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医师1879TXT下载医师1879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医师1879全文阅读

作者:草席     医师1879txt下载     医师1879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章 新俱乐部

    “哈哈,其实我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面对着几位伦敦内顶尖的内科医师,约翰一脸微笑的说道:“手术刀俱乐部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外科医师们的团结,某种意义上讲也提升了外科医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这正是我们当初建立这家俱乐部的初衷所在。但是短短四年时间就拿下一个联赛冠军和一个足总杯冠军,这也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不错,我们也没有想到。”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内科医师连连点头感叹道。

    作为一名伦敦城中颇具声望的内科医师,他太清楚手术刀俱乐部的威力了。足球现在已经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年轻人对此趋之若鹜,而手术刀俱乐部的出色战绩吸引了大批伦敦城的球迷。外科医师们自不必说,很多人几乎每场球必到。而通过这个足球俱乐部,伦敦外科医师们甚至把看球当成了一种社交的手段!

    原本一盘散沙的外科医师们,迅速凝聚在了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师们在各个医疗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增长,再加上外科消毒、局麻和规范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也让民众开始慢慢信任外科医师们;而外科医师们的团结,又促使这些技术用最快的速度普及和推广……

    看到这种情形,内科医师们怎能不眼热心跳?

    所以在手术刀去年夺得联赛冠军之后,伦敦内科医师中就有了组建自己俱乐部的想法,并且十几个最具声望的内科医师碰了几次面,商讨的就是这个问题。但是可惜的是,内科医师们小瞧了组建一家俱乐部所需要的开销——聘请教练、租用球场、购买足球等消耗品,当然还有雇佣出色的球员……虽然和一百年后相比,这个时代的俱乐部花费少得可怜,但是每年依然最少需要数千英镑的开销,这可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说到底,手术刀俱乐部靠的是约翰这个土豪。

    起家的一万英镑中。约翰一个人就拿出了将近七千英镑,李斯特这个一心想要提高外科医师地位的大佬拿出了一千英镑,然后全伦敦的外科医师们总共也就是两千英镑。但是没有了亨特拉尔先生的支持,内科医师们就艰难多了。虽说内科医师们情况普遍比外科医师要好。而且人数也多不少,但是一来毕竟还是属于普通收入阶层,二来也缺少李斯特这样具有声望的强力人物,所以想要组织起来可不容易。

    想要筹集一万英镑,简直难如登天。

    所以自然而然的。内科医师们就想到了手术刀俱乐部的主要投资者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尤其是昨天看到这位土豪一口气拿出五百英镑来奖励俱乐部之后,几位内科医师大佬这种想法就越发的强烈了。身为伦敦城中顶尖的内科医师,他们当然不会不知道约翰的真实身份,别的不说,一个亨氏制药公司的老板就足以成为最顶尖的富豪,如果他愿意资助的话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所以趁着今天这个宴会,他们找上前来想探探口风。

    约翰当然猜到了对方的来意,因此看着几位内科医师那一脸的纠结和犹豫,他心中也是暗暗偷笑。这帮家伙就是看到了手术刀俱乐部的成功对外科的促进。所以心动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钱不够,而找约翰这个外科医师求助又让他们觉得难堪,实在是张不开口……

    “算了,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吧。”

    终究还是打算和内科医师们处好关系,所以约翰也就没兴趣耗下去,直接开口笑道:“不知道内科医师们有没有组建自己俱乐部的想法?如果有的话,我这边也很有兴趣,至少在资金上面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的!”

    “哦?真的?”

    听到约翰这句话之后,几个内科医师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

    就像约翰猜的一模一样。他们是想寻求约翰的资助,但是出于内科医师的自尊心又非常纠结,所以谁都不愿意开口。但是现在亨特拉尔先生竟然主动提出要资助内科医师们的足球俱乐部,这让几个人都大喜过望!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

    毫不犹豫的,约翰点了点头笑道:“如果大家有这个想法,我可以个人……不不,我会要求t&h公司注资一万英镑,并且在随后的五年中每年提供一千英镑的资助,如何?”

    “嘶……”

    这个远超预期的答案。让内科医师们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而且听到了t&h公司的名字之后,几个人面面相觑之下,神情都变得古怪了起来……

    ……

    “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

    拍了拍约翰的肩膀,李斯特笑呵呵的说道:“后天上午举行你此次伦敦之行的学术报告,我可是对这次报告期待已久,很希望约翰你能再拿出让人心潮澎湃的东西出来!”

    “呵呵,我相信不会让您失望的。”

    早就做好了准备的约翰微微一笑,用力点了点头。

    最后确定完报告会的事情,李斯特教授的心情明显非常的愉快,笑眯眯的问道:“约翰,明天有什么安排没有?要不要我陪你在伦敦城中转一转?”

    “呃……谢谢,不过不用了。”

    耸了耸肩,约翰笑眯眯的说道:“我明天约了t&h公司的吉姆?汤姆逊先生,打算去他那里看看,所以……”

    “哦?哦,明白了。”

    听到t&h公司的名字后先是微微一怔,李斯特随即恍然大悟。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不过三四年的公司,t&h公司的名头如今在大英帝国可是如日中天!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产品,无论阿司匹林、磺胺药还是局麻药,当然还包括抗毒素血清,都完全统治了大英帝国和各个殖民地的市场,简直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而另外一方面的话,则是因为t&h公司的股份构成中,英国医师协会和手术刀俱乐部各自有百分之五的股份!

    所以在几种药物的推广过程中,英国医师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正因为了他们的支持,所以t&h公司的产品才会在短短几年中一统大英帝国的市场,各个殖民地的销量更是大得惊人。当然英国医师协会也得了巨大的好处,今年年初收到t&h公司的通知,五月份他们将会第一次给股东们分红,英国医师协会的数额将会高达上万英镑!而手术刀俱乐部也即将收到这笔巨额分红,由此终于可以开始自己体育场的修建计划了……

    作为英国医师协会如今的巨头,李斯特当然清楚t&h中的h就是亨特拉尔,也就是指眼前的这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

    告别了李斯特教授,约翰准备回布朗酒店休息了。

    今天参加这个专门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让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而更重要的收获则是掺和进了内科医师们足球俱乐部的筹建。英国足球联赛今年开始设立乙级联赛,如果筹建及时的话正好可以赶上。

    当然这一次,约翰就打算让t&h公司来负责了。

    他相信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看到英国医师协会在药物推广中的巨大作用之后,那位吉姆?汤姆逊先生会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投资一万英镑,每年再出点儿小钱,就足以让t&h公司占据新俱乐部绝大多数的股份,而因为手术刀俱乐部的成功,高傲的内科医师们肯定会在新俱乐部上投入巨大的热情……

    事实上,约翰现在还在庆幸自己刚才灵机一动,把机会转给了t&h公司。他毕竟是一个外科医师,投资内科医师的俱乐部虽然不是不行,但是毕竟不太合适。而且因为t&h股份的注入,约翰现在几乎拥有九成五的手术刀俱乐部股份,再投资竞争对手的话,难免让会员们说闲话。

    但是t&h公司投资的话,就完全不同了。

    t&h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药物,客户虽然也有外科医师,但是还是以内科医师为主,他们的投资没有人会有意见。

    “啧啧,这可真是绝妙的主意!”

    当年投资手术刀的时候,约翰可真没看如此的长远,如今有了意外的收获,当然让他忍不住暗暗得意不已……(未完待续。)

第三章 汉堡的坏消息

    和约翰预想的一样,吉姆?汤姆逊先生只是稍一考虑就答应了。

    当初因为给英国医师协会和手术刀俱乐部股份的事情,这位汤姆逊先生可是老大的不乐意,最后还是约翰拿出自己的股份才算是勉强答应了下来。但是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汤姆逊却惊讶的发现,有了医师协会和俱乐部会员们的强力支持,几种药物的推广和普及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

    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实在是太庞大了。

    殖民地遍及全世界各个大洲,人口数量众多,对几种疗效出众的药物需求量惊人,而有了医师协会和诸多伦敦医师们的支持,再加上t&h公司的大股东是英国人,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销售时根本就没有得过亨氏制药公司所遇到的阻力。

    这段时间,t&h公司一直都在不停的扩张!

    所以去年年初的时候,t&h公司的生产规模已经比最初时增加了两倍之多,前面所有的盈利都投入到了扩建上面。然后去年的丰厚利润,今年才到了收获的季节……

    “属于您的分红,总数是六万七千英镑!”

    说起分红的数字时,汤姆逊的脸上满是骄傲:“差不多是三十万美元,相信对亨特拉尔先生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吧?”

    “呵呵,当然!”

    心情愉快的约翰连连点头,自然是满意之极。

    按照自己持有股份比例来推断的话,t&h公司今天给股东的分红达到了百万美元之巨,这绝对算的上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要知道,海对岸的亨氏制药公司,去年的利润也不过一百多万美元而已。这充分说明了英国人的强悍实力。如果再加上美法联合制药公司和纽约亨氏制药公司,亨特拉尔家族去年在制药领域的收益妥妥超过了百万美元!

    当然这里指的是分红,给各个公司留足现金的情况下。

    如果算上各个公司总资本的增长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亨特拉尔家族的财富增长将会超过三百万美元,而光是这个数字就足以让约翰成为纽约顶尖富豪中的一员了!

    “果然,垄断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约翰忍不住感叹了起来。

    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世界,美国人把垄断玩到了极致。卡耐基钢铁公司花了十年时间,将钢铁的生产成本从五十美元降到十二美元以下,靠的就是并购带来的规模效应。而亨氏制药公司的路子也有些类似,英法德美是如今世界最大的四个经济体,虽说四家公司都是完全**的,但是相互间的效应却是叠加的——共同让阿司匹林和磺胺等药物的名声越来越大,而分属不同的国家则避免了贸易保护的打击。

    或许,这也正是美国人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无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约翰其实对所谓的经济学都不是很懂,但是他听说过摩根,听说过洛克菲勒,也听说过卡耐基,但是对欧洲大陆同时代的豪富们却知之甚少。相反的是,这个时代的欧洲科学家们更加有名,尤其是医学家们,可以说随随便便就甩美国人几条街。但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大批人跑到了同文同种却安全的北美大陆……

    嗯,扯远了。

    谈妥了分红和投资足球俱乐部的事情。约翰在汤姆逊的陪同下享用了一顿“美好”的午餐,下午四点多钟才回到了入住的酒店。而在他回来半个小时之后,安娜?亨特拉尔也一脸兴奋的走进了他们的房间。

    “呵呵,看来今天的收获不小啊!”

    看着妻子那一脸的笑容,约翰心中一动,笑眯眯的开口道。

    “嘻嘻。当然!”

    安娜一脸得意的仰起头,得意的说道:“今天在拍卖会上买了四幅画,其中有一幅是康斯太勃尔先生的作品,还有一副是透纳先生的作品!”

    “哦?那可真是意外的惊喜!”

    听了安娜的话之后,约翰也忍不住眼前一亮。

    透纳和康斯太勃尔都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虽说在约翰记忆中没有梵高等人那么深刻的记忆,但是好歹也是听说过的。而在约翰看来,只有是自己有印象的画家,买下他们的作品就没错!

    何况……

    安娜眨着一双大眼睛,笑嘻嘻的说道:“虽然价格比法国人的画贵,但是也只花了不到一千英镑!”

    “值!很值!”

    没有任何犹豫,约翰用力的点了点头。

    西方人的艺术作品似乎都是一样的模式,画家在世的时候不值钱或者有起有落,但是画家死了之后其作品价值就会飞速上升。这两位英国画家都早已过世,画作价格暴涨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即便如此四幅画也没超过一千英镑,这要是收藏个几十年的话……

    这生意,绝对做得!

    自从上次来欧洲时在法国买下了几幅名画之后,约翰就对这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手段上了心,决定以后每次来欧洲,有机会就收藏一些。而恰恰安娜也是油画的爱好者,而且从小受到的教育也让她比约翰明白多了。所以这次从纽约出发之前,约翰特意给她准备了一万英镑的专款,用来收购各种各样的画作,伦敦不过是第一次出手而已。

    “另外,我今天还在拍卖会上买了一些瓷器。”

    得到丈夫的夸奖让安娜很是兴奋,不过她犹豫了一下之后接着说道:“据说是产自于东方古国的瓷器,还是供奉给皇家的!我想……这些东西你可能会喜欢,所以就花了三百多英镑买下来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安娜的表情隐隐有些不安。

    约翰基本上不喝她说自己十岁以前的事情,但是两人在纽约结婚了之后,安娜偶尔会从老亨特拉尔口中知道一些。老爷子很喜欢这个孙媳妇,而且人老了难免会说些以前的事情,慢慢地安娜也就了解了一些。不过一般的时候她都不会提及,毕竟约翰的母亲伊丽莎白就死在那个古老的国家,她生怕触动了丈夫伤痛的过往……

    听了安娜的话之后,约翰的脸色瞬间便沉了下来。

    “约翰,你……不喜欢?”

    看到约翰的表情变化后安娜嘟了嘟小嘴,有些不安的问道。

    “不不,我很喜欢东方的东西。”

    深吸了一口气,约翰让自己脸上勉强泛起一丝笑容,握着安娜的小手道。自己老祖宗的东西,他哪有不喜欢的道理?只不过他同样知道,西方人能得到的皇家瓷器,最大可能就是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

    一想到这些东西很可能是英法联军从中国抢来的,约翰这心里就格外的不舒服。

    想到这里,约翰双眼微微一眯道:“安娜,我很喜欢东方古国的文物,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尽可以全部买下,不用在意花了多少钱,明白吗?”

    “啊?哦……好的。”

    眼见约翰的表情依然不太好看,安娜也不敢多说什么,有些委屈的点了点头。

    约翰当然也看出了安娜的委屈,刚想开口安抚一下妻子,他们房间的大门却突然被人敲响了。轻轻拍了拍安娜的小手,约翰走过去打开了房门:“埃尔利希先生?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的,很重要!”

    在约翰他们的房间门口,埃尔利希一脸凝重的说道:“就在你们今天出门的时候,我刚刚得到了来自德国汉堡的坏消息,汉堡似乎发生了严重的霍乱流行……”(未完待续。)

第四章 霍乱

    对于21世纪任何一名医学生来说,传染病学都是必修课。√∟頂點小說,

    随着社会卫生条件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传染病已经不再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疾病了,至少对于未来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是如此。但是对于传染病的危害,却没有人敢不重视,所以在**之后,各大医学院校中原本苦逼的预防专业彻底翻身农奴把歌唱,不起眼的防疫站也破茧成蝶,有了cdc这个高大上的名字。

    所以在未来中国的法律体系中,传染病法也越来越重要了。

    在法律的规定中,传染病被分为了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传染病自然就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发现后两小时之内必须上报,然后医疗机构和cdc立刻会如临大敌,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鼠疫和霍乱,是仅有的两种甲类传染病。

    对于鼠疫这个医学名词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如果说起“黑死病”的话,相信那些了解欧洲历史的人们就明白了。14世纪的时候,这种疾病几乎埋葬了半个欧洲,而在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在全球肆虐,危害程度绝对可以比肩“文明杀手”——天花!只不过两者不同的是,天花是唯一一种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未来的小朋友们几乎都没听说过了,但是鼠疫却依然存在……

    霍乱,则是传染病中可以与鼠疫和天花相提并论的“一字并肩王”!

    所以当约翰从埃尔利希口中听说,德国汉堡发生了霍乱的流行之后,心中顿时大惊!如果是一百年后,约翰听说有鼠疫或者霍乱病例的时候肯定不会如此,毕竟现代社会出色的医疗条件和严密的防控措施将会立刻起到作用。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今年。哪怕他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医师,同样要对这种可怕的疾病闻声色变!

    19世纪的“世界病”,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1817年到1923年的一百年间,霍乱有六次大流行,光是印度就因此失去了三千多万条生命,而且在埃尔利希告知了约翰这个消息之后。他立刻便从记忆的角落中找到了1892年汉堡霍乱流行的印象:自来水系统受到污染,最终8606人死亡——这可是在欧洲,在德国的汉堡!

    “……该死!”

    送走了忧心忡忡的埃尔利希之后,约翰关上房门,狠狠的咒骂了一句!

    约翰的脑海中有着所有前世的记忆,只要他看到或听到过的都在,但是如果不刻意去寻找的话也是无法注意的。毕竟人的大脑开发度有限,遗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他不可能让那么多的信息占据自己的记忆空间。但是此时此刻。约翰却有些后悔自己不提前搜索一下记忆了。按照他们的计划,在伦敦停留一周的时间之后会启程前往德国,第一站就是一水之隔的汉堡。但是偏偏现在汉堡发生了严重的霍乱流行,这让他的原定计划怎么进行下去?

    “约翰,发生什么事情了?”

    听到丈夫的这声咒骂,安娜顿时关切的走了过来。

    “这……”

    稍稍犹豫了一下,约翰干脆老老实实告诉了安娜这个消息。

    “什么?霍乱?德国?”

    听完了约翰的话之后,安娜惊叫一声。小脸顿时变得煞白!作为土生土长的欧洲人,安娜怎么可能不明白这种疾病的可怕?现在一听说德国发生了霍乱流行。自然第一时间就担心起了自己的父母家人!

    “放心,这次霍乱流行局限在汉堡。”

    握着妻子的小手,约翰温声安慰道。到了这种时候,他反而要感谢19世纪末糟糕的交通条件了,人们出远门很不容易,所以各地之间的交流自然就非常少。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去另外一个城市的成本太高。否则如果像未来那样有着庞大的人流,传染病的危害就更加不可限制了。

    不过哪怕有了约翰安慰,安娜手心的温度还是迅速降了下来。

    那可是霍乱!

    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种疾病席卷了英法德乃至整个欧洲,带走了数百万计的生命。而且直到现在医师们甚至还没有搞清楚它发生的原因,更别说治疗了。因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安娜怎么可能安下心来?一想到自己留在柏林的父母家人,她的手心在不停颤抖的同时,很快就被冷汗占据了……

    “该死!”

    感受到妻子手心的温度和湿度,约翰忍不住在心中又骂了一句。他当然知道妻子对这次回家期待了多长时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可能让安娜冒险回国,接下来这两天可真是会很难熬了……

    ……

    听着安娜那平稳的呼吸声,约翰却没有一丁点儿的睡意。

    花了一个多小时他才让安娜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最后疲惫的睡着了,但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却依然让约翰头疼。一个城市八千多人死亡,而且还是19世纪末的德国城市,可想而知这次鼠疫流行将会惨烈到何种程度!这种情况下,约翰是绝对不会允许安娜冒险的,但是……

    “如果等德国人自己控制,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来想去,约翰头疼的只有这一点。

    1883年的时候,人们才第一次发现了霍乱弧菌。十年前霍乱的第五次大流行开始,当时名声已经鹊起的科赫就被派出去帮助其他国家,于是这位细菌学鼻祖追踪着霍乱的脚步,从埃及到印度,解剖了数十名病人之后,终于发现了造成霍乱的罪魁祸首——不是那么直,有点儿弯,像个逗号的霍乱弧菌。对于这种可怕的疾病来说,病原菌的发现称得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就,也是科赫人生中的辉煌点之一。

    只不过……

    那个时候的科赫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时代的医学技术也着实太落后了一些,所以那弧菌是否是导致霍乱的原因还没有定论,至少在1892年的时候,科赫还没有办法说服更多的医师们接受这个观点。毕竟细菌学在这个时代才刚刚起步,而科赫的面前还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的观点似乎更加符合医学传统理论。

    “该死!”

    这已经是约翰今天不知道第几次心中骂出这句话了。如果真的任由这场霍乱自行发展下去,安娜的失望暂不必说,难道约翰也在英国等下去?

    “呼……”

    轻轻的呼出一口气,约翰紧锁着眉头,目光频繁的闪烁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五章 决定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中国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智慧。∑頂點小說,

    所以重生以来约翰在医学界的发展涉及了很多方面,内科、外科、生理学等等,但是对于如今全世界最为热门的细菌学却一直敬而远之。仅有的抗毒素血清针对的是白喉杆菌,也是为了免疫学的发展和确立,同时也是为了招揽埃尔利希这位免疫学大牛。

    对于研究细菌的医师们来说,这是一个危险之极的时代!

    不要总是看到科赫等人的巨大成功,在历史上功成名就,约翰看到的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医师和医学家们,为了研究某一种细菌,最终死在这一种细菌上。缺乏基础的理论保护,同时也缺少有力的保护手段,就是这个时代细菌研究者们伤亡惨重的原因。

    所以一直以来,约翰对细菌学都没什么兴趣。

    他没有失去成为一名好医师的初衷,但是也不是什么圣母,从未想过为了医学的发展而让自己处在危险之中。与此同时,除了大学时代的微生物实验课程之外,他也从未接受过真正正规的细菌试验训练,相反在普通外科领域却是真正的行家,那么孰轻孰重自然就是一目了然了。

    可是……

    现在汉堡正在爆发的霍乱流行,却让约翰的一颗心躁动了起来。

    无论在北京,在纽约,还是在柏林,或者说约翰在欧洲大陆旅行的那段时间,充裕的财力都可以让约翰远离污水横流的贫民窟。他居住的永远都是打扫干净的房间,接触到的始终是风度翩翩的绅士们,而且还从一百年后带来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不管欧洲大陆的传染病如何肆虐,却也始终被一道道看不见的屏障把他和传染病隔离了起来。

    从未有一次,他距离“瘟疫”如此的接近!

    所以这些年一直被压制着的心思。在今天晚上突然跳了出来:“难道,我真的就干脆的放弃此次欧洲之行,直接回纽约?……或者,我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

    纠结的思前想后,约翰直到后半夜才渐渐睡了过去……

    ……

    “约翰,我打算预定最早的船票前往汉堡!”

    埃尔利希大清早起来的第一句话。直接就把约翰给吓了一跳。不等他开口发问,埃尔利希就神情坚定的继续说道:“虽然我没有真正认真研究过霍乱,但是我相信科赫先生发现的霍乱弧菌就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所以我想尽快赶往汉堡,参与科赫先生的研究……我相信,他现在肯定早就在汉堡城中了!”

    黑眼圈非常明显,看起来埃尔利希也是考虑一个晚上。

    “这……”

    看着埃尔利希那坚定的表情,约翰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他知道埃尔利希无论是出于德国人,还是一位医师的身份。选择回去都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约翰同样很清楚这样做的风险,尤其是在对方并不是很了解霍乱这种疾病的情况下。

    “约翰,我……我也想尽快回家!”

    就在约翰犹豫纠结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安娜的声音。

    惊讶的扭头一看,约翰发现经过了一夜之后,安娜的脸上没有了昨天晚上的惶惶不安,但是却多了和埃尔利希一样的坚定,当然同时还多了一丝恳求。

    “呼……”

    默然良久之后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约翰突然下定了决心!

    “好吧!”

    突然点了点头,约翰正色道:“我这就让亨利他们去订船票。今天上午的讲座之后我们就可以走……不过我们必须要分开走!”

    “分开走?”

    听约翰这么一说,两个人同时愣了。

    “是的,分开走!”

    约翰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汉堡现在正在流行霍乱,所以安娜和其他人绕道前往柏林,我会给布里斯特先生发电报。让他派人去接应你们!至于我和埃尔利希先生,咱们直接坐船去汉堡……”

    “什么?不,不行!”

    不等约翰说完安娜就惊叫了起来,上前一把抓住了丈夫的手臂。她是担心父母,也急切的想要早些回去。但是打得也是绕道去柏林的主意,怎想到约翰竟然想要去汉堡?一想到汉堡此时瘟疫遍地,丈夫却要去那里,安娜浑身就是一阵阵的哆嗦,比起昨天晚上还要怕上几分!

    “对,这绝对不行!”

    与安娜一样想法的还有埃尔利希,他瞪大了眼睛急声道:“约翰,我去汉堡就已经足够了,你还是和亨特拉尔夫人一起……不,我强烈建议你们还是留在伦敦,或者干脆直接返回纽约为好!”

    埃尔利希知道,约翰和自己不一样。

    他是德国人,而约翰只是德裔,他是一名普通的医学家,最多也就是在某些领域有了出色的成绩而已,但是约翰除了在医学领域比他做得更好之外,还是一个庞大财团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两个人别看平时关系亲密如朋友,但是埃尔利希知道他们在本质上还是不同的。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埃尔利希都不敢让约翰去汉堡冒这个险,因为他无法想象如果出了万一之后,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此时此刻的约翰心情反而是放松了下来,笑着摆手道:“行了,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我可不是毫无准备就去汉堡冒险的。”

    “不,不行!”

    不管约翰在说些什么,安娜此时就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臂,用力的摇着小脑袋。到了这个时候,她已经彻底后悔自己琢磨了一夜之后的决定了:实在不行的话,让布里斯特夫妇坐船来伦敦多好,干嘛非要提回家的事情?现在好了,丈夫不但同意回德国,甚至还直接说要去汉堡,这怎能不让安娜大惊失色?

    回柏林和回汉堡,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啊!

    此时反而是埃尔利希眉头一皱,追问道:“约翰,你所说的准备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对霍乱的研究!”

    一边回想着脑海中传染病课本上的知识,约翰一边底气十足的认真道:“或许你们不知道,我对霍乱也是有过研究的,相信如果去了汉堡的话肯定可以帮上不少忙!”

    说完不顾埃尔利希那如同见了鬼一样的表情,约翰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妻子安娜的身上。他知道埃尔利希好说服,关键是身边这个水一样的女人,想要说服她让自己去汉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六章 又一位汤姆逊

    “听说你刚刚答应了,帮内科医师们组建一个足球俱乐部?”

    见到了约翰之后第一句话,李斯特没有问及他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甚至没有谈到马上就要开始的学术报告,而是关心起了现在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頂頂點小說,

    “哦?您这么快就知道了?”

    约翰的眉头一皱,心中顿时有些不悦了。前天才和几位医师说了这件事情,昨天上午才和吉姆?汤姆逊敲定,怎么今天李斯特都知道了?这些人的嘴也太快了点儿吧?

    “呵呵,这件事儿可都传开了。”

    发现了约翰隐隐有不悦之色,李斯特笑眯眯的说道:“昨天内科医师们似乎有个聚会,号召大家捐款筹办俱乐部来着……今天可有不少内科医师也来听你的报告,啧啧,这件事情他们可是非常的上心……你怎么突然想到帮他们组建俱乐部的?”

    字里行间,李斯特话里酸味不小。

    约翰当然可以理解李斯特的不爽,不过他决定的事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很快就眉头舒展开来笑道:“今年英格兰不是准备设立乙级联赛吗?正好内科医师们有兴趣组建自己的俱乐部,我只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当然,主要还是因为t&h公司进行赞助,毕竟他们生产的药物主要还是内科医师们在用,呵呵。”

    “唔……倒也是。”

    沉默了片刻之后,李斯特缓缓的点了点头。

    作为英国医学界的大佬之一,李斯特当然不会不知道t&h公司的强大。事实上这两年英国医师协会对几种药物大力推广,而李斯特等外科医师们也开始在手术前后使用磺胺,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所以他很清楚对于t&h公司来说,内科医师们才是最重要的客户……

    “呵呵。谁说一百多年前的人比不过穿越者?”

    看到李斯特这么快就接受了自己的说法,约翰也是忍不住暗暗感叹了一句。

    不管昨天见到的吉姆?汤姆逊,还是今天见到的李斯特,大家似乎对用足球俱乐部宣传产品并不意外,哪怕足球运动才刚刚形成全世界第一个足球联赛!不过转念一想,算算时间的话。哪怕没有手术刀俱乐部,十年后用阿司匹林赚足了钞票的拜耳公司,也该创建后世世界闻名的药厂勒沃库森了……

    “李斯特教授,这位想必就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吧?”

    就在约翰和李斯特两人进行会议开场前的闲聊时,一个声音突然把他们的对话给打断了。

    约翰扭头一瞧,顿时一愣。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两人的身边突然出现了四位衣冠楚楚的绅士。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白人男子,高高瘦瘦,头发稀疏。厚厚的眼镜下留着两撇大胡子,一个很典型的英国绅士形象。

    看到这几个人之后,李斯特脸上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汤姆逊先生,我想我已经和你们说过了,今天是亨特拉尔先生的医学报告会!”

    “呃……”

    听李斯特教授这么一说,来人的表情有些尴尬,不过还是坚持道:“我很抱歉,教授。但是请您理解物理学家那旺盛的好奇心,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与亨特拉尔先生讨论一些问题!”

    “这么说……这几位是物理学家?”

    约翰眉头一皱。下意识的看向了李斯特。

    “是的。”

    点了点头,李斯特无可奈何的苦笑道:“这位是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先生,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他听说了你将在今天举行报告会的消息,虽然我提醒过他,但是……”

    听完李斯特的解释。约翰心中顿时了然了。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在物理学界声名鹊起!

    去年的下半年,约翰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提出频繁照射x线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理论,理所当然的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并且抨击者甚众。因为现在很多医师都在利用x线尝试治疗各种疾病,甚至有人利用来大发横财,而约翰这个理论等于堵死了他们的这条路。但是由于x线本身就是他“发现”的,所以多数人并没有觉得奇怪。

    但是另外一篇论文的内容,迅速的引起了轰动!

    放射性和电子的概念对于物理学界来说绝对算的上是革命性的,前者是原子核物理学的开端,而后者的意义更不必说,彻底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所以当医师和医学家们看到这篇论文,并把它拿去让物理学家们解惑的时候,理所当然迅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理所当然的,质疑铺天盖地而来!

    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论文中充斥的“可能”“或许”等字眼,另外一方面的话则是因为作者的身份。一个外科医师,哪怕他发现了x射线的存在,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也只会认为是偶然间的运气罢了,竟然就敢贸然写出这样不着边际的论文——一丁点的证据都没有!即使有些早就存了某些念头的物理学家们,也是将信将疑。

    但是随着伦琴教授的论文发表,一切都改变了!

    身为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同时还是物理学家们心中x射线的正牌发明者,伦琴可是近两年欧洲物理学界最引人关注的名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伦琴发表了自己的两篇论文,或者可以说是对亨特拉尔先生那篇论文的一个解释!

    初步的实验数据,证实了两个理论的可能性!

    就像是一滴水被甩进了热油锅一样,整个欧洲物理学界都沸腾了起来。而紧随着在1892年年初的时候,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接连发表了三篇论文,全都是有关放射性和电子的……

    “汤姆逊,倒是和昨天那位一个姓氏……咦?”

    原本有些不悦的约翰心中重复了一下来人的名字,突然愣住了:“剑桥?卡文迪许?汤姆逊先生?我去!大牛啊!!”

    心中惊叫了一声,约翰目光死死定在了这个三十多岁的白人脸上——约瑟夫·约翰·汤姆逊,这不就是那位在历史上发现了电子的大牛么?

    看着眼前一脸认真的汤姆逊,约翰的脸上顿时烧了起来。

    没见着真人也就罢了,真见到了后约翰才发现自己的脸皮真没有那么厚。而且……这会儿他心中顿时有些忐忑不安了起来,就像当年大一面对生物化学考试的监考老师一样。说句实话,他在柏林大学期间虽然恶补了一下这个时代的物理和化学,但是毕竟没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后来也放下了,写点儿论文什么的自然不怕,从脑子里的初、高中课本上抄就是,但是真要和正牌物理学家讨论问题,尤其是汤姆逊这样的大牛……

    “该死,可别丢人啊!”

    强忍着上前求签名的冲动,约翰沉着一张脸正色道:“很抱歉,汤姆逊先生,我的报告会很快就开始了,恐怕没有时间和您讨论物理学的问题……而且我是一名外科医师,对于物理学仅仅只是业余的兴趣而已,讨论什么的就没有必要了,我想欧洲的物理学家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那两篇论文的内容是否正确……”

    ……

    “……下面,让我们欢迎来自纽约亨特拉尔综合医院的约翰?亨特拉尔先生!”

    “哗哗哗……”

    随着李斯特教授的话音一落,热烈的掌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对于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伦敦的医师们现在已经不陌生了,或者可以说非常熟悉。这不仅仅因为这位外科医师在医学领域的诸多成就,同时还包括他名下的亨氏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当然还有手术刀俱乐部的作用!

    掌声中,约翰大步走上了讲台!

    “上午好,先生们。”

    不等站稳,约翰就已经微笑着大声打起了招呼:“非常荣幸能够接到李斯特教授的邀请,为伦敦的医学精英们进行一次学术报告……”

    “哗哗哗……”

    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了起来。

    台下没舍得离开的汤姆逊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虽然知道这位亨特拉尔先生是一位外科医师,但是却不知道对方的声望竟然如此之高,此时礼堂中足足涌入了两百余人,而且气氛看起来也相当的热烈!

    更让汤姆逊意外的是,这位亨特拉尔先生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去年年底我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是有关x射线危害的,这一点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在纽约,我们亨特拉尔医学院已经开始了大样本量的动物实验,相信很快就可以有结果了,我相信我的理论一定是正确的!至于说另外一篇论文,基本上和医学无关,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测而已,所以今天……不,不仅仅是今天,也包括以后的任何时候,我将不会开口讨论有关这篇论文的任何问题!”

    “嗡……”

    听到这里,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汤姆逊等物理学家更是瞪大了一双眼睛,就像刚刚听到印度人的庞大舰队刚刚攻陷了朴茨茅斯一样!

    不过约翰可不会给台下众人质疑的机会,立刻就双手压了压,等台下稍稍安静一些后就接着大声道:“先生们,今天我的报告本来只准备了一个内容,是有关我们外科血管吻合术的,但是就在昨天我听到了一个让人遗憾的消息,海峡对岸的汉堡刚刚爆发了霍乱,所以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我今天临时增加了一个内容……”(未完待续。)

第七章 血管吻合术

    “……以上就是我们近两年对输血技术的研究成果!”

    环视着台下的诸多外科医师们,约翰朗声道:“先生们,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我们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配型实验,将会大幅度降低由此导致的手术并发症,同时安全的输血将会拯救无数因为失血过多死亡的病人!与此同时,动物实验也证明了枸橼酸钠对生物体的危害很小,作为血液的抗凝剂它是合格的,至少在更完善的方法出现之前它是合格的,这就为我们建立随时可以供外科医师使用的血库成为了可能!而事实上,在纽约的亨氏综合医院,现在已经有一个小型的血库在运作,并且成功救回了三个人的生命……”

    “哗哗哗……”

    如雷一般的掌声,在偌大的礼堂中轰然响起!

    提前二十年完善的技术,给了这个时代的外科医师们巨大的冲击,尤其台上的亨特拉尔先生并不是简单的去推断或者猜测,而是拿出了详实而确切的数据来说明这一切——所有人终于明白了,过去相对趁机的两年中,亨特拉尔和他的医院到底在做些什么!

    “现在终于可以确定,这将是一场革命!”

    一边用力的拍着自己的双手,李斯特一边心潮澎湃的想着。∑頂點小說,无论血型理论还是输血技术,欧洲现在都有很多人在研究,李斯特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除了支持者之外,反对者同样数量众多。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历史上因为输血发生的惨案太多了,而另外一方面的话,则是因为血型理论被某些人曲解为另一种形式的血统论,挑动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

    但是听了约翰今天的演讲,李斯特终于可以确定下来了。

    不过对于约翰后面要讲的内容。李斯特也更加的好奇了。在他看来,光是前面的十几分钟内容就足以扩充到一天的时间,但是刚才约翰也说了,相关的论文很快就将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那么接下来讲的东西又有多大的价值?这让李斯特不由得好奇心大起。

    “先生们,下面我们来谈谈血管!”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在台上大声道:“现在我们都知道,导致人体迅速出血的原因是血管的破裂,比如说外伤导致的血管破裂,刀伤和枪伤等等,而我们外科医师们应对这种情况的措施有哪些呢?”

    随着约翰的声音一点点加大,台下迅速恢复了平静。

    “对于很多外科医师来说,使用止血带是个选择。”

    稍稍顿了一下,约翰摇了摇头道:“将破裂的血管进行结扎很方便,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完成止血,但是一来应用范围很窄,二来后续很容易发生坏疽,所以我个人更加赞同另外一些外科医师的做法,比如说十五年前有位先生将一只狗的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连在了一起,而且他从血管的一角插入一个特殊的器械以保证连接口开放,并进行了间断缝合,随后。他又将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做了一个连接……这位先生?”

    大家顺着约翰的目光看去,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放下高高举起的手臂。站起来大声说道:“亨特拉尔先生,我很敬佩您在血型和输血技术上的研究,但是……你确定缝合血管是解决的好办法?要知道,即使使用你们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也无法让血管衔接处平整,并且防止渗漏血管或狭窄的发生,血管内产生血块很容易堵塞。感染的发生率也很高……你确定它会比止血带更加的优秀?”

    很明显,这位对约翰的话很不服气。

    “呵呵,看起来这位先生曾经做过尝试!”

    双眼微微一眯,约翰盯着这位不服气的外科医师朗声道:“请坐,我恳请您先听完我的发言。可以吗?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和我的团队已经经过了上百次的实验,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使用经过专门设计的器械,并且采用恰当方法的话,完全可以处理此类的情况,只不过我们实验的是血管端-端吻合术!”

    “轰!”

    再一次的,礼堂中躁动了起来。

    “先生们,请看一下这几张图!”

    左手一挥,在约翰的示意下讲台旁边一个年轻人顿时忙碌了起来。之前就已经出现过的大纸版“幻灯片“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第一张画的就是一套看起来很精密的手术器械。

    “这是亨氏医疗器械公司准备退出的一套器械,专门为精细的外科手术设计的!”

    指挥着年轻人一页一页翻开幻灯片,约翰逐一介绍着19世纪末版的微创外科器械包,向外科医师们普及怎么使用这些手术刀、镊子和剪子等等,直到“幻灯”翻到了第七页,一个断裂的血管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咳咳!先生们,请安静!”

    轻轻咳嗽了两声,引起大家注意之后约翰大声道:“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处理破裂血管的新方法——血管端-端吻合术……

    ……

    血管吻合术,也是现代外科学的根基之一。

    对于21世纪的外科医师们来说,外伤手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器官移植、断手再植等等技术也早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19世纪末的外科医师们来说,这些技术却如同幻想小说一般。对于他们来说,处理人体的出血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比如说刀伤导致的大出血等,直到约翰穿越的时候才刚刚发明了止血钳,但是后续的血管处理则始终是一个难题。

    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从血管的作用讲起。

    稍稍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血液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全身各处提供营养,遍及全身的血管给组织和细胞带去氧气和各种物质。所以一旦血管断裂,局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很容易坏死。比如说断手再植,重新连接断手的血管,保障其血液供应就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说白了,血管吻合术就是把受外伤而断裂的血管重新连接起来。

    不要以为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似乎只要用线把它们缝合一下就可以了。事实上任何一名外科医师都知道,这可不仅仅是类似“裁缝”的工作,必须要考虑到血管的张力、后续的愈合等等因素。而对于19世纪末的医师们来说,想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这就好像21世纪的高中生都知道人的血型有几种,但是这个时代的医师却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一样。

    在没有麻醉药的时代,医师们几乎不可能对血管进行手术操作,即使做了,疼痛、感染和失血也会要了病人们的命。所以18世纪的医师们尝试缝合血管非常困难,直到麻醉剂出现,外科手术消毒开始兴起,人们才开始真正尝试着去“缝合“断裂的血管。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因为器械、技术不过关,外科医师们很难做到这一点。

    再过两年,也就是1894年的时候,法国总统遇刺而导致腹部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件事情触动了一位医学生——卡雷尔,他开始探索真正有效的血管吻合术,并最终发明了血管三点固定法。因为这个发现,以及随后他到美国之后进行的器官移植研究,卡雷尔在1912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因此对于19世纪的外科医师们来说,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却远不是可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如果有了这项技术,医师们处理各种外伤导致的血管破裂将会更加有效,也将为未来的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技术的发展打下基础。

    约翰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血管的端端吻合术。

    对于未来的医师们来说,这是外科最基本的技术之一,约翰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亨氏综合医院的外科医师们配合着他,进行了十几次动物实验和数例人体实验,最终“完善”了这种血管端端吻合术。

    在安排《新医学杂志》发表有关论文的同时,约翰选择了在伦敦发表这一项研究成果。而且他也坚信,有了之前打下的坚实基础,亨特拉尔版的血管吻合术绝对不会像历史上的卡雷尔那样得不到重视,至少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他相信这项技术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普及开来……(未完待续。)

第八章 争议

    两三百人的礼堂中,只有约翰的声音存在。

    他的双眼扫视着台下一张张专注的面孔,最后总结道:“先生们,所以我坚信除了用来处理外伤导致的血管断裂之外,血管吻合术因为可以重新建立血液供应,必然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说,如果能够重建血管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把切断的手指再接回去,甚至有可能给病人衰竭的器官提供替代,如其他人的器官……”

    “什么?”

    听到这里的时候,李斯特瞬间瞪圆了一双眼睛!

    和他一样反应的还有其他所有的外科医师,甚至包括汤姆逊等科学家,礼堂中顿时一片哗然。几乎是在约翰说完的一瞬间,一个年轻的医师就突然站起来高声叫道:“亨特拉尔先生,您的意思是说……弗兰肯斯坦未来真的可以成为现实?”

    弗兰肯斯坦原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虚拟人物,记载于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义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一位科学家用死人拼凑了一个人体,并利用雷电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这个本不应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怪物”最终杀死了科学家的未婚妻,最终和科学家双双死去……

    得益于19世纪科幻小说的崛起,不少人都听说过弗兰肯斯坦的名字。

    “不不,那当然不可能!”

    摇了摇头,约翰立刻大声的回应道:“在我看来,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器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可能重新活过来,但是……如果这些器官并没有死去呢?比如说刚刚死去或者一个已经脑死亡的人,很可能他体内的器官还拥有着生命力,如果这个时候把它取出来移植给另外一个人,给一个器官已经衰竭的人呢?先生们,请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轰!”

    约翰的话还没有说完,礼堂中彻底热闹了。而礼堂中的秩序也彻底失去了控制,很多人神情激动的站起来大声的叫了起来。

    “亨特拉尔先生,您是否已经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何?“

    “这不可能,先生。这绝对不可能!”

    “先生,您刚才说的脑死亡是什么意思?”

    “……你这是在亵渎上帝的尊严!”

    ……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很正常,有人还敏感的注意到了他所说的脑死亡的概念,但是也有少数人开始猛烈的抨击约翰的想法,认为这是在亵渎上帝——对于某些人来说。李斯特的外科消毒技术都是对上帝的亵渎,更别说约翰此时提出的想法了。好在现在终究已经不是中世纪了,德国的大学甚至都敢把神学课程移出必修,所以这些愤怒的声音很快便被淹没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中。

    听着这些声音,约翰的脑袋都大了。

    对于刚刚开始戴口罩和手套的外科医师们来说,器官移植这个话题确实太过超前了,大多数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毕竟成功的肾移植要到六十年后才会开始。不过约翰早就预料到了可能的情况,心中对此倒也不着急,虽说人体移植的成功还很远,但是如果动物实验就足以验证这个可能性。用不了太长时间,外科医师们应该就会意识到这些话的正确了。

    不过……

    “该死,我怎么说出了脑死亡的话?”

    咧了咧嘴,约翰心中好一阵的懊恼。他刚才一时口快,随意说出了脑死亡的概念,这可不是在计划中的事情。要知道,哈佛大学八十年后才会提出这个概念,而即使在那个时代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约翰可从未想过现在就挑战它!

    好在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器官移植上面,没多少注意脑死亡的。

    不过即便如此约翰也是头疼。很快就压了压双手大声叫道:“先生们,先生们,请先安静一下!”

    经过一番努力,礼堂中终于安静了下来。

    “先生们。很抱歉!”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接着大声道:“我知道大家心中肯定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时间有限,而且关于刚才所说的那些理论……它们现在依然只是理论而已,我并没有完成相应的实验,不过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随后进行交流。但是现在的话……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进行下一个部分的报告了!”

    “嗡……”

    台下一片骚动,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不满之色。

    对约翰比较信服,同时又对这些理论感兴趣的医师们自然不满,他们希望约翰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哪怕只是进行一些讨论也可以。不服约翰理念的人当然更加不满,他们更希望在礼堂中和对方直接辩论,好好抨击一下这可笑的想法。

    眼看着礼堂中的气氛有失控的趋势,李斯特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先生们,请安静!”

    终究是英国人本土的大牛,李斯特用几十年时间积累下来的威望可不是约翰能比的,礼堂中很快就再次安静了下来。李斯特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随后大声道:“先生们,作为英格兰的绅士,请给予亨特拉尔先生应用的尊重!现在大家休息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继续今天的演讲!”

    “谢谢您,教授!”

    下了讲台之后,约翰第一时间来到了李斯特教授的身边。一方面自然是感谢对方帮忙,另外一方面的话,不少人没有去卫生间或者休息,而是虎视眈眈的看着约翰,随时都有可能上前和他争论,和李斯特在一起可以让这些人收敛一些。

    李斯特也很明白,立刻便带着约翰走出了礼堂。

    不过刚走到一个人少的地方,李斯特教授随即正色道:“约翰,血管吻合术你有充足的证据,也用这种技术治愈了病人,我想大家接受起来应该不是问题。而且之后说的器官移植什么的,也明说了是一种可能性,就算大家质疑的话也不算什么,但是接下来……”

    “我明白您的意思!”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脸色凝重地说道:“我知道接下来的内容没有足够的证据,肯定会引起广泛的争议,甚至不少人会进行抨击!但是……教授,我坚信我的理论一定是正确的!”

    “呼……我明白了。”

    看到约翰一脸坚定的样子,李斯特轻轻吁出一口气,不再多说什么了。

    对于接下来约翰要讲的内容,李斯特虽然不至于说是什么专家,但是也不是纯粹的外行,所以他知道肯定会引起巨大的波澜。但是关于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李斯特已经见识了太多的奇迹,所以这一次他同样希望能够再见一次……(未完待续。)( )

第十章 干了那杯霍乱的权威

    是否拿出可以促进疟疾等传染病研究的知识,其实约翰是非常犹豫的。

    这个时代除了美国之外,其实欧洲疟疾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热带国家来说,疟疾却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疾病……意思就是对英国人和法国人来说,疟疾的危害是非常惊人的,因为他们的殖民地可以说是最为庞大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西方列强的传染病研究也有点儿助纣为虐的意思。

    他当然知道,今天要讲的内容对细菌学和传染病学将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比如说接下来重点讲述的霍乱和疟疾,无论蚊子传播疟疾的结论还是霍乱爆发时的应对措施等,都将会对这两种传染病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汉堡正在暴发流行的霍乱更是如此。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其他人能够接受自己的理论和结果上面……

    不过这种纠结也就存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约翰抛到脑后去了。

    列强们得到了好处,殖民地的土著们就没有好处么?毕竟无论什么时候,死人最多的还是他们。而且对于约翰自己来说,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也是极为明显的——19世纪末的传染病研究绝对是刷声望的利器!所以虽然之前约翰没兴趣掺和,也把一些相应的理论交给了医学院的细菌学教授,想让他们通过这些成果给学校刷声望,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约翰完全忽略了这次汉堡的霍乱大流行。

    所以在决定和埃尔利希一起前往汉堡之后,约翰就决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一部分。

    “……讲完了疟疾,我们再来讲讲霍乱。”

    喝了一口水,等台下的骚动稍稍平息了一些之后,约翰接着大声道:“霍乱的危害大家想必都很清楚,如今海峡对面的汉堡就爆发了严重的疫情。一直以来,人们对霍乱的认识就是瘴气说,比如说1874年的国际卫生会议上。21国政府投票一致认定‘导致霍乱的坏东西仍旧在空气里乱飞’,而在随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面,哪怕霍乱在欧洲大陆肆虐,哪怕霍乱弧菌已经被发现。哪怕细菌学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连续几次以霍乱传播为主题的国际卫生大会上,都没有把细菌理论列入其中……呵呵,这个残酷的事实只能证明了一句古老的名言: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

    “嗡……”

    听到这里的时候,台下又是一阵躁动。

    只不过今天上午这个礼堂中。这种躁动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尤其是刚才亨特拉尔讲的关于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内容,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除了极少数物理学家之外,在座的都是医师,自然能够听出来对方不是在信口胡说,这个理论体系明显已经非常成熟了,明显不是那些依靠原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推测的理论可以相提并论的!

    不过……

    即便如此,这样讥讽欧洲各国的结论没有问题吗?

    当然没有问题!

    很清楚未来十几年欧洲传染病研究发展的约翰深吸一口气,接着大声道:“先生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是科赫先生发现了霍乱弧菌。但是我想你们不知道的是,早在几十年前的时候,一位意大利人帕西尼先生就已经发现这种小东西,只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细菌学才刚刚起步,这位牧师出身的帕西尼先生没能说服其他科学界的精英们!”

    帕西尼?意大利人?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台下许多医师都微微皱起了眉头。对他们来说这个名字太陌生了,事实上大多数人只知道罗伯特?科赫在十年前发现了霍乱弧菌,但是直到现在,霍乱到底是不是由这种古怪的细菌导致。依然还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这个时代的传染病理论和医学技术,还无法确定这一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台上这个家伙怎么如此确定?

    “先生们,我可以确定的是。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导致的烈性传染病!”

    似乎猜到了台下众人想法似得,约翰毫不迟疑的张口讥讽道:“在这方面,我无条件的站在罗伯特?科赫教授一边,而且比科赫教授更早的时候,法国的巴斯德先生也推测到了霍乱与细菌的关系,并且完成了一系列堪称伟大的实验……”

    “但是。这依然不能证明霍乱弧菌就是罪魁祸首!”

    听到这里的时候,台下一个三十多岁的医师终于忍不住高声叫道。很明显,他是坚定的瘴气发病论支持者,因此此时听到约翰说是细菌导致了霍乱就有些不乐意了,而且他还有着充足的理由:“亨特拉尔先生,您知道彼腾科夫先生吗?他就认为是土壤中存在一种导致霍乱的毒素,挥发出来之后才导致人们生病……”

    彼腾科夫?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约翰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一张脸迅速的黑了下来!

    彼腾科夫这个名字,在医学史上也算得上是鼎鼎大名了,只不过约翰知道他的原因不是什么著名医学理论,而是他和很多医学家一样的“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在历史上,这位牛人和罗伯特?科赫算得上死敌,因为他们一个是霍乱弧菌的发明者(后来改为意大利人),并且坚持霍乱弧菌才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元凶,而另外一位则认为人们得了霍乱是因为土壤中有一种霍乱毒素,挥发出来让人们得了疾病。两人的学术对立持续了好几年,为了驳斥科赫的理论,证明霍乱不一定是由霍乱弧菌导致的,这位彼腾科夫先生竟然要求科赫为他准备了一些霍乱弧菌,然后当着其他人的面一口干了那杯霍乱弧菌!

    而且……

    “那家伙跟喝饮料似得喝霍乱弧菌,好像就是在今年吧?”

    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之后,约翰很快就找到了有关这位彼腾科夫先生的记载。霍乱弧菌被科赫找出来已经十年了,但是细菌学和瘴气论的争斗也达到了顶峰,比如说这位彼腾科夫先生,他所谓的土壤毒素挥发说,其实就是瘴气论的变种而已,但是即便是持有这种理论,因为瘴气发生说的余威犹存,他现在还被誉为“理所当然的霍乱疾病权威”,生存的意义似乎就是在和科赫进行斗争似得!

    对于这种人,约翰从未有过轻视的意思。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约翰无法指责一个19世纪末医学家犯下的错误,哪怕他的错误在一百年后足以当成奇闻和笑话来听。但是同样的,他也很难对这种科学家产生足够的尊重,就像他尊重科赫、巴斯德和李斯特那样。

    所以只是稍稍沉默了片刻之后,约翰就朗声道:“首先我要再次强调一下,今天报告结束之前我不回答任何问题,所以这位先生……不过这一次是例外,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因为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面,我将会向你,向你们详细解释我对霍乱弧菌的研究,向你们说明霍乱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描述霍乱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当然更重要的是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汉堡

    “呜……”

    高亢的汽笛声提醒着船上的乘客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汉堡到了。

    往常听到汽笛声后甲板上会迅速热闹起来,人们会迫不及待的拿上自己的行李聚集在下船处,等着轮船靠岸。但是这一次明显有些不太一样,整个甲板上只有寥寥几十个人,而且每个人的脸色都非常的沉重。

    “如果不是预售的船票,恐怕这艘轮船都不会来!”

    暗暗摇了摇头,埃尔利希在约翰耳边轻声说道。短短几天的时间,汉堡爆发霍乱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以前一样,大多数人都开始对这个城市避之不及,只有实在没有办法的才会冒这个风险。比如说这艘船上的十几个人,当然也包括因为预售了船票而不得不亏本出航的航运公司。

    “唔……港口很冷清啊!”

    心中有事儿的约翰点了点头,随口回了一句。对于这个时代最具活力,同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欧洲国家来说,德国的第一大港汉堡港本应该是船来船往,人声鼎沸的,但是现在从甲板上看过去,整个港口失去了大半的活力,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

    当约翰和埃尔利希两人走下踏板的时候,早已等候的三个人立刻便迎了过来。

    “好久不见了,约翰!”

    “科赫先生?呃……很荣幸能够再次见到您,教授……您怎么来了?”

    用力的和罗伯特?科赫握了下手,约翰颇为意外的问候道。

    他知道在这种时候科赫肯定会在汉堡,这位大牛因为对各种传染病的研究而名声大噪,最终成为了德国医学界的旗帜,但是同样因为传染病,他必须要奔波在疫情发生的地方,辛苦不说,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约翰不知道对于科赫来说,这种情况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乐在其中,他只知道自己绝对是做不到像这位医学家那样。但是约翰没想到的是。科赫竟然知道自己今天抵达汉堡的消息,并且亲自来到了码头上!

    “呵呵,你忘了现在有无线电了?”

    微微一笑,科赫轻轻拍了拍约翰的肩膀低声道:“我知道你大约是今天抵达汉堡。所以……谢谢你,约翰,谢谢你在伦敦所说的一切,非常感谢!而且也要谢谢您能在这种非常时期来到汉堡,这很勇敢!”

    听科赫这么一说。约翰顿时明白了。

    过去的几天时间里面,除了努力说服安娜,让她先绕道去柏林之外,约翰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应付伦敦的医师们。他在那天提出的传染病理论体系太成熟了,成熟到在这个时代严重缺乏现实的积累,自然不可能让其他医师们信服。所以在离开伦敦前的几天时间里面,约翰不停地解释自己的理论,和那些支持瘴气说和土壤毒素挥发说等奇葩理论的医师们战斗——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他也只能靠嘴炮了。

    “您太客气了,教授。”

    微微一笑。约翰轻声道:“历史终究会证明瘴气说只是一个笑话,现代的细菌学才是未来,我只不过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而已!而且,教授,我相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才来到了汉堡……能够和您并肩工作一定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谢谢!”

    轻轻拍了拍约翰的肩膀,科赫再次道了一声谢。

    如果是在几年前,科赫知道约翰支持他的消息最多也就是微微一笑,见面了多说几句罢了,但是现在和几年前可完全不一样了。几年前的约翰?亨特拉尔只是个刚刚出名的外科医师。最多也就算得上初出茅庐,无论声望还是人脉都在起始阶段;但是现在的话,顶着顶级外科医师的名头,还有亨氏制药公司老板、血型发现者、维生素理论创始者。当然更重要的是白喉抗毒素血清发明者和免疫理论创始者之一的名头,约翰的身份和地位和几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更别说这家伙在美国还有一家医学院和一家大医院,在英国和法国都有着强势的合作伙伴……

    这次约翰在伦敦的报告,就很壮声势。

    哪怕有着诸多的反对者和质疑者,但是凭借着约翰在英国积累下来的声望,凭借着李斯特教授的支持。凭借着手术刀俱乐部和内科医师们新俱乐部的关系,约翰的理论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现在的热点。而这些内容除了超前的理论之外,计划完全就是对科赫的支持,这自然让现在有些焦头烂额的卫生学教授感激不已。

    要知道,这个时候做这些事情可不容易。

    汉堡已经开始爆发了霍乱流行,而且看样子短时间内难以控制,以约翰如今的身份地位,尤其是以他现在的财富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掺和进来,更没有必要亲自来到汉堡冒险。所以不管对方的目的如何,科赫知道必须要表达自己的谢意,无论是出于霍乱弧菌致病理论的支持者,还是出于德国人的身份都是如此。所以听到约翰前来汉堡的消息,科赫毫不犹豫的来到码头迎接。

    而且……

    在和埃尔利希握了握手,并且介绍了随行的两个人之后,科赫迫不及待的追问道:“约翰,你在伦敦说有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霍乱传播,并且治疗已经传染上的病人,这些理论……试验过吗?“

    “当然!“

    面对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细菌学专家,约翰毫不脸红的点了点头。

    既然下定了决心去做,约翰自然就不会顾虑什么了,已经打算全力以赴了。而且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解决了汉堡的霍乱危急,不但对约翰个人的声望提高有极大好处,同时还能得到德国政府的友谊!如今常年待在纽约的情况下,约翰对自己在德国的产业可是有点儿不放心,比如说在卡尔斯鲁厄的通用汽车公司,本茨隐隐就有些不安分了,而且德国本土的大鳄们似乎也对通用和亨氏制药公司露出了獠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扑上来咬上一口!

    刷出足够的声望,也是抵挡这些的好办法之一。

    想到这里约翰也不犹豫,直接就拿出了一个厚本子给科赫递了过去:“教授,这是我撰写的一份详细方案,请您过目吧……”(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说服

    “约翰,这次你打算在汉堡待几天?”

    上了马车之后,科赫一脸期待的问道。通过各种途径,科赫已经知道了约翰在伦敦有关霍乱的报告,自然是非常感兴趣,所以对和约翰的交流也非常期待。

    “三到五天吧。”

    想了一下之后,约翰笑眯眯的回答道。

    有人曾经说过,霍乱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但是它同样是最好治疗的传染病之一。隔离已经传染上的病人,不喝生水和生冷的食物,并且消毒水源、消灭苍蝇、消毒处理病人们的排泄物,这样就可以很快的控制住霍乱的传播,并最终把它消灭掉。而对于已经传染上的人们来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自己痊愈的,其他的人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口服补液或者静脉补液,缓解脱水的症状,完全可以救回大多数的病人!

    单单从内容上讲,是不是很简单?

    实际上做到这些确实不难,别看霍乱在未来被列入了甲型传染病的行列,那是因为它的危害非常大,传染速度非常快的缘故,真正讲起治疗方式的话真心不复杂。如果全力以赴的话,约翰相信一天的时间就足以让后世任何一名医师或者护士们搞清楚!

    不过对于19世纪来说,这些知识可就非常“尖端”了!

    帕西尼的发现就不用多说了,霍乱弧菌真正被有影响力的人发现,是十年前的科赫!而这十年来,也是瘴气说和细菌学此消彼长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守旧者们每天都在与科赫等人斗争着,坚持想要留住他们最后的荣光。而且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和传染病理论水平来说,科赫也无法彻底证明霍乱弧菌就是根源,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反对者……

    因此约翰在认真考虑之后,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面,约翰不仅仅要把预防、控制和治疗霍乱的方法留给科赫等人,还必须花费时间去说服他们!毕竟控制霍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隔离病人、消毒水源并且广泛宣传那些预防和治疗措施,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哪怕科赫也不可能,必须要依靠汉堡市政府的力量!尤其是在人们甚至医师们都极度缺乏传染病知识的时候。需要的是有强有力的人物出面,像科赫这样的人物去说服政府层面执行约翰需要的强制措施,只有那样,他提出的这些超越时代的想法才有可能实现!

    在那之后,他当然会第一时间离开汉堡这座城市。前往相对安全的柏林与安娜汇合!

    “三到五天吗?”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科赫忍不住眉头一皱。

    对于他来说,这几天的时间当然太少了,毕竟每一次去往疫区研究各种传染病的时候,那一次不是一个月以上?所以听到约翰说只能待上几天时间,科赫从心眼儿里不太舒服。不过他也没办法多说什么,人家是一个外科医师,而且还不是德国人,自己确实也没办法要求太多……

    “放心吧,教授!”

    似乎看出了科赫的不悦。约翰赶忙笑着解释道:“我们对霍乱的研究很成熟了,几天时间足以让我了解一下汉堡的霍乱流行情况,并且和您讨论完对它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应该会给您一个惊喜的!”

    “哦?那我可真是越来越期待了。”

    约翰的话让科赫眼前一亮,忍不住开口说道。

    过去几天科赫了解了不少约翰的霍乱理论,或者说传染病学理论,只不过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科赫当然不能肯定约翰的理论是否正确,但是在这个时候只要有希望的都可以试试对不对?而且,别说约翰的理论本就坚决支持科赫的霍乱弧菌致病说。单就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就足以让科赫表明自己的态度了——如今在欧洲医学界,约翰的名字可以说是飞速蹿升,尤其是在外科学界。几乎和李斯特已经是平起平坐了。

    有这样的一位支持者,科赫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这一次就别住酒店了。”

    期待之余,科赫认真的说道:‘虽然这里不是柏林,但是一位老朋友给我提供了一套房子,足以让你们一起住下……酒店现在不是很安全!“

    “这……“

    扭头看了看窗外,约翰心中多少有点儿纠结。

    汉堡他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街面上冷清的吓人!偶尔看到几个人或者马车,也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几乎没有人在街面上停留,仿佛这个德国最热闹的港口城市一下子就半死去了一样!这就是典型的瘟疫城市,人们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对不愿意出门,因此科赫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毕竟酒店人来人往,确实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

    不过……

    “这个时候,恐怕和科赫住在一起更危险吧?“

    扭头看了看一脸真诚的罗伯特?科赫,约翰忍不住心中暗暗吐槽道。这位细菌学的鼻祖之一在医学史上拥有极大的声望,恐怕仅次于法国的巴斯德!当然,这是科赫应该获得的荣誉,只不过为了这崇高的荣誉他付出的自然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断正面而来的威胁。在这个时代,只要有大的疫情发生,科赫就必然会追随而去,只不过和同时代其他倒霉的医师们相比,科赫的运气就要好很多了,并没有因此得什么致命的传染病。

    在这个非常时期,和他住一起肯定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

    无论如何,此时的科赫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除了那位“理所当然的最好的霍乱专家”彼滕科夫之外,科赫因为在细菌学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霍乱弧菌的战绩,现在也是汉堡市政府最为倚重的专家之一。在他的身边,此时应该拥有全汉堡最为先进的研究条件,哪怕对约翰来说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至少可以验证一下未来的理论不是?

    先说服了科赫,才有可能说服其他人!

    所以考虑了两三秒钟之后,约翰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笑道:“那就麻烦您了,教授!很荣幸能在未来的一段能够和您共事……”

    ……

    周末加班二十多个小时,今天还没缓过来。(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讲述

    “……教,教授,它们真的全都死了?”

    双眼离开了显微镜之后,四十岁的黄种男人惊讶的瞪圆了双眼,在圆圆的镜片下频繁的闪烁着光芒。

    “是的,全都死了!”

    用力搓着自己的双手,科赫兴奋的说道。

    把约翰和埃尔利希拉到自己居住的小别墅之后,科赫就迫不及待的和对方讨论了起来,然后又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实验——消灭霍乱弧菌的实验!最简单的方法自然就是加热,按照约翰的提示,他们对含有霍乱弧菌的污水进行了烧煮,果然加热55度10分钟之后,霍乱弧菌就可以死亡,而煮沸后则立刻被杀死了!

    “约翰,这……这也太简单了!”

    目光立刻向一旁的年轻人看过去,科赫兴奋的说道。

    “呵呵,消灭霍乱弧菌本来就不复杂。”

    随意的回答了一句,约翰的目光却始终都停留在那个中年黄种人身上——那可是北里柴三郎啊!科赫最出色的三名学生之一呐!日本细菌学的开山鼻祖哟!

    对于了解医学史的人来说,巴斯德、科赫和李斯特等人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为耀眼的名字,其中巴斯德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而科赫凭借在微生物学、细菌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被人们称为“细菌学之父”,“杆菌之父”、“瘟疫的克星”等等,同样也是声威赫赫,几乎可以与巴斯德相提并论!但是有一点巴斯德却比不过科赫,那就是在培养学生上面,科赫门下三位大牛级人物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贝林是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埃尔利希比他晚了几年获奖,北里柴三郎则是回到日本,最终也功成名就!

    然并卵,这是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日本科学家……

    在原本的医学史上,北里和贝林两人一同进行血清免疫的研究。中间历尽了千辛万苦,然而到1892年的时候,他们研制出的白喉抗毒素血清却没有效果。北里柴三郎回国了,贝林则是找到了老师科赫。科赫又把他介绍给了原本应该归入门下的埃尔利希!因为同时代还有巴斯德研究所的诺克斯进行同样的研究,而德法的矛盾已经无法调节,所以在国家大义的号召下,埃尔利希无奈的出手,终于研究出血清抗毒素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率先提出最小致死量的概念——贝林不懂得如何掌握抗毒素血清的剂量,少了没用,多了有害。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白喉抗毒素血清成功了。

    贝林开始在1894年批量生产抗毒素血清,成为了大富翁,并且坚决拒绝分给科赫研究所一部分利润,最后和自己的老师分道扬镳。至于说埃尔利希,最后也放弃了自己的专利,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研究上面……

    咦?怎么扯到贝林身上去了?

    咳!咳咳!让我们回到北里柴三郎身上。

    用未来的话说,北里的一生。可谓是无奈的一生,悲剧的一生,为他人做嫁衣的一生!1884年他发现了霍乱杆菌,但是比科赫晚了一年(当然到了许多年后,这个荣誉归入了帕西尼名下);和贝林一起提出了抗毒素血清的概念,但是在真正成功之前回到了日本;1894年世界性的第三次鼠疫大爆发,北里柴三郎到香港进行实地调查,率先发现了淋巴腺鼠疫细菌,并于6月与瑞士细菌学家耶尔逊分别分离出鼠疫杆菌,但是由于对细菌的描述有误。未被国际所承认,而耶尔逊则有幸成为该细菌的发现者,故腺鼠疫杆菌被命名为“鼠疫耶尔逊氏菌”;随后他指导日本细菌学家志贺洁,人家从痢疾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出了痢疾杆菌。最后被命名为志贺氏菌……

    “这家伙,妥妥就是反面典型啊!”

    从北里柴三郎脸上收回目光之后,约翰忍不住暗暗的感叹道。

    不过对于很快就要回国的这个日本人,约翰本身也没有什么好感,只是略略有些感叹而已。事实上,北里就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日本人之一。在欧洲的时候,他抬头看人,一辈子对科赫毕恭毕敬,但是回到了东方之后,他却低头看人,尤其是对待中国人更是盛气凌人。比如说二十年后中国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北里就专横至极,想要逼迫中国人让位,让他来主导,幸好西方的科学家和学者不吃他那一套,最终11个国家的参会学者选举伍连德为大会主席……

    对于北里柴三郎的学术成就,约翰还是很尊重的,但是对于人品嘛……就像他对贝林的看法一样,约翰从心眼儿里不是很看得上。

    “其实除了加热之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杀死霍乱弧菌!”

    晃了晃脑袋,约翰让自己从历史的回忆中抽身出来,开始解释道:“它们对干燥、酸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在胃酸里存活的时间也不久……对了,如果在水中加氯的话也可以很快杀死它们!但是在正常的环境下,它们生存的时间就比较久了……”

    一连串的结论,让科赫和北里柴三郎两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其实这一点也不是很奇怪,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哪怕科赫这样的顶尖科学家们,也不可能拥有后世任何一个学校微生物教研室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培养、提纯细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成本也极为高昂,哪有那么多资源去做实验?所以未来听起来简单无比的理论,在这个时代可是相当“高端“的!

    在这个时代待的时间久了,约翰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对于霍乱病人的临床症状等方面,约翰都简单的略说,毕竟这个时代的医师们见的多了自然很清楚,只是缺乏系统性的归纳而已,但是对于霍乱弧菌的特性以及预防和治疗手段等等,那就必须要详细来说了。

    所以在讲完了霍乱弧菌的特性之后,约翰接着说道:“根据我们的研究和相关传染病理论,霍乱弧菌的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他们的粪便或者排泄物污染了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霍乱爆发流行。当然,霍乱弧菌污染了鱼、虾等水产品,包括与病人们日常生活接触……哦,对了,苍蝇也可以传播霍乱弧菌,这一点想必就很好理解了吧?所以说想要控制霍乱的传染,首先就是要控制传染源,一旦发现有病人就必须严格隔离;其次就是切断传播途径,比如说要给水源消毒,要认真处理病人的排泄物,要杀灭苍蝇,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告知人们,生水必须要烧开了才能喝,食物也必须充分加热以后才能入口……”(未完待续。)xh:66

第十四章 进入病房

    “看看吧,外面一片漆黑!”

    站在二楼的窗户前面,约翰默然许久之后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

    “这个城市,就像是即将死去一样。”

    同样默然许久之后,埃尔利希幽幽的叹了一句:“按照科赫教授提供的数字,汉堡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死亡了八百多人!约翰,如果不控制霍乱传播的话,我怀疑这个城市会不会彻底的死去!”

    今天下午两人除了应付科赫等人之外,还抽空在汉堡的街头转了一转,结果发现这个城市病的非常厉害——街头冷冷清清,偶尔见到几个行人也是满脸的慌张,倒是不停有马车向着城外驶去。霍乱的高发期是七到十月,如今刚刚四月底就如此厉害,可想而知这次的大流行危害有多大了!

    不过约翰知道,这还远远不是高峰!

    历史上记载的数字可远超八百,事实上应该是八千多人,足足是现在的十倍!如果考虑到死亡率的话,实际患病的人数还要更多一些,而如今汉堡市的总人口也不过几十万而已……

    约翰摇了摇头,轻声叹道:“说到底,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还没有做好应对如此大规模霍乱流行的准备!或者说……德国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嗯?发展太快了?”

    听到约翰的这番话之后,埃尔利希忍不住一愣。

    作为一名医学家,埃尔利希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自己的研究上面,这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根基,也是后来他放弃抗毒素血清专利的原因所在。所以他听了约翰的这番话之后,基本上不太可能理解。

    如果不是亲身来到了这个时代,约翰也很难理解。

    普法战争的胜利,让德国人彻底沾上了这个时代最顶级的舞台上。强势的政治地位给了德国平稳的发展时间,而现代化的各项制度又给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活力:德国人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柏林大学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德国的科技投入在这个时代无国能及,拜耳公司可以投入上百万马克建立实验中心;在英国人和法国人沉浸在殖民地的红利之中时。德国人默默的发展着自己的工业。每一天,都有工厂、企业和银行成立,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入了城市,短短几十年间。德国人的城市和农村人口比调转,成为了一个城市化的国家。

    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传染病的流行。

    在这个现代医学刚刚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医师们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应付到处肆虐的传染病,除了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他们自体的免疫力之外,能够依靠的就只能是公共卫生的进步了。

    在这方面,英国人无疑是最为出色的。

    数十年前伦敦的霍乱大流行,让英国人或多或少认识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虽然并不是有意为了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建起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系统。从那之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一例霍乱,直到一百多年后,创造一个奇迹。而德国相比之下就差得远了,近几十年才崛起的国家根基还浅,大多数城市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基础。而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不但形成了许多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穷人聚集区,同时也让原本脆弱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这都给传染病的爆发创造了绝佳的温床!

    所以见到了这个和纽约类似的城市之后,约翰才会发出了那番感叹。

    这个时代的纽约无疑是个明星城市,发展速度快的惊人,但是大量的移民,尤其是缺乏技术的移民涌入这个城市,造成了无数让人头疼的社会问题,约翰虽然因为身份的问题很少接触到,但是只要看看平时经过的一些“鸽子笼”。以及以前曾经有过的一次经历,他就知道那些地方的环境恐怕不比后世印度的贫民窟好多少……

    想到这些,约翰的脸上不由得泛起忧虑之色,转身低声问道:“埃尔利希先生。你确定要留在汉堡,不和我一起去柏林吗?”

    约翰肯定不会在汉堡长待,在把主要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法教给科赫等人之后,他就会立刻动身前往柏林,离开这个高危之地。但是与他不同的是,埃尔利希却决定留下。帮助科赫和北里柴三郎等人。在过去的几年中,埃尔利希在约翰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更加科学、严谨的实验室技术,以及更现代的研究理念,这些都是现在最急需的东西。

    “是的,先生,我决定留在汉堡!”

    没有任何犹豫,埃尔利希坚定的点了点头道:“相比较于科赫教授他们来说,我对你的理论了解更加深入,对静脉输液等技术也更加的熟悉,肯定可以帮上不少忙的!”

    “……好吧。”

    默然片刻之后,约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早些回去休息吧,明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

    明天是来到汉堡的第二天,除了上午要和更多科赫系的医师们进行讨论之外,下午他们还要前往一家医院,实地诊断和治疗得了霍乱的病人……

    ……

    “呼……”

    轻轻呼出了一口气之后,约翰戴上了自己的口罩。

    和科赫等人交流之后,他终于要开始和霍乱病人们直接接触了。虽说明知道霍乱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且只要注意保护自己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是约翰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好在如今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口罩、帽子和手套等物品,在德国本土已经是全面普及了,尤其是外科医师们,几乎超过一半的人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新式“武装”,所以科赫很容易就给他们搞了好几套。

    亨氏制药公司的商标,让约翰心中分外踏实。

    准备妥当了之后,约翰走出了专门给他准备的房间,来到了医院的走廊上。而早就等着他的科赫、埃尔利希和北条柴三郎立刻上前,带着他一起来到了一间病房里面。这是一家汉堡的普通医院,因为霍乱突然爆发的缘故,这栋两层的小楼已经变成了隔离霍乱病人的主要所在之一——和传染病斗争了上千年之后,人们至少知道应该隔离这些患病的人们了。

    不过刚一进病房,约翰的眉头就不由得一皱。

    来之前他就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毕竟这个时代欧洲的医院大多还是“慈善”性质,条件差是理所当然的。刚进来的时候,看到这栋矮小的两层小楼时,约翰就已经知道了。但是真正进了病房之后,狭小、拥挤,这是病房给约翰的视觉感受,不到二十平米的病房里拜访了六张病床,几乎到了床挨床的程度;而鼻间挥散不去的浓浓味道,也说明这间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条件非常差,最多也就是一平见方的窗户正对一堵墙,大白天也没有一丝光线进来。

    相对亨氏综合医院的条件,这里的环境完全可以用恶劣来形容!

    “留在这里,和去停尸房有什么分别?”

    看清楚了病房中的情形之后,约翰的目光急速闪动了几下。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迅速的教会科赫他们相关的技术才是他应该做的。

    不过……

    当约翰强忍着闭上嘴,把目光转向那些病床上的病人时,其中一张病床上躺着的人刚好目光也看了过来,这让他的心头一颤,眉头忍不住再一次深深皱了起来……(未完待续。)xh:66( )

第十五章 补液

    浑浊,阴暗,如同一潭死水。

    和这双眼睛对接的一瞬间,约翰的心头不由得一颤,仿佛又回到了自己上辈子第一次到病房见习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他,分外看不得,也听不得,尤其是听到某些病人无法抑制的**声,总觉得病房就像是地狱一样。然后随着大五实习,毕业工作后轮转、定科,以及后来无数台手术的锤炼之后,他的心似乎变得如同石头一般坚硬了。

    但是今天……

    或许是因为这个狭小而憋闷的环境作用,也或许是因为这个病人眼中毫无生气的死寂,约翰觉得自己心头被触动了一下。

    “亨特拉尔先生,这间病房里有六个病人。”

    作为科赫的学生,北里柴三郎主动开口介绍道:“都是这两天刚刚收进来的病人,都有腹泻、呕吐的症状,其中有两人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在他们的排泄物中都检出了霍乱弧菌!”

    “嗯。”

    听了北里的解释之后,约翰微微点了点头。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面,有腹泻、呕吐的症状,而且排泄物中也检查出了霍乱弧菌,这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确定是霍乱感染了。而且以这个时代的医学技术而言,再多做其他的检查什么的都是多余,直接按照霍乱治疗无疑是最为妥当的选择。

    不过再怎么确定,必要的检查还是要的。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走到了两名重症病人的床边。先看左边的一个病人,大约三十多岁的白人男子,看起来个子挺高的样子。但是此时此刻躺在床上,这个壮年男人的情况却差的让人心惊:皮肤干干皱皱,双眼眼眶深深的凹陷了下去,苍白的双颊也同样深凹,并且神情淡漠,对于约翰他们的到来毫无反应。

    “唔……典型的霍乱面容。”

    只是瞧了两三眼之后,约翰就暗暗点了点头。

    对于霍乱病人来说。脱水是最大的敌人。医学上的脱水是指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但是又不能补充,导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情况。

    霍乱弧菌很脆弱,人们可以轻轻松松的杀死他们。即便进入到了人体之后同样大部分会被胃酸杀死。但是如果霍乱弧菌被吃进去的太多,菌海战术会让他们中的一部分抵达小肠。这些幸运儿会奋力挥动鞭毛,扒开粘液和密密麻麻的小肠绒毛钻进去。在小肠“舒适”的环境下,霍乱弧菌会迅速的繁殖并分泌一种霍乱肠毒素——引起各种症状的主要物质。

    肠毒素经过一番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像一口泵一样把水分、氯化物和碳酸氢盐源源不竭地从细胞里泵出去。并且抑制小肠对纳的正常吸收。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聚集在肠腔,形成水样便被病人排泄出去。就是这么一些小小的霍乱弧菌,能在一天里从人体吸出几千毫升的水分,全都酿成“米汤便“排出人体。当然,生性简朴的霍乱弧菌不会白花能量产生肠毒素,“米汤便“会带着无数的霍乱弧菌流出人体,流入河流或者城市下水系统,运气好的话它们就能找到下一个倒霉蛋儿……

    所以对霍乱病人们来说,几乎所有症状都是脱水引起的。像约翰眼前的这两个重症病人。明显就是重度脱水的情况,过去的一段时间至少丢失了四千毫升以上的水分!

    就在约翰仔细观察两名病人的时候,北里柴三郎在一旁解释道:“过去的十二个小时时间,两人的情况迅速转差,几乎无尿……”

    “嗯。”

    一边无意识的点了点头,约翰没有过多犹豫,直接看向了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科赫:“教授,麻烦您叫两名学生,跟着埃尔利希先生帮忙配置补液,他们的情况都很严重。必须要立刻补液!”

    “没问题!”

    科赫也不犹豫,干脆的冲着北里挥了挥手。

    得到了科赫的命令之后,北里立刻便小跑着出去找人了。约翰的霍乱治疗理论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为病人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这一点他们当然也是非常明白的。而且今天之所以带着他们来到病房,就是为了验证这个治疗理论的正确性,如果真的对霍乱病人有效的话……

    没有理会跑出去的北里,约翰继续给病人进行着检查。

    他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这个病人患的是霍乱,但是出于一名医师的责任,他必须要接着检查下去。伸手按了按对方手臂上的皮肤。毫无任何弹性;检查了一下腓肠肌和腹直肌,强直感非常明显;肌肉张力减低严重,鼓肠等低血钾症状突出;呼吸加快,意识也出现了明显的障碍,并且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几乎都无法触及了……

    “唔,教授,咱们有血压计吗?”

    忙碌了一番之后,约翰抬头问了一句。

    “有,有!”

    科赫示意病房的一名医师拿来一个血压计,约翰接过来一瞧,顿时乐了——还是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

    测完了血压之后,约翰终于直起了腰:“行了,血压下降的厉害,我这边已经可以确定了。”

    “哦?”

    眨了眨眼睛,科赫的眼中略有些疑惑。在他看来,这实在没什么好检查的,不是霍乱还能是什么?他不太明白约翰费这些功夫到底要做什么,干嘛不干脆直接开始治疗?

    没有理会科赫的疑惑,约翰继续给其他几个病人进行全面检查。

    霍乱病人的情况虽然严重,而且病情进展非常迅速,但是如果不做好检查的话就无法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要知道,补液也不是随意补的,必须要严格的判断病人的情况,最终选择是口服补液还是静脉补液——轻度和中度用口服,重度用静脉补液。当然,这其中也有些特殊情况,不过在这个时代约翰决定忽视这一点了。

    等检查完六名病人,已经是半个多小时以后的事情了。

    因为提前让科赫他们准备了葡糖糖、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等物质,还有亨氏医疗器械公司最新出品的静脉输液套装,所以一个半小时以后,埃尔利希和北里柴三郎他们就已经准备就绪了。

    无论口服还是静脉,补液的配置都很简单。

    口服补液就是葡糖糖20g,氯化钠5克,碳酸氢钠5克,******5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电解质浓度与排泄物浓度相当。因为这次没有儿童的缘故,约翰不必要配置特殊的补液。至于说静脉补液的话也不复杂,9%氯化钠550毫升,4%碳酸氢钠300毫升,10%******10毫升,10%葡萄糖140毫升,配成1000毫升的补液。

    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北里柴三郎恭敬的问道:“亨特拉尔先生,我想请问一下,您是……如何确定这些液体成分的?”

    听到这个问题,埃尔利希和科赫的目光同时看了过来。

    “呵呵,其实这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约翰的脸色不变,只是耸了耸肩道:“还记得那位意大利人帕西尼先生们?他研究霍乱研究了一辈子,早就根据尸体解剖的特征提出过,要根据水样便的成分来给病人们补充水分……”

    “呃……”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一众人都愣住了。

    真相,就这么简单?

    “是的,就这么简单!”

    点了点头,约翰默默的为那位帕西尼先生致哀。人们都说,大多数艺术家只有等死了之后才能得到承认,比如说梵高等人,活着的时候作品无人问津,死了之后画作价格再高又如何?但是在约翰看来,这样的科学家反而更加可悲!帕西尼在霍乱领域的研究领先整个欧洲几十年,但是活着的时候却根本得不到认可,甚至连霍乱弧菌的发现都被按在了科赫头上。直到几十年后,帕西尼的理论才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人们才发现他早就提出了补液的理论……

    “既然如此,就让我把这个过程提前把!”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沉声道:“先生们,接下来开始治疗,三个病情稍轻的人口服补液,三个病情重的静脉补液!埃尔利希先生负责口服补液,严格按照我制定的标准进行,剩下的静脉补液由我来亲自进行……”(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为难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一个针头,一个长管子,一个神奇的控速装置。

    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静脉输液包,除了不是一次性的,而且也没有那么精巧之外,和未来的静脉输液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约翰轻车熟路的给三个重症病人挂上“点滴”,然后在科赫等人炽热的目光注视下,耐心的调整着流速。

    还是那句话,超越时代的知识威力太大了。

    对于未来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到医院输液可能都是必须经历的事情。手背上被护士刺入一根针,然后连着一个被高高挂起的装满液体的塑料袋——早些年是输液瓶,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对于19世纪末的人们来说,这套装置实在是先进了,以至于科赫和北里柴三郎等人顿时都看直了眼。

    “接下来,就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

    结束了所有的治疗之后,约翰轻轻舒了一口气苦笑道。

    补液疗法不是万能的,三个症状较轻的病人还好,有补液和磺胺双管齐下的话,救回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三位的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器官的衰竭,能不能挺过来就只能看他们各自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水平了。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埃尔利希先生和北里柴三郎先生好了。”

    想了想之后,约翰干脆冲着科赫低声道:“教授,我们留在这里恐怕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不如一起去研究一下如何尽快控制霍乱的传播?”

    “嗯,也好!”

    犹豫了一下,科赫很快就点了点头。

    科赫虽然很想留在医院里,等待最终的结果出来,但是他也发现约翰似乎对此很是抗拒,有意想要尽快离开医院。所以想了想之后。他还是决定和约翰一起离开,毕竟霍乱的治疗虽然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尽量预防人们感染上这种恶性疾病要更加重要一些。

    “光是这一家医院,今天就收了十三个病人。”

    一边向外走。科赫一边说出十三这个西方世界最为忌讳的数字,表情满是沉重:“如果和以前一样处理的话,至少有一半的病人最终会死去……希望你的补液疗法能够有效!”

    “放心吧,肯定管用的。”

    微笑着点了点头,约翰认真的说道。给霍乱病人们补液。这是未来已经证明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当然有着十足的信心。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控制霍乱的传播!”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约翰立刻便转移话题道。

    “嗯,没错!”

    毫不犹豫的,科赫立刻点头道:“我已经派人采购了大量的磺胺药物,用于治疗霍乱病人!但是可惜的是……磺胺药对有些病人很有效,但是对有些病人却……”

    对于19世纪末的欧洲乃至全世界来说,针对传染病,甚至可以说针对巨额大多数疾病的治疗手段实在是太缺乏了。事实上。除了用金鸡纳等天然药物来治疗疟疾之外,基本上算得上是无计可施。也就是说,人们一旦传染上了霍乱、肺结核等疾病之后,要么就是靠自己的免疫力硬扛过去,要么就是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

    直到约翰出手“发明”了磺胺药,这一切终于发生了变化!

    作为全世界第一种可以正面对抗细菌的药物,磺胺不能杀死细菌,但是却可以抑制它们。所以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本来就有能力清除这些外来的危险,但是要么机体的免疫力太差。要么外来的细菌数量太多,免疫军队无法抵挡。但是当双方坚持不下或者机体免疫力稍稍不如的时候,磺胺的加入就很可能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最终让病人扛过去;但是如果双方的实力对比悬殊太大。那磺胺的作用就实在有限了……

    所以摇了摇头,约翰沉声道:“教授,各种治疗方法只是无奈的最后一步,更重要的是预防!教授,您是细菌学研究的专家,关于这一点想必比我更加的清楚。对吧?”

    “当然!”

    科赫的目光一凝,立刻点了点头道。

    “所以我强烈建议您,立刻向汉堡市政府发起建议!”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沉声道:“必须由政府出面,一方面尽可能的消灭公共环境中的霍乱弧菌,另外一方面的话,也要向市民们大力宣传,尽可能的减少他们感染的可能性……教授,控制霍乱的传播其实并不复杂,按照我提出的那些建议应该很快就有效果了。”

    为了对付这次汉堡的霍乱流行,约翰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第一自然是控制住传染源,也就是已经感染了霍乱的病人们,把他们严格的隔离在专门的病房或者其他地方,除了给予相应的治疗之外,对他们排泄出的所有东西进行消毒!

    其他的话,自然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公共卫生了。

    方法其实就是未来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懂得的道理:别喝生水,所有饮用的东西都必须煮沸了才能喝;别吃生冷的食物,做熟了再吃;注意公共卫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垃圾堆和污水等重点,必须要尽早的打扫干净;其他的还有尽量消灭苍蝇,疏通城市的小水道,消毒自来水系统等等……

    说起来,这次汉堡的霍乱大流行就是因为自来水被污染所致。

    所以约翰提出的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果汉堡市政府能够尽快开始执行的话,不说接下来能很快就彻底消灭这次霍乱,肯定也能大幅度减少感染的人数,至少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短短几个月汉堡就有八千多人死去!

    不过在约翰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科赫的表情却突然变得尴尬了起来。

    短暂的沉默加上尴尬的表情,科赫的反应让约翰微微一怔,随即心中突然觉得有些不妙,连忙急声问道:“教授,你这是……有什么问题吗?”

    “呃……”

    苦笑了一声,科赫无奈的叹道:“约翰,我个人非常支持你的理论,但是……但是想要说服汉堡市政府的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办法

    毫无疑问,传染病是这个时代欧洲人的大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在二十多年后爆发,除了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之外,人类初步掌握了控制传染病的方法也是原因之一。否则的话可以想象一下,西班牙流感如果提前几年爆发的话,各个国家还有能力发起一战么?

    所以汉堡爆发霍乱之后,德国人非常重视。

    作为德国国内现在最负盛名的传染病专家,科赫刚刚成立的研究所派出了大队人马,但是和他一起来到汉堡的还有“天然的霍乱权威”彼滕科夫!这位被认为是现代卫生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科学家,如今正在大肆嘲笑科赫发现的“逗号“,并且坚持认为霍乱是由土壤中的霍乱毒素造成的,而他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所以哪怕约翰的理念和科赫的理论高度一致,想要在汉堡全面实施也不是那么容易。

    听完了科赫的介绍之后,约翰沉吟了许久才建议道:“教授,现在的情况下,我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说服这位彼滕科夫教授,用真实有效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关于这一点,我早就想过了。”

    不等约翰的话说完,科赫就苦笑着连连摇头道:“但是这位教授可是个非常固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接受霍乱弧菌致病论,所以这个方法你就别想了……”

    生怕约翰不相信似得,科赫特意花时间给他简单解释了一下。

    从某种意义上讲,霍乱这种疾病仿佛是印度人对欧洲人的报复。以前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霍乱的传播非常缓慢,但是到了19世纪初的时候,随着英国人对印度的控制越来越紧密,霍乱从南亚正式进军全世界,从孟加拉到欧洲,仅仅只花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当1854年,英国伦敦大规模发生霍乱传染也就不奇怪了。

    当这种被英国人形容为仅次于黑死病的疾病流行时。人们纷纷开始逃离城市,因为按照多数医师们的理论,霍乱是通过土壤中的有毒瘴气进行传播的,只有逃离危险的城市才能找到活路。

    到了1892年。这种理论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瘴气说的统治地位由来已久,哪怕现在巴斯德和科赫已经崛起,细菌学更是如今的热门,但是古老的瘴气说依然非常有影响力。1874年,二十一个国家的政府一致表决。认为“四周的空气是产生霍乱的主要媒介”,

    1884年的时候,科赫发现了霍乱弧菌。

    在埃及,在加尔各答,科赫发现了那个“有点儿弯曲,犹如一个逗号”的细菌。但是这个发现如同当年塞麦尔韦斯的妇产科医师致病论一样,想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非常艰难。

    为了验证科赫的理论,英国人特地组织了一个小组,前往加尔各答检验科赫的“发现”,而正是这个“权威”的小组。回来写出的报告很干脆的否定了科赫的论断!为了表示对这个报告的尊重,印度国务大臣甚至任命了一个由十三位著名内科医生组成的委员会,其中有八位名医生提出一份备忘录,支持英国小组的结论,总的看法可以用一个委员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到的话来概括:“科赫的研究是一场不幸的大失败。”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也就是1885年5月,在罗马召开二十八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卫生会议上,英国代表团成功地阻止了会议对“霍乱病因学的理论性的讨论”!而到了1886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卫生会议”通过一个决议,依然认为空气是霍乱“发生因素”的主要媒介!

    这些事情中。很多人就是受到彼滕科夫的影响。

    马克斯·冯·彼滕科夫,德国卫生学家,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老爷子最开始是慕尼黑大学的一位化学教授。后来又转作卫生学教授,可以算得上卫生学的开创者之一。促使很多学校开设了卫生学的课程。防止居民得病是卫生学家的任务之一,研究传染性疾病自然也是彼滕科夫的分内之事。而在所有的传染病中,最让彼滕科夫感兴趣的是霍乱。彼滕科夫和女儿都得过霍乱,他的女厨师就死于这种病,这些体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并驱使他去研究霍乱传播的途径。并且一度做过德意志帝国的霍乱委员会主席。彼滕科夫很早就发表过一篇论文——《土壤和地下水与霍乱、伤寒的关系》,认为霍乱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四项因素:特定的病原菌、适应的地理条件、相当的气候状况和个人的易感性,并且特别强调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

    相比较于还差一点儿到五十岁的科赫来说,彼滕科夫的资历无疑更深。

    几十年积累的影响力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哪怕科赫的成就举世瞩目,甚至被德国人推出来与巴斯德相对抗,但是在霍乱这个领域里面,很难说他和彼滕科夫的影响力到底谁更高一些。至少对于很多人来说,彼滕科夫就是这个时代“天然的霍乱权威”!

    汉堡市政府,无疑就在两者之间摇摆着。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政客们都一样,当面临可能的严重后果时,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像鸵鸟一样深深的埋起来,而不是当机立断做出自己必须承受后果的决定。所以面对着一个老牌的卫生学家兼霍乱权威,一个现在如日中天的细菌学权威,汉堡市政府真心的纠结了。

    “要不然,你和这位彼滕科夫教授聊聊?”

    眼见约翰有些不死心,科赫犹豫了一下道:“说不定他就是和我不对付,说不定见了你之后就改主意了呢?”

    说完这些话,科赫自己都乐了。

    虽说约翰在欧洲的声望也已经很高了,但是如果去掉亨氏制药公司的加分,比起科赫自己还是差了一些。而且在研究过约翰的霍乱理论之后,科赫发现这些和自己的理论主体上一模一样,只是细节上更加完善而已,拿什么来说服人家?

    “这……还是算了吧。”

    约翰刚开始的时候稍稍心动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想法。那位大佬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干了那杯霍乱弧菌,约翰对此可是记忆深刻,所以想来想去,他都没有信心去说服一个敢喝霍乱的男人。

    所以琢磨了好一会儿之后,约翰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教授,我看您还是尽可能的说服汉堡市政府吧,现在还不是霍乱的高发期,就已经有这么多病例,真要等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恐怕就更严重了!”

    “嗯,我也是这个想法!”

    点了点头,科赫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所以说,我建议两步走!”

    沉吟片刻之后约翰再度开口道:“一方面我们观察一下补液疗法的效果,如果不错的话就配合磺胺来救治霍乱病人们;另外一方面的话,您可以尝试去说服市政府,至少在城市中的局部区域试行推广咱们的控制方案,如果确实有效的话,相信他们应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54/ 第一时间欣赏医师1879最新章节! 作者:草席所写的《医师1879》为转载作品,医师1879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医师1879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医师1879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医师1879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医师1879介绍:
关于医师1879:
西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
这一年,爱迪生向世界展示了电灯,爱因斯坦在德国出生,世界科学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这一年,距离引起诊断学革命的x线被发现还有16年,距离药物传奇阿司匹林的诞生和心理学巨著《梦的解析》的出版还有2o年,距离班廷发现开创药物研发新历史的胰岛素还有43年,距离改变现代医学史的青霉素被发现还有48年!
这一年,距离哈佛大学医学院改革已有9年,但是距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成立还有14年,距离弗莱克斯纳报告发表还有31年!
这一年,距离广东博济医学堂成立已有14年,距离上海圣约翰书院设立医学部还有17年,距离爱德华?胡美奔赴长沙还有26年,距离洛克菲勒收购北京协和还有35年,近代中国医学史上的德日系和英美系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未来。
这一年,约翰?亨特拉尔在百感交集中被人拉上一艘远洋轮船,回到了自己母亲的祖国——美国……
医师1879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医师187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医师1879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