里也没那么多规矩,所以产床上的苏有卿一边呼同一边骂街:“李高明你个混蛋,老娘再也不生孩子了!想要生孩子你就去找别的女人,混蛋,痛死老娘了!”

    苏有卿中气十足逇骂声让李承乾心焦之余又有些安心,至少听她的声音就知道顺产的几率很大,当然,李承乾被骂的内容也让他有些尴尬。

    云浩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放心吧,就你家这头母老虎绝对没问题的,等一会儿你就升级做父亲了,想想该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吧!”

    “师傅啊,咱们到底谁家的是母老虎啊?”

    李承乾看着不远处的管彤,没敢把心里话说出来,而是避重就轻的说道:“皇爷爷给孩子起好了名字,要是男孩就叫做李象,取大象无声之一,如果是女孩乳名就叫兕子,闺名让母后来取。”

    “真是有够双标的。”

    云浩吐槽道:“皇家还是重男轻女呀,高明,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你以后要注意了,生男生女这种事情是受自然规律限制的,你想想,要是百姓们都只要男儿而不要女孩,几十年后大唐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有很多的男子娶不到媳妇,男女比例失调,不但影响人口的繁衍,还会引发诸如社会动荡犯罪率激增等问题,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这个问题,最好是皇家以身作则,给天下树立一个榜样。”

    “重男轻女是千年的陋习,为师不奢望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人们的认知,但是为师希望你能给科学一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女子能顶半边天可不是说说而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凭借自身的优势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唐当发展的太快,我们要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出现激烈的思想冲突。”

    “知道了师父,我会注意的。”

    李承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产房的门口,又听多了云浩的说教,回答的有些心不在焉。

    云浩轻轻摇头,当年龙凤胎出生前自己和老爹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也没有点破,而是琢磨起“兕子”这个名字来。

    “兕子”的意思是小母犀牛的意思,犀牛是一种粗蛮的动物,给女孩儿起这样的乳名,用意就在于希望娇柔的女孩能够象犀牛那样易养好长,能够抵挡一切风雨。李渊给孙辈起这个名字的用意很好,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让云浩有些想不通的是“兕子”是晋阳公主李明达的乳名,放到李承乾的闺女身上有一点跳戏。

    自李治出生后,李二为了保证长孙皇后的身体,便没有再让她受孕,李治后面的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也就没有出生,如今听到“兕子”这个乳名,云浩总觉得怪怪的。

    “晋阳公主出生前老李应该已经不在了,她的乳名是李二取的,难道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一直遵循着贱名好养活的原则?”

    “有可能啊,李泰乳名青雀,李治乳名雉奴,都是动物名,我的孩子要取一个什么乳名呢?”

    “二狗?太难听。狗蛋儿?更难听啊……”

    云浩渐渐就想的有些放飞自我了。

    不过很快孩子的哭声便打断了他的胡思乱想。

    “哇哇……哇……”

    孩子顺利出生,不到两分钟,小影带着白色的口罩从产房走出。

    “高明,恭喜你了,是个男孩,五斤四两重,孩子很健康,小卿还要在里面观察一下,等一个小时你就能进去了。”

    小影的话让李承乾激动不已,抬腿就要往产房里冲,先要看看自己的孩子,丝毫没有注意到小影的让他先不要进去。

    云浩拉住他,微笑道:“等一下吧,孩子的身体还要清理。”

    “额,是我心急了。”

    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

    “小影,你和高德是不是再要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好孤单的。”

    云浩对着小影开了个小玩笑,化解了李承乾的尴尬。

    “才不要,小孩子很烦人的,您看高德这两年都快成奶爸了,什么事情都懒得管,整天带孩子,男孩子太烦人了。”

    小影丝毫没有作为母亲的觉悟,说起自家儿子就是满肚子气。

    “哈哈,你这是在吃儿子的醋啊!”

    “才不是呢!大少爷您都和少夫人过了七年的二人世界了,为什么还不要孩子?少妇人也不喜欢小孩子?”

    “这个……”

    云浩语塞,看着走过来询问情况的管彤,觉得晚上两人可以试着努力一下。

    “师母,我当父亲了,我有儿子了!”

    李承乾恨不得告诉所有人自己当爹了。

    “恭喜恭喜!”

    管彤笑着祝贺,和云浩四目相对,刹那明白了他的想法,两颊不由得有些泛红。

    云浩身体长成,两口子尝过了肉味,感情正在升温中……

    ……

    看过小李象和苏有卿,云浩两口子就回到家准备造人,只是刘仁愿有些碍眼,硬生生的把云浩拦在了前院的客厅里。

    “前线部队休整,你不回家看看,怎么来为师这里了。”

    好事被坏,云浩心情也不好,说话就有些冲。

    刘仁愿作为云浩的弟子,厚脸皮神功自然不差,舔着脸笑道:“这不是两年没见到恩师,弟子甚是想念……”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在老子面前做样子!”

    云浩不客气的打断道:“老薛那个二货又遇到了什么麻烦?他打算出多少血?”

    “嘿嘿,师父果然神机妙算,……”

    “不想说就滚蛋!”

    “好好好,师父莫生气。”

    刘仁愿收起贱兮兮的笑容,正色道:“师父,事情是这样的,海军在高句丽……”

    他把海军遇到的问题给云浩做了简单的介绍,点明海军想要建立一支陆战部队,请求师父指点。

    “指点?”

    云浩不喜道:“这种事情还要老子出面?老薛和你都是吃干饭的吗?”

    “老薛老子管不着,你小子要是连这点事都解决不了就滚回科学院教书去!”

    “组建陆战队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条件已经成熟,要不要老子手把手的教你?”

    刘仁愿一点就透,也不再赖在这里挨骂,告罪一声就直奔泾阳去了。

    云浩不担心他们搞出什么事情,李承乾头够大,顶得住。

    陆军的那帮老将敢拿捏薛万彻,但还没有胆子为难自己的弟子。

    军制改革的时机已经来临,李二会搞定的。

第384章 长封

    高句丽之战因为严冬降临而暂停,渊太祚和王族的斗争却没有结束。

    渊太祚在鸭绿水东岸一边招兵买马,一边镇压王族在各地组织起的武装力量,另外他暂时放下仇恨,向唐军提出了和谈的请求,只不过李二根本没有回复他,这让他感觉到了危险。

    想要继续和唐军作战,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趁着春天到来前彻底平定王族和各地的叛乱,所以他对敌对势力的手段极其的残忍,靠着血腥的杀戮短时间内就剿灭了几股大的势力,并且动员了自己所能控制的绝大多数力量来加强军事实力。

    高句丽王族在渊太祚的高压下节节败退,他们也向大唐抛出了橄榄枝,以鸭绿水以西的所有领土作为交换,希望大唐可以出兵剿灭渊太祚,并且高句丽愿意永世作为大唐的藩属,连高句丽王的废力都交给大唐来决定,一副要彻底成为大唐小弟的做派。

    他们的条件要是放在武德年间,说不定李渊会接受,但是李二的目标是要一个完全安定的北方领土,怎么会答应他们的请求?

    李二对高句丽王族的信使只说了一句话:“大唐要的是开疆拓土!”

    一句话便断了高句丽王族的所有念想,他们索性在其控制区内搞了一套穿越五人组很熟悉的东西——打土豪分田地。

    既然这些领主救不了王族,那不如试试依靠底层的农奴。

    所有的农奴恢复自由身,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私有土地,条件是帮助王族对付反贼渊太祚和入侵者大唐。

    别的不说,他们这一招的效果还真是不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组织起了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大军,而且这支由刚刚分到土地的原农奴组成的军队战斗力绝对的强悍,在严冬之中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把鸭绿水以东的渊太祚势力消灭,和渊太祚隔河对峙。

    渊太祚有些坐蜡,被大唐和高句丽王族夹在了中间,可谓是腹背受敌。

    高句丽的局面变得非常乱,尤其是新罗和百济也来趁火打劫,让原本应该安静地严冬变得很是热闹。

    相对于高句丽的乱想,东方的岛国却是一片的死寂。

    是死寂,不是静寂。

    自大唐封锁倭国开始,倭国的瘟疫便彻底失控了。

    最先出现瘟疫的是城市,所有较大的城市同时爆发烈性鼠疫,三个月的时间便有几十万人丧命,人们拼命的逃离城镇,而鼠疫病菌随着这些逃离城镇的人迅速传遍乡村,第一年的时候便有近百万人丧生。

    第二年春季,倭国的乡村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天花疫情,短时间内又有几十万人死亡。

    瘟疫还不是最可怕的,夏季来临之前,倭国的山野和农田里突兀的出现了很多奇怪的植物,这些植物迅速繁殖,侵占着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当年倭国的粮食产粮腰斩,随即发生了大面积饥荒。

    饥荒打断了皇道派和苏我氏的战争,严重的瘟疫没能阻止双方的厮杀,但吃不饱肚子却是没法打仗的。

    双方为了养活数量众多的军队,不得不向已经吃不饱肚子的贫民增税,被盘剥的忍无可忍的贫民开始反抗,一时间倭国各地遍地狼烟。

    天灾**的加持让倭国的人口在三年的时间内缩减到不足百万。

    舒明天皇感染天花去世,其弟乾宇宫泽明继位,新天皇靠着被大唐封锁前囤积的物资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将苏我氏灭族,随后开始镇压各地的乱民。

    新天皇继位让倭国人看到了结束混乱的希望,但这个倒霉的新天皇只在位不到一年便因为感染鼠疫而去世,失去了强力领导的倭国再次陷入混乱。

    狼烟遍地的同时,天花和鼠疫病菌出现变异,原本有了免疫力的人出现大量感染,大批的人无法抗过致死率更高的瘟疫,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到大唐对高句丽宣战前,整个倭国的人口从四百多万减少到不足百万。

    而这不到百万人的人口中青壮年男子就占了七成,年轻女性不足二十万,孩子只有不到三万。

    按说保住这些女子和孩子,再繁衍个百十年,倭国的人口还有恢复的机会。

    但是祸不单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大量跨过海峡入侵倭国腹地。

    阿依努人长期受到倭国的打压,倭国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所以双方积累了几百年的仇恨一爆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阿依努人的战斗力很强,手段也很残酷,他们从不留活口,所以倭国人的抵抗也很坚决,双方的战争带来了更多的伤亡。

    双方厮杀的难分难解,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死在战场上的人便超过了二十万。

    这只是战场上的死亡人数,更多的死亡来自饥饿和瘟疫。

    混乱的局势让农业生产基本停滞,逐渐贫瘠的土地让本就不多的粮食产出雪上加霜,为了抗击阿依努人的入侵,大部分的粮食都供给了军队,平民没有食物,只能靠打猎和采集为生,要是敢出海捕鱼,海面上游弋的唐军战舰就会把他们沉海喂鱼。

    打猎并不能养活多少人,反而是加剧了瘟疫的传播,逐渐平息的瘟疫卷土重来。

    阿依努人因为没有经历过惨烈的瘟疫洗礼,对瘟疫的抵抗力几乎为零,他们在进入倭国本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死光了。

    倭国人取得了对阿依努人的胜利,回过头来在看国内的人口情况,苟延残喘的皇族欲哭无泪,到这个时候,能统计到的人口还不足四十万,而且这些人口的处境也非常危险,一个搞不好倭国就要全体灭族了。

    新继位的天皇是一个十一岁的傻子,只有傻子才能让各个势力安心,可是一个傻子却是无法收拾倭国的残局的。

    各个势力在达成和平协议之后又达成一致——向大唐求救。

    七拼八凑的弄出了一个使团出海和大唐的舰船沟通,希望唐军可以让他们前去长安,但是他们的小船队还未接近唐军战舰便被全部击沉。

    年底的大朝会前,李二回到了长安,在大朝会上发布诏书,将对倭国的封锁无限延期。

    大朝会上没有人在乎倭国的境况,也没有人帮他们说话,因为大唐在朝会上宣布了一个消息……

第385章 大贸易区

    利益永远是动人心的东西。

    为了利益,能出卖的东西有很多,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面对巨大的利益时,节操通常都是可有可无的。

    大朝会上最重要的消息是大唐要在周边建立一个大贸易区。

    这个概念是云浩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大唐这个大哥带着周边的小弟们做生意。

    虽然大唐周边还能称得上小弟的只剩下了吐蕃以及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小国,再往西就是苟延残喘的波斯和陷入内乱的天竺,但是大唐还是要树立一个带头大哥的形象,不能一直摆出单挑全世界的造型,拿下高句丽后大唐的扩张基本到了一个极限,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消化吃到肚子里的领土和人口。

    所以大唐需要改变策略,把重心放到国内。

    大贸易区是一个大烟雾弹,也是一个有毒的苹果,无论是谁,一旦张口吃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经济会被大唐逐渐渗透,而且这种渗透不单是集中在经济领域,还有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是一把软刀子,砍人不疼,但……要命!

    华夏文化的强势是毋庸置疑的,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很深,可以作为一种思想武器来增强他们对大唐的向往,也可以终结他们的文化,做好文化输出,日后大唐再想征服他们的时候,阻力会小很多。

    周边国家的人也不傻,很清楚大唐不可能就此收回自己的利齿,但是大唐抛出来的诱饵着实诱人,至少在他们看来,和大唐一起发财便会成为大唐的伙伴,大唐总不好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下手吧?

    换句话说就是大唐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大腿,抱上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谁敢呲牙我就找大哥来揍你!

    所以李二一宣布建立大贸易区的消息,各国的使者迅速跟进,纷纷表示想要加入,连没什么地位的倭国代表都举双手赞成,并且还积极表示:合作做生意算啥,倭国愿意举国加入大唐,和大唐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倭国代表的献媚没能打动李二,反而是让他很不爽,他和云浩要得是一个干净的倭国,而不是猥琐的倭国人。

    他很干脆的拒绝了倭国人的请求,又强调了一遍对倭国的封锁。

    倭国人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的离开了太极殿。

    吐蕃的使者是个头铁的家伙,在一片马屁声中真的放了一个屁。

    “唐皇陛下,我吐蕃生产落后,没有什么可与大唐交易的东西,大量的唐货进入我国,会让我们的金银大量流出,还请陛下照顾吐蕃穷苦,高抬贵手。”

    吐蕃使者说的是事实,也是其他国家使者的心里话,只不过其他人不敢说出来而已。

    靠廉价工业品和剪刀差赚取各国的财富是大唐的目的之一,要不然大唐怎么会带着他们一起玩?

    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你偏偏要说出来,真是了不得了!

    李二端坐在龙椅上不做声,一个眼神就把李靖给召唤了出来,现在正是发出军事威胁的好时候,怎么能少了这个喜欢板着脸的暴力老头?

    李靖很识趣的出班,两颊一垮,对这吐蕃使者道:“要不要老夫带兵去逻些城找你家松赞干布和大相好好谈谈?”

    我嘞个去!一言不合就要打,你要不要脸?

    朝会上的人都是被老头的不讲理给惊呆了,当然,其中不包括李二和始作俑者云浩。

    吐蕃是个刺头,依仗着高原上稀薄的空气,自认为没有人能到高原上打自己就有些飘了。

    “老将军要是愿意到逻些城做客,相信赞布会非常欢迎的。”

    吐蕃使者眼中带着挑衅。

    “是谁把这个缺心眼的东西派过来的。”

    这是其他国家使者的心声。

    大唐一直对周边国家虎视眈眈,现在又揍得高句丽半身不遂,估计正在找下一个目标,吐蕃使者突然跳出来,这就是在给大唐开战的借口啊!

    不过他的话可吓不到李靖,只听李靖说道:“星星峡看似占尽地利固若金汤,你们在那里驻扎了三万人,据老夫所知,你们的军队数量不超过十万,把三分之一的兵力放在那里确实是防备大唐的好策略,

    但是你们忽略了松州到吐蕃的商道,也忘记了大非川有一支三万人的唐军骑兵,这支骑兵在高原训练了六年,你觉得这支骑兵南下松州,从松州上高原,需要多长时间老夫可以在逻些城和松赞干布喝茶?”

    李靖把大唐对吐蕃的企图摆上了明面,他不是要泄密,而是在警告吐蕃,别挣扎,一动手老子就能摁死你!

    李二也不在乎李靖把大唐对吐蕃的战略透漏出去,因为吐蕃就算是知道了也无所谓,唐军的强大根本就不在乎什么计谋,想打的时候平推过去就可以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拥有科学一脉的技术支持,高原上稀薄的空气并不能成为大唐进攻吐蕃的阻碍。

    吐蕃使者满头大汗,他不是真的傻,而是觉得吐蕃有依仗而已。可大唐明显不吃这一套,他相信李靖绝对可以说到做到,面对如日中天的大唐,吐蕃可能都没有什么反抗之力……他有些慌了。

    “呈口舌之利罢了!”

    他依旧装作若无其事。

    “哦?口舌之利?看来松赞干布没有什么长进啊?”

    云浩出班,来到吐蕃使者面前,微笑道:“是不是他觉得把赤尊公主抢回去当媳妇就认为吐蕃够强大了?

    这样吧,李元帅,您老也不用受累,空军新入列了两艘大型轰炸飞艇,让年轻人去给您讨回公道如何?”

    屁的讨公道!

    李靖一听这话就知道云浩想要做什么,只是他已经半隐退,也不想让皇帝猜忌自己,对这云浩微微点头道:“云侯请自便。”

    “好,那就这样。”

    云浩转身对李二说道:“陛下,咱们的武器库里有十吨快要过期的炸弹,销毁也是浪费,这不快过年了嘛,咱们给松赞干布送点大炮仗过去,算是给他祝贺新年了。”

    “好,朕不是不懂礼数的人,顺便把朕赏赐给他的年礼也送过去吧!”

    李二起身道:“朝会到此为止,想要加入大贸易区的年后到民部洽谈!”

    大朝会结束,云浩到空军驻地,指导空军对逻些城实施轰炸。

    其实这事并不困难,新飞艇的载重和航程都可以达到要求,在松州补给一下燃料就可以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锅驼机的热效率,飞艇不能满载,只能分两次把炸弹投到目标头上。

    当夜,四艘飞艇从长安出发,六天后,吐蕃都城的王宫被夷为平地……

第386章 新通讯的价值(又快到月底了,你懂得哈)

    挨炸的吐蕃在二月初四就传来了松赞干布的道歉信,他在信中言称吐蕃正使就是个临时工,他会马上派出新的正式使者前来长安接洽加入大自贸区的事宜,并送上牦牛三百头表示歉意,态度极其有诚意。

    李二没有多苛责吐蕃什么,他相信自己的新年礼物会让吐蕃人清醒过来的,给民部打过招呼后,他整日里不是抱着大孙子乐呵就是去大明宫陪太上皇解闷,大部分的事情还是交个李承乾和几个重臣处理,日子过得稍显潇洒。

    按照前几年的交通状况,吐蕃的道歉信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长安,托大唐邮驿的福,吐蕃的各种通讯信件只需要送到设在松州城的邮局变能在一周内到达长安。

    快速的空中交通虽然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但是和穿越五人组的要求还差的远,他们对通信的要求是在大唐境内信息的传达时间不能超过四十八小时,尤其是边疆和重要城市的各种信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汇集到专业的情报分析机构。

    这个名叫“通信室”的机构成立于西征之后,一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情报收集机构,主要负责为朝廷提供信息参考,由于云家在通讯室中推行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算法运作,通讯室在给朝廷和云家提供情报的同时还会对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而这些分析结果往往可以准确的预测到很多重要的事情,对朝廷的一些决策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渐渐地开始充当朝廷智库的角色。

    因此通讯室对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可是空中通信有着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诸如天气和起降场地的限制都会影响信息的传播速度,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对云家来说依旧是难以接受的。

    云家在北方铁路的电报系统正式运行后便计划在全国铺开有线电报,电学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后条件已经成熟,而且铁路的电报系统运行了两年的时间,也证明了有线电报的可靠性,正好到了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时候。

    云浩再一次把合作伙伴们召集起来,准备筹建大唐电讯集团。

    电讯行业不可能完全交到朝廷或是私人手里,最好的方式是公家占大头,起监督的作用,私人参与运行,不至于让电讯系统出现不思进取的情况。

    当然,参与到其中的私人也不是正正意义上的个人,而是以商行为主体的股东行使,决策权在朝廷,具体的执行则是由下面的股东来接手。

    有线电报不是简单地拉几条电线建一些收发站,而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包括设备的维护,电报的收发、投递,电报线路的安全保护等等,涉及到的东西和人员有很多,目前能打通整条产业链条的只有云氏集团,所以云家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发起者和领头羊。

    云家在商业上的号召力依旧强悍,云浩的一个通知,四十多个受邀者悉数到场,无人缺席会议。

    云浩只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招股书一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一百七十万贯的资金。这还是云浩一再强调电报通讯前期的回本周期非常长的情况下,要是云浩敢把发电报的费用提高一倍,这些家伙估计会更加积极。

    大唐的顶级商行都与云家有合作关系,目前为止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没有人担心跟着云家会挣不到钱,这不还有朝廷兜底呢吗?双保险呀!不投就是傻子。

    云浩觉得有些好笑。

    试问电讯行业赚钱吗?答案不言自明,后世哪个搞通讯的不是富得流油。

    但是云浩真的没有打算把通讯变成一个暴力行业,他只是想要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而已,赚钱并不是主要目的,只要能维持开销,之后略有盈利即可。

    他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的容量问题,大部分地区的人口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动,远距离的通讯需求主体是商人、军方和朝廷,其他人对快速的通讯并没有迫切的需求,这意味着整个电报系统的建设成本都要平摊到每封电文上,价格肯定是不低的,虽然对商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钱,但是为了推广,前期的补贴是少不了的,想要收割还要先让人对电报产生依赖。

    二是国防需要,大唐不可能单独为军方建立一套电报系统,军事又是对情报需求最多的,在没有搞出稳定的短波电台之前,军民混用的有线电报线路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是对地方权力渗透的需要,理论上最佳的渗透方式是铁路,但是受限于技术和成本,想要大规模修建铁路还是没影的事,而电报相对来说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替代品,信息能传播到的地方权力就有触及地方的空间。大唐的宗族力量强大到了无法靠武力解决的程度,想要在基层有所建树,只能靠潜移默化的改变和渗透,只是依靠交通却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便捷的通讯效果也是有限,还要朝廷的行政跟得上才行。

    总之电报线路的建立对大唐百利而无一害。

    云家的大本营在崖州,位置有些尴尬,云浩一完成电讯集团的组建立刻就回了崖州,去死磕海底电报线的难题。

    李二已经对亲征失去了兴趣,代替他去前线的是李承乾和李恪,他则留在长安坐镇,避免中枢出现权力真空。

    云浩回到崖州时,刘建国和云海已经做出了大致的海底电缆铺设计划,只等材料到位变能开始试验。

    他们所等的材料还是橡胶,南海和南洋的胶园还要等几年才能割胶,建立电报线路所使用的橡胶依然要靠美洲的供应,这也是电报网建设成本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龙凤胎曾提出使用橡胶草提炼出的低品质橡胶来做电报线的绝缘层,但是试验后发现在南方潮湿的天气里这种绝缘层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在北方干燥的冬天坚持的时间更短,所以北方铁路的电报系统使用的是精炼的硫化橡胶作为绝缘层,成本绝对是高的一批。

    不过为了应付海水和盐雾的腐蚀,单单是硫化橡胶还不行,五人组需要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绝缘材料。

第387章 做一个纨绔,最大那种

    复核橡胶绝缘层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主要的难点是海底电报线应该如何防止海水腐蚀,对此五人组的处理方式十分的简单粗暴。

    美洲的橡胶运到之后,五人组在海底电报线的绝缘层之外先是包裹了一层经过碳化处理的麻布,之后再包上一层浸过桐油的剑麻纤维,剑麻纤维层外用帆布裹上沥青,最后再包上一层橡胶和一层生漆,生漆外再涂一层沥青。

    没有魔法加持,全靠物理防御。

    他们并不期望这条成人手臂粗细的电报线能坚持太长时间,能用个**年的时间就可以接受,当然,具体能用多长时间他们心里并没有底,甚至他们都无法保证这条线路可以正常使用。

    因为反腐蚀材料用到了沥青,为了保证沥青不再线路铺设的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的开裂,除了在陆地上的工厂内生产出带橡胶绝缘层的铜芯外,其他的工序都要在铺设船上完成,崖州造船厂将两艘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甲板驳船改造成了专业的铺设船,在船上加装了一整套施工设备。

    两艘船将在琼州海峡的中线同时向两边开始铺设线路。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对线路的损坏,一旦动工便不能停,必须一口气把线路铺设完成。

    天气和海况对施工的影响很大,必须挑选一段风和日丽的时间,至少要有三天的时间没有强对流天气才行。

    这可是辛苦了道门的二十多个擅长观测天象的老道长。

    随时待命的铺设船就停在海峡最窄初的港口。

    等了半个多月,终于等到了时机。

    道门的高人送来了未来五天风平浪静的消息。

    云浩和刘建国不敢耽搁时间,两艘铺设船迅速启航,他俩在船上全程参与施工指挥。

    在海面上让两只船按照规定的路线前进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好在云海手里的军用指北针够精准,加上几套测绘仪进行航向的辅助校准,虽然有些许的偏航,但是误差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左右不过是多准备一两千米的线路而已。

    施工的过程很顺利,三天的时间过去,这条海底线路北接琼州城,南接海南岛上的电报网,经过试机,结果喜人,电流带着信息顺利在海底电缆中传播。

    海南岛和内陆的有线电报通讯打通,等内陆的电报网络建设完成,大唐重要地区的信息传播效率将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云海感慨着有种回到七十年代收发电报的既视感,可见他对有线电报的大规模出现十分的满意。只是云浩四人却依旧有更高的期待。

    ……

    高句丽战场的战斗自冰雪消融后进入了一个小高峰,高句丽王族军队在鸭绿水东岸拼命修筑防御攻势,既要防备大唐又要防备渊太祚,而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依旧想要趁火打劫,对高句丽的东部领土不断的进行着蚕食,高句丽俨然成了夹心饼干中间的奶油,谁都想咬一口。

    渊太祚的情况比高句丽王族还不如,王族依靠翻身的农奴军对付新罗和百济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他要面对的却是强悍无匹的唐军,经过一个冬天休整,唐军闲的没事干,整日操练,时刻想着发泄出过剩的精力,战意高昂,对这丸都城外围的据点就是一阵疯狂的扫荡,他们并没有直接攻破丸都城的打算,而是四面出击,将辽东的所有城镇都梳理了一遍,把高句丽人往丸都城驱赶,让丸都城变成了一座人口爆满的孤城,就等皇帝的意思了。

    五人组原以为高句丽之战会打的非常艰苦,李二也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做好了搭上十几万士兵性命的准备。所以他们用了五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在北方囤积了巨量的战争物资,重新整编了军队,不计投入的给军队配备了黑火药巅峰水平的武器,结果发现劲儿使大了,预料的损失没有出现,反而是因为打的太快,造成了后续的安排跟不上,直到战争重启,配套的移民计划才得以开始。

    后续来到汉三郡的移民涌入,在机械的帮助下开垦着肥沃的黑土地,连负责驻防的预备役都成了兼职的农夫,整日里和土地打交道。

    领到媳妇的移民和预备役官兵生产热情高涨,在提前建立起来的行政体系的引导下,辽东的农业生产以肉眼可见得速度恢复着。

    嗅觉灵敏的商人也随之入驻,刨除那些高句丽人留下的建筑物,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这里就变得和大唐的腹地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此说有些夸张,单是一个人口数量就不能比,大唐腹地刨除长安这个华夏都城的奇葩存在可以称得上地广人稀,而辽东则是“百里一村”的景象,几十万的移民撒到广阔的东北地区,真是连一个水花都掀不起来。

    大唐可以一边打灭国战一边在占领区搞建设,还显得游刃有余,其国力已经强大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二一直拽着北征军的绳子,生怕他们一激动就打过了鸭绿水,破坏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搞定了海底电报线,云浩要回长安去。

    不只是他,云海夫妇三人和刘建国一家也要去,还要带上大多数的弟子,也就是说云家的重心要北移,为下一阶段的大唐改造计划做准备。

    不过龙凤胎拒绝北上,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关中并没有很好的科研配套,他们要在崖州完成制药和船舶方面的很多研究。

    他们说的是事实,尽管云海夫妇有些舍不得两个孩子,但是也不得不妥协。

    刘建国的军工事业到哪里都能做,他跟去长安纯粹是给云浩做伴。

    武竞泽一听要回长安,带着姐姐和母亲就搬到南海学院去住了,说什么也不回去,云海只能随她去了。

    从未出过远门的云翼倒是兴奋异常,尤其是听说二哥和三姐不一起去的时候更是高兴了。

    他站在桌子上意气风发道:“到长安以后,我要做一个纨绔,最大的那种!”

    小家伙的奶音换来了巧巧的大巴掌,但是他很执拗的忍着眼泪说道:“我是小公爷,我爹是云海,我哥是云浩,我师侄都是纨绔,我就是大纨绔!”

    云浩被云翼励志成为大唐最大纨绔的目标逗的笑岔了气。

    云海则是和巧巧一起给云翼来了一个男女混合双打……

第388章 嫁妆(月底求支持)

    云翼的理想很幼稚却很现实,他天生就站在了所有人一辈子都无法到达的终点,一生注定无忧,作死都作不死。

    他的处境有点像是孔氏和颜家的子弟,云家虽然还没有出圣人,但是随着科学的传播,云海和云浩的地位一直在不断提升,未来不敢说比肩圣人,也不会比贤哲的地位差。

    孔氏和颜家的子弟可是没有纨绔的,因为他们代表着先祖的颜面,可是云翼身上完全没有什么束缚他的东西,只要不是想要把地球炸了,无论做什么都无所谓,因为云家根本不会在乎什么颜面,因为云家够强大,因为云家有五个穿越者!

    事实上云翼要做一个纨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胡作非为,云浩要提前给他打一下预防针。

    “小翼,知道老爹他们为什么揍你吗?”

    云浩一边给小家伙肿的老高的屁股上药一边问道。

    “大兄,爹娘是为了我好,让我到长安以后收敛一点,当纨绔不是什么好事。”

    云翼是个极聪明的孩子,稍微一琢磨兄长的话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你还是挺懂事的,不过老爹和巧姑姑不是不让你当纨绔,而是要让你当一个有用的纨绔,不要跟你师姐的两个兄长学,那不是纨绔,而是傻子。”

    云浩揉着他的小脑袋道:“小翼要不要当傻子?”

    “不要,我不是傻子,阿姐说我很聪明的!”

    云翼小脑袋在云浩的手心来回蹭着,一副乖宝宝求安抚的样子,坚决不承认自己傻。

    他傻吗?当然不,他很聪明,不是长者夸奖的那种聪明,而是智商上的聪明,按照云浩从后世抄过来的测试方法,云翼的智商应该是四兄妹中最高的,在科学一脉中仅次于武竞泽,这么好的苗子不能让他长歪了。

    “不想成为傻子,那就做一个有内涵的纨绔,纨绔不是鲜衣怒马、牵狗遛鸟,纨绔是一种游戏人间的态度,纨绔可以是个混蛋,但绝不是坏蛋。”

    云浩笑着道:“纨绔有一套独特的行为准则,你知道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纨绔吗?”

    云翼皱眉思索了一下,随后摇头。

    “首先,纨绔要有高人一等的学识,有了足够的学识当做底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会吃亏,文能怼的过老夫子,武能打得过流氓,让其他人遇到你就头疼才是纨绔的最高境界。”

    “其次,纨绔不是孤家寡人,再烂的人都有几个狐朋狗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纨绔就要交朋友,当然,要成为你这个大唐最大纨绔的朋友是有门槛的,至少要有过硬的真本事才行,脾气可以坏,但是不能缺少底线,三教九流的骗子混混和青皮游侠只会降低你的档次。”

    “最后,真正高端的纨绔不是混吃等死,纨绔也要有自己的使命,武能冲锋陷阵,文能定国安邦,纨绔是人才,不是庸才。你看你的那些个师侄,小时候是人憎鬼厌的纨绔,长大了就是国之栋梁,社会的中坚力量,你辈分高,可不能输给他们,到时候你纨绔的面子就保不住了。”

    云浩一番忽悠下来,尽管云翼还没有放弃当纨绔的理想,但是也老老实实的拿着书去学习了,为他日后的“纨绔”生涯充电。

    安排好崖州的事情,云浩安排飞艇接上家人返回长安。

    专门设计的客运飞艇能一次载客二十六人,但是这种飞艇目前只有六艘,其中四艘还是云家和皇家私人所有,真正投入运营的只有两艘,隶属云氏航空,唯一的一条航线是崖州至长安,途径广州,湖州,襄阳,洛阳,不过能乘坐飞艇往返两地的都是不差钱的大商人,官方人员只能蹭大唐邮驿的飞艇——一张票一百七十二贯,试问有几个人坐的起。

    云家的飞艇工厂在日夜赶工的生产各种型号的飞艇,但是产能就那一点,仅仅是大唐邮驿和军方的订单便排到了年底,长安的飞艇制造厂还在图纸上,要想降低空中交通的成本还要等几年的时间。

    云家的两艘飞艇一次只能带五十二人,所以云浩和刘建国的大部分弟子们只能等着下一班的飞艇了。

    云浩一行人到达长安,正准备回泾阳时,北方传来一个有趣的消息......新罗善德女王要嫁给大唐皇帝,新罗将作为其嫁妆并入大唐!

    云浩和刘建国二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面面相觑,他们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剧本了,还是某个网文作者酒喝多了,把好好地历史剧情写成了狗血爱情剧?

    请长辈们先回泾阳大宅,云浩和刘建国带着云翼和李丽质去皇宫打探消息。

    他们见到李二时,他正一个人在御书房里生闷气。

    “见过陛下!”

    小云翼在李顺娘的教导下,在礼数方面做得很到位。

    “嗯,小家伙来了啊,你们都别站着了,坐下说话。”

    李二直接忽略了站在云浩身后的李丽质,小姑娘老大不高兴道:“父皇,我能不能坐?”

    “啊?”

    李二这才看到许久未见的闺女,眼睛突然亮起,连忙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一起坐下,朕有些事情和你们说。”

    四人一头雾水的坐在秀墩上听他讲最近的一些情况。

    听完之后,几人终于明白往日里端着皇帝架子的李二为什么看起来有些不正常,也明白他为什么看到自己闺女时会有仿佛看到救星一般眼神。

    事情还要从北方的战事说起。

    今年一开春,唐军先是把辽河以西、鸭绿水以东的高句丽人控制的城镇扫荡了一遍,唯独留下了丸都城,想要把丸都城变成这片地域上高句丽人的逃难之地,让尽可能多的高句丽人汇集到这里,然后再一锅端,省的到时候漫山遍野的去抓人。

    这个战术目标基本是达成了,五月中旬的时候唐军一举拿下万都城,俘获人口近五十万,其中包括渊太祚和一群大小领主,缴获的财物价值超过两百万贯,可谓赚的是盆满钵满。

    本来形式一片大好,可李承乾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坚信打仗要一鼓作气,原本他在没有得到李二的指示前是不敢过江的,奈何前锋营和海军打的有些疯,一时激动之下就把平壤也给打下来了,然后......残余的高句丽王族竟然投降了!

第389章 倒贴都不要

    前锋营打过了头,冲的太快,很快就冲到高句丽和新罗的交战区,指挥部落在了后面,三百人被五千新罗兵堵在了一个山头上,而李承乾就在其中。

    大皇子被围,老魔头和薛万彻不顾一切的带兵救援,人是救出来了,但是李承乾却是受伤了,被一支冷箭射中了小腿。

    李承乾受伤,唐军集体发疯,十多万全副武装的大军冲入新罗境内,新罗人难以抵挡,很快就丢失了大片的国土。

    新罗一直跟在大唐后面捡便宜,觉得抱紧大腿就能安然无事,完全没有料到大唐的胃口大到要把整个东北亚给吞下去,所以善德女王在得知唐军攻击新罗是因为新罗军伤到了李承乾时,就派出特使和唐军沟通,言称此事就是个误会,新罗愿意道歉赔偿。

    不过程咬金和薛万彻可不想听他们的解释,反正日后也要打下新罗,现在正好有了合适的借口,哪里能错过机会。

    赶走善德女王的特使,唐军加快了进攻速度,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推进到了新罗都城金城外围。

    眼看灭国在即,新罗人突然脑洞大开,提出让善德和大唐和亲,并把新罗当做嫁妆,希望大唐能够看在善德女王的面子上,在处置新罗时可以手下留情,至少不会让全体国民都成为奴隶。

    更让唐军三观尽毁的是新罗的那些个高层竟然向善德施压,要把善德的妹妹真德送给李承乾当做对他受伤的补偿。

    为了保住大部分人的利益,善德同意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些直男气质的李承乾对倒贴上来的真德没有一丝的兴趣,把真德给赶了回去。

    只是新罗提出的和亲要求却是唐军不得不重视的,毕竟不用武力便能得到新罗所有的土地和人口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于是消息传到长安,李二纠结了。

    这件事于国有益,能让兼并新罗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而且两国还没有大仇,日后的管理渗透也很方便,手握长刀的大唐倒是不担心新罗会出什么幺蛾子。可对李二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他要是娶了善德女王,长孙皇后哪里他不好交代。

    长孙皇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表面上不过问政事,暗地里却没少给李二出谋划策,而且李二和长孙皇后两人青梅竹马,感情非常好,最重要的是在云浩的警告下,李二已经多年没有再纳嫔妃,长孙皇后的地位也随着几个弟子的成长而水涨船高,李二不得不考虑她的态度。

    他发愁的就是如何过皇后那一关。

    听完李二的叙述,云浩和刘建国憋着笑不说话,李丽质则是面色复杂的看着自家老爹,不知在想什么。

    “咳!”

    李二见气氛有些尴尬,轻咳一声道:“朕不想把国事与家事混到一起,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为朕分忧。”

    云浩忍着笑道:“表哥,这种事情就看您的选择了,我们不好插手的。”

    “为何?此时关系国事,你们怎么就不能插手?”

    李二对云浩的作壁上观有点不满。

    云浩道:“问题不在国事,而是家事,您和嫂子两口子间的事情,我们确实没有理由掺和,一个不好反而会让嫂子恶了我们,我看您还是先想好要不要倒贴的女王,然后再和嫂子好好沟通一下。我们就不掺和了。”

    李二显得很是纠结,沉默了一会道:“新罗人口不少,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朕有些舍不得。”

    “你是舍不得女王吧?”

    刘建国吐槽的声音有点大,让气氛顿时变得十分尴尬。

    “嗨,你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云浩推了一下刘建国,想要化解尴尬,哪知他的话让气氛更加尴尬了。

    李二气的嘴角发抖:“你们这是想看朕的笑话吗?”

    “不不不,陛下,善德的事情可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刘建国急中生智道:“您有没有想过新罗人把善德推出来的深层原因?”

    “什么深层原因?”

    李二好奇问道。

    云浩也是微微点头,想看看刘建国要搞什么鬼。

    老家伙被二人盯得有些心虚,他哪里知道什么深层原因,只是话赶话的说到这里了而已。

    但是他怕被揍,只能硬着头皮上。

    “是这样的。”他边想边说道:“我听说善德在管理国家方面的能力很不错,从她一继位开始就不短的联合百济和高句丽为敌,几年间还真让新罗在高句丽身上占了不少便宜,可见她是一个有野心的君主,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手下的人所左右?除非她有着更大的目标。”

    云浩有点明白了刘建国的意思,帮腔道:“你是说她有干涉大唐内政的想法?”

    “是的。”刘建国一本正经道:“不过这都不叫事,离开了新罗王宫,她什么都不是。”

    “只不过她这样的人无论放到什么地方都属于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不能让她呆在靠近中枢的地方。”

    “你是说接受她的嫁妆,然后再把她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去?”

    云浩装作惊讶道:“把一个贵妃发配出去不合适吧?你让表哥的面子往哪放?”

    “谁说收了嫁妆就要陛下娶她了?”

    刘建国摇头否认道:

    “反正新罗人要得是一种安全感,大唐给他们就是了,权当是等价交换了。”

    “刘建国,你有什么就直说,不要绕圈子!”

    李二迫不及待道:“你到底有什么办法?”

    “咳咳,陛下,和亲而已,又没谁规定您就要牺牲自己啊!”

    刘建国急中生智道:“善德的地位放到大唐也就是个郡王的水平,给她找一个亲王不就行了吗?”

    云浩适时道:“谁比较合适?”

    “听说晋王殿下一直想要娶侧妃……”

    刘建国说道这里便停了下来,对这李二不断挤眼。

    李二恍然大悟,随即对李丽质道:“长乐去请你母后和大伯母过来,都说长嫂为母,四弟娶侧妃的事要她们出面的。”

    “是,儿臣马上去!”

    就这样,李二父子都拒绝了倒贴的女人,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远在天边的李元吉。

第390章 跟风的百济

    李元吉在大唐的名声臭大姐,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这导致他一直只有一个正妃和一个侧妃,最近几年他倒是没惹出什么事情来,但是依旧是娶不到侧妃。

    渐渐地他也就淡了这方面的心思,安心在南洋搞自己和云浩合伙的渔业生意,小日子过的还算是安稳。

    他做梦都没想到好事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刚听到让他娶善德这么个老姑娘的时候,他还嫌弃二十四岁的善德年纪大,可是一听善德的陪嫁丰厚,立刻就答应了下来,顺便还隐晦的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不介意连真德也一起娶了。

    李元吉贪财的模样让李二很不爽,但是考虑到他是再给自己解围,也就没有苛责他什么,反而是大方的送了他一座可以种植香料的海岛当做新婚礼物。

    长孙皇后在李元吉的婚事上非常上心,难得的独断了一次,把李元吉的婚事安排在一个月之后。

    李渊对儿媳妇的急切表示理解,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李二臭骂一顿解气,李二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嘴上接受了老父亲要求他重振雄风的要求,转头又去哄大老婆了,了解内情的在心中鄙视李二丢了大唐男子的脸面。

    新罗人对大唐皇帝把善德嫁给一个亲王为侧妃的决定颇有怨言,但是瘸着腿的李承乾领着前锋营在金城外的农田里搞了一场火力演习后,新罗人屈服了,善德交出了都城金城和整个新罗的控制权。

    新罗人识相,大唐不好做的太过分,参考对高昌和伊吾的处理方式给出对新罗人的安排,一半的人口迁入大唐内陆,全体国民改汉姓,领大唐的临时户籍,三年后考核大唐官话,合格者换正式户籍,不过关者到南洋服役两年,之后自动获得大唐的正式户籍,或者年轻男子加入唐军驻守边关三年,到期全家获得大唐的正式户籍,临时户籍人口的待遇和权利比照拥有正式户籍的居民在各项福利待遇上要差出很多。

    虽然大唐给出的条件有些苛刻,但是却免去了全体新罗人沦为奴隶的命运,对比几百万高句丽人的境遇,他们算是非常幸运了。

    中秋节前,李承乾回到长安养伤,随同他一起到长安的还有李泰和百济王的特使。

    其实李承乾伤的并不重,只是他受伤的位置让云浩有了很不好的联想,担心他还会如同历史上那样变成瘸子,所以不顾他的反对,说什么也要把他调回来。

    云浩第一时间把他送到了泾阳医学院,让医家的一众大拿对他的伤势进行会诊,直到确定他的伤势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之后才放他回长安。

    李承乾觉得师父有些大题小做,一点小伤而已,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师父的好意,坚持到检查完毕,他才带着跟他一起做飞艇回来的百济王特使进宫面圣。

    百济现在的处境及其危险,半岛上就剩下他们一家独苗了,大唐既然先灭了高句丽,又顺手兼并了新罗,傻子都看得出来大唐不会停下脚步来,百济迟早是要被征服的,所以百济这段时间过得是战战兢兢,百济的高层随时准备着跑路。

    跑路可以,但是环伺四周,他们已经成为一座孤岛,陆地上被大唐保卫,海上又有庞大的舰队对他们虎视眈眈,而且离半岛不远的对马岛上还驻扎着一支唐军的预备力量,倭国又被封锁着,真是跑都没处跑。

    正在他们忐忑不安的时候,突然发现隔壁的骚操作竟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百济高层像是溺水的人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迅速开始了复制粘贴模式,跟风新罗,谋求以最小的损失并入大唐,至少要保住他们这些贵人的身家性命。

    百济国王不是女儿身,也没有女儿,不过这拦不住他们求生的决心,百济王先是让自己未出嫁的侄女成为王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把侄女给推上了王位,于是百济有了第一位女王。

    见新罗女王的遭遇,他们不奢求把女王嫁给唐皇,也不敢提出把女王嫁给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李承乾,他们思来想去,相中了魏王李泰,同是女王,也不好太委屈,李泰好歹也是一个一品亲王,百济女王嫁过去也不丢人,而且他还没有成亲,算的上是女王的良配。

    这也是李泰返回长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肥宅还真就看上了芳龄十五、大脸盘子的百济女王,他回来就是和李二商量这件事情的。

    云浩看到百济女王的素描画像时,一度怀疑是自己的压榨教学让李泰的审美观出现了扭曲,只不过审美这种事情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是李泰和百济女王过日子,他才懒得管。

    不过李二和长孙皇后却是很高兴的。

    李泰这货太过醉心于科研,到了结婚的年龄却对围绕在身边的琼葩蒲柳一点兴趣都没有,整日里不是带学生就是闷在实验室里捣鼓各种实验器材,他的表现让李二夫妇有些担心,还曾猜测他的取向是不是有问题,如今算是开了窍,他们自然是恨不得马上让他成亲。

    百济是走了大运,借着大脸盘子女王被李泰看上的光,百济实现了软着陆,没有任何损失的就拿掉了头顶上的利剑,虽然国祚终结,但是整个族群和大部分的财富都保留了下来,是半岛三国中结局最好的。

    到此时为止,北征的目标大部完成,只剩下室韦等一些扫尾工作,这部分收尾工作交给了捕奴队和冯家的几个将领,只是在东北的主力还不能撤回来,他们至少还要在那里待到来年的夏天,等预备役大量驻防之后才能陆续撤回关内,到时只会留下两到三万的主力,对新领土保持军事压力,也要防止新罗和百济的遗老遗少搞出什么幺蛾子。

    接下来大唐的主要精力都会放到国内建设和对外贸易上。

    北征带来了六百多万的人口,足够大唐消化很长时间了,各种基础设施,未来十年铁路的建设和两湖地区的开发将会成为重点。

    云家的计划是继续推进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此外,他们的眼光全都放在了隔壁的吐蕃和天竺身上。

    吐蕃实力不强,但是想要彻底消灭他们却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动手就不能拖延作战时间,高原并不适合作为一个长期作战的地域。

    天竺倒是不难打,但是人口太多,需要想办法妥善处理。

第391章 白驹过隙

    时间是一个小偷,可以悄无声息的偷走很多东西,例如你的青春,你的生命,你所珍视的所有东西。

    大唐贞观共和历一千四百七十八年,李二执政的第九个年头,三月初,退休多年的屈突通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李二罢朝三日以示哀悼,赐谥号“忠”,赠其尚书右仆射,拜其次子屈突诠为果毅都尉,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

    云海父子四人和李道宗为其扶棺,洛阳城满城素缟,五万百姓为其送行,潼关龙旗与军旗降半旗,关上礼炮八十一响为其彰显一生戎马之功,可谓极尽哀荣。

    他的离世开启了隋唐老人的谢幕式。

    同年四月二十一,淮安郡王李神通辞世,享年五十九岁。

    李渊亲出,为其入殓,许其陪葬献陵,封其幼子李孝锐为扶余王。

    李二追赠其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赐谥号“靖”,亲自为其扶棺,云海领全家为其送葬,朝中百官皆带白绫以示悼念,孔颖达为其拟祭文墓志......

    六月初七,罗艺突发中风,入泾阳医学院抢救,两天后转醒,但并未脱离危险,六月初十病情突然恶化,众位医家圣手也无力回天,罗艺于六月十二辞世,终年五十一岁。

    罗艺独子继承燕郡王爵位,李二拔擢其第罗寿为利州都督,遵照其意愿,李二准其归葬燕山。

    九月初六,原刑部尚书、光禄卿、邢国公刘政会去世,享年七十五,李二追封其为渝国公,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其长子刘玄意袭封渝国公,赐婚李二第三女南平公主,遵照其遗愿,归葬滑州胙城。

    十一月初九,郧国公殷开山病重,十二月二十,于长安道门医馆总堂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李二对殷开山的离世非常悲痛,直接取消了年底的大朝会,并亲自拟诏,追封其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司空,谥号“节”,配享昭陵,因其无子,选其族侄殷元为其嗣子,继承其郧国公爵位。

    这一年还有不少经年的老将和老臣去世,这一年李二过的很不舒心,云家也跟着到处参加葬礼,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一年,因为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大唐贞观共和历一千四百八十一年,李二执政的第十二个年头,正月初六,开年朝会上,大唐君臣得到了一个足以震动一切的消息,史家泰斗,唐人口中的老祖宗,文宗颜之推于当日拂晓时分在蓝田离世!

    朝会随之结束,李二率领所有参与朝会的官员身披麻衣前去蓝田吊唁,一路上汇集的前去吊唁的人多达两千。

    李渊得知颜之推离世的消息,也亲自前往吊唁,并与李二、杨正道一起为其扶棺送葬。

    两朝三代帝王为其扶灵。可见颜之推的地位之高。

    参加颜之推葬礼的人非常多,但其中却不包括云家人。

    从麦铁杖开始,云海这些年送走的老朋友实在是太多了,他不忍再经历太多的永别,有时候活的长真不见的是一件好事,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老去,唯有自己仿佛被时间定格,岁月只是在自己的身上留下淡淡的痕迹,没有长寿的喜悦,反而对美好事物的逝去印象深刻,这是一种无力的煎熬。

    煎熬着,煎熬着,慢慢的,要么因为太过在意而意志消沉,要么干脆变态或是疯掉,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回避这些事情,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却是很有限,除非让自己社会性死亡才可以断绝所有影响。

    显然穿越五人组不能这么做,只是参加葬礼这种事情还是尽量的回避会比较好,云浩四人的生物年龄还不大,更加不想这么早的去体验云海体验了半生的痛苦。

    云家人虽然没有出席颜之推的葬礼,但是云家所有的嫡系弟子都到场了,连不愿意见到老武的武竞泽都到去了。

    只是她这一回来就是待了三年的时间。

    原因是武士彟在参加完颜之推葬礼的当天晚上便在睡梦中离世,武竞泽不得不在长安给老武守孝,虽然对老武没什么感情,但老武毕竟是她的生父,日后她还要在大唐为科学一脉扛旗,不能落下一个不孝的罪名。

    武士彟的离世对李渊的刺激很大,眼看着昔日的老臣子一个个离开,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慌。

    他是当过皇帝的,对世间的留念比普通人更加的强烈,也犯了皇帝年老体衰时的通病,开始求仙问道,寻求长生。

    李渊是一个理智的人,他不相信那些术士呈献的不知成分的丹药和鬼话,而是把希望放在了医学院和云家身上。

    医学院虽然没有可以让人长生的仙丹,但是各种养生的组方却是不缺的,而且不少方子被证明真实有效,他更相信已经证实的的东西。

    自武士彟去世后,他就想方设法的把孙思邈给请到了长安,在大明宫外给老孙建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医馆和配套的实验场所,老孙不好拂他的面子,也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反正只要条件合适,到哪里都不耽误自己的研究工作。

    老孙从此成了李渊的半个贴身医生。

    从养生入手只是李渊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经常来云家打探消息,试图得到那种让云海他们衰老变慢的药物。

    云海参与的绝密实验本就是云浩几个编造出来的,让他们到哪里去找那种神奇的药物?

    云海被逼急了,干脆一个人回了崖州躲清静。

    云浩和刘建国却是躲不开的,接替云海成了被骚扰的对象。

    好在云浩他们从一开始就咬定不知情,并请来了行将就木却精神矍铄的道门大佬袁守城,这才得以清净下来。

    他们有些羡慕留在崖州的云涛和云秀泽,至少他们不会每天被人堵在家里出不了门。

    不知道袁守城是怎么忽悠李渊的,很快李渊就不再去寻求什么长生了,兴趣转移到对儒释道三家典籍的研究上,每日里手不释卷,意外的成为了大唐学子们学习的榜样。

    经过十多年的培养,云家的嫡传弟子陆续出师,云浩和刘建国就想再培养一批弟子,于是便在所有的期刊上发布了收徒的消息,一时间,大唐又炸锅了。

    看看那些科学一脉的嫡系弟子们的成就,拜入云家的门墙就意味着会有更高的起点,谁能不疯狂?

第392章 盛宴

    十几年的时间,云浩的弟子多数都成家立业了,只剩几个年纪比较小的还跟在他的身边。

    刘建国要好一些,他的弟子因为入门比较晚,其中只有十三人出师,剩下的还要再深造几年的时间,不过也是到了再次收徒的时候。

    远在崖州的云涛和云秀泽的情况和刘建国差不多,有弟子出师,自然也要补充一些,所以他俩也在崖州寻摸合适的人选。

    四人的这次收徒基本上是不带什么利益目的的,纯粹就是为了给科学一脉培养后备人才。

    来拜师的人要经过一层层的筛选,云浩四人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人情不是他们收徒是要考虑的问题,他们可以按照培养方向挑选合适的弟子。

    拜师的考试分为四步,一是报名海选,不是选秀,而是让报名的孩子们参加一场颇有难度的综合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按照挑选专精人才的目的设计的,考试分为数、理、化、工、农、药、哲学、航海等八项,报名的学生要在四天内逐项考核,因为不是培养全才,所以最后的结果并不是看总分数,只要有一两项特别强的就可以晋级下一轮考试。

    第二轮是对晋级的学生进行数理和其擅长的项目进行一个长达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之后再进行考试,测试的是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过关者进入第三关。

    第三关是云家那些已经出师的弟子对这些过关的学生进行面试和考核,选出最符合科学一脉需要的人才送到第四轮去。

    最后就是云浩四人的“分赃大会”,各自挑选看对眼的弟子,能走到这一关的弟子无论有多少,云浩四人都不打算淘汰一人,都是潜力无限的家伙,不能错过。

    事实上真正能走到最后一关的人会非常的少,前三轮就有可能淘汰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

    报名拜师的人很多,内陆加上南海道的报名人数多达三万六千人,而且考试的项目可不是都是动笔的,所以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不是个小数目,不过云家不差钱,也不缺人。

    云浩一声令下,泾阳、洛阳、泉州、杭州和崖州五地联动,设置了六十五个考点,各地的学校、工厂和道门医馆全力支持,为云家提供考试要用的各种器材和场地支持。

    当然,这些人的目的可不单纯,就云家的这套筛选方式,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被刷下来,但是那些没法晋级的考生依旧是难得的人才,云家看不上,对这些积极出力的人却是增加自己人才储备的最佳人选。

    大唐搞了十几年的教育普及,可效果现在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见识广博眼界开阔的人才还是稀缺资源,能参加云家的这次筛选的无一不是被各个中小学和识字学校挑选出来的尖子生,稍微培养一下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得力人手。

    云家无意中把分散在各地的尖子生集中到了一起,做了一桌丰盛的大餐,想要分一杯羹的人可不少。

    想要喝汤的人很多,其中以道门医馆和国子监为最。

    道门医馆需要储备更多的基层医疗人员,随着大唐医疗水平的提高,赤脚医生便有些应付不过来了,而且道门有意加入到大唐新的防疫体系之中,需要更多具备相关基础的人员,那些被淘汰下来的学生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道门在所有的考点外都派了人驻守,还印制了大批的传单,像极了后世满大街都是的那种招生的培训机构。

    国子监做的更加过分,仗着充足的经费直接用钱来争抢生源,可谓是大放损招。

    近年来儒家逐渐式微,虽然还有国子监这块金字招牌撑着,但是大唐的教育格局已经大变,医墨农三家和科学一脉雄起,和四家相比,儒家的学问变现很不容易,所以基本上招不到底层出身的学生,大多数的平民子弟首选的都是可以学到一门可以傍身的专业技术,医墨农三家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天然优势,毕业生根本就不必为就业发愁,没有足够的学生基数作为支撑,儒家想要有恢复元气非常困难。

    高端人才方面的争夺,儒家又斗不过拥有云家和皇家全力支持的科学一脉,南海学院和大唐科学院基本划拉走了大唐七成的高端人才,剩下的那三成再刨除掉医墨农三家通过各种手段抢走的生源,留给儒家的本就没有多少,而且儒家自孔氏分家后便分成了好几派,各派的理念之争比当年打压云家的火气还大,内耗严重,谁都不服谁,相互间挖墙脚的事情很常见,本就不多的高端人才几派一分,留给国子监的还有几个?

    要不是还有礼部和各个势力的支持,国子监就要关门大吉了,孔颖达不忍出现这种情况,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子什么的在学派的生死存亡面前不值一文。

    老话说的好,文人一旦不要脸,基本上就没有人能阻挡他们,祭出氪金大招后,战果相当丰硕,一下子就招到了一千两百多个学生,虽然和医墨农三家比不了,但是也比儒家的其他书院强出太多。

    国子监和孔颖达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但是得到足够好处的老孔只当这些骂声是耳旁风。

    第二轮的筛选淘汰的学生直接被南海学院、医学院和科学院包圆了,没有给其他人一丝的机会。

    第三轮的淘汰者都没有出考场便被面世他们的考官给收下了,尉迟京和周元大骂这些家伙鸡贼,云浩四人也是哭笑不得,但是却没有承认弟子们所收学生的地位,更没有给弟子们开宗立派的权利,在四人看来这些弟子们尽管称得上有才华,但是离独自带学生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再沉淀几年。

    当然,邱项籍和严烟是个例外,他们二人这些年的学习进度非常快,云浩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他们的了,加上两人已经在南海学院任教了多年,有足够的能力收弟子,所以云浩特意让他俩收了几个对眼的学生。

    邱项籍和严烟很是开心,说什么也要早日做出成绩,把李承乾和李泰拉下马,坐上科学一脉三代传人的头把交椅。

    李泰对云浩的偏心颇有微词,不过在邱项籍和严烟的能力面前,他选择了闭关苦修,争取早日得到正式收徒的权利。

    李承乾就表现得淡然许多,繁忙的政事注定他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学术上的东西,反正知道他能顺利接班当好皇帝,在科学一脉的排位就能保得住。

    一场考试成为了一场盛宴,云浩四人摘取了最美味的部分,挑选出一百二十三个弟子,为科学的进一步壮大添砖加瓦。

第393章 土地国有,农人无税

    匆匆又是三年,又有不少老人离世。

    大唐贞观共和历一千四百八十四年,李二执政的第十五个年头。

    三月初,裴寂去世,李二追赠其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好基友离世,李渊悲痛欲绝,悲戚之下两度昏厥,李建成陪他到崖州疗养。

    四月中旬,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发病,隔日在长安道门医馆总堂离世,李二宣布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为明。

    四月十九,封德彝还未下葬,长孙顺德突发疾病,经过六个小时的抢救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于当夜十点十五离世,李二追封其为邳国公,谥号襄,准归葬邙山。

    五月初六,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薛收去世,李二追赠其定州刺史,太常卿,陪葬昭陵。

    七月十一,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虞世南离世,李二赐其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七月底,原秦王府十八学士、史家名宿姚思廉离世,李二深为哀悼,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号“康”,特准许葬于昭陵。

    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定远郡公张公瑾离世,虽然他比历史上多活了十年,但是也再无功绩,未能进封邹国公,算是有得有失吧!李二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追封郯国公。

    李二念其早年功绩与忠心,荫封其次子张大素宁远将军,其三子张大安朝议大夫,夺情其长子张大象出任近卫军第二师副师长。

    九月底,襄武郡公、近卫军副军长刘师立病重,回到崖州医治,途中病情恶化,十月初一病逝位于崖州的第二军医院,李二追赠豫州都督,谥号为肃。

    ......

    老臣子接连辞世,李二深感人生无常,意志有些消沉,将国事托付给李承乾,起身前往各地巡游。

    大唐贞观共和历一千四百八十五年底,李二归来,李渊也从崖州返回大明宫,李建成带兵五万东渡大海,去彻底解决倭国的残余势力。

    年底的大朝会上,李二宣布了一个震惊世人消息——国库出钱赎买各地私人手中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之所以此时抛出这个消息,是因为条件已经成熟,李二也有意禅位,他要在此之前利用自身无与伦比的威望解决这个困扰了华夏几千年的大难题。

    自云家联合皇家推行工业化开始,大唐的地价就一降再降,到今年时,大唐刨除南洋、西域、大凌河以北及两湖、岭南等地新开垦的国有农田外,在植农田约为两百六十万顷,其中私人所有的大约有两百万顷,均价在百贯左右一顷地,每亩的均价在一贯左右,想要赎买这么多农田,所需的费用在两亿贯上下。

    朝廷当然没有这么多钱,就算有这么多钱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放出去,市场上一旦涌入如此多的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个不好就可能把大唐的经济完全摧毁,所以穿越五人组给出的是一套复合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从根本上解除土地和人口的联系——农税,农税作为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一种手段,在剥削农民的同时也赋予了土地更高的价值,取消农税,一是释放出被土地束缚的劳动力,二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把赎买回的小农户的土地再免费交给农户耕种,和大地主争夺佃户,让大地主无人可用,其手中的土地会继续大规模贬值,方便接下来的赎买行动。

    其次是加大国有土地的开发力度,调整粮价,将粮价降到压缩到个人大规模种植无利可图的程度,让大地主手中的土地产出入不敷出,打消他们囤地的热情。

    再次是对拥有大量私有土地的地主征重税,迫使他们在拿一笔钱离场和手握土地却没有产出之间做出选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彻底废除府兵制,府兵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军事基础,在稳固国防方面固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是中小地主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改府兵制我义务兵制,掐断地主产生的根源。

    军制改革最重要的作用并不仅仅是防止新的地主出现或是进一步加强国防力量,而是针对地方宗族势力的一记重拳。

    宗族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但是其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自东汉末年开始,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宗族势力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世家门阀的依附,在强大的势力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底层百姓只能通过和世家门阀搭上关系或是多家通过联姻等手段结成联盟以求自保,二是来源于战乱时期的阶层跃迁,底层平民依靠军功提升社会地位的同时也依仗着手中的权利或是威望将家族规模与影响力扩大,形成了宗族。

    世家门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大的宗族势力,和地方宗族势力唯一的不同是世家门阀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已。

    如今世家门阀不显踪迹,顶尖的宗族势力烟消云散,新的顶尖宗族还未崛起,正是把这种趋势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好时候,也是皇家和云家选择这个时候动手的原因之一。

    地方宗族势力的基础也是土地,解决了土地问题,不再让府兵制产出更多的阶层跃迁人员,宗族势力的力量也就去了一大半,随着时间的流逝,宗族势力便会名存实亡。

    云家和皇家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节奏,不能做的太过激烈,但必要的时候,武力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

    土地赎买在朝堂上提出,整个大唐顿时陷入两极分化之中。

    底层无地少地百的姓自是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无地的佃农,不仅要承担农税,还要承担繁重的地租,一年到头的辛苦换来的只是勉强糊口而已,既然是当佃户,给朝廷当不用交税的佃户岂不是更好?

    少地农民虽然不用交地租,但是刨除种地的投入和农税,真正剩下的也不多,尽管朝廷赎买土地的价格不高,但是种地的很大一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掉,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对大地主和各地方宗族掌握土地的长房来说,土地赎买就不是那么友好了,这就是在割他们的肉!

第394章 大纨绔云老幺(月底求支持)

    对于大地主的反对声音,大唐最大的地主李二表示:老子名下的土地比你们加起来都多,老子每亩地只卖十文钱,你们还想咋地?

    是不是觉得你们的地比老子的还值钱?

    是不是觉得老子离了你们就搞不定地方的治理?

    是不是觉得老子年纪大了心就软了,拳头无力拔不动刀了?

    那好,老子就让你们看看,离了你们老子照样能治理地方,年纪大了照样能砍人!

    于是李二关门放......额,放出了长孙无忌。

    作为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在稳固自己的地位时着实是做了不少事,经过七八年的准备,吏部培养出了数量在五六千左右的基层官吏,临时工这个名字虽然难听,但却是底层的普通人提升社会地位的最佳选择之一,所以涌现出不少有能力的寒门官员,朝堂上的大部分士族官员已经被后来居上的寒门官员代替,现在到了对地方官场动手的时候。

    这些官员直接派驻到各地县一级的府衙,在原有的官员体系之外,组建了一套直接对中枢负责的行政体系,他们会逐步架空县级府衙的权利,为之后对更下一级的地方权力进行渗透做准备。

    为了配合他们的行动,朝廷颁布了两条政令。

    第一条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的级别,在县之下增设乡这个行政单位,而“里”的概念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村委。

    这一条是要现在乡里的乡绅管理的制度上开一个口子,让朝廷的势力可以顺理成章的下沉到地方。

    第二条是对原有的乡绅里长进行业务能力考核,这些人如果不能通过考核,其地位会被取消,代替他们的是朝廷新招收的临时工和常备军退役的军官,将地方的宗族族老排除在基层权力之外。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

    大唐敢于免除农税的前提是农税在总税收中的占比低到不足百分之十,而每年的商税和关税的增长可以补足农税的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惠民之举没有副作用。

    就如同赎买土地的一样,免除农税也有着其固有的漏洞,那就是在对地方人口的管理上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百姓交税的本质是一种以钱粮换取统治者保护的契约行为,失去税务契约的联系,朝廷和百姓之间会产生一种隔阂,这就需要基层官员来作为沟通渠道,对基层官员的组织架构和人品是个很大的考验,前期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新的基层官员因为本身和当地的宗族敌对,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朝廷的支持,可是一旦时间长了他们就有可能和当地的势力结成同盟或是利益输送的关系,又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

    但是两权相害取其轻,新的基层管理体系要想形成新的利益集团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朝廷适时地介入非常重要,无论是官员的监察也好,岗位的轮换也罢,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以供实施。

    如此又会倒逼朝廷做出改变,吏部的职责会变得非常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吏部在三省六部这样的的最高决策层中的权重,换句话说就是皇帝的权力和三省的权力会被削弱。

    李二对此的意见不大,但是三省六部之间新一轮的权力博弈势必会非常激烈,真的是因为李二压着,要不然朝堂早就乱成一锅粥了,这也是李二迫不及待的推进土地国有和地方行政变革的重要原因,换成其他人来做,不用想也知道结果会如何。

    总之从上而下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直到中枢的权力再一次达成平衡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改革,皇帝和云家要做的就是把纷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他的事情他们只需要作壁上观即可。

    ......

    无论朝堂和地方的纷争如何,日子还是要过的,时间并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停止。

    时间是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一个见证者。

    穿越五人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见证者,见证者历史的车轮转向这样的大事件,也见证者财米有盐和家长里短。

    毕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要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点缀才不会显得单调。

    对云家来说,云翼便是他们稍显漫长的生命中的一抹亮光。

    云翼来到长安的第三个年头,云小侯爷的纨绔之名已经传遍长安和泾阳,第五个年头的时候,慢慢长开的云小侯爷名满关中及河南道部分地区,顺利成为大唐顶级纨绔的领头羊。

    虽然世人都称呼云翼为大纨绔,但他的名声远比其兄长好,也比他的那些个纨绔师侄强得多。

    他即是纨绔界的天花板,也是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例为证。

    八岁时挑翻了国子监所有的算学教习和学生;

    九岁靠一盘珍珑棋局横扫大唐三大国手,随后挑战国画圣手阎立本,以八匹马和四只虾和阎立本打成平手;

    十岁时与袁天罡论道,说的老袁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回终南山闭关,三年不出。后又与玄奘大和尚辩经,辩法三场,一胜一负一平,玄奘邀请其帮助翻译经文被拒,云翼继续着自己的传奇。

    但是家长们在拿他举例之后都会加上一句:不要像云老幺那样放浪形骸。

    放浪形骸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也是家长们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怕孩子们没学到他的聪慧,而是学到了他那些让人无语的缺点。

    事实上他们在平时谈论到云翼时更习惯用“无法无天云老幺”来给他定性。

    云翼确实有些无法无天。

    刚到长安,他就把不愿意叫他师叔的李治给打的鼻青脸肿,殴打皇子可不是小事,魏征带着御史台的几个御史弹劾云海教子不严,想要皇帝管管这个云老幺,他们好不容易熬到云浩不随便折腾了,又来一个貌似更能折腾的家伙,他们想要过几天好日子,必须把云老幺的嚣张气焰打回去。

    于是云翼享受到了云浩初入长安的待遇,于第三天上朝自辩,李二原想让云浩也一起过来的,但是一开口就被有些怕了云浩的御史台给推了回来,没办法,云浩的战斗力太强,万一云浩借机闹事,他们怕顶不住。

    不过他们太小看云翼的实力了。

    云翼先是在朝堂上把《孝经》、《弟子规》和《礼论》挨个背诵了一遍,摆出来自己的辈分,充分的证明了自己揍李治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听得李二都有揍李治一顿的冲动。

    到这里云翼的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对他的观感很好,觉得这个云家老幺还不错,只是不到两分钟他们就被打脸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161/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章节! 作者:天街小雪花所写的《盛唐开始于南海》为转载作品,盛唐开始于南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开始于南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开始于南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开始于南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开始于南海介绍:
新书《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云浩穿越到了武德年的大唐
穿越这事并不奇怪,潮流嘛
他奇怪的是竟然有人比自己来的更早,
他更奇怪的是,这个来的更早的人竟然是自己这一世的老爹
于是....穿越者越来越多,.嗯......故事开始了盛唐开始于南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开始于南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