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古代奔小康TXT下载我在古代奔小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古代奔小康全文阅读

作者:荆南小六     我在古代奔小康txt下载     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五章 带太子逛街(一)

    武定国造出来的肥皂大卖的消息,只是近期在岳州城里面出现众多好消息中间的一个。虽然说武定国家的肥皂,都被太子钦定为贡品了,但是比起瘟疫得到控制,这个才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祖师爷,经过我们的统计,城里面的百姓被感染的人数开始急剧下降了,很多百姓已经严格按照我们的做法进行了瘟疫预防。瘟疫的范围并没有扩大,被限定在岳州城周边几个县的范围内。”

    史岚清背着双手,听着武定国做着汇报工作。听到瘟疫被控制住的消息,这几天一直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张太医,药品的事情准备如何了?”

    “回老侯爷,各地调集的药品均已到位,现在我们采用水井放药的方法,大面积普及了对抗瘟疫的药。老百姓们只要去水井里面打水,就能够喝道含有药物的井水。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人力物力。”

    史岚清听见张太医的回答,肯定的点点头。这种利用水井来泡药材的方法,还是武定国想出来的,看起来,效果十分不错。

    “大灾连着大疫啊!这下子,老百姓们可遭罪了。焜儿,有没有统计出来,到底有多少百姓受灾,又有多少百姓在这次瘟疫中丧命?”

    史岚清感慨了一句,这样的天灾加上瘟疫,弄得好端端的一个岳州,变得死气沉沉的。想来老百姓们生活恐怕会很糟糕。

    “爷爷,目前,我们仅仅统计了岳州城里面的受灾情况,其余各县的情况还在统计之中。”

    “哦,那你就先说说岳州城的情况吧。”

    “好的爷爷,此次水灾,总共摧毁房屋一万六千多间,十万多百姓流离失所。而这次瘟疫,造成了十二万七千多人生病,其中四万一千三百二十五人没能救过来。”

    史习焜说出了经过统计的数字,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像是一柄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损失惨重,可以毫不客气的这么说。

    “唉,岳州城是潇湘省数得上的大城,总共才三十余万百姓,如今,就有三分之一的百姓遭灾,而且死了四万多人。唉……这还是大家齐心协力对抗灾难的前提下。其他的地方,恐怕……唉。焜儿,等统计完了,在汇总报告给我。”

    史岚清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原本挺拔的腰背也变得弯曲。这个忧国忧民的老人,竭尽一生都在为老百姓们求活路。而这次,是上天不给活路,他咬着牙,领着老百姓拼出了一条血路。如今,劫波度尽,却留下了满目疮痍,不知道何时才能恢复岳州城的元气。

    “老师,您不必伤感,我定会奏明父皇,给潇湘省求来轻徭薄赋的旨意,让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迎来休养生息的时间。”

    太子上前安慰的说,作为太子,第一次看到这么惨烈的天灾人祸,这对他的心灵,冲击十分巨大。就连自己,也差点命丧黄泉。好在,这次有这么多能人志士,一起努力。才把这场灾难控制在小范围内。

    若是没有他身边的这些人,这岳州城,这整个潇湘省,恐怕都……

    “太子仁慈,老朽在这里代全体百姓,多谢太子大恩大德!”

    说完,史岚清深深的朝太子行了一个大礼。武定国,史习焜等人,纷纷跟着行礼。太子连忙扶起了史岚清。老师的一拜,太沉重,他受不起。

    “罢了,老夫有点累了,焜儿,定国,你们俩多陪太子去街上走走。老夫想要好好休息了。”

    史岚清感觉到累了,这几天他一直紧绷着一根弦,如今,总算是得到了放松,疲劳的感觉,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他安排武定国和史习焜带着太子去大街上,也算是让这几个年轻人去感受一下他们这几天的努力成果。这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很有好处。

    三人目送着史岚清离开,看着史岚清佝偻的背影,这个老人,这段时间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压力。

    “将来,我也一定要像祖师爷一样,做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好官!”

    武定国在心中暗自许下了誓言。

    太子上街,自然是微服私访。作为导游的武定国,在前边引路,一路上介绍了不少岳州的人文趣事,引得太子和史习焜这两个北方来的公子哥好奇心大涨。

    “哟,武定国?史习焜?真是难得一见啊,这几天你们都还好吗?我听说你们帮着荆国侯治理水灾,又接着对抗瘟疫,我真恨不得跟你们一起呢。”

    前方传来了杨升打招呼的声音,真是巧了,杨升这个时候和蒋昕一起也在街上逛着,正好遇到了武定国他们三个人。朋友相见,自然免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尤其是,武定国这几天干了这么多大事情,让这两个人一直都想见见他。

    “杨兄,蒋兄,好久不见。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

    “哦,我叫曹嘉熙。见过二位。”

    太子殿下不想暴露身份,自己主动打断武定国的介绍,并且用了个假名字,曹嘉熙,嘉熙是太子的本名,但是他实际上不姓曹,他姓姬,但是他母亲,姓曹。于是他就用了母亲的姓来给自己冠名。武定国见太子不想暴露身份,也自然是遵从太子的意思,并没有点破。

    “哦,曹兄。你好。”

    蒋昕,杨升二人也抱拳见礼。既然是武定国的朋友,那自然也是值得结交的人,多个朋友多条路,他们俩自然不会拒绝同行的人多一个。

    “定国,你们这上街是打算去哪里呢?”

    蒋昕好奇的问道:

    “哦,这不,这二位都是北方来的,我带他们逛逛岳州城嘛,唉,其实我自己也是个外地人,我哪里知道这岳州城里面的好景色。哎?对了,你们二位不就是岳州城土生土长的人嘛,你们今天有事要忙吗?如果没事的话,能带着我们去岳州城里的好去处不?”

    武定国正为着带太子殿下逛街这件事头疼呢,结果瞌睡来了枕头,这面前不就是两个现成的导游嘛,嘿嘿,不拉壮丁,对不起武定国的智商。

    “哈哈,行啊,我们俩今天也是憋坏了,书院里面出现了瘟疫,我们也被隔离了好几天,今天才解除隔离,放了出来,我们也正好打算好好晒晒太阳呢。”

    杨升自然答应了,他还在为上次害了武定国被绑架的事情耿耿于怀,今天正好遇上,补偿一次。

    “走吧,哥几个,咱们去燕来画舫吧。嘿嘿,定国,上次你可是没去成,燕来姑娘可埋怨死我了。这次你可不能再错过了。哈哈哈,到时候,燕来姑娘还要亲自给你敬个皮波儿杯呢,嘿嘿嘿……”

    杨升脸上洋溢着只有男人能懂的笑容,弄得武定国心痒痒的。他是一万个想去,可是太子在身边呢,要是让祖师爷知道自己带着太子去逛青楼,估计会扒了他的皮!太子听着杨升说,燕来画舫,他久在深宫,自然是没听说过这等高级玩意儿。他疑惑的看着史习焜,史习焜则是一脸冷汗。该怎么跟太子解释?燕来画舫只是个听歌、喝酒的地方?那怎么解释姑娘们的大腿和抹胸呢?在线等,挺急的!

    “额,不了,杨升,我们还是不要去那种地方了,经历了上次的事情,我都对烟花之地有了心理阴影了。我三过青楼而不入,估计这辈子是与青楼无缘了,唉……”

    武定国义正言辞,其实心里在滴血。青楼啊,重生到古代,居然不去青楼,这算哪门子穿越啊!在澧县去不成,在岳州被绑架,他武定国脸是有多黑,去一次,出一次事。这次又是因为太子跟着,所以去不了,这以后士林之间都会传唱他武定国,四过青楼而不入!想想都觉得悲催,这不是他的本意,呜呜呜!

第五十六章 带太子逛街(二)

    武定国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杨升提出的去青楼的主意,这让杨升赶到非常惊讶。

    “咦?不对啊,这家伙怎么突然转了性子了?难道是因为带着这个客人,不能够去青楼?可是不应该啊,哪有男人不去青楼的。除非……这个北方来的胖子,是个……太监?”

    杨升再次看着太子的相貌,果然,这个胖子白白净净的,没有胡须,就连喉结都不明显,或许是因为胖吧,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没发育吧。

    刚才听这个客人自我介绍,似乎口音是京城那一带的人。联想起,皇宫里面的东厂厂公,好像就是曹公公。莫非……杨升想到这里,越发的确定,武定国的客人,就是来自京城的一位公公。不然,怎么会这么义正言辞的拒绝去青楼?带着太监上青楼,着实有些不妥啊。

    杨升还煞有介事的看了看太子的下面,微微摇了摇头,唉,怎么就切了呢?

    若是太子知道杨升这么想,会不会气得吐血。反正当杨升的目光看着他下面的时候,太子总觉得这家伙的眼光里面,透露着一股同情的意味。

    “哎,不去青楼也好,这段时间,瘟疫正闹着呢,青楼人多嘴杂的,万一染上,可就麻烦了,咱们还是不要去那个地方了。去别的去处,看看人文风物也好。”

    史习焜出来打圆场,他的话巧妙的化解了现在的尴尬。既然小侯爷开口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咯。毕竟目前来看,史习焜的身份,明面上最大。

    说起看人文风物,这可就有些去的地方了。岳州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还是有很多古迹存在的。武定国来到岳州这么久,其实也没把岳州城逛完,说真的,他自己也有点想要去的意思。

    “不如,我们去岳阳楼看看吧。”

    “岳阳楼?去那个破阁楼看个什么,说不定哪天它就倒了。几年前的那场大火,都快把房梁给烧断了。现在破破烂烂的,就连乞丐都不想去那里住。”

    说起这岳阳楼,还真有这么一个建筑。武定国当初还想着给唐行开家酒楼的,名字就叫做岳阳楼。可是当他在岳州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岳阳楼早就存在了,当年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周瑜在这里曾经点过兵。

    而这些年,岳阳楼由于年久失修,如今早已经成为危险建筑了。几年前,可能是小孩子玩火,把岳阳楼给点着了,幸亏当时遇到了一场大雨,这岳阳楼的火及时熄灭了。只不过,岳阳楼里面也被大火烧的不像样子了,如今,破破烂烂的,乞丐都嫌弃。

    “哎,好歹也是个历史建筑,过去抒发一阵情感,缅怀一下古人也好。反正不远,步行一会儿就能够到了。其实啊,这岳阳楼任由这么烂下去可惜了,哪天,我向官府买过来,重修岳阳楼。”

    武定国还是决定去岳阳楼看看,而且,对于岳阳楼,他有种莫名的好感。如果岳阳楼没了,那岳阳楼记,岂不是泡汤了?怎么能让这千古雄文还没出世就没了呢?这可对不起一个文抄公的节操。

    说走就走,一行人朝着岳阳楼出发了。走在路上,大家都感觉到非常无聊,所以就开始聊一些家长里短了。比如说,蒋盺被家里人安排相亲了什么的,杨升家里的佃户今年又准备拖欠租子了之类的。

    武定国看着太子似乎饶有兴致,心想:

    “太子在皇宫里面长大,恐怕对于这些民间百姓的事情,知之甚少,我何不给他来一场民间知识科普呢?免得太子将来五谷不分,与百姓脱节。”

    一想到这里,武定国就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任务。给太子普及知识啊,这可是史岚清那种大儒才能够做的事情啊,当太子老师,啧啧啧,想想都带劲。可是怎么开头呢?得想个话题才行。

    “太……那个热了,曹兄,我看你走着都出汗了,咱们不如先坐在街边,喝点咱们岳州的特色饮品如何?解解渴,咱们再上路。”

    武定国差点开口叫错了,突然反应过来,太子现在化名曹嘉熙,得叫曹兄。

    太子被武定国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点热了,平日里出门都是坐马车的,这走几步路,居然都出汗了,喝点解渴的饮品也好。于是,太子欣然从命。

    一行人来到了街边摊子,这里一个小老头,正在叫卖豆腐脑。武定国一群人,来到这边,找了个桌子坐下,对小老头说:

    “老板,给我们每人一碗豆腐脑。”

    “好嘞,客官,您是要热的,还是凉的啊?”

    “这么热的天,当然是要凉的啦,快点上,我们都渴了。”

    “得嘞,马上就来。豆腐脑五碗!”

    小老头颇有韵味的高声叫出,仿佛在向周边的所有人宣布,我们家卖出五碗豆腐脑了,这也许是最原始的一种广告吧。

    豆腐脑端上来,上面浇了一层黑色的液体,这可让太子看着有点疑惑。

    “豆腐脑不都是白花花的吗?怎么还会有一层黑色的液体?这东西闻起来怎么一股中药的味道?”

    不明所以的太子,抬头看着武定国,想要个解释。

    武定国笑了笑,并没说话,而是端起豆腐脑,喝了一大口。混着这黑色液体喝下去,一股薄荷的清凉感,从喉咙里面爆发出来,在大热天的,简直爽透了。武定国喝完之后,示意太子也试试,他自己亲自验证,这东西没毒的。

    太子将信将疑的喝了一口,果然,薄荷的味道,一下子充斥了口腔,让人感觉到十分清爽,配合上清凉的豆腐脑,整个人都很凉爽。

    “哎哟,定国啊,这豆腐脑不错哦,居然放了银丹草!(我国古代称薄荷叫银丹草),我以前喝的那些个豆腐脑,要不就是放盐,要不就是放糖的,没想到这里还有这种吃法,真是不错,我很喜欢。不过,要是有糖就更好了,我更喜欢甜味的豆腐脑。”

    太子一下子就喜欢上这种清凉的口感了,这和他在皇宫里面吃到的那些个豆腐脑完全不同。他又喝了几口,细细品味那种清爽的感觉。

    这个时候,老板听见了他们的招呼,赔着笑走过来,十分抱歉的说:

    “这位客官,我家本小利薄,买不起糖霜,如果您要点盐巴,我这里还是有点,能给你加上。”

    太子明显是甜味豆腐脑的忠实支持者,听见豆腐脑加盐,立马就撅着嘴。他觉得那些个喝咸豆腐脑的,都有毛病,尤其是他们家的那个妹妹,永和公主,姬嘉佳。

    “唉,既然没有,那就算了,我是不会去喝咸豆腐脑的,这辈子都不会。”

    太子摆摆手,让老板退下了。

    武定国笑呵呵的看着太子,他要找的话题来了。

    “曹兄,你生在富贵之家,自然是咸甜任你选,可是这平头老百姓,从年头到年尾,恐怕都没几次机会吃到糖哦,这糖,在民间,算得上是奢侈品了。所以,老百姓们才想了些法子,将银丹草作为佐料,放进这豆腐脑里面。”

    “哦,老百姓们连糖霜都吃不起吗?这可就奇怪了,我记得两广,与闽浙一带都盛产蔗糖,就连我们北方也出产甜菜,难不成这糖要价很高?”

    太子疑惑的问,这糖霜,在皇宫里面,那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平日里,有些妃子们喝的饮品,里面都加蜂蜜。

    “呵呵,曹兄恐怕还不知道百姓们一年劳作能收获多少银钱吧,来,我来给曹兄科普一下。”

    武定国的目的达到了,准备开始给太子讲课。

第五十七章 带太子逛街(三)

    “曹兄,我们以一家一户的普通老百姓为例子吧。这家老百姓,家中一夫一妻,有二子一女,五口之家。曹兄认为,若是这一家人,全年要吃饱,需要种多少亩田,打多少粮食才足够呢?”

    武定国略带考试的意味来问太子殿下,他要看看这个太子是不是真的对老百姓的生活一无所知。

    太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提问给问住了,不仅是他,旁边的史习焜也同样陷入了思考之中,杨升或许还知道一点点,而蒋昕则是想了想,然后胸有成竹。从这些人的表情看来,就能够知道他们各自成长的环境如何。倘若衣食无忧,是不会去考虑这些东西的。

    太子搜刮自己的知识储备,他学的那些都是大儒们讲的儒家经意、治国道理,对于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东西,没有丝毫的介绍。只不过他依稀记得当初太傅史岚清教过他算学的时候,曾经有过关于百姓口粮的计算。

    “定国,我之前听老师给我讲过一些,这老百姓种粮食,北方种麦子,亩产一石,南方种稻子,亩产两石,而两石粮食可以换一两银子。我差不多就知道这些了。”

    武定国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太子,还是懂得一点东西的,看来平时也有了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武定国从太子了解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展开。

    “曹兄,你说的没错,平日里,这粮价,就是二两银子一石。百姓们按照一家人分田十五亩,每亩产量两石计算,南方每年两次收成,能够种粮食收入六十石粮食,共30两银子。”

    “哦,定国,照你这么一说,那么百姓们其实收入还是挺高的呀,我记得县令每年的俸禄好像只有45两一年吧,百姓们种田都快赶上县令了。”

    史习焜一听,笑呵呵的说,听到百姓们这么能挣钱,他都有点不敢相信了。这个时候,一旁静静喝着豆腐脑的蒋昕却开口说话了。

    “小侯爷,你只是单纯的看到了收入,你还没看到支出呢。我来给你算算吧。如果按照每个人每天吃两斤粮食来算,一个人,一年就需要730斤粮食,折合2.5石,五口之家,需要粮食12.5石就算是小孩子口粮没那么多,那一年还是要吃12石米的。再加上赋税,每亩一斗,也就是1.5石,这些加起来,我们就按照14石计算吧。实际上,这一家农民收入,不过23两的样子。”

    蒋昕开口解释,让众人恍然大悟,但是就算是23两,这些银钱算起来,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看着他们还有疑问,蒋昕润了润嗓子,继续解释说:

    “其实,这些还没算上农具,种子,肥料等其他东西,实际上,这样的五口之家,一年的实际种田的收入,不过20两多一点点。如果还算上吃肉,买衣服,柴米油盐等消耗,这些钱算起来,能留下10两算是不错了。”

    蒋昕的一番话,大概就把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民一年的收入说了个明白。让众人听了连连点头,就连太子也是一番受教了的样子。

    武定国很是清闲的喝了口豆腐脑,有蒋昕帮忙解释,他也省了一番口舌了。不过为了加深太子对百姓们的印象,他还准备再找个现成的例子。于是,武定国对卖豆腐脑的老板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老板,我们有个疑问,还请您帮忙解惑。”

    “哟,这位公子,你这么说可就太客气了,您有什么疑问,老朽自然知无不言。”

    “那我就直说了啊,你这豆腐脑摊子一年下来,能收入多少钱?我是说,那种去掉你的成本消耗的。”

    “哎哟,这么算起来啊,老朽……一年大概能够攒个20两银子吧。嘿嘿,累死累活,弄点小钱,还是官府体恤咱们百姓,赋税收的比较低,一年到头,也就收个六钱银子。”

    武定国点点头,这小老头基本上和他知道的一样,城里面的小商贩们每年的收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若是买粮食等,也能剩下个12、3两银子左右。这还是大康朝商税比较低的情况下,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众人听了这些对话,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看来,这城里面的小商贩们,生活也算是不错嘛。

    武定国却是知道,大康朝的物价水平,的确是比较稳定和低廉的,这与当今圣上对老百姓的政策好分不开。更何况,刚刚统一不过二十多年,土地兼并还不是很严重,朝廷又专门安排屯田、给贫穷老百姓免费分地,发农具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日子,只要不懒,还是能过得好的。

    “哦,定国,如果照你这么说,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其实真的还算是可以了,但是为什么老是有些地方的官员上报,当地百姓生活不下去,然后纷纷流亡,甚至沦为盗匪?”

    太子这个时候提出了他心中的疑问。这个问题问道了关键点子上了,就连在座的其他几个人都露出了求知的神色。是啊,要是百姓们生活能够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有饥荒,盗匪,甚至杀官造反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呢?

    武定国其实也想不太明白这件事情的原因,不过,他能够大概推测,这或许是和天灾有关。

    “其实这件事,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根据我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查看官府送来的统计资料。老百姓们生活不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天灾导致的。就像刚刚过去的粮价风波,因为水灾的到来,粮价疯涨,而外地的粮食并不能及时运达,所以造成了老百姓们生活困难。”

    武定国的话,得到了他们的点头认同,的确如武定国所说的,粮价的上涨,也是因为物资流通不畅,当川府的粮食真的到达之后,粮价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初的水平。蒋昕就十分感慨的说:

    “定国,你这句话说的真是精辟,的确啊,其实天灾并不是太可怕的东西,人们只要提前预警,官府组织得力,很多人能够在天灾中活下来。但是,这之后所带来的物价飞涨,却真的让老百姓有点活不下去了。当初,我家就是没了粮食,若不是得到杨兄的接济,恐怕我也要成为那要饭中间的一员了。”

    杨升笑着拍了拍自己这个老朋友,眼神里面似乎在说,这点小事,不必介怀。

    “唉,要是有办法能够解决这种物资转运不畅的话,老百姓们的生活,岂不是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定国,你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好建议吗?”

    太子殿下似乎是对自己将来的执政,来向武定国问策,武定国自然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好机会,如果能把太子给引上正路,那么这个天下的老百姓就有福气了。

    “曹兄,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哦?什么话?”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武定国把后世对于致富之路,最为经典的一句话说了出来。这句简短的话,在几人中间,炸开了巨大的火花。他们纷纷细细品味这句话里面所蕴含的道理,陷入了沉思。

    最先开口问的是史习焜,史习焜问道:

    “定国,这个修路我能理解,水陆交通便利了,能够极大的利于物资的流转,也就很大可能性降低了这种由于天灾,导致的局部地区物价飞涨。可是这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又是什么道理啊?”

    其他人也一样,同样对后面一句不太理解。武定国却露出了孺子可教也的笑容。

    接下来,就是展现真正的智(技)慧(术)了。

第五十八章 带太子逛街(四)

    “其实,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方面很好解释。首先我们从少生孩子说起吧。”

    武定国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顺便吊着这几个好奇宝宝的胃口。

    “少生孩子,其实牵着到了一个关键词,优生优育!”

    武定国继续从嘴里面蹦出一个新词,把这几个听众弄得一愣。

    “优生优育?难不成,生孩子还有生好生坏的说法?”

    杨升听了这个词,顿时就有点看法了。这生孩子一说,居然还有好坏,这小孩子在肚子里,又不是商品,可以拿出来看的,好坏怎么分辨,难不成武定国要给他们讲接生的学问?嗯,有可能,他们家不就是靠着接生起家的嘛。

    “生孩子当然会有好坏,你们想想,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病怏怏的孩子,或者生了一个傻子,相比于那些个生了正常孩子的家庭,是不是要困难许多?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些近亲结婚的知识,我在这里不重点讲这个,我要讲的是优育!”

    武定国嘴里面蹦出来的词汇更加让人看不懂了,不过,这倒不妨碍这四个人继续听下去。他们好奇的神情,在催促着武定国继续讲下去。

    “说起这优育啊,我们还是用举例子的说法来说明吧。如果一对夫妇,他们生五个孩子,那么这一对夫妇仅靠种田,最多是将这五个孩子哺育长大。然后这五个孩子呢,将来或许可以学点手艺,但是更多的,还是跟他们的父母一样,种田,你们觉得对不对?”

    几个人听了武定国的假设,颇有认可的点点头,的确,养育五个孩子,如果不是富贵的家庭,恐怕也只能够保证这几个孩子不饿肚子了。武定国顿了顿,然后继续说:

    “假设,这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然后,他们还有能力送这两个孩子上学堂。其中,如果一个孩子有出息,考上了功名,你们觉得,这一家人是不是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了?”

    武定国这个观点一出,就不在言语,让他们自己去想。其实这很明显的摆在眼前,如今大康朝廷优待读书人,只要你考上了秀才,那你就可以将七大姑八大姨家的田地,纳入到自己名下,免去他们的一些人头税,徭役之类的杂税,而这个秀才还可以每月领到国家的月俸,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给家里减轻负担了。一来二去之下,生活只会越变越好,甚至能攀上一个富商的亲家也说不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定国自己了。

    “哦,的确啊,按照定国这么说,少生几个孩子,然后把孩子送去读书,这样一来比起五个孩子来说,花的心思虽然多了,但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更大了,难怪难怪,定国,你这优育的想法,很有道理!”

    史习焜一下子就听懂了,可不是吗?这样算起来,多出来的粮食换了钱,送孩子读书,要是孩子有出息了,岂不是一下子就改变命运了。读书改变命运,可不是一句空话。

    当然,有赞同武定国的,自然也有反对武定国的。比如蒋昕,他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定国,虽然你这么说优育是需要百姓们少生孩子。可是你想过吗?如果这两个孩子中间若是一个在成长中夭折了,那之前的投入可就全都打水漂了。再说了,若是老百姓们都听你的,少生优育,那么国家的人口就会增长缓慢,一旦有外族入侵,我们甚至不能召集足够多的兵力来对抗外族。往近了说,少生孩子,培养读书,这样子,家里的劳动力就会减少,这样子会加重这一对夫妇的负担,甚至他们比养育五个孩子要付出更多的辛劳,这样算起来,好像不太划算。”

    蒋昕的观点十分尖锐的指出了武定国观点之中的弊端,其他人听了蒋昕的观点,也是十分赞同的点点头。优育虽然好,风险大,付出的辛劳更多,似乎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武定国自然也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也是他接下来要提出的另一个观点——发展生产力。

    “嗯,蒋兄的观点十分犀利独到,我也赞同他的说法,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这种情况,我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又是一个新的词汇蹦出来,这段对话里面,出现了太多的新词汇了,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人满头雾水,不知道武定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位,这个发展生产力的事情,我们口说无凭,咱们走着吧,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让你们亲眼见见发展生产力之后,带来的进步。”

    说完,武定国就起身,招呼着这几个人,跟着他去一个地方。这几个人将信将疑的跟了上去,他们到要看看武定国怎么解释这个“发展生产力”!

    武定国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家布庄的门口。老板正在里面做生意,看见武定国来了,顿时喜上眉梢,立刻安排自己的伙计去招呼客人,自己则是亲切的迎上来。

    “定国?你怎么来了?哟,还带着客人呢,你这是给我拉客呢?哈哈,快请进请进,我们家的布物美价廉。婷婷啊!定国带客人来了,把那壶给我爸的碧螺春泡上。”

    这个老板自然就是唐行了,武定国带着众人来到这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武定国给唐行制造了珍妮纺纱机,让唐行的布匹成本和工时都下降了,这段时间,赚得盆满钵满。这不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典型体现吗?

    “哈哈,唐哥儿,什么叫我给你带客来了,说的你这里好像是青楼一样,你可别高兴太早,我来你这里可不是买布的。”

    “什么?不是来买布的啊,嗨!让我白高兴了!婷婷啊!碧螺春不用泡了,上普通茶就行了,定国这家伙是来蹭饭的!”

    唐行这家伙绝对是属狗脸的,说变就变。自从这家伙自己创业以来,变得真实越来越抠门了,居然敢用普通茶水招待武定国,这家伙也不想想,自己到武定国家,武定国向来都是——额,用井水招待的。

    “哈哈,好啦,别开玩笑了,在客人面前呢。”

    武定国笑着打了唐行一拳,然后转身向这几个人介绍起来。

    “诸位,这就是我的至交好友,唐行,目前是这家布庄的掌柜的。梦想是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

    听着武定国这么介绍,众人也是会心一笑,除了太子不认识唐行,其他几个人都是与唐行有打过交道的。

    “唐行,这几位,有几个你都见过了,不过这一位你没见过,这是来自京城的曹公子,没准曹公子就能给你带来订单也说不准哦。”

    武定国一番有趣的介绍,把气氛和谐了起来,众人都是笑呵呵的。唐行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摊上武定国这么一个损友,他能说啥呢?

    “哈哈,几位,里边坐吧,武定国的朋友,那就是我唐行的朋友。你们就当是自己家,不用客气。”

    说着,就领着几个人进了后堂,这里一般是谈大生意的地方。

    “定国,你们来这里是有何贵干啊?”

    唐行刚一坐下,给几位倒上了茶,就开口问缘由。

    “哦,我们来这里啊,是让你给他们证明一个事实的。”

    “什么事实?”

    “也就是你们家一匹布成本和别的家相比,到底差距在哪里?而你,又是怎么做到的。”

    “哦,这个好说啊,其实你自己不就知道哦。你给我制造的那个珍妮纺纱机,让我家生产一匹布,比别家要快一倍,成本却要低一半还多。所以我才能发展这么快啊。”

    两个人一阵谈话,可把其他几个人给惊讶到了。什么概念啊,唐行居然说,他可以做到一匹布比别人快一半时间,成本却只要一半。这岂不是要横扫全国的布匹生意?

    “唐兄,你此话当真?”

    太子不敢相信的站了起来,他在宫中其实也接触过。自己的母亲曹皇后,每年都会带着嫔妃们织布,所以他见过很多。若是真如唐行这般描述,那么天下女子就能织出更多的布,也就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所以,他才惊讶的站了起来。

    武定国却只是淡定的说了一句

    “诸位,这就是我给你们说的解决办法——发展生产力。”

第五十九章 带太子逛街(五)

    众人对武定国的说法弄得云里雾里。难不成布匹成本降低了,就能够证明发展生产力了?话说,这个发展生产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生产力是个什么力?能举起一块石头吗?

    史习焜对于武定国的新词汇,其实也算是有点习惯了,当初武定国编写的那个抗洪救灾的小册子,还有对抗瘟疫的小册子,里面也出现了不少新词汇。他都是靠着猜,才能大概理解意思。

    不过,这次武定国说的这个发展生产力,实在是太过生僻了,他读的书还算是挺多的,从没听过这么一个词。简直太生僻了,应该又是武定国自己造的吧。

    “定国,你说了半天,都没给我们解释,到底这个发展生产力,是个什么东西。生产力?难不成是生孩子时候用力?所以叫,生产,力?”

    武定国听了史习焜的提问,差点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什么叫生产时候用的力?你还不如叫做女子力好得多。看来,后现代的词汇对于当下的古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晦涩难懂了,就如同后世人看不懂古代人写的之乎者也一样。

    “这个生产力,其实意思是这样的。我把农民种田用来举例子,农民亩产达到两石以上,那叫生产力高,如果只有一石,那叫生产力低。同理,女子织布,正常水平,一年一百二十绢,高于这个水平,称之为生产力高,低于,则生产力低。所谓生产力,就是人在制作一种产品,或者通过劳动获得一种物品的时候,他们的劳动效率与成果的对比值。”

    武定国苦口婆心的解释了一番,然后看着这些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这样啊。”

    “嗯,你们明白了?”

    “不明白……”

    这群人一脸懵,气的武定国想要吐血,这群家伙,理解能力怎么就这么差呢?简直没救了,放弃治疗!放弃对他们的治疗!

    虽然大家还是有点不理解,但是仔细想想,又有所感悟。如同武定国所说的,对于土地的投入,不仅仅是种子,肥料,还有农民的劳作。在同样的土地,种子,肥料等条件下,有的农民勤劳,聪明,他们获得的就很多,所以可以称生产力高。但是有些人懒惰,或者愚笨,他们获得相对较少,所以生产力低。

    渐渐地,大家都大概明白了,武定国说的这个生产力,是个什么东西了。

    “定国,你说的生产力,我们大概明白了,可是发展生产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要增加大家的劳动量吗?或者是奖勤罚懒之类的东西?”

    杨升对于“发展”这两个字用在生产力上面,有点不太理解。他此刻所问的,其实也正是其他人疑惑的地方。武定国想了想,说道:

    “所谓发展生产力,这个其实很简单。你们看过史书记载,一百年前,农民们收成是多少一亩呢?”

    “这个我知道,北方大约只有半石,而南方最好的时候,也只有一石半左右。哦,我明白了,你是说,农民的收成增加,是因为发展生产力的结果?”

    太子殿下抢答,对于史书记载的东西,他是最为深刻的,年纪小的时候,没少被那些个大儒们教导背书。

    “嗯,曹兄说得对,的确是因为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同样是土地,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并没有什么两样,种子也没有什么不同,肥料还是农家肥,那么是什么让粮食增产呢?”

    武定国的话,让他们陷入了思考,对于粮食增产的问题,很少有人会考虑这方面,大多数会从人口减少,可耕面积增多来说项。可是武定国独辟蹊径,简单的按照一亩地来看,这样,古今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还是蒋昕反应最快,他立刻想到了一个答案:

    “是曲辕犁!一百多年前,曲辕犁并没有发明,而农民运用曲辕犁之后,耕地变得更加方便。而且可以耕作的土地也变多了。”

    “其实还有耕作方法改进,比如水稻,从抛秧法变成插秧法,这样使得亩产增加。”

    史习焜接着补充道。

    “还有耕牛的普及运用,一百年前,朝廷不发耕牛给百姓的,全靠百姓自己购买,或者租用。”

    太子也接着补充了一个。

    “或许一百多年前的人比较懒?守株待兔的人多了?”

    唐行蹦出了一个不靠谱的答案,惹得武定国对他丢了一个白眼。这算什么理由?

    武定国欣慰的看着众人的回答,他点点头。

    “你们说的都对,这些其实都是发展生产力的办法。农具改进,耕作方法改进,耕牛的普及,这些都是发展生产力的办法。正是因为运用了这些,所以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同理,放在织布上,运用新的织布手段,降低织布成本,提高织布数量,这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各行各业都有进步,这些都是生产力在发展。”

    众人经过这么一番解释,总算是明白了发展生产力这个词汇的含义。短短五个字,的确概括的十分精辟。老百姓们生活变好了,不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吗?但是,这好像跟大儒们说的不太一样,他们总是说,因为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之类的话,太笼统,没有具体事例,理解起来,只有死记硬背的,不如武定国这种说法有说服力。

    太子内心十分震撼,原来,老百姓们生活变好,其实跟士大夫,跟皇帝勤政没多大关系,真正有关系的还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直接导致的结果。那么士农工商的说法,岂不是崩塌了?想到这里,太子就有点不寒而栗,这简直是离经叛道!

    “定国,如果按照你这么说,那么自古以来的士农工商的说法,岂不是站不住脚了。这么算起来,老百姓们生活变好,其实跟士大夫以及皇帝,都没多大的关系了。反正没有他们,老百姓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的。”

    这句话如同一颗惊雷,炸响在所有人耳边,的确,士林阶层,在这生产力发展里面,没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农工商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简直颠覆了几千年来的固有社会阶层体系,若是这种学说流传开来,对人们的思想是有巨大冲击的。

    武定国笑了笑,其实士农工商这一套,还不就是统治阶层玩出来的花样,他只是不点破罢了。他可不想被人绑在火刑柱上。

    “你们都认为这是离经叛道吧,其实不然。别看士林阶层没起到什么作用,其实他们的作用非常关键。没有他们的统治,规划,推广甚至支持,生产力发展是得不到有效的普及的。就比如说,如果一个农户改进了农具,固然可以让这家农户发家富裕,但是对于全体农民,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这就需要士林阶层去推广。普及耕牛,这就是士林阶层起到的最大作用。所以,我的观点,并不是推翻士农工商,而是,士林阶层单独列出来,而农工商,三者一样重要。”

    原来如此,众人都露出了肯定的神色。武定国这么一说,那就不是推翻几千年的固有思想了,而是在传统思想上进行了提升,改良,这一点,统治者和士林阶层都是欢迎的。学说就应该推陈出新嘛。

    “定国,我受教了,你的说法的确很新颖独到,并且有理有据。我想,你若是把这学说传播开来,以后定然会成为一代宗师的。”

    太子郑重的对武定国说,在他看来,武定国的确是一个经世治国之才,怪不得太傅史岚清要他多和武定国交流,的确很有收获。能认识这么一个有见识的朋友,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何况他还如此足智多谋。将来若是执掌朝政,有这么一个帮手,那么……咳咳,想的有点远。

    “唉,你们真是的,说这么多深奥的道理,你们不累吗?你们肚子饿不饿,这都到饭点了,我们一起去武定国家吃饭吧。哈哈,走吧,定国,这次你可得亲自下厨才行!”

    唐行这个时候,肚子发出了抗议,他强烈要求去武定国家打牙祭,武定国苦笑着。看来,这次不满足这些人的肠胃是不行的了。

第六十章 人口买卖

    唐行说起去武定国家里吃饭,这可把大家谗出了口水。众所周知,武定国家里开的伙食,堪比御厨的手笔,相当的美味。大水和瘟疫的那几天,太子和史习焜可没少吃武定国弄得一些好菜,可把嘴给养刁了。就连史岚清府里面的退休御厨,也对武定国做菜的手法佩服的紧,原来菜还可以这么做,这是那个老御厨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行吧,既然哥几个想吃点好的,嘿嘿,那今天我就做几个拿手菜,你们算是有福气了,我刚开发出一个新菜,你们可以试试。”

    一听说武定国又开发了新菜,这几个老饕客都有点忍不住了。他们依稀还记得,武定国开发了甲鱼清蒸,红烧,黄焖三种吃法,每个都非常好吃。这次又有新菜出炉,可得好好品尝一番了。

    “哈哈,又有新菜啦,嘿嘿,我这里恰好得到了一户二十年的玉壶春,正好,咱们好好喝一杯。”

    “是极是极,有酒有菜,不亦乐乎”

    “我也是好几天没吃到武案首做的菜了,这可想念的紧啊。”

    “哎哟,那可就麻烦定国了,你看我们这两手空空的,嫂夫人会不会不开心啊,哈哈哈。”

    几人一阵起哄,一起兴致冲冲的往武定国家里出发。他们一路上回忆着之前尝过的那些武家菜,有的喜欢水煮黄鳝,有的喜欢清蒸猪皮,有的喜欢红烧甲鱼,每种菜品都有忠实的支持者。他们还嚷嚷着要再吃一次这些好菜,武定国有点头疼,这要是都做出来,估计一桌都摆不下了。

    “我说各位,你们都别瞎想了,家里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荤素搭配,哪能全都是硬菜啊?我小门小户的,根本吃不起。”

    “得了吧,定国,谁不知道你们家日进斗金啊,肥皂、砖厂、蜂窝煤、还有船队东进南下的,你家会穷?别逗了。”

    唐行毫不犹豫的拆穿武定国,论起挣钱的本事,他跟武定国相比,中间差着两百年。

    当他们路过一条街口的时候,太子眼尖的发现,很多衣着破烂的老百姓坐在地上,头上还插着一根稻草。期间还有不少衣着华丽的人,也有不少弯着腰笑着介绍的小伙计。这些人就像是在挑牲口一样,对这些衣着褴褛的老百姓挑挑拣拣。

    太子立刻就对这一幕感到十分的刺眼,难道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困苦到这个地步了吗?卖儿卖女,难不成还要易子相食?明明他已经很努力在赈灾了,可是眼前的这一幕,还是让他感觉到深深的无力。

    武定国看着太子停顿了下来,心情不佳,顺着太子眼神看过去,原来,太子看到了老百姓做人口买卖的场景了。从太子的神情看来,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方面。可是实际上,武定国却知道并不是如此,还是要给太子解释清楚才行,免得太子误会了。

    “曹兄可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人口买卖?”

    “是啊,没想到书里面说的是真的,每逢大灾,老百姓们卖儿卖女,甚至易子相食,没想到这样的惨状,还是发生在了眼前,唉……真是不幸。”

    “曹兄,此言差矣哦。”

    “什么?难不成这些人是自愿的?不应该吧?”

    太子听着武定国的话语,有点不敢相信。难道自己眼前这一幕是假象?这些老百姓难道是自愿卖身为奴吗?

    武定国知道太子果然是想差了,于是开口解释道:

    “其实,事实并不是曹兄所想的那样。我大康天子,体恤百姓疾苦,早就令各州县设立救济善堂,凡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都可以到善堂里面就餐。你现在所看到的,其实,算不上卖身为奴。”

    “哦?为什么呢?既然有善堂,为何还要卖身?”

    太子十分疑惑,这些人明明可以填饱肚子,为何还要把自己给卖了。

    “其实,这些人,都是打算去大户人家做下人的,他们或许是家里急着用钱,所以,把自己卖身到大户人家打工。他们签的契约,大多是雇佣契约,其实,这也是贫穷老百姓改善生活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很多人家,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大户人家里面做丫鬟,到了年纪或许主家还会奉送一份嫁妆。并且在大户人家做事,不用挨饿,还有可能得到调教。出嫁的时候,身份可就不一般了。看似卖儿卖女很惨,实则,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通过武定国这样一番解释,太子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原来是老百姓谋生的一种手段,如果按照武定国这样的说法,的确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一边做工一边还能得到接触更高阶层文化教育的机会。

    他所知道的那些个宫女,到了年纪被放还回家,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很多富商,一听这女子是当过宫女的,都抢着要。

    “可是,定国,为何这些人里面看不到女子?而这些小伙计一样的家伙,又是干嘛的呢?况且,在我看来,这些人数量也太多了点。”

    太子还有疑问,看来不满足太子的求知欲是不行的了。武定国正准备解释,杨升这个时候开口说了:

    “曹兄,你就有所不知了,这里面其实还是有点门道的。”

    “哦?愿闻其详。”

    “你看到的这些小伙计一样的人,其实是牙人,他们手里掌握着很多想要卖身百姓的信息,大户人家通过他们找到自己需要雇佣的人。并且,这些牙人,对百姓们知根知底,所介绍的人都是身世清白的人家。算是一种对双方负责的中介关系。至于你说的为何看不到女子,呵呵,如今哪会有女子出来抛头露面的,又不是青楼。你若是想买丫鬟,你可以直接告诉牙人,你的要求,然后他们就会带着那些个女子,到你府上,让你挑选。”

    “哦,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的,在下受教了。看来这牙人,做的也就是保人之类的工作咯,这的确是一个巧妙的办法,让卖身的,和买他们的大户,都能够放心。”

    经过这么一番解释,太子明白了人口买卖这一行里面的规矩,原来并不是像史书里面说的那样凄惨,各行各业都慢慢发展出来了自己的规矩。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诚不欺我。

    “唉,近期连着两个天灾,老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呀,若不是家里急需用钱,谁又愿意把自己卖身为奴呢?”

    蒋昕倒是说出了另一个原因,让这几个人又陷入了沉思。的确,光是大水冲毁房屋,百姓们重建就需要很大一笔钱,更何况粮价涨了,很多百姓手中的钱还要买粮食,这样算起来,就捉襟见肘了。从如今人口买卖的生意看来,的确反映了老百姓们生活其实并不好过。

    武定国自己也是了解了一些情况的,姐姐所建立的妇联,这些日子也吸纳了不少穷苦百姓。灾难带来的损失,还是比他想象的要严重一点。

    所以,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够让百姓们回到以前那种安居乐业的生活呢?这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六十一章 官府举债,以工代赈

    其实,老百姓们的惨状比武定国看到的还要严重。目前出现在他眼前的,只是冰山一角,岳州城里还有很多地方有着这种人口买卖的小巷子。而且,不只是岳州城,其他周边几个县城,甚至更远的几个遭受水灾的州府,都有着这种情况出现。因为天灾,导致老百姓们大面积破产,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水灾到来的时候,正好是秋收末期,很多老百姓来不及收拾粮食,就遭了灾,完全靠着吃老本。而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播种的时节,还要等到来年开春才能种田。所以,现在有大批的老百姓无所事事,成天等着官府来接济。

    若是这个时候,他们去官府开办的善堂去看看,原本提供干饭的善堂,现在都只能提供稀粥。就算是这样,也不能保证所有前来吃救济的老百姓都填饱肚子。每天排队的人,就像是在打仗一样,来晚了,就吃不到了。

    看来,给老百姓提供就业的机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武定国突然在脑海中冒出一个词语——以工代赈。

    “诸位兄台,目前百姓们主要还是因为失去了挣钱的机会。他们只能够吃老本,而那些底子薄的家庭,就很容易陷入了困境。我们如果仅仅靠着赈济灾民,是远远不够的,顶多保证大部分人不会饿死。可是冬天一来,很多人没有地方住,没有钱买柴炭,同样也会因为冻饿而死。所以,目前解决老百姓们就业,才是关键,而不能让他们这么每天游手好闲,无力自救。”

    武定国一针见血,让其他几个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按照武定国的说法,给百姓们创造赚钱的机会。百姓们获得了工钱,就能够重建家园,然后恢复生产。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定国,你的意思,莫非是以工代赈?”

    蒋昕一听武定国说的,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以工代赈的确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最好方法。

    以工代赈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过了。不过,那时候是面对旱灾。当旱灾出现的时候,官府会组织灾民趁机修建大坝,为应对水灾做准备,同时也是让百姓们有活干,好过直接救济他们。

    “可是,定国,你有没有想过,目前还不是修筑大坝的时机,水位还是比较高的。而修建大坝需要等到冬季,水位最低的那段时间,才能露出大坝底部。从下往上重修大坝才能造的稳当。”

    “呵呵,蒋兄,谁说以工代赈就只能够修筑大坝呢?”

    武定国面对蒋昕的提问,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这让其他人十分不解,难道不修筑大坝,还有什么其他的机会可以以工代赈吗?难道是修桥?或者修补城墙?嘶……想不通,还有什么可以给百姓们提供工作的。

    武定国在心中暗暗发笑,这些个古代人啊,思维实在是太窄了,他们要是见识过后世新中国那种基建狂魔的浪潮,恐怕会惊出屎来。谁说不修大坝就不能搞*基建?房地产是怎样炼成的,了解一下?

    “定国,难道你有办法?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出来吧,我们都有点等不及了。”

    史习焜对这种新奇想法最为来劲,当初获得等高线地图的时候,就如获至宝。如果武定国真有办法在这大水灾来了之后,还能以工代赈,那这种方法可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他到时候参与了,没准也能青史留名。

    “呵呵呵,好吧,我就公布谜底吧。这种方法,我把它叫做搞*基建和搞房地产。”

    “搞*基建?搞房地产?”

    又是两个新名称的出现,众人居然有种见怪不怪的感觉。难道是因为这次出门听了太多的新词汇,已经麻木了?

    “定国啊,我以前听过,你总是在洗澡的时候,说,不和我搞*基?难道你说的这个搞*基建,就是建澡堂子?嗯,还可以,算个赚钱的营生。”

    唐行瞬间露了脸,武定国的新词汇,他第一个表示听懂了。搞*基建嘛,以前听过武定国说“搞*基”,这两个词应该是一脉相承。嗯,就是这样。

    武定国听了唐行自以为是的回答,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明显是两个方面的词啊,有个鬼的联系。要是太子问起我,“搞*基”是什么意思,我特么怎么解释?

    “唐行你个笨蛋,你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话!”

    武定国气不打一处来,白眼球都快翻出来了。多翻几次,武定国觉得他会得白内障。

    “定国,你还是解释解释,你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吧,从你嘴里蹦出来的新词简直太多了,我看,你得回家写个武定国语录才行,没准能流芳千古。哈哈哈。”

    太子给武定国开了一个小玩笑,算是缓和了一下刚才唐行造成的尴尬气氛。见太子开口询问,武定国也不好再卖关子了。于是开口解释说:

    “这个所谓的‘搞*基建’实际上,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意思。这么说吧,就是官府组织大家修桥修路修堤坝,这些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搞*基建。比如说,官府出资,组织大家来修路,修桥,这样以工代赈就能够实现。”

    武定国这么一番解释,大家听懂了,其实和修堤坝一个意思,只不过武定国这里说的是修建道路,修桥之类的东西。那么问题来了,如今赈灾,消耗了大量的银钱和粮食,官府现在手里的钱粮,其实并没有办法支撑起这么多人的以工代赈。

    这个问题,很快就被史习焜给提了出来,毕竟他长期待在临时指挥部里面,对官府现在有多少钱粮,那是了然于胸的。

    而武定国却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没有钱,咱们可以借呀。”

    借钱,武定国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给了其他几个人深深的震撼。借钱,向谁借钱?借给谁?难不成武定国是想,让潇湘省官府找其他省官府借钱吗?那还不如直接由朝廷拨款来的直接,而且量更足。

    武定国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陷入了死胡同了。自古以来,官府向来都是大家长的角色,需要用钱,什么时候借过?直接拿来就好了。把富商按个罪名,然后抄家,不就有钱了。从来都是把富商当肥猪养的,历朝历代无一不是如此。

    “各位,其实赈灾银我们花出去了,并没有消失,而是流入到了各种商人手里,比如粮商,药商,他们用手中的物资换取了大量的银钱,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向他们借钱,把钱给再投入到建设中间去。”

    “可是,如果按照你这样的说法,就好像是强行由官府摊派给每个商人一样,这样商人们哪里会愿意呢?而且,你到时候又拿什么去还上这些钱呢?”

    杨升家庭颇有家资,如果按照武定国这么去做,他们家肯定跑不掉,一定会被官府借钱的。这样一来,可就关系他的身家性命了,要知道,武定国可是和史习焜一起,在史岚清身边工作的。

    “呵呵,杨兄,不必担心,其实官府借钱反倒是很容易还上。官府每年的税收,就可以作为抵押物。这是看得见的收入,我想每个商人若是知道官府每年拿出一点税收还钱,没有人会担心官府不还钱吧。而且,我还有另一个让商人们十分垂涎的方法。那就是——盐引。”

    武定国这话一出,大家都明白了。尤其是盐引这东西,大家简直太熟悉了。早在史岚清跟着当今圣上打天下的时候,就用过盐引换军粮的说法。当时的做法是,让粮商把军粮送到指定地点,然后史岚清也不给钱,而是给他们一些盐引,让这些粮商去沿海一带或者川府盐井,凭盐引,领取食盐。

    因为盐铁,是官府专卖的东西。所以史岚清当时这一个举措,很大程度减轻了大军的后勤负担。因此盐引之法,流传开来。

第六十二章 麻辣小龙虾

    武定国利用官府税收和盐引做抵押,想民间借贷的手法,顿时让其他人眼前一亮。的确,还有这种方法,以官府的公信力,向民间借款,然后投入到救灾之中,将来的几年,可以慢慢的将款项还上,等于是寅吃卯粮,但是的确极大地缓解了官府的银钱压力。

    武定国看着他们一副了然的神色,自己则是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在他看来,借钱只是小道,怎么让钱生钱,才是大道。

    “定国,你真是大才啊,哈哈,要是这样,那么官府就能够尽快投入到灾后重建之中了,老百姓们也能够少遭罪了。”

    “就是,定国,你这种方法要是让爷爷知道了,他老人家一定会老怀大慰的,这简直是他当年的翻版嘛,哈哈哈,这办法好,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施行了。”

    太子和史习焜纷纷开口赞叹,唐行,杨升则是有点脸色犹豫,蒋盺倒是一副看戏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向民间借贷,唐行,杨升,这两家富裕户,肯定逃不了要出点血了。如今挣钱不容易,想让他们掏钱,这就有点为难了,谁知道你今后还会不会遭灾,万一这口子一开,他们这些富商不就真成了官府养的猪了?

    武定国看出了两人的为难,知道他们担心的地方。可是,武定国现在却笑而不语,让这两个家伙受点惊吓也好,免得他们最近太飘了。

    “诸位,这时间看上去不早了,不如各位到我家吃晚饭吧,哈哈,饭桌上,我再给各位说几点方法,不仅能够让官府很快的还上这笔钱,甚至还能挣一点钱,补充国库。”

    “哦?还有这种事情?定国你快说说吧,别管什么吃饭了!”

    太子一听,急了,武定国居然还有这种方法,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一样,可是武定国向来不会说没把握的东西,这让太子顿时心里像是猫挠似的。何止是太子,其他人都被武定国这句话吊起了胃口,赈灾还能挣钱?闻所未闻。

    “嘿嘿嘿,天机不可泄露,我们大家边吃边谈。哈哈哈。”

    武定国笑着起身往家里走了,这几个人一脸不甘心的跟在后面。这讨厌的武定国,每次说话就说这么一半,真是个断章狗!

    来到武定国家里,张芷宁看见武定国带着客人来了,连忙迎接上来。

    “哟,我说今天喜鹊在门口喳喳叫呢,原来是来了贵客,快快请进,屋里坐。你们可真是赶巧哦,者每次到饭点的时候,就赶过来了。嘻嘻嘻,我就知道。武定国今天准备做新菜了,你们几个肯定会来。”

    张芷宁对这几个经常来家里蹭饭的家伙,熟悉的很,每次他们来,张芷宁都要多煮一锅饭。尤其是上次,太子第一次来的时候,他们家就连上一顿的剩饭都给热了热端上了桌。这些家伙吃起饭来,各个都是大胃王。

    “嫂夫人,我们又来叨扰了,呵呵呵,不好意思哈,下次嫂夫人去京城,我做东,请你们吃个饱。”

    太子笑呵呵的说,说来也奇怪,太子出身皇宫,什么好菜没有吃过?在皇宫里面,每次都是浅尝辄止,从没有过像在武定国家里一样,这么的开怀大吃。武定国说,这是因为人多热闹,俗话说:人多抢食天。

    几个人在门口客气了一阵子,都被接到客厅里面坐着了。武定国拿出了麻将,让他们几个先搓几盘。这是到武定国家里的固定动作,就连太子也开始喜欢上这种和朋友们打马吊的游戏了。而武定国自己,则是来到厨房里面,今天,他终于准备好了所有食材,准备制作一道他一直心爱的名菜——麻辣小龙虾!

    “芷宁,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放心吧,都按照你的要求,全都给你准备好了。尤其是你说的那个辣椒,哎哟,你可不知道,小芳芳在做辣椒粉的时候,偷偷尝了一点,现在嘴巴都辣肿了,像两根香肠似的。这个时候,估计在房间里面一个劲骂你呢。”

    张芷宁捂着嘴,笑眯眯的说出了宁秋芳的糗事,想起小芳芳那肿起来的大嘴巴,一个劲的辣的流口水的样子,张芷宁就感到笑意止不住。

    “哈哈哈,那个小馋猫,这下子遭报应了吧,哈哈哈,都说了,这东西不能随便品尝,这小妮子不信邪。哎,得待会儿我去看看她,你先去切点柚子给小芳芳,让她用这种水果汁液嘻嘻嘴巴。”

    武定国听到小芳芳的事故,也是笑个不停,不过,到底还是有点心疼自己的小老婆,赶紧叫张芷宁给她送去柚子,缓解她的痛苦。

    “哼!就知道你心疼小老婆,你的大老婆你就嫌弃碍眼,恨不得赶我走。”

    “芷宁,我……”

    “行啦,别解释了,解释就是掩饰,我反正人老珠黄了,被相公嫌弃了,唉……”

    说完,一溜烟的跑了,也不给武定国解释的机会,把武定国给郁闷的。这女人真是,说翻脸就翻脸,太难伺候了。

    不管那些了,做麻辣小龙虾要紧。武定国转头看向灶台,一小罐子红色的粉末,映入他的眼帘。呜呜呜……这就是辣椒了!等了它几百年,终于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了。不过这群败家娘们是怎么搞得,把这辣椒碾得就像是面粉一样,我说的辣椒面,不是要你们真的碾成面粉状啊!唉,算了,将就着用吧。

    武定国话不多说,立刻动手,锅里早就烧好了热油,他把剥好洗净的小龙虾倒进锅里。热油立刻与龙虾剧烈的反应了起来。把锅盖盖上,油焖大虾!另一半,自己则是拿着另一个锅开始翻炒辣椒等佐料。

    喷香的味道,立刻从厨房里面传了出来,飘散在院子里。下人们闻见了,都流出了口水。

    “自家老爷又在做什么好菜了?真香!可是味道里面怎么有种辛辣的味道?真奇怪。”

    味道飘到了客厅范围,几个打麻将的家伙,也闻见了,咻咻鼻子,捕捉这种香味。心里面对武定国这新菜更加期待了。

    “哇,就冲这香味,武定国这新菜肯定差不到那里去。哎哟妈呀,口水流到牌上面了。赶紧擦掉,但愿这几个家伙没看见。”

    唐行有点不注意形象,这家伙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闻到香味,口水就不由自主的留下来了。这里面要数太子和蒋盺最注意形象,还表现的比较淡定。

    不过几个人也没什么心思打麻将了,这香味实在是太诱人了,赶紧上菜吧,都快等不及了!

    在万众期待之中,武定国终于是喊了一声:“开饭啦!”

    “哦!开饭了!不打了!不打了!”

    唐行第一个耍赖,把手里的麻将一扔,起身就往饭堂跑。杨升,史习焜跟在后面。

    “喂!你们这群家伙,我都清一色听牌了!”

    太子撅着嘴,这群不讲规矩的家伙,哪有打牌逃跑的。真是的,我看这些人是故意躲着我的大杀四方!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自己的脚步却也是赶紧跟上这几个人的脚步。

    当武定国端着一盆盖着盖子的菜走过来的时候,这几个家伙,已经全部坐好,就连酒都倒上了,就等武定国上菜。

    “嘿哟,我说哥几个,够快的啊,酒都倒上了。”

    “行了,定国,你就别哔哔了,赶紧的!把新菜放好,我倒要看看什么这么香!”

    史习焜着急的催促,恨不得抢过武定国手里的盆子。

    “好吧,你们可别眨眼,当当当!我的新菜!麻辣小龙虾!”

    一揭开盖子,一盆红彤彤的小龙虾出现在了众人面前。鲜亮的红色,让人眼前一亮,飘出来的香气,带着辛辣的味道。

    “咦?定国?怎么一股辛辣的味道?难不成你放了茱萸?”

    蒋盺疑惑的说,他知道,武定国喜欢往菜里面放药材,而武定国却说那些药材其实应该是食材。这次,辛辣味,又是红色,估计是茱萸这种药材。

    “别猜了,你们吃了就知道了,茱萸算什么?这种东西,可比茱萸厉害多了。到时候,可别被辣哭了哦。”

    武定国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笑,就等这几个家伙待会儿出洋相了。

第六十三章 房地产初体验

    “哦!好辣好辣!快给我拿水来!嘴巴快冒火了!”

    “嘶……老子吃到一颗花椒!麻死我了!我滴个娘啊!”

    “嘶……好辣,好爽!我还要,别跟我抢!”

    吃着小龙虾的几个人,这个时候状况百出。武定国自己的嘴巴也是辣的直流口水,端起桌上的酒壶就往嘴里灌,貌似酒精能够解辣一样。其他几个人也是有模有样,两斤酒,很快被干掉。

    “嘶……呼,他奶奶个腿的,南美来的原生辣椒这么辣!这才放一点点,居然都快赶上后世放他娘的一斤辣椒了。”

    武定国在心中为辣椒的威力感到惊奇,瞧着自己那一包宝贝的辣椒,干巴巴的,也没觉得能有多辣的样子,这下子,可把自己给坑了。不过,这辣起来还真是舒服极了,你看这满头大汗的,感觉就像是跑了一千米。

    “我滴个神啊!定国!嘶呼,你到底放了啥?这么辣!”

    杨升一边用手在嘴边扇风,一边开口问武定国,他已经把酒喝完了,目前只能靠着手来扇风,仿佛能祛除嘴巴上那火辣辣的感觉一样。可是他怎么觉得,自己就好像在加大火势一样,嘴巴更辣了。

    “我放了……嘶……放了一种,来自海外的植物。我给它取名字叫做辣椒。怎么样,吃起来爽吧。”

    “嘶……爽个毛线,快辣死我了!不行,我得脱衣服,太热了!”

    杨升已经辣到脱衣服了,果然,脱掉外套,穿着内衫,感觉舒服了点,背上早就被汗水浸湿了。

    “武定国,你这辣椒真是厉害啊,这味道!嘶……不过,回味起来还真是不错。香辣扑鼻,小龙虾也很香嫩。哎哟,我差不多了,我还要吃几个。”

    太子对小龙虾倒是挺赞赏的,从没吃过这么口味剧烈的菜,而且出汗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武定国到是想起一件事情:

    “哦,据说,这叫做辣椒的东西,吃了能减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武定国这话一出,唐行就忍不住了,能靠着吃减肥,那还说什么!我要吃十个!不!我连汤都要喝了!紧接着,唐行跟着太子一起出手了。

    其他人一看,龙虾没几个了,这怎么能行?赶紧抢,手快有手慢无,辣归辣,但是真的很好吃。就这样,一大盆小龙虾,在几个男人的哄抢之下,很快见底了。可是大家还觉得不过瘾,武定国想了个办法,让下人们煮了一点清水面条过来。

    面条放到盆里面这么一搅拌,红油拌面,啧啧啧,武定国还没来得及下筷子,几个人就已经各自老满一碗,呲溜呲溜的吃了起来。一口酒,一口面,吃的大汗淋漓,直呼好爽。

    吃完了面条,几个人酒劲也上来了,面色酡红,眼神迷离。各自端着酒杯,吃着油炸黄豆之类的小菜。

    “嗝……定国,你还没说有什么办法让赈灾赚钱呢,嗝……现在你总可以说了吧。”

    太子心心念念的事情,这会儿终于想了起来。

    “嗯,这个好说,其实方法很多,嗝……我这次给你们说的方法就是……嗝……房地产。”

    “房地产?”

    武定国抛出了自己的谜底,“房地产”三个字,又是一个新词,让几个人再次陷入了疑问。那眼神,一个个好奇的要命,史习焜更是借着酒劲,冲上来就掐着武定国的脖子,死命的摇晃。

    “你这家伙,话说一半会死啊!别动不动就整这些听不懂的词汇好吗?显得我们都很傻一样!能不能正常点!”

    “咳咳咳!脖子都快被你摇断了,我说!我说!还不行吗!”

    在武定国的求饶之下,史习焜悻悻地松开了手。

    “这个房地产啊,实际上就是买地建房子。然后再把建好的房子给卖出去,从中间赚个差价。”

    武定国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房地产的含义,这下子,在座的几个都有点明白了。建房子卖,大概就这样,可是建房子怎么挣钱?别人自己也可以建房子啊,为什么要去买你建的房子?大家有点弄不懂了。

    没等他们提出问题,武定国这会学乖了,他怕史习焜再给他来那么一下,于是赶紧解释说:

    “各位,我说的建房子,没那么简单。这次洪水来了,不是冲毁了很多沿岸码头的民居吗?你们也是到码头看过的,那里的民居,大多是贫穷老百姓们的家园,而且排列布置非常散乱,各种违章建筑到处都是。时不时的起火了,烧死不少人。而且啊,这些老百姓,本来生活就比较贫困,无力自己重建房屋。与其让他们自救,不如官府出手,收购他们被冲毁的房屋地皮,然后我们统一建设规整结实的房屋。”

    武定国的解释,还是从体恤百姓方面入手的,的确,武定国说的这种情况,在洪水过后非常的普遍,这些失去住房的老百姓,现在很多都是躲避在善堂里面,吃着官府的救济,他们没有田地,也没有存粮,码头被冲毁之后,他们也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可是,定国,你这么做,又怎么能挣钱呢?”

    蒋昕问出了他关心的问题,因为武定国说赈灾能挣钱,赈灾好理解,但是挣钱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嗨,这还不简单吗?你们想想啊,那些地方可是码头周边啊,大水没来的时候,你们觉得岳州城哪里最为繁华呀?”

    “青楼呗!”

    唐行抢答,武定国呸他一脸,这家伙,喝了酒。

    “嘶……定国,你是说,码头?”

    还是太子反应快,回答也最为靠谱,武定国给了太子一个大拇指,表示称赞。

    “可不就是码头嘛,你们想想看,我们把贫穷老百姓们的房屋都收购了,然后重新规划,建立一条街的店铺,货栈之类的,然后我们再转手卖出去,你们觉得我们能挣多少钱?嘿嘿嘿……”

    武定国露出了标志性的眯眯眼微笑,每当他这么笑的时候,绝对是要大笔金银入账的时候。

    “嘶……”

    众人听了,倒吸一口凉气。乖乖,这可挣得不少啊。想想看,一户贫穷码头人家,收购房屋,不过二两三两,建成店铺之后,最低价格也是十两银子。除去重建耗费的成本,转手之后,至少能挣个六七两银子以上,这可是两倍以上的利润啊!

    太子听了武定国的话,仿佛看到了银子跟银子两两成婚,生了一堆的小银子。

    “我的个天,定国啊,你真是个天才!这特么是赚钱吗?简直比抢钱还厉害啊!不行!听者有份,你得带上我一个!”

    杨升当场就拍桌子了,这样的好事,绝对不能够错过!上回武定国弄出马车,没他的事,又弄出珍妮纺纱机,也没他的事,这次绝对不能再错过了,错过了他就真的是傻子!

    “定国,佩服佩服啊!这样既能解决贫穷百姓们的求生问题,还能够大赚一笔,补充赈灾银两消耗,更让商人们得到了需要的旺铺,迅速恢复经济,一举三得。厉害!”

    蒋昕则是对武定国的方法,佩服到五体投地,没想到武定国说赈灾还能挣钱是真的,而且还是这么不害百姓,不伤官府元气,不动商人利益的办法,简直妙到毫巅。

    史习焜和太子没话说了,这么好的主意,全在酒里面了。我全干了,敬你武定国的绝妙办法。

    “哈哈哈哈,天下风云出我辈!干了!”

    “干了!”

第六十四章 行动的六兄弟

    一场宿醉之后,几个并没有忘记昨天武定国说的那些绝妙主意。几个人早上从武定国家里起来之后,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在饭堂里面喝着稀粥。现在头疼的厉害,由于昨天吃小龙虾的时候,太辣了,把酒用来当水喝,一个个的,全部喝高了。至于昨晚干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据张芷宁说:

    “你们几个家伙,到后面,大吼着要杀鸡点香烧黄纸,要结拜为兄弟,一个个发了疯一样的跑到天井里面,朝着土地公公跪成一排,磕头结拜。”

    “咦?那我们结拜了?”

    “那还能咋地,我们拉都拉不开。而且一个个的结拜完了,就睡在天井里面了,还美其名曰,天为被地为床。真是的,还得我还得找人一个个把你们抬到房间里面去。定国!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带着你的兄弟们,到家里来酗酒!不然……不然我要你好看!哼!”

    张芷宁气冲冲的摔门而去,昨天的情况可是把她给气的不轻。武定国讪讪的摸摸鼻子,昨晚居然和太子稀里糊涂的结拜了?那我岂不是成了王爷?这下乐子可大了。

    这个时候在饭堂里,大家闷着头喝稀粥,仿佛忘了昨天那荒唐的一幕一样。

    “定国,我们吃完饭赶紧去准备你说的那些个房地产吧,哎哟,我可忍不住要大展拳脚了。”

    史习焜打破了沉默,想起昨天的事情也是够尴尬的,只好岔开话题,免得太子难堪。

    “对啊,定国,你赶紧的,我得回家准备钱,这可是大动作,我还得去说服我爹他们。”

    杨升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大好的挣钱机会摆在眼前,万万不可错过了。尤其是武定国这个金子招牌。谁不知道武定国是岳州城里面第一能挣钱的家伙。唐行嘴巴里喊着稀粥,现在没法说话,只是一个劲点头,表示同意杨升的做法。

    但是此时,蒋盺却安然不语。他们家本来就是小门小户的,这种大动作,他参加不了,只能看着自己的这几个好友去大展宏图。他心里也是憋着劲,可是实在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武定国笑了笑,开口进行安排:

    “那行,我们就马上开始行动。这样吧,我分配一下任务。阿升、唐哥儿,你俩做好资金准备,当官府开始卖地的时候,你们要第一时间抢到黄金地段。当然,我也会进行抢购。阿屎,你回去和祖师爷通个气,争取祖师爷的支持。并且,需要你开始组织官府人员进行对百姓们土地的收购。

    至于太……那个曹兄,你得出面,去组织向商户们借贷资金,想来他们看在你的面子上,应该会借出不少款项的,你拿到银子,就和阿屎一起去进行对地皮的拆迁。”

    武定国任务分配出去了,众人都是点点头,只是蒋盺仍旧黯然。太子这个时候苦笑着开口:

    “定国,你就别再给我隐瞒身份了,昨天,大家都知道了。哈哈哈,都结拜兄弟了,还这么客气。我估计大家都知道我是太子了。是吧,各位贤弟。”

    太子点破了大家心中的尴尬,其余的人都是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和太子结拜了,我滴天,这事是在做梦吗?

    “哈哈哈,既然太子……哦,不对,大哥发话了,咱们也就不矫情了,大哥,你和老二的动作得赶紧了,你们资金到位了,我们才好开始行动。”

    “定国!我说过,别叫我老二!叫二哥!你个老幺!”

    史习焜气得跳脚,老二?你全家都老二!这话一出,大家都十分不怀好意的笑了。表情上似乎在说,你就从了吧,老二……

    武定国自然也是主意到了蒋盺的尴尬,便开口说:“蒋盺,五哥,你得去帮着老大和老二一点,你对岳州城里面的人比较熟悉,尽量帮着他们俩多说服一点城里的大商户参与进来。”

    蒋盺一听,还有他的任务,这任务貌似还挺有难度的。一下子被重视的感觉真好,他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说:

    “故所愿,不敢请尔!”

    于是,几人分头行动。当太子和史习焜两个人把这件事和史岚清一说,立刻得到了史岚清的全力支持,甚至他还愿意亲自出面,来进行官府借贷工作。很快,岳州城里面的大商户们,都接到了荆国侯府的邀请。

    “哎?邱掌柜,你听说了吗?官府要向咱们借钱了,你说这事靠谱吗?”

    “我觉得应该靠谱吧,你没听别人说吗?荆国侯亲自出面,还拿出盐引做抵押呢,你是不知道,以前打仗的时候,老侯爷就用过这招筹集军粮。那些个粮商得了盐引,可是发了财了。我觉得这事靠谱,我得多准备点钱,据说这盐引,限量发售呢。”

    “哎!还真有这事,那我也多准备点,这好机会可不能错过了,也许发家致富就在这一回了。”

    城里面的商家们议论纷纷,很多人都垂涎盐引的资格。因为盐引这东西很重要,等于是一种官方承认的贩卖盐的资格。那些个发财的盐商,哪个不是拿着盐引去换了盐回来,虽然说盐引规定了数量,可是谁都会夹带点私货,到时候具体卖多少盐,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大不了卖给那些山里面的少数民族去,谁也查不出来。

    但是,这盐引抵押这件事情,还有准入资格。这个主意是蒋盺想出来的,商户们若是想要参与盐引的认购,还得先交一笔不菲的资金,不然什么人都来认购,岂不是抢翻天去了。只允许有实力的商户参与。

    这下子,蒋盺的主意,似乎把盐引认购变成了一种商家炫耀实力的象征,各大商户,甚至地方豪强,纷纷竞争这几个名额。黑市里面一张请帖的价格,已经抄到了一百两一张了,高的吓人。

    杨升和唐行这两个家伙,并没有参与到盐引的竞争里面去,第一,是因为他们知道,挣大钱的事情还在后面,所以也就没参与。第二,他们家的实力,还有点达不到那群资深大商家的程度,去了也抢不到多少盐引。

    尤其是杨升他们家,因为武定国说过这件事情需要保密,杨升他筹集资金的时候,还颇费工夫。这可把杨升憋的够呛,又跑到武定国家里,来吃了几大碗饭。

    “老幺啊,你可不知道我们家的那群老顽固啊!气死我了!唉,你到底什么时候解除封口令啊,我都恨不得马上就告诉那群老顽固们,真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要不是听到,我跟着你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们一个子都不愿意拿出来。真是气死我了。”

    杨升一边抱怨,一边把红烧肉往自己嘴里塞,仿佛吃红烧肉就能解气一样。

    “喂,我说你真是的,你抱怨就抱怨吧,干嘛老往我家跑,还每次赶在饭点过来。真是的,你到底是过来蹭饭的,还是过来诉苦的?”

    “当然是来诉苦的,至于蹭饭?那还不是因为时间太巧了呗,嘿嘿嘿,哎,对了,红烧肉还有吗?再来一盘呀。”

    武定国白了一眼杨升,这家伙,开始朝着唐行那种不要脸看齐了。本以为送走了唐行这吃货,就没有蹭饭的了,没想到来了个接替者。

    “那你倒是说说,你准备了多少资金吧。我看看你这些钱够不够用。”

    “我准备了三千两,大头还是我娘偷偷给我的,说是她压箱底的陪嫁呢。”

    武定国听了杨升的准备金,暗自咂舌,乖乖,这家伙够有钱的。一个劲抱怨家里人不支持,没想到抛出来的数字,一下子就达到了武定国自己准备的一半。看来高手在民间啊,这古代老百姓穷?武定国表示不可相信!

    “差不多,三千两,应该够用了,算到房地产里面,也能占个小头,不过,我有一个项目,你有兴趣参加吗?”

    武定国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他又整什么幺蛾子了?

第六十五章 水泥的诞生

    “哎哟妈呀,累死我了,定国,呼呼,你要的东西,喏,都在这里了。”

    杨升此刻累得满头大汗,直吐舌头,他不停的用袖子扇着风。这几天他可是忙坏了,当初就不该答应武定国,还说什么史上最赚钱计划,划时代的建筑革命之类的骗人的话。

    感情,武定国说的划时代革命,就是让他当苦力,这里搬东西,那里搬东西,时不时的还得帮着武定国建高大的炉子。这几天漂亮的一身衣服都成了脏抹布了,可把他家里给吓得,还以为他被土匪给绑架了。

    工作环境差,看在能赚钱的面子上,他忍了。可是让他不能忍的是,武定国这家伙,成天待在房间里面,写写画画,弄了一堆的草纸出来,时不时还可以喝口茶,调戏一下丫鬟。说好的一起创业呢?凭啥我就干苦力,你就舒服的待在家里啊?

    偏偏武定国说的他没脾气:

    “我动脑子,你出力气,有问题吗?咱俩要是换过来,你能弄出来吗?如果能,我们换,如果不能,该干嘛干嘛去,别打扰我,我这思路不能断了。”

    然后武定国看也不看他,摆了摆手,就像是赶走了一只苍蝇。得,这还能说什么呢?怪自己没本事,就当减肥了吧,唉……看到旁边累得躺下了的唐行,杨升心里稍微平衡了点。

    杨升和唐行把东西放了下来,看着这个小房间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大麻袋。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这几天劳动成果。武定国要的东西很奇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他们跑了不少地方才给弄到了,而且还和那些老板打了招呼,以后要是大量进货,就通知他们送货,不需要像这样搬东西了。

    武定国起身,最后清点他们俩运过来的物资:

    “石膏、煤渣、铁矿粉、石灰石……嗯,东西都对。好啦,我们可以开始试验了。”

    武定国弄的这些东西,经过几天准备终于都齐了,他拿起手里那一堆草稿纸,这都是他这些天演算的方案。

    看到这些材料,现代人基本上就能猜到武定国要干什么了,这些都是制造水泥的原材料。至于武定国手里的草稿纸,那是因为武定国还不确定,凭借着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能不能实现他手中的这些配方。要问武定国为啥知道这些配方,那还是因为武定国穿越之前,在水泥厂实习过的经历。

    听见武定国终于开始实验的消息,两个人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顿时就不感觉累了。

    “定国!定国!你是要开始制作那种,放几天就能迅速变硬的泥巴了吗?真的有这种神奇的东西?”

    “就是就是,定国,你可别蒙我啊,我长这么大,还没听说过有这种东西呢,可别不是你胡说八道的了。”

    两个人着急的拉着武定国的袖子,脸上的神色满怀着疑惑,和期待。

    “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啊,我说可以就一定可以的,你们俩放心好了。有这怀疑的功夫,还不如帮我称料,待会儿我可要烧炉子了,这物料得提前混合好。”

    两个人不敢怠慢,赶紧听从武定国的指挥,拿起秤盘,就开始干活。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他们怎么能偷懒?

    要说这个时代是个什么工业水平呢?简单点说,土法高炉已经开始普及了,不然大康朝兵器制造,也造不出火枪和火炮这东西。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初步的工业化萌芽,武定国曾经考察过岳州城周边的铁匠铺,那种大规模的也没少去,见识过冶炼的水平之后,武定国才有信心开始搞水泥。

    忙活了一个上午,下午的时候,炉火点了起来。看着通红的炉膛,武定国面色凝重。这次,他一直担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炉火的温度,能不能达到那些高标号水泥的水平。毕竟现在也没个工业路子用的温度计,炉膛内的温度,武定国不好把握。所以这次武定国准备试验多种标号的水泥,看看到底哪种最好。

    “定国,这东西什么时候,能出来啊,难不成我们就在这里等着吗?”

    唐行干了一天的活,肚子饿的厉害,现在他的肚子正在向他抗议呢,中午虽然吃了个饱,可是到现在,他居然又饿了。

    “如果你们饿了,就先去吃饭吧,我得在这里盯着,我不太放心,你们到时候给我带点饭过来就行了。”

    “唉……行吧,那么定国,我们先去吃饭了啊。”

    “嗯……”

    两人离开了,留下了武定国一个人在炉子面前盯着。

    话分两头,这几天,太子,史习焜,蒋昕三个人,可谓是忙并快乐着。他们这边筹钱的工作进展的十分顺利,现在所有的盐引已经在昨天认购完毕,这几个人汇总着这些天得来的银钱,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咦?最近老三、老四、老幺这三个家伙干嘛去了,都没看见他们人影了。”

    太子老大哥喝着茶,突然想起他这三个结拜兄弟,这几天居然没来看他们。这可奇怪了,弄得他们仨都不知道找谁去炫耀了。

    “我上次在路上遇到了四哥,他们三个貌似在研究一种新东西,叫做水泥什么来着,据说是武定国搞出来的新产品。鬼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们不知道啊,唐四哥那家伙,这几天都累瘦了,也是够拼的。”

    蒋昕回想起前几天在街上见到了唐行,唐行正驾着马车拉货,路上他们俩说了几句话,就各自忙去了,算起来,这还是这几天唯一一次见到这三人组中间的一个人。

    “哟,武定国又搞好东西了?那可得去看看咯,大哥,五弟,咱们走起吧,哈哈。”

    史习焜顿时来了兴趣,就连手上点钱的事情,也比不过去查探武定国的秘密来的有趣,太子和蒋昕相视一笑,这主意不错,走起!

    当他们三个找到武定国他们的时候,就看见武定国这三个人正在和泥巴。这三个大老爷们,围着一堆灰色的粉堆,杨升负责倒水,武定国负责拿着本子记录,唐行就拿着铲子死劲的和泥。三个人身上都是灰扑扑、脏兮兮的,脸上都有不少灰色的粉尘。不过,还好他们三个都带着口罩头套的,不然这形象,估计跳进湘江都有点洗不干净。

    “老三、老四、老幺,你们三个干嘛呢?”

    太子站的老远的就喊,他们那边灰尘弥漫,都不好过去。而这三个人听见太子的声音,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转过头一看,原来是太子大哥他们来了。

    “你们等一下啊,我们很快就好了,唐行,加把劲,很快就干完了。杨升,把水全给倒了。”

    武定国指挥着两个人完成最后的工序。

    弄完手中的活,这三个人跑到小屋子里面换了身衣服才出来。这样看起来,比刚才要干净多了。太子三人迫不及待的走上前,拉着武定国就问:

    “你们三个这几天干啥呢?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蒋昕说,你们几个又捣鼓新玩意儿了?给我们开开眼啊!”

    “得嘞,就知道你们会来,哥几个走着吧,我带你们看看我的新成果——水泥!”

    说完,武定国就把几个人带到了一处空地上。这片空地,有几座孤零零的墙,都是用红砖垒起来的,只不过,都只垒了那么几层,每一面墙上还用白石灰粉,写了一二三四等几个编号。整体看上去,这一座座的,就像是一个个小石墩一样。

    “就这啊?”

    史习焜大失所望,难道武定国就拉着他们来看石墩?这也叫新玩意儿?

    “别看这几个东西不起眼,你上去踹一脚试试?”

    武定国露出玩味的笑容,唐行和杨升也准备看戏,他们之前已经被武定国给戏弄过了,现在就要看着新来的三个人出洋相咯。

    “试试就试试,不就是一面墙嘛,这么薄,我一脚就可以踹倒了。”

    史习焜不信邪,大步向前,抬起脚,就往编号写着“四”的砖墙踹了过去,结果,并没有像史习焜想象的那样。墙依旧稳固如斯,而史习焜则是摔了个屁股蹲。

    “哈哈哈哈哈,老二,你这招史家大力腿,落地姿势挺别致啊……”

    史习焜坐在地上,脑瓜子嗡嗡的。

    “乖乖,这墙怎么这么硬啊!”

第六十六章 大兴土木

    武定国这边的水泥,算是研制成功了。根据史习焜那神奇的一脚,编号为“四”的水泥样品似乎已经达到了建筑水准。不过在武定国多方对比之后,还是选择了更加经济实惠的“六号”水泥配方。毕竟水泥这东西,需求量太大了,得经济实惠一点才行,不然建出来的房子造价太高,鬼才会去买呢。

    武定国这边有新式的建筑材料了,现在就等着官府那边做好拆迁工作,就开始招工,进行码头建设。

    其实拆迁工作比想象的要顺利很多,毕竟现在的码头周边房屋,都被大水给冲毁了,剩下的只是残砖烂瓦,还有淤泥。老百姓们听说官府来收购他们的烂摊子,一个个高兴都来不及,抢着去把手中的土地变成钱。

    虽然这些老百姓一个个嘴上说:

    “官府对咱们老百姓真好啊,这一片平地,都给钱收购,这是救了咱们的命啊!”

    实际上,他们心里早就吐槽了:

    “这官府的人是不是傻,一片废墟有啥好收购的,钱多的烧的慌吗?”

    官府自然不是傻子,卖地,首先得有地契。没有地契的,领不到官府的补助。不过,百姓里面也有聪明人,码头位置这么繁华,当初也有不少店铺,那些个掌柜的又不缺钱。他们还打算收购点地皮,扩大自己的铺子。没想到,官府居然也开始动手了,于是,他们把自己手中的地契,捂得严严实实的。

    由于有着这么一群“聪明人”存在,码头的征收工作就遇到了阻碍。东一块,西一块,这些不肯卖地皮的,把码头区域点缀得像一个癞皮狗。

    “定国,这群商人,一个个真是鬼精鬼精的,他们好像看出我们的意图了,死抱着地契不松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太子找到了武定国诉苦,武定国则是早有预料,对于这件事,他才不认为全天下只有他一个人想得到。不过嘛,要解决这件事情,其实也非常简单。

    “大哥,你不用着急呗,他们死抱着不松手,那就让他们抱着呗。谁说码头一定要在原址上建起来?”

    “嗯?武定国,你丫的真阴险,不过,嘿嘿,我喜欢。哈哈哈哈,那群商人们脸色绝对非常难看。”

    太子得到武定国的指点,立刻变得喜气洋洋。他恨不得马上就要看到那些“聪明人”吃瘪的嘴脸了。一溜烟的跑了,这还等什么,一句话就可以让那些人服软。码头官府来建,爱建哪建哪,你不卖是吧,好呀,你这里就成为钉子户吧,码头不打你这里过了。

    或许是受到武定国的熏陶,太子也开始玩计谋了,狠狠的坑了那群“聪明人”一把。先是放出重建码头的消息,地价开始上涨,然后又偷偷的放出那些在“癞皮狗圈”里面的空地,被那些个“聪明人”抢购一空。紧接着,再宣布,码头位置因为地皮收购不利,改地方了……

    一下子,很多想赚一把的人,裤子都输没了。没人会同情他们,本来官府做好事,你们来捣乱,就该遭报应。

    码头地址选好了,官府又推出了“旺铺预售,首付九折”的推销活动。这一招,武定国是从后世期房团购的操作方案中学来的。还别说,这一招的确非常管用,只要做一个街道模型,拿纸糊几个房子,店铺,往桌上一摆,抢购的人就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码头一条街中的旺铺,手快有,手慢无,虽然说官府这种房子还没建好,就开始收钱的行为,有种空手套白狼的感觉。可是现在谁也不敢打赌,太子给他们留下的阴影还历历在目呢。于是,官府就又得手了一笔巨额的资金,可把太子给高兴坏了。

    “定国定国!你知道吗?我们这样操作,一下子挣了多少钱?”

    “我估摸着也应该有十几万两了吧,毕竟这么大一条街呢,你都把位置最好的铺子,卖到了800两的天价。这年头,真是水深王八多,看不出来,民间有钱人这么多。”

    武定国只是粗略的猜测了一下,他并没有参与这件事情。倒是开售的那一天,张芷宁去了,多亏当初拿下了些地皮。不然,就当是张芷宁手里那点钱,买不了几个铺子。

    “哈哈哈,定国啊,你可是估计错了哦,我们足足卖了六十万两啊。十一个码头,一万多间铺子,平均每间铺子,都卖了六十两,超出我们的预期足足三倍!”

    武定国被这个数字惊讶到了,要知道,这次赈灾银总共才两百万两。而岳州城周边的码头重建,就挣了足足六十万两,这要是算上其他几个沿岸城市里面的码头,这岂不是……武定国都不敢想了。

    武定国不敢想,可是太子敢想。

    “定国,你知道吗,我还打算去其他几个大城里面,也依法炮制。最保守估计,我们通过卖地,都能挣两百万两,这次赈灾银就全都回来了。早知道如此,我还卖什么盐引啊。”

    武定国看着太子这么兴致冲冲,忍不住泼他一点冷水:

    “大哥,你可别高兴太早了,你这两百万两里面,还没算建筑的成本呢,要是我把水泥卖贵一点,嘿嘿嘿,你信不信,我让你这两百万两变成两万两?嘿嘿嘿。”

    一说到这里,太子就有点傻眼了。对啊,光顾着高兴了,这家伙还掌握着这次行动的关键性物品,水泥。不过太子有他的倔强:

    “哼!大不了我不用你的水泥,一样能建好房子,不过是时间长一点罢了。”

    “呵呵,你可想好了,时间一长,砖石,木材,以及灾民们每天吃喝拉撒,你都得给钱,到时候,你这两百万两还剩下多少哦。”

    武定国一句话顶得太子难受的要命,的确,正是因为水泥出现,缩短了重建时间,他们才有利润可赚。不然,这么多灾民的吃喝消耗,以及原材料的采购等,都会因为时间延长而成本大增。

    太子是气的哇哇大叫,而武定国乐呵呵的在旁边喝茶。虽然他不会把价格定得太高,可是,总得赚点钱吧,不然对不起自己熬夜,烧脑,还有杨升,唐行瘦了的那些肥肉。

    武定国这个黑心商人,也就欺负一下太子,太子那他没办法,不可能杀了这家伙吧,这可是结拜兄弟。于是气不过的太子,就去找能够治得住武定国的人,可不能让他这么嚣张了。

    到了第二天,太子兴冲冲的跑过来找武定国,脸上的喜悦藏都藏不住。终于找到治武定国的人了,哈哈,到时候,看你还怎么嘚瑟!

    “定国,老师叫你过去,嘿嘿嘿,你不是嘚瑟吗?老师专治你这种嘚瑟的家伙!”

    武定国心里咯噔了一下,要说他最怕谁,那就是祖师爷史岚清了。别看武定国可以把太子几个同龄人耍的团团转,可真遇上史岚清这种老奸巨猾的家伙,武定国就太稚嫩了。怀着忐忑的心情,武定国来到了史岚清的书房里面。

    史岚清正在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报,武定国进来之后,他头都没抬。

    “定国,听说你做的水泥,要卖十两银子一百斤?”

    “嘿嘿嘿,祖师爷,您是来砍价的吗?我跟您说哦,这价格可是十分便宜了,我要进原料,招募工人,还得给他们管饭。这价格已经是良心价格了。”

    “哼!还良心价格,原材料和人工加起来不过一两银子的成本,你转手十倍,你当我傻?”

    “嘿嘿嘿,祖师爷,价格不能这么算,毕竟学生研究出来配方,也是耗费心力不是,这东西最值钱。您也知道,酒是粮食酿出来的,可是酒比粮食,高出了几十倍了,我这可算是对得起良心了。”

    “真不能降价?”

    “真不能……”

    “那好,你看看这个通告。”

    史岚清扔给武定国一卷通告,武定国打开一看,短短几个字,让武定国顿时心拔凉拔凉的。

    “水泥事关家国命脉,收归官营。”

第六十七章 枪打出头鸟

    这还怎么玩!我勒个去,忘记官府是最大的流氓了,人家不管你研究多么辛苦,一句官营,让你凉凉。武定国顿时就有点生气了,把通告揉成一团废纸,使劲扔在地上,表达自己不满。

    史岚清只是偏过头看了他一眼,冷哼一声,也不理会,自顾自的看奏报。让武定国自己在一边冷静冷静,这段时间,这个小徒孙,整个人飘的很。

    武定国是真想不通,自己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的水泥,如今却轻而易举的成了官府的赚钱工具,到头来,他竹篮打水一场空。更让人生气的是官府这种,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行为,这以后谁还会想去研究技术,谁还会想去突破工艺,开发新成果。怪不得中国封建社会越来越落后了,火药这种利器,居然变成去放烟花了。这都是封建官府这种家长式的管理造成的!

    越想越气的武定国,朝着史岚清开口了:

    “祖师爷!我想不通!”

    “想不通什么?煮熟的鸭子飞了?哼!武定国啊武定国,你可听过‘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就属你能挣银子是吧,大家都亏到裤子都没了?”

    “哼,那是他们没本事,没本事就活该,有本事自己研究水泥去啊,他们能研究出来,我跟他们姓!祖师爷,这太不公平了,官府如此强买强卖,我还不如不造水泥!反正造了什么赚钱的东西,都被官府这个最大的流氓给抢走了。还造个屁!”

    “混账!武定国!你以为我是贪图你那几个臭钱才把水泥收归官营的?我史岚清还不至于那么下作,去抢小辈们的玩意儿!你好好想想看,你们六兄弟几个,这几天都干了些什么?又是抵押盐引,又是房地产、水泥什么的,厉害啊!捞了不少银子啊!合着就你们挣得盆满钵满,别人就倾家荡产?你给我好好的背一遍《论语》!”

    史岚清火冒三丈,武定国这脑瓜子太轴了,他第一句话都提醒了,可是武定国还是没想到这一点上去。不过,史岚清依旧不打算直接点醒武定国,而是让他自己领会,所以才让武定国重新背一遍论语。

    武定国心里有着气,不过还是不敢违背史岚清的惩罚,开始乖乖的背起论语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

    武定国慢慢的背着书,感觉发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了下来。当他背到《论语·季民第十六》的时候:

    “子曰: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武定国瞬间就明白了史岚清的意思了,冷汗唰的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史岚清刚才的几句话,都在提醒武定国,你们这六兄弟,这些天,赚太多了,几乎把岳州城里的所有富裕户都坑了个遍。造成了,就你们几个挣了钱,别人连汤都没喝上。这种吃独食的行为,最遭人记恨。

    而且,武定国还想到,他们六个人,太子别人可不敢报复,史习焜大不了躲回京城去。可是他呢,杨升、唐行、蒋昕。这四个人,又能躲到哪里去?等人们缓过劲来,就是和他们几个算账的时候了。到时候他们真是哭都没法哭,得罪了这么多人,几乎举世为敌。

    反倒是史岚清这一招,将武定国努力研究出来的水泥收归国有。一下子就把武定国给坑惨了,这样别人一看,哟呵,你武定国居然比我还惨,直接被官府给抢钱了,而且抢了还没地方说理去,哈哈哈,抢的好,大家都一样亏到裤子都没了。

    这样一来,武定国这些人就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笑柄,别人不记恨了,反倒是有点同情,甚至幸灾乐祸。而官府,成了本次最大的赢家,百姓得到了安置,灾情得到了重建,还不花朝廷一份钱,面子里子都有了。那些个富裕户,也没法报复官府,只能认了这个哑巴亏。

    史岚清这一招看似欺负武定国,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他们。可谓是用心良苦。武定国瞬间明白了史岚清的苦心,他赶紧跪下认错:

    “弟子知错了,这就把配方交出来,并且把水泥窑厂也一起交给官府,”

    看到武定国低头认错,史岚清也是叹息了一口气。这个武定国,总算是明白了他的一片苦心,还算是聪明,只是这为人处世之道,还真得历练历练。

    “定国,你也不必灰心,官府专营,并不会让你吃亏,这水泥窑厂给你们留下一成股份,作为补贴。还有,你不是想要岳阳楼吗?喏,地契拿去吧,给我好好的重修岳阳楼,我期待你们开张的那一天。”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史岚清这事情做的还算是厚道。虽然说岳阳楼重修也得花不少钱,不过对于武定国来说,九牛一毛而已。何况,凭着武定国家里的菜品,挣回来,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武定国通过这次事情,总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吃独食,要不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只有拉更多的人入伙,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打鸟。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实力不够,惹不起这么多敌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武定国彻底是沉下了心,开始参与到重建工作中去了。

    招募贫穷百姓,以工代赈,开始在岳州城里面大兴土木。得益于水泥的运用,造起房子来,速度飞快。武定国的水泥窑厂,也招募了不少百姓干活,在官府的大力支持下,岳州城仿佛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工地。

    张芷宁曾经抱怨过武定国几句,官府不厚道,拿走水泥厂不说,还塞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岳阳楼。可是被武定国教育了几句之后,也老老实实的不说话了。张芷宁不傻,吃独食这件事,真是老寿星上吊,活够了!

    现在岳州城里面又在传武定国的笑话了,继败家爷们之后,武定国又多了一个外号——“竹篮君子”。一边称赞武定国高风亮节,主动贡献出水泥配方,一边又拿着武定国的例子教育自家的孩子。

    “别去学武定国那个败家子,什么好东西都不藏着掖着,全给官府拿走了。再大的家业,也会被他给玩完的。”

    不过,只有武定国自己知道,他这次虽然没有大赚特赚,不过,身家的确是暴涨了许多。就连杨升、唐行都跟着得了不少好处。蒋昕家里是最高兴的,钱没得到多少,但是他竟然能和太子一起共事,这前途,真不可限量!

    当重建工作步入了正规,武定国又清闲了下来。早些天下过了一场雪,算是给瘟疫彻底划上了一个句号。好在工期足够快,在武定国特意安排下,老百姓们首先建好了自己居住的房屋,现在正在做的,不过是码头和堤坝的修补罢了。

    他最近,宅在家里,侍弄着他的那些个番邦种子。从目前的长势来看,红薯长得最好,但是土豆,反倒是有点水土不服。他用作实验的土豆,如今都烂了。这让武定国沮丧不已,或许是土质不适合土豆生长,又或许是其他原因。但是,还是得多引进点土豆来播种,又得麻烦二当家他们跑一趟了。

    “定国!不好啦!打仗了!打仗了!”

    唐行嘴里高喊着,一路狂奔,朝着武定国所在的书房跑过来了。

第六十八章 活不下去的草原人

    “打仗了?”

    唐行这句话可是把武定国惊得不行。在他的记忆力,除了小时候因为兵灾,人祸之类的,长这么大了,就再也没听说过有打仗这回事了。武定国突然觉得奇怪不已,这国泰民安的,为啥要打仗?难道赈灾不利,百姓揭竿而起了?可是他们这么努力的赈灾,应该不会啊。虽然有恐怖分子和邪教在中间当跳梁小丑,可就算是他们,顶了天能糊弄一点愚民愚妇,要造反?武定国真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的确没这个能力。

    不过,打仗,着实是不好的一件事情。要死人,要花钱,要消耗粮食,还有可能丢掉土地,总之,消耗巨大。

    武定国递给唐行一碗水,让他坐下来慢慢说。

    “唐哥儿,到底是哪里打仗了?这么慌慌张张的。”

    “哎……定国,我也是早上接到的消息,我以为你已经知道了。难道太子大哥和史二哥没给你说啊?”

    “给我说啥了说,我这几天,不是待在家里就是待在学院里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都好几天没去荆国侯府了。”

    武定国这几天也有点赌气的意思在里面,很久都不去荆国侯府里面报道了。被官府强行收走水泥厂的事情,武定国要说心里没有气,那是不可能的。就连史习焜见到武定国也有点不好意思,太子那边倒是因为要去各地视察赈灾情况,暂时不在。

    “唉,定国,水泥厂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不也是被坑得不要不要的吗?这件事,你不是说了吗,祖师爷是为了我们好。再说了,我们这次也挣了不少,你想想看,你们家的肥皂产业,这几天挣了多少钱?”

    唐行这话倒是让武定国好受了点,好在还有肥皂这东西。虽然他发明的消炎药和水泥这两样东西,都给官府拿去了,可是肥皂这东西,祖师爷没动他的。还算是留点东西给了武家人。

    “我?我没生气,真的,你别担心了,对了,你还没说,到底是哪里打仗了,光讲了半天废话。”

    武定国倒是想起唐行来这里的正事了,赶紧开口问。

    “哦,打仗啊,其实不是咱们这边打仗了,是北边。”

    “北边?”

    “是啊,北方的狼族,今年立冬的时候,全面入侵了……”

    北方少数名族,冬天入侵,这戏码,怎么感觉这么熟悉?武定国皱着眉头,想着这件事情的缘由。

    中国的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着将近五千年的战争史。似乎从有史料记载的时代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就一直没消停过。两个民族的战争,互有胜负,不过,不管是谁胜谁负,对于输了的那个民族,就是一场灾难。

    “唐哥儿,具体情况你清楚吗?难道就这么一个消息?”

    “是啊,就这一个消息啊,这还是那些个北上经商的老板们带回来的。估计一个月前,北方狼族就已经入侵了。至于打成什么样了,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咱们大康朝廷,那些个强军悍将们都在,估计北方狼族讨不了好的。”

    唐行的消息就这么简单,除了开战的消息之外,什么情况都没有提供。不过,武定国依旧能够在这个消息里面分析出一点东西来。第一个就是,太子要回去了。

    果不其然,武定国刚刚想到这一点的时候,门外就传来了下人的通报声音。

    “老爷!太子派人来请您和唐老爷去荆国侯府。”

    说曹操曹操到,武定国叹了一口气。唐行却一头雾水,皱着眉头问武定国:

    “定国,太子回来了?叫咱们去是要干啥?”

    “唉,北方打仗,太子怕是要回京城了。”

    两个人,坐着马车来到了荆国侯府,果然,太子正在准备行囊,他的那些个卫士们都已经打理好行囊了,现在正在往马车上装运物资。

    “老五,老幺,你们俩来了啊,哈哈,就等你们俩了。”

    太子笑呵呵的招呼着武定国和唐行。不过,看着太子的样子,似乎晒黑了一点,人也瘦了一点,不过精神头,非常好。

    “太子大哥,你这是要回京城了?”

    “是啊,昨天父皇来了八百里加急,让我尽快赶回京城。今天叫你们几个来,也是向你们告别的。”

    果不其然,太子这次叫他们来,就是因为他要回京城了。武定国虽然知道有这么一天,但是来的这么快,他还是有点淡淡的遗憾的。

    “来来来,我们不说这个了,我们去里面,饭菜已经准备好了,虽然比不上武定国你做的,不过,人家荆国侯的主厨也是使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哈哈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六兄弟放下了筷子,开始喝着小酒,慢慢的聊着天。这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打仗这件事情上面去了。

    “你们说打仗啊,这的确有,我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才被我父皇给叫回去的。这事情啊,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太子开始慢慢道来北方狼族入侵的前因后果。

    原来,一个多月前,北方气温骤降,天降大雪。按照常理来说,这瑞雪兆丰年,下大雪其实是好事,不过,雪下得太大了,就成了坏事。在大康朝的北方边境,大雪甚至压塌了不少老百姓的房子,好在官府组织得力,倒也没给老百姓造成重大的损失。

    今年秋收,北方的粮食算不上丰收,倒也能够让老百姓吃了个温饱,国库里面的粮食囤积起来一点点了,原本计划这点粮食是要支援南方六省水灾用的。不过,因为太子在这边干得太漂亮了,不仅粮食没再开口要,反而把赈灾的银子给赚了回来,这件事情,可把皇帝给高兴坏了。没想到太子这么能干,简直出乎皇帝的预料,尤其是还赚了钱回来了,虽然不多,五十多万两。但是自己的儿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作为一个父亲,自己儿子有出息,哪能还不感到高兴?

    就当皇帝沉浸在满朝大臣马屁如潮的环境中,出现了这么一个让人难受的声音

    “北方鞑靼、鲜卑、女真、突厥等国使臣求见……”

    北方四国,这些年来一直在窝里斗,谁也不服谁。这是大康朝廷故意操纵的结果,也是减除北方边防压力的一种手段。可是这次,居然四国联合起来到大康朝廷来了,估计来者不善。

    正当皇帝和大臣们都有点皱眉头的时候,四国使臣说明了他们的来意。原来,由于天降大雪,北方草原普遍遭灾,大雪来的又快又急,冻死了不少牛羊,这一下子,就让北方四国的老百姓遭遇了重大的损失。牛羊在过冬之前,正好是长膘的时候,到了冬天,草原老百姓就得靠着这些牛羊过冬。这下子,冻死了不少,这可就让老百姓们失去了很多过冬的口粮,转瞬间,饥荒就出现在了眼前。

    四国的可汗,碰了个头,商量了一下,为了不让自己老百姓饿死,他们放下刀兵,一起向大康朝廷施压,要粮食,不然他们就自己来抢。虽然,之前一直畏惧大康朝廷的军力,可是如今,都快饿死了,还不如拼一把。不过,能不死人那最好,大康朝廷不是吃素的。或许,施压一下,就能得到粮食,那就不用打仗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康朝廷今年南方六省水灾,哪里有那么多粮食?这不,北方四国失望的回去了。

    很多北方游牧家庭,家里的成年男子,把最后剩下的牛羊肉,留给了家里的女人和孩子,自己则是跨上了战马,拿起了马刀,勒紧裤腰带。他们的可汗要带着他们南下了,要么战死,要么抢到东西,就可以活下来。反正家里的粮食应该够老婆孩子活下去了,自己能不能活,就看打不打得过那些汉人了。

    于是,今年冬天,狼族南下,边关烽烟四起,战争爆发了。

第六十九章 大康朝廷的应对

    武定国他们喝着送行酒的时候,大康朝廷里面已经开始对这次北方狼族入侵的事情,进行了激烈的朝议。

    “启禀圣上,从边关传来的消息,北方四国,如今全面入侵,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草原人的骑兵漫山遍野。从各地守将传来的告急文书来看,他们至少有……”

    “有多少?不用怕,说出来看看。”

    “至少有八十万人……”

    这个数字一出,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八十万草原骑兵南下,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最近狼烟就没有停过,各地关隘,纷纷告急。不过也得益于边关守将随时枕戈待旦,靠着坚固的城墙,暂时挡住了草原骑兵的第一波南下攻势。

    “各地守军情况如何?”

    皇帝开口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一件事,这些年,北方四国内斗,大康朝廷也没闲着,大修边塞,不敢说是固若金汤,但也达到了坚固的程度。想来压力应该不会太大。

    “启禀圣上,边关守将报告,这次草原狼族进攻十分猛烈,简直是在拿人命填。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可就是这样,他们依旧毫不畏惧。每当到了晚上,他们还会偷偷的把那些死去了的战马拖回去,当做口粮。现在边关守将们,都在请求朝廷支援,他们的火器,火药,炮子,消耗巨大,若是不能及时补充,恐怕就只能靠着刀剑来守城了。”

    大将军李雄姿开口汇报着情况。目前,大康朝廷有着火器的优势,在守城方面,给予了草原民族极大杀伤,只是,火器这东西,消耗也是巨大的,一下子来这么多,火药等物资有点跟不上了。必须尽快补充才行,好在,大康朝廷这几年也储备了不少,现在就是运过去,也能来得及。

    皇帝紧锁着眉头,现在的情况,他从各地的奏报里面也能看出来。从当初四国使臣来讨要粮食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一战没法避免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各地守将整军备战,如今的战况,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这些草原狼族,真的不要命了。

    “李爱卿,你来详细的讲讲目前的情况吧,来人啊!把大地图给我抬上来。”

    皇帝一声令下,太监们立刻抬进来一块巨大的地图画卷,这巨大的地图,长十米,宽五米,放在一个巨大的木框架里面。地图上山河尽显,这是大康朝廷的疆域,和周边各国的情况。这幅地图的绘制,工部,户部,兵部,耗费了三年才制作而成。有了这张巨大的地图,朝臣们对于边关的情况,就能更加了然了。

    “喏!陛下。目前,女真各部,集结兵力于山海关前,他们兵力五万,算是人数最少的一路人了。不过,他们这一路的战斗力极强,各个身高体壮,手撕虎豹。常言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五万人中,发现了近一万两千人的女真大部队,红黄蓝白四旗都在,看来他们是倾巢而出了。”

    李雄姿指着最东边山海关的位置,这里是一个咽喉要道,由于有着山脉阻拦,一面临海,每次女真人要南下,就绕不开山海关。这道山海关,见证了不知道多少次,汉人与女真各部的厮杀,不过,女真人目前从来没有突破过这道关口。

    “女真人?他们难道也饥荒了?按道理说,他们饿不着才对,这次南下,原因恐怕没这么简单。关外各大卫城情况怎么样了,他们有没有报告传来?”

    皇帝开口了,关外的卫城,这是大康朝在东北大平原建立的贸易城市,也算是抢地盘的一种方式。黑土地很肥沃,老百姓迁移到这里之后,就大力开垦起来,要不是有着女真人时不时的骚扰,他们估计能把这片土地划到大康朝廷的版图里面去。

    说来也奇怪,女真人并不会种田,只靠着打猎放牧为生,浪费了这么好的土地。但是,女真各部和汉人,也形成了默契,你们种田,我拿东西换你们的粮食,所以就有了关外的各大卫城,最大的,就是沈阳城了。按照道理说,今年女真应该不怎么缺粮食才对,东北各大卫城的收成,足够他们熬过这个冬天了。

    “呵呵,陛下英明,各大卫城如今只是陷入了围困,并没有遭受到猛烈的攻击,有几座卫城,被守军主动的让了出来。这次他们进攻山海关的行动,和我们猜测的一样,是做样子给其他三国看的。所以,这一路,威胁最小。”

    李雄姿一语道破女真人的把戏,原来,他们这次是跟着来凑热闹的。这些个女真人,抱着捡便宜的心思,屯兵关外,一边做样子,不和大康朝廷撕破脸,一边等待其他三国和大康朝廷分出胜负。若是大康朝廷挡不住其他三国,那就不要怪他们趁火打劫了。

    听到李雄姿的汇报,皇帝稍微放心了一点,既然山海关这边的压力不大,那这边暂时不派援军,调集大军去另外几个地方守着。

    “那么中部呢?鲜卑人和鞑靼人,他们俩国,现在什么情况?”

    “启禀陛下,这次草原民族的主要兵力,就集中在这两个国家,鲜卑人主攻太行山一线,而鞑靼人,妄图染指我河套平原。鲜卑人组织了大约二十万兵马,现在正猛攻居庸关,好在北平的燕宁军准备充足,鲜卑人强攻了一个月,只丢下满地的尸体。而鞑靼人那边,情况要复杂一点,他们有三十万大军,分为两路,一路二十万人,已经攻入河套平原,朵颜三卫的人马已经和他们激战多日,我们的武胜军一边加固萧关的防御,一边与朵颜三卫的兵马配合作战,不过,他们打得很辛苦,目前,已经丢失大部分领土,集中坚守在银川一带。

    而鞑靼人的另一路集结在雁门关附近,目前还没有他们进攻的报告,似乎有支援鲜卑作战的意图,但是也不排除他们从雁门关进攻的可能,目前担任山西防守的崇捷军压力很大,他们不敢随便调动支援其他几路地方。只能够等待这一路鞑靼人的进攻才能做出决定。”

    听了李雄姿大将军的汇报,皇帝沉默不语,他看向西北方向,那边还有个突厥人,而守卫西北的,是另一支大军——常捷军。

    “李爱卿,常捷军有没有情况传来。”

    “启禀陛下,常捷军来报,突厥汇合吐蕃各部,合兵十五万进犯,突破了玉门关之后,一路东进,在嘉峪关和常捷军鏖战数日。”

    “什么!玉门关丢了!”

    皇帝对于这个消息十分震怒,玉门关是最前沿的一道关隘,也是历来防守的重点,居然才一个月,就这么丢了?常捷军是怎么打仗的!

    “陛下,据常捷军回报,玉门关年久失修,这几年缩减各大军的军费,常捷军只好全力修建嘉峪关,而玉门关则……唉,要是不削减军费,就没这事了。”

    李将军故意这么一说,可把那些曾今嚷嚷着削减军费的文官集团,恶心的够呛。

    看吧,你们削减军费,让大军没法修补玉门关,丢了国土吧。

    说到这里,皇帝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边关三大部队,燕宁军,防备女真,协防鲜卑。崇捷军,守卫山西,武胜军,保卫河套平原,这都是皇帝手里极有战斗力的部队。而西南的振武军,这个时候也来不及调动了。西北方向的常捷军,他们压力也很大。

    目前看来,只能够调动在山东和东海沿岸防备的凯旋军了。而凯旋军,正是武定国父亲,刘继勋的部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149/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 作者:荆南小六所写的《我在古代奔小康》为转载作品,我在古代奔小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古代奔小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古代奔小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古代奔小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古代奔小康介绍: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现代人,一不小心活在了古代。高端的东西我不会,低端的东西我反胃。没系统,没老爷爷,也没特异功能,毛都没有。全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储备,照样能活的有滋有味。
凡事不求人,自己动脑筋,想要潇洒走一回,还得靠黄金。我在古代奔小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古代奔小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