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古代奔小康TXT下载我在古代奔小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古代奔小康全文阅读

作者:荆南小六     我在古代奔小康txt下载     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五章 拦路抢劫?不,抢字而已

    稷下书院的毕业难度就非常严苛了,不仅仅要在考试中取得前百分之三十的成绩,而且还要在平日里,有足够的学分积累。

    什么叫学分积累?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分数的积累罢了。比如学子们出去接业务,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通过聘请他们的掌柜老板,开出的评价单,以及他们自己的实习报告。当然,这些外出的实际业务活动,会有当地相关的人员进行核实。

    不排除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毕竟只有前百分之三十,这成绩上可是做不得假的。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实操课的考试,占的分数比例非常大。

    武定国这是把后世那些资格证考试的标准给拿了过来。他要保证的就是,稷下学院拿到毕业证的学生,绝对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出去了,就不能砸了稷下书院的招牌!

    这也就导致了,稷下学院的学子们,一下子能达到好几万的数量。每次上课都是在每个学科院子的大礼堂,一个教授在学堂上讲课,学子们来多少,他不管,反正自己的课时,要按照规矩讲完。

    当然,他们也有亲自收徒的时候。虽然说是收徒,实际上也是要通过考试的,只不过在师父的专注教导下,成绩进步会比较快一点。

    这种教学模式,不过是武定国套用后世的大学的公共课罢了。然而,张老夫子评价说,这有春秋时期的味道,比如孔子的门人弟子三千众,实际上也就是这么教学的。

    于是乎,在张老夫子的思想引领(会错意)的情况下,学院的先生们,一个个都是朝着孔子的目标前进的。什么时候也能教导出三千门人弟子,那才叫功德圆满呢……

    “武山长,学院建成之后,您还是第一次回来,这块大门前的门联,一直留着,就等你回来题字了……”

    学院的副山长,也是武定国同门师兄,一本正经的把文房四宝摆在了武定国面前。那架势,他要是今天不留下点墨宝,就不打算放他进去了。这和拦路抢劫有什么分别?

    武定国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那一笔臭字哦,任何一个读书人看了都会忍不住笑话。咱们武大人脑袋瓜子虽然聪明,然而他写的字,可真就不敢恭维。比如他写一副对联,你可以从里面看到好几个书法家的字体影子,然而,加在一起嘛,就像是群魔乱舞。

    “哈哈哈,不敢献丑啊……这样吧,我身边有个书法大家,吏部尚书刘国文大人,他可是京城有名的国手!我来出楹联,请刘大人执笔,这样才能给我们稷下学院增添几分荣光。”

    武定国此话一出,刘国文心里其实也是激动的。给如此一个庞大的学院写门联,这可是名垂千古的机会啊!武大人真是好人,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给我了。

    放在一千多年之后,学子们站在稷下书院门口,看着我写的字,啧啧啧……

    “固所愿,不敢请尔……哈哈哈,那武大人,下官就献丑了……”

    研墨,提笔,墨是上好的松烟墨,笔是上好的狼毫笔,就连宣纸,都是散发着清香的宣城纸。啧啧啧,这硬件可价值不菲啊!

    武定国能弄出一个什么千古楹联呢?如果是能像当初写在岳州书院的那一幅水平就非常不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就是武定国之前的水平,也不知道这次的水平如何。刘国文十分期待着,浑身肌肉都微微的颤抖了,他这是在蓄力,也是在酝酿一种气势,等待着武定国金句的诞生,然后大笔一挥,横空出世!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武定国沉思良久,冷不丁的蹦出了这么一句话。

    听到武定国开口的金句,刘国文眼前一亮,好一个雄浑壮阔的气势!啊哈!下笔有神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好句啊!

    哎!不对啊!

    这不是对联吧!

    刘国文刚写下上联,突然觉得念不通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也不押韵啊,完全不符合《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的要求。刘国文一口气没顺的过来,差点闪了老腰……

    不仅是刘国文,旁边很多人回过神来,都发觉了这里面的不对劲。碍于武定国的地位和威严,他们不好提出来。

    不过,赵志成倒是给他们解了围。

    “定国,你这好像也不符合押韵的规矩,这是对联吗?”

    武定国没有觉得尴尬,他颇为深沉的看着大门,心里似乎有话要说。

    武定国并不是不能写出很多经典的劝学对联,他的文抄公资料库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绝世好对联。然而,这个时候,他却一点也不想写那些东西。反倒是觉得,陆游的这句诗非常应景。于是他想也没想,就把这句话脱口而出了。

    “诸位,这对联,并非武某故意写错,而是武某觉得,稷下书院本身不需要什么对联。它代表的意思,并不是武某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天下想出人头地之人,全部的向往所在。”

    “武某当初创建稷下书院的初衷,也不是想给这座学院,打上某个人的意志。稷下学院是一所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学院,将来还会出现超过武某的伟人,哪怕他与武某的思想相左。”

    “包容的学院,不需要添加武某的意志,也不需要武某为他增色。你们这些学子们的成就,才是它最好的楹联。”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武某留下这么一句感悟,当做稷下学院第一个名人留下的足迹吧。武某欢迎将来的人,超越武某,继续在这大门前,留下自己的感悟。就这样吧。”

    标新立异,武定国打破了往常的惯例,不题词,也不留下对联什么的。他不把自己当做一个主人,或者是一个创始人那样,他只是把自己摆在一个过客的层面上,一个稷下学院造就的名人身份之上。

    按照武定国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收集者,一个整理者,把先贤们的智慧,其他伟人的智慧,收集归纳,整理传播。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一直都存在着,武定国不敢把这些思想的缔造功劳,按在自己身上。

    于是,他也决定,不留下楹联,不把稷下学院打上自己的标志。而是把自己,镌刻在稷下学院的历史上。

    如此伟大的胸襟,让人闻之,肃然起敬。

    刘国文懂了,他气势焕然一新,重新研墨,提笔。没有刚才的那么凌厉,力透纸背,这只是一个过客的感悟,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向往和崇拜。

    其他人也懂了,也更加心生豪迈,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未必不能像武定国一样。在这学院的大门前留下感悟。

    今日他们以学院为荣,将来,学院以他们为荣!

    从此,稷下学院门口就多了一块大石,上面镌刻着这么一句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武定国留。”

第三十六章 第一站,海州府

    武定国回到稷下学院造成的效应是轰动的,那些没毕业的学子们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激动。

    所以,当武定国宣布要在他们中间选拔人手参加此次的巡视督查工作,学子们是踊跃的报名。报名处第一天就被挤破了摊子,武定国不得不出动卫队来维持秩序。

    其实学子们的热情也非常可以理解。

    武定国招聘他们是可以得学分的,而且武定国还会给他们开工资。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干呢?更何况,这次是在朝廷当中的大佬下面干事情,很容易就露脸的,万一表现非常好,被某个大佬给看中了,岂不是代表着平步青云了?

    貌似当年自己的偶像武定国大人,就是从荆国公手下打工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辉煌之路。既然有珠玉在前,自己当然得积极效仿。

    招人的事情非常的顺利,武定国特意给每支队伍,都做了平衡,尽量让每个学科的学子都有所分布。这样一来,一个县里面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被筛查到,不至于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状况。

    如果说,你担心目前正在学员中的这批人,是不是那些毕了业的人的对手,呵呵,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担心。他们的真实水平,实际上相差并不会太多。尤其是,前者要作假,要做到天衣无缝还是非常苦难的。但是后者只要找出不对劲的地方,这一点难度会比较小。

    毕竟假的真不了,再犀利的伪装,总会留下一点无法抹去的蛛丝马迹。

    在稷下学院停留了两天,每支队伍的人员配备就整齐了,很快,这些人将在每个大钦差的带领下,奔赴各个区域,把当下的这股浮夸风,狠狠地杀一杀气焰!

    武定国所带领的队伍,由七十多名学子组成,涵盖了各个学科,也都是各大学科的拔尖人物。他们其实都有毕业的水平了,然而考试这东西,有时候还得要一点运气,这些倒霉蛋,就是运气不太好,分数低了些。

    他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期间还有不少妙龄少女。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妙龄少女,一个个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这还是在武定国招人的时候,女院的学生代表就过来了,扯着张芷宁的大旗,毫不客气的向武定国提出,为什么她们女院的学子不能参加这次招聘!

    武定国哑然,好像自己真的没考虑到这一点。

    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武定国也允许女院的学生也参与这次招聘活动。毕竟还是要给自己老婆一个面子,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可是流行在当下的一个口号,也是女院那边一贯的精神支柱。

    事实证明,女子一旦认真起来,还真的就不比男生差。而且啊,会计这东西,大家都懂的,女子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多,因为女子比男子要更加细心。于是乎,让人觉得尴尬地一幕出现了。

    很多科目的考试里面,比如算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商学,这些都是女子霸占了前三名或者是抢到了冠军。男子们一个个名落孙山,走到女子面前都有点抬不起头的样子。

    好在男孩子们,在工科,农科,理学,等方面还是有独特的优势的,至少这几门学科的冠军没有丢,前三甲里面倒是丢了一个位置,让女孩子夺取了。

    武定国看着自己手下招聘的这些学子们,突然有句感慨——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女孩子的确不累,啥都不用提,男孩子一个个非常自觉的去提包,去献殷勤。武定国看了是直捂脸,真想当面吼他们几句:

    舔狗是没有未来的!

    咳咳,言归正传,武定国他们的队伍,到了第一个巡查地区,海州府。

    这里是整个鲁省最发达区域之一,也是最早经过武定国开发改造的区域。因为这里有着东方第一大港口——连云港!

    听到连云港,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这是武定国当初治理鲁省天灾的时候,创办的第一个海上港口,也是当初赈灾粮输入的关键节点。

    得益于早开发,早建设,这里经济发展非常的优秀,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千帆竞渡。还是后来,其他例如日照,威海,青岛等港口的开放,才让连云港被分走了一些货运量。

    然而,现在他还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第一大港。

    海州的知府,还是武定国的老熟人——张松涛。

    这位张大人,当年有幸成为了武定国的专属秘书,虽然还是七品县令的身份,然而宰相门前七品官,当秘书的人,自然会被其他高官给尊敬。

    这不,这位张大人在武定国离任回京城的时候,就被安排了一个好差事,海州知府。

    从一个县令到知府,连跳了好几级,可谓是一步登天的感觉。

    “武大人!您回来了!下官张松涛,参见楚国公武定国大人!”

    张松涛见到老领导十分的激动,武定国可以算得上是他的恩人,一手把他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他心中一直对武定国抱有感激之情,这次见到了老领导,更是有点激动的双目含泪,仿佛一个久居在外的游子,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松涛,多年不见,你倒是……瘦了一点,难不成这海州的油水不足,把你给饿着了?”

    武定国一见面就开起了玩笑,惹得身后的人哈哈大笑,就连张松涛自己也有点忍俊不禁。

    “武大人说笑了,海州是油水足,但是那毕竟不是下官的油水,乃是国家的油水,下官这几年谨记武大人的教导,身体力行,下基层,到一线,所以也就晒黑变瘦了。”

    “嗯,下基层,到一线是正确的,证明你并没有懈怠。这几年你的成绩,我看到了,圣上也看到了,你的确做的不错,海州的发展也在整个鲁省名列前茅。你这个知府,当得不错。”

    武定国这并不是故意夸奖张松涛,从历年统计的数据来说,海州的发展的确算得上非常迅速的。在这位张知府的带领下,海州的各个县城,都建设了自己的专属工业。

    用发达的手工业,逐步代替农业,利用港口的便利优势,做来料加工,赚取商品附加值。这就是当初武定国给海州定下的发展基调。从如今的发展情况来看,这里的确发展的不错。人们的面色都很自然,很满足,这是一种小康时期的百姓图像。

    “武大人谬赞,全赖当年武大人留下的发展方略,下官不过是萧规曹随,略尽绵力,当不得武大人如此夸奖。”

    张松涛居然脸红了,一个堂堂知府大人,在武定国面前像一个青涩的大男孩一样。其实他心里是非常开心的,毕竟这都是自己三年来不断努力换来的成绩,被武定国肯定了,心里的满足感可就别提了。

第三十七章 手下挣钱,县令背锅

    海州的知府衙门被武定国给征用了,张松涛挪到了其他地方去办公了。从今天起,海州知府衙门,就成了一个让海州官员们谈之色变的地方。

    没别的,谁的屁股下面都会有点屎,万一被武大人给查出来,自己没准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啊,每个县官在自己的地盘上,都开始紧张了,生怕武定国查到了自己的头上。

    那些庸官们,一个个紧张的要命,他们在位期间,因为聘请了不少稷下学院的毕业生,也就让他们的工作非常轻松。手底下的事情,基本都是这群手下们给处理好的,自己不过是最后盖个章罢了,成了所谓的人形图章。

    这下子,狼来了,听说每个县令都要被单独问询,如果答不上来,那可就有的受了。于是乎,这群庸官们一个个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开始临时抱佛脚,熟悉起自己手底下的业务来。也不管能记住多少,反正不能一问三不知就是了。

    反倒是这些吏员们,一个个拽的跟二五八万一样,当初他们的老板,也就是县太爷,压根不懂他们手里的业务,自己就成了一县之内,最大的实权官员。出去了,威风八面,谁见了都得客客气气的。除了自己见县太爷的时候,得装装孙子,平日里可谓是作威作福。

    哪曾想,自己没被招聘之前,还是个一文不值的穷书生,连个功名都没有。那些贩夫走卒见了你,也是把你吆五喝六的,丝毫没有尊敬的意思。

    现在好了,咸鱼翻身,成了假县令,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官呢,怪不得人称县令为百里侯呢。果然是在这方圆百里之内,自己说了算!

    如今听说钦差来了,哈哈,那也管不到我们,毕竟天塌下来,还有县令这个大个子顶着呢,自己大不了换一个老板,继续作威作福。

    呵呵,至于查账嘛,来查账的这些,都是没毕业的,而自己是毕了业的。表面上,大家可谓是同门师兄弟,然而要是涉及到利益纠葛的时候,那就是敌人。曾经的手下败将,难道这个时候就能翻身击败我了吗?不可能的。

    这不,第一位问询的县官,已经来到了海州知府衙门,他身边跟着一位师爷。这爷俩有点搞笑,县太爷在等候厅里面,脸色发白,嘴里不停地默念着什么,看样子好像是在背诵考试内容一样。而且他身子时不时发抖,冷汗直冒,活脱脱一个考试前压力过大的样子。

    然而他身边的师爷就要潇洒多了,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的坐在太师椅上,喝着茶,吃着糕点,时不时还给他的县官老板提醒一下关键词,让自己老板能顺利背出发言稿。

    若不是两人身上的官服表明了身份,外人差点会以为,这俩人是不是换了身份了。

    “许师爷啊,你说我待会儿进去会不会露馅啊?”

    “放心吧,我的大老爷,属下做的账目天衣无缝,当年学院里面的先生都没能查出来我的错漏,更别提那一群手下败将了。”

    “可是这次是武定国大人亲自查账,你的天衣无缝会不会被他给看破了?”

    “哎呀,我的大老爷,你放一百个心,我已经打听过了,武大人根本没有亲自翻过一本账目,全都是由那些没毕业的家伙负责的。他一个人哪里能查的了那么多账目?再说了,呵呵,我现在的做账水平,可不一定比武侯爷差呀……”

    许师爷展现出了一股极大的自信,当年他可是第一届从稷下学院毕业的会计科学员,而且还是第一名的身份。

    谁能想到,当年的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小掌柜的儿子,连童生都没能考得上。他的启蒙老师告诉他,他这辈子怕是与科举无缘了。

    然而,他的转折点,正是来到了稷下学院。他爹拿出了毕生的积蓄,供他读书。他也不负所望,凭借着算账方面的独特天赋,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毕业证。并且当年就被眼前这位县官大老爷给聘请了。

    从此开始了他假县令的生涯。

    嫌贫乍富,很容易让人的心态失衡。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我就洗个脚,既然洗了脚,我干脆洗个澡。欺上瞒下,一通乱搞。

    发了家,致了富,连带着自己的一干亲戚,鸡犬升天,都成了当地小有产业的富裕户。而且,为了掩盖他自己的贪腐行为,他利用自己所学,做的账目相当漂亮,十分合理,连历年来的查账官员都找不出问题来。

    这就让他越发的轻视起“清廉”这两个字了。

    “佟大业!请来偏厅接受问询。”

    传令官的话,让县令大人浑身一个哆嗦,这是到了考试的时候了。这位佟县令,十分悲壮的模样,仿佛即将奔赴刑场。

    其实这位佟县令,不是一个傻子,能够考上科举的人都不是傻子。只不过他能力不佳,对于手下的人玩小把戏,他看不懂,也查不出来。可是凭着直觉,他发现,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很明显,为什么县里面先富起来的人,都是师爷的亲戚,难不成这些人都是天才吗?那么以前干嘛去了?

    “许师爷,我去了……”

    “去吧去吧,放心吧我的大老爷,保证你没问题的,你就按照我说的回答就是。”

    “嗯,如今我只有相信你了……”

    “唉,去吧去吧,废话怎么那么多。”

    佟县令转身进去了,可以看得出,他的两腿走路不怎么利索,估计还在发抖呢。

    许师爷却是露出了冷笑,这个傻子,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账本,不过是需要一个人背黑锅罢了。自己的大老板先生,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拿来顶锅,反正最后签字的人都是你,追查起来,也算不到我头上,哈哈哈,我真是太坏了呀……

    许师爷这才表露了心里话,这也是他为什么有恃无恐的原因。他当然知道伸手必被捉的道理,然而,只要有个人顶黑锅,他依旧可以逍遥自在。做多不过是批评他任人唯亲罢了,反正县里面给谁政策不是给,为什么不能给我的亲戚呢?

    至于贪污腐败的事情,那都是县令大人签字生效的,我不过是个请示的人而已,主要责任也不在我呀。

    一推二五六,许师爷这算盘子打得噼啪响。

    “啪!”

    “佟大业!你可知罪!”

    从偏厅那边传来了一声怒吼,许师爷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

    看来,这钦差队伍里面还是有能人的,居然查处了自己账目里面的猫腻。呵呵,不过即便是查出来又能怎样呢?背锅的,不还是里面的佟大人嘛,自己可是一个打工的,哪会有什么罪责到自己身上?

    唉,看来要换一个老板了呀,现在看来,还挺怀念这位佟大人的,毕竟这么好骗的老板,不好找第二个了呀。

第三十八章 不良从业记录

    对于佟县令的审查是非常顺利的,从一开始,这位被架空的县令完全就陷入了慌乱之中。如果是按照背诵的那些资料回答,他或许能够进退有据,然而,当审理员换了一种问法之后,这位县太爷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何止是不知道,连审理员问的是哪方面的事情都不清楚。答非所问,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只能把他放到昏官那一栏里面了。

    许师爷不久之后也进去接受问询了,他倒是对答如流,很明显,这是一位专业过硬的合格师爷。

    不过,对于审查中找出来的问题,许师爷非常自信的把所有黑锅,全都甩给了那个倒霉的佟县令,他自己则是完全表现成为一个听老板话的打工崽形象。

    这下好了,一个是一问三不知的天然憨货,一个是精明到无懈可击的专业人士。这板子该打在谁的身上,一目了然了。

    审理员们一个个都非常清楚,这些贪赃枉法的东西,全都是这位许师爷的手段。可是人家到底是专业过硬,所有证据都指向了佟县令,他最多就是个从犯,压根算不上多大的罪。

    看着许师爷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审理员一个个都恨得牙痒痒。一边是恨这个许师爷的狡猾,另一个也是恨这个佟县令的糊涂。

    “这个佟县令真是的,这么明显的破绽,居然还会去签字,他脑子里全是粪便吗?真不知道这种人是怎么考上科举的。简直连我家小妹都不如!”

    “唉,师妹,你这还不清楚,考科举的那些人,大多数读书都读傻了呗。你还记得咱们学校的校训吗?术业有专攻,现在这当县令的,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真的是太多了。咱们学院的王先生就说过,这群地方上的县令,都得到咱们学院进行一番学习后,再去上任。这样才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这次案件的审理员,总共十人,他们之间,幸运的分到了一个漂亮的女院学生。于是,这位备受宠爱的学妹,成了小组里面的公主。

    这不,公主参加当面问询,被许师爷给气着了。马上,就有师兄前来安慰。

    “啊!气死我了,我就是看着这个许师爷不爽!就这种人,居然是你们算学院的优等毕业生!我呸!良心都没了!”

    “哎哟,我的师妹啊,你可别一杆子打死一船的人哟,你师兄我还是非常有良心的,我可不是像外面那个坏蛋哦。”

    “嘿嘿,不好意思,师兄,我刚才说错话了。师兄啊,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把这个家伙绳之以法了吗?”

    “唉,说起来很难呀,师妹,这位许师爷,也是当年的优等生,做账的水平那是真没的说。咱们找出来的那些破绽,全都被他给推到了这个倒霉的佟县令身上去了。我们除非找到他们实际贪赃枉法的一手账目,不然还真没办法定罪,你刚才不是听到了他怎么说了吗?人家县衙前段时间刚发生了一场火灾,什么资料都给烧了,这些账目还是最近补齐的呢!”

    “哼!好一个毁尸灭迹,哎呀,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这家伙的尾巴给揪出来!”

    审理员都被气成了这样,可见这次巡视巡查的困难程度有多么大了。

    这好像就是一个“矛与盾的故事”,同样都是精于算账记账,而且师出同门,手段和套路都一模一样,这就得看谁的本事更强了。

    庭审审问完毕,佟县令不出意外的被“禁足”了,他的工作,将会委派一位知府衙门的官员,暂时接替。同时,跟这位接替官员上任的,还有一批巡视组的成员,他们将负责当地的巡视巡查验证工作。

    之前的那位小组唯一学妹,主动报名了这次去地方的巡视验证工作。她心里憋着一口气,能不能抓住许师爷的狐狸尾巴,就看这次的巡查验证工作了。

    至于许师爷,当然是证据不足,无罪释放。不过,他也被限制了离境,需要随时等候巡查组的问询。

    许师爷在海州府的驿站里面住了下来,他完全没有表示担心。不是因为他自信,而是因为他在县城留了后手。

    他的妻子,也是稷下学院毕业的,这就是他留下的后手。从本事上来看,他的妻子比他更厉害。有妻子在县里面处理扫尾工作,他非常的放心。两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丝毫不担心自己会被抓住小辫子。

    果然,没过几天,巡视组灰溜溜的回来了,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来指证许师爷,反倒是找到了更多的佟县令贪赃枉法的证据。这彻底的把佟县令推向了深渊。

    许师爷在巡视组前面,十分的嘚瑟,哈哈大笑三声,然后潇洒的回去了。气得这群初出茅庐的学子们,一个个恨得只咬牙。

    于是,这件事被捅到了武定国那边。

    “呵呵,怎么办?按照国法办就是了!佟县令这个糊涂官,既然抗下了所有黑锅,那就处理他就是。人家许师爷没有罪责,就应该放了。”

    “可是!真正有罪的人,是许师爷!这不是把好人给抓了,让坏人逍遥法外吗?”

    娜珠这个时候,跟武定国说起这件事,却被武定国的态度给气坏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丈夫变成这样的认死理了。明明是坏人逍遥法外,还依旧按照国法来办事。

    “我的好娜珠,你也不想想,咱们首先就是要按规矩来,别人才会依照规矩呀,如果我们这些钦差不带头守规矩,别人岂不是更加有理由胡来?”

    “可是,这个许师爷,明明就……”

    “明明就什么?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钻了国法的漏洞?呵呵,那不能怪他,这是人家凭本事得来的,你只能佩服他,承认他技高一筹。娜珠,你要记住,咱们是裁判员,就要维护规则。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那样会乱了套的。”

    “难道就这么放过他了?”

    娜珠气呼呼的,嘴巴翘起来能挂得住一个油壶,那模样分明在说,你武定国若是不能让我满意了,这次咱俩没完!

    武定国看了看委屈的老婆,只是淡淡的一笑。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的老婆呀,你既然找不到这家伙的犯罪事实,承认他的技高一筹,为什么不通过报纸,把这个案例宣扬出去呢?让那些昏官们都赶紧惊醒,别再让这种被坑的事情发生了呀……”

    武定国的计谋一出,娜珠瞬间明白了。顿时脸上就由阴转晴,露出了可爱的小狐狸笑容。

    武定国这个办法真的非常有用,把这个案例放在报纸上,广而告之。第一可以起到惊醒作用,别让更多人遭到这种坑害。第二个嘛,也就是这位许师爷,估计名声都会臭大街了,以后就不会有人再来聘用他了。

    武定国把这种方法,叫做不良从业记录……

第三十九章 成了包工头的县令

    第一个抓出来的,没想到是一个昏庸县令,这位佟县令真是活该,估计是太过于深信“人之初,心本善”“君待臣如心腹,臣侍君如父母”的儒家经典说法了。结果被聘请来的师爷给坑了,让人听了唏嘘不已。

    广而告之的《大康月报》,就刊登这这么一篇专栏,标题为“糊涂官与狐狸师爷”,用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这一次巡查结果,报道了出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很多官员们开始紧张了,因为他们也聘请了稷下书院的毕业生,这下子倒好,貌似自己聘请的这些人,人品不敢保证呀!万一他们来坑我怎么办?我岂不是要步入佟县令的后尘了?

    这篇报道,对于稷下学院的威信,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武定国就很快接到了张老夫子的来信,首先是赞扬了武定国大义灭亲的气魄,然后就委婉的表示,这样的报道,会不会对稷下学院将来的发展造成损害。

    毕竟,百姓们看了这个报道之后,就会说,你看看这稷下学院,培养出了什么东西!居然这么坑自己的雇主,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武定国却是不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在后面一期的报纸上,专门就刊登了武定国的一则评论性文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武定国就详细阐述了他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并且在文中,明确的指出了“巡视巡查钦差组,是一个裁判员的身份,而这些县令,师爷等人,就是运动员。他们做好裁判监察工作,你若是本事高超,钻国法的空子,那算你的成功,作为裁判在后来,就会堵上这个漏洞。绝不追究。”

    同时,武定国也给稷下学院侧面的澄清了一下。他在文章中提醒道:若是想要知道你身边的人是不是把你给坑了,其实你完全可以从稷下学院再聘请一拨人来,自己进行一番检查。这样在巡查组来临前,就能把问题给发现了。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道理。

    武定国这则文章,让天下人的话锋为之一转,你看看,人家稷下书院的创始人都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有好有坏。并且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同时,武定国的胸襟也非常让人钦佩。当好一个裁判员,如果你成功钻了漏洞,那就大方的承认你的本事,不过,这个漏洞就会被后来的人给补上,防止再次出现问题。也算是一种亡羊补牢,相信以后的漏洞会越来越少。

    同样的,许师爷回到家乡以后,这师爷的工作肯定是丢了。至于他们家以后会不会生意上一帆风顺,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从人之常情来看,你愿意和一个曾经把老板坑到牢狱里面的人做生意吗?你难道就不怕被他坑了?

    许师爷的结局,那都是后话了,得让历史和百姓们来评价。

    武定国很快又接到了第二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报告。

    巡视巡查组找出来了一个“包工头县令”。

    唉,普天之大,和奇不有。

    这个包工头县令可真是不一般,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惊天伟业呢?

    “全县不产粮,也能吃饱肚!”

    这就是他提出来的施政口号。结果被巡视巡查组当成典型案例,送到了武定国的案前。

    武定国看了巡视巡查组调查出来的结果,简直有点哭笑不得。

    这家伙其实不是乱喊口号,而是确有其事。并且,不能说他的施政方略不对,反而非常的恰到好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位县令所在的县城,是一个山地面积占了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县。他们县历来就非常的贫穷,老百姓们种田都无法填饱肚子,只能平日里靠着山里面打猎,维持一点生计。

    这位黄县令,居然是稷下学院经济学院毕业的学生,他来到这个县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全县的青壮年老百姓们,不用种田了!全都出去打工,去做工程,赚取粮票。

    得益于这个县,比较靠近连云港,也得益于连云港周边的工程建设的开展,出现了一种极大的用工需求。

    这位县令就化身成为了一个包工头,居然带领自己治下的百姓,走出了大山,来到这些工地里面打工挣钱。

    哎嘿,还别说,这么一搞,居然让他们挣了不少的粮票。除去拿一些换了粮食回来,其余的还可以采买很多经济用品,丰富家庭生活。

    于是乎,他治理下的县城,越来越多的人不种田了,更多的人跟着他出去打工,赚取粮票。毕竟这样又能挣得多,又能见世面,而且还能为家里攒下一笔钱。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口号“全县不产粮,也能吃饱肚。”

    这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外出务工模式。把武定国给看得一愣一愣的。

    巡视组查处他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并没有按照国法的要求,保留一定的耕地数目,导致县里面的大部分良田荒废。而且他还做假账,把外面挣来的粮食,当成了自己县里面产出的粮食。

    虽然他的县里面,粮仓破天荒的堆满了,而且还是比历史上更多建了几个粮仓,解决了百姓们的粮食危机。然而他的手续上,毕竟是违反了国法的要求。

    这不,这位包工头县令就被抓了。据说被抓的那一天,全县的留守老百姓,一个个自发的阻拦巡视巡查组的队伍,如果不是这位县令亲自出面劝解,估计武定国派出去的那些人就可能回不来了,山里面的百姓们可是很彪悍的。

    “下官黄勇舟,参见武大人。”

    “起来吧,你就是那个包工头县令黄勇舟?”

    “额,正是下官。”

    “不错啊,你小子能把一个历史以来的贫困县,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你倒是个有本事的家伙。”

    “不敢当,武大人这么说,倒是折煞下官了,毕竟下官这也是冒犯了国法……”

    “知道冒犯了国法你还敢这么干?”

    “唉,武大人,其实不瞒您说,我是实在看不下去,我县里面的那些老百姓,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如果打到了猎物还好说,冬天不至于饿肚子,要是打不到猎物,不少人就得出去乞讨。我这个当县令的什么都做不了。”

    “你们没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吗?”

    “推广了,可是武大人,我县里面的土地,都是险峻的高山峡谷,说白了,大部分都是石头!怎么可能种粮食?仅有的那一点点河谷两边土地,产出根本不够全县的百姓们吃的呀。我这不是没办法,只好出此下策……”

    说完,黄勇舟十分落寞,露出了一副听凭发落的样子。武定国上下仔细打量着这位脸色黝黑的官员,如果他脱下这身官袍,简直就是个农民工罢了。

    咦?地上怎么有一把伞?上面好像还有字来着?

    难道是?

    万民伞!!!

第四十章 有万民伞了不起啊!

    武定国猜的没错,的确放在地上的是一把传说中的万民伞。

    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开始,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百姓们觉得他们的父母官好,为了保护他免受奸臣的陷害,就会给他做一把万民伞。”

    本来万民伞的本意是这样的

    地方官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都得表示一下挽留,比较通行的方式就是送“万民伞”,其意思是说这个即将离任的地方官,日常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这一方的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送的伞越多,表示这个官员越有面子。

    但是这东西,到了后来好像变得有点泛滥了。

    清官离任自然有人送伞,而那些贪官离任时为了保全面子,也要想方设法弄把万民伞装点一下门面。比如说,到了晚清,这一风气愈演愈烈,直至成为了官场上的一种陋习。

    好在当下,万民伞并没有那么泛滥的感觉。

    武定国现在顿时酸了,貌似他离任的时候,百姓除了十里相送之外,真还没有给他送过什么万民伞。难道是百姓们忘记了?

    武定国撇了撇嘴,看着眼前这位黄勇舟县令,有点点嫉妒。

    好官,武定国也承认这家伙的确能够算得上好官。在这个时代里面,哪个官员敢冒着触犯国法的危险,去给老百姓谋求吃饱肚子的?大多数都是干好本职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老百姓能不能吃饱肚子,这关他们什么事?只要自己吃饱肚子就行。

    百姓们应该庆幸,自己不去祸害剥削他们就不错了,一个贫困县能有什么油水,做到洁身自好也就是顶顶好的官员了。

    这种想法,是大多数分配到贫困县当县令的家伙,长久以来的心态。

    比如说武定国当初所在的那个小县城,澧县,咱们的老朋友娄知县,就是这么一个碌碌无为的官员。

    以至于,人家把给武定国的第一笔奖金,五百贯,发下来之前都要苛刻一半。一个普通县令,一年的俸禄也可以有一百两银子,再加上平日里的一些收费,火耗之类的,收入大概在五六百两银子上下。如果是贪官污吏,那就不好说了,俗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县令虽然说比不上知府那么大的官,好歹能弄个十分之一也不错了。

    不同的是,这位黄勇舟县令,并不是自己贪墨,而是带领治下的百姓们出去打工。

    想必大家都在十多年前听说过“包工头”的这种说法。那时候,一提起某某是包工头,那就是代表他是个暴发户。有钱的人那种,手提大哥大,脖子上挂着大金链子,手指上全是金戒指。

    其实这位黄县令日子也差不多。

    不过人家挣来的钱,可都是明明白白的,一分钱都没有贪污。

    其实人家的账目也做的很漂亮,他之所以被揪出来,还是因为有人举报他。估计是他发财的行为让人眼红了。

    世间上不会缺少这种红眼病的人,大家都穷,那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一个人通过方式方法一下子富裕起来之后,这嫉妒心就挡不住了。

    自己没本事和他一样富裕,那可不行!得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才行,于是就有了检举揭发。这个告密的家伙,还自以为得计,来了个借刀杀人。

    “听说你是稷下学院经济学科二期毕业的?”

    “回武大人,下官正是二期经济学科二班的。说起来,下官还得叫您一声山长……”

    “亏你还记得自己是稷下学院的学生!”

    “是是是!山长,学生错了,学生给稷下学院抹黑了,学生不该……”

    “慢着慢着,刚才你不激动,这会儿激动个什么劲啊?抹黑?我说你给稷下学院抹黑了吗?瞎激动个屁,起来吧,瞧你这样子,哪里还像是我的学生,一点胆气都没有。”

    武定国点破了黄勇舟稷下学院的毕业生关系之后,这位县令大人反倒是怕了,噗通一下跪在地上,给自己嘴巴子。好像这是一件非常让他后悔的事情一样。

    不过,听到武定国并没有怪罪他给稷下学院抹黑之后,人突然愣了。这是唱的哪出?难道接下来武定国不该用稷下学院山长的身份,狠狠的痛骂自己这个毕业生吗?

    黄勇舟现在心里是慌乱的,如果武定国骂出来,那反倒是好事,证明这件事情不大,武定国这位当山长的,把他看做自己人,能把事情摆平。

    现在却一脸淡定,仿佛置身事外一样,这样的情况反倒是不好了。这是不是代表着,人家压根就没把你当自己人,准备拿你开刀了?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领导骂你,就怕领导不骂你!骂你证明这件事还有救,不骂你,基本上就等于宣布死刑了。

    “呜哇哇……山长啊!学生错了啊!求求您山长啊,千万别放弃我呀,我只不过是一时失足,绝对不是故意的呀,山长啊,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黄勇舟又来了,跪着,哭着,想要抱着武定国的大腿。

    这行为倒是把武定国吓得一愣,这咋回事啊?貌似这台词有点熟啊?某个时期的著名秃子,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喷嚏,娘希匹!谁在念叨我!

    “哎哎哎!差不多得了啊,赶紧给我起来,瞧瞧你这胆子,怎么跟兔子一样!给我起来,都一百多斤的人了,居然还这么眼泪鼻涕一把的,你不嫌丢人我都嫌丢人呢,出去别说是我的学生!”

    “哦哦,好的,山长。”

    黄勇舟不敢违背武定国的命令,赶紧站起来,把鼻涕眼泪给吸了回去,稍微拾到拾到,直愣愣的站在武定国的桌子前面,老老实实的接受武定国的问询。

    脑瓜儿疼……

    武定国单手支撑着脑袋,心里有点烦躁。

    黄勇舟这家伙,很明显,是个不错的官。只不过这手段实在是太不干净了点。武定国正思考着办法把他给摘出来。不然,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个好苗子,要是送上断头台,那就可惜了。

    看了看地上的万民伞,武定国撇了撇嘴,嫉妒的火苗又上来了。

    有万民伞了不起啊!

    还真了不起,至少武定国还没听说过,鲁省境内目前有哪个家伙获得了百姓自发相送的万民伞。

    “黄勇舟,你听着,现在我呢,给你两条路走。这第一条嘛,你给我脱了身上这身皮,滚回家种田去。第二条……”

    “山长,我选第二条……”

    “老子还没说完,你插什么嘴啊!”

    “是是是,山长您请说,来,喝口茶,慢慢说。”

    黄勇舟十分狗腿的端起茶碗,递给了武定国,武定国没好气的接过来。心里想着,这家伙实在是机灵,怎么就知道这第二条路才是我想让这家伙走的呢?

    “这第二条路啊,你得受点苦,我得把你装进囚车里面,一路押送到济南去。你呢,在囚车里面,给我把这把万民伞撑起来!”

    “啊?山长,这是啥意思啊?我到底是有功还是有罪啊?”

    “功有,罪,也有!功过不能相抵!我就要拿你当一个典型,告诉全天下,为百姓办事的官员,名扬天下,触犯国法的官员,依旧不会留情!至于你的结局,让陛下来定夺吧。你到济南城之后,是死是活,看陛下的决断。”

第四十一章 变法带来的舆论热潮

    黄勇舟这家伙的处理办法决定了,他被押送到济南城的这一路,也成了相关事件的最好宣传。一路上百姓们都逐渐了解了这位县令的事迹。同样的,也引发了他们的大讨论。

    一部人百姓认为,这位黄县令是有功的,虽然他的手段触犯了国法,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所以,这是一位好官,应该加以重用。

    另外一部分百姓就认为,国法就是国法,不容触犯,不然还要国法做什么呢?既然黄县令明知国法不允许如此,却依旧干了这件事,那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所以,这是一位犯了罪的好官,虽然不至于杀头,但是这县令是当不了的。

    还有一部分百姓处于观望状态,他们想保住这位好官,然而也认为武定国按照国法处罚他,是一件对的事情。

    这件事被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大哥其实也非常纠结,满朝大臣们也非常纠结。一边是国法,一边是民情,这两边撞上了,到底该按照哪边进行处理呢?

    “这个该死的武定国,居然把锅丢给了朕!朕又不是给你背黑锅的!无论是判有罪还是判无罪,总之骂名是骂道了朕的头上了!奶奶的,这家伙,是不是以前背锅背多了,现在学会躲锅了?”

    皇帝大哥抬起头,看看满朝文武,谁的脑袋圆一点,适合扣下这口黑锅。

    “众爱卿有什么建议啊?大可畅所欲言,朕不因言获罪。”

    皇帝打开了话匣子,让各位大臣们发表意见,他好找到一个可以圆满解决的办法。然而这话说出去半个时辰之后,朝堂里面依旧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弄得皇帝大哥有点脑瓜子疼。

    大臣们也吵累了,统一了一个标准答案

    “唯请陛下圣裁!”

    得,这口锅又回来了……这群老狐狸!

    皇帝好郁闷,心里一直骂着武定国这个坑货。旁边的太监总管非常有眼力劲,看到皇帝这个样子,瞬间想起了上朝之前,武定国派人送给他的一封密信。

    信里面说,如果陛下对于这件事,难以下决策的时候,就请他转告陛下一句话……

    果然,武大人真是料事如神,陛下这不是陷入了两难的决策境地了吗?

    太监总管开口了:

    “陛下,武大人托我给您带一句话。”

    “哦?武定国还有话没说?嘿!胆子挺肥啊,居然敢通过你给我带话?他给了你多少钱?”

    “哎哟,我的陛下啊,奴才怎么敢收武大人的钱啊,奴才以后养老可指望着武大人给安排去处呢。他吩咐的事情,我不敢不做呀……”

    “这倒也是,你们这群狗奴才,居然还有退休年龄了,一个个安享晚年,真是让朕有点羡慕。”

    “哎哎哎,陛下,先不说这个了,武大人让奴才告诉您,功过不相抵,戴罪披锦旗。”

    “功过不相抵,戴罪披锦旗?唉!好主意啊!功是功、过是过,好一个功过同行!”

    “对对,就是这个,武大人要说的都在这封信里面了,陛下请过目。”

    皇帝大哥赶紧拿过来一看,果然,这封密信里面,写明了武定国的处理建议。核心思想就是,功劳有,罪过也有,都放在明面上,让后人去评论。

    这不正应了武定国在稷下学院留下的那一句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鼓励官员去大胆尝试,只要为百姓好的,冒着胆子去试一试。触犯了国法,还是会依法惩处,但是功劳记下了,罪过等啥时候皇帝想追究的时候,再来追究。

    最主要的是,要通过这件事,给国法的修正,做一个典型案例来,出台一个标准的处事方法,免得这种事情以后再犯。

    比如说武定国就建议,重大事项报批制度。

    以后若是有官员想学习黄勇舟这种做法,可以事前报批上级官员,争取一个试点名额,这样一来,等于是披上了一层合法的袈裟,保证官员们可以大胆一点,步子迈大一点,进行变法。

    随即,龙颜大悦,依计而行……

    武定国这次巡视变法区域的规模是空前的,基本上是锱铢必较的查。不放过一点点问题,也会及时的通过《大康月报》,昭告天下。

    对于变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归纳,出台解决方案,形成典型案例。

    民间见识到了这次大康朝廷开展变法的决心,官员们也见识到了上层领导们的尺度标准,并且也学习到了很多改革的方式方法。

    舆论的走向,逐渐开始了一场关于变法的大讨论,这对于以后的推广变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普通老百姓或许不明白这次变法,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他们知道一件事情,只要是让自己的小日子变得更好的事情,那就该高举双手欢迎。

    百姓们也明白了,朝廷这是在努力地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给机会,给方法,还约束好官员行使权力。

    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开始发现,原来有时候告御状不一定有用,但是去报社请求帮助,一定会引起官员们的害怕。这或许,就是来自第三方监督带来的好处。

    慢慢的,时间过去了半年多,武定国他们的钦差团,已经走遍了三个变法先行区,查处案件一千多件,惩治贪官污吏,昏官,酷吏,多达两千七百多人。整个官场为之肃然一清,百姓们拍手叫好。

    同样的,稷下学院的图书馆里面又多出了很多的教材。不论是正面教材亦或是反面教材,都是能够增长这些学子们见识的良方良药。稷下学院的招生更加火爆了,毕业生们现在有点供不应求。

    到了毕业放榜的时候,那简直比科举放榜还热闹,基本上那些毕业生们一领到毕业证,就会立马有人上来聘请他们。

    这是对稷下学院教学实力的一种认可,至少可以肯定,稷下学院培养出来的这些人,还是有点真本事的。能够帮助自己的雇主,把一份家业给打理好,甚至帮助官员,治理好地方。

    很多考不起科举的学子们,仿佛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到稷下,学吏治,毕业不用愁,依旧可以实现心中梦想与抱负。

    这也就导致了,稷下学院又到了扩建的时候了,没办法,武定国应广大学子们要求,年年都要扩大招生。

    就连皇帝陛下也来抢风头了,把山长的这一个席位,从武定国手里抢了过来。话说,连国子监都没这个待遇,让皇帝来当山长。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

第四十二章 盛世下的隐忧

    武定国给大康制订的第一个2+3年计划,在第四年的时候,就已经全面实现了最开始制定的目标。

    成果来的比想象的要快很多,这让朝廷上下非常的欣喜。

    事实证明,武定国定下的那些计划,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可行度非常高,这不,从民间得来的反应情况看,老百姓普遍的支持变法的进行。

    商业,尤其是商业,得益于粮票制度的推行,商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们习惯使用粮票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这种由官府的粮食作保的交易制度,得到了极大地信任。

    商业贸易往来越来越便利,也使得反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实,在武定国的看来,他觉得最大的受益者反倒是农业。

    大规模的推广土豆,玉米等耐旱作物的粮食种植,并且得到了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大康的农民们现在是越来越会种田了。

    变法区域的粮价虽然一直维持在官方定价的,一两一石的标准价格,然而,这种价格现在已经是亏本在收购了。很多官员就反应,粮票的价值有点贬值的意思。比如说,以往二十石的粮票,可以换一匹布,现在价格涨到了三十石的粮票才能换一匹布了。

    粮食的丰收,必然带来粮价的下跌,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然而,农民们拿到了粮票之后,发现物价都涨了,实际上,他们的财富增加程度并没有那么多。

    而现在更是出现了一种风头,觉得种粮食赚钱太少了,还不如种桑树,种其他经济作物划得来。

    比如说老百姓,今年种了十亩粮食之后,发现得来的东西,不如隔壁种了十亩桑田的人收入多。那么第二年,这位农民就不会种十亩粮食了,他也会去改种桑田。结果第二年,桑田的人种的多了,布匹价格反而下跌了,农民依旧的赚不来钱。反倒是白白废了一年的功夫。

    对于这种情况,武定国祭出了第二个法宝——宏guan调控。

    这种方法简单点说,就是由县衙,在每年农忙开始之前,出台一个规划,比如今年种多少粮食,种多少桑树,种多少经济作物。

    武定国强调,每个县必须保有一定的粮食种植数目,确保粮食安全。其他的经济作物,各县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土地条件,自行规划。

    这样一来,非常考验县令和他的团队的执政能力,他们必须要有把握市场的能力,在每年的市场竞争中,让自己治下的老百姓,手里的农作物能够卖得起价钱。

    这好像是给县令加了一点压力的样子,不过,这种压力,武定国认为是必要的。因为管理一方百姓,没点专业水准,那岂不是谁都可以当?这样的压力之下,才能真的培养出一批实干,敢干,能干,会干的好官。而这些官员才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人。

    其实,武定国非常想对科举制度进行一点改革。

    光是考四书五经实在是选不出多少真正有用的人才的。想当一个好官,必须具备多种技能。

    当然,四书五经考出来的官员们,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习能力比较强。一些人可能在成为县令之后,依旧会努力学习执政能力,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成就官员,也不失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办法。

    反正,武定国不敢去碰这个雷区,现在就改革人事教育制度,搞不好会弄得他被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

    所以说,慢慢来吧,比如说这一届的科举考试,武定国就建议,增加了一个附加题选项。

    附加题是啥?其实就是一些执政的基本常识,还有一些数理知识,这些都是稷下学院能够学得到的。

    题目数量也不多,就一百道题而已。跟后世的省考难度差不多,也是为了检验一下,这些读书人涉猎的知识范围,到底适不适合到一方主政。

    这种改变,文官集团其实是非常有意见的,然而武定国给出来的理由非常充分。如果这些科举士子们能够在执政能力上有一点基础,是不是可以更加利于地方的治理呢?

    这个方案,文官集团还真不好反驳,毕竟人家不是更改主要的考题,也不更改形式,只不过是增加了一道附加题选项,也就是把考试时间延长一个下午罢了。

    虽然说增加了考生们的负担。不过,你也可以选择不学,反正附加题做不出来,你只不过是在排名上要比别人低一个顺位而已。

    什么叫低一个顺位,其实很好理解,如果考官觉得这两个人的成绩实际上差不了太多,那么就可以看附加题选项,谁附加题得分高,谁就能够得到更靠前的排名。

    这就是告诉学子们,四书五经还是主要的考试内容,比拼的也是这方面的真本事。然而,当你和别人的水平差不多的时候,附加题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另外一个需要有长远规划的问题,就是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不足。

    大康,现在正式进入了一个人口的爆发期。

    得益于粮食产量的大丰收,再加上国内国外的形势稳定,这就给老百姓们一个充分的休养生息空间。

    平头老百姓,在这个娱乐并不丰富的年代,天一黑,回到家里就睡觉了。谁都舍不得点那几根蜡烛,除非是家里有小孩子要读书。

    那么关了灯之后,还能有什么活动呢?我想,除了那啥,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而且,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大家娶媳妇的时候,也有钱了。婚姻的成功率也随之上升。

    还有一件事功不可没,那就是妇联协会和妇幼保健医管的大面积铺开,让产妇的安全和小孩子的存活率极大地提高了。

    老百姓们对于这些从事妇幼保健事业的人,越来越认可,也让更多的良家子女,也投身到了这个行业中。

    呵呵,毕竟这行业也真是挺挣钱的,还能学一门救命的手艺。

    这下倒好了,到民间如果走一走的话,现在谁家不是四五个小孩子?如今的老百姓,还是信奉多子多福,没有什么人告诉他们说,要优生优育啥的。人家现在正缺乏劳动力的时候呢,还盼望着,家里做事的人能多一点,挣更多的钱。

    按照一个老汉的说法,这么好的年岁,不打仗,家里粮食又丰收,官员们还努力干事情,不欺压百姓,市场上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这么好的日子,做梦都没梦见过。

    然而,老百姓们并不会考虑到,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第一轮的人口增长估计不会看出什么来,但是到了第二轮,就会爆发出人多地少的问题。这些可以在二十年内遇见,如果按照十年一代人来计算的话。

    所以说,武定国又开始发愁了……

第四十三章 北方的危机并没有解除

    随着第一个2+3年计划的结束,第二个2+3年计划,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这次,满朝文武都不再表示反对和犹豫了,大家一致支持继续推行2+3年计划。毕竟这东西,的确给大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谁能想到,治理黄河居然只用了前后三年多时间?

    这就是朝廷上下一心的结果。

    现在争吵的焦点,反倒是这第二个2+3年计划,会放在哪几个变法区了。当官的,都有自己的家乡,谁都想为自己的家乡谋求一点发展的机遇,这种私心,在皇帝看来,是可以理解的。

    有的官员们,甚至提出来,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的铺开,让广大的老百姓尽早的享受到这种变法带来的好处。

    武定国坚决反对,并且强调,这次变法区域,最多不能超过四个省,要逐步的推开。因为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在变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问题。一旦铺开面积太过于广大,到时候反倒是成了一种灾害。朝廷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

    “陛下,俗话说得好,步子迈大了,容易扯蛋!臣这话糙理不糙。还请陛下三思……”

    “额……武爱卿,难道真的不能全面铺开吗?我看你在之前的三省之地,已经充分证明了变法的好处。而且,你说的人手不足,这次恐怕也培养出来不少变法的干将了吧,为什么就不能全面铺开呢?早一点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这种变法的好处,不也是你的初衷吗?”

    “陛下,正是因为变法带来的好处十分巨大,我们更要小心。这次变法,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试探着,管控着,别一下子吃成了一个胖子。再说了,陛下,你正值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等,何必急于一时呢?”

    武定国的最后一句话,说动了陛下。年富力强,这正是当今陛下的最大优势。从历史上皇帝在位的时间进行估算,皇帝大哥的执政生涯,至少能达到十五年到二十五年,这就意味着,能够完成三个到五个2+3年计划,至少能惠及9个省。

    说实在的,有了九个省作为支撑和依托,全国的变法到时候一声令下,全面推开也不是不可能。

    “好吧,那依爱卿之见,我们这次第二个执行变法的区域,定在哪几个省比较好呢?”

    “依臣所见,应该定在晋、秦、陇、甘四个区域……”

    “定国!难道你是说!!”

    武定国一说出这四个地方之后,皇帝大哥立刻想到了武定国的用意。这几个地方没别的,都是边关要塞之地,而且历来是北方草原狼族们,首要的祸害地区。

    从地图上来看,这里是黄土高原连着青藏高原,中间仅仅夹着一个关中平原地区,然后上面托起一个宁夏平原。其余的地方,不是山地就是沙漠,道路难行不说,还特别的缺水。

    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地方实际上是非常缺乏粮食产量的,并且,这里的物资运输极为不便,物产也不丰富,属于经济发展上的先天不足。

    这里的老百姓买什么东西都很贵,可是偏偏自家的土地,产出来的粮食又不怎么多。如果加上时不时的草原狼族来寇边,这里的老百姓还得负责军粮以及出征。

    这就导致了这片土地,成为了历来的苦寒之地。

    最近可能好一些了,得益于土豆的普及推广,这玩意儿在这片土地上倒是长得旺盛,解决了一部分口粮的问题。

    再加上青海湖的盐进入了百姓们的采购清单,好像物价也随着物资的丰富降了许多。

    再加上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这里办铁厂的人,着实挣了不少钱。

    然而,比起东边的老百姓来说,他们的日子还真是苦了点。

    所以说,武定国把第二个变法试点的区域,定在了这里,等于说,他的目标是瞄准了最老大难的问题,西北!

    “是的,陛下,这些地方,历来苦寒,民生凋敝,又有北方狼族不时来侵略,导致了老百姓们在艰难中挣扎求生。这里迫切需要改变一下这种境况。”

    “更何况,北方狼族只是暂时被我们打退了,他们并没有完全被我们消灭,一定会有卷土重来的一天,我们必须做好西北地区的修复和发展,以应对未来的危机。”

    “粮食首先是重点,只有让老百姓们得到充分的粮食,西北地区的稳定才能确保。如果连粮食都保证不了,那我们自己内部都会首先乱起来。”

    “尤其是,这里还驻扎着两只我大康精锐,常捷军和崇捷军,每年光是给这两支边军运送粮草,都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朝廷养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如果能让他们就地解决一部分,就能极大地减轻朝廷的负担。”

    ……

    ……

    武定国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理由,其实这些理由,绝大部分朝廷重臣都能够说得出来。西北地区,相比于大康的其他地区,这里的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

    稳固了西北,等于是稳住了大康的半壁江山。

    武定国说的没错,北方的草原狼族,只是暂时的退却了,他们一定还会回来。他们那边,比这里还要苦寒,习惯了抢劫的他们,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土地的,虽然,这些土地在武定国看来有点鸡肋的感觉,但是人家觉得是个宝呀!

    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的吐蕃人,人家虽然跟突厥人打得伤筋动骨,但是人家也有恢复过来的一天,等到他们再次露出獠牙的时候,大康真是有的受了。从历史上看,就连强盛的唐朝,都饱受其害,更不用说宋朝了。

    中原王朝在驯服吐蕃人这条狼的过程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貌似最后还是在清朝的时候,用喇嘛教这种形式,彻底的让狼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土狗了。

    当然,这种方法,也是武定国打算借鉴的。

    不过,问题又回来了。

    怎么变法,如何变法,从哪里入手?这成了第二轮变法中,急需面对的问题。

    瞧瞧西北这片土地,漫天黄沙,支离破碎的。可谓是山高路远坑深!

    普通的商人都不愿意来这片地方,实在是没什么油水可以捞,如果不是这几年马市的兴起,再加上盐池盐的贸易。武定国估计,这片土地依旧还是会跟历史上一样,成为一个人人谈之色变的苦寒之地。

    “爱卿说的言之有理,那么就这么决定了吧,这第二次2+3年计划,就定在西北这几个地方吧。诸位臣工,朕希望在有生之年,西北地区的百姓,能够真正的过上几天平安日子。”

    皇帝一锤定音。

    大康历史上最大的脱贫攻坚工作,即将开展。

第四十四章 让慕容皇后头疼的事情

    大康境内是在开展这轰轰烈烈的变法活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北方草原,这个时候的草原大兄弟们又在干什么呢?

    “翠绿个……草地上……啊,牛羊!”

    悠扬的草原歌声,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上响起,牧羊人赶着牛羊,骑着心爱的马儿,悠闲的放着牧。

    从他们的脸色上来看,似乎有些红晕,这是营养丰富的结果。

    看来,这位牧羊人生活好像还过得不错。

    牛羊很多,草场广袤,若是有汉人们卖的烈酒,那就是美滋美味的一天。

    草原连番经历大战,死伤了很多的百姓,这不,人少了,牛羊就多了,草场也多了起来。又是一轮新的发展时刻了。

    草原民族就是这样的,他们就像是野草,当长得太过于繁茂的时候,多出来的人口,就会开始拿起刀子。要不就是互相割韭菜,要不就是南下找中原民族的麻烦。

    总之等人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会沉寂下来,开始一波新的狂野生长。而草原民族,就在这起起伏伏之间,不断的更换着大王旗。

    如今,这广袤的草原,被鲜卑人给统治了。

    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的土地和人口,这让鲜卑的贵族阶层有点欣喜若狂,不过,也有手忙脚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片土地上,不仅有鲜卑人生活,还有以前留下来的蒙古人,女真人,以及各种部族的人。这些人,都是依靠着这片草原生存的原住民。

    如何对这些原住民进行管理和统治,成了让鲜卑贵族们头疼的问题。

    以前吧,总觉得自己人少,好像也就那样,大家听从族里面的大老爷指挥,勉强在夹缝中度日。这突然一下子,好像自己身边的人多了起来。这该如何是好?

    民族太多了,甚至有些民族鲜卑人都不记得自己的那些历史上,有没有记载过。好吧,就当做他们今天才被发现吧。

    问题是,怎么管理他们呢?牛羊都需要管理,何况是人,更何况是这么多的部族。

    整合民族问题,成了一个急需要解决的事情。

    这让慕容皇后伤透了脑筋。

    拓跋皇帝?你说他啊,没心没肺的,成天跟自己的贵族喝酒吃肉打猎的,当然,也不是没干正事,巡视领地。这位拓跋可汗,还是比较听老婆话的,让他带兵巡视并且收复那些小部族,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做了。

    然而,当他回来的时候,自己的皇后,依旧没有想出来怎么处理这些混杂的小部族。

    “哎哟,我的皇后啊,你别老是这么皱着眉头,会老得快的呀!管理小部族还不简单吗,让他们放牧,每年上缴多少牛羊,然后出兵打仗的时候,就派兵跟着出征什么的。这不就完了嘛。干嘛这么闹心呢?”

    “你懂个屁!你以为这是放羊呢!去去去,一边呆着去,别打扰我想事情。”

    慕容羞月非常烦躁,感觉自己的皇帝丈夫就像是个苍蝇一样。一点忙帮不上就算了,还尽出馊主意。

    他说的那种管理方式,简直是一盘散沙。这些小部族,在你强大的时候,或许还会听你的话,乖乖的把东西按时交给你,若是你虚弱了,打败仗了。人家分分钟翻脸给你看,这是最要不得的管理方式。

    “唉,要是这个时候,有个像武定国那么聪明的人在身边就好了。至少也能给我出出主意。哪像这些人,满脑子长满了肌肉的傻子。”

    慕容皇后,忧心忡忡,面色俨然比以前要憔悴了不少。

    这几天她把自己的图书都翻阅了个遍。尤其是武定国的相关著作,更是反复拜读。

    要说她没有想出来管理的办法,那是不可能的。

    坏就坏在,她想出来的办法,太多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了。

    第一个方案,学习辽国,这个曾经由契丹人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度。这个国家的制度,非常明显的两极化。何为两极化,比如说中央的政治体制,就是皇族和后族轮流进行着执政,基本上当大官的掌控要害部门的,都是叫耶律或者姓萧。而国家也会分为南院和北院,南边的是农耕为主的经济体制,北边就是以游牧为主的经济体制了。皇帝冬天在南边办公,夏天就跑到北边去办公了。

    这样的制度伴随着辽国的兴起于衰落。弊端很明显,两头跑的皇帝和中央政府,有时候会照顾不过来,甚至导致两边的政治倾轧。皇族和后族也是矛盾重重,要是遇上两边族人里面没什么有用的人才出现,这就意味着分裂,动乱,甚至四处不断的起义和反抗。

    然而,这个方案,好像是目前最为贴合鲜卑的管理模式,他们一直以来就是拓跋皇族和慕容后族相互扶持,没道理说这国家变大了,他们两家就要退居幕后了。

    第二个方案嘛,就是学习那位鞑靼人的祖先,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统治制度就非常简单——分封。

    把那些有功的大将,儿子,都统统的分成一个个汗国,然后树立一个黄金家族。像是一颗主干上面分出了很多开花结果的枝丫一样。这种制度的统治之下,能够保持极为强大的战斗力,大家都能专注的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黄金家族一声令下,大军立刻集结,纵横驰奔,打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巨大帝国。

    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是非常的明显,成吉思汗死后,他们的儿子们就闹腾起来了。就好像是一个主干,突然被人削得又细又软一样,支撑不住这些分支上面的花儿果儿了。这倒好,相互倾轧开始了。谁都不服气谁,都认为自己才是主干,光是内斗都会让人头疼。

    你看看现在,鞑靼人,瓦剌人,再往远点说,其实还有很多草原上的小国家都是蒙古人当年的后裔。这群人自己就像是一团子干柴一样,大康的汉人们只要给点火星子,他们“砰”的一下,就能自己烧起来。

    第三个方案嘛,近在眼前,而且貌似还是最可取的,那就是以前大金国施行的八旗制度。

    这种制度下,让国家分成了八个相对团结的集体,各自统领旗下的国家。但是不同于蒙古的分封,八旗旗主是可以由大金皇帝任命的。这样一来,就让权力相对的集中在了大金的皇族手里,八旗旗主们各司其职,好像是军事化管理一样,一声令下,全民皆兵。

    这非常适合人口比较少,但是战斗力强悍的女真人。

    不过弊端嘛,也很明显。比如说这一次,大金接连经历和东瀛人的大战还有和鲜卑,大康的大战,女真人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这就动摇了大金的统治根基,下面的小部族开始动摇,鲜卑也能因此趁虚而入。

    所以说,这三个统治制度,都有自己的好处,也有自己的弊端,到底哪一个是适合目前鲜卑的统治方式,慕容皇后有点拿不准了。

    更何况,她心中一个声音一直告诉她,武定国说的那些理论,才是真正让鲜卑强大起来的制度……

第四十五章 女人真是一个麻烦的动物

    让慕容皇后纠结的那些理论到底是什么呢?武定国又说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让这位聪明皇后有点茶饭不思,衣带渐宽人憔悴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不可告人的故事……

    咳咳,有点偏题,拉回来。

    其实啊,慕容皇后纠结的是武定国说的一个理论。

    “奴隶制度必然被封建制度给取代,而封建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将会被更加先进的制度给取代。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是,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自由,甚至为此可以不顾生命。”

    这句话是写在武定国某个不起眼的随笔里面的。这话,据说刊印的时候还被删除了,慕容皇后手里的这一本,据说是当年刊印错误,被朝廷召回的版本。至于怎么流落到她手上来的,这里面的故事不好说……

    不过,这句话的意思,慕容皇后却是非常理解了。武定国可真是胆大包天,他就不怕这句话传到他们皇帝的耳朵里面,分分钟以谋反的名义把他全家都给砍了吗?

    这句话明眼人一看,就能体会到,这里面有着很明显的造反思想。

    封建制度被取代?呵呵,中原的汉人开始封建王朝制度,这都多少年了?仔细算算,似乎从废除奴隶制度的商代就开始逐步构建封建制度了。

    现在的中原人,都认为封建制度会一成不变的传承万年呢,这倒好,武定国居然来了一句,将会被更先进的制度给取代。你倒是取代一个试试?你丫的是不是想造反,自己当皇帝了?

    怪不得这本书当初刊印出来的第一版,很快就被官府给收了回去。这话要是流传开了,保不准就有人打着武定国的旗号,说什么要建立新制度,推翻封建王朝……这口大黑锅,武定国脑袋再大都背不下。

    不过,慕容皇后心里很承认这句话的正确性。她也相信,武定国说的那种更新的制度,一定会取代封建制度的。只不过,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得到了。

    哎呀哎呀,扯远了,本皇后在这里想鲜卑的当下,去关心大康的未来干嘛?

    再回头看看武定国关于国家制度的这句概括。

    从奴隶制度进入到封建制度,再从封建制度进化到更加高级的制度……

    突然,灵光一闪!

    慕容皇后仿佛抓到了什么关键一样,猛然的一个挺身,开始在满地的乱书堆里面,翻找起来。

    《辽史》、《元史》、《后金纪要》……

    即便是她已经翻过了无数遍,都几乎可以达到不看书背诵的地步了,这会儿,她却和没读过这几本书一样,开始逐字逐句的看着历史上的内容。

    从太阳东边照耀,再到西边落下,一整天的时间过去了,慕容皇后依旧埋头在蒙古包里面读书,就连自己的皇帝丈夫叫她吃饭都不出来。

    终于,到了半夜,慕容皇后看完了,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她高兴的放声大叫!

    “哈哈哈!我明白啦!我明白啦!”

    哎哟妈呀,这一嗓子,就像是踩着猫了呢!

    把窝在角落里面睡觉的拓跋皇帝吓了一个滚地葫芦,瞬间就从身下的床榻里面抽出来一把战刀,十分警戒的看着周围。

    刚才自己皇后的那一嗓子,让拓跋皇帝以为帐篷里面进了刺客了,多年以来养成的作战本能,让他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

    不只是他,还有周边的卫士们,一个个被慕容皇后这一嗓子给吓得不轻,不到三分钟,披甲执锐的鲜卑战士们,立刻完成了穿戴集结,把王帐给团团保护在里面,甚至有铁甲猛士,冲进了帐篷,前来救驾。

    “羞月!敌人在哪?我看谁敢伤害你!除非在我拓跋还都身上踏过去!”

    这位鲜卑可汗,可真是一位好丈夫,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保护自己的老婆。这句话下意识的喊出来,让慕容羞月听了,心中暖和极了。

    “保护可汗!保护皇后!所有人等,一律不许随意走动,违者格杀勿论!”

    帐篷外面的铁甲卫士也开始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是应对得当,仿佛是彩排了多年一样,如今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般。

    大家都警惕的看着周边的空气,仿佛下一刻,敌人就要在空气中跳出来一样。难道是会隐身的刺客?听说东瀛人有种刺客叫做忍者,他们往地上扔一个烟雾弹,瞬间就会从你的眼前消失,仿佛隐身了一样。

    “安啦安啦,不用这么紧张,我没事,也没什么刺客啦,大家都回去睡吧……”

    慕容皇后小脸红扑扑的,十分不好意思,闹得大家这么大的动静。

    听闻了皇后这么说,大家都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尴尬的表情挂在了脸上,不过下一刻就被困意给掩盖了。

    哎哟……这是干啥呢!皇后这耍人玩呢!

    慕容羞月一个个的点头道歉,大家耸耸肩,回去睡觉了。完事之后,慕容羞月一脸幸福的回到了自己丈夫身边,刚才丈夫的表现,值得她今晚奖励一下。好像之前似乎对于丈夫太过于严厉了,今晚可要好好的补偿一下才行。

    “额……睡觉吧,羞月,你这是干啥……”

    “么……啵,亲你一下,给你一点奖励……”

    “额……羞月,你是不是又要买买买了,那啥我……我小金库里面还有点钱,你拿去……想买啥买啥……你能不能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怪让人发毛的。”

    “不不不……不买东西,夫君呀……以前我对你太严厉了,你很难受吧……”

    “额……羞月,那个我最近真没做啥对不起你的事情,各部族敬献的美女,我保证没有留着!也绝对没在外面拈花惹草!我可是表现很好,你千万别冤枉我……”

    拓跋还都被慕容羞月这乖巧的模样给吓到了。若是你老婆平日里对你凶巴巴的,突然间对你百依百顺了,你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个喜剧片,这一定是个恐怖片!

    “哼!你个贱脾气!非得让我对你凶巴巴的,你才习惯啊!死相!你这还是堂堂鲜卑可汗呢!就这点胆子?”

    “哎哟,羞月啊,有事说事,别又掐又骂的,到底啥事嘛……”

    “哼!没事了!睡觉!”

    “哎!好嘞,我睡了。”

    “哎呀!你还真敢睡啊!”

    “呜呜呜,皇后呀,我到底是睡还是不睡啊?你给个准信行不?”

    “气死我了!睡吧睡吧,你这笨蛋!明天早上给我召集所有贵族,我有事情要宣布!”

    “哦哦,好嘞……那……羞月啊,我睡觉了……”

    “嗯……”

    “我真睡觉了啊……”

    “嗯嗯!睡睡睡!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一点用都没有!”

    拓跋还都欲哭无泪,这女人真是……唉……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第四十六章 草原人的新时代(1)

    巴达沃是一个老牧民,从他出生的那天起,他的阿妈就告诉他,要给老爷们放羊。放多久的羊不知道,反正从开始记事起,他已经放了40年的羊了。

    这几年的草原上并不太平,或者说,一直都这样。头上的老爷们倒是换了好几茬,自己依旧是那么一群羊,没啥变化。所以说,前几天家里的两个小兔崽子跑回来说,又要换一个大老爷了,他一点惊讶的感觉都没有。

    “呵呵,不过就是这么几只羊,给谁放羊不是放羊呢?只要不让老巴达沃去战场上就好了。唉……”

    老巴达沃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里一块伤疤还隐隐作痛。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上过战场的,不知道他的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被汉人的一颗铅弹给打中了,然后后面的事情,啥都不知道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仗都打完了,该抢的都抢到了,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而老巴达沃除了身上多了一个伤疤,什么都没有改变。回来继续放羊,然后生娃,接着放羊,继续着他父亲,祖父甚至祖上一直干的事情。

    “阿爸!我和哥哥要去参加草原那达慕啦!凭着我和哥哥的身手,一定能当上老爷的!您放心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远处,传来了小儿子的喊叫声,老巴达沃抬眼望去,两个年轻的草原小伙子,骑着骏马,身上带着弓箭,这副模样,让老巴达沃甚至以为他们又要去给大老爷们打仗了一样。

    不过,昨晚上,两个儿子给自己解释了一整晚,并不是打仗,而是参加比赛。据说参加了比赛,获得名次的话,就能成为草原上的官员,能够成为大老爷,就不用放羊了。

    对此,老巴达沃嗤之以鼻,他年轻的时候,那些大老爷也是这么骗他的,骗他们去打仗,告诉他们去南边汉人那边抢东西,到时候发了财就可以有自己的牛羊,就可以让别人给自己放牧了。结果倒好,跟自己出去的小伙伴们,现在就剩下自己一个了,其他的全都死在了战场上。

    不过,老巴达沃,捡了个便宜,死去小伙伴的牛羊,都变成他要放的羊了。靠着这点运气,老巴达沃活到了现在,还娶了个女人,生了七八个娃娃,只不过几个孩子命薄,只活下来三个,两子一女。前段时间的那场大战,老巴达沃带着老婆孩子老早就躲得远远的了,大老爷没找到他,自然没让他的儿子去打仗。躲了一两年,老巴达沃才回来,因为他知道,战争肯定就结束了,这是长期以来经验告诉他的。

    “两个臭小子!这是大老爷骗人的!你们都给我在家待着!哪都不许去!”

    老巴达沃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就要去参加那达慕大会,气的肝疼。这俩傻小子,怎么就不明白,这是大老爷在骗他们,实际上是要打仗了!这俩小兔崽子!我的棍子呢?老子打断他们俩的腿,他们就不会去了。呸!还想当老爷,打断你们的腿,至少让你们留着命,你们阿爸这是在救你们啊!

    看着抄着棍子跑过来的阿爸,两个小伙子笑着调转马头,直接跑远了,让老巴达沃在后面只能看着。

    “阿爸,你放心吧,我和哥哥会给你赢得奖励的!到时候,您就不用给老爷们放羊啦,您自己就是老爷啦!”

    “回来啊!小兔崽子!不能去啊!老爷们都是骗人的!”

    对于固执的老巴达沃,两个年轻人明显不愿意顺从他的意思,即便是老巴达沃老泪纵横,也无法软化他们。这次他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力,来为将来争取一片光明!

    老巴达沃追不上了,只能看着两个儿子远去的背影,心里很疼。眼泪不争气的往下流。

    “好歹留下一个呀!我就两个儿子,呜呜呜……长生天啊!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以后可怎么办啊!呜呜……”

    回答他的只有草原上的风,安慰他的只有身边的狗。

    当两个小伙子连续赶路,三天之后,总算是到了草原那达慕的举办地——科尔沁草原。

    那达慕是草原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但是今年的那达慕又特别不一样。因为新的草原王者,鲜卑可汗下达了招贤令,要在那达慕大会上,举办骑射比赛,只要是前一百名的草原儿郎们,都可以获得不同的封赏。

    据说,鲜卑可汗这是准备在全草原上选拔勇士呢,到时候,成为了鲜卑可汗的账下勇士,那可就一飞冲天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信,大部分来这里的人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万一要是鲜卑可汗只是为了招募一些炮灰替他打仗呢?毕竟有谁听说过,招募勇士允许外族人参加的?

    是的,这次鲜卑可汗下达的招贤令,居然是全体草原勇士都可以参加,不限身份,只要前一百名,哪怕你是个女子,都给你封为勇士称号。并且第一名,能获得一个旗主的称号,妥妥的贵族。

    “哥,你快看,那边有人在扎堆,好像是在那边报名什么的!”

    弟弟眼尖,看到一个毡房前面聚集了好多人,看那些人身上背着的装备,跟自己身上的差不多,但是衣服五花八门的,好像什么民族的都有。

    “走,去看看,如果是报名的地方,咱们就赶紧报名,还记得上次那个商队的汉人怎么说的吗?这次那达慕大会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真正的高手肯定不会参加,他们一定会观望一阵子,咱们兄弟就得趁着这一届,赶紧拿个名次,让阿爸不用给老爷们放羊了!”

    “对!哥!咱们这次一定要赢!最好拿个第一名!成为旗主,咱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牛羊和草原了!”

    两个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就这么并肩去了报名点,多年之后,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这个选择,感到无比的庆幸。他们的确赌对了,他们也确实从此一飞冲天。

    所谓的选拔勇士大赛,其实就是一场比较骑射的运动会,草原上向来以实力为尊,谁更厉害,就听谁的。当然,这还是得把那些贵族们除外,毕竟人家一出生就有权有势。

    对于草原上的普通平民,他们想要出头的方式很简单,男的需要在战场上奋力拼杀,抢得财富,被贵族们赏识,赐予牛羊草场。女的,就是被贵族们看上,攀上枝头。所以说,草原上的法则,从来都是这么简单暴力。贵族们掌握着一切,包括手底下平民的命,毕竟冬天来了,没有老爷们的统一窝冬,单独一户想要活下来几乎不可能,草原上的狼群都能把独门独户给吃绝了。

    这样的实际情况,也就造成了,草原上的社会制度,其实还是比较落后的,类似于奴隶社会一样的结构。平民,奴隶依附于贵族,而贵族依附部族,部族依附可汗。

    如今,这个制度怕是要被打破了……

第四十七章 草原人的新时代(2)

    草原新政——这是对这段时间草原上一系列变化的一个统称,而那达慕比赛,只是这段时间变革的冰山一角。至于起因,还得从那一晚鲜卑王帐内传来的那一声皇后的尖叫声开始……

    “羞月,咱们真的要这么推行下去吗?你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族人在我这里告状,说你胳膊肘往外拐,把该分给他们的草原和奴隶全都给了外族人。我担心他们搞不好会造反的……”

    在外人眼中,雄才大略的鲜卑可汗,在自己的老婆面前像一个怂包软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妻管严”重症患者,用四川话讲,这就是个“耙耳朵”。

    然而,这还是他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跟自己的皇后反应这些事情的,毕竟是自己的族人,而且,还是这么多人一起,即便他是鲜卑可汗,也是顶不住这么多压力的。放到以前,这些人要是敢不执行老婆的命令,头一个不放过他们的就是这位鲜卑可汗!

    “我呸!这群人还敢造反?哈哈哈,他们拿得起刀吗?当初咱们打女真人的时候,这几个不是已经病得拿不起弯刀了吗?这下倒好,分草原分牛羊的时候,一个个又能拿得起刀了,真是厉害啊!对付外人不行,对付自己人倒是有把子力气!”

    慕容羞月被这群人的无耻给气笑了,更可恨的是自己的丈夫,居然这点事情就敢来跟她提反对意见了,这是要干啥?重振夫纲?

    “拓跋还都!你给我听好了,这群人想要草场,想要奴隶,想要牛羊,都可以给,让他们自己拿起刀,去西边或者去北边,去鞑靼人、瓦剌人,女真人那里去抢,老娘这里一根草一根毛都不会给他们!打仗的时候不出力气,分东西的时候还想要?做他们的春秋大梦去吧!要造反是吧?行啊!反一个给我看看!如果谁能平定叛乱,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这个反叛份子的所有财富!不论是谁!哪怕是个奴隶,我都会给他兑现!我看他们谁还敢造反!”

    慕容羞月凶起来,就像一只张牙舞爪的雌老虎,把堂堂鲜卑可汗吓得跟一个鹌鹑一样,连肚子里编好的说辞,全都给堵在了喉咙里。得,这没办法好言相劝了,都直接动刀子了,这还能说啥?

    “好好好,你别生气,羞月,我去跟他们说就是,你别拿刀子啊!放下放下,你肚子里的孩子要紧!”

    再一次怂了,拓跋还都逃命一样的跑出了毡房,站在外面只剩下叹气。

    都说母老虎不好惹,尤其是怀了孕的母老虎更是厉害,自己真是昏了头,居然这个时候来触霉头,这不是找骂吗?唉,自己的几个叔伯那边怕是没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了,自己还得想办法安抚一下才行。

    这夹在两头中间受气,特奶奶的,自己还是鲜卑可汗吗?拓跋还都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假的草原霸主。真正的霸主,目前正在毡房里面养胎呢。

    回到自己的王帐里面,一群大男人紧张的等着这位可汗的回来。看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大家心里一阵紧张。难不成,皇后那边不同意?

    “唉,各位叔叔伯伯们,对不住了,羞月她不同意……”

    拓跋还都一脸无奈的把结果告诉了大家,两手一摊,表示这件事没可能了。

    “她慕容羞月还是我们的皇后吗!太不是玩意儿了!咱们一起拼杀下来的草原,凭啥就她一个人说了算?给我们这么一点草场和牛羊,她这是打发乞丐吗?不行!我亲自去找她理论,看她还认不认我这个舅舅!”

    一个白胡子的老大爷,这个时候气的骂了出来,算起来,这位是拓跋还都众多长辈中的一个,家里算不上富裕,只有一个千把人的小部族而已。这次草原的大决战,他称病,躲在了家里,最后到了奠定胜局的时候,出来捞了一把。

    本以为这次除了自己打下来的草场之外,还能分到不少的地盘和人口,哪曾想,慕容羞月来了这么一出,草原新政!直接就把那些本应该分给他们的地盘,拿出来自主招募旗主了!这不是从他碗里捞肉嘛!是可忍,孰不可忍!

    “楞多舅舅,您等会儿!这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或许慕容羞月只是一时僵住了,后面会调整的啦,您消消气,别着急嘛,等等再说,我下次再去找羞月谈谈。毕竟是一家人,咱们犯不着这么针锋相对的。”

    拓跋还都开始做起了和事老,唉,这事情他常做,他和皇后两个人,一个红脸一个黑脸,这套路老熟悉了。只不过这次,慕容羞月捅的篓子有点大,让他这次做好人的难度更高了。

    一时间,王帐里面吵得是沸反盈天,大家好像都在控诉慕容羞月的过河拆桥,从来没有人想过,当初自己不出力的事情。反倒是少了好处的时候,一个个全站出来要了。

    “哟!各位叔叔伯伯都在这呢!那正好,省的我去一个个找你们了。”

    王帐再次被掀开了,挺着个大肚子的慕容羞月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顿时,吵闹的跟菜市场一样的王帐,安静的连只蚊子飞都能听见。大家面面相觑的看着霸气四漏的慕容皇后,心里直发虚。

    就是这个女人,果断的选择了和大康合作,也是果断的选择了出兵攻打女真人,同样,也是果断的开启了草原新政的铁腕改革。让鲜卑一族的名字,再次响亮整个草原。

    人们对她,那是又敬又怕,这是个女强人,甚至比历代可汗都要强。她的手腕和眼光,都是鲜卑历史上顶尖的,不然也不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绩。

    然而,这次改革,确实触及了他们这些老贵族的利益根本了,这就不得不让他们站到了慕容皇后的对立面上。如今,敌人相见,分外脸红,这位美丽的女人,看起来好像是要择人而噬一样。

    “呵呵,各位叔叔伯伯们,最近好像大家都很反对我提出来的新政啊,正好,今天我也想听听大家伙的意见,你们总是在我相公身边说些难听的话,让我相公夹在中间很是为难。我呢,心疼可汗,这样吧,你们当着我的面说说看,到底想要什么?”

    慕容羞月,慢悠悠的穿过人群,走到王帐的最里面,坐在了她以前一直坐的位置上,笑眯眯的看着王帐里面的这群人。

    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气势上居然还压制了他们,这就是一个女强人,不,女霸主的强大立场。一时间,下面的贵族们声都不敢作。

第四十八章 养不出英雄,却可以嫁女儿

    慕容皇后的出场,一下子镇住全场闹腾的贵族们。一个个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在鲜卑可汗面前大声嚷嚷的家伙,现在一个个的都像个鹌鹑一样安静,生怕声音高了,会引起皇后的不满,积威如此,可见这位慕容皇后的地位之高。

    “呵呵,既然各位长辈们都没什么可以说的,那我就来说说吧。”

    慕容皇后清了清嗓子,淡淡的喝了一口白开水,这还是汉人大夫传过来的,孕妇不能够喝茶,据说是武定国家妇幼保健医馆不传之秘,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各位叔伯长辈们,这里没有皇后,只有侄女的几句话想对各位长辈们说道说道。咱们鲜卑人在草原上的地位,大家其实也心知肚明,咱们人数是最少的,历来受到大金和鞑靼人的欺负。这次咱们好不容易抓住了机会,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大家功不可没……”

    首先一上来,慕容羞月就把大家夸了个遍,这句话的效果就是让在场的所有人感觉到自己还是有点作用的,心里舒坦了一点。至少,慕容皇后还是认可他们这些人的功劳的。不过,这是传统的欲抑先扬的手法,很快就要来正题了。

    “但是!”

    慕容皇后脸色一变,突然严肃了起来。

    “各位叔伯们想过没有,咱们鲜卑人人口少,这是事实,可是咱们如今掌握了这么一大片地方,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是把每个草场上都分配一个鲜卑人,咱们的族人恐怕都不够分,还有很多草场会空缺出来。各位觉得这样很好吗?”

    “汉人们有句话说得好,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咱们!别看现在我们制霸了草原,可是我们这点人,还真不够统治这一片地方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草原分封出去,就像是当年成吉思汗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咱们鲜卑人,要联合所有的草原部落,团结大家伙一起,才能保证鲜卑人的长久富贵。”

    “之前的大会,我已经给各位叔伯们分了最好的草场了,应该够你们消化一段时间了。说实话,不是我看不起你们,而是你们扪心自问,就凭你们手上的那一点族人,能够管理好这么大的草原吗?哈哈,到时候奴隶比你们族人还多,你觉得他们会不会造反?你觉得你凭什么平息叛乱呢?别到时候被人给杀了还不知道!”

    慕容皇后说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鲜卑贵族,心里咯噔了一下。的确,慕容皇后交代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鲜卑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而这次打下来的江山,确实又太多了。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如某些鲜卑贵族,还真是打算自己的族人,每个人分两三个草场,想想都觉得舒坦。

    现在,慕容皇后的一句话把他们给点醒了,是啊,一个人管理一群奴隶,保不准哪天这些奴隶就造反了,到时候都没地方哭去。

    “可是,羞月!你为什么要给那些外族人当贵族的机会,还召开什么那达慕大会,选拔勇士?难道我们这些人不够勇敢了吗?”

    楞多舅舅很倔强,他左思右想,得出了一个反驳的理由。

    “呵呵,说得好!楞多舅舅,这句话问到了关键点子上。为什么我要召开那达慕大会,全草原选拔勇士。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草原上的英雄辈出,我不愿意让他们成为鲜卑人的敌人,那么就只能让他们成为鲜卑人的一伙。我学习汉人们的方法,给他们一个晋升的机会,这样一来,草原上代代英雄,都能够为我鲜卑人所用。自然,我们的草原就永远是我们鲜卑人的!”

    说到这里,慕容皇后眼睛都放光了,其实说白了,她这是参考了汉人们的科举制度而已,只不过汉人们考校的是诗书文化,他们考校的是骑射武功,毕竟对于不认字,不读书的草原人来说,科举考试就太难为他们了。

    “呵呵,我还不只是要通过那达慕大会,我还要通过每年两次的围猎活动,选拔英雄们,让他们统治一片草场,让这些英雄们紧紧团结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无论是谁,都无法撼动我们鲜卑人尊贵的地位。”

    慕容皇后越说越激动,甚至连她肚子里的小生命都感觉到了母亲的慷慨激昂,踢了她两脚,表示赞同。

    “可是!这样一来,分给我们鲜卑人的爵位就更少了!以后我们的后代成长了,拿什么给他们!”

    楞多舅舅继续抗争着,他说的这一点,可谓是说到了每个贵族们的心坎里面。是啊,自己这么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给后代们一个体面的将来吗?如果将来这些草场都分给了别人,那他们的子女,岂不是得喝西北风去了。

    “是啊!楞多说得对!”

    “可不就是嘛,我可是有五个孩子呢,到时候草场可真不够分的呀!”

    “就是就是,我还打算拿一块草场当做我女儿的嫁妆呢!”

    看着愈演愈烈的争论,慕容羞月猛的一把将腰间的弯刀拔出,砍在了身前的茶几上!

    “砰!”

    刀锋锐利,一下子将茶几切成了两半,吓得在场所有人顿时没了声音。

    “什么时候勇敢的鲜卑人,成了卑鄙的享乐者了?你们难道都忘了祖先们的教诲了吗?草场只有靠着刀与箭去争夺,哪里会有继承这种说法!”

    “在这里我告诉各位,也是告诉所有的鲜卑族人,想要获得草场,可以!拿起你们的刀,弓箭,骑上你们的战马!去和草原的英雄们竞争!只要你有本事,争到多少都算你们的!没本事的人,就不要再提坐享其成,等着别人伺候!我就不信了,吃着最好的肉,喝着最好的酒,拿着最好的刀,骑着最好的马,将来成长起来的鲜卑后人里面,难道一个英雄都出不来吗?如果这样还守不住你们自己的草原,那活该!”

    “各位叔伯们,如果你们的儿子,孙子真的这么没本事,那么就请你们安心生女儿吧,把女儿嫁给英雄们,这样就能够保存你们长久的富贵了。鲜卑族的英雄才配拥有草原,没本事的,就别做其他念想了!”

    慕容皇后的话,堵住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鲜卑族早就有皇族后族的传统,鲜卑族的人们,也长期在后族,皇族之间切换。如果家里的男孩子没有出息,那么就把家里最漂亮的女人,嫁给英雄,这样就能保证长期富足。最难能可贵的是,鲜卑族居然认可女子拥有继承权。

    楞多舅舅,不敢再说什么了,皇后都拔出刀子了,估计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了。虽然自己还很想多要一点草场,然而从鲜卑族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皇后说的并没有错,草原是一个依靠英雄的地方,自己的子孙没办法诞生英雄,那么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英雄。这么些年,鲜卑人正是靠着这种约定俗成的办法,从草原各方势力的夹缝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会议轰轰烈烈的开始,寥寥草草的结束了。慕容皇后的新政,持续推行了下去,整个草原,重新焕发了一波生机。

第四十九章 教唆皇帝玩文化侵略

    鲜卑族的崛起,让大康朝廷上一片激烈的讨论声。虽然大家都在积极商讨怎么应对这个突然出现的草原霸主,但是更多的声音却是在小声的抱怨,武定国走了一步臭棋。

    武定国自己都觉得有点头疼,光顾着针对多尔衮去了,反倒是忘了,自己一直看不起的鲜卑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一下子统一了北方一半的草原,成为了一个让大康警惕的庞然大物。

    这叫啥?驱虎吞狼?我看不是,本来是捡了一条瘦不拉几的土狗,准备让他去跟老虎拼个你死我活,哪成想,这只土狗实际上是一只瘦弱的狼,吞噬掉老虎的血肉之后,这只狼开始威风凛凛,开始威胁到大康了。

    “失策啊!失策!果然不能小看每一个草原上的人物,这些家伙都是抓住机会就能翻盘的主,这次真是有点失算了。”

    武定国懊恼的揪着头发,旁边坐着的小女儿,看到父亲揪头发玩,顿时玩心大起,伸出小手,帮父亲揪头发,吧嗒一下,给武定国疼的一激灵。

    哎哟!

    武定国看着自己的小女儿,手里握着一根自己的头发,萌萌的大眼睛无辜的看着自己,顿时生气的心思都没有了。

    唉,随他去吧,反正已经成了事实,之前强大的鞑靼人,大康都没有怕过,这次刚刚成长起来的鲜卑人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把以前对付鞑靼人的办法,拿过来继续对付鲜卑人好了,他武定国就不信了,在自己的操盘之下,还没办法把这个新生的草原霸主给玩残废吗?

    第二天上朝,皇帝大哥就跟群臣们开始议论怎么应对鲜卑人的事情了。武定国全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倒是出了不少好主意。

    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好主意,无非就是历史上的老套路罢了。盐铁专卖,贸易限制,经济战争等等,总之怎么给草原人使袢子,就怎么来吧。反正不能让他们顺心发展就是了,时不时还挑动一下他们内部的纷争什么的,只要北方草原是一锅乱粥,大康就能够安心发展。

    “定国啊,草原那边的事情,你今天说的这些奏对办法,的确可行,不过我看你欲言又止的样子,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没说,这里没别人,你把你心中的想法给我说道说道。”

    散朝之后,皇帝大哥把武定国单独留下来,陪他到御花园里面走走。多年的兄弟,皇帝大哥看到武定国今天在朝会上面的表现,就能知道,这小子绝对心里还藏着话呢,只是不好当着群臣的面去说。也不知道自己这位足智多谋的兄弟,肚子里到底是存着什么坏水呢。

    “陛下,您真是慧眼如炬,我这点小心思都被你看出来了,哈哈,看来最近的演技不怎么样啊。”

    “得了,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别跟我瞎哔哔,你就说说看,你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皇帝有点不耐烦,开口打断了武定国,顺便拿起桌上的一块绿豆糕,往嘴里扔,最近,这位皇帝哥哥,好像又胖了一圈,估计就是这口喜爱甜食的毛病导致的。

    武定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里面泡了几粒枸杞,武定国眼珠子一转,嘴角顿时不好意思的笑了。

    呵呵,果然是人到中年,保温杯里泡枸杞了……

    “大哥,你想要北方草原纳入大康的版图吗?我是说那种永久纳入,成为咱们汉人固有领土的一部分,永远不分割的那种。”

    “哦?还有这种操作?怎么个说法,说来听听……”

    皇帝大哥顿时被武定国的说法,给吊起了胃口。话说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在自己的执政期间,开疆拓土的。这是可以被写入历史的丰功伟绩,没有谁能够顶得住这种诱惑。不过,大多数皇帝也就想想罢了,毕竟开疆拓土,需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而不是皇帝的一个想法。

    从历史的王朝来看就知道了,仅仅是一个西域,从汉代还是纳入版图,后来又被草原民族占领了去,然后又是再次回归版图……分分合合的,闹腾了不少年岁,哪怕是到了武定国以前的年代,西域问题,依旧是有点让中央政府头疼的所在,更不用说其他几个尚未收付的地方了。

    “这个嘛,说来就有点话长了……”

    武定国继续卖关子,结果惹来了皇帝大哥的不快,直接一脚踢过来,说:

    “那就长话短说,有屁快放!奶奶个腿的,你是要朕给你扔两个赏钱你才肯说书唱戏是吧!”

    “这哪里叫说书唱戏啊!这叫尊重知识产权好吧,好歹也是我想了好几个晚上才总结出来的办法,您这一个大子儿不花,就全听了去,我多亏啊!”

    像武定国这种明目张胆朝皇帝要好处的家伙,全天下就他这独一份了。别人巴不得在皇帝面前建言献策呢,他到好,还伸手要赏钱,真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脸皮厚,还不怕死。

    皇帝大哥被他给逗笑了,自己这个兄弟,最近是有点越来越贪财了,不过,他当然明白这是武定国自保的手段之一。

    比如历史上,秦始皇派王翦出征,这位大将兄弟,就会问秦始皇要田要宅,仿佛很贪财一样,其实这就是为了打消上位者的戒心,告诉上位者,他不过是一个贪财的人,只要钱给够,就不会造反。这还有个专门的成语,叫做“求田问舍”

    武定国缺钱吗?自然是不缺钱的,然而,武定国还这么问皇帝要赏钱,无非是做给别人看的。君臣两人,都心照不宣。

    “行行行!给你点赏钱吧,我这里有块南海上供的珍珠串,给你了,拿去给你家大女儿,就说是朕送给她的。”

    “哎哟,这点东西就想当聘礼啊,我给你说啊,大哥,你这也忒抠门了点吧。”

    “滚犊子玩意儿!我缺这点东西给儿媳妇啊!你这心眼咋越来越小呢!放心吧,就当做一个玩具吧,真是的,说的我多抠门似的。”

    “哎嘿,谢谢陛下了。”

    武定国得了便宜还卖乖,皇帝只好给他两个白眼,表示无声的抗议。

    “行了,快说吧,我都快等不及了,到底什么好办法?”

    皇帝进入正题,武定国也不再含糊了,把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

    其实这种办法,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那就是——文化侵略!

    所谓文化侵略,其实大家并不陌生,这种办法当年日本人就用过的,比如臭名昭著的“*****圈”。

    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从根源上抹除一个民族的办法。

    武定国的办法很简单,大力开展与鲜卑的经济文化交流。武定国这么决定是有理由的,从历史上来说,鲜卑人曾经入主过中原地区,只不过时间不长,又被打回去了。但是他们倒是把一点汉人的东西给留下来了,比如说耕种。

    没错,鲜卑人已经不是完全的游牧民族了,实际上他成了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鲜卑人的很多文化都有汉人文化的影子,就连他们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都是汉字改良过去的,基本上,汉人们读起来没什么障碍。

    这就给武定国的文化侵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前提条件。

    “陛下,如果咱们能够把对鲜卑人的文化侵略持续二十年,我敢说,以后,这草原上,就是汉人们的天下了,到时候草原人们都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跟中原地区的汉人没什么两样,这样,自然在我们统治草原的时候,就会减小很多阻力,成功将草原永久纳入我们汉人的版图了。”

    武定国说了一达通,口都干了,赶紧喝了口茶,而看看皇帝陛下,目前还在武定国描绘的美好蓝图中,流口水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149/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 作者:荆南小六所写的《我在古代奔小康》为转载作品,我在古代奔小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古代奔小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古代奔小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古代奔小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古代奔小康介绍: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现代人,一不小心活在了古代。高端的东西我不会,低端的东西我反胃。没系统,没老爷爷,也没特异功能,毛都没有。全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储备,照样能活的有滋有味。
凡事不求人,自己动脑筋,想要潇洒走一回,还得靠黄金。我在古代奔小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古代奔小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