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咸鱼夫妻在逃荒TXT下载咸鱼夫妻在逃荒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咸鱼夫妻在逃荒全文阅读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咸鱼夫妻在逃荒txt下载     咸鱼夫妻在逃荒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学生

    五进院子这么大的改动,装修完工至少也得两个月时间,翠花在等待装修的时间里,整理了一份招聘简章。

    烦请皇帝陛下帮忙发给各地府衙,并请求地方官员协助宣传云云,内容如下。

    招聘职位:烹饪学院女夫子。

    招聘学校:京城大夏女子烹饪学院。

    工作范畴:教授女子烹饪学院的学生,学习面点或地方菜。

    入职要求:女子,年龄,30-50岁,识文断字,非仆妇之身,厨艺精湛且乐意教学之人。

    招聘数量:面点夫子:10人;地方特色菜夫子:40人。

    一经聘用,待遇从优!学院为夫子提供免费食宿!

    初试:由各府地方官考核,通过考核者由地方官推荐至京城复试,复试未通过者,学院提供往返食宿费。

    这样的招聘简章,无论是内容还是格式都很新奇,而且重点这个学院的师生都是女子,消息传开如同水滴入了油锅,炸开了。

    京城最大的一个善堂,收养了近千的孤儿,带残疾孩子大约五百多人,且绝大多数的,还都是女孩儿。

    她们比较幸运的是,天子脚下,大户人家都愿意乐善好施,善堂的衣食平日倒是不缺的,住的院子也是朝廷拨给她们的。

    善堂里的男孩儿被领养的多些,姑娘们,尤其是身上带些残疾的,在善堂长大后,也多半留在了善堂帮忙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嫁人都不容易。

    有了高皇后的懿旨,善堂管事半点没有为难,她领着翠花到了厅堂,让翠花近距离的同这些孩子接触。

    这些孩童,大多都是10岁以内的,穿的衣裳也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捐赠的,而且多半还是这些大户人家的丫头小厮们穿过的。

    大的带着小的,看见有富贵夫人来,干巴巴的小脸堆起笑来,条件反射的讨好,有几个兔唇的,笑起来翠花都觉得心口发酸。

    她忍不住开口道:“姑娘们,皇恩浩荡,我是女子烹饪学院的夫子,今日奉了皇后娘娘的懿旨来,是想选一些学生,免费教你们学厨艺,学好了手艺,以后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听到有这样的好事,年纪大一些的,眼神都有了光彩,她们还以为是富贵夫人要来选丫头呢,胆子大点的还问:

    “夫人,这个手艺要学多久呢?学会了,我们就能进贵人家做灶上丫头了吗?”

    翠花没有半点不耐烦,她温和的给这些姑娘做解释:

    “咱们学院的学生,有学一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学得最好的,夫子会推荐你们去酒楼做大厨,不卖身当丫头,签活契的自由身。你们知道京城里最好的大厨一个月多少月钱吗?”

    “五两?”

    “不止,大胆点猜?”翠花摇头,鼓励大伙儿步子可以迈大些。

    “二十两?”麻起胆子猜测的姑娘,说出这数后都嘴软了。

    “八十两!”翠花给了明确的答复,她也真没哄骗孩子们,这个月钱八十两的大厨人家祖辈有在御膳房里做过的,算得上京城顶流厨子。

    “哇喔,八十两!这都够买咱们十个小丫头了,这也太牛了吧!”

    “你们说,咱们要学成了,咱不贪心,只赚八两月钱银子就行啊,八两能买多少斤米了哟。”这给孩子们激动坏了,讨论得热火朝天,人人都想去。

    翠花见到气氛热烈了起来,不忘给她们打伏笔:“要做一个厉害的厨子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女厨子,咱们的力气比男人要小一些,以后你们在练习基本功的时候,可不要叫苦哟。”

    “夫人,我们吃饱了,力气不小的,再说,我们不怕吃苦,我们都愿意去!”有个半边脸上是红色胎记的姑娘,鼓起勇气对翠花做保证,眼睛亮得吓人。

    翠花点头,表示会拭目以待。

    十岁以上的姑娘们,争先恐后的积极表现,在翠花问到她们能做些什么的时候,这才发现,这善堂的饮食也是这帮大姑娘操持的,基本都是家务小能手。

    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上了十二三岁,没有残疾的,以往基本都是由善堂出面,送去了大户人家做丫头,大多都还签的是死契。

    善堂的能力也就这样了,大户人家要不是死契,人家不买啊!

    总不能好不容易把丫头调教出来,就离府嫁人走了吧?而且他们认为,只有掌握了丫头们的生杀大权,丫头们才会更衷心。

    翠花来大夏也不是一年两年的,她也是买过下人的主家,表示理解。

    烹饪学院招生,只要满足招生的年龄,手脚麻利的,自个收拾得不算邋遢的,残疾只要不影响干活的都收。

    不过是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便把人定了下来。一百人学生里面,兔唇的姑娘有八个,面上有胎记或者面容奇特的有五个,腿瘸的有俩,六根手指头的有仨。

    也就是大夏的医术水平不够了,要说这兔唇,放到后世能算啥?能给你补得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可大夏,这就是有碍观瞻了。

    胎记和长得丑都不算是事,只要脑子是正常的,手脚勤快有一技之长,还怕找不到婆家?男人里又不是没有长得丑的!

    这些有点缺陷的姑娘们都自卑得不行,你要盯着她们看几眼,她们就会慌忙的低下头,很怕别人异样打量的目光。

    但是能被贵夫人给挑中,她们又燃起了希望,要她们没被自己爹娘给抛弃了,指不定她们还没有这等免费学手艺的机会呢,这么想想,好像也没有那么怨恨了。

    热闹的是姑娘们,两百多个男孩子,有些年岁小的,眼里都有泪花,他们居然被嫌弃了!

    他们不敢生贵妇人的气,他们生自己的气。为啥子他们不是丫头哩?可做大厨的可不是男人的伙计吗?

    翠花麻爪,受不了小孩子眼泪半落不落的委屈样:“这次让姐姐们先去学,等她们学会了,到酒楼做工,晚上还可以回来教你们呢。

    你们这几年先在善堂把基本功打好咯,等你们长大了一样可以去酒楼做厨子的。最不济,咱们学堂里还有很多小吃食的课程呢,开个面馆一年也能挣上几十两呢!”

    男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还可以这样的吗?对哦,善堂这么多姐姐学的本领,哪怕随便教他们几手,他们也不愁养不活自己。

    善堂管事感激得很,他们这也算是半官方性质的善堂,能给这些孩子寻到更好的出路,只有更感恩的。

    翠花让春丫和夏丫给所有选出来的学生,都写了一张入学卡,上面有姓名,年龄,身高,体貌特征等。

    与善堂签署了协议,并约好,等学院开学前,就来接这一百名学生。

    翠花不想用道德底线去衡量人性,在她以往的那个年代都还有冒名顶替上学的,况且现在既没有照片也没有身份证,只能把她能想到的做到了极致。

    要是她连招几个学生,都被人给钻了空子了,可不是要被她男人笑话吗?

    善堂管事:啊?还可以这样?我都没想过呢。

    学院装修的动静不小,招聘夫子的动作更大,还没开课就引来议论纷纷,可这又不是教女子四书五经,只学做个菜,酸孺们想要抨击都找不到理由。

    而且,据说还是从善堂招生,免费教善堂的孤儿,谁敢说这不是做善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人无从下嘴!

    关于夫子的人选,翠花打算找秋姑姑和二嫂聊聊。

    “去烹饪学院做夫子?我,我这手艺行吗?”范璟菁不可思议的问道,她没想到小姑子居然还会拉上她。

    “二嫂,你的素食做得比我强多了,学识又不比男人弱,做学院的夫子绰绰有余!”

    见到小姑子点头,范璟菁想了想,问:“每日都需要进城吗?需要住在学院里面吗?”

    “原则上不强求每位夫子都住学院,二嫂,我会尽量把每位夫子的课程,集中到要么是上午,要么是下午,不会让你天黑回不了家的。

    再说咱们也不一定非要在大梨村住啊,让哥哥在城里买上一座宅子,二嫂,你同侄女们都搬进城里来呗!”

    范璟菁可是有陪嫁丫鬟和婆子的,带好两个闺女没有问题,她内心对这女夫子一职还是很心动的。

    “嗯嗯,只要婆婆和夫君没有意见,妹妹,我愿意。”范璟菁虽然不排斥住在大梨村,可要能住进京城就更好了。

    张氏和胡二牛二话不说就同意了,闺女/妹妹做事,他们有啥理由不支持的?!有个做女夫子的儿媳妇/媳妇儿,他们脸上有光得很。

    胡二牛在学院开课前,就大手笔买下了学院附近的一座四合院,带着小莲和小荷欢欢喜喜的搬了家。

    秋姑姑在忠勤伯府本来是来养老的,结果担任了几个姑娘的教养嬷嬷,本来也算是夫子。听到翠花讲到善堂那些孩子的情况,当即点头同意,她可以教授药膳一门课。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夫子

    岭南,应县。

    “娘,儿子可打听明白了,这个女子烹饪学院的山长,可是当今皇后娘娘和忠勤伯夫人!咱们进京城吧,再呆下去,咱们娘几个还有什么活路?

    爹都不在了,这酒楼,您赚再多钱财,都便宜二叔家和三叔家了,娘,咱们走吧!”

    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苦苦哀求,他们米家的酒楼,全靠他娘支撑着。

    可,收银的是他二叔,采买的是他三叔,每月,她娘才能领到五两银子的工钱。

    爷奶口口声声说全靠米家养活他们大房,他早就不想伺候了,眼下只要把他娘说服了,再也不想留在这鬼地方,让人磋磨。

    米氏是个童养媳,三岁就到了米家,一开始当女儿养的,那会米家在这县城里,开的还是一个小饭铺。

    米老头的小饭铺生意不错,有了余钱还把家里三个儿子,都送去了学堂。

    小小年纪的养女米氏,五岁起就成了童工,看见她勤快好学,米老头尝试着教她做菜,没想到,居然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等到米氏长到十五岁,很多食客都奔着米氏的手艺来的,米家人不想把米氏嫁出去,肥水流了外人田。

    直接把养女变成了儿媳妇,那会儿米氏在年龄上,也只能和米家老大相配。

    米老大是个忠厚的,新婚开始,还教妹子媳妇儿识字,是个疼媳妇的。

    做了儿媳后的米氏兢兢业业,十年不到,家里的小饭铺变成了县里数一数二的酒楼,最后米家掌勺人就变成了米氏。

    等米家老大被米家老二牵连进了一桩官司,在牢房里被同牢房的人殴打致死后。公公婆婆不但没有怪罪米老二,对她这个儿媳妇看得很紧,一怕她改嫁,二怕她对酒楼不上心,整日里敲打。

    米氏这些年,也就生养了一儿一女,女儿丫丫才八岁,她三岁来家的,早就习惯了公婆的德行。

    可米书田,她儿子不乐意,这儿子是个聪慧的,看穿了米家人的嘴脸,只想让娘亲带着他们离了这地。米氏的心里,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儿子的意见她不能不在意。

    “可,你祖父祖母拿着咱家的户籍呢,我们要偷偷溜走,都出不了咱们县城,更别说进京城了。要是娘光明正大的说要去做夫子,你祖父祖母肯定不乐意!”

    “那,那娘,要是咱爷奶愿意把咱们大房分出去呢?”米书田见到他娘肯听进他的建议了,心思马上活动了起来,别看他年纪不大,在学堂里可有“赛诸葛”的雅号。

    “儿子,你.”

    几日后,该县最有名气的米家酒楼主厨,不小心,喝错了东西,失去了味觉,大夫看了好几位,都摇头称其无法根治。

    米家人不死心啊,尝不出味道来,手艺还在呢,可米氏水准大失,炒出来的菜熟客都吃不下去,得罪了好一波人。

    米老爷这位退居幕后好些年的老东家,此时也不得不重出江湖,再次掌勺。

    而没了味觉的米氏,和她的儿女一起被分了家,只得了一处小宅子和一百两分家银子。

    一个一年利润至少不低于三千两的酒楼,分的这家,都让邻居忍不住的摇头。

    被分家的母子三人,足不出户,半月后,有人拍门才发现,这母子仨居然都离了家。

    米家众人瞠目,但是打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大儿媳一家的去向,只得作罢。

    被他们议论着的米氏这会儿早就到了府城,参加了初选,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知府推荐去了京城。

    宁江府,姚家包子铺。

    三十二岁的姚氏,是这宁江府出了名的包子店老板娘,她家的蟹黄灌汤包和水晶油包,好吃到知府大人的府上,都天天使人来买。

    按说这样火爆的包子店,老板娘日子应该很好过才是,可姚氏看着就是四十岁的模样,常年都苦着脸。

    熟悉他家情况的,都会叹一句:这大姚就是个倒霉催的。

    大姚,姚大受,就是姚氏的男人,十五岁就中了秀才,如今都三十六岁了,考举人考了六回。

    不是在号子里拉肚子拉到脱水,就是考试前被砸了脑袋摔了腿,还有考前在同年家喝酒喝过头,等他醒来考试都是第二日的。

    真是少年得名,而被蹉跎至今还未取得举人功名。他的媳妇儿也是书香门第家的小娘子,嫁进姚家那会正是大姚最风光的几年。

    秀才且又不事生产的夫君,三年一次的白折腾,姚氏连着生了三个儿子,家里本不是富裕之家,为生计发愁啊。最后还是姚氏娘家看不过去,把他们家面食手艺最好的婆子给送了来。

    这位婆子到了姚家,和姚氏商议后,决定卖包子。说是包子也不仅仅是包子,婆子做面点的手艺一绝,普普通通的馒头,能做成一层一层的手撕馒头,松软又有韧劲。

    包子馅儿能做到甜咸二十多种口味,其中蟹黄灌汤包和水晶油包就是她最拿手的。

    姚氏也跟着学了两年时间,还没等她把婆子的手艺全都学会,娘家又发生了变故,婆子又被要了会娘家。

    从那年开始,姚氏就这么开着一个包子铺,养活了家里五口人,三个儿子也在念书,四个读书人,一年的花费能少到哪里去?

    今年大姚又要考第七次了,他说对这回很有信心。如果考中了举人,就得进京城考进士,可大姚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进了京城得抓瞎。

    在宁江府的招聘告示,被食客们到处传扬的时候,姚氏的心思就开始活络起来了。想当年,琴棋书画她无不通的,现在她都不敢在铜镜里看自己的苍老模样,如果,她能成为女夫子,那该多好啊!

    姚氏的心思也没有瞒着大姚,大姚对自己发妻这些年的付出可是看在眼里的,他对自己今年考举人的信心不小,考虑不过一晚,就同意了姚氏去应聘。

    “夫人,做包子虽然能赚银钱,可为夫知道做早点的艰辛,夫人的胳膊隔段时日,就肿胀得抬不起来了。如果做夫子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而且为夫迟早也是要进京城考进士的,你去试试也好!”

    “可,可若是夫君你这次没考中,我总不能仍下你们父子四人,独自进京城吧?”

    大姚气急了:“你怎么就怎么信不过为夫呢?我说能考中必然能考中,这回,我哪儿都不去,就在咱家,考试那日让大儿和二儿送我去!”

    一张招聘启事,搅动了多少家庭和多少妇人的心思,和姚氏这般得到夫君支持的少之又少,但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有不少狠得下心肠的人。

    女子烹饪学院此时装修完毕,挂牌了,也是高皇后求来的皇帝的墨宝。

    五进的书院正门大开,正门的牌匾正是“大夏女子烹饪学院”,楷书大字。

    第一进院有二十间教室,窗户都用上了琉璃,采光甚好,每间教室还配了黑板和粉笔,石膏做的粉笔连蔡祭酒都觉得好用。

    大厨房更不用说,瓷砖的加持下,明亮又干净,做菜的心情都能好上天。

    大通铺的宿舍,一间房能住十个学生,每间宿舍配置了茅房与洗漱间。

    还在墙壁上做了整面墙的衣柜,一人一柜,可上锁。学院还给学生发了统一的服饰,从内到外,四季分明。

    最先入住进来的一百名善堂学生,都被这住宿条件给惊喜到了,这比起善堂可强太多了。到了大澡堂,好好的涮洗了一番,换上了新衣,都高兴得恨不得在大通铺上打滚。

    食堂居然每日有三菜一汤,每餐都还有一个肉菜,主食杂面馍馍,太能吃饱吃好了,这个虾米紫菜蛋花汤,喝起来老有滋味了,这可是海鲜呢!

    高皇后手里的收费名额,很是走俏,一年制的学费是二百两银,三年制的是五百两,五年的是八百两,食宿服每人每年二十两,名额只有一百个。

    消息一放出来,快要生产的向夫人都被骚扰到了,她挺着大肚子,上忠勤伯府来抱怨:

    “可别说别家了,就咱们卫国公府,都抢得打破脑袋了,小丫头们要是学个一招半式的回府,还不得身价倍增呐。可惜,咱府上才得了两个名额,老夫人可说了,要学就往最好的学,学够五年,回来就拿一等丫头的例。”

    “呵呵,还是老夫人有眼光,五年制的,除了头一年的基本功,后面四年,可以选所有自己有兴趣的学,哪里才一招半式哟,光我手里的大菜,都能学上十道以上。”

    “哇,那可真是太好了,明年你们是不是要招多一些学生,咱们卫国公府不怕出学费,再多给十个名额都吃得消!”

    “你可真是不贪心哟,我可还会开一门月子餐课程的,到时候,让你们府上的丫头边学边用!”

    “我这可是太有福气了,肯定会把你儿媳妇给养得白白胖胖的!”

    老婆婆.翠花,想拒绝,她才二十多,不想做婆婆!

第一百八十三章 考核

    陆陆续续的,由各府推荐上来的夫子们都在规定的时日内,抵达了京城,前往女子烹饪学院参加最后的考核。

    名誉山长皇后娘娘当日也出了皇宫,前来凑热闹。

    居然来了八十几位参加这场考核,翠花一开始都还担心招不满员呢。毕竟这朝代,识文断字且能做得一手好菜的妇人不算常见。

    而且,这个年龄大多都已经当娘了,甚至过了四十岁的都有当祖母的,还能离开婆家出来工作的,少之又少。

    听闻这次主考官是皇后娘娘,一群妇人都激动起来了,摩拳擦掌,都想一会大显身手,要是能留下来,可就是直达天听了啊。

    高皇后向翠花点头,示意她讲话,翠花只得上前:

    “感谢众位夫人,不远千里前来参加,大夏女子烹饪学院的夫子选拔考核。此次考核分为三轮,每轮会由皇后娘娘与我,还有尚食局女官打分,三轮过后,从高至低录取。

    这三轮考评,分为两日,今日为第一轮。

    第一轮,请众位在两个时辰内,在大厨房里找到自己心仪的食材,为我们上一道拿手好菜或者拿手面点,希望众位都拿出真本领,祝大家好运!”

    学生们提前入学,现在充作是未来夫子们的烧火丫头,可根据夫子们做菜的要求掌握火候。

    八十多位妇人,在翠花发话后,鱼贯而入大厨房,两个时辰,足以。

    米氏也在这群人中,从前往京城那刻起,她就没了其他的退路,能让皇后娘娘与尚食局女官做评委,她可真是太荣幸了。

    姚氏激动了,她没想到就她家包子的手艺,知府大人直接免试,就给她推荐到京城来了,顺畅到她至今都不敢信呐。

    进了大厨房,大家都双眼发亮,这,瓷砖从灶台贴到地上,看着就干净,整洁,天天在这厨房里做饭,她们都乐意呢。

    成筐的食材,大家都快步上前,想要找到最和自己心仪的,米氏在这群人里,算是青壮。她居然在食材里看见了,脱毛去了内脏的整鸭,调料里还有满筐的老姜,顿时有了菜谱。

    只见她拎起了鸭子,找到一口砂锅,温和的嘱咐烧火的丫头点火把大灶上的水烧开,快速的把鸭肉斩块,焯水。

    姚氏对大厨房里的灰面也很满意,为了方便做面食的夫子发面,大厨房里还提供老面团,用老面团做发面的引子是,没有酵母粉的大夏人做面食的常见手法。

    姚氏在大厨房里找到了:猪板油、白砂糖、核桃仁、芝麻,她打算做她家的拿手包点:水晶油包。

    高皇后喝着茶,笑呵呵的同秋姑姑聊天:“姑姑,您这才去忠勤伯府几年呐,可是胖了一圈儿呢!”

    秋姑姑眯起眼:“托娘娘您的福,谁说不是呢!咱们几个老姐妹,这几年在伯府,吃得好,住得安心,本想着养老去的,可这居然还有发挥余热的时候,多亏了主子不嫌咱们老。”

    “秋姑姑,您同几位姑姑这几年,可帮了我多少忙呀,我家几个小侄女,现在走出去,那可是妥妥的小淑女。

    还有我们府上那些丫头小厮的,谁不说咱们府上的规矩好,是我托了娘娘的福气,得了你们几位姑姑的济啦!”

    “看你们主仆这亲热劲儿,反正都是本宫的功劳呗!”

    “嘿嘿,咱们都是在娘娘您的大树下乘凉呀!”

    三人喝着茶,聊着天,好不热闹,还不到两个时辰,就有人陆续出菜了,每个盘子给编了序号,菜进人不进。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些菜,从刀工到摆盘,菜色到香气,无一不说明这是一道美味佳肴,那些点心面食,花样多得连皇后娘娘都称奇。

    三人每品尝一道菜肴后就打分一次,满分十分。

    米氏的姜母鸭一端出来,那焦糖色的色泽,厚重浓郁的香味,让几人都眼前一亮。

    鸭肉入口焦香浓郁,温润可口:

    它混合了鸭油和麻油的香,鸭肉的腥味被姜母一扫而尽,只余下醇厚和鲜香;姜母的辛辣也已完全消失,浸染上了鸭肉的醇美,只剩下了耐嚼的质感和微微的甘甜。

    三人都忍不住吃了好几块,齐齐打了十分满分。

    姚氏的水晶油包,是最后端出来的。

    水晶油包必须在热气腾腾的时候食用,咬下一口就能看到里面透明的油溅出,吃到嘴里,烫舌头。

    拿到眼下一看,融化的白糖隐约掺着红红绿绿的颜色来,仔细一品,是橘子皮和青萝卜皮的味道。这会儿嘴里充满了油,唇齿留香。

    再咬一口,馅料中多余的油汁会在蒸制过程中,缓慢渗透到面团的夹层中,这将使人们更加难以抗拒。味道油腻但不油腻,甜度恰到好处,回味无穷。

    已经很久不吃这么油腻食物的高皇后,都忍不住吃完了一整颗水晶油包。

    当晚,这些参加考核的夫人们,被安排住在了学院的夫子宿舍,一人一间,虽然面积不算宽敞,但胜在五脏俱全。

    米氏躺在炕上,脑子里还在复盘白日的经历,她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只等明日最后两轮定乾坤了。

    姚氏住在米氏的隔壁,也是辗转反侧,今天面点夫子有三十来位,她蒸包子的时候也看到了不少出彩的。

    来时信心十足,可经历了第一场,她才发现能人辈出,一个在小小的宁江府出名的包点,如今真是不够瞧啊。

    第二日的考核,高皇后不但自己来了,还把静瑶公主和五皇子也带了出来。

    静瑶公主还撅着小嘴,对翠花说:“伯夫人,昨儿母后说可吃了好多好吃的菜,今儿我也要做评委!”

    翠花笑眯眯:“这当然可以呀,要辛苦公主帮我们尝菜了!”

    姐弟俩高兴的很,摸着小肚子,这明显早膳就没吃饱。

    休息了一晚,有的人精神焕发,有的人眼窝乌青,最后都准时出现在了集合地。

    翠花对着夫人们颔首:“辛苦众位了,今日第二轮,我这桶里有八十五根签,三十五根是给面点夫子准备的,其余是地方菜系,每签有菜、菜或者米面,请大家合理利用所抽食材,时间仍为两个时辰,抽签领食材后开始计时。”

    这第二轮让大伙有些忐忑,未知就代表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米氏忐忑的抽了一根自己看着顺眼的,拿了签子去大厨房领食材,她今日运气还算不错,抽到了一块豆腐,猪肉和鱼肉各半斤。

    调味品区有不少的虾皮、冬菇,她打算做一道酿豆腐。把虾皮用小火炒至酥脆,用石杵在石臼里杵成虾粉。

    猪肉和鱼肉剁成了肉泥,混入鸡蛋清,再把切碎的香菇和虾粉加入,用盐、耗油、胡椒调味。

    豆腐挖出孔来,再把入了味的肉馅儿塞进去,小火用油煎至两面金黄。

    另起一口砂锅,下油爆香姜片和蒜苗,放入酿好的豆腐,加入鸡汁煮滚,煮透后下芡汁(芡汁里放点酱油),撒上葱花焖一会即可。

    酿豆腐哪怕吸收了鸡汤的汤汁,外皮仍坚实色泽金黄,内里嫩如凝脂,轻轻一咬,顿时香气四溢,下咽后仍然满齿留香。

    吃到酿豆腐的五皇子,高兴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指着砂锅,表示还要再来一块!

    五十多道菜和三十多道面点,哪怕每样只吃上一口,也把评审团吃撑了。

    “母后,这个评审好适合瑶瑶,咱们一月来一次考核就更好了!”

    五皇子连连点头,他的小肚子都鼓起来了,宫里的菜可没今日吃的香。

    这话给高皇宫都逗笑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吃不上饭呢,这俩孩子,典型的隔锅香,就喜欢别人家的饭菜。

    午饭休息后,最后一轮笔试。

    笔试题目有二,一是自我介绍,需要详细描述自己擅长的菜式;第二题、假如你被聘为烹饪学院的夫子,将怎样开展你的工作?

    大伙没想到,还有笔试题目,既然都要求的识文断字,那就现场考试吧。

    米氏的字很普通,毕竟是婚后才开始学的,不过,一笔一划她写得很是认真,要求越严格,说明差事越难得。

    姚氏一笔楷书写得很有自己的风骨,大夏女子初习字的时候,多半是练的都是簪花小楷。可姚氏的父亲,楷书写得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家兄弟姐妹们,打小就是临的父亲的字帖。

    没想到,居然有朝一日,她还能靠一笔好字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高皇后看了姚氏的答题都连连称赞,好字!

    不出所料,米氏和姚氏都走到了最后,成功被女子烹饪学院录取了,考核的结果就在当日公布了。

    没有被选中的三十来位,翠花也对她们进行了安抚:“列位都是从各地被知府选拔来京的,两日的考核也说明了你们的优秀。只可惜我们今年的招生名额有限,不过,我可以在这里做出承诺,学院再招夫子必会优先考虑大家。”

    落选之人:我们回去再多加练习,还有希望!

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行

    刚接收了这么多的夫子,课程的设计和安排,需要翠花在学院里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忙事业的女人风风火火,哪里顾得上男人和崽子。

    袁文杰见到这几日他爹都皱眉,给他们娘每日都要写上厚厚几张信件,不解的问:“爹,你这日日写信,从哪儿寄给娘啊?”

    黑娃瞪眼:“我可专门有一口箱子,用来装给你娘写的信的,说到这,你们以为爹就不会罚你们了吗?打今日起,你们兄弟二人,每日也给你们娘或弟弟们写上五百字的书信,写完交到你们爹这儿来!”

    “啊?咱们哪有这么多话写啊!”袁文武哀嚎,还不知道他们娘收到道歉信有没原谅他们呢,还每日要写家书,哭唧唧。

    袁文杰虽然觉得他爹这个惩罚不算太重,可他们在这大海上,每日经历泛善可陈呐,总不能写些假人假事吧?

    黑娃是因为这几日都不见媳妇给回信了,也不知道她在忙些啥,或者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心里正牵挂着呢,臭小子还撞到枪口上。

    在大海上航行的时间一长,再好看的海景都腻歪了,除了主食,所有人都热衷于海捕海钓。到如今,再大的海鱼和海虾他们都快吃吐了。

    清蒸、水煮、鱼烩、盐焗、爆炒,火头军们会的法子,都还是当年翠花交他们的呢,忠勤伯府的大厨们,顶多也就是咸肉与海鲜的混搭。

    庆幸的是他们的海船上,种下的小白菜都已经长出来了,可以间苗吃上白菜汤啦。豆芽凉拌着吃,都比鱼虾受欢迎。

    严夫子兢兢业业,每日正常上课,秦柯是他重点抓的对象。

    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四人沦落到,和小他们几岁的三少年做同窗了。

    他们几个哭都哭不出来,好不容易从国子监跑出来,不就是不耐烦上课么,都到了海外了,严夫子居然还没放过他们。

    而且最绝的是,严夫子居然还有圣旨,奉旨给他们几个上课,谁敢不听啊?

    有机会和儿子们的夫子日日打交道,黑娃抓住一切机会和严夫子交流,试图了解到儿子们的功课动态。被放养惯了的袁文杰兄弟俩觉得,这滋味不是一般的酸爽。

    整整航行了三个多月,众人都换上了夏衣,天气也热了起来,时不时还能来一场暴雨。

    黑娃也终于知道了媳妇儿干的大事,啧啧称奇,这真是古代版的新东方啊,不过,还真挺适合他媳妇儿干的。

    这日,天空乌云密布,钦天监的官员在观察船上打旗语,报告有雷雨,让大伙小心。

    “都把救生衣穿起来,严夫子,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尤其是你们几位水性不佳的,可别大意了啊!”

    黑娃一个个的点名,这几个牛高马大的家伙,之前居然都还是旱鸭子。游水还是这几个月才学会的,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不会水都敢跟着出海。

    本来,他们都以为,顶多就是一场大些的暴雨,可没想到,等着他们的是一场大暴雨加龙卷风。

    “啊,伯爷,您看,那是啥?”有人惊叫。

    乌云密布的天际,不一会儿,云层上出现了漏斗状的黑色云,并且与海面相接,形成巨大的水龙卷。

    四个水龙卷,吸起与天空相接的巨大水柱,船摇晃得厉害,所有人都穿着救生衣,躲进了船舱。

    黑娃的眼里满是惊恐,这,这么大的龙卷风,他也只是在电视里看见过啊,让俩娃一边一个,攥着他的胳膊,他做了最坏的打算。

    隔着雨幕,他看见龙卷风掀翻了几艘海船,从船队中穿行而过,而海浪大到已经快把他们摇晕在了船上。

    “爹,爹,我怕!”袁文武都快吓尿了,这三个多月他们哪里遇到过这般险像!

    “有你爹在,你怕啥子?放心,死不了!”

    青一和青二这会分别护着双胞胎,伯爷希望他们能先保护小主子们,他们也只得听令行事。

    赵雷霆和秦柯也手拉着手,蜷缩到了角落里,秦柯一贯爱笑的脸上都满是凝重,还强自镇定着。

    黑娃索性拉着一串人,坐到地板上,让大家抱着桌子腿不动弹,他满脸是汗,内心慌得一批。

    “啊!啊!啊!”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四人的嗓音都叫破了天,瑟缩着挤成了一团。

    严夫子本来就严肃的脸,这会崩得紧紧的,要不是他的手指在颤抖,都看不出他有半点害怕的。

    黄尚书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不想在小辈们面前丢脸,可他年纪大了啊,腿也发软,他的老仆把他抱得死死的。

    正在这个时间,离他们最近的龙卷风,迎面对上了一号海船

    天晕地陷,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掉入海里的那一刻,黑娃还在纠结了几秒,要不要直接进空间,可青一和青二还在附近呢。

    几个少年到了水里反而很是镇定,游水还游得挺好,救生衣也能让大伙的上半身漂浮在水上,想了想,作罢。

    龙卷风带起的浪头把大伙儿冲击得七零八落,黑娃一瞬间就看不到两个大儿了。想张口呼唤,却被一个浪头直接给打闷了,耳朵也失鸣了一般,听不到声音,晕乎乎的还灌了好几口海水

    三百艘海船,被穿行的四个龙卷风,干翻了五十多艘,除了一号海船比较倒霉,江南船厂出品的大多船只,还是品质有保障的。

    载着水军的海船翻了五艘,粮船翻了十几艘,还有几艘马船,马儿们在船上不安分,这马蹄子的动静加速了马船的颠覆。

    他们的货船也损失了一些,还不知道这些货船里面的货物都是什么。

    不过装宫廷绣的大木箱,可是做了七八道密封措施的,枣红色的箱子也非常显眼,只要还在附近,哪怕泡水一年,都不带怕的。

    瓷器太沉,要是翻船了只能沉入海底了。

    倒霉的大多都是船商们,虽然船品被验收合格,关键时刻,才见端倪。

    掉入水里的人,一开始都很惊恐,最后发现了救生衣的妙处,这才冷静下来,还能四处寻找同伙。

    大红的救生衣,那么的显眼,很快就在海面上聚集了一批人,大家手挽着手,随着海波飘荡。

    整整一刻钟,龙卷风来无影去无踪,等它们走后不久,暴雨停歇,乌云未散,从暴雨转为中小雨。

    从暴雨开始,海浪就翻滚得厉害,哪怕雨势变小,救援也是没有那么容易。

    翠花这日的眼皮跳得厉害,心发慌不止,结束了上午的教学,直接回了府。

    跑去了空间,信件还是昨日的信件,没有更新,她在空间里,给黑娃回了信,心慌还没停止,她整整刨了两亩地的红薯地才停了下来。

    被她心心念念的人,此刻在海水里,泡了半个多时辰,才被打捞到了二号船。

    黑娃躺在甲板上喘气,黄尚书比他被捞起来得早,老头这会儿面色惨白,他的老仆给他裹了一个厚棉被,生怕他被冻坏了。

    严夫子和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几人被灌了姜汤,头发湿漉漉的,蜷缩到了一块儿,庆幸着劫后余生。

    青一青二功力真不是盖的,袁文杰和袁文武是他们拉得很紧,等浪头过去后,第一时间就把兄弟俩推上了二号船。

    他们找忠勤伯找得后怕不已,要把主子给丢海里了,他们回去也没啥活路了。这个教训足够他们记上一辈子,下回可要把主子捆绑到一起。

    高怀瑜赤裸着上半身,还在指挥着水军打捞船只,还有船里面的物资,脾气暴躁得不像话。

    这一打捞就捞到晚上,才有人前来回话。

    “将军、伯爷、尚书大人,目前被打翻的船一共有五十八艘,现在打捞起来的有十艘,其余的,还需要继续打捞,已经不见了三百多人。”

    黑娃闭了闭眼,挥手,让人下去。这场龙卷风给了他们当头一击,三个多月的顺风顺水,大伙都觉得航海也没说的那么危险,还没给他们得意多久呢,就来了这么一遭。

    装瓷器的货船翻了一艘,沉到海底了,又没个氧气装备,只得放弃打捞。装绣品的两艘货船,翻了一艘,但是枣红木大箱找回了一大半,已经算得上幸运了。

    船商们的损失比他们惨重多了,丝绸和茶叶泡了海水的,基本算是作废,大伙清理着各自的损耗,都哭丧着脸。

    泡过海水的一些人开始发热,打摆子,上官太医忙得不行,这么多人,他也就带了二十个军医,那些家伙大多还是都治疗外伤的。

    忙得他前脚打后脚,索性开治伤寒的方子,熬了几大锅的汤药,有症状的喝了治病,没症状看着身子骨不甚康健的,喝了预防。

    被这四个龙卷风耽搁了十日左右,确定再找不到一个生还者,也附近都再无货物需要打捞后,船队才继续出发。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偏离航线,在半月后,停泊在了一个大海岛上。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神降临

    两百多艘大船,一靠近海岛的港湾,就引来了正在做祭祀的土著们的注意。

    黑娃他们正好碰上,该岛土著的一个敬神的重大节日,土著们以为自己的祷告得到回应,以为天神真的降临了。

    尤其是看到这伙人全都穿着绸缎衣裳,海船又高又多,那些水军士兵们带着的明晃晃大刀。无一不说明了,这些降临的天神们的不凡。

    一群土著把他们团团围住,七嘴八舌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土言土语,反正黑娃敢打包票,不是他以往听过的任何一种语系。

    对方的酋长做了很多邀请的手势,而且精准的看出来了,谁才是这群人里面的首领。

    语言不通没关系啊,手势语言通天下。

    忠勤伯和高怀瑜这两个领头人,半推半就的,被酋长安排坐在神位的上方,酋长和祭司给二人披上了彩色羽披风和羽冠冕。

    “伯爷,咱们不会被当成祭品了吧,这些家伙又唱歌又跳舞的,我可是听说有食人族的,专吃人肉!”

    “高将军,你有见过这么高规格接待的祭品吗?放心,他们的牙齿不够硬,吃不动咱们的肉,咋地?怂啦?害怕你就说!”

    这等庄重严肃的时刻,俩人还不忘斗嘴,真是没把这些拿着石器和棍棒的土著放在眼里。

    可以看得出来,土著们用红色和黄色羽毛编制的披肩、披风和头冠应该是他们最拿的出手的厚礼了。

    这等稀奇事,高怀瑜下头的几个把总,严夫子,袁文杰几人看得津津有味。

    让黄尚书这个老头最难适应的是:这里除了酋长和祭司,没几个穿衣服的,老老少少都光溜溜的,他们的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才好。

    礼尚往来,才是大夏的风范,既然收了人家的重礼,忠勤伯等人也不是小气的。

    不是没衣裳穿么?船商们泡了水的丝绸可以废物利用一下呀,代表大夏最顶级手艺的宫廷刺绣里,黑娃挑了一副释迦牟尼的刺绣出来,送给了这个酋长。

    没弄懂为何受土著们如此欢迎的忠勤伯,歪打正着了!

    此绣像高约两米,宽一米八,释迦牟尼坐在双层束腰莲花座上,头饰螺发,顶有高肉髻。脸形方正,神态庄肃,大耳垂肩。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裙,衣纹写实自然。左手置脐下,右手结触地印。

    像中不但配色接近人体本身,而且神态仿佛是活人一般,栩栩如生呐。

    酋长双手接过刺绣,和祭司激动得手舞足蹈,他们大声的议论着:

    “这,这就是天神原本的模样吗?”

    “是啊,是啊,我们部落居然请到了天神的真身,大祭司,我们要举行全岛大祭,让其他部落看看!”

    祭司眼中惊喜和崇拜之情不言而喻,他们对天神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天神要是发怒,喷出火焰就能把全岛的生灵全部烧死,而不怒的天神居然如此的端庄。

    他们决定要对天神的使者更好一些才是!

    高怀瑜没想到,他们大夏的宫廷绣品才送了一副出去,就受到了如此好评,心中把忠勤伯夸了又夸,这绣品选的好啊!

    “这些做衣服的,这么穿!”黑娃把青一抱着的五匹绸缎,推到酋长面前。一会扯了扯自己的衣裳,一会拿着丝绸和他比划。

    这些是他从船商们泡水的丝绸里挑出来的,算是泡水情况比较轻微的,不影响使用。

    终于有机会仔细打量这个土著酋长,他的肤色在黑人与黄种人之间,面颊扁平,仔细瞧着居然有几分亚洲人的影子。

    黑娃对该岛有了一些推测,按下不提。

    祭司还在对释迦牟尼的刺绣,念念叨叨,他有些不知道如何安放天神的头像。

    这个佝偻着腰杆的酋长,摸着滑溜溜的绸缎,爱不释手,乐得露出了牙龈,可惜,牙齿也没剩几颗了。

    作为好客的土著,对待天神的使者,酋长和祭司慷慨的把部落里,最美的女人奉献了出来。

    “啥?女人?给我们?”黑娃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他可没有这么重口味,而且,这些女人一看就没啥地位,说不定还是部落里的共享品呢。

    “不用!不用!我们家里有妻子,不能收用你们的女人!”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黑娃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把高怀瑜都快笑疯了。

    好不容易出了这个部落的泥巴房,黑娃很严肃的对高怀瑜说:

    “将军,要和兄弟们下死命令,我们不管到了那里,代表的可是大夏,不能轻易收用外面这些女人。知道这些女人最要命的是什么吗?”

    “啥,你不就怕你家的母老虎吗?”高怀瑜不以为然,他虽然对女色一般,但是京城他还真有几个通房丫头的,人家没接受过一世一双人的熏陶。

    “你没瞧出了?这里的女人,比咱们大夏的死契丫头还不如,他们的首领和那些大小头目,能放过那些长得好看的女人?男人一多,别怪我不提醒你们啊,花柳病可就是这么来的!”

    “照你这么说,那人家秦楼楚馆还能有客人?”他一点不觉得男人嫖妓有啥问题,盾鱼岛上全都是男人,有机会不睡睡女人,还不把兄弟们给憋坏了啊?

    “嫖客比一般人得花柳病的多多了,不信你找上官太医问问,这鬼地方,估计得了病就只得自生自灭了!还没带着兄弟们发财呢,死在这上面冤不冤啊?”

    高怀瑜想了想他们现在的医疗条件,点头:“好,这事我肯定传达,他娘的,要真为了几个土著女人,惹了一身病,我可饶不了这些王八羔子!”

    等高怀瑜和自己的下属开完紧急会议回来,他们的高层会议在二号船上召开。

    “伯爷,我们要在此地停留多久?”黄尚书最关心这个问题。

    “打捞起来的船,还得重新修整,最好还能再造些,咱们这么多人,船要超载也跑不远。让船厂的匠师们在这岛上转转,这么大的森林,还不能挑到适合造船的木材?咱们的粮船翻了那么多,多少也在这岛上找补一点啊,猎物多打一些!”

    “行,那咱们先将庇护所搭起来,船上留一半人吧。”高怀瑜没有二话,军人出身,执行力一流。

    收到命令的众人马上忙碌开来了,大热的天,他们在岛上搭起了一个个的帐篷,船商们也下了船来透气,听闻了该岛的土著穷得都没衣服穿,一点凑热闹的兴趣都没有。

    为了砍木头,高怀瑜让一个把总,带着一千名水军跟着匠师们满山转悠,还把周围的地形看了一个遍。

    海岛一个接着一个,最大的有八个,小的怎么也有好几十上百,他们停泊的这个海岛比其他岛屿都大,岛上还有很高的山峰。

    京城,忠勤伯府,小五在他弟哭了不下十次后,也忍不住问翠花:

    “娘,爹和大哥二哥啥时候才回来?”

    “等小五能举起一百斤的石头的时候,爹就回来了!”

    “那小五练功去了!”一百斤,小五觉得不难,药浴后,他现在的力气长得很快!

    小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哪怕一开始,已经给他们讲明,爹要几年以后才能回来,可这才几个月,隔几日翠花就要应付俩娃的询问。

    这每月都要回府的大哥二哥也不回来了,小五和小六挠头,爹和哥哥到底跑去多远的地方赚钱了!

    娘亲给他们说,家里孩子多,爹要出远门赚钱养家,他们得听话,可他们本来就很听话的呀!

    翠花那日的眼皮直跳,在隔了两日黑娃的信件中,找到了答案,这是什么运气啊,海上龙卷风都能遇到,都替他们着急。

    黑娃不急,这个岛上的水果非常的丰富,菠萝、芒果、香蕉和木瓜都有。

    他们还找到了一种,长得很像芋头的食物,吃起来没有现代的芋头那么粉糯,但是味道很接近,土著们都是直接丢在火堆里,把芋头烧得漆黑,再扒皮吃掉。

    土著们对天神的使者非常的宽容,完全不阻止他们伐木,士兵们往死里砍。新鲜砍来的大树,他们要先剥皮后,用烟熏的方式,让其迅速干透,只有干透的木材才能用来造船。

    一号船得给他们恢复原样才好,一半的人在岛上搭了庇护所,一半的人住在船上。

    还没等他们的庇护所全部搭建好,这个岛上的酋长和祭司就把周围岛上其他部落的首领们给召唤来了。

    他们要为天神做一场更大的祭祀活动,土著们基本都是以部落族群的方式生活,谁也不服其他岛上土著首领的领导,可天神都是他们共同敬畏的存在。

    天神一怒,火山喷发,全岛都会烟雾弥漫、火红的岩浆冲天而起,灼热流动的岩浆河熔蚀着一切生命,他们多少族人都是死在这些岩浆里的。

    听闻有天神的真身和使者到了大岛,其他部落将信将疑的前来探究竟,从看到释迦牟尼佛像的那一刻,所有土著们都下跪开始磕头。

第一百八十六章 绿宝石

    大夏人都惊呆了:原来佛主的能量如此巨大,真是不分国籍,不分种族的推崇啊,看人家这些土著比他们拜佛虔诚多了!

    不得不说,语言的障碍,造就了这一个美好的误会。其他岛屿来参加这场祭祀活动的的酋长们,也给他们送上了最华美的鸟毛披风。

    还争先恐后的把部落的美女们,给送到这个岛上来,这等盛情,黑娃他们无福消受啊。水军们可是被下了死命的,而且上官太医也给他们上过一课的,花柳病的后果,他们怕得要死。

    如此原始落后,把鸟毛当成贵重物品的海岛土著,实在无法交易哟。其余岛上的酋长们也收到了忠勤伯送的绸缎回礼,看他们对释迦牟尼尊崇的样子,黑娃觉得还是让这绣品独美好了。

    忠勤伯让八个少年,帮忙统计船上的粮食和日常消耗品。

    不伐木造船的人,不是在采摘各种新鲜的水果,就是在大森林里狩猎各种野猪野鸡,随处可见的芋头也挖个不停,芋头的个头无比大,一个顶大夏的二十个,够一个壮汉吃一天。

    对于高怀瑜这种挖到过金矿的人来说,哪里会放过一丝的希望,每日带着人扫荡四处的海岛,还跑到了其他七个岛上晃了一圈。

    黑娃暗自好笑,他从这些土著的穿着打扮就能看出,这地方不产这玩意。

    倒是最南端的海岛的沙滩上,有一层翠绿的细沙,偶尔还能看见指甲盖大小,晶莹剔透的结晶体,他挑着个头大的捡了一些。

    物以稀为贵,反正只要大夏没有的,带回去做成饰品肯定值钱。

    于是,空间的书房里,翠花就收到了几十颗绿宝石,这颜色可真是绿得让人沉醉,比透明的钻石好看太多了。

    翠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给黑娃回信,让他多捡一些,白捡的,不要白不要!

    黑娃看见媳妇的回信后,哭笑不得,他敢说只要他们提出想要这些绿宝石,这些土著们肯定会帮忙收集。

    无功不受禄,况且看人家土著对他们真是足够友好了,黑娃觉得应该为这群憨憨做些什么。看着他们人字结构的茅草屋,有了主意。

    挖泥,搭窑,烧砖瓦,建房子!不怕招式老,只要管用就行!

    一溜的砖房,小小间,房顶用木头架起,再盖上长瓦片,台风来了都能扛一扛。用砖头堆砌起来的大通铺代替了木床,一间小屋就能躺十人。

    样板间黑娃修了十间,还修了一排的茅厕,他真无法接受这种旷野里随处踩翔的环境。

    酋长和祭司被邀请来看新房,他们看了又看,还不停的敲击墙体,感受到了砖瓦的结实。茅房的作用也让他们万般不解,为啥拉屎还要跑到屋子里拉呢?

    看在天神使者的份上,他们不好置疑,可这睡觉的屋子他们确实觉得不错,想要。

    “这个绿石头见过的吧?”黑娃拿了最大的一颗绿宝石,和酋长比划。

    酋长没搞明白,这玩意他们岛上很多啊,和睡觉的屋子有啥关系?

    “用这个石头换房子,就一百颗绿石头,换一间房吧,大小嘛,可要拇指头以上的。”黑娃边说,边指着屋子,又把一堆绿宝石放到一个盆里,比划,这么一盆换一间屋。

    “石头?换屋子?”祭司很快就明白过来,首领天神使者的意思,可他不敢相信啊,这石头再好看,也不当吃不当喝啊,这玩意岛上到处都是,他们看见都懒得捡。

    “绿石头,我们喜欢,越大的,换的房屋越多!”黑娃再次点头,声明他们喜欢,让他们只管去捡。

    酋长和祭司高兴坏了,天神喜欢的东西如此不同,两人嘀咕了半天,表示同意。然后带着族人飞奔回部落去了,他们要把族里老老少少都发动起来,捡石头去。

    烧砖修屋子的时候,黑娃没说要用来做什么,大伙还以为是要升级他们的营地环境,可没想到,忠勤伯居然打算送屋子给土著们住。

    黄尚书不懂就问啊,很是谦虚:“伯爷,这些绿石头,带回去能做什么?”

    “尚书大人,女眷们的那些宝石里,可没有这样颜色的,咱跑了这么远的地儿,总得带些特产回去吧?您家就没个闺女或者孙女啥的?”

    “咳咳,谁说没有,可这.”

    “您老要相信我的眼光,放心放心,这些带回京城,肯定能卖个好价!”

    高怀瑜听说黑娃来了这一出,神秘兮兮的问道:“伯爷,这绿石头是宝贝?”

    黑娃翻白眼:“物以稀为贵,只要咱们大夏没有的,说是宝贝也无可厚非啊!”

    高怀瑜若有所思,然后,大手一挥,手底下的人,都掏沙子去了,总兵大人可说了,谁找的算谁的,这玩意带回去,值钱!

    他们这些后来者,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土著们对本地地形了解,人家吃肉,他们喝汤。

    不但水军们行动了起来,袁文杰他们和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这几个小伙子也不甘落后啊,严夫子都蠢蠢欲动。

    “我爹说了,宝石的颜色有很多,这种绿色的就是绿宝石咯,肯定是越大越绿越值钱,这等白捡的,咱哥几个,多多益善啊!”袁文武把从黑娃哪儿打听来的消息,给夫子和同窗们翻译。

    卢少亭拍着袁文武的胳膊:“够义气,哥哥们记你的情,等回京城卖到银子了,哥哥们请你吃烤火锅去!”

    秦柯翻白眼:“我们去蜀之侠都免费吃火锅的好吗?哥哥们,得请咱们吃烤全羊才算!”

    “请,请,请!走,咱们捡宝石去喽!”

    当几日后,黑娃看见土著们送来的,几十颗婴儿拳头大小的绿宝石,都差点流口水了,这也太大太漂亮了!

    换换换!一颗大绿宝石,就换一间砖房!黑心奸商说的就是忠勤伯了。

    土著们一听,当天就能给他们建房子,乐得差点把黑娃抛上天,他们觉得好像天神的来使们,不像很聪明的样子,这群笨蛋里,就这个最傻!

    商人们闻着腥味就来了,他们不会修房子,但是他们带的泡了水的丝绸和茶叶也是好物啊,既然总兵和伯爷都稀罕的石头,他们还能放过?!

    让黑娃帮忙和酋长搭上了线,才几天,黑娃他们就看见这岛上的土著头目们,把绸缎围到了下半身。这薄薄的布料,又凉快又轻巧,土著们稀罕得不行,让黑娃他们看着都辣眼睛。

    很快,换来的绿宝石,装了满满五大箱,个头最大的是成人拳头般,最小的,也大过指甲盖,这些都让黄尚书登记造册了,回了大夏要上缴。

    当然,黑娃私底下昧下的也不少,都给他媳妇儿放空间里了。

    这两口子哪怕上辈子跑的地方不少,但是翠花对珠宝和奢侈品兴趣不大,不然,这会黑娃早就改口,叫这些绿宝石是橄榄石了,人家还真算得上一种宝石。

    虽然翠花也不识货,就橄榄石本来的面目,都让翠花看得直吞口水了。

    这沁人心脾的绿,从黄绿色、橄榄绿色变成绿色甚至是绿黑色,绿得纯粹,绿得透明,鸽子蛋算什么,她家有鹅蛋绿!

    有了土特产的礼物收,翠花在担忧男人的安全的同时,又忍不住的高兴。

    心情好,上起课来眉飞色舞,今日,她上的是《产妇生产后的饮食概要》,属于月子餐的理论课。

    “同学们,从产妇生下婴儿的时日起,月子餐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产后七日内,讲的是一个“排”字!

    饮食原则:以活血化瘀、促进恶露排出、恢复气血、恢复伤口为主。

    简言之,就是排。

    这个时候的食谱有:小米红糖粥、糯米粥、蔬菜粥、大枣水、丝瓜炒鸡蛋、核桃醪糟蛋花汤、素炒蘑菇、家常豆腐、排骨青菜面片汤、香菇疙瘩汤、素炒藕片.”

    从善堂选来做学生的姑娘们,一开始听这这门课还挺不好意思的,毕竟都还是云英未嫁的小姑娘。

    但是山长说的也很有道理,自己懂得多,出去干活竞争力就强。

    那些从勋贵家里,派来学习的小丫头可没这忌讳,这学了就能回去伺候主母啊,她们可是打败了府里多少丫头才来的。

    虽然切菜这些基本功每日都要学,没人不耐烦,灶房大厨收徒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而烹饪学院的夫子可个个都是大厨呢!

    “二嫂,这些时日,课上得咋样?忙得过来不?”

    “谢谢妹妹,学生们听话着呢,我觉得做这么多人的夫子,怎么说呢,就是特别的满足,觉得能帮助到这么多的人,真是太好了!”

    “哈哈哈,这就是职业成就感啊!”

    不仅是范璟菁一人这般想,米夫子每日都觉得活在梦里一般。

    她的女儿也跟着她住进了学院,还能跟着一起旁听,儿子被她送进了东城的学院,沾了山长的光,而她现在也不是商户的身份,她儿子也有了科举的资格

第一百八十七章 虎妞

    翠花的月子餐课程才上到一半,向氏就生了,生了一个八斤重的小胖妞。

    洗三的时候,翠花带着俩娃去了卫国公府喝喜酒。

    还在坐月子的向氏,看到翠花就笑眯眯的招呼她:“快来,快来!抱抱你家儿媳妇!她的小名是我家老太太取的,叫做虎妞。”

    老婆婆.翠花接过嬷嬷手里的襁褓,小胖丫头发又黑又浓密,皮肤还是红红的,但是肉嘟嘟的很是可爱,眼睛半睁不睁的,还打着小哈欠,一下就萌化了翠花的心。

    “噢噢,小虎妞,你可长得真壮实呀,你娘养胎吃的好东西都长你身上去咯!”

    “可不是嘛,她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老饿,喝奶可凶了,是个嘴壮的,回头我给你送你府上去,给你家做童养媳!”

    “有你这么说自家闺女的吗?你要敢送,我真敢养!”

    “嘿嘿嘿,不敢不敢,我怕我们爷跟我着急!”

    向氏比翠花同岁,也就大翠花一个月,她是婚后多年才生下的嫡长子麒麟。

    主要还是她男人成天不在家,她能在如此高龄,再生一个嫡女,已经是万幸了。更何况,她家这女婿人选都有了,只需要把闺女养到十八岁就行。

    小五和小六今日也来了,对比他们更小的婴儿,两人还是有些好奇的,麒麟在一旁,得意洋洋给两个弟弟显摆,这可是他的亲妹妹。

    小六看着胖妹妹,小手轻轻的戳了一戳她的小脸,虎妞嘴巴瘪了半天,也没哭出声来。

    小五迟疑了半晌,拉了拉虎妞的小手,妹妹的手可真小啊,指头还是红红的。

    “娘,妹妹的脸好滑!”

    “不能用手戳,不然妹妹就要流口水,你们可以握下他的小手,妹妹皮肤很薄很嫩,要爱护妹妹哟。”

    麒麟点头,他娘也是这么说的:“我们是哥哥,要保护妹妹!”

    男娃的耐心总是有限的,再有趣的妹妹也不能他们耍上两刻钟,一会就被麒麟带到前院玩儿去了。

    这里的喜气,万里以外的海岛上感受不到,但是好歹高怀瑜也不是头一回当爹,对夫人的预产期心里还是有数的。

    “哎,我家夫人最近恐怕就要生娃了,还不知道是小子是闺女呢,咱们可说好了啊,要是闺女,可要同你家结亲的!”

    高怀瑜这会同黑娃聊天,遗憾他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老二出生。

    “有你这么当亲爹的吗?不是都说老丈人看女婿都是不顺眼的吗?刚出生的闺女,这么小,就给定人家,你舍得啊?”黑娃觉得要是自己闺女,这么小就被人惦记,他不把这个臭小子揍一顿才怪。

    “这是舍不舍得的问题吗?先定下来,等我闺女满了十八岁再嫁,我还能帮着调教调教女婿!”古人高怀瑜不这么认为啊,他觉得女婿小反而好调教,迟早要嫁人的,养闺女就得有这个觉悟。

    “啧啧,行行行,我家小儿,能有你这么一个总兵老丈人帮忙调教,有啥子不好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讨打的人。

    “那就这么说好了,来来来,你把你那把短刀给我,咱们交换一个信物!”

    “你这堂堂水军总兵,怎么跟个土匪似的,这不还不确定是不是闺女的吗?万一是个小子呢?”

    “少废话,这个不是闺女,劳资回去接着生,反正你家小子得给我做女婿!”

    黑娃的短刀(匕首)是从空间里选出来,最不打眼的一把,可居然还被高怀瑜这厮给相中了。真不知这武将家还有用刀做定亲信物的,打不过人家,只得被同意。

    盛夏的海岛,火辣辣,所有人都晒得脱皮了,一号海船其实破坏得不算严重,已经被恢复得差不多了。大森林里的木料随便选啊,能用来造船的还挺多。

    房子修得飞快,岛上数千的土著们,有一半搬进了砖瓦房里住。

    不是房子少,让黑娃他们意外的是,这等原始落后的部落,人家的等级制度还相当森严的。

    不同等级的人在什么地方捕鱼打猎,在什么地方采集,在什么海滩游泳嬉戏,吃什么样的东西,都有规定,违者就是死罪。

    他们的男尊女卑尤其突出,女人是不允许和男人同桌吃饭的、还不许碰火、不许吃椰子和香蕉、不许吃烤猪肉和海龟肉,有外男在的场合女人也不许出现。

    如此好的砖瓦房,他们部落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没有资格居住的。

    黑娃本来还打算教他们烧砖瓦,反正这些窑炉闲着也是闲着。可这有了房子也不给住,他们就无可奈何了!

    袁文杰他们几个少年,脑子还算灵活,跟着土著们学说土著语,不到一个月时间,酋长和祭司也能会上几句简单的大夏话了。

    日常对话就是:“你好,吃了吗?”

    怪腔怪调,估计在他们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夏文明将成为这群海岛部落里,最时髦的流行。

    夏季的雨水频繁,草木生长旺盛,狩猎的成果非常喜人,野猪肉吃不完的,忠勤伯府的厨子们给做成了肉干。

    土著们对比猎物的肉,更喜欢海鲜,他们喜生食一种大个头的鲔鱼。在抓到鲔鱼后,他们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取出鲔鱼的心脏。这时鲔鱼的心脏还是跳动的,直接吃下,这是他们酋长和祭司才能有的待遇。

    鲔鱼,也就是金枪鱼,哪怕到了后世,也是一直可以直接生吃的鱼类。

    土著们还给黑娃和高怀瑜献上过这等美味,高怀瑜一向鄙视食鱼烩的,觉得这是野蛮人的嗜好,况且这血咕隆咚的心脏,他被这些土著的生猛给吓到了。

    黑娃也没这口福,他两世的肠胃都消化不了生肉,不过,他跟去海捕了几回,倒是给空间的海子里,添了几十头活的小鲔鱼。

    就算是鲔鱼生肉他无福消受,他的大厨媳妇有的是办法给做熟了吃!

    收到十多斤鲔鱼肉的翠花,把鱼肉厚切成片,用黄油香煎,煎到两面金黄,再撒上黑胡椒与盐。

    为了让肉质更嫩一些,鱼肉不用煎至全熟,大约煎五分钟左右便可以使鱼肉成熟了。

    等出锅之后,冷却一段时间,切片,叉起一片放进嘴里,外面香酥,里面鲜嫩多汁,吃得翠花连连点头。

    当晚,子时,黑娃悄悄溜进了空间,也就今天他才分得了一个单间房,迫不及待的和媳妇约会去。

    空间大厨房里,高压锅里正炖着羊排,平底锅里,不断的煎着鲔鱼,米饭也煮了一大锅。

    闻香而来的黑娃,眼睛一亮,从翠花身后搂住了她的腰身:

    “啊,媳妇儿,你男人回来啦!”

    “可惜你这见不得光啊,啧啧!”

    “婆娘,你给我扎刀子!”

    “赶紧坐好,羊排可以吃了!”

    “嘿嘿,馋死我了,吃野猪肉和海鲜都要吃吐了!野猪肉可真是骚味得很,我还是只有吃家猪觉得香。”

    “除了野猪就没其他猎物了吗?”

    “多着呢,土著们喜欢吃鸟肉,各种鸟,得有几百种,大的能剥十多斤肉出来,不好抓就是了!”

    两人边吃边交换信息,当听到高怀瑜家真的生了闺女,黑娃也乐了。

    “这个高总兵,强迫和我交换了信物,要给他家闺女定娃娃亲,媳妇儿,我真的是被逼迫的,我真打不过他!”

    边说边看翠花的脸色,他知道他媳妇反感娃娃亲。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也不知道是谁带坏了谁,翠花也忍不住吐槽:“他家夫人,从怀孕开始就缠着我了,也真是服了这两口子了,这么大点孩子,能看出来啥?也不怕咱家儿子长大后,长歪长残了!”

    “咱家基因在这呢,几个儿子长得都像你,能丑到哪里去!再说了,咱家家风多好,不纳妾这一条,就能秒杀一众!”

    “话说,他们家到底相中咱家哪个儿子了啊?”翠花上回也没见到向夫人吐口,还以为她要观察双胞胎兄弟,等他们长大些再定具体人选呢。

    “还能有谁,小五呗!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他的心思,他就是眼馋咱们家遗传的大力气基因,都要馋哭了!”黑娃见到媳妇儿没抵触这门亲事,终于放下心来,还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好吧,不愧是武将家,眼光就是不同,这大力气做武将才是老天爷赏饭吃!一力降十会,小五以后肯定比我力气还大!”

    丝毫没有考虑是否坑了儿子的两人,吃好了,喝美了,还滚了一场持久的床单。

    看着可怜的避孕套存货,黑娃用一次,肉痛一次:

    “我这回来之时,一定要把这橡胶树给找到!我可还能再用三十年呢!”

    翠花气笑了:“你可真能看得起自己,六十岁的老头了,还想东想西!”

    这给黑娃刺激的,翻身,眼神很危险:“你信不信,你男人八十岁也能让你下不来床!”

    “哈哈哈,你”为了证明自己一直能力都挺强,这晚翠花就没能睡个好觉,有些强真不能逞!

第一百八十八章 花椒的妙用

    去年冬季被冻死的蝗虫卵,北方效果甚佳,南方,这一年以来,家家户户最少的都养了二十多只鸡鸭,早早就给放到了田地里。

    人工孵化和地龙养殖,让百姓尝到了甜头,虽然蛋一多起来就卖不上价,但是每日家里人,都能吃上两个蛋,这搁以前不敢想啊。

    一个月还能杀上一只没用的公鸡解解馋,衙门时不时还给发一些草药,让给鸡鸭熬了灌下去。

    鸡瘟预防,衙门每月都要派人下乡宣传,鸡屎鸭屎得天天打扫,这些用来肥田,庄稼长得那叫一个好。

    他们能对这季秋收抱期望了,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廉租房附近的盐碱高粱地,今年的长势很好,涂司农推广完完双季稻后,对这片高粱地来了兴趣。

    原来,所谓的不毛之地,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这高粱长得很壮实啊,北方的不毛之地还不少呢,琢磨琢磨,可用!

    夏洪棣听了涂司农的汇报,手指敲着桌面:

    “这片地,忠勤伯有做了详细的记录,爱卿,你今后,重点跟这片高粱地。看看到了秋天,收获如何,再统计一下,像这样的不毛之地能填出多少亩地来!”

    “臣领旨!”

    其实大夏倒不是真缺地,人口面积与土地面积还是成正比的,奈何大多的良田不在百姓手里,除了提高亩产,鼓励垦荒,增大土地面积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忠勤伯啊,忠勤伯,你可真是我的贵人!”出了宫的涂司农,真觉得,忠勤伯指点的路,就是他的升官之路。

    “啊且!”被念叨的忠勤伯,这会带着人正在查看被重新修好的一号海船。

    “总兵大人,伯爷,尚书大人,我们这次用岛上的这种木头造的船梁,不但结实,也不笨重,可比之前的材料还强!”大匠师这些时日连轴转,这么多人等着用船呢,他们都没睡过几个好觉。

    “照你们这个速度,我们的船队,还有多久才能启航!”

    “快则一个月,至多两月!”

    “嗯,辛苦你们了,咱们耽搁不起啊,你们加油!今晚给你们煮腊肉!”

    “好嘞,谢谢伯爷了!松花蛋还能给一些吗?”

    “给!给!给!”

    这么多人,黑娃的那点腊肉存货,已经被消灭得七七八八了,松花蛋也为数不多了,火腿黑娃死活没松口,这火腿塔耐放啊,放几年都不会坏。

    士兵们除了伐木,一大半的人,都为了食物忙活,光虾仁都晒了几吨。

    大芋头,除了打算带回大夏留种的,煮熟后剥皮,切成大块,晒干,两个太阳日就能收起来。

    这样的食物方便保存,吃之前用水泡一下,就能用来各种炖煮。

    黑娃有了媳妇晚上的投喂加餐,日子过得相当惬意。袁文杰他们八位少年,与土著们的日常对话已经有模有样了。

    几个月时间相处,他们总算明白了为嘛受到土著们的如此厚待,天神的使者!这个他们真不敢当啊,尤其是释迦摩尼佛祖的来历,他们能同土著们解释得明白?

    “使者,使者,救命啊!”天才刚亮,营地里的众人就被土著们的大声嚎叫给惊动了。

    秦柯是习武之人,起得最早,看到有他熟悉的土著少年,赶紧跑去瞧热闹。

    十多个土著男人背着三个光溜溜,看着有七八岁的男孩子到了这儿,这三个男孩子无一不是抱着肚子疼得哇哇大叫。

    “他们肚子痛,巫师的神药吃了还痛,求天神救救孩子们。”十几个土著跪在营地里,头和手贴着地面。

    看到忠勤伯和高总兵都被惊动了,秦柯赶紧帮忙翻译,还机灵的让哥哥们跑去找上官太医。

    “抬进去,抬进去,地上多凉啊,把这几个娃交给上官太医他们。”黑娃马上做了安排,有太医在,总不能见死不救。

    秦柯赶忙把土著们叫了起来,不停的安抚这些人,“交给我们太医,他很厉害的!”

    厉害的上官太医刚起床,就被迫营业了,他仔细的查看了三个小子的情况,尤其看了他们鼓鼓的肚子,号脉的时候眉头紧皱。

    前后整整号了一刻钟,还一个人沉思着。

    “上官太医,这些孩子到底什么毛病啊?”秦柯就是那沉不住气的,况且土著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呢,他得帮忙做桥梁的。

    “嗯,《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瘕及胶墙,……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墙也。”

    “啊,他们肚子里有虫?”秦柯听得起皮疙瘩都起了,难以想象,这些小孩儿鼓鼓囊囊的肚子里,居然都是虫!他感觉自己的早食应该不用吃了,太恶心了。

    “上官太医,那这个虫怎么治呢?”秦柯觉得宫里出来的太医,应该不至于治不好这毛病,没人任何心理负担的问道。

    “简单,取花椒半两,将花椒研为细末备用。取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花椒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小儿一般服药后半刻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并排出虫。”

    上官太医回得很细致,让人赶紧去取花椒,蜀地出来的忠勤伯带这味调味料多得很。前后就用了两刻钟,哇哇大叫的三个土著娃儿就喝上了花椒大米粥。

    真如上官太医所说,喝了不到半刻钟,光溜溜的家伙们就再不嚎叫了,还笑嘻嘻的和他们家人说,这个汤好好喝。

    土著们眼睛里充满了感激,果然是天神派来的使者啊,才一碗药下去,就肚子不痛了,又是对着上官太医下跪。

    等到三个小家伙拉出了一堆的蛔虫出来,但凡看过的人,没有一个吃得下早食的,秦柯不但吃不下,还吐了一场,直接吐得胆汁都出来了。

    “哈哈哈哈哈哈.四哥,你帮忙翻译就算了,谁让你去看屎的,你这不是自作自受嘛,哈哈哈.”袁文武笑得都打嗝儿了,看着有气无力的秦柯,又是一场爆笑。

    天神使者的神药传说,马上传遍了整个海岛,肚里有蛔虫的他们的孩子里,十个就有八个着。尤其是那三个娃儿的爹们,给大伙讲述他们儿子拉出来的虫子有多长,还是活的,如何如何。

    上官太医被土著们,推到了和忠勤伯这个首领天神使者一个地位,酋长让他的一百人捕鸟队,在三日内又捉到了一千多只鸟,连夜缝制了鸟羽披风献给了上官太医。

    花椒大米粥,营地里每日煮上一大锅,让肚子经常痛的娃儿都来喝吧!还别说,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高怀瑜趁着他们这行人,在岛上的声誉达到巅峰之时,把这群海岛也算是翻了一个底朝天。

    金矿是真没有的,别的部落比这个岛还穷,唯一的收获就是绿宝石了,还不能确定其市场价格,大伙儿心里也没个底。

    不过,匠师们在伐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一个大岛上,居然长了很多的檀香木,最小的都有碗口大,郁郁葱葱的。

    “伯爷,咱们总不能把这些檀香木整颗的带走吧?做成香料倒是省事,可咱也不会啊!”高怀瑜感觉有宝无法带走,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

    黑娃也不会做檀香啊,他们把大船匠找来,问他有何建议,这个大船匠挠着脑袋:

    “这些木料做家具最好了,味芳香外,还可防蚁,不过咱们也不会精细的家具做法,倒不如做成大箱子吧。回大夏后,还能把箱子的木料拆出来做家具用。”

    三巨头觉得也只能如此了,打算做它几百口大箱子,以后换来的宝贝都给放这些大箱里去。

    同样的手法,砍伐出来的檀香木被剥皮熏干成木料后,做成了粗苯的大箱子,箱子大到需要两人才能抬起来,成人能蹲进去俩。

    匠师们看着这些珍贵的木料,被如此简单粗暴的对待,心疼得不要不要的,可他们时间太紧迫,等不到这些木料自然风干啊。

    因为做箱子又耽搁了一个月,他们要再不走,估计土著们都要哭了,芋头都给快给他们挖空了,他们打渔也得去更远的地方。

    “终于离开了!”

    “啊,爹,我都舍不得了,这群土著其实挺憨厚的,好好骗哦!”

    “也就是遇到咱们大夏人,要是遇到其他野心家,他们可就惨了!”

    “回去吧,回去吧!”

    酋长穿着他的羽毛披风,不停的给他们挥手,天神使者就要回到天神身边去了,他们可真是好人啊!天神庇佑我们!

    上了船的众人欢呼着,三个多月时间,若不是这个龙卷风,指不定他们都能返航了,耽搁了这么久,他们还没到目的地呢。

    再次启航,顺风顺水,二十来天,观察船就送来了好消息。

    “伯爷,尚书大人,前面有陆地,而且很大很大,咱们是不是到达啦!”

    “啊,啊,我们到啦!我们到啦!”

    黑娃也很激动,心潮澎湃:南美洲!俺老黑来啦!

第一百八十九章 印加帝国

    “今年的蚕豆和辣椒长得不错啊,小麦也好!”翠花忙里偷闲,来了趟大梨村,看爹娘,看庄稼,没了蝗虫的祸害,她们今年的豆瓣酱能做更多。

    李管家笑容满面:“今年是个丰收年!”

    张氏上半年都在孵小鸡鸭,天气热起来后才停了下来,两个孙女也被她们娘带进城了,只留下胡三牛家的小薇陪她了。

    “忙惯了,这一闲下来还挺不习惯的!”张氏见到闺女很高兴,留她在家吃饭。

    “我爹最近都在忙啥呢?”

    “养鱼呢,这地龙,鱼也爱吃,你爹嫌弃鸡鸭拉屎太臭,不让我养,那地龙池也不好闲着,就养了喂鱼!”

    “这个主意不错,我爹还挺有想法的。”

    胡老爹真是人才,以前拿地龙钓鱼,现在拿地龙喂鱼,估计是看到了鸡鸭吃地龙长得快,鱼也不想放过。

    “你二嫂教书教得行不行?”闺女举贤不避亲,可是也怕亲者能力不足呢。

    “行得很,娘,咱家真是娶到宝了,我二嫂的簪花小楷写得那叫一个好,侄女们但凡能学她三成,都赚到了!”

    “你二哥现在乐得就跟二傻子似的,我都没眼看,真是,老天保佑啊,娶到了好媳妇,说话做事都很大气,我对你二哥也算是放心了。”

    “娘,您可是有大福气的,这才哪儿到哪儿呀,等小山小川他们起来后,您可就是老封君啦!”

    “那我可得多活几年,要能看见小六他们娶妻生子就更好了!”

    “嘿嘿,娘,我同你讲,你家小五外孙已经有小媳妇儿了.”

    在娘家吃过晌午饭,给李大娘交代了做豆瓣酱的一切事宜,又去看了袁大妹和丁乐乐,翠花就回了城里。

    老袁头和马氏还住在大梨村袁府,现在拼图还有几十个木匠在做,新出拼图的图纸全靠蔡瀚文几人。

    皇宫里,三位伴读这会有点闷闷不乐,高千里几人在看最近几月的账本。

    “这几个月,咱们的拼图卖得一般啊!”

    蔡瀚文心有戚戚:“到处都是模仿的,用袁文武的话来说,就是盗版,大家一窝蜂的做这些,咱们不降价都卖不动了!”

    “你们几个,可别钻进钱眼里了,袁家兄弟可是有国子监夫子一同出海的,可别人家回来,耍也耍了,学得还比你们强,那孤可就要看你们笑话了!”

    “殿下,别人不好说,秦柯这小子,绝对已经耍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这也是冤枉了人家秦柯,秦柯他们船上被严夫子抓得很紧,到了地方后,就被忠勤伯坑去学印加语了。耍是没得耍的,还学无止境。

    黑娃从上回海岛土著哪儿学到了经验,学语言,还得年轻人啊。

    八个少年里面,秦柯与袁文武这俩小子的脸皮最厚,学这些鸟语一点不好意思都没有,再奇怪的发音人家都敢模仿。

    两人相互洗脑:反正大夏的这群人,都听不懂他们在说啥,哪怕就是说错了,又能有什么损失?

    那些头上戴着鹰羽冠,住在石头房子里的当地人,在他们登陆的时候,拿起了长矛和弓箭,差点一上来就把他们射成刺猬。

    “他们和我们长得很像啊,黑头发,黄皮肤。”秦柯眼睛最厉。

    “那你们俩去,让他们看在咱们的同类的份上,好好说话!”

    黑娃就派了秦柯和袁文武去打头阵,他们脸都要笑烂了,手都挥不动了,才让人家放下长矛。

    和海岛光屁股的土著比起来,这里好歹是个国家,社会体制完善多了,顶多是物质条件不算好而已。

    国家与国家之间才能对话,黄尚书马上先向当地的总督递交了国书,虽然他们应该看不懂,但是这等阵仗还有玉玺盖章,对方应该还是能明白的。

    海边的城市必然不会是他们的首都,忠勤伯让所有人都在海船上呆着,两国没有建交前,他们的水军不能上岸,要让对方以为他们是来打仗的就不好了。

    他们踏上了这个叫印加帝国的国度,和当地人才接触了三天,消息就传到印加帝国的国王那里了。

    高怀瑜对他们传递消息的驿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码头到首都曼城,骑马至少需要五天以上。

    三日后,以黄尚书、忠勤伯和高总兵为代表的大夏二十人代表团,被国王传召了。

    等他们出发的时候就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印加帝国拥有一个,能把信息快速传递到全国各地的信使系统。

    信使们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和吉氆一站一站的传递,直至目的地。

    据说这些信使每人每天要在各种地形的驿道上跑240公里,比马还能跑。

    他们在感叹印加信使厉害的同时,总督和平民也对他们骑行的马匹非常好奇。

    一路走,代表团一路被看到的景象刷新了认知,该国到处是高山河谷。

    他们看到了建在山坡上的,大量层层叠加的梯田。经过他们的现场围观,和小翻译的只言片语,他们了解到了印加人,建造梯田的做法如下:

    在山脚下先用石块垒起三道墙,正面一道,两边各一道,墙体略向内倾,以增强承受力。

    然后向墙里填土,直到与墙取平。第一层梯田建好后,再建地块较小的第二、第三层,层层往上,直至山顶。

    底层面积最大,有的可达上百亩,到上面最小的只能种两三行庄稼,充分利用了每一寸的土地。

    与之相配套,凿石修渠,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水渠和地下管道,引山顶上不断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

    在峡谷间架设引水槽渠,有的槽渠长达上千米。这样大规模的梯田工程,没有统一的组织动员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么庞大的工程,他们目之所及,看到的这些人的农耕工具居然是铜器和木棒!

    五日后,终于抵达了印加帝国的首都——曼城。

    与其说是都城,不如说这是一个用巨石建筑起来的城堡群,建筑物所用到的石块,重达数吨乃至上百吨。石块之间甚至都不施灰浆,随形就势,咬合紧密到连刀片也不能插入。

    整个城堡群建于一座海拔估摸有五六百米高的山上,也是曼城的主要防御工程。

    这个建筑群上下三道围墙,每道墙高18米,外道墙长达数千米。从城堡顶部俯瞰全城,气势雄伟。

    城堡的墙内为城区,有广场、宫殿、庙宇、住宅、仓库,各种建筑不下200处,皆随地形而建,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总督看出来他们的震惊,很为客人们没见过这等世面而自豪,故意缓下了前行的脚步,方便他们打量。

    走了半个时辰,才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印加帝国国王所在的宫殿。

    年近五旬的阿塔华巴国王,身着无袖齐膝短袍,坐在他的黄金王座上,头上戴用黄金和祖母绿打造的王冠。

    王冠的底座采用黄金制作,镂刻着枝叶、花藤、贝壳等复杂精细的图案。

    黑娃不好细数,估摸整座王冠镶嵌的祖母绿应该有好几十颗。

    他们现在所处的大殿,就是整个皇宫的主殿,阿塔华巴国王上朝议事的地方。

    主殿整整一面墙壁上,雕铸了一个巨大的金盘,金盘上面是一张拟人化的脸形,应该就是他们供奉的太阳神了。

    短短时日内,黄尚书他们就了解到了,印加帝国的全国最广泛的宗教信仰是太阳神。而国王被说成是神的直接化身,把王权神圣化了。

    三巨头里,黑娃最淡定,黄尚书最紧张,高怀瑜最震惊:住石头房子的国家,居然有这么多的黄金做墙壁,这个国王很富裕嘛,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此行收获不浅呢?

    第一次见面,夏尚书按照他们几人事先的商议,给阿塔华巴国王送上了:苍鹰、骏马的宫廷刺绣屏风图两幅,粉彩瓷两套、青花瓷两套、上等的丝绸十匹、茶叶二十斤。

    八个小翻译还不能派上用场,头回见面也只能奉上厚礼和笑脸了。

    说来说去,最大的弊端还是语言不通,黄尚书会的鞑靼语来这里,半点用处也没有。理藩院的其他两个官员,会的也是些少数名族的语言,他们年纪大了,记忆力也不行。

    最先学会,能和印加帝国人勉强沟通的,还是赵雷霆和袁文杰他们几个,哪怕没有学习天赋的,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也比他们这些大人强。

    船商们倒是更灵活,可两国的邦交还未正式确立,也没把他们这群人带下船来。

    阿塔华巴国王已经从最先接触他们的总督那儿,对大夏朝来使有了初步的了解。乘坐几百艘大海船而来,所带的兵器,看着比他们的青铜器锋利。

    还算是懂规矩,没有到了帝国就到处乱蹿,前来拜见他还奉上了厚礼,他表示这些人可以观察观察,再接触看看。

    “太阳神能帮我们鉴别,是敌还是友,让他们等着吧。”阿塔华巴国王在他们离开前吩咐总督。

    这么一等,就让黑娃他们一行人在曼城等了十日。除了给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他们出了住所还会有人跟着,不管是监视也好,保护也罢,反正他们都离不开这些人的视线范围。

第一百九十章 马铃薯

    可怜的他们,就是出门瞎逛都没啥好去处,印加人没有市场,没有商店、没有货币,不需要购买任何东西。

    他们所有货物的生产,储存和分配完全由印加帝国的国王,以及他代表的皇权势力控制。

    印加平民的税收也是用实物支付,通常是农作物、陶器、贵重金属、染料、纺织品等。

    每一个地方每年向国有仓库提交税收,再从国有仓库获得食物、工具和服装的分配。

    作为回报,印加平民可以依靠,国家配给的充足粮食免受饥饿,并在患病时和年老以后得到国家的供给。

    这种集体配给制度让黑娃想到了后世的某国,衣食住都是国家发,教育和医疗也免费。

    曼城也就这么大一点,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五日,他们已经把这个城市的犄角旮旯都转遍了。不但黄尚书坐不住了,高怀瑜也无聊得不行。

    “伯爷,你说这阿塔华巴国王,对咱们送的那些礼物是不是不喜欢呐?半点反应也没有啊!”

    黄尚书焦虑啊,作为理藩院尚书,一日没有交换两国国书,就不算作是成功建交了,他的工作也就算不上完成。

    “尚书大人,您别急啊,现在咱们交流都困难,就是阿塔华巴国王想和咱们对话也对不了啊,抓紧时间让小伙子们把语言学会了才行!”

    黑娃觉得都到南美洲了,他最重要的目的地,还急躁个啥?

    高怀瑜虽然不耐烦,但是很识时务:“咱们就二十人,就曼城里能看到的士兵都数千,别小看人家的木棒和杜米刀,双拳难敌四手!”

    “嗯,伯爷和高总兵说的在理,不能随意起争执。看着这个印加帝国的人,倒是不难打交道。话说,其他的都还好,就是这里人吃的糊糊,老夫实在吃不惯哟!”

    黄尚书哪里想得到,黑娃从第一餐吃到这糊糊,都快吃得泪流满面了:马铃薯啊,马铃薯,我终于找到你了。

    黑娃忍下彭拜的思绪,费尽心思,想找的话头,就这么被黄尚书给送到了眼前,他用神秘的语气对黄尚书说道:

    “您老别想着习惯不习惯的问题,得想想,这些糊糊咱以前,可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吃过了。我猜测,这肯定是本地才有的特色,能做糊糊的,肯定是粮食作物。

    这玩意好不好种,产量高不高,才是关键!金银珠宝说白了,没粮的时候,能值几个钱?这能当粮食吃的,咱都得带回大夏去啊!”

    高怀瑜越听觉得越有道理,听到最后还坐直了身体,目光灼灼的看着黑娃。

    黄尚书愣愣的,他以为,他这大半年也算了解一些忠勤伯,可没想到,忠勤伯居然比他想的还要有远见。

    “这,这,咱们大夏也能种?这里离咱们大夏,何止十万八千里远啊!”没有种地经验的黄尚书,也犯了难。

    “咱们大夏土地那么宽广,总能找到适合种这些粮食的地儿,多种一种粮食,多一份保障,这蝗虫,可给咱们造怕了!”

    “伯爷,我替大夏的百姓谢谢您,咱们几人,要么想着交换国书的事儿,要么想着这赚金银的事儿。老夫觉得,您说的这个,比咱们思虑的都强!”

    “这也就是我这饿过肚子的,每到一地儿,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吃食了!”

    “伯爷,我高怀瑜服气的人不多,你算头几位。尚书大人,咱们以后听伯爷指挥,不管伯爷觉得啥有用,咱们带走就是了!”

    其实真怪不得黄尚书他们嫌弃这些,煮得稀烂的马铃薯糊糊。

    印加人喜欢把新鲜的马铃薯切块后,在陶锅里用水煮得稀烂,最好是成糊糊状。有些连盐都不放,没油没盐,对刚吃到这个食物的人来说,真算不得好吃。

    陶砂锅是他们煮糊糊的主要器具,陶器在印加帝国的烧制工艺非常成熟。

    他们二十人现在住的住所,应该是在皇宫的势力范围,有些类似大夏的驿馆了,一日两餐都是有驿馆的厨子提供的。

    印加人每天吃两顿正餐,一顿在清晨,另一顿在傍晚,都是在没有桌子的地上坐着吃的。

    对于普通平民,他们的饮食主要是素食,马铃薯等根茎类食物就是他们两餐的生活所需。

    肉食里的羊驼、鸭子、豚鼠以及鹿等野味都非常珍贵,只有招待贵客才能吃上。而大夏来的这群人,显然被认为是贵客一列。

    驿馆的厨子,喜欢把待客的这些肉,用香料腌制后,放进石块堆砌并烧热的土灶里,用草和土包覆土灶保温,用余温把肉闷烤至熟。

    黑娃也不喜欢马铃薯只用糊糊的方式食用,他让驿馆的厨子在烤肉的时候,把洗干净后的马铃薯带皮整个丢进去,他们要烤着吃。

    烤熟的马铃薯无论是直接剥皮吃,还是蘸盐吃,都有它本身绵密的口感和香味。大伙儿吃着吃着就习惯了,竟然觉得这马铃薯的味道还不错。

    在忠勤伯的洗脑下,大伙儿看着这拳头大的马铃薯,想象着带回去,一亩能长出多少斤来。

    袁文杰他们身上的翻译担子更重了,每天都抓着驿馆里的人疯狂的对话。

    不久后,他们还见到了印加帝国的另一种主食,玉米!

    区别于马铃薯糊糊,他们的惯常做法是:在玉米颗粒里加水,拿到石磨上去辗,辗成微黄的玉米浆。

    把玉米浆用大树叶子包起来,放到小火上去烤,直到烤得香味四溢,再剥开树叶,便是金灿灿的玉米饼了。

    玉米不但能做成饼,磨成粉后也能煮成糊糊,比马铃薯的糊糊好吃。

    这种有些甜味的食物,让大夏朝所有人都喜欢,他们现在被忠勤伯打开了思路,吃到好吃的就想往大夏带回去。

    于是他们这二十人不再在城里晃悠了,天天往人家艾柳(村庄)跑。

    帝国艾柳的土地分为三种形式:一、“印加田”,收获归印加国王所有;二、“太阳田”,收获归祭司所有;三、“公社田”,收获归村成员所有。

    他们这来的也正是好时候,秋季,印加人丰收的季节。

    马铃薯当地人被称为“丰收之神”,是一种被视为有灵性的食材,印加人对它的喜爱超越了甘薯、木薯等其它根茎类粮食。

    丰收的粮食和其他货物,很快就被储存到仓库中了。

    这些仓库在帝国各地建有数千个,排列整齐,建在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大庄园和路边。

    帝国的官员使用“曲布”,一种用绳索和绳结组成的记录装置,仔细记录他们的库存。

    仓库是单间的石头建筑,有圆形的,也有长方形的,建造方式非常统一。

    而且他们还懂得,利用山顶的凉爽微风,来最大限度地延长易腐货物的储存时间。

    还有排水渠、碎石地板和屋顶都有通风设施,以使内部尽可能地保持凉爽和干燥。

    马铃薯和玉米是帝国仓库中,占比重最大的储存食品。普通货物可以存放两年,冻干食品甚至可以存放四年甚至更久。

    新鲜马铃薯含水分足,很难长久存储,印加人为此做出了浓缩冻干马铃薯。

    他们利用昼夜温差,反复踩踏马铃薯,析出大量水分,改变其质地,它们能在仓库中存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冻干马铃薯煮熟后,绵密紧致,牙感丰富,还有谷物清香和微酸。

    印加官员不但不阻止,大夏使团参观帝国仓库,还很是自豪的给他们展示,印加人仓库的富足和这些仓库建筑的巧思。

    其实阿塔华巴国王,对黄尚书他们赠送的礼物,不是那么的无动于衷。不过,印加帝国经历过几轮外来入侵者的血洗,对陌生人的戒心很强。

    他们本质上是一个不爱争斗的名族,喜爱农耕。

    对于丝绸这种面料,又轻薄又丝滑,阿塔华巴国王都恨不得,立马做成衣裳穿上身。

    有花纹的瓷器用来吃饭喝水,实在是又好用又好看。这比他们的铜器轻便太多了,彩色的陶器也比不上这种瓷器的美。

    但是,最让阿塔华巴国王喜爱的,还是有着苍鹰和骏马图的宫廷刺绣屏风。

    骏马啊,他可听说不但能拉车,骑上去走得也很快,他们驯化的大羊驼可没有这么大的力气。

    大羊驼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交通工具,似鹿大小,高一米二左右,可驮物一百斤左右。是他们的主要载运工具,其肉可食,毛用于纺织。

    而且这些刺绣手艺,也不是印加帝国的匠人能做出来的。他看了这么多天,越看越喜欢,两座屏风都搬进了他的寝殿,他最心爱的儿子索要了几次他都没舍得给。

    继续观察了这群人半个月,等小子们终于能能磕磕巴巴的,同印加人交流的时候,阿塔华巴国王再次接见了忠勤伯、黄尚书与高总兵几人。

    在几个二把刀翻译下,印加帝国和这个东方来的大夏国,成为了友好邦交国,相互交换了盖有皇帝与阿塔华巴国王印章的国书。

第一百九十一章 首次商贸

    国书交换后,阿塔华巴国王在城堡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大夏来使。

    印加帝国皇室主要成员,祭司、包括王后庶妃等都参加了该宴会。

    黑娃他们之前被阿塔华巴国王的黄金墙壁震撼过,见到印加帝国王室成员后,更被他们的衣着打扮闪瞎了眼。

    贵族们全身上下都佩戴着,用大量金片和宝石制成的饰品,如头饰、耳环、手镯等。

    而且无论男女,都会穿戴项链,这些项链是用黄金与矿石,如:祖母绿、绿松石、方钠石、天河石、石英、紫水晶、琥珀等,制成珠子串联起来。

    大夏人不知道的是,皇室成员们见过阿塔华巴国王的屏风和其他礼物后,对大夏的富裕先入为主了。把自家最贵气的饰品全都披挂到了身上,也不想输了气势。

    “土豪啊,土豪!”袁文武和秦柯嘀咕,大夏贵族和人家印加帝国的贵族比起来,真能称得上简朴了,他们被安排坐在了羊驼毛编制的地毯上。

    宴会一开始,先上来了一轮二十几人的排箫鼓乐合奏表演,排箫在神秘的鼓声中吹响。

    声音似乎从远古而来,自带神秘的净化能量,让人宁静,让人恬淡,就像酣眠在母亲的怀抱。

    与大夏的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是那么明显的不同,一曲完毕,二十人都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还沉醉其中。

    阿塔华巴国王很满意客人们的表现,他们印加人的乐曲一出声就把客人们镇住了。

    接下来就是饮酒吃肉,阿塔华巴国王给贵客们,用上了平底扩口的黄金烧杯。烧杯比他们的拳头还大,杯子一圈还装饰有蛤类海洋生物。

    玉米酒是印加人唯一的酒类饮品,喝起来口感醇香,味道甘甜。

    每个人都喝了整整三大杯玉米酒,除了头一口,其余的玉米酒都被黑娃吞进了空间的黑土地里,他怕这酒后劲大,一伙人都喝个烂醉了。

    袁文杰、袁文武还没喝过酒呢,一杯下去脸红得滴血,秦柯三大杯下去还没事人一样。其余少年们,都有了这等场合的历练,腰杆还挺得笔直。

    喝过酒,吃过肉,从此以后是朋友!阿塔华巴国王给朋友大夏君主,回的礼物也很有印加帝国的特色:

    羊驼造型的两套饮酒的器皿,分别为纯金和纯银打造;

    祖母绿、石榴石、海蓝宝石、金绿宝石等宝石一箱;

    用小羊驼的绒毛纺织的精美织品若干,这些纺织品中不仅编入金质和银质的小珠子、还有五颜六色的羽毛。

    可能是阿塔华巴国王觉得,这些织品能代表印加帝国最高编制手艺了,这是对大夏宫廷刺绣的回应。

    随着两国正式建交,在码头海船上等得望穿秋水的的船商们,也被通知带着他们的商品到了曼城,两国第一次贸易开启了。

    印加帝国是没有职业商人的,他们所有货物都是,由印加帝国的大王子出面交易的,用的是黄金、白银、彩绘陶器、宝石等。

    大夏朝的官方商品,忠勤伯直接拍板交易了三分之二。不管是粉彩器、青花瓷还是宫廷刺绣,都让印加帝国的大王子乐得合不拢嘴。

    双面绣的狸猫团扇、胖娃抱锦鲤荷包、各色鲜花鸟类的屏风,让王后和宠妃们差点没抢得打起来。

    阿塔华巴国王可是有王后和庶妃上百人的,还有王子、公主几十位,真是不够分。

    茶水的滋味也大受好评,印加人平日以一种晒干的树叶为主要饮品。这是他们巫医研究出来的药饮,苦涩的味道好比黄连。

    除了药饮,他们还有一种在劳作后能消除疲劳的饮品,可可。

    可可果实被研磨成粉后冲泡饮用,因为其味道同样苦涩,印加人就在其中加入了辣椒粉,又辣又苦提神去疲劳。

    绿茶和发酵茶的茶汤,回甘很明显,尤其是用这大夏朝的青花瓷茶盏喝茶,贵妇们觉得非常有排面。

    三巨头商议过后,把带来的官方商品大部分换成黄金,少部分换成宝石。

    当忠勤伯提出还想换他们的玉米、马铃薯等食物的时候,帝国大王子直接摆手,表示他们友情赠送。只要他们的船愿意装,想要多少装多少!

    忠勤伯:那我可真是不会客气的哟!

    袁文杰他们八个翻译,赚得盆满钵满,哪场交易都离不得翻译啊,交易双方都要给他们塞重礼的。

    还是年轻人脑子灵活,看着这八个少年,船商们后悔得不行,谁家没几个庶子啊?这要带出来,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船商们与朝廷的官方商品不同,他们以成匹的丝织品、白瓷、茶叶、花椒为主。

    花椒,因为上官太医在海岛上,为土著小孩儿驱虫那个神操作,卖家让秦柯他们这些翻译直接把花椒当成了神药推广。

    帝国大王子半信半疑,这些贵客说的也太玄乎了,小孩肚子疼都是因为有虫子?不过他还是挺愿意配合的,吩咐下去,一刻钟就找了十多个印加平民小孩来试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操作,熟悉的作呕情景再次发生,最后都把印加帝国的首席巫医给惊动了。

    这位巫医拿起胡椒又闻又嚼,亲眼见证喝了花椒汤的小孩儿拉出了蛔虫。帝国大王子在巫医的首肯下,马上表示他们要多多的花椒,有多少要多少。

    除了花椒,其余的商品也都受到了好评,黄金、白银换到船商们手软。比在大夏朝,这些商品的价值长了上百倍还多。

    这个带着花椒来的,就是大夏宗室,他们这整条货船花椒一出手,没有商人人不羡慕嫉妒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他们换到的黄金、白银都能装小半船了!蜀地这个花椒原产地,最好的干花椒也才一百文一斤。

    大夏宗室直到把黄金白银,搬到船上还不可置信。大夏宗室们穷啊,他们比很多勋贵都不如,能让他们拿干股的也是一些三流商家。

    这次带来的干花椒,就是他们占股的商家,在京城暗地里折腾麻辣火锅底料,没有折腾成功,余下来的库存。

    来之前他们也想过海外香料多,有可能他们会卖不掉,哪里知道花椒的药用更好使呢?此趟若能顺利回京,他们这些宗室就要抖起来咯!

    连环画和绚丽的拼图玩具,皇室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们看得津津有味,玩得不亦乐乎。

    袁文杰他们三人商议后,用了库存的一半,换成了印加帝国的各色宝石,主要是黄金和白银占位置,没有宝石方便携带。

    商品换来的宝石,和做翻译赚来的黄金和宝石,全都交给了他们爹帮忙保存。看得空间里的翠花流口水,没有女人能拒绝这些宝石啊!

    印加人没有纸张,他们的文化传承靠记忆口口相传和在绳上打结记事,连环画带给小王子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读物。

    “纸?大夏文字?”阿塔华巴国王抚摸着连环画的封面,召集帝国最聪明的祭司。一起拿着连环画,研究了好些天也没有研究出,这些纸张是用何物做成的。

    更别提纸张上的印刷工艺了,这些人是如何做到画册图案的一模一样的呢?

    能做到国王的没有一个是傻子,阿塔华巴国王马上意识到,这个来自大夏的纸张,能给印加帝国带来传承的飞越。和祭司商量了半天,才让大王子找到了大夏来使。

    “想买更多的纸?还想学造纸术?”听到秦柯的翻译,黄尚书等人没想到,少年们的小本生意还给他们带来了大商机。

    读书人,尤其是读到他们这份上的,有几个没有亲自制作,文房四宝的闲情逸致的?

    这一群人里面,家境贫寒的严夫子,年少读书时,家里的毛笔和纸张都是自个儿做的,技术好得很。严夫子懵了,他居然还能用以前为省钱,不得已学会的技术在海外赚到金子?!

    “同意,造纸术现在不会的国家估计也就是印加帝国了,这等不涉及到兵器制作的,咱们大胆的换!”

    “我也没意见,这玩意儿不影响啥。”三巨头全票通过。

    大王子乐了,居然如此顺遂的就换到这等高级文明技术,他看秦柯和袁文武这俩翻译的目光非常的和煦。

    在父王跟前,他也算是立下功劳一件了,走之前给俩翻译一人送了一个鸽子蛋大的祖母绿宝石。

    “严夫子哟,人家印加帝国是土豪国啊,随手打赏的就是这么大颗的宝石。这玩意儿随便在大夏能卖几万两哟,你要把这些人教会了,啧啧!”

    黄尚书激动的拉着严夫子,不理说酸话的高怀瑜,两人兴致勃勃的讨论着做纸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造纸的工艺算不上特别复杂,大夏的造纸作坊成百上千,不外乎就是将造纸的原材料,如:麻类、藤类、竹类、树皮类,经过:浸沤切碎-灰水浸泡-舂捣-洗涤-打槽-抄纸-晒纸-揭纸八道工序完成。

    印加帝国能找到哪些原材料,他们就需要亲自上山寻找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圣药

    客人们要进大山寻找做纸的材料,阿塔华巴国王知道后,让大王子亲自带队陪同。

    除了船商们不想去吃这个苦,二十人代表还有上官太医都跟上了。

    对医者而言,哪里是福地?那绝对是药材多的地方啊!能这么轻易被高怀瑜说服跟着出海,最核心的一个吸引点就是,上官太医想多收集药材。

    他进曼城的时日不如忠勤伯他们长,但是也同印加帝国的巫医,在花椒交易的时候打过交道。

    接触到巫医所用的药材和医术水平后,上官太医都被震惊了,这名巫医熟知的草药高达五百种之多。

    印加人最常用的药材是奎宁(金鸡纳霜,这是一种治疗疟疾很有疗效的药材)、吐根、番木鳖(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颠茄(治疗肾绞痛、胆绞痛等病症)、洋地黄(减轻心慌和胸闷的症状)等药品。

    其中最让巫医自豪的是他们的“圣药”--古柯,印加人不但喜欢咀嚼古柯叶用来御寒、治病。它能减轻胃痉挛、风湿、头痛等不适症状。还能在手术的时候用来做麻醉剂。

    由于古柯的叶子偏苦,他们常常把古柯叶和石灰、植物灰或者是贝壳灰混合在一起咀嚼。尤其是在登山的时候,经常采用这种摄入方式,用于消除或减轻高山反应的症状。

    巫医每提到一个,大夏没有的药材以及它的功效,上官太医就兴奋一次,抓着人家巫医问个不停。把几个翻译都累瘫了,这些药名实在太长,他们只能是翻译个大概了。

    除了药材品类丰富,巫医的医术水平,也让上官太医这个外伤大夫瞠目。

    帝国厉害的巫医能用一种锋利的“T”形青铜刀,在人的头颅上开刀。

    他们能避开那些过多出血的颅骨区域,穿过硬膜(覆盖大脑外侧的一层厚厚的结缔组织),在人的头骨上去掉一部分,来缓解头颅因断裂产生的压力。

    据首席巫医说这开颅术,他一年至少要做上十例,且术后存活率达到七成甚至更高!而手术过程中,巫医对圣药古柯的剂量使用,也拿捏得恰如其分。

    这可是开颅手术啊,上官太医也就在传闻中听说过而已,大夏朝可从无此法。

    上官太医把花椒的药用,给巫医说了很多种,巫医一高兴,送了他一套“T”形青铜刀,上官太医当宝贝一样收了起来。

    开颅术可遇不可求,但是能亲自上山去采集,这些传闻中的神奇药材,上官太医比谁都积极,大袋子准备了不少,让十个医官跟着去挖药。

    大王子和他的随从带着大夏贵客们一边爬山,一边点燃一种草叶,眯着眼享受其散发出来的芳香。

    让他们如此享受的东西,外形看起来有些像孩子们放的鞭炮:由一张较大的干树叶,裹着一些较小的干草叶组成,印加人称呼这些“鞭炮”为“达巴科”。

    他们用木炭点燃其中一头,然后用嘴反复吮吸另外一头。在吞云吐雾地同时,身体慢慢放松了,疲惫感逐渐消失,心灵也彻底沉醉在其中。

    看印加人如此享受的模样,大夏人除了黑娃没人不好奇呀,有这么好吸么?

    大王子热情得很,一人给他们点了一卷,示意他们一同享受。黑娃满让袁文武给几个少年喊话:“未满十八岁的,不能吸,你们这年纪还不需要提神!”

    成年人里也就高怀瑜吸吮了几口,表示上头,有放松的愉悦感,其他都被呛得咳嗽个不停,惹得大王子他们哈哈大笑。

    刚进入热带大森林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可树。该树属于常绿乔木,终年开花结果,花量极大。数千朵花中,差不多有40多个椭圆形的果实,能够成熟。

    已经饮用过可可饮品的大夏人,没人愿意喝这玩意,只有忠勤伯不嫌弃,他对大王子表示他想要很多的可可果。

    黑娃:可可啊,他媳妇儿会做巧克力呢!

    陪严夫子他们找树皮,上官太医找药材,不是黑娃亲自前来的目的。对他来说,除了南美洲的各种粮食作物,能让他兴奋的还有一种,被印加人称之为“会流泪的树”。

    热带森林里,各种虫子叮咬厉害,聪明的印加人从这种树的切口上,收集白色的树汁。然后把白色树汁涂抹在身上,这种树脂就会形成一道薄膜,他们甚至还能用这些树汁,给当地的小孩做成橡胶球,用来游戏。

    天然橡胶树啊,做避孕套的原材料,黑娃心心念念这么久,终于找到了。

    关于忠勤伯总能发现,他们不认识的新物种,黄尚书和高怀瑜表示服气。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这些到底有什么用,但只要忠勤伯说有用的,他们搬回大夏就是!

    于是,采药的忙着采药,找树皮的找树皮,黑娃让跟着他的兄弟们,帮忙收集橡胶树的种子。

    几日工夫,黑娃就偷渡了几百斤的橡胶树汁,和几十棵两到三年的橡胶树进了空间。

    为了他后半辈子的性福啊!这多亏了空间的保鲜功能了,这些才能擎等着他回大夏再研究。

    没有找到竹子,严夫子和黄尚书选了十多种灌木的树皮,打算多试验看看什么树皮最好用。

    从造纸的原料收集,到后面所有造纸的工艺过程,大王子都亲自蹲守,带来的工匠们学得也非常认真。

    充足的时间让上官太医他们采摘药材都采疯了,只要有种子的,他们都收集了起来,种得活种不活都要带回去种种再说。

    上官太医数次感叹,要是印加人早些把纸张做出来,把他们的药材记录成书,或者医术能被记载在册,他们这些外来学习者就轻松多了。

    忠勤伯顾不上药材,他向大王子的索要的,粮食和蔬菜水果种类和数量不少。

    粮食如:玉米、马铃薯、甘薯、木薯;

    蔬菜有:菜豆(有八种不同的豆)、番茄、辣椒(品种有五种之多)、南瓜、洋葱、西葫芦等;

    水果类:草莓、鳄梨、星星果(蓝莓)、菊薯(雪莲果);

    其他顺带:花生、葵花籽、可可、大羊驼和小羊驼的驼崽各一对。

    草泥马这种动物,戳中了黑娃的童心,空间在手,他真不怕养不活的。

    玉米、马铃薯、甘薯既是他们用来补充的主食,也是重点想带回去的粮食。

    大王子也真没小气,大夏朋友的要求都一一满足,给他们装了整整五船。

    看到大王子垂涎三尺他们的马,三巨头商议后,主动送了阿塔华巴国王两对青壮的马匹。

    没有被煽过的公马还能繁衍下一代呢,送佛送到西,马车他们也给准备了两架。

    这个礼物让阿塔华巴国王高兴得不行,这点粮食就换到了如此贵重的回报,大夏的朋友真是太客气了!

    黑娃闲下来后,稍微研究了几日,打算给自家媳妇儿带点土特产。

    深红色或棕色为主,几何纹图案的陶器,他挑着精致有趣的换了一些,好歹能代表印加帝国的文化特色了。

    陶制的排箫和用小羊驼染色编制出来的毛毯,他媳妇儿肯定也喜欢,零零碎碎的这些,也换了两箱。

    等严夫子和黄尚书将纸张造出来,已经是二十日以后了。这段时间里,光上官太医采摘回来的药材,都装了整整一艘货船,药材种子也装了小半船。

    洁白如玉的纸张,阿塔华巴国王和祭司,还有贵族成员们看了都连连点头,他们的工匠也表明完全学会了这个技术。

    没有文字记载的印加帝国,被大夏这只船队改写了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留了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阿塔华巴国王为这笔记录,支付了整整两千斤的黄金,严夫子本人,也被赠与了五十颗的上等的宝石。

    严夫子:从此请不要再叫我寒门子弟!

    翻译们前后学了两个月的印加语,如今口语沟通基本问题不大,终于是时候说再见了。

    离别的时候,大王子都亲自来到海边,为他们送行。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外来者都会带来血腥与掠夺,东方还有一个好友的强大的盟友--大夏朝。

    他们的船只比房屋还高,他们的服饰比猎物的皮更轻柔,他们的瓷器如太阳神一般耀眼。

    对于大夏人带走的黄金和宝石,还有一些他们种植出来的食物,印加人觉得算得上是公平交易,他们不亏。

    印加人对于这个高级文明国度的人,喜欢他们的食物感到自豪,他们就是世上最擅种植的人!

    “再见了,好朋友!”

    “再见了,大王子!”

    “爹,以后,我们还会再来印加帝国吗?”

    “嗯,这里是个宝藏地,值得再来!”

    “六弟,快来,咱们再好好练习一下,印加语,指不定后面还能用到呢!”

    “四哥,你啥时候这么好学了!这可不像你!”

    “好不好学的不重要,六弟,鸟语里真的有黄金屋啊,哥哥我,这次回去都能买十间商铺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学院发展

    大半年时间,说长不长,从善堂进入女子烹饪学院的这一百名学生,却如焕新生。

    学生们每日一人至少两颗鸡蛋(大夏现在的禽蛋很便宜,一个铜钱买两个),荤素搭配得当,营养一跟上,个个都长了一截。

    生活教导夫子教会了她们,如何高效的打理宿舍环境和个人卫生。

    合体的衣裳,红润的气色,她们再也不是别人打量一下,就会红脸低头驼背的姑娘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哪怕仅仅是三百千这样的入门级学习,自信心已经被重塑,她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女孩子学厨的天赋大多都还是很不错的,对她们而言这学的是以后可以安身立命的本领,没人不珍惜。每晚下课都宿舍里都是,叮叮咚咚练习切菜刀工的声音。

    她们还不是最卷的,最卷的当属勋贵们家选出来学手艺的丫头们,虽然大多丫头的爹娘都算得上府里有头有脸的管事。

    可她们自己年岁不算大,在府里顶多就是个三等丫头,几年不用伺候人只日日有夫子教导厨艺。以往谁不是掐尖的性子?到了学院后,私下的的比拼更是厉害,人人都想结业后回去当一等大丫头!

    想要讨主子们的欢心,就要抓住主子们的胃口。

    良性竞争是翠花作为山长希望看到的,烹饪学院的校规还是很严格的:

    课堂上: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课前请假;上课过程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寝室、食堂:保持寝室整洁、美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俭节约、爱惜粮食。

    学院活动:举止言行得当、严禁学生相互打骂。

    平日她们要是犯了错,就会被扣分,一年扣分超过十分的,就会被退学的。

    这可不是义务教育的年代,不遵守学院的规矩,有可能随时被遣送回原地的。不管是善堂来的还是勋贵家丫头们,都不敢造次。

    学院的课程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课和算筹;二类是基本功的练习;三类是专业课。专业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1-4个菜系深度学习。

    每日早晨起床,还有助教领着她们打拳,锻炼身体,做厨子的,揉面和颠勺可都是力气活儿。

    一年制和三年制课程选的人不多,学生们大多选的是五年制,这么纯粹学习的地方,谁都想学得更久。

    学院的专业课程由以下系别组成:

    四大地方特色菜系:蜀菜、鲁菜、粤菜、淮扬菜;

    秋姑姑教授的:药膳、宫廷御膳系;

    范璟菁教授的:素食与小食系;

    翠花自己的课程是:月子餐、创意菜系;

    姚氏领导的:面点系。

    每个系设置了一名系主任,系主任对山长翠花汇报工作,还设置了一个学监(高皇后的代言人)。

    生活教导主任一名,生活教导夫子十位(皇宫出来的大龄宫女),学院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她们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山长月束脩五十两银,系主任月束脩二十五两银,夫子的月束脩每人二十两银,衣食宿免费,每月师生休息四日,过年有七日假期。

    学院一切账目由学监统筹,以教养教,今年算是头年,不算学院的宅子成本的话,收支还有盈余。

    每位夫子从第二年开始,手里有一个免费推荐入学的学生名额,课程任选。

    这些福利比起很多男子科举学院的待遇还好,进来的当夫子的没有任何异议。

    现在不过才两百学生,夫子们每人分得的课程,每日不过才两节课,大把的闲暇时间。

    闲暇后她们或是相互指教,提升自己的厨艺,或是利用周休日熟悉京城,考虑着要把老家都搬来这里,再没有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已经轻松下来的姚氏,最近又开始紧张了,无他,大姚的第七场乡试就要开考了。还记得她当年来京城复试的时候,大姚信誓旦旦的给她做保证:

    “夫人,你放心去京城,等你走后,我和儿子们吃住都在学院里,万事不用夫人操心。咱们家今年一定会在京城相聚,你先给我们家在京城租个院子,静待为夫的好消息。”

    姚氏虽然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不是不相信大姚的文字功底,而是被他那倒霉催的考前花样毛病,给带来的阴影实在太深。

    不仅大姚劝她,三个儿子也打着包票,他们都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大孩子了,如果母亲能成功应聘成为烹饪学院的女夫子,他们都能沾光啦。

    七个月时间,姚氏已经存下了一百六十三两银,衣食住都在学院,真花不到多少银钱。

    作为面点系系主任的她,这大半年的时光可能是她嫁人这些年,过得最轻松的日子了。

    三餐营养又健康,作息时间正常,工作量不大,姚氏的面色都红润了不少。顺心后笑容也多了起来,比之前看着年轻了七八岁,终于是她该有的年纪匹配的模样。

    被她惦记的大姚,这次真的是考前没有迈出过家门一步,直到乡试开考的头一晚,被自家大儿和二儿护送至了考场

    与姚氏的忧心忡忡不同,米氏儿女都在京城,她心无旁骛的做着夫子,做菜的水平比以往精进了不少。

    儿子米书田在学院学得如饥似渴,很是快活。一月一休都在学院废寝忘食,以往都是米氏带着妹妹来看他。

    在宁江府的时候,被同窗叫做“赛诸葛”的他,到了京城才发现聪明又勤奋的人比比皆是。头三个月的月考他都得了中等成绩,再不敢耍小聪明,埋头苦读了起来。

    好不容易在半年考的这场比试中,他在学院考出了同级第五名的好成绩,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个周休,米氏带着丫丫同儿子米书田一起逛起了京城,丫丫高兴得一蹦三跳,总算是全家在学院外团聚了。

    “哥哥,哥哥,你不知道咱们烹饪学院有多好,早食吃鸡蛋、馍馍、二米粥、还有泡菜,我们学院的泡菜可好吃好吃了.”

    在丫丫心中,有好多好多话要同哥哥说道,可话一出口,说得最多的就是学院的饭食了。

    米书田乐得逗妹妹:“难怪哦,丫丫啊,你这几个月都胖成小猪了!”

    “哼,胖点才有福气!哥哥,你要吃多一点,不然长不高!”

    米书田:“哥哥现在都比你高两个脑袋,再长就是比你高半截了,丫丫,你可别光顾着横着长呀!”

    “臭哥哥,丫丫再不同你好了!”

    米氏看着兄妹俩斗嘴,心情飞扬,她现在还是系主任呢,出入谁不恭敬的唤她一句:米主任,上午/下午好!

    每堂课,学生们敬佩的、儒慕的眼神,这是一种除食客认同以外的满足成就感,让她很是着迷。

    儿女都越来越活泼,这趟京城,她们来对了!

    范璟菁住进京城后,如鱼得水,与小姑子家走动得更频繁了。

    小莲和小荷也被她带着经常出入姑姑家,偶尔还愿意住上一晚,渐渐的,同两位堂姐也熟悉起来,还喜欢让哥哥小川猜猜她们谁是谁。

    胡一牛和胡二牛今年翻修的工程本就在城里,回家更是方便,他同范璟雯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看着都年轻了几岁。

    “相公,咱们把爹娘接进城里住几日呀,好些日子没见着娘了!”范璟菁还挺愿意听张氏唠叨大梨村的乡村趣事的,几月不见还想得慌。

    胡二牛乐呵呵:“娘估计能来住几日,爹估计舍不得他的鱼塘呢,他现在还等着年底卖大鱼呢!”

    “咱爹真厉害,吃地龙的鱼是不是长得也快?”

    “是啊,是啊,大梨村好多人跑去看,鸡鸭现在便宜了,鱼就贵起来了,咱爹今年要发笔小财哟!”

    “嗯嗯,那咱们先接娘来住几日,我给爹娘新做的衣裳也都做好了,等她来试试合身不合身。”

    “菁菁,你陪嫁的面料可别都给我们做衣裳了呀,你自己做了穿就行,爹娘那里咱们买布就是了!”

    “你是不是傻?自家有还要重新买,再说,这布放着就旧了,现在做才是新衣裳啊,用完再置办就是了!”

    范璟菁真没把这些放在眼里,她嫁妆底子厚,现在做夫子每月还有月俸拿,夫君的工钱也每月如数交予她。家里人又不多,开支不算大,做些衣裳有什么舍不得的?

    “菁菁.”胡二牛眼圈微红,他媳妇儿对爹娘可比他上心多了,而且对他这个夫君和闺女们也没得说。

    回家随时都有热饭热菜,他的衣裳鞋袜被浆洗得干净又整洁,每日穿衣都是娘子亲自挑的,俩闺女养得可爱又机灵,带出去,谁能想到这是后娘养的?

    而且,菁菁还说,现在两个闺女还小,等他们满三周岁后,她再生娃。明明是那么喜欢孩子的人,年纪也不算小了,可眼前这一切,都还是为他考虑得多。

    他还要再努力做事,让妻儿父母更无后顾之忧才好!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社

    秋收前,涂司农带着十几穗高粱进了宫。

    “陛下,不毛之地的高粱已经成熟了,粒大且饱满,臣估摸能亩产三石左右,高粱杆选了些甜杆出来,还能做糖呢!”

    涂司农觉得这个产量很可以了,那可是不毛之地的废物利用啊。

    “很好,很好,高粱也是粮嘛!”夏洪棣不断的点头,这个涂司农是干实事的,不管是双季稻还是高粱地,皇命的执行都很到位。

    “就京城附近五府,臣统计出来的不毛之地,如果深挖堆砌旱地的话,大约能有23000多亩,臣请旨将这些都改造成高粱地!”

    “朕,准了!”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今年,他的百姓们终于把蝗虫给消灭了,大夏的鸡鸭当记一大功!发明人工孵化技术的张孺人,真是好样的!

    崖州府和岭南早已经收割了第一季稻谷,二季稻如今都插秧了,没了蝗虫的祸害今年比往年的产量只多不少。

    大梨村,也是丰收年。

    忠勤伯府一年一度的秋收假,正在进行。

    小山和小川成了秋收领头羊,带着六个穿着一模一样短打的娃娃,拎着小篮子,捡麦穗!

    “小山哥哥,好热啊!”丁豆豆最先扛不住,小脸晒得通红,戴的小草帽也不管用,他是最小的弟弟,哥哥们平日里都比较让着他。

    小山只得拿着荷叶,边捡边给他扇风,还得给他鼓劲儿。

    “啊,我的指头流血了!呜呜,大伯娘,我痛!”麦穗的麦芒给三头的小指头扎了一个小血点,把这娃痛得哇哇大叫。

    翠花连忙跑过来查看,还给他用凉水冲了冲指头,“那小三先休息一会吧,等不痛了再捡。”

    三头眼里含着眼泪,半落不落的,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他都流血了,为啥子还要干活,还不能回家呀?!

    “三哥,三哥,咱们比比晌午的时候,谁捡的最多!”

    小六也很累,但是,这可都是他们家的粮食啊,捡一篮子是一篮子,可不能留这地里,让别人给捡去了!

    干活小能手小五和小石头干得最欢,这比在府上读书写字有趣多了,他们乐意在村里干活儿。

    庄子里大梨都熟透了,山上还有板栗树,娘(姑姑)做的糖炒板栗又香又好吃。红果村的红果虽然酸不拉几的,但是娘(姑姑)做出来的冰糖葫芦可好吃了。

    磨坊最近磨了不少新麦面,新磨的麦面,有一股子清香,做麦饼,小五一个人都能吃上十张。

    燥热的天气,翠花食欲不佳,想了想,为小孩子们做了一餐豪华手擀冷面。

    把新面粉和成面团,在盆里反复用力揉,直到将面团揉得光而筋道,再将其擀成薄薄的大饼形状,层层折叠数次后,切成细面条。

    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加熟豆油和麻油各一匙拌匀,放凉。

    黄瓜丝、过水豆芽、胡萝卜丝做配菜。

    鸡胸肉煮熟后撕成丝、酱肉丝、炒鸡蛋、新鲜虾仁、卤蛋等做荤菜。

    调味有:醋、酱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酱等。

    翠花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现场调味。

    清爽解腻,口味多多,让这群小子都嚷着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弃捡麦穗辛苦了,而且干完活儿再吃饭,可真香啊!

    连续干了几日,袁府这群娃娃都快晒蔫儿了,大梨村的村民们都忍不住同情他们,还有人好心的劝说:

    “我说张孺人呐,您家可真舍得哟,孙子与外孙们年年不落回村干活,还一干就是五天,可别给晒脱皮了,娃娃的皮肤就是嫩。”

    “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实得很,你们哪家娃儿不干活哟?”

    “我们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爷们比呐!”

    “都一样,都一样,谁不是吃五谷长大的,这也是让他们干干活,懂得珍惜粮食!”

    村民们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贵不忘本,就该他们府飞黄腾达。

    各地秋收的情况都快速汇总到了京城,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难得的一次丰收年。

    向来不爱过节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响应礼部的频繁上书,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经结束了。

    之所以要选择“戊日”为“社日”,是因为“戊”居于十干中的第五位,居“中央”,五行对应“土”,寓意茂盛。

    也就是说,这一天,是祭祀土地神的“黄道吉日”。

    这一次的秋社大典由礼部尚书主持,选了当日的卯时三刻,夏洪棣携太子、文武百官,在社稷坛上敷五色土,奏乐起舞。

    经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献、祝告、饮福受胙(饮福酒并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过程之后,才算是成礼。

    整整一个时辰,厚重的礼服让太子的后背全是汗水,再也没有参加此盛会一开始的欣喜。

    祭祀活动完成后,比太子穿得更庄重的夏洪棣也累得不轻。他口谕礼部尚书将祭肉,分给今日前来的文武大臣,此举寓意着与百官共同享有风调雨顺的好福气。

    除了参会的大臣,像忠勤伯府这样的人家,也都是能收到祭肉的。

    翠花接了赏:十斤的牛肉,十斤的羊肉、十斤的猪肉,今日皇宫用的就是此三牲,他们家分到的这份量得傲视群雄了。

    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纷纷举行祭祀活动。

    牟先生又得了假期,喜滋滋拿着过节费约了几个好友,喝酒玩乐去了。

    入乡随俗,秋社的盛典一开,嫁出去的闺女这日可是要带着娃儿回娘家的。

    翠花干脆带了府上的孩子们回大梨村,在大梨村的袁府和娘家人一起:吃社肉,做社糕、社饭,喝社酒。

    宫里赏赐的社肉,都是煮了个大半熟的,在食用的时候还需要再次加工,一般的习俗最好是在两日内吃完。

    忠勤伯府收到的牛肉,看着就是牛腱子肉,翠花直接卤上了,只等卤透入味泡起来,吃的时候再捞出来切片便是。给胡老爹和老袁头他们几个下酒最好!

    羊肉去皮,且成了拇指大小的肉块,调了烧烤料进去,孜然咸香口适合不吃辣的孩子,加了辣椒面儿合适重口味的大人。大夏勋贵们对羊肉的喜爱超过了猪肉,厨子们也爱在羊肉上下功夫。

    小五对二舅娶二舅母那会的粉蒸肉念念不忘,翠花一口气用十斤猪肉做了:蒸排骨、粉蒸肉、咸烧白、蒸香碗若干。

    社糕是二嫂范璟菁张罗的,她用的是大米面粉,在发酵好的米粉中加入杏仁、核桃仁、大枣、红糖、蜂蜜,然后上蒸笼。

    其实就是用的发糕的做法,不过是加入的配角多了一些。

    社饭,蜀地人有蜀地的传统做法,张氏成了今日两家社饭的操持者。

    选出了今年还留着的偏肥的腊肉,用火烧一下,然后洗尽切小丁备用,野葱挑了嫩嫩的,切成小段放入盘中备用。

    牛肉、羊肉、猪腰、鸡胸肉之类的菜肴,切成棋子大小的细片。再用耗油、酱油、绍酒等调料腌制入味。配菜胡萝卜切丁,青豌豆备用。

    切成丁的腊肉下锅炒出油,油出得差不多后,再加葱姜蒜爆香后,放入胡萝卜和青豌豆,继续翻炒均匀。

    最后加腌制后的其它肉片,炒到肉有七成熟后,就可以出锅装盘备用。

    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适量的水,煮开后,加入适量糯米,糯米和粳米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

    等煮到一半时,开锅加入事先炒好的肉和菜蔬丁,加入其中,并拌匀。

    接着用筷子插入米饭中,多插几个透气孔,让米饭内外受热均匀,然后沿着锅边加入一定量的油。

    做好后,就盖好盖子,小火焖煮,直到米饭煮熟。

    社饭熟的时候,香气扑鼻,粳米和糯米饭被各种肉香裹满。再撒上切得细碎的野葱,红的、绿的,煞是好看。

    吃起来肉鲜、菜蔬丁爽脆可口,粳米和糯米的混搭的口感,糯又不粘牙。真真的,老少皆宜,让人食欲大开,不干个三大碗不满足。

    除了留了自家吃的,还要给村里相熟的人家各送上一碗,蜀地来的老乡人,袁府没落下一个。送的多,收的也不少,真应了那句“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别家的”!

    翠花的记忆中,她出嫁前张氏也是做过几次社饭的,虽然以前的肉类没有如今的丰富。记忆叠加,美味加倍啊。

    “昂呜,肉肉全都加在饭里原来这么香,娘,以后都这么煮饭吧?”小六边吃边感叹,要是没有里面的胡萝卜丁就更好了。

    “什么节日吃什么样的饭,天天吃还不腻呀?”

    “不腻,不腻!”几个小家伙齐齐摇头,用行动表示他们还能继续吃。

    “可惜爹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肉饭呢,娘,我帮爹和哥哥们多吃一碗吧?”

    “你爹肯定在大海上吃着大鱼大虾呢,不差咱这点社饭吃!”

    孝子小五:真遗憾!

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望角

    被孝子念叨着的黑娃确实在海上飘着的,现在还没有那条世界瞩目的人工大运河,不能从南北美洲中间穿行。大夏船队只得往南绕进大西洋了。

    北美洲被发现还要几百年呢,忠勤伯表示不急,大夏朝的水军还有很多年的发展空间。

    记得出发前,翠花有问过这次的航线,很关心他们是否去欧洲,见到媳妇儿这半分默契也无的模样,黑娃问她:

    “媳妇儿,咱们就回忆回忆,初中的历史课本,资本主义的欧洲列国,他们的财富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翠花想了半晌:“在殖民地发动战争、贩卖鸦片、贩卖黑奴、直接抢掠!”

    “回答正确,可惜没奖励!那,我再问你,这些被殖民被抢掠的地方在哪儿?”

    “呃,好像在,亚、非、拉!”学历不高,也不代表她没常识。

    “所以,媳妇儿,我为何要去欧洲,而不直接去这些还未被殖民的地方呢?咱们用丝绸开道,互惠互利,礼仪之邦,谁能不赞咱们是大国风范!”

    黑娃眼里有一种光,一种直白热烈的光,他看着翠花,笑着说:“最重要的,当然还有给大夏带回高产粮食,这才是我大夏远航的最高意义!”

    粮食=人口=国力。

    大夏朝如今的人口约莫有七千万,可国土面积也才后世的三分之一。想要有更多的人口,粮食的多元化和产量的提升就是关键。

    如今他们此行最重要的目标算是超额完成了,接下来就得为财富的积累而努力了。

    船越往南行,气温越冷,大家都把冬衣都翻了出来。

    整整三个多月,比他们从大夏出发到绿宝石海岛的时间还长,他们过了南美洲最南端,进入大西洋。

    上冬,大西洋的气温温暖如春,雨水不间断,航行的船员们只得待在船舱里。

    黑娃忧心忡忡,他对那个以“杀人浪”出名的好望角,心怀畏惧。这条据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他们这行人要来蹚一蹚。

    “这该死的雨,怎么下个没完没了!”秦柯在船舱里待得快发霉了,最近十日九日下雨,他们几个除了上课,居然都没啥事儿可干。

    “我爹说,接下来的路可能越来越不好走,让咱们随时穿上救生衣。”

    “啊,啊,我可不想再被泡一次海水,这里的海水可不暖和,冻得很!”

    秦柯嘴里念念有词,末了,还仰躺在榻上,一副死猪的模样。

    “大伙儿赶紧穿上救生衣,赶紧的,大浪要来了!都不要慌张!”外头的士兵们在大声喊话。

    他们这几个月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海浪,像这般高这么汹涌的真不算多见,寄希望于船长们技术越来越娴熟,也念叨着让各路菩萨保佑大家。

    只见远处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约莫五丈的大浪,虽然离他们的船队还有一定的距离,可谁敢小觑?

    此浪前峰陡峭,后峰平缓,犹如一道水墙。

    船长们赶紧调转方向,如果船只和波浪相向而行,将会遭到当头一棒,如果船只和波浪保持平行,巨浪也很有可能把船只掀翻。

    真是左右为难,船长们全凭意志力和惯性控船了。

    黑娃被这波海浪颠簸得,晃得一个趔趄,青一和青二一人拽着他一个胳膊。上次他们在海里打捞主子的经历仿佛还在昨天,这回死活得留一人守在主子身边,年轻小伙子比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可壮实多了!

    黑娃:啥?三十岁就是中年人?我觉得自己还是青年!

    大浪过后小浪不断,海船也跟着不断的晃动,船舱里一片狼藉。

    把黑娃都晃吐了,头昏眼胀,稀里糊涂,最后趴在了青一身上起不来。

    真是令人煎熬的两刻钟,等到风平浪静后,众人才推开了舱门,查看船队的情况。

    翻修加固后的一号海船,这回走了狗屎运,没有被这波海浪掀翻,可水军的货船、粮船,又翻了二十多艘,船商们也损失不小。

    “让人先查看,咱们从印加帝国带回去的粮船有没有受损,这些粮种可要好好找找,不能让咱们白瞎了这一场工夫。”黑娃对黄金宝石船都毫不在意,他怕辛辛苦苦折腾来的玉米和马铃薯给沉了底。

    “主子,我马上就去查看,您别担心,咱们装了五船呢!”青二马上跑去了船尾。

    晌午十五度的气温,几百个泡在海水里的人,冷得直哆嗦。

    士兵们熟练的打捞着人,货,船,先头部队已经找到了一处海湾,可以用来停泊。

    “爹,您好些了没?”袁文杰看着狼狈的爹,不但自己吐了周围一地,衣裳皱巴巴,头发好像还黏上了呕吐物,他都不忍直视了。

    他们今日在上课,大浪来时顾不上爹。

    青一面对这等脏污,面不改色,已经在开始收拾打扫房间。

    “我没事,我没事”黑娃不愿在儿子面前示弱,挥手,让青一和儿子们也跟着出去,去其他人那儿帮忙。

    等只留下他一人后,迫不及待的从空间里取了一瓶水,吨吨吨,一阵猛灌。

    他这身体都给造成这样了,黄尚书和严夫子他们只会更惨。

    可不是更惨么?黄尚书这会,还没缓过劲儿来,他估计得躺上三天才行,不服老不行啊。

    他们的海船最终艰难的绕过这只突兀的海角,在海岛东边的一个缓冲港湾里停靠了下来。

    下船登上海岛后,才发现这个岛屿的形状,像一把利剑插入海中,海岸礁石崎岖凌厉,可以眺望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壮观景色。

    宽阔无垠的海滩上,海水卷荡起银白色的浪花,排山倒海般,一道道向海岸涌来,就像千军万马前赴后继地奔涌着。

    海浪撞击在岩崖上,泡沫喷溅,发出天崩地裂般巨响。

    黑娃站在巨石上沉默不语,旁人看不出他的情绪来,他们不知道,这会他心里的小儿恨不得叫出天际。

    啊!这可是世界闻名的好望角啊,上辈子他们可没到过的地方,就想打卡。

    “伯爷,这地方没人!”高怀瑜心里拔凉拔凉的,这看着荒芜人烟的破岛,有啥好稀罕的。

    “高总兵,此处无人,咱们找到有人的地儿不就行了,来都来了,肯定要好好找找呀,我这掐指一算,此地有宝藏啊!”

    高怀瑜狐疑的看着黑娃,半信半疑:“什么宝藏?有黄金还是有宝石?”

    “指不定都有呢!”

    虽然忠勤伯少有不靠谱的时候,可他这语气,听着,就让人没来由的质疑。

    不过,都在海上漂了几个月了,这波海浪让粮船损失很大,也确实需要找些补给。

    最先满血复活的就是袁文杰他们几个小伙子,他们还一伙人在四处打探,活跃得不行。黑娃才懒得管,修整好他们就往北走,他还不信找不到几个土著。

    过了一刻钟,远处传来嘈杂声,嘈杂声越来越大,最后汇成齐齐呐喊:

    “伯爷,伯爷,快来看,我们发现好东西了!”

    这是一处有两人高,有十几米深的山洞,瞧着海水都倒灌不进来,几个小子发现新大陆一般的指着山洞的墙壁,让黑娃看。

    “嗯,这应该是当地人作的壁画,狩猎和采集图!这褐红色的颜料着色鲜明,作画时间应该不久,看来,咱们不久就能找到当地人了!”

    “这壁画画得很不错哟!”

    “爹,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呀?”

    “没看出来吗?热爱生活的人!”

    发现有人作了壁画的消息传开,大伙安心下来,只要有人就好啊。

    被捞起来的船商们冻得脸色发紫,在岸上烤着火,这会哪儿心思想这些。只心疼他们带的货啊,这下又给损失了一半,他们可真倒霉。

    黑娃走过这群人的时候,忍不住说道:“众位不要计较一时的损失,人在可比什么都强,再说,物以稀为贵,商品少,也不是卖不起高价。”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可就是心疼啊,尤其是茶商,茶砖泡水就全完了,比丝绸损耗大多了。

    这次,被浪冲走的有一百五十多人,上官太医给捞上来的人把脉后,开了汤药,退热药总是少不得。

    不幸中的万幸,装药材的船还好好的,他们在印加帝国采集的药材,这会儿派上了大用场。

    这一修整,他们就修整了三日,拢共丢了三十五艘货船的货物。

    整理好受损的货物,船队往东北沿着海岸线而去,驶入了印度洋。

    船队航行了二十日,就发现了一大片与海洋接壤的内陆湖泊,找了一个离湖泊最近的海湾做码头,忙不迭的停靠了下来。

    “哇,那是什么乌龟,这么大?”才踏上这片陆地没多久,他们就见着一个身体扁平,体重得有一二百斤的大家伙,在岸上爬得慢吞吞。

    “这,这是啥品种的乌龟啊?咬人不?”

    “吃起来能不能硌牙?”

    “千年王八万年龟,上万年的祖宗你敢吃?”

    众人指指点点,探险一般走在湖边路面上,才走了一个多时辰,他们和迎面而来的一群男人对上了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934/ 第一时间欣赏咸鱼夫妻在逃荒最新章节!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所写的《咸鱼夫妻在逃荒》为转载作品,咸鱼夫妻在逃荒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咸鱼夫妻在逃荒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咸鱼夫妻在逃荒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咸鱼夫妻在逃荒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咸鱼夫妻在逃荒介绍:
穿越前:翠花黑娃婚后多年,却无子无女,某日醒悟后,一路房车自驾环游世界,白天各种买买买,晚上还要下地种田各种收播藏;
穿越后:翠花被两熊孩子闹得精疲力,天灾人祸还不放过本就不富裕的农家,无奈最后还得带着着一群七大姑八大姨逃荒奔命,不时要打怪,还下地种田;
黑娃,黑娃他腿着,拿着他那不只几手的矛,白天是最低等的大头兵丁,还得下地种田。靠着自己在现代的手艺,在行伍里混出了另外一番天地。咸鱼夫妻在逃荒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咸鱼夫妻在逃荒,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咸鱼夫妻在逃荒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