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古代奔小康TXT下载我在古代奔小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古代奔小康全文阅读

作者:荆南小六     我在古代奔小康txt下载     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二章 哪里来的糟老头子

    办理丧事期间的第七天,根据习俗,过了头七,这丧事也就办得差不多了。该悼念的也悼念了,该哭的也哭完了。算算时间,差不多是该放下这里的事情,回到南方去的日子。然而,就在这天,武定国一家子迎接来了一位“贵客”!

    “张老夫子到!送上挽联一副!”

    跪在灵堂里面当孝子贤孙的武定国,昏昏欲睡,乍一听这么一嗓子,被吼了一个机灵。

    张夫子?这又是谁?他实在是不记得爷爷还有这么一个老朋友来着。而且叫张夫子?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而自己的爷爷武夫一个,怎么会认识读书人?额,不对,貌似荆国公就是读书人,没准老爷子还真认识。只不过没跟武定国他们提过罢了。

    武定国三兄弟赶紧起身出门去迎接。刚到门口就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拄着个龙头拐杖的青衣老头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群带着大头巾的学子。倒是老夫子身边,一个漂亮的女孩子,紧紧的扶着这位老爷子。

    武定国看着这么大的阵势,真是吓了一跳。这是什么老前辈出来了,这排场真够大的。嘶!不对啊,若是爷爷有这么一个“大势力”的老朋友,不该不会跟他们这些孙子辈提呀。难道是是敌非友?毕竟文武互相瞧不起来着,没准是老仇人也说不定。

    “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会会这位老夫子,若是他出言不逊,哼哼,可别怪我不尊老爱幼!”

    武定国心里暗自决定了,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上前迎接。

    “晚辈武定国,见过张夫子,多谢张夫子赠与的挽联,晚辈代武家、刘家上下,谢谢张夫子。”

    “嗯,倒是个不错的小娃娃,生得一表人才,没长成一副猥琐样。”

    张夫子一开口就来了个“出言不逊”,他上下打量着武定国,居然说出了这么一句奇奇怪怪的话。顿时让武定国整个人都有点尴尬了。什么叫长成一副猥琐样?我虽然眼睛小了一点,但是还不至于贼眉鼠眼!

    这位张老夫子仿佛是人老成精,一眼看穿武定国心里的活动。于是便开口笑着说:

    “你这个小娃娃,还不快跪下。难道你师父就这么教你礼仪的?”

    嗯???

    什么情况?

    居然让我跪下!

    哎哟喂!这个老头子好大的口气啊!别以为你七老八十了我就不敢怼你啊!

    我武定国可是堂堂国侯!曾经好歹也是从二品大员!你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糟老头子,居然敢这么大言不惭的让我给你跪下!胆子也太肥了点吧!

    武定国这还没发作,他身边的随从可就有点忍不住了!

    “大胆!哪里来的……”

    “哎!慢着,你们退下……”

    随从们刚要呵斥这个不知道天有多高的老头,武定国伸出手拦住了他们。出于谨慎,武定国有点猜不透这个老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若是人家真的有底气这么做,到头来打的还是自己的脸。于是,武定国打算不动声色的试探一下,看看这位张老夫子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老先生请了……请问老先生可是我爷爷生前好友,请恕晚辈眼拙,不记得爷爷曾经提起过您。还请您多担待,能否给晚辈解惑。”

    武定国这彬彬有礼的回了一个软钉子回去,倒是显得不卑不亢,也没有过分的反应。这样子的表现,倒是让这位张老夫子眼前一亮,露出了颇为赞赏的神色。

    “哈哈哈,老夫和你爷爷没什么交情,甚至只是闻名,从未见面。”

    “嘶?那老先生到此,又是所为何事呢?”

    “哈哈哈,小娃娃,就沉不住气了啊,也罢也罢,老夫也不逗你了。你师父可是萧毓秀?老夫,张辉!”

    “张辉?我师父萧毓秀?等等……”

    武定国一头雾水,开始搜刮肚肠,想想这个张辉老夫子,什么时候听过他这个名字。还牵扯到了自己的师父萧毓秀,这个就有点意思了。难不成是师父的老朋友?张辉?没听过哎!

    等一下,貌似师父曾经说过,他在山东大儒门下求学过,师出名门,牛逼哄哄的“稷下学宫”!据说是战国时代建立起来的古老学院呢!而且他曾经与一个张师兄情同莫逆,难道是!!!

    “哦哦哦!晚辈武定国,见过师伯!”

    武定国立刻跪下了,行了一个弟子大礼。这下子闹明白了,感情是因为他自己来的。毕竟自己是萧毓秀的关门弟子,这同门师伯身处同省,自己爷爷过世,过门送一副挽联也是应有之礼。怪不得这个老头子一开口就要自己跪下了,原来是这么一出啊。

    武定国虽然跪在地上,磕了个响头,但是心里却是有点后怕。这个师伯真是会给自己挖坑,这要是刚才自己怼了上去,恐怕立刻就会落一个欺师灭祖的名头。还好自己谨慎小心,没有闹出大错误。

    “哈哈哈,你这小娃娃,倒也机灵,果然学会了你师父的小人之道,谨慎小心的这一方面倒是做的不错。不过,你别见怪,这是你师父要求的,让我来考考你这个小家伙有没有荒废学业。如今看来,你表现还不错。”

    得,这下子明白了,感情还是自己的倒霉师父给自己挖的坑。真是的,没见过这么坑徒弟的师父!哼,下次回京城,给师父带的特产减少一半!而且绝对不带酒水!让他馋去!

    “傻小子,起来吧,你得领老夫进去拜见鲁国公了,总不能在这晒太阳吧?”

    张老夫子这么一说,武定国才反应过来,赶紧起身,引着张老夫子进了灵堂。随后便是一番祭拜,孝子贤孙叩头回礼之类的操作。弄完了这些,武定国就被抓着陪着这位师伯,聊起了家常。

    经过一番的询问和交谈,武定国才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张辉师伯,如今在鲁省一代居住,是一个十分有名的大儒。而且他和萧毓秀同出一门,算起来还是武定国的嫡亲师伯。武定国来鲁省之前,萧夫子就写信给了这位张夫子,让他照看自己弟子一二,也顺便代自己给鲁国公上一炷香,聊表心意。

第七十三章 留下三年?

    而说起这位张夫子,那可就有点了不起了。他在鲁省办学多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刚才跟在他身后来的那些学子们,其实都是自发跟过来的,他当时出发的时候,就带着自己的一个孙女。也就是刚才在一旁扶着他的那个美女。而这些跟过来的学子们,都是半路上听说老先生要去吊唁鲁国公,自发慕名而来。

    可见这位老夫子的教坛统治地位,这分量,估计陛下在这里,都得出门亲自迎接。得知这位的身份之后,武定国的那些个随从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刚才自己还开口吼这位老先生来着,我滴个乖乖啊,差点闯祸了。以后得注意点,招子放亮,千万别祸从口出!

    “师伯啊,您说您这是干啥,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派人送一副挽联来就行了,还亲自跑来了,这要是万一路上出了点什么事,我岂不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了。我师父若是知道了非打断我的腿不可!”

    “哈哈哈,老夫还没老到走不动路的时候!这次啊,我亲自来,也是为了告诉你一件事。”

    “啥事?嗨,师伯啊,我这个做晚辈的,其实您派人传一句话就行了,还亲自当面跟我说,这事情闹的……怪不好意思的。”

    “呵呵,怕是你听了之后,你就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咯。”

    张夫子喝了一口茶,一副等着看好戏的表情,武定国有点猜不透这位老先生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只好硬着头皮问道:

    “到底什么事……呀?”

    “呵呵,也不是什么大事,守孝三年而已……”

    “嘎?”

    这下子倒是轮到了武定国懵逼了。守孝三年!我滴个乖乖啊,武定国自然是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在古代,为了表示对亲人去世的思念,和彰显孝道,往往家里长辈去世之后,做晚辈的,尤其是嫡亲的子孙辈,就会在家中待上三年,不吃荤腥,守着长辈们的墓,三年之久。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常见,尤其是在宋代,很多官员,都干过这种事情,比如说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他们在职期间,因为家中长辈去世,就得离职朝堂,回家丁忧。

    然而,这个习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或者说,可以找人代替了,比如说武定国他们家,实际上可以派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嫡系子孙,比如武定国他弟弟,或者哥哥,叔叔之类的。在这个老家一边种田,一边守孝,而其他的孩子就可以继续在外工作。

    然而武定国这边的情况很明显,也可以参照这么做。其实武定国都打算好了,自己做完了这些之后,就可以等自己京城的老弟,刘定松过来,这位小老弟,如今也成长为一代翩翩少年了,算算时间,大概都快要到这里了。

    然而,现在从张老夫子的口吻里面来看,似乎是要让武定国自己亲自守在这个地方三年。我滴个乖乖啊,我老婆孩子都在南方等我呢!在这里待三年,有没有搞错啊!我还打算顺路去帮太子大哥还有吴维训师兄治水的呢!

    武定国的表情出卖了他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张夫子全都瞧在了眼里。张夫子暗叹了一口气,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个要求对于武定国来说,是有点过分了。然而,为了鲁省的老百姓,为了师门的传承,他也不得不用这种方法留下这尊“武财神”了!

    张夫子的私心其实也是出于无奈,从几十年前黄河改道之后,这片土地上就开始变得贫瘠了。甚至让原本还算是富饶的鲁省,甚至华北几省变成了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的地方。这里连续换了五任巡抚,都没有好办法解决这片地区的实际问题。

    而看看武定国,到苗疆不过两年,就把一个人人谈之色变的神秘危险之地,变成了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关键是年年丰收。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成果,让人看了都十分的眼馋。

    武定国写的那些书,张老夫子都看了。他可不是什么顽固的老学究,反而十分赞同武定国的一些观点。他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都会拍案叫绝。这位老夫子甚至放出话来,若是武定国主政一方,绝对会是一个千古良臣!

    或许,能够改变鲁省,甚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现状,只有让武定国留下来才行!

    于是乎,这位张老夫子才有了这么一出,亲自前来,用“恐吓”的手段,留下武定国!

    “那个……师伯啊,我虽然读书比较少,但是……您老人家别蒙我好嘛,您也不看看,现在大家伙谁还真的守孝三年啊,我都安排好了,让我弟弟刘定松来了。您也知道,我是潇湘省人,我老婆孩子都在南方呢,我那几个孩子,大的才两岁多,小的才刚出生,我要是留在这里,可不就是骨肉分离了嘛。再说了,岳州书院那边,我还得回去当教习呢,我可是答应了荆国公的,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岳州书院的山长。”

    武定国的理由一套一套的,然而这都在张夫子的掌控之中,张夫子冷笑一声,仿佛在说:

    小样,就这么点理由,那么你就还是留下吧,跟我玩,你还嫩了点。

    “定国啊,师伯可不这么认为,首先,你姓武,你弟弟姓刘,按道理说,你们两家人都得派人来守孝。你又是武家最小的一个,所以你得在这里。第二,你老婆孩子,完全可以接到鲁省来嘛,这里多好,有高山,有大海,还有平原,你要是觉得不舒服,住济南城去,老夫的大宅子还是有几间的。而且,你是史岚清的弟子不假,你也是萧毓秀的关门弟子吧?你在岳州书院干了三年,怎么的也得来我这里干三年吧,山长是吗?行!老夫也请你当山长不就行了?”

    面对一个师门长辈给你耍无赖,武定国很纠结,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出合情合理的推脱办法。总不能说,我没看上鲁省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而是想要躲回南方享福去?估计这话一出口,会得罪整个鲁省的人。急的武定国有点抓耳挠腮的。

    张老夫子淡然的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这几句话的分量还不够,不过他从师弟那里听说了武定国的本性,自然会有其他办法让武定国自愿留下来的。哼哼,小猴子,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哦,哈哈哈哈。

第七十四章 三嫁之女

    武定国办完自己爷爷的“头七”之后,却没能等到自己弟弟的按时到达。一时半会的,没人接班,他还真走不了。这不,三兄弟就商量了一下,准备再待上几天,等京城的定松弟弟到了再走。

    然而,武定国这屁股还没坐热,张夫子这个急躁的老头子,风风火火的就把武定国给抓出去了。美其名曰:陪他老头子看看风景。

    武定国就想不明白了,貌似我也是个外乡人吧,您老人家才是本地人来着,怎么是我给你当导游呢?我出了门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哪里知道什么风景。老爷子怕是老年痴呆前兆来了,这有点搞不清楚状况了。

    “你这小娃娃别不乐意,很多人想陪着老夫出来走走都没这个机会,你倒好,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倒像是老夫求着你了。”

    张夫子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十分嘚瑟的说。的确,张夫子所说非虚,他老人家在这个地界上,可谓是德高望重,能陪他出门走走,亦或是谈谈话,在别人眼里看来,就会变得身份不一样。这就像是普通公司里面,一个小职员如果陪着老董事长出门一趟,回来之后立刻就会变得身价不同,你的部门领导都得高看你一眼。呵呵,若是能经常陪着老人家出去,这叫什么啊!上达天听!

    张夫子的一句话,对于官员考评,人品鉴定,甚至很多社交方面都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能得到张夫子的一句评价,那就可以在鲁省这个地界上自动获得一层前途无量,或者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逢人便可以说:张夫子怎么说我的……之类的话。

    然而,武定国并没有觉得多受宠若惊,反而是觉得十分的“不自在”。

    不是说陪着老人家出门不自在,武定国平时也挺尊重老人家的,陪着出门走走也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然而,武定国感觉到不自在的是,您老人家好歹也是一个大名人,您出门就坐着一个老牛拉着的蓬盖马车,土了吧唧的,这算个什么事啊!

    这车走在路上,吱呀吱呀的,让武定国担心下一刻就会散架了。前面的那头拉车的老牛也不是个称职的牛司机,走两步,吃吃路边的花花草草,再走两步,随地大小便一下,哎哟妈呀,味道熏死人!武定国差点没吐了。

    其实更加让武定国难受的,还是因为这牛车内部空间太小了。武定国和张夫子身材都挺高大的,坐进去之后,脑袋离顶棚不是很远。宽度太小,腿得保持着屈膝,不能伸直,也就是说,你得端端正正的坐着才行。

    张老夫子说,读书人行得端、坐得正。武定国表面上表示认同,心里吐槽,这是没事给自己找罪受!

    空间小就算了,更加关键的,对面居然坐了个大美女!

    武定国与张夫子的孙女面对面坐着,稍不留神,就眼神碰着眼神。然后,眼睛大的优势明显。武定国很明显被对面的大眼睛盯得有点不好意思,只好把头偏开,看着牛屁股。

    武定国就纳闷了,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老盯着我看干嘛!我脸上又没有长花,至于这么猛看吗?你要是再这么盯着我,信不信我吼你一句:看什么看!没看过帅哥啊!

    “秀儿,你干嘛老盯着武定国看呢?”

    “噗呲,嘻嘻,人家只是好奇呀,外公。”

    “哦?你好奇啥呀?”

    “我没想到,名动天下的武侯爷,原来就长成这样呀。不像是传闻里面说的,身高九尺,胳膊上能跑马,力大无穷,手撕倭寇。嘴里喷火,目放闪电……”

    武定国一听,立刻就不乐意了。这是哪个缺德带冒烟的,这么编排我?这哪是形容人啊,这是形容小怪兽吧!还胳膊上能跑马,你当我这是哥斯拉哦!

    “额,这位……嗯,姑娘说笑了,在下就是普通人,没什么特别稀奇的,千万不要信外边的谣言。”

    说起来,武定国还不知道面对面的这位张夫子孙女叫什么名字,只不过她一直带着面纱,武定国也看不清她到底长得如何。不过从露出来的那对眼睛来看,是个大眼睛的女孩子。

    “哦哈哈哈,倒是老夫给疏忽了。还没给你们俩介绍一下,定国,这个是我的外孙女,李文秀。秀儿,这位就是外公给你说的武定国师兄,在你们这代同门里面,就属他最有出息。”

    瞧瞧,这张夫子把话说的,弄得像是在相亲一样,武定国饶是脸皮厚了也不由得觉得有点发烧。难道你这个做外公的不考虑一下自己孙女的立场,也不怕待会儿,这位秀儿姑娘直接来一句:

    “讨厌~秀儿不依啦~”

    武定国脑瓜子里不知道在胡思乱想些什么东西,趁着李文秀和张夫子聊天的时候,偷偷打量了一下这位女子。这姑娘约莫26、7岁的样子,放在这个年代,算是大龄女青年了。她端坐着,一双修长的玉手放在膝盖上,坐着看不出身材,脸型倒是个瓜子脸,眼睛大且灵动。可惜脸被面纱遮住,估摸着是有缺陷来着,没准是麻子脸。发型……咦?发型有点奇怪。怎么是个妇女的发型。

    古代女子的发型其实是有讲究的,没结婚的呢,往往梳一种叫做“坠马髻”,而结了婚的女人,就会梳“归云髻”,这也是古人为了区分女子的身份,用的一种办法。

    而现在这位李文秀,就是梳的归云髻,这就代表着,她,已婚!

    这就奇怪了啊!一个已婚的女子,不好好的在家相夫教子,陪在老公孩子身边,怎么老陪着一个老头子呢?即便是你家外公喜欢带着你,那么这次出门旅游,至少你家老公也得陪着吧。放你一个有妇之夫,来见我这个有夫之妇,这好像不合适吧。

    张夫子好像是看出了武定国偷偷地盯着李文秀的头发,脸色上所露出来的迷惑。突然,他叹息了一口气,脸色也变得颇为落寞。开口说道:

    “定国,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秀儿的头发梳着归云髻吧。其实,秀儿的确已经嫁人了,然而她福薄,还没过门,新郎就……唉,我也就把她待在身边了。”

    原来是望门寡,武定国这下子明白了。李文秀将要出嫁的时候,新郎意外去世了,这就叫做望门寡。古人认为,三媒六聘完成,新娘盖上红盖头,从这个时候差不多就算是正式嫁入男方家里了。然而,在这个时候,新娘还没完成进门,拜堂等仪式,碰巧新郎去世了的话,就形成了望门寡。也就是望着男方家大门,守寡。

    若是放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最多就是暗叹一下倒霉,然后退还聘礼,婚约作废,新娘还可以再找人家嫁了。但是在书香门第,或者权贵之家,这往往不能随便算了。因为婚姻实际上是家族的联合,不能轻易就不算的。因此,贵为张夫子孙女,估计也没办法重新嫁人。

    像这种情况的女子,历史上也有例子,那就是著名的蔡文姬。

    “师伯,你为什么不让师妹改嫁算了,我想您也不是那种顽固的人。毕竟外孙女的幸福重要,守活寡,那滋味太难受了。”

    “呵呵,你以为我是强行不让秀儿改嫁呀,唉……你不知道啊,秀儿已经是嫁了三次了。唉,一次比一次倒霉!”

    我滴个天!已经嫁了三次了!看来这里面有故事啊!三次都没嫁出去,岂不是要上天了!

第七十五章 三嫁之女2

    牛车里面的气氛变得颇为尴尬,武定国一时半会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提问吧,就怕太直接,揭了人家的伤疤。不问吧,武定国的疑问憋在心里有点难受。抬头看看张夫子和李文秀,这两人一个低着头唉声叹气,仿佛在懊悔着什么。一个人则是偏着头,看向武定国刚才看的那个牛屁股。但是李文秀的大眼睛里面,却是饱含着泪水。

    “那个……我能冒昧的问一句……额,算了!我不问了。”

    武定国察觉这气氛不对,立刻终止当前话题,准备说点开心的什么事情。然而,李文秀突然转过头来,摸了摸眼角的眼泪,十分大方的说:

    “嗯,没关系,武师兄,我的这些事,其实整个鲁省都传遍了。与其你去道听途说,我还是亲自告诉你。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既然发生了,那就实话实说。”

    这女子,到底是北方姑娘,性子大方的一塌糊涂。敢于直接揭开伤疤,满足别人的好奇心,就冲这份敢于面对的胆量,武定国都觉得这李文秀,当得起一个奇女子的称号。

    “我的第一个夫君,乃是前任巡抚大人的公子。我俩订婚了之后,约定好半年之后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然而,没想到,这半年里面,我未婚夫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怎么治都治不好,没撑过三个月,便一命呜呼了。”

    李文秀坦然的说起了自己的婚姻历史。武定国这才搞明白,第一个夫君是病死的。

    “一年之后,外公给我介绍了第二个男子。还是特意挑选的武将家的子弟,从小练武,身体强健。然而,我们订婚之后,约好了三个月来迎娶。却没想到……呜呜……同样染上了怪病,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整个人都无法起床了。对方赶紧来退婚,然而,即便是退婚了,一个月之后,仍然一命呜呼。”

    嘶!不明觉厉,细极思恐。接连两位未婚夫死于未知的同样疾病,这怕不是什么诅咒吧!武定国突然脑瓜子里冒出来这么一个想法。感觉眼前这个女子,简直有毒,嫁谁谁死。

    “从那个时候起,鲁省之内就流传我是个不祥人的传言了。为此,外公没少替我辩解,我也躲在家里,整整三年,不敢出来见人。我本以为就这样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然而,我的第三位夫君,唉……呜呜,他也……”

    说着说着,李文秀泣不成声,武定国听到了一半,却没了下文,急的有点抓耳挠腮。忍不住的跟了一句

    “难道他也病死了?”

    “不……呜呜,这倒没有。又过了三年,我的第三位夫君,是我同门的一位师兄,他不过是普通农家子弟,一直喜欢着我。他不介意我这个克夫命,坚持想娶我。我在他的坚持之下,便答应了他。”

    “我还记得,答应他那天,他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他担心夜长梦多,第一天向我外公表达要娶我的意思,我外公被他的诚意打动了,也就同意了。他说回家立刻准备,第三天就会来娶我过门。然而,到了第三天,却传来了他们家一家七口人被山贼入室抢劫,全都……全都……呜呜呜……”

    说到这里,李文秀已经是哭的梨花带雨了,张夫子赶紧拉着李文秀的手,让她在自己的怀中哭泣。而听到这第三个夫君的表现,武定国心里的吐槽能量简直快要溢出了!这可真是邪了门了。从半年,到三个月,然后再到三天,没有一个能熬过去的,最后一个更是直接就被强盗给砍了。

    如果说第一个是偶然,那么第二个最多只能算是巧合。但是这第三个就……这怕不是诅咒了,这简直是克星!吓得武定国自己都有点不由自主的屁股挪远了点,这李文秀,八字怕是要硬上了天!这克夫命也真是空前绝后了!惹不起惹不起,溜了溜了……

    看着这爷孙俩伤心成了这个样子,武定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即便是他腹有诗书,脑洞极大,这个时候也只剩下了一句“卧槽”,以谢天下。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张夫子会把李文秀带在身边了。如果是一个女子顶着这么大的心理压力,一个人住在家里,没准哪天轻生了也说不定。

    “唉……让您见笑了,武师兄,这就是我的故事,很难以置信吧,但这就是事实。”

    武定国面对缓过劲来的李文秀,只能报以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这还能说啥安慰的话呢?啥都说不出来。唉,只能说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唉,师妹莫要灰心,其实生活中总有着坎坷,师妹不过是坎坷太……奇……崎岖了。有时候吧,一个人过,其实也挺好的。你不知道啊,这婚姻其实就像是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要进去,而进去了里面的人,都想要出来。我这个娶了五个老婆的人,现在倒是有点羡慕那些单身的家伙了。呵呵……”

    武定国有点黑色幽默,拿自己的故事开起了玩笑。好像这样就能够缓和一下气氛似的,然而,气氛好像变得更加尴尬了。

    “噗呲,有点意思,师兄的这个说法,的确于总不同,围城……围城来比喻婚姻,哈哈,倒也十分形象呢……”

    李文秀勉强露出了笑容,配合着武定国的尬聊,其实她脸色上仍然写着难受二字,武定国看得出来。

    “哎,对了,师兄,听说你的五个夫人,各个国色天香,而且都是女中豪杰。你能给我说说她们吗?她们是不是真的如同传闻中的那样,各个本事超群,巾帼不让须眉呀?”

    仿佛找到了岔开的话题,李文秀主动聊起了开心点的事情。这是一个开朗的姑娘,会自己调节心情,掩盖内心的伤痛。转移注意力,确实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个良药。

    “哦,你说她们呀!嗨……哪里有那么厉害,只是普普通通啦,外面的那些传言都太夸大其词了。不能信,不能信。”

    说起自己的老婆,武定国嘴上说的一般一般,实际上,脸上的自豪感可真是掩盖不住。想想芷宁,贤内助一般的人,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就连皇家内院,都能处置得当,游刃有余。放在后世,简直就是高级CEO一般的人物。

    小芳芳,当代女侠,武林中十分出名,据说武功已经超越了当年她娘闯下的名头了,而武定国却是知道一点,生了孩子之后,小芳芳的确是家里最能打的人。

    娜珠,那也是个美貌和智慧集于一身的女子,不仅一身医术出类拔萃,更加是心细如发,掌管着武定国的商业情报、还有报纸队伍。她就像是坐在信息网中央的女王,知晓全天下的事情一般。

    言月更加不用说了,战功显赫,无双女将,接连的南征北战,打出了偌大的名头。军中的将士们称赞她为“凤帅”!

    而阮凤兰倒是在大康内部的名气弱了点,但是在海外,安南国等地,那就是一个舍身救国的伟大公主,妥妥的女主角的配置。一个人敢只身赴千里之行,请来援军,放下身段,诚心招募贤才,回到祖国力挽狂澜。还有什么比这更加拉风的呢?

    说着说着,牛车内就恢复了欢声笑语,武定国这一波实力夸老婆,也不知道远在南方的妻子们,会不会满脸娇羞,然后围上来用小粉拳锤死武定国。

    “唉,想老婆了呀……”

    武定国惆怅的叹息了这么一句话,道出了内心深处那一份沉甸甸的思念。

第七十六章 乡村调研考察1

    充满和谐的聊天没有持续多久,慢悠悠的牛车到了一个村子的村口,停了下来。

    “嗯,到地方了,走吧,我们下车走走。”

    张夫子悠闲而从容的被秀儿姑娘扶着下了车,武定国跟在后面。来到地面上,武定国做了几个伸展运动。刚才在车里面真是憋得慌,感觉骨头都要缩在一块了。

    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一股子干燥的味道钻入了鼻腔,北方的天气,不如南方那么湿润,武定国刚来的那几天,鼻子都能干燥得流鼻血。好在武定国也算是在京城待过一些日子,这种水土不服的反应,来得快,去的也快。反倒是自己的大哥,鼻血流的跟喷泉似的,经常就是两团干净的棉花塞在鼻子里面。那感觉跟长了两大团鼻毛一样,简直不忍直视。

    武定国举目四望,这个北方的小村子倒是简简单单,广阔平坦的大片土地上,错落有致的矗立着一些矮小的土坯房。树木有些围着房子生长,有些则是沿着道路,或者干脆一小撮,孤零零的站立在某个小山包上面。

    最让人触目惊心的,还是土地,很多土地已经荒芜了。并不是没有人耕种的样子,因为地里面枯死了不少整齐的植物,看样子似乎是小麦或者其他之类的农作物。而地势低洼的那几块土地,还保留着一点点绿色。不过从里面庄稼的长势来看,不是什么好情况,捏了吧唧的,感觉有点营养不良。

    武定国看到有几个农民,正从一口井里面打出来浑浊的泥水。大部分人是拿回去了,只有三两个人,提着一小木桶泥水,来到刚才那片低洼土地,小心的用瓢,一点点的给庄稼浇水。

    然而,不知道是头顶的烈日还是土地太过于干燥,水落入土地之后,就被迅速的吸走了,最后只留下一层淡淡的水印而已。

    “定国,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旱灾!这个村子算是比较好的了,他们还能有一口挖出泥巴水的井。很多村子连井里面都没水了,人喝水都成了问题!你再看看这些土地,呵呵,是不是像癞子头上的疮疤一样,很难看吧。这也是没办法,水源不足,百姓们只能五亩保一亩,或者十亩保一亩,的方法去耕种,就为了给自己弄点能够糊口的口粮。”

    听着张夫子这么介绍,武定国内心很沉重,出生在鱼米之乡的他,并没有见过旱灾的情景,只是听说过或者看过书上描写的情况“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相比于水灾,旱灾带来的破坏性要严重的多。然而,第一次亲眼看到这种旱灾的场景,武定国还是被震撼到了。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在你目光所及的范围里面,都逃不出旱灾的摧残。

    继续往前走,武定国看到村子里的一个台子上,吹锣打鼓,仿佛在弄什么喜庆的节日一样。舞台的正中央,穿着十分奇怪的一个老汉,戴着花里胡哨的鬼怪面具,一手摇着小鼓,一手拿着铃铛,跳着不知道名字的舞蹈。

    “这个是村子里面的傩戏。”

    “傩戏?难道是跳大神?”

    “也可以这么说,他们这是在乞雨,希望老天爷早点下雨吧。哎……”

    李文秀耐心的给武定国做着解释,虽然说老百姓这种迷信的行为,实际没有什么效果,然而,当没有希望的时候,或许寄托于鬼神,就是他们能够活下去,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了。武定国抬起头望望天空,呵呵,天气真好,万里无云。对于旅游来说,天气不错,但是对于干旱已久的华北大地,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太折磨人。

    “奇怪,我看这个村子的耕地面积这么大,以前应该是有充沛的水源的吧,不然怎么浇灌这么大一片呢?别告诉我是靠着刚才看见的那口井啊?喷泉都没这么牛皮!”

    “哈哈,师兄真是幽默,当然不是靠着那口井啦。这口井以前是村子里面的饮水水源,灌溉用的水,是通过一条水渠从河边引过来的。喏,水渠就在那边。”

    李文秀手指着一处长满了枯草的“长条形田垄”,如果不是李文秀给武定国指出来这是水渠,武定国还以为是村里人制造的人为艺术呢,毕竟谁把杂草种得一长条,跟地面上长了条“草龙”一样。

    三人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村民打水的井边,武定国这才仔细的打量着这些村民。一个个身材高大,消瘦,仿佛巨大的骨架子上面只裹了一层皮。可以用瘦骨嶙峋来形容他们。而且,他们一个个身上是脏兮兮的,衣服也臭烘烘,皱巴巴的样子,头发盘在脑袋上,显得油乎乎的。

    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脏字,活脱脱像是几十天没洗澡的乞丐一样。

    可不就是没洗澡嘛,连喝水都成问题,怎么可能还有水洗澡了!老百姓有多余的水都是给地里面的庄稼喝了,自己都舍不得多喝一口。

    然而,张夫子和李文秀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反而是习以为常,武定国暗暗地在心里赞叹,这就是真的读书人,心怀百姓。

    张夫子的老头形象,让村里人很是尊重,村长亲自出来迎接。

    “老先生,您到我们村来所为何事呀?”

    “村长,我带着我孙女,孙女婿路过你们村子,能否讨口水喝?”

    张夫子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请求,武定国心里顿时想到了,看来这张夫子要开始他的表演了。呵呵,武定国可是知道的,马车里可是带了两大壶甘甜的泉水,张夫子可没必要跑到这里来讨泥巴水喝。

    可是张夫子这么一问,却让村长犯了难,当下就有村里面的年轻人想要出面拒绝了,那神色很是着急的样子。

    “哦,好的,老先生,您稍等,我这就给您端水来。”

    村长仿佛做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一样,起身就来到了一个女子的身边,从她的水桶里面,舀出三碗水来,然而,他的动作立刻被一个年轻人拦住了。

    “爹!咱们这点水,都是有定数的,每人每天就两碗水!您这把水给了别人,咱们村子里的人就没水喝了!”

    “你撒开!人家远道而来,讨口水喝,咱们能不给吗?做人讲点良心!咱们少喝一口水没关系,但是人家可能是拿来救命的!你给我一边去,大不了,这碗水算我的!”

    村长老汉,一把掀开自己儿子的手,满满的舀了一大碗泥巴水出来,端给了张夫子。而张夫子接过水,放到嘴边,轻轻的抿了一口,然后递给了李文秀。李文秀也有模有样的抿了一口,再递给了武定国。

    武定国端着碗,看着碗里的泥巴水,然后再看看李文秀和张夫子,那眼神仿佛再说:

    “这个真的要喝吗?喝了不会拉肚子吧?”

    然而看着他们俩鼓励的眼神,武定国心一横,也罢,就当做药喝了便是。然后猛然喝了一大口:

    “噗!”

第七十七章 乡村调研考察2

    刚入嘴,武定国立刻喷了出来,妈呀,这哪是水!明明是化学药剂吧!一股子苦味涩味,还带有大量的泥沙,差点没把武定国的舌头给弄麻痹了。

    然而,武定国的喷水行为,却被村里人怒目而视!我们一口都舍不得喝下去的,居然被你这么一口喷在了地上!你个败家玩意儿!要是我儿子,非打断你的腿!

    额,好像闯祸了,武定国尴尬的把碗还给了村民,村民接过去之后,看到只剩下一半的泥巴水,心疼的要命,然后又白了一眼武定国,好像在骂败家子一样。

    武定国摸了摸鼻子,内心尴尬得要命。哎,这能怪我吗?你这井水比尿都难喝,还不许我吐出来呀!哎哎哎?不对,说的我好像喝过尿似的。武定国这个时候被人盯着,又不敢明目张胆的把嘴里的泥沙和残留的井水吐出来,那苦涩的滋味,在嘴里十分的难受。

    李文秀在旁边看着,捂着嘴偷笑,大眼睛都笑成了弯弯的一轮秋月,煞是好看。然而,被嘲笑的武定国,却不开心,嘴唇蠕动了几下,仿佛再说:小娘皮,别让我逮着机会,侯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村长,对不住啊,我这孙女婿,从小锦衣玉食惯了,喝不习惯这乡间的井水,还请见谅。”

    张老夫子亲自赔笑脸,武定国也只好跟着做了个揖,赔礼道歉。这番表现,倒是让村里人气消了不少。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也只是不习惯,不是故意的。

    “哎,老先生,您言重了,以前我们这里的井水,非常甘甜可口的。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我们甘水村的水井那是出了名的好水啊!唉,可惜,自从黄河不打咱们这经过之后,这甘水井也一天比一天水少了。如今,也就只能打出来一点这种苦涩难喝的酸水。甘水成了泔水,唉……”

    老村长唉声叹气的说着,让人听了不由得有些心酸。武定国差不多搞明白了一件事,这里的水井,很有可能是靠着黄河水系带来的地下水,才能有所产出,如今黄河没从这边过了,这口水井完全靠着地下水来补充,自然是会把地下的矿物质,大部分的带入水中。口感也就成了这个样子。

    遇上了这么大的干旱,地下水位也会下降,这口水井自然也就难以得到补充,能每天产出这么点水,恐怕已经是拼尽全力了。而且他听这位老村长的口气来说,似乎方圆几十里地的村子,还不如他们村呢,这下子就有点恐怖了。要知道这人可是离不开水的,若是不喝水,七天就能干死人。

    不过,武定国一路走过来,倒是没看到有人渴死的情况,也没看见牲畜们渴死。

    “老村长,你们这里也算是靠近了大山,难道就没有办法去找一点泉水吗?我觉得山里面现在应该还是有点泉水可以喝的。”

    武定国的这个问题,并不是无理取闹,干旱只要不是太严重,山体里面的含水层还是能够储存一些水的。如果你看到一座大山,植被郁郁葱葱,那么就代表着这座山里面会有含水层,也就会有泉眼的存在。

    “唉,小娃娃,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这山里面的泉眼,如今被几个村子瓜分了,想要到他们那边取水,得付钱才行,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只能靠着这口井了。前段时间,好几个村子不满,集结起来,打了一场群架,死伤很多人,都惊动了官府了!结果两边各打五十大板,没了下文。”

    村长唉声叹气的说,他的这番话也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很多人骂骂咧咧的,问候那些守着泉眼收费的人,家里的祖宗十八代。

    武定国早就听说,北方地区缺水,会因此造成械斗,没想到这次真的见到了。水源这种东西,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个要命的东西,不打架拼命,自己就没饭吃,一样会饿死。往往农村械斗,打起架来那是往死里招呼,一点都不比战场上来的差。

    “定国,你喝了人家的水,总得给人家想点办法吧,把你脑袋瓜子里面的那些鬼主意拿出来点,别藏着掖着了。”

    得,图穷匕见,张老夫子原来在这里等着他了。武定国眼睛翻了翻白,早就知道这糟老头子居心不良。不过,说实话,武定国有没有办法呢?当然是有的。对付干旱武定国或许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对于寻找水源,储存水源,武定国还是有一套的。当初在苗疆的时候,为了给梯田进行灌溉,武定国狠狠的恶补了这方面的知识,也算得上半个专家了。

    张老夫子的话,顿时引起了老村长的主意,要知道,这个时候凡是带着“水”字的话题,都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而且听这个老人家的话里说,眼前这个败家子年轻人,似乎能够给大家伙找到水?我滴天,那可是个大宝贝了!连带着看向武定国的眼神都亲切了很多,和刚才那个败家子形象判若两人。

    就连李文秀,都眼睛里面闪着光芒,她心里可纳闷了,难道武定国真能够找到水不成?要知道这种找水打井的本事,可是不传之秘,这些人轻易不出手的,甚至有些神棍打着什么寻龙点穴的幌子,到处骗钱。

    然而,武定国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叹息了一口气说:

    “唉,也罢,既然师伯您老人家发话了,那弟子自然从命,只不过,我不能保证一定就能找到水源,可别对我抱特别大的希望才行。”

    武定国把丑话说在了前头,等下万一找不到水,可就笑话了。其实武定国心里也已经有数了,既然这个地方还能有井水,证明这片土地下面还是有着一条地下暗河或者水脉的。找到这条水脉的地势最低处,往下打井,应该就能够找到水了。

    武定国迈开步子,朝着这片地区最高的山坡走去,一众村民开始交头接耳,不知道这位败家子到底要干什么,但是听了村长小声而激动的解释之后,一个个变得带着激动的眼神看着武定国了,那样子仿佛是在看着希望。

    武定国来到了土坡之上,却发现这里还不够高,武定国举目四望,发现村子里的一座房子还算是高,打算跑到屋顶上去看看。

    “这位公子,您要去哪啊?”

    “上房顶看看,那个谁?有梯子吗?”

    “有有有!我这就给您去拿!”

    村民配合的非常积极,好几个人跑到自家去拿梯子了,他们恨不得背着武定国爬上房顶去。就这样,武定国在万众期待下,上了屋顶,这下子视野开阔了,武定国将百米范围内尽收眼底。果然,武定国露出了微笑,找到了。

第七十八章 乡村调研考察3

    武定国下了屋顶,迈开大步子,走向了村外某处,村民们抱着期待和好奇,一路相随。不过村长还是想的更多一点,招呼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赶紧回家拿锄头铲子什么的工具,待会儿等武定国确定了地点,就赶紧开挖。越早打出水来,村里就能多种活一点庄稼!

    武定国迈步走到一块凹第里面,这里杂草丛生,还有很多乱石头。这片地,农民一般不会搭理,因为这里的石头太多了,处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土层比较薄,也种不好庄稼,于是,这就成了荒地。

    然而,这片荒地在武定国的眼里可不太一样,这里的大石头虽然多,但是武定国在大石头的缝隙里面,找到了一些还在生长着的青苔。找到了青苔,武定国就咧开了嘴,呵呵,青苔这种不起眼的小玩意儿,生命力很脆弱,也很坚强,只要有一点点水汽就能活。

    而这里长着还活着的青苔,证明这些石头下面,就藏着地下水脉。而且这里地势很低,也符合水脉最低点的道理。至于为什么这么多石头,呵呵,应该是某些原因导致的土壤流失了,露出了土壤下面的石头堆。而且,武定国可以断定,这里曾经应该有个小池塘之类的东西。

    “村长,这里曾经是个小池塘吧。”

    “哎哟,真神了!是的!几十年前,这里的确是个池塘,我小时候还在这个池塘里面抓过鱼。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缺水哦。后来黄河改道之后,这个池塘也逐渐干涸了,我们把池塘里面的淤泥都挖出来肥田了,就留下了这么一些石头疙瘩在里面。”

    村长这下子开始相信武定国是真有本事的人了。十几年前的事情,村里面的年轻人都不一定知道,这里曾经是个池塘呢!然而,武定国一语道破,可见这人要不是能掐会算,那就是一定有找水的本领。

    “呵呵,那就行了,村长,你就带着人在这里往下挖,我想挖个七、八米的样子,应该就能够看见含水的泥巴了,然后你们再往下挖个三、四米,往里面倒一点竹炭铺底,这样的井水应该就能好喝了。”

    “哎哟!真的吗!太谢谢您了!小伙子们!还等什么!操家伙上啊!今天要是挖不出水来,老子让你们一个个别想吃饭!”

    村长发了狠,立下军令状。其实不用他这么逼迫村里面的小伙子,这些壮劳力早就忍不住了。自从田旱死之后,在家游手好闲的,浑身力气使不出。这下子有了奔头,那还不得拿出吃奶的劲来。

    “放心吧,村长!我就是用手刨,也给你刨出水来!俺家婆娘可是快半年没洗澡了!急死俺了!”

    “去去去,狗剩你这脑子里就想着你家媳妇洗澡!怎么着,老婆不洗澡你就不上了?你要是不上,我帮你上,我不嫌弃!”

    “嘿!三愣子,你找打是不是!”

    村民们开始说起了荤段子,让旁边看戏的人笑作一团。未出嫁的女子一个个满脸羞红,那些出嫁了的妇女们,反倒是嫌事不够大似的,一个个扯着嗓门添油加醋。李文秀,按道理也是出嫁的女子,却和未出嫁的女子一样,羞红了脸,脖子都红透了。

    挥舞着锄头,铲子,老百姓们挖井的热情空前的高涨,不一会儿,这打井的深度就已经达到了五米。人进去,都看不到脑袋。不过越往下挖,空间就越来越小,只容得下两个人在里面挖土作业。

    按照武定国的要求,每挖深三米,就要给他看看挖出来的土。这不,最新的一筐土就送到了武定国的跟前。武定国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捏吧捏吧,嗯,很潮湿,看来自己判断是没错的,从这种湿润程度来看,再往下挖个三四米,应该就能挖到泥巴了。

    湿润的土壤出现,让村民们喜出望外,他们把泥土捧在手里,热泪盈眶。村长更是把自己的脸埋在了土里面,他要好好地品尝一下这水润泥土的芬芳,好像给自己做个面膜一样。

    “水啊!多少年了!终于又能有水了!哈哈哈哈!”

    这笑容,是包含着辛酸的眼泪的,旱灾里面的人们,对于水的渴望,其实并不亚于沙漠之中的人们对于水源的珍惜。武定国看着这种情况,不由得有点摇头叹息,北方生存的老百姓们,相比于南方的老百姓们,那可真是要苦多了。至少在南方,不会这么缺水,只要肯努点力,总能在山林之间找到一点水源。

    然而,北方的老百姓,没有水那可就真的没水。听说,鲁省这一带还算是比较好,毕竟靠海,还能时不时有点降雨。然而,西北的那片地方,可就真的“滴水贵如油”了。据说那里的人一生都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去世一次。一碗小米换一碗水的做法,当真是珍贵无比。

    “挖到泥巴了!”

    井下传来了人们的惊呼!武定国也特别的惊讶,这么快就挖到泥巴了?这比他计算的还要快很多啊!这就说明这条地下水脉,比他想象的要浅的多。不过这样也好,这么早打到了泥巴,这就证明继续挖下去的潜力很大。

    大家兴奋的围到了井边,只不过从上面看下去,井里面黑咕隆冬的,什么也看不清,更别说看到泥巴了。然而,从送上来的那筐泥土来看,的确是包含了水分,但是从武定国的标准看来,这不过是稍微湿润的泥土罢了,离成为泥巴还有段距离。

    “这位公子,您看,这土……”

    “呵呵,还行吧,继续往下挖吧,什么时候挖到像烂泥一样的泥土,那才叫差不多了。”

    “哎哎,好嘞,大家伙听见了吗?继续挖!去!换几个人,下面挖泥巴的,给老子上来歇会!”

    村长一声吆喝,身后的男人们个个摩拳擦掌,下井干活,这件事不仅代表着全村的希望,备受瞩目,而且井下的温度要低一些,干起活来还不热,这倒是个比较舒服的运动。

    “村长大叔,您也别让其他人闲着了,这水井总不能全都是这种泥巴铺路吧?怎么地也得弄个砖砌的井口呀,而且,你们打算怎么打水哦?这还不得做个新的轱辘?这都是事呢!”

    经过武定国这么一嗓子,村长他们才恍然大悟,感情这后面的工作更多,那的确不能在这里看热闹了,得赶紧去做准备。这下子,村长又开始急吼吼的了,驱赶着村里面的老少爷们,准备开始制作这些工具。

    村长是个有组织能力的人,很快就把分工准备好了。大家都开始行动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越早弄出水,就能越多的救活庄稼。

    “哎哎哎!别忘了,准备一些竹炭,或者木炭啥的,敲碎咯!待会儿要铺在井底!对了,让娃娃们也别闲着,去捡一些鹅卵石,然后弄一些沙子过来。我先帮你们把那口水井里面的水变得能喝点再说。”

第七十九章 乡村调研考察4

    武定国又要弄过滤器了,这熟悉的配方,这熟悉的操作,然而,这种造作,却在目前这个地方,成了神迹。谁能想到,就这么简单的几样东西,加上一块破布,竟然能让难喝的井水变得容易下口。而且没有了那么多泥巴,清清秀秀的。

    李文秀在一旁仔细的看着武定国如何操作,她目不转睛,看着武定国把鹅卵石、细沙,碎木炭等东西,有序的铺好,然后,泥巴水从上面淋上去。没过多久,下面的出水口就缓缓的流出了清水!

    简直太神奇了!

    “我滴天!激浊扬清!书中圣人的手段啊!”

    李文秀这个可爱的大姑娘,这个时候都不由得被武定国的过滤器给惊讶了。而且到底是饱读诗书的女子,居然连赞叹都这么引经据典,文绉绉的。让人听了顿觉高大上,这可比那些只知道说“666,哎哟我去!次阔以……”之类的傻白甜要强多了。

    好不容易接了一碗清水,武定国端起来喝了一口,嗯,这才像点话,比刚才的那股子又苦又咸的味道,简直判若云泥。武定国喝水的时候,李文秀在旁边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她好像很想喝一样。

    “来来,秀儿,给你尝尝。”

    “嘻嘻,谢谢师兄。”

    李文秀乖巧的给武定国行了一个礼,然后跑到武定国跟前,接过水碗。这个时候,武定国才发现,秀儿的个头好高啊!几乎能跟武定国持平了。要知道武定国的裸身高180左右呢!而这个时代又没什么高跟鞋,岂不是代表着李文秀,至少得有170的个头哦!

    我滴个娘,170的妹纸,什么概念啊!估计不少南方男人都没这个高度!站在旁边,妥妥的被俯视头顶。

    武定国不由自主的伸出了手,放在李文秀的头顶,然后又往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刚好到额头。

    “秀儿,你这身高怕是得五尺二了吧!(一尺=0.33分米,五尺二约171.6cm)”

    “嘻嘻,五尺三寸哦!秀儿很高的!”

    “我滴个乖乖啊,这么高!都快赶上我了,我才五尺五呢。得,高个师妹,迈开你的大长腿,去给师伯送点水去。”

    “遵命!”

    秀儿端着水,潇洒的走开了,武定国看着她款款前行的身影,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么高的妹纸,哎,怕是难得找对象哦!这个年代的男人,因为营养的原因,长得高的不常见,当然,女子也很少有长得高的。武定国和李文秀这俩人,身材这么高大,也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的了。这也是为什么刚才张夫子谎称他俩是夫妻关系,没人怀疑的原因。毕竟这身高看起来还是很般配的。

    武定国抛开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继续开始处理泥巴水,刚才水少了点,没喝够。然而,一旁负责倒水的村民却不愿意让武定国继续用水了。这位小伙子,用特别委屈的眼神看着武定国,用带着祈求的语气说:

    “这位爷,能不糟蹋水了不?您这三碗水,才出来一碗清水,太浪费了吧……我们现在就这么一点水了,禁不起您折腾呀。”

    说完,死死地把剩下的水抱在怀里,生怕武定国抢过去似的。这可把武定国给弄得尴尬了,这该如何跟这些没有数理化知识的村民说清楚呢?难道告诉他们,你们这怀里的泥巴水,其实有一半是泥巴?我这过滤装置,实际上是把泥巴去了,水没减少好吧!

    老百姓估计不会和你讲这么多,总之一桶水变成了半桶,那就是水少了。这就像是发工资,应发和实际收入,总让人觉得自己工资缩水了。所以说,只和员工谈应发总额,不谈实际所得的老板,就是耍流氓。

    唉,也罢也罢,这都是没有水给闹的,我只不过是想推广一下过滤器之类的东西。减少疾病发生率罢了,看来人家并不领情。那就算了,你们继续喝泥巴水吧,富含矿物质,细菌,寄生虫,以及未知名的某些物质……

    武定国本来想走了,然而张夫子似乎对挖井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得亲眼看到水出来了之后,才肯离开。结果,就一直等到了太阳下山。

    “挖出稀泥巴啦!挖出来啦!下面全是水了,我都没办法挥动锄头了!”

    井下传来了兴奋的声音,听得井上面的人们一个个喜出望外。等着最后一筐运送泥巴的篮子上来,大家发现,里面湿哒哒的往下淌者泥巴水,而篮子里面的泥巴实际上没有多少。村长兴奋地把篮子捧到了武定国跟前,开心的说:

    “公子爷!这下子应该算是出水了吧?”

    “嗯,比我预想的要浅一点,这样吧,你们让井下的人再挖深一米,然后按照我说的顺序,依次铺上鹅卵石,细沙,碎木炭。沉底一个晚上,明天就可以喝到干净的水了。”

    武定国带着肯定的话语,给了百姓们极大的信心,当武定国说出明天可以喝到干净的水那一句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压抑不住兴奋,激动地拍手乱跳,好像就要过节了一样。

    村长想要拉着武定国他们三个人留下来吃饭,村子里面的人都准备杀掉最后一只鸡,拿出最后一点白面,给这三位恩人做顿好吃的。张夫子婉拒了,农人留下一点口粮不容易,带着武定国和李文秀,继续坐上了牛车,慢悠悠的走上了回家之路。

    在回家的路上,李文秀一直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抓着武定国问前问后的。

    “师兄师兄,你怎么就知道哪个地方会有水源啊?那么多乱石头,居然下面有这么多水!”

    “唉,这里面的学问怎么跟你说呢?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地形,土壤,以及植被分布之类的学问,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那,师兄师兄,你怎么就能凭借一点点青苔,就判断这下面有水呢?”

    “因为青苔没水就活不了啊……”

    “师兄师兄!你做的那个过滤装置,到底是为什么呀!为什么用石头,沙子,碎木炭,就能把泥巴水变清澈呢?”

    “哎哟妈呀,你怎么这么多为什么呀!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

    李文秀就像是小麻雀一样,围着武定国问东问西,她有太多的想问的东西,把武定国给弄得满头大汗。然而,即便是武定国一脸嫌弃的样子,李文秀依旧保持着开心的劲头,丝毫没有觉得不开心,求知欲胜过了一切。

第八十章 乡村调研考察5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面,武定国都会接到张夫子的“邀请”,哪怕武定国谎称自己“大姨夫”都来了,依旧逃脱不了被张夫子抓壮丁的命运。不过,每次李文秀都跟着来,倒是让武定国没有觉得那么无聊,毕竟有个大长腿美女陪着,总好过天天面对一个老头子吧。

    又是在同样的牛车里面,武定国已经是习以为常了,有时候觉得,这头拉车的老牛虽然喜欢磨洋工,但是这样走到哪,看到哪,倒也显得十分的轻松,随性。而且,这头老牛很有灵性,一般不会停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反而是村庄,集市,这些人越多的地方,它越喜欢。

    有一次走了大半天,老牛没有遇上人烟,这个倔强的牛脾气就犯了。哪怕自己累得气喘吁吁,中途就是不停,直接就打道回府了。武定国几乎一度感叹,这头牛怕是要成精了!

    不过,武定国这几天也不是没有什么收获,比如说,他就顺利的让李文秀摘下了面纱。要说这过程有多么的“艰辛”,呵呵呵,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秀er~你为啥总戴着个面纱呢?难道脸上有什么……额,你懂的。”

    武定国比划了一下,略带着一点尴尬,武定国甚至想象,李文秀虽然有双漂亮的大眼睛,没准面纱下面是个麻子脸,大龅牙,血盆大口等等。总之这种戴面纱的女子,如果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干嘛要戴这个玩意儿?

    本以为李文秀会扭捏一点,不好意思摘下来,可哪知道,人家压根就毫无压力。直接就笑眯眯的开始反问武定国:

    “哎呀,师兄呀,是不是想看看秀儿的花容月貌呀?嘻嘻,秀儿可难看了,是个麻子脸,小时候得了水痘,留下了不少难看的坑坑洼洼。万一摘下面纱可就……所以,你想看吗?”

    那双大眼睛,又变得笑眯眯的了,弯弯的如同天上明月。然而,这般狐狸的狡黠,却被武定国冷眼看穿。呵呵,你以为我武定国是吓大的,当我真的没见识吗?水痘这玩意儿,又叫做天花,在古代这种病就是绝症,在欧洲传入牛痘接种法以前,谁得了谁就死。

    而且,最关键的是,水痘这种东西,那是随机冒头的,别说脸上了,手臂上,腿上,屁股上,甚至内脏里面都有可能长。看李文秀这小手,额头,还有时不时露出来的一点脚踝,没有丝毫水痘的痕迹。所以说,武定国当场断定,李文秀这是在耍他呢!

    不过,武定国倒也不打算戳穿,这么好的一个刷好感的机会,自然是要配合着演下去。

    “师妹啊,你把美貌这东西看得太重了,难道那些得了水痘的人,以后就不能出门见人了吗?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对他们报以歧视的眼光,反而应该佩服他们,他们能活下来,就是真的了不起了!再退一步说,师妹,你即便是少了脸蛋的漂亮,但是你知书达理,博古通今,并且身材极佳,已经是上上之选了。或许老天爷看你太完美了,才给你留下一点痕迹,让别的女人有活下去的自信。”

    “咯咯咯,笑死我了,师兄啊,你这张嘴说瞎话的本事真是厉害,我哪有你说的那么漂亮嘛,真是的,怪不得别人都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师兄真是个超级骗子,估计我那几个师嫂就是这么被你骗来的。哼!”

    哎,女人!

    李文秀脸上佯装着生气,实际上心里估计乐开了花,没有哪个女子不愿意听到别人夸自己漂亮的。但是她们的表现会各有不同,这李文秀还跟一个少女一样,撒娇佯怒,殊不知自己已是当妈的年纪了。

    作为过来人,武定国心里明白着呢,这种小娘皮,就是喜欢这调调,所以,不能惯着,不然会惯出毛病来。

    “你就说给不给看吧!爽快点。”

    “嘻嘻,既然师兄想看,那我就勉为其难满足一下你的请求吧。”

    李文秀缓缓地摘下了面纱,武定国目不转睛的盯着。

    瓜子脸,小嘴巴,恰到好处大小的琼鼻,嘴角微微的上扬,仿佛在羞涩,又像是有点小骄傲。哦哟哟,这完全就是个大美女嘛!刚才谁说自己是麻子脸来着!不过,武定国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李文秀的下巴有一粒黑痣,像一颗小绿豆那么大小,点缀在下巴尖尖上,颇有点可爱的味道。

    “哎哟,我滴个乖乖啊,这不挺好看的嘛,干嘛老遮住这张脸蛋呢?白瞎了这么漂亮的资本了,师妹啊,你听师哥的,别戴面纱了,把你的魅力大方的展示出来就是。”

    “唉?师兄难道你没有注意到我下巴尖上面的那颗痣吗?”

    “这不就是个“美人尖”吗?再不济也是‘好吃鬼’的痣,有什么好稀奇的,你师兄的结拜兄弟唐行,下巴上也有这么一颗痣,那可真是头猪!”

    “唉……师兄,不是这么简单的,算命的说过,我这是‘孤星痣’,面相里面注定了要孤独终老,谁娶了我就会暴毙,而看我一眼的人,也会倒霉三年。所以,我这才戴上了这张面纱。”

    李文秀说的颇为落寞,从那种神情上看,似乎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武定国几乎想要脱口而出:你听那些算命的放屁吧,他们的嘴里没一个准确的。要是他们算得准,能算出他们什么时候有血光之灾吗?什么时候发财吗?呵呵,全都是骗人的。

    然而,武定国话到嘴边,停住了。他突然想到李文秀,这姑娘不是一个迷信的女子,反而饱读诗书。那么,这就得斟酌着回答了,因为三次失败的婚姻,已经给李文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了,要不然这么聪明的一个姑娘也不会去迷信那些不靠谱的话语。

    实在是因为,除了这种迷信的解释,再也找不到一个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了。或许这句明显的谎言,就是支撑起李文秀仍然坚强面对的唯一精神支柱吧。

    想到这里,武定国有点心塞塞的,生活的不幸,对于自己这个师妹的打击实在是太残酷了。所谓事不过三,偏偏在师妹身上发生了三次未婚夫暴毙的事情,在这个年代,或许只有鬼神之说能够解释得了。

    “哈哈,师妹这话说的不对,你师兄我已经够倒霉了,但是我之前见过你没?并没有对吧,所以啊,我是不怕你说的这句话,因为我已经不可能再倒霉了,没准这次见了你,还能否极泰来也说不定,哈哈,多谢师妹帮忙转运啊!”

    武定国积极乐观的回答,倒是把李文秀的哀伤冲淡了不少。要么说武定国会说话呢,李文秀一听,扑哧一声就笑了。其实她也不想戴面纱,这东西戴着跟口罩似的,很难受的,而且会导致上下皮肤肤色不同,这可就成了阴阳脸了,到时候怕是更加难看。

    “嘻嘻,既然师兄觉得否极泰来,那么师妹我就不在你面前戴面纱啦,不过师兄以后倒霉了,可不要怪我哦!”

    “哈哈,放心吧,师妹啊,你要多笑笑,记住师兄一句话,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差!”

第八十一章 乡村调研考察6

    似乎是稍微解开了李文秀的心结,这个姑娘比以前要变得放松多了。而且,她在武定国面前摘下面纱之后,明显的看得出来,她放开了许多。这也许就是别人常说的积极导向,引导人的心理变化导致的利好结果。

    武定国虽然不懂什么心理学知识,但是基本的劝人积极向上,还是明白的。在他看来,李文秀这是被众人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导致心中郁结。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蜚语的力量,有时候不是摧残人的身体,而是毁灭一个人的灵魂和希望。

    话匣子打开,既然说到了算命的看面相,不如干脆来聊聊破除封建迷信的话题。

    “秀儿师妹,你可知道西门豹治邺?”

    “嘻嘻,这个自然是知道的,西门豹治邺,语出《史记·滑稽列传》: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李文秀到底是文学底蕴丰厚,武定国只是这么一提,这位文学少女立刻张口就来,把一篇古文,朗朗上口的背诵了出来,字字不差。换做是武定国来背诵,估计得磕磕巴巴的。这可让武定国佩服不已,自己这个师妹,怕是在做学问上面,已经超越自己很多了呀。

    李文秀背诵的时候,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股子韵律,武定国之前也听师傅萧夫子这么读过,据说这是一种从古时候传下来的读书韵律。就像是后世人唱歌一样,古代读书人也发明了类似的读书方法,使得听别人读书,成为了一种视听享受。

    就这样,武定国和张夫子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睛,配合着节奏,轻微的摇头晃脑,仿佛在心中默背这片文章一般。在这朗朗的读书声里面,仿佛天地之间都只剩下了这一种声音。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文章到了快要结尾的时候,武定国也有点忍不住心中想要朗诵的情绪,便立刻开声,加入到了李文秀的朗诵中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一文结束,两双眼睛相视而笑,这一起读书的感觉,让人找到了一种十分微妙地默契感。隐隐约约间,内心有了一丝的波澜和涟漪。李文秀突然间脸红了,仿佛月季花悄然绽放,她咬了咬嘴唇,羞涩的偏过头去,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些什么。

    李文秀的表现,让武定国看得有点满头雾水,武定国自然是坦荡无比,并没有往男女之情方面去想,或许,男人天生这方面迟钝一些,所以说,男人果然都是大猪蹄子。

    然而,这种尴尬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牛车停了,车外传来了老牛的“哞哞”叫声,仿佛在提醒着车内的人们,外面有点热闹看。

    武定国几人自然是好奇,这头老牛莫不是发现什么热闹了?今天表现特别的兴奋一样,掀开车门的帘子一看,哟呵!好大的架势!

    顺着人声鼎沸的方向看去,一群穿着衙役制服的人,手持水火棍,和老百姓对峙着,一个县令打扮的人,骑在了一头驴上,大声的呼喊着什么。然而,他对面的老百姓们,一个个手持棍棒农具,仿佛要上来打人一般,眼睛里喷着怒火!

    更让武定国奇怪的是,县令这群人虽然被包围了,然而,他们的身后,还搭着一个柴火垛子,上面竖着一根十字架一样的柱子,从柱子上的绳索来看,应该是绑了一个人的样子。武定国再仔细的搜寻了一下官差的队伍里面,哟呵,果然有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隐隐约约的被官差们护在了身后。

    这就奇怪了啊,难道是官差滥用私刑,被百姓们群起反抗?

    “没想到光天化日之下,还有此等害群之马,真是大康官员的败类!师兄!这件事你得管管!”

    武定国还没弄明白情况,反倒是李文秀正义感爆发。当下就做出了定义,是贪官污吏欺压良善百姓,导致的民怨沸腾。然而,武定国却觉得里面颇有蹊跷,疑点重重。不过,既然遇到了,不如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真如李文秀所说的那样,武定国倒是可以来个为民做主。

    “师妹,你稍安勿躁,咱们先不动声色去问问情况再说吧。”

    武定国这么一说,李文秀立刻就觉得心中不喜,这不明摆着吗?就是贪官污吏欺压百姓,偏偏师兄还要看看再说,难道这就是官官相护吗?

    李文秀还想争辩什么,却被张夫子不动声色的抓住了手,示意她稍安勿躁,李文秀拗不过,只好压在心里,但是嘴巴撅起来,能挂住一个油壶。

    看热闹一项是国人的本性,武定国自然是扮做了一个吃瓜群众,混入人群里面。走到一群同样是看热闹的妇女们旁边,武定国十分客气的请教了几句。

    听到有外乡人打听,这些婆婆,阿姨,大婶大妈的,一个个就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说了出来。武定国一边听,一边点头,但是却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仿佛自己就是个纯粹看热闹的家伙。

    等武定国完全搞明白之后,便找了个借口,回到了牛车边。

    “定国,情况怎样啊?”

    “师伯,这件事可真是……唉,有时候,真理不在多数人那边,反而在少数人这边呀。”

    武定国感慨的说道,却把李文秀听了个一头雾水,武定国这话里面的意思,难道是说,百姓们无理取闹?不该吧,百姓们向来最老实了,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跟官府过不去呀?

    为了解除李文秀的满腹怀疑,武定国将这里发生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原来这个村子叫做鸡头庄,家家户户都养鸡。这些庄户们养的鸡可不简单,都是上等的乌鸡,据说前朝还是贡品。因此,这里的农户们,大多数除了种田之外,还从事着养殖业,生活算是比较富裕的。

    旱灾来临之后,他们明显也是受了影响,粮食锐减,这养鸡自然也就遭到了重创。然而得益于村里还算是富裕,可以通过买粮食度日,但是养鸡的粮食就成了问题。家家户户几乎都只剩下了几只种鸡而已。

    然而,这种情况却因为一件事情的爆发,原本宁静的生活,就此打破了。

第八十二章 乡村调研考察7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一个月前,某天夜里,有几家的种鸡居然一夜暴毙了,庄户们不知所措,没过几天,好几家的鸡也陆续发生了这种情况。这下子庄户们可就慌了,粮食没收成,这将来发家致富的种鸡也死了,这可如何是好?

    村里就流传起了一种说法,是因为一个外来的媳妇。因为自从这个媳妇嫁进来之后,家里的鸡就开始发病了,然后一夜之间暴毙,再加上村里颗粒无收。于是村里就流传这个女子是个妖孽,旱魃转世。村里不知道请来了哪个神棍,神棍当场判定,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旱魃出世,赤地千里,而且自动吸收身边生灵的精气,先是鸡,然后是人。

    村民们先是将信将疑,然而,后面果然出现了好几个人病倒的情况,有几个甚至没挺过三天就病死了!这个传闻越传越邪乎,不知道是谁爆料,说这个新娘原来的娘家也发生过这种事情,村里的人几乎死了一半,村里的鸡更是死的一个不剩下。

    留言传出,村里面的人将信将疑。后来有人忍住不了,跑到了新娘的娘家打听了一下,哟呵,果然如此。新娘见到瞒不住了,于是自己也承认了,自己娘家的确也发生了这种事情,但是她争辩道,自己绝对不是什么妖孽,就是个普通的女子。为这事,还闹到了县令那边去了,两边的亲戚都撕破了脸。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县令知道了之后,自然嗤之以鼻,西门豹的故事,每个读书人都读过。自然不会这么愚昧的断案。县令狠狠地训斥了一番鸡头村的老百姓,并且把几个嘴巴碎的家伙,打了板子,算是把这件事给压了下去。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种鸡暴毙还是在继续发生,并且不只是鸡,连养的其他家禽,比如鸭子,或者鹅都纷纷暴毙。甚至连黄鼠狼偷吃了病死的鸡,也暴毙了。县令亲自来了解情况,却没发现是什么东西导致的,不过县令依稀猜测是一种疫病,所以他下令扑杀所有家禽,让百姓们不要吃病死的家禽。

    还真别说,这种控制的确非常有效的阻止了人生病,但是家禽的大量病死,却动了庄户们的命根子。随着怨恨一天天的加深,并且粮食颗粒无收,绝望中的村民把愤怒撒到了这个外嫁进来的媳妇身上。

    这不,也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幕,村民要“烧旱魃”,县令听闻消息,立刻赶来阻止,并且救下了那个可怜的女子。

    李文秀听了之后,脸变得火辣辣的,这下子可就真是错怪了那个县令了,人家一个正直的好官,居然被她不分青红皂白的打成了贪官污吏。幸好这事情没有让武定国立刻“闪亮登场”惩治贪官,不然可就造成了冤假错案了。

    武定国揶揄的看着李文秀,后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不过,这种尴尬的局面,张夫子伸手打断了。他皱着眉头,捋着胡须,对武定国说:

    “定国,如今这种情况,即便是县令到场,矛盾依旧如此尖锐。你看这可如何是好呢?”

    的确,张夫子判断的很准确,如今这种情况,县令已经讲清楚这是封建迷信了,但是百姓们似乎就认准这是唯一的解释,双方争执不下。面对这么多老百姓,县令手里的几个人也没办法执行强制措施,只能这么对峙着,保住那个可怜的女子。

    县令也是勇敢,这么点人就敢带来救人,他难道就不怕百姓们头脑一热,直接杀官造反吗?武定国甚至还担心,这里面要是有个什么野心家,稍微做点手脚,一场民乱怕是就要掀起来了。到时候,或许整个鲁省大地上,绝望的老百姓们会纷纷揭竿而起,让这片土地陷入大乱!

    武定国皱起了眉头,陷入沉思。眼前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能对峙多久,如果拖久了,怕是会惹得村民狗急跳墙。就在武定国这思考的档口,另外一个方向升腾起了烟尘,并且还有大部队赶路的声音。顺着声音看过去,又一伙村民出现在了视野里面,好家伙,各个手提棍棒,农具,气喘吁吁的往这边跑过来,不一会儿就跑到了村口,和鸡头村的村民们对峙起来。

    这些人大声嚷嚷着放人,原来,这是被烧女子的娘家人来了,估计是县令派人请来的援兵吧。

    武定国暗道不好,这下,怕是矛盾会更加激化了!搞不好会出现流血或者大规模的械斗,到时候一旦打起来,怕是要控制不住了!

    “师兄!你快想想办法吧!这下可不得了啦!”

    李文秀明显着急了,她也不想看着局面如此恶化。着急的她,也顾不得女子的矜持,上前扯着武定国的衣袖,撒娇一般的催促。

    “哎哎哎!秀儿,别摇了,师兄都快被你摇晕了。你先撒开手,师兄有办法了。”

    武定国被李文秀弄得有点头晕,这妮子,手劲还不小,差点没把我胳膊给拽下来。不过,听到武定国有了办法之后,李文秀心中一喜,虽然不知道武定国有了什么办法,但是莫名的,她相信师兄一定能两全其美的处理好问题的。

    “师伯,您在这一代的名头响亮吗?待会儿恐怕得借您老人家的名头一用啊……”

    “呵呵,老夫也算是有些薄名,如果这村子里有读书人,应该会认得老夫的……”

    张夫子十分自信的笑了笑,说起名声这东西,他张辉,可是名满整个天下的人物,在鲁省这个地方,只要是个读书人,就没有不认识张夫子的,要知道桃李满天下,可不是吹出来的!

    “这就好,师伯,待会儿您也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您给我证明一下,我说的话是正确的。毕竟这个地界上,恐怕没人认识我武定国。”

    “嗯,好吧,老夫就助你一臂之力便是。不过,定国,你可不要编制另外一个谎言,须知这天下,愚弄百姓的人,最后还是愚弄自己而已。”

    “放心吧,师伯,这个我知道。我接下来说的句句属实,其实这里面的情况也好办,只要我把这些问题都给解决了,自然会化解矛盾。”

    武定国会怎么做呢?张夫子和李文秀都非常的好奇,然而,武定国已经迈着大步朝着人群走去,仿佛一个勇敢的猛士,去直面荆棘。那高大的背影,竟然让李文秀看得有点痴了。

第八十三章 乡村调研考察8

    “老牛,现在该你出马了,哦,不对,应该是出牛了……哈哈。”

    武定国把张夫子和李文秀请上了牛车,自己则是坐在了车夫的位置上,轻轻的一拍牛屁股,这头老牛十分统灵性的朝着对峙中的人群走了过去,丝毫没有怕生的感觉。走到人群跟前,为了引起人们的主意,这头老牛还十分机灵的叫了一嗓子。

    “哞!”

    厚重、低沉,但是穿透力极强的牛叫声,让整个对峙中的人都能听得见。人们非常奇怪,这种大旱灾的天气里面,谁家还会出来放牛呢?话说,村里面的牛不都因为缺水,变得病恹恹的吗?听着这声牛叫,有经验的农户,立刻就能听出来,这头牛一定身体健壮,而且啊,年龄不小了!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伙的注意力都被老牛这一嗓子给吸引过来了,这样的出场方式,倒是让武定国挺满意的,本来武定国还打算用怀里的火铳弄出点声响来,这下好了,老牛出马,一个顶俩。

    “各位父老乡亲,我鲁省大儒张辉张夫子路经此处,见到乡亲们如此兵戎相见,甚觉奇怪,各位可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呀?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如让张夫子来做个论断,是非曲直,相信张老夫子身为大儒,一定会给大家伙一个交代的。”

    武定国站在牛车上,扯开自己的大嗓门,开始给这群村民们做着初步的劝说工作。然而,看着村民们一个个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非常疑惑的样子,武定国突然觉的场面十分尴尬。有首歌唱的好: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武定国倒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群平头老百姓,怎么可能认识张夫子呢?他们连书都不曾读过,更别说进学堂了。回想起张夫子刚才给他说的保证,只要有个读书人在场,就能认出他来,然而,这种打打杀杀的事情,读书人怎么会在场?

    尴尬癌都要犯了,武定国脑门子急的满头大汗。

    “这后生?你谁啊!张夫子又是谁啊!”

    性子急的村民们反应过来,直接张口就质问武定国,很明显,他们不知道张夫子。哎呀,师伯呀,你的名头不好用啊!

    然而刚好在武定国准备解释一番的时候,人群被挤开了,一群衙役拨开了人群,挤出了一条通道,随后,一身县令官袍的中年男人,一路小跑着出来了。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牛车前面,然后来了个五体投地的大拜:

    “学生,张松涛,拜见老师!”

    县令的带头,让村民们顿时惊讶不已,要知道这群老百姓,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县太爷了。这下可好了,来了一个牛车,居然让县太爷都得五体投地的跪拜,这得是多大的官啊!我滴个亲娘也,刚才那个吼了一句“你谁啊!张夫子又是谁啊!”的农村汉子,这个时候立刻躲到人堆里面不敢出来了。

    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跪下来跟着县太爷拜见张夫子,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成片的村民们跪下来,拜见张夫子。

    其实张夫子刚才在车里面也慌得一批,然而外面听到县太爷的一声大喊之后,似乎没了动静了?突然间,武定国掀开了车门帘子,朝着里面坐着的张夫子说:

    “师伯,该您登场了,出来讲几句话吧。届时,只要把百姓们中间挑出来几个领头的,然后就交给我吧,我能处理好。”

    张夫子点点头,对武定国生出了一点莫名的信任感。他拿起拐杖,走出车子,站在了武定国刚才站着的位置上。人们看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家站了出来,莫名的就有点尊敬感,这种发自骨子里的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张夫子的身上由于常年做学问,带着一股子说不清楚的气质感,更加让人觉得伟岸高大。

    这可是一个了不得老人家啊,我滴个乖乖呀,该不会是孔子他老人家下凡了吧。

    村民们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嘀咕,也许这些村民,脑海里面也就知道孔子这号老人家,谁叫这是鲁省,齐鲁大地,千古流传的孔圣人,百姓们自然耳熟能详。

    “乡亲们好啊,松涛,原来是你在这里主政啊,你起来吧,别这么跪着了,老夫不过一介白丁,可当不起你这县令的一跪呀。”

    “老师说笑了,所谓天地君亲师,学生拜见老师,那是应该的,这与官职无关。”

    武定国在一旁听着,原来这县令和张夫子还认识,哎嘿,这下子就更好说话了。武定国扶着张夫子下了车,李文秀自然的走到张夫子身边搀扶着。这般景象,一个老先生,带着一对金童玉女出现,这就像是下凡的老神仙一样。

    “来来,松涛,我来给你引荐,这位是大名鼎鼎的澧县县侯,武定国。”

    “原来是武侯爷,失敬失敬,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哈哈,过奖了张县令。”

    “行啦,你们俩别在这里打马虎眼了,先处理眼前的事情吧,松涛,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交给武定国吧,他能处理好。”

    “既然老师这么说,学生自然遵命,只不过,武侯爷需要学生如何配合呢?”

    武定国朝着张松涛招了招手,在他耳边叮嘱了几句,张松涛脸色立刻变得有些奇怪,但还是点头答应了。随后,这位县太爷,跑到牛车上站着,大喊道:

    “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觉得我断案不公平,没关系,今天我们请来了名震天下的武定国,武侯爷,他断案如神,一定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的,接下来,请各位收起武器。衙役们听令,将两边人分隔开。然后有请两村的村老,族长出来搭话!”

    县令的威势很重,古时候号称百里侯!也就是说,方圆百里之内,老百姓们都得服从他的管教。虽然今天是矛盾突发,这位县令威风扫地,但是,现在积威犹在,还是让老百姓们老老实实的听从了他的安排。

    随后,从两拨的人群中,走出来了几位老人家,这些都是村民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之辈。接下来,就是武定国展示的时候了。张松涛任务完成,便朝着武定国拱了拱手,有请武侯爷出场了。

    “各位乡亲父老们好,我叫武定国,乃是大康的国侯,这里有礼了。”

    武定国自然的朝着两边的代表们施了一个拱手礼,让这两边的村老们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这位大官看来很有礼貌。不过,这年轻却又威势十足,看来是个大人物不假。

    “不敢不敢,小老儿不敢当,请问武侯爷,您打算如何断案呢?”

    “对,侯爷大老爷,他们鸡头村欺人太甚!您可要为我们鸡尾村做主啊!”

    “我呸!明明是你们鸡尾村的女子带来了灾祸,我们这是替天行道!”

    好嘛,刚消停一会儿,这下子又掐了起来,武定国看了,不由自主的捏了捏眉心,唉,这调解工作真不是一个好差事啊。

    “好了好了,各位,请听我一言,待会再争个是非曲直不迟!”

第八十四章 乡村调研考察9

    村名们一脸懵,武定国的出场不可谓不隆重,但是就这么一个面生的年轻小伙子,就能是大康国侯了?即便是,那这么年轻的人,能断案如神?那句老话说得好,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武定国嘴上光溜溜的,一看就是个不靠谱的样子。

    如果武定国听到了村民们的心里活动,一定会气的跳脚。胡子什么的,我也曾经有好吧,只不过是因为老婆们不喜欢,我经常剃罢了!哪里无毛了啊喂!好歹本大爷也是三十岁的人了!孩子都六个了!

    “各位乡亲们好,承蒙各位给面子,让我来做个评判,那么我武定国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会把这里面的事情给弄个明白的。不过嘛,我接下来问的一些事情,还请各位实话实说行吗?”

    武定国这开场白客客气气的,众人听了心里比较舒服,于是都点头表示愿意配合。武定国看到大家伙表态,也是满意的点点头,随后便开始了他的表演。

    “这位大叔请了,您应该是鸡头村的村长吧,在下有几个问题想问您。”

    “哎哎,大老爷您问吧,老汉我保证竹筒倒豆子,觉悟假话。”

    这位鸡头村村长,看来是个性子豪爽之人,既然如此,后面的讲话应该会很顺利,至少这种人不会特意玩什么心眼,讲出什么口是心非的话来。

    “那就好,那么村长大叔,我想问您,你们今天要烧死的这位姑娘,是什么时候嫁到你们鸡头村来的呀?”

    “哦,你是说栓柱家媳妇儿啊,她大概是一年前嫁过来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正好是秋收了,咱们地里面庄稼全都旱死了,他们家没钱,还是栓柱家的老娘拿出了自己的嫁妆,才下的聘,就连婚宴的饭菜都是各家凑的呢!”

    一打开话匣子,这位耿直豪爽的村长就有点兜不住了,开始回忆起当时娶亲的美好场景。他说着说着,还时不时有人跟着附和,从旁佐证一些事情。并且,十分难得的是,鸡尾村的亲家们,也会补充一些东西,双方非常难得的达成了一致的认可,也没有之前那么剑拔弩张的气愤了。

    然而,这种美好的场景没能坚持住三秒,随着村长的一个“但是”,气氛再次陷入了白热化。

    “唉,但是啊,自从栓柱家媳妇儿嫁到咱们村之后,怪事就发生了,首先是他们家的种鸡,一只接着一只病死了,起初我们还以为是这个新媳妇不会喂鸡,弄错了饲料。毕竟我们养的这种乌鸡比较金贵,很难伺候。然而,没过多久,几家邻居的种鸡也跟着病死了,我们就感觉到非常奇怪。以前从没有这种情况,栓柱家媳妇来了之后就总是发生这种怪事。怪邪门的……”

    “我呸!你们村子的鸡死了,怪我家女儿!凭什么啊!我家女儿又不是黄皮子,我看啊,明明就是你们自己把鸡给喂死了,还推责任到我女儿身上,我女儿在家的时候也喂鸡,怎么没看见我家鸡死了啊!”

    前者的话还没说完,鸡尾村的一个老太婆就立刻反击了过来,顿时就让两边开始了骂战。一边坚持说是这个媳妇儿带来的灾祸,一边却坚持女儿在家没有灾祸。其中,貌似鸡尾村的人还读过书,居然拿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典故说事。然而,这位文绉绉的仁兄还没说完,就被对方粗鲁的怼了句:去你的橘子吧,我们讨论的是鸡!啊不对!是栓柱他媳妇!

    “好啦好啦!各位不要吵了,哎哟我去,劝不住啊,看来还是得用火铳……”

    武定国眼看着镇不住场子,只好从怀里掏出火枪来,然而,他还没准备好击发,一声响亮的牛叫,震耳欲聋。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惊恐的看着发出叫声的牛,哎哟妈呀,这牛怕不是牛魔王?这么大叫声啊!

    “多谢了,牛兄。”

    武定国回头一笑,这老牛真是给力,回头到家后,喂点好东西给它吃,算作答谢。

    “各位父老,现在我宣布一个规矩,我问一个人话的时候,其他人都不许说话,违者,拖出来打板子!众差役听令!水火棍伺候!”

    “喏!”

    武定国的官威一抖,一种吓人的气势就出来了,这种上位者的气息,简直比县太爷还要可怕。唉,武定国内心里其实挺想和颜悦色的与老百姓们谈谈,然而,他发现有时候和气不一定生财,反而会让事情陷入泥潭。反倒是绷着个脸,人人都怕的时候,效率却是最高的。

    “来人,把栓柱家的媳妇带上来,我有话要问!”

    公事公办,衙役把被救下的女子带了过来。从外貌上看,这个女子没有受伤,只是精神有些萎靡,唉,也难怪,遇上这种糟心的事情,不怀疑人生才怪呢。

    “堂下何人?”

    “民女王翠芹。”

    “翠芹姑娘,本官问你,你未嫁人之前,家中可发生过鸡大面积死亡的现象。”

    王翠芹听了这话之后,偏着脑袋回忆了一下,随后便回答道:

    “回大人的话,民女出嫁之前的第二年,村子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死了很多鸡,但是民女家的鸡没怎么死,都活了。而且村里只是有几家死了,并不是大面积死亡。”

    “那本官再问你,你嫁过来之后,可曾从娘家拿过家禽来鸡头村?”

    “嗯,的确,民女嫁妆就是一只花尾大公鸡。但是这只鸡活的好好的,就在俺丈夫家里,俺家的鸡也没有全死,还剩下这么一只。”

    王翠芹的回答,让武定国心中有了底,但是却让村民们听了一头雾水。这个年轻的大官,不问鬼神,也不问旱灾,更不问人祸,光只问鸡?难不成这件事跟鸡有关啊?莫非是大公鸡成精,把其他鸡夺走了阳气?哎嘿,还真有这个可能哎!妖怪不都是要吸阳气嘛,鬼吸走活人阳气,那么鬼鸡就吸走鸡的阳气。

    武定国也不知道这群村民把事情脑补成了什么样了,不过,他自己算是搞明白了。同样的,有了点头绪的人还有张松涛县令。

    “武大人,莫非是鸡瘟?”

    “然也……”

    “可是奇怪了!为什么鸡尾村的鸡没事呢?反而是鸡头村的鸡全死了?”

    武定国听了这样的问句,心中只能是叹息。这个时代的人,虽然已经认识到鸡瘟这种禽类流行病,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什么叫做获得性免疫。毕竟是几百年后研究出来的东西,这个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

第八十五章 乡村调研考察10

    “问得好!鸡瘟的传播,就像是咱们人感染风寒一样,顺着空气、或者鸽子,乌鸦之类的动物就能传播开来。想必不只是鸡头村,附近的几个村子也应该出现了鸡鸭死亡的现象了吧。”

    “嗯,是的,武大人料事如神,附近几个村子的确都死了鸡鸭,只不过其他村子鸡鸭太少,不怎么起眼罢了。”

    张松涛十分肯定的说,他也是根据这种情况才判断是鸡瘟爆发的。这下子武定国算是给了他肯定的认可。其实不仅是他,消息灵通点的村民,都知道这个情况,武定国这么一解释,那就说得通了。这还真不是王翠芹的锅!

    “你们呀,差点把救世主当成妖孽给烧了啊!”

    武定国十分痛心疾首的说道,这时候的演技,简直爆表,村民们莫名的感觉到有点心慌,为啥是救世主呢?难道是王翠芹?

    “你们想想啊,为啥鸡尾村的家禽能活得好好的呢?因为他们村子诞生了能抵抗瘟疫的神鸡啊!翠芹姑娘好心带着一只神鸡血脉嫁到你们村子来,你们不领情就算了,还要烧死她?唉,烧死了她谁来救你们呢?”

    武定国的“神鸡论”一抛出来,顿时让村民们恍然大悟,哎哟喂,还真有点道理啊!鸡尾村的家禽的确是这方圆几十里唯一活下来的了,没准真是诞生了神鸡呢!哎呀!那岂不是说,我们的鸡有救了?

    鸡头村的村民们听了,惊讶不已,鸡尾村的人听了,一个个挺起了胸膛。哎嘿,没想到原来是我们村子诞生了“神鸡”!怪不得呢!当初那场鸡瘟,还以为要死光了全村的家禽,没想到居然有神鸡诞生,保住了不少鸡鸭,这真是个大喜事啊!

    有时候,把迷信用好了,也是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变的,武定国看到自己的“神鸡论”起了效果,便进一步的解释起人为什么病死。

    “这鸡瘟啊,因为吸收了足够的鸡命,变得更加厉害了,它开始要吸收人命了!于是啊,就有了你们村有人病死的情况了。你们发现了没,病死的人,一定是经常和鸡接触的人,而且身子骨比较弱。”

    村民们明显的露出了一副“你怎么知道”的表情,武定国嘴角一咧,呵呵,神棍的基本操作而已,夸大其词,让人自己吓自己。然而,武定国的这种说法,明显的让村民们能够接受。如果说什么传染病,鸡传染人,估计村民们会认为是你在讲神话故事呢!

    “所以说,张县令让你们烧死生病了的鸡,也是为了保护你们,因为这瘟疫啊,怕火!”

    武定国这下子算是为张县令洗刷了冤屈,估计这位张县令之前的政令,让所有村民都感觉到难受,谁愿意无缘无故烧死自己辛苦喂大的鸡呢?武定国还估摸着,张县令应该没少跟他们说鸡瘟传染人的解释,奈何村民只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这位大老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治好鸡瘟呢?”

    “问得好!其实这里面有两种方法,第一呢,就是让具有神鸡血脉的种鸡,和你们的鸡配种,之后生下来的鸡子,就会带有神鸡血脉了,自然不惧怕瘟疫。”

    “可是,这位大老爷,难道我们现在养的鸡就没救了吗?”

    “也不是没救了,还有第二种方法,但是呢,这种方法不一定能成功,只能保住部分鸡。”

    “大老爷,您快说说看吧,急死人了都!”

    “唉,这个也简单,既然是鸡尾村养出了神鸡,你们问问他们是怎么喂鸡的就可以了。他们之中某个人,应该是无意中找到了激发鸡身体中血脉的方法,你们看看翠芹带过来的大公鸡就知道了,这只大公鸡就没收到瘟疫的祸害呀,你们怎么不问问翠芹姑娘?”

    武定国带着笑容,仿佛有点嘲讽,那意思是,你们刚才差点把能救你们鸡群的人给当成妖怪烧死了。这下子,村民们看向王翠芹的脸都变了,从刚才的喊打喊杀,变得现在的羞愧,不好意思等等……

    然而,鸡尾村的人就得意了,很多人都差点鼻子翘上了天,心中感觉到扬眉吐气。看到没!大老爷都说了,是我们养出了神鸡!我们不是祸害的源头!

    “我呸!你们这些鸡头村的人,狗咬吕洞宾!如今大老爷都说了,我们鸡尾村不是祸害,反而是救星!你们这群瞎了狗眼的人,居然把我们村的人架上了火堆!我呸!良心呢?走!翠芹,跟我们回家,这群白眼狼,不救了!”

    说完,拉着王翠芹就要往回走,然而翠芹姑娘却十分的不愿意。她忸怩着说:

    “娘啊!女儿已经是嫁人了,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得留下来,跟您回去了,还不得丢死人了。”

    武定国真心佩服这个时候的女子,这会儿受了这么大冤屈,还想着婆家的好,换做是任何一个后世的女人,早就拍拍屁股,拜拜了!

    这下子,鸡头村的人也反应了过来,该赔礼道歉就赔礼道歉,该服软就服软,总之局面颠倒了过来,算是有了个圆满点的结局了。毕竟还得靠着鸡尾村的人,教他们如何培育出神鸡,不然家里的鸡全死光了,那才叫真的断了财路了。

    事情看来是化解了,之后的解决方案,武定国并不想插手。虽然张县令想要直接请教武定国如何快速的治疗鸡瘟,武定国却告诉他,老百姓们自己已经摸索到了方法,你该向老百姓们请教。你是读书人,心思缜密,帮着百姓们找到解决办法,也是一种历练。总之,你要相信,鸡尾村能挺过瘟疫,这就证明一定有方法,你耐心的去找便能找到。

    走在回去的路上,回忆着刚刚发生的事情,李文秀还是有点好奇,她问武定国说:

    “师兄,你确定一定有方法激活神鸡血脉吗?”

    “嗯,确定啊,而且方法很多,不止一种呢……怎么?你想知道?”

    “想啊,你能告诉我吗?”

    “嘿嘿,不能!”

    “哼!讨厌!师兄你是个大坏蛋!”

    日常调戏小师妹,武定国仿佛找到了年轻的感觉,唉,只可惜,这个时代,书院里面只有学弟,没有可爱的学妹。这也算是一种遗憾吧,没想到在这里补回来了。

    “定国,老夫也很奇怪,你怎么就这么确定呢?莫不是信口雌黄?”

    张老夫子发话了,其实他也很疑惑,作为一个学问人,不知道答案,这感觉就像是心里被猫挠似的。于是,这位老先生也来当一个好奇宝宝。

    “师伯,其实这里面也是有根据的,您可听说过,被毒蛇咬了之后,五步之内,必有解毒草药的说法?这里面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鸡尾村的家禽挺过了瘟疫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这动物也有灵性,生病了之后,知道自己找药吃。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我原来居住的岳州,也发生过一场小瘟疫,但是你们猜怎么治好的吗?”

    “怎么治好的?”

    “很简单,喂鸡吃韭菜!吃了韭菜的鸡大多都活了下来,就这么简单而已。”

    武定国的实际举例,立刻让两人恍然大悟,李文秀还抢答的说:

    “哦!师兄,你是说,鸡尾村应该是生长了某种植物,鸡吃了之后就能听过瘟疫!嗨!那你还说什么神鸡,血脉之类的,骗子……”

    “呵呵,师妹啊,你忘了西门豹了吗?他不也是利用迷信,去破除了迷信吗?有时候啊,说教往往不如因势利导来的有用。”

第八十六章 连锁反应

    在青岛港的码头上,一群人在翘首期待,他们眺望着茫茫的大海,仿佛期待远行的亲人回归一样。这群人普遍的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很多人甚至打扮得跟乞丐一样。当然还有很多的穿着官袍的人,从他们的衣服绣着的图案来看,似乎最小的都是县令级别的官员。

    这有意思的一幕,官员和贫穷老百姓同时在港口等待,难道这次来的是一个天大的朝廷命官不成?可是京城在西边,没道理从东边的海上过来呀?

    “奇了怪了,算算时间,这次的船队应该在前天就该到达了呀?怎么这都三天了还没看见影子?”

    “哎呀,可不是嘛,谈大人,你我都在这里等了五天了,就等着这批粮食拉回去赈灾呢!这要是来不了,我们县里面那些饥民,能把我给生吞活剥了!”

    “荀大人,我何尝不是和你一样呢,你我管辖的县都是黄河两岸,自从黄河断流之后,再加上这三年的大旱,早就颗粒无收了。三年来,府库都空了,就靠着这点海上来的粮食救济。我甚至比你更惨,我的县里面都有好几股响马闹事了。都是抢粮食的,这让我县里的情况更加雪上加霜啊……”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原来他们都在等着运粮的船到达。说起这运粮食的船,其实也能和武定国扯上关系。武定国平定安南国之后,等于是获得了一个大粮仓,一年三熟的粮食产地,极大地补充了大康国北方缺粮的情况。

    在武定国的安排之下,安南国只留下一季的产量,剩下的两季,用以物换物,或者资金补偿,税收等等,收购上来,然后就是装船,运送到鲁省的青岛港。然后从这里,分发支援鲁省各地,支撑抗旱救灾。

    不得不说,武定国的这一手,弄得是十分及时的,老百姓们现在可谓是三年没怎么收获了。这三年里面产出来的一点点粮食,再加上这种一个月一次的海上运输粮食,才让老百姓们不至于饿死,让老百姓们能撑到旱灾过去。

    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官员们把持着粮食,也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很多乱匪也不敢打劫官府,第一是因为怕犯了众怒,毕竟这是抢了别人的救命粮,第二,也是因为只有官员在,才能从朝廷领到这一点救济粮。故而,鲁省的局面至今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出现大乱子。要是放在过去的历史里面,早就烽烟四起了。

    “哎呀!快看!船帆出现了,那是运粮船吗?”

    “等等,让个位置,拿我的武侯千里镜看看。”

    “哈哈,是运粮船!没错,他们总算是来了!哈哈……额!不对!这船帆怎么破破烂烂的啊!桅杆都倒下了?这是怎么了?”

    这个拿着望远镜的官员说出来的话,把大家都听得心惊不已,怎么回事?难道运粮船受了损伤了吗?那!!是不是粮食也喂了鱼了?哎哟喂!你倒是说清楚点啊!吓死人了都!

    然而,这种恐慌很快变成了事实,一艘破破烂烂的运粮船,孤零零的,踉踉跄跄的来到了青岛港的港口,船上恐怖的大洞,还有那烟熏火燎的痕迹,还有那船甲板上,满身伤痕的船员们,人们的心中一种极为不好的预感出现了。

    “我们的船队,在来的路上遭遇了倭寇的围攻,三十艘船,大部分被击沉了,只有我们的船长当机立断,扔了一半的粮食,才能加快船速跑了出来。但是我们也被追杀了很长的距离,如果不是天黑了,估计我们也喂鱼了。”

    “什么!就只有你们一艘运粮船了?还只有半船的粮食?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这里几万灾民,还有十几万灾民等着你们的粮食,我的天,完了,这天下要乱了!”

    山东巡抚,凌烟阁大学士,此次赈灾的总督大臣,龙双大人,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双眼发直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从他主政鲁省以来,一直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最担心的就是因为连年大旱引发饥民揭竿而起,席卷天下。要知道,书上可是记载了不少这种事情的,好在,武定国的及时输血,加上他的努力,总算是把局面稳定了下来。

    然而,这次运粮船带回来的消息,直接击碎了他的最后一丝侥幸。没了外部输入的粮食,大部分老百姓只能饿死。而那些不愿意饿死的人,只有一个办法——抢粮食!抢夺鲁省大地自己产出的那为数不多的口粮。

    民乱的爆发,如果不能及时镇压,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到鲁省的粮食抢完,然后就是相邻的苏省,皖省,冀省,豫省等等。饥饿的灾民们会像是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带来惨绝人寰的灾难。这样子,死的人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而且,即便是派军队镇压,然而军队也是要吃粮食的,没了粮食,军队也没有战斗力,更不用说镇压叛乱了!

    远的不说,光是前几年发生在桂省的叛乱,可见百姓们闹起来了之后,会有多么恐怖,他这个鲁省巡抚,说不好也要步毛彦武巡抚的后尘,如果死了就算了,但是如果落得个身败名裂,怕是子孙都抬不起头来。

    “龙大人!我们该怎么办?没粮食了!”

    “对啊,龙大人,您快想个办法吧!那些灾民们在问粮食是不是没了!我们该怎么回答?”

    “龙大人,您快下令吧,军队需不需要集结?最后这点粮食当军粮吧,不然军队都没办法打仗了!”

    身边的官员们,一个个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在等着龙双大人拿主意呢!龙双被他们这么一捣鼓,也算是回过神来了。对!是得马上想办法,不然马上就会爆发民乱。龙双也是个有能力的官员,不然皇帝也不会选他来当鲁省的巡抚。

    龙双立刻对着身边的属下说:

    “各位同僚,如今之计,我们只能对外宣称,运粮的船在海上遇上了风暴,迷了路,估计还要五天之后才能到达。”

    “可是龙大人,五天之后呢?”

    “唉,五天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样子,先把仓库里面储存的粮食让民夫们运送到济南去。命令军队到州府集结,粮食也向州府集中,随时准备应对民乱。”

    “那龙大人,各地县城该怎么办?很多百姓也在等着救济啊!”

    “唉,这个时候,能保住一些人已经是不错了,让那些县城的县令结成自保吧,咱们稳定了州府,就能撑到朝廷大军和粮食的到来。对了!通知鲁省境内的凯旋军预备军向鲁南集结,一定要保障京杭大运河的通畅,咱们能不能救命,就看这条运河能不能起作用了。这是咱们最后的一条运粮通道了。”

    龙双这话说的也没错,其实鲁省的另外一条运粮通道,就是京杭大运河,这条伟大的运河,联通了南北的交通。靠着海上和这条运河,能够及时的支援鲁省的赈灾。然而,因为淮南水灾的爆发,这条运河目前处于停运状态。他所说的凯旋军预备军也就是鲁国公留下的屯田军团,这些人大多数是退伍老兵或者他们的子孙组成。

    龙双说的保住京杭大运河,也就是想着等到淮南水灾治理完成之后,拉通这条生命的大动脉。现在海上的情况还不知道如何,但愿只是小问题,不过听说倭寇闹得很凶,官军的战船都不能保证稳胜,何况运粮船呢?唉……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149/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 作者:荆南小六所写的《我在古代奔小康》为转载作品,我在古代奔小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古代奔小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古代奔小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古代奔小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古代奔小康介绍: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现代人,一不小心活在了古代。高端的东西我不会,低端的东西我反胃。没系统,没老爷爷,也没特异功能,毛都没有。全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储备,照样能活的有滋有味。
凡事不求人,自己动脑筋,想要潇洒走一回,还得靠黄金。我在古代奔小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古代奔小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