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热血残汉TXT下载热血残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热血残汉全文阅读

作者:海上云山     热血残汉txt下载     热血残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八章 战宛城 三

    这是一种来自本能的恐惧,不是靠任何弹压或者是自我安慰就能平息的。

    想想看,一辆汽车看着大灯向你冲过来,就算是你明知道对方会刹车的情况下你会不会害怕?更别说这光芒背后还是明晃晃的兵刃呢。

    这样的震慑效果是矛阵永远也达不到的,随着庞德的一声呐喊,刀手双手握紧小跑加速冲到了敌人的阵型之中。

    刀光挥舞,血肉横飞,当者无不披靡,顿时杀得中部的曹军不断后退。

    而紧跟其后的长棒手就是拼命的向两侧正在退避的敌军输送杀伤,他们抡起的力道是任何兵器都不能阻挡的。

    别说是人,就是小一些的盾牌在猛力一击之下也很可能直接被击碎。

    而后续的明军则是刀盾手护住两侧,长矛手不断地从刀盾手的中间将长矛像怪蛇吐信般刺出,继续给已经被长刀和铁棒杀得心胆俱裂的敌人带去无止境的噩梦。

    不过一千明军,就这样生生的击穿了夏侯惇的鹤翼大阵,将它拦腰砍断。

    而这时乐进的骑兵也输的十分彻底,要说骑兵近身搏杀,这明人乃是鼻祖,何况双方马匹的差距更是超过骑兵本身素质的差距。

    再加上明人骑兵足足比乐进的多了一倍,能勉力支持到现在,已经是乐进统军有方了。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乐进的手下已经损失过半了,现在见到寄予厚望的步兵也被击穿,曹军骑兵终于斗志崩溃拨马便逃。

    而明人骑兵也不追赶,而是在大将雷铜、拓跋匹孤等人的率领下向着夏侯惇的右翼包抄了过去。

    夏侯惇自己本来身在战阵的中间,现在却被乱兵挤到了战阵的左侧,也算是他的一种幸运。

    他并不准备认输,而是拼命的命令士兵们反击试图打通和右翼曹军联系。

    奈何士兵们的士气已经不行了,眼见着明人纷纷向右翼包围过去,那还不赶快趁机撒丫子逃啊!

    败逃回来的乐进见状,知道败局已经无法挽回了。

    战场上什么最重要?士气最是重要,一旦失去要想在短时间内挽回来根本没有可能。

    他拉着夏侯惇的手道:“将军,现在事已不可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是先保住剩下来的人吧。”

    夏侯惇怒道:“韩浩还在里面啦,怎能就此而去?”

    乐进急道:“韩浩乃是杜阳的外甥,杜畿的血亲,就算是被俘也绝无性命之忧。若是因为一时迟疑我们全军覆没于此,将军又有何面目去见大司马?”

    夏侯惇闻言虎目圆睁,泪水几欲夺眶而出。

    韩浩与他有救命之恩,现在他身陷险境自己却要弃之而去,让一贯自诩侠义的夏侯惇从情感上如何能接受?

    可是残存的理智告诉他,乐进的意见是对的,这一战已经败了,自己根本没有翻盘的能力,若是执意不走,只不过是再把自己和乐进也搭进去而已。

    自己的命虽然无所谓,可是一旦自己折在了这里对于曹操的打击就太大了。

    自己是最早跟随曹操出生入死的大将,在曹操初起的时候就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贵宠远超诸将。

    但是这些年戎马生涯下来,自己也知道自己虽然也刻苦勤奋可是在军事上实在是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征伐之事确非自己所擅长。

    这次大军南下自己本不想来,但是奈何现在曹操急需可靠的帮手,自己才不得不勉力应付。

    要是自己因为私情而死在了这里,那确实是曹军上下不能承受之重。

    几乎将牙咬碎,夏侯惇才下令道:“走。”

    乐进知道他的方寸已乱,就不客气的接过了指挥权,带着部队缓缓退回了浮桥那里。

    乐进让夏侯惇带人先走,他自己亲自带着勇士断后,好在明军正在围歼右翼曹军也未加以追赶。

    处在包围之中的曹军眼见夏侯惇的将旗退走,顿时士气崩溃,纷纷抛下兵器乞降。

    庞德急于前去增援贾诩,也就同意了他们的投降,让副将杨任带着五百人看住俘虏并监视夏侯惇残部的动静,自己则带着人马赶回了夕阳聚。

    在庞德和夏侯惇激战的同时,从南边顺利渡过淯水的曹军在曹洪、曹休等人的率领下向夕阳聚和渡口的壁垒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但是面对早已做好准备作战技巧异常娴熟的敌人,攻势进展的并不顺利,尤其是敌人那威力巨大的车弩,给曹军带来了重大的伤亡。

    曹洪也曾经想过干脆绕过夕阳聚和夏侯惇前后夹击出城迎战的敌人,但是就算是莽撞如曹洪也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术动作。

    在这些本就没有路的田野上,散开的队形一旦遭到敌人的突击几乎无法防卫。

    而且他也没有想到夏侯惇会败得这样快这样彻底,所以在看到夏侯惇的将旗后撤之后他已经知道事情不可为,立刻撤军回到了浮桥。

    但是倔强的曹洪并没有率军返回东岸,而是就在浮桥前面安营扎寨构筑工事以守卫浮桥,好保留曹军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这个渡河通道。

    不过贾诩也并没有前来进攻他,而是直接将兵马接回营寨里重新安歇。

    事实上贾诩根本就不怕曹操全军渡河,他知道只要自己想突围曹军根本拦不住自己。

    他之所以还要留在这里只是想要在曹操渡河的时候尽量给予他们重大的杀伤而已。

    事实上他的计划在第一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曹军在战场上留下了七百多具尸体,而被俘的也有一千余人。

    更让贾诩欢喜的是他还意外的俘获了曹操的得力部将韩浩。

    韩浩字元嗣,年轻时就是河内知名的豪杰,汉末大乱起时他聚集徒众以保护家乡,被太守王匡征召为从事。

    董卓也十分欣赏他,曾抓住他的舅舅杜阳威胁他投降却被他给拒绝了,最终董卓也并没有真的杀掉杜阳。

    王匡败亡后韩浩加入了夏侯惇的麾下,曾经击杀劫持夏侯惇的叛贼救了夏侯惇一命,从而深得曹操的看重,被委以执掌禁军的重任。

    ;

第十九章 战宛城 四

    就连李归也曾经表示过对他的欣赏,所以能抓住他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看到败退回来的夏侯惇,曹操的心里就像是滴血一般,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怪罪夏侯惇,而是自责的对诸将道:“是我轻敌才有今日之败,与将士无关。”

    这倒也不是完全的虚言,要是早知道贾诩所部如此剽悍说什么曹操也不会冒冒失失的搞什么三路渡河的。

    而且夏侯惇还告诉曹操一个现象,那就是敌人里面明显有大量的氐人特征的战士,这样的比例绝不是普通明军能有的。

    曹操闻言大吃一惊,立刻下令拷问乐进冒死抓回来的一个活口,在大刑之下这个人最终承认了自己是来自长安的李归亲军,对面的军队全部都是刚从长安调来的。

    这个消息让曹操真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

    夏侯惇率领四千精锐被敌人两千人吊打,虽然说夏侯惇指挥能力是差了一点,但是乐进、韩浩都是世间罕有的猛将啊!

    现在知道了对手是天下第一强军——李归的近卫,那输的也就不算是很难看了。

    但是李归的近卫居然出现在了这里,这又是个什么情况?

    最坏的情况就是李归自己已经来了,现在在这里下了一个套等着自己往里钻,就像他对付鲜卑鹿结部一样。

    不过在他和郭嘉、陈群两人商议的时候,郭嘉明确指出这绝对不可能。

    首先,上次遇刺给李归留下的创伤实在是太重了,再加上他因为段宁的身故连夜赶路更是让自己的病情是雪上加霜。

    这都是真实的,因为曹华就一直陪在李归身边,她完全没有明白向娘家隐瞒李归身体真相的重要性,毕竟那时候两家还没有走到要立刻兵戎相见的地步。

    所以在李归彻底痊愈之前,就算是他愿意冒这个险,他的手下也绝对不会同意的。

    毕竟对于上次因为误传李归身故所引起的动荡和随之而来的暴风骤雨,每个明人心里都是记忆犹新,那绝对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其二,李归为人异常谨慎,每次动兵都是倾尽全力,从不弄险。

    就算是对付丁零人和鲜卑人的时候的以身诱敌之举也是因为深知对手攻坚能力差并且大军在侧。

    而现在并没有明人大军南下的消息,两三千人可以瞒过曹操的耳目,数万人南出武关的话绝对不可能做到无声无息。

    要是李归以为自己带着四千人就可以击败曹操的四万大军,那不是把曹操看得比黄巾还不如了?而无论是曹操还是郭嘉都知道李归最重视的的人就是曹操。

    最后,假如李归真的想要诱敌深入,那把曹军放过淯水引到宛城城下才是最佳的选择。

    现在这种情况就算可以打痛曹军,可是无碍于曹军的行动,根本不可能困住曹军。

    听了郭嘉的分析,曹操也觉得很有道理,看来确实是自己有点多疑了。

    可是那为什么李归的近卫会出现在这里?这一点就连郭嘉也是想不明白。

    要说李归未卜先知,先派兵在这里等着曹操,那也太过玄幻了,杀了郭嘉他也不相信。

    要是李归真的能做到这样大家还争个毛啊!直接散伙算了。

    还有一个相对合理解释,就是李归打算让贾诩率领大军从宛城进攻许昌。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明人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关中来到宛城,绝不会就这几千人。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李归真的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贾诩这样的人吗?

    就算他自己不能率军出站那也应该是让毕舒统率大军从并州南下河内要稳妥的多呀。

    贾诩这样战绩不显的人能统率大军进行这样的灭国之战吗?他就对贾诩这样有信心?

    不过思前想后郭嘉还是建议曹操立即撤军回许昌以静观其变。

    曹操当然不愿意了,他对郭嘉道:“大军南下耗费良多,现在稍遇挫折就回师,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再说韩浩还在敌人手里岂能不救?”

    郭嘉道:“现在宛城已经有了准备,再强行进兵纵然能胜也是惨胜,以疲惫之兵又岂能守得住残破的宛城?不过是白白将自己直接送到了明人和刘备的夹击之下。”

    “我观明人兵书,有一句话十分有道理,那就是真正的战争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应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最大目的。”

    “消灭了敌军,城池自然唾手可得;夺取了城池却没能消耗掉敌人的力量,不过是把自己陷入了被动之中。”

    “明人势大,难以一举打败他们,如果不能一击得手,那就不如引他们来攻,在防御之中大量消灭他们,使得他们无力再进犯。“

    “然后趁明人无力东出的时候,消灭孙权、刘备、公孙度等人,合关东之力以抗明国一隅之地,可保必胜。”

    曹操闻言依旧低头不语。

    陈群见状也劝道:“此次南下,一举攻破明人城池七座,俘虏明人自张宠之下近万人,掳掠民众十余万北返,这不是大捷是什么?”

    “明公天威,奋力一击之下敌人自然是化为齑粉,但是现在春耕在即,明公怜惜世人辛苦暂且休兵,天下之人都会感激您的恩德,又怎敢有丝毫不敬之心呢?”

    其实曹操也没有那么坚持啦,只不过面子上有些下不来故作矜持罢了,陈群也正是看穿了他的这点心思才给他找个台阶下罢了。

    曹操立刻顺水推舟道:“确实如此,既然不能迅速平定南阳,又何必多造杀孽?只是韩浩在彼,我想用张宠将他换回来不知可否?”

    郭嘉想了一下道:“此事只怕难成。我军俘获明军近万人而失陷于敌手的不过千余人,若是要交换的话明人定然要求相互交换全部俘虏,这怎么可以?”

    曹操知道郭嘉的话乃是实情,但是他还是派遣了夏侯杰前往贾诩那里表达了双方休战并交换战俘的建议。

    贾诩听了这个建议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甚至都没有提出双方交换全部俘虏的要求。

    ;

第二十章 风起云涌 上

    对于这次驻守北方因而被俘的张宠等人,贾诩已经是恨之入骨。

    之前他们一直对贾诩的命令阳奉阴违,不知道误了贾诩多少事情。

    上次汝南变乱之时,贾诩本欲立刻挥师东进去救张绣,结果却因为张宠等人的部下闹兵变而不得不一再耽搁,终于误了大事。

    前一阵子贾诩让他们加强戒备、修缮城池,他们也全都当了耳旁风,根本什么都没做,整天就是吃喝玩乐耍女人,把南阳北部搞的是乌烟瘴气、战备松弛。

    现在好了,曹操轻轻一击,这些人就丧城失地全数做了俘虏,知道的人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怎么看自己呢?

    对于这些害群之马,贾诩是早已必欲除之而后快,又怎么会愿意再去救他们?

    张宠等人也正是知道自己的处境才一被俘就毫不犹豫的投降了。

    眼见交换俘虏无望,曹操毫不犹豫的下令撤军北返。

    他亲自率领精兵五千殿后,大张旗帜以示有余。

    眼见敌人如此嚣张,明人上下都十分愤慨,想要追上去个给曹操一个好好地教训。

    但是贾诩严厉的制止了他们,因为他深深明白曹操在兵力上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轻松的布下多个陷阱等着自己,自己绝不能因一时气愤而上当。

    实际上曹操真的是布好了局准备伏击贾诩,奈何贾诩不动如山就是不上钩。

    既然贾诩不上钩,那曹操也只能放弃,转而尽量掠夺南阳的物资以弥补这次南下的消耗。

    就这样曹操一路缓缓后退,将所到之处的坞堡全数攻破,所有人、财、物全部洗劫一空,只给贾诩留下了一座座被毁坏的破城和一片片渺无人烟的旷野。

    夕阳聚这一战的规模不小,交战的时间却并不长,战况也谈不上激烈,但却正式的拉开了李归、曹操这两位天下至强的决战序幕。

    而贾诩凭借四千人就挡住了曹操的数万大军并迫使他不得不撤军,一下名声大噪,一举咸鱼翻身被誉为名将之才。

    不过这一仗半个南阳被蹂躏,几年来休养生息的成果就这样被曹操轻易的收割了去,究竟谁胜谁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而随着李曹争霸这出汉末群雄逐鹿大戏里最高潮部分大幕的拉开,全国各地也立刻变得风起云涌了起来。

    每个诸侯都知道当这两家分出胜负的那一刻也就是赢家对他们动手的时刻,或战或降,他们都必须赶紧做好准备了。

    在荆州,获知贾诩真的成功的击退了南下的曹操主力之后,荆州的所有大小世家都意识到短期内这相互纠缠不休的北方双雄南下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备都将是荆州毋庸置疑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觉悟,他们对刘备的态度顿时好了很多。

    他们不仅开始顺从的向刘备出粮出钱,而且一改初衷纷纷接受刘备的邀请当了官,就连一直闭门不出的蒯越最后都不得不接受了刘备奉上的襄阳太守的职位。

    有了荆州本土世家的全力支持,刘备的军事实力终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有底气和其他诸侯掰一掰手腕了。

    他的第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江夏了,因为那里不但一直是荆州的一部分,还是整个江南的战略要地,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但在刘备动手之前,江夏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既然已经和李归彻底撕破了脸皮,曹操就不得不倾尽全力来应对明人的进攻,偏处江南的江夏自然就顾不上了。

    何况兵力如此紧张再把一万精兵扔在那里自然是不行的了,所以他让夏侯渊弃守江夏,并将百姓全数撤退到许昌一带来。

    这个决定自然激起了以黄祖为首的江夏势力的激烈反对,但奈何曹操决心已下,人在屋檐下区区一个黄祖又能如何?

    在生与死的抉择下,黄家不得不屈服了,随着滚滚北上的人潮走向了未知的未来。

    回望故乡的山山水水,每个黄氏子弟都是泪流满面,江夏黄氏从此只能漂泊异乡,也不知道是否还有能再回来的一天。

    而始作俑者的黄祖,更是悔恨交加,最终病死在了北上的路上。

    夏侯渊、黄祖等人前脚刚一撤退,一支军队后脚进入了江夏城,开始加固城防、招纳流民,俨然成为了江夏的新主人。

    这支部队正是江东孙权的部队,为首大将乃是东吴诸将之首的周瑜。

    孙权这样的举动让刘备怎么能忍,他立刻率领大军顺流而下,决心要好好让孙权明白明白,有些人的东西是不能抢的。

    实际上江夏郡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之所以还能让让两家兵戎相见纯粹是因为两家都想趁着对手立足未稳之际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吞并对方,全有江南之地据长江天险以抗北方,这是所有南方诸侯最好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刘备和孙权可算是英雄所见略同。

    所以他们的目标根本不是什么江夏,而是对方本身,这一点刘备心里清楚,孙权也一样清楚。

    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双方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就在南方两强为了吞掉对手一统江南而准备兵戎相见之时,遥远的辽东也燃起了漫天烽火,而引起这场战火的人就是袁谭。

    在袁绍自愿南下回归朝廷之后,袁谭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终于掌握了冀州这个袁家核心地区的袁尚,对自己这位勇武刚直又一直和自己争夺继承人大位的哥哥那是相当的戒备。

    刚一上台他就不顾手下的劝阻立刻完全断绝了对平原地区的物资供应。

    而袁谭虽然是名义上的青州太守,但是青州的很多地方不是一片荒芜就是处在别人的控制之下,他真正的地盘也就是一个平原加残破不堪的乐安、济南两郡。

    而且袁谭与父亲袁绍观点不同,在击败了青州黄巾之后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尽力的安抚流民组织流民进行生产自救。

    ;

第二十一章风起云涌 中

    这个做法固然为他赢得了青州贫苦百姓的爱戴,但是也让他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很多走投无路的青州人立刻涌到了他这里。

    乱世之中人虽然宝贵,但是短期内却只能是负担,在袁尚断绝了对他的援助后,袁谭彻底的陷入了困境之中。

    在这样的绝境之下,袁谭一度都想干脆向自己的弟弟认输,干脆放弃青州的地盘进京陪伴父亲算了。

    但是从邺城成功脱身来到平原的辛评激励他道:“现在袁、曹息兵,而主公还在三公子也不敢轻举妄动,正是将军您积蓄力量的好时候啊。”

    “大鹏历经千般曲折才能有翱翔九天的时刻,主公您又怎么能为眼前一时的困境迷惑而轻言放弃呢?”

    袁谭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召集手下的众将商议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

    王修献策道:“现在天下群雄并起,李、曹独强,实在是难以争锋,主公若是留在青州这个是非之地实非上策。”

    “现在公孙度正耀武于幽州,其老巢辽东之地必然空虚,若是我们突出奇兵奔袭那里,一定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前一阵子亲自前往辽东拜会了邴原邴根炬和管宁管幼安,得知留守辽东的公孙康为人暴虐犹胜过其父,辽东士人苦其久矣。”

    “若是主公大军一到,他们都愿意起兵接应,以主公的神武区区公孙康那里会是敌手?”

    “辽东之地虽然苦寒,但却有千里沃野,足可以安身立命,到时候将青州之民尽数移往辽东,立成海外大国。”

    “若是将来中原一统,主公进可以效法窦融故事不失封侯之赏,退可学卫满海外称王,岂不快哉?”

    袁谭听了之后沉思了一会才道:“能如此固然好,但是辽东遥远,还要跨过冀州、幽州长途远征,只怕难有胜算。”

    王修笑道:“若是从陆路上走那是根本不必考虑的事,但是柳毅等人是怎么占据东莱的呢?既然他们能从海上来,我们就能从海上去。”

    袁谭闻言恍然大悟,对王修拜服道:“非公不能解此危困,若真能成就此事,公当记首功。”

    王修叹道:“此并非我之功劳,主公还记得管统管安乐吗?”

    袁谭立刻正色道:“安乐为国捐躯,有大功于我袁家,吾时刻不曾忘怀。”

    王修道:“主公每月送米粮等物给安乐家人使其衣食无缺,我等都看在眼里,单凭这一点就胜过老主公多矣。”

    这话说得有点露骨,辛评连忙在边上咳嗽了一声,王修也立刻醒悟,转开话题道:“安乐生前曾提过他有一族弟,名叫管承,原来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海商。”

    “这几年他东征西讨,将海上贼寇收服了不少,威震北海,若是能得到他的帮助,一定可以顺利的完成这次渡海作战的。”

    “只是他出身卑贱,又对世家多有误解,要想取信他只怕并不容易。”

    袁谭笑道:“有何误解?不过是一些盲目自大的世家子为难过他罢了。要想化解他心中块垒又有何难,我这就亲自去见他,不带一名侍卫,这样可够诚意?”

    辛评闻言大急道:“主公千金之体岂可轻易赴险?属下愿意代为前往。再则那管承不过一海贼,主公亲自去见他岂不是自降了身份。”

    袁谭摇头道:“公虽然博学多识气度非凡,但却少与此等人物打交道。想来他害了我对他能有何好处?我此去必然无妨的。”

    “再则豪杰不问出身,昔日协助高祖皇帝开创汉家四百年盛世的樊哙、陈平又是何等出身?”

    “当今纵横天下的李归、刘备,谁又能轻视他们分毫?想那管承既然能纵横海上,必然也有他的可取之处,我去见一见他又有何自降身份?”

    见辛评还要再劝,袁谭接着道:“将来茫茫大海之上,生死都要完全托付于人,若是不能彼此推心置腹,又岂能成就大事?我意已决,公不必再劝。”

    眼见袁谭如此豁达,王修心里不禁暗暗点头,而司马俱等降将都忍不住大声喝起彩来。

    其实袁谭之所以这样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很清楚的知道在失去了父亲的支持之后自己已经很难再从士人那里得到支持了。

    除了已经不得不和自己绑在一起的这几个手下之外,其他人那个不是赶去捧袁尚那小儿的臭脚?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干脆直接依靠草莽之士来成就一番事业?那李归能做成的,我袁谭一样可以,这就是此刻袁谭内心深处的想法。

    而司马俱等人的反应更是进一步给予了袁谭以激励,自己这样做真的是做对了。

    而之后事情的走向更是和袁谭预料的一样,当看到身世高贵、威名赫赫的袁谭竟然孤身前来拜会自己,悍勇如管承,他的手都哆嗦了。

    袁谭啊!这是什么身份的人?比自己之前打过交道的那些所谓世家高贵百倍千倍。

    这样的人居然屈尊降贵亲自来招揽自己,这又是何等的荣耀?

    袁谭坦率的告诉了管承自己不利的处境,明确的告诉管承自己需要他的帮助。

    士为知己者死,管承立马当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袁谭表达了自己誓死效命的决心,当然了,袁谭承诺他事成之后的将军职位也起了那么一点小小的作用。

    而更令袁谭欣喜万分的是在司马俱的穿针引线之下,青州黄巾里实力最强的徐和也流露出了投靠他的意愿。

    徐和可不是一般的黄巾渠帅,出身琅琊豪族的他是一个有着自己坚定信念的人,是因为真正想要为苦难的青州百姓寻找一条活路才加入黄巾军的。

    他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却全部是真正的战士,即使是在与臧霸等人的长期争斗里也并不完全处于下风。

    但是这么多年艰苦的战斗下来,看着此起彼伏的黄巾大军徒劳无功的赴死,即使是坚定如徐和也迷惘了。

    现在的他已经,没有了昔日改天换地的豪情,只想为部下找一条活路。

    ;

第二十二章风起云涌 下

    据说遥远的关中是人间的乐土,可惜自己能去,自己这些部下和他们的家人却不可能都带去。

    现在袁谭来了,对黄巾军伸出了友谊之手,不是曹操那种奴役,而是真正的接纳。

    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世家出身的大贵族真正把黄巾当人看,那么徐和也想看看这个袁谭到底能给大家找一条什么样的出路。

    而袁谭对他的到来自然是万分欢迎,在这样的时刻,任何能够争取到的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自己现在根本无力摆脱困境,也就没有了未来,所以他和徐和畅谈了很久,双方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通过这次成功的会面,徐和终彻底于坚定了投靠袁谭的决心,率部加入了他。

    这一下袁谭兵力彻底充足了,立刻亲自带着三千精锐在管承和他联系的东莱地头蛇们的帮助下直捣东莱,

    东莱守将柳毅并不是一个怯懦的人,即使面对这样的境地依然率部奋战,但是奈何东莱人心都向着袁谭,最终还是迅速的兵败身亡了。

    这是一次成功的突袭,袁谭一举拿下了公孙度苦心经营了近十年的基业,俘获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解了燃眉之急。

    这些都是很好的,但对袁谭来说更大的收获是一个人。

    在这场战斗中,徐和所部的一个青年将领脱颖而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名字叫做徐盛。

    徐盛乃是徐和的侄儿,不但威猛雄壮,而且谈吐不凡足智多谋,苦无良将的袁谭立刻直接提拔他为军司马,并以他为前部出兵辽东。。

    得到一个徐盛虽然可喜,但真正让袁谭兴奋的是这说明草莽之中确有无数的良才美玉等着自己去发掘,自己这条路走对了。

    为了争取时间以免被辽东察觉自己的意图,在稍稍做了准备之后,徐盛就带领的第一批袁军在管承的护送下渡海来到了辽东的平郭。

    这个地处辽东半岛腹地的小城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人能越过坚固的安市城来袭击自己,被徐盛一举拿下,一个敌军都未能走脱。

    随后源源不断的袁谭军从水路进入了这里,很快人数就超过了万人,而邴原也派人告知了从平郭北上安市道路上的水文路况。

    在袁谭、徐和、司马俱等人的率领下,袁谭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公孙度的老巢杀了过去。

    但是在得知袁谭北上辽东的消息后,袁尚不但不想着帮忙反而心里立刻起了趁机夺取青州的念头。

    对他来说公孙家不足为患,而自己的这位兄长却只有死了才能让自己安心。

    只是他的这个念头刚一表露,不但遭到了田丰等原来一直保持中立的重臣们的反对,就连审配也坚决不同意他的做法。

    公孙度是什么人?那是袁家的大仇,现在还一直和袁熙在幽州征战不息,袁谭此次北上讨伐他可算是名正言顺。

    在自己的两位兄长正与敌人生死相搏的时候你袁尚却去挖自己兄长的墙角算是怎么一回事?

    先不说这样做有违基本的道义,而且让身处许昌的袁绍情何以堪?又让天下人如何看待你袁尚?

    这样的事一做,也就彻底断绝了袁家进取天下的希望。

    当今之世不进则退,一个政权可以弱小,但是不能不给人以希望,一个没有了希望的政权是留不住人心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得不到重臣支持的袁尚只好就此作罢,但是他也拒绝了田丰要求他给予袁谭增援的建议,并立刻冷落了田丰。

    田丰本就和审配等人不睦,现在又遭到了袁尚的冷落,也有些心灰意冷,借口身体不适辞官回了家乡,不久就郁郁而终。

    而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最终袁尚这一连串心胸狭隘的举动还是流传出去了,让他之前建立起来的名声大为受损,内部人心开始迅速的离散。

    在田丰死后不久,驻守在清河的大将吕旷因为兄长吕翔投降了曹操而遭到袁尚的猜忌,又见到袁尚如此无用,终于率部脱离了袁尚投奔了袁谭。

    这个事情顿时激怒了袁尚,立刻不顾任何人的阻拦亲自率部以追讨叛将为由出击平原。

    留守平原的王修一方面立刻派人前往许昌向袁绍告状,一方面坚壁清野誓要和袁尚周旋到底。

    现在平原一带多为黄巾旧部,一肚子火的袁尚进入平原之后立刻大肆杀戮,激起了这些昔日黄巾战士的激烈反抗。

    终于在一个黄昏,王修趁着他人困马乏的时候抓住战机和吕旷两面夹击,大败了袁尚。

    袁尚返回邺城后本准备征兵再战,但是却被袁绍派来的使者严厉的制止了。

    年轻气盛的袁尚咽不下这口气,性格开始变得更加怪癖暴虐,昔日意气风发击败公孙度时的那份风采荡然无存。

    而袁谭并不知道平原发生的一切,就在王修大破袁尚所部的时候,袁谭却陷入了苦战之中。

    留守辽东的公孙康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久经战阵之人,并不好对付。

    在得知袁谭来攻的消息之后,他立刻亲自带兵赶到了汶县抵抗袁谭大军。

    虽然公孙度的兵力还不到六千人,人数上远比袁谭要少,但是却多有来自山林的剽悍的蛮族战士,刚一接站就打得袁谭军节节败退。

    好在徐和的部队十分善于防御,凭借模仿明人的战车结阵死守,轻装前来缺乏攻坚手段的公孙军一时倒也攻不破他们的防御。

    到了夜间,徐盛对袁谭道:“现在敌强我弱,不出奇兵作战是不行的。请允许我带领三百死士绕道敌营后面去放火,而主公则带领大军正面进攻。”

    “我军将士都结成五人一组的小队,统一口令,趁着夜色乱战或许可以一举打败敌人。”

    袁谭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战法,因为没有人知道在夜色之中部队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是富贵险中求,已经到了这里难道还能放弃吗?于是他立刻接受了徐盛的计策。

    ;

第二十三章 毕舒南下

    到了晚间,徐盛成功的率部绕过了防备粗疏的公孙军防线,在他们的营后趁着风势放起火来。

    见到火起,袁谭留下司马俱带领一千人守寨,自己带着其他人向公孙康军发起了猛攻。

    公孙康所部虽然勇悍,但是一来受了惊吓,二来混乱之中一时难以集结起队伍,面对袁军的围攻一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虽然辽东军中也有以一当五的勇士,但那不是说一个人就真的可以同时抵挡五个人的进攻,何况公孙军还没有强大到整体可以对袁谭军以一敌五的份上。

    面对面对袁谭军五人一组的不要脸打法,不知道有多少辽东豪杰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围攻致死。

    而那些一时没被围攻的士兵因在夜色里难以分清敌我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混乱之中心腹重臣公孙模、勇将黑齿明相继被杀,公孙康军大败,只有不到两千人逃回了安市城。

    靠着徐盛的勇猛和自己的搏命,袁谭取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胜利,也不由得一阵阵后怕,一时竟然起了退兵的念头。

    这时候亲自前来接应他的邴原给他打气道:“现在安市城内空虚,而城中大族田氏、李氏都恨公孙家入骨,将军休辞劳苦,继续北上的话一定能顺利的夺取辽东。”

    徐和、徐盛等也劝他继续进兵,袁谭思虑了再三一咬牙决定继续前进。

    见到公孙康大败而回,安市城中的田氏立刻派人到处宣扬公孙康战败的消息,那些之前被公孙度强力压服的敌对势力都蠢蠢欲动起来。

    当袁谭大军来到安市城下的时候,早有准备的田氏立刻杀死南门守将打开了城门,袁谭大军一拥而入。

    见到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公孙康只好带着千余亲信逃离了安市,奔往了辽东属国一带准备继续组织抵抗。

    至此袁谭终于完成了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的占领了辽东,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的时空,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李归巨大成功的刺激下,这个历史上与命运抗争到了最后一刻的男子终于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袁谭克服重重困难奇袭辽东得手,这一战绩令天下人都为之震惊,更令他的弟弟脸上无光。

    眼见此景此景,也不知道身在许昌的袁绍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不过袁谭的远征虽然传奇,战绩虽然耀眼,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天下大势还是取决于中原的争夺。

    在夕阳聚一战中力挫南下的曹军之后,明人终于露出了可怕的獠牙,军队、物资就如潮水般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宛城,丝毫也没有掩饰的意思。

    而并州的毕舒也将主力集结到了上党,漠南的张辽、匈奴的呼厨泉也各自带着一万骑兵穿过太原等地进入了上党与他汇合。

    面对着这样沉重的压力,曹操开始在许昌等地构筑工事,将百姓悉数迁徙到了许昌以东地区,摆出了和明人在许昌一带一决生死的态度。

    但是明人一直没有真的展开攻击,因为来自无论是来自山区的氐人还是漠北漠南的各族骑兵都不适应中原地区炎热的夏季。

    他们只是不断地以小部队的形式突击曹操的属地,试图给曹军放血。

    而曹操也针锋相对的派出了典韦、许褚等得力干将率领精锐进行反击,一场场伏击与反伏击、追逐与反追逐的好戏是层出不穷。

    在这些战斗里,出人意料的是曹军居然渐渐占得了上风。

    实际上这并不是不可理解的,单论悍勇嗜血的程度,来自和平富庶已久的明地精锐是远比不上内部生存环境严苛的曹军将士的。

    明人的优势在于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而这样的优点在小规模的接触战里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兵即使是手持木棍也能在树林里杀死三个甚至更多的装备精良的精锐。

    但是要是在正面战场上以百人规模对战的话,再有经验的老兵也无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面对整齐的钢铁洪流。

    至于传说中凶悍的北地胡骑,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牧民,这些人来去如风的抢劫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进行这样的绞杀战他们比之明人还不如。

    历史无数次证明,胡人真正进入中原失去机动性之后,经常被普通的百姓杀得到处跑,又岂能应付得了典韦这样的绝世凶人?

    毕舒等人也不是没有想过设伏干掉这些可恶的曹军,但是人多了曹军早就跑了,人少了又不起作用。

    察觉到自己简直就是一直在白白给曹操输送物资好战功,毕舒首先坐不住了,终于在八月刚过的时候开始大举南下进攻河内。

    面对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河内司马家的战法很简单,就是死守,因为他们有不得不死守的理由。

    因为屡经战乱,再加上后来又被袁绍掠走了一大半,本来人烟稠密为天下之冠的河内郡百姓却已经所剩无几。

    在这段紧张备战的日子里,剩下的百姓除了被征入军中的全部被送到了洛阳和许昌以补充那里的人力和物力。

    这一方面是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在整个河内郡坚壁清野的效果。

    所以明人想要驱使百姓蚁附攻城绝无可能,也得不到任何的补充。

    河内郡治所在的怀县是从河内南下河南的必经之地,只要守住了这里,毕舒就不能对许都构成威胁,除非他一路沿着黄河北上从延津或者是黎阳渡河。

    但是袁绍虽然已经势力衰减,但是却依然有着雄厚的战斗力,要是毕舒真的选择先去和袁绍死磕,那估计曹操做梦都会笑醒。

    而要是毕舒选择从成皋一带渡河南下,那也是再好不过了。

    从洛阳到许都一路上荒无人烟、道路损毁,大军通行并不容易。

    而且自己后路上全是敌人,一旦前方战事稍有不利,只怕毕舒就要全军覆没在这里了。

    ;

第二十四章 司马逞威

    所以司马防将自己的部队全部集中到怀县,并在怀县储存了足够三万人食用三年的粮食,决定依托坚固的城池和毕舒周旋到底。

    要是毕舒敢于冒险派兵围住怀县,然后自己带着大军直接渡河怎么办?

    也不要紧,黄河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要找到合适的渡口并不容易,附近唯一的渡口就是河对面的武城。

    那里有投降曹操的大将吕翔拒守,想要通过并不容易。

    毕舒要是真的选择了这个办法,说不定趁着他渡河时的慌乱劲南北夹击还能一举将他留在这里了呢。

    所以毕舒唯一可行的选择就只能选择硬攻怀化,看出这一点实在并不需要多高明的眼光。

    而怀化城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自打司马防第一天到这里开始,就几乎无间断的在加固城防。

    宽达百余米的护城河深不见底,那是滚滚流淌的沁水,不是人力可以简单截断的。

    这样一来,即使明人施展天崩地裂之术,守军也还可以有天线可守,要是明人的能耐真的大到把沁水都炸没了,那司马防也就认命了。

    都这样非人类了,大家还打个什么劲啊?

    而大河中游严苛的通航条件使得明人那令人生畏的水上力量不能顺流而下,何况怀化城并不在大河岸边。

    毕舒最后做出的选择也确实如司马家预料的那样,他率领大军南下后直接来到了怀县城下。

    但是随后事情的演变并不像司马防预想的那样,辽阔的护城河确实是起到了挡住了明人攻城兵器的作用,但却挡不住明人对它自身的疯狂的进攻。

    从明人到达的那一刻起,可怕的巨响就几乎是不间断的从怀县北边的一个无名小山中传来,再看着城外明人那无边无际的营帐,让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好在这些声音虽然可怕,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杀伤效果,不久大家也就习惯了,只是都在私下猜测明人究竟是在干什么。

    不久之后随着一车一车的石头被直接倾倒在了护城河里,他们就知道了明人究竟在干什么。

    护城河在迅速的被截断,并不湍急的护城河水可以冲走泥土,但对着些巨大的石块却无能为力。

    而明人的抛石机也终于开始发威,这种可怕的武器不仅抛得远,而且有时还带着可怕的火焰。

    实际上被从天而降的石头砸死的士卒并不多,但是这些人的死状实在是太恐怖了,让守军的士气急剧跌落。

    明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石头?每个守军都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把石头开采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明人这几天全军一直是在采石头也不应该有这么多,难道这就是法术的力量?

    明人的效率很高,只用了不到一天,毕舒就成功的在护城河上填出了一条近百米宽的坚实通道,而这并不是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密集的弓箭压制和石头攻击,使得根本没有守军能在这段城墙上停留。

    而明人士兵则利用一个个装满土的袋子迅速的垒起了一个平缓的斜坡,明人精锐踏着整齐的步伐沿着斜坡顺利的登上了城头。

    眼见战事进行的如此顺利,包括毕舒在内每个人的脸上都不禁露出了微笑,司马家不过如此,以为凭着一道护城河就能挡得住自己的大军,真是笑话。

    但是很快毕舒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城内的战斗始终没有能停止,也就是说明人始终未能彻底击溃司马家。

    司马家那伙乌合之众这么能打?!为了查明战况,毕舒冒险亲自登上了城墙。

    当毕舒等人登上城墙俯瞰城内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由得在心里大骂了一声操你奶奶的。

    作为天下最大郡之一的首府,整个怀县县城面积不小,这本不足为奇。

    可是现在的怀县县城内,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墙壁将偌大一座县城分割成了蜂窝般密集的小区域。

    更可恨的是这些分割的墙壁顶端还凸凹不平,不时地还有一些锋利的钉子隐藏其中,让不少试图直接翻墙而过的明军悍卒饮恨当场。

    而且这些墙上是没有明显通道的,全部都是一些暗门,很多时候明军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突然陷入了围攻或者遭遇了密集的箭雨,一身武艺半点也使不出来。

    这座城市根本就是一个杀戮场,完全没有人居住的条件。

    是的,这才是司马家的真正底牌所在。

    从司马防决心投向曹操的那时起,他就借着以工代赈的机会让百姓不断地改造这座城市,将它打造成了今天这幅模样。

    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让习惯于整体作战的明军陷入困境之中,无论是司马防还是他的儿子们都从未曾将希望寄托在那常规的护城河和城墙上。

    因为对于身经百战的明人来说,这世上又有什么样的城墙是攻不破的?只有这种置自己于死地的战法,才能真正克制明军。

    他们成功了,实际上即使是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明人精锐那惊人的战斗力也使得守军的伤亡始终大于自身,但这却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明人的精锐是百战才得来的,死一个就少一个,和司马防的这些乌合之众对耗怎么可以?

    眼见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毫无价值的倒在了这个迷宫之中,无奈之下毕舒只能下令全军先撤退,只留下部分兵力负责看守连接斜坡的那段城墙。

    相对于城内,城墙是制高点,离开了城内那复杂的地势,少许明军就可以压制得司马防那些缺乏训练的部下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回到营寨清点人数的时候,毕舒发现已经有近千人战死在了这里,这真是一个悲剧。

    这种城内的绞杀战是异常残酷的,没有重伤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受伤基本上就意味着被杀死,很难再活着退出来。

    自讨伐羌人大获全胜从而开始独当一面以来,这是毕舒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也是最窝火的一次,更关键的是付出了这样大的伤亡还没有能消灭敌军。

    ;

第二十五章 无双夏侯

    比起伤亡更让毕舒生气的是对这样的局面他还真没有解决办法。

    你说水淹吧,怀县的地势还比较高,水根本就上不去。

    破墙吧,这可是个力气活,而且这得拆到什么时候啊!

    火攻?每次只能烧一小块地方有什么用处?

    用炸药?且不说这性价比酸爽的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敌军会傻不愣登的看着你在那里埋炸药吗?

    用人命去填?用谁的?自己的部下当然不行了,张辽的部下好像也不行。

    匈奴人?也不行,自己这样搞了以后匈奴人还会愿意给自己卖命吗?再说了就匈奴人那小短腿进去不和送死一样嘛。

    这司马家实在是太可恨了,将来要是落到了自己手里一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才能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可是再发狠也没有用啊,看着部下闪烁的眼神,毕舒知道他们也同样没有好办法。

    也是,大家都是正常人,那见过这种奇葩呀!

    正常人谁会没事把自己的地盘搞成一个老鼠洞啊?这样做除了恶心死对手之外自己也难受的要死啊!

    不过这可怪不得司马家,谁叫双方实力这么悬殊呢?你以为司马家这样的世家贵胄就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破地方?这不也是被逼的嘛。

    思前想后也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毕舒一狠心还是决定稳妥为上,一个字——拆!

    其他人从这怀县城只看到了敌人的无耻,自己却看到了敌人的才华和坚韧,这样的敌人是最不好对付的。

    虽然毕舒也是一个老行伍出身,年龄也比主公李归还大的多,但是他真正行军打仗的本领却是跟李归一点一点的学出来的。

    而在他所有学到的东西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对不冒任何不必要的风险,错过战机可以再等,冒失送死只要一次就没有再来的机会了。

    不就是耽误一些功夫吗,自己耽误得起。

    按照原来的计划毕舒应该迅速南下和贾诩夹击曹操,使其首尾不能兼顾,现在看来一时半会是难以实现了。

    但贾诩那里有足足六万大军,其中还有众多精锐,就算不能一举击败曹操也绝不会处于下风。

    相识多年,毕舒对贾诩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在他看来贾诩实际远比自己要强,之前的一些失误只不过是因为缺少了一些运气而已。

    贾诩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就算是只让给他这一路兵马讨伐曹操他也不会有丝毫畏惧。

    当然了,对于李归安排了这么大的阵仗对付曹操他也是没有意见的,狮子搏兔还需用尽全力,何况是定鼎之战呢?

    但是偶尔一想到自己的光辉可能会因此而大为失色,他的心里也不是没有一丝遗憾的。

    不过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不会为这点虚荣而干出任何不理智的事来。

    在毕舒南下的时候来自关中的大军也已经全部到位,再加上这些年收编的李傕部队和新招募的部队,贾诩手里已经有了齐装满员的六万大军。

    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部队,就算是单挑曹操贾诩也有八成的把握。

    在接到毕舒已经南下的消息后,贾诩留下大将杨昂、邓芝率领来自关中的农兵留守宛城,又派李严、李应带领一万旧部进驻了比阳,和李通、刘晔对峙。

    这样安排一方面防止他们偷袭自己的后方,另一方面是防止他们北上去增援曹操。

    而贾诩自己则亲率四万大军北上,以黄忠率领的五千李傕旧部里的精锐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向着许昌蜿蜒而来。

    得知明军进犯的消息后,曹操经过深思之后留下长子曹昂看守许昌,自己则集结了所有的精锐前往昆阳和贾诩决战。

    这次明人动员了近十万大军,全部都是战兵,实力上远远超过了自己,自己唯一的胜机就是趁着两路明军还未汇合的时候各个击破。

    河内的地形毕舒南下固然不容易,自己北上需要渡过大河,要想大破毕舒军也是十分困难的。

    而从南阳直到许昌这一路地形平坦,没有什么名山大川可以作为天险屏障。

    这样的地形决定了贾诩北上固然容易,但是曹军的反击也可以变得十分犀利。

    只要运筹得当,消灭了贾诩这大军毕舒只能不战自退。

    为了抢占先机,曹操派遣最为信重的大将夏侯渊为先锋,先行赶往昆阳据守。

    而这个时候贾诩选派的先锋大将黄忠立功心切,率部疾行也试图抢先拿下昆阳打开通往许昌的门户。

    但这样一来他就和本应护着他侧翼的潘璋和太史慈两部脱离了。

    倒不是说黄忠就真的有勇无谋,而是以之前的军情判断,曹操的部队要到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期间黄忠有绝对的把握攻下兵力稀少的昆阳。

    但是夏侯渊的行军速度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所有将领的认知,他只用了一天就率部赶到了昆阳城外。

    就这样,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生死冤家宿命般的在昆阳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遭遇了。

    但这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夏侯渊统帅的的先锋部队是一万精锐,不但人数上比黄忠多了近一倍,质量上也不可同日而语。

    迅速的判断了一下形势,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夏侯渊不顾疲惫展开了鹤翼阵型企图一举消灭黄忠所部。

    夏侯渊的部队是曹军中最能打、装备最好的部队,刚一接战就打得黄忠所部节节败退。

    愤怒的黄忠立刻亲自带着数百死士突击夏侯渊的右翼,企图凭借个人的勇武扭转不利的战局。

    黄忠确实是万中无一的猛将,他的亲卫也都是百里挑一的豪杰,但只可惜战争不是单挑,面对进退有度的曹军大军,他的努力只是可笑的挣扎罢了。

    虽然黄忠确实一度突破了曹军的阵列,但是训练有素的曹军却每次都很快的构建了新的阵列。

    几次冲击未能得手,而夏侯渊的骑兵已经包抄了过来,眼见大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黄忠不得不下令全军退往西南的孤山固守待援。

    ;

第二十六章 装神弄鬼

    但是为时已晚,本就已经处于不利境地的黄忠军在得到撤退的命令后迅速的变成了大溃退,混乱的部队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夏侯渊见状立刻率领轻骑趁势追杀,一时间明人死伤无数,黄忠见无法收拾局势只能自己带着数百亲信逃往山上。

    夏侯渊一战击溃荆州名将黄忠,大获全胜,不由得意得志满,下令将孤山团团围住分成轮次不停地猛攻,一定要把贾诩的先锋大将活捉或者杀死才好。

    这时候他部下的大将吕常劝他道:“黄忠不过数百人,已经不足为惧,现在当务之急是应该立刻收兵进入昆阳固守。”

    “只要能依托昆阳有利的战略地位,即使是贾诩全军到来也不足为惧,等到大司马大军一到内外夹击定然可以一举击败敌军。”

    夏侯渊不以为然的说道:“贾诩,文人也,虽有统兵之能却优柔寡断,必定不能迅速赶来。”

    “黄忠不过一介勇夫,现在只有数百残兵,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我并不是贪图这一点战功,而是因为明人善战之名轰传于海内,若是我不能斩杀黄忠而就此收兵,溃散之敌军定然会重新聚拢到他那里。”

    “这样一来你我虽然都知道今日敌军败得很惨,可是如何能向世人证明呢?只有斩杀了黄忠,才能真正挫动明人的士气为来日决战占得先机。”

    吕常再三劝说,奈何夏侯渊就是不听,吕常无奈只能暗自提高警惕。

    昆阳城外的这座无名孤山虽然不高,可是山势却颇为险峻,易守难攻。

    那黄忠又是一个极为善射的人,他亲自守在路口之上,令其他人不得浪费箭矢,自己每一箭射去就有一名曹军应声而倒。

    就这样一连射了百余箭,射到了百余名曹军,全部都是一击毙命,手下人见状无不惊为天人,顿时士气大振。

    而眼见敌人如此强悍,曹军上下无不为之夺气,再加上天色已晚,夏侯渊不得不下令就地扎营以便明日再战。

    吕常见夏侯渊如此草率只能自请率本部人马进入昆阳据守,夏侯渊也有点嫌他烦人也就准了。

    待到夜深,无论是山上的黄忠等人还是山下的曹军将士,都因为一天激战带来的疲倦陷入了深深的梦乡之中。

    但突然之间,营寨之外传来了一阵阵凄厉的哭喊声,中间还伴着诡异的笑声,不少高大的鬼影摇摇摆摆的向着曹军大营行来,身边居然还有很多蝙蝠环绕。

    见到这样诡异的情景,负责守夜的曹军顿时吓破了胆,立刻拼命的敲起锣来,曹军大营随之一片骚动。

    好在夏侯渊治军严谨,士兵们虽然恐慌不安却并不敢擅自出营帐一步。

    而本就是和衣而眠的夏侯渊带着千余亲兵迅速的来到了营门,初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吓了一大跳。

    但是很快夏侯渊就冷静了下来,仔细打量了两下冷哼了一声,弯弓搭箭一箭射去,一个鬼影立刻应声而倒,曹军将士不由得喝起彩来。

    但是,那鬼影立刻又轻飘飘的直立了起来,桀桀笑道:“凡物岂能伤我!岂能伤我!”

    夏侯渊大喝一声道:“不要装神弄鬼了,我是不会出战的,你要真的是有胆就来试试我的手段,不敢就给我滚!”

    随着话音落下他忽然再次一箭向那鬼影身下射去,只听得一声惨叫,那鬼影立刻应声倒地,但这次却是真的爬不起来了。

    眼见将军连鬼都不怕,而且确实轻易的就将那鬼射杀了,在场的曹军将士都放下心来,有的人甚至开始对着这些晃来晃去的鬼影笑骂了起来。

    而营帐里的士兵见到外面的袍泽并无丝毫惊慌之意,也都松了一口气,再次陷入了梦中,只不过被这么一打搅,大家更困了而已。

    见到自己大半天的心血就这样被人轻轻巧巧的破了去,曹营这么快就恢复了平静,外面的潘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在他身后的是一支近两千人的部队,为首大将正是潘璋本人。

    实际上从败兵那里得知黄忠初战不利的消息,潘璋本来是打算先暂缓进军就地扎营等待贾诩大军到来再行商议的。

    但是他的乡党、也是他的副将马忠劝他道:“夏侯渊苦战之后不直接进城而是选择围困黄将军,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将军上次失陷汝南,主上虽然未曾降罪,但是心里又岂能毫无芥蒂?现在天大的功劳就在眼前,就看将军敢不敢取了。”

    潘璋犹豫道:“可是曹军之势不下万人,我军不过两千,力量悬殊岂能成事?”

    马忠奋然道:“曹军苦战一天正是人困马乏之际,虽然数倍于我又有何所惧?况且我们也并不指望能全数将他们消灭,只要能搅乱他们的营寨救出黄将军等人就好。”

    潘璋想了一会大笑一声道:“你说得对,想当初你我兄弟之前一无所有却敢打敢拼,现在富贵了难道胆子也变小了?我们这就去会会这夏侯渊到底是何等样人物。”

    马忠之所以这样建议而潘璋就这样接受了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和潘璋现在率领的这支部队有关。

    现在潘璋麾下部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他的老部下,另一部分则是游荡者。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都是并不是特别擅长正面作战,却十分善于偷袭、夜战。

    率部悄悄来到夏侯渊营寨附近,潘璋用望远镜仔细打量了一下夏侯渊的营寨,发现夏侯渊的营寨布置得十分合理,守卫也十分严密,即使遭遇突袭也很难直接造成大的混乱。

    这说明敌将并不是那种真正的莽夫,这次夜袭能取得的效果只怕十分有限。

    不过他潘璋是什么人?那是一个曾经混过三教九流的人,歪点子还是不少的。

    他扎了百余个稻草人,身上皆是抹上摸来的黄鳝之血,还洒上从骷髅上刮来的磷火,让精选的百余名士兵猫着腰举着向曹军大寨慢慢走去。

    ;

第二十七章 勇者无惧

    又另外挑选了两百名大嗓门的士兵分布在周边的各个方位,分批大喊“还我命来!”每喊完一句就立刻换一个地方。

    但是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搞出来的效果被敌将简简单单的两箭就破掉了,可见这员敌将无论是冷静、胆气、箭术还是见识都是十分的了得,莫非就是夏侯渊本人?

    面对这样的敌人,潘璋再次犹豫了,不是说潘璋就胆怯,而是他觉得现在的情况下已经不值得再冒险。

    毕竟在潘璋看来,这次战役自己这一方处于绝对优势,要是自己因为冒进最终也像黄忠那样闹了笑话那可就太难看了。

    所以他不顾马忠的强烈反对决定放弃这次夜袭,撤军回去汇合贾诩的大军再做定夺。

    但是很快潘璋就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勇气,而且为什么在冷兵器的战场上士气才是决定性的一切。

    他的部队刚刚开始后撤,山另一侧的夏侯渊部将冯楷的大营突然火光四起、杀声震天。

    这是另外一支明军,他们的人数和潘璋相仿,但是他们到达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的直接搬开鹿角冒着敌人的箭雨冲进了敌人的大营,顿时使得冯楷的大营一片混乱。

    这支部队就是太史慈的部队,只有两千人,基本都是游荡者。

    这次因为李归为了贾诩指挥的方便,给他调来的要不就是西凉将领,要不就是东来没有根基的将领。

    所以他把太史慈、雷铜等人从并州调到了这里,而率领关中大军到来的也是庞德、杨山、蒋石、王承凉州籍将领。

    而太史慈虽然因为远道而来只带了几十名亲卫,却凭借着超人的胆气和勇武很快就得到了麾下这些游荡者的一致拥戴。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曹操大军,太史慈丝毫没有惧战之心,所以在到达后见到潘璋迟疑不敢战不由得勃然大怒。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有争斗,就有利益共同体,即使是李归严格管制国势正在蒸蒸日上的明国也不例外。

    来自关东的太史慈、刘政、孙观、潘璋、国渊、梁习等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团体,而太史慈隐然就是这个小集团的首领。

    所以他对潘璋的怯战那是相当不满的,一面派人去阻止潘璋撤军,一面自己亲自带头发动了决死的进攻。

    而实际上这次他是沾了潘璋的光了,因为潘璋之前的骚扰曹军的警惕性降低不少,而且注意力也多放在了潘璋这一边,才让他顺利的杀进了冯楷的营寨。

    冯楷的兵力本就较少,现在又是苦战了一天加上被骚扰了大半夜,面对这样强悍的敌人现在哪里还能支持得住?

    当然了太史慈的战力确实也是当世罕见,在曹营之中一往无前所到之处犹如刀切豆腐一般,渐渐有些支持不住的冯楷不得不派人向夏侯渊求援。

    孤山很小,两个寨子相距也不远,接到求援的夏侯渊思考了一下决定留下夏侯尚守卫大寨,自己则带着一千人赶去支援冯楷。

    这个后来被人诟病不已的举动其实真的是冤枉夏侯渊了。

    其实望远镜这东西虽然罕见,但是也已经渐渐流传出了明国,夏侯渊手里就有,借助这个工具所以他实际上也大致能看到潘璋部队的动静。

    他知道潘璋的军队已经开始后撤,短时间内很难重新投入战场,再加上不过数里的距离,夏侯渊也没有多做防备自己一马当先赶往冯楷那里。

    不过夏侯渊绝没想到,一个绝世凶人正在前面等着自己。

    当潘璋开始骚扰曹营的时候,本就没睡着的黄忠就立刻集合部下悄悄下了山准备趁乱突围。

    只是很快骚乱就结束了,已经快下到山脚的黄忠等人一时不知该怎么做。

    黄忠想了一下,心一横带着人从没有路的山壁上摸了下去。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人在夜里视力是非常差的,只要有一个人坠落而死就必然惊动山下的曹军。

    到时候只要数十名弓手就可以将这些挂在山壁上的家伙尽皆射死。

    不过黄忠这次运气不错,山后面突然响起的喊杀声给了他们掩护,再加上这段峭壁比想象里要好走的多,居然给他们真的成功溜了下来。

    就在他们准备溜走时候,却看到一支敌军蜿蜒而来,为首一员大将端坐马上一马当先。

    黄忠见状顿时大喜过望,天可怜见,老天还是眷顾自己的。

    这一仗自己损兵折将,罪责难逃,自己死了不打紧,自己的儿子黄叙怎么办?

    黄忠这大半生就只有这一个独子,为了他黄忠什么都可以牺牲,只可惜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

    虽然黄忠带着他到处求医,却没有任何效果,直到李傕为他请来明人的名医才吊住了他的一条命,这也是黄忠誓死效忠李傕的原因所在。

    而在贾诩占据长安后,更是将黄叙送到长安治疗,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将来有一天痊愈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一切不是无代价的,要是自己身败名裂明人还有什么理由给黄叙继续治疗?虽然黄忠不是太懂也知道那些药绝不便宜。

    现在这敌将居然就这样自己送到了自己身边,看这铠甲,看这马,这官小不了,说不定就是夏侯渊本人呢?

    哼哼,这些世家子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在这战场上除非在会战之中有大队卫士保护,否则那个将领敢这样把自己暴露出来?

    合着该我黄忠立此大功,黄忠缓缓将弓拉到最满。

    夏侯渊刚转过山脚,眼见冯楷大营就要到了,他一举手正准备下令全军整队,却不料一支冷箭突然射来正中夏侯渊的胸口,直接将他射下马来。

    虽然因为有铠甲的保护这一箭未能致命,但是还是给夏侯渊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而箭声刚落,一员明将就带着百余人如疯虎般的冲了出来,却不是黄忠是谁?

    只见他双手各持一把长刀,舍生忘死的向着夏侯渊冲砂过来,而曹军的队形比较狭长,后面的曹军救援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杀向了自己的主帅。

    ;

第二十八章 夏侯陨落

    夏侯渊的卫士们拼命的抵挡,奈何这黄忠本就是勇将,身大力沉,此刻又犹如感觉不到伤痛一般,真正是一步杀一人,就这样一直冲到了夏侯渊面前。

    眼看着敌将状若疯虎般的杀来,夏侯渊冷哼一声猛然将胸口的箭拔了出来,顿时一阵眩晕。

    但是夏侯渊是何等刚强之人?他反手草草撕下一块袍角堵住伤口,猛然站起了身形拔出了佩刀。

    这时候黄忠已经杀到了他的近前,浑身上下满是鲜血。

    其实黄忠已经负伤了,而且很重,夏侯渊的这些卫士岂是那么好杀的?黄忠甚至都能感觉到生命正在迅速的从自己的身体里流逝。

    但是他却不能有丝毫迟疑,一定要赶在别的曹军前来救援之前杀了这敌将,一定,一定要。

    奋力将面前最后一名卫士砍倒,代价是左臂再添上一道深深的伤痕,黄忠发出一声非人般的嚎叫向着夏侯渊猛扑了过来。

    夏侯渊丝毫不惧,拔刀向着黄忠的左胸刺去,真是势若闪电,黄忠不得不躲闪,然后两人就这样战在了一起。

    也就是几秒的时间,两人却已经对砍了十余刀,黄忠发现自己杀不了对方。

    是的,夏侯渊虽然是世家子,爱出风头爱享受,也不知道体恤士兵,但是无论是军略还是个人武艺却都是不差的。

    尤其是刀术,夏侯渊得过多位名家的指点,也曾和兖州、豫州的无数豪杰切磋过,可谓是炉火纯青。

    忽然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手下正在奋力杀来,黄忠的部下就要挡不住了。

    黄忠也知道,但是他想要告诉夏侯渊的是,真正的生死搏杀和切磋时是不一样的,或许自己的武艺没有你精湛,但却可以杀你。

    黄忠忽然不闪不避任凭夏侯渊的刀砍在了自己的左肩,反手抛下左手刀用力的抓住了夏侯渊的佩刀,借着对手那一刻露出的迟缓右手刀闪电般向着夏侯渊的面门砍来。

    这个绝不会在任何名家那出现的打法让夏侯渊感到错愕,但很快他就明白了黄忠的想法,立刻撒手想要避开。

    但已经太晚了,这一下就算是他全盛时也难以避开,何况现在还身负重伤反应迟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黄忠一刀砍在了他的面门上。

    夏侯渊闷哼了一声摇摇欲坠,黄忠没有丝毫迟缓忍着痛抢步上前长刀到处竟然一下就将夏侯渊的大好头颅割了下来。

    他大喊一声,奋力的将夏侯渊的人头向着曹军扔去。

    眼见主将毙命,曹军不由得慌乱了起来,黄忠等人趁机冲了出来。

    这时候潘璋已经调整完毕率部追上了这些出营的曹军,慌乱的曹军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在潘璋的一顿冲杀之下这一千曹军几乎全军覆没。

    眼见援军终于到来,黄忠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就此晕了过去。

    潘璋立刻命令随军医士对他进行急救,并派马忠带着数十人将他送往了贾诩中军。

    从投降的曹军那里得知被杀死的大将竟然就是夏侯渊本人,潘璋顿时是大喜过望。

    他立刻带着人头、驱赶着曹军俘虏来到冯楷营寨前,点起火把挂起人头大声喊道:“夏侯渊已死,尔等还不速速归降?”

    见到确实是夏侯渊的首级,而且敌人一拨接一拨的到来,曹军再无斗志,不是放下兵器投降就是翻越鹿角逃进了黑暗之中,。

    冯楷不愿投降,见到突围无望毅然拔剑自刎,算是全了自己忠义的美名。

    随后太史慈和潘璋合兵一处将夏侯渊的大寨团团围住,威胁寨内守军投降。

    但是留守大营的夏侯尚也是夏侯家的杰出之士,虽然已看到了夏侯渊的人头,却依然拼命的给士兵们打气,鼓励他们坚守待援。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潘璋、太史慈的部队还是先前被困的黄忠所部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根本没有丝毫进攻曹军大寨的能力。

    眼见威慑敌人无果,又已经相继斩杀了曹军名将夏侯渊、冯楷,两人一商议决定还是见好就收,先退兵休整再和贾诩汇合再作打算。

    不过太史慈艺高人胆大,决心临走还想赚一票,他吩咐潘璋等人率部先走,他自己只留下了二十骑躲在了营寨边的树林里。

    待到黎明,眼见敌人大军确实退去,夏侯尚下令烧毁营寨前往昆阳。

    眼见敌军忙忙碌碌,并无丝毫戒备,太史慈吩咐手下上马,对着道路旁先行集结起来的百余名曹军骑兵冲了过去。

    这时曹军正各司其职忙碌着,而夏侯尚带着百余亲军正在路边督促,浑然不觉太史慈的动作。

    直到太史慈杀到近前,曹军才发现这些骑兵不对,慌忙准备抵御。

    但是这时候太史慈等人已经把马加到了全速,挺起特制的长矛,躬身弯腰奋力冲来,交错之际顿时将十余名曹军刺于马下。

    而借着矛杆崩断的力道,他们顺势将剩下的木杆抛向了敌军,随后拔出了腰间的弯刀。

    转了一个大圆之后他们又杀了回来,再一次凿穿了曹军骑兵的队形然后扬长而去。

    太史慈约莫估算了一下,觉得这一击至少干掉了三十名曹军骑兵,绝对是不小的收获,而自己这一边却无一伤亡,实在是太快意了。

    不过要是他知道他这次真正最大的收获只怕会笑得合不拢嘴。

    在他的第一次冲锋里被击落的曹军中有一个人正是夏侯尚。

    虽然他当时并没有死,还坚持着把部队带到了昆阳,但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而去世了。

    这是李、曹中原大战的第一幕,要是单从这次战斗本身来说实际上是曹操赢了。

    曹军战死千余人,被俘千余人,总共损失了不到三千人,却几乎全歼了黄忠的五千之众,还顺利的抢占了昆阳这个战略要地。

    但是要从影响上来说,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但是最最信任倚重的还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纯、夏侯尚、曹真这几个亲族大将。

    ;

第二十九章 棋逢对手

    谁能想到不过是一次前锋的接触战就损失了两位心腹大将?尤其是夏侯渊的死,更是让曹操无法承受,因为夏侯渊不但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更是他亲如同胞的兄弟。

    接到夏侯渊战死的消息,曹操不由自主的吐了一口血几乎当场昏厥过去,而曹军上下也都如丧妣考一般。

    为了击败曹操下足了功课的贾诩自然也知道夏侯渊对曹军意味着什么,所以在得知夏侯渊被斩杀的消息后,他兴奋的都睡不着觉。

    贾诩现在对黄忠、太史慈真是太欣赏了,立即先行表奏黄忠为折冲将军、太史慈为横野将军,当然了正式的任命还得等到李归的正式答复才行。

    而对因为黄忠之前的鲁莽所造成的损失他其实也不是很在意,这些李傕旧部的战斗力本就一般,而且忠心始终存疑,死了也就死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何况贾诩也知道其实这里面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死,不过是借机逃回家了而已。

    现在贾诩兵力虽少但麾下全部都是明国来的战士,忠心耿耿训练有素,虽然整体实力不如曹军,但是素质上却不落下风,正好可以和曹操一决雌雄。

    吸取了黄忠所部被围的教训,这次贾诩没有再分兵,而是全军赶往了昆阳,将昆阳团团围住却不攻打,等待曹操主力的南下。

    曹操终于还是来了,六万大军、两万匹战马,一眼望去无边无涯,让人无比震撼。

    不过贾诩看着真的是只有牙疼,因为这些马里面有至少五千匹是曹操上次从宛城这里抢走的。

    一想到这贾诩就气的难以自己,自己早就该把张宠等人干掉,省得他们不但给曹操送人头,还附带武器马匹。

    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所以贾诩早已经扎下了九个坚固的营寨,隔断了昆阳和曹操主力的联系,等待曹操的进攻。

    虽然兵力占优,曹操也同样是十分谨慎,同样先是扎下了坚固的营寨以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尝试着对贾诩的营地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不是曹操不想立刻进行决战打败对方,而是他明白在战场上任何小的疏忽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实际上很多著名的战役能最终分出胜负都是一方出错再加上运气保佑的结果,真正能依靠自己的才能硬生生干掉对手的情况是很少的。

    经过一番番试探下来,贾诩和曹操都发现对手是一个老狐狸,行事滴水不漏根本没有丝毫破绽可以被自己利用。

    贾诩自然无力击败曹操,但是曹操也无法迅速击败贾诩,这个仗打起来就十分难看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看谁的贮备更丰厚,谁更能忍耐。

    贾诩一点都不着急,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是抱着打持久战的态度来的,他之所以之前来的这么慢就是因为携带了太多粮草的缘故。

    现在曹操的人马比自己多一倍,消耗也就多一倍,看谁消耗得起。

    再说了,毕舒现在虽然受阻,但是就凭司马家那点实力难道真的能阻挡并州大军一辈子吗?

    要是曹操不能迅速的解决自己北上,等毕舒收拾了司马家南下,曹操就将面临明人两路大军的南北夹击,那时强弱之势倒转急的就该是曹操了。

    曹操着急吗?其实他真的是很着急。

    但是经历过无数次的成功失败,曹操知道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需要冷静对待。

    有人建议干脆分兵南下袭取宛城迫使贾诩回援,却被曹操否决了。

    开什么玩笑,昆阳到宛城之间现在是一片废墟,部队行军全靠自己携带的补给,派多少人南下合适呢?

    派的人多了,主战场的兵力就少了;派的人少了,宛城那还有上万明军呢。

    不过虽然在战场上曹操一时难以拿贾诩如何,但是很多事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

    在宛城邓家的豪宅内,邓芝满脸怒容的瞪着自己的堂兄邓展,要是眼光能杀人的话,邓展已经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而邓展也毫不示弱的瞪着邓芝,因为他同样不明白为什么邓芝就是这样的顽固不化。

    李归在关中掀起的风暴让所有世家寒心,他们绝不可能允许任何人这样对待自己。

    所以南阳残存的世家早已经达成了默契,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一个可以脱离明人残暴统治的好机会。

    现在贾诩大军北上被围,几家联合在一起杀死杨昂夺取宛城是完全有可能的,贾诩大军知道消息后必然军心涣散难逃覆灭的结局。

    若是贾诩这支大军覆灭了,明人的实力会遭到沉重的打击,正是一举把明人势力彻底赶出南阳的好时机。

    曹操亲口答应击败明人后绝不插手南阳郡的事务,由出头的这几家轮流出任太守一职,而他邓展就是第一任的南阳太守。

    这样的得失就连他邓展都看得清楚,为什么身为邓家最杰出的才智之士的邓芝就不明白呢?

    邓芝当然明白,但是他知道邓展说的这一切又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明人会认怂。

    明人会认怂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邓芝的心里,明人获胜是迟早的事,区别不过是费多少手脚的问题,所以邓家绝不能背叛明国。

    邓展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杀了邓芝算了,但是一来大敌当前同族相残不是一个好兆头,二来邓芝若是不配合的话想要诱杀杨昂就太难了,而杨昂不死邓家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双方就这样一直僵持着,邓展开始越来越焦虑,毕竟邓芝若是长时间不回太守府,只怕杨昂等人会起疑心。

    突然,一个人推门而入,吓了邓展一大跳,定睛一看却是同谋的文珊。

    文珊见室内空气有些紧张,不由得笑道:“邓兄不必忧虑,看我这请帖伪造的如何?”

    邓展接过来一看,大喜道:“和真的一模一样,不怕那杨昂不上当。”

    邓芝见了大吃一惊,拼命的挣扎了起来,奈何浑身被绑的结结实实,根本没有丝毫挣脱的可能性。

    ;

第三十章 宛城之乱

    邓展见状冷笑了一声,吩咐手下将邓芝押了下去,而他自己径直奔着杨昂的大营而来。

    杨昂却是认得邓展的,但见了邓芝的请帖心中却微微不喜。

    现在正是军务繁忙的时候,这邓芝却欲给自己的母亲过寿,真是有点分不清轻重缓急。

    但是邓芝平时跟自己关系不错,又深得贾诩的信任,杨昂也不想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拂了他的面子,只好稍稍准备了一下跟着邓展直奔邓府而来。

    刚入得府门,杨昂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第一以自己的身份邓芝绝不可能不到门口来接自己;第二以邓芝的身份就算是节俭操办他母亲的寿辰绝不可能这般冷清。

    一想到这杨昂立刻回身就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大门已经关上,近百精悍的家丁,里面还有不少亡命之徒,将杨昂和他的十余名卫士团团围住。

    邓展知道绝无任何说服杨昂投到自己这一边来的可能,也不废话,立刻亲自提刀和家丁一起冲了上去。

    这邓展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是却更加精通各种武艺,乃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转眼之间就将杨昂的两名卫士砍翻在地。

    但是他的那些手下就不行了,根本无法困住杨昂,眼见就要被杨昂杀到门口,邓展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支强弩瞄准杨昂射了过去。

    嘈杂的声音、晃动的人群再加上这么短的距离杨昂根本无法躲闪,被一箭射中腿部,周围家丁们趁机一拥而上乱刀之下将他砍为了肉泥。

    眼见杨昂终于授首,邓展立刻吩咐人将邓芝带来,将杨昂的尸体展现在他的面前。

    眼见邓芝痛苦不堪的表情,邓展怒道:“现在邓氏杀死了杨昂,与明国已经势同水火,你难道就能置身事外?”

    “你若是执意不肯帮助我们消灭明人,一旦事败到时候邓氏全族都得死,你究竟明不明白?”

    邓芝叹了一口气道:“你也知道事情不成邓氏将会灭族,为何还要行此不智之事?城中尽是关中之兵,你以为杨昂一死我就能控制得住他们?”

    邓展森然道:“有何不能?只要你下令召集屯长以上军官来太守府开会,就地将他们全部杀死,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泥腿子而已,群龙无首还能有何作为?”

    “何况我们已经联络了娄圭娄子伯,他已经率领手下来到了宛城城外,有他的帮助我们一定可以压服这些士卒的。”

    娄圭,字子伯,南阳郡舞阳人,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主,曾经因为藏匿亡命之徒得罪了贵人而被追捕。

    初平年间,他觉得天下大乱就在荆州北边招募军队,聚集了一些部众,依附于刘表以求富贵。

    只可惜好景不长,后来他为刘表迎接从关中躲避战乱流亡避难的士族,想要将他们迎至荆州。

    却不料这些士族中有些人不愿意去荆州,于是在王氏首领王忠的率领下逆击了娄圭的迎接部队,并且夺走了娄圭的兵士聚集千余人投奔曹操去了。

    在此次事件之后,娄圭觉得没脸见刘表于是便率领数百残部游荡在南阳等地,几乎与盗贼无异。

    后来贾诩入主南阳后强力镇压地方,他惧怕明人的追捕被迫逃到了汝南和南阳交界的地方。

    不过这个人确实是比较有本事的,所部人马也颇有战斗力。

    邓芝听说邓展居然和娄圭都勾结到了一起,不禁对他太失望了。

    娄圭是什么人?那是一个心狠手辣厚颜无耻的人,与这样的人一同行事无异是把自己放到了饿狼口中。

    如果说适才邓芝还曾经有一点点心动的话,现在他已经对邓展等人的前景完全不报任何希望了,所以他必须想办法自救,不禁是为了救自己,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家人。

    他故作沉吟了一番,才颓然道:“事已至此,就依你的计划行事吧,希望你别把邓家带到绝路上去。”

    说完他按照邓展的吩咐写了手令“有大事进行商议,诸将无重要原因,不得作推诿之辞,不到以乱命论处。”,让邓展派人去送给城内的各个军官。

    邓展仔细看了一遍,虽然觉得写得有些奇怪但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就下令手下将手令一一送了出去。

    邓展的手下将手令一一送到都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唯有一个年轻的将领将邓芝的手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之后,随口问道:“我有点私事想要找邓侍中,不知方不方便?”

    那手下一时不知所措,有点慌乱的答道:“侍中身体不适,只怕不能见你。”

    那青年将领微微一笑道:“那也无妨,本也不是什么大事。”

    那手下如蒙大赦般的匆匆离去,看着他的背影青年将领脸上变得异常严肃,他的手缓缓划过手令的对角线,那四个本不相连的字却连成了“有将作乱”这句话。

    这年轻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杨阜。

    当年冀城之战中杨家为李归击败韩遂立下了大功,但战后他却出人意料的拒绝了李归的任命,而是和族弟杨山一起一起先行到汉中去进修军事去了。

    这就是杨阜的高明之处了,以杨家和李归的芥蒂,直接求官的话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不过是凉州的一介土官罢了,此后要想再进一步绝无可能。

    他杨阜也是心高气傲之人,又岂肯永远呆在这偏远的凉州?

    果然,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李归的欣赏,成功的扭转了李归对杨家的看法。

    不久之前他从汉中学成归来后,因为之前有大功就被直接任命为都尉,乃是整个明国最年轻的都尉之一。

    官一样没有少,但是前途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不是无足轻重的凉州属官,而是炙手可热的军中新贵。

    今天的事杨阜觉得一个天大的机会来了,沉思了一会杨阜来到另一名年轻将领那里,低声道:“只怕太守府有变,伯道可敢和我一起赌一把?”

    杨阜找的这名将领的来头不小,他名叫郝昭,乃是毕舒故友、已故校尉郝温的儿子,但这都不是重点。

    ;

第三十一章 少年豪杰

    重点是郝昭曾经做过世子李顺多年的玩伴兼护卫,与李顺的亲密关系仅次于百里清的儿子百里信,后来因为年满十八才出宫来当了一名军司马。

    虽然年轻,郝昭却长的十分雄壮,长臂善射,又比较擅长拉拢军心,所以在军中的地位很高,不是杨阜这个空降下来的人可比的。

    就像现在,杨阜虽然判断出太守府可能出现了变故,但是他却无法指挥他的部队向自己的主官那里发起进攻,因为士卒不会服从他这种超越常规的命令。

    而郝昭却可以,因为士卒们信任他,而他也有足够的力量来庇护他们。

    听了杨阜的分析,郝昭也觉得有些道理,但是他是一个异常谨慎的人,而擅自进攻太守府更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他还有些犹豫,于是他找来好友王双商议。

    王双比郝昭小两岁,是投降过来的马腾旧将王承的儿子,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因为一次打猎起的争执而大打出手,结果反而因此结为了好友。

    郝昭从军后王双也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入郝昭手下成为了一名军侯。

    不要以为他们升官的速度太快,这是因为一来他们的背景深厚,二来他们个人都有极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个的官都是农兵的官,要是调到主力部队那就得降一级了。

    听了郝昭的话,王双大喜道:“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事急从权,我这就立刻起兵杀到太守府里。”

    “要是我们弄错了,就说你们是为我胁迫,那一切责罚由我一人承担,毕竟大家也是一番好意,有兄长在想来那邓芝也不会真的敢杀了我。”

    “过两年你再和顺哥儿说说,把我弄出来就好了。”

    “但若是真的,那我们这次立的功劳可就大了,只怕直接就能弄个校尉什么的也不一定。”

    眼见郝昭还在沉吟,王双急道:“我也不是贪图这富贵,这是国之大事,若是因为个人的明哲自保犹豫不决而酿成大祸岂不悔之晚矣?”

    郝昭毕竟也是年轻气盛之人,听了这话立刻道:“你说的对,却是我太过谨慎了,你这就去点齐一百精锐,我们这就走。”

    杨阜闻言道:“一百人是否太少了?敌人能控制太守府必定是城中大族,人数不会少了。”

    郝昭笑道:“一百人足够了,若论计谋见识我等自然是不如都尉,但是若论沙场搏杀只怕都尉就不如我们了,再说人多了也会引起敌人的警惕不是?”

    于是三人分头行动,杨阜回去召集部队准备应变,而郝昭则和王双一起带人去太守府救邓芝出来。

    王双的部下被王双这个凶人操练的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对王双的命令丝毫不敢违拗,随着王双的一声令下不问缘由就跟着王双出发了。

    郝昭怕太守府里的人警觉,并没有带着部队走大路直接到太守府正门,而是让部下扛着梯子绕道边上的民居翻墙而过到达了太守府边上的胡同。

    随后郝昭率先翻墙进入了太守府,见没有人察觉才学了一声鸟叫,于是众人鱼贯的进入了太守府的后花园。

    他们沿着墙角向着前面的太守居所摸去,这时才有邓家的家丁发觉,立刻大声的嚷嚷起来,立刻被郝昭一箭射倒。

    眼见形迹败露,王双立刻一马当先的冲了上去,郝昭等人紧随其后。

    邓展将所有的人手都埋伏在前面的府衙之内准备伏击到来的将领们,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有人从后面的居所杀了过来,听到动静后只好立刻动手先收拾已经到来的数十名军官再说。

    但是这些军官也不是赤手空拳,当听到传来的喊杀声就明白事情不对早已迅速的集结了在一起,面对着从两侧蜂拥而出的伏兵丝毫不惧奋力迎战。

    这些军官不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就是因为武勇过人而被超擢提拔之人,要是不加防备确实很可能会被邓展得手,但是现在有了防备岂是那么好对付的?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一时半会邓展还真的没办法将他们杀光。

    而这时郝昭等人已经杀到了前面,尤其是王双面对着蜂拥而来的敌人更是彷如嗜血的野兽般兴奋,将手中双戟舞的像风车一样。

    他的双戟不是一般的双戟,而是罕见的斧戟,是他父亲请人专门用镔铁打造的,破甲的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双戟,当然也更沉重,一双戟几乎有六十斤重。

    邓展的手下虽然也有不少悍勇之人,却哪里见过这样的凶神恶煞?根本没有人能稍作抵挡,就这样被王双一步一步的杀到了大堂之上。

    邓展眼见事情已经不可为,就打算挟持着邓芝逃跑,不料慌乱之中却被郝昭盯上了。

    郝昭看准机会一箭射去,邓展没做防备当发现有箭射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躲闪了。

    不过他毕竟也是天下数得着的游侠,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微微侧身避开了要害,这一箭射中了他的右臂。

    邓芝眼见机会出现,奋力一撞撞开了身边的家丁向前冲了过去,混乱之中也不知道是谁在他背后给了他一刀,但是他还是挣扎着成功跑到了郝昭的身边。

    眼见邓芝逃脱,邓展不敢停留,带着十余心腹冲出了大门。

    这时候其他几家心怀不轨的豪族也发现事情已经败露,纷纷带着家兵冲了出来,还打开了南门放娄圭所部进城,顿时城中一片大乱。

    留守宛城的关中农兵虽然都经历过较为严格的训练,但是却缺乏实战经验。

    要是在战场上列队迎战,他们凭借整体配合和装备上的优势要想取胜这些由家丁山贼什么的构成的部队那不要太容易。

    但是现在是城市里全凭个人本能的混战事情就不一样了,这种局面下他们就比这些老油条差多了。

    更何况很多部队还失去了直属军官,这就令他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杨阜的部队早已经集结完毕,见到敌人进城,连忙率部迎了上去,这才没能让娄圭顺利得手。

    ;

第三十二章 如汤沃雪

    这时候太守府里的邓展党羽已经被王双杀了个干干净净,邓芝一面令军官们赶快回去掌握部队起兵平叛,一面强忍疼痛搬来梯子登上墙头观察战况。

    他发现敌人的阵型比较散乱,基本就是各自为战的那种,而敌人的首脑基本都集中在南城门附近,身边防卫空虚。

    于是他连忙下来对郝昭、王双道:“敌人军纪涣散,又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不足为惧,只是如果不能迅速的平息这场动乱造成的损失就太大了。”

    “现在敌人首脑集中在南城门附近,身边卫士并不是很多,你们若是从侧翼绕过去突袭,一定可以抓住他们,这样一来战乱自然也就平息了。”

    郝昭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立刻答道:“此计极好,属下等这就去准备。”

    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郝昭只选了五十人,让剩下的人负责守卫太守府以保护邓芝的安全。

    但就在他们刚准备出发的时候,战场上的局势突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从一处胡同里杀出,在一员大将的率领下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迅速的杀到了南城门的附近。

    郝昭见状也立刻带人冲了出去,但还未到达就听得那支部队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原来娄圭见战局不利,居然亲自率领精锐之士上前抵挡那股敌人只可惜他阴谋诡计就厉害,战场上生死相搏就差的太远了,一不留神竟然直接被那为首大将给斩杀了。

    眼见首领战死,叛军无不丧胆,杨阜见状也亲自带队冲锋,打得叛军是节节败退。

    邓芝见到战局已经彻底逆转,立刻下令留守的卫士将自己扶好,带着这五十人打着自己的旗号杀了出来。

    本就已经慌乱不堪的叛军见到邓芝的将旗,终于崩断了心里最后一根弦,开始了彻底的大溃败。

    而这时候其他的明人部队也都整顿完毕,黑压压的杀了过来,须臾之间就将残存的叛军杀得一干二净。

    为首的各家豪族也都全部被杀,只走脱了邓展一人而已。

    战事告一段落,邓芝连忙请那位帮了大忙的大将过来相见,一看却是原刘表的部将文聘。

    原来刘备和李归达成了协议之后,刘琦就迅速的和文聘、刘磐等人率领不愿意投降刘备的手下一起北上了。

    行到宛城的时候,文聘生了病难以行动,刘琦、刘磐等人只好将他留在宛城休养,自己继续前往长安去参见李归。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文聘的病情大为好转,得知有贼人进了城,文聘立刻不顾病情率部冲了出来想要帮明军一臂之力。

    文聘的这一百号人全都是他的亲军,不但装备精良并且受过规范的训练,还多次在战场上经受住了尸山血海的洗礼,战斗力之强远不是以南阳这些土豪们的家丁为主的叛军能抵抗的。

    而文聘自己更是久经沙场,无论是对战场形势的判断还是临场的指挥更是完爆在场的所有将领。

    所以文聘虽然只有一百名部下,却因为运用合理一举消灭了叛军的首脑,对战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正是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这次规模浩大的叛乱不到一天就被彻底的镇压下去了。

    战事结束,邓芝一来身负重伤,二来邓家被牵连到了这次叛乱之中,所以无法继续履行职责,表示愿意回家休养并等候长安的判决。

    这也是应该的,杨阜等人也无异议。

    邓芝这一退,杨昂又已经战死,剩下来说的上话的就是统军而来的四都尉了。

    其中两位都尉都死在了太守府的混战之中,而另一名幸存的都尉乃是一名老氐,纯粹是熬资历上来的。

    他自己也表示无力承担起这样大的职责,所以杨阜终于众望所归的被大家推举成为了宛城的代理统治者。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游说文聘加入明军来帮助自己。

    其实这本不是问题,因为文聘现在无处可去。

    荆州的刘备乃是杀害故主的大仇人,自然是不用说了。

    而刘表是擅自称了王的,作为叛逆的儿子刘琦自然不会跑到朝廷那里去送死,那么身为臣下的文聘自然也不能就这样投奔到曹操那里。

    至于刘璋、孙权之流文聘还看不上眼,年纪轻轻正是一副火热功名之心的年纪归隐什么的自然更不必说,所以投奔李归乃是必然。

    但虽然是你情我愿的事,也是需要时间的嘛,现在宛城紧迫的局势使得文聘不能再袖手旁观。

    但是他也明确告诉杨阜,自己只是暂时协助,绝不会接受杨阜给的任何官职。

    这一点杨阜也理解,以文聘的能力、名气和特殊的情形,等到长安的任命到达之后地位肯定会在自己之上,是绝不会成为自己的属官的。

    要是文聘现在答应了自己的任命,一旦正式的任命下来到时多尴尬啊。

    现在文聘之所以愿意屈就以助手的身份帮自己只是因为还没有加入明军缺乏大义名分罢了,所以杨阜满口答应了文聘的条件。

    这事解决后,文聘立刻提醒杨阜等人这次叛乱这么大的动静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的,不如大大方方的派人先行告知贾诩和李严。

    尤其是李严,与这些叛贼同为南阳人士,会不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所以必须立刻派人前去李严那里说明情况,以免李严等人误信谣言从而酿成大错。

    这个提醒很及时,因为年轻的杨阜等人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但是派谁去好呢?现在的宛城根本拿不出什么重量级的人物可以凭借自身威望安定李严等人的。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让郝昭去和李严交流,毕竟郝昭的背景李严也略知一二。

    郝昭面对这危险之极的任务毫不推脱,也拒绝了王双同行的请求,自己带着十余骑兵直奔李严的驻地而来。

    他的动作很快,到达李严驻地时还没有从宛城逃出的人来到这里,李严对宛城之事一无所知。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7/ 第一时间欣赏热血残汉最新章节! 作者:海上云山所写的《热血残汉》为转载作品,热血残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热血残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热血残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热血残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热血残汉介绍:
汉灵帝末年,西凉叛乱,关中地区生灵涂炭。来自2014年的护林员之子李归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一个十四岁的穷苦少年身上。
颠沛流离中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人物。
一腔热血,一颗仁心,一念执着,让他们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烈火青春。
只想写出我对三国的想法,除了穿越以外力求情节真实,地名与历史真实人物皆取自史实。
&nb...
热血残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热血残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热血残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