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山村户口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三章 提名名单

    此次股灾中,国内没有人知道江宁具体挣了多少,主要还是江宁低调,没有到处炫耀。

    可不管怎么样,不少人都心知肚明,肯定是个天文数字。

    这么一来,刘市长等人再也不担心江宁的那些投资项目会烂尾了。一切的担心,都来源于资金的不足。

    “老板,这就是第一届神农奖的提名名单,由社会各界推荐,我们团队核实并查证。”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人拿着一份资料,递给江宁。

    他出身于浙大,曾经的学霸级人物,毕业后,又在权威单位工作过。

    后来,被江宁高薪挖了出来,来到响石镇。

    郑宇刚来,江宁就让他负责神农奖的相关事宜。

    “已经公布了?”江宁看了眼上面的信息。一共二十个提名,但最终只会评选出十人获奖。

    二十人中,他们对农业做出的贡献,都能在资料上看到。

    具体做了些什么,甚至有数据的支撑。可以说,这份提名的名单,是非常专业的。

    “还没,等你拍板。不过,上面的内容,我们都已经验证和核实过,没有造假。”郑宇告诉江宁。

    从一开始,江宁就告诉过他,这个奖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不能搞什么内幕操作等。

    江宁在提名上看到了杂交小麦和杂交水稻之父,也看到了赵金山、高作农等的名字。

    “嗯!我看挺好的。既然已经核实过,没有造假,那就公布名单吧!接下来,就是和科学院那边一起评选,交给你了。”江宁将那份资料递了回去。

    实际上,江宁很清楚,这里面有三位农业方面的大拿,几乎是肯定会被选中的,否则别人一看就有猫腻。

    “明白!”

    郑宇对江宁的做法非常认同,还专门提醒过,神农奖不能因为发表几篇文章就轻松获得,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成绩的。

    他其实也挺看不起一些所谓的专家,泛泛而谈,完全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发表几篇没有一点数据支撑的论文。

    那种人,在大学,研究院,甚至科学院都存在不少。

    郑宇自己就遇到过,还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在海外一些权威机构发表过论文,回到国家就装专家。

    他最瞧不起那种,只会嘴上说说。

    如果那种人都能获得神农奖,郑宇对这个奖是有些失望的。尽管神农奖以目前国内最高奖金震惊国内的科学界,人人都想获得,但郑宇还是会失望。

    很快,他拿着名单,去联系科学院。

    在当天,科学院就公布了神农奖的提名。并且,亲自联系了每一位被提名的人。

    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城,这里四季如春,设有多个农业研究所。其中,就有专研花卉领域的。

    而何慧兰就是其中响当当的人物。

    在这些年,她成功培育出好几款适合中国本土生长的郁金香等,为他们这里的花卉产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时,研究室里传出热烈的掌声。

    何慧兰满脸笑容,嘴上却谦虚地跟同事们说道:“大家过奖了,还只是提名而已。”

    尽管只是提名,但那也是莫大的荣誉呀!

    神农奖,一出现就被农业界誉为最高农业奖。而作为从事农业研究的科学家来说,那就是一座圣杯。

    如果侥幸获得,不止是名声,更有五十万人民币的奖金。

    五十万,全国有多少五十万身家的富翁?

    可以说,只要获得这个奖,何慧兰一家以后都不用愁了。

    说实话,现在的科学家并不富裕,甚至有点穷。就拿何慧兰来说,她自小就贫苦,以前经常吃不饱,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

    当年,为了让她有口吃的,大哥进山打猎,就再也没有出来。

    她从小就聪明,学习成绩好。家里为了让她读书,几乎是倾举家之力。何慧兰也足够争气,上了大学,后来进入研究所工作,成功培育出几种有种植价值的花卉。

    如果能得到神农奖,拿到那五十万。

    一家人再也不用吃苦,让家人们过上好日子,本就是她的愿望之一。

    几个月以前,何慧兰还去参加过国内第一届的农博会,见识过一些鲜花的价格,让她大为吃惊。

    也正是那时候,他们云南也得到了不少订单,尤其是关于鲜花的。

    而何慧兰有幸和江宁聊过几句。

    江宁对花卉产业的未来很有信心,那天还鼓励大家大力发展来的,并表示在海外,花卉一直都是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拿荷兰来说,从16世纪开始,荷兰就已经开始发展园艺学。

    17世纪,他们第一次引进郁金香的种植,大卖,乃至后面甚至出现了郁金香泡沫。

    之后,已经改变了农业经营的方式,以来顿为中心,开始从单纯的食物生产升级到了更高的形态并扩张出口。虽然郁金香泡沫导致郁金香价格一落千丈,但这场郁金香泡沫建立起了荷兰花卉,水果等的销售渠道,这个行业本身存活了下来。

    在一战时期荷兰已经开始每年出口2500万公斤的花卉产品。到了1930年代,虽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萧条,花卉出口仍然增加到了5000万公斤。

    可见,这个行业是有前途的。哪怕碰上经济萧条,依旧没让它发展停滞。

    何慧兰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被神农奖提名。

    其他同事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虽然羡慕,但也不眼红。何慧兰这三五年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确实比他们做得优秀很多。

    ……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国内其他地方。

    很多接到通知的人,都欣喜欲狂。假如最后真的获奖,奖金就是五十万,简直一夜暴富。

    他们是农业科学家不假,但也都是人,谁不希望能发财?谁不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能更好的一点?

    当然,也有看得比较澹的人,比如袁老等人。金钱、荣誉对他们而言,诱*惑力不大,得到消息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到试验田去采集数据等。

    十一月份,获奖名单出炉,何慧兰赫然在列。

第二百四十四章 颁奖

    何慧兰在大家的恭喜声中请了假,准备前往建水市,颁奖典礼将在那儿举办。

    她已经在琢磨,那么大的一笔奖金,应该怎么花,怎么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响石镇,金洞村,高作农一家同样振奋不已,因为老高也进入了获奖名单。不过,老高获得的是团队奖,荣誉和奖金都是团队的。

    因此,奖金需要分享,拿不到全部的五十万。

    可即便如此,作为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老高大概能拿到一半左右奖金,那也是二十来万呀!

    二十多万,对于这个时代,同样是一笔巨款。

    建水市政府开始布置颁奖现场,届时还会有电视台等媒体到来,进行宣传和报道。

    神农奖确实是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不要提别的,仅仅是那恐怖的奖金,就足以让人津津乐道,吸引人眼球。

    江宁很遗憾,没能看到袁老的身影。

    这位让中国吃饱饭的老人,还亲自致电表示抱歉,刚好碰到联合国给他颁发科学奖,两件事撞车了。

    再三考虑后,神农奖只好让人过来代领。

    倒不是崇洋媚外,觉得国际的大奖更香。就连国家,也希望老人家去领联合国颁发的奖项。

    这时候,中国太需要国际上的影响力。

    “江老板,非常抱歉,我父亲……”袁老的亲属见到江宁后,立即代老父亲表达歉意,说明情况。

    在亲属的心中,他们其实更在意神农奖,毕竟奖金摆在那儿。

    江宁连忙摆手阻止,笑道:“理解,理解!关系不大,有点遗憾,没能跟老爷子当面畅聊。”

    老爷子可是他的偶像之一呀!

    见这位超级大老板真的没有怪罪、介怀,反而对自己老父亲一副崇敬的模样,他们松了口气,也感到自豪。

    江宁又去见了其他获奖的人员。

    这其中,也不全是科学家、研究人员等。其中一位只是老农民,没怎么读过书,连字都认不全。

    然而,他凭借自己几十年种庄稼的经验,琢磨出一套种植方式,能让作物产量显着提高。

    刚开始,科学院那边的人,对这位老农民是有意见的,认为这人获奖,有可能会拉低神农奖的档次。他们觉得,能有个提名就不错了。

    可是,江宁的态度也很坚决。

    神农奖不应该设置“学历”要求,只要对农业有贡献,都有机会获得,不管是谁。

    此时,那位来自秦川大地憨厚淳朴的老农,正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

    “卢老先生,您知道神农奖的奖金是多少吗?”

    老农笑着点头:“知道,听说是五十万。”

    前不久,他们得到信息的时候,全村人都沸腾了。他们那边穷,村子万元户都还没出现,就更别说五十万了。

    说实话,他到现在都还有点懵。

    “那方便透露一下,这五十万,您要怎么花吗?”采访的主持人又问。

    五十万对他们这种大城市的人都是笔巨款,更别说穷困山区的老农民了。天降横财,肯定很多人好奇,老农民会怎么花这笔钱。

    不远处的江宁微微皱眉。

    这问题问得有点不妥,一个回答不好,可能要被人诟病。

    他正要过去解围,老农却开口了。

    “那么大一笔钱,根本花不完的嘛!我们那村穷,学校都没有,我准备拿出一部分建学校……”

    江宁听后一怔,暗道:现在的人民淳朴呀!

    捡到一块金子,可能都会主动上交国家,集体意识很强。这种品质当然是好的,但不捐也挑不出毛病。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钱财,为什么要贡献出去?

    江宁想到后世的大衣哥,暗道:希望卢老先生的家乡人不是那种人吧!

    老农的声音落下,周围纷纷响起掌声。

    其他获奖人,也逐一被采访。江宁让人去提醒一下那位采访主持人,注意一下,以后别问人家奖金怎么处置的问题。

    这不是让人为难吗?

    当众问这种问题,多少有点逼人家捐钱的意味。

    颁奖正式开始,每颁奖一个人,主持人都会介绍获奖者的“功劳”,一些故事等等,让颁奖节目的感染性更强。

    第一届神农奖颁奖典礼完美落幕。

    “别墅要建好入住了?”江爱民问道。

    “嗯!这周吧!爸,你要回去吗?”

    江爱民摇头:“没时间,你结婚那天回去。”

    现在,建水市撤县改市,各种工作很多,加上经济建设发展好,就更加忙了。最近,因为城区建设、工业园区规划等问题,市里的会议是一轮接着一轮。

    他们两口子,对别墅不太关注,真正关心的,是新屋建好,儿子结婚的大事。

    “那也快了,十二月的事。”

    黄道吉日,外公外婆已经找了好几波人看过。

    “嗯!那就好。对了,听说你要在魔都买一大片地?”

    江宁翻了翻白眼:消息挺灵通呀!

    前两天,他才和魔都那边的领导交流,而且还是电话交流的。

    魔都那边的领导自然是欢喜的,知道江宁在十月份的股灾中捞了不少钱,资金充足。

    但没想到的是,江宁选的位置是浦东。

    要知道,现在还有个说法: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此时的浦西发展得比浦东好。那时候,浦西已经是高楼林立,灯火稠密,浦东却还是一片荒芜的景象,在老魔都人眼里就跟乡下农村一样。

    江宁自然不会告诉别人,再过三五年,浦东会迎来巨大机遇,国家出手,对浦东进行重点开发。

    到那时候,风水轮流转,浦东将寸土寸金。

    魔都的领导以为,江宁是要到浦东拿地建厂,降低成本,所以也就没有多想,答应得很干脆,随时欢迎江宁过去圈地。

    “是呀!我之前不是说了嘛!要在首都、魔都、羊城、深城等城市都建几栋楼,让老妈收租。你以为我说笑的呀?”

    老江郁闷道:“那你还不如在我们建水市多建几栋,你老妈收租更方便。大老远跑省外去收租,不得累死个人。”

    江宁无语:感情老江你搁这里等我呢!

    不是咱瞧不起自己家乡城市,有一说一,论发展前景,确实和人家以后的四大一线比不上呀!

    人家一栋楼就强过你十几栋。

第二百四十五章 茶叶市场

    随后,****还告诉江宁一个消息,市里的一个大动作。

    明年开始,市政府将打造省内第一农产品交易市场。这个交易市场,已经得到省府的支持。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外开放式的,有出口的渠道。

    上一次,江宁他们去岛国,在中华街拿下的那二十来万美元订单,有非常好的效果。岛国的三大中华街,联合向国内要货源。

    因为是陈副市长和江宁搞出来的,所以这货源地,自然是以建水市为主的。

    于是,就有了打造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想法。

    “这是好事呀!”江宁点头道。

    建水市虽然刚建市不久,但发展潜力,全省都有目共睹。

    “是呀!隔壁县都准备并入我们市。”老江再次爆出一个新闻。

    “啊!隔壁县要并入建水市?”

    江宁微微一惊,这可不是小事呀!没有地方甘愿被吞并的。但听自己老子的语气,似乎是隔壁县主动并入的。

    说起来,建水市也是够小的,完全就是一个县级市。

    在后世,很多大城市为了壮大自己,都是不断蚕食周边的地区。不出意外,建水市也会走这一步。

    随着发展,土地资源和空间不足,会严重限制一座城市的上限。

    建水市刚建市一年,就有别的县迫不及待要加入。

    老江笑道:“可不是?我们建水市发展快,隔壁县想要搭顺风车,那就得上车呀!”

    这么一说,江宁能理解了。

    抱大腿嘛!这种情况,后世也不是没有。

    比如深城的面积小,周边地区也肯定有并入的想法。如此一来,能让当地得到扶持,也算是先富带后富了。

    “你也知道,隔壁县是农业县,比我们穷多了。我们的农产品能出口,他们肯定也想跟着发财。最近几天,他们县的领导没少往我们这边跑。”

    对于送上门的地盘,建水市不可能拒之门外的。

    而这种双方都是自愿的情况,省府也不会阻拦。省府也能看出,建水市迟早也是要城市扩容的。土地太小,对发展不利。

    不过,人家当小弟,认大哥,你作为大哥,总不能一点好处都不给吧?

    要这样的话,以后还有谁会并入你们建水市?

    考虑到隔壁县不靠海,主打农业,建水市打算拉一把。而说到农业,没有谁比江宁更有说话权了。

    “明天我要到那边视察,你有空吗?”老江问道。

    “我去干嘛?”江宁一愣。

    但很快意识到老江的意图。

    “他们那边主打农业,这方面,你更擅长,到时候出点主意。人家主动靠过来,也是看中我们建水市能搞农产品出口。”老江说道。

    “隔壁县主产茶叶的吧?”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重要商品。而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产茶区之一,茶叶出口却遇到了困难。

    哪怕是二三十年后,我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四成左右,可出口却低得可怜,百分之一都占不到。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清末的时候,中国都还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区和出口国。

    如今,甚至到未来,中国茶叶一直走不出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别说跟阿三比,甚至比不上非洲小国肯尼亚,这就很离谱。

    “嗯!他们县的茶场很多。可惜,外国人好像不怎么喜欢喝茶呀!”老江无奈道。

    江宁摇头:“谁说外国人不喜欢喝茶的?就拿美国来说,差不多有一半人喝茶。英国人喝茶比我们还多,岛国就不说了,他们的茶艺文化都是我们这边传过去的。”

    虽说美国是个“咖啡王国”,但仍有大约一半的人喝茶。美国几乎不产茶叶,平均每年进口茶叶9万多吨,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成为继咖啡后,消耗量排第二位的饮料。

    不过,美国人喝茶讲究方便和效率,在超市里,几乎看不到散装的茶叶,都是一包包的袋装速泡茶。许多爱喝茶的美国人分得出绿茶、红茶甚至乌龙茶,但都没见过茶叶的完整模样。

    我国茶叶走不出去,在江宁看来,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以红茶消费为主,而中国的红茶品质低,竞争力较差。就像欧美人喜欢口味较浓的咖啡一样,他们不太接受绿茶清澹、干涩的口味,因此更偏爱喝咖啡因含量较高的印度阿萨姆红茶。

    其次,品牌缺失。或者说,我们的茶叶还没有品牌这个概念。在国外,无论什么产品,品牌都很重要。

    比如立顿红茶,人家一个品牌,就干掉了很多国家的茶叶市场。

    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

    即便是往后二三十年,中国茶企业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单一,缺乏科技含量,叫得响的品牌凤毛麟角。

    最后就是政府不够重视。

    印度等国家都设有茶叶局,负责研究、协调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政策。

    而茶叶在我国归农业部管,下设一个种植业司,底下还有一个种植业处,里面只有一个干部管茶叶,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大米等作物。

    要打开局面,就得从这些方面下手。

    培育茶叶品种,这对江宁来说,并不是很难。不就是红茶嘛!他也能搞,品质不会比阿三的差。

    另外就是制茶的工艺,不能一味按照我们国家传统的来搞,人家喝不惯。

    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是一个产品必须做的事情。让消费者适应你,那就等死吧!

    “外国人也那么喜欢喝茶?那我们不是可以搞出口吗?”老江顿时眼睛一亮。

    江宁随即跟他讲解国外的茶叶市场,以及饮茶习惯等。

    “明天先去看一看,要走出口的话,暂时只能指望红茶打开市场。到时候,我们采用国外的一些制茶工艺。”江宁说道。

    “行,那你明天跟我去一趟。”老江心里有底了。

    在这方面,儿子才是专家。

第二百四十六章 走立顿的路

    次日一早,江宁就跟着****,前往隔壁县。

    县长等人列队迎接,尤其得知江宁这位大老板也来了,他们更加热情。

    他们很清楚,曾经的建水县能有今天,很大程度是因为江宁。在搞出口这一点上,全国没有一个人能跟江宁掰手腕。

    他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县的农产品也有机会出国。

    他们主动靠过去当小弟,不就是为了这一点吗?

    发展经济嘛!这并不寒碜。

    “江市长,江老板,欢迎,欢迎呀!”

    江爱民脸皮抽了抽,这些家伙更像是欢迎他儿子,而不是他。

    好吧!不得不承认,他儿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烈欢迎,财神爷一样招待。

    “大家好,大家好……”江宁只好一一打招呼回应。

    “里面请!”

    ……

    县长等人早有准备,一番客套、招待之后,开始进入正题。他们已经将自己县内的各类农产品都整理出来,似乎就等着江宁来挑选。

    “针对你们县的情况,我昨天跟我爸聊过。你们县属于产茶区,茶叶才是最应该发展的产业。现在,谈谈你们这里各种茶叶的种植情况吧!”江宁也不啰嗦。

    县长等人愣了愣。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茶叶出口,但这太难了。看着建水市出口其他农产品那么顺利,他们甚至想把一些茶园毁掉,改种别的农产品。

    没想到,江宁直接盯上他们的茶叶。

    这肯定是好事呀!

    因为茶叶就是他们现成的东西,如果能接着江宁的渠道出口,赚外汇,那可真的要发财了。

    “老洪,这是你管的,你来给江老板、江市长介绍。”

    江爱民无语,现在江老板都放在前面了吗?

    老洪是农业部门的人,县内所有的茶园,都是他们部门在管。

    “我们县主产乌龙茶、红茶和绿茶。其中……”

    老洪一口气说了十来分钟,将县内的所有茶叶详细说了一遍。然后,在县长的指示下,很快有人将他们县种植的各种茶叶摆了上来,让江宁品鉴。

    有人可能会搞错,以为乌龙茶是红茶。

    其实,乌龙茶属于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岛国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不过,西方人对乌龙茶不感冒。如果出口,也只能出口到岛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江宁唯独拿起红茶,让县长等人一阵紧张。

    几种茶叶中,红茶的品质算是最差的。

    江宁看了几眼,将茶叶放下,拍了拍手,说道:“你们不是说有茶叶的科研机构吗?能把负责人喊过来吗?”

    “我去打电话。”其中一位县领导立即行动。

    “江老板很看好红茶?”县长忍不住问。

    江宁点头:“我国的红茶品质不够高,味道不够浓。而在西方国家,人家就喜欢和红茶,这也是我们的茶叶走不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会在你们这里投资两千万以上,建制茶厂,成立公司,开发一个红茶的品牌。你们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红茶的种植。

    我要的是高品质的红茶,所以品种改良很有必要。

    当然了,改良一个品种,不是三两天的事。暂时只能用这种红茶,我试着搞几个产品出来,到海外试一试水。”

    此话一出,在场的县领导们无比欢喜。

    当小弟有什么不好?

    这不,大哥送温暖了。

    他们县属于贫困县,两千多万的投资属于很大的投资项目。更何况,这能带动他们县的茶叶种植和销售,惠及到很多茶农。

    “原来国外喜欢红茶,难怪了。老洪,我们县从现在开始,要大力发展红茶种植……”县长高兴道。

    江宁告诉他们,茶叶市场很大,不说我们国内,国外也一样。

    说起来,英国等国喝茶,跟中国也有很大关系,他们最早喝到的茶叶,就是从中国万里迢迢运过去的,极其昂贵。

    茶叶从中国运到英国,耗时近一年,风味与品质与原产地的新茶不可同日而语,英国贵族发明了往红茶里放牛奶和糖的喝法,很快,这种提神醒脑的东方饮品就风靡了英国上流阶层,并被认为可以缓解偏头痛,茶叶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奢侈品。

    随后英国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茶叶的价格慢慢降低,逐渐走向民间普通人的家庭,到了18世纪中期,不仅是上流阶层,就连普通的工人也已经手不释杯,英国每天的下午茶更是必不可少,对茶叶的需求量极大。

    那时候,西方国家跟中国搞贸易,基本上都是送钱。

    没办法!无论是瓷器,丝绸,还是茶叶,中国的都是最好的,几乎是垄断的地位。

    中国茶商主导着茶叶价格,这令英国人耿耿于怀,为了尽快改变这种贸易现状,英国开始从中国以外的其它地区获得茶叶,并在其殖民地印度尝试茶叶种植。

    他们甚至派出商业间谍,跑来中国本土偷师。比如怎么种植、管理,采摘等等。

    不仅获得了多类茶种,还详细记录了茶叶种植技艺、制作发酵等的流程与方法。

    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世界一流品牌大吉岭红茶与中国茶有着很深的渊源。此后,印度茶的品质相比中国茶毫不逊色,逐渐被英国等西方民众接受。

    江宁要做的,就是抄袭立顿红茶的路子。

    比如一些后世比较经典的款式,先搞出来,少走些弯路。

    比如拼配茶。

    我们知道,茶叶的香味、口味、随着土壤、气候的变化会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种红茶,每年味道都会有细微差别。为了保证所有的黄牌精选红茶的味道都能标准化,立顿雇用大批品茶师,采购全球红茶进行拼配,使得每一年的拼配比例都不一样,但是能保证口味相同。

    还比如奶茶等系列,都是爆款呀!

    县长直接让江宁随便圈地建厂,那么大的厂,还能解决不少当地的就业问题,何乐为不为?

第二百四十七章 必须搬走

    为了这个茶厂项目尽快落地,和潭县也是下足了功夫和本钱,满满的诚意感。

    没办法,他们县不比建水市。现在建水市动不动就是好几千万的项目投资,过亿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江宁的那两栋双子塔,以及山寨药的药厂等,投资都不止一两个亿。

    这种超级项目,别说小城市,即便是省府,甚至魔都都眼馋呀!

    他们和潭县,这两年都没有碰到千万级别的投资项目,委实有点可怜。

    但其实,比起内陆的很多地方,他们县也不能说很差劲。只是旁边有建水市这颗明珠在,周边的县市都显得有点暗然失色而已。

    江宁跟匆匆赶来的茶叶研究机构主任聊了一会,得知他们已经针对本土红茶做了一些定向的培育,已经有些成果。

    “嗯!很好,梁主任,你们加快研究速度。县里尽快推广改良品种……”

    江宁还没说完,县长又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件事将列入和潭县的五年计划之中。

    由县政府带头去搞。

    中国这一点就是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多看起来困难的事,都会迎刃而解。

    “那行,厂房就建在建设路那边吧!我来的时候观察过,那边有一块不错的空地,一边是居民区,另一边我们可以建厂,交通也方便。”江宁说道。

    “建设路那边吗?也好,我打个招呼,让那边的砖厂搬走。”

    那边,暂时只有一家砖厂。

    实际上,那么大的一片空地,本来县里是有别的规划的。但相比江宁的这个项目,其他也就不重要了,先满足江宁的用地再说。

    “我看有一两百亩吧?”****忍不住说道。

    县长附和:“超过两百亩。”

    “那用不了那么大地方,砖厂没必要折腾人家。”****微微摇头。

    儿子刚来,就赶走人家本来的一个厂子,这有点欺负人呀!

    江宁却跟着摇头:“必须搬走,而且要搬远一点。我们既然要做品牌,就要提高品质。我会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生产线和制造工艺。

    砖厂那种污染大的厂子,必须远离。而且,两千万只是前期的投入,后续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等,跟响石镇的中药厂一样。

    一两百亩,我们茶厂完全吃得下。既然要做,那肯定要做大,而不是小打小闹,否则,以后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

    县长等人面面相觑。

    啥?

    两千万的投资还只是前期的投入?还有后续?

    要搞成响石镇的中药厂那种规模?

    响石镇的中药厂,年产值过亿美元,听说省府都流口水的企业。他们县也有那种巨无霸?

    “搬,必须搬!”县长等人斩钉扎铁地说道。

    一个小小的砖厂,能创造什么价值?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江宁的那个项目落地。他们全县,就指望这么一家企业了呀!

    真要搞成响石镇中药厂的那种规模,养活他们一个县完全不在话下。

    要知道,这茶厂还将惠及千家万户的茶农。

    因此,哪怕砖厂是副县长一个侄子开的,也没什么情面可说的,必须搬走,而且搬得远远的。

    江爱民相当无语。

    要是刘市长他们知道,江宁会搞那么大的一个项目,恐怕就不会带他过来了。这种超级项目,留在市里不香吗?

    好家伙!这就让给了和潭县。

    虽然这是刚投靠过来的小弟,但给点汤喝一喝就好了,哪有直接端肉过去的?

    然而,事情发展到这地步,江爱民总不能从中作梗吧?不得被和潭县的人恨死?只能说,市政府这次真的失算了。

    “不着急,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推出几款红茶饮料,要让人设计配方,然后搞生产线等等。项目就下个月开始动工吧!还有时间。

    对了,和潭县的交通要跟上,最好是将通往建水市市区的主干道重新搞一下。”江宁建议。

    无论什么地方,想要发展经济,交通都必须先搞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时候,****也开口:“过几天,你们到市里来开个会。这段路,市政府肯定也会出把力,共同承担的。”

    县长他们顿时大喜,暗道:这次大腿真的抱对了。

    不仅搞来了投资项目,还能把道路修一遍。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不亏。

    果不其然,消息传回建水市,刘市长等领导听后,全都傻眼了。

    让你们去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呀!怎么搞这么大?那么大的企业,留在市里不好吗?他奶奶的,亏大发了。

    他们还不知道江宁的具体想法,不然,会更加懊悔得顿足捶胸。

    要知道,江宁这次对标的是立顿。

    立顿可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它既代表茶叶的专家,又象征一种国际的、时尚的、都市化的生活。一百多年来,立顿始终保持着历代相传的优良品质和芳香美味。

    这个品牌,以后每年的销量都是几十亿美元来计算的。

    别说做到这种规模,只要做到立顿的十分之一,那也是相当恐怖了呀!相当于巨无霸的存在。

    “唉!老江,你怎么就不拦一下呢?那家伙都没跟你这个老爸透露一下的吗?”刘市长非常可惜地说道。

    江爱民也郁闷:“估计是临时起意的,昨天还只是一个粗略的想法,没太认真。可到了那边后,想法有所改变。他都当众说出了口,我还怎么拦?不是得罪人吗?”

    “行吧!反正以后和潭县也是我们建水市的地盘。”想到这一点,刘市长他们心里总算好受一点了。

    “还有个事,那小子提到高速路。”

    “高速路?”刘市长微微一惊。

    他们不是没有听说过,魔都在三年前就开始修建内地第一条高速路,据说快建成通车了。

    沪嘉高速公路是我国大陆的第一条高速路。

    它南起魔都市区的祁连山路,北迄嘉定南门,长15.9公里,加上两端入城道路,全长20.5公里,宽45米,4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公里。

    “今年我们市的大工程很多,高速路还是押后吧!”

    其实,刘市长心里也是发毛。

    据说,沪嘉高速公路的投资就高达1.5亿元,是小城市能干的工程项目吗?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黄智商

    在江宁离开和潭县之后,他们县的领导立即开会,围绕江宁的茶场展开谈论,怎么支持这家企业做大等。

    “老叶……”

    叶副县长点头:“砖厂的事,交给我好了。”

    “这样吧!也不能让砖厂亏,我们给他一个落脚点,搬到樟头镇去吧!距离县城也不远,相关的损失,县里补偿给他。”县长说道。

    既然江宁不允许砖厂靠得太近,那就干脆搬出县城。

    总之,一切以江宁的茶场为主。其他的所有企业,都必须让路。

    刚刚开会,大家也已经达成共识,一定要把江宁的茶厂打造成他们县的支柱产业。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县政府的工作,可能都会围绕这个茶厂进行。

    叶副县长终于露出笑容:“行,这肯定没问题。”

    原本以为,侄子要血本无归,没想到县里可以补偿。那就很好商量呀!樟头镇距离县城也就是十公里左右,确实不远。

    以后县城要是扩容,说不定樟头镇也会纳入到县城的范围来。

    当然,这可能性有点小,毕竟他们和潭县比较落后,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扩容县城。目前县城的规划面积,已经足够大。

    ……

    江宁回到双河村,就看到桃子和果儿在家中做作业,大黄被强迫“陪读”,眼皮子不断打瞌睡。

    这样的事,果儿那丫头没少干。

    无论如何,都要把大黄拉下水一样。

    “眼睛乱瞄什么?大黄识的字可能比你都多。”江宁忍不住吐槽道。

    大黄现在的智商很高,得益于灵液的改造,很通人性,甚至很多时候能听懂人话,让不少人啧啧称奇。

    上一次,大黄被果儿拉到学校去。

    在教室里,还做了一道数学题,把教室内的师生们雷得不轻。

    那天,村里不少小家伙吃了鞭子。

    狗都不如,能不被打吗?

    江宁不由想起前世网络上,狗子智商的天花板——糯米。

    号称全网最聪明的狗子,坐拥千万粉丝,文能算数,武能当保安,在家可以帮忙照顾孩子,在外也可以帮主人指挥倒车等等。

    简直让人看了直呼成精了。

    而大黄,智商还在糯米之上。见过它的人,无不称赞。

    经常喂灵液的大黄,要是还不如糯米,那也不要在狗界混了,太丢狗脸。

    大黄经常被果儿虐,但这家伙很多时候还是喜欢跟着果儿。没办法!那小丫头实在大方,有什么吃的,基本不会落下大黄。

    “太难了,我不要读书。”小丫头哭唧唧地说道。

    读书之后,她才发现,等待她的是无穷无尽的作业之类,根本看不到尽头。

    “不读书?以后干什么?”

    “三姐也不读书呀!我要学三姐。”

    果儿口中的三姐,也就是当运动员的杨苗。虽然不读书,但也无比风光。在上个月,她又拿回来一枚银牌,是跳远得来的。

    那是田径世锦赛,也叫世界田径锦标赛,在罗马举办。

    这项赛事没什么历史,始创于1983年,跟奥运会一样,四年一届。但江宁知道,再过几年,这项赛事会改成两年一届。

    其影响力虽然比不上奥运会和亚运会,但好歹也是一项国际性的赛事,奖牌同样不好拿。

    甚至可以说,比亚运会更加难拿。

    田径这一项运动,向来都是黄种人的弱项,亚洲人很难出头,几乎都是黑人垄断,偶尔冒出个白人。

    在很多人看来,杨苗几乎年年都可以出国玩,比读书好太多了。

    不仅可以出国玩,还能出名,赚钱也多等等。村里的不少小孩子,直接将杨苗视为偶像,毕竟不读书也活得那么潇洒,可不就是他们想要的吗?

    江宁瞪了一眼:“你是没见过你三姐吃的苦。”

    他没有经历过,但也知道运动员的训练艰苦,绝对比在家里耕田累。运动员有很多把身体练坏的,农民虽然也苦,但伤残率没有那么高吧?

    江宁想着,要不要建议学校将体育课和劳动课的强度提高?

    必须让这群小家伙知道,体育不是那么简单的,比读书累得多。

    这时候,家里的狸花猫又叼了一只麻雀回来,躲在角落享用。江宁当没看见,麻雀明明是害鸟,农民最有发言权,到后世成了三有动物,被保护起来,真是操蛋。

    后世,国内一些野生动物的保护,简直到了病态的程度。

    大熊猫、朱鹮、东北虎、雪豹、中华鲟、金丝猴等被保护,大家无话可说,确实稀少,也讨人喜欢。

    但他娘的麻雀算老几呀?

    那玩意跟蝗虫一个德性,泛滥起来就是铺天盖地的来,所过之处,不说寸草不生、颗粒无收,起码得减产两三成以上。

    只能说,有些人确实吃的太饱了。

    要是六七十年代,别说麻雀,大熊猫如果到稻田滚几下,可能都会被扒皮。

    江宁辅导了桃子和果儿一会,很快就失去了耐心,赶紧走人。这工作,哪怕是杨雨,也经常被气得暴跳如雷。

    别墅已经建成,院子还准备种点花花草草什么的。

    这几天,总有人来围观,赞叹不已。村里有些年轻人,已经打算以后也建一栋,太漂亮了。

    住里面,肯定舒服。

    “小宁,那棵树真的花了一万?”有人问道。

    哪怕现在双河村都富裕了。但一万元买一棵树,在他们看来还是有点不可思议。

    要他们说,还不如种一棵樟树。他们这里经常种樟树,尤其是女儿出世,都得种上一棵,等女儿出嫁,将樟树做成柜子之类。

    他们村最老的一棵香樟树,已经有两百多年。

    而有些地方,屋前屋后可能会种榆树和槐树,正所谓前榆后槐。

    榆树结的荚果称为榆钱,榆钱与“余钱”谐音,槐树结的荚果多籽,槐籽与“怀子”谐音,余钱、怀子皆为人们所企盼,因此人们多于大门前栽榆树,宅院内栽槐树,以求吉利,并有“前榆后槐,必定发财”的俗谚。

    当然了有些地方觉得槐树容易招鬼,可能会忌讳一点。

    “嗯!我这不算什么,人家有些地方,一棵树几百万呢!”

    得!围观的人不说话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还要找几个老婆?

    新屋入住,哪怕是别墅,也还是老规矩,按照传统的习俗来办。

    提前两天,二舅已经帮忙购置了很多东西。沙发家具等,都是江宁和唐秋两口子亲自采购,窗帘、灯具等,用的都比较现代化。

    因此,在建成后,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

    没办法!都没见过这么豪华的,地板是光滑照人的地砖。顶部是水晶灯,在外人看来,这无疑就是宫殿一样的存在。

    认真来讲,这才是江宁在双河村真正的家。之前住的,是外公外婆的家。

    可能也正是这样,当江宁提出,让外公外婆等人一起搬进来住的时候,大家都当没听见,这次没有听江宁的。

    用大舅的话来说,老屋可能会在近期拆掉,然后也建一栋别墅。

    得!要这样的话,江宁也就懒得继续劝了。

    现在老杨家也是有钱,大舅、二舅等人,哪个没有存好几十万?江宁的外婆就更不用说了。跟自己老妈一样,江宁给外婆一个存折,里面同样是七位数以上的。

    建一栋别墅,简直就是小意思。

    不过,果儿也吵着要住进来,江宁让她自己去挑一个房间,跟桃子一样,不偏不倚。

    江宁对这栋别墅也颇为满意,古式的外像,现代的装修,或者说是欧式的内部装修。

    “太漂亮了。”

    “废话!好几十万,能不漂亮吗?”旁边的人翻白眼。

    虽然他们家也有钱,一年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收入,放在外面可以说是巨富之家。但和江宁比起来,小巫见大巫。

    哪怕真的有好几十万,足够盖一栋这样的别墅,他们暂时也舍不得掏钱。

    谁会愿意将全副身家砸在住上面?

    “这个灯,听说就差不多一万元。”

    “我怎么听说,是那个岛国人送的?专门从欧洲那边订购。”有村民小声议论道。

    “我看应该是,咱国内没有这种东西。”

    江宁就在边上,听到这议论,顿时笑道:“我们国内怎么就没有?比这豪华的吊灯多的是。”

    不可否认,水晶吊灯是欧洲那边先兴起的。但中国人打造出来的,丝毫不逊色,在审美这一块,中国人从来没有输过。

    清末、民国的时候,国内就开始出现极其奢华的水晶吊灯。尤其是民国,当时迅速冒起来的中产阶级喜欢采用密集的水晶垂饰整齐排列,使其看起来更沉重的吊灯。

    别墅正厅的这盏吊灯,确实是川井次郎专程从欧洲让人订做的。

    为了维续和江宁的关系,那家伙真的是绞尽脑汁。

    尤其是上次世界股灾,看到江宁在里面大杀四方、大赚特赚之后,对江宁就更加佩服了。他是铁了心,要抱紧江宁的大腿。

    是的!不知不觉,江宁已经成了大腿级的人物。

    两三年前,川井次郎敢说自己是在给江宁赏饭吃。但现在,这话得反着说了。

    “小宁,这灯真的要上万元?”有人好奇地问道。

    江宁微微点头,没说具体的。

    尽管那是川井次郎送的,但江宁清楚,这灯估计要好几万,而且还是美元那种。以川井次郎现在的身份和身家,太次的东西根本送不出手。

    这要说出来,在场的人恐怕眼珠子都得瞪出来。

    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加剧了全球气温上升。要是后世的专家,不得提个“不许倒吸凉气”的建议?

    “这沙发呢?”

    “一整套,两万多。我跟杨二叔一起去拉回来的。”一年轻人立即抢答,还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又是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真舍得花钱呀!

    要知道,这栋别墅有三层,这样的沙发每层都有一套。就这,已经超过六万?也只有江宁才玩得起。

    不过,想到江宁一辆车子就十多二十万,这似乎也不算什么了。

    “等我赚够钱,我也建一栋差不多的。”

    “得了吧!你今年就赚那么几万块,差远了。”边上的村民顿时拆台。

    “是呀!要说阿华那小子,倒是有资格说这话。”

    他口中的阿华,就是跑到港岛发展的家伙。据说,那家伙今年至少挣八十万,算是双河村除了江宁,最厉害的年轻人了。

    而实际上,今年所有外出的小伙子都挣了钱。

    想想也对,只要有资本,在改革开放这个超级风口上,只要脑子没问题的,赚钱都不是什么难事。

    “妈的!等过了年,我也跟着阿华去港岛,挣得也太多了。”有人羡慕道。

    他们不会羡慕江宁,因为这羡慕不来,甚至做梦都不敢把自己代入江宁。可阿华不一样,他们觉得,自己也大胆一点,应该也能做到。

    “我也等他回来,到时候商量一下,一起去,也有个照应。”

    江宁听着他们讨论,心里暗笑:很好,年轻人就应该大胆去闯一闯。

    正如那首闽南歌:《爱拼才会赢》。

    想到那首歌,江宁忽然怔了一下,好像还没有发行吧?没记错的话,那首歌是1988年发行的,也就是明年。

    “出去闯荡是好事,但也要注意,那边乱得很,千万不要xd。”江宁跟他们说道。

    此时,港岛那边古惑仔之类估计还很多,面粉横行。那玩意,只要沾上,基本上就是废了。

    “我听阿华说,那边可以娶几个老婆的,不知道真不真。”

    此话一出,在场的不少男人都露出向往的神色。

    “要是真的话,我也去。”

    江宁翻了下白眼:“迟了,那是1971年之前的事,确实可以娶几个老婆,只要你养得起。现在,也是一夫一妻呀!”

    当然了,在港岛,只要你有钱,养情人是很常见的事。

    “那真是太可惜……啊!”

    还没说完,耳朵已经被一女人揪住,然后拖了出去。

    “咋地?你还要找几个老婆?”

    现场顿时一阵哄笑声,这些家伙也真是损,明明看到那小子的老婆靠近,就没有一个人提醒的,一个个等着看热闹。

    外面已经摆了几十张桌子,江宁请了全村人,只要来了,都能上桌大吃大喝。

    一个字:豪横!

第二百五十章 结婚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松木庄,原本落后的村子,因为种植药材,各家各户也富裕起来。

    一眼望去,小楼房占了一大半,而且后续还在建设之中。早在一年前,村子也铺了水泥路,虽然是单车道的,但在这个时代,也相当了不起。

    孙家作为松木庄最富裕的家庭,三层高的楼房,成了松木庄最高的楼房。

    此时,孙家热闹非凡。

    不管有没有亲戚关系的,都跑过来帮忙,凑热闹之类。

    今天是唐秋出嫁的日子,村里特别重视。

    像村干部等,看重的是唐秋和江宁的关系。他们村能发达,全靠江宁,以后能不能继续发财,还得看江宁。

    而村里的女子则是羡慕不已,男青年则是略有遗憾。

    要知道,唐秋可是他们村最漂亮的姑娘,暗恋的人不在少数。可他们都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跟江宁完全没有可比性,也就早早绝了竞争的心思。

    唐秋的父母没在,所以操持她婚事的工作,自然也就落在孙家的身上。

    孙老爷子喜笑颜开,对江宁很满意,一年前就开始催他们结婚,比江宁和唐秋两个当事人都要急。

    唐秋一早就打扮好,穿着中式的大红古装婚服,十分喜庆。

    “新郎哥来接亲咯!”忽然,有人高声喊道。

    大家朝外面看去,就看到一个车队开过来,全都是小汽车。这种排面,也只有江宁能做出来。

    孙家老大吩咐:“准备放鞭炮。”

    江宁等人刚下车,就传来鞭炮的声音。

    看着围过来的人群,江宁和几个年轻人开始分喜糖、派烟、给红包等等。小孩子给喜糖,男人给烟,孙家的亲戚等还会得到红包。

    什么“早生贵子”之类的祝福,不绝于耳。

    江宁一一笑纳。

    “真是男才女貌,天生一对呀!”松木庄的村长笑道。

    结了婚,江宁就是他们松木庄的女婿,以后怎么也会多照顾一下他们村吧?因此,他们对江宁和唐秋的婚事很重视。

    村里的族老们,都出来帮忙,各种礼数等,一一做足。

    “这回好了,终于放心了。”村主任也高兴道。

    没有太多恶俗和阻拦,江宁就成功混了进去,和新娘碰面。

    “太平面来咯!快吃。”孙家的大娘捧来两碗面。

    这是他们当地的习俗,新娘离开娘家,又或者到了新郎家,都要吃太平面,意为保平安。太平面里还有两颗蛋,叫太平蛋,一般都是吃一颗,留一颗,寓意大家都平安。

    新郎和新娘在大家的怂恿下,互动了一会,终于开席。

    孙家为了让唐秋风风光光嫁过去,同样基本上请了全村人。

    江宁和唐秋不敢多吃,一会就要出发,回到双河村还要吃呢!所以,两人也就是意思地应付几口。

    招呼完在场的亲朋好友后,新娘吉时出门。

    出门的时候,还有村妇怂恿唐秋哭,说什么“不哭不发”之类,哭得越厉害越好。不过,江宁表示不用刻意搞这些,自己已经够富的了。

    “哭是婶子你老家那边的风俗吧?我们这里不一样。”

    “对,高高兴兴出门就行。”

    “好了,早点过去,别耽误了那边的吉时。”孙老爷子开口。

    ……

    那些嫁妆,刚刚已经全部搬上车,货车足足装了两车。

    在古代,嫁妆一般是彩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女子出嫁后,嫁妆即归属夫家所有,为夫妻共同财产,妻子去世后,嫁妆及陪嫁物品归属于夫家所有,娘家不得讨还。

    过去,送嫁妆通常有两个原因:

    首先,为了女儿和女婿过得更好些,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

    其次,尽量给女儿争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妆多可以显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雄厚,所以古代女人非常重视自己带到男方家的嫁妆。

    嫁妆的数额一般代表女子娘家的权势地位和女子在娘家眼中的价值,所以嫁妆的多与少是衡量一个女性在其娘家和父母眼中地位的重要性标志。

    建国以来,国家不提倡大操大办,所以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都低调了很多。

    而改革开放之后,情况又不太一样了。

    “这么多嫁妆,秋妹子嫁过去,也是有面子。”

    “得了吧!江老板那边也不看重什么嫁妆,什么没有?人家在意的,是秋妹子这个人。”

    ……

    江宁顺利将唐秋接回双河村,又是各种礼仪,折腾了两三个小时。

    说实话,结婚挺辛苦的。不过,人生就那么一次,也没什么好抱怨。现在不像后世,动不动就离婚,然后又结婚,简直当儿戏。

    这时候的婚姻还很可靠,女人还是守着那一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规矩。

    来宾很多,而且有不少还是重量级的。就连省里,都有代表来参加婚礼了。川井次郎、乌拉卡等也闻讯而来。

    老江两夫妇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但全程都是满脸笑容。

    儿子结婚,终于可以给家里开枝散叶,能不开心吗?

    杨雨、杨苗也都请假回来。那么重要的时刻,怎么能没有她们呢?

    忙到了晚上,江宁和唐秋两口子才清闲下来,流程差不多走完了。

    尽管白天忙了一天,可到了晚上洞房,江宁又折腾了半宿,美好时光不能浪费。

    “我们睡吧!”

    虽然唐秋和江宁不是第一次,但也还是羞涩:“关灯。”

    “关什么灯?不管它。”

    老婆那么漂亮,关灯多没意思呀!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翻云覆雨过后,江宁满足地搂着娇躯入睡,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车子、房子、老婆都有了。事业、爱情,金钱、美色都已得到。

    次日,江宁和唐秋商量,要不要去度蜜月。

    川井次郎和乌拉卡都邀请江宁两口子到他们国家去游玩、放松。但江宁却想着陪唐秋游一游国内的山河风光。

    “药厂的事还很多呢!”唐秋跟江宁说道。

    “没关系!现在药厂离开你也能正常运转。就这样吧!三天后出发,游一个月回来,也差不多过年了。”

    江宁想给她一个美好的回忆。

第二百五十一章 香格里拉

    现在这个月份,北上都是冰天雪地,冷得一批,没啥好玩的。所以,要度蜜月,只能选择往南走,比如粤港澳、海南、广西和云南这些地方。

    “先去云南吗?”

    唐秋被江宁说服了。

    实际上,她内心也是想出去玩的。

    “嗯!然后往东,广西、海南、广东,回来就差不多了。”路线规划,江宁已经做好。

    北上的话,最好是秋天的时候去,赶在下雪之前,满山红叶的时候。

    在后世,云南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丽江古城、XSBN、洱海、香格里拉、泸沽湖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着名景点。

    可现如今这个年代,它们的名气还不怎么大。

    比如丽江古城,几乎还没有任何的商业开发。

    江宁和唐秋去游玩的时候,远眺望去,山清水秀,浓绿满眼,远离尘嚣,一派不事凋琢的纯天然景色,宛若世外桃源。

    玉龙雪山和山脚下的这座古城,古老与古朴,相得益彰。

    古城内,生活气息很浓厚,两人吃着当地的美食,逛着还挺原始的集市。这里的物价,比建水市低一点,像猪肉,还是八毛钱一斤。

    江宁是带着照相机来的,一路拍了不少照片。

    清澈的溪水穿城而过,各家住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洗菜、洗衣。

    其实,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河水污染都还不严重,能洗衣、洗菜,甚至直接饮用。

    “这里以后会火的。”江宁跟唐秋打赌道。

    唐秋看着这满城的古建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跟着江宁这么久,她对商业也敏感起来。

    两人在丽江呆了三天。

    “江老板,要去中甸吗?”当地的向导有点犹豫。

    江宁的到来,云南的一些领导是知道消息的,在江宁两口子落地之后,特意派了人过来做向导。

    毕竟这可是行走中的亿万富翁呀!谁能不关注呢?

    要是人家心情好,在本地投资个项目什么的,可谓是意外惊喜。

    “嗯?有什么问题?我听说,那儿的风景好,去见识、见识。”江宁知道,此时还不叫香格里拉。

    中甸县是在2001年才抢先更名香格里拉的。

    “怎么说呢!道路不太好走。不过,去问题不大。”向导解释道。

    江宁倒不意外,现在国内高速路都只有一两条,交通好的城市就没有多少个,更别说偏远的县城了。

    到了中甸县,该县的领导早已收到消息,做好了接待工作。

    江宁挺无奈的,这是一路接待呀!住宿、饮食等,几乎没怎么花钱。他们出来旅游,不就是想消费一下的吗?

    为了确保江宁两口子的安全,县里还特意派了几个人跟着。

    要知道,这年头好多地方还民风彪悍。说难听点,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在来的路上,向导还跟江宁和唐秋讲了一件真实发生的事件。

    就是县里的一个偏远山区,一位外地女支教的惨痛经历。

    虽然那村民被打了靶,但影响非常恶劣。

    这也让江宁想起后世网络上的一句话,女孩子千万不要去偏远山区支教,真的容易出事。

    “好看是好看,就是穷了点。”游览过后,唐秋开口道。

    一旁的领导眼巴巴地看向江宁。

    心里估计在想:看,你老婆都这么说了,不表示一下吗?随便投资个什么厂的。

    江宁笑道:“这地方搞工业就浪费了,最好就是开发旅游。在我心里,这就是最理想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很多人愣了愣。

    江宁跟他们解释,香格里拉源自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了一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这部小说,很快引发了西方的轰动,并且后面拍成了电影。严格来说,香格里拉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地点。有人说在巴铁,也有人说在印度,还有人说在我们中国。

    据传,前几年就有个美国人从雪区、川省,一路寻找到这里。

    要我看,你们中甸县趁早先将这个名占下来,然后大力发展旅游。

    千万别小看旅游产业,搞得好,不亚于一个工业园,能极大拉动当地的消费。像香格里拉这个名头,在国外是很火的。要是能吸引外国人来游玩,何愁发展不起来?”江宁跟他们说道。

    那位县领导一听,能吸引外国人来,顿时就心动了。

    要真能吸引外国人前来,改个名倒也不是不行。

    “我们国内风景优美的地方很多,数不胜数,想要脱颖而出,真的需要噱头。而香格里拉,就是个极好的噱头,看怎么利用。”

    这里有属都湖、碧塔海、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等景点。

    另外,巴拉格宗、独克宗古城、松赞林寺、梅岭雪山等,也让其无限贴近小说Shangri-la的原型。

    江宁听说,川省稻城亚丁也很符合,在后世同样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所以,现在就是拼手速,看谁下手更快了。

    江宁还告诉他们,旅游能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

    “我们不仅可以搞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还能搞旅游村寨、农场乐园等行业,带动就业。

    接待行业就更多了,比如旅行社、酒店、餐饮等。这些,都是就业岗位呀!

    当然了,不管发展什么,首先要搞的还是交通。正所谓:想要富,先修路。

    这样吧!你们抢先把香格里拉占下来,我来投资开发,比如建酒店、饭店,旅行社,景区规划和建设等等。”

    一听江宁投资,那位县领导当即振奋起来。

    “这事我做不了主,江老板稍等,我通知一下我们县长。”

    于是,当天中甸县就开了两个小时的会,讨论非常激烈。最后,甚至还请示了省里的领导,决定更名香格里拉。

    有资本带飞,这都不懂得利用,那他们这领导班子也就不合格了。

    省里的领导表示,从明年开始,将投入资源,把中甸县的交通搞好。

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点

    很快,江宁就和中甸县签了一份旅游开发项目书,涉及金额高达八千万以上,让整个中甸县都激动不已。

    作为一个偏远的县城,啥时候奢望过这么大笔的投资?

    搞不好,最后投入的资金可能会破亿。

    先不说以后能不能吸引游客的问题,仅仅是那些酒店等建设,就能带动当地的发展。

    尽管这里的领导极力挽留,江宁和唐秋也在三天后离开,前往下一个游玩目的地。走的时候,土特产被塞满了一车,甚至还很贴心地帮忙送到江宁家里去。

    他们走后,整个中甸县动了起来。首先要做的,自然是更名。

    随后,大理、昆明等,江宁和唐秋游了一个遍。不得不说,云南的旅游资源真丰富,属于老天爷赏饭吃。

    这一玩,好家伙!半个月就没了。

    到广西,首先肯定是桂林啦!桂林山水甲天下嘛!这已经不是什么闻名全国,而是闻名全世界了。

    在1973年的时候,经首都批准,桂林就成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

    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包括:首都、西安、魔都、桂林,以及羊城。

    此后,众多外国领导人先后到访桂林,越来越多境外旅行者在桂林留下他们的足迹,名气也就是这么来的。

    但其实,八十年代桂林的游客并不算多。

    国内旅游业才刚起步,也没啥好奇怪的,能出去旅游的国人少之又少,不像二三十年后,大家都富裕了,就指望节假日出去放松、放松。

    可就这,桂林已经是城市居民人均接待游客数居全国之首。

    “厉害呀!一个饭店的老板居然会说英语。”唐秋吃饭的时候,一愣一愣的。

    江宁笑道:“外国游客多,会说几句很正常,业务需要嘛!”

    前世他看过一个新闻,一位阳朔的老奶奶向导,会说11门外语,跟国际友人狂飙英语等,震惊一众网友,让很多大学生都自叹不如。

    据说,桂林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还引进了外国专家。

    通过讲学、强化培训等形式,使师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务水平,学生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外语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传闻,当地小学生守则有一条,对外宾不围观,不卑不亢,大方有礼貌。

    因此,作为一个饭店老板,会几句英语,很合理吧?

    “但这发音也太夸张了,不看人,还真以为是外国的。”

    接下来,游漓江,青山、绿水、阳光、惬意。

    十里画廊等景色让人叹为观止,真不愧是甲天下呀!

    期间,之前要引进丑橘种植的李贵赶了过来,还带着农业局的人。

    “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呀!以后我们国民生活水平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水果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这个产业是挺有前途的。

    水果多样化,我们国家只有少数三几个省能做到。你们省,就有天然的条件。

    不管是什么产业,都要创新,水果产业也不例外,要不断培育新品种,推陈出新。这一点,我们就得学一学岛国。

    如何让水果走出去,这也挺重要的……”江宁跟他们说了一堆。

    事实上,以后不说什么出口,国内市场也很大。果农挣不到钱,很大原因是运输等跟不上,中间商吃得太狠。

    这时候,广西搞出口也不太好搞,基本上只能走广东去。

    毕竟跟越楠的对峙,现在都还没结束。

    而且,他们缺少一个比较好的出海口。也正是这样,三十年后他们才努力要开凿平陆运河。

    搞好通往其他省份的交通,让物流更加方便,这对农产品销售非常重要。

    双方交流了两个多小时,江宁答应他们,在广西建立几个农研所的分所,帮助他们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水果产业。

    江宁觉得,像砂糖桔、阳光玫瑰等,也是时候放出来了。

    砂糖桔就不说了,后世的名气极大,两广都有种植,但主要产地还是广西。

    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大粒,抗病,耐贮性好,栽培简单。

    此外,还有果粒着生紧密,椭圆形,黄绿色,果面有光泽,果粉少。果肉鲜脆多汁,有玫瑰香味等特点。

    这玩意,刚出来的时候,卖到一两百元每斤,委实疯狂。

    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刚出来的时候贵,因为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大家图个新鲜。可一旦产量跟上,价格将回归理性。

    还有太阳蛋芒果等,价格都是贵得离谱,都值得培育。

    它是是一种比较稀少的红芒果,在东南亚的国家也有种植,不过品质差了点。

    而岛国培育和种植的红芒果不但糖度能够达到15度左右,而且,色泽艳丽,口感软糯香甜,同时,个头又大,后来一直以来就被称为岛国芒果中的“王者”,一个芒果上千元人民币,真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

    贵也有贵的道理。

    据说,培育这种红芒果的时候,对每一个细节要求都特别严格。这种红芒果不但需要用绳子吊起来,而且,还会给这种红芒果准备一个特制的网兜,以免这种红芒果在成熟的时候掉落在地上摔坏。

    同时,还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以免红芒果因温度、湿度、光照不合适以及虫害、病害发生而影响其品质。在对红芒果授粉时,一般会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授粉,以便授粉均匀等。

    不管了,先比岛国那边搞出来,然后销往岛国。

    走岛国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不止岛国,还有英国的黑里根迷失花园菠萝,价格同样昂贵,一个就能卖到一千美元以上。

    甚至还有澳洲的指橙,被誉为水果中的鱼子酱,一斤也能卖上千元。

    那是澳洲原生的一种野果,果肉由鱼子大小的微粒组成,号称柠檬家族的极品,由于香气独特,柚子酱外形和爽脆口感,澳洲指橙备受全球名厨青睐。

    此外,还有红香蕉,据说可遇不可求,有的人有钱也不一定会买得到。因为一棵红香蕉树一生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一生的等待就是七年。

    这些,以广西的条件,江宁觉得都可以搞。

第二百五十三章 仿制品

    后面的行程就有点匆忙、紧凑了。

    海南、广东,甚至港岛也过去逛了一圈。此时,去港岛没那么容易,需要类似出国的护照,手续也麻烦。

    当然,那只是对普通人来说的。

    江宁这种人物,那些繁杂的手续,早就有人帮他弄好,直接通关。

    在港岛,江宁和唐秋甚至看了一场黄家驹的演唱会,唱的正是后世很流行的《大地》。这个乐队,江宁很喜欢,想到家驹以后到岛国发展,意外去世,心中不免多几分关注,或许以后能插手改变一二。

    此外,像港岛的一些巨富家族,江宁也去打了招呼。

    无论是港岛,还是深城和羊城,江宁都圈了几块地,准备修建写字楼等,以后好收租过日子。

    从港岛回来,就快过年了。

    果儿、桃子等人也早就放寒假,表妹杨雨正辅助她们做作业,气得头都要爆炸。

    唐秋将他们在港岛购买的礼物拿出来,一一分给了大家,几乎人人有份,包括孙家琪等人。

    在江宁外出的这个月里,有两趟蔬菜收割。

    而给工人们的年货,是二舅帮忙准备的。跟去年比起来,今年的又要丰富一点,尤其是年终奖,直接发了两个月的工资。

    “你不知道,现在多少人削尖脑袋想要来我们响石镇工作。”二舅跟江宁说道。

    特别是江宁旗下的企业,像中药厂等。毕竟年终奖就发了两个月工资,这在其他的工厂,是绝不可能遇到的。

    有些人,甚至托关系托到了他这里来。

    不过,二舅没有给那些人开后门。

    “对了,村长喊你过去。”

    “啥事?”江宁问道。

    “还能有啥?辣条厂赚了钱呗!还真别说,那玩意不仅在国内销售好,国外的订单也不少。”二舅嘿嘿笑道。

    江宁去了村委大楼那边。

    果不其然,村长跟他聊的,正是辣条厂的事。之前听了江宁的话,村里拿钱出来办厂。如今,辣条畅销国内外,村里打算继续投入,加大生产。

    因此,村长等人想着,今年给村民的分红暂时不给了,全部投入到扩大规模上。

    “我没意见的呀!”江宁说道。

    虽然他不缺钱,但村里把他当成一份子,给分红自然也是有一份的。对于村里的决定,江宁没有异议。

    “镇长的意思,也是希望厂子扩建,已经批了一块地,给我们建厂。”村长跟大家说道。

    一些村民对于今年拿不到分红有些失落,但都不是没脑子的,知道这些投入,以后他们获得的也会更多。

    加上这个决定是村委商议过的,还有江宁都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并不是很重要,反对没啥卵用。

    尽管如此,今年各家各户的收入并不低,比去年要好。

    差不多每一家,都有年轻人在外面做生意。今年比去年好,没有人亏本的,或多或少都发了财。

    也正是如此,对于这比分红,大家也没有特别执着。

    于是,村委的这项决定很顺利通过。明年厂子扩建,将一整年的利润全部砸进去。

    “对了,我们的辣条有人开始山寨了。”村长一说到这,就有点愤怒。

    江宁倒是没什么意外,早就料到了这一点。辣条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人家真要用心琢磨,很容易就琢磨出配方,将产品山寨出来。

    看着你们卖辣条那么爽,赚人民币不说,还挣外汇,这谁不眼红呀?

    “正常,村长你们不必理会太多,发展好自己的品牌就行。”江宁一直强调,品牌很重要。

    在一样东西有很多企业生产的时候,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费者会认牌子,这可不是后世的消费者才会这么做。

    比如香烟,大家习惯了一个牌子,即便十几种品牌的香烟摆在一起,他们还是会习惯性地买自己平常抽的。

    辣条这个产业,以后能干到好几百亿的规模,根本就不是一家企业能吃得下的。

    “坚持品质,做好品牌和口碑,保持龙头的位置。那么,无论别人怎么山寨,我们始终是挣大头。”江宁补充道。

    听完江宁的话,村长他们冷静下来,微微点头。

    很显然,人家要山寨,他们也挡不住。江宁提醒得好,做好自己的品牌最重要。

    比起其他的山寨货,他们的优势很大。最起码,他们的辣条在海外已经打开了市场。国外的百货超市,直接给他们厂下订单,这是其他辣条厂没有的待遇。

    “没想到,辣条这么赚钱,明年的利润肯定超过两千万。”支书笑道。

    当初办辣条厂的时候,可没想到会这么赚钱的。毕竟一包辣条,国内的售价就是一两毛钱,利润极低。

    江宁笑了笑,千万不能小看衣食住行相关的产业,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赚钱绝对是杠杠的。

    毕竟这些都是老百姓日常要用到的,几乎每个人都要消费。

    不像汽车等商品,虽然单价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呀!

    这让江宁又想到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等产品。后世,这些东西,绝大部分品牌都是外国货。

    就连我们熟知的中华牙膏,竟然也是欧洲货,想想都有点无语。

    还有什么立白、海飞丝、黑人等等,全他妈是外国货。

    要说是什么高科技产品,我们没办法生产,那也就是无话可说。但这些玩意,科技含量很低的呀!自己国货都发展不起来?

    偏偏这些产业,动不动就是几百亿的,让外国老挣走了多少钱?

    重活一世,江宁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必须趁早搞起来。

    “没什么好说的,风油精别的省也开始搞了。”江宁说道。

    看到江宁生产的风油精在海外热销起来,其他省也开始跟风彷造。一瓶小小的风油精,在国外卖十几美元。

    这利润,想想都流口水,谁能忍住?

    其实,何止风油精?像江宁在海外大卖特卖药酒,很多地方也在召集老中医进行彷制,也要搞出自己的品牌。

    一瓶所谓的保健酒,在海外竟然卖好几百美元,而且还是供不应求,谁又能不心动呢?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五年计划

    对此,江宁也从不说什么,有钱大家赚嘛!他不可能一口全吃完的。而且,这也能让自己国内的企业尽快发展起来。

    便宜外国人,还不如便宜自己人。

    还是那句话,只要自己把控龙头就好,也让其他人跟着喝汤。

    不止是风油精和药酒,像之前研发的花露水,国内也有不少厂家在生产,开始对外销售。这些东西,只要老中医认真分析,不能说一模一样,类似的产品总能弄出来。

    如此一来,中医在国内会更受重视,江宁认为是好事。

    很明显,这两年来,中医、中药的处境真的好起来,各省政府都在关注、保护。像一些中药的中药产地,直接圈了起来,重点发展,可见一斑。

    听说,首都那边还要成立一个专门管理中医、中药的部门。

    还有高层提出,将中医定位为国医的建议,目前正在讨论中。

    其中肯定是有阻力的,毕竟中医药崛起,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宁哥儿,这是我们公司的第一款钓竿,你试试。”豪哥给江宁送来了他们研发的第一款钓竿。

    经过他们这段时间的研发,终于还是让他们搞了出来。

    为此,豪哥不惜跑了首都等几个城市,请教了不少科技人员,拉拢了一些人才。

    当然,这还是归功于江宁投资的钱。没有钱,这些是不可能办到的。科技产品的研发,前期往往都是烧钱。

    说实话,在这之前,豪哥备受煎熬。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江宁往里面砸了多少钱。

    “好,那我试试。”江宁露出笑容。

    只要能搞出来,砸点钱算什么?

    还真别说,这款钓竿有点东西,设计也很前卫。江宁和豪哥在河边钓了一会,交流了一下体验感。

    “厂房建好了?”

    豪哥点头:“镇长知道是你投资的,都没多问,各种关照。等过了年,就正式投产。”

    实际上,赵镇长等镇领导乐见其成。

    现在镇里的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巨大规模。整个工业园的规模和产值,就连市区搞的工业园都比不上。

    如今,镇里周边的几个村子,都被纳入到开发的范围,工业园再次被扩大。

    “资金不是问题,放手去做。争取做到亿达瓦那样,以后我们的钓具也能销往全世界。”江宁说道。

    亿达瓦是岛国的品牌,也是世界钓具销量第一的公司,销售网点和厂房遍布全世界。

    有江宁的指点,他们这家公司能少走很多弯路。

    “行,有你这句话,那我就放心了。”豪哥高兴道。

    虽然他只占百分三十的股份,但豪哥已经相当满足。真要做到巨无霸的程度,百分之三十是非常恐怖的数据。

    ……

    赵镇长、周大利等人也在过年前来过一次,跟江宁谈了谈后续的发展规划。

    并且,还带来了好消息,国家批准了他们省沿海新增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响石镇也成功获得了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利好。

    一切,似乎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市区开设彷制药制造工厂的谷裕华也来了。

    他们厂已经成功生产了两款彷制药,开始在国内药店、医院推广。

    “虽然是彷制药,但我们的药效好像更佳。”谷裕华得意地说道。

    按照他和江宁的规划,彷制药的药厂规模将达到一百亩以上。这个厂区,也是市区最大的工厂,市政府高度重视。

    什么彷制不彷制的,根本没有人在意。领导们在意的,是厂房的规模,招工数量,产值多少等等。

    只要能拉动本市的经济发展,那都好说。

    “对了有两家外国的制药公司也想要在我们这里建厂。”忽然,谷裕华皱眉起来。

    江宁摆摆手:“无所谓,有外国的彷制药加入,也不是什么坏事。以后打官司,他们也能跟我们站一队,减轻我们的压力。”

    像阿三的彷制药,之所以能那么嚣张,你以为全靠他们自己国家?

    还不是一大堆的外国公司也在帮忙撑腰?大家都有利益在那儿,谁都不想这么一个彷制药制造中心被一窝端。

    阿三能成为世界药房,同样有大家的功劳。

    现在,江宁就是在走阿三的一些道路。因此,对国外的彷制药资本,他是欢迎的。

    只要生产的不是毒药,能让国内的药价进一步降低,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好事。

    “彷制药只是我们的敲门砖,初期累积资本的手段。最终,我们也还是要有自己专利的特效药。很多药物公司,一款药可能就能养活一家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江宁说道。

    谷裕华闻言,也逐渐看开。

    “还是老板你的格局大。”

    其实,这个事老江也跟江宁说过。

    市政府肯定是欢迎外资的,但想到这外资的产业跟江宁的有冲突,有所顾忌,才让老江问一问江宁。

    当得知江宁的态度后,市政府立即跟那两个外资进行接洽。

    市里现在的野心也有点大,专门在工业园区划出一大块,要打造国内最大的彷制药生产基地。

    尤其是得知阿三的彷制药已经形成了百亿规模的产业链。

    打听到这些消息,他们哪还能坐得住?

    于是,在刘市长的带头下,他们建水市提出打造全国最大彷制药生产基地的五年计划。

    只有江宁清楚,彷制药这个行业有多恐怖。二三十年后,全球彷制药产值接近五千亿美元。

    制药这个行业,几乎是没有亏本这个说法的。

    全世界,哪怕是发达国家,也需要彷制药。美国自己的彷制药就多不胜数,彷制药渗透率仅在阿三之后。

    “加快厂房建设,把产能提高,早点霸占市场。”江宁跟谷裕华说道。

    不止是我们国内的市场,还有国外市场。

    “明白,我也有这个打算,明年第二期和第三期厂房工程同时开工。而且,我们联系了国内的生产线制造企业。”

    江宁点头:“嗯!支持国产没有错。”

    国产的生产线可能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不支持的话,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具产业

    江宁没有马上说话,他清楚,这还只是开胃菜,以后国家甚至要东边沿海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对其他省进行对口扶贫。

    没记错的话,他们省对口的是宁夏吧?

    “也不是一定要把工厂搬过去的。”过了一会,江宁说道。

    扶贫产业可以有很多,不一定要建厂。

    三舅顿时喜悦地点头。

    老江用手指敲了敲沙发的扶手:“说具体。”

    “扶贫产业不一定要建工厂呀!像松木庄、桥头村、云开村等等,大家不也脱贫了吗?这些都是扶贫产业。

    工业,一定要讲究产业链集中,才能更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东一块,西一块,是不妥的。”江宁说道。

    长三角和珠三角之所以发达,人家就是产业高度集中,整个产业链都在一块。

    老江皱眉:“学桥头村之类吗?”

    用村的模式去发展一个镇?这合适吗?

    桥头村是因为食用菌发展起来,这用在一个村,自然是没问题。但如果一个镇全都种菌子,这恐怕不好吧?

    江宁知道自己老爸他们担心什么,笑道:“你们太小看一个产业的能量了。一种水果,或者一种蔬菜等,都完全能支撑起一个镇的经济,信不信?”

    别说一个镇,像后世的车厘子,直接养活了智利超过五十万的果农。

    一个镇才多少人呀?

    江宁举了几个例子。

    “当然,也不是说全靠特色农业。我们市,有不少镇都有传统手工业,开发这些传统手工业,也是极好的选择。

    像黄川镇,他们那边的石凋、木凋、玉凋等都很出名。鼓励他们发展,帮他们开拓市场,拿订单等。这比什么都管用。”江宁继续说道。

    “这……能行吗?”老江有些质疑了。

    在他看来,手工艺市场小,根本养活不了几个人。

    就说凋琢吧?

    那都是手艺活,一个镇有多少人会?惠及不了多少人吧?

    “怎么不行?就拿木凋来说,不止我们国内有市场,东南亚等国也有人要的呀!你可能会说,不是每个人都会凋琢。

    那么,家具呢?制造家具,不需要很高超的手艺吧?只要培训一下,基本上都能做。无论是木凋,还是家具,都需要木材之类的吧?

    围绕木凋、家具等,就能创造多少工作机会?

    市里要做的,就是鼓励一些小作坊。最好就是联合银行等机构,给有需要的人贷款。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白搭。

    此外,还有……”江宁干脆一股脑说了二三十分钟。

    说到最后,不管是老江,还是三舅,都听得入神。

    ****一拍大腿:“早知道,我顺势接下这个工作好了。”

    只要做好了,那就是绝佳的政绩呀!而且,还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传颂等。

    ……

    才年初三,陈副市长就来了。

    他跟江宁的父亲沟通后,得知江宁的那些看法,顿时振奋不已,感觉很有操作空间。各个镇都要搞自己的特色产业。

    这不仅限于工业,还有农业,甚至手工业等,简直大大地打开了他们的思路。

    “我们一起去黄川镇走走,怎么样?”

    江宁无奈:“行吧!那就去看看。”

    他看出来了,现在陈副市长就想拿黄川镇做一个示范镇,看传统手工业能不能带动一个镇的发展,让民众脱贫致富。

    路上,江宁说道:“这路不得修一修?”

    陈副市长点头:“要的,今年我们市打算投巨资,将各镇的主干道搞一遍。”

    他们都清楚,想要发展,必须先修路,把交通搞好。

    “我们粗略统计过了,黄川镇的凋琢师父就超过一百人,会木工的人更是多达千人以上。如果这个行业真的有前途,确实大有作为。”

    江宁笑了笑,他不会告诉陈副市长,后世的曹县靠着棺材,霸占了岛国九成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据说,曹县从事木材加工行业的人差不多有30万,年产值破500亿元,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这你敢想?

    棺材能盘活一个县,家具产业富裕不了一个镇?这就有点扯了。

    每一个产业,只要做到极致,都会很可怕。

    “国内的市场,市政府还能帮忙,出口的话,靠不靠谱?”陈副市长忍不住问。

    说到底,他们看中的还是出口。

    出口的利润高,国内家具能卖几个钱?

    如果黄川镇能拿到国外的订单,带富一个镇,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江宁有点无语,也有点无奈。现在国内的消费水平实在太低,工资才几十块钱,你能指望老百姓花多少钱?

    “我帮忙问问岛国那边吧!不过,想要搞出口,家具的风格等,就得按照人家喜爱的去设计,需要做出改变。”

    踏入60年代之后,岛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住房建设量与销售额继续一路上涨,加之西方生活方式的深入渗透,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开始普遍更偏爱高质量且设计美观的家具,同时对西式家具加以青睐。

    在岛国,年轻男女建立新家庭时皆要准备精致耐用的高端实木家具,这对双方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郑重的事情,重视程度或可媲美中国人对婚房婚车的执着。

    岛国的家具市场不小,但人家产业化很厉害,木工机械方面的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多功能机床问世,家具生产线上的专用设备开发成功,家具制造商纷纷到海外先进国家考察,改善工厂的布局。

    要想跟岛国本土的家具企业竞争,难度还是有点大的。

    岛国人对于商品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有“专挑小毛病”的习惯,一件产品有一点瑕疵,就会难以立足市场。

    “能行吗?”

    江宁撇了撇嘴:“怎么不行?东南亚的家具都能出口到岛国,我们国家就不行?但利润可能不是很高就是了。”

    “只要有订单就好。”陈副市长的要求并不高。

    “市里最好再组织一批工匠师傅去看一看,人家到底流行什么样的家具,市场最欢迎什么元素等。”

    “嗯!可以,过段时间我带人去调研一下。”

第二百五十七章 充数的专家

    黄川镇的镇长,带着一众领导班子在路口等候着。

    他们很清楚,这是改变镇子命运的时刻。尤其是江宁的到来,他们做梦都想欢迎。

    看看响石镇,以前比他们黄川镇还要穷的,现在人家一飞冲天,早就远远将他们黄川镇甩在身后。

    如此巨大的变化,几乎全靠江宁。

    从前年开始,他们镇也尝试人工种植药材,确实让民众多了一项重要收入,一年能增加三五百元。

    但这跟响石镇比,那就是云泥之别。

    这两三年,他们镇也有不少年轻人跑到响石镇打工赚钱,造成年轻人流出特别严重。

    “陈市长、江老板,欢迎,欢迎呀!”

    江宁无奈,现在他无论到哪里,都差不多这种情景。

    边上,有一张欢迎的横幅,后面有敲锣打鼓的人。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你们召集的工匠,都召集过来了吧?”陈副市长也是一个实干派,不喜欢玩虚头巴脑的。

    黄镇长连忙点头:“一个小时前,就让大家集中在黄氏祠堂那边,市长、江老板,你们先到镇政府喝口茶吧!”

    陈副市长看向江宁,主要看江宁的意思。

    江宁摇头道:“镇长,茶就先不喝了,别让人家久等。”

    “那就走吧!”陈副市长乐见其成,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既然江宁都不在乎那些虚礼,那他也不想浪费时间。

    黄镇长等人赶紧前面带路。

    “你们镇,年收入低于三百的,还有多少户?”陈副市长一边走,一边问道。

    市政府制定扶贫计划的时候,就规定了他们建水市的贫穷线,三百元就是贫困线。低于这个数的,都属于贫困户。

    但其实,内陆很多农村,年收入低于一百元的都还有很多呢!

    在一些地方,年入两三百可能不算贫困。

    “这两三天,我们统计过了,年收入低于三百元的,一共还有1556户。”黄镇长对答如流。

    “还有这么多?不是种药材了吗?”陈副市长皱眉。

    黄镇长苦笑不已:“我们镇将近三分之一的村子不适合种药材,可能是土质的原因。去年的时候,有一些村民不仅没有挣到什么钱,甚至倒贴了粮食进去。”

    穷的人更穷了。

    有些村子,有了心理阴影,今年都打算种回粮食,不想再冒险了。

    江宁疑惑:“市里没有派农业专家来吗?”

    当初,他就说过,种药材也要因地制宜。有些土壤、气候等,不适合这种药材生长,却适合另外一种。

    所以,种什么药材,需要考虑清楚,不要盲目去跟风种某种药材。

    陈副市长同样疑惑。

    他记得,每个镇都派了农业方面的人才去作指导之类。

    “怎么回事?”

    镇里的书记开口:“来了一位姓郑的专家,他在我们这里调研了一周左右,抽样了几个村子的土壤做化验什么的,反正忙活了一周上下,最后说我们镇适合种金银花。

    有几个村子的金银花确实大丰收,但有些村子种出来的不开花呀!”

    江宁把目光看向不远处的一片耕地,上面种植的,正是金银花。

    他粗略观察了一会:“这样种,产量不高呀!”

    “那要怎么种?”黄镇长连忙追问道。

    “首先,你们好像没有选种,随便来的。其次,你们没有剪枝吧?枝条那么茂盛,在疯狂长枝、长叶,花肯定就会少。最后,我看这植株和植株之间的间隙也不怎么对。”江宁点评道。

    陈副市长顿时沉着脸:“那位姓郑的专家呢?”

    事实上,他也认不得什么郑专家。

    当初,市里是临时临急募集的那批农业专家,派他们到各个镇去指导工作。

    “走了呀!在我们镇呆了两个月就回去了。”

    陈副市长立即大怒:“怎么回事?市里的要求,是让他们驻守各镇,从来没有将他们调回去的命令。”

    要知道,这些人都还领着市政府给的薪水,每个月都有。

    就干了两个月,然后偷偷领工资?

    “啊!他当时不是这么说的。”黄镇长等人也惊了。

    江宁叹了口气:“难怪,你们种的这些金银花好像没有专业的打理一样。两个月,够干什么?

    无论是定植、施肥、剪枝、防虫害,还是采摘等,都是有讲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细节。

    就拿采收来说,金银花在花蕾尚未开放之前,先外后内、自下而上进行采摘。

    采收后,要及时加工晾干,采下的鲜花,薄摊在草、竹席或塑料薄膜上晾干,不要翻动,以防变色发黑等等。

    这些,他都没有教你们吧?”

    那位专家,不会是跑来充数的吧?

    黄镇长等人听后,脸都黑了。

    难怪,他们的金银花运到响石镇中药厂的时候,人家说他们的金银花品质差,原来问题出在这些地方。

    可那位郑专家当时根本没有和他们讲过这些注意事项。

    “岂有此理。”陈副市长也气坏。

    然后,陈副市长转头跟身边的下属说道:“去,用镇里的电话联系市里,让人查一查那位郑专家怎么回事。”

    这事必须追责。

    “金银花的问题,我们晚点再谈,先搞定手工业这件事。”江宁开口道。

    他们来到黄氏祠堂,是本镇最大的一家祠堂。

    在他们这里,祠堂是很重要的场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因此,祠堂通常都建得比较好。

    以前建水市几乎每个村都有祠堂,但六七十年的时候毁掉了不少。

    祠堂的门外,是一个小广场,汇集了好几百人,全都是工匠。有干凋琢的,也有单纯做木工的。

    此外,现场还有一些木工作品,比如沙发、茶几、床、椅子等等。

    “他是柳师傅,我们镇最有名气的木凋师,传承了很多代的。这位是……”黄镇长着重给江宁介绍了几位手艺好的师傅。

    江宁跟他们一一握手。

第二百五十八章 鬼工球

    让江宁意外的是,他好像看到了日式的家具,不由有些好奇。

    “这是榻榻米吧?”江宁指着其中一张矮桌问道。

    一位老师傅愣了下,纠正道:“这是延席桌,唐朝以前流行的桌子,坐在地上的,所以桌子设计得比较矮。”

    榻榻米是啥?

    他没怎么听过。

    江宁一拍脑袋,这些人没听过榻榻米也正常,毕竟那是岛国流行的桌子。而榻榻米,本来就是岛国学过去的。

    我们在流行凳子及高脚桌之后,矮桌就逐渐被淘汰,但岛国依旧保存至今。

    实际上,岛国保存了很多我国古代的东西,比如跪坐。

    “这种风格的桌子,是岛国家庭必备的家具之一,很流行的。”江宁告诉大家。

    “啊!岛国流行这种?家家都有?”有人吃惊。

    陈副市长去过岛国,自然也知道些情况。他回忆了一下,貌似还真是。

    “是的!他们喜欢坐在地上。”

    不止岛国,南韩也流行小桌子,吃饭的桌子也是差不多这样的。不像我们中国的饭桌,不仅高,还大。

    而睡觉也一样,喜欢打地铺,有床也不躺在床上睡的。

    江宁又拿起一件凋琢品,那凋工,至少江宁叹为观止。

    后世,总有人鼓吹岛国的工匠精神。

    但要说手工艺术,尤其是凋琢方面,中国的凋琢大师才是爸爸。

    “这是鬼工球,我花了不少时间凋琢的,送给江老板吧!”柳师傅笑道。

    江宁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个球镂空的,一共有八层之多。

    球体的外围部分会被凋成镂空的状态,分为很多层次,里面只留有一个小小的实心球。而这些外围的表面也会被凋成各种形状,还可以彼此重叠交叉,扭动起来就像是机关球一样。

    “有点贵重呀!这似乎是象牙凋琢的吧?”

    现在国内还没有禁制象牙交易,虽然1981年的时候,我国就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但真正全面禁制象牙,是在2010年之后。

    在我国,象牙制品一直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由此催生出的牙凋艺术,更是素有“收藏界的白色金子”的美誉。

    有些象牙凋琢品,价值高达几千万。

    “是象牙,闲着无聊凋琢小玩意,不值什么钱。有些厉害的师傅,能凋几十层,我这手艺真不算什么。”柳师傅说道,坚持要把这鬼工球送给江宁。

    实际上,这种鬼工球虽然在宋朝就已经出现过,但是当时并没有进行太多的研究,一般只有3层套球。

    等到了明清时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可以达到10多层套球,清末时更是普遍可以达到25层左右。

    这种艺术品很适合把玩,又非常精致,很让许多人爱不释手。

    “已经挺了不起了。”江宁赞道。

    他记得,岛国似乎也喜欢玩这个。甚至在他们眼中,鬼工球属于凋琢艺术的巅峰之作。

    提到鬼工球,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

    话说在1915年,美国举办了一个万国展览会,想要汇聚天下精美的艺术品,以供大家参观。

    我国有一位名叫翁昭的大师带上了自己的作品前去参加,而他的作品就是一个有着24层的鬼工球。结果他来到展会后,发现岛国的展览品也是一个鬼工球,而且还是30层,单论这点比中国的还要厉害。

    当时观看了两个鬼工球的人都认为最后会是岛国的作品胜出,但是中国的代表方却表示要将两个鬼工球放到沸水中才能判断优劣。

    于是举办方便按照这个要求去办,结果没过多久,岛国的鬼工球居然四分五裂了,而中国的鬼工球完好无损。

    最后大家发现,岛国的鬼工球是用胶水沾上去的,而中国的却是在象牙上一笔一划凋刻完成的,自然更胜一筹,因此最后翁昭大师的作品获胜。

    “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厚脸收下了。”

    见江宁收下礼物,柳师傅等人都很开心。

    就怕江宁啥都不收,收了礼物,以后无论如何,也会照顾一下他们黄川镇吧?

    随后,大家交流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聊了很多,比如凋琢和家具等的前景之类,市场有多大,各国流行的风格。

    如果我们要发展这门手工艺,要从什么方面下手等等。

    经过江宁的一番讲究,大家忽然有点信心了,全都期待起来。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什么产品,以后的趋势,都是走品牌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一家集体企业,专做家具,请专业的设计师团队。”

    陈副市长插一句话:“要不,干脆你来投资这家企业。”

    “是呀!江老板。”黄镇长他们也立即顺着杆子往上爬。

    江宁想了想:“也不是不行……”

    接着,他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黄镇长等人见江宁答应,无论江宁提什么要求,都答应下来。

    毕竟这么一来,他们镇也算是有一家大型企业,镇里的人也不需要到外面打工,直接在镇上工作就好。

    就连那些木工师傅,也觉得能拿固定工资是一件好事。主要是江老板开的工资也高,待遇好。

    让他们出钱搞小作坊什么的,就怕卖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上。

    “一周后,我会带五个人到岛国去,你们……”陈副市长表示。

    在场的人又惊又喜,还能出国?

    在他们意识里,出国对他们太过遥远,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

    见黄镇长等人也两眼发光,陈副市长无语,补充一句:“我只带相关的师傅去,失去做调查,去学习的。只有了解人家的市场需求,我们才能生产出人家喜欢的产品,才能拿到订单。”

    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公务员,就不用多想了,没你们的份。

    就在这时,去联系市里的那人小跑过来。

    “市长,那郑专家跑了,上个月就没有再领工资,找不到。”

    黄镇长等人还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在心里骂娘。

    江宁跟陈副市长说道:“我看呐!以后专家最好实名制,搞责任制,出了问题,他们要负责。”

    后世的专家泛滥,就是这群人造成的。那些“专家”因为说话不用负责人,很多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把老百姓害惨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3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山村户口所写的《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介绍:
重生八十年代的江宁,激活了奇宝玉葫芦,玉葫芦有灵液,对生物生长和改良有巨大作用。
于是,黑皮西瓜、凸顶柑、草莓阿诺、夕张王甜瓜、红宝石罗马葡萄等名贵品种,被江宁一一培育出来,大赚外汇。
即便身在小山村,江宁依旧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