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猛萝降世TXT下载猛萝降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猛萝降世全文阅读

作者:游走危险边缘     猛萝降世txt下载     猛萝降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章:天子会晤阎王,冥府丢失宝物

    上回说到,大唐天子李世民,沉疴难愈,一缕神魂,被长女长乐公主牵引,飘飘荡荡,前往冥府。

    有那冥府中文判官崔珪,早得人曹官魏征书信,知道天子会因泾河龙王告状一事,奔赴地府之行。

    遂领了十殿阎王旨意,在天子途径半路上,等待天子到来,好商议细节。

    这文判官崔珪,在世时同魏征交情深厚,死后却得阎王看重,封为文判官一职。

    地府中有文武两判官,崔珪生前乃是文官,尤擅长处理政务,因此能够充任文判官。

    他得生前好友魏征之书信,知晓因为泾河龙王之事,天子李世民需入地府中,同那龙王残魂打官司。

    魏征在书信中,殷勤要求崔判官,能够助天子一臂之力,让其成功添寿返阳……

    本以为天子到来后,肯定会有人曹官魏征手书,哪知天子却是被长乐公主牵引,才能够前来冥府。

    此时此刻,那魏征正和徐茂公一同,摸着天子胸口冰凉龙躯,唉声叹气不已。

    崔判官更是遭到长乐公主呵斥,甚至直言要将那告状龙王残魂,贬至九幽之处,永世遭罪,万劫不得翻身。

    他虽不知道长乐公主来历,但见公主浑身神光绽放,脑后一圈毫光耀眼,知其神通惊人。

    亦不敢得罪公主,只是唯唯诺诺,根本就不敢出言反驳,公主这一番说辞。

    哪曾想长乐公主却意犹未尽,银牙暗咬,小嘴轻启道,“本尊倒要好好看看……”

    “这地府当中,哪个敢动我父皇一根毫毛?”

    “本尊定要将他剥皮抽筋不可。”

    崔判官心中暗自叫苦迭声。

    公主胆大妄为,远超崔判官所想,正心惊胆战,引着大唐天子父女两人,亦步亦趋赶往阎罗神殿。

    行了不知多时,路旁闪出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大唐天子……”

    天子李世民满心欢喜,左右而视长乐公主和崔判官道,“阎王亦知我李世民乎?”

    长乐公主掩唇轻笑,崔判官闭口不言,三者跟随在青衣童子身后,举步前进。

    突然间看到前方一座巍峨大城,城门上挂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

    两青衣童子摇动幢幡宝盖,领着崔判官,李世民和长乐公主,径入城中顺街而走。

    只见街道两旁,一切建筑皆同阳间城池类似,并无何不同之处,更有那无数如同生前一般,栩栩如生鬼魂,比肩接踵,行走街道上,来来回回。

    甚至有诸多商铺当中,亦有各色伙计和客人,大呼小叫,为货物讨价还价。

    亦有如茶馆,酒楼等地,诸多鬼魂如同活人一般,坐在桌前胡凳,等待进食。

    放眼看去,这处“幽冥地府鬼门关”中,一派繁华昌盛迹象,竟丝毫不弱大唐国都长安城。

    即便街旁有青面獠牙之异鬼,虎视眈眈扫视四方状况,亦如长安城中番邦胡人模样。

    李世民正举目观看,城中各处景色时,突目光一凝,瞥见街旁围聚在一处人群中,似曾熟悉面孔。

    他仔细辨认,只见数人已推开身旁鬼魂,大步来至李世民身前,对他戟指道,“咦,世民来了。”

    随即破口大骂道,“好二郎!”

    “好二弟!”

    “好二哥!”

    “你也有今日,吾等在这阴曹地府中,已等待你多时,正欲与你算一概旧账……”

    李世民唬的满头冷汗,几不能抬足前行,痴痴呆呆只叫了几声,“父皇,大哥,三胡……”

    便口不能言。

    你道这几人是谁?不是别的什么人物,正是李世民之父,大唐开国高祖李渊;还有李世民大哥,原来太子李建成;最后一人则是他四弟,齐王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因同李世民争夺大宝,死于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中。

    便是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亦于四年以前,突然风寒,久病不愈后驾崩。

    此刻李世民见到唐高祖父子三人,排开鬼魂来到身旁,一边向自己破口大骂,一边伸手拉扯。

    李建成和李元吉两鬼更是不忿,当年被李世民率领麾下众将,打杀在玄武门前。

    举着四个拳头,劈头劈脸向李世民打来,想要报仇雪恨,让李世民索命。

    崔判官见状,方欲唤来街旁一众青面獠牙鬼,护住李世民,呵退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三鬼。

    长乐公主早细眉一扬,脸若冰霜,手中衣袖轻轻一挥,将李渊父子三鬼击倒在街道中。

    李世民见公主大发神威,哎呀一声叫苦,扯住公主长袖,急声阻止祂道,“吾儿万万不可……”

    “此是你大父,还有嫡亲大伯和四叔。”

    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三鬼,倒在街道之中哎声叫痛,鬼魂之躯时明时暗,显是受伤不轻。

    一旁崔判官,还有众多袖手围观鬼魂,眼望脸色不善小公主,纷纷躲开视线。

    长乐公主轻啐一声,脸露似笑非笑神色道,“父皇倒是在我面前,做得好人模样。”

    “莫非早已忘记,当年玄武门之事?”

    李世民被小公主羞地面红耳赤,哪里还敢依仗亲长身份,呵斥长乐公主。

    公主嘲讽了李世民一回,也不欲再多生事,小小手指轻轻一弹,三点清光落在李渊,李建成与李元吉身上。

    只见三鬼所受伤势,顿时消失不见,再无半点痕迹,恢复了原本清晰模样。

    父子三鬼见长乐公主神通惊人,急忙从地面爬起,跌跌跄跄撞入围观鬼魂当中。

    须臾逃离不见鬼迹。

    众鬼见他们三鬼狼狈形状,顿时哄堂大笑,三鬼只得一边举袖遮住容貌,一边逃窜。

    崔判官见李家三代荒唐事终于完毕,急忙赔笑一声,领着李世民同长乐公主,继续向阎罗神殿行去。

    行了大概数里路程,终见一座碧瓦楼台,隐在团团红雾之中,高耸入云,后方可见庭院无数。

    在楼台前方,早有那十殿阎王在列,皆翘首等待,天子李世民神魂到来。

    看官,若问十殿阎王都有何人?

    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是也。

    十殿阎王看见崔判官陪同李世民神魂,来到众王身前,俱控背躬身迎迓道,“我等见过人间天子……”

    李世民身在冥府,哪里敢怠慢十殿阎王,急还礼道,“阎君威重,朕岂敢岂敢?”

    十殿阎王便拥着李世民,一同进入阎罗神殿中,双方礼毕之后,分宾主坐定。

    长乐公主随同众人一同进入殿中,却在李世民的身旁,自行放了一张案桌,怡然自得入座。

    十殿阎王全都面面相觑,不知公主来历,相互间交换眼神,默默思索祂身份。

    李世民见状便开口道,“此小女长乐……”

    阎罗神殿沉寂片刻,秦广王才拱手询问道,“陛下应已知晓,那泾河龙王状告陛下。”

    “满口应允搭救他一条性命,结果却让人曹官反杀他之事否?”

    李世民点头答道,“泾河龙王确实来到朕宫中,求朕救他一命,朕亦亲口答应其请求。”

    “唤了人曹官来到皇宫中,意欲让他无暇兼顾斩杀一事,救下龙王性命。”

    “哪曾想人曹官却神通广大,在同朕对弈时,浮在棋盘前,小憩片刻时间,便神魂出窍,前往剐龙台上,斩杀了泾河龙王,让朕无法完成对龙王允诺。”

    十殿阎王闻言叹息道,“那龙还未生前,南斗星死簿上,便已注定今日命运。”

    “合该死在人曹官手下,我得俱知其中道理。”

    “只是因陛下言语不当之处,才敢在阎罗神殿前申状,非要陛下前来冥府对堂。”

    “眼下听了陛下解说,明白此事并非陛下之过,我等自会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

    李世民闻言心中暗自欢喜。

    因泾河龙王一事,他担惊受怕多时,恨不得能够尽早了结此事,恢复往日清净。

    此刻听到十殿阎王宣判,急忙开口谢过众多王道,“朕先谢过诸王明辨是非……”

    十殿阎王都不敢受礼,急忙一同还礼道,“不敢,不敢,有劳陛下降临,已是我等之罪,还望陛下乞恕。”

    李世民抚须哈哈大笑道,“朕同诸王,皆无需来回客气……”

    十殿阎王便命崔判官去取来生死簿,查看李世民剩余之阳寿,该有几何?

    崔判官奉命急转司房,去取那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些许时辰后却慌慌张张,空手返回。

    边跑边喊道,“大王,大王,祸事来了,生死簿不知何故,竟然丢失不见……”

    李世民不明所以,十殿阎王却吓得面无土色,搓手跺脚,彼此慌做了一团。

    这生死簿乃是当初地府初立,上古众神联手炼制,定天下所有生灵寿命的宝物。

    一向在地府中,从未移动寸许距离,怎么突然之间,却无缘无故丢失不见了?

    冥府众神祇惊慌失措时,坐于李世民旁边长乐公主,举起手中事物漫不经心道,“你们看,这是否便是生死簿?”

    十殿阎王和崔判官循声望去,只觉公主手中事物果然眼熟,不是生死簿又是何物?

    正待询问时,长乐公主已翻开生死簿,观看李世民阳寿天禄,脆声朗读道,“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

    祂口中咦一声,突转头望向李世民道,“父皇,原来你阳寿已尽,才有此劫难?”

    李世民闻言一声大叫,啜泣堕泪道,“吾儿,可有什么法子,能够救你父皇一命?”

    长乐公主不慌不忙,说出一番话。

    有分教,“冥府细说阳寿,公主逆天改命。”

    不知长乐公主如何行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章:生死簿上添寿,枉死城中遇仇

    长乐公主听父皇李世民询问,伸出青葱小指,轻点生死簿上道,“此事易耳。”

    “生死簿虽事关天下所有生灵寿元,但却有一天大漏洞,可以随意更改寿元之数。”

    李世民脸上刚现出喜色,旁边十殿阎王,还有崔判官,全都面色大变难以自持。

    第五殿殿主阎罗王颤声驳道,“公主,陛下寿元,事关天地法则,万万不可鲁莽行事。”

    “生灵命数,早有天定,一旦逆天行事,必定有灾难降临,遭遇天劫打击。”

    长乐公主还未答复,那第一殿殿主秦广王,亦苦苦哀声劝道,“吾得皆知,公主定是神通广大者。”

    “然而天地人三才者,皆须有规矩,才能顺利流转,不至于倏然间分崩离析。”

    崔判官人轻言微,如何能够想到,自己不过是应好友魏征所请,竟迎来一尊肆意妄为,胆大包天小魔星……

    他细思途中长乐公主所言,分明从未曾有过,把幽冥地府,放在眼中神态。

    情知便是十殿阎王,能够说破了天,也不能改变,长乐公主已做出决定。

    果然听得公主脆声道,“这又有何难?”

    只见祂一手轻舞,从虚空中,擎出一管沾满浓墨狼毫,其上绽放出无穷毫光。

    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

    崔判官见状暗吃一惊,放眼望向自己手中,那只能够判定生死的判官笔,顿觉黯淡无光。

    长乐公主持笔在手,轻轻在生死簿中,唐太宗李世民名目下方,详细寿元内容中。

    将“贞观一十三年”中那“一”字上面,上下皆添了一画,却改成了“贞观三十三年”字眼。

    尔后将手中神笔,抛入虚空,完全弃之不理。

    随即举起手中生死簿,朝向十殿阎王,还有崔判官,脆声道,“如此一来,吾父岂非又添二十年寿元?”

    “诸君,此事易否?”

    唐太宗李世民听了长乐公主所言,知晓自己本应寿元已尽,才会有泾河龙王冥府告状一劫。

    只是自家女儿轻描淡写之间,又加了二十年寿元,如此一来,便能够重新返回阳世。

    李世民满心欢喜,十殿阎王满脸苦笑,崔判官瑟瑟发抖。

    阎王们有心呼唤幽冥地府鬼卒,还有牛头马面,一拥而上,将长乐公主擒拿。

    只是未等他们发号施令,长乐公主身上,已绽放无穷无尽神光,充满虚空。

    以十殿阎王神躯,都在公主神光放射之下,暗自察觉,自身神魂摇摇欲坠状态。

    反观崔判官,修为虽远逊十殿阎王,但在神光照射之下,并无任何不适模样。

    他生前乃是魏征好友,曾得魏征嘱托,要在李世民游荡冥府时,暗地里照顾天子。

    虽因有着长乐公主陪同,崔判官在诸事中,并未如《西游记》原著中那般,屡次伸手护住天子颜面。

    并且不顾自身安危,为李世民添加二十年寿元,蒙蔽了十殿阎王,使得李世民能够安然无恙返回阳世。

    此番却是长乐公主出头做了恶人恶行。

    不过祂乃是“诸天穿梭者”,一身修为无敌于三界,小小冥府,何须放在眼中?

    照《西游记》原著所述,孙悟空同六耳猕猴大战之际,地藏王菩萨曾暗起心思,想要助孙悟空一臂之力。

    反遭坐骑神兽谛听好一番嘲讽,脱口说出一句“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

    连地藏王菩萨俱包含在内。

    可见幽冥地府,确实没有足够能力,插手大神通者之间,你来我往争斗中。

    连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都扰得幽冥地府无奈袖手旁观,又何论远胜两者之“诸天穿梭者”?

    长乐公主只需释放自身神光,就已让十殿阎王暗觉神魂不稳,根本无需如孙悟空那般。

    拎着手中金箍棒胡碰乱砸,破坏地府公物,才能够吓得幽冥地府向天庭告状。

    十殿阎王两股战战,不知长乐公主心思,生恐祂喜怒无常,只能连声道,“公主神威,吾等现在已经知晓。”

    “多有得罪,还望公主能够见谅。”

    十殿阎王口中好言相劝,长乐公主亦不愿苦苦相逼,正欲放开手中生死簿,还于十殿阎王。

    突想起一桩事情,又从虚空中拉出毫光神笔,在御妹李玉英下方注释中,亦添了她二十年的寿元。

    这才随手抛出生死簿,十殿阎王同崔判官一起,奋力扑身,将生死簿拿到手。

    生死簿失而复得,本应是一件快事,然而众幽冥之神,思及长乐公主自作主张,更改李世民和李玉英寿元之事。

    心中却更觉哭笑不得。

    不知为何,看着长乐公主不满五尺娇小童躯,想起千多年前,那大闹地府的齐天大圣。

    长乐公主不管幽冥众神所思,满不在乎道,“本尊知晓你们幽冥,须得天庭管辖。”

    “是以仅给父皇,加了二十年寿元。”

    “如若不然,尔等以为,本尊并无能力,将贞观一十三年,改成九十三年吗?”

    十殿阎王同崔判官闻言默默无语。

    公主既能改“贞观一十三年”,为“贞观三十三年”,自亦能改为“贞观九十三年”。

    对大神通者而言,通天遁地,腾云驾雾,长生不死,捉拿星辰,千变万化……

    皆在一念之间。

    至于为他人逆天改命,增加寿元者,本亦非什么难事。

    三界之中,有数种宝物,如天界蟠桃园中之蟠桃,还有万寿山五庄观之人参果,太上老君所炼仙丹。

    此三种宝物,即便一凡人食之,亦能够轻易间脱胎换骨,获得无穷寿元,飞升天界成仙。

    次等如寿星手中之火枣,其他天仙炼制丹药,还有山中千年人参,何首乌,黄精等,也能助凡人延年益寿。

    只是李世民乃人间大唐天子,身负大唐国一国气运,却不能同其他凡人一样。

    轻易逆天改命,获得长久寿元。

    天下有无穷权势之帝王,却无永远长生之天子。

    上古时期,天地人三皇治世,人神混杂,寿元最长者,亦不过三万岁耳。

    彼时普通凡人,人人都身轻体健,各个皆寿命长久,能有一百二十岁左右。

    然天帝“绝地天通”,凡人之寿命,便一降再降,时至今日,凡七十岁老者,便能称为“古来稀”。

    长乐公主知道其中典故,亦不欲惹麻烦上身,便只为天子李世民和御妹,加了二十年寿元。

    此《西游记》原著所载故事,照后世阴谋者论,乃是佛法大兴东土之始。

    殊不知佛法早在南北朝时,便已大兴于中土,若非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行灭佛之举。

    佛门更是如烈火烹油,不可一世。

    隋朝一统天下,文帝杨坚少年时期,乃于寺庙中长大,登上大宝后对佛教自是照顾有加。

    祂虽有心更改剧情,然未到时机,便无意改变更多,只是救得李世民脱困即可。

    玄奘法师都尚未现身,公主又何须自作主张?

    眼见生死簿上,李世民和李玉英寿元已改,幽冥之行目的达成,哪里还有停留意愿?

    李世民虽有长乐公主庇护,神光护体,能够抵抗幽冥阴冷鬼气侵袭身躯,并不觉察异常。

    然而此刻公主稍稍收回护体神光,李世民便觉周身鬼气冰冷,如坠冰窖中。

    忍不住向公主告饶道,“吾儿,吾乃是生人,不能久居幽冥中,你我父女二人,理应早早返回阳世才对……”

    长乐公主点头应了李世民所求,对十殿阎王,还有崔判官道,“吾父有命,吾等两人,当返回阳世。”

    十殿阎王急使眼神,让崔判官出列道,“陛下和公主,可需要微臣陪同,从转轮藏处回人间否?”

    李世民不知崔判官话中之意,长乐公主似笑非笑道,“莫非判官心中以为。”

    “本公主孤身一人,便无法带着父皇回到人间?”

    崔判官拱手苦笑,把头摇得飞快,不敢得罪这语气惊人,行事肆无忌惮,性情刁蛮的小公主。

    公主也不多话,直接架起云头,裹挟着李世民,浑身神光释放,一路飞向转轮藏。

    沿途无数鬼魂遥见神光飞来,吓的魂飞魄散,撒开两腿,跑向幽冥阴山背处。

    以免被公主周身释放神光,消融了鬼体,就此做了枉命的糊涂鬼,徒惹其他小鬼笑话。

    亦有不知其中厉害小鬼,未曾见过公主的神光,茫茫然站在公主飞过云头下方。

    却被祂周身圣洁神光,如同沸水沃雪,直接射成一团青烟,尔后消散于虚空之中。

    公主带着李世民,一路飞过,却不知有多少鬼物,不知不觉间便已丧命。

    李世民在云头之上,举头向下观看,只见那阴山崎岖峻峭,十八层地狱奇形怪状,奈何桥下奔流浩荡。

    突然听到有人朝天厉声喝道,“上面究竟是哪位上仙出行,还望绕过吾等幽冥小鬼一命?”

    原来是奈何桥上那施汤的孟婆见势不对,远远看见神光行来,便急忙出声提醒。

    公主便收了神通,带着李世民下云头,重新踏足幽冥,向奈何桥上行去。

    孟婆急忙迎接公主父女两人,堆起满面笑容道,“多谢上仙慈悲,放过我等性命。”

    公主呵呵一乐,摇头道,“你亦是幽冥真神,天籍册上的人物,哪里需要惧怕本尊神光?”

    孟婆叹息道,“小神虽然不怕上仙的神光,然幽冥中有鬼魂无数,灵魂孱弱,照不得神光。”

    “上仙听了婆子一声喊叫,便收了神通,果真是慈悲心肠……”

    公主似笑非笑,不理这唠唠叨叨,满口马屁的孟婆,带着李世民进入枉死城中。

    甫一踏入枉死城,就有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哄哄嚷嚷拦路道,“李世民,还我等的命来……”

    这正是,“刚刚添寿还阳,又见仇人索命。”

    不知这伙诡魅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章:当年争霸往事,如今人鬼殊途

    长乐公主伴着李世民,刚刚踏足枉死城,便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残缺不齐的鬼魅蜂拥而来。

    这伙鬼魅拦住李世民去路,纷纷嚷道,“好你个李世民,你还我等的性命来……”

    李世民放眼望去,只见其中有半数,乃是自己相熟者,心头顿时暗暗吃惊。

    你道这伙鬼魅都是何人?

    原来俱是当年隋炀帝失德,一同起兵反隋,争夺江山的三十六路反王们,还有七十二路烟尘。

    李世民怂恿父亲唐国公李渊反隋,亲自统帅兵马,征战四方,剿灭众多对手。

    最终李渊父子两人以唐代隋,坐拥天下,改杨氏江山,为自家的李氏王朝。

    古诗有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得天下,自然杀戮无数,反王也好,烟尘也罢,还有无数士卒。

    泽国江山入战图,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性命,方能够胜出,真正开国一帝王。

    此时阻拦李世民前路,不过数百鬼魂,仅是当年丧命者,微不足道小部分。

    只是这些残缺野鬼,心怀不忿,个个穷凶恶极模样,众口同声要让李世民索命。

    他虽是一代帝王,因泾河龙王之劫,精神萎靡不振,一时间竟心气被夺。

    纵是马上战神,灭国无数天可汗,亦因岁月无情,早无当年骑马砍人神采。

    慌得李世民躲躲藏藏,往自己女儿身旁靠拢,口中只叫道,“长乐救我,长乐救我……”

    长乐公主面对无数枉死鬼,却丝毫不惧,浑身绽放无尽神光,直刺得众多枉死鬼惊声尖叫,惶恐莫名。

    其中有一无头鬼,名字唤作窦建德,乃是当年争霸时,建制号称夏王者。

    恰与李世民之嫡母窦太后,乃是同族姐弟,因此李世民碰见他,亦需叫他一声舅舅。

    李世民奉命率兵攻打,盘踞洛阳之郑王王世充,窦建德听身旁谋士劝说,知郑夏两国,唇亡齿寒关系。

    遂亲自提兵救郑,谁知兵锋至虎牢关时,中了唐军圈套,夏军溃败后被唐军所俘。

    李世民携大胜夏军威势,率兵一举攻破洛阳,再擒获郑王王世充,时有“一战擒两王”美称。

    由此更遭太子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嫉妒,于李渊跟前不断诬陷李世民。

    先李世民擒获夏王窦建德,心念他与自家母亲乃同族姐弟,便将之押解至长安,交与李渊发落。

    哪知李建成和李元吉,顾忌窦建德如若降唐,便有可能,因李世民不杀之恩,或成李世民一大助力。

    是以不顾夏王窦建德和窦皇后之间,同族姐弟关系,奋力游说李渊斩杀窦建德。

    引发河北百姓,对李氏心怀不满,拥窦建德麾下大将刘黑闼起兵,再度反唐。

    后刘黑闼亦死于唐军之手,此刻陪伴于夏王窦建德身侧,大声呵斥李世民。

    夏王窦建德虽是无头鬼,然而身躯挺立,威风凛凛,丝毫不弱当年生前模样。

    他不识长乐公主,畏惧公主身上神光,勉强问道,“敢问上仙仙府何处,为何要助李世民对付我等?”

    长乐公主闻言噗嗤一笑,掩唇答道,“本宫乃大唐天子长女,长乐公主是也。”

    “汝等应知,吾为何对付汝等枉死鬼理由否?”

    众鬼知了公主真身,又发觉自家鬼体,遭祂神光扫射,渐渐消融,化作缕缕黑气。

    情知今日已报仇无望,不约而同大声啼哭,悲悲切切中,却又有刘黑闼几鬼,怨恨不已。

    众枉死鬼听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传讯,知道李世民入了幽冥,早早等候于枉死城中。

    谁知今日见了仇人,他身旁却有长乐公主庇护,神通广大,护得他周身安全。

    长乐公主身上神光愈盛,众鬼渐觉难以抵抗之际,祂却笑意吟吟收了神光。

    众鬼死里逃生,脸上难掩惧色,皆不明所以,目光望向公主,不知祂为何绕过自己等性命?

    长乐公主便道,“汝等之中,既战败身死,又无后人祭祀,难享子孙血食。”

    “本宫弹指之间,便能够轻取汝等性命,但念上天有好生之德,才不欲赶尽杀绝。”

    众枉死鬼闻言,一同拜伏在长乐公主身前,歌功颂德道,“公主慈悲为怀,吾等没齿难忘。”

    夏王窦建德依仗自家身份,啜泣垂泪道,“好外孙女,吾乃你窦家舅爷。”

    “确如外孙女所言,舅爷无亲无故,身亡之后,已多年未曾享用后人血食。”

    “在这枉死城中,不仅身无分文,孤苦伶仃,实在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他满脸凄苦,身旁一众枉死鬼却大点其头,一副心有戚戚焉模样,显然早已困苦多时。

    原来尽是一班手中无钱的穷鬼。

    长乐公主见窦建德说得可怜,轻哼一声,摇头叹息道,“可怜可悲可叹。”

    言罢轻轻挥动小手,便见黝黑虚空中,洒落无数金银铜钱,还有一些黄色纸钞。

    尔后轻轻拍掌道,“既是如此,这些钱财,便任由你等取用,改善生活……”

    公主话未说完,一群枉死鬼跳将起来,展开你争我夺,拼命搂钱,直接塞在胸膛前。

    唯有那窦建德,还有刘黑闼两鬼,却脸色平淡,左右而视,并未加入其中。

    旁鬼看了便觉奇怪,纷纷嘲笑两鬼道,“夏王若不下手,即刻便会无钱可抢,岂不可惜?”

    有一身材魁梧,体强力壮的大汉,乃是楚王杜伏威,一把从身旁枉死鬼手中,抢过财货笑道,“我笑你等愚蠢。”

    “夏王乃是公主祖母之族弟,自有亲戚关系,何须同我等一般,拼命抢夺钱财?”

    楚王杜伏威左右开弓,不知从多少枉死鬼手中,抢走财物,突一声长啸,见好既收,带着几鬼呼啸而去。

    众枉死鬼抢作一团,终瓜分完毕所有金银铜钱和纸钞,各自打了一声招呼,离长乐公主,李世民而去,拿着这些新得钱财,好好享受已停用多年奢华。

    长乐公主见窦建德和刘黑闼,原地站立不动,手指轻弹,挥出一点清光,落入两者脑门中。

    却是一篇如何修行鬼仙的法门。

    同时告诫道,“人终有亡,鬼亦有灭,你俩需得好好修行,才能够躲灾避祸,以待将来。”

    同时又将两袋子财物放入两鬼手中。

    窦建德见状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方才并未见财迷心,才有如今这一番造化。

    只是他毕竟和长乐公主隔了一辈,身死之时,长乐公主尚未出生,因此并不相熟。

    只好同公主说起,当年太穆窦皇后,亦即李世民嫡母,长乐公主嫡祖母旧事。

    一番交谈后,才在刘黑闼劝说下,向长乐公主,还有李世民两人洒泪而别。

    李世民见众枉死鬼全都离去,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喜神色。

    公主便带着他继续前行,出离了枉死城中,奔上平阳大路,一路朝着阳世奔去。

    行不多时,便看见那耸立于黄泉河上,望之庞大无匹,填塞虚空中的“六道轮回”。

    只见那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无数种类,都奔走轮回之下各进其道。

    李世民不知其中含义,转头询问长乐公主道,“这所谓六道轮回,又做何解?”

    长乐公主闻言突露嘲讽,揶揄道,“不外乎劝人行善,忍受得今世苦楚,才能换来世富贵。”

    “却不想那有神通的高人,能够走后门,让自己中意者,免于沉沦六道轮回中……”

    李世民若有思索。

    佛学东渐,已有五六百年时间,诸多西域而来高僧,还有中土博学高士,早翻译无数佛经,大行于中土。

    两晋后,南北朝对峙时,因为战火连年纷乱不止,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皆期盼逃避现世,寄托宗教神学,使得佛道两教,香火无数。

    无论南朝北朝,俱有笃信佛教信徒,乃至连子女姓名,亦以佛经中名词为本。

    佛保,佛奴,佛狸,僧佑,僧奴,僧珍,摩柯,摩耶,观音,毗沙门之名皆流行于世。

    李世民妻子长孙*文德皇后,便有一小名“观音婢”,时人风气,可见一斑。

    后世阴谋论者,言说唐三藏西天取经以后,佛教才大兴中土,岂非荒谬至极?

    李世民心中苦思“六道轮回”,哪里想得到,长乐公主将长袖轻轻一挥。

    把他推入“六道轮回”中,身上却有一点七彩神光,辅助神魂,免除所有伤害。

    李世民入得轮回,只觉脑中浑浑噩噩,浮浮沉沉,浑不知自己到了何处地方?

    情急之下,忍不住叫了一声,“苦也……”

    幽冥地府毕竟不与人间同,他陷于冥府时,若非人曹官魏征,执意阻拦,人间早就换了天子。

    幸好徐茂公在一旁鼎力相助。

    还有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高士廉等老臣,以及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文士,都知道魏征,徐茂公两人毕竟是道教高人,身怀惊人神通。

    李世民征战天下时,尤其多得徐茂公暗中谋划,才能够百战百胜,夺取天下。

    便是魏征,起先在太子李建成麾下,亦不知道给秦王李世民,带来诸多阻碍。

    “玄武门之变”以后,魏征投入秦王府,同徐茂公一同,协助李世民治国安邦,让大唐国威名远播。

    且说这两班文武大臣在白虎殿上,哀声一片,纷纷理论不休时,突听到棺椁传来一声,“苦也……”

    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不知所措。

    正所谓“枉死城里遇旧亲,公主神通退众鬼”。

    不知白虎殿上究竟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七章:公主销声匿迹,菩萨入宫治病

    所谓“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从古至今,毋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命有定数,拖不得生离死别。

    李世民虽是大唐太宗,灭国无数,名扬四海天可汗,不过凡人,自无法超脱生死。

    满朝文武见天子颓然断气,毫无呼吸,便认为天子已经驾崩宾天,不知他是被公主牵引至幽冥。

    和那十殿阎王,还有崔判官,演绎一段过场动画,为接引后续剧情服务。

    一众文武,在白虎殿上纷纷嚷嚷,有说让太子即刻登基为帝,然后送先皇遗体入皇陵中。

    皆被人曹官魏征拦住,他得了徐茂公之助,还有那贾家楼上结拜一群兄弟。

    都是如今朝廷里头,权高位重,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便连国公爷都有好几位。

    郑国公魏征,英国公徐茂公,胡国公秦叔宝,鲁国公程咬金,谯国公柴绍,陈国公侯君集,蒋国公屈突通,郯国公张公瑾……

    放眼望去,朝廷中几无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之势力。

    这群兄弟俱是魏征臂膀,知魏征能耐,因此皆是异口同声,附和魏丞相,赞同等待天子重新苏醒。

    国舅爷,赵国公长孙无忌乃太子李承乾嫡亲舅舅,一心想要外甥能够登基。

    率领一班臣子,大声呵斥魏征危言耸听,搅乱朝纲,蓄意破坏天下太平之势。

    两伙人正在白虎殿上互相指责,突听到棺椁传来天子一声道,“苦也……”

    任他白虎殿上一群忠心耿耿文臣,虎胆雄心猛将,亦吓得心肝噗通噗通乱跳,两股战战,魂不附体。

    幸好魏征同徐茂公两人,早知天子李世民必定能够还阳,只不晓在何时。

    听闻棺椁中传出异响,拉着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重新打开棺椁,放天子出生天。

    天子于棺椁中缓缓坐起身子,神色迷茫,不知所以,急声大呼,“长乐,长乐……”

    “快救救父皇。”

    他叫了几声,并未听到长乐公主答复,才稍稍回转精神,发现自己坐在棺椁里头。

    呆滞片刻之后,脸露狐疑,不解询问魏征,徐茂公等人道,“贤卿等意欲何为?”

    李世民刹那间心头掠过无数念头,以为满朝文武大臣,一同联手弑杀君王。

    白虎殿上,魏征,徐茂公还有其他文臣武将,全都喜极而泣,痛哭流涕道,“恭贺陛下还阳……”

    “还阳”两字入耳,李世民脑中这才想起,自己此前和长乐公主幽冥一行经过。

    明白自己终于逃过劫难,成功返回人间,已再世为人。

    此时方知自家女儿,竟那般神通广大,能逆天改命,从十殿阎王手中抢人。

    按照生死簿上原先描述,自己分明应死于泾河龙王之劫,却不想长乐夺取生死簿,随意添加寿命。

    后又带着自己游览了幽冥地府一番,却在“六道轮回”下,不知何故将自己推入轮回中。

    原是返回人世间的一道必经程序。

    重新复活喜悦情绪充满心间,望见眼前白虎殿上,熟悉面孔,一脸含笑。

    突然间却想起,长乐曾经有言,“贞观三十三年”和“贞观九十三年”,于祂而言并无不同。

    便又觉患得患失,埋怨长女,既然已更改该生死簿上天命,一不做二不休,何妨一步到底。

    直接改成那“贞观九十三年”才是最好。

    又觉得“贞观九十三年”亦少了,历朝历代帝王,谁不想要能够长生久视?

    他有此际遇,却只加了个二十年的寿元,岂非是浪费大好机缘,白白从手心溜走?

    看官,这便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缘故,哪怕李世民身为天子,亦有无穷无尽欲望。

    天下间永远难以填满者,便是这人心欲壑。

    李世民扫视白虎殿上情况,却未发现长乐公主身影,急忙询问魏征等人道,“贤卿可曾看到吾儿长乐?”

    魏征虽不知天子所想,亦不知他和长乐公主,在幽冥地府究竟有何经历。

    但他目光如炬,清晰瞧见天子双眸中炽热,显是已被欲望勾心,蒙蔽神智。

    只得躬身劝说道,“陛下能够还阳,乃是侥天之幸,万万不可奢望更多好处。”

    李世民哪里听得魏征苦口良言,只是一味催促,白虎殿上那些宫人和力士,去寻找长乐公主踪迹。

    只是无论如何寻踪觅迹,这长乐公主似乎已消失不见,怎么都找不到祂在宫中痕迹。

    一时间宫廷内外,皆啧啧称奇,连魏征,徐茂公等人都暗觉奇怪,不明公主为何躲避不见天子原因。

    时间一长,天子因过度思念长乐公主,忧心忡忡,又不知不觉间患了重病。

    为替天子看病,经手无数杏林高人,依然药石无医,难以痊愈天子心病。

    魏征,徐茂公还有长孙无忌等人一番商议,不得不张贴皇榜,悬赏能人救治天子者。

    忽一日,有位带着小徒弟的疥癫游僧,众目睽睽之下,径自揭了悬赏的皇榜。

    魏征和徐茂公闻讯而来,一同接待揭皇榜的两僧,双方会面正欲询问时。

    瞧着眼前两僧虽然浑身疥疮,皮肤上色彩斑斓,不似良医,反而重病难愈模样。

    但仔细看去,却见这两僧周身神光隐隐,脑后圆光释放,分明是得道高真,上界神人。

    慌得魏征和徐茂公急忙躬身行礼,拘谨问道,“不知是哪位上仙,降临人间。”

    “为吾皇治病而来?”

    领头的老僧见自己露了踪迹,知道魏征和徐茂公,亦乃是当今人间难得的道教高人。

    同身后小僧人微微一笑,在一众人前,现出了真身,乃是观世音菩萨和惠岸行者。

    好菩萨。

    只见,

    “瑞霭散缤纷,

    祥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

    现出女真人。”

    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

    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

    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

    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

    众人看得清楚,这便是那观世音庙中,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真身降临凡尘。

    徐茂公以手抚额,赞叹道,“咦,菩萨大驾降世,无论任何灾难,俱不过纤芥之疾。”

    “有菩萨出手,肯定手到病除,吾皇此番有救矣……”

    菩萨闻言微微一笑,祂知徐茂公话中意思,唯恐自己蓄意拿捏,不愿意为天子用心治病。

    盖因此时大唐朝廷里头,有诸多的道教高人立足其中,如眼前魏征徐茂公,还有袁天罡和李淳风等。

    唐朝天子姓李,其立国后,便遥尊太上老君李聃为先祖,奉道教为国教。

    然佛道两教,在此前数百年间,为争夺信仰,彼此之间相互攻讦,大打出手。

    因此徐茂公才心有所忧,唯恐观世音菩萨乃佛门之人,因此会对天子有所保留。

    菩萨何许人也,也不与徐茂公计较,轻摇手中皇榜脆声道,“吾已揭了皇榜。”

    “莫非尔等不愿吾入宫中,替天子治病乎?”

    徐茂公,魏征哪敢阻拦,慌忙道,“我等万万不敢,阻拦菩萨为陛下治病。”

    两人便引着观世音菩萨,还有惠岸行者,一同进入皇宫,来到天子李世民病榻前。

    李世民此时精神不济,卧在龙床上,两眼昏花,隐约间看见足踩莲花的菩萨,袅袅而至。

    旁边闪出魏征和徐茂公两人,满脸喜色,对李世民道,“陛下,灵山大雷音寺观世音菩萨,专为陛下治病而来……”

    天子却脸色恹恹,突听一个“世”字,余字并未听清楚,急忙振奋精神询问道,“谁唤寡人?”

    菩萨满脸慈悲,轻声叹息道,“可怜,可怜。”

    祂看出天子心中急火攻心,还有那漆黑天魔身影缠绕其上,正大口吞噬七情六欲。

    方才搅得天子心烦意乱,又闻长乐公主消失不见,虽知公主神通,迥异常人。

    终是亲生父女,不得不为公主担忧,唯恐祂在外吃亏,只盼公主能够平安。

    重重情绪纠结一处,才落得如今场面,神思不属,造成神魂不稳,难以自持。

    此前亦经众多杏林高手调教,然而药石之物,对于天子心病,却丝毫不起作用。

    菩萨以法眼观看,又暗中掐指推算,弹指之间,便已知天子李世民病情原因。

    祂立于天子病榻前,素手轻捏净瓶中柳枝,将之抽离净瓶,只见青翠柳枝上面,有透明水滴流淌。

    尔后朝微微一甩柳枝,便见柳枝上莹莹发光数水滴,尽数落于李世民身上。

    身后魏征,徐茂公两人眼神一动。

    不过顷刻之间,便看到天子苍白脸色,转为满脸红润,同时更觉浑身通畅。

    原来是沉疴全去。

    李世民起身从病榻上落地,来回走了数十步,暗自叹息道,“菩萨果然神通。”

    魏征,徐茂公两人也赞叹不已,纷纷向李世民道喜,然后又谢过观世音菩萨援手。

    李世民身躯痊愈,便急不可待询问魏征,徐茂公两人道,“卿家可曾找回,吾家长乐?”

    魏征,徐茂公闻言摇头否认。

    李世民卧榻十来天间,朝廷已组织无数人手,遍寻长安城内外,皆没有发现长乐公主身影。

    李世民黯然神伤。

    观世音菩萨突轻声笑道,“陛下心病,贫僧倒有一言相劝,可以让你心结尽去。”

    李世民呆呆问道,“敢问菩萨有何良策,可让吾找回长乐公主,得享天伦?”

    菩萨嫣然一笑,说出一番话来。

    有分教,“唐玄奘入长安,奉皇命取真经。”

    不知观世音菩萨说出什么话,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章:话里有话暗示,虚空无言现身

    上回说到,大唐天子李世民,因为忧心女儿长乐公主,不知去向,得了重病,难以痊愈。

    朝廷众臣不得不放出皇榜,遍请能人异士,入宫医治天子重病,以期能够让天子康复。

    头几日,都没寻到让天子康复的高人,幸好有观世音菩萨,化身疥癫游僧,揭了那皇榜。

    被魏征同徐茂公看破,于是便显露真身,入皇宫,以净瓶中柳枝沾神水,治好天子的恶疾。

    天子痊愈后,下了病榻,先谢过菩萨,然后向菩萨询问,长乐公主去向,以解心中之忧虑。

    这菩萨便含笑道,“公主在陛下危难之际,陪伴你一同游冥府,并为天子增加寿元……”

    “本是感天动地的孝心,只是人神有别,显露了踪迹之后,便不得不隐身离去。”

    李世民闻言叹息不已。

    他却不知道,有小小身影,隐身立于虚空中,面露异色,静静聆听菩萨细说。

    观世音菩萨若有所察,睁开双眸仔细辨认,那道身影已渐模糊,消失不见。

    因此不曾发觉,天子李世民要寻找,自己叙述故事的猪脚,便在一旁观察情况。

    也是菩萨心存大意,不意长乐公主如此胆大,居然没有远离,依然还在宫中。

    如果知晓,早做准备,小心谨慎对待,自然能够察觉,宫中不同寻常迹象。

    哪里会如今日这般,一头撞进皇宫,被长乐公主躲在一旁,看了个分明?

    且说观世音菩萨并不知晓,公主在一旁窥视,双掌合十,念一声佛号道,“今日贫僧便与陛下,说一个龙女成佛的故事。”

    魏征一旁闻言,忍不住反诘道,“我曾听佛门僧人言,女身垢秽,非是法器。”

    “此龙女如何能得无上菩提?”

    所谓无上菩提者,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即佛果之觉智。

    魏征此问,意指龙女如何能够成佛?

    观世音菩萨含笑道,“此《法华经》上故事耳。”

    “智积菩萨和文殊菩萨说佛法时,有娑竭罗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

    “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

    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世尊弟子舍利弗,亦如人曹官般,言龙女道,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方能有所成。”

    魏征徐茂公两人听得菩萨说一句“大乘教”,心头蓦然一跳。

    只听菩萨继续道,“龙女乃是女身,身有五障,不得做梵天王,帝释天,魔王,转*轮*圣*王,佛身。”

    “然此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便以此宝珠上佛,佛随即受之。”

    “于是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道,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耳,正如我成佛,亦复速于此。”

    李世民听得迷迷糊糊,魏征徐茂公乃道教高人,知菩萨方才所言,必是以女龙成佛故事,喻长乐公主离宫。

    果听观世音菩萨赞叹一声道,“彼龙女,年方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

    “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

    “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观世音菩萨言至此,谓天子道,“陛下,龙女成佛后,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举袖遮面,低声啜泣,不能自己道,“噫,吾儿长乐,何其心狠。”

    “真欲离吾而去乎?”

    魏征,徐茂公两人忙劝阻李世民道,“陛下,此公主之福分,能够得成正果……”

    “陛下应为公主庆贺,而不能阻其前程。”

    李世民不理不睬两人劝说,只顾着痛哭,浑不觉长乐公主得正果,是喜庆开心之事。

    徐茂公慌忙对观世音菩萨道,“菩萨好没礼貌,本朝公主,皆乃太上之后裔。”

    “如何能去你佛门?”

    观世音菩萨身后惠岸行者闻言忍俊不禁,扑哧笑出声来,却遭菩萨呵斥道,“徒儿为何如此无礼?”

    惠岸行者便道,“吾亦姓李,如何不能入了佛门,做不得菩萨身旁徒弟?”

    魏征,徐茂公俱大惊失色,面露不解,出声询问惠岸行者道,“你如何亦是姓李?又怎么入了佛门中?”

    惠岸行者昂然答道,“吾父乃天庭降魔大元帅,托塔天王李靖,如何不是姓李?”

    咦!

    魏征,徐茂公,还有天子李世民,听惠岸行者脱口而出,一个熟悉名字,俱感大奇。

    你说这又是为何?

    原来这大唐朝朝廷上,亦有一位李靖,乃是陇西李氏,说起来还和天子有同族之情。

    这李靖初仕隋朝,后转仕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又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

    贞观三年,李靖统帅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

    因功拜尚书右仆射,封为代国公,后又统军西破吐谷浑,改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卫公军功之盛,远在秦叔宝,尉迟恭等国公之上,被誉为大唐第一的战神。

    李世民三人听惠岸行者说起其父,亦名李靖,自是大感惊讶,不知这两者有何关系?

    三人正方欲问时,却被观世音菩萨打断道,“木叉不得无礼,还不速速退下。”

    惠岸行者满脸委屈,起身离开。

    尔后菩萨向天子三人歉意道,“吾徒弟年幼无知,还望陛下和两位丞相,不要怪罪于他。”

    天子李世民想起惠岸行者生得环眉大眼,面白唇红少年模样,便对菩萨之言信以为真。

    魏征,徐茂公面面相觑,有心提醒李世民,这世上神仙,个个皆长生不老,不知活了多少岁。

    甚至还有那三坛海会大神,一副童子垂髫容貌,身高不足四尺,却是商周时期,便已经成圣的仙神。

    据儒经记载,这夏商周乃上古三代,距离本朝已经足足有一千七百多年时间。

    是以对天庭仙神而言,容貌和年龄并不总是相等。

    观世音菩萨看魏征徐茂公两人,面露犹豫,似欲揭破惠岸行者真实面目。

    便开口对李世民道,“陛下可还记得,贫僧方才讲解故事中,那龙女几岁成佛?”

    李世民稍作回忆,不觉悚然一惊道,“朕记得清楚,那龙女仅八岁便已成佛。”

    菩萨点头称是道,“是了,贫僧听人说,陛下那长乐公主,今年亦有八岁……”①

    魏征,徐茂公乃道教在朝廷代表,如何容得观世音菩萨,暗指长乐公主乃成佛龙女?

    闻言怒道,“菩萨此言差矣。”

    “吾家公主乃老君后裔,纵欲出家,亦须入我道门,哪能去得你家佛门?”

    彼时大唐虽立国不久,但已经尊太上老君为自家先祖,道教香火渐渐鼎盛。

    魏征,徐茂公两人一语成谶。

    后来李家皇室公主,总是喜欢遁入道观,做了女真,更喜欢同那些大诗人游嬉。

    出名者如玄宗李隆基之妹玉真公主,和李白,王维皆有瓜葛,更惹得两大诗人老死不相往来。

    李隆基另有一妹金仙公主,同样亦出家做了位女道士,以道士史崇玄和叶法善为师。

    观世音菩萨见魏征,徐茂公两人面红耳赤,便摇头笑道,“李天王之子,金吒,木叉,哪吒,俱为我佛门护法。”

    “老君后裔如何做不得僧人?”

    祂已既医治天子,又暗中点拨天子,揭示长乐公主离去原因,便欲转身离去。

    不想刚刚驾起云头,尚未离地一尺距离时,突然察觉虚空异动,暗吃一惊。

    只见四周一切地火风水,全都陷入停滞不动,犹如跌入琥珀之中,难以动弹。

    观世音菩萨暗运体内法力,勉强想要抬动手足,才知纵然花费平时数倍力气,亦难如意。

    正心悸时,有一身着宫装女童,从虚空中现出身影,来至菩萨身前两丈距离外。

    明亮双眸绽放神光,静静注视观世音菩萨。

    见菩萨不言不语,脆声笑道,“方才听菩萨侃侃而谈,却不知道,本尊何时成了龙女?”

    稍后又道,“若本公主真的是那龙女,菩萨可曾有胆子,放本尊在你身旁?”

    观世音菩萨身不能动,即便是紫府神念转动,亦比平日缓慢,竭力释放而出道,“善哉,善哉。”

    长乐公主手指轻轻一弹,菩萨便觉周身地火风水重新流动,同时亦恢复正常。

    菩萨向公主施了一礼后道,“敢问公主,是否真正不想,和陛下重新见面?”

    长乐公主小脸不悦,愠声道,“本公主行事,何时需要问过,你佛门意思?”

    “你佛门何时变得如此大手大脚,捞过界?”

    “真不怕李老倌,打上那灵山大雷音寺?”

    观世音菩萨微微叹息道,“贫僧静观,公主身上佛门气息醇厚,想必同我佛门,有深切渊源。”

    “便是入了我佛门又如何?”

    长乐公主呵呵冷笑,不动声色问道,“听菩萨之意,还真敢让我做你身旁胁侍不成?”

    观世音菩萨眼望呆立不动的魏征,徐茂公和天子李世民三人,说出一番话来。

    正是,“菩萨讲解佛经,公主出面相会。”

    不知菩萨说了什么,才能让公主答应帮忙,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①,公主年龄,为剧情服务,并非真实,请勿考究)

第九章:公主演计划通,佛祖遇真强者

    且说观世音菩萨,眼见长乐公主现身,禁锢虚空,将自己困在虚空镜面之中。

    菩萨斟酌良久,才徐徐道,“贫僧观公主修为,果然惊人,不弱于我佛门世尊,还有道门三清。”

    “理应知晓,世尊二弟子金蝉子,已经脱胎转世为中土僧人,并且长大成人。”

    公主轻喔一声,并未接口答复观世音菩萨询问。

    菩萨心中倍感无奈,明知公主神通,早看破一切内情,不得不继续解说道,“玄奘取经一事。”

    “事关我佛门中谋划多时之大计,亦是天地气运大势所转化,想来公主应该不会出手。”

    “蓄意逆天行事?”

    观世音菩萨看到长乐公主出手,举手投足间,轻而易举切割空间,停滞时间。

    便知晓以自己之能,远非对方敌手,是以并未有太多抵触,反而好言相劝。

    期盼长乐公主能够听自己一声劝,而不是执意要同佛门计划,发生冲突。

    佛门虽然势大,面对如长乐公主这般,教主级强者,亦不得不感到忌惮不已。

    释迦摩尼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中土,乃是佛门在数百年前,便已谋划多时大计。

    眼看西行取经即将开始,却突然遭遇变故,由不得观世音菩萨感觉心焦。

    此前天子李世民,被泾河龙王残魂,纠缠不清时,菩萨明明欲出手搭救天子。

    不想皇宫中,却突然有未知强者,赶在菩萨出手之前,赶跑泾河龙王残魂。

    救李世民脱困。

    如今想来便是长乐公主出手。

    其后公主又陪同李世民,直入幽冥地府,更改生死簿上命数,增添李世民二十年寿元,便携父返回阳世。

    并未如原著那般,发生过枉死城时,借相良一库金银,施舍那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枉死鬼。

    并且允诺为他们做一个水陆道场,度他们转世为人,这才能够侥幸脱身。

    枉死城中,长乐公主施展神通,挥手点化无数金银铜钱财物,便轻易打发了枉死鬼们。

    看官,你道为何此处,同《西游记》原著中记载,有着截然不同之差别?

    便是因为长乐公主,乃是“诸天穿梭者”乱入缘故。

    这所谓“诸天穿梭者”,乃诸天万界中,鼎鼎大名的剧情崩坏者,魔改者。

    但凡祂们乱入任何一世界中,都有着很大概率,会随意更改,变化原有世界线。

    长乐公主自恃神通,大包大揽,携带李世民完成幽冥地府之旅,便大大破坏了剧情线。

    否则李世民一旦借了相良一库金银,施舍枉死鬼,并且允诺再做一个水陆道场,为枉死鬼们托生。

    便需要在返回阳世后,为相良盖一座大相国寺;然后还需遍请天下间高僧大德,主持这个水陆道场。

    才能够引出金蝉子转世,唐玄奘入京,主持一千二百名大小明僧,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继而观世音菩萨现身,质疑唐玄奘不知大乘佛法,说出灵山大雷音寺中,三藏真经故事。

    能够让世间之亡者升天,度天下之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引动唐玄奘心中一点慈悲,让天子李世民意动,封玄奘为御弟,不辞艰辛去西天取经。

    只是眼下剧情崩坏,引不出玄奘入京,观世音菩萨无奈,便将主意打到公主身上。

    菩萨在天子御前,说《法华经》中龙女成佛故事,借喻长乐公主离宫原因。

    意图使天子李世民明悟,以遣僧人去西天取经名义,寻找长乐公主去向。

    咦?

    或曰观世音菩萨此举,岂非故意误导天子,以一莫须有借口,为取经张目?

    然细思《西游记》原著中,菩萨将紧箍咒化作僧帽,给予唐玄奘哄骗那猴子。

    可见无论是菩萨,还是玄奘俱乃心思通透之人,并非那一味顽固不化之辈。

    只是观世音菩萨哄骗李世民在前,长乐公主现身在后,便成了捉贼现场一般,让菩萨感到无端尴尬。

    再看长乐公主神通,超然脱俗,能与佛道两教教主媲美,自己并非祂对手。

    因此菩萨不得不出言补救。

    幸而长乐公主亦是好说话的,不仅并未勃然大怒,反而出言调笑了菩萨两句。

    让菩萨心生希望,意图将之拉至己方阵营,配合行事,引出唐玄奘西天取经帷幕。

    长乐公主虽心中不喜,观世音菩萨以大势压人,转念一想,便笑意吟吟道,“如若本宫做了龙女。”

    “待那唐僧成功取得真经之后,又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菩萨哑口无言。

    祂左思右想,公主既已能同佛道两教教主相媲美,便是这三界中,最为顶尖一小撮强者。

    便是灵山大雷音寺佛祖,三清天道祖,乃至天庭玉皇大天尊,亦给不出来,让公主心满意足好处。

    长乐公主见菩萨久久沉吟无语,遂轻轻拍掌道,“不如,便让本公主陪着玄奘,一同西行如何?”

    公主话音一落,菩萨心头暗自凛然。

    此等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行为,由不得菩萨倍感焦虑,只不知长乐公主所欲为何?

    正沉思间,蓦然听得耳旁传来轻声细语,乃是佛祖轻语道,“善哉善哉,尊者可代我佛门应下公主要求。”

    菩萨方欲问时,虚空复又陷入沉寂,好似刚刚佛祖说话,不过是虚幻泡影。

    长乐公主静气凝神,俏然而立,如同一株默默不语,光洁荷花,等候观世音菩萨答案。

    菩萨早得如来佛祖指示,稍稍思索一二,便满口应道,“公主既然有心西行。”

    “贫僧便代佛门,先行谢过公主厚意。”

    谁知公主却摆手言道,“吾虽欲陪伴玄奘左右,一同西行,去你那灵山大雷音寺。”

    “却并未答应,为玄奘护行。”

    “其旅途中身家性命,一切安危,依然还需你佛门中,替他安排的那三位徒弟努力。”

    菩萨无言以对。

    以公主广大神通,即便不跟随唐玄奘左右,亦能够轻易抵达,灵山大雷音寺。

    祂既乃佛道两教教主级强者,若现身灵山大雷音寺,便是佛祖,也需要以礼相待。

    陪伴唐玄奘身边左右,一同踏上西天取经路程,却不知要跋山涉水多长时间,方能到达那灵山?

    虽以公主修为而言,千年不过瞬间,只看祂愿意一脚一步西行,便已见其心意。

    双方既已约定,长乐公主便挥手撤了虚空封印,菩萨急急忙忙脱身离去。

    带着徒弟惠岸行者,驾云匆匆返回灵山大雷音寺中,向佛祖禀告长安城一行经过。

    佛祖听菩萨说罢,不觉暗自皱眉。

    祂施展慧眼,以观三界,却一无所察;演化天机,推算未来,亦一片混沌。

    和观世音菩萨喟然叹息道,“吾本谓南瞻部洲,皆贪*淫乐祸,多杀多争之辈。”

    “不似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亦能人人固寿。”

    佛祖慧目望去,长安城里头,所有生灵皆一览无遗,只是并不见长乐公主踪迹。

    不觉惭道,“原是我坐井观天,小看了天下能人,此前竟不知长乐公主。”

    观世音菩萨悚然一惊道,“以佛祖之能,居然不知那长乐公主,真身来历?”

    如来佛祖静思,此前观世音菩萨落入虚空封印当中,自己察觉不对劲之时。

    虽有心侦查,却只觉茫然无序,不知从何处下手,找出猝然消失不见菩萨身影。

    幸而不知何故,公主封印,无意中出现纰漏,泄露出公主和菩萨对话内容。

    同时使亦得佛祖,能够将自己声音,传入菩萨耳中,让其答应长乐公主要求。

    只是刚刚说完一句,虚空封印之纰漏复,便重新弥合,佛祖又无法察知菩萨状况。

    其时佛祖便已知,此必是长乐公主,蓄意放开虚空封印破绽,好让自己放心,菩萨并无性命之危。

    公主泄露消息之目的,自是让自己传话观世音菩萨,答应公主陪伴玄奘一同西行要求。

    从头至尾,一切皆在公主计划通。

    至一千多年前得道,成就佛教教主后,和道教教主三清齐平,长乐公主实乃佛祖生平所遇最强者。

    预定取经之路即将展开,就是如来佛祖,也不知长乐公主乱入,会有何变故?

    如此绝世强者,便是于佛道两教以外,自立一教,同佛道两大教派抗衡。

    亦拥有足够资格,如何不让佛祖心感不安?

    多年未有情绪涌仓然间上心头,佛祖忙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强自压下心中杂念。

    一心一意推算,如果有长乐公主加入后,唐玄奘师徒,西行取经的种种变化……

    算来算去,最终只是一声长叹,掠过灵山大雷音寺上空,随即消失不见。

    菩萨不知如来佛祖所想,带着惠岸行者辞别灵山,返回自家道场,南海珞珈山。

    静等唐玄奘离开长安,踏上取经之路。

    不说佛门之事,且说长乐公主,在宫里暗中会晤观世音菩萨后,便飘然消失。

    并未现身和天子李世民相见。

    李世民派遣宫人和力士,在皇宫中苦苦搜寻公主踪迹,突一日有宫人找到公主遗留书信一封。

    上面书道,“因自身暴露神通,显露真身之故,不得不离开父身,云游天下……”

    “听说那西牛贺洲,有佛门圣人,神通广大,不胜向往,当远行同祂会晤,并论道一番。”

    李世民见得书信,不觉想起公主护自己幽冥地府一行,才能够添寿二十年,再世为人。

    睹物思人,难免痛哭流涕,呜咽无语。

    天子情绪稍稍稳定后,又思起观世音菩萨所言,便下旨征召选人,欲向西天一行,寻找长乐公主踪迹。

    这正是,“公主佛门合谋,天子派人西行。”

    不知选出了谁,去西天寻找公主踪迹,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章:李玄奘入宗室,奉皇命西天行

    却说天子李世民得了长乐公主所留书信,知祂去了西天,要与灵山大雷音寺佛祖论道。

    既觉欣慰,又感异常。

    佛门在东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土,离此时已有五百多年,即便一妇孺,皆知佛祖乃是圣人。

    长乐公主能够同佛祖论道,岂非亦是一圣人也?

    李世民再思观世音菩萨所言,暗觉公主心思淡薄,更起了心思,欲遣人寻公主回宫。

    此等神仙一流人物,又和自己有父女关系,一身惊人神通,自有用处之时。

    前趟遭遇泾河龙王劫难,若非公主一路庇护,逆天改命,如何能够延寿二十年?

    只是需遣何人,才能不辞艰辛,一路跋山涉水,前往十万八千里外的天竺国?

    况且公主离宫出走,亦算皇室丑闻,不能为外人所知,以免惹来流言蜚语。

    李世民苦思冥想,不得其意,只得请来徐茂公商议,应该以何种名义前往西天?

    徐茂公他本是道教中人,和佛教天然对立,如何愿意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禁不住李世民以天子之尊,却苦苦哀求,只好捏着鼻子,向天子进言道,“陛下。”

    “佛教虽是外道,亦有千年时日,经典浩瀚,不知有几许,中土定未能尽传。”

    “且大凡经典,于传颂之间,定然会不知不觉中,脱离原意,甚至变得南辕北辙。”

    徐茂公此话当然是正理。

    佛教传入中土后,既有诸多西域高僧,如鸠摩罗什,安世高等,前来中原,为传播而奋力。

    亦有那中土的博学高士,如释道安,慧远等人,以中土汉学,重新解释佛教经义。

    甚至如菩提达摩,真谛三藏,原是天竺僧,听说中土繁盛,为发扬光大佛学,东渡中土传经。

    常言道,世间无一般两片树叶,天竺人,西域高僧同中土大德,因授业与见识不同。

    对于佛教经典阐述,自然亦有不同,人人皆有自家理解,僧僧都有自家道理。

    往往一句话中,你有你说法,我有我意思,各派不同僧人间,因为各自意见不同,也彼此攻讦。

    此学问中的龌蹉,古今中外一脉相承。

    否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如何在其涅槃之后,便一分为二,化作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皆自认佛祖嫡传?

    便是儒家,传子思,传孟轲,所述重点有所不同;传至荀况,乃至教出韩非和李斯等法家之徒……

    徐茂公一语道破如今佛学,同佛祖初立,已有很大不同,因此话里有话道,“陛下,不防遣一僧人朝圣。”

    李世民闻言暗自思索,顿觉徐茂公此言极善。

    西天乃佛门圣地,便是中土之僧人,亦不能外,皆欲了解,佛门本来面目。

    东晋时,有僧人名法显者,因彼时中土佛学,已陷入顿困,便不辞艰辛,遂和情投意合僧人,一同前往西天取经。

    或曰,西天取经者,如何不是唐三藏,怎的在唐三藏前,便已有中土僧人前往灵山取经?

    诸位看官,你没有看错,唐三藏之前,便已有僧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为何却没有求得真经?

    许是时机未到,因此佛祖不愿送出真经;又许是那法显,并非佛祖亲传弟子金蝉子转世?

    其中详情,兴许只有佛祖心里自知。

    徐茂公同天子细说佛门故事,心头只觉腻味,却不得不强打精神继续道,“陛下不妨,广邀天下诸僧人。”

    “选出一个高僧大德,资助他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闻言便知,那僧人到了灵山大雷音寺中,便有机会,遇见长乐公主。

    因此徐茂公之策,甚得圣心,便着徐茂公,带着萧瑀,张道源,一同主持选拔之事。

    徐茂公无可奈何,领了《西游记》原著里头,本属于魏征的差事,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

    终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

    你道他能是谁?

    便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出生便遭遇劫难,父亲被杀母亲屈身事贼,自己落水,被金山寺和尚搭救。

    懵懵懂懂时,就是僧人的陈玄奘,后因取经途中,总是自称“贫僧乃中土大唐来的和尚……”

    因此又叫做唐三藏的唐僧。

    这唐三藏既是佛祖弟子转世,自然身具慧根,年纪轻轻,就已熟知佛门真义。

    听得天子召唤,入宫见了圣驾,然后恭听天子吩咐。

    天子先询问玄奘家中情况,因玄奘父亲陈*光蕊,便是当年遭遇贼子截杀,后又被龙王藏下尸身。

    等到玄奘寻得仇人复仇后,龙王便将陈*光蕊重新复活,送归他一家人团聚。

    陈*光蕊之妻,陈玄奘之母乃丞相殷开山女儿,当年陈*光蕊中得状元跨马游街之时,恰好出阁,抛下绣球砸中了陈*光蕊,因此两人便成亲做了夫妻。

    玄奘能够报仇,亦是先和殷丞相相认,再启奏了天子李世民,天子才派兵捉了杀害陈*光蕊的贼人。

    因此天子亦认得陈玄奘。

    两人在殿上,先谈了一会家常,然后天子一声叹气,说起自己前段时间重病,幸得观世音菩萨出手搭救,才能痊愈。

    玄奘便念了一声“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慈悲”,问起天子征召自己入宫,所为何事?

    天子便道,“朕欲遣人,前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朝佛,求取真经,普度众生。”

    “不知法师可愿往?”

    咦。

    天子只一句话,便让陈玄奘浑身轻颤,不由自主一个激灵,颂念“阿弥陀佛”不止。

    他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本就是为了让《三藏真经》,能够传回中土,而转世脱胎中土。

    虽未觉醒胎中之迷,不知自己使命,却隐隐觉察,去西天取经乃自己命中注定,必须完成之事。

    因此便不假思索答复天子道,“贫僧谨遵陛下圣旨,愿意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大喜过望,便将陈玄奘入了宗室,改姓一“李”字,将他唤作“御弟圣僧”。

    却让徐茂公,魏征两人,差点儿气炸了肺。

    因观世音菩萨入宫,为天子治病时,这两人曾说过,“李氏乃太上后人,如何能够入了佛门为僧”的话。

    不想短短时间,李世民为了拉拢陈玄奘,恩赐他为宗室,并且改陈为李姓。

    对徐茂公,魏征两人而言,天子此举,几乎等同于“打人打脸,揭人揭短”。

    只是天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徐魏两人做为臣子,又能如何,只能咽下这番苦果。

    次早天子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为李玄奘送行。

    又选两个长行的从者,银駔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还有一个紫金钵盂送玄奘途中化斋用。

    李玄奘大喜,即便谢了君恩,领了所有物事,再与自家徒弟辞别,更无留滞之意。

    离别前,天子又取了一杯御酒,递予李玄奘道,“御弟此去,不自何时才能重新返回中土见面。”

    “饮此一杯御酒,以尽朕奉饯之意。”

    李玄奘推辞道,“陛下厚意,贫僧本不应该拒绝,只是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乃出家人,因此不能饮酒。”

    天子便道,“今日之行,比他事大不相同,况且此酒乃是素酒,御弟饮之无妨。”

    李玄奘闻言不敢不受,便举起双手接过天子所赐素酒,方待要饮,只见天子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李玄奘不解其意,李世民微微笑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李玄奘才知天子捻土之意,再次谢恩以后,举起酒杯一口饮尽杯中酒水。

    尔后辞谢天子,满朝文武,还有自家父母,以及婆婆,外祖父外祖母一家人,出关而去,踏上取经路途。

    头一日行了大约二十余里路,经过一段人烟罕见所在时,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位衣裳华丽,巧笑若兮的女童,骑在一匹高头骏马上,等待李玄奘到来。

    女童看见李玄奘身影,举起手向他示意,打了一声招呼道,“原来取经的和尚来了?”

    李玄奘和两个长随,都不知祂是何人,小心翼翼询问道,“不知小娘子是谁?”

    “为何在此地等候贫僧?”

    女童便掩唇嫣然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身份道,“本宫便是当今天子的长女,长乐公主是也。”

    “听说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佛学昌盛,便欲往西天一行,要同释迦摩尼论道一番。”

    李玄奘听长乐公主提起如来佛祖,只是当做寻常人,并无任何尊重之意,心头顿觉纳闷不已。

    他乃是佛门僧人,对佛祖自然敬仰至极,只是生性纯良,因此无法开口训斥公主。

    两个长随知道长乐公主身份,只觉欣喜若狂。

    他们乃是天子精挑细选,送予李玄奘,要和他一同西行去那灵山大雷音寺,寻找长乐公主踪迹的人选。

    两人在出发前,早已得上峰秘旨,知道自己此行目的,本以为要到达灵山以后,才能见到公主。

    哪知公主根本没有远行,还在大唐境内,便是离长安城,也不过二十余里路程。

    当下向公主行礼道,“卑职见过公主,陛下有命,一旦遇见公主,便让公主启程回宫……”

    李玄奘见两长随态度,还在不明所以之时,长乐公主已不悦道,“本公主尚未到达灵山大雷音寺,和如来一同论道。”

    “如何能够回宫?”

    两人还欲问时,被长乐公主轻轻吹了一口气,便鬼迷心窍,扔下李玄奘,回转长安城中。

    李玄奘无法阻止两长随离开,只能在路旁唉声叹气,为自己出师不利倍感委屈。

    长乐公主暗觉好笑,说出一番话来。

    正是,“命中注定取经,谁知伊始受挫。”

    不知长乐公主说了什么话,能否激励李玄奘西行,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章:西出长安遇难,公主援手脱困

    长乐公主看李玄奘神色沮丧,不觉笑道,“法师刚出长安,便满心颓废。”

    “又如何能够行走十万八千里,到达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向释迦摩尼求取真经。”

    “普度中土众生耶?”

    公主虽直呼佛祖名字,李玄奘却不敢太多计较,只当祂帝胄高贵,有此殊荣。

    他仔细思索公主如此说法,精神一震,暗忖自己既已经立下誓言,当不辞艰辛,取得真经。

    如今长随不知何故,离我而去,虽对前方旅程,造成影响,但此事不过小小挫折。

    “真经本是贫僧取,他人不过身旁客。”

    这两长随只是陛下安排,陪同自己一同西行,同时又于暗中打探,长乐公主消息探子。

    其离去与否,虽然少他们陪伴,兴许只是此后旅程中,无那能够服侍之人。

    他乃是佛门僧人,并非富家子弟,过那等锦衣玉食生活,本应自力更生才对。

    李玄奘暗自咬咬牙,重新驱马前行,离了长乐公主,一路上皆自食其力。

    果然没多长时间,便适应了长途跋涉生活。

    没几日,就从一个白白胖胖的和尚,变成了灰头灰脸,一身疲倦行脚僧。

    李玄奘一路跋山涉水,终于走出玉门关外,关外景色,自然同中原大不相同。

    幸好还有一匹骏马当成坐骑,不过一路上照顾自己之外,还需照料马匹。

    又耗费李玄奘更多心思。

    这一路饥餐渴饮夜,来到了大唐的山河边界,镇边的总兵与本处僧道早已得到消息。

    有钦差御弟法师,上西方见佛,求取真经,无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给了着。

    其后僧纲请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参见安排晚斋,又吩咐喂饱马匹天不明就行。

    次日一早,修整了一夜的李玄奘,重新振作精神,再次踏上向西而行道路。

    刚一出边镇,又看到来无影去无踪的长乐公主,在道旁等候,见到李玄奘便道,“咦,取经的和尚又来了。”

    李玄奘默然无语,想起前次在长安城外,公主使神通,驱除了随行的长随。

    自己孤身一人,只有座下马匹相伴,因此一路行来,颇为狼狈,又十分孤寂。

    此次再见长乐公主,竟突然有他乡遇故知之意,莫名感动,不计较公主之毒舌。

    心头却颇觉奇怪。

    自己已是成年男子,一路行来,都觉得处处艰辛,风里来雨里去,多有沧桑。

    不过两月时间,便已改了原本容颜,化作风霜模样。

    然而观长乐公主容颜,却丝毫未有变化,依然娇嫩如初,天真烂漫模样。

    李玄奘对长乐公主双掌合十,口宣佛号道,“见过公主凤驾,贫僧有礼了……”

    公主却哈哈大笑,一副豪迈形状道,“和尚无需多礼。”

    “你乃是天子御弟法师,论起辈分来,比本公主还大一辈,本公主还须叫你一声皇叔。”

    祂说到此处,不知想起什么趣事,小脸上突露促狭笑意,上下打量李玄奘。

    李玄奘神色惶恐,口中忙连称不敢,又不知公主心思,只得停步聆听公主发话。

    长乐公主却伸出小手,遥指西方方向,脆声道,“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国,因此人人皆安居乐业。”

    “国力强盛,又有佛道两教高人,庇护国运,是以大唐国内,少见妖魔鬼怪。”

    李玄奘并不知晓,长乐公主此话所指何意,依然默不作声,等待公主自己道来。

    长乐公主见法师呆头呆脑模样,心头心思蓦然一扫而空,直接拍马离去。

    只将话语留在风中,传送至李玄奘的耳边道,“你此去西天,有无数妖魔拦路。”

    “牠们皆心怀无穷恶意,欲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甚至夺取你的真阳,坏你根基。”

    “那般凶险,法师你怕也不怕?”

    “十万八千里路程,不过只走了一千里不到,此时此刻,尚且有回头的可能。”

    “再往前行,就有性命之危……”

    李玄奘坐在马上,远眺长乐公主娇小身影,冲入风沙之中,须臾间消失不见踪迹。

    脸色变幻不定,寻思许久,再转头望向边镇模样,终轻轻吐出一口长气。

    双腿轻轻一拍座下马匹肚皮,驱使它继续向西而行。

    行有大约数十里路程,远近望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

    再走了片刻,连马匹都难以行走,李玄奘只得下马,牵着马匹,蹒跚而行山路上。

    法师正恐怕行错了路径,突然听的一声巨响,已连人带马,都跌落坑坎之中。

    李玄奘惊慌失措时,又闻得洞穴*里面,传出啸吼高呼道,“小的们注意。”

    “货物上门了,与本大王拿将来!”

    李玄奘乍听人声,还以为自己掉落陷阱,乃是人为,脸上不觉露出欣喜神色。

    只是听到那声音中,有金戈铁马味道,处处流露狰狞,又怕自己遇见强盗。

    哪里知道,火光亮处,举着火把影影绰绰而来者,竟是一些两腿长立而行,学人类走路的走兽。

    他放眼看去,簇拥而来的走兽中,有财狼虎豹,猿猴鹿獐,还有几条蜿蜒而行大蟒蛇。

    见此异状,李玄奘方才醒悟,为何此前,长乐公主会无端警告,西行之难。

    他虽是僧人,为父报仇时,亦遇到那报恩的龙王,保护父亲尸身,并且重新还魂神异。

    前世亦是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脱胎转世而来。

    终究未曾觉醒胎中之迷,猝然碰到妖怪,自然觉得心惊肉跳,魂飞魄散。

    正不知所措时,只见一群未化形的妖怪身后,走出一条身躯高大的黑汉来。

    这黑汉看到李玄奘,咦的一声惊讶道,“无缘无故,此次怎么捉了一个和尚?”

    李玄奘不知牠乃是此间妖王,闻言忙不迭答道,“贫僧乃是奉大唐天子,去西天取经的和尚。”

    “大王亦是人族,还望你大发慈悲之心,放过贫僧一马,能够继续西行取经。”

    妖王听了李玄奘痴呆之语,不悦道,“原来是个没头没脑的和尚,正好打个牙祭。”

    便吩咐麾下小妖,将李玄奘连人带马,一同拥入洞府里头,安排小妖架起油锅。

    众妖忙活之际,只听外面放风的小妖入内禀报道,“大王,大王,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

    妖王心中暗叫了一声晦气,知晓两妖前来自己洞府,说不得要分出些许肉食才行。

    只是在此山中,牠们三妖王互相忌惮,才能够维持平衡局面,不得不笑脸相迎。

    门外两个摇摇摆摆走入的妖王,见面便恭贺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

    “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真可喜!”

    妖王反问道,“两位大王今日情况如何?”

    三妖王互打禅机,叙罢各自安坐,互相谈笑风声,说起各自最近的状况。

    来访两妖看到通红油锅,同打趣道,“我等来的正是时候,寅将军恰好有待客之物。”

    寅将军便道不敢不敢,说起自己刚刚捉了一个和尚,正要与两妖分而食之。

    牠们三妖纵声大笑,只听得李玄奘差点吓破了胆,始知西方路上妖魔遍地,寸步难行。

    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

    突有小妖道,“三位大王,油锅火候已经刚好,是否要将这擒来的和尚,放入油锅中?”

    寅将军闻言道一声好字。

    李玄奘面如土色,暗叫我命休矣时,突见三位妖王身旁,现出长乐公主身影。

    满脸笑容,伸出白白嫩嫩小手,如闪电般,轻轻拍打在毫无所察的三妖王头顶。

    “嘭”的几声响动。

    三位妖王不住摇晃硕大脑袋,便如同熟透西瓜,遭遇捶打般,炸了个四分五裂。

    猩红鲜血喷出,抛洒在四面八方,顷刻间便将洞府之中,染成一片殷红颜色。

    众妖怪哪里想到,竟有强者杀入洞府,举手投足,便轻取了三位妖王性命?

    眼见三位妖王全都丧命,惊声尖叫几声后,一哄而散,只顾着四处逃窜。

    不见长乐公主有如何动作,没跑出几步的妖怪,一个个莫名其妙,倒地身亡。

    李玄奘眼见公主驾到,大展神通,自己死里逃生,惊喜交加时,蓦然看到三位身死妖王,现出原形。

    乃是一头色彩斑斓的猛虎,一头壮硕肥大的黑熊,还有一条身长十丈的巨蟒。

    惊的李玄奘呆呆无语。

    长乐公主看他模样,摇头笑道,“取经的和尚,这才是你的劫难,怕也不怕?”

    李玄奘沉吟良久,才坚定答复公主道,“贫僧一念取经,即便磨难再大,又有何惧?”

    长乐公主轻拍小手,赞叹道,“好和尚,好和尚。”

    “你也无须有太多忧虑,为使你能够成功取得真经,灵山大雷音寺早已安排好一切。”

    “此去不远处,先后有你的三名徒弟,一同陪伴你西行,为你降妖除魔,排除艰难。”

    李玄奘正欲问个分明时,长乐公主将身轻轻一晃,化作一道金光,飞驰而去。

    法师无奈,只得自己寻得一条路,出了洞府,认准西方方向,再次踏上旅程。

    不久后,有一道清风卷来,化作一个道人,进入洞府之中,瞧见里头情况,却不由一呆。

    道人望着洞府中血流遍地状况,眉头暗皱,掐指仔细推算,竟发现天机混沌一片。

    呆立片刻时间,又重新扶摇直上九万里,到了天庭,将情况汇报于玉帝大天尊。

    玉帝自让人向西方汇报不提。

    这正是,“财狼虎豹挡道,妖魔鬼怪阻行。”

    不知李玄奘一路上,还会遇到什么劫难,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二章:佛祖粗心大意,唐僧又遇劫难

    上回说到李玄奘遇妖遭擒,行将被下油锅之际,幸好长乐公主现身搭救,才逃脱性命。

    这法师亦是意志坚定,即便遭遇妖魔,险些遇难,依然未曾更改取经念头。

    出了妖魔洞府后,于山间风中辨认即刻方向,向西方不依不饶继续前行。

    走了些许时间,方有那太白金星李长庚,出现李玄奘遇难洞府,意图搭救法师。

    哪里想到,李玄奘早已脱困,李长庚苦思良久,推算无果,不得不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

    玉帝便差人去了西天灵山大雷音寺。

    如来佛祖知晓此事后,亦是沉吟许久无言。

    这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为何会有如此表现,不符祂一贯强者形象?

    盖因上次观世音菩萨回山,向佛祖述说长乐公主一事,佛祖有心推算公主来历。

    那知道却碰了个软钉子,只是算出混沌一片,最终并未知晓长乐公主为谁。

    佛祖自以为慧眼能够遍观三界,看破一切虚妄,怎知这里却似矮了长乐公主半头?

    因此动了无名嗔火,连佛法亦不讲解,端坐莲台上,一心想要算出公主身份。

    或曰,佛门奉劝世人,须不贪不嗔,不争不夺,逆来顺受,方能有来世之福报……

    这佛祖如何也能冒出心头嗔火来?岂非有违他们的教义,不符世人心中佛门印象?

    咦,诸位看官,佛与婆罗门争,与道教争,与景教争,与其他诸多教派争,如何看出他们不争了?

    更何况,普度众人,成就正果者,方是世间最大的一个贪念,其他所有一切都有所不及。

    世人愚昧,不知福祸,永世沉沦轮回,本应是宇宙真谛,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然则以诸宗教理论,最终皆需要普度众生,方能体现,自家神主无量能耐。

    因此才要门下所有教众,同婆罗门,道,景,明等诸教,彼此奋力抢夺人间信徒。

    如佛教者,最终人人得福报,个个成天人罗汉菩萨,没有了那普通信众供奉,如何能够维持教派平衡?

    看官,如果佛祖不争不夺,当年其为尼泊尔王子之时,平平安安度过一世,如何能够成就后来“如来佛祖”?

    不争不夺,不贪不嗔,便是真正不问不顾,何须普度众生,自己一人独立世外,坐看宇宙生生灭灭。

    又何须李玄奘西天取经,让那中土大兴佛教,力压道教一头,显示佛法无边?

    因此佛祖亦有贪嗔,有争夺念头,才会暗自不断推算,长乐公主之来历。

    祂前后换了无数法门,一时沉溺其中,竟不知不觉之间,难免对李玄奘有所疏漏。

    得知天庭玉帝遣人前来灵山,才悚然惊醒,知晓自己和长乐公主纠缠不清,差点误了取经大事。

    醒悟后便向南海珞珈山传达旨意,着观世音菩萨,即刻派遣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还有一十八位佛门护教伽蓝,在李玄奘身旁轮流值日。

    并且共同守护李玄奘安危,以免出错,让西天取经大计,成了一个画饼。

    这些仙神得到旨意,急忙兴冲冲赶至李玄奘身旁,一路跟随,看着他艰辛西行。

    李玄奘虽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并未觉醒胎中之迷,仍旧只是个凡人。

    如何能够得知,此时在自己身旁,已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还有一十八位佛门护教伽蓝,轮番守护安危?

    他一路上逢山过山,见河过河,倏忽又走了几日路程,终来到了两界山中。

    这日独行于崇山峻岭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任何人烟,肚子却已饿得咕噜作响。

    李玄奘强忍肚饥,勉力赶路,看见前方路中,扑出两头斑斓猛虎,急转身又见后方,有几条长蛇盘绕。

    这法师叫了一声苦也,呆立原地不动,也不知自己,最后是被猛虎扑杀而死,还是被长蛇吞入腹中?

    李玄奘正惶恐失措,便连坐骑也腰软蹄弯,跪下伏倒在地,打也打不起,牵又牵不动。

    一人一马皆凄楚等死,正在那不得命处,突然两头猛虎呜咽做声,窜入山林;几条长虫丝丝作响,匍匐草丛。

    眨眼间威胁尽去。

    李玄奘情知此番变化,其中肯定有异,急忙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前头山坡处转出。

    来者身躯雄壮威猛,浑身上下杀气腾腾,大步流星,不多时便赶至李玄奘身前。

    法师见他气势汹汹前来,急忙跪在山路旁边,合掌高身求饶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贫僧只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并无什么多余财货,还望大王能够饶我性命,放我继续西行。”

    这人到了李玄奘跟前,放下手中双头钢叉,急忙搀扶起李玄奘,含笑道,“长老勿要惊慌。”

    “我只是这山中的猎户,并非什么歹人,哪里胆敢无缘无故,害法师性命?”

    李玄奘听他语气和善,并无恶意,方才放下担忧,先谢过他的救命之恩。

    于是这猎户笑道,“原来如此,我本姓刘,名伯钦,只在这山中,专以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

    “是以山中众兽见我前来,便吓得一哄而散,谁知竟恰好救得长老脱困。”

    “可见我和长老亦是有缘……”

    两人正交谈间,又听到前面山坡,传来呼呼风响,刘伯钦悄悄竖起耳朵,仔细辨认片刻。

    向李玄奘道,“那山猫不知道何故,又重新回来此地,怕是因为没处捕食,因此盯上了长老,连我都不再惧怕。”

    “长老在此等候些许时间,我先去捉拿那头山猫,再来重新与长老去我家中,管待长老。”

    刘伯钦嘱咐这法师坐在此间,勿要走动,自己执了钢叉,踏步冲向前头山坡。

    谁知没走几步,就已看到一头斑斓猛虎现出了身影,迈动步伐,向刘伯钦迎来。

    那山君背上,坐着一个笑靥如花,娇小玲珑的小小女童,正是长乐公主。

    刘伯钦并不识得,长乐公主究竟是谁,见公主坐在猛虎背上,也惊得目瞠口呆。

    他虽本领非常,可以驱虎赶豹,杀蛇捕鹰,哪里见过,能降龙伏虎的真人?

    长乐公主驱虎来到李玄奘,刘伯钦两人身前不远站定身子,笑意吟吟道,“原来取经的和尚,此番却无需本公主搭救。”

    “另有人抢先一步,救了你的性命?”

    李玄奘听了长乐公主打趣,不由面红耳赤,嘴唇蠕动,却不知如何反驳。

    刘伯钦听公主言语,似乎和长老相熟,不觉出声询问道,“你这奇怪女童,又是哪里来的公主?”

    他虽是山中猎户,亦有自己际遇,知晓世间多有奇异之事,因此不敢对公主怠慢。

    长乐公主瞧了刘伯钦一眼,蓦然抿嘴笑道,“小太保,五指山老猿可曾安好?”

    刘伯钦悚然一惊,眸中突然露出不可思议神色,反问公主道,“公主亦知那五指山老猿矣?”

    长乐公主坐在猛虎背上,嘻嘻一笑,手指李玄奘道,“皇叔你可还曾记得。”

    “我和你所说,为庇护你能够成功取得真经,灵山大雷音寺,早已经安排三位徒弟一事?”

    刘伯钦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李玄奘却神色一动,心中隐隐有所领悟。

    果然听到公主道,“那五指山下镇压的老猿,便是皇叔你的第一个徒弟。”

    祂一口一个“皇叔”,李玄奘并不敢当真,连声推辞不已,刘伯钦却信以为真。

    赞叹不已道,“不意长老,出家以前,竟是皇叔,山野之人,不知礼仪。”

    “还望皇叔长老勿要见怪……”

    长乐公主见刘伯钦如此,只是在猛虎背上笑得直打滚。

    李玄奘见公主无赖,不得不向刘伯钦解释,自己因奉了天子李世民圣旨,前往西天取经。

    才蒙皇恩,被天子认作御弟,录入皇家宗室,而长乐公主则是天子嫡长女。

    因此算起身份,祂才叫自己一声“皇叔”。

    刘伯钦急忙更改称呼道,“原不是皇叔长老,而是御弟长老,同样亦是皇家贵人。”

    “我家就在不远处,如若能够邀请你们两位贵人,降尊纡贵光临,实乃是三生有幸。”

    李玄奘走了半天山路,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哪里还有多少力气,继续赶路。

    可怜他坐骑,又因长乐公主所骑猛虎,吓得四股战战,屁滚尿流走动不得。

    因此长乐公主飞身下了虎背,让他坐在猛虎背上,自己又纵身跳上马背。

    说也奇怪,这失魂落魄的马匹,只待长乐公主坐了它身上,便突的生出胆气。

    晃悠着四肢,慢慢跟随在猛虎身后,由刘伯钦带头,一起赶往刘伯钦家中。

    途中刘伯钦想起长乐公主,提及五指山老猿一事,便弱弱问道,“公主果真识得那五指山老猿?”

    李玄奘不知所谓“五指山老猿”,只知长乐公主说过,祂乃是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因此也竖耳倾听。

    长乐公主微微一怔,脸上掠过一缕缅怀神色,却不答反问道,“小太保如何知道那老猿?”

    刘伯钦见公主小小年纪,却称呼自己“小太保”,只是知祂能能骑虎而行,必定是神通广大的真人。

    因此恭声答道,“我年幼之时,就已跟随父亲一起在山中打猎,来往各座山头。”

    “有一次先父带着我,一同追赶一只山猫,穿山越岭,突听得有人唤我父亲姓名。”

    “我父带我杀了那山猫后,又领着我,一同去见过被压在五指山下的老猿。”

    刘伯钦和李玄奘,长乐公主两人一边赶路,一边向两人说起,五指山老猿之事。

    有分教,“细说英雄前事,又见心猿脱身。”

    不知刘伯钦和五指山下老猿,有何交情,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章:山岭细说故事,刘家念诵经文

    却说李玄奘骑虎,长乐公主骑马,两人跟在刘伯钦后头,迤逶行过山坡,前往刘伯钦家中。

    刘伯钦一边前头带头,一边向李长老,还有长乐公主讲解道,“我父带着我,一同赶到五指山下。”

    “只见山脚的石匣中间,露出一个老猿的头颅,看到我父和我到来之后,便觉欣喜非常。”

    “我父与那老猿拉扯了一段家常,并拉着我拜见那老猿,期望祂能够多多照顾。”

    “其后我父身故,我继承家业,于这两界山中以打猎为生,亦时常往五指山之下,探望那头老猿。”

    刘伯钦讲述到这里,却向长乐公主笑道,“主公乃天家帝胄,怎么知那头老猿?”

    长乐公主稳稳当当坐于马背上,随着山路颠簸,左右轻轻摇晃,乐此不彼。

    听到刘伯钦询问,祂微微一撇嘴,幽幽叹道,“祂也曾是三界中,爱折腾的角色。”

    “六百多年前,因为创下弥天大祸,便举起反旗,自称齐天大圣反了天庭。”

    “却遭到如来佛祖反掌镇压,被压在五指山下,至今难以脱身,真是可怜可悲……”

    刘伯钦虽知五指山下,那头老猿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昔到今冻饿不死。

    亦从亡故父亲口中,知晓祂乃是当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五指山所压的神猴。

    不过只是些皮毛,哪里如长乐公主这般,将那头老猿的来历说的清清楚楚?

    听了长乐公主的介绍,心头不由浮现,一个神通惊人,同无数仙佛抗争的形象。

    不等他发出感慨,突听到耳边传来一声厉喝道,“是哪个口没遮拦的相识,在编排俺老孙的坏话?”

    这一声犹如雷霆轰鸣,震得刘伯钦还有李玄奘双耳欲聋,脸露痛苦神色。

    这两人终只是凡夫俗子,哪里能够想到,五指山下的老猿,竟可以听到他们交谈。

    并且还大声呵斥?

    刘伯钦神色微微一怔,举头眺望五指山方向,高声叫道,“你便是五指山下的老猿?”

    对面听到刘伯钦的声音后,稍稍一停,接着才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小太保……”

    “老孙与你家数代先人,皆曾经有过恩情,小太保你便是如此同外人一道,取笑老孙?”

    刘伯钦闻言骇然失色。

    他乃是此间山中的猎户,自然知道,三人所在山路,离五指山下还有十多里路程。

    偏偏那头五指山下的老猿,竟然能够隔着如此遥远距离,听到他们的交谈。

    可见那头老猿,果然是一个有神通的。

    便是李玄奘,不知道五指山在哪里,只是听到长乐公主提及,老猿当年抗天之事,亦大为感慨。

    几人中唯有长乐公主,却依然面不改色,只是道了一声,“猴子,向来可好?”

    那头老猿却渐渐没了声音,不再理睬刘伯钦几人。

    等了些许时间,刘伯钦听不到老猿的回答,重新收拾心情,带着李玄奘,长乐公主继续赶路。

    有道看山望岭不知远,山岭崎岖,又只是偶尔有猎人踩踏,并无一条清晰路径。

    这三人一虎一马,行走于蜿蜒山岭之上,路上清幽寂静,林中鸟鸣声声。

    行了大约一盏茶时间,终看到刘伯钦的山庄。

    虽处于山野,刘伯钦家却另有气象,只见门前一排参天古树,古树上枯藤缠绕。

    树下一片千红百紫嫣然野花,正迎风招展,还有幽绿青竹,竹叶哗哗作响。

    野花绿竹中间,一条石板桥下方,溪水流淌而过,溪中但见游鱼来回不停打转。

    石板桥尽头,行不了几步路程,看到草屋外围一圈的篱笆,尽显田园色彩。

    三人走尽山庄时,庄内突的扑出数条健壮细犬,朝着长乐公主,还有李玄奘不停叫吠。

    几条细犬,虽闻得李玄奘身下猛虎狂虐气息,四肢战战,浑身颤抖不止。

    依然意图保护山庄安危,忠心护主模样。

    刘伯钦见状一声大喝,与此同时山庄中扑赶出来几个家僮,都是怪形恶相之类。

    远远看见自家家主双手空空而回,并不似以往那般,身后总是拖着所获猎物。

    再一细看,正好瞧见李玄奘长老身后,眼如铜铃,浑身凶悍的斑斓猛虎。

    吓的一声尖叫,大声嚷嚷道,“不得了,不得了,今日竟遇见能够伏虎的和尚……”

    话还未落,便遭刘伯钦几个耳光,怒声呵斥道,“尊客前来,还不快快去摆好宴席,招待贵客?”

    几个家僮遭刘伯钦呵斥,也不恼火,捂着肿胀脸孔,手忙脚乱去安排宴席。

    刘伯钦又唤出家中的老母,还有媳妇,一同拜见李玄奘,还有长乐公主两位贵人。

    刘母听说李玄奘乃是取经的和尚,十分欣喜道,“果然是个有德的高僧。”

    “恰好明日,便是你父亲忌日,还请麻烦长老一下,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到后日送他去罢。”

    李长老闻言欣然道,“贫僧蒙几位施主招待,心中过意不去,能够为老施主念几卷经文,不敢有什么推脱。”

    刘伯钦和老母,还有媳妇听长老这么一说,全都大喜过望,急忙去准备香纸蜡烛。

    几人交谈间,不觉天色将晚,山庄中家僮已排开凳桌,拿几盘烂熟鹿肉,热腾腾的放在上面,招待李长老和长乐公主。

    李玄奘忙合掌当胸,推辞不迭道,“善哉,善哉,贫僧自幼出家,便吃不得这种荤食。”

    刘伯钦沉吟半晌,方才缓缓道,“我家中历代以来,都不晓得如何吃素。”

    “便是挖些竹笋,采些木耳,寻些干菜,做些豆腐,都需要用獐鹿虎豹的油煎。”

    他苦苦思索,无可奈何道,“家中那两口做饭烧菜的铁锅,也是油腻透了。”

    “长老如果真不能食荤,岂非是我家怠慢了长老,这却又该如何才是好?”

    李玄奘默默沉思,宣声佛号道,“贫僧一路上行来,已经习惯三五日之间不食,也只是平常。”

    “万万不能破了这斋戒。”

    刘母看李玄奘态度十分坚决,正欲吩咐刘伯钦妻子,和自己一同洗刷干净,小锅中的油腻,千方百计为李长老做些素菜。

    好让李玄奘饱食一顿,才能够有力气,为刘伯钦父亲,念好那几卷经文。

    一旁手持筷子,大口吞噬鹿肉的长乐公主,见状取出一篮鲜艳欲滴熟桃子。

    放到李玄奘身前桌子上面,一边啃着骨头一边道,“便是没有素食也无多大妨碍。”

    “这一篮桃子可是足够和尚饱腹?”

    “如果还不够,那么……”

    长乐公主又取了一篮又一篮的桃子,总共三蓝,齐齐摆放在桌上,询问道,“可曾够用?”

    众人眼见长乐公主双手空空,不知从哪里取来桃子,皆露出不可置信神色。

    有了公主援手,刘母和刘伯钦妻子,自无需重新洗刷小锅,为李玄奘另外做素菜。

    李长老对着三蓝桃子合掌诵经,唬的刘家一家子不知所措,放下筷子等待他诵经完毕。

    只有长乐公主满不在乎,一边不停吃肉,一边低声咕哝道,“就你规矩多。”

    李玄奘念不数句经文,就说了一声“请斋”,伸手拿出篮子中熟桃开始食用。

    刘家人等他开吃,才敢就食。

    吃过饭后,又收了盘碗,夜色降临,刘伯钦引李玄奘,长乐公主出中宅,到后边走走。

    三人穿过一条夹道,来至草亭中,只见亭中四壁上,挂着几张强弓硬弩,插几壶箭。

    三面墙根头处,插着许多枪刀叉棒,寒光四射,都是刘伯钦打猎用的兵器。

    亭中过梁上,垂落两张散发浓厚血腥气味,色彩斑斓完整虎皮,应是刘伯钦杀虎后剥落放于此处。

    李玄奘乃是佛门中人,见不得此地凶险腌脏,哪里敢久呆,看了几眼便急忙出了草亭。

    谁知长乐公主却看得津津有味,手指虎皮询问刘伯钦道,“可否送我一张此物?”

    刘伯钦不敢不给,急忙拿下过梁上两张血腥虎皮,悉数送予长乐公主道,“能够供奉天家贵人,也是我的福分。”

    突又笑道,“也不知这两张虎皮,算不算的贡品?”

    长乐公主呵呵一笑,摇头道,“你需送予我父皇宫中,才能算得上所谓贡品。”

    刘伯钦不以为然,见长乐公主小手一挥,手中虎皮不见踪影,也不知祂将两张虎皮藏于何处?

    李玄奘在草亭外面,听到长乐公主无端向刘伯钦索取虎皮,心头暗觉奇怪。

    他却知皇家用度,与别人大大不同,不知长乐公主收这两张虎皮,意欲何用?

    长乐公主似知长老心思,转头看了这长老一眼,神色莫名,并没有理会他心思。

    三人在后面园中看了一会风景,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转回前院宅中安歇不提。

    次日一朝,刘伯钦一家老小,还有几个仆人,做了一桌斋饭,管待李玄奘长老,请他开启念经。

    李长老净了手,拈了香拜了家堂,敲响木鱼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

    然后开了一卷《度亡经》,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

    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了一卷《孔雀经》。

    又谈苾蒭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

    佛事已毕众人又各安寝。

    长乐公主看一天法事,晚间看见刘伯钦的父亲之灵,托梦与刘家一家老小,说自己得了长老的经卷,消了原本罪业,因此已能够重新托生中原富贵人家。

    不觉吃吃暗笑。

    这正是,“老猿重遇故人,长老颂经消业。”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章:离刘家复西行,五指山遇猴子

    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这一篇《即心是佛颂》,乃是紫*阳真人张伯端所著,说的便是佛法玄妙,不假他物,需向心中求。

    张伯端是道教真人,亦知佛法无边,李玄奘本是金蝉子转世,现在并未觉醒胎中之迷,仍旧是凡夫俗子。

    但他自幼在寺院中出家为僧,修持佛法多年,一心侍佛,因此哪怕并无法力在身,颂念经文,也能够消灾弥业。

    刘伯钦亡父得了李长老几卷经文后,消除因多年打猎,而造就杀生业障,避免沉沦于地狱,得以重新托生中原富贵人家。

    刘家一家老小,上至刘母,下至刘伯钦夫妇,还有两者子女,得到刘父托梦,皆大感不可思议。

    次日一早,众人互相一番印证,才知道昨夜里之梦相同,并非只是某一人偶得。

    情知必是李玄奘长老之功,于是对这长老感激流涕,一同拜谢过李玄奘长老。

    供给了李长老素斋后,又想要以白银一两,作为长老颂念经文,消除刘父罪业功劳。

    李玄奘长老却连声推辞,分文不收,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道,“但请太保送我一程,便算谢过贫僧即可。”

    刘家人见李玄奘态度坚决,只得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再叫伯钦远送,长老满心欢喜收纳。

    长乐公主嘴里啃着鲜嫩桃子,坐在老虎背上,看李玄奘同那刘家上下辞别。

    刘母原本还欲使唤家中几个家僮,各自带着捕猎器械,随同李玄奘长老一同上路。

    却被不耐烦的长乐公主,将身下老虎头顶皮毛一揪,疼得老虎仰天一声惊啸。

    唬得众人心惊肉跳,魂不附体,才知道长乐公主神通,因此只能就此作罢。

    说也奇怪,这几天里头长乐公主俱是放养老虎,从不约束,偏偏这畜生天明时自己外出捕食。

    等到将近黄昏时,牠又返回刘家山庄,如同狸猫般憩息,并不打搅其他人等。

    就连那匹天子李世民所赐,让李玄奘长老赶路的马匹,牠也从无捕杀念头。

    此刻这头老虎一声呼啸,惊起山中无数走兽,顿时显示出来,山君威猛模样。

    连刘伯钦都啧啧称奇。

    长乐公主逞神通,让众人知晓祂的能耐,因此终只有公主,刘伯钦和李玄奘长老,三人一虎一马同行。

    不知是否在前日被公主骑乘缘故,此刻那马背着李玄奘,走得四平八稳,并未露出丝毫惊悸模样。

    一同行了半天时间,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高接青霄崔巍险峻,让人望之生畏。

    刘伯钦遥指那座山道,“长老,这便是五指山,山脚下方,压着一头神猴。”

    李玄奘闻言顿时想起前日,长乐公主同刘伯钦交谈,所谓“齐天大圣”的故事。

    正感慨时,突听到山脚下面叫喊如雷道,“咦,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吓得李长老滚鞍下马,战战兢兢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要唤我做师父?”

    公主坐在老虎背上,嘻嘻笑道,“是那头猴子,想是听到了取经和尚到来,因此出声叫你哩……”

    刘伯钦瞠目结舌,痴痴呆呆,不解询问道,“此处离那神猴关押的山脚下石匣,有不下十里路程。”

    “那神猴,如何听到我们交谈声音?”

    长乐公主扑哧一笑道,“那猴子,连天庭都敢反抗,众多神将俱不能伏。”

    “祂若无一身惊人本领,如何敢逆天而行?”

    说地刘伯钦,还有李玄奘连连点头称是,复又想起前天时,神猴亦曾同自己三人打过招呼。

    “咦”的一声,接着那头五指山下猴子惊疑不定道,“原来又是你在说我坏话?”

    长乐公主嘿嘿一笑道,“便是本公主说你这猴子,揭了你的短,那又能如何?”

    刘伯钦毕竟见过“神猴”多次,知这“神猴”性情暴躁,十分容易发怒。

    还以为长乐公主这几句话,肯定会惹神猴不悦,谁知对面却寂然无声并没反驳。

    李玄奘长老惊慌失措,询问刘伯钦道,“太保可知,能否绕过眼前此山?”

    刘伯钦还未开口答复,长乐公主已驱动身下猛虎,吆喝一声,向关押猴子的山脚跑去。

    李长老座下马匹,亦无缘无故撒开四蹄,跟随猛虎背后,带着长老飞速奔跑。

    在山路上如履平地,丝毫不弱平地,看呆了刘伯钦刘太保,醒悟过来后只能大步流星,追赶两人。

    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五指山下,山脚处关押猴子的石匣,果然看到露在石匣外面猴头一颗。

    说起来也奇怪,这五指山看似浑然一体,偏偏山脚下却有一石匣,只有一个猴头露在外面。

    正在来回转动,怔怔盯视长乐公主,李玄奘同刘伯钦一道,赶来山脚处。

    这猴子在王莽新朝年间,中了如来佛祖之计,被压在五指山下,迄今大约有六百年时间。

    祂被五指山镇压后,虽勉强露出一个猴头,却又被“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金贴压得浑身无力。

    双手双脚俱在山底下面无法挣脱,不能打理容貌,因此数百年来,头顶上堆满了苔藓,双耳边生出了薜萝。

    便是两边双鬓亦有青草随风摇曳,颌下脖颈间,一片苍绿;眼睛口鼻凹凸不平处,泥土堆得有两寸深,差点看不出原本模样。

    祂见一匹马驮着李玄奘来到自己跟前,双眸中眼睛灵活转动,欢欣喜悦道,“师父来了,师父来了。”

    接着看到刘伯钦赶来,又埋怨道,“你这小太保,多年也不来看望老孙……”

    突的却瞪大双眼,呆呆凝望长乐公主身影,双眸垂泪道,“天尊也是个心狠的。”

    “明明知晓,俺老孙被压在五指山下,竟硬着心肠,从未前来看望老孙一次。”

    长乐公主闻言含笑答道,“猴子,你落得如此下场,难道不是你自找苦头的结果?”

    这猴子被长乐公主一顿挖苦,竟没了声音,头颅来回转动,不敢接触长乐公主眼神。

    你道为何?

    原来祂就是跟随长乐公主而来,穿梭不同世界,来自《水浒传》世界的那只猴子。

    祂本是取经多年后,已成就“斗战胜佛”果位的佛陀,被长乐公主带着穿梭不同世界。

    是以对灵山大雷音寺之主,如来佛祖并未尊崇之意,一心想要逆天更改命运。

    穿梭之初,此界猴子并未诞生,依然还只是东海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

    因此长乐公主便将祂的神魂,打入到仙石当中,算是又重新走了一遍剧情。

    其后亦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曾经一番经历,三星洞中学艺,东海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

    其后又大闹幽冥地府,注销天下猴类所有性命,被天庭招安,因为官封弼马温,嫌弃官小返回花果山,第一次反抗天庭。

    再次招安,又做了一次“齐天大圣”,接着斗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打了一镯,又被二郎神的细犬偷袭。

    擒拿上天庭以后,天庭众神用尽方法,都无法伤害祂分毫,投入八卦炉中炼丹。

    七七四十九天跳出八卦炉,拎着金箍棒横扫天庭,玉帝不得不请来如来佛祖降妖。

    再同如来佛祖比拼无果,本想要趁着佛祖不备,敲佛祖满头包,好一报前耻。

    哪曾想佛祖果然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猴子还未近得祂身,又遭五指山镇压。

    因此一番影帝级演戏,俱付了东流水,最终又一次被压在这五指山下方。

    此时此刻,猴子终感应到,长乐公主身上熟悉气息,忍不住低声控诉公主不近人情。

    公主哈哈大笑,小手轻轻一点,一道清光落在猴子头上,替祂驱除脸上杂物。

    果然清晰看到尖嘴缩腮,金睛火眼的雷公嘴模样,分明当年大闹天宫齐天大圣。

    李玄奘到了此处,不知为何福至心灵,向猴子询问道,“原来你便是我大徒弟……”

    猴子轻轻撇嘴,有心否认,看到长乐公主低眉垂眼,嘴角笑意吟吟模样。

    眉间现出几分桀骜不顺,无奈道,“正是俺老孙,前者碰到观世音菩萨东来大唐。”

    “我向菩萨求救如何才能脱困,菩萨便说起西行取经人,让我殷切保护取经人,成功取得三藏真经。”

    “因此在这五指山山脚下,只等师父到来,搭救我脱困后,便做你的大徒弟……”

    李玄奘闻言没有疑心,满心欢喜道,“你有如此善心,贫僧自应救你脱身。”

    “只是我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身边又没斧没凿,如何才能救得你出来?”

    话音未落,陡见身旁伸出一双白白嫩嫩小手,细长五指捏着一把锋利斧头,还有一个青黑色凿子。

    李长老愕然望去,却见长乐公主一副兴趣盎然模样,将斧头和凿子俱递到长老手中。

    这李长老不知所措时,一旁刘伯钦忙接过他手中斧头并凿子,将凿子放在山石上,用斧头背面狠击凿子。

    “当”一声巨响。

    刘伯钦只觉虎口一疼,手中斧头凿子早飞得不知去向,再看看五指山山石。

    却连一个白印子都没有,心中顿时叫一声“苦也”。

    这五指山山石,简直比金刚石还要坚硬,以他的一身力气,都没有方法敲碎。

    又该如何才能救“神猴”出来?

    这正是,“五指山下重聚,山依旧猴却非”。

    不知猴子如何脱困,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五章:六字真言遭窃,五指山遗迹存

    却说那刘伯钦号称镇山太保,自幼便生得一身神力,于两界山中能逐虎过涧,力扑熊罴。

    两界山中的飞禽猛兽,听到刘伯钦脚步,便纷纷逃遁,不敢现身于他身前,唯恐遭他捉去杀害。

    哪曾想今日拿着锋利斧头及铁凿子,用尽力气,竟连五指山山脚岩石一点粉末,都丝毫无损。

    反震得他自己虎口破裂,鲜血止不住流淌,顺着手臂而下,低落泥土中。

    看得李长老目瞠口呆,便连刘伯钦自己,同样也呆呆不知所措,神色茫然。

    石匣猴头呵呵冷笑,一旁猛虎背上长乐公主嘴角轻挑,皆似早预料刘伯钦遭遇。

    李玄奘长老见力大如刘伯钦者,拿着斧头和铁凿,亦无能为力,凿不开半片岩石。

    只能无奈对猴子问道,“徒儿你也看见,连太保都无可奈何,偏偏为师手无缚鸡之力。”

    “又如何能够救你出来?”

    猴子心头闪过一丝莫名意味,祂本非此界原来猴子,同李玄奘并无太多瓜葛。

    若论师徒关系者,亦是那依然留在《水浒传》世界中,获得“旃檀功德佛”的唐三藏。

    而非此界的李玄奘。

    甚至两方世界中“菩提老祖”者,都算得祂授艺的恩师,关系比李玄奘更近。

    只是前头祂自己作死缘故,再次遭到如来佛祖镇压五指山下,若想要成功脱困。

    又需要李玄奘出手助力。

    这猴子思来想去,心头一片纠结,突看到长乐公主小脸一片淡然,看戏状态。

    不由地叫起屈来道,“天尊从不来看望老孙也就罢了,如今怎还默不作声,不愿出手搭救老孙?”

    猴子并非不知,自己如何才能脱困,只需要李玄奘上到五指山极巅之处,揭去那张“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金贴,祂便能立即跳将出来。

    此乃是猴子于《水浒传》世界中,做过一次旧事,自然心知肚明,无法遗忘。

    只是不知为何,猴子眼望站于身前李玄奘,只觉既熟悉又陌生,心中百般不愿。

    将此功劳让与李玄奘,让他救自己出五指山,再次定下,彼此间师徒关系。

    偏偏猴子多次暗示长乐公主,公主却兴致索然模样,决计不理猴子请求。

    李玄奘等了许久,方才听到猴子冷淡道,“这五指山乃如来一身法力所化。”

    “斧凿如何能够破坏?师父心中若肯救我出去,只需攀至山顶,揭去那张六字真言金贴即可成事……”

    刘伯钦奇怪道,“也不知真假何如?”

    李玄奘却若有所思,招呼刘伯钦道,“如此还需太保你,护我上山一趟才行。”

    刘伯钦讶然问道,“长老真信了神猴所言?”

    石匣中猴子闻言厉声喝道,“老孙骗你们有何好处?到头来,还不是害了我自己?”

    “如来压我六百年时间,我时时刻刻都期盼能够脱困之日,哪里敢有半点虚谬?”

    刘伯钦无奈,又见长乐公主伏在虎背上,掩唇呵欠,似乎不愿上山模样。

    只得扶着李玄奘长老,一同攀藤附葛,步步惊心,终上到了五指山山巅之处。

    到了山顶,两人果然看到块四方大石上面,贴着一张,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的金贴。

    上面写着“唵,嘛,呢,叭,咪,吽”六个斗大的大字,光芒万丈十分耀眼。

    还未见李玄奘长老有何举动,刘伯钦状似无意,伸手欲轻碰闪闪发光六字真言。

    只是他手臂伸至半途,便仿佛遭到无形阻拦之物,再也前进不得,只能尴尬缩回。

    却是守护在李玄奘身旁,一路陪伴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和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一同暗中使力,阻止了刘伯钦动作,让他无法得逞。

    五指山山脚下,猴子和长乐公主对视一眼,轻声叹息道,“原也没几分把握。”

    “看来果真只有金蝉子到来,才能够亲手揭去,加持五指山上六字真言金贴……”

    长乐公主小嘴微微一撇,没好气道,“也就只有我使法力,驱使刘伯钦。”

    “才能让那如来无法察觉,有旁人欲行小动作,想要破坏佛门此前预定计划。”

    “否则任谁来,哪怕是那道祖太上老君,也得露出马脚,若是让如来得知,说不定再压你六百年时间。”

    猴子急忙赔笑道,“是俺老孙不知道好歹,误会了天尊好意,这就同你赔个不是。”

    “还请天尊宽恕则个。”

    猴子和长乐公主暗中交谈之际,山顶李玄奘已跪倒石头前,向西方拜了几拜。

    然后轻声祷祝道,“弟子李玄奘,奉旨西天取经,若同神猴有师徒之分,一起去西天取得真经。”

    “便请佛祖庇佑能够揭开金贴。”

    “若彼此无师徒之分,祂是个凶顽怪物,故意哄赚弟子,便揭不起这金贴。”

    言毕又拜了几拜,拜毕上前将石头上的六字真言金贴,轻轻一捏便揭开,拿在手中。

    李玄奘揭得六字真言金贴在手里,刘伯钦看得惊奇,不觉问道,“如此一来,也不知神猴如何脱困?”

    李长老欲言又止时,突然一阵香风扑鼻而来,将长老手中六字真言金贴刮在半空。

    同时有一洪亮声音道,“吾乃监押大圣者,如今大圣的劫难已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金贴去也。”

    吓得李玄奘和刘伯钦急忙跪地望空礼拜,果然看见云头上,一群神人护着六字真言金贴,向西天而去。

    这群神人径自西行,腾云驾雾大约半盏茶时间,护送的六字真言金贴却无端失踪。

    一行人正在惊慌失措时,又有一阵狂风莫名吹来,将祂们飘飘荡荡吹到了灵山脚下。

    灵山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端坐莲台,蓦然心头一动,将山脚下一行神人接引至寺里。

    众人见过如来佛祖后,说起自己丢失六字真言金贴经过,皆不知遭了谁的暗算?

    如来佛祖默默推算良久无果,唤来阿傩,迦叶二尊者,将这伙监押大圣的神人安置不提。

    且说五指山那一头,刘伯钦重新搀扶着李玄奘长老,从山顶一路返回山脚下。

    两人又至石匣边对猴子道,“如今山顶的金贴已经揭去,你又该如何才能脱身?”

    刘伯钦也不知从哪里寻回丢失斧头,还有铁凿子,轻轻碰道,“是否需要凿开山石?”

    猴子见状哈哈大笑,高声嚷道,“何须如此,你们去得远一些,我便能自己出来……”

    李玄奘和刘伯钦两人闻言,正欲举步行时,长乐公主却嬉笑一声,摇头道,“哪里要那般麻烦?”

    祂便将小手轻轻一指,放出一点金光,落在猴子身旁的五指山山岩上面。

    顿时见得坚硬山石,泛起阵阵涟漪,如同湖中水波荡漾,让李玄奘刘伯钦两人大感惊讶。

    猴子咦的一声,心头却暗自咬牙。

    祂本欲像《西游记》原著,还有前次在《水浒传》世界中那般,将五指山震碎脱身。

    哪里想到,长乐公主却不愿遂了祂心意,有心将五指山保下,免遭猴子破坏。

    猴子无可奈何,只得将身躯轻轻一纵,跳出如水般的山岩,落到李玄奘,刘伯钦两人身旁。

    李玄奘,刘伯钦两人再看时,便看见先前泛着阵阵涟漪的山岩,重新恢复原本模样。

    刘伯钦取斧头凿子在手,上前对着山岩重重一击,只凿下一片指甲大小碎片山岩。

    却见长乐公主将手指对着关押猴子的石匣轻轻一划,顿时一行字出现在山岩上。

    定睛看去,原来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关押处”,落款者乃是“李丽质题”也。

    李丽质者,长乐公主之名。

    祂见猴子闷闷不乐模样,以手掩唇笑道,“猴子,这五指山,也算得上一文化遗迹。”

    “自当留给后人,让子孙后代,前来瞻仰才行……”

    猴子听得呆呆无语,满头冷汗直冒。

    祂遭遇如来佛祖镇压,被压在五指山下六百年时间,已是生平最大的丑事。

    如今还需将这一桩丑事,传遍五湖四海,让后世无数人前来观看,岂非更觉羞惭?

    原本猴子急欲崩裂五指山,亦是有心想要,破坏五指山,将自己丑事淹没时间长河中。

    谁能够想到长乐公主如此操作?

    长乐公主真身乃是“诸天穿梭者”,法力之强,还在道祖太上,佛祖如来之上。

    祂既题字在此,便是猴子再怎么神通广大,力大无穷,也破坏不得五指山。

    后世因这一题字,编撰“长乐公主”故事时,皆道祂跟随齐天大圣修道,功成后成功飞升天界。

    《神仙列传》上亦有长乐公主的记载。

    只是猴子望着长乐公主此番动作,却急得抓耳挠腮,双眸通红,不觉间泪流满面。

    刘伯钦看祂模样,笑着问道,“神猴如今成功脱困,护卫长老一同西行取经,真是可喜可贺。”

    “我却要告辞你们师徒回山庄去也……”

    李玄奘长老便躬身作礼相谢道,“多承太保相送,感激不尽,回府还请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荆夫人。”

    刘伯钦连称不敢,遂拜别李长老和神猴,还有长乐公主三人,自行返回家中。

    李玄奘见猴子浑身上下赤条条,呆在一边不言不语,急忙出声询问祂道,“徒儿你可有衣裳?”

    猴子咬牙切齿答道,“师父高见,你看我将那一身衣裳,能够藏于何处也?”

    虎背上长乐公主便道,“我却有一物,能够做成衣裳,正好让这猴子穿戴……”

    李玄奘闻言大喜,急忙询问长乐公主是何物?

    正是,“猴子遇师脱困,公主施舍衣裳。”

    不知道长乐公主拿出何物,给猴子做成衣裳穿戴?

第十六章:一缕杀机猝现,猴子重踏西游

    这猴子听到长乐公主有物相赠,能够做成衣裳,欣喜道,“不知天尊赠老孙何物也?”

    长乐公主小手一划,从虚空中取出两张虎皮,虎皮上犹自带着丝丝血腥气味。

    原是祂从刘伯钦家中,索取之物,彼时李玄奘长老亦在场,并不清楚公主要这虎皮何用?

    现在见到长乐公主拿出虎皮,蓦然间才觉恍然大悟,原来是欲以虎皮做成衣裳。

    猴子刚刚脱困,身上并无一物,浑身上下赤条条,便是他亦无多余衣裳,能够让猴子穿戴。

    而且两者身材高低完全不同,李长老身高七尺左右,面目俊秀,虽长途跋涉,隐现风霜。

    只是这两日在刘伯钦山庄上稍作歇息,回转精神,又是风姿翩翩俊和尚。

    反而猴子虽然曾经大闹天宫,六百年就已前名动三界,横推无数仙神无敌手。

    依然一副猕猴模样,孤拐面,凹脸尖嘴,貌似一张雷公脸,身高不足四尺,看起来貌不惊人。

    若看祂身材矮小,便心存轻视,到时候这大圣擎出如意金箍棒,显神通。

    让所有轻看者俱大吃一惊。

    只是如果祂不曾变化,还是一只矮小猴子,李玄奘长老所者衣服,并不适合猴子穿配。

    李玄奘身材高大,猴子穿着长老衣服,说不定能够拖在地上,沾着泥土扫地而走。

    因此李长老未曾拿出自己衣物给予猴子。

    眼见长乐公主取出虎皮,李玄奘还未有反应,猴子双眸蓦然一亮,露出缅怀神色。

    原来是祂回想起来,在《水浒传》世界中,曾经陪同唐三藏,西天取经路上。

    自己穿过的那一套虎皮裙……

    这猴子满心欢喜,急忙双手接过两张虎皮,取出耳朵中的金箍棒,化作一枚细小金针。

    然后又拔下身上一根猴毛,啅嘴吹了一口仙气,把猴毛变成一根长长丝线。

    在李玄奘长老和长乐公主眼前,技术娴熟的穿针引线,不过是些许时间,便缝出了熟悉虎皮裙,还有一袭虎皮直裰。

    猴子将一套虎皮制作衣裳穿在身上,伸手摸索片刻,突然间又皱眉沉思不语。

    祂抬头望了一眼李玄奘头顶僧帽,呵呵一笑,将剩余虎皮,变作一顶嵌金花帽,戴在自己头上。

    长乐公主看的有趣,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

    你道是因为什么缘故?

    原来在《西游记》原著中,猴子曾经遭遇观世音菩萨,还有唐三藏联手欺骗。

    将“紧箍咒”化成的嵌金花帽,戴在自己头上,因此处处受制于唐三藏。

    但凡这狠心的和尚,觉得猴子忤逆自己意愿之际,便念动咒语,让猴子觉得痛不欲生。

    因此此番脱困后,猴子便痛定思痛,自己先戴好帽子,让观世音菩萨同李玄奘两人,没有暗算自己机会。

    李玄奘长老哪里知晓其中细节,见到猴子穿着,拍掌笑道,“如此一来,徒儿倒像个真正沙门众人。”

    接着又询问道,“凡入我佛门者,皆须有一个法名,我且问你,你你姓甚名啥?”

    猴子面露奇怪神色,点头答道,“当年学艺之时,老师因看我是个猴子。”

    “便取猢狲中的一个狲字,去掉左首的犬,因此得一个孙字,当成我的姓氏。”

    李玄奘长老咦的一声,显是没有料到,原来猴子当年,还有一个学艺老师。

    只听猴子又道,“我老师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教无类,曾教导出无数弟子。”

    “门下弟子一共有十二辈,分别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

    “排至至老孙这一辈,正好是悟字辈,因此俺老孙便得了一个悟空的法名。”

    李玄奘长老听得暗自惊奇不已,欣喜道,“徒儿你的法名,正合我佛门真谛。”

    “而且你这模样,又似那小头陀一般,我便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可否中意?”

    猴子脸上微微露出敷衍神态,点头称是道,“好,好,好,老孙又能叫孙行者……”

    眼见熟悉剧情继续演绎,祂只觉心头一片烦躁,不自觉间泄露一丝凶悍气息。

    只唬得一旁马匹,腰软蹄矬,战战兢兢,根本站立不住,滋溜一声倒在地上不敢动弹。

    猴子便上前来到马旁,伸脚重重一踢马屁股,原本还是如同软泥般的马匹,又重新腾的站了起来。

    盖因这猴子曾经做过弼马温,为天庭看养无数龙马,因此才会有些法则,让凡马害怕不已。

    大唐天子李世民赠送李玄奘长老,充当脚程马匹,虽称得上良骏,如何能够摆脱猴子的手段?

    因此被祂驯得服服帖帖,不敢反抗。

    李玄奘看猴子手段,竟有几分长乐公主模样,因此知晓,祂亦是一个有神通的人物。

    只是此番猴子从五指山中脱困,并未如《西游记》原著那般,震碎整座五指山。

    所以李玄奘长老并未明白,这猴子的惊人手段,并未把祂当成第一流的仙神。

    长乐公主见他师徒二人相认,自己已是功德圆满,便对他们道,“恭喜贤师徒,本尊去也。”

    也不等李玄奘长老开口挽留自己,伸手一拍身下老虎,转身便欲就此离去。

    却不妨被这孙悟空拉住了虎尾,老虎只能原地踏步,丝毫不得半分距离。

    祂低声询问长乐公主道,“敢问天尊,你我原定计划,果真有十足把握否?”

    长乐公主低眉垂目,嘴角露出笑意吟吟道,“怎的,猴子你不信本天尊的手段?”

    公主只是稍稍露出一丝气息,就震退了孙悟空,放声长笑中,飘然离开。

    猴子眼望长乐公主离去缥缈背影,心头暗自发狠,这一次重新西游旅程中。

    说不得要擎起如意金箍棒,打杀无数个,原先那一次,让自己感到百般无奈的敌手。

    有道是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自有感应,祂又是个大神通者,一下子就引发天人感应。

    一缕杀意,弥漫天地中,被那佛,道两教教主,如来佛还有太上老君察觉。

    两位教主心血来潮,悚然一惊,施展神通,想要推算出来,此番杀机来源处。

    只是算到最后,却见迷迷茫茫混沌一片,任凭祂们如何反复推算,皆不得其果。

    太上老君初遇如此古怪情况,并未有太多深究,如来佛却已是第二次遭遇。

    这佛祖端坐莲台上,忍不住沉思,此缕仓促出现杀机,和长乐公主是否有关系?

    佛祖便施展慧目,看遍三界,并不见长乐公主身影,却发现五指山山脚,猴子和李玄奘相认画面。

    顺着这画面,推演出后面无数状况,但见李玄奘长老遇无数劫难,最终来至灵山大雷音寺结果。

    佛祖多次有心推演,皆是李玄奘长老带着三徒弟,还有龙马,成功取得真经结局。

    并无任何不妥处,只得暗叹一声,收起心中那点不安,陷入深深沉思之中。

    五指山山脚下,李玄奘长老凡胎肉身,毫无所察,孙悟空却蓦然间感应,一道森然目光扫来,反反复复不停打量。

    祂浑身紧绷,收拢心中所有念头,不敢有丝毫大意,嘴里却催促李玄奘长老道,“师父且上马。”

    自己却取过长老的行李背在身上,在马前头前头大步而行,不多时便过了五指山。

    师徒两人正在匆匆赶路之际,突听到一声咆哮,路边跳出来一头斑斓猛虎。

    张开血盆大口,剪尾向他们两人扑来,腥风扑面,吓得李玄奘长老哆哆嗦嗦。

    孙悟空放下手中行李,从耳朵中拔出一个细小金针,迎风一晃,变成了碗来粗细的铁棒。

    祂手擎如意金箍棒,满心欢喜道,“来,来,来,且让师父看看,俺老孙的手段究竟如何……”

    那扑来的老虎,被猴子身上杀气一激,哪里敢动弹,直接落在地面尘埃中,也不敢起身。

    猴子正想要一棒结果老虎,突的却想起身后的迂腐长老,生平中最不喜杀生。

    又想起原来这一头老虎,本是送虎皮给自己,让李玄奘长老,做成虎皮裙,当做自己衣裳。

    只是眼下,有了长乐公主赠送,两张虎皮缘故,祂却早就有了衣裳穿配。

    因此即便打杀了老虎,也是丝毫无用。

    猴子一念至此,便觉兴致索然,手中铁棒挽了一个棍花,轻轻挑在老虎柔软腹部。

    那老虎伏倒在地上,本以为遇到了孙悟空这等凶人后,自己肯定虎命难保。

    哪知被孙悟空一棒挑飞后,如同腾云驾雾般,在空中飞了数里,放落泥土中。

    牠在泥土中打了几个滚,重新爬将起来,只觉浑身毫无损伤,呜的一声,夹着虎尾惶恐逃走。

    李玄奘长老却不知道其中究竟,眼见孙悟空挑飞老虎,手搭凉棚放眼眺望。

    久久不见老虎落地,遂出身询问孙悟空道,“徒儿,你把这老虎打死了没有?”

    孙悟空古怪一笑,揶揄李长老道,“我原以为,似乎是个心软的,原来也有杀心?”

    李玄奘长老遭猴子讽刺,只觉满脸通红,双掌合十,念了一声“善哉善哉……”

    就不再言语,只顾着拍马低头赶路。

    师徒二人再无对话,不知不觉中,看见金乌坠落前面山头,一轮新月升空。

    夜色渐起,李玄奘长老本以为今日无地投宿,突见前方树丛中,露出一角屋檐。

    正是,“公主脱身离去,猴子也能伏虎。”

    不知他们师徒二人来到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七章:强盗半路抢劫,悟空一难长老

    天色渐晚,这李玄奘长老本来还以为,自己和徒弟孙悟空,要在野外餐风露宿。

    不想猛然瞥见前方树林中,转出一角屋檐,不由对悟空欣喜道,“徒儿你看那前方,是否有户人家?”

    孙悟空自然清楚,此是原本便有的剧情,因此笑道,“师父你看得不差,确实是有一户人家。”

    师徒两人虽然闹了别扭,但此刻却又是一心,想要进去前头山庄中借宿一晚。

    到了山庄前,孙悟空上前大声叫门,门后头出来一个扶筇的老头,看见孙悟空雷公模样,极其凶恶,顿时唬得脚软身麻,嚷嚷道,“有鬼来了,有鬼来了……”

    孙悟空却笑嘻嘻道,“俺老孙不是鬼,你全家才是鬼哩……”

    这老者听了孙悟空发话,立知祂并是人非鬼,气不打一处来道,“你如何骂人?”

    孙悟空便笑骂道,“原来你早已不记得俺老孙,俺老孙却偏偏还记得你。”

    “你在小时候,曾在老孙我的面前扒过柴,还曾在我脸上挑过菜,如今可想起来否?”

    这老者立即醒悟过来,上下仔细打量孙悟空半晌,惊讶道,“原来是两界山中的神猴,你怎么出来了?”

    孙悟空将观世音菩萨东行,为取经人寻找护卫西行,还有李玄奘长老救自己脱困,向老者详细述说了一遍。

    然后手指李玄奘道,“这便是我如今的师父,奉大唐天子圣旨,去西天取经的圣僧。”

    老者慌忙向李玄奘行礼道,“山野之民,见过圣僧当面。”

    尔后请李玄奘和孙悟空师徒进入山庄,又叫老妻与儿女都来相见,具言前事个个欢喜不已。

    吩咐下人安排好斋饭,再请李玄奘和孙悟空食用,饭后孙悟空突然想起一事,手指老者轻笑道,“老孙记得你是姓陈?”

    那老者闻言顿露诧异神色,不解道,“神猴如何知晓我家姓氏,果然神通广大。”

    “我自记得事情起,祖公公就曾对我说过,那两界山乃从天而降的神山,下面就压了一个神猴。”

    “也不知神猴你活了多少年?”

    孙悟空傲然道,“老孙自从习得长生之法后,便与天地同寿,和日月同辉。”

    “粗略算来,大约已有一千两百岁矣……”

    李玄奘同陈老者听了祂的岁数,脸上皆露出骇然神色。

    陈老者不觉叹息道,“我如今也活了一百三十岁,已是天下少有,难得的长寿人。”

    “却不及神猴你岁数零头……”

    孙悟空低嘿一声,不理陈老者话中落寞之意。

    这正是,“凡人如同蚍蜉命,如何能与仙比寿。百岁已是真高龄,却羡仙家长生久。”

    李玄奘长老却是佛门中人,并不似道家般注重皮囊,沉吟片刻,对陈老者笑道,“方才听悟空说起,老人家你亦是姓陈。”

    “不想竟是贫僧本家。”

    陈老者听李玄奘长老说是同姓,也十分欢喜,笑意吟吟道,“圣僧乃是大唐上国人,原是老朽高攀圣僧。”

    他活了如此岁月,也算得上是豁达之人,同李玄奘长老说说笑笑,揭过了孙悟空提及长生一事。

    孙悟空见他们两人谈兴正浓,出门一个筋斗,须臾去了千里以外,跳入河水中,反复清洗干净浑身上下,六百多年积累,有两指头般厚的污垢。

    洗涤完毕,又是一个筋斗,返回陈家庄时,李玄奘长老和陈老者,仍在继续秉烛夜谈。

    因长乐公主那处送来两张虎皮,孙悟空自己做了衣裳,因此无需李玄奘长老为祂做虎皮裙。

    又一会时间,李玄奘和陈老者结束交谈,各自归寝不提。

    次日一朝,师徒两人起身,正欲向陈老者告辞,哪知山庄中早具好了脸汤,还有斋饭。

    老者殷勤请师徒两人食过斋饭再走,李玄奘和孙悟空无奈,谢过陈老者好意,斋罢方才动身。

    李玄奘长老骑马,孙悟空在前指引路线,一路饥餐渴饮夜宿晓行,不觉秋去冬来。

    漫山黄叶早已落尽,山岭中一干枯树,皆是光秃秃模样,哪见得春夏葱郁。

    又有几株梅树,枝头上花蕊含苞,似乎羞涩之状,不敢见人,却又暗自散发香气。

    山涧中溪水烟雾腾腾,古道上石头寒气隐现,金乌从山那头跳跃出来后,半夜降落白霜缓缓消失不见。

    李玄奘孙悟空师徒埋头赶路,忽然路旁传来一声唿哨,六个手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满脸凶悍强盗跳将出来。

    众强盗拦住师徒两人去路,齐声大咤道,“兀那两个和尚,要往哪里走?”

    “趁早留下所骑马匹,放下肩上行李,我们才会饶你两人性命,放你们过去!”

    那李玄奘长老猝不及防,遭他们一伙人惊吓,从马上跌落地上泥土之中,不能言语。

    孙悟空看他们模样,嘴边嘻嘻一笑,脸上神色幽明不定,也不知想起什么?

    李玄奘长老见徒弟并未出面,拦住这伙子强盗,急得直跺脚,向他们哀求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我们师徒两人,乃是去西天取经的和尚,并无太多盘缠,还请好汉们绕过我们师徒两人性命。”

    “放我们继续西行……”

    不想六个强盗中间,走出一人,劈头劈脸就来拉李玄奘长老身旁的马匹。

    这马匹虽只是一匹凡马,并无太多灵性,亦是曾被大唐皇宫里头,驯马师驯服过。

    性情十分温和,因此才能驮着李玄奘长老,走过数千里路,也没出现什么不妥。

    只是此刻被强盗一拉,却忽然之间直立而起,举着两个碗口般大小前蹄,朝那强盗脸上猛一踩。

    顿时听到强盗口中发出“啊”一声惨叫,定睛看去,只见丑陋面孔血淋淋模样。

    差点被马蹄踩得面目全非,直接丧命。

    剩余强盗见同伴遭劫,举着手中各样兵器,蜂拥而上,就欲结果李玄奘长老和孙悟空性命。

    孙悟空不慌不忙,对着六个强盗轻轻道了一个“定”字,就把六强盗定住了身影。

    这才拉起瘫坐在地上李玄奘长老,柔声宽慰道,“这地上石头寒气侵人,师父你肉体凡胎,如何承受得了?”

    李玄奘长老看孙悟空施展神通,定住了六个强盗,惊讶万分,眨眼不解道,“徒儿这是什么神通?”

    悟空答道,“此乃是定身法是也?”

    祂旋即询问道,“师父,这六个强盗,想要抢我们马匹,夺取我们行礼,还欲害我们性命。”

    “不知我们应该如何处置?”

    李玄奘长老听徒弟话中杀气腾腾,似乎随时之间,便会取出耳朵中金箍棒,将他们全部敲得脑浆迸出,一命呜呼。

    这和尚胆战心惊,急忙劝阻孙悟空道,“徒弟你已将他们定住,他们再也做不得恶。”

    “你也不要再起什么杀心,随为师一同绕过他们继续前行,不要打杀他们性命……”

    孙悟空一呆,脸上现出莫名神色,将和尚重新扶上马背,绕过定住身影六个强盗。

    待到行了约莫十来步,孙悟空突的转头,幽幽叹息道,“师父为何不让我打杀这伙强盗?”

    李玄奘长老闻言大惊失色,厉声呵斥徒弟道,“无故伤人性命,如何做得和尚?”

    “出家人扫地亦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要一顿打死他人?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

    “他们虽是剪径的强徒,就算是拿到了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然有天大本领,退他去便了……”

    孙悟空听了师父这番教训,口里只是嘿嘿冷笑不止,猴脸上面满是不以为然神色。

    李玄奘长老在马背上急地直晃手,焦声道,“好猴头,山野之中你一片杀心。”

    “到了那城市里头,倘若有人一时冲撞了你,难道说你也要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

    孙悟空眼珠一转,诘问李长老道,“方才如不是我使定身法,定住了六个强盗。”

    “师父你早就已被他们打死哩……”

    李长老道,“师父乃是出家之人,宁死决不敢行凶,况且我就算死也只是一身,他们却是六人。”

    “徒弟若真打杀他们,便是犯了杀戒,我佛门虽然广大,如何能够容得下你这般凶徒?”

    孙悟空笑道,“这佛门也忒多规矩,居然舍得自己身死亡故,也不愿伤他人性命?”

    马背上李玄奘长老闻言叹道,“善哉善哉,佛祖割肉饲鹰,地藏舍身入地狱,皆是大慈悲。”

    “徒弟你怎么不懂这其中道理?”

    好猴子,突然拍掌反问道,“师父,徒儿如何不懂你话里意思?只是有一言不吐不快。”

    李长老便道,“又是什么话?”

    孙悟空猴脸上毛发直竖,轻声轻语道,“我们师徒两人,饶过了这伙强盗性命?”

    “等那时间一到,定身法失去效果,他们重获自由,再有那行人来到此处。”

    “却被他们手起刀落,一刀砍杀,那罪业,到底是算他们身上,还是算我们师徒身上?”

    李玄奘张口方欲答复,蓦然心中一突,额头冷汗直冒,再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猴子立定在李长老所骑马匹身前,也不迈步引路,静静等待着李玄奘出声回答。

    李玄奘坐在马背上,忽转头看了定住身影的六个强盗一眼,又转头望了孙悟空一眼。

    双眸中渐渐露出犹豫不决神色。

    孙悟空扑哧一笑道,“如何,师父也答不出来问题吗?”

    这正是,“长老慈悲为怀,悟空问题刁钻。”

    不知这李玄奘长老究竟如何回答,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八章:师徒二人和睦,菩萨难送紧箍

    且说孙悟空心中有意刁难李玄奘长老,将强盗杀人罪业,归根于李长老身上。

    李玄奘终是慈悲心肠,听到徒弟叙及这伙强盗,若是在自己师徒两人处,未曾抢得财货。

    有可能会迁怒于后来者,一旦后来行人意图反抗,难免就会遭到杀身之祸。

    此即孙悟空问题由来。

    李长老思及若因为自己心慈手软,或许将可能牵连他人性命,因此才会露出犹豫神色。

    只他乃是佛门中人,自幼出家,恪守戒律,连一只蚂蚁,飞蛾都不愿意伤害。

    又如何能够做得出来,如同孙悟空这等凶悍妖王,随意打杀他人的恶行来?

    哪怕是一伙强盗,虽然一时误入歧途,亦是有情生灵,便是与佛子也是同等。

    人固有贵贱,于生命而言,众生却皆平等,无有高低之分。

    这李长老坐在马背上面,脸色变幻不定,思索许久,方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孙悟空看长老脸上神态凝重,双眸渐渐平复,情知他已有答案,遂开口问道,“师父何不详细讲解与徒弟?”

    李长老双掌合十,念了声“善哉,善哉”,对孙悟空道,“方才徒儿劝说有理。”

    “吾若就此离去的话,他们心怀凶念,难免会牵连后来者,因此不得不严谨处理才行。”

    孙悟空闻言从耳中驱除金箍棒,柱在地上嘻嘻笑道,“听师父如此说法,你也赞同俺老孙意思,将他们全部打杀?”

    其时他们师徒两人,离六个被定住身影的强盗,不过短短十来步距离而已。

    虽被孙悟空施展神通,用定身法定住,口不能言,眼不能转,却依然可以听到两人交谈。

    听闻这猴子模样强悍凶人,意图将自己六人全部打杀干净,心头顿时惶恐至极。

    偏偏他们又被定住身影无法动弹,难以逃脱,只能在心里暗自叫苦不迭。

    便是有心向师徒两人求饶,却连嘴巴都无法开合,竟连一个求饶机会都没有。

    不知如何才能从孙悟空手下,成功逃脱性命?

    幸好李长老立即大声制止孙悟空暴行,呵斥徒儿道,“悟空,你既已入我佛门,自当慈悲为怀。”

    “他们纵有意抢夺我们财货,只是你神通广大,难以得逞,因此我们师徒可谓毫发无损。”

    孙悟空双手捧着金箍棒,笑而不语。

    李长老苦苦劝解道,“你若担心他们这一伙强盗,会残害那些后来行人。”

    “不妨将他们全部拘束在身旁,带到后面城镇之中,交予官府衙门中人处置即可。”

    “岂非才是正理?”

    猴子听了师父的方法,惊咦一声,拍手叫好道,“好长老,果然心思通透。”

    那六强盗听到这里,已知自己性命无忧,顿时暗自松了一口气,只是遭孙悟空定住身法,神色却没有变化。

    又听孙悟空不依不饶询问道,“师父,你也说过,他们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了官司中,也不会判处死罪……”

    “等他们出狱以后,如果再犯,哪怕无意杀害他人,那么由头岂非仍在我们师徒头上?”

    “还是让徒弟打杀他们罢了?”

    直唬得六个强盗心惊肉跳,暗道,“爷爷耶,经此一变,我等哪里还敢重操旧业?”

    “能够逃脱性命,便是天大的幸事,从今以后,自当洗心革面,做个好人。”

    李长老见孙悟空重提旧事,无奈苦笑道,“悟空,有道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所谓论迹不论心,若是论心,世上无完人。”

    孙悟空收了手中金箍棒,拍掌叫道,“师父说的有理,俺老孙自当遵守。”

    尔后便向被定住身影的六个强盗,轻轻吹一口仙气,解除了他们身上定身法。

    六强盗重获自由,逃脱性命,急忙跪倒在地上,泪流满面,拜谢李玄奘长老道,“长老慈悲,我等再也不敢。”

    接着又向孙悟空道,“长老也慈悲,绕过我们众人性命,定当投案自首,日后做个遵纪守法良民……”

    李长老看他们能知错就改,感慨万分道,“徒儿,如今这番结果,可还满意?”

    这六人跪倒在地上,满头冷汗低落泥土中,唯恐孙悟空口中说出以个不字,拎出漆黑棍棒打碎自己脑袋。

    孙悟空听到师父发话,笑意吟吟答道,“满意,满意,徒儿如何胆敢不满意?”

    李长老见徒弟嘴硬,便不回话。

    孙悟空却又道,“我们师徒两人,去西天取经,如何能够拘束强盗在身旁?”

    李长老觉得徒弟此话有理,不觉问道,“依徒儿你的看法,又该如何行事才好?”

    孙悟空便拔下一根猴毛,变成一条长长绳索,一头将六强盗统统套在一处,另一头却牵在自己手中。

    对李长老说一声道,“师父稍等片刻时间,我去去就来……”

    却将身子一纵,拉着套在一起的六强盗,须臾间就不知去向,难见身影。

    六强盗被孙悟空带着腾云驾雾,来到此处管辖官府县衙高空上面,哪里还有半分胆气?

    心中只是不住叫苦,暗道原来是个真神仙,能够腾云驾雾,瞬息就远遁千里。

    孙悟空将六强盗推下云头,只听“噗通”一声,落在县衙大门前,身上毫发无伤。

    这六个强盗也不敢有逃跑念头,等到有出来看动静的衙役,便自动向衙役细说,自己一伙人要投案自首。

    孙悟空看那衙役把六个强盗迎入衙门,给他们上了枷锁,又套上了脚链。

    这才暗自点头,一个筋斗,回转到李长老身旁,拿起行礼,重新在前边引马赶路。

    李长老见孙悟空来去皆迅猛如风,知祂是个有神通的,遂道,“此去西天,还要多多依仗徒儿你一身本领。”

    悟空向长老回礼道,“你我师徒一心,自然能够取回真经,造福天下无数百姓。”

    师徒两人话毕相视一笑,继续向西天前进。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里说那南海珞珈山紫竹林,乃是一尊菩萨的道场,这尊菩萨曾奉灵山大雷音寺之主,如来佛祖之命,前往东土大唐,寻找一个能够去西天取经的僧人。

    菩萨临行前,佛祖应感取经人不过肉体凡胎,中土大唐到西天,却有十万八千里路程。

    而且这漫长取经路上,并不仅仅只需要跋山涉水,还有无数妖魔鬼怪拦路,阻止取经人求取真经。

    因此送了菩萨一领“锦澜袈裟”,一根“九环锡杖”,这两者能有无穷妙用,可庇护取经人逢凶化吉,诸邪不侵。

    还有三个箍儿,又唤作“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每个都各有不同。

    另又有“金紧禁”咒语三篇,配合“紧箍儿”一同使用,方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不管任何神通广大妖魔,只要套上“紧箍儿”后,再念动那“金紧禁”咒语。

    即刻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疼痛难忍,自然只能够一心一意,皈依佛门,做个护法。

    依如来佛祖本来意思,这三个“紧箍儿”,应是为取经人寻找三个神通广大徒弟,才能护卫取经人到达西天。

    只是菩萨却不知存什么想法,带着徒弟一路东行,虽找了三个愿意做取经人徒弟的妖魔。

    手中三个“紧箍儿”,竟一个也没送出去。

    又在长安城中,碰到长乐公主一阻隔,急忙返回灵山询问佛祖,连袈裟还有锡杖,都忘记送给取经人。

    这一日,紫竹林中的观世音菩萨,素面朝天,刚刚做好功课,蓦然心头一动。

    祂手上指头掐诀,暗自推算,只觉天机一片混沌,竟连半点征兆都推算不出。

    忽又想起来,自己同长乐公主商量,选出东土取经人,向西天取经的事情。

    便悄悄派遣一具化身,来到大唐京师长安城中,四处查探消息,才知取经人早已经西行。

    算算时间,也有半年之久。

    菩萨于是急忙隐去自己身影,腾云驾雾到了空中,向西追赶取经人踪迹。

    祂一路疾行,风驰电掣,不过些许时间,便看到下方,那坐在马背上的李玄奘,还有前头引路孙悟空。

    孙悟空引着李玄奘,突然觉察有异,转头看到一朵祥云,在天边飘飘荡荡。

    好猴子,急忙睁开“火眼金睛”,望定来处,正好瞧见那一朵祥云上观世音菩萨身影。

    孙悟空也不知道菩萨来意,只是假装不知菩萨到来,一味指引着李长老和自己赶路。

    观世音菩萨在那云头上,望着下方李玄奘,还有孙悟空,师徒两人和睦相处模样。

    心中暗觉奇怪,以孙悟空那般心高气傲,大闹天宫桀骜性情,如何能够忍受得了,肉体凡胎取经人,做自己的师父?

    菩萨本以为,若是李玄奘长老,说孙悟空几句不满,说不得这猴子就会离去。

    到时候,祂还须和取经人李玄奘,一起暗中哄骗孙悟空,带上“紧箍儿”。

    念动“金紧禁”咒语,折磨一下孙悟空,消去祂一身桀骜,让猴子知晓佛法厉害。

    才能够一心一意,为取经人降妖伏魔,护卫取经人,到达西天成功取得真经。

    谁知眼下那孙悟空同李玄奘,看起来丝毫没有半点芥蒂,彼此间和睦共处。

    菩萨却不知道,下方这个孙悟空,已不是原来那一只猴子,而是来自《水浒传》世界中,曾经成功护卫取经人,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后,获得“斗战胜佛”果位的异界佛陀。

    祂既是猴子异时空同位体,又拥有五百年后记忆,自然知晓,西天取经路上剧情。

    心中当然并不愿意,再次重新套上一个什么“紧箍儿”,让自己受制于李玄奘。

    祂虽已成就佛陀,也知晓如来佛祖手段,谁知那“紧箍儿”,是不是有其他遗祸?

    因此便从根源上断绝,被迫带上“紧箍儿”的原因,连六个强盗都不打杀。

    这正是,“菩萨不明天机,焉知剧情早改”?

    不知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940/ 第一时间欣赏猛萝降世最新章节! 作者:游走危险边缘所写的《猛萝降世》为转载作品,猛萝降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猛萝降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猛萝降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猛萝降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猛萝降世介绍:
天尊降法旨,萝莉做主角
横推三千世界,无一可当敌手
我喂自己袋盐后,我就是大天尊
  ————萝莉天尊(滑稽脸)猛萝降世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猛萝降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猛萝降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