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铸刚明TXT下载重铸刚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铸刚明全文阅读

作者:青史昭昭     重铸刚明txt下载     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一十九章 火爆

    崇祯八年十月份,历经一年时零两个月的不断努力,失败了数十次后,归化城外的纺织工厂终于成功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数年前将家族搬迁到归化的刘家家主手中。

    得到消息的刘家家主刘瑞春首先是长松了一口气,这次他们想方设法花费巨大从西方获取羊毛纺织的技术正是他刘瑞春一手促成的。

    花费了四十余万两白银后他们终于成功了,拿到了羊毛纺织技术的书籍、纺织机、工匠,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得到了不少从西方远道而来的羊。

    然而就在自己志得意满,想象着未来的金山银山之时,归化城外的纺织工厂却接连传来坏消息,一脸数个月,也建造了十数台纺车,可惜全部失败。

    这个消息一时间让刘瑞春有些心灰意冷,但在咬牙之下,他还是把这个消息暂时压了下去。

    可惜这个消息还是最终泄露出去了,其他十几家也很快就获得了消息,结果很显然,他刘瑞春的日子就“艰难”起来了,几乎每隔个几天就有人来找他刘瑞春询问事情的进展如何。

    再这样下去,他刘瑞春也坚持不了多久了,现在总算是有好消息了,算是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

    很快,刘瑞春猛然惊醒,自家这是真的发了,自己押宝押对了!

    刘瑞春急急忙忙来到了城外的纺织厂,认认真真看了毛衣的制作全流程,又伸手看了看制作出来的成品毛衣。

    刘瑞春相信,自家这次是真的要时来运转了。

    作为北方羊毛同盟的盟主,刘瑞春第一时间给诸位合作伙伴通知了这个好消息。

    早就已经等的不耐烦的众掌柜得到消息后立刻来到归化城。

    抵达归化城的第一天众商人就去了纺织工厂,众人仔细看着眼前快速运转的织机,抚摸着手中刚刚出炉的毛衣,感受这身上衣物传来的暖意。

    他们明白,他们成功了,足足用了将近四年时间,花费了近百万两白银,他们终于成功了,金山银山都在眼前。

    接下来,就是他们真正该赚银子的时候了,这就是自家建立百年基业的开始。

    …………

    当看到最终的实物之时,他们心中的决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定,这或许就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大的事业了。

    然而虽然他们十六家同时获得了毛衣纺织的技术,大家的技术起点是一样的,但是在各自的发展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十六家商人几乎遍布大明整个北方,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

    有的是刘家这样的家族家中的主业已经抱歉到朝廷新设立的漠南三省之地了,有的是仍然在自家的起家之地深耕发展。6

    而像刘瑞春这样的几家从最开始就对这羊毛纺织有了足够的信心,很早就为这一天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

    就像刘家,他早已经和归化城百里内的羊毛商贩有较为亲密的关系,羊毛的来源渠道已经基本解决,至少纺织工人他们家并不缺少,同时这归化城周围的蒙古牧民和大明移民也是极多的。

    于是刘瑞春第一时间就在归化城外属于刘家的大片土地上开始修建工厂,同时刘家其他的产业也开始大量卖出,筹集资金,工匠也被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大量的羊毛纺织机也开始加工。

    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在崇祯八年十月份,归化城外属于刘家的羊毛纺织工厂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了。

    同时虽然刘瑞春一直都很有信心,但到了这个时候刘瑞春还是有些担忧,他已经决定拿出这第一批毛衣在拿到京城售卖。

    刘瑞春已经过得消息,掌握技术的十六家族中,他就刘家可是第一个做出规模成品的,这个时候自然是要占据先机的。

    于是刘瑞春带着第一批生产出来的毛衣,一共有五万余件,刘瑞春亲自带着有八十余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在这寒冷的冬天踏上了从归化到京城的水泥官道。

    这批或许抵达京城已经是十一月初了,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

    刘瑞春丝毫顾不得休息,连忙在他们刘家在京城的店铺进行最后的准备,这比当初确定的时间要早上三天。

    事实上在他抵达京城的半个月之前,刘家的店铺已经开始在京城宣传起来了。

    刘家的店铺在京城也已经开了近三十年了,在京城也有着一些口碑,还是有一些人拥护的,尤其是那些上层人中也经营出了一点儿效果。

    早在一个月前,刘瑞春就给京城店铺送过来一百件毛衣,经过一月时间消息的发酵,刘家商号极为保暖的毛衣将在一个月后售卖的消息已经在京城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他们很多人已经通过刘家的店铺见到了所谓的毛衣,确实是极为温暖。

    京城不差钱的人多了,此时很多人都留意到了此事。

    因此当刘家那规模巨大的商队进城之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这大冷天的,这么大的商队还是很少见的。

    售卖当天,刘家商铺前被围的水泄不通,此次售卖刘瑞春的目的还是为了试探市场的反应,他定的价格绝对不低,一件上等毛衣售价一两银子。

    中等也有五百文,最下等的也需要一百文,普通百姓基本上都不会花这么多银子来买这么贵的衣服。

    毕竟要不了多久,其他几家也会有毛衣出来,他们刘家必须要借助这段时间多赚些银子。

    因此刘家此次准备的毛衣中上等的占到了一半之多,剩下的才是一百文的下等毛衣。

    售卖的效果也是极好,仅仅五天时间,五万件毛衣竟然就卖出了其中的七成之多。

    刘瑞春连忙给归化城传信,让归化那边全力生产,最快运送毛衣到京城。

    同时他要向皇帝的信达强壮借贷,他要全力扩大生产。

    虽然是为了赚银子,但刘瑞春同样很重视口碑,他们刘家必须利用好些先发之机,如此他们刘家才能才数月之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刘瑞春已经决定,一个月之后毛衣的价格就要大幅度下降了,他们刘家要利用这段时间占据整个京城。

    看着信使快速离开,刘瑞春心中踌躇满志!

    ……

    。但美公子没有上前,让它原本蓄势待发的能力不得不中断。

    战刀再次斩出,强盛的刀意比先前还要更强几分,曹彧玮也是身随刀走,人刀合一,直奔美公子而去。

    美公子手中天機翎再次天之玄圆,并且一个瞬间转移,就切换了自己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化解了对方的锁定。而下一瞬,她就已经在另外一边。曹彧玮身上的金红色光芒一闪而逝,如果不是她闪避的快,无疑就会有另一种能力降临了。

    拼消耗!她似乎是要和曹彧玮拼消耗了。

    不过没有谁怀疑这种能力的由来,毕竟,孔雀妖族最擅长的天赋本来就是斗转星移。她这技巧和斗转星移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公子这次化解曹彧玮的攻击之后却并没有急于攻击,只是站在原地不动。

    曹彧玮眉头微蹙,这小姑娘的感知竟是如此敏锐吗?在他以火焰化铠之后,本身是有其他手段的,如果美公子跟上攻击,那么,他就有把握用这种手段来制住她。但美公子没有上前,让它原本蓄势待发的能力不得不中断。

    战刀再次斩出,强盛的刀意比先前还要更强几分,曹彧玮也是身随刀走,人刀合一,直奔美公子而去。

    美公子手中天機翎再次天之玄圆,并且一个瞬间转移,就切换了自己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化解了对方的锁定。而下一瞬,她就已经在另外一边。曹彧玮身上的金红色光芒一闪而逝,如果不是她闪避的快,无疑就会有另一种能力降临了。

    拼消耗!她似乎是要和曹彧玮拼消耗了。

第六百二十章 惊觉

    接下来的两个月,又有两批大约八万件毛衣从归化城冒着冬日的寒冷送到京城。

    对于第二批的棉衣,刘瑞春将价格直接下降了三成之多,最低档次的毛衣只需要八十文。

    同时刘瑞春拿出将近一半的毛衣到京城周边的数府之地售卖,销售效果都很好。

    第一批售卖顺利,主要还是因为大明的中上层等有钱人愿意尝鲜,尤其是这毛衣没有棉衣那么臃肿,这是让这些有地位人士的满意的地方。

    第一批售卖之后,这个价格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太贵了。

    要知道现在现在大明虽然已经有了棉衣,棉衣可是毛衣的直接竞争对手,棉花现在的价格一斤七十文,一件棉衣差不多需要一斤棉花,最终一件棉衣的售价也在一百文之上。

    现在毛衣的价格已经比棉衣还要低上两成,即便是第一批的毛衣,价格也和棉衣一样。

    现在他们的毛衣就直接占据了价格优势。

    如此价格之下,大明百姓们还是愿意花费更少的钱来购买同样保暖的衣服。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京城大街上来往的人比往年都多了不少。

    现在只要是有些身份的人有是身穿毛衣,外面再套一层棉衣,如此穿着整个人都温暖起来的京城人士也纷纷来到大街上。

    当刘瑞春第一次在京城售卖之时,其他十五家掌握技术的家族就发现了,他们大惊失色。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一辈子沉浸在经商之中,他们太明白做生意时占据先机的重要性了。

    现在那刘瑞春想对于他们也仅仅是提前准备了一点儿而已。

    于是他们纷纷加紧速度进行生产。

    其实在崇祯八年这个时候,距离大明朝廷收复河套、整个漠南草原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

    到了崇祯八年,朝廷共设立三个布政使司、十五府四十五县,修建城池四十五座来管理诺大的漠南地区。

    六七年时间,经过大明朝廷对漠南地区全方位的移民,现在的三布政使司已经有大明百姓三百六十万人,其中河套布政使司有一百八十万人,漠南布政使司一百一十万人,大宁布政使司也已经有八七十万人!

    在崇祯八年正月朝廷正式下诏停止向漠南地区的移民。

    经过七年时间的建设,漠南三省不管是水利道路城池的修建已经算是颇为发达,此时走在漠南三省广袤的土地上,可谓是人来人往,颇为繁华,俨然是一副大明内地布政使司才有的情形。

    不仅仅是这些移民,他们这些北方的羊毛纺织商人们也纷纷离开老家,搬迁工厂,将这个家族的基业都搬迁到漠南三省。

    不说别的,就说掌控羊毛纺织技术的十六家羊毛商人中大多数都已经搬迁到漠南地区了。

    漠南地区面积广大,有着大片的草原,尚有十余万的蒙古牧民,还有数百万的大明移民,今后这里必然有着众多优质的羊毛产出,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好时候。

    但也有几家原本根基之地就是宁夏地区的就没有迁移了。

    毕竟相比于漠南地区,宁夏地区也丝毫不差,不仅仅能够利用黄河使用河套地区的羊毛,同时宁夏周围也有面积不小的草原,甚至是漠西地区的一些部落出产的优质羊毛。6

    他们并不缺钱原材料,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劳心劳力的搬迁家族。

    这些大商人们自然是有这自家的工匠自家的羊毛来源渠道,可以说什么都不缺,缺的仅仅是工匠学会技术并投入生产的时间。

    他们比刘瑞春落后2的时间并不大,最多也不过是一个月时间而已。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大规模的投入之下,仅仅在刘瑞春开始售卖后一个月后他们的工厂就已经可以稳定的生产毛衣。

    他们也是丝毫没有耽搁,纷纷在自家所谓的城池开始小规模的售卖,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十五家商人几乎遍布整个漠南三省地区,趁着刘瑞春全力抢占京城顺天府周围地区之时,他们这十五家商人也各自为战抢占市场。

    漠南地区的市场还是极小,很快他们就开始将毛衣开始向甘肃、陕西、山西等大明北方诸多省份开始推广。

    面对这些商人的咄咄逼人,刘瑞春并不着急,这样的场景他之前就预料到了,他只要能拿下这北直隶市场就足够他刘家吃饱喝足了。

    更何况现在大家的产量都不大,只要自家的产量上去,一切都还有机会。

    于是在这十六家商贩的努力之下,这毛衣从十一月份正是在京城退出,到崇祯九年的三月份,冬季基本也已经过去,在这五个月时间中,不管数量多少,毛衣已经在北方数省的大城市中都有所售卖。

    甚至刘瑞春还调集了五千件毛衣趁着春季海洋解冻后的第一批商船运送到黑河以及苦兀岛试水,效果更是极佳,很快被当地移民抢购一空。

    毕竟那苦兀岛可比大明北方要寒冷的多。在加上现在大明向黑河一带做容易物资只能通过海洋,棉衣运输极为麻烦价格昂贵,毛衣的优势更加明显。

    经过他们五个月的努力,毛衣已经在甘肃、漠南三省、北直隶、山西几省引起了不小的声势,很多大商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儿,都想尽一切方法去获得这羊毛加工技术。

    而此前一直被商税、南洋等乱七八糟事情给弄得头昏脑涨的朱由检终于在这时候知道了轰动大明北方商界的毛衣之事。

    此时已经是三月中旬了,最近两天京城又来了倒春寒,乾清宫中原本停下的地暖现在又不得不再次打开。

    在这温暖的房间中,大明皇帝朱由检正一脸郑重的抚摸着手中的毛衣。

    见朱由检这个样子,旁边进献毛衣的高起潜心中突然不安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件保暖的衣物,皇上怎会是如此表情,难道咱家这次又做错了?

    突然皇上的声音传来,听声音皇爷似乎是高兴的?

    “高起潜!”,朱由检此时的声音确实是压抑着兴奋。

    “请皇爷吩咐?”

    “你现在就去找曹化淳,让东厂给朕将这毛衣之事调查的清清楚楚,不要有任何疏漏!

    你可明白?”

    “奴婢明白!”,听到这话,高起潜神色肃穆,答应后就大布离开乾清宫,他已经隐约感觉到,此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

    。但美公子没有上前,让它原本蓄势待发的能力不得不中断。

    战刀再次斩出,强盛的刀意比先前还要更强几分,曹彧玮也是身随刀走,人刀合一,直奔美公子而去。

    美公子手中天機翎再次天之玄圆,并且一个瞬间转移,就切换了自己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化解了对方的锁定。而下一瞬,她就已经在另外一边。曹彧玮身上的金红色光芒一闪而逝,如果不是她闪避的快,无疑就会有另一种能力降临了。

    拼消耗!她似乎是要和曹彧玮拼消耗了。

    不过没有谁怀疑这种能力的由来,毕竟,孔雀妖族最擅长的天赋本来就是斗转星移。她这技巧和斗转星移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公子这次化解曹彧玮的攻击之后却并没有急于攻击,只是站在原地不动。

    曹彧玮眉头微蹙,这小姑娘的感知竟是如此敏锐吗?在他以火焰化铠之后,本身是有其他手段的,如果美公子跟上攻击,那么,他就有把握用这种手段来制住她。但美公子没有上前,让它原本蓄势待发的能力不得不中断。

    战刀再次斩出,强盛的刀意比先前还要更强几分,曹彧玮也是身随刀走,人刀合一,直奔美公子而去。

    美公子手中天機翎再次天之玄圆,并且一个瞬间转移,就切换了自己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化解了对方的锁定。而下一瞬,她就已经在另外一边。曹彧玮身上的金红色光芒一闪而逝,如果不是她闪避的快,无疑就会有另一种能力降临了。

    拼消耗!她似乎是要和曹彧玮拼消耗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朱由检的想法

    自从他在皇上面前说出要从跟子上解决吏员问题的话,他郭允厚就下定决心了。

    既然皇上再次给了他一次机会,他郭允厚也就不会再轻易放手了。

    郑三俊能大刀阔斧的处理刑部之事,甚至之后还能直接管理大明所有地方上的办案人员,刑部权力大增。

    他郭允厚也不落人后,不过是处死数千人罢了,拼了名声不要罢了,必须要严肃处置这些猖狂之徒,一旦朝廷将这些人的罪行公布,郭允厚想着全天下都没有人胆敢给他们求情。天下百姓会把他们给骂死的。

    据他估计,皇帝打算让朝廷六部直接控制地方上的六房,不管是刑部还是户部恐怕都是皇上的实验台,一旦功成,这样的场景定然会在不久后出现。

    这么说来,他的任务还不算挺重啊。

    他自嘲一笑,一脸阴沉的走入户部衙门,开始召集户部人手,这件事要开始了。

    然而刚刚在文华殿的所有文官们都忘记了,朱由检丝毫没有和他们提西南之战的封赏之事,他们都被朱由检特意提出的收税之事吸引了全部的精力。

    此时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检已经丝毫没有刚才愤怒的样子。他坐在那张他的专属椅子上,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刚才在文华殿,他的那些愤怒大多数都是装的,当然他心中也有一定的愤怒,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情况他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了。

    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让这些官员们跟随他朱由检的步伐,全面去解决地方吏员的问题。

    相信经过这次的整顿,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也能降低不少,也能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吏员的本来面目,大大降低之后的阻力。

    这些吏员对百姓的伤害往往比朝廷在地方的官吏更加可怕,这次定然要将所有的吏员全部整顿一遍,那怕用上数年时间,也定然要做成功,只有百姓的压力减小,大明才能真正安全下来。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刑部和户部了,若是他们整顿成功,并且在自己的支持下,将所有地方上的吏员全部纳入刑部和户部的管辖,并且最终建立中央、省、府州、县这样的四级机构。

    彻底将地方上的吏员纳入朝廷的管控之中,中央集权必然会大增,不说回到秦汉之时中央朝廷可以控制每一个人,至少也要做到唐初。

    那可是切切实实的编户齐民啊,将朝廷的力量投射到一个社会真正的基层,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皇权不下县。

    想想朱由检就觉得不对劲,皇权不下县?这是谁提出的混账想法?秦汉时期的亭长、里长都去哪里了?那么县以下是谁在管?

    是那些地主啊。

    可以说大明的城市一定程度上是朝廷管理的,而庞大的农村,占大明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被他们掌控,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科举的受益者,他们不用纳税,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的。

    他们用尽一切手段抢夺自耕农们的土地,将他们划归自己所有。

    他们掌控的百姓、财富竟然比中央朝廷都要多的多!

    不然的话两百多年的大明自永乐皇帝开始,黄册上的人口数量竟然就不涨了。两百余年的和平人口不涨,这不是开玩笑的吗?傻子都知道不对劲吧。

    连自己国家人口数量都搞不清楚的朝代基本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对劲,这必须要改变,一切改变都将从朕开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等刑部和户部的权势大增后,其他四部的官员们那一位能忍得住?那个部门愿意自己被其他部门给压下去?朱由检相信他们定然是忍不住的,到时候朝堂之上自然水到渠成。

    关键问题还是吏员的问题!想要将吏员的问题全面解决,必须要给他们一个升职渠道,让他们和官员一样进行不断的考核。虽然说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至少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恶劣情况。

    但是这样彻底的表革实在是太难了,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必然是会反对的,甚至会不惜一切!

    他们辛辛苦苦读书数十年,受到了圣人的教导这才能为官,现在皇上竟然想让小小吏员进入官场,享受和他们一样的待遇,简直是岂有此理,他们如何能忍?

    朱由检相信若是自己强制进行推动,恐怕天下的文人士子们恐怕真要揭竿而起了,毕竟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刨他们的根啊!

    两百余年间大明的科举已经培育出一个巨无霸的利益团体,他们相互构连,现在的大明,恐怕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吧!

    而科举为官就是他们的根本。

    这个实在是不好动啊。

    朱由检缓缓放下手中的杯子,不着急,朕会慢慢来,朕总会有办法的,大不了掀桌子,谁怕谁。

    …………

    随着朝廷向外正式公布西南战争平定、奢崇明、安邦彦授首,水西织金城收复。

    在京城周围的百姓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老百姓大多大多都是听听热闹罢了,那些读书人、地主、士人家族则是大大受到了震慑。

    原本这些自认为有头脑的家族已经心中对于大明不那么忠诚了,毕竟对他们而言,朝廷是朝廷,家族是家族。

    大明这十数年的混乱的情况,他们仿佛从中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他们仿佛已经看出了改朝换代的征兆。

    毕竟自古以来的国祚最长的也就是享国两百余年罢了,按理说现在大明已经将近三百年了,算算时间也快到时候了。

    这些人或许口中不说,但是敏锐的他们已经开始在行动上为乱世作准备了,所有人都知道,乱世粮食最重要,他们已经开始纷纷囤积粮食了。

    现在朝廷竟然在短短的半年内连续取得两场大胜,难道大明还有救?真的还能有“崇祯中兴”?自己难道判断错了?

    虽然他们不至于改变看法,但他们至少保持官网,该有的准备也都纷纷停下。接下来数个月京城的粮价竟然突兀的下降了一成有余。

    甚至整个大明的粮价都有所下降。

第六百二十二章 羊毛贸易开始伸向漠北

    曹化淳拿到圣旨后就连忙下去安排,很快驻扎在各地的东厂人员就行动起来,将消息传递给这十六家家族的族长。

    收到消息的各位族长们心中大惊,心中那叫一个忐忑不安,但又不得不急急忙忙的来到大明京城。

    待到了曹化淳给他们准备的地方之时,待看到来到此地的其他人,心中更是震惊不已,怎么此次让东厂带过来的人都是掌握着羊毛纺织技术的人?

    难道这位东厂提督沉寂十年之后终于要动作了?也想要在这羊毛生意上参上一股?

    不过仔细一想后,大多数掌柜竟然都轻松不少,有大人物参上一股也好,这样可谓是整个大明最赚钱的行业,有大人物参上一股也正常。

    甚至是之前开始大规模生产之前,他们这些商人基本上都考虑过报上大人物大腿的打算,若这东厂当真是为此,仅仅是为了些钱财,他们还是愿意和东厂搭上关系的。

    作为能够将生意做大的商人,他们太清楚这样做究竟有多么必要。

    然而当进来的曹化淳表明身份时,包括刘瑞春在内的十数人大为震惊,东厂厂督怎么会见我们?我们哪里有这个资格?

    然而今日之事带给他们的震惊才刚刚开始。

    曹化淳看着眼前这些忐忑不安的十六人,心中也是有些好奇。

    “皇爷怎么会如此重视这些平平无奇之人,即便这些人是有些胆色,有胆略从西夷人哪里获取了那羊毛纺织方法,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也不过是经营有方的商人罢了。

    哪里又值得皇爷如此重视,哎,自己却还是看不出皇爷的意图,这对自己来说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情了吗?

    只能以后在这些人中下些功夫,希望能够以此来窥出一些皇爷的想法吧。”

    想到这里,曹化淳露出了笑容。

    “诸位这是不太欢迎咱家?”

    听到曹化淳这话,众商人心中咯噔一声,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倒是刘瑞春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督公说笑了,谁人不知曹督公这大明忠臣啊,今日我等区区一商贾竟然能够见到曹督公,当真是三生有幸啊。”

    “是极是极!”

    “我等草民见过曹督公!”,反应过来的众人这才向曹化淳躬身行礼。

    对于众人刚开始的“怠慢”曹化淳并不重视,他仍然笑眯眯的说道“诸位客气了,你们可不简单啊,这毛衣就很不错,就连咱家都买了两件,确实是颇为暖和啊!”

    曹化淳并没有和这些所谓的商人打哑谜,直接开门见山,丝毫不拖沓。

    刘瑞春等商人听到这话心中确实放下了不少,果然,东厂这些太监是看上他们的羊毛生意了。

    众人相互看了看,刘瑞春首先开口说道“曹督公能看上我们的毛衣正是我们的荣幸,曹督公或许不知,我们这数个月以来生意进展的并不太顺利,其他商人甚至还有官员暗中使坏。

    我等正想求助督公,希望督公带领的东厂能够为我等主持公道,没想到今日就见到督公,当真是上天成全。”

    曹化淳脸上露出危险,“这一点儿好说,自从皇爷登基以来,就取消了所谓的匠户、商户之分,自然也取消了对你们的限制,现在皇爷可是要求依法办事,本督自然会为你们做主。”

    “谢曹督公!”,众人连忙回应,看来这位曹督公还是好说话的。

    “好了,咱家来见你们是有要事的,最近数年我大明北方的冬天是越来越冷,皇爷都在担忧我大明百姓会不会受冻。

    为此皇爷还没有登基之时,就开始卖全国推广蜂窝煤,崇祯之后,皇爷更是大规模种植棉花,在得知那西域之地极为适合种植棉花之后,更是花费千万两白银,出动大军十万收复西域。

    作为皇爷的臣子,咱家也对此事极为上心,数月前,东厂番子给咱家说在这京城有极为保暖的毛衣。

    待见到实物后,咱家可是大喜啊,咱家更是将此事告知了皇爷。

    皇爷在了解诸位获取这毛衣纺织技术之后,更是大喜过望,特意让咱家将诸位带到京城来,要给诸位奖赏。”

    听到这里,刘瑞春等人那是目瞪口呆,这小小的毛衣竟然还引起了皇上的注意,这,这这!

    “草民何德何能啊!”

    “几位,听圣旨吧。”

    众人心中大惊,这还有圣旨?连忙颤抖着面朝曹化淳跪下。

    曹化淳也没有客气,从身后太监捧着的盒子中取出圣旨,严肃的宣读起来。

    众人皆是屏住呼吸,不肯错过一个字,越听众人越是兴奋,待听到钦此两字之时,众人高呼谢恩,此时众人相信,这绝对是他们这一辈子最荣幸的时候了。

    此次皇帝竟然在圣旨上夸赞他们为了大明百姓能够保暖,不远万里想尽一切办法从西夷哪里获取羊毛纺织技术,为大明百姓纺织出便宜保暖的毛衣,与国有大功。

    他们十六人赐白鱼服,见官不拜,一家有一子侄进入国子监读书,每人商赐白银五百两!

    刘瑞春拿着圣旨颤颤巍巍的说道“草民何德何能获皇上厚爱。”

    此情此景确实是他们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飞鱼服啊,这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免死金牌了,从今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欺压他们了。

    “无碍,一切为了我大明子民,皇爷还交代咱家,让咱家和诸位将这毛衣在大明推广开来,让大明百姓不再冻死冻伤。”

    听到这话,几人肃然起敬,皇上果然是爱民如子,我就说吗,皇上怎会想那些腐儒说的昏庸残暴弑杀呢?

    “请皇上放心,我等自然竭尽全力。”

    “为了此事顺利,皇爷还给你们提供了方便,允许你们前往漠北,向漠北诸多部族购买羊毛,进行纺织,毛衣的价格必须要降低下来!

    我们的目标就是你们生产出来那种最厚毛衣的价格降低到一百文左右,这是你们现在售卖三百文的厚衣,可不是那种虽然只卖八十文,极为单薄的毛衣。”

    听到此话众人大喜,皇爷这是解决了他们现在面对的大难题。

    他们仅仅生产数个月,他们就发现,现在诺大的漠南提供的羊毛竟然不够用,经过调查,原来现在众多漠南百姓都是一家养殖两三只绵羊,只有那些残留的蒙古人才大规模养殖,要想增大产量,至少也要两年时间。

    现在他们十六家争抢之下,根本就不够用,仅仅足够崇祯九年的使用量。

    现在他们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漠北那数百万头绵羊了,倒是现在和漠北部族做生意只有少府和太仆寺两家而已。

    没想到现在皇上竟然给他们来了口子,这无论如何都算莫大的荣幸了!

    “请督公放心,我等必然全力以赴,不出三年,毛衣的价格必然能够降低到百文钱!”

    “好,皇爷对各位可是期待极高。”

    …………

第六百二十四章《商税征收细则》出炉

    最终,无论是曹化淳还是这十六家商号的掌柜都很是满意,在刘瑞春的带领下,十六家商号都拿出了一成的份子送给了曹化淳。

    见最终曹化淳将此收下的刘瑞春等人颇为高兴,如此他们可是双保险了。

    可惜他们并不知道,离开后的曹化淳就将这所谓的份子交给了朱由检,朱由检倒是对此很感兴趣,转手交给了少府,无论如何少府也是要进入这个行业的。

    不过还是留给这些商人几年时间为好,至少朱由检现在是这样打算的。

    此次会面结束后,刘瑞春等人也没有离开,现在他们可真正是一条船上的了,在接下来的数天,众人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大家的扩张方向,市场的划分、各等级毛衣的价格范围等等在众人之间达成共识。

    更重要的还是进军漠北,从漠北购买羊毛的价格更是重中之重,甚至还共同决定一同推动绵羊在大明的养殖。同时还要尽可能将其他商人挡在门外。

    之后众人就急匆匆地离开了,他们要全力扩张了,曹化淳可是支持他们从朝廷的信达钱庄低息借贷银子,这将给他们巨大的支撑,如此,产量扩张的阻碍已经是基本消失。

    但是不要忘了,虽然他们十六家此时也算得上是盟友,但是不要忘了,他们彼此之间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自然是一刻都不敢耽搁,必须要全力以赴,不然绝对会被其他商号给吃的一干二净。

    .......

    大明的时间在快速流逝,崇祯九年六月十五,经过来来去去数次讨论修改,税部李若星制定的终于得到了朱由检的点头。

    见眼前俞发威严的皇帝终于首肯了,忐忑不安的李若星终于是长松了一口气。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之前,皇上刚刚让自己制定这,也不知怎的此事就在朝中重臣中流传开来,一时间朝中就是暗流涌动。

    本官虽然不清楚皇上面对的是什么场景,但本官可谓是烦不胜烦,即便是自己紧闭房门,不再见客,还是有人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将话带到自己耳中,甚至就连各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都来探听消息,就连一直忙碌着清查人口的内阁首辅黄立极都来了一次。

    面对这些人,自己还真不能拒绝见面,在朝堂上,自己算是皇上变革的坚定支持者,和那周应秋算是一派的,无论是哪一派的,自己都要和他们交谈。

    明里暗里,这些朝堂重臣们都在向自己传达着他们的想法,向自己探听着皇上的倾向。

    不仅仅是他们3,到了四月份,不知怎么回事,他在修改商税的消息就暗地里传开了,各地士人、士绅对此可是全力反对,即便自己拟定的细则还没有完成。

    面临着着众多的压力,李若星最终极快的在五月初拿出了第一份细则。

    对于这一份细则,自己这个税部尚书可是很有自信的,自己可是一手建立了税部,对此了解极为清楚,在满足税部能力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满足皇帝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自己可是丝毫没有在乎其他人对商人的求情!

    可惜皇上却对此不满意,来来回回修改了数次,现在总算是有个好结果了。

    希望此事能够顺利推行,也不枉自己接下来要承受的遍地骂名,他可太清楚此公布后会引起什么。

    “不错,现在这细则就很不错,商人们现在很多事情都逾矩了,有些甚至是无法无天,朕登基这几年来,有多少商人无国无父,和贱奴做生意,还有江南的商人更是丝毫不把朕放在眼里。

    是个商人都在偷税漏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现在是时候整治一番了。”朱由检的语气极为严肃。

    “皇上恕罪!都是臣等监督不利,请皇上重处微臣!”听到皇帝这阴冷如刀的话,李若星心中大惊,皇上竟然对商人如此痛恨?

    不应该啊,皇上经商的本事可一点儿都不差啊,绝对是大明十六位皇帝中最强了,之前还一次就赏赐了十六位商人飞鱼服啊!这在大明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时此事还在官场上引起一番小风波,大明的商人们更是喜极而泣,当今皇帝果然是重商的。

    不知道他们见到这份时会是什么表情,想到这里李若星子甚至有点儿好笑。

    “此事与你们何干,还是商人们胆大包天,商税之事就这样定下,你回去后将此细则布告天下,朕也会颁布圣旨,商税之法按此从崇祯十年正式实行!”,朱由检极为果决的说道。

    李若星一愣,“皇上,不用为此事再开朝议吗?”

    “不用了,半个月前已经为此事开过一次朝会了,诸位爱卿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已经再次进行修改了。

    更何况现在诸位爱卿也是事务繁多,完全不必再为此开朝会了,你回去后将此细则给每位重臣送上一份。

    若是还有意见直接给朕上书就可以了!”

    今日霸道的朱由检让李若星无话可说,“臣明白了!”

    第二天,李若星就带着十数本送给了朝堂的重臣们,顺道还带去了皇上的口谕,听到此话,众人都明白,皇上这是下定了决心,完全不留余地了。

    而李若星则要忙碌着进行各种准备了,此事已经是完全定下了。

    即便是之前看了一遍上一版本的,现在再仔细看一遍,大明的重臣们还是极为震惊,利润三十万两以上的税率直接就达到了五税一!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降低到十税一。

    这个税率大明的商人们真的能接受吗?要知道这些商人可是已经交了两百五十多年的三十税一了啊,甚至相当一部分都没有交过税啊。

    如此,近几年本就暗流涌动的大明恐怕会动荡起来了。

    要知道一个月来那些商人们可是动作频频啊!

    有礼部尚书温体仁、刑部尚书郑三俊、大理寺卿陈扬美三人还是忧心忡忡的书写着奏折,类似的奏折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上奏了。

    其他的大多数则是摇头长叹就将此事抛在脑后了!

    一群商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大明的国库现在可是空旷的很啊!

    …………

    

第六百二十五章 朝议商税

    李若星并不太清楚,这段时间朱由检的压力也不算小,大明的官场上对于商税之事反对的力量仍然不小,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中,朱由检就收到了近百份关于商税的奏折。

    唯一让朱由检感到满意的是近八成的上书都是认真的讨论商税变革的利弊,并没有崇祯之前的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

    但即便是仅剩下两成奏折是不分是非的给商人求情,还有的大言不惭劝朕废除少府,不要与民争利,还那少府和万历的矿监相提并论。

    这连朱由检自己都不得不感叹,即便是经过朕这近十年对官商勾结持续不断的打击,商人们在官场上的势力仍然不小。

    这也是没有办法,虽然大明有所谓的商籍这样的贱籍,但是随着大明中央权力的逐渐衰弱,大明的商人们开始拿出大量的银子资助读书人,待他们中了进士就成了商贾利益的代言人。

    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努力,商人的势力在大明官场上已经是一股庞大的势力。

    而在朱由检登基后,经过对晋商等与建奴走私商贾、海贸走私商贾、私盐贩卖商贾的大规模打击,大明的顶级商人群体可谓是十不存一。

    而新出现的商贾还尚且做不到把手伸进朝廷之中。

    这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形势,不然这商税之事必然是麻烦至极,要知道之前大明皇帝想征收商税只能通过太监来做。

    现在经过朕十年的努力,大明的情况总算是为之一变。

    ……

    而对于那些到现在还不知所谓的官员,朱由检连生气都不会生气,朱由检随意命令锦衣卫对这不知所谓的十五名官员进行调查。

    很快这些官员收受贿赂的证据送到了朱由检的御案之上。

    现在已经是崇祯九年了,这个时候还看不出形势的官员不是大明需要的官员。

    盛怒之下的朱由检直接下令量这些官员论罪惩处!

    此事顿时在大明官场引起不小的波澜,虽然皇帝的惩处理由是这些人贪赃枉法、无所事事,但这种敏感的时刻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究竟蕴藏了什么,尤其是皇帝本人对于商税的态度。

    对于商税之事,朱由检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心,这一点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大明的朝臣们明白皇帝态度非常之坚定。

    六月十七,在例行上班时间,朱由检就见到了御案上那本摆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奏折,这些正是温体仁等人的上书。

    待认真读完,朱由检也漏出笑容,这几位也是支持改革商税的,但却认为税部拟定的商税细则税收实在过高。

    面带笑容的朱由检轻轻摇了摇头,轻声低喃道“温体仁这几个老头子总算是没有让朕失望,不然就不要怪朕不留情面了。”

    随着温体仁等温和反对派的如此行事,朝堂上对于此事的阻力顿时大大减弱,对于这一点儿掌控全局的朱由检自然是了解的很清楚。

    “王承恩,你觉得现在是开朝会决定此事的时机吗?”朱由检饶有兴趣的开口道。

    旁边静静站着努力让自己不引皇上注意的王承恩顿时心头一震。

    王承恩连忙下拜,“皇上,此等朝廷大事岂是臣可以多嘴的。”

    王承恩太清楚这位皇上的性格了自己这位皇上啊,表面上对我等宦官非常重视,给予了极大的权力,但事实上咱们这位皇上啊那是太有主意了。”

    听得此话,朱由检心中轻笑,这王承恩确实是个聪明人,跟在自己身边十数年,现在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竟然还如此的小心翼翼,当真是难得至极。

    “无碍,你也是朕身边的老人了,何必还如此,但说无妨!”

    “皇上,臣认为现在国库艰难,皇上的内承运库银两也消耗极快,此商税事当全力推进,且要快!”,听得此话,王承恩坚定开口。

    朱由检点点头,“王承恩,你去传旨,明日在武英殿朕要召开朝会商议此商税事。”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朱由检也不犹豫了。王承恩说的不错,对于这些事,确实是需要快,现随着考成法的全力推行,地方上的吏治已经大为好转,再加上这专业的税部,此事一旦在中央通过,地方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再阻挡此事了。

    ……

    六月十八,武英殿,内阁诸大学士,各部尚书,六科等大明中枢重臣齐聚于此。

    朱由检一身常服大踏步走入武英殿,一番行礼后议事正式开始。

    对这一程序,朱由检万已经是轻车熟路,“诸位爱卿,数日前,李爱卿上书《商税征收细则》,朕也已经将此奏折发放给诸位爱卿,想必诸位爱卿都已经详读,今日我等就商议此事,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

    黄立极首辅现还在南直隶主持清丈田亩事,周爱卿身为次辅,今日议事由你主持。”

    周应秋连忙起身应是。

    对于此商税事,在做的都是朝堂重臣自然很清楚现在朝廷面临的财政危机,很快就达成共识。

    商税必然是要征收的,但对于征收的细节众人还是有不小的争论。

    现在经过一番争论,以大学士郭允厚、毕自严、李若星为首的支持此商税细则,另外的礼部尚书温体仁、刑部尚书郑三俊为主则是认为征收比例过高,当降低以示朝廷仁爱之心。

    见众人有些僵持不下,特别是在听到又有人说所谓的与民争利,作为户部尚书的毕自严完全忍不住了,其大声喝道“哼!依本官看,税部拟定的此份细则极好,臣身为户部尚书,对于大明商事的了解还是颇为详细,

    税部认为年收入低于五十两的小家小户,不再征收商税,这正是提现皇上的爱民之心,那些小农之家趁农闲之时售卖的纺织品不过刚刚贴补家用,朝廷怎能向他们征收这点儿可怜的税赋?

    之后税收比例随着商人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这不正是提体现我大明重农抑商的国策?

    何来的与民争利?简直是愚不可及!

    陛下,臣弹劾礼部左侍郎周道登,此人口口声声与民争利,仅仅为一己私利,却一直反对朝廷商税大政,据臣所知,我大明的周大人的周家在江南老家那可是少有的大族,祖祖辈辈经商百余载,现在又借助大明开海一事,周家更是膨胀的厉害。

    现在这周家每年的收入有数十万两纹银。

    周道登平日里并不怎么表达自己意见,大多数时候都是老老实实做事,最近一个月却是在朝野各处不断表示朝廷这是在与民争利。

    臣认为真是那朝廷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今日更是在皇上面前大放厥词,臣请彻查周道登!”

    说到这里,所有人都看向后面早已经是面色苍白至极的老大人周道登。

    此时的周道登心中已经是慌乱至极,根本就不知该如何反驳,“这可如此是好啊,我周家的情况根本就无法隐藏,更何况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家族更是天下有数十个商贾来找寻自己让自己出一份力。

    我本想着自己本已经年纪不小,这次又能够收上五十余万两纹银,何不趁着这次机会奋力一搏,为家族为自己搏上一搏。

    现在看来自己这是大错特错了啊,从天启年间自己又装疯卖傻,没想到,装傻十数年,现在算是彻底栽了。”

    众人见这周道登面色苍白,但却是丝毫不开口,众人皆是心中明悟,看来毕自严所说的话恐怕就是真的了。

    朱由检也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位周道登,心中开始沉吟这位周道登家中的情况真很清楚,算是南直隶一家规模颇大的商贾了,但是因为这周道登行事木讷,是一个极好的执行者,朕才将此人留在朝堂。

    现在看来,此人是留不得了。

    其实朱由检对历史了解还是不太够,他并不知道历史上这位周道登可是当上了崇祯朝的内阁大学士,由于魏忠贤的存在,装傻数年以致最终真的呆傻了,是大名鼎鼎的愚蠢阁老。

    心中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朱由检也冷然道“周道登,你可有何话说?”

    听到此话,包括周道登在内的众人都明白,周道登完了。

    周道登自己也是心灰意冷,颓然的瘫倒在地,自己这次真是做错了。

    “好啊,简直是岂有此理,如此明目张胆,用朝廷大政为家族谋取私利。

    来人,将此人压下去,由三司会审,给朕查个清楚,绝对不能放过一人!”

    见盛怒之下的皇帝如此行事,也没有人这个时候给皇上添不痛快。

    待周道登被压下去,大殿中众人再次开始议事,经过此事,商税的征收税率算是确定下来。

    已经升任礼部右施郎的刘宗周“皇上,臣认为对商贾征收商税是应有之义。

    只是这为何官道也要对过路的商贾收取银钱?而且要收取的价格更是极高,一辆标准四轮马车每行百里竟然要收取百文钱,臣实在是难以理解,如此高收税的情况下,还会有人行形式官道否?

    臣请税部李尚书为臣解惑。”

    听得此话,众人神色一震,此事确实离谱,古来未有。

第六百二十六章 征商税!

    “李爱卿,对此事,朕也有些疑惑,你就给朕和诸位爱卿解释一番吧,让朕和诸位爱卿对此多多了解,知道这里面究竟有道理?!”

    李若星顿时起身,心中吐槽道皇上你怎么会不知道,臣这不是都按照皇上您的要求做份啊?不过皇上现在确实是一位成熟的帝王了。

    李若星躬身向朱由检行礼后,这才缓缓开口道“此事臣和内阁郭大学士、户部毕尚书已经有详细讨论。

    诸位大人或许并不清楚,朝廷现在修筑的新式官道究竟花费了多少钱粮?”

    “这官道修缮不是以工代赈,花费都是朝廷的赈灾粮食吗?最近朝廷的粮食越来越多,就连北方缺粮的京城粮价也不过每石三钱银子。

    想来应该花费不多。”

    听到此话,毕自严起身开口道“此事就由臣来说吧,从崇祯元年朝廷开始修筑京城内街道开始,朝廷大规模修建新式官道已经有十年时间。

    这十年里我大明多灾多难,为了救助数量众多的灾民,我大明境外开始大规模的新式官道修筑。

    使用的都是灾民,并不是征发徭役,朝廷以工代赈,每年都要支出大量的粮食。

    十年时间,按照工部定下的三级官道体系,由朝廷直接修筑的一级官道主要是,京城到济南,京城到归化,京城到大宁,京城连接开平直达库伦,徐州一路向西直达哈密共五条官道。

    北方各省修建连接各府城的官道已经修建了近三成,现在连接各县的官道各县也在通过各种方法筹集钱粮、水泥修建官道。

    十年时间,朝廷为此一共支出了粮食足足有一亿石,白银一千三百万两之多。”

    听到这里,群臣顿时哗然,

    “一亿石,这,怎会如此之多!”

    “这岂不是朝廷近三年的粮食税入?”

    “朝廷根本承受不起啊!”

    “官道万万不可再修了!”

    顿时群臣嗡嗡一片。

    “肃静!”,周应秋连忙出声维持秩序。

    毕自严待大殿中安静下来,这才继续开口道“虽然这十年朝廷大力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朝廷每年的税收大发展增加,但其中足足有五成借贷自皇上早早组建的信达钱庄。

    另外还有两成由大明各地的士绅拿出来的,按照朝廷之前对他们的承诺,使用他们的钱修建的道路,朝廷承诺此断道路的过路费二十年属于他们。

    诸位大人,这是目前朝廷官道的逐渐情况,同时现在我大明的官道现在修建速度有所下降,这两年灾民大多数已经移民离开,以后若再要继续修建官道,朝廷的支出必然会继续增加,因此朝廷必须要从这官道上收取过路费,不然朝廷根本就修不起这官道。”

    毕自严说完,默默退回自己的位置上,大殿中所有人的安静异常。

    最近几年他们对于这官道并没有投入多大的注意力,他们对于此事确实了解不多。

    而朝廷在确定修建方案之后就按照这样的方案开始在全国修建道路,他们仅仅知道朝廷修建了那一条道路等等。

    他们万万没想到朝廷的花费竟然如此之大。

    刘宗周再次开口道“皇上,臣以为朝廷官道修建的太多了,现在朝廷本身就财政极为困难,根本就无法支撑如此大兴土木,臣认为当缓缓形之。”

    刑部尚书郑三俊连忙道“皇上,臣认为现在朝廷向信达钱庄借贷了五千万石粮食、五百两白银,此事十分危机。

    臣认为应当将信达钱庄从少府收归朝廷所有,在户部设立钱庄司,由户部管辖!”

    听到郑三俊的话,在座的重人心中皆是咯噔一声,郑尚书竟然勇,不过……

    有不少人心中已经是蠢蠢欲动,就在有人安耐不住准备出声赞成之时,周应秋立即高声道“臣反对!”

    见内阁次辅已经出声,他人只能将已经迈出的腿收了回来,竖起耳朵老老实实听着周应秋的慷慨激昂之声。

    周应秋此时心中更是破口大骂,自己小看这郑三俊了,这个时候是能说这个的时候吗?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我们不该提前商议好吗?简直是愚不可及!

    “郑大人,此言差矣,少府本身就是我大明的正统机构,信达钱庄本身就在我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中。

    难道你这是不想偿还这五千万石的粮食了?

    简直是岂有此理,我大明朝廷难道这一点儿信誉都没有吗?”

    说到这里,周应秋又上前一大步,高声道“皇上臣弹劾刑部尚书郑三俊!”

    郑三俊扑通一声连忙跪倒在地,悲痛道“皇上,周应秋简直是血口喷人,臣之是认为现在信达钱庄关乎我大明命脉,必须要小心把握,一旦出了问题我大明根基必然大大受损。

    臣一心为国啊!”

    其他众位大臣也是纷纷出声为郑三俊求情。

    做在上位上的朱由检心中冷笑,这些人啊,每天想的都是限制朕,朕最好还是把全力交给他们,垂拱而治,简直是不知所谓。

    有这种想法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位刑部尚书,在场的众位大臣心中恐怕都是这么想的,就连那为朕出声的周应秋恐怕也是这么想的。

    朱由检长叹一声,“此事事关重大,需长久计议,今日还是商议商税事,周大人还是做好本职之事。”

    “臣明白!”

    到了这个时候有朝廷借贷的大笔银子以及对拿出钱财士绅的承诺,在场的众大臣也基本上没有反对了。

    要知道在场的这些朝廷重臣家中恐怕都拿钱出来“投资”了这新式官道。

    良久,周应秋躬身行礼说道“皇上,经过商议,臣等认为此《商税征收细则》颇为合理,当尽快推行。”

    “好,既然诸位爱卿对此都是支持,朕也不能驳了诸位爱卿的美意,李爱卿,税部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征收商税。”

    “皇上,税部成立之时就开始对大明的商贾进行调查,再加上有皇上您的大力支持,仅需三个月,税部对全大明所有商人的商税征收都可以做好准备!”

    “好,朕给你四个月准备时间,自崇祯九年十一月一日起,全大明所有商人都要严格按照

    《商税征收细则》严格征收商税!”

    “臣明白,请皇上放心!”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出发欧洲

    待众人离开,此次商税细则也立刻在京城众官员、勋贵中传播开来,在他们中间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折。

    其实说到底,利益受损的并不是他们。

    京城中的商贾确实颇为慌张,此次透漏出来的消息实在是让人极为慌张。

    其实最近几年大明的商人们对当今圣上还是有相当感激的。

    经过这十年,大明的大多数商贾们都认为当今圣上并不是那么反对商贾之事,皇上本身也大规模经商,而且这经商远远不是之前所谓的皇店能够比拟的。

    虽然皇上对于违法之商贾打击力度却是远远超过了历代大明皇帝。

    但是他们也发现只要他们不违法老老实实经营那是一点儿事情都没有,更有朝廷整治后的官吏对商贾的剥削大大减弱。他们的经商之事比之前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

    因此现在大明各地几乎所有的大商人都在京城驻扎有人员,随时传递朝中的消息。

    但是现在朝廷征收的商税税率竟然如此高,要知道太祖皇帝定下的组训可是三十税一啊!现在可是增加了数倍之多。

    谁也不愿意啊。

    按照现在的消息,年收入在一万两以下的,税率都是十税一,之后缓慢增加,往上三十万两以上,五税一。

    得到这个详细的税率后,大多数的商贾还是松了一口气的,他们一年哪里能赚到三十万两啊,能赚个十万两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成多的税率罢了,这个缴纳的银子还比不上他们日常上供给诸多位高权重、底层小官小吏的银子多。

    对于这些他们其实也还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在官场有影响力的大商人来说就难以接受了,直接拿走两成的收入,这简直就是抢劫。

    收到消息的商号纷纷行动起来,想要使朝廷收回这乱政。

    然而当他们派出人手之时,朝廷已经将此次《商税征收细则》完全刊登在六月底的邸报之上,并迅速向全国发行,并传遍天下。

    同时朝廷开始向官道收取过路费一事也传播开来。

    此事更是令商贾们在愤怒之余也松了一口气,作为商贾他们太清楚这新式官道花费了多少金钱才建成,当初他们还在怀疑这些银子都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他们才知道,这些银子竟然是从皇帝的钱庄贷款的,从这邸报上说朝廷的借贷也是有利息的,如此他们存在钱庄中的银子也不用去取出来了。

    之前数年他们的马车行走在官道之上时他们这些商人经过商议都认为这官道绝对不会让他们长久免费行走,就想那大运河不也是有七道钞关吗?

    现在朝廷要收取这过路费完全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商贾已经心动了,二十年的过路费,这必然一个好买卖啊。

    只要是在那些繁华地带投资官道修建,那绝对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天下间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可实在是太少了,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

    更重要的是他安全啊,几乎没有一点儿危险,除了大明朝完蛋了,但这就微乎其微了,十年前或许有不少人认为大明朝到时候了。

    现在看来当今这位圣上绝对是大明的中兴之君,这几年大明朝可是百战百胜,那祸害大明近三十年的建奴也是屡战屡败,现在也被困在辽东弹丸之地,几乎是动弹不得,明眼人都知道,建奴长不了多久了。

    就连那漠南、漠北之地,大明也已经占领,这更是大明太祖成祖皇帝都是没有做到的啊,更是收复了安史之乱后丢失至今的西域之地。

    现在又在到处清丈田地、修建新式官道,大明至少还有百年。

    百年时间足够他们赚取好几倍的利润了。

    对于他们来说,高利润并不太重要,安全稳定最为重要,那所谓利润数倍的海贸很多商贾完全看不上,它实在是太危险了。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商贾确定先拿出一部分银子去投资一些官道,不管如何,这绝对是一个好买卖。

    …………

    不久那些大商人都收到了自家好友的回信,皆是劝他们,此事朝廷决心已下,劝他们老老实实接受此事,不要再做无畏之举。

    收到消息的众商贾也忧心忡忡的聚集在一起,商议该如此应对。

    然而在商议中,众人确实多数不敢去直接反抗,他们只要一想到皇帝的种种手段就感觉心里发慌。

    在地方盘踞了两百余年的宗藩、勋贵现在不都是老老实实的人。

    皇帝对他们完全就是予所欲求,完全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就这还龙子龙孙,简直是连鸡都不如,现在让他们出手,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即便是缴纳了这样的税,比之前给各位官员缴纳的税也没有多多少,再加上这修路生意,他们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众人在得知税部已经开始挨家挨户通知他们这些在地方上闻名已久的大商人之时,所有人都怂了,于是众人不欢而散。

    而愚蠢之人则再次相聚在一起开始了密谋。

    …………

    而此时的大明京城,朱由检正要准备离开京城,前往大明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天津港。

    八月二十,热闹的中秋节刚刚过去,朱由检就带着羽林军一万人,以及随行的数十名官员离开的北京城,沿着宽阔的京天大道,向天津而去。

    两日后,天津港,港口上十艘大明最新型的两千五百料的战船都停在这里,鸿胪寺的官员、崇祯八年朝廷官员大考中挑选的一百五十名极有潜质的优秀人才、大明水师的人员、羽林卫五百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随着朱由检的一声令下,十艘战船悬挂着大明日月旗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天津港。

    他们将一路南下,在镇南(马尼拉)港做补给,最终在淡马锡岛汇合英国人的船队,一路向西前往欧巴罗地区。

    此去人员数量众多,十艘战船中共有人员一千两百余人!

    朱由检站在天津港口的一座小山上,通过千里镜看着渐渐消失的船帆。

    朱由检心中不由得回荡起刚刚他在众人面前的话,“你们将是大明第一批抵达欧洲之人,你们是大明的功臣,逼将铭记史册!待功成回国,朕给你们封赏!”

    …………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津新城

    待送走了西进的舰队,朱由检也趁着这个机会视察了一番这座大明新建不久的天津港以及不远处的天津城。

    崇祯二年,朝廷正式废除天津三卫,原军户九成八转为民户,设立天津府,并抽调难民修建天津港。

    这里水网密集,再加上海河经常出现水灾,地面可以说是泥泞一片,完全就是一大片的沼泽,在这种情况下,新成立的天津府人口并不多,也不过十万人。

    而趁着朝廷成立天津府的机会,朱由检挑选史可法为天津府天津港的负责人,现在已经八年时间过去,这位史可法也成为了天津府的知府,成为大明的一位中阶官员。

    在港口转了一圈后,朱由检满脸笑容的说道:“史爱卿,依朕看这天津港发展的确实是不错,这天津港恐怕至少也有万人吧。”

    说完,朱由检饶有兴趣的看着右后方的史可法。

    对于这位,朱由检还是有些印象的,在他印象中此人在历史上在南明小朝廷是立下了不小功劳的,而且是颇为知兵。

    现实中在朱由检看来,这位史可法也是很识趣又有能力的人,这样的官员正是朱由检喜欢的。

    大明朝的第一次大规模低阶官吏选拔考试中,这位当时已经是举人的史可法放弃了参加次年的科举,在全家人的反对声中参加了此次选拔考试中。

    如此也让朱由检注意到了这位历史上的南明功臣之一。

    这一路上都是史可法作为导游带朱由检在这天津港参观。

    听到朱由检的话,史可法立刻就反应过来,恭敬的说道:“皇上圣明,这天津港虽然是崇祯二年才开始修建,到现在也不过是八年时间,但已经是长江以北大明在重要的港口了。

    去年一年,足足有两千艘船只在天津港停靠,今年更是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艘。

    去年天津市舶司的税收更是达到了四十万两白银,今年预计会超过五十万两白银!”

    说完史可法一脸希冀的看向朱由检,“枉我们这一批选拔上来的官员自认为天子门生,没想到直到今日,本官才能见到圣天子。

    今日一见天子果然是大明中兴之君。”

    朱由检也不由得点点头,此人确实是不错,“不错,天津港建设的确实是不错,不愧为北方第一港,朕记得这天津港就是爱卿你一手建立起来的?”篳趣閣

    “是皇上,八年前微臣来到当时还是荒芜一片的天津港,这里的一砖一瓦臣都有很深的感情。”

    “不错,爱卿确实是辛苦了。”

    “臣不敢。”

    “天津府发展的如何了?”缓步离开天津港口,朱由检眺望着原本隐隐可见高耸的天津城墙。

    “皇上,天津府新成立时加上转化的原军户一共有百姓十一万人。

    从崇祯三年开始,朝廷大规模将山东、北直隶的难民安置在天津,现在的天津府已经有百姓八十万人之多,天津城内的居民也有近三十万人。

    臣也正想让皇上上奏,天津府的人口暂时足够发发展了,不需要继续向天津府移民,仅仅依靠百姓自发移动就足够了。”

    “确实是不错,八十万人足够支撑天津城的发展了。更难的是爱卿你还是心怀天下之人,朕也正想取消向天津移民。

    现在大明很多地方都需要移民,不管是改土归流后的西南、西域、黑河、吕宋都很是缺少百姓。

    尤其是中原丢失西域已经八百多年了,当地的人和我中国之人早就不是一类人,哪里迫切需要大明百姓安定地方。

    更重要的是你身在地方上可能并不清楚,最近几年,我大明辽东十五万水路大军将辽东建奴部完全包围,几乎每个月都在不停的侵扰辽沈一带,每次给建奴带来的损失并不大,但长年累月下来,建奴也很难支持。

    五年下来,建奴黄台吉部现在已经快撑不住了。

    依照锦衣卫传来的消息,黄台吉本部已经到了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朝廷趁着这个机会要抓紧时间将移民送到大宁、黑河一带,趁机也能运输一批物资。

    再加上朝廷今年灾害减小,陕西、河南一带的移民大大减少,尤其是户口不清给移民带来了巨大困难。

    朕也要为彻底解决建奴做准备了。”

    听得此话,史可法大为震惊,欺压中国数十年的建奴真到了要到毁灭的时候了。

    “臣明白,此次建奴必灭,用那奴酋的头颅祭奠我大明百万军民!”

    “好,爱卿有此心气就好,不过此事准备还需要一段时间,待国内有些事情解决,就是朕之大军出击之时。”

    听到朱由检这略显冰冷的话,史可法明白,等到清丈田亩结束,恐怕就是解决辽东建奴之时了。

    “皇上,八年时间天津八十万军民共开垦了五万顷的耕地,将近五百万亩的耕地,这之中有三成土地只能种植玉米这些耐旱高产作物。

    不然这一百余万亩的土地根本就不会得到开垦,现在的天津每年可以给京师供给五十万石的粮食,若是朝廷拿钱向百姓们购买,想来一百万石不成问题!

    而取得这样的成就正是崇祯五年至今朝廷花费了海量的人力物力对海河进行彻底的整顿。不然,天津还是一片汪洋。”

    “不错,朕很满意,不枉朕力排众议花费了近两百万两白银治理此河。”

    众人继续在天津城内闲逛着,看着城中这热闹的场景,朱由检很满意,要知道这些人九成都是来自北直隶和山东两省的难民。现在他们都好好的活着,而且过得还相当不错。

    这就是朕的功劳!

    傍晚时分,朱由检终于回到了史可法为他准备的府邸,这才开口对史可法说道:“史爱卿,这几年在地方上你做的很不错,怎么样,可有想法换个地方?”

    史可法心中大喜,这个时候他太明白自己恐怕要升官了。

    “愿意,臣愿意!”

    见他一脸兴奋的样子,朱由检心中满意,确实是个可用的人才。

    随行的众官员也都是一脸羡慕的看向这位中年官员,此子这次是要一飞冲天了啊。

    众人纷纷上前恭喜,府门前众人是好一阵热闹。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大神青史昭昭的重铸刚明

第六百二十九章 东西两建奴形势逆转了!

    五日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回到了北京城,朱由检也回到了他忠诚的紫禁城!

    “终于把挤压的几件要事搞定了,接下来就是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奴酋那边儿的事情了。

    十年,朕成为大明的皇帝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时间,解决建奴的时机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不过,对于此事大明朝廷还是需要详细筹备,以优势之兵力将之彻底碾压,彻底收复辽沈地区,一举解决黄台吉!”

    想到这里朱由检猛的一握拳,黄台吉此人一旦解决,建奴就真的不足为虑了。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朱由检也就不在犹豫。

    乾清宫宫门口,田尔耕和曹化淳两个大明两个情报机构的掌舵人相互见了面。

    两人心中皆是一震:他竟然也来了。

    如此皇上必然是有大事要交代。两人都是聪明人,从最近的各处情况他们也就锁定了两三件事情,心中也有了些底气。

    待两人行礼后,朱由检也不犹豫,直接开门见山道:“数日前你们送过来的有关建奴之事朕已经看了,依你们两人的经验来猜猜,建奴会怎么做?总不可能就这样等死吧。”

    两人心中皆是一定:还好还好,建奴之事我可是从来没有放下。

    两人对视一眼,曹化淳首先出声:“皇上,东厂主要负责的是盘踞在朝鲜北部的阿敏部。

    崇祯二年,阿敏在出征朝鲜打下平壤城之后和奴酋黄台吉闹翻,之后双方并没有公开决裂,阿敏以每年黄台吉输送十万石粮食的条件,双方要是保持脆弱的和平。

    然而之后崇祯四年奴酋又被我大明黑河孙传庭击败,再次损失精锐军队万余人,修养升级的两年黄台吉再次元气大伤。

    崇祯五年年初,阿敏正是宣布,天启七年,黄台吉阴谋害死老奴努尔哈赤,自立为大金大汗,双方算是彻底决裂。

    此时不管是黄台吉还是阿敏都没有能力相互进攻。

    崇祯五年已经占领朝鲜北部的阿敏已经今非昔比,利用将近三年时间,阿敏以极其残酷之法统治朝鲜北部的大约两百万朝鲜人。

    阿敏屠杀了朝鲜北部所有的商贾士绅,获得了大量的粮食金银,更是利用和朝鲜的战争,利用建奴八旗作为督军,在和朝鲜不断地战争了组建了五万战斗力不弱的朝鲜八旗军。

    到了现在阿敏的实力已经再次增加,随着我大明对黄台吉的不断打击,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真人投靠阿敏,再加上女真对长白山东侧野女真的全力搜捕,现在的阿敏部已经拥有近十万的女真部族。

    现在的长白山东侧地区已经是荒芜之际,可谓是百里无人烟。

    ……

    这阿敏也不甘寂寞,不停的和朝鲜交战。

    虽然我大明这几年通过济州岛不断给朝鲜提供粮食军械的支援,但是朝鲜的阵线还是不断的南撤,现在阿敏已经达到汉江以北不足三十里。

    朝鲜王李倧在上个月派出使者请求我大明出兵朝鲜,不然他这位朝鲜国王恐怕又要南狩江华岛了。

    想来朝鲜使者也快到京城了。

    现在经过这种不断地小规模战斗,阿敏已经能够拿出十万不弱的军队了。

    现在阿敏那边也有所异动,近期阿敏和黄台吉来往极多,据臣估计阿敏恐怕想要稳住黄台吉,明年他恐怕要南下灭了朝鲜,彻底占据朝鲜全国。

    至于黄台吉那边的情况,臣了解并不太清楚,臣不敢妄加谈论。

    想来田指挥使对此了解甚详。”

    “不错,田爱卿你也来说说。”

    “皇上,锦衣卫近年来一直深耕在辽东黄台吉部,自从崇祯元年,我大明对建奴彻底的封锁已经持续八年时间,八年时间中彻底做到了不让一粒粮食流入建奴。

    八年来,建奴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自身损失极为严重,在我大明的封锁下,建奴之前十数年抢来的金银根本就是毫无用处。

    在这种情况下,建奴加大了对我大明辽民的压榨,黄台吉崇祯元年好不容易从建奴高层手中“抢夺”回来的自由民再次消失殆尽。

    同时受如此压迫的辽民自然是无法忍受,八年时间足有六十余万辽民从辽沈建奴核心地带逃往盖州、翻阅长白山抵达凤城、穿越茫茫草原前往大宁城,甚至不畏寒冷前往黑河。

    更可怕的是大量的女真本族人偷偷跨过鸭绿江投靠日子过得风声水起的阿敏部。

    据臣估计,现在的黄台吉部可谓是人力凋零,统治的女真、蒙古等蛮族人不超过三十万人,且多是老弱,我大明汉民更是不足二十万人。

    现在的建奴能够出动的兵力也不过四万蛮人,一万汉人罢了。

    不过现在的黄台吉放弃了不少边缘城池,就连他们的老巢建州卫(赫图阿拉)也是荒芜一片,将所有的人口都集中在辽阳、沈阳、海州、铁岭几地。

    而崇祯九年,辽东大旱,建奴赖以生存的粮食产量不足往年五成,建奴可谓是哀鸿遍野。

    在这种情况下黄台吉也是动作频频,臣估计这黄台吉部恐怕是支撑不下去了,臣怀疑黄台吉和北朝鲜的阿敏之间恐怕有所勾连。

    不得不防。”

    “不错,朕和五军都督府的诸位将军也有过交流,都认为建奴在进行一些阴谋,恐怕那阿敏和黄台吉再次沆瀣一气,两人之间应该是达成了协议。

    不过想来现在的阿敏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此次他们的合作必然是以阿敏一方获得最大的利益。

    朕觉得这阿敏恐怕是看中了整个朝鲜,他想入主朝鲜。

    此事不可不防!

    朕找你们来就是提醒你们动用全部能力搞清楚建奴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否为此事?

    另外就是朝鲜的详细情况,他们还能支撑多久?

    在我大明什么样的支援下他们才能坚持下来?”

    两人身体一正,连声保证道:“请皇上放心,臣必然竭尽全力!”

    “皇上,臣有一言不值当不当讲。”

    朱由检不由得笑了,看着跟了自己几十年的大太监曹化淳,“朕从不以言定罪,但说无妨!”

    那知这曹化淳直接跪在地上,极为坚定的说:“皇上以臣对建奴的了解,那黄台吉并不会认为自己就比阿敏弱,在他看来阿敏的所谓十万大军仅仅有两万五千人为真鞑,其余七万人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他黄台吉现在只不过是因为独自一人承受大明的打压,这才无力解决阿敏罢了。

    不仅仅是如此,那阿敏恐怕也是这样认为的,在阿敏看来,自己现在的势力也不过是和黄台吉旗鼓相当,正是因为黄台吉被我大明牵制了绝大多数的精力,阿敏才能在两者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稳固。

    因此臣认为,我大明对此万万不可误判,两者之间的合作并没有谁为主谁为副,两者必然是各怀鬼胎,这种合作必不长久。”

    说完,曹化淳一动不动:惨了惨了,自己这是直接反驳皇上的想法啊,就算皇上要收拾我,还是希望皇上能给我一个体面了。

    旁边的田尔耕差点儿咬了舌头,“我去,曹公公竟然有如此之勇!”

    朱由检神色一愣:似乎好久没有人如此反驳自己了啊。

    “哈哈哈,大伴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很快回过神来的朱由检向前走走了几步将怔怔的曹化淳扶了起来。

    “你说的很对,朕此次确实是相差了。你提醒的很好。

    朕现在作为这个位置上,最近几年能这样和朕说话的人倒是少了不少。

    能反驳朕的都是那些不知所谓之人,如此之行径自然是受到了朕的惩处,但若是有理有据,就像大伴之前所说,朕自然是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罪大伴?”

    ……

    刚刚走出紫禁城的田尔耕颇为钦佩的对旁边的曹化淳说道:“曹公公果然对皇上忠心耿耿,又不惜己身劝谏皇上,本官实在是佩服至极啊!”

    “哪里哪里,都是为皇上尽忠罢了。”

    “是极是极!”

    …………

    另一边,待二人离开后,朱由检心中缓缓思索。

    “建奴一分为二已经有近八年时间,两者可以说是血海深仇,绝对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同归与好。

    就算是从浩浩荡荡的中华历史上也找不到另外一例这样的事情,反倒是兄弟两人大打出手之事数不胜数。

    从阿敏自立为所谓的大金大汗之时,黄台吉和阿敏早就已经不可能再合二为一了。

    如此一来,即便是现在面对这样的危局,他们最多也是达成一些合作,不过即便是合作那也不过是各怀鬼胎罢了。

    曹化淳也说的很对,现在的东西二建奴实力恐怕还真的相差并不大。

    此次确实是朕有些疏忽了。

    不过希望那些人能够领会朕的意思,不然就实在是太过没用了,都快十年了,还是如此愚钝。”

    朱由检盯着眼前的大明东北地图,心中也有所定计。

    或许,大明的军队是时候动一动了。

    朝鲜绝对不能全部交给建奴!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第六百三十章 各方盘算

    而回去后的曹化淳就将今日朱由检的话给传播开来,很快就在众官员中传开,有不少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督察院众御史,心中的担忧那是烟消云散。

    皇上并不是对他们御史不满,仅仅是对他们上奏的方式不对,如此,那就还好,还好!

    尤其是大明督察院左都御史郑崇检心中是长长松了一口气看来本官不需要再为督察院的前途担忧了。

    郑崇检心满意足的坐回自己的椅子上,心中想着最近几年的艰难。

    督察院这几年时间过的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最近几年朝廷又是花费巨大的钱粮西征无畏的西域,这种行径在绝大多数的督察院御史看来皇上这是志得意满,是很危险的前兆。

    当初不仅仅是很多督察院的御史对此事极为反对,就连本官自己不也是反对吗?现在的西域有何用处?有任何的好处吗?那所谓的丝绸之路早就已经断绝数百年了。

    更何况还不好打,那西域的叶尔羌人可是刚刚中兴国家,战力极为强大。

    然而即便是他们群情激奋,纷纷上书反对,可惜皇帝还是一意孤行,更重要的皇帝胜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们督察院众御史的颜面尽失!

    之后不久朝廷又是毫不留情的开展全大明的的土地丈量,引起了两起规模颇大的造反,各种规模较小的造反更是超过了百起。

    对于此事督察院的一些败类全力反对,最终朝廷查出来他们贪污数万两白银,直接被论罪查处了。

    再加上最近的商税事,督察院在这样的打击之下,本官实在是担心督察院的未来,若不是本官带领这督察院的一批人大多数的时候不断地支持着圣上,这督察院恐怕是要废了。

    不管如何,现在事情总算是获取了。

    想到这里,郑崇检起身,整理了一番仪表,本官要进宫谢恩,此次确实是皇上网开一面了。

    ……

    远在沈阳的黄台吉、代善等人并不知道大明京城中的崇祯皇帝再次把目光转向他们。

    经历过数次失败以及阿敏自立之后,黄台吉的权力受损严重,代善和莽古尔泰组成的同盟已经完全可以和黄台吉想抗衡。

    现在的建奴想要决定大事已经必须需要三人共同协商,甚至多尔衮这个不过二十五岁的掌握兵权之人也有资格参与其中,成为双方拉拢的重要人物。

    建奴议事大厅内,只有黄台吉四人在此,代善首先开口道“诸位,阿敏哪里刚刚传回消息,他现在已经在做准备了,明年春就会出兵攻打汉城,大约会在三月左右出兵,想来此次阿敏确实要彻底解决朝鲜了。

    阿敏之前承诺我们的粮食在三日前已经全部送到盛京,此次为了得到我们的承诺,阿敏最终还是给我们三十万石的粮食。

    省吃俭用之下,也足够我们打一场了。

    我们恐怕也要开始做准备了,尤其是各种军械打造。”

    “本汗觉得没有问题,军械这方面最近几年我们积累已经不算少了,差额并不多,想来年底之前就能做好准备。”,黄台吉之后缓缓说道。

    黄台吉看着身边这三人,心中五味杂陈自己终究还是辜负了父汗的期望,没有能够带领大金走出一条大道。

    现在竟然落到这个地步,不仅仅是阿敏,代善,就连多尔衮都已经有资格坐在这里了吗?

    黄台吉说完,整个人楞楞出身。

    “大汗,既然早已经下定决心,就何必在这里惺惺作态,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呢?

    没有了!

    此次不成功便成仁!

    这几年我们没有努力吗?

    田聪初我大金接连战败,兵力损失一半有余,大量的土地城池被明人抢回。

    这几年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我大金这几年和明军年年皆有战争,不管是和西边的祖大寿,还是和北边的孙传庭,我们皆没有确定胜利,反而年年损兵折将,我大金的防线越来越缩回。

    北边就连我们的老家,父汗的起兵之地赫图阿拉前年也被那孙传庭占领,去年那孙传庭更是将战线推进到沈阳东北百里之地的抚顺。

    那明国的狗皇帝更是十年来不断地向黑河移民,那狗日的地方如此寒冷,是人待的吗,一年有半年下着鹅毛大雪,可那狗皇帝还是明国人竟然坚持下来了。

    明国的百姓竟然也愿意去,才不过十年时间,黑河竟然已经有四百万人,十万精兵。

    南边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西边的大宁一带势力较弱,但他们随时可以调动草原上的蒙古人支援他们。

    更可怕的是去年,科尔沁部落在明军的压迫下已经彻底屈服,彻底的投靠大明了。

    现在的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都在都跟着明国人修建大宁到科尔沁的官道,甚至还在科尔沁的汗帐处修建城池,听说明人赐名科尔沁城。

    本王获得的消息,那科尔沁的牧民很是高兴的去修建道路,只要去修路,明人就卖给他们铁锅、盐、茶。

    科尔沁再也不属于我们大金了。

    现在真正在大金掌控下的土地只剩下辽阳、盛京、抚顺、海州这个带状地带,我们和阿敏联系也只剩下那岌岌可危的宽甸。随时都有可能被明军南北夹击。

    这些地方那一个不是随时面对这明军的打草谷?现在我本族人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人了,就连之前我大金俘虏的数百万辽人,现在也只剩下十数万人。

    我们的形势早已经是岌岌可危,若不是那朱由检在国内不停的折腾,我大金早就亡了。”

    “好了,别说这个了,若不是如此,我等怎么答应那叛徒阿敏的苛刻要求?”,莽古尔泰完全听不下去了,直接出身道。

    “哎,几位别说了,现在阿敏的粮食已经送到,我们答应的东西也要先送过去一部分了。”,见众人这番模样,作为众人中最为年长的代善也是颇为悲凉的说道。

    “代善说的对,那就按照我们之前的安排行事吧,此事务必小心,全程只有我等四人参与,绝对不能让大明知道我们的意图,此次我们必要要功成。

    这次谁那边儿出了问题,谁就负责。”

    “大汗放心!”

    ……

    于是十一月份,建奴再次开始行动起来,朱由检通过锦衣卫看到的是建奴调动了两万人离开海州一路向西前往宽甸。

    这不对啊,看了东厂的分析,朱由检心中仍然是有些疑惑。

    “就算是黄台吉和阿敏有协议,使用阿敏手下女真人的家人交还粮食,也不至于在如此寒冷的冬天进行吧,现在这时间恐怕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

    在茫茫大雪的辽东,如此多的人跨越茫茫长白山来到山脉东侧的宽甸,此事不会如此简单。

    曹化淳,加大对建奴情报的刺探,朕觉得建奴此次必然有大阴谋,万万不可懈怠。”

    “皇上放心,臣定然全力以赴。”

    旁边侍立的田尔耕连忙开口道“皇上,臣觉得彼此阿敏恐怕要出兵了,今年冬天朝鲜格外寒冷,但就是如此寒冷,阿敏仍然没有放下对军队的训练,同时各种军械的打造更是丝毫没有停歇。

    这阿敏恐怕会在明年开春南下,他恐怕是要彻底解决朝鲜了。

    臣觉得阿敏和黄台吉之间的交易恐怕和此有关。”

    朱由检略一沉吟开口道“想来定然如此了,如此我大明不了不防。

    来人让五军都督府的人、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尽快过来一趟。”

    很快,孙承宗、卢象升、王加川,李邦华、毕自严、温体仁六人快速来到乾清宫。

    一番讨论之后,朱由检也就下达了决心“兵部,现在的辽东、白城、黑河的军械是否充足?尤其是孙传庭部。”

    “皇上,黑河、辽东两地都没有问题,储存的各种刀枪箭矢、火枪火药的准备都绰绰有余,足够全军出动打上两次。

    至于白城,此地原本是林丹汗的汗帐所在地,现在随着科尔沁的归附,孙传庭部已经在未来的科尔沁城驻军五千,白城地区和辽沈地区隔着泥泞至极的辽河套地区,此地基本算得上是内地,并无任何危机。

    再加上那祖大寿总兵治军不严,崇祯八年,兵部五军都督府派人调查之时,白城一万军队训练颇为懈怠。

    朝廷已经彻底让革除祖大寿的总兵之位,朝廷永不录用,这一万军队也就地解散,转化为民户,在大宁分发土地。

    原驻守开平的杨国柱总兵带领一万人与三个月前才抵达白城,此地的军械倒是还略有不足,大约还差六成。”

    “好,那待明年开春,就抓紧时间向白城转运军械,在三月份前,至少也要给他们准备足够他们的防守的物资。”

    “请皇上放心,从京师到白城的道路早已经修通,没有问题。”

    “户部,粮食呢?”

    “皇上,经过近八年时间的移民屯垦,辽东和黑河早就已经可以自给自足,朝廷只要直接下令从当地仓库中调拨即可。

    白城一带更适合放牧,粮食大多数是由大宁、朝廷转运,现在还差三万石左右,请皇上放心,待明年开春,可从京师、黑河两路运输,全力之下三月之前可以运送十万石粮食!”

    “好,虽然白城不会出征,但各方面的准备还是不可少。”

    “臣明白。”

    “好,那就五军都督府立刻给黑河孙传庭、白城杨国柱、辽东可立三地的大军下达命令,令他们做好准备做好准备。”

    “臣明白!”

    “另外,朝鲜绝对不可丢失,昨日朝鲜使者已经抵达京师,明日让他进宫一趟。

    朝鲜绝对不能丢!”,朱由检雷厉风行的下达命令。

    虽然现在朝廷现在大多数精力内部变革中,但若是再和建奴打上一仗,朕的准备也足够了。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朝鲜的谋划

    大明京师鸿胪寺一处最为上等的房间中,此时是灯火通明。

    朝鲜国王李倧的使者正在这间房中,有正使李倧的舅舅具宏,副使金瑬、李贵、金自点,可以说整个朝鲜国的使者负责人全部距离在这里。

    这些人可不一般,这几人都是李倧真正的亲信,这几人都是李倧当初发动政变,推翻光海君登基为王的大力支持者。

    李倧将这几人派人过来就可以看出朝鲜形势之危机。

    作为使团的主使,同时也是朝鲜王李倧舅舅的具宏首先开口:“诸位,咱们从离开汉城,在江华岛登上天朝的船只一路抵达天津,前日我们一行人抵达京师。

    我等之前在汉城对天朝之事了解不多,从往年朝贡人员传回的消息来看,天朝近几年变化甚大,这些看法总归是差了一层。

    我等使团人员共计五十八人昨日和今日两日都在天朝京师打探消息,诸位想必都对天朝有所了解了,我们需要交换一些信息了。

    明日皇上就要召见我等,我等需要尽快确定天朝究竟会不会派出天兵支持我等?

    尤其是李大人,你作为朝鲜常驻天朝的使者已经有三年之久,想来对于大明有了极高的了解,今日之议事还需要李大人多多赐教。”

    “不敢,不敢。”,一旁的李贵连忙出声,他虽然自认为对大明了解最深,但也不敢在这位大王的舅舅面前多嘴。

    ……

    第一副使金自点首先开口:“好,那我就先抛砖引玉了,我等皆知自从皇上登基之后天朝军事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屡战屡胜,扫平西南土司叛乱,收复漠南漠北西域,三败建奴蛮夷,在辽东收回了大片土地,现在的天朝军队绝对是今非昔比。

    更重要的是本官以为之前我们小看了皇上对建奴的敌视,皇上必然是不灭建奴誓不罢休。

    据本官得到的消息,皇上从来都没有放过建奴的意思,自从崇祯二年大明收回盖州、营口之后,天朝在辽东、黑河的军队几乎无时无刻在侵扰建奴,使其不得安生。

    大明的精锐军队以百人为一队,深入辽沈海地区,侵扰城外的建奴,并解救大明百姓,烧毁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这给建奴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使那黄台吉部数年之内都没有能力主动出击,只能被迫防御,还需那阿敏支援他粮食。

    更令人震惊的是天朝花费了巨量的钱粮移民三百余万民众到沈阳以被的黑河一带,组建了十万精兵,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向如此寒冷的地方要花费多少钱粮,由此可见皇上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而现在虽然那黄台吉实力已经无法威胁大明,但现在的阿敏实力已经尝过了黄台吉,一旦我朝鲜彻底被阿敏占领,那这阿敏就是高句丽第二了,圣明的皇上不可能看不出来这一点儿。

    因此本官以为皇上绝对不会见死不救,更何况自从阿敏入侵我朝鲜之后,皇上就不断的支援我们钱粮军械,由此本官以为皇上必然会派兵支援我们。”

    “金大人,本官到现在还想不清楚,天朝百姓是怎么在黑河一带生活的,哪里的天气可实在是太冷了,自古以来中原人就从来没有向哪里迁移过百姓,现在天朝是怎么做到在哪里养活这么多人的?

    不知李大人能否为我等解惑?”

    作为常年“朝鲜驻大明使者”的李贵自然对此颇为了解,当即开口道:“诸位大人,这个事情本官刚来到京城之时对此事就颇为困惑,这几年本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这边儿。

    经过本官数年坚持不懈的调查,本官终于查了个清楚。

    天朝为了吸引百姓自发向黑河移民,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只要移民黑河,每户分发土地一百亩之多。

    另外因为黑河天气寒冷,天朝的少府在黑河建立了大量的水泥厂,这水泥就是天朝修建新式官道的一种材料,使用这种材料建造防御更加坚固,保暖效果也不错,房屋中都安装了巨大的火炕。

    要知道黑河木材那可是数不胜数,根本不缺木材取暖。

    要知道在天朝内部,木材还是要钱的,那会有黑河哪里获得如此方便。”

    具宏却有些不满,“李大人,只要有火炕即便是木屋也足够保暖的,咱们朝鲜冬天也是极为寒冷的,本官对此很清楚。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冬季待在烧炕的木屋内,还是极为暖和的。

    但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本官想知道天朝百姓吃什么?怎么养活这几百万人的?”

    李贵却并不着急,他一脸微笑道:“大人英明,据臣了解,黑河大多数的百姓建造的同样是木屋,只要火炕烧的暖和,完全可以挡的住严寒。

    至于粮食?黑河是可以种植水稻的?”

    “什么?”

    “这不可能!”,众人惊声道。

    “李大人,你搞错了吧,在座的几位对水田都还是颇为了解的,天朝的水稻不都种植在江南吗?

    水稻可是只能承受不了低温的啊!

    就连那更为温暖的辽东本官也没有听说能够种植水稻啊。”

    “大人,下官所言那可是句句属实啊,那江南一带的水稻可以一年两熟,而在黑河正是因为温度低,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据京城百姓所说,这黑河能中水稻之事正是皇上提出来的,由那皇上的第一心腹工部尚书徐光启负责实验的,令人没想到的是黑河一带确实适合种植水稻。

    再加上那黑河河流纵横,河流之多竟然不下江南,去年的邸报上说,到现在不过十年时间,天朝已经在黑河种植了大约十万顷的水稻,那黑河的土地竟然颇为肥沃,每亩的产量并不低。

    江南稻田一季可收近三石,而黑河一年却只能收获一季,产量也超过了两石。每户百亩良田,每年能收获超过两百石米。

    现在天朝将按照田亩收取税赋,更是将所有税赋整合到田亩中,按照十税一的比例收税,每亩田地需要缴纳大约三斗粮食。

    再也不用缴纳其他税赋、徭役等杂七杂八的钱粮。

    因此现在虽然每亩缴纳三斗粮,比之前的天朝规定的一斗多了数倍,但百姓事实上缴纳的钱粮降低了一半之多。

    一家人每年稳稳获得两百余石的米粮(一石约150斤)!一家人可过上不错的的日子。

    而朝廷依靠此十万顷水田,可获三百万石粮食。如此多的钱粮在黑河养活十万大军绰绰有余。

    同时诸位大人可能不知,这黑河大米生长的时间更长,也不知为何竟然比南方的大米味道更好,在这京城中富贵人家已经多食黑河米。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朝的灾民才愿意前往寒冷的黑河。”

    如此一分析,众人皆点头,“原来如此啊!”

    见众人皆是神色震惊,李贵心中可是欢喜的紧,连忙再次开口道:“还不仅仅是如此啊,就算河流再多又怎会全部是水田?

    大多数的还是旱地罢了,而天朝从西夷人哪里获得了番薯、玉米这些作物,尤其是玉米产量高,味道好,可做面,可做馒头,可煮粥,更重要的是可在旱地、山地生长。

    也是极为适合在我朝鲜种植啊,若不是现在我国正在大乱,本官就想奏请皇上赏赐我们一批玉米粮食了。

    有此粮种,我朝鲜可以耕种的土地会增加甚多。”

    众人再是点头,若是真有这种神物,确实是朝鲜之福,只可惜……

    “诸位可还记得金帐汗国?”

    “本官自然知道,不过此国距离天朝遥远至极,且早已亡国,怎么提起此蛮夷之国?”

    “大人,您有所不知道,现在盘踞在金帐汗国故地的是一个叫罗刹的国家,此国目前已经在漠北和蒙古人有所接触。

    天朝从他们手里得到了一种叫黑麦的作物,吃法和天朝的小麦极为类似,虽然产量略低,味道不甚佳,但它们极为耐寒,甚至可以在漠北以北的北海生长,哪里可比黑河冷多了。

    天朝在黑河又种植了大面积的黑麦,黑麦长得非常好啊,于是天朝开垦水田种植水稻,开垦旱地种植玉米、黑麦。

    凭借着水稻、玉米、黑麦现在的黑河已经成为大明的又一处粮仓了。

    而且现在还在不断开垦,听前往黑河的商贾们所说,每年春天、秋天,黑河哪里是滚滚黑烟,那是天朝为了快速的毁林开荒。

    黑河的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听移民黑河的百姓回来探亲所说,他们现在过的日子那是神仙难求。

    每年大量粮食在夏天通过大海,一路南下,运送到天津、辽东,虽然运输不太方便,但每年也不过运送百万石,以后这个数量还会不断增加,但就是现在也足够养活辽东十万大军了。”

    众人此时已经是有些呆滞了,这真是上天保佑大明吗?竟然短时间内出现了如此多的新粮种!

    众人也是彻底明白了,怪不得当今皇帝可以废除辽饷,可以十年内年年打仗,可以肆无忌惮的扩军!

    若真是如此,天朝的百姓愿意前往黑河自然是也正常了,更何况天朝迁移的都是一无所有的灾民啊。

    众人都是朝鲜的精英,他们很清楚,天朝将所有的税赋都并在田亩之中,每亩两石有余的产量收取三斗,这个税率也不过是十税一,虽然已经是国初太祖皇帝定下三十税一的三倍。

    但这样其实比百姓每年缴纳的杂七杂八税赋也降低了一半之多。

    如此百姓自然愿意,那么想来现在天朝正在清丈田亩,恐怕以后朝廷都要如此收税了。

    具宏不由的计算起来,按照天朝七百万顷的土地,每年每亩产量最少也有三石,十税一那就是两万万石啊,若是换成白银也就是七八千万两白银!

    再加上其他的所谓市舶司等白银收入,岂不是能有万万两之多?

    具宏倒吸一口凉气,这就是天朝的实力吗?

    当真是太可怕了!

    有如此实力的天朝,建奴又算的了什么呢?

    …………

    于是房间中沉寂了下来,没有一人说话,所有人都沉寂在震惊之中,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良久具宏才缓过神来,这才继续开口道:“如此看来,天朝现在实力强进,又花费精力在黑河开垦,训练大军,如此来说天朝岂不是有很大可能出兵朝鲜。

    就如当年的万历圣皇再造朝鲜?”

    一直没有开口的金瑬这时才平淡开口道:“大人,本官以为天朝绝对不会弃我朝鲜与不顾。

    天朝投入在建奴身上的力量之大尚且不仅仅如此。

    之前我们在汉城所知实在是太少了,天朝已经降服建奴的盟友科尔沁部落,甚至那科尔沁部落的大汗现在就在京城,他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回去了。

    本官从邸报上看到,天朝已经将新式官道修到了科尔沁城。”

    “就是我们从天津一路进京所走的官道?”

    “正是,这种官道一看便知其中的花费有多大,更何况实在荒无人烟的大草原?

    本官已经知道,现在的天朝已经不仅仅只能从海路连接黑河,通过察哈尔故地、科尔沁故地天朝已经可以通过陆路连接黑河地区了。

    因此现在天朝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加快这条官道的修缮,有了这条官道,天朝京师与黑河之间的粮食、物资、移民的交还往来会更加方便。

    本官甚至大胆猜测,天朝是在等待这条道路修建完毕,如此直接三面出击一举覆灭建奴!

    那么在此之前,天朝必然不会放任建奴不断壮大。

    而现在我朝鲜根本支撑不去,下官有几成把握,天朝必然会出兵救援我朝鲜。

    不然一旦我朝鲜被阿敏完全占领,我朝鲜数百万人口为阿敏所用,那就是一个高句丽,到了那是,建奴就真的是尾大不掉了。

    这一点儿依天朝之聪慧,不可能看不出来。”

    “妙啊!金大人说的很对,诸位大人说的都很不错,经过诸位的分析,本官心中也能有几分把握了。

    我朝鲜本身就是天朝第一藩属,天朝绝对不会做事不管,现在的天朝可谓是兵强马壮,有天朝相助,我朝鲜必然可以转危为安,收复北部失地。

    如此,今日咱们就到这里吧,诸位回去后也做好准备,明日皇上就要召见我等。

    此次我等必不能辜负大王之期望!”

    “臣等明白!”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大神青史昭昭的重铸刚明

第六百三十二章 朝堂定策

    朝鲜使者议事房间的地下,烛光照亮整个空间,此处空间很小,方圆不过一丈。

    此时一黑衣人正在里面小心翼翼的移动着。

    半个时辰后,锦衣卫衙门仍然灯火通明,指挥使房间中,田尔耕正看着手中的纸张,身前站立的正是之前在地下的黑衣人。

    “不错,你做的很好,本官很满意,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明晚还需要你再去一趟。”

    “指挥使放心!”

    …………

    第二日下午时分,具宏等人迎来了大明的官员,四人一路前往大明皇宫。

    作为第一次来到大明皇宫的具宏等人看着这巍峨的紫禁城,心中更是极为震撼这就是天朝的皇宫吗?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宫殿才配得上天朝天子。

    武英殿中,大明所有重臣皆再此处,在朝鲜使臣来之前,朱由检和这些重臣们已经就目前的形势经过了一番商议。

    商议之下,朱由检心中颇为惊讶大明的这些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怎么支持朱由检的对外战争,但今日却不一样,九成的官员都认为朝廷应该且必须支援朝鲜。

    有的激进分子甚至直接提出全军出击,一举解决建奴。

    看来我大明的官员确实对朝鲜的感情很不一样,怪不得万历年间花费巨大代价帮助朝鲜平定倭乱。

    “诸位,朝鲜使臣已经进入皇宫,很快就会抵达武英殿,到时候我们听听朝鲜使臣的说法,再做决定,要知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我等不可不慎重!”

    “臣等明白。”

    于是在那具宏四人走进武英殿时,看着大殿中十数人皆是身着绯袍,一看就是天朝重臣,具宏都惊呆了,我朝鲜何德何能让天朝如此重视。

    迎着众人的目光,具宏等人心惊胆颤的走到大殿中央,连忙跪下声嘶力竭的哭喊道“皇上,下臣求您救救朝鲜吧,建奴兵凶残暴至极,朝鲜小国已经支撑不住了啊。求皇上救救朝鲜数百万黎民吧。

    呜呜呜呜!”

    “好了,朝鲜乃我大明藩属国,朝廷自然不会见死不救,朝鲜众使者,还不快快起来。”

    “下臣谢皇上。”

    待众人的情绪恢复了一点儿,朱由检这才开问道“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现在朝鲜的情况如何了?”

    具宏再次跪倒在地,低声泣道“皇上,建奴的兵力已经抵达汉城北不足百里了,朝鲜现在已经完全无法抵御建奴了,有百万黎民沦为灾民,万民啼哭。

    臣请皇上发天朝精兵如万历年事再救我大明一次啊!”

    朱由检点点头,开口道“朝鲜的情况我大明也知道一些,你们此次从朝鲜过来也是不容易,数年前,建奴阿敏窜逃至朝鲜占领平壤,我大明还要对那黄台吉严阵以待,只能对朝鲜施加援助。

    兵部,我大明对朝鲜的援助如何了?可还能继续援助朝鲜?”

    李邦华显然是早有准备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皇上,从崇祯三年阿敏攻占平壤我大明开始援助朝鲜到现在已经有六年有余。

    六年时间,我大明对朝鲜的支援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大明近三百年从来没有如此力度的支援藩属国,朝鲜当属第一。

    我大明一共支援朝鲜粮食八十六万石,战刀十万把,强弓一万把,箭矢五十万支,战甲五千具,战马两千匹。”

    话音刚落,大殿中就有人开口了,“皇上,朝廷对朝鲜的援助规模太大了,再加上我大明这几年,北方数省旱灾极为严重,同时南方几省去发了洪水,大量的土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为了赈灾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钱粮将难民迁移至数千里支援的地方,为了安置他们又要给他们提供一年的用度。

    现在朝野内外皆知朝廷已经向信达钱庄的借贷了两千余万两白银,这已经是大明三年的岁入了。

    户部已经是举步维艰,现在实在是拿不出来钱粮再次支援朝鲜了。”

    听到这里,朱由检长叹一声“毕大人,虽说我大明最近几年同样很艰难,但朝鲜毕竟是我大明藩属国,更何况朝鲜也是在帮助我们抵抗建奴,我大明不能不救。

    这样吧,崇祯十年再援助一批物资,你们商议一下,看看究竟援助多少更为合适。”

    听到大明天朝君臣在如此商议,朝鲜四位使臣却是着急了,四人对视一眼,皆是长跪在地,作为正使的具宏高呼道“皇上啊!我朝鲜军队军纪涣散,根本就不是那建奴的对手,臣请我大明派出天兵救援朝鲜。

    不然我朝鲜根本就不是挡不住那建奴的军队啊!”

    朱由检语气有些不耐烦,有些冰冷的说道“你详细说说朝鲜现在的情况。”

    “是,皇上,诸位大人,朝鲜自从崇祯三年失去北部大片国土后,就在天朝的援助下训练强军五万人,以此来抵抗建奴的兵峰。

    崇祯五年,五万新军初成,然而也就在这一年,已经修整完毕的建奴再次入侵我朝。

    我朝鲜自然不敢和建奴骑兵野战,只能聚城而守。

    四年时间,建奴年年入侵,我朝鲜也是不断损兵折将,丢失城池。

    四年时间在天朝的帮助下,我朝鲜又训练了十万军队,但损失的军队也已经达到了六万之多,而这还仅仅是建奴小规模兵力的进攻,一旦建奴动用全力,我朝鲜根本就无法抵挡。

    现在朝鲜能够动用的精兵只剩下堪堪八万,而现在双方战线已经在汉城以东百里之地,此八万军队已经全部驻扎在汉城前线抵御建奴。

    据臣获得的消息,建奴的阿敏正在进行各种战争准备,臣认为明年建奴恐怕就要全面进攻汉城了。

    一旦如此,我朝鲜根本就抵挡不住建奴的进攻。

    臣请天朝派出天兵救援我朝鲜啊。”

    说着说着,四人又是嚎啕大哭,待众人心绪稳定下来,朱由检这才开口道“朝鲜的情况朕已经知道了,此事事关重大,你们找回到鸿胪寺好好休息,待我大明众朝臣商议后再给你回复。”

    对于皇上这样说,几人心中虽然早有准备,但也是失望不已。

    待四人离开后,剩下的都是大明的重臣。

    “田尔耕,你来说说锦衣卫的情报。”

    “皇上,之前朝鲜使臣所说并没有夸大,现在的朝鲜本来就因为十数万军队的训练造成的百姓困顿,各种灾民数不胜数,这几年时间,甚至有近两万人跨海逃到我大明的济州岛。

    同时也有十数万人逃到朝鲜海边的众多小岛上。

    甚至各种造反甚多,朝鲜为了集中全部力量抵抗建奴,甚至都没有力量去镇压反贼。

    至于朝鲜现存的八万大军,相比于之前的朝鲜军队,他们战斗力确实是不错,但并不是建奴的对手。

    根据锦衣卫的估计,他们或许野战完全不是对手,但是用来守城还是颇为不错的。

    若是朝鲜上下一心,八万精锐朝鲜军,守卫汉城一年应不是问题。

    然而朝鲜内部的众多豪族却是趁机大发横财,完全是对朝鲜的存亡毫不在意,很多豪族将家中的金银财宝、大量粮食运送到江华岛,有的甚至送到了济州岛。”

    “什么?”

    “可有证据?”

    “竟有如此愚蠢之人,岂不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众大明重臣顿时纷纷出声,显然是极为愤慨!

    “还不仅仅是如此,就今日来的这四位朝鲜重臣,他们家中皆是颇有家资,皆是那转移财产之人。”

    “哼,简直是愚不可及!”

    “刚才这几人嚎啕大哭,枉本官以为这几人皆是忠君爱国之辈,没想到不管是一群肮脏之辈。”

    “肃静!”,见大殿中群情激奋周应秋开口说道。

    朱由检听着大明重臣们如此慷慨激昂的愤怒,心中五味杂陈,要知道历史上的大明不也是如此吗?

    半斤八两罢了。

    心情不佳朱由检低声道“如此说来,我大明之前援助给他们的军械粮食岂不是很有可能让这些贪赃枉法之人给拿走了?”

    田尔耕连忙道“请皇上放心,这些援助皆是由我大明军队押运,保证每一把战刀,每一粒粮食都给到了朝鲜的士兵手上。

    若不是如此,朝鲜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那就好,不然就别怪朕不给这朝鲜面子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顿时就忍不住了,“皇上,若是那朝鲜就是这番样子,那这朝鲜根本就救不了了,这朝鲜完全就是不如不救。

    就算是我大明全力援助朝鲜,最多也不过是多坚持一段时间罢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臣认为还是不如我大明军队直接出手,彻底解决建奴。”

    “不可,朝鲜对我大明至关重要,绝对不能见死不救,否则我大明天威何在?

    即便是我大明不派出军队救援朝鲜,该有的援助还是不可中断啊。

    况且朝鲜坚持越久,给建奴带来的损失也也越大。

    不管怎么说,这些总归是对我大明有利的。”

    顿时,大殿中开始争论起来,朱由检却不着急,半个时辰后,待众人的争论这才渐渐停下。

    朱由检才出声问道“孙爱卿,你们五军都督府有何意见。”

    看起来老态龙钟的孙承宗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皇上,对于朝鲜之事,我五军都督府就一直有高的关注,现在我大明还在朝鲜驻扎有三千人的守备,一直负责训练朝鲜的军队。

    目前朝鲜的八万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他们大多数也都是和建奴交战数年的老兵,是在伤亡十数万的士卒之后幸存的精锐。

    虽然还无法和我大明军队想比,但是作为守城军队还是不错的,而那建奴本身就不善攻城,只要朝鲜能够上下一心,再加上我大明的援助,死守不退,坚守下去不成问题。

    甚至完全可以且战且退,即便是汉城失守,汉城身后还有众多城池,只要坚持下去,我大明完全可以通过水师为军队提供后勤物资,完全可以将建奴完全拖入泥潭。

    到了这时,我大明军队自然会在辽东出动大军,一举扫灭建奴。

    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那朝鲜上下一心,共抗建奴,若做不到这一点儿,不管我大明是支援还是出兵都是无济于事。”

    听得此话,众人陷入思索,一刻钟后,众人皆赞同孙承宗的话。

    朱由检也不由的感叹,这位孙承宗孙老大人今年已经七十五了,年纪越大各方面的能力却也是愈加高深。

    “皇上,既然如此,那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能使朝鲜上下一心,臣有一问想问孙都督?”

    见李邦华一脸严肃,朱由检开口道“今日即是议事,自然可以畅所欲言。”

    “孙都督,据本官所知,朝鲜的军队多是由我大明军对进行训练的,如此说来,不知我大明军队可以掌控这些军队吗?”

    孙承宗皱起眉头,众人心中顿时明白,看来孙都督也没有多大的把握。

    孙承宗身后的卢象升站起来开口道“皇上,对于朝鲜军队的训练是臣一手负责的,我大明确实是对朝鲜军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臣认为要想掌控朝鲜这十万军队,需要一位大将,且要在朝鲜驻扎至少两万大军,如此才能凭借抵抗建奴的共同信念彻底掌控朝鲜军队。”

    “确定如此?”

    “自然!”,卢象升一脸自信。

    见此,李邦华心中的大定,“皇上,如此臣有一法,首先想办法使朝鲜王李倧听从我大明的命令,不过臣认为让李倧来我大明避祸为最佳之策。

    如此我大明才能行动起来,调派文武两位重臣带领两万大军以及一批能臣干吏赶赴朝鲜。

    首先由我大明彻底掌控朝鲜的十万军队,同时在军队的配合下使我大明掌控朝鲜官场,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彻底处理那一批不知所谓、只知道逃跑的朝鲜重臣权贵。

    如此方能使朝鲜上下一体,有十万军队驻守在朝鲜,定然可以守住朝鲜两年时间。”

    李邦华这话说的让朱由检一惊一乍。

    朱由检不由得心中一动,李邦华的这个计策确实是相当不错,成功率极高,只是若是真的这样整下去,那这朝鲜还是朝鲜的吗?那李倧还有机会回到汉城吗?

    不过,若是这样也好。

    ………………

第六百三十三章 朝鲜王进京

    李邦华的这个计策很快就获得了大明朝廷重臣们的认可。

    于是众人纷纷提出修补意见,一个时辰后,最终指定了一个颇为详细,而且可行性极高的计策。

    至于朝鲜最终的命运,大家都很明白,默契的没有提此事。

    待大明最终取得了胜利,最后这朝鲜究竟属于谁恐怕就要看坐在宝座上这位大明皇帝一言而决了,根本就和朝鲜君臣无关。

    至于朝鲜王李倧愿不愿意离开朝鲜前往京师,恐怕那李倧是欢天喜地至极,更何况此事哪里还能还能由他自己做决定?他若不来也要帮他来京师。

    “诸位爱卿,既然此事已经定下,那现在最重要的选定文武两位重臣前往朝鲜了,此事不可耽搁,需尽快出发,明年年初战事就要爆发,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想法?”

    卢象升直接请命道:“皇上,臣请赴朝鲜作战。”

    朱由检直接点头道:“可,你从京师大营调派三万军队,尽快出发,在天津坐船前往汉城,

    朝鲜战事由你一人而决!尽快掌控朝鲜军队,不可出现大乱子给那建奴可乘之机。”

    “臣领旨!”

    “至于文臣,诸位可有推荐或者自荐的?”

    众人心中皆在平衡利弊,此事并不是那么好做的,一旦出了问题自己那可就是难辞其咎,仕途也就完了,但是一旦功成,那一旦回来绝对就是内阁大学士。

    “皇上,臣愿意前往为大军提供全力支持!”,温体仁坚定的说道。

    温体仁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今圣上是一个追求稳定的人,现在的内阁首辅黄立极已经担任首辅九年有余了,其余的毕自严、郭允厚两人也担任大学士近五年了。

    黄立极已经七十岁了,他大概率在此次清丈田亩功成之后就会致仕了。

    更重要的是按照皇上隐约间透露的消息,皇上是准备增大内阁人数,增加为七人或者九人。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想要入阁资历并不太够,当今皇帝登基的第一批或者为朝廷立下大功的,例如徐光启、李邦华、毕自严、李若星、郑三俊等人都比自己资历老。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皇上的心腹,若是没有特别的原因,这些人必然将长久占据内阁大学士之位。

    自己若是这次没有进入内阁,那之后恐怕就彻底没有机会了,自己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啊,甚至比有些人的年纪还大啊。

    因此自己必须要抓住机会,要立下一次大功,让皇上看到本官的忠诚和能力。

    而现在去朝鲜就是一个好机会。依照自己以及卢象升,此战大明必胜,待攻成之后,自己必然是一名内阁大学士,而且权力也不低。”

    看到是温体仁自荐,朱由检也有些惊讶:不过,温体仁前去也是一个合适的人,温体仁的能力足够,更重要的此人一点儿都不迂腐,行事极为灵活。

    “好,温爱卿果然是朝廷重臣,不知温爱卿可有什么要求?”

    “皇上,此次出使朝鲜,臣希望朝廷能给臣分配不低于两百位能吏,不需要太高的官职,只要有足够的能力使臣能够掌控朝鲜政事即可。”

    “好,此事你和吏部沟通,挑中了那些官员就上报给朕!”

    “另外,臣还有个不情之请,请皇上从锦衣卫调一位能臣帮助臣在朝鲜行事。”

    “田尔耕,你可有何人推荐?”

    “皇上,锦衣卫指挥佥事李若链一直负责朝鲜、日本的情报收集,他对于朝鲜之事极为了解,臣推荐李若链前往朝鲜行事。”

    朱由检点点头,这几年李若链确实做的很不错。

    “善,册封礼部尚书温体仁为建极殿大学士,赐尚方宝剑,前往朝鲜,全权负责朝鲜政事。

    加锦衣卫指挥佥事李若链为指挥同知,随温体仁前往朝鲜,协助行事。

    加定远伯卢象升为安东总督,统帅京师大营精锐三万人,出征朝鲜,全权负责朝鲜军事。

    出征所需要的粮食、军械户部和兵部做好准备。

    诸位尽快挑选随行人员,其余爱卿全力协助。”

    “臣等遵旨!”

    …………

    具宏等朝鲜使者现在可是焦虑异常。

    “今日情况不太对啊,天朝众官员似乎并不太愿意出兵啊,甚至连支援都不太愿意了,怎会如此啊!

    数十年前万历皇帝可是直接派出十数万天兵支援我朝鲜啊。”具宏有些着急了。

    “大人,在下觉得此事还很有希望。”

    “何解?”,具宏一脸希冀的看着这位大明专家李贵。

    “大人,咱们之前的推断并没有问题,当今圣上那可是一代雄主,怎么会看不到我朝鲜对大明的重要性,即便是那些官员中再反对又如何?

    只要皇上支持我们那就绝对没有问题。”

    具宏也不由的点点头,李贵对天朝还是更清楚,只要皇上支持我们,那必然一切顺利。

    “李贵啊,天朝的官员说天朝向什么钱庄借贷了数千万两银子,这是怎么回事?这不可能是真的啊,什么钱庄能有这么多银子?”

    “大人,此事确实是真的,不过这里面还是很有内情的,这钱庄啊是皇上开的钱庄,这个钱庄就是现在天朝最大的钱庄,自然是有很多银子。”

    “这,这不是左手倒右手吗?”

    “非也,大人你先看皇上了,皇上完全是公事公办,朝廷借贷的银子还需要还利息呢。”

    “原来如此,圣上之圣明果然非我等所能揣测。

    咱们就再等等吧。”

    第二日一大早,众人就被带到了皇宫。

    众人发现此次召见是在乾清宫,天朝的大臣只有一人,正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一番行礼后,温体仁开口道:“诸位朝鲜使者,经过我大明商议,已经定下对朝鲜的决策。

    此次由本官和定远伯率领三万大军前往朝鲜,支援朝鲜作战。”

    具宏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天朝果然派兵了,忧虑的是三万军队怎么说也不够啊,最少也得十万天兵啊。

    “皇上,臣认为建奴势大,有十万大军,我大明天兵虽说战力非同小可,但仅仅三万大军是不是太少了。”

    “具爱卿,朕也是无奈,我大明目前诸事繁多,说出来也不怕使者笑话,现在我放你那南方叛乱数不胜数,只能驻扎大军镇压叛乱。

    另外我大明也要防备那黄台吉。军力吃紧,现在这三万军队还是从京师直接调走的,朕已经尽力了。”

    具宏心中轻颤,这是要我们自求多福吗?只是看这意思天朝也尽力了。

    调动的是京师军队三万,已经是很大的数目了,要知道现在的京师军力也不过是十万人罢了,如此重地只剩下七万人已经是极少了。

    具宏一脸悲怆道:“臣知道了,谢皇上隆恩。”

    “哎!”,朱由检长叹一声。

    “皇上,臣有一言。”

    “讲!”

    “皇上,现在我大明无法派出更多的士兵,那朝鲜的王京汉城就危险了,臣担忧朝鲜王的安全,一旦朝鲜王落入建奴之手,那就是完事介休。”

    “不可能,我朝鲜已经有所准备,一旦汉城不保,我朝鲜大王自然可推到江华岛,如此必然万无一失。”

    “朝鲜使者此事确实相差了,从锦衣卫的情报来看,现在的建奴今非昔比了,阿敏在平壤极为重视水军,其水军规模已经不小。”

    听到此话,具宏心中大惊,此事他也是知道的,只是却没放在心上。

    “温大人,难道那建奴的水军比我朝鲜的还要强?”

    “那倒不一定,建奴并不需要和水师交战,他们完全可以突然袭击,偷偷登陆江华岛,那江华岛距离陆地实在是太近了。

    一旦登陆那就万事皆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这该如何是好?”,顿时朝鲜几位使者皆是心慌不已,“还请温大人赐教。”

    “皇上,臣请圣上降恩,允许朝鲜王一脉到我大明京师居住,如此方可保朝鲜王无忧啊!”

    已经恐慌不已的具宏等人心中大喜,天下又有哪里比天朝京师更安全?若是大王来到了天朝京师保证了安全,即便是朝鲜被建奴占领,待数年后大明灭亡建奴收复朝鲜,大王自然可以再次回到他忠诚的汉城。

    “皇上,臣认为温大人此法甚妙,只要我朝鲜国大王安全无忧,我朝鲜就不会灭亡,朝鲜军队必然能在汉城失守后继续坚守。

    不然一旦大王出了事情,那朝鲜军队恐怕会崩溃,局势必然难以挽回。”,至于守住汉城,具宏等朝鲜上上下下对此都不抱有信息。

    “这,不说此事有些不合清理,仅说若是朝鲜大王留在朝鲜,朝鲜军队自然会军心大盛,他们在朝鲜也能坚守的时间更长,也能等到我大明大军做好准备。”,朱由检紧皱起眉头。

    听到皇上竟然对如此好事反对,具宏心里更慌了。这怎么行,大王就算就在汉城,朝鲜大军也不过是那样罢了。

    更何况,大王根本不会待在汉城,必然会在建奴围城前南狩江华岛,既然都已经离开汉城了,那去江华岛和去京城又有何区别呢?

    这个时候还需要考虑什么先例!

    具宏心里焦急不已,连忙出声道:“皇上,我朝鲜大军能力远不如天朝大军多矣,臣认为要想守住朝鲜,我朝鲜军队应当交给天朝定远伯来指挥。

    若是如此我朝鲜大王待在朝鲜必然会引起双方的争执,不利于防守朝鲜。

    更是为了我朝鲜大王的安全,臣请求圣上允许我朝鲜大王一脉宗室来天朝京师避难。不然大王必然生死难料啊。”

    “咚!咚!咚!”,具宏四人纷纷跪地狠狠用力磕头。

    朱由检面色难看,似乎有些生气又有些不忍。

    “罢了罢了,你们尽快回去给朝鲜王传话,只要他愿意开京城,他就过来吧,你们国中愿意来我大明的也可一并来京。

    时间就限制两个月内吧。”,说完朱由检一脸无奈的离开了乾清宫。

    听得此话,四人大喜过望,自己竟然也有机会来到大明京城,原本众人还想着如何能够跟随大王一同来到京城,现在也不用多想了,当真是喜上加喜。

    收拾一番心情,额头被简单包扎后众人才和面色平淡的温体仁一同走出皇宫。

    “温大人,下官还请温大人抵达朝鲜后能够厚待我朝鲜人民,下官感激不尽。”

    温体仁笑了,“几位大人大可放心,朝鲜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本官自然待朝鲜人民同我中国子民一视同仁。”

    “谢大人!”

    “几位还是尽快回朝鲜,劝一劝你们的大王尽快来京城吧,皇上只给你们两个月时间,本官也要准备准备前往朝鲜了。”

    “大人放心,我等今天就走,想来半月之内就能抵达汉城。”

    “善!”

    ……

    具宏四人没有一点儿耽搁,同样为了增加说服力,四人当天就一同出发,快马加鞭当天晚上子时就抵达天津。

    简单休息一夜,第二天登上前往朝鲜的明军战船,仅仅十日众人就抵达了汉城。

    在得知天朝将发三万大兵的出兵朝鲜的消息后,朝鲜众君臣却并不开心,这兵力实在太少。

    不过在得知了天朝的难处后,众人也是无奈至极,大殿中有不少官员口中暗戳戳的指责天朝见死不救。

    不过在得知天朝允许李倧以及朝鲜重臣前往大明京城避祸后,众人皆是欢天喜地,心中的踹踹不安彻底烟消云散,心中安全感满满。篳趣閣

    于是李倧一脉,朝鲜重臣们不约而同的一同封锁消息,虽然天朝没有说,但能够离开的人必然是有数的,纷纷开始收拾自家财产。

    又半月后,温体仁带着众文官以及一万明军的先头部队抵达了汉城。

    又经过半个月时间的交接后,朝鲜君臣一行近五千人带着大量的宝箱登上了大明的战船。

    朝鲜君臣带着自家数百年积累的财富就这样浩浩荡荡离开了朝鲜,前往大明京师。

    当他们抵达大明天津港不过两日,一支规模更大的船队载着两万后军以及大量的火枪火炮离开了天津港。

    此后两个月,大明的船只来往朝鲜和天津络绎不绝,大量的粮食、军械被送到汉城。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大神青史昭昭的重铸刚明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文一武掌控朝鲜

    朝鲜的事情进行的极为顺利,首先是温体仁极为顺利的从朝鲜离开的君臣手里接过了朝鲜的最高权力,尤其是在一万先遣部队的保护下,没有人有胆量敢于违抗。

    待崇祯十年元月卢象升率领两万大军抵达汉城之时,温体仁已经对朝鲜政事梳理了一遍。

    汉城一处富丽堂皇的府邸现在就是温体仁的府邸了,此处正是朝鲜王李倧舅舅具宏在汉城的府邸。

    朝鲜君臣利用一月时间处理各种财物之时,汉城周围的府邸和田亩根本就卖不出去,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当接盘侠。

    于是待朝鲜君臣离开后,温体仁也就直接搬进这座早已经被具府仆人搬空的府邸作为自己的府邸。

    府邸中书房内,温体仁、卢象升、李若链这三位朝鲜现在的最高统治者汇聚一堂。

    “温大人果然非同凡响,不过短短一月,就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朝鲜。”,卢象升一脸钦佩的对温体仁说道。

    “不敢当,正是有大军坐镇,诸事才能一切顺利。”温体仁轻拂胡须面带微笑,心中也是颇为得意,眼前此人可是皇上最重视的武将啊,他的称赞,自己还是颇为受用的。

    “非也,本督来到汉城虽然不过十日,但也知道温大人从这朝鲜众豪族中拿到了五十万石的粮食,以此赈济灾民,又驱使数十万灾民修筑各种堡垒。

    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使得各地的叛乱分子势力大大受损,驻守汉城的八万朝鲜军队也是安井异常。

    此非同小可啊。”

    “卢总督实在是客气了,卢总督的手段也让本官颇为钦佩,卢总督抵达汉城不过十日,就已经完全控制了城外的八万大军,相信要不了一个月,此八万朝鲜军队必将如臂如使。”

    “本督能做到如此不过是有我大明精锐三万大军在此,再加上这朝鲜军队本就是我大明训练出来的,军队中的中下层军官和我大明关系匪浅。

    至于那些武将们,大多数都是这无能之辈、溜须拍马之徒,根本就不了大用,军中对他们的怨气也颇为不小。

    待本督除去那些有关系跟随那李倧离开朝鲜的军官之后,其他军官都已经被本督当着所有军士的面给斩了,家产均分给众士卒。

    如此本督才能在这十日内彻底掌控朝鲜大军。”

    “好,好啊。”

    两人好一番吹捧,旁边的李若链听的是嘴角直踌躇。

    半个时辰后,议事进入正题。

    “卢总督,不知这朝鲜军队何时能整编完成,有足够的能力去抵御建奴大军。”

    “现在本督正忙着整巡大军,将其打散重编,由我大明军官统领朝鲜大军,提拔有为朝鲜士卒,再加上我大明源源不断运来的火器。

    一个月后,朝鲜军队必然焕然一新,守城不成问题。

    半年,只要有半年时间,本督就能和那阿敏的军队一争胜负。可惜的是建奴不会给我大明如此机会。

    同样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朝廷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军械。”卢象升对两人解释道。

    “好,卢总督不愧是我大明第一名将,仅仅十日时间就完全掌控了朝鲜军队,本官也听说了卢总督在大营中大开杀戒,一举震慑了所有人。

    至于粮饷、军械卢总督不必担忧,从你我来到这汉城开始,从我大明向朝鲜运送物资的船只络绎不绝。

    另外本官从朝鲜那些不识好歹、私通建奴之人家里查抄了五十万石的粮食,这五十万石本官可都没动,都在这汉城之中。”

    “那不知温大人是如何在这朝鲜以工代赈的?”

    “哈哈哈,卢总督恐怕是有所不知,我大明最近几年那红薯有很多地方种植,但是这东西确实比不上玉米,无法和麦、稻想比,再加上产量极高。

    于是我大明的红薯产量颇高,我大明不的不将红薯做成干硬的红薯干。

    但仍然可以用于煮粥,本官就用这八成红薯干,两成麦、稻用于赈灾,用于以工代赈。

    即便是现在是寒冷的冬天,但有了大量的煤炭,我大明能够提供足够的热水,再加上这红薯干,甚至本官每十日提供一顿肉食,如此一来灾民办事倒也还算利索。

    甚至汉城城墙的加固速度比之前的速度还要快上不少,毕竟之前朝鲜君臣只是每日给他们一顿稀粥罢了。

    只需一月时间,汉城的城墙就能再加固一遍,至于远处的堡垒。只能听天由命了,看看建奴能够给我们多长时间了,时间越长,我们修建的堡垒必然愈加坚固,若是时间不够,我们只能战略性放弃汉城西北三十里的堡垒防线了。”

    “李大人,不知建奴那边是什么情况!”

    “两位大人,这一个月以来锦衣卫、东厂的情报都在源源不断的送到下官手里。

    朝廷已经确定,黄台吉和那阿敏确实是达成了协议,为了不给我们更长的准备时间阿敏将在崇祯十年三月左右出兵汉城,按照他们之前的计划,当时五月收获的时节,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只剩下两个月左右了。”

    温体仁并没有着急,“还好,和我之前所预料的相差不大,建奴可不傻,根本不可能让我们在朝鲜从容准备。

    只是本官之前的计划还是需要改一改了。

    朝鲜的这些君臣当真是无能之辈,说好时间这汉城城防实在是极差,即便是我大明率领这十数万壮劳力再努力一个月时间。若是建奴不计所有这汉城恐怕很难守住太久,最多也不过是一年罢了。

    因此,本官决定放弃修筑汉城西北的堡垒防线,将防线放在这汉城。

    同时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修筑汉城以东以南地区的几座城池。

    本官已经看了这朝鲜地图。这里面最重要就是釜山,此处山势较为险要,同时也是临近海洋,我大明随时可以支援釜山,只要守住这里,朝鲜就不算丢。

    除此之外还有晋州、光州等地也是如此。

    必须要在汉城之战爆发钱,这几座城池也要有些底蕴,不然待大战爆发,建奴骑兵冲击汉城后方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损伤。”

    卢象升、李若链对视一眼皆称“善!”

    卢象升也坚定道“如此我等当竭尽全力了,此次我大明多方出击,我们的压力是最大的,但也是功劳最大的。

    两位大人,我等共勉。”

    “善!”

    …………

    s晚上有些事情耽搁了,更新已经到11日了,只有两千字了,抱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16/ 第一时间欣赏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作者:青史昭昭所写的《重铸刚明》为转载作品,重铸刚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铸刚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铸刚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铸刚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铸刚明介绍:
天启六年,这是一个乱世的初始,现代青年穿越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他能否改变这个乱世?重铸大明。
这是一个悲惨的乱世,也是天灾不断,失去了数千万条人的生命,中原大地为之一空,无数人为之叹息!
PS:建了一个书友群,大家可以在群里聊聊天,灌灌水!群号:1109274903重铸刚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铸刚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铸刚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