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人类的枷锁TXT下载人类的枷锁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类的枷锁全文阅读

作者:作家OpxMbq     人类的枷锁txt下载     人类的枷锁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八)穆公子酒

    趁着大家高兴,我赶紧让小二换了一壶纯酿,给各位满了一杯!

    酒一满上,满屋醇香!

    荀彧大喜,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哇!真醇呀!这等美酒荀某还是第一次喝到!”

    郭嘉、戏志才见状,便也赶紧端起酒杯品了一口,不由得叫好道,

    “啊,确实是人间稀有的美酒!”

    荀彧幽幽的说道,

    “荀某也曾游历四方,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今天在穆公子的‘天山牧云记’算是开了眼了,这些美食,还有这美酒,真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呀!哎呀,荀某真是三生有幸呀!”

    郭嘉站起来一揖到地,

    “我郭嘉虽不是贪杯之徒,但也酷爱美食佳酿,今日在您这里尝得如此美味,恐怕以后再吃龙心凤肝都索然无味了!穆公子能否告知这美酒的来历,如何称呼,哪里才能买得到,以便小弟怀念的时候,以此解忧!”

    我见郭嘉如此客气,也赶紧站起来还了一礼!

    “郭兄过奖了!我们还是坐下聊吧!此酒是我在洛阳的时候,为了给皇上寻找一种活血的药引子,就把从定陶带来的家酿改进了工艺,精炼了一下,效果不错,后来经过多次调试,口感也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今日兴起,特意拿出来给诸位品尝一下!”

    三位士子听到这里,更是赞叹不已!

    “哎呀,真没想到这款佳酿还是皇上御用之物,今日饮之,真是三生有幸呀!不知该如何称呼它呀!”

    “因为是我精酿而成,宫里都叫它‘穆公酒’,或者‘穆公子酒’!”

    戏志才赞叹道,

    “哎呀!没想到穆公子不但上马能安邦,下马能治国,有经天纬地之才,还精通美食佳酿,真是天地间一神人也!”

    真没想到,几道美食,一壶佳酿,这些颍川士子就这么被我折服了!

    更没想到一相孤傲的戏志才,夸赞起来也如此的肉麻!

    唉,好了!好了!

    我在洛阳灵帝身边才半年,这些肉麻的话,早已经听腻了!

    不过能得到这些颍川士子的称赞,我还是非常欣慰的!

    既然你们觉得这个酒好喝,那就每人赠送一罐吧!

    中国古代喝的酒都是自酿的米酒,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醪糟吧!度数一般比较低!

    这也是古代小说上每当写到店家卖酒的时候,总是写“筛一碗酒!”

    因为是醪糟计,带着米粒端上去,确实有些不雅,喝的时候,把米粒等杂质筛去才好!

(九)五粮酒

    仅过了几日,荀彧行色匆匆的赶来,一见面,就十分不安的说道,

    “哎呀,可能真的要出大事了!”

    我给他倒了一杯新出的佳酿,不解的问道,

    “这是遇到了何事呀,如此慌张!”

    荀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咦,这酒醇厚异常,浓香无比,回味无穷,和前几日喝的‘穆公子酒’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请问这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呀!”

    我笑了笑,说道,

    “近日闲来无事,试了试祖传的一个酿酒方子,你来的真巧,赶上新酒开坛,荀兄的意思是,这酒还差强人意吧!”

    荀彧十分认真的说道,

    “哎呀,此酒只应天上有,何时遗留在人间呀!”

    “荀兄过奖了,一杯薄酒,哪敢当此美誉!”

    “穆少府不必过谦,此酒确实醇厚无比,回味无穷,请问这美酒是何物所酿呀?”

    我见荀彧甚是好奇,便如实相告道,

    “相传,祖先用五谷之食祭祀社稷二神时,突然天降大雨,祭祀的人们四散离去,盛放食品的器皿很快就被雨水灌满了,过了段时日,又去打扫祭坛时,感觉酒香阵阵,四处觅寻,这才发现了那些盛放食物的器皿,后来先人又不断的改进用五谷酿酒的工艺,就得到了这种五谷佳酿!”

    “哦,还有如此神奇之事!不知这种佳酿如何称呼呀?”

    “家中私酿,都叫它‘五粮酒’!”

    “哦,‘五粮酒’!‘五谷佳酿’!不错!不过,我觉得叫做‘穆公佳酿’,更能体现它的尊贵!”

    我笑道,

    “一杯薄酒,大家喜欢便好,荀兄刚才说要出大事了,究竟是何事呀!”

    荀彧恍然道,

    “哎呀,一时贪杯,差点误了大事!据说,何进让鲍信、张扬等人回乡募兵,是何用意呀!”

    我舒了一口气,幽幽的说道,

    “原来你说的是这事呀,何进不但让鲍信等人回乡募兵,接下来还有可能会让董卓带兵进京,共谋大事呢!”

    荀彧瞪大了眼睛,压低声音,诧异的说道,

    “私自募兵,那可是大罪,哦,一方大员,带兵进京,、这、这、,难道大将军真要谋反吗?”

    我端起一杯茶来,幽幽的说道,

    “唉!何进无脑哇,四处拉帮手,他以为这是市井群殴呢,他现在是大将军,要收拾那帮宦官,一个校尉,顶多派个偏将军,就把事办了!何必这么大动干戈!”

    经我这么一说,荀彧顿时明白了过来,

    “唉,看来,何大将军身边无人哪!”

    我顿了顿,幽幽的说道,

    “呵呵,不是无人,应该是有人别有用心呀!”

    荀彧吃惊的看着我,过了好久,不解的问了一句,

    “他这么做,对谁有好处呢!”

    我用指甲敲着桌子,幽幽的说道,

    “外戚和宦官相斗,两败俱伤,当然会有人获利了!”

    荀彧先是一惊,然后沉默了一会,幽幽的说道,

    “袖里乾坤,都是大手笔呀,但愿袁公不要玩脱了!”

    我笑道,

    “他不玩脱,我准备这么多的粮草兵械卖给谁去呢!”

    荀彧诧异的望着我,然后轻轻的叹了口气,幽幽的说道,

    “这一切都在您的掌握中呀,唉,就连我一相敬重的穆少府,也要发这国难财了!”

    我放下了手中的杯子,苦笑道,

    “我若不把那些虎狼之师喂饱,他们必将四处搜刮百姓,到时候,就不是仅仅抢粮这么简单了,唉,那更是兵祸连天了!我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至于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不好说了!”

    荀彧望着我的眼神,越来越复杂了起来,过了好久,才轻声说道,

    “我刚才真的很难过!但,现在,反而觉得心安了!”

    荀彧端起杯子,喝了口酒,接着说道,

    “这天下真要是大乱了,你会帮谁呀,穆少府!”

    我沉吟了良久,幽幽的说道,

    “目前看来,天下无义兵,我要帮的人目前还没有发现呢,唉,虽说朝廷有万般不是,没了朝廷,天下将祸乱更甚呀!如果朝廷政策得当,我还是会保朝廷的!”

    荀彧沉默了良久,叹了口气,站起来,给我施了一礼,然后默然的走出了“天山牧云记”!

    其实我本来是想要告诉他一些事情的,只是,觉得时间未到,怕是泄露了天机!

    等到关键时刻,再说不迟!

(十)袁绍良谋

    又过了段时日,荀彧急匆匆的跑到我的店里,一见面,就急不可耐的叫道,

    “不好了,不好了,真的要出大事了!”

    我拉着他坐了下来,幽幽的说道,

    “是不是洛阳大乱了!”

    荀彧吃惊的望着我,过了好久,才轻声问道,

    “我可是从八百里快骑哪里探听到的,您是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我诡异的笑了笑,

    “我是猜的!看你风风火火的样子,我就知道要出大事了!能让你荀彧着急的事情,应该就是洛阳的那道菜,烧得有点过火了!”

    荀彧苦笑道,

    “当然过火了!都快烧糊了!何进还没等到鲍信、张扬、董卓进京,被那帮宦官得到了消息,提前动手杀了何进,然后劫持着皇帝逃跑了!袁绍、袁术两兄弟趁机攻进皇宫,大开杀戒,屠尽了大小宦官,唉,一切都乱了套了!”

    原来,大将军何进听从司隶校尉袁绍的建议,打算把皇宫里的宦官斩草除根,一网打尽。

    (何进为了拉拢袁家,此时已经把袁绍从中军校尉提拔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畿以及整个司隶校尉部,职权略高于一州刺使。)

    于是,何进就先奏请何太后,建议把中常侍以下诸宦官的官职全都罢免了,改用郎官补替。太后觉得让没有净身的男人来管理后宫,岂不是要乱了纲常,那些心急火燎、猴急不已的后宫嫔妃们,见了这么多真男人,还能稳得住吗?

    再说了,这些郎官在这些貌若天仙的嫔妃面前,一个不小心,没忍住,来个监守自用,说不定这个江山就真不是刘家的天下了!

    何太后当然不听何进所谋。

    何进出身贫寒,因为刚刚掌权不久,虽然贵为外戚,向来敬畏忌惮宦官权势,虽然外负盛名,遇事却不敢决断,所以,这件事拖了很久也没有得以解决。

    袁绍见何进久拖不决,便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来胁迫太后同意此事。

    何进觉得这是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既能除尽宦官,又不至于忤了太后的旨意,断了姐弟情分,便依计而行,但是,招谁进京办理此事呢?

    这个人既不能出身豪门世家,在京城又不能有太深的根基,但,又必须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既能妥善处理此事,又得便于控制!

    何进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当时的并州刺使董卓比较合适!

    于是,连夜下召,催促出身低微,在朝中又没有什么根基的前将军董卓火速进京,协助此事。

    此外,还安排鲍信、张杨等人,回乡募兵,以备不时之需!

(十一)诛灭宦官

    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劝谏何进,不要召外兵进京,他们都认为何进身居要职,手握重兵,要诛杀宦官,只要当机立断即可,不必招进外兵,而且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进京必为祸乱。

    何进觉得董卓出身地方豪强,没有多大根基,不过尔尔,一切都在掌握中,以至于陈琳他们说董卓必将祸乱京城,确实有些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

    不听众人之言,一意孤行。

    八月,何进入宫面见何太后,再次奏请太后把那些宦官全都杀了。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早在太后身边安排了眼线,所以,完全知晓了何进的图谋。

    于是,张让等宦官先发制人,矫造何太后诏书,召何进入宫,何进不知是计,贸然前往,一到皇宫,张让等宦官就立即将他捉住杀掉了。

    何进部将吴匡等人在宫门外,得知何进被杀的消息,马上与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禁兵,主要负责宿卫,秩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负责保卫国家最高领导人。)袁术等人劈开皇宫大门,涌入皇宫,然后又纵火焚烧南宫的宫门。

    这时,袁绍也引兵入宫,诛杀宦官赵忠等人。张让、段珪等人抢先一步,劫持少帝、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逃出皇宫。

    袁绍等人关闭宫门,大杀宦官,一次就杀了二千多人(读到此处,大家是否觉得袁绍十分的决绝,十分的残忍呐!)。

    东汉以来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团就这样,在袁氏兄弟的屠刀下宣告覆灭了。

    张让、段珪劫持少帝、陈留王等人刚刚逃到小平津渡口(古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为古代黄河重要渡口),就被河南中部掾闵贡的人马拦住了,在闵贡的逼迫下,张让、段珪见走投无路,便投水自尽了。

    少帝出逃时,随行的只有数十人,后尚书卢植等人恐再生变故,不敢在旷野停留,便连夜借着萤光悄悄南行,打算就这么悄悄的返还洛阳皇宫之后,再作打算。

    众人相互搀扶着,一路坎坷,直到步行到了雒舍这个小村庄,才找到了几辆百姓家的农用车马,这才得以乘骑南还。

    接着,一路上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

第十九章 董卓专权

    (一)董卓专政

    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将军何进召董卓带兵进京,董卓闻召,即刻带兵直奔洛阳而来。

    八月份,董卓军还未到达洛阳,何进的谋划已经失败,皇宫大乱,宦官张让、段珪劫持少帝陈留王出逃。

    董卓远远见的望见洛阳火起,便带着大军火速前进,半路上又闻知少帝被劫持到了北芒山(山名,今河南洛阳北),便赶紧带着大军前去迎接。

    公卿百官奉迎于北芒山坡下,前任太尉崔烈在前面为少帝开路。董卓带着步骑数千前来接迎,崔烈见状,连忙呵斥董卓,促使他赶快避让少帝大驾,

    “皇帝有诏,命尔等快快避让,赶快带着你的军队退回去吧,董卓。”

    董卓听闻大怒,朗声道,

    “诸位公卿都是国家的肱骨大臣,不能匡正王室,才使得国家如此播荡,以至于让皇上受此大辱,卓闻讯,一昼夜飞奔三百里,正是要前来救驾的,为何让我避让开来呀?若是接下来再有什么意外,你们担当得起吗?”

    少帝远远的望见董卓大军来救,感动的痛哭流涕。

    百官迫于董卓的兵威,只得让董卓跟着前行。

    于是董卓带着大军进入了洛阳城。

    董卓刚到洛阳的时候,所带人马不过三千,觉得自己的兵马太少,不能让众位屈服;便一连四五日,派自己的人马夜间悄悄出城,第二天再大张旗鼓的进城,逢人便说,

    “这都是新来的西凉兵马”。

    洛阳的人不知道其中原委,都以为董卓的兵马多的不可胜数。

    何苗,是何太后的同母兄长,是前夫朱氏的儿子。何进部曲将领吴匡,向来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又还疑何苗与宦官通谋,于是对将士们说道,

    “杀大将军者,正是车骑将军也。”

    于是带着将士与董卓的弟弟董旻,在朱爵阙下一起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董卓趁机将何进及其弟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皆据为己有,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杀了丁原,归附了自己,于是董卓兵势甚盛,完全掌控了京畿一带的局势。

    董卓正打算凭借自己的威势震慑群臣,恰巧御史扰龙宗,因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便趁机借题发挥,下令将他活活打死了。

    此事一出,京师震动。

    于是,董卓趁机逼迫汉廷罢免了司空刘弘,任命自己为司空。

    然后,又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了少帝,立陈留王为帝,也就是汉献帝。

    废立之日,诸臣皆悲切惶恐,却无敢言者。

    十月份,董卓随即鸩杀了何太后,此后,董卓更是随心所欲的专制朝政了。

    十一月,董卓自称相国,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全无人臣之礼。

    说实在的,看到这里,我们愤愤不平之余,似乎已经看到了曹操、司马懿的影子了!

    但是,董卓的所作所为,还是跟曹操、司马懿差远了,特别是司马懿,都敢弑杀君上了!

    从董卓的履历来看,出身低微的董卓一步一个台阶的做到大丞相这个职位,已经相当的卓越了。

    但是,曹操、司马懿为什么成功了,董卓为什么失败了呢!

(二)董卓的善良

    董卓掌控朝政之后,觉得自己的名望还不够高,就开始征辟名士,拉拢人材为已所用,以求提高自己的声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他董卓的父亲只是担任过颍川郡纶氏县的县尉,是纶氏县负责缉捕“盗贼”的武官。

    县尉在东汉时期,只是个很不入流的小官,只能算作小吏。

    所以说,董卓的出身并不显耀,也可以说是出身低微,连寒门都算不上!

    虽然董氏也是西凉当地豪强,但是,在大士族的眼里就是一个土老帽、乡巴佬,根本就不入士大夫之流,所以洛阳的大士族根本都看不起他。

    在东汉士族当政的时代,出身低微是个非常严重的硬伤!(当然,外戚是另外一回事!)

    董卓身份这么低微的人怎么能担任大丞相呢,而且还敢废立皇帝,毒杀太后!

    真是太不像话了!

    出身低微的董卓一系列的僭越行为,让士人们都非常不满。

    因此,董卓主政后任命的一些出身士族大家的高级官吏,后来大多数都成了他的敌人。

    起初董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士人,周毖、伍琼趁机举荐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士人到各地任职,董卓全都采纳了,而且全给这些人放了实缺,不是州牧,就是郡守。

    但是,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这些士族一到任上,便开始计划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董卓被骗了!

    董卓真是太实在了!

    如果董卓这时候像曹操、司马懿那样,唯才之举,绕开豪门士族,提拔一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和小的地方豪强,委派这些寒门士子和自己的亲信到各州郡担当要职,就会在朝廷里形成一个出身较低微的中层群体,这些出身较低的官员,为了自身利益,必然会更加效忠于董卓,形成一股和士族抗衡的中坚力量。

    那样的话,结果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董卓当政之后,为了避嫌,为了显得公允,并没有大肆提拔自己的部下(这也引起了董卓一些部将的不满!),也没有大肆提拔自己的同乡,而是大肆封赏前来投靠的官吏,并把各地州牧,郡守的位置都让给了关东豪门士族的子弟。

    向那些当政的豪门士族展示了足够的善意,也表达了他董卓愿意和豪门士族共理朝政的意愿。

    (这种士族共治天下的模式,在后来的南朝时期得到了认同和执行。)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董卓很可爱,很实在呢!

    可是,这些豪门士族既不买他的账,也不领他的情,一旦得到了实权,就开始磨刀相向了!

    当时有个叫伍孚的士族,少年时期就很有名望,被当地郡守任命为门下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后来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东曹属一职,稍后便晋升为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北军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是个位高权重的职位。)。

    伍孚身为北军八校尉之一,自然深得董卓的器重。

    这天伍孚内穿贴身铠甲,在朝服里挟佩了一把小刀去拜见董卓,打算伺机刺杀董卓。

    禀报完毕之后,伍孚拜辞而去,董卓送至阁中,伍孚趁机拔刀刺之。可惜董卓不但力大,而且武艺高强,伸手抓住伍孚的手臂,趁势连连后退,伍孚屡刺不中,侍卫闻讯赶来,抓捕了伍孚。

    董卓激动的说道,

    “我诚心对卿,卿欲造反邪?”

    伍孚朗声说道,

    “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之下,让人杀了伍孚。

    说实在的,当时的董卓只是专权,并没有篡位之意,所以说,伍孚说话还是夸大了一些,有一些栽赃董卓,、激化矛盾的意思。

(三)豪强和士族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割据,并拥有自给自足的田庄。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僮客、宾客等依附人口,使后者脱离了国家户口,并租佃他们的土地。后者免于向国家交纳赋税,只向豪强交税。豪强地主还通过血缘关系拥有大量的宗族人口。这种依附人口和宗族人口逐渐形成了私人武装(部曲),豪强地主还修筑坞壁。

    豪强的上层,即是所谓的大姓、大族、甲族、冠族。

    大姓控制宗族,确定了乡里的领导地位,并将其势力延伸至州郡。大姓还通过名士控制朝廷选举,影响国家政治。名士是东汉后期重要社会力量,主持乡里清议,品评乡里人物,进而影响政治官员的选拔。

    大姓拥有名士,逐渐成为地方显贵,即冠族。没有名士的豪强只能称为强宗,不能称为冠族。

    冠族通过保持文化修养,经学入仕,甚至达到累世公卿的地位。他们招收弟子、门生、征辟掾属,形成终生的门生故吏。当几代过后,冠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就成了士大夫阶层的领袖,进而成为影响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门阀大族。

    门阀大族把持了地方政权和操控朝廷选举,掌握国家政权的重要部分,并具备全国性的政治影响,为割据一方做好政治准备。一旦割据条件成熟,他们即能称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有能力的州郡长官,可能出身于当地豪强,也可能得到当地豪强的拥护,他们通过私募军队,并利用当地的宗族领袖、乡耆号召宗族、同乡应募,最终形成了军阀的私兵。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诸侯就是这么慢慢形成的。(《中国军事通史三国军事史》)

    董卓出身凉州地方豪强,虽然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他的父亲只是个县城的小吏,族里并非耕读持家,也没有出过名仕,所以,董卓的家族只能算是级别较低地方豪强,勉强算是强宗,连冠族都算不上,更称不上士族。

    什么样的家族才算是冠族呢?

    幽州的公孙瓒的家族,注重文化修养,世代为官,家里还出过两千石的郡守,算是冠族中的代表吧!

    当然,也有的朋友把公孙瓒的家族列为门阀,虽然有些勉强,但是,也说得过去,毕竟公孙瓒家族也是一连几代都出郡守这样两千石的大官。

    那么,什么样的大族才算是真正的门阀大族呢?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算是门阀大族的代表。

    由地方豪强出身的董卓凭借武力,一下子越级跳到洛阳,主持大汉朝局,当然会引起各个士族、门阀的不满了!

(四)渤海太守

    先前,鲍信受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骑都尉,受命回乡招募兵卒,鲍信招募了一千多精壮士兵,便赶紧返回洛阳,到达成皋时,何进已经死于政变。

    鲍信赶回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

    鲍信知道董卓必然祸乱天下,于是劝袁绍袭杀董卓,对袁绍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东汉朝政向来由关东士族把控,现在被一个西凉的土老帽抢了去,关东士族当然心怀不满,伺机联合起来,推翻董卓,夺回东汉朝廷的大权。)

    但袁绍畏惧董卓兵多将广,而没有行动。鲍信于是带兵回到家乡泰山郡,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汉朝时期的战马还是非常稀缺的。),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达五千多辆。

    可见此时鲍信的实力那是非常强大的。

    早先,董卓招呼袁绍来同他一道谋划,打算将少帝废了,别立陈留王。

    (此时袁绍任职司隶校尉,是负责监察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监察官,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官,和一州刺使属于一个级别,但是,比一州刺使的权利还大一些。而且,蹇硕被杀后,袁绍已经掌握了西苑八校尉,掌握了部分军权,在京畿一带的实力仅次于专政的董卓。)

    这时,袁绍的叔父袁隗正担任太傅,袁绍又担任司隶校尉,并且还掌握了西苑八校尉,董卓十分在意袁绍的意见,袁绍表面上假装同意,向董卓说道,

    “这是件大事,我应当回去和太傅商量商量。”

    董卓和袁绍在密室商议的时候,董卓屏退了左右侍卫,当时只有董卓和袁绍两人。袁绍当时就有拔剑杀了董卓的想法,思虑再三,担心事后无法脱身,最终还是没有下得了手。

    袁绍回家后,总觉得董卓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意图,害怕董卓日后报复,便连夜逃到了冀州。

    董卓见袁绍连夜逃走了,才回想起袁绍和自己在密室商议之时,神色有些异常,而且一直手握剑柄,可以断定,袁绍当时就有刺杀自己的意图了。

    于是董卓下令,即刻悬赏捉拿袁绍,催逼甚急。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很得董卓的信任。他们心里很替袁绍着急,就一起来到董卓的府上,游说道,

    “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不是平常人所能明白的。袁绍不识大体,得罪了您以后,心里害怕而出奔,并没有别的想法。如今急着悬赏捉拿他,势必会使他反叛。袁氏家族连续四世建立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假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集徒众,其他的豪杰便会乘机起事,那样的话崤山以东地区就不归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为一个郡的太守,他因赦免而感到庆幸,就必定不会再有后患了。”

    董卓认为有理,于是派使臣前去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乡侯,意欲继续实施怀柔政策,拉拢袁绍为自己所用。

    袁绍做了渤海太守,一边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一边派人来到颍川阳翟。

(五)扩充兵马

    这天我正在和荀彧、郭嘉等人下棋,突然有人来报,说是有一位我的故人,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

    众人甚是好奇,我笑了笑,说道,

    “哪里是什么厚礼,是生意来了!荀彧兄能猜得到是谁吗!”

    荀彧沉吟片刻,默然说道,

    “穆少府经历丰富,交友甚广,在下实在不敢断定你这位故人究竟来自何方!”

    我又看了看郭嘉,郭嘉一脸默然。

    这时戏志才幽幽的说道,

    “既然敢称作穆少府的故人,必然有过一段交情,这身份地位一定不低,这位故人送来厚礼,必然有求于你,恰逢多事之秋,不是为了粮草,就是为了兵刃马匹,我猜想,除了那几支义军,不是西凉韩遂,便是渤海的本初!”

    看来戏志才的才能真的远在郭嘉和荀彧之上呀!

    戏志才顿了顿,然后十分肯定的说道,

    “您这位故人定是本初!”

    话音刚落,一位精干的汉子在王燕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来人行过礼之后,递上一封书信,轻声说道,

    “小的拜见穆少府,小的来自渤海郡袁太守府上,随行带了十万两白银,烦请穆少府给安排一些天山良驹和、,”

    来人见我旁边这几位神色异常,便赶紧把话咽了回去!

    我笑了笑,说道,

    “这事情我知道了,就让王燕给你安排一下吧!”

    待来人随王燕远去后,荀彧诧异道,

    “本初采购战马兵械,一出手就是十万两,看来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戏志才有些不解的问道,

    “渤海郡紧挨着幽州,幽州一带大开马市,要多少有多少,为何偏偏跑到颍川来找你穆少府呢?”

    我实在是佩服戏志才的才智,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幽州马市上那么多马匹,他为什么来找我呢?

    幽州是公孙瓒的地盘,若是他在幽州大量采购战马,必然引起公孙瓒的警觉。

    我穆公子除了战马,还有粮草和强弩、连珠弩等优良的兵器。

    再说了,他来找我的目的,除了购买兵器战马,还有可能想加深我们之间的关系,最好发展成盟友关系,好让我和他一起反董吗!

    就算没有成为盟友,我仅仅给他提供了兵器战马,最起码我成了他的利益相关方,和支持者!

    同样也成了董卓的敌人!

    本初真是用心良苦呀!

    再说了,我在北方的冀州等地也有囤货,在我这付了款,直接就近在冀州提货即可!

    虽然明知道袁绍起兵反董会殃及豫州百姓,但是,我还是接下了这笔买卖。

    因为我非常清楚,袁绍包藏祸心已久,若是没有我的支持,袁绍的行动会迟缓一些,但是,他会加紧搜刮渤海一带的百姓的!

    袁绍大肆扩充兵马,引起了冀州牧韩馥的警觉,韩馥恐怕袁绍起兵夺了他的冀州牧,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在勃海郡负责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

    这时,东郡太守桥瑁(桥瑁是梁国的士族出身,祖上也出过三公的大人物,在担任东郡太守前,曾担任兖州刺使,所以桥瑁此时自我感觉良好,跳得有点高。)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

    韩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属商议,他问大家:

    “如今我们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正色说:

    “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语塞,面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董卓为了拉拢袁术,乃上表敕封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肯依附,又怕董卓报复,便趁机逃到南阳郡,屯兵鲁阳城。

    董卓在废立皇帝,毒杀太后的消息传到江南,孙坚捶胸长叹:“如果当年张温听了我的话,杀了那董贼,朝廷哪会有这场浩劫!”

    于是整顿兵马准备北上伐董。

(六)一怒为红颜

    接着董卓为了拉拢曹家,又上表册封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校尉。

    (这个官职是董卓专门为曹操设置的,职位在西苑八校尉之上,用来分化平衡袁绍的权势,因为董卓进京之时,袁绍已经接管了西苑八校尉。曹操当时是西苑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此时成了袁绍的下属。)

    曹操素有大志,也不愿意与出身低微的董卓合谋,遂不受职,便隐姓埋名,从小道逃到老家去了。

    董卓大怒,命令沿途郡县缉拿曹操。

    回乡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吕伯奢家,其子五人依礼招待曹操。曹操疑心吕家有害己之意,挺剑杀死八人而去。

    曹操逃到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被亭长怀疑,带到县府。当时捉拿曹操的公文已到中牟,功曹知道这个人就是曹操,但觉得世道已乱,不宜拘捕天下英雄,便向县令说明厉害关系,请县令释放曹操。

    曹操这才死里逃生,回到了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

    当年年底,曹操利用在陈留的家财和陈留人卫兹的资助,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这天傍晚,荀彧、郭嘉等人又来到了我的酒店。

    一见面,荀彧就不由得赞叹道,

    “穆少府真是神人哪,看这局势,马上就该动手了吧!”

    郭嘉幽幽的说道,

    “这战端一开,豫州的百姓可就受苦了!又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呢!”

    戏志才却冷嘲热讽的说道,

    “可是,对某些人来说,这又是一次大赚特赚的商机呀!”

    荀彧也不客气,随手给几人各满了一杯酒,

    “这是穆少府的家酿‘五粮酒’大家尝尝吧!”

    然后,放下酒壶,盯着我的眼睛,轻声问道,

    “穆少府手握十万西域精骑,又有几十万黄巾军旧部的支持,还囤积着这么多粮草,眼下这大好时机,穆少府难道只想赚点零碎银子吗?”

    郭嘉不等我搭话,便十分认真的说道,

    “董卓专政以来,害死太后,废了少帝,全无人臣之礼,真是大逆不道,此时穆少府若振臂一呼,立起反董大旗,天下豪杰必然响应!”

    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刚沏的热酒,烫的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放下手中的杯子,笑道,

    “别急,小心烫着!”

    众人大笑!

    说实在的,董卓专政之后,开始征辟名士,封赏士族子弟,作为一个穿越的现代人,我还是觉得董卓做的还是可以的,最起码,不比曹操、司马懿差吧!

    就连董卓废了少帝,拥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我也接受了,毕竟灵帝在位的时候,就想让刘协继承大统,董卓拥立刘协,也算是实现了先帝的意愿。

    这时戏志才冷冷的说道,

    “听说那董卓老贼独揽朝政之后,频频夜宿后宫,后宫佳丽只要被他看上的,都难逃毒手,哎呀,听说呀,就连那金枝玉叶的万年公主都惨遭毒手,玉陨香消了!”

    当时对万年公主的玉陨香消和何太后之死传说颇多,有的说因董卓贪恋万年公主美色,万年公主誓死不从,董卓正要施暴之时,恰巧被何太后撞见。

    董卓进京之后,贪恋何太后美色,何太后呢才刚刚三十来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又赶上新寡,和董卓这个高大威猛的西北汉子一见面,就心生爱慕之意,见董卓主动示意,便顺水推舟,和董卓勾搭在了一起。

    现在何太后见董卓有意于万年公主,早已醋意大发,便借机发挥,和董卓大闹了起来。

    万年公主趁着两人打闹之际,悬梁自尽了!

    今日见戏志才又说起此事,我勃然大怒!

    万年公主趁着两人打闹之际,悬梁自尽了!

    今日见戏志才又说起此事,我勃然大怒!

    万年公主虽然没有与我完婚,但是已与我定有婚约,这是朝野皆知之事。

    堂堂万年公主如今竟然被你董卓羞辱致死!

    你董卓也太嚣张跋扈了吧!

    你董卓也真是欺人太甚了吧!

    于是,我立马传令张飞燕,带领两万黑山军精骑部队,翻越太行山,进入河西郡,与郭太部合兵一处,起兵反董。

(七)会盟吕梁山

    穆公子震怒起兵之事迅速传遍各地,分布在各地的黄巾军余部以及仰慕穆公子的绿林组织纷纷自发的派出精锐部队,直奔河西郡而来!

    就是一相仰慕穆公子的江湖游侠,也纷纷趁机奔向河西郡,以期能加入穆公子的队伍,为这次反董拥汉的行动出一份微薄之力!

    除了冀州、青州、兖州等地,和穆公子相熟的黄巾军将领,直接带着部队投奔了穆公子之外,大部分闻讯而来的绿林组织既不认识穆公子,又没有多少人马,大家乘兴而来,但是,到了吕梁山下,见其它投奔穆公子的队伍都人多势众,旗帜鲜明,便又觉得自惭形秽,没有信心了,于是,都聚集在吕梁山东部的汾阳一带,打算选出一两个代表,带着大家前去投奔穆公子。

    我得到消息之后,担心他们中的一些巨匪聚在一起危害一方,又担心州郡长官出兵围剿他们,便马上让张彪带着一千多名特种部队的骨干人员前往汾阳接应他们,并马上让王燕吩咐各地的组织,好好接待前来投靠的各地豪杰。

    张彪赶到汾阳的时候,听说来自各地的绿林豪杰正聚集在汾阳西北的吕梁山上竞选代表呢,便带着众将士策马飞奔,赶了过去。

    说实在的,由于这些绿林组织来自五湖四海,组织成员善恶有别,参差不齐,仓促间,以什么标准竞选代表,都成了一件难事,大家有的说谁的人多,谁当代表,有的说,谁的工夫高,谁当代表大家吵吵闹闹,争执了大半天了,也没有吵出个结果。

    张彪等人的到来使得众人兴奋不已,都觉得穆公子派身边的大将军亲自前来接应他们,说明穆公子非常重视他们,都欣然接受了整编。

    张彪按照穆公子的授意,把这两万多名江湖人士打乱原有的组织,重新整编成军,取名吕梁军,直接由张彪统帅。

    吕梁军大多数千夫长和百夫长,以及什长,都有特种部队的骨干人员担任,当然,有能力,有实力的豪杰,也都得到了破格提拔。

    由于吕梁军多是江湖亡命徒,再加上张彪这员虎将的带领,使得吕梁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南匈奴南单于扶罗得知穆公子在河西郡起兵的消息,也统帅两万精骑,前来会盟。

    十月,穆公子和郭太、张飞燕、扶罗率领精骑六万,步兵十余万,兵分四路(分别是张飞燕的黑山军,张彪的河东军和郭太的白波军、南匈奴精骑),不几天工夫,就占领了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全境;之后,又挥师东进,攻略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

    董卓见我突然起兵占了河西郡全境,又攻略河东郡,连忙派部将牛辅率三万大军进讨;牛辅虽然是一员猛将,但是,他勇猛不及我麾下的赵不二,兵力又不及穆公子和郭太的联军,所以,双方刚一交战,牛辅被穆公子的大军击败了,穆公子和郭太的大军顺势进入了河东郡。

    河东郡失守,京畿破防,危及洛阳。

(八)自由天定

    董卓马上派人,通过我设在洛阳的商埠,联系到了我,于是,马上派遣我以前在洛阳做少府之时,手下的一名小黄门作为使者,来到河东郡前线拜见了我。

    我见是旧时故人,便赶紧迎入账内。

    小黄门一见面,便痛哭流涕的说道,

    “穆公子呀,都是小的该死,没有照顾好公主!目前京城里关于万年公主的传说,都是假的!万年公主早在董卓进京之前,在剿灭宦官的那场混战中就失踪了,当时袁绍袁术两兄弟逼迫甚急,我只身一人钻到下水道中,才躲过一劫,万年公主也不知道是跟着少帝一起被掠走了,还是在混战中殒命了,当时整个朝廷都乱糟糟的,少帝、太后自己都难保了,更没精力继续搜寻万年公主的下落了!”

    小黄门见我怒气消了大半,便接着说道,

    “穆公子呀,您这是上了他们的大当了,目前很多的谣传都是董卓的政敌故意散播的,目的就是搞臭董卓,号召天下英雄一起讨伐董卓;您这一出兵呀,正中了那帮政客的诡计了!他们正盼着你们两败俱伤呢!”

    经小黄门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确实是被那帮狡猾的士族大佬们当枪使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的大军已经占领了河西郡以及河东郡的大部分地区了,怎么能仅凭几句说辞就此退兵呢!

    小黄门看出了我的意思,连忙上前一步,轻声说道,

    “董相国早有意结交穆少府,愿意与穆少府共掌天下!”

    穆公子笑了笑,幽幽的说道,

    “我穆公子只是一个闲散道人,因世间战乱,不得清修,才不小心被卷入了这场战乱之中,其实我本人无心于天下,只要是能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世界也就是了!”

    小黄门笑道,

    “天下谁人不知道,您穆少府才是天下这几十万义军真正的领袖!您又掌控着全国大部分粮草、兵器、战马的生意,只要您拥护谁,谁才能成为这天下的主人!”

    穆公子笑道,

    “言过其实了,都是兄弟们抬举我,我也只是替天下苦难的百姓说句公道话而已!”

    小黄门感动的流着眼泪说道,

    “现在当政的权贵老爷关心的都是自己的权势利益,也只有您穆公子还在关心着民间疾苦呀!您为什么不为天下百姓奋斗一下呢!”

    我明白小黄门的意思,笑了笑,幽幽的说道,

    “天地自有他的运行规律,谁来一统天下,都是天地早就定下的,你我都改变不了这种规律,我们只能敬天畏地,躬行于世,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就行了!切不可妄言,更不可妄行!”

    小黄门懵懵懂懂的听我说完,叹了口气,悲伤的说道,

    “穆公子是当今英雄,也是一位正人君子,您要是不出手荡平这乱世,这个乱糟糟的世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

    我笑道,

    “天道自在人间!天下该大治的时候,就会大治的!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不还是被汉高祖给灭了吗!”

    小黄门思索了片刻,轻声说道,

    “其实董相国当政以来,不断启用灵帝时期因党锢被打压的名仕,大力提拔各地士族青年才俊,很多冤狱也得以平反昭雪,可是,我实在想不通,董相国提拔的那些人为什么都起来反对他呢!”

    我笑了笑,说道,

    “东汉长期以来,都是外戚和山东那几家大士族共掌朝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朝政必须由外戚和山东的那几家大士族共同掌管的定例了,现在凉州地方豪强出身的董卓凭借武力,以并州牧的身份把持朝政,这就给袁绍、袁术、桥瑁等有野心的士人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小黄门听闻,不由得惊愕的问道,

    “难道袁绍、袁术他们也想当丞相吗?”

    我幽幽的说道,

    “出身低微的董卓都当得,出身名门的他们,为什么当不得呢,也许他们觉得,这丞相之位也有点低了呢!”

    小黄门一脸错愕的愣在了原地。

    传说穆公子是上天的使者,他的预言都一定会实现的!

    “看来,天下真的要大乱了!”

    小黄门喃喃自语着转过头去,踉踉跄跄的走了几步,突然停住了脚步,慢慢的转过头来,轻声的问道,

    “看来穆公子您早已知道这天下将要大乱的,凭您的实力,您怎么就不能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呢?”

    我看着悲痛欲绝的小黄门,很是感动,没想到一个低贱的阉人,竟有这等胸襟,不由得心生敬意,便轻声说道,

    “看天意吧!一切自有天定!”

(九)稳定后方

    小黄门回去之后,朝廷马上下了一道诏书,封穆公子为“四海逍遥公”,位列三公之上,统管天下八十万义军。

    此外朝廷还封张飞燕为荡波将军,统兵十万,驻守八百里太行山区。

    封郭太为河西将军,统兵十万,驻守河西、河东两郡。

    说实在的,朝廷的这道诏书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自东汉成立以来,对各地义军都是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能招抚的,就不动用军队了,毕竟战端一开,打不打得赢,都必将劳民伤财。

    不接受招抚的,迫不得已,朝廷才派大军围剿,如果,有实在剿灭不了的,抬高一下谈判的筹码,再接着招抚。

    其实,接受朝廷的招抚也好,这样弟兄们就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也有了一个自己合法的地盘,不至于总是被剿来剿去的。

    这次朝廷承认河西郡、黑山一带黄巾余部的地位,就是要联合黄巾军,和黄巾军共同对付关东士族联军的进攻,并且,朝廷还愿意高价购买我的西域良驹和牛皮等部分战略物资。

    我原本就不愿意让兄弟们和董卓的西凉精骑血拼,让关东的士族联军受益,既然董卓既送银两,又愿意承认义军的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爽快答应了董卓的要求,为河西的郭太部、冀州的黑山军争取一个合法的身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比被当成匪军剿来剿去的,好多了!

    至于朝廷的命令,有利于自己的,就奉行,不利于自己的,就拖着呗!

    其实,董卓对我这种中立的态度并不是十分满意的,但是,能稳住我麾下的几十万义军不与关东联军合流,也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董卓来说,现在确实已是危机四伏了。

    因为董卓本是西凉人士,西北算是他的大后方,三辅地区算是他的后院,可是,现在张温统帅着三万精锐驻守扶风都尉,抵御西凉精骑。

    张温可是关东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军政大佬,要是张温在自己的大后方起兵反叛自己,那可就连退路都没有了!

    自己的大后方,怎么能掌控在一个政敌手中呢?

    十一月,董卓便以韩遂、王国所部的西凉精骑攻扰三辅(今陕西中部一带),张温抵抗不力为由,撤消了扶风都尉,另外设置汉安都护,总统西方诸事。

    这样,就变相的把张温这个军政大佬的兵权给收回了。

    于是,整个三辅地区,都成了董卓真正的大后方。

(十)反董第一人

    其实当时参与反董会盟的并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倒是有匈奴单于於夫罗(只是於夫罗见袁绍实在是不成事,便联合张扬反叛了袁绍,于是董卓诏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和一个黄巾军的大佬参与了此事,那便是定陶穆公子。

    当时黄巾军余部的黑山军、白波谷军、青州军、以及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余部,无论哪一处都有十几万人马,仅仅其中的一支白波谷郭太的军队,就可以打败董卓的主力大军,可见当时穆公子实力之强!

    可以说,当时的黄巾军才是反董的主力。

    再说了,穆公子有这么几支庞大的军队,连董卓都不敢等闲视之,那关东联军的各路诸侯,不处理好在自家门口黄巾军的关系,怎敢倾巢而出的攻击董卓呢!

    所以说,这一时期的穆公子,是董卓和关东联军都在积极争取的重要力量。

    在关东联军的眼里,穆公子屯驻在河西、河东两郡的十几万大军才是正真的反董主力。

    当时的穆公子就是十八路反董诸侯之首!

    而且,穆公子也是东汉反董第一人,提前打响了反董的第一枪!

    正是穆公子带着郭太、张飞燕的大军进驻河东,并打败了董卓的大将牛辅,给袁绍等人壮了胆,才使袁绍等人敢义无反顾的围攻董卓。

    也就是在我打败董卓大将牛辅的两个月之后,既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古函谷关以东地区,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各地的州牧郡守见穆公子击败了董卓主力军,才敢纷纷起兵,讨伐董卓。

    当时因为穆公子的军力确实过于强大,且出自定陶穆家,再加上曹操等一些士人的极力拥护,有不少州牧郡守便计划推举穆公子做反董的盟主。

    说实在的,我就是一个穿越回来的过客,并不想在这件事上陷得太深,所以,便以身体欠佳为由,力辞之。

    由于袁家四世三公,是东汉豪门士族的代表,于是,北方诸州郡,又推举渤海郡(今河北南皮东北)太守袁绍为盟主,共同对抗董卓。

    于是,诸州牧郡守,各拥兵数万,起兵讨伐董卓,袁绍给自己封号车骑将军,与河内(今河南武徙西南)太守王匡屯兵于河内;与屯兵于河东、河西两郡的穆公子形成了掎角之势。

    韩馥屯于邺城;孔伷屯于颍川(今河南禹县)。

    刘岱、张邈、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桥瑁、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太守袁遗、济北(今山东长清东南)相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等人皆屯兵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

    王匡派从事韩浩率领兵马,于孟津(离当今HEN省孟县西南方三十五里一带,隶属于河内郡河阳县)驻守,并且派遣“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

(十一)座谈时局

    这天我正在和郭太、张飞燕等人探讨当前局势,突然卫兵来报,说是几位士子前来拜见。

    我正猜测究竟来者是谁呢,就听到几人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哎呀,刚才远远望见,这里虎踞龙盘,简直气吞万里呀,这才是真正的穆少府穆公子该有的气势吗!”

    我抬头一看,哎呀,这不是荀彧、郭嘉、戏志才吗!

    便连忙站起来迎了出去,笑呵呵的寒暄道,

    “哎呀呀,这是什么风把三位吹到这里来了!”

    三位颍川才子寒暄着跟我进了大帐,落座之后,

    荀彧便急切的问道,

    “先前见穆公子的大军大败牛辅主力,我们都意为您一定会率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洛阳,驱逐董卓,匡扶大汉!成就一番大业呢!如今为何停止不前,错失良机呢?”

    我笑了笑,然后,十分认真的说道,

    “我本定陶一介布衣,又参加过黄巾军,怎敢主宰江山沉浮呢,我若真的一举拿下京畿,主政洛阳,说不定下场还不如董卓呢!我在这里引而不发,牵制住董卓主力,把这份功劳让给山东士子岂不是更好!”

    郭嘉笑了笑,也十分认真的说道,

    “穆公子乃是名门之后,虽然家道中落,仍然不改凌云之志,创下了不世之功业,正是我辈学习之楷模!若穆公子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我辈必将追随穆公子,略尽微薄之力,以效犬马之劳!”

    我赶紧站起来,给三人施了一礼,

    “承蒙三位看得起穆某,穆某非常感谢,我确实能调动天下几十万义军,但是,这些义军成分复杂,纪律较差,一旦攻下京都,势必殃及黎民,而且就算我能取得京都,赶走董卓,但是天下诸侯怎么能让黄巾军据守京都,主政洛阳呢,所以,我不如此时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山东诸位豪杰好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戏志才这时幽幽的问道,

    “穆公子有顾虑也是情有可原,都说穆公子能未卜先知,我们也深信不疑,既然您说自己不是眼下的中流砥柱,眼下山东各路诸侯之中,到底谁将来能力挽狂澜,匡扶大汉哪,请穆公子指点迷津!”

    我打趣道,

    “都说戏志才志向高远,一相不问俗务,今日怎么对这时局突然感兴趣了!”

    戏志才笑道,

    “吾虽为颍川一介布衣,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若谁有定国安邦之志,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我戏志才愿九死以报之!”

    我沉吟片刻,幽幽的说道,

    “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目前山东联盟的诸君还真的都不能匡扶大汉,也不能一统天下!”

    郭嘉惊异的问道,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如今又是反董盟主,兵多将广,势力如日中天,难道袁本初不能打败董卓,匡扶大汉吗?”

    袁绍历史早有定论,三国的说法是‘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正如孟德所言:“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如今见郭嘉问起,我便笑了笑说道,

    “袁绍事何进,何进被杀,袁绍事董卓,又聚众反董,皆因其包藏祸心,意欲自立而已,本是祸乱之源,怎么又能匡扶大汉呢!”

    荀彧接着问道,

    “孔伷本是孔夫子后人,如今领豫州刺使,获得了颍川士子的拥护,又是反董的南路大军的首领,正可谓兵力雄厚,难道不能攻入洛阳,打败董卓吗!”

    我笑了笑,幽幽的说道,

    “孔伷实力确实不弱,但是,半个月前,我在颍川见过孔伷一面,孔伷当时已经病入经络,本可医治,只是我没亮明身份,孔伷也不信我言,估计如今已经病入膏肓,不好医治了,如不出意外的话,半个月之后,必然因病而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663/ 第一时间欣赏人类的枷锁最新章节! 作者:作家OpxMbq所写的《人类的枷锁》为转载作品,人类的枷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类的枷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类的枷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类的枷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类的枷锁介绍:
一阵狂风,把正在放羊的我吹到了那棱格勒大峡谷,一个机缘巧合,我进入了地狱之门,发现了一个人类的天大秘密,其实也应该说是这个生物界,或者说是整个宇宙的大秘密。
人类也曾经拥有很多超能力,强大到可以对抗天神,可是在和天神的对抗中战败了,为了世间的太平,人类的很多潜能和超能力都被封印了、、、、、、
但是,人类另辟蹊径,慢慢的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智慧,和越来越大强大的技能,他们要打碎套在身上的枷锁,要解开身上的封印,于是这个世界将要大乱了、、、、、、人类的枷锁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类的枷锁,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类的枷锁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