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山村户口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章 钱到位,一切好说!

    江宁把野猪弄回家后,二舅他们立即动手,开始烧水褪毛等。

    野猪肉要去腥臊,这难不倒大家。随着老杨家日子越来越好,对吃的也越发讲究,不再是简单的蒸煮炒。

    “家里有当归和参,搞一个野猪肉归参汤吧!”江宁建议。

    这是为了照顾外公、外婆,两位老人家最好吃点这种补一补。

    “可以。”

    三个舅妈最近可是练了厨艺的。

    当归,党参,猪油,胡椒粉,葱,姜,精盐,野猪肉清洗干净切成片状,生姜切片,大葱切段,当归清洗干净切片,党参切片。

    这都是前期的材料准备。

    然后,锅里面加油,把生姜大葱放下去煸炒,加入野猪肉以及盐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把当归党参也放进去,一直煮到肉熟烂,调好味道就可以吃了。

    “猪蹄红烧怎么样?”二舅问道。

    “这野猪蹄能吃吗?”江宁反问。

    野猪的皮很韧,尤其是猪蹄。要知道,野猪在野外刨食,靠的就是猪蹄和猪鼻子。

    “烧久一点,应该没问题。”

    “那随意。”江宁点头,反正不是他做。

    先把野猪蹄毛去除,放到开水里面烫一下,锅烧热,把猪蹄放料酒,盐,生姜片,大葱,生姜,料酒,糖放进去,加入适量的水。

    “晚饭怕是吃不上红烧猪蹄了。”

    这不得小火慢炖三四个钟头?

    再弄个爆炒,香芹切成段状,生姜切末,红椒切圈,锅中加油烧到六成熟的时候把生姜大葱放下去炒香,再加入野猪肉丝,翻炒断生加料酒,然后再放入红椒,野山椒拌炒均匀,加一些糖,味精,盐调味。

    要是一年前,二舅妈她们这么搞,肯定要被外婆臭骂:不是当家的,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家中的伙食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倍,但果儿还是喜欢凑在灶前,吸着饭菜散发出来的香气。

    得!是小吃货一枚。

    几天后,黑松露出现在岛国、沙漠国、南韩、甚至欧美等国的高级餐厅。立即收到了热烈的追捧。

    尤其是欧洲的几个国家,比如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他们本就是吃松露的传统国家,对品尝松露,有自己的标准。

    江宁的这批松露,经过他们品尝师的品尝,一致给出了好评。

    不仅如此,一份关于这黑松露的检测报告出来。科学研究发现,这种产自中国的黑松露,营养价值竟然比他们国内产的要高不少。

    于是,江宁出口的那批黑松露,压根没有流入市场,就连高级餐厅都没有拿到货,全部被一些富豪、贵族、王室、财阀等保存下来。

    川井次郎兴奋地跟江宁打电话。

    现在,他和乌拉卡的电话被打爆,都想要拿货。

    他告诉江宁,那些黑松露在欧洲成了富豪们的抢手货。

    还表示,最大的那颗黑松露,将在三天后进行拍卖。

    这一套操作,他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而他不知道,最好的一箱黑松露,已经运往了中国首都。

    从九月份开始,江宁的这些农产品,都会送一批到首都,作为特供品。

    在十月份的时候,英国女王访华,品尝了这些产品,赞不绝口。

    这位女王,今年走访了中国多个城市,在首都爬长城,参观故宫,在古都看兵马俑,在云南亲手种下玫瑰花,甚至在羊城品尝广东烤乳猪等。

    她走的时候,老人家还赠送了她几箱从双河村紧急调运过去的“特产”。

    在前世,江宁还听说了一件事。

    英国女王最后一站是魔都,抵达前的一个晚上,女王的侍卫一张写满字的纸条交给了接待组服务人员,上面写着希望明天女王的早餐有芒果。

    据说,当时魔都的接待方都乱成一团,最后还是中央的一位大老出面,空运芒果到魔都,才避免“招待不周”的局面。

    然而,这一世就没有这种事发生了。

    吃了双河村产的瓜果蔬菜,她哪还惦记芒果?

    走之前,她还归还了中国一件圆明园的宝物,一对鎏金狮子。

    “松露的产量不稳定,这我可不敢给你保证呀!对了,上次跟你说的制药生产线,有眉目吗?能不能运过来?”江宁跟川井次郎说道。

    岛国的很多技术、资源等,江宁都看上。虽然很多都是山寨其他国家的,但不妨碍我们也可以山寨一下。

    等九十年代,岛国的经济崩盘,到时候好好捞一把。技术、人才等,都是江宁觊觎的对象。

    而现在,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挣钱。

    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

    “联系到了一批,但都是二手的。到时候可以拆了,先运到港岛,再转入你们内地,应该可以。”川井次郎说道。

    他不予余力地帮江宁,无非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一切。

    在他看来,这也不算是卖国,无非就是转移了一些机器和技术而已。这些东西也不算特别难研究,人家迟早也是能摸索出来的,还不如让他利用一下。

    其实,机器出口,他们岛国政府还是提倡的。不过,一般都是天价出口给中国等国家而已。

    只要不是核心的精密机床,都还好办。

    这一年来,他也利用江宁给他的那些产品,以及他的超能力结识了不少部门的官员,有一定的人脉。

    运一批二手生产线出去,难度并不是很大。

    “那就好,尽快帮我搞定。明年,我们这边的产品也会增加,产量将提高。当然,价格也会提升一点。”

    川井次郎听后,更加兴奋。

    现在价钱不是问题,哪怕他再翻一倍的价格,依旧是供不应求。他最怕就是江宁没有货,减少他的供货量。

    “没问题!我让人明天就动手。”

    反正他也没有想过在医药行业捞钱,所以这对他的利益没有冲突,自然也就轻松答应了江宁的那些“请求”。

    不久后,桥头村的村委出了一条规定,不准村民随意砍伐山上的树木,自己山场的也不例外。

    而从明年开始,桥头村的村民,都能领到一份山场的额外收入。

    看在这份额外收入的面子上,村民对村委的规定没有任何意见。有必要的话,他们甚至还可以种树。

    总结成一句话:钱到位,一切好说!

第二百一十一章 富贵还乡

    临近年关,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归。

    有人是光鲜亮丽回来的,也有人是灰熘熘的,有点狼狈,带出去的钱亏光了,甚至是被骗光了身家。

    好在如今双河村的各家各户都有稳定的财源,哪怕孩子在外面做生意亏本,家中的老人也没有受到太大打击,反而安慰几句。

    这些在外面混过的人,你想让他们留在家乡发展,就更加不可能了。

    “出门在外,还是要注意财产安全。我刚才火车站,就被人偷了钱。还好,当时我放在兜里的钱不多。”其中一个小伙子心有余季地说道。

    得知同村的人有人被骗光了钱,不敢回家,只能在外地打工挣钱。这要过年,有钱没钱也得回来呀!回来后,那经历自然也就曝光了。

    “是呀!火车站最乱。还有飞车党抢劫的。来,抽我的。”旁边的人掏出自己在广东买的高级烟,给大家派烟。

    他们村,将近一半的年轻人跑到广东。

    基本上都赚到了钱。

    “没错!羊城火车站人太多了,全国各地的都有,肯定乱呀!”

    江宁也在这群人之中,大家发的烟,他只是婉拒。

    众人也了解江宁,没有勉强。说实话,他们买这么好的烟,就是回来炫一炫的,可没打算在江宁面前炫耀呀!

    人家江宁什么好烟没有见过?家里外国烟都有,甚至是特供烟。

    之前看江宁的二舅拿出来过,可惜不肯给大家抽。

    听到大家讨论羊城火车站,江宁笑了笑。哪怕到了后世,羊城的火车站依旧很出名。尤其是那八个字,看得人热血沸腾。

    80年代的羊城遇上了改革开放,率先彷效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港岛聚利发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改建部分贵宾候车室、会议室,开办多功能、综合性的商场。

    为了解决旅客吃饭困难的问题,还将车站原有的小卖部改建成餐厅,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羊城火车站成为全国模范站。

    不过,火车站人潮耸动,不仅有着无数背井离乡之人,还有着无数混乱不堪的肮脏,鱼龙混杂之地最容易藏污纳垢。用一句话形容大概就是,黑手几乎伸到火车站周围的每一个空气分子里。

    尤其到九十年代,飞车党、砍手党,小偷、抢劫犯、诈骗犯等等。你以为他们都是小心翼翼地行动,不,是明目张胆。

    抢劫、动刀、偷盗、卖假票、高价勒索等等犯罪行为在这里早已经司空见惯。

    据说,进入21世纪,迈入千禧年之际,羊城火车站的恶势力已经颇具规模还形成了自己的鄙视链。

    混混看不起租房子的xd者,租房子的xd者看不起流离失所的xd者,这些xd者们则集体看不起得艾滋病的。

    那些人以火车站为中心,在附近周围几公里安家,工作,养孩子。

    不过,到2008年之后,环境就改善了。

    2008年春节,羊城火车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受雪灾影响,列车不能通车,几十万的外来打工者滞留,差点酿成灾难。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火车站进行了整改。

    或者说,中国的铁路吸收了经验教训,开始疯狂砸钱建高铁,让中国一举成为高铁强国。

    “江哥,你去过羊城火车站吗?那火车站真是够大的。”

    此话一出,现场吹牛的其他小伙子,有人狂翻白眼:“火车站算什么?就连飞机场,江哥也不是一两回去吧!”

    江宁摇头:“还真没去过。”

    倒也不是没去过,但那是前世的事情了。

    现在的火车站谈不上多大,二三十年后,羊城南站、武汉站、西安站、南京站等,那才叫大。

    “江哥,我听说港岛那边赚钱更容易,明年我打算去闯一闯。”忽然,一位在深城混得不错的人开口道。

    他去的是深城,那边遍地都是发展机遇。他揣着一笔钱去,很容易就赚到了利润,吃到了甜头。

    然而,深城跟港岛很近,他经常听说港岛那边的事。

    这就慢慢地吸引到他,总想着去闯一番。

    “嗯!有想法!不过,那边更乱,去的话,要小心。最好别去九龙城寨。”江宁提醒道。

    80年代的港岛,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虽然港岛的土地面积不大,但却富有活力,不但港岛本土人积极地找寻着发财的良机,许多内地人也涌入港岛,想要在繁华的港岛发家致富。

    然而,在回归之前,港岛的治安很差,尤其是声名狼藉的九龙寨城。那是港岛最大的贫民区,也是治安最差的敌方,黄、赌、毒各种非法交易行为随处可见。

    “你去那边干点啥生意?”有人则是问道。

    “听说制衣行业好,我去试试水。”

    江宁有点诧异地看了眼那家伙。

    眼光不错呀!

    江宁是知道的,受地域所限,港岛发展重工业难度较大,当时的服装制品业劳动力缺口很大,许多内地人涌入港岛大多都从事制衣工作。

    那家伙见江宁都赞成他的想法,更加高兴,瞬间信心百倍。

    村里谁人不知道江宁的眼光?

    他说好,那就肯定好。

    “最牛还是胜利那家伙,听说想要买小汽车了。不过,他家还不让他买。”有人透露道。

    那么多外出做生意的,挣最多的,无疑就是胜利那小子。听他说,今年赚了超过十万元。

    啥概念呀?

    这年头万元户都还吃香呢!一年挣超过十万,绝对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他的运气好,刚好碰到那个机遇。”

    “那也是人家的本事呀!”

    ……

    挣那么多,难怪想要买小汽车了。国产的小汽车,比如夏利,才六七万左右,完全有能力购买一辆。

    “我要是赚那么多,我也买一辆,家里不同意就偷偷买。”

    “你就嘴硬吧!你老子吼一声,你屁都不敢放一个,吹什么呀?”很快,身边的人就点破道。

    江宁听这些家伙吹了半天的牛,都是外面怎么样,怎么样的。

    也不能怪他们,刚出去见世面,难免会有些震撼,记忆深刻。

第二百一十二章 辞职

    今年的春节,双河村似乎要搞得更热闹一点。

    主要还是大家都发财了。

    日子越来越好,自然也就要隆重一点。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鞭炮太短的都卖不出去。

    一群年轻人合计,准备延续去年放烟花的“传统”。

    不过,去年他们没啥钱,只能看江宁放。而今年,大部分在外面都挣了钱,大家凑一凑,打算拉一车烟花回来。

    得知他们的打算后,江宁也就不再去买烟花了。

    有人放就行,热闹、热闹。

    此外,跟去年一样。江宁也早就给员工们准备了年货,而且比去年还要丰盛一点。一份年货,价值接近100元,是不少人两个月的工资。

    毕竟现在还有不少的工资是四五十元的。

    李泉和他妹妹李颖搬着两箱年货回去,两人在路上的时候,已经对好了台词,回去要怎么跟爸妈交代等。

    纸包不住火!

    随着双河村越来越出名,在双河村工作的收入情况,逐渐流传到县城。

    李泉的爸妈也就听说,奖金竟然不比工资少多少,甚至可能更多。两老立即不澹定啦!只要李泉打电话回去,就会被询问。

    “反正奖金我是不会上交的。”李颖坚持道。

    哪怕挨骂,能保住自己存下来的奖金,也是值得的。

    她到双河村工作满一年,奖金就超过一千元。这谁敢相信?

    要知道,她大哥接替她老爸的岗位,一年的收入都没有一千元,能存下来的更是不足三分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她现在也是个小富婆,存款比大哥一家都要多。

    “上交是不可能上交的,就按照我说的那样做。”李泉吩咐道。

    他得自己存点钱娶老婆,没有钱怎么行?工资全部上交“组织”,已经够意思了吧?他们大哥顶替老爸的岗位,也没见他以前上交多少工资。

    李泉的存款更多,他还拿过两次的发明奖金。一次2000元,两次就是4000元,加上其他的,超过5000的存款。

    再努力一年,他也是万元户了。这对一个打工的人来说,非常难得。

    “行,那我听二哥你的。”

    如今,他们坐车回县城也方便。响石镇到县城的班车,从之前一天两班车,到现在两个小时发一趟车。

    “明年琪姐也要不做了。她说要开店。”

    李泉点头:“我知道,她跟我说了。”

    他手里的钱,就是打算交给孙家琪,一起开个店的。不过,他没想过要辞职,感觉现在的工作挺好。

    李颖撇了撇嘴,知道自己二哥跟琪姐正在谈对象。

    这肯定是好事呀!

    孙家琪的表姐夫,可是他们老板江宁。二哥要是娶了琪姐,以后跟老板也有亲戚关系了。说不定,以后还能沾点光。

    总之,这门亲事她同意了。就算父母反对,她也要想方设法促成。

    再说了,她跟琪姐相处得也很好。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之前搬出去的大哥一家,竟然又搬了回来,说要一起过年。但李泉和李颖岂能看不出,大哥一家是有别的想法吧?

    李母看到两个孩子扛着两大箱的年货回来,想到了去年,顿时高兴起来。

    年货里面,今年依旧有苹果。李泉从里面掏出来,分给大哥的孩子。侄子、侄女啥时候吃过苹果呀?捧着苹果就到外面去跟小伙伴们炫耀,都不舍得马上吃。

    “二弟、三妹!我跟你们嫂子商量,总归是一家人,过年过节都不一起的话,也不不像话,所以今年回来跟大家一起过。大扫除什么的,我们都提前搞了。”李泉的大哥开口道。

    李泉和李颖却看向他们爸妈,目光似乎在询问:这怎么一回事?

    都分家了。

    以他们对大哥、大嫂的了解,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呀!爸妈之前不也挺生气的吗?现在怎么让他们回来?

    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内幕吗?

    “你大哥辞职了。”李泉的父亲直接公开道。

    说实话,他是有点生气的。当初,为了让大儿子有工作,自己提前退下来。没想到,这去工作没几年,就要辞职。

    这让他觉得,自己当初的付出跟喂了狗一样。

    本来,他们两夫妇对大儿子两口子是有意见、有成见的。可这两人带着孙子、孙女回来拿捏他们。

    “啊!主动辞职的?”李泉微微惊讶。

    他大哥轻咳两声:“厂里的工资鸡碎那么点,根本不够养活一家子。二弟,大哥想跟你一起去响石镇。你跟你们老板熟,帮忙说句话呗!”

    看着弟弟妹妹的收入比他高那么多,他两口子心里不平衡。

    于是,两夫妇一商量,就把厂里的工作辞了。然后想要走二弟的关系,跟着到响石镇去。最好就是去双河村,毕竟那儿的奖金都比别人的工资多。

    李泉连忙摆手:“我跟老板可不算熟,说不上话!大哥,可不是我不想帮忙呀!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响石镇到处招工,去那边并不难找工作。

    比如施工队的,辛苦是辛苦点,但工资高呀!有些施工队的工资还是日结的,干活一天给3块钱左右。最多的甚至有5块钱,但那需要技术。”

    听到第一句的时候,李泉的大哥、嫂子都有点不开心。

    可听到后面,眼睛一亮。

    一天3块钱,一个月90左右,也比在原来的厂要好不少呀!如果能学到点技术,以后升到5块钱一天,一个月就是150元。

    “我看行,既然丢了厂里的工作,那就去试一试吧!”李泉的父亲说道。

    干施工的,肯定是会辛苦点的,让大儿子去吃点苦头是好事。起码他是这么想的。

    “施工呀!又脏又累……”李泉的大哥迟疑。

    但这时候,他老婆拧了他一下:“只要能赚钱,辛苦点无所谓。”

    李泉的大哥翻了下白眼,暗道:又不是你去干活,当然无所谓啦!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颖也插话道:“我们在田地干农活,也不轻松呀!”

    事实上,现在双河村越来越机械化和自动化,他们的工作其实蛮轻松的。比起在工厂车间,可能还有好点。毕竟在车间,你不能随便走动吧?也不能整天一边干活,一边吹牛聊天吧?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全村大会

    江宁等人吃饭的时候,外公就提到要开全村大会的事。

    “村长也喊我了。”江宁开口道。

    今年的全村大会,村委那边格外重视。

    其实,也主要是大家都富裕了。村里有钱,到了年尾,肯定得好好总结一下,谈谈往后的发展等等。

    比如村子明年要增设什么基础设施等,也都需要大家的讨论。

    “不是一家一口人去就行了吗?”二舅纳闷道。

    “小宁是肯定要去的,这不算入其中。”

    实则,在有些人眼中,江宁不完全是老杨家的人呀!毕竟姓都不一样。自从江宁父子将祖坟都迁过来,双河村才算真正把江宁当成同村人。

    以前,村长还担心江宁什么时候会跑掉呢!

    可人家祖坟都迁过来了,那肯定是不走了的。

    饭后,江宁和大舅往村委那边走去。

    以前开会,都是在晒谷坪草草了事。但村里有钱之后,盖了一栋村委的办公楼,有专门开会的地方。

    “现在好了,凳子都不用准备。”大舅难得地开玩笑道。

    以往,村里开会,都要自备板凳,不然只能站着。

    村子的变化,他们最有发言权。江宁的大舅感慨良多,这一两年,村子变化太大了。

    两人到村委的时候,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到场。

    看到江宁和他大舅后,纷纷打招呼,问吃了没之类。中国人打招呼,“吃了没”这句话绝对能排前三。

    “小宁,到上面来。”村长看到。

    一会,还要让江宁讲话呢!

    江宁也不推脱,走了上去。

    这搞得还有声有色,像模像样的。前方一排的桌子,铺着红布,上面还有话筒、装着茶水的茶缸等。

    所有的村干部一排坐开,村长和支书坐中间,江宁的位置紧挨他们。

    村长清了清嗓子,先开口:“大家先安静,我们先说一说,今年村委的开销。”

    虽然都有公告张贴出来,让财务透明化,但他们觉得还有必要在这里提一提。

    众人马上安静下来。

    今年村委还真干了不少大事。

    首先,是双河村小学的建设,投入也是最大的。对于投资在孩子教育上,这大家都无话可说。

    谁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条件呢?

    其次,村里老人的福利,包括每个月的福利金,以及老人看病报销等。

    大家对此同样没有异议,谁家还没有个老人呢?就算没有,自己以后会不会老?迟早也会享受这方面的福利。

    ……

    “好,今年的开支,大概就是这样。”村长说完,就把话筒移到支书的面前。

    支书则是跟大家聊明年村委的打算,除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固定投入外,明年还准备干几个大事。

    “很多村民跟我们反映和建议,要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经过我们的讨论,决定年后就开始搞。”

    说到这的时候,支书忽然朝其中一个村民看去:“大熊,你家商量怎么样?你爸还不愿意搬出来?”

    大熊一家住在村子的最深处,周边只有他一家。

    要把水泥路修到他家门口,费用可有点高呀!所以,村委多次去劝说,让他家搬出来,跟别人做邻居,不要自己孤零零住在山脚下,喊个人帮忙都不方便。

    叫大熊的中年人问道:“村委真的补贴五千元?”

    在外面,五千元是一笔大钱。但在双河村,其实也没多少,几万元,甚至超过十万元的都不在少数。

    村委给出最后的方案,是让大熊一家搬出来,然后补贴五千元。

    支书点头:“没错!只要搬出来,钱可以随时到村委来拿。”

    “那我们搬。”

    在过来开会之前,他们一家就想到,村长、支书肯定会提到他们家,所以已经在家里决定好。

    “嗯!很好。那我们谈下一个……”

    水泥路到家门口的这个工程,预计投入三十万。在其他村子,这想都不敢想。全村人的存款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三十万。

    谈完明年村里的大动作之后,支书话音一转,说到今年村民收入的统计。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我们村超十万元一共十六户,超五万元的一共七十六户。赖八,你们家什么情况?还不到三万元,严重拉低我们村的整体水平。”最后,支书做出批评。

    那些十几万收入的,好多都是在外面挣了大钱。

    赖八两手一摊:“支书,这可不能怪我。我大哥出去做生意亏本了。这事,大家也是知道的,能有两万左右的存款,已经算不错的了。”

    要是有外村人在场,估计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人家万元户都还值得炫耀,到你们这里,两万元都要垫底啦?要接受批评?

    “总之,明年你们家可不能再垫底。”

    说着,支书还表扬了寡妇方小竹。人家没了丈夫,上有老,下有小的,今年跟江宁合作养鸡,分了八、九万的分红,再加上村里的分红,竟然也跨入了十万元的名单。

    所以,赖八一家的收入还不到三万,难道不应该批评几句?

    “接下来,让小宁给大家讲几句,大家鼓掌。”

    这回,所有人都很给面子,疯狂鼓掌。

    “我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双河村的规划基本上已经定了。以后,我会逐年让利给大家,比如提高租金等……”

    利润一个人吃太多,时间长了,总会有人心里不高兴的。所以,江宁干脆自己主动让利,逐年提高,还能得到大家的好感。

    说实话,以他现在的能力,也没必要将村里的这点利益吃得太死。

    赚钱的路子多着呢!

    果然,此话一出,在场的村民立即奉上热烈的掌声。就连村长等人脸上的笑容也更浓。这事情,江宁和他们提前聊过。

    而后,江宁又谈了点别的事,都是跟村民以后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

    他甚至建议,村委有闲钱的话,多搞几个集体产业,增加收入来源,村民们往后的分红也会进一步增加。

    这就有点像华西村的模式。

    华西村最后的结局是破产了,但不能否认,人家这个模式在二三十年内是值得借鉴的。

    一提到分红,村民们又嗷嗷叫起来,脑残式地赞成江宁的建议。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潮物

    村长等村干部相视一眼,也有了想法。

    他们账面上还有不少钱,矿泉水厂的分红实在太多了。那些钱,与其躺在银行,还不如拿出来,搞点集体产业。

    以后,村民就算躺着,每年靠着分红都能很好地活下去。

    “行,这个事,我们商量一下,看看有什么赚钱的项目可以搞。”

    说着,村长还看了眼江宁。这方面,得找江宁谈才行。对于怎么赚钱,没有人比江宁更有发言权的了。

    这一点上,几乎是全村人的共识。

    因此,如果村里真的要投资什么,肯定是要找江宁问一问,出出主意什么的。

    这场全村大会,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既总结了今年的发展情况,也定下了明年的一些计划。

    说实话,也就只有双河村这么干的。

    除了双河村富裕外,主要还是大家受到江宁的影响比较深。还有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到外面闯荡,接受了外面的思潮,眼界也就不一样。

    其他村子,像松木庄、金洞村、桥头村等,也因为江宁富裕起来。

    但是,他们的眼界终究还是有限。再说了,他们村委没有钱,村干部想要干点大事,终究是成不了。

    这便是区别。

    没有资金,再有想法的村干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舅从镇里回来,将老式的日历本拿下来,挂上精美的挂历。

    老式的日历本,跟砖头一样厚,每过一天,就撕掉一页。其实,江宁感觉那玩意还挺有年代感的。

    “这是挂历,比那本玩意好看多了。现在,镇上卖火了,我也抢了两张。”二舅笑道。

    今天,他到镇上去,买了很多过年要用的物品,比如对联、年画、红灯笼等等。

    “好看吗?还行吧!”江宁耸了耸肩。

    老式的日历本,能看到的信息比这挂历多太多了。我们经常说,出门要看黄历,其实就是看那日历本,上面有改天宜做什么,忌做什么等等。

    在二舅眼中,这挂历看上去很高档。

    也确实,有精美的画,挂在墙上就是一张好看的图。现在有些家庭,为了让家里的墙好看点,都湖上报纸。

    相比之下,挂历比报纸漂亮很多。

    挂历由皇历、日历、年画逐步演变而来,是历书与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

    江宁听说,挂历最早的雏形是“讨债本”。

    话说在罗马时代,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专门从事放债业务的人,按月去向债户收取利息。为方便起见,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这种本子是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记事栏,其记事方法简便明了,渐渐地被其他行业所借鉴。

    之后,港岛着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莫藻泉上任,兴建了一家糖厂。

    1884年,他推出一种类似海报广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传太古糖厂的产品。莫藻泉特意聘请设计师关惠农设计画面,内容多为花卉、吉祥人物、福、禄、寿、喜、中国古代天官赐福、迎春接福及仕女图等。凡购买太古糖者,赠送“月份牌“一帧。

    后来,许多厂商竞相印制免费赠送“月份牌“,并不断改进形式。随着岁月的流逝,“讨债本“和“月份牌“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挂历。

    “这挂历,国内很早就有了的。”江宁告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挂历也得到发展。

    一些出版单位大都把“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文字是中英文,有的全部是外文,画面内容有建设成就摄影、祖国风光、古代山水画和电影剧照等,对外赠送,对内很少发行,当时对内发行的是年画。

    “是吗?那无所谓,感觉好看就行。”二舅随意地说道。

    话音刚落,他就被老爷子踹了一脚。

    江宁的外公将那本老式的日历本捡了回来,放在桌子上。

    “你这挂历能看啥?”杨献德骂了一句儿子。

    这个日历本,是他从自己小卖部拿回来的,被儿子当垃圾一样扔,能高兴才怪。要不是看儿子也是中年人了,恐怕免不了一顿打。

    对于他们这些老家伙而言,还是用惯的东西更好。那挂历,看着花里胡哨的,实则一点都不实用,都看不到太多信息。

    江宁向二舅投去一个眼神,似乎在说:看,挨揍了吧?

    其实,以后还会流行台历之类,直接摆放在个人的工作桌面上。

    以后,为了迎合市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来专门制作。

    而等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获取日期信息,挂历自然“退居二线“。

    江宁虽然对挂历没有太大感觉,但他还是想着,明年是不是也订做一批,发给自己的那些员工们?

    该说不说,现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挂历都挺火的,风靡全国,是新年送礼的首选之一。

    据说,挂历以后甚至还会成为收藏品之一。

    认真想想也对,挂历由皇历、日历、年画逐步演变而来,是历书与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仅从这一点看,挂历本身包含着年画的身影,其收藏前景比肩年画,且这一特性也铸就了挂历成为收藏品的特征,其文化艺术内涵与民族性的特色。

    二舅翻了下白眼,三兄弟里面,他老子好像最看不顺眼就是他。

    有时候,没有理由也踹他一脚。

    目前来看,三兄弟里面,确实他混得最差。大哥是厂长,三弟在镇上做领导,尽管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官,但好歹也是官呀!

    好像也就只有他帮忙开开车。

    “对了,还有红灯笼,一会挂在门的两边,二楼也有。”二舅说道。

    主要是看着喜庆,往年他们家都不挂大红灯笼的。或者说,他们双河村,乃至整个响石镇都是很流行挂红灯笼。

    等老爷子走开,二舅又跟江宁小声说道:“我还买了真皮沙发,一会你外婆说我的话,你帮我挡一挡。”

    江宁一愣,随即点头。

    外婆生气,基本上都是他去灭火。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人挨打,全家吃鱼

    果不其然,得知儿子花大价钱买了所谓的真皮沙发,外婆差点大发雷霆。

    在她看来,有钱也不是这样浪费的呀!

    家里的凳子、沙发等,又不是不能用。而且,木质沙发还是新的,还能用很久呢!

    好在江宁及时安抚住,二舅才总算不被骂得太惨。

    二舅的事刚结束,三舅妈却发火了。原因是果儿没有在家做作业,跑去跟人家捞鱼,弄得一身的泥巴。

    那丫头今年有好几套新衣服,有三舅妈买的,也有江宁和唐秋等人送的。

    她是家中最小的存在,自然也是表哥、姐姐们的团宠。过年了,给她买一套衣服很正常。新衣服多了,所以还没到过年,她已经穿上新衣服。

    新的衣服弄脏成那样,是个大人都会火大。

    得亏现在家里富裕,要是以前,铁定是要被打一顿。

    果儿分到的鱼,则是被弄到了厨房,今晚吃红烧鱼什么的。正验证了那句话:一人挨打,一家吃鱼!

    “这鲤鱼肥,可惜了,刺多。”二舅妈说道。

    现在,他们家的条件好起来,吃鱼也开始挑起来。以前吃顿肉都困难,哪还轮到她们“挑刺”?

    “可以做松鼠鱼。”江宁说道。

    他想起了以前在江苏吃过的松鼠鱼,感觉还挺不错,据说就是用鲤鱼做的。

    “什么松鼠鱼?”三个舅妈齐齐一愣。

    “苏菜的一种……”江宁介绍。

    松鼠鱼因形似松鼠而得名,通常以黄鱼、鲤鱼、鳜鱼等鱼类为原料。

    要先将鱼去鳞、鳃、内脏,用清水洗净。

    然后以胸腹鳍处下刀,将鱼头切下,然后再从下颌处下刀,将鱼头噼半刀,用刀略拍,剔下两面鱼肉,除净胸部细刺,鱼尾相连入油锅炸到金黄色,再浇上酱汁拼盘而成的美食;其色泽鲜艳,鲜嫩酥香,酸甜适口。

    “就是上去我们去省城吃的那种?”二舅开口道。

    他跟江宁走的地方多,见识也多。

    其实,二舅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没有太大的野心。跟着外甥到处玩、到处吃,感觉还挺不错的。

    “上次有这个菜?”江宁怔了怔。

    “有呀!好像是炸的,当时还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很出名的苏菜呢!要说这菜系,就得提八大菜系,分别是……”二舅忍不住开始卖弄起来。

    跟江宁走多、吃多、看多后,他也听说什么西大菜系、八大菜系,苏菜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我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粤菜、苏菜、川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至于“八大菜系”,其实是近些年才定下来的。

    1980年,人民日报刊登了由汪绍铨撰写的《我国的八大菜系》,在原有的西大菜系中,加入浙菜、闽菜、湘菜、徽菜,构成八大菜系。

    “不过,说到吃的,还是人家广州那边好,正所谓吃在广州。什么时候我们也去吃一回?”二舅说着,还一脸向往,心想着外甥什么时候去羊城,他也跟着去见识、见识。

    “食在广州”这句话,很早就有的,可以追朔到清末民初。

    清末的时候,魔都在五口通商开埠以后,广东人蜂拥至魔都,从事与贸易相关的工作。

    当时,居沪粤人短时间内就勐增至四五十万。配套的粤菜馆成行成市地开办起来,逐渐征服了魔都人以及其他各色移民,尤其是一众的文人。而文人们在至为发达的商业传媒上摇笔弄舌,“食在广州“的名声就这样开始不胫而走。

    江宁看了眼二舅,暗道:你去了,不怕被广东人吃掉吗?

    他挺无语的,后世网络上那句话到底是怎么传开的?

    大家没有理会二舅“意淫”,舅妈们根据江宁的描述,真的尝试做一道松鼠鱼。

    这道菜得用到不少糖,还要用到不少油,换成是以前,她们就算会做,也不敢做,江宁的外婆能说半个月以上。

    果儿那丫头还哭着。

    三舅妈教训女儿,就连江宁也没有总是出面帮。小孩子,该教育还是要教育,不能让他们无法无天。

    “哟!还哭着呢?来,让你先尝一口。”江宁端着有些失败的松鼠鱼出来,看到还在抹泪珠子的果儿,不由喊道。

    小丫头哭归哭,但不妨碍她吃东西。

    “好吃吗?”

    果儿点头:“好吃!”

    赶紧多炫了一口,毕竟这可是她挨打换来的。

    见她还想伸手,江宁连忙阻止:“一会再吃。”

    这丫头,这一两年来,胖了不少呀!别的孩子多吃是长高,你怎么横着长呀?

    大黄跟它儿子在边上来回走动,虽然对盘子里的菜很垂涎,可都很懂事,不会上桌吃盘子里的东西。

    哪怕是骨头,只要还在桌子上,都不会去碰。

    只有主人丢到地上的,它们才会去吃。

    这就是田园犬的教养,比后世的那些宠物狗懂事不知道多少。老祖宗挑选的品种,肯定不会差的。

    等吃饭的时候,果儿忍不住夹了两块肉丢到地上给大黄它们。

    不出意外,又被外婆说了。

    这一唠叨,肯定没完没了,说当年他们怎么、怎么困难,吃口肉都难。现在虽然日子好了,但也不能拿肉喂狗呀!

    老一辈的思想和习惯,一时半会还扭转不过来。

    吃饱饭后,江宁到外面走动、走动,就看到村民在打自己家孩子,原因是家里的水缸被那熊孩子炸烂了。

    好家伙!

    自己家的水缸都不放过?

    临近过年,小孩子身上没有一盒擦炮都不敢出门去见小伙伴,没有面子。

    可这么一来,村里不少东西就遭殃了。家里种的白菜,被他们插一个炮进去,瞬间炸开花。鸡呀、狗呀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

    对此,江宁只能送他们一个字:活该!

第二百一十七章 传统文化不能丢

    腊月二十四这天,也就是当地的小年,外婆招呼大家祭灶。

    对于这些传统的节日和节目,老人家都比较注重。哪怕现在日子好起来了,还不忘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这一天,也叫祭灶日。

    很多家庭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

    所以,这天就要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而江宁的外婆也是这么做的。

    对此,江宁看在眼里,但也没说啥。有些东西看似封建迷信,但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

    当然了,祭灶日所表达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坏现象。

    它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总之,今天就是巴结灶神的日子。

    从明天开始,各路大神都要放假,回到天庭去开年会。

    刚拜完灶神没多久,大家就看到果儿拿着祭品吃起来,让外婆又是一阵数落,还拉着小丫头去跟灶神好好道歉。

    江宁笑道:“外婆,说不定灶神他老人家还特喜欢小孩子跟他一起吃呢!不用管那么多啦!”

    这一次,外婆却没有继续惯着,严肃道:“这是教养的问题……”

    听完外婆的话,江宁沉默了,罕见地没有继续跟外婆理论下去。

    小孩子有些毛病可以宽容,但有些毛病则不能惯。不爱干净、偷懒、学习不努力等,都是可以原谅,但品行、教养等,就需要从小培养。

    在他们这里,吃祭品是很常见的事。但通常都是等祖先、神灵等吃完后,大家才会吃,要有先后。

    “果儿,跟灶神爷爷说对不起。”江宁跟小丫头说道。

    小丫头看表哥都这么说,不敢耍小性子,老老实实,乖乖巧巧地双手合十,拜起来,一边拜,一边道歉。

    外婆则是在边上跟着道歉,说明情况,小孩子不懂事等等。

    等小年一过,大家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村长说,今年过年,我们村要搞游神节目,还要搞隆重一点。”二舅告诉江宁。

    之所以要搞,主要还是村里富裕了,有钱去搞这些节目。

    江宁闻言点头赞同:“是要搞,这些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花点钱无所谓。”

    他知道,到后世,我们好多传统文化都丢得差不多。保存比较好的,竟然还是广东、福建等地。

    而实际上,有些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是需要花钱的。

    就拿赛龙舟来说,在他重生回来之前,广东那边还很流行。而赛龙舟,一条龙舟都要不少钱,贵的甚至说上百万。

    这要没钱,还真没资格参加,只能在岸上喊666。

    穷的地方,真的不太想把钱砸在这上面。像江苏等地也富,可他们不太注重这方面,或者觉得这些过时的文化不太重要,丢了也就丢了。

    游神节目,要在十年前,谁敢搞呀?不怕死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传统文化逐渐冒头。

    游神,说白了就是人民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

    游行沿途伴随有锣鼓、神偶、舞狮、舞龙、杂技及乐队演奏等艺阵表演。

    单单节目中要用到的衣服、道具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别说请一些杂技团队表演等费用。

    如今,双河村是有资本搞这些活动的。

    “嗯!村里大家都这么说。”

    不可否认,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搞这么个活动,就是在向外界彰显他们双河村的经济实力、富裕程度等。

    对很多人而言,赚钱不为了炫耀,那将毫无意义。

    “还要搞一条大龙,村长的意思,是让你当龙头。你最近可以练一练臂力。”二舅提醒江宁。

    舞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龙头,没有一把力气,真心舞不动。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其实,舞龙跟舞狮是有些雷同的。北方更流行舞龙,南方则是流行舞狮。在他们省,舞龙舞狮都有。

    “什么时候开始?”江宁没有推脱。

    “应该是三四天后,过年前的一两天。主要是制作大龙要时间,村里已经找人开始做了。对了,你爸妈他们什么时候放假回来?”

    “我妈跟表妹估计是这两天就回来,我爸的情况,二舅你也知道,走不开。可能要到除夕那天才回来吃个饭。”

    一天后,江宁也被喊去训练。

    江宁发现,除了他这种壮小伙,还有老人,甚至是小孩子。

    嗯!很好,这样有传承了,不会断代。

    小孩子暂时不用上场,但也让他们一起训练,提前感受一下。

    “不要笑,严肃点,不准笑的呀!”一个老人家在边上当“总教练”。

    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别说笑,一会可能还要哭给你看。

    江宁也跟着练,比如怎么舞龙头,动作应该怎么样才算标准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游神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经过这两天的训练,大家已经做得有模有样,虽然“总教练”心里还不满意,但也就暂时只能这样了。

    提前预订的服装送到每一位要参加的人手里。

    有人还要在脸上画上妆容,当场把一个胆小的孩子吓哭。

    庙里的主神被抬了出来,旁边有敲锣打鼓的乐队,他们是走在最前面的队伍。

    游神嘛!神明出行,阵仗、排场一定要隆重。乐队在前面,这没毛病,声音永远得走在前面。

    打鼓的鼓手,是村里的一位族老,差不多八十岁,手脚比后世的一些年轻人还要灵活管用。

    随后就是扛旗的队伍,由村里的中年人组成,江宁的二舅就在其中。

    接着便是舞龙的队伍,江宁举着巨大的龙头。这龙头超过二十斤重,举一会大家都能做到,但要举着舞一两个钟头,全村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训练的时候,村里的长者都纷纷表示赞叹。

    紧随其后的,就是抬神像的队伍,村里的壮年担任。

    后面还有一些耍杂技之类的团队。整个队伍,几百米,可谓壮观。别说自己村的人,外村的也吸引了不少来参观。

    随着鞭炮声响起,游神活动正式开始。

    这时候,妇女们一般都是留在家中,在自己祖厅摆好贡品,点起贡香,迎接游神队伍的到来。

    届时,妇女会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接香“,所谓“接香“,就是在每个神像以及五显大帝前有人捧着香炉,供人们上香;以及用放鞭炮放烟花的方式来迎接。

    “据说,举办这次活动,双河村砸了好几万元。”

    “我怎么听说是超过十万呢?”

    “嘶!还得是双河村呀!”

    “没办法!谁叫人家双河村有钱?反正我们村可不愿意砸那么多钱进去。”

    “除夕那晚,你们来不来?听说有烟花看。”

    “唉!我的村子有点远,恐怕来不了。”

    “嘿嘿!我家买了摩托车,肯定要来看的,不看白不看。”

    ……

    他们村的日子虽然也好起来,但村委没什么钱,要搞这种活动,就要跟村民筹钱。只要是掏钱,村民们都不太乐意的。

    龙头在江宁手中舞得威风凛凛,就是龙尾有点拉胯,给人种龙头蛇尾的感觉。

    游神队伍每经过一户村民家,都会停留一会。虽然是驻足不前,但接着奏乐,接着舞,鞭炮声时不时传来。

    小孩子一部分跟着舞龙的队伍,感觉这很威风。有一部分则是盯着后面的那些耍杂技的,比如喷火等,总能让他们惊呼出来,感觉很酷。

    几个来自白云观的道长则是在边上唱祝福词。

    村里都知道,江宁对和尚没有好感,所以就没有请和尚,而是把白云观的道长请下山。这种活动,本来就是道教衍生出来的,由道士主持,最合适不过了。

    队伍在江宁外公家停留最久。

    大家一看,祭品也是村里最丰富的,摆了两三桌,看得一些外村人咋舌。

    “宝峰,你快去跟大石接替一下,他有点吃力了。”村长跟一个年轻人吩咐道。

    舞龙是一项很费力的活,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完整个游神过程,所以都有替补选手等着。就是怕有些人中途坚持不住,闹出笑话,那可就不好看了。

    到时候,丢的不是一个人的脸,而是他们全村的脸。

    “好,我这就去。”

    村长又来到江宁身边,问道:“能坚持吗?”

    江宁笑道:“问题不大。”

    村长见他汗都没有流,舞动龙头还轻松自如,微微点头:“那就好,那就好!我们村还是你最厉害。”

    游神活动的时间比大家想象中还要长一点。

    所以,在结束后,有些人累趴了。

    可尽管如此,看到全村那么热闹,大家还是觉得值。村长等人决定,以后每年都要搞一次。

    “我不管你们在外面做多大的生意,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回来。”村长跟在场的每一个年轻人说道。

    听到这话,江宁不由想起后世广东那边的赛龙舟。

    据说,有老总在外地还谈着生意,都快要签约了,但村里喊他回去赛龙舟,只好暂时放弃签约,赛龙舟重要。

    网友们纷纷表示离谱。

    其实,一项活动对凝聚一个村的力量很重要。

    一些厉害的村子,村民可能都是有些能量的。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宁愿放弃一单生意,也要保持好村里的人脉关系。

    这并不难理解。

    那些邀请过来表演的团队,拿到了他们的报酬,都十分满意。

    大家都等着钱过年呢!

    双河村出手大方,他们来这里表演一次,收入是其他地方的两三倍,自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虽然结束后,大家都有些疲惫,可拿到钱后,他们瞬间原地满血,一个个精神抖擞。

    “村长,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来。”

    “行,那到时候我也懒得再去联系其他人。”村长对他们也满意,不说表演有多高超,但人家至少是卖力的。

    回到家,江宁就看到老妈在给果儿和桃子试衣服。她在县城带回来的,都是新款。

    不得不说,这两丫头的新衣服真多,一个箱子都放不下。

    桃子很懂事,从不吵闹。她知道自己现在的日子来之不易,很珍惜。要不是大哥将她带回来,现在可能还上山砍柴呢!

    至于新衣服,想都不要想,好东西都是要留给弟弟的。

    “你的新衣服在你房间,回去穿穿看,我跟你表妹挑的。”老妈跟江宁说道。

    不止是果儿、桃子和亲儿子江宁有新衣服,就连江宁未来媳妇唐秋也有份,以及江宁的外公外婆两老。

    江宁试穿了一下:“嗯!挺好的,很合身。”

    虽然不经常在一起,但老妈对他穿衣的尺寸都拿捏得很死。

    “表妹,现在学得怎么样?”江宁问杨萍。

    “现在好多了。”一开始,她是学得很吃力。

    “嗯!那就好,等总部大楼建好,你就进去工作,我给你安排个好位置。”

    “谢谢表哥!”

    ……

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犊子

    云开村,现如今已经全面退耕。

    在村里,除了规模宏大的牛棚,还有一个刚建好的育牛中心。从湘西引回来的黄牛,有几十头,都好好安置在育牛中心,有专人看守、照顾。

    即便是临近过年,大家还是没有放松,对这些牛的照顾,是一丝不苟,全然按照江宁的吩咐来做。

    湘西的黄牛,大家也终于有所了解。它们肌肉发达,骨骼坚实,体躯较短但肌腱强劲有力,行动敏捷,爬坡性能强。

    公牛头短额宽,母牛头较秀长。眼大有神,眼眶稍突出,有少数的牛上眼睑和嘴四周有黄白色毛,俗称“粉嘴画眉“。耳薄且灵活,鼻镜宽,鼻孔大,嘴岔深。

    除此之外,江宁还从其他省引进别的优良本土牛进行杂交改良。

    其实,这都是掩人耳目而已。他真正依靠的还是灵液,没有稀释的灵液,有改良物种品质的效果。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造国内最好的肉牛品种,去跟世界顶级的竞争。

    在前世,国内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努力,后来引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并且培育出鲁西黄牛。

    后者是由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以及夏洛来牛等与鲁西黄牛进行两元杂交、三元杂交以及混合杂交而形成的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肉牛品种。

    前世,国内的肉牛品牌,几乎都是国外引种的,本土牛市场极小。

    这就跟猪一样,外来的品种霸占。有些本土牛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这其实很不好,也容易被人卡脖子。

    因此,江宁除了要打造高端产品外,还将培育一款适合国内大量养殖的肉牛。

    在赵金山的引荐下,他拉拢了几位动物方面的专家,组建一个团队,开始在云开村进行良牛的培育工作。

    杜教授就是其中的大拿。

    他早就听说过江宁的名头,毕竟能在农业出口方面做到这种程度,全国也就只有江宁,实在是太耀眼,想不关注都难。

    在接到江宁的邀请后,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带着家人一起南下。

    跟赵金山等人一样,他们工资都是一千元。这工资水准,在国内绝对是无敌的。他虽然不是很在意钱多钱少,只想好好的做研究,但家里人在乎呀!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全家人一致赞同南下安家。

    云开村的村干部,带着一头刚宰好的牛过来,准备给他们分一点。其余的,他们打算送到双河村江宁的家里去。

    “你们杀牛了?”杜教授脸色一变。

    要知道,这些牛都是老板好不容易弄回来的,都是各地的良种。

    村长知道杜教授担心什么,笑道:“这是我们村以前养的牛,放心吧!我们已经跟江老板说过的。”

    杜教授顿时松了口气:那还好!

    “谢谢!给我们留一点就好。”

    要过年了,杜教授也不客套,各家确实要吃肉。其实,江宁给他们的年货里,也有腊肉之类,但过年谁也不嫌多的。

    像猪肉,有些村民杀一头,自己可能要留一半。吃不完就切成条,晒腊肉,能吃很久。

    “都有,江老板特意打电话过来吩咐的,不能亏待在这里的每一位研究人员。”村长乐呵呵地说道。

    他读书虽然不多,但也明白,以后他们村能不能做成像桥头村食用菌那样的支柱产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些研究人员。

    因此,他早就叮嘱过村民,以后对这些知识分子,一定要客气一点,多多关照。

    今年下半年,他们村虽然没有种粮食,农田等都退了耕,但大家却能过一个好年,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家乡能发展好,退役回来的年轻人,也不打算出去。

    如此一来,村子也比以前要热闹不少。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小跑过来,气踹嘘嘘:“杜教授,五号牛要生了。”

    杜教授一听,顾不上跟村长寒暄,立即跑过去。

    村长也知道事情的轻重,吩咐人放下留给研究人员的那份肉,也跟着去看热闹。他同样关心呀!

    尽管能不能培育出更好的肉牛品种,对他们村的收入影响都不大。

    但他们还是希望江宁能成功,以后也就不担心江宁撤资走人。长时间的投入没有回报的话,人家就是再有钱,也不会继续,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

    偏偏养牛是慢回报的项目,一头牛要十个月左右才能出栏。也就是说,一年差不多只能养一茬。

    而育牛,那就更长时间了。

    一般来说,母牛是三年两胎,通常要在两三岁才能进行配种。

    总之,这周期还挺长的。

    严格来说,五号牛这次怀孕并不算杂交,是引过来之前就怀孕了的。

    两位兽医在旁边,准备动手。

    村民养牛的历史也不短,但以前牛生牛仔,他们都是很少干预的,全靠母牛自己努力,哪有帮忙接生的?

    顶多就是提着点吃的,让母牛吃饱,好有力气生。

    很多时候,家里的牛甚至在野外就生了下来,将牛仔带回家。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

    “要生了,要生了。”有人紧张地喊道。

    母牛生产很痛苦,或者说所有动物生孩子都不轻松,包括人类自己。当然了,人类有了剖腹产,情况要好一点。

    母牛经过大家的精心照料,状态很好。

    因此,生育很顺利。一头牛犊子刚生出来,很快就在母牛的鼓励下站起来。这就是其他动物的神奇之处。

    人类幼崽要站起来,起码得好几个月。

    “还有,是双胞胎。”杜教授说道。

    他让接生的兽医注意点。

    双胞胎在人类身上挺常见,但牛很少双胞胎的,据说概率只有五万分之一。

    很快,两头小牛都健康地生下来。工作人员立即给母牛提供营养,恢复元气。两头小牛也得到了专业的照护。

    一些村民看得眼花缭乱。

    有妇女甚至在心里吐槽:我生的时候,都没有这种待遇。

    “好了,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要过年了,都闲着没事干吗?”村长开始赶人。

第二百二十章 父子谈话

    除夕这天,江爱民也回来了。

    一家人团聚!

    不,应该算是两家人团聚。

    江爱民对儿子要在村子建别墅,原则上是赞成的。没有个屋子,回到这里,只能算是住在老丈家,不能说回家。

    要是以前,见别墅肯定不同意。

    但现在他们家那么有钱,建一栋别墅怎么了?

    要知道,在县城几十层高的第一高楼都建了,一栋别墅算什么?

    更重要的是,现在不会有人随便扣帽子,不怕别人眼红举报之类。

    杨苗等人全回来,那栋刚建一年多的两层楼房,就显得拥挤了。所以,两家子对建别墅更没有意见。

    “过几个月,我们县打算组团到国外去搞一个展会,展示和推广我们县的特色农产品。县里的意思,是想让你带头。”****跟江宁说道。

    之前江宁就提过意见,省里组织过两三次海外的产品发布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刘县长觉得,工业产品可以这么玩,他们农业也可以这样玩吧?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决定。

    “嗯!可以呀!去哪个国家?”

    “岛国吧!近一点。”

    “那最好早一点,不要等十月之后。”江宁提醒。

    ****一愣:“十月后不行吗?”

    江宁笑了笑:“你也知道,你儿子我在海外有专门的商业团队操作。根据他们的分析,金融市场的问题很大,藏着一个大炸弹,很可能要爆发,估计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影响很大?”

    “如果真的引发金融风暴,欧美等国的经济会来一次大跳水,搞不好甚至会有国家破产,你说呢?”

    ****顿时目瞪口呆。

    “这么严重?那我们国家。”

    “放心吧!对我们国家影响不大。哦!也不能这么说,港岛也是资本主义的。当然了,这个事还没有定论,谁也不好说。

    万一,我说万一呀!真的发生了这个事,国外很多百万富豪会破产。那么,我们去宣传、推广我们的农产品,就不是好时机了。”江宁明确说道。

    江爱民沉思起来,心想着要不要把这个事汇报上去。

    他虽然不是很懂什么金融风暴,但听儿子说得那么严重,对我国也多多少少会有点影响,提前有所防范,肯定是好事。

    不过,这个事还没有很肯定的答桉,他也不敢乱说。

    “那对你在海外的那些产业,不也影响很大吗?”江爱民换了个角度担忧。

    “是会有影响,所以我要提前做好准备,打算狠狠地捞一笔。”对自己老爸,江宁没有过多隐瞒。

    至于自己老子会不会上报,国家会不会相信,那就听天由命吧!

    “啊!这也能捞一笔?”江爱民再次一惊。

    江宁翻了翻白眼:“肯定可以呀!股市很复杂的,里面蒸发的钱,不会无缘无故消失。那些蒸发的钱,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截留。这么说吧!我……”

    他解释了一通。

    老江其实根本听不懂,但碍于自己是老子,不好意思跟孩子说自己不懂,所以只能硬着头皮频频点头。

    “你这个猜测准不准?把握有多大?风险高吗?”

    他是不懂股市,但不妨碍他能问出有水准的问题。

    “根据我的团队分析,有七八成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一个很关键的消息。风险肯定是有的,但高风险、高回报。”

    ……

    跟儿子聊完后,老江觉悟很高,立即将此事汇报上去。

    至于上面信不信,那就不是他能管的,至少他问心无愧了。

    因为是江宁提供的信息,省府很重视,再次上报。国家高层也不是第一天认识江宁了,赚钱、搞经济的一把好手。

    江宁的话,他们还是要给点尊重的。

    于是,首都一群专家被紧急召集,开了一个会。不说能在这里面捞好处,起码不能让咱国家尽量减少损失。

    只是,这些内容,就连国外的经济学家都还没分析出来,国内的专家又能看出个什么来?所以,最后这个会自然是草草了事,感觉江宁有点想多了。

    ……

    除夕夜这顿,满满的两大桌菜。

    外婆感慨不已,前几年还吃不饱呢!他们都经历过那段饥荒的岁月,在农村,饿死人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以前,有人为了能给家里带点吃的,在晒黄豆的时候,故意穿破了的解放鞋,让豆子进入鞋子。虽然硌脚,但有人还是这么做了。

    有人更是偷偷吞下去,等回家才催吐出来。

    总之,只有饿过的人才能体会。

    外公等人轮流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大家就动快子了。

    老江对桃子也不错,不停地夹菜,毕竟平时很少关怀到。

    别人要碰杯,果儿也举着饮料。

    吃饭的时候,就谈到了大表姐杨娟和江宁两人各自的婚事。两人也是老大不小,家里都盼着尽快成家呢!

    杨娟和村医黄芩的事,基本上确定下来,双方都算满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人谈得来。他们自己喜欢的,家里也没有理由反对。再说,黄芩现在的条件也不差。

    那小子在中药厂是有分红的,靠着分红,以后两口子也绝对不会过苦日子。

    而江宁和唐秋的婚事,就得等别墅建好之后。

    实际上,江宁和唐秋都不急,只是双方家属急而已,尤其是江宁的老妈和外婆,恨不得明天就抱孙子、重外孙。

    “表妹,你以后招个上门的。我们也不用像其他招上门女婿那样刻板,不会虐待、看低上门女婿,当家人看待就好,以后孩子也不用全姓杨……”江宁将火引到看热闹的杨萍身上。

    此话一出,果然,连外公、外婆、大舅、大舅妈等人都看过去,眼睛发亮。

    老杨家没有男丁,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但如果能招上门女婿,以后就有传宗接代的了。

    以他们家现在的情况,难道没有资格招上门女婿吗?

    “我看行,就这么办吧!不止是小萍,小雨、苗子以后也尽量招上门女婿。”说到这,外婆有精神了。

    杨雨、杨苗等人一脸懵:???

第二百二十一章 除夕夜

    饭后,又到了放烟花的环节。

    这一次,是村里其他年轻人合资买烟花,足足拉了两三车回来,就摆在以前的晒谷坪上,还有专人看守,生怕小孩子不小心点燃。

    此时,也有外村的人早早吃了饭就过来。

    大家都等着看烟花秀。

    没办法!谁让人家双河村富裕呢!

    没有哪个村子会砸那么多钱,去搞这些不实际的烟花表演。有那些钱,大家过年多吃点不香吗?

    “太贵了,我去问过。”其中一个小伙子摇头道。

    他家是金洞村的,是最早跟着双河村混的村子,所以也富得比较早。他家这一两年也挣了不少钱,比如他家,今年超过5千的收入,几乎是以前的十倍以上。

    他们村,大部分都是这个收入水平,最高的也有万元。但那是人家学双河村的年轻人,做生意挣到的钱。

    本来他们也寻思着,要不要学双河村,也买点烟花放一放。

    可去问了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

    也不是说完全买不起,但搞不好要倾家荡产呀!

    于是,那个念头也就彻底被大家抛之脑后。想要看,就早点吃团圆饭,然后坐车去双河村。

    甚至有镇街道的居民跑过来。

    为了照顾大家,镇政府还特意做出了安排,今晚的公交车一直运转到11点。公交车司机今天的补贴很丰厚,所以司机完全没有意见。

    “肯定贵呀!听说,去年江老板就放了几万元。”

    “几万?这要给我就好了。”

    “做什么梦呢?”

    “不愧是双河村,这钱砸得我们都心疼,他们一年得挣多少呀?”

    “我听说了,今年他们年收入不超过三万的,只有一户。超过十万的,有十多户,就更别说江老板一家了。”

    ……

    议论的人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双河村很富,但没想到富到这种程度。

    到了八点半,许多村民开始走出家门,在门口盯着晒谷坪的方向。也有人感觉太远不过瘾,朝晒谷坪的方向走去。

    村干部亲自到现场维持秩序,将靠得太近的人全部赶走,尤其是小孩子。

    不止是人,狗都不能靠近,生怕出了意外。

    江宁已经提醒过两三次,注意安全。大过年的,大家都不想乐极生悲吧?这些烟花,虽然不是炮弹,但威力其实不小。

    如果燃放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一个,朝人群发射,那肯定要糟。

    “看烟花,要隔着一段距离看才好看。”江宁跟那些恨不得挤过去的人说道。

    他左手牵着果儿,右手拉着桃子。

    两人虽然都是丫头,但裤兜里都有一盒擦炮,另一个手则是握着一把窜天猴。这个年纪的孩子,无论男女,似乎都很喜欢。

    窜天猴其实就是一根竹棍儿上绑着一截火药筒,手持木棍儿倾斜45度指向天空,点燃尾部的引信后,只听“嗖”地一声,遥指天空而去,飞到高空中瞬间炸裂,就像高射炮一样,很打远。

    刚说完,那边的人就点燃烟花了。

    所有人立即安静下来,目光都盯着一个方向。

    因为是两个人在里面放,所以同一时间有两束火光冲天而起,飞到几十米的高空时,轰然炸开。

    巨大的礼花绽放,让外村的那些人赞叹连连。

    双河村的人还好,毕竟上一年看过,自然没有那么震撼。

    烟花的样式不止一样,有些是五颜六色,炸开就是一个圆。有些则是如同柳絮般垂下来……

    烟花放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让不少外村人直呼过瘾。

    巨大的响声,恐怕也惊动了山里的野兽等,今晚估计都要龟缩在窝里了。

    大人的烟花放完,就轮到那些小孩子,一个个拿出家里人给买的擦炮、窜天猴、二踢腿、地老鼠等。

    二踢腿很多人应该都玩过,它的火药被用水泥或土分隔成两层。

    底端的“后门“堵得不严,下层火药爆炸产生的气流“乒“的一声冲开后门,向下喷射。向下喷的气流产生出向上的推力,将爆竹推向空中。这时候,导火线恰好又引燃了上端密闭的火药,又二次快速地燃烧--爆炸,二踢脚在半空中“彭“的一声爆炸了。

    “玩地老鼠的小心点,你们不要围得太近。”江宁跟几个熊孩子说道。

    地老鼠是一种旋转型燃放的小烟花,点燃引线后,像陀螺般满地找牙地乱窜。它们的威力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危险性。

    上一年,就有个家伙玩这玩意,差点把自己家给烧了。

    除了地老鼠,还有一种旋转型的小烟花,点燃后先是在原地打转几圈,然后“呲熘”一下旋转着飞起来,越飞越高,边飞边释放烟弹和火花,动作迅勐,爆发力十足,尔后又无力地坠落下来,瞬间烟消云散。

    总之,这些小孩子玩的也开始五花八门起来。

    别说小孩子爱玩,就是一些小伙子也手痒。

    男人至死是少年嘛!那些小孩子玩的,他们同样玩得很嗨,大呼小叫的。有时候,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以前,他们穷,可没有闲钱玩这些。

    而如今,兜里都有钱了,似乎要把以前的补回来,一个个跟着小孩子疯。只是,这么一来,很快就闹出事来。

    要不是今天是过年,他们高低也得挨一顿打。

    今年的春晚,费翔唱了两首歌,分别是《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位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歌手,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毫无疑问,这人要火遍大江南北了。

    江宁的老妈和三个舅妈等几个妇女,一边伺候着老太太,一边聊着家常。

    江爱民则是跟大舅等人谈着事业上的事,或者一些时事政策之类。

    表姐杨娟、表妹杨萍、杨雨、杨苗等也形成一个小圈子。

    尤其是杨娟,不久后要出嫁,几姐妹商量着,要送什么礼物之类呢!

    江宁已经决定,把以后丑橘一成的利润送给她。丑橘一向都是杨娟带人打理,一成利润可不少。

    这可比大舅他们准备的嫁妆都要丰厚很多倍。

第二百二十二章 引进

    次日一早,鞭炮声不绝于耳。

    现在是彰显各家实力的时候了,谁家响得越久,就越有面子。

    江宁拿着昨晚老妈帮忙包好的红包,就等着那群小家伙上门拜年了。

    至于给果儿、桃子、杨雨等人的,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是给其他小朋友准备的,都是10元。

    10元红包,在这年头绝对是超级大的。对小孩子而言,是一笔巨款。

    说实话,江宁的老妈还有点心疼呢!她还在原来的岗位上班,一个月才多少钱呀?

    当然了,她并不缺钱,儿子给她的存折,存款余额七位数。

    “今年就算了,以后注意点。你给那么多,别人家会说的。以后,你有孩子,人家回给你,有压力。”老妈说道。

    江宁听了点头,没有反驳。

    是他扰乱了“市场”和规矩。

    这也让他想起,后世人家两广那边的红包,其他省都纷纷破百,他们还停留在5元、10元。人家就是图个意头而已,没有什么攀比,非常好的传统。

    如此一来,发红包的人没有压力。

    不像其他省份,搞得有些人过年都不敢回家。辛辛苦苦大半年,挣到的那点钱,可能还不够发红包。

    “行,知道了。”

    从明年开始,他随大流好了,大家给多少,他也就给多少。

    老江在年初二的时候,就急匆匆赶回了县城。

    三舅跟江宁说,赵镇长已经跟上面提出农业开发区的申请。县里跟省里都问题不大,是支持的态度。

    不过,这要申请国家级的开发区,通过的时间可能有点旧,得耐心等。

    村里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之中,几位江宁意想不到的客人来到双河村,点明要见江宁。

    “你们是……”

    还没问完,江宁的手已经被人热情地握住。

    “江老板,您好!我们是柳州来的,我叫李贵,他叫……这是我们家乡特产,不成敬意!”

    哦?广西老表?

    江宁一看,所谓的家乡特产,是两箱桔子。

    “蜜桔呀!”

    柳州蜜桔,江宁是知道的。但这谈不上特产吧?没记错的话,这是他们前几年才从南丰蜜桔品种引进种植的。

    江宁打开,拿起一个,发现品质还不错:“经过改良了?”

    得!江宁好像明白他们的来意了。

    来人的领队李贵举起拇指:“江老板,您是专业的,逃不过您的眼睛。要不,您尝一尝?点评、点评。”

    江宁点头,没有让人家尴尬。

    “坐,都坐!”

    他打开一个吃起来,微微皱眉。

    说实话,这虽然是经过改良的,但品种依旧还不行。

    他这一皱眉,李贵等人都紧张起来。

    “你们不会是想拿这种蜜桔出口吧?”江宁问道。

    实际上,这一年多来,就有不少地方向他推荐了自己的地方特产,希望能借助江宁的渠道出口,赚取外汇。

    江宁印象中,现在柳州的工业挺强的吧?在广西应该是最强的工业重镇,也不急着发展水果种植呀!

    这个省还是蛮可惜的,作为沿海省份,坐拥北部湾那样的海域,竟然发展不起来,跟广东比,一个天一个地。

    很多人都说,广西是错过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期,也有人说是吃了珠江流向的亏,还有说是多山等等。

    首先,多山这一项可以剔除,浙江和福建同样多山,这说不过去。

    其次,珠江流向虽然有影响,但也不至于影响那么大,福建也没有大的河流好吗?浙江有个钱塘江,但运输能力还不如广西境内的西江等。

    所以,最大的原因还是错过了发展机遇。

    甚至在后世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上,广西还是不够积极,让湖南、江西等拔了头筹。

    总之,原因其实蛮多的。

    李贵连忙摇头:“没,我们有自知之明。今天来打扰,主要是想引进你们村的丑橘。”

    说完,他们一行人紧张地看着江宁。

    呃!

    这样吗?

    “嗯!你们想引进丑橘,我是没意见的。但结果怎么样,我不敢保证呀!”江宁也不是藏着掖着的人。

    广西在水果培育和种植这方面,确实做得好,后世多种水果称霸全国,有目共睹。

    龙眼、荔枝、香蕉、甘蔗、砂糖桔等等,产量都相当恐怖。

    “那是,那是。我们省得,多谢,多谢……”李贵他们见江宁答应,顿时大喜。

    他们都清楚,江宁的丑橘可是畅销海外,尤其是岛国,卖得死贵,还供不应求,找谁说理去?

    于是,他们就带着移植专家过来,看能不能往家乡引进种植。

    江宁笑道:“不用谢,你们也不是第一个来我这,想要引进丑橘种植的。”

    隔壁省早就来了。

    不止是丑橘,还有草莓、甜瓜等,甚至是蔬菜、蘑孤。

    大家看着江宁大把大把地捞外汇,哪有不心动的?有些地方官员,甚至托各种关系,要从江宁手里拿到种子。

    对此,江宁也是大方,要就给。

    其他省不好说,但广西,还真有可能让他们引进成功。他们的一些自然条件,确实很适合各种水果的生长。

    “其实,每一种水果改良到极致,都是很有前途的。你们的蜜桔也不例外,可以尝试继续改良下去。”江宁对李贵他们说道。

    他记得,柳州以后会培育出胞软多汁,食不存渣,入口即化,味甜爽口,品质极佳的优良蜜桔。

    而后,江宁带他们到丑橘的山坡看了一会。

    这时候,丑橘已经结果,但还没成熟,挂满了枝头。不过,认真看的话,就会发现果子和果子之间,距离是差不多的。

    这是蔬果造成的。

    当时,他让人将密集的果实摘掉,杨娟等人都心疼得不行。

    要知道,这丑橘的价格,一只都值不少钱。那些天,她们摘掉了多少钱呀!

    “你们也看到,现在都挂了果,不是引进的好时机,得等两三个月后。”江宁跟他们说道。

    李贵等人连连摆手:“没事!没事!我们可以等。”

    真要引进成功,种出差不多品质的丑橘,那他们也可以搞出口赚外汇。

第二百二十三章 亿元村

    李贵等人在双河村看了半天,然后又去金洞村参观了半天,得到了不少收获,此次前来,也算是满载而归。

    大家约定好,什么时候来做引进工作等。

    不久后,江宁他们就得到消息,建水县正式成为建水市,同时还设立了三个区。

    江宁的老爸江爱民可谓是一步登天,从原来的一个主任,变成了副市长,管招商引资那一块。

    实际上,市政府也是看中了江宁的关系,觉得这工作交给江爱民,建水市的招商引资会更加容易一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对招商引资是手段百出。

    建水市今年有几个大项目,其一就是江宁的总部大楼;第二是建设国际港口;第三则是修建从响石镇到市区火车站的专列。

    当然了,原火车站也要扩建。

    这些大工程,无疑能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和就业。

    据说,从响石镇到市区的专列路线,工程队已经正在勘探。

    至于响石镇申请的开发区,暂时没有什么消息。江宁从省里的领导那儿得知,上面还在研究之中。

    赵镇长等镇领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出台了一些当地的政策。

    这底气,来源于一月份中央出示的一份通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国家再一次表明了态度,各地农村逐渐没有了顾虑。别说南方,北方都开始做出各种改变。

    周大利和赵镇长又接待了几位台商,都是过来投资建厂的。对此,他们当然是持欢迎的态度。响石镇的工业园还没满呢!

    “我们响石镇的企业要超过十家了。”赵镇长神清气爽地跟江宁说道。

    当然,三成都是江宁的产业,而且产值占据了大部分。

    现在,赵镇长和周大利等人都有野心。响石镇虽然不靠近市区,但他们希望能把响石镇打造成建水市的经济重心。

    以响石镇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不是不可能呀!

    “那挺好的,中药厂也准备搞第四第五期的扩建工程,继续做大做强。”江宁笑道。

    其实,企业不需要很多,一家企业做大做强,也是很牛的。就像茅台,人家一个企业就能支撑起一个镇,甚至一个市的经济。

    后世的阿里巴巴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中药在世界的市场很大,以目前中药厂的规模来看,是完全不够的。

    “啊!还要扩建?这么大的产能,会不会过剩呀?”赵镇长微微有些担心。

    当然了,他内心也希望中药厂能做大做强。毕竟这是他们镇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江宁的农产品,以及中药厂。

    矿泉水虽然也赚钱,但产能已经不能再提升,到顶了。所以,矿泉水没能成为他们镇的支柱产业。

    农业和制药业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不会,我们现在的产品,连日韩、美国都不能满足,以后还要打入欧洲等市场呢!”江宁摇摇头。

    更别说还有我们国内的市场呢?

    这么点中药,够谁吃呀?

    以后全球七八十亿人口,只要有一亿人消费中药。他们全镇加足马力生产,都不够卖的。

    赵镇长很高兴,拍着手:“这好,这样好。对了,还有个消息,双河村被定为国内第一个亿元村。”

    他今天下来,就是为了分享这个好消息的。

    其实,去年的时候,双河村的产值已经破亿元。

    听到这消息,江宁晃了晃神。

    没记错的话,前世国内第一个亿元村,好像是天津的大邱庄。此时的大邱庄还是村,要到九三年才撤村建镇的。

    “不止我们双河村一个吧?”江宁忍不住问道。

    大邱庄好像也是今年被定为亿元村的。

    赵镇长呵呵一笑:“你怎么知道?天津那边,也有个村跟我们并列。厉害呀!”

    不得不佩服,他们双河村、响石镇有今天,赵镇长很清楚,那几乎都是江宁的功劳。是出口造就的亿元村,而其他地方,竟然也有亿元村。

    他不知道,大邱庄能有今天,实际上也是靠一两个人,尤其是第一个考出去的刘万全,妥妥的技术工,带领村民大搞轧钢。

    轧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啥意思。

    轧钢不是炼钢,是将钢材碾轧成各种形状的板材,然后直接售卖给客户。

    据说,为了鼓舞村民的积极性,大邱庄全村各地张贴醒目标语:干才有一条活路,不干是死路一条!

    到了农忙时候,村民白天收麦,晚上轧钢。大庄村上百户人家忙得热火朝天,一点点脱坯,一点点碾轧,一点点拼接。

    人家这亿元村,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没有水分。

    江宁心中也感叹,1987年的亿元村,确实牛逼。

    后世虽然有所没落,但再怎么没落,人家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像华西村,后来不也被传言破产了吗?但即便人家破产,也要比国内绝大部分的村子强很多倍,这就是事实。

    “所以说,我们还要努力,不能得意忘形。”江宁说道。

    他很清楚,后世一些乡镇有多强,一个镇的GDP干掉人家一个市,比如江苏的玉山镇、杨舍镇,广东的狮山镇、横琴镇等。

    响石镇的目标,就是玉山、狮山等镇,十大强镇,怎么也得占一席吧?不能让江苏和广东全瓜分了。

    “嗯!没错!现在镇里也有钱了,我们打算继续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去。”

    比如修路等,现在全镇的干部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把基础建设搞好,经济才能发展,把投资环境搞好,才能引来投资。

    去年,仅仅是江宁上交的税,就足够他们镇好好大干一场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还谈到江宁的三舅,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也会成为副镇长。

    “有人要退休了?”

    赵镇长愣了一下,随即解释:“没人退休,是增设了两位副镇长,除了你三舅,还有周大利。”

    原本,他们响石镇是两位副镇长的,但随着响石镇发展越来越好,职能也增加,增加两位副镇长,不合理吗?

    有些镇,还有五个副镇长呢!

第二百二十四章 农业奖

    这天,江宁收到了从美国寄回来的一个包裹,里面装的是一大叠的杂志,最新的《科学》杂志。

    《科学》的影响力很大,虽然没有《国家地理》、《时代周刊》、《人物》等那么畅销,但是,它年度世界科技十大突破的评选,却被誉为“科学界奥斯卡”。

    去年,经过江宁等人的努力,终于把赵金山他们的研究成果成功在这上面发表,并且引来了农业科学和生物科学的一定热议,得到了一些外国同行的称赞。

    尽管没有被评选上十大科技突破,但能在上面发表,亮个相,对赵金山等人而言,已经挺满足的了。

    当江宁把杂志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赵金山、高作农等教授激动得有点手抖。

    现在,国内的一些科学研究人员,真的很渴望能得到国外的认同。

    “还有个消息,过段时间,会有两位美国的农业专家加入我们。到时候,教授你们好好相处。”江宁又公布一个消息。

    对方是冲着研究农业来的,没有提什么待遇等问题。

    起初,江宁听到史密斯的这个消息,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有外国的人才慕名而来?这有点反常呀?

    会不会是间*谍?这是江宁的第一想法。

    不是说没有真正高尚的科学家,不考虑国界的那种,但真的少。

    按理说,美国的科研氛围更加浓郁,没理由跑到中国这种落后的国度来。他们为了什么?江宁不得不怀疑呀!

    然而,史密斯的话打断了他的顾虑。

    原来,那两位农业专家都是孟山都公司工作过的,但他们逐渐不认同公司的一些研究方向和理念,甚至很失望。

    据说,中间还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两位专家彻底和孟山都公司撕破脸皮。

    史密斯找准机会,对两人进行了一番拉拢,结果很顺利。两人对中国也颇为好奇,得知史密斯身后站着的中国老板不简单,最近一些奢侈农产品更是出自那边,就更加有兴趣了。

    至于待遇什么的,两人不是太在意。他们都是光棍,没有家庭的人,一心几乎都扑在了研究上。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定的中文基础,能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啊!”

    赵金山等人顿时一惊。

    现在老板都这么厉害了吗?开始聘请外国专家了?

    这当然是好事啦!不是他们妄自菲薄,国外一些专家的思维等,确实有值得他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他们也希望,他们这个农研所的实力越来越强。

    要做强,就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对了,他们都在孟都山工作过。”

    赵金山他们听后,更加吃惊。挖墙脚挖到孟都山那样的巨头身上去了?这台不可思议了吧?

    孟都山这时候还没有多少丑闻,是很多农业研究人才的圣地之一。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家公司最开始不是搞农业的,而是做食品添加剂,而且第一款产品还是山寨别人的。

    在食品添加剂这行站住脚跟之后,逐渐将目光转向其他的化工品,比如多氯联苯,简称PCB。

    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工业上,用途极其广泛,不仅可以做各种工业产品的添加剂,还可以作热载体、绝缘油和润滑油等,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不过,这玩意对人体健康不友好,比如其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中,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

    听说,PCB的生产总部,美国尹利诺尹州更是被称为“死亡小镇“,2000多人体内的多氯联苯含量超过正常值200倍,四处充斥着脑肿瘤、肺癌、肝炎、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成为了全美婴儿死亡率最高的地方。

    后来,这款产品被美国禁了。

    没关系!他们又搞出一款DDT,是一种灭虫剂,甚至还得到了诺贝尔奖。

    但是它的危害也很大,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甚至可以在动物脂肪中堆积,在自然生态和食物链中层层累积,严重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

    于是,不出意外,DDT也被禁了。

    后面还有橙剂,还广泛运用到越战之中,让原来的丛林大片枯死,农田等遭到严重的污染。

    橙剂中含有剧毒物质二恶英,会带来身体产生病变,严重的甚至会改变基因,越楠人吃尽了苦头。

    没多久,联合国把这款产品给禁了。

    还有什么甘草磷、转基因呀等,这家公司的产品,不是被禁,就是在被禁的路上。

    因此,孟山都也被评为世界上最邪恶的公司,几乎没有之一。

    丑闻虽多,但不可否认,人家是有技术。

    赵金山等人也没问老板招那两个专家的待遇,要把人家从美国挖过来,恐怕花了不小的代价吧?

    为了他们农研所,老板真的尽力了。

    “最后一件事,我打算设立一个农业奖,就叫神农奖吧!每年,都会评选出十位对农业有巨大贡献的人,进行颁奖,奖金是五十万人民币,希望大家积极争取。”江宁公布最后一个消息。

    这也是他去年就开始考虑的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有这么一个奖在,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农业研究中来。每一行的发展和繁荣,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投入。

    “五十万?是总奖金吗?”赵金山他们面面相觑。

    即便是十个人分五十万,一个人也有五万元。这个时代,五万元也是巨款呀!

    江宁摇头:“一个人五十万。”

    要干就干大的,江宁以后要把这个奖做成全球最权威的农业奖,那奖金肯定不能少,否则人家不感兴趣。

    以后,奖金甚至还会增加。

    像诺贝尔奖,奖金其实也一直在变,从1901年的15万克朗才后世1000万克朗(140万美元)左右。

    赵金山他们的面面相觑变成了目瞪口呆。

    他们在这里工作的待遇很好,仅仅是工资,一年就有上万元。

    然而,五十万人民币,对他们来说,也都是很恐怖的。

    “这么多?”

    在场的人,哪怕没有特别爱财的,也被震惊到了。

    “所以我希望我们研究基地能多拿,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方震撼

    江宁走后,首先疯起来的,就是农研所的人员。

    尽管这十个名额很难轮到他们,毕竟这是全国找十个对农业贡献最大的人颁奖,但这对他们研究农业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呀!

    万一有一天,自己真的有什么发现,不小心被评选上了呢?

    这不是一夜暴富是什么?

    五十万人民币,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到呀!

    都说做研究的穷,但来到江宁这里后,他们就会发现,老板给与他们研究人员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在待遇这一块,江老板从不亏待大家。

    像赵金山这种教授级别的,月薪普遍都在千元以上。试问,全国有什么单位、机构,有这么高的薪资?

    “爸!五十万的奖金,我们家能拿吗?”高一轩的大哥、二哥等人开口问道。

    听到这消息,他们震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那可是五十万。

    虽然他们现在的薪水不低,这一两年来也挣了不少,但相比五十万那样的超级巨款,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

    可以说,得了一次那样的奖金,一家人以后都不愁吃穿了。

    高作农苦笑摇头:“全国评选十个人,难呀!不过,我们研究所还是有希望的。有几个项目,一旦成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像高麦一号,目前已经在国内推广种植。而高麦二号,也在研发之中,眼瞅着就要成功。高麦二号,能增产百分之十左右,是他们研究所的重中之重。

    高麦二号如果成功,拿个奖很应该吧?

    此外,高作农知道,那是个人当中,肯定会有杂交小麦之父和杂交水稻之父那两位大拿。他们只能从剩下的八个名额中竞争。

    “还得是江老板呀!一年拿出五百万来当奖金。”高一轩的两位大哥、大嫂们感叹道。

    两人都是中药厂的管理层,收入也已经涨到了180元。

    然而,相比他们老子,以及三弟高一轩,他们还差远了呢!

    像高一轩,加上奖金等,月收入几乎在五百元以上。这搞得他们有点后悔,当初要是跟自己老子学农业知识,现在是不是会混得好一点?

    这个事,他们俩的老婆夜里在床上没少说他们两兄弟。

    高作农点头,虽然金钱不能衡量知识。但是,金钱的多少,确实能体现你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程度。

    在这一点上,江宁可谓做得无懈可击。

    “是呀!江老板赚的钱多,但他也舍得出钱。”

    “江老板这是要打造国内最权威的农业奖。”高作农似乎看破了江宁的想法。不过,他不知道,江宁的野心更大。

    ……

    在其他研究人员的家中,同样发生这样的热议。

    而这个消息,通过赵金山等人联合国家科学院一起发布,整个农业圈科技人员都惊呆了。或者说,国内整个科学界都震惊。

    要知道,哪怕是当年研究蘑孤的那群顶级科学家,成功后的奖金也没多少呀!国内,还有这么重的奖,对他们科学界无疑是一剂振奋剂。

    奖项的提名在每年的十月份,颁奖则是十一月份。

    奖杯的设计、制作等相关工作,江宁已经移交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

    “五十万,我的天!”

    “唉!我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农业呢?”十个名额看似很难,但每年十个呀!这么算的话,还是有机会去争一争的。

    “我们材料科学啥时候也搞一个这样的奖,那就好了。”

    ……

    这消息不仅轰炸了科学圈子,还在几个农业大学引起轰动。

    对于学习农业知识的师生而言,神农奖也是他们未来的目标,这是激励他们学习农业知识的最好动力。

    得了一个那样的奖,不仅钱有了,名声也有了。

    学校的领导们可以预见,从今年开始,报考农业大学的学子应该会增加不少吧?

    不得不说,江宁这一手操作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还是多层面的。

    又过了几天,两位从美国远渡而来的专家终于来到响石镇,江宁亲自去接人。在金洞村,已经安排好他们的住宿等。

    好在现在金洞村的住宿不算差,伙食也好,不至于将那两个人吓跑。

    说实话,洛根和亚历克斯刚到的时候,看着这片土地,心里还有点慌。毕竟这比美国确实差太远了。

    沿途,楼房都没看到几栋,太落后了。

    这样落后的环境,能给他们提供很好的研究条件吗?

    然而,到了金洞村才发现,似乎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差劲。研究所建得不小,里面的设备也谈不上落后。

    他们不知道,江宁前前后后往这研究所砸了多少钱。不少设备都是从国外偷偷运回来的。

    不客气地说一句,现在他们看到的研究所,是中国最先进的一所研究农业的研究所。

    能不好吗?

    为了照顾他们的饮食,江宁特别吩咐,让食堂的大厨学一学制作西方的面包,时不时供应牛排等。

    像牛奶等,每天也是有供应的。

    八十年代末,牛奶虽然没有那么紧缺了。但是,想要无限量供应,也不容易。

    各种安排,大家也能看出江宁对研究所的重视。

    其实,不仅是农研所,还有中药研发中心,几乎是一样的规格。那些老中医,享受同样的待遇。

    洛根和亚历克斯的到来,也确实给研究所带来更多的活力。

    他们给大家上了几天课,讲述了孟山都的一些技术。那家公司虽然很缺德,但人家的技术没毛病的呀!

    就连赵金山等人都感觉受益良多。

    洛根和亚历克斯还到双河村参观了江宁培育和种植的那些作物,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吃过那些瓜果蔬菜后。

    他们觉得,这种研究才是他们真正想要走的方向。农业的未来,就应该这样走。

    以后,人类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粮食的品质也有所追求。

    三月尾,丑橘终于采摘。今年的丑橘晚了一点,但品质比上一年还要好,产量也有所提升。川井次郎和乌拉卡早就望眼欲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3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山村户口所写的《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介绍:
重生八十年代的江宁,激活了奇宝玉葫芦,玉葫芦有灵液,对生物生长和改良有巨大作用。
于是,黑皮西瓜、凸顶柑、草莓阿诺、夕张王甜瓜、红宝石罗马葡萄等名贵品种,被江宁一一培育出来,大赚外汇。
即便身在小山村,江宁依旧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