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儒神在上TXT下载儒神在上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儒神在上全文阅读

作者:秋风揽明月     儒神在上txt下载     儒神在上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章 诗赋卷

    苏毅仔细思考着关于《韶》的记载。

    《韶》乃是诗,乐,舞,三体一位的乐曲,有钟、磐、琴、瑟、管、笙、箫、鼗、鼓、柷、敔、镛等乐器辅助。

    传闻这是神话时代流传下来的古乐。

    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有人表演《韶》了。

    《韶》基本上处于失传的阶段,多见于文献之中。

    与《韶》有关的记载还是不少的,多与神话时代的人祖舜有关系。

    舜在位时祥瑞不断。《竹书纪年》记载说:舜时,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玦。另外还写道:舜时,天空现卿云祥瑞,舜与百官相和而歌,以颂卿云。舜唱道:“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臣和唱道:“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有光华,弘于一人。”舜又唱道:“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轻,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舜与群臣唱的,就是《韶》,这段内容,苏毅在圣王坠储存的古书之中读到过。

    关于《韶》的记载还有不少。

    比如。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对此套乐曲内容和意义的评论:“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据《论语·八佾》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孔子谈《武》乐只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对此曲的高度评价。

    孔颖达注疏:“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这段话描述了《大韶》的盛大场面。

    可是这些内容之中,都没有记载《韶》到底是谁所做。

    “莫非是舜所做?”。苏毅微微沉思着。

    由于与《韶》有关的很多内容,都是舜帝时候发生的,而舜作为人族鼻祖之一,确实发明创造过许多东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韶》为舜帝所做。

    不过苏毅觉得没有这么简单,他努力回忆着其它一些书籍上面记载的内容。

    《庄子•天下》:“舜有《大韶》。”舜乐名。

    《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

    《尚书》卷五〈虞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祝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史记·夏本纪》:“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这些内容,同样与舜帝有关系。

    其中甚至还提到了《韶》的演奏场面,许多人会装扮成兽,人兽一起欢庆。

    一些古籍提到了夔。

    那夔又指什么呢?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夔是一种独角的神兽。

    这些古籍多次提到夔,甚至写到,舜是贤明君主,夔率领百兽齐舞,甚至有凤凰来朝。

    夔率领百兽跳的舞蹈,就是《韶》。

    但从没有一本古籍提到舜帝表演过《韶》。

    表演《韶》的领头者,一直都是兽类。

    苏毅感觉,或许《韶》并非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兽创造出来的。

    如果这种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是哪一种兽类生灵创造出来的《韶》呢?

    苏毅觉得,大概率是神兽夔创造出来的。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测是因为这些这些古籍多次提到夔。

    最初领导百兽齐舞的也是夔。

    而不是其它的神兽呢。

    从这一点上,似乎更加印证了苏毅的猜测。

    于是苏毅提笔,写上了《韶》为神兽夔所著。

    终于做完第一张试卷了,仔细检查一遍,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苏毅便耐心等待起来。

    到了交卷的时候,会有人前来收取试卷,当然也可以提前交卷。

    不过苏毅并没有提前交卷的打算。

    他本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提前交卷,更是会成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还是低调一点好。

    时间到了之后,苏毅的试卷被收走。

    苏毅吃了一些干粮,便早点休息了。

    翌日辰时。

    便发下了第二张试卷。

    第二张试卷考诗赋。

    科举考试最简单的便是第一张试卷的综合卷。

    第二简单的便是第三张试卷经义卷。

    这两张试卷如果平时用功,及格还是没有问题的。

    最难的两张试卷便是第二张试卷诗赋卷,第四张试卷策论卷。

    若是策论这张试卷还能胡诌八扯的写上一通。

    但是诗赋可不能胡诌八扯的乱写。

    诗赋对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所以不是你随随便便写几行字就是诗了。

    要看是不是工整,押韵,扣题等等。

    苏毅看了一眼题目,发现县试对于诗赋的要求不是特别的严格,文院出题的半圣估计也知道,县试多是一些未及加冠的学子,让他们做出十分工整的诗赋确实有些困难,所以,县试题目,要求很简单,只需要将字数,句数控制好就可以了,其它没有特别的要求,题材可以任意选择,诗赋种类也可以任意选择。

    “县试还不算丧心病狂,听闻到了府试,就已经变得极其严格,这也是为什么童生那么多,秀才那么少的原因,诗赋估计就能够刷下去十之七八的人了,府试都那么难了,更何况后面的乡试,会试等考试呢”。苏毅不由自语道。

第47章 悯农,海圣。

    既然没有太多的要求,那么无论写什么类型的诗赋都可以了。

    苏毅沉思着到底该写什么样的诗。

    按内容分类,古诗可分为花间诗,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等。

    其中,花间诗流传最广,也最受贵勋子弟青睐。

    苏毅对这些诗没有特别的看法,不管是花间诗也好,亦或者其它的诗也好。

    只要内容好,能够让人积极向上,就是好诗。

    苏毅想了想,最终敲定了一首诗。

    这首诗叫做《悯农》。

    不管是华夏古代,还是这个世界的古代。

    农业都是基础。

    只是,剥削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大学生,而且还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于农民种地的辛苦与不易,一清二楚。

    苏毅提笔快速写下了《悯农》这首诗。

    既是对农民辛苦劳作的赞美。

    又有对农民的尊敬之意在其中。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写完这首诗之后,苏毅便将笔放下。

    等待着考试结束。

    两个半时辰很快便过去了。

    试卷收上去之后,苏毅在考间之中活动了一下,吃了一些东西,到了末时一刻的时候。

    第三张试卷发了下来。

    第三张试卷上面就一句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这是《大学》第一章第一段话。

    其实用现代话理解,这一段话倒也不是特别的难理解。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可是科举考试的时候是不能这样写的,别管是县试也好,府试也好,乡试也好,亦或者是后面更高的会试,都会考到经义,字数是有要求的,而且写作也有要求,虽然不像八股文的要求那么严格,但那也是相对而言。

    天运大陆科举考试规定,经义字数需要达到二百字以上,不能超过五百字。

    最开始的时候,经义可以自由发挥,字句长短没有要求,但是后来逐渐发展成运用排比句了。

    要知道,华夏明清时代的八股文就是从排比句发展过来的,这个世界,倒还没有发展到八股文那么丧心病狂的程度,否则的话,真的考哭亿万考生。

    就算没有发展到明清时代那个程度,不过用古文写几百字的排比句,也是超级难得啊。

    ……

    苏毅取出了一张草稿,他打算先在草稿上面写下来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阐述。

    博大之学,大人之学也,未及加冠,小人之学也,学习六艺,君子之学也……

    苏毅洋洋洒洒写了三百多字,主要阐述的思想就是,成年阶段,未成年阶段应该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等等内容。

    写完这些内容之后,苏毅仔细检查了一番之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将草稿上面的内容写在试卷上面。

    写完之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

    随即将试卷放好。

    第三场考完之后,简单吃了一些东西便早早入睡养精神。

    第二日,辰时,准时发下了第四张试卷。

    第四张试卷写到,“百国并立,然有三国争锋,今妖蛮动之,尔等如何?”。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百国并立,但是这百国之中,有三大庞然大物争锋,其余皆为附庸,如今妖族,蛮族频频异动,我人族该如何?

    看到这个内容之后,苏毅微微有些吃惊。

    科举考试的题目基本上都是曲阜文庙的半圣,亚圣出的题目。

    从这些半圣,亚圣出的题目之中,可以看出来这些半圣,亚圣的思想是什么样的。

    人族这边,大大小小的国度差不多有四十多个国度,以大武王朝最为强大。

    可是。

    不管是大武王朝,还是其他人族国度,都共尊文庙。

    只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就有利益争夺。

    纵然曲阜文庙也是如此。

    可是这些半圣,亚圣,也不一定是一条心。

    比如,陈康盛,陈康贤兄弟二人,身后就有亚圣。

    所以他们在大武王朝兴风作浪,也没有人敢管。

    而对外,这些人又是保守派,处处都想着何谈,割地赔款忍让,也难说不是他们背后半圣,亚圣的意思。

    有的人,只管自己富贵,哪管他人死活,这与所处的地位没有关系,而是与一个人的思想有关系。

    当然,苏毅现在也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情况,背地里铁定有许多争锋,这是苏毅看不到的。

    但不管如何说,这一次科举考试出题的这位圣人看来,这位出题的圣人,应该是一位主战派的人物。

    所以,他提到了百国并立,三国争锋,妖蛮异动以及接下来如何应对。

    为什么这位圣人会在县试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苏毅觉得,大概是因为这位圣人地位不够稳固,再加上他知道年轻人,满腔热血,现在提及这些事情,很容易收拢人心,以后这些学子,会考上秀才,举人,甚至进士,都将是他的门生。

    这样能够进一步稳固他的地位。

    “出题之人应该是二十年前成为半圣的海圣吧?”。

    苏毅心中不由微微一动。

    海圣叫做端木海,字博宇。

    此人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

    他出生于东海国。

    一个濒临海洋的小国。

    村里人,都是以打渔为生。

    海中多妖。

    许多村民,甚至亲人,都死在了海中妖兽手中。

    所以海圣这个人十分痛恨妖族。

    特别痛恨海中妖族。

    因此,他一直都是主战派。

    人族的领地,绝对寸步不让。

    只是。

    他成为半圣时间尚且短暂。

    根基不稳固。

    他的一些举措,还无法彻底的施展开。

    但只要海圣慢慢经营。

    势力绝对会慢慢做大。

    而且这位海圣的一些思想,倒是与苏毅颇为契合。

    比如。

    人族土地,寸土不让。

    这关系到人道传承,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第48章 教战守策!

    策论的字数需要控制在八百字到两千字之间,也不是说不能多写,写更多当然也可以,只是考卷那么多,许多考官都看的很匆忙,写太多别人也不一定能够看完,所以字数一定要控制好,不在多,而在精。

    科举考试,不光考考生的学识,还有一件事情十分的关键,那便是揣摩出题人的意思。

    因为出题的都是半圣,亚圣等圣人,揣摩圣人想法,是能否取中关键点。

    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出现过许多特殊情况,比如有的考生在综合卷,诗赋卷,经义卷的成绩都比较一般。

    但是策论写的极好,然后力压许多人。

    取得极其优异的成绩。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考生会揣摩这些半圣,亚圣的思想,写到了这些半圣,亚圣的心坎之中,这些半圣,亚圣自然会比较青睐这些考生。

    海圣是主战派。

    那么策论如何写的方向便已经出来了。

    苏毅沉思许久,在草稿上面写道: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仔细检查一遍,发现没有问题之后,便将这篇策论,抄写在了试卷上面,随即便等待着考试结束。

    两个半时辰很快过去,试卷被收走之后,县试便算是考完了。

    接下来便是等结果了。

    苏毅收拾好东西,走出了文院。

    周彬,张兴泽,宋彦,东方逸,张谔等与苏毅交好的举人,秀才,都在外面等着苏毅。

    看到苏毅走了出来。

    众人纷纷走上前来。

    “子恒,一切还算顺利吧?”。周彬问道。

    张兴泽笑着说道,“县试而已,对于子恒而言,还不简单吗?只是排名高低而已”。

    苏毅说道,“燕云兄折煞小弟了”。

    宋彦说道,“这一次余杭县人才济济,听闻大儒陈公之的孙子陈昊阳也参加了这一次考试,陈昊阳素有名声,三年前他所做的咏梅诗就登上了圣刊,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才十三岁而已,他的文章也写的极好,让文庙的博士都赞叹不已,原本三年前这陈昊阳就应该参加县试的,但是陈公之觉得他年龄小,不如压上三年,好好磨砺一下,再参加县试更好!于是陈昊阳便等了三年”。

    这陈家本身就是余杭发家的家族,多数族人都在余杭,所以大儒陈公之的后人,也在余杭参加县试。

第49章 陈昊阳

    东方逸说道,“话虽这样说,但是三年前余杭县的县试可不简单,别忘记,三年前道圣的弟子赵宣武也在余杭县参加了县试,陈昊阳押后三年参加县试,估计也想要避开此人!”。

    苏毅心中不由微微一动。

    这个赵宣武可是千年难出的人才啊,此人两岁便可以背诵论语,三岁成诗,四岁便可以写出县试水平的策论文章,六岁的时候,所写的咏鹅诗登上了大武周刊,十岁之时所写的咏雪诗登上了圣刊。

    他天生早慧,所以被道圣收为弟子。

    三年前县试,力压所有考生,以十二岁的年纪,考中第一名。

    接着在府试之中又考中了第一名。

    院试之中还是第一名。

    乡试同样是第一名。

    此人十二岁,便连中四元,他的名声,就此鉴定下来。

    巨大的名声,为他带来了无数的声望,此人在会试之前,才气灌顶,自身的才起达到了进士级别。

    会试之时,排名第五。

    殿试的时候,所写文章,让当时主持殿试的文圣都惊叹不已,最终点其为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这一年,这个赵宣武才十三岁而已。

    别人十三岁的时候,还在读四书五经,浅学六艺呢,人家都连中四元,接着又考中探花。

    或许这就是神童吧。

    陈昊阳自喻才学过人,但是,碰上赵宣武这种比他还要妖孽的神童,他心里也有些发怯。

    或许这才是他押后三年参加县试的原因。

    陈昊阳,难道不想考中案首吗?

    他当然也想。

    陈昊阳甚至觉得,他沉淀三年。

    最起码也能够达到“连中四元”,如果会试之时运气好,说不定就是连中五元。

    如此一来可就超越赵宣武了。

    至于最后的殿试。

    到时候圣人会亲自出现,当场出题。

    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说不定可以夺取状元。

    完成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呢?

    在人族科举历史上,可还没有人能够连中六元。

    ……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不是会实现,一切就不好说了。

    远处传来了骚动声。

    苏毅等人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去。

    大家便看到,一名看着十分年轻,英俊的书生走了出来,许多人都朝着那书生走去。

    包括苏毅之前见过的陈平此人,也走向了出来的书生。

    那书生的一双眼睛狭长。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给人一种心思阴沉的感觉。

    “哈哈哈哈,这一次颜策兄弟必定能够中案首,我等先在此恭贺颜策兄了!”。

    一名秀才笑着说道。

    许多人都上前恭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余杭的贵勋世家子弟。

    “诸位千万别这样说,考官们毕竟还未曾批改试卷,结果如何不太好说!”。陈昊阳微微一笑,随即谦虚的说道。

    从他的表情与神态上面来看,对于此次的县试,他还是极其自信的。

    陈平说道,“我们已经在百花楼之中定下了包厢,连考三日,咱们去放松一下吧!”。

    “也好!”。陈昊阳点点头说道。

    一行人朝着百花楼的方向走去,陈平看到了远处的苏毅,低声在陈昊阳身边说了几句话,陈昊阳转头看向了苏毅。

    陈平神色阴沉的说道,“可惜,没有能够顺利打压此子,这种寒门子弟崛起,于我等而言可没有什么好处!”。

    陈昊阳笑着说道,“堂兄何必为此忧虑?区区寒门子弟,就算会做几首诗,又能如何?科举考试,要考综合卷,诗赋卷,经义卷,还有策论卷,就算此子诗才惊人,可是他这种寒门子弟,能读几本大儒著作?能读几本孤本圣经?或许一本都读不到,或许只能读一二本”。

    “前面两科倒还好说,他的见识,经历,所读的书籍,对他都是巨大的制约,我们的起点天生比这种人高,眼界天生比这种人远,所以,经义,策论于我们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像苏毅这种人能写好经义,策论吗?这种人,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昙花一现?好词好词”。陈平不由拍了拍手。

    其余的贵勋子弟,也连连点头。

    这群人未曾天停留,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苏毅等人也快速离开,他们来到了楼外楼小聚。

    大家也知道苏毅考了三天时间,颇为疲惫,所以没有待太长时间,宴会便散去了。

    ……

    此次余杭县考生批改试卷的一共有五位考官。

    主考官乃是唐叔同。

    四位副考官都是余杭县文院的教谕,一人叫做陈凯之,一人叫做汪荃,一人叫做罗铭,一人叫做刘葛州。

    阅卷工作一直按部就班进行着。

    “咦,这书法写的好!”。这时候,罗铭吃惊的说道。

    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众人纷纷走了过去观望。

    便看到这种书法,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从未见过这种字体,写的确实好看,不知道这书生师承哪位书法大家?”。汪荃不由动容的说道。

    历史上,有几位半圣级别的人物,都是以书法入道,成就半圣。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书圣王羲之。

    就是以书法入道,成就亚圣。

    而他的儿子王献之,则是叫做“小书圣”。

    同样也是以书法入道,成就了半圣。

    一门父子双圣人,这也算是千古佳话了。

    现如今。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依然是无数读书人临摹的书法。

    流传极广。

    “字体优美,只是不知此子学识如何”。刘葛州说道。

    “看看便知!”。罗铭说道。

    他开始审阅第一卷三十道题。

    “三十道题竟然全对!”。刘葛州吃惊的说道。

    “什么?全对?最后一道题也对了?”。就连主考官唐叔同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韶》的作者是谁这道题目,他们这些考官最开始知道的时候,也讨论了很长时间。

    引据各种古籍来推断《韶》到底是谁所做。

    可是他们商讨之后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对比了一下,发现依然是错的。

    可见这道题,到底多难。

    如今,一名连文位都没有的学子竟然推测出来了《韶》的作者。

    这些考官,怎能不惊?

第50章 引圣共鸣!

    “大才,此子真有大才啊!”。

    罗铭拍了拍手说道。

    这张试卷是他审阅的,发现这样的人才,他也有功劳。

    罗铭自然十分高兴。

    “确实有大才!”,其余人也点了点头。

    罗铭随即将试卷呈送给了唐叔同。

    唐叔同看了一眼试卷,点了点头,说道,“看来这一届考生不简单啊,陈公之的孙子陈昊阳怕是遇到了对手!”。

    天运大陆科举考试的审阅方法比较特别,一般都是第一科及格之后,才会审核相应学子的第二科,第二科及格之后,才会审核第三科,第三科及格之后,才会审核第四科,所以科举考试是很残酷,但凡有一科不及格,必遭淘汰。

    而考生的试卷,只有学籍号没有被封存,其余的名字,籍贯等等信心都被封存上了,负责发放考生学籍号的官员,吏,都会在学籍号发下去之后被隔离一段时间。

    而负责阅卷的考官这段时间也会被隔离。

    所以这些考官并不知道每一名考生的学籍号是多少。

    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发生。

    唐叔同之所以能够判断出来这张试卷不是陈昊阳的,是因为陈昊阳的书法乃是“公之体”。

    这是大儒陈公之创造的书法,圆润饱满,十分独特,他们可以从书法上面判断出来哪张试卷是陈昊阳的。

    陈昊阳原本也是神童,十三岁所做的咏梅诗就登上了大武周刊,自然引人瞩目。

    “继续阅卷吧!”唐叔同说道。

    “是”。四位副考官应道。

    他们继续阅卷。

    不久之后,刘葛州说道,“看来陈昊阳的试卷将由我来审核了”。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力。

    刘葛州耐心看下去。

    “如何?”。汪荃问道。

    “错了一道题,最后一道题,《韶》的作者是谁?这陈昊阳写的是舜帝”。刘葛州说道。

    “这道题确实太难了,做错,其实也可以理解”,唐叔同说道。

    众人点点头,不过大家脑海之中却闪过一个念头。

    之前就有一名学子,作对了这道题。

    很快,第一轮阅卷便结束了。

    考生一共一千五百七十三人,作对十八道题以上才是及格,第一轮刷掉了四百五十三人。

    还剩下一千一百二十人。

    这一轮考试,及格以上具体成绩如下:

    满分一人,便是苏毅,错一题者一人,乃是陈昊阳,错三题者两人,错四题者六人,错五题者十三人,错六题者三十人,错七题者七十人,错八题者一百零五人,错九题者一百三十人,错十题者二百人,错十一题者二百四十二人,错十二题者三百二十人。

    第二轮审核随之开始。

    第二场考试是考诗赋。

    这一卷其实很重要,能够彰显一个人的才华如何。

    这些考官审阅着一张张试卷,不时连连摇头,有时候还会说出狗屁不通一类的话。

    “诸位,听一下这首诗!”。这时候,陈凯之站了起来说道。

    大家看向陈凯之。

    陈凯之则是吟诵道:

    “荷花盛开西湖好,粉红点缀绿盖随”。

    “花船撑槁入深处,一片笙歌醉里归”。

    “好诗,好诗,将初夏的美景写了出来!”。汪荃笑着说道。

    这首诗,最合汪荃口味的便是“花船撑槁入深处,一片笙歌醉里归”这句诗。

    携妓同游西湖,不醉不归,这种事情在士林之中还是很流行的,被许多人视之为潮流,这也是花间派诗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了。

    汪荃便属于花间派诗人,这首诗,自然让他喜欢异常。

    汪荃走了过来,看了一下试卷,诧异的说道,“公之体,看来这试卷是陈昊阳所做!”

    “陈昊阳小小年纪,便风流不羁,还真是潇洒”。刘葛州不无讥讽的说道,他为人正直,并不喜欢与青楼女子有太多交集。

    大家都知道刘葛州的性格,倒也不会多说什么,都一笑置之。

    “此诗大家以为应该如何评分?”,陈凯之问道。

    “点为双甲如何?”,汪荃对这首诗极其欣赏,不由说道。

    所谓的双甲,是评定诗等级的方法。

    具体为。

    三甲,双甲,甲。

    这是第一类评分,三甲最高,双甲次之,甲第三。

    三乙,双乙,乙。

    这是第二个档次的评分。

    三丙,双丙,丙。

    这是第三个档次的评分。

    想要及格,最起码需要得到一个丙的成绩。

    三丁,双丁,丁。

    则是第四个档次的评分,这个档次就是不及格。

    将会被淘汰。

    “才气已经够了,只是,科举考试却写到了乘坐花船游湖,大家应该知道乘坐花船是什么意思,这里这样写,稍显不妥,我看还是点为甲吧”。刘葛州说道。

    “我也同意点为甲”,罗铭附议道。

    汪荃则是说道,“陈昊阳年轻气盛,热血方刚,如此写,倒也是真性情,而且,陈公之应该也在关注这场县试”。

    众人听汪荃提及陈康盛,不由微微皱眉。

    唐叔同说道,“点为双甲诗吧”。

    “是!”

    众人应道。

    大家继续审阅试卷。

    不久之后,刘葛州激动的说道,“诸位,这里有一首好诗!绝对是好诗!”。

    看到刘葛州这么激动,大家都十分吃惊。

    唐叔同说道,“速速吟来!”。

    刘葛州说道,“诗名《悯农》”。

    他稳定了一下情绪,随即吟诵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这首诗被刘葛州念出来之后。

    文院,贡院的方向。

    圣光冲天,金声玉振。

    就连杨广孝,齐子丞等人都被惊动了。

    “是贡院方向传来的动静!”。

    “贡院正在批改此次县试的试卷,现在应该审阅到诗赋卷了吧?如此大的动静,一定是因为某位学子的诗文,惊动了文院的圣人意志”。

    “没错,一定是这样”。

    无数个方向,无数人都议论纷纷起来。

    百花楼。

    正在聚会饮酒的陈昊阳等人也被惊动了。

    “恭喜颜策兄,这一次颜策兄的诗文惊动文院圣人,必将成为千古佳话”。一名公子哥,赶紧笑着说道。

    其余人也连连向陈昊阳道贺。

    陈昊阳微微一笑,随即谦虚的说道,“不敢当,不敢当,策之才学,与诸兄比起来,差的远呢”。

    钟山草堂。

    苏毅正在读《左氏春秋》这本书。

    《春秋》这本书,许多地方晦涩难懂。

    而《左氏春秋》经半圣左丘明做注解,浅显易懂了许多。

    而就在这个时候,苏毅忽然感觉,强大的才气,源源不断的涌入身体之中。

    这是才气灌顶。

    苏毅的文气,直接从童生三转,提升到了童生四转。

    “为什么我突然才气灌顶?”。苏毅疑惑不解。

    “莫非是因为读《左氏春秋》有感的原因?”。

    想到这里,苏毅顿时露出了欢喜之色,继续诵读《左氏春秋》这本儒道圣典。

第51章 重新审核

    “引动圣人共鸣,此诗当为三甲诗,诸位可同意?”,刘葛州有些激动的说道。

    他本是农家子弟出身。

    他永远记得,为了读书,他的家人付出了什么样的艰辛。

    当年参加府试的时候。

    村子里面很多村民凑了二十个鸡蛋让他带上。

    希望他能够补充一下营养,不要只吃窝窝头,亏待了自己。

    身为农家子弟,他深知,农民到底有多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简直写到了他的内心深处,与他的灵魂,都形成了共鸣一般。

    “我赞同,此诗一旦传出去,甚至可能入圣刊,自然要评为三甲!”,罗铭说道。

    “我也赞同!”。

    “我也赞同!”。

    陈凯之,汪荃也说道。

    唐叔同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便点这首诗为三甲之诗”。

    唐叔同随即问道,“也不知这是何人所做?”。

    刘葛州说道,“是首卷三十道题全部答对的那名考生所做!”。

    闻言,众人一惊。

    那名考生的字体,可是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的。

    如今,那名考生诗赋卷做的竟然也如此好,此人在卷一,卷二的成绩,完全将陈昊阳踩了下去啊。

    陈凯之,汪荃微微皱眉,他们是陈阁老这一系的人,陈阁老乃是陈昊阳的二爷爷。

    祖父又是大儒陈公之。

    上面已经暗示过他们,此次县试,陈昊阳必中案首才行。

    如今,卷一,卷二,皆落后于人,这让他们心中微微一沉。

    汪荃说道,“这人作诗作的这么好,不会是那个苏毅苏子恒吧?”。

    不光汪荃在怀疑这名考生的身份,其余的考官,也在怀疑这名考生的身份。

    唐叔同说道,“不管他是谁,我们用心改卷便是!”。

    “是”,四位副考官应道。

    这些考官开始继续审核。

    卷二审核完之后,这些考官核对了一下信息。

    卷二,三甲诗一篇,双甲诗一篇,一甲诗无。

    三乙诗十篇,双乙诗三十篇,一乙诗七十篇。

    三丙诗一百篇,双丙诗一百三十篇,一丙诗一百六十五篇。

    丙级以上的诗赋,一共五百零七篇。

    剩下的六百一十三人,全部都被淘汰。

    喝了一杯茶。

    五位考官开始审核卷三,也就是经义卷。

    “博大之学,大人之学也,未及加冠,小人之学也,学习六艺,君子之学也……”。汪荃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不由微微皱眉,这篇经义写得极好,只是,他认出来了这篇经义的字体,这让他有些犯难。

    这篇经义评为双甲都没有任何问题,可若是评为双甲,陈昊阳成为案首的可能性就已经很低了,如果将这篇经义打到乙列,不管是三乙,双乙,还是一乙,只要是乙列,到时候总评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陈昊阳四卷若都有甲以上的评分。

    一样会胜过苏毅。

    “苏毅,你也莫要怪我,怪就怪你没有什么好的出身”,汪荃心中冷笑一声。

    接着在试卷上面写了三个乙。

    他将苏毅的试卷评为三乙。

    而这个时候,一张试卷,引得陈凯之连连叫好。

    陈凯之说道,“这陈昊阳果然不愧是大儒之孙,经义写得极好,当评为双甲,诸位也看看”。

    陈凯之将手中试卷传给众人。

    大家传阅一番,也连连点头。

    陈昊阳此人,才学是有的。

    陈昊阳的经义卷,被评为双甲卷。

    卷三批阅完之后,具体情况如下。

    三甲经义无,双甲经义一篇,一甲经义无。

    三乙经义两篇,双乙经义八篇,一乙经义二十篇。

    三丙经义三十六篇,双丙经义八十三篇,一丙经义一百七十篇。

    共三百二十篇。

    其余皆淘汰。

    “接下来开始审阅策论卷!”,唐叔同说道。

    “大人!”。

    刘葛州站了起来。

    “刘教谕可是有事?”。唐叔同问道。

    刘葛州说道,“大人,之前那苏毅综合卷,经义卷,一卷为满分,一卷为三甲,为何经义卷,不见入甲?”。

    汪荃脸色一沉,说道,“试卷都是封存的,什么苏毅不苏毅?刘教谕莫非知道哪个是苏毅的试卷不成?”。

    刘葛州说道,“本教谕刚刚用词不当,还望诸位见谅,我想要复查一下综合卷满分,诗赋卷三甲的那位考生的经义卷,还望大人成全!”。

    汪荃说道,“试卷审阅过程之中,可以传看,但是试卷审阅完,出了成绩之后,将会立即封存试卷,不允许查看,这个规矩,刘教谕难道不懂吗?”。

    汪荃所说的这个规矩确实存在,主要是因为,出了成绩之后,封存试卷,防止别人查看,也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的事情出现。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刘葛州说道,“副考官没有资格查看封存的试卷,但是主考官却有资格查看封存的试卷,还请大人,打开封存试卷,复审那名学子的经义卷”。

    汪荃沉声说道,“刘教谕这番话的意思莫非是觉得改卷之人徇私舞弊,故意打压那学子不成?”。

    刘葛州说道,“汪教谕误会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因为每个人的审核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需要慎重对待,县试虽然不需要交叉审核,但如果出现了争议,也可以相互讨论,这是有先例的”。

    天运大陆,一般从乡试开始,才会出现交叉审核,乡试就是考举人,比较重要,有了交叉审核这一项之后,花费的时间要长很多,工作量也会大很多,但为国选才,虽累,但很多人还是十分心甘情愿的。

    县试,府试,没有设交叉审核的原因,是因为试卷相对简单,能够产生争议的地方较少。

    所以没有增设交叉审核。

    罗铭说道,“这件事情,还是看大人如何抉择吧”。

    唐叔同微微皱眉,他余光瞥了一眼汪荃。

    看到汪荃,微微摇了摇头。

    唐叔同想到了之前汪荃对他说过的话,大儒陈公之可是很想看到他孙子陈昊阳成为县试案首的。

    既然之前汪荃偷偷对他说这话,显然是想要让他帮忙。

    一边是正义。

    一边是巴结上陈公之的机会。

    该如何选择?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圣人已经向我们阐述了君子与小人之道,我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小人而不做君子呢?”。短暂的犹豫之后,唐叔同便做出了决定。

    他说道,“拆封试卷,重新审核那名考生的试卷!”。

第52章 放榜

    试卷拆封,唐叔同看向试卷的内容。

    这种瘦瘦高高的字体,让他无比的喜欢。

    虽不知这是什么书法。

    但想必,很快会流传出去。

    他开始审阅苏毅经义篇。

    “博大之学,大人之学也,未及加冠,小人之学也,学习六艺,君子之学也……”

    刚刚看了第一段,唐叔同的眼睛,顿时便亮了起来。

    这一段,写了大学,小学之道,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扣题准确,而且思想鲜明,很有想法。

    唐叔同迫不及待的继续看下去。

    越看,眼睛越发明亮。

    之前他已经看了陈昊阳那篇双甲经义,但不管从解题,从立意,还是从阐明的思想上,与这篇经义,都相差甚大。

    “诸位也传看一下吧!”。唐叔同将苏毅的经义卷交给了罗铭。

    理论上来讲这个时候普通考官不能再看这篇文章,但唐叔同让大家审阅,自然没有问题了。

    罗铭看完之后,点了点头,看不出什么表情,他随之传给了刘葛州。

    刘葛州看完之后,便拍了拍手说道,“好文章,真是好文章,这篇立意高远的经义文章,纵然拿到乡试之中,也能够名列前茅!三甲文章,这绝对是三甲文章!”。

    汪荃与陈凯之的脸色都微微有些不太好看。

    刘葛州似乎并未看到他们二人的脸色,他将试卷传给了汪荃,汪荃匆匆看了一遍,便传给了陈凯之。

    最终试卷又回到了唐叔同的手中。

    唐叔同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刘葛州说道,“此等文章若是不列为三甲文章,我等考官,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罗铭说道,“我也赞同列为三甲文章”。

    汪荃说道,“文章虽好,但却夸夸其谈,一些地方很不切实际,三乙评定,已经是给高了分数!”。

    “我觉得应该可以给个甲吧!”,陈凯之抬了抬眼皮说道。

    汪荃皱了皱眉头看向陈凯之,不知道为何陈凯之竟然选择了让步,难道你不知道,如果此子文章再得到一甲以上的成绩,大儒陈公之之孙可能便无法成为案首了吗?

    陈凯之并未去看汪荃。

    其实他心中也有些无奈,毕竟文章大家都已经看了,确实写得太好了,刘葛州与罗铭的态度已经表明了。

    而唐叔同选择拆封试卷重新审阅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现在再坚持打压这篇文章,已经不是明智之举,审核阅卷,这些也是要被记录在案的,会成为三年一次审核的重要标准。

    汪荃现在一路走到黑,今年年中的政绩考核,说不定就要被撸下去。

    真以为陈公之会帮你说话吗?

    陈公之,文庙之中高高在上的大儒,哪里会为一名小小的教谕出头?

    而且,他那种人物,顾及名声,不会轻易插手任何事情。

    一旦名声坏了,到时候可是很致命的打击。

    唐叔同说道,“我的意见是点位三甲成绩!”。

    “善!”。刘葛州与罗铭拍了拍手说道。

    汪荃,陈凯之都未多说别的。

    “休息一会儿,开始审核策论卷!”。唐叔同说道。

    休息的时候,汪荃将陈凯之喊道了外面,沉声说道,“陈教谕,今日所做之事,意欲何为?”。

    陈凯之说道,“龙腾天地之前,必遭雷电,鹰击长空前,必经九难,我们只是小小的教谕,一些事情,我们能做,一些事情,我们不能做”。

    汪荃沉思着陈凯之这番话,他很快便理解了陈凯之这番话的意思,扶陈昊阳一把这样的事情,他们当然可以做,也乐意做,但是,扶陈昊阳一把,不代表着要踩别人一脚,他们这些教谕,举人文位而已,而且今生晋级的希望已经不大,去得罪一位后起之秀?实在太不明智了。

    汪荃作揖道,“是我利令智昏了,多谢名山兄提醒!”。

    陈凯之笑着说道,“邢台兄不必客气,时间不早了,咱们进去审卷吧”。

    “好”。汪荃点点头。

    二人携手,朝着里面走去。

    ……

    而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之间,便已经到放榜的日子了。

    余杭县县试,前一百名,才能够被录取,并得到童生文位。

    一大清早,密密麻麻的考生,还有考生的亲朋好友,纷纷来到了县文院外面。

    等待着放榜。

    张兴泽等人一大早便来到了钟山草堂这里,这些友人则是要与苏毅一起去看放榜,张兴泽已经在县文院对过的茶楼之中定下了一间包间。

    放榜还未开始,因此大家在包间之中饮茶。

    到了己时一刻(大概上午九点十五分),县文院开始放榜。

    十八名衙役开道。

    将人群分开。

    一名衙役拿着一个锦盒,两名衙役跟在拿锦盒的衙役后面,他们来到了告示栏前。

    跟在后面的两名衙役走上前来,其中一人将锦盒打开,里面放着几张宣纸。

    那名衙役将其中一张宣纸取出,另外一人,在公告栏上面涂抹了一层特制的粘液。

    随即二人将第一张宣纸贴上。

    第一张宣纸,乃是后四十名的成绩。

    许多人都伸长了脖子在榜单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我中童生了”。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顿时兴奋的大叫起来。

    没有找到自己名字的人,脸色难看,但都还在期待着下面的榜单。

    很快,第二张榜单贴了出来,这张榜单贴的第二十一名到第六十名成绩的考生。

    大家继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考中童生者,欢喜无比,没有考中者,心都凉了一半。

    还剩下最后二十个名额了,想要跻身前二十名,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三张榜单随之贴了出来。

    上面是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的名单。

    “中了,我中了,我考中了第十一名”。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又是哭,又是笑,朝着家里的方向跑去,连鞋子都跑掉了。

    一口痰憋在了喉咙里面,跑出去十几米,竟然直接一头栽倒在地上,晕死了过去。

第53章 谁是案首?

    “郭老童生晕倒了!”。

    “快点看看是怎么回事”。

    许多人大声叫道,手忙脚乱的去查看郭老童生的具体情况。

    这位郭老童生,今年已经五十六岁。

    从十六岁开始科举考试。

    考了四十年。

    今年总算考上了童生。

    有人则是为郭老童生掐人中,有人为郭老童生拍后背。

    哇。

    郭老童生咳出了一口痰。

    顿时清醒了过来。

    “我……真的考中了吗?”,郭老童生依然不敢相信。

    “大老爷,您考中了,您考中了第十一名!”。有人立即说道。

    “恭喜大老爷考中童生,以后定然可以中秀才!”。接着有人恭维道。

    “郭老爷的儿子,孙子来了,大家快点让让啊”。外面有人大声喝道。

    一共来了六个人,郭老童生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全都来了。

    “爹爹,您怎么坐在地上了?咱们快点回家吧”。

    “祖父大人,地上凉,孙儿现在就扶您起来”。

    郭老童生的儿子,孙子,尽显孝道。

    但很多人都知道,因为郭老童生屡考不中,在家中也时常受气,街坊邻居都看不起郭老童生。

    如今看到许多的街坊邻居都在对着自己溜须拍马,说着喜庆的话,极尽讨好自己,就连儿子,孙子也变得无比孝顺起来。

    郭老童生,顿时感觉无比的扬眉吐气。

    读书,真好。

    有文位,真好。

    在大家的簇拥之下,郭老童生朝着远处走去。

    ……

    苏毅则是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他忽然想起了孔乙已。

    但人家孔乙已考中的是举人啊。

    这位郭老童生,考中的只是童生而已。

    童生,地位有这么高吗?

    其实苏毅来到这个世界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于这个世界读书人的地位到底有多高,还是没有一个精准的认识。

    千万不要小看童生。

    这个世界的童生与地球华夏古代的童生不一样。

    这个世界的童生可是有文位的。

    能够得到文庙,文院的庇护。

    见官可以不跪。

    如果乡里想要选拔里正,亭长等等职位,也是率先从童生之中选择。

    断了科举的念头之后,童生也可以生活的不错。

    之前钟山草堂的那个张秀才,其实想要过好日子,也很容易,他是秀才文位,活动一下,在乡里谋个不错的职位完全不成问题,但显然张秀才不甘心只在乡里谋个职位,他想要做高官,但是做高官需要更高的文位。

    所以他选择去教书,一边教书赚钱一边继续科举考试,只是屡试不中,心怀怨恨。

    最终误了自己。

    张兴泽看向苏毅,说道,“子恒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吧?”。

    “是”。苏毅点点头。

    张兴泽说道,“其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哪年放榜不得疯几个人?这还只是县试,到了府试,乡试,那就更热闹了”。

    苏毅苦笑着点点头,科举考试,对于这些书生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而残酷的考试历程,

    确实能够将一些人给逼疯。

    这个时候。

    外面开始张贴第三张榜单了。

    第三张榜单,乃是第四名到第十名。

    榜单刚刚贴上,又有许多人一拥而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找到名字的一些考生,欣喜若狂。

    没有找到名字的考生,顿时嚎啕大哭起来。

    许多考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若是前面三张榜单都没有他们的名字,最后一张三甲榜单,更不可能有他们的名字了。

    此次考试失败。

    需要再等三年。

    心中自然难掩悲伤。

    远处传来了骚动声。

    接着有人喊道,“大儒陈康盛之孙陈昊阳,还有内阁首辅陈康贤之孙陈平来了”。

    周围顿时传来了一阵阵议论声。

    来人的身份太不凡了。

    陈昊阳诗词文章俱佳,据说大儒都称赞他写的诗词文章。

    可见此人的水准有多高。

    这一次县试,许多人都觉得,第一名铁定是陈昊阳。

    “颜策兄,颜青兄……”。

    许多秀才,举人向陈昊阳,陈平二人作揖行礼。

    二人也作揖还礼。

    “哈哈,这一次颜策兄必中案首!”。

    “没错,以颜策兄的才学,中案首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吗?”。

    “之前颜策兄写的初夏游湖这首诗,可是引起文院圣人共鸣的诗啊,真是才高八斗!”。

    “荷花盛开西湖好,粉红点缀绿盖随。花船撑槁入深处,一片笙歌醉里归,确实是难得的好诗啊”。

    ……

    听到周围许多人的恭维声,陈昊阳的脸上也不由露出了笑容来。

    区区一个县试案首算什么?

    陈昊阳的目标,可是超越赵宣武。

    最起码也要连中四元,才能够让他满意。

    而县试。

    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这时候,第四张榜单贴在了公告栏上面。

    大家纷纷朝着公告栏写的三个名字看去。

    “第三名吴海,第二名陈昊阳,第一名……苏毅”。

    前面的人大声读了出来。

    “我高中了第三!”。那名叫做吴海的考生显得十分兴奋,他的许多友人,同窗,族人也纷纷向他祝贺。

    至于陈昊阳的脸色则是变得极其阴沉起来。

    他……竟然不是案首!

    他……竟然被苏毅踩在了脚下!

    他……竟然只是第二名!

    无法接受!

    无法接受!

    三年前,他避开了赵宣武。

    就是为了在三年后,连中四元,甚至连中五元,六元。

    可是如今。

    才刚刚县试。

    他便失了案首。

    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阴沉起来。

    周围许多人也小声议论起来。

    许多人觉得苏毅能够进前三没有问题,毕竟苏毅的才学还是很高的。

    只是未曾想到,苏毅能够力压陈昊阳成为案首。

    “恭喜子恒兄成为案首!”。

    张兴泽等人纷纷向苏毅道贺。

    “运气,运气!”。苏毅作揖还礼。

    张兴泽笑着说道,“子恒兄就不要谦虚了,你的才学,我们是知道的,高中案首也是正常的事情,而且还踩着陈昊阳此人高中案首,真是大快人心”。

    宋彦幸灾乐祸的说道,“这个陈昊阳平日十分高傲,现在则是栽了一个跟头,这下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了吧?”。

    “黑幕,一定有黑幕,我们不相信苏毅能够力压陈昊阳成为案首”。

    这个时候,下面一群人大声嚷嚷了起来。

    “是陈家的下人……”。张兴泽微微皱眉,“这些人若是闹起来,只怕会闹出乱子来”!。

    苏毅也没有想到会横生枝节。

    那些陈家下人显然受人指使才出来闹事。

    而陈昊阳,陈平等人站在幕后,并未参与,这二人都是心机深沉之人,不会让自己暴露出来。

    陈家的下人一闹,许多嫉恨苏毅的贵勋子弟,还有家中奴仆,也开始闹腾起来。

    一个个大喊着黑幕。

    而一些落榜的学子,心中不甘心,也加入其中,开始在文院外面闹事。

    大喊黑幕,大喊着重新阅卷一类的话。

第54 大闹文院、展示考卷。

    “大闹文院,这些人真是疯了”。周彬看着眼前这一幕,气的浑身直哆嗦。

    他与苏毅关系亲善,看到苏毅能够高中案首,心中自然欢喜无比。

    而且苏毅还是钟山草堂的学生,苏毅高中,对于钟山草堂的名声,也是极大的宣传。

    一群人在此闹事,周彬焉能不怒?

    东方逸说道,“法不责众,这些人抱着这个心思,自然无法无天”。

    苏毅则是一副十分从容的样子,说道,“无妨,让他们闹便是,就算再法不责众,可是在文院这里将事情闹大了,这些人也吃不了好果子”。

    众人点了点头。

    这时候,有人提议冲入文院之中,找到院主,让院主出来给个说法。

    这些人开始冲击文院,可是却被外面的衙役拦住了。

    接着有衙役快速回文院汇报外面的情况去了,没有多久,县文院院主唐叔同还有四位教谕纷纷走了出来。

    现在唐叔同等人的脸色十分难看,如果出现考生大规模骚——乱事件,而无法快速平定骚乱的话,到时候,就算他这位县文院的院主都会遭到重责。

    看到外面冲击文院的那些人,唐叔同冷声喝道,“尔等想要造反吗?”。

    他这一声大喝,运用了文胆道心,直接所有人的心灵。

    那些闹事之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名陈家奴仆说道,“我们怀疑阅卷有黑幕”。

    唐叔同冷笑着说道,“放肆,我等皆读圣贤书,为国选才,你这混才,竟然敢辱我等?”。

    那奴仆硬着头皮说道,“陈昊阳素有名声,所做之诗,更是引起了圣人共鸣,竟然只位列第二名,不是黑幕是什么?如果没有黑幕,可否让我们阅卷?”。

    “混账东西,科举试卷,也是随便可以翻阅的吗?你胆子倒是不小,什么话都话胡言乱语一通,不怕被流放三万里吗?”。罗铭沉声喝道。

    那奴才被吓得浑身直哆嗦,不敢再多言,可是外面许多人依然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唐叔同看到了人群之中的陈昊阳与陈平二人,他心中暗恨。

    铁定是这二人搞出来的事情。

    不过这二人实在阴险,躲藏在背后,让别人冲锋陷阵。

    当务之急也不是纠结谁是主谋的问题了。

    而是要解决眼前发生的事情。

    只是想要堵住悠悠众生之口。

    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看来,确实有必要让大家查看试卷。

    否则。

    这件事情无法平息。

    唐叔同说道,“既然大家觉得陈昊阳只得了第二名的成绩难以服众,那么,本院主现在便让人将苏毅的四张试卷还有陈昊阳的四张四卷取出,大家可以做一下比对,到时候一切便可知分晓!”。

    唐叔同随即派罗铭,陈凯之二人将苏毅与陈昊阳的试卷取出来。

    没有多久,二人便取出了试卷,唐叔同他们来到了公告栏前。

    “先将陈昊阳的第一张试卷展示出来,然后再将苏毅的第一张试卷展示出来,后面也是如此!”。

    唐叔同吩咐道。

    “是……”。罗铭,陈凯之应道。

    陈凯之拿的乃是陈昊阳的试卷,他将第一张综合卷取出,交给了一名衙役,这名衙役与另外一名衙役,各自抓住试卷两角,为大家展示这张试卷。

    许多人伸着脖子看向了第一张试卷。

    “综合卷只错了最后一题”。

    有人说道。

    “最后一题真的太难了,简直丧心病狂一般的难,我翻阅了许多资料,请教了几位先生,也没有找到正确答案”。

    接着又有人说道。

    “不是舜帝,实在是不知道《韶》的作者是谁啊”。接着又有人说道。

    这个时候,苏毅的第一张试卷也张贴在了公告栏上面。

    大家看去,顿时惊呼起来,苏毅的综合卷,竟然是满分。

    最后一题,苏毅也作对了?

    “《韶》的作者竟然是夔?夔不是神兽吗?怎么会是夔的作者?”,有人质疑道。

    “是啊,夔是《山海经》之中记载的神兽,怎么会是《韶》的作者呢?”。

    许多人都议论纷纷起来。

    《韶》的作者是谁,确实是一道极难的题目,这道题出来之后,据说有大学士翻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确定《韶》的作者到底是谁,可见这道题,到底多难。

    唐叔同说道,“我与诸位教谕,仔细翻看了诸多文献,也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处,所以这个答案,我是没有办法回答大家的”。

    唐叔同这位主考官都亲口承认不知道出处在哪里,大家不仅仅不会觉得唐叔同水平不够,反而觉得唐叔同有君子之风。

    “苏毅苏子恒定然知道,不知苏毅苏子恒在何处?”。有人说道。

    “是啊,苏子恒在何处?还请出来一见”。许多人喊道。

    陈昊阳的脸色阴沉,他没有想到,综合卷苏毅竟然是满分,压了他一头,这让他很不舒服。

    如今看到那些闹事的学子们,也纷纷平静下来,反而都在讨论《韶》的作者是谁,以及在寻找苏毅的下落。

    陈昊阳的心情越发不爽起来,他感觉,他的阴谋诡计,怕是失败了。

    不过这也无妨,只是综合卷而已,说明不了什么。

    “苏毅苏子恒在此!”,文院对面茶楼一间包厢的窗户打开了,张兴泽指着身边的苏毅笑着说道。

    “是苏毅苏子恒”。有人惊呼起来。

    “他就是苏毅苏子恒啊,四诗登圣刊,必是千古佳话!”。

    “县试之前苏毅被人诬蔑,做石灰吟以证清白,那首诗,也是足以千古流芳的诗文,必登圣刊”。

    许多人交头接耳的说道。

    苏毅苏子恒的大名,早就是人尽皆知,如今看到苏毅,许多人都有些感慨,这苏毅苏子恒不仅才学过人,长得也是一表人才。

    真是占尽了风流潇洒。

    苏毅向大家作揖。

    唐叔同笑着说道,“苏子恒,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韶》的作者会是夔,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还请子恒兄赐教”。许多学子,童生,秀才,甚至举人,纷纷作揖,虚心向苏毅求教。

第55章 苏毅谈《韶》的由来。

    苏毅说道,“文学探讨,不敢说赐教,既然大家都对我如何推测《韶》的作者的过程感兴趣,那我便说说吧!”。

    不远处另外一座酒楼的一间包厢之中,也坐着十几人,这些人,有中年人,有老者,都是余杭的名流。

    这些人,最起码都是举人文位,甚至还有两位进士文位的名仕。

    一名举人说道,“苏子恒真乃大气魄也,并非那种敝帚自珍之人”。

    “虽然年少,但却已有君子之风”。一名举人说道。

    一名进士文位的老者说道,“老夫倒是很好奇,苏子恒是如何推测出《韶》为夔所创造出来的”。

    其余人纷纷点头。

    这些余杭名流,也纷纷看向苏毅。

    ……

    苏毅略微沉吟片刻,随即说道,“大家应该知道,《韶》这种音乐很特殊,乃是诗,乐,舞,三体一位的乐曲,有钟、磐、琴、瑟、管、笙、箫、鼗、鼓、柷、敔、镛等乐器辅助”。

    “到了舜帝时代,由于天下太平,万民归心,百兽齐贺,所以才有《竹书纪年》之中记载的盛况”。

    唐叔同说道,“可是舜与百官相和而歌?”。

    苏毅点点头,说道,“然是也!”。

    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段记载,都十分疑惑。

    唐叔同则是诵道,“《竹书纪年》记载说:舜时,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玦。另外还写道:舜时,天空现卿云祥瑞,舜与百官相和而歌,以颂卿云。舜唱道:“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臣和唱道:“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有光华,弘于一人。”舜又唱道:“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轻,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苏毅说道,“舜帝与群臣唱的就是《韶》”。

    “诸多书籍,都曾经写下了与《韶》有关的事情”。

    “比如《庄子•天下》,《书•益稷》,《抱朴子•安贫》,《广陵月》,《尚书》卷五〈虞书•益稷〉,《史记·夏本纪》等等书籍,都有相关的内容”。

    “想必不少人读过这些内容,所以,许多人觉得,《韶》的作者应该是舜帝”。

    “可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所说的诸多古籍之中都提到,舜是贤明君主,夔率领百兽齐舞,共奏《韶》乐,甚至有凤凰来朝”。

    “为什么是夔率领百兽齐舞,共奏《韶》乐呢?这一点大家有没有想过?”。

    “在神话时代,许多强大的神兽,乃是诸族图腾,神兽的生命活动,被许多生灵模仿,慢慢演化为了舞蹈”。

    “后来,乐器出现,接着又出现了诗文”。

    “神兽喜乐器与诗文,在《山海经.神兽本纪》上面亦有记载,有神兽也,群而聚之,诸族之王大惊,后知神兽在论乐器,诗文尔,不由莞尔”。

    “神话时代,正是天下大乱之时,诸族战乱,也没有时间去创造《韶》,唯独神兽,高高在上,被诸族共尊为图腾,它们喜欢乐器,诗文,它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舞蹈,与乐器,诗文一起结合起来演奏的概率是最高的”。

    “所以到了舜帝这个时期,舜帝评定天下之后,举行了庆祝,这个时候,夔出现,率领百兽,一起演奏《韶》,贺天下归一,这也是为什么,数本典籍之中,都提到了夔而不是提到其它神兽的原因,就是因为《韶》为夔所做!天下归一后,夔一是庆贺天下大一统才在这个时候表演韶乐,二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将自己创造出来的韶乐就此流传下去,神兽也在乎名声,自然想要流芳百世,被世人记住,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听到苏毅的解释,许多人都在沉思着。

    包厢之中。

    余杭名流一个个也在沉思,也在感慨。

    一名举人说道,“苏子恒所说的这些书籍,老夫也读过,但是却未能将诸多书籍,还有事情本末联系到一块儿推演,苏子恒,有大才啊”。

    这名举人的一番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大家也不由点点头,看向苏毅的目光,也隐约有些变化。

    ……

    文院外面。

    一名秀才感慨道,“原来苏毅就是这样推测出来《韶》乐作者的啊,听起来十分简单,可是将这么多古书联系到一块儿推演可不容易”。

    “苏毅所说的这些书籍,我都看过,可惜啊,我没有苏毅的能力,无法在这些书籍之中,挑选出来有用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联系到一块儿推演《韶》的作者,苏毅此人,确实厉害,让人佩服之至!”。一名三十多岁的举人说道。

    无数人都在感慨,惊叹于苏毅的学识与智慧。

    就连唐叔同等几位考官,也是连连点头,惊叹不已。

    “小聪明尔!”。陈昊阳阴沉着脸说道。

    “没错,只是小聪明,不登大雅之堂!”陈昊阳身边的一些人也附和道。

    “张贴诗赋卷!”。唐叔同说道。

    陈凯之将陈昊阳的诗赋卷试卷取出,交给了衙役。

    衙役将这张试卷张贴在了公告栏上。

    接着一名站在前面的举人说道,“陈昊阳所做的诗叫做初夏游湖。

    随即他念道:

    “荷花盛开西湖好,粉红点缀绿盖随”。

    “花船撑槁入深处,一片笙歌醉里归”。

    许多书生都摇头晃脑的跟着念了起来,念完这首诗,许多人拍手称好。

    陈昊阳对于自己临场做的这首诗,也十分满意,脸上不由露出自得之色。

    这个时候,罗铭将苏毅的诗赋卷试卷交给了衙役。

    衙役将苏毅的试卷贴在了公告栏上。

    还是之前那名举人开口说道,“苏毅所做的这首诗叫做《悯农》”。

    听到“悯农”二字,许多人都微微皱眉,苏毅所做之诗,竟然与农民有关系吗?

    这不是将整首诗的格局,都拉低了吗?

    这样的诗,在意境上面,与陈昊阳的诗,怕是相去甚远吧?

    一时之间,周围响彻起来了许多人的议论声。

    就连包厢之中的那些余杭名流,也都十分诧异,不知道苏毅为何会做这样一首拉低格局的诗。

    这个时候,这名举人吟诵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这名举人的声音落下之后,周围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一些寒门出身的学子,童生,秀才,甚至举人,祖上也都是农民。

    想起父母祖辈种地的艰辛,想起父母祖辈供他们读书的艰辛。

    没有忍住。

    哇的一下子哭了出来。

    一时之间,文院之外,哭声连成一片。

第56章 杨希仁

    外面路过的路人看到文院外面那么多读书人哭成一片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许多人驻足观看。

    就连县文院的教谕刘葛州也是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他也是农民的孩子,深知农民到底多么的不同意。

    特别是,如果农民家里有读书人就更加不容易了。

    同为寒门子弟,显然相差还是很大的,农民出身的寒门子弟。

    显然是寒门子弟中,出身最艰难的寒门子弟了。

    看到这些哭泣的寒门子弟,苏毅不由有些感慨,很多读书人都有真性情的,并不会刻意的去掩饰自己的感情。

    “呵呵,这首诗虽然写的不错,但是格局太低,与我家公子的初夏游湖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没错,我家公子的初夏游湖可是引起圣人共鸣的诗文,岂是苏毅此子做所诗文相提并论的?”。

    陈家的一些奴仆立即叫嚷起来,带着周围许多人的节奏。

    一些与陈昊阳交好的书生或者一些贵勋子弟也在一旁起哄。

    周围乱哄哄的。

    唐叔同则是冷笑着说道,“苏毅的《悯农》乃是三甲诗,你家公子的《初夏游湖》乃是二甲诗,而且,谁说是你们家公子的诗引起了圣人共鸣?引起圣人共鸣的乃是苏毅的《悯农》,而不是《初夏游湖》”。

    听到唐叔同这番话之后,原本还在起哄的众多书生与贵勋子弟也都闭嘴了。

    苏毅的这首诗竟然是三甲诗,这可是满分诗啊。

    而且还引起圣人共鸣。

    这太惊人了。

    他们若是继续再多说什么的话,岂不成跳梁小丑了?

    不过仔细品味一番,这首诗,写的确实太好了。

    字里行间,透着对农民的尊敬与怜悯。

    读了之后,让人不由潸然泪下。

    陈昊阳的脸色阴沉至极,不管是综合卷,还是诗赋卷,他都被苏毅压了一头。

    想要逆转。

    只能依靠后面的经义卷与策论卷了。

    想到苏毅不过一寒门学子,就算才学出众又如何?

    苏毅的出身,注定了他在读的书籍上面,以及各种见识上面,远没有办法与他这位大儒之孙相提并论的。

    “展示第三张经义卷!”。

    唐叔同吩咐道。

    接着,陈昊阳与苏毅的经义卷也先后被展示了出来。

    许多人看向两张经义卷。

    一对比。

    很快便被苏毅的经义卷给吸引人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些书生,看到苏毅的经义卷,简直如痴如醉,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审题,解题,阐述。

    前面的一些书生,更是摇头晃脑的念了出来,后面看不到的书生,听到前面书生念出来的苏毅经义篇,更是连声叫好。

    “苏毅论大学,小学之道的经义篇,乃是三甲经义篇!高下如何,诸位自然能够评判的出来”。唐叔同说道。

    不远处包厢之中的一群余杭名流,也得到了从文院之中抄录而来的苏毅经义篇,这些余杭名流传看起来,一个个连连点头。

    纵然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这片经义写的都是极好的,莫说县试,放在乡试之中,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展示第四张策论卷!”。

    唐叔同说道。

    接着。

    陈昊阳与苏毅的第四张策论卷也先后被展示了出来。

    “百国并立,然有三国争锋,今妖蛮动之,尔等如何?”乃是这一次策论卷的题目,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不少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也在私底下讨论过该如何写这个策论。

    策论,乃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因为策论是具体问题,具体如何解决。

    若是有理有据,甚至可能被用到实践之中,到时候造福万民。

    功在千秋。

    陈昊阳的策论主要写到了两点。

    第一点。

    大武王朝实力强大,乃是天朝上邦,不是妖族与蛮族这些蛮夷能够与之相比的。

    这些蛮夷骚乱,无非就是要钱,要粮。

    作为天朝上邦,则是可以送给他们钱粮,这是天朝上邦应该有的气度。

    这一点与主和派的观点是一致的。

    自然能够得到许多人的拥护。

    可是也会得到许多人的反对。

    第二点,大武王朝作为天朝上邦,军团很多,可以将镇守在内地许多地方的军团,调到与妖族,蛮族交界的地方,震慑妖族,蛮族。

    看到这一点,有人觉得可行,有人却连连摇头,大军调动哪是那么容易的?内陆不需要镇守吗?

    江河湖泊之中的妖族不需要震慑吗?

    此外大军调动,粮草先行,真还以为大武王朝国力强盛吗?

    没钱是打不了仗的,自中兴之后,大武王朝的国立日渐衰退,根本经不起这种大规模的战役。

    当然,这毕竟只是县试策论,考虑到年龄,还有见识等问题,写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所以,陈昊阳的策论卷得了一甲的成绩。

    而苏毅的策论卷,首先提出国家管理中不能“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思想;接着叙述军备的重要与好处。

    然后以百姓和王公贵人为例,对比论述应当居安思危,要教民习武,有备无患,批驳了反对军备的谬论。

    最后指出国家要崇尚武勇,讲习兵法,操练武艺,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同时要打击骄兵悍将,使社会得到安定。

    文章主要论述了国家不能苟安不知危,而应教民习武,以备战、防敌人入侵的思想,文笔自然流畅,于平常起波澜,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当看到苏毅的策论篇之后,众皆哗然。

    苏毅从未提及过和谈这种事情,一直在提及军备的重要性,以及推广全民尚武的重要性。

    很显然,苏毅是主战派。

    苏毅提到的屯田制度,安抚流民制度,让人耳目一新。

    就连余杭名流们,看到苏毅这篇策论,也坐不住了。

    这样一篇策论,莫说只是县试中地,就算是乡试,会试,也是拿得出手的好文章啊。

    “好一个屯田制还有安抚流民制度,这确实是好的建议啊,让流民,参与到屯田之中,既能大力发展农业,又能解决流民之患,真是奇思妙想”。

    进士文位的老者连连拍手称赞。

    这名老者叫做“杨希仁”,字同辅。

    此人原本是礼部侍郎,不过由于与原内阁阁老徐茂关系密切。

    徐茂致仕之后。

    杨希仁也辞官归家。

    读了苏毅的策论卷之后,杨希仁说道,“真是没有想到苏毅竟然能够写出来这样的一篇策论内容,这篇策论内容,必取三甲之列,老夫现在便将这篇策论内容,寄给徐阁老,让徐阁老一阅!”。

    闻言,许多人都十分的吃惊。

    徐阁老现在虽然已经致仕,但是徐阁老任阁老一职二十多年时间,人脉甚广,在士林之中影响力巨大。

    许多人感慨起来,若是这苏毅得了徐阁老的赏识,日后必然平步青云。

第57章 案首

    “苏毅这篇策论写的真是太好了,这个屯田制度,安抚流民制度,绝对可以用于实践之中,这是于国有利的举措”。

    “苏毅建议重点启用寒门子弟,这一点才应该被重点采纳,现在的贵勋子弟,快烂到根子里面了,就因为出身好,随随便便就可以谋取一个重要的职位,咱们不是酸,也不是嫉妒,那些重要的职位,落在一群尸位素餐的人手中,于国于民,都是巨大的损害”。

    “这位兄台说的好,如果上位者能够采纳苏毅在教战守策之中提到的一些建议那就太好了,对于我等寒门子弟而言是福音”。

    周围,议论纷纷。

    唐叔同则是朗声说道,“诸位,陈昊阳的这篇策论最终的成绩被评定为一甲,而苏毅的这篇策论被评定为三甲”。

    “那这么说来,苏毅的四张四卷,全部都是满分?”。一名秀才震惊的说道。

    考上童生,甚至考中案首,都不是太让人震惊的事情,毕竟每次县试,考中童生,案首的人,放眼全国得有多少人啊?

    实在是太多了。

    可是,满分是很困难的。

    “没错,苏毅四卷皆是满分,是我们余杭县第一个四卷满分的案首!”。唐叔同点点头说道。

    “真不愧是四诗登圣刊的苏毅苏子恒啊”。

    “是啊,四卷满分,确实太匪夷所思了”。

    “恭喜苏兄高中案首!”。

    周围议论声,宣泄声震天,大家纷纷朝着苏毅作揖。

    苏毅也客气着回应着。

    “走……”。

    陈昊阳怨毒的眸光,看了苏毅一眼,一拂衣袖,快速的离开了此地。

    陈平等人也纷纷离去。

    张兴泽说道,“这陈昊阳本对这次案首志在必得,如今被子恒你夺走了案首之位,必然怀恨在心,此人不得不防啊”。

    苏毅说道,“放心,我会多加小心”。

    张兴泽点了点头,便没有继续多说什么。

    苏毅等人则是返回了钟山草堂,估计下午的时候,报喜的人就要去钟山草堂了。

    苏毅这个主角,当然要在场了。

    下午的时候。

    外面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朝着外面望去,便可以看到,外面的队伍简直排起了长龙,看热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许多人都在说案首,文曲星下凡一类的话。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世界里面。

    读书人的地位之高是无法想象的。

    更何况。

    苏毅在县试之中,还考中第一名,得了案首。

    更有甚者。

    苏毅这个第一名,四卷满门啊。

    案首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呢。

    但是满分案首,很多年都不一定出一个。

    ……

    “来了,来了,报喜的人来了”。

    一名八九岁的童子从外面跑了进来。

    这童子也在钟山草堂读书。

    苏毅这段时间,四诗登圣刊,名声大振。

    连苏毅读书的钟山草堂都变得很有名气起来,许多人都想要将自家子弟送入钟山草堂之中。

    不过周老夫子身体不好,所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招生。

    只是多开了三个班。

    一个班三十多个人,一共一百人左右,又多招了三位授课的秀才。

    周老夫子今天也是红光满面。

    周彬搀扶着周老夫子,大家来到了外面,报喜的队伍已经来了。

    为首的一人乃是县文院的一名役长。

    手底下管着十几个人。

    这名役长是认识苏毅的,看到苏毅之后,笑着说道,“苏公子,我们来给您报喜了,恭喜苏公子高中余杭县县试案首”。

    “恭喜苏公子高中案首”。其余的衙役也纷纷向苏毅道喜。

    “多谢诸位”!苏毅向众人作揖。

    周彬则是取出了一个布袋,这是苏毅之前交给周彬的,让他交给报喜的人,算是讨个彩头,银钱不算多,也不算少,一共五两银子,苏毅现在虽然没有太多钱,但是这个钱还是可以拿出来的。

    役长掂了一下银子的份量,脸上的笑容就更加灿烂了。

    役长说道,“将苏公子的童生服取来”。

    一名衙役端着一个托盘走上前来,上面放着一件童生服。

    代表着苏毅现在已经有了童生的功名。

    不过现在苏毅还没有文位,因为需要去文庙祭拜诸圣之后,得到诸圣祝福,才能够得到文位加持。

    苏毅接过了托盘,交给了身旁的周彬。

    役长说道,“苏公子,明日己时将进行祭拜诸多典礼,到时候高中的一百位童生都要到场,还请苏公子及时到场,不要误了时间”。

    “好”。苏毅点点头。

    “那我们便先离开了”。役长抱了抱拳。

    “慢走”。苏毅说道,送这些人离开。

    等报喜的队伍离去之后,看热闹的人也逐渐散去。

    翌日,苏毅换上了童生服,与周彬一起前往县文院。

    “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这身童生服,气质顿时变得不一样了,真是翩翩公子,温润如玉,让为兄都自愧不如啊”,周彬笑着说道。

    苏毅则是微微一笑,说道,“子善兄缪赞了”。

    来到县文院外面的时候,县文院外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不过没有功名之人,是没有办法进入县文院的。

    看到苏毅到来,有人喊道,“苏案首来了”。

    “苏案首好”。

    “苏案首,你的《悯农》诗写的真好”。

    许多人都向苏毅打着招呼。

    苏毅则是一路还礼。

    然后与周彬进入了县文院之中。

    有压抑领着苏毅周兵二人前去供奉诸圣的圣庙行去。

    来到圣庙这里的时候,圣庙之外,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一部分人是参加此次加冕文位仪式的新晋童生。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参加观礼仪式的人。

    苏毅甚至看到了余杭府的知府杨广孝,府文院院主齐子丞等人。

    苏毅很快进入了童生行列之中。

    不过刚刚来到这里,苏毅便感受到了一道阴冷的目光看着自己,苏毅转头望去,发现是陈昊阳。

    此人本来对此次县试案首之位势在必得。

    再加上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

    心气很高。

    如今案首之位被自己所得,恨上自己,实属正常。

第58章 文位加身,童生五转!

    陈昊阳看到了苏毅的目光,顿时露出了一个冷森的表情,随即转过头去,没有再看苏毅。

    “此人心性薄凉,因嫉生恨,看来真得多加防范此人了”。

    苏毅收回目光之后,心中不由暗暗思忖起来。

    这些贵勋子弟,从小接触的事情,就不是他们这种寒门子弟能够与之相比的。

    各种黑暗的事情,估计也见到过不少。

    下面为其卖命之人,也多的是。

    所以,这些贵勋子弟可不简单。

    才学比不上你,但想要整死你,手段多的是。

    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他们自己出手。

    对于这样的人,自然要多加防范。

    这时候。

    县文院的院主唐叔同亲自主持祭祀。

    现如今流行的祭祀方法有四种,分别是献食、玉帛、人祭、血祭四种。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

    在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鱼兔野味也用于祭祀,但不属“牺牲”之列。

    后来,许多王公贵族,开始偏向于用玉帛祭祀。

    《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祀手段,玉在祭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礼》里有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说!!

    此外,人祭,血祭乃是蛮族,妖魔的祭祀之法,实在是太过于邪恶,人族没有用这种祭祀之法的,如果人族胆敢用,非得被儒家的大儒们口诛笔伐。

    比如今天的祭祀,采用的其实就是玉帛祭祀之法。

    文院的礼官,将玉帛放在祭台之上。

    苏毅站在最前面,接着开始祭拜诸圣。

    这个过程并不繁琐。

    因为这个世界的儒家,虽然讲规矩,但并不迂腐,许多的事情,都简单化了。

    如果是苏毅穿越之前的那个华夏古代世界,祭祀活动那可就麻烦了。

    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呢。

    祭祀完毕之后,唐叔同说道,“孔子圣之道,善学即邹孟,儒门后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望尔等刻苦读书,莫要辜负圣人期待!”。

    “诺!”。

    苏毅等新晋童生应道。

    他们的声音落下之后,圣庙之中,无尽圣光涌动而出。

    圣光洒落下来,将苏毅等新晋童生,全部包裹在了其中。

    沐浴圣光,加持文位。

    这些新晋童生,将会在圣光的笼罩之下,加持童生文位。

    这个时候,苏毅便感觉,随着圣光涌入身体之中,他体内文气,开始疯狂增长。

    苏毅未曾得到文位之前,他的文气,便已经达到了童生四转。

    如今圣光降临。

    苏毅如同醍醐灌顶。

    当他成就了童生文位的时候。

    他的文气,再度提升了一个等级。

    从童生四转的文气,达到了童生五转。

    苏毅的眼睛,顿时变得明亮起来。

    童生一转文位,却拥有童生五转的文气。

    如果再突破,苏毅就可以达到秀才级别的文气了,到时候府试考中秀才,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

    当然,体内文气深厚,不光对科举考试有作用。

    书生杀敌。

    催动战诗,战词,战文,哪一种不需要文气?

    一些战诗,斩词,战文的文气比较强大,如果想要催动,消耗的文气是很严重的。

    文气不够,甚至没有办法催动这些战诗,战词,战文。

    “诸位,明日大家可以到圣经馆挑选自己所要修行的战诗,战词,战文了,今日仪式到这里便结束了”。唐叔同说道。

    “是”。苏毅等新晋童生应道,大家便陆陆续续的离开。

    张兴泽等人也在这里,邀请苏毅一聚,正好有一些事情与苏毅聊一聊,苏毅与周彬赴约,一行十几人来到了楼外楼之中。

    很快酒菜备好,众人边吃边聊。

    张兴泽说道,“子恒之前创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精忠报国》这两首战诗,威力虽然巨大,但是对于自身文气的消耗太过于严重,平日对敌,并不适合使用,所以还需要挑选一些童生级战诗,战词或者战文,当做平时主修的攻击手段”。

    说到这件事情上面,大家也都纷纷点了点头。

    不同文位,修炼不同文位的战诗战词战文。

    当然也不是低文位的儒生,不能修炼高文位的战诗战词战文,其实也可以修炼。

    只是低文位的时候,文气不足,修炼高等级战诗战词战文,说不定会遭到反噬。

    一旦遭到反噬,到时候可能就成为废人了。

    因此大家一般不会冒险去修炼高层次的战诗战词战文。

    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精忠报国》乃是苏毅所创,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自己创造出来的战诗战词战文,无论自己文位高低,都可以修行。

    只是文位低的话,消耗实在是太大。

    文气就那么多,如果与人厮杀,文气一下子消耗完,后果如何大家都十分清楚。

    因此苏毅确实有必要挑选一些适合他使用的战诗战词战文。

    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精忠报国》两首战诗,可以当做压箱底的绝招,轻易之间不使用,一旦使用,必然让敌人授首。

第59章 圣经馆。

    苏毅问道,“不知道县文院的圣经馆之中都有什么战诗战词战文?”。

    张兴泽说道,“童生级战诗战词战文数量相对比较少一些,而各大文院所储存的数量也不一样,我并未去过余杭县文院的圣经馆,对这里不太熟悉,你可以问问子善兄等人,子善兄等人应该清楚一些”。

    周彬说道,“余杭县文院的战诗战词战文加在一起大概有十几种,比较出名的便是《愚公移山》这篇战文了”。

    《愚公移山》,苏毅当然也熟悉,初中课本上就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但显然,前世所学习的愚公移山与天运大陆的愚公移山,是有区别的。

    前世的愚公移山,只是单纯一篇文言文,而天运大陆的愚公移山,融入了愚公精神,愚公移山这篇名著,已经成为了一篇经典的战文。

    张谔说道,“虽说《愚公移山》这篇战文的威力颇为强大,但是,修炼起来也比较困难,而童生文位的战诗战词,修炼起来,就容易多了,童生毕竟刚刚拥有文位,对文气的运用,并不熟悉,所以这个时候,修炼这种比较容易修行的战诗战词,要比修炼战文更为明智一些,因此许多人第一次选择战诗战词战文的时候,往往只选择战诗战词,而不会选择战文”。

    苏毅说道,“这样说来,选择《愚公移山》这篇战文的人应该很少吧?”。

    战歌说道,“对,确实不怎么多,哪怕选择了这篇战文的人,因为这篇战文比较难修炼,多数人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当然,《愚公移山》本身威力强大,哪怕学个皮毛,也可以释放出惊人的攻击力!”。

    宋彦说道,“三千年前,人族大儒司马冲,曾经使用愚公移山这篇战文对决十万妖魔,传闻司马冲脚踏虚空,每迈出一步,便大声朗诵一段愚公移山的内容,整篇愚公移山朗诵完毕,司马冲与愚公移山的意境完全融合在一起,司马冲大手一抓,直接抓来了两座山峰,一座山峰是太行,一座山峰是王屋,太行王屋二山,直接朝着十万妖魔镇压而去,这一击,不知道死了多少妖魔,所以愚公移山这篇战文还是十分强大的,主要还是看,施展者的手段如何!”。

    众人都不由点了点头。

    大家除了聊了聊圣经馆的事情之外,还聊了别的事情,比如聊到了苏毅会不会前往县文院之中读书,一般取得了童生文位之后便可以去县文院之中读书了,县文院读书的地方也叫做县学,不过苏毅并不打算去县文院读书,他打算继续在钟山草堂之中读书就可以了,钟山草堂比较安静,不像县学那么纷乱。

    众人的聚会散去之后,苏毅与周彬回到了钟山草堂,翌日的时候,苏毅独自一人前往县文院。

    来到这里之后,有衙役带着苏毅前往圣经馆。

    圣经馆的馆主乃是一位老举人,姓王,名天行,字御之。

    苏毅的名字,王天行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

    之前的时候,虽觉得苏毅诗才惊人,但是苏毅所做的几首诗并未打动王天行,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再好的诗词文章,也不可能人人都喜欢。

    可是当听到《悯农》这首诗的时候,王天行在圣经馆这里嚎啕大哭。

    原来这王天行就是农家出身,农家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那些年父母为他付出了太多,可是等他有了功名,父亲因为积劳成疾,不治身亡。

    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在,说的就是王天行这种情况。

    因此看到《悯农》这首诗之后,王天行见诗生情,情难自制。

    如今见到苏毅,看到苏毅一表人才,也不由暗自点头。

    他深知养名养望的重要性,寒门子弟又如何?只要能够将名望养起来,将来必然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路上的时候,衙役已经为苏毅介绍过王天行的一些情况,见到王天行之后,苏毅向王天行作揖行了礼,王天行笑着说道,“苏毅,老夫很好奇,你做《悯农》这首诗的初心是什么?”。

    苏毅未曾想到王天行上来便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不能回答的问道。

    苏毅说道,“农民难啊,特别是这些年,冬天越来越早,天气越来越寒冷,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农民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我做此诗,希望当政之人,能够体恤一下农民的艰辛,可以出台一些惠民政策”。

    “大善!”。

    听到苏毅这样说,王天行拍了拍手,说道,“苏毅,你跟我来,我带着你去挑选你所需要的战诗战词战文”。

    “多谢大人”。

    苏毅作揖道谢,随即跟着王天行朝着圣经馆之中走去。

    圣经馆内的藏书还是不少的,甚至还有不少介绍儒门诸圣的书籍等等。

    不过真正的战诗战词战文一类的内容,所占据的比例则是并不高。

    主要是因为诗词文章容易写出来。

    可是战诗战词战文却不容易写出来。

    很快,苏毅便跟着王天行来到了挑选战诗战词战文的房间之中。

    房间不是特别大,只有三十多个平方米左右的样子,房间的墙壁被开凿出来了一个个壁橱。

    每一个壁橱之中都放着一副卷轴。

    壁橱被儒门圣力封印着,无法拿出来那些卷轴。

    不过每一个壁橱前还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介绍着壁橱之中封印的战诗战词战文的具体信息。

关于本书

    大家也知道,起点的书有PK,有上架,这本书PK成绩一般,所以没有后续推荐要上架了,很多人担心作者会不会太监,当然不会太监了,先说说当时为什么写这本书。

    作者最喜欢看历史小说,但是历史好难写,于是决定写一本儒道流玄幻,玄幻也是作者擅长的东西,这本书最开始是自娱自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最开始写的时候,没有大纲,没有后续的想法,空闲时候,随笔而写,发现蛮喜欢这篇小说。

    于是开始做大纲,细纲,写了好久,写了五十万稿子,方才想着发出来试试水,其实对于网络作家而言,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本书不出成绩的概率是很大的,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写,扑街了怎么办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所以新书存稿不需要那么多。

    作者之所以写这么多,一是因为作者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二是因为作者也没有想着这本书能赚多少钱,作者写这本书,是想要将内心之中的一些想写的东西,用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大概就是多年前很多人喜欢说的自我YY,大抵上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要上架了,收藏不多,成绩自然也不可能太好,但作为自娱自乐的一本小说,作者会坚持到完本,要将这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写完。

    今天十二点之后上架,上架当天五更,以后每天两更,风雨不动,虽说收藏少了些,但还是希望大家订阅一下,谢谢大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793/ 第一时间欣赏儒神在上最新章节! 作者:秋风揽明月所写的《儒神在上》为转载作品,儒神在上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儒神在上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儒神在上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儒神在上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儒神在上介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穿越到儒道世界,成为了一名寒门学子。
在这个世界。
妖魔张口可吞日。
儒生提笔逆乾坤。
苏毅携传世诗词文章。
在危机四伏的儒道世界之中,逆境而上,踏上了绝代儒神之路。儒神在上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儒神在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儒神在上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