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黄茧TXT下载黄茧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黄茧全文阅读

作者:橙黄茧香     黄茧txt下载     黄茧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章 迷雾 1

    第二天要早起走访调研,会后,我简单清洗了下,驻村两天来又忙又累,回房上好闹钟,倒头入睡,仿佛刚闭眼就又睁眼,还没过不久,我就听见了手机闹铃,忙从床上起身,惺忪睡眼,拿着毛巾,端起杯盆,出屋洗漱。

    大门半掩,屋外天色蒙蒙放亮,伴着清冷空气,灰蓝光线钻门而入,锅巴粥的清香静谧着光影,溢满整个堂屋。

    打开大门,我瞧见组长正跟教授在院里打着太极拳,两人动作舒缓、步履轻盈,合一齐整,我悄身步入院中,他俩见我早起点头招呼,我洗漱完毕,两人也练完收式,组长带好眼镜向我说道:“陈想,你以后坚持六点早起,参加锻炼,扶贫工作会很辛苦,要有身体保证。”

    说来也巧,组长刚关心说完,我那不争气的鼻子突然开始过敏,一连急打了数个喷嚏,崩掉了裤子腰扣,使我脸红气粗、狼狈不堪,我忙一边用毛巾擦拭鼻脸,一边提着裤腰,暗力吸收凸起肚腩,嗯嗯称是。

    众人回到屋中,袁主任已端出早饭,执行着组长昨晚提出的同食同餐要求,早饭是窝头、咸椒与昨天剩饭熬煮的锅巴粥,我吃了几口,窝头干粉只能就粥下咽,组长、教授却吃得水响好似美味,我只能咬牙横心,嚼着咸椒,啃完窝头。

    吃完早餐刚放下碗筷,支书、仲根就赶到宿舍,我们三人忙回屋收拾,袁主任细心为我们备拿三个木拐与装满干粮茶水,出了院门,教授突然想起什么,让我们前走他转身回屋,过了一会,他小跑追上队伍,我看了看手机,时间刚过七点,我们一行5人,开始了第一天的走访调研。

    组长、支书两人并肩走在一行人前面,仲根陪着教授紧随其后,我独自落在最后,倒也轻松自在。

    12月山村的清晨,寒露颇重,加之农闲,石道上少见村人,支书领头穿重重院舍向北而行,走出四十多分钟,面前突然开阔,出现一座圆形广场,广场很大,直径近千米,青石铺就,气势恢宏。

    远观广场中心,在那围种有一大圈茂密山橘子,那些山橘子全生长高大,呈圆形紧密排列,团簇环围着中间某个建筑,让人远望无从窥见,十分惊奇。

    走入广场,支书神色肃严,带着我们向前直行,快到橘树近前时,他这才开口介绍道:“这里就是黄茧村的中心——宗祠广场,广场中心这圈橘树背后,便是黄茧宗祠。”

    “支书,黄茧宗祠,何时修建,占地多大?”由于山橘隔挡,不见宗祠模样,我好奇问道。

    支书答道:“黄茧宗祠建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800多平米。”

    听支书说完,我们三人同打眼窥望,全是惊异。

    这时支书转向,带着我们从宗祠西南岔过,口中说道:“由于今天的调研行程安排满当,要先后考察村北山橘子林与攀登探访三道山正北主峰云雾山,这黄茧宗祠我们将放在整个走访调研活动全部结束后,再来参观。”

    听支书讲说,跟在队伍最后的我,抬头向北远眺,只见那云雾山主峰巍峨高耸,云雾环绕,看着神秘莫测又气象万千,我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众人知今天行程安排较紧,无人多语,都紧随支书脚步加快前行,绕过宗祠广场,穿过院落屋舍,经过大片收割完的稻田,行进40多分钟后,八点半,我们到了黄茧村北。

    此时,我们前方300米远处,出现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山橘子林,整片橘林呈弧形条状分布,树香四溢,我们行到林边,隐隐听到潺潺流水之声。

    “这水流声可是来自那青灵河?”组长侧脸拧眉,问支书道。

    支书忙答:“正是。”

    与此同时,教授举止怪异,抢前几步,闪身入林中,众人不解,忙跟随而入。

    入林后,教授左顾右盼,像在寻找什么,走出十几米,他来到一株山橘树前蹲下,用手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前嗅闻,我感到好奇,凑近前去盯看,惊奇地发现,在那株山橘子茂密枝冠中,枝叶互相缠绕,其高处结挂有两颗青色山橘。

    我惊喜万分,伸手向上指点,口中高喊:“看哪!看哪!”

    组长、仲根跑到近前,仲根高瘦眼尖,一眼瞅见青橘,他猫腰钻进树丛,只听一阵窸窣声响,他大手握着三个带叶山橘钻身出来。

    组长扶教授起身,帮他掸净衣尘两人也围凑过来,我兴奋接捧过仲根递来的三个山橘,挑出一个大的,递给了组长,又选出一个鲜的递给了教授。

    “怎么现在还有山橘果?”我边剥皮手中剩下的那个橘果,边好奇向仲根问道。

    仲根忙回:“这橘果只要不采摘,让它挂留在树上,最长半年不腐不坏,不过它影响新枝生长,过度消耗橘树养分。”

    一旁组长听闻,面露诧异神色,他问教授道:“老师,世上真有橘果生长如此之久,而不会去自然脱落?此橘果过季不采不摘,口感品质方面会有什么影响,人还能够食用它吗?”

    此时,我已剥开墨青肥厚的橘皮,油脂、异香四溢,正要开吃,听组长如此疑问,捏拿桔瓣的手悬停空中,一时进退不是。

    教授摘下他的黑框眼镜,对着镜片吹哈一口气,拿在袖口擦拭,低声回道:“覃奋,黄茧村山橘子这种生长属性,在桔木科中,我发现独一份,它根系强盛发达,枝杆茁壮,其整体吸收、转化与生长,都优于其它品类,过季长久不采不摘,不会影响它的食用,但酸度会在橘果中更多积淀,我刚才翻看有果橘树的根土,发现土质明显松软,代表地下根茎活跃,采吸水份供给充足,你们现在就可以品尝,亲自感受一下。”

    我对教授讲得专业技术不是很懂,只见一旁仲根却是钦佩得不住点头,而我在语意重点上抓得很准,同步得出结论,教授所说就是两个字——能吃。

    我尝试着将两片桔瓣送进嘴中。

第2章 迷雾 2

    桔瓣入口经过舌齿咀嚼,汁水充盈,涌出芳香酸甜,但片刻后,口感急变,强酸翻涌,就连我这种从来不怕酸的人,一时也有些抵挡不住,欲呕欲吐。

    组长行事沉稳,不像我直接将两片桔瓣吞入口中,只是小尝桔瓣一口,但即便如此,他也被酸得不断皱眉,教授将手中橘果剥开,与支书、仲根分食,三人吃得倒是不紧不慢,感觉悠然爽怡,我心中好奇,难道他们那个橘果另有不同。

    我凑近教授身边瞅瞧,教授一下明白我的意图,剥开一瓣橘,不动声色递与我,我不好意思接了过来,学着组长模样小口咬食,然而,强酸依旧,蹙眉眯眼我急吐几口,被再次酸翻……

    教授这时从他蓝灰色帆布包中掏出一包纸巾,打开后分发众人,让我们擦拭手、嘴,我敏感多思的性格这时开始作祟,追问教授道:“您之前是不是尝过这山橘子,知道它很酸,想让我们试吃反应对吗?”

    教授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伸出手,在我肩头轻轻拍抚了几下,然后,侧头向着支书与组长说道:“我们到橘林里看下。”

    两人点点头,仲根辩明方向,抢前领路,我们踏着林中小道,向橘林深处走去。

    穿行中,流水声越来越响,组长问起橘林浇灌,支书边走边介绍:“穿过这片橘林,便是青灵河的岸边,整片橘林是由人工从青灵河挑水来灌溉。以青灵河为界,河道两岸分别是山地与平地两种地形,我们这边是平地,青灵河对岸,便是三道山山麓坡地,而此处正对面,是云雾山山脚下那片自然古生的山橘林,我们当地人将它称为老山橘林,老山橘林无人浇灌打理,全为野生,与之相对,我们穿行的这片山橘林,全是改革开放后,由对岸那片自然野生山橘子林,挑选、插枝、栽育而来,村里人将此称为新山橘林。”

    听支书说到这,我好奇心起,跟问一句:“都是同一树种,这新老之别,是后植时间不同,对吗?”

    支书听后,想想回道:“陈干事,既是又不是,准确来说,是不全然,后植时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新山橘子与老山橘子果实的外形、色泽与气味完全一样,但是树形与树果口感却有较大差别,老山橘子枝杆粗壮,根须发达,叶片宽厚,其平均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自然减损极少,橘果口感极酸,而新山橘子正如仲根昨晚开会汇报所说,是打改革开放后,村委挑选仍在挂果老山橘子,插枝移载而来,其间,不断繁殖、淘汰、补种,树龄多在十年左右,橘果口感偏酸。”

    支书讲完,我这才完全理清,寻思新山橘子都已酸得极难入口,老山橘子更酸的话,根本食用不得,留之无用,真需尽快砍伐,换种有经济价值的云雾山茶才行,而新山橘子与食品厂合作多年,价值极限,现在合同执行已然到期,如对方改换配方或新选供货,新山橘子怕难有销路,如此预想,这后面扶贫怕是极具困难、压力巨大呀,不怪组长、教授下来驻村神思凝重,始终都是心事重重,当下亟需确定下来后面扶贫发展项目,想到此,我思绪纷杂不再多问。

    众人向着橘林深处进入,那里橘树生长得枝叶繁茂,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我鼻腔有些过敏,一连接着又打了三四个喷嚏。

    组长从他衣兜里掏出一包纸巾,关心地递给了我,然后向教授问道:“老师,这山橘子的气味如此馥郁,乃物种基因决定,却缘何会形成如此呢?”

    教授思索回答道:“覃奋,这个问题,你问得很好,这山橘子气味芳香非比寻常,乃是经过长时间自然进化而来,其基因结构匹配它所生存的周围环境,也决定着山橘子的繁衍与生存。不知你发现没有,黄茧村所处地貌是一大型盆地,村子三面为三道山三大主峰环围屏障,仅有南面为笔架山延伸过来的低矮山峦,由此,这里天然形成了一种独特、温润、潮湿的局部气候特征,而这种气候非常适宜橘树的生长,但同时,又极易孕生各类虫蚁,加之橘树根茎枝叶果中均含有糖份,糖极为蚁虫所喜欢而生发灾害,故在野外,果树较难生长成林。此处山橘子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经过物竞天择,将富含芳香烃类高油脂分泌基因特性的山橘物种优选、留存出来,每株这类型山橘子,均能通过枝叶、果实分泌出较强芳香油脂驱散虫蚁,令其远离,得以成林,这也就是你嗅闻山橘子如此馥郁芳香的背后原因。”

    众人听闻这,纷纷点头。

    “覃奋,你看!”

    这时,教授在一株山橘树边停驻,用脚前掌划拨开树下杂䓍土尘,我们忙围聚上前,只见那块泥土地上完全不见任何虫蚁。

    组长见此忽问仲根道:“仲根,这若大的新山橘子林,每年维护如何?”

    仲根搓着他那双大手,严谨认真答道:“这整片新山橘子林东西走向,呈圆弧形态分布,总弧长近8000米,弧形最宽处,就是目前我们所在北向这里,宽深约有300多米,东西两头则宽度较浅,最浅处在东面,仅有10米不到。橘林经黄茧村一代人移栽培植已具规模,这山橘子属性独特,在此生长适活性极强,且不生虫病,我们无需进行每日维护打理,每年村委集中召集村民进行三次大的培植维护即可:一是每年开春后,进行山橘子翻土、施肥与修枝剪叶;二是入夏后待到挂果时,再进行一次农家肥追施;三就是秋冬季挂果成熟,组织村民全面采摘。”

    “喔,原来如此,这山橘子除口感偏差外,综合价值还是有的,它对后期开发农户家庭香菇栽植,影响不大。”组长转向教授说道。

    教授此时眼中放光,接话道:“这山橘子综合价值不光有,而且还挺大。”

    “不会吧,它这么酸,只能做陈皮,不仅人难食用,连喜甜的虫蚁都远离它,哪有什么新价值。”我好奇插话道。

    众人听我所说,也都疑惑望向教授。

第2章 迷雾 3

    教授沉缓说道:“虫蚁不喜山橘子并不是因为它的酸,而是之前所说它具有的芳香烃类高油脂及其特殊的气味。自然界万事万物,其极端独特属性中均蕴有好坏两面,自然优选下的山橘子也是如此,其果实偏酸不好,正蕴有果C含量超高的好,且这种天然果C对人体非常有益,既能软化血管、又对祛除血脂、血栓有特效。”

    教授说完,众人“喔”的一声发出惊叹,我忙将准备弃食的山橘子全都剥开,不再管有多酸,眯眼塞入口中。

    继续前行,枝叶错密,困难许多。

    仲根、支书打前带路,组长陪护教授身旁,我帮教授挎背他那蓝灰色帆布大包紧随其后,越往里走,时不时可见到少数枝桠高处,结挂有零星青绿色橘果,我仍就兴奋,时不时惊喜出声。

    支书打头听闻,在林中朗声呼道:“陈干事,这里橘林密集较难采摘,故有遗漏,等下我们要过往对岸,去看那老山橘林,那里橘树高大茂盛,比这里更要密集,更难行进,你还会看到一些自然生长的老桔果。”

    我听后莫名兴奋,竟心生期盼,忙嗯、嗯应吮。

    这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开口向教授问道:“蒋教授,为什么老山橘林中橘树结果越结越少?是因为树龄的老化吗?”

    教授听我问话,扭头回道:“陈想,老山橘林橘树结果率低,是受其基因长期进化所决定,那里树龄古老,密闭难行,古树已无须通过挂果结仔,进行自然繁衍存继,如循常规繁继,又无人为移栽外扩,便会形成橘区越繁殖越密集,越密集越挤兑,最终陷入资源匮乏树群共亡的绝境,加之基因无法控制橘树外扩繁殖,便只能促成树形改变,即橘树生长得更高更大,尽力向上拓展空间;同时,另一方面,基因控制减少自身产果,控制自我繁殖,减少资源夺取,长久以往,便有了刚才支书所描绘的老山橘子林景象。世间万物都受隐密自然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讲,便为道。”

    教授这一番话,听得众人如梦方醒,对他全都恭敬有加,在我眼中,教授原来古板之下,掩藏着无穷阅历、无尽学识,而我对生命,也隐约有了一种新的升化与认知:生命平等,万物有灵。

    此时,潺潺水声越来越大,前方橘林逐渐稀松通透起来,转眼,我们5人便穿出橘林。

    橘林外,是一大片沙石地,沙石地边就是青灵河,青灵河宽约10米,冬季水流不大,此时已是上午九点,冬阳暖照,河水碧波清澈,水声淙淙,确有青灵意境。

    河道对岸,是云雾山山麓延伸,那里一片墨玉团簇,生长一片巨松。

    我们随着支书来到河边,只见河道侧内留有一道明显的水痕印记,河面低于那道水痕印记2米多。

    组长问道:“黄支书,这青灵河有多深?”

    支书看出组长疑问,答道:“覃组长,青灵河平常水深四米左右,冬季枯水季时,水深在三米上下,汛期则到六米,由于河底水草杂生,所以河水深浅有些打眼难辨。”

    我在旁左右寻望,追问道:“黄支书,三道山生态不错,看这河底遍生水草,这河名可是由此而来的?”

    支书忙解释:“陈干事,青灵河名是这里祖辈先人传叫下来,一直延用至今,还未听说其中有什么特别原由,但我估计也是河水清亮的寓意。”

    支书说完,我寻思也是,这河名很是文秀应景。

    组长这时手指对岸,问支书道:“黄支书,老山橘林是哪吗!”

    我忙顺着组长所指眺望,只见对岸巨松参天,宛如一道城墙隔阻,满是阴森压抑,但有丝缕清香从那松林中透出,漂浮而来。

    支书称是,用双手比划一合围手势,说道:“覃组长,野生老山橘林就在那松林后面,由此顺后延伸,直连主峰山脚。”

    “喔!”组长远眺轻应。

    教授插话:“支书,那我们坐船早些过去!”

    听要划船渡河,我内心兴奋,此时大伙所立之处,正是河道一凹缩渡口,支书左行数十步,走到过弯伸头西望,随后击掌三声,接着河道过弯后传来一声口哨,支书忙回头挥手向我们示意,等船过去。

    我们临岸待望,果见不多久由左侧河道顺水转出一条木船,船尾站立一人撑杆划水,廋高身形长手长脚正是仲根,我这才想起刚才出林不见他人,原来却是找船去了。

    仲根将船划到渡口撑杆停稳,支书赶来侧立石阶中段,护卫我们踩踏湿滑青石上到木船,众人上船分前后坐于横乘,仲根长篙倏地抽起,向着渡口青石一点,借着水流撑开船去。船行河中,河岸过顶,长篙翻飞,清波粼粼,那感觉甚是新奇。

    我左右环顾,疑窦心生,脱口道:“不想这青灵河,却有如此之深,它河不像河,沟又非沟,好生怪异。”

    我本是无心自语,谁知竟引发身旁教授共鸣,他皱眉沉思说道:“的确!”

    河道不完,转眼船便停到对岸一处渡口。

    仲根停靠木船,教授抢急上岸,不等我们跟随,径直奔松林而去,上到岸来众人一脸惶惑,组长眉峰一挑,示意众人紧随跟上。

    松林已是云雾山主峰地界,入内光线晦暗、寒气瘆人,我猛打寒噤,身前组长也接连几个喷嚏,不知为何,此时我脑中一下蹦出那禁闭家中,四肢绑捆床上,胡言乱语的皇旺,内心猛然一抽,只觉这云雾山阴森诡异。

    教授身影在远方林中来回闪现,似乎在找寻什么,我们紧紧相随,过了不久,他人在一排参天巨松前停下,待我们跟到近前,他招手示意,然后一头从两株并生巨松之间,钻了进去。

    这一情景将我们四人看得惊愣呆立、面面相觑,随之,组长倒拎木拐,拔开杂枝,也钻身进去,支书、仲根与我,这才反应过来忙从钻入。

第2章 调研 4

    穿过巨松间缝,树后现出一条小道,我们几人沿着松间小道直行约有七八分钟,这时空气中飘浮着的橘树清香变得浓烈而馥郁,我心神一荡,打眼再望,无边无际的野生老山橘林,如墨绿色的巨浪涌现于面前,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刚才见那新山橘林已觉密密麻麻很是茂盛,此时再看这老山橘林,才知什么是真正的繁茂稠密,这里橘树株株高大盘根错节,枝杆绞缠环绕,叶面密不透风,空气弥漫着浓郁的馥香,吸多之后我鼻腔一阵奇痒,过敏又犯,接连打了十多个急促的喷嚏。

    当我从口袋中掏摸出组长递我的纸巾擤擦鼻子时,侧脸望见组长也被熏得眼眶微红,忙递过纸巾,组长闭眼擦拭起来,可能由于多有接触,支书、仲根已然习惯,在此环境之下,并没有什么过敏反映,仲根忙抢背过我们的背包。

    就在这时,从老山橘林中传来教授呼声:“过来,你们快跟上,我在前面。”

    那呼声高亢,中间夹杂着惊喜,众人惊愕寻声觅去。

    老山橘林异常茂密原始,人进林中难辩方向,仲根时时手脚并用拨分枝叶,让我们矮身钻行,我天性好奇观望四下,在那繁枝茂叶的缝隙中,隐约发现几株老山橘树枝头,闪现星星点点的鲜亮青翠,我心中暗生惊奇。

    当我们发现枝叶满身狼狈不堪的教授时,我们全被他身后景象所震惊,此时,就连组长这种情绪极少波动之人,都有所失控微张嘴角。

    在教授身后生长有六株巨大老山橘树,每株橘树直径约为一米,高有五米上下,六树抱团以梅花形共生,枝叶蔓生空中延展遮天蔽日,方圆数丈异香熏人。

    教授站于树前神色安然,我们四人围着树群绕走,观望许久才陆续回过神来,我不断下意识搓揪着自己耳垂,就在这时,支书神色已然复常,开口道:“早前曾听村里老人闲话,传说云雾山老山橘子林是由六株橘树生发而来,原以只是神话,没想今日在此真得所见,那传说竟然是真,这片老山橘子林,在黄茧宗祠石刻里曾有记载,时间大约是四百多年前,照此推算,这六株老山橘树怕有五百多年树龄,真乃罕见!”

    支书平静讲述,却在我们心中搅动起波澜,组长缓步走向树群,伸手抚触那黝黑粗皴的树杆,仲根已是双膝跪地,虔诚默拜,我愣傻当地,脑中全是对自然感恩,对生命的敬畏。

    我痴痴望着树群,傻傻向教授问道:“教授,这、这几株橘树,也、也太大了!它们该,该不会是发生什么变异吧!”

    教授没有回我,而是放下了木拐,脱掉外套,捋了捋蓬乱沾着桔叶的灰发,走近树群中的一株橘树前,寻得一处枝杆低矮处,开始向上攀爬,组长、支书见状,忙凑近几步赶到树下接护。

    教授攀援很敏捷,不一会上到离地3米多高,被摭掩进繁茂枝叶当中,我与仲根也赶到树下保护,众人更是满脸困惑,树上枝叶里不时传出窸窣声,这时,枝叶突然分开一口探出教授头来,他向树下张望,喊道:“陈想,你站到我下方,我扔下的东西,你要接住,听见没?”

    我听得明白,忙移站到位,心念一动,预感到什么,忙高声回应:“教授,注意安全,我已准备到位。”

    树间又是一阵密集窸窣声,接着几粒橘果从树中抛了出来,我眼疾手快一一接住,橘果个个浑圆饱满、鲜亮青翠,有如成人拳头般大小,并散发出阵阵百合般的清香。

    这时,教授踩着枝杆退爬下来,组长、支书、仲根三人忙抢扶上去,此时教授像变了个人一样,古板、忧思卸去,神采奕奕。

    我手捧四粒青橘,与身旁三人一起,全都惶惑望向教授,教授很沉得住气,从我手中拿起一个,慢慢剥开,那橘皮相比新山橘果的皮,明显薄出许多,但水气充足、油脂丰厚、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众人全都神色惊异。

    “大伙别愣着了,你们尝尝这橘果。”教授说道。

    此青橘非彼青橘,我能明显感觉两者不同,但之前教训犹在,我怕再成试验对象,沉住气不敢贸然,认真礼貌地请问教授道:“教授,这,这能吃吧!不会太酸?”

    教授瞪我一眼,直接将手中橘果分成四瓣,分别塞到我们四人手中。

    见教授上了脾气,组长也不敢多言相问,只是暗盯我,向我不停努嘴示意,我瞅见他们三人都盯着我不动不试,心中惬意已然暗生,捏拿起橘片左右不是,教授见四人无一尝试,脸上显出烦燥,组长见后,自顾拿起桔瓣吃了起来。

    我们三人怂在一旁,紧盯组长神情,随着食吃,组长脸上现出一股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由开始慢慢小口试尝,变为直接连片咀嚼,一片接着一片,脸上神情随之一点一点惊喜、兴奋、激动,我甚至能看到在他双眸中,划闪过一道一道神采。

    这时,仲根也行动起来,他将手中桔瓣一把全部塞进口中,用力咀嚼,欣喜沿着他明晰的眼角纹向上攀爬,在他宽广的额头上荡漾,我与支书惊诧互望了一眼,然后低头各自试尝……

    甜,甘甜纯净,如蜜一般;香,清醇绵厚,似百合默开;久,回甘久持,留香挂齿,余味不绝,众人谁也没有说话,各自沉浸于自身感受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众人才陆续回神,八只眼睛紧紧将教授锁住,静等他开口解释。

    教授瞧见众人反应,烦躁尽褪神色安逸,一点不急。他穿好外衣,背起挎包,拾起木拐,向橘林深处一点,说道:“烦请支书、仲根,带我们继续前行,还有走访调研,待最后忙完,出老山橘林,到那云雾山山脚开阔处,寻一歇脚点,我会将此件事情的全部原委告知大家。”说完,教授脸上转而闪过一丝凄愁。

第2章 调研 5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再言,随即行动起来,橘林野生密集,进往深处,几乎无路可走,我们听从支书安排,仲根打头探路,支书截后收尾,我们工作组三人拄着木拐随行其中……

    老山橘林很大,它不同于新山橘林圆弧形分布,而像一片舒展的树叶,静怡铺敞于云雾山麓之下,青灵河岸之畔。深处,古生橘树全长得盘曲高大,随随便便一株,直径都有炒锅大小,树龄都在百年以上,由于枝叶密集,很多时候,我们无路可走,必须爬树翻越,这更添跋行之难,与此同时,橘林深处异香更盛更浓,我那过敏的鼻腔随之遭罪,一时,鼻涕不止,喷嚏不断,引得众人关心询问。

    如此情境之下,教授却很忙碌,不时停下身来,在他大笔记本上标注写画,众人只好随他边走边停,在其停足处,我们竟然发现共时结有墨绿橘果与鲜亮青翠橘果的老山橘树。

    教授沉稳地指挥支书、仲根帮助采摘,要求每株结果橘树,不同橘果分别采摘,同时,他从挎包之中翻出一个折叠好的布袋递给我,口中说道:“幸亏早上出门记起,陈想,你负责装拎,覃组长,你帮助按株标记。”说完,又从包中摸出一个记号笔递给了组长。就这样我们几人停停走走,只忙到午后时分,才穿出老山橘林,这时布袋之中已装有20多斤的两色橘果。

    云雾山主峰巍峨秀险、云雾环绕,显得幽秘莫测,它是三道山三大主峰之中最高一座,穿过橘林,我们抵达云雾山主峰正南山脚,山脚前有一处杂草坡地,坡地过后山势陡然拉升,其间遍生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植,更显远古神秘。

    教授找到一处空敞坡地,喊来我们停驻休息,支书帮着组长分发袁主任为我们准备的中餐馒头、咸菜,由于没想到会在老山橘林耽搁过久,只到此时,大伙早已饿得肚中咕叫,立时狼吞虎咽起来,我竟第一次发现馒头就咸菜如此可口,一顿猛造,山下干冷,我们都吃得满头大汗,午餐吃完,教授让我将布袋提来,取出橘果按标注记录在本,然后将两色青橘均分众人,大家知教授将要讲述,全都屏息凝神齐望向他,此时教授神色有些凄凉,向众人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大伙选取鲜亮青翠橘果食用,随后,他长叹一声,慢慢讲述起这橘果的由来。

    四年前,第四届全省农村对口扶贫工作展开,省委组织部、省农科院、省属国资企业华中国信集团公司,三家同被分在114扶贫工作组。

    当时,我正好去省里参加一个农业农村工作会,会上碰到了分管农村工作的高官鲁育成,我与他是老熟人,他对三农工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会歇时,他找我主动说起了即将开始的新一届扶贫工作,希望省农科院能抽派技术骨干下去,帮助扶贫地区发展起特色扶贫产业与项目,用产业、项目推动发展,试点扶贫变脱贫,即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脱贫。

    我当时听完极有感触,回来向院领导汇报后,院里便开始人员甄选,但工作确实难做,一是黄茧村位置偏远,往返不便;二是村里各方面情况较差,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三是院里技术骨干全都拖家带口主责项目极难抽身,筛选来筛选去,始终定不下人选,最后,我想到了自己学生庹磊,他年轻、单身、有知识、懂技术、爱钻研、肯上进,倒是符合扶贫人选要求,不过我之前一直将他排除在外,是因为他当时已定婚,婚房才装修好。

    我当时太过自私,尽管有些犹豫,还是将此事说与他听,本想听听他的意见,商量出个折中方案,如他先下去扶贫一两年,调研确定出当地能发展什么特色产业项目,依托工作组,制订出发展规划,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等院里缓出人手,再将他抽换回来,这样,他政治、专业、能力等多方面既能趁这个机会得到一次极好锻炼,也为他个人今后更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谁知,这事我只说了个开头,他竟想也没想,一口答应了下来,我当时听了,心里反而有了顾虑觉得不妥,想他这只是一时冲动,便要他回去与女友商量商量,考虑几天再说,没想到,两天后,他就找到了我,说他已与女友拿了结婚证,他妻子说只要是他想做的都支持,他们商量各自先以工作为重,过几年后再要孩子。

    当时,我真没有想到,在城市里成长的这新一代年轻人,也是有追求有担当的,我们老一代看问题过于古板、过于狭隘了,随后,我将自己对此事的真实想法,原本告诉给他,他听后对我关怀很是感激,也告诉了我,他之所以有此选择,只是对农科工作与专业的热爱,因为年轻,他想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多尝试一点,多亲历实践一点,至于后面事情,根据需要与变化,完全听从组织安排,这件事情就这么给简单的定了下来,

    教授说到这时,和蔼望了我一眼,我立时感知其中寓义,但深知自己参加扶贫初衷远非如此,一时羞愧难当,低下头去。

    114扶贫工作小组筹建完毕,快速驻村开展起工作,通过一段时间考察、走访与调研,结合黄茧村具体实际,他们制定出两步走扶贫工作规划。

    两步走以每三年为一步,头一个三年,主要是基础建设与项目筹备,后一个三年,是项目落地发展与推进,具体来说就是头一个三年搞黄茧隧道的修建,三网联通的落地,电力设施的翻新,现在这三年是要做云雾山茶与花茹种植两大项目的发展与推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庹磊去后不久,便给我打来电话,说起了扶贫地黄茧村的现实情况。那里整个山村被大山环抱、阻隔,人、物进出十分困难,工作组经过调研认为,如果先发展项目,那么后期依然要面临货物运输困难的问题,那时再修挖隧道这个大工程,物力、财力、人力,精力怕都难以跟上,到时既没发展好经济,又没服务好村民,两头都可能落空,因此,工作组大胆决定变更方案,先集中工作组、村委与全村之力,挖通修建这条黄茧隧道,落地三网联通,让山村与外界真正全方位联通起来,为后面扶贫工作的开展,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村民们生活的安康,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第2章 调研 6

    如此变化,将我原先安排规划一时打乱,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看到那里最真实的贫困,反而感召、激励、坚定了庹磊扶贫下去的决心,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没有任何个人要求,这也让我感动不已。

    后来,庹磊几次想借着扶贫单位赠送扶贫物资之机,邀请我到村里慰问与考察,当时,黄茧隧道已开建,他心中始终关注发展何种项目去帮黄茧村扶贫增收,那时,他不断熟悉掌握村情村况,已对项目有了个初步设想,就是将花菇七号这个种植项目,落地黄茧村,因此,更想让我过去给把把关,定定调。

    单以花茹种植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适合农户家庭生产的项目,它投资小,占地少,种植便利,规模自主可控,非常适合家庭2到多人种植生产,加之现在城里人,对营养更重视,优良农品需求与日俱增,黄茧村选择花茹种植这个项目确实不错,工作组当时也已将这个项目纳入考察视野。

    就在我工作得以抽身,答应庹磊准备下村前,家中却遭意外,夫人突发心梗,我又工作在外,女儿一家远在BJ,致使抢救不及,猝然离世,我当时悲痛不已,人生全然进入至暗时刻,女儿多次要我早点放下工作,搬去BJ与他们共同生活。

    教授说到这时,轻轻长叹了一声,此时,我听之竟感同身受,心中泛起一阵酸苦。

    接着,教授继续往下讲述。

    那以后,院里领导一边为我工作减负,一边让我兼任院里农村扶贫工作的调度与统筹,想让我转变下工作强度与频率,帮我过度调整一下。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并没有告诉庹磊,不想让他多生挂记,后在庹磊再次邀我下村考察时,我才一口答应下来。

    2010年5月1劳动节那天,我趁着假休,独自乘车第一次下到黄茧村,庹磊头带着安全帽满身泥浆,在三山公路拦车接到我,当时他又黑又瘦,我几乎都认辩不出,幸好我看到两只炯炯有神、蕴含无限憧憬的眼睛,让我感受了为理想追求,畅跑着的灵魂,我一把将他紧紧抱住,那双眼睛笑得黑白分明,青春激扬。

    那时黄茧隧道已开工建设,工作组、村委带领着全村人,都忙在工地,而我来前特意嘱咐庹磊无必要不声张,不要给工作组与村里添麻烦,只说是单位农科院派人下村实地考察做个研究,故只有工作组、支书、袁主任夫妇知道此事。本来花菇项目考察调研,我预想花三天时间,却不曾想,在这里,意外经历了两件特殊事情,一留便是六天。

    这时,支书低声“嗯”了一下,用手轻拍了额头,说道:“想起来了,是有这事,当时庹研究员也没过多介绍来人,只说是院里同事,帮忙研究这里土质成份,为今后当地发展农科项目提前做些准备工作。”

    教授轻轻点点头,停了停继续道:到村后,庹磊便请假没再去隧道工地,而是带我在村中四处走访,围绕花茹种植各方面准备,进行了大量沟通,花茹项目我很熟悉,因为在省内其他村镇已有推广种植,反应良好,黄茧村这里,又确如庹磊设想,有着许多适合花茹种植的独特优势,如:这里规整、宽敞的村民屋舍、清新的空气、温润的盆地气候等,后期黄茧隧道一旦打通,进出运输难问题立马解决,项目便可全面铺开、推广与落地,那时,我胸中已然有数,只是内心犹疑斟酌,鉴于多个花茹新品种,今后在此到底推广哪个花茹品种更为适合,也更能给这里村民带去最大经济收益,所以当时我没有对项目完全确认,随着庹磊陪着我继续走访,我意外在此有了新的发现。

    一是黄茧村村名的由来,让我得知古时这里曾有桑蚕养殖,蚕茧天然黄色极其珍贵必名声远播,当地以此为名,这倒是一种很好农户经济,只是不知后来为何没能传承下来,我多处走访,也寻不见任何养蚕织纺痕迹,甚是奇怪。

    二是,我在黄茧村屋前院后看到了山橘子,这是一种当地特生橘树,我经过仔细辩识,确认它是一个新品种,一直没有为外界所发现、研究与记载,这次发现让我兴奋不已。

    我详细向庹磊问询,得知我所见到的山橘子为村民们自家散种,用于护院驱虫,在村子北面,有一大片这样的山橘子林,由于口感酸,难有销路,现为一家食品厂提供橘皮原料,经济效益微少,加之大山锁闭,更谈不上发展什么山橘产业,那几百亩的橘林,村委与工作组初步打算,黄茧隧道建成完,另辟发展新产业,如茶苗栽植。

    我听到山橘园有数百亩,心中一跳,忙让庹磊带我过去查看,当嗅闻橘树异香,亲见橘园盛景,眼前的一切,让我兴奋不已,我激动在橘园中采摘了大量橘枝样本,随后,庹磊带我到青灵河边净洗,不想,我在河岸边远远望见对岸那片野生老山橘林,那一刻,我瞬间石化呆立无语。

    庹磊后来告诉我,黄茧村山橘园,便是人工从老山橘林那边移栽繁殖而来的,当地人对三道山有种特殊敬畏,加之野生老山橘林所结橘果过酸,极难食用,所以老山橘林基本无人去往与打理。

    隔天,庹磊弄到木船带我渡河,我俩寻到一条小路进入老山橘林探查,在那,我满眼见到的全是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橘树,那简直是我之前见所未见、知所未知的奇景,当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已眼中所见。我们一直往橘林内部探查,最后,我们发现了老山橘林里的树王,就是你们刚才见到的那六棵老山橘树,当时的我,震惊得浑身颤栗,体形如此巨大,树龄久远的橘树,估计世间除此绝无仅有,它可能就是这整片野生橘林的始祖与发源,就像那武夷山大红袍茶第一代母树一般。

第2章 调研 7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我欣喜若狂,小心翼翼进行了枝、叶、果全面采样,将其带回省城农科院详尽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果超乎想象,六株古树平均树龄560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存活时间最久的橘树,也是三道山所有新老山橘子的母树,为第一代橘树,老山橘林中生长的其它橘树为第二代树,均由第一代母树自然繁育而来,平均树龄三百年左右,黄茧村人工移栽的新山橘树为第三代树,源于第二代树择优繁育,研究发现树龄大约60年左右,而山橘子这些神奇属性,与云雾山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及母树基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研究分析,我还惊喜地发现,老山橘果皮、汁、瓤、肉中,富含的营养元素超多超高,远非其它水果所能相比,其含有钙、铁、镁、锌多种矿物质与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另维生素A、B、C的含量,是猕猴桃加砂枣的7至8倍,这些不算,最为奇特的是,山橘果中含有大量硒元素与花青素,这两种天然物质能抗衰老与提升人体免疫力,且效用显著,而如此之多营养元素聚于同一水果之中,非常罕见。

    这一发现让我激动无比,并预感坚持发展、优化、推进山橘种植,将是黄茧村最好的扶贫项目,于是我针对山橘酸、口感差缺点,不断进行优选、嫁接、杂交等多种方式进行改良,先后走访了全国著名柑橘产区,如:广西的沃柑、南丰的蜜橘、四会的砂糖蜜橘、四川的不知火、肇庆的贡柑、赣南的脐橙等多地,不断培育实验,却难有突破与改善,整个山橘改良项目始终没有进展。

    来年春末,我去浙江宁波下辖象山县出差,事情突然有了转变,那里设有一个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出差到那,主要是考察了解一项渔业养殖新技术,没曾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那里竟有了收获。

    渔场考察完,保护实验区同人开车接我外出吃饭,在酒店饭桌上,我意外品尝到当地一种柑橘,那柑橘,颜色鹅黄,气味芳香,汁水充盈,外形与山橘果倒很相似,不过果实较小一些,但重要的是,它甜度极高,这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向当地同人打听后得知,这是当地种植的一种常见水果,俗称小春柑,它还有一个学名叫媛小春,是一种以日本清见为母本,黄金柑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柑橘品种。小春柑每年8月挂果,十一月开始采收,最晚在跨年二月仍可收获,加之保鲜冷藏,可多贮藏3个月时间入市,所以夏初市场仍有销售,其整个挂果、采摘时机也有山橘子高度重合,我当即预感两者嫁接的话,可能有戏。

    饭后,我请同人帮忙联系了象山县小春柑种植园,在种植园老板带领下,对小春柑进行了详尽考察,通过考察,我发现了小春柑速生、喜温湿的生长特点,它与山橘子嫁接非常适宜,另外,小春柑还有一正一反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它易生虫害,特难维护,另一个是它果肉中含有极高的诺米灵成分,癌细胞在诺米灵作用下能分解,而这两点又与山橘子特有属性高度互补,山橘子富足的油脂芳香,天然驱离虫蚁,而高硒元素与诺米灵成分同存相辅,能放大抗衰、防癌功效,当时,我强抑住自已内心狂想,收集带回了大量样本。

    回来后,我立即备制了50份实验嫁接用苗,趁着庹磊回院里扶贫请款,让他带回黄茧村,在老山橘林里结橘果与不结橘果两类不同古生橘树上,分别进行暗地嫁接实验。

    四月底庹磊返回黄茧村,便立即进行了嫁接实验,每半个月一周期,对实验结果观察后,拍照发我邮箱。

    整个嫁接实验进行得非常顺利,完全如我预想,嫁接在结果与不结果老橘树上的所有新枝,全部存活,且长速惊人,同年七月,少数新枝开始挂果,九月,新果待熟,外皮紧致,色泽青翠,奇怪的是,那色泽既不同于老山橘果的墨绿浓厚,也不像小春柑的淡素鹅黄,始终就只鲜亮清翠。

    庹磊觉得它像停止了生长,过了十一国庆,其外皮颜色仍然保持稚青色,这让他开始动摇,途中着急几次向我电话汇报此事,我让他保持冷静、耐心观察,到了十月底,反馈情况仍无任何变化,但我掐算日子,确定此时橘果应已成熟,便让庹磊不管色泽采摘试吃,过后不久,我便接到他追来的电话,电话里,他语无伦次,只是兴奋的不停喊叫成功了、成功了,而后语音哽咽着告诉我,嫁接生长的橘果又香又甜、汁水充盈,口感无与伦比,我听后心头一稳,长出一口气来,随后嘱咐他不要声张,尽快将橘果送回,让我进行营养成分化验检测。

    当个体检测结果出来时,我完全震惊了,数据显示山橘子与小春柑嫁接繁殖非常成功,新橘果口感甜度已达最佳,所含营养成分丰富多样、均衡高值,与之前设想的完全一致,两者嫁接不光短板互补,更实现了优势一加一大于贰的进化升级。具体来说,口感上新橘果继承了小春柑的甜度与细润;气味上则继承了老山橘果的芳香馥郁;营养上综合了两者所有的成分并继续提高,在生长上,则摒除了小春柑易生虫害的缺点,吸收了它生长快速的优点,并继承保持以老山橘树为主体的全部生长特性。

    担心检测失真、不准与异变,随后,我将送检的所有橘果样本逐一复检,最后全部所得结果完全一致,此时,我才真正确定实验成功,当我将结果告诉庹磊,他再次欣喜无比,不过喜悦之后,他认为新橘果还有一点不足,就是那青翠的果皮颜色不太理想,缺少丰收的喜庆与视觉的感染,如果能对其定向优化改良,便会十分完美。

    对此我有过考虑,但最后又全自我否定了,在几十年农科研究中,我感知这世间万事万物没有绝对完美,事物到了极致,便会走向反面,老话所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便是此理,这种稚青翠色是新橘果明显缺点,但如能反过来想,它口感甘畅、气味芬芳、营养高值,那醒目的青色,反成它在市场上柑橘全部艳色中的最大亮点与醒目标识,而最终能在市场中竞争存留下来的,一定还是其优良品质与独特口感,那宁静至远,正如此寓。

第2章 调研 8

    当时想到这,我脑中灵光一闪,青、宁两字结合一起,别有新意,就它取名青宁柑,庹磊得知这个命名,与其背后含义,完全认同非常喜欢,就此,我们将它定名为青宁柑。

    科学是严谨的,为了保证嫁接实验全面成功,必须花时间,再进行一次更大范围嫁接实验,故此,庹磊按照我的要求,没有对任何人提及此事,而是继续暗中在新老山橘林中,分别进行了96株嫁接改良实验。

    今年来,据庹磊反馈回的消息,三道山地区雨水过多,但青宁柑长势反而更好,最早一批青宁柑九月便挂果成熟,庹磊第一时间将其采摘带回省农科院,我们再次进行测试分析,最终所有数据与之前完全一致,嫁接实验异常稳定全获成功,即便如此,我依然嘱咐庹磊要沉稳定持,继续观察过多雨水对后期挂果的影响,待到年底,实验完结数据无异,再将这好消息一次性汇报给工作组,供其规划后续工作。那时,我也正好做完这件工作上极其重要、极有意义的事,正式退休,然后安居BJ,与女儿一家生活。

    庹磊既不舍又高兴,听从了我的意见,并强抑住内心喜悦告诉我,黄茧隧道年底贯通,明年发力青宁柑项目,黄茧村脱贫可期,他也与媳妇商量好,趁着扶贫基建完成项目上马,明年他俩准备抽空怀个孩子,媳妇安置在娘家待产,待他归来,枝开叶散好事成双,孩子名都已取好,不管男女就叫庹平,平平常常的平,人老了,听这很是高兴,对那个名字我有些不解,问他何意,他取笑我老糊涂老古板,说庹平隐音就是脱贫,我俩大笑不止。

    那知事生突变,后来工作组在检查黄茧隧道工程收尾时,突遇山洪泥石流,全部遇难牺牲,我得到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那时心中巨痛无比,夜不能眠,前年才送走老伴,现又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自已最年轻的学生,且这次黄茧村扶贫,又是亲自告知庹磊,亲自将他送去的,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父母,他的妻子。

    经过两个多月的煎熬,就着114工作组重新筹建,我向院领导报名,提出返聘驻村参加扶平,希望完成庹磊的遗志,正巧原覃奋邀约,我便跟女儿与院里做了一些工作,终于成行,这便是现在你们所吃到这青宁柑背后的由来经过。

    教授讲完静默无语,众人全被这段曲折隐秘的经过所震撼,我心猛然被什么所触动……

    过了许久,组长开口低声说道:“老师,这青宁柑铺开种嫁接后,我们就进行商标注册,像那小春柑一样做出品牌,做出效应。”

    教授微微一愣,忽而说道:“覃奋,你这一说,倒是提醒了我,这青宁柑还有一个奇特属性,刚才没与大家讲说。”

    “蒋教授,那是什么特别属性?”仲根大手搓拧,急问道。

    “不知你们试吃时注意没有,这青宁柑果肉细润没有果籽,故它是通过嫁接改良长成第一代,而要移栽扩产,必须进行剪枝插枝第二代繁育,这是它的繁殖特点,但更为奇特的是,当时进行山橘子与小春柑嫁接实验时,我曾同步在省农科院的实验大棚里,也进行了五株嫁接实验,但是结果极不理想,应了一句老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嫁接三例失败枯萎而亡,两例存活,一例结果便掉,一例果如干枣不长,其营养成分全失,也宣告失败,我又查遍国际果树作物基因库,全无此山橘品种发现与记载,最为相近的,只有一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神农架原始森林考察时发现的两株稀世古橘,当时已然木化,与此也只有四分相近,这就说明山橘子只为三道山地域生长、演变、独有,而当地气候、水土、环境与它高度关联,不管新老山橘枝,还是嫁接改良与繁殖的青宁柑苗,一旦移植到其它地域,多无法再生,或是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萎变,所以青宁柑无法异地种植,就算种植能活,也结不出的如此果实。”

    众人听后这才明白。

    组长轻声接道:“教授、那就是说,这青宁柑项目只能在三道山区域发展。”

    教授严肃、认真地点点头。

    “发展就要形成规模,规模才能生出效益,我记得副村长汇报时曾说,黄茧村新山橘林为460亩,另有50亩为村民屋前院后的自种,这50亩不算,如果要打造千亩青宁柑园,必要过河,将这老山橘林一起改良,统一规划,支书,你看这三道山,还有什么空余荒地,能够用来开发种植青宁柑?”组长蹙眉问道。

    仲根看了看支书,又向笔架山方向望了望,支书想起了什么,回组长道:“神灵山与笔架山山脚下,零星有一些荒芜坡地,除此之外,便是翻过这笔架山主峰,在其背后,有一处纵深大峡谷,绵延数百里,峡谷内半干半湿,杂草丛生,倒可用于青宁柑种植。”

    组长眉峰一耸,目光精闪,看向教授。

    教授听闻,一脸沉思,慢慢犹疑问道:“支书,除此之外,还有……还有什么其它地方吗?”

    支书低头想了想,与仲根互望无后,向教授摇了摇头,说道:“除此之外,只有我们相邻的铁门村、石岗村,剩有大量空闲土地。”

    “喔,这两个村为什么会大量剩有?”组长不解,跟问。

    支书忙解释:“这两个村都不以农业为主,他们紧邻三山公路,各有特色产业,石岗村刻碑制砖,铁门村生产日化清洁用品。”

    听支书这一解释,组长、教授与我都很惊讶,想不到,这邻近两村如此特色、如此活力。组长说道:“山区偏远,邻村集体领头发展特色产业,很不错,我们改天过去看看、学学。”

    支书忙说:“我们后面调研有走访笔架山与神灵山,到时可顺道过去拜访拜访。”

    “好,就这样。”组长一口回道。

    这时,我想到一个问题,问教授道:“教授,按你所说青宁柑的繁殖属性,我们接下来大力发展其种植,那不是蝎子尾巴独一份?”

    教授侧头看我回道:“还真是!”

    我立时激动起来,从布袋里摸出两个青宁柑,又闻又看,兴奋说道:“好事不宜迟,开年就干,到时再把那笔架山大峡谷也满种青宁柑。”

    仲根听我这么讲,两只大手紧张捏搓着。

第2章 调研 9

    组长接过话头,细问教授道:“老师,支书刚才说得地方,确定适合种植吗?”

    教授沉思道:“我推测三道山区域应该都适合,这里气候相近,土壤中所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应都相同,但具体还要实地探查确认,不过……”

    教授说到这里,突然犹疑停了下来,过了一会才又接着说道:“那笔架山大峡谷地貌有些特殊,要到走访探查完后,方能确定。我驻村之前,与象山县小春柑最大种植园主联系过,他们繁育有大量小春柑枝苗,如果我们需要,他们可以按时、足量、优价提供。”

    教授的话让众人疑喜交织。

    仲根有心问道:“教授,那我们还有无必要联系那个食品加工厂,延续明年合作?”

    教授看看组长又看看支书,说道:“如果确定明年发展青宁柑项目,那将无山橘可供出售,就此合同完结,不能续签,后期青宁柑挂果,也不可能再作为橘皮用料出售,我们要自行销售。”

    组长双手一拍,沉声说道:“这青宁柑品质如此优良,至于销售的事,回去后,我会慢慢再想办法。”

    仲根听闻按耐不住兴奋,在支书身后来回走动,支书倒是神态淡和而恭谦。

    这时已过下午两点半,组长抬起手腕,看了眼手表,问道:“支书,今天时间不早,你看还能不能登访云雾山?”

    支书忙答:“组长,此时云雾山上湿气转重,拖至晚归更怕山路难行,明早再登山为好。”支书话说完,仲根轻轻附和一声。

    返程途中,众人聊着青宁柑,步履轻畅不少,只有我,在穿越山橘林中,鼻腔过敏愈加严重,不住喷嚏搓揉。

    到宿舍后,支书与组长约好明早碰头出发时间,便带仲根离去,晚饭前,我试着整理记录完当天工作日记,饭后,组长喊教授与我一起出院散步。

    山村四野暮色低垂,几颗寒星嵌于天际,发出幽幽寒光,我们沿着村南田埂向西慢行,组长、教授并排在前,边走边聊说着调研事宜,我随行其后,思念如同潮涨,一波一波涌来,全是晔琪倩影,心痛茫然……

    第二天一早六点,我们三人用完早饭收拾完毕,支书一人准时赶来,言说:村委几人今天都有安排,云雾山他较为熟悉,今天由他一人带工作组登山走访。

    出门时,袁主任为我们三人准备好木拐,并嘱咐我们山路难行,多加小心。

    由于不需探查山橘园林,支书带我们由南捡一条小道直插西面,走出不到半小时,便听水流哗哗,此时天刚黎明,远处高峰危耸、怪石嶙峋,组长问道:“支书,前方这座高山可是笔架山?”

    支书忙答:“正是,大家面前这座高山,便是三道山之笔架山主峰,我们已抄近路到了青灵河源头,从这里我们行船,顺着青灵河直抵云雾山脚,再由山脚左侧一条小道上山,最为便捷。”

    听完支书介绍,众人加快了脚步,不一会便来到青灵河源头。

    源头远眺,可见多处水幕,从对岸山腰涌流而下,在山脚一平台处,汇流成了一道10米多高7米多宽的豁口瀑布,瀑布顺着山石,错落而下激越凑鸣,汇流成了青灵河源头。

    支书船尾撑船,组长坐在船中偏右,我坐偏左,教授坐在船头,这时天已放亮,船缓行河中划破水面,船前右方满眼新山橘林,尽管初冬时节,橘林生长却是格外生机盎然,左方山峰突兀奇险俊秀,教授手握数码相机不怕风景,却是奇怪地对着两边河道不断拍摄。

    船顺水而进,支书稳立船尾,不时用撑杆左右点撑河道两岸,借力控制船行方向。

    这时,教授扭身回头问支书道:“黄支书,这青灵河多长,它最终流向哪里?”

    支书手握竹杆向河道左壁点撑一下,船头向右,侧弯而过,待船行稳,朗声回道:“蒋教授,青灵河河道全长九十六里,起源于三道山笔架山主峰下,由山中积水聚流而来,后沿村子与三大主峰之间凹陷河道环流,后流进神灵山山麓下的一片砾石滩中,在那里,潜入地下暗河,最终再从神灵山主峰后七十里外的峡谷中涌出,并入铁门村外的苦桃河中。”

    教授听完,沉思片刻,疑问道:“支书,你知道这条青灵河是自然形成,还是后来人工开挖?”

    听闻教授所说,支书脸色倏然急变,瞬而呆愣。

    这时,天已大亮,金色的晨光轻铺在绿色的河面,橘香浮溢,一切宛如油画一般。

    支书过了好一会,才回道:打小他便在这河边玩耍,从没听村里人说起青灵河有什么特殊由来,以此看来,这条河流应是天然形成的吧!”

    支书说完,教授连着自语两声:“奇怪……奇怪!”

    坐在教授身后的组长,正仔细打量着两岸橘林,没有回声,我心中好奇,有些沉不住气,扭头向河道两岸左右瞅望,自问道:“除了河道颇深,其它还好,哪里奇怪呀?”

    教授肩有些微扛,背身缓语道:“庹磊早前曾与我讲说,几天前又听支书介绍,此黄茧村古时曾为茂密原始森林,它地处高山盆地,就算长年累月山洪积水下泄冲刷,这里也绝不会形成如此深沟河流,而只会成形湖泊、湿地或滩涂,青灵河道深八米有余,冬季枯水期,水深三米,夏秋汛期,水深六米,其平均水深为四米,这些不像自然构造而成。”

    听教授这么一说,回想自已昨日坐船时的感受,心生异样,不禁也好生奇怪起来。

    说话间,左岸出现了一个小的码头,支书竹篙入水,慢慢将船撑靠岸边,待我们拾阶上岸后,他拴套好船,赶上岸来,这时,我们已来到云雾山左侧的山脚之下,由此上望,主峰高耸入云、水墨清秀。

    面前为整片松林,码头上来右侧斜对,林间掩藏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支书轻车熟路领头带着我们钻行其间。

    顺着林中羊肠小道上行,约莫走出半个时辰,林间树木变得多样而密集,我走在教授身后,见他不时拾捡地上落叶,有些不解,追上问道:“教授,你捡这些做什么!”

第2章 调研 10

    教授边走边说:“这些树叶,可用来标本,我现在发现这松林之中,竟杂生有许多不同树种,你看那是柘树,这是乌桕,还有哪,是枫香!”我顺着教授手指,只瞅得眼花缭乱,但所见树木在我眼中差不多全是一个模样。

    这时,我们正穿越松林向山腰行进,周围树木随着上行,变得愈加高壮粗大,各枝条上,缀生许多的绿絮丝绦,我很是好奇,再教授问道:“教授,这些树上生长的绿绦是此什么?”

    教授抬望一眼,回道:“这些绿丝绦又叫树胡子,也有叫作女萝、松落、海风藤、山挂面等名字的,它是一种地衣类松萝科植物,是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长着这种树胡子多的地方,表明那里空气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污染,因为一旦空气污染,树胡子是不会长出来,但华中区域密林之中极少见到如此景象,我上次看到如此大面积的树胡子,还是在XZLZD区密林考察时,这里得见,真是神奇。”

    与支书一起走在前面的组长听闻教授所说,侧脸问支书道:“支书,这云雾山平常怕很少有人上来吧?我看这里完全是片原始林区,估计从没遭受过什么人为采伐破坏。”

    支书忙道:“居住三道山周围的人,对云雾山都很敬畏,传说明朝黄茧绝迹,便是那山神显灵,告诫在此聚居猎户,应敬山尊林谨取慎猎,今时谣言又起,传那痴疯病生发云雾山,同是山神显胜,警示人勿扰山,故古往今来,当地人都对这云雾山远敬避之,再者这云雾主峰,常年云雾缭绕,山路难行,确极少有人愿意前来,也就更谈不上采伐破坏了。”

    我好奇心又起,刚想开口发问,鼻子又一阵过敏,急打了三个喷嚏后,才向支书问道:“支书,村民们现今不再上山拾柴吗?”

    支书侧身摆手道:“村民们不愿过河拾柴,一是敬山、二是麻烦,只是多在村南山坡捡拾,去年扶贫工作组为解决村民拾柴生火不便,防范用火安全,还专门给黄茧村每家每户赠送了一套户外太阳能加热器,极大解决了村民们日常烧水煮饭的需求。”

    听支书说完,教授温和接说:“老山橘子于此生长,看来正是得益于这里优质优良的生态环境,此真乃黄茧村发展之大幸。”

    穿出整片松林,继续向山腰攀登进发,山路逐渐陡峭起来,支书放慢了脚步,不断嘱咐我们注意脚下安全,我仍跟走在队伍的最后,这时我还在执行组长交给我的一项特别任务,便是记录好进山线路,以备后期工作组走访重用。

    这时周围全是些一人多高的灌木,行进路线也由之前直线缓上变为之字攀爬,就在众人费力上登之时,忽听教授发出两三声惊叹,他伸手遥指,只见前方又见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组长惊问:“老师,这树林看起来全是桑树呀?”教授点了点头,向前疾行而去。

    众人随教授来到树林前的一棵大树下站定,只见这树直径一米有余,高二十多米,教授从树身剥下一小指甲块大小树皮,后在树皮处,用指甲来回刮擦,只见慢慢有细密白色汁浆开始渗出,教授将树皮搁置手心,向我们指说道:“这树皮厚结,呈黄褐色,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树皮出浆,也叫桑皮汁,可治外伤出血,这是桑树典型特征。”说完,教授望向支书。

    支书接过话来,回道:“老人曾说,云雾山中有一片古桑林,原是金银环蚕生息地,不过明朝时,蚕茧消失,桑葚不结,应是此处。”

    组长为人稳重,昨天也已见过那令人惊异的六株老山橘王,但此时仍为眼前所见惊诧,沉声问道:“教授,桑树真能生长得如此高大吗?记得自己小时候,每到四五月份,总爱在村头爬桑摘葚,吃得满嘴满身紫色水汁,那桑树最高的也不过就是十米样子,不像这里桑树一长都高二十多米。”

    教授神情肃然,回道:“桑树自古产自中国,此处地貌奇特山恋绵延,又偏远闭塞,难为外人知晓来往,故山中物种闭环衍续保存完好,我们眼前所见,应是桑树一古老分支,其基因决定形体本身就粗壮,加之这里气候温润潮湿,空气中含氧量充足,树木生长愈加高大,再者,古时这里不知为何蚕茧绝迹桑葚不结,这一急变,必然影响桑树簇群,它们在长时间周期中完成自我进化,将自身长得更高更大,这样才能更好延续自身与保护树群,所以这片古桑树群全都生长得异常高大,其成形时间怕有数百年之久,结合黄茧地名由来,推想可能还早与山下那片老山橘林。”

    教授这一番讲解,让众人都豁然开朗起来,我内心好奇,接话问道:“教授,桑树最长能活多久?”

    教授答:“这种古桑树如果生长环境适宜,不被人为破坏,它本身是可以活到八百到一千年时长,目前,我们国内发现最老的一棵桑树,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已有1600多年历史,但像此地这样大面积生长的古桑树林则非常罕见,唯有一个地方曾发现报道,那是黄河故道边的山东夏津,没有想到今天能在这里亲眼得见,实为大幸。”

    教授说完再次引得我们惊叹不已。

    进入这片古桑林,越往里走,桑树姿态越是各异,有的并株而生,有的扭曲干拔,还有的倒地腐亡却卧枝新生,让人看后啧啧称奇,心生敬畏。

    这时,支书将我们拦停下来,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个古旧的百雀灵雪花膏盒,扣开盒盖,盒中装有一种黑色膏泥,异香扑鼻,支书告诉我们由此再往上去,就离山脚橘林渐远,会有蛇虫出没,必须提前防备,此时他手中所拿,便是当地村民自制必备的“山橘膏”,此山橘膏不光能驱离蚊虫,还能趋避蛇、蝎毒物,甚有功效,我们三人突然听闻,一时全都有些紧张,但见支书神色淡和,不慌不忙为我们在衣、裤、鞋、拐处薄薄涂抹,众人这才心神渐安。

    我们接着在古桑林中向上登行,辛香随身持久不散,无见任何蛇虫近身。

第2章 调研 11

    走出一个时辰,桑林开始变化,不同树种混杂,阴湿晦暗,有时抬头,遮天蔽日的枝叶让人几乎看不到一巴掌大的天,人行其间,那阴霾静谧厚沉让人压抑紧张,催使我们加快上行脚步。

    林深处鸟兽渐渐增多,松鼠、锦鸡、穿山甲、山龟时不时掠过身旁,既使人惊吓又让人欣喜。

    教授边走边听,细数着听闻到的林中鸟鸣:啄木鸟的、画眉的、百灵的、喜鹊的、杜鹃的、黄鹂的……这让紧随其后的我,敬佩不已。

    这时,在我们身旁不远灌木丛中,突然传来一阵奇怪啼鸣,教授猛得停下脚步,急摊双臂,我们慌忙跟定,瞅瞧教授不敢乱动,教授缓慢按手轻轻下蹲,我们全都屏息蹲下,只见右侧灌丛中,钻出一只漂亮大鸟。

    这家伙头尾相加长有一米,头部腥红,颈部麻灰,胸背栗色,尾羽湛蓝,它像正在枝丛中寻找食物,时不时抬头观察下四周,这时,它已发现了我们,瞅瞅看看并不害怕,反而踱到跟旁,歪头侧目的盯看,那样子十分呆萌十分有趣。

    教授慢慢地从他那蓝灰色帆布大包里,摸出卡片数码相机,对准大鸟连拍,咔、咔轻响,这才引起大鸟警觉,它鸟头一拧,向前方跑开,离我们十多米后,又回过头观察并不离去,就在我们觉得诧异时,我们右前方灌木丛中又传出啼鸣,接着一只栗褐色鸟儿从中钻出,它警惕向我们瞅望几眼后,再啼鸣一声,呼那漂亮大鸟离去,待它们完全消失不见,教授这才起身。

    “那是什么?”组长向教授问出了我们的疑问。

    教授见我们都好奇地等着他解释,这才推了下眼镜对我们说道:“那是白颈长尾雉,它是中国特生鸟类,已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有人工饲养的,但野生户外的数量非常稀少非常罕见。这云雾山怕真是神山呀,这里地貌奇特生态优良,没想到竟有这等保护鸟类,此处万不可轻易破坏与开发呀!”

    教授说得严肃,大家听得惊奇。

    继续向上攀登,道路愈加难行,幸有支书领导带路,我们手脚并用,艰难攀爬半个多小时,终于站上一处平坡。

    大家在平坡处略作休整,支书抬手上指,向我们说道:“云雾山主峰高有1616米,从下至上明显分为三个部分,下方山麓,是老山橘林;中段为山腰最长,此处又分下上两部分,下部就是我们刚才穿过的古桑树林,上部便是近前这片原始野生杂树林,穿过杂树林,就是上部顶峰,顶峰区段总高370米,四面暖湿气流推升至此,遇冷形成云雾,云雾常年环此绕流,遮蔽不散,故古人将其称为云雾山。等下进入顶峰区,气温会骤降,大家注意扎紧束好衣裤保暧,如云雾过大,怕遇有危害不测,我们就此返回;万一天气放晴,我们则要急行冲顶,在顶峰处,可查看三道山、黄茧村全景。”

    听完支书介绍,众人不由都抬头上观,前方杂树林已有丝丝缕缕雾气流转,组长抬手看了眼表,说到现在十一点,支书忙跟接:“这时间已有点紧。”

    组长手掌轻挥,我们开始接续攀行。

    杂树林内树植参天,但较桑林稀松空敞许多,山云流动,晴阴变幻,林间时明时暗,伴着山风过隙,枝叶哗哗作响,让人心生静宁,荡涤去一切登行途中的疲乏与紧张,行进中,教授仍不时让我帮他捡拾各种树叶样本,他细心注明记写,并夹藏进厚厚笔记本里,这也让我随教授学到了许多从前不曾了解的自然生物知识,行途中生出一丝乐趣。

    穿越原始野生杂树林时,支书带领我们沿着山形,顺时针向上攀行,我们由此转到云雾山北向一面,在主峰北面的林间,我们发现了多条山涧,它们至峰顶积流而下,在山石凹处汇成溪潭,潭水清澈明净辉映树影,满溢再向下泄流,循循不绝,光影灵动,甚是奇景。

    登行山间,往事淡远,心无拘泥,顿感解脱,见那潭水碧寒,我好奇心起,求问支书青灵河水可是源此而来,支书回道:“云雾山顶峰是三道山最高点,常年云雾环绕,冷蓄水气,慢凝细流,沿山脊凹陷泄流而下,成潭、成溪,后并入笔架山山涧,聚瀑而下汇成青灵河源头,再沿河道而顺流,潜入东南方神灵山地下暗河,终注入铁门村外苦桃河中。

    支书讲说间,我们行经一处较大溪潭,那潭不同它处,潭深水碧,宛如玉石,教授忽然提议停此歇脚,大伙随之就地而息,教授放下包、拐,挽起衣袖,走近潭边,行为怪异绕潭寻走,见此,众人心奇,围聚上前,教授神情严峻,低声指挥我们手拿木拐,分开围站溪潭三面,见他手势一起行动,用手中木拐击打潭水,随即他回背包处,竟从包中取出一个圆形汤碗大小滤网,这时的教授,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躬背眯眼,蹲俯潭水边,俨如老练的猎人。

    潭水波澜不惊,他左手过顶一挥,我们三人看见,同时举拐击拍水面,教授双眼似鹰紧盯潭面,手挥不停,我们击水越来越快越来越急,潭水喧乍,碧珠乱溅,突然,教授身子一缩,右手闪电般将滤网划入水中一插一舀,一尾青黑花纹鱼,被滤网急速舀出水面,又翻跳落入潭边杂草丛中,教授拧身快速用手兜捉此鱼,将它慢慢捧托控制。

    我们大惑不解,围凑过来寻看。

    此鱼不大,长十厘米左右,一斤来重,全身无鳞,暗青伴生不规则黑色纹理,体形与那潜艇倒有些相似,呈纺锤状,其身体两侧前后,生有外突骨板与两对小鳍翅。

    支书、组长左右寻看,均叫不出鱼名,我瞅望一眼寻思,这鱼自己似曾相识,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组长犹疑望着教授,问道:“老师,这鱼好生奇特,它是什么品种,生于这山潭水中,以何为食?”

    一言点醒梦中人,在一旁的我突然想了起来,高声叫道:“这……这……,这应是我们驻村那晚,喝得那道鱼汤之鱼,教授,对不对!”

    组长、支书听闻,面显惊讶。

第2章 调研 12

    教授灰眉一抬,道:“陈想,你是个机灵鬼,正是那鱼。”

    教授答复认真,三人都有错愕,全直勾勾盯望着他,教授看了看杯中小鱼,慢慢说道:“这种鱼,属于鲟鱼分支,也是此地原生特产的一种鱼类,我们驻村那天所食之鱼与此鱼略有不同,那是人工繁殖试养出来的,因它浑身暗青,生有黑色纹理,我为它定名为青花鲟,至于这青花鲟的事,我随后适机会告诉你们。”

    教授这时故意卖了个关子,然后又问我们道:“那天所食青花鲟,味道怎么样?”

    这个问题,我积极态度,立即说道:“鱼质鲜嫩,无与伦比,仅以我来说,是自己至今所吃最好的鱼。”

    接着支书不慌不忙接话道:“怪不得,那天我还暗中寻思,是袁主任厨艺提升,还是鱼头养鱼突破,那鱼鲜美可口的很!”

    组长面色平静谦和,说出话来语气却暗抑着喜悦,道:“教授出山,扶贫有望!”

    教授深深一叹,仔细打量左右寻看此鱼好一番后,走到潭边,蹲身将鱼放入潭水,众人无言继续上行,即将走出这片原始野生杂树林时,教授望着左上方,突然定身不动,众人随之上观。

    此处,较前面桑林空敞许多,透过林间空隙,顺着教授视线眺望,我看见几株大树竟长在山石壁边,树木笔直高大,枝叶繁茂,株株都有二三十米的样子,教授眼睛紧紧锁盯它们愕愣。

    组长近到教授身边,轻声低问:“老师,怎么了?”

    教授缓缓摘下眼镜,捏揉着眉心穴,沉声回道:“三年前,114扶贫工作组进驻黄茧村,那时做过一次村情考察,考察结束后,工作组草拟了一份扶贫方案,方案分三个部分:第一,电、网、水等基建提升与隧道修建,其中重点落子为黄茧隧道,它能将黄茧村第一次与外界畅便连通,为山民们生产、生活与出行,实实在在谋福祉,为后期黄茧村扶贫项目发展,打通制约瓶颈;第二,谋划发展扶贫项目,当时初拟了两项,一项是花菇7号培植,一项是云雾高山茶种植,花茹以农户家庭为生产主体,先行,高山茶则村集体组织发展,后行,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发展双增收模式;第三,后期结合当地环境资源,招商引资,开发三道山度假休闲,实现绿色创收,不过方案三投入大、变数多,存有太多不确定,一直只是预想,不为外人所知,甚至包括村委,我也只是因花茹项目到村考察时从庹磊口中听说的。考察当时,我已确认花菇7号适宜当地培植发展,那知,奇特的山橘子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庹磊深入云雾山脚探查,在那里,我们意外发现了整片古山橘树群与六株并生的山橘树王,我过往知识、经验与思维累积的认知,瞬时在震撼中被颠覆,也就在那时,我下意识想到,幸亏这里深处大山偏远荒僻,古树才得以保存,照此推断,大山深处或将还保存有其它古老珍惜物种,但后来忙于青宁柑繁育,无法得闲前来探查,不想今天,隧了心愿,真有得见,前方山石壁边那几株大树便是。”

    教授说完住口不语,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向那山石壁边生长的大树寻望而去,我心中却在暗想,刚才教授所说上届工作组拟订的那个扶贫方案,听起来真不错,现在,黄茧隧道已修通,进出方便,三道山层峦叠翠,俊险、雄浑,景色怡人,我们今天登爬这云雾山,空气清新、水源清澈,物种丰富,搞起旅游开发,就很吸引人。想到这,我不禁喃喃自语:“此地发展旅游,真还不错!”

    组长眺想古树没有说话,支书想着什么,淡然接道:“只要有发展,能脱贫,我们铁着心跟着工作组干,只不过如在本地发展旅游,可能需要与村民们多商议商议,看看他们的意见。”

    “喔,有什么讲究吗?”我好奇问道。

    支书面显一丝难色,接说道:“传说上古之时,三道山三大主峰飞聚于此,拥立对峙,互不相让,历时千年化为山神,驻留于此形成这神奇之地,山神蕴泽,地厚物丰,明朝先祖逃离世事狩猎到此,见这里隐秘佳境,就此安居下来,后繁衍建寨,生计所需,猎杀取用增多,犯讳山神,山神显灵绝迹黄蚕以示警告,寨人畏惧,不再进山,伐林拓地自种自食,此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建国之后亦是如此,但时有外地游客或本地人进山,或有不明违俗之举,便生发出怪异痴疯病来,在这三道山中,发生过多起人员患病、失踪、坠崖事件,镇、县警方组织多次调查搜寻,仍无结论,事发,人心惶惶,谈病色见,相邻石岗村、铁门村知晓获悉,至此不与我村往来,村民更不踏进三道山主峰界域,镇、县两级政府为此压力巨大,还特意取消了长途客车黄茧村站,阻止外人到此,事过多年,发病渐少,致死渐少,一切都才慢慢放开,皇旺这次进山不知为何发病,却是近十年来唯一一例,只是正巧工作组遇上,如此时推出旅游开发,怕引村民们忌讳与不安。”

    支书细说道完,我们三人都很震惊,没想这痴疯病如此怪异严重,尤其是我,这才明白皇旺被那般严囚紧绑的背后原由。

    惊愕片刻,组长接过话头,严肃认真说道:“村民对山神的敬畏,是此地一种习俗,我们工作时要尽量注意与尊重,痴疯病应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一定有其内在未知病因,不应简单与触犯山神联系一起,否则牵强附会,惑人心志,必会阻碍黄茧村今后建设与发展,至于此地是否进行旅游开发,这个牵涉面过多,运作周期过长,时机还不成熟,要从长从慎决议。”

    组长话音刚落,教授接说道:“待时机成熟,我建议在此搞生态保护。”

    说完,教授抬手,指向前方崖壁上那几株高大树木,激动对我们说道:“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第2章 调研 13

    大伙纷纷摇头,教授接着说道:“那是野生珙桐树,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有所幸存,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现在国内一些大的农业公司与农科院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但野生树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SC省和我省周边地区,我二十年前曾带队克服许多困难,才在神农架原始林区发现过它,没有想到现在在此能再次看到这野生珙桐树,万分难得,在这三道山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珍稀野生树木植物,但这里并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没有任何维护措施,我担心一旦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引入资本低端无绪开发,这里怕是很快会被破坏,那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教授说完,我们既震惊又兴奋,众人不约而同再次眺望崖壁高树,那野生珙桐树中开出白花随风轻舞,宛如栖息白鸽,在树丛中隐现,我们此时更理解教授想法,众人神色敬畏,久眺过后,继续上行。

    随着上行,四周高大树木越来越少,低矮灌木却逐渐增多,领头的支书压慢登爬速度,待我们跟上,伸手上指说道:“再向上攀爬,便能见到云雾高山茶树,那些茶树全是皇旺进山发现野生摘移的,他每年春季上山采摘两次,秋季修整与培植,我得空时也会上来帮忙,目前已有百棵左右的规模。等下穿过那茶树,我们就进入到云雾山顶峰区域了,茶树区距离顶峰大约剩有四百米不到。”

    组长、教授都是喝茶之人,听后,加快了向上攀行的步伐。

    上行中,雾气渐增,莹流环绕,一切变得隐约起来。

    行到茶林,众人衣身湿漉,教授眼镜片上更是沾满雾水,他取下眼镜,用衣袖擦净,再戴上俯身细辩茶树,不时与身旁组长交流几句,这时我心有疑问,插话问道“教授,云雾高山茶你们喝后都说好,那它不能作为一个项目去推进发展吗?”

    教授慢慢起身,扶腰说道:“这云雾高山茶适合在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方生长,喜湿润,云雾山主峰之南便是最佳地点,此处地理气候独特,孕育出高山茶香气持久、滋味甘浓、矿物营养元素多、耐冲泡等众多优质特性,这些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血脂血糠,口腔保护,都有很好作用,但如果将高山茶移植其它环境中,其特质属性便会消退减失,可以说我们喝得这云雾高山茶都是独家限量限产的,加之天然量少,异常珍贵。”

    教授这么一说,我心中开始后悔,清晨出门,袁主任为我们准备茶水,我不爱喝茶只倒了白开水,现在实地走访,了解到这高山茶奇特属性,才知喝茶益处多多,今后应学组长、教授,多喝茶,勤运动。

    组长摘下一片老茶叶,用手指轻微搓捋后,放在鼻下嗅闻,鼻翼微张数下,说道:“这三道山灵秀神奇、物种丰富,有些可以改良发展,有些只能保护珍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相对相立,互时换转,不应主观强置强为,一切均需循按规律顺势而作,积极有为而不执拗,旅游开发、项目发展均是如此,好的设想,落地执行,必须根据实际、结合实际、立足实际,而去取舍有为,就像这云雾高山茶,我们发现它在云雾山顶峰区长势良好,就会主观期望它发展更好,预想山下开垦坡地,去大面积种植,但由于生长环境与条件有所改变,最后得到的却只能是普通品质的茶叶,放到现今整个茶叶市场极度丰富的大背景下,后期其销售将会极度艰难,而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经济与土地资源,都将化为浪费,结果适得其反。”

    组长这一表述透彻入理,大家听得纷纷点头。

    继续上行,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顶峰三百多米,却是如此难行,攀行而上必须是手脚并用,且越上越难、愈进愈险,支书尽管年龄较大,可能由于他常年务农经常上山,攀行最为轻松,他抢着背过我们三人背包,这让年纪最轻的我,无地自容,此时,我都已累得腿脚酸痛、气喘吁吁,经过这趟攀爬体验,我清醒地意识到两年来醉生梦死的生活,早已让自己身体亏垮到如此之差,我拼命咬着牙,憋着气埋头上爬。

    在我们艰难上行之际,好事开始发生,笼罩顶峰的云雾逐渐变淡消退,周围能见度越来越大、越来越远,峰顶植物变得稀少,视野随之开阔。

    这段艰苦攀行近1个小时,我远远落在最后,就在虚汗淋漓疲惫至极时,忽听到头顶上方响起组长、教授“到顶”的齐呼声,我瞬时兴奋抬头仰望,只见雾气消散天高云淡,顶峰仅剩二十米左右,咬牙登顶,到达一处大的平台,只见众人靠座中心一处大的山石之旁。

    云雾山顶峰形状如同一顶钢盔,其面积约有两个篮球场大小,山顶遍布砾石与杂草,笼罩顶峰的云雾被山风吹散得无影无踪,冬日暖阳轻洒峰顶,极目环顾,周围峰峦叠翠、锦绣斑斓,心胸为之一阔。

    支书从包中取出干粮面饼、熟鸡蛋分与众人,口中说道:“今天真是天公作美,异常难得,云雾山如此好天气,一年难见几回。”

    组长听闻,远眺群山,深吸口气道:“支书,没想到我们云雾山如此之美!”

    支书眼角的鱼尾纹轻轻漾开,温和道:“确实,它一直如此秀美。”

    “支书,农村脱贫攻坚今后可能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我们现今成立扶贫工作组,所做得扶贫工作,就是为了提前突破,以点带面,深化推进此项工作全面展开,这既是我们职责所在,更是历史使命的担当,我们114工作组将与村委紧密配合,一定要在黄茧村,打赢这场从扶贫到脱贫的革命战役,让生活在这大山里的人们,吃得饱,穿得暖、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生活有奔头,过上的新生活像这云雾山一样秀美。”组长说完眼眸深邃、环顾群山,我听之神思一荡,顿觉心胸远阔……

第2章 调研 14

    由峰顶南面下望,能清晰得见黄茧村全貌。

    三道山由大巴山脉分支发源而来,分支山脉绵延百里至此,后急速升抬,形成这环围对峙的三道山三大主峰,而后山脉突然坠沉收缩,在此合围形成一天然大型盆地,盆地边沿,青灵河水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链,环束着整个黄茧山村,村子中心一处空敞,正是那宗祠广场与黄茧宗祠之所在,据此层层套圆,圈圈外扩,墨绿山橘掩隐,青石屋舍栉比,古味韵然,清疏井致。

    山村南面为一豁口山峦,山峦高处,架有一电信基站,那基站是工作组去年为黄茧村三网通联扶贫谋建的,山峦下方便是今年才竣工的出村通道——黄茧隧道,隧道一头通着村南,一头对接三山公路,公路盘曲,时隐时现于山峦背后,分别向左向右通达石岗村、铁门村与三山镇。

    细细俯看,我突然“啊”了一声,手指村落,说道:“从这云雾山顶下看,村落南北为轴似一椭圆,延展的屋舍、交错的山橘、束捆的稻杆,蜿蜒的青灵河,共同织作出一粒饱满的茧壳,而三道山环峰簇拥,却好似一片巨大褶皱的桑叶,将这粒蚕茧呵护托裹其中,而那新修通的黄茧隧道,隐喻黄茧将破,化茧成蝶?”

    我神奇想像,用在此处竟毫无牵强,如此一说,众人惊叹,组长眉头轻舒,教授频频寻望,支书沉声而道:“像,真像,陈干事的观察力,非同一般。”此话,让我有些小小自得。

    三道山三大主峰,云雾山最高,1616米,我们面向黄茧村,支书为我们顺序介绍起相邻两峰,左手边为神灵山主峰,最高点为1234米,是三大主峰中最矮一座,它山形雄浑连绵,让人一望无余,相比云雾山异常丰富树植来说,神灵山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没有一棵高大树植,全为绿色低矮灌木与杂草所覆生,使之整体山貌完全展露,柔和起伏,宛若少妇丰韵胴体。

    神灵山另有一奇特之处,便在其山顶,其顶峰相比云雾山、笔架山都更为广阔,顶部地形向下凹陷,形成一处山顶天池,天池水面湛蓝明净,映照白云流转,尽管神灵山主峰是三道山中最矮的,但有山顶天池倒映,使得天、峰相连,好似一体,让人高处下望,宛若飞天,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其峰顶北端,立有一块数米高巨石,那巨石形似神仙,静守天地,思远古今,让人暇想连篇,我们惊叹中凝视良久。

    组长最先缓回神来,问支书道:“铁门村在神灵山哪个方位,从这里能看到吗?”

    支书眯眼,向神灵山南寻望,然后伸手遥指山腰折转处,说在那背后,我们三人凑前顺着支书指处遥望,隐约看到有公路蜿蜒。

    教授忽然拔高声调,追问:“支书,你所指更远处,那晶亮反光可是苦桃河?”

    支书踮起脚尖,手搭凉棚,远眺回道:“是的,那正是苦桃河,苦桃河边便是三山镇,青灵河是苦桃河最大支流,青灵河环黄茧村东南外流,在神灵山脚下砾石滩潜沉入地,汇入地下暗河之中,再随暗河,穿越神灵山,最后流入苦桃河中。”

    按支书讲说,我们三人溯源而望,只见青灵河源起右侧笔架山主、南两峰之间一个沟口,山泉顺崖壁而下,汇流至山脚密林内,然后横流并涌,形成一处小瀑布群,积聚冲刷最后形成了青灵河源头。

    河水沿着三道山主峰山脚与黄茧村外沿,夹流出的河道,向北向东再向东南环流而过,后流经神灵山山麓下一大片砾石浅滩缓住,再不前行,最终消失于乱石之中,由此完全应照支书说法,青灵河在此渗沉地下暗河,经暗河穿流神灵山,从铁门村后绕出,继续蜿蜒东出,聚汇流入苦桃河中。

    不是支书介绍,加上我们亲眼所见,我们无法想像大自然这般鬼斧神工,在众人由衷惊叹里,支书接续介绍起右侧笔架山。

    三道山三山各异,云雾山俊秀、神灵山雄浑,笔架山奇险,笔架山是由三座山峰并列组成,因本地先人觉其形态,像搁放毛笔笔架,故称之为笔架山。

    笔架山海拔最高点1314米,位居三山第二,它完全不同于云雾山、神灵山被绿植覆盖,其主峰为大片裸露坚硬石英砂岩,伴生极少松、杉树植,根扎其上,绘成松奇、石怪与山险的独特山貌,越往山上,越是险怪繁复、奇石嶙峋。

    支书虚指笔架山,介绍道:“石岗村就在笔架山山脉背后,顺其最北侧峰,越过四道山峦,便是。”

    由于笔架山三峰山石宽厚并排,视线阻挡,我们只能大致向支书所指方向眺望一下,之后,教授眉头紧拧,心有所思不发一语,而组长目光深邃,顺着三山公路延展,寻望一会,后向支书提出一个问题:“当前是铁门村经济好些,还是石岗村经济好些?”

    支书平和回道:“从村民生活来看,还是铁门村更好一些,不过邻近两村在山竹县所有村子经济排名中,是第一第二的。”

    支书讲完,我们三人面面相觑,都有惊疑,我更是心中纳闷,暗想:邻村虽不像黄茧村一样被闭塞于大山之中,但也是偏远山区,怎的经济发展如此之强?满腹狐疑,正想开口询问,只见组长长眉微蹙,若有所思,我便暂压冲动没有作声。

    沉吟片刻,组长说道:“支书,你再给说说邻村产业项目吧!”

    支书挠了挠后脑勺,道:“铁门村出了不少能人,其中有村民外出打工,在南方某个日化用品厂干了多年,据说学了技术、摸出门道辞职回来,回村后,拉着村委在村里搞起村办企业,那村办日化厂后来越做越大,生意始终低调稳进。”

    “喔,那石岗村呢?”组长接问。

    支书道:“石岗村做得是制碑烧砖的营生,说起制碑,村里每家每户都会,那是祖传手艺,代代相传,村人打小都是耳濡目染,石岗村墓碑制作,因技艺精湛品质优良,不光三山镇,就是山竹县与更远房县,都有人找来订制,后来,跟着需求变化,他们村搞起了烧砖制砖产业,营生也就做大了。”

    支书讲时,组长从包中取出工作记事本,在上面快速记写着,支书说完,他才接道:“看来,必须尽快发展起以特色产业与项目为主体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既要符合村情,也要适合生产实际,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找对出路才有路。”我这时寻思确是此理,立马想到青宁柑、青花鲟,心中不由莫名期许,望眼教授,教授却还盯着笔架主峰,双眉紧蹙,脸含疑色,想着什么心事……

第2章 调研 15

    组长凝目环视四周群山良久,才又轻声道:“到邻近两村怎么去最方便?”

    支书沉声答道:“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直接从黄茧村东西两头出发,走山路,抄小道分别去往邻近两村,这种方式要靠步行翻山越岭,有些辛苦,用时半天以内;另一种方式就是出黄茧隧道,上三山公路,等座每天早上九点西去大巴,花8元钱可乘坐到石岗村,车程一个半小时,同地十点,则可乘坐东向到达铁门村、三山镇大巴,乘车用时为两个小时左右。”

    组长听得很是认真,道:“支书,那后面我们走访调研另两主峰时,顺便抄小道探访下两村近邻,看看他们村情村貌,学下他们村办企业。”

    支书点头称好,问道:“那要不要我事先通知下邻村两位书记!”

    组长道:“不用,我们顺道而行,不必带去麻烦。”

    支书停了一会,才有些为难答道:“好吧。”

    修整许久,已是下午3点,离开返程时,教授仍在峰顶边围来回走动,不断思眺,组长给教授收拾好背包,问询能否下山时,教授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把抓住支书胳膊,手指笔架山主峰,急问:“支书,笔架山主峰背后那峡谷湿地,是不是沉凹深陷的厉害?”

    教授这么一问,我与组长都是一愣。

    这时的支书神色平和,远眺笔架山三峰之间,回道:“是的,笔架山主峰背后有一整片下沉盆地,那盆地呈平倒葫芦状,东北低西南高,葫芦底就在笔架山主峰正后,葫芦嘴则延伸东北,连于峡谷湿地,最终纳于远方山谷过弯。”

    教授听完,忙从他那帆布蓝灰背包里掏出卡片相机,向着笔架山山腰沟谷缝隙处,连拍起来,嘴里低喃自语:“是的,一定就是那样!”此后,教授便没再多说一句。

    随支书下山,返村时已是晚上8点过后,众人都很疲乏,而我似乎尤为严重,气喘嘘嘘不说,四肢更是无比酸痛,腰扛背驼,再看支书身板笔直,步履如常,让我无比汗颜,暗下决心,趁着扶贫多多锻炼。回宿舍与支书临别前,组长决定工作组明天调研走访安排村内,支书点头答应,将安排村委明早赶来,带领工作组走访村中困难农户。

    回到宿舍,吃完晚饭简单洗漱,我回房倒头便睡,那晚没有爱恨,没有情愁,没有相思,也没有恶梦,疲累糅杂着憧憬,将我涤荡得无比纯粹,唯有那青宁柑的香甜,将慢慢长夜完全浸润……

    清晨五点三十,手机闹铃将我唤醒,心生了期许,人就有了动力,我在床上只挣扎了10分钟,便穿衣起来收拾洗漱,天色微蓝,院中一片清寒,组长、教授正在窗沿下水池旁俯身洗漱口脸,见我到来,都很欣喜,教授一反昨日思虑,洗完双手擦搽大宝,温和说道:“陈想,快点洗完,我们三人一起出去走走锻炼。”

    教授话语,让我心生暖意,尽管此时,我浑身酸痛比昨天登山归来更为厉害,但我突然有了过去几年痛苦迷惘生活所没有的,对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七点,我们锻炼归来,在堂屋吃完袁主任为我们煮食的面条,副村长赶了过来,组长眼尖,眼睛扫过院门缝隙发现,忙迎出大门招呼,道:“副村长,你来得可真准时,我们刚吃完,今天走访工作,都交由你安排了。”

    副村长随进屋内,简明汇报了今天所要走访六家特困户姓氏与基本情况,组长听完,细询特困户家中位置,副村长做事有准备且细致,他从随身包中,取出一半透明泛黄塑料文件袋,打开文件袋,取出一叠稿纸,稿纸摊在圆桌打开后很大,竟是他手绘的一份黄茧村地图,地图长宽有1.5米,上面详尽绘制了周围山脉走向,村子地理地形,青灵河河道流向,村中耕地分布、桔园详尽布局,最为可贵处,图中将全村所有屋舍、承包土地、集体空地、荒地与坡地,一一进行绘制与标注。

    这时,副村长用铅笔在图上小勾几处,随后让组长近前,对应讲解,打勾处正是六家特困户在村中分布,与其对应承包土地位置。

    组长知后,仔细寻看,教授莫名激动,在旁围看地图,反复比画,而我内心满是惊诧,完全想像不到,外表普通寻常的副村长,竟会如此有心、细心,将是一件平凡小事,做得尽善尽美,让我只觉人不可貌相。

    组长细看标注,副村长在一旁介绍起各户特困致贫原因,这六户也是上届工作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排名最后六户,致贫原因相差不多,都为孤寡老人重病致贫,扶贫难度特别大,有时基本生活都存问题,听副村长介绍,组长眉头紧蹙。

    走访从村东头皇姑家开始,皇姑今年七十一,现在家里只剩她一人,老伴几十年前就走了,唯一儿子后来也莫名失踪,当时所受创伤很大,她一直独自生活至今,现在皇姑眼睛不好使,患有严重白内障,看什么都模糊,只对强光有一定感知,由于做不了什么事,生活主要靠村里每年分的山橘钱,与村邻帮衬过活。

    我们在副村长带领下进院时,皇姑白发苍苍座在院中,正摸索着掰剥玉米,组长见状忙上前慰问,教授与我随跟两旁,皇副村长走近老人身边,在她耳边讲说情况,老人听后轻轻侧头,浑浊无神的双眼上下寻望,口中不停念叨着感谢。

    组长伸左手轻轻握住皇姑干瘦、粗糙的手,右手轻抚皇姑手背,柔声说道:“皇姑,我们扶贫工作组这次来看您,就是要陪您话下家常,你有什么困难,都可给我们说说,我们来想办法去解决。”

    副村长这时跑进里屋端出两把旧损木凳,招呼组长、教授先在皇姑身旁围座下,然后再对我歉意一笑,又进屋捣腾,找出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条凳抱到院中,擦拭擦拭,从院角扣出一块青石垫到短边下刚好平稳,才招呼我坐。

    见皇姑乱发花白双眼浑浊,呆缓听组长讲说,我心生凄惶,不忍再看,悄然起身进屋寻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927/ 第一时间欣赏黄茧最新章节! 作者:橙黄茧香所写的《黄茧》为转载作品,黄茧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黄茧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黄茧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黄茧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黄茧介绍:
未来已来!黄茧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黄茧,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黄茧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