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唐朝好舅子TXT下载唐朝好舅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好舅子全文阅读

作者:晨风天堂     唐朝好舅子txt下载     唐朝好舅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00节 大唐又多一宝

    独孤兰若也说道:“根据医典记载,三百年前痘疮肆虐近五十年,中原大地死亡无数,传染性极强。许多州县得病者死亡近一成,有严重的死亡近三成。”

    柳木对天花了解度不高,只知道这种病的死亡率很恐怖。

    似乎历史上因为天花死了几亿人,好象美洲的印第安人死亡率达到九成。

    李世民又对柳木说道:“奥斯卡巴迪来见过为兄,他告诉为兄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可怕?”

    “对。”

    李世民点了点头之后说道:“在几十年前,有军队攻打阿拉伯人,当年的阿拉伯人还没有建立萨拉桑王国,敌军人数不少,还没有攻到城下全军覆灭。”

    “因为天花。”

    柳木脱口而出的名字就是天花。

    李世民知道柳木是下意识的说出了天花的名字,天花这个名字来源是什么估计柳木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李世民还是帮着柳木圆了这个词:

    “叫天花了合适,确实是如此。根据奥斯卡巴迪的形容,染病的人脸上全是坑坑洼洼,一块又一块的痕迹,用花来委婉的指倒也是挺合适的,古旧之时都认为这是上天降灾,以后此病就名天花。”

    柳木拍了拍脑袋:“想来地中海那边这个问题比咱们这边还严重。”

    “没错,非常的严重,许多贵族都因此病都丢了性命,侥幸活下,若是年轻的女子,怕是此生……”李世民没再形容下去,他自己想想都感觉很恐怖。

    次日,百姓派代表来见柳木。

    除了长安百姓之外,在长安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也来了一大批,罗马人一个也没有人,他们已经得到了文书司的传话,这几天就种痘之事会专门和他们谈,大唐与罗马本身就是盟友。

    百姓代表纷纷给柳木上书,然后是波斯与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战败了,讲和了,被抓了阿拉伯商人只要没有违反过大唐律法的,基本上都无罪释放。

    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前来就是希望得到这种神药。

    百姓的代表却不全是因为牛痘的事情,有牛痘的事情也有其他的事情。

    一位老者在得到允许之后上前:“西市木器商会、药工商会、小器皿商会联名上书。”

    “老人家请讲。”

    “驸马,按长安令划分的区域,永和、永平两坊也在其中,但长安府却拒绝了坊内许多居民种牛痘的资格,依长安令的公告,只要自愿就可种下牛痘,但我们三个商会所属工匠,却被拒绝在外。”

    柳木听完很不理解:“这事你们应该向长安府申诉才对。”

    “驸马,被拒绝的工匠身份文书全是舶司发放的,长安府不管。”

    柳木听到这话就明白了,身份文书由舶司发放的,就是受过训育的交人、受舶司管理的扶桑族,新罗族。

    这时又有几位代表上前。

    “我们要求同工同酬,否则那些工匠会怠工,甚至会停工。所以长安百姓有的福利,我们所属的工匠也应该有。”

    这事就不是与牛痘有关的。

    是这些人发现柳木回来了,柳木是总舶司使,所以组团过来请愿。

    作为各商会目的很简单,他们不是冲着牛痘来的,而是为了他们各自商会下工坊的稳定生产环境。

    长期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差距过大的情况下,让外籍低身份的人群已经产生了不满。

    特别是,长安城买房贷款、医疗减免、免费蒙学、基本衣料补贴、毛线补贴、冬天的青菜补贴等等。

    这让外籍工匠的生活成本与普通唐人工匠的近一倍,所以他们借这次种牛痘福利不给他们,而给各工坊主施压,工坊主们又到了商会,商会又相互联合开会。

    柳木回城的时候,请愿的人无数。

    眼下有谈的机会,商会就派人请来请愿。

    “这事,长安府不管、户部不管?”

    “回驸马的话,我们已经三次递书,这事非一个衙门口就能作主的,原本计划依大唐律向尚书省与内阁的半年民议递书,但民议上书已经堆积如山,小民不敢自认我们这些事就是大事,也不敢去递太极殿民书。”

    柳木侧身打听了身边的人。

    身边的护卫说道:“回郎君的话,内阁有一个名为民意厅的地方,不仅是有长安的,每天还会有来自天下各州县送来的一些上书,确实是堆积如山。”

    “民意就这么多?”柳木有些不相信了。

    “这个就不知道了。”护卫又没有看过民意厅的内容。

    倒是那位年长的商会代表上前说道:“驸马,小民倒是知道一二。”

    “你说。”

    “就小民所知……

    这商会代表一口气就说了几十条,这很显然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广开言路的善举,小民倒是什么事都敢说。

    往大了讲,有士子上书,茂陵失修……

    有驿兵上书,建议在某处增加一座桥梁……

    往小了讲,有百姓上书,某某两村为争水打架,这非是不遵唐律,而是有百年恩怨等等……

    长安周边的都直接往长安城民意厅送,有其他州府的,县里都自行先处理一部分。但凡需要再往上请示的,就每五天打一次包,将没处理过的往府衙送,州府处理不了就往各道大总管府送,然后再送到长安来。

    商会的老者讲完,柳木大概就明白了。

    怪不得说商会老者不敢说自己的大事,因为各地送来的都至少是州府处理不了的事情,要不就牵扯到拨款,要不就是与律法冲突却各乎人情等等。

    “此事我收下了,我会亲自上书给内阁,请回去安抚各工坊工匠,会有一个结果。”

    “谢驸马。”

    众商会借机提出不少事情,也有想代理痘苗的,也有申诉某个行业税收太高的,还有一部分是为其他各坊申请免费种牛痘的等等。

    柳木一一作了解答之后这才召见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代表。

    这两边代表倒是只为一件事,就是种牛痘,他们两族的国土上因为天花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了。

    “尊贵的亲王殿下,我们为牛痘而来……

第1001节 郁闷的皇帝

    柳木也种痘了。

    种痘的结果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每天的反应也如同药王典上所记载的那样完全一致。

    半个月之后,大唐内阁每月例行会议中,依然是绝大多数票否定了给大唐皇帝李世民种痘的决议。

    依各级官员的说法就是,就算发现有感染,次日立即种痘也来得及。

    若是一年之后,确定了种痘没有任何的危险之后,再次讨论是否给大唐皇帝李世民种痘事宜。

    大唐各位皇子,将在年底种痘。

    大唐五品以上的官员种痘,每个衙门口分批次,以防止万一有特例发生,而影响到衙门的正经工作等等……

    这次例会在结束前最后一项是提出秋季末内阁大议的重大议题,往年的季度大议都至少有三项或者是四项,而这一次仅一项。

    是否有必要全民种痘。

    柳木手臂的痘基本上没问题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痘疤。

    李世民却是连续两天都愁的吃不下饭。

    不是因为身体不适,面是愁!

    大唐皇后长孙无垢为此特别找了一个借口,让柳木请客,不摆宴,只是寻常的家中聚餐。只为让李世民能散散心,让心情舒畅一些。

    李世民的四妃一个也没叫,柳木的两个小妾也都没有参与。

    地点就在三原的原先独孤兰若的道观,理由就是庆祝柳木与独孤兰若相识十年。

    四人都骑着马,一个护卫都没有带。

    大唐长安城北从泾阳到华原,戒备森严,防御的严厉程度不比长安城差,寻常人过境只能走规划的道路,道路两边有密植的树林,树林外有不断巡逻的护军。

    这道路分为平直陆与火车道路,宽度达到一百丈,每三百丈也就是一里,就会有一个高五丈的砖石结构的楼房,这是护路队的住所,房顶则是检视整个道路的瞭望台。

    四人走在路上,李世民与柳木在前,独孤兰若与长孙无垢在后。

    倒是长孙无垢在给独孤兰若介绍着一路上的风景。

    “兰若你两年没有回来,这泾阳与三原两县已经是今非昔比。那边一片是纺工学堂,分为上学堂一院与下学堂七院以及纺工研究上下两院。”

    “上学堂是培育鬼工的地方,学堂预测培育百人至少能出一个鬼工,二十个巧匠,其余也有九成能够成为良匠。下学堂是培育工坊管理管工、机械良匠以及熟练纺工、织工、染工的地方。所以下学堂分为七个院,眼下正在学习的人数每院高有八百人,少的也有六百人。”

    五千名受训的技术工人,这个培训数量已经相当的出色。

    大唐皇后长孙无垢在讲述的时候,言语之中充满着骄傲,这是大唐的骄傲,自然也是她这位大唐皇后的骄傲。

    长孙无垢转手又指了另一片地方:“那里,连绵十万亩的大唐第一农场,种植的农作物基本上九成连你二哥都没吃上,许多都直接留种了。今年初的报告上讲,杂交稻米已经有近百种之多,今年可能会淘汰一批再新增一批。”

    “那边山坡,是果树研究基地,去年还种出了苦涩无比,却外观极漂亮的梨。优点是吃一片就当吃黄莲了,有清火解毒的功效。”

    长孙无垢一件件的讲着。

    高超的工艺代表着大唐的强盛,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大唐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慢慢的展露头角。

    一行人在傍晚的时候已经来到了道观。

    道观不远处就是柳木的田园小庄,这里已经有人提前过来打扫过,并且准备了足够的食材。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着一身麻布衣坐在厨房门口削着莲藕皮,然后将莲藕再洗干净切成薄片。

    李世民突然开口说道:“户部给了我一份预算,若是全大唐每个人要接种牛痘的话,不说收钱或是免费,仅建牛痘苗培育的药坊就需要七百万贯,再加上运输,培训医师,各州县组织等等各种支出,需要全力以赴去作也需要五年时间,钱币无数。”

    五年长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样的一件大事,五年并不算长。

    李世民继续说道:“户部没有计算出全大唐所有的百姓种牛痘的成本,只说非常非常多。仅京兆就需要一千多万贯的支出。因为这其中还有考虑到有些人体质弱,或是体质特别,需要增加别的药物等等。”

    “还有,罗马人希望得到牛痘,他们的要求也算合理,不要求技术,只希望先给罗马皇帝、元老家贵族这些家族在一年内种上牛痘,这个要求二哥我答应了,毕竟也是盟友。”

    “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柳木认为这些不可能让李世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才对。

    李世民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柳木,沉声说道:“你难道不知道,国库没有多少钱币吗?这么大的事情,依户部的计划必须暂缓铁路计划,就是将正在修的三条铁路先停工两条,其中一条停工一年,一条停工两年,否则就需要运用战略金库。”

    听到李世民说话,长孙无垢拉着独孤兰若远离。

    男人们谈的是军国大事,此时女人们自然要选择回避。

    看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走远后,李世民继续说道:“国库存了三笔钱,第一笔是镇国银,这钱非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绝对不能动。然后是一笔全面开发中南半岛的钱,这笔钱也不能随意挪用。”

    柳木听着,拿出烟斗给自己点上,慢吞吞的说道:“估计是很大一笔钱。”

    “没错。”李世民给了柳木一个数字:“这可是大唐历年积累的钱币,足有六千万贯。这笔钱能动吗?用在中南半岛,不出十年就能回收六千万贯,根据户部的计划,基础建设头一年就能见到成效,为各商会创造条件之后,仅港口税收就能超过八百万贯。”

    柳木也是点了点头:“二哥说的没错,这笔钱动了中南半岛的开发就要延后,这个延后的损失细算起来挺惊人的。那么第三笔钱是什么钱?”

第1002节 都是钱的罪

    柳木问道第三笔钱。

    李世民回答道:“第三笔钱更不用动,这是打仗用的钱,四成是边防用,六成是用来扫平西突厥叛逆。原本还有第四笔钱,结果还没有存够就已经开始花了,就是征六诏的钱。”

    李世民说的各种储备资金确实都是极重要的。

    边防紧急军备资金,这个确实不能轻易动,大唐眼下要同时防着吐番,重点盯防高句丽。

    特别是高句丽,大唐已经作好了随时开战的准备,留下大量的钱币就是防止这一天,如果真的要打,甚至会动用镇国银。

    要打,就要一战灭了高句丽。

    柳木出于后世的习惯,谈事的时候给自己点上一支烟,也顺手递给了李世民一支。李世民接过闻了闻,尝试着吸了一小口,也没有吞进去只在嘴里过了一下,感觉很奇特。

    柳木这会说道:“我带回来大量的金子、银子。”

    “用于补贴征六诏的军费,以及修铁路,原本修铁路只修一条,眼下却是三条一起修,这个支出是庞大无比的,修铁路比修运河还要花钱。”

    李世民开始给柳木计算:“你看,依新的大唐律,征地要补贴一些这是小钱。然后修铁路的同时也要配合着修一条直道来,然后每个重要的州府还要有火车站,就拿从长安到洛阳来说吧,说是一条铁路,事实上还有数条贫道。”

    “恩。”

    这个不用李世民解释柳木也明白。

    后世的铁路修的比蜘蛛网还密,从长安到洛阳主干道肯定是选好走的路去修,然后象重点的几个县也要修支路过去的。

    比如华阴、河东等等工坊产业发达的州、县肯定是要通火车的。

    那怕不是重轨,也要选次重轨。

    更何况李世民对铁路的狂热,他肯定要求修重轨,一次到位。

    柳木想了想后出了一个主意:“二哥,要不咱们发行国债。”

    “国债?”

    “就象是之前的西征债券,咱们这次就牛痘发行一次国债,分三年至五年还,用中南半岛的开发所得的红利来归还债券,二哥以为这个主意如何?”

    柳木提出的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不过大唐这个时代的人更习惯存钱办事,提前消费这种事情李世民不习惯。

    “不好。明年钱币也有明年的用处,这个国债只能是下策。”

    国债是下策吗?

    柳木不想就这个问题再争论,至少后世的时候国债可是一种很有用的金融工具呢。虽然说自己不是很懂。

    柳木说道:“二哥,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眼下我们手边没有随手可抢的钱了。给罗马贵族种牛痘,我的意见是象征性的总共收上一万枚罗马金币就可以了,这是两国的友谊。击败萨拉森的好处咱们已经拿了,不能把非洲那边存款拿走,那边要发展的。”

    “屁话,你以为二哥连这点也不明白。”李世民骂笑了一句后解释道:“事实户部还是能拿出一部分钱的,眼下可以考虑将一条铁路缓一年,那么二哥就需要约七百万贯的缺口,你有什么办法来补足这七百万贯?”

    柳木心说,又不想发行债券,又不想借门阀的钱,对于定向资金也不允许调用。

    事实上这就是李世民自己在给自己增加困难。

    似乎是猜到柳木的想法,李世民又解释了一句:“木,你要明白,治大国凡事要有一个规矩。大唐通讯不便利,就是华州到长安有紧急事情也需要一天时间,没有严格的规矩政务随意灵活处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柳木轻轻一拍脑袋。

    “二哥英明。”

    李世民大笑:“说说你那个时候,信息传递有多快?”

    “二哥,光一秒走三十万公里。雷电的速度也是一秒三十万公里,半个时辰是三千六百秒,一公里相当于一千米,一米相当于三尺三寸。”

    “厉害!”李世民心说这么快,当下问道:“那么从长安到罗马,可以站远一点喊话那么轻松?”

    “当然,就象是咱们面对面这样说话一样的方便,不过大唐两三百年内是达不到的,电学运用到了极致才行,至少需要三百年,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从电流到模拟,从模拟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到量子,似乎是叫量子吧,这个太高端了我也不懂。”

    听柳木这么讲李世民爽朗的大笑着。

    屋内正在蒸酒的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听到李世民的笑声,也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柳木对李世民说道:“二哥,事实上是因为你太在意火车,所以一听到火车要暂缓修建所以影响了心情,八百万贯放在之前可能很多,放在前隋估计就是强征新税等等,眼下,相信户部肯定会有办法。”

    “也是,让户部先议一议。肯定给想办法挤出一些钱币来,加税这事不能干,民心为上。”

    “二哥,将来你可以考虑减少农税,甚至不收粮田的农税。”

    柳木说到这里,表情变的兴奋了起来。

    李世民看到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从厨房内往过走,急忙打手势示意柳木先暂停。

    可柳木却是低头一边摆弄着自己的烟斗一边说道:“在我那个时代,国家是已经不收农税了,而且每年给种粮食的还要补贴不少钱呢。可就是这样,种粮食的农民也不多,大部分都进城作工去了,田里多种的是菜与经济作物。”

    李世民一捂脸,这会挡不住柳木了,也不知道柳木一会怎么解释。

    柳木依然是低着头,点上烟头继续说道:“我记得我来大唐的前一年,我那里全国粮食是六亿吨,从国外买了一亿吨。一吨这个数量二哥你知道,相当于咱们大唐的二十石,这就是一百二十亿石粮食。”

    哐当……

    柳木身后一只装有青菜的镀铬钢盆掉在地上。

    听到声响柳木猛的回头,只看到独孤兰若一脸惊讶的看着自己。

    李世民这时淡淡的说道:“二哥我可是给你打眼色,打手势,你没看到。自己想想怎么解释吧。”

第1003节 填坑

    这个坑有点深。

    而且柳木还怪不得任何人,谁让自己一副感怀的样子只顾低头说话了。

    可柳木还是说道:“都怪这青砖地还有软底鹿皮靴,怎么就走路没半点声音呢。”

    独孤兰若却是一言不发的坐在柳木的身旁,她在等一个解释。大唐皇帝李世民面带笑容的冲着长孙无垢点了点头,长孙无垢也面含笑意的坐在了李世民身旁,然后还递给了李世民一只小碗,小碗内装有西瓜子。

    这明显就是吃瓜群众正准备看热闹的架势。

    柳木解开衣服,露出种过牛痘手臂:“若是第二次种牛痘,三天就会结疤,这个书中有。”

    “有!”独孤兰若原本不打算开口,柳木开口问了她也就只说了这一个字。

    柳木手臂上的疤是由御医每天查看的,有着详细的医案记录,那医案独孤兰若可以说每天都有看。

    此时的独孤兰若心跳非常的快,很久以及她就因为柳木的种种奇异而疑惑。

    柳木一直说会给她讲原因,但却一直拖着。

    柳木指着手臂上的疤痕:“我种过牛痘的,小时候可能是三岁,还是四岁的时候种过牛痘。”

    没人说话,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肯定不会开口。

    独孤兰若只打算听,不打算开口,她不会给柳木机会让柳木再说一堆故事的。

    “我生活的年代,依历法就是公元2017年,这个公元是一千多年后,现古罗马城那里有人搞出来的,元年就是罗马教廷供奉的那位神出生的日子。”

    “公元元年为零,往前就是公元前。希腊人的纪元元年是公元前776年,罗马人是公元前754年,咱们中原是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西周元年,周朝立国元年开始计算的。而我在跑到大唐来之前,生活在公元2017年。”

    听起来很复杂,不过听的三位都是天资超人的,仔细一思考就明白了柳木的意思。

    长孙无垢忍不住问道:“那就是生活在一千多年后,依你刚才的算法,眼下用公元来讲就是公元635年。”

    “恩。”柳木点了点头后说道:“原本的柳木被木头砸死了,一千多年后的我应该是被流星砸死的,这种事件在一千多年后被称为穿越。换个角度讲,就是从一个时空到了另一个时空轴线。”

    “时空轴就象河流……

    李世民等三人再智慧高深,这会也完全晕了,这理论听起来比神鬼还诡异。

    柳木讲了一会时空轴线理论就被李世民打断了:“这个实在听不懂,总之你就是魂到了大唐,然后借尸还魂。”

    “这个……”柳木不想承认借尸还魂,可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说法。无奈之下只好说道:“原本的柳木刚死,或是魂死了人还没死。”

    “就是借尸还魂了,这不是重点,反正现在活的好好的。”独孤兰若不在意这些。

    “好吧,那什么是重点,这就是我最大的秘密了。”柳木说这话的时候多了几分紧张,因为他不知道独孤兰若是怎么想的。

    独孤兰若问道:“那么,你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情?”

    “以前知道,现在不知道了。”

    “为什么?”

    “依真正的历史,二哥登上皇位是很残酷的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书上写的是建成太子带人在玄武门要杀二哥,太子府有人通风报信,然后就是血战玄武门。不过,谁知道真相是什么。”

    李世民接口说道:“真相很难说,不过我与太子兵戎相见不可避免,难说是谁先动的手。木说不知道历史也没错,前几年木讲过我与观音婢还有一个小儿子出生叫李治,是下任大唐皇帝。”

    “啊!”长孙无垢惊呼一声,因为她和李世民又生了两个女儿,却没有儿子。

    李世民安抚了长孙无垢之后继续讲:“接下来,武尚书之女武媚娘入宫,封才人。在二哥死后却成为了李治的妃子,然后是皇后,接下李唐没了,改国号大周,史称武周。我相信木没说假话,他讲的这段历史清晰无比,每个事件都经得起推敲。”

    “那媚娘……”独孤兰若似乎记得这个人。

    李世民说道:“就是当时死在木面前的那个小女孩,武尚书之女。”

    “你有意的?”

    “不,这是蝴蝶效应。”

    柳木又花时间讲解了什么叫蝴蝶效应,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小小的柳木已经影响到了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

    “火炮的产生至少在千年之后,全帆是战舰也差不多,电报更晚,蒸汽机创造了工业时代,木要屠倭,因为倭在一千四百年后发动了对中原的入侵,这是大恨,所以杀就是杀了,倭贵族已经死绝,新一代的扶桑族会很听话。”

    李世民成功的把楼带歪了。

    未来的历史,中原的进程远比柳木穿越对独孤兰若的吸引力巨大。

    长孙无垢也有意在帮柳木,也帮着问道:“木刚才讲,一千多年后中原粮食每年消耗一百二十亿石?”

    “是的,那个时候这里叫中国。没有皇帝了,类似内阁执政的制度。铁路有十二万公里,高速铁路二点五万公里,高速铁路就是车速每个时辰跑一千三百里以上的铁路,从长安到洛阳,一个时辰内轻松到达。”

    这一次,别说是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就是李世民都瞪圆了眼睛。

    一个时辰到洛阳,这比鸟飞的还快。

    长孙无垢问道:“战争呢?”

    这个问题让柳木感觉到意外,在柳木心中长孙无垢不是一个喜欢战争的人。

    既然问了,柳木就回答道:“我生活那个时代的战争是可怕的,几大国没一个会轻易开战,要打也是借小国的地方打一打常规战争,非常规战争只要开打,全天下的人立即死光,七十亿人口能活七万人就算多了。”

    “听起来很可怕,但咱们有生之年这可怕的兵器是制造不出来的。说说民生。”

    李世民不想提战争,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战争格局的改变,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已经不再使用长刀、长矛。

第1004节 减税提案

    大唐神策卫与边军最精锐的部队是纯火器部队。

    次等精锐部队使用的是纯钢重甲部队。

    眼下只在大唐军械司解决了雨雪天气火药防水的难题,那么大唐就会放弃重甲部队,全部转为火器部队。

    火器部队的杀伤力李世民不用实战也能计算出来,五千人杀敌十万也不会死伤超过一千。

    想来一千多年之后,这火器的发展进程肯定会更可怕。

    所以李世民关心的是民生,民生代表国力,打仗打的还是国力,有钱币都有精锐,才有足够的军械。

    当听到中南半岛在后世仅大米一项就是每年一亿石的出口量之时,李世民笑了。

    粮食就是民生,民生就是国力。

    入夜,独孤兰若坐在床边问柳木:“你为何之前没有告诉我?”

    “你让我说什么,说我是借什么还魂。”柳木不愿意承认借尸还魂这个词。

    独孤兰若听完后没说话,柳木讲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情确实不好讲,轻则让人以为是疯子,重则可能丢了性命。

    柳木坐在独孤兰若身旁:“其实我以前想说来着,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慢慢的反而找不到开口的机会。这个秘密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说出去也没人信,我倒是打算这一生都不说的。”

    独孤兰若白了柳木一眼后问道:“史书上可有我,如何写的?”

    这一问,问的柳木整个人都一激冷。

    “怎么?”独孤兰若看到柳木的反应后很感觉很奇怪。

    柳木说道:“没有,丝毫没有半点记载,照常理说,至少也会在平阳公主传中提及几句。而且真实的历史上谢映登在立唐之后就归隐山林。还有就是……”

    柳木没再说下去,内心倒是想通了。

    “这就是我最早说的时空轴线的理论,这与我所在的时空不是同一个大唐,只能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就这样。”

    柳木倒是想明白了,如果没有独孤兰若,也就没有自己参与到玄武门事件的契机。

    独孤兰若听不明白什么叫时空轴线,又问道:“那么大姐夫这边?”

    “他,他有专门的列传,历史上记载的非常清楚。”

    “果真!”独孤兰若说话之时伸手在柳木腰上狠狠的一拧,拧的同时说道:“那么你告诉你,你有没有想过找机会娶一个真正的公主,或是门阀家的……

    这话题是送命题。

    不是智慧层面可以解决的。

    李世民、柳木等四人在三原小庄住了几天,倒是聊了许多。

    几天后,四人回到长安城的当天,大唐皇帝李世民就给尚书省递了一份议案,要求在秋季内阁大议的事情讨论。

    尚书省当值的是杜如晦,工部尚书、内阁本年度五阁老之一的姚思廉。

    两人一看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就吓了一跳。

    “这……”

    姚思廉一脸震惊的将李世民的议案拿到了杜如晦面前。

    杜如晦一看也大吃一惊:“家有未成年双丁者,免十五亩田税,双女为一丁。家中每增加一丁,增加十亩免田税,百亩为上限。工匠依月俸计算,每亩折算七十五文,京兆、各道州府县依当地收入增减。”

    杜如晦念完之后抬着看着姚思廉。

    姚思廉说道:“虽然你我非户部作事,可这账却也能算一算。依这么算,按每户未成年平均三丁计,每年在人丁税上的国库收入会减少上千万贯。”

    杜如晦点了点头,这个数字相当的惊人。

    “来人。”杜如晦一声吩咐立即有两个书吏上前。

    杜如晦将这份议案加了封条然后递了过去:“送到户部,让户部两位侍郎看过不要外传,过几天我与姚公和他们讨论一二。”

    “是!”

    书吏退离,杜如晦对姚思廉说道:“户部肯定能算出来这每年会少多少税收。不过若是千万贯的国库收入大唐倒也撑得起,想一想若是平均一户三丁,那么每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增加三成半,每二十年大唐的人口增加七成之多。”

    姚思廉点点头:“这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五次为增加人口而定国策。”

    “前四次加起来也没有这一次厉害。”

    杜如晦又提笔写了一份文书,文书的内容是请户部再慎重计算一下,若是将人口增加的免税变成递增式,那么怎么样一个递增法更合适,更合理。

    同样加封,派人再往过送。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并没有外传,仅仅是在尚书省、六部、内阁高层范围内小规模流传。

    这已经是大国策的范畴了,重臣们连续数日在私下讨论这项国策的可行性,可靠性,利国性,利民性等等细节问题。

    李世民也在皇宫之中和柳木在讨论这个话题。

    “二哥,这事我讲的非常清楚,商税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国有重点工坊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才真正免去了粮税。甚至给许多种植户,还有国家需要的工坊拿钱补贴。眼下免粮税,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柳木的话是大实话,时代不同,粮税不敢轻免。

    李世民倒是信心十足:“这事也就是一个提案,想必内阁肯定已经在私下讨论着。是否可行,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都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分析与计划。不说生一丁免十亩,那怕减免一亩,也功绩,也是民心。”

    “这倒是!”柳木非常认可李世民的话。

    这时,有人进来报。

    “报,礼部派人前来,高句丽使节渊净土以海路到莱州,经齐州走陆路赴长安而来,此时已经到了华州。闻月阁也派人上报,闻月阁派驻高句丽分部送上渊净土卷宗一份。”

    李世民示意留下卷宗,然后挥手示意退下。

    卷宗李世民没看,顺手推到了柳木面前。

    柳木打开卷宗翻看之后说道:“二哥,闻月阁分析渊氏已经开始有些怀疑了,这渊净土前来估计是为了试探什么,闻月阁在那边的人分析,一是百济、二是茂山、三是辽城。”

    “辽城?”李世民有些意外。

第1005节 使节渊净土

    听闻辽城,李世民抢过卷宗翻看。

    依闻月阁的分析,辽城这两年来城主与大唐边军关系极好,每年就皮货、药材、粮食等交易让其获利巨大。

    这位城主不止一次的暗示,就算唐军兵临城下,他和他的部下也不会与唐军交战。

    李世民问柳木:“这不交战,就等于是内降了,你认为呢?”

    柳木回答:“我倒认为建安城内降的机率更大,依兵部的计划,茂山以北没高句丽什么事,茂山以西是闻月阁大力活动努力争取之地,就是希望一但开战,以江为界,江北无战事。”

    “容二哥我思考。”李世民是位战略大师,当时兵部的计划他是知道的。

    眼下渊净土来长安,李世民自然要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大唐利益最大化。

    渊净土为什么来长安。

    闻月阁派出去的人肯定不能到渊家人的脑袋里去翻看,他们上报的内容是推测的结果。

    毕竟是盟友,渊净土来到长安还是有相当规模的迎接仪式。

    由吏部一位正四品官员迎接,然后洗尘宴,这才送入迎宾馆之中。

    渊净土进入迎宾馆之后连衣服都没有换,立即吩咐身边人:“去将派驻到长安的几位官员找来,然后秘密的联络一下咱们的暗钉。”

    高句丽派到长安长驻的官员吏员一共有二十九人,其中有品阶的贵族官员是七个人,渊净土召见他们却只来了五人。

    “其余两人呢?”

    高句丽长安常驻联强官姓崔,叫崔东林。

    听到渊净土的问话,崔东林上前回答道:

    “一人在新年的时候在曲江池画舫与波斯人打架,双双落水不治身亡。另一人在两个月前,参加长安东市马球赛,意外落马后被马踩死。这两人死亡都有正式的文书上报,也请求再重新派人过来补充他们的位置。”

    听完派驻到长安这小贵族官员的说辞,渊净土心说这件事情自己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过问过派驻官员的事情。

    这倒显得王城的官员失职。

    渊净土说道:“调职的这件事不归本官管,叫你们过来就是问一问,在长安有什么特殊的情报,或是重大的事件?”

    “有,我等每个月都会将长安所有的报纸,长安城东市的政务公示,以及百姓问政等事宜记录,然后派人送回去。这里有所有报纸的存档,以及摘抄出来重要事件的分类。”

    崔东林示意身旁的官员将藤箱抬上来。

    一只藤箱内装有装订的非常整齐的剪报,另一只藤箱内有崔东林等高句丽官员书写的各种事件的正式文书,以及各种公务的留档。

    看着满满的两只藤箱渊净土一边感觉头疼,这么多他要细细查看,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去。一边又在不断的称赞崔东林在这长安有功,事情办得好。

    “那你讲一讲,一些特别的,与我大高句丽有关的事情。”

    崔东林起身:“第一件事,唐人有一种非常厉害的道路,用精钢打造,然后巨大的钢大长龙在精钢道路上奔驰,速度快的惊人,运输的货物数量也非常的惊人。”

    “这与我们大高句丽有关吗?”

    “有,这样的技术非常的高明,可为我大高句丽所用。不说技术,下官打听到唐人计划三年内将精钢路修到洛阳,而后七年内修到齐州,十年左右修到燕州,十三年后修到辽东城西三十里,正好就是我大高句丽边界。”

    渊净土搂了下胡子,他不是很懂这个。

    不过依渊盖苏文说所,大高句丽忍十年就可以与唐人一战,眼下已经忍过两年了。

    十三年后的事情似乎影响不到大高句丽的北扩。

    “恩,你办的好,这事情可有详细的报告送到王城。”

    “有。”

    “那就好,再说说第二件事情吧。”

    渊净土心说既然已经有公文送回王城,那么就会有相关的人去讨论此事。

    “第二件事,听闻倭人合谈了,他们割让了筑紫岛给大唐,唐人派了许多人驻守福冈与大和国的军队隔海相望,但对马岛倭人不愿意退让,唐人派出了使节前信奈良飞鸟阁去再次谈判,结果还不知道。”

    “筑紫岛。好!”渊净土与倭人也打过仗,唐人占据福冈城对大高句丽来说一半好,一半坏。

    好在大高句丽可以与唐人谈判,也在福冈派兵,然后拿到一半的对马岛。

    坏在,大唐占据了筑紫岛,一但大高句丽与唐人翻脸那么对马岛与福冈的士兵对于大高句丽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渊净土再问:“那么,是整个筑紫岛吗?”

    崔东林“是大和国占据的筑紫岛熊本以北,以南是隼人的地盘,他们不归大和国管。”

    看到渊净土微微点头之后,崔东林继续汇报:“远去极西之地罗马国的柳驸马回归了,在一个月前刚刚回到长安,长安城盛传,柳驸马这次往罗马国的远行走到十万里海路,带了一船的金银珠宝回来。”

    “柳驸马回来了,好,备重礼。”渊净土第一反应就是,一但柳木答应不过问百济的事情,那么大高句丽敢向百济出兵。

    崔东林一抱拳:“下官以为,心意为重,论珍宝就是唐人皇宫之中也未必有几件让柳驸马心动的物件。”

    “讲的好,你去办。”

    “是,下官去办,如果顺利的话可在十日内能够有机会拜访柳驸马。”崔东林的回答让渊净土非常的满意,连声称赞之后示意崔东林可以先回去休息。

    崔东林退离,却并没有急着离开,他去找了迎宾馆的礼部小官,认真的查问了这几在迎宾的食谱,询问了其他的各种安排。

    这一切自然有人汇报给渊净土知道,渊净土内心是称赞的。

    渊净土对跟随自己一起前来的人吩咐道:“刚到这几天没什么事情,我要看一看唐人的各纪事,你等可以在长安城去转转,记得不要违反唐人的律条。”

    众小官齐声称是。

    迎宾馆门外,几位从高句丽来的小官拦住了崔东林,请求崔东林带他们去长安城看一看。

第1006节 见识一下

    听闻高句丽来的小官希望看一看长安。

    崔东林没二话就答应了下来:“好,今天就带你们见识一下。”

    事实上崔东林在馆内耽误这点时间就在等这些人,他是打算带这些从高句丽来的小官们见识一下大唐的长安城。

    有人小官很是屑的说道:“见识,唐人有什么比我们大高句丽更好的,我大高句丽王城新修了高度达到七丈的高楼。”

    “七丈,真高呀!”崔东林只是笑了笑。

    众高句丽来的小官纷纷在讲述大高句丽王城这两年的变化。

    崔东林只是听,然后回以微笑,也示意自己这边其他人不要说话。

    从迎宾馆出来后,崔东林步行往东走。

    刚才开口的小官钱衡俊又说道:“难道你们在长安生活连一架马车都没有吗?”

    “马车有,带你们坐更好的车。那边街上才有,这里没有。”

    “车,什么车?”

    迎宾馆出来走了一个街口,长安城已经完成了地面轻轨的二横二纵布局,可以说长安城内的公共交通已经领先了地中海一千年。

    铃、铃……呜……

    一个小型火车头带着六节车厢缓缓的停在街口的车站台前。

    “小火龙车,靠的前面的精钢制成的小火龙车头拖动,最长可以拖四十五节车厢,不过在长安城内一般的时候是三节,有节日,或是早中晚高峰期拖六节车厢。”

    崔东林一边介绍,一边指引这些来句高句丽王城的小官们依次上车。

    崔东林身后的人拿出一张纸币几枚铜钱交给了站台上的工作人员。

    “这是贵族车厢,每次两个铜币,最便宜的百姓廉价车厢只需要三个钢子。”

    贵族车厢全是双层车,上层有一排一排的靠背长椅,两边是精钢制成的围栏,顶棚是防水漆布的顶子,天气好的时候是卷起来的,可以让人看到天空,以及周边的景色。

    “长安以外的人来到长安,都会花钱买双层车厢的车票,就是为了在这二层看看长安城的风景。”

    崔东林介绍的时候,车已经又过了一站,正好经过到了东市南角与亲仁坊的路口。

    东市的西南角有一栋总高十七层,带楼顶宴会厅的大唐第一高建筑,这栋楼依柳木的设计,集后世购物、饭食、娱乐为一体的珍宝楼。

    崔东林只字也没提这楼有多高,只对从高句丽来的小官们说道:“这楼名为东市观星楼,楼层越高货物的价格也越高,顶层的餐厅经营天下奇珍美食,普通不含酒的一餐饭最少也需要一个二百文钱。”

    “这……”来自高句丽王城的小官们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全玻璃外墙,这对于高句丽人来说,是他们无法相信的奇迹之楼。

    “这,这是大唐最高的楼吗?”

    “不,大唐最高的是英灵塔,就在原大慈恩寺内,塔的基座占地十八庙,基座高三层,内有房间一百零八个。塔高十八层,每层一丈高。这塔是用来供奉大唐功勋之臣的,同样是越往高,供奉的人身份越高贵。”

    崔东林说完又一小官补充道:“听长安令讲,大唐皇帝下过圣旨,长安城内任何建筑的高度不得高于英灵塔,任何建筑不允许修建超过十八层,所以长安城的建筑十七层是最高上限,城外倒是无所谓。”

    “怎么可能,怎么会有人在城外修一座高过十八层的巨楼呢?”钱衡俊感觉自己的头脑已经转不过来了,城内都是繁华之地,城外都应该是农田才对。

    在他听到的一切关于唐人的消息当中,唐人连陶器与瓷器都用不起,每年靠着一点点丝绸的收入来大高句丽换瓷器,否则唐人农户连吃饭的碗都没有。

    崔东林制止了自己身边的人给钱衡俊解释。

    那栋楼已经开始建造,号称天下第一楼。

    楼的用处不是给百姓的,也不是给贵族的,那楼就建在龙首原西边,听闻与大唐新的皇宫一个是城北往西,一个在城北往东。

    楼内存在大唐收集到的无数典籍,有资格入楼讨论学问的每一个放在大唐各地,都是受天下人尊敬的名师。楼周边,会建一个占地近万亩的园林,这园林是大唐最顶级的学府,大唐百家园,大唐要重现当年诸子百家争鸣之盛世,园内鬼工、天师、上师,无数。

    这些,崔东林不打算给高句丽来的小官们去讲,因为这与他们的计划没有直接的关系。

    轻轨到了城南青龙坊与曲池坊街口的站点,这不是终点站,终点是到新的城门前。

    崔东林示意所有人下车。

    车站外有着许多排列整齐的人力三轮车等候。

    崔东林示意手下人叫车,一一付钱,然后吩咐道:“曲江池烟波岛荷亭,不换船,直接过去。”

    “您上车坐稳了。”车把式象征性的擦了两下座椅,然后骑上三轮车开始往曲江池走,崔东林此时的位置是在曲江池西,需要绕过整个曲江池之后到东边,然后有桥上岛,过了桥之后还步行的木廊一直通到荷亭。

    在木廊前,崔东林对众人说道:“今天我请各位在这里吃饭,其余的消费若是寻常花销我付,大花费自理。这里吃饭每个人最低消费是一贯钱,这里的物品就没有低于三十贯的,若是晚了,烟波岛上住一晚至少也在一贯钱每个人。”

    “好,好贵。”

    唐人的一贯钱有多少购买力,就是被教育的大唐如乡村,大高句丽王城才是繁华之地的钱衡俊都感觉震惊无比。

    一贯钱在高句丽王城,能让普通百姓一家人生活至少一个月,若是养活奴隶,可以养活十至十五个奴隶一个月。

    木廊前有人在检查,任何人不得带武器入内。除非身上有大唐皇宫允许携带兵器的令牌之外,那怕是高等贵族也要把武器留在外面。

    进入荷亭,没等钱衡俊感慨这里的奢华他就被一个身影所吸引。

    柳木,大唐长平驸马柳木。

    钱衡俊曾经在渊盖苏文身后远远的见过一次柳木。

第1007节 棒子与石头

    此时的柳木正咬着一只烟斗,另一只手上捧着一只小茶壶斜靠在一张软椅上,在柳木的面前小桌上摆着一块长有两尺,宽一尺的大石头。

    柳木正盯在那石头目不转睛的看着。

    钱衡俊立即就准备上前却被崔东林一把拉住,钱衡俊不解的问道:“有机会见到正是好机会,我会请柳驸马在这里等候,然后派人请大对卢殿下前来。”

    “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你以为,你要冲动过去见的人是谁?”

    崔东林两句反问就把钱衡俊给问住了。

    崔东林身后的几人也挡下其他人,有两人还拉住钱衡俊并且解释道:“这里是依唐人所说,就是风花雪月之了,这里不谈政务。别说是我等,就是来一位大唐四品的高官也是先请这里的侍者去询问柳驸马是否有兴趣见面。而不是冲过去见面。”

    钱衡俊急急就问:“那咱们问问?”

    崔东林是哭笑不得,依然还是他身旁的人在解释:“没可能,这里根本就不是求见之地,你若是骚扰贵客,很可能会被打出去。”

    崔东林身边的人花了很长时间解释,这才算让来自高句丽王城的小官明白过来。

    长安有长安的规矩,长安城的贵族间也有规矩。

    恶客是不受欢迎的,不仅在这里,恶客之名传出去之后许多商会联盟就会联手排斥。

    柳木在这里干什么?

    真正的目的怕是只有柳木自己知道,不过对于其他人来说,柳木就是在研究那块石头。

    一块从玉山运来的石头。

    事实上,类似的石头有许多,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原石了。

    不过这一块却是非常的特殊,因为大自然给予了这块石头非常奇异的花纹、颜色、以及岁月的痕迹。

    唐人好赌,但唐人文士更好石。

    东晋陶潜开创了文人赏石,品石的时代。

    柳木已经观察了这块石头足足有两个时辰,柳木不相信自己有本事能看出这石头里有没有翡翠,或者水头怎么样。

    不过这块不知道在河床上躺了多少个千年的石块,确实很奇特,也深深有吸引了柳木。

    包厢内,钱衡俊还是没忍住,给了小厮打赏了五文钱,请求代为向柳木递书一份,询问是否能见一见他大高句丽的大对卢。

    小厮就没接那五文钱,不是看不上,而是他不可能去递这个话。

    正好,姚思廉与刘政会到了,姚思廉听到了钱衡俊对小厮的话,直接拿过那份拜帖扔在一旁,然后用作了一个让钱衡俊看不懂的手势后,径直离去。

    钱衡俊又给了小厮十文钱问道:“这位是什么意思,看打扮象位大贵族。”

    “两位阁老,都是二品的爵位。他们的意思是很生气,因为荷亭是会员的风雅之所。”

    钱衡俊还准备再问,却被发现他行为的崔东林一把拉进包厢内:“你傻了,那位是工部尚书,他刚才的意思就是让你滚,再有第二次,我保证你会成为长安所有贵族会所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你的行为象贱民,奴隶一样的不懂礼节。”

    “你……”钱衡俊有火发不出。

    他不敢大声喊,他当真害怕自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他不敢主动惹事非,会坏了渊净土来大唐要办的重要事务。

    所以崔东林的训斥,钱衡俊只能忍着。

    柳木处,姚思廉与刘政会也是来赏石的,他们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吩咐上两壶茶,然后自顾自的观察这块石头。

    侍者放下茶退离之后,柳木靠近姚思廉问:“姚公,刚才在那边怎么回事?”

    “高句丽的小吏要给你递拜帖,让我骂了回去,这当真不懂教养的蛮夷。”

    柳木四下看看,确实没闲杂人等之时更加的靠近了姚思廉一些:“我今天特意到这里来,就是让高句丽人见到我,却没办法接近我,所以谢过姚公。”

    “这是一计?”姚思廉不由的笑了。

    “是一计,就是要让高句丽人感觉我最近很闲,但就是闲他们想见我却见不到。也给我的人有机会多探查一些他们的秘密,然后我才决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去见。”

    听完柳木的解释,姚思廉微微的点了点头:“其实不难操作,他们是使节自然会有礼部去安排,你非官员,见不见他们正朝堂无关,这事容易。”

    “是这话。”

    这个话题说到这里也就为止了,姚思廉明白柳木什么意思就足够。

    姚思廉又问道:“你观此石,有何感觉?”

    “这块石头……”

    柳木还没有开口形容,刘政会插嘴说道:“用一个字形容。”

    “一个字!”

    柳木思考片刻之后说道:“那么就是和字。”

    姚思廉与刘政会同时点了点头,刘政会说道:“这块石头如果不是数次询问确定是从玉山河床上带回来的,怕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块汉江石。”

    这一块石头就象山水画一般。

    “和,石之八气之一,这一块确实是好石,长安城已经有近千名士看过这块石头,就陶公石经上的说法,这块石头应该是万万年上古奇石,玉为天地所生,年代越久远越有机会开出珍玉。这块石头已经标价六百金,长安城出得起这笔钱的不少,但却没有几个人敢赌这个运势。”

    柳木点了点头,一块受长安城无数人瞩目的原石,长安城的贵族输不起。

    六百金不可怕。

    可怕是的这块石头开不出高端翡翠,这个比钱对于长安贵族来说要紧的多,开不出好玉,就证明没有运势,不受上天垂青,玉乃是天地精华。

    柳木笑了:“看来,这块石头估计一两年内就要摆在这里了。”

    “正是。”

    柳木又问:“这石之气是什么,请两位指点。”

    两人相互谦让之后,刘政会说道:“石之气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这个说法,几百年来不断的有前人总结,这八气也只是隋以来的说法,并非典故或是正统,所以知道与不知道,甚至理解有不同都正常。”

    “请刘公赐教。”

第1008节 推算

    刘政会很严肃的点了点头:“这首先要说第一气,浩然正气。然后是骨气、和气、文气、硬气、大气、灵气、清气。或你有空,可到我家中一观,我收藏了许多石头,其中有一块灵壁石,连圣人都称赞过,历经岁月而不朽、久经磨难而不屈,正如大唐雄风。”

    原本还一团和气的姚思廉不服气了:“代表我大唐雄风的应该是我家中收藏,从西域戈壁之中发现的那块奇石,观石让人可感受到铮铮铁骨,足显我大唐雄风。”

    “非也,论大唐雄风当属老朽家中那块千层奇石,此石代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气,才是我大唐雄风,包容天下各族……

    这老头是谁?

    柳木不认识,从衣着打扮上看肯定是位文士,绝对不是官。

    但此时,没有官,只有对石头的见解。

    不需要报名字,只说长安城最顶级的石头,这些人就大概知道对方是谁。

    三个老头语速不快,谁也没有上火,引经据典、都想说服其他人。

    柳木很想插一句,什么时候谁家里收藏的一块石头就能够代表大唐雄风了?不过柳木决定不惹这事,因为又有一位参与其中,他主张虚怀若古、平静谦和这才是大唐的石之气,所以他家里的某个收藏……

    柳木没笑,也没离开,很安静的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这些名士以缓慢的语气,却锐利无比的争论着。

    在柳木心中,事实上,每一种气度都是大唐的一部分。

    没有铁骨,没有傲气,怎么能够抵挡外敌,没有和气,没有大气,如何能够多民族融合共创大唐新时代。没有文气、没有灵气,如何能够展示中华民族之美。

    谁能代表大唐雄风不重要,柳木心中一片宁静,这些名士争的,事实上就是文明的传承。

    高句丽王城过来的小官每一句言论都有人暗中记录下来,包括他们贬低刘政会之言,在高句丽人眼中,一块破石头就是大唐雄风,唐人也太没有见识了,至少应该是块美玉。

    柳木从荷亭离开后回家,李世民又跑来品尝柳木的新吃法,撸串。

    “二哥,今天听许多人在荷亭讲石……”

    没等柳木讲完,一边翻着烤串的李世民就开始数名字,将在场的那些人一个不差的叫了出来,还有一些没在场的长安玩石大家,李世民也都数了出来。

    “二哥在秦王府的时候,都已经争了十好几年了,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长孙无垢掩面一笑:“二郎不喜欢石头,他喜欢葫芦。或是当初我们成亲的时候,因为年龄小不懂事,我们当年那只葫芦丢失。自二郎成为秦王之后,就经常收集一些非常漂亮的葫芦,这些年挑挑选选,总之是找不到和当年那只完全一样的。而后你二哥就喜欢在葫芦上作画,倒也是一种乐趣。”

    大唐的婚礼,一只葫芦劈成两半,就是两只水瓢。成亲的时候用红线将这两只各一半的葫芦绑在一起。

    李世民丢失的就是当年他和长孙无垢成亲时的那一只。

    当年他们一个十五,一个十四,那懂这些事,没好好收藏也就罢了,接下来李世民带兵出征连年征战不休,等真正安定下来之后,那只葫芦也找不到了。

    长孙无垢讲完之后,柳木与独孤兰若脸色都变的很差。

    李世民与长孙无垢对视一眼后,李世民问道:“莫非,你们的葫芦也丢了?”

    “没丢,坐碎了。”柳木一脸尴尬的说道。

    当年葫芦放在床边,没注意就坐了上去,结果就碎了。

    李世民放声大笑,难得有人和他一样,丢了大婚时的葫芦。

    独孤兰若说道:“拿下六诏,占领玉山之后,一定要找到最好的翡翠然后打磨一只翡翠葫芦,然后再镶上金饰。”

    “这个可以,到时候别忘记给二哥也找块上上等翡翠。”

    葫芦什么的是玩笑话,既然已经失去了,心中也就释然了。

    酒过三巡,柳木对李世民说道:“二哥,闻月阁送来消息,高句丽往茂山派了十六个共四组小吏,然后增加了一万户奴工。要求产量再增加两成,能更多更好。”

    “照这么说,渊氏可能一年来会有什么大动作,二哥我记得看过春季的茂山报告,那里靠人力开矿已经到了极限,再增加人手多未必铺得开,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山体滑破,或者是不小的矿难。这一点渊氏不应该不懂。”

    “闻月阁报的资料上,已经把死亡人数扩大了很多,渊氏宁愿再增加人,也要增加产量。他们不在乎一年上千人死在矿区,只在乎能够有大笔的进项。”

    李世民点了点头:“那么这事基本上明了了,安排下去,渊氏是想到百济了,比咱们预计的还要草,这事让药师与闻月阁对接,拿一个议案出来。”

    柳木没去问李世民是凭什么分析出来的,他相信自己学不会。

    高句丽吞并百济,这在柳木眼中确实是一个机会。

    “二哥,是否派霸刀去执行那个计划。”

    李世民摇摇头:“霸刀不够,这事要让张仲坚去办,他的身份够了。”

    “恩。”

    李世民又说道:“这个计划不容易,但成功之后却是非常的惊人。让张仲坚出面,表示可以用钱来换取一些百济将领投降,取信了渊氏之后,这些投降的将领与渊氏里应外合,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执行计划的第二步。”

    这计划最早是柳木想出来的,所以柳木是知道的。

    柳木接口说道:“那么接下来,百济借着瓷器发财的,以及一些新兴贵族的立即往东边逃,逃到新罗叛军朴氏那里。百济叛军来造成百济内乱,这时可以再增加一步。”

    “那一步?”

    “派出闻月阁精锐,趁百济内乱之时,抢夺百济国库,或是大贵族家财。不贪心,抢到几十石黄金就跑,然后将一些银子、铜钱等物撒在路上引百济百姓与乱军前去哄抢,时间若是安排的好,可以让渊氏的先锋部队看到,或是参与到哄抢之中。”

第1009节 大战略

    柳木解释完后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当中。

    不说柳木的计划不好,而是这其中需要太多的细心控制,时间点一定要把握好。

    大唐占了一点点小好,那些黄金还是有用的。

    背这个锅的却是混乱之时的乱民,当然这个可以查,相信渊氏很快就查到乱民与乱军抢不到多少财富。

    那么举家逃到朴氏控制区域的百济富商、贵族们就成为了带着百济国库财富的背锅者。

    渊氏必然会痛恨朴氏,这一计就会将渊氏与朴氏那原本就很脆弱的联盟击溃。

    “不!”李世民拒绝了柳木的这个计划:“木,这个计划太小气了。”

    “二哥有何妙计?”

    “开会。”李世民只说了这两个字,很显然他已经有一个新计划的雏形。

    当天傍晚李世民召见了数十名重臣,这一场会议持续了足有三天时间,在会议刚刚结束的当天,三道圣旨由长安城加急送往中南半岛。

    调李绩回长安,带五千神策卫火器营镇守西域。

    调候君集回长安,带五千神策卫火器营秘密到西南,驻守松州城防御吐番。

    程咬金为中南半岛七州大总管,限十四个月之内平定中南半岛一切战事。并且中南半岛在十个月之后,五百万石大米运到华亭港以资军用。

    至于六部,都有任务。

    大唐皇帝李世民策划了一个坑比东海还深的,完全针对高句丽的战略计划。

    柳木坐在李世民身旁一直听着这场战略会议。

    很显然,大方向定下之后,细节的部分至少需要大唐重臣们去研究一两个月,甚至更久。

    至于柳木,眼下只有一个任务。

    就是在十天后开始,然后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想办法让高句丽对百济下手的时间推迟七个半月,以留足大唐对高句丽下手的时间。

    忽悠?

    为了柳木可以成功的说服高句丽渊氏,尚书省安排了数十位优秀的参谋人员,让人们结合闻月阁给出的高句丽、百济情报作出一个详细的分析,并拿出至少三种方式来以供柳木参考。

    柳木告诉杜如晦:“老杜,这事其实不用。”

    “为何?”

    “我不认为这事有多麻烦,高句丽其实已经是案板上的肉,砧板上的鱼。”柳木的过度自信让杜如晦很头疼,这是军国大事,不是一句儿戏。

    杜如晦却也想不到如何去劝柳木,毕竟柳木这些年以来几乎没有失败的案例。

    想来想去杜如晦说道:“不如这样,也给年轻的参谋们一个锻炼的机会,他们的方案以供参考。”

    “行!”柳木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了。

    十天之后,这与原先渊净土要求的时间还晚了三天,不过在渊净土找到许多大唐官员试探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一致的,大唐作为天朝上国,就高句丽单方面提出与百济之间的边境矛盾一事,可以派官员要求百济派使节前来。

    大唐愿意调解。

    调解个蛋。

    渊净土想要的只有一份承诺,就是大唐默许高句丽可以使用一些过激的手段报复高句丽,比如可以发动一场战争。

    所以渊净土非常希望可以见到柳木,并且得到柳木的认可与帮助。

    终于,渊净土接到了崔东林的通知,柳木将会有城南高冠瀑布等他。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戒备森严的城南神策卫秘密训练营。

    渊净土见到飞龙神盾的徽章之时额头不由的流下了一滴汗,仅仅步行了不到一里路就让他感觉后背后凉。

    这里是大唐最精锐机密部队所在。

    大唐朝堂对外公示,柳木与神策卫没有关系,柳木没有神策卫的命令权。大唐新册封的亲王西翼王秦琼也将在数月内慢慢移交神策卫上将军的职司。

    可世人谁人不知,神策卫是柳木的创立。

    神策卫的基本就是最初的八百丁,以几乎神化的战绩,那八百丁还有五百多人留在神策卫,除几位身居神策卫高层之外,其余都是中坚层的将军。

    说柳木对神策卫没有影响力,全天下都不信。

    渊净土也算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不敢说身经百战,却也是经历过真正战场的人。仅仅是行走在神策卫秘密训练营的边缘地带,这里的气氛就压的渊净土喘不过气来。

    那一个个如同铜铸的雕像一般站在一旁的哨兵每一个都带着肃杀之气。

    终于,听到瀑布声了。

    没等带路的校尉开口渊净土就抢先一步解下自己身上的佩刀,双手递给了带路了校尉。

    事实上,校尉并没有要求渊净土取下佩刀,只是想说进屋换鞋。

    屋内,柳木正斜靠在长椅上,单手拿着一份卷宗正在读。

    渊净土双手奉上礼单。

    柳木开口说道:“有心了,我也有一份礼物赠送给令兄,是一千五年前古老埃及文明瑰宝,原本打算回大唐之后就亲自送到贵邦王城去,无奈新一轮的神策卫将尉遴选,我总要尽一份心力。”

    “上茶,上好茶。”

    “谢过柳驸马。”渊净土心中一喜。

    能决定神策卫将校升迁遴选的人,在大唐依然还是权力最核心的人之一。

    茶点送上,渊净土拿出一封信双手递给了身边的侍卫,这是渊盖苏文事先就写好的,写了不知道有多少份,对于渊净土来说是见什么出示什么样的信件。

    柳木这一份原本不报太多的希望,因为柳木常年不在长安城。

    信的内容正是柳木数年前的布局。

    渊盖苏文申诉,瓷瓶的采购是大唐与高句丽的协议,是大唐对高句丽友谊的馈赠。但百济贵族却暗中出手,抢断了瓷器交易的七成利益。百济王更是支援高一些低等贵族协助百济贵族抢断粗麻布的生产资源,让原本属于高句丽的财富流入了百济。

    柳木将信放在一旁。

    柳木心中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阴谋,自己只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之后,大唐的重臣们把这个小建议搞成了一个大阴谋。

    高句丽事实上出人、出工、出力,最大的收益却与他们无关。

第1010节 行或不行

    那些搞事的百济贵族事实上也是有霸刀在背后暗中控制。

    柳木慢吞吞的开口说道:“这事,礼部调解不了。”

    “驸马英明,这事根本就没办法谈,而且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数次在海边,以及边境运输主干道抢劫物资的不是山匪,是百济的正规军。是百济人先挑起的这场纷争,我们高句丽也是无可奈何。”

    渊净土大声控诉着百济人的可恶。

    柳木只是安静的听着,却不发一言。

    渊净土又说道:“茂山矿区已经有上万高句丽百姓死在矿山之中,而我高句丽却不得不再加派人手只为增加产量,我们需要足够的钱币去购买粮食,今天天灾不断,许多地方都颗粒无收,王城的粮价已经是丰年时的五倍。”

    粮价的事情柳木知道。

    有些天灾也是真实的,但却没有到渊净土说的那么严重,就闻月阁调查的内容是渊盖苏文将许多粮食秘密的储存了起来作为战备军粮。

    这一点,渊盖苏文是在学习隋文帝的屯粮之法。

    保证国库有足够百姓吃十年的粮食之后,也就是高句丽对大唐宣战之时。

    此时,藏匿在暗阁间的大唐高等参谋们大气也敢不出,他们紧张无比,既定的目标是又要让高句丽发动战争,又要控制这个战争的时间。

    眼下他们从柳木与渊净土的对话之间,听不到半点好消息。

    突然,柳木问道:“你兄长想打百济?”

    一句话把渊净土问愣了,柳木这种简单直接命中核心的说法的方式渊净土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柳木又问了一句:“那么你回答我,是或者不是。别废话。”

    “是!”

    在此时,渊净土被柳木突然将军搞的措手不及,只能如实回答。

    柳木淡然一笑:“那点小心思,躲躲藏藏的以为可以瞒住天下人。”

    渊净土无言以对。

    柳木再说道:“大唐今年需要的瓷器数量是必须的,这关系到各种合约,你们高句丽想对百济动手,那么要等百济交了明年春季的那批货之后才行,然后再次年春季百济所保证的瓷器数量,你们高句丽要保证质量,保证数量的提供出来。”

    “你回答,行,还是不行?”

    这么直接的提出要求,提出问题。这让藏匿在暗阁内的大唐高级参谋们几乎就要疯掉了。

    可渊净土却如释重负的吐了一口气:“谢过柳驸马,我们保证绝对不会影响到瓷器的供应,我们高句丽也不想与百济兵戎相见,我们会派出使节与百济王沟通,只要他们能够将扮成山匪的军士交给我们高句丽,并且保证不再侵我们高句丽,这事也算是了结。”

    “我不管这些。”

    柳木摆出一副连听都傻得听的态度,命人送来纸笔,当场写了一份手令:“凭这手令,你回去之前可以在户部以平价买一百万石的粮食,加三成溢价购买三百万石的粮食,户部会派船送到高句丽王城,运输费用你自己去谈了。”

    “谢,谢过柳驸马。”渊净土很是激动,他需要这批粮食。

    有了这批粮食高句丽与百济开战,可以不动用战备存粮。

    柳木又说道:“回去告诉你兄长,我需要他的一份承诺,瓷瓶是用于装香料的,阿拉伯与波斯商人与总舶司有合约,若是供给不了足够的货物是需要加倍赔款,合约就能信用,这件事情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影响。”

    “明白,保证绝对不会影响供应量。”

    渊净土一边回答一边思考着,回去立即开始大量的兴建窑口,趁着明年初春工歇期开战,高句丽的工匠加上从百济抢回来的百济工匠,只要组织得当,绝对不会误了瓷瓶供给的合约,只是攻打百济,此时却不好开口再问。

    渊净土明白自己的兄长渊盖苏文是想灭了百济,但这种话却不好开口。

    或是换一种办法,就象是对新罗那样,扶持一个自己的势力,百济名义上还存在,却名存实亡。

    渊净土还在发呆,柳木开口说道:“今天原本打算宴请与你,但这几天马上就要考核,五天之后我在府中设宴。”

    “谢过柳驸马,只是我打算立即赶回去,然后派人尽快将兄长给您的信送过来。”

    “也好。”

    柳木没挽留,安排人赠送了几件礼物之后就很客气的把渊净土赶了出去。

    渊净土离开之后柳木笑骂了一句:“承诺书就是承诺书,还要说是信。来人。”

    当下有人过来听令。

    柳木吩咐道:“派人去把近卫忠礼与近卫忠智给我叫来,告诉他们,展现忠诚与得到功勋的机会就在眼前,我需要他们的力量,让他们一边挑选精锐,一边按这份秘信布置,然后其中一人到长安来,大唐皇帝要亲自召见并面授机宜。”

    “是!”

    柳木的护卫接过柳木给的信退离。

    至于大唐的高级参谋们在一脸不可思议之中从暗道离开,他们要赶紧回去汇报,并且推算下一步的行动方略。

    他们的计划不能说无用。

    只是任谁也想不到柳木对高句丽竟然这么霸道,是与不是,只要这种简单的答案。

    谁也没想到,高句丽实权的三号人物渊净土竟然面对柳木都不敢直视。

    大唐的高级参谋急急的赶回长安之后在尚书省把情况一汇报,杜如晦也是一脸的惊愕,倒是李靖反应很平淡,一副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神情。

    “药师你似乎早猜到会这样?”

    李靖点了点头回答杜如晦:“比我想的还霸道,但高句丽人就偏偏吃这一套,正如柳木以前说过的,倭人象狗越打越温顺,棒子连狗都不如,天下贱种。”

    “天生贱种!!?”杜如晦根本就没听过这说法。

    “就是你把他人,棒子就感觉自己变成了神仙,非要高你一头。你把他狠狠的踩在脚下,然后随便打赏一点,棒子反而正常了些,感觉自己是个人。木的原话就是,棒子天生是作家奴的,真有机会作了主人反而不会作人了。”

第1011节 归化者

    李靖说着柳木关于倭人与棒子的论调,说完之后,李靖哈哈大笑着:“这话不能全信,有些戏言的成份。”

    杜如晦也是跟着笑了。

    入夜,在宵禁之后崔东林秘密来到了平康坊闻月阁酒楼。

    酒楼依是酒楼,名字还叫闻月阁。

    那怕长安的高层贵族都知道闻月阁代表的是大唐机密刺客部队,也一样会照常来闻月阁听戏、品茶、喝酒。

    闻月阁小包厢内,崔东林将一只厚厚的卷宗双手送到了李靖面前。

    “尚书,这是渊净土即将带回高句丽的所有关于大唐的情报,其中红标签的部分并非我的人所准备,而是渊净土亲信自己采集的,我只是秘密的抄录了一份。还有七份是高句丽王城的小吏所写的效忠信,以及一个他们建议需要秘密刺杀的使节团成员。”

    李靖很满意这份卷宗:“有心了,你的功勋本尚书会记下。”

    “下官建议,就在扬州下手,有暗中投诚的七人配合,造成一个意外落水并不难,他们都愿意陪着一起落水,到时候少救一人就是了。”

    李靖笑问:“怎么就能少救一人?”

    “下官失言,扬州那边全力下水去救,只是其中一人实在很遗憾。”

    “遗憾,这个词用的好。”

    “这是下官应作的。”崔东林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他崔氏全族都表明要归附大唐,他只是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之中能够多多积累功勋,在正式成为唐人之后能够拥有一份荣耀,给自己的小家一份富足。

    李靖递了三只信封:“你可以自己选择与安排,这是三位在建安城的守军将军,他们还有些疑惑。你可以派人去和他们谈条件,我会安排人和你商议此事,此事你全权作主。”

    “谢尚书抬爱,下官定不辱使命。”

    崔东林起身长身一礼,双手捧着那三只信封退离。

    屏风拉开,张初尘坐在李靖身旁径直拿过那份厚厚的卷宗开始翻看,杜如晦与长孙无忌倒是很平静的坐下,吩咐人上酒菜。

    长孙无忌说道:“听说今晚上有新戏,是柳木在船上无聊的时候所作,叫白娘子。”

    李靖亲自为两人摆筷子与酒杯:“是叫白蛇传,后是我家夫人不喜欢这个名字才改叫白娘子,话说这个话本远不如戏剧好看。”

    杜如晦一指李靖:“这个不好,你竟然可以先观,这不好。”

    “意外,我本是挑选人员准备派往新罗的。”李靖的解释真与假都不重要了。

    旁边的张初尘在卷宗之中摘抄了一些,然后写了几份命令推到了杜如晦面前,杜如晦看过之后交给了长孙无忌。

    两人提出一些小意见之后,张初尘修改了命令然后顺手交给了上菜的小二。

    这里依然还是闻月阁,每个人都是闻月阁受训的人员,这里随便一个小二都有可能是优秀的刺客、密探。

    但他们还不够,闻月阁出外勤的人员都是顶尖高手,普通的优秀都需要不断的再训练。

    酒送上之后杜如晦为四个杯子都倒上酒,同时问道:“药师何时离开长安?”

    李靖没有回答问题,反问了另一个问题:“下任神策卫掌军上将军会是谁?”

    长孙无忌回答:“内阁就此事议过,都认为神策卫应该拆分为三。设七位上将军。”

    “七位?”李靖听到这话很吃惊。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没错,先说拆为三,神策秘卫分为内廷卫、外廷卫两部分。分管大唐境内护卫、大唐域外刺探。这是咱们那位驸马的提案,有房公的附议,圣人那边估计也会同意。”

    神策秘卫是官方的正式名字,口头上依然还是叫闻月阁。

    改制之后会称为闻月阁内院,闻月阁外院两部分,两边的具体负责人确实是需要商议的。

    “人选呢?”李靖又问。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没有定下来,甚至都不知道如何选。七位上将军,每一个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功勋,足够的威望。这只能从原先各卫之中挑选,似乎各卫也要改制,这事不是件小事,正式的议案还没有提出,我只知道圣人决心灭高句丽。”

    李靖点了点头:“这个决心我感觉到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咱们就需要讨论是否动用战略战备银,甚至是镇国库银。这一仗我个人认为务必要以猛虎搏兔之姿去打,容不得一点松懈。”

    杜如晦插嘴说道:“第一战,国内城。圣人要亲至国内城修镇灵碑。”

    李靖不由的握紧了拳头。

    当年大隋三征高句丽之时他还年轻,没有参加对高句丽的战争,但三征高句丽的结果却是败了,让高句丽拿隋军的人头摆起了一座京观,这个仇恨百姓记得。

    身为大唐兵部尚书,李靖认为自己有必要为天下百姓讨还这个公道。

    包厢内因为国内城这个三字而隐入沉默,四个人八只眼睛都默默的盯着自己面前的酒杯,包厢的气氛越发的凝重。

    两天后,渊净土离开长安。

    三天后,近百名闻月阁所属高级信使离开长安奔赴天下各处。

    四天后,大唐兵部召集紧急会议,军械司所有工坊全力开工,神策卫所属所有人取消一切假期,进入一级备战状态。

    七天后,唐军十二卫裁军一半,对外宣称天下太平,马放南山、刀剑入库。

    裁军的人员四成进入总舶司,大唐宣布大航海时代来临,大唐要将中原文明传播到每一个阳光可以照耀的地点。

    实则,被裁军的六卫中四成的精锐赴慈溪县秘密训练营,成为海军陆战队。

    另外的六成,还有两成准精锐以商队护卫的名义零散的往辽东去,最后四成以开发筑紫岛为名,全部调往筑紫岛。

    大唐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大唐皇帝李世民每天清晨上朝之前都会穿上铠甲站在镜前一柱香时间。

    雷音营完成了第一批的训练,已经进入实习期。

    柳木大清早在准备上朝之前来到李世民的书房,站在门口看着李世民全副铠甲站在镜子前,柳木忍不住笑了。

第1012节 宏伟大计

    柳木看着李世民穿全身铠甲的样子在偷笑。

    “可笑吗?有何可笑?”李世民黑着脸问道。

    柳木如实回答道:“火器时代,也是传统甲胄消失的时代,新一代的甲还需要研究。皇兄这一身除了看着威武之外,没什么特别用处。”

    “是吗?”李世民淡淡的一句反问。

    柳木继续说道:“二哥要真的想打高句丽,神策卫火器营全力出战,估计三个月可以推平高句丽,他们的城池不足以防御神策卫的大将军炮阵。在没有火器的情况下,巷战神策卫完全可以一路炸过去,也无须考虑防御暗箭。”

    李世民摇了摇头:“看来你还是不懂。”

    “难道二哥还有更高明的战术,我真的认为不考虑军费,火力碾压很强。”

    “没错,你的火力碾压不仅仅是强,而且霸道无比,莫说是一座城池,就是一座高山也能让神策卫火器营推成平地。但你依然不懂。”

    柳木这次真的糊涂了,自己不懂什么?

    李世民轻轻一拍柳木的肩膀:“大唐打高句丽其目的不是打下那一片土地,而是一个非常神圣的,非常重要的仪式。”

    “仪式?”

    柳木惊呼一声,他想不出来战争与仪式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仰天大笑,笑的非常的快乐、痛快。

    “要说打高句丽,早些年就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不打,不是打不过,而是在等一个契机。一个完成仪式的契机。”

    李世民第二次提及仪式一词,柳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李世民解释道:“为什么说仪式,前隋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死伤无数。可以说隋末之乱就是因为修运河与远征高句丽而引发的。大唐眼下修铁路不比修运河花费的少,动用的人力也不算少。”

    “恩,铁路比运河修起来更辛苦。”

    “没错,那么百姓在怎么看呢,百姓怕,怕重演隋末之乱。所以击败高句丽就是一个仪式,给天下万民看的仪式。灭倭,可以说天下百姓有多数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提到高句丽却不同,百姓心中还有隐痛。”

    一句隐痛柳木懂了。

    高句丽之战死亡的隋军、民夫的家属们还有无数人活着,可以说整个大唐所有的子民其亲属,朋友都经历过征高句丽之战,这是一种痛,内心深处的痛。

    李世民给大唐百姓的则是一剂良药。

    此时的大唐与高句丽就如是以一个强壮的精英剑士面对一个拿着木棍的儿童。

    精英剑士还要摆出华丽的姿态,以严谨的态度对战这个拿着木棍的儿童。

    李世民要带给大唐百姓一份荣耀,一份自信,一份骄傲。

    灭高句丽,拉开大唐百姓傲视环宇的气势与胸怀。

    “高句丽留了这么多年,现在是它成为大唐盛世之始的祭品了。”李世民缓缓的抽出佩刀,摆了一个武者的起手势,脸上流露着自信与喜悦的笑意。

    朝会开始,朝会讨论的依然是农政商海之事,只字不提战争。

    战争只在尚书省、内阁、六部高层秘密准备着。

    傍晚,近卫忠礼跪伏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书房门前。

    对于一个曾经身为倭领主农奴,连名字都没有近卫忠礼而言,大唐皇帝如同高高在上的太阳一般尊贵。

    跪伏大礼,在大唐并非常用礼。

    依大唐礼部的规定,天地君亲师为五跪,除此之外还有五不跪。

    面君之礼也无须跪,只有在大仪式,大礼仪之时才需要跪拜大礼,相对于君之礼,反而亲师两项需要跪的次数挺多。

    依礼部的规定,近卫忠礼只是面君,他无须跪礼。

    近卫忠礼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执意就要跪伏在门前等候召见,态度强硬让侍卫都没有办法。

    当然,这也给了李世民一个亲民的机会。

    大唐皇帝李世民在接见了兵部李靖之后亲自走到书房门口,单手扶起了近卫忠礼:“天下万民,百族皆是朕的子民,皆与朕一样是上天的孩子,你的心意朕收下了,来,随朕到书房来,朕有些公务交待于你。”

    近卫忠礼进入书房还是推后了一刻钟。

    这位在扶桑族将士当中,武勇、战略、阵法等考核排第三的天才将军哭的根本无法止住眼泪,众侍从劝慰了好一会,又花了点时间重整仪表,所以耽误了一刻钟。

    书房内,有近卫忠礼一个座位。

    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在泡茶,为柳木一杯,了惯例了近卫忠礼一杯。

    近卫忠礼要起身谢恩被李世民制止:“安坐,刚才说过了天下万民皆是朕的家人,家人坐在一起喝一杯茶何须不断的施礼。”

    柳木在观察着近卫忠礼,此时的近卫忠礼只需要李世民一个暗示,就能抱着炸药包为李世民去冲锋陷阵。

    李世民并没有先提及公务,而是问道:“听闻年前的时候扶桑本岛有海啸,受灾者不少,礼部派人去赈灾,眼下灾民可好。”

    “好,每个人都还有大米吃,有衣穿。”

    近卫忠礼这句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田地毁了近十万亩,可依然吃的比曾经当农奴的时代好,这还是在赈灾粮没有运到之前,农户中靠家中的存粮,各家相互帮助一下,粮食足够吃到下次收获之时。

    “家人可好。”

    “谢圣人,我家人都好,若不是……”近卫忠礼又哭了。

    柳木在一旁拍了拍他:“好了,说正事,你在训练营的时候应该听说过前隋对高句丽之战吧。”

    近卫忠礼猛的跳了起来:“愿为圣人冲锋在前,拿不下高句丽王的人头,我的人头献上。”

    “坐下。”李世民语气之中还有一丝严厉。

    近卫忠礼听话的坐下之后,李世民说道:“很早以前,百济人与倭大和国有联系,大概的计划是这样的,你选一批优秀的人冒充大和国的军队,选一个时间放出消息,你接管对马岛,然后将逃离的百济贵族与军队接到长门去。”

    近卫忠礼虽然学过兵法,虽然优秀最多算是中学生级别:“圣人,下臣不太懂。”

第1013节 备战

    李世民也从来没有指望扶桑将军们懂自己的意图。

    李世民继续讲解着大致的战略方向:

    “别急,然后会有人引高句丽人追至长门,接下来他们都是咱们的奴隶。控制住之后,视当时的情况而论选择合适的机会反攻高句丽半岛。具体的安排一切听兵部李尚书吩咐,此一战,咱们大唐精锐尽出,一战灭高句丽。”

    “你不懂不要紧,这也是你们的一个学习的过程,记得一切听指挥,勇敢杀敌就没错。”

    近卫忠礼起身退后三步单膝跪地,抽出随身的障刀划破额头,将血涂在刀刃上。

    无声的承诺,这是大唐将军的一种仪式。

    或成功、或成仁。

    近卫忠礼退下了,柳木问李世民:“皇兄,我怎么感觉他没懂。”

    “他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切听指挥,下定决定去冲杀就行了,认识字才不到三年时间,他能听懂才是奇迹。说的直白了一点,眼下他们的作用就是冒充大和国的士兵并且让高句丽渊氏相信,这就足够了。”

    “也是。”柳木认可这种说法。

    柳木想想又不太对,又问道:“皇兄,明明可以平推了高句丽,为何还要搞这复杂的计谋。”

    “你……”李世民无奈的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你什么好,笨的时候就是差根弦。这是一个让扶桑族万民归心的过程,这机会不好找,以后也不会有了。高句丽既然要灭,那么在灭亡之前能多利用一份就不能放过。”

    让李世民这么一解释,柳木才明白。

    这是李世民给扶桑族送功勋,同时扶持几个扶桑族的大唐高等贵族来,若是扶桑族在大唐各族之中没一点势力,将来一定会被排斥,排斥的后果就是造反。

    李世民有信心,一百年时间让扶桑族融入大唐。

    汉化的威力有多么巨大,李世民研究了历史与柳木讲述的后世历史之后,李世民很自信的说一句,未来千年传承汉文明的就是汉族,纯血的汉族很难找,甚至是没有。

    鲜卑族在那里?

    眼下的鲜卑族就是答案,李世民自己身上还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呢,也不是纯血的汉人,李世民更相信此时整个大唐,纯血汉人也未必多。

    所以,传承汉文明就是汉族,这不是李世民的假想,而是事实。

    但是。

    高句丽人呢?

    李世民放下茶杯缓缓的对柳木开口:“木,为兄有一个设想。”

    “设想?”

    “对,倭人在……”李世民停下了,轻轻的摇了摇铃,有侍卫进来后李世民吩咐道:“朕要谈些机密的事情。”

    “得令。”侍卫退下,李世民的吩咐已经非常清楚,侍卫会安排这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允许人靠近,侍卫与侍从也在保证足够的距离。

    一柱香之后李世民继续说道:“倭人之所以一直想进攻中原,根源就是他们住在那个天灾不断的小岛上,一个资源贫瘠、地域狭小的岛。”

    “二哥,正因为这个原因,也造就他们坚忍、服从等多种美德。”

    “没错,所以为兄打算让至少一半的高句丽人成为倭人的奴隶,让倭人也体验一会成为上人上的感觉,然后将中南半岛交给倭人一部分,就户部去年的报告,倭人种稻米还是非常出色的。”李世民没有说扶桑族,还是按倭人在称呼。

    柳木反问:“那么天竺半岛呢?”

    “妙!”李世民轻轻一拍桌子:“倭人一分为四,最优秀的可以住在中原,次等的住在中南半岛,再次一等的让他们自己去打天竺,最后的部分送到非洲去。高句丽人先作上一百年贱民吧,以后或许给他们机会重新作人。”

    柳木问道:“新罗人与百济人呢?”

    李世民眼神之中多了一丝凌厉:“百济人也是奴隶,与高句丽人同等。新罗人与倭人同等,只选其优秀的成为唐民,以夷治夷。用优秀的唐中异族来控制各族,下等人若是要造反,这些异族唐民就会首先不允许,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利益。”

    “二哥高明,虽然有些残忍。”

    “残忍吗?哈哈哈!”李世民不认为这是残忍,西突厥那些不断造反的部落已经有不少了三十万人成为了奴隶,相反那些早早归顺的部落却成为了上人上。

    西域丝绸之路,对于大唐来说是一条拥有重大利润的线路。

    为大唐守护这条财富之路的各族各部落,依然变的富足,强盛。

    柳木说道:“二哥,若是将北上的铁路只修到并州呢?”

    李世民的手指轻轻的在桌上敲击着,过了很久才说道:“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设想,但就需要在黄河上修一座桥,这座桥可不容易。”

    “后世在晋西,吕梁一带有一座桥,长约一里,河面桥长度一百六十步,宽二丈三尺。这是一座在后世很小的桥,但眼下对于大唐来说却足够大了。”

    李世民起身翻看了一份记录:“李春修的双层渭水大桥总长四百步,动用了民夫三万八千人,修了一年零三个月,或是给他足够的材料,以及十万民夫,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修好。”

    柳木说道:“问问!”

    李世民点点头:“来人,传工部李春。”

    侍从领命,立即就去找李春过来。

    工部就在皇城内,李春正在研究风凌渡大桥的可行性以及设计图,听到大唐皇帝召见,立即换上了朝服跟着侍从官进入太极宫内。

    没等李春施礼,李世民就问道:“在晋西吕梁一带,柳驸马认为可以修一座桥,全长也就是一里,以供火车通行,你以为如何?”

    “回圣人的话,臣从兰州坐船顺黄河而下,历时一年时间,实测黄河上可修桥的位置四十多处,晋西确实有一处河道平稳,连两侧辅桥也只要一里左右的短桥,但工部与户部讨论过,那里修桥可以解决河东与河西的交通问题,但却无重大用处。”

    “继续。”李世民那怕听到反对意见,也会让臣子说完。

第1014节 动员的意义

    李春继续汇报:“圣人,臣以为,黄河第一座大桥有三个地点选择。分别是风凌渡、洛阳、郑州。特别是郑州,未来十年内工部计划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铁路,从燕州到广州,那么郑州大桥为黄河第一桥。”

    “好计划,天堑呢?”

    “回圣人知,臣还在研究,相信五年后臣定能在长江上选一处造一座钢铁大桥,眼下臣无能。”

    李春有信心,也有野心。

    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一座赵州桥让他原以为就是他造桥生涯的巅峰。

    钢筋混凝土的出现让他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门,征服长江,那怕埋骨江边也此生无憾了。

    “这样说吧,朕希望停止一切铁路的修建,将所有的人力、资源全部投入到长安到燕州的铁路建设上,朕希望在一年内,完成这项工程。四十五万壮劳,一千万石精钢,一万万石水泥给你备足了。”

    “臣请圣人,风凌渡!”李春卟通一下跪倒,整个人伏在地上。

    柳木闭着眼睛缓缓的说了一句:“风凌渡,难。”

    李世民贴近柳木低声问道:“有多难?”

    “全长五里,桥高至少要五丈,桥桩深入河底至少在二十丈,没有三年时间不可能修成。大唐不能不在乎工匠们的死活,这桥不能用人命去填。”

    柳木的声音没有刻意压低,跪伏在地上的李春已经泪流满面。

    李世民说道:“起来吧,你的心意朕了解了,风凌渡大桥确实重要,连接京兆、洛阳、晋南的要地,那里不止商贸,战略意义重大。朕也知道,当年的赵州桥死了桥工上百人,但泾河桥只意外死亡两人,伤七人。”

    “天佑我大唐……

    “修铁路,长安到华原的铁路早已经完工,华原到轩辕帝陵的铁路正在收尾,轩辕帝陵到鄜州(富县)的已经完成了路基,铁轨也有近百里,将西行铁路的资源往北运,一直修下去,然后从吕梁过黄河入晋阳城,一路向北,修到燕州。”

    李世民作了决断,李春高呼:“臣领命。”

    “两年后,朕准你修风凌渡,长江大桥朕等你的上表。”

    “谢圣人,臣万死不辞。”李春高呼着,眼泪汪汪的被人扶着离开。

    柳木为李世民倒了一杯茶:“二哥,多好的大臣。这样的人多一些,大唐怎么可能不盛世呢。”

    李世民冷冷一笑之后到书案前,提笔写了两道圣旨。

    “来人!”

    侍从入内,李世民将一道圣旨放在盒内:“送去尚书省,朕要发起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动员令。”

    “第二道,送去闻月阁,对高句丽半岛施行封疆。”

    “得令!”

    看着侍从离开,并且关上门,柳木问道:“二哥,小小高句丽,值当动员全国动员令吗?”

    “值,这是一次演练,二哥要让天下人看到我大唐的底蕴。一年内长安到燕州火车通车,长安到洛阳火车通车。然后让天下人看到,高句丽的奴隶用火车一车又一车的往长安运,然后再运到洛阳去。”

    柳木倒是懂了:“国威,国强,国人心强。”

    大唐与现代不同,现代人追求可能只剩下钱了。

    大唐还需要一个全民的凝聚力,李世民想借这次机会,提升大唐的国民凝聚力。无非就是消耗大量的粮食,钱币之类。

    相比是粮食、钱币。国民凝聚力与国家动员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弱。

    李世民也补充了一句:“正好借这个机会,天下间还有不服的,不甘心身为唐民的,以及想作乱的小邦也一并收拾了。”

    柳木的眼睛里闪出一串小星星。

    不愧是霸气十足的千古一帝,不愧是自立国到灭亡年年都对外开战的大唐。

    霸气。

    大唐对外宣称的是,全民动员修建铁路,并且开始所有州府普及铁路的知识。

    电报入县,每个县至少有政用、军用两部电台,有些的极富的县最高配到的十五部,华亭州配了四十多部,慈溪县因为有军用与码头的部分,配到二十多部。

    仅这些电台,就消耗大唐七十万贯的财富。

    每个县的电台总通讯官,虽然是女子,也是领从七品官职与俸禄。

    一个半月后,中南半岛原蒙舍诏王庭。

    打下六诏最强的,也是最南边的蒙舍诏,这是唐军一次战略性的大胜,以崔君肃、萧瑀、唐俭为首,特别请了秦琼参与,军方以程咬金等人为首,一次盛大的庆功宴正在举行。

    这时,一名来自长安的信使到。

    “兵部令……

    没等这位信使将兵部的命令书交给程咬金,护卫们带着另一人入内,这位拿是闻月阁加急密令,而且是最高等级。

    依唐律,同时接到数条命令,先观等级高的,若命令有冲突,优先等级高的。

    “西翼王,这里有一份是圣人给您的信。这里有给崔尚书、萧阁老……

    可以说,在场的重臣每人都有一封亲笔信。

    秦琼的信中只有一句话:速归,为朕之先锋,灭高句丽。

    程咬金的有两句话:六诏之战带来卿辛苦,新年后归来任神策青龙卫上将军,为朕兵发高句丽,一血前耻。

    哇!

    程咬金一声怪叫,他兴奋,他狂喜。

    怪叫之后提起一瓶酒仰头一饮而尽。

    喜色不仅是程咬金脸上,崔君肃等文臣也是喜形于色,牛进达等参与过前隋对高句丽战战争的大将军们更是喜极而泣。

    爱德华-凯德一直在秦琼身旁,不但学习武艺、武德,同时也在学习大唐的文化,也带着他的亲随部下愿意在西翼州建一处家园。

    看到众人的狂喜,爱德华-凯德问秦琼:“亲王殿下,这是怎么了。”

    秦琼只犹豫了数秒,信任是相互的,他选择对爱德华的信任。

    “是这样的,二十多年前,那时中原还不是我大唐执掌天下,那个时代叫隋。当年三征高句丽,因为隋皇指挥不当,加上中了敌军的阴谋,战败也就罢了,高句丽人用战败的士兵人头摆起了座京观,这是耻,大耻。许多将军都是参与过对高句丽战争的,他们心中有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401/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好舅子最新章节! 作者:晨风天堂所写的《唐朝好舅子》为转载作品,唐朝好舅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好舅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好舅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好舅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好舅子介绍:
大唐如诗篇、长安美如画。
苦力级写手穿越大唐。
盛世大唐多了一个乡野小民,一个让世界颤抖的小民。
唐的文明与太阳一样照耀每一片阳光之下的土地。
群号:274462109
唐朝好舅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好舅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好舅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