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就登基TXT下载大明开局就登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开局就登基全文阅读

作者:物语000     大明开局就登基txt下载     大明开局就登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72章 热气球重机枪

    大明皇家科学院不但能自己研究一些东西,更主要是防止朱由检系统兑换和奖励的东西。

    要知道这些东西都远远领先那个朝代,他们不需要研制,只要仿制也能领先将近百年。

    以后可以将仿制的东西在加以改进,又将领先很多年。

    朱由检就是为了大明长久发展,才成立皇家科学院,才不愿意什么都在系统兑换。

    听到轻机枪和热气球都制造出来,朱由检顿时眼前一亮。

    这两样东西对征战罗刹国的将士们来说太重要了。

    朱由检为了看热气球和轻机枪,立即宣布退朝,随后和宋应星一起赶往兵工厂。

    热气球的原型最早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称为天灯或孔明灯。

    约在公元二世纪或三世纪被发明,被用来传递军事信号。

    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战役中使用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而欧洲人到了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

    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孟格菲兄弟在欧洲重新发明了热气球。

    他们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把热气聚集起来做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飘然飞行了1.5英里。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孟格菲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庭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热气球载人空中飞行,飞行了25分钟,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早了整整120年。

    在充气气球方面,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科技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而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当然,大明现在制造的热气球要比这兄弟二人制造的先进很多。

    热气球主体结构材料,几乎都是从系统兑换的,有些地方已经接近二战时热气球。

    其实热气球并没有什么太高的科技含量,就是气囊中填充空气,通过装置对空气加热,使之变轻获得升力。

    宋应星他们研制的热气球升空的高度有限,正常情况下高度为一千五百米,极限一千八百米。

    热气球的吊篮也不大,只能装两个人,极限载重最多三人。

    虽然高度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但是在那个年代绝对没有办法把它打下来。

    因为燧发枪的射程只有两百多米,那时的大炮就是一个炮管直来直去,更加不可能对空射击。

    朱由检让皇家科学院研制热气球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空中观察获取情报。

    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居高临下往对方人群扔手榴弹。

    因为高度问题,对方只能眼睁睁看着没有任何方法对付。

    就是让敌人气的半死,看不惯又干不掉他。

    重机枪一般指重量在25公斤以上的机枪,包含三脚架。

    装有固定枪架,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可搬运的机枪是步兵支队的支援火力,主要用于射击集群的有生力量、火力点、轻型装甲目标和低空飞机;其枪架具有平射、高射两种用途,射击精度较好。

    它既可以用来压倒敌人的火力点,封锁敌人的行动路线;还能大批杀伤集团目标,支援步兵冲锋陷阵。

    重机枪具有较长的火力持续性,能在远距离上有较好射击精度,所以它具有较大杀伤力,特别适合用来对付冲锋的敌人。

    轻机枪出现的比重机枪晚很多年,宋应星他们研制出来的其实就是重机枪。

    那时又没有对比的枪械,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重机枪什么是轻机枪。

    朱由检本来给他们的是轻机枪,可是因为工艺问题,被宋应星他们硬生生制造成重机枪。

    这种重机枪射程只有四百米,射速每分钟两百多发。

    当然无论射程还是射速都只是后世的一半不到,但在明末使用已经足够凶悍了。

    虽然如此,朱由检还是很开心,他开始还以为大明兵器制造局很难搞出来呢!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挺机枪是美国军医格林,在南北战争时期发明的加特林机枪。

    然而200多年前华夏就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武器研究,甚至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且设计出了样枪——连发鸟铳。

    这款跨时代或者说有里程碑意义的武器,由清代康熙年间的武器专家戴梓研制,有的书籍里也称其为戴文开。

    然而戴梓却在自己的一些发明赢得大清朝野上下一片赞誉声中,突然被当时的麻子扣上“通倭”这一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到现在东北铁岭一带,举家遭难!

    作为中国17世纪最杰出的武器设计专家,平白无故遭此大难。

    对戴梓而言可谓是“一生之大不幸”,对华夏历史进程而言,则是失去一个赶超西方武器科技的“好机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

    戴梓字文开,晚年号耕烟老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官宦人家。

    幼年就在其父的启迪之下,戴梓便开始对西洋传过来的机械制造非常感兴趣,博览群书,尤其是对明朝中期兴起的火器研究异常感兴趣。

    年纪轻轻的戴梓,在有了一定相关武器设计制造的理论知识之后,便大胆付诸于实际。

    几年间便制造出数种火器,其中的一些设计样品甚至可以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

    当时一百步相当于百米左右,就当时17世纪热兵器而言,这个射程已经很不错了。

    不久,东掳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爆发了。

    年轻的戴梓带着自己设计的新武器样品——连发鸟铳,去求见当时平叛大军统帅康亲王。

    当时江浙一带的耿精忠叛军气焰极为嚣张,战事十分棘手。

    作为沙场老将的康亲王,在看完戴梓新型火器的演练之后,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挖到宝了”!

第873章 罪孽深重

    康亲王当即对他大加赞许,破例让其以“布衣之身”加入平叛大军。

    在事后战事的发展中证明康亲王果然没有看错人。

    戴梓为平叛大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火器维护、修理、改良以及制造。

    使得清军在火力打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战后由于戴梓的出色表现,自然那是大功一件!康亲王又再一次破例带着他,觐见麻子。

    由于他饱读诗书,工于诗文,再加上在火器制造上所表现的“超出常人”的天赋。

    当下赢得这位麻子皇帝的青眛,被授予翰林院侍讲,成为清帝国重要的的储备人。

    戴梓担任翰林院侍讲后,其火器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先是荷兰使者向麻子皇帝进贡该国新型火枪,以示向大清炫耀该国的强大武力!

    为此,麻子命令戴梓迅速仿制该国火枪,回赠给使者,以灭其威风。

    当下戴梓不辱使命,仅在短短几天之内,便仿制成功十支荷兰“蟠肠鸟铳”,回赠给荷兰使者。

    此举不仅是捍卫了大清帝国的尊严,同时戴梓精湛的武器设计才能,也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誉。

    至此之后,年轻的麻子皇帝在火器设计制造方面,更加倚重戴梓。

    不久满清为了应付西北战事,需要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来装备清军。

    这时戴梓依然领命,不到十天时间里,新型火器“子母炮”设计成功了。

    该炮威力明显优于当时清军所有装备的火器,而且重量只有300斤左右,在17世纪的火器制造界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时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火器制造时总会有这种“顽疾”。

    一种火器如果追求射程远威力大,必然会造成体积重量巨大,一两千斤都是“小意思”。

    这必然限制了其机动性和运输困难等弊端,如果追求机动性高,以便于运输,往往会制约该火器的射程和威力。

    而戴梓所设计的子母炮,就是榴弹炮的前身。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困扰世界火器设计界的“难题”!

    这他的这一设计不仅解决火炮的机动性差和运输不便的弊端,而且还兼顾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等优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麻子在参观完子母炮的演练后,圣心大悦赐名该炮为“威远大将军”。

    该炮在此后不久爆发的“昭莫多战役”中大显神威!

    铺天盖地的炮弹碎片,打得蒙古噶尔丹大军哭爹喊娘,顿时溃不成军,根本无法在清军如此猛烈炮火之中,保持严整的军列。

    顷刻之间,刚才还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便纷纷弃械逃命。

    至此一战,噶尔丹大军一蹶不振,十年不敢进犯国境,蒙古喀尔喀地区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后来他又发明了连珠火铳,火铳即火枪,宋朝时发明,宋、元、明时代均已装备军队为火器队。

    元代蒙古西征西亚欧洲,曾经有炮队发挥威力。

    后来,东方的火枪技术为意大利、葡萄牙、尼德兰(荷兰比利时)人所学并改进。

    明末,努尔哈赤的东掳军即曾经请欧洲技师指导研制“红夷大炮”等军火。

    来华之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仁均曾经参与明清的制造枪炮活动。

    戴梓的发明是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的“连珠火铳”。

    据记载,铳背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戴梓在火器设计中频频大放异彩,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

    不久,麻子便以“通倭”为名,将其一家流放到关外东北。

    此后的30余年间,戴梓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最终死于贫病交加!

    一代兵器大师,却以这种凄惨景象落幕,真是让世人为之惋惜。

    戴梓废逐而死后,华夏此后二百年间,就再没有能够研制近代火炮枪械的设计师与火器专家。

    而戴梓关于枪炮奇思妙想的设计,则通过南怀仁等递送的情报而流入欧洲。

    从此华夏军事火器技术即远远落后于西方。

    对于戴梓是如何获罪的历史上一直流传两个版本。

    1、当时麻子最为宠爱的传教士南怀仁,因为戴梓惊人的武器制造天赋,便心生妒忌。

    然而此公确实是技不如人,就使出毒计,勾结投降东掳的张献忠义子,上书污蔑戴梓“里通外国,勾结倭国”,不想麻子竟信以为真。

    2、麻子对戴梓并不信任,仅仅只是利用其火器设计制造方面的才能而已!

    在平定海内战事之后,便准备将其除掉,防止反清势力对其加以利用。

    因此麻子便借口戴梓勾结“倭国”,意图不轨的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全家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关外,严加看管。

    其实仅凭一个“洋和尚”和一个刚刚反水不久的“二五仔”,就将屡立奇功的功臣一举“拿下”?

    这实在不符合麻子皇帝一贯英明神武的形象,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满清统治阶级,有预谋地铲除潜在“隐患”的一个策略而已!

    戴梓是汉人,掌握先进枪炮的发明技术,毫无疑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东掳以仅数十万人的小族统治中国,深怕汉人掌握新式军火技术而起义颠覆之。

    清初所谓闭关锁国的海禁与禁止通洋,实际上深层思虑并非经济,而是政治问题,亦与怕汉人通洋而获得西洋军火技术的忌讳有关。

    麻子乃雄主,他对戴梓的发明与本事了若指掌,所以有事时用之,太平时即思虑抑制而钳制之。

    这就是戴梓蒙冤而被流放、冷藏于关外三十年悲剧的真正原因。

    朱由检看到大明兵器制造局制造的机枪后问赵士祯:

    “这个重量如何?是否方便携带?”

    赵士祯拱手说道:

    “回禀陛下,此机枪重64斤,单兵携带有些困难!”

    朱由检点点头:

    “重量太大,给他加装两个轮子,这样士兵行军时可以推着走,同时也方便移动射击,你们要在朕御驾亲征之前完成,朕给你们七天时间!”

    七天时间造两百机枪轮子,这对大明兵器制造局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赵士祯急忙领旨:

    “遵旨,兵工厂三天即可完成!”

第874章 检验新武器性能

    朱由检在兵工厂视察之后,决定看看机枪和热气球的效果,于是对宋应星说道:

    “让你麾下准备一下,朕要检验你们新产品的质量。”

    “遵旨”

    宋应星领旨,立即命令兵工厂试验兵把重机枪和热气球运往演练场。

    作为大明兵器制造局,他们麾下肯定有一批试验兵,就想后世的试飞员一样,只有经过严格试验,新研制的武器才能正式量产。

    率先演示的是热气球,热气球的主体是朱由检从系统兑换的,但其他材料都是大明自己生产,燃料作为热气球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来自大明自己生产,它就是石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

    最早提及石油的是公元1世纪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上郡“高奴有洧水,可燃。”汉代的上郡高奴县故城在今陕西延长县。可见,我国在汉朝时就在今陕北的延安地区发现了石油。

    晋代时,在今甘肃酒泉地区也发现了石油,当地人叫“石漆”。

    据张华《博物志》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水有肥如肉汁,这种“肥”就是石油。酒泉郡延寿县故治在今甘肃玉门县东南。

    不过,最初发现的石油是自然溢出地面的,后来随石油的使用越来越多,人们就开始凿井开采。我国最早的石油井出现在元朝。

    据《大元一统志》中载:“在延长县南迎河凿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可见,我国在元代时便已钻井采油了。

    而西方却在进行残忍的杀生,因为他们要使用鲸鱼油,直到1859年才在美国凿成,看看西方使用石油的历史比我华夏足足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古代有很多地方都发现石油,并不限于这一两处。如明朝时期,四川,新疆库车一带也发现了石油。

    明朝中晚期,杭州的张瀚,西游入蜀描述当时内江、富顺间的自流盐井、火井外,还注意到油井。他说这些地方“有油井,井水如油,仅可燃灯,不堪食。”

    实际上,在四川盆地发现油井,并非偶然。四川民众自古以来都食井盐,在凿井取卤煎盐的过程中,发现了石油,甚至天然气。尽管最初凿井的目的是在寻找盐卤煎盐,而结果则在含油岩层中发现石油。

    至于对石油的利用,在我国古代主要用来照明。最初是制成蜡烛,后来开始提炼成灯油。

    后来还用于军事上。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周时期,突厥人围攻酒泉,北周军队用石油焚烧突厥人的攻城器械,突厥人泼水营救,火势却越烧越猛,结果可想而知,大败而归,酒泉最终得以解围。

    五代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在后梁与后唐作战中出现了以铁筒喷发火油的喷火器,用以烧毁敌船(《吴越备史》)。

    北宋时期,官府手工业的军工作坊里开始出现以石油为原料的“沥青作”、“猛火油作”。

    与敌方作战时,宋军把猛火油用“筒柜”“火罐”等机械装置喷出,威力不小。稍后,人们还研发出用沥青作为延发剂来控制火药燃烧速度,这比外国早了一千余年。

    此外,人们还将石油用于炼钢、医药、制墨等方面。

    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洧水”的描述:

    “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

    即认为用石油烟制成的墨,据说沈括的“石油墨”受到当时的制墨行家苏轼的极大赞赏,可谓上乘。

    宋应星他们使用的石油也是经过提炼的,虽然到后世的煤油汽油等还差很多,可是在明朝已经足够先进,要知道汽油在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

    看到士兵提着一个铁质罐子固定在吊篮上面,朱由检就知道那里装的是燃料,他走过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东西黄黄的,用树枝挑了几下发现这东西还有些粘稠。

    宋应星看到皇帝如此,他急忙上前介绍:

    “陛下,这是皇家科学院用石墨提炼的热气球燃料,燃烧不是很快,火势也不是很大,很适合用在热气球上。开始我们用过固体燃料,但炭火和煤炭的火力都太小。”

    朱由检点点头,他知道现在石油提炼还不成熟,根本无法提炼出后世的汽油,其实用汽油做燃料反而不好,容易出事故。现在这种半成品更合适。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点火,大约半柱香时间,热气球缓缓升空,在热气球上升到一人多高时,朱由检伸手向一个士兵要颗手榴弹:

    “把这个带上,一会找个目标扔下去试试看。”

    话音未落,手榴弹被他扔进热气球的吊篮中,把旁边的宋应星下一大跳:

    “陛下,可不能把热气球被炸了!”

    朱由检微微一笑:

    “朕没有拉引线如何爆炸,如果这样手榴弹都能爆炸,你们皇家科学院可以解散了!”

    宋应星老脸一红,急忙拱手:

    “微臣误会了,请陛下见谅……”

    一炷香时间,热气球升到一千米左右高空,朱由检看看高度产不多了,马上叫停:

    “可以了,不用在升高。”

    其实就算让他升高,热气球吊篮里的士兵也没有那个能力,1500米差不多已经是热气球的极限了。

    朱由检回头看向子轩:

    “子轩,在前方画一个大圆圈,看看上面能不能把手榴弹扔到目标上。”

    “遵旨”

    子轩领旨,立即命令麾下在热气球下的地面上用石灰画一个直径五米左右的大圆圈,随后拿出对讲机:

    “看到下面有个石灰画的大圆圈吗?把手榴弹扔下去,记住要拉引线。”

    “遵旨”

    士兵领旨,急忙把头伸出吊篮看看下面的大圆圈,一千多米的高度看下面五米的目标很清楚,试验兵拉开手榴弹的引线,把手榴弹扔向下面的大圆圈。

    “嗖……”

    手榴弹带着一阵划破空气的声音落下,随后发生爆炸:

    “嘭……”

    等手榴弹爆炸后,朱由检一挥手:

    “子轩,快去看看爆炸点距离目标有多远!”

第875章 试验成功

    “遵旨”

    子轩领旨,转身上马跑到手榴弹爆炸的地方,爆炸点距离朱由检他们站立的地方有两千米远,不到跟前无法看清。

    在石灰线外两米远的地方出现一个土坑,那就是刚才手榴弹爆炸而产生的,子轩跳下战马用尺子测量一下,然后上马返回报告:

    “陛下,爆炸点距离目标有些远,偏差了两米多!”

    朱由检满意点点头:

    “嗯,今天风有些大,对从热气球上投掷手榴弹有些影响,总得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现在试试重机枪!”

    “重机枪?”

    听到皇帝说试试重机枪,宋应星毕懋康赵士祯都是一愣,皇帝要求他们造轻机枪,现在怎么说是重机枪?现在他们从哪里弄重机枪过来试验?

    宋应星拱手说道:

    “陛下,兵工厂造的是轻机枪呀,并没有造重机枪!”

    朱由检看看宋应星他们说道:

    “重量六十多斤还不是重机枪吗?轻机枪只有十斤左右,如果性能过关后面继续生产,至于轻机枪你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今年过年之前给朕研制出来,不然朕扣你们的年终奖!”

    “啊……”

    “遵旨”

    宋应星等人现在才明白,怪不得皇帝看到机枪时表情怪怪的,原来他们造出来的东西不是皇帝想要的那样,看来还得加把劲在年底造出圣上心仪的机枪。

    反应过来后,宋应星毕懋康,赵士祯,子轩等人急忙躬身施礼:

    “陛下放心,皇家科学院一定在年底前给您一个满意的交待……”

    朱由检点点头:

    “希望你们不要食言,马上试验重机枪!”

    “遵旨”

    宋应星现在是皇家科学院院长,毕懋康是兵器制造局长官,毕懋康是兵工厂长官,虽然各有分工,但他们同时也是黄家科学院成员和兵器制造局以及兵工厂官员。

    子轩还很年轻只有十五岁,但也已经是大明兵器制造局高级工程师,毕懋康已经八十多岁了,一旦他驾鹤西游,子轩将是他的接班人。

    子轩姐姐被皇帝认为义女,也就是大明三公主,但子轩这孩子很懂事也很能干,从不在工人面前提及姐姐,不知道的他的人还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

    重机枪很快被架在试验场上,朱由检仔细看了看它的样子和子弹,发现和早期的机枪样子差不多,子弹也都是连在一起的。

    “陛下,大明神铳是八个枪管和二十八连发,需要两个人操作,并且还需要手摇射击。这个和大明神铳性能差不多,但只要一个人就能操作,扣动扳机就能不停射击,速度每分钟一百连发。”

    在麾下安装子弹时,宋应星开始给皇帝介绍重机枪的性能,无论是重机枪还是轻机枪对朱由检来说都无所谓,只要性能优良就行,要知道此时其他国家最好的还是燧发枪。

    朱由检点点头:

    “开始吧!”

    “遵旨”

    宋应星答应一声,对试枪的军兵一挥手,试枪军兵立即打开机枪保险,瞄准三百米外的枪靶就扣动扳机。

    “哒哒哒……”

    一阵剧烈的枪声响起,只见重机枪枪口喷出一团火焰,子弹弹壳不停从及墙上脱落,两百发子弹在瞬间被击发。

    众人的眼光立即看向枪靶处,此时枪靶已经被子弹打烂,只有一个木棍自立在三百米外。

    兵工厂的官员和士兵都在试验场多次见识过重机枪的凶悍,他们对此并没有感到什么惊讶,有的只有满满的自豪感和对皇帝的尊敬。

    可是朱由检带来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却都震惊的瞪大眼睛,连一向不在乎火器的东厂督主曹正淳也同样惊讶出声:

    “天呀!这东西太可怕了,估计咱家也很难在它的轰击中逃生……”

    听到堂堂大明第一高手,杀人不眨眼的东厂督主这么说,在场的众人都哈哈大笑:

    “督主谦虚了,我们的子弹是追不上你的,不行可以试试……”

    曹正淳连连摇头:

    “咱家才不要试呢!一旦跑不过你们的子弹,咱家小命不保倒是小事,圣上身边岂不是少了一个帮手……”

    这个大太监说话永远那么好听,怪不得皇帝那么看重他,这是在场所有人此时的想法。

    朱由检微笑看着大伙调笑大明第一高手,他不是一个古板的皇帝,有时也非常平易近人。

    “好了,你们准备一下,明天让兵部来运武器弹药,同时机枪也要抓紧量产,争取尽快装备一线军队!”

    “遵旨”

    朱由检视察大明兵器制造局后,马上返回乾清宫,刚在龙椅上坐下就传旨:

    “曹正淳,马上传内阁首辅孙传庭,兵部尚书孙承宗,五军都督戚继光,海关主事夏完淳见朕!”

    “遵旨”

    曹正淳领旨后,立即派人去传戚继光,孙承宗,夏完淳三人,他已经也亲自去传内阁首辅孙传庭。

    几位大明重臣接到皇帝口谕,不敢有丝毫耽误立即赶往乾清宫见驾。

    进入乾清宫,他们快步上前施礼:

    “参见陛下!”

    朱由检一摆手:

    “免礼,平身!赐座!”

    “谢陛下!”

    四人谢恩后恭恭敬敬落座等待皇帝指示。

    朱由检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说道:

    “七天后朕将御驾亲征,太子也在西征没有凯旋,朝中不能没有主事之人。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要紧密团结相互配合,同时命令大明沿海地区和海外领土加强防御,防止有些国家趁大明北伐时偷袭。”

    孙承宗急忙拱手领旨:

    “遵旨”

    “陛下尽管放心,微臣回去就命令各部加强防御,如果胆敢有国家趁大明北伐偷袭大明,大明必灭其国!”

    朱由检微微颔首:

    “朕离开后,朝中政事都有内阁负责,内阁首辅一定要以身作则把大明经营好,当天能做好的事情一定不要拖到第二天,同时也要注意到百姓的需要和愿望,国家强大了就要让百姓享受到实惠,不然无论大明多么强大也是空谈……”

    内阁首辅孙传庭急忙拱手领旨:

    “遵旨!”

    交待完内阁首辅孙传庭,朱由检目光落在大明少年英才夏完淳身上:

    “夏爱卿,大明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商税征收不能大意,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南方商船,防止走私死灰复燃,你们可是大明的摇钱树。

    “遵旨”

    …………

第876章 温暖

    朱由检因为要御驾亲征,于是在乾清宫召见了大明几位重臣,把他离开京师的事情都仔细交待一遍。

    四人领旨后退出乾清宫,此时天色渐渐暗下来,朱由检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

    就在此时,小太监二喜进来禀告:

    “陛下,可以用膳了!”

    朱由检微微点点头:

    “二喜,去传三位公主和定王,还有皇后以及皇贵妃到乾清宫,朕今晚聚餐!”

    “啊……”

    二喜当时愣了一下,他没有听懂聚餐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并没有和他解释,只是摆摆手,二喜也不敢废话,急忙去传三位公主,永王朱慈炤,皇后秦明月,皇贵妃沐剑屏。

    秦明月被封皇后,沐剑屏被封皇贵妃,她们两个正式成为朱由检家人,也是公主和定王的小妈!

    很快,三位公主和永王朱慈炤。皇后秦明月和皇贵妃沐剑屏也来到乾清宫。

    永王朱慈炤躬身施礼:

    “参见父皇!”

    三位公主和皇后皇贵妃都是一个万福:

    “参见父皇!”

    “参见陛下!”

    朱由检微微一笑:

    “都是自家人,快免礼!”

    “谢陛下!”

    “谢父皇!”

    谢过父皇,三位公主和永王又给秦明月和沐剑屏见礼:

    “参见母后!”

    现在秦明月已经是母仪天下的大明皇后,沐剑屏也成了皇贵妃,他们已经正式成为国母,虽然公主和定王归为亲王和公主,但礼节还是要的。

    这还是几人第一次在朱由检面前想见,秦明月和沐剑屏虽然归为皇后和皇贵妃,但毕竟她们还是十几岁的女孩,见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公主亲王这么叫她们,二人俏脸顿时飞起一片红霞。

    “定王公主免礼!以后见面无需多礼……”

    朱由检看看几人笑道:

    “好了,都不用多礼了,你们不饿吗?御膳房上菜!”

    “是”

    站在门外的小太监二喜急忙去通知御膳房上菜。

    坤兴公主最知道心疼父皇,她轻移莲步上前给父皇按摩肩膀:

    “父皇,您今天让儿臣和母后一起见您肯定有什么话要说对吧?”

    朱由检拍拍肩膀上坤兴公主的玉手笑道:

    “嗯,也没有什么事情,一家人吃个团圆饭吧!”

    “不是吧?儿臣听说父皇又要御驾亲征了,现在大明已经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父皇麾下又有那么多大将,父皇应该整天忙于政事,您应该好好歇歇,让将军们去征战即可,您何必亲自上战场呢!”

    永王朱慈炤也劝道:

    “是呀!我大明军队几乎天下无敌,武器装备又优于任何国家,父皇不必再次御驾亲征……”

    建文和紫薇也上前拉住朱由检的手,她们眼中已经有泪滴打转:

    “建文紫薇本是孤儿,承蒙父皇收为义女,让我们一步登天,儿臣实在不舍得父皇再次御驾亲征,求求您留下来吧!”

    几个孩子苦苦相劝,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之时他们失去母后,现在真的不想父皇去冒险,再说也没有必要御驾亲征。

    朱由检欣慰的看着是个孩子,抬头看向秦明月和沐剑屏问道:

    “你们为何不说话,难道心里在很希望朕御驾亲征吗?”

    两位美女当时脸色一变,秦明月将说道:

    “陛下,臣妾当然不舍陛下离去,可是您御驾亲征是为了大明江山和华夏的辉煌,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儿女私情而劝阻陛下,那样不但有干政的嫌疑,还会显的特别自私不顾大局……”

    朱由检顿时哈哈大笑:

    “哈哈哈,秦明月真不愧是大明皇后,看来朕没有选错人,你的想法果然和孩子门不同……”

    定王也被秦明月所言震撼到,一个刚入宫不久的皇后能由此想法真不简单,不禁暗暗对秦明月挑起大拇指。

    坤兴公主小嘴一撅:

    “不嘛!皇儿就是舍不得离开父皇……”

    朱由检含笑拍拍坤兴公主的俏脸:

    “父皇知道皇儿们关心父皇,可是此战非同小可,很有可能一战定乾坤,你大哥和李岩对那里不熟悉,父皇担心他们不能取胜,必须要御驾亲征,难道你们还不相信父皇的能力吗?”

    三位公主也是明事理的女孩,她们虽然不愿意父皇太过辛劳,可是也没有在反对。

    很快御膳房的酒菜就摆满餐桌,朱由检一挥手:

    “你们不饿呀!父皇肚子早就开始抗议了,开饭!”

    朱由检说着起身走到餐桌诸位落座,皇后秦明月和皇贵妃沐剑屏左右相陪,三位公主和永王按顺序在餐桌上坐下。

    朱由检照例从系统仓库拿出三瓶红酒,一家人开开心心用膳喝酒,红酒喝了两瓶,朱由检感觉差不多吃饱了就放下筷子。

    “你们多吃点,父皇离开后,你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出宫一定要带上护卫,永王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尽快赶赴中南上任……”

    “遵命!父皇放心,皇儿知道该怎么做!”

    坤兴公主突然想到什么,有起身走到朱由检身后抱住他的脖子撒娇:

    “父皇呀!皇儿有事相求,大明海外贸易做的风生水起,皇家集团也搭上大明盛世的快船,生意做得非常大,现在估计年收入可以达到千亿,可是目前商船出现短缺,希望父皇再给卖给皇家集团一些商船,请父皇恩准!”

    大明所有大型造船厂都是国有,没有皇帝旨意任何人都不敢私自进行大型商船和战舰交易,不然要被灭门。即使亲王和公主也不行。

    坤兴公主很清楚这些,所有提出购买大型商船的想法,希望朱由检能够答应她!

    朱由检对坤兴公主的喜爱超过太子朱慈烺,从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也算是对坤兴公主的补偿吧!

    听到坤兴公主要买商船,朱由检一口答应了她:

    “这个没有问题,过两天父皇给你一个手谕,你去找工部尚书孟兆祥购买两百艘大型商船,你们不是银子多吗?价钱按照出厂价的支付……”

    皇家集团的大股东就是皇帝本人,公主也是皇帝任命的主事,难道还需要给银子吗?

    这个当然需要,朱由检把公私分的很清楚,皇家集团不属于国有企业,当然不能占国家的便宜,皇帝如果带头谋私,下面还怎么管理?

第878章 密谋

    三省六部制贯穿了整个中国政治史,也从侧面说明,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原本六部各司其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部突然变成了“垫底部门”,被其他5个部门“看不起!”

    吏部,负责掌管官吏们任免、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的部门,类似于今天中央的组织部。

    那你想想,吏部对任何一个出仕者来说,都是决定“生死”的地方,地位当然高得不能再高,故而被誉为“六部之首”。

    户部在古人眼里就代表一个字,那就是“富”,啥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等等,都归户部管,它直接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东掳巨贪和珅,就是因为在户部干得好,给国家攒了不少钱,才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也因为户部,让和珅积累了巨额资金。

    原本礼部才是“六部之首”,因为它负责了国家各大典礼的筹备和举行工作,还要管理全国学校,安排科举考试,甚至国家外交活动,那都是礼部干的活。

    这要是放在西周,礼部就是最尊贵的存在,但可惜,礼部管的这些事,跟“钱和权”压根沾不上边,所以越到后面,越没人重视。

    兵部,显而易见,就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它的存在直接关乎国家生死存亡,所以对于兵部之人,大家都是非常尊敬的,无需多言。

    刑部,一个令贪官污吏胆寒的部门,是国家刑法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一切重大案件的审理、量刑,平时还要对官员们进行监督。

    不过可惜的是,许多朝代为了“平衡利弊”,给到刑部的权力有些小,甚至隋唐时期,刑部只能对平民和7品以下的官员行刑。

    工部,六部里面地位最低,最让人看不起的存在,其实说实话,工部是十足的技术部门,它不但要负责全国上下官方的土木水利工程。

    然而在那些士大夫眼里,工部的人和“工人没什么区别,整天到处干活,所以很瞧不起他们,着实让人为工部感到愤懑!

    可是朱由检穿越以来,大明工部地位陡然上升,如果朱由检不拆分工部的兵器制造局,工部是比兵部和户部还要牛逼的存在。

    他们不但研发制造大明火器,还管理全国的厂矿,什么铁路,公路,海盐,造船,造车等等都是工部所为,现在什么部门也不敢小瞧大明工部。

    像今天,朱由检就答应坤兴公主,让她到工部去提两百艘大型商船。

    晚饭结束,坤兴公主也成功从父皇这买了两百艘大型商船。

    皇帝过几天就要御驾亲征了,在走之前秦明月和沐剑屏肯定会好好服侍他的。

    看到坤兴公主她们和永王离开,秦明月就让人把一片狼藉的餐桌收拾干净。

    二喜答应一声,马上通知御膳房过来收拾残局。

    现在乾清宫宫女也明显多了,平时侍候朱由检的宫女就有十几个。

    看到规规矩矩站在一旁随时准备服侍皇帝的宫女,秦明月对她们摆摆手:

    “你们都退下吧,明天早上再来服侍陛下!”

    “遵命”

    “谢谢娘娘千岁……”

    宫女们感激的谢过娘娘,随后以次退出去。

    天天守在皇帝身边,皇帝夜里睡觉她们都还要守着,今晚终于自由了,宫女们当然开心。

    朱由检看到宫女都被秦明月发达走了,他伸手将秦明月拉到怀里笑道:

    “你让她们都退下了,有事谁来服侍朕和皇后呢?”

    秦明月嫣然一笑:

    “陛下放心,今晚所有事情都有臣妾和剑屏妹妹来做,现在就陪陛下沐浴去!”

    秦明月说着就对沐剑屏使个眼色,沐剑屏马上过来挽起朱由检的手臂娇滴滴笑道:

    “陛下,沐浴去!”

    两个美女一左一右挽着朱由检的手臂走向玫瑰宫。

    说是玫瑰宫,其实就是一个专门供皇帝沐浴的地方。

    玫瑰池里已经放满热水,水面上漂浮着朵朵玫瑰花叶片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五六个身穿薄纱的宫女正在调试水温,看到皇帝和皇后进来,她们急忙上前一个万福:

    “参见皇爷!”

    “参见二位娘娘千岁!”

    无论是宫里还是在朝堂上,现在见皇帝只要躬身施礼即可,朱由检早就宣布取消了跪拜礼。

    很多官员都不习惯,他们接圣旨时,都还是习惯跪下接旨!

    朱由检也学秦明月,他挥手让这里宫女也退下,然后解除武装和秦明月沐剑屏来个鸳鸯戏水……

    ………………

    在朱由检和秦明月沐剑屏鸳鸯戏水的时候,在遥远的罗刹国也正在发生一件大事,并且这件事主要就是针对大明。

    这次并不是哈萨克汗国一家对付大明,而是罗刹国,车臣汗国,甚至印度的莫卧儿王国也参与其中。

    四个国家居然要联合起来对付发明,真不知道朱由检得知消息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大明锦衣卫在世界各国都有秘密办事处,他们同时也发展很多国外不同肤色的间谍。

    联军举办的宴会,不仅有俄国和哈萨克汗国的将领,还有布拉哈汗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将军!

    不仅如此,宴会开场时,沙俄陆军元帅戈洛文骑着一匹白马而来,引得一群人的称赞拍马。

    只见元帅戈洛文畅然大笑几声,称这匹白马是车臣汗所赠,言语间不乏有炫耀之意。

    俄军元帅戈洛文所言,他的坐骑白马是车臣汗所赠,这条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却让锦衣敏锐的嗅出了危险。

    俄罗斯帝国伯爵,陆军元帅,海军上将,西伯利亚省高官,神圣罗马帝国伯爵,彼得一世时代的政治活动家。《尼布楚条约》俄方全权代表。毕生致力于建立俄罗斯正规陆军和海军。

    他忠于彼得一世,反对摄政的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尽管如此,仍在1685年被任命为御前大臣,出使西伯利亚以解决雅克萨战役后的清朝和俄罗斯的边境争端。根据索菲娅的命令,如果清朝不接受谈判条件,戈洛文可以不经请示对中国展开军事行动,为此戈洛文招募了近1500名哥萨克人随行。由于当时俄罗斯面临内忧外患,国内政局不稳,彼得一世与索菲娅公主争夺沙皇之位,国外在欧洲与奥斯曼帝国关系紧张,一时无力顾及远东地区,不得不表示愿意举行谈判。

第879章 哥萨克骑兵

    1687年10月,戈洛文率军至色楞格斯克驻扎,对外贝加尔地区的中国喀尔喀蒙古、布里亚特蒙古等部发动征服战争。

    同时在蒙古各部中制造分裂,支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

    1688年,戈洛文抵达色楞格斯克,他一方面支持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一方面又直接出兵进攻布里亚特等当地蒙古部族,以巩固俄国对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统治。

    1688年3月戈洛文派人来京,要求清政府遣使去色楞格斯克谈判。

    清政府随即派领侍卫大臣索额图等出塞北行,由于准噶尔与喀尔喀之间的争战,道途受阻,奉命折回。

    1689年3月戈洛文根据沙皇政府训令,又派员来京,建议在尼布楚举行两国使臣会议。

    清政府表示同意。清朝大臣索额图等衔命登程,随带军队约两万人,于7月抵达尼布楚。

    戈洛文则在8月到达会议地点,双方各选200人侍卫在侧,于22日中俄双方开始谈判。

    戈洛文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力图扩展俄罗斯帝国统治地盘,非法侵占中国领土。

    1689年9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戈洛文虽未能为俄国争取到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的土地。

    但是也成功保住了对贝加尔湖以东直到黑龙江流域,使其成为俄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

    可以说华夏开始丢失的那些土地,都和这个强盗有直接的关系。

    莫卧儿王国本来和叶尔羌汗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在大明攻打叶尔羌汗国时,他们不但拒绝出兵相互,而是屁都不放一个。

    其实并不是莫卧儿王国不想要叶尔羌汗国的土地,而是感觉无法抵挡大明军队,他反正出兵败后被明军直接杀到老窝。

    后来罗刹国派人游说,莫卧儿王国感觉有强大的罗刹国和其他两个汗国联合抗明,他们应该能从里面分一杯羹,于是决定出兵。

    罗刹国连莫卧儿王国都说动了,并且莫卧儿王国还同意派五万大军,其他国家就更不好说了。

    随着明军西进,哈萨克汗国和布哈拉汗他们首当其冲。

    北方有强大的沙俄,还有南方鼎盛的莫卧儿帝国助拳,这让他们的信心暴涨,誓要击溃明军,夺下伊犁河谷,将大明封锁在天山以外!

    布哈拉汗国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波斯文化圈封建王朝。

    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而得名,一度为强盛的中亚军事封建王朝。

    三国在罗刹国的主使下成为反明联盟,其中以罗刹国为首。

    三个国家出兵十五万,罗刹国也派出三万军队,其中包括五千哥萨克骑兵。

    说起哥萨克骑兵总是给人一种无敌的感觉,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著名骑兵。

    冷兵器时代,快速机动,来去如风,纵横驰骋的“骑兵”无疑是战场克敌制胜的王牌、劲旅。

    而凭借一匹战马、一柄军刀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阔疆场上,驰骋数百年,纵横上万里。

    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辉煌传奇一笔的哥萨克骑兵,堪称“王牌”之中的“王牌”,令对手闻风丧胆的战场“克星”。

    一代枭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曾经和哥萨克骑兵交过手,为之大吃苦头的他坦言道:

    “如果我的部队有哥萨克骑兵,我的军队将席卷世界。”

    哥萨克骑兵、蒙古骑兵、欧洲重装骑兵、波兰翼骑兵常常被军史学家誉为“世界四大骑兵”。

    哥萨克”来自突厥语,是俄国民间文学中的“绿林好汉”,不少书上均解释为“自由自在的人、好汉”等。

    哥萨克其实不是独立的民族,而是一种军事团体,其成员主要是斯拉夫人,如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此外还有少数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和土耳其人等。

    一句话,哥萨克就是一个以俄罗斯人为主体和少量其他民族的人构成的社会群体,简称“族群”。

    俄国的哥萨克就如同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浪人、中国的侠客一般。

    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群体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哥萨克人就是战马上的族群。

    历史上哥萨克既是令人向往的充满异国风情的英雄,也是令人恐怖的刽子手、沙皇镇压革命的帮凶。

    15世纪中叶,南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对斯拉夫国家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这时,在抗击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的进犯中捷报频传的哥萨克名声鹊起,成为波兰公国和羽翼未丰的莫斯科大公国在同南方异族的征战中日益倚重的力量。

    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

    哥萨克骑兵从最初的成群结伙、打家掠舍到后来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其五六百年的发展史中,战事几乎没有间断过。

    从十六世纪的欧洲战争舞台正式亮相,哥萨克骑兵便融入了俄国的战争征服历史。

    哥萨克骑兵以鲜血、生命、勇敢和智慧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沙皇曾赐予其担任御林军的殊荣。

    一项统计表明,无论沙俄时期还是苏联时期,哥萨克都是被授予锦旗和近卫军称号最多的部队。

    在长期征战中,哥萨克战将如云、群星璀璨,涌现出众多出类拔萃的军事将领。

    最著名的则是传奇英雄、苏联元帅布琼尼,他指挥的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威震四海,所向披靡,尽人皆知,堪称传奇。

    正由于哥萨克在骑兵方面的表现太完美了,因此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仍保留着大量的骑兵部队用于冲锋,最高峰的时候竟组建了数个近卫骑兵军。

    战利品和俸禄一度成为哥萨克重要的生活来源,之后酿酒业在哥萨克地区得到空前发展。

    因为烈酒对于嗜酒如命的哥萨克来说犹如空气、粮食和水一样不可或缺。

    如今世界上装备最好的大明军队遇上哥萨克骑兵,他们的碰撞能激出什么样的火花让人拭目以待。

第880章 挺进哈萨克草原

    四国联军刚到哈萨克汗国都督突厥斯坦,准备休整半个月兵发伊犁河谷,趁势拿下大明的关西七卫和嘉峪关,从而占据整个甘肃。

    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明军队在击杀哈萨克汗国偷袭明军的军队后,竟然会从伊犁河谷方向对哈萨克汗国长驱直入,从而进入肥美的哈萨克大草原。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国家都会出叛徒,沙达尔在伊犁河谷一战中被明军打的全军覆没,他不但没有记恨明军,反而被明军的战术和武器装备震撼。

    以前沙达尔一直认为,罗刹国的武器装备和哥萨克骑兵才是最威猛的,可是在和明军一战后才发现自己就是井底之蛙,他敢肯定即使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也很难在明军面前战刀便宜。

    沙俄在这里我们就称为罗刹国吧!这样比较安全,因为现在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作者担心直接叫俄国会被屏蔽。

    被大明军队打服的沙达尔现在是真心投靠了明军,他感觉明军虽然厉害。却并没有将士们看不起他这个叛徒。

    而他在罗刹鬼哪里,人家根本就不把他当回事,完全把他一个堂堂的哈萨克将军当奴才使用。

    沙达尔和几个明军斥候穿着哈萨克汗国牧民的服装,在前方打探联军的情报,一旦发现不对会立即通知朱慈烺。朱慈烺也不想乱杀无辜,只要哈萨克牧民不反抗,他并不打算屠杀这些牧民。

    为了行军方便,朱慈烺传令,让明军白天睡觉晚上行军,这样以来就避开了那些牧民,直到进入哈萨克汗国两百多里,他们才接到沙达尔的报告:

    “太子殿下,这附近只有三支哈萨克军队,人数在两千左右,他们分成三路驻扎在三个有水源的地方,他们战力并不强无须担心。

    可是听说联军后援已经来到突厥斯坦,总兵力不详听说有十五万左右,其中还有五千哥萨克骑兵,请太子殿下一定要注意安全。”

    接到情报,朱慈烺立即和李岩商量:

    “李将军,沙达尔说这附近有三个哈萨克军营,总驻军大约两千左右,应该都是骑兵,不知道将军有何高见。”

    朱慈烺和李岩是老相识,在陕西农场二人就认识,李岩对朱慈烺也非常钦佩,太子他们在士兵眼里就是明军普通主将,从来不用自己身份压人,可以和将士们同甘共苦。

    朱慈烺和李岩当然不会完全相信沙达尔的话,毕竟他是刚投靠过来的,谁能保证她不会在哈萨克汗国的土地上阴明军一把。

    不过朱慈烺和李岩有将近二十万大军,加上明军的装备,他们根本就不惧任何人,他们从来也没有打过败仗。

    听到太子问话,李岩抬手一个军礼:

    “殿下,明军是来征服哈萨克汗国的,游牧民族很少有城市,他们只有一个突厥坦诚,平时应该到哪里就住哪里非常分散,我大明军队只需一路横扫,只有有军队的地方全部打掉直取突厥坦诚……”

    朱慈烺点点头:

    “好,就以李将军之见,我们兵分三路,你率领五万大军走左路,只要遇见手持武器者,杀!”

    “是”

    李岩领令,立即点起五军大军想左路而去。

    朱慈烺没有来及说话,小虎们立即上前请战。

    张富贵:

    “殿下,给末将一支令箭,末将从右路杀向突厥坦诚!”

    黄大虎催马来到朱慈烺马前敬礼:

    “老大,给末将一支令箭,末将率领军队走右路杀向突厥坦诚……”

    张富贵一看黄大虎和他抢右路当时就急眼了:

    “老黄,你干什么?右路是我先提出来的,殿下……”

    朱慈烺摆摆手:

    “不要吵了,本宫决定张富贵率领五万大军走右路三项突厥坦诚,黄大虎和孟良为副将跟随张富贵作战,一路上要多加谨慎,千万不能轻敌,如果再出现上次的事情,你们全部降为副将,从此不再领兵!”

    “是”

    张富贵立即领令,临走时还得意的白了黄大虎一眼,那意思就是你小子还是玩不过本侯爷……

    黄大虎立即不干了,急忙给朱慈烺敬礼:

    “殿下,让末将也随老张去吧!”

    朱慈烺眼睛一瞪:

    “去做什么,去和张富贵吵架吗?如果因此让明军遭受损失,本宫把你梦降为总旗,难道跟随本宫作战就委屈你黄大虎不成!”

    其实黄大虎和张富贵他们关系非常好,刚才也就是斗斗嘴而已,一旦黄大虎跟随张富贵作战,这小子肯定不会和张富贵闹别扭。

    对此朱慈烺也很清楚,之所以不让黄大虎和张富贵他们一起走,那时因为他身边还需要黄大虎,不然有经验的小虎都走了,到时这十万人马谁来指挥!

    看到朱慈烺脸色一沉,黄大虎你闭嘴:

    “是,末将愿意跟随殿下作战,刚才大意了!”

    朱慈烺摆摆手:

    “你少来,难道本宫不知道你什么心思,跟着本宫不自由对吧!给你五万大军作为中路军先锋部队,马上出发!”

    “是!”

    黄大虎不在废话,立即领令率领五军大军上路,而朱慈烺则带着五军明军跟在张富贵他们身后,十万人马和驼队迅速向前挺进。

    明军大约已经进入哈萨克大草原两百里,现在他们的行踪已经暴露,沿途那么多牧民傻兮兮看着这些陌生军队没有理由不向突厥斯坦传递情报。

    朱慈烺干脆也不在顾忌,命令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刚走二十多里,突然有斥候报告:

    “殿下,前方十里一个先河边,驻扎着一支规模不大的哈萨克汗国骑兵,人数八百左右!”

    朱慈烺稍微一沉思:

    “命令黄大虎部,马上打掉他们一个都不能放走。”

    “是”

    斥候领令,立即转身离去。

    明军中路军前方十里确实驻扎一支军队,战马都在外边吃草,士兵正在帐篷你喝酒,突然有探马来报:

    “报将军,发现明军大部队进去哈萨克大草原,他们正在向我们这个方向快速奔袭……”

    哈萨克汗国从未遇见从南方对他们入侵,他们历史上那些异族入侵,几乎都来自北部和西北的游牧民族,他们如何也么有想到明军来的这么快!

    哈萨克百户立即传令:

    “快快,快速上马准备应敌……”

第881章 四国联军

    八百哈萨克汗国骑兵立即上马提刀准备应战大明军队。

    “哒哒哒……”

    一阵巨大的马蹄声传来,哈萨克汗国骑兵只能看到远处有滚滚烟尘,而明军都被烟尘笼罩根本看不清楚有多少人。

    一个百户看着由远而近的滚滚烟尘对队伍首领说道:

    “天呀!带起这么大的灰尘需要多少人马?老大我们快撤吧!”

    哈萨克汗国骑兵千户狠狠瞪麾下一眼骂道:

    “住嘴,没有出息的家伙,大明军队都是农耕民族,他们会骑马就不错了,怎么能和我们游牧民族相比,他们来哈萨克大草原就是送死,冲杀过去!”

    “是”

    “兄弟们!杀!”

    “杀!”

    哈萨克汗国骑兵在老大的鼓动下,顿时感觉明军就是不堪一击,他们催动战马挥舞战刀冲向明军来的方向。

    随着他们距离明军越来越近,渐渐就看清楚对面人马。

    只见大明军队旗幡招展,漫山遍野全都是骑兵根本看不到尽头。

    刚才还士气高涨的哈萨克汗国骑兵百户差点被吓尿,急忙叫道:

    “老大,你快看大明军队如蝗虫一般涌来,快撤吧…”

    “在乱我军心,老子一刀劈了你……”

    哈萨克汗国骑兵千户听到麾下总是说逃跑,他顿时来气了。

    可是刚骂完麾下一回头,他就看到了迎面扑来的大明军队。

    此时大明军队正成扇形冲杀过来,铺天盖地都是人,至少有好几十。

    回头看看自己身后几百骑兵,哈萨克汗国骑兵千户顿时一句卧槽:

    “卧槽……快撤……”

    “砰砰砰……”

    撤?往哪里撤,哈萨克汗国千户战马都还没有来及调头,突然一阵枪声响起,明军子弹如同狂风暴雨般扑向他们,瞬间有三百多骑兵被击杀。

    哈萨克汗国骑兵千户冲在前面当然难逃一劫,连人带马都被打成筛子。

    剩下那些骑兵拼命调转马头狂奔,可是明军也都骑马的虽然他们不是专业骑兵,可是他们手中有线膛枪。

    哈萨克汗国骑兵跑的再快也不可能跑过子弹,并且明军还是成扇形保抄过来的。

    “砰砰砰……”

    随着枪声不断想起,哈萨克汗国这支骑兵被全部打成筛子,没有一个人能逃出生天。

    张富贵看着不堪一击的哈萨克汗国骑兵,不禁哈哈大笑:

    “兄弟们,看看他们装备和叶尔羌汗国有区别吗?竟然不自量力挑战我大明……”

    孟良抬头看看前方茫茫大草原说道:

    “大哥不要轻敌,听说哈萨克汗国面积很大人口众多,当年成吉思汗都没有征服他们……”

    张富贵微微一笑,伸手拍拍孟良的肩膀:

    “兄弟放心,哥哥战术上不会小看任何一个对手,出发!”

    在张富贵他们杀灭一支哈萨克汗国骑兵的同时,李岩和黄大虎各自率领的明军,也把另外两个哈萨克汗国军营连根拔起一个活口都没有留。

    三路明军快速向突厥斯坦挺进,一路上哈萨克汗国牧民都被眼前陌生军队吓的四散奔逃奔逃。

    有些胆大的牧民还想试图对抗明军,可是立即被明军屠杀,他们的牛羊马匹也变成明军的补给。

    进入哈萨克汗国以前,朱慈烺本来还担心后勤补给存在困难。

    可是在进入哈萨克汗国以后发现,情况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坏。

    这里到处都是成群的牛羊马匹,开始朱慈烺并不打算动他们的蛋糕。

    在遭到部分牧民反抗后,朱慈烺立即传令,对所有反抗大明的哈萨克汗国牧民家畜实行三光政策。

    这样以来,不但可以震慑哈萨克汗国牧民,同时也让明军食物得到极大的补充。

    大明三路大军没有后顾之忧,行军速度也开始加快,一路上虽然曾经遭到哈萨克汗国骑兵突袭。

    可是对明军来说,那都是送人头,还省的到处去寻找歼灭他们。

    在距离突厥斯坦还有三百里时,明军已经击杀哈萨克汗国骑兵十几万人马,几乎把他们有生力量消灭半数。

    消息传到突厥斯坦后,哈萨克汗国大汗同时又暴跳如雷,他只想着大明的伊犁河谷,没有料到大明军队竟然已经杀到哈萨克汗国腹地。

    杨吉尔汗急忙跑到联军总部去找罗刹国将军戈洛文。

    联军已经进驻突厥斯坦七八天了,始终没有出发攻打伊犁河谷。

    如果按照哈萨克汗国大汗杨吉尔汗的意思,大军早就出发了,可是戈洛文总是说再等等。

    因为最近又有一个汗国加入反明队伍,那就是漠北的车臣汗国。

    注意,这个车臣汗国和北高加索那个车臣没有任何关系。

    车臣汗部是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蒙古国后来将该部改为杭肯特乌拉省。

    在车臣汗部强大的时候,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东方省、肯特省、戈壁苏木贝尔省,苏赫巴托尔省北部和东部,以及东戈壁省的大部分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十九世孙硕垒在克鲁伦河一带自立为汗,称“车臣汗”,车臣是蒙语的谐音,智慧的意思,与土谢图汗衮布、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并称为喀尔喀蒙古三大汗。

    立国之初,车臣汗臣服于察哈尔林丹汗,后来皇太极击败了林丹汗,车臣汗硕垒转而向后金纳贡。

    虽然是纳贡,但是没有投降,真正投降东掳政府,缘于新兴的准格尔汗国。

    康熙二十七年,准格尔汗国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诸部,车臣汗不能抵御,被迫举族南迁,投入东掳的怀抱。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取消了车臣汗的独立地位,改为“车臣汗部”,次年划其原所辖地为喀尔喀东路。

    历史进程已经被朱由检改变,东掳还未入关就被大明所灭,车臣汗国仍然在原来的漠北。

    而车臣共和国则是俄罗斯联邦的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

    7世纪初以前,就有了车臣人的记载。“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

    在13世纪,车臣遭受蒙古人的侵袭。14世纪末,车臣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

    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

    16至19世纪,***教开始传入车臣。

    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所以车臣汗国和后来那个车臣共和国没有任何联系,大家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

第882章 五国结盟

    哈萨克汗国大汗进入联军总部就气急败坏大叫:

    “戈洛文将军,明军一路横扫,已经杀进我汗国腹地,现在距离突厥斯坦三百里,联军可以出动了吧?”

    杨吉尔汗现在已经知道明军都是火枪队,而哈萨克汗国骑兵只有罗刹国提供的少量火神枪。

    他知道单单依靠哈萨克汗国根本不可能把明军赶出去,只有依靠联军,罗刹国有燧发枪和无敌之师哥萨克骑兵。

    哈萨克汗国大汗的话,顿时让其他汗国主将大吃一惊,他们也没有想到明军速度这么快。

    本来想去攻打伊犁河谷,现在可好,人家打上门了。

    他们都把目光看向联军主帅戈洛文,想看看他有什么办法对付强大的明军。

    戈洛文开始也被哈萨克大汗的话吓一跳,可是他很快就应该过来,顿时哈哈大笑:

    “哈哈……这样不是更好吗?我们可以以逸待劳把明军一举消灭,到时轻易就能占据伊犁河谷和叶尔羌汗国全境。”

    哈萨克大汗根本不信戈洛文的话,战争发生在他的汗国,如果发生在罗刹国,该死的戈洛文还敢这么说吗?

    不过他现在可不敢那么说,毕竟还得依靠戈洛文率领的联军帮助战斗:

    “可是将军,明军装备很厉害,不但有炮而且还有更加凶悍的线膛枪,一定要把他们阻挡在突厥斯坦一百里之外,不然我本汗担心突厥斯坦难保呀!”

    看到哈萨克汗国大汗如此着急,戈洛文只有苦口婆心劝慰:

    “大汗不要急,车臣汗国已经被我罗刹国说服,很快他们大汗很快会率军前来汇合到来,一旦他们到来,联军人数就达到二十万,再加上你们哈萨克十几万大军,联军人数可以达到令人的三十万,到时还不是碾压明军……”

    “将军,可是明军已经屠杀我十几万牧民和士兵了,突厥城外还有更多的哈萨克牧民,一旦明军杀来,他们的牛羊马匹全部会被抢光呀……”

    哈萨克汗国大汗听到车臣汗国也加入反明的队伍中,心里镇定很多。

    虽然车臣汗国不是什么强大的国家,可是十几万兵力还是有的。

    可是他又开始担心明军抢夺哈萨克汗国牧民的牛羊马匹,至于牧民的生死他还真的不在意,哈萨克汗国有的是人,不过他不能那么说。

    除了莫卧儿王国外,其他汗国大汗都是亲自带兵前来,他们看到戈洛文脸色不好看,也开始劝杨吉尔汗。

    “大汗不要着急,就算牧民的牛羊马匹都被明军抢走,等车臣汗国大兵一到,我们还是会抢回来的,再说伊犁河谷和大明的关西七卫您难道不想要了?”

    伊犁河谷,他们这一句话击中杨吉尔汗要害,那可是哈萨克汗国日日夜夜的好地方。

    “好吧!我听你们的,到时哈萨克汗国只要伊犁河谷,其他全部归你们……”

    有无处不在的大明锦衣卫,又有沙达尔这个内线,哈五国联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朱慈烺那里。

    朱慈烺立即命人把情报送回京师,请求父皇大兵消灭其他四国。

    为了防止五国联军突然发动袭击,朱慈烺又派人给张富贵和李岩送信。

    让他们两路大军立即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挖战壕,准备应战五国联军。

    接到朱慈烺命令后,张富贵和李岩立即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随后留下副将看守军营,他们带着亲卫赶往中军。

    接到李岩和张富贵他们到来后,朱慈烺立即展开军事会议,研究对付五国联军的战术。

    因为联军距离他们驻地还有三百里,张富贵把孟良黄小虎也一起带来参加军事会议。

    众将和朱慈烺见礼后,朱慈烺一挥手:

    “都坐吧!今天我们商量一下对付五国联军的事。”

    朱慈烺说着就打开哈萨克汗国的军事地图说道

    “哈萨克汗国不像我们大明关内,他们是游牧民族到哪住哪,只有一个国都突厥斯坦城。”

    李岩点点头:

    “对的,游牧民族是因为没有城池,这是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他们打仗没有顾虑,可以打了就跑,也可以抢了就跑。”

    朱慈烺对李岩的话表示认可:

    “是的,的父皇曾对本宫说过,游牧民族都是骑兵为主,一打就跑,军兵一撤他们就卷土重来,所以华夏屡受骚扰到始终无法消灭他们,如果想消灭他们最好不能让他们逃掉,这次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击杀他们有生力量,最好一举全歼。”

    朱由检说的没错,纵观中国古代史,统一的中原王朝都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双方有胜有败,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等,似乎中原王朝消灭掉一个,过段时间有出现了新的草原霸主。

    汉唐两代,分别跟匈奴、突厥打了上百年、几十年的仗,最后匈奴分裂败走,东突厥灭亡,西突厥和其他游牧民族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不过时间一久,草原又出现新霸主,如匈奴后是鲜卑,突厥后是回鹘。

    在很多时候,中原王朝都是处于守势,而北方游牧民族处于攻势。

    换句话说这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两种文明形式的对抗。

    而冷兵器时代,骑兵为王,而游牧民族是骑兵为主。

    所以古代王朝分久必合的统一,实际上需要面对北方强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集合全国之力,南方的粮食,西北的马匹,北方的士兵,来抗衡消灭死而复生的北方游牧,中原的代价是改朝换代,北方是一个个民族名字的消失而后重生。

    其次,游牧民族地处北方,且局无定所。

    汉族军队不适应北方气候,一到冬天只能退兵。

    秦岭以北不适合耕种,即使占领广袤的土地,也无法长期占有,最后只能放弃被新的游牧民族占领。

    最后,游牧民族单兵作战能力强悍,不需要后勤补充,都是就近补充。

    相反,对汉族军队来说,你有多少作战人员就得有多少后勤人员,每日消耗巨大,作战无法持久。

    当然,最重要的是生产力问题。当时的人都很眷恋故土,没人愿意北上定居。

    这就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始终都有地方逃,还有就是要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代价太高了,农耕民族的弱点就是后勤补给太伤国力了。

    就以汉武帝为例,文景两代的积蓄,3次汉匈战争就使得汉王朝损失近半的人口并引发了农民起义。

    彻底战胜北方游牧民族的代价,基本就是一个强盛的朝代的终结。

第883章 埋炸药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是耗钱的。

    有很多国家能把一个强盛的帝国打成民不聊生贫穷至极的国家。

    当然又有例外,像尼德兰,英格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几个海上强国却因为出海打仗变得富有起来。

    尼德兰和西班牙还有英格兰一度靠对外殖民战争成为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

    甚至后世那个漂亮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靠卖武器赚的盆满钵满。

    朱由检统治下的大明王朝也是如此,几场战争打下来,不但没有拖垮大明,反而加速大明王超进入盛世。

    中原王朝再次开起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谁都知道大明其实亡于缺银子,如果不是军队发不起军饷,东掳绝对不可能有机会入主中原王朝。

    众将听到朱慈烺说起皇帝教他如何对付游牧民族时,个个都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等朱由检说完,孟良拱手说道:

    “殿下,圣上的意思就是如果想一劳永逸平定游牧民族,必须要瓮中捉鳖或者关门打狗,千万不能放他们跑了,一旦让他们逃走的话,茫茫大草原根本无法找到他们。”

    孟良的话顿时让在座的将军都哈哈大笑,张富贵说出所有人的想法。

    “老孟呀!无论你说的瓮中捉鳖还是关门打狗的战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将军都,可是面对游牧民族骑兵,我们现实中很难做到。

    这个环节,最关键就是战术,我们要如何才能瓮中捉鳖或者关门打狗。”

    听到张富贵的质疑,朱慈烺李岩等人都把目光再次看向小诸葛孟良,都想知道他有什么办法关门打狗。

    朱慈烺给孟良一个激励的眼神说道:

    “孟良,有话直说,只要合理本宫就会采用。”

    “是”

    孟良给朱慈烺敬一个军礼继续说道:

    “这里不是我大明领土,我们脚下大草原是哈萨克汗国的,就算他们不组成联军,哈萨克汗国也不会放弃这片草场,他们必然派大量人马前来想击溃我明军。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消灭他们,我们可以在距离二十里的地方大面积挖坑埋上炸药,等五国联军撤退时点燃炸药截断他们的退路……”

    孟良的自己计划详细说了一遍,朱慈烺满意的连连点头,李岩也暗暗挑起大拇指。

    其他将军都觉得孟良这招不错:

    “好小子,真有你的,不愧为小诸葛呀!”

    孟良连连摆手:

    “大伙不要取笑孟良,我只是说说自己的想法罢了。”

    朱慈烺微微一笑,起身拍拍孟良肩膀道:

    “好,这主意本宫也觉得不错,为了更好的执行你的计划,埋炸药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做。”

    孟良当时就是一愣,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只能供太子殿下参考,谁知朱慈烺直接按他的计划执行了。

    孟良急忙给朱慈烺敬礼:

    “啊……真的按末将想法执行呀!末将只是提个建议而已!”

    看到孟良发呆,朱慈烺笑道:

    “当然,本宫也有这个想法,我们不谋而合,哈哈……”

    “得令”

    孟良立即领令,随后转身走出中军大帐,他要带着自己麾下去埋炸药。

    孟良走后,朱慈烺对张富贵等人说道:

    “张富贵,黄大虎,黄小虎听令!”

    三人立即起身:

    “在,请殿下传令!”

    “你们三人立即各带兵五千,把军营四周牧民全部驱逐出五十里外,违抗者就地正法。”

    “是”

    三人立即领令走出中军大营。

    既然要孟良去炸药,朱慈烺肯定要保密的,不然消息传到联军那里,谁敢来攻打明军大营。

    他们领令走后,朱慈烺马上又派出十几路斥候,要求他们半小时报告一次外面情况,一定要把联军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看到大多数将军都被排出去执行任务,李岩起身拱手:

    “殿下,我们的任务是不是什么?请下令吧!”

    朱慈烺微微一笑:

    “将军,你率领平寇军在军营在五里处挖战壕,一共挖三道战壕,对方肯定有火枪兵和火炮,临行前父皇交待如果对方有火炮一定记得挖战壕,为了明军将士的安全,千万不能硬拼……”

    李岩也是一个谋士,可他这次却听不懂朱慈烺的话,急忙问道:

    “殿下,圣上所谓的战壕是什么东西?末将不知如何去挖挖!”

    战壕是指一种作战的辅助工具,交战方处于对峙时,掘土成壕,可以防止从正面袭击过来的子弹和炮弹。

    欧洲进入火药武器时代后,除排纵列作战的正规士兵外,出现散兵——就是不排队列作战的步兵——这些士兵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或者尖兵。

    他们监视敌人,作战时会为自己挖一个小坑来躲避炮弹。

    在骑士战演变为列阵枪战的过程中,因为没人愿意和敌人站在几十米开外对射,所以散兵坑被普遍使用为战壕,以保护士兵。

    战壕的使用在保护双方士兵的同时,可能间接导致了单场战役的时间大大拉长,军费消耗增大。

    以前单次战役一般在几天至月余结束,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凡尔登战役打了10个月,索姆河战役打了4个多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避免双方士兵互相对冲而造成的机枪误杀局面,战壕被发明投入战斗,战壕的使用让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步兵伤亡大大减少。

    最初的战壕,仅仅是极浅的步兵坑和投手槽组成,这样的战壕组建极快,但对步兵的压制相对也较弱,仅仅作为小型掩体的作用。

    在一战到二战期间,战壕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添加了沙袋,混凝土永久机构,炮台,机枪放置点,防水栏,马刺,铁丝网,和地下武器仓库与指挥所,甚至有些战壕配备了食堂与地下卫生所以及厕所。

    一战末期,迫击炮与坦克的发明使战壕的作用大大降低。

    为装备重武器的战壕战线甚至不敌一辆坦克,而到了二战时期,各种加固的大型坦克与装甲车以及俯冲式轰炸机更是打的战壕战术毫无还手之力。

    好在战壕在应对步兵时仍有不错的作用,但随着现代各种高科技武器与装甲的发明,战壕战术也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第884章 挖战壕

    战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出现,李岩虽然聪明可怎么能想到两三百年后的东西呢!

    不要说李岩,开始朱慈烺都不知道战壕怎么回事!他只是按照父皇的要求做事。

    后来看过父皇给他的图纸后,朱慈烺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听到李岩问起什么是战壕,朱慈烺没有和他解释,因为也有些地方他也无法解释,于是拿出父皇给他的那张图纸。

    “这是父皇给我的战壕图纸,你们按照这个房子挖就行了!”

    朱由检这张图纸可没有后世那么麻烦,因为对方火气威力有限,这种战壕只要在地上挖几道壕沟即可,也不需要太深。

    中间不能全部挖断,还要给骑兵留出冲击的道路。

    战壕距离军营五里,后面是一条小河,联军都是骑兵只能从正面冲击。

    火炮和骑兵都部署在军营之中,对方果然不可能越过五里的战壕重创明军军营。

    当李岩打开那份修建战壕的图纸时顿时瞪大眼睛:

    “陛下圣明呀!战壕虽然简单可是绝对能保护我明军的安全,无论敌人射箭还是开炮都很难伤到战壕里士兵,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看到李岩对父皇崇拜至极的模样,朱慈烺笑道:

    “不然呢!一个破败腐烂至极的朝代,父皇用了二十年时间才让它复兴,甚至一度到了灭亡的边沿,父皇绝对不比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差……”

    “是是,殿下说得有理!陛下圣明,华夏有此圣君何愁复兴……”

    朱慈烺李岩和其他将军,都齐齐向京师放心拱手施礼。

    正常情况下皇帝不会让太子和拥有威望的将帅们有所接触,不然就是杀头大罪。

    可是朱由检根本就不担心这些,不但让太子朱慈烺接触将军们,还让他亲自率兵历练。

    大明王朝两百多年历史里不乏造反之人。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通过造反一步步走上皇位,成就了一番霸业。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也生得一身好反骨,毕生追求皇位。

    可惜,最后还是死在了侄子朱瞻基手里,和他爷爷、老爹相比,在造反这条路上输得很惨。

    造反必须有强大的心理需求支撑。这个心理需求就是理。

    心理学家把人的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要,也就是人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臣民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得不到满足,乱之将至。

    像元代的朱元璋,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父母、亲人辛苦劳作却活活饿死,自己不得不沦为乞讨者。

    天地之大,普天之下,哪里有活路?不造反,饿死。造反,还有可能生!对,向死而生!

    朱棣呢,这个基本需要是很满足了。作为皇家成员,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

    作为藩王,还有自己的地盘,当个土皇帝还是蛮惬意的。

    毕竟历朝历代和祖制都遵循着皇位立长不立幼,这是符合人的基本认知的。

    朱棣不是长子,虽然跟随父亲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江山,那也只能算尽到了本分和能力。

    皇位理所当然是长兄的。长兄走了,可他还有儿子,皇位自然是他儿子的。

    朱棣在没有“靖难”之前,虽说有些越礼的行为,但对待皇位的态度基本上认可的。

    人的第二层需要是安全的需要。当安全感缺失时,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侄子皇帝一上台就急于削藩,制造恐怖气氛,让藩王们的安全感顿失。朱棣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被杀被废,自感命不保矣,被逼无奈,造反!不造反就只能等死啊!

    朱高煦呢,如果父亲不造反,不当皇帝,他这辈子顶多就算个纨绔子弟。

    除了饱食终日,于国家于民族可能无半点贡献了,父亲命运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他的命运。

    父亲把自己推上了皇位,作为儿子,他第一次离皇位是那么的近。

    熠熠闪耀的皇位似乎也在召唤着他。但他发现,作为次子,皇位离他似乎又是那么遥远。

    造反?他没有理由!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得在符合法律法规和人伦道德的准则下完成啊!可他还是跟自己找了很多理由。

    第一,皇帝应该有皇帝的样子吧?兄长他不但颜值不够,而且又胖又跛,有损国家形象。

    第二,我在“靖难”中出生入死,几次帮父亲脱困,如果没有我,哪有这个皇位?

    第三,兄长,你一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样子,治国安邦,你行吗?

    第四,父亲早已倾心于我:“勉之,世子多疾!”

    第五,我和父亲太相似了,我们一样英明神武,我们一样不是长子,既然父亲可以当皇帝,我为什么不可?只要你肯找,理由总是有的。

    朱高煦为了皇位斗过两人,第一次与兄长斗。

    应该算是一场有计划、有准备、有把握的斗争。除了祖制的约束外,朱高煦无论在颜值、资历、能力等各方面都胜兄长十分。

    立朱高炽为太子?连朱棣心里都难过这个坎。想要越过祖制,更难!

    但办法总是有的。朱高煦联络了一帮人向太子之位发起进攻。

    朱高炽的太子地位被朱高煦整得摇摇欲坠。就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朱高煦掉链子了。

    第二次跟侄子斗。朱高炽病逝,朱瞻基上位后,朱高煦的夺位欲火又一次熊熊燃烧起来了。

    他决定造反,真真切切地造反,和父亲一样,拿起枪杆子武装夺权。

    任何斗争都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他明显低估了对手,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这一次可以说是一场有计划、有准备、无把握的斗争。因为他的计划、准备、把握都是建立在错误的认知上。

    他把朱瞻基等同于朱允炆。朱允炆自幼在温室里长大,满怀理想主义,可以说是书生意气,不谙政治和军事。

    朱瞻基不同,他跟随皇祖父朱棣学习、打仗,深得祖父真传,文韬武略,英明神武。这两个人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

    他把张辅等同于李景隆,李景隆是朱棣的好朋友,军事上是个草包,为了友谊可以出卖国家,关键时候给朱棣做了内应。

    张辅是朱高煦的好朋友,显然他识时务,有正气,关键时候宁可出卖友谊,也要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两个人气节不同。

第885章 联军出动

    朱高煦把夏原吉等同于黄子澄。他和父亲一样为自己的造反想出了“靖难”的理由:“清君侧,铲奸臣。”

    朱棣要铲除的是黄子澄等,朱高煦要铲除的是夏原吉等。

    他们这些当朝重臣,自然是平乱的主力。黄子澄,饱读诗书,擅长纸上谈兵,是一位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菜鸟。

    夏原吉,从朱元璋时期一路走来,走过了五朝,协助朱棣治理过战乱后的国家,辅佐仁宣开创了“仁宣之治”,是一名真正的职场老手。菜鸟和老手出手便分高下。

    他把自己等同于其父朱棣。朱棣造反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侄子皇帝在对他步步紧逼,真如他自己所说“靖难”是迫不得已,是要求生啊!

    朱高煦呢,兄长和侄子一直对他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可他仍心生执念,一味要夺皇位。

    在道义上,朱高煦就是众叛亲离。

    朱棣既是优秀的军事家又是杰出的政治家。造反之前他还是慎重掂量了自己的份量的。

    他过去常年征战,懂得军事即政治,政治即军事,因此他治军严明,俘获了不少人心。

    他身上还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即使几次面临失败的危险,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成功。

    朱高煦虽然经历过炮火的洗礼,但是不具备勇往向前的坚毅品质,更不具备政治智慧。

    一出手,就只知道蛮干,给对手亮出兵马军器,亮出自己的底牌。

    真不如他的侄子朱瞻基,一面喊打,一面喊拉,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摧毁对方的军心。

    最终,朱高煦的造反之路只能算作一出闹剧。

    大明这些皇子都是在老子死后造反的,纵观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未有一个皇子敢在老子在位时造反。

    当然,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二位不同,他们不是父子。

    深知明朝历史的朱由检,更了解三个儿子的心理,他们刚刚从苦难中过来,就是让他们造反都不会。

    再说,现在大明国土这么大,如果哪个皇子想当土皇帝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朱由检立即会给他们一些兵马,让他自己去海外抢地盘去,何必在家自相残杀。

    朱由检现在在大明的威望,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百姓心里就是一个神,根本就不是一个皇帝。

    不但官员和百姓拥护他,整个大明将士更加是他的忠实粉丝,不要说造反,就是骂他一句被将士们听到都会砍死你。

    还有他是一个自带系统的穿越者,只要他有银子和积分,全世界都和他对抗,朱由检也毫不畏惧。

    正因为如此,朱由检才对朱慈烺这个太子毫无保留,他要让大明王朝在他百年后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为了不让明军秘密泄露,三位小将军奉命率领麾下人马,率先对军营五十里以内进行清场。

    附近牧民本就不多,虽然不反抗不会遭到明军杀戮,可他们毕竟不是大明百姓,对明军还是很畏惧的。

    在明军到来后,他们就纷纷往远处迁移,以免被战争波及。

    有一些胆大的没有走,但接到明军通知后,他们立即离开。

    半天时间,明军军营五十里范围内没有一个牧民存在。

    这时,孟良率领麾下开始工作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埋雷。

    地雷那时还没有,但炸药有的是,明军全员装备火器,火药当然不会缺少。

    孟良带人划出一个五百米宽,一千米长的草地。让士兵开始挖坑。

    土坑不需要太大,能把炸药连接起来就行,对方士兵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踩雷,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小土坑挖好后,里面放些炸药和手雷弹等爆炸物。另外每隔五十米在斜着挖一个大坑,里面蹲一个明军,上面用木板和青草盖起来,一旦听到信号他们立即点燃火药引线。

    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在此期间一旦敌人来袭,孟良他们就前功尽弃了。

    朱慈烺派出去的几十路斥候来回奔波在草原上,他们手中还有对讲机,会把发现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报告给朱慈烺。

    两天过去,情报里没有发现联军有任何动作,孟良率领麾下终于在第三天顺利完成任务。

    这时李岩率领的平寇军也把战壕挖好,现在不用担心联军来袭了。

    唯一让朱慈烺不放心的就是孟良他们埋的炸药会不会爆炸,毕竟这都是第一次。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朱慈烺又着急所有将官开会,他要把怎么使用战壕的方法告诉将士们……

    张富贵和黄大虎驻守第一道战壕。黄小虎张璐驻守第二道战壕。第三道战壕交给李岩的平寇军。

    一旦第一道战壕挡不住联军冲击,张富贵立即退守第二道战壕以此类推,一定要在第三道战壕把所有联军挡住。

    而朱慈烺自己率领两千亲卫和五万新军以及所有火炮手驻守军营。

    这里的火炮手不包括迫击炮,迫击炮都分配给了三道战壕守军。

    明军战壕挖的并不是很深,人现在里面还能露出肩膀和脑袋,这样方便射击。

    一旦对方开炮,战壕里两米左右地方都防炮洞,可以暂时躲避一下。

    一切准备就绪后,各轮流值班,其他军队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后随时准备被联军当头痛击。

    河畔的明军帐篷密布,营盘四十座首尾相连连绵十几里,屹如山立,巍巍壮观。

    河边明军一队十人一个帐篷,并在营地周边洒满了铁蒺藜,巡逻人员日夜不缀。

    六月初,随着车臣汗国军队到来,五国国联军终于在哈萨克汗国境内成功会师。

    反明五国共计二十五万人马,以戈洛文为首的联军首领为车臣汗接风洗尘后,联军又休息一天,准备第三天对进入哈萨克汗国的明军迎头痛击。

    第三天,打着各色旗号,迈着姿势不一的步调的联军,终于浩浩荡荡地杀向明军军营!

    号角声响彻天地,二十五万联军如同洪流一般向南而进,他们旌旗遮天,人喧马嘶,场面壮观之极。

    沿途牧民一眼望去,只见青青大草原上旌旗如海,浩浩荡荡的人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一个十二三岁的牧民孩子指着联军大喊:

    “快看,哈萨克汗国和四国联军终于出动了,好威风呀!”

第866章 军事会议

    在五国联军出动的同时,大明皇帝朱由检也正在乾清宫召见他的一些得力干将。

    在场的有皇帝贴身美女保镖阿青,锦衣卫指挥使青龙,东厂督主曹正淳,西厂督主雨化田,锦衣卫副指挥所白虎,玄武,朱雀。

    还有兵部尚书孙承宗,五军都督戚继光,内阁首辅孙传庭,小驸马夏完淳,大驸马郑成功,二驸马李定国,黄得功,阎应元,李大开,张明振等等二十多位大明重臣。

    可以说大明那些手中握有大权和重兵的大臣几乎悉数在列,只有驻守在海外的一些重要将领没有到场,其他人几乎全到。

    这让是朱由检在御驾亲征前,为了避免国内有意外情况发生而准备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连平时不参加军事会议的其他五部尚书都恭恭敬敬站在一旁。

    今天的乾清宫堪比大明朝堂,这也是朱由检的一种习惯,他有重要国事都喜欢在乾清宫召见群臣,再有他们传达给各个部门。

    众位大明重臣看到身边这些同僚时,立即就感觉今天会议和往常有所不同,以前锦衣卫这些指挥使和曹正淳雨化田几乎不参见这种会议。

    朱由检此次御驾亲征的目的并不是哈萨克汗国,也不是什么狗屁五国联盟和一些漠北汗国,他们还没有资格让大明皇帝御驾亲征,而是为了那个强大的野心家罗刹国。

    如果不是罗刹国的环境极其艰苦,大明皇帝也不需要御驾亲征,派几支军队就能轻松把他们打回基辅。可是这次不同,因为气候问题,将士们将面临严峻的补给问题,吃不饱饭弹药又不足的情况下,此战没有胜算。

    任何大国的崛起历史中,都伴随着无数的危机,甚至是亡国的危机,罗刹国也不例外。而俄他们之所以能够挺过这无数次亡国危机,至今仍然能够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和他的地理环境却有着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在面对外来进攻时,其恶劣的地理环境,尤其是著名的“冬将军”,那最低可以到-70℃的气温,算是罗刹国族最大的保护伞

    “冬将军”的第一次发威,是在1812年。当时,法国皇帝拿破仑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提尔西特和约》,带领包括普鲁士、波兰等国的军队,总计六十万大军,对罗刹国发动侵略战争。

    作为欧洲军神的拿破仑和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在前期可谓是屡战屡胜,罗刹国军队被打的溃不成军,就连首都莫斯科,都被拿破仑轻易拿下,但拿破仑万万没想到,拿下了莫斯科,才是噩梦的开始。

    1812年9月15日,拿破仑率军进入莫斯科,但没想到罗刹国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一把火烧掉了整个莫斯科城市,拿破仑拿下的仅仅只是城市的废墟。

    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罗刹国在9月便已经进入冬天,寒风大雪,无法居住城市只能露宿城外的法军,被冻的瑟瑟发抖。再加上那里恶劣的气候,导致其道路泥泞,重型车辆难以通过。

    拿破仑为进攻罗刹国而准备的大量粮草根本没法按时送到前线。此外罗刹国对法军任何攻击区域都采取焦土政策,导致法军在当地根本找不到物资来补充消耗。

    于是,拿破仑在莫斯科强行咬牙坚持了近一个月后,也不得不宣布从莫斯科撤军。此时,法军已经算是饥寒交迫且疲惫多日了。

    而罗刹国则利用这一时机,乘胜追击,最终将六十余万法军歼灭了57万,拿破仑也被迫仓皇逃离,罗刹亡国危机也就此解除。面对罗刹国的“冬将军”,就算是军神拿破仑也得低下高傲的头颅!

    而“冬将军”的第二次发威,则是在卫国战争期间。

    1941年,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派出大约190万军队,对前罗刹展开了突然袭击。正值军事改革的罗刹军被打了各措手不及,连续丢失了基辅、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地,还有至少五百万军队被德军全歼。

    到1941年10月,德军就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某些前线的德军,甚至能看到红场的尖塔。可随后,德军很快就领略到了“冬将军”的威力。

    由于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立足点是在德军使用闪电战术,快速歼灭罗刹绝大部分主力,并占领莫斯科,逼迫罗刹国投降。因此德军在作战时完全没有考虑到冬季作战,一线部队甚至没有配发棉衣和冻伤药。

    更凄惨的是,德军的汽车产量严重不足,除了少数机械化部队外,大多数部队全靠骡马来运送补给,而罗刹境内的道路,由于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冬季最低可达-70℃的气温,又让德军陷入了和拿破仑一样的窘境。

    到了1941年12月,莫斯科前线的一些德军,连手里的步枪都被冻的僵硬,以至于扣不动扳机。而早已适应了气候的罗刹军顺势反击,最终歼灭了50万德军,夺取了整个卫国战争的主动权,为后续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面对罗刹国的“冬将军”,无论是近代第一军神拿破仑,还是39天灭亡法国,已经工业化的德军,都只能瑟瑟发抖。罗刹国正是依靠其恶劣的地理环境,让入境者彻底灭亡。难道这种高寒冷的地方就没有人能够征服吗?

    当然不是,历史上最强大的蒙古帝国就轻而易举占领了罗刹国,并且还统治他们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

    其实早期的罗刹国远没有后来那么强大,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死后,基辅罗斯的土地被分封给他的几个儿子,这些儿子间的争斗,很快造成了基辅罗斯的分裂。

    一直到蒙古入侵之前,基辅罗斯已经被分成了10多个互不相干的国家,其中最大的三个是位于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位于东北方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和位于西南方的加利西亚-沃伦王国。

    在他们的东南面,也就是黑海北部,克里米亚一直到里海和高加索北部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讲突厥语的库曼人,也被称为波洛伏齐人或钦察人。

    在他们的东面,则生活着伏尔加河保加尔人,他们的亲属民族曾经在几百年前进入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征服了当地的斯拉夫人和希腊人,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各个罗斯小国与这些突厥系民族时而互相攻伐,时而又结成同盟,将近200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第887章 强大的游牧民族

    罗斯这个民族,在东方人看来是西方人,在西方人看来,却带有很浓烈的东方民族的特征。这一特征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

    从早期的斯拉夫人,一直到基辅罗斯,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发展进程,和欧洲大部分民族并没有什么两样。

    从早期的蛮族到皈依罗马-基督教文明,除了短时期内遭到过匈人的入侵和统治之外,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但到了13世纪,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彻底打破了罗斯人后来的历史进程,这就是蒙古入侵。

    13世纪,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事情,莫过于蒙古人的突然兴起,在迅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之后,成吉思汗很快击败了西夏和西辽,并发动了对金的战争。

    这个时候,花剌子模苏丹摩柯末(穆罕默德)手下的一个将领,劫掠并屠杀了一个蒙古商队。成吉思汗要求摩柯末交出凶手,却被无礼的拒绝。

    这一事情迅速激怒了蒙古人。抱着睚眦必报的原则,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蒙古大军脱离了在西夏的战争并迅速入侵了花剌子模,不费吹灰之力就击溃了当地的驻军。

    摩柯末北逃,成吉思汗分兵由哲别和速不台率领,向北追踪摩柯末,终于在1220年将摩柯末逼到里海上的一个小岛上郁郁而终。

    而他自己则带领主力南下,追踪花剌子模最有能力的将领,摩柯末的儿子扎兰丁,征服了呼罗珊和阿富汗。

    哲别和速不台这两名成吉思汗手下最勇猛的将领(成吉思汗最著名的将领分为四狗:窝阔台、哲别、者勒蔑、速不台,和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在得知了摩柯末的死讯后,并没有着急向成吉思汗复命,而是沿着里海西岸的高加索往北。

    他们的这一系列行动被认为是为蒙古人以后的入侵做一次战略性的侦查,摸清楚当时高加索北部和黑海南岸地区的情况。

    入侵的蒙古大军迅速征服了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人,阿兰人和阿塞拜疆人,并向西北进入了钦察人的土地,钦察人感受到了蒙古人强大的战斗力,立刻向他们的罗斯盟友求助。

    东南部的罗斯诸公国组织了一支8万人的大军,在基辅、加里奇、切尔尼戈夫和斯摩棱斯克等几个诸侯的统领下,沿第聂伯河南下,支援钦察人,并在迦勒迦河附近遭遇了蒙古人。

    虽然哲别和速不台只带领了两万蒙古骑兵,但他们迅速用游牧民族惯用的战术,V字阵型和诱敌深入,打垮了由农民和贵族组成的罗斯大军。

    不过,由于蒙古人的目的并不是入侵罗斯,所以哲别和速不台并没有追踪罗斯残兵,而是在迅速劫掠了克里米亚的热那亚殖民地之后,并征服了伏尔加河保加尔人之后,挥师东归,从里海北岸回到锡尔河,与成吉思汗的主力会师。

    蒙古人的这个大迂回充分反映了他们丰富的地理常识,这可能要归功于几千年来在这条路线上跋涉的商人们,这已经是分兵两年之后的事情了。

    据说分兵之时,两人与成吉思汗有两年之约,这也可能是他们没有能入侵罗斯的主要原因,哲别也在路上去世。

    哲别与速不台的这次侦察性攻击,使蒙古人认识到了罗斯这块土地的肥沃与其统治者的无能。因此,在成吉思汗死后,即位的窝阔台迅速制定了新的入侵计划。

    成吉思汗死后,将其统治地区分封给了他的四个嫡出儿子,按蒙古人的习俗,长子术赤的封地最西也最富想象力,所谓的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以西至蒙古马蹄所及之处。

    也就是说,只要蒙古人向西能征服的所有地方,都是术赤的封地,但分封的时候,术赤已死,术赤系的首领是其子拔都(巴特尔)。

    窝阔台即位后,就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西征来为蒙古帝国扩展疆土,这其中可能也带有表示感谢对术赤放弃大汗位置争夺的意思。

    而这次西征很有特色,它由术赤的嫡出长子拔都为统帅,窝阔台的嫡出长子贵由和拖雷的嫡出长子蒙哥从征,其他蒙古各族各支,均派长子参加。

    所以也被称为“长子西征”,而蒙古军队的实际指挥权,其实落在了已经在上一次入侵过那一地区的速不台手中。

    这一次,罗斯人在劫难逃了,蒙古人的大军在迅速征服了钦察人以后,开始进攻梁赞,梁赞大公尤里被杀。

    罗斯大公中最强大的苏兹达尔大公尤里二世,派兵支援被杀的尤里的弟弟罗曼所驻守的科罗姆纳,但根本无济于事,罗曼很快也被杀,尤里二世也自身难保,苏兹达尔被迅速洗劫,尤里二世战死。

    苏兹达尔城被焚毁,而另一个重要城市弗拉基米尔城则经历了恐怖的一幕,躲在教堂内避难的百姓被全部杀死。幸运的是,北方的诺夫哥罗德由于沼泽密布,而没有遭到蒙古人的入侵。

    蒙古人在离开苏兹达尔后立马挥师进入乌克兰,攻占了切尔尼戈夫和基辅,屠戮了当地的罗斯军民。除了拔都和速不台以外,蒙古宗王斡尔达、拜答儿、不里、合丹、不者克、蒙哥和贵由等人都参与了对基辅的围攻。

    很快,蒙古人又蹂躏了加里奇、拉德任和卡缅涅茨等地。随后蒙古狂飙从乌克兰进入波兰,屠戮了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

    他们延续着在罗斯大地上的传奇,利用蒙古骑兵高超的机动性和强悍的战斗力,成功的在1241年4月9日在利格尼茨,击败了波兰-条顿骑士团的联军,蒙古人用弓箭把重甲的条顿骑士射成了刺猬。

    另一支蒙古军队则在拔都的带领下,以速不台为先锋,进入匈牙利,他们在1241年4月攻克了佩斯城,匈牙利人战败,国王逃走,百姓则和罗斯一样遭到屠杀。

    蒙古人鼓励逃亡的居民重返家园,答应赦免他们,在他们消除疑虑之后,却又背信弃义的将他们全部杀死。他们还把俘虏和平民组织成敢死队,冲在蒙古军队的前面,去强攻设防的城市,或是在强迫农民为他们收割庄稼后将他们杀死。

    1241年,拔都甚至到了距离维也纳很近的地方,震动了整个西欧,在罗马的教廷甚至准备召集一次新的十字军,来抵抗蒙古人的入侵。

    而入侵的蒙古人,也得到了“地狱的”的称呼,非常巧合的是,由于该词与鞑靼一词很接近,所以欧洲人都以为蒙古人是上帝从地狱里释放出来的恶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936/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开局就登基最新章节! 作者:物语000所写的《大明开局就登基》为转载作品,大明开局就登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开局就登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开局就登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开局就登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开局就登基介绍:
穿越成大明崇祯皇帝。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大旱,蝗灾,瘟疫,人相食,草木俱尽,十室九空。
张献忠起义,东掳大兵压境,闯王兵临城下,朱由检只有一天做皇帝的时间,他也成了最悲催的穿越者。
朱由检不甘心,即使只有一天,他要为大明江山而战,要为汉家儿郎拼死一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叮,宿主成功觉醒神级万能系统。”
“叮,恭喜宿主,成功绑定天外飞仙”
“叮,恭喜宿主,奖励四大锦衣卫指挥使”
“叮,恭喜宿主,抽到孙传庭和神机营”
……
平流寇,灭东掳,丈量土地,征收商税,开放海禁,大明盛世开启。
众位爱卿:世界那么大,朕要去逛逛……
群臣震惊:
“皇帝开挂了……”大明开局就登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开局就登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开局就登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