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宋第一太子TXT下载大宋第一太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第一太子全文阅读

作者:九天枫     大宋第一太子txt下载     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章 不一样的皇帝

    read336();

    要是别的皇帝还真是没有这样的想法,直接就动手了,有了证据还要什么呢?

    但是赵匡胤毕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皇帝,所以他考虑的很多。

    他不想被人说成是忘恩负义,更加的不想被史官所记载成这样的人。

    这样说来老赵还真的是一位不错的皇帝,还知道顾忌史书怎么记载他,这样的人当皇帝一般不会是什么不好的皇帝。

    为什么因为他时刻想着这件事干过之后,史书会怎么说自己,历史会怎么记载着自己。

    他已经收到了历史的约束,做事情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的,他还顾念这自己以后名声。

    这样的人当皇帝,一定会很谨慎的,一定是一个办实事的皇帝,因为他心中有怕的人。

    你看那些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哪一个说是在干某件事情之前顾忌到了这一点啦。

    他们当时之是光顾着自己高兴了,哪里会想其他的,所以他们干出来的那些“光荣的事迹”都被历史记录了下来。

    虽然的当时他们是皇帝,被人不敢说什么,但是经过史官的笔墨这么一记录,后来的人自然会给予相应的评价。

    赵匡胤这样做虽然有助于他个人名声的维护,可是这样也造成了自己做事不能随心所欲了,也可以说是有点畏首畏尾。

    宋太祖,毕竟也不是一个庸庸无为的皇帝,反而他是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他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才是最为重要的。

    自己当上了皇帝,并不全是为了一己之私欲,更多的是为了这乱世的天下苍生。

    自己跟着柴荣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够当上皇帝,即使到了今天,自己仍然觉得这是做梦一般。

    但是他却做到了皇帝,这是很多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他现在就端坐在龙椅上。

    所以他现在考虑问题的角度,绝对是不能在站在以前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了,这样的是不行的。

    自己必须对整个国家负责,他要对整个大宋数以万计的百姓想一想,他现在是大宋的皇帝。

    什么事情都要以是否对大宋有利为准则,而不是仅从自己自身是否有利出发。

    要知道身处高位,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谁让你是皇帝的,你坐到了人世间的高峰,你就应该要承担别人不能承担的东西。

    现在赵匡胤就是这样的人,很多的事情你不想去做,但是你还必须去做。

    你不这样干,可能对你有利,可能对其他人有利,但是绝对不会是对百姓有利。

    这样做了,可能会让他们骂自己无情无义,但是对大宋的整体却是有利的。

    而且这两者必须要选一个去做,自己必须做出选择,虽然自己知道该怎么去选。

    赵匡胤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向自己的儿子诉说了一番,赵旭也是认认真真的听完他的叙述。

    原来老爹是为这儿烦恼,看来老爹还不是一个铁血帝王,你看你然朱元璋何曾这样犹豫过。

    凡是他觉得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全部给除去,哪里管别人说什么呀。虽然以后不一定会有朱元璋这个人。

    但是从这一方面来说赵匡胤和朱元璋的为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人对待功臣的态度完全是不同的。

    朱重八和刘老三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从贫苦的底层出来的皇帝,他们都十分的爱民。

    但是他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将功臣屠戮了一空,维护了自己的江山。

    “旭儿你说我是不是要学习一下,汉高祖刘邦那样对待开国的功臣呢?”

    赵匡胤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有什么好的主意,其实他自己内心可能早已经有了打算。

    您问我怎么办,我能有什么好的办法,我想您的心里一定有了主意,历史上您的那一手就玩的十分的漂亮。

    我也不能想出比您还好的办法了,为什么?您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兵权全部收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你没有杀害一人,这样的功绩古代的帝王也只要您做到了。

    单凭这一点,您已经秒杀了中国历代的帝王,不是这样的吗、

    无赖的泗水亭长刘老三,靠着一棒子哥们打下了江山,可是丝毫没有改变他无赖的性格。

    不断的找借口让那些异性的王爷造反,然后自己去讨伐,胜利之后撤销这些封国。

    那些异性的王爷或者是侯爷,那个不是战功赫赫,为老刘在夺取江山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先在天下太平了,又开始收拾自己的战友了,这样的事情还真的是这样的无赖能够做的出来。

    “那要看看您是想成为什么样的皇帝,是成为汉高祖刘邦那样的皇帝还是成为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皇帝,还是您像自己开宗立派成为千古一帝呢?”

    您心里本来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你居然问我怎么做,那我就反问你你像成为什么样的皇帝。

    你成为什么样的皇帝,你只要回答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皇帝,那答案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我的意思很明显,你不是问我吗,我也不好说,那还是取决于你,你说吧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皇帝。

    赵匡胤也是低头不语,是呀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确切的说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帝王呢?

    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让史官怎么记载自己呢?后人要如何的评价自己呢?

    历史上的帝王也有几百位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自不必说了,那还是暴君,这是史书上有定论的。

    但是自己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一举消灭其他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是民众免于战乱。

    他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使得我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修筑了万里长城,阻挡游牧民族南下。

    他更是派大将蒙恬多次北上抗击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说实话,赵匡胤还是比较佩服这位千古一帝的。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却是名声不好,被斥责为暴君,想到这里赵匡胤也不怎么太看重历史了。

    据他的理解秦始皇这样的皇帝应该是受到华夏一族的尊重才是,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

    再说汉高祖刘邦,这位开创大汉几百年基业的开国皇帝,是在历史上不错的。

    但是赵匡胤心里明白,这个刘老三刚开始就是个无赖,整日里在街上混吃混喝的主。

    整日了和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不干什么好事,弄得大家对他都是很反感。

    后来和项羽一块攻打秦国,人家项羽正在攻打钜鹿,那可是秦国的精锐,没有想到刘邦竟然绕过敌人直接进入了咸阳。

    把自己的盟友放到了一边,自己率先进入了咸阳,还不是因为义帝说了一句先进入关中者为王吗?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再说他后来当成了皇帝慢慢对付起了他的那些功臣。

    自己还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把这些全部丢给了自己的老婆,这不是我做的,全部是我老婆干的。

    你说是你老婆干的,怎么不见你惩罚你的老婆,你不授意她会这样做吗?

    这些智能偏偏那些无知的人,这么能够骗全天下的人呢,可是你却这么做了。

    我赵匡胤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人的,这样的人是我所不齿的,虽然这样的人在当时不敢说什么,自己心里就好受了吗。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吧,这个人无疑是一个明君,这是没有什么说的。

    他在位期间大唐的国力飞速的增长,外邦臣服,成就了他天可汗的称呼,是大唐的国威远播四方。

    可是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那是杀兄轼弟,逼迫自己的老父亲才得到的,这样的人已经是破坏了人伦大义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赵匡胤最反感的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内心里是十分讨厌这样的人的,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那就是自己要做一个从未有过的皇帝,自己要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皇帝。

    不做就算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的,当初我当将军,就是要做最好的将军,现在我成为了皇帝,那么我也要做一个最好的皇帝。

    想通了这一切,赵匡胤不再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好,朕就是要做个前无古人的皇帝,历代皇帝能做到的,朕一定要做到,历代皇帝做不到的,朕也一定要做到。”

    “朕不仅要做到,还要做的更好,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皇帝,这就是朕的追求,谁也不能阻挡朕。”

    这一刻起,赵匡胤已经发下了之前的种种顾虑,也知道自己应该去怎么做了。

    他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什么都不用说,他就知道自己改怎么做了。

    成为一个好皇帝不仅要有能力,更重要的要有魄力,而这些赵匡胤自己都具备,所以他知道自己去做些什么了。

    历史是不可以逆转的,因为他们已经发生过了,但是当下却是可以改变的。

    你们历代帝皇怎么做,我不管,但是我赵匡胤却知道我应该怎么做,就是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帝皇,前无古人的帝王。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科举考啥

    read336();

    既然在以前没有这样的帝王,那么就让我赵匡胤来做这么一个人吧。

    那就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帝王了,那么他所作的事情必定是没有人做过的不然还叫什么继往开来,前无古人呢?

    就像秦始皇那样的,第一位一统华夏自以为自称为皇帝,以前有谁这样干过。

    但是他就这样做了,因此他成为了千古一帝,不管后人怎么说他,他始终都是以为继往开来的皇帝。

    现在赵匡胤就是想成为以为既往开来的皇帝,成为一位这样的皇帝。

    就如刚才他想的那样,以前的帝王是什么样子我不管,但是我要成为一个以前不层出现的帝王。

    “旭儿,知道几日我才算正在明白,为什么皇帝称呼自己为寡人了?”

    按理说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是很悲哀的样子,不过赵匡胤却是笑着说的。

    赵旭知道自己的这个老爹是想通了什么东西,这些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不然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那就是身为一个帝王,首先要对整个国家负责,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已经代表着整个国家。”

    “他没有原来那样的自由,因为他必须要把私人感情放到一边,什么事情他都要先考虑的是社稷,是国家的稳定。”

    赵匡胤说的没有错,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必须先为国家考虑,这是他的使命。

    他是皇帝,是帝王,是一个国家的至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着绝对的权威。

    受到万民的敬仰,什么好的东西都是先给他,也可以这样说,所有的资源他都是优先得到。

    这是他身为一个帝王的权力,因为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整个国家都是自己的,那整个国家里面所有的东西不也就是自己的吗?

    所以皇帝的权力很大,可以享受很多别人无法想象到的东西,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但是用现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那就是,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相对的。

    你既然靠着自己的权力享受到了权利,你总该要履行点义务吧,不然谁也不服你。

    所以你皇帝就应该尽心尽力的去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富足,这样百姓才能拥护你。

    只有这样你的地位才能得以稳固住,你才能继续维护你的特权,你睥睨众生的地位。

    所以赵匡胤说什么都是要先从社稷的角度出发,这说的也是不无道理。

    你如果这是先考虑到自己,那么谁还服你,周幽王,倒是自己只顾着哄自己的妃子开心,烽火戏诸侯一下子烧掉了自己的江山。

    夏桀倒是只顾自己的享乐,大言不惭的吧自己比作为太阳,可是百姓不愿意。

    百姓们苦不堪言,放出话来,你要是太阳的话,我们宁愿和太阳一起灭亡,最后夏桀死了,太阳没有灭亡。

    纣王就更加的不用说了,自己整日搞什么就吃肉林之类的东西,社稷早就被他抛弃在脑后,他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人都是没有不曾先从社稷出发,而是从自己的角度享乐,结果社稷丢了,自己也是遗臭万年。

    赵旭在赵匡胤说完那一番话的时候,脑袋了不自觉的就浮现出这么几个人来。

    不值得是怎么了,就很自然的想到了这几个人,可能是自己前世的时候自己就十分反感这几个人吧。

    “父亲,就凭您刚才的一句话,您一定会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这一点您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许多明君了。”

    赵旭这番话倒不是恭维赵匡胤,历史上的老赵还真的是一位十分值得尊重的皇帝。

    “呵呵呵,我有怎么敢和那些人相比呢,我只知道我干好我应该干的事情就行了,这就足以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他日百姓能够说一句,我这个皇帝不错,那我就真的是心满意足了。”

    “哈哈哈,老爹身为一个帝王你应该有的是霸气,你不是说要做一位前无古人的帝王吗,所以您应该有的是信心,这一点您应该比谁都清楚。”

    嗯?

    自己的儿子说的不错,自己不是要自诩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帝王吗,刚说完自己怎么就没有了自信了呢?

    皇帝就是天子,天子就是上天之子,是上天的儿子,是老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要是连这一点信心都没有,还当什么皇帝,不如回家抱孩子吧,既然上天让我成为皇帝,那我就要做到最好。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就是我赵匡胤的信条,一时间赵匡胤的信心又回来了。

    又一次成为那个当年信心满满的赵匡胤了,赵旭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个变化。

    赵匡胤并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还继续说着刚才那个话题,那就是皇帝为什么称自己寡人。

    “刚才我说到一个帝王,什么事情都要先为社稷考虑,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一个想成为青史留名的皇帝所做的,但是也有为自己先考虑的。”

    “不过这些想先为自己考虑的人最后都成为反面教材了,为了我们赵家的大宋江山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看来赵匡胤还看的很清楚,本来他就是一个头脑很清醒的人,不然也不能迅速的崛起了。

    “正因为我们这些帝王,总是先从社稷入手,所以很多的私人感情都是没有时间去过问的,慢慢的帝王的朋友很少很少,以至于传出来,伴君如伴虎。”

    赵匡胤说到这里的时候,显得有点失落,这也是帝王的悲哀,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皇帝呢?

    “父亲,那都是那些不得志的人传出来的,你看那些能臣干吏怎么不说这一句话,再说了帝王行事岂是他们能够揣度的。”

    赵旭最反感的就是这些人,自己不得志了吧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他们以为治理国家什么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思来。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有经天纬地的能臣,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皇帝要是不用他们就是损失。

    可以他们那里知道事情那里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皇帝考虑的事情能会那么简单吗?

    所以有时候他们触怒了皇帝被皇帝贬官或者说是被下狱,但是他们却说皇帝的不是

    什么皇帝不明事理,受奸臣的蒙蔽,这情况是有的,但是不是每个帝王都是这样吧。

    什么伴君如伴虎,我看着都是胡扯,这都是他们为自己鸣不平呢,什么人都是,想当****还想立牌坊。

    这番话赵旭说出来之后,赵匡胤忍不住好好大笑,这个家伙平时说话都是一套套的。

    怎么今天说出来的话有点地。痞流。氓的味道,将那些自命清高的人说成是想当****还立牌坊。

    不知道让那那些人听到之后会有什么反响,不过想想也真是这样的,但是也不能直接这样说吧。

    赵匡胤知道这是赵旭说的那些文人们,他也搞不清楚,儿子为什么对这些文人有敌意。

    虽然自己不喜欢这些文人,但是这样的人用着放心,不想武将那些造反,所谓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旭儿,我们觉得你说的这些话是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是那些文人呢,他们可都是治理国家的官吏呀,你是……”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夺得了皇帝的位置,他不想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他在心里是十分的排斥武将的,反而很是信赖文臣。

    “没有,我这是感慨历史吧,对了您说那些文人是治理国家的能臣,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治理国家的好手,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手吧,会读书并一定会做官!”

    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做个好官,能臣,弄不好是个书呆子,整日里只会个什么诗云子曰的。

    “不会吧,那些文人都是熟读圣贤书的,怎么不会做个好官呢?自从有科举这就是选官员的好办法呀?”

    赵匡胤虽然不是十分的精通文墨,但是也不是个白丁,很多道道也是懂得。

    “我的老爹呀,你看看那本圣贤书上说如何当个好官了,这样的圣贤书只能修身养性,它能教会你怎么断案吗?能教会一个官员怎么给罪犯判刑吗?”

    经过赵旭这么一问,赵匡胤也反应过来了,这书里面还真的是没有这些东西,以前怎么没有注意这件事呢/

    “恩,以前还真没有发现有这事情,对了我还想着为我们大宋开科取士呢,这样还怎么取士?”赵匡胤有点犹豫了。

    “那还不简单,开科取士是好的,但是考的内容我们可以改一下吗?比如我们可以吧科举分几个科目考试,有考文采的,也考我们大宋的刑律等,最后将他们的成绩汇总起来,决定是否录用。”

    既然要选拔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就不能只看他们的文采,文采好不一定其他的好。

    这要看一下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要全面的发展,这样选出来的官员就不是穷酸的文人。

    因为只会写几篇文章的人是一定不会中的,还有其他的要考察,这就是赵旭对科举的大概想法。

    后来大宋就是实行的他的科举考试科目,不用说,选出来的人,都是人才,实用的人才。

第一百五十二章 父子话科举

    read336();

    中国的选官制度几经波折,以前都是世家门阀掌握着整个国家从朝廷到地方的权力。

    如果皇帝的命令这些世家大豪不满意的话,那么这个政令就很难推行下去的。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用九品中正制囊括了天下的英才,才是他的江山稳固。

    这个时候的士族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其他途径进来的官员根本就不能进而他们抗衡。

    但是这个时候的官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寒门子弟也有了很大的仕途晋升的方法。

    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入仕了,这样他们才有资格拿到当官的通行证,这一点无疑是进步的。

    知道隋朝的时候开始有了开科举取士这才进一步的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大门。

    唐朝的时候更加的规范,将科举更是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这就给了那些寒门的读书人以更大的空间。

    在武则天代唐称帝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开创了武举这一科目,为那些习武的人进入仕途提供了便利。

    到了宋代科举是更加的发展,这不还没有举行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一场科举呢了吧。

    但是赵旭还是比较推崇这个科举的,他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也是觉得这是一个创举。

    首先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官员选拔的一个极大的颈部,是在中国官史上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

    在它没有出现之前两汉的察举制度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是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了。

    但是科举制度的出现就完爆这两个制度了,为什么?因为它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后世的一些寒门大学生,通过高考走向大学,不正是这一公平的体现吗?这一点赵旭见的是很多的。

    从中国的发展上来讲,科举制度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科举制度的出现、发展和演变,正是适应了中国当时的**主义中央集权的。

    当然了科举制度也间接的促成了唐宋时期丰富灿烂的文化,想一想后世的那些什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不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赵旭是更多的知道,科举制度还有个很大的弊端,从长远来看这就十分的严重了。

    这一制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而弱化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

    这一点对华夏的后来影响是极大的,直到很多年后也是没有能够改变。

    赵旭也十分想改变这种状态,他现在也是有能力做些什么了,这一点是他比较满意的。

    但是他更加的直到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眼前就是要解决的是科举的科目问题。

    刚才他说的是科举的长期弊端,那自然是有短期弊端的作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最主要的途径,它主要是看考生的文采了。

    这就有问题了,文采好不一定有德行,有能力。但从一篇文章根本无法从根本上看清一个人是如何的。

    这些选拔出来的官吏可是以后要到国家的基层去的,这要是选出来的人是也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可就完了。

    赵旭脑袋里正在想着这些的时候,赵匡胤这边忍不住的问了一句:

    “你说的考这些科目,到底是为什么呀,自从有科举以来也没有考这么多的东西,即使是唐朝也只有进士明经两科的,你这么做?”

    赵匡胤担心这么做会引起那些读书人的不满,一个不满没有事,如果都有意见就完蛋了。

    “父亲,难道科举制度刚出来的时候就有这么进士和明经两科吗,那不过是后来才有的,现在我们进一步发展有什么不对的吗?我们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赵匡胤听后,没有说话,儿子说的也对,什么都是不断的发展的,科举制度也是不例外的。

    以前并没有科举这一说法,后来的隋朝首开先河,创立了科举制度,为读书人,开辟了一条道路。

    后来唐王朝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制度。

    这些制度也当然就包括了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是隋炀帝的科举制度。

    但是唐朝并不是只是简单的继承了他的这一制度,不然的话,那也太没有新意了吧。

    唐朝为了证明自己和隋朝不同,对这个所谓的科举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正是他们的这一举措,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的创举,估计是李老二,也就是李世民。

    按照这个规定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可是有点多,要不是赵匡胤为了明年科举的事情,专门看过这方面的书籍,他还真的是记不住的。

    赵匡胤隐约的记得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这林林总总的总共合五十多种。

    当然了这些只是在唐朝初年的时候实行过,后来很多的科目都是被取消了,再说了很多的东西都是没有什么大用的。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这也是常设的科目了。

    但是唐朝最为出名,也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也就是进士科了。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你想一下很多的宰相都是进士出身,这就可以看出这个进士是有多重要了。

    一般来说明经重帖经、墨义的考察。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也就数说可以和默写课文差不多了,所以说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了,很是简单的。

    进士科得第很难,这个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所以进士的含金量比这个明经的要大,谁让人家考的时候就难呢?

    后世常说的头甲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也是在在这个时候确立的,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榜眼这个词语。

    考中第一名曰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其实也就是庆贺一下联系感情,为自己以后做铺垫,混个同榜之谊。

    那为什么又要成为探花呢,原来当时中进士的人要一起游园庆祝叫探花宴。

    当然了还要中进士人中的美貌少年到名园摘花,去迎接状元,被成为探花使。

    这些都是赵匡胤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探花在宋朝的时候才成为头甲的第三名的。

    不过在唐朝这些新进的进士参加过宴会以后,还要一起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这也是后世有名的“雁塔题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就是要一个十分有名气的人向上推荐你。

    因此,考生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自己以后的升官之路,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当然这个不仅可以向一些公卿推荐自己,也可以向礼部投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给自己的的科举之路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时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曾经就向当时的公主投过自己的诗作也确实获得了成功。

    但是赵匡胤还最反感这样的人,很多欺世盗名之徒也凭借着这个平台进入了官场。

    可想而知这样的人,进入官场之后能够有什么作为呢,不用说了,也知道了。

    下面才是赵匡胤通知最为感兴趣的的,因为在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七百零二年。应武举的考生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以后的军中骁勇之将,这一点赵匡胤十分的满意。

    但是他心里却不准备再次设置武举了,他虽然欣赏这些武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但是他更害怕武将的实力再才膨胀。

    他正准备限制武将呢,还能再开武举吗,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找不自在吗?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科举本来就是不断的发展的,特别是唐朝更是将其细化了,你说说你想增加什么吧,但是你说的一定要有道理?”

    赵匡胤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我准备在建隆二年的时候,就准备开科取士,我们需要这些文人,所以我们必须想一个完全的办法知道吗?”

    “我要加的东西,当然是对我们大宋有利的,对百姓有利的,不然还要这些干什么,我们开科举的目的不就是选拔有用的人才吗?”

    赵旭一点也不奇怪赵匡胤也重开科举,这是必然的,他需要大批的文人去地方任职,这些人只能是科举。

    不然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出来这多的人,科举是最可行的办法,赵匡胤看来又要有大举动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赵旭改科举

    read336();

    “好吧那你说说你想怎么样,不过我先说好,你不能给我整的是面目全非,这不是什么儿戏,知道吗?”

    赵匡胤摸不透什么这个儿子有什么想法,他还真的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赵旭无奈的摸了摸鼻子,感情在你心里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呀,老爹合着我在你心里就这么一个形象呀。

    这些都是赵旭在心里想的,他也是郁闷至极,这算个什么事呀,我想干点实事求是容易吗!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最上,却是没有任何的不满,谁让他是自己的老子呢,自己总不能说什么吧。

    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科举改革之路了: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把科举分为几场,不必一场考完,可以分为几天。”

    以前的科举考试大多是只考一场,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等着考试的结果。

    这样还只是靠一门,他改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后面的考试科目。

    “这样考试的时间多了我们也可以多增加其他的科目了,这也是我想改个时间的目的。”赵旭娓娓道来。

    这边赵匡胤不耐烦了,我就是想听你增加生命呢,你在这个给我玩其他的,这不急死人吗?

    本来来这里我们爷两个是商议那石守信等将领的事情的,怎么不知不觉的被这个臭小子给引到科举上面来了。

    不急反正什么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完的,慢慢的来吧,等说完这件事,再去处理石守信等人的事情也是不晚。

    赵匡胤这边在心里想着,他倒要看看今天这个儿子能说出来什么花来:

    “我说你小子,是不是跟老子在这里兜圈子,一直不说正题,是不是又欠揍了。”

    赵匡胤自从当上了这个皇帝,还真的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了,说出来之后,自己居然有一种久违的轻松感,这让他也是感到很诧异。

    那是没有做皇帝的时候,说话做事,自然是不必那么的辛苦,做了皇帝之后,什么都要注意。

    说话要得体。走路也要有威严,不然在臣子面前可就没有一个皇帝的样子。

    其实这样做是为了给臣下,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不然的话当个皇帝,都像商纣王那样,大臣们都跟这学,那还什么样子,江山不很就灭亡了吗?

    所以皇帝在这一面也会死很累的,没有办法,这就是你当皇帝要付出的代价。

    今天只有他们父子两个人,赵匡胤也是难得的轻松,所以他很自然的在自己儿子面前又说出了脏话。

    也不算脏话吧,但是身为一个皇帝说出开这话,可就有点不对了,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赵旭也是惊奇的看着自己的皇帝老爹,在他的记忆中很少见赵匡胤如此的。

    看到赵旭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赵匡胤居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之类的。反而又是一番训斥。

    “怎么是不是没有见过老子这样,老子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是这样,今天没有外人,就我们父子两个,;老子回味一下怎么了?小子在用这种眼神看我,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赵匡胤故作凶神恶煞的姿态,他接着又说了一句:

    “儿子,其实你知不知道,做皇帝真的很孤独很累,说话之前都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最合适,走路也要讲究个姿势,真的很累。”

    赵匡胤说完还叹了口气,赵旭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是他能够体会到这种心情,高数不胜寒。

    你处的的地位越高,朋友就会越少,就越身不由己,就更加的孤独寂寞,皇帝是这里面的之最,当然昏君除外。

    赵匡胤不知道就是今天他这个小小的感概,直接导致,赵旭后来差一点不想当皇帝。

    “好了,我也只是感慨一下,对了你接着说,接着说你想怎么改革科举呢,我可是听着呢,别在整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了,我们的时间很宝贵。”

    老爹你可以呀,时间很宝贵这么高大上的句子你都能说出来,您不会也是穿越过来的吧。

    您怎么就不说我分分钟上下几十万,这样的效果会更加的好,想到这,赵旭想到前世看过周星星同学的一部关于足球的电影。

    其中里面有一个演员就说了一句:“我一秒上下几十万,会跟你们两个混蛋去吃杂碎面。”

    是不是跟刚才老爹说的那个我们时间很宝贵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嘿嘿。想到这里他不由的笑了出来。

    “这小子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是在这里跟我胡扯,就是在哪里傻笑,怎么了这是?”

    赵匡胤也被赵旭这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的傻笑给难住了,这是咋回事呢?

    “我说旭儿,你在哪里笑什么,快点说你的想法,说完还有和你祖母一块用饭,待会让人通知桂英他们也去。”

    赵匡胤再次打断了这个****的赵旭,经过赵匡胤这么一说,他才清醒过来,走神了。

    他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刚才我说过增加科目,第一天我们可以考考考生的文采,这和以前的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我们出题,让他们来做,这没有什么改变。”

    “你不是说文采好,不一定能做官吗,你为什么还有考他们的文采,按照你的意思,取消这个不行了吗?”

    赵匡胤在他刚说完的时候立刻就询问了起来,刚才赵旭说文采好一定做官好,赵匡胤是听进去了。

    “这个问题老爹你提的就十分的好了,老爹我问你,来参加考试的这么多人,不能一下子全部用他们吧,我们衙门也没有那么多的空缺给他们呀。”

    就是参加考试的人肯定是不少的额,并不能每个人都要录用,否则也没有办法去安排。

    赵匡胤点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说法,本来就是这么个情况,同时他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赵旭,意思是你要给我说出道理来。

    赵旭也明白赵匡胤的意思,直接开口道:“既然不能录用完,这就是一个淘汰人的好办法了”

    “不对呀,你在这样淘汰人还是不知道谁可以是能当个好官,你这也是靠的文采呀。”现在老赵是真的记住赵旭之前所说的了。

    谁说古人笨的,我这还没有说完,立刻就有疑问了,幸亏我说的不是这样的,我要让“分数”提前现世;

    “别急呀老爹,我还没有说完。这其实也怪我,等我说完要考的科目再给您具体的解释,这样好吧?”

    赵匡胤没有任何异议,他等着赵旭看看他到底能够说出来什么,到底能给自己什么惊喜。

    “第二天我们就还要考考考生的刑律方面的东西了,就是我们大宋的律法,这样做可以让他们熟悉我们大宋的律法。”

    “好学生”赵匡胤听完又有疑问了:

    “这不是和唐朝的明经一科一样了,只要记熟就行了,没有什么改变,原来你就出了这么一个坏主意,哼。”

    看着自己老爹的样子,赵旭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什么跟什么,我还没有说完您就插嘴了,让我说完好不好。

    “这当然不一样了,明经只是死记硬背的,我说的不一样,我们可以用现实的真实发生的案例,而且是已经执行过的案例,来考考他们。”

    赵旭所说的就是常见的材料分析题了,用现实的案例可以让他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

    “当然上面要要将证据证词大乱,用对话方式表现出来让那些举子们去总结,最后根据这些证词去宣判,这样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断案能力。”

    赵匡胤也是识货之人自然知道这是干什么,这是培养他们的断案能力,这样他们外派为官的时候就很容易就熟悉这些断案的能力了。

    “好好,这个不错,这样的测试方法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是极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错。”

    赵匡胤十分的满意一双大眼睛几乎笑的都快没有了,他是真的高兴了。

    接着赵旭又说了,第三天让考考这些举子的大局观念,因为有好多的人以后要进入中枢权力机关的,必须要有大局的观念。

    具体的就是让你针对朝廷的现状,你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这个当年秦孝公求强秦的策略差不多。

    这一点赵匡胤,倒是没有任何的反对,这是好事,他为什么要反对呢。

    “什么你这些读书人,考这个,他们会同意吗?”赵匡胤跳了起来,原来赵旭最后一天让他们考“体育”。

    按照赵旭的意思,这些都通过了不算完,你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必须对他们的身体素质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

    即使你前三项再怎么好,这一科,你要是不好我也不能用你,你的身体这么差,怎么能够为朝廷效力呢?

    我们要的不是哪一种书呆子,纯文人,我们要的是一个全面的人,指挥读书没有用,你要会用,你要能用的现实中去。

    这还不算身体是你革命的本钱,你的身体素质不过关我也不会用你的,你等着把你的身体养好再来吧。

第一百五十四章 强干弱枝

    read336();

    赵旭这是想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呀,不过就是不知道他的这一想法能能够实现吗?

    他在这边说的是兴起,那边的赵匡胤的眉头都快拧到了一块了,越听越不是那样的。

    “我说你小子前面我还都能理解,这后面的吗,你说要测试这个什么体能,一个斯文的读书人,要那么好的体质干什么?”

    赵匡胤的眼里读书人就安心读书就行了,不管其他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仅赵匡胤这样想,其他的人也是这个意思,在他们心目中读书人应该是这样的。

    “再说了,那些都是一些大老粗干的东西,让读书人做这些,会不会是有辱斯文呢,这样做是不是有点……”

    怪不得宋朝的文人地位很高,连老赵在心里都很看重这个文人,地位能不高吗?

    测试一下他们的体能就觉得是对读书人的侮辱了,有辱斯文,这一条一定要改,不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呢?

    “父亲,你这话说的句有点不对了呀,什么有辱斯文,这是为他们好呀!我问您一句,他们参加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赵旭要彻底的在目前帝国最高领导人的心里驱逐这读书人很是高贵的想法。

    不能像原来那样,把读书人放到那么高的位置,这种陋习一定要改掉,不然还不是原来的大宋吗?

    这一点一定要改变,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自己可不想让以后的大宋的那些官员变成没有任何骨气,只会卖弄诗词歌赋的人。

    “他们参加科举当然是希望能够高中,然后朝廷授予他们官职,光宗耀祖了,这是众所周知的。”

    赵匡胤不明所以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很多人甚至为此奋斗了一生的时间,为的不就是一招高中能够光宗耀祖吗?

    “您只是说对了一半,您说的没有错,他们是为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但是更多的是为了想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高中的人就会被派往各地去治理地方,能够很好的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朝廷给他们提供了官职,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这样他们就能够为朝廷守牧四方,这也是朝廷所需要的。”

    朝廷通过科举就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治理国家,这是各取所需的。

    “说道这里父亲您应该明白,既然他们是代表这朝廷去治理国家,这就要求他们有一个好的身材。”

    “试想一下,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身体却十分的羸弱,这样的话又如何能够安心的治理地方,所以我才提出这一条的。”

    赵匡胤听完他的解释也是能够接受,他也明白一个整日体弱多病,身体羸弱的人是不能够安心的为朝廷效力的。

    这倒不是说他们不尽心尽力,只是他们身体不舒服,总不能不叫他们治疗休息吧?

    可是赵匡胤心里始终还是有个疙瘩:

    “这让做怕读书人不愿意,他们整日的埋头苦苦,哪里有时间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呢,我怕会引起来,强烈的反对,这读书人我们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哼,他们敢,这些读书人就是被惯坏的,我就是应该强硬点,要知道他们是我们的佣人,我们花钱请的人,他们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的。”

    他们还反对,不想参加的可以不参加,我又没有去请他来,爱来不来,说干乱嚼舌根子,好办,终生取消他的资格,就连子子孙孙也要取消。

    “我们怎么说他们就按照我们要求来,不然就取消他们的资格,什么时候符合了,愿意接受了我们科举政策,他们再来,冥顽不灵的,一辈子别来了。”

    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科举,你现在不让他们来了,他们还不得要哭瞎。

    不让他们参加科考,他就断绝了他们的仕途之路,这一招不可谓不绝,这样以来他们就会服服帖帖的。

    对付这样的人,赵旭是最有办法的,他知道自己今天所说的话,一但被公布出去,读书人肯定会大闹。

    他们读书人一定会不同意,这关系到他们贴身利益,他们绝对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朝廷的新科举。

    这个时候朝廷一定不能有所退步,让步就意味着是软弱可欺,一定会助长这些读书人的嚣张气焰。

    这时候一定要用雷霆的手段,震慑一批批人让他们乖乖的听话,不听话好说,你回家种地去吧。

    “所以不用怕这些人,不听我们的一定要让他们去会老家去,我们大宋的第一场科举不能让他们给阻挠了,否则我大宋的权威何在,我朝廷的颜面何存,哼!”

    也是大宋刚刚立国是一个新的王朝,这个时候正需要的是树立权威,你敢挑战我的权威,我就拿你开刀。

    赵匡胤虽然在他当皇帝期间没有擅自杀害一个大臣,那不代表他不会杀人。

    现在听到赵旭这么一说,也回过味了,是呀我是皇帝我说什么你们就干什么呗!

    再说了我也没有说什么不好的政策,这都是对朝廷有利的,那还怕什么。

    这件事情商议好之后,他们父子两人,又再次商议起了石守信他们的事情。

    “”父亲,五代以来皇帝频繁的更换,这些都是因为兵权不在朝廷的手里,地方节度使掌握这军权,同时他们还拥有着财权,这俨然一个小的王国。”

    “所以要想解决这件事情最为重要是要把钱、权、兵一块收回来,收归中央管辖,这样就可以避免割据的出现,使我们的朝廷更加的稳固。”

    赵匡胤也知道要收回这些权力,可是自己该怎么下手,赵匡胤也不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了。前天晚上她夜访赵普的时候,赵普说过这番话。

    当时赵旭还在回开封的路上,赵匡胤也不能眠就吩咐张德钧备轿自己要去赵普的府上。

    当时夜已经深了,天寒地冻的张德钧的意思是让赵普进宫一趟不就好了吗?

    结果被赵匡胤训斥了一顿,赵普在赵匡胤的登基过程中出了不少的力气,现在官当得也不小了。

    赵匡胤准备在范质退休的时候就准备让他接替宰相的职位呢,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最重要的是他对赵匡胤忠心耿耿,是一个智囊型的人才,虽然比不上苗训,但是也是无人能及了。

    当时赵普都已经睡着了,听说皇上了,连忙起床,不过他并没有去迎接赵匡胤而是去了后院。

    当赵匡胤来到的时候,赵普正搬着梯子在哪里修剪树枝,赵匡胤走到后院他才停止。

    “这大冬天的修剪树枝,爱卿还真是好雅兴,哈哈哈。”赵匡胤当时打趣道。

    “皇上,这多于的枝条会妨碍大树的生长,微臣减掉这些枝条,好使主干强壮,这样大树才能长得更好。”

    赵普带有深意的看着皇帝,他相信皇帝一定能够听出来话外音是什么!

    “哦。爱卿此话怎讲?”

    “皇上这大树好比是朝廷,而这些枝条好比是那些地方势力,如果枝条过于旺盛,那么主干就不会很强壮。”

    “也就是说如果地方势力太过强大,那么朝廷的实力就会被大大的消弱,这一点臣想陛下一定会很清楚的。”

    赵普说完恭敬的站在了一旁,等着看赵匡胤的反应。

    “嗯嗯,不错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普正等着赵匡胤问呢,他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当即就把自己写的奏章全部交给了赵匡胤,上面就是他为了消除地方割据势力而想的办法。

    收兵权、手钱财,之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强干弱枝。

    “这些就是赵普所写的,你看看怎么样?”赵匡胤随手从袖子里拿出三本奏章,他一直随身携带着。

    赵旭边看边想,这和历史上说的不错,这个赵普还真的是一个能人呀。

    “不错,这个赵普还真是有真才实学的,不枉当初我从山里把他给找出来,不过这里还有点要修饰。”

    “哦?那里需要改动修饰,你说说看?”赵旭居然说要修饰,也就是改动,赵匡胤不得不重视起来。

    “你看这里说实行更戍法,这样好是好。不容易造成武将专权,可是也容易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出现,这样会造成很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这里还说一遇到战事就让一个将领带兵去,这个将领个士兵们不熟悉怎么能够更好的协调士兵呢,这不是胡扯吗?”

    这是很明显的弊端,这些赵旭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他还想在地方建立军区呢,不过现在的时机不成熟,根本就没有办法。

    赵匡胤听他这么一说也对呀,他也是将领出身,这其中的弊端他比赵旭都清楚。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确实不容易造成地方势力的做大,这样真的是有利于大宋的统治。

    他认为只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其他的他倒是没有想什么。

第一百五十五章 文宣公

    read336();

    现在放在赵匡胤眼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掉节度使的兵权问题,其他的他还真的是没有放在心上。

    “唉,朕也知道这是有极大的限制,但是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不然还能怎么办?”

    “解决不了兵权的问题其他的一切都是胡扯,只有兵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才是最踏实的,我们现在要避轻就重。”

    赵匡胤有他自己的想法,估计他是想以后在慢慢的改变,不过可能是因为他的早逝这些计划都是中断了。

    赵旭也是觉得想赵匡胤这样的人是不会看不到这些政策的弊端的,正如他自己说说,现在我们是避轻就重。

    解决眼前的事情才是最为重要的,现在赵匡胤还真的是这样想的。

    “这么说来你是真的打算动动他们了,您真的是决定了吗?”刚才老赵还在哪里犹豫着。这么快能够决定吗,赵旭还是不确定。

    “是的,我不仅是他们兄弟,我更是大宋的皇帝,我不能只顾兄弟之情,我还要为整个大宋着想,所以我只有对不起他们了,权力我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两人一时间也没有商议出来什么好的主意,赵旭也不能给他说杯酒释兵权吧。

    再说现在是腊月里了,快过新年了额,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慢慢的来吧。

    稍后两人去了太后所在的宫殿,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了一顿家常饭。

    老太太很是高兴,这里没有什么皇帝、太后之类的只有一大家子人。

    尤其是看到高桂英和符雪彤日渐隆起的小腹,老太太的眼都眯成了一条线。

    老太太还不断的嘱咐王灵儿要加油,不能一直落后,弄得小丫头脸羞得通红。

    这句玩笑话直接导致了,夜里小丫头把赵旭折腾个半死,第二天早上,赵旭起来的时候腰酸背痛,就差腿抽筋了。

    小丫头倒是睡得很香了,赵旭无奈的摇了摇头,温柔乡是英雄冢,这句话果然不假呀,看来以后要注意着方面的事情了。

    他这句话没有说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有了更多的红颜知己,这是他所想不到的。

    赵旭也没有耽搁就准备去上朝了,今天赵匡胤要在朝堂上宣布他要重开科举的事情。

    百官按班站好,对着皇帝三跪九叩,一系列繁琐的礼节行完之后,才开始有了朝会的开始。

    “众位爱卿,朕昨晚做了一个梦,朕梦到了孔夫子,你们也知道朕是个武将出身,对读书也不是十分精通,你们谁能给朕讲一讲孔夫子的事情呢?”

    赵旭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用这引出来了孔夫子,这一招还真的是绝到家了。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摸不准皇帝的脉搏谁敢说什么?

    皇帝都说了,对孔夫子不是十分的了解,你还能比皇帝厉害,真是找抽型的,这样跟老板对着干,你不是找不自在吗?

    赵匡胤看看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这一点他也是已经料到了。

    “呵呵,朕只是随便问问,满朝的众卿居然没有一个人肯为朕解惑,既然如此范相,那就由你来给朕说说吧,你也是儒学大家。”

    既然赵匡胤点名提到了自己,那么范质也不能在装聋作哑了,自己只好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孔夫子是以为圣人,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范质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后世的许多帝王都给孔圣人都给孔圣人赐以爵位,以彰其德行。”范质临了来了这么一句。

    赵匡胤故作震惊:“嗯?历代帝王加封他,这是什么情况,你给朕详细的说说。”

    “是陛下根据老臣所知,在汉平帝元始元年,他被封为褒成宣尼公,唐朝的时候玄宗才呢过加封他为文宣王,他的这些爵位都由他的后人来继承。”

    “哦,这一点朕还真的不知道,范相,你再给朕详细的说说他的后人吧,朕很感兴趣的。”

    范质领旨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孔圣人的第二代是他的儿子,孔鲤,第三代……第四十一代是孔昭俭。”

    老范质一口气说了四十多代,居然面不红气不喘的,果然是老当益壮。

    “陛下这些都是距离我们比较远的,接下来老臣说的就距离我们十分近了。”

    “这时候已经到了圣人的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他是孔昭俭的儿子。

    他是在唐哀宗天佑二年授泗水令,同时集成了他父亲的爵位,是第十三代文宣公。

    但是唐朝此时已经是经常的战乱了,朝廷也没有能力保护他们,后梁乾化三年他被庙户孔末所杀。

    他的儿子孔仁玉,在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任曲阜县主簿,后来袭文宣公爵位,成为第四十三代文宣公。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兼任曲阜县令,有了一个正式的官职,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太祖驾幸曲阜并且拜祭孔庙,并且赐给他五品的爵位。

    到这个时候孔圣人的后人才从五代的战乱中恢复过来,不过孔仁玉也已经病逝了。”

    “哦,听爱卿这么一说原来这孔夫子的后人居然已经传承了近千年了,了不起真的是了不起,朕也是十分震惊。”

    “原来他的后人在周太祖的时候居然还世袭了文宣公的爵位,怎么本朝朕倒是不曾听说过这件事呢?”

    赵匡胤不知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的不知道,你把大周给干掉了,人家孔仁玉也死了,人家的后人能跑到这里说,我是孔子的后代,让我世袭文宣公吧。

    你不把你人家轰出去才怪呢,这不是想当官当疯了,你当皇帝的不敕封谁敢说啥。

    “启禀皇上老臣知道这其中的缘由,那时候正值改朝换代之机,皇上刚刚建立了大宋,这时候上代的文宣公这是在这个当口他去世了,所以这个爵位也就空了起来。”

    范质的言下之意就是皇上你还没有册封新的文宣公。身为一个儒生,范质还是心理想着孔子的。

    所以他带有暗示性的想赵匡胤提出来:

    “陛下,您看这历代的帝王都是都是十分尊敬孔圣人,那么您是不是也要效仿一下呢,恩赐他的后人呢!”

    老赵硬是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我就不说要让他的后人世袭这个爵位。

    这个时候满朝的大儒们开始蠢蠢欲动了,既然皇上你说出了这个话题了,我们也有机会了。

    王溥、范质、魏仁浦等人都纷纷出列请求皇上加封孔圣人的后人,就连赵普也在其中。

    当然了这只是文臣们干的事情,武将们根本对这东西不感兴趣,你们说的天好跟老子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朝堂上除了跪下的文臣就是武将在哪里站的笔直,没有一个人下跪。

    “众位爱卿先平身再说,让朕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件事。恩,太子你怎么看这件事呢?”

    赵旭不知道在哪里想着什么事情,听到赵匡胤叫他才回过神来,刚才他根本没有在听他们说什么。

    那是因为他真的是困了,这货昨晚是实在累了,在大殿之上哈欠不断,这不刚才他都快站着睡着了。

    “额,这个父皇,既然这个孔老,恩孔老夫子。”其实他是想说孔老二的,幸亏即使收住了额,不然绝对还会引起一阵炮轰的。

    “这孔老夫子这么受来朝历代的优待,加上他是读书人的偶像,我们大宋一而也不能例外,我们也应该对其后人,给予优待的。”

    赵旭和老爹演起了双簧,这是他们爷两个昨晚商议好的,,就是先封孔子的后人,堵住那些读书人的嘴,然后在宣布科举的事情。

    所以说这现在两人说的话都是演练好的,但是就这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但是儿臣觉得首先也确定孔仁玉的儿子是不是在世,是不是找得到这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还用你说,赵匡胤早就安排好了:

    “太子说的也是十分的有道理的,李爱卿你来说说看,你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的户籍,这孔圣人的直系后代现在是谁?”

    李涛还是原来的那个户部尚书,听到皇上叫他立刻出来跪奏道:

    “启禀皇上现在有曲阜的孔宜,他是孔子的第四十四代孙,他是孔仁玉的儿子,现在人曲阜的主簿。”李涛老实的说道。

    孔宜,字不疑。孔仁玉的儿子子。宋太祖乾德四年任曲阜县主簿、密州通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大将曹彬等北伐辽国,孔宜奉命督运粮草,溺死于拒马河中。

    不得不说还真有这个人,历史上的他还真的就是在宋朝的时候当上了文宣公的。这是正常的历史,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既然如此那就恩准他世袭祖上的文宣公爵位,让他不要辱没了祖上的贤明,择日派钦差去山东宣旨。”

    这个本来要在很久之后,才能成为文宣公的人,在赵旭这支蝴蝶的煽动下早了好多年。

第一百五十六章 配享太庙?

    就这样孔子的后代顺利成章的就被封为世袭的文宣公了,没有任何的意外。

    “皇上圣明”这些文臣们说起来,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的,现在他的后代受到了皇帝的敕封,他们也是跟着高兴。

    所以都是在这里拍着赵匡胤的马屁,皇帝圣明的叫着,,其实皇帝做的符合他们的心情,他们说圣明,不符合的话,在心里骂你。

    这就是这写文臣的‘毛’病,他们就是在这里等着你呢,你有什么办法。

    “父皇您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我想孔圣人的后人也会尽心尽力的为我们大宋效力的。”

    这都是废话,历朝历代的山东曲阜孔家的人哪一个不是尽心尽力的为朝廷尽忠,不然人家凭什么用你们呢?

    “是的,陛下太子殿下说的很对,这是朝廷对孔家的隆恩,是天大的恩赐,他们不会不感恩戴德的。”

    大臣们纷纷跳出来支持赵旭,或者说是支持赵旭说的话,他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官的团体了。

    赵匡胤不在乎他孔家是不是感恩戴德,他要的是天下的读书人,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效忠朝廷。

    这个时候许久没有‘露’面的赵光义也跳了出来,看来是有话要说的,其实也是老赵安排好的。

    “皇上臣弟,也有话要说。”

    “原理是光义呀,你有什么话要说,就说吧。”

    “是,皇上。臣弟也是对孔圣人十分的推崇,臣弟认听说很多的帝王都把他请进太庙,让他享受祭祀,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我朝是否也要这样做呢?”

    将他请进太庙祭祀,实际上就是已经承认了孔子的超然地位,配享太庙。

    你要知道太庙里面放的都是谁的灵牌神位,那是皇家的祖先、先人的牌位。

    也就是说里面要么是皇家的亲人宗族,也就是那些对国家有十分重大贡献的人,这些人可以被皇帝特旨恩准配享太庙。

    不就是一个牌位放在一间祠堂里面吗?有什么好说的,用得着在这里大张旗鼓吗?

    这样想你可就错了,而且是打错特错了,错的是没有一点的谱了,别人如果听到你这样说,非‘抽’你丫的不行。

    你应该清楚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它的由来已久了,在夏朝的时候她就出现了。

    不过那时候她不叫太庙,而是被称为“世室”,后来殷商的时候叫做“重屋”。周仇叫它喂“名堂”。秦汉的时候才开始正式称为“太庙”。

    古代的人很重视这个宗庙的祭祀的,就在周武王灭掉商朝的时候,还要封商的王子微子为诸侯,让他延续殷商的祭祀呢!

    起初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在皇帝的特批下也可以把神位放进去了。

    这样也就说只要这个国家的社稷存在一天,就不会忘记你们的,只要能够进入太庙,那你的后人也不用愁了。

    所以对大臣们来说,死后能够配享太庙绝对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人不想呢?

    现在赵光义提议让孔子进入了太庙,就是说以后四时祭祀绝对是少不了他的了。

    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这是孔家的后人应该考虑的,朝廷的大臣们,特别是那些文臣考虑的是以后朝廷的风向。

    做官的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定要学会看朝廷的动向,就比如说这一件事情吧。

    如果皇上真的同意赵光义的提议,让孔子配享太庙,拿不仅仅是放个牌位的事情。

    你是说朝廷以后就会重用文臣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你就一个文化人请进太庙是个什么意思呢?

    这些人能够站在朝堂是的都是帝国最为聪明又或者说是老‘奸’巨猾的人,他们的头发丝都是空的。

    就像一只猎犬嗅到了猎物,个个都是面‘露’喜‘色’,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等人的机会。

    打天下靠的是武将,可是要说治理天下还不得要我们这些文臣吗,看来陛下是准备收兵权。

    范质能几个老家伙,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了,他们猜得也是**不离十了。

    “陛下,赵大人说的对,我们应该将孔圣人请进太庙,为天下读书人做出表率,让他们一心为我而大宋。”

    这一次是王溥抢先出班了,他也是一名儒学弟子,自然双手赞成了。

    他这一出列后面后面也是跪倒一大片,全部都是一边倒的支持孔子配享太庙的。

    不用看了这些全部是文官,他们是孔子的坚定支持者和信仰者,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武将们在一班没有一个人出来赞成,更有甚者,还有反对的,在赵旭的一个眼神的示意下,呼延赞沾边了出来。

    “启禀陛下,末将有不同的看法。”

    “哦,呼延将军也有看法,恩都平身吧,听听将军有什么高见。”赵匡胤招呼着大家起来。

    大家也想看看这个大脑袋的呼延赞能够说出什么道道来,其实大家都是被他这憨厚的外表所欺骗了。

    “陛下我只是不明白,我等将领浴血奋战尚不能死后配享太庙,为什么一个死后的一千多年的老头却却能呢?”

    呼延赞用手挠了挠头,一副天真的样子,惹得大家想笑而不敢笑,呼延赞说完又有几个将领在赵旭的示意下走了出来。

    无非就是说一件事情,还是说孔子配享太庙的事情,快演变成文武大战了。

    “好众位爱卿都不要吵了,朕就给你们解释一下。这个孔圣人,建立了儒学,也立下了三纲五常的规矩……”

    赵匡胤刚才还让范质给他讲孔子,现在说的比谁都好,这不是扯淡吗?

    “所以光义说这样就让他配享太庙是十分合乎规矩的,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些大老粗哪里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他们都是在赵旭的示意下才出来的。

    现在皇帝问起,他们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只能求助的看向赵旭。

    看来又该赵旭出马了,其实他内心里是十分的不希望孔子能够配享太庙的。

    太庙是我家的宗祠,凭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拜你,这可能吗,我一定要阻止。

    赵匡胤却盯着他在看,好像是在说:

    “昨天不是商议好的吗,现在你小子怎么变卦了,你小子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

    “启禀父皇,我认为赵大人说的不错,孔圣人确实是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重,我也同意。”

    赵光义现在还没有被封王,赵旭可以在‘私’下里称呼他为二叔,但是却不能在这里成为他为王叔。

    只能称呼他为赵大人,这是体制的问题,赵旭也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规矩。

    听到赵旭这个太子也是支持,文臣们个个是喜笑颜开,当今的第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同意了,就没有什么变故了。

    “但是我朝新立国,还没有统一,有功的臣子尚不能进入太庙,现在就把孔圣人请进太庙,我把寒了功臣们的心。”

    赵旭又将一颗重磅炸弹投了下去,我个人比较同意,但是我也要考虑一下这个大局。

    很多时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做主的了,总不能一意孤行吧,那样我们的江山也快完了。

    还没有等赵匡胤和大臣们有所反应,他就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不过既然孔圣人是圣人我们还是要尊敬的吗,我们可以建立孔庙祭祀吗!”

    孔庙那是有的在山东曲阜那不是孔庙吗,还要费力建个什么劲,文臣们在心里犯嘀咕。

    “也许众位大臣会说,不是在山东有孔庙吗,哪里有最大的孔庙我们还再建什么?”

    赵旭岂会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一言就道破他们的小心思。

    “呵呵众位大人你们忽略了一点,既然是要尊崇孔圣人,我们一定要有个拜祭的地方,以后皇上也会拜祭他。”

    “但是皇上不可能经常去曲阜吧,所以我们要新建一座孔庙,将圣人的牌位放到里面去,这样也可以方便我们时时的拜祭吗!”

    废话谁没有事情的时候总是跑到山东去祭拜孔子,这样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政务。

    那些文成们还是强烈的反对,但是赵匡胤不鸟你,自己的儿子说了,我的功臣还没有资格配享太庙,你也不行。

    所以赵匡胤一锤定音了,在和皇城一墙之隔的地方建立孔庙,用于事实祭祀孔圣人。

    不过这一次赵旭有出来捣蛋了了,他说以前的那个国子监要修葺了,要不在孔庙的旁边重建一个国子监。

    他的理由很充分,国子监是朝廷的官学,自然要重视起来,再者说了,和孔庙在一起能够时时的起到督导作用。

    既然理由这么充分,没有一个人反对,就这样办吧,孔子最终没有配享太庙。

    只能去他的孔庙去安家了,赵旭没有想到这次的事件,赵光义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是因为他提出了让孔子配享太庙。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却是赢得了满朝大臣们的好感。

    这也是赵匡胤父子他们后悔不已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们还没有知道这件事情的多么的严重。

第一百五十七章 发布科考消息

    关于孔子配享太庙的这件事情句这样结束了,孔子到底是没有能够进入赵宋皇朝的太庙。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例外,居然把他排除在了太庙之外,这连赵匡胤也是没有想到。

    本来他们两个安排的好好的,这件事情之后在宣布明年秋天举行科举,现在全部是改变了。

    不仅是赵匡胤就连赵个始作俑者,也是没有想到,他也是临场发挥的。

    下朝之后一大群文臣都是将赵光义团团围住,邀请他去赴宴,其实变相的感谢赵光义今天在朝堂上的帮忙。

    赵光义一想这也没有什么,这样以来既能和大臣们搞好关系,也能树立自己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旭儿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是商议好的说是呀把孔夫子请进太庙的,你为什么临时变卦了?”

    下朝之后,赵匡胤没有去赶着处理公文,现在他要‘弄’明白赵旭今天为什么要改变主意。

    “这很简单我们将他请进太庙的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天下的读书人,现在不让他请进太庙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再者说了,我也不想去祭拜一个不是我们先人的人,即使是象征‘性’的也不行,他凭什么和我们赵家的先人一个待遇。”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将他也请进太庙,那就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祖宗之一了。

    每次去太庙祭拜的时候,你总不能少了孔老二吧,这让赵旭很不舒服,你一个死了一千多年的人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个孔夫子在历史上真的很出名,历代的帝王对他也是十分推崇的,从汉朝的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他的地位就尊崇了,现在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

    以前都是百家争鸣的,各种思想十分的兴盛,也创造出来了十分灿烂的文化,这是华夏文化十分繁盛的时期。

    可是后来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的思想开始逐步的没落,或者是融入了儒家思想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思想真正的统一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这在当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是慢慢的儒家思想就变味了,他们打着孔老二的大旗,慢慢的改变了正统的儒家思想。

    使得儒家思想成为阻碍人们进步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极大的禁锢起来。

    这一点赵旭知道是是做清楚的,特别是在宋一朝,为了限制那些武将,采取的是大力扶持文臣。

    这样武将的地位是越来越低了,文人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整个大宋是文风盛行。

    儒家思想也是十分的流行,什么程朱理学这种禁锢人‘性’的东西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儒家思想宋朝的流行,是的送人变成了一个个温柔的小绵羊,没有丝毫的骨气。

    骨头渐渐的软了,再也找不到或者没有了秦汉时期的彪悍之风,盛唐风骨也彻底的断送在这这种风气之下。

    虽然这不是儒家思想的错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占了很大的因素的。

    赵旭知道他的到来是绝对不会再让他出现什么宋岁币求和的事情了,更不会出现靖康之耻了。

    但是只要是后世的每个华夏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所以赵旭对孔老二并不十分感冒,虽然这不是他的错吧,我就是对你不感冒,你能怎么样?

    “您看,您也说了那是历代的帝王,这并不包括你,你不是说要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帝王吗,那你何必要和他们一样呢》况且我们现在和他们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汉朝的时候国家已经统一了,只有匈奴一个外患,推行儒术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

    唐朝也是在强盛的情况下实行的,我们宋朝呢,内忧外患都是存在的,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去这样做。

    我们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并不一定非要学前人,我们要做自己的路。

    这是我们现在的环境所决定的,也许到了我们统一天下的时候,也可以学学前人,但是不是现在。

    我们现在并没有必要在这上面纠缠,我们重要的是要将‘精’力放在我们统一大业上。

    再说了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们只能帮助我们治理天下,能帮我们打天下吗,这还不是靠我们自己吗?

    就这样赵匡胤在赵旭几番胡诌八扯的情况下,脑袋也被他给扯糊涂了。

    但是他却清楚的记住了一句话,那些文人只能帮他治理这大宋的天下,可是却不能给他打天下。

    所以这件事情他晒是放下了,并说这件事就‘交’给赵旭全权处理了其他的他也不过问了。

    说完他就去处理奏章了,这边剩下赵旭一人,他也没有闲着,先吃了一点东西,然后就去看了看太后和皇后。

    还有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这一年多的时间,赵匡胤有有了好几个子‘女’,只不过他们现在还都十分的小。

    按照朝廷上的安排,要新建孔庙,可是赵旭发现,原本就有现成的空面和国子监。

    这件事情是他全权负责,于是他就让工部的人去翻新一下,就行了。

    一些文臣对此很不满意,说这是对圣人的不尊敬,告状都告到了赵匡胤哪里了。

    赵匡胤现在哪里有时间问这个事情,他已经让赵旭去全权处理这件事了,所对于大臣们的哭诉,只有这几个字:“去找太子。”

    可是赵旭比赵匡胤更加的难缠,见到一些儒学大师级的人物来了,也不多说。

    “国家现在正处在多事之秋,能省则省,这是孔夫子托梦给我说的,我这是在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在办事情,你们有意见?”

    赵旭满口胡说,有人说孔夫子怎么不给我托梦,为什么给太子你托梦。

    这还不简单,我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这是天定的,你只是个普通人,你有我的身份高贵吗?

    是呀,人家是以后的天子,那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天下的什么下凡,你只是个普通人,凭啥找你。

    这下子这些人都哑火人,人家圣人都不嫌弃了,自己等人还说些什么呢?

    就这样‘花’费了大概十天的时间总算将孔庙修葺完毕,现在已经快到腊月二十了,打算在今天将孔子的神位放到孔庙中去。

    这个孔子的牌位要有孔家的后人抱着送进去,这不孔子的第四十四代孙,已经来到了开封城。

    孔宜,正是前一段日子被恩赐继承祖上文宣公的爵位,当时他还不信直到有传旨的人来到的时候,他现在还记得圣旨的内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有至圣先师孔讳丘,开创儒学,教化世人,堪称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称赞,历代皆有对其封赏。”

    “今朕鼎定天下,建立新国,特学先悲缅怀孔圣人,今特旨圣人第四十四代孙,孔宜世袭文宣公,钦此。”

    就是这么一张圣旨就将他一个小小的曲阜县的主簿给扶上了国公的位置。

    整个孔府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连忙到孔家的宗祠去祭拜祖先,一个祖先护佑了他们千百年了。

    同时宣旨的钦差告诉他,让他一同回京一方面是谢恩,另一方面是还有事情要做。

    等他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朝廷是准备在京城给先祖盖了一个孔庙,让他抱着先祖的牌位入孔庙。

    这是好事呀,他能不同意吗。,这是朝廷对他们孔家最大的恩宠呀!

    孔庙是和国子监连在一起的,国子监是在右边,这个时候虽然孔庙也不少,每个地方可能有,但是最为正统的就是山东曲阜的了。

    在这开封城里面的这个不过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大家也知道这么个情况。’

    可是这也说明了朝廷对儒学,对孔圣人的尊重不是吗,所以大家很是很看重这样的仪式。

    在一阵礼乐之中,赵旭走在了左边的最前列,其身后是范质等朝廷高官。

    右边则是孔家的直系亲人,孔宜这个当代的家主走在了最前面,怀抱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

    缓缓地向孔庙走去,这种场面赵匡胤没有必要出席,太子来了就说明朝廷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用了半天的功夫总算是把孔老二神位放在了孔庙的神龛上,正中央还有孔子的雕像,一副慈善老人家的模样。

    “大宋皇太子赵旭祭拜孔圣人,我到大宋将秉承圣人的遗志继续育人,同时决定于明年的秋天,举行我大宋的第一场科举,为朝廷选拔人才。”

    赵旭在给孔子上香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让大臣们都是欣喜若狂。

    这个消息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没有想到朝廷已经准备科举了,经年的战‘乱’科举已经好久没有举行过了。

    现在大宋朝居然准备重开科举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一点没有人不高兴。

    科举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现在朝廷有开科举的意思,这算的上是一件大事了。

    这些大臣高兴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是不能参加了,但是他们的子弟后辈可以的,年轻人的机会来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体是革命的本...

    read336();

    第158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虽然这些人不能再参加科举了,但是他们也是由衷的感到高兴,现在在太庙里,根本句不能出言相问。

    反正他们知道这话从太子嘴里说出来绝对是正确的,因为他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的。

    一场迎接孔子入孔庙的盛大事件就这样结束了,起码来说在朝廷上这样结束了。

    那些读书人在私下里更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酒馆里,饮酒高谈阔论的。

    “你听说了,当今太子今日在孔庙说出了朝廷要在明年秋天举行秋试,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一场正规的科举了。”

    “是呀,我也听说了,我们读书人的出头之日来了,我要好好的回家用功苦读去,说不定就能中个状元什么的。”

    “唉唉,这不是朝廷还没有正式确定吗,你们着什么急呀,万一这是一场空,到时候岂不是白欢喜一场。”也有人是这样说。

    他顾虑的也对,这么多年的战乱,朝廷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没有了多大的权威。

    皇帝都能跟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的,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发生的。

    不过这话刚说出口,就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因为大家都认定这是真的。

    其中有一个人就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次绝对是真的,我敢打包票。”说完还拍拍胸脯。

    “王兄,你是不是有什么内部消息,来来给我们透漏一下吗?”

    “就是,我觉得王兄不简单,你们看连内幕消息都能搞得到,看看我们说错吧。”

    一时间是马屁如潮呀,那个所谓的王兄被拍的舒舒服服的,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就喜欢这种感觉,一口饮酒喝下慢慢的讲了起来。

    “我跟你们说呀,这消息来源更加的可靠,因为我家隔壁二狗子他大姨妈的小儿子的大舅子的小姑子的丈夫的姐姐他公爹的干儿子的小姨子的哥哥就在现场。”

    大家听了他的这番话都是晕了,这是什么跟什么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出来了,多么混乱的关系呀。

    “王兄你就说是谁吧,正这么多,大家的头都大了一圈了。”一个人理了半天也没有理出来头绪,不耐烦的问道。

    这个被叫做王兄的嘿嘿一笑:

    “他就是负责伺候的太监,当时他就在现场,他听的真真的,绝对错不了。”

    “唉唉,我说哥几个你看你们这是什么表情,太监怎么了他们有机会接触皇上和太子,你们能够见到吗,不是说你们,你们也没有那个福气。”

    感情在他的认知里面当个太监就是为了能够见上皇帝和太子一面,这样以来也太亏了吧。

    这只是开封城中的一个小插曲,城中好多的读书人都是在讨论这件事情。

    在大庆殿这件事情讨论的热烈程度绝对要超过这里的,因为大臣们正跪在赵匡胤的身前苦苦的劝说着什么。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已经距离将孔子请进孔庙三天以后的事情了,新的科举内容在各地引起了强大的反响。

    当然这是老纨绔范质等几个人才敢这样做,其他的人则是看看风向再说。

    “陛下自古以来科举都是考的圣人之言,圣人之语,这是定制哦,现在我朝这样一改不是让后人耻笑吗?”

    范质痛哭流涕的说道,后面他的一群小跟班一看自己的老大发话了,赶紧跟上吧。

    都在哪里劝着赵匡胤收回这份心改革的科举内容,他们也是知道这份科举的内容。

    “陛下,范大人说的对呀,我朝不能这样特立独行,完全不尊圣人的教诲呀,您看看这最后还要考察什么体能,这都是那些当兵的大老粗干的事情,怎么能够让文人干这个呢?”

    这个是工部侍郎,赵旭也没有记住他叫什么名字,这家伙居然在这里说了这番话。

    他的一些个盟友觉得他说的很好,他们读书人毒圣贤书就好了,哪里管那么多。

    不过这些话,私下里说说就可以了,你在这里说绝度是找抽呀,因为当今的皇上就是武将军人出身。

    还有这蛮丑能征善战的将军们,哪一个不是说自己是大老粗,你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吗?

    果然石守信待不住了,阴阳怪气的说道:

    “我所这位大人,我看你是对我们这些大老粗不满呀,可我们也没有招惹你们呀,你在这里就说上我们了,本将军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合是呀。”

    石守信是谁,那是皇上的小弟,位高权重有时候就连皇上也要让他三分。

    他的这一番话得到了大部分武将的支持,武将们本来就自己称呼自己是大老粗,但是你这样硕大他们绝对是不高兴的。

    这就像当于你总是说自己的国家这不好,那不好的,也就仅限于你自己所。

    别人说一句,你绝对是不愿意的,人就是这么霸道的,现在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位工部侍郎可是捅到了马蜂窝了,他得罪了满朝的武将,吓得亡魂大冒的他,只得向他的顶头上司求救。

    现任的工部侍郎是窦仪,这个人赵匡胤很是尊敬的,科班出身的文人。

    “皇上诸位大人,这个朱大人绝对没有这个意思,他只是就我朝的科举内容发表一下看法而已,如果冲撞了各位我带他向各位赔不是。”

    说着窦仪向石守信他们拱手行了一礼,算是道歉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就是一个面子问题。

    现在有人道歉了这些武将也有了台阶,所以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不过那个姓朱的侍郎确实吓得不轻。

    “好了给位大人,大家都是为了我大宋,没有什么的,这位大人也是为了朝廷吗,既然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不要计较了。”

    赵光义倒是会做老好人,这个时候出来说几句场面话,立刻也是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

    旁边的赵旭一直在冷眼看着这一切,哼,这些是我定的,你们谁能改变。

    皇上?皇上是我老爹,当然是更我一心的,再说了这些东西都是又助于我大宋的,又不是什么坏的东西怎么就不能实施了,看你们是胡搅蛮缠的。

    “咳咳,父皇,各位大人还是由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做这么样的变动吧。”这时候赵旭走了出来。

    大家这时候在想,你这时候出来干啥,虽然你是太子,你又没有参加过科举,你凑什么热闹。

    心里这样想,可是嘴上又不敢说什么,说出来你就是找死,敢这样谁帝国未来的继承人。

    “哦,太子既然要解释一下,那就由太子来说吧,众卿家可能不知道这科举的内容改革还是太子一手操办的,呵呵呵。”

    赵匡胤虽然嘴上没有夸奖太子,可是他的笑声就就能听出来,他对太子这个举措十分的满意。

    刚才他们还傻傻的子啊那里苦谏,你没有看到皇上很满意吗,一些人听到老赵的笑声已经又开始退缩的了。

    一些文臣在心里开始犯嘀咕了:“我说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太子做的这件事情,按理说陛下不会这样做的,现在终于是明白了。”

    “臣等聆听太子殿下的教诲。”虽然心里不想,可是面子上还是要做足的嘛!

    “刚才这位朱侍郎说道为什么要考察举子们的体能,现在我就说一下我的观点。”

    那个肥胖的侍郎姓朱,你真是符合他这一身肥膘呀,真是猪。

    “考察或者说测试一下他们的体能,众位大人难道说这是不必要的?”

    “那我问问众位大人,这些举子是不是以后要为我们大宋治理百姓的,这是不假吧。”

    科举选拔的人才就是要让他们去治理地方的,甚至是进入中央的,这一点也没有错。

    没有一个人伙否认这一点的,鉴于此赵旭继续说道:

    “换句话说他们以后就是把子奉献给了朝廷,贡献给了百姓,这句话不假吧、”

    学成文于武货于帝王家,这是不变的,没有一个人不是存在这一种想法的。

    “这样以来问题就来了,你们身体不仅仅是你们自己的,还是朝廷的也是百姓的额,如果你们身体不过关,还谈什么报效国家,要知道身体健健康康才是你们为国尽忠的第一步。”

    “没有一个好身体,其他的再好也是胡扯,还没有上任你就病倒了,这能行吗,你要耽误朝廷多少时间,给百姓带来多大的损失。”

    之所以要测试那些应考学子的身体,就是给他们一个这样的信号:

    “现在朝廷要的不仅是你的才能,要你身体健健康康的,让他们平时都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是一步。”

    “让他们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行的,这就是我大宋的新规定,所有的学子必须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读书人个个手无缚鸡之力,这样的羸弱身体是赵旭不想看到的,身体不行你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吗?

    这样一代代的下去他不知道华夏子民的身体会弱成什么样子,他别出心裁的加了这么一条,绝对不是心血来潮。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

第一百五十九章 私心论

    read336();

    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都能扯出来,这玩笑是开的有点大,其实这也是他的初衷。

    大臣们虽然听着好像哪里有点不对,但是也是没有什么反驳的,你还反驳个什么劲。

    没有听到太子说吗,都是为好,为了你自己的身体好,同时也是为了大宋好,都这样说了,你还能怎么着吧。

    以前只是没有人来说这个事情,现在有人提出来了自习琢磨一下,也是这个道理。

    也没有人再说什么这不是读书人干的事情了,人家太子说了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你还想反对,那除非你是不想自己健康,你是不想让自己更好的为朝廷效力了。

    于是再也没有人在哪里唧唧歪歪的了,都这样了大家接受吧。其实也不是他们接受,是那些应考的士子必须要接受。

    至于那些什么要熟悉大宋刑律的这更加的简单了,你不熟悉刑律以后怎样去升堂断案。

    现在熟悉了之为了以后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怎么这也不行吗?

    这一点倒是没有费多大的口舌,谁不接受,这是好事,能为自己以后剩下多少的事情,也能更好的出政绩。

    剩下的倒是没有什么了,考文采那就是原来就有的,大局观念吗,大家也都知道,这没有大局观念也不能站在这个朝堂上。

    这也就彻底的定了下来,科举改为四天的考试了,立刻下旨让大宋境内的士子知道。

    同时有一项最为重大的变革就是所有应考士子的花销均有朝廷报销了。

    但是并不是说你最好的房间,吃最好的东西也有朝廷给你报销,对于这这种人,你回家凉快去吧。

    说的是由朝廷发给你往来的路费和食宿这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那些贫穷的子弟。

    同时随着圣旨颁发下去的还有大宋律法,果然不出赵旭所料,就有那么一些人不接受朝廷的新制度,新的科举。

    对此赵旭也没有宽容他们,你不是不接受吗,我不让接受,谁不同意不接受是吧,好那你就不要参加科举了。

    不仅你不要参加了,你的后代也不要参加了,只要是你的亲人一律不准参加。

    胆敢有违此令着,诛九族,地方官员连带责任永不录用,赵匡胤也没有想到这些会来这么一手。

    这也太狠了,你不接受新朝的新科举,我不强求,我也不要求你接受,但是你不接受就是不参加科举了吧。

    既然你不参加科举那没有关系,我知道你不想参加忙着很好办,我就让你以后也不准参加。

    不准你以后不准再参加了,就是你的子孙后代也不要来了,你都已经上了黑名单了。

    你的后人也被排除在科举的大门外,就连你的亲戚也是不要在参加了。

    这就是株连,这就是连坐也,只要你这次不参加你的后代你的亲朋好友也不要参加了。

    不可谓不毒,虽然没有规定要杀人,但是这比杀人还有恐怖,不让和你有关系的人进入仕途了。

    这就是说你和你的家族以后永远是不能成为官吏的,断绝了你们的仕途之路。

    为了防止你和你的家族有偷偷应考的情况,一经发现株连九族,这就十分血腥了。

    就连地方官也是跟着受牵连,你们只要一出事情,你的父母官也是跟着倒霉。

    个革职查办,并且是用不录用,你说他们会不会紧盯着你们,也就说这次只要你应该参加科举的。

    而你又是因为不满朝廷的改革科举不去应考的,你就已经没有科举之路可以走了。

    不仅是你,就连和你关系近一点的人也是完蛋了,从此与官路无缘了。

    这一招太狠了,也太毒了,那些闹事的学子本来以为他们这样一闹朝廷会满足他们要求呢?

    没有想到朝廷什么也不说,反而下了这么一个圣旨,一个个难以置信的看着这道旨意。

    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是旨意呀,这就是一把刀,断绝自己仕途的屠刀。

    自己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有一日能够参加科举,进入仕途,没成想是这样的。

    本来按照他们预想的,只要他们闹上一闹,朝廷也许就会让步,这下可好朝廷非但不让步,反而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措施。

    自己也许会说我不屈服,但是自己同时也将自己的后代逼上了绝路,自己忍心吗?

    自己的亲朋好友还会因此断送自己的一生,这以后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

    所以原本声势浩大的反对声音就这样慢慢的弱了下去,反对的人群也渐渐的散了。

    这中间没有一个人去劝说他们,也没有人去想他们讲述什么厉害的关系。

    唯一有的是张贴在个个书院赵旭所说的那条规矩,那些学子和士子看到这里乖乖的回去准备了。

    赵旭根据此总结出来一个道理,这些个文人根本就不能惯他们,否则他们蹬鼻子上脸的。

    像这样多好,我就不说怎么办,我只说你们这样做的后果,我让你们自己去选择,让你们去斟酌。

    很快的这场学子闹出来的风波已经平息了,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出现一般。

    此时的赵旭在哪里呢,他带着自己的太子妃高桂英正在老岳父家里做客呢?

    “他凭借自己的才能,极大地拓展了了前几代先王的功业,骑上战马,挥舞着马鞭将其余六国全部灭掉。”

    “问鼎大陆皇帝至尊的宝座,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使人民安居乐业,成就不世的功勋,改国号为大秦帝国,其本人也为万民所景仰。”

    “到那时后世的子孙不肖,让帝国出现了****,帝国有重新分类成几个大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好多年。”

    “这就是他的最大悲哀,自己打下一个帝国却被不肖的子孙给败坏了,小家伙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原来赵旭是在讲故事,他的身边是一个约摸**岁的孩子,但是身材远比统领的孩子要高大。

    “哈哈爹爹给我讲过,这个人是秦始皇,哥哥这难不住我的,哥哥你再说一个吧。”

    能叫赵旭哥哥的在高怀德家里也只有他的小舅子高琼了,一阵子不见这个小家伙有长高了。

    正在赵旭有准备讲下一个故事的时候,一个人送来一封奏折,说是皇上给他的。

    上面没有说什么,就是说各地的学子和士子都是愿意接受大宋朝的新的科举政策。

    这些是赵旭早就想到,他知道自己那严厉的措辞一旦发下去,没有谁敢反对的。

    哼哼,不给你们的颜色看看,你们还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了,典型的给你三分颜色你就开染坊。

    “过来琼儿,不要缠着你大哥了,让他休息会。”高怀德走了出来,看着缠着赵旭的高琼立刻说道。

    “岳父没有事的,我也是难得的放松一下,陪着琼儿玩会也是不错的。”

    在赵旭的强烈要求下,甚至可以说是下旨了,高怀德才同意在私下的场合里面让赵旭称呼他为岳父。

    “太,旭儿。”高怀德骨子里面等级观念也是十分的重,虽然赵旭说他们是一家人,但是他还是放不开。

    “听说你针对给地的士子不同意新的科举制度下了一道严旨,言辞十分严厉是不是这样的?”

    “这些读书人就是这样,这是朝廷的第一届科举,他们就敢威胁朝廷,说什么不参加了,那好,你们不参加我就成全你们,我倒要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其实这些个文人就是这个毛病,只要不是顺着自己的意的就不是好的,我最反感这样的,我就是让他们自己选择,结果他们没有让我们失望。”

    说着赵旭将刚刚收到的那一份奏折递给了高怀德,高怀德迟疑了一下,打开看了起来。

    上面说的是给地士子没有一个不赞成朝廷新的科举的,全部在积极的备战来年的秋考。

    看来自己刚才的担心是多余的了,这个太子还真的是算无遗策,自己的问题也句不用问了。

    赵旭也看出来了高怀德是有什么问题要问,可是又不知道如何的张口。

    “岳父,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问,你尽管问吧,这是自己的家里,又没有外人,也不是在朝堂上,想说您就说吧。”

    “我就是想知道你怎么就不怕他们真的不参加科举,而诋毁新朝呢,或者说聚众闹事,那样影响多不好。”

    高怀德能有这个问题也是十分的正常的,别说是高怀德了即使是赵旭自己当初也想过。

    但是他熟知心理学,好好地推演了一番,自然知道这些人一定会接受的。

    为什么,人性都是自私的,这不是说人性本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愿望。

    愿望或者叫做是私心,他们都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自己的私心,所以他们不会放过任何能够实现自己私心的机会。

    对于读书人来说,他们唯一的目的是通过科举做官,这就是他们的私心,为了实现这个私心,他们绝对是要通过科举的。

第一百六十章 诗会

    read336();

    高怀德不明白这个太子女婿所说的私心跟着个有什么关系,但是他自己却是很怕别人说他自私。

    不仅是他,就是满朝的文武和天下的人们也都很反感自私这个自私。

    被人说自私总觉得自己品行一定是不好的,不然为什么被人说成自私呢?

    无论什么样子的人都是最求高尚无私,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品行端一。

    高怀德也是不例外,当听到赵旭说那些读书人有私心的时候,他也是很赞同。

    是呀任何人都是又私心的,没有办法这是人性的使然,即使是那些古代先贤圣哲哪一个不是这样的。

    “这些读书人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我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这样做,因为我抓住了他们的弱点。”

    赵旭也从来没有否认自己有私心,也没有说过自己是无私的,这一点他承认,谁要敢在他的面前说是无私,赵旭必定吐他一脸。

    他自己存有私心,也不以无私自居,更加不会指责别人自私,这一点他是不会否认的。

    “这话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呢,还是有人是大公无私的,比如说古代的一些先贤圣人。”高怀德试探的问道。

    “哼,这些人他们就真的那么无私吗,有的也只是道貌岸然?”这一点赵旭只是在心里说说。

    有时候他真的想问问圣哲的君子们,“无私”的卫道士们,动则指责别人自私的人们。

    动不动就教别人做无私的人的人们,请扪心自问:你们自私吗?,你们有私心吗?

    谁敢说自己真的没有一点私心在里面,你敢拍着胸口说,我没有私心吗?

    你一定不敢,你一定觉得难于启于齿,因为你的内心绝对存在了私。

    但是当你想承认自己自私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在众人面前很失面子,怕同仁说你。

    怕被人瞧不起,怕受到众人的趋避,怕受到社会唾弃。你怕不容于这个圈子。

    而当你想承认自己无私的时候,一定会怕别人说自己厚颜无耻,因为你曾经做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言论,绝对有自私的成为分。

    而这些一定会被你所熟知的人给记录下来,这时候你敢说吗,你怕会被群起而攻之。

    “他们虽然被称为是圣贤,但是他们内心里也是自私,无论他们是否承认,但是自私总是伴随着他们的,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中,或深藏于他们的内心世界。”

    赵旭对此很是不屑,叫他们圣人,难道你就是圣人吗,不见得吧!只要是人都会有私心的。

    看着高怀德嘴巴张的大大的,赵旭像是一个尽职的老师慢慢的讲述着什么是自私?

    “只要是一个人就会有点自私的因子在里面,这一点你不用否认,也没有人可以否认,只要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比如说读书人所说的孔圣人也是有私心的,他就是想把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这就是私心。”

    这明明是人家的愿望或者说是夙愿,在他这里居然成为了私心了。

    不过高怀德也没有听出来有什么猫腻,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那以前没有人跟他们说过。

    以前他总是听人家说,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是多么多么的伟大。

    当时还挺佩服这个孔圣人,现在听赵旭这么一说,原来他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呀,这样就显得不伟大了。

    身为军人高怀德心里没有那么多的道道,但是他确实也知道一个关于这方面的故事。

    他就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期间,安史之乱后期,叛军内部也是极其的不稳定。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掉自己的老爹继安禄山继承了他的皇位,成为名义上的领导人。

    安庆绪就命令他的大将尹子奇尽快的拿下睢阳城,要知道汉朝时期的七国之乱时期也曾经攻打过这个城池。

    也是久攻不下的,可见睢阳城是多么的坚固,所以尹子奇也是数月都是没有进展。

    值得团团将睢阳城围住,那是水泄不通呀,就是因为他的围困睢阳城内可以说是弹尽粮绝了。

    于是就人,开始商议要不要弃城逃跑呢?这个建议很快被唐将张巡给否决了。

    睢阳是江淮的屏障,是牢牢的护卫者江淮之地的,如果没有了淮阳江淮之地定然不保。

    于是他决定死守淮阳城,他也是一名很有眼光的将领,懂得亲近士兵。

    他开始和士兵吃住一起,但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吃的东西呢?士兵们连自己的战马都吃了,城中能吃的东西也吃点了。

    不过这一日,张巡却给士兵们吃了一顿肉,大家伙吃的是不亦乐乎,可能是许久没有尝到肉了吧,吃的都特别的香。

    根本就没有人询问这肉是哪里来的,原来这是张巡爱妾的肉,活生生的人肉。

    就在城中什么吃的都没有的时候,张巡的小妾霍氏站出来说:

    “如果睢阳城我一定会失去,那时候只能是暴尸荒野为豺狼虎豹所吃掉,或者是自己腐烂,没有什么用。

    这样的话还不如把妾身杀掉暂时充作军中的军粮,还能让士兵多活一刻,多一成的胜算,这样我死了也是有价值的”。

    不得不说霍氏这样的女子是十分值得敬佩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人家霍氏,非但没有飞出去,反而帮着丈夫着想,让丈夫吃了自己。

    这个张巡居然为了自己能够活下来为朝廷守城,居然同意了,杀了自己的爱妾和士兵同食。

    这还不算,他还下令杀掉城中老弱妇孺,充当军粮,在大难面前他的自私可见一般。

    这些是高怀德讲出来的,这给赵旭的震撼是多么的大,他张巡不自私会这样做吗?

    也许你说他是为了国家,真的为了国家你就应该在弹尽粮绝之际直接和叛军决一死战。

    哪里有这么多的借口在,还不是想活命,这就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后来这个张巡居然收到了朝廷的表彰。

    这样的人还能得到朝廷的夸奖,赵旭十分的不明白,这样的人朝廷要他有什么用。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根据他赵旭的了解,隋炀帝时,因大兴土木,征调民夫无数,至良田荒芜,又加以天灾,造成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

    饥荒的后果就是赤地千里,哀号遍野,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人们为求生存,竟有易子而食的现象发生。

    这不是自私是什么,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什么亲情,都靠边站吧,他有什么用吗?

    越是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来一个人的自私,这是毋庸置疑的。

    “好了说远了,这虽然悲惨,但是那些文人也不比这个弱,他们只是没有机会经历这样的场面,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也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正如他们反对我朝的新的科举制度一样,那是他们觉得对他们不利了,所以聚众起来闹事。”

    “但是我说只要是因为不满此次政策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以后也不要来了,这样以来就触动了他们内心的利益。”

    这样以来就可能导致他们以后不能进入仕途了,这就是他们私心,这就是他们自私的一方面,你看现在还有反对的声音吗?”

    赵旭这说的也是不错,现在那些个士子们不是在熟读宋律,就是抓紧的锻炼自己的体能。

    也没有人去比他们这样做,这是他们自己自愿去做的,为了他们以后他仕途也必须这样做。

    正在赵旭和高怀德子啊那里大说特说的时候,高府的管家急匆匆的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张请柬。

    “老爷只是范质大人差人送过来的,说是邀请您去参加诗会。”管家恭恭敬敬的说道。

    “好了,我知道了下去吧。”高怀德让管家下去,自己却自言自语道。

    “这个老大人就是会整这些事情,我又没有文采,邀请我干什么?”

    说完自己还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有办法邀请了自己,怎么也要给范质这个面子不是吗?

    赵旭也是很好奇,什么诗会:

    “我说岳父你这摇头晃脑的干什么呢,什么范质邀请你去参见诗会,这是什么呀?”

    赵旭还真没有见过什么诗会。他以前只在书上见到有描述这的,要说真正的还没有见过。

    “这个诗会就是范质这个老大人举办的,邀请一些文人和官员去他那里喝喝酒作诗之类的,我对这个还真的没有什么兴趣。”

    高怀德一个武将,你让他作诗,这不等于是让张飞去绣花吗?可能范质也只是客气一下。

    但是老范质没有想过这一层,他是当朝的宰相,既然送了请帖,大家能不给面子嘛?

    这边赵旭的想法却是不一样了,看来宋朝的文人经常三五成群的喝个花酒,吟诗作赋的,还是有传统的。

    你看这些朝廷大官都是这样,上行下效,那些普通人更不用说了,一定也是这样的。

    赵旭倒是很想去见识一番了额,看看大宋的文人都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同时自己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有人找茬

    read336();

    赵旭正在想着怎么借这个机会看看这个传说中的诗会是个什么样的,小高琼蹦蹦跳跳的进来了。

    这可是把高怀德下了一跳,因为高琼现在居然拉着高桂英的手,吓得高怀德亡魂大冒。

    “琼儿你怎么能这样胡闹呢,快放开你姐姐的手,把你姐姐累着了怎么办?”

    高桂英现在可是怀着身孕呀,万一生个男孩子,整不好就是未来的太子继承人,还可能成为皇上,高怀德能不担心吗?

    “爹爹没事的,我也想活动一下了,所以让琼儿带着我转了一圈。”高桂英连忙替自己的弟弟开脱。

    “桂英我不是说你现在,你就应该注意点,怀着孩子你就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莽撞了。”

    高怀德又是一阵子嘱咐,没有感觉到这是啰嗦,相反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关怀。

    这时候高琼注意到了赵旭的手里拿着一份请柬,兴匆匆的夺了过来。

    煞有介事的看了起来,他还是认识字的,很快就明白上面写的是什么了。

    “爹爹,你看这是范老丞相要举办诗会的请柬,请您去的,您就带着带我去吧。”

    高琼自从和高怀德相认之后,慢慢的也恢复了少年的习性,有事候居然也会撒娇了,毕竟是小孩吗?

    “看你那样子,带你去还不够丢人的,诗会你去干什么?别净出去给我丢人。”

    高怀德虽然很是宠爱自己的这个孩子,可是不会惯着他,什么都由着他来。

    高怀德狠狠地训斥了这个儿子一眼,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当然喜爱了,可能是因为这才对他更加的严厉吧。

    自己的这个儿子很聪明,但是却上进,让他读书吧,他偏偏去习武。

    等你教他武艺的时候,他又想去读书了,弄得高怀德很是头疼,那这个儿子没有办法。

    虽然被爹爹训斥了一番,但是这小子并没有放弃,他知道爹爹还是疼自己的,最后使出了缠人**。

    最后还是老高败下阵来:

    “好了我的小魔王,让你去,快别摇了,爹爹快被你给摇散架了,爹爹我不去那里的,那你怎么去?”

    高琼听老爹这么一说,傻眼了,感情闹了半天,老爹并不想去呀,这下子浪费了多少感情呀。

    耷拉着脑袋像个爽霜打的茄子,显然是很失落,这时候高桂英招招手,让高琼到她身边去。

    今天高桂英的下身穿着淡绿色的长裙,透出他秀美的身材。上身一件合适的小袄,袖口上蓝色的牡丹。

    随着走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配上她那美丽的面容让人着迷,虽然有身孕但是也不影响她的美。

    “爹爹你怎么不去呢?”赵旭听着这声音犹如天籁,并且空气中还带有一丝清香。

    虽然和高桂英成亲也好久了,可是每次单独在一起的感觉还是如初见一般。

    “范质老丞相有要举办诗会,邀请我去,你也知道你爹爹我的水平,所以很多次都是缺席。”

    高怀德缓缓的说道,确实只知道领兵打仗,诗词歌赋哪里还能有多深的造诣呢?

    也许根本就不能用上造诣这个词,更加有可能只是会记功劳簿也说不定。

    赵旭一听这机会来了,高怀德不去,但是他可以拿着请柬去呀,再说了带着小高琼去,也算人家高怀德去了不是。

    估计人家范质也是客气一下,双方也是都知道是怎么个一回事,这样的话谁去都一样。

    “这样不好,既然邀请您去了,您不去不好看,这样吧您把请柬给我我替你去,另外带上琼儿,好让他也去见见世面。”

    赵旭终于说出了他自己内心的想法,他既然开口了,高怀德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自是满口答应了。

    “看着小琼别让他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毕竟那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省的说我高家家没有家教。”

    说着狠狠的瞪了一眼高琼,高琼只能调皮的吐了吐舌头。

    “还有太子最近外出多带点护卫,最近我在街上见到了很多的生面孔,虽然可能是我多疑了吧,有备无患吗?”

    赵旭也没有说什么,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在意,自己的实力不弱,再说在这汴京城敢对他下手的人还真不多。

    没有多久赵旭和高桂英举要离开这里回宫了,高琼非要跟着回去,没有办法的高怀德只好应允。

    第二天赵旭早早的起来了,诗会是上午才开始,他准备早去逛逛,因为今天没有早朝。

    因为宋朝是有的官员是有旬假的,今天刚好是假期,你官员有假期,皇上也有吧,所以今天赵匡胤也会难得的休息了一次。

    和高桂英还有符雪彤打了声招呼就带着高琼还有王灵儿出去了。带着高琼这什么说的,带着王灵儿这就有点奇怪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作诗还不得要带个侍女一啊,不过赵旭不喜欢带着侍女,直接带着自己的老婆也可以吧。

    他们现在去的地方是饕香楼,因为他们还没有吃饭呀,再说哪里是自己的产业,自己去省钱。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那里的东西好吃,现在饕香楼发展的十分全面了,也早点也有。

    每天早上来的人还不少,其中也有很多的高官在这里用餐,所以说等级也有了。

    赵旭的到来,掌柜的直接出来招待他啊,这个赵府的老管家,现在是老板。

    但是在自己的主子面前他还是不敢摆谱的,旁边的那个殷勤的小厮就是他的小儿子。

    上一次赵旭答应他,让他小儿子过来帮忙,老头很是高兴,跟着老主人绝对不会吃亏的。

    说着就就要把赵旭他们三人领到三楼去,这下子让一楼的人给惊住了。

    因为这个饕香楼在汴京城也是十分有名的,传言是皇家开设的,幕后老板是当今的太子。

    所以是没有人敢在这里找事的,在这里找事,你就是找死,这里的规矩大家也懂。

    一楼是是都可以来的普通,二楼就开始有限制了,要么是高官,要么是富商。

    那三楼更是不得了,一品高官或者有爵位在身的才有资格上去,或者你能一掷千金。

    要知道三楼一顿饭没有个千八百两银子是下不来的,一般的是都是富商摆阔的才能去。官员很少去的。

    宋朝的时候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确切的说是最多。

    明清的官员是最寒碜的,俸禄勉强能够他的生存,所以很多的人不贪污也没有办法。

    相比之下,生活在宋朝的官吏就十分的幸福了,后人统计宋朝宰相的俸禄几乎是明朝的五倍之多。这一点有点类似于********了。

    是不是这样的赵旭不知道,现在他唯一能确切的知道的是,宋朝的官俸的情况。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月俸钱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

    地方州县官员,大县县令每月二百贯,小县县令每月一百二十贯,禄粟月五至三石。

    这些都是正俸也就是正规的工资,基本工资,后面还有各种补贴,也就是福利。

    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林林总总的加一块,也是不少了,这样看着不爽是吧,那就把这些换成一年的工资吧,总的来说他们的年工资是这样的。

    正一品大概是一千两,从一品九百两,正二品八百两两,从二品六百五十两。

    正三品五百两,从三品四百两,正四品三百两,从四品二百六十两。

    正五品二百二十两,从五品一百九十两,我们所说的那个七品芝麻官才一百二十两。

    就这宋朝的俸禄都是历朝之最了,可是就是这么丰厚的俸禄,一品大员才能在这里的三楼吃上两顿饭。

    除非你是贪污了,不然这个饭还真是吃不起呀,没事跑去吃一顿半年没有法过日子了,谁舍得得?

    赵旭正要带着灵儿和高琼去上楼,这边居然有人开始找茬了忙着让赵旭很是好奇,也有了玩一玩的心思。

    赵旭等人要上三楼,这让人很羡慕,羡慕更多的是眼红,是为自己为什么没有实力上三楼而眼红。

    眼红就会引发诸多的反应,也就是有人不满了,想要找一找乐子,想羞辱赵旭一番。’因为他看赵旭这么年轻绝对不会是高官了。

    那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商人了,不然也不能上去这三楼,一个贵公子模样的人站了起来。

    只见他衣着华丽,肥头大耳的,看上去是一个官宦子弟,还真说对了,他就是石守信的儿子。

    他身旁坐的几个人分别都是开国功臣的子弟,他们只能坐在一楼,因为他们的老爹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多钱让那个他们去胡闹。

    “呦呵,这几位是哪里来的呀,面生的狠呀,不会是哪里来的傻帽吧,知道这饕香楼的规矩吗,还敢去三楼真是不知道死活。”

    哪一个肥头大耳的公子说道。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他爹是谁?

    read336();

    听到有人这样对赵旭无礼,老掌柜的立刻就要训斥他们,或者将他们赶出去。

    别看这个老掌柜不是官府中人,现在他在京城可是算一号人物了,很多的高官都是教导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在饕香楼惹事。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这些人知道,这饕香楼的大老板是太子呀,你去砸他的场子,你不是找死,而是你嫌弃你的命太长了。

    正愁着没有什么乐子呢,你们送上门了,那好本少爷就陪你们玩玩。

    所以赵旭阻止了老管家,老管家也是明天这位主子的意思,没有行动。但是还是在耳边说了这几个人的来历。

    听了之后赵旭总算明白了,怪不得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原来都是熟人的儿子。

    这些“熟人”按照常理来说还都是赵旭的长辈,因为他们喝赵匡胤都是兄弟。

    他们都是义社十兄弟里面的成员,这还了得,他们的儿子也聚集在了一块。

    这正好说明是几家是友好的,没有什么说的,连下一代的关系都这么好。

    不过赵旭还真的是没有见过这些个小衙内,他们还没有见过赵旭,或者说他们还没有资格能够见到当朝的太子。

    或许这样说会更加的贴切些,这也是他们不认识赵旭的原因,否则你觉得他们敢说这样的话吗?

    历朝历代开国之际都是,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开国功臣的问题。

    开国功臣他们帮助现任的皇帝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们是朝廷的新贵。

    自然而然的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所以他们会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即使他们能够认清形势但是他们的子孙家人就未必了,现在赵旭碰到的这几个衙内,正是他们的家人。

    如果说他们没有那几个开国的老爹,他们敢这样的张狂和目中无人吗?

    人家吃个饭也碍着你的事情了,你们还真是多管闲事呀,说他们是嚣张跋扈也不为过。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的,赵旭还真的猜对了,这哥几个平时就是除了好事什么都做。

    今天来到这里还是偶然,并不是特意来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不是鸡飞狗跳的。

    他们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所以也没有人把在他们怎样,这样造成了他们的目中无人。

    但是今天在饕香楼他们可是没有干出格的事,他们都进牢牢的记住了自己老爹的嘱托。

    “在开封有两个地方你们不可胡闹,一个是皇宫,另一个是饕香楼。”

    想想他们老爹是什么样的人,连他们都说不能胡闹了,这群小子果然是很安分。

    所以自始至终,他们在饕香楼都是老老实实的用餐,也没有打算生什么事。

    可是后来出现了一个小白脸居然想去三楼,这让他们心里不平衡了,看他们的样子,也不是达官贵人了。

    只要不是当官的就好办,看哥几个怎么收拾你们,哼,在我们面前摆谱。

    赵旭当然那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也不想知道,他心里想的和他们却是完全的不同。

    正准备想着法给你们这些功臣敲敲警钟,还在找机会,没有想到是机会自己撞上来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重的正愁睡觉没有枕头,还真就有人给我送来。说实话我还真的感谢你呀,这枕头来的太及时了。

    打定主意的赵旭,阻止了老管家,他要借这个机会,逗一逗这些人,也敲打一下他们的老子。

    赵旭玩味的看着这几个公子,嘴角微微上抬,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狐狸般的笑容,他温和的对刚才那个胖子说道:

    “不知这位英俊潇洒的公子阻拦在下有何指教呢?”

    赵旭笑得什么的真诚,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真的要感谢这些人呢。

    他这么低的姿态,让别人以为,他就是个暴发户什么都不懂呢,这正好让这几个纨绔子弟有了发挥的余地。

    “嘿嘿有何指教不敢当,就是问问你刚才听你们说你想去三楼呀,正好本公子有几句话要说。”

    说道这里他还故意的听了一下:

    “就你这个模样,也不扫泡尿照照你自己,哪里能是你去的地方吗,还是在这里吧说不定本公子还能赏你点剩饭吃呢?”

    那肥胖的年轻公子张狂的笑了一阵,他的几个同伙也是哈哈大笑,很是放肆。

    淡淡的看了他们一眼,唉你们老子是何等的威风,你们就只会在外面败坏他的名声,没有脑子活该被人踩。

    其实赵旭不知道的是,他们那里是没有脑子,他们是看赵旭穿着不是很华丽所以才敢这样调侃的。

    也是赵旭现在身上穿的就是十分普通的衣服,没有一丝的贵气,谁能想到他的背景大的惊人。

    见到有人这样说赵旭身为他老婆之一的灵儿也受不了啦,刚要说话就被赵旭拦住了,并示意他不要说话。

    用一种极其谦卑的姿态接着对着那个石守信的儿子说道:

    “小人还真的不知道,我是刚从外地来到这里的,没有见过京城的大世面,还望公子指点一二,小人感激不尽。”

    赵旭的这一番话和他此时的姿态,都说明他不是一个大人物,可能只是一个从外地来的暴发户,有点钱而已。

    他们也可能是看到了这一点就更加的放心了,既然是这样就更不用怕了,还能找点乐子。

    还是他,你说怎么每次都是你呢,还真的是人不作死就不会死,石守信怎么会有你这个儿子呢,他当初怎么就没有忍住将你喷射到墙上呢?

    “哦,原来是乡巴佬兄弟,没有见过世面不要紧,来哥哥告诉你。别看你们这些人有钱,可是在我们这些人眼里,你们还就是乡巴佬。”

    确定赵旭没有什么背景只是有钱而已,他有放肆起来: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吧,这里是京城是皇城,你们那一点钱在这里算什么,这里的三楼也是你能去的,那是一品大员去的地方,就你还没有那个资格。”

    “你家老子没有教你吗,在京城不要这么狂,小子回去多学学吧哈哈哈。”

    说完之后哈哈大笑,他后面的几个哥们也是毫不顾忌的笑了起来。

    见他如此侮辱自己的家人赵旭也没有生气,不过眼睛里却不断的闪烁着精光,继续问道:

    “敢问公子高姓大名,也是官府中人吗?”

    “本公子石保吉,家父上石下讳守信。”

    他得意的报出了自己姓名,同时也说出来了自己老爹的名字,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名字在哪里都好使。

    只要听到这个名字谁都会给三分面子,谁都听说过这个名字,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不过这次好像不怎么好用了,因为赵旭正在哪里琢磨着:

    “石保吉这是个好名字,鸡吗还可以下蛋,石保鸡,并不明白保护个鸡干嘛?”

    “这样的话叫积压鹅都可以的,为什么偏偏叫鸡呢,叫个石保鸭也不错吗,鸭子还会游泳。”

    赵旭还在惋惜他的;老爹为什么不叫他石保鸭,这是多么有前途的名字呀。

    听到他这么说灵儿进和小高琼笑得是前俯后仰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一见有人居然这样打趣自己,让石保吉很是恼火,也觉得是在好友的面前丢了面子,于是便脱口而出:

    “小杂种,有本事你再说一遍。”

    恩?这句话可是犯了赵旭的忌讳,如果石守信本来在这里甚至能亲手杀了这个忤逆的儿子。

    即使他不是太子,还没有人敢这样骂他,从来没有,石保吉居然当众这样骂他。

    没有任何的犹豫,赵旭反手一巴掌抽在了石保吉的脸上,这还不算,一个鞭腿下去石保吉的小命几乎丢了半条。

    石保吉的小伙伴们惊呆了这人太猛了,连最有权势人的儿子都敢打,而且是下了死手。

    赵旭寒着脸:

    “我告诉你们,不要以为你们是功臣长子就了不起,。本来我没有打算把你们怎么样,你们居然侮辱我的父亲,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说完他看向门外:

    “狗东西还不滚进来,热闹看够了吧,我看你这个巡城营的指挥是不想干了,把他们都给我关进大牢,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放他们走。”

    他的话刚落下。巡城营的指挥使徐求仕满头大汗的进来了,二话不说跪在地上头磕的嘭嘭响。

    刚才饕香楼里的小伙计说有人在哪里闹事,这还得了二话不说点齐兵马就来了。

    来到这里一看那不是太子吗,对面的是几个纨绔的公子哥,这下子他有倒霉了。

    记得第一次见太子的时候,那时候就是因为和你个公子哥起冲突,现在又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幸呢?

    他这个指挥使的到来很快就处理好了这一切的事情,也没有说出来赵旭的身份。

    不过这些人也有认识这个徐求仕的,小心的问道:

    “徐大人,这个人是谁,很有权势吗,他爹是谁?”

    徐求仕翻翻白眼,到现在来还问他爹是谁,人家的爹比你爹有权势,估计刚才要不是你侮辱了他爹还没有这会事情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对联和做官

    read336();

    你还问人家老爹是干啥的?刚才你石保吉如果不说人家的老爹能有这么一档子事情。

    赵旭也算比较体谅这个巡城营的指挥使,五品的小官,在这个京城内还真的什么都不算。

    随便走出来一个人都可能比他的官职大,正是不到汴京不知道自己的官职小呀。

    再说赵旭跟他也是老相识了,也是理解他的难处,所以让他押着这几个人去锦衣卫的监牢。

    到了那里将他们好好的关起来,这第一点赵旭还是放心锦衣卫的,只要不是他去,估计没有人能将他们放出来。

    即使是赵匡胤去了,恐怕也要费上一些口舌的,这就是他的锦衣卫,对别人的命令是置若罔闻。

    不过这也是有个缺点一般的人调不动他们,在后来因为这个差一点出事。

    徐求仕和他们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平日里也是在一起喝过几次酒。

    这几个小衙内平日里对他还是不错的,所以徐求仕不能告诉他们这旭的身份,但是暗示一下是可以的。

    “我说几位公子,不是我不照顾你们,我也是没有办法,不这样做我的脑袋就要搬家,还不是他老人家一句话的事情。”

    “他的具体身份我是不能说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他的父亲是我们大宋最有权势、最尊贵的人。”

    绝对没有之一,也不存在之一,只有唯一的一个,无可比拟的一个。

    “同时这个饕香楼就是他的。”徐求仕倒也够意思了,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这时候那个被打的石保吉也知道他出言侮辱的人是谁了,冷汗不停的向下流。

    他们的父亲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在饕香楼外辱骂了太子,个个是急忙赶到皇宫去了。

    而这边的赵旭处理完那几个纨绔的小衙内,若无其事的去用餐去了,这不带着小舅子和自己的老婆去参加那个劳什子诗会去了。

    丞相府,今天是喜气洋洋,到处是张灯结彩,好像有什么重大的日子似的,其实这也算是一个重大的日子。

    诗会,不仅只是一个文人的交流会,在这里你可解释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果在的一首诗词,从这里流传出去的话,你想不出名都难。

    你会问这有什么用,你要知道文人追重视什么,学的好文章,货与帝王家。

    再说这里是当朝宰辅范质老丞相举办的,范质是文人出身,他没有当宰相的时候就喜欢这东西。

    现在耽搁了宰相还是喜欢,每年他都喜欢举办个诗会什么的,即使现在改朝换代了也没有印象他的心情。

    在诗会上被他赏识的人最终都进了朝中为官,这个吸引力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对文人。

    虽然说他不是皇帝没有直接任命官吏的权力,但是他可以推荐吧,这就十分重要的。

    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专门来和一些未来的朝中新贵来拉关系的,毕竟不和帝国首都的官员搞好关系是不行的。

    也有一些是当朝的达官贵人,都被范质宰相给请来了,看上去和朝会差不多了。

    当赵旭三人来到的时候,张府门口已经是水泄不通了,都是车马轿子,当然这些只是来送人的。

    门口的人络绎不绝,都在相互寒暄着,走进了大门,这时候赵旭看到了一个他熟悉的身影。

    呼延赞。

    对就是呼延赞,没有想到,这个黑货也来了,他会什么居然也来这里。

    他也看到了赵旭,不顾自己的身边的人,飞快的跑向了赵旭。

    脸上写满了欣喜:

    “哈哈太……”呼延赞还没有叫出来太子,就被捂着嘴了,赵旭还纳闷呢,自己都这个样子还能被认出来。

    虽然自己没有经过一番的乔装打扮,但也不是水都能认出来的,没有想到这货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说老黑你是怎么认出来我的,这这可是经过一番打扮的。”

    “太子”这一次呼延老黑是很小的声音说出来的,他知道估计赵旭是不想别人知道他的身份。

    “太子我能对你不熟悉吗,再加上还有高大人的公子,我一看就知道是你”

    忘了这一茬了,熟悉的人一看还能认出来他的,不过没有关系估计注意他的人也不多。

    赵旭和呼延赞一块进入了张府的大门,他真的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住了:

    偌大的一个大厅全部是人呀,看来还是文人多,一些人正在手舞足蹈的交谈着,一些人坐着品茶。

    这时候能有心情坐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朝中的显贵,而那些正在交谈着的应该是白身了。

    所谓的白身是没有取得功名或者还没有参加大考的读书人,这里也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地方,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丞相到”,这时候一个人高呼道。

    随后一个满面红光的老头走了进来,刚才还热闹的大厅突然安静了下来,都看着这个老人进来。

    老人现在应该有有五十多岁,但是依然龙行虎步,根本就看不出是个老人。要知道这个时代五十多岁确实是高龄了

    这个老人就是当朝宰辅范质,屹立政坛三十多年,没有想到这个老人还是个武者。

    “见过丞相”。大厅内的人齐齐的向范质行礼。

    “众位不要多礼,按照以往的惯例,大家随意。”范质宰相和蔼的说道。

    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没有一个人确实真正的会随意,毕竟这是当朝的首辅,总要小心翼翼的。

    说完他就坐在大厅的主位上,担当主持人的是一名礼部的官员,当年他也是在这里一举成名,然后大考得到主考官的青睐才得以平布青云的。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首先,感谢各位来参加这个诗会,也感谢范质宰相的组织,虽然是诗会,但是按照惯例,第一步是对对子。”

    赵旭此时心里真是这些人无语了,还有对子,那还叫诗会吗,还不如交个什么文学交流会。

    这是老丞相却是,站了起来:

    “今年的开门联有老夫出,大家想知道为什么要设置开门联这一题吗?”说完看了看底下的众人。

    众人议论纷纷。

    “难道是老丞相喜欢对联?”

    “难道是老丞相想考验大家?”

    ……

    “那对联有什么好说的,不就是对仗工整吗,要一样”呼延将军嘟囔了一句。他是个粗人,不喜欢这个地方。

    可是范质邀请他不得不来,每次这种事情他都不说话,这次不知道怎么就说了一句。

    可是这一句恰好被范质听到了,他摆了摆手大厅瞬间静了下来。

    “还是将军说对了”,这让呼延老黑很是惊奇,自己说对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对联就是讲究对仗工整,两边字数一样,形式一样,意识相近或相左,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表里如一,这回做人的根本。”

    范质很是严肃的说道。

    这就是就是我要说的,身为一个文人,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治国去少不了我们这些文人。

    我们不能替代军人征战沙场,军人也不能代替我们治理国家治理地方,这是我们文人的长处。

    但是我们文人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浩然正气,铁面无私,可是慢慢地就贪污腐化,之人民生死于不顾。

    这样的文人当官是给我们这写文人脸上抹黑,这样的文官就应该碎尸万段。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做官何尝不是呢?做个好官就要对仗工整,你要向那些历史的伤的清官廉吏学习。

    像我朝的魏仁辅大人,一生廉洁奉公,恪己守法,造福黎民百姓。这就是我们文人的楷模。

    对仗工整就是要我们学习这样的前辈,我们要以魏仁浦大人这样的好官清官廉洁之官,要以这样的人为上联,这样才能工整。

    这样的对仗工整对国家,对百姓,对自己岂不更好吗?”

    范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脸不红,气也顺。再看看大厅里的人,有的仰首挺胸,有的垂头丧气。

    看来这个丞相还是不错的,能借着对联来教育这些即将或者能踏入仕途的人,看来这才是诗会的重点。

    下面的呼延赞,听得是热血沸腾,他是大老粗不假,到那时也能听出老丞相的意思,怪不得帝都的百姓对他如此爱戴呢?

    范质看看下面的人反应继续说道

    “对联所谓的表里如一呢,就是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人前君子,背后小人。”他锐利的眼睛扫了一下大厅里的人。

    很多人都心虚的低下了头。

    “只有坚持自己本心,才能真正的治理好国家,才能做出有益于百姓的事,否则,害人害己。”

    前朝的宰相杨国忠之流,当初也是个有骨气的书生,挡了官以后慢慢的表里不如一,欺上瞒下。

    “在人前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可是背后贪污巨款,居然把赈灾的物资都不贪污了造成灾民大量饿死。”

    最后他本人也被唐朝的士兵凌迟处死,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范质此时是唏嘘不已。

    赵旭现在也会很佩服这个老丞相,治理国家关键是用人,当年诸葛亮聪明一世但是就错用过关羽、马谡,这是他一辈子的痛。

    范质却没有说着怎么用人,而是说说为政者本身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如何让自己不变质,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切紧紧是一个对联引出来,看来自己确实误解了这个诗会的用意呀,文人之间的交流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是想说这些吧。

第一百六十四章 另类的比试

    read336();

    范质的一番话让大家是耳目一新,这才知道原来老丞相的用意,这是最近几年才有的项目。

    对联如做官,十分的正确,自身正,才能常保浩然正气,才能保持自身的廉洁,这是内因。

    赵旭以前也是看不惯这个范质,今天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他

    很快这入门的对联就过去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对联,随口都能对上来,大家都是可以有下联的。因此也没有什么理由在这里耽搁。

    下面正式进入诗会了,当然了,这个诗会也是有彩头的,白身可以获得丞相的指点,其他的人也是可以得到许多的好处的。

    这就很简单了,过三关,三关皆有不俗的成绩才能算作是胜者,可以说这也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能在这里的人,那个不是才高八斗的。

    到那时也并不是一块比,这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比试,而是将众人所在的区域分成十个组。每组选出一个最终进行最后的角逐。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诗才的,所以也有是是在一块应景回答古诗的。

    就是随时看着眼眼前的景物,张口就说出那些历史上有名的诗句,这些是为那些没有什么大才的人准备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消遣的节目,请这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饱学之士吧。

    为了脸面范质也是会请一些武将过来,美其名曰联络感情,所以他就特意的设了这么一个特别的节目。

    赵旭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采所以他就选择了这个,他也就是过来玩玩。

    当然呼延赞也是选择这个,他本来就是冲锋陷阵是最在行的,哪里会做什么诗。

    至于王灵儿和赵旭则是在一起,高琼太小也是跟着赵旭他们了,赵旭走进另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是专门为他们这种自己中文文采不是很高的人准备的,这里也不需要什么抽号比试的。

    因为他们来这里就是图个乐子的的,就是玩的,就是来图个脸熟的没有什么。

    等他们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了好多的人,其中有武将,也有文官,更有是白身的士子。

    “哟原来是呼延将军,这身旁的这一位兄台是谁没有见过呀,这位小娘子倒是长的不错,嘿嘿”

    一个看上去还蛮帅气的小白脸说道。

    “这个家伙,是当朝右丞相王溥的孙子,他身旁的四个是他的狐朋狗友。”

    呼延赞小声的在他的耳旁提醒道,王溥一生谨慎,但是这个孙子可是把他的名声都给毁了。

    平时王溥也是忙着朝政没有时间去管教他,他的父亲对他又是百依百顺的,造成了他无法无天的性格。

    他身旁的几个也是来历不小,他们一个个不是尚书就是侍郎之子,无法无天惯了,没有人敢和他们作对,谁让他们家里权势大呢。

    “原来是一群仗着祖辈余荫的纨绔子弟呀”赵旭想道。同时他还郁闷自己是不是和这些纨绔子弟犯克,老是碰到这些人。

    是对这个纨绔子弟一点也不敢兴趣:

    “咦,王大少爷,怎么又在欺负人,本姑,额,本少爷在这里在这里看你们谁敢。”

    这些他们还没有说话,一个白衣公子就走了过来,对着王小宝说道。

    王小宝是王溥孙子的乳名,至于他的大名还没有多少人去叫,小宝叫着顺口。

    和这位网大少爷熟悉的人都叫他宝宝,这名字听起来还真够怪异的。

    不过这个成华还不是一般的人敢这样叫的,不是铁哥们你叫一个试一试。

    赵旭也是看着这问说话的公子,那是面容白皙,唇红齿白,声音甜美,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公子。

    只赵旭将目光转向呼延赞,老黑也是摇摇头,自己在京城也没有见过这一号人。

    王小宝,一听这是谁呀,敢和自己这样说话,正要发作,等他转过头来就哑火了。

    要是别人敢跟这位牛大少这样说话,早就被打残了,可是这位,他惹不起呀。

    这个惹不起倒不是时候这位公子的家里多么的有权势,而是他打不过他。

    很多次都是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回到家后,还被自己的父母再训斥一顿,因为面前的这位还去他家里告状。

    虽然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被揍的鼻青脸肿的,但是还是狠狠的训斥自己,这不是场面上的,而是实打实的训斥。

    这个人和自己的家里人也是很熟,两家的关系也是不错,每次都是帮着这位,有时候小宝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

    “原来是宋大小,宋大少爷,哪能呢,我怎么会欺负人呢,再说了呼延将军也在这里我哪里敢呀?”

    “不过我只是看这这位仁兄是相当的面生,以为是谁家的下人,咦这不是高大人家的小公子吗?”

    小高琼的归来,让高怀德大喜过望,当时就立刻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所以大家都知道高怀德有这么一个小公子。

    别看高琼年纪小,但是心眼可不少,也是知书达理的:

    “原来是王大哥,小弟可是好久没有见到您了,怎么最近又去祸害哪家的姑娘去了。”

    赵旭也愣住了,这那里是一个**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话,这小孩子也太成熟了点吧。

    果然王小宝气的那是七窍生烟,但是也没有办法,他总不能去找一个小孩子麻烦吧,不说那样自己的家人饶不了自己,即使是朋友们也看不起自己。

    “好我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对了你这个下人居然敢来这里,还带着一个女子,嘿嘿你读过几本书,也不怕丢人呀。哈哈哈”

    说完放肆的大笑,他的那几个狐朋狗友也大笑起来,周围的人也只是看了看没有人过问。

    这边呼延赞和小高琼正要说什么,被赵旭拦住了,赵旭微微一笑的开口了:

    “在下确实不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在下也没有什么有背景的父辈,在下是从大山里出来的,不会欺男霸女。”

    赵旭说的是实话,但是王小宝听起来确实极大地讽刺。

    “好小子,看过会你怎么死,怎么还不宣布题目呢?”牛宝宝不耐烦了。

    恰好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过来了,手里拿着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打开上面什么也没有。

    这也就是说这是他们要自己出一个题,即兴发挥,即景背诗吧。

    “今天就是月圆之夜了,不如以月为题可好?”王小宝装作很是有经验的样子说了起来。

    不过旁边的人脸色就很精彩了,今天不是十五二十腊月二十了,什么月圆之夜,你王小宝丢人丢大了。

    虽然他说错了,不过没有人说出来,特别是他那几个狐朋狗友,更加的不会指出来,不仅不会指出来,相反是很赞成:

    “我们几个就以王大少为主了,我们共进退,我想在座的诸位是都愿意的,不知道,这位不知道的姓名的仁兄愿意否?”

    一个油头粉面的人说道,这激活就是昨天那个朱侍郎的儿子,果然和他爹很像,无能呗。

    “我无所谓,只要你们愿意就好,没事的。”赵旭真的是无所谓,前世记得那么多的诗词还怕应付不来。

    刚才哪位出言的年轻公子,又说话了:

    “王大少,我看你的水平也不怎么样,也别把在座的诸位都捎带上了,我们几个就行了,本来就是玩吗,你看行不行?”

    “好,算上我一个,我虽然不懂得什么诗,但是你说月亮我还真的是懂得,你们不同意吗?”

    呼延赞横插一竿子,他说话很平翁但是语气却不那么友善。

    见没有人回答他,呼延赞自己却是自顾的吟起诗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到那时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保家卫国的愿望。从呼延赞的嘴里引出来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其实这也是他唯一会的一首,这不就是在这里卖弄了一下,不过也正契合了他的身份。

    哪位公子也来了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不知道赵旭听他吟诵总是觉得这有点不同。

    那几个小衙内也是每一个人都说了一首名诗歌,这几个人里面就剩赵旭一个人了。

    不仅这几个人在看着他,王小宝几个人同样的在看着,就连高琼都是紧紧的拉着他的衣襟。

    王小宝几人想看他的笑话,灵儿几人是怕赵旭出丑,那为能震住王大少爷的公子也是目不转睛的看这赵旭。

    你们说的都是宋代以前的,无论我怎么说也是不会出彩的,我们这是记忆古诗,并没有时候不准自己作吧?

    思念佳人心痴痴,两鬓鸦色思缕丝。

    寄月征途问佳人,只道月长缺,情难越,不知仕女于吾情切切,等月三五圆。

    只是以前他无意间吟的一首诗,当然也是他所作,虽然自己不擅长诗才,可是也是能说上两句的。

    自己还起了一个好听点的名字就叫《月长缺》,是为了那个暗恋他而失去的女子做的。

    但是现在肯定是拿不出手的,那么自己就要亲自作一首了,这很简单不是吗?

    不过赵旭这个作还真的是“作弊”的那个作,他会堂而皇之的作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20/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 作者:九天枫所写的《大宋第一太子》为转载作品,大宋第一太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第一太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第一太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第一太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第一太子介绍:
五代纷乱,十国犹残延。
攻唐灭汉,伐蜀定幽燕。
始皇遗愿,华夏长万年。
无意间来到这个乱世,成为赵匡胤的长子,一个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名字,带着秦始皇的遗愿,如何慢慢崛起,南征北讨,结束战乱,一统天下,东征扶桑,成为大宋的第一太子。
大宋第一太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第一太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