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李唐传奇TXT下载李唐传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李唐传奇全文阅读

作者:高月     李唐传奇txt下载     李唐传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五章 信物

    赵漠心一松,陪个礼算什么,至于医伤就由他出钱好了。就在这时即墨上前说道:“明明是你们动手在先,为什么要我家公子赔礼?”

    王若风一怔,见是一昆仑奴在和自己说话,不禁勃然大怒,他大骂道:“狗奴才,你是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说话,是谁放这个低贱的人进来的?是谁!”

    本来李月不想多事,但见王若风如此辱骂即墨,心里微微动怒,他冷冷地说道:“这就是秦淮武馆的武风吗?不看也罢!敏妹,我们走!”赵绿敏听爱郎叫她敏妹,心中大甜,忙跟着李月正要离去。旁边的弟子一起大哗:“想跑吗?没那么容易!”尤其是那些暗慕赵绿敏的人,叫得格外凶狠。王若风也不说话,用脚尖挑起一根哨棒,等李月快到门口的时候,叫了一声“休走!”轻轻一跃,哨棒无声无息地向李月捅去,他怕误伤赵绿敏,所以棒尖指向李月的侧身,所有的弟子见副馆主轻身一跃,宛若惊鸿,纷纷鼓掌大声叫好,在喧闹中夹杂着赵漠紧张的喊声:“师伯留情!”

    突然王若风身形大震,猛然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李月离去,众弟子都以为是王若风看在赵漠的面上放了李月离去,赵漠也以为是这样,忙上前感激地说道:“多谢师伯手下留情!”王若风却摆摆手,一声不吭的拉着智冠来到静室,智冠莫名奇妙,他见王若风脸色难看,忙问道:“师兄怎么啦?”“哇!”的一声,王若风吐出一大口血,智冠大惊,忙用内力替师兄疗伤,过了好一会儿,王若风才缓过气来说道:“我竟看走眼了!”

    “师兄,难道这个年青人也是个高手?”

    “何止是高手,师弟你看!”说完把手中的哨棒递给智冠,智冠接过见哨棒好好的,不禁奇怪地问道:“没什么呀!”王若风长叹一声,用食指一敲棒身,棒身刹时变成了一堆木粉,智冠大惊失色,这是什么样的功夫,少林寺的高僧也做不到啊!

    王若风面若死灰,象见了鬼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才颤抖着声音说道:“这年青人伤了我,只说明他的内功比我好,但我的棒并没有碰到他,就成了粉末,这样的内功闻所未闻,但真正让我恐惧的是,他竟照顾我的面子,不让别的弟子看到,竟把内力留在棒中,现在才见结果,师弟你说我们是见到什么人了?”

    智冠也脸色大变,这样的功夫恐怕连掌门也办不到吧!掌门可是天下第一高手啊!他的舌头在嘴里打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如果他俩知道,李月因照顾赵漠的面子,只是对王若风略施惩罚的话,不知二人又该怎样想了。这件事情他俩终于守口如瓶,没有告诉任何人,只在一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智冠才对苦航说起这件事。他们也不敢去问赵漠李月的来历,如果李月不来找他们,就已经是他们的天大运气了,知道得太多,只会自取其祸。

    赵绿敏坐在车上没有说话,她为二哥的师伯折辱爱郎心里不高兴,也为爱郎的冷静沉着感到欣慰,不过她也微微有点失望,任何女孩子的潜意识里都希望爱人在人前有机会大显身手一把,赵绿敏也不例外。李月斜眼看见赵绿敏在车内发呆,知道她在想什么,微微一笑对她说道:“敏妹!要不要我变个戏法给你看看。”见爱郎叫她,赵绿敏开心地拉开帘子笑着说道:“李大哥要变什么戏法给我看?”不知不觉间她对李月也改称了李大哥。

    李月笑笑,从一名护院家人那里借来一把宽背砍刀,这是用精钢打制的官刀,十分厚重,李月拿在手中掂掂,说道:“敏妹看好了!”说完运起太清道,在钢刀上揉捏,一眨眼的工夫,钢刀变成了钢球,然后又一拉,又变成了铁棒,最后又揉揉捏捏,铁棒又变成了钢刀,只是一个钢刀的形状,李月把钢刀还给家人,抱歉地说道:“对不住了,明天赔你把新的。”

    赵绿敏虽然不懂武功,但李月象揉面团似的把一把刀变来变去,连小孩子都知道这是了不得的武功,赵绿敏心中大喜,原来爱郎这么厉害,刚才在武馆只是不想和他们计较,这种涵养功夫在自己所见过的年青人中是没有的,她更加喜欢李月了,和李月比起来,现在的年青人实在太浮躁、太幼稚了。

    唯一被吓着的是那个借刀的护院家人,他也会点武功,一直到府里,他的舌头也没能收回来。

    下车的时候,李月刚要离开,却被赵绿敏叫住,她看着李月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她低低地说道:“晚上娘要见见你,你表现要好一点啊!”

    李月心里一荡,他从身后取出暖月箫递给赵绿敏说道:“送给你!”

    赵绿敏接过暖月箫,上面还有李月淡淡的体温,她把玉箫贴在脸上,痴痴地看着李月离去的背影。

    赵漠是傍晚时赶回来的,他先向李月道歉,李月笑笑说不妨。赵漠又跑到妹妹房里道歉,赵绿敏指着她哥哥的鼻子教训道:“你知不知道李大哥是让着你师傅他们,告诉你一个秘密,那雷驴子就是李大哥除掉的。”听了妹妹的话,赵漠一下子呆住了,“能除掉雷驴子的那可不是简单的人啊!难道我真看走眼了吗?”直到赵漠从家人那里看到那把“钢刀”时,赵漠才终于相信了李月真的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他欢呼一声,跑去找父亲去了,一定要让李月做自己的妹夫。

    赵夫人是第一次正面见到李月,她本身也是一个大家闺秀,心地善良,否则也不会和李月的母亲成为好友,虽然她希望女儿能嫁给自己的侄子,但那也是人之常情,爱女心切。她一见到李月,心中再次忍不住暗暗喝彩,好一个神采飞扬的年青人,她马上就喜欢上了李月,自己的侄子们虽然也很不错,但和李月比起来,真的就逊色得太多。赵夫人酷爱音乐,女儿的琴艺就是她教的,昨天晚上她听李月吹箫,就知道李月的音乐也造旨极深,她笑着对李月说想看看李月昨夜吹的箫,她听出了那管箫决不是凡品,不料李月脸一红,吱吱呜呜地说箫送人了,赵夫人一听就明白了,一定李月是把箫送给了她的女儿作定情物了。她微微一笑,从身旁的小盒里取出一物递给李月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李月接过一看,见是一枚小小的月形玉佩,感觉到有些眼熟,他翻过玉佩,见上面细细的刻着一行字,正是自己的名字还有自己的出身日期,李月猛然记起,这是他小时候天天戴在脖子上的玉佩,何时到了赵夫人手中?他把玉佩递给赵夫人,疑惑地看着她。赵夫人笑着说道:“这是你母亲给我的定婚之物,敏儿也有一块玉佩在你母亲手中,当时我们是半开玩笑半当真,没想到真的成了现实,缘分啊!”李月闻言呆住了,他向赵夫人跪倒:“原来夫人早就和我母亲相识,受李月一拜。”赵夫人笑咪咪地接受了李月的叩头,算正式承认了李月。

    李月走后,赵夫人拿着玉佩来到女儿房中,她把玉佩给了女儿,并也告诉她,自己和李月母亲早有婚约的事,赵绿敏又惊又喜地想道:“看来自己和李郎真的是天生姻缘啊!”

    赵夫人问赵绿敏要过玉箫,放在手中仔细端详,最后她非常严肃地对赵绿敏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就是那管传说中的暖月箫了,敏儿,你可知道它的价值吗?”

    “就算他送我一块石头,我也喜欢!”

    赵夫人摇摇头说道:“真不知道那孩子是从哪里得来的!敏儿,这管箫就是梁武帝的那件无价之宝暖月箫了,你千万要藏好,不可给任何人看,否则定会招来人眼红,唉!那李月肯把这个宝贝送你,足可见你在他心中的分量,你就放心吧!”

第六十六章 猎遇

    三天后,李月离开了金陵,李月在离开赵府前把一本有注解的太玄经和一颗少阳丹留给了赵漠,并告诉他少阳丹的用法,得到铁剑门正宗的修行功法,赵漠心中非常感动。在离开金陵的前一天夜里,赵显找到了李月,他拿着厚厚一叠资料对李月说道:“查到一点眉目了,北魏末年共有一万三千户鲜卑人迁到江南,其中到京口的约有一千四百户,这里面由拓拔姓改为郭姓的共三户,一家已经消亡,另一家已经迁往它处,现在还剩的一户却是京口第一大户。”

    “赵世叔果然厉害,两天就查得这样详细了!”

    “别夸我,这是你父亲的功劳,你父亲制史严谨,所以才能找到这么详细的资料,你可知道那剩下的一户郭家是谁?”

    “不知!”

    “你可听说西北名将郭子仪?”

    “啊!难道是郭将军吗?”

    “正是,郭子仪就是京口人(这是作者剧情需要,实际郭子仪是陕西华县人),其祖为鲜卑贵族,我也是现在才知。”

    “那郭将军现在可在京口?”

    “应该还在吧!前几天他母亲过八十大寿,他回来探亲,现在应该还未返回西北军中。”

    “事不宜迟,我打算明天就去京口。”

    “那好吧!大丈夫志在天下,但也别忘了小敏!”

    “请世叔放心!”

    告别李月,最伤心的自然是赵绿敏,她不顾旁人眼光,上前抓住李月的上,仰着头看着李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流满了美丽的脸庞,李月轻轻拍拍她的手说道:“多则两年,少则一年,我一定来找你,看看玉箫就如同见到我!”

    “我等你!”赵绿敏终于哭着说出来,她给了李月一方丝帕,上面绣着一个美丽的绿衣少女,惟妙惟肖,正是她自己,李月当着她的面,郑重地把丝帕贴身收藏起来。

    二个月后,赵王妃的回信到了,她接到金陵赵夫人的来信,又惊又喜又觉得不可思议,再别已六年的儿子居然在金陵出现了,听说身材高大、人品不凡,信中还夹有一幅画像,说是小敏那孩子画的,赵王妃从画中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不禁悲喜交加,这孩子居然和小敏有了缘分,真是天意,当年自己见赵绿敏那孩子美丽聪敏,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让她做自己的媳妇,没想到两人真的有缘,冥冥中居然自己认识相爱。赵王妃从这幅画就认可了赵绿敏,也亏那孩子,自己才能看到儿子现在的模样。她这件事告诉了丈夫、长子还有祖母太后,大家都觉得太神奇了,缘分一字真的简直不可思议,一定是天意。最后由祖母太后亲自执笔、王爷、王妃签名落款,派人将信和聘礼送到金陵,正式承认了这门婚事。

    接到正式聘书后,金陵赵家全家欢庆,太后亲自求婚,这是何等荣耀,赵绿敏也笑逐颜开,就算李月反悔,也赖不掉了。半年后,赵王妃把赵绿敏接到长安同住,把她安排在李月儿时的房内,一住就是半年,赵绿敏美丽温柔,深得众人喜爱,尤其是太祖母,简直就要把她含在嘴里了,李影也和她成为了闺中密友,李影已经快二十了还没嫁人,这已经成为家中最大的心病。

    京口距金陵很近,不到半日,李月他们便来到京口城外,这一带森林茂密,河流众多,正是狩猎的好场所,即墨看前面有条小溪,溪水清冽甘甜,他欢呼一声,把头伸进溪内喝了个饱,然后又从溪内摸出一只石蟹,笑嘻嘻地来到李月身边说道:“公子,该练弩了吧!”李月笑笑用剑柄敲了敲他的头,“黑大个,是嘴谗了吧!“被主人说中心思,即墨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的咧嘴笑着。“去吧!记住要掌握住劲道。”即墨又是一声欢呼,他正要跑开,突然被李月一把抓住,“嘘!听听什么声音。”即墨静下来细心聆听,李月已经听到是群马奔跑的蹄声,还有呐喊声,象是有人在打猎,就在树林的另一端。这时一只小鹿从树林里跑出,停在小溪边上,不敢跳跃,回头冲树林里直叫着,李月见树林又跑出一头母鹿,跑到小鹿旁边,喊声已经越来越近了,很明显,目标就是冲这对母子梅花鹿而来,李月心中不忍,他取下弓,抽出一支箭,就在这时,树林里一支箭射出,闪电般向那母鹿射去,李月的箭也出手了,目标不是鹿,而是那支射向母鹿的箭,只听“咄!”的一声,那支箭被李月的箭射中,牢牢地钉在树干上,有了这个喘息之机,母鹿乘机带着小鹿跃过小溪跑远了,这时树林里有人“咦!”的一声,李月就见一匹雄骏的白马跑出,马上是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他把手一摆,后面的随从纷纷驻马,那男子跳下马,来到那支箭旁,看了半天,眼睛里露出惊讶之色,他回过头来,冲李月拱拱手说道:“不知这支箭是否为小友所断?”李月见此人声音洪亮、肤色古铜,满脸布满了苍桑,但那对眼睛却极有威严,目光锐利得让人心惊。李月下马,走上前去笑着回礼说道:“我见那对梅花鹿母子可怜,故出手打断了先生狩猎的兴致,实在抱歉!”那人点点头,又看了看树上的箭,伸出大拇指对李月说道:“小友箭法,堪称神技,老夫从军四十年来,还是首次见到,不知小友高姓。”李月听他自承军人,心中一动回答道:“小子李月,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让将军见笑了,请问将军在何处从军?”那人不答,突然说道:“想知我在哪里从军,再试一箭!”说完抽弓又是一箭,朝已跑到二百步以外的母鹿射去,这一箭毫无征兆,箭如流星,劲道十足,李月几乎是本能,从背上箭壶抽出一箭,连看都没看,也一箭射出,虽然那男子的箭极快,但李月的箭却是后发先至,这次没有去射那支箭,而是在它要射中母鹿的一瞬间,挡住了它的箭锋,又是“咄!”的一声,那支箭射中李月的箭杆,掉在了地上,虽然效果和前一次一样,但却有礼得多。那男子的一名随从上前,捡起箭矢递给男子,他看也不看,就对李月说道:“老夫郭子仪,西北军中服役,能两次见到小友的神技,实在有眼福,不知小友是否有空,可到我府上一叙?”

    李月心道:“找的就是你!”便笑着说道:“那就打扰了!”说完翻身上马随郭子仪而去。

    郭子仪的府第在京口城南,占地颇大,房屋众多,一看便知是个人口众多的大户人家,这里是郭子仪的老家,他在西北另有府第,他排行第二,兄长已去逝,下面还有四个兄弟,子侄众多,不过除了郭子仪,他的几个兄弟皆为平庸之人,郭家的家族观念极强,各房兄弟都住在一起,竟有数百人之多,成为京口的第一大户,位于这个家族最顶端的是郭子仪八十岁老母,郭老夫人。郭子仪现任九原太守兼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为西北名将,这次母亲过寿,他特携带全家从九原赶来,今天无聊去城外打猎,正好遇到了李月。郭子仪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用,他从军四十年,见过无数英雄豪杰,但李月的箭法却是他平生所首见,李月的人、李月的箭法、李月的马,让他顿起爱才之心,所以极力邀揽李月到他府上。

第六十七章 玉佩

    郭老夫人的八十寿辰是三天前刚过的,她虽然已八十岁,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康、精神极好,目前在郭府主事的是郭子仪的二弟郭子琏,正月里郭家有四件大事,初一的元旦、十五的花灯、十六的郭母寿辰还有就是二十日郭家的祭祖日,明天就是祭祖之日了,全府上下都动员起来,和花灯及寿辰不同,祭祖并不需要张灯结彩,需要的是清扫。

    李月住在客房,住在这里的还有从各地赶来给郭母拜寿的朋友,尽管已经大半离去,但依然有不少还留在郭府,好在郭府房舍众多,也不嫌拥挤。即墨喂完马后就去帮郭家干活去了,他身材高大健壮人又闲不下来,自然而然地帮起忙来,郭府倒不因为他是昆仑奴而轻视他,相反管家对他的能干赞不绝口,他还以为即墨是新来的,李月也懒得去管,由他去。

    李月正在房内看书,他刚刚把赵绿敏的丝帕收回怀里,虽然李月是个拿得起放得下之人,但初恋的感觉却也让他迷醉不已,时时思念赵绿敏让他感到心中无比美好。这时有人敲门,李月开门,见正是郭子仪站在门外,李月赶紧把他让进,郭子仪进来翻了翻李月的书笑着说道:“李小友也喜兵法?”

    “闲得无聊,看着解解闷!”

    “不知小友现在在哪里做事?”

    “暂无事情,目前在终南山学道。”

    “哦!小友是修道之人,但看起来实在不象?”

    “为何?难道我因为见我没穿道袍?”

    “那倒不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净自然、他的身上也自然有一种出世之气,而小友看似平淡,但胸中实怀天下,再说哪有修道之人看兵法的?”

    “将军说得有理,我虽修道,但却不是道士,在我看来,出家入世皆无区别,都是随心随性而为,道在心中,而不在山中,倒是将军长年卫我边疆,保大唐百姓不受异族侵害,这才是真正的修道。”

    “哈!哈!”郭子仪大笑道:“小友说得确实有趣,我在西北杀人无数,哪里是什么修道,我看修魔还差不多。”

    李月也笑笑,并不回答。

    “不知小友这次来京口有什么事,可需要我帮忙吗?”

    “实不相瞒,我这次来京口,正是为郭家而来!”

    “哦!小友请说。”郭子仪笑容一敛,肃然地看着李月,眼睛里闪烁着精光。

    “我想先确认一下,郭家先祖可是北魏末年的北平太守拓拔善?”

    “这是我郭家隐秘,你怎知道?”郭子仪大愕地问道。

    李月心里一松,果然找到了,他想了想说道:“事关重大,此地非说话之处,府中可有静室?”

    在郭府的秘室内,郭子仪和郭子琏脸色凝重地看着李月,虽然李月说出他们郭家的隐秘,但他们知道,李月想说的一定是涉及郭家的大事。

    果然,李月开门见山的对他们说道:“你们可知道拓拔善的次子拓拔怀,也就是郭怀。”

    “啊!你知道我们的曾祖父?”郭子仪脸色大变,噌!地站了起来。

    李月也大惊,“什么?郭怀是你们的曾祖父,他竟有儿子?怎么会?难道是?”

    三人都处于扑朔迷离的震惊之中,最后还是李月先反应过来,紧张地问道:“难道郭怀离家时,他妻子已经怀孕?”

    郭子仪兄弟二人对望一眼,郭子仪缓缓说道:“是有一个遗腹子,不过事关我郭家名誉,小友可有什么凭证?”

    李月从怀中拿出长虚给他的那半个玉佩,递给郭子仪,郭子仪拿着看了半天,他对兄弟说道:“子琏,你可见过这个?”

    郭子琏摇摇头说道:“不曾,不过可以问问母亲。”

    “这.....,”郭子仪犹豫了一下,母亲年事已高,他不想让母亲激动,但这事确实重大,又只能问母亲。

    最后他牙一咬,“也罢!子琏你拿去问问母亲。”

    过了一会儿,门被推开,郭子琏扶着一个颤巍巍的老夫人进来,郭子仪连忙上前扶住。

    那老夫人坐下,看了李月一会儿说道:“小哥,这个玉佩你是从哪里得来?”

    “不知老夫人可识此玉佩?”李月问道。

    那老夫人把李月的半块玉佩放在桌上,又哆嗦着从怀中拿出另一块玉佩,把两个玉佩拼在一起,李月上前细看,只见李月那半块写着[一生]两个字,老夫人那半块写着[相伴]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一生相伴],李月又把两块玉佩翻过来,果然是一只完整的鹿。

    到此,李月就完全确定了郭子仪就是长虚的第五代曾孙,他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夫人,想到外表比她还年青的长虚,不禁感慨万分,他长叹一声对三人说道:“我不知道该怎样对你们说,先从头说起吧!”说完就把长虚告诉他的那个故事原原本本告诉了三人,听完后老夫人和郭子琏二人也万分感慨,惟独郭子仪铁青着脸,李月知道他有心结未解,便对郭子仪说道:“这是他一生的痛,他的余生都在悔恨此事,虽然他有不可原谅之处,但将军以为这世间真的没有人比他的罪孽更深了吗?”

    郭子仪闻言叹了一口气,他也五十多岁了,人间的不幸他不知道见过多少?薄情无义的人他也见过无数,自己的曾祖虽然给曾祖母带来了一生的孤独,但这只是造化弄人,算不得他的无情寡义,况且他也听说曾祖母最后也得了正果。想到这里郭子仪怒气稍敛,他问李月:“请问小友是从哪里得来这块玉佩?你和我曾祖又有和关系?”李月迟疑了一下反问郭子仪道:“请问郭将军见过最高寿的人,寿有几何?非我不肯直言,有些事实在难以让人理解。”

    “我曾在西北见过一回鹘老人,一百三十余岁。”

    最后李月无法,只得从实相告:“令曾祖已得道,现在尚在人间。”

    “啊!”郭子仪兄弟一起哗然,“我们曾祖还在世上?这怎么可能?”

    “是的!这玉佩就是他给我的,他是我师兄,已经二百余岁了。”

    两兄弟颓然坐下,他们确实无法理解,从未听说世上有二百余岁的人,而且居然是自己的曾祖。

    这时李月却发现老夫人面色平静,她似乎一点也不吃惊,就象知道此事一样,李月心中一动,难道郭家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令曾祖就在终南山方寸山上修道,他快要飞升了,飞升前,必须要解开这个心结。”李月对郭子仪说道。

    “我累了,想去歇息!孩子,我替郭家谢谢你,你既然是他的师弟,也就是我们郭家的人,明天的祭祖请你也参加,好吗?”

    李月点点头,郭子琏扶母亲离去,过了一会儿,郭子仪苦笑着对李月说道:“我该怎么称呼你呢?你是我曾曾祖的师弟。”

    李月笑笑说道:“郭伯父是我长辈,如此而已!”

    “好!我就认了你这个侄儿!”郭子仪紧紧地握住李月的手

第六十八章 恶蛟

    第二天,郭家的祭祖仪式正式开始,祭祖在郭府内的郭家祠堂内进行,由于郭家上下有数百人之多,所以进祠堂的只有郭子仪这一辈的族人,但那也有二十几人,其他人则站在祠堂外的空地上叩拜,主持是郭子琏,主祭是郭老夫人,所有的郭家之人都穿一身黑衣,每年都是这样,但今年大家发现了一件怪事,郭老夫人旁边竟站着一名年青人,也是穿一身郭家的黑衣,众人大惑不解,但见郭子仪和郭子琏都无动于衷,还冲那年青人点点头,大家也不敢在祠堂里随便说话,其中必有原因。

    果然,郭老夫人向大家介绍李月,“这是先祖郭怀的师弟,虽然隔了数代,但确确实实是先祖在道家仅剩的唯一亲人,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们郭家之人,没有辈分,和我同辈也和诸位同辈。”一席话,震惊了众人,这里面一大半都是郭怀的后人,也有几个是郭怀大哥的后人,听到了先祖的消息,大家无不惊讶,这祠堂里的灵位第二排供奉的就是郭怀,不过大家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于是郭老夫人又把那个故事再给大家重讲了一遍,但隐去了郭怀还在世的消息,这样就给大家造成了一个错觉,李月和郭怀是隔代拜了同一个师。

    郭家的祭祖仪式足足进行了半天,接下来是全府会餐三天,开粥棚周济穷人五天,郭家是京口首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城,每年的祭祖竟成了京口的一个传统节日。

    当天夜里,郭老夫人单独会见了李月,她先给他讲述了后来的情景,郭怀离家后,郭怀的父母和他的新婚妻子都伤心万分,但她已经怀孕,后来生下一子取名郭思怀,十年后,战争逼近北平,郭怀的父亲拓拔善弃官携全家南逃,一直逃到京口,改汉姓为郭,郭思怀长大成人后,十分了得,做了南朝的几任大官,生下七个儿子,从此郭家就在京口定居下来,制定了严格的族居制度,一直保持到今,郭子仪是郭思怀的第四代嫡曾孙。最后郭老夫人也向李月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郭怀的妻子在郭思怀长大成人后,也出家作了道姑,云游四方,最后在普陀岛得道,六十年前她得道之前曾回过郭府一次,那时郭老夫人刚嫁到郭府没几年,还见过她,已经一百多岁了,还象四十余岁的样子,所以郭老夫人听到两百多岁的长虚,也并不惊讶。李月听了却大为震惊,长虚的妻子竟然也得道了,看来解开长虚心结的关键就是普陀岛了。第二天李月就告别了郭子仪,郭子仪再三叮嘱他,将来办完事后一定要到西北找他,他已经替李月留好了位子,现在李月已经不仅是他看上的人材,而且更是他郭家的人了,郭老夫人让李月带给长虚一本族谱,并在后面附上每一个郭家人的签名,最后一页是李月的签名。

    普陀岛位于江南道越州会稽府外的东海之上(即今天的宁波普陀山),这里是佛教圣地,据说是观音的道场,号称海天佛国,但在唐朝,普陀岛除佛教外,道观也有很多,佛道两教相安而处。

    李月二人只用了三天便来到海边,这是李月第一次看到大海,只觉海天一色,无边无垠,令人心旷神怡。李月在海边找船,不料问了几个人,都说现在不是出海的时候,需要再等二十几天,给多少钱都不肯去,李月无奈,只好每天都在海边巡游,看看能否碰上运气。

    这一天,李月来到一个僻静处,远远看见几个渔民在收拾渔网,看样子似乎是要出海,李月大喜,赶忙上前询问,原来是几个渔民家里实在无米下锅,故准备冒险出海,李月取出一大锭银子,问能否把他载到普陀岛,众人见银子不禁心动,这时一个年纪稍大的渔民说道:“只能到普陀岛附近,再给公子一条小舟,公子自己划上普陀岛,而且出了事也与我等无关!”李月奇怪忙问原因,那人说道:“最近几个月近海来了一条海蛟,经常会把船弄翻,已经伤人无数,极为凶残,尤其在普陀岛附近,出没最多,只有每月的月末几天,这条海蛟才不见踪影。”李月答应,他把马交给即墨,叮嘱他耐心等候,自己一定会回来的,然后李月上船,那船劈开波浪,直奔普陀岛而去。

    李月站在船头,见海面上波涛轻涌,许多白色的海鸥在自己的头顶盘旋,一座接一座的小岛从身边掠过,小岛上均无人烟,渔船边走边下网,一个时辰后已经拉了三网,收获颇丰。离普陀岛还有三里时,海面上开始有乌云涌来,速度极快,风浪也起来了,渔民们见势不妙已经开始掉头返航,那船老大告诉李月,这种天气正是那恶蛟最常出没的时候,必须马上回去,否则就来不及了,李月摇头,他已经看到了普陀岛,怎肯放弃,众渔民苦劝无效,只好放下一条小船,让李月自己上岛,李月从大船轻轻跃到小船上,众渔民见李月会武,也就不再罗嗦,掉过船头逃命去了。

    李月站在小船上,用千斤坠的功夫稳住小船,任海浪把自己推向小岛,这时天空如墨,已经完全笼盖了大海,风浪越来越大,暴雨骤起,茫茫的大海中只见一叶小舟随巨浪起伏,李月已经看不见普陀岛,但他算出距岛只剩一里了。

    突然心魔剑红光大闪,李月也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他紧紧的盯着海面,任凭雨水和海浪在他身上、脸上扑打,在离小船约十丈之处,李月看到了海面上露出一根黑漆漆的棍子模样的东西在迅速向小船逼来,李月突然想到,这一定是那条海蛟的角,古书上有记载,大海深处生活中一种独角蛟,传说是龙和海蟒杂交生出,其皮厚、角硬、齿利、性极恶,人遇则难幸免。李月并不害怕,他决心今天趁这个机会除掉这条恶蛟,他见恶蛟的角露在海面,心里顿时有了定计,他紧紧盯住那支黑角,就在它将要撞上小船的一刹那,李月从船上跃起,一个低翻,正好骑在那海蛟头上,他一把抓住黑角,紧紧抱住,只听一声巨响,小船被撞得粉碎,那恶蛟怪吼一声,从海面上立起身子,足有三十余丈高。

第六十九章 普陀

    李月死死抱住恶蛟的角,他只见一只巨大的头颅从海面上浮起,一直向天上冲去,直冲到三十余丈高,就停在了半空中,李月向下一望,这条海蛟身体并不粗大,但却极长,估计有四十余丈,李月由于是骑在蛟的头上,看不见它的面目,只看见两只灯笼般血红的眼睛,正恶狠狠的向上盯着他,李月顺势提起心魔剑,毫不犹豫地向那蛟的右眼插去,剑应声而入,直没至柄,从左眼透出。

    那恶蛟一声狂嚎,一头扎进大海,李月索性也放开心魔剑,紧紧抓住角,两腿死死绞住那怪的脖颈,运起全身功力,试图扼断那怪的喉咙。那恶蛟在海底疯狂的来回翻腾,有时又飞跃海面之上,弄得整片海水地覆天翻,所有鱼都四处窜逃。但李月手握独角,紧附它身上,任它乱窜乱动,丝毫不为所动。身受重伤恶蛟激发了让人恐怖的潜力,窜高伏低,又不时翻来覆去,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刻,连李月这等无剑境界的高手也开始感到吃不消,手足麻木酸痛,全身僵硬,若换了一般高手,早就被恶蛟抛下,丧生蛟口了。若是一般的刀剑也确实很难伤这恶蛟,不说它的皮坚硬如铁,就是看似柔弱的眼睛,也包有一层坚韧的透明壳,但李月的心魔剑却是一把灵剑,用在战场上和寻常武器并无区别,但对付各种妖兽灵怪,就是它独有的优势了,心魔剑刺穿了恶蛟的头部,随着恶蛟力道的一点点消失,李月也感觉到了它已经没有那么疯狂了,这由于恶蛟刚开始时是激发了所有的潜能,所以一旦开始出现消退势头,力量就会加倍失去,当乌云散尽,海面上又恢复平静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清晨,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李月也筋疲力尽,他抱着蛟身,任海水把他们一起冲上海滩,他想服一粒少阳丹补充体力,却摸了个空,才想起所有的丹药都留给了即墨,李月只好坐下静修,很快他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在夜里时,李月醒来,只见面前是无边的大海、月光照在海面上,泛起磷磷波光,和天空点点的星光相映成辉,李月只觉心中宁静,神思又开始无限制地向上延伸,和满天的星星化成一体,在自己的心中仿佛也出现一个星空,李月突然觉得心中的星空炸开,瞬时生成一个黑洞,把所有星体碎片都吸入进去,这黑洞蓦的生出万道光柱,一直向上冲去,冲进了无边无际的宇宙。

    当李月再一次醒来时,又是一个凌晨,太阳刚刚从海面上露出一抹霞光,李月不知道,他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已经三天了。李月站起身来,只觉得浑身清爽,身体仿佛象羽毛一样轻盈,他感觉到自己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

    此时,千里之外的长虚和长乐的心里同时感觉到了李月的变化,他俩对视一眼,都同时流露出了一丝讶色,李月的道心已经形成,换而言之,李月已经入道了,他终于迈过了无剑境界。“师兄,李月现在就入道,是不是太快了?”长乐忧心地问道。

    “不妨,他只是入道,并没有悟道,入道只是身体进入了道的境界,而悟道却是心也入道,他还需去体验世间的人生百态,生成心结,再解了心结后才能真正悟道!”

    “那师兄可知道李月的心结会是什么?”

    “我也不知,但从百年前的天象来看,他的心结,应是天下!”

    李月这时才看清这条海蛟的全貌,长得比赵王府的那条巨蛇还要凶恶,他踢了踢恶蛟,发现它已经死透,李月拔出心魔剑。这时,海蛟的眼睛已经开始液化,身上的皮也开始裂开,裂缝处有绿水流出,李月沉思片刻,他握住那根长角用劲一拔,不料竟一下子连根拔起,李月一呆,自己的力道何时变得如此之大,其实一方面是那海蛟已经死了四天,体内已经开始腐烂;另一方面是李月的武功已经入道,单从内力而言,此时恐怕连长乐也比不上了。

    李月见这根角长约四尺,略成弧形,颜色纯黑,手握之下,粗细、质感皆极佳,李月心中一动,有了主意,他又把海蛟的筋抽出,蛟筋呈灰色,长约二丈,小指粗细,坚韧无比。李月截下一段蛟筋,用海蛟的独角做成了一把式样古怪的黑弓,做好后李月试了一试,没有千斤之力是绝对拉不开这把天下独一无二的弓,他想了一下,决定给这把弓取名“黑龙弓”。收拾一番后,李月大踏步地向山上走去。

    普陀岛其实就是一座山,中间高、两头低,山上庙宇、道观众多,而道观主要集中在左麓,其中专为女道士修行的只有一座道观,名叫念慈观,就位于山脚处,十分好找。李月没费什么就找到了念慈观,这是一座很小的道观,只有屋舍十几间,整个道观位于一片竹林之中,十分幽静,李月上前敲门后,有一中年道姑开门出来,她见是一俗人,有一点惊讶,但还是向李月施礼:“无量佛,请问施主有何事?”

    “我来自终南山,也是修道之人,千里迢迢来贵观,想见你们观主。”李月也回了一道礼。

    “原来是道友,请稍候片刻,我去禀报主持。”说完把门关上,把李月关在门外。

    过了一会儿,门又开了,还是刚才的道姑,“道友请进,主持在正殿等候。”

    李月随她进了正殿,说是殿,其实很小,正中供奉着三清祖师像,除一香案和几个蒲团外,再无别物。李月进来,见一苍老的道姑正在上香,那中年道姑上前低声说道:“师傅,他来了。”老道姑转过头了打量了一下李月问道:“道友是如何上岛的?没碰到那怪吗?”

    “禀师太,那怪已经被我除掉,现在正陈尸海边。”

    “哦!道友可替我们普陀岛和周围的渔民除了一大害,功德无量啊!静心,你速去金宇观告诉出尘子师兄,让他带几个人去海边看看。”

    “是!师傅。”中年道姑领命离去。

    “不知道友来鄙观何事?”

    “请问了因师太是否曾在这里修行?”

    “了因是我师傅,已于六十年前得道仙化,适才听小徒说,道友是来自终南山?”

    “是!”

    “那么道友就是长虚派来的那个人吧!”

    “啊!是这样的。但师太是如何知道的?”饶是李月镇静,还是被一语震惊。

    那老道姑不答,转身跪倒,口中喃喃说道:“师傅,一切皆被你安排,他真的来了。”

第七十章 悟道

    约百年前,悟道后的长虚重返俗世,他云游四方,游戏人间,在徐州时曾遇到一道姑,长虚和她投缘,便结伴共游神州万里河山,十年后,那道姑得长虚点化得道,返回普陀岛静修,她就是了因,也是长虚百年前的妻子,长虚对此却一无所知。三十年后,了因在普陀岛悟天道飞升,飞升前,她把前因后果告诉了自己唯一的徒弟,并告诉她,六十年后,当有一少年来了结这段尘缘,届时可让他去京口郭家,带郭怀后人去见长虚,方能最后了结长虚心结,然后留下一偈,仙化而去。

    知道了前因后果的李月在了因仙化的道床前叩了三个头,离开了普陀岛。

    李月找到即墨,直奔京口,在城外遇见正要返回西北的郭子仪一行,李月便说起了了因的遗言,郭子仪当即表示要和李月同去终南,一个月后,李月和郭子仪来到了方寸山脚下的小村庄里,郭子仪就住在张杰父母留下的房子里(张杰几年前就把父母接去了天祝县)。

    李月上山,在长虚的房内,他原原本本地把这几个月发生的事告诉了长虚,包括他和赵绿敏的事,

    长虚面无表情,只是静静的听着,只是到了最后李月告诉他,当年和他结伴同游十年的了因道姑,就是他二百年前抛下的新婚妻子时,一行热泪终于从长虚的眼角流出,他接过了因仙化前留的那张帖,上面只有四句话:

    长月百年

    虚影变幻

    归去来兮

    家国何觅

    长虚微微一笑,“长虚归家,她叫我回家,好!好!好!我这就回家!”

    夜里,郭子仪恭恭敬敬向长虚磕了三个头,长虚在李月给他的族谱上,写下了长虚、了因四字,然后把它交给了郭子仪。

    一个月后,长虚在师尊仙化的石室里终于得道仙化,身体化为清烟飘去,只留下一件道袍。临行前,叮嘱长乐、李月二人在一年后开启石室,届时可见到师尊的遗言。

    近一年后,天宝十一年腊月,李月和长乐同受天人感应,同时出关,一年的闭关修炼,李月终于把李瑶的功力全部融合,他此时的武功已经完全大臻,内力收的一丝不露,就算是长乐初次见到他也完全看不出他会武功,连此时的长乐也不再是李月的对手了。

    长乐和李月再次来到石室,距上次进石室,已经过了十二年,李月也已经从一个忧郁的孩童长成了心智成熟的高大青年,当年载李月来方寸山的仙鹤寒塘也已在前天逝去,葬在李瑶的墓旁。

    走过长长的石道,一切还是和从前一样,站在李月当年感悟到师尊的地方,长乐停了下来,他跪了下来,双手放在地上,感受师尊的存在,李月也一样跪下,过了很久,两人默默站起,对望一眼,两人均会意地微微一笑,看来他俩都得到了师尊的某种启示。走到石室的门前,长乐对李月说道:“或许有一天,你我都要走进这个石室,去领悟道和天的关系!”

    “师兄以后有什么打算,一个人在方寸山修行吗?”

    “我已经给青阳说过,打算搬回通天峰后山,你以后来找我,就去铁剑观吧!”

    “那师姐呢?”

    “她也和我一起去!”

    李月点点头,慢慢推开了石门。

    长乐、李月都是第一次走进这间石室,和他们的想象完全不同,这间石室的壁上也镶了块巨大的水晶石,光线透进,使石室里变得异常明亮,外面瀑布被引入,流水在室内形成一条小溪,蜿蜒一圈后又流出室外,室里还种了很多绿色的藤蔓植物,虽然外面是腊月,万物萧瑟,但室内却温暖如春,绿色成片、枝叶茂盛,整个石室异香扑鼻,宛若神仙洞府。李月和长乐都看得呆住,他们谁也没想到洞里是这番天地。

    李月二人来到溪旁,见地上有一领道袍,他们认出这是长虚的道袍,二人明白师兄终于飞升了,于是两人跪下,恭恭敬敬说道:“送师兄归位!”

    在石室最里面,放着一只木龛,里面空无一物,在木龛外放着两只玉盒,一只玉盒上写着长乐,一只玉盒上写着李月,二人知道,这就是师尊留给他们的遗物,二人跪下,向玉盒磕了三个头,长乐先打开,见里面是一张纸,上面有四句话:“青山幽谷,铁剑长存、剑道心道、合而升天。”

    “师兄,师尊也是让你回铁剑观去!”长乐默默地点点头。李月打开自己的玉盒,里面也是一张纸,可李月看来看去,上面什么也没有。

    这时,长乐严肃地对李月说道:“你明白师尊的意思吗?”

    李月突然大悟,师尊的意思就是给他一张白纸,任他在上面挥洒。

    第二天一早,方寸山的的薄雾渐渐消去,阳光照进松林,那斑驳的光线给松林增添了一缕神话般的色彩,小松鼠已经晨起,正忙碌地准备着过冬的粮食,在远方,人间也开始了新年的准备,李月仿佛听到了炮竹的声音、仿佛闻到了腊肉的香味,仿佛看见了母亲期盼的目光。

    他长啸一声,纵身跃下方寸山,向波澜壮阔的大唐帝国扑去。

    卷一完

第一章 酒楼

    天宝十一年岁末,大唐王朝已走过百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已渐渐成为历史,开始走向衰落的大唐王朝,似乎并没有被世人认可,上至皇族下至百姓依然沉浸在盛唐的光环之中。天宝十一年是个安静而平凡的一年,或许在所有人眼中,在即将到来的天宝十二年,就如这漫天的雪花,缤纷而平淡。

    腊月二十五,风雪漫天,雪大,风急而冷。雪越下越大,慢慢地已由鹅毛般雪片变成了团团落下的雪球,整个关中地区弥漫在这百年一遇的大雪之中。

    有诗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在长安以北的官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踽踽而行,尽管风雪交加,但归心似箭的人们还是渴望能在新年之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时从远方走来两名骑马的人,两人均身材高大,前面一人身穿一件半旧的灰色长袍,戴一顶宽边深沿的竹斗笠,腰佩一把式样古朴的长剑,仿佛是一个落魄的游学士子,后面一人则一身白色短打扮,皮肤黝黑,腰挎长刀,是一名大唐随处可见的昆仑奴。这两人正是李月和即墨。

    李月闭关后,即墨带着赤血魔一直住在方寸山下张杰的旧居里,这近一年的时间,他除苦练刀法外,还开始修习李月口述给他的太玄经,即墨并不识字,所以他是在李月用了三天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五遍后,才开始练习的,所以进步也极快,在李月出关前,他就悟通了太玄经的第一层。由于携带不便,李月把天魔戟留在了张家,便带着即墨离开了终南山,向长安城走去。这时,李月离家已近十五年。

    风雪太大,即墨下马检查了一下赤血魔的腿,发现它已经被冻得青紫,即墨心中大疼,他向李月喊道:“公子,马不行了还是找个客栈暂歇一晚吧!”

    李月见天色已晚,距长安城还有五里之地,就算赶到城门也早关了,他便对即墨说道:“再走一段,前面就有一家客栈,我曾经住过。”不一会儿,两人就来到客栈门口,这时跑出一名伙计,“客官!住店还是吃饭?”

    “先吃饭再住店。”“好咧!先把马给我,你请进!”即墨牵着赤血魔随小二而去,李月掀开厚厚的棉帘,走进了大堂。这里依然和六年前一样,胖胖的掌柜还是老样子,由于快到新年,大堂里坐满了急着赶回家的客人,人声鼎沸,热气腾腾,李月安排完住宿后,便走到一张靠窗的桌前坐下,“客倌想要点什么?”

    “一壶酒,两斤熟牛肉、一只鸡,再来三十个肉包子!”肉包子是给即墨的,这是他的最爱。

    “好的!,一壶酒,两斤熟牛肉、一只鸡,再来三十个肉包子,客倌稍等就来。”

    很快李月的菜陆陆续续上来,可即墨却一直不见回来,“安排马怎么要这么长的时间?”李月自言自语的说道。

    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喧闹声,门帘被掀开,刚才牵马的那个小二满脸是血的跑了进来,众人见了均吓了一跳,大堂里立刻便安静下来,只见那个小二跑到李月面前,大声说道:“快去!你的仆人和人打起来了,是官兵!”

    李月闻言站起来,把竹笠戴在头上,遮住了大半个脸,他脸色铁青,不用说一定又是因为赤血魔,李月深知即墨谨慎,如果不是因为赤血魔,他是绝对不会和别人打架的,李月慢慢来到门口,掀开门帘走了出去。众客人本来想看热闹,但听说是官兵,都不敢跟出去,只透过窗缝,偷偷地向外张望。李月只见六个士兵围着即墨,用刀剑乱砍,而即墨却不敢还手,只用带着刀鞘的刀左右遮挡,死死护住身后的赤血魔,在六个士兵旁边,另有两名士兵扶着一个受伤的军官,看军衔应是一名校尉,那军官捂着膀子,正喝令士兵下死手。原来即墨刚喂好赤血魔,正要进屋,见风雪中来了一队骑兵,为首的是名三十多岁的军官,那军官命士兵把马牵进马棚,也要进屋,即墨见状,忙闪到一边,打算让他们先进去,不料那个牵马的士兵从马棚出来,在那军官的耳边低语了几句,那军官一怔,带着手下人向马棚走去。即墨不放心,悄悄在后面跟了上去,果然,那军官见赤血魔雄健非凡,顿时起了贪念,他上前一把就向赤血魔的缰绳拉去,不料赤血魔向后一退,那军官拉了个空,但他却不甘心,反手一把拽住了赤血魔的缰绳,赤血魔那容他近身,扬蹄正好踢在军官的右膀之上,那军官一声惨叫,被踢出一丈多远,右膀被踢断,他恼羞成怒,喝令手下动手砍死赤血魔,即墨这时再也忍不住,跳出来,护住赤血魔和众军士打了起来,由于对方是军人,即墨不敢真打,只拿刀鞘拦挡,好在他苦练刀法一年,又习了内功,所以尽管对方人多,他还是勉强能对付,这时小二赶到,他见打了起来,吓得大叫一声,却被扶住那军官的士兵反手一刀背,砸在脸上,鲜血直流,他连滚带爬地跑进客栈,等李月出来时,战场已由马棚移到了店门口。

    李月见即墨已渐渐落在了下风,他冷冷地喝道:“出刀!”见主人有令,即墨顺势甩开刀鞘,只间寒光闪起,即墨如猛虎下山一般,顿时变了一个人,紧接着不到十招,就是四名士兵中刀倒下,不过即墨下手极有分寸,皆未伤及他们的筋骨,都是极轻的伤。另外两人大骇,忙跳出圈外,站在那军官的旁边,拿刀看着即墨。那军官见手下人吃亏,又见李?***藕?幔??阆蚶钤麓笊?畹溃骸澳闶悄睦锢吹脑羧耍?以谔熳咏畔露?郑?肆顺?⒚?伲?畹貌荒头沉寺穑俊彼??钤虏欢??衷俅笊?暗溃骸袄献拥谋硖檬寰褪堑苯裨紫嘌罟?遥?闳羰断嗟模??纯娜?鐾罚?庑┮?樱?侔崖砹粝拢?献踊蛐砭腿哪阋惶豕访??缛舨蝗唬?献泳腿萌税涯阕ソ?罄危?媚闵?蝗缢溃 ?br>

    李月点点头,忖道:“原来是杨国忠的子侄,难怪如此嚣张!”他不答话,运起太清道,冲那军官和几名士兵喝道:“滚!”

    那些官兵哪里受得住李月的内力,顿时一齐晕了过去,李月也不理他,让即墨重新把马牵进马棚,自己又回到大堂的桌旁坐了下来,在众人各种复杂的眼光中,慢慢倒了一杯酒,喝了起来。

    那军官和几个士兵醒来后,半句话不敢说,彼此搀扶着逃窜而去。

第二章 长安

    唐长安城(隋称大兴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当时世界人城之一。

    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龙首原上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李月带着即墨从东北的通化门入城,这时大雪已经停止,皑皑白雪把长安城装裹得分外娇娆,仿佛一名盛装的白衣少女。街上人来人往,格外热闹,大多为采办年货的市民,也有很多年轻人相约出来赏雪的,最高兴地莫过于一群群的孩童,在雪地里尽情嬉戏玩耍。在一家家大户门前,下人们忙着清扫着积雪。李月依然戴着竹笠,宽大竹笠将李月的大半个脸遮住,加上雄骏的赤血魔和李月自己高大的身材,所以李月走在街上格外引人瞩目,很多路人都不断回头,注视着这个神秘的年青人。赵王府位于朱雀大街东第五街,这就是有名的十六王宅,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一带分布着三十几大唐王室的府第,李月六年前来过,故轻车熟路直向赵王府走去。

    此时的赵王府和所有大唐人家一样,张灯结彩迎接新年,在王府的大门处,正有几名家人在吊装一个巨大的灯笼,看着自己的家,李月心中突然泛起了一种温馨之情,他正是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在传统的全家团聚之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中。指挥吊装灯笼的是赵王府大管家王强,王强已经在赵王府做了近二十年的管家,这两天他尤其忙,按照太后和王妃的要求,今年的新年格外隆重,赵王府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皇上也赐下了无数绫罗绸缎和宫灯纸花,也派了许多太监宫女来府内帮忙,整个赵王府几乎是全家都动员起来。

    王强正在指挥着家人装灯,这时有一名家人拉拉他的衣服,朝门外指了指,王强扭过头,发现在大门外的道路对面,静静地站着一人,身材高大,穿着半旧的灰色长袍,戴着一顶黑色的竹笠,竹笠遮住了大半个脸,看不清楚模样,不过应该是个年青人,在他的不远处,站着一名昆仑奴,手里牵着两匹马。那家人悄悄告诉王强,这个神秘的人已经站在这里快半个时辰了,王强吓了一跳,忙埋怨下人道:“你怎么不早说!”那家人不敢吭声,他见李?***牌凭珊?幔?睦镌缇筒豢欤?踔料牍??纤?摺?br>

    王强走下台阶,来到李月面前,他打量了一下李月,王强已近五十岁,阅人无数,他见李月虽然穿着破旧,但却隐隐透出一种高贵的气质,他不敢怠慢,忙抱拳问道:“请问尊驾久立府前,不知有何见教?”

    李月一眼就认出了王强,他六年前见过,只见李月一字一句慢慢地说道:“请禀报王妃,就说李月回家了!”

    王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大门,这一、两个月,王妃总是不停地叮嘱他:“小月就要回来了,一定要留意门口!”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衣着破旧的神秘人,竟就是他等了二个月的王妃爱子。王强急冲冲地刚跨过一个月门,不留神一下子就撞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人在他头上一敲骂道:“王强!你见了鬼吗?”王强抬头一看,正是赵王李郁,他吓的赶紧跪下说道:“王爷!八少爷回来了!就在门外”

    “什么八少爷,啊!你是说月儿回来了?”

    “是的,王爷,所以我才这样急着跑进来报信!”

    “你快去通知王妃!”

    李郁三步并成两步跑到门口,虽然他的儿子众多,但自己最小的孩子离家十五年,他依然十分地思念,李郁果然看见门外站着一名高大的年青人,依稀就是自己父亲当年的模样,他也在夫人那里见过李月的画像,所以一眼就认出了李月。他走了出来,呆呆地看着自己分别了十五年的儿子。李月此时已摘下了竹笠,他看见一个身穿锦服的中年人从府里走出,虽然李月五岁离家,但父子的天性,还是让他明白了,站在他面前的正是自己的父亲。李月缓缓的跪下,头叩在地上。这时一阵急乱的脚步声从府内传来,一名中年贵妇奔了出来,她正是李月的母亲赵王妃,看着趴在地上的儿子,王妃扑了上去,搂住心爱的儿子就放声大哭,李郁看着李月破旧的衣服,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他走上前去,把两人扶起,三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小月回家了”,消息象张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全府,整个赵王府都沸腾了。李月双手搀着父母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大堂,这时他看见十几个宫女、丫鬟扶着一位高贵的宫装老妇人正颤巍巍向他走来,李月明白,这一定就是他的太祖母孝端皇太后了,他连忙跪下,

    “重孙小月给太祖母请安!”老太太一把抱住李月,“我的心肝儿!可回来了!”说完也哭了起来,李郁赶紧扶住祖母,不停地劝慰。孝端皇太后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多亏当年长虚的丹药,使她的身体一直很健康硬朗,她在八个重孙中最疼爱就是李月,送李月去终南山,也是她最终拍的板,为此她一直歉疚于自己的孙媳妇,所以李月回来了,她非常的高兴。

    老太太把李月的脸抬起来,仔仔细细地看着,“象!真象!长的真象我儿子年青的时候,就是比他高多了。”老太太见到李月,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泪水又忍不住落了下来。李郁也有些伤感,王妃见状笑着对祖母说道:“太后不是说小月回来要找他算帐的吗?”

    老太太见说,也笑说对李月说道:“你人还没回家,媳妇儿倒先进了门,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李月心一跳“难道是小敏!”果然又听太祖母说道:“真不知你是怎么碰到小敏的,你娘几年前给你牵的线,真的就把你们捆在一起了,小敏现在就住在我们家,不巧她一大早就和小影陪你大嫂到慈恩寺求签去了,还不赶快谢谢你娘,是她把小敏接来的。”

    李月脸一红,低声说道:“谢谢娘!”王妃慈爱地摸摸儿子的头说道:“亲事我们已经定下了,等过段时间你稳定下来,就给你们完婚,你大哥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二个女儿,娘现在最不放心地就是你了,等你成了婚,娘才能一颗心落下,你知道吗?娘真怕你做了道士,那年你穿着道袍回家,娘心里就一直放心不下,还有一个就是你妹妹。”

    “小影还没出嫁吗?”李月问道。

    “那个疯丫头,谁也瞧不上眼,过了今年就二十了,好在已经说好了一门亲事,半年后成婚,对方是礼部侍郎的次子,过几天让你看看。”

    “好了,小月先去沐浴更衣,今天晚上我们府内要大摆宴席,迎接我儿回家!”李郁高兴地宣布道。

第三章 家族

    李月换了一身衣服,静静坐在房中,儿时的东西依然如原样放置,保持如新,看来时时搽拭的缘故,只有架子上已经发黄的书,才暗示人们,这里的主人已经多年不在了。李月仿佛又回到了方寸山上的茅屋,这里的一切突然变的异常陌生,这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使他感觉自己宛若在梦境中一般。

    这时,门慢慢的开了,一名穿着雪白衣裙的女孩出现在了门口,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带着一点哀愁、带着一点期盼、更带着一丝激动,呆呆地看着李月,李月慢慢站起,向女孩伸开了双臂,女孩的情感终于爆发,她猛地扑进了李月的怀里,死死地搂住心爱的人,分别了一年的情侣终于重逢了。

    良久,李月轻轻的抬起赵绿敏的脸,一年未见,赵绿敏成熟了许多,“是啊!相思使人老。”

    李月突然发现不知何时,门口出现了另一名年青的女孩,高窕的身材,穿着淡黄色的的长裙,容貌秀丽,长得却象自己的母亲。李月的脑海里突然闪过多年前那个一身红色劲装的少女,他微微一笑:“小影不再学武了?”赵绿敏听李月说话,回头一看,见是李影站在门口,她又不好意思,又有点舍不得地放开了李月,脸一红,低低地骂道:“死丫头,进屋不会先敲敲门吗?”

    “哈哈!你自己不关门,怪谁呢?再说你只一年不见他,我却是六年不见了,他是我哥哥,你说我应不应该一回来就来看他。”

    “死丫头,说不过你,你哥哥就在这里,你慢慢看吧!”

    李影慢慢走近李月,摸摸桌上的一个小木老虎,有点伤感地说道:“这只木老虎还是我给你买的呢!小月还记得吗?”

    李月点点头:“那时是因为你把我的木剑弄断了,才买这个赔我的。小影和六年前好象很不一样了!”

    话音刚落,“砰!”一声,胸口早挨了李影一拳,穿着淑女装的李影刹那间又变成了一个女侠。

    “哈哈!你看我变没变?”

    赵绿敏见爱郎好端端挨了一下,赶紧上来拉住李月,心疼地看看,然后对李影怒道:“难怪那冯平总不肯娶你!我看也是被你打怕了!”

    “哼!他不娶拉倒,谁稀罕嫁给他。哈哈!心疼了?你放心!你的李郎是高手,挨一百拳都没问题,我这一拳是教训他当年和我不辞而别的,小月,我来问你,那晚上的怪蛇最后到哪里去了?”

    李影叉着腰,凶巴巴地冲着李月问道。

    “看看你成什么样子,穿着淑女装哪有半点淑女的样子,小敏说得对,那冯平不肯娶你,就是被你打怕了!”

    众人回头一看,见是王妃站在门口,李影不干,拉着母亲的手撒娇不已,王妃一阵苦笑,对李月说道:“大家都来齐了,正在大厅里等你呢!快跟我来,小敏小影也一起去。”

    赵王府的大厅里现在很热闹,李月的几个姨娘及七个哥哥和嫂嫂们、两个出嫁的姐姐带着自己的丈夫都赶来了。大厅外十几个孩子正在雪地里嬉戏玩耍,他们都是李月的子侄辈。

    赵府在前年皇上的恩准下,买下了隔壁的一个府邸,原来是宰相张说的旧居,张说罢相后,该府一直空置数十年,由于赵王府人口众多,已嫌拥挤,所以扩大了府第,新的府第隔成七个独立的院落,除长子李照一家住在旧府,次子李朗任工部主事已独立开府外,其他五子均住在新府,新旧两府仅隔一墙,由一条主道相连,新府无大门,进出还得走旧府的大门,这是李郁的意思,新府不过是赵王府扩大之地,决不能自立门户。

    李月走进大厅,见大厅正中的主座坐着太祖母,两旁分别坐的父亲和母亲、在背后则侧坐着几个姨娘,在大厅里有两排椅子,分别坐着大哥李照一家、二哥李朗一家、三哥李严和四哥李晴一家、五哥李广、六哥李寒及七哥李耀,还又两个姐姐和姐夫,六哥和七哥虽都已成婚,但尚没有小孩。李月五岁离家,除大哥李照外,其余的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他都已经不记得了,李照见弟弟进来,赶紧上前拉住李月的手,李照已经三十岁了,为官多年使他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从容,弟弟的归来,他是最高兴的,他拉着李月给他介绍自己的妻子,李月的大嫂,李月的大嫂闺名姓左,是国子学博士左渊的长女,长得姿容秀丽、大方得体,她打量了李月一下,笑着对丈夫说道:“果然是好人材,难怪小敏会被他迷得神魂颠倒。”旁边的人都笑了起来,赵绿敏坐在太祖母的旁边,闻言脸羞得通红。

    李照又拉着李月分别给他一一介绍诸位嫂子和姐夫,李月心里暗暗感激大哥细心,借认识诸位嫂嫂的机会重新认识了几位兄长,否则他就会很尴尬,自家兄弟,那有不认识的道理。

    李朗他们见小弟回家,都很高兴,尤其是李严,朝李月胸口猛击一拳,问道:“那匹赤血魔可是你的,当年皇上明言,谁能降伏它就归谁,我和你三哥连边都靠不上去,结果京城里谁也没能得到,我后来听说被高公公拿走了,怎么到了小月的手上?”

    李月笑笑答道:“我替高力士治过病,他见我和赤血魔有缘,就把它作为诊金送我了。”

    几个兄弟一起动容,“原来替高公公看病的竟然是小月,这件事可轰动了朝野,连太医都治不了的怪病,居然被小月治好了。”

    就在这是,管家王强来报:“宫里的高公公来了!”

    李郁一楞,这高公公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极少到赵王府来,今天怎么来了?心中虽然诧异,但口中却忙说:“有请!有请!”

    李月在旁边微微一笑,“这高力士的消息好快!”

    很快高力士带着几个太监来到大堂,他先跪下向太后三呼千岁,平身后,对李郁贺道:“咱家今早听小太监说赵王小公子归家,特来祝贺!”然后笑说对李月说道:“我该称你为道长呢?还是公子?早上听说有个叫李月的回赵王府了,咱家就在想,这个李月和我的恩公怎么同名,问清相貌后才知道真的是恩公,李小哥瞒得我好苦!”

    李月微微一笑:“公公的身体可好?”

    “好好!多亏小哥的碧心丹,长乐仙长现在如何?”

    “师兄现在终南铁剑观修道!一切都好。”

    李郁见李月和高力士熟悉,心一动,这个机会不能放过,他忙把高力士请入座,高力士笑着摆摆手说道:“咱家是溜出宫来的,被皇上知道了不好,马上就要赶回去,今天赶来是特地送一份贺礼。”说完手一招,几个太监抬着几个箱笼走了进来。

    “王爷是京城里有名的大财主,自然不把咱家的东西放在眼里,不过咱家有的也只是些俗物,是咱家的一点心意,望小哥莫见外。”

    李郁父子忙称谢不已。

    高力士走后,太后对大家说道:“高公公和小月的关系,不准你们出去乱说,大家听到没有!”

    众人均答应。

    晚上,赵王府大摆家宴,热闹非常。李月送每个姐姐和嫂子首饰一件,每个小孩戒指一枚,作为见面礼,这些都是李月从侯景宝藏中取来的,一时间,全家皆大欢喜。

第四章 教头

    第二日一早,李郁就把李月叫去,李月来到大厅,见李郁独自一人正在等着自己,他连忙上前给父亲请安,李郁笑着按儿子坐下,对李月说道:“修行的生活很清苦吧!我见你穿的衣服颇旧,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李月摇摇头说道:“修行之人对生活要求不高,粗衣淡饭足矣!人人都是这样,也不觉的有多苦了,倒是一路过来见贫富悬殊,反而理解了苦的含义。”

    “月儿说得不错,要是人人平等,天下也就无事了,只可惜人的**是没有尽头的,饱暖则思淫欲,富贵则想长生,所以这世间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对了,长虚道长现在如何了?”

    “师兄已经得道仙化了。”

    “啊!难道世间果真有神仙吗?”

    “或许有吧!其实在我们道家的眼中,所谓仙化,就是悟通了生死,飞升去了另一个极乐空间,在世人眼里就等同于神仙。”

    “想不到长虚道长活了二百多岁,也得了正果,小月你口口声声说[我们道家],莫非你真有出家为道之心?”

    “出家只是一个形式,只要道在心中就行了,我的三位师兄师姐都是从俗世过来,所以父亲请放心,我会在俗世中生活的,不亲历生死,何谈悟通。”

    “我虽不太理解,不过我的月儿一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好了,给为父说说这十五年来都学了些什么?”

    “主要是学医,也练了一点武,同时和长虚师兄一起读了几本书,后来又到各地游历了几年,山中无甲子,十五年一晃就过了。”

    “月儿,其实我和你娘对你也没什么要求,只要你健康、平安,这比什么都重要。上次你给母亲治病,后来还给高力士也治好了他的怪病,看来你确实学到了一点真本事,不过你武功练得怎样了?”

    “略通一、二,我主要是学医。”

    “这样吧!我们府中有一名高人,让他指点你一下如何?”说完李郁就对旁边的下人说道:“请钟老师过了一下!”

    李郁笑着对李月说道:“这个钟老师,六年前应聘为我们府上的总武师教头,你几个哥哥的武艺就是他教的,在京城非常有名气,排在京城武林高手中的第五位,在长安武林高手排行榜中进了前三十名,可以称为高手中的高手,去年你母亲上香遇盗匪,多亏他一人打退了众匪,等一会儿,你要好好谢谢他!”

    李月点点头,“既然对母亲有恩,我自然要重谢于他!”

    过一会儿,一名四十多岁的男人随下人来到大厅,他先半跪给李郁行礼:“叩见王爷!”

    “来!来!钟老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八子李月,刚才外地学艺归来,请钟老师将来对他多多指教!”

    那钟师傅看了看李月有点疑惑地说道:“在下自当尽力,不过公子不象会武艺的样子啊!”

    李郁一楞,他对李月说道:“月儿!来见见钟老师,告诉钟老师你学的是什么?让他指点你一下。”

    李月看了看那总教头,轻轻拱了拱手,微微一笑说道:“卞老师可炼的可是八卦铁沙掌?”

    那钟师傅闻言脸色大变:“你刚才叫我什么?”李郁也大惑不解:“是啊!月儿怎么叫他卞老师?”

    “卞老师应该是练到第七层了吧!八卦铁沙掌是莱州卞门的独门武功,练到七层以上的不过数人而已,所以我认为你应该姓卞。”

    那钟师傅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突然向李郁跪下:“王爷,我确实姓卞,因逃避仇家追杀,化名藏在府上,请王爷治罪!”

    李郁忙把他扶起,“你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不管你姓什么,我只看见你对我们李家忠心耿耿。”

    李月也笑着说道:“放心!你的仇家必定也因突破第八层铁沙掌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你在第七层的境界里呆了多久了?”

    “已经十年了,最近一二年感觉到快有突破了。”卞奇虽觉得李月不象会武功,但他却一下子识破了自己的秘密,所以他对李月也不再小看,恭恭敬敬答道。

    “幸亏你没突破,我来问你,这几年你腿上五里穴是否每逢阴雨,便即酸痛?”

    “你怎知道?”

    “你们八卦铁沙掌第八层的口诀其实漏了一段,如果强行突破,必会伤了腿上的经脉,导致残废或瘫痪,你师傅就是这样瘫痪的吧!他现在好吗?”

    “公子所言极是,就想亲眼所见一样,王爷!家岳也同时就是我的师父,已经瘫痪有十年了。我确实本姓钟,因入赘卞家改名为卞,六年前,我师傅的兄弟不服我接手卞门,为抢夺八卦铁沙掌第八层的功法,他就率卞家其他子弟强占了卞府,还要追杀我们全家,我当即背着师傅带着妻女连夜逃离,辗转来到京城,多亏王爷收留,我们一家才能安顿下来,今天多谢公子指点,第八层我就不准备练了。”

    “那倒不必,八卦铁沙掌的第八层也并非不可练,只是不得其法而已。”李月淡淡一笑说道。

    说完袍袖向卞奇轻轻一拂,那卞奇顿时觉得一股排山倒海之力向自己袭来,他还未来得及反应,那股力道又突然变得无影无踪。卞奇只觉腿上一松,一股热流冲向自己腿上的经脉,这几年腿上经脉堵塞之处,均被疏通。卞奇一呆,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李月在帮他,他已经顾不上去吃惊李月的武功了,忙向李月跪下说道:“求公子救我师傅!”李月忙扶起他:“你救过我母亲,我自然也会救你!”卞奇站起来红着脸对李郁说道:“公子的武功深不可测,不说我这点功夫对于公子就如萤火比皓月,就是那些排行榜上前几名的高手,我看也未必是公子的对手。”

    李郁楞了楞,随即明白过来,他心中暗暗窃喜,自己也糊涂,如果在家能学到真本事,那离家十五年去终南山干什么?

    李月淡淡一笑道:“钟老师过讲了,天下高手无数,我这点微技算什么?望钟老师切不可出去宣扬,不知钟老师的师傅现在何处?”

    “公子放心!我知道轻重,决不出去乱讲。我一家现住在西市附近,距王府较远。”

    李月想想说道:“我给你一篇口诀,让你师傅依法修炼,一个月后腿上当有痛感,半年后可以下床走动,在修练三、五年应该就复原如初了,只是他武功已失,最多也只能恢复五成了。至于你想修炼八卦铁沙掌第八层,也把这篇口诀反过来修炼,练通后,再修炼第八层也就可以了。”

    卞奇喜极而泣:“公子大恩,让我们如何报答。”

    “你去年救我母亲,这是我对你的报答,另外你女儿修习这八卦铁沙掌恐有不便,你们卞家还有另一种失传的掌法[金燕掌],很适合女子修习,我还记得,一起还给你吧!

    卞奇大为惊讶,“那金燕掌已经失传近百年,公子如何知道?”

    “是我的一位师姐无意中得来,既然是你们卞家之物,自当奉还,还有八卦铁沙掌的第九层功法,不知卞老师可需要?”

    卞奇猛的睁大了眼睛,“你是说你有八卦铁沙掌的第九层功法?”他一拍额头,喃喃自语道:“天哪!第九层功法又出现了,各位列祖列宗,若你们泉下有灵,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他再次向李月跪倒:“公子的大恩大德,我卞奇将铭记肺腑。”

    李月笑笑把他扶起说道:“我明日就将两份口诀默给你,此小事一桩,不必多礼!我现就有一事想麻烦卞老师?”

    卞奇站起来严肃地说道:“此事对公子或许事小,但对我们卞家无异于再造之恩,公子有事,请尽管吩咐!”

    “我有一兵器,尚留在终南山,颇为沉重,我想元旦后遣我的马童即墨去取回,但又不放心他一人前去,卞老师可否带几个人陪他同去。”

    “这等小事过了元旦我马上就去,你的那个即墨,虽是黑人,但刀法精奇却不藏私,人缘极好,我的众弟子都非常喜欢他。”

    待卞奇走后,李郁笑着对李月说道:“这个钟老师,进门六年,从未见他双膝跪过,今天就因为你下跪了三次,月儿果然不简单啊!”

    李月一笑说道:“只是巧合罢了!”

    李郁又想起一事,“明日太庙有祭典,李氏宗族都必须参加,你也去吧!”

第五章 太庙

    在大唐长安城的布局中,宫城、皇城、外郭城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

    唐都长安的前身,隋大兴城址选在汉长安故城之南,地势敞阔平远,有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如果从空中俯视西安大地,就能看出这种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北向南,依次称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看,也比较安全。

    卦论认为,九一是潜龙,不能用。九二高坡是“见(现)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

    九五却最尊贵,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便在这条高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地建筑了两座规模宏伟的寺观,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观,东面是佛教的兴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中唐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其实唐代住在这条高岗上的名臣也很不少,比如张说、韩愈、李宗闵、杨国忠、李晟、柳公权。

    太庙为李氏龙脉的象征,自然是放在这条九五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上,它位于宫城左侧,为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唐代的皇室祭典分为大祭、中祭和小祭三种。其中大祭十年一祭,中祭五年一祭,小祭一年一祭。今年为小祭之年,按规定,应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由所有李氏宗族来太庙拜祭祖先,太庙供奉着历代先皇以及李氏先祖,在侧殿则放置已故的李氏宗族的灵位,先皇的嫔以上内官及各李氏宗族的正房夫人可以进太庙,但大唐的公主们却没有这个资格,她们一旦出嫁,就已是夫家之人了。太庙由宗正寺负责日常管理,每年的新年祭典就由宗正寺和太常寺负责筹办。

    天宝十二年的新年祭和往年一样,巳时整,所有的宗族必须到太庙前的大殿集中,巳时一刻,由太常少卿唱名,依次入内拜祭。

    李郁率八子是辰时三刻抵达太庙的,太庙外巨大的广场上已经停满了各府的车驾,供皇上专用的场地却空着,看来皇上还没有来。

    李月跟随着大哥李照,他没有骑赤血魔,这是李照的意思,赤血魔太显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和高力士的关系,李照为官多年,深知官场的险恶。李郁一家停好车马,步行进入太庙,今天是新年祭,太庙周围守卫森严,在大门处必须先登记验身,确信无误后方可放入太庙。往年李郁家都是八人拜祭,今年却多了一人,不过大哥李照昨天已到宗正寺补办了手续,按规定李月去年满十八岁,就应该来太庙拜祭,李照也替他请了假,“连续三年不祭者,警告之;连续五年不祭者,逐出宗族,死后也不准灵牌进太庙。”

    站在大门处是太常卿驸马都尉张垍,由于今天为祭祖之日,张垍一反笑容可掬的常态,神色肃然的站在门前当值,他年约四十岁,风度仪表俱佳,当李郁登记时,他走前来,向李郁施一礼问道:“赵王爷,请问这位可是前日回来的李月?”他一指走在最后的李月问道。

    “是的,他就是前日刚回来的八子李月,请张驸马以后多多指教!”李郁拱手答道。

    “贵公子果然生的仪表人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张垍点点头说道。

    “月儿,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张驸马,任太常卿,以后要向他多多请教!”

    李月忙上来施礼,张垍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以后常来坐坐,我会用好酒招待你!”

    李郁父子登记后来到太庙大殿等候,李郁拉着李月给各位王爷、宗室一一认识。就在这时,几匹快马奔来,一名太监在跑上大殿大声宣布:“皇上染恙,今年祭典各位宗室自处之,钦此!”

    大殿上顿时议论纷纷,“皇上生病了,这件事你知道吗?”“听说已经病了一个多月了,听说是一种怪病,连御医都束手无策!”“嘘!静声,别乱说话。”

    由于皇上不来,大殿上开始有了一点纷乱,不似刚才那样严肃了。

    此刻李郁正带着李月在和棣王李琰交谈,突然在大殿的一角一阵骚乱,有人快步走向李郁:“赵王爷,好象是你家那边出事了”李郁一惊,心急如焚地拉着李月赶回去,在太庙惹事,那可是重罪。远远地他就看见几个儿子站在一起,正和人争论什么,尤其是老三李严,已经挽起袖子,似乎要动手的样子。李郁几步上前,见对方也是几个年青的皇室子弟,正和自己的儿子们怒目而视,而在他们背后,则站着一名四十多岁的胖子,正眯着眼睛,冷冷地看着李郁的几个儿子,李郁一见他,心里不禁暗暗叫苦,这名中年人,正是唐玄宗的长子郯王李琮,这郯王李琮在京里一惯骄横,他的母亲刘华妃生他时难产,宁愿自己死也要保住唐玄宗的第一个儿子,所以唐玄宗一直感激于她,对自己的长子从小就骄惯,养成了李琮骄横的性格,后来刘华妃又生下了甄王李琬、仪王李璲,三兄弟年纪相仿,长大后为争皇位结成一党,拥立大哥郯王李琮,李琮为长子,为玄宗所喜,也曾经考虑立他为太子,只因武惠妃暗中指使李林甫反对,所以不成,这几年他拼命讨好杨贵妃、拉拢杨国忠,行情大涨,已隐隐有盖过太子李亨的势头。这郯王李琮,平时最嫉恨者三人,太子李亨、寿王李瑁、还有就是赵王李郁,嫉恨寿王李瑁,是因为李瑁是武惠妃的儿子,他当年没做成太子,就是因为武惠妃的反对。至于李郁,则是因为他太有钱了,经费缺乏的李琮试图拉拢李郁为一党,却被婉拒,让他大失颜面,如何不恼火。所以在那以后他多方为难过李郁。

    今天的矛盾也是他故意挑起的,按规定,李郁是唐玄宗大哥的儿子,拜祭的位子排在他的前面,

    但他却以自己为当今皇上的长子,进来大殿后,带着自己的四个儿子硬生生占了李郁他们的位置。李郁的几个儿子当然不干,尤其是三子李严,脾气急燥,几句话不合,就要动手。

    见父亲回来,几个儿子纷纷向他抱怨,李郁当即明白这是李琮故意找茬,他冲几个儿子眼睛一瞪,低声骂道:“混帐!这是什么地方!”李照、李朗立即醒悟过来,忙拉住李严。

    李郁上前向李琮施一礼道:“郯王殿下,犬子冒犯了,请郯王见谅!”

    李琮眼睛一翻,冷冷地说道:“哼!你的儿子没冒犯我,但冒犯了祖宗,我可担当不起。”

    这时,宗正卿濮阳王李彻赶了过来,李琮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濮阳王李彻是睿宗李旦的弟弟,唐玄宗的叔叔,是目前健在诸王中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王爷,所以自然由他担任宗正寺正卿,以管李氏宗族。这濮阳王能在历次皇权斗争中幸存,趋炎附势和见风使舵是他最大的本事,他明知是李琮先惹事,可现在李琮的圣眷正隆,而李郁只是一个没落的王爷,甚至还不如自己,所以他立刻说道:“太庙动手,事关重大,我自会禀明皇上圣裁,至于赵王爷,约束子女不严,罚今年最后一名拜祭。”李照大怒,刚要理论,却被李郁一把拉住,一言不发地带着几个儿子到最后去了。大殿之上一时议论纷纷,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冷笑连连。

    巳时一刻,天宝十二年的新年祭典,就这样在平淡而又不平静中开始了。

第六章 除夕

    李月回家后,赵绿敏就搬到京城的大哥赵陶家里去了,赵陶住在赵家在京城的旧宅里,还算体面,李月担心赵陶俸禄微薄让赵绿敏受委屈,就把高力士前几天送来的一万两白银的贺礼,分了一半,硬给了赵陶,赵陶无奈只好收下,赵陶已经成婚,现在弘文馆供职,为七品直学士,年俸仅八十石,另有授田五顷,其父亲赵显出身贫寒,且为官清正,也没有什么余钱帮济他,所以赵陶一直生活得很拮据,李月送来的五千两银子,相当于他近十年的收入。虽然他很不好意思,但夫妻俩私下却大喜过望,把妹妹赵绿敏供得跟公主似的。赵绿敏虽然搬到大哥家,但也只回去过一次,她白天就呆在赵王府,晚上也大多是和李影住在一起,害得闻讯来找她的表哥王翰之次次扑空,他还不知道,赵绿敏已经和李月订婚。

    李月重新住进了儿时的屋子,赵王妃把自己的贴身丫鬟之一盼月给了李月,盼月今年十六岁,长的清秀可爱,生性活泼,和赵绿敏的贴身丫鬟小荷是好友,也深得赵绿敏的喜欢,也就是这个原因,赵王妃才把她指给了李月做贴身丫鬟。李月从小离家,没有一般官宦子弟的那些坏毛病,无论是即墨还是现在的盼儿(王妃给盼月改名为盼儿)以及赵绿敏的贴身丫鬟小荷,李月都不视他们为仆,以真心待之,所以盼儿很快就喜欢上了李月,尽心尽力地服侍他。

    在祭典的第二天一早,也是是除夕,赵王妃带着李月出门了,去的是她的娘家,礼部尚书秦汉的府第。李月的外公礼部尚书秦汉,已经六十多岁,育有二子二女,长子秦邯,现为工部员外郎,次子秦郸任潞州太守,长女早逝,赵王妃秦明月是他的次女。

    那门房见赵王妃来,赶紧把她迎入,“禀二小姐,老爷现在正在会客!”

    “不妨!我大哥和二哥可在?”

    “大少爷和二少爷一早就出门去了。”

    赵王妃点点头对李月说道:“月儿,先随我去见外婆吧!”

    赵王妃的母亲今年六十多了,身体健朗、满头银发,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李月小时在家时,就是她的心肝宝贝,分别十五年,她见外孙已经长成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心里非常高兴,拉着李月问东问西,李月和赵绿敏的事,她也知道,赵王妃也带赵绿敏见过外婆几次,和太后祖母一样,秦老夫人也非常喜欢赵绿敏,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赵绿敏是她的亲孙媳妇就好了。秦老夫人的长子秦邯,也就是李月的大舅,育有三子一女,除长子秦昭文学文已出仕外,次子和三子皆习武,在均在羽林军中供职,和李月的三哥、四哥相交甚好。交谈一阵后,王妃让李月自己到外面去走走,她还有些体己话要跟母亲说。

    李月信步走到客房前,见一人低头匆匆从外面进来,现在已是寒冬,那人却衣裳单薄,冻得脸上发青。李月诧异,堂堂的尚书府内怎会有如此落魄之人?他便问旁边的下人:“刚才过去的是何人?”

    “一个读书人,大公子曾赞过他的诗文,可运气不好,屡试不中,要不是大公子怜他收留于府,他早就冻饿死于街头了,这不,刚去把大公子给他的棉衣当了,可能是他娘子也没饭吃了吧!”

    “他叫什么名字?”

    “好象姓杜,我常听大公子叫他[子美]来着。”

    “哦!杜子美,难道是他?”

    李月来到刚才那人的门口,敲了敲门,一会儿门开了,一人探头出来,李月见此人约四十岁出头,傧间已见白发,十分地憔悴落魄,他脸有黑灰,看来正在屋内生火,他见李月陌生,诧异地问道:“先生找谁?”

    李月拱手施礼道:“我是秦尚书外孙李月,先生可是杜甫杜子美?”

    “正是在下!”

    “我曾拜读先生的《兵车行》,端是好诗。”

    “室内简陋,小友可否愿进来一叙!”

    “那就打扰先生了!”

    李月进屋,见房内异常简陋、仅一床、一桌、一椅,地上有一个书笼,装满了书,在桌旁的地上放有一火盆,旁边还有一小堆木炭,火还没有点燃,弄的得乱七八糟,看来这杜甫确实是读书之人。见李月看着火盆,杜甫脸一红说道:“贱内不在此,故有些零乱,让小友见笑了。”

    李月笑笑,蹲下去帮杜甫生起火来,他在外多年,这些事都一直是自己亲为,所以非常熟练,不一会儿,就把火生起来,把木炭砌好,很快屋内开始有了一点暖意。

    杜甫感激地向李月施礼道:“多谢公子了!”他突然象想到什么似的问道:“公子说是秦尚书外孙,那不就是赵王妃的儿子吗?公子难道是李照?不对!李照我见过,公子是?”

    “李照是我大哥,我是王妃次子。”李月笑笑回答。

    “莫非就是五岁离家的那个?”

    “正是!杜先生如何知道?”

    “我是听你大舅说的,听说你是在终南山学艺,可曾见过王维王摩诘,他也是隐居终南山,我也是多少年没有见过他了,真让人怀念啊!”

    “这个我倒不知,原来王右丞先生竟是和我比邻而居,可惜终南山太大,我竟不知他隐居何处,否则定当拜他为师!”李月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和长虚一直推崇的王维也在终南,不禁感到有点惋惜。

    “不妨,他肚子饿时还会出来的!”杜甫幽默说道。

    “先生现在还在写诗吗?”李月问道。

    闻此言杜甫默然不语,自三次科举不中,他的生活日渐窘迫,新年已到,他竟身无分文,家中已无米下锅,又不好意思再向秦邯开口,只得把棉衣当了,换几文钱送给娘子,自己不忍看孩子们的可怜,为省一口米,自己便躲到秦府混饭。

    李月见状长叹一声,他明白杜甫的境遇,除夕之日,连冬衣也要当的人,何谈写诗?他从身上摸出几锭银子,约一百两,他对杜甫说道:“我知先生高义,不愿为五斗米而事权贵,我也奔波于微末,前日方归家,这些银子对我无用,赠与先生,万望勿推却,君子之交,当在于心,若先生不收,那便是矫情了!”

    杜甫看着李月,半天方感动地说道:“李兄和我虽初见,却如此知我!好,我杜甫愿交你这个朋友,初五在长安聚仙楼上我和几个朋友聚会,李兄不妨也来!”

    “多谢杜兄相邀,届时我一定去!”

    除夕之夜自古是全家团聚之夜,不管身在何处,都一定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赵王府的除夕之夜和往年相比,今年格外热闹,不用说,是因为李月回家,除了赵王的八子二女及媳妇、女婿外,岳父秦尚书全家(早上王妃特意去请来给李月接风的)、赵绿敏的大哥一家以及几个儿子的好友同僚,赵王府今夜竟聚集了一百多人,热闹非常。

    众人先按朝礼给太后叩拜恭贺新年(明天太后还要上朝和皇上一起接受群臣的拜年),太后高兴地让大家免礼入座,这是家宴,尽可随意,所有的仆众家人也另开一席,一起吃着团圆饭,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他们在席间窜来窜去,收获着大人们给的押岁钱,李月的两个舅舅却把李月扣住,不停地考较他的诗文。最后由李照率领大家,给太祖母、父母及各位长辈磕头,以祝来年身体康健、家运兴旺,除夕之夜自此到达了**。

    就在已尽兴快散席的时候,一名家人匆匆来报:“圣旨到!”

第七章 唐宫

    就在李月初见杜甫的同一时间,大明宫后宫便殿内,唐玄宗李隆基正闭着眼静静地半卧在龙榻之上听宗正卿濮阳王李彻的汇报,昨天太庙祭祖,他没有参加,唐玄宗已经六十八岁,年青时的英武和中年时的雄才大略已经在他身上荡然无存,他此时的身体异常虚弱,就象一个衰落的老人,在风烛残年中苦苦挣扎。这一个多月来,他生了一种怪病,双脚和双耳已渐渐透明呈玉质,且在不断蔓延,太医们已会诊过多次,除了给他开点强身的方子外,再无他法。唐玄宗早已多年不理朝政,从前是宠爱杨玉环无心朝政,而现在是身体病重而无力朝政。

    贵妃杨玉环正跪坐在旁边给皇上轻轻的捶着腰,旁边高力士则站立着,随时听候皇上的吩咐,他心中暗恨这个李彻不识时务,怎么在除夕日来汇报,若惹恼皇上,大家都没好果子吃。其实濮阳王李彻也是有苦难言,他何尝想在除夕日来汇报,但那郯王李琮却不依不饶,硬逼着他今日来向皇上禀报,摆明了是不想让李郁过好这个除夕。

    李彻汇报完祭祖的事后,见上面没有反应,心里有点发慌,他的汇报里漏洞百出,很多地方都自相矛盾,难圆其说,因为毕竟是李琮占位在先,他只盼皇上一时发昏,大发雷霆处罚了李郁父子了事,可等了半天,皇上都没动静,难道皇上发现漏洞了?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皇上发话了: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李彻心里揣揣不安地退了下去。

    又过了半晌,唐玄宗对杨贵妃说道:“朕有点困了,想睡一下,玉环先回宫去吧!今天是除夕,朕可能不能多陪你们了,你们几个姐妹就自己先去准备一下吧!”

    “是!皇上好好休息吧!臣妾告退。”

    待杨贵妃走了之后,唐玄宗淡淡地对高力士说道:“你知道朕为何把玉环遣开吗?”

    高力士上前回道:“奴才实不知。”

    “她若不走,只怕现在朕说的话,晚上就传到琮儿的耳中去了。”

    高力士心惊,不敢回答。

    “琮儿在外面的所为,以为朕不知道吗?这件事必定是他先惹事在先,李郁是大哥的儿子,一向处事低调,从不多事。唉!朕也老了,过去的事也忘了,这些年也难为他了,不知朕见了大哥,他能不能原谅朕!”唐玄宗躺在榻上,望着房顶,自言自语地说道。

    “万岁身子骨还健朗得很,倒是奴才恐怕百年之后不能陪万岁爷去钓鱼了。”

    “你倒是会说话,你以前的那个病就是李郁的儿子治好的吧!”唐玄宗似笑非笑地看着高力士说道。

    高力士背上一凉,冷汗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他忙跪倒连连磕头。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奴才也是前几天才知道当年医我的道士竟是赵王的公子李月,我当这是小事,所以就没告诉皇上,皇上恕罪!”

    “这确实是小事,朕也知道你是刚知道此事,朕赏你的那匹赤血魔,你也给了他吧!”

    “是!臣见他与赤血魔有缘,就送给了他。”

    “朕记得那赤血魔性子很野,禁军之中无人能降伏,他倒可以,可见不简单啊!当年李郁告诉朕,太后的病需要家中一子出家为道十五年,送出去的就是他的嫡子李月,十五年过得真快啊!这个李月是什么样的人,给朕讲讲。”

    “奴才初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太原,他当时穿着道袍,医术精湛。前几日他回家,奴才又去见他一次,当真是好人品。”

    “哦!那朕的病他能否医治?”

    “奴才不敢担保,不过奴才当时的病也是寻遍了名医不治,最后才被他治好的!”

    “那朕也让他来看看吧!过两天再召见吧!今天就别败了太后的兴头。”

    就在当晚,唐玄宗多喝了两杯,足下大痛,传御医诊治,但众御医均束手无策,情急之下,唐玄想到了李月,宣李月立即进宫。

    李郁此时已经有点微熏,突然听到圣旨到,心中一凉,他最担心的事终于来了,那李琮果然不肯放过他,太后此时已经回宫准备明天的庆典,女眷们都回避了,李郁忙吩咐下人准备香案,然后率儿子们跪下接旨,不知皇上要给他什么样的处罚。

    “奉天呈运,皇帝诏曰:李郁八子李月医术精湛,特宣入宫为朕医治,即刻入宫。钦此!”

    “臣李郁领旨,谢主龙恩!”

    那宣旨太监宣完旨后,笑嘻嘻地向李郁一躬身,“恭喜王爷啊!这是皇上新年的第一道旨意。”

    李郁忙命人取五百两银子,塞给那太监,那太监立刻眉飞色舞地说道:“高公公让我转告王爷,一切有他担着,请王爷放心!”

    李郁见不是太庙之事,这才放心下来,回头叮嘱李月几句后,便让李月随太监去了。

    作为皇权的象征和皇帝的居所,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宫城的修建,也无不仇视敌朝的宫殿,如项羽焚阿房宫、杨坚平六朝宫殿、朱元章毁元朝宫殿等等。但唐朝本质上是一种是对隋朝的继承,加上开国皇帝李渊的软弱,所以李氏王朝也就同样继承了隋朝的宫殿。

    唐朝的宫殿主要分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三大建筑群。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整个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勾通往来。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凌烟阁因功臣图形于其中而有名,它是功臣的画像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曾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等二十四人图形,表彰其政绩以及辅弼之功。这就是所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大明宫是唐朝初期新建的一处宫殿区。贞观八年(634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为备太上皇“清暑”,由百官献赀助役,开始营建。“太宗贞观八年七月,上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冬十月,营大明宫,以为上皇清暑之所”。但是,宫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在大安宫了。大明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

    大明宫在唐朝三大内中规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风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与楼观等四五十所分布于东西两侧。大明宫的南半部为朝政建筑区,其中三大殿又构成前、中、后三个空间,前为“大朝”,以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广场,国家盛大的庆典多在此举行。中为“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均设在其左右,为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后为“内朝”,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官员召入此殿朝见亦称“入阁”,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兴庆宫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但唐玄宗在晚年时又搬回了大明宫。

第八章 入宫

    唐玄宗此时正在大明宫的后宫,自从李林甫病重后,他就从兴庆宫搬回了大明宫,或许他认为杨国忠的能力不如李林甫,很多事需要他来亲自决断,但突来的病势却阻断了这一打算。

    李月随太监穿过宫城,见一路之上,无数禁军来回巡逻,戒备极为森严,他们已经接受了五次盘查,唐代的禁军是在府兵之外的另一军事组织。在群雄割据局面结束后,唐高祖把太原从兵遣送还乡,其中有三万人愿留宿卫。唐高祖以渭北白渠之下七县绝户膏腴之地分给他们作永业田,并给予他们以“元从禁军”的称号。其后元从禁军年老,即以其子弟接替入伍,当时又称之为父子军。太宗时设置了左右屯营,又取高户的壮健青年充兵,号为飞骑。再在其中选择善骑射者为百骑。高宗时,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武则天时,扩大百骑为千骑,中宗时,扩大千骑为万骑。此时,左右万骑营仍与左右飞骑兼隶左右羽林军,玄宗时,以左右万骑营改置左右龙武军。这样就形成了北门四军,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李月的三哥和四哥皆不属于禁军系统,而是属于保卫长安的府兵系统,平时驻扎在皇城之内。但李月的表兄,大舅秦邯的次子和三子均在羽林军中任职。

    太监带着李月从侧门进入后宫,搜身以后,他就把李月交给接引宫人,叮嘱几句后自去缴旨去了。李月随那接引宫人一路前行,只觉宫内虽房间众多,结构复杂,但普遍阴气沉沉,让人压抑,所见宫女也是人人脸上毫无表情,李月心中不禁暗暗摇头,久居这种环境,怎会不生病。虽然也张灯结彩迎接新年,但和民间的新年相比气氛却差得太多,那就是没有生气和喜气。

    到了最后一道宫殿门前,这里站立着数百名高大的羽林军侍卫,二步即一岗,人人手执长槊,腰挎长刀。李月敏锐地发现在黑暗之处,还按一定规律潜伏着不少武林高手,均是护卫皇帝的暗哨。这时一名当值校尉上前,仔细盘问后,命人仔细搜查李月全身连同随身物品,李月只带一药囊,里面放有几个瓷瓶。

    李月终于进了殿门,他从入宫城到现在路上时间竟用去一个时辰。大殿内很空旷,立着一百多名太监、宫女以及带刀侍卫,气氛紧张而压抑,巨大的纱缦从高处垂下,在纱上零星缀着的一些彩结才提示人们今天是大年三十,李月随一名太监走上大殿,见迎面走来两名高大的太监,拖着一名极为年青的宫女出来,看服饰应属于最普通的一般侍从宫女,这宫女脸色惨白,紧闭着双眼,一颗泪珠从她的眼角慢慢流下(事后李月才知道,这宫女只是不小心摔了一只茶杯,被唐玄宗隐约听见,此时暴怒中的他不问缘由,立即喝令杖毙)。这时,那名太监让李月在此等候,自己上殿对另一名太监低语几句,那太监点头,掀开隔缦,到内殿去了。不一会儿,那名太监出来,低声让李月随他进去。在进内殿之前,李月又接受了一次搜查,方才最后进了唐玄宗的寝殿,寝殿内没有了侍卫,立着十几名嫔妃,还有一些伺候的宫女和太监,李月不敢细看,只略略一瞥,见最里面有一张极大的床榻,上面躺着一人,因被挡住看不清相貌,估计就是大唐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了,高力士立在床榻一侧,低着头。在床榻跪坐着一妃子,体态微胖,但却肤若凝脂,白似霜雪,不用说,这就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杨玉环了。

    李月上前依晚辈之礼参拜,此时他尚是白身,还没有资格行朝礼,但他是李隆基侄孙,这里又是内殿,所以行的是家礼。躺在床榻之上的正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的阵痛刚刚过去,现在只觉疲惫不堪,正闭目享受着爱妃的轻揉,高力士上前在他耳边轻轻说道:“皇上,李月来了。”李隆基微微睁开眼,见面前半跪着一名白衣年青人,他缓缓说道:“平身!”又对杨贵妃说道:“爱妃扶我坐起来!”高力士忙上前和杨贵妃一起,慢慢将李隆基扶坐起来,靠在软垫之上。

    李隆基喘了几口气后,方平静下来,他看了看李月,笑着说道:“你是朕大哥的孙子,也是朕的侄孙,在这里我们是一家人,不用紧张,你站起来抬头让朕看看。”

    李月依言站起,李隆基看后眼睛一亮,不由赞道:“好一个英武的少年郎,长得真象朕的大哥,也象朕年青的时候。”转头对高力士说道:“你说得果然不错!”

    高力士忙低头回到:“奴才不敢妄言。”

    李月听到皇帝的赞许,脸微微一红,却被那杨贵妃看见,吃吃地笑起来,对李隆基说道:“皇上,这少年郎果然可爱!”见爱妃笑颜如花,李隆基龙颜大悦,对李月说道:“孩子,听说你为太后祁福特地出家为道士十五年,也难为你了!你可有什么要求,朕一定答应你。”

    “孙儿没什么要求,如果一定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希望三爷爷赶紧康复起来。”李隆基见李月说得自然真诚,他心里有点感动,对杨贵妃说道:“朕大哥真有福气,生了这么好的一个孙子,你看看朕的那几个孽子,唉!”

    “皇上不必叹气,其实皇上的几个儿子都很孝顺,尤其是琮儿,听说他在府内专设一坛,为皇上乞福。”

    李隆基点点头道:“朕也知道,这点孝心他们还是有的。”

    他又对李月说道:“听说你给高公公治过病,朕也是身体不适,请你来看看。”

    李月微微一笑说道:“三爷爷的双脚是不是也和耳一样,透明如玉。”

    李隆基闻言大惊,这时他的脚又开始剧痛起来,他猛然躺下,闭上眼,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李月见状,从瓶中取出一丸李瑶特制的镇痛药丸,递给高力士说道:“服此药丸可镇痛。”高力士接过犹豫一下对下面的太监说道:“速去叫太医来试药!”这时,李隆基微微睁开眼睛说道:“不用了,快给朕服下。”高力士还是从药上掰下一小块,自己服下,待无异状后,才给李隆基服下。很快,李隆基感觉到疼痛慢慢消失了,他不由大喜过望,仿佛快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块救命木板。这种阵痛刚开始时,每三天一次,每次持续一个时辰,近十天来,竟是每天都有了,从昨天开始,这种阵痛再没有规律,随时可能发作,每次都让他痛不欲生,在病痛的折磨之下,李隆基竟有了轻生的念头,而李月给他服的药瞬间便止住了疼痛,怎能不让他欣喜若狂。

    他一下子坐起来,有点失态地抓住李月的手问道:“告诉朕,朕的病有治吗?”李月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治表容易,断根却难。”

    这时,几名御医在刚才高力士的召唤下匆匆赶来,为首的就是太医令钱正源,今天轮他当值。

第九章 论毒

    李隆基突觉自己失态,忙重新坐回龙榻,心里盘算着如何开口问李月多要一些止痛之药。李月跪下对李隆基说道:“三爷爷,孙儿从小离家为道,不识朝庭礼仪,若有不当之处,还请三爷爷恕罪。”

    李隆基点点头答应道:“朕就特准你以后在朝堂外用家礼面朕。”

    “多谢皇上!”

    这时,太医钱正源上前跪下,“臣等来迟!死罪!”

    李隆基哼了一声道:“你等来或不来,都是一样。”

    钱正源吓得浑身发抖:“臣等这几日广阅医书,定会为皇上找出病因。”

    “等你们找出病因,恐怕朕早就去见先王了!”李隆基冷冷地说道。

    “臣等无能,请皇上治罪!”

    这时李月上前说道:“此并非病,非太医所能知,请皇上莫怪他们。”

    “那朕得的是什么?”

    “是毒!”

    “毒?”李隆基勃然大怒,“谁敢下毒于朕!”

    钱正源忙说道:“陛下,臣等认为不是毒!确为一种慢性病。”

    虽然李月出言帮他,但涉及专业,他却不肯让步,同时钱正源也有点瞧不起李月,年纪轻轻,懂什么?旁边的几名太医也点头表示同意钱正源的看法。

    李隆基犹豫了一下,对钱正源说道:“朕病痛多日,你们开的止痛药却毫无作用,而月儿的止痛药却一丸见效,你让朕如何信你不信他,而且刚才他也说中了朕的病状。”

    钱正源诧异,李月笑吟吟递给他一丸刚才给李隆基止痛的丹药,钱正源接过,仔细看了半天,又放点进口里尝尝,眉头紧锁。他又把药丸传与其他太医,众人辨后,均摇头表示不知。钱正源无奈只得向李隆基叩首道:“臣等愚昧,只知道这里面有丹参、川弓、木鳖子、白花蛇舌草四味药,还有一味药实在尝不出,不知是何种药物。”李隆基看了看李月,示意他说出来。

    李月淡淡一笑说道:“还有一味药即是主药,此药是我师姐从西域胡人处偶然得来,听说是从一种果实中提炼而成,我大唐疆域内并无此果,此药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之功效,我师姐一共也只制成十粒,可见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等虽为国手,也未必尽知天下之毒。”

    说完把瓷瓶一并递给李隆基道:“去皇上的毒需要三次治疗,其中一共会再痛五次,这瓶中还有九粒,天下只有这九粒了,望皇上慎用!”

    “朕派人去西域问胡商多购一些就是了。”

    “非也,此药虽麻醉、镇痛有奇效,但副作用也大,久食会使人上瘾,普天之下只有我师姐才能去除它的毒性,只是我师姐已于前年仙逝,所以我说天下只有这九粒。”

    “月儿把如此贵重的药全给了朕,朕该怎样赏赐你呢?”李隆基听说此救命药如此珍贵,早就把它死死攥住,又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打算重赏李月。

    “如果皇上有心,就把刚才的那个宫女赦免了吧!我看病之时,忌讳杀生。”李月淡淡地说道。

    李隆基有点诧异,他在病痛中下令杖毙那宫女,现在早就忘了。高力士在他耳边低语几句,他才明白。

    “好!既然月儿有这个忌讳,那名宫女朕就赐给你了。现在朕意已定,就请月儿替朕医治!”

    钱正源还想说什么,但又不敢,只得跪在一旁,脸上阴晴不定。李月见状,知道他心中不服,便对李隆基说道:“皇上可容我细细道来?”

    “准!”

    李月看了看钱正源,笑了笑慢慢说道:“天下之毒,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九种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何为九毒,乃断肠草、鸩、番木鳖、鹤顶红、砒石、金刚石、夹竹桃、乌头及见血封喉。其中金刚石、夹竹桃、乌头为慢性毒药,其余均为烈性之毒,另外在这九毒之外,还有一些动物性毒药,如苗疆的盅毒、南诏的蛇毒等等。太医我说得可对?”

    “这些我自然知道!”钱正源没好气地说道。

    “后来有炼丹士在这九种毒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各种奇毒,如牵机、蓝线,还有一些江湖中人炼制的所谓的独门之毒,也不过是一种或几种毒药的配合互融,配方及分量不同,中毒的症状和解毒之药也各不相同,但如果深知毒性,也未必不能配出。这就是一般医者所了解的毒理。我把这九种基础之毒称为毒之下品、把由此演化而来的各种机巧之毒成为中品。殊不知天下之奇,在这二品之外还有三种奇毒,可称上品,这却不为一般人所知。”

    众人听得兴致盎然,连钱正源也被勾起了好奇之心。

    见众人倾听,李月淡淡一笑说道:“世间还有三种毒,可称[精、气、神]三毒,其中以神之毒为最,它没有具体的毒物,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比如我知道一种神之毒名为[妃子笑],它以笑为介,毒深入神经,让人大笑而亡。次毒称为气之毒,也和神之毒一样,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比如在西晋时有一种毒叫[三秋],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意,它的介质却是一把剑,佩之则中毒,度一日如一年,三十日后即现老相,五十日后将心力衰竭而亡。神之毒和气之毒现在均已失传。最后一种精之毒,主要以精血为媒介,皇上中的就是这精之毒中的一种,叫[玉美人]。”

    钱正源跪在一旁,脸色铁青,这精气神三毒,他确实闻所未闻,但李月却连皇上所中的毒名字都说了出来,由不得他不信,他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问道:“那你可知皇上如何中的毒?”李隆基也精神一振,坐立起来:“是啊!朕何时中了这等奇毒?”

    “这[玉美人]之毒,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介质,潜伏期一般为两年,皇上两年前有没有幸临过一名皮肤透明若玉一般的西域女子?”

    李隆基想了半天也没有印象,他一生中幸临的女子实在太多。倒是杨贵妃想了起来,“啊!皇上,他说的是玉才人。”杨贵妃之所以记得,那是因为那玉才人是唯一一个皮肤可以和她相比的胡女。得杨玉环提醒,李隆基终于想起自己两年前确实是幸临过一名这样的女子,可惜一个月后就死了,他点点头对李月说道:“确有这样一个宫女。”

    “皇上,那这位宫女现在是否还在?”钱正源有点不甘心地问道。

    “不用问了,这个女子必然在一个月后就死了。”

    “你如何知道?”李隆基心里害怕起来,仿佛那女子是个女鬼。

    “那是因为那名女子本身就是一件毒物,她应该来自西域极远之处的一个小村落,那个村落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体液中含有一种奇毒,和本村落的人可以结婚生子,以尽天年。但若和外人婚配,将毒传与对方,自己一个月后必死,而对方两年后毒将发作,最后全身将变得和玉石一般死去,那女子应该就是来自那个村落。”

    “那可有药除去此毒?”李隆基此时彻底相信了李月,他颤抖着问道。

    “此毒若想根除,唯一的解药就是那女子的血液,出此之外,天下再无解药,否则也不会列为三大奇毒了。”

    李月回答道。

    李隆基心一下子冰凉,那玉才人已经死去两年,哪还有什么血,突然他又追问李月:“月儿适才不是说要替朕医治吗?”

    “皇上,我说若想根除,确实是没有办法。但若想控制它,不是我妄言,天下除了我,恐怕再无人可以办到!”

    “啊!那就拜托爱卿了!”

    “皇上,臣现在还是白身,不敢称当爱卿”

    “那容易,朕现在就封你为官,月儿想做文官还是武官。”

    李月连忙跪下说道:“谢皇上恩,但请等给皇上医治以后,况且大唐自有其惯例,我想参加科举取得功名,届时皇上再封不迟!”

    “好!有志气,朕就等你科举的表现。”

    “另外,我父亲在太庙时有不当举动,望皇上恕罪。”

    “这事朕明白!你尽管放心替朕医治,朕决不亏待你的父亲。”

    就在当晚,李月运用无上的内力配合碧心丹替李隆基拔出了部分毒素,李隆基的双脚开始转为灰色,李月明言,三日后将拔第二次,其间要痛两次,可用药丸止痛。

    忙完后已近一更,李月便歇在了宫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78/ 第一时间欣赏李唐传奇最新章节! 作者:高月所写的《李唐传奇》为转载作品,李唐传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李唐传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李唐传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李唐传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李唐传奇介绍:
李唐传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李唐传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李唐传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