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TXT下载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坐看闲花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txt下载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九十八章 三日一操,十日一练

    幻想告一段落,正好这个时候饭菜也上来了,果然如马铁所言一样,一人一鼎炖鹿肉和一盘烤鹿肉。

    既然此宴不设酒水,马铁也不用与我们数人互相敬酒,于是便坐于主席之上,招呼我们一众人开吃。

    军中尚豪爽,我和张苞也自不客气,依照马铁所言,大块朵颐起来,说真的,这清炖鹿肉的味道还真不错,连汤水都有着鹿肉的独特香味,令人陶醉不已。

    宴席之间,没有了互相敬酒的环节,吃饭的时间也大是缩短不少,只是席间偶尔与关兴、赵统闲聊数句,两刻多钟之后,大家便先后吃完了。

    不过这种宴席,可不是后世那种吃席,吃完之后拍拍屁股就能自顾自离去的,毕竟还要尊重一下马铁这位东道主兼一军主将啊。

    马铁见我们都吃完后,便命人撤去餐具碗碟,再奉上茶水,大家就着茶水闲聊漫谈起来,说了约一刻多钟话,马铁就说时候不早了,我和张苞远来劳苦,就不耽误我们两人回帐休息了。

    我和张苞自是从善如流,顺势就向马铁告辞,回去自己的营帐歇息去了,一宿无话,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回到中军大帐与马铁一起吃早饭。

    我们数人边吃早饭边听马铁对我和张苞之后的行止有何安排,毕竟我和张苞现在就算是钦差,但是来到军营中,自然要听营中主将,也就是马铁的安排。

    不然让人在军营里面乱串,轻则引起士卒无端猜测、议论,重则扰乱军心,甚或引发营中啸变也是有可能的。

    而按照马铁的计划,待吃过早饭之后,他就会带我和张苞巡视军营,顺道看看军中诸士卒的日常操练情况,等到午后吃过午饭之后半个时辰,他才会再次组织一万骑军出营到达昨天的那个小平原,再次演练冲锋战术给我和张苞观看。

    我和张苞听了马铁的安排,自是没有异议,因为他乃是军中主将,除非他明确表示不听从刘禅陛下或是中央的命令,不然我和张苞是没有理由不听从他的安排的。

    按照正常速度吃完早饭之后,我和张苞就跟随马铁的脚步,在马铁麾下数名亲兵的护卫下,开始对整个军营进行巡视了。

    我们一行人边走边听马铁的介绍,原来马铁此间所领骑兵,虽然都是精锐无疑,但是还做不到后世军营里面操练那么频繁,估计也是受限于物资供应,毕竟军队训练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如果补充不及时,可是会出人命的。

    后世军中训练,基本上就是每日一练,只是训练内容会有不同而已,虽然或许由于使用武器不一样,后世的训练水平没有这个这个时代那个严酷、残暴,但是看那些匍匐前进、攀爬等,其实训练量也不遑多让的。

    只是后世的膳食水平和住宿条件远高于这个时代,加上科学的恢复方法和高超的医疗手段,所以才能够做到每日一练。

    而这个时代由于种种不足,要做到每日一练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或许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到,但是如果长期如此,这个时代是没有哪支军队可以做到的。

    按照马铁的解释,现时他所领的这支骑军,乃是每三日一操,每十日一大练,也就是说三万骑兵,平日训练乃是轮流着来的,每日就有一万人在训练,其余两万人休息,或是保养武具(包括磨砺兵器、修补装甲、喂养战马、清洁马厩等),或是睡觉恢复体力。

    至于每十日一大练的内容,是由马铁负责编排的,按他的意思,主要就是让每个五千人骑队都有机会与那五千胸甲骑兵训练一下配合,然后就是各个五千人骑队相互混合培养冲锋时候的默契。

第五百九十九章 女闾

    马铁边走边说,我和张苞自是连连点头,充分认同马铁的说话,毕竟我和张苞加起来的领兵经验,有没有眼前这位的一半也是难说啊。

    跟随着马铁的脚步,我们一路前行,期间我就顺口问了怎么不见关兴和赵统二人出现呢,马铁就随口答道,他今日要带着我和张苞巡视军营,那么营中训练诸事自然要交由关兴和赵统两人负责了。

    哦,原来如此,这么说来,赵统也不是光只会率领胸甲骑兵啊,看来马铁平日也会有意让关兴他们两人接触骑军中的各种情况啊。

    如此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马铁不是停留在一些地方想我们两人介绍一番,让我们两人知道了整个军营的大体布局。

    约莫走了两刻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一处空置的营房,偌大的军营里面竟然会有一处空置地方,我不由大是好奇,便问马铁此是何处。

    马铁以一个大有深意的眼神看了一下我,然后淡然说道,这是女闾所在,平日自是空置不用。

    女闾?这个词相当陌生但是又有点熟悉的感觉,我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不断搜索这个词,好一会才从记忆中找到了这个词,然后前后一联想,顿时有点懵了,难怪刚才马铁的眼神那么的古怪了。

    女闾,其实就是娼妓的古称,以眼前的状况,就是专指营妓了,也就是专门供军中士卒宣泄的娼妓。

    相传女闾的始创者,还是孔子孔圣人和诸葛老大相当推崇的一代名相——管仲呢,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就是说没有管仲襄助齐桓公尊王攘夷,孔子早就已经不是华夏之民,而成了夷狄之民了(右衽是指衣服前襟向右掩,乃是当时华夏民族服装的款式特点,与之相反,当时的夷狄民族服装则是前襟向左掩,是为左衽。)。

    而诸葛老大对管仲更是崇拜,在南阳卧龙岗上躬耕的时候,就常常自比为管乐,管就是管仲,一代名相,乐则是乐毅,一代名将,可见当年诸葛老大的抱负确是非同寻常,不过他的自比最后也证明了并不是徒有其表的。

    据《战国策·东周策》记载:管仲在齐国担任宰相,为了发展齐国经济,做了不少创举,其中就有“为女闾三百,以安行商,商旅如归,百货骈集,因而税之,以佐军兴,如是而财用可足矣。”

    也就是说,管仲命人在商旅聚集的地方设立妓院若干,使得行商乐于在这个地方交易,妓院挣钱不少,也能够向国家纳税,有时候妓院里面的娼妓还要前往军中劳军(这就是营妓的前身了)。

    因此,管仲便被传为是妓院的创始人(估计第一个做这件事情的或许不是管仲,但管仲无疑是做这件事被第一个记录在史书之上的名人,出于名人效应,自然将这件事归为管仲的发明了。),后世一直到青楼妓院被取缔之前,这些以这项目谋生的人,都将管仲视为这行业的祖师。

    在我回忆这些事的时候,马铁就同时说道,此女闾所在,每三个月从附近乡县运来女闾若干,以慰劳军中诸将士,毕竟整整三万多男人困在一个军营内差不多两年时间,平日军纪管束甚紧,若无此等宣泄之法,早就哗变了。

    而从马铁口中得知,每三个月当这些女闾来到的时候,军中会放十日假期,让军中全部士卒一起尽兴一番,这是为了公平起见,不然如果只有部分士卒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话,一旦军中谈论起此事,定然会引来诸般矛盾,继而引发口舌之争,最后基本是动武收场的了。

第六百章 不人道

    按照马铁的这些说法,大概可以估算得到,让三万多士卒能够在十日内宣泄完毕的话,大概这批女闾的数量为三百人左右,以一个乡有三十到五十名娼妓、一个县有五十到一百名娼妓计算,马铁要凑齐这三百名女闾的话,可要联系五六个乡或是三四个县。

    这规模说大不大、説小也不小了,难怪马铁只能每三个月组织一次这种劳军活动了,还好以马铁的说法,这十日劳军假期内,也是他最为紧张的时期,整个军营的巡防守卫都会由他麾下本部负责。

    而马铁自己,也会亲自督促整个军营的守卫工作,这段时间内,马铁、关兴、赵统都会轮流当值,确保营中不会出现混乱。

    毕竟马铁虽然为了稳妥起见,每次都命人从不同的乡县找来差不多数量的女闾,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来说,顶多就知道大汉在哪里设立了一个军营长期驻扎而已。

    而马铁每次遣人运送这些女闾到来,都是用麾下本部,全程都有人巡视这些女闾,运送马车都用布帘挡住,确保这些女闾无法认清道路。

    甚至搞了两次这种事之后,马铁还让人在另外一个地方设立了营寨,每次从不同乡县运来女闾,先在另外的那个营寨集中起来,等全部女闾到齐之后再一起运送到街亭军营这边。

    要知道,在这个乱世,军队杀人可不用讲什么道理,守什么规矩的,只要那些女闾稍有出轨行为,杀了就杀了,所以就算是有间谍真的这么神通广大,预先混入这些女闾里面,估计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至于到了街亭军营里面,马铁就规定这些女闾,只能在女闾营地这边活动,擅自离开女闾营地的,皆斩不赦,甚至为了保险起见,马铁还公布了一个在后世极不人道的命令。

    那就是军中如果有人发现女闾中有人刺探军情,那么那名女闾就会被充作营妓,先归那名发现者拥有五日,然后军中出钱赎买补偿给那名发现者,之后该名女闾就会沦为军中全部士卒所有。

    要知道,三百女闾分十日才能勉强应付军中这么多精壮汉子,换成区区一名女闾应付的话,估计不出半月就难以承受了,基本上是没有生离军营的希望的。

    如此一来,就算有间谍混入这些女闾里面到了军营,要与军中某个士卒相互勾连的话,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了。

    因为以三百多人要面对三万多人,如何保证自己一定能够遇到需要联系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身陨于军营之中,连大汉组建新骑军的消息也无法传出,如果真的是间谍的话,一定不会如此不智。

    另外,军营中的女闾营地,可不是后世的青楼妓院,可没有什么独立房间之类的独处地方,都是帐帘一拉,就开始办事的。

    而且军中士卒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不会离营三丈搞什么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基本都是人贴人排队,未轮到自己的话也会一伙人在营帐外听墙角,里面有什么动静,可以说是众耳皆闻的。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就算真的有间谍能够混进这些女闾里面,又侥幸成功与自己想要联系的人接上头,但又如何能够沟通讯息呢。

    加上军中都是糙汉子,笔墨纸砚这些东西一概欠奉,普通士卒如果在营中写写画画的话,由于这个时代还是执行连坐制度的,早就被同伙同队之人举报了,想不死都难了。

    正是出于这种种考虑,马铁才会定下这些布置,在这十日劳军假期里面,全军停止训练,这样就没人有理由带出新式骑兵装备或是其它军械了,刻意造成的时间紧逼,更令有机会宣泄的士卒,只顾埋头办事,稍有延误也会被众人发现怨恨,且不论说什么在女闾营地里面搞小动作了。

第六百零一章 不败

    马铁口中所述种种布置,可谓是兼顾了眼前种种情况,既令这三万多将士不致由于训练一年多时间,无处宣泄造成军中隐患,加大营啸的可能。

    也最大可能做到了新式骑兵装备和胸甲骑兵的保密工作,不会轻易让敌国细作有机会混入营中带出机密讯息。

    毕竟这个时代的所谓间谍工作,可没有后世那么的专业精密,也没有那么多器械可供支援,就拿信息的抄录传递来说,这个年代识字率那么低,其实大部分的细作间谍,都只能通过语言沟通来传递信息,能够用文字暗号等手段传递信息的,已经算是高级间谍了。

    马铁做了这么多的布置,虽则不能说是完全滴水不漏,但是也应该说是严丝合缝的了,估计只有极微小的机会造成泄密,对于这年代的间谍工作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稳妥的了。

    我们一行人在女闾营地这里说了良久,待马铁全部讲述完毕之后,就继续巡视全营去了,陆续看了装备库房、铁匠营地、训练场等地方。

    其中在装备库房那边,从马铁口中得知胸甲骑兵的装备,其实还有五百套存放于库房内,这是那五千胸甲骑兵的备用装备,十分之一的备用率也算是十分合理的了。

    不过这些装备平时拿来作为备用,战时可是归马铁麾下本部骑兵所有的,据马铁所言,其麾下的一千本部骑兵,平日都会轮流换上这些胸甲骑兵装备训练胸甲骑兵战法。

    故此他的一千本部在作战的时候,就会变成五百重骑兵五百轻骑兵,这是马铁赖以弹压住全军的依仗,也是天然的督战队,只要这支本部骑兵不乱,马铁就依然能够有把握掌控住全军。

    果然,精锐军队其实就是将套娃游戏玩到炉火纯青的组织,两军相抗其实简单点来说就是剥洋葱比赛,而决定胜负的方式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最少限度将洋葱外皮剥掉,最快取到洋葱核心令整个洋葱散架的一方自然就是胜利者了;另一种就是将洋葱外皮全部剥掉,最后只剩下洋葱核心,做到这种程度自然就取得胜利了。

    将这两种胜利方式表现得最为形象生动的应该就是《银河英雄传》里面“不败的魔术师”杨威利的最后一战了。

    此战中,杨威利制订的胜利方法就是第一种,迅速突破护卫莱因哈特的重重兵力,直取莱因哈特,只要抓住了莱因哈特这个皇帝,自然就能让帝国退兵,双方签订停战约定承认自由联盟的统治范围,凭他对莱因哈特的了解,相信只要莱因哈特签下和约,就不会出尔反尔。

    而莱因哈特制订的取胜方法则是另一种,通过重重兵力拦截杨威利的舰队,不断消耗杨威利舰队的实力,最后的目的就是让杨威利舰队成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里面的那支强弩,做到这样的话,莱因哈特就能如愿与杨威利坐下来好好谈谈,若然顺利的话,或许还能成全莱因哈特的收集癖,将杨威利收到自己麾下呢。

    故此这场战役里面,杨威利舰队是在费雪的惊人调度之下,直插帝国舰队的核心所在莱因哈特处,而莱因哈特则布置了纸片阵迎接杨威利的进攻,这是寄希望于层层拦截,消耗掉杨威利舰队的锐气和兵力。

    此战最后的结果,却是十分戏剧化,杨威利舰队战术成功,将莱因哈特所在的旗舰纳入自己的射程之内,只要杨威利一声令下,莱因哈特估计就会就此授首然后整个银河战争就会重启,至不济也能令莱因哈特签下和约。

第六百零二章 常胜

    眼见杨威利就此将胜利拿到手上的时候,谁知道帝国方面的战略却在这时候获得了非凡的成果。

    银河帝国皇帝莱因哈特在正面战场上与杨威利舰队交锋,但是帝国军力远超自由惑星同盟,故此还有一支舰队由罗严塔尔率领,前去自由惑星同盟首都海尼森处执行占领任务。

    正是这支舰队成功占领了海尼森,并成功控制了海尼森里面的自由惑星同盟政府,故此在杨威利正要夺取牺牲良多才争取到的胜利的时候,就收到了自由惑星同盟政府要求他放弃进攻,向莱因哈特投降的命令。

    本来杨威利的麾下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是杨威利却异常坚定地贯彻了自己的原则,认为民主政府的军人,自当以听从政府命令为第一准则,因为民主政府,原则上就是人民自己选出来的,军人自也是人民的一员,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政府,自当要承受选择这个政府的代价。

    如果自己不遵从政府发来的命令,就只不过是一个独裁军阀而已,而独裁正正是杨威利一生都不喜欢的事情,要不然他早就已经成为了独裁者了。

    就这样,杨威利不顾麾下以先寇布为首的反对声音,依然接受了来自已经投降了银河帝国的自由惑星同盟政府的命令,而先寇布也不再多言,只说自己当初既然选择了为杨威利效劳,自然坚决执行他的指令了。

    于是,杨威利舰队在取得了战术胜利的同时,不得不向银河帝国皇帝莱因哈特投降,这也是杨威利一生中仅有一次的投降,但是也是在取得战术胜利的前提下,故此杨威利才有了“不败的魔术师”的美誉。

    而莱因哈特这方面,虽然在战术层面上是输给了杨威利,但是自己的部下为银河帝国赢得了最终胜利,故此也无损他的威名,被世人称为“常胜的皇帝”。

    不过对于这种形式的胜利,莱因哈特始终耿耿于怀,因为他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打败屡次挫败帝国名将的杨威利,取得一次堂堂正正、辉煌的胜利,为自己刚刚戴到头上了皇帝冠冕增添一颗最璀璨的宝石。

    加上后来杨威利在来觐见莱因哈特的途中,死于地球教教众的暗杀之中,莱茵哈特就更是对此事念念不忘了,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无法再从杨威利手上以任何方式扳回一城了。

    而这次回廊之战,莱因哈特无法从正面击败杨威利,倒要依赖罗严塔尔攻占了自由惑星同盟首都海尼森,才勉强保住了面子,使得莱因哈特为了酬谢罗严塔尔的功劳,将其任为帝国新领土(也就是就有自由惑星同盟领土)总督。

    莱因哈特这样做,虽然显示出了他过人一等的胸襟,也履行了他历来信奉的“功必赏、过必罚”的原则,但是由于莱因哈特未能正面战胜杨威利,使得罗严塔尔首次认识到莱因哈特毕竟只是人而不是神,历来对莱因哈特的憧憬有所破灭,便萌生了吾或可取而代之的野心,为之后罗严塔尔的反叛自立埋下了伏笔。

    田中芳树此种有意的编排,或许是为了突出两名主角的过人军事才能,不愿意其中一方背负败者的名声,但是也从一方面完美体现了《孙子兵法》开篇明言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的准确性。

    历史上不乏这种一场战争的胜负影响整个国家命运及天下大势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疆域的官渡之战,以及东晋时期前秦攻打东晋的淝水之战了。

第六百零二章 常败的皇帝

    官渡一战,袁绍大败而回,自己忧愤而死,单留下了几名互相不服的儿子,使得袁氏空有四州之地而无法形成合力抵挡曹操,最终袁氏一族不但失国,更是几乎遭到灭族的待遇,成年男子俱死难,只留下一堆老弱孤寡。

    而淝水之战,不但成就了谢玄、谢安、谢石等人的威名,覆灭了前秦之主苻坚统一天下的梦想,使得天下未能一统,之后形成了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局面,最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后来宇文氏势大,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接受了西魏(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恭帝的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

    之后才有了杨坚重复历史,让北周最后一任皇帝(周静帝宇文阐)禅位给自己,建立了隋朝政权,然后才有了杨坚命杨广南渡长江攻占陈朝,抓获了陈后主陈叔宝,统一了天下,开启了隋唐历史。

    这两个经典的例子,无不向后世所有人清清楚楚陈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次战败不但灭国,通常还要身死族灭,若非坚毅雄主有一争天下之心,后世诸人基本都不会咬牙坚持发动战争的。

    故此自隋以后,历代开国皇朝,虽云都是经历乱世方有大治,但是鲜有如东汉末年一样多方混战,一般都是两三方大势力角逐天下,其余割据势力都是看准一方势大就投效,很少再发生东汉末年那么多割据势力被攻伐至死都不愿投降的了。

    然而历史最奇妙的事情就是,既有一次战败就使得麾下势力分崩离析、一蹶不振的例子,但是也有就算战败主力大半葬送,势力依然不散,更能重整旗鼓再次逐鹿天下的例子。

    历史上最出名的这种例子就有三个,而无巧不巧的却是,这三个例子都是发生在汉朝时期的,那就是刘邦、曹操和刘备了。

    刘邦就不用说了,其他皇帝开国要么是英明神武,政治超群,得到朝中上下拥护,用政治手段逼得前朝皇帝禅让帝位,如司马炎、杨坚、赵匡胤;要么就是战神开挂,一路领军高歌猛进,节节胜利取得天下,如刘秀、李世民、朱元璋。

    但是刘邦两者都不是,他是出名的“流氓皇帝”,市井出身,在秦朝里面只混到亭长阶级,政治上毫无根基可言,打仗的才能更是欠奉,别人是“常胜的皇帝”,他却是失败的常客,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每次对上项羽基本上都是失败收场,要么就是先胜后败,要么就是一败再败。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失败的过程中,刘邦打仗的本事没有显著增长,反倒是逃跑的本事成为了天下一绝,每次不管项羽如何大胜,他都能全须全尾地保全自身回到自己的领地,难怪后世光荣制作的《三国志》游戏里面,刘邦的特技就是“天命”(不会战死、被俘、负伤),可谓是完完全全“打不死的小强”。

    而且最离奇的就是,不管刘邦如何战败,是屡败屡战还是屡战屡败都好,汉国的实力依然是越发壮大,刘邦所领部队如西方神话传说的“九头蛇海德拉”一般,怎么打也死不了,紧紧缠着项羽所部,使得汉国的大后方关中和益州地方不受影响,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和物资到前方。

    在刘邦以自己的生命为诱饵,吸引着项羽对他死命追击的同时,韩信、英布、彭越这些地区司令,分别攻略项羽的属地或是其同盟势力,最后使得项羽势力日渐衰弱,兵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一代霸王殒命,大汉得以建立。

第六百零三章 周将军成名之战

    刘邦之后,就再无主力被歼而可再兴的事例了,反而是一败而亡的事例倒有几个,例如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和刘秀挑大梁的昆阳之战。

    汉景帝登基之后,在名臣晁错的劝说之下,准备开始削藩,也就是对自汉高祖以来就分封的刘姓诸侯动手,以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后来晁错果真寻到了数个诸侯王的错处,在汉景帝的授意之下,削减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的封地,并密锣紧鼓准备对当时全国势力最大的诸侯王吴王刘濞动手。

    吴王刘濞毕竟是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王,早就听到了风声,于是与胶西王刘昂相约谋反,约定推翻汉景帝之后与其平分天下,然后双方又各自联络与自己相熟的诸侯王,随时准备起兵。

    不久之后,汉景帝果然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刚传到吴国,吴王刘濞就立刻发动,先是将国中忠于汉景帝的官员全部杀掉,然后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国的诸侯王起兵反叛。

    吴王刘濞背水一战,拼尽全力,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征募入伍,组织起三十万兵马,并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

    由于吴王刘濞早有预谋,汉景帝没有预料到七名诸侯王竟然会联合起兵作乱,于是七国联军进展十分顺利,汉景帝紧急与晁错、袁盎等人商议对策。

    晁错一力主张武力镇压,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他负责领兵镇守长安,但是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

    汉景帝再三权衡,采纳了袁盎这个相对成本较低的计策,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以达成劝退七国兵马的目的。

    袁盎出使十数日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汉景帝逼于内外压力,最后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只是晁错虽死,七国之兵却没有罢兵的迹象,反而认为汉景帝软弱可欺,刘濞干脆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

    这种情况之下,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如此一来,整场七国之乱的焦点就集中于周亚夫能否击败吴楚联军这件事上面了,而周亚夫也充分表现出名将之姿。

    其趁着吴楚联军攻打梁国(梁王刘武,乃是汉景帝刘启同父同母的兄弟,故此没有参与到这场七国之乱中。)的时候,利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

    最终吴楚联军无法突破梁军防守,向西进犯长安,只能转而攻向周亚夫的军队,周亚夫坚守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断绝了叛军的粮道。

    吴军断粮,士兵饥饿,几次挑战未果,于是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守备,吴兵果然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吴楚大军一去,吴王、楚王很快就伏诛了,跟随其起兵的诸多诸侯王也相继被汉军击破,不是伏法被诛,就是自杀身亡,仅有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第六百零四章 昆阳之战

    如果说吴楚联军一败令到整场七国之乱就此被扑灭,成就了周亚夫将军及“细柳营”的赫赫威名的话,那么昆阳之战就是奠定了刘秀中兴汉室的伟业,使得“汉光武帝”被后世许多人封为偶像了。

    昆阳之战在后世许多人口中,是天降陨石砸死了新军不少将士,使得新军士气大跌,这才被刘秀领军击溃的,所以后世许多人都称光武帝刘秀为“大魔导师”或是“位面之子”,其建立东汉更是被传为“位面之子”刘秀对“穿越者”王莽的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争。

    但是抛开这些相对玄幻的故事,只从正史上对昆阳之战的记载来看,其实真实的昆阳之战,一点也不逊色于玄幻版本的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乃是新朝欲覆灭绿林军所作出的一次军事行动,王莽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并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

    然后征调地方各州郡的精兵,由郡和牧守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共集结了四十三万人,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昆阳开进。

    这个时候,绿林汉的将军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进击昆阳、定陵、鄢城等地,进展顺利,王常指挥的部队在汝南等地区的活动也节节胜利。

    汉军得知新军大队人马向昆阳地区开来,于是王凤与王常率领近万人的部队占据了昆阳城,这时刘演指挥的大军正在宛城围攻守城之新朝军队,胜负未见分晓,但宛城已是兵少食尽,内无斗志,外无救兵,形势对新军极为不利。

    不久之后,刘秀所率领的三千多兵马,也由于受到新军压迫,失去了活动空间,也退至昆阳城内,城中汉军集结了一万多人马。

    不过由于汉军和新军兵力实在太过悬殊,眼看城外新军日渐增多,城中各将领对坚守昆阳的信心逐渐低下,常常讨论是否应该各领兵马经略四方,以免被新军尽数歼灭。

    刘秀眼见此情况,就鼓舞大家,说大家兵马聚在一处,依托坚城还能抵挡新军,如今新军日渐合围,一旦各领兵马离去,估计不出数日就会被新军围歼,况且刘演所部正在全力攻打宛城,在附近并无汉军可以支援,若贸然离城,恐难幸存。

    刘秀这通言论,虽有道理,但其毕竟不是全军最高统帅,其余将领并不太信服,但是恰好此时,探子回报,新朝王寻大军率大军到了城北,昆阳城已经算是被新军合围了。

    眼见情势危急,众将便决定请刘秀统率全军,定破敌之策,刘秀与众人商议之后,就决定以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人坚守昆阳城,自己当夜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调集部队,准备对新军内外夹攻。

    刘秀率人离去求援之后,新军就将昆阳城重重包围起来,不停攻城,双方相持多日,城中守将王凤等人一度动摇,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不许他们投降,否则自己的功劳就不显了,故此决心非要踏平昆阳不可,这使得守军认识到只有拼死坚守,以待援军才能有生路,于是更加顽强地与新军搏杀。

    在昆阳城坚守的这段时间里,刘秀终于调集了五六千人马,到达昆阳外围准备与昆阳内守军内外夹攻新军。

    而在这个时候,刘演已经攻破了宛城,刘秀立马将这个消息传遍昆阳城内外,由此新军心情沮丧、士气低落,反之汉军士气顿时高涨,使得汉军在士气上取得了上风,取得了决战胜利的契机。

第六百零五章 不砸陨石的刘秀也很猛

    做好战前准备之后,刘秀就领着自己部队向昆阳地区的新军进攻,为了持续打击新军的士气,刘秀自领一千人马为前锋,李轶率主力跟进。

    王邑、王寻见刘秀只领如此少的人马向自己进攻,可能也出于不屑,只派出了数千兵马迎战,结果被刘秀军先是一轮冲锋,折损数十人,然后刘秀得势不饶人,带着自己所部直冲新军这数千人,最后大破新军,斩杀近千人。

    如此一来,刘秀所部大受鼓舞,反之新军士气更是低落,随后刘秀领着自己的这些人马,在昆阳外围与新军周旋,屡屡取得胜利,斩获不少,进一步瓦解了新军的战斗士气,鼓舞昆阳城内汉军军民的斗志。

    之后刘秀更是把写有宛城汉军已获胜,汉军即将增援昆阳的密信,射进昆阳城内,同时也转落到新军手中,引起新军统帅王邑、王寻的恐慌。

    而新军上下将士更是疑惧不已,小小一个昆阳,己方数十万大军苦战一个多月,都没能攻破,如若再加上宛城的十万汉军,则更无法对付了。

    至此新军士气可谓跌至冰点,刘秀于是看准机会,率领三千人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王邑、王寻见刘秀兵少,又担心各营由于士气影响,轻动容易引发混乱,于是便率领万余人出阵迎战刘秀。

    谁知道王邑、王寻太过低估刘秀,刘秀所部在刘秀的率领之下,异常勇猛,轻易就打败了王邑、王寻所部。

    而新军营中多的其他兵马,由于慑于刘秀的勇猛,竟然没有兵马主动出来救援新军主帅王邑、王寻两人,致使王邑、王寻所部被刘秀部队追上,王寻被杀,整支部队也被击溃了。

    王寻被杀,王邑于乱军之中失去音讯,新军数十万兵马顿时失去了指挥中枢,渐渐混乱起来,这个时候昆阳城中的汉军,也得到了城外刘秀取得胜利的信息,于是也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

    新军失去指挥,本来又是各州郡拼凑起来的大军,于是四十多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四散奔逃,相互推挤,“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悲剧的是,新军败逃的时候,恰恰碰上大风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风刮走,大雨倾盆而下水暴涨,王邑军随队的虎豹都吓得发抖,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

    此役汉军缴获了新军的全部军用物资,各种东西堆积如山,一连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王邑只带领着千余残兵一气奔逃到了洛阳,王莽得知此战之败后,异常震惊,整个新莽朝廷上下也为之惊恐不已。

    新朝一战基本丧失了手上所有能够直接控制的军队,自此再无力镇压天下,各州郡豪强纷纷起兵诛杀新朝官员,恢复汉室年号,只待绿林军到来。

    不久之后,绿林军就长驱直进,先后收复洛阳和长安,诛杀王莽,新朝自此灭亡,更始帝刘玄便开始在长安号令天下了。

    但是,绿林军在大胜之后,内部矛盾也逐渐升级,更始帝刘玄更是杀了当时最大的功臣刘演,使得刘秀开始离心,密谋自立,为后来刘秀与赤眉军一起攻灭绿林军埋下了祸根。

    昆阳之战,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为起义军胜利进军洛阳、长安,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使得刘秀的威名传遍天下,为日后刘秀建立东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点评道:“昆阳之战,光武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可见昆阳之战细究起来,当是东汉立国之战,后世对此战也有诸多传说。

第六百零六章 曹操与孙权的纠缠

    正是这些一败就难以再起的例子,才衬托出那些历经挫败还能继续实现自己理想的例子的可贵。

    之前的刘邦是一个,剩下的就是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互为敌手、也是惺惺相惜的两个人物,那就是曹操和刘备了。

    曹操最著名的败仗就是赤壁之战了,此战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一万的大军,水陆并进,本来打算是一举扫平南方,实现天下统一的梦想,至于之后是自己做周武王还是继续自己的梦想做周文王,还是成为像伊尹一样的传说,将天下奉还给汉献帝那就无人知晓了。

    本来这次南征,曹操可谓是踌躇满志,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种句子都说出来了,可见曹操集团心底是认为此战必胜的。

    但是就是这个由上到下都充满信心,以为天下定鼎就在自己手中达成的曹操军事集团,却被刘备和孙权联军一举打懵了,整支大军竟然被打至溃败,最后仅存十之二三,无奈放弃荆州一半,只令曹仁紧守南郡一线。

    虽然后世之人,通过多种史料考究出来,曹操所谓的八十一万大军,其实加上新收的荆州之军,也大概为二十万到三十万兵马,未算是倾国之兵。

    但是一下子损失了二十万到三十万兵马的七八成,也已经可以说是将曹操的家底败了一半左右了,因为曹操此次南征,动用的肯定是最为精锐的部队,这从曹操自此之后就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南征就可以得知了。

    就算赤壁之战五年之后,曹操再次组织兵马征伐孙权,但是这次战役相对赤壁之战来说,也只是有限度的战争而已。

    无论从动用的兵马和出动的将领来说,都与赤壁之战这场倾国之战不可同日而语,估计曹操也是受到了赤壁之战惨败的教训,不敢再轻易出动庞大兵马,以防再败而动摇国本了。

    而之后曹操对孙权的战略也是如此,公元213年小征孙权,相持两个多月,不能取胜便班师回朝;公元214年七月,再次出动兵马征讨孙权,同样未能有所建树,到了十月就主动撤兵了;然后就到了公元216年十月,因为之前“孙十万”送人头,张辽“威震逍遥津”,故此曹操再次兴兵征伐孙权。

    这次曹操终于是趁着孙权合肥送人头之后的虚弱,达成了一定的战果,自十月开始,曹军顶着恶劣的天气,期间虽然因为暴雨一度撤退,但终于在公元217年正月完成了集结,在二月份开始对濡须口发起了猛攻。

    此战曹军可谓是下了死力,就算假节的振威将军孙观被流矢所伤,不治身亡,但是曹军依然猛攻不退。

    而东吴方面,吕蒙、蒋钦、周泰、徐盛、朱然等猛将都全部出动,拼死抵挡住曹军的进攻,但是历经十数日的相持,终究军力不如曹军,渐渐呈现不支的态势。

    于是孙权身为一国之主,先行战略转进,重新组织兵力,留一众猛将继续抵挡曹军,最终到了三月份,孙权无奈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军营中向曹操请降。

    对于曹操这边来说,曹操久出,后方似有不稳之象,刘备方面蠢蠢欲动,大有染指汉中的倾向,于是曹操自估不能迅速拿下濡须口,只能接受孙权的投降,引军返回防备刘备一方,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居巢,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蒋济为扬州别驾。

    孙权虽则无奈向曹操投降,但是毕竟保住了濡须口,东吴方面领地并无任何损失,只能算是面子上丢失了,实利并无损失,于是在东吴一方,已经算是打胜仗了。

第六百零七章 刘备绝不是五姓家奴

    毕竟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曹操一方是入侵方,东吴方面能够寸土不失而让曹操退兵,即使是名义上受损一点,也是达到了自己防御的目的了。

    故此这场战争之后,孙权也对手下各将领有所封赏,任命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任命蒋钦为右护军,任命周泰为平虏将军,并接替蒋钦而担任第二任濡须督,估计也是这场战争里面吕蒙的表现不俗,才有了后来孙权支持他的计划。

    而正是由于有了这次孙权向曹操俯首求饶,才有了之后双方默契坑关羽一把的基础,不然双方要勾连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曹操和孙权双方罢兵之后,刘备果然发起了汉中之战,双方在汉中争持良久,曹操一方更是失去了夏侯渊这名方面大将,后来曹操亲自领军到达汉中,与刘备继续相持。

    但是毕竟刘备一方士气正盛,加上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武将给力,法正作谋主,黄权为参谋,逼得曹操困窘不已,发出了“鸡肋”之叹,而估计曹操也是受赤壁之败的影响,见己方军情不利,恐再有倾覆之祸,而自己逐渐年老,时日无多,若再失误,恐难再维持曹氏的统治,故此才避了刘备锋芒,主动撤兵让出汉中。

    曹操赤壁之败,不但左右了整个天下大势的发展,更是改变了曹操整个军事风格,使得后来很多历史事件的发展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说过曹操,就来说说曹操的老对手刘备了,刘备一生,前半生可谓颠沛流离加失意多得意少,计其投靠过的势力,就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还有孙权(算半个,没有正式投靠。)这些人,故此后世才有人发言说,若是吕布是三姓家奴的话,刘备就是五姓家奴了。

    但是说这话的人,其实并没有理解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的原因,那是因为吕布先后跟随丁原、董卓,都认这两人为义父,按照古代的义子惯例,若是丁原、董卓两人无儿子继承,又或是两人异常欣赏吕布,是可以让吕布改姓而继承自己的一切的。

    那么严格来说,吕布就有了自己生父的“吕”姓,义父丁原和董卓的“丁”和“蕫”两个姓氏,故此张飞才能骂吕布是三姓家奴。

    但是刘备的话,虽然他跟随过这五个势力,但是一来没有认这些势力的首领为义父,二来跟这些势力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大抵都是以客将的身份出现于这些势力里面。

    就算是公孙瓒表刘备为平原县令,看似是有了从属关系,但是严格来说,这个时候公孙瓒还是汉朝的将军,刘备做的平原县令也是汉朝的官,也就是说,两人只是同朝为官而已,勉强只能算是上下级关系,就算往深一层来说,只能算是汉朝通常的举荐关系,顶多就是恩主和门客的关系而已。

    所以整个东汉末年到后世来说,都没有人揪住刘备这点来做文章,反而吕布认贼作父又不能从一而终,就成为了这个三国战神永远洗不掉的污点了。

    刘备前半生可谓屡败屡战,故此说他的失败就不从这方面说了,因为毕竟那时候刘备要么就是没有家底,要么就是家底不大,输掉了也不算什么惨败。

    要论刘备的惨败,就要说火烧连营七百里了,这一场火,将蜀汉的根基产不多烧掉了七七八八,整个蜀汉陷入了风雨飘摇之境。

    就连刘备这个被人称为坚韧不拔的人,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最终含恨而亡,故此我认为,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那段话,真的不是试探诸葛老大的,完全是因为整个蜀汉已经变成了火山,坐在那个位置上就是坐于火山口了,若无擎天定海之力,真的无法坐稳这个位置啊。

第六百零八章 忍人所不能忍的司马懿

    故此刘备环顾四周,就只有诸葛亮是能够将自己毕生理想托付的人,其余人等都差了不止一筹。

    只是诸葛老大比刘备想像中还要牛十三,不但将蜀汉从濒临灭亡中挽救回来,还能用数年时间养出一支大军,平定南中,积累起北伐的第一笔资粮。

    然后更是带领蜀汉进入了高光时间,以一州之地力敌曹魏十个州,开始能够做到占有优势,后来更是压着曹魏来打,若不是天不假年,就凭诸葛老大一人之力,带领蜀汉一州之兵就足以车翻曹魏了。

    要知道历史上的诸葛老大,已经领兵占住了五丈原,打算进行屯田种粮,一副吃住在你家的模样,达到了《孙子兵法》里面“因粮于敌”的境界。

    只要这样吃上两三年粮,曹魏绝对顶不住,只能将关中之地拱手让给蜀汉的,而关中雍州在手,凉州又焉能不落,如此一来蜀汉就有了三州之地,以雍凉为盾,就可以充分发挥益州“天府之国”的作用,再来一次刘邦定天下的历史了。

    就算不能真的平定天下,有了三州之地在手,凭着诸葛老大的内政手段,蜀汉的国力自不可同日而语,届时曹魏欲要覆灭蜀汉,基本就很难了。

    如此一来,只要后来者有点本事,待天下有变之时,汉室或许还有再兴之机也未可知,而当时的曹魏,就算是最杰出的军事人才司马懿,也是畏“亮”如虎,在诸葛老大手上吃了不少亏,连正面交锋也不敢的。

    为了说服麾下将领,甚至还与魏明帝曹叡来了一场千里请战的戏码,《资治通鉴》里面记载道:“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这里说的是诸葛老大最后一次北伐的事情,当时诸葛老大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之滨,司马懿一方二十万大军防御诸葛老大的数万精锐,因为此前司马懿与诸葛老大打的卤城决战,双方正面交锋,诸葛老大以少胜多,大败司马懿,史载“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故此即使司马懿兵力远远胜过诸葛老大,但是也不敢轻易出营与诸葛老大决战,只是一昧防御营寨,只等诸葛老大粮尽退兵。

    诸葛老大为了引司马懿出战,数次挑衅,司马懿不为所动,最后诸葛老大只好出绝招,将一套女人衣服送给司马懿,等于说他毫无血性勇气,不如做个女人算了。

    此举果然凑效,虽然没有激怒司马懿,但是司马懿麾下诸将顿时大怒,纷纷请战,司马懿被逼无奈,如果再不出战,军心尽失,士气全无,难以固守,但是出战的话,又无把握击败诸葛老大。

    也亏得是司马懿果是智谋过人之辈,硬是让他想到一个方法说服诸将,那就是向远在后方洛阳的魏明帝请战,以司马懿的估计,信息往返起码需时一个多月,如此一来,蜀汉自当粮尽退兵了(此时曹魏与蜀汉已经在渭水边相持一百多日了)。

    但是令司马懿惊讶的是,此次蜀汉军队好像生根一样,非但没有退意,反而开始屯田耕种,一副不走了的样子。

    就在司马懿疑惑之际,曹叡派遣卫尉辛毗手持天子符节,担任军师制止司马懿出战,司马懿麾下才不敢再言出战之事,军心也算是稳定下来。

第六百零九章 王佐之才*3

    而蜀汉军队这边探听到曹魏这边的消息之后,姜维就对诸葛老大说道,魏主派了辛毗持天子符节到来,司马懿是不会出战的了。

    诸葛老大就回答姜维说道,司马懿向大后方的魏主请战,这种做法本来就是不想出战才会做的,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机转瞬即逝,假若司马懿有把握能够战胜我方的话,早就出战了,又怎么会特意向后方的魏主请战呢。

    由此可知,这段时间里面,曹魏上下诸将(包括后世一些影视里面过分突出的司马懿),对诸葛老大率领的蜀汉北伐军可谓是一筹莫展的,除了使用廉颇当年对付秦军的坚守策略,意图拖垮地方的后勤外,任何的对决都基本上是送人头的做法。

    故此,诸葛老大这段高光时间,可谓是怎么吹也不过分的,盖因整个北伐来说,诸葛老大是充当了萧何、张良、韩信的角色,将后勤、谋略、领兵这三样“汉初三杰”的活都包圆了。

    当然了,客观来说,诸葛老大领兵能力是绝对不如韩信的,所以陈寿在《三国志》里面,才评价诸葛老大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就是说诸葛老大长于练兵,兵谋将略并不擅长。

    但是这个评价,是建立在“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矣。”这种评价之上的。

    综合陈寿的这些评价来说,也就是说陈寿认为诸葛老大的内政才能优于其练兵才能,又优于其将略领兵才能,而不是说诸葛老大的领兵才能差。

    要知道,诸葛老大在北伐期间,可谓是未尝一败的,若然这样也说他领兵才能堪忧的话,那么要置同时期的司马懿、曹真、郭淮等人于何地?

    而诸葛老大最为历代皇朝称颂的地方,就是明明他的才能如此卓绝,在蜀汉的权位乃是当世第一,当时的蜀汉,可谓只知道有丞相而不知道有皇帝了,刘禅这个后主的存在感可以说是微弱至极。

    诸葛老大如此军政大权一手抓,朝野上下俱是钦佩不已,但是其硬是没有像王莽一样搞篡位夺权的政治手段,而是安心做自己的丞相,全心全意完成昭烈帝刘备的夙愿。

    故此诸葛老大不但受到历代皇帝的追捧,将他视为人臣的表率,更是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歌颂,如“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名诗名句层出不穷。

    纵观刘邦、曹操、刘备这数人,之所以能够历经挫败而基业不失,甚至能够发展壮大的原因,都在于这些势力有一个内政卓绝的人才。

    刘邦有萧何、曹操有荀彧、刘备有诸葛亮,这三人,都是历史上公认政治能力顶尖的标杆,如果用游戏术语来说,他们三人都是政治“S”的人才。

    这是有了这种顶尖政治人才坐镇后方,刘邦、曹操、刘备这三人才能在前方任意“浪”,就算翻车了,其势力也能够浴火重生,不会失败一次就四分五裂。

    最明显的就是,自荀彧逝世之后,曹魏一方的造血能力大不如前,故此曹操才不敢在汉中与刘备死磕,所以萧何、荀彧和诸葛亮,都被后世之人称为“王佐之才”,意思就是有他们相助,成王称帝都是极大可能的事。

第六百一十章 骑兵训练细节

    边走边遐想种种历史,明白到马铁不愧是蜀汉之中能够跟“关张赵黄”相并列的猛将,其将略确实不俗,虽然说没到韩信、白起、孙武、吴起、霍去病、卫青等神仙级数,但是也应该可以媲美李广此等飞将的了。

    有此等超一流的猛将,再加上诸葛老大的帅才,辅以魏延、王平、姜维、关兴、张苞、赵统等一班良将,可惜赵云年事已高,估计下次北伐就应该不会让他上战场的了,不然还有希望看到五虎将其二一起征战曹魏呢。

    要知道,历史上的赵云,也是在第一次北伐后就再没有征战沙场了,到了诸葛老大第二次北伐,就收到了赵云的死讯,诸葛老大还流了不少的泪水,皆因蜀汉元老里面,赵云应该是与诸葛老大理念最相近的一个。

    后世许多人都认为,赵云的死,可能是由于第一次北伐本来是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的,不过最后还是道一句“天不佑大汉”,黯然收场。

    故此赵云应该是受了不少打击,故此才会于第一次北伐失利后次年,就突然病逝了,如今大汉之势蒸蒸日上,之前看赵云虽然略显老态,但是精神还算健旺举动大体利落。

    不过怎么说也是六十多的老将了,以现时诸葛老大和刘禅陛下着意栽培他的儿子赵统这个行动看来,诸葛老大和刘禅陛下两人应该是不会让赵云再重上一线战场的了,估计下次北伐的时候,赵云大概率会跟吴懿一起,领兵镇守长安,拱卫朝廷的了。

    这样考虑也是正理,毕竟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能够在后方得到善终,不但能对军中士卒起到榜样的作用,也是朝廷对为国效命者的一种奖励,反而如果让如此战功赫赫的老将陨落于敌方之手,对士气和大汉都是相当大的打击啊。

    边说边向边走,转眼间就到了骑兵训练场了,这边的训练场,还是跟之前我们演练新式骑兵装备的场子差不多,只是木桩不再是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而是一条马道,左右各摆放了四个。

    听马铁的解说,这就是骑兵们平日训练骑术和马上作战技术的地方了,于是我和张苞自然定睛仔细观看了。

    只见约为五六百米长的马道上,八个木桩分左右不规则排列,一名名骑兵按次序往前冲锋,在此期间向左右砍劈,模拟战场上凿穿敌方阵型的情形。

    就这样观看,一名骑兵通过马道的时间大概为一分多钟,等到一名骑兵通过一半马道之后,指挥者才会让下一名骑兵进入马道,如此反复。

    看了一会,大概明白了马铁麾下骑兵的训练情况,我就开口问道,如今这些骑兵,训练的时候,命中目标的次数大概有多少次。

    马铁就随口说道,大部分骑兵都能做到命中四个到五个木桩的程度,至于那五千胸甲骑兵,能够做到命中五个到六个木桩,这是因为那五千胸甲骑兵,本来就是挑选军中最为优秀的骑兵组成的。

    这样说来,马铁的这些骑兵,已经不再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那样,汉族骑兵和羌族骑兵分开的了,而是已经混编成一起了,也对,毕竟军队就是一个大熔炉来的,如果长时间两族抱团,迟早是要出事的。

    然后马铁继续说道,场中马道放上八个木桩,其实只是为了体现出冲进敌阵后敌兵密集的情况,以现时对自己麾下的观察,还没有人能够在冲锋的短短时间和路程内,做到全部命中八个木桩呢。

    说的也是,看上去五六百米不短,但是开头起跑和快到终点的那段路,肯定是不能全速疾进的,这便不符合骑兵冲锋突进的实际情况,故此木桩不设在这两段路里面。

第六百一十一章 夏姬八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样一来,骑兵训练马道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五百米是设置训练用木桩的,如此算来,平均是五十米一个木桩。

    可不要以为五十米是很长的距离,以战马平均二十到三十公里的时速来说,五十米的距离可是十秒都不用就跑过了,以一名骑兵熟练掌握马上劈砍技术来说,在劈砍完一个目标后,要在十秒时间内重新调整好姿势和重心,再劈砍另一个方向的目标,真的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的。

    要知道,马上劈砍可不是步兵在地上进行劈砍,能够借助身体诸多部位调整发力点和重心,基本只能靠腿力和腰力,这也是有了马镫这种大杀器才能勉强做到的呢,如果没有马镫的话,骑兵的腿部要夹紧马腹,可不能用腿力调整自己的姿势啊,不然就很可能会造成战马惊恐人立起来,那样的话骑兵基本就会被摔下马了。

    但是就算有了马镫、马鞍这些骑兵宝物,一般骑兵也做不到十秒之内,将身体重心从一边调整到另一边,精锐骑兵也是偶尔能够做到,估计要像马铁这种武将,才能轻易做到,成为骑兵冲锋的锋头。

    至于要像一些游戏或是影视作品里面的人物一样,快速毫不停歇地往一个方向猛烈劈砍数下的话,那就是完全违背物理法则的。

    因为劈砍下去之后,就肯定要收刀才能继续往同一个方向劈砍,如此一来的话,下一刀出刀只会更慢,很容易被人防御下来。

    而且如果第一刀不能砍倒或砍退敌人的话,敌人顶在那里,你要向敌人砍出下一刀的话,要么就是原地站立,调动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帮助自己调整好姿势再砍出下一刀;要么就是后退半步或是一步,通过空间距离争取前冲力量,以便更快砍出下一刀,就像后世的剑击比赛一样,退步、进步、刺,都是这个循环。

    但是无论你采取哪一种方法,在真实的战争里面,由于你所面对的敌人肯定不止一个,这样做的话,肯定会很容易遭到敌人的围攻,如果附近没有战友支援的话,那么基本就是“要阿呆”了。

    所以这也是步兵战阵里面,一伙人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抱团前冲,不论是进攻还是撤退,一旦被冲散,陷在敌阵里面就难以生还了。

    这也是骑兵对步兵的天然克制所在,因为战马的前冲之势难以遏制,骑兵不论是否能够砍倒敌人,战马都会将他带离敌人,往下一个敌人而去,故此除非有数个敌人不畏生死,硬是以血肉之躯拖住战马,不然骑兵对步兵,就是处于“我能砍你,你砍不到我”的优势之中。

    不过就算如此,骑兵往同一个方向劈砍也是等于浪费战力,因为冲锋期间,你能砍倒越多的敌人,对身后的战友来说就是越大的优势,故此眼前的这些骑兵训练,都是左右劈砍的,这样顺着刀势而动,才是最省力、最快速的。

    同样的道理,就算是步兵作战,也是左右劈砍才是最明智的行为,因为这样做的话,就能边劈砍边往前进,不用停顿下来太长的时间调整姿势,只要取得先手,就能一直劈砍到自己力尽为止。

    一般人被这么左右劈砍十下八下,要么就是防御解除被欺尽怀里,要么就是手忙脚乱被砍倒,只有武艺不凡的武将,才能抵挡住这种攻势,等到对方力气不继的时候,转而反攻。

    当然了,这些都是马铁这名久经沙场的杀将向我说明的,以我生在后世和平年月的灵魂以及原主长期从事文书工作的身体记忆来说,对这方面的认知基本上都是没有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150/ 第一时间欣赏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坐看闲花所写的《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为转载作品,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介绍:
街亭之失,引发星落五丈原,假若街亭不失呢?
开始写没经验,没有分段,后面改了,不过不想修改,留着证明自己的改变。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