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山村户口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五章 阉鸡

    回国不久后,赵金山和高作农他们就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国内的农业研究界引发巨大轰动。

    论文主要是建议国家保护本土物种。

    他们了解到,美国的超级大豆利用了我们国内本土大豆的优良基因。

    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一个。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农业部立即展开了讨论。

    而赵金山和高作农也开始收集野生大豆植株,准备进一步的研究,把咱们野生大豆的优点给保留下来。

    其实,不仅是大豆,还有其他的农作物,他们都试图能找到野生的标本。

    国外的研究方向,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这些,江宁也就是略有耳闻,具体如何,他没有特别去了解。

    今天,二舅妈预约了这方圆十里八乡很有名的阉鸡匠。江宁养的那批鸡,有不少是公鸡,是时候要对它们进行阉割了。

    公鸡又不能下蛋,而且又脾气暴躁,经常在鸡舍捣乱、抢食、欺负母鸡。

    总之,公鸡多了没好处,整天斗个你死我活。前两天还把村里一个熊孩子给啄哭了。二舅妈她们每次去喂鸡,都能看到一地的鸡毛。

    “留一只公鸡就行,其他的都阉了吧!”外婆开口道。

    阉鸡匠笑得很和蔼,人畜无害的样子。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家伙不用一分钟就能给一只公鸡绝育。

    也难怪他笑,给别人阉鸡,都是几毛钱,而江宁给他五块钱。

    虽然江宁的公鸡多,但阉完也就一个上午的事。一个上午挣五块钱,谁不笑呀?

    这年头,阉鸡匠这门行当还是很吃香的。在农村,谁家不养鸡?所以他的活可不少,基本上饿不着。

    “得咧!保证帮你们处理妥当。”他自信满满地说道。

    他的技术还是可以的,这么多年,就没有失过手。

    有些新手,根本没弄干净,公鸡被他们弄得不阴不阳的。还有人阉鸡过猛,鸡没活几天的。这些,都从没在他手上发生过。

    二舅妈端着搪瓷脸盆装清水,然后娶鸡舍捉鸡。

    江宁没啥事干,也站在一旁。

    他知道,十多年后这些阉鸡匠会失业。八零九零的人还见过阉鸡的场景,00后几乎看不到了。

    是养鸡少了吗?

    那肯定不是,后世对鸡肉的需求量更大,怎么可能少?有些养鸡场,几千只、几万只地养殖。

    难道他们不养公的?

    也不是。

    后世基本都是现代化恒温孵化工厂来孵小鸡了,养殖场只需要大量受精好的鸡蛋就可以大量孵化小鸡,根本不需要公鸡。

    而且大多是肉鸡,标准化养殖,生长周期很短,通常40多天就被送到餐桌。

    公鸡要长到半大鸡时才开始阉割,而土养方式,公鸡要长到半大鸡都得几个月。相比后世标准化养殖场,不管是公鸡还是母鸡只长了几十天,其实都还没成年,更谈不上性成熟。

    这种情况下,也就没有阉割的必要了。

    此外,在后世的市场上有不少西药可以直接给鸡吃,就可以达到抑制公鸡性发育的目的,完全不需要人工方式来阉割。

    二舅妈她们拎着一个个正在挣扎的公鸡,排着队。

    阉鸡匠拿出他的工具,一个小小的刀片、镊子和丝线,就是这么简单。

    然后把鸡用脚踩在地上,把鸡小腹部左侧的一个地方的毛拔一点,就开始阉割。

    不愧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阉鸡匠,手法娴熟,棕线勾子勾着鸡腰子并来回拉几下,把腰子与鸡的其他内脏分离开来,就用一小而长的钢匙取出了腰子。

    接着把另一个腰子用同样的方法取出,再松开固定器,缝合,“手术”就完成。

    全程不到一分钟。

    那只公鸡眼睛没了光,比斗鸡斗输了还要惨。

    可以预见,这只小公鸡阉割后,性情变温和,不思不想,一心长肉。

    搪瓷脸盆上的鸡腰子,也是好东西。鸡腰子不仅味道鲜美,口感细嫩,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对人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了,不是吃什么就补什么,那是一种不完全正确的观念。

    不可否认,相同器官确实可能含有某些相同的一些物质,所以对壮阳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

    不久后,搪瓷脸盆就装了小半盆。

    而周围汇集了十来个村里的中年人,看着那盆里的鸡腰子,一个个咽口水。男人嘛!尤其是中年男子,总想补补什么,可以理解。

    “小宁,这鸡腰子,一会卖我几个。”

    “我也要,五个就够了。”

    ……

    江宁岂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笑着摆手:“卖就算了,晚点我大舅他们挑剩的,你们拿去分了就是。”

    大家也不客气,知道江宁不缺那么点钱。

    忙了两个多小时,阉鸡匠终于干完活。虽然累得有点腰疼,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两三个小时就挣了五块钱,还有什么比这来钱快?

    还得是双河村呀!

    这村子富裕,出手也大方。而且,他还是头一回看到有人养这么多鸡鸭的。

    “以后还需要阉鸡的话,尽管找我。”阉鸡匠接过江宁给的五块钱,嘴巴都快笑裂到耳根去了。

    “没问题!我这每年都会养不少家禽,到时候还得麻烦你。”江宁点头,答应了这项长期的合作。

    阉鸡的师傅更加高兴,清洗了工具,婉拒了江宁外婆吃饭的邀请,心情极佳地离开了双河村。

    接下来,鸡舍终于安静下来,没有闹事的了。只能说,闹事的都付出了代价,而且这代价太挺大。

    甚至村里的狗都不敢叫了,看到这位阉鸡匠得躲着走。

    大舅、二舅他们留下自己吃的,其他全被别的村民瓜分。这玩意也不能当饭吃,自己家肯定是吃不完的。

    他们吃鸡腰也简单,没有太多的花里胡哨。

    首先得把鸡腰表面的筋给剥掉,然后切成两半,洗干净,放在盘子上蒸。蒸熟了就直接吃。

    这种吃法,江宁是不能接受的,鸡腰子的异味恐怕都还没清除。

第七十六章 剪头发

    江宁见二舅鬼鬼祟祟,忍不住提醒他。

    “二舅,还打电话?小心外公踹你。”

    自从有了BP机,他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BP机搞点动静出来。据说,现在他睡觉都把BP机放在枕头边,气得二舅妈想打人。

    “咳咳!没有的事。小宁,要出去?”

    江宁点头:“剪头发。”

    现在剪头发是真麻烦,不像后世,到处都是剪发店。他们双河村有专门剪头发,是个老头,活人死人的头发都是他来剃。

    有人可能要问,死人也要剃头?

    这多新鲜呀!在农村,人死了,必须把仪容搞好一点才能入棺,剪头发自然不能少。所以,村里的死人也归他管。

    剪头发的也姓杨,有点古板,做事情一丝不苟。所以,村里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杨古板,而他自己也无所谓,听着听着也就习惯了。

    其实,不仅仅是双河村,附近三四个村也是他的地盘。

    所以,杨古板隔三差五就要出村子。

    以前没有自行车,就挑着一副挑子,一头是工具箱,里面剃头刀子、剪子、肥皂、毛巾等,一应俱全,另一头是烧水的炉子、水壶、脸盆和盆架子等。

    江宁到他家的时候,有两个孩子正在排队。

    没有店门,有人来剪头发,杨古板就是在家门口的屋檐下工作。

    虽然不是什么正规剪发店,但那套家伙却一应俱全。据他吹嘘,那把手动推剪还是从县城买的牌子货。

    是不是牌子货,江宁就不清楚了。

    但现在确实没有电动的,全都是手动推剪。

    此外,乡村剃头匠还有有一门绝活,那就是刮脸,也就是刮胡子。他的刮脸刀十分锋利,还备有磨刀布,看起来十分专业。

    “急不急?急的话,给你先剪。”杨古板问江宁,丝毫没有询问两个排队小家伙意见的意思。

    江宁摆手:“不急,不急,先给他们剪吧!”

    杨古板点头,开始动起手中的推剪。

    这时候剪头发,很少问顾客剪什么发型,几乎就是三个模板:老人剃光头、中年人推平头、儿童剪“锅铲头”。

    而像江宁这种青年,以前也是推平头的,但自从江宁来到双河村,他只好再学一个发型,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学生头。

    用推子推头难度不大,也没大危险,一手摁住头皮,一手拿着推子,一边用拇指和四指握动两个推子把,一边贴着头皮往前推就是,就像割麦子的收割机一样。

    江宁在边上欣赏着,还从裤兜里掏出一把瓜子,给正在等待的另一个小家伙。

    看他眼巴巴的样子,江宁岂能不知道那小子想什么?

    正在剪头发的小家伙眼睛总撇过来,估计在后悔,刚才怎么就不让小伙伴先剪?

    而啃瓜子的小子一边吃,一边嘀咕:“这剪得也太短了,我一会要留长一点。”

    剪头发的杨古板不为所动,丝毫不知道什么“客户是上帝”的道理。他剪头发,从来不会征求“顾客”的意见。当然,江宁除外。

    正在剪头发的小家伙一听,也有点不满。

    现在可没有什么镜子让你看,剪成什么样,当事人是不知情的。

    “别乱动。”杨古板一手摁住那家伙的脑袋,力气很大,让那小家伙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又来了一个村民,是个老头。

    “小宁也在呀!”

    江宁笑道:“是呀!头发有点长了。七叔公,您老剪头发有点勤呀!”

    那头上根本没有多少根头发,而且没有一节手指长,这还剪什么?

    江宁估计自己剪完都要比他的长不少。

    “差不多一个月了。老杨,剪快点,我有事。”

    “有事你先去忙,明天再来。”杨古板丝毫不惯着,任何人都不能打乱他剪头发的速度,原则问题。

    见七叔公吃瘪,江宁差点笑出来。

    他连忙解围:“既然七叔公忙,一会这小家伙剪完,您先剪,我不着急。”

    他同样没有问正在啃瓜子的小子的意见。

    当然,那小家伙自己也不敢有意见,在场的都是大佬,他惹不起。

    “那行,七叔公不跟你客气啦!”他是真着急,着急去江宁外公的小卖部跟人打牌。

    他们这老一辈,玩的是骨牌。

    它每副三十二张,用骨头、象牙、竹子或乌木制成,上面刻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从两个到十二个点子。俗传始行于宋代,也称牙牌。

    骨牌是由骰子演变而来的,但骨牌的构成远较骰子复杂,例如两个“六点”拼成“天牌”,两个“幺点”拼成“地牌”,一个“六点”和一个“五点”拼成“虎头”。因而骨牌的玩法也比骰子更为多变和有趣。在明清时期盛行的“推牌九”、“打天九”都是较吸引人的游戏。

    此时的农村,依旧很流行骨牌,反正江宁每次到外公的小卖部,都看到一堆老头在那儿玩。

    不得不说,杨古板很用心。剪完头发之后,用肥皂水在小孩的脸上、脖子刷了一次,然后用剃刀把脸、耳朵、脖子等都被刮了一遍。

    剪完之后,江宁也给那小子掏了一把瓜子。

    轮到七叔公,老头当然是剃光头了。

    剃头有剃头的程序,先用温水洗一遍头,然后再擦上肥皂搓,搓得起了沫,用清水冲洗干净,拿干净毛巾擦个半干,脖子以下围上专用围裙。

    杨古板就开始给一片一片地剃,先从一侧开始,步步推进。

    这过程,看着有点解压。

    “搞快点。”七叔公还在催。

    然而,杨古板依旧不为所动,你催你的,我照旧,看得江宁莫名想笑。

    “小宁,你说你外公也太小气了,我就在他店里佘了点东西,整天催我结账,比你差远了。”七叔公见着老古板油盐不进,只好转移话题,跟江宁说话。

    江宁笑道:“我外婆催的,七叔公我看您有钱的话,还是尽快给吧!不然我外婆上门讨要。”

    还真别说,外婆是做得出这事的。

    虽然家里因为江宁这个外孙暴富,但老人家依旧保留着以前的习惯,怎么劝都劝不听。

    七叔公叹了口气:“你外婆呀!年轻时可不是这样的。”

第七十七章 含泪吃三大碗

    剪了头发,顿时神清气爽。

    不同于其他人,江宁剪发过程中是不断提要求的,杨古板也一一应下,剪到江宁满意为止。

    如此双标的情景,让其他人不敢怒也不敢言。

    杨古板这项技能,在方圆几个村子,属于一家独大。除非你想跑更远去剪一个头发,否则就别屁话那么多。

    而江宁,大家更加不敢说了。这人,他们更加得罪不起。

    路过一户村民家,一个小家伙哭得撕心裂肺,小表妹果儿就站在边上,一脸不知所措。

    “咋啦?打架了?”江宁下意识以为是果儿跟人家打架。

    农村的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前一秒还是好朋友,下一秒可能就打得你死我活。即便是女孩子,战斗力依旧不容小觑。

    果儿看到表哥,赶紧小跑到江宁身边。

    “石头的兔子被他爸杀了。”果儿立即跟表哥解释。

    这次,她可没有和人打架。

    江宁顿时瞄了一眼,果然看到屋角正在剥兔子皮的家伙。

    兔子的事,他是知道的,整个双河村就两户人养兔子,而且养得不多。也不敢养多,这玩意繁殖很快。

    兔子多了,墙脚可能都会被它们挖空。这种事,可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而在农村,兔子、牛这些都是让孩子们看养的,难免会处出感情来。这把人家的兔子给宰了,不急眼才怪。

    江宁走过去,掏出两颗糖,塞给那家伙:“行了,哭什么哭?一会多吃点。”

    叫石头的小家伙平时没少吃江宁给的东西,这回一抽一抽的,抹了把鼻涕,终于停止了哭声。

    不过,还很有骨气地说道:“我不吃兔子。”

    江宁翻了翻白眼:我信你个鬼!说不定一会你吃得比谁都快,含泪吃三大碗的节奏。

    情感归情感,口感归口感!

    等会要有人问他好不好吃,他绝对会说好吃。

    “小宁,一会和果儿留我这里吃兔肉。”正在剥兔皮的男人转头对江宁邀请道。

    江宁很少吃过兔肉,包括前世,所以点头:“行呀!那我就蹭一顿。”

    这家人见江宁答应,他们比江宁都高兴。倒也不奇怪,整个双河村,谁不想和江宁处好关系?都希望和江宁亲近一点。

    “宁哥儿,屋里面坐一会吧!”石头的妈妈开口道。

    “不用倒茶,我在这里站一会。华哥,兔头不要?”

    江宁看到华哥将兔头剁下来,然后扔给了不远处眼巴巴的土狗。

    不得不说,现在双河村富裕了。以前只要是有一点肉,都不能丢掉,把它煮烂在汤里都好,绝不浪费。

    华哥一愣:“兔头怎么做?肉也没多少。”

    他们这里没有吃兔头的习惯。

    “麻辣兔头呀!川省那边很喜欢吃兔头的。”江宁说道。但其实,他自己也没吃过麻辣兔头,不知道是怎么样的。

    川省人吃兔子可猛了,据说没有一只兔子能走出川省,恐怖如斯。

    而其他人不吃的兔头,愣是让他们做成了特色美食。

    “是吗?那我们不会做。”华哥继续剁兔肉。

    今天宰了两个兔子,个头都不小,应该够吃一顿的。

    他们这里吃兔肉,一般都是红烧。

    剁好的兔肉放在盆里,加清水浸泡半个小时,去其草腥和红浆,用开水焯烫一下,洗净,控干水,然后加入盐等腌制一番。

    顺便泡点山蘑菇,姜去皮切片,小葱切成葱段。

    起锅烧油,把兔肉放进去翻炒一会,然后加水,把现在比较流行的十三香弄点进去,除了葱段,其他的也倒进去,然后焖一段时间。

    半个钟不到,香味已经散发出来。

    之前口口声声说不吃兔子的石头,现在狂咽口水。果然,小孩子的情感不靠谱呀!终究还是兔子错付了。

    果儿跑回家,给家里通知,她和表哥不回家吃饭了。然后又急匆匆跑过来。

    “喝点酒?”

    江宁摆摆手:“你们喝吧!我不喜欢喝酒,你们都是知道的。”

    “行,那就不勉强你了。”华哥一家的大人,几乎都是能喝几杯的。

    就连几岁大的石头,也用筷子蘸了蘸他爷爷杯子里的酒,舔了几口。看他的表情,也不知道是好喝还是难喝。

    “来,小宁和果儿多吃点。上次那条蛇煲鸡,叫你来你不来。”华哥说道。

    “蛇就算了,以后凡是煲蛇,都不用喊我。”江宁感觉膈应。

    虽然蛇被剥了皮,也看不出蛇样来,但只要知道是蛇肉,江宁就头皮发麻,一身鸡皮疙瘩。

    说完,他还不忘问了一句石头这孩子:“好吃吗?”

    “好吃!”几岁大的孩子,饭量可不小,大口大口地吃。

    不吃兔子的豪言,早就被他忘得一干二净。

    “小宁,我看天气很快要转凉,地里的庄稼不会出事吧?”华哥的父亲提醒江宁。

    按照他的预测,天气转凉应该就是最近的事情。

    “没事!过几天等塑料薄膜到,我让大家把大棚给提前搞上去,确保万无一失。”江宁自然也是有所准备的。

    毕竟他们这里的秋天,可是有可能降霜的。

    一旦被霜打,那些菜根本熬不住。所以,他早就跟县里说过,要大量的塑料薄膜,到时候全盖上大棚。

    等真正天冷的时候,在里面少点煤,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这种做法,放在后世可能又要被专家批评,搞不好还要罚款。

    说什么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环境保护不利之类的。

    要有人敢当面跟他这么说,他一个大耳光扇过去。工业废气他不去阻止,就整天盯着农民那点动作,真是吃饱了撑。

    后世的那些砖家,都他娘的抛开事实说话,简直不当人。

    越是弱势群体,他们越欺负。

    “嗯!你有准备就好。”

    他们都不希望江宁损失,每次江宁赚到钱,都会给村民们发奖金。比如上次的黄瓜,又是每人发了100元。

    毫无疑问,他们现在和江宁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

    这种情况下,只会希望江宁赚大钱,他们跟着抱大腿。

    红烧兔肉色泽酱红,味香肉烂,鲜香味浓,肥而不腻,瘦而不硬。

    不过,江宁还是觉得兔肉没有竹鼠好吃。

第七十八章 外婆娘家来人

    下午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还带着个孩子。

    “大姑,我这真是没有办法,您就收留小六吧!”那中年男子央求江宁的外婆。

    江宁听了一会,才知道这人的身份,是外婆娘家的人,大老远送个孩子过来,就因为家里实在是过不下去。

    孩子生得有点多,今年他们那边又发生了干旱,粮食大减。另外,老父亲不小心摔倒,住院又花了不少钱。

    听这人说,他们家是真的山穷水尽了。

    要不然,没有人愿意将男孩子送给别人养的,要送也是送女孩。

    何国忠来到双河村,内心是惊呆的。上一次来,是好多年前了。那时候,双河村很穷的,比他们村都比不了。

    然而,人家这里不仅道路修得平整,还通了电,自行车在村里来来去去。

    而到了大姑家,他更加难以置信。

    大姑竟然住楼房了,家里还开了小卖部,有彩电、电话等等,都是他们家无法想象的呀!啥时候大姑家开始发的财?

    看到大姑家的条件那么好,他觉得小六的事应该是稳了。

    见外婆不说话,甚至有点生气,江宁有点奇怪。外婆不是那种不讲亲情的人呀!

    外公则是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放我这里养没问题,但你爸那边怎么说?”

    何国忠脸色有点尴尬,讪讪道:“我没跟我爸商量,姑丈,你是知道我爸的为人,他可不希望我和大姑有来往的。”

    得!江宁就知道,肯定是有内情。

    外公听了不由摇头:“那你爸以后不得来闹?”

    “我不会告诉他,小六送到这里来的。”何国忠连忙保证。

    “瞒得过一时,还能瞒他一辈子?再说,他能猜不到?”外公依旧感觉不妥。

    江宁只好扯了扯边上的二舅:“二舅,怎么回事?”

    二舅小声告诉江宁,他老舅跟他们家的关系很僵,严格上讲,是跟江宁的外婆关系很僵,据说和当时的嫁妆、彩礼有关。

    外婆终于开口:“这娃你带回去,你爸那种狗脾气,他要知道,能把你的腿打断。”

    何国忠心里暗道:现在是他的腿断了,还想打断我的腿?想多了吧?

    见外婆不收留,舅舅、舅妈他们一个都不敢开口求情。别看老头子是一家之主,但这时候往往没有人敢跟老太太唱反调。

    二舅轻轻踢了一脚江宁,用眼神示意。

    这时候,也只有江宁说话不会被骂。

    老太太有多宠江宁,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样的错误,别人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只有江宁不会被责怪。

    江宁见那孩子六七岁,比果儿大一点。但一身衣服,到处都是布丁,看得出确实过得不好。而且,那孩子现在的神情还有点惶恐。

    说实话,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了。

    这样的孩子寄养在别人家,对他的成长不怎么好,始终会活得小心翼翼,因为寄人篱下,生怕被赶。

    “我赞成外婆的话……”

    此话一出,大舅他们顿时惊了,二舅赶紧又踢了一下江宁。

    “听我说完,这孩子不小了,寄人篱下不好。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忙解决嘛!不是非要把孩子寄养在这里的。”江宁说道。

    江宁知道,外婆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单纯跟自己弟弟的恩怨。

    外婆是什么人,江宁会不清楚?就算和别人产生矛盾,也只是针对一个人,而不是别人全家。

    更何况,外婆骨子里其实还是个念旧情的人。

    外婆见外孙这么说,很满意。

    “明天你从我这带500元回去,但这钱是大姑借给你的,所以你把钱送回去后,得过来这边打工。”外婆安排道。

    只借不送,外婆是用心良苦的。

    不是说500元给不起,就怕以后花光了又来。所以,让他自己挣钱才是正途。

    “谢谢大姑!”何国忠拉着小儿子就跪下磕头。

    他进村的时候,也打听过,双河村有如今的变化,全靠大姑的外孙。在这里工作,一个月四五十以上,有时候还会有奖金。

    了解到这些,他是想怎么开口留在这里挣钱的。

    在他们村,实在是挣不到钱,到镇上去搬砖头,一个月才十来二十块,根本不够一家子开销。

    如今,大姑又是借钱,又是给工作,还有啥不满足的?

    500元够解决他家现在的困境了。

    “起来吧!老二媳妇,你去给这孩子做两套衣服。”外婆又说道。

    家里有不少闲置的布,还有缝纫机,做一两套衣服很简单的事。

    二舅妈应了一声,然后拉着那孩子去量身体。

    不久后,二舅和何国忠两老表聊起来。

    何国忠听得很羡慕,无论是拖拉机、摩托车,还是BP机,都是他没有的。这老表有个好外甥呀!

    他的外甥,嫌他家穷,都不怎么来往的。上次他带孩子去他姐的家里,就因为孩子吃多了点,被说了一通,让他很难堪。

    那时候他就跟自己说,以后没什么事都不去姐姐家了。

    大姑家这么有钱,都不嫌弃他这穷亲戚,真是人与人的差距。

    “你们这里真好,唉!要不是秀琴得在家照看,我都想求大姑,让我老婆也过来挣钱了。”两夫妇挣钱,一个月就差不多100元了。

    “我老舅没危险吧?”二舅关心一句。

    毕竟老人家摔了,而老人最怕就是摔,即便当时没啥事,后续的影响也会很大。好多老人摔了一跤,命就差不多走到尽头了。

    “小腿骨断了,一年半载估计都要撑拐杖。那天晚上,我叫他不要出去,他就是不听。我大姑说得没错,他那脾气确实是狗脾气。”何国忠郁闷道。

    叫小六的孩子很懂事,大姑婆给他的糖果,他就吃了一颗,其他都留着,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他们吃。

    吃饭的时候,不敢先动筷子,先看一眼自己爸爸,见爸爸点头,他才伸筷子夹菜。

    江宁见了,暗暗点头,穷不要紧,但不能没有教养。有些人的家境很好,但没有教养,在江宁眼中依旧是垃圾,不合格产品。

第七十九章 富亲戚

    次日,何国忠就领着江宁外婆给他的钱和东西,以及孩子离开了双河村。

    他回到家的时候,其老婆看到孩子也跟着回来,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道是高兴好,还是失望好。

    “跑哪去了?”正在晒太阳的老人板着脸问道。

    这问题,昨天他就问过儿媳妇。但秀琴跟他说,国忠带孩子去一个朋友家喝喜酒,有点远,一时半会回不来。

    那时候,他就感觉有问题,但也说不出来。

    “去一个朋友家喝喜酒,他家挺富裕的,顺便借了点钱。不然,我们家过段时间可以吃草根了。”何国忠忍不住回怼一句。

    他和妻子早就对好言辞,不会露马脚。

    说起来,他是有点怨自己老子的。好端端的,当初为什么要和大姑闹?好在大姑是个念旧情的人。

    小六先是和爷爷打招呼,然后一蹦一跳地去找哥哥姐姐,去献宝了,要把好东西分享。

    老人无话可说,自知理亏,知道自己摔断腿,给这个家雪上加霜了。

    “对了,爸,我过几天要去和我那朋友一起做事,工资高,一个月有四五十元,顺便把光荣也带去。”何国忠提前告知一声,免得到时候这老头又要说三道四。

    光荣是他的大儿子,十六岁,已经辍学。

    这年头,十六岁去打工的,大有所在,没有说成年不成年这种说法。有些人为了让孩子工作,甚至提前退休,将岗位给孩子顶替。

    昨天他跟大姑提了一嘴,大姑就让他把光荣也带上。

    如此一来,家里少了一张嘴吃饭,多一个人挣钱,无疑是好事。

    “你自己决定就好。”老人兴致缺缺地闭上眼,继续享受阳光的馈赠。

    过了这关,何国忠微微松了口气。

    回到房间,妻子就迫不及待地询问情况。

    何国忠拿出那500元,说道:“这是大姑借给我们的,你拿着,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后天我带光荣去大姑那边。跟你说,大姑家……”

    秀琴震惊得半天合不上嘴。

    哪怕是亲兄弟,这年头也很难借你500元呀!比如何国忠的大姐,借十块钱都要磨破嘴皮子,求得口都干了。

    更别说大姑家的一切,简直颠覆她的认知。

    住楼房、开小卖部,种的菜卖到国外去。还有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电话、冰箱、洗衣机等。

    这也太富有了吧?

    她嫁过来,就没听说过老公的大姑家,没想到人家已经这么富裕。

    难能可贵的是,人家没有瞧不起穷亲戚,还愿意拉一把。

    秀琴把500元放到抽屉,感觉不安全,又拿出来塞到席子下,还是感觉不安全,眼睛在房间里扫来扫去。

    她啥时候拿过这么多钱呀?

    何国忠看不下去,说道:“就放抽屉,晚点我弄个锁,钥匙你随身带着就好。”

    “哎呀!你说大姑这么好,咱爸怎么就……”秀琴有点搞不懂。

    “嘘……别说那么大声,老一辈的恩怨,咱们不好多说什么。就这样吧!以后在咱爸面前说话小心点,别提大姑。我也跟小六说了的,不准说大姑家的事。”

    “好!那我不说了。后天就去吗?我去给光荣剪一套衣服,你那条不穿了的裤子,我改一下,让……”

    何国忠哭笑不得,说道:“大姑让我带了点布回来,你拿去做衣服吧!小六也有两套,表弟的老婆给做的。”

    既然要去做事,确实应该多准备一两套衣服,不然到大姑那边,还让人家给你准备换洗的衣服,这算什么事?

    “对了,这是大姑家的电话号码,你有事就去镇里打电话。”接着,何国忠又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

    “嗯!好!没想到,咱家还有这样的富亲戚。”秀琴感叹。

    原本嫁过来,她是做好一辈子穷的心理准备。但有时候,惊喜就是来得那么突然。照这样下去,以后都是好日子呀!

    丈夫和大儿子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一百元左右,比大姐的工资都要高一点。

    “还有呀!这事也不能跟大姐说。大姐那一家子的人,一旦知道大姑那么富裕,不得上门打秋风?烦都烦死了。”何国忠最后叮嘱道。

    闹得大姑家鸡犬不宁,他过意不去。

    秀琴给丈夫丢了个卫生眼:“你看我像是会跟大姐他们说的人吗?再说了,大姐一家,躲我们都来不及。”

    这可不是什么开玩笑,之前在集市就遇到一次,大姐的儿子扭头就走,生怕被讹上一样。

    “那倒是。”何国忠点头。

    秀琴特意把家里留着过年的熏肉切了,让家人们打打牙祭。毕竟以后日子有了盼头,也不能亏待家人们。

    “什么朋友?这么大方。”老爷子有点疑神疑鬼。

    又是借钱,又是给那么多东西,总感觉不太对劲。

    比如儿子这次带回来的,有吃的,有用的。他看了一下,得要好几十元吧!谁会送这么多的呀!

    “你不认识,人家现在做生意,赚很多钱。这点东西,完全不放在眼里。爸,你呀!以后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明天让刘大夫再给你看看腿。”

    大姑也说了,让他回来后,再带他去检查一下。

    从这也看出,大姑对弟弟还是关心的。只是现在两位老人都不肯认输,还在为当年的事怄气。

    “有什么好看的?死不了。”老爷子不太在意。

    家里不富裕,他也不想再浪费钱。

    “爸,还是去看一下吧!以后国忠和光荣两个人挣钱,咱家也不穷。”秀琴在边上说道。

    家里的小男子汉何光荣也助攻:“爷,你就听我爸和我妈的,我跟我爸能挣钱。”

    别人的话可能不好使,但大孙子的话,老头子是能听进去的。不得不说,这年头大孙子的地位很高。

    有个奇怪的现象,老爷子都喜欢大孙子,老太太则是喜欢最小的,都偏心得很。

    “好、好、好!去就去嘛!”老头子不再固执。

    两天后,何国忠带着大儿子来到了双河村。何光荣感觉眼睛都看不过来,同样是农村,差距太大了。

第八十章 搭大棚

    他们来得正巧,碰上货车拉着塑料薄膜等材料进村。

    “爸!这些车比我们镇的都多。”何光荣眼睛都看不过来。

    “嗯!是呀!到你姑婆家,要有礼貌,多问人,明白吗?”何国忠再次叮嘱。

    “知道了。”

    二舅迎面而来:“怎么不打个电话?我到镇里去接你们呀!”

    毕竟是打算长期在这里混饭吃的,所以带的行李有点多,背上扛着一大包,手里还提着两大袋,席子什么的也带上了。

    “小事,打电话浪费钱。光荣,这是你二表叔,快叫人。”何国忠笑道。

    “二表叔!”

    杨立富从何光荣手里接过两袋行李:“嗯!光荣都这么大了,就是有点瘦,以后多吃点。从明天起,跟表叔学开农机。走,先回家。”

    何国忠立即感谢,他看出,表弟是特意把他儿子带在身边,学点东西的。

    像开拖拉机等技术活,一般人不会教你。

    他年纪大了,做什么都无所谓。但儿子还年轻,应该学门技术,做点更有前途的活。毫无疑问,跟着二表弟是比较有前途的。

    何国忠打听过,跟着二表弟的,差不多都是年轻人。

    “表哥,跟我客气干什么?”

    进屋后,这两父子自然得到了杨家的热情欢迎和款待,将两人安顿下来。

    小伙子何光荣不断地跟自己老爸认人,一边认,一边喊。

    两父子被带到一个房间,以后就住这里。两父子住一起,也没什么忌讳的,他们在家也没有一个人一个房间。

    “爸,我们住这里?”何光荣还有点懵。

    一辈子没有住过这么好的地方,楼房这种屋子,只有在镇上见过,他们村没有的。

    “嗯!东西放这边。衣服放柜子里,上层归我,下面一层是你的。”

    两层的衣柜,还是江宁之前让人打造的。

    他们带来的席子没有用,早就备好了的。何国忠感叹,大姑对他们是真的好,自己大姐都没那么好。

    小伙子懵过之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这比在家里强太多了呀!

    “跟你二表叔做事,醒目点,把他当成师父。”何国忠不厌其烦地叮嘱。

    他很清楚,这种机会别人求都求不来。

    “爸,我知道,以后还会孝敬二表叔的。”他不是小孩子,明白二表叔会改变他的人生,对他很重要。

    “你知道就好!还有那位姓江的表叔,恭敬点。这里所有产业,都是他的。”何国忠点醒。

    其实,这称呼还挺乱的。

    何国忠比江宁的老妈小,所以江宁喊何国忠表叔。而何国忠的孩子又喊江宁表叔,绕得江宁都有点头大。

    不管了,就这么叫吧!

    屋外面,在江宁的指挥下,村民正在紧张搭建大棚,竖立支架、搬运物资等等。

    用钢支架不太现实,现在的钢铁虽然不像十多年前那么紧缺,但也还没到可以民间大肆挥霍的程度。

    八十年代,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关键时期。比如宝钢,就是这个时候建设起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之前,钢铁工人的典型形象就是戴鸭舌帽、拿大铁钎、戴防护镜,在炼钢平炉前操作,钢花四溅,感觉非常光荣。

    事实上,那是落后的平炉,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能耗高、效率低、质量差。

    于是,国家启动宝钢的建设,直接引进当时国外最先进的炼钢设备。包括2050毫米热连轧机、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2030毫米冷轧机等。

    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国的炼钢设备开始走国产化,逐渐吃透国外的技术,实现设备国产。

    正是如此,才会说宝钢的出现对我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说白了就是使用金属的历史。

    从最早的青铜,到后来的铁,再到各种特殊钢材、金属材料。

    现代文明,完全就是钢材支撑起来的。在这个时代,哪个国家炼钢多,就意味着工业化程度高。

    江宁清楚,眼下要在这几百亩地覆盖钢支架,难度有点大。所以,他只好求其次,暂时用竹子、木材等代替。

    村里的那片竹山,老竹子基本上被砍得七七八八。

    为此,江宁还向村里支付了一笔钱。

    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能总薅村子的羊毛,要是砍一点,倒也无所谓,但现在整片竹山都被自己霍霍掉。

    “扎牢实一点,不能风一吹就吹翻了哈!”江宁跟大家说道。

    其中,大棚的高度也是有严格限定,以及进出口等。

    “大手笔呀!真壮观。”有位老村长在边上赞叹道。

    让他理解,那就是要把这几百亩地盖上一个透明的屋子,绝对是他以前无法想象的。江宁砸了多少钱下去,他们也不敢去想。

    人家挣钱多,但花钱也多。

    只能说,年轻人的胆子是真的大。

    江宁听后笑了笑,暗道:您是没见过后世的那些规模,比如鲁省的寿光,大棚的规模达到几十万亩,那才是真正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二三十年后,寿光那是国内最重要的菜篮子。

    不过,现在寿光还没开始搞,要再过两三年。

    到89年王乐义召集村里党员推广大棚蔬菜种植,带领16个人做了当时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或许,王乐义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冒险的决定,会改变整个寿光的命运。

    据说,他们砍掉了20多亩快要成熟的玉米。这在粮食金贵的年代,确实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好在他们也有个好领导王伯祥,表示一切损失由县里兜底,政治责任他来扛。

    江宁忍不住心想:自己这算不算是截胡了?

    不会把寿光的机遇给弄没了吧?要是那样,罪过咯!

    很快,何国忠也跑过来帮忙。技术活他可能不会,但搬搬抬抬的,他还是没啥问题的。

    周大利走过来:“江兄弟,过两天会有新闻记者过来采访,留意一下。”

    他们省的农产品创下亿元订单,这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省城要搞农博会,所以顺势推波助澜,安排记者过来,做一个报道。

    “来就来吧!”江宁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第八十一章 莫名其妙的敌意

    讲真,这记者来得甚至比江宁预想中还要晚。

    当初和乌拉卡签了那个大订单,他就以为有人会来采访的,可谁曾想一直等到现在。

    按理说,那么大的一件事,足以引发国内轰动。如此大的新闻,那些报社之类,不可能看不上眼的吧?

    “还是你淡定。”周大利笑道。

    到时候,他也有可能会被采访几句,害得他昨晚有点睡不着。

    这年头,上报纸,或者上电视,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他是真做不到像江宁这么平常心。

    “也没啥好采访的,不就是农产品出口嘛!”

    老凡尔赛了。

    周大利有点心塞,相当无语,暗道:这是简单的农产品出口吗?

    农产品出口不惊奇,江宁不是吃第一口螃蟹的人,其他省早就有先例。然而,做到江宁这种程度的,建国以来就没有过。

    但江宁怎么也不会想到,央台的人也来了。而且还是《新闻联播》的节目组。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时候就有新闻联播了?

    事实上,78年的时候就有新闻联播了。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

    从开播到江宁穿越之前,差不多半个世纪,它的影响力巨大。

    两天后,两三台车驶入双河村。

    “这就是双河村吗?果然不一样。”

    一位老记者看着外面热火朝天的场景,忍不住发出感叹。他们来之前,已经研究过资料。这个小小的村子,就拿下了海外超过一亿美元的订单。

    在全国外汇总额才二三十亿美元的今天,这无疑是泼天巨款。

    “是呀!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我们下车,开始拍摄吧!”他们是央台来的,面子大,尤其是《新闻联播》这个节目组,根本不用看一般人的脸色。

    “还没打招呼,这不太好吧?”有人提出质疑。

    如果是一般人,他们想怎么拍摄都没问题。但他们过来的时候,本省的领导亲口说了,要报道正面内容。

    现在突击拍摄,万一拍到不好的,那不太好交代呀!

    带队的负责人批评刚才开口要下车拍摄的人。

    “小陈,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尊重被采访人。来之前,台长也特别吩咐过……”他先一番说教。

    既然他是本次采访的负责人,那么刚才小陈的话,无疑就是再跟他抢夺说话权,是他不能忍受的,所以趁机敲打一下。

    陈建辉脸色微沉,他能混到采访记者的身份,自然也是有点背景的。

    否则,又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跑到时下国内最有影响力新闻节目组工作?而且还是采访记者这种能露面的岗位。

    但现在人家把台长都搬了出来,他不敢反驳。

    “好了,先去跟江同志打个招呼,得到人家允许,我们再拍摄。”带队的胖子付元超才不怕这家伙,同样是首都人,谁还没有点背景呀?

    而且论人情世故,这初出茅庐的家伙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付元超很清楚江宁的分量,毕竟本省的领导都发了话。他即便是来自首都,也不可能不把人家一个省的领导不放眼里。

    也就陈建辉这小子,完全还不知情,可能是见江宁年纪轻轻就拼出那么大的身家,心里不平衡,想要搞点事情。

    车内其他人不敢出声,队里最有说话权的两人对峙,他们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明哲保身。

    他们找到江宁外公的家,终于看到了江宁。

    此时,江宁正在和唐秋闲聊。唐秋那容貌和气质,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作为电视台的人,女明星也没少见,但好多都比不上唐秋。

    “江同志您好!我们是央台新闻联播的人,今天来……”胖子付元超连忙上前自我介绍。

    可没有因为江宁在农村混而轻视,正所谓英雄不问来处。人家能创造出这偌大的身家,就充分说明能力非凡。

    真要论背景,江宁也不差,省里的领导都给他撑腰。

    唐秋见是电视台的人,连忙避开。也就二舅喜欢出风头,凑了过来,要是一不小心上了电视,那就牛逼大发了。

    江宁跟他们握了握手,笑道:“付哥,你们远道而来,先坐下休息一会,想喝点什么?”

    “有咖啡吗?”陈建辉故意为难。

    原本他对忽然暴富的江宁就有点看不起,得亏现在是85年,要是十年前,这种人就是妥妥的资本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而刚才看到江宁和唐秋那亲密的样子,心中的妒火更加有点抑制不住。

    付元超微微皱眉,低声喝斥:“小陈……”

    江宁还不明所以,看出那家伙对自己有些敌意,但没想起自己怎么得罪过对方。

    好在他也有咖啡,还是从美国带回来的。

    “有,上次出国,带了点回来。大家喝汽水吧!”说完,江宁就从冰箱里拿出汽水,连陈建辉都不例外。

    陈建辉有点懵,不是说有咖啡吗?怎么还给我汽水?

    他完全不了解江宁的性格,一上来就想刁难江宁,能给他好脸色才怪。

    江宁这人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

    又聊了一会,陈建辉终于耐不住询问,什么时候可以拍摄、采访,表示他们比较忙,不能耽搁时间什么的。

    江宁的脾气也上来了。

    你奶奶的!现在不是你们耽搁我时间吗?谁稀罕采访似的。

    付元超一看,顿时知道事情不好,赶紧出来和稀泥。

    看在付元超的面子上,江宁才没有计较:“行吧!那开始吧!”

    陈建辉忽然想起有重要物品落在车里,赶紧出去取。

    江宁瞥了一眼,跟付元超问道:“付哥,怎么回事?你们央台没人了?派了这么个弱智过来,不是给你们央台和新闻节目组招黑吗?”

    付元超笑道:“那小子家里有点背景,但不必担心。”

    江宁拿出些红包,分别派下去:“大家辛苦,一点点茶水费,不要嫌弃呀!”

    姓陈的那小子对他抱有敌意,可得和其他人搞好关系,不然都不知道最后节目播出会是什么效果。

    大家都是行家,一模红包的厚度,就知道大概有多少。

    其他人不敢动,纷纷看向付元超:“付哥,这……”

    付元超也有意和江宁打好关系,便笑道:“都收下吧!多谢江同志的体谅。放心!咱们节目组不是陈建辉那小子说了算的。”

    收了红包的其他人很高兴,这红包比他们一个月工资都高,也纷纷保证好好拍摄,确保报道是正能量的。

第八十二章 淳朴村民杨立富

    “我看,那小子就是仇富。”有人表示道。

    江宁倒是没什么,仇富心态的,在后世网络上他见多了。

    只是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被仇富的目标。

    “嘘……他回来了。”

    大家赶紧将红包收好。

    陈建辉从外面回来,总感觉气氛变了,但具体又说不出来。

    “准备好了吗?我准备提问了。晚点再补拍一些内容,包括村民的心声等等。”陈建辉开口道。

    江宁整理了一下仪容,点头道:“行,那开始吧!”

    摄影机开机,找个很好的角度,对准江宁和陈建辉。

    “大家好!我是央台新闻联播记者陈建辉,今天我们来到建水县响石镇双河村。据了解,从今年开始……”陈建辉先是来一个开场白。

    这相当于故事背景的介绍。

    其中就说到双河村今年取得的成就,创造了千万美元级别的外汇,以及拿下亿元订单等等。

    而介绍江宁的时候,好像有意无意地忽视江宁的关键作用。

    这时候,付元超跟摄影师使了个眼色,摄影师懂,马上关机。

    “慢着,小陈呀!对江同志的介绍部分,你没说到位,重来。”付元超轻飘飘地打断陈建辉。

    陈建辉:“……”

    有点傻眼了,他工作也有一年左右,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采访过程被打断的。

    他看了付元超十来秒钟,才败下阵,收拾心情重来。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家好!我是……”开场白重来,这回好很多了。

    “江宁同志,据我们统计,你一亩地的产值就达到十万美元,而跟村民租一亩地才……”

    付元超再次给拍摄的工作人员使眼色,再次暂停。

    “等等,小陈,关于采访的问题,我们来之前都是商量过的,你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的提问范围之内。”

    陈建辉嘴巴张了张,都怀疑今天付元超是专门跟他找茬的。

    作为采访记者,难道还不能多问一两个问题?如果有问题,节目组那边会剪辑的呀!这又不是直播采访。

    江宁顿时感觉红包没有白给。

    用屁股想都知道,这家伙想提问的问题。

    无非就是想说,他挣那么多,就给村民那么点,想给他塑造一个压迫劳动者的资本家形象,让大家对他反感。

    良心大大的坏呀!

    “小陈,严格按照我们设计好的问题提问,这是本次采访的任务。你要做不好,我回去只能跟台长如实汇报。”付元超再次将台长搬出来。

    在电视台工作,台长就是天。

    三翻四次被训,谁也受不了,何况还是陈建辉这种骄傲的人?可想到台长的威严,他又不敢炸刺。

    强忍着火气,继续采访。

    不过,他也算搞明白,这付元超跟江宁是一伙的。所以,接下来他没有给自己找不自在,老老实实按照计划采访。

    而后面淳朴村民那部分的采访,江宁的二舅想凑了一个热闹,头发都梳了好几遍。

    江宁岂能不知二舅?

    “我二舅就是淳朴村民,采访他就好。”江宁给二舅一个出风头的机会。

    陈建辉感觉自己要气炸。

    就他?淳朴村民?

    他是你二舅,肯定是挑你的好话说。

    付元超点头:“杨立富同志是地地道道的双河村村民,就他吧!小陈,采访工作不要带情绪,我们新闻工作者……”

    又被说教一番,陈建辉脑子有点晕,稀里糊涂就完成了采访。

    拍摄的工作人员在村里又拍了些镜头,一直忙到下午,终于搞定。

    付元超交换了联系方式,便带队离开了。走的时候,江宁又给他们每人一份“土特产”,陈建辉除外。

    他也明摆了,就是看你不顺眼。

    此外,在来双河村之前,付元超他们已经造访过县政府和镇政府,比如刘县长、周大利、赵镇长他们都说了几句。

    “小宁,新闻什么时候播?”二舅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得问清楚,好去跟其他人吹牛,让别人踩点看新闻。

    “三天后吧!”

    得到答案后,二舅当即出了家门,去散布消息了。

    三天后的晚上,二舅他们提前守在电视前。六点半,新闻联播才开播,但二舅六点的时候就开始盯着电视机。

    双河村里面,跟杨立富一样举动的人可不少。

    有些家伙在人家拍摄的时候,故意走进镜头内,露了脸。这很可能会上电视的,哪能错过这种高光时刻?

    “杨二叔,您真会上电视?”孙家伟后悔呀!

    早知道,那天自己也死皮赖脸留在双河村好了。

    二舅眉头一扬,得意笑道:“还能有假?一会你就知道。”

    很快,新闻联播节目开始,正在做饭的舅妈她们也来到电视机前,无心做饭了。

    新闻联播通常都是“先国内,后国际”的播放模式,先播放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放在后面。

    二舅他们被迫看了十来分钟的新闻,这才到他们心心念念想看的。平时,他们都不怎么爱看新闻,感觉没啥好看的。

    当他出现在电视机上的时候,二舅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被外公横了一眼,才没有鬼叫。

    双河村的其他村民看到这一幕,羡慕呀!

    也有人翻白眼:淳朴村民?

    他们是不是对“淳朴”二字有什么误解?

    也有人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了自己,虽然那是一闪而过,但也足够他们兴奋的。

    “看到没?刚才那就是我。”一个青年跟家里人说道。

    家人们无语,那你镜头一秒钟不到,而且还是拍了个侧脸,激动个鬼呀!人家小宁足足一分钟出头,就连杨立富也有二三十秒的画面。

    江宁还不知道,北方寿光县三元朱村的王乐义也看了新闻,然后陷入沉思之中。

    尤其是新闻上介绍到,大棚技术能让寒冷的冬天也种上瓜果蔬菜,让他有点心动了。他很清楚,新鲜的蔬菜在北方的冬天是什么价。

    只要种出蔬菜,几乎都是不愁卖的。

    “建水县双河村?远是远了点。”他自言自语。

第八十三章 水的订单

    干了那么长时间,终于把大棚都搞定下来。

    这时候,天气也逐渐转凉,尤其是早晚时刻,温度骤降,大家都不得不穿上外套了。

    站在双河村的村口眺望,一眼望去,几乎全覆盖塑料膜,确实有些壮观。本村的村民看多了还没觉得怎样,那些刚来的外村人,就被震撼到了。

    哪怕江宁用竹子代替钢材做支架,一亩地的造价也在千元左右。

    假如用钢铁支架,造价会立即飙升到五千元以上。

    在普遍工资四五十元的时代,五千元是很恐怖的数字,不是谁都敢冒险尝试,真的会倾家荡产。

    村民们算了这笔账,都啧啧几声。

    外人都看江宁挣大钱,但人家的投入,其他人根本没看到,也没法理解。

    总之,他们还是老老实实跟着发点小财吧!当然,这小财在外村人看来,也是大财。

    “你是真舍得。”村长跟江宁说道。

    随即告诉江宁,晚一点赵镇长会下来看一看。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大棚覆盖,别说响石镇,放在整个建水县,都是头一回。

    “哦?镇长要下来?那正好,我也有点事跟他聊。”

    村长微微一怔:“什么事?”

    其他村民的事都是鸡毛蒜皮,但江宁的事,那就不简单了。村长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当听到江宁有事跟镇长聊,就猜测不一般。

    “上次说的,矿泉水厂。”江宁前两三天就已经接到川井次郎的电话,人家下了订单。

    村长顿时瞪大眼睛:“真要建厂啦?”

    这可是大事呀!

    “是呀!岛国那边已经下了订单,一百万瓶,我们这边的出厂价是10美元一瓶,他怎么卖,我们就不关心了。”

    村长傻眼,久久不能平复。

    10美元一瓶,一百万瓶,那就是一千万美元,村里占百分三十,那就是三百万美元。

    有了这三百万美元,他们村得改造成什么样呀?随便拿出一两百万美元分下去,各家各户都是万元户了呀!

    “当真?”半晌,村长才深呼吸一口气,确认地询问道。

    “还能有假?”江宁郁闷道。

    就一千万美元的订单,他还不至于吹牛。

    村长狂喜的表情终于绷不住。

    “哈哈!那我们村不是能分三百万美元?”

    江宁摇头:“得扣除人工等成本的,建厂的钱我出,但瓶子生产也要钱,这种成本得从里面扣。”

    哪怕是这样,村长依旧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

    瓶子和人工的成本,能有多高?

    “我把村干部都喊过来,大家好好商量。”村长急不可耐地说道。

    现在,真的没有谁比他还要着急、振奋。有了钱,才能干大事。到时候,他甚至可以将进村的道路铺上水泥,搞硬底化道路。

    不一会,所有村干部被召集起来,村长公布这一消息。

    之前江宁虽然说了,但村长那时候感觉不靠谱,没有对任何人说。

    村主任等人一个个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事?

    “那就是说,接下来我们村子要建两个厂?”有人忍不住问道。一个矿泉水厂,一个专门生产瓶子的厂。

    江宁摇头:“瓶子的加工厂我不打算放在咱们村,生产那玩意,多少是有点污染的,对我们村多少会有些影响。”

    有人心里暗道可惜。

    不能怪他们目光短浅,这个时代,谁不想多挣点钱?至于污染什么的,那都不是事。

    “好了,该怎么做,小宁比你们更清楚,你们能比他考虑周全?”村长铁一样地站在江宁这边。

    从最开始,他就坚定不移地支持江宁的工作,才有双河村的今天。

    所有人振奋不已,想到分红就有两三百万美元,谁能淡定呀!

    “矿泉水厂,要村长去申请注册,属于公私合营的企业,我们……”江宁当着大家的面说清楚,省得以后一堆麻烦。

    “这没问题!,一会镇长下来,我们和镇长谈,把所有手续快速办齐。”村长点头。

    他们能做的,也就差不多这些。

    谁都不曾想到,水能比肉都值钱,这找谁说理去?所以,在场的人都不是很理解,为啥10美元一瓶的水也会有国家进口。

    神仙水吗?喝了能长生不老?

    只有江宁淡定,在三四十年后,有人靠着卖水当上首富,一斤粮食买不到一斤水,太常见了。

    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生活水平高的社会,对高品质的水需求就越大。因为人家追求的是高品质生活。

    “从现在起,那口泉方圆一百米,不允许人靠近。”江宁又说道。

    这不用江宁提醒,大家现在都知道,那是他们村的聚宝盆,谁敢动呀?有人在两百米范围内撒尿可能都会被打死。

    “老杨,这事你负责,带两个人守着。”村长对一名村干部吩咐道。

    “得咧!保证老鼠都进不去。”

    那位村干部立即出去找人,接下来恐怕吃饭睡觉都会在那口泉的周围。

    江宁又开口:“得捉紧时间了,岛国那边要催货。”

    今天,川井次郎又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所以江宁才找大家说这件事。

    “到时候,矿泉水厂要多少人?”有人问道。

    招工向来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尽管他们村现在大部分劳动力都有了工作,但谁家没有个亲戚之类呢?

    “三五十个人吧!你们都可以推荐两个人进来,男女不限,但不能超过六十岁,也不能低于十八岁。”江宁唯独设置了年龄限制。

    得!大家心里有底。

    那两个名额,就是给他们当人情的。

    事实上,自己村的人或许还不一定能看上这工作岗位,干农活的奖金多,每一次收获都会发奖金。

    何况,矿泉水厂建成后还有分红。

    就算全村人不干活,躺着也饿不死了。那么多钱,村委不可能全部捉在手里,村民会有意见,所以发钱是肯定的会发一部分。

    村长还是叮嘱一句:“别乱塞人,人品要信得过。这个矿泉水厂对我们村的重要性,你们都是清楚的,不用我多说。”

    要是塞一些乱七八糟的人进来,影响工厂的生产,吃亏的是所有村民,包括在座的各位。

第八十四章 厂长人选

    不久后,赵镇长来到双河村。

    当他看到双河村的大棚规模景象,都忍不住赞不绝口,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足足两三分钟,久久不能收回目光。

    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响石镇的村庄能发展到这种地步。

    “镇长,村长他们在等着呢!”身边的人提醒镇长。

    赵镇长这才回过神来,朝远处的村长等人走去。

    刚碰面,村长就开口:“镇长,我们村开建一个工厂,公私合营……”

    赵镇长懵了。

    啥情况?你们村还要建工厂?建什么厂?那点土地,留着搞种植,不是更好吗?产值更高,什么工厂比种菜赚钱呀?

    赵镇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你们村建厂?不合适。”

    村长急了,连忙解释:“镇长,江宁已经拿到了矿泉水的订单,就差建厂投产了。我们村有一口泉,品质高……”

    他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把整个过程都说了出来。

    赵镇长等镇里下来的人听得面面相觑。

    矿泉水厂?一瓶水的出厂价10美元?已经有一百万瓶的订单?

    这可就涉及到一千万美元的外汇呀!

    “江宁呢?让他来跟我说,算了,我去找他。”赵镇长说道。

    他只相信江宁。

    那么大的一件事,他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过分了呀!你们这帮人,完全不把我这个镇长放眼里嘛!

    “镇长,您坐这吧!我让人去把小宁请过来。”

    赵镇长一拍大腿:“好呀!好,很好!既然订单都有了,那肯定得建。公私合营,怎么操作,我们等江宁来了再谈。”

    本来他下来,是想聊大棚种植的事。但此时,他已经完全将其抛到一边,满脑子都是矿泉水厂的事。

    这个厂一旦建成,就意味着双河村彻底全员万元户,建水县第一村的名头,算是完完全全坐实了。

    甚至说是他们省的第一村,也不为过。

    江宁很快就请过来。

    “来,你跟我们说说,怎么做。”赵镇长迫不及待地问道。

    “首先肯定是要把建厂的相关手续办下来……”

    赵镇长摆摆手:“那都不是问题,我亲自到县里去帮你们办。”

    事实上,以刘县长对江宁的重视,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就连省里都有领导给江宁撑腰,还有什么难度?

    “这个厂既然是公私合营,那么你们可以指派一名副厂长进来,我大舅当厂长。股份结构,我已经和村长他们商量过的。”

    “嗯!七三分,很合理。”赵镇长点头。

    这些,刚才村长已经和他说得明明白白。

    投资、生产和销售,江宁都是一条龙搞定,村里就只出一口泉的资源,分走三成利润,不少了。

    他真正佩服的,是江宁能把水卖出去。

    这他娘的!他想破脑袋呀!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双河村、对响石镇都是一件百益无一害的事。

    “对了,还有生产瓶子的厂,你打算建在哪里?”镇长又问。

    “放在镇里吧!这个瓶子加工厂,我不打算沾手,让镇里来搞。但我对瓶子的要求比较高,毕竟是走出口高端路线的,一个瓶子我花一块钱。”江宁说道。

    镇长他们顿时眼睛一亮。

    这个瓶子生产的厂,很有操作性呀!由镇政府牵头来办,又能提供不少工作岗位,而且还挺赚钱。

    一块钱一个瓶子,不得挣它五毛以上?

    镇长知道,这是江宁故意让镇政府参与其中,也跟着获利。他就喜欢江宁这种行事风格,各方面都能照顾到,不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情绪。

    “好,这个瓶子厂,镇里来搞,争取一个月内给你提供装水用的高级瓶子。”

    此外,还谈到矿泉水的品牌。江宁依旧用“双河”这个品牌名称。村长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如此一来,他们双河村的名气会越来越大。

    矿泉水厂的副厂长,镇里也会开个会,三天内会给江宁答案。

    可以预见,这个副厂长的位置,竞争肯定很激烈,恐怕有人连镇政府的工作都不要了吧?

    ……

    消息很快在双河村传开,立即刮起十二级风暴。所有人,包括本村的村民,以及外村来的打工人员,都惊呆。

    双河村这是躺着发财的节奏呀!

    他奶奶的!一年的分红,都足以让他们吃得满嘴是油。

    “还得是宁哥儿呀!”

    “唉!我真的不想干活了,回家躺着。”

    “双河村真走运,什么好事都让他们碰上了。”有外村来的人羡慕妒忌恨。

    刚从云开村嫁过来的阿倩满脸侥幸,还好,自己抢先一步嫁过来。从今天起,外村的姑娘想要嫁到双河村,就更难了。

    几乎所有村民都在讨论,拿到分红后,要学江宁的外公家,建楼房之类的。

    那些家里还没有电视机、自行车等的,也在想着给家里搬一套回来。以后,他们有的是钱。

    二舅又被二舅妈拧了几下。

    “疯了?拧我干嘛?”

    “你大哥要当厂长。”二舅妈瞪着自己老公。

    二舅翻了下白眼:“大哥是比我适合当厂长,小宁的安排,你能怎样?收一收你的表情,别让小宁看到。

    眼红啥呢?小宁对咱们家还不够好?”

    二舅妈当然不敢埋怨外甥江宁,她是埋怨自己老公不够争气。

    大舅妈则是一脸喜色,在自己的房间,不停地跟自己丈夫说话。

    “好了,这话别在外面说,没看到刚才三嫂的脸色吗?”大舅阻止自己婆娘再说下去。

    他们三兄弟,老三确实受到外甥的照顾比较少。

    不过,老三说过,镇长他们对他很照顾,完全是看在外甥面子上的。以后,他升上去会比较容易。

    所以暂时看,老三好像没啥收获,但其实隐形的收获并不低。

    再说了,三嫂娘家能有今天,难道不是外甥的功劳?

    傍晚,江宁三舅回来,听了自己老婆的絮絮叨叨后,他也说道:“这话你可千万别让小宁听见,他对我们三个舅舅,没有偏心这种说法。

    明年我能在镇政府当个主任,镇长已经和我聊过,这还不是看在小宁的面子上?

    还有,别忘了,金洞村有今天,同样是小宁在帮我们,让你家赚足了面子和人情。”

    “啊!明年你就要当主任了?”江宁的三舅妈顿时由阴转晴,喜笑颜开。

    做生意哪有当官好?

第八十五章 高价收购中药方

    矿泉水厂的事,如同被引爆的超级炸弹,整个村子都在议论此事。

    双河村的人无比兴奋,外村的则是羡慕。

    为此,不少人去找村长确认。村长被烦透,只好召开一个全体村民大会,将这事公布,还表示这里的分红,一部分会分发给大家,另一部分则是留在村委。

    以后修路、办学校、老人治病、孩子上学等,将由村委这边出,不用大家再凑钱。

    大家这才了解到,矿泉水厂最初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村里财政问题,江宁才想出来的办法。

    但村长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这笔资金会如此庞大,不得已只好拿出一部分,分给各家各户。

    否则,村民真的要造反了。

    原本想着,让村长把所有钱平分的人,得知这是江宁的主意,顿时老实起来。能分到多少就是多少吧!

    真要闹起来,江宁一撂挑子,那事情就大条了。

    另外,江宁大舅要做厂长的事,同样引发了热议。

    孙家伟扭扭捏捏地跟江宁开口:“表姐夫,我能不能让阿凤也过来这边工作?”

    趁现在矿泉水厂的名额还没完全确定下来,想要的就得赶紧开口。免得到时候岗位都满了,再开口就是为难人家。

    江宁知道这家伙口中的“阿凤”就是他的相亲对象。

    “可以,矿泉水厂正好缺一个会计,就是记账的,你回去问问。”

    孙家伟大喜,连连感谢。

    阿凤的学历比他高,人家的老妈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在镇里当老师,当会计应该是没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是坐办公室的,不用在外面干活,非常适合女人。

    干完活之后,孙家伟赶紧到镇里一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阿凤一家。

    “家伟来了呀!快进来,怎么还带肉。”一妇女迎上来,正是孙家伟的未来岳母,人民教师。

    以前下乡的时候,她也是熬不住那些农活,被当地青年一撩,也就顺势而为地结了婚。一开始,可能还有些不甘心,但那么多年过去,心也早就安定下来。

    原本她对孙家伟这个女婿是不满意的。

    她已经委屈自己,不希望自己女儿也嫁得委屈。

    然而,当了解到孙家伟还有个厉害的表姐夫,她彻底改变了态度。

    “阿姨!刚路过肉铺,看到还有肉,就买了点。阿凤呢?我表姐夫答应了,让她去当个会计,算账的那种。您不知道,双河村……”

    接着,孙家伟把双河村要建设矿泉水厂的事说了出来。

    这家人又惊又喜。

    喜的是,阿凤得到了一份好工作。惊的是双河村开矿泉水厂。

    “矿泉水厂?这能盈利吗?”阿凤的父亲忍不住问道。

    “怎么不能?岛国那边已经跟我表姐夫下了一千万美元的订单。一瓶水的出厂价10美元,我们喝不起的。”

    阿凤等人目瞪口呆,一瓶水10美元?

    这么贵的水,喝得下去吗?

    “还是外国人有钱呀!”阿凤的父亲忍不住感叹。

    孙家伟的小舅子则是问道:“姐夫,帮我问一问呗!我能不能去?”

    “啊!你不是有工作了吗?”

    “砖厂的工作辛苦,工资还低。”其实,他很想跟孙家伟一样,开拖拉机,那才是潇洒。

    他在砖厂虽然不是干最辛苦最累的工作,但年轻人确实不怎么喜欢,太脏了。

    “那我问一问吧!对了,镇里还会建一个瓶子厂,你也可以去试一试。”孙家伟又爆了一个料。

    “那就先去瓶子厂试一试,别什么事都找家伟。”阿凤的父亲说道。

    他深知道,有些人情不能总是用,用一点就少一点。

    当晚,他们把孙家伟留下来过夜。

    ……

    “阿婆,您的身体硬朗着呢!不用吃药了。”黄芩跟江宁的外婆说道。

    接着,他又给另外一位老太太看了一会,开了一个中药的方子。对老人的病,他始终觉得中药更加好用,注重调养。

    “黄医生呀!还是你的方子管用,喝了三天,我感觉好得差不多了。”一位同样来看病的老头赞道。

    黄芩笑道:“这方子,是以前一位老先生教给我的,他老人家才是真正的中医大拿。”

    说到中药方的时候,江宁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在后世,岛国用各种手段搜走了中国大量的中药方,然后拿去申请专利。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中药大国,中医也起源于中国。

    在中医的发展过程当中,相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学圣人,包括和大家熟悉的李时珍,华佗等等,他们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医学著作,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

    这些著作当中记载着很多药方,是中国的瑰宝。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竟然有70%以上的药方专利被RB人申请走了,而其他的药方专利,也依旧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国的中药专利只占据了全球中药专利的0.3%。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尤其是在某段特殊的时期,中医被全面否定。

    三四十年后,甚至有人明目张胆地成立反中医联盟,着实是让江宁开了眼。

    江宁印象中,岛国人就是在八、九十年代把中国的药方拿去申请专利的吧?

    这件事,有点刻不容缓了。既然重活一次,没道理还让岛国人占便宜。

    “黄医生,咱商量一件事……”江宁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高价收购中药方?”黄芩愣住。

    “是呀!现在我们国内不重视中医药,我认为,老祖宗的留下的财富不能丢。你不知道,现在岛国正在抢占中药方,想要拿去申请专利。真让他们得逞,我们以后用自己老祖宗的药方,可能都要给人家专利费。”

    江宁现在就是不缺钱,先把中药方都收回来,然后拿去把专利给申请了。

    听完江宁的话,黄芩也严肃起来。

    他知道江宁跟岛国那边有联系,知道这些事情并不奇怪。岛国人想要拿中国的中药方去申请专利,黄芩也不能忍受。

    “行,我帮你联络一下。”他点头道。

第八十六章 江宁的想法

    黄芩用两天的时间,努力找到了那位曾经在他们村的老中医,然后把收购中药方的消息在中医药界散布出去。

    教他中医的那位老中医,听黄芩说了岛国人要拿中国的药方去申请专利。

    老人二话不说,帮忙联系人,支持江宁的做法,不能让岛国人占便宜。

    八十年代,国家对中医的态度虽然有所改变,不再打压。但愿意冒头的中医还是少,中医断层非常严重。

    有些中医药世家干脆改行,谁都怕呀!

    “世仲,你要考虑清楚呀!”一位老者开口道。

    旁边的青年人苦笑:“这些方子,现在我拿在手也没用呀!干脆卖点钱,有资金才能做点别的。”

    他祖上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世家,还在国内几个重要城市开设了济民堂药店。

    可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他家的济民堂被充公,他爷爷一气呜呼,他爸从此隐姓埋名。他几乎没有学到什么家传的本领。

    所以,现在手里的药方,是真的没啥用。

    当得知,有人高价收购药方的时候,他就心动了,打听清楚。收购药方的人,身家巨万,根本不缺钱。

    “行!那我也就不劝你了。这些药方被收购了也好,省得失传,或者便宜岛国人。”老人点头道。

    他也听说了,人家收购药方,主要是拿去申请专利,避免被岛国人先一步注册。

    次日,曹世仲千里迢迢来到了双河村,找到黄芩和江宁。

    “我这一共十二个方子,都是当年济民堂的镇店药方。”曹世仲说道。

    江宁看了两眼,递给黄芩,让他看看有没有问题。

    这十二个方子,治的病都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价值比较高。

    经过这两天的思考,江宁有了别的打算。

    他知道,三四十年后,中医在国外很吃香,中医热也是海外掀起来的。

    中医在外国倍受重视,外国人利用中国历代医学家的方剂和中药材大发其财。唯独中医在中国举步维艰,中医队伍越来越小,中医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真正合格的中医师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比如岛国,在中药方剂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这钱,他也可以赚呀!

    既然国内走不通,那就走海外的路线,在国内生产,然后先卖到国外去。

    等什么时候国内真正接受中医,再转回来。

    总之,不能让中医像前世那样没落下去。

    黄芩检查了一下药理,过了一会,朝江宁点头:“没问题!这些方子非常好,不愧是当年济民堂的招牌药方。”

    江宁没有说给多少钱,反而问道:“朋友,有兴趣来给我做事吗?”

    曹世仲当即一愣。

    “给你做事?做什么?这药方,你出多少钱?”

    江宁笑道:“药方你可以报个数,我打算建一个中药厂。收购这些药方,放在手里积尘有点浪费,打算挑选一些特效药方,生产中药的特效药,销售到海外去。

    老黄,你也可以加入进来,还有你那位老师,帮我邀请过来。”

    说着,江宁转向黄芩。

    曹世仲和黄芩齐齐一惊。

    没想到江宁的野心这么大,要生产特效药,卖到国外去。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呀!

    如今,中医在国内还是会遭到一定嫌弃,走海外路线,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中药在国外能卖出去吗?

    毕竟中国自己都要抛弃的东西,人家国外会稀罕?

    “可以给我八千吗?”曹世仲有点忐忑地问道。

    一个方子六百多元,他认为应该值。

    江宁干脆大方一点:“我给你一万。”

    即便一个方子出一千元,江宁也觉得不会亏,很容易就能赚回来。他很清楚,中药在岛国有多流行。

    “谢谢,谢谢!”曹世仲大喜,连连道谢。

    随后,才询问给江宁做事的事情。

    “我对中医也没啥研究呀!中医世家,已经是老黄历了。”他如实地告诉江宁。

    “不用有什么研究,你过来帮忙管理就行,我可以给你开一百的工资。管理得好,以后还可能会有股份。”

    曹世仲听后心动了。

    他本来是想拿着这笔钱去做点小生意的,但既然有一个月100元的工资,那还去冒险干嘛?

    “好,我来。”

    江宁伸出手去,和他握了握手:“一起努力,将我们中药卖到全世界。”

    黄芩则是问道:“叫我老师过来干嘛?他一把年纪。”

    “请他来坐镇,不仅是他,如果有厉害的老中医,你也可以介绍过来。我们中医药也要不断研究、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所以,我计划搞一个中药的研发中心,你老师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当然得请他们过来了。”江宁解释道。

    得!这回黄芩无话说了。

    “行,我去找他们聊聊。”

    他老师那种老中医,年纪有点大,不是退休,就是不愿意出山的,没有事做。把他们集合起来,研究、讨论他们喜欢的中医,应该是乐意的。

    果不其然,他老师听了他转述江宁的那番话后,表示愿意过来。

    他看得出,江宁是想要振兴中医的。而这也是他的愿望,两者是一拍即合。

    不止是他,他还联系了一些相识的老中医,邀请他们过来。这十多年来,中医被打压得太惨,如今有人带头出钱去振兴,没有几个不乐意的。

    当然了,也有人是因为江宁出的高报酬。

    他们这种水平的专家,江宁开出一个月一千元的薪水,有几个人能顶得住这种薪水诱*惑?

    有一位甚至还在医院任职的,都毫不犹豫地辞了职,收拾东西走人。

    这年代的医院,医生可没有那么多的灰色收入,收入可能比其他职业要高一些,但顶了天就是一百多。

    一千元,想都不要想。

    江宁的外公无语了,好家伙!矿泉水厂还没开始搞,你又要建中药厂?

    钱放在手里是烫手吗?那么迫不及待地花出去?

    不过,这小子连水能卖出去,相信中药也不成问题,应该不会亏的,也就不说什么了。

第八十七章 王乐义的到来

    第二天,双河村来了一个让江宁意想不到的客人。

    “你来自寿光?”江宁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十分诧异地问道。

    王乐义点头,有点搞不懂江宁的反应,似乎他的到来,让这位大富豪很吃惊。经过两天的思索,他最终还是来取经。

    搞出口,他是没有本事的。

    但是,冬天的蔬菜在北方也很有市场,甚至比肉都贵。再加上这几年农村的改革,让他增加了信心。

    “没错!我来自寿光。”

    “走,来者是客,里面请。”江宁先把人往屋内请。

    86年很快到来,按照原来的轨迹,寿光的王乐义是88年末才开始带领村民搞大棚种植的。

    如今,看样子是要提前三年呀!

    王乐义没想到江宁这么好相处,跟他好像老朋友一样,内心里对此行更有信心了。

    进村的时候,他也观察过,甚至得到村民的允许,亲自到大棚内部参观了一会,发现大棚内部确实暖和不少。

    不过,在天寒地冻的北方,情况就不好说了。

    “我来,是想请教江老板你们的大棚技术,想多了解、了解。”王乐义刚坐下来,水都顾不上喝,就说明来意。

    “不急,这大棚其实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很多地方都可以搞。不得不说,你有眼光。新闻播出了那么久,你是第一个跑来了解情况的,而且还那么远过来。”江宁赞道。

    前些天,他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抢了寿光机缘,以后国内不再有寿光那样的菜篮子呢!

    事实证明,有些人的眼光是不会埋没在历史中的。

    这反而提前了寿光的发展。

    “我们北方,现在温度已经零下了,也能种蔬菜吗?”王乐义虚心地询问道。

    “那就得对大棚有所改动,不能跟我们村一样,你们北方要搞,就得搞冬暖式蔬菜大棚,成本要比我们这里高一些。”江宁跟他说道。

    王乐义将自己带来的土特产往江宁那边挪了挪:“能不能具体讲一下?”

    他们村并不富裕,能拿出手的礼物也不多。

    江宁无奈地笑道:“怎么还带东西来呀!我是欢迎大家来学技术的,伟人不是说了吗?要共同富裕。”

    “都是家乡的一点土产,不值什么钱。”王乐义有点不好意思。

    “那我们说一说吧!但有一点必须先告诉你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的造价比较高,一亩地可能要花六千元以上。”

    在这个时代,六千元以上是什么概念?尤其是对农村家庭,大部分人都掏不出来。

    王乐义一惊,他了解到双河村的大棚造价,远低于这个价呀!

    “这么贵?”他有点犹豫了。

    他们村,没有几户人能拿出那么多钱的。

    “是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是我们村的加强版,具有保温的作用,靠着白天的阳光加温、保温等,技术层面要高不少。

    比如塑料膜,我们村的只盖了一层,而冬暖式蔬菜大棚通常是两层。

    当然了,其实也就是前期的投入比较高。这种大棚用得比较久,平摊到每一年,也就不那么贵了。”

    王乐义心里默算着,一亩地能产出多少蔬菜,一斤蔬菜在北方多少钱,要多久才能回本等等。

    接下来,江宁讲解了一下冬暖式蔬菜大棚。

    两块薄膜覆盖法主要采用一大膜,一小膜的覆盖方法,棚面用一大膜罩起来,顶部用一块小膜把它接起来,两块薄膜覆盖好以后,要用压膜线将塑料薄膜充分固定起来。

    “压膜线的两端一定要系紧系牢。”

    两块薄膜覆盖法的优点是:冬天寒冷的季节,大棚需要密封的时候,只需要把两个薄膜接缝的地方交叠起来,用东西把它压紧,大棚的保温性能就比较好,到了晚春季节,大棚需要通风的时候,再把两个薄膜的接缝处拨开一个小口,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通风口,便于散热。

    “大棚种植的蔬菜,生长特别快。冬天的新鲜蔬菜在你们北方,几乎是供不应求,我认为有搞头。”江宁是鼓励他去搞的。

    “我们那边,大家也穷,恐怕也得从竹木支架开始做起。”双河村的做法,也给王乐义提供了一个方向。

    穷则思变,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当然知道,新鲜蔬菜在冬天的北方有多受欢迎。他们那边,绝大部分人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等度日。

    江宁倒也没有劝什么,毕竟自己都搞竹木支架的,没道理劝人家花重金去搞金属支架的蔬菜大棚。

    即便是这样,他相信王乐义的村子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冒险。

    要知道在前世,王乐义88年的时候动员村民去搞,也只有十多户人跟着他干,其他人都是观望的状态。等真正挣钱了,大家才开始跟风的。

    “你可以在这里住几天,我尽量教你怎么做。我们这边,还有不少农业方面的专家,应该对你有帮助的。”江宁继续跟他说道。

    王乐义也正有此意,闻言立即感谢。

    他一连待了三天,期间还用江宁家的电话,给自己老家那边聊了一次,甚至最后吵了起来。

    “统计过了,我那边村子,只有8个人愿意尝试。”王乐义有点气馁。

    江宁微微皱眉,这减少了一半?

    但江宁很快反应过来,这就是提前三年的结果。

    说实话,能有8个人跟着王乐义冒险,已经算他有威望的了。

    “我倒是有个主意。”

    江宁有意想要改变北方冬天吃菜难的问题,否则,也不会那么积极教王乐义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哦?江老板您说。”

    “我们可以合作,我出资建大棚。亏了算我的,赚了对半分。”江宁也不白帮忙,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那我得再打个电话问一问。”

    王乐义自然是满心欢喜的,虽然这么一来,利润要被分走一部分。然而,好处也很明显,不用他们冒险。

    不出一分钱,他们只出人工和土地而已。

    他相信,这回应该会有很多人跟着干。说到底,大家其实还是不太愿意出钱而已。

第八十八章 镇里的担当

    果然,听说不用自己出钱,王乐义的老家三元朱村立即超过一半人愿意搞大棚种植。

    农民,向来都是最小心谨慎的一批人,稍微有点风险,他们都不怎么愿意去冒。可也正是这样,很多农民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王乐义带着满意的答案回去,准备开启寿光大棚蔬菜种植的序幕。

    除了江宁,没有人知道,十多二十年后,寿光将会成为北方最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多年后,王乐义依旧对自己这个决定感到侥幸。

    王乐义回去后,直接到镇里说了这件事。

    这也是江宁出的主意,有时候,政府干预并不是坏事,有政府帮忙背书,更容易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们的镇长听了来龙去脉后,得知出资人就是最近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大红人,立即表示全力支持三元朱村搞大棚蔬菜种植。

    同时,他们会派领导下去,给民众做思想工作。

    “争取全村人一起搞,不要怕,有任何政治责任,我来承担。”

    这镇长也是个有担当的。或者说,这个时代的领导,都是敢负责。

    其实,镇长他也是想让三元朱村作为一个试验点,先搞起来,看看收益如何。如果收益好,接下来他们开始全镇推广。

    很多时候,都是走第一步需要很大勇气。

    只要迈出第一步,后面就比较容易了。

    “好,那我回去尽量动员大家,有镇里的支持,我们也轻松不少。”王乐义开口道。

    他心里更多的还是感叹,去了一趟双河村,他的眼界也放宽了。尤其是听到江宁的一些言论,比如让他们走专业化路线,不断创新,为以后走出国门,发展国际化做好基础等等。

    画饼虽然不能充饥,但确实很能激励人。

    起码江宁这格局,是他暂时没办法跟上的。

    王乐义回到村子,一大堆的村民就围了上来,问这问那的。关系到各家各户,没有人能淡定。

    “蔬菜的前景,不用我说了吧?我们虽然不怎么出去,但冬天咱们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如果有新鲜的其他蔬菜,根本不愁卖,所以市场肯定很广阔。

    其次,大家关心的还是出钱的事。江老板那边明确表示,不会让乡亲们出一分钱。大家只要准备好土地,以及好好学习怎么搞大棚种植就行。”王乐义干脆当场就开了一个村民大会。

    “亏了怎么办?”

    “咱们都不出钱,怎么亏?”有人不懂了。

    而那人则表示:“看似我们不出钱,但我们的土地不能种粮食,要是种菜没有收入,就相当于亏了粮食呀!怎么不亏?”

    王乐义郁闷,这些人总会有角度去质疑。

    “谁家连一年的粮食都亏不起的?来跟我说,我也不强求他家加入。难道还让人家江老板写保证书,挣不到钱,要赔大家一年的粮食损失吗?”王乐义气得想笑。

    刚才还振振有词的家伙,这回闭嘴了。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种人,千万不能惯着。

    “一心想跟着发财的,就来跟我报名。那些三心二意的,也不用再说什么,我不劝大家。”

    三元朱村的村民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实际上,他们何尝不知道这里面的前景?真要冬天能种出蔬菜,肯定是可以赚钱的。而且,人家不用自己出一分钱,这样的好事,基本上属于天上掉下馅饼。

    刚才那家伙说的话,多少是有点无理取闹了。

    稍后,镇里的领导也来了两三位,给村民说明情况,支持三元朱村去搞大棚蔬菜种植。

    “我们镇长说了,如果搞砸,大家的粮食损失,由镇里补偿。”

    得!这回,镇政府解决了最后一块隐患。

    就在当天,整个三元朱村的所有村民,一致签署了一份协议书。

    王乐义这时候也有点佩服镇长,竟然有这种魄力。当然,他更加佩服江宁,让他回来就去找镇政府出面。

    毫无疑问,江宁应该是预料到镇政府会这么做的。

    如此一来,彻底扫清了所有的阻碍,为三元朱村大规模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提供了便利。

    “好了,过两天江老板会派人过来,指导我们搞冬暖式大棚。到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有人来参加学习。”王乐义跟大家说道。

    ……

    高一轩怀着疑惑的心,来到双河村,找江老板。

    就在不久前,江宁给他那边打电话,让他过来一趟。

    “你真不知道啥事?他是你表姐夫。”高一轩疑惑地看着孙家伟。

    孙家伟翻了下白眼:“就算是我表姐,我表姐夫也不可能什么事都跟她说呀!问那么多干嘛?我表姐夫叫你过来,你就去呗!我感觉,应该是好事。”

    见了江宁后,高一轩先拍一通马屁,他还指望明年能出国呢!

    反正多说好话,多拍马屁,肯定不坏。

    江宁哭笑不得,摆摆手:“行了,先别拍。这次找你,是想让你去寿光,给那边的村民做大棚技术指导。每个月有五十元的补贴,你去不去?”

    高一轩眼睛一亮,连忙问道:“那我还能回来吗?明年出国……”

    江宁打断他的话:“这样吧!你如果愿意去那边的话,明年出国的名额,我给你一个。到了那边,你回首都也比较近。”

    得!高一轩听到有出国名额,立即答应去寿光。

    “好,那我去。”

    先不说每个月有五十元补贴,仅仅是出国的名额,就足以吸引到他。

    现在北方不就是冷一点吗?以前自己都是在北方长大的,也早已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你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或者后天出发。那边有人会接待你的。”江宁最后说道。

    高一轩回到金洞村,跟自己爸妈谈了这件事。

    高作农自然是支持的:“既然老板让你去,那你就去吧!你在这里,也帮不了我什么忙。我和你妈,能照顾好自己。”

    高一轩的老妈则是关心那50元的补贴。

    补贴都比得上别人一个月的工资,不得不说,这老板是真够大方的。

    “别乱花钱,你还没娶媳妇。”

第八十九章 中医汇集(求订阅)

    “他是我老师秦京墨,这位是……”黄芩给江宁一一介绍。

    二十多号人,全都是老头。

    这是最近联系到的老中医,来自全国各地,以前都是挺有名气的存在。

    这一次汇集起来,大部分是出于支持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小部分人则是看中了江宁开出的薪水。

    江宁耐心地一一跟大家握手。

    这些老爷子,都是中医的瑰宝呀!

    以后,江宁还得忽悠他们,帮忙开一家中医的学校才行。中医的传承,说到底还是得靠学校,否则后继无人,只会走向没落。

    其实,在民国的时候,中医的学校就开始办了。

    近代第一家中医院校,是金陵的国医传习所。那时候金陵的领导就致辞说:学问是公开的,自己好处要保存,人家好处要学他。既不可自视太卑,亦不可夜郎自大。

    这句话,江宁深以为然。

    问题是即便到了后世,竟然也有国人将中医贬得一文不值,狂吹西医。真搞不懂,就真的那么自卑吗?自己家的都是垃圾?

    而建国后,国家也办了四所中医院校,分别在首都、魔都、蓉城,以及羊城。

    不过,期间发生的事情,大家也很清楚。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句:中医的没落是自己人搞的。

    所以我们经常会有人说敌人就在内部,这没有错。

    “欢迎各位老爷子的到来,发扬国医,我辈义不容辞……”江宁说了几句,表明态度。

    一些鸡汤他就不断出来喂了,毕竟眼前这群老头不喝这一套,人家给你喂鸡汤还差不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

    江宁的话很直接,那就是利用他的渠道,将中药卖到全世界去。

    而大家要做的,就是研究那么中药方,哪些特效药是能通过工厂大量生产的,就优先去研发、生产。

    这一步一定要快,因为岛国人也开始盯上了这块蛋糕。

    “秦老,您来当这个中药研究所的所长,其他老爷子就屈尊做顾问等。大家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看看能不能帮忙解决。”江宁早就策划好的。

    秦京墨笑道:“我没问题。”

    其他人自然也没意见,毕竟他们这把年纪,有人高薪聘请他们,已经算不错的了。而且面子也是给足,让他们感觉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只要能振兴中医药,我无所谓。”其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子开口道。

    他来自黄土高原,大老远过来,真不是为了高薪。而是听说江宁有门路,能让中药走出国门。他也清楚,现在国内的环境,对中医真的不太友善。

    那么,先销往国外,何尝不是另辟蹊径?

    只要在国外火了,得到国外的认可,那么国内那些反对的声音就会小很多。

    “是呀!我们这把年纪,能为中医做的事也不多了。”

    ……

    江宁把大家安顿下来,还特意请了专人去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比如做饭、洗衣、打扫等等。

    中医药研究所,他打算就建在双河村,已经和村长他们商量过。

    村长得知到时候来的全都是着名老中医,当然是举双手欢迎。这么一来,以后双河村村民的健康保障也就大了一分,生病了不愁找不到医生看。

    “小江呀!咱们中药真的能卖出去?”有一位老中医依旧不放心。

    在他看来,咱们中国都要推广人家的西医,外国的医学、制药等应该是很发达的,还有必要买落后的中药吗?

    此时,就连秦京墨也看向江宁。

    “老爷子,你们是不知道。在国外,中医其实没有那么不堪。比如前段时间我去美国,那边的中医馆,外国人都跑去做拔火罐,据说还是着名的运动员。

    像岛国,中医药那就更加流行了。他们认为,中药更加安全。说实话,我也搞不懂,诋毁我们中医的偏偏是自己国人。”江宁告诉大家。

    当然了,目前中医在美国也是不被官方认可的,认为中医师不是医生,中药不是药。像针灸等中医手段,只能被当作西医的辅助手段来用。

    说起这个,一位姓金的老爷子一把辛酸泪。

    因为他就是被人举报,没有行医资格证,然后就被送到乡下长达八年之久。他自小学医,救人无数,什么时候要过行医资格证的?

    这就很离谱。

    而负责发行医资格证的,是西医的那帮人。这时候,还不死命捉辫子?各种为难,总之有的没的都给你整一套,看你吃不吃得消。

    “岛国人更信任我们中医药?”秦京墨都感觉不可思议。

    “可不是嘛!比如岛国的厚生省10年前就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他们当地政府鼓励汉方药的应用。”

    岛国那边的汉方药大多采用颗粒型,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

    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中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而江宁要做的,就是先把岛国人的路给走了。

    一群老爷子听后,纷纷感慨万千,竟然还有这种事。

    “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研究我们的第一款药。我的要求,是药效明显,这样才能在海外一炮打红。”江宁说道。

    国内的市场,已经被西医的那帮人牢牢把握,那干脆咱们先不争那块蛋糕了。

    还好,现在江宁身后也有人撑腰。

    不然,这个制药厂都开不起来。毕竟在中国制药,生产执照你都拿不到,是很现实的问题。

    江宁有自己的招数,现在国家缺外汇,他用这一点能得到很多支持。

    是的!这个时期,外汇就是天,外汇就是地。只要能挣到外汇,就算是赔钱赚吆喝,也在所不惜。

    “好,我们先讨论一下,过两天给你答复。”

    在座的都是中医界的能人,还能被一款特效中药给难住不成?

    “不急,药厂不是三两天能建起来的,相关的设备甚至都要进口。”江宁表示道。

    他相信,川井次郎应该很愿意代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3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山村户口所写的《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介绍:
重生八十年代的江宁,激活了奇宝玉葫芦,玉葫芦有灵液,对生物生长和改良有巨大作用。
于是,黑皮西瓜、凸顶柑、草莓阿诺、夕张王甜瓜、红宝石罗马葡萄等名贵品种,被江宁一一培育出来,大赚外汇。
即便身在小山村,江宁依旧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