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卧龙军师TXT下载大唐之卧龙军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之卧龙军师全文阅读

作者:龙虎三条尾     大唐之卧龙军师txt下载     大唐之卧龙军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一章 路遇李泰,置身事外

    李承乾眉头一皱,接着轻轻干咳一声:“本宫早已猜到。”

    “殿下一定要防着于志宁,切莫被其抓住不利于殿下的把柄。”李元昌提醒着。

    “放心,本宫会提防着他。”李承乾表情严肃道。

    “还有一件事,本王需要提醒殿下。”

    “嗯哼?”

    “殿下应远离乐人,以免于志宁趁机到圣上面前谗言殿下。”

    “知道了。”李承乾显得有些不耐烦。

    “不是本王干涉殿下私事,但殿下若要顺利继承帝位,必须慎言慎行,切莫做落人口实之事。”李元昌一脸真诚道。

    “嗯。”李承乾微微点头。

    “没别的事,本王先告辞。”

    “好。”

    李元昌离开东宫,李承乾便传称心进来,继续给他跳舞唱歌……

    几天后,李在古处理完政务,回家的路上,碰巧遇到了魏王李泰。

    说是碰巧遇到,李在古看得出是李泰故意在他回家的路上等他。

    “下官参见魏王!”李在古下马,向李泰行礼。

    “代国公免礼,免礼!”李泰立即下轿子还礼。

    这个李泰长得肥肥胖胖的,圆滚滚的模样,总是笑眯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让人看起来很有喜感。

    如此惹人喜欢的人,怪不得李二对他疼爱有加。

    “今日难得见代国公一面,本王有事想请代国公帮忙。”李泰直了直身子,堆着笑容道。

    “请魏王吩咐!”李在古道。

    “可否先请代国公到本王府下一坐?”李泰依然堆着笑容道。

    “这个嘛……”李在古犹豫了一下,“好!”

    他虽不想去,但总不能当街拒绝。

    若传出去,也太不给李泰面子了。

    不管怎么说,李泰也是皇子,还是如今圣上最疼爱的皇子。

    李在古能够混到这个位子,也不是单靠打。

    人情世故方面,他还是懂得的。

    特别是职位越高,人情世故方面,越要懂得更多。

    到了魏王府,分主次坐好。

    李在古开门见山道:“请问魏王,找下官所为何事?”

    “近日父皇命本王编写括地志,本王得知代国公带兵之前文采斐然,是京城的才子,并且代国公去过众多地方。因此,本王请代国公对括地志的编写提意见,以及多加指点。”李泰胖嘟嘟的脸上挂着笑容。

    李在古没有立刻回应,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才不紧不慢道:“下官感谢魏王抬举,但下官公务繁忙,恐怕难以抽出身来兼顾其他事。”

    李在古直接拒绝了魏王,他当然明白魏王的本意是拉拢自己。

    李泰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他干咳一声,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挤出笑容道:“本王也知道代国公公务繁忙,若代国公确实无法帮忙,本王也能理解。”

    “谢魏王体谅!”李在古微微一笑。

    他又拿起茶杯,将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站起来,对李泰道:“魏王若无其余的事,下官先行告退!”

    “好!”

    李泰意识到李在古不愿被自己拉拢,强拉拢也没用。

    以他目前的实力,还不敢对李在古不敬。

    李在古走出魏王府的大门,回头望了一眼,心里暗道,看来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暗中较量已经拉开序幕。

    还好三叔提醒自己要置身事外,否则便有可能卷入宫廷的争斗之中去。

    虽然李承乾与李泰之间暂时是暗中较量,但若李二没有察觉,让其继续这样下去,将会由暗中较量变成公开较量,逐渐会白热化。

    如今李承乾或李泰,只是在拉拢朝中大臣,并没有直接表现出要做出格的事情,因而李在古也不方便向李二说他们二人的不是。

    李在古了解李二,以李二的手段和智慧,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都忽悠不了他。

    李在古转过身,为李承乾与李泰暗暗叹息。

    生在帝王家,耳濡目染,对权力的欲望天生就比普通人要强。

    若兄弟二人不懂得收敛,鹬蚌相争,只会渔翁得利。

    李在古犹豫了一下,朝着甘露殿方向而去。

    他选择将李泰找他的事禀告李二。

    李在古没有添油加醋,实话实说的将李泰找他对“括地志”的编写提意见,或者指点的事告知李二。

    李在古之所以告诉李二,目的是为了提醒李二,如今无论是太子还是魏王,都开始试图拉拢朝中大臣。

    不知道李二是真不明白李在古的目的,还是故作糊涂,又或者是故意试探,他却对李在古说:“既然泰儿让你就“括地志”的编写提意见,你答应泰儿便是!”

    “陛下,万万不可!”李在古不假思索道,“臣之前拒绝了太子,若如今答应魏王,势必令太子对臣有怨言。同时,太子也会认为陛下偏爱魏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如此,太子与魏王都不会认为陛下偏心,也不会埋怨臣。”

    这些话,李在古来之前已经想好。

    李二沉思片刻,忽然露出笑容道:“好,朕准你所奏!”

    他已经看出,李在古不想管皇家的事。

    “谢陛下!”李在古躬身作揖。

    “叮!恭喜主人,政治值增加1点!”

    李在古离开皇宫,系统发出提示。

    与此同时,东宫一个偏厅里面。

    李承乾、李元昌、赵节、杜荷分主次而坐。

    赵节是李二姐姐桂阳公主的儿子,跟太子李承乾非常要好,长大后成了李承乾的心腹谋士。

    杜荷是杜如晦的儿子,娶李二的女儿城阳公主,为驸马都尉,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

    可是,他并不满足。

    他依附李承乾,一心希望像其父杜如晦那样,能够建功立业,获得更大权力,享受高官厚禄待遇。

    李元昌、赵节、杜荷都是李承乾的心腹,为李承乾出谋划策。

    “殿下召我等前来,有大事商议?”赵节微微躬身,首先出声问道。

    “汉王有事告诉诸位。”李承乾神情严肃。

    赵节和杜荷的目光随即落在李元昌的脸上,疑问地盯着他。

    李元昌扫了他们一眼,表情凝重道:“本王得到情报,魏王邀请兵部尚书李在古去了魏王府。”

    “魏王要拉拢李在古?”赵节眉头一皱,狐疑道。

    “没错!”李元昌点头。

第三百六十二章 借助外力,李泰美梦

    “李在古是否表示依附魏王?”赵节又问。

    “目前还不清楚。”李元昌思索一下道。

    “之前殿下要结交李在古,他却拒绝殿下大恩。若他如今依附魏王,便表明要与殿下作对。”杜荷若有所思道。

    “杜兄言之有理!”赵节赞同道。

    略微顿了一下,他紧接着道:“既然李在古不愿为殿下所用,定要想方设法将他除掉,以免他日后为魏王所用。”

    “万万不可,李在古可不是普通人,不能动他!”杜荷立即反对,“他不但身居要职,而且在军中威望很高!若贸贸然动他,恐怕会惹事上身。”

    “难道就让他帮魏王对付殿下?”赵节反驳道。

    “确实不能贸贸然动李在古。”李元昌插话,“此人除了身居要职,在军中很有威望之外,还是圣上的心腹大臣。若动他,便等于招惹圣上。况且,他目前并没有表示出要与殿下作对。”

    “汉王所言极是!”李承乾出声道,“不到万不得已,切莫去碰李在古!”

    “其实,若要除掉李在古,也用不着我等亲自出手。”赵节接着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赵节的脸上,期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我等可以借刀杀人。”赵节降低声音道。

    所有人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地盯着赵节,目光中既带着疑问,又带着期待。

    “我等可以借助外力除掉李在古。”赵节的声音降得更低。

    “借助外力?”杜荷忍不住出声。

    “据我所知,有不少胡人憎恶李在古。特别是吐谷浑天柱王的后人,吐谷浑前王子达延芒波结,以及不久之前被大唐打败的吐蕃中的一些部落首领。”赵节阴沉道。

    李元昌眉头一皱:“你是想借助胡人来除掉李在古?”

    “正是!”赵节点头。

    “不行!”李元昌反对道,“这是我大唐内部的事,不许胡人插手!”

    “汉王所言极是!”李承乾赞成李元昌。

    顿了顿,李承乾盯着赵节,严厉道:“赵节,关于此事不许再提!”

    “遵命!”赵节连忙躬身道。

    “目前,我等最重要的还是搞清楚李在古是否已依附魏王。”李元昌又出声,“只要李在古没有依附魏王,保持着中立,即使他不为殿下所用,我等便不用防备他。”

    “汉王言之有理!”李承乾若有所思道,“希望李在古能够置身事外,不要插手本宫与李泰之间的事。”

    “依本王认为,李在古是个聪明人,应该不会依附魏王。他若真想站队,当然选择站在殿下这边。”李元昌道。

    “嗯。”李承乾微微点头。

    “殿下,下官认为,即使李在古不为殿下所用,也没事。朝廷之中,比李在古官职高、势力大的大臣多的是。殿下大可招揽比李在古职权、势力更大的大臣。”杜荷道。

    “下官附议!”赵节立即附和道。

    李承乾与李元昌对视了一眼,然后对杜荷道:“郡公所言极是!”

    略微顿了顿,他扫了一眼杜荷和赵节:“本宫已开始招揽天下英才,尔等若有人选,不妨推荐给本宫。”

    “遵命!”杜荷和赵节不约而同道。

    赵节眼珠转了转,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变得十分严肃道:“殿下,汉王,下官有一事不明白。”

    “何事?但说无妨!”李承乾看着赵节,目光中带着疑问。

    李元昌和杜荷也疑问地瞧着赵节。

    “殿下为何希望李在古能够为殿下所用?”赵节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按理说,朝中比李在古职位更高、势力更大的大臣不止他。”

    “关于此事,本王可以替殿下回答。”接话的是李元昌,“若李在古能够为殿下所用,便能够替殿下训练一支勇猛过人的军队。”

    “本王曾接受过李在古的军事训练,知道他在训练士兵这方面有着独特方法。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普通人训练成一名真正的战士!换句话说,一支毫无战斗力的残兵交到他的手里,他也能训练成一支如狼似虎的战士!”

    赵节明白似的点了点头。

    “李在古本人更是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其若能为殿下所用,便等于是殿下拥有了一支勇猛无敌的军队!”李元昌继续道。

    “可惜啊!”李元昌叹了一声,“李在古不能为殿下所用!”

    赵节双眸微微一缩,掠过一抹异样。

    “罢了罢了。”李承乾摆摆手,“只要李在古忠于大唐便行,日后本宫继承皇位,李在古也是本宫的臣子。”

    “殿下所言极是!”李元昌应和道。

    夜晚。

    魏王府内。

    烛光摇曳。

    一个女子靠在李泰身上。

    女子婀娜多姿,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该女子名叫阎婉,是李泰的妻子。

    “妾身听闻魏王今日见了代国公?”阎婉的语速和缓,却带着些许不经意的强势。

    “对!”李泰点头道。

    “代国公是否愿意替魏王办事?”

    “他拒绝了。”

    “妾身还听闻,数日之前,太子也找了代国公。”

    “嗯,本王也听闻,但李在古也拒绝了帮太子。”

    “虽说代国公也拒绝帮太子,但代国公不能为魏王所用,实属遗憾。”

    “是啊。”李泰微微叹了一口气,“罢了,没有他的帮助,本王也可以成就大事。”

    “既然太子争取代国公,说明代国公有过人之处。”阎婉若有所思道。

    “李在古被父皇称为大唐战神,在军中很有威望,而且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若能够招揽他,便等于得到军队的支持!”李泰道。

    “原来如此!”阎婉明白地点点头。

    “其实,是否有李在古的支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父皇对本王的态度。”

    “没错!”阎婉赞成道,“魏王一定要多讨父皇欢心,只有父皇宠爱魏王,万事可成!”

    “若本王日后成就大事,所有负过本王之人,统统受到应有惩罚!”魏王说着,双眼掠过一抹阴寒的杀意,与平时笑嘻嘻的他形成鲜明对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若魏王日后成就大事,魏王是否还要妾身?”阎婉娇柔道。

    “当然要!”李泰不假思索道,“本王大事若成,爱妃便是皇后!”

    阎婉嘻嘻一笑,吻向李泰……

第三百六十三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深夜。

    赵节府上。

    一道黑影掠进院子里。

    赵节从院子的假山后面走了出来。

    黑影停在赵节面前。

    原来是一个身穿黑色紧身夜行衣,用黑布蒙着脸的人。

    虽看不到其长相,但从玲珑凹凸的身材可以看出是一个女子。

    “奴婢参见主子!”蒙面女子恭敬地对着赵节躬身作揖。

    赵节面无表情地“嗯”了声。

    “不知主子急着召见奴婢所谓何事?”蒙面女子谨慎地问道。

    “替我找人杀掉李在古!”赵节低声道。

    “李在古?”蒙面女子眉头一皱,目光中带着疑惑,“请恕奴婢愚钝,主子所说的李在古是当今兵部尚书?”

    “对,正是此人!”赵节微微点头。

    蒙面女子眉头又一皱,目光中浮现出惊疑之意。

    她心里有疑问,但不敢问。

    “主……主子,李在古可不好对付,他……他是大唐战神,要除掉他,恐怕……”蒙面女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怕了?”赵节没好气道。

    “我……”蒙面女子立即低下头。

    “正是因为他不好对付,才用到你。”赵节阴沉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正是你表决心,替我扫除障碍之时!”

    “别忘记了,若不是有我,你早已饿死长安街头!”赵节补充道。

    “主子的大恩大德,奴婢没齿难忘!”蒙面女子抬起头来。

    “如今正是你报恩之时!”赵节淡淡道。

    “奴婢即使粉身碎骨,也会替主子除掉李在古!”蒙面女子的目光变得坚定。

    “好,很好!”赵节的语气变得有所和缓,“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顿了顿,他紧接着道:“你不用亲自出手,你替我去西市找胡人动手。”

    “找胡人?”蒙面女子满眼疑问。

    “据我所知,有很多胡人流落在西市,其中有不少是吐谷浑前王子达延芒波结与天柱王的人,这些人与李在古有仇。”赵节慢慢道。

    “奴婢明白!”蒙面女子若有所悟道。

    “切莫让胡人知道你身份!”赵节提醒。

    “遵命!”蒙面女子语气坚定。

    “主子是否还有其他吩咐?”蒙面女子接着问道。

    “没有了,你回去准备!”赵节道。

    “遵命!”

    蒙面女子转身离开,很快消失于黑夜之中。

    赵节抬头望了一眼夜空中的星星,脸色阴沉。

    李在古啊李在古,别怪我心狠手辣!

    即使太子不除掉你,我也不会放过你!

    若你依附了李泰,便成了太子继承帝位的绊脚石之一。我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到太子的人存在!

    赵节望着夜空,心里暗道。

    ……

    李在古最近办完公务之时,总觉得有人跟踪他。

    但是!

    李在古装作不知道。

    他要对方有进一步行动的时候,再动手。

    这天,李在古回到家中,命人去叫闵破胡前来。

    闵破胡如今已是勋骁骑尉,表面职位迁为千牛备身,暗地里依然是天策府暗探。

    闵破胡来了后,李在古屏退左右,也不跟闵破胡费话,将有人跟踪他的事告诉了闵破胡,然后命令闵破胡查出是何人跟踪他,对方有何目的。

    闵破胡领命而去。

    经过多年的经验,如今闵破胡的反跟踪技能更加强,刺探情报的手段也更加高明!

    接下来的两天里,李在古都像往常一样,照常回尚书省办公,公务结束后,照常回家。

    暗中跟踪他的人,也照常跟踪着他。

    第二天晚上,闵破胡来到李在古的府上。

    李在古将闵破胡带到偏厅,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查得如何?”

    “回禀国公,属下已查到对方的身份。”闵破胡声音不大道。

    李在古随即疑问而期待地盯着闵破胡。

    “跟踪国公的是胡人。”闵破胡接着道。

    “胡人?”李在古双眸微微一缩。

    “这些胡人如今藏于西市怀远坊。”闵破胡继续道。

    “这些胡人为何跟踪我?”李在古追问。

    “暂时还不清楚。”闵破胡答道,“由于这些胡人警惕太高,无法接近。”

    “这些胡人敢光天化日之下跟踪我,肯定没安好心。”李在古语气一沉,“明日我便要这些胡人露出其真正目的来。”

    “破胡!”李在古表情严肃。

    “属下在!”闵破胡倏地站起来。

    “你带人继续监视西市,看看这些胡人是否还有其他同伙。”

    “遵命!”

    第二天,午后。

    李在古比平时早离开尚书省。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一人朝长安城内的南边方向走去。

    他进入昌明坊,待了一个时辰。

    李在古准备离开昌明坊,走进一条巷子的时候,看到几个身穿胡服,蒙着脸,手持兵刃的大汉挡住去路。

    李在古见状,淡定自若。

    这时,他身后传来脚步声。

    李在古转过头,瞥见身后也来了几个同样身穿胡服,蒙着脸,手持兵刃的大汉。

    前后加起来十几个胡服蒙面大汉对李在古形成了包围之势。

    李在古嘴角微微扬起,掠过一抹不屑的冷笑。

    “杀!”

    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大吼一声,手持弯刀,劈向李在古。

    其他胡服蒙面大汉紧跟其后,手持弯刀,要击杀李在古。

    “啊!”

    突然,一声痛叫传出。

    与此同时,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整个身体向后跌飞,撞倒他的一个手下。

    没有人看清楚李在古是如何出脚,但所有人都知道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是被李在古踢飞。

    李在古似乎故意脚下留情,否则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已经一命呜呼。

    其他胡服蒙面大汉见状,并没有停下,不要命似的击杀李在古。

    剑光闪起!

    血液飞溅!

    呼吸之间,除了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和被他撞倒的手下之外,其他所有胡服蒙面大汉都被李在古一剑封喉!

    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和被他撞倒的手下从地上爬起来,还没有站稳,李在古已经闪到他们面前。

    剑光划过,又一人被李在古手中的青釭剑封喉。

    此时,巷子里面只剩下李在古和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

    胡服蒙面大汉看着自己手下的尸体,额头冒汗,目光中浮现着恐惧之色。

    他忽然大吼一声,举起手中的弯刀,不要命地又劈向李在古。

第三百六十四章 预约都知,将计就计

    李在古看也不看对方一眼,身体像是没有动过似的。

    但是!

    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再次向后蝶飞出去。

    这一次,他重重地摔在地上。

    等他要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李在古已经踩住他的头。

    就在此时,张铮带了几名士兵赶到。

    看到地上的尸体,张铮等人没有感到任何意外。

    他们早已料到,这些人都不是李在古的对手。

    “禀告国公,周围的敌人已清除!”张铮拱手道。

    “好!”李在古神色严肃道,“将此人绑回去!”

    “遵命!”

    张铮应了声,然后大手一挥,随即有两个士兵过来。

    李在古松开脚,那两个士兵抓起趴在地上的为首胡服蒙面大汉,然后将其五花大绑。

    李在古命令张铮封锁这边消息,不许透露出去,违令者斩。

    这个为首的胡服蒙面大汉抓回去后,被李在古略施手段,便和盘托出。

    只可惜,他知道的也不多。

    他供出了有个女子找他们,出钱雇佣他们刺杀李在古。

    他们这些人心里本来就怨恨李在古,想到有人出钱雇佣他们刺杀李在古,没多想便答应了。

    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报仇,何乐不为!

    只不过,这些人都想得太简单,也低估了李在古。

    其实,他们就是傻!

    以为李在古落单,就有机可乘。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在古是故意假装落单,目的是引他们出来。

    李在古按照那人给出的线索,命令闵破胡和张铮合力追查。

    两日后,那名女子出现在西市,在她向其他胡人打听刺杀李在古是否成功的消息的时候,被闵破胡发现。

    闵破胡跟踪她,来到了平康坊。

    闵破胡多方打听,知道了这个女子是平康坊南曲中的一青楼女子。

    此女子名叫玉屏儿,是平康坊南曲中的“都知”。

    所谓的都知,是平康坊中的顶级青楼女子。

    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要懂得活跃气氛,当大家在行酒令的过程中评判对错,让负责罚酒的姑娘去罚酒,要使整场的宾客都高兴。换言之,就是能够镇住全场。

    而这样的头牌,并非有钱有权就能随便见。

    闵破胡将此消息告知李在古。

    第二天夜晚,李在古来到平康坊。

    当李在古说要见玉屏儿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灰。

    他见不到玉屏儿,同时被告知,若想见玉屏儿,需要提前预约。

    李在古亮出了身份,一样被拒绝。

    玉屏儿的丫鬟告知李在古,若想见玉屏儿,今日先预约,明晚便可见她。

    李在古无奈,总不能强闯进去。

    在没有真实证据证明对方与刺杀自己的事有关之前,他不能硬闯。

    虽说他是兵部尚书,但擅自强闯民宅,特别是擅自强闯平康坊中的中曲或南曲青楼,更是容易被其他大臣趁机弹劾。

    李在古无奈,只好交了三百钱作为预约的订金。

    ……

    深夜。

    赵节府邸。

    黑衣蒙面人女子又来与赵节见面。

    “突然见我,有何急事?”赵节负手而问。

    “回禀主子,刺杀李在古的胡人忽然没有了消息,不知是否已失败。”黑衣蒙面女子小心翼翼道。

    赵节脸色一变,没好气道:“既然你不知道,便调查清楚后再告诉我!别为了这种没有确认的事见我!”

    蒙面黑衣女子眉头皱了皱,接着更谨慎道:“主子,奴婢还有一重要事需要禀报。”

    “何事?”赵节面无表情道。

    “李在古今日去了平康坊,要见奴婢。”黑衣蒙面女子答道。

    “李在古要见你?”

    赵节的脸色又一变,神色惊讶,紧紧盯着黑衣蒙面女子。

    “难道他已经知道是你找人刺杀他?”

    “应该不知道……”黑衣蒙面女子犹豫了一下,“那些胡人并不知道奴婢身份。即使刺杀失败被擒,也无法供出我是何人。”

    “奇怪了,李在古为何会突然找你?”赵节满脸狐疑。

    “奴婢也想不明白。”

    “难道李在古已经怀疑你?”

    “李在古若怀疑奴婢,大可直接抓拿奴婢。”

    “或许他并没有真凭实据,找借口见你,目的是为了试探你。”

    “主子言之有理!”

    赵节沉思了片刻,眼珠一转:“既然如此,我等将计就计!”

    黑衣蒙面女子不明白赵节的意思,目光中布满疑惑不解之意。

    赵节瞥了她一眼,不紧不慢道:“你明日接见李在古后,找机会亲手杀了他!”

    “奴婢明白!”黑衣蒙面女子拱手道。

    “是否能除掉李在古,在此一举,不管你用任何手段,一定要除掉他!”

    “遵命!”

    第二天日暮之后,长安已宵禁。

    老百姓严禁随意上街走动,一旦犯禁,抓住了就是五十大板。

    可是,有不少长安内坊的百姓宵禁后,可以在坊内走动。

    特别是平康坊,到了夜晚后却成了一个不夜城。

    李在古来到平康坊,进入玉屏儿所在的楼房里面。

    玉屏儿身穿粉色罗裙,媚眼含羞,丹唇逐笑,亲自迎接李在古。

    “代国公到访,实乃蓬荜生辉,奴家有幸得见大唐战神,实属三生有幸!”玉屏儿牵着李在古的手,顾盼生辉。

    “我早已听说平康坊有一位貌美如花,能说会道的小娘子,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李在古笑呵呵道。

    “代国公过奖!”玉屏儿娇柔道,“昨日怠慢了代国公,请恕罪!”

    李在古摆摆手,表示没关系。

    玉屏儿请李在古坐下,然后亲自沏茶。

    她沏好茶,倒了一杯给李在古。

    “奴家给代国公弹奏一曲。”

    “好!”

    玉屏儿拿起琵琶,轻拨琵琶弦,叮叮咚咚,如泣似诉,像是在向李在古倾诉。

    李在古静静听着,听得如痴如醉。

    一曲弹罢,李在古抚掌道:“好曲,好曲!”

    玉屏儿妩媚一笑,然后吩咐下人上酒菜。

    等着下人上酒菜之时,玉屏儿又拿起琵琶,弹奏起来。

    “你是否会弹奏破阵乐?”

    玉屏儿弹奏到一半,被李在古打断。

    “奴家曾经弹奏过,但平时较少弹奏,恐怕弹奏得不好!”玉屏儿道。

    “弹来听听!”李在古道。

    “遵命!”

    玉屏儿先是轻轻拨动琵琶弦,没多久,手指变快,急拨琵琶弦……

第三百六十五章 美女换酒,中毒发作

    琵琶声先是柔和,接着逐渐急速,然后激昂高涨。

    李在古仿佛处于战场之中,战声四起。

    激昂的琵琶声中,李在古感觉到萧杀之意。

    琵琶声停,李在古抚掌称赞:“不愧为平康坊的都知,无论是婉约曲,或是豪放曲,都能弹奏得令人如痴如醉!”

    “代国公过奖,奴家谢过代国公!”玉屏儿放下琵琶,对李在古做了个万福。

    她过来,拿起酒瓶,替李在古倒了半杯酒,突然停下,俯下身,耸耸鼻子,眉头皱了皱。

    “下人真不懂事,居然拿了普通酒来。”玉屏儿不满道。

    她直了直身子,对着李在古露出一脸歉意:“实在抱歉,下人不懂事,拿错了酒,奴家去换一瓶上等好酒来。奴家失陪一下,烦请代国公稍等片刻。”

    她说着,拿着手中的酒瓶就要转过身去。

    “不用麻烦了,只要能与佳人对饮,无论何种酒,都会是好酒!”李在古叫住玉屏儿。

    “代国公屈尊来此,奴家怎能怠慢!”玉屏儿堆着笑容,柔情万种道。

    “吩咐下人去换便行。”李在古淡淡一笑道。

    “奴家担心下人又弄错,还是奴家亲自去。”玉屏儿道。

    “也罢!”李在古没有坚持己见。

    玉屏儿欠欠身,转身走了出去。

    李在古望着她的背影,嘴角微微扬起,掠过一抹冷笑。

    没多久,玉屏儿拿着另一个酒瓶回来。

    她倒掉李在古杯子的半杯酒后,重新给李在古倒了一杯酒。接着,给自己的杯子也倒了一杯酒。

    “奴家敬国公一杯,奴家先饮为敬!”玉屏儿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在古拿起酒杯,却没有饮酒,他忽然似笑非笑道:“好久来,不妨多喝一杯。”

    玉屏儿双眸微微一缩,紧接着挤出笑容:“国公饮完此杯,奴家再饮两杯!”

    “你我二人对酌太单调,不如叫门外、窗外的人进来一起饮个痛快!”李在古邪魅一笑,双眼却浮现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寒光。

    玉屏儿脸色一变,但很快她恢复正常,干咳一声,故作糊涂道:“外面没人啊,国公此话何意?”

    “你就别装了……”

    话音未落,李在古整个人已经朝着窗户弹了出去。

    “啊……”

    窗外惨叫声传来。

    “嘭!”

    门被从外面撞开。

    一个黑衣蒙面人伴随着门板,跌落在房内。

    他的身体抽搐几下,眼睛瞪得大大,瞳孔却开始渐渐收缩。

    突然!

    一道人影闪了进来!

    玉屏儿定睛一看,李在古已经坐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他气不喘,色不变,气定神闲,像是一直都坐在这里似的。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几声有人倒地的声响。

    玉屏儿脸色大变,目光中浮现出惧意,向后退了几步。

    她的脸色既难看,又有几分怨恨。

    蓦地!

    玉屏儿双脚蹬地,身体掠起。

    不知何时,手里多了一把匕首,刺向李在古。

    她也是接受过多年严格训练的杀手。

    虽然要刺杀的是令人惧怕的大唐战神,但她还是要放手一拼!

    她拼尽全力,不要命似的,试图刺中李在古。

    但是!

    她的匕首还没有碰到李在古,手腕却被李在古反扭了过去。

    匕首顿时对着她自己。

    李在古依然坐着,牢牢抓住玉屏儿的手腕,顺势将她拉进怀中。

    与此同时,玉屏儿手中的匕首已经到了李在古的左手中。

    玉屏儿大惊失色,正要挣脱,只听咔嚓一声,她的腰带被李在古手中的匕首割断。

    她的罗裙前襟随即敞开。

    “是何人指使你刺杀我?若你说出来,我会让你死得痛快!”李在古阴沉着脸道。

    玉屏儿咬着牙,没有出声,但停止挣扎。

    李在古见她如此轻易就范,反而有些意外。

    她干脆坐到李在古的腿上,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我审问人的手段很多,你是否想试试?”李在古双眼掠过寒意。

    “我既然落在你手上,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玉屏儿咬咬牙,语冷如冰道。

    “你如此年轻,何苦自讨苦吃!”李在古冷冷道。

    “想从我嘴里套出话来,这辈子都不可能!”

    玉屏儿讲完这句,脸色变得更难看、更痛苦。

    李在古还以为是他过于用力,抓痛了她的手腕。

    “我会让你和盘托出!”

    “你……你不会有机会!”

    “你已落到我手里,我有的是时间让你说出来。”

    “哈哈!”玉屏儿突然大笑一声。

    她的笑声听起来比哭声还难听。

    李在古眉头略皱,意识到不妙。

    “你为何发笑?”

    玉屏儿没有回应,神情更痛苦,脸色开始发白,嘴唇开始发紫,额头直冒汗,身体抽搐起来。

    李在古察觉到玉屏儿不像是普通的痛苦,而是像中毒现象。

    看她的样子很难受,但她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发出痛叫声。

    “你中毒了?”李在古急问。

    玉屏儿凄然一笑,没有出声。

    李在古连忙松开手,将她放在榻上,紧接着拿出一颗九转化毒丹塞进玉屏儿的口中。

    玉屏儿感觉到李在古塞了一颗丹药进嘴里,本能地吐了出来。

    玉屏儿的毒性发作得很快,短短时间内就变得奄奄一息。

    李在古没想到玉屏儿会将解毒丹吐出来,眉头皱了皱。

    很明显,玉屏儿执意要死。

    李在古早已猜得到玉屏儿倒给他的酒有毒,但他没想到的是,玉屏儿倒给自己的酒也是有毒的。

    更加令他想不到的是,玉屏儿没有事先吃解药,喝完酒后也没有立即吃解药。

    看来,从自己踏入此地那一刻起,玉屏儿便已经做好死的准备。

    她明白,无论刺杀李在古是否成功,她的结局都是死。

    与其死之前会遭受折磨,还不如同归于尽。

    只是,李在古比他所想象中的要难对付,居然连她倒的酒碰也不碰一下。

    到最后,李在古没有死,而她却即将要命赴黄泉。

    李在古又倒出一颗九转化毒丹。

    这一次,李在古不给机会她吐出来。

    直接捏开她的嘴巴,将九转化毒丹扔进她的喉咙,然后合上她的嘴巴,紧接着将她的仰起。

    这时的玉屏儿快要失去知觉,任凭李在古摆弄。

    李在古灌药成功,九转化毒丹顺利进入玉屏儿的肚子里去。

第三百六十六章 死而复生,东宫商议

    玉屏儿迷迷糊糊中醒来,却发现躺在一张陌生的榻上,处在陌生的房间里面。

    她的身体还很虚弱,试图坐起来,才发现全身被绑着。

    烛光摇曳,不知道此时是什么时辰。

    这个房子四面都是墙,没有窗,只有一个门口。

    门口被厚厚的木门堵住,木门上方只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小窗口。

    这个地方更像是一个牢房。

    “咔哒!”

    门口有动静。

    接着,“咿呀”一声,厚重的木门被推开。

    一个男人大步走了进来。

    借着烛光,玉屏儿看清楚进来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在古。

    她的脸色顿时变了变。

    李在古来到榻前,瞥了一眼玉屏儿,似笑非笑道:“死不了就好!”

    玉屏儿怨恨地瞪着李在古。

    “怎么?救了你还怨恨我?”李在古斜睨着玉屏儿。

    “我……我不需要你救!”玉屏儿咬牙切齿道。

    “不需要也没办法,我已经救了你。”李在古又似笑非笑。

    “你杀了我吧。”玉屏儿叹了一口气。

    “你想死?可以!只要你告诉我幕后指使者是何人,我便让你痛苦地死去!”

    “别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话。”

    “我有办法让你告诉我。”

    “你不会有机会!”

    “那就拭目以待!”

    玉屏儿把头扭到一边去,不再出声。

    “我不打扰你了,等你的身体恢复后,再来看你。”李在古说罢,转身走了出去。

    玉屏儿闭上双眼,一滴泪水滑落。

    她的内心忐忑不安,忽然有了一种怕死的感觉。

    原本视死如归的她,在经历了“死而复生”之后,反而有些怕死了。

    人,有时候就是如此奇怪。

    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

    ……

    天已亮,晨钟鸣。

    赵节一夜无眠。

    等了一夜,都没有等到玉屏儿的消息。

    他隐隐约约的意识到情况不妙。

    正在更衣的时候,管家禀报门外有人找。

    赵节命管家将来人带进偏厅。

    赵节匆忙换好衣服,来到偏厅。

    一个穿着普通,长相普通的男人看到赵节进来,连忙站起来,恭敬地躬身作揖。

    “快说,平康坊情况如何?”赵节急问。

    “玉屏儿已失败,刺客全死。”那个男人小心翼翼道。

    赵节脸色大变,跌坐在椅子上。

    “玉屏儿也死了?”赵节沮丧地问道。

    “是的。”那个男人答道。

    “你为何能确定玉屏儿已死?”

    “小的亲眼看到玉屏儿的尸体与其他刺客一起被抬走。”

    “李在古如何?是否受伤?”

    “丝毫无损。”

    赵节的脸色变了几变:“我失策了,我不该去惹李在古。”

    “玉屏儿已死,李在古不会查到主子头上来。”那个男人道。

    “你继续前去打探,我要知道李在古掌握了多少关于玉屏儿的背景。”

    “遵命!”

    赵节思考片刻之后,离开家里,朝着东宫的方向走去。

    ……

    “本宫说过不许动李在古,你竟敢违抗命令!”李承乾怒道,“如今惹出祸来,看你如何解决!”

    “下官担忧李在古会依附魏王,与殿下作对,故想替殿下扫除障碍,可没想到李在古如此难以对付。下官已知错,请求殿下想办法解决此事。”赵节一脸沮丧,以恳求的语气道。

    “如今你陷本宫于险境,父皇知道你是本宫的人,若父皇知道你做了这种事,势必迁怒于本宫。”李承乾又怒又气。

    赵节耷拉着头,无言以对,显得很委屈。

    “殿下,事已至此,埋怨赵节也于事无补,我等还是赶紧想办法解决此事。”一旁的李元昌出声。

    “汉王所言极是!”坐在李元昌身旁的杜荷附和道,“赵兄是殿下的人,若被李在古查出是刺客是赵兄所指使,定会牵涉到殿下。”

    李承乾眉头紧皱,没好气道:“尔等认为该当如何?”

    李元昌想了一下,盯着赵节:“刺客果真全死了?”

    “是的。”赵节连忙答道。

    “除了玉屏儿,其他刺客是否知道你的身份?”李元昌接着问。

    赵节若有思索道:“不会知道。”

    “玉屏儿也不知道下官是殿下的人。”赵节补充道。

    “你确定?”李元昌紧紧盯着赵节。

    “即使玉屏儿知道下官是殿下的人,也无关紧要,据下官所知,玉屏儿已死。”赵节犹豫了一下,“玉屏儿是唯一知道下官身份的刺客。”

    “你确认玉屏儿已死?”李元昌追问。

    “下官的人亲眼看到玉屏儿的尸体被抬走。”赵节道。

    李元昌想了想,转而对李承乾道:“殿下,如今最主要的是先确认玉屏儿是否真的死掉。若玉屏儿死掉,即使李在古怀疑赵节,也是死无对证,奈何不了赵节。”

    “汉王言之有理!”杜荷立即附和道。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命令道:“汉王、襄阳郡公!”

    “在!”

    李元昌和杜荷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应道。

    “你二人速去打探清楚玉屏儿是否已死!”

    “遵命!”

    “另外,打探清楚李在古是否知道刺客与赵节有关!”

    “遵命!”

    李元昌和杜荷领命而去。

    等他们走后,李承乾扫了一眼赵节,语气冷淡道:“这段时间里,你要如平常一样,至于其他事,本宫会派别人处理。”

    “遵命!”赵节连忙躬身道。

    赵节离开东宫后,李承乾也离开东宫,去大理寺打探情况。

    当天午后,赵节、李元昌和杜荷又齐聚于东宫。

    “禀报殿下,本王从刑部所了解到,关于刺杀李在古的案件,刑部并没有接手,至于刺客的尸体如今在何处,刑部也不清楚。”李元昌首先将他所掌握到的情况向李承乾禀报。

    李承乾点点头,眉头紧皱:“本宫已向大理寺了解过,大理寺也不清楚刺杀李在古的案件,至于刺客的尸体,更是不清楚。”

    “禀报殿下,下官没有打探到有利的消息。”杜荷无奈道。

    李承乾眉头皱得更紧:“连刑部和大理寺都没有接手刺杀李在古的案件,恐怕这件事已经惊动父皇,直接交由天策府办理。”

    “由天策府接手?”赵节和杜荷不禁惊讶道。

    “殿下所言极是,本王也认为是直接由天策府接手了此事。”李元昌若有所思道。

第三百六十七章 同一条船,玉屏招供

    “若真是天策府接手,事情便更不好办了。”杜荷担忧道。

    “是啊!”接话的是李元昌。

    “天策府不是专门替圣上办事?一个兵部尚书被刺杀未遂,用得着让天策府出手?”赵节咬咬牙道。

    他心里忐忑不安,这样说只是自我安慰,希望他们都猜错,不是天策府接手李在古遇刺的案件。

    天策府是怎样的机构,他很明白。

    天策府办事,可不像刑部,也不像大理寺,其手段更加高明,更加狠辣。

    “你到如今还想不明白?”李元昌没好气道,“李在古很有可能就是天策府的人。”

    听到了李元昌这样说,无论是赵节和杜荷,即使是李承乾也不禁露出惊疑之色。

    “若李在古真是天策府的人,势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可。”李承乾担忧道。

    “赵节,都怪你!自作主张,没事找事,偏偏去惹李在古!恐怕我等都要被你害了!”杜荷忍不住大骂赵节。

    “我……我……”赵节“我”半天,也“我”不出个屁来。

    “我等如今已是一条船上的人,无论谁有事,大家都要一起想办法解决。”李承乾没好气道。

    “殿下所言极是!”李元昌微微点头。

    杜荷扫了一眼赵节,脸上的埋怨之色并没有立即消失。

    “不过赵节,祸是你惹的,你要想清楚,万一李在古查到玉屏儿是你的人,到时你会怎样做?你会要殿下也被牵涉其中?”李元昌盯着赵节,话中有话。

    赵节眼珠转了转,然后看了一眼李元昌,接着看着李承乾,语气坚定道:“殿下放心,若李在古查到是下官指使,下官一力承担,绝对不牵涉殿下!”

    李承乾淡淡的“嗯”了声,没有多说什么。

    “对了殿下……”赵节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下官曾对玉屏儿说过,万一她失手被抓,便咬定她是魏王的人。”

    “你真这样对玉屏儿说过?”李承乾急忙确认。

    “是的,说过!”赵节道。

    “那为何你上午不告诉我等?”

    “下官知道玉屏儿刺杀失败后,心里很乱,都忘记了此事,方才突然想起。”

    “玉屏儿会听你的话,咬定她是魏王的人?”

    “会!下官对玉屏儿有救命之恩,她绝不会背叛下官!”

    “若真是如此,我等便不用担心。”杜荷若有所思道。

    “天策府可不是普通府衙。”李元昌淡淡道。

    李承乾微微点头,赞同李元昌所说。

    大家忽然沉默起来,都紧皱眉头。

    “殿下,本王想到一个方法,或许能够转移李在古的注意力,让他不能专注于遇刺的事上。”李元昌忽然出声,首先打破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元昌脸上,疑问地瞧着他。

    “我等可以怂恿朝中谏臣弹劾李在古。”李元昌不紧不慢道。

    “弹劾李在古?”李承乾不明白道,“李在古没有犯错,以什么理由弹劾?”

    “弹劾他身为兵部尚书,狎妓且在平康坊乱杀人。”李元昌道。

    “在大唐,官员狎妓并不算违反大唐律法。况且,李在古遇到刺客,迫不得已杀人,父皇一定不会责怪他!”李承乾道。

    “弹劾李在古的目的并不是让他入罪,而是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等也正好借此机会,找到更好的方法避免天策府查到赵节的头上来。”

    “嗯,本宫明白了!”

    ……

    李在古又来到玉屏儿被关押的地方。

    玉屏儿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好了很多。

    “考虑得如何?选择生,还是选择死?”李在古盯着玉屏儿,似笑非笑道。

    “我已算是死而复生,不想真死去!”玉屏儿瞥了一眼李在古,黯然道。

    “如此说来,你已考虑清楚,不想死了?”

    “嗯!”

    “既然想活着,就必须将幕后指使者告诉我!”

    “嗯。”

    李在古解开绑住玉屏儿的绳索。

    玉屏儿坐了起来,活动活动手脚。

    李在古等她活动得差不多,变得严肃道:“说,到底是何人指使你刺杀我?”

    玉屏儿深呼吸了一口气,不紧不慢道:“指使我刺杀你的人是魏王。”

    “魏王?”李在古眉头一皱,显得有些惊讶。

    “没错,我是魏王的人。”玉屏儿语气坚定道。

    “我与魏王无冤无仇,魏王为何要置我于死地?”李在古狐疑道。

    “原因我不知道,我只听从命令行事。”玉屏儿不假思索道。

    “你与魏王是什么关系?你为何愿意为了他而冒死试图刺杀我?”

    “魏王……对我有救命之恩!”

    “哦?”

    “十年前,我差点饿死在长安街头,是魏王救了我,将我陪养成死士。”

    李在古半信半疑的微微点头,接着问:“之前刺杀我的胡人也是你按排?”

    “对!”玉屏儿点头。

    “若我要带你去面见圣上,你敢将对我说过的这些话告诉圣上?”

    “敢!如今我落入你手上,即使你不杀我,魏王也不会饶了我。”

    “你不是说魏王是你的救命恩人?你如此轻易出卖他?”

    “救命之恩我已报过,所有恩情已还。我已死里逃生,如今不想死,我只想活着。我知道,只有与你合作,我才能活着。”

    “嗯,你这理由听起来也算合理。”

    顿了顿,李在古的表情和语气变得和缓:“你先洗漱一番,不日我会带你去面见圣上,将你今日对我所说之话一一告诉圣上。”

    玉屏儿点点头。

    “来人!”李在古忽然叫道。

    很快,李在古的两个手下走了进来。

    这两个手下,都是女人。

    她们正是令狐春和令狐雪。

    李在古特别调她们前来看着玉屏儿。

    这些年,令狐春和令狐雪姐妹一直在外地执行任务。

    不久之前,李在古将她们调回了长安。

    这些年来,令狐姐妹也立了不少功。

    虽说令狐姐妹没有真刀实枪的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但在隐秘战线上,所立下的功劳不比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的战士差。

    当她们知道有人要刺杀李在古,便主动要求帮李在古一起找出幕后指使者。

    本来,以她们如今的资历和职位,不需要亲自看押犯人。但她们觉得玉屏儿太重要,便主动向李在古请命,由她们亲自看押玉屏儿。

第三百六十八章 自杀身亡,遭遇弹劾

    “带她去梳洗一番。”李在古命令道。

    “遵命!”令狐春和令狐雪应道。

    当令狐姐妹带着玉屏儿走到门口之时,李在古忽然对令狐春道:“春,留一下!”

    令狐春随即停下脚步,紧接着转过身来,疑问地瞧着李在古。

    李在古示意令狐雪带着玉屏儿出去后,才低声对令狐春道:“这个玉屏儿很重要,一定要看好她,绝对不允许她出任何意外!”

    “遵命!”令狐春严肃道。

    “等她梳洗过后,便带她去用膳。”

    “好的!”

    令狐春离开后,李在古思考着玉屏儿方才对他所说的话。

    过了片刻,他才离开。

    李在古回到家门前,正要进入屋里,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

    李在古转头回望,看见一个天策府的人骑着快马朝他奔来。

    很快,那人骑着快马来到面前。

    他匆忙跳下马,对着李在古拱手道:“禀告国公,玉屏儿自杀身亡。”

    他的声音不大,很急促。

    李在古眉头一皱,立即骑上他的白马,赶回到关押玉屏儿的地方。

    他看到玉屏儿躺在沐浴桶里,头歪在沐浴桶沿,喉咙流着血。

    血,流入沐浴桶里面,染红了沐浴桶里的水。

    她的右手耷拉地垂落在沐浴桶外面,紧紧握着一根竹片。

    竹片的一头沾着血。

    看到这,李在古已明白玉屏儿是用什么自杀的了。

    李在古走上前,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到玉屏儿的鼻子下面,探得她已经没有了呼吸。

    李在古的眉头皱得更紧。

    李在古直了直身子,扫了一眼令狐姐妹,板着脸道:“这是怎么回事?”

    “都怪属下,没有看好玉屏儿,请国公处罚!”令狐春立即认错。

    她躬身低着头,一脸愧疚。

    “属下也有过错,属下愿意接受惩罚!”令狐雪跟着认错。

    令狐雪也躬身低着头,同样是一脸愧疚。

    “此时不是追责之时,我是要搞清楚玉屏儿手中的竹片是来自何处。”李在古没好气道。

    “回禀国公,玉屏儿手中的竹片应该是她上茅厕之时趁属下不注意偷偷拿的。”令狐春连忙道。

    “上茅厕?”李在古盯着令狐春。

    “玉屏儿沐浴之前要求去茅厕,属下以为她既然已供出幕后指使者,自然不会想着死,便松懈了。”令狐春依然满脸愧疚。

    “罢了罢了,事已至此,也不是尔等的错。若说到责任,我要负最大责任。若不是我相信了玉屏儿的话,放松了警惕,玉屏儿便不会如此轻易便能自杀。”李在古轻轻叹了一口气。

    令狐春和令狐雪对视一眼,没有出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在古继续道,“玉屏儿的死,或许并不是坏事。”

    令狐姐妹与其他人顿时疑惑不解地看着李在古。

    李在古扫了他们一眼,接着道:“玉屏儿的死,说明了她之前供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幕后指使者。”

    “她之前轻易地供出所谓的幕后指使者之时,我已经怀疑过。可没想到,她居然供出了所谓的幕后指使者之后,便立即自杀身亡。但是,她急着自杀,恰恰说明她所供出的幕后指使者并不是真正的幕后指使者。”

    令狐姐妹等人明白似的点点头。

    “令狐春!令狐雪!”李在古忽然严肃地对令狐姐妹道。

    “在!”令狐姐妹连忙应道。

    “你二人随我来!”

    “遵命!”

    “其他人,处理好玉屏儿的尸体。”

    李在古对其他人吩咐完,转身走了出去。

    令狐春和令狐雪紧跟其后。

    李在古带着令狐春和令狐雪来到一间偏厅里面,坐在正中位置上。

    令狐春和令狐雪垂手立于李在古面前,显得有些紧张。

    姐妹二人以为李在古要责骂她们。

    李在古察觉到令狐姐妹的紧张,表情和语气变得温和:“我叫你二人来此,并不是要追责,也不是要责骂,而是有任务要你二人去做。”

    “请国公吩咐,属下一定全力以赴!”令狐雪眨眨眼,满怀期待道。

    令狐春没有出声,目光中浮现出疑问之意。

    “你二人去平康坊,查出玉屏儿以往都与何人接触。”李在古的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

    “遵命!”令狐春和令狐雪毫不犹豫地应道。

    “只要不涉及无辜,只要不惹出大麻烦来,任何手段都可以用!”

    “明白!”

    “好,去准备!”

    “属下先告退!”

    令狐姐妹离开后,李在古思考着玉屏儿对他所说的话,以及她自杀的事。

    玉屏儿为何要说幕后指使者是魏王?难道她与魏王有仇?还是有其他原因?

    她供出所谓的幕后指使者是魏王后,便自杀身亡,反而做了画蛇添足的事。

    换句话说,幕后指使者并不是魏王。

    她急着去死,是为了不让自己有机会从她口中得到关于真正的幕后指使者的任何信息。

    那么,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或许不是与玉屏儿有仇,而是与玉屏儿幕后指使者有仇。

    即使没仇,也有可能是政敌。

    敢指使刺客刺杀自己的人,肯定有一定势力。

    李在古思前想后,综合分析之后,已经有了怀疑对象。

    ……

    三天后的朝会上,李在古被魏征弹劾狎妓,并且于平康坊随意杀人,引起百姓恐慌、不满。

    魏征的弹劾,得到不少大臣附议。

    关于此事,李在古早已向李二禀告过。

    李二听了魏征等人的弹劾,脸上毫无波动。

    李二随意回应魏征等人,表示会派人调查清楚后,给百姓一个说法。

    朝会结束之后,李二留下李在古一人。

    “在古啊,魏征等人的弹劾,无需理会,朕知道整件事始末,不会怪罪你!”李二脸带笑意道。

    “谢陛下!”李在古躬身作辑。

    “不过,既然有大臣弹劾,朕也需要做个样子,派大臣找你循例问问。”

    “臣明白!”

    “朕还是要提前与你打个招呼,万一魏征等人揪着此事不放,朕或许会让你做出让步,甚至撤了兵部尚书的职位。”

    “臣能理解!”

    李二点头,满意地微微一笑。

    李在古混到如今品阶与位置,对朝廷中的权力斗争早已看清。

    他明白朝廷中派系林立,李二为了权衡各派,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个别臣子。

第三百六十九章 降职外派,沙州刺史

    李二既然掏心窝的提前与他说这话,其实就是告诉他,即使撤职,也是暂时的,日后定会找机会恢复原职或者擢升。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例子。

    当年李二为了扳倒裴寂,撤掉长孙无忌的相位,但并不代表李二不重用长孙无忌,相反,是李二与长孙无忌故意做给裴寂看的,目的是为了麻痹裴寂,好让裴寂认为他已经赢了,从而松懈。

    还有段志玄,当初没有乘胜追击吐谷浑被撤职,不久后,有恢复原职。

    对于忠心李二的大臣,李二都不会真的处罚,很多时候都是走过场,表面上是撤职或者降职,实际上是做给别人看。

    除非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的大臣,李二才会下重手惩罚。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李在古话锋一转。

    “但讲无妨!”李二盯着李在古,目光中既有疑问,又带着几分期待。

    “臣已查到刺杀我的幕后指使者。”

    “是何人?”

    “是赵节?”

    “赵节?朕的外甥?”

    “正是!”

    李二眉头一皱:“你确定是他?”

    “臣的人经过多番查探,已经知道刺杀臣的玉屏儿是赵节的人。”李在古不紧不慢道。

    李二的眉头更皱,想了想道:“你虽查探到刺杀你的刺客与赵节有关系,可你是否有真凭实据证明是赵节指使刺客刺杀你?”

    李在古略微犹豫一下:“目前为止,并没有真凭实据。”

    “朕没有怀疑你的话是否属实,但没有真凭实据,朕也无法帮你。”

    “臣也明白无凭无据不能定赵节的罪。臣之所以告知陛下,是考虑到赵节是太子殿下的心腹。”

    “你是怀疑刺杀你的事与乾儿有关?”李二脸色微变,神色凝重。

    “臣不敢怀疑太子殿下,臣只是觉得奇怪,为何臣拒绝替太子殿下办事之后,便遇刺?当然,臣遇刺之事太子殿下或许并不清楚。”李在古不卑不亢道。

    “朕明白你的意思,不管乾儿是否参与其中,朕一定会借此机会警醒他,不许他胡来,否则朕废黜乾儿。”李二沉着脸。

    李二知道,李在古若没有把握,是不会当着自己的面说怀疑太子。

    “此事既然没有真凭实据,朕希望到此为止。你是朕的心腹,朕也不瞒你,朕知道近几年乾儿做的事不尽人意,但朕还是希望再给乾儿机会。朕会委任玄龄为太子詹事,将乾儿教导好。”

    “臣明白,臣遵旨!”

    李在古也是一个父亲,明白做父亲的难处,也明白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怀、疼爱之情。

    李在古决定将此事告诉李二之前,已经猜到李二不会追究赵节或者李承乾的责任。不管怎么说,李在古没有真凭实据。

    但李在古作为臣子,有责任将他所查到的,以及他所怀疑的告知李二。

    “至于赵节,朕会将他调离长安,去外地担任刺史。”李二继续道。

    “陛下英明!”李在古作揖道。

    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李二对赵节做出这样的处罚,已算是给足了李在古面子。

    李在古离开皇宫后,李二又收到弹劾李在古的奏章。

    弹劾他的人有太子和魏王。

    李在古知道后,第二天便向李二主动请辞。

    他愿意辞去兵部尚书的职位。

    李二接受李在古的请辞,保留代国公的爵位。

    同时,将他调离长安,降职为沙州刺史。

    李在古没有任何怨言,接受李二的安排。

    李在古正好借此机会,远离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政治争斗。

    李二私下明确告诉李在古,将他降职为沙州刺史,目的有二。

    其一,为了堵住弹劾他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悠悠之口。

    其二,借此机会让李在古去沙州镇守,以防高昌侵扰大唐边地。

    第二个目的才是李二真正的目的。

    其实,李在古与李二之前就已经收到情报,得知高昌与西突厥结盟,并且联合攻打焉耆。

    焉耆是高昌旁边的小国,早早就依附大唐,是大唐属国。

    就在数天之前焉耆的使者赶到大唐,向李二报告了西域的战事。

    焉耆身为大唐属国,既然派了使者前来求救,作为天朝上国的大唐理应出兵支援。

    但是!

    李二与大部分朝臣考虑到高昌也是大唐属国,若直接出兵帮助焉耆,依理不符。

    虽然高昌暗地里有搞小动作,但表面上还是依附于大唐,并且也没有直接侵害大唐边地。

    李二与朝臣商议过后,最终决定不出兵支援焉耆。

    因为如果出兵,自然会与高昌开战。

    大唐虽不出兵支援焉耆,但派来使者前往高昌,要求高昌从焉耆撤兵。

    与此同时,委任李在古为沙州刺史,就是为了给高昌施压,让高昌立即从焉耆撤兵。

    李在古的威名远播,高昌与西突厥都知道他的厉害。

    在高昌和西突厥看来,李二委派李在古出任沙州刺史,目的是为了提醒高昌,若不敢听大唐的话,继续攻掠焉耆,大唐战神就会趁势率唐军支援焉耆。

    高昌王麴文泰接见了大唐使者,同意从焉耆撤兵。

    高昌是撤兵了,但这次高昌联合西突厥攻拔焉耆五城,掠夺男女一千多人,并焚其庐而去,导致焉耆损失惨重。

    高昌王麴文泰之所以听从大唐使者劝告撤兵,主要是知道了李二新委派的沙州刺史是李在古。

    慑于李在古的威名,高昌唯有从焉耆撤兵。

    李在古到任之后,大唐西边边境一片安定,没有国家、部落敢侵扰大唐西部。

    李在古此次出任沙州刺史,带了不少天策府的人一同前往。

    他兵部尚书的职位是撤掉了,不过天策府的副统领之职还在。

    李二还吩咐李在古借此机会,将天策府的人安插在大唐西部,以及安插进周边国家、部落之中。或者策反、收买周边国家、部落的人员为大唐服务。

    李在古在沙州更能发挥他的才能,不用像在长安的时候,束手束脚,还老是为了应付朝中各派的争斗而难以放开手脚干一些实事。

    太子一派和魏王一派知道李二调离长安,降职为刺史后,也就不当李在古一回事。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李在古这是以退为进。

第三百七十章 高昌犯境,大军集结

    差不多一年后,李在古被李二召回长安。

    李二对外宣称,念及李在古出任沙州刺史的这一年,使得沙州民风得以改善,百姓得以安宁生活,迁李在古为左骁卫大将军。

    李在古回到长安不到半年,高昌与西突厥联兵攻打已属于大唐西伊州的伊吾。

    高昌国王麴文泰还听信西突厥可汗的怂恿,在西域诸国通往大唐之路上设关立卡,阻断西域商人与大唐之间的商品交流,拘留诸国遣唐使。

    更可恨的是,麴文泰命令士兵任意抢劫过往商户,拘禁大唐使者。

    高昌的所作所为传到李二的耳中后,李二大发雷霆。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高昌居然如此大胆,如此放肆。

    李二立即召集众大臣商议,要出兵讨伐高昌。

    不过,朝中不少大臣进言,能不出兵就不要出兵。

    先派使者前去交涉,若高昌王麴文泰不知悔改,一意孤行,再出兵讨伐也不迟。

    李二是个政治老油条,接受了先派遣使者前往高昌交涉的建议。

    李二考虑到要想远征高昌,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长安距高昌有数千里,而且还有沙漠,大军长途跋涉,后勤供应方面也是一个问题。

    能不动武就不动武,最好是坐下来协商解决。

    李二暂时不动武的决定,也得到李在古的支持。

    李在古这一年在沙州的经营,对高昌已经很了解。

    他之所以赞成李二不立即动武,主要还是让李二趁机做好大战之前的后勤准备。

    若想顺利远征高昌,必须有充足的后勤支撑。

    同时,故意给麹文泰一个错觉,让麹文泰认为大唐确实没有足够的实力敢讨伐高昌。

    麹文泰接见大唐使者的交涉之后,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谢罪;另一方面增城深堑,预备讨伐,进行军事抵抗的准备。

    他甚至公开对大唐的使臣说道:“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

    这话的意思,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李二,高昌不再臣服于大唐。

    在麹文泰看来,大唐的伊州受到高昌与西突厥联军攻打,而大唐却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进行反击,而是派遣使者前来交涉,说明大唐的实力不如前。

    麹文泰还认为大唐与高昌远隔数千里,又有大沙漠的阻挡,加之还有强邻西突厥庇护,天高皇帝远的,大唐不可能远程奔袭高昌。

    因此,麹文泰更加有恃无恐。

    李二对于高昌不再臣服大唐感到愤怒,但他还是忍住。

    李在古告诉他,时机还没有到,再忍一忍。

    麹文泰看到大唐没有对高昌有军事行动的迹象,更加放肆。

    麹文泰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部族,挑拨西域部族和唐朝的关系,甚至公然对薛延陀部落酋长说:“可自为可汗,与大唐为敌,根本不需要继续以属国身份拜谒大唐。”

    此时的薛延陀部落酋长可没有像麹文泰这样胆大妄为,深知大唐皇帝不好惹,也知道大唐军队不好惹。

    薛延陀部族没有受到麹文泰的挑拨,反而遣使上书,请求为唐军向导,讨伐高昌。

    李二看到时机还没有到,便再给麹文泰一个机会,下诏征麹文泰来长安面圣,希望他能够悔改。

    麹文泰自然不愿来长安,借口生病没有前往。

    最后的机会已经给了麴文泰,可他不珍惜,那就不要怪大唐了。

    麹文泰虽然没有来长安,但如今时机已到,大唐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这年十二月,李二任命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永安郡开国公薛万均,左屯卫将军、通川县开国男姜行本为副总管,左骁卫大将军、代国公李在古,左骁卫将军薛孤吴仁,左武卫将军牛进达等人分别为各路行军总管,集结大军,联合突厥契苾等部族兵马,步骑数万征伐高昌。

    这一次的将领,大部分是参与过征讨吐谷浑战争,以及参与过松州之战。

    可以说,这些将领都是擅长长途征伐之辈。

    ……

    高昌国都高昌城中。

    麹文泰与其臣子已经收到探子回报,得知大唐派出数万兵马征讨高昌。

    “父王,李唐派出十万大军,要攻打高昌,该如何应对?”麹文泰的儿子麴智盛忧心忡忡道。

    “王子无需担忧,李唐号称十万大军,实际上不到五万兵马,不足为惧。何况,还有我突厥作为高昌后盾,即使唐军真有十万之众,也能将其击败!”接话的是阿史那矩。

    阿史那矩是西突厥人,乙毗咄陆可汗统一西突厥后,遣吐屯阿史那矩领高昌冠军大将军,监督其国。

    “阿史那大将军所言极是,我等无需惊惧。”

    高昌国王麹文泰镇定自若,胸有成竹道。

    “本王昔日入长安朝见,看到长安之北,城邑萧条,根本无法与隋朝相比。如今李唐出兵伐我高昌,若其派出过多兵马,粮草补给一定跟不上;若其派出三万以下兵马,我等定能将其击败。况且唐军想攻打高昌城,道路艰难险阻,等其到达高昌,自然是人疲马惫,我等只需以逸待劳,坐收其弊,唐军定会大败而归!因此,我等根部不需要担忧!”

    阿史那矩以及部分大臣随即点头表示赞同。

    麴智盛却沉思着。

    “李唐距离我高昌数千里,还要穿过二千里戈壁沙漠。”麹文泰继续道,“沙漠之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唐军长途跋涉,粮草跟不上,等其兵临高昌城下,不出二十日食必尽,到时自然溃败,我大军便能趁机将其击杀!”

    听到这,很多人都点头表示赞同麹文泰言之有理。

    麴智盛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个麹文泰简直是翻版的夜郎自大、井底之蛙。

    他对大唐的印象,居然还停留在十年前。

    东突厥、吐谷浑的教训,他是完全没有吸取。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麹文泰夜郎自大。

    只因为,他的身旁都是一些猪队友,或者是一些希望他怂恿他犯错的其他国族之人。

    如阿史那矩这种异国派来所谓协助麹文泰的大臣,一方面吹捧麹文泰英明、吹捧高昌国力强盛,邻国少有敌手;另一方面不停的怂恿麹文泰对大唐不敬,要与大唐作对。

第三百七十一章 惊吓而死,先锋后撤

    麹文泰经不起吹捧,真的以为高昌的实力大到能够不将大唐放在眼里。

    麹文泰之所以有此自信,主要是因为之前高昌与西突厥联军击败焉耆,直接把焉耆一抢而空。

    焉耆的轻易被击败,麹文泰并没有考虑到是焉耆实力太弱,而是使得他认为高昌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

    无知的自大,使得麹文泰错判形势。

    麹文泰虽自大,但还是命人加紧城墙的修筑、加建,做好备战。

    不到一个月,探子禀报麹文泰,唐军已到伊吾。

    麹文泰大惊失色,没想到唐军来得如此之快。

    “父王,唐军所向披靡,我等不如派使者请罪,以求大唐恕罪,免于我高昌灭国之祸。”麴智盛进言。

    “大王不需要惧怕,唐军虽到伊吾,但其不敢贸然进入高昌,我突厥可汗已答应出兵相助,到时我突厥大军从后袭击唐军,让唐军有来无回!”阿史那矩插话道。

    “有大将军此言,本王已放心。”麹文泰变得淡定起来。

    不日,探子又回报,唐军先锋军已攻破柳谷城。

    “什么?”麹文泰吓得脸色煞白。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唐军先锋军短短时间就已经攻破柳谷城。

    “唐军先锋军多少兵马?大将是何人?”阿史那矩铁青着脸,不禁问道。

    “初探得知,唐军先锋军人马不到五千,先锋大将是左骁卫大将军李在古!”探子回答。

    阿史那矩脸色大变。

    “李……李在古?大唐战神李在古?”麹文泰惊惧道。

    “正是此人!”

    “不到五千人,如此短时间内便破了柳谷城?”阿史那矩喃喃自语。

    “大唐先锋军攻破柳谷之后,留下三千驻军,其余一千多大唐先锋军正朝着高昌城而来。”探子接着道。

    “李在古想凭着区区一千多兵马攻打高昌城?”阿史那矩眉头紧皱,身上凝重。

    “据臣所知,李在古此人用兵如李靖一样,往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真敢率领一千多兵马攻打高昌城。”一个名叫张钧的大将出声道。

    张钧的父亲是张雄。

    张雄与麹文泰的关系很特别,他们既是表兄弟,张雄的第二身份又是麹文泰的亲妹夫。

    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麹文泰继承王位后,张雄被提拔为护国大将军,参与军国大事的管理,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

    张雄颇有远见,他看到唐朝统一大局已定,主张归顺唐朝。起初,麹文泰还听从张雄的建议,延续了其父鞠伯雅的外交政策,但张雄去世后,麹文泰便依附西突厥,开始与大唐作对。

    张钧继承父位,同样被授予护国大将军,不过,他的权力却不到他父亲当年的一半。

    虽说张钧与麹文泰有亲戚关系,但麹文泰却不希望张家的人干涉过多的朝政,故不断削弱张钧权力。

    张钧权力没有父亲大,但由于张家与鞠家之间特殊的关系,麹文泰还是将张钧当成心腹。

    麹文泰本来已经被唐军的行军速度惊吓到,这时听到张钧这样说,更是吓得浑身颤抖:“阿史那矩,突厥援军何时到达?”

    “回禀大王,可汗已命令突厥大军动身,但臣得到情报,我突厥大军遇到了唐军伏击,止步不前。”阿史那矩犹豫了一下道。

    麹文泰并不知道阿史那矩所说的纯属借口,西突厥根本就没有派出大军前来支援。

    “什么?”麹文泰脸皮抽动,“快,快,快传令……”

    麹文泰话没有讲完,突然捂住心口,脸色痛苦而难看。

    他的嘴巴张开,却无法发出声音,右手捂住心口,左手举到一半,突地垂落。

    在场的人见状,大吃一惊。

    “父王!父王!”麴智盛急忙跑上前大叫着。

    “快,快去叫大夫来!”张钧对侍从喊道。

    “父王,何处不适?”麴智盛俯身看着麹文泰,既紧张,又手足无措。

    麹文泰发不出声,更加激动,双眼瞪得大大,挣扎几下,瘫倒在椅子上,双手无力地垂下。

    只见他的身体抽搐几下,接着一动不动。

    “父王……”麴智盛大叫。

    “大王……”其他人大叫。

    等大夫赶到,麹文泰已断气。

    “父王为何会如此?”麴智盛一脸伤心欲绝的样子问大夫。

    “回禀大王子,大王是由于惊吓过度而薨。”大夫满脸无奈,小心翼翼道。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不久之前还自负得要与大唐为敌的小国国王,居然被吓死了!

    “父王啊,为何丢下孩儿而去……”

    麴智盛抱着麹文泰的尸体,痛哭着。

    “大王子,节哀顺变,如今不是伤心难过之时,还请大王子继承王位,以应对唐军攻伐。”阿史那矩进言。

    “请大王子执掌王位,率领我等拒敌!”张钧也进言。

    麴智盛听从阿史那矩和张钧劝告,立即继承王位。

    与此同时,正率军赶往高昌城的李在古收到了麹文泰突然死掉的情报。

    李在古认为这是好时机,立即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禀报大将军,大总管命令暂停进攻高昌城,先锋军撤回柳谷。”

    突然,一名传令兵快马加鞭赶到。

    “如今正是进攻高昌城的好时机,为何撤军?”李在古板着脸,没好气道。

    “小的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小的只负责传令。”传令兵小心翼翼道。

    军令如山,李在古唯有率领先锋军撤回柳谷。

    撤回到柳谷,李在古立即找侯君集。

    “大总管,为何命令本将军撤回柳谷?本将军得到情报,高昌王麹文泰已死,正好借此机会,一举攻下高昌城。”李在古不卑不亢的对侯君集道。

    侯君集挤出一丝笑容道:“李大将军莫急,先听本大总管慢慢道来。”

    李在古盯着侯君集,听他会以什么样的理由说服自己。

    “本大总管也接到高昌王死掉的情报,正因为高昌王已死,我大唐身为天朝上国,乃属礼仪之邦,而我等身为天朝上国之军,更不能趁着对方国王死之时而趁机攻城,此举不合礼义。”侯君集不紧不慢道。

    “我大唐军队此次前来讨伐高昌,实乃高昌先违背盟约,攻打我大唐边地之先,是其不仁不义。我大唐军队身为仁义之师,若趁着高昌王之死而攻打其国都,即使赢了,也属于不义。”

第三百七十二章 君集计策,另有目的

    李在古正要反驳,侯君集紧接着道:“上述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据本大总管所获得的情报,高昌城可不同于定襄城,也不同于伏俟城。高昌城作为高昌都城,守军严密,城墙高垒,固若金汤,四周又有护城河环绕,单凭先锋军,根本攻不下。

    高昌城位于中间位置,西面为车师前国故都交河城,东面曾为大汉戊己校尉治所田地城,两城相护卫,若先锋军贸然攻打高昌城,会陷入被围歼的险境。”

    李在古眉头微微一皱,侯君集说的第二个理由确实有道理。

    只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攻打高昌城是不容易攻取,但李在古不是普通人。

    他有足够的能力攻破高昌城。

    可是,仔细一想。

    即使他有能力,但先锋军的其他战士不像他。

    若交河城和田地城趁机合围,先锋军是有可能陷入被围歼的险境之中。

    他不能牺牲先锋军战士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功劳。

    李在古唯有微微点头道:“大总管言之有理,是本将军忽略了交河城和田地城。”

    侯君集呵呵一笑:“李大将军明白本大总管的苦心便好!”

    “既然高昌城固若金汤,大总管有何良策?”李在古表情严肃的问道。

    侯君集想了想,缓缓道:“先攻打田地城。本总管已派人向麴智盛表明,我军会在柳谷安营扎寨,给他三天时间安葬麴文泰。如今本总管将尔等撤回来,便是表明此态度。我军趁着麴智盛下葬麴文泰之机,挥军袭击田地城。

    若攻破田地城,高昌城便没有了掎角之势,到时,我大军便能轻易攻取高昌城!”

    李在古点点头,若有所思道:“大总管此计策甚妙!”

    侯君集身经百战,又曾经跟随李靖学习兵法,确实有能力。否则,李二也不会任命他为行军大总管。

    “田地城作为高昌的重要城池之一,也是军队严密,城墙坚固,想短时间内攻破也不易。”侯君集严肃起来,沉声道,“李大将军智勇双全,有何妙计可以轻易攻破田地城?”

    李在古想了一下,不紧不慢道:“大总管既然要先攻打田地城,理应早已有破城之策。”

    侯君集忽然哈哈一笑:“本大总管也不满李大将军,没错,本大总管确实已有破城之策。”

    李在古随即好奇而疑问地盯着侯君集。

    “李大将军是否发现此次的行军副总管与以往有何不同?”侯君集没有立即告诉李在古破城之策,反而问道。

    李在古思索了一下:“有一名副总管曾是将作大匠。”

    “没错!”侯君集微微点头,“此次圣上考虑到高昌的各大城池的城墙坚固而高大,又有护城河环绕,若单靠士兵强硬攻城,恐怕会损失惨重。因此,圣上特任命将作大匠、左屯卫将军姜行本为行军副总管,目的便是要姜行本监造攻城所需的各种器具。”

    将作大匠,专门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

    换句话说,就是工匠的头头。

    李在古明白地点点头,然后若有所思道:“怪不得本将军回到柳谷之时,看到有工匠在监造撞车、抛石车等攻城器具。”

    略微顿了顿,李在古若有所悟道:“大总管是要采取攻城器具攻破田地城?”

    “正是此意!”侯君集说着,露出些许笑容。

    “好,很好!”李在古赞同道,“有攻城器具助攻,除了更容易攻破田地城外,还可以减少我军战士损失!”

    “嗯,李大将军明白便好!”侯君集话锋一转,“李在古、契苾何力听令!”

    “在!”

    “特命你二人率军攻打田地城!”

    “遵命!”

    “攻打田地城非同小可,关系着整个战局,许胜不许败!”

    “本将军一定不辱使命,攻下田地城!”李在古信心满满道。

    “末将也一定不辱使命,与李大将军一同攻下田地城!”契苾何力紧跟着道。

    “很好!本大总管在此等候田地城破城之消息!”

    “本将军即刻去集合队伍,今夜出发!”李在古道。

    “嗯。”侯君集点头。

    李在古与契苾何力拱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侯君集看着李在古的背影,双眼掠过一抹异样之意。

    “大总管,为何不亲自率军攻取田地城?”

    李在古离开之后,侯君集的一名心腹将领不解道。

    侯君集屏退左右后,才低声道:“若本大总管亲自率军攻打田地城,到时讨伐高昌的最大功劳便不属于本大总管。”

    看到那名心腹将领一脸不明白的样子,侯君集解释道:“本大总管命李在古与牛进达攻打田地城,便可趁机亲自率军攻打高昌城。攻破高昌城,获得的功劳将会是最大!

    本大总管将李在古撤回来,不许他乘机攻打高昌城的其中一个目的,便是不希望他占了头功。”

    那名心腹将领这才明白的点了点头。

    “另外,本大总管命令李在古去攻打田地城,是为了转移高昌城内守军注意力,让高昌城守军认为我军不会趁此机会攻打高昌城。”侯君集继续道。

    “大总管此乃声东击西之计,又是一箭双雕之计,高,实在是高!”那名心腹将领奉承着。

    侯君集得意地哈哈一笑。

    李在古和契苾何力集结了一万兵马,分批星夜赶往田地城。

    第二天上午李在古率领的三千先锋军首先赶至田地城,将田地城外围守军清剿干净,然后将田地城通往各处的通道截断。

    田地城守将麹文山听到唐军出现在田地城外面,吓得差点坐不稳。

    这个麹文山是麹文泰同父异母弟弟,幸好他的心理素质比麹文泰要强大,否则也会像麹文泰一样活生生的被吓死。

    当麹文山确认了田地城外面的唐军只有三千人马后,稍稍放心。

    田地城里面有一万多守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有足够的能力抵挡住区区三千唐军。

    麹文山命令各个城门加派士兵,严防死守。

    麹文山也不是傻的,到来的唐军虽暂时只有三千,但肯定是精兵良将,否则不敢前来,而且其后面还可能有大军。

第三百七十三章 破田地城,兵临高昌

    午后。

    契苾何力率领的军队赶到田地城外面,与李在古会合。

    李在古没有急着攻城,先是劝降麹文山。

    麹文山与他的同父异母大哥麹文泰有个共同点,都是自负。

    以为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宽大的护城河,一万唐军短时间内无法攻破田地城。

    麹文山与他的谋士认为,只要固城而守,唐军用不着多久,便会撤走。

    唐军长途跋涉而来,其后勤补给自然跟不上,无法进行长时间作战。

    因此,麹文山断言拒绝李在古的劝降,一心与唐军作战到底。

    见劝降无果,李在古便与契苾何力、姜行本等将领商议对策。

    李在古等人都明白,此战要速战速决,否则会影响整个战局。

    商议过后,李在古等人有了应对之策。

    一方面,命令姜行本带人组装抛石车、冲撞车,另一方面,命令士兵砍木造桥、填壕,以便通过护城河。

    还有,李在古吩咐契苾何力带人于田地城数丈之外挖地道。

    多种方法并用,唐军按令行动。

    对付这种有着坚固城墙,坚固房子,并且早已做好防御的城池,李在古的召唤术中,很多都发挥不了作用。

    即使有部分召唤术能够发挥作用,但由于威力过猛,容易伤及城中平民百姓,李在古唯有放弃。

    契苾何力带人开挖地道的同时,抛石车等攻城器具已经准备好。

    不过,他们所带的抛石车只有两架,另外三架被侯君集留在了柳谷。

    姜行本一声令下,抛石车开始投石击进田地城。

    田地城内的一些守军躲避不及,被石头砸死众多。

    大部分平民百姓都躲在了屋子里,或者躲在家中储放粮食的地窖,或者躲在地道……

    石头无眼,还是有个别躲避不及时的平民被砸死。

    战争,就是如此的残酷。

    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只要发生战争,生命随时都得不到保证。

    还好,李在古已经命令过姜行本,抛石只能对准城楼上的守军,不许将石头抛入内城内街。

    同时,李在古有好生之德,没有召唤“天降陨石”,否则死的平民百姓更多。

    躲在地道的麹文山吓得簌簌发抖,声音颤抖的问身边的谋士、将领,该如何是好。

    一名将领进言,可以命令守城将士用毡被抵挡唐军的抛石。

    这名将领的对策得到麹文山与他的谋士、将领的一致认同。

    麹文山立即命令城中守军用毡被抵挡抛石。

    于是,田地城守军纷纷找来毡被,以抵挡唐军利用抛石车投来的石头。

    刚开始的时候,用这个方法确实成功抵挡了抛石,大大减少守军的伤亡,可是,多了没多久,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毡被虽抵挡住抛石,但也阻碍了守军的防御和更好的还击。

    李在古发现了敌军的这个漏洞,立即命令将士架桥填壕,接着李在古亲自率领五十名士兵推着撞车,抓住时机率先冲过护城河。

    城楼上的敌军从箭眼中往下射箭。

    瞬间,箭如雨般射下。

    李在古早有准备,立即命令举起盾牌抵挡飞箭。

    箭,可以射下,但由于毡被的阻碍,射中目标的几率下降很多。

    同时,本来准备的石块和木头,也是由于毡被阻碍,发挥不了作用。

    眼睁睁的看着唐军渡过护城河,靠近了城门。

    城楼上的敌军继续透过箭眼放箭。

    每个盾牌手之间毕竟难以做到密不透风,还是有利箭射过缝隙,射中了个别唐军将士。

    幸好,被射中的人中,一个被射伤了脚,一个被射伤了肩膀,没有人被射死。

    李在古见状,唯有使用军师技中的“护罩”,暂时挡住了敌人的飞箭。

    “护罩”每次使用的有效时间不长,只有一个时辰。

    不过,一个时辰足够了。

    “护罩”除了每次使用有时间限制之外,还有两个缺陷。

    其中一个缺陷是难以抵挡得住过于强大的冲击力,比如抛石车或抛石机抛出的大石块。

    另外一个缺陷是不能大范围防护,只能防护以李在古为中心的三丈远范围之内。

    李在古率领的五十名士兵正好都在“护罩”守护的范围之内,没有人再被敌军飞箭射中。

    没有人发现有什么不对劲,所有人都以为射下的箭之所以无法射中目标,是盾牌起的抵挡作用。

    因为,“护罩”是透明的。

    李在古等人冲到城门前,利用撞车撞开了城门。

    城门一破,李在古长枪挥动,如入无人之境。

    李在古等人立即占据城门,其他唐军陆续冲杀过来。

    与此同时,地道打通,契苾何力率领一支军队从地道钻了出来,由里面杀出。

    很快,田地城被唐军攻破。

    麹文山知道大势已去,完本无奈地带领剩下的军民投降。

    田地城中男女七千多人被俘。

    这一战,唐军以很少的伤亡,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便成功攻破田地城,取得大胜利!

    就在唐军攻破田地城之时,侯君集率领大军来到高昌城外面,做好了攻城准备。

    高昌城内的麴智盛知道侯君集率领唐军围困高昌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麴智盛破口大骂:“侯君集这个小人,明明答应了本王守孝期间不会攻打高昌城,居然出尔反尔!”

    “侯君集是故意让我等放松戒备。”张钧恨恨道。

    “如今说这些已无用,诸位还不如想着御敌之策。”阿史那矩沉着脸道。

    “大王,臣有一计,或许能够令唐军暂时不攻城,从而让我等做好御敌准备。”张钧严肃道。

    在场的所有文臣武将顿时齐齐盯着张钧,目光中既带着疑问,又带着几分期待。

    张钧看着麴智盛,不紧不慢道:“大王可修书一封给侯君集,表示向唐皇请罪。让侯君集看在大王正处于守孝期间,若唐军此时攻城,势必被其他国家骂唐军不仁义。”

    麴智盛想了想,没有立即表示接受这个建议,而是问其他人:“诸位认为张大将军此计如何?”

    有大臣出声赞同,有大臣认为需要从长计议,有大臣沉默不语。

    “大王,时间紧迫,还请大王早做决定!”张钧又出声。

    麴智盛犹豫了一下,决定听从张钧之计。

第三百七十四章 新的援军,攻城准备

    侯君集于高昌城外一里处的营帐内,正与将领商议何时攻城。

    “报!”

    一个传令兵急步进入。

    “高昌王派人送了一封书信给大总管!”

    “这个时候高昌王派人送来书信,难道是降书?”有将领不禁道。

    “有此可能。”有将领附议。

    侯君集接过传令兵手中的书信。

    传令兵拱拱手,然后退了出去。

    营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侯君集手中的书信上。

    他们的目光中既带着疑问,又带着期待。

    他们都很想知道书信中的是什么内容。

    侯君集打开书信,低头看了看。

    只见书信内容写的是: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

    意思就是,得罪唐朝的是先王,但他受到惩罚,已经死了,我麴智盛即位还没有几天,还请求身为吏部尚书的您哀怜哀怜,不要攻城,饶过我。

    看过书信内容之后,侯君集表示淡然,没有什么变化。

    他将书信递给其他将领。

    将领们一一看过麴智盛要讲和的书信后,随即议论开来。

    有的将领认为麴智盛这是假讲和,实际上是拖延时间;有的将领认为麴智盛是害怕了,有归降之心;有的将领认为麴智盛若真的要有归降之心,就要打开城门迎接唐军进城……

    侯君集综合各位将领的意见,最后做了决定,不接受麴智盛议和。

    侯君集命人给麴智盛回九个字: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

    这话意思就是,你麴智盛如果真的服软,就应当亲自来我军中投降。

    麴智盛收到侯君集的回复后,又气又惊。

    气得是,侯君集身为大唐的一个吏部尚书罢了,竟敢对自己如此不敬;惊的是,侯君集非要攻城活抓自己不可。

    麴智盛不知所措,难道真的要投降?可他很不甘心,才刚继承王位。

    麴智盛将侯君集回复的内容告诉几位大臣后,眉头紧皱道:“诸位认为该当如何?是归降李唐,还是与李唐一战到底?”

    有人建议归降,有人建议一战到底,有人建议拖延时间,寻求邻近诸国帮忙。

    “大王,臣方才获得一个好消息。”

    就在此时,阿史那矩显得有些激动道。

    “我突厥又派出一支援军,已经抵达交河城,只要高昌城能抵挡唐军一日,我突厥大军定能赶到。”

    “太好了!”麴智盛双眼一亮。

    “臣建议大王不要向李唐投降,凭借着高昌城坚固的城墙,定能抵挡唐军数日。”阿史那矩接着道。

    麴智盛犹豫了片刻道:“好,本王决定不投降,一战到底!”

    “诸位听令,死守高昌城,绝不许唐军入城一步!”麴智盛倏地站起来,厉声道。

    “遵命!”众人应道。

    ……

    田地城内。

    李在古接到情报,知道了侯君集已经率领大军围住高昌城,随时准备攻城。

    李在古忽然恍然大悟,侯君集是故意调开他。

    或许,在侯君集的眼中,田地城根本不重要。

    李在古还想明白了一件事,一开始就根本不需要攻打田地城。

    侯君集可以集合大军专门攻打高昌城,然后在通往高昌城的道路上安排伏兵。

    若田地城会出兵支援高昌城,便可以在半路将其伏击,不需要攻打。

    李在古想明白,似乎已经迟了。

    但是,这件事,也让李在古看清了侯君集实际上是个小人。

    从这一刻开始,李在古会时刻提防着侯君集。

    李在古命令契苾何力率领六千兵马留守田地城,他率领其余兵马赶往高昌城,协助侯君集。

    既然侯君集想独吞功劳,李在古偏不让他得逞。

    侯君集命令工匠搭建好高五丈,可以俯瞰高昌城内的巢车,同时准备好抛石车。

    所有将士准备好,只等侯君集一声令下。

    “报!”

    突然,有探子前来禀报。

    “大总管,在交河城通往高昌城的路上发现突厥兵马。”

    侯君集眉头一皱,急问:“突厥军有多少兵马?”

    “不少于二万!”探子禀报。

    侯君集脸色一变:“突厥居然派出二万兵马前来支援高昌城,不可不防。”

    “大总管,突厥二万兵马不足为惧。”薛万均不以为意道,“大总管早已于各路布置伏兵,若高昌城有援兵,定会中了埋伏。”

    “大总管,各路伏兵人员不多,不到五千,面对一万突厥兵马,恐怕难以抵挡得住。”牛进达有所忧虑道,“若突厥军杀到高昌城,我等要攻破高昌城便难了。”

    侯君集犹豫起来,一时之间做不了决定。

    先前有一支突厥援军被唐军打退,侯君集便认为突厥不敢再派援兵前来,因而在各路设伏的将士并不是很多。

    就在侯君集犹豫不决的时候,李在古大步走了进来。

    看到李在古的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参见大总管,田地城已被我军攻破,本将军知道大总管要攻打高昌城,特率领部分军队前来听候差遣。”李在古拱手对侯君集道。

    听到李在古这样说,大家都感到惊讶。

    他们完全没想到,李在古居然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攻破了田地城。

    侯君集的脸色变了变,双眼掠过一抹不悦之色,但很快恢复正常。

    他干咳一声,挤出一丝笑容道:“李大将军不愧为我大唐战神!果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略微顿了顿,他收起那一丝笑容,变得严肃道:“李大将军不用驻守田地城?万一有敌军的援兵攻打田地城,便会得而复失。”

    “大总管放心,由契苾大将军率领六千兵马驻守田地城!”李在古不卑不亢道。

    侯君集眼珠转了转,想找个理由让李在古回到田地城去。

    “大总管,末将建议让李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前去阻挡突厥军。”牛进达忽然道。

    牛进达没有别的目的,纯粹是认为李在古勇猛过人,有勇有谋,由他出马,一定能够阻挡住突厥派来的援军。

    侯君集本来就不希望李在古参与攻打高昌城,听到牛进达的建议,正合他意。

    “李大将军,如今有突厥派来的援军正从交河城出发,赶来高昌城,本大总管正瞅着该派何人前往应敌,你赶回来,正是时候。”侯君集看着李在古,似笑非笑道。

第三百七十五章 阻挡援军,擒贼擒王

    李在古自然听得出侯君集要派自己前往阻击西突厥派来的援军。

    “李在古听令!”侯君集语气一肃。

    “在!”李在古应道。

    “如今突厥派出二万大军前来支援高昌城,本大总管命你率军前往伏击,势必将其挡住!”

    “遵命!”

    李在古虽明白侯君集派自己去阻击西突厥派来的援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勇有谋,而是不希望自己留下来与他争功罢了。

    可是,军令如山!

    如今侯君集是主帅,自己也只能听命于他。

    不管怎么说,阻击西突厥派来的援军,也是为了能够攻克高昌,至少这个目的是一致的。

    李在古也懒得跟侯君集争功。

    “李大将军需要多少兵马?”侯君集接着问李在古。

    “本将军从田地城带回来的兵马足够!”李在古不假思索道。

    “你带回来的兵马不够二千,而突厥派来的援军足足有二万。”侯君集眉头微微一皱,十分严肃道,“须知道,若不能成功阻击突厥派来的援军,便会影响到我军顺利攻取高昌城。你想以不够二千兵马去阻击敌军二万兵马?这是否过于自信?”

    侯君集的内心挺矛盾,一方面他不希望李在古能够立功,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李在古战败,无法成功阻挡敌军援兵。

    “回禀大总管,据我所知,在交河城通往高昌城的路上,我军有布置伏兵,加上我所带的兵马,已足够阻击突厥派来的援军!”李在古信心十足道。

    侯君集想了一下,语气有所和缓道:“好,便按你所言,速速率军出发!”

    李在古拱拱手,转身大步离开。

    ……

    埋伏在浮图镇的五千唐军知道突厥派出的二万大军正要经过此地,都不禁感到紧张。

    五千唐军阻挡二万敌军,根本没有一丝胜算。

    敌人的援军若要更快到达高昌城,浮图镇是其必经之路。

    浮图镇因有几座佛塔而出名,但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

    唐军虽然占领着浮图镇的要塞和高处,可不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单凭着五千唐军,最多也只能抵挡二万敌军一两个时辰。或许,能抵挡的时间会更短。

    负责率军埋伏于浮图镇,原本以防止交河城方面援军的将领是中郎将辛僚儿。

    辛僚儿已经派人去找侯君集,希望侯君集赶紧派大军前来,同时,他召集将领,进行战前动员。

    辛僚儿不知道侯君集派出的援军是否能够按时赶到,他已经做好了死战的准备。

    辛僚儿知道他们这五千人的作用,很有可能左右着此处大唐是否成功讨伐高昌。

    若他们轻易被突厥派来的援军打败,唐军攻打高昌城的战略便会失败。

    辛僚儿明白他的胆子有多重。

    战!

    死战!

    即使战到最后一人,也要阻挡敌军援军!

    辛僚儿做好了以死相拼的准备。

    其他将领也做好了以死相拼的准备。

    “禀报中郎将,我军援兵已至!”

    辛僚儿的动员话语还没有完全说完,突然一名传令兵跑到。

    辛僚儿等将士一听到,都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不过,辛僚儿很快感到有些奇怪,为何援兵能如此快便赶到?

    “援兵有多少?”辛僚儿不禁问道。

    “不到二千兵马。”传令兵答道。

    此话一出,众将领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辛僚儿眉头皱了皱,追问:“援兵由何人率领?”

    “回禀中郎将,援兵由代国公、左骁卫大将军率领!”传令兵道。

    辛僚儿双眼一亮:“我等有望成功阻击敌军了!”

    略微顿了一下,他紧接着道:“快,随我前去迎接左骁卫大将军!”

    “不用了!”

    就在此时,传来李在古的声音。

    话音一落,李在古已大步走了进来。

    辛僚儿急忙迎了上来,拱手行礼。

    其他将领也一一对李在古拱手行礼。

    李在古拱手回礼后,被辛僚儿请上座。

    李在古坐下,没有多说废话,立即询问了浮图镇的兵力布置。

    辛僚儿对浮图镇的兵力布置向李在古做了汇报。

    李在古听完之后,命令辛僚儿带他察看浮图镇主要道路的地形,特别是将要布置伏兵的地方。

    对于辛僚儿布置伏兵的地方,李在古没有意见。

    夜,降临得特别早。

    李在古没有睡,带着几名心腹离开浮图镇。

    他对守卫说,是去查探敌情。

    与此同时。

    由西突厥大将阿史那督辽率领的二万大军已在离浮图镇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

    阿史那督辽已经提前获得情报,知道唐军有兵马驻扎于浮图镇。

    因此,阿史那督辽命令所有将士今晚休息好,计划黎明之前出发,奔袭浮图镇。

    这二万大军中,有数千是高昌将士。

    阿史那督辽与其他西突厥将领商议好,明日将命令高昌将士作为前锋部队。

    换句话说,要死也要高昌将士先死。

    所有西突厥的将领都有一个共识,他们只是来支援高昌的,若发现不妙,绝对不允许为了高昌而导致自己的士兵损失惨重。

    他们只要遭到唐军的猛烈抵抗,便会撤走。

    当然,这些事,也只有西突厥的可汗和主要将领知道。

    其实,西突厥派来的所谓二万大军,纯粹是呐喊助威罢了。

    这个时候,西突厥的援军营地里面,大部分将士都已经进入梦乡。

    巡逻队来回巡逻着,各处守卫开始打着哈欠。

    他们知道唐军大部队正在围困高昌城,这个时候不会派出军队前来偷袭。

    唐军能做的,也只会派出小部分军队在路上设伏罢了。

    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都放松了警惕。

    他们更加不会想得到,唐军中居然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大将。

    而且,还是一名不怕死的大将。

    这名不怕死的大将就是李在古,只带着几名心腹,不动声色地摸到了西突厥援军营地附近。

    李在古要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方法,他相信,只要杀了敌军主将,敌军便会撤走。

    李在古分析过,西突厥虽与高昌之间有盟约,但是,以他对西突厥可汗的了解,西突厥不可能真正为了帮助高昌,而让自己的军队遭受损失。

    之前西突厥派出的一支援军,遭受到唐军抵抗后,损失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匆忙撤走了。

    也就是说,若杀掉西突厥主将,其援军便会撤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22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之卧龙军师最新章节! 作者:龙虎三条尾所写的《大唐之卧龙军师》为转载作品,大唐之卧龙军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之卧龙军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之卧龙军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之卧龙军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之卧龙军师介绍:
躺在床上就能变强?
能!
至少李在古做到了!
穿越回大唐贞观年间,成为将门张家赘婿,李在古本想过着吃饱就睡,睡饿就吃的日子,怎奈遇上突厥犯境侵扰!
甘州城危,媳妇遇险!
百姓受罪,疆土被侵!
为情为义为节,文弱书生的他挺身而出,召唤出令胡人惧怕的燕云十八骑……
那一夜,他一骑战八方,于数千兵马中直取敌将首级!
谁道华夏无忠骨,谁道书生本无义?
挥枪上马敌胆寒,运筹帷幄胜千里!
(本人物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大唐之卧龙军师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之卧龙军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之卧龙军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