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汉霸主TXT下载大汉霸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霸主全文阅读

作者:一级烟枪王     大汉霸主txt下载     大汉霸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闹朝堂(一)

    并不是每一个宫中的内侍都认识刘显,实际上,认识刘显的也并不多。

    现在这个到朝堂来收取群臣的奏表的内侍,应该是十常侍中某个常侍的心腹。他并没和刘显见过面,所以不认识刘显也不奇怪。

    大汉朝廷,宫中十常侍把持朝政,他们抱成一团,互相不分彼此。他们也为了免得自己内部生怨,所以,也都有约定,每一个常侍,轮流把持朝政,各自凭自己的本事,从中捞取利益。

    所以,别小看了到朝堂上来收取群臣奏表呈给皇上的内侍。其实,负责前业收取奏表的内侍,他们代表着他背后常侍的利益。就只是收取奏表这样的事,他们也可以从中捞取到不少利益。

    很简单的问题,就如方才,朝中有人询问这个内侍,皇帝是否批阅了他们的奏表。内侍回答还没有批阅批示。他这样的意思,潜意识是说,只要你们给了咱好处,那么你的奏表就批示了。

    这个,其实朝中的百官都心知肚明的。

    如果不是太过重要,没有损害到自己太大利益的奏表,皇帝批不批示,他们都觉得无所谓的,他们也就懒得去贿赂那些宦官了。但如果是关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朝中的这些朝官,非真正直臣的那一部份,他们肯定会私下求见这些宦官,然后送上孝敬,让那些宦官满意了,那么他们的奏表就会很快就批示下来了。

    宫中宦官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收取好处,皇帝其实也是知道的。因为宦官这样获得了好处后,皇帝也能得到一定的好处的。所以,皇帝也就这样,只眼开只眼闭,任由那些宦官如此来操作。

    另外还有一些例子。比如需要朝廷拨款的一些项目奏表。如果是这些,那些宦官就能够公然的从中获得好处了。

    朝官或是地方官员,给皇帝呈上奏表,陈述需要朝廷拨款的情况。这时,那些宦官从中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比如要求调拨一亿钱的,那么他们可以改为调拨两亿,而其中的一亿,是落入他们的袋中的。但是,呈上奏表的这个官员,却必须要在名义上承认获得了两亿的拨款,如果不愿意,那么就不好意思了,你连那一亿都没有。

    这也算是好的,如果那些宦官觉得这样不好操作,那么就直接拨款一亿,但落在那个官员手上的只有五千万或是更少。这样,那个官员也必须要接受,如不然,同理,连那一点都没有。

    也正是这样,弄得朝中百官对宦官都有些深恶痛绝。可是却拿他们没有太多的办法,因为皇帝宠信他们,皇帝不让动,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以说,现在的大汉朝廷,的确是在拿国家大事当作是儿戏,似乎大汉各地的百姓如何,他们的死活都跟这个朝堂无关。

    刘显原本不打算在这洛阳京城参与朝政,那么也自然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现在,既然有了要参与到朝廷议事当中来,那么刘显还真的有些看不惯那些宦官内侍的作派了。

    事实上,心底里也对当今鄙夷,堂堂大汉,被搞成现在这么的一个局面。

    连早朝都不上,完全放弃了理治大汉的本份。这还真的不应该。

    虽然说,相对于这古时代而言,大汉是皇帝,整个江山都是他的,他想要怎么样便怎么样。可实际上呢,刘显却认为这个大汉是所有大汉百姓的,甚至这个江山原本就是自己的。现在怎么能让大汉就如此彻底的衰落,最终败亡呢?

    刘显现在跳出来说有事要启奏皇上,但他暂时还真的一事没有想到有什么事。这个朝中的群臣,他们一个个都似禁言一般,有事都不上表,如此一来,刘显想寻一个话题,找一个借口都不能。

    但这些都不重要。

    面对这个内侍向自己索在奏表,刘显却摊手道:“奏表没有,本侯现在需要直接向皇上禀报!”

    “胡闹!混账之极!参与朝议,竟然没有上报的奏表,如此你还禀报什么?给咱家退下!不然以挠乱朝堂秩序之名治你死罪!”

    这个内侍自持背后常侍的威势,当场就尖声斥喝刘显。

    而这个时候,朝中的众臣,却只是冷眼旁观,一个个如在等着看好戏似的。更有一些认识刘显的,却是跟刘显不太对付的权臣、外戚党派的朝官,眼中更是目露嘲讽。似在说刘显并不知道朝堂的一些规矩,居然连在朝堂上向皇上禀报事情需要奏表的事也都不知道。

    这个古时代面圣的奏表,其实就等于是一些工作报告。

    至于像三公之一的袁隗、大将军何进等人,他们亦在似没看到一般,跟他们没有关系一般。

    刘显现在正要无事生非呢,被这个内侍当朝斥喝,刘显脸色一变,黑着脸走到了皇座台阶之下,沉脸对这个内侍道:“敢跟本侯如此说话?你是宫中哪个常侍的人?叫什么?难道连本侯都不认识?什么叫胡闹?什么叫混帐?这些话,是你有资格对本侯爷说的吗?“

    “你、你又是谁?本侯本侯?莫非就是一个侯爷?哈哈,咱们大汉的侯爷多得海里去了。就算是经咱家的手送出去的册封圣旨,没有一百都有几十个。你又算是什么东西?是哪个名号的侯爷?“

    这个内侍还真的嚣张惯了,居然有持无恐的不屑的对刘显说道:“本内侍是为段珪段常侍前来收取奏表,呈上给皇上的。记好了,咱姓桂,名荣。你也不打听打听,在朝堂上,是你可以作威作福的地方吗?还想给咱家脸色看?是不是要尝尝宫中天牢的刑具的滋味?”

    得,特么的一个小小的宫中内侍居然都敢如此嚣张。

    刘显反倒不急着要对他如何了,双手一抱,侧着头看着他道:“原来是段常侍的人桂公公啊,这还真的失敬失敬。”

    “哼哼,知道厉害了?今天咱家心情好,就饶了你一会,退下吧。当真要向皇上表奏事情,那么就先写好奏表,然后,再依足咱们大汉朝廷的规矩办事。只要咱家满意了,那么自然会帮忙催促一下宫里,甚至可以帮忙单独拿你的奏表给皇上过目批示,给你盖上玉玺大印。对了,你是哪位大人的属官?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小侯爷,哪里有你在朝堂上发言的资格?”

    “原来你还真的不认识本侯啊,何进大将军,咱们虽然没有正式见面认识,但咱们还算是有些渊源的,私底下,跟你大将军府的人都打过几次交道了。这位内侍大人不认识本侯,要不你代为介绍一下?”

    刘显却一扭头,望向站在离皇帝皇座台阶之下不算太远的何进道。

    在朝堂中,地位越高的,离皇帝自然是越近。左文右武,一边是以袁隗为道的文官,一边是以何进为道的武官。

    何进对刘显,自然是不会有好观感。说是有些恩怨也不为过。

    可是,他这段时间,的确是想改变一些自己在天下人,尤其是那些文人谋臣的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行事倒也不算是太过飞横跋扈。事实上,要说何进有多坏,似乎也说不上,他就只是一个能力欠费的大将军。

    刘显的事,他手下的幕僚,以及和他结交的一些人,都跟他谈到过,都有劝他跟刘显易交好不易结怨。甚至像袁绍等人,都有跟他提到过,最好结交刘显,把刘显拉进他们的阵营,一起共同谋事,如此,或者会收得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但是,何进倒也不算太蠢,他同样顾忌刘显的那平原王府少主的身份,如此,他才没有屈尊直接找上刘显谈事。

    本来,现在何进也不太想理会刘显。可是,刘显这似乎要跟宫中的宦官起冲突啊,这不正是他喜乐见闻的事?原本他就打算要对付这些在朝中可以只手遮天的宦官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现在为刘显说几句话,似乎也不算什么。

    何进正是如此想,所以,他犹豫了一下,就站出来,对站在皇座旁的台阶上的桂荣道:“桂内侍,这位便是武勇侯刘显。”

    何进也就是如此简单的说了一句,便又退了回去,连刘显的另外的身份也不多说了。

    不过,也不用多说,只要说是刘显,相信在洛阳的人,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果然,桂荣一听是刘显,就知道了,但却有些惊讶的样子。估计是没有想到刘显会是如此年轻,更没有想到这无端端的,会到朝堂上来,并说有事要启奏皇上。

    “原来是你!不过,就算是你,想要向皇上启奏事情,也一样得要先送上奏表。所以,请武勇侯你还是先准备好再来吧。”桂荣倒是放缓了一些神色,没敢再太过蛮横的斥责刘显了。但依然还是保持着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

    “既然知道是本侯了,那么你还站那么高干什么?是不是要下来给本侯请安问好?哦对,武勇侯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侯爷,不足以让你低头。可本侯是汉室宗亲,是平原王府少主,是皇上口中亲口就在这朝殿上说的,本侯是皇上的王弟!”

    刘显一指桂荣喝道。

    “本、本内侍是奉皇上、段常侍之命前来收缴奏表,这、这是代表着皇上、段大人!”桂荣却不愿意向刘显低头,硬着头皮,有些心虚的道。

    “呵呵,你能代表皇上?就你也能代表得了皇上?我呸!皇上是何等尊贵?你一个阉人,有何资格代表皇上?皇上是当世之尊,日理万机,处理着大汉的国家大事。如果你能代表皇上,那么你处理一个国家大事给本侯看看?本侯让你下来,跪下问好!”

    刘显不留情面的直斥道。

    “武勇侯!你、你别太过份了!这里是朝堂,你敢在此咆哮朝堂?再如此胡闹,咱便要叫禁卫进来把你打出去了!”桂荣还真的没有在朝堂上被人下过面子,这一时有些羞怒的道。

    “好啊!那你就叫禁卫进来,看谁把谁打出去好了。”刘显一点都不惧他的恐吓,然后慢条斯理的从怀中掏出了一块玉佩道:“看看这是什么?这才是皇上亲手御赐的随身玉佩,皇上亲口明言,作为皇上王弟,可凭此玉佩随时进出皇宫,见此玉佩,便如见皇帝本人。怎么?难道你还想蔑视皇上?蔑视皇帝权威?见到此玉佩,你都不下来跪拜?”

    这一块皇帝的随身玉佩,当时也是当着朝堂群臣的面赐给刘显的。当然,当时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不认为刘显拿了这块玉佩能起到什么的作用。谁都不太在意,因为众臣都知道,这只不过是皇帝假意跟刘显这个所谓的王弟亲近,所示的也只不过是假皇恩,暗地里,是巴不得刘显快些去死的。

    可是,平时他们或者不太放在心上,不会在意。但刘显现在把玉佩拿出来,若有其事的说着这些,要行使这块玉佩应有的权力。这个时候,就不敢有谁当真的不在意,当真的敢忽视了。

    理论上,现在手持皇帝亲手御赐的随身玉佩,的确就等于现在的刘显可以代表了皇帝亲临。

    朝中的宦官也好,权臣也罢。内心里或者连皇帝都不会放在心上,平时都敢胡弄皇帝。可在从庭广众之下,他们还是要维护皇帝的威严,以免落人口实的。

    这一时间,先是朝廷三公跟何进大将军等人,都向刘显行礼问好。

    他们不用跪,但必须要躬身。

    桂荣脸色数变,只好极不情愿的从皇座台阶上走了下来。

    “内侍桂荣参见武勇侯爷!”他跪到了刘显的面前,不甘不愿的叫道。

    “狗奴才!”

    啪!

    刘显收起了玉佩,骂了一句,然后顺手就是一巴掌,啪的一声,直接把桂荣扇得整个人飞起了一圈,然后一滚,滚到了台阶边上才停下。

    桂荣啊的一声呼痛,痛得他如全身散了架,几乎晕了过去。

    朝堂内全都惊住了,谁都没有想到刘显居然敢出手打了这宫中的内侍。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闹朝堂(二)

    满朝文武都一阵惊诧,他们是谁都不会想到刘显居然敢在朝堂上说动手就动手,敢打了宦官的心腹亲信。

    这么干,可是要往死里得罪朝中的那些宦官啊。这是他们想都没有想过的事。

    且话说回来,在大汉朝堂上,似乎还真的没有发生过这样直接打人的事。谁敢在朝堂上闹事?

    在朝堂上打人闹事,该当何罪?

    不过,这暂时还没有谁跳出来说要向刘显问罪。

    毕竟朝中的那些宦官的确也太得罪人了,满朝文武基本上都对他们深恶痛绝,现在恶人自有恶人磨,有刘显出头敲打敲打他们,这只会让他们觉得大快人心。

    “你、你敢打咱家?你、你死、死定了,咱们段大人不会放过你的?张让、赵忠大人他们也都不会放过你?对,还有皇上,咱定要向皇上参你一本,治你扰乱朝堂之罪!”

    桂荣躺在地上,羞愤无比,还兀自不忿,一边满脸痛苦一边怨恨的威胁道。

    “哈哈,一个跳梁小丑,居然还敢大言不惭,张嘴闭嘴说要治谁谁的罪!你特么的睁大眼睛看看,这个大汉朝廷是谁的?是皇上的!是咱们刘氏宗室的,本王堂堂皇上之王弟,说是亲王也不为过。而你一个狗奴才,还敢在本王面前叽叽喳喳!”

    刘显现在直接自称本王了,特意的抬高自己的身份。

    指着桂荣道:“莫说本王是皇上亲口御封的王弟了。就是本王仅仅就只是汉室宗亲,也不到你这样的一个狗奴才来指指点点。每一个汉室宗亲,皆有救困扶危,匡扶汉室的责任及义务。你可知本王要向皇上表奏的是何等大事?那可是关乎到咱们大汉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你竟然敢再三阻挠?信不信本王直接就斩杀了你?”

    “你、你敢?”桂荣还真的有些慌了。

    “乖乖的躺着,再出言,本王便要让你好看!“

    刘显懒得跟这样的一个狐假虎威的小小内侍再纠缠,然后转身对满朝文武张手道:“各位殿中的大人,尔等都是大汉的基石,是大汉的栋梁!咱们大汉的自上而下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你们。大汉的振兴也需要你们的努力。尤其是值此大汉多事之秋的时期,各位大人更加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大汉的各项事务。皇上日理万机,日夜劳累,只是依靠皇上一个人来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你们觉得有可能吗?如果事事都要依靠皇上,需要皇上亲自来处理,那么你们又于心何忍?是不是都想把皇上累死?“

    刘显信口开河,自始至终都不会说一句皇帝的不是。因为刘显知道,在这朝廷中,明面上,要绝对尊崇皇帝,这样,他无论在这里如何,他都不会落人口实。不会轻易的找到借口治自己的罪。至于打了桂荣的事,刘显还真的不会放在心上。

    因为刘显相信,就算是那十常侍在此,也不敢轻易的跟自己发生正面的冲突。

    众臣其实都不知道刘显是想说些什么,但听上去,似乎又觉得有些道理。尤其是刘显的话中,似乎也肯定了他们的存在,说得他们那么的重要,似乎大汉朝廷都离不开他们的样子。如此,也依然没有人跳出来打断刘显的话。

    当然,这也只是刘显,因为刘显摆出了自己身上的诸多身份光环,还拿出了皇帝赐给他的玉佩。这样,在这朝堂中,还真的有资格如此当着朝廷众臣说出这样的一翻话。

    刘显环视了殿内一眼,继续道:“皇上也有累了的时候,不上早朝,不来朝堂主持朝议,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可是,满朝文武,却不能因此而荒废了政事,不能因此而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本王初来乍到,不太熟悉朝堂的议事流程。可是,有些事本王明显是觉得不太合理。怎么说呢?”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然后呢,朝廷有三公九卿等等大臣辅助皇帝治理国家,还有别的朝臣,如卢植大人这样的尚书大人,理论上,尚书大人可以在皇帝不在时,总揽朝政对吧?”

    “本人相信,并不是事事都必须要经过皇帝过目批示方可以实施正常的政令。举一个例子说,家里失火了,你们是应该要先向皇上禀明情况再救火呢?还是先救完了火再向皇上禀明情况呢?”

    “民生政事有袁太尉,以及另外两位司空、司徒大人在,武事有何进大将军在。为何却需要任由这些宫中宦官来定夺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们身处宫中,职能就只是照顾皇上的日常起居,辅助皇上治理国家,可却还不至于能够代表得了皇上吧?所以,本王在此要求,哪怕皇上不在,也不能荒废了朝政,必须要正常运作。起码,一些重要的事务,必须要当场处理好,让下面各级官官可以按照命令行使政令。”

    “各位然否?”

    刘显一口气把话说完,说完后,朝中静得一根针掉到了地上都能够听得见。

    满朝文武,他们有些人深以为然,有些人却大惊失色,而有些人却是一脸愤懑,对刘显的这些话似乎是杀了他父母一般,恶狠狠的盯着刘显。

    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深以为然,认同认可了刘显的这些话的,是如卢植这样,一些的确是对大汉忠诚的朝臣,他们的心里,的确也是一心想着大汉好的,希望可以真正的把大汉治理好。刘显的说法,说起来,的确有些大逆不道,但是,却也都是在正常的朝议框架之内。正常情况之下,大汉朝廷的确是这么运转的。宦官没能把持朝政的话,那么朝廷三公九卿等朝臣,的确可以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决议一些国家大事。

    毕竟,有些事,的确有缓急轻重之分,有些事,是必须要第一时间处理好,指示下面的朝廷官员去完成他们的职责。

    而像袁隗、何进等人,却是大惊失色。因为当真的按刘显所说的这么来干,这就等于要让他们都跟宦官彻底的撕破脸了。

    提议是刘显提议的,可是他们却不能这么干啊。一旦如此,这就会打破了朝廷的平衡,无疑等同于在朝中来一场改革。不经那些宦官而直接决议朝廷政事,这也等若是架空了那些宦官。如此一来,那些宦官能够愿意?

    他们都相信,如果他们当真的这么干了,那么那些宦官的反扑一定会无比疯狂。到时候,他们直接让皇上降一道圣旨,撤去他们现在的职位,那么他们要不要遵旨?如果遵旨的话,那么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不,官职都丢了,哪里还有什么的地位可言?

    现在如果听了刘显的,这一时决议朝政可能会很爽快,但事后,可能就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在朝廷上参与朝议了。

    这个的确也是事实,朝廷的三公九卿又如何?这些年来,所更换的还少吗?那些宦官,持着皇帝的宠信,只需要他们向皇帝进贡馋言,那么说撤了他们就撤了。

    所以,这么干,万万是不行的。

    另外,一部份是跟宫中宦官暗通款曲的,或直接就是投靠了那些宦官,或是被那些宦官收卖了的。他们跟宫中的宦官是穿着同一条裤子的。他们又岂会当真的按刘显的提议来干?

    “够了!武勇侯,这里是大汉朝殿,不是你胡言乱语的地方。大汉朝廷自有大汉朝廷的规矩,不是你三言两语就可以改变得了的。”袁隗却先站出来说道。

    “呵呵,武勇侯这只是一时气话,当不得真。依本将军看,今天百官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事,不如就这样散了吧。桂大人,还请回去复命吧,今天没有奏表了。”

    何进也出言说道。

    早就知道这样,这些权臣外戚,骨子里跟那些宦官是没有太大分别的,他们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虑问题,根本就不会真正的在乎大汉的死活。

    说得那么好听,什么的除奸佞清君侧,但当真的要采取行动的时候,他们就瞻前顾后,不敢干了。

    “散什么朝?本侯的事都还没有说。”

    刘显并没有真正的生气,因为都是在意料之内。

    刘显直接说道:“咱们大汉自前年黄巾暴乱,弄得天下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据本侯所知的,大汉多地还发生了黄巾暴乱。可以想想看,冀州黑山黄巾军、青州泰山黄巾军至今都还没有剿灭。还有西凉的异族暴乱,以及一些叛乱,也是至今都还没有彻底的平定。还有幽州、并州等地,战事不断。据闻,东吴之地也有山越人作乱,交州也有叛乱发生。对了,西川的南蛮也频繁掠夺我大汉子民。这些……嗯,不应该是本侯可以过问的事。”

    刘显话锋一转道:“但是,陈述这些事,是想告诉大家,现在大汉处处动乱,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本侯要启奏,针对大汉各地正处于困境,生活都难以为计的百姓,进行赈济救助。此外,大汉有些地区,还发生了各种自然天灾,这些地区的百姓,也需要朝廷的赈灾。本侯说的这些事,是不是迫在眉捷的事?朝廷是否要拿出一个章程,及早对那些受到战乱波及,生存都困难,生活难以为断的百姓进行救助?那些受到自然天灾灾难的百姓,又是否要对他们进行救援?”

    “呃,武勇侯,你所说的这些,朝廷自然一清二楚。其实,朝廷一直都有专门的官员在做这些赈灾救难的工作。但只可惜,国库空虚啊,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钱粮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是吗?本侯想说的就是这个事,据本侯所知,许多地方的灾情,根本就没有朝廷官府去过问,这就是有专门的官员去开展这些工作?”

    “朝廷没钱没粮,自然就没有办法开展工作了啊。”

    “没钱没粮那是你们朝廷官员的事,这么大的一个大汉,就没能想出一些办法来筹措钱粮赈济百姓?”

    “这个……”

    “呵呵……”刘显打断了袁隗等一众大臣分辩的话,道:“没话可说了吧?那么这些事,是不是由你们朝廷众臣便可以决断得了,是否要对那些百姓进行救济的事?这些民生事务,不需要皇上亲力亲为吧?难道,还需要皇上来为赈济百姓的钱粮来担心,需要皇上亲自来筹措钱粮?需要皇上来把救济的钱粮一一送到受灾受难的百姓手上去?”

    “百姓才是大汉的根本,才是大汉兴盛的基石,难道,在朝的诸位大人,都觉得百姓的死活无关重要,都跟众人无关?”

    刘显质问道。

    这些事这些话,众臣谁不知道?可是,却没有人敢在这当朝说出来,并且还语带质问这些朝官。

    可刘显偏偏就无所顾忌。

    其实,现在不知不觉之中,不少朝臣都不敢小看刘显了。

    能够在朝殿上,掌扇宦官,且敢当堂说出这翻于情于理的话,甚至是敢提出不经宦官、皇帝就决议一些朝政,这本身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干得出来的事。

    假如说,就算是皇上在此,恐怕也很难治刘显的罪,因为刘显所说的,都似是有根有据。并且,都似是在维护着皇上的威严,这让人无话可说。

    “看来你们都很为难。”刘显再道:“这样吧,本侯打算拿出一笔钱来,购买一些粮食,然后运到一些灾情较重的地区进行赈济百姓。但本侯一人力小,需要诸位大臣鼎力支持,正所谓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是很应该的吧?”

    “另外,本侯希望朝廷可以派出所负责赈济受灾百姓的官员,成立一个监督机构。本侯拿出来的钱财,以及各位大人所揖赠的钱财,每一文钱,都要清清楚楚,都要花在需要的地方。为了确保赈灾的事顺利进行,本侯也要求加入监督机构。如此并不过份吧?就是这么的一件事,诸位大人,是否可以决断?此事,不可轻缓,可以先把事情干了,再向皇上禀明也不晚。给一个说法吧。”

    “卢某认为可以。”卢植明白了刘显早前跟他通气的原因了,这个是好事,他自然要支持了,不管他是否还有说话的权力,他站出来说道。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闹朝堂(三)

    卢植站出来表示同意刘显的提议。

    这卢植一站出来说话,这就代表着性质不同了。

    原本众人都只当刘显在这朝堂上无理取闹的,只是无聊了才来朝堂上寻开心。毕竟,刘显充其量就一个安乐侯爷,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朝政的任何一项决议。

    皇帝是不可能容忍得了刘显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跟先帝有关的平原王府少主的存在的。这一点,朝中众臣或多或少都清楚。

    所以,别看刘显平时乱跳,但当一朝被朝廷抓住了把柄,那就是置刘显于死地的时候。而朝廷一心要置一个人于死地,这似乎还真的太多借口了。如此一来,不少人都心知肚明,刘显其实早晚都会是一个死人。

    可现在如果刘显的提议获得朝堂的朝臣认可,并且通过的话,那也就等于是说,刘显从此登上了这个大汉朝廷的舞台,无形中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参与朝政的资格,并且还获得了一些朝臣的认可。

    这样一来,徐非皇帝亲自出面否决刘显的提议,并且明令刘显以后不准再进入朝堂,不得参与朝议。否则,刘显在这朝堂上,就等若是可以自成一股势力,一股新兴冒出来的势力。

    试想,刘显的身份应该说也是过硬的,将来在朝堂上,任谁都得要给刘显三分面子,哪怕是朝廷三公以及何进大将军他们,也得要给这个王爷几分薄面。特别是在一些刘显能够站得住脚,有理有节的朝政朝议上,他们都不能再无理的反对了。

    而如果将来,在朝堂上,经由刘显提案,又或是经刘显而决断的一些政务增多,那么刘显在朝堂上的名声名气就会越来越大。

    这些,其实都不是那些宦官以及朝廷权臣,外戚等所看到的。

    朝廷的水很深,很多时候,明明是一件很浅显简单的事,很容易就决断做好的事,却偏偏要诸多周折。这是因为当中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哪怕有时候没有牵涉到利益,但却会牵扯到权力的问题。所以,一般都很难成事。

    每一个朝臣,都会有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也会有他们各自的处境立场。

    所以,当卢植这个时候表态,说认为刘显的关于赈灾的提议可以的时候。朝中众臣顿时就炸了锅。

    “朝廷赈灾之事,事关重大,关乎到咱们大汉的国计民生。武勇侯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如此重大的决议,臣认为还是要向皇上启奏之后,再下决定。”

    “如果说,武勇侯私自捐钱捐粮救济苦难受灾的百姓,这肯定是好事。只不过,如果经过朝廷派出赈灾官员,并且还牵涉到咱们朝臣募捐的问题,这就事关重大了。臣认为,理应先经皇上后再决议。”

    “哼哼!说得好听。如果按武勇侯所说的来办。那么臣也可以啊,臣可以先拿出一笔钱,说是用来救济百姓,可是,众人所募揖的钱才是大头啊。像武勇侯说的,他还要加入到官府的赈灾机构来。那么到时候,那些钱财是否都用在百姓的身上,这可难说了。我说由我来做,你们又信得过我吗?”

    “不可不可!卢大人,你鲁莽了。武勇侯的出发点或者是好的,可是,这也不能太过草率。再说了,赈灾之事,涉及到朝中好些个部门。到时候,成立这个赈灾官府机构的时候,又派谁加入呢?这事,恐怕也还得要经过朝议,慢慢决定这个监督机制的官员才行。卢大人,你认为由谁来担任这个监督机构的官员为好?是你吗?呵呵,估计皇上也不答应让你来做这个监督机构的官员吧?”

    “呵呵,武勇侯还是太年轻了。朝廷无小事,还真的以为下巴轻轻,嘴皮子一磕就能决定一些朝廷重大的决议?没有朝中真正掌握了权势的朝臣的支持,这是行不通的。”

    “是啊,武勇侯,如果是你自己私自救济百姓,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是好是坏,救济的后果如何,都是你自己的事。可这牵涉到众人了,如果大家都捐了钱的话,那么是不是都有权利参与监管这些钱财呢?大家谁都不相信谁,这事怎么搞?”

    “救济受灾受难的百姓固然重要,可咱们的钱财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武勇侯你如何保证,咱们揖出去的钱财能够每一分钱都用在需要的百姓身上?”

    “另外,武勇侯认为咱们该揖多少钱为好?该不会是说多多益善吧?咱们可不像武勇侯,年前接连两次经营,都赚取到了数以亿计的巨额财富。可以说,武勇侯拿出一亿钱来赈灾应该都不会皱一下眉头吧?可下臣却没那么多钱了,臣最多……最多也只能捐出一千钱吧。”

    得,这是明显要恶心刘显的朝臣。一千钱?亏他还好意思说。

    “武勇侯该不会是想通过赈济百姓而收卖百姓的人心吧?据说他在杨氏县就是这么干的。武勇侯如此,有何企图啊?”

    这是一些阴谋论的家伙。

    刘显真的没有想到,如今的这个朝廷居然会是这么的一个样子。连这个事关大汉兴衰,关乎到大汉百姓民心的最简单的赈灾的决议,想要实行起来也会这么困难。他这才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尸位素餐,什么叫做朝政腐败了。满朝文武,除了极个别的,基本上个个都没有将这些灾情放在心上。一说起事来,一个个总是一套一套的,让人哑口无言。

    卢植现在的脸色发黑,想要再为刘显多说几句支持的话,但都没有机会说,已经被淹没在朝中众臣的口水中。

    “都给本侯闭嘴!”

    刘显的脸色也显得有些黑,特么的这些算什么的国家栋梁?简直就是一群驻虫,占着朝廷官职,却没有一点要为朝廷担忧的心思。真真的难怪说大汉朝廷腐败了。刘显也算是亲眼见识到,也感受到,现在的这个大汉,真的没救了。

    在这个时候,刘显甚至怀疑,自己到这朝堂来大闹有何意义意思?什么的朝廷中的声望都是假的。刘显的心里,根本就不打算要让这些人来敬重自己,不需要他们来支持自己。

    假如说,自己是皇帝的话,他们真的一个个,全都得混蛋。甚至,这当中大部份的朝官,身上都有犯事,大部份都得当诛。

    刘显吼了一声后,朝堂中的众臣才慢慢的安静了下去。

    “哈哈!”

    刘显怒级而笑,在皇座之下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可笑可悲!”

    刘显怒目一指,喝道:“这便是堂堂大汉天朝上国的朝廷重臣?这便是能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文武百官?这便是能够为皇上分忧,辅助皇上处理大汉朝政,管治大汉上下的朝臣。很好,今天本侯也算是见识到了。一件赈灾的事,利国利民的事,在你们的心里,口中,就有如此多的困扰,这不成那也不成。那么你们说,那些受灾受难的百姓是不是当真的跟你们无关?是否是当真的就彻底放任不管?一句国库空虚,没钱赈灾。就这样可以揭过了?”

    “呵呵,食君之禄,不担君之忧,这样的朝臣,要你们何用?一个个都是吃干饭的吗?是不是还想看到再来一次全国性的黄巾暴乱,是不是想看到那些走投无路的受灾受难的百姓揭竿而起,打到了洛阳京城来了,你们才高兴?”

    “今天此事,必须要有一个决议!”

    刘显最后道:“如果不通过,那么今天谁都不准散朝!本侯手持皇帝玉佩,大不了一会就进内宫去见皇上,请皇上出来主持朝议!”

    刘显当真的无惧这些朝臣的反对,因为他们的反对与否并不重要。想要成事,也不需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刘显现在就算是只依靠自己,也一样可以做得到救济大部份受灾受难的百姓。自己在杨氏县的那一套,其实可以复制到别的地方去。

    大汉百姓其实是很纯朴的,他们本身就是勤劳能吃苦的人。只是受到战乱天灾的波及,让他们一下子落难了。只需要有人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再指引他们恢复生产,用不了一年,他们就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哪怕一下子不是那么好过,但是能够有一口吃的给他们,他们就可以生存得下去。

    刘显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以朝廷为名的名头。这样,除了可以如戏志才所说的那样,能够在朝中收获一定的声望威望,能够结交到一部份值得结交的朝臣,如此,在朝中刘显也可以慢慢的形成自己的势力。

    其实最主要的,刘显就是想通过可以在朝廷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然后可以借一些名目离开京城。哪怕是受命到某地去赈灾也好,只要可以随时离开京城,不用如被无形禁锢在这京城,那么刘显就可以做得到别的许多事。

    要不然,像现在这般,在京城里能做些什么?除了赚钱还是赚钱。

    而有了钱,就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行,不能太过被动的等到将来大汉真正的大乱了,自己可以和天下诸侯一样拥兵自重了才再发展。

    “武勇侯言重了。朝中众臣也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针对武勇侯的提议的意思。但是,武勇侯想今天就通过朝议,决定赈灾的事,这恐怕的确是有难度的。”

    “是啊,尤其是武勇侯提议的,让朝廷派出官员来成立这个监督机构的事。现在朝中官员,每个人都有各自所负责的职责。哪怕是原来负责大汉赈灾方面的朝官,他们亦有他们的本责工作要处理。而这赈灾的事,并非是一天半天就可以做好的,而是一项长久工作,这个时候,派谁好呢?而派出的人,武勇侯又能信任吗?”

    “还有,朝廷百官需要捐资多少?这些钱又归谁看管?”

    ……

    “哼!这些都好办!只要想办事,没有那么多困难。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显冷哼一声,道:“说来说去,不就是钱的事?这些都好办。咱们谁都不准经手钱的事,只需要派人监督就行了。另外,暂时不需要众臣募捐了,本侯一个人先出一亿钱。先把事情做起来,这样才是做事的态度。本侯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公开透明,先捐资一亿,然后每一笔钱,购买了多少粮食,从哪里购买的,朝廷派出官员全程监督,然后每一批粮食,分派到哪一个灾区,救济哪里的百姓,这些,也全都要记录得清清楚楚。这钱和粮,自始至终,都不准经过官府,直接救济到有需要的百姓。”

    “本侯所需的,只是一个名义,可以让受灾地区的官府配合救济他们的百姓便可。要不然,本侯又哪里有那么多人手去做这些事?你们该不会连这一点便宜行事的权力都不给本侯吧?要是这样,那么就由你们捐资好了。”

    就侯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刘显一开始提议,让众臣都捐些钱财。结果,事关他们各自的利益,又或是都盯上了众人捐出来的这一笔钱,所以,人人的意见都极大。

    可是,现在刘显再说先不用他们捐资。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刘显个人性质的行为了。但刘显所做的事,本应该是他们这些朝臣所做的事,这样,刘显要求受灾地区的官府配合救济,这样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看上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既然这样,武勇侯你大可不必在这朝堂上提出来啊,自己去做就行了。”

    有朝臣说道。

    “我倒是想做,可是朝廷得要告诉我一些详细的受灾地区才行啊。告诉本侯,如今大汉哪里的百姓受苦受难最严重,最需要救济的。另外,救灾物资的采购以及运送,这些也都得要朝廷给予便宜行事之机。还有,得要派人护送救灾物资啊。难不成,本侯还有私自组建一支军队来护送这些物资不成?朝廷允许吗?”

    “呃……”那个朝臣可不敢乱说了。

    何进这时道:“武勇侯,你不是有数百亲兵么?还有刘府商队的护卫……”

    刘显打断他的话道:“亲兵只是本侯的护卫力量,派去送赈灾物资?那谁来护卫本侯?何况,只有那么一点人够么?刘府商队的护卫,那也只是刘府商队的护卫。他们只能合法的护送商队。不是正式编制的朝廷官兵。”

第五百二十七章 又被公主拉去皇后寝宫

    如果全是由刘显出资赈济百姓,那么刘显现在要求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这的确也说得过去。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一亿钱购买赈灾物资,其实并不多,救济不了多少百姓。如果刘显当真的这么干了,以后恐怕会有刘显烦麻的时候。

    现在大汉各地,所需要赈济的百姓何其多?刘显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济得了哪里的百姓?获得救助的百姓,可能会对刘显感恩戴德,但那些没有获得救助的百姓呢?肯定会对刘显怨声载道。

    每一件事,都可能会有两面性。朝中不少朝臣,心里已经开始幸灾乐祸起来。

    何进这时道:“既然这样,赈灾是由武勇侯独自出资并运作救济行动的话,那么本将军倒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本将军可以命令大汉各地的官府官兵,尤其是一些关镇的大汉守军,可以沿途对武勇侯的赈灾物资运送进行一定的保护。且过关并不需要缴纳关税,可直接过关。本将军能够做到的就是这些了。”

    “好!何进大将军是一个明白人。有了你的命令,那么赈灾物资就可以在大汉各地通行无阻了。这不?这才是一个做事的态度。这样的事情,并不需要一定通过皇帝的决议决定才可以做的嘛。这样,不就等于是为皇上分忧了么?何进大将军,感谢你的支持。改天有时间,可以到天楼来喝酒,本侯请。”

    不管朝中众臣如何想,刘显已经做到这样了,如果他们还非要说不行,连一点态度都没有,那么就直接证明他们的确是尸位素餐,根本不在乎大汉百姓的死活了。

    也可以说,是刘显已经逼得何进不得不表态,给予刘显一定的支持。

    今天朝堂的事,如果传了出去,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了朝廷对于赈灾的态度,那也是一处灾难。

    想想那些正在受灾,生活难以为继的百姓都知道原来朝廷根本就不会理会他们的死活,人家武勇侯刘显提出要对他们进行赈济,可是朝廷方面都不愿意给予一点支持。甚至还强人所难,诸多借口,这不是要逼着他们跟那些盗贼为伍,逼着他们跟那些叛军一起造反吗?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句话可不是现在才有的。一些道理,朝中的这些朝臣,谁不知道?

    至于给刘显兵权,那是不太可能的,唯有就是如此,何进命令各地官府给予刘显的运送赈灾物资的队伍一定的保护。

    自然,命令是这样,可实际情况如何,何进是不会保证的。如果说,这样的话,最终刘显的赈灾队伍也出现了一些意外,被一些山贼强盗抢了物资,那么他是不会负任何责任的。

    刘显站在朝堂中,再对殿内的朝臣道:“何进大将军表态支持本侯出资赈灾了,何进大将军代表的是大汉军方,那么,你们文官方面呢,是否也得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这是否也得要先给朝廷奏表,交给那些宦官,再拿去给皇上批示,然后是否可行再给本侯答复?”

    刘显不等他们表态就再语带嘲讽的道:“连这么一点点的小事,你们都难以决断,那么要你们何用?说实话,这些事本候私下里就可以干了,之所以拿到朝堂上来提出来。是本侯不想让人说沽名钓誉,说本侯收卖人心意图不轨!本侯真的就只是一个商人,真的就只是一心想为着大汉好,所以,在朝堂提出来,获得朝廷的支持,如此,本侯所做的事,最后百姓都会称赞朝廷的好,都会称颂皇上。这些名利的东西,本侯不在乎。本侯都已经做到这样了,你们还有什么的借口?”

    钱不用你们出,事不用你们做,最后还落得一个好名声。这怎么说,都没有不支持刘显的借口了啊。

    “咳咳……那么朝中,负责统计各地受到战乱祸害,受到自然灾情影响的官员,就派出一些人手,协助武勇侯开展赈灾工作吧。但你们也只需协助便好,不用插手武勇侯的赈灾工作。”袁隗这个朝廷百官之首,这时候也不得不说道。

    “不过,武勇侯的义举,还是要呈上奏表给皇上过目的。这事,就由负责这方面的官员向朝廷呈上奏表吧。”

    “呵呵,这些随你们了。反正,本侯的事得到落实就好。”

    刘显咧嘴笑笑,没再佶难。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刘显这次来到朝堂,也算是大闹了一场,刷新了朝臣对自己的认识。并且,已经收到一定的成效,证实了有些事,并不需要皇帝上朝,不用经过那些宦官插手,也一样可以获得实行的。

    当然,这也是不损及他们的利益的前提之下。但是,就算是这些小事,也一样可以慢慢的让刘显在朝中积累声望。

    至于刘显又掏出了一亿钱的事,对于刘显来说,这只不过是小事。钱花了出去,转手就又能回来了。

    还有,朝廷现在给予了刘显便宜行事的权力,各地官府都会配合,这当中,刘显可以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还有就是,刘显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要亲自前往灾区赈灾的要求。可是,现在刘显却已经有了这个借口。

    自己离京是为了大汉,是为了赈灾,并非是要潜逃,不是要去做什么坏事。何况自己前往赈灾后又会回京来的。这样,皇帝就算是有意见也都会憋着,不会无理的要求刘显不能离京。更不好借刘显离京的借口治刘显之罪。

    刘显这也才对已经站起来,脸色阴晴不定的内侍桂荣道:“回去告诉各位常侍大人,他们在宫里如何作威作福,咱武勇侯管不着,但是,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别招惹咱武勇侯。今天打你是小事,惹恼了本侯,咱可是要杀人的。我可没有那么大的耐性跟你们谈道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定取你狗命!”

    刘显这就是直逼逼的威胁。

    对于官中的宦官,刘显真的是不会有半点客气。这也是摆出一个姿态,告诉朝中众臣,你们害怕宫中宦官的所谓权势,但咱刘显不惧。

    一群阉官而已,就只会侍着皇帝宠信,向皇帝进贡馋言。他们要对付某一个人,不是通过他们自己亲自动手,而是通过皇帝下旨,甚至是假传圣旨。

    说到底,他们的权势,其实也算是在规则之内才能行得通。而朝中的群臣,他们偏偏也正是处于规则之中,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害怕。

    其实,哪怕是提出除奸佞清君侧的那些人,他们也都局限在规则之中。

    可偏偏,刘显就是一个规则之外的人,起码,刘显的意识形态不在他们的规则之中。所以,什么的馋言,通过言语中伤陷害,通过圣旨来打压镇压什么的,在刘显的身上行不通。

    反正,没有真正站得住脚的罪名借口,也休想让刘显束手待毙。哪怕是有了可以治刘显死罪的罪名又如何?刘显不吃他们这一套,当真的要动刀兵了,那好,那咱就跟你动刀兵。

    刘显之所以再直接威胁桂荣,那也是刘显知道宫中的那些宦官已经知道自己的性子。刘显知道,那些宦官,其实就是怕自己这样的不按常理来出牌的人。就害怕自己这样的,敢于反抗,敢于杀人的人。

    这个,其实当今朝廷的众臣,又有哪个不害怕?

    别看他们在朝堂上人模狗样,说得一套一套的。但当真的要他们面对群情汹涌的百姓,面对那些造反的叛军,他们敢吗?

    看透了这些家伙!

    还没有到午时休朝的时候,但刘显却不再待在朝堂上了,直接抛下一句,让负责赈灾的朝廷官员,前往自己武勇侯府找自己。告诉自己哪里受灾最严重,哪里马上需要救援,还有,大约多少人受灾,需要准备多少物资。

    刘显才离开朝殿,就被万年公主给截住了。然后等于被她拉着到了皇后寝宫。

    万年公主还是有些怕被父皇责罚,所以才持意把刘显拉到皇后寝宫。

    万年公主毕竟还是一个黄花闺女,未出阁的女子,带刘显这样的一个年轻男子回她的公主殿的确有所不妥。

    事实带刘显到皇后寝宫也欠妥,可是,没有人敢怀疑何皇后不贞。且最让万年公主放心的是,她的父皇已经跟何皇后水火不容,好些年都不曾到过皇后寝宫了。到何皇后那里,她放心得很。每次父皇问起,她说到了皇宫寝宫,她父皇就只会阴沉着脸不说话,不会再责斥她。

    刘显上朝参与朝议的事似乎不是什么秘密了。何皇后或者也早得到万年公主的告知。

    所以,当刘显被万年公主拉着来到皇后寝宫时,何皇后这个时候却似是一个柔顺的妻子在等着丈夫回家吃饭一般,亲自在摆弄着一些饭菜。

    见到了刘显,她马上就过来,很自然的牵起刘显的手道:“你怎么会突然想要参与朝议呢?跟朝中的那些大臣有什么好议的?说来说去都说不出一个章程来。小半天了,饿了吧,我让人做了些菜,还有一些是本后亲手做的,看你是否能够尝得出来。”

    万年公主却似乎见怪不怪,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何皇后跟刘显的亲妮动作。

    她嘟起小嘴道:“母后,你偏心刘显哥哥,这么多年了,慕儿都不知道你会做菜,都没尝过你做的菜呢。”

    “你这丫头,平时你也极少来陪母后用膳吧?要不是你刘显哥哥要来,你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野了。”

    “嘿嘿,那我也品尝一下,看看母后的手艺。”万年公主嘿嘿的笑着,跑到了为她准备的案桌去。

    三人本有三桌宴几,但何皇后却直接拉着刘显坐到了一起,然后服侍起刘显品尝这些宫廷膳食。

    品尝到她亲手做的菜式时,她才说道:“慕儿,本后以前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哪有像你这样,从一出生开始就是锦衣玉食啊。本后像你这么大时,在家里什么都要做,做饭这些都是小事呢。本后其实还会女红刺绣,只是进了宫后就荒废了那些手艺了,现在肯定没有以前做的那么好了。”

    “哇,原来母后这么厉害。”万年公主惊讶的道,她还真的不知道何后少女时的事。

    “都是以前的事啦。你不知道,母后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送进皇宫,更没有想过会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大汉的皇后。那时候,本后其实都在想,自己以后会有一个怎么样的夫君呢?想着的是,以后自己要如何和夫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安稳稳,平平淡淡又开开心心的过一辈子。”

    何皇后说这些的时候,玉容一脸缅怀的样子,玉手却偷偷的握紧了刘显的手。“呵呵,不用说以前,现在也可以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不用,但是何后你想要安安稳稳开开心心的跟夫君过下辈子,这肯定没问题的。我会……”

    刘显压低了一点声音,对她道:“我会帮你实现愿望的。”

    何皇后白了刘显一眼,眼波有如能滴出蜜来一般。

    她眨眨眼道:“那行啊,现在已经开春了,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开展春祭活动。接着下来,到了三月份,便是祭祖的时期。你不是打算参加朝议吗?要不你就向朝廷提议,尽快开展这些活动,顺带的提出,由本后去代表朝廷去主持这些事宜。这样,本后就可以提出要到西山皇陵去为大汉祈福,祈求咱们大汉风调雨顺,天佑大汉。”

    “有活动啊?是不是可以出宫去玩了?还能出城?这太好了,人家也要去。”

    耳尖的万年公主道。

    “想去可以,看你的刘显哥哥是否可以让朝廷答应了。”

    何皇后说着站了起来,走到了万年公主的身边,低头对她小声道:“母后跟你哥哥私下谈谈这些事,另外,你是不是喜欢刘显哥哥了?想不想招刘显哥哥做驸马?”

    “啊?母后你怎么知……嗯,这、这哪有……”万年公主吃了一惊,但马上就羞答答的低下头去。

第五百二十八章 少女心事

    万年公主在知道了刘显进入皇宫朝殿参与朝议之后,为什么要特意去等着刘显,把刘显拉到了皇后寝宫来用午膳?

    这是因为万年公主的那颗少女的芳心的确已经暗暗的维系在刘显的身上。

    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

    十六、七岁时的少女,懵懵懂懂,白纯如一张白纸。

    恰好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碰到了刘显。

    刘显身上,的确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了。

    且不说颜值方面了,一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少年,却做到了许多让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无论刘显做什么事,对于一直身处深宫当中,日子过得枯燥难耐的万年公主来说,那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无论是跟深宫中不同的吃喝方面,日常生活方面,刘显经营的刘府商队、刘府商铺、天楼等等。哪怕是刘显弄出来的,貂蝉和来莺儿这样的歌舞团,她都觉得有意思极了。

    还有他听闻了刘显在杨氏县、柳林城的事,万年公主觉得,刘显所做的那些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

    反正跟着刘显,看着刘显所做的那些事,她都觉得有意义,她也认为,一个人要那样活着才有意义。如果她可以永远都跟在刘显的身边,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着刘显去做,她也能参与其中,那么这才是她想要的人生。

    她原本就有着一个侠女情怀。或者她做不了侠女,但是,却也可以为了大汉百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啊。就如参与一些赈灾的事,她起码都可以为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送上一碗热汤吧?

    现在她在宫中,是真的三天两头就要往武勇侯府跑,再也不能如以前那般,可以逗留在皇宫当中,无所事事就又一天了。

    应该说,万年公主在宫外看见了外面的生活的精彩后,她的心野了,再也静不下心来傻呆在宫中了。

    刘显娶了几个夫人的事,她也看在眼里,那个时候,她的确是有些酸溜溜的,心底里也总有一种念头,为何刘显的那些夫人中没有她?如果有她的话,那就太好了。那样,她就可以彻底的摆脱了皇宫中的生活,可以名正言顺的跟着刘显在一起,不用再遵守宫廷教条,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又有意义的事。

    现在,何皇后突然跟万年公主说,她想不想招刘显做驸马,这一下子就说到了万年公主的心坎中去。

    但碍于少女的羞涩,她自然是不会自接承认自己的心事。可是她的神态,已经告诉了何皇后。

    何皇后是过来人,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万年公主的心意了。她忍不住回头白了刘显一眼,心里暗骂一声小冤家。

    对于万年公主和刘显的事儿,她这些天也都在宫里转碾反侧,思量甚多。

    就她本人来说,她也的确受够了在宫中失宠后的孤单孤寂,那种钻心的寂寞感真的让人太过难耐。如今和刘显暗通款曲后,她觉得真的很难再失去了刘显这个男人了。

    她觉得,跟刘显在一起,她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也才真正的知道作为一个女人的美好。

    可是,她贵为大汉皇后,这就已经注定了她跟刘显很难做得到长相斯守。平时,她就算是想跟刘显幽会一次都有些困难。

    在宫中,每当深夜,她都会特别思念刘显,往往都难以安眠。

    这样,她自然而然的想,自己要如何做才能够有机会常和刘显在一起呢?起码要比现在多些机会才行。

    如此,她自然就想到了万年公主对刘显的态度,她暗中观察,发现这个小妮子恐怕也动了春心了,少女怀春了。

    她也不由想着,如果刘显和万年公主成其了好事,那么她就可以通过万年公主,从而有了更多的借口和刘显在一起了。尤其是她有了一会公然的借口随时可以找刘显而不会被人怀疑什么。

    自己是万年公主名义上的母后,自己要找万年公主的驸马谈些事,这不是很正常么?

    当然,至于她跟万年公主的关系,又一起跟刘显一起,这样的事,说起来的确不应该。这是的确是有些不伦。一旦让世人所知,她恐怕还真的无地自容。

    可是,她也很清楚,自己跟万年公主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关系,实际自己并非万年公主的母亲。

    还有,她也想到了马贵人都可以跟刘显在一起,那么,自己跟万年公主再和刘显在一起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大家都不在意,在一起时都感到愉快就好了。

    何皇后是自己说服了自己,然后就决定着手促成万年公主和刘显的好事。

    其实,古时代的宫廷,对于一些什么的关系其实真的并不太重要。当然,做的时候,尽可能隐秘一些,不要让人知道就行了。

    何皇后这时拉着万年公主的玉手,坐到了她的身旁,对她小声说道:“慕儿啊,如果你当真的想招你的刘显哥哥为驸马这可不容易。起码,你父皇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所以,这事得要从长计议,急不来。”

    “父、父皇他为什么会不同意?难道父皇还真的打算把女儿一嫁给那匈奴王子于扶罗?如果是这样,人家宁死不从!我、我就要刘显哥哥……”

    万年公主听何皇后这么说,她也不禁有些情急。

    “唉,朝廷的事,你是不知道的,你也理解不了。反正……这么说吧,平时是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的。当年你父皇登基为帝后,因为担心自己的皇位得来名不正言不顺,你父皇特别担心先帝的亲弟弟会跟他争夺皇帝之位,如此……你父皇也就默许了一些朝中的奸臣谋害了先帝的两个弟弟,一个就是平原王刘硕,还有一个就是勃海王刘悝。你刘显哥哥,现在就是平原王府马贵人的义子,平原王府少主。这样说,你可能不会感到什么,可我要告诉你的是,当年勃海王刘悝,他有一百来个子女,结果全部被杀了。”

    “什么?当年还有这样的事?一百来个子女……”

    “其中还有不少还是婴儿呢。全都不放过。”何皇后道:“所以你想,现在刘显有着一个平原王府少主的身份,你父皇又怎么会让你嫁给他呢?”

    万年公主的脸色一下子有些发白,颤颤的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那、那人家……”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你也别担心,也不用再对别人说起这些往事。你也别担心不能和你刘显哥哥在一起,本后有办法呢。”

    何皇后抚着万年公主的粉背,把她拥入怀中道:“只要你听本后的,那么就可以。”

    “真的?我当然要听母后的了。你说吧,要慕儿怎么做?”

    “傻瓜,这不是你要怎么做。而是要你那刘显哥哥怎么做。本后看得出,你很喜欢刘显哥哥,可是你刘显哥哥却未必喜欢你啊。再说了,你刘显哥哥已经有了好几位夫人了,并且,那几位夫人哪一个都不比你差。你说,你刘显哥哥为何还要喜欢你?”

    听何皇后这么一说,万年公主差点没掉下眼泪来。她一直都没有考虑过刘显是否也喜欢她的事。

    “别急,这事包在本后身上,你刘显哥哥肯定也喜欢你的。但是他并不是那么用心罢了,待本后跟他谈谈,确定他的确也喜欢你,然后……然后本后就找机会让你跟刘显哥哥生米煮成熟饭,最好让你有了你刘显哥哥的骨肉。这样一来啊,到时候你父皇就算不同意也得要同意了。何况,本后身为皇后,也有权利为你说话,本后也会极力的促成你跟刘显哥哥的好事。”

    “那、那人家就只能依靠母后了。”

    万年公主偷偷的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独自吃喝,等着她们说完悄悄话的刘显,然后埋首进何皇后怀中,算是全听何皇后的安排了。

    “那你先回去吧,让本后单独跟你刘显哥哥谈你的事,你就等着好消息就行了。”

    “嗯,母后可能慢慢跟刘显哥哥谈,人家在外面去等着,这样,也可以不让别人进来打搅了你们的谈话。”

    “这样啊,也好吧。”何皇后这才放开了万年公主,让她先到外面去。

    万年公主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何皇后看着殿门关上了,她就迫不及待的返回刘显的身边,一把抱住了刘显就热烈的索要。

    春宵一刻值千金,虽然这还是大白天,可是何皇后依然觉得时光苦短。

    风云激荡过后,何皇后满足的不想动了。

    刘显觉得有些好笑,以刘显现在的敏锐的听觉能力,何皇后跟万年公主说悄悄话时,刘显就算是不想听,都隐约的听到了。

    这个何皇后,已经有些沉迷了啊。

    为了能够跟自己一席风云,居然编出了那样的主意来支走万年公主。这还真的没准了。

    但年后刘显的确没有跟何皇后幽会过,所以,也算是补偿她一下。

    “夫君……人家跟你说件事。”

    何皇后恢复了一些力气后,整个人都依在刘显身上,有些有气无力的样子道。

    她喜欢在无人的时候称刘显为夫君,刘显对此也并不反对。

    刘显装作不知道是什么事的道:“什么事?”

    “是这样的,人家觉得,万年公主她真的喜欢上你了。这个小妮子,她其实也算是一个可怜人。小时侯,她的娘亲就不在了,她父皇说是宠爱她,可是却也不怎么管她。人家也不想看到她被她父皇赐婚给了她不喜欢的人,不如,你就想办法也纳了她吧。如果她也和你一起,至少是她自己喜欢的。”

    “啊?你说让我也娶了万年公主?这样不太好吧?还有……你是知道我现在朝中的状况的,皇上肯定不会答应的啊。”刘显故作为难的道。

    “是有些难度,可是,就没有一点办法吗?还是说,你也做不到?”何皇后看刘显的脸色,以为这事儿操作起来有太大的难度,不由有些低落起来。如果刘显都没有办法的话,那么她也没有办法了。

    这事儿,可并非是生米煮成熟饭就可以了的。因为不管如何,皇帝恐怕都不会答应。当真那样,反而会惹怒了皇帝,皇帝一怒,那就会下旨杀刘显,然后再把万年公主嫁到外族去。

    “难度?这事对于我来说其实一点难度都没有。”刘显见状,微微一笑道。

    “哦?那你还一脸为难的样子?是要寻人家开心吗?”何皇后不依的扭了刘显一把。

    “时间,拖上三年时间,到时候一切都能解决了。不过……这样的话,你是不是等不及呢?嘿嘿,安心啦,我再想想法子吧。”刘显似有些深意的看了何皇后一眼,然后道:“好了,我要走了,留在你这里太久不太好。”

    “那、那你不反对跟慕儿的事吧?”何皇后赶紧拉住刘显道。

    “我为什么要反对?嘿嘿,我还想着,到时候让你们两个一起呢?”刘显有些猥琐的打量着衣冠不整的何皇后道。

    “德性,你们男人都是这样……好啦,那人家就尽快给你们安排机会。”何皇后放开了刘显,自己爬起来整理仪容。

    刘显离开皇后寝宫,在外面却没有看到万年公主,估计她是躲在一旁没好意思见自己吧。但愿她没有听到方才何皇后那如猫叫一般的声响动静。当然,就算让她看到了,刘显也不会在意,这种事,让她自己去发现,去知道自己跟何皇后的事会更好一些。这样,她以后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免得到时候她又接受不了。

    至于说被她发现了自己跟何皇后的事后会跑去跟她父皇告密,这样的事是不存在的。刘显对这个有信心,知道万年公主是无论如何都会为自己跟何皇后保守秘密的。最多就是她实在是接受不了自己跟何皇后的事,从而不会再见自己罢了。

    但她是无论如何都逃不过刘显的手掌心的。

    午膳后,下午还有朝仪,刘显神清气爽的再到了朝堂上逛了一圈,然后才提早离开,打道回府。

第五百二十九章 代帝行令?死罪!

    宫中。

    皇帝依然在他那没能完全建好的酒池肉林中疯狂的挥霍着汗水。

    他这段时间,有些迷信一些道术,认为通过和一些处子的交汇,可以进行采补,可以让他益发健壮。

    所以,这段时间,他都通过那些宦官,找来了不少少女。

    他枪枪见血,乐此不疲。

    当然,这只是他的阿Q精神罢了。

    他并非是不疲,而是越来越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以前,他在一度掌握了朝廷权柄之时,约是二十岁左右的那一段时期,应该说是他的巅峰时期,他可以坚持小半个时辰。这样的持久,的确要比一般人都强多了。

    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真的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哪怕,像他现在,才三十来岁,应该说是一个男性最为强盛的时间段。可他依然越来越感到不行了。

    他的持久水平,真的有如跳水,直线而下。

    从小半个时辰,也就是从原来的不到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再到一刻钟。现在,每一次,他如果能够坚持到五分钟到十分钟,这已经算是很尽兴了。

    可惜,往往,他都是不到三分钟就完全无力了,一泄如注。

    他真的不明白,自己的身体功能为何会衰弱得这么快。哪怕是吃了药,也依然难以坚持。

    这样一来,他真的感到很扫兴。

    受他宠幸的妃子,往往都是似刚刚有了些感觉,可是他这个皇帝就不行了。这还真特么的尴尬啊。

    在那个时候,皇帝真的有些无颜以对,他都不敢看那妃子的那种幽怨的眼神。

    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放着满满一个皇宫的绝色佳丽,却无力宠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绝对是一种憋屈的无边痛苦。

    他现在,已经不怎么敢在宫中的妃子宫殿中过夜了,基本上日夜都逗留在他的酒池肉林新宫殿中。

    但他也算是一个虚伪的人,自己不行,却不愿意让别人说,更不想让别人知道。

    所以,这也造成了他一直流连在宫中,不怎么上朝的一个主要原因。他是想通过这样,营造出一种自己很强很忙,忙于宠幸宫妃,没事你们不要打扰我的假象。

    他也不在意朝中的人说他这个皇帝贪花好色,荒淫无度。因为他宁愿被人误会他是一个贪花好色、荒淫无度的昏庸皇帝也不愿意被人知道他是一个无能的皇帝。因为那样的话,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天大笑话,他将会被天下人笑死,真正的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所以,这事儿,他真的掩饰得很好。

    除了个别宫妃之外,别人还真的不知道他的那种功能每况愈下的事。哪怕是他请教的道人,请其为他配一些丹药的道人,其实都不知道他的真实状况。他只是打着想要更强的借口,让道人为他配丹药。

    当然,也包括了那些宦官。

    毕竟,宫中的宦官,他们都知道原来皇帝的能耐的,所以,只要现在注意一些,不让那些宦官知道这最为隐私的情况还是可以的。

    所以,他现在,的确尽可能的避开和那些已经懂得了男女那点事儿的宫妃一起了。他只找那些不懂人事的少女,如此,不管他的情况如何,那些少女都不懂。

    并且这样,他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自我满足。

    为了隐瞒自己的状况,他已经很久都没有找一些朝臣一起来胡天胡地了。

    他每一次完事后,都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再一次。

    今天也才宠幸了三个少女……

    好吧,其实像皇帝这样,毫无节制的,并且已经这么多年了,早已经掏空了他的身子。说实话,就算是铁打的,都禁不住这样的消耗啊。

    看看刘显,刘显是练武之人,但都不敢过份消耗自己的体能精力,都是极有节制的。

    刚穿越到这个时代,刘显的确是等于禁欲了一年多。

    直到和马贵人发生了意外,刘显才真正的开始这些事儿。要不然,刘显本就打算等自己这个身体再发育完全一些,起码十八岁后才有那些事儿。

    但就是如此,现在刘显有着几位夫人,还有马贵人、何皇后,还有身边的那些通房丫环。但刘显直到现在,都没有乱来。并且,基本上都要相隔一晚,才会做那些事儿。

    以刘显太平真气的特点,其实刘显可以更浪一些,但刘显并没有。

    而皇帝,他并没有练武,一直穷奢极欲,毫无节制。

    如果没有意外,他很快就会引发病症,越来越严重,再过两三年,他就是这样了。

    皇帝完事,把宠幸的少女赶走,打算休息一会。

    结果就听到殿外有人叫嚷着要见自己。

    一听,却是段珪的声音。

    他赶紧整理会龙袍衣装,命人把殿外说话的人叫进来。

    为了显示他的强大,他还特意的把一些带血的丝被扔到地上,让人一进来就能看到那些丝被上的血迹。

    他强大精神坐在龙椅上。

    进来的果然是段珪。

    “段卿!你来得正好,你最近弄进宫来的那些处子成色不错,朕很满意!过些日子,你再全朕送一批进来吧。”

    皇帝首先说道。

    “是……臣一定会尽快再弄一批处子进来给皇上。”段珪跪下,口呼万岁后,再应答皇帝的话。

    为皇帝弄女人的事,自然用不到十常侍之首张让,以及地位不在张让之下的赵忠。因此,这个段珪,其实就是专门负责皇帝这方面的十常侍之一。

    “发生什么事了?刚才朕就听到你有殿外嚷嚷着什么。”

    “禀皇上,没什么,刚才是臣在跟赵常侍的人说话呢。”

    “哦?那他们人呢?有事可以进来说啊。”

    “不不,他们没有什么事,有事的是臣……皇上!这次一定要为臣做主啊!”

    段珪的演技也是影帝级别的,他说变脸就能变脸,说哭就能哭出来。

    “哦?段卿因何如此委屈?“皇帝见状,疑惑的问。在当今大汉,皇帝知道,宫中的这十常侍,的确已经可以只手遮天了,自己这个皇帝也都不能拿他们如何。现在却有何事需要自己为他做主了?

    段珪一下子爬在皇帝的面前,声泪俱下的道:“皇上!是武勇侯刘显!这个刘显太可恶可恨了!他完全不将皇上你放在眼里!”

    “什么?又跟武勇侯刘显有关?他又怎么了?”

    刘显也算是皇帝的一块心病了。

    他很想将刘显置于死地,从此永绝后患。可是,就目前来说,他对刘显还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毕竟,刘显现在京城的名声名气越来越大了,这让他有些投鼠忌器,没有真正站得住脚的借口,他真的不太可能再无中生有的弄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去治刘显的罪。且关键的是刘显不是那种轻易认罪伏诛的人,一个不好,适得其反,把刘显逼反了,那事情就大条了。

    “刘显真过目无王法了!今天朝议,轮到了臣当值,便派了一个内侍前往收取朝臣的奏表。这些奏表,臣让人收了回来后,会进行整理,放置于御书房,以待皇上有时间去处理的时候再过目处理。这些年来,咱们宫里的常侍都是如此做的,皇上也很清楚。可这个刘显,他居然敢在朝殿之中,因为臣派去的那个内侍一时没有认出他是武勇侯刘显,便受到了刘显的无理掌刮。还有,刘显公然的阻止内侍行使正常的权力,扰乱了朝堂的规矩……”

    “还有还有,更过份的是……这、这个……臣下却不敢说……”段珪说到这,脸上一脸惶恐的样子。

    “嗯?这有什么不敢说的?刘显如何更过份了?说!”

    皇帝听着,倒也不觉得有什么生气的。朝廷朝议是怎么样子,他这个皇帝自然是一清二楚,只是他懒得去理会,默可了那样的情况罢了。

    刘显掌刮了段珪派去的内侍?皇帝也觉得很正常,他反而认为,刘显不直接打杀了那个内侍,这似乎都是刘显有些收着了。想想赵忠的人让河内太守去劫掠刘府商队的事,那个河内太守都被刘显给杀了。

    “那、那刘显……他居然敢在朝堂上主持朝政,以王弟的身份,决议了一些政事。这、这可是意图造反啊!皇上!除了皇上你才有权力在朝堂上主持朝议,决定政务事。那刘显却如此做,这算什么?这是要代帝行令吗?如此的话,他又置皇上于何地?要知道,皇上你就在宫里,什么时候需要刘显他这样的一个所谓的王弟来代帝行使朝廷政令了?”

    段珪真的是极尽诬陷的能事,把刘显说得罪大恶极,连代帝行令,意图不轨的话都说出来了。

    “什么?他刘显竟然敢?他把朝堂当成什么了?他什么时候有了那个权力参与朝议,并参与了朝中的一些事情的决议?甚至,他刘显连进入朝堂参议的资格都没有吧?”

    皇帝听了段珪的这些话后,他还真的怒了。

    他才是大汉皇帝,哪怕他疏于朝事,可是他依然是皇帝,在朝堂上,只有他这个皇帝才能说了算。什么时候,谁能够代表自己行驶朝议决定权了?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啊!

    在深宫中,皇帝知道,宫中的宦官已经掌握了禁军,连他这个皇帝都不得不受他们所制。可是,这些都是暗中的事,他和那些宦官,互相心知肚明,但从来都不会摆明了说出来。各自意会就好。反正,如果不说破,他这个皇帝依然是皇帝,那些宦官,他们该如何还会是如何,不会在表面上拂逆他这个皇帝。起码,在不损害那些宦官的利益,不会危及那些宦官的性命的情之下,他这个皇帝说什么也是什么。

    而在朝堂上,是他这个皇帝展示他的皇权的地方,也是他唯一的一个可以感到自己是大汉皇帝的地方。

    但现在,那个刘显竟然敢?敢在朝堂上代自己行使皇帝的权力?这摆明就是图意不轨,跟造反没有什么的分别啊。

    “段卿!你所言属实?”

    “臣自无虚言!”

    “好!实在是太好了!刘显这是在找死,竟然敢给朕借口治他的死罪?嗯,是满朝文武都亲眼目睹刘显在朝殿里打人?以及代朕行使了朕的皇帝权力?”

    “是!满朝文武都看到了。刘显还公然的说过,他现在就等于是皇上亲临,还接受了朝中众臣的跪拜!”段珪眼睛都不眨一下,反而是满眼诚实,一脸肯定的说道。

    “好!既然如此,咱就可以用刘显在朝堂上,做出了偕越行为,扰乱了大汉朝廷的正常朝议秩序。并且,居然敢私自代帝行令,此也等于是犯了欺君之罪!这数罪并罚,足够抄来刘显一家,也足够刘显斩头了。”皇帝有些兴奋,觉得抓住了刘显的把柄。

    “是!的确足够治刘显死罪了。”

    “那还等什么?文房四宝侍候!朕亲手写圣旨,由段卿家你亲自带人,抄没武勇侯府,把刘显打入天牢……至于马贵人以及刘显的那几位新婚夫人……”

    “皇上,臣会把她们押送到皇宫中,由皇上亲自审问!”段珪马上意会,立即说道。

    刘显,以及整个武勇侯府,就如此被皇帝和段珪决定了命运。

    这个其实也是一种常态。

    很多时候,那些宦官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这样决定了不少朝中或非朝中的一些人的命运。

    不少朝臣,他们的确就是连自己犯了什么事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就被抄家灭族。

    但这时,张让、赵忠等几位宫中常侍匆匆来到。

    “段常侍啊!你太冲动了。都说了让你门下的内侍受刘显所辱的事,咱们一定会为你向刘显讨一个公道,但是此事得要从长计议。“

    张让一进来,拜见了皇帝,然后就似很随意,但有些责怪的对段珪道。

    “嗯?张卿、赵卿,朕这正要下圣旨处置刘显。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啊。但你们……莫非你们有不同的意见?”皇帝一听,就觉得张让和赵忠他们跟段珪的意见有些不一致。

    “对,皇上,我们几个,就是为了想阻止段常侍的冲动而来的。”

    张让说道:“段常侍所说的的确是实话,那刘显今天在朝中目无王法,还敢代帝行令,这的确罪当应诛。可皇上,且听臣等一言,然后再做决定,如何?”

    “嗯……张卿家你说说看。”皇帝道。

第五百三十章 朕眼不见为净

    张让对皇帝说道:“刘显是代帝行令不假,可他却拥皇上你赐给他的能代表皇上你亲临的玉佩啊。这是其一。”

    “其二,刘显在朝中的提议,是提出赈灾的问题。这个,因为咱们大汉目前的确太多地区受到了战乱或自然天灾的灾难。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事,皇上心里也是知道的,只可惜,谁让咱们大汉国库空虚呢?咱们倒是有心想去救助那些受灾的百姓,可没钱啊。”张让装出一副一心为了大汉的样子,很是无奈的道:“没钱就什么都做不了。如果因此而要诛杀了刘显,那么唯恐引起大汉百姓的众怒啊。毕竟刘显在朝堂上的提议,是赈灾。对于百姓来说,在天灾人祸的面前,谁能够帮助得了他们,为他们发声说话的,就是好人,大善人。杀刘显,就等于是引起百姓对咱们大汉的不满。”

    张让果然老奸巨滑,他看事情,还真的看得挺透的,并非是一无是处。说起来,如果张让没点真本事的话,恐怕也不能掌控皇宫了。后来也不可能抢先一步先灭了何进。

    皇帝听到这里,也不由点点头道:“原来是如此,刘显他提出来的是赈灾的问题的……这么说,还真的不好以这个为借口除去他了。”

    “还有其三。”张让再说道:“刘显在朝堂上虽说代帝行令,犯了欺君之罪。可最终所决议的,却是刘显自己一人出资赈灾,他仅仅只是要求朝廷方面给予一定的名义上的支持罢了。也就是说,刘显的赈灾行动,并不需要动用到咱们大汉的一分钱。这样的情况之下,又岂能再找刘显的麻烦?”

    “至于其四,这个不用臣多言了。皇上心里更清楚那刘显本身就是一个狼惠子,不是善良之辈。我们谁都不敢保证当真的要下旨将刘显打入天牢的话,那刘显会否就因此反出京城去。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并非是对付刘显的最好时机。刘显现在在京中也有一定的名声,加上他现在真的不缺钱。皇上可以想想,以刘显现在所拥有的财富,一旦他反出了京城造反,他可以凭着那些钱财可以拉出多少人马出来?”

    这个,还真的是细思极恐啊。

    “段常侍说的也没错,理伦上,咱们的确可以治刘显欺君之罪。可问题是这接而下来的后果不受我们控制了啊。所以,段常侍,咱们还是忍一时之气为妙啊。”张让再转向段珪道:“段常侍,咱们这些常侍都是一体的,你的人受辱,我等也感同身受。你放心,咱们都不会放过刘显,早晚会抽他的血,拆了他的骨头!”

    “是啊,段卿,朕也觉得张卿家说得有道理,朕也很想置刘显于死地,可现在,咱们就先忍一忍如何?”

    段珪当然不会为了一个手下受辱就跑到皇帝面前来哭诉,要求主持公道,他这样作态,其实也不过就是想多刷些自己的存在感,让他可以在十常侍当中增加多一些说话权罢了。尤其是他也想让另外的常侍看看,咱也有发怒的时候,也有获得皇帝器重的时候。没看,皇帝不也得要征求自己的意见吗?

    段珪想要的,其实就是皇帝以及十常侍的一个态度。

    这个时候,他自然是适而可止,不会再闹下去了。

    他道:“张常侍、赵常侍他们说的有理,皇上,既然如此,那这次咱就先忍着吧。但是,这事却不能就这么算了,往后,咱派人盯着刘显,一旦他出了什么的差池,马上就置他于死地!”

    “好,那就如此。可惜啊,咱们错过了直接处置了刘显的时机。现在,他进出皇宫,咱们却不好公然的对其进行刺杀了。”皇帝道。

    “在皇宫里对刘显动手有些不妥,一旦事发,就担心难以收拾残局。你们都知道了吧?元宵节那晚,刘显和匈奴人的号称匈奴第一勇士的右贤王于扶罗发生冲突了。两人进行了比斗,结果,于扶罗败给了刘显。”张让道:“想想,如果要对刘显进行刺杀,那最少得要派出一个比于扶罗更强的高手,另外还得要调动更多的禁卫士兵配合。没有这些,我们都没有把握一定能杀得了刘显。”

    皇帝脸色不太好看起来,他悻悻的道:“这刘显还真的成了咱们的心腹大患了啊。难不成,咱们就一直都杀不了他?”

    “皇上!其实正如段常侍所说的,咱们多派些人盯住刘显,掌握好刘显的所有动静。一旦发现有了好机会,咱们就马上行动,或是调动官府方面的官兵去抓捕他治罪,或是咱们直接动用禁军斩杀了他。”

    “好,那就这么办。不管如何,咱们一定要掌握好刘显的一切动静。最好能派人打入武勇侯府,把武勇侯府里的一草一木都给朕盯着,有什么的风吹草动,那就是刘显的死期!”

    “是!这些老臣会办好的。”

    “哈欠……”皇帝这时候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一边道:“那这次的事就此揭过,各位卿家,还有什么事没?”

    “也没有什么事了……等等,赵忠大人,你不是有事要向皇上汇报吗?”张让这时转向赵忠道。

    “嗯……是的,皇上,这些事,其实也是跟刘显有关,但是……老臣不知道该讲不该讲。”赵忠说道。

    “又跟刘显有关?何事?”

    “皇上,段常侍,其实咱赵忠跟刘显一样有着直接的仇怨。所以,不用皇上交待,臣也早派了人在暗暗的盯着刘显。”

    赵忠先这么说了一下,再说道:“皇上,臣派去盯着刘显的人,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是万年公主……以及何皇后似乎都跟刘显过往甚密。”

    赵忠说这些的时候,拿眼一边偷偷的注意着皇帝的神色。

    皇帝听了果然脸色一黑,道:“赵卿家,这是什么意思?你想说什么?”

    “皇上,其实刘显进宫来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我们的人都对刘显进宫来的一举一动都有记录。刘显……已经有两次进何皇后寝宫的记录,并且,每次都几乎超过一个时辰的时间。”

    “什么?刘显无缘无故的进皇后宫干什么?他跟何后也不算太熟悉吧?何后好像就只代表朕到过一两次武勇侯府。”

    无由来的,皇帝真的感到自己的头顶上有些绿油油起来。

    “皇上,其实两次都是万年公主拉刘显去的。但奇怪的是,其中万年公主中途离开,而离开后,刘显在宫里的时间,也超过大半个时辰。而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在做什么,咱们就无从得知了。”

    碰!

    皇帝用力一拍龙椅椅背,恨恨的道:“何皇后这贱人!朕当初就应该把她打入冷宫!她、她怎么敢?她……”

    “皇上息怒!”

    几个宦官见皇帝发怒,倒是赶紧跪下。

    赵忠也赶紧道:“皇上,事情未必跟你想象的那样,毕竟,其中也涉及到万年公主,如果当真的那样……万年公主总不会帮着拉刘显去皇后宫吧?”

    “不管怎么说,那贱人都不应该让陌生男子在她的寝宫里待那么久……”皇帝真的深深的怀疑。

    皇帝虽然恶了何皇后,也不敢再宠幸何皇后了。可是,跟别的妃子一样,都是他的女人,他就算是不再宠幸了,那也不能让别人染指的。

    “几位卿家,你们给朕合计合计,如果说朕现在便要废了何后,你们说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

    张让一听,急着道:“废后可不是小事。何况,何后兄长何进还是朝中的大将军。虽说,何进跟何后兄妹不睦,可这涉及到废立的话,那情况就不同了,何进大将军一定会反对的。”

    “哼!朕只是想换一个皇后而已,都这么难?”

    “皇上三思啊。”

    “真是烦人,现在一想到何皇后,朕的心里就不舒服!”

    “哦?皇上,如果是这样,臣倒也有个办法,要不就直接把何皇后派到别的地方去好了。比如送她回长安旧都的宫里……当然,得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咦?好像也是可以的哦,朕怎么一直来都没往这方面想呢?把她派出宫,朕眼不见心静!借口嘛,那就多了,以修辑旧都皇宫的名义,或是代朕巡看某地百姓?对了,开春大典没举行吧?那就让何皇代朕去……以后还有春祭?又可以借修辑某行宫的名义让何后代朕主持?以后还有借避暑避寒的名义,把何后送到别处……哈,感觉办法也挺多的嘛。这样一来,这贱人以后都别想再回皇宫里烦朕了。”

    如果刘显在这里听到他们的谈话,刘显一定会哭笑不得。因为刘显还正打算想办法把何皇后弄出皇宫外去呢,现在他们就这么配合,主动想着要把何皇后弄出皇宫。

    他们的确没有实锤何皇后跟刘显是否有什么超友谊的关系,仅只是怀疑。

    皇帝自然心里怀疑,可也没有办法。他只想眼不见为净。

    至于他所说的废后。张让等人是不会让皇帝废了何皇后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何皇后的确更好控制。如果换了另外一个,那也就等于是多立了一个势力在朝堂。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且说刘显回到了武勇侯府。戏志才居然从在楼回来了。

    原因是天楼现在的营业以及管理状况都无比健康,很好,他戏志才参与其中,也很难再有什么地方需要他去完善。这些,也让他对刘显的佩服再增一分。因为说到经营,他感到自己拍马都不及刘显。

    如此,他在天楼无所事事,看着别人都有各自的事在忙,自己留在那儿也太碍眼了,便提早回来了。

    他一见到刘显也从皇宫中回来了,他赶紧上前迎接以及询问刘显这次参与朝议的收获。

    “主公!这次参与朝议感觉如何?可有什么的进展?在朝堂上,是否有发出你的声音?”

    戏志才待刘显坐好后,马上上前拜问。

    对于戏志才而言,他或许是真正的具备了卓越的才能。可他也很受限,思想境界,以及眼界都还有些受限,他是想象不出刘显在朝堂的情况的。

    并且,他其实也没有跳出大汉朝廷的规则来思考问题。潜意识中,依然还是认为,刘显会在大汉朝廷的规则的允许之下,尽可能的积极参与朝中的各项议事,极力的刷存在感,让更多的朝中大臣认识刘显,看到刘显在朝堂的活跃,慢慢的提升刘显在那些朝臣中的名声名望。

    但是他不知道,刘显根本就不会按常规操作。

    “发出本侯的声音?”刘显摇头道:“参与朝议真的很无聊,戏先生你说的让本侯常参与朝议,这个还是不要了。以后得要有事才去,没事的话,就没必要去了。”

    “啊?主公你的意思是……在朝堂中很难立足?还是……”

    “哈哈,本侯是什么人?怎么会在朝堂里很难立足呢?好吧,告诉你今天参与朝议的事情吧。”

    刘显跟着把自己在朝堂中的经过简单的跟戏志才说了一下。

    戏志才听刘显说完后,他彻底的傻住了,一脸懵逼。

    这、这居然还能这样?自己的主公,武勇侯,在朝堂当中居然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宫中的内侍,说打就打。而自己却根本连一点事都没有,并且,居然还能决议了赈灾的事。

    当然,戏志才也是有些凌乱的,因为刘显这一挥手,又是一亿钱。他这辈子,还真的没见过这么多钱啊,不要说见过了,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富人是不知道寒门子弟地凄惨的。

    “戏先生,接下来就有你忙的了,赈灾的事你全权负责吧。看看需要什么的人手,得要马上开始采购一批粮食。”

    “主公请放心!戏某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戏志才一听刘显让他全权处理赈灾的事,顿时精神一振,赶紧表态一定会把事做得漂漂亮亮。

    “呵呵,你办事我放心。不过,有些事,你一定要先了解一下,跟单永、李元他们多些了解一下杨氏县、柳林城是怎么样运转起来的。有些事,就按这些例子去办就好。”

    刘显提醒一下戏志才道。

第五百三十一章 赈灾物资采购营

    真正想做事,其实真的很简单。

    朝廷迟迟都没能做的事,在刘显的手上,说做就能做到,没有那么多的曲折弯绕。

    或者说,是因为刘显并不缺钱,一亿钱说拿就能拿出来的问题。

    但刘显要说的是,堂堂大汉,还真的会缺少那一亿赈救百姓的钱吗?

    朝廷中的国库真的空虚到拿不出一亿钱的地步了吗?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就代表着那些钱全都被朝廷上下贪墨了。

    戏志才获得了刘显的全权处置权。

    他马上就按刘显的指示先抽调了一些人手帮忙。

    并且,他把城外的刘府商队的营地,改名为武勇侯府赈灾物资采购营地,另外那里还起着仓库的作用。

    他这是要为刘显扬名,他要让整个洛阳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刘显正准备着赈救天下百姓的行动。

    这里,就很有讲究了,因为刘显要赈灾,但是,暂时还没有决定要救济哪里的百姓。所以,戏志才认为这完全可以打着赈救天下受苦受难百姓的旗号。这样一来,就显得刘显有些立志高远了,这可是以赈济天下百姓啊。

    先不管最后做到哪一个地步,可是先把这个旗号打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刘显现在就是为着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着想的。待这样的事传扬了出去,到时候,天下百姓谁人不识刘显?谁不对刘显这个武勇侯拍手称赞?谁不佩服敬仰?

    戏志才等于是把这原刘府商队的营地打造成一个天下百姓救济中心。将来不管刘显要赈济哪里的百姓,都会先从这里出发。如此一来,也会让世人所瞩目所关注,使得刘显的名声传播度更广。

    另外,把刘府商队营地改了一个名,却也等于是可以公然的将这里的一切可以据为武勇侯府所有了。地方以及当初向城城军方面所借的一些建营材料,以后城守军方面都不好意思索还了,哪怕他们本来就不打算要刘显还。

    毕竟,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救济天下百姓的地方,所有人,都要先给这里让路。

    这就是打着一个大义旗号的好处了。

    当戏志才打人绣了一杆大旗竖了起来之后,很快就被人看到,并且知道是什么一会事了,也很快就在洛阳传扬了开去。刘显的名字,在刚刚有些冷却的时候,又再度成为了京城的热烈议论的名字。

    原来留在刘府商队营地的遍外人员,这个时候也可以顺利成章的成为刘显赈灾天下百姓,守护赈灾物资的人手。

    采购赈灾物资,首要的自然就是粮食。其次还得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如衣服被褥、食盐、药物等方面的物资。

    此外,还需要一些郎中医生以及一些特殊的人才。

    赈灾,并非就是说送给那些受灾百姓粮食、衣物等等就行的。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就是治标不治本。送给受灾百姓钱粮衣物,又能送得了多少?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他们受灾的状况,原因等等,有针对性的引导那些百姓展开生产自救,并且要对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进行预防。要不然,这才赈救完毕,跟着又发生了什么的灾情。

    所以,这次采购物资的同时,还得要同时向社会招募一些人才。

    但因为是打着赈灾的旗号,所以,招募人才的时候,就不能打着高薪聘请的旗号了。但是刘显却又给戏志才一些建议,向社会上招募志愿者。

    志愿者,在这个大汉时期,其实是一个新名词,戏志才也是思索了好一会才弄懂了志愿者的真正意义。

    他听了刘显的建议后,拍案叫好。

    如此,采购营地,也按刘显的一些建议说词,打出了一些广告招语。

    像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是华夏炎黄子孙,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需要一些什么才能的人,志愿成为赈济百姓的志愿者,追随赈灾队伍,到需要的灾区去为百姓做些贡献等等……

    反正就是一些煽动人心的话语,最后才说明,需要郎中医生、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人才等等。

    但是,虽然不会直接给予多少报酬,可却也明言,只要成为了赈灾志愿者,随赈灾队伍一起行动的,吃喝用度由武勇侯府提供。这里,特意说明,所有参与赈灾行动的人员,都不会也不能动用半点赈灾物资,一定要确保每一分赈灾物资都用到需要的受灾的百姓身上。这样,也等于是再为刘显宣扬名声,起码,让参与赈灾的人都对知道他们受了谁的恩惠,以后对刘显有一份感恩的心态。

    另外,还有对那些志愿者有一定的诱惑,那就是在最后加以说明,所以志愿者,如果在赈灾的过程当中表现良好,将会获得加入武勇侯府,为刘显效力的机会,又或是获得武勇侯刘显举荐的机会。不管怎么样,那都是一条出路,并且,以后的收获肯定会较为丰厚,算是一个难得的活计。

    这些布告张贴出去之后,第二天就应者云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刘显心思一动,就决定亲自去挑选一些重要的人手。

    因为刘显觉得,这个其实也是一个为自己挑选一些特殊人才的时候。

    明面上,可以借口为赈灾队伍挑人,但却可以同样为自己招收各种各样的人才。

    还别说,现在洛阳当中,哪怕是具备了一定的才能的人,也未必能够找得到一个活计。

    因为如今流落到洛阳京城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些流离到洛阳来的人,他们的生活过得的确极为困难艰辛,生活也都难以为计。

    在洛阳,城内不仅仅有贫民区,城外,其实还有难民聚居的庞大营地,说是营地并不太准确,应该说是一些流浪到了洛阳来的百姓,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城内找到活计,在城内没法生存,所以就聚在城外的一些地方,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当中,基本上也是携家带口的百姓。

    他们受黄巾之祸,从大汉各地流落到洛阳来的。有些来的时间较长,然后每天都还有不少百姓流浪到洛阳来。

    其实,早在184年底185年初的时候,朝廷就曾颁布了一些关于流落到洛阳来的流民的管制规定。

    是说,如今朝廷官军已经消灭了黄巾军贼首,打败了黄巾军。所以,所有流落到洛阳来的人,没法在洛阳京城立足的人,全部都要返回他们各自的家乡谋生。这一点,其实跟当时解散天下义军的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要求那些天下各地的义军各自返乡。只不过,明面上,那些义军士兵,返回家乡后到官府进行登记,朝廷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奖赏,而一般的流浪百姓,却是没有的。当然,最后那些义军义兵,估计也极少会有人获得朝廷的奖赏。

    可惜,这些朝廷颁布的条令,对于那些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流落到洛阳京城来的人是没有用的。他们携家带口的,来时不易,回去更难。如果没有朝廷官府的帮助,他们想要安然的返回故乡,那还真的不太可能。不说一路吃吃喝喝的,就是路上的安全都没法保证,且回去后,他们又如何生活生存?

    留下来,或许还有一丝生机,离开,那就是死路一条。

    这样,随着越来越多留下来,却找不到活计的百姓,他们的确已经成为洛阳的严重问题。他们每天都还有人饿死、生病病死。

    朝廷方面没有办法,也只好听之任之。

    这样,在洛阳城外,当然,也不是离京城太近,一般都会在离京城十里左右的地方,流浪的百姓就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流民聚居地。

    每一个流民聚居地,人数小的会有数百上千,多的数千之众,还有一些大型的聚居地,人数过万。

    但最多也仅只是过万,至于数万人一起的聚居地,这样的聚居地人数太多了,会引起朝廷方面的注意,会派出军马前来要求他们离开。毕竟这么多人在一起,很容易引发一些难以受朝廷控制的事。万一他们要造反怎么办?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全。

    其实,在去年,的确发生过一些流民聚居地被朝廷派出禁军去驱赶的事。甚至,还有个别朝中官军中的将领,杀了一些流民杀良冒功。

    那些流民聚居地的百姓,他们基本上都是通过向那些当地的地主租种一些田地,种上一些粮食蔬菜挑到城来卖,靠赚点辛苦钱来养活他们的家人。还有就是进城寻找一个活计,甚至是依靠行乞等等。

    但聚居在洛阳京城四周的流浪到此的百姓,估计足有数十万之多,大大小小的流民聚居地,怕会有数百之多。

    这样的情况,朝廷方面其实也极为头痛的。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

    赶不走,杀不得。没有办法,也只好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现在赈灾采购营地要招募人手,这个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那些流民营地,这样就吸引了很多人前来。

    刘显打算从中招收一些人才。但却碰到了来自于那些流民聚居地的一些问题。

    流民聚居地的情况其实很复杂,基本上,每一个流民聚居地,其实都会有一个流民头子。

    这些流民头子嘛,自然也是有好有坏的。坏的不说了,他们就是利用流民拉帮结众,最后是为了他们的利益,可以让他自己可以在洛阳更好的生存。这类人不说。

    但是,当中大部份的流民头子,其实都是流民共推出来的,或是默认了他们流民聚居地的地位。这样一来,这些流民头子,也等于是他们流民聚居地的代表。

    这些流民代表,他们却是看到了这个武勇侯府的赈灾旗号,他们前来找刘显,是希望获得武勇侯府的救济救助。

    面对这些直接向刘显寻求帮助的人,刘显自然是不能不理不问,要不然,这就违背了这个赈济天下受苦受难百姓的初衷。

    事实上,现在刘显都还没有定下先要赈济哪里的百姓。都是受苦受难的百姓,刘显自然也不能厚此薄彼,的确要做到急人所急,做到真正的救困扶危。

    这样,刘显打算亲自招收一些人才的事也只能交给别人来做了,就在原来的刘府商队营地,刘显招待了来自洛阳四周流民聚居地的流民代表。

    洛阳四周的流民聚居地,收到了武勇侯府刘显要展开赈济天下百姓的行动的,并非是个个营地都主动前来寻求救济帮助,又或是他们一时还没有意识到可以向武勇侯府寻求帮助。所以,这次来到这里要求见刘显的,也只是十数二十位。

    刘显在一个营帐之内,跟他们见了面。

    刘显先听了他们的诉求之后,才开口对他们道:“很好,听你们说了后,我对你们的情况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么说吧,理论上,我刘显的确要对你们的流民聚居地进行救济。”

    一众流民代表闻言,立时一脸激动,纷纷起来给刘显叩拜,希望刘显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救助。

    刘显却摆手,让他们起来说话,再对他们道:“各位父老,先别激动。我刘显的意思是说,救济是一定要救济的,毕竟像你们这样携家带口流落到洛阳来的流民百姓不在小数,这如果要救济的话,必须要全部都要救济,因为我刘显并不是厚此薄彼的人。可是,这救济的话,要如何救济,救济到什么样的一个地步,这些就要从长计议了。”

    “武勇侯爷,那依你的意思……”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约有六十来岁的一个流民聚居地的代表询问道。

    “这位大爷,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做的,该考虑的,是能让你们彻底摆脱目前困难的办法,而不是仅仅从本侯这里获得一定的救济,因为这样的话,也仅仅只是治标不治本。本侯救济得了这一次,那么再过一段时间呢?依然也解决不了你们如今的受困贫苦的状况。或许,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刘显不假思索的对他们道。

第五百三十二章 迁徙流民

    这些在京城洛阳的流民聚居地的流民,如何安置安顿,本应该是朝廷的责任。

    堂堂大汉,也不至于当真的安置安顿不了这约数十万的流民。

    朝廷也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朝廷官员,可惜的是,一句国库空虚,没钱。如此,或许有人是真心想要安置安顿这些流民,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迟迟也没有出具一些有效的安置安顿的政策。

    这些流民代表,能够在获知刘显要救济天下百姓的第一时间找来,他们的确是有心想要解决和他们在一起的流民的困苦的状况。一直来,他们也都苦于求救无门,求助无路罢了。

    刘显这个武勇侯,应该就是他们这些无根浮萍可以接触得到的京城的最高的“官员“了。现在听刘显说,或许会有办法解决他们目前的艰苦状况,一时不由全都眼睛一亮。

    有人激动的道:“武勇侯爷,你说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像我们这样的无根无据的流民,还能有什么的办法?除非是朝廷愿意帮助咱们这些流民。不然……难啊……”

    “是啊,我们现在也不求别的,能过一天是一天。武勇小侯爷,如果你能给予咱们那个流民聚居地一定的救助,我们所有人都会对武勇侯爷您感激不尽!”

    “武勇侯爷,我们那个流民聚居地,绝大部份的人都很难找到事做,几乎都是饥一天饿又一天……“

    ……

    “嗯,好了,你们的情况,本侯已经放在心里,这样吧,你们也都看到了,咱们这个赈灾物资采购营也是刚刚成立了,现在也都还没有采购到什么的粮食等物资。我想,你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了吧?因此,就算要对你们的流民聚居地进行救济,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做得到的。所以,你们都别急,我刘显说能够给你们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就一定会有办法。“

    刘显也算是看明白了,现在这些流民代表对于自己所说的都不太理解,他们也都不抱什么的希望,仅只是希望可以获得一定的帮助罢了。

    “那请小侯爷示下,让我等明白,这样也能够让我们安心。”

    “京城洛阳,还有太多的流民聚居地,他们现在也没有流民代表前来。我的意思是,你们先回去,就说是我武勇侯刘显说的,在三天后,让他们都一起来到这里,到时候我再跟大家一起说。另外,到时候直接可以先给你们一定的粮食一起带回去救急。如何?”

    “此话当真?”那些流民聚居地的头子一听到有粮食相送,全都精神一振。

    “当真!我刘显从来都不会说谎。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但我也丑话说到前头。到时候,你们必须要遵照本侯的彻底解决你们困苦情况的方案计划,要你们配合我们的人的所有行动。如果你们都不配合,那么我刘显也管不了你们了。到时候,朝廷官府要如何处置你们,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后果自负。所以,你们觉得可以遵守到时候本侯的规矩,那么才能获得救济粮食。当然了,本侯的办法肯定是为了你们好的。”

    “只要让我们有一个盼头,我们就一定会遵照小侯爷的吩咐办事。别说是这个了,只要让我等的家小可以活下去,活得更好,小可的命都是武勇侯的!”

    “就是!人家当兵吃粮都是有规矩的。我们既然接收武勇侯爷的救济,那么遵守武勇侯爷的规矩,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说得好!能让一家老小都活着活得好,谁就是我们的活命恩人,将来,我等必将以命相报!”

    ……

    “言重了,各位,不必如此!”刘显对众人抱拳道:“实话说吧,我们这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还有人手安排这些的,今天原本主要的就是要招募一些人手,没想到你们这些洛阳附近的流民聚居地会主动前来寻求救助。所以我也才临时想到了一些可以解决你们的办法。这么说吧,我会尽可能的让你们都有田地耕作,或者是有别的活计。只需要你们都能听从我们的安排安置,到时候,用不了半年的时候,你们就可以依靠自己,一家人都可以好好的活下去,甚至会活得更好。另外,你们也大可以放心,我们的救济,最少会坚持救济你们半年以上。所以,有了这半年的缓冲,只要尔等都勤劳干活,那么半年后,你们都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嗯,就是这样,这些,你们回去后,分头去各个流民聚居地,联络上他们聚居地里能够说得上话的人,让他们作为代表,三天后都前来这里,我一起说。如此,也免得来一批就跟一批说那么麻烦。毕竟本侯也总不能整天都跟你们说这些事,还有别的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呢。”

    各个流民代表听到刘显如此有诚意的说话,也都全放下心来,且更加的激动了。因为刘显说让他们都有田地耕作,都会有活计,能让他们半年之后,就能够养活得了自己,这些,也才是他们想要的。

    这样,他们才欢天喜地的向刘显告辞离去。

    他们离开后,刘显独自安坐在营帐之外,思考着解决这些流民的切实可行的一些方案。

    这数十万的流民,要一次性解决他们的情况还真的不容易。但是也并非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刘显觉得,有好几个办法是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的。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一定的钱粮,让他们各自散去,返还各自的家乡。这个,其实也可以通过朝廷官府来做,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如果是官府来做,那么肯定会在钱粮方面有所克扣。最多就只能够让他们有盘缠回到各自的故乡。

    这个办法太简单粗暴了,所需要花费的钱粮也是最多的,数十万的流民,没有数亿以上的钱财是解决不了问题,且这样做,其实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他们就算是返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又如何?到时候,他们未必就能在故乡生存得下去。

    这样的,的确是可以解决了滞留在洛阳京城的流民。可却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但相对于朝廷方面来说,自然是更希望这样直接快脆的解决问题。如果朝廷不缺钱的话,又或者是愿意付出这笔钱来解决问题的话,恐怕也早就解决了。

    这样不行,只可以当作为其中的一个辅助性的办法。比如,可以通过自愿的性质,让当中的个别流民,有着强烈愿望,想要返回故乡的流民自己离开。

    第二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就地安顿安置。但这个办法,也需要朝廷官府方面出面。因为如果是就地安顿安置的话,他们必须要有居住的地方,耕种的田地。

    京城洛阳附近的田地山林,都是有主的。并且原本洛阳附近的人口就比较密集,没有那么多耕可以一下子安置得了数十万一般的流民百姓。所以,就必须要官府出面,分流一些流民到别的地方去安置安顿。

    可这个办法也不行,官府如果有这样的执行能力,恐怕也早就做到了。

    所以,刘显认为,要解决这些流民的办法,就唯有将他们都迁徙离开,集中迁徙,迁到一个可以让他们开荒造田的地方,先集体管治,让他们集体劳作,待到他们可以自力更生了,再让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私产。

    这样,刘显认为是最好的一个方案办法,当然,这前期需要付出也是较大的,数十万人的吃喝用度,并且还少说都得半年以上。可刘显认为这样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以后所能收获到的回报也是最大的。

    如果按照杨氏县、柳林城的方案办法来,这数十万流民,到时候也都可以自成一城了。如果这些流民都聚居在一起,那么也会产生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而作为对这些流民的管理者、统治者,到时候所收获的回报肯定是相当惊人的。

    而让刘显更为心动的是,这人口就是资源啊。数十万人当中,到时候能够给自己提供两万青壮兵源就已经赚到了。

    说真的,刘显现在还真的有些想把这些流民都迁到自己的杨氏县、柳林城去。

    可这也只是想想,却不能那么干。主要是因为朝廷方面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这么多流民集中迁徙,朝廷方面也肯定不会不理不闻。事实上,也必须要获得朝廷的准许,这些流民才有可能集中在一处地方去。

    也就是说,刘显现在想要处理洛阳四周的这些流民,始终都还是绕不过朝廷。

    刘显把戏志才、陶丘洪、单永、李元、等人请了进来。

    请他们坐好后,刘显就把自己打算解决洛阳流民的事跟他们谈了。

    戏志才听了一脸惊讶,因为洛阳四周的流民,可是数十万人啊,刘显居然有这么大的魄,打算一次性解决问题。有着集体迁徙的计划。

    至于陶丘洪几人,他们倒没有太过惊讶,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刘显在杨氏县、柳林城的所作所为。现在杨氏县、柳林城不是好好的?那里的百姓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可以说,真的不比生活在这京城洛阳的百姓差了。

    丰衣足食,少有所育老有所依,人人都有着各自的活计,生活充满希望。那里的百姓,朴素热情,积极向上,生活气氛良好,民间风气也良好。这样的生活环境,其乐融融。说真的,陶丘洪早就想返回柳林城去做事了,只是刘显让他留下来罢了。

    没看无论是蔡邕还是田丰,又或是郑玄、王越,他们现在不是都已经完全认可了刘显,认可了杨氏县、柳林城。可以说,就算是赶他们,他们都未必愿意离开了。

    而刘显可以打造出一个杨氏县、柳林城,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再打造一个?

    人口就是资源,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人,那么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这个,刘显也曾经跟陶丘洪他们谈过。所以,他们也都习惯了一种思绪,就是一切都还是以人为主,认为只要有人,那么很多事就可以经过从中干旋,操作,引领他们去做到。

    具体要如何做的事,陶丘洪、单永、李元他们心里都有一定的思量,有了杨氏县、柳林城的例子,他们都可以照例来做。现在的关键,是要如何让朝廷方面准许刘显集体迁徙这些流民。以及,又将要迁到哪里去。

    这些,才是眼下需要考虑的。

    刘显对他们说明了情况,然后道:“戏先生,陶先生,你们帮我想想看,这些流民,迁往哪里好一些?主要的,可以让朝廷更容易接受,同意迁徙他们。明天吧,我会进宫去求见皇上,跟他说明这些洛阳流民的事。我相信他也很乐意我能出手为他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如果不触及皇上所能容忍的底线,我想他应该是会同意把这些流民迁徙走的。”

    “主公说的没错,在洛阳的这些流民,就等于是朝廷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巴不得有人帮忙搬开。戏某觉得皇上会同意的。现在就是要将这些流民迁徙到什么的地方。到一个既安全又能安置他们,又能持久发展的地方?”

    “安全、持久发展这些可以先不用考虑。安全得要靠自己,持久发展也需要咱们来想办法。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人人都能勤劳,努力做事,就算是沙漠,也能将其变成绿洲!”

    刘显道。

    “沙漠变绿洲?嘿,要不,就干脆迁到并州去好了。”戏志才道:“离洛阳近的地方,没有太多合适安顿安置数十万流民的地方。并且离洛阳近了,朝廷方面也不会允许。远了的话,迁徙这么多人也有些麻烦。但并州就不同了,只要渡过黄河北上就行。当然了,环境肯定会差了一些,因为好的地方,并州官府方面也不会让出来给咱们。可只要这些流民努力,那么也不是说不能打造出一个奇迹出来。”

    并州,其实向来都不是什么富裕之地。不似后世,后世的并州……也就是山西,那些矿老板,一个个全都是隐形富豪啊。

    在这古时代,这个地方,其实也算是一个苦寒之地。

第五百三十三章 直接的皇帝

    并州河套之地,一道长城将之一分为二。

    南匈奴向大汉归降后,大汉允许他们迁徙在河套平原一带生活。但是却是在长城之外,长城之内,依然还是汉人聚居的地方。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长城之内其实也有了不少匈奴人以及别的异族人一起聚居生活。

    可是,异族人跟汉人之间,争端其实一直都存在。尤其是近数十年来,那些聚居在内地的异族人也不安心了。多次匈奴人突然闯进长城来作乱的事故,其实就是有着那些异族人作为内应。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状况。

    那就是随着异族人慢慢的迁徙渗透,并州的一些地区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异族人比汉人多的情况。这样的状况,对大汉是极为不利的。

    原本大汉接受那些异族归降,是打算用汉人的文明文化去归化他们,让他们从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等彻底汉化,让他们成为汉人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可是,如果按照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那么到时候就不是那些异族人被汉化的关系了,而是他们逐渐的占据主动,把汉人都压了下去,使得汉人反有被那些异族同化的危险。

    而事实上,汉人是否会被异族同化是一会事,而是汉人跟那些异族人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中,渐渐的被更凶悍的异族人欺压,让那些地区的汉人慢慢的失去了对待异族人的那种优越性。

    这样一来,那些地区的汉人,或会慢慢的开始对那些异族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然后,他们要不是想方设法离开他们所生活的地方,要不就是苟且求存。

    现在的情况或者还不算是太过严重的时候。真正严重的,是这大汉灭亡了之后,三国归晋后,这并州就真正的成为了匈奴人的天堂。匈奴人聚居并州之地,获得了这里丰富的资源,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发展壮大之后,就谋夺了晋都,成立了属于匈奴人的国家,也就是史称后汉。那是从那时候开始,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戏志才或者是灵光一闪提出了将洛阳四周的数十万流民迁徙到并州去的建议。但刘显听在耳中,却想到了很多。

    刘显也认为,的确也是时候要做一些针对匈奴人的布局了。历史上匈奴人如何,自己管不到,因为那些都已经成了既定的一些历史事实。

    可是,这一世,自己来到了这里,就坚决不再允许一些不必要的历史悲剧再重演。那些注定要消亡于历史长河的卑劣的异族,不能再让他们有机会在消亡之前还来一下最后的疯狂。

    刘显认为,还是有必要让他们提前消亡的。大汉,汉人,不必要再重蹈历史的悲剧。

    在这个古时代,如果大汉想要面对世界走向世界,甚至是影响到世界。那么除了开劈航海线之外,那么这西方的丝绸之路是必须要重新打通的。如此一来,匈奴人就是汉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要踏过的坎。

    大汉一天没有彻底解决匈奴人以及另外的异族人的问题,那么就休想真正的称雄世界。

    刘显想到这些,心里也更加认定,自己是否要在并州布局的决心。

    “戏先生的提议真的不错。如果能够将这洛阳四周的流民迁徙到并州去。首先并州离洛阳并不远,中间可以省去不少迁徙中的困难。其次,并州现在也算是地广人稀,有不少地方都适合开荒造田。另外,并州之地,其实还是一个盛产各种矿产的地方。还有许多值得咱们在并州经营的原因。比如,并州是匈奴人活跃的地方,咱们在并州发展起来后,或者还可以成为克制匈奴人的重要力量。起码,会对咱们大汉边境的安宁有一定的促进或是帮助的作用。还有最主要的是,咱们现在把数十万流民迁到并州去,打算在并州发展的话,我们也并非是没有朋友的。本侯跟并州刺史丁原已经有了一些合作,跟他应该说也算是朋友的关系。到时候,我们不说是否能够获得并州官府方面的帮助,但起码不会遭受到并州官府的为难。”

    戏志才见刘显同意了他的提议,顿时高兴的道:“那就决定把洛阳流民迁徙到并州地区去?”

    “对,决定了,就到并州去。”刘显肯定的点头,然后道:“那么你们再看看,并州哪个地方会更适合一些。”

    “并州晋阳(后山西太原)一带就别想去了。过了黄河后的河东地区也别想了。那些地方,几乎也都是并州最为繁华的地区了,他们地方也不会允许数十万的流民进入他们的地方去定居。”

    戏志才居然对并州的一些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他不假思索的就说道:“主公,如果我们要在并州发展,那么肯定不能少了畜牧业。本人认为,在并州,开荒造田是一定要的,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要在并州开设属于咱们的养马牧场。如此一来,咱们所挑选的地方,也一定要有适合养马的地方才行。”

    “也对,正好,跟丁原的交易当中,就有不少牛羊马匹,这些,正好可以不用送到冀州巨鹿杨氏县、柳林城去了。可以先留下来,充实这个咱们的新的杨氏县、柳林城!”

    刘显还真的一时忘记了在并州养马,要比在冀州养马更好了。如此一来,这事也必须要做成了。

    “这样吧,你们继续招募人手,这次咱们放开手来招募,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全都要,尤其是读书人,都要!”

    刘显想到要利用数十万的流民来做成一件事,那么各行各业各方面的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刘显再想了想,道:“让周仓赶回一趟柳林城,把咱们的计划打算跟郑玄先生说明,请郑玄先生从那些咱们刘府书院的先生中抽调一批人手到并州来帮忙。如果郑玄先生不愿意来,那么就请田丰先生来。他们必须要来一个。”

    如果决定在并州发展,那么必然会根据柳林城的发展一样,为了可以确保自己在并州的发展的顺利,很有必要再建一座城。一座不容易被攻破的城池。城池一建立,那么各方面的发展都要铺开。包括了教育方面,也必须要跟柳林城、杨氏县的同步。这样,蔡邕或是郑玄必须要来一位主持这方面的工作。蔡邕的身份有些太敏感,不易轻动。但郑玄也老大不小了,也不知道他还愿不愿意到并州这样的苦寒之地来。如果他不愿意来,那么刘显就只能让田丰过来了。田丰更擅长搞内政,有他来,也一样合适。

    现在身边有戏志才、陶丘洪这样的人才,再加上郑玄或田丰相助,刘显认为也足够了。

    倒是还缺少一员如黄忠一样可以镇守一方的超级大将。

    不过,这事一时还急不来。

    还有,刘显再跟他们交待,商讨了一下三天后如何调动洛阳四周的那些流民愿意自愿迁到并州去的问题。

    商议好这些,就是最重要的事了。因为如果刘显没能让朝廷同意这个计划,那么现在说再多也没用。

    第二天,刘显一早就进了皇宫。

    但刘显没到朝堂,而是直接到了内宫去,到了皇帝的御书房去求见皇帝。

    皇帝疏于政务,不愿意上朝。这里面,的确有着好几个原因的。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皇帝当真的就对大汉的政务彻底的放手不管。如果当真这样的话,那么他也等于失去了跟宫中宦官制衡的基本能力。如此,他就真的彻底沦为傀儡皇帝了。

    皇帝跟宫中宦官,是相互影响的。虽然宦官掌握了皇宫中的禁军兵权。可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或是不敢当真的对皇帝如何。如果皇帝真的要破罐子破摔,不甘再受他们的暗暗胁制,那么他们这些阉官也等于是失去了真正的凭借。没了皇帝的支持,哪怕他们先一步弄死了皇帝又如何?他们跟着也会被朝中的权臣、外戚等反扑,倾刻间就死于非命。他们所以来之不易的权势富贵,也顷刻间化为烟云。

    皇帝哪怕是再荒淫无度,也不可能当真的时时刻刻都在花天酒地。

    何况,他已经力不从心了?

    每天早上起来,他其实还是愿意往御书房里待上一会的。

    刘显来得也正是时候。

    皇帝也刚好在。

    刘显这段时间如果有时间,也会开始传授蔡嫣医道。当然,这说是传授不太准确,因为刘显也是一边将太平经中有关于医道的内容告诉蔡嫣罢了。但刘显同时,也把一些后世的医学理论告诉蔡嫣,扩宽蔡嫣对医学的定义以及视野。

    可惜的是,刘显以前还真的并没有看过什么的医学方便的书籍,所以,不能抄袭后世的医书医学。倒是一些后世流传很广的一些西药制法,刘显在后现代的时候,居然有在网络是搜索过制作方法。或许,如果有条件之后,也可以生产制造出一些西医的特效药出来,如青霉素等等。

    刘显传授蔡嫣医学的时候,也刻意着重的提到过这些药的制法,引导她去研究。

    如此,在边传授,也一边在自学的时候,刘显的医学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见长。

    在御书房里,拜见了皇帝后,刘显就明显的感到皇帝的气色不好,相比年前见面时,他的身体状况似乎又差了一些。

    对于这个皇帝,刘显自然是打心底里没有一点好感的。可是,现在有求于他,所以,刘显也直言道:“皇上,臣弟看你脸色很差啊,请皇上不能太过操劳了,必须要养生方可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只有皇上的身体健康,才能有精力日理万机,治理若大的大汉。”

    皇帝见到刘显居然又来到御书房求见自己,他还真的不怎么待见,心里已经歪腻了。他现在,的确有些后悔当时召刘显上朝晋见时,不应该一时冲动,向刘显以示皇恩的时候,把可以代表自己这个皇帝亲临的随身玉佩送给了刘显。更后悔当时的大方,说什么的刘显可以随时进宫来找自己说话什么的。

    刘显在朝堂上代帝行令,这事也的确让皇帝心里不痛快。

    这也是帝心难测。

    刘显现在的这翻话,其实的确是好意,可是,听到皇帝的耳中,却觉得是讽刺。

    他忍不住端起脸,语带不悦的对刘显道:“武勇侯怕是巴不得朕身体欠羔,然后可以代朕行令吧?”

    “啊?皇上何出此言?”刘显的心思是何等敏锐,一下子就差不多猜到了自己当日在朝廷上的事早传到了这皇帝耳中,并且,这当中,也肯定是经过了那些宫中宦官的刻意扭曲报告,极尽抹黑自己的能事,然后让这皇帝对自己心生极大不满。

    或许,这皇帝恐怕还真的动了要除去自己的心思,现在没有动手,估计也就是考虑到动自己的后果罢了。

    但现在,刘显自然是装糊涂了。

    “哼!你自己在朝堂上做的事还不知道?你还真的威风啊,居然敢在朝殿中掌刮内侍,还敢大言不惭的高调谈论赈灾之事。还敢决议,扬言独资赈灾。你这是想把朕置于何地?难不成,朕的大汉江山,朕的子民,朕不想救济?现在倒好,你刘显打明了旗号,公然的明言赈济天下百姓,你如此大收民心,有何意图?莫不成,你不是仅仅代帝行令那么简单?还想着坐上朕的这个皇帝之位不成?”

    擦!

    刘显闻言,还真的大汗。

    这也是真的是欲加之辈何患无词?一件事,往往都会有多面性,好的就说成坏的,而坏的也可以说成是好的。

    总之就看别人是从什么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

    并且,让刘显感到有些语塞的是,这丫的皇帝还能不能有点城府?现在就这么当口当面的直接责问自己有何意图,是否想谋夺他的皇帝之位。这叫自己怎么回答?用得着这么直接吗?

    “皇上你误会了,今天刘显前来求见皇上,就是为了这次赈济百姓的事而来。”

    “误会?那朕问你,你先后两次到皇后宫,特别是最近这次,在皇后那里滞留了一个时辰以上,你有没有跟何皇后私通?”

    刘显几乎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这、这事皇帝居然也知道了?但要不要问得这么直接啊!

第五百三十四章 朕准了!

    皇帝如此直接问出来,那么他其实就只是怀疑,且他内心是并不太相信刘显和何皇后会有什么不轨的关系的。

    刘显也很清楚这一点,如果当真确实自己跟何皇后的那一点事儿,皇帝恐怕就不是当面问出来,而是直接让刀斧手齐出,恨不能把刘显剁成肉酱。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个皇帝其实也是有着真性情的一面的。他有时候,的确是显得城府不够深,说白点就是道行不够。

    基本上,作为一个皇帝,居然让身边的那些宦官蒙蔽胁制,这样的皇帝,说他有多有城府都是假的。当真的有那么阴沉,那些敢胁制他的宦官,早就已经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刘显面对皇帝的责问,他装出一脸无辜又无奈的样子,摊摊手道:“皇上,小侯这次来求见,一是想跟皇上谈谈赈灾百姓之事。二是就是想跟皇上谈一下何皇后……对,还有万年公主的事。”

    “赈济百姓的事一会再说,你先给朕说说,何皇后以及万年公主又有何事?若她们当真有什么事,为何不直接来找朕说?非要经过你来跟朕提出来?”皇帝一脸吃味的道。

    “好好,那就先说何皇后跟万年公主的事。事实上,这些事都会有些关连。”刘显连连点头道:“先从第一次万年公主拉小侯去何皇后那里说起吧。”

    刘显道:“如果当真的说起来,此事还得要怪皇上你……是皇上你打算把万年公主赐婚匈奴王子于扶罗吧?区区一个异族王子,有何德何能迎娶咱们堂堂天朝上国的大汉公主?万年公主打心里不愿意,所以,就去跟何皇后哭诉。然后,她们都觉得小侯主意多,就拉小侯去给她们一些意见。具体的,就是差不多是这样的事。”

    “哼!就只是此事?”皇帝神色不满,但眼内却有了些释然的轻松。如果说刘显到何皇后的宫殿去就是为了说这些事,这倒也说得过去。

    “确实是此事。另外……”刘显脸上有些犹豫的样子,道:“另外,何皇后也有些事,但小侯却不知道当不当讲。”

    “她还能有什么事?讲吧。”皇帝神情有些纠结的道,他对何皇后的确是又怕又恨,当然,心底里也还有一丝迷恋的,毕竟何皇后的姿色,的确也可以说是冠绝他的后宫。所以,一说起何皇后,他的确有些复杂。

    “皇上……其实,何皇后在宫里,也的确是比较闷的。她想到外面去散散心,可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向皇上你开口,担心皇上你会想多了。因此,才让万年公主拉我去她的宫殿,跟小侯说这些事。她想让小侯向皇上你提出,想借接下来的春祭到外面去散散心,何皇后也想借此,来祈求大汉风调雨顺,为皇上祈福,好让皇上龙体安康。”

    “她……当真有此说法?这些都是她自己的想法?没有人跟她说过?更不是你给她的主意?”皇帝闻言,神色更显有些古怪了,因为他原本就和宦官们说过何皇后的事,本就有打算要把何皇后调离皇宫,好让自己来一个眼不见为净。

    “禀皇上,这些的确是何皇后自己的想法说法。小侯现在也只是代为转达一下而已。”刘显道:“何皇后还说,春祭后,她还想住进西山皇陵的行宫,然后开始准备三月清明的祭祖事宜。何皇后说,皇上也有好些年没有参与春祭活动,以及清明祭祖之事了。她想代皇上主持这些事宜,好让天下百姓都看到,皇上的心里,还是以大汉社稷为重,心系百姓,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

    “她有这么好心……罢!”皇帝因为当年王美人的死还真的有些耽耽于怀,但一想也不好在刘显的面前表露出太多对何皇后的怨念,赶紧一摆手道:“你说的这些朕知道了,原本朕便有此打算,到时候,不仅仅是春祭以及西山皇陵祭祖,还有长安旧宫需要翻修,也需要宫内的人去主持,朕早有打算让何皇后去主持这些事宜。过些时日,便会有圣旨送到她手上,接到旨后便可以动身了。”

    “皇上圣明!原来皇上早有此心思。这却让小侯来做了这个小人了,还差点让皇上误会了小侯……”刘显拜道。

    “此事就此揭过,不用再表。”皇帝道。

    刘显这时心念一动,道:“对了,皇上,还有一个顺带的事。就是小侯义娘马贵人,她跟何皇后见面认识后,竟然有许多共同话题,互相言谈颇欢。义娘听了小侯跟她说何皇后的打算后,她亦称善,也希望可以和何皇后一起参与这些春祭、清明祭祖的活动。完后,她还想到并州河东郡去探亲。”

    “马贵人要探亲?并州河东?离咱们洛阳京城并不远啊,相隔了一条黄河,往北过了黄河便是。怎么?她在河东有什么的亲人?”皇帝疑惑的问。

    “皇上日理万机,许多事肯定是一下记不起那么多了。皇上忘了长社长公主就嫁到了并州河东郡耿家的事了?这次春节,长社长公主和益阳长公主,她们也都到了京城来过春节了。她们也进过宫,可惜皇上太忙了,没有接见到。”

    “哦,对,是有这样的事。嗯,朕还差点忘了。马贵人跟长社、益阳两位公主,也算是姑嫂的关系了,的确算是比较亲近的亲人。这是人之常情,准!另,到时候朕也会给他准备一些礼物,代朕问侯耿家吧。”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也是自己对先帝有关的人示以皇恩的机会,自己送上礼物,也能说明自己是一个念旧的皇帝。这样的事做多了,那么天下谁还会再说他当年处死了刘悝一家的事?

    “谢皇上!像何皇后、马贵人她们,也的确需要外出散散心,要不然,总待在皇宫里、京城里,无所事事的,容易闷出毛病来。”刘显代马贵人多谢道。

    现在皇帝答应了,那么马贵人就可以公然的离开洛阳,到河东去。嗯,事实上,其实是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生孩子罢了。

    “那么万年公主的事……“

    “朕的女儿的婚姻大事,就不用武勇侯你来操心了。”皇帝淡淡的道,不想再谈论这个问题。

    “呃,那好,那么小侯想说的是,匈奴人其实是狼子野心,他们匈奴部族极为安心,几乎年年叩犯我大汉边境,这里面,已经不是一个公主和他们联姻就可以解决得了的问题了。现在,小侯倒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抑制得了匈奴人的发展,起码可以起到保护咱们大汉京城的作用。”

    “哦?你又有什么的想法?”皇帝看了看刘显,还是问道。

    对于匈奴人的事,皇帝也不是没有一定的认识,他也知道,那些匈奴人一直都是大汉的宿敌,哪怕他们表面上向大汉归顺了,可是却依然是桀骜不驯,阳逢阴违,背后里都不知道搞了多少小动作。

    皇帝早前,的确是有心想要借助匈奴人的力量来解决黄巾叛乱的事。可是,就目前而言,匈奴人派来的那些骑兵,根本就难以发挥出作用,或者说,很难当真的为自己大汉所用。听调不听宣,就只懂向朝廷索要军粮军饷。

    如果说,匈奴人的骑军当真的可以为朝廷所用,那么皇帝早前也早就答应了于扶罗的提亲,把万年公主嫁给他了。

    说白了,就是匈奴人对大汉,对他这个皇帝的忠诚忠心还不够。没能达到皇帝的预期,所以,皇帝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事,把自己宠爱的女儿送出去。

    历史上,在这东汉末年,的确并没有发生再和匈奴人联姻的事。所以,刘显其实也并不是太紧张万年公主跟匈奴王子于扶罗的亲事。

    “皇上,这事又涉及到小侯这次赈济百姓的事了。方才就跟皇上提到过,小侯所说的两件事,其实都是有关连的。”

    “怎么跟赈济百姓的事扯上关系了?给朕说说看。”皇帝有些不耐烦的瞪了刘显一眼,觉得这家伙,还真的能扯。

    “皇上应该知道,如今洛阳京城四周有不少从大汉各地浪落到京城来的百姓吧?他们就在洛阳四周形成了一个个的流民聚居点。”

    “嗯,这些事,朕自然是知道的。看过朝中大臣送上来的奏表。”皇帝想了想,又道:“朕记得当时,不管是义军还是流落到洛阳来的百姓,朕都让朝廷官府把他们遣散回家,各自返回家乡了……”

    “皇上!”刘显打断皇帝的话道:“皇上,当时的确是遣散了那些义军,以及一部份流落到洛阳来的百姓。可是,禁不住大汉各地天灾人祸,越来越多的百姓在他们原地很难再生存生活下去了。所以,很多百姓都希望前往洛阳京城来讨一个生计。所以,这些流落到京城来的百姓,其实是后来慢慢流落到京城来的。直到现在,每天都还有大汉各地的百姓流落到京城来。这些百姓,极少是成群结队而来的,都是一小部份一小部份,然后慢慢积小成多,到如今,大约估计,在洛阳四周已经有了数十万的流民了。这些情况,皇上知道否?”

    “什么?竟然聚集了数十万之多?朝廷官府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多流民在洛阳京城,这万一暴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啊!这真是胡闹!”皇帝知道洛阳京城有不少流民,可是,有多少他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现在听刘显说居然有数十万之众,这还真的让他都吓了一跳。

    “皇上!暴动倒也不会。起码暂时不会,只要没有有心人去煽动他们。那些流民其实也就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可怜百姓,他们连生存都困难,是不会无故暴动造反的。可是,这数十万流民的吃吃喝喝的,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不及早及时的解决,以后就肯定会出大问题。”

    “肯定会出大问题啊!该死!如今黄巾军都还没有彻底消灭。咱们洛阳京城,虽然灭了当初在洛阳京城一带活动的黄巾渠首马元义等众,可是谁知道还有没有一些黄巾军的人潜伏下来啊?万一被那些人一煽动,数十万的流民在京城暴动,这……”皇帝现在真的是细思极恐。

    “负责这方面的官员都在干嘛?这么严重的流民情况,居然都没有处理……嗯,让朕让看看,这些奏表里看看有没有谈到那些流民的状况。”皇帝这才想到要看看那些堆积在御书房内的奏表。

    “皇上,这个奏表啊,可以慢慢再看再找。且先听小侯说完这事儿。说不定,小侯就有办法解决了这些洛阳流民的事。”

    刘显这时道。

    “嗯,那武勇侯你说说看。”

    “皇上,上次小侯在朝堂上提议,最后决定由小侯独自出资赈济天下百姓。这事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结果,洛阳四周的流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昨天纷纷前来求见了小侯,他们希望可以获得小侯的救济帮助。经小侯询问,并了解了一定的情况,认为这些流民,的确过得很艰苦困难,符合赈济的要求。可是,数十万之众的流民,这里面需要多少钱粮啊?小侯出资了一亿,可这一亿相对于数十万的流民百姓而言,这根本就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就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所以……”

    皇帝一听到这里,脸上顿时一脸警惕的道:“武勇侯,你不会是想向朕要钱要粮赈济那些流民吧?朕可以明着告诉你,朕现在可是比你还穷。国库如果拿不出钱粮来,那么朕也没有办法。”

    刘显暗里猛反白眼,特么的方才还那么的激愤的样子,可这时一说到钱财,马上就一脸咱没钱,你爱咋就咋滴的样子。

    怎么皇帝跟朝廷中的那些官员都是一样的嘴脸?这是上仿下效吗?

    “皇上请放心,小侯并不是来向皇上要钱要粮的。”刘显无语的摇头道:“小侯想来想去,觉得小侯也都无能为力。所以,就想了一个可能有用的办法。可是这需要获得皇上的允许支持,要不然,小侯也不能这么做。”

    “只要办法有用,可以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朕都会答应你!”

    皇帝现在也是急着想要把这个包袱丢开,所以,根本就没再深思别的。

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帝的妥协

    “臣弟打算把洛阳四周的数十万流民迁徙到并州地界去。”

    刘显为显得跟皇帝更亲近一些,自称臣弟,不等皇帝有疑问,紧接着说道:“这样一来,对咱们大汉有几个好处。第一,首先就可以解决了数十万聚集在洛阳京城而形成的威胁,起码可以为朝廷减轻了安置安顿以及维持秩序方面的压力。”

    “第二,臣弟迁徙走这数十万的流民,并不是说把他们迁走后就对他们不管不问了。恰恰相反,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理,引导他们到了并州之后从事生产,让他们开荒造田,尽可能的在短时间之内做到自力更生。如此一来,臣弟了就算是功成身退,以后都不再臣弟掏钱去救济他们了。”

    “皇上,其实这第二方面,还有别的好处。比如说,哪怕臣弟现在把这些流民迁徙走了,可是,如今大汉各地的确有些混乱,不少百姓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流落到别的地方。而京城洛阳,肯定是那些流离的百姓首先想到要前来投奔的地方。所以,臣弟认为,接着下来的两三年之内,洛阳京城肯定也会聚集来不少的各地流民百姓。假如说,臣弟现在把这数十万百姓集体迁徙到一个地方安顿安置,引领他们重新过上新的生活,那么,这个地方,就可以继续不停的接纳那些流落到洛阳京城来的流民。这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京城流民的问题。”

    单单是听了刘显所说的这两个方面的好处,皇帝的心里已经认可了刘显的这个计划。但他唯一担心的是。现在是刘显独自出资救济了这些流民,且这可是数十万之众啊。如此也就等于是,这数十万百姓将来肯定会对刘显感恩戴德,将来也一定会唯刘显之命是从。

    一个皇帝一直都有所顾忌,一心想置其于死地的理论上可以威胁得到自己皇帝皇位传承的汉室宗亲,名义上还是先帝的弟弟的义子。万一将来刘显图谋他的江山,他又如何是好?

    可是……皇帝现在对刘显还真的感到有些无奈也无力。因为他实在上没有办法将他置于死地啊。反正,他现在是不能通过一些政治的手段用莫须有的罪名处置了刘显。想要除掉刘显,那他就必须要采取强硬的手段,极端的手段。

    可这样一来,所引起的后果还真的很难预料。皇帝深深的相信,这个刘显绝非善与之辈,抛开自己不顾一切,不要面子,也不要名声了的情况不提。如果自己敢下圣旨要擒拿他,或是调动军队去斩杀他,那么他绝逼就会马上造反。

    很多时候,皇帝一想到这个,就感到有些心灰意冷。在皇宫,表面看上去自己这个皇帝一言九鼎,当世之尊。可谁知道他内心的苦闷?在宫里,他是受到那些宦官的胁制了啊。要不然,他想要废立一个皇后居然都不行?

    而在宫外,他想要除掉刘显,却也同样束手无策,他真的感到,自己做这样的一个皇帝,还真的太没意思了。

    事实上,就算是在朝堂上,他皇帝金口一言可决。如果在朝堂上,牵及到了那些外戚、权臣等人的利益的话,那么反对的声音会异常的强大,迫使得他这个皇帝就算是有心想要推行一些政策政令也很难得到落实。

    帝王心术?帝王术心讲究的是一个平衡?但皇帝深深知道,他其实也不过是在宦官、外戚、权臣等等的势力之中夹缝生存罢了。

    说实在,如果是十来年之前,他碰到刘显这样的一个人,他还真的会好好的善待他。因为这个刘显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说白了,就是有能力。如果自己还有着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振兴大汉的话,重用刘显,那么大汉何愁不兴?可现在……皇帝摇了摇头,他现在也实在是得不起精神大干一场了。

    不过也好吧,时也命也,既然朕都奈何不了你这个小子,那么就看看你能够折腾得出什么的名堂来吧。

    在这里,皇帝已经隐隐的有些放弃了针对刘显,要除掉刘显的心思。

    有时候,龙心难测,也的确得要看看皇帝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处境,以及他自身的问题。

    有史为鉴。皇帝的心里又岂会不知道?当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这个大汉江山恐怕又会如自己少年时被选立为皇帝的时候一样。要不是宦官掌控着大汉朝廷的局势,就是那些外戚掌控着朝廷,再或是那些权臣弄权。不过,历经王莽篡位的事件后,一般情况之下,朝廷的权臣是很难真正的掌控朝廷的局势了。

    偶尔有些时候,皇帝也会想,大汉为何会如此?

    那是因为皇帝在位的时候,丧于青壮之时,而偏偏,堂堂大汉皇室,居然就没有一个近房血亲的青壮成年男子可以担当得起皇权重责,没有一个成年皇室成员主持得了皇帝驾崩之后的朝廷大局。如此,方让大汉皇权旁落。随后,皇帝都是被那些掌控了皇权的宦官或外戚挑选出来的傀儡皇帝。而这个傀儡皇帝,想要真正的掌握应该是他的皇权,那么就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很大的代价。并且,还不一定可以做得到。就如……他现在这般……

    现在,皇帝刘宏,他自然不会考虑自己是否也会如历任的大汉皇帝那般,会英年草逝。可是,他的确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所以,他也同样会考虑到,自己现在虽然有两个王子,可是,都是年幼之儿。他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自己当真的遭遇不幸,这两个年幼的王子,无论是哪一个继承自己的皇位,也都是很难真正的掌控得了朝廷。

    或许……这个处处都体现出过人的能力,有着过人气魄的刘显,能否改变那样的局面?如果他当真的能够忠心于朕,以后就算朕百年之后,也甘愿扶持自己的两个王子,那么这个大汉可能就会是另外的一个局面。

    “皇上,还有第三。”刘显这时继续道:“并州地界,屡屡受匈奴异族的进犯,究其原因,主要是咱们大汉当初接纳了匈奴归降的时候,作为相应的条件,曾允许他们的部族人迁进并州地区来生活。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造成并州的异族人有赶超咱们汉人的迹象。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村镇,那些异族人已经成了气候,他们反而主导了地方的生活生产秩序。这样长久下去,对我们大汉是极为不利的,到时候,整个并州都有可能成为匈奴人等异族人的地方。”

    “而我们大汉京城,跟并州就只相隔着一道黄河天险。这并州一旦成为了异族人活跃的后花园,那么他们肯定会放眼咱们大汉京城。到时候,他们就可以直接跨过黄河南下,进占咱们的大汉京城。本人的意思,就是将这数十万的百姓,安置安顿在咱们大汉对并州的控制力更为薄弱的地方。咱们可以利用这数十万百姓,在那些地方修建城寨,然后依托城寨,对那个地方形成绝对的掌控。假以时日,如果朝廷在这个地方进驻军马,那么也同样可以对野心勃勃的匈奴人形成一种克制之势。”

    “还有第四,并州地区,百姓生活真的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说极为艰辛。臣弟打算,在并州可以大力发生农业、商业、矿业、畜牧业等等。但这必须要对并州百姓进行一定的引导指导。让那些地方的百姓,有一个目标方向去努力。如此,并州也肯定会很快就能富裕起来……”

    “行了,以后的事以后看到了再说。”皇帝挥手,打断了刘显的说话。

    他略一沉吟,腰杆一挺,脸上一肃,原本那欠缺神采的龙虎之目,此时一凛,一股似是无形的磅礴的气势散发了出来。这是一股长久居于上位而产生的威严感。

    刘显见过皇帝好几次了,但现在的皇帝,才有一股作为皇帝的气势威严。

    “刘显,朕可以信任你吗?”

    皇帝目光如刀,盯着刘显道。

    “皇上……”刘显的确被皇帝问得一突,这本来是很好回答的,但刘显终归不是那种言不由衷,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人。哪怕是面对皇帝极为认真的垂问,刘显都不想说慌话。

    刘显犹豫了一下,反而问皇帝道:“皇上,何出此言?”

    “为何不回答?朕身为皇帝,问你话,需要向你解释么?”皇帝似有些恼怒的瞪了一眼刘显。

    刘显耸耸肩,摊手对皇帝道:“皇上,信任可是相互的,这突然问小侯,问小侯是否值得皇上你信任,这你让小侯如何回答?对于本人而言,义字当先,信奉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君子以诚待某,那么在下定然亦以君子待人。我值不值得皇上信任,在于的是皇上,而非本人。皇上信任,那便是信任,如若不信任,那么小侯那怕是说破了天,也难得得到皇上的信任。是不是这么的一个道理?“

    皇帝定定的看着刘显,好一会他才有些泄气的道:“朕问你是否可以信任,你说是或否便可,非要说这么多。不过,若是一般的臣民,肯定会马上表态,表示他是如何的忠于朕,愿意为朕甘脑涂地云云。只有你才会连一个态度都不给朕。”

    “不,已经给了皇上,本人就是这么一个实在的人。一个真诚坦荡的人。但是,小侯的确做不到为谁献出一切的地步,只要危及小侯的生命,那么天大地大,小侯都会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为了活着,与天斗与在斗。我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皇上,咱们有些事就不需要画虎画骨出来了。”

    刘显这话也的确是很坦荡了。意思就是说你皇帝都打算要咱的命,那么咱肯定不能引劲待弑啊。咱们都已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你都一心想置咱于死地了,现在还跟咱谈什么的信任?虚伪不?

    “好,那朕就不说这个。朕再问你,你会不会背叛大汉?会不会反汉?”皇帝再一脸威凌的问。

    “我刘显本身便是汉室宗亲,身为汉室子弟,我为什么要背叛大汉?反汉?像黄巾军那样?那岂不是反我自己?我闲着没事干吗?”

    这一点,刘显倒还真的坦荡荡。咱不反汉,但咱可以谋取你这个大汉皇帝的帝位。

    “你敢发誓!今生今世永不叛汉?”

    “我刘易发誓!今生今世忠于大汉,毕生为了大汉振兴而奋斗!如违此誓!天打雷劈!粉身碎骨!”

    刘显基本没有半点犹豫,随口就发了一个誓言。

    “好!刘显,请记住你今天所发的誓言。只要你忠于大汉,那么朕就赐你便宜行事之权。朕准你在并州选取一地,安置洛阳这数十万的流民百姓。”

    “谢皇上!”刘显见皇上居然也同意了这件事,心里大喜。

    刘显知道,经此事之后,皇帝对自己的印象,或者说是心态可能有所改变,不再是时刻都想着要置自己于死地了。起码,现在他能够准许自己安置这数十万的流民百姓,这就等于是解封了对自己的无形禁锢,可以放任自己离开京城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是理所当然,势不可挡的。

    现在皇帝还有什么的能力可以克制得了刘显的发展?

    现在刘显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算把刘显限制在洛阳,刘显也一样可以做得到很多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也越来越难以除去刘显。

    在不能真正的除去刘显的情况之下,那么皇帝就只能够妥协。现在他看似跟刘显在推心置腹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他给自己一些借口来对刘显妥协。

    跟着皇帝又亲自写了圣旨,亲手交到刘显的手上。

    虽然圣旨上并没有再对刘显有什么的封赐,但是却让刘显有了权力在并州选取一地作为安置数十万流民百姓的地方。

    且这个地方,最少都是一县之地。

    数十万的人口,也必须有一县之地之大才可以安置安顿得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采购难题

    皇帝的妥协,其实也只是他无奈之举。

    现在刘显的声望越来越大,财力雄厚,能力也似越来越大。这数十万的流民百姓,他一个人说救济就救济了,完全不惜本钱,这样的财力气魄,试问这个当世,谁又能做得到?又有谁舍得那些钱财?

    明里暗里,都已经失去了处置刘显的机会,那么还非要站在刘显的对立面上去吗?

    这一点,皇帝还真的深思熟虑。

    事实上,现在刘显要做的事,哪怕没有他这个皇帝的准许,没有朝廷的支持,刘显要做的话,那也是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迁徙流民百姓,如果给了那些流民百姓生存下去的希望,给他们指引了一条可以持续生活下去的道路,那么他们都会自发性的前往投奔投靠刘显。

    皇帝这一次,其实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对于皇帝的识趣,刘显倒是有心想要为皇帝察看一下他的身体状况,因为这个皇帝,的确就是用肉眼都可以看得出的速度在减弱。可是,刘显想到,自己却很难解释得了自己的医术的事,也很难说明太平真气的问题。所以,压下了自己的冲动,只好希望这个皇帝自求多福了。

    早前,后世号称医圣的张仲景被他召进宫中担任了一段时间御医。可是,却不知道为何,张仲景早已经离开了皇宫,不知去向。或者,如历史上那样,那这个时期的医术还不算是太高深,已经到了地方去担任地方官员去了。

    而刘显一直都关注的那神医华佗的踪迹,这个神医,还真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一两年了,居然都还没有他准确的消息。

    如果能够把神医华佗召到皇宫,为皇帝诊看,或者这个皇帝还有救,别的不敢说,多活几年应该不是太大问题吧?

    不过,这些不是刘显需要操心的事了。

    刘显直接离开了皇宫,并没有再到皇后寝宫去将好消息告诉何皇后。这特么的皇帝刚刚才怀疑刘显跟何皇后的关系,这再巴巴的往何皇后处跑,这不就是摆明了刘显和何皇后的关系不纯吗?

    刘显回到了武勇侯府,找到了和两位公主及也雪一起打马吊的马贵人。

    嗯,没错,一些后世的娱乐道具以及玩法什么的,刘显已经搬到了这个时代,救会了身边的这些女人玩耍。有这些娱乐玩具,她们在家里起码不会太过无聊。

    刘显把皇帝已经准许何皇后以及马贵人离京的事说了出来,让马贵人进宫,前往探望何皇后,把这些消息告诉何皇后。

    不过,刘显也交待了,让何皇后也暂时不要太过声张,安心等待皇帝的旨意就好,私下里倒也可以做些准备,到时候皇帝的旨意一到,她就可以离宫,前往西山皇陵了。

    另外,刘显特意让马贵人进宫,这也是趁马贵人的那肚子还看不出什么的动静的时候,让她多现身,待到已经可以看得出动静了,那时候,都已经到了并州河东,又或者,刘显现在计划安置流民的地方。

    刘显跟着又和戏志才等人碰了面。

    这个时候,却是朝廷派了一些负责赈灾的官员前来向刘显报告大汉各地的灾情状况。

    让刘显感到意外的是,卢植这个名义上的大汉尚书,他居然自荐前来协助刘显赈灾之事。

    如此更好了,卢植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了什么的能量,可是,在地方,他的名字还是比较有份量的。

    因为有了卢植的参与,所以,那些负责赈灾的朝廷官员,不管他们来自什么派系的,都不敢在卢植的面前炸刺,俨然已经成了以卢植为首的一群赈灾官员。

    “大喜事!本侯见了皇上!皇上已经准许本侯的提议!”刘显没急着听他们汇报大汉各地的灾情状况,先公布了皇帝已经准许了自己将洛阳四周的数十万流民百姓迁往并州的事。

    刘显一说完其中的情况,卢植等朝廷官员全都有些傻眼,因为洛阳流民情况,同样也是他们所头痛的事,可是,这刘显一声不响,居然就有了解决这些流民的办法,并且还如此大手笔,一次集体迁徙如此多的流民百姓。这事……一般人还真的不敢做啊。

    数十万人,这当中男男女女,老老小小的。不说吃喝用度要花费多少,单单是迁徙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卢植在内,都不明白刘显为何敢这么干。这一旦出现什么的问题,那么朝廷弹劾刘显的奏表就肯定会如飞蛾一般多。

    刘显暂时也没跟他们解释太多,其中的详细事宜,可以由戏志才详细的跟他们谈。

    刘显对卢植拱手道:“既然现在有卢植大人参与到赈灾救济天下百姓的大业当中来,那么咱们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毕竟咱们现在的人手有限。所以,本侯决定,戏先生,你把赈济天下各地百姓的事务都交给卢植大人来主持,而你则暂时专心负责迁徙洛阳百姓的事务。等到了地方,还得要负起建设一个可以安置安顿得了那数十万百姓的城池。这些,本侯也已经从柳林城调了一部份人手过来协助你了。”

    “什么?由卢某来负责?不不,卢某和这些朝廷派来的官员,就只负责监督的事务,不宜插手一些具体的赈灾事务。”

    卢植一听,赶紧拒绝。

    刘显摆了摆手,道:“卢大人,先别忙着拒绝,我刘显的确信得过卢大人,所以,才会把这些具体赈灾的事务交托给你。对大汉各地的赈灾事务,其实你我都清楚,的确是很难做得到面面俱到。卢大人所需要做的事,就是先选一个最需要救济的地方,随后采购各种赈灾物资,再运送到地方,对地方百姓进行接济。本侯只要求,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有需要的百姓身上。且能够接济得了多少生存困难的百姓是多少,咱们这也是尽到自己的一分心力就行了。”

    因为刘显的主要精力得放在并州的流民安置上去。所以,很难再对大汉各地的受灾百姓进行彻底的救助。毕竟,刘显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都是有限的。

    大汉有多大?以刘显目前的状况,的确是不可能做得到赈济天下百姓。打出来的旗号,那也只是一个旗号,真要做起来,那就会困难重重。

    “这样啊……”卢植有些犹豫。

    “就这么定了,卢植大人,到时候,本侯也会派人一起,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刘显不容卢植再拒绝,一口说定了。

    “那么戏先生,现在还有什么的问题没有?如果没有的话,过两天,就会见洛阳四周的流民聚居地的那些流民代表,到时候就把迁徙的事跟他们说,把事情落实下来。呵呵,这个,本侯已经先见了皇上,获得了皇上的准许,如果到时候那些流民都不愿意迁徙,那么事情就大条了。所以,咱们得要先让他们见得到希望。也就是说,在迁徙之前,咱们就要先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救济,如此,才能方便咱们接下来的工作。这说到救济,就必须要有粮食了。怎么样?粮食采购情况如何了?”

    刘显跟着转向戏志才,问道。

    戏志才听刘显问到采购粮食方面的事,他的脸色有些难看起来,艰难的开口道:“呃……主公,这、这粮食采购的事,咱们的人进行得不是太顺利,虽然已经采购到了一些粮食,可是跟咱们的预期相差太大了。还远远达不到咱们所需要的量。”

    “嗯?这是怎么会事?”刘显一听,脸色一黑,问道。

    赈灾赈灾,粮食才是赈灾之本,没有粮食,说什么都没有用。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黄巾暴乱后的那一段时期了,经过了这一年多来的恢复发展,大汉各地大部份地区都勉强恢复生产了。尤其是那些产粮的地方,朝廷官府肯定会主抓那些地方的恢复生产工作的。

    粮食,可能依然还会缺,可是,无论如何,洛阳京城是不会缺少粮食的。

    戏志才赶紧垂首道:“主公,咱们洛阳京城,一直就有人在暗暗的收购屯积粮食。所以,当咱们打算要大量吃进,用来赈灾的时候,城内的一些粮商居然都说没有太多存粮。另外,更可恶的是,个别粮商,尤其是有着朝廷背景的,他们居然趁火打劫,坐地起价,现在,只要是咱们去购买粮食,没有五十文钱以上一斤,也休想购买得到。”

    “什么?竟然有如此的事?是谁?洛阳粮商那么多,如果谁敢坐地起价的,都给我记下来,本侯自然会找他们算帐!哼!还真的无法无天惯了。本侯采购粮食,为的是赈济天下受灾受苦受难的百姓,那些无良商家,还敢在这里给本侯下绊子?到时候,本侯看他们怎么死!”

    刘显真的恼火了,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这些投机取巧的无良奸商。不管是什么钱,都敢想敢要。

    “武勇侯息怒,戏志才先生所说的情况,卢某倒也略知一二。”

    卢植这时对刘显拱手道。

    “哦?卢植大人,你知道什么?”

    卢植掳着他的胡须,沉吟了一下才道:“武勇侯,戏先生说的,洛阳一直都有人在暗暗的收购粮食,这话不假。早在卢某率军讨伐黄巾军张角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察觉了。当时,一度让军中的粮食都吃紧。卢植原本想调查到底是谁在收购屯积粮食的。可惜卢某刚要有所动作,就遭奸人所诬入狱了。”

    “在黄巾军暴乱之前就这样了吗……”刘显冷静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

    这样才正常啊,在这古时代,的确是没有什么重要得过粮食了。

    无论是黄巾军在起事之前,他们都必须要想方设法弄到大量的粮食。又或是一些早就有所企图的权贵又或是一些不明势力,都会暗暗的采购屯积粮食。

    洛阳在这当中,远的不说,就华夏而言,的确就是一个中心,经济、文化、政治、商业中心。

    各方蠢蠢欲动的势力,都必然会在这大汉京城搞些动作。

    “据卢某所知,肯定有异族人在咱们这里暗暗的收购粮食。另外,咱们朝中的某些权贵,也在暗暗的屯积粮食。还有一些不明势力人士,他们也都在暗暗的大量收购粮食。正因为如此,洛阳的粮食价格,一直都居高不下,几乎就没有跌到过二十文钱一斤以下。”

    “朝廷方面就没有出具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吗?”

    “有,但是没有效果。也不瞒武勇侯你说,就算是军方,其实也有人在倒卖粮食。所以,才会导致咱们大汉朝廷国库存粮不多,一场黄巾暴乱,也基本把朝廷国库所存的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如今,西凉战事吃紧,每天都会收到西凉军方催粮的信报。”

    “这么说来,现在洛阳,是那些粮商和那些暗中采购粮食的人在控制着洛阳的粮食市场?他们很小心的维持着洛阳的粮食流出流入的状况。现在,咱们需要赈灾粮食,在洛阳根本就购买不到了?”

    “如果是小部份,还可以,但是像武勇侯你这样,一下子就想采购到上亿钱的粮食,这很难。”卢植道。

    “该死!”刘显喝道:“有洛阳搞不到粮食,那咱就算是从杨氏县、柳林城或者别的地方调运过来恐怕也来不及了啊。还有两天就得要会见那些流民代表了,如果没有粮食,他们又岂会听从本侯的命令,迁徙到并州去呢?”

    刘显现在,可以从杨氏县、北海之地、幽州方面弄得到粮食。

    可那些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何况,杨氏县、柳林城,现在虽然已经有粮食产出,但并没有太多富余的粮食,勉强可以供应杨氏县、柳林城两地数十万的人口用度。

    幽州易家或可以弄到一批,但现在他们在刘显的授意之下,全力资助公孙瓒,怕也一时难弄得到太多粮食给刘显。北海方面倒还可以,可都是离得太远了。

    “武勇侯,不用担心,卢某知道一个人,她一定有粮食。如果你能够说服得了她,最少都能够弄得到一批粮食来应急所用。”卢植这时笑吟吟的对刘显道。

第五百三十七章 原来是邹夫人

    卢植继续对刘显说道:“卢某早年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人,还是郑玄、管宁、华歆等人同门师兄。也曾担任过地方太守,平定过蛮族叛乱,又与马日磾、蔡邕等人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参与续写《汉记》……”

    “跟武勇侯你说这些,而是想告诉你,别看卢某一度归田授徒,看似一个山村野夫,不知世事。也别看卢某再离家出仕,担任北中郎将讨伐张角,再被诬,差点连性命都丢了。别以为这样卢某就没有什么的关系,没有什么的能力了。跟你说,是想告诉你,卢植也曾经交游广阔,好友遍天下。对于大汉各地的一些权贵豪门的情况,也依然略知一二。”

    “如果在你柳林城的郑玄、蔡邕,一个是卢某同门师弟,一个是卢某好友。你有所不知,他们对你交口称赞,多次在信件当中请求卢某在这京城要对武勇侯你多加照拂。不过,武勇侯你当真的不错,卢某并没有对你有任何的照顾照应,可你却在这洛阳京城搞出了如此大的动静,站稳了跟脚。真的很不错。”

    卢植这时对刘显还真的是满眼赞赏。

    “卢大人,其实郑玄、蔡邕两位先生都过誉了……小侯也只是……”

    “谦虚的话就不用多说了。卢某现在想对你说,咱们大汉的经济命脉,其实都是掌握在一些世族豪门以及一些地方豪强的手中。各行各业,都离不了他们的掌控。这些年,虽然倒下了不少世族豪强,可却始终没能改变得了大汉的这种局面。嗯,不扯这些了,现在跟你说粮食方面。”

    “好,小侯洗耳恭听。”刘显肃然道。

    “说到粮食方面,肯定就得要先论粮食产地。咱们大汉有江南鱼水之乡、荆楚一带的水乡泽国、益州天府之国等等。这些地方,都是盛产米粮的地区。咱们大汉的真正大粮商,其实都是出自这些地方。”

    刘显听着,暗暗记住卢植的这些话。

    现在大汉跟后世的时候不同。

    后世真正的大粮仓,有四大粮仓,分别是指四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但在这古时代,东北平原还是那些游牧民族的天堂,基本没怎么开发,那些异族人,他们也基本不会从事耕作。

    至于华北平原,便是如今的幽州、冀州一带。可是如今冀州、幽州的时局都不稳定,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不能对这两州之地进行更有效的统治,暂时也起不到“粮仓”的作用。

    另外,珠江三角洲平原,也就是现在的交州。原本那些地方都还是未开化之地。是秦皇派了数十万大军进入岭南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但毕竟才发展了三百来年,人口、文化等等方面的制约,现在暂时也起不到“粮仓”的作用。且最为关键的,交州离华夏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太远了,整个三国时期,交州的存在感其实还是比较低的。

    所以,现在大汉的粮食产地,主要是荆襄地区、徐州、扬州一带,东吴太湖一带、益州等等地区。

    两年前的黄巾暴乱,对整个江南一带的影响是较小的,还有益州地区。所以,现在的粮食,也大多是来自于那些地区。

    卢植接着道:“嗯,有些东西,你暂时也只知道一个大概就行。老夫也不多说了。毕竟,那些都离咱们太遥远,远水救不了你这近火。”

    “据卢某所知,咱们洛阳城内,有几大粮商。其中,他们也分别代表了几个权贵势力的利益。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弄到粮食,这难度还真的不可谓不大。”

    刘显忍不住插话道:“卢植大人,你说的权贵势力,他们分别是?“

    “袁家、何进将军府、宦官都有份的,当然,还有别的大大小小的权贵世族等等。呵呵,咱们大汉不是国库空虚吗?其实,不是国库空虚,而是那些钱都落到了那些权贵的手上去了。他们把原本是属于大汉国家的东西,通过一些手段,转为他们私人所有。然后呢?当大汉遇到外敌及叛乱的时候,要动刀兵的时候,却没有钱粮维持汉军的作战。往往,很多时候汉军作战不力,就是出于这些原因。朝廷没有钱粮供应补给,将士们拿什么去打仗?在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有求于那些权贵了。“

    卢植一说到这些,心里就有怨气。

    因为他跟张角在巨鹿广宗交战的时候,就吃了粮草不继的亏。不是他不想及早消灭张角,而是粮草掌握在那些宦官的手中。

    “原来如此……“刘显有些释然了。

    但凡是有野心之辈,恐怕也早就开始有所准备。而准备什么呢?自然就是粮草以及武器装备了。

    其中,粮食肯定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粮食,谁会追随他?连吃的都没有,谁又会为他卖命?

    广积粮、缓称王。这些都是一些有野心企图的人必须要做的事。

    话说回来,刘显现在也不等于是做着同样的事?

    这些袁家也好、何进也好,他们都不是当初刘显在杨氏县时的地方地主杨杰等人。刘显想要从他们的手上,弄到他们暗暗屯积起来的粮食,的确是难比登天。

    那些粮食,是他们计划以后万一的时候,用来起事所用的粮食。他们现在是无论如何也都不会拿出来的,更加不会现在就暴露了他们屯积粮食的事。他们来一个打死都不承认,刘显也的确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哎,卢植大人,你说你知道一个人,知道她有粮食,她是谁啊?赶紧的,现在都火烧眉毛了。”

    刘显这才想起早前卢植说的话,赶紧催促道。

    “呵呵,知道你会追问。好吧,我跟你说。洛阳京中有一粮商,原本却非京城人士,跟卢某也算得上是半个老乡了,因为他原为幽州人士。早年老夫跟他认识,到了京城后,也常跟他会面。只可惜,突遭横祸死于非命了。”

    “啊?死了?死了你还说?”

    “别急,此人姓邹名双,字常方。他此人极有经营天赋,到了京城后,他的粮行经营得有声有色,据说,掌握着不少粮食资源。可惜他现在已经不在了,但烂船也还有三分钉,其家肯定还不至于一下子破落,肯定还有着不少粮食资源。”

    邹氏起源发祥地山东邹县,然后有一个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大汉时,范阳郡也是邹氏主要郡望。范阳即为涿郡一带,所以,卢植说是那邹双邹常方是他的老乡也不为过。

    “这样啊,也行。既然卢植大人你和这粮商认识,那么一事就不烦二主。不和如何,务必请大人要引见一下现在邹家的主事,无论如何,本侯也一定要说服他们,向他们采购到一批粮食应急。”刘显赶紧对卢植道。

    “可以,那咱们现在就走?”卢植没有推搪,当场答应下来。

    “好!本侯就喜欢卢植大人这样行事如风的风格。嗯,戏先生,你要不要一起去?反正,以后你也少不了要跟那些粮商交接。”

    “好,那就一起。那这里……”

    “陶丘洪先生、单永先生,你们招呼一下这些大人,先一起商讨一下,咱们应该先到哪里去救济。尽快定好一个地方,计划好行程。”刘显吩咐道。

    “行。有老夫在,很快就能搞好这些。”陶丘洪答应下来。

    邹家就在城东,离武勇侯府也不算是太远,但也相隔了十多条街道。

    刘显也没有让人准备马车了,干脆就和卢植等人步行前往。

    路上,卢植道:“现在邹家主事的,却是一个女娃娃。是邹双的女儿邹雪。嗯,跟你那大少夫人孔雪同名。孔雪这丫头……嘿嘿,还有蔡嫣那丫头,你们以为可以瞒得了老夫吗?老夫是没有想到孔融、蔡邕他们都会把孔雪嫁给你罢了。”

    刘显无语,现在想来,其实这些老家伙,不仅认识,并且关系还真的不浅啊。

    卢植、蔡邕、郑玄、孔融还有丁原、皇甫嵩等等,他们要不是同朝为官,要不就是同门求学过。这一说起来,还真的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难得的是,他们似乎都有些性情相近。如此,他们平时有书信往来也就不奇怪了。

    话说,这卢植的为人也的确不错,要不然,当他被陷害犯事的时候,皇甫嵩岂会用自己的军功来换取卢植的免罪?

    “邹雪这丫头啊,也还真的难为她了。告诉你一个事,现在她正碰到麻烦,如果你能为她解决了那些麻烦,那么粮食的事就好说了。可惜,卢某虽名为朝廷尚书,却对她家里的事无能为力。”卢植边走一边似有些唏嘘的说着。

    “她邹家碰上了什么麻烦了?”刘显并不怕麻烦,直接问道。

    “盯上邹家粮食的人并不是你武勇侯一个人,还有别的势力也在打邹家的主意。这也难怪,邹双在京中经营时日还短,他的关系网还没有真正的搭建起来。说白了就是没有权势的支持。原来老夫还可以帮忙一二,可现在,老夫自身难保,所以,自然也就照顾不了邹家了。”

    “哈,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倒是安定了。最少可以说明邹家的确可以弄得到一批粮食,这就已经足够了。不管邹家有什么的麻烦,咱刘显都接下了!”刘显当场表态道。

    “听说过张济吗?”卢植突然道。

    “张济?”

    刘显不明白卢植为何突然说这个人。

    张济,刘显自然知道,三国时,董卓部下,董卓死后拥兵自重,自成一方诸侯的人物。

    “张济算是大汉军方的一个后起之秀吧。算是一个有能力却也会来事的家伙。老夫跟他认识不深。不过,最近老夫知道,他在暗中收购大量粮食,却不知是他自己所为还是为他人收购。”卢植以为刘显不知道张济,便说道:“他在军中,主要是负责后勤事宜,据一些知道的军中将领说,张济一直都是暗中倒卖军中的粮草,只可惜却没法掌握到这些证据。”

    “肯定是为他人收购的。如果说张济在军中已经做这些倒卖军粮的事情,那么他肯定不会为自己屯积粮食。起码目前不会。”刘显肯定的道。

    这个时候,张济应该已经投靠了董卓了。收购粮食,也肯定是受董卓之命。

    刘显觉得这个也才是正理。董卓这些年打着平定西凉叛乱之命正在拼命的招兵买马。所需要的粮食肯定是海量。没有人在为他暗中筹措粮食,那么他凭什么养活那么多的军队?要知道,如今朝廷提供的军粮吃紧,供原有的汉军编制的汉军用度都有些困难。所以,董卓肯定是通过自己弄来粮食,拼命的发展属于他自己的军队。

    很快,董卓最少得要养活二、三十万的军马,当中还包括了二十万以上的骑兵。这些军队,吃喝用度需要多少粮草?

    “我想也应该如此……”卢植也点头道。

    刘显没有马上对卢植说破张济已经投靠了董卓,现在极有可能不是为董卓筹备军粮的事。

    “你突然说到张济?他现在也在打这邹家的主意……咦?”

    刘显自己说着,却猛然一愣,脑子里一下子闪过一个人来。

    邹家?粮商?邹雪?张济?邹氏?

    刘显飞快的将这些串连起来,这才有些恍然,难道卢植口中的邹雪,就是历史上张济之妻邹氏?后又被曹操睡了的邹夫人?

    不会这么巧吧?如果是真的话,那岂不是这个时候,张济都还没有把那邹氏娶为妻?

    这时卢植说道:“这张济,果然有些手段,他并没有如那些一般的权贵那样,直接威胁邹家,想要巧取豪夺邹家的粮食资源。他而是向邹家提亲,希望可以迎娶邹雪为妻。嗯,张济原配夫人亡故了了,也因其跟原夫人并没所出。所以,他打算娶邹雪为续弦,希望可以为他旦下一子半女。“

    “哼!张济老大不小了,居然敢打着这样的借口向邹家提亲,想娶人家一个小姑娘?真不害臊!当然了,明面提亲,背后里却也是有威胁的。明眼人也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冲着邹家的粮食资源而去的。”卢植跟着有些气恼的道。

    张济现在应该有三十多四十岁了吧?

    他于196年中流矢身亡,也就是十年后,那时,他应该有四十多接近五十岁。而邹夫人,她那个时候,应该也正是处于一个女人最美好年华的时候。要不然,也不可能迷倒曹操,导致曹操痛失爱将典韦以及大儿子曹昂,还连带赔了一个侄子曹安民。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天生桃花眼

    原来这个时候,张济还没有娶邹氏为妻啊。

    刘显按年份来推理,觉得这也是正常的。

    邹氏邹夫人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是因为曹操的关系。而那时是196年,也就是10后。

    10年后的邹氏,年纪绝对不会太大,如果都是超过了四十岁的妇人,曹操又岂会看得上眼?

    所以,十年后,邹氏二十多三十岁,或是三十来岁,才是合理的。

    那么现在,邹氏是二十岁左右,那么还没有成亲也就很正常了。

    当然,大汉女人,一般十四到十六岁就会嫁人。可这邹氏不是有些特殊么?在她按这大汉的适婚年龄时候,她爹爹就亡故了,又留下了若大的家业,需要她一个女子来继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她自然是没能成亲了。

    这邹氏,能够让曹操念念不忘,迫不及待的,想来定必也是一个绝色美人吧?

    “到了,前面的这所府宅,便是邹家了。”卢植这时指着前面的一所若大的府院。

    “呵,离咱武勇侯府还真不远啊。只是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隐藏着这么一号人物。那就劳烦卢植大人上去拜门了,如果是小侯过去,怕会太唐突了。”刘显对卢植拱拱手。

    刘显和这邹家并没有任何的关系,无缘无故登门求见,且还是有目的的,这样的确显得有些冒味。加上,现在邹家是女人当家,刘显觉得自己不好太过着迹显眼。

    “唐突什么?现今洛阳京城里谁没听说过你武勇侯?你来邹家拜访,那就是贵客,是邹家的荣幸。再说了,如果你愿意关照一下邹家,让邹家不受别人明显暗里的威逼,那就是他们的运道。欢迎你都来不及呢。”卢植一瞪眼,但还是大步走向邹家的府门。

    戏志才这时凑近刘显,在刘显的耳旁道:“主公,此邹家看上去还挺气派的啊,果真不是一般人家。如果没有一个丰厚的家底,在洛阳恐怕也难购置得了若大的一座府邸吧?可惜……邹家家主一亡,此家怕就会没落了。”

    “嗯,世事难料。说到道,邹家只是一户商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底蕴,早晚也会被人吃得骨头也都不剩。”刘显也点头道。

    历史上,基本没有关于邹氏娘家的记载。也由此可见,从邹氏嫁给张济之后,其家怕就已经落到了张济的手中。而张济死后,邹氏也就是凭人宰割的鱼肉,没有任何的倚仗。

    不得不是,生在这个时代的女性也的确是一种悲哀。

    曹操淯水之败后,邹氏下落不明。

    当然,有说邹氏被曹操收了,最后是曹操的众多女人之一。但这事想想却是不太可能的。

    想想当时曹操在淯水大营,遭受到了张绣军的疯狂攻杀。曹操仓惶而逃,那个时候,连他的大将典韦都战死,儿子侄子也因此而阵亡。那个时候,曹操就算是再怎么贪花好色,也不太可能带着邹氏一起逃走吧?

    最大的可能就是邹氏在当时就有可能死于乱军当中。

    刘显在后现代的时候,的确也就邹氏的情况作出一些研究,进行了一些逻辑推理。

    但是,当时的结果是很矛盾的。也是刘显一直都想得不太明白的地方,感到这当中的情况还真的有些复杂。

    主要想不明白的地方,就是张济之侄张绣,他向曹操投降了,却因为邹氏而怒攻曹操。后先不管邹氏在这事件当中的死活,但张绣却又降曹操,最后又为曹操出征乌桓而亡(有说是被曹丕毒死)。

    张绣还是赵云的师兄啊,哪怕他没有赵云那么厉害,可他也的确打出了北地枪王之名号,可见武力值是不弱的。如此的一个人物,必定也有一定的心气。怎么会活得如此憋屈?

    不论邹氏生死,他跟曹操也算是结下了解不开的生死大仇,怎么会又降曹操?

    说曹操拿邹氏拿捏张绣,这表面上,看上去有些合理。可实际呢?曹操因为邹氏死了大将典韦、儿子侄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曹操真的会不顾手下将领的感受,不顾及自己家人的感受,还非要把邹氏留在身边?问题是,曹操遭袭,惊惶而逃,还能把邹氏一起带走吗?

    刘显觉得这当中还真的是谜一般的操作。

    或许,这些疑惑,要见过邹氏,甚至是对张绣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获知真相了。

    “主公,邹家还有别的客人。看到在那一旁等候的那队士兵了吗?这些士兵可都不是一般的士兵,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士兵。”

    刘显在想着跟邹氏有关的一些历史疑问的时候,王越也走到了刘显的身边,对刘显呶了呶嘴。

    刘显出行,王越肯定会带着一小队亲兵护卫,他的那女徒弟王清也扮作了一个俊俏的亲兵,贴身护卫刘显。对于他们来说,刘显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只要刘显出门,他们都会跟着护卫。

    “张济的人?难怪现在张济也在邹家?”刘显抬眼看去,果然看到在邹家府门的另一旁,在一排临街的树下等候着的士兵,人数约有四、五十人。

    一般去别人家拜访,随行的人员,如果是个别心腹,自然会一起随主人进入。但如果是一些护卫士兵,除了个别头目之外,一般都会在别人的府外等候,除非是跟主人家很熟络,人家主人家让他们进去。要不然,不是很熟悉的,别人家是不会让那么多无关的士兵进入的。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邹家暂时还没有同意张济的求亲,要不然,都是一家人了,这些士兵也肯定可以一起进入主人家。到里面专门供给下人的地方去歇息等候,不用逗留在府外等候了。

    这时,卢植也到了邹家大门处。

    邹家的人对卢植自然是认得,且也都知道卢植的身份,所以,赶紧恭敬的大开中门,一面急急的让人进去请出邹家小姐来迎接。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老夫进去见你们家小姐就行了,不用特地让她出来迎接。卢某跟你们邹家也不算是生分人了。嗯,不过进去汇报一声也可以,因为卢某这些还带了客人前来。”卢植叫住了要跑向府内禀报的邹家下人道。

    卢植说完后,又转向刘显招手,让刘显等人过来。

    得,刘显原本还想着先跟卢植进去了再表明身份的,但见卢植对邹家的下人这么说,刘显也不好再遮遮掩掩了。

    刘显大大方方的走到了邹家门前,并没有因为站在门前的那些人是邹家的下人而有所轻视,很是客气的对他们拱了拱手,如沐春风的笑着对他们道:“各位朋友你们好。本人武勇侯刘显,随卢植大人一起前来拜会你们家小姐,希望各位莫怪本人冒味唐突。”

    “啊,你、你就是武勇侯?”

    “对,没错,他就是武勇侯刘显。”卢植在旁应道。

    “还真的是武勇侯啊,呃,小人见过武勇侯,欢迎武勇侯光临邹家,这是我们邹家上下的荣幸。这……你们等等,我这便出去报告……”

    这邹家的人一听到是武勇侯,当真的是如雷贯耳,态度一下子变得热切隆重起来。这还真的是人的名树的影。

    “别别,不用了,还是一起进去吧。”刘显赶紧叫住,然后对后面的郑伯一挥手道:“初次登门,小小意思不成敬意,送给你们家小姐的一点小礼物,还请莫见笑。”

    郑伯上前,把手上拿着的东西递给了邹家的下人。

    有些事并不用刘显特意吩咐,只要是涉及到出门拜访谁谁什么的,郑伯都会准备一些礼物带着。而这些事,也的确是郑伯需要负责的。

    刘显并没有特意的任命管家,可郑伯就是刘显身边的真正大管家。

    邹家的下人客气推辞了一下,还是收下了,然后再引领刘显、卢植等人进去。

    到了邹府主厅,果然还有客人在。

    其实,一般如果主人家正在会客,再有客人来时,会先领到别的地方奉茶,然后主人再过来会面谈话,或再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去见面。

    然后邹家的下人直接把刘显等人领到了迎客厅来,这是摆明不把卢植当外人,也是对原来的客人不太尊重。

    但这些也难怪,估计邹家的人也不太待见张济吧?如果来的人是张济的话。

    如果邹家家主邹双还在,那么邹家小姐嫁给谁都没关系,跟他们这些邹家的下人无关。可是,现在邹家家主不在了,那么邹家小姐嫁给谁,这就关系到他们切身的利益了。

    而任谁一看,都知道张济不安好心,如果真和邹家小姐成亲了,那么他们这些邹家的下人,以后又将要何去何从?到时候,整个邹家都将会作为嫁妆成为张济的附属,他们这些原邹家的下人,也都得要看张济的脸色做人。

    关于这其中的种种,邹家的下人可能是门清。

    “哎啊,是卢伯伯,小侄女还真的失礼了,本应要亲自迎接卢伯伯才是。”

    坐在主人席位上的是一位二十芳龄的小姐,身上一袭素蓝的束腰长裙,她长身而起,显得婷婷玉立,她快步离席,出来向卢植施礼。

    刘显暗里一看,当场就有些目眩。

    此女肌肤胜雪,脸如桃花,眉如春山。

    而让刘显心房猛跳的是,她的一对如一汪深潭的标准的桃花媚眼。

    这是一对天生能勾魂摄魄的桃花眼。

    她一蹙一顾之间,都似在向外释放着一股妩媚之态。

    她此时还是黄花闺女,看上去还略微青涩,可是,那股天然的楚楚可怜的风情,那种似醉非醉的朦胧媚态,恐怕还真的没有几个男人能够消受得了。

    反正,面对着她,并不需要如何,只需要看着她的眼睛,就能让人产生一股冲动,征服的冲动。

    难怪!难怪曹操为了她连折大将儿子了。

    看来,邹氏本人,的确有让男人为之不顾一切的本钱条件。

    这个邹氏……还真的不能错过啊。

    刘显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要征服要得到她的冲动。

    天生桃花眼,自带桃花劫。

    在这个古时代,太过漂亮迷人的女人,一般都是红颜薄命,下场很难好得到哪里去。

    但也幸是这个古时代,要不然,这样的美人儿,是轮不到刘显来垂涎来染指。

    这样的一个美人儿,就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男人来爱护保护,如此方可以保她一世平安幸福。

    “贤侄女客气了!你这不是还有客人吗?怎么样?卢某来得不是时候?会否打挠你会客?”

    卢植摆手示意让邹雪不需多礼,一边掳着胡子,意有所指的道。

    “哪里?怎么会呢?正好,可以给卢伯伯你介绍一下呢。这位便是张济张将军,不知道卢伯伯有没有见过呢?”邹雪摇首,顺便向卢植介绍了一下陪坐在客席的张济。

    刘显自然也注意到了张济。

    看上去,张济的确约三十多岁了,但的确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他此时,也只是一身便装文士服打扮,身上确有一股文士之气,并不太似是一个武将将军。

    “末将参见卢将军!”

    张济这时并没有托大,赶紧站起来,上前拜见卢植。

    他跟着说道:“卢将军,末将曾经给卢将军的军马送过粮草,不知卢将军可曾记得否?”

    “原来是张济啊,嗯,有印象。不用客气,坐吧,现在卢某也不是什么的将军了。何况,你现在也是卢某这侄女的坐上贵客,坐吧。”

    卢植也不知道是否是当真的记得张济,含笑的对他点了点头,让他不用多礼。

    他转而对邹雪道:“贤侄女,老夫带了个人前来拜访你,嗯,就是他,武勇侯刘显。”

    卢植又很随意的指了指刘显道。

    刘显的心里白了一眼卢植,心想你还能再随意一些吗?

    但刘显还是对邹雪抱拳拱手施礼道:“武勇侯刘显,见过邹小姐,冒味到访,请小姐莫怪。”

    邹雪自然也早就看到了刘显,她家的下人是前后脚向她报告了。

    所以,她并不觉奇怪了,当然,那桃花眼还是深深的打量了两眼刘显,然后才还礼道:“小女子邹雪拜见武勇侯!武勇侯登门,让邹家蓬荜生辉,让小女子的荣幸!”

    “哈哈,太客气了。嗯,本侯前来拜见小姐,其实是有事相求!”

    刘显决定直接一些,直接对邹雪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517/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霸主最新章节! 作者:一级烟枪王所写的《大汉霸主》为转载作品,大汉霸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霸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霸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霸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霸主介绍:
刘显本应为帝皇之后,坐拥大汉江山。
谁料反成谋逆之后,他立誓平反恢复身份,立志夺回大汉皇位,结束三国之乱。重振汉室!振兴大汉!大汉霸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霸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霸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