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好老师TXT下载三国好老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好老师全文阅读

作者:野怪逆袭     三国好老师txt下载     三国好老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20章 这一夜好漫长(一)

    “就是这里?”

    刘威跟着张让等人来到他们逃出来的狗洞前,问了一句。〖∈八〖∈八〖∈读〖∈书,2∞3↓o

    张让觉得自己太难了。

    昏过去多好,结果一盏茶的功夫都没有就被人一桶水浇醒了。寒冬腊月的,上半身湿透了不说,还得跟着大军一路再回到这里。

    眼下他冻得直哆嗦,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对对就是这这里了钻过去就入城了,阿嚏!”

    刘威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张让,然后对身后一个侍卫道:“你先过去看看,若是有危险就退回来。若是安全,就给个信号。”

    那侍卫闻言眉头也皱一下,猫着腰就钻了进去。刘威将张让拉到一旁,然后对身边的人说:“来人啊,给张常侍拿一件皮袄过来。”

    张让哆哆嗦嗦的谢过。

    刘威也不搭理他,要不是怕把他冻死了,别说皮袄了,身上的衣服,也得给扒下来。他走到苏则跟前,后者正裹着衣服喝着热茶。

    “守拙啊,想不到你这么耐寒啊,某家北地长大,也有些禁不住今年的冬天。”苏则笑着跟刘威说了一句。

    刘威闻言看了看身上的衣服,笑道:“某家自幼习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早就习惯了。倒是文师兄你,可要注意身子。”

    “无妨。倒是眼下,咱们需要好好谋划一番。如今我等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了两位殿下,只要被人知道了,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不知道守拙你有什么打算?”苏则喝了一口热茶,看着黑黝黝的狗洞,沉声问道。

    “这件事,等某家见了老师再说。”刘威抬头看了看天色道:“不过,两位皇子万万不能随便交出去。若是洛阳城内大乱,叛贼势大,我等就护卫着两位皇子离开洛阳,甚至是离开司州。若是老师还活着,那就看他如何安排了。”

    苏则闻言笑了笑,他很是好奇,刘威这等人物,为什么对董明如此尊敬,甚至达到了稚子之于老父一般的地步。

    他自幼聪颖过人,一般人等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可是跟刘威相处不过数日,就被他所折服,从而追随左右。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发现董明这个早就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刘威心里竟然如此尊崇。这让他对董明的兴趣,与日俱增。

    都说如果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充满了好奇心,那就是沦陷的开始。〖∈八〖∈八〖∈读〖∈书,2∞3↓o这句话放在男人身上也是适用的,苏则不知不觉间,也跟着刘威将董明的形象给拔高了。

    “既然守拙你已经有了打算,那事情就好办了。”苏则笑了笑。

    就在这个时候,刚才钻进去的侍卫,从洞里又出来了:“大人,那边是安全的。”

    “那就都进去吧。”刘威吩咐道。

    所有人鱼贯而入,但是人数太多了,一时半会肯定不可能全都进去。刘威打头进去,在那边整顿士卒,苏则留守在外面,以防不测。

    刘威麾下偷偷进入洛阳的时候,袁家袁绍和袁术两人已经坐不住了。

    “我的人,没了。”袁绍脸色黢黑,心里有些愤恨。

    袁术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看了一眼袁绍,然后道:“刚才那来传信的人,好像是叔父宅子里一个下人吧?兄长倒是好手段。”

    “别说某家了。”袁绍一口气闷了一杯酒,重重的将酒杯顿在矮几上:“你的人呢?如果某家所料不错,你我兄弟二人应该目标一致才对。”

    “没有消息传回来,应该还在等机会。”袁术平静的说道,事实上他也有些着急了。袁绍的人没了,他的人没有消息传来,很大可能也是出什么岔子了。

    “哎,可惜了,我等能动用的资源太少了,实在是太少了!不然这一次”袁绍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不过话里的意思,袁术却是明白了。

    若是他们兄弟有袁基的资源那么多的话,这一次他们肯定会捞到足够多的政治资本。跟家里的那些老头子不一样,他们兄弟二人这些年在江湖上厮混,很是明白,眼下还是民心在汉的。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很大可能是为他人做衣裳。

    “不等了,某家亲自去看看。”袁绍忽然站起来,转身就要离开。

    袁术见状楞了一下,然后道:“你要亲自出马了?要知道,这件事情上一旦你走到台前,除非你最后成功了,不然家里肯定不会再给你任何支持。”

    “成功?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袁绍冷笑一声,大踏步离开。

    袁术独自一人留在房间里,看着袁绍的背影越走越远,不停地思索着袁绍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吓!”他猛地睁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袁绍离开的敌方:“难不成他要去救驾?”

    是的,袁绍就是要去救驾。

    他已经纠结了一整个晚上了,现在终于坐不住了。袁家的计划什么的,他本身就不是太清楚,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不管怎么样,这件事上,他几乎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反过来,只要他站在刘宏这边,只要翻盘了,就会捞足资本。不然,开春之后,他只能被踢到地方,当父母官,这是现在的他无法接受的。

    “搏一搏!”

    袁绍走出袁家的时候,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跟自己打气一般。说完了之后,他从墙头上跳下来,隐入夜色当中。

    他是翻墙出来的,走门肯定是不可能出去的。

    另外一边,袁术猜到了袁绍的打算之后,心里也开始动摇起来。他跟袁绍不一样,两个人虽然是一奶同胞,但是因为过继的原因,一个嫡子一个庶出。两人获得的资源是不一样的,这件事上获得的好处更是天差地别。

    所以他能一直稳坐diaotai。虽然他也派了人出去,但是更多的是为了两边下注。他只是单纯的不相信何进的执行能力罢了。

    事实证明他的不相信是正确的。

    但是眼下,袁绍亲自下场,站在了袁家的对立面,这让袁术开始犹豫了。他很担心一旦袁绍发力,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变化。

    “某家该怎么做呢?是视而不见,还是也下场斗法?又或者告诉叔父?”烛火闪烁,在袁术的脸上忽闪着,他的表情有些阴晴不定,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再等等,再等等。”袁术最终摇了摇头。

    皇城。

    董明在平日里执勤的禁军休息的地方坐着,手里抱着一杯热茶,看起来很是悠闲的样子。事实上,他的精神一直紧绷着。他在这里等着去寻刘辩刘协的士兵回来。早在曹操等人打退何振的时候,他就派人去找了。

    只是他有些不详的预感,张让等人消失,让他不得不担心,这群没卵子的死太监已经把刘辩和刘协给掳走了。

    “报!”门外,传令兵的声音响起来。

    “进来说话。”

    门被推开,一个传令兵走了进来,对着董明一抱拳道:“太常大人,弟兄们去了两位皇子的住处,但是那边的宫女说早在大火之前,两位皇子就被赵常侍的人给接走了。”

    董明闻言面色不变,但是手中的茶杯却被他捏碎了。

    “何进等人找到了没?”

    董明面无表情的将手里的茶杯随便扔在地上,然后在衣服上擦了擦手问道。

    “没”传令兵有些哆嗦,实在是董明现在给人的感觉太恐怖了。

    “出去吧。”

    传令兵如听仙乐一般,立刻站起身来告退,快步走了出去。将门关上之后,大冷的天竟然馒头都是汗。

    “事情看来要变得更加复杂了啊。”董明眯着眼睛。

    南市,一家肉铺的后院里,有一口枯井,枯井上面盖着一个木头盖子。大半夜的,木头盖子忽然被掀开,然后从井里爬出来几个人。

    赫然是何进、何皇后、丁宫、刘弘四人。他们身后还十几个护卫一并爬了上来。一群人全都是惊魂未定的模样。

    “不用担心,眼下咱们已经出了洛阳城,这里是南市。”何进出言安慰了一下众人。

    丁宫闻言面无表情的说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亡命天涯吗?”

    众人闻言脸色一变,都有些凄苦。

    何进摇了摇头,从衣袖里掏出来一个虎符道:“虎符某家随身携带着,现在洛阳城大乱,我等可以调集三河五校,到时候再杀回来。”

    “这”刘弘闻言犹豫了一下,然后道:“如今洛阳附近的部队,应该都在皇甫嵩手里吧?他毕竟带着陛下杀出去的,有陛下在,调兵还是很容易的。”

    何进闻言默不作声,何皇后干脆哭了起来:“都是你,非要着急什么?那老不死的就快死了,等一等又如何?!”

    何进本就心情烦闷,被自家妹妹骂了一通之后,更加恼火:“够了!这件事你也是同意的,眼下倒怪罪其某家来了。”

    “都是你都是你!”何皇后犹如泼妇一般,指着何进。

    何进没有搭理她,而是对丁宫和刘弘说道:“事情已经做下来了,如今也失败了。眼下有三条路走,一是我等自杀谢罪,二是找到张让等人,他们应该带着两位皇子离开了,咱们另立新君。”

    自杀?

    蝼蚁善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呢?

    何进看似给了一个选择题,其实是只有一个必选答案的送分题当然也是送命题。

    刘宏和丁宫互相看了看,然后一抱拳对何进道:“单凭大将军差遣。”

    “好!咱们还有翻盘的机会!”何进眯着眼睛,打算搏一把。就像他没发迹时候那样,拿命去搏。11

221章 这一章好漫长(二)

    一千多人的队伍出现在洛阳城中,月光照耀之下,还是非常的扎眼的。刘威也顾不得隐藏踪迹,带着人直扑皇城而去。

    现在的洛阳的情况,他没有一点头绪,不过可以想象的出来,肯定是非常的纷乱的。对此,刘威还是打算先找到董明再说。

    刚才跟张让的沟通中,他已经可以确信,皇城中发生的战斗,最后肯定是自家老师这一方获胜了。那么董明的安危就有了保障。

    “老师毕竟是单独一人,手里无兵无将,想做什么事情都很困难。眼下某家必须赶到,听候差遣。”从来到洛阳,刘威就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董明想着法子的让他掌握了一部分兵权,估计就是为了这样的时候做打算的。如今正是用到他的时候了,他自然要快速赶到董明的跟前。

    “守拙前方有一伙溃兵,没有打旗号,不知道是敌是友。”苏则忽然喊了一声。

    刘威早就看到了,他抬起手,身后的士兵们见状停了下来,默默地列阵。

    “前方何人?!”刘威纵马上前大喝一声。

    那群溃兵当头的是一个衣甲凌乱的年轻将军,见到刘威之后,脸上闪过一丝凶狠:“某家大将军何进麾下,何振。尔等不要挡路,否则不要怪某家手下无情了!”

    刘威闻言眉头一皱,知道这是敌人,他举起长qiang道:“下马!”

    “去死吧!”何振此时那里肯下马?仗着自己战马正在狂奔,携着马力挥舞着手中长刀朝着刘威就杀了过去。

    “不知死活!”

    刘威冷笑一声,一夹马腹迎了上去。

    何振战马高速奔袭而来,刘威不过刚刚启动。两相比较之下,何振觉得自己占尽了优势,对面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将成为自己的刀下亡魂。

    他狞笑着举起长刀,只等着两马交错的时候一刀斩下去。这一招是关羽常用的,战马高速奔跑的时候,冲着敌人就杀过去,两马相交,连人带马都劈成两半。

    但是何振嘛

    “砰!”

    一声巨响,刘威面不改色的用长qiang抵住何振的长刀,在后者错愕的同时,反手往前一推,长qiang犹如铁鞭一般,抽在了何振的身上。

    何振只觉得一阵大力从胸口用来,紧接着就觉得胸前一闷,喉咙一甜,整个倒飞出去,半空中吐了一口污血出来,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

    “左右,给某家绑了。”刘威看也不看何振,纵马上前,对着慌乱的何振所率溃兵大喝一声:“镇定!”

    溃兵们见何振被刘威一击打落马下早就胆寒,又被他喊了一声,都懵了一下,然后各自呆呆的站着。

    苏则连忙带着一部分人上前,开始缴械。

    就在这个时候,两个人带着数十骑兵,从前面追了上来。打头那人,孔武有力,面容刚毅,正是夏侯惇,他身后半个马身的位置,则是身材高瘦的曹洪。

    “某家典军校尉麾下,夏侯惇。前方是何人?!”夏侯惇见到刘威已经拿下了何振,连忙勒住战马遥遥问了一声。

    “原来是曹校尉麾下!”刘威知道这是友军来了,连忙策马上前。

    两方相见,也没有多余的废话,确定是友军之后,合兵到一处。

    “守拙老弟,接下来我等可以去城门处。槐里候正在攻城,咱们只要将他大军放进来,此事就结束了。”夏侯惇建议道。

    刘威自然明白,可是眼下他军中还有两个皇子呢,他可不敢冒这个险。

    “先去皇城。”刘威看着夏侯惇道:“元让兄,我等先回皇城吧。”

    夏侯惇闻言一愣,不过却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眼下刘威兵多,他跟曹洪麾下不过几十个骑兵罢了。既然刘威不愿意去,他也就不再多言了。他只当刘威是怕了,心里不由得有些轻视他。

    刘威自然感受到了夏侯惇的轻视,但是他却也没有过多的解释。

    一行人往皇城去。

    与此同时,袁绍一路上在杀了第四波趁乱出来搞事情的乱民之后,来到了一个宅子前。他也没有敲门,直接暴力破门而入。

    “什么人?!”

    他刚进门,就听到一声爆喝,然后一道寒光闪现。

    袁绍偏过脑袋,然后手中长剑一挡,急忙说道:“是某家,袁绍。”

    “本初,你怎的来了?”暗处的人影走了出来,其人看起来四十多岁,身高八尺有余,二尺长髯在飘荡在胸前,一张脸不怒自威,看起来就不是很好相处的样子。

    两人明显是认识的,那人连忙引着袁绍进了院子,吩咐门口的侍卫们守好门户。

    会客厅里,两人也没有客套,直奔正事。

    “文取兄,某家有事情要拜托你了。”袁绍对着那人行了一礼。

    这人姓夏命牟,草字文取,乃是谏议大夫,同时也是西园八校尉的一员,任左校尉。他是铁杆的保皇派,也是刘宏的脑残粉。

    “何事?”夏牟面无表情的问道。

    平日里夏牟跟袁绍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早年间袁绍一直为党人奔走。这在夏牟看来,是有功于社稷的。两人也经常来往。

    只是今日这事风云变幻,让他不得不小心。

    “如今洛阳城中,你麾下还有多少士卒?”袁绍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某家想要借用一二。”

    夏牟闻言沉默了片刻然后道:“何用?”

    “破城,放槐里候的大军进来。”

    “嗯?”夏牟一直躲在家里,消息很不通畅,听到袁绍的话之后,他眉头一挑沉声问道:“到底是什么事情?皇宫那边怎么起火了?这喊杀声又是为何?”

    “来不及解释了。”袁绍着急的说道:“文取兄,如今陛下蒙尘落难,你手里的兵丁可是陛下唯一的希望了!”

    “什么?!”夏牟猛地睁大了眼睛:“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爷,门外有人求见,太尉大人派来的,要召集百官去太尉府。”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一个下人快速跑了过阿里。

    袁绍闻言一愣,然后看向了夏牟。后者脸色变幻了一下,然后道:“本初,某家信你一次,这是某家的兵符,洛阳城内有某家五百精兵,你自去取用。”

    “你呢?”

    “去太尉府,某家倒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夏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做了决定之后,也不再跟袁绍废话,虎符一扔,提着剑就往外走。

    “文取兄,万万小心!”袁绍在后面喊了一句。

    “我等大汉儿郎,手里有剑,有什么是问不清楚的?”夏牟说了一句意义不明的话,踏出了大门。几个侍卫连忙跟了上去。

    袁绍听到夏牟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楞了一下,然后拿起虎符,转身离开。

    洛阳城下,皇甫坚寿帮皇甫郦挡了一箭之后,吐出一口鲜血。

    “兄长,撤吧。”皇甫郦喘着粗气道。

    “不行,父帅还没鸣金呢。”皇甫坚寿,擦了擦嘴角的污血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

    皇甫郦闻言皱了皱眉头道:“再打下去也没有用了,手下兄弟们也疲乏了,关键是胆气已经弱了。”

    “你小心一些,某家带人再冲一次。”皇甫坚寿咬着牙,一脸的愤恨。

    “兄长”

    皇甫坚寿也不管他,招呼了一声之后,举起巨大的盾牌,顶在头上,当先爬上了云梯。皇甫郦见状,连忙大喊道:“所有人,上云梯!”

    后方,皇甫嵩的支援也很快到了。

    “弓箭手,压制跟上!”

    嗖嗖嗖!

    箭如雨下,压制了城头的敌人,给了皇甫坚寿争取了一点时间。

    皇甫坚寿,快速爬了数米,盾牌已经可以搭在城墙上了。正当他打算一鼓作气登上城墙的时候,忽然觉得盾牌上一重。

    “滚开!”皇甫坚寿鼓起全身的力气,猛地将盾牌一举,然后整个人猛地一跃,跳上了城墙。这已经是今晚他第三次登上城墙。前两次都被打了下去,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

    “杀!”

    皇甫坚寿长qiang一摆,打算杀出一个空档来,让后面的士兵爬上来。

    “咱们动手吗?那人又杀上来了!”城墙旁边的矮房子里,一个精瘦的汉子将脑袋从天花板缩回去,蹲在房梁上对下面的问道。

    何风闻言看了看天色,然后道:“不能再拖了!待会儿大家悄悄靠近城门,一旦被人阻拦,直接就动手,一定要把城门大开,听到了没有!”

    “放心吧!”

    “死也会把城门打开的。”

    “先生不是说了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一票咱们兄弟就算是死了,也是轰轰烈烈。”

    “行动吧。”

    何风笑了笑。

    一行人出了房间,走到大街上,直奔城门而去,离城门数十步远的时候,就被人发现了。

    “你们是什么?!”

    “要你们命的人!”何风怒喝一声,抽出兵器杀了过去。

    他身后数十名壮汉,也合身扑了上去。

    一时间城门楼下,混乱无比。

    城墙上,何苗亲自督战,很快就发现了有人要偷城门,他有些气急败坏的大吼一声:“快!快杀了那些人!”

    何风在城楼下听到何苗的喊声,笑了一下。

    “张元,陈武你们带人去开城门,其他人跟我拖延时间。”何风的目的压根就不是杀人,是来开城门的。

    “喏!”

    张元就是一开始响应的那个彪形大汉,至于陈武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干瘦汉子。这两个人在何风看来是整个队伍中最强的两个。

    至少一身武勇不比一些军中猛将差多少。

222章 这一夜好漫长(三)

    “老师,学生来晚了。”

    皇城,董明所在的休息室内,刘威大踏步走进来,对着董明躬身行礼。他身后半步,苏则也笑容满面的对董明行了一礼。

    “苏则,见过太常大人。”

    董明见到刘威过来很是高兴,他笑着道:“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守拙如今你手下有多少人马?”

    刘威闻言没有回答,而是小声说道:“老师,学生来的路上遇到了张让等人,救下了两位皇子,如今他们两人就在学生军中。”

    “好好好!”董明闻言乐了,道:“保护好他们。既然如此的话,你麾下就不能动了。”

    “老师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学生去做?”

    董明点点头:“没错,为师本来想着让你带人去将袁家、杨家包围起来的。”

    “什么?!”一旁的苏则听到这里直接懵了。

    董明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眼下看来是不行了,保护两位皇子要紧。”

    刘宏虽然还活着,但是也活不了多久了。刘辩和刘协两个人,他必须掌握在手里才行。为此,只能牺牲一部分东西了。

    “那老师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刘威不知道董明的全盘打算,但是以他的智慧也能明白,两位皇子眼下要比其他事情重要的多了。

    “等!”

    董明吐出一个字。

    刘威点点头,没有再说话。倒是一旁的苏则有些纳闷,他到现在没弄明白这师徒二人说什么呢。明明一个着急忙慌的赶过来,另外一个焦急的等待着。咋一见面说了两句,就结束了。

    等?

    等什么啊。

    苏则觉得好烦啊。

    另外一边董明看了一眼苏则,一发打了过去。

    刚过七十的内政,刚过六十的谋略,其他两项都在三十以下。还算不错,是个可以用的内政之才,和平时期,可以主政一郡之地了。

    房间里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董明先打开了话匣子:“守拙,介绍一下你这位朋友?”

    “哦,老师这位是苏则,苏文师,乃是学生认识的朋友。文师兄才德兼备,乃是当世人杰。”刘威连忙吹了一下自己的好朋友。

    董明闻言笑着点点头。

    三个人聊了一会儿,曹操走了进来。

    “如今皇城已经安稳住了。”曹操道:“不过出了一个大事情。”

    “嗯?”

    “太后驾崩了。”

    曹操有些苦涩的说出了一句话。

    “什么?!”在场的三人都惊呼起来。

    董明更是一拍脑袋,道:“某家竟然忘了这件事!这一下可真是糟糕透了!”

    “如今咱们怎么办?”曹操问了一句。

    “先收敛了太后的尸身,剩下的事情平息了再说吧。”董明叹了一口气,眼下刘宏在外,两位皇子年幼,洛阳又乱成一锅粥,不可能发丧。

    “只能如此了。”

    曹操也很明白眼下的情况,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屋外,月亮已经到了东边,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又开始飘雪了,雪花并不是很大,从天上飘下来,旋转着,落到人间。

    “下雪了吗?”

    皇甫坚寿捂着肩膀,斜靠在城墙上,只觉得钻心的疼。雪花飘落在他的脸上,让他有些涣散的意识,再一次集中起来。

    “大兄!某家来了。”

    这个时候,皇甫郦也杀上了城头,一眼就看到受伤的皇甫坚寿,连忙杀了过来,护卫在他身旁。

    “守住城墙!城门楼那边有人在开城门,想来是城里的友军,咱们坚持一下,牵制一部分兵力,给友军争取机会。”皇甫坚寿看到皇甫郦之后,连忙说道。

    “放心吧!”

    皇甫郦重重的点头,然后转身杀了出去。

    城门楼下,何风只觉得四肢无力,浑身酸疼,他倒是没有受伤,只是杀了这么久也早就疲倦了。身后张元和陈武两人正带人清理堆积在城门后面的巨石。等巨石清空,他们就能将城门打开了。

    何风很是庆幸,何苗并没有将城门堵死。

    但是

    何风环顾四周,带来的人已经死了大半。

    快坚持不住了。

    “顶多还能坚持一刻钟,张元,陈武你们快啊!”何风在击退了几个士兵之后,回头大喝了一声。

    张元闻言,放下巨石,转身走到何风身边,手持一柄铁qiang道:“某家帮你们拦着。”

    “你”

    “某家武艺比先生好多了,能带着兄弟们多支撑一会儿。”张元解释了一句,然后也不等何风说话,便杀向了敌人。

    “某家张元,哪个敢来受死?!”

    雪越下越大,人越死越多。很快何风带来的人,死的就只剩下何风和张元陈武三个人了。而城门楼下堆积的石块还剩下一小部分没有搬开。

    “看来天不遂人愿啊。”何风摇了摇头。

    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知道风险很大,但是同样的,风险大回报也大。跟着何进一条路走到黑,几乎就是去找死,倒不如搏一搏。

    哪怕何进最后翻盘,干翻了一切,他一个何家远方支脉也捞不到多少好处。因此

    “想不到我何风,竟然要死在这里了。”何风倒不是害怕,只是不甘。

    强烈的不甘。

    若是一辈子都只是做一个普通百姓,他也就认了。可是他已经触摸到了身居高位的机会,只是时运不济。

    这让他怎么能甘心呢!

    “先生某家带着你杀出去吧。”一旁的张元浑身是血,但都是敌人的。他只是有些疲惫罢了。另外一边沉默寡言的陈武也是如此。

    听到张元的话,何风重新振作起来,道:“好,我等杀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袁绍一马当先,带人冲了过来。

    “杀!”

    袁绍怒吼一声,带人杀向城门。

    何风见状先是一愣,等看明白袁绍的目的之后,立刻大喜起来:“援军来了,张元陈武,我们快快动手。”

    三人鼓起余勇,往外面冲杀。这一次,却是为了活命了。

    皇甫嵩的大军中,一个年轻的将军,行色匆匆的来到中军大帐。如今皇甫嵩正在前线指挥攻城,中军大帐内只有刘宏和几个侍卫。

    “来人止步。”护卫见到那将军过来,拦下了他。

    “下了你的狗眼,某家是谁你不认识吗?有紧急军情,要报告陛下。”年轻将军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就差要动手打人了。

    侍卫自然认得这人是谁。

    洛阳本地人,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军中校尉。关键这个人没有任何的背景,全靠自己的本事一路升上来的。

    “任校尉息怒。”侍卫连忙弯腰,放任校尉走了进去。

    任校尉,名叫任重,今年二十八岁。军中只当他是靠着自己的武勇一路升上来的,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升这么快。

    眼下就是回报的时候了。

    任重低着头走进大帐内,隐藏着自己有些兴奋的目光。

    “这一次,只要活下来,某家就能再进一步!”任重做着美梦。

    “坐下说话吧。”刘宏看到任重走进来,也不摆架子,随意的说了一句。他身旁两步之外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护卫,看起来有些稀松平常,甚至还半眯着眼,昏昏欲睡的模样。

    此时他正在看书,如今这个情况,他也没心情休息。

    任重闻言找来一个位置跪坐下来,然后抬起头对刘宏道:“陛下,末将这里有紧急军情。”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小块布帛,上面似乎写了什么东西。

    “拿上来吧。”刘宏笑了笑。

    任重站起来,低着头慢慢走近刘宏,来到刘宏跟前的时候,他将写着军情的粗布放在了刘宏的桌子上。

    军情是真的,洛阳城里传来的。

    刘宏拿起来仔细看了看,正要说话的时候,忽然觉得眼前寒光一闪,一抬头就看到任重面无表情的一剑刺向他。

    “叮!”

    金铁交戈之声响起来,一柄平淡无奇的铁剑拦住了任重。

    刘宏脸色都没变,继续道:“消息是从洛阳城传出来的?怎么会在你的手里。”

    任重哪里会回答?直接又是一剑,直奔刘宏命门。

    “昏君!去死吧!”

    任重大喊一声。

    刘宏旁边侍卫见状有些不耐烦,刚才就是他忽然出现在刘宏身旁,挡住了任重的攻击。见后者如此冥顽不灵,他上前一步,将后者长剑挑掉。

    “留他一条命。”刘宏轻声说道。

    侍卫反手两剑,划开了任重双手手腕处,挑断了他的手筋。

    “啊!”任重惨叫一声,抽身后退,想要逃走。那侍卫身如鬼魅一般,直接欺身上前,又是两剑,挑断了任重的脚筋。

    任重跪倒在地,哀嚎着。门外的侍卫冲了进来,见任重如此惨状,有些发懵。不过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将任重绑了起来。

    “辛苦了,王师。”刘宏对着那侍卫点点头。

    侍卫就是王越。

    王越闻言笑了一下,长剑回鞘:“陛下打算怎么做?”

    “告诉朕,这情报是真的吗?”刘宏眯着眼睛对还在哀嚎的任重问道。

    任重没有回答。

    刘宏像是自问自答一般的说道:“想来是真的了,你还不至于靠着假消息来刺杀朕。所以说现在皇宫在董太常手里了?”

    他笑了笑,然后对几个侍卫挥挥手道:“绑了送给槐里候吧。”

    王越闻言一愣,直接开口道:“陛下,不问一下是谁让他这么干的吗?”

    “问不出来的,能来刺杀朕的,肯定都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就算他没有必死之心,想来派他来的人也会让他有的。”刘宏看的很明白,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因此也就不浪费那个时间了。

    “大汉万胜!”

    “大汉万胜!”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响起震天的欢呼声。

    “想来是槐里候攻入洛阳了。”王越大笑道。

    刘宏点点头,然后道:“大汉万胜还真是讽刺啊。也不知道城墙上的那些人是否也会喊一句,大汉万胜呢。”

    这话没法接,王越虽然是个武夫,但也不是没脑子,不接话茬。

223章 这一夜好漫长(终)

    任重死了。【∞八【∞八【∞读【∞书,︾o@

    阵前斩将,兵家大忌。但是皇甫嵩实在是忍不住。刘宏,在他的大军中险些被人给刺杀了,刺杀刘宏的人,还是他皇甫嵩自己的麾下。

    当然,更令皇甫嵩生气的,是任重身后之人。作为一个将军,一个常年领兵在外的将军,他的部队里竟然有别人的暗棋。那么整个大汉朝这么多部队,又有多少是干净的呢?任重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想到这里,他就浑身发冷,继而怒火中烧。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才能催生出这么多龌龊之事。朝堂之上,又有多少人食君之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呢?

    任重不过是一个缩影罢了,一个让皇甫嵩觉得愤怒有遗憾的小小缩影。

    任重可以说是他非常看好的一名小将,在他看来大汉新生代中,除了曹操、袁绍等寥寥几人之外,没有人比任重更加优秀了。

    哪怕是皇甫坚寿和皇甫郦两人在皇甫嵩看来也不如任重。皇甫坚寿武艺倒是上上之选,但是为人有些莽撞,是个冲将,但不是统帅之才。皇甫郦武艺稀松平常,虽然聪明,但好行险招,总想着以小博大。

    任重却不然,武艺在军中算得上是勇将,年纪轻轻却极为沉稳、谨慎。在皇甫嵩看来,任重最适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评价。

    但是一切,都到此结束了。任重再好,也站错了队,被摘了脑袋,跟着一抔黄土离开了这个世界。

    “陛下如何了?”将任重的脑袋装在一个盒子里之后,皇甫嵩沉声问道。

    将任重绑来的两名侍卫闻言连忙道:“陛下无碍的,虎贲将军当时就护卫在侧。”

    听到王越在,皇甫嵩点点头,然后道:“某家去请罪。”

    说着,他带着任重的脑袋直奔营帐。

    到了低头,通报一声,走进去,他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双手举着盛放着任重脑袋的盒子,跪着走到了刘宏跟前。

    “臣,有罪。”皇甫嵩没有说什么废话,直接扔给了刘宏三个字。

    刘宏没所谓的摆摆手,道:“无妨,起来说话吧。”

    皇甫嵩闻言站起来,立在了一旁,然后对王越递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后者笑着点点头。

    “战况如何了?”刘宏问道。

    “已经打下来了,有人开了城门。正在扫尾,再等一会儿陛下就可以进城了。”皇甫嵩信誓旦旦的说道。

    刘宏点点头:“那槐里候随朕一同进去吧。⊙√八⊙√八⊙√读⊙√书,2●3o≥”

    “喏。”

    即将天亮的时候,朱符朱皓、皇甫坚寿皇甫郦四人联袂而来。原来是已经控制住了洛阳城,眼下是来请刘宏过去的。

    也没有什么依仗之类的,刘宏只是披甲,便带着皇甫嵩等人,在大军的护卫之下,进了洛阳城。刚入城就看到一个人,身穿甲胄,等在入口处。

    正是袁绍。

    袁绍见刘宏走到近前,连忙策马迎上去,来到刘宏马前四五步的距离之后,勒停战马,翻身下马,纳头便拜:“微臣袁绍,见过陛下。”

    “正是袁校尉带人开的城门。”一旁的皇甫嵩小心解释了一下。

    刘宏闻言笑了笑,道:“朕没想到竟然会是袁校尉开的门。”

    袁绍闻言有些尴尬,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袁家在这件事上肯定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但是谁要说袁家完全不知情,那就是装傻了。

    “陛下,如今洛阳城以尽在陛下掌控之中,还请陛下回皇城,主持大局,稳定民心。”尴尬归尴尬,袁绍还是接话了。

    “那就劳烦袁校尉前面带路了。”

    “荣幸之至!”

    袁绍在前引路,他麾下骑兵在何风的指挥下先走一步,清空御道,维护治安。

    一路走到皇城的时候,曹操远远的看见了刘宏,连忙通知了朱儁和董明。然后朱儁在前,董明和曹操紧随其后,再之后则是夏侯惇、曹洪、曹仁、刘威等人。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出皇城,恭迎刘宏。

    “怎么走水了?”刘宏看着还没扑灭的大火皱着眉头问道。

    朱儁闻言,一脸愤恨的解释道:“陛下,我等杀进来的时候,那何进与张让两个狗贼,放火烧了皇宫,被他们跑了。”

    “跑了?”刘宏一挑眉头,道:“怎么就跑了呢?”

    “张让等人已经抓回来了。”董明上前一步说道:“张让等人逃走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来洛阳送猎物的上林苑令刘威,被刘威拿下绑了回来。”

    “上林苑令?”刘宏懵了一下,对这种小官,他不可能有印象的。

    “就是此人。”董明指了指刘威。

    刘威上前一步,拜了下去:“臣上林苑令刘威,见过陛下。”

    “刘威?”刘宏笑了笑道:“不错,不错。起来吧。”

    刘威依言直起身子,然后恭敬的退到了队伍中。

    刘宏扫视了一眼董明曹操等人,然后道:“没想到啊朕还挺失败的。”

    董明知道刘宏啥意思,于是上前解释道:“百官如今都被太尉大人召集到了太尉府上。刚才臣已经派人去请了。”

    “太尉大人,做得很好。”刘宏满意的点点头:“快日出了啊,今天就辛苦大家一下了。毕竟热热闹闹了一整个晚上了,也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

    是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

    董明和曹操两个人互看了一眼,这个时候两个人的想法是一致的。携救驾之功,借刘宏之怒,将朝廷清洗一遍。

    刘宏回宫,找了一处大殿,端坐在上首。朱儁和曹操麾下控制着南北两宫,皇甫嵩麾下则控制着洛阳城。

    殿内,董明坐在最前面,他身后曹操、刘威、苏则、曹仁夏侯惇等人一字排开。对面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坐在前面,身后则是皇甫坚寿、皇甫郦、朱符、朱皓。

    除了他们之外,刘辩和刘协,一人分了一个矮凳子,就坐在刘宏左右两侧。

    东方既白,雪也停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之上,将黑夜驱散,透过窗子,洒在了所有人的身上。只有坐在最前上面的刘宏,仍然在阴影内,看不清楚他的表情。

    但是也不需要看清楚,谁都明白,接下来肯定会是一番动荡和清洗。

    蔡邕带着百官走了进来,所有人看到董明等人的时候,脸上都闪过一丝的意外,其中更多不少人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

    蔡邕施施然的走到董明旁边座下,袁逢、杨彪等人也面无表情的走到了前列。百官陆陆续续的入座,很快便将殿内坐满。

    鸦雀无声,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压抑。

    “把张让等人带上来吧。”刘宏的声音很是平静。

    很快,张让等人被押着上了大殿。十二个人一股脑的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祈求刘宏的原谅。与此同时还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不知道在哪里的何进身上。

    所有人都看着他们,等着刘宏发话。

    “行了,朕也不给你们按什么罪名了。”刘宏看着这些宦官,挥了挥手:“拉下去吧,给他们留个全尸。”

    “陛下仁慈。”董明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不少人立刻随声附和的跟着拍了一通刘宏的马屁。

    刘宏看了一眼董明,然后道:“皇宫当值的校尉呢?”

    “已经死了。”朱儁负责皇宫的扫尾工作,他接口道:“臣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自缢了。”

    “自缢?”刘宏笑了:“抄家,妻子儿女贬入奴籍。这件事情就交给刘威来办吧。”

    刘宏先是瞟了一眼洛阳令,然后对对刘威说了一句。

    刘威闻言起身,道:“谨受命。”

    “抄家和定罪的事情,都交由你来办。”刘宏又说道:“你卸了上林苑令的官职吧,从今天起,你去廷尉那里报道,领正监。”

    “微臣谢过陛下。”刘威连忙道。

    董明闻言微不可查的笑了一下。

    廷尉,中两千石,下有正、左监各一名。正监秩比六百石,官位虽不高,但却是大汉朝平决诏狱的二把手。虽然只是二把手,但是眼下这个情况,以刘威的个人能力来说,他完全可以架空廷尉。

    接下来刘宏不停的点人,不管在还是不在的,没有一个人能躲过去。罪责重的,直接抄家灭族,轻的也是变为庶民,永不录用。

    仅仅一夜的功夫,大汉朝就空出了数十个官位。其中最吸引人自然是司徒、司空这两个位置。

    司徒,三公之位: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氵翟,大丧则掌奉安梓宫。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

    司空,三公之位: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真要说起来,三公之位在汉末,就是背锅的。具体做事情的根本就不是三公,这完全就是个虚位,把人捧得高高的,其实没啥用。

    但是眼下却不是这样了。

    就拿董明来说,他就很想要司徒之位!说起来他如今是太常,再往上走,应该是司空才对。但是眼下对董明来说,司徒就相当于丞相之位了。

    刘宏在杀了一批人之后,开始论功行赏了。

    首先是蔡邕,官职不变,加封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思。

    “以槐里候皇甫嵩为司空,加食邑千户,赏万金,荫其子两人。”

    “以钱塘候朱儁为司徒,加食邑千户,赏万金,荫其字两人。”

    刘宏话音落下的时候,在场的百官都楞了一下。事实上不管是谁,包括朱儁和皇甫嵩两人都觉得,董明会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成为三公之一。

    但是,刘宏让所有人都意外了。

    董明面色不变,仍然一脸平静的开口:“陛下圣明!”11

第224章 何皇后?

    “陛下圣明。▲-八▲-八▲-读▲-书,◇o≧”

    董明说完这句话之后,目视前方,从表情上,看不出来任何的心里变化。在场的文武们却各有各的心思。

    封赏仍然再继续,曹操、袁绍等人也全都被封赏。一直到了中午的时候,刘宏才将对所有人的封赏都说完。

    说实在的,刘宏这一次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休息一天,等董明、蔡邕等人商量好陟罚臧否之后,上呈给他。明日,他再上朝,一一宣布。

    但是眼下,刘宏一刻也不停歇,甚至连思考都没有,一张嘴便将所有的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甚至朝堂之上,哪个位置坐着什么人,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该换谁,该用谁,他更是一言决之。

    真要说起来,眼下的刘宏,就好像刚刚登基时的那个他,英明、果敢。

    “太常!”

    就在最后的时候,刘宏终于点到了董明。

    董明长身而起,走到大殿中间,躬身行了一礼:“臣在。”

    刘宏看着董明,心里颇有些感慨:“太常今年多少岁了?”

    这句话问的董明一愣,然后回道:“臣是延熹三年生人,今年三十岁了。”

    其实是二十九岁,但是说三十也没问题。

    “三十岁了啊。”刘宏点点头道:“圣人曾言,三十而立。太常也到了立业的岁数了啊。”

    董明没有接话,他不知道刘宏想要做什么,说的好好的怎么就开始聊家常了呢。

    百官也不太明白,毕竟一直没有对董明有所封赏,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刘宏对董明有什么不满。眼下忽然又跟董明聊起了家常,让人实在是琢磨不透。

    “太常大人此次救驾有功,朕自然有赏。”刘宏平静的说道:“中平元年,太平道反,太常大人于社稷有功,本就该赏。如今又在dongan之中,救下朕和两位皇子,保住皇宫。因此,朕就封你为留南候,食邑五百户。”

    “没什么事儿,就散了吧。”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董明谢恩之后,回到座位上,刘宏有些乏了,便准备退朝。

    蔡邕想要说话,却被董明拉住了。

    他一脸疑惑的看着董明,后者轻轻摇了摇头。

    出了皇宫,董明、曹操、蔡邕等人隐隐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团伙。另外一边,袁逢、杨彪两人也走的很近。

    倒是袁绍,一个人行色匆匆的离开,脸上尽是凝重之色。他也被封赏了,可是这封赏,他却不是那么想要。

    比两千石,司隶校尉。+∧八+∧八+∧读+∧书,※→o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监督洛阳和地方百官的监察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文职,但是司隶校尉麾下有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作战部队,因此又是武职。

    原本他应该是秩两千石的地方郡守,改任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从官位上来说,是降职了。不过自古以来,京官大一级,他这也算是平调,甚至还有所升迁。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是他一点儿都不高兴。

    相比较而言,他更想要的是董明的侯爵。哪怕董明官位没动,但是有侯爵就足够了。纵观有汉一朝,只有侯爵才有可能成为丞相,或者大司徒。总之不管官名是什么,有没有丞相这回事,想要主政,侯爵是最基本的。

    再一个,他这一次行险一搏,算是跟袁家彻底闹翻了。虽然不至于开除族谱,但是很明显,袁家是不会再给他太大的帮助了。

    当然了,以袁家几个老头子的政治智慧,也不会真把袁绍怎么样。毕竟,凡事都有一个万一,如果袁绍以后发达了,那还是他老袁家的人。

    且不去说袁绍,董明等人这边,已经出了皇城,一群人既没有骑马也没有乘坐马车,就这么在大街上走着。

    蔡邕跟董明两人并排,曹操落后半个身位,其他人在他们三人后面跟着。

    “伯照,方才为何不让老夫开口?”蔡邕道:“这一次dongan,伯照你立功不小,最后只给了一个食邑五百户的侯爵,陛下他有失偏颇了。”

    董明闻言没有看蔡邕而是反问了一句:“那么伯喈兄觉得陛下该给某家一个怎样的奖赏?”

    “三公之位!”蔡邕一脸严肃的回道。

    “那么槐里候和钱塘候,哪一个的功劳配不上三公之位?”董明又问了一句。

    “他们俩的功劳,坐上三公之位也是应该的。只是”蔡邕毕竟不是一个雄辩之人,三两句就被董明说的没话说,最后道:“只是相较于他们,你更适合啊!以老夫来看,直接让他们俩中的一个人接任大将军的位置,给你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不也是一样的吗?”

    曹操闻言也接口道:“某家也觉得陛下这一次做的有失偏颇了。”

    董明摇摇头,然后到:“放心吧。”

    蔡邕和曹操两人闻言楞了一下,有些不明白董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眼下最重要的是三件事,一是太后的葬礼,二是三月份的科考,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抓到何进的何皇后。”董明岔开了话题:“明日一早,陛下肯定要问这些,两位还是早做准备吧。”

    “自当如此。”

    蔡邕和曹操闻言,颇为认同的点点头。这几件事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哪怕董明不说,他们也会早做准备。

    毕竟还剩下一个半天加一个夜晚,可以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又走了一会儿,众人开始分散开来,各回各家。

    董明的府邸,书房内。

    此时已经没有人了,为了防止意外,家里的人都被董明给送了出去。虽然这件事发生的突然,结束的也很快,让董明有些始料未及,但总归是让家里人少受了一些惊吓。眼下最重要的是,他得再写一封信,追上武敬,让他回来才是。

    还得做两手准备,若是没追上武敬,这信还得送到刘备手里。

    当时他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洛阳这边若是救不了,他就去投奔刘备,辅佐他再兴大汉。但是眼下看来,洛阳这边还是足够稳定的。

    “可惜了,白兑换了,几乎浪费了老子所有的声望值。”董明从怀里摸出一个小背包,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背包不大,正好可以塞进自己宽松的衣服里,从外面看起来,只是会觉得董明今天穿的衣服有些厚实罢了。

    包里面,安安静静的躺着十枚手雷。

    这原本是他准备事不可为的时候,杀出洛阳的依仗。眼下只能保存下来了,留待以后来使用。

    将手雷藏好,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屈指敲打着桌面。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倦意涌上来。他也不回卧室,就在书房睡了起来。

    深夜,董明起来,裹了一件皮褥子,走出了书房。窗外,皓月当空,夜里就好像是蒙上了一层暗蓝色滤镜的白昼一般。

    信步走在庭院中,董明估摸着时间,再过一会儿就可以出门去上朝了。来到厨房,亲自动手烧了一点白粥,然后将之前剩下来的馍馍热了一下,又找了一些大酱。沾着大酱,喝着粥,时间慢慢流逝。

    吃完早饭之后,他换上了官服。这个时候刘威也已经准备好了,两个人一道,朝着皇宫而去。

    两人刚走出门的时候,董明眉头皱了一下。

    大门正对面的巷子里,一个穿着红衣的女人带着一个斗笠站在那里。

    “守拙,去把那个女子请过来。”董明本想装作看不见,可是转念一想,还是跟刘威说了一声。

    刘威闻言点点头,他刚出门就看到了。以他的智商,自然知道这个时间点,出现在这个地方的女子,不可能是个普通人。

    他上前几步,将那人请了过来。董明带着两人又回了府上,也没有进去,只是在门房那里说起了话。

    “这个时候找某家,为了何事?”董明面无表情的问道。

    那红衣女子将斗笠拿下来,露出一张风情万种的脸庞来,却是红袖。

    “奴婢是想告诉大人何皇后在我这里。”红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精彩。而听到她说这句话的董明和刘威两人脸上的表情更加的精彩。

    “你说什么?”董明实在是想不通,红袖和何皇后是怎么扯到一起的。

    “何皇后在我这里,准确的说就在白玉京。”红袖道:“是昨夜来的她好像跟什么人走散了,又累又饿的晕倒在了门口。好在昨夜没那么混乱,奴婢又没睡安稳,起来走动的时候,发现了她。”

    “你怎能认得出她呢?你也没见过何皇后吧?”刘威这个时候问了一句。

    “正旦日的时候,陛下与民同乐不是吗?奴婢在城楼下远远的瞧见过她。”红袖解释道。

    “守拙,你跟着红袖回去,将皇后请回来,先安置在家里。某家这就去见陛下。”董明连忙说道:“这件事,万万不可以让其他人知道。除非有我的命令,不然就算是你死了也不能让她出府半步。”

    刘威闻言一脸严肃的点点头道:“放心吧老师。”

    事实上,师徒二人都很明白,一个何皇后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否通过何皇后,找到如今还不见踪影的何进。

    甭管这件事背后有些什么人,作为实施者的何进,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甚至可以这么说,何进必须得死,不死不行。

    不管是刘宏、董明还是背后的那些人都只需要一个死去的何进。

    刘宏也好,董明也罢。他们都很清楚,这件事到何进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哪怕两个人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背后肯定有世家的影子,甚至还有可能有不少的宗室和其他的外戚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但这事儿只能放心里。

    眼下,刘宏可以清晰几十名朝官,杀几百口子人泄愤。但是他不能对世家外戚集团下刀子。他能下刀子,但是大汉朝经不起折腾。

    董明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掌握住何进就可以给世家外戚,再具体的说就是军功贵族集团上上眼药,让他们能够消停两三年。有了两三年的缓冲,他就有信心将大汉朝这两破船驶到正确的航道上。

    一旦新政步入正轨,外戚、世家、宦官、地方势力、外族等等,在董明眼里都是纸老虎。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一旦这个国家能够走上正规,按照他所知道的方向去发展的话,会迸发出多么伟大的力量,创造出多么伟大的奇迹。

    毕竟这是有事实明证过的,他董明就是来自于那样一个不停地创造伟大的时代。11

225章 好你个杨彪

    早朝。

    一群人正在商量怎么安排董太后的身后事,刘宏端坐在上首,一言不发。

    他跟董太后的关系随着刘协、刘辩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愈加疏远。哪怕董太后跟他一样属意让刘协当皇太子,他也不喜董太后。

    不为别的,就是不想董太后干政,尤其是在立储这件事上。不管刘宏以前多么的不是个玩意,但是帝王的本性,还是让他无法接受任何人插手这等大事。

    更何况,他还没死呢,就着急忙慌的立储,这搁谁,谁开心?

    董明并没有参与到董太后身后事的商讨这件事中去。虽然按照目前的情况来,他这个太常应该出来主持大局。

    可是他没有。

    一来,眼下这个情况,他实在不愿意在这种时候,在这件事情上分散精力二来,刘宏似乎也有其他的打算,这件事是直接安排给蔡邕的。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君臣二人,难得的有了默契。

    董太后的身后事其实也没啥商量的,旧例礼法都在那呢,依着葫芦画瓢来就行了。之所以会有争论,主要还是蔡邕这个文化人,想要节省一些。另外一派,以袁逢、杨彪为首,希望能够奢华一些。

    两边其实都没有错。法理人情,都能说道说道。所以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边跟菜市场买菜似的,吵吵了小半个时辰才消停下来。这并不是说两边达成了一致,而是蔡邕熄火了。

    蔡邕说到底还是一个儒家人,做官他不擅长,更不是一个政客。吵到现在,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行了,这件事就折中吧,按照既有的礼制来。”刘宏摆了摆手,活了一个稀泥,然后将话题转到了另外一方面:“皇太后的事情就这么来吧,该给的哀荣,朕不会屈了她的。”

    说着,他看了一眼一直给袁逢等人帮腔的董重,继续道:“经此一乱,朝中可有之人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各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臣有本奏。”董明直接接过了话头。

    “说说看。”

    “三月份,即将开启科考。原本计划的是,录取前一百名。但是眼下情况特殊,臣特请扩大录取范围,择前两百名录取,授官。先观政,而后派往地方。将地方官员,调回洛阳,以充实朝官。”董明侃侃而谈:“当然,三鼎甲除外。他们可以先在太常观政,一年之后接触实务,三年之后授官。”

    刘宏闻言反问了一句:“三年授官,那么何种官职呢?”

    “以六百石为佳,看其能力,因材施用。”董明显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准了。”刘宏也没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直接就答应下来。

    真要说起来,在场的众人也不会反对。毕竟科考的利益都已经瓜分完了。哪怕是除了何进这一档子事情,在这件事上,董明和刘宏都不会把该他们的利益给吞掉。毕竟,真的吃不下这么多名额。

    不过原本的利益份额,肯定是要有所调整的。

    董明和刘宏想这么干,还在场的世家和外戚也做好了让步的准备。当然了,这种事,不可能在朝堂上说,只能私下里说。

    “只不过这件事情,太缓。远水解不了近渴,太常还有其他办法吗?”刘宏又问了一句。

    董明闻言想了想,然后摇摇头道:“如今地方不稳,不宜抽调官员入朝。以微臣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科考。”

    其实他有办法,但他就是不说。

    不管是再一次征辟党人,还是精简机构,都能暂时解决如今人手变少的困境。但是这两个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征辟党人,党人不一定愿意来,丢脸的还是朝廷至于精简机构还不是时候。

    董明能想到办法,其他人自然也能。

    蔡邕立刻就开始推荐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能力怎么样先不说,至少德行是非常不错的。刘宏几乎是照单全收,全都下令征辟。

    袁逢等世家出身的官员也不甘寂寞,各家都扔出来一些之前雪藏起来的人才。

    刘宏仍旧是照单全收。

    热闹了一上午之后,散朝。

    但是董明、蔡邕、朱儁、皇甫嵩、袁逢、杨彪、董重等人却没有离开。被刘宏召集到了偏殿,他新的寝宫里。

    朝堂之上,不过是走形式,这种小会议才是正事儿。

    “朕的时间不多了。”刘宏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你们也不用说那些没用的话,朕的身子骨,朕自己明白。”刘宏制止了众人想要吹彩虹屁的行为继续道:“如今朝中混乱,地方不稳。百姓艰辛,盗匪横行。各地叛乱更是此起彼伏,国家日益凋敝。这些年,更是天不怜大汉,干旱、洪水、瘟疫几乎连年发生。各位,这大汉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事情出来了就捂着盖着,捂不住了,就杀人泄愤。这要是不出问题都有鬼了。

    而且还不会宣传,动不动就是饿殍千里,你换一个有能力的政府,不管多大的事儿,百姓之道死亡人数都不会超过三十五人。

    但话肯定不能这么说,董明本想开口来着,但是蔡邕却一脸激昂的说话了。

    “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凋敝,罪在我等!”蔡邕中气十足的说道:“洛阳也好,地方也好。自陛下以降,百官怠惰,人浮于事。实事则避之不及,名利则趋之若鹜。百姓流离失所,民怨四起,则天之罪也!人也?其无罪乎?”

    董明低着头,叹了一口气。

    蔡邕说的倒是大实话,但是这老哥哥,不能只发现问题,骂骂人就结束啊。给出解决方案才行,哪怕这个方案有些空泛,难以实施都行。

    虽然蔡邕几乎就是在骂人了,但是刘宏仍然听的点点头,听到最后还有些意犹未尽,问了一句:“那依太尉所见,该当如何呢?”

    “臣以为,天下大治莫过三代之志。圣人曾言”蔡邕一开口,董明就知道,这老哥哥上头了。

    什么三代之治,什么推行周礼

    你扯这些,都属于没用的蛋。孔丘当年周游列国最后成了补习班老师,不就是因为人家不吃这一套吗?董仲舒能成功,也不是儒家厉害,而是汉武帝需要儒家。需要儒家的天人感应,需要儒家的纲常礼教。

    一切还不是为了保证天子的威信和社会的稳定?为了能够迎合汉武帝的需要,傻子都能看出来董仲舒吸收了多少学派的学说,魔改了多少儒家经意。

    蔡邕说的唾沫横飞,同样儒家出身的袁逢、杨彪两人也频频点头。当然,他俩只是觉得蔡邕不愧是当世大儒,这一通发言可以说是旁征博引,鞭辟入里。

    但是哪怕是他俩也不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俩跟蔡邕不一样,年纪轻轻的就开始做官,日子久了早就明白一件事。

    做官,施政,真要靠儒家那一套,大汉朝早就凉透了。

    刘宏也是耐着性子听着,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记得最清楚的就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等蔡邕说完了之后,刘宏用赞赏的眼神看着他,笑着点点头,然后将目光移向了袁逢。

    后者清了清嗓子道:“臣以为,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贤良方正之人,取代如今大多数尸位素餐的大臣。”

    这又是一句屁话。贤良方正与否,还不是世家自己说了算?

    刘宏点点头,又看向了杨彪。

    杨彪早就憋着搞一个大新闻了。他看到轮到自己发言了,一脸郑重的出列,然后缓缓的跪了下去。

    两千石的大臣,侯爵,这种场合躬身行礼就足够了。他这么一跪下,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连刘宏都吓了一跳,连忙走上前,将杨彪扶了起来。

    杨彪顺势起来,然后道:“臣以为眼下吏治,民生凋敝,大汉朝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臣认为,眼下大汉朝需要效商君故事,推行变法!”杨彪掷地有声的说道。

    董明闻言猛地抬起头,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杨彪。他是真的没想到啊,杨彪竟然能够说出这句话来。

    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肯定不会有这么一档子的事情的。一来,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刘宏死的太突然,董卓又来的太及时。杨彪压根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二来,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也没有董明这个人。杨彪虽然是坚定的儒家士人,但是哪怕他也不会否认,因为杨修的缘故,他受到了董明新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会让他倒向新学,但是不妨碍他吸收新学中他觉得有用的部分。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中包容性和可兼容性最强的学说,吸收一点新学过来,没啥问题。更何况,本身董明就给新学裹上了儒家的保护层。这更容易让杨彪吸收道自己的思想当中去。

    变法,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情。只是,他从董明的著述中发觉,如果让董明来变法的话,肯定会过于激烈,于国朝不利。他就不一样了,老成持重,缓缓变法,对大汉朝更好。

    当然,这都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殿内,随着变法两个字从杨彪嘴里吐出来,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袁逢则在心里将杨彪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好你一个杨彪,还藏着这一手呢?

226章 建设兵团

    变法,图强。

    这四个字在中国古代,对大多数有志向的皇帝和文臣来说,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当皇甫嵩将变法的打算说出来之后,在场的人,不管原本什么打算,眼下心脏都漏跳了一拍,然后所有人将目光都对准了刘宏。

    刘宏自然也有些意动,但是

    变法意味着动荡,他在的时候,还好说。毕竟他刘宏在位这么多年,哪怕有些动荡,也是可以弹压的住。最起码司隶这一块地方,中央肯定能够控制的死死地。但是他宾天之后呢?

    刘宏犹豫了。

    “变法自然是极好的。只是眼下还不是时候。”刘宏叹了一口气说道。

    杨彪闻言立刻反驳道“陛下此言差矣,变法就是革故鼎新!只要开始,就是最佳时机!我们应该扫除弊病,还大汉朝一个朗朗乾坤。”

    董明听到杨彪的话,嘴角直抽抽,心里吐槽了一句“你杨彪是拿了我的剧本吧?这话怎么听着都像是我该说的。”

    “那爱卿不妨说说,对于变法,你有什么章程没有。”刘宏想了想,变法不变法且不说,先听听看呗。

    说这话的时候,刘宏又看了一眼董明。眼下,最想要变法的应该就是这位了。只不过,他一直藏着掖着,估计跟他刘宏一样,心有顾虑。

    董明倒是没啥顾虑,主要是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依着他的想法,最起码要等到科学司彻底定下来,第一批科考的学生被录取才能开始。而且一开始肯定不是变法,而是肃清地方。不能地方动荡不安,中央瞎鸡儿搞变法。这绝对会凉透了。

    后世只有所以改革这么成功,还不是依托朝鲜半岛用几十万人打出来的几十年的平安定和军威国威和社会的安定才成功的?

    眼下大汉朝外敌不靖,地方不稳,贸然开始变法,无异于对重病之人直接下猛药。成了万事大吉,不成就可以归天了。

    话虽如此,董明抱着跟刘宏一样的态度,先听听看杨彪是个什么章程再说。

    “臣以为,变法当先从吏治入手。”杨彪长身而起,对着众人侃侃而谈“治理国家说白了就是百官在做事情。国家变成这样,百官肯定要负主要责任的。”

    “那该如何整顿吏治呢?”刘宏问了一句。

    杨彪闻言洒然一笑,显得胸有成竹,道“加强对百官的监督和问责!”

    董明翻了一个白眼。不是说杨彪说的不对,而是杨彪说了一句废话。如何加强监督,怎么问责?如何量刑,什么标准?大汉朝本身就有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不也照样没卵用。

    果然,杨彪话音刚落,刘宏就追问了一句“那爱卿觉得该怎么做呢?”

    杨彪到底是杨彪,很快就给出了具体的章程。

    董明在一旁听了一会儿之后,有些无奈。杨彪的办法,其实是个笨法子。就是给监察机构加权具体来说就是风闻奏事和以小制大。

    以小制大这是国朝传统了。每州设置六百石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守就是个明证。至于风闻奏事这玩意也一样早就有了。只不过杨彪更激进一些。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监察官员,比如御史中丞的那群神经病们,只要听说了哪位官员就问题,就可以上奏,朝廷这边就要查人。

    这哪是变法,这是逼着御史中丞不当人,同时也是直接给百官上眼药。最后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御史中丞被百官联手压制,二是御史台彻底膨胀,以小制大。当年的晁错不就以御史大夫的职位,靠着一手以小制大的法子,控制着丞相搞事情么。

    当然,那是因为晁错有手段,又有景帝的支持。但不得不说,当监察机构权力过大的时候,政治就成了惩罚游戏。后世也有现成的例子,比方说苏毛子在斯大林时期和你们懂得。

    杨彪说的头头是道,董明听了一会儿之后就没了兴趣。等他全部说完之后,刘宏笑了笑,没有发表啥看法。

    “除了整顿吏治之外呢?”刘宏继续问道。

    “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杨彪又道。

    这一次还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说起来这也不怪杨彪。翻一下他的履历就知道了,从被举为孝廉开始,历任议郎、京兆尹、侍中、五官中郎将、再到如今的卫尉。除了京兆尹这个受夹板气的官职之外,他没有当过任何实干的官职。

    再加上他从小生活在杨家,就在洛阳附近。他所见所闻,都是高高在上的,漂浮在半空中,很多东西全靠读书和他人所说,以及自己的臆想。

    董明所在的后世,但凡是能在国家大政上有表决权的大人物,基本都是从亲民官做起来的。不得不说,这很有必要。

    杨彪话说的掷地有声,但是给的方案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除了重农抑商之外,他还提出了移民实边,用来抵御外族。

    也就是说,他的改革方案设计了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听起来是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而且每一个方面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不得不说,杨彪不是一个草包,同时也做了不少的功课。他的变法方案,听起来很像是那么回事。

    但实际上

    董明摇了摇头,杨彪这不叫变法,这就是个典型的裱糊匠。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改变大汉朝的现状。只是找到漏洞,然后补上。却不想想,不把出现漏洞的源头解决了,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时之功罢了。

    就好像羊圈破了一个洞,他直接给补上了。可是这洞是怎么破的呢?他没去思考,他只是觉得我补上就行了,没想过如何让羊圈以后都不会出现破洞这种情况。

    其他却不这么想。除了整顿吏治那个所有人都觉得不妥之外,剩下两个方向上,在场的众人除了董明之外都觉得还不错。

    刘宏也在频频点头。

    “爱卿用心了。”刘宏颇为满意的点点头,然后道“这件事朕会好好思量的。”

    的确值得好好思量,重农抑商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蔡邕很是支持。哪怕是袁逢也觉得不错。移民实边更是让皇甫嵩和朱儁两人感到满意。

    在场的众人,只有董重和董明两个人面无表情的听着。董重是因为小心谨慎,这个时候不打算开口,装鸵鸟。

    董明就更简单了,他看不上杨彪那一套东西。嘴里说着革故鼎新,结果全都是老生常谈。真要说起来,他后面两个政策,几乎可以说是拿晁错的施政方略修修改改一番,改头换面而已。

    还革故鼎新呢,挺大个人,怪不要脸的。

    “太常大人有什么要说的吗?”对于救了自己一条命的董明,他还是很在意的,特意问了一句。

    董明看了一眼刘宏,然后道“臣倒是想先把科学司建起来,如今有些缺人手。陛下能否允许臣组建建设兵团?”

    “何为建设兵团?”刘宏没想到董明会提这么一个要求。他本来还想听听董明在变法上的意见呢。

    “也不用组建,三河五校,西园八校尉抽调一部分士兵就行了。这些人也不用上战场,主要负责营造。比方说修补城墙、铺路、修桥之类的。”董明解释道。

    “征发民夫不行吗?”

    “建设兵团的效率会高很多,而且建设出来的工程更加的牢固。”董明耐心解释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由建设兵团来铺设一条从洛阳至长安的官道,可以缩减接近一半的时间。”

    “真的?”刘宏愣了然后道“爱卿可能确定?”

    “如果人数相当的情况下,臣很确定。”董明回道。这信心一来,来自于后世的成功经验,二来则是李植这个基建狂魔。

    “既然如此的话”刘宏想了想道“三河五校、西园八校尉不能轻动。这样,朕给你一个独立的编制如何?就叫天工营。爱卿可以自己募兵,数量就限定在一万人吧。”

    一万?

    董明原本想着能够有三千就不错了。要知道黄巾之乱的时候,大汉朝倾尽全国才出动了三十多万部队一万人,三十分之一了。

    “一应开支”刘宏说道这里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想到了什么,洒然一笑道“就从朕的内帑出吧。”

    “臣谢过陛下。”董明弯腰谢过。

    “不过,这领兵之人,不知道爱卿可有推荐?”

    董明摇摇头道“此事还请陛下定夺。臣以为这领兵之人,既要有行伍经验,又要对营造之事熟悉才好。”

    刘宏闻言点点头,然后看向了朱儁和皇甫嵩两人。

    皇甫嵩见状上前一步道“老臣倒是有一个好人选。”

    “何人?说说看。”刘宏笑着问道。

    “钱塘候之子,朱皓。”皇甫嵩回道“朱皓本就是行伍中人,这些年连年征战,战功卓著。更重要的是,此子乃是钱塘候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本身对营造之事,很有经验。”

    刘宏又看向了朱儁。

    朱儁点点头,道“不过,皓儿只是野路子出身,让他开路,搭桥还行。真要主持营造之事”

    “钱塘候多虑了,明倒是觉得朱皓兄弟挺合适的。”董明这个时候开口道。

    刘宏心里有了打算,点点头“那就朱皓吧。”

227章 刘宏在想什么呢

    董明这边三言两语就有了结果,让杨彪有些吃味。,他可是要搞变法的啊,你们怎么一个个听的津津有味的,没有实际行动啊。

    “陛下,臣以为变法之事,不能再拖了。”杨彪见建设兵团的事情说完了,立刻开口表现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董明耷拉着眼皮,没有去看他。

    刘宏点点头道:“眼下还不是时候。不过临晋侯的想法是可以的,方略也算不错。待朕想一下。变法一事,也着急不得。”

    杨彪闻言点点头,他也知道变法不是嘴上说说,几个人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见刘宏放在了心上,他也就不再多说了。

    “眼下朝中的问题很多,几位都是朕信任依靠的臣子。眼下正是多事之秋,还望诸位用心。”

    “陛下放心,臣等定然用心竭力。”蔡邕代表众人表了个态。

    “都回去吧,太尉把皇太后的身后事办的妥帖一些,别让人看了笑话。”刘宏又说道:“有什么需要的,你直接来找朕就行了。”

    “臣知道了。”

    “都散了吧。”

    出了皇宫,董明也没跟蔡邕打招呼,快步离开了。他得赶回家里去,看一看刘威有没有把何皇后给请过来。

    回到家中,刘威迎了上来。

    “老师,人请来了,就在后面。”刘威小声说道。

    董明闻言点点头,道:“知道了,带某过去。”

    “老师这边请。”

    两人穿过中庭,来到后院。院子当中,一个四四方方的石桌子,桌子四面各有一个石凳子。桌上烧着一个小铜炉,铜炉上面温着茶水。靠北面的石凳子上,坐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正是何皇后。

    何皇后抱着一个暖炉,正一脸哀怨的出神。

    “微臣董明,见过皇后娘娘。”董明上前给何皇后行了一个一丝不苟的礼,然后站起身道:“皇后娘娘受惊了。”

    何皇后抬起头,眼神中多了一丝神采:“难为太常了,竟然还记得本宫。”

    说实话,何皇后是真的很好看,经过此事之后又多了一丝的哀怨,真真是我见犹怜。可惜了,她再好看,在董明眼里,也只是一个有些用的女人罢了。

    “皇后娘娘放心,在微臣这里,您已经安全了。”董明自顾自的说道:“有些事情得跟您说一下,您在这里的事情,微臣得通报给陛下,还望您能见谅。”

    “太常大人请自便吧,本宫明白的。,”何皇后再傻也知道自己眼下的处境如何。

    董明看了一眼何皇后,然后道:“皇后娘娘放心吧,您会没事儿的。”

    “太常大人还会安慰人了?”何皇后笑了起来,笑容中充满了凄凉。

    董明还真没安慰她,毕竟董明还想着推刘辩上位呢。这位怎么着也是刘辩的生母,若是被废了,刘辩可以说是直接没有任何继位的希望了。

    事实上,哪怕是现在,刘辩继位的可能性也很低很低,毕竟亲娘和舅舅差点把刘宏给杀了。刘宏心得有多大,才能把帝位传给他?

    刚才在刘宏那里,董明对董重这个家伙很是佩服。眼下对董重来说,只要不犯错,就是对刘协最大的支持了。能在这种占尽上风的时候保持冷静,董重也不是一般人啊。

    “皇后娘娘且稍待片刻吧,想来很快陛下就会派人来接您了。”董明没有给何皇后解释太多,说了几句之后,便带着刘威离开了。

    “守拙,你亲自去,面见陛下,将皇后娘娘在这里的事情说一下。”董明吩咐道。

    刘威闻言点点头,快步离开。

    董明也没有闲着,他回到了书房,写了一封信。眼下倒是没人给他传信了,他到了班房找来一个侍卫,让他送去了西池村。

    眼下杨彪有变法的意思,以杨家的能量,这件事很可能会成为现实。董明得早做准备才行。而且,到时候袁家肯定也会跟上。他们变法不要紧,就怕他们变法失败,搞的董明很被动。

    “烦啊,为什么我要这么惨。”董明吐槽了一句之后,叹了一口气。

    下午的时候,刘宏的车架过来,将何皇后给接走了。后续的事情,董明不打算插手了。哪怕是想要保下何皇后,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但是让董明意外的是,等了几天,也没等到刘宏废后的消息。洛阳城安安静静的,好像都在等待着什么似的。

    二月初,董明开始忙碌起来。毕竟还差一个月就要科考了。已经有不少考生从各郡赶来洛阳。这些考生的安置工作几乎全都压在了董明的肩膀上。

    杨彪最近一直在为了变法的事情奔走,已经纠结了一批官员,估计等科考一过,就会提上日程。这件事董明一直在密切关注着。

    白玉京在这件事上,立功了。不知道是杨彪傻,还是他的盟友太自信,每次都在白玉京。他们商谈的内容几乎董明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这一天,董明翘班,府里重新招了一批下人。荀沂等人还没回来,估摸着这会儿董明派去的人还没追上他们。

    不过董明倒是觉得无所谓了,到汉中也好,那里也安全一些。洛阳眼下远没到稳定的时候。至少刘宏死的时候,洛阳肯定会再乱一次。

    再一个,何进、丁宫等人一直没有抓到,这让刘宏最近的脾气有些大。已经有不少朝官触了他的眉头被贬官夺职了。

    家里,李植最近在帮着管理。

    因为要修建科学司,董明这边离的近一些,所以李植最近都待在这里。董明翘班回来,就是找李植有事情。

    “子建,科学司能在三月末建起来吗?”董明回到家中,也没跟李植含蓄,直接说起了正事儿。

    他想赶一下科考,到时候能招一批人直接填充到科学司去。虽然这些人不能接触最核心的东西,但都是人,要比招来的民夫好用一些。而且培养价值也更高。

    “时间有点赶。”李植想了一下道:“不过主体建筑可以造出来,先投入使用。”

    “这样也行,进入四月之后,为师要科学司开始运转起来。”董明吩咐道:“科考结束之后,为师会把你安排到科学司观政。”

    “学生知道了。”李植知道,肯定是有事情要做了。

    “嗯,这件事再说,眼下有一件要紧事,要你去做。”董明道:“皇宫不是烧了吗?陛下的意思是休整一下,为师推荐了你。”

    “可是科学司这边学生走不开啊。”李植有些为难。

    “无妨,你派人去看一下就行。”董明笑着道:“就是简单的清理一下,然后能够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直接拆了。眼下国事艰难,哪有钱给陛下修园子。这一次推荐你去,就是让你在陛下面前混个脸熟。”

    “多谢老师。”李植点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下人走了过来,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却是戏志才。

    戏志才进来之后,对着董明一抱拳道:“老师,有件事情您得拿个主意。”

    “嗯?”董明有些意外,毕竟戏志才自己本身就是个很有决断之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拿不定主意。

    “学生这边得到了一个情报。”戏志才皱着眉头道:“董太后的事情结束之后,宗室们就会联名上书,请求设置州牧。”

    “这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董明更奇怪了。

    “他们找到了学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支持。作为回报,他们会推荐老师或者老师也可以自己推荐一个人,成为一州州牧。”戏志才解释道:“这件事,学生不好替老师做主。”

    董明闻言眯着眼睛,稍微思索一下就明白了。这些宗室肯定是对洛阳失去信心了。

    “回绝了吧。”董明摇摇头:“州牧制度,为师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学生知道了。”戏志才点头应下。

    三人落座,有下人上了茶。茶席上,戏志才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小册子,递给了董明。

    “这里是那两天学生这边的情报,已经整理好了。”戏志才轻声说道。那两日他没有过来,一个原因是董明一时不得空找他,二一个就是在整理情报。

    董明接过来,低着头仔细翻看起来。册子不厚,但是上面记录的东西却很详细。等看完了之后,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戏志才然后问道:“都是何进政变那两天的情报啊。”

    “是的。”

    “烧了吧,做到心中有数就行。”

    “学生也是这个意思,就等老师您看完呢。”戏志才闻言笑了笑。

    一旁的李植听了,有些好奇,但是也知道这件事不是自己该掺和的,因此一直安静地喝茶。董明这个时候对李植说道:“子建,建设兵团那边,虽然是朱皓为将,但是真正负责营造指挥的人,却是你。明日去一趟白玉京吧,跟朱皓好好来往一下。”

    “好的老师。”李植点点头。

    接下来,师徒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便各自散去。等李植和戏志才离开之后,董明将戏志才给的情报,拿在手上。

    上面记载了何进政变那晚的百官反应。准备逃跑的有之、准备协助的有之、准备为国尽忠的也有

    董明摇了摇头,将小册子拿到灯火上面,将它点燃。

    “接下来,就要看刘宏的了。到现在对某家的封赏还没有动静,他到底在想什么呢?”火光在董明脸上闪烁着,他心里在思考刘宏一直悬在半空的封赏到底是什么。

    要是说刘宏就只是给个爵位,那董明根本就不会相信。因为眼下他刘宏需要董明,需要董明改变这个近乎腐朽的老大帝国。

    刘宏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皇宫内,刘宏跟何皇后相对而坐。后者一脸的惊慌,唯唯诺诺的不敢说话。

    “如今朝中暂时稳定下来了,也是时候给留南侯一说法了。”11

228章 尚书令

    荀沂等人在月中的时候还是回来了。,董明对此有些无奈,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说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下,再把他们送走便是。

    当然了,董明更希望再也不要出现这种事情了。

    “夫君,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啊。”荀沂一脸关切的看着董明,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的说道:“多危险啊。若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夫君就把其他人送走,把芍药留下来吧。”

    董明看着荀沂的模样,笑着回道:“让你担心了。”

    “夫君”荀沂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头,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肩膀开始抽动,没几秒钟就听到了她的抽泣声:“吓死我了!”

    她忽然哭了出来,猛地扑到了董明的怀里。

    “没事儿,都没事儿了。”董明将她拥入怀中,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

    董明安慰了荀沂一会儿之后,便举步离开。回到自己的书房里,他坐到书桌前,拿起笔来,奋笔疾书。

    他在写自己的变法方略。

    因为就在昨天的早朝上,刘宏以他多年来为国征战,救驾有功,寻回皇后、保护皇子等名义,给他加食邑两千户,升彭城候。同时以太常之位,兼任尚书令。

    事实上,洛阳如今的权利分布很是混乱。按照传统来说,三公作为次上公,基本上就是政治花瓶,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宣传政治理念需要而存在的。看一看东汉从光武以来的次上三公都是哪些人就知道了。

    基本上都是一些贤良方正的名士大儒,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事实上,这些人都是政坛小透明。国家大政,一般都是交给

    但是从蔡邕开始,刘宏给蔡邕权力之后,同为三公的司空和司徒也跟着收益。而到了现在,蔡邕、朱儁、皇甫嵩三人全都是劳苦功高之辈,身居高位又有职权,可以说这三个人决定了大汉朝百分之九十九的政务。

    而正儿经的来说,真正决定这个国家运转的衙门叫尚书台。

    按照此时的传统,应该是太傅录尚书事,入主尚书台,总领朝政。若是没有太傅,那么皇帝也会任用太尉录尚书事。如今的蔡邕便是如此。

    昨日,刘宏忽然宣布,让董明入主尚书台,兼领尚书令。虽然品秩很低,还在蔡邕之下。但是这是一个信号。,

    尚书令,总领尚书台,虽然会受制于太尉蔡邕。但是眼下蔡邕跟董明是政治盟友,从这一点上来说,董明几乎将整个尚书台拿下了七成。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录尚书同事的蔡邕是丞相的话,他董明就是副丞相。

    这个位置,足够他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正写着呢,诸葛亮带着荀璦来到了书房前。董明并没有关门,看到他们来了,便停笔不再继续往下写,而是笑着问道:“琢之,今天这么有时间?”

    荀璦闻言笑道:“是科考之事,来跟老师商量一二。”

    他走进来,坐到了董明的对面。

    “最近很少来为师这里了,很忙啊?”董明没有着急科考的事情,而是先聊起了家常。科考之事,董明已经做好了完备的计划,下面的人照章办事就行。哪怕出了问题也没关系,他也给了备用的计划。

    再者说了,眼下真正下场干活的是荀璦、荀攸、刘威、王韦、戏志才五人组成的超梦幻组合,要是搞不定,才有鬼。

    荀璦闻言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然后强打精神说道:“还好,主要是我们师兄弟们想把这一次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毕竟是老师从政以来,办的第一个差事,我们必须得给老师办的漂漂亮亮的。”

    董明看道荀璦的表情变化,然后道:“还在纠结那件事呢?”

    那件事,自然指的就是何进政变,刘宏出逃。

    “你不用自责,人啊,是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的。如果你有能力就改变你的家族,那你就去改变他们如果你无法改变他们那你就做到不要成为他们。这样就行了。”董明没等荀璦说话,直接开口道。

    “老师”

    “行了,明德书院的学生,怎能做出这等小女儿态?”董明佯装不满的说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了。你来这里,想跟我商量什么事情的?”

    听到这里,荀璦打起精神来,道:“眼下有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我们几个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来找老师问一下。”

    “说吧。”

    “如今考场已经搭建好了,到时候只需要根据考生的多寡,用木板隔开数量想等的考室即可。只是我等觉得考场里有些太冷了。按照今年的温度来看,恐怕到了开考的时候,仍然会很冷。而且老师说了,这考试要考三场,每场考一天。我等担心会有学生扛不住。”

    荀璦说的问题,的确不能算问题。但是呢,又很有必要。董明很清楚,哪怕是以后科举制发展成熟的明清两代,这取暖的事情也不在朝廷考虑的范围内。虽然不至于全然不问,但也就意思一下。

    “给每个考生准备一套厚被褥。另外弄一些火盆,每格一段距离放一个。也不要弄得太暖和,不至于生病即可。”董明快速回道:“这种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不至于来问为师,说正经事儿吧。”

    “就知道老师肯定会猜出来。”荀璦笑了一下道:“保暖的问题我等的确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真正要说的是,舞弊的事情。”

    “怎么说?为师记得给你们的方略里,详细写了防止作弊的办法了吧?从入场、考试期间、出场、糊名、誊抄等等,还有什么问题?”董明有些奇怪。

    至于完全杜绝作弊?董明压根就不报任何希望。任何时代,任何行业,捞偏门的总比走正道的办法多。又或者说,捞偏门的总能发现漏洞,然后利用漏洞。

    “问题就在入场搜身上。”荀璦有些无奈的说道:“都是人,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搜身,是不是有些有辱斯文了?也太不体面了吧?而且咱们自家师兄弟也有很多参加这一次的科考,难道也要让他们走上这么一遭不成?”

    “那你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董明反问了一句。

    “这都是人,总不会如此不要面皮吧?”荀璦说了一句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董明摇了摇头。

    荀璦哪里都好,就有一点,世家大族出来的,还是被当做备胎雪藏的。这导致他虽然高屋建瓴,很有远见,但是某些时候又变得有些太过理想主义了。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经受过现实这条疯狗的毒打。

    董明真想告诉他,人的面皮,是全世界最特娘的廉价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搜身,必须得搜。将关于防止作弊的条陈一一写出来,让那些考生看见。在搜身这一条上加上,如果拒绝搜身,直接当做弃考。”董明直接说道。

    “这怕是会引起士子们的骚动啊。”荀璦有些担心的说道。

    董明闻言撇撇嘴道:“士子们的骚动?”

    荀璦啊荀璦,你还是年轻。

    “这个你不用担心,直接去做就行了。”董明不容置疑的说道。

    “学生知道了。”

    又坐了一会儿,荀璦告辞,去看了一眼荀沂。堂妹变成师母,哥哥变成学生。两人倒也不尴尬,聊了一些家长里短的,荀沂才送荀璦离开。

    书房这边,诸葛亮很自然的走到书桌旁,帮董明磨墨。董明也不避讳他,当着诸葛亮的面,继续写自己的变法方略。

    诸葛亮也津津有味的看着。目前有这个资格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说实在的,后世的刻板印象对董明的影响加上系统给出的评价,让董明把诸葛亮当成了衣钵传人来看待。

    周瑜、法正、荀璦、戏志才、郭嘉、刘威等人也都是一时人杰,但是在董明看来各有各的短板。无法在自己百年之后,接过自己的变法大旗,成为下一任变法核心。

    法正长于军略、谋略,为人有些睚眦必报,性格偏极端荀璦倒是跟他的本家荀彧一样,可称之为王佐之才,但是为人太过理想化戏志才、郭嘉两人跟法正一样,长于军略、谋略。同时这两人也有性格缺陷:戏志才仇恨世家大族、郭嘉则太随性刘威倒是在能力上没什么太大的缺点,但是性子温温吞吞的,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至于周瑜从天赋上来说,他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这家伙总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整个人自带一股子仙气。一群小子站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到他,太突出了。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就好像随时都会羽化升仙一样。

    “老师,天暗了,学生去点灯。”天冷,黑的比较早。

    诸葛亮小声说了一声,然后跑去将灯点起来,端到了书桌上:“老师,歇一歇吧,都写一天了。”

    董明停笔,看了一眼诸葛亮笑着道:“今天也辛苦你了。”

    “不辛苦。”诸葛亮摇摇头道:“只是学生有一事不明白。”

    “什么事?”

    “老师刚才写的方略中,有一条是征收商税,这商税的征收方式和数额跟以前大不相同,但是学生却看不明白。”

    “以后你就会明白了。”董明摸了摸诸葛亮的脑袋然后道:“眼下啊,你要先把为师给你的户籍制度给看明白,听懂了吗?”

    “学生知道了,老师且放心吧。”

    “对你,为师自然很是放心。”11

229章 刘宏想赌一把?

    早朝,董明破天荒的驾着驴车来的。他坐在假把式的位置上,旁边是抱着膀子缩在棉衣里的诸葛亮,一张小脸被冻得通红,五官也因为寒风而拧巴到了一起,看起来皱皱巴巴的。

    “冷?”

    “还好。”

    董明摸了摸诸葛亮的考:“木棉还是冷了一些,不怎么保暖。等稳定了之后,让人去一趟西域,那边有一种叫棉花的东西,比木棉暖和多了。”

    “真的嘛?”诸葛亮好奇的问道,他倒不是怀疑董明说的话。只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捧哏,他的接话不是?

    “当然是真的了。”

    师徒二人说着话的功夫,来到了皇宫前。董明下了驴车,将诸葛亮抱下来,然后叮嘱道:“一会儿有人会告诉你在哪里等我,不要乱跑啊。”

    “学生知道了,老师放心吧。”

    董明笑着摇摇头道:“偏你要跟来,如果困了的话,就在驴车上睡一觉吧,为师给你带了被褥。”

    说着,董明将驴车上的一个木箱子搬了下来,木箱子下面是一床被褥,看起来很是暖和。

    “老师快去吧,学生会照顾好自己的。”诸葛亮挥了挥小手,让董明不用担心。

    董明点点头,将木箱子背在身上,融入到了来上朝的百官当中。不少人见到他之后,都客客气气的跟他打招呼。

    “原来是尚书令来了。”

    “尚书令,早啊。”

    “尚书令,吃了吗?”

    就算是朝官,这打招呼也跟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啊。倒是他们的称呼,让董明觉得颇为有趣。尚书令啊,没想到任命刚刚下来,所有人就都改口了。

    进了大殿,董明不能去坐自己之前的位置了。作为尚书令,他跟新的御史中丞夏允、司隶校尉袁绍两人,单独坐着。

    这叫“三独坐”!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

    他到的时候,夏允和袁绍已经到了,两个人坐在一起,在袁绍的右侧给董明留了一个位置。董明也不介意,走过去,跪坐下来。

    “伯照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董明刚刚坐下来,袁绍就满是好奇的问了起来。其实不单单是袁绍,夏允也一脸好奇的看着董明背着的箱子。

    董明将箱子解下来,放到了跟前,然后对袁绍笑道:“一些文章罢了。”

    “哦?”袁绍眉头一挑,哦了一声,但是却没有继续追问。

    就在这个时候,刘宏有些慵懒的从后侧入殿。最近刘宏越来越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了。哪怕是上朝,也都是掐点自己过来。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刘宏坐了下来,然后道:“人都到齐了吧?到了就开始吧。今儿有什么事儿要说的?”

    对刘宏的随意,百官也都习惯了。而且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一来,不少在乎这玩意的官员已经被刘宏给处理了。二来,大家都知道眼下刘宏不好惹,没人愿意在这种事情上触及他的眉头。

    而且真要说起来,这关上殿门,都是自家人,有番邦外臣在的时候,刘宏比谁都讲究。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刘宏话音一落,杨彪就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嗓子:“臣,有本奏。”

    “你说。”

    杨彪要说什么,董明很清楚。他都奔走联络这么久了,也该发力了。

    变法。

    杨彪说了那么多,核心思想就一个,那就是变法。当着百官的面说出来,无疑是给刘宏施加压力。他刚说完,还没等刘宏说话呢,杨彪一系的官员一个接一个的上前附议。

    人虽然很多,但是董明知道,这些人只能壮声势,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好说了。但是有三个人,董明一直很在意。

    这三个人就坐在最末尾的位置,也不说话,全都板着脸,坐在那里从姿势到动作,全都一丝不苟,合乎礼节。

    这三人,也不是什么朝官,就是三个小老头,可是这三个小老头,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当世大儒!

    真正的,实打实的当世大儒。

    郑玄、孔融、卢植。

    郑玄,董明一开始对他不是很了解,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牛啵依的家伙。别的不说,就单说一点,从郑玄开始,儒家的经学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孔融,不单单只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已,也不仅仅只是董明印象中那个让梨的小老弟。眼下的孔融,以文章称雄,堪称文坛领袖。

    再说卢植,跟郑玄是同门师兄弟,两人都师从大儒马融。他还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如今在幽州当官的公孙瓒,一个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刘备。

    这三个人眼下都没有什么官职,但是说话的分量却非常重。而且忽然就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让董明有些不祥的预感。

    “行了!”就在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被吵吵的有些烦闷的刘宏拍了拍跟前的桌案道:“乱糟糟的像什么样子?变法是吧?图强是吧?可以,给个章程,让大家都看看。”

    杨彪自然早有准备,从华丽掏出来一卷纸,董明搭眼一瞧就知道是西池村出产的。无他,那纸又白又薄,只有西池村能产出来。

    “臣之方略都已经写在上面了!”杨彪朗声说道。

    “呈上来!”刘宏也不耽搁时间,直接让杨彪呈上来。

    “念一下吧。”

    刘宏自己也没看,随手给了旁边的小太监。

    小太监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的读了出来。说起来,董明一直觉得太监这种玩意,都是变态。实际上,皇宫中的大多数太监,自小都会接受各种教育。从受教育程度上来说,太监完爆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百姓。

    读书识字,识文断句都是基本操作,还有不少太监拥有很高的才情,吟诗作对、琴棋书画都能来一下。

    杨彪的文章写得也很好,四六骈文,骈散结合,那叫一个雄奇。但是这内容嘛在董明看来就是个屁。

    落在了纸上之后,董明就看出来杨彪变法的实质了。他所有的方略都是在不触及世家利益的基础上来做的。很多措施都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并没有想着去解决社会矛盾。

    不解决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那有个什么卵用呢?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会一直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

    但是也不能就装看不见,只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内容吧?董明很清楚,这种修修补补的方式只能续命十几年罢了。当初的苏毛子就是因为后面几位领导人,当起了裱糊匠,最后的结果呢?

    董明在这边暗自摇头的时候,旁边的袁绍也轻呵了一声,显得有些不屑。

    小太监读完之后,看向刘宏。

    “都听清楚了吧?”刘宏扫视了一眼百官,然后道:“都有什么想法,说说吧?今儿个就都别回去了,全在宫里吃。”

    刘宏说这话的时候看了一眼董明,那意思很明白,今天就把变法的事情定下来。但是谁来变法,怎么变法,就得让董明自己努把力了。

    他刘宏,拉偏架!

    说实在的,刘宏对董明的信任,让董明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哪怕自己救了他可好,但是这种关乎国家大政的事情,以刘宏的政治智慧应该明白。选杨彪要比选他董明稳妥的多了。但是刘宏偏偏有意让董明来做这件事。

    简单地说,刘宏想赌一把。

230章 变法(一)

    杨彪的变法,其实并不复杂。,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政治、军事和经济。

    政治上,他认为之所以如今的大汉朝会变成眼下这个模样,是因为百官们不够努力,尤其是地方官员,人浮于事。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加强监督。强化御史中丞、地方刺史等官员的权力。具体的说就是,风闻奏事加先斩后奏。想法比较激进,同时还给日后的党同伐异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温床。

    二是遴选有道德的官员,让清廉方正之辈占据高位。同时,杨彪也给出了一套展现的遴选官员的办法。董明明显可以看出来以后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要不说呢,世家大族们想要搞这一套东西应该很久了。

    日后九品中正制的横空出世,与其说是陈群搞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世家需要他拿出来。

    军事方面,杨彪估计是不太懂,他手底下应该也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名将可以参详一二。他基本上算是拿着先汉晁错的办法做了一些改良。总结起来就是个字:移民实边,徐徐图之。

    不过在移民实边这一点上,他跟董明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将这些年的流民、难民、灾民以及地方上一些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迁移到北方。不过在做法上,董明还是跟杨彪有分歧。

    杨彪的办法说起来很节省,也很适合眼下的朝廷。与地方豪门合作,由他们接手移民的安置工作。相应的,朝廷会给他们一些类似于乡贤之类的好名头。同时杨彪还建议按照接手移民数量的多寡,来给这些狗大户不同年限的免税政策。

    从国家财富总额上来看,杨彪的做法没有错。北方大片的荒地,有了百姓耕种,大汉朝的总体收成肯定会变多。但是,这多出来的部分,肯定也会被狗大户们吃干抹净。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明摆着告诉刘宏:移民、实边、抵御外族我们这些狗大户接了,但是人和钱就当是给我们的补偿。

    经济上,杨彪再一次强化了农业的重要性,不过都是老生常谈,乏善可陈。

    而百官议论的重点,却不是杨彪的这些政策,反而是该不该变法。

    支持者有之,包括董明在内,蔡邕、皇甫嵩、朱儁、曹操、袁绍等人都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反对者也很多,这些人虽然没有三公之位,也不在三独坐之内。但是这些以王允为首的官员们,数量众多,还得到了北海孔融的声援。

    支持者,如董明、蔡邕、曹操三人,是支持变法,但并不支持杨彪的变法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则是觉得皇帝有意变法至于袁绍,他只是觉得这个时候还是跟董明统一战线比较好。,

    反对的人也不是反对变法本身,而是反对杨彪这个人。还是那句话,杨彪的一系列方略,只能叫施政方针,还不到变法的程度。王允就是觉得你杨彪既然没那个本事,扯什么变法啊?你不行就往后稍稍,让老子来。

    “变法,变法!何为变,何为法?法不明,变什么变?”王允倒是个牙尖嘴利的,说了半天都是这种车轱辘话,一听挺有道理,仔细想想,这哥们啥干货也没说出来。

    “君君臣臣就是法,祖宗制度就是法,法如何不明?”杨彪立刻回怼了一句。

    王允笑了,反问道:“那敢问临晋侯想变的是君君臣臣,还是祖宗制度?”

    “此等军国大事,又岂是你一个小小从事中郎可以插嘴的?”杨彪立刻反唇相讥:“国家如今什么状况,你有具体的数据吗?你看到问题的根本了吗?图逞口舌之利。”

    一旁的董明眨巴了一下眼睛,觉得有些尴尬。他旁边的袁绍低声笑道:“伯照先生的新学,倒是很受欢迎啊,连临晋侯都成了新学门下了?”

    “本初兄,说笑了。”董明回了一句。

    这边,王允被杨彪说的满脸通红。王允的官职是从事郎中,这玩意是干嘛的?刘宏的近臣。虽然眼下王允还是个小透明,但是最近也在刘宏跟前溜达了不久,是个眼熟的。

    他毕竟是个狠人,很快就找到了反击的点:“那依照临晋侯所言,我等微末小官,干脆离开这大殿算了!”

    杨彪闻言嗤笑一声:“本官跟你说的是变法的事情,你少在这里鼓噪百官,否则休怪某家无情了。”

    “够了!”刘宏终于按捺不住了:“说了半天都是废话!现在朕就问你们,变法之事,到底是否可行。”

    “臣以为可行!”蔡邕作为眼下大汉朝实际上的丞相,当先说道:“如今汉室倾颓,百姓困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只是变法之事,兹事体大,具体该如何做,谁来做,还需谨慎。”

    变法,我蔡邕是支持的,但是杨彪来搞,我不放心。

    蔡邕话音一落,朱儁和皇甫嵩也表达了意见,变法他们二人也是同意的。谁来变法,怎么变法他们也没啥意见,反正你是皇帝你说了算,我们哥俩听你的。

    倒不是他们两个人真没意见,而是他俩够聪明。论军功,两人功盖大汉,论官职,两人位列三公,论爵位两人都是食邑两千户。这臣子已经做到头了,想让刘宏放心,就只能一切唯上。

    三公发表完意见之后,刘宏看向了三独坐。

    袁绍当先开口道:“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变法。前有商君,变法之后,秦吞六国。后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横扫大漠。如今我汉室疲敝,内有叛贼,外有敌夷。唯有自强,方可内惩叛贼,外御敌夷。唯有变法,方可自强。”

    袁绍说完之后,夏允接口道:“臣附议。”

    这是上朝以来,董明第一次听到他开口。

    “尚书令怎么看呢?”刘宏看向董明,然后道:“如今这变法之事,最终还是落到你的尚书台来施行。不知道尚书令对变法之事如何看待?”

    “变法是一定要变法的。”董明朗声说道:“临晋侯的方略倒也不错,若是真能施行,倒也可以让大汉朝再风光些日子。”

    张嘴就得罪人。

    “董伯照,你是什么意思?”杨彪这个暴脾气,刚被王允气的不行,这会儿还没消气呢,又被董明怼了一句,立刻就b了。

    董明轻轻瞟了一眼杨彪,然后道:“临晋侯先不要生气,且听在下仔细说道说道。”

    “哼!”杨彪一转头,不看他。

    董明笑着摇摇头,然后道:“变法!何为变法?就是要有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制度、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情!”

    说话的时候,他站了起来,将木箱子拿到跟前,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都是白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文字。他从中拿起来一份,看起来有十几页的样子。

    “这是在下写的请变法书。”

    “呈上来。”刘宏忽然开口说道。

    董明笑着点点头,将手里的十几页请变法书递给了小太监。小太监,拿了回去,刘宏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刘宏看的时候,董明没有说话,而是站在那里,一脸自信的模样。

    大殿变得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刘宏翻阅的声音,一直到最后一页看完,刘宏将请变法书合上,然后对董明说道:“这只是纲要?”

    “没错。”董明点点头道:“要知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几个政策的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数千万黎庶。我等将要做的事情,是会影响数千万人生活的大事情。这等大事,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也不是几个政策下去就能解决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有的东西!”董明继续道:“臣是支持变法的!但是支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执行性、有预见性的变法!”

    其他人倒不是很在意董明说什么,他们好奇的是,董明那个十几页的变法大纲上,到底写了什么。

    写了什么呢?

    董明并没有隐瞒,而是让小太监,将巷子里的东西都发了出去。全都是变法大纲!一共几十份。虽然不能人手一份,但是足够大家传阅了。

    所谓的变法大纲,看起来很是复杂。但只有董明自己知道,这只是前五年的内容。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大汉特色的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份计划书是在系统的帮助下做出来的。整个变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次重要的则思想领域的改变的统一。

    经济建设方面,又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税法四个部分。

    农业方面则分为两个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方面,一是要增加粮食种类,二是增加粮食产量,三是以国家力量开辟大农场。每一个点,董明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经济作物方面,董明倒不是太着急,只是想要引进一下棉花。而引进棉花也是为了手工业的发展。

    有了棉花,纺织业的产业结构就会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当然现在大汉朝肯定没那么多的空余劳动力,但是没关系,董明给的办法就是官营加私营相结合。一来补贴财政,二来也能给百姓创收。

    手工业方面除了纺织业之外,包括木匠、铁匠等等各行各业,董明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提高工匠的地位!同时奖励发明,鼓励创新。

    商业,董明放在了最后。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交换多余的劳动产品。眼下大汉朝连让百姓吃顿饱饭都难呢,商业活动不可能太发达。董明在这上面做的唯一的改革,就是所有大小商人都必须要在朝廷注册,经营范围要受到朝廷监督。这一条让很多迂腐的官员很是满意,毕竟这也算是抑商了。

    但是接下来,到了税法的部分,他们就不愿意了。

    税法改革的第一条,就是以交易额征收商税,不再征收商业活动中的其他税收!第二条,百姓只收粮食税,人头税之类的全都取消。第三条,以财富多寡成阶梯状收税。

    “臣反对!”

    “臣也反对!”

    “董伯照,你这是要亡我大汉!”

    一群人激动地不行,就差破口大骂了。

    董明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然后又看向了刘宏。刘宏皱着眉头,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官,然后冷声说道:“都闭嘴!继续往下看!”

    这个时候这些叫嚣的官员们才想起来,这大纲才看了不过一页多一点。

    难道后面还有什么变化不成?11

231章 变法(二)

    董明对这些叫嚣的官员们,一点好感都没有。他在写这份变法方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一定会有一大批,不,几乎所有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都会反对自己提出的新税法。

    以财富多寡成阶梯状征税。

    这其实就是摆明了要割这些狗大户的韭菜。其实董明最想的还是以个人收入的多寡来征税,但是吧这个年头,你让他上哪儿去弄个人收入的数据去?

    于是乎,直接拿总资产来征税了。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刚才叫嚣的百官们,看到后面这心里也就平衡多了。

    针对财产征税这一块有两个点,其一,只征收百分之十其二每十年才征收一次。这样想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不要说,董明还在后面写明了,按照交税的多少,将来可以换成田产。

    不用交钱,只要拿着交税凭证就可以直接来换田产!对于这些狗大户来说,钱财什么的,可以再想办法搞一搞,土地这玩意可以吃几辈子啊。

    看到这里,他们也就没那么生气了,甚至还有人想把除了耕地和家宅以外的家产全给捐了,多换点田产。

    经济部分的改革远不止于此,后面还有各种小项目,百官们看了看之后,也没有在意。尤其是最后一条,建立大汉中央钱庄。就这么孤零零的一句话,看着就觉得不怎么重要。

    略过中央钱庄的部分,大家继续往后看。

    大力推行官办学校。五年之内,各县都至少有一所官办书院,用以培养读书人鼓励地方自主办学,朝廷给予物质和人力支持大力扶持私人办学,免税、授学田。

    这一条没说的,谁都不可能不同意的。

    “伯照先生,这些事情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袁绍放下手中的请变法书,对董明小声说了一句。

    他看的快,一目十行,已经看的差不多了。主要是他在白玉京包年,几乎把白玉京中所有新学的书都看完了,对董明的变法思路其实还算了解。

    “变法,就没有简单的。”董明回道:“本初兄已经看完了?”

    “是啊,已经看完了。”

    “有什么指教没有?”

    袁绍闻言摇了摇头,然后又点点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本初兄,你我二人有什么不能说的?”董明觉得袁绍怪怪的。

    “某家想说的是,伯照先生倒是做了一个好计划,但是有一个点,先生想过没有?”袁绍低声说道:“问题的关键不在朝廷,也不在洛阳,而在天下。你怎么能保证,洛阳一个政策下去,地方上就会如你所想的去执行呢?”

    “大汉朝十三州,数十郡。说是与良两千石共治天下。但这些牧守四方的良两千石,哪一个不是要仰仗于当地郡望才能有所施为?某家观先生所行之法,虽然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可以说大汉朝从上到下都能得到实惠。但是在根子上,还是在削弱世家大族,某家说的对吗?”

    果然,汉末群雄,尤其是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每一个都是当世人杰。袁绍看的很通透,虽然董明表面上给了世家很多优惠,看起来也就是征税让他们心疼一下,可也用土地进行了补偿,甚至可以说是在帮他们买地。

    但实际上,不管是哪一个政策,都是在偷偷的增强小地主阶级和普通百姓的力量。征税来说,他们家里的家产不管多寡,交出一成来,肯定会有不少世家要靠土地里来交税。这些土地在朝廷手里,朝廷就有了授田的资本。

    至于补偿的土地?董明表示我给你一张亚洲大陆的地图,你想要哪儿的土地,爷们儿给你去打,你自己建设就完事了。你也别觉得委屈,该你一亩地,老子给你五亩地,十亩地都行。当然了,这补偿也不是立即补偿,而是要等到五年以后。

    简单地说,就是用时间,逼着这些世家大族,迁移到帝国的边境。甚至是北方大草原、东南亚、西亚。移民实边?董明觉得这才叫移民实边。至于这些人天高皇帝远会不会闹独立?董明不在意,反正同文同种,几百上千年以后科技实力达到了,又离这么近,你不统一都不行!

    毕竟这是自古以来的领土,有史书,有界碑的,想否认都不可能。

    这其实就是把这些世家大族给挪走!暴力干掉这些人的话,大汉朝肯定跟着一起凉了。华夏也一定会再一次经历一段黑暗的时期。倒不如这样,靠时间慢慢磨。一边将这些人送出去,传播华夏文明的荣光,一边收拢他们的财富,为大汉朝的变法保驾护航。

    “本初兄真这么认为吗?”董明的表情没有变化,淡淡地说道:“袁家在世家这条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至少某家给了你们一条全新的道路不是吗?”

    “袁家是袁家,某家是某家。”袁绍摇摇头道:“世家在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根本就不是朝廷派一个两千石就能弹压的。尤其是这郡守还要找他们拿钱。伯照先生可要做好准备啊。”

    “待会儿某家会解释这一条,到时候我想你们家会恨不得将所有的家产都上交给朝廷。”董明回了一句。

    “哦?”袁绍来了兴趣:“那某家就拭目以待了。”

    董明转过头,看了一眼刘宏,两个人心照不宣的同时点点头。事实上,董明所写的每一条政策,都是跟刘宏解释过,商量过的。就在杨彪四处奔走的时候,董明直接就找上了刘宏,君臣二人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

    这一次,杨彪其实就是为王前驱。就跟秦末一样,第一个起来造反的,肯定不会是最后坐上龙椅的。

    东西虽然多,但毕竟是有限的,很快陆陆续续就有人看完了。有的人一脸兴奋,觉得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之大时代有的人心里有些不屑,觉得我上我也行还有的人怒目圆瞪,看那模样就知道做好了跟董明撕逼的准备。

    “尚书令,给诸位臣工解释一下吧?”刘宏见百官差不多都看完了,便对董明说了一句。

    董明自然不会怯场,扫视了一眼全场然后道:“大家也都看了,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吧!”

    “敢问尚书令,税制改革成效能否保证税收?尚书令大人应该明白,眼下大汉朝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尚书令这税制改革,直接就把朝廷各项税赋给免除了,仅靠农业税、商税和财产税能够支撑国家运转吗?”第一个开炮的赫然是杨彪。

    杨彪跟其他人不一样,有什么事儿自己就上了。若是袁逢这种人肯定会躲在自己的小老弟后面遥控指挥,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大家面皮上都好看一些。

    杨彪虽然在变法这件事上很是保守,提出的各种策略也都是修修补补,但是并不代表者他的政治智慧有问题。只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显得有些掉价罢了。眼下抛开变法来说,光说他的眼光,绝对是一流。

    董明的所有变法,最核心的其实就是税收部分。原因也很简单,甭管要干嘛,钱袋子得充足才行。依着董明提出的税制改革,按照大汉朝目前的情况,很快就会财政崩溃。

    但,董明自然也不是傻子,既然敢提出来,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第一点,不能明面上说。但是董明跟刘宏已经达成了一致,变法的前期支出先从内帑出,等农业方面稳定下来之后,再从财政出。

    至于第二点

    “大人多虑了。”董明笑着回道:“税制改革又不是立刻就动手去做。按照计划,应该是在五年之后,才会改革税制。在这之前,税法是不会动的。因此我们有五年的时间,把农业、商业做大做强。”

    “那万一做不到呢?”杨彪反问道。

    董明摇摇头道:“那某家问大人一个问题吧?”

    “你问。”

    “大人可知道眼下大汉朝一亩地,平均产量多少石?”董明问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在场很多人都做过亲民官,自然知道。

    杨彪虽然没有做过亲民官,但是决定变法的时候,还是做了一番调查的。

    “眼下上田亩产可达三石,中田一石半,余者不足一石。”杨彪快速回道。

    董明笑了笑道:“临晋侯是看的历年记录吧?洛阳这里,产量还是不错的。实际上,真要平均算的话,如今大汉朝每亩地的产量大概只有一石多一些。如今大汉朝约有耕地不到七万万亩,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大概有十四亩多一些,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年大概可以平均分到十四石多一些的粮食往多了说是十五石。自光武以来,三十收一,每年应该收取粮食税应该是两千多万石”注1

    “敢问临晋侯,哪一年收到这么多了?”董明笑眯眯的问道。

    杨彪闻言一滞,一年两千多万石粮食?有这么多粮食,上面那位也不至于卖官凑钱了。再加上算赋、口赋、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算商车等等。有钱在手,刘宏肯定不会把大汉朝搞成这个样子。

    “且不说这个,再说税改中的商税吧。事实上,商税不过是把算缗、告缗、算商车等综合到了一起。商人按照财产多寡,两千钱征收一算120钱,百分之六的税收。,对手工业者,按照财产多寡,四千钱征收一算,在下说的对吧?”董明又问了一句。

    杨彪点点头道:“自高祖开始,便是如此。尚书令为何又要多此一举呢?”

    “那某家问一下,朝廷每年征收的算缗是多少?不提其他的,就光说算缗。”董明瞥了他一眼。尚书台的数据他都看过了,堂堂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大国,哪怕是百分之六的税收可好,也不至于只收上来那么点钱吧?

    杨彪答不上来,也不好回答。

    不管是前面所谓的田赋农业税还是现在董明问的算缗,他都知道因为什么。他家这么多地,下面这么多商人和手工业者,那可是一毛钱税都不交的。

    见杨彪不再说话,董明也没有过分,而是笑着道:“既然说道了这个,那某家就把最后的依照财产多寡收税这一条,也解释一下吧。”

    “首先,某家很实在的告诉诸位同僚,这税收,是大汉朝每一个人都要交的!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需要按照财产多寡每年商税。这比例可以商量,但是不交是不行的。”

    董明话音刚落,就有人忍不住了,站起来怒斥道:“尚书令,你这要与民争利了?!”

    他看了过去,唔,是孔融。

    难搞这种人是最难搞的。打不得骂不得,还得陪着笑脸。但是眼下董明可顾不得这些,而是眼睛一眯,道:“与民争利?那请问一下取消算赋、口赋文举先生看到了吗?同时某家还在后面提到,取消了更赋。不管是朝廷还是私人想要雇佣百姓,就得掏钱!这文举先生又看到了吗?”

    “每年收取的那些钱的用途,某家也列出来了!修桥、补路、修建水利工程等等。这些事情,还得雇佣当地百姓,这工钱就是从收上来的税赋中出的!钱还是还给百姓,但是却用这些钱做了实事!这不叫与民争利,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倒是文举先生,请问你每年生产几何?每年所费几何?您不事生产,难道不是与民争利吗?您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包括您能在这里跟大声呵斥在下,都是因为你享受着民脂民膏!”最后这就是董明找事儿了,完全就是诡辩。他很清楚,社会就是这样,有些人在第一产业就有人在第二三产业。但是孔融不知道啊,被董明一阵抢白,脑袋一时间有些懵,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因为他发现,董明说的好像也没错。

    当场怼孔融,说实话,董明是下了很大的勇气的。毕竟,这位是孔子的嫡系后人,自己也是当世大儒。哪怕日后猛地一批的曹孙刘也不会愿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怒怼孔融这等人。

    但是,没有这个勇气,又如何变法呢?后世的二代目,不也是以极大的魄力才画了一个圈,让国家繁荣富强的吗?

    当时的二代目,面对的困难可比董明强太多了。至少,二代目是没有系统帮助的,也没有站在历史下有俯瞰历史上游。

232章 变法(三)

    怼孔融很容易,毕竟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只要你有道理,哪怕是歪理,只要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到怎么反驳你,你就赢了。

    但是怼完之后怎么收场,就难了。

    尤其是眼下董明还要推动新学,跟孔融的关系本就微妙。新学虽然包裹上了儒家的外皮,每一个新学的观点都在系统的帮助下用儒家思想包装了一下。但是这玩意他自己说了不行,新学说了也不行。想要成为显学,还需要一些大儒盖章认证才行。

    这其中,孔融的态度尤其重要。对董明来说,不用孔融给自己站台,只要他不大张旗鼓的反对就行了。

    此时孔融的脑袋中一团乱麻,他很是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与民争利了。想到最后发现董明说的果然有道理,自己的吃穿用度有哪一个是自己生产的?若是做官,也算是为民做事了,可是这些年来,他貌似只是在家读书,跟朋友交流,一起喝大酒来着。

    其实这个时代的人跟董明辩论起来,都是吃亏的。因为董明从来不跟这些人掉书袋,张口闭口就是摆事实,列数据。简单地说就是,你甭跟我扯这些没用的,咱用事实说话。这些人哪里经历过这等阵仗?

    虽然儒家大一统,但是这些人眼中的辩论还是春秋战国时纵横家的那一套,能吓唬你就吓唬你,不能吓唬你就跟你扯大义,大义也不行就拿命威胁你。当然了,现在还多了一个新的技能,谈孔孟之道,春秋大义。

    这些在董明这里都没用。

    见孔融说不出话来,董明也没有过分逼迫于他,而是语气缓和的说道:“刚才是某家说的严重的,还请文举先生莫怪。”

    先把姿态放下,然后继续道:“某家只是想告诉大家,只有朝廷有钱了,才能有够更好的治理国家!百官俸禄、军饷粮草、赈济灾民、兴修水利、维护驰道凡此种种,哪一个不用钱?眼下朝廷的税收不够,一是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二是这税法出了问题。”

    “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等的过错!税法出了问题,也是我等的过错!错了就要认,就要去改!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董明这番话,说的一部分人频频点头。

    “大家觉得某家的办法不好,那也没关系,咱们可以商量!朝会是干嘛的?不就是大家商议的地方吗?”董明语气平缓的说道。

    他话音落下,蔡邕上前一步道:“对税法进行变法,大家的意见都很大,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商议一番,如何?”

    其实是税法没问题,对百姓们来说,还是交钱罢了。不过就是多少的问题。但是对所有人征税,让这些人不满意罢了。

    “商议之前,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最后的补充条款中的第四条。针对税法改革这一块,某家专门做了说明。对缴税的各世家大族而言,每年都要拿出来一份家产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因此,某家对他们做出了补偿。”董明直言不讳的说道。

    众人往后翻,很快就看到一条变法内容:

    凡缴纳税款满十年者,可凭借缴税凭证上税款总额,以当时市价为准折合成耕地返还给纳税者。

    “敢问尚书令,此言可当真?能否兑现?”立刻就有人按捺不住性子,问了一句。

    这一次没等董明回答,刘宏先开口了:“这一条,朕准了。”

    “这税法乃是祖制,轻易不可改动。不过微臣不太懂这方面,就听陛下的了。”那问话的官员,一脸愧疚的说道,说完默默的缩到了人群中。

    还是那句话,现在拿钱买地多难啊,眼下有这么合理合法的方式,一些小豪族出身的官员立刻就动摇了。

    趁着这个机会,董明低声对袁绍说了一句:“若想你袁家更进一步,就帮某家一把。”

    袁绍闻言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然后选择了相信。

    他站了出来,朗声说道:“这税法本官倒觉得挺好的!”

    “本官也觉得不错。”袁绍话音刚落下,不知道为什么还赖在洛阳没去上任的袁术,也上前帮衬了一句。好与不好,他不知道,但是刚才他是唯一看到董明低声给袁绍说话的人。

    然后袁绍就上前帮腔了,这中间要没有大好处,他袁术肯定不相信。

    甭管怎么说,先卖个好。反正是袁家的财产,干他袁术何干?天塌了有袁基顶着。

    紧接着,曹操、皇甫嵩、朱儁等人都上前表示支持董明。几个大佬说完话之后,忽然有几十个排位最末尾的朝官齐刷刷的表示同意。

    董明本来还挺纳闷,这些日子他在这些中下层官员中,可没有什么交情。倒不是他看不上人家,实在是实时变化的太快了,他还没怎么接触呢,就被杨彪这么一闹,被迫提前提出变法。

    看了一眼,却看到戏志才和荀璦、刘威三个人在这群人的最前面。

    而作为大汉朝中坚力量的中层官员们都还保持沉默着。这个时候,一个人越众而出,是董昭。

    董昭走到中间,先是行礼,然后道:“臣以为,变法之事当谨慎而行。如今尚书令一纸请变法书,洋洋洒洒近十万言,事无巨细,国朝上下全都包括在内,不可谓不谨慎。税法改制一事,臣本不懂,但是臣认为有一件事尚书令大人说的很对,那就是眼下国朝的税收早就入不敷出了!国事艰难,与其在这里犹如妇孺一般,吵个不停,何不先做着试试看。反正国家也不会变得比眼下更困难了。”

    董昭最终还是决定站在董明这一边了。他不站在这一边也不行。家里的小子们已经被董访都忽悠成了新学子弟。

    董昭话说完之后,立刻有人反驳。不过这一次更简单了,你掉书袋这边董昭和蔡邕等人教你做人。实在不行,董明就上来摆事实列数据,谁来都不好使。

    当然,最终董明在这上面还是做了妥协。原本董明打算每年上缴一成的,也就是百分之十。最后退让到了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

    口子开了就行,董明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锤子买卖,得慢慢来。

    这一部分商议完了之后,已经过了午时,刘宏留了所有人吃饭。

    吃完饭之后,又是昏天暗地的争论。不过相较于税法,剩下的内容大家反而反对的并不激烈。大家也只是尽可能的争取利益罢了。对此,董明倒觉得没啥,政治嘛,不就是利益交换吗?

    下午才散朝,散朝之后董明也没有离开,被刘宏请到了偏殿。同来的还是有三公、三独坐中的另外两人。

    “今日大家也都累了,朕就长话短说了。变法必须推行,而且以尚书令的方略为准。卿等这些日子费些力气。”刘宏说话很直接。

    “臣有一言想问尚书令。”这个时候袁绍开口道:“不是某家不相信尚书令。但是有一点某家很是疑惑,按照尚书令大人的税制改革来看国家的税收真的会变多吗?”

    “以前世家大族不用交税,现在他们交税了,这无形中就多出来了一批。而且眼下朝廷的财政也不可能只依靠税收。”董明叹了一口气道:“事实上税收才是国家财政的根本,但是眼下大家也都清楚,民生凋敝,百姓能够活下去就不错了,哪来的钱交税?咱们得另想办法。”

    “这么说尚书令已经有办法了?”袁绍眉头一挑。

    “盐、铁、酒、官营作坊。”董明轻轻吐出四个名词,其实也是提醒袁绍,想发财就要注意了。

    “嗯?这些要怎么改动?”袁绍有些不明白。

    事实上,其他人也不明白。在场的明白人只有董明和跟他交流了很多次的刘宏。

    “到时候诸位就知道了。”董明摇了摇头然后道:“总之财政这一块各位同僚不用担心,某家担保不会出现问题的。”

    “既然如此,那某家就没问题了。”袁绍见董明不说,也没有再问。见刘宏不说话,他就知道这件事肯定只有这君臣二人知道。问多了,反而招人烦。

    “虽然变法这件事,朝官们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事情已经可以先做了。”董明这个时候开口道:“事实上,尚书台在月初就已经开始动作了。”

    刘宏闻言表情没变,很显然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蔡邕也是面无表情的模样,他也是知道的。

    其他人都看向了董明。

    “都是一些小修小补,用的也是可信的人。”董明解释道:“如今要做的,就是赶快在朝堂上统一思想,让变法的事情赶紧通过。有些条款是可以商量的,不过底线不能丢。待会儿某家一一跟各位同僚交代。”

    说着,他又对袁绍说道:“这些日子尚书台需要司隶校尉的援助了。”

    “好说好说。”袁绍闻言一笑,他知道,甭管董明找他帮什么,但是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董明在给他们交代细节和条款的商议底线的时候,洛阳城外。

    刘威、戏志才、荀璦三人带着人,正忙着将高尚等人从西池村运来的东西一车一车的往一个大院子里搬运。

    “这批种子够用吗?”高尚满头大汗的走到刘威跟前,气喘吁吁的问道。

    刘威闻言笑了笑道:“自然是不够用的,不过眼下这些种子全都用在军屯上,倒是足够了。但是明年,你们的担子可就重了。一旦军屯这边产量上来了,接下来肯定要推向全天下的。怎么样,有信心吗?”

    高尚闻言咧嘴一笑,道:“这事儿有没有信心都得给老师办成了。”

    “这倒是。”刘威笑了笑。

    一旁的荀璦这个?时候接口道:“对了,老师说的棉花找到了吗?”

    “哪儿能这么快?”高尚闻言摇摇头道:“这件事儿才开始办,一来一回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估摸着明年才能见到种子,等培育好了能够适应大汉朝的土壤气候条件,最早也得两三年才能推广。”

    “倒也不急。”戏志才道:“眼下老师的变法,以农业为主。按照老师的话说,先把百姓们喂饱了,才有力气干其他的事情。两三年之后,良种也推广的差不多,只要遇上好年头,百姓们就能腾出手搞手工业了,到时候正好。”

    “这一批种出来亩产能达到多少?”刘威问了一句。

    “嘿嘿,平均下来的话,亩产能达到三石。最低不会低于两石半,上限是五石一亩。当然要是在咱们手里,亩产可以达到十石。不过这耗费也大。”高尚笑着道。

    “可以啊!”

    “都是许能的功劳,他现在还在田里呢。现在几乎吃住都在田垄上。用他的话说,啥时候能够全天下所有粮食都亩产十石了,什么时候休息。”高尚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感慨。

    戏志才等人听了,也是一阵的佩服。

233章 变法(终)

    从刘宏那里回来,董明并没有回家,而是跟袁绍一起,回了袁家。进门的时候,门房对袁绍的态度很是恭敬,管家也适时的出现。看着他一脸疲倦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一直没有休息。看样子就是在等袁绍。

    董明想了一下,知道袁家在袁绍成为司隶校尉之后肯定会在各方面对给袁绍以支持。这也使得袁绍在袁家的地位,仅次于袁基。袁术这个嫡子都不如袁绍在家里受欢迎。

    说起来袁家也是有意思,朝堂上面,大家各占一边,偏偏下了朝还住在一起,共同为了家族努力。

    董明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在大家族里混过,虽然明白,但还是不太理解这些人的生活方式。

    “尚书令请!”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袁家的管家一弯腰,手一抬。

    董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是一间仍然点着灯的房间,透过窗户,可以看得到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

    这人正是董明今天来袁家的目标!

    袁隗,一个目前不做官,但仍然对大汉朝官场有着深远影响的老人。虽然是袁逢的弟弟,但是因为先为三公,所以袁家大小事情,基本上都由他说了算。

    “本初兄,多谢了。”董明对袁绍道了一声谢。

    袁绍摆摆手道:“叔父可不是某家这么好说话的,伯照祝你成功。”

    董明闻言笑着点点头,道:“会成功的。”

    说完,不等袁绍再说话,他大踏步走到了门前,躬身道:“次阳公,伯照求见。”

    “进来吧。”

    董明依言推开门,走了进去。房间里的陈设看起来很是普通,一个矮几,一张板床,一盏灯,两个坐垫。矮几靠近窗户,袁隗坐在对门的位置。

    袁隗有些老了,头发开始花白。说起来,熹平年间这位就身居三公之位,贵为司徒了。

    眼下都中平六年了。

    “尚书令深夜来访,有何要事?”袁隗这是明知故问,但是老人家嘛,讲究的就是个做派。

    董明坐到袁隗对面,自顾自的端起矮几上的茶壶,倒了两杯茶,递给了袁隗一杯,然后笑着道:“某家向来不喜欢转弯抹角,有什么就直说了。”

    “但说无妨。”

    “希望袁家能够全力支持某家进行变法。”董明喝着茶,一脸平静的说道。就好像在跟袁隗说自己今天早上吃得午餐什么一样随意。

    袁隗闻言表情都没有变,作为一个老狐狸,他很清楚,朝堂之上,有舍有得。董明的新政,看似温情脉脉,其实内里举起了钢刀,钢刀之下就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和腐朽的军功贵族们。想要他袁隗赌上袁家支持新政,那就要看董明拿出来的回报够不够了。

    说其他的都是没用。

    “说说吧,为什么老夫要帮你?袁家要帮你?就凭你一句话吗?”袁隗看似在生死,其实就是在提条件。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先把条件讲出来,咱们盘盘道再说。

    董明也不含糊,他也没时间在这跟袁隗多待,直接说道:“变法成功之后,幽州以北、益州以南。袁家想要哪里,千里之地,某家给你们打下来,让你们袁家立国!”

    袁隗楞了一下。政治交易他见多了,但是董明这种的,他还从来没见过。送钱、让利益、给土地、送女人的他都见过。第一次见送人国家的。

    但很快袁隗就摇了摇头道:“很诱人,但是老夫凭什么相信你?”

    “凭这个!”董明袖口拿出来一张纸,递给了袁隗。

    袁隗接过来,低头看了看,然后道:“当真?!”

    董明指了指纸上的内容和右下角刘宏的大印道:“陛下都用印了,次阳公还担心什么呢?”

    “老夫要考虑一下,明日上朝的时候给你答复的。”袁隗喝了一口茶,轻声说道。

    董明闻言点点头,然后一口将茶喝完站了起来,躬身道:“时间也不早了,那某家就告辞了。”

    “尚书令慢走。”

    “次阳公勿送。”

    出了袁家,走了没几步,就看到一个人站在角落里,低着头正在抽烟。看身高体型再加上嘴里的香烟,董明自然知道是谁。

    “王将军?”董明有些好奇的喊了一声。他有些没想明白,为什么王越会在这里等他。

    抽烟的人正是王越,他的烟还是从董明那里硬要的。见董明来了,他很是熟练的从怀里掏出一包软玉溪,抽出来一根递给了董明。

    后者借过来,身上摸了一下却没有带火。王越笑了一下,抽出腰间的短剑,手腕一甩,在墙上蹭起了一串火星子,另外一只手拿出一个火折子,接着火星子点燃了。

    “给你火。”

    董明将烟点着,然后道:“陛下找某家?”

    “不是。”王越摇摇头道:“陛下担心你出问题,让某家暗中保护你。不过暗中跟着你太难了,你本身也算是一流高手了,还不如正大光明的跟着你。省事省心省力。”

    “走吧,回去休息一下,明早还有一场恶战呢。”董明叹了一口气道:“国事艰难啊。”

    “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想得多。”王越笑了一下:“事情再难也没什么,一件一件解决就是了。解决不了,那就把问题制造者给解决了呗。”

    董明闻言笑了笑,点点头:“你说的倒也对,不想这些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翌日,朝堂之上。

    董明已经有些口干舌燥了,声音都变得有些嘶哑起来:“关于驰道征用民夫采用雇佣制这一点,某家已经说过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到百姓手里的钱,还会随着税收再回流到朝廷手里的。而且之前在青徐二州的时候,也用过以工代赈的法子,给难民们发工钱让他们兴修水利、修桥补路,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两州之地,既没有出现财政崩溃的情况,还解决了难民的生计。”

    “由此可见,给民夫工钱,是非常可行的。哪怕是灾年都没问题,到了好年景就更没问题了。而且大型的工程,采用雇佣制,无疑可以让百姓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

    说到最后的时候,董明嘴里开始往外蹦一些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很新鲜的词语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早就明白了董明所说的这些新词的意思了。

    “更不用说,雇佣制更是解放了百姓的劳役压力。让百姓能够生活的更好。”董明又补充了一句。

    “道理某家都能听懂,但是尚书令大人所言的雇佣制,是建立在百姓自愿的基础上的。修桥补路还好说,若是灭火救灾这等需要人命填的时候,百姓还会愿意吗?”说话的是杨彪,说到现在,也就他还在跟董明辩论了。

    “一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者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第一个冲上前线的只能是军队!”董明直接回道:“军队御外辱,守君民,这是他们的职责!”

    “士兵不上战场,难道要死在这种事情上?”杨彪有些吹胡子瞪眼的说道。

    “对于士兵来说,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战场!”

    “够了!”刘宏一拍桌子,道:“行了,已经吵吵两天了,今天就定下来吧!”

    全场安静下来,都看着刘宏。

    “变法势在必行,你们吵吵了半天,有什么用?”刘宏扫视了一眼全场然后道:“这两天,你们的疑惑,尚书令也给你们解释过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陛下”杨彪还想要说些什么,却被人打断了。

    打断他说话的人,却是袁逢,只见他一脸郑重的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变法可行。尚书令的方略也确实可行。真要有什么问题,我等也可以在施行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什么?!”杨彪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袁逢。

    他怎么也没想到,袁逢竟然一夜之间叛变了。

    袁逢话音一落,袁绍也站了出来,对董明表示了支持。紧接着袁基、袁术等人,以及袁家一系的官员全都表示支持!

    董明见状笑了。

    夏允、皇甫嵩、朱儁、蔡邕、曹操、戏志才等人全都出列,表示支持董明。

    这一下,稳了。

    杨彪一脸无奈的摇摇头,很是落寞。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尚书令的方略施行!明日早朝,逐条分配给诸位爱卿,旬月之内必须呈上来一个完整的方案给朕,通过之后立即执行!”

    刘宏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

    “陛下圣明!”董明哑着嗓子喊了一句。

    百官应和。

    董明跪坐在矮几前,心力交瘁。看起来好像很是容易,两天就达成目的,推行变法。但是他很清楚,这只是刚刚开始。

    这朝中除了杨彪之外,至少有一半对变法是持反对意见的。只不过他们没啥发言权罢了。支持变法的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只是跟风之人,还有一份如袁绍这些人只是政治投机。真正有心变法的也就蔡邕、曹操、董明的弟子们。

    还是那句话国事艰难,但是好在,变法已经开始了,会慢慢好起来的。

    “会慢慢好起来的。”董明小声说了一句。

    淹没在百官对刘宏的彩虹屁中。

234章 科考(一)

    变法的事情定了下来,又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商议,才形成了完整的变法方略。说起来很是简单,但是董明这段时间直接瘦了十来斤。每天早出晚归,甚至好几天都不能回家一趟。刚刚将变法方略敲定下来,董明也没时间休息。

    因为科考就要开始了。

    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洛阳文气最重的时候了。满大街都是来赶考的士子,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互相打听着科考的事情。

    白玉京今天整个被人包圆了。按照道理来说,这种行为不应该发生在白玉京。偏偏这一次,红袖就让人这么做了。

    一来这人也的确是有钱,大把的银子洒下来,赶得上一个月的收入了二来董明早有交待,若是有士子来撒钱,那就接下来。

    没错,今天包圆白玉京的这人,就是来赶考的士子。

    白玉京原本唱戏的地方,被清空了,当中摆出来两排长桌子,上面瓜果蔬菜,各色佳肴,美酒果汁应有尽有。上百个来赶考的士子吃喝中笑谈着。不时还有士子从门外走进来,进来之后自有人招呼,确定是赶考的士子之后,便放进来。

    不管是前厅,十二楼内随便逛,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

    人群中有一个士子,看起来很是富贵,此人是东海朐县人,不到二十岁,正是包下白玉京的士子。

    “子方兄倒是豪气,来的时候某家可就听说了。这可是洛阳最贵的去处。”这人旁边有一个身材短有些丑陋的士子笑着对他说道。这身材短小的士子,听口音应该是蜀地来的。

    “钱财乃身外之物,听说子乔兄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小道尔。”子乔兄就是那身材矮面貌丑陋之人。听到别人说他最得意的事情,连忙虚假的谦虚了一下。

    有钱的这位,是糜芳,丑陋的这位,是张松。

    说实话,糜芳在张松面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高富帅了。只不过,糜芳虽然是来赶考的,可是他本身的学问实在是一般。莫说是张松了,这来的士子中,他估摸着能排在倒数第一。

    但是不来也没有办法,他家大兄硬逼着他过来。为此还专门将他禁足了两个月,逼着他学习新学和算学。

    “过目不忘,可是让某家太羡慕了。”糜芳喝了一口酒道:“子乔兄可能不清楚,某家就不是个的材料,真是羡慕兄长。”

    “某家还羡慕子方你的洒脱呢!”张松笑眯眯的回道。

    这个时候,一个看起来跟张松有三分相似,但是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板着一张脸,沉默的看着张松。

    “兄长”张松乖乖的低下头,走到了这人跟前。

    “蜀郡张肃,张君矫。”这人是张松的兄长张肃。两人虽然是兄弟,但是从外形到性格上没有一处相似的。

    “东海糜芳,糜子方”糜芳连忙道。

    “子方兄且稍待,我兄弟二人来了两个朋友。”张肃面无表情的说道:“我等去迎接一下。”

    “同去同去!”糜芳闻言笑着说道。

    他糜芳虽然没啥本事,但是爱交朋友。

    张肃没有拒绝,点点头,然后带着两人穿过人群,来到一个角落里。在那里站着两个矮壮的年轻人,看起来像武人多过像士子。

    两人看到张肃过来之后,脸色一喜,左边那人开口道:“君矫兄,我等正要去寻你们。”

    张肃点点头,然后对糜芳道:“这二人是我等在来洛阳的路上认识的。这是高沛,这是吴兰。”

    众人见礼之后,便在这角落里聊了起来。高沛和吴兰两人此来只是为了碰碰运气,两人倒是弓马娴熟,也读过几年书。但真要说起来,也就比糜芳强一些,来参加科考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看看有没有出仕的机会。

    几人聊了一会儿之后,糜芳便告辞。他毕竟是主人,还要招呼其他的客人。待糜芳离开之后,张肃板着脸对张松道:“子乔,这些日子你消停点。你天资甚高,来之前又在汉中求学半年,这一次有望考上。还是要好好温习,莫要让这些琐事影响。”

    “兄长放心便是!某家的老师是孙挺大人,他可是伯照先生的亲传弟子之一,这一次科考虽然是太尉大人主持,但是谁不知道真正做主的是伯照先生?放心吧,这一次某家必定能考上。”张松自信的说道。

    张肃眼睛一眯,道:“行了。你来这里做啥子?是不是又想老子敲你脑壳?”

    “莫得事!出来耍一下子嘛!”张松有些不满的说道。

    张肃摇了摇头,道:“这一次科考哪里有那么容易?新学可还有上百名跟伯照先生求学的学生来参加考试呢!你真以为这么简单?”

    “怕啥子嘛!肯定行的!”张松表示问题不大。

    张肃摇了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也不知道来洛阳这一趟,到底是对还是错啊。”

    曹操的府邸。

    曹操端坐在主坐上,下首坐着两个年轻人。一个干瘦的大高个,是曹洪另外一个身材中等,长相却有些清秀,这人是曹纯。

    此时,曹洪正脸红脖子粗的跟曹操炸毛:“不行!某家不去!说不去就不去!”

    “不去也得去!”曹操一拍矮几说道:“如今某家是支持变法的!这科考看起来好像是早就定下来的东西,但实际上是变法的第一战!这一战,某家怎能不参加?!”

    “大兄!”曹洪一脸苦闷的说道:“不是,某家去了有什么用?你又不是不知道。杀人,你说杀谁就杀谁,眉头都不皱一下!可是现在让某家去参加这劳什子科考?这跟让我去丢人有什么区别?”

    “平日里让你,你为什么不好好?”曹操也生气了。

    曹洪两手一摊道:“读不进去,反正某家不去!让子和去。这小子从小就是个的好材料。要某家说,咱们家除了大兄还有子孝哥哥之外,就子和最会了。你让他去。”

    一旁的曹纯闻言,有些尴尬的说道:“子廉哥哥,某家眼下是黄门侍郎,六百石。不符合报名的要求。”

    “就你厉害,就你出息!”曹洪闻言立刻回道:“你去!你必须去!你辞了官再去!以大兄和尚书令的关系,你考上了之后还能继续当你的黄门侍郎。”

    “某家图什么?”曹纯脸都绿了。

    “行了!”曹操有些无奈的说道:“子孝眼下不在,子廉你不愿意,子和不合适。还有什么人?”

    “要不让昂儿去吧。”曹洪忽然说道。

    曹操闻言看了一眼曹洪然后道:“昂儿才几岁?今天你要是想不出来,就你去了!”

    “某家”曹洪还想说什么可是看到曹操的表情,立刻咽了下去:“成成成,某家想,某家好好想想。”

    曹操打算让自家人身体力行的支持变法这件事,董明暂时还不知道。眼下他正在科考报名的现场。

    士子们来到洛阳之后,得先来他的官署报名。报名免费,报名的人会领到一个木制的准考证。上面有籍贯、姓名以及外形的描述。

    报名的事儿自然有下面的小吏负责,但是董明也在一旁看着。也不干别的就是用眼力看一下每一个来报名的学生,看看他们的资质如何。

    他手里还拿着一个本子,上面已经写了十几个名字。可以看到张松、张肃等人的名字赫然在上面。

    “姓名!”刚看完一个资质丙等的学生之后,下一个来报名的学生走到了跟前。负责登记的小吏问了一句。

    董明也打起精神,看向了这位考试。

    好卖相!

    这考试大概二十岁,仪容不凡,从衣着上来看也是大富大贵之家。最难的是,他并没有年轻人的浮躁和跳脱,反而极为沉稳。这气质很像荀彧。

    “张既!”

    “籍贯”

    “冯翊高陵人!”

    这个时候,董明的眼力也已经跟上,得到了张既的个人信息。说起来,张既这个名字,董明很是陌生。一般来说,他有印象的名字,基本上都不会太差。但是张既这个人,他却没怎么听说过。

    但是眼力是不会出错的。

    张既的资质很高,甲级的内政资质,高的吓人。

    董明笑眯眯的将张既的名字写下来,乐呵呵的想到:“这科举还是很有用的嘛?这不就让老子搞到了一个甲等的n吗?”

    其实是董明没文化,也怪系统将这段历史给屏蔽了,不让他学习。不然他就会知道,张既本身就一个大佬。日后的西凉刺史,西乡候。单论内政能力,这位在汉末可以排在前十。

    在他前面的都是荀彧、诸葛亮、张昭、蒋琬这样的超级大佬。

    “下一位!”

    就在董明瞎高兴的时候,下一位报名的士子上前。这人是董明的熟人,当时从刘备那里遇到的小伙子。

    牵招!

    牵招也看到了董明,对着董明微微欠身,然后上前报名。

    董明习惯性的用眼力看了一眼牵招,这小伙子已经成年了。如今可以看得到他的四维属性。

    “哟呵,全能啊,可惜的是没有全能特性。比刘威还是差了一些意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08/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好老师最新章节! 作者:野怪逆袭所写的《三国好老师》为转载作品,三国好老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好老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好老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好老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好老师介绍:
董明,来到了东汉光和四年,吹皱了一潭春水。
教学、变法、改革、平天下。
书友群:132920613三国好老师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好老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好老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