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铸刚明TXT下载重铸刚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铸刚明全文阅读

作者:青史昭昭     重铸刚明txt下载     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一十四章 红榜出!(求订阅)

    那位王大人上前几步满脸堆笑的说道:“刘大人,不知经过这三天的查探,想必已经结束了,不知我等的试卷批阅有没有什么问题?还请刘大人告知。”

    这位刘大人扫视了一眼房间内的十数人,良久才淡淡开口道:“经过我等三天查探,现在的确是有了结果,诸位大人,现在本官来宣布最终结果!”

    众人脸色都是一正,等待着这位刘大人最后的“宣判”,希望一切正常,不然的话,那可就。

    此前一直都是严肃无比的刘大人此时也露出笑容,“恭喜诸位大人,一切没有问题,诸位可以放心了。”

    听到这话,王大人、李大人都是长松了一口气,没有问题就好啊,事情终于,终于结束了,这一份差事实在是不好做,下次绝对不来了。

    不仅仅被“困”在这里近一个月时间,那里都不能去,同时还要提心吊胆的,这里面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不被查出来还好,一旦被查出来问题就大了,这些东西真的不好说啊。

    更重要得是官场上的人谁还没有一些敌人,在这样的情景下,诬陷简直不要太容易啊!

    说实话他们这一个月真的就是提心吊胆的,现在终于没有问题了!一切都结束了。

    “刘大人,不知我等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里?”,一人略显激动的问道。

    “不着急,你们还需要在这里住上一夜,今天晚上和明天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这一个月来诸位想必也是很累了。

    后天正好就是三月一日了,后天上午最终的结果就会公布出去,过了后日午时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

    朝廷会给你们五天的沐休时间,你们可以好好的放松放松,陪陪家人。”

    这…

    众人面面相觑,试卷都批阅完成了,怎么现在还不能出去?见这位刘大人脸色再次严肃起来,众人也不敢再说话。

    算了算了,不就是一天时间吗?我们就再在这里待上一天吧,反正一个月都已经坚持过去了,一天时间而已,这完全不算什么。

    众人只能在自己的心中这样安慰自己了。见此情形,这位刘大人也就满意的离开了房间。

    这位刘大人离开后,房间中的众人脸色就彻底的不好看了,什么玩意儿,竟然如此狂妄,若不是因为你是朝廷派过来的人,我们至于这样吗?

    但不管如何,他们只能在这座宅院中再待一天了。

    …………

    三月一日早上辰时,京城内的那处专门张贴进士名单的地方,出现了数量近百的军队。

    他们的出现也吸引了一众士子的目光。要知道自从半个月前就有很多士子来到这里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毕竟红榜张贴的地方都是确定的,每一次都是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一次自然也会是在这一个地方。

    于是当刘大人带着数十名士兵来到这里时,早就在这里留守的一众士子很快就围了上去。

    很快,听到消息的大量士子都向这里狂奔而来,而且狂奔在后面的士子还有很多,显然这些士子早就已经极为迫切了。

    一众士兵将围过来一众士子挡在外面,又有几位士兵将手中的榜单张贴在墙壁上,九张巨大的红纸连起来显得格外壮观。

    刘大人并没有向以往那样直接离开,待周围众人都安静下来后,他才开口说道:“诸位士子,朝廷经过二十六天的批阅试卷,诸位的成绩现在也已经出来了。

    本官知道诸位士子都等待很久了,但是诸位也要考虑朝廷的难处,整个北直隶的所有试卷都在京城批阅,整个北直隶有超过四万人报名,这么多的士子,朝廷负责批阅试卷的人数却仅有二十人。

    同时为了保证一切的公平,朝廷这才花费了二十六天的时间才批阅完试卷。

    按照朝廷的要求此次报名人数一共四十余万人,此次一共要录取三万五千人,因此按照比例整个北直隶要录取三千三百二十八人!

    现在这些人的名单已经张贴在墙上了。之后等我等离开后你们就可以上前观看,看看自己是否在这红榜之上。

    另外本官再统治你们一件事,你们必须牢记,名单上面的士子三月八日午时前到吏部报道,过了这个时间再来那就直接取消资格。这些话在最后一张纸上书写的也有,诸位可千万不要错过。

    好了,事情就这些了,诸位还是记住这个时间吧。”说完,这位刘大人就带着一众士兵离开了。

    他们一离开,所有士子都一拥而上急切的在红榜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其实就在刚才那位刘大人在这里讲话时,众位士子其实已经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看着张贴在墙壁上的红榜,虽然因为距离太远他们并不能看清,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放弃,甚至一点儿都不愿意再听这位刘大人在这里废话了。

    现在刘大人终于走了,众人那里还忍得住,冲了上去一张一张的去找自己的名字。

    “找到了找到了,老天爷保佑啊!”,一个中年人兴奋的大叫。

    ……

    “有我有我!这里有我。”

    ……

    “有我的名字!”

    ……

    “皇上圣明啊!”

    ……

    “我终于可以为官了!”

    ……

    “没有我!为什么,为什么没有我的名字?”一人急急忙忙的看完九张红榜,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整个人就不好了,差点儿就疯了。

    而他也不是唯一的一个,毕竟录取率只有十分之一不到,这份红榜上大部分人的名字还是没有的。

    果然嚎啕大哭声很快就压过了那些人欢呼的声音。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痛哭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有人悲伤的痛哭,有人激动兴奋的痛哭,场面十分震撼,甚至略微有些滑稽。

    在这些士子周围此时已经围观了很多京城百姓,而这些人此时却并没有人去嘲笑他们的痛哭,他们的目光中更多的还是羡慕,而且大多数只有羡慕。

    毕竟自己连躺在站在那里痛哭的资格都没有。

    一拨士子离开后,又一拨士子来到了这里,很快这里再次响起了痛哭声。

    ……

    距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城阎应元家里,阎应元正在拿着《九章算术》认真研习,完全有一点儿着急,仿佛一个月前的考试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整个人显得很是平和。

    旁边他的妻子看着他这个样子,心中有些着急,“夫君,也不知道科举结果出来没有?也不知道你能不能通过,哎!”

    阎应元听到这话,放下手中的书籍,“哎,你不要着急,依照为夫的本事定然是没有问题的,就看这结果什么时候出来了,再说,就算内没有通过,为夫这个举人功名也不是不能去为官。”

    “夫君的本事我自然是不会担心的,夫君那是文武双全之人,自然是么问题的,只是这结果不出来,我这心中的担忧实在是无法放下。”,这位年轻女子摇头苦笑。

    见她这个样子,阎应元也有些无奈,不知道如何安慰。

    就在这个时候,“皕亨,皕亨!”,此时正有两名读书人在门外敲门大声喊道。

    阎应元的妻子连忙起身,走到门后打开屋门,门外两人见到这个女子,连忙行礼道:“嫂子!皕亨在家吗?红榜今天张贴出来了,我们是想和皕亨一同前往京城看榜啊。”

    “在,在的,夫君他在家。”

    ……

    通州前往京城的官道之上,有一辆马车正在向京城狂奔,马车上正是坐着阎应元三人。

    左边一人略带抱怨的说道:“皕亨,你看看,当初我让咱们留在京城等待结果出现,你非要回通州,理由还极为充分,关键是竟然还说服了我们。

    还要看来你这完全就是错误的,现在可好,红榜都张贴出来这么长时间了,咱们却还在通州,甚至连消息都不知道。

    哎!”

    右边一人说道:“别说了,皕亨当时说的也对,这结果出现的时间的确是很晚,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等直接回通州也很正常。

    再说了我们最晚也就是明天才能的到消息,比他们仅仅晚了一天罢了,并不算什么。

    更何况我等若是在京城待上一个月那得花多少银子啊,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大出血啊,你真的愿意吗?”

    阎应元一脸笑意的看着这两人的争吵,丝毫没有在意,他们三人的关系很好,这样的争吵完全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

    然而他们刚走到一半太阳就落山了,当他们抵达城下时,京城的大门早在一个时辰前已经关闭上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城外休息一夜了。

    而在三月一日这整整一天时间里,红榜下的痛哭声几乎没有停止过,整个京城的百姓都听到消息来到这里观看这样的奇景。

    以前也不是没有士子在皇榜前痛哭流涕的,但是那个时候士子的数量极少,和现在的规模完全不能比,两者完全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一天就在这样的热闹声中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城门还没有开启时,城外已经排起了很长的队伍,和以往不同的时这一支队伍中有着大量的士子,其中有不少人都在这城门下和阎应元等人一样等待了一夜时间。

    他们和阎应元一样是在家得到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往京城的。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京城的大门缓缓打开,阎应元等人刚刚进城就直奔红榜所在地而去。

    很快众人就到了,阎应元等人绝对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读书人,他们急急忙忙的在红榜上搜寻自己的名字。

    “皕亨,皕亨!快看快看,这里有你的名字。”

    ……

    很快,三人就将红榜看了一遍,最终的结果三人很是满意,三人的名字都在这红榜上面,三人皆是大喜。

    三人一同来到一家客栈,进去舒舒服服的洗个澡,洗去一身的疲惫,之后三人来到一处酒楼,点了一桌子的菜,几斤酒,准备畅饮一番。

    “来来来,我们喝一杯,我们三人都中了啊,这真是苍天保佑啊!”

    ……

    “来来来!”

    ……

    酒楼里不少人都羡慕的看着阎应元三人,毕竟相对于报考的人,考上的人还要少的多。

    ………………

    不仅仅是这里,在大明的其他省城这样的事情同时在发生!朝廷之前给全国各地的阅卷官要求所有的试卷在二月二十五之前全部批阅完毕。接下来就由朝廷派过去的官员进行抽查。

    因此各个省份最终录取结果出现的时间差距并不大,基本上也是在三月一号、二号就张贴出来了。

    要知道这次朝廷直接录取三万五千人,如此巨大的人数甚至比两百年多年的大明一共拥有进士功名的人数还要多啊!

    这对于天下的读书人都是一个天大的馅饼,可以说自从科举出现的这一千年来,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盛世。

    因此天下士子对科举的最终结果都是极为期待的,大多数士子都长时间留在各省的省城中,当红榜张贴出来时,他们就得到了消息冲动了这里仔细的查看是否有自己的名字。

    于是在京城出现的奇景在大明多个省城都出现了,直接让大明许多百姓大饱眼福。

    得知录取结果后的众位士子都是极为开心,呼朋唤友的去当地有名的酒楼大吃大喝一顿,之后又找时间宴请自己的师长。

    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兴奋,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仅仅拥有着童生、秀才功名,之前他们要就已经熄了成为一名官员的打算,自己就不是走科举的人。

    然而现在他们大明圣明的皇上竟然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现在这个机会他们还都顺利的拿到手了。

    即便是这仅仅是一个十品官,也就是以前的吏员,但是现在的十品官员和吏员完全不同了,他们已经能够有机会继续向上走了。

    这样的惊喜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有的人甚至回到家后,直接在家里给朱由检立了生祠,每天给朱由检上香,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心中对于大明圣上的感激!

    这样的情况若是让朱由检知道的话,他恐怕也不知道究竟是该怒还是该笑。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由检的筹谋(求订阅)

    这些士子们的这般疯狂举动并没有影响朝廷正在忙碌的事情,朝廷的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三月五日,台湾的战报终于到了京城,这样的大胜并没有让大明朝廷的一众官员感到惊讶或者兴奋,在他们看来打败一个区区的西方蛮夷,这又算得了什么?这一年来他们经历过多少不可思议的胜仗?

    即便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于西方的情况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了解始终都是了解,没有真正的见过这些情况,他们自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他们眼里大明用还是比这些西方的国家强的,因此他们对此并没有什么大的感受。甚至他们在看完战争经过后更多的是疑惑,这场战争为什么进行的如此艰难?

    然而对于朱由检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他是极为高兴的,或许是因为他对于台湾这座岛屿有着比较深的感情吧,以及他对于荷兰人舰队的实力更为了解。

    其实朱由检自己也清楚现在的大明科技方面的实力并总体上不比西方那些国家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要比他们强。

    以前或许大明的水师力量的确比西方差很多,但是现在有了自己这一年多的努力,给他们装备了大量的红夷大炮,现在大明的水师力量已经不比西方的差了。虽然说现在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

    可是朱由检仍然很兴奋,一会儿后朱由检的心再次平静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对立功的众人进行封赏了。

    朱由检召集内阁、六部九卿和五军都督府的一众官员,经过一番商量后也就确定了这件事中立下功劳众人的赏赐。

    册封孙应元、熊文灿、刘香、秦翼明、普应声为男爵,其他的还有一些财物。郑芝龙、郑芝虎等人就是赏赐一些财物以及给予一些荣誉称号。

    大多数人的赏赐直接就在众人中间得到共识,没有任何人阻拦,引起一众官员反对的还是普应声这个人,此人是云南的土司,册封一名土司为大明的男爵,这是不是不太好?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卢象升就认为应当赏赐这位普应声男爵略微,要知道这些云南土司之前对大明可是立下了大功。

    之前在平定西南的叛乱时这普应声可是立下了大功,普应声带出云南的一万余精锐土司兵在西南战争中损失将近九千人,最后除去伤亡的人仅仅剩下了一千余人,而且就算到了这种程度,普应声也没有任何抱怨的带领着最后的一千人来到了台湾。

    在这里普应声又配合秦翼明等人又用了近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台湾北部的土着,功莫大焉。

    现在甚至又在打败荷兰人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如此一来他的功劳甚至要比那秦翼明还要大。

    现在若是仅仅赏赐秦翼明等人为男爵,而仅仅给这普应声财物的赏赐,那么这位普应声土司心中会怎么想?大明的其他土司会怎么想?而且现在在西南数省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改土归流工作恐怕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叛乱,到了那时候问题就真的大了。

    赏罚不明可是大忌啊!

    这仅仅是因为一个男爵就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卢象升的这一番话让众人沉默,对于朱由检来说,原本他是不准备让这位普应声活下来的,要知道这位普应声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的,他在崇祯年间可是反叛了大明,后面甚至直接围攻昆明城。

    而这普应声反叛的核心力量就是在平定西南之乱时锻炼出来的精锐土司兵。

    因此之前在得知此人就在西南平叛时,朱由检就指示朱燮元想办法去解决这位普应声,最后朱燮元也表现的不错,他的力量已经损失九成。而后又将此人送到了距离云南极远的台湾,让他着最后一千人去打土着人。

    所以在这个时候朱由检自己是并不很想赏赐普应声爵位的,但是现在听到卢象升这一句话后,朱由检还是心有所悟。

    是了,普应声发动叛乱是在平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不代表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发生,现在有了自己大明的实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朱由检就不信这位普应声还敢反叛?那就真的是脑子有问题了。

    自己就连那些历史上的大汉奸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都能容得下,交给他们重任,那么自己现在为什么却容不下一个普应声?现在这些人表现的不都是很不错吗?自己难道仅仅因为平行空间发生的事情就莫名其妙的弄死他们吗?

    现在仅仅是一个爵位罢了,而且赏赐下去还会有种种好处,不赏赐坏处无穷,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去做呢?自己难道还怕一个普应声吗?

    想到这里,朱由检感到心中格外通透,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最终普应声的男爵爵位还是就这样定下来了。

    至于数量庞大的立功士兵就按照他们的功劳来进行赏赐就足够了,这些东西自然不需要拿到这里来进行谈论。朝廷对于这方面已经很是熟悉了,按照之前定下的规则去作就是了。

    此事定下后,朱由检又召集内阁、六部九卿等官员,商议台湾之事的后续,毕竟现在全占了台湾岛,接下来这座岛屿究竟该怎么处理?

    “诸位爱卿对于这台湾岛的处理有何想法?”,朱由检也没有客套,直接将事情挑明。

    朱由检的议事节奏众人都已经颇为熟悉,现在已经没有丝毫的不适应,直接就回到朱由检的问题。

    内阁大学士周应秋严站起身,严肃的说道:“皇上,近一年来朝廷对于台湾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整座岛屿土壤极其肥沃,甚至和江南地区的情况差不多。

    若是能够得到初步开垦,最少可以开垦出八百万亩肥沃的耕地,完全可以养活两百万百大明姓。

    要知道现在我大明天灾不断,整个朝廷都是极为缺乏粮食的。

    而现在台湾的百姓才有多少?只有二十万!开垦出来的耕地也一百五十万亩,这些都远远不够。

    同时大明北方灾民众多,而且除了这些灾民,还有着数量巨大的无地百姓。

    皇上,臣认为朝廷应当抓紧时间向台湾地区移民,台湾岛上最少也要达到八十万百姓。若是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大明必然又能够多一个粮仓。

    而且朝廷也应该加快速度,现在我大明的灾害越来越严重,需要的粮食也越来越多。”

    户部尚书毕自严听周应秋说完脸色一变,同样起身反驳道:“皇上,周大人说的话总体而言是正确的,对台湾的移民的确是不能停下,臣也支持这一点儿。

    但是时间也不能太为紧张,今年户部的银子基本上都已经都有了用处,现在恐怕是抽不出来银子去支持大规模的移民了。”

    毕自严此话一出,周应秋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反驳,是啊,没有银子什么也做不成,难道继续让皇上从内帑拨银不成,这像什么话?

    他向旁边瞥了一眼,嘴角一抽,大明的堂堂户部尚书此时正眼巴巴的望着皇上,你至于吗?

    这是又有人站出来了,此人正是大明少府事实上的管事人孙继尚。此人的官位现在已经是从三品了,没有办法,现在少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黄立极等人很清楚绝对不能让它继续游离在大明的官场之外,这样的少府根本就不受他们的约束,仅仅皇上一个人能管的住他们,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

    于是黄立极等人竭尽全力的请朱由检提拔少府的品阶,让黄立极等人无语的是朱由检还推辞此事万万不可行。

    最终在众位臣子的强烈要求下,朱由检略带不情愿的同意了黄立极等人的打算,少府的品阶已经提拔到了正三品,少府长官驸马都尉巩永固也就这样成为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

    少府的真正管事者沈继尚成为了从三品的官员,因此沈继尚也就参加了今日的小朝会。

    直接他颇为气愤的说道:“皇上,臣认为毕大人所言甚是不妥,据臣所知,朝廷对各地的大规模移民根本就没有花户部很多银子。

    大部分的银子都是那些移民的百姓自己拿出来的,而这些银子都是由信达钱庄贷款给他们的。

    为了支持朝廷的大规模移民,信达钱庄的贷款利率极低,比之前大明的所有贷款利率都要低的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信达钱庄贷款出去的银两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两。

    臣敢问毕大人,这之中户部究竟拿出了多少银子?”

    毕自严心中有些尴尬,大意了,忘了今天这沈继尚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本官也只是想让皇上从内帑多拿出来一点儿罢了,你这也忒不懂事了。

    不过他脸上却丝毫没有尴尬,继续开口道:“沈大人此言没错,大部分银子是信达钱庄拿出来的,可是这一年之中户部也拿出了两百万两银子啊。

    再加上朝廷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以及数次大规模交战,户部的银子真的不多了。就连这一小部分户部也拿不出来了啊。”,这时毕自严的语气中颇为无奈。其实事实就是这样,他毕自严也没有说假话,户部的银子真的不多了。

    虽然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户部的收入越来越多,可问题是支出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朱由检又取消了辽饷的征收,现在的户部甚至和朱由检登基以前的窘境都差不多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由检自己也很清楚,因此他对于毕自严这种打自己内帑主意的想法并没有生气,毕竟毕自严也是在为大明考虑。

    几人说完,并没有等众人彻底吵起来就直接开口了,“好了,诸位爱卿的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这件事情朕是这么想的。

    台湾这一块儿地方的确是很重要,这里对于大明百姓而言更是如此,我大明若是开发的好,这里必然能够成为大明的又一个江南。因此移民是必须要进行的,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需要做的。

    至于花费的银子粮食,这都不是问题,暂时户部拿不出来这些东西,那就仍然交给少府来负责。其他官员必须要尽全力的配合,这个朝廷务必要将这件事摆放在重要的位置。

    但是问题就是移民的来源究竟是哪里?

    现在北方数省仍然有很多的灾民,他们在朝廷的以工代赈下不多修建着水泥路。

    然而往后几年大明仍然很可能出现很多的灾祸,灾祸可能遍布南北双方。

    现在而言北方的形势并不很是危机,而且北方已经有了漠南草原的庞大地域用来移民暂时是足够了。

    甚至总体还有北方还有一座比台湾岛大上许多的苦兀岛作为后备移民基地。那里现在的孙传庭将军正在开垦土地,很快就能够真正的开始大规模移民了,崇祯二年的第一批十万移民在五天前已经离开辽东。

    然而,南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南方的人口比北方更多,那里可以说是人多地少到了极致,尤其是福建省。因此朕认为此次移民的来源地就是福建、浙江、江西几省,目标一百万人!

    两年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另外再通知张天霖,两年后若是功成,朕将设立台湾布政司,到时候他张天霖就是台湾巡抚。”

    众人略微沉默一会儿就纷纷表示支持。朱由检很满意,他现在真的为自己首先对于朝廷中枢进行整顿感到庆幸。

    现在这种情况多好?基本上自己的想法都能够得到支持,尤其是在自己的想法一次又一次的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更是如此。

    其实朱由检很清楚现在的户部真的没有多少银子,没有办法,之前的一年半时间,朱由检并没有对赋税征收进行大的变革,该逃税的逃税,还拖的拖,一切似乎都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朱由检的变革仅仅是对于赋税变革的基础工作罢了。

    不过这也快了,朕很快就会行动了,艰难的日子真的快要结束了。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库页岛的情况(求订阅)

    东北亚苦兀岛,孙传庭登陆的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大海边,同时还是这座苦兀岛相当靠南的地方,这里已经矗立起来一座初具雏形的庞大城池。

    这座岛屿已经被朱由检重新命名为:库页岛,这座孙传庭登陆的地方也有了一个名字:库南城。

    孙传庭在决定修建这座城池前,对他们登陆的地方两侧的库页岛地势经过查探,他已经发现这个地方正好是一个海湾的中间部位,这个海湾面积很大,地理位置非常合适建城,同时还非常适合作为水师的停泊地,于是孙传庭才决定在这里修建了这座库南城。

    孙传庭这个时候正站在颇具规模的城头上看着南方那壮阔的海洋,心中正在想着新一批的移民和补充物资什么时候才能到啊。现在这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谁能想到这个冬天他们竟然吃了这么多的粮食。

    崇祯二年苦兀岛周围海洋的的积冰刚刚融化,孙传庭就派出信使,请求朝廷继续向苦兀岛移民以及运输大量的粮食、物资等,尤其是粮食。

    而朝廷也直到这个时候才再次了解到经过一个冬天近四个月时间后的库页岛样子。

    去年六月份孙传庭率领着数万人从辽东金州出发,来到了这库页岛南端,在崇祯元年冬天海洋冰封前大明朝廷在辽东的难民已经有十数万人。

    在四个月的冬季中,库页岛上大雪纷飞,他们不得不停下了农田的开垦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事情他们还是能够做的。

    朝廷在冬天到来之前给他们运输过来的粮食、物资等数量庞大,足够他们使用一冬,一个冬天的时间孙传庭自然不愿意将这么长的时间浪费。他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极为珍贵的,都是在现在还留在辽东的难民抢时间。

    在入冬之前,孙传庭等人是这样来开垦土地的,他们派出精壮的男子进入密林之中,挑选粗壮且适合修建战舰的木材并将它们砍伐下来,再送到库南城外,在这里从大明带过来的战船建造工匠对它们进行处理,这些木材以后将会成为海船。

    毕竟现在因为辽东不再大明手里,大明手中用来建造战船的木材真的不多,现在在得知库页岛上的粗壮木材极多,朝廷也就派出了大量的战船建造工匠来到这里。

    朱由检准备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的造船厂,以方便就近利用这里庞大的森林资源。

    剩下的木材大部分都被砍伐回来被百姓们带回库南城,并且进行晾晒,这些木材将会成为他们修建房屋的材料。

    这样兼顾许多的开垦模式让农田的开垦速度极为缓慢。

    但是现在到了冬天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现在外面天气颇为寒冷,再加上大地已经被冻起来了,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进行土地开垦,同时这个天气的确不太适合再进入丛林砍伐大树。

    但是孙传庭还是没有放弃开垦土地,他们必须在明年可以种植粮食之前开垦出足够的土地。

    于是孙传庭他们直接在森林中放火了,在放火之前,也就是在冬季到来之前,他们已经砍伐出了一个这次用来火烧的范围,也就是一条数十丈宽的隔离带,这还是担心丛林被烧的太多。

    冬季刚刚到来不久大火就燃烧起来了,不久就火光冲天,大火从南方向北方缓缓燃烧着。大火燃烧过去,原本遍布着密林的土地现在表面上密布着一层厚厚的灰烬。孙传庭以及来到这里的移民看着眼前这大片空旷的土地,心中很是高兴,这样的速度就是快。

    等过了冬季,这片土地要开垦成功就容易多了,在之前开垦最困难的一步就是砍伐这些密林,之前因为担心大火引起北方那些土着人注意,毕竟这里大概率也可能有着建奴的人。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北方距离库南城五百里的地方,大明已经在这里修建成功了一座关隘,并在这里驻扎了两千人,现在就算被发现了也问题不大。

    话虽这么说,但是孙传庭还是有些担心北方的那些土着人,在出发之前孙传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这座库页岛的资料,他对于这座岛屿的情况已经颇为了解了。

    这里仅仅是土着人数恐怕超过了三万人,再加上大概率存在的千余精锐建奴,若是他们真的冒着天寒地冻的天气来到南方探查情况,那么仅仅凭借着两千人的守卫,虽然问题不大但是伤亡必然不小。

    城外大火漫天,城内,趁着冬季不适合出城的情况下,十数万人开始了城池的修建,不管是城墙还是移民自己的住宅都是如此。

    为了安置这一批百姓,孙传庭带着的极为工部官员、工匠对于这座库南城的规划相当的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座城池定然是大明在这里的统治中心。

    当然在灭亡建奴之后就不一定了,不过这种事情以后再考虑吧。

    因此库南城的规模按照规划是要安置十万百姓的。

    整整四个月时间,孙传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带着十数万百姓修建这座库南城,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歇。

    每天有近十万百姓参与到城池的建造过程中,再加上此次在这里已经有了数位水泥工匠,此次建城他们也第一次采用了水泥,出于谨慎他们并没有在城墙上使用,但是城内的主干道以及各种小路他们全部都采用了水泥。

    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现在这座城池已经颇有规模,城墙已经基本成型,这主要还是因为在入冬前他们就已经准备了大量的城墙修建材料,而且入冬后他们将六成的精力都放在了修筑城墙之上,不然的话根本就不可能修建速度这么快。

    十万人一共修建城墙,速度的确很快。城内也已经修建了不少的住宅,主干道也已经全部硬化。

    同时孙传庭也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另外一件重任,那就是军队的训练,在冬天到来之前孙传庭已经带领了一万两千士兵,趁着这个冬天,孙传庭对这一只军队就行了高强度的训练。

    再加上这里的粮食丝毫不缺,尤其是朝廷运过来大量的红薯、土豆等粮食,而且他们不仅仅有粮食,甚至还有着很多肉食。

    为了这些肉食,孙传庭直接派出了五千余名的队伍分散开来,进入密林之中去狩猎猎物,为这支军队提供肉食。

    有了足够的营养摄入,孙传庭对于他们的训练强度很大,而且这些士兵在训练的间隙还要加入到修建城池的队伍之中。

    经过这长达四个月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这一支一万两千人的队伍仅仅是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肃杀的气氛,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些人绝对算得上是精锐!

    孙传庭对他们这四个月的表现很是满意,现在孙传庭相信即便是现在有五千建奴真的杀了过来,他也有信心挡住他们的进攻,甚至直接反攻恐怕都没有问题。

    ………

    令孙传庭没有想到的是这四个月的冬天中北方的那些土着并没有人来到这里,这库页岛的最南方的气候、地理等因素要比那囊哈儿卫和波罗河卫要差上许多,想来那些土着对于南方这“不毛之地”并没有重视。

    其实孙传庭乃至于大明朝廷都不知道这个时候这库页岛上根本就没有建奴了,在辽东建奴实力大减后,皇太极等人为了提高沈阳附近的实力,于是将建奴的势力范围回缩了不少。

    其他几个方向倒是还好,建奴势力范围变化最大的还是在北方,建奴放弃了黑龙江以北的势力范围,将驻扎在那里的女真人全部调回沈阳,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了库页岛。

    这些地方对于皇太极等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之前占领这里也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反抗力量,一切都是轻而易举罢了,现在放弃也完全没有什么损失。若说失去的仅仅是那里的一些部落的进贡的一些皮毛罢了,没了也就没了。

    可惜这些东西孙传庭并不知道。

    …………

    在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孙传庭就向朝廷请求加大移民力度,只要朝廷能够支撑的住移民的粮食供应,他这里完全可以接受朝廷在辽东的剩余七十余万难民。

    朱由检在详细的了解了库页岛的情况后,也就直接同意了孙传庭的想法,至于粮食问题,那完全不是问题,大明现在的粮食还有很多,尤其是红薯、土豆,数目很是巨大。

    户部尚书毕自严前段时间正在忧虑这些粮食究竟该怎么储存,毕竟是第一年很多东西准备的不够充足。

    现在有了这七十余万张嘴,这些粮食也能够得到较快的消耗,毕竟再过不了多久,南方种植的更大规模的红薯、土豆就要成熟了。

    因此朱由检给大明北方水师总督孙国祯,让他用所有的运力将辽东的难民送往库页岛,目标就是五十万人。

    至于剩下的二十万人,因为现在辽东半岛朝廷已经完全控制,这一片地方现在已经基本安全了,这里安置二十万百姓就差不多了。

    长期待在金州的孙国祯收到皇上的圣旨后,孙国祯连忙召集所有的船队,孙国祯这次带着所有的大型船只去装载百姓和大量的粮食。

    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小型船只继续游弋在辽东的双台子河上,为正在修建的盘山城提供一条水上防线。

    很快,在三月二日这一天,孙国祯带领的船队就离开了辽东,向着济州岛驶去,到了那里他们或许会进行一番补充,之后就会直接前往库南城。

    此次他们一共带了八万余名辽东难民,相信有了这一批难民,孙传庭那边也会更加顺利。同时按照朱由检的命令,接下来的这一年时间他孙国祯恐怕要跑上十次不止,直到将这里的五十万难民送到库页岛。

    之后恐怕还不知道最终要跑上多久去运输粮食,直到库页岛上能够自给自足为止。

    想到这里望着前方海洋的孙国祯有些头疼,这一年时间恐怕都不够啊,接下来真的有的忙了。

    ……

    另一边,大明的京城,三月八日这一天到了,大明北直隶红榜有名的三千余名读书人这一天都要前往大明的吏部报到了。

    其实之前的数天很多人就是在看完红榜后直接留在了这里,喜气洋洋的等待着三月八日这一天的到来。这里面即便是一向很是沉稳的阎应元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留在了京城。

    毕竟阎应元他自己也已经是数次会试不中,现在却如此顺利的考中了,接下来就可以顺顺利利的进入官场,施展自己的一生所学,实现自己的抱负。

    无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必然是十分激动的,没有几个人能够抑制住心中的兴奋。

    十年期盼今日成!

    ……

    三月八日早晨还未到朝廷公布的辰时,大明朝廷的吏部衙门外几乎所有的中榜读书人都已经到了,他们排着长队,就等待着朝廷官员工作时间的最终到来。

    在衙门外所有人都在那里安安静静的排着队。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却没有那么平静,他们可很是兴奋,同时在心中还在默默祈祷着朝廷分配给他们一个好的职位,最好是正十品,或者九品官位。

    有了这样的官位他们才能够更好的为朝廷做事,以后升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距离辰时还有一刻钟,所有的读书人都来到了这里!

    辰时,吏部尚书王永光从吏部衙门的大门,从众位读书人的面前走进了吏部衙门!

    不久,一位官员走出大门,对着众位读书人开口道:“首先,恭喜诸位士子,榜上有名,将来可以青云直上,诸位士子还请为我大明尽心尽力做事,为我大明子民谋未来!

    其二,之前我吏部已经给诸位士子分配好了官位,接下来我喊到谁的名字谁近走进来,我吏部官员将告知朝廷对你的安排!”

    下面顿时有些杂乱。

    这位官员完全没有恼怒,他继续说道:“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

    “第一位:阎应元!”

    ……

第四百一十七章 培训不能少!(求订阅)

    阎应元一愣,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位竟然是自己,难道自己取得了第一名?应该不会啊,自己考的试自己最清楚了。

    他略有些呆愣的走进吏部衙门大门。

    走进衙门,他被带到了左侧一处较大的房间中,房间内有着王永光带领着的数位吏部官员。

    看到走进来向自己行礼的万青年人,众人略带好奇的目光看着他,这位就是阎应元?

    尤其是王永光更是如此,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位阎应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受到了皇上如此的重视!

    这人现在看着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啊,一番观察后王永光什么也没有看出来,他压下心中的困惑,说道:“你就是阎应元?”

    阎应元感受这在场众位高官的目光,他感觉浑身都不自在,现在这位吏部尚书终于说话了,阎应元心中长松了一口气。

    “启禀大人,臣是阎应元。”,阎应元很是恭敬的再次行礼。

    王永光点点头,不错,这一份态度就不错,不像有些人一个个完全就是鼻孔朝天,这种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现在就希望你不会辜负皇上的看重吧。

    “阎应元,此次朝廷给你安排的职务是通州城巡检司巡检,之前是从九品官职,现在经过朝廷的改制,巡检司训练现在改为正八品。

    ……

    你的重点还是运河之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

    阎应元,之后你就出去吧,在门外等着,朝廷对你们还另有安排。”

    “遵命!”

    阎应元略带疑惑的走出吏部衙门,这授官实在是有些简陋了吧,官服、官印什么都没有。但是他阎应元的心中还是颇为高兴的,这样的官职完全就是意外之喜啊!

    正八品啊,对于改制后的大明地方上的官制,阎应元还是颇为了解的,正八品的巡检司已经在一县之地第四号人物了,仅仅低于县令、县丞、主簿这三人了,或许还要算上县尉,但不管如何这绝对算是一个大喜事了。

    ……

    两个时辰后,三千余人都已经进去过一次了,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官职了,在这两个时辰中,衙门外的众人都是或兴奋或悲伤的相互交谈着。而在这个过程中,阎应元也明白,自己不管是品阶还是权责,绝对是这三千余人中前十的了。

    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阎应元自己难以相信,自己凭什么受到朝廷的重视?

    当最后一名士子略带悲戚走出来后,吏部尚书王永光也走了出来。

    “诸位士子,若是不出意外,你们之后就将是本官的同僚了,诸位希望你们能够牢记你们数十年苦读的圣贤书,不辜负圣人对你们的教导。

    ……

    踏踏实实做事,将皇上、朝廷、百姓放在你们心中。

    ……

    然而,现在你们还是不能去赴任,你们之前完全没有过官场经验,根本不懂的如何去行驶自己的职责,去管理地方。

    因此接下来你们需要进行一个月时间的教导,一个月后若是你们仍然不合格,那就抱歉了,你们就没有资格成为大明的官员了。

    诸位,请珍惜这一个月的时间,甚至你们之前确定的官职也并不是唯一的,只要你们在此次教导中表现的足够好,你们的官职还是有可能会得到提高的。”

    下方的众人有的脸色一变,有的十分惊喜,原本的悲戚立马消失,再次恢复了之前的振奋。

    王永光可不管他们,“诸位都跟本官走吧。”

    一个月时间的教导并不算长,要知道会试选拔出来的数百进士们,他们在去地方前可是要接受三个月以上的教导培训的,现在他们仅仅是去作基层事物,职责要少上许多,一个月时间应该是够了。

    更何况这次培训的知识量和紧迫度完全不是以前能够想比的。

    走在前方的王永光如此想到,只是这负责教导的人真的合适吗?

    这一点儿王永光心中是有些怀疑的,可惜这些人是皇上决定的,虽然当时他王永光也站出来表示了自己的反对。然而却并没有什么效果,他还没有能力让皇上收回成命。

    毕竟当时只有他王永光自己一个人表示了反对,其他的一众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支持自己的,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王永光才真正明白现在的大明皇帝究竟有着多大的权势,这和之前的几位大明皇帝都要强,就连对朝廷掌控府破强的万历皇帝都比不过他的这个孙子。

    没有办法,皇上的想法也就在全大明推行起来了,全国此次挑选的这三万人都是需要由这些人来教导一个月。

    其实王永光反对的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这些读书人大概率不愿意接受这些人的教导啊!要知道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地位可是相当的低,那里有资格成为他们的老师?

    这可是“天地君亲师”啊!

    可惜啊,皇上不愿意听我的。

    ……

    阎应元等人激动的跟随者王永光等人在京城内走动着,终于王永光停了下来,众人一愣纷纷向前方的那一处占地面积巨大的建筑物看去。

    那里不是别的地方,正是一处军营!

    我们怎么来到这里,难道我们要在这军营接受教导不成?众人紧紧皱着眉头,不是吧,我们这些读书人要来这士兵们训练的地方学习?朝廷是在给我们开玩笑吧。

    就连阎应元自己心中也有些不舒服。

    这的确不是开玩笑,前方已经转过身看着他们的王永光轻笑两声后说道:“你们没有猜错,这里就是你们接下来一个月接受教导的地方。”

    众人心中颇为不爽,现在在军营大门外仍然可以听到军营内训练的声音,这样的嘈杂环境让他们温度训练?众人看向王永光,希望听到他的一个解释。

    “诸位,此次因为诸位的人数实在太多,短时间内朝廷难以找到足够大的地方来给诸位将士教导。

    而这座军营之前因为要对两千余名对我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士进行训练,这里已经进行过了改造,比较适合作为教导你们的场所。

    同时现在你们听到的声音就是那一批有功将士,他们已经在这里训练了一月有余的时间,接下来他们还要在这里训练一月有余。

    也就是说接下来你们这三千人和他们两千人将一同在这座军营中得到教导,本官希望在训练过程中你们能够守住你们的脾气,不要做出来不符合你们身份的事情,不然,事后有你们后悔的。”

    王永光略一停顿又说道:“想必你们都知道朝廷将重设县尉、府尉等官职,我大明的这些官职都将从现在在这军营中训练的这两千余人中选拔出来的。

    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在一个多月以后就会成为你们的同僚,好了这件事都说到这里,你们好自为之吧!

    另外你们的老师和总教官都已经在里面等着了,诸位就进去吧。”

    说完,丝毫不在意中众人的反应,王永光向吏部衙门走去,在吏部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安排。

    直到王永光走后,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接下来的一个月真的要在这军营之中训练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朝廷怎么能够这么做,即便那些人在将来都是县尉府尉又如何?

    众人你看看你我看看我,都在等待着其他人第一个走进这破烂的“军营”,显然他们这个事后都很是纠结,自己又该怎么办?

    这时,一人走出人群,坚定的向敞开的军营大门走去,此人正是阎应元!

    阎应元心中虽然也有那么一点儿不满,但是这些东西和自己要追求的东西完全就不能够想比,现在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这些东西完全就是可以放弃的。更何况阎应元的心中并没有向某些人对于士兵的那种鄙视感。

    其他人见终于有人带头,皆是长长松了一口气,没有人再犹豫,他们纷纷跟上向军营走去。

    大营内,早已经有人迎接他们,甚至今天那两千余有功将士也没有训练,全部就在军营内看着他们。因此当众人走进军营时直接被旁边站立的整整齐齐看着他们的众将士吓得不轻。

    ……

    很快,他们就被分配好了房间,阎应元以及身后的数人看着眼前这分给他们这一间简陋的房子,脸上显得格外精彩,他们六个人要睡一间房?

    这里的房间不是很多吗?为什么要安排的这么拥挤?

    他们可都是读书人啊,而且大多数都是已经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要知道有了秀才功名,他们家中的田地可都是免税的。

    他们之中即便是家中过的最艰难的一家也没有住过这么简陋的房子啊!

    这…

    之前王尚书不是说这里的房间都已经经过整修了吗?现在为何还是这般模样?

    他们不是没有想着去找管事的人去表示自己的不满,然而只是想想这次管理他们的那位官员是谁,他们就没有了勇气。

    那人正是京师大营总督卢象升,因为卢象升正好担任着旁边将士们的教导官,那么也就顺便管理一下同在一个军营之中这些读书人。

    考虑到卢象升的事情比较多,卢象升并不需要管详细的事情,他仅仅是隔几天露一次面,监管一下这里的纪律问题罢了,真正的培训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员。

    阎应元等人刚刚来到这里,卢象升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尤其是要求他们每天早上要跟随训练的士兵一个时间起床,早上要奔跑五里!以后他们就要跟随着他们的老师进行学习,晚上休息的时间也和隔壁的将士们一样。

    当听到卢象升的宣布后,包括阎应元在内的众人更是脸色大变,这是我们这些官员应该经历的吗?也有人当即表示反对,然而他的下场很惨,直接被卢象升取消了功名,被“送”出了京营。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安静了,所有人噤若寒蝉,即便是现在现在宿舍门口,阎应元等人的脑海中还在响着之前那位读书人的哀嚎声、后悔声。

    这个时候他们那里有勇气去找那卢象升?

    算了算了,就这样将就一下吧,也就一个月罢了,众人只能这样自我安慰自己。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很多读书人完全就是第一次去跑步,他们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短短的五里,所有人跑完竟然用了半个多时辰,卢象升的脸色很不好看,虽说不要求你们表现太好,可是你这也实在是太差了,已经无可救药了。

    但是不管如何,上午,三千余未来的官员们的正是培训正式开始。

    所有人根据被分配官职的不同被分开来,这天上午,阎应元他们数十人见到了他们的老师。

    整整一个上午的教导中,包括阎应元在内的众人彻底惊呆了,原来我们才是井底之蛙,巡检司的训练竟然有这么多的权责,竟然需要这么做才能处理好突发事件……

    等等等等,短短一个上午阎应元等人收获巨大,原来这一切都是书上没有的啊。

    仅仅半天时间就让这三千余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他们对这次所谓的培训并没有什么感觉,当官吗?这有什么难的,谁不会呢?

    短短半天时间,他们就彻底认识到了自己想法的肤浅,原来这官场之上竟然有如此多的学问,这些东西圣贤书上都是没有的,若是自己没有学到这些东西他们这么多能够为大明子民做事情吗?能对得起圣上的教导吗?

    恐怕不能吧。

    ……

    于是时间渐渐流逝,所有人都陷入如饥似渴的学习中,这些人都很聪明,学习起来也颇为迅速,他们的进步都十分巨大。

    就连他们的身体素质都有课提升,至少不会出现五里就跑了半个时辰这样的玩笑事了。

    然而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半个月后,有人知道了一件事,他们的这些老师都是一名粗鄙的“吏员”,将来也会是他们的同僚。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众人中传开,所有人都愣住了,呆滞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尊敬的博学、友善的老师怎么会是“吏员”?

    不不,这不可能,这都是假的,他们必须要去确定这件事的真假!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有惊无险(求订阅)

    在军营的所有士子中有三分之二聚在一起“气势汹汹”的要去找卢象升询问这个问题。

    他们还拉不下脸去找他们的那些“老师”,即便是他们看不起他们的老师,但是他们还真的做不到直接去找他们的老师去质问他们。

    然而当事实从卢象升嘴里说出来这个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的事实时,他们心中才彻底的放弃了疑虑。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的老师竟然真的是他们一直所瞧不起的吏员!

    在卢象升房门前的两千余人彻底的迷茫了,这,朝廷为何要这样做?朝廷难道不知道那些吏员的卑劣吗?

    在他们身后,还有包括阎应元在内的千余人正在看着他们。以阎应元为代表的这三分之一的人心中对此虽然也有不满,但是他们的不满还没有那么强,有的甚至没有,完全是存了看戏的想法,老老实实的在这里做一个吃瓜群众。

    卢象升站在众人面前一脸平淡的看着他们恐慌的低声交谈着,但是也没有人有胆量直接站出来向他询问。

    这段时间那些吏员老师的讲课卢象升自己也是去听过一些的,他卢象升可不仅仅是一个只会打仗的将军,他同时还是一个读书人,还是天启二年进士!对于如何治理地方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原本卢象升对于皇上让这些“吏员”担任老师也是有些疑惑的,但是随着他自己亲耳听过一些课程后。

    卢象升自己感觉这些人讲的非常好,若是面前的这些人能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学到他们身上一小半的本事,之后他们上任后也能很快打开局面,也能为为大明地方上的变革大大的加快进度,现在还实在是太慢了。

    因此半个月后的卢象升心中那种若有若无的傲气也削减了不少,同时也对能够做出如此英明决定的大明圣上朱由检更加的倾佩。

    卢象升收回心中的思绪,他说道:“诸位,安静!”

    卢象升还是有很强的威严,很快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看着前方的卢总督。

    “你们为什么会对你们的老师感到不满?仅仅是因为你们的老师是吏员这个身份吗?

    如果是这样,我对你们很失望!

    你们自认为是天之骄子,读过数十年的圣贤书,受过圣人的教导,明白很多道理,怎么现在还认为吏员的这个身份不配当你们的老师?

    难道你们没有学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孔圣人的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圣人教导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这样做的吗?还是说圣人对你们的教导都是百教导了吗?

    你们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就不去学习了,还聚集在一起到本将军这里询问!

    你们没有感到惭愧吗?

    孔圣人恐怕对都会因为你们这些人而感到羞愧。

    本都问你们,你们的诸位老师在尽自己职责方面是不是比你们强?”

    ……

    “是不是!”,见众人没有人说话,一个又一个的低着头,一动不动,卢象升有些生气了,卢象升最烦就是这种一句话不说的人。

    怪不得这些人考不上进士,原来都是这般样子。

    ……

    “是,是比我们强。”一人回答道。

    卢象升看着说话的这个人,他的愤怒减少了许多,这个人他还认识,此人就是皇上重视的阎应元了,刚刚此人才走过来,看来这些这人不是一伙的,这人的确有些本事。

    “没错,他们的确比你们强,之前的半个月,本督看你们跟着你们的老师学的不是也挺好的吗?你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点你们不能否认吧。

    现在你们从你们的老师手中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就仅仅因为他们的身份就感到他们不配当你们的老师?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

    “下官羞愧!”,不少人如此回应。

    阎应元见众人脸上的表情的确不像是作伪,心中的愤怒才减弱了不少,还算你们实相。

    双刀治疗沉默了近半刻钟后,卢象升才再次开口说道:“你们要知道能够来到这里教你们的人,都是全国八万吏员之中的佼佼者!

    去年一年的整顿中,他们从全国的吏员中脱颖而出,他们为大明子民做过很多事,他们都为大明立下过功劳。

    他们做事的能力比你们要强的多。

    你们要做的是去尊敬他们,他们已经为大明子民辛辛苦苦忙碌了数十年,而你们呢?

    你们为大明子民做过什么了吗?”

    “下官什么都没有做。”

    “是的,你们什么也没有做,那么你们究竟是凭什么看不起他们?”

    安静,又是安静。

    “实话告诉你们,你们没有任何的资格!”

    ……

    “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每人回去后写一篇文章,说说对今日事情的看法。”

    说完,卢象升大踏步向将士们正在进行将士训练的那半边走去。

    没走几步他又转头对着众人说道:“另外告诉你们一件事,他们这些功勋卓着的吏员,朝廷已经特批他们不需要考试全部转为正式官员,也就是说你们离开这里后,他们说不定还是你们的长官。

    望你们好自为之!”

    ……

    所有人心中五味杂陈,颇不是滋味,都愣愣的待在那里,一动不动。

    是啊,我们有什么资格去鄙视那些吏员?

    之前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时,每天不是也认认真真的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的知识,努力的去提升自己。

    这短短半个月时间,他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不一样了,他们和半个月前的自己想比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对于自己这个官职有那些权力,应该怎么做事都了解了很多。

    那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是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

    那么自己究竟在迟疑些什么呢?自己真的做错了了吗?

    他们真的比我们要强?

    众人在心中默默的问着自己。

    ………

    大营中此时显得格外安静。

    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房间中,他们那些“吏员”老师正在默默的看着这一切,此时那望着他们的眼神格外的复杂。

    ……

    终于有人动了,此人正是阎应元,他转身向后走去。

    “皕亨,皕亨!你要去哪里!”

    “还能去哪里,回去写检讨!哎!这件事的确是我们做错了,老师们的确都是拥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当的起我们的老师!”

    阎应元的这一番话让很多人下了决心,于是不少人也紧随其后,准备回去写检讨。

    很快,卢象升房门前的人越来越少,越加越少。

    最后这里仅仅剩下了八个人,他们的脸色极为难看,你们都是蠢货,这么多人就这样普遍就臣服了,你们都是耻辱,耻辱!

    检讨?我们又没有做错,为什么要去写?

    这八个人相互看了看,最终结伴而去。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给记录下来了。

    第二天,卢象升收到了三千余份检讨,那些士子也都老老实实的继续学习去了,甚至他们的表现比之前更好。

    看着他们的表现,卢象升很满意,这些人还算得上是可造之材。

    那些已经得知事情进过的老师们仿佛对此没有丝毫的介意,他们在地方上担任吏员最少的也有十数年,如此长的时间让他们见多识广,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

    他们自然知道那些读书人对他们从来没有看得起过,现在再一次被看不起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没想到这一次卢总督竟然还会为他们出头,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原本他们想着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看了众人的检讨之后,他们心中的不满也减弱了许多,教授他们时也更加的卖力。

    ……

    第三天,卢象升带人从所有人中带走了八个人,并且在众人面前宣布取消他们此次的官职,同时还取消他们之前已经获得过的功名。

    理由很简单,态度不端正,他们的检讨那完全就不是检讨,皇上看完后震怒,直接下达口谕:“此等不尊敬师长之人,不适合担任我大明的官职!”

    若是有人留意就会发现,这几人竟然就是当初鼓动他们去找卢象升要个说法的那几个人,也是两天前最后一起离开的那八个人。

    这个处理结果给众位读书人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简直就是噤若寒蝉,这两日原本就安静的众人更加安静了,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培训之中。

    而那些老师们则是心中大惊,大惊之后就是浓浓的惊喜和感激,没想到没想到啊,我等还受到了圣君的关注。

    果然圣君就是圣君,只有圣君才会为我们做主!

    得到惊喜后的众人对于一众士子的教导更加用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够向皇上表达自己对他的无限敬仰。

    接下来整座军营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培训之中,不管是左边的两千余名将士还是右边的三千余名士子都是如此。

    ………………

    PS:抱歉,今天事情比较多,今天只写了三千字,对不起!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林党的危机?(求订阅)

    这件事之后甚至于这座军营中的文武双方都暗暗叫劲,都在暗暗发誓一定要超过对方,现在他们双方都清楚对方的身份。

    大家都明白,大家之后都将是朝廷的官员,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保持一定的分寸,不会太过敌对,至少表面上如此,尤其是不少的读书人,强自忍下心中对于丘八的鄙视。

    因此在平日里的空闲时间,双方还是会有那么一些交流,彼此之间也有了那么一些了解,双方的关系也相对比较和善。

    而且不仅仅是友善,双方明里暗里还是在相互比较,虽然大家学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心中去进行对比。

    在这样的对比中,双方的成长速度都相当快。

    这样的结果是卢象升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

    教授这些未来官员的老师仅仅是“吏员”这件事,并不仅仅在京城引起了较大的冲突。

    在其他的地方也是如此,或许有强弱之分,但是所有的地方都出现了,一个都没有逃脱。

    北方的陕西布政司因为这一年来朝廷在这里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可以说现在大明朝两京十四省中大明朝廷掌控力度最好的省份就是陕西省了。

    因此在陕西省或许是因为朝廷在这里的威严更大,几乎没有读书人直接来表示对朝廷这样安排的反对,仅仅是有一些人私低下稍稍的对此事议论一番,发泄心中的不满,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至于山西、河南也都还好,毕竟这里是大明京城的辐射范围之内,这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然而北方情况最严重的还是在山东布政司,在这里还是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山东这个地方因为衍圣公孔家就在这个地方,孔家对于整个山东布政司的影响力巨大,程朱理学在这里更是根深蒂固,这里的读书人或许并不是太多,但是他们心中的守旧思想绝对是冠绝北方数省。

    这里的读书人对于“吏员”那是更看不起了,他们心中充满着的愤怒,这是对我们的羞辱。

    因此这里因为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山东布政司此次一共招录士子一共一千八百余人。

    这些人中有八百余人在济南的军营中直接去闹事,有的甚至直接冲上去殴打他们的“吏员”老师,不少“吏员”老师被推到在地。

    幸好这座军营周围有从京城派过去京师大营的将士们守卫,他们原本是应该去整顿山东诸多卫所的,在中途中因为这些读书人训练的事情,他们三百人被调回济南,负责守卫军营。

    作为精锐,他们还是极为尽职的,事情刚一发生,他们就注意到了事情不对劲,他们及时的制止了这些士子,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但即便如此,不少老师都是鼻青脸肿的。

    接下来如何处理众将士的确是不知道了,无奈之下,守备将军只能带着手下这三百人将闹事的八百五十八人给关在军营中,命令手下日夜守护,绝对不能放他们出来。

    同时快马加鞭的将此事告知上级。于是卢象升派往山东的一位副总兵快马将此事上报朝廷。

    ………

    奏折很快就传到朱由检手里,朱由检大怒,立即宣布召开大朝会。

    在大朝会上,朱由检极为愤怒的将八百人定性为不忠不孝之徒,现在还没有当上大明朝的官呢?这就开始殴打他们的老师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那么,他们就任之后恐怕还会做出更可怕的事情。

    下方众位官员在得知事情经过后心中都明白,这些士子既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能为力,天地君亲师,这些人怎么敢?

    众位官员现在大殿之中,都低着头,一言不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皇上心中的盛怒发泄出来,发泄出来后事情说不定还有一些转机。

    但是这样的希望也不大,现在皇上金口玉言,直接将这些人定性为不忠不孝之徒,他们的官宦生涯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朱由检的却并没有直接宣布对这些人的处理,却是将矛头转向了装鸵鸟的他们。尤其是礼部、吏部以及内阁一众阁老。

    朱由检直接说道:“你们就是监管或教育不力,让这么一些害群之马堂而皇之的进入朝堂,这若是没有这样的培训,他们这样的本性怎会暴露,之后也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大明子民受到他们的伤害。

    ……

    因此,你们也必须要付出代价,礼部、吏部、内阁所有官员罚俸三月以示惩戒!”

    黄立极等人虽然心中无奈但是也只能跪下谢皇上,三个月的俸禄,还好还好?这样的惩罚的确很轻,完全不算什么。

    “同时这些犯事的人,简直是罪大恶极,连老师都不尊重,他们能尊重亲人,尊重朕吗?这样的人朝廷不需要!

    取消这些人的功名,永不录用。至于山东缺少的八百五十八名新的官员,按照成绩向后录取。”

    盛怒之下的朱由检没有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

    于是这件事情也就这么处理了!

    “另外,朕看这培训很有必要,以后朝廷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臣等遵旨!”

    ……

    当然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到达济南时,剩下的一千余人已经考核结束,已经去地方赴任去了,军营中只剩下被关起来的八百多人了。

    ……

    西南诸省那叫一个安静,几个省中没有一个省份的读书人起来闹事的,这种安宁甚至比得上北方的陕西了,这些地方的士子们完全就是被吓坏了。

    连绵近八年的战争对于西南数省的打击巨大,这些读书人亲眼看到战争下的残酷,完全就是人命如草芥,血流成河。

    这些人一方面是被战争的残酷给吓到了,另一方面就是这场战争教育了他们,让他们深刻的学习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受益匪浅,几乎整个西南的读书人到了现在都变得沉稳了许多。

    甚至是战争结束后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燮元在西南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改土归流更是让他们震惊。

    原来朝廷竟然如此残酷,那些朝廷大军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平定了多少次的叛乱,杀死了多少土兵。这恐怕比之前八年的战争中明军杀死的人都多吧。

    的确他们真的成长了,经历过乱世的人都学到了许多。

    南方反应最大的还是在应天府南京!

    这里一方面这一次录取的人数的确数量庞大,被北直隶也要多上不少,这里达到了五千六百余人!

    另一方面,南直隶本身还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在东林人的思想中,那些吏员那里有资格成为他们的老师?而且这些东林党人思想很是偏激,根本就劝不住,他们那里还能够忍得住。

    据朱由检了解的情况,南直隶此次录取的这五千六百人中有近三千人都算得上是东林人!

    虽然之前已经对这样的情况有所预料,但是朱由检还是被这样的数据给震惊了,这几乎就表明,南直隶几乎一半的读书人都是相信东林党人的。

    这样的现状无疑是极为可怕的。对于朱由检统治的大明也是极为不利的!

    这样的结果朱由检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东林党绝对不能再走进京城。

    魏忠贤用了近六年时间,才彻底将如日朝天的东林党给清除出中央朝廷,东林党的势力大为缩减,完全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朝堂之上他们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他们仅仅在地方上还有较强影响力。

    朱由检登基后更是干净利落的将魏忠贤送到了凤阳养老,但是朱由检可是完全接手了魏忠贤的政治遗产,在处理掉以崔呈秀为代表的一批人后,剩下的人朱由检都用了。就连阉党大佬黄立极朱由检都没有将他送回家,他还安安稳稳的担任着内阁首辅。

    之后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朱由检顶住了东林党试图回到朝堂的努力。

    虽然朱由检还用了以徐光启、孙承宗为代表的东林党人,但他们和**星这一批人完全不一样。他们和**星等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可以说完全不是一路人。

    就比如说在确定新一任的蓟辽总督时,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上都有很多人在支持袁崇焕,希望他能够官复原职。

    就连孙承宗也是如此,极力的向朱由检推荐袁崇焕,甚至这孙承宗当时还向朱由检保证若是让袁崇焕担任蓟辽总督,大明定然能够让建奴寸步难行!

    就连那袁崇焕都跑到了京城,想要运作一番,官复原职。

    朱由检也知道这么多人支持袁崇焕也不仅仅袁崇焕是东林党人,更多的还是因为这袁崇焕打仗却是有一手,在辽东也守住了城池,打出来了“锦州大捷”!

    而孙承宗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孙承宗担任蓟辽总督时,就对着袁崇焕十分看中,甚至直接将此人视为自己的学生。师徒关系之下,孙承宗向自己推荐这袁崇焕也非常正常。

    但是朱由检自己就看不上这位圆嘟嘟,单单是他欺骗崇祯皇帝,说要“五年平辽!”,朱由检就不喜欢他,更何况他还私自斩杀毛文龙,也正是从他开始,辽东在走向藩镇化的道路上一却不复返了。

    不管是为了辽东的安稳还是防止东林党的卷土重来,朱由检就不会用这个圆嘟嘟,甚至朱由检连见都不想见他。

    朱由检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的他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一方面是辽东形势的压力,一方面是臣子的逼迫。

    最终,朱由检还真找到了一位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比那圆嘟嘟强很多的人,那就是袁可立!

    果然,袁可立一出,就没有人再反对了,于是那圆嘟嘟也彻底的远离了朝廷,好好的在家颐养天年吧。

    朱由检可一直都没有忘记仍然在民间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东林党!他怎么会让那么多的东林党人进入大明的官场?这种事情他绝对不会允许!

    这一次朱由检为什么一定要安排那些吏员作为他们的老师,一方面是这些吏员的确能力颇为不凡,当他们的老师的确是很合适。

    另一方面朱由检也是为了引蛇出洞,按照朱由检的了解,这些偏执的人绝对忍受不了对他们的这种“侮辱!”,到时候他们一定会再次跳出来,如此一来朝廷就能再次给东林党一次重击。

    因此朱由检早早的让担任南京大营总督的黄得功做好应对此事的准备。

    只是朱由检没有想到第一批忍不住跳出来的竟然是山东的士子,不过既然你们跳出来了,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就先把你们给处理了。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南京的东林人根本就忍不住,确定消息后的第二天,三千余东林党人中的八成,两千五百人也是直接闹事,他们的手段和山东的士子几乎是如出一辙。

    在不少老师被推翻在地,大军就动了,虽然这些读书人数更多,但是黄得功可是一直就盯着他们,一千余大明精锐士兵直接出动,短短半刻钟,所有参与此事的读书人就被关起来了。

    但是还是有几位老师受伤颇重。

    这件事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东林党人不断的在混淆视听,试图掩盖他们东林人殴打老师的真相,将脏水泼到军队身上。

    可惜现在朝廷对于舆论的掌握已经今非昔比,而且黄得功以及应天府府尹陈奇瑜要有准备,东林党人的行动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根本就没有人相信他们。

    南京百姓只要一想到这种人可能成为管理他们的吏员,他们就不由得想起了刚刚被皇上处死的那些罪大恶极的吏员,他们心中就直冒凉气,这绝对不行。于是在整座南京城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声讨,要求朝廷严肃处理这些不忠不孝之徒。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南京城中的两位东林大佬也彻底的慌乱起来,他们再次聚到一起,准备要商议一番,这件事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挽救这两千多人的仕途命运。

    …………

第四百二十章 聪明和愚蠢?(求订阅)

    钱谦益府邸的书房中,钱谦益和侯恂两人正神色慌张的相互看着。

    “钱大人,现在我南直隶有两千五百余东林士子被那黄得功给关了起来,这些人可是我东林党的根基啊!

    更何况现在他们仅仅因为看不起吏员这个身份,就对他们的老师进行殴打这个事情已经在整个南京城传遍了,若是我等不采取行动,恐怕很快就传遍南直隶了啊。

    若真的如此,那么就算之后朝廷对这两千余人从轻发落,我东林必然会元气大伤。

    钱大人,您可是我东林党魁,决不能无动于衷啊。”,侯恂这个时候是真的慌了,东林党可是他再次进入官场,并继续向上走的最大倚仗,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他很清楚,东林党的名声才是东林党的生存之本,这一点儿若是出了问题,那动摇的可是东林党的根基啊!

    听了这话的钱谦益眉头上的皱纹更深了,这老家伙,心思有些不纯啊。

    “侯大人,在这个时候,我能有什么办法?你我离开官场已经有三年有余,现在这南直隶官场上可是一点儿都没有官员愿意帮助我们了,他们有的甚至巴不得见到我们完蛋,像那个陈奇瑜。

    之前为了救那些胆大妄为的士子,我已经尽力了,我直接动用了我所有的关系、人脉去维护我东林党正义的名声。

    可是,侯大人当时你是怎么做的?老夫记得就是你出的主意将脏水泼在那些丘八身上的,当时老夫可是激烈反对的,原本当时你也放弃了,然而谁能想到你竟然在之后私自动手去泼脏水。

    现在可好,朝廷直接出手了吧,这才造成了我的努力都白费了。

    现在老夫已经没有办法了,侯大人自己看吧。”,说完,钱谦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冷冷的看着侯恂。

    侯恂也略微有些尴尬,这件事的确是他做的不对,可是现在并不是计较这些事的时候啊。

    侯恂赔笑道:“钱大人啊,这的确是老夫的错,谁能想到现在朝廷对于舆论竟然有这么强的掌控力。

    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我等也应该团结起来,去解决我东林党面临的危机啊。

    现在老夫真的没有办法,这个时候还是要看钱大人您这个东林魁首啊!”

    “哼!”,钱谦益显然心中的愤怒并没有消失。

    侯恂也不生气,不断低声下气的给钱谦益道歉,将近一刻钟后,钱谦益才终于再次开口说话了。

    “算了,侯大人你要知道老夫是为了我东林党才再次与你合作的,这并不代表老夫已经原谅你了。”

    “是极是极,钱大人果然高义!”,话虽然这样说,此时侯恂的心中已经完全是MMP了,近一刻钟的赔礼道歉,他侯恂什么时候做过这样的事情,你这老家伙竟然架子这么大!简直就是自己的耻辱。

    “侯大人,这个时候对于舆论我们真的已经无能为力了。”

    “钱大人,这…。”,侯恂皱眉。

    “不要着急嘛,老夫还有一法可以让这样对我等不好的舆论不攻自破!”

    侯恂眼中一亮,连忙表示:“请钱大人指教。”

    钱谦益很是愉快,“那舆论不是说我东林士子欺师灭祖吗?若是按照这样的罪责,这些士子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此次参与此事的士子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人!这么巨大的数量,更何况他们还不仅仅是普通的读书人,他们可全部都是大明未来的官员。

    那么老夫就不相信皇上会真的对他们严格处理,皇上若真的想要这么做,朝堂之上的一众官员恐怕也不会同意。

    同时我们也要发动我们所以的力量,给皇上上书,为他们求情,同时也给朝廷施加压力!

    现在朝堂上的我东林党的人只剩下都察院的右都御史黄运泰以及其他的六位御史了。

    你我二人给他们写一封信,让他们也想想办法上书请求皇上宽大处理,现在那黄运泰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不小,有了他带头,定然会有不少人跟随,如此一来,所形成的规模也不小。

    再加上地方上的一些东林人,同时我等也不要闲着,发动南直隶的一众东林人,上街请愿!

    老夫相信如此一来皇上定然会显示他的仁慈,宽大处理这些士子。

    毕竟咱们的这位皇上在登基以来在士林中的名声可是越来越差,也就是前段时间的科举变革让他的声望提升了一些,但是那一次却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人支持,同时也有很极度反对!

    自古以来那里有皇帝不重视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

    ……

    此事一旦实现,那些谣言也就直接不攻自破了。

    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一箭双雕?”,说完,钱谦益颇为得意的看着侯恂。

    侯恂直接就愣住了,良久良久他才回过神来,不由得拍起了手,口中说道:“妙!妙啊!钱大人不愧是我东林魁首。”

    对于侯恂的反应,钱谦益很满意。

    很快,两人也就行动起来。

    ………

    数日后,南京城中发生的事情就传到了京城,这时京城中的一众官员们还在感叹这次皇上真的是生气了,一下子就处理了山东布政司的近八百名“官员”!而且还直接是永不录用!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还真的不好说什么?这些人殴打师长,他们能有什么办法?作为士子,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就是自取灭亡?

    同时这些人和他们的关系不大,京城中的高阶官员中山东籍的还是太少了,没有人愿意为这些毫不相关的人出头。

    他们只是心中感叹这些人命中如此罢了。

    而京城中的百姓们的反应可是比南京城中的百姓要激烈的多,天子脚下的他们对朱由检的支持力度绝对冠绝全国!他们纷纷咒骂着那些不忠不孝之辈。

    于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南京之事这件事传到了京城,就仿佛是一个炸弹,威力相当惊人!

    一众官员就惊呆了,这些人是真的疯了吗?竟然还有人敢直接对自己的老师动手,而且这次参加的竟然有两千五百余人,而且有他们的不少老师都伤势颇为严重,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恶劣了。

    皇上昨天才处理完山东的事,现在竟然又……

    他们虽然有些同情这些人,但更多的还是幸灾乐祸,尤其是他们在得知这两千多人都是东林士子后更是如此。

    要知道现在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都和东林党很不对付,尤其是他们之中还有颇多甚至是和东林党人有生死之仇!他们甚至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些人给一网打尽,绝不让他们死灰复燃。

    他们之前可是东林党死对头:阉党,再之前他们之中也同样有不少是东林党的死对头:齐楚浙党!

    现在这样好把柄的来到众人手中,试问他们还会犹豫不决吗?这一次可是直接打到了他们的根基啊!

    很快京城中又传开皇宫中的消息,大明皇上得到消息后大怒,直接将乾清宫中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砸到了地上,并大声道:“严惩!朕必严惩!”,据说现在皇宫中所有人都是噤若寒蝉。

    这一下子众人更是兴奋了,正在写着奏折的众人不由得笔速又提高了不少。

    “快,快,再快一点儿!”

    之前一直找不到乘胜消灭他们的好方法,现在他们终于等到机会了,尤其是在确定皇上的心态之后更是如此。

    他们这一次可是有着绝对的信心解决这两千五百多东林党人!毕竟之前已经有山东的八百“未来官员”作为范例,现在你们这些人可绝对逃不掉了。

    仅仅一天后钱谦益、侯恂的信被送到了黄运泰的家中。

    黄运泰拿着手中这封还没有开封的信左看右看,似乎并没有打开信封的意愿,甚至脸色都颇为怀疑,丝毫没有应该存在的惊喜。

    皱眉沉思良久,黄运泰还是打开了手中的信封,仔细看了起来。

    很快,黄运泰就看完了,这个时候的黄运泰竟然冷笑了起来。

    嘴里喃喃道:“真是蠢货,到了这个时候还看不清楚形势吗?竟然要做出这样蠢事!”

    他站起来走到旁边燃烧着的蜡烛旁边,将手中的信放到了蜡烛的火焰之上,那封信渐渐的变成了灰烬,不久就什么也不剩下了。

    做完这些事后黄运泰摇摇头走到书桌怕你,准备给皇上写一份奏折。

    只见他开始就写道:“臣都察院右都御史黄运泰上书,南直隶士子两千五百余人,无故殴打老师,致数人受伤颇重。

    ……

    可谓是胆大包天,有损圣人教诲,乃不孝之徒。

    如此,其必于圣上不忠,于朝廷不忠。

    如此不忠不孝之徒,其绝不能为大明官员,治百里之民!

    ……

    前有圣上怒责山东恶徒,现在那南直隶士子更甚!

    臣请圣上严加处置,责其永不录用!

    ……。”

    一口气写下来,黄运泰长松了口气,又读了一遍,他很满意,明日就将这份奏折送到通政司。

    原本黄运泰并没有打算写这么一份奏折的,虽然他现在对于朝廷的形势很了解,但是他自己毕竟身上还打着东林党的标记,直接上书重责这些士子,那他的名声恐怕就彻底完了。

    因此黄运泰一直就在犹豫不决。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从这一封信中可以看到钱谦益和侯恂这些人完全不知道朝廷的形势,根本对大明的这个年轻皇帝丝毫不了解,现在竟然还想要逼迫皇上对那些人宽大处理,简直是愚蠢至极。

    现在的大明朝廷他黄运泰早就看清楚了,这里和一年半之前的大明朝廷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大明朝廷可是完全掌握在大明皇帝手上,和一众大臣们真的完全没有关系了。

    皇上现在的威望如日中天,手握全国数十万精锐大军,五军都督府中的孙承宗完全就做不到去改变皇上的主意。

    内阁数位大学士中,黄立极完全就是毫无立场,郭允厚、周应秋是皇上一手提拔上来,完全是皇上的坚定支持者。

    六部九卿中很是如此了,甚至比内阁中情况更加严重,徐光启、毕自严、王永光、温体仁、李邦华、郑三俊完全就是对皇上马首是瞻,只有陈扬美、郑崇检还算是有些底线。

    可惜他们仅有两人,对皇上简直就可以说是没有丝毫影响。

    而皇上每次决定大事时仅仅和这些人商量一下就决定了,这也就造成了皇上对朝廷的掌控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现在皇上盛怒之下,难道仅仅几位御史就能让皇上息怒,改变主意?这简直就不可能。

    更何况内阁、六部这些人,大部分都并不怎么喜欢东林党人,现在遇到这样的机会,他们不落井下石就是昊天保佑了。

    再加上,皇上本就不喜欢东林人,自己这个东林党人还能有机会在这一年升一级简直是太不容易了,整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丝毫不敢对皇上有所抵触。

    钱谦益侯恂他们看不清形势,那自己可不能跟着他们这样做,这完全就是去送死,自己这一年来的努力岂不是就白白浪费了?

    于是为了避免钱谦益等人扯在一起,自己自然要写这么一份奏折,以表示自己对皇上的忠诚。

    ……

    到了第二天中午,黄运泰才知道同为东林党人的六位御史也收到了钱谦益的信,还真的给皇上写求情奏折了。

    黄运泰长叹一声,一年多了你们怎么还没有长进,简直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黄运泰紧闭大门,谁都不见!

    ……

    三天后,朱由检下旨,南京的这两千五百余士子被取消功名,永不录用,和对山东的士子处理的一模一样。

    让人丝毫挑不出毛病。

    同时还对整个朝廷中仅有那为众位士子求情的六位御史做出了处罚,被朱由检送到西南作官去了。

    见结果终于确定了以后,黄运泰才松了一口气,这一次自己又走对了啊!

    只是这件事之后自己恐怕要被开除东林党了。

    哎!

    不过这样也好,本官早就想和东林党划清关系了。

    ………

    PS:求订阅,求票票!!!

第四百二十一章 深深地庆幸!(求订阅)

    在钱谦益和侯恂两人向黄运泰送出信封后,他们就开始不断的发动关系,动用手中大多数的资源去实行他们制定好的计划。

    同时那些被关在军营中士子的家族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去拯救自家的族人,双方可以说是有意无意的联系在一起。

    于是短短时间内整座南京城就变得暗流涌动,应天府府尹陈奇瑜也敏锐的感觉到了事情有些不对劲。

    就在这时驻扎在南京的锦衣卫指挥同治来找他,在他的提醒下,一直极其烦躁的陈奇瑜才明白这南京城中会发生什么事。

    只是在听完南京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同治骆养性的话后,他略显惊异的看向这位刚到南京不到三个月的骆养性!

    心中想到:现在这锦衣卫已经有这么强的实力了吗?现在锦衣卫这样的能力恐怕和国初太祖、成祖时期也差不多了,难道本官是因为一直待在这地方上,就不了解朝廷的局势的变化了吗?

    盯着骆养性看了好一会儿,见骆养性脸色毫无变化,陈奇瑜这才转过身来,不敢再对这位皇上的宠臣有丝毫的轻视。

    “这次就多谢骆大人了,若不是骆大人这次提前提醒,本官恐怕还会被这些人蒙在鼓里,之后恐怕真的要出大事,本官就是给皇上添麻烦了。”,陈奇瑜的这一番话还是颇为真诚的,了解事情真相后,陈奇瑜心中真的对这骆养性很感激。

    看来这位骆指挥同治的确是本事不小,三个月前也就是崇祯二年年初,南京城原本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被朝廷查处,被直接处斩了,之后朝廷就调过来了这位骆养性。

    至今陈奇瑜还都记得很清楚这位骆养性抵达南京后不久就在南京城的锦衣卫中掀起的腥风血雨。

    这位骆大人到达南京仅仅安静了五天时间,五天时间他就掌控了南京城的锦衣卫,光凭借这一份能力这位骆大人就不简单。

    五天后他就开始大规模的处理南京的那些贪脏枉法的锦衣卫人员,甚至还不仅仅发生在南京,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南直隶的锦衣卫已经被处理完毕。

    整个南直隶被处斩的锦衣卫竟然多达三百人!

    要知道南京的锦衣卫职权可是很高的,几乎长江以南的多个省份都是由南京锦衣卫指挥同治负责的。于是很快骆养性直接开始对其他省份的锦衣卫进行处理。

    其实朱由检登基以后,田尔耕已经对锦衣卫进行过一次整顿了,北方的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南方甚至是有些不痛不痒的。

    于是朱由检将骆养性派到了南方,负责南方锦衣卫的整顿。

    接下来的两个月一直到现在,南方其他省份的整顿就一直在进行,在骆养性的强力压制下,各地的整顿都颇为平静,并没有出现什么动乱。

    他们这些文官对于锦衣卫这样的动作那是绝对举双手支持。

    原本陈奇瑜还以为这种整顿的平静主要是靠皇上的威信,现在看来这之中这位骆大人发挥的作用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陈大人,本官就告辞了,希望陈大人能够妥善处置,不要引起太大的影响。”

    “自然自然,请骆大人放心,本官定然竭尽全力。”

    ……

    陈奇瑜很快就行动起来,作为一名有干劲儿的应天府尹,他的权力可是大的多,毕竟这个位置的权力可是极有弹性的,只要不畏惧,心中有胆量,他手中的权力就会颇大。

    很快应天府中的官方力量开始行动起来。于是整个南京城中的氛围更加紧张起来。

    ……

    时间缓缓来到三月二十八日,钱谦益和侯恂再次坐在一起,“钱大人,现在我们的信大概已经到达京城有七八日了,想必黄大人他们已经行动了。

    而且我们的准备也差不多了,只要我等一声令下,整个南京城中将会有一万余人直接参与其中,他们将会在南京城的主干道上给朝廷施压,给黄大人声援!

    不如今天下午就开始行动?这可是越早越好啊。”

    钱谦益点点头说道:“是啊,现在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就要看事情的发展了。”

    侯恂也不由得严肃起来了,现在也不知道朝廷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朝廷应该也收到消息有七八天了吧。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

    书房外突然响起了急切的声音,钱谦益的脸色很是不好,这个声音他很熟悉,就是自家管家的声音,之前这位管家不是挺懂事的吗?现在怎会在这样的时候打扰老爷我?难道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钱谦益对侯恂略显歉意的点点头,之后才向书房门外走去。

    见到自家管家脸上的惊慌,钱谦益收了收心中的怒气,出声问道:“出什么事了?”

    “老爷,刚刚从京城传来消息,半个月前在山东发生了和南京一样的事情,八百余士子同样殴打老师,现在朝廷的处理方法已经确定了,刚刚传到南京。”

    钱谦益脸色一正,急切的问道:“朝廷怎么做的?”

    “老爷,朝廷,朝廷取消了那八百多人的所有功名,而且永不录用!”

    “什,什么?”,钱谦益脸色大变,这还略微寒冷的天气中,他的额头上甚至有汗珠正在低落。

    钱谦益深吸了口气,连忙走进房间,关闭房门。

    “侯大人,现在快去通知所有人,行动全部取消!

    还有我们之前联系的众位官员,快快,给他们传信,希望这一切还来得及。”,说完,钱谦益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

    “钱大人,到底怎么了,为何要突然停下,若是如此,那两千余未来的官员,我东林党的未来希望就彻底没有了,以后我东林党恐怕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侯恂彻底惊呆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好了吗?现在怎么?

    钱谦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侯大人啊,我们都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那两千人我们真的是救不了了,一切随缘吧!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安全了,我们之前的谋划若是让锦衣卫发现了,我们恐怕就…,哎!

    还有那些为我们东林党人奔走呐喊的东林党官员,现在恐怕也是危险了,是我们害了他们啊!”,钱谦益这个时候仿佛没有一点儿精神,声音很轻,丝毫没有之前的那种激昂和自信。

    侯恂愣住了,怎会这样?

    “钱大人,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侯恂现在是真的急切了。

    “侯大人,刚刚我的管家说从京城有一个消息传过来了,之前在山东发生了和南京一样的事情。

    现在皇上已经对此事下了圣旨,山东八百余名士子的命运已经定下了。”

    对于其他地方同现出现这样的事情,侯恂一点儿都没有惊讶,这一点儿他要有准备。但是朝廷这么快就确定了对这些人的处理方法就让他颇为惊讶了,现在看这钱谦益现在的样子,恐怕这个处理极其严厉。

    “朝廷怎么处理了?”

    “皇上的圣旨上写着不忠不孝之徒,取消所有功名,永不录用!”,说完,钱谦益闭上眼睛,一动不动。

    侯恂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样的处理实在是太过分了!

    朝廷怎会对这件事如此处理?大明两百五十余年来,似乎除了太祖、成族时有这么大规模处理读书人的事情,而且那处理的都是朝廷官员,现在这样…

    “难道朝廷一众官员就没有人找出来反对吗?就这样让皇上地残暴想法通过?黄运泰呢,他在做什么?”

    “侯恂,你想死吗?”,钱谦益直接睁开眼睛大声喝道。

    “皇上是你能议论的吗?”,钱谦益咬牙切齿的小声说道。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从现在的情况而言,咱们这一次真的是小瞧了皇上啊,咱们这一年来待在这南京城,距离京城多达两千余里。

    如此长的距离,让我们对于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难以了解内幕,尤其是我东林党人没有人站在大明朝的核心之地啊!

    于是我们对于皇上了解的太少了,就连皇上的性格、喜好都没有搞明白,这才导致了现在的失败。

    你可知道为了山东的士子大明的衍圣公可是亲自出马了,可是却并没有什么效果,现在我们又能做什么?将我们自己都搭上去吗?

    哎!”

    ……

    “侯大人,你赶紧去统治那近数千士子,行动取消,让他们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吧。

    另外,侯大人你回去后也紧闭房门,在家修心养性吧,这个时候就是要低调低调!定然不要让其他人注意到我们。”

    侯恂这个时候也明白这件事真的耽搁不得了,现在被关起来的两千余士子大概率也会被朝廷如此处理了,我东林党定然要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保存有生力量了。

    尤其是我和钱谦益绝对不能有事,希望朝廷不要休息到我们吧。

    侯恂急急忙忙的走出钱府的书房,向南京城中一处隐秘的地方走去。

    房间中的钱谦益仍然是一动不动,他的脑海中却在疯狂运转,他在想办法去拯救自己,拯救东林党,最少也要保住自己,至于其他的自己现在恐怕真的做不了太多了。

    钱谦益心中也担心的还有东林党在京城的以黄运泰为首的七位御史,希望他们还没有给皇上上书为那些人求情,这样或许还能无事。

    同时还有地方上的那十数位官员,希望他们也没有给朝廷上书吧。

    这件事若是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他们却因为这件事受到牵连,自己这个东林党魁实在是对不起他们。

    难道我东林党要在我钱谦益的手上彻底没落吗?

    钱谦益在询问着自己,这样的结果自己能接受的了吗?

    随着侯恂的紧急通知,原本已经准备好行动的数千读书人也都放弃了行动,南京城中原本的暗流涌动也消失了。

    一直在看着这件事的陈奇瑜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朝廷对于山东士子的处理结果传到他这里时,他暗中派人传给钱府的人,就是希望这南京城中不要真的快起来。

    数千名读书人不是不能对付,只是相当麻烦,没有人愿意暴力的处理他们,别说是他了,就连皇上恐怕都不愿意。

    因此能不发生冲突就不发生,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

    在确定不会出现发的动乱之后,在陈奇瑜和骆养性的刻意操纵之下,这件事终于在南京彻底传开。

    所有的读书人此时都是沉默,无声的沉默,其实他们的心中更多的是害怕,之后就是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出头。

    南京城的百姓们则是一片欢呼,好,好啊,朝廷终于处理了这些不忠不孝之徒。他们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他们还是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两千多读书人的行为就是不对的,就是应该得到惩罚。

    另外还有一批人更是振奋至极,他们就是包括那些担任士子老师的“吏员”的众多吏员们。

    之前在十数位老师被殴打,而且还是鼻青脸肿时。整个南京城的“吏员”们都是极为愤怒,这些读书人实在是太猖狂了,现在竟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

    凭什么?之前你们看不起我们,我们也就认了,我们是卑微的吏员,你们是高高在上的秀才、举人、进士,我们也就忍了。

    可是现在呢?现在皇上特意下旨取消我们需要考试才能得到的官员身份,直接赐予我们官员的身份。

    我们的身份都是一样的,大家谁也不差谁的,而且我们之中还有数十人担任你们的老师,现在你们竟然还看不起我们,还敢直接动手!

    他们不服!

    若不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关系将自己的想法传到朝廷之中。

    但是他们还是相信皇上的,相信那个对待他们极好的皇上一定会为他们做主的,不然的话他们恐怕直接就在南京城中和那些不忠不孝之徒起冲突了!

    现在好了,皇上果然还是对他们极好的,山东的已经被处理掉了,那南直隶的还会远吗?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PS:求订阅,最近订阅数据极差,大家订阅一下啊,看视频也可以送币,用这个币订阅也可以,完全不用花钱。

    求订阅!

第四百二十二章 衍圣公府?(求订阅)

    不过各方现在心中是怎么想的,现在的南京城中显得格外的安静,显然都在等待着朝廷对在军营中关押起来的两千余士子的处理命令真正的抵达南京。

    虽然有朝廷对于山东的处置的消息,但是那里是山东,这里是南直隶,两者是不一样的。

    然而,处理这一类事情的圣旨自然是先到距离京城更近的济南。

    在山东的一批被关押起来的众士子并没有对这件事有所担心,毕竟他们后面可是有衍圣公府孔家在后面支持的。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当代衍圣公府曾经派人找到他们给他们说,请他们放心,他们衍圣公府一定会为他们向皇上求情的,还称赞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而献身,值得天下士子学习。

    于是他们一点儿都不着急,不仅仅是他们,甚至山东的其他读书人也没有对他们有太大的担心。

    只有山东的一众吏员心中极其悲愤,但是他们不敢行动,在山东,孔家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山东除了登州府、莱州府这两地外孔家都是这里独一无二的家族,孔家在山东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衍圣公孔衍植既然已经把话说出去了,自然就是要做的,他还没有必要来骗一些小孩子,于是他很快就写了一份奏折向京城送去。

    唯一可惜的是他的奏折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当他的奏折悠哉悠哉的被送到京城时,朱由检的圣旨已经离开京城两天之久了。

    在朱由检已经颁布圣旨的情况下,这一份奏折即便是到了京城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什么结果也改变不了。

    即便是朱由检的圣旨还没有离开京城多久,毕竟这圣旨的速度并不快。

    随着时间的流逝,军营中被关押起来的八百多人有些着急了,这怎么还没有结果,一个月的培训时间就要到了啊。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却是谁都见不到,什么消息都打听不到,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祈祷罢了。

    他们着急,孔衍植可不着急,按照他的对朝廷的深度了解,这样的大事情朝廷最少也要相互争论一个月吧,现在才哪儿到哪儿啊。

    这一天已经是四月五日,距离一众士子的一个月培训结束仅剩下三天时间了。

    大明皇上的圣旨抵达了济南城,济南城的一众官员在山东布政使吴邦相的带领下匆匆来到城门口迎接。

    传旨的太监张彝宪面容严肃,双方相互行礼后,在张彝宪的要求下众人就直接前往位于济南城外的军营中。

    很快军营中的近两千人都被带出来了,他们已经明白今天是宣布他们之中八百多人的最终命运,他们分为两波老老实实站好,等待着最终的宣判。

    张彝宪丝毫没有当耽搁,见所有人都来齐了,他便大踏步的走上高台。

    圣旨内容很简单,也就几句话而已,负责传旨的张彝宪中规中矩的传完圣旨后就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众人。

    济南城的一众官员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极度震惊,这,朝廷竟然如此严厉?直接处理掉了八百多士子啊,或者直接就是八百多官员。

    这…

    他们是惊讶,下方的众位士子反应就很大了,即便是和此事毫无关系的士子也是极为震惊,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旁边的那些士子们。

    这些士子就直接炸锅了,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朝廷怎么会这么对待我们?我们可是大明所需要的人才啊,朝廷怎么敢?

    对了对了,那个衍圣公府不是要救我们吗?现在为什么没有消息了?为什么?

    张彝宪看着这个时候丑态毕露的众位士子,心中冷笑,这些士子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完全不知道现在我大明究竟是谁的天下!

    随着吴邦相大手一挥,这八百余名士子就开始被守卫的军队向军营外轰去。

    他们彻底的慌了,心中刚燃起的希望彻底被扑灭,这时有几人大声高呼:“天使天使,这些事情不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之前那些事情都是衍圣公教我们做的啊!”

    几位山东官员脸色一变,“休要胡言乱语,还不快将他们轰出去!”

    而此时被控制起来的其他人都看着最前方那几位刚刚高呼的几人,什么?这里面还有内情?

    “慢着!”,张彝宪连忙制止。

    “天使,这些人现在是病急乱投医,他们的话不可信啊。”

    “是啊,是啊,天使,还请勿听这些不忠不孝之人的话啊!”,众人纷纷上前劝道。

    他们却并没有发现,此时的这位张彝宪脸上之前一直存在的严肃彻底消失了,甚至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本还以为这只是是一件小事,现在看来这里面还有东西藏在里面啊。

    作为皇宫众太监中的明日之星,他对于皇上的喜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原本以为这一趟就是跑腿的,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

    作为皇宫大内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对于所谓的银子是没有一点儿兴趣的,他很清楚自己真正的靠山是皇上,只要皇上高兴,那么自己才能够有未来。

    因此他一来到这济南城对于这里的官员的邀请,他完全不予理会,脸上很是严肃,直接来到这军营,准备宣读完圣旨就直接离开。

    现在情况就不同了,衍圣公?他可是很清楚皇上对于衍圣公府的不满,那现在岂不是天大的机会。

    尤其是现在旁边这么多山东官员在劝他时,他就更加重视了。

    “将他们几个押过来,咱家给你们一次机会,这里看着这件事的人也很多,你们老老实实交代。”

    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尤其是最前方的五人。

    若是你们真的就是被他人指使、逼迫,只要你说出来,而且所说也是事实,咱家定然会启禀圣上,为你等做主。”,张彝宪语气非常坚定。

    “天使,这些人都是卑贱之人,实在是”。这个时候吴邦相也不能再装死了,没看自己手下这么多官员都在看着自己,自己只能开口劝劝了。

    “不用了,咱家现在不着急,有的是时间。”,张彝宪直接说道。

    吴邦相见状点点头,也没有坚持,转头对自己手下的众官员摇摇头,表示事不可为。

    张彝宪凝视着跪在地上的五人。而那些山东一众官员这个时候有点儿慌了,现在他们真的做不了什么了。

    他们就想不明白你们这些读书人怎么能这么做?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这个动作实在是愚蠢至极!

    孔家那是你们能够得罪的吗?果然是太年轻啊!就算这一次你们逃过一劫,孔家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至于孔家自身的安全,他们丝毫没有担心,孔家那是什么样的家族?

    在整个大明谁有这样的胆子?

    他们倒不是害怕所谓的孔家,他们再怎么说也是朝廷官员,怕什么?他们心中更担忧的还是自己的前途,这一次就是因为自己几人没有将事情处理好,这之后衍圣公恐怕不会放过我们的。

    虽说他们并不怎么怕这衍圣公,可是衍圣公在山东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之后若是这衍圣公恼羞成怒,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定然可以在山东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困难。

    到时候他们再想要再往上一步恐怕就真的难了,毕竟谁不想真正的走进京城,走进庙堂。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愿意得罪这衍圣公。

    他们紧紧的盯着那五人,希望他们能够幡然醒悟,管住自己的嘴巴。

    “谢天使,谢天使!”,几人连连磕头。

    “天使,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以前一直都没有发现我们的老师之前是吏员,一直到半个月前我们才发现了,在那个时候我们心中有些愤怒,但是并没有达到直接动手的程度。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之中的同僚孔兴功却在旁边挑拨我们,说什么吏员身份低劣至极,完全不配作我们的老师,还号召我们组织起来,反对朝廷这种荒唐的决定。

    他还说就算之后出了什么问题,他孔家定然会为我们奔走,让我们不会受到朝廷的处罚,我们甚至还能有好的名声。

    于是我们都动心了,我们也行动了,然而谁能想到,这位孔兴功根本就没有参加我们那日的行动,他也没有被朝廷处理,我们不服!

    之后,虽说那孔兴功也专门来找我们要为我等奔走,还说当代族长孔衍植会给圣上上书为我们求情的。

    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都没了!

    凭什么我们要受到责罚,他孔兴功竟然一点儿处罚都没有?这一切都是孔家做的,我们不服!”

    一位领头的话语极其慷慨激昂,嗓音很大,声音也传的很远,在场数千人几乎都听到了他的话语。

    一众文官的脸色都变了,而周围的一众士兵和士子这个时候都将目光看向站在右侧中央的一位青年。

    张彝宪也饶有兴趣的看着此人,此人长的但是颇为英俊,只是可惜了。

    此时的孔兴功直接瘫倒在地,“天使,天使,草民是冤枉的,冤枉的,这些人都是为了将我孔家拉入其中啊!

    ……

    我孔兴功、孔家一直都是对圣上忠诚至极,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天使您要明察啊!”

    张彝宪脸色丝毫没有变化,颇为平静的说道:“好了,你们也不用说了,本使已经有决定了!

    来人,将这五个人还有这孔兴功绑起来,之后随本使回京,此事之后一切交由圣上决定!

    另外有罪的众人继续关在这里,他们的教导全部终止,一切等朝廷的命令!

    其他士子就按照规程继续前进即可。”

    “是,天使!”,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又能怎么办?反正这种事情对于孔家而言不过是小事罢了,相信衍圣公定然可以顺利将此事解决的。

    反正他们已经尽力了,他们还就不信了,这衍圣公真的敢和他们这么多人对着干!

    众人走出一同向军营大门走去。

    军营中的读书人看着被绑起来的六人,心中各有各的想法。原本心中已经绝望的八百余人这个时候仿佛安定了不少,现在看来他们还真的有机会,我们又不是主谋,相信最多一个月就能够有结果了,到时候也不求去继续担任官职了。

    只要自己的这一身功名能够留下就够了,大不了几年后再考一次。

    很快众人也就分开了,该被关起来的就被关起来,该去学习的准备去学习。

    ……

    军营大门口,走在最前方的张彝宪突然停了下来,开口对身边人说道:“诸位大人,本使今日来耽搁了对诸位不少事情,诸位都是一方大员,管理着山东千万黎民,每天也是事物繁多。

    更何况现在这里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诸位也都明白,此事干系重大,本使实在是不敢耽搁。

    诸位大人,本使想着现在就回京,尽快将此事搞定。”

    众人一愣,这么着急吗?这为天使怎么和以前的天使差距这么大,那里有天使到了地方上就急匆匆回京的,更何况这还一顿接风宴还没有吃呢?以前的天使那可都是巴不得多留几天。

    吴邦相见张彝宪脸色严肃,他想了想开口说道:“天使今天才到济南,可谓是舟车劳顿,现在天色也已经不早,天使不如休息一夜,明日一早再赶路也不迟。”

    张彝宪一愣,抬头看了看天色,的确不早了。

    “罢了罢了,那本使就叨扰一晚了。”

    ………

    第二日一早,济南城北门,张彝宪带着近百人的队伍正准备出发。

    “诸位大人也就不用送了,本使这次真要走了,不过诸位也不用太过想念,下一次传旨恐怕本使还要再来一次啊。”

    “好,山东定然对天使欢迎之至。”,吴邦相对着位张公公印象很好。

    张彝宪略一沉吟,“诸位大人,休要怪本使多管闲事,今日本使有件事提醒诸位一句话。”

    众人一愣,连忙竖起耳朵。

    “诸位可不要忘了,你们是朝廷的臣子,是皇上的臣子,可千万要记住你们究竟是为谁做事的!”

    说完,张彝宪意味深长看了众人一眼,之后转身坐上那车,大部队向京城方向离去。

    ………

    PS:求订阅,求票票,求支持!!!

第四百二十三章 结束的一天(求订阅)

    站在城门口的吴邦相若有所思,所有人皆是如此,良久吴邦相心中一动,转头看向自己身后的一众官员。

    本官想的不错,看来这张彝宪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位张彝宪果然是一个人才,此人既不贪财又聪慧异常,将来此人在皇宫大内之中必然是一个极有地位的,看来这次本官给他的印象颇为不错。

    之后等他再来济南,本官恐怕要和他好好的拉近一番关系了,如此必然对本官之后的官场之路大有裨益。

    “诸位大人,随我到衙门一趟吧,本官这里有一件事要对诸位大人交代一番。”

    众人一愣,心中也是沉思,难道之前的那位张彝宪的话让吴大人明白了什么?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

    半日后,众人走出布政使衙门,大家的脸色都十分郑重,他们已经明白了他们差一点儿就犯了大错。

    的确现在他们是朝廷的官员,尤其是身后有皇上、朝廷的支持,他们为什么还在畏惧所谓的衍圣公府,他们竟然在天使面前不知不觉的维护衍圣公?这要不得啊!

    这绝对是为官大忌,必须改正,改正。

    ……

    很快,时间来到了三月八日,这一天对于被关在一众士子而言正是教导、学习结束的日子,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一个月他们真的从他们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今天他们的官职就将最终确定,很是激动。

    这一天一大早京城,吏部尚书王永光向军营赶去,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也很期待,等到这一批官员到任之后,朝廷也能够长长的缓一口气,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向他抱怨人手实在是太少了,各种事情都办不利落。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想到这里,王永光的步伐不由得加快几分,刚走进军营,他就看到三千余士子站的整整齐齐,看这样子实在等待着他的到来。

    好家伙,这些人看来真是着急了。

    王永光缓缓地走上高台,看着众人,说道:“好了,一个月的学习也已经结束了,你们应该也收获不小。

    ………

    三天前朝廷众官员对你们再次进行了考核,结果也已经出来了。自己表现如何想必你们自己心里也明白。

    这里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你们做好心理准备。

    你们之中有两百五十八人表现不佳,这些人并不适合担任之前的官职,你们的官职将做出下调。

    但是你们之中也有三百六十五人表现极佳,他们将会升官。

    其余人都表现尚可,职位不做变化。

    榜单很快将会张贴出来,到那时你们可去观看。”

    下方一片哗然,不少人脸色极其不佳,就像王永光所说他们这一个月究竟表现的怎么样,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两百五十八人,这个数目也太大了吧,几乎近十分之一的士子都是不合格的。

    现在这么大的数目,让不少原本心中也颇有信心的人现在也心中颇为不安。

    几乎没有多少人在这个时候还能够保持镇定,都在期望着这位王大人的话早日结束尽快看到他们的考核结果以及被朝廷分配的官职。

    王永光看了看下方着急的众人,心中想笑,他也没有折磨这些人,毕竟这些人之后都是大明的官员了,他看了看一直面无表情,并不着急的阎应元。

    心中想道:这位阎应元还真是一个人才,这一个月时间此人成长颇为迅速,此次考核成绩可是名列第一,果真是没有辜负皇上对他的重视。

    只是现在皇上直接给了这么高,权力和财富都这么多的官职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罢了罢了,现在这阎应元也有着足够的能力去担任这样的职责,本官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皇上愿意给他那就给他吧。

    只是这年轻人能够受的了这里面的诱惑吗?

    这,这不会是皇上对他的考验吧。

    应该是了。

    年轻人希望你可以通过皇上的这次考验吧。若是通过以后定然平步青云,若是通不过,那就…

    不过皇上直接将此人安排在扬州,还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衙门中,难道皇上准备对它动手了?

    嘶!王永光打了个寒颤,不敢想不敢想,这里面牵扯实在是太大了,皇上真是有大勇气!

    他又看了一会儿阎应元才收回目光,面带笑意的说道:“好了,本官今日就说到这里,你们下去去看看自己的考核结果吧。

    另外本官告诉你们一件事,你们做好准备,今天未时皇上将会亲自来到这里,诸位可要做好准备,该有的礼仪你们也已经学习过了,希望到时候你们不要在皇上面前丢脸。”

    下方众人震惊万分,皇上竟然要来?这…

    很多人都疯狂的跳跃起来,丝毫没有在意现在这是什么场合,要知道皇上岂是谁都能够见到的?

    每三年天下士子之中才有数百人能够参加殿试,在哪里他们才能见到皇上一面,甚至这数百人里面相当一部分的士子也就这么一次机会见到皇上罢了。

    他们才是谁?他们是进士吗?并不是,甚至超过九成连举人都不是。

    在他们看来,他们这样卑微的地位根本就没有可能见到皇上,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奢望。

    然而现在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然真的要过来了,能够听到皇上的亲口教诲!

    要知道现在的皇上或许在高层士林中名声不太好,但是皇上的能力即便是他们还是极为认可的,天下不管是那个人都是如此。

    而对于他们这些中下层士子就更不一样了,他们对于当今圣上可是感激的很,皇上可是给了他们为官的机会啊,这是天大的恩德,现在他们就要看到恩人了。

    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了,短时间内甚至将他们的考核结果都给忘了。

    王永光笑了笑,转身离开了这里。

    ……

    良久,众人才想起来他们差点儿忘了一件事,连忙去查看自己的考核结果。

    就连一向镇定的阎应元这个时候也慌忙上前,他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还是很满意,他感觉自己应该不至于被“贬官”,可是心中总是还有一些担心的。

    不管其他人的反应,他来到榜单前,向榜单看去,第一眼他就愣住了,那榜单上的第一人正是他阎应元。

    只是后面的结果让他震惊万分,朝廷竟然任命自己为两淮都转运盐使者司副使,这,这可是从五品的官职啊,就算是有着考中进士的士子一般也很难获得这样的官职啊。

    而且这扬州府和其他的府完全不同,这扬州城可实在是太重要了,这里不光是大运河的重要中转站,同时可是有规模巨大的两淮盐场。

    现在朝廷就是任命自己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副使,这里面蕴含着多么大的权力,多么大的财富。

    这,自己能承担的住吗?

    阎应元自己并不清楚自己究竟行不行。

    就在阎应元自己震惊的同时,他的周围已经有数十人正羡慕的看着他,这一批士子中现在就属这位阎应元被分配的官职最高了。这个官职真的就是一个肥缺啊,谁不知道盐就是一个银山啊!

    这一批士子有人欢喜有人愁,现在他们的最终结果已经确定了,他们这一批士子中近三分之二人的官职都是从十品这最低阶官员,这样的结果他们并不是很满意,可是他们现在却什么也做不了。

    还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也只是正十品罢了,九品官职的只有不到五百人,八品有三百余人,七品有三十人,六品三人,五品只有阎应元一人。

    这样的结果注定大多数人都并不太满意,但是他们之前也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现在这样的结果他们还是能够接受的。

    他们心中更加难受的还是有人的官职比他们高了许多许多,尤其是那个叫阎应元的人,他怎么比我们强那么多?

    这一天中午,整个军营中几乎所有的士子都在讨论着阎应元,阎应元并没有在意这些,他心中想的更多的还是朝廷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从来没有士子直接被分配到这样的职位。

    甚至当天中午他的几位兄弟为他庆贺的宴席他阎应元都没有什么心思去吃,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就连他们旁边正在训练的数千有功将士都知道了旁边发生的事情,他们也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谈论这件事,吃瓜是人类的天性。

    的确从五品的官职的确是很大,而且副使也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第三号人物了,这样下去只要这阎应元真的有那个能力,恐怕要不了几年他就能够担任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最高官职都转运使!

    直到下午未时,所有士子才再次来到训练场,这个时候即便是上午心情不太好的大多数人这个时候也都精神起来,现在可是皇上要过来啊,大明朝的皇上,他们的君父啊!

    甚至这一次机会对于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的人而言都是唯一的一次见到皇上的机会。

    在这样庄严的时刻所有人都极其激动。

    时间缓缓来到未时,就在众人等待的有些着急时,军营外传来振动声,众人循声望去,很快大量的军队来到军营之中,众人明白,皇上这次是真的要的来了,据阎应元估计这次来到这里的羽林军恐怕超过了一千人。

    这时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面容虽有些稚嫩但颇具威严的俊美年轻人一马当先的向训练场走来。

    众人心中一振,这就是大明皇上地威严吗?纷纷跪地向朱由检行礼,“臣等参见皇上!”

    朱由检面目表情走到高台上,面向众人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尤其是那个跪在最前方的阎应元。

    “诸位爱卿平身吧!”

    “谢皇上!”

    众人皆起身后,朱由检才第一次看到这大名鼎鼎的阎应元,看着他严肃且正气禀然的面庞,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看着这面容就像是一位正直的人,希望这次你能表现好,守住本心。

    “诸位爱卿,今天是你们这一个月训练结束的地方,同时也不仅仅是你们,在全大明今天有三万余人和你们作着一样的事情。

    两个月前你们这些人进行了考试,可以说为了今天你们都至少已经准备了半年有余,若是加上之前你们这十数年的苦读,那你们花费的功夫可就不少了。

    你们这一个月的表现如何,你们心中也很清楚,你们之中还是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在这里努力的学习,甚至半月前还有不少人竟然还看不起你们的老师!

    朕就不知道你们那里来的勇气去做出这样的事!简直是胆大包天。”朱由检此时的语气颇为冰冷,此时下方众人基本上都是冷汗连连,一动都不敢动。

    “哼!朕也告诉你们一件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就在半个月前你们准备反对你们的老师时,在山东有八百余人,在南京有近两千人也和你们一样行动了。

    他们可没有像你们那样有卢爱卿在旁边劝你们,他们甚至直接殴打他们的老师,有的甚至是鼻青脸肿,受伤颇重!

    简直是胆大包天!

    朕真的看不起你们这些人,你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你们的老师,仅仅凭借着你们身上的功名就看不起“吏员”了吗?你们知道你们的老师究竟做了什么吗?

    他们为朕,为朝廷,为天下子民做出了多少事情你们知道吗?

    简直是愚不可及!”

    下方众人皆是低下头,心中震动万分,原来当初也不仅仅是只有我们啊。

    “知道朕是怎么处理他们的吗?所有人取消功名,永不录用!”朱由检的声音仿佛是来自九天之上,所有人脸色苍白,心中庆幸自己逃过一劫,更是对卢象升感激不已。

    “朕希望你们引以为戒!

    你们的老师难道不比你们强?朕来告诉你们,他们比你们强的多?做你们的老师绰绰有余。

    想必你们也清楚朕已经特批现在全国的一众有功吏员们为朝廷官员,不需要考试。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为朝廷做事,为大明子民做事!

    朝廷不需要不忠不孝之人,大明的子民也不需要这样的官员。”

    训练场上落针可闻,场面安静的可怕。

    “好了,这件事也都过去了,你们之后怎么做想必你们也清楚。

    另外你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十品官员,你们之中或许有人不服气。

    但是你们也不用担心,之后你们还有很多机会,大明所有的官员都会进行考核,只要你们考核优秀,那么你们就能够不断的升官!

    只要你们有能力,就连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你们都有机会!

    若是没有能力,一切休谈,之后若是做的不好,抱歉,朝廷不需要你们。

    ……

    明天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希望你们到地方后好好做事,记住你们在这里学习到的东西,记住你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朱由检说完,深深地看了众人一眼就离开了这里。

    直到朱由检离开军营,众人才回过神,连忙跪下行礼:“恭送皇上!”

    …………

    PS:求订阅,求票票!!!

第四百二十四章 赴任(求订阅)

    朱由检的一番话给众人的感受还是极深的,毕竟这些话是从大明的皇帝口中穿出来的。更何况这位皇上还是他们的恩人,自然这些人带给他们的感受比之前卢象升说的要强上很多。

    因此甚至当朱由检带着众人离开后,训练场上众多的士子仍然在苦苦思索,这中间不少人面露羞愧。

    这件事的确是自己做错了,朱由检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有这么大的威力,几句话还有这样的效果。朱由检还是小看了在这个时代自己这个皇帝的影响力。

    但是这中间还有一部分人心中更多的还是感到深深地庆幸,原来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有超过两千人被皇上给革除功名,永不录用!这些人实在是太惨了。

    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和这些人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经历过最少十年的苦苦煎熬,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进入官场,而且已经踏入这条阳关大道上,一展心中抱负,却没有想到又遇到这种事情。

    训练场上可以说是一片沉寂!

    时间就在众人的沉默中缓缓流逝,一刻钟后,众人才回过神来,就算如此也没有人说话,大家默默的散开,回到自己的房间,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里。

    按照之前王永光的话,一个时辰后,吏部的官员就会来给他们发放官服和印玺。之后他们就可以去上任了。

    当看着自己手中的官服和印玺时,众人的脸上才缓缓恢复了笑容。

    不管他们这一辈子究竟为了今天付出了多少,现在他们心中的理想真的要实现了,至少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是开心的。

    当天下午,众人带着自己的行礼走出了军营。

    众人站在军营外看着这座巍峨的军营以及在军营内看着自己的老师和哪些同样在这里训练的有功将士们。

    众人对着军营观望了许久,原来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和这里充满了感情。

    之后他们不约而同的向军营内的一众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对不起,我们错了!

    ……

    军营内的所有人看着军营外缓缓离去的一众士子,心中颇有些五味杂陈,尤其是那些教授这些人的老师们更是如此。

    其实在这之前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去做这些人的老师。自己是谁,就是一个吏员罢了,不光是那些士子看不起他们,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谁又能想到,他们竟然能够走到这个地步呢?尤其是皇上对于那些不尊敬师长的两千余士子的着重处理,更是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尊重,这一分尊重还是来自于大明最大的人,更是难得可贵。

    现在想来,这仿佛是一场梦。

    哎,不管如何,终于把他们送走了,接下来他们也要离开这里去赴任了!

    在这座军营中的诸位老师们,他们这一次出去官职最低的也是从九品,最高的甚至直接是一县之长!

    对于朝廷交给他们的重任他们既激动又恐慌。

    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能为百姓做事,敢为百姓做事的,朱由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提拔他们。

    但不管如何,现在经历过这一个月的缓冲,他们的心中并没有之前那么恍惚了。

    ……

    随着众人的离去,军营中再次剩下了数千有功将士们,他们在这里已经学习了两个多月了,他们的能力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甚至到了这个时候这三千余人基本上都能够认识大部分的常用字了。

    不仅仅是识字,他们提升更大的还是军事素养,如何在地方上训练军队,朝廷对他们的要求,等等。

    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他们都是立过大功见过世面的人,自然明白这些东西对于他们将来的为官生涯究竟有多么重要。

    再加上一个多月前被送走的那数百人带给他们的压力,因此他们可谓是极其努力,去的这样的效果也正常。

    现在这样卓越的结果绝对是令人兴奋的,就连他们的总教官卢象升也对这些人颇为满意,不愧为大明千挑万选的有功将士,果然是不错。

    ……

    按照朝廷的要求,三月八日这一天全国所有榜上有名的三万名士子都要结束训练,开始准备上任!

    因为这一批官员的为官地点基本都是在本省,甚至相当大的一部分还都是在本府,所以吏部要求所有人半个月内必须到任,过期不到的视为放弃官员身份。

    朝廷要求的如此严格,大家都是低阶微末小官自然不敢丝毫违背朝廷的命令,他们一众超过五分之四的人都是十品末流小官,有三分之二还是末流的末流,自然是十分积极。

    有的家距离省城较远的,在离开省城以后,就直接前往自己为官的城市赴任,当然不那么着急的人还是要回家一趟的。

    阎应元家在通州距离京城又近,而且若是去自己赴任的地方还颇为顺路,在这里直接坐船便可顺着京杭大运河直达扬州。

    当阎应元到达通州和家人团聚一番,这天晚上,他妻子突然向他问道:“相公,为何你会去扬州,不是说这一次都是为本省内任职的吗?你怎么去了那么远?”

    这时,阎应元才突然想起,是啊,自己为何会被分到扬州,那可是离京城近两千里啊。

    嘶,这里面有问题啊!据阎应元所知他们这一批在京城的三千人中除了他和另外一位被赐予六品官员的倪于义都被分到了北直隶!

    而且在他们开始训练之前,王尚书就提过原则上他们都将会被分配到北直隶的,可是现在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们两人而且都是在扬州!这里面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巧合,这里面定然隐藏着什么东西,可是究竟是什么呢?

    哎,自己当初就是在京营中看的自己被授予五品官职,心中太过激动,才没有注意到吧,不然的话当时还能够向王尚书询问一番,现在可如何好?

    阎应元的眉头深深皱起,这究竟是为什么?

    整整半天时间,在阎应元妻子为他收拾东西时,他都在沉思,然而却没有想出一个结果。

    不过他也是一个洒脱之人,并不迂腐,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怕什么!

    ……

    第二天,阎应元带着几名仆人,告别家中母亲妻子,登上了南下的船只,向南直隶扬州府而去。

    站在船头上,阎应元看着渐渐看不清人影的亲人,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数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今日吗?心中的抱负即将开始展现,心中的理想即将实现,这一去自己定然要一展宏图。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扬州,我阎应元来了!

    …………

    PS:抱歉了,今天课比较多,时间不够了,只有这两千字了!兄弟们我对不起你们!

第四百二十五章 又一批(求订阅)

    京城,紫禁城中的朱由检这段时间那可是悠闲得很,很多事情布置下去以后完全不需要他自己再去忙了,再加上有着一群使用起来颇为得心应手的高阶官员去执行,朱由检并不繁忙,他仅仅需要把握住大方向即可。

    朱由检更多的实在照顾大明的嫡长子朱慈烨,现在这个小家伙已经有八个月了,粉嘟嘟的,煞是可爱,现在的朱由检若是一天见不到他心中就想念的紧。

    也正是因为朱由检对这个小家伙的陪伴,让朱慈烨这个小家伙对于朱由检是格外的亲,甚至都超过了他的母亲周皇后。

    而这种感觉也让朱由检自己颇为舒服,这样温馨的感觉更是他所期望的,尤其是他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心中藏着天大的秘密,为了大明,一步步都是小心翼翼。

    从来到这大明到现在的已经超过了两年半时间,这两年半的时间他朱由检超过九成的精力都放在了大明身上,每每想到十数年后大明亿万百姓的凄惨下场,还有紫禁城中的那一颗歪脖子树。

    朱由检的心中就充满了紧张,甚至可以说是害怕,自己这年纪轻轻的真的想多活一段时间,毕竟死过一次的人更加的害怕死亡。

    真的是害怕,有时候他甚至是半夜惊醒,经常难以入眠,这样的状况在他登基之前可以说是经常出现,有时他甚至都害怕晚上的到来。

    一直到他登基以后,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开始对大明进行变革,拯救大明时,这种状况才逐渐减少,他心中才松了一口气。

    直到去年在辽东取得大胜之时,这种状况才基本消失。

    这长达两年的时间,他朱由检是孤独的,是害怕的,他可是肩负着巨大的压力,那是大明亿万百姓带给他的压力,那是华夏文明带给他的压力,是百年国耻带给他的压力。

    他这两年过得并不好,并没有多少时间去休息,去放松,可以说完全就是996,甚至有段时间是直接就是007,这日子实在是酸爽。

    直到自己的儿子,自己在这个时间的血脉—朱慈烨出生后,他才感觉自己的心灵仿佛经过一番洗涤。

    因此他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颇有感情的。恰好他回京后借助着对建奴大胜带来的雄厚威望,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对大明进行了好几项重大的变革。也给朝中的一众大佬留了一大堆的事情去做。

    他们去忙,朱由检也就清闲了不少,再加上大明的形势已经稳固不少,颇有中兴迹象,他心中的压力也减少了许多。

    他也就有时间陪着自己的家人,再过不了几个月,他就要再有两个孩子出生,这样的感觉是如此的奇妙,当自己抱着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实在是让人沉醉。

    ……

    而现在大明朝廷再次完成了一件大事,现在大明各地已经有三万余名低阶官员正在向任职地赶去,这件事一旦做成,即便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过不了几年就会再次堕落,但至少他们还能够支撑个几年时间,大明朝廷对于地方权力的掌控力就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

    再过半个月,正在军营中训练的一众有功将士就要去地方了,等他们掌握住驻扎在各地的军队,并将他们训练成精锐,那么朱由检变革大明的真正兜底力量也就基本成型了。

    现在这段时间自己还是不宜大动干戈,一切都等着各方面的布局成功,尤其是朝廷诸多部门在地方各布政司、各府、各县的机构相继建设完成后,大明的中央集权将会空前提高,到了那时,一切都能好说不少。

    …………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间数天过去,这一天,前往山东传旨的张彝宪回京了,张彝宪匆匆忙忙的去坤宁宫寻朱由检,汇报自己此行的收获。

    “张彝宪,起来吧,你这一趟还出了什么意外不成,现在刚到京城就如此急切的见朕?”,朱由检略带着疑惑的看着跪伏在地上的张彝宪问道。

    的确,在朱由检看来这一个传旨的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这件事对于这张彝宪来说完全就是给他一次散心的机会,若不是这一年多来此人多立下过不小功劳还绝对轮不上他。

    “谢皇爷。”,站起身的张彝宪很是严肃的看了看周围,朱由检一愣,至于吗?不过看他这个样子想来应该是真的有大事了,毕竟这张彝宪平日里做事还是颇有分寸的。

    当房间中仅剩下两人时,张彝宪才郑重的将他在山东遇到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说完他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向朱由检,希望能从皇上的表情中看出一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可惜他什么也没有从朱由检的表情中看出来。

    朱由检没有说话,心中却在沉思,这孔家怎么现在就跳出来了,现在已经如此迫不及待了吗?

    之前那孔衍植上书为山东一众士子求情,就让朱由检再次注意到了这个孔家,还好朝廷的决议是在这个孔衍植的奏折到京前决定的,不然的话京城中不少官员和士子恐怕直接炸锅,纷纷为那些人求情吧。

    朱由检并没有将很多目光转移到这孔家身上,仅仅就是将这一份奏折留中不发,毕竟现在并不是对付着孔家的时候,现在时机还不太合适。

    在朱由检想来当自己的圣旨被送到济南时,那孔衍植恐怕就会放弃了,他还就不信了新孔衍植还敢和朕对着干?他若是一个聪明人就会老老实实下来。

    没想到啊,万万没想到,这这场“打师事件”中这孔家竟然参与了这么多,这完全就证明了这孔家完全就是朕变革大明的反对力量之一,甚至还是大本营之一。

    还如此猖狂,什么有你们在,一切万无一失,果真是猖狂至极,丝毫没有将朕,将朝廷放在眼中,当真是该杀!

    朱由检收回思绪看向张彝宪,略微露出微笑,询问道:“张彝宪,这件事你觉得是真是假?”

    张彝宪深色一慌,“这,奴婢属实不知。”

    “哼,老老实实说吧,朕恕你无罪!”

    张彝宪犹犹豫豫的说道:“皇上,奴婢以为这几位士子所说十有八九属实,不然的话衍圣公也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给皇上您上书求情,仅仅比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晚到了两天,这里面必然是有猫腻的。

    不过奴婢认为还是需要仔细探查的,以防万一。”

    朱由检点点头,“还算有些道理,那你说说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张彝宪心中猛地一咯噔,暗叫不好,他谄媚道:“皇上,奴婢仅仅是皇上您的家奴,根本就没有读过几年书,对于这样的大事奴婢那里知道该怎么办?

    这些事还是需要圣明的皇上来决定啊。”

    说完,他清晰的感受到了皇上那刺目的目光,张彝宪心中万分担忧,这一次自己表现的有些过了,哎,真是,这人一激动就容易做错事。

    “嗯,也对你一个奴才哪里懂的这些,你出去,这件事朕再想想,

    不过,记住不要和其他人谈论此事!”

    “是是,让皇上放心。”

    走出宫殿的张彝宪连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中暗暗警醒自己,伴君如伴虎啊!

    宫殿中,朱由检皱眉沉思,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处理?

    按照朱由检后世人的印象和大明的情报,朱由检对于孔家的印象很不好,朱由检还是相信这些读书人所说的话还是可信的。

    虽说现在不是处理孔家的时候,但是也不能轻轻松松的放过他,必须要给他们一次教训,让他们长长记性。

    不久通政司通政使秦士桢就来到了乾清宫。

    “秦爱卿,朕这里有个案例,在下一期的邸报上详细的印上这件事,这件事牵扯到了不少人,朕要看看天下百姓的反应,如此才好确定如何处置。”

    朱由检递过去几张纸,秦士桢连忙结过,口中还说着:“请皇上放心,臣一定谨遵皇上圣命!”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秦爱卿做事朕还是颇为放心的。”

    看着秦士桢远去的身影,朱由检心中颇为满意,不错,朕当时果然没有选错人,此人的确是极其适合管理通政司的。

    其实现在的通政司早就没有了明初那样的权力了,秦士桢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管理邸报司。

    至于秦士桢作的如何,看看每个月究竟有多少份奏折弹劾他的就知道这位秦士桢究竟表现的如何了。

    能听从朕的命令的官员那就是好的官员,至少他并不差!

    处理完这些事,朱由检伸伸懒腰又向坤宁宫走去。

    ……

    时间缓缓流逝,很快就来到了崇祯二年的四月底,这一天正是在军营中训练的三千余有功将士们训练的最后一天!

    和那些士子们不同,他们之中还是要被剔除一部分的,他们现在的人数还是太多了。

    三天前,他们所有人都参加了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次考核,今天同样也是出考核结果的日子,他们接着来的命运,是回乡,还是去地方赴任,都将在这一天决定。

    这一天一大早,榜单就公布出来了,整整一上午,军营中都是嘈杂的,颇为混乱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哭就有人笑。

    不管如何,他们的结果都已经确定了,再也无法更改。

    这天下午,训练场上,所有人都站的整整齐齐,等待着大明皇帝的到来。

    没有错,大明皇上朱由检又要来,对于每一次有着正规理由出宫的机会朱由检都是不放过的,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对他来说,出来一次就赚一笔,宫外的风景自然更加宜人,尤其是最近他是真的很空闲,时间多的是。

    训练场的高台上,朱由检又来到了这里,而且这一次他还不是一个人,凡是在京城的高阶武官都来了,就连大明勋贵也来了几位。

    朱由检这一次特地穿着他皇上专门定制的盔甲,金黄色的盔甲穿在身上,整个人都更加的威武,在阳光的照射下,盔甲发射出金黄色的光芒,仿佛真空下凡一般。

    看着众人呆滞的模样,朱由检颇为高兴,这副盔甲他这还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穿,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看来效果的确是不错。

    “诸位将士们,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朕能够感觉到你们和两个月前的你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你们现在绝对算得上是精锐的大明武官!

    ……

    朕为你们感到骄傲!

    ……

    即便是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将士们,你们也不用灰心,你们仍然是我大明精锐战士。

    你们要知道这或许并不是因为你们能力不够,仅仅是以为官位数量有限,不能给你们所有人。

    朕很清楚你们的能力,你们就是大明的英才!”

    “万岁!”,众人颇为激动。

    “明天你们就要离开这里了,去自己即将赴任的地方了,朕问问你们,你们的宗旨是什么?”

    “训练士兵、誓打山贼,保家卫国!”,所有人兴奋的高呼。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就凭借着这一股精气神,这些兵绝对是精锐的精锐。

    “好,到了地方上你们要记住你们这些话,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你们要记住,你们是大明的勇士,你们都是杀过夷狄的将士!万万不可辜负了这一份荣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众人万岁的高呼声中,朱由检满意的离开了,自己只能尽人事知天命了,这些人之后能走到那一步就看他们自己了。

    ……

    一众将士们拿着自己的盔甲,官印离开了京城,他们将踏上恢复武官的荣耀之路,这些东西在军营中他们的教官已经给他们讲过了,他们也是踌躇满志。

    ……

    众人离开后还没有几天,新的一期邸报公布了,次版头条就印刷着孔家做出的大好事,顿时在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对堪比八级地震!

    PS:求订阅,订阅!!兄弟们,订阅一波吧!!

    拜谢!!

第四百二十六章 邸报与孔家(求订阅!)

    朱由检刚刚登基就对邸报进行了大刀破斧的改革,将邸报从仅给朝廷一众中高层官员提供信息直接扩展到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就可以看,可以了解大明发生的大事。

    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识字就能够通过邸报了解天下大事。

    到现在,邸报做出这样的变革已经超过一年半了。

    一年半的时间足够天下士子养成每半个月读一次邸报的习惯。而且读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秦士桢统计现在每一期的邸报仅仅是售卖出去的就超过了六十万份。

    而这还是不包括那些民间的一些书店私下里偷偷印刷的,保守估计,这些偷偷印刷的数目恐怕也有五六十万份。

    这些东西没有办法,根本就禁不住,之前秦士桢还曾经努力过,可惜这完全就是屡禁不止,尝试一段时间后秦士桢感觉自己解决不了,就向朱由检提出了请求。

    这种情况朱由检很清楚根本就不可能去制止的,也没有这个能力,人力有时尽。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如此,它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有所收敛,只要有利益,那么之中必然就会存在盗版。

    在后世不是同样如此?就那他最熟悉的网文而言,不就是这样吗,自从网文诞生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二十年科技不断发展,盗版的发展竟然也越来越好,他们的盗版的成本甚至也越来越低。

    现在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现在还是皇权不下乡的时代,他也无能为力。

    因此朱由检只是象征性的让锦衣卫处罚了几家猖狂且劣迹斑斑的大商人,之后也就没有再动手了。

    在大明还是有一些规模很大的书店,开遍一个省的书店还是有不少的。他们拿着朝廷的邸报,自己私下里偷偷印刷,采用的纸张质量极其低劣,成本低,自然有很多囊中羞涩的读书人去购买。

    随着购买邸报的人数越来越多,“报纸”这个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开始在民间出现。

    邸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自然而然邸报的掌控者,朱由检也受益匪浅,要知道每一期里面可是有一部分的篇幅在描述朱由检的功绩,还有一部分是在宣扬大明两百五十余年的功绩,讲述大明的得国之正。

    从南宋灭亡开始讲起,每一期都有一页纸在讲述这些事情,现在一年半过去了,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才刚刚结束。

    然而即便是如此,但是元朝时汉人的凄惨遭遇已经让全国百姓为之愤怒异常,不少人直接破口大骂,毕竟在这个时代这些数百年前的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了解的。

    史书绝对算得上是一种昂贵的书籍了,再加上朝廷科举又不考史,很多读书人对于历史并不太了解,或许他们写文章时会用一些典故,但是那大多也是元以前的典故。

    元是什么?那是一个文化贫瘠的朝代,谁闲着没事会读元史?就更不用说不同的百姓了,也正是通过这个机会天下至少有一千万人了解了这一段历史。

    大明朝和朱由检自己的形象都高大了不少。

    当然邸报的这种作用让大明的很多人产生了自己也制作一份报纸的想法,用来宣传自己的想法。例如一些官员,一些勋贵都有这个打算,甚至他们在半年多前就开始正式行动了。

    他们的野心没有朝廷那么大,也做不到将报纸送到全国各地去卖,但是他们可以在某一座城市去卖,例如京城!

    刚开始他们的报纸办得极为顺利,然而不久之后就出了不少问题,无他,一人愿意去办报纸,自然会有很多的人去办,人数多了,竞争也就大了。

    甚至还爆发了不小的冲突,就在今年的元月底,在京城就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斗殴事件,影响很是低劣,甚至还有五人死亡。

    出现了死亡那可就是大事了,而且还是在京城,在大明圣天子崇祯皇帝统治的京城!

    于是朱由检震怒,直接下旨取缔了天下所有的报纸,天下仅有朝廷有资格办报纸,其他的一律不准,之后谁要再犯直接砍头。

    同时遍布天下的锦衣卫直接出动,在全大明一举捣毁了三百余家报纸,就连东林党花费了巨大心思办的《清流杂谈》也被禁了。报纸是见到一份就禁一份,在朱由检下旨前办报的人基本没事,但是在这之后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些事的一律处死,无论是谁,一点儿情面都不讲。

    之后虽然也有人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做这件事,然而过不了半个月,他们就会被锦衣卫发现,一旦发现就是死罪。

    从一月底到三月底,短短两个月时间,因为此事被处死的人已经超过百人,给天下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慑。

    这里面也不是没有一些地位很高的官员,有而且还不少,当初被发现时,朝中有不少官员都在为他们求情。

    甚至朱由检引以重任的六部九卿中也有数人为这些人求情,在他们看来这完全就是小事吗?毕竟有的官员仅仅是自己办了一份报纸上面写一些自己以及同僚的文章罢了。

    就连他们自己也有几人在这报纸上面印上了自己的文章、诗、词等等,这个时候自然还是要救上一把的。

    可是朱由检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很清楚这报纸究竟是多么重要,这东西对于大明朝,对于自己,对于皇族朱家究竟是多么重要。这东西完全就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要掌控在朕自己的手里,万万不可假手于人。

    他必须向天下蠢蠢欲动的那些人表明,朕对于邸报的重视究竟有多么大,朕对于禁止民间办报究竟有多么大的决心。

    于是,这些人都死了,幕后主使着真的都死了,朱由检没有放过一个。

    朱由检的目的达到了,天下所有人都看到了朱由检这位大权在握的皇上的决心,于是还有胆子办报纸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到了四月份,真的没人还有这个胆子了,连续半个月时间,锦衣卫没有再全国发现一件这样的事情。

    ………

    这一年半以来,邸报始终坚持公正事实的报道,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按照事实来刊登的,这就使得邸报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他们从邸报上学习历史,学习好文章,学习中国之外的西人,了解大明发生了何事,朝廷有了什么新的政策。

    他们是一期都不会放过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检将山东衍圣公孔家的龌龊之事完完整整的刊登在邸报上,占据了整整一页,可以说是篇幅甚广。而且这篇文章完完全全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将这件事完完整整的描述出来,让天下百姓去看,去品评。

    于是,这一期的邸报一发售,就在大明百姓中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孔家天然就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可以说孔家是这一年中第一次踏上了邸报,很多人看到孔家的第一反应是,孔圣人的家族终于登上了邸报,这就表明皇上对于衍圣公府的厚爱。

    然而,这篇文章的内容却让所有人为之惊诧,这这怎么可能?

    孔家!

    孔家是谁?

    那可是皇上亲封的衍圣公!

    那可是孔圣人的家族,孔圣人的血脉啊!

    这样的家族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件事他们之前也听说过,在上一期邸报上也有描述,在山东在南京都要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时他们还同仇敌忾的对这些做出如此不忠不孝之事的人给痛骂了一顿,然而现在原来这里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山东衍圣公府!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孔家,你们可是孔圣人的子孙啊,怎么能够指使数百人做出这等事情。

    因为这一年半邸报所建立的公正性,所以大多数的士子对于这件事并没有怀疑,他们心中更多的是愤怒和失望。

    为其他的地方还好,这件事在山东产生的影响那叫一个大,简直就是轩然大波。

    之前这件事就从当日张彝宪传旨时一同在场的数千人口中传了出来,山东士子是将信将疑的,有的甚至就是直接否认,孔家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这一定是那些人污蔑衍圣公。

    他们坚信,他们这种新任也让孔家心中颇为自豪,看见了没,这才是我大明的英才,只有他们才能够让我大明中兴!

    同时也让孔家心中更加怡然自得,并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到来,丝毫没有因为此事而感到焦急。孔衍植甚至在多个场合公开宣布这件事和他们无关,是那些人在陷害他们孔家,去过现场的人都知道,那衍圣公孔衍植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声泪俱下,让人闻着落泪听着伤心。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期邸报发售了,山东士子沸腾了,原来这衍圣公府一直都在骗我们,把我们当傻子,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可惜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根本就挡不住读书人心中的愤怒。

    原来自己始终看错人了,原本家中老人让自己小心这衍圣公,我们不以为然,原来这里面真的是有道理啊。

    于是短短数日间,山东尽然有超过千名士子来到了曲阜衍圣公府。

    大门外近两千士子在哪里质问孔家,在这里兴师问罪!

    这样的大场面实在是让以衍圣公孔衍植为首的一众孔家人惊骇异常,这……

    孔衍植慌慌张张的去找军队,希望能够请军队出马,解决这些乱民,暴民。

    可惜现在大明的军队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军队了,山东的卫所已经纷纷被取缔,新的军队早就接到命令,不用管这件事,只要不发生人命,他们就不管。

    因此孔衍植失望而去。

    无可奈何的孔衍植只能让家人紧闭大门,让自家的奴仆去守卫衍圣公府。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府门前的士子越来越多。

    见孔家人根本就不敢露面,于是很多原本将信将疑的人立刻就是心中笃定,纷纷站出来要求孔家给个说法,交代。

    终于有人忍不住要向孔府冲去,很快场面就失控了。

    这是明军及时的赶来,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但是即便如此,受伤的士子和孔家人也超过了百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人死亡。

    在明军的干涉下,对峙变成了和平示威,这样的情况也让孔衍植长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没出什么大事。

    ………

    这样的场景一直维持了将近半个月,半个月后,一众士子才离开了衍圣公府。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孔府内与东林变故(求订阅)

    孔衍植小心翼翼走出大门,左右看了看,最终在确定那些读书人真的离开后,他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这都快十天了。

    回到自己的书房,孔衍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手中的喝了口茶,他不由得皱眉沉思。

    这段时间自己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做了身为圣人血脉应该做的事情,怎么就会受到这些该死的读书人这么强的抵触?还有家中的那些老古董。

    之前这些事情他又不是没有做过,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不仅仅是他,他孔家前面的先祖们,前面的衍圣公们,他们没有做这种事情吗?

    之前你们不是也支持的吗?那为何现在我要承受你们这些老东西的职责?

    没错,自从这件事情发生后,他孔衍植在衍圣公府的权威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尤其是家族中那些老东西,凭借着自己比孔衍植更高的辈分对他不断指责!

    这样的结果是自己希望出现的吗?难道自己不希望我孔家更加昌盛!当初你们不是也都同意我的想法了吗?现在你们却就就翻脸不认人了。

    谁又能够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之前这件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你们当时可还在自夸,自己当初有多好的眼光。

    可谁知道那几个读书人竟然如此愚蠢直接将此事禀报给那个太监!

    那张彝宪竟然还把他们带到了京城,以后现在的小皇帝是真的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己打赢了几场仗,就有胆量对我天下读书人的圣地衍圣公府动手了,简直是猖狂啊。

    没想到啊,还真让这朱由检给做出了效果。

    这里面更大的功劳恐怕就是这邸报了。

    想到邸报,孔衍植的双目突然睁大,似乎很是兴奋,可他很快就沮丧起来。

    哎!可惜,都是这些老古董,被那朱由检杀了几百人给吓坏了,丝毫不敢去办报纸。当初若是听本公爷的,那里会像现在这样?哪里会毫无反抗之力。

    现在可好,这些愚昧的读书人被这么简单的被那朱由检给忽悠了,竟然有数千人敢来到曲阜,在我孔家门前耀武扬威。

    那卢象升的兵也猖狂至极,丝毫不将我孔家放在眼里,对这些读书人的激动竟然无动于衷,甚至对于我孔府的求救也百般推脱,

    以前的那些卫所指挥使那里有这样的胆子,那个时候他们可是听话的很,可惜了啊。

    这才两年不到,这大明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竟然让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该死,该杀啊!

    这些事情家中的那些老家伙难道不知道吗?不他们都知道!可是他们仍然敢指责我,这是对我本公爷的不敬!

    好,很好!

    这都是你们逼我的,你们恐怕还是看不过我的,想要争夺孔家的权利?

    哼!

    “嘭!”,孔衍植猛地将手中的杯子砸到地上。

    你们都等着吧,你们定然会后悔的,我孔衍植可不是泥捏的,朱由检我对对不了,难道还对不不了你们这一群老东西吗?

    等收拾了你们,本公爷定然会作衍圣公应该做的事情。将现在我衍圣公府丢失的完全拿回来,一分儿都不会少!甚至还要带回来不少利息,现在是去也就失去了。

    孔衍植缓缓的走出房门,目光凝视着远方,久久没有回神。

    ………

    而在这一期的邸报发行前,朱由检的圣旨首先来到了南京城,在南京城当着被关押起来的一千余位读书人以及南京城中一众文武官员,宣读了朝廷对他们的处理方法。

    其他的那些士子这个时候已经结束了训练离开了军营,已经奔赴各地开始担任自己的职务了。

    圣旨宣读完毕,下方的那些士子没有人说话,甚至大多数人都是颇为平静,丝毫没有应该出现的那种震惊,呆滞。

    负责传旨的小太监并没有感到惊讶,圣旨宣读完毕,他就跟随者陈奇瑜走出军营,这些读书人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没有人还会去关注他们了。

    当这样的结果摆在读书人面前时,他们真的没有感到惊讶,毕竟,在半月前,山东之事传到南京城时,他们即便是被关押在军营中,他们仍然能够获得南京城内的一众消息。

    现在半个月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该悲伤的也都悲伤了,该痛骂的也都痛骂了。

    再强的愤怒现在也都宣泄的差不多了,现在自然是没有什么反应了。

    待陈奇瑜等人都离开后,一千余人沉默的回到自己的房间,拿着自己早已经收拾好的行礼,默默的向军营外走去。

    很快所有人都出来了,走出军营的众人却没有离开,都在默默的看着大门缓缓关闭的军营,没有一人说话,都是沉默着,所有人的脸色都极为沉重。

    良久,良久!

    “唔!唔!”,有人发出了哭泣声。

    “唔!”

    ……

    这并不大的声音却具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很快众人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悲痛地哭泣起来。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我这三十多年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啊,我这三十年来学习到的庞大知识全都是毫无用武之地了。

    我这一辈子都与官场无缘了,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可是永不录用!

    军营外出现的这种数百人痛哭的事情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众多百姓来到这里围观,他们也都是见多识广之辈,很快就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报应真的来到了这些不孝之人身上,数千百姓都对着被围在中央的众人职责起来,有的甚至还在嘲笑。

    哭声,嘲笑声交错在一起,场面显得十分怪异。

    但是不管如何,所有士子都明白即便是他们再伤心也无可奈何了,他们改变不了朝廷、皇上的意志。

    不久,众人就开始离开这里了,人群缓缓散去。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算得上是东林党的支柱,这十数人一同前往侯恂的府邸,得知他们来到这里,侯恂很是热情的迎接他们进府,让下人准备一些茶点。

    侯恂略带担忧的看着这十数人,心中长叹,哎,这些人真的是可惜了,若是再小心一些,谨慎一些,就不会有这样的悲惨的结果了。

    若是没有这件事,他们之后定然能够成为我东林党再次崛起的倚仗。

    可是现在……

    侯恂出声询问道:“诸位此次都是我东林党的英雄,现在诸位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总算是出来了,今日我为诸位接风洗尘。”众人也都吃喝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侯恂很是和蔼的和众人交谈着,询问着他们在军营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不断的安慰着心中很是悲戚的众人。

    良久,侯恂看着众人的情绪恢复了不少,这才再次开口:“今日我已经见到过诸位了,现在我等不如去钱府,拜会一番钱大人?”

    “甚好甚好,侯大人所言甚是!”

    众人走出大厅,向侯府大门走去。当侯恂和钱谦益来到南京城后,两人也是为了更好的处理东林之事,两人府邸的距离并不远。

    很快众人就到了钱府的大门处,侯恂很是熟练的上前敲门。

    钱谦益的管家推开房门,看见是侯恂,连忙恭敬行礼。

    “侯大人,您今天来是找我家老爷吗?”

    “正是,去通知你家老爷吧。”,侯恂微笑的说道。

    那位管家看了看侯恂身后的十数人,眼珠一转,弯腰赔笑道:“侯大人啊,您这次来也没有提前通知一下,我家老爷三天前就离开了南京城会乡探亲了!”

    侯恂脸色一变,怎么回事,钱兄之前并没有提过这件事啊,怎么就突然回乡了。

    “不知钱大人什么时候能够回南京?”

    “回大人,老爷他此次回乡要多待一段时间,回到南京恐怕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钱府管家再次赔笑道。

    侯恂叹了口气,看来这次来的真不是时候,只是钱大人家乡似乎是出了什么大事,不然的话钱大人也不会如此匆匆离开南京,希望钱大人一切顺利。

    他转身,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实在是不好意思,钱大人家里可能是出了一些事情,现在不在南京的府邸,等钱大人回来恐怕就是一个月之后了。

    诸位,不如现在和我一同回侯府,在休息一番?”。侯恂此时的语气十分诚恳。

    十数位士子相互看了看,一位领头的说道:“侯大人,不用了,我等也已经超过两个月没有回乡了,我们也甚是想念家中亲人了,我们也就直接回乡。”

    侯恂听到这话,觉得也很有道理,也就点头道:“也是,诸位的家人定然也想念众人了,此时也该回去了。

    只是诸位之后若是有事可来南京城寻我侯恂和钱大人,我等定然竭力相助。”

    很快众人纷纷离开。

    看着离去的众人,钱府的管家长松了一口气,他缓缓的关上大门,快步的向书房走去。

    他敲敲门,门内传出声音:“进来吧。”

    管家推开屋门,书房内正有一人坐在主位上,那人正是这钱府的主人钱谦益!

    “老爷,侯大人和十数位士子都已经离开了。”

    “嗯,老爷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当书房又只剩下钱谦益一个人时,他才长叹了一口气,心中思绪万千。

    原来这钱谦益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南京城。

    钱谦益左右踱步,嘴中轻轻嘟囔着:侯大真啊,这一次是我对不起你了,这一次我的确是欺骗了你,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啊。

    我还年轻,还有无限的前途,我的心中还有着无限的抱负,心中那宏大的理想还需要我去实验。

    我不能就这样平庸的就在这里,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这不是我钱谦益应该有的生活!

    ……

    我钱谦益在南京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咱们这位新皇帝终于有了一些了解,咱们大明这么一位年轻的皇帝真的不喜欢我们东林党。

    这位崇祯皇帝对我们的厌恶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天启三年以后的天启皇帝了。

    那个时候即便是全盛时期的东林党都抵挡不过天启皇帝养的一条狗!我东林党直接遭受了重创,实力十不存一,以至于现在龟缩在这大本营南直隶,整个中央朝廷的重臣中竟然没有一位我东林党的核心人员。

    不仅仅是中央朝廷,就连地方上,也同样如此,现在东林党最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是唯一的财富就是他们的名声了。

    现在却又因为此事名声在南直隶受到了重创。

    如此一来,这东林党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唯一的优势也没有了。

    剩下的都是劣势,都是他钱谦益所不需要的东西。

    在进入朝廷为官和几乎只剩下累赘的东林党中间,他钱谦益的选择是什么?这还需要考虑吗?

    他相信,只要自己舍弃东林党的身份,全面倒向皇上,皇上一定会重视自己的,自己就能够回到京城了。

    侯大真,要怪就怪你的愚蠢吧。

    …………

    南京城城东的一处高档酒楼包厢中,刚刚离开钱府的十数人正在喝着酒吃着菜。

    “诸位兄台,今天那钱牧斋究竟是什么态度你们也看出来了,现在我等失势了,他们就敢这么对待我们,简直是岂有此理!”

    “王兄说得对,说得对啊,那钱牧斋的官职已经没了,他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罢了。”

    众人纷纷说道。

    “诸位兄台,现在我们算是被剔除东林党了。

    我们都是为了他们才落到这步田地,而他们现在如此绝情,那我们就绝不让他们好过。”

    “说得好,绝不让他们好过。”

    “我有一个好主意!”

    “刘兄快说。”

    “我等都曾经是东林党人,我们很清楚那东林党人最重视就是他们的名声,而且我等对于东林党人的一些恶迹都知之甚详。

    现在我等回去后联系和我等有同样经历的一千余人,我等一同宣扬那些东林党人的恶迹,定然可以让他们身败名裂!

    让他们痛苦万分!”

    “善,善!!”,众人纷纷叫好,所有人眼中都充满寒光,此次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

第四百二十八章 苗头(求订阅)

    这一群人虽然在这里决定了接下来的动作,但也没有第一时间行动,这样影响甚大的行动他们这十数人还是太少了,他们海域要去找寻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

    例如那和他们一同被关押起来被处罚的一千多人。只有当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到时候一举出动,一击必杀。

    而在这之前,他们还要回家一趟,报个平安。

    ......

    无论现在这里有多么的暗流涌动,至少暂时南京城内再次平静下来了,仿佛又恢复了之前的那种平静的盛世风光。

    时间缓缓流逝,半个月后,钱谦益钱牧斋光明正大的“回到了”南京城的府邸,得到消息的侯恂连忙来此看望,他想要询问一下,钱大人的家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不然也不会如此着急。

    对于侯恂钱谦益非常了解,于是钱谦益很容易就将这事给搪塞过去了,他转而身拉着侯恂的双手,问道:“大真,老家的确是出了一些事情,之前我也是无奈,不得不离开了应天府,将安慰我东林一众士子的重担都压到了大真身上,大真这半个多月的时间你是真的受累了。

    这都是我的不对啊,大真,你能原谅我吗?”

    侯恂大惊失色,那里想到钱谦益竟然会这么做,“牧斋,没有没有,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牧斋你也是不得不离开罢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再说了,事情闹得并不大,只有十数人来找我,并没有费什么事。”

    钱牧斋这才长松了一口气,“这就好,这就好啊。总算是没有因为我而引起麻烦事。最近这南京城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我这在乡下消息实在是不及时。”

    “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现在这南京城乃至在全天下只要是有些地位的人都在关注着一件事。”

    钱谦益一愣,难道真的有什么大事发生不成,不对啊,老夫也是一直待在南京城中的,只是一直没有出这座府邸,怎么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大事?不应该啊。

    “大真,不知是何事?”钱牧斋这个时候显得颇为急切。

    侯恂笑笑,“并没有什么大事,主要还是现在全大明通过二月份考试进入官场的三万余人现在都已经全部赴任了,大家都在观察者这些人究竟做的怎么样。”

    钱谦益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并不是什么大事,对自己的影响不会太大。

    ......

    “牧斋,你今天刚刚到家,这长途跋涉下来恐怕也颇为劳累,你也需要休息,我就先回府了。”

    望着渐渐远去的侯恂,钱谦益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变的严肃起来了。

    侯恂啊,这次,真的不能怪我,是你自己看不清形势,不知道丝毫变通,有些东西该舍弃时就要舍弃,时代已经变了!

    这东林党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现在要做就要做帝党。

    ......

    这个时候的确有很多人在关注着全国每一座城池都最少有十数位新官员的表现情况,他们很清楚,这三万余人的表现可以说是干系重大。

    所有人都很清楚,现在在皇上以及朝廷一众的强烈要求下,之前完全可以说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完善的科举制度,现在却出现了一道极大的裂缝,甚至这一道裂缝还越来越大。

    科举是什么?是他们这些读书人最关注的事情。现在科举却出现了变化,全大明所有的读书人都在关注着科举制度之后的走向。

    这就像后世一样,高考制度的改革时时刻刻都牵动着每一个学子的心。

    对于这件事发生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事情,众人心中还是有些猜测的,现在科举来了这么一个大的口子,若是这些人真的按照朝廷所说的一路顺顺利利的做到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这样的位置。

    那之后真的问题就大了,以后谁还愿意去参加会试,这可是三年一次啊,而且这之前还要考秀才,举人,若是一来也不知道要耽搁多长时间了,有这一段时间,他们恐怕都能够从十品向上升了好几次了。

    到了那个时候恐怕真的没有多少人再愿意费尽心思的去考会试了。

    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这个胆大包天的皇帝恐怕直接就取消会试了,这也并不是不可能,当朝皇帝都敢直接建立税部,甚至消除了存在千年的吏员!而且不仅仅是下了命令,甚至是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这些事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帝能够做到的吗?绝对不是!这些事情都表明了当今皇帝不简单,他绝对对于中央朝廷有着极强的控制力。

    因此直接彻底的变革科举绝对不是无稽之谈。

    现在他们真的没有办法去反对朝廷了,他们内部自己都被彻底的分化了。这些读书人绝对都不傻,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看出了这一点儿,皇上的手段实在是高超,将最大的反对力量直接消除于无形。

    而另外一股强大的力量朝中的一众官员在皇上拿下高层之后,那一众高层可都不是一个人,每一个尚书、内阁大学士在中央在地方都有着自己的泵累,当他们坐在那个位置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去簇拥上去。

    于是一层套一层,可以说现在的大明皇帝对地方的掌控力是极为强大的,再加上长达一年时间的官员京察和大计。

    甚至现在皇上还在全国所有的城池驻扎军队,在过不了多久这些军队就布置到位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真的已经没有能力去反对朝廷了,就算他们真的站起来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的皇帝可是一个凶人,该杀就杀,死在他手上的读书人有多少了?恐怕已经绝对超过三千人,若是加上那些官吏,绝对已经超过两万人了!

    在这种形势下,他们是绝对不会站出来反对的,谁愿意站出来谁站出来。

    就像一个多月前不就是有两千余人站出来反对皇上的决定了吗?结果是什么?结果大家都看见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吧。

    而这还不是反对科举变革,仅仅是看不起那些吏员罢了,这很过分吗?以前不都是这样的吗?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遵守朝廷的决定,想办法去尽快跟上朝廷的动作罢了,万万不可被朝廷拉下来,到时候若是真一切都变了,他们很早就会做好准备了。

    ……

    阎应元来到扬州城已经有数天了,抵达这里后他用了一天时间就处理好了各种事项,第二天就开始上任了。

    阎应元很快发现,在这扬州城里不管是那个朝廷部门都有着大量新上任的官员,这些人和他阎应元是通过一个途径上来的。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这南直隶人,这里很少有和他阎应元那样来自其他省的。

    但是即便是如此,这些南直隶的新官员们并没有排斥他阎应元,反而对他很是友善,在其他人看来这阎应元虽然是其他省份的,来到这扬州城和他们抢夺的官职的。

    但是此人一来就是五品官员!刚进官场就有如此高的品阶,而且还是在财富、权势皆不缺的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此人肯定是朝廷极为重视的。

    那必然是大有前途的,我等若是和此人交好,那之后对自己的发展自然是很有好处的。

    而阎应元也不是傻子,对于众人的刻意交好,阎应元也很是和善,他也想和众人交好,短短不到三天,阎应元就和众人打成一片,双刀的关系已经颇为不错。

    在与众人的相处过程中,阎应元也发现了事情的不简单,从这些人的言语之中,一举一动之中。他发现这些人在若有若无的抱成一团,隐隐的对于之前那些通过科举,获得进士功名的那些前辈官员颇为排斥。

    而且不仅仅他们是这样,那些高阶官员对于他们这些人也是颇为排斥,似乎不太看得起他们。

    阎应元沉思一段时间,他也是发现了问题,那些“老”官员恐怕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大多数连举人功名都没有获得的“年轻人”。

    而自己这些年轻人恐怕也是对此要么是要有预料,或者是在与这些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于是双方两个群体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双方进入官场的方式不一样,这两种方式的难度实在是相差太大。

    还有一点儿就是自己这些人现在的位置之前都是吏员,对于吏员他们绝对都是可以随意指使,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们都变成了官员,和他们这些高阶官员之间在身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他们的心情会好才怪了。

    想通了这些事后阎应元的心中颇为担心,这种情况恐怕不仅仅是在这扬州府里有,全大明其他地方恐怕也是如此。

    这种状况若是长期下去,恐怕于国不利。

    可惜,自己现在似乎什么也做不了,自己还是想一些办法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吧,别的地方自己管不住,扬州城还有有一些办法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出现的这种情况仅仅是一些矛头罢了,远远算不上什么大问题,留给他们的时间还有很长。

    不过一定事情自己还是给皇上上一份奏折,给皇上提醒一下。

    按理来说,他这个官员还是没有权力给皇上上书的,但是在来扬州之前,朱由检交给了他这项权力。

    而大明皇帝的这个举动也让阎应元心中确认,皇上将自己安排到扬州府就对是别有目的,只是自己现在还没有发现究竟是何事罢了。

    ……

    第二天,阎应元来到了扬州府的锦衣卫千户所,见到了扬州府的锦衣卫千户韦文德。

    韦文德是知道阎应元这个人的,他也清楚此人有权力给皇上上奏折的,在这阎应元来到扬州城之前,他就收到了从京城而来的通知。

    只是韦文德没有想到这阎应元才到扬州府不到十天,就来到了这里,难道这位阎大人这么快就有事情要给皇上奏报了?这恐怕不太可能吧。

    “不知阎大人今日来到锦衣卫所为何事?”

    “韦千户,本官这里有一份奏折,希望韦千户能够将奏折送往京城。”

    “嗷,只是据本官所知,阎大人你来到这扬州府才八天吧,八天就有事情了?”

    “是的,此事还颇为重要。”阎应元很是严肃。

    “阎大人你刚来任职,很多事情都不太了解,本官就给你说上一说。

    本官知道阎大人你很受皇上重视,给了你随时给皇上上奏的权力。”,阎应元已经知道这位韦千户要说什么了,只是他竟然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位韦千户语速太快了。

    “可是你也不能滥用皇上的厚爱啊,一定要有大事情才能给皇上上奏,咱们皇上可是英明神武,必然是大明的中兴之君,现在可是极为繁忙的。”,这一番话很是意味深长,说完,韦文德看着阎应元,希望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阎应元很是严肃的说道:“韦大人所说本官很清楚,非常感谢韦大人的关照,请韦大人放心,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韦文德心中有些不满,这人怎么完全不识好歹,不过看着这阎应元坚定的眼神,韦文德咽下了已经到嘴边的话。

    “好吧,既然阎大人你如此坚持,那本官就派人给你送到京城,希望这件事的确是大事情吧。”

    “自然是大事,请韦大人放心,”,说完阎应元将手中的木匣递给韦文德。

    韦文德笑着收下。

    ……

    打量着手中的木匣,韦文德心中在沉思,也对,这阎应元可是圣上重视的人才,他定然不是傻子,定然不会做这种傻事,只是,这奏折里难道真的是什么大事吗?

    可是本官已经在这里待了将近三年了,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大事啊,尤其是这阎应元来到扬州城后就更没有事情了,可谓是平静异常,没发生什么大事。

    罢了罢了,希望这件事真的是有什么大事吧,本官在着扬州城也清闲这么久了,也想活动活动身子了。

    ………

    当天下午,信使带着奏折快马加鞭冲出扬州城向北方狂奔而去。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月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16/ 第一时间欣赏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作者:青史昭昭所写的《重铸刚明》为转载作品,重铸刚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铸刚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铸刚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铸刚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铸刚明介绍:
天启六年,这是一个乱世的初始,现代青年穿越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他能否改变这个乱世?重铸大明。
这是一个悲惨的乱世,也是天灾不断,失去了数千万条人的生命,中原大地为之一空,无数人为之叹息!
PS:建了一个书友群,大家可以在群里聊聊天,灌灌水!群号:1109274903重铸刚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铸刚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铸刚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