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热血残汉TXT下载热血残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热血残汉全文阅读

作者:海上云山     热血残汉txt下载     热血残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七章 伯乐得遇千里马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热血残汉》更多支持!

    除了在米仓道增设烽火台外,李归还下令进一步加固阳平关的城防,将原来的普通关隘变成连绵十余里的雄关。

    在安排好了防卫工作之后,众人各自回去处理。

    李归却不愿休息,而是下令送他到郭侃和百里清的墓地,他要在过年前去看看这两位忠心的部下。

    到了坟前,看着新造好的坟茔,李归心头一阵恻然,故人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但是已经是阴阳相隔,永难再见。

    他在坟前呆呆的坐了大半个时辰,才在段宁的强迫下起身回府。

    路上段宁看着他的样子,十分心疼,绞尽脑汁想要哄他开心。

    不过段宁发脾气的本领就有,哄人的能耐就无限趋近于零。

    但是你别说,这次还真让她想到了一件事,对李归这样的人一定有效。

    她笑着对李归道:“我几乎忘却了,这次段家南下的时候被盗贼袭击,擒获了盗贼的一员大将,据班况说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你要不要见见?”

    这个消息一下勾起了李归的兴趣,他对段宁说道:“如此重要的事情下次要早点告诉我,怎能让豪杰之士在牢里呆了这么久,太过失礼了。”

    段宁抿着嘴微微一笑,也不生气,只要李归精神好,别的她现在都不放在心上。

    李归回到府邸后,立刻派人去请这位豪杰之士前来相见。

    在等待的时候,李归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他对段宁道:“可知此人的姓名?”

    段宁努力地想了一下,可是段氏南下之后她的事情就没断过,所以一时之间居然想不起来了。

    但是她知道王夫人一定知道,就立刻派人去问,不一会,下人回禀道:“启禀主君,那贼将名叫庞德。”

    听到这个名字,在半躺在榻上喝水的李归猛然坐了起来,结果带动了伤口,一口水呛到到了嗓子里,不由得咳嗽了起来。

    不要怪李归太激动,实在是这个名字太过震撼。

    任何一款三国游戏里,庞德都是绝对的顶尖武将。

    而他的忠勇无双更是让三国迷们非常喜爱。

    李归从没想到能将这样的人物收到自己的麾下,没想到老天就这样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庞德送到了自己手里。

    再想到贾诩到来的过程,这一刻李归几乎认定自己就是那个被命运垂青的人,这主角光环实在是光芒四射啊。

    而完成这一切的关键人物就是自己的妻子段宁,她实在是自己命里的贵人啊。

    他深情的凝望着手忙脚乱为他擦拭水迹的段宁,眼里全都是柔情。

    察觉到了的段宁看到丈夫的眼光,不仅脸都红了,但是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这时李归轻轻将她搂入怀里,温柔的说道:“你就是我命中注定的贵人啊。这一世我都要把你当成最宝贵的珍宝,爱你一生一世,直到海沽石烂,来生也要和你一生厮守。”

    这些话在这个时代说来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依然可以沉醉每一个少女的心。

    这一刻段宁心里喜欢,无限喜欢,她软软的躺在李归怀里,好像再也没有一丝力气。

    就为了之句话,段宁觉得自己现在就算是立刻死去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她多希望时间就停留在这一刻,直到永远。

    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门外的下人大声叫到:“主君,庞德带到了。”

    院子里庞德看着这简朴的院落,心里对这个年轻的太守也更加钦佩。

    他稍微活动了活动身体,但是沉重的镣铐束缚了他的动作。

    自从在那日在山上看到马腾对自己不闻不问的离去,自己对马腾就再无任何忠心可言了。

    自己被段家带着一路南下,倒也没受什么委屈。

    主要的原因是段家的大将班况对自己非常有好感,经常来和自己说话聊天,两人倒也相谈甚欢。

    从他那里庞德对自己要去的地方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知道了班况其实并不是段家的人,而是李归的手下。

    但包括李归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庞德其实在这之前就是知道李归这个人的。

    原来,当日成功英率部到了陈仓城下参与围城的时候,与同是年轻将领的庞德结识了。

    两人对对方的武艺见识都非常的佩服,可算是一见如故。

    在闲谈中评论凉州人物的时候,成功英曾经骄傲的告诉他,自己手下有一员年轻的将领名叫李归,才具胆识都是天下罕有,是这凉州难得一见的豪杰。

    要不是太过年轻,又不是凉州人,他一定会向韩遂力荐这个人的。

    但是后来好像李归所在的部队出了非常诡异的事情,那段时日的成功英就好像是变了个人一样,整日失魂落魄的。

    自己还多次劝慰过他,不料这个失踪了的人却在汉中创下了如此的基业,实在是可叹可畏。

    要知道现在离他失踪不过数月的时间,而他当年虽然出名,但职位不过是一个屯长而已。

    到了汉中以后,庞德就一直被关押在段家所在的地方。

    段家对他倒也不错,吃的喝的样样不缺,甚至还可以在院子里活动活动。

    但是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既没有人来招纳自己,也没有人来释放自己,当然也没有人来砍自己的头。

    这让庞德郁闷极了,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们好歹给个说法啊。

    直到前几天班况来看他,庞德才知道原来李归出事了,虽然最终没事但是一直在养病。

    这次班况带来了好酒好菜,和他痛饮,对他表达了歉意。

    原来他是为了因为顾忌段家而不敢向李归推荐自己而感到过意不去。

    呵呵,其实庞德根本就不在乎这一点,在马腾手下混的很不如意的他对班况的难处实在是太了解了。

    两人解开心结后,喝的非常痛快。

    不同以往的是交谈中班况透露出了对李归难以抑制的敬仰之情。

    原来就在班况离开的短短两月不到的时间内,李归已经使汉中大地改变了面貌,初步的实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等手段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从中可以看出李归此人有想法、有行动力,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在班况走后庞德想了很多东西,理清了自己的思绪。

    与大多数以勇武闻名的凉州武人不同,庞德识文断字,有头脑,有思想,称得上文武双全。

    当然了这点文采拿去搞政治或者出谋划策或许差了点,但是用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已经足够了。

    李归是目前自己最合适的主君人选,这就是庞德最后的判断。

    首先马腾已经不在自己的考虑之内了。

    韩遂太过于看重金城郡人,自己却不是的,而且韩遂的为人实在为庞德不喜。

    其余的凉州小势力更加不在庞德考虑之内。

    关中的皇甫嵩自身难保,这一点稍有见识的人都能想明白。

    别的势力都是关东人出身,又怎么会重用自己这样的一介凉州武人呢?

    而且庞德相信,李归要是真的像成功英吹得那样厉害的话,只要他身体好转,就一定会召见自己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这一天看守他的人说李归要召见他,将他带了出来。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却给他戴上了沉重的镣铐。

    庞德心里有些不高兴,但是却也没说什么。

    因为他相信这不是李归的本意。

    要是李归真的是这样的人,那自己得到自由身之后,立刻就跑路算了。

    果然,李归见到他的模样后大怒,对着卫士说道:“我叫你们去请他过来,不是叫你们折辱于他的,还不快把镣铐给去了。”

    去除了镣铐后,李归吩咐人给庞德端来了一张椅子,令他坐下。

    随后李归并未直接招揽与他,而是和他聊起了凉州的情况和他家里的情况。

    庞德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和李归初次见面,由于早存了投靠的心思,更是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才说出来。

    不过李归却是一个相当健谈的人,当然了,二十一世纪的小青年有不健谈的吗?

    他温和的语气,仿佛不经意间的引导,都使得交谈不至于出现冷场。

    最后李归对庞德说道:“我从不强迫豪杰为自己效力。难得来一次汉中,我给你个路引,你可以好好四处游历一番,没有钱的话直接来我府中取好了。”

    “如果最后你决定归去,只要来和我说一声好了。”

    “要是你决定留下,我可以先行任命你为军侯,再想办法接你的家人来汉中安置。”

    “乱世将起,不仅君择臣,臣亦在择君。我只希望彼此真的能上下同心,不至于将来刀剑相加,那又何必?”

    庞德沉默了一会,说道:“不必了,我见过的人里从无一人有将军这样的胸襟气度,庞某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但有二心,甘愿受万箭穿心而死。”

    李归大喜,当场令人取来一套明光甲,赏赐了庞德。

    又下令让庞德自去挑选喜欢的战马,即使是自己的坐骑也无妨的。

    这下庞德心里实在是太感动了。

    自己从小到大从没有人这样赏识过自己,士为知己者死,庞某这条命卖给你了。(小说《热血残汉》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第四十八章 申氏之乱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热血残汉》更多支持!

    待到庞德离去,段宁微微皱眉道:“此举是不是太过头了?这样难道不会引起别的将士的不满吗?”

    李归笑道:“世间的人才极少,但凡真的觉得有才受了委屈的,尽管可以来我这里检验一下吗。”

    “再则为人之主的,最贵重的不是财物,而是官职。我并未破格给予庞德官职,就是注重了这一点。”

    段宁想了半天,突然问道:“你怎么知道他真的有才?说不定是一个草包呢?”

    李归伸手抚摸着她的背部,温言说道:“他要是一个无用之人,你母亲还会千里迢迢的带来汉中吗?早就一刀杀了。段家尽有老于战阵的人,眼光不会差的。”

    段宁听到他夸赞段家,心里高兴,笑道:“但是你李大将军更是眼光独到啊。对了,当时这庞德要是真的说回凉州,你真的会同意?不许骗我。”

    李归笑道:“我的胸怀岂是你能揣度的?当然是言而有信了。一次不降就在战场上再抓一次,次数多了,自然就降了。”

    段宁嗔怒的打了他一下,两人笑着打闹了起来,一时其乐融融。

    过了一会,李归猛然想起一件事,立即派人召擒拿了庞德的夏商前来。

    不一会,夏商就赶到了李归面前。

    看着这满头白发的老将,李归十分的客气。

    他和夏商聊了很久,对他的见识和才能十分满意,当场任命他为都尉,不过没有实际指挥的部队。

    而在与夏商的交谈中李归也终于弄明白了庞德被活捉的原因。

    原来夏商曾经是段熲军中的捕俘,专门负责捉拿那些强壮的羌族勇士好卖出个好价钱。

    但是这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对方是单独一个人,没有援手。

    而在两军交战里,像庞德这样直愣愣的一个人冲到对方军阵里的将领那就太少了。

    就算当时夏商不出手庞德最终也难逃一死,只不过多死几个小兵而已。

    而且这种配合要历经多年演练,效果又和守株待兔无异,所以在真正打仗时并无太大用处。

    这下李归微微有点失望,不过想想也有些释然。

    要是大将都那么容易抓,历代的勇将就都可以洗洗睡了。

    第二天,庞德安顿完毕后,一大早就赶来参见李归。

    看着庞德剪得短短的头发,李归不禁大吃一惊。

    庞德见状大声道:“既然已经决心将此身托付将军,自然是要与将军同心同德。我决心加入明教,矢志不移。”

    李归听了心里是真的激动了,他勉强起身道:“你还未弱冠,可有字?”

    庞德答道:“还未取字,就请主公赐下,万分感激。”

    李归沉吟了一下,说道:“你就叫令明吧。”

    这下庞德心里大吃一惊,其实他年已十九,怎么会没考虑过取字的问题?

    他没有了父亲,所以自己给自己私下取得字就是令明,没想到李归竟然也是取得这个字。

    看来冥冥中自有天意,自己命里注定和他有缘啊。

    加入了李归的麾下,心高气傲的庞德当然不想只当一个小小的军侯。

    但是他也理解李归的难处,所以他非常盼望能有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好让自己真正的在李归麾下站稳脚跟,出人头地。

    但是他绝对没想到这个机会会来的这么快。

    就在他加入李归麾下的第二天,一骑快马从平西城赶来,带来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消息。

    李归立即召集所有的主要手下商量对策,而庞德作为他的护卫也得以出席了会议。

    首先李归对大家讲明了事情的起因。

    原来,受到李归占据汉中的影响,上庸的豪族申家突然起兵,一举拿下了上庸城,自称县令。

    接着申家派兵渡过汉水,在当地势力的接应下又成功的拿下了西城。

    这下安阳县令杜尚就变得十分紧张了。

    这十年来虽然因为各种因素汉中西部形同自治,但是朝廷派来的官员还是可以在这里立足的。

    只是收不到任何钱粮而已。

    但是这次申家不仅公开驱逐官员,还杀害了西城县令,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就算是占据汉中的异族明人也没有杀害过任何官员啊,苏固三人也都是自杀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杜尚立即派人向李归求援,谁让他自称汉中太守来着。

    对于是否要出兵救援杜尚,李归的部下意见并不一致。

    这时曹贞对李归道:“无论有多少困难,将军都应该立刻出兵援救杜尚,这是个难得的正名的机会,也可以向朝廷表明我们的立场。”

    李归明白他的意思。

    在李归回到南郑之后,由于段家等人已经顺利的到达了南郑,李归下令允许豪强和前官员自行离去。

    结果包括陈家在内的豪强都选择了留下,这令李归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倍感头疼。

    而官员除了曹贞以外基本上都选择了离开汉中,这表明了他们的李归的不认同。

    不过后来这些官员的处境就尴尬了,他们到达关中时讨伐董卓的联盟成立的消息已经传到关中。

    多是世家出身的他们这下就难以选择了。

    但是贾诩反对曹贞的建议,他说道:“现在的大敌是张修和刘焉。大军一旦远出,势必难以迅速回援,到时一旦有变,汉中根本之地有失,悔之晚矣。”

    曹贞反驳道:“申家不过是商人之家,又地处上庸弹丸之地,何劳大军进剿?一员大将带着千余锐卒可以。与汉中防务何损之有?”

    贾诩哼了一声,道:“远图之言差矣。敌情不明岂能托大?而且行军打仗并非儿戏,非得力之人不能用。”

    这次出兵贾诩就深有体会,他本自负才华绝伦,觉得自己统兵一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是李归离去后,部队的千头万绪让他的脑袋都大了,而士兵们对自己也并不信服。

    好在李归在军中旧部里威信极高,又治军极严,还有胡伤等人辅助,才能让自己勉强指挥大军作战。

    贾诩这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张良等人那样的才华,当谋士时可以单以妙计安定天下,自己统兵却战绩极差,经常一败涂地。

    这真是术业有专攻,历史上罕有文人能亲自带兵上阵,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一介武夫当然更不行了,那就是给对手送功劳的货。

    所以李归经常对手下念叨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实在是早已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事情的本质。

    但是现在李归手下还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吗?贾诩看不出来。

    这时李归咳嗽了一声,问道:“有谁能比较准确的了解上庸现在的形势吗?”

    曹贞立刻答道:“陈家的陈英虽然比不上陈调,但也是一个豪杰之士。还屡次来往上庸,对人对事也极有见地,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李归立即叫人去请陈英过来。

    不一会,陈英领命而来,听了李归的发问,想了一下,说道:“此事说来话长,请允许我详细的说明一下。”

    原来这汉中郡地势十分奇异,一系列大小盆地星罗棋布,由西向东依次排开。

    首先汉中是个比较完整的盆地,是个典型的汉水造就的河流冲积平原。

    而东边半部则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板块,安康盆地、竹山盆地、房陵盆地,而且这三个板块都不是汉水冲积而成。

    这东部数三县是典型的山地地形,除了一些山间盆地,此时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

    其次就交通而言,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间的地缘平衡线要容易突破一些。

    因为这条地缘平衡线的主要阻隔是山脉,汉水多少还是能起到一点帮助进攻的作用。

    而安康盆地和上庸盆地之间,除了有山脉阻挡外,汉水也从顺流变成了横流,成为了康庸两地之间的又一道屏障,所以突破这条地缘平衡线的难度非常大。

    不但如此,从南阳盆地进入上庸盆地,有堵河、南河两条汉水支流沟通,从这个方向攻易守难。

    并且上庸离汉中盆地的中心比南阳盆地要远得多。

    因此,对掌握汉中盆地的政权来说,安康盆地是易攻易守,而上庸盆地是难攻难守。

    对占据南阳盆地的政权来说却相反,是安康盆地难攻难守而上庸盆地易攻易守。

    因此,历史上康庸之间的山川天险往往就是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达成地缘均势的地方。

    申家的主要地盘就在竹山盆地,有着千余家徒附,实力在汉中东部地区首屈一指。

    但是申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不过上庸申家并不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而是一个以商业起家的新兴豪强,垄断着上庸地区的盐和铁器的贸易。

    当代申家家主名叫申和,做生意是一把好手,但是打仗就不行了。

    真正厉害的角色是他的大儿子申耽。

    申耽为人任侠,好结交宾客,据说精通兵法,纠集了数百游侠儿横行地方,无人敢惹。

    而且申家在房陵的势力也很大,据传在那里蓄养了数百匹好马,不轨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小说《热血残汉》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第四十九章天下纷乱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热血残汉》更多支持!

    陈英估计申家最多可以聚集起两千多战士,但是具体战力如何不好说。

    最后陈英说道:“自使君安定汉中以来,我陈家就非常仰慕使君。如果使君有意于上庸,我陈家愿意作为前驱,还望使君恩准。”

    李归颇感意外,沉吟了一下问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陈家的意思?”

    陈英答道:“这既是我的意思,也是陈家上下的意思。”

    李归想一下,忽然指着毕舒道:“长功可愿意为我走一趟上庸?”

    毕舒出列,沉声道:“为了将军的大业,虽刀山火海又有何惧?只怕能力不济误了将军的大事。”

    李归笑道:“无妨,我派远图、令明和夏公三人作为你的助手。军中之士你可以任选一千五百人前去。”

    曹贞、庞德、夏商三人出列领命。

    毕舒又问道:“这次出征的目标为何,还请先行示下。”

    李归沉吟了一下,说道:“以拿下西城、安阳两县为基本目标。若有可能,迫降申家就更好了。”

    李归又对陈英道:“我任命你为司马,你可以统帅族人前去助阵。有功的话我一定不会吝惜封赏的。”

    军议到此结束,毕舒等人领命而去。

    众人散去,出了门口陈英快步追上曹贞,施礼谢道:“公之高义,没齿难忘,陈家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

    曹贞黯然道:“我与元举虽非深交,但是彼此都很欣赏对方。只可惜他性格太过刚烈,白白误了自己的性命。你好自为之吧,我只能帮陈家帮到这了。”

    说罢黯然离去。

    此时贾诩拖在后面,待众人离去后他委婉的对李归道:“毕舒虽然是老成持重的人,但是不知道是否能担此重任呢。”

    李归笑着反问道:“除了长功还能再派何人?再说不过是表明一下我们的态度,顺便锻炼一下士卒,就算有所损失也无妨大局。总不能一直是你我自己上阵吧。”

    贾诩见他坚持,也只好就此作罢。

    不过不一会他就又回来了,一起进来的还有阎圃。

    阎圃一进屋就对着李归道:“主公大喜啊,犍为太守任歧造反了,这下有得刘焉受得了。”

    李归想了想,问道:“这任歧是谁?实力如何?”

    阎圃答道:“他乃是大儒任安的族人,但却以勇武著称当世。当初和贾龙一起起兵对抗马相,曾经亲自突阵,无人能当。”

    至于为什么任歧会突然就反了刘焉,阎圃也不清楚。

    其实历史上任歧是在190年才反的。但是由于李归的乱入,益州的局势和历史上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李归早早的切断了益州和朝廷的联系,使得刘焉得以进一步放手在益州开始铲除异己,加强自己的力量。

    而他依赖的护送他入蜀的东州兵行事也更加肆无忌惮,让益州的地方势力叫苦不迭。

    张修大肆集结兵力的举动让益州地方势力误以为刘焉要对大家下狠手了。

    再加上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也已经传到了益州,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就一直以益州士人权益的保护者自居的任歧,迅速的对刘焉失望了。

    趁着冬季道路难行的机会,他率先举起了反对刘焉的大旗。

    但是任歧失算了,即使遭遇了董卓的变乱,在这遥远的边地,汉室的威严还在。

    刘焉毕竟是正牌的益州牧,相当多的地方豪强虽然同样心怀不满,却不敢响应他。

    就连他寄予厚望的贾龙也称病躲到了家里,一副两不相帮的架势。

    这令他根本无法采取攻势。

    但是与历史上相比刘焉毕竟来到益州的时间太短,根基还不稳固,所以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迅速的和任歧决战。

    而是坚守在绵竹,打算和任歧路打持久战。

    这样一来,这场战事持续了长达十个月,尤其是在贾龙最后突然加入任歧一边的时候,刘焉差点就坚持不住了。

    但是最后时刻,观望了许久的张修突然从巴郡出兵猛攻任歧、贾龙,一举扭转了局势。

    最后任歧兵败被杀,贾龙也在乱军之中不知所终。

    张修凭借手里雄厚的实力得到了整个巴郡事实上的统治权,但是他和刘焉的矛盾也就此开始激化,另一场大战已经在酝酿之中。

    这一切此刻的李归君臣自然不知道,但是至少他们知道无论是刘焉还是张修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再对汉中构成威胁了。

    贾诩笑道:“既然来自南边的威胁已经解除了,将军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归反问道:“文和有何妙计?”

    阎圃也笑道:“此事连我这愚钝之人都看得出来,将军又何必再问?”

    三人一起大笑,恰好段宁进来,见状笑道:“什么事让大家如此高兴,也说给我听听吧。”

    李归将益州之事告知了她,解释道:“现在四边再无威胁,下一步我将亲率大军讨伐武都,拿下这个氐人的根本之地。”

    段宁担心的说道:“只是你身体还未康复,而且武都四周皇甫嵩、韩遂、马腾都不是易于之辈,是否暂时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说。”

    贾诩叹道:“夫人有所不知,现在凉州已经是一片大乱,韩、马二人自顾不暇,那里还能有能力和我们作对。”

    原来,凉州土地本来就贫瘠,又历经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实在是民生凋敝。

    而来自北方的游牧人不断的南下,羌人等少数民族的人口也不断膨胀。

    这两者一叠加就导致了严重的饥荒,所以向外掠夺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也是韩遂等人屡战屡败之后还可以轻易聚集起大军的原因所在。

    但是陈仓之战之后,皇甫嵩彻底的打掉了韩遂等人的勇气,率大军堵住了凉州人东进的道路。

    而在战争里没有得到任何收益的羌人开始叛乱,掠夺凉州地方,这就极大地伤害了凉州汉人豪强的利益。

    韩遂、马腾等人不得不摇身一变从盗贼变成了地方秩序的维护者,开始率部征讨叛乱的羌人部落。

    但是羌人又怎么可能就这样束手待毙?无休止的杀戮就这样开始了。

    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乱让韩遂、马腾为代表的西凉势力实力大减,再也没有能恢复元气。

    直到后来李傕灭亡,韩遂和马腾得到了富饶的关中大地和流散的大批汉人,才再度振作起来。

    但那时关中已经是群雄并起的局面了了,韩遂、马腾成了最后硕果仅存的西凉军阀,但也不过是关中军阀里较大的两支罢了。

    至于皇甫嵩,李归相信他绝对不会来阻止自己在武都的行动的。

    因为皇甫嵩内心深处只怕还希望自己能为大汉朝稳定住边疆的局势呢。

    三人商议好之后就各自分头准备,去厉兵秣马,只等春天到来,就杀入武都。

    几天后,一支杨家的商队从长安回来,带回来了一个让人觉得荒谬绝伦的消息。

    皇甫嵩和盖勋两人居然真的顺从的服从朝廷的征调,一起放弃部队离开关中前往洛阳了。

    我靠,这件事李归可不记得三国演义上有啊!难道皇甫嵩的脑子让驴给踢了?

    这个消息几乎让李归决定立刻进军关中,但是贾诩等人连忙让他冷静下来了。

    没有了皇甫嵩,现在打下关中或许有可能,但是绝对守不住。

    董卓整合了洛阳的部队之后,绝对不是现在的李归能抵挡的。

    这时贾诩对李归道:“天与不取,必受其害。现在再无任何事可以阻挡明公拿下武都了。机不可失,迟则生变,还请明公不辞辛苦,立即出征。”

    阎圃也弯腰施礼道:“汉中之事皆以走上正轨,有我等辅佐夫人,必然万无一失。”

    李归没有注意到贾诩称呼的变化,但是世家出身的段宁却深知这里面的含义。

    从这一刻起,贾诩已经全心全意的投靠了李归。

    是的,在这一天,这一连串难以解释的事件使得贾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李归就是这个乱世的天命之人。

    得到了两位重臣的支持,李归彻底下定了决心,半个月之后出兵武都郡。

    汉中的军事机器立刻全面动员起来了。

    通过不断地掳掠和诱骗周围的异族,现在李归的地盘里总人口已经达到了十八万人。

    由于南下的氐人和来投的异族里老人孩子比较少,其中成年男子高达四万五千之众。

    李归选拔了精壮四千人补充进了军队,使得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两千人。

    留下了五千人守卫汉中,自己带着七千人前往武都。

    由于之前攻伐羌人和清水部落所获极多,现在的李归称得上财大气粗。

    现在的李归所部有铁甲千副,皮甲四千多,战马两千匹,强弓一千五百张,称得上装备精良。

    另外动员了五千民夫,各种船只五百多艘,借助嘉陵江水道,大军的后勤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一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李归带着贾诩、刘贾、胡伤、班况、杨昂、杨任等人在沮县誓师出发,前往武都。

    大军出发不久,数名骑兵从后面赶上,为首之人却是庞德。(小说《热血残汉》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第五十章 猛将无双

    原来毕舒已经平定了安阳和西城,迫使申家达成了和议,所以派庞德前来报喜。

    说实话李归万万没想到毕舒居然这样能干,不仅迅速的占据了两县,还使得申家愿意奉上十万石粮食乞和。

    即使有庞德这样的大将,这难度也不小啊!

    其实此刻安坐在西城里的毕舒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这一次胜利可以说实在是来的意外。

    实际上毕舒这次出征前后只打了一仗,而且是一场极度意外的仗。

    在得到李归的命令后,毕舒迅速的集结了部队,全部都是由他的旧部统率的由汉中降卒组成的屯。

    至于为什么这样选,毕舒也是不得已。

    氐人明显要善战一些,但是可惜他毕舒指挥不了。

    而李归的西凉精锐现在大多变成了各级军官,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

    仅有的一支就是段宁掌控的卫队,毕舒绝对没有勇气向段宁开口去要这支部队。

    而庞德自己挑选了一百名羌人,组建了一支全部由羌人组成的骑兵部队。

    这也是庞德的精明之处。

    作为一个新来的降将,是难以迅速在军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的。

    但是对于羌人就不一样了,无论如何庞德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中级军官,更是汉中现在唯一真正懂羌语的军官。

    而庞德的勇武对于向来崇拜强者的羌人来说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这些羌人作为汉中的一个比较尴尬的群体,非常需要这样一个代言人。

    而庞德需要听话而又骑术精湛的人。

    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至于曹贞、夏商,都没有自己直属的部队。

    部队集结完毕后,毕舒下令全军都轻装出发,只花了六天就赶到了安阳城,稳定了安阳的人心。

    而安阳县令杜尚已经筹备了两万石粮草,足以支撑部队一年之需。

    此外安阳也有不下五百士兵,不过训练装备都非常差。

    这是这次出征里毕舒觉得的第一个幸运的地方。

    申家这十几天居然一直就呆在西城不动,实在是令毕舒难以理解。

    但是实际上相对毕舒完全看不上眼的安阳守军,对面的申家情况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他们内部现在也是问题重重,所以才不得不一直停留在西城。

    首先,申家之前毕竟只是个地方小豪强,支撑这么大的兵力实在是力所不能及。

    所以在进入西城后必然要对当地的地主进行掠夺勒索,这就激起了西城地方势力的强烈不满。

    第二,申家现在一口气吞下了西城、上庸、房陵三个县,兵力已经严重分散。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他们强行征发三地的老百姓入伍,使得战斗力大大的下降了。

    第三,由于在攻打西城时意外的杀掉了西城县令,使得申家一下变成了官员们的公敌,几乎得不到任何官员的帮助,处理地方事务的时候一片焦头烂额。

    在这种情况下,当得知毕舒带着大军赶到安阳之后,申耽决定求和。

    但是他的决定遭到了包括自己弟弟申仪在内的将领们的一致反对。

    一连串轻而易举的胜利使得这些人开始妄自尊大起来,并没有把名不见经传的毕舒放在眼里。

    他们认为申家现在在西城有六千大军,兵力上有绝对优势。

    而且据安插在安阳的内线报告,毕舒的部队全都是苏固的旧部,连盔甲都没有,单看装备还比不过申家。

    安阳和西城处在一个大盆地内,不拿下安阳,西城就不能安定。

    而且安阳城城墙很矮,不过四米多高,还年久失修,很容易就能打下来。

    要是不趁现在的良机一举拿下安阳,凭借险要的地势阻挡汉中可能派来的讨伐大军,那申家就危险了。

    毕竟就算是申仪这些人也没有狂到认为自己能击败明人主力的地步。

    对他们的观点申耽是绝对不同意的。

    苏固的旧部怎么了?那也是和羌人、氐人、张修多次交手过的部队,虽说败多胜少,但是也不是自己手下这些刚刚放下农具的农民可比的。

    但是现在的申耽还很年轻,也不是家主,做不到在军中说一不二。

    迫于众人的压力,申耽不得不亲率五千人出发攻打安阳。

    其实两个县城相距很近,才不过一百二十多里。

    但是申家的部队居然用三天才走了一半多一点的路程。

    这一天他们就安营在月河和它的支流天河的交汇处。

    就在离他们并不远的台地上,一支骑兵正隐蔽在树丛的后面,仔细的打量着他们。

    说实话申家的部队令庞德实在是叹为观止。

    首先,他们安营居然没有派出斥候仔细打探四周的情况。

    要知道现在树木还未长出叶子,其实很容易就能发现庞德他们的。

    第二,申家的营地居然没有壕沟和拒马,只有一道浅浅的木篱笆。

    大哥,你们真的是来打仗的吗?

    第三,大营里的帐篷乱蓬蓬的挤在了一起,没有留出一定的距离。

    这一旦晚间被袭击,妥妥的发生营啸的节奏啊。

    但是最不可思议的事还不是这些。

    在申家军营里庞德看到了近三百匹马,一般来说这就意味着至少一百五十名骑兵。

    但是也许是为了饮水的方便,这些马居然被安置在河的交界处。

    庞德这一生到现在见过朝廷的边军,也见过韩遂的叛军,李归的明军,就是没见过这样的奇葩军队。

    看到这些,就连那些普通的羌人都笑了。

    一名二十多岁的羌人对庞德说道:“这些人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我们应该立刻袭击他们,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崩溃。”

    庞德摇了摇头,说道:“不,我们现在休息,等到快天亮时再袭击他们。”

    羌人本就吃苦耐劳,也不惧寒冷。

    再加上李归给他们的军服那是相当暖和,所以这些人也不惧野外露营。

    庞德派了一个懂些汉语的人回去给毕舒报信,自己找了个避风的地方休息去了。

    到了夜里,微微的有些起雾。

    但是庞德丝毫无所犹豫,他留下十个人看守马匹,带着部队步行出发了。

    他们悄悄地来到申家军营附近,搬开栅栏,一起大喊着冲了进去。

    瞬间申家的大营就乱了起来,受惊的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一般乱窜了起来。

    但是申耽、申仪兄弟也算是应变迅速的人。

    他俩立刻各自带着五十多名老部下分头弹压,稳定军心。

    慢慢的居然被他们稳住了形势。

    发觉情况不对的庞德决心再给他们致命一击。

    他带着队伍,向人集结最多的地方猛然冲了过去。

    庞德和羌人都大声的叫喊着,发出了骇人的响声。

    申家部队里那些抓来的农民无不闻声而逃,极少数勇悍之人也完全不是庞德等人的对手。

    庞德舞动刀戟,挡者立毙,竟然迅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来到了敌将身边。

    敌将正是申仪,他也是一个自负勇武的人,并没有丝毫畏惧,舞动双刀就迎了上来。

    庞德心里大喜,但是依旧小心凝神应战。

    没有两下,庞德就知道单论技巧自己并不能胜过对手。

    但是对方的气力远远不行,难以相信居然能凭此慑服群豪。

    庞德本就有些看不起南人,这下更加看不起这些南人了。

    现在时间紧迫,就让你们看看战场搏杀不是花拳绣腿的比武较艺。

    只见庞德将左手戟向对方掷去,趁对方闪避的时候,猛地双手用力一刀当头砍去。

    对方轻松避开一刀反挑过来,庞德却不闪躲,直接侧身抡起左臂砸在刀锋上。

    刀锋透双层甲而入,鲜血直流,但是毕竟气力不够,没有真的砍断庞德的右臂,反而在庞德的大力碰撞之下长刀脱手而出。

    庞德趁对手未及反应,左肩下沉猛的撞在对手身上。

    对方猛的一口血喷出,身形也为之一滞。

    如此良机庞德怎能错过,轻舒猿臂,长刀到处已经割下了对方的首级。

    电光火石之间申仪就丢了性命,这下四周的申家士兵尽皆丧胆,轰然四散。

    这时庞德等人也已经精疲力竭,连忙向着人少的地方悄悄地潜行离去。

    回到休息的地方,众人喝了一些马奶酒,感觉好多了。

    这时天色已经放亮,雾也有些散了。

    这时庞德对众人道:“可有敢随我再去走一遭的?”

    正在兴头上的众羌人都道:“同去,同去,有何不敢?”

    于是众人一起上马,再次向申氏的部队冲了过来。

    这时申耽好容易才把部队稳定下来,但是已经有八百多人死去,一千多人趁乱逃走。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死于自相践踏,真正被庞德等人所杀的连一百都不到。

    见到明人再次杀了过来,部队都不禁骚动起来。

    申耽见势不妙,立刻亲自带着百余骑术精湛的人迎了上来,希望能迅速击败对手好稳定军心。

    战斗如他所愿般的快速结束了,只是结果并不是他所希望。

    面对着一辈子在马上生活的羌人,上庸的骑手就像乌龟般笨拙。

    转眼就有九十多人被射落马下,而对手只有三个人中箭,无一落马。

    就连申耽自己也被庞德走马活捉,这一刻,战争结束了。

    ;

第一章 武都乱局

    初春的大地依旧寒冷,但是那一抹抹绿色已经顽强的从地里冒出头来。

    明媚的阳光洒在浊水河两岸,让人分外的感到舒适。

    只是这原本应该是氐人忙碌的耕种季节,田地里却看不到一个忙碌的农人。

    勤劳朴实的氐人民众都到哪里去了?

    在浊水北岸的一块台地上,神色严峻的氐王窦茂正在注视着不远处那宛如修罗场一般的浴血沙场。

    在哪里,三千河池氐人联军战士正舍生忘死的和大举北上的以叁狼羌人为主的羌人联军在血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武都郡虽然占地广大,但是核心区域却并不大,郡治便在下辨县,也就是今天的成县一带。

    这是一块长约百余里,宽数十里的高原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后世叫做成徽盆地,在汉末时则叫做武都谷地。

    这里河流、平坝散布于山丘之间,土厚水丰,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是西北地区的三大产粮区之一。

    这里更是氐人自古以来的家园,东汉氐人的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一度达到了四万多落二十多万人口。

    而除了氐人外,最多时有近八万多汉人也生活在下辨城和河池以北直到故道县的广大地区。

    另外还有叁狼羌和一些其他的白马羌小部落,居住在从羌道直到上禄之间,人数也不下数万人。

    所以武都统计的官方人口不过数万,但武都郡实际上的人口还超过了汉中。

    但是这都是以前的事了,这十余年来不断地灾害战乱使得武都的各族百姓都活的异常艰难,人口也大幅度减少。

    凉州无休止的大规模战乱,使得朝廷不得不从相对平静的武都郡征发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支持凉州的战事。

    而政府力量的衰减使得羌人不断移入,使得汉族平民的生活更加日益艰难,开始大规模的流亡。

    耿鄙等人的战败又使得大批的武都男儿埋骨异乡,再也不能回到家乡。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温顺的人也难以忍耐了,在汉人大族的背后支持下氐人各部开始拒绝再向朝廷提供人力物力。

    他们断绝了故道的交通,试图阻止可能到来的汉军。

    而叁狼羌等羌人则不出意外的再次掀起了叛乱,开始劫掠地方。

    但是武都的氐人对此早有防范,无论是在上禄还是下辨羌人都并未占到什么便宜。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虽然武都羌人勾引来了一些境外羌人部落,但是历时百余年的汉羌之战给羌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真正富有战斗精神和战斗技巧的羌人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迫加入了各方将领的军队,离开了这个贫瘠的边地。

    更何况羌人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差。

    在汉末,武都的氐人已经迅速的在汉化,一系列初具规模的部落联盟或者是超级部落相继出现。

    严密的组织结构使得氐人可以拥有更好的武器装备和较为系统的军事训练。

    而相同的生活理念和农耕生活习惯,让武都残存的汉人也基本上选择了和氐人结盟以求自保。

    与氐人不同,羌人始终坚守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拒绝汉化,或者说汉化的进程异常缓慢。

    他们以氏族血缘结合,不仅种落之间没有统一的政治架构,就连酋豪之下也没有层级组织,而是由酋豪直辖其种落或附属部落。

    而酋豪之中更强大者就是汉人认为的所称的大豪或大帅了,这种社会形态其实对羌人的发展大为不利。

    他们居住于高原、山地之间,地形割裂独立交通联系不易,所以种群里人多了就必须分种离析,但是分析后又不易联系,不相往来。

    若从政治角度看,各种落事实上是「各占山头自称王」的状态,很难创建统一国家的。

    弱者如不依附强大的部落,实不足以自存,必然被消灭或者是被迫迁徙远方。

    即使较强大的种落,事实上也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汉、羌之间的长期战争史即是其显例。

    汉朝的诸将常辗转战斗于深山穷谷之间,将各个部落先后一一平服,范晔用“谷静山空”以描述之,实在是十分贴切。

    而且在高山这种困难的地理条件下讨生活事实上也不容易。

    各个部落都养成了互相抄暴、崇尚武力的风俗,虽然培养了山地战斗的能力,但是部落间更容易结怨结仇。

    种族内部相处如此,平常又无徭役,也无军事组织,故一旦面临大敌,则只能大家乱哄哄的一拥而上的作战,事实上是乌合之众。

    由于平常不相往来,甚至结仇,故即使临时结成了联盟也是一种乌合组织,很容易分化击破的。

    但是这次不同,严重的饥荒使得羌人各部都已经到了生存的紧急关头,他们迫切的需要食物和土地。

    所以虽然一再受挫,羌人各部的大联盟这次居然并没有立即溃散,而是继续侵扰地方。

    河池氐王去世的消息让他们感觉到了新的希望,于是纷纷北上想要占据河池附近。

    而早已经精疲力竭的的上禄氐人各部也乐得送他们去祸害河池氐人,自己也好趁机喘口气。

    面对疯狂来袭的羌人汉人还是习惯性的躲到了河池城内,但是给了河池氐人一些物资作为支持。

    新任河池氐王窦茂虽然年轻,却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物,他一心想要把河池氐人变成像清水氐人那样强大的部落,让窦氏也可以像杨氏那样威名赫赫。

    为此他一掌权,就改变了前任氐王,也是他父亲的做法,和那些小氐人部落和好。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慷慨的援助,他联合了故道以南的所有氐人部落,组建了一个空前强大的联盟。

    而且他还在河池北面现在凤县一带发现了铁矿,在那里筑起了一座巨大的坞堡,取名兴和城,开始开采那里的铁矿以锻造兵器、农具。

    面对羌人的来犯,他丝毫没有畏惧,而是立刻带着战士前来迎敌。

    ;

第二章 强势来临

    一方面他不能让这帮饿红了眼的羌人来祸害自己的领地,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勇武来威胁河池的汉人服从自己。

    但是这次羌人的疯狂程度超过了他的想象,氐人竟然还慢慢的落了下风。

    窦茂再也忍耐不住,翻身上马准备亲自带着最后的卫队加入战斗。

    这时一个人劝阻了他,这是一个年轻的氐人,加入他的麾下不过数月而已。

    但是这个人的才华却让他耳目一新,迅速得到了他的信任。

    这个人就是清河氐人首领之一杨智的儿子杨奇。

    他对窦茂说道:“羌人还有一部没有动,大王的卫队现在绝对不能动,请让我带着手下前去冲击一番。”

    窦茂立刻同意了,他对这个青年人的能力深信不疑。

    杨奇上马,对着身边跟随的二十多名老部下低声说道:“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我们今后的生活就看这一击了,大家一定要有必死的决心才行。”

    各手下都点头应诺,其实就算是杨奇不说他们也明白自己的处境。

    不过杨奇对怎么打早已胸有成竹。

    他吩咐手下紧紧地跟着他,从侧翼保护他。

    随后他们一起冲了下去,在杨奇的精妙指挥下巧妙地避开了战场上的各种障碍,自始至终保持了马的高速运动。

    他们并不追求真正杀死敌人,而是快速的袭击对手,不管的手与否,一击就走,绝不停留。

    这样的冲阵方式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少见的,由于马具的不完善,对于骑手的骑术和胆略都是巨大的考验。

    各部羌人也都非常不习惯杨奇这样的打法,一时队伍被冲的大乱。

    窦茂见到战机已经出现,立即果断的和另一名以勇武出名的氐人首领齐元分头带人冲下。

    在他们的打击下,瞬间羌人的战线就彻底的崩溃了。

    羌豪梁勤见状长叹一声,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于是老毛病发作,带着自己的族人先行逃跑了。

    他这一逃跑,所有的羌人也都只好跟着逃跑了。

    见羌人逃跑,已经精疲力竭的氐人也不愿再追赶,战事就此结束。

    窦茂和杨奇等人则带着少量骑兵远远地吊在羌人后面,防止他们万一奇迹般的重新集结起来,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羌人并没有重新集结起来气,他们一直逃过了浊水,哪怕许多人直接淹死在了河里也没有回头再战的勇气。

    但是在千辛万苦的渡过浊水后,这些羌人还没来得及庆幸,就又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东南方向,往日安静祥和的两当水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船队,数不清的部队正从两当河东岸渡过河来。

    而在河的西岸是大批的已经渡过河的骑兵。

    看到他们,骑兵迅速的向着他们包抄了过来。

    看着对方那整齐的队形和阳光下散发出金属光泽的铠甲,所有的羌人都绝望了。

    前有难以战胜的强敌,后面是氐人的追兵,一些羌人绝望的将简陋的兵器抛开,自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已经苦战了大半天的他们现在怎么可能跑的赢骑兵?何况很多人连跑的力气都没有了。

    死就死吧,至少死之前还可以休息一下。

    其他的人受到影响,也纷纷的抛下兵器坐到了地上。

    最后就连梁勤也命令卫士放下了兵器,因为他知道自己这点人马是逃不过这么多骑兵的追击的。

    更何况南边浩荡的西汉水等河流根本不能直接游过去。

    这时来人里数名骑兵离开了队伍,大声的呼喊着羌语,意思是所有放下武器的人只要不做无谓的反抗,就都可以活下去。

    这下所有的羌人都松了一口气,能活下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梁勤呆呆的坐在地上,皱着眉在仔细的思考,来的人究竟是谁?

    武都郡里绝对没有人能集结起这样庞大的部队,无论是羌人、氐人还是汉人。

    这不是梁勤一个人的疑问,对岸铁青着脸的窦茂也非常想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

    杨奇和他的手下则是个个脸色苍白,有的人甚至双手都在颤抖。

    这是明人的大军,绝对不会错。

    没想到明人这么快就对武都动手了,杨奇的心里感到的只有绝望。

    他本来认为明人会呆在汉中,好应对汉人朝廷的讨伐。

    所以他前来投靠窦茂,为他出谋划策,想要帮他建立起足以对抗明人的势力。

    他的父亲曾经和大王杨腾一起加入过明人的队伍,对明人进行过详细的研究。

    原来氐人还可以这样组织起来,在父辈的描述里,杨奇感觉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向他打开了大门。

    明王李归能做到的,我杨奇也一定可以做到。

    有一天他也可以借助窦茂的势力重新夺回属于清水氐人的一切。

    但是这一切现在都成了泡影,以现在武都的形势,这里很快就会被明人全部占据。

    对于这一点,杨奇没有丝毫的怀疑。

    明人的实力比外人看到的要强大很多,这一点杨奇知道的很清楚。

    在这些时日里,他听到了无数对他父亲和杨腾大王的嘲讽之辞。

    是啊,以清水氐人的底蕴和强大战力,居然一战就被后起的明人灭了族,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杨腾等人的无能吗?

    要不是他俩莽撞的直接与明王李归沙场对阵被杀,导致清水氐人失去了领导,两军交战清水氐人未必会输,就算输也不会输得这样惨。

    这就是武都氐人各部对那一战的主流看法。

    但是杨奇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当时在战场上直接斩杀明王是清水氐人唯一的生机。

    后来的战斗也说明了这一点。

    当时在杨腾等人死后,他的弟弟杨射等人是进行了殊死的抵抗的。

    他们五百多人占据了一个险要的山头阻击明人,试图为部族的逃跑赢得时间。

    山其实并不高,但是十分险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边上皆是密林难行。

    贾诩见状立刻选拔勇士,共得到四十余人。

    勇士皆批铁甲,右手拿百炼刀,左手执马盾(没带大盾来)。

    ;

第三章 劝降河池

    大将胡伤、杨昂更是身披双层铁甲,也不执盾,双手各执一根步戟,开始登山。

    雨点一般的箭被明人像是不要钱一般射了上来。

    在箭雨的掩护下杨昂等人一直爬到离防守之人不倒四十步远的时候,清水氐人才发现他们,惊慌的大叫起来。

    杨昂一马当先杀入敌阵,一边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奋战,双戟挥舞之间,几乎每一击都带走一名氐人的性命。

    须臾之间十余氐人被杀,这时杨射才整理好队伍赶了过来。

    胡伤、杨昂等人毫不畏惧,一头撞入氐人阵中。

    此处地形狭窄,只能容数人并排作战,杨昂愈战愈勇,仿佛不知疲倦一样。

    将双戟舞的像风车一样,当者披靡,胡伤等皆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跟随如此勇将,众人皆是士气大振,一往无前。

    清水氐人的武器往往刺不穿对方的护甲,而对手一刀劈下有时可以将部落里的勇士连人带武器劈成两段。

    清水氐人再也抵挡不住,开始退后,但后面人一时不明白前面的情况,还在努力向前,阵势立时大乱再也控制不住,自相践踏死伤狼籍。

    杨射见状自知无回天之力,只是自己死前也要拉一个垫背的,于是奋勇向前想要斩杀杨昂。

    但是杨昂十分狡猾,并没有如他所愿那样和他对敌,而是避开他杀向了普通氐人。

    胡伤冷眼看到他好像是个头领,一声令下,十余人奋力杀到,乱刀之下将他砍倒在地。

    这时明人大军也已经鱼贯而上,整个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

    杨奇当时冒死拽着藤条从山上跳下,才从明人的重重包围里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得一命。

    这下杨奇才彻底明白父亲等人为何要铤而走险了。

    在正面战场上,缺乏训练和武器的清水部落面对武装到了牙齿的明人,根本就没有任何胜机。

    这时窦茂也想到了对手是谁,他转过脸看着杨奇,杨奇黯然的点了点头。

    窦茂故作镇静的对手下人道:“明人虽勇,但他们的首领不过如此。大军跨越数百里而来,还能有什么作为?武都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随后他带人赶紧离开了河边,回到自己的领地加紧备战。

    杨奇回到自己的营帐里后,叹了口气,对手下说道:“我们这就走,去右扶风,明人绝对不敢进攻那里。”

    当天夜里,杨奇等人不辞而别,逃离了窦茂的营地。

    这件事给窦茂很大的震动。

    杨奇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但面对明人却直接逃跑了,说明他完全不看好自己的未来。

    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窦茂心里异常的彷徨。

    这时李归并不知道自己的到来给河池氐人上下带来的巨大压力。

    他正在为上来就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而高兴。

    整整三千多羌人士兵,就这样坐在地上向自己投降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梦。

    不,就连在梦里也不曾想。

    无须他吩咐,他的手下开始熟练地打散羌人的队伍,找出他们的首领加以控制,而把普通士卒分别编入各屯。

    此刻,河池城内的县衙内,河池地面上所有有头有脸的豪强都聚集在了一起,在他们对面是一个神态威严的中年人。

    此人正是贾诩。

    贾诩是来劝说河池的豪强投靠李归的,但是给出的唯一的承诺就是保护他们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

    但是土地和奴仆李归是一定要拿走的。

    这么个强人所难的条件贾诩其实也很无奈,但是李归非常坚持。

    出发前他对包括贾诩在内的所有手下都强调不能轻易许诺,但是许下的诺言就一定要实现。

    李归解释道:“我们本来就是异族出身,要想在汉人里建立起威望,就一定要让人知道我们和其他的人不一样。”

    “我没有其他值得夸耀的东西,唯有敬天和诚信两件事值得夸耀。它两就是我的珍宝,比一时的得失更重要。”

    贾诩个人其实不是很认可这一点,但是如果主公要做一个守信或者至少是假装守信的人,那可是每一个当手下的福分。

    所以大家立刻一致的夸赞李归英明无双,让李归自己都有些飘飘然了。

    后来的岁月里李归才慢慢感受到这个承诺要做到实在是太痛苦了,但是已经被自己和手下架到了神坛之上的他已经下不来了。

    面对这样的条件这些豪强无论氐、汉当然都是不满的。

    但是贾诩并不急着劝说,而是一一为他们分析目前的情况。

    现在朝廷是回不来了,若是李归不来,武都的未来只有两种前景:

    一是众多的小势力相互混战,外面的羌人再时不时的来劫掠一番。

    二是落入韩遂或者马腾这样的军阀手里,被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各种搜刮。

    这些豪强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只是他们原本还是希望朝廷能再次出现一个虞诩那样的不世奇才来力挽狂澜。

    但是贾诩无情的打碎了他们的梦想。

    他告诉他们,现在关东地区的郡县已经全部脱离了朝廷,一起反对掌权的董卓。

    朝廷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来关注边郡的事情了。

    那现在李归至少是一个比韩马二人合适的投靠对象。

    一来,李归离得近,而且大军已经到达了武都。

    二来,李归是正儿八经段熲的孙女婿,也算是名门望族的一员了。

    虽然他擅自起兵夺取了汉中,但是毕竟朝廷还没下令讨伐他,与韩遂等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三,李归已经稳定了汉中的局势,使得大家有了可靠地退路,而韩遂等人还在相互搏斗。

    第四,李归在汉中的政策这些武都的人还是略有所闻的。

    其实贾诩不知道,对于河池的这些人来说,土地和奴仆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与内地郡县不同,除了下辨附近,普通的武都豪强现在几乎没有多少土地。

    现在武都的土地基本都已经掌握在氐人各部手里了。

    而没有土地自然也没有能力蓄养太多的奴仆。

    ;

第四章 董卓的时代

    所以武都的所谓汉人豪强更多的是文人、下层官吏、商人的面貌出现的,而这样身份的人在汉中的变革里利益反而是得到了强化的。

    至于自己起来搞一搞,这些汉人豪强想都没想过。

    一来是这些豪强的势力都不大,又不一心,难以成事。

    就算是在城里真正势力强大的豪强也有一大部分是汉化的氐人。

    实际上现在这些豪强的日子是极为难过的。

    与多数凉州其他郡汉人开始胡化不一样,武都郡的氐人和部分羌人在逐渐的汉化。

    对于这些氐人豪帅们来说,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时非常重要的。

    他们利用自己人数上和武力上的优势,逐步占有了大量的土地,挤压了豪强们的生存空间。

    二来是长期的战乱挖掉了这些汉人豪强的根基。

    战乱里他们虽然还可以尽力保护自己族人的基本安全,但是却无法保护野外的田地。

    农业遭到了根本上的破坏,意味着粮食的减产和食物的短缺,这就导致了武都郡大量的人口尤其是汉人的外逃和死亡。

    没有了人口,实际上就没有了创造财富的源泉。

    这些豪强现在的处境就是在窒息里慢慢死亡,而自救的方式就是扶持大势力结束战乱。

    不过现在既然已经有一个现成的还算可以忍耐的势力自己送上门来,那有何必再浪费钱去扶持一个呢?

    新的势力能不能成事不好说,就算成事了对汉人的态度也未必就强于李归。

    所以这些豪强其实已经打算投降了,只不过还想要进一步讨价还价而已。

    老奸巨猾的贾诩当然更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让步,双方就在这里激烈的讨价还价着。

    这时守城的士兵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大喊道:“骑兵,大量的骑兵。”

    贾诩立刻起身,大声喝道:“我主已经到了,成与不成此刻一言而决。否则我就要回去了。”

    河池豪强里为首的吕端笑道:“贾公何必动怒,我等这就开城接李使君入城。”

    随着城门的打开,李归的手下一拥而入,武都三大主城之一的河池就此落入了李归的手中。

    就在李归在武都的征伐战拉开序幕的时候,帝都洛阳此刻已经是烈焰冲天。

    看着眼前到处燃起的火焰,哭泣着四处逃窜试图寻找一条生路的民众,正在四处劫掠的士兵,皇甫嵩好像瞬间老了二十岁。

    他悔恨啊,是自己,是自己的一念之差,导致了这样悲惨的结局。

    当时董卓假借朝廷名义召自己进京的时候,长史梁衍就劝自己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等人遥相呼应。

    是自己执意不听,导致京兆尹盖勋因兵弱不能独自反抗,也被迫回到了洛阳。

    只是自己万万没想到,权力可以如此迅速的扭曲一个人的性格。

    在自己想来,董卓虽然凶残暴虐,但是确实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他对朝廷里的种种陋习是看的非常清楚地,对于改变这一切是有着自己的抱负的。

    而皇甫嵩自己对于世家和宦官的不满也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所以他愿意支持董卓来对朝廷进行变革。

    既然士人和宦官靠不住,不如就由我们武人来试一试吧。

    他相信董卓也是这样想的,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理想,让大家有了一个坚实的合作基础。

    但是皇甫嵩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到,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将自己交付审判,想把自杀掉。

    这还是那个胸怀天下的董卓吗?就算他再恨自己也该明白自己对他的重要性啊。

    不,他已经不是了,站在那里的已经是一个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狂人了。

    那一刻,皇甫嵩彻底的对董卓死心了,但是现在兵权已解,再无还手之力了。

    好在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听到消息后立刻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

    董卓正好在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责以大义,叩头落泪。

    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

    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后又迅速升任他为御史中丞。

    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见关东联军气势甚盛,再加上河东的白波起义军不停地攻打弘农,对洛阳已经形成了威胁,决定迁都长安。

    实际上董卓并不是真的怕了关东联军和白波军,而是想要通过迁都彻底的让关西势力在朝廷上占据优势。

    皇甫嵩没有经历过董卓这几个月受到的刺激,不了解他迅速蜕变的原因。

    在这短暂的几个月的执政经历,无数次的背叛和抵制,已经使得董卓对和关东士人的合作彻底的失去了信心。

    所以在迁都之前,董卓先派李儒鸩杀了前少帝弘农王刘辩。

    又因袁绍带头反对自己,董卓大杀袁氏,自袁绍叔父太傅袁隗以下,袁氏死者五十余人。

    考虑到现在关中地区人口稀少,物资更是不足,为了更好的迁都长安,董卓决定把洛阳的一切都带到长安去。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在武力逼迫下百万洛阳百姓不得不在料峭的春寒里向西进发。

    途中百姓不断的遭道董卓手下士兵的抄掠践踏,再加上饥饿劳累,死者不计其数。

    为了彻底断绝人们回到洛阳的念头,董卓又下令将洛阳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方圆二百里化成一片灰烬。

    面对董卓带来的这一场巨大的灾难,本有机会制服董卓的皇甫嵩有怎么能不后悔?

    就在皇甫嵩悔恨自责的时候,皇甫坚寿进来道:“父亲大人,太尉要召见您。还请您千万要忍耐。”

    皇甫嵩冷笑道:“我自然要忍耐,我还要亲眼看看这个匹夫到底是什么下场。”

    皇甫嵩立刻起身去见董卓,远远看到董卓的车驾时,他立刻拜服在董卓车下。

    董卓对此颇感意外,不禁问道:“现在义真可是服我了吗?”

    皇甫嵩说:“怎么知道明公您会到这地步?”

    ;

第五章 无奈的年代

    董卓说:“鸿鹄自然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燕雀自己不知道而已。”

    皇甫嵩:“当初我与明公您都是鸿鹄,只是没想到明公您今天变成了凤凰啊!”

    董卓大笑着说道:“你早服我,今天就不用拜了。”

    接着董卓对皇甫嵩道:“今天叫义真来,只为有一件事要问到你,你可知道汉中的李归此人吗?”

    皇甫嵩想了想,答道:“此人据说原是山中野人,早年在韩遂手下混过一段日子。去年八月一统了山里的氐人各部后,挥军南下占据了汉中。”

    董卓笑道:“山中野人?山中野人也知道世上有段太尉吗?此子上书请求为段熲平反昭雪,岂是山中野人所为?”

    皇甫嵩答道:“据闻此人的夫人乃是段太尉的孙女,都尉段昌之长女。”

    董卓想了一下,又问道:“义真可知此人才华如何,兵力又有多少呢?”

    皇甫嵩答道:“这些我实在不知道,但是据听说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手下能战之士不下万人,还和韦、杜两家被劫的案子颇有干系。”

    听完后董卓让皇甫嵩先行离去,这时他的心腹长史刘艾道:“皇甫嵩也是一个糊涂之人,天下之大却绝不会有这样厉害的山中野人。”

    董卓哼了一声,缓缓道:“他不是糊涂,而是在装傻。那李归也不是什么野人,就是段昌的大儿子段宁。”

    “我问过张济、段煨他们了,段昌的大儿子就叫段宁,就没有那么大的女儿。”

    刘艾点头道:“明公所见极是。只是我们应该怎么回应段宁呢?毕竟他还是形同杀官造反啊。”

    董卓笑道:“苏固可是自杀的,又关他什么事?段家小儿现在想要的不过是大义名分而已,我就给他大义名分。”

    “承认李归汉中太守的身份,平反段熲的案子,由段远继承他新丰侯的爵位。”

    段家不但表示愿意支持自己,还答应给自己每年输送十万石军粮,第一批立刻就给,这不是一个小数。

    而自己却几乎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实际上的东西,世上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吗?

    更何况段颎也可算是自己的旧主啊。

    刘艾迟疑道:“但是此举会不会得罪杜家和韦家啊?这两家和段宁可是仇深似海啊。”

    董卓冷笑了一下,以前自己还要顾及世家的反应,现在自己还有什么可迟疑的?

    再说了,段家的支持对自己那可是有相当的声誉加分喔。

    对了,凉州三明,还有一个张奂,也是自己的老上司,他的后人也要利用起来。

    在拉拢甚至是献媚关东世家失败之后,董卓已经下定决心团结关西武人以对抗关东势力。

    不仅是段家、张家这些名门大族,还有韩遂、马腾他们这些地方实力派,也要拉拢到自己的手下。

    突然,他又想到一点,吩咐刘艾道:“立刻派人将段家的人都接到长安,尤其是段昌一家,好生看护,决不能让他们跑到汉中去。”

    随即董卓突然叹气道:“听说段家子才年方弱冠,就能建立如此功业。段纪明的后人如此了得,我实在是羡慕不已。”

    刘艾尴尬的笑了笑,没接话茬。

    董卓自己确实算是一代豪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要是拿来和李归这样的俊杰相比,任凭他刘艾再有才,也想不出能粉饰一下的理由。

    好在董卓只是自怨自艾了一会,就让他出去安排相应的事宜了。。

    第二天,董卓派年轻的黄门侍郎荀攸作为朝廷的使节出使汉中,向段家宣达朝廷的旨意。

    就在荀攸准备出发的时候,在渑池驻守的中郎将段煨也正在陷入沉思。

    前两天董卓奇怪的问话让他心里倍感压力,在想尽办法多方打听之后,他知道了汉中上书请求为段熲平反的事情。

    说实话他是真的没想道段昌的这个儿子能有这样的厉害。

    当年他受段熲的牵连被贬斥在家长达八年之久。

    在那期间他也多次见过段宁,并未觉得对方有多了不起,无论文才武功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难道是其他段家的人?也不可能啊。

    段家的人实在是不算多,别的人水平也不比段宁强到哪去。

    但是段家一举占据了汉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段煨还知道段熲一系的家人早已经南下了,当时自己还纳闷他们的去向,现在清楚了。

    这下自己的处境就尴尬了,自己在董卓和段家之间该如何自处呢?

    除了死去的段昌,自己其实和王夫人等段家主枝的人关系并不好,但是这种事能到处去说吗?

    再说了就算说了也得人家信你啊!

    他已经年近五十了,好容易才得到董卓的信任得以再度出仕,不想再次被牵连进去蹉跎岁月。

    想到这,他令人备马,他要亲自前往洛阳向董卓解释一下,让他知道自己的耿耿忠心。

    但在这之前,他叫来自己的大儿子,要他立刻启程去汉中,观察那里发生的一切。

    武都郡治下辨,太守的官邸内,一个神情落寞的中年男子看着窗外飘落的雨滴,心情十分的寂寥。

    他就是现任的武都太守柳范。

    柳范是关中的名门柳家的子弟,但是并不是一个只依赖家世的平庸之辈。

    自从就任武都太守以来,柳范一直试图把武都治理好,做出像前辈虞诩、李龛那样的功绩来。

    他倒不是指望升官发财,而是想要像先辈那样青史留名。

    只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实在是太过骨感。

    他刚刚到任,就迎来了凉州刺史任鄙大败的消息。

    惶恐之下,郡内局面立刻大坏。

    而诗书传家的柳氏也没有能力给他以军力上的强力支持,武都的汉人又人少势弱,使得他完全无力挽回局面。

    本来退居山陵的氐人王族纷纷趁机下山瓜分势力范围,两年下来,他这个太守已经命令不出下辨城门一步了。

    不,实际上是命令不能出府门一步了。

    这下辨城,现在做主的是豪强王家和李家的人,再也没有自己任何事了。

    ;

第六章 艰难的选择

    是时候弃官走人了,再不走,难道真的要自己学李相如投敌或者学陈懿、傅南容那样殉国?

    自己还年轻,自己还有娇妻爱子,自己不想死啊!

    这两条路柳范都不想选,想到这,他叫来心腹家将来敏,与他商议出逃之事。

    来敏想了想,说道:“要出这下辨城不难,难的是如何顺利的逃回长安去。现在道路不畅,盗匪横行,我等十余人实在是难以保证使君的安全。”

    柳范知道来敏说的是实话,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两人一时也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都是黯然神伤。

    就在这时一名仆人进来禀报,说王、李两家的族长正在门外求见。

    柳范不敢怠慢,连忙将两人迎道堂上来。

    来到堂上,李家族长李泉和王氏族长王常对视了一下,也不掩饰,直接开口道:“现在的局势使君心里也清楚,不知使君有何良策救我等于水火之中?”

    柳范苦笑道:“二公有话但请直言,我必定洗耳恭听。”

    王常干笑了一下,说道:“并非我等想要对使君不敬,实在是现在的局面已经危如累卵。

    自从雷氏氐人等四部从广汉属国迁来此处,这些年来氐人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了。”

    李泉接口道:“我等在城外的土地难以保全也就罢了,就是这下辨孤城里现在氐人的势力也日渐抬头,这样下去如何能长久?所以我们决意迎接段家入主武都,还请使君见谅。”

    柳范心里大喜,脸上却故作慷慨状道:“但凡能有利于国家社稷、百姓安居乐业的事,我个人的小小功名利禄从不放在心上。”

    “你等自去办理此事,我这就上书朝廷,举荐段家来人接替我的职位。”

    见他如此通情达理,李泉、王常都大有好感,连忙说道:“使君深明大义,我等感激不尽,有区区薄礼献于使君,还望笑纳。”

    这份礼可不薄,乃是黄金五百两。

    待两人离去后,柳范叫来来敏,笑道:“有了这些金子,能否雇得勇士护送我等返回长安?”

    来敏想了想,忽然道:“公子,段家人既然敢来接手这个烂摊子,必然有所依仗。到时必然要派人前往长安、洛阳打点。我们跟着他们的队伍一起回长安不就行了吗?”

    柳范轻轻敲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笑道:“是我想差了,现在我们是光明正大的走,不再是潜逃了。”

    两人相视一笑。

    下辨城外南边三十里外的大泽氐寨内,七部氐人首领正聚集在一起,紧张的商议对策。

    这些年来,通过逐渐对汉人领地的蚕食,七部已经把从上禄到下辨之间的多数坝子从汉人手里夺了回来。

    但是明人的突然大规模到来让事情有了很大的变化。

    早在明人突然发力击垮了清水部以后,武都的氐人各部对他们就都十分警惕。

    尤其是下辨的氐人七部,进过多方打探他们已经了解到明人其实是由很多小部落合并而成的,而这些小部落多数都是被迫由这里迁徙过去的。

    换句话说这些部落都和七部有解不开的冤仇。

    现在他们的势力已经如此强大,会不会回来报仇?

    但是明人已经占据了汉中,那里可比武都强多了,他们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吧?

    毕竟自古以来就没有那个氐人部落成功的占据过那么广大富饶的地方,这些首领都默默地这样期望着。

    但是明人还是来了,而且一来就拿下了河池城,消灭了强悍的羌人。

    看着愁眉苦脸的众人,氐王雷洪猛然站起来,怒喝道:“四十年前,我们四部活着的只有两条腿的人,拿着的只有削尖的木棍,吃的只有野生的稗草,不是一样打跑了他们?”

    “今天我们七部联合起来,有上万战士,有吃不完的粮食,我们究竟在怕什么?”

    看见其他人还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雷洪不得不接着说道:“我已经派人前去联络羌王迁那和莫折长天,请他们一起前来共抗大敌。”

    此言一落,立即引起了一阵骚动。

    山岩部落的首领蒲弓立即站起来大声道:“此事万万不可行,羌人既贪婪又不可信,而且他们现在还有能力来就我们吗?”

    雷洪反驳道:“姚迁那和其他氐人不一样,是一个了不起的豪杰,向来信守承诺。他要是到来一定可以打败李归的。”

    但是他的话没能说服众人,在一阵激烈的争吵后众人不欢而散。

    蒲弓回到家中,犹自愤愤不平。

    这时另两名部落首领一起来访,他就是青马部落首领何胜和白水首领姬强。

    他们两家和山岩部落一样,都是下辨的土著部落。

    对他们来说,其实雷洪他们和李归并无太大不同,但是羌人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当年他们结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抵御羌人的劫掠,现在雷洪这样做就突破了他们的心里底线。

    迁那确实是了不起的豪杰,但那又怎样?明王李归难道就不是了不起的豪杰了吗?

    请羌人的豪杰来打氐人的豪杰,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再说了,羌人是好随便打发的主吗?请他们来到底要付出多少代价?这些代价又由谁来付?

    他雷洪不敢明言,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说不出口。

    因为他雷氏、敛氏、蛇氏和弥姐氏四部本就是南下后氐化了的羌人部落而已。

    现在獂道一带的羌人里雷氏、敛氏、蛇氏、弥姐氏等都是大姓,他们本来就是一伙的。

    但是他们三家的势力加起来也比不过雷洪一家,所以在蒲弓和雷洪顶牛的时候,这两人并不敢直接站出来支持蒲弓。

    就在三人相对发愁的时候,在一旁服侍的蒲弓的儿子蒲进突然插话道:“为何我们不干脆直接去投明人呢?”

    蒲弓刚要训斥他,姬强苦笑道:“你能想这一点,这武都的氐人首领又有哪一个想不到的?但是明人的制度与我们大不相同,并不允许豪帅的存在。”

    “我们一旦加入,就会被彻底打散部落的结构,再也不能统御部落了。”

    ;

第七章 众望所归

    蒲进不以为然的大声道:“父亲,两位伯父,我曾经到过下辨的汉人的家里。即使是那些普通的汉人官吏的生活也比我们这些豪帅的生活要好的多。”

    蒲弓压制着怒气打断他的话,道:“那是自然,我们这些山野之人又怎么可能过的像那些汉人的富贵之家一样,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蒲进立刻跪在地上,但是依然大声道:“现在明人势大,汉人式微。自古以来又有哪个氐人部落能像明人一样做到这一点?”

    “时代不一样了,氐人的生活也必须跟着改变。明人建国是迟早的事,就算不建国也会长时间内割据武都、汉中等地。”

    “面对着汉人朝廷这样的大敌,难道明人还会嫌合格的官吏和勇敢的武士太多吗?我们投降了明王,难道明王会不任命我们官职?”

    “加入强大的明部落后,无论是我们还是族人都不必再害怕敌人的侵扰了。”

    “既然能过上城里的富贵生活,又不必再每日担惊受怕,对于我们这些豪帅有什么不好?”

    “生活在明人这样强大的部落里,族人难道会过的比现在还差?”

    “再说了,就算我们真的最后打跑了明人,我们在雷洪那里就真的可以自己做主吗?”

    最后他痛苦的大叫道:“父亲,我们究竟在害怕明人什么?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他的话像一道闪电一样划亮了蒲弓三人的脑海。

    是的,自己究竟在怕什么?三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在问自己。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在武都郡里小部落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小了。

    最后的结局要不就是合并到大部落里,要不就是被迫迁徙远走他乡。

    既然再努力也难以将部落维持下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持?为什么不趁手里还有筹码的时候,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自己等人又不是像雷洪、窦茂那样的大势力,有着一统故地的野心。

    想到这,蒲弓立刻转变了态度,温和的对儿子说道:“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蒲进先是点头,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说道:“确实是孩儿自己的想法。但是前几日孩儿在和王家的王灵交谈时,他曾和孩儿说过王家想要投靠一家强者以求生存。”

    蒲弓等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里都是暗自思量。

    自从明人占据河池以来,虽然一直按兵不动,但是这武都郡里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如何应对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现在,蒲弓等人下定了决心,明王,给个价吧!

    兴和城内,河池氐王窦茂在默默地思索着。

    陪在他身边的,是他最为信任的三个人:齐元、苟翔和他的弟弟窦盛。

    明人来到武都后,立即强市收编了北上大的叁狼羌人的联军,然后轻易地就占据了河池城。

    那是窦氏想了数十年却无法得到的河池城。

    这让窦茂彻底的明白了自己和明人之间力量上的巨大鸿沟。

    从自己的父亲开始,虽然一直软硬兼施,但是河池的汉人豪强对自己是毫不妥协的,一直没有让自己的势力进入河池城半步。

    但是明人一来,他们立刻就双手把城池奉上,这就从侧面说明了汉人对自己和明人强弱的基本看法。

    而在杨奇逃走后,陆续有一些小部落也以各种借口背离了联盟,逃往了关中。

    之前自己还奇怪明人大军停留在河池的奇怪举动。

    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步妙棋啊,不费一兵一卒,自己的势力基本就濒临瓦解了。

    估计南边的雷洪等人的处境也差不太多。

    可怕呀,明人实在是可怕。

    可怕的不仅仅是他们那庞大的军队,精良的装备,骁勇的将领,剽悍的武士。

    如果没有好的指挥,这些窦茂自信都有办法应付。

    真正可怕的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明人的这一分冷静和隐忍,对局面走势的判断与引导。

    原以为明王李归只是骁勇难敌,没想到就连智慧也是这般惊人。

    窦茂现在已经彻底明白,相对李归自己无论是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占据优势了,那自己就绝不能和明人开战。

    但是这件事又不可能由他来决定。

    李归冒着巨大的风险带着这么多的人离开汉中来到武都,为了什么?

    答案很明显,就是为了一统氐人各部而来的。

    只有统一了所有的氐人部落,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汉人和羌人。

    这其实和窦茂和他的父亲的想法不谋而合。

    战不能战,和又不能和,那就只有降了。

    但是作为整个武都最强大的力量,就这样投降实在是太过屈辱了。

    这时苟翔忽然说道:“阿婧今年有十六岁了吧?”

    窦茂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苟翔的意思窦茂很清楚。

    自己以前最看不起那些躲在女人背后的男人,没想到自己最终也成了那样的人。

    窦盛见状低声道:“我去和她说吧。”

    窦茂犹如梦游般的说道:“听说李归今年才二十一岁,长相也十分英俊,还是一个盖世英雄。”

    说到这,他的声音已经哽咽,再也说不下去。

    是的,说的再多,自己的妹妹也是去给人家做妾,说的越多越丢脸。

    这时苟翔干笑了一声道:“其实也没什么,段家那个女人到现在还没有孩子,还是个汉人,阿婧也不是没有机会。”

    众人也都干笑了一下,人家那是刚结婚好不好?

    冷场了一会,苟翔道:“事不宜迟,我这就赶往何池。”

    窦茂点了点头,苟翔立刻就离开房间去准备了。

    窦盛见状也离开了,只有齐元留在了屋子里。

    这时窦茂突然挺直了身子,对着自己这个从小一起长达的朋友说道:“要是趁着迎亲的时候,我们突袭李归,如何?”

    齐元叹了口气道:“普通部民不知道杨智的厉害,大王你还不了解吗?”

    “当年杨智一个人来到部落,一口气打翻了十七个勇士,部落里没有一个人能稍微阻止他一下。”

    “可是他却被李归当场斩杀了,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斩杀的。”

    ;

第八章 沙场老将

    “再说了,已经经历过一次暗算的李归又怎们会再给别人这样的机会。”

    窦茂闻言颓然坐倒。

    当年杨智为了婚事单身来到部落,却不以杨家的势力来压迫,而是但凭着个人的勇武就折服了兴和部落上下。

    那宛如天神一般的身影在年幼的窦茂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其实齐元说的他自己心里也很明白,只是真的不甘心啊,不甘心。

    练武场上,窦婧正在认真的练习箭术,窦盛默默地来到她的身后,却一声也没吭。

    过了一会,窦婧停了下来。

    对着窦盛笑了一下,说道:“这么些年来承蒙二位兄长的纵容,让我无忧无虑的过了这么多快乐的时光。现在是我回报部落的时候了。只是我长的可并不漂亮,只怕难以让明王满意。”

    窦盛一愣,没想到自己这个妹妹这么聪明,到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他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明王在意的是你的到来,像他那样的男人不会在意你的容貌的,你尽管放心好了。”

    窦婧施了一礼道:“我想一个人待会,还请兄长先回去吧。”

    窦盛突然低声道:“是我俩无能,要你去受辱。但是此去一切都要忍耐,毕竟那里不比家里。”

    窦婧淡淡的笑了一下,说道:“我知道。”

    看着窦盛黯然离去的背影,笑容从窦婧的脸上慢慢消失。

    只听咔喇一声,那精制的强弓竟然被她生生折断。

    河池城外,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站在河池城外,他的身后是数十名骑士。

    这些人都是衣着朴素,但是身上那一股掩饰不住的剽悍之气令人望而生畏。

    这时城门打开,贾诩带着人匆匆忙忙的走了出来,一见到老者,连忙大礼拜见道:“让夏公久等了,使君命我前来迎接夏公进城。”

    老者淡淡的一笑,说道:“我只是一个退隐林下的罪人,何敢劳贾长史的大驾?使君不来见我也是应该的。”

    贾诩听他的口气不太高兴,连忙上前低声解释道:“使君正卧病在床,实在是无法前来迎接夏公,万望夏公见谅。”

    老者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了,再也不摆架子连忙跟着贾诩等人来到了县衙。

    进到屋子里后,只见一个满脸病容的青年正坐在太师椅上,见到他们进来,勉强在别人的搀扶下起身示意。

    老者连忙还礼,双方落座。

    老者仔细打量了青年一番,忽然迟疑的问道:“请恕我冒昧,阁下似乎并不是太尉之后啊?”

    那青年正是李归,他笑了笑答道:“外人误传罢了,我妻子确实是故控鹤都尉段昌公的长女,我并不是段家之后。”

    那老者这下犹豫了起来,低头不语。

    贾诩见状连忙道:“我主已经上书朝廷,请求为太尉平反并希望任命太尉的嫡孙段远为武都太守。”

    老者闻言腾地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此言当真?真的能为太尉平反昭雪?”

    李归笑了笑,低声道:“此事已有九成的把握。”

    那老者沉声道:“真能如此,你就是段家的大恩人,也是我夏某人的大恩人。但有吩咐,夏某万死不辞。”

    李归笑道:“我也是段家的一份子啊。只是段远年幼,我希望老将军能屈尊担任武都长史一职来辅佐他。”

    老者大笑道:“我只是一个被贬斥的糟老头罢了,那里谈得上什么屈尊不屈尊?”

    贾诩赔笑道:“老将军威震凉州,有您镇守此地,绝对万无一失。”

    老头听了这几句话,十分的受用,对贾诩的感观一时大好。

    这老者是什么人呢?能让李归、贾诩等人如此小心的对待。

    他就是当年段熲手下的头号大将,官至护乌桓校尉的夏育。

    当年他和田晏一起跟随段熲,只带着四千人横扫羌人各部,大小一百八十战,斩敌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军士战死者不过四百余人。

    但是在熹平六年(177年),当时已经做到破鲜卑中郎将的田晏因为犯了大罪,为了将功赎罪蛊惑皇帝出兵鲜卑。

    而他自己也已经被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出击鲜卑,结果大败而回。

    虽然经过段熲的援救他最终只是削职为民,回到了武都老家,但是自此在政治上再无翻身可能。

    由于他为人耿直,本就没有太多积蓄,又不善经营,所以很快一贫如洗,对这个社会愈加不满。

    在179年段熲被杀后,就算是184年的短暂复出,也不能增加老头对大汉朝的半点忠心。

    要知道他本来不过是武都的一介牧奴出身,连良家子都算不上,要不是段熲的提拔,又哪有他的出头之日?

    现在他偏执的认为自己和恩主段熲遭遇的这一切都是关东士人的阴谋,打压凉州武人的阴谋。

    造反的念头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但是先前造反的那些都是羌人异族,老头又怎能跑到昔日的手下败将那里去?

    有心自己造反吧,说实话老头还真不行。

    他除了打仗有两下,其他无论是名望还是权谋都是一点也无。

    从他落魄后只有十余名亲兵追随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最后他隐居在陇西和武都的边界上,带着一众亲兵成了一个马贼。

    所以听说这次前来的队伍背后实际是段家在掌握时,老头不顾年近六十的现实,立刻召集旧部赶到河池前来投靠。

    对于夏育的到来,起初李归并无多大感觉,当成了又一个普通的段家旧部而已。

    但是在听完了贾诩的介绍后,李归立即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首先,你不要看老头混的不怎么样,但确确实实是一个威名赫赫的大人物,曾经的两千石大员。

    这样的人往身边一站,那就是倍有面子的事,对于提高李归的影响力有着绝大的好处。

    这就像是一家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买来了小罗纳尔多一样,不管上不上场,影响力立即上一个台阶啊。

    ;

第九章 战争的脚步

    其次,老头在异族里的威名,准确的说是凶名,那是真正的具有绝对震慑力。

    你想啊,要是胡伤什么的带着两千人往羌人那里一扎,绝对立马被围攻,你以为你是谁啊。

    但换成夏育带着两千人往羌人那里一扎,羌人绝对是立刻能有多远逃多远。

    最后,老头数十年的戎马生涯可不是混过来的,那都是宝贵的经验啊,而这就是李归现在最最缺乏的。

    夏育对李归的态度非常满意,对李归给出的待遇那就更加满意了。

    虽然段远还远在汉中,武都太守的职位更是还在空气里,老头自己却已经迅速进入了角色。

    其实他对现实也看的很清楚。

    这支队伍里段家确实有很高的地位不假,但真正做主的还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只要他不作出对段家不利的事,那自己就算是给他卖命有有何不妥?

    毕竟自己虽然快六十了,也还是有着满腔的功名之心啊。

    他立刻询问为何大军一直停留在河池,他不相信李归这样的枭雄真的会为了自己的病而耽误大事。

    李归和贾诩相视一眼,苦笑一声说出了原因。

    原来李归催动大军北上后,很快发现由于天池大泽的消失,其实故道的水路已经通行非常困难了。

    大军比预计的多花了三天才到达武都腹地,而且还人马疲乏。

    另一个问题是李归终于知道为什么军队里的马不能太多了。

    这玩意几乎就是粮食粉碎机啊!李归之前并没有关心过马吃东西的事情,而且他从来也没有很多马。

    但是这一次出征,一路上没有草料补充,一匹马几乎要吃十个士兵的口粮,这让李归原以为充足的粮食立即就短缺起来了。

    而在顺利的接收了河池后,发现河池的粮食也并不多,并不足以支撑大军的作战。

    这就是李归、贾诩等人缺乏实际作战经验的结果了。

    即使是在汉朝国力鼎盛的时候,动员一支万人的大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如果这支部队里还有大量的马匹,那就更加不容易了。

    卫青北伐匈奴的时候,最多一次带了十四万匹马出征,只回来了三万匹,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新从匈奴那里抢来的。

    而那次出征动用了五十万人提供后勤保障,汉朝五十年积累的国力也在数年内被消耗的一干二净。。

    李归贸然行事,动员了上万人出征,还是春荒的时节,确实是极为不明智的。

    不过也正是李归的莽撞,才使得外人对他的实力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彻底的吓到了武都的大小势力,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所以李归一直在等待汉中后续送来的粮草,也在观察武都各势力的反应。

    夏育听完他俩的描述后,低头想了一下,说道:“其实将军多虑了,大军出征基本都是直接在当地搜刮粮草,只要有人,何患无食?”

    听了夏育的话李归低头不语,贾诩笑道:“武都乃是氐人的根本之地,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能失去这里的人口和民心。”

    夏育严肃的说道:“我是个粗人,不会拐弯抹角。战场上的事本就是残酷的,要用尽一切办法打击对手的作战能力。”

    “自古以来,慈不掌兵。就算是将军不愿祸害地方,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否则,你不抢粮食敌人会抢,再把一群饥民驱赶到我们这边,到时我们又该如何自处?一旦接收这些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且还是隐患啊。”

    “所谓仁义,只有在彻底的战胜了敌人后,对自己的百姓才有可能实现啊。”

    “所以战场上最大的仁义就是用尽一切办法迅速的击败对手,还百姓一个太平。”

    他后面的这几句真正的打动李归了,李归站起身对着夏育道:“是我见事不明,谨受教。以后还请夏公多多指点才是。”

    夏育坦然受了李归的礼,接着说道:“现在河池三面受敌,不是久留之地。”

    “北面的窦茂刚刚掌权,又势单力孤,近在迟尺,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击败他不是问题。”

    “到时掠夺他们的粮食作为补充,以饥饿迫使他们跟随南下,必然可以压倒上禄七部。”

    “上禄七部内部矛盾重重,到时必然分崩离析,武都局面可以一举而定。”

    李归想了一下,毅然道:“就依夏公的主张,文和,你去安排。”

    贾诩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听说雷氏和羌王迁那关系匪浅,到时赤亭羌人南下,又该如何?”

    夏育笑道:“迁那那个人沽名钓誉,又极为谨慎,绝对不会轻易地掺和到武都的浑水里来的。”

    “他要是敢来,我带着两千人就可以立刻使他退走,将军无须多虑。”

    这下贾诩也被说服,大军的准备工作立刻疯狂的运转起来。

    就在此时,苟翔来到了河池,带来了兴和氐人请求联姻的消息。

    贾诩等人对和窦家联姻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却无法接受窦家要求让窦婧作为平妻的条件。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

    这话完全错了,如果你当真生在古代而说这句话,一定会被人目为不守礼法之徒。

    中国古代,仍然是一夫一妻制,姬妾是不能算做合法配偶的,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只能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

    由于法律以及社会观念影响,大多数男子也并不把自己的“姬妾婢伎”当一回事。

    与现代人的平等观念恰恰相反,假如他们表现得把姬妾平等相待的话,反而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认为他自甘堕落、没品没行。

    所以在汉人里面是绝对没有平妻这样的说法的,这对于李归声誉的打击远大于兴和氐人来降带来的好处。

    苟翔实际上也只是想尽力而为而已,见到事情已经不可为,最后也终于放弃了。

    最终双方约定:窦婧的地位只在段宁之下,在所有其他妾之上。

    兴和部落并入李归手下,提供粮食十万石,并派遣两千人加入李归南下的部队。

    ;

第十章 意外的变局

    兴和氐人的突然来降,对于双方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对李归而言,不仅仅是额外得到了兵员和粮食,还使得部队避免了人员上的巨大伤亡和物资的大量损耗,也极大地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窦茂是整个武都郡的标志性人物,几乎完全占据着武都郡北部地区。

    他的归附对于其他的武都大小势力心理上的冲击难以估量。

    对于窦茂来说,他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灭族危机,还在私下里得到了李归的庄严承诺:只要李氏存在一天,就不会让窦氏的血脉断绝,给予他们仅次于李氏的地位。

    而窦茂本人在明教教内得到了副教主的职位,在官面上得到了武都郡丞的官位。

    他的手下也都在郡内和军队得到一定的职位。

    当协议最终达成的时候,李归的手下无不欢喜雀跃,就连夏育这样的段氏铁杆也极为高兴。

    不是夏育等人对段家不够忠心,实在是纳妾这种事在大人物里是难以避免的。

    唯一觉得有些不高兴的只有李归本人了。

    他本来一直是想和段宁真正一夫一妻的。

    倒不是说他的精神境界有多高,或者生理上有问题。

    而是他认为正式娶进来的女人多了,会对家庭乃至政权的稳定带来很大的问题。

    毕竟妻子与妾之间天与地般遥远的地位差距,所生子女迥然不同的前途,可以使最善良的人变成最邪恶的恶魔。

    没有人敢掉以轻心,只因为你退一步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李归觉得自己做不到成为一个心肠冷酷的人,面对可能的骨肉相残可以做到无动于衷。

    所以他宁肯在外面有别的女人,这样直接断了那些人的念想,所生子女就效仿日本的光源氏一样让他们享受臣子的幸福生活吧。

    但是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和手下们喋喋不休的劝谏,李归最后还是妥协了。

    但是他下定决心,这是最后一次,自己和自己儿女的幸福以后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窦茂的行动非常迅速,达成协议后不久,他就亲自率大军押着第一批粮草来到了河池。

    而李归也强打精神,留下胡伤守卫河池,自己亲自带着大军大举西进,进取武都首府下辨。

    这一次南下的大军兵力加上征发的民夫达到恐怖的两万一千人,对外号称十万。

    面对着李归的大军压境,下辨氐人终于全面的动员起来了。

    即使面对着这样的艰难处境,狼的血性使得雷洪他们还是决心对抗到底。

    他们疯狂的集结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人,几乎不下两万人,沿着嘉陵江和东河一线布防。

    毕竟此时已经是四月,嘉陵江与东河水量都已经很大,想要渡过并不容易。

    这时贾诩献计道:“对岸氐人的人数虽然众多,但是震慑于将军的威名,必然人心浮动。”

    “我军可以分成数部,每日沿江上船下船,做准备渡江状,既可以迷惑敌军,又兼顾防止敌人突袭。”

    “这样一来一方面调动了氐人使之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又使将士熟悉了水情,为真的渡江做好准备。”

    “数日后雷洪所部必然疲惫,到时再以精锐部队从下游渡江,一定可以一举击溃敌人。”

    李归非常欣赏这个建议,决定就依他的计策行事。

    在双方开始紧张的对峙的时候,一股足以改变武都局势的力量突然闯了进来。

    在接到雷洪等人的求援信后,南安郡赤亭羌人的首领迁那就一直在仔细的思考着其中的利益得失。

    自他的祖先填虞开始,就有了建立一个羌人国度的梦想,但是他不幸走错了路。

    他想要彻底击败汉人,来达成自己的梦想,但是最终他留给子孙的只有逃亡,无尽的逃亡。

    一代又一代赤亭羌的祖先从故乡流浪到塞外草原,又从草原流浪到西域,终于明白了两件事:

    一是羌人的不团结和文化的落后已经是众所周知,没有一个民族真正的把羌人放在眼里。

    这些异族对羌人的态度只有奴役和利用,比较起来汉人对羌人的态度还算温和。

    二是汉人实在是太强大了,多少年来,无数的羌人在异族的忽悠下起事想要打倒汉人,却从没有认真想过汉人究竟有多强大。

    而迁那的祖先在流浪的过程里了解到了凉州、关中的广大,看到了汉人直达天际的宏伟城池和无边无涯的肥沃土地。

    而这些地方不过是汉人统辖地盘的九分之一罢了,据说还是最为落后和贫瘠的地方。

    他们也看到了那些在羌人背后煽风点火的异族在汉人面前却像狗一样摇尾乞怜。

    什么狗屁匈奴单于,居然为了自己的大印应该写什么向汉人乞怜,却没有想过为什么匈奴人的事是由汉人来决定而不是由匈奴人来决定。

    看明白了这些后,自己的父亲也想清楚了羌人的出路:

    首先,一定要像其它民族一样得到汉人的真正认可,也要得到匈奴人那样的大印,那是权利的象征,代表着自己在汉人眼里的地位。

    二是要汉化,汉化后的人才有发言权,否则汉人根本不会把你当自己人看。

    为什么氐人、匈奴人都可以生活在汉人的地方,而羌人就不行呢?

    为什么氐人、匈奴人都可以在汉人那里做大官,而羌人就不行呢?

    为什么氐人、匈奴人的豪族都可以知书达礼,而羌人就不行呢?

    不,羌人只要改变自己,一定也可以的。

    否则连迁那自己现在都看不起那些野蛮愚昧的同族,又何况他人?

    于是在他接管了部族的领导权后,就毅然率部族回到了汉阳郡。

    他先是自称羌王先占据大义名分,然后竭力讨好汉人的世家大族,想要借他们的人脉来向朝廷示好。

    而汉人大族由于身处乱世,也一反常态的与他交好,甚至允许他的部族可以停留在襄武这样汉人的核心区域附近。

    但是凉州的世家大族在朝廷根本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对于他想要得到朝廷承认毫无帮助。

    ;

第十一章 奔流

    历史上要在在十年后,迁那才能借着曹操想要插手关中、凉州的良机抱上朝廷的大腿。

    因为率种人内附有功,受汉王朝嘉奖,被封为冠军将军、西羌校尉、明义王,安置于南安郡赤亭,得到了梦想的官位和地盘。

    所以迁那对是否接受雷洪等人的请求十分犹豫。

    拒绝吧,雷洪等人的部族在汉阳、陇西一带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会损害自己作为羌王的声誉。

    同意吧,就得动员全部的力量南下才有可能获胜,这几年在这里的苦心经营也就白费了。

    而且雷洪等人对朝廷的敌视很深,只怕会裹挟着自己一起对抗朝廷。

    这是迁那无论如何都决心要避免的事。

    连韩遂他们邀请自己自己都不参加,何况雷洪之流?

    而事实也证实了自己的眼光是多么的正确,牛气冲冲的王国、韩遂等人还不是被朝廷打得像狗一样逃回来了?

    所以迁那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就是绝对不和朝廷作对,无论它看上去多么的虚弱。

    左右为难的迁那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不能理清自己的思绪。

    这时他的妻子见他如此踌躇,不禁叹气道:“我们的势力并不比明人小多少,为什么他们就不怕朝廷?我真的是不明白。”

    迁那猛的停下了脚步,妻子无奈的抱怨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自己一直忽略了的地方。

    对啊,明人为什么不怕朝廷的讨伐?是因为他们够强大吗?显然不是。

    迁那深信朝廷捏死明人不费吹灰之力。

    那明人哪来的胆量占据汉中这样汉人的根本之地?这些年来最勇敢地羌人首领也不曾敢于将部落停留在汉人的地盘上。

    要知道去汉人那里抢一把是一回事,去长期占据就绝对是另一个问题了。

    那难道明人是傻子?这一点迁那绝对不相信。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明人有直达天听的门路,一个能让自己漂白的门路,一个自己做梦都想要却怎么也得不到的门路。

    那能不能带上自己呢?自己也不贪心,能弄个陇西太守就满足了。

    不行的话,去年新划出来的那个南安郡的太守也行啊,自己不嫌地盘小。

    迁那越想越觉得这事靠谱。

    首先朝廷放弃凉州边郡的态势已经显现,这从朝廷击败西凉叛军后,并没有立即重新派遣各郡太守就可以看出来。

    这时自己出来主动愿意为朝廷守住边疆,朝廷不见得会反对。

    其次李归进行这么大的计划,难道不需要盟友?

    而自己和他无论在地盘上还是在依靠对象上都不冲突,但却有着相同的压力和敌人。

    而且自己不但有强大的军力,还能帮他解决武都境内的羌人,与自己结盟对他有很大的好处啊。

    我靠,自己和李归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啊。

    想通之后迁那下定了决心,立即行动了起来。

    他首先赶往襄武,说服了另一位羌人豪杰莫折长天,得到了莫折家的全力支持。

    然后他又一一拜会了陇西和汉阳两郡的羌人首领,软硬兼施,使得他们同意派部队支持自己。

    最后他也拿出了自己看家的法宝,那是一千五百名久经沙场的精锐骑兵。

    四月的天空分外的湛蓝,暖暖的春风吹得人分外舒坦,山间河边的一抹抹嫩绿、一簇簇野花,都将武都大地打扮的好像梦幻世界一般。

    但是眼前的美景却不能使氐王雷洪的心情却产生一丝春意,有的只是彻骨的寒冷。

    就在三天前,自己还是两万大军的统帅,又等来了迁那率领的上万羌人勇士,几乎可以说是胜券在握,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一瞬间,这一切就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山岩、青马、白水三部突然反水,接应明人的大军顺利的渡过了东河。

    这三个部落的战士有接近六千人,几乎占到了联军的近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东河天险的意外失守给大家心理上的打击比兵力上的损失更严重。

    随后下辨城内的汉人忽然大肆捕杀自己在城内的手下,关闭了城门,死守不出,断绝了和自己的一切来往。

    但是最后真正给予自己致命一击的是南下羌人态度的变化。

    迁那的大军南下后,就一直停留在武都道附近,态度十分暧昧。

    自己原以为他不过是想等到自己和明人拼到两败俱伤才出手捡便宜,也没放在心上。

    这么多年来羌人部落不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吗?

    但是令自己万万没想到的是,迁那会突然倒向明人一边,而且立即对自己发动了攻击。

    这一下不仅使得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彻底摧垮了自己部下的战斗信念。

    兵败如山倒啊,最后只有不到两千人跟随自己逃了出来。

    好在自己还留了一手,早早的将部落转移到了这仇池山里。

    迁那还想招降自己,我呸,老子就算是死也不会降你这卑鄙小人的。

    再说了,大家都已经这样了,自己投降不过是死得更快而已,真把老子当傻子了。

    这仇池山巍峨险峻,易守难攻,又存有数万石粮食,我跟你们耗上了,看谁能耗得过谁。

    但是雷洪还是想不明白一点,究竟迁那为什么要背盟?难道明人还能给出比自己更加优厚的条件?

    除非明人不打算要武都郡了,否则绝无可能啊。

    自己可是把包括河池在内的整个武都北方都献给了迁那啊,还愿意附属于他。

    迁那背盟的原因雷洪永远也不会明白的,只因为他的眼光只能看到武都郡这一片狭小的天地。

    迁那是绝对不会来武都定居的,除非整个武都郡都是他的而且能得到朝廷的承认。

    南安郡及其周边才是迁那部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之地,那里民风剽悍,物产丰饶,适合放牧,产出良马,是羌人心目里的天堂。

    而分兵占领两地迁那更是绝对不会做的。

    一方面是迁那没有足够的兵力,另一方面对于羌人来说,分兵就意味着新的部族的产生。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7/ 第一时间欣赏热血残汉最新章节! 作者:海上云山所写的《热血残汉》为转载作品,热血残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热血残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热血残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热血残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热血残汉介绍:
汉灵帝末年,西凉叛乱,关中地区生灵涂炭。来自2014年的护林员之子李归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一个十四岁的穷苦少年身上。
颠沛流离中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人物。
一腔热血,一颗仁心,一念执着,让他们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烈火青春。
只想写出我对三国的想法,除了穿越以外力求情节真实,地名与历史真实人物皆取自史实。
&nb...
热血残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热血残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热血残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