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随身装着一口泉TXT下载随身装着一口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随身装着一口泉全文阅读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随身装着一口泉txt下载     随身装着一口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二十五章 连菩萨也出来了

    “原因很简单,青山镇乡志上有记载,我们村以前老人讲故事,也有王明堂玄铁宝剑斩龙的传说。(/吞噬小说网)

    -<>-

    更新快

    ”刘军浩开口回应道。“对呀,《青山乡志》,我说怎么听到王明堂这个名字熟悉呢。”旁边的赵光明也猛拍脑袋。听刘军浩一提,他立马想起自己曾经在乡志记载的民间传说里看到过这一篇。

    说是以前白条河中住着条蛟龙,这蛟龙每到夏天便兴风作浪,使白条河洪水滔天,沿岸农田村庄淹没无数,水路运输彻底断绝。后来此事被当时的清河府知府王明堂知道后,王明堂命人铸造了一把玄铁宝剑,并派出勇士用它来斩杀蛟龙。

    从此以后,白条河风平浪静,再无水患。

    这个传说,不但刘军浩小时候听说过,估计青山镇人听过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大家都当故事听来着,根本没有人相信这件事情真实发生过。

    “乖乖,这故事我打小就听过,真有这么把宝剑呀。”在大坑边探头探脑的刘启华啧啧称赞不已。

    “就是,我前段时间还给孙子讲过。”二麻子随声附和。两人的话中都带着不可思议,根本想不到传说中的东西竟然照进现实。

    其实很多传说都是根据现实发生的事情改编而成,如果剥去那层神秘的面纱,说不定能发现一段历史真相。

    亲手见证历史,别提这种感觉多爽。大坑中二十多个劳力轮流替换着挖土,越干劲头越足,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挖了三米多深,仍然没有看到宝剑全身。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上边淤泥层已经挖掉,底下是沙土层,土质松散,挖掘速度自然比先前快一倍不止。

    刘军浩攒足劲挖了二十多分钟,这才被人换上来。他喘口气,准备拍几张照片,等回去后传到网上。

    不过他这次是真的落后了,旁边围观的游客早已经用手机把现场挖掘照片传到十八楼。现在论坛里连开了好几个帖子,都是游客在进行直播。这会儿工夫,总回复量已经破千。

    挖坑,取沙土,一伙人忙乎了足足两个小时,在河滩上挖出个五米深的大坑,那玄铁宝剑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剑格上铸造有一副图画,据郭老爷子说这是睚眦图。

    民间有龙生九子的传说,睚眦便是龙的第二个儿子。它好凶杀,口能吞剑,人们因此将其刻在刀剑上。

    刘广聚早吩咐人回村取来钢丝绳,现在钢丝绳一端套在宝剑剑柄上,另一端系住手扶车厢。

    随后两辆手扶拖拉机发动后同时使劲儿,终于把这个大铁砣拽出大坑。

    没等宝剑放稳,人群再次围上去,手机拍照响声一片。由于宝剑是竖着掩埋的,刚才在大坑边看的不真切,现在终于可以近距离饱饱眼福了。

    “再挖挖,看看还有其他东西没”见二麻子等人要上岸,郭老爷子忙喊了一句。

    还真有!!几个人在下边刚挖出一尺多深,又听见咔嚓一声.“还有东西?”不知道谁一声大叫,围观的众人纷纷撇下宝剑,再次围过来。

    “慢点慢点,别挖坏了,损坏文物你们赔得起吗?”。刘广聚看下边那些人毛手毛脚的样子,急忙扯着嗓子喊。

    听到他叫嚷,众人接下来的动作小心翼翼。

    用了十几分钟,才把那东西挖出来。原来是个铁箱子,上边早已经锈迹斑斑,侧面还锈出两个窟窿,里边灌有泥沙.“这里边藏得是啥东西?”二麻子用手指敲了敲,发出沉闷的声音。

    “如果是一箱子金子就好了,咱们见者有份,都发笔小财。”刘启勇跟着回应。

    “不会是金子,你们看这里……”郭老爷子用略带激动地口吻指着铁箱子上面道,“是佛像,这铁箱子很可能是佛教的舍利函。”

    “啥是舍利函?”有游客立刻开口问道。

    众人都竖起耳朵,静待老爷子回答。

    “舍利函又叫铁函,就是用来包裹舍利子用个铁盒子,还有用铜或者金银玉器等做成的。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他的弟子用黄金和玉石将佛骨舍利包好,埋在地下,然后在上边建塔,就是咱们平时常说的舍利塔。”

    “老爷子,你的意思这铁箱子里藏了块骨头?”二麻子暗叫一声晦气,赶忙离的远些。

    “应该不会吧,佛骨舍利很稀少的。”郭老爷子迟疑的回答。他不是专门研究这个,对此并不甚了解。

    “想那么多干啥,直接打开看看不就行了。”赵光明心急的直痒痒,直接来个暴力破铁箱。那把铁锁头早锈的不成样子,他用铁锨轻轻一打,锁头就断裂了。箱子盖打开,众人立刻围上去,想第一时间目睹里边到底是什么东西。

    让他们失望了,里边别说金银珠宝,连个铜钱都没有。

    仍然是块铁板,上边湿漉漉的,长满铁锈。正面刻有两行字,几乎不可辨认。

    郭老爷子和刘军浩揣摩了几分钟,只认出是“韦驮”两个字。郭振华分析的没错,这确实是佛教的东西。

    韦陀是佛教的护法神,很多寺庙都有供奉,人称为韦陀菩萨。他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看来当初王明堂不但铸造了一把镇河宝剑,还找韦驮菩萨在这里坐镇。

    “继续挖,说不定还有东西。”又有人叫嚷。

    这次是真的没有了,又朝下挖两尺深,就挖不下去。

    此地靠近白条河,地下水资源丰富,这会儿工夫,地下水不断上涌,已经快漫过脚背。

    趁大伙在那边忙乎,刘军浩则掏出手机拨打给郭记者。郭记者是刘家沟的老熟人,这种新闻自然少不了他。接通电话,对方听说刘家沟挖到巨型玄铁宝剑,当即表示下午过来。另外着重交代现场资料保存好,他报到时可能会用。

    这会儿工夫,心急的游客已经测量出玄铁宝剑长度,5.3米,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有人开始发愁怎么运回去。

    现场很快有人来了主意,先在车厢内铺几根厚木条,增加受力面积。接着众人用钢丝捆好宝剑,然后上去二三十个劳力抬起玄铁宝剑,慢吞吞把宝剑放进车厢内。

    手扶拖拉机还没开进村子,村里其他人已经得到消息,纷纷站到路边相迎,连张倩也不例外。

    宝剑卸下来后,直接扔在刘广聚家门口。文物的安全问题根本不用考虑,一个大铁疙瘩,即使有人想偷,估计也很难弄走。

    这个时候,没找到机会的游客再次围上来拍照留念。

    刘军浩没去凑那热闹,他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差不多有十一点半。该回家做中午饭了,就扭头喊了声赵光明。

    直到这个时候,赵光明才想起周玥儿还在家等着呢。他到刘军浩那里装上鸡蛋箱,急冲冲骑着摩托离开中午张倩做饭,照看小孩的任务自然交给刘军浩。

    趁着哄小孩的功夫,他打开电脑瞄了一眼,和猜想的一样,十八楼上现在讨论很火热,不少网友表示要到刘家沟来参观宝剑。“老公,咱家酱油没了,你赶紧让悟空去村里买一瓶。”菜放到锅里边,张倩才发现酱油瓶早空了。老公要照看孩子,因此她使唤上猴子。

    刘军浩却摇摇头,“还是让小皮去吧,悟空玩性大,别耽误炒菜。再说买东西剩下的零钱它肯定也给你花掉。”

    “也是”张倩听得直点头。

    现在他们对猴子可以说相当不放心,这家伙隔三差五都要闹出些幺蛾子。让它拿钱办事儿,这不纵容犯罪吗。

    刘军浩拿出菜篮,在里边放了一张人民币外加张纸条,然后拍拍这家伙的脑袋,让它去村里了。

    套用伟人一句话,“你办事儿,我放心!”小皮绝对是让人放心的主儿,它噙着菜篮子一路跑到刘启华那小卖铺门前。

    现在不能叫小卖铺了,应该称为“启华超市”。随着刘家沟游客逐渐增多,刘启华也鸟枪换炮,将自家那小卖铺重新装修一遍,改名叫超市。在一个只有几百口人的小村庄开超市,听起来让人觉得胡闹,不过任谁来刘家沟一趟,就知道这超市绝对挣钱。现在刘家沟名声在外,每天来村里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有人简单统计过,人数比刘家沟村民还多。尤其是到星期六星期天,村里的农家乐更是爆满。

    这么多人,自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去镇上买要跑十里多路,虽然说这点路对于有车一族来说不算啥,来回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毕竟要跑腿不是。

    刘启华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将小卖铺升级的。

    小皮一路奔到超市门前,发现大门紧锁,于是就扭头循着气味找去。

    刘启华这会儿还没有吃饭,正和几个游客围着宝剑讲解王明堂剑斩蛟龙的故事呢。小皮奔到跟前,立刻呜呜冲他叫了几声。

    “等着,我说完就给你拿酱油。”他讲的正起劲儿,哪能半途而废。

    小皮可不管那么多,见对方赖在座位上不走,当即放下菜篮,伸头叼拽着刘启华的衣角。

    “好,好,我怕了你。”刘启华郁闷起身回去,拿了瓶酱油,然后将人民币找零。目送小皮远去,他才重新坐回来。

第五百二十六章 火爆异常.

    “这头黄斑皮被刘军浩训练成了jing,啥活都能干!”旁边的游客赞叹不已,“啥时间也问他讨要一个狗仔。”

    “拉倒吧,现在哪个人不眼馋,不知道多少人打过招呼,想弄只狗仔很难。)版权所请支持正盗版必究再说,弄过来又怎么样,关键是会训练。黄斑皮如果训练不好,和一般的猎狗没两样。”刘启华不以为然的叫道。

    刘军浩家连带赵老爷子家那三只黄斑皮的表现不知道征服多少爱狗的游客,如今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土狗黄斑皮水涨船高,价格一路攀升。这两年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讨来黄斑皮,可是将它训练的和小皮一样聪明的却没有。

    不提游客们如何谈论小皮,这家伙从出发到回家总共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张倩连菜还没有炒熟呢。

    两个孩子上午闹半天,现在终于安生下来,快做好饭时,相继睡熟。

    刘军浩松了口气,看来中午能吃个安生饭了。他轻手轻脚把两人放在床上,这才关好房门。

    这会儿工夫,张倩已经被饭做好。

    先盛三碗没放油盐荤腥的白面条,稍微往里边洒了几个盐粒,然后分别倒进豆豆两口子、悟空和松鼠的饭盆里。

    以前张倩对院中的动物没那么多讲究,基本是自家吃啥就给它们喂啥。后来有游客指出,动物和人不同,很多东西是不能吃的,尤其是经过烹调的食物,太油太咸对动物的损害过大。虽然自家院中的动物并没什么不良反应,但是本着小心的原则,他们在平时喂食时注意了许多。

    将院里的动物安排好,他们两口子才端起碗。

    悟空这家伙搞怪,大摇大摆蹲在松鼠点点的饭盆前,低着脑袋猛喝起来。至于它自己那碗面条前,则被两只八哥占据。

    点点委屈的叫了几声,伸着脑(塔-< 书海阁 >-网袋想吃,结果悟空迅速抬起爪子,一个耳光打过去。【-< 书海阁 >-*悠】末了还瞥人家一眼,扬扬巴掌威胁。

    点点敢怒不敢言,老老实实蹲在旁边,打算等悟空吃饱了再动口。

    不过眼看着碗里的面条越来越少,松鼠忍不住了,又把脑袋探过来。这次猴子连头都没抬,直接一巴掌。

    话说自从松鼠来到刘军浩家,整天过得就是被压迫的ri子。刚开始它还挺不服气,面对悟空的暴力行为不断反抗,后来反抗不过,只好半默认下来,不过被逼急了,也会找主人告状。

    就像现在,眼看吃不到饭,松鼠立刻跑进屋里,冲着张倩叫个不停。那声音,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怕它将孩子吵醒,刘军浩只得出门对着悟空训斥一顿,这家伙才老老实实蹲在自己的饭碗前。

    猴子这家伙是欺软怕硬的主儿,只敢惹松鼠,它看到院中其他的动物,也是夹着尾巴走。

    豆豆两口子的饭盆就在旁边,它却塔读版权所盗版必$究根本不敢动,主要是被人家夫妻俩的合击弄怕了。不过两只豹猫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主儿,一般没事也不去惹悟空。

    至于黄斑皮,猴子只有讨好的份儿。

    刘军浩两人现在吃饭狼吞虎咽,不到半个小时就放下碗筷。他刷碗)塔-< 书海阁 >-刷锅,张倩则趁此机会偷偷瞄了老大小二一眼,看小家伙们睡得正熟,总算喘口气。

    厨房里活忙完,两口子怕吵醒孩子,干脆搬了几把椅子坐在院里晒暖。

    吃过饭,悟空照例领着两只八哥出去转悠。这家伙特别很贪吃,多半又是去游客那里讨要食物了。

    两只黄斑皮在院中转了一圈,也跑出去撒欢。

    豆豆两口子仍然趴在屋檐下,现在天气转冷,两个小家伙也变得慵懒起来。它们吃过饭大多时间趴在洗衣板上假寐,提不起什么兴致,只有看到葡萄架上有麻雀落下,才会扑窜而起穷追不舍。实在无聊的话,它们也会追着院里的鸡鸭撵上一阵子。

    “呱呱”正在这个时候,院外的青庄突然大叫起来。接着就看到一个土灰sè的身影窜入院内,一溜烟朝厕所方向奔去。

    老鼠……在自家院中看到老鼠,刘军浩分外稀奇。

    这东西一看就是外来户,真是找死,慌不择路下竟然逃进院中,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有食物出现,豆豆两口子终于来了jing神,猛窜上去。没等那只大老鼠反应过来,豆豆已经摁在爪子下。

    这家伙被抓后还躺在地上塔读#小说装死祈求自保,不过在豆豆面前根本没用,结果是多挨几爪子。

    就这样,两口子和老鼠较上劲儿。放了捉,捉了放……到最后那老鼠基本被玩惨,即使豆豆两口子放掉它,这东西也不敢跑。

    见实在没趣,豆豆才把老鼠噙到媳妇儿面前。

    那豹猫叫了一声,脑袋往豆豆身上蹭蹭,开始享用美餐。

    按照惯例,头和尾巴它们很少吃掉,而是当成功劳的见证留下。

    刘军浩并没有在院中悠闲多长时间,很快郭记者就打电话过来,说自己马上到刘家沟了。

    他只好把照看孩子的(塔-< 书海阁 >-任务交给媳妇,自己骑着电动车赶到村口。

    没两分钟时间,采访车就来到跟前。

    除摄影人员外,郭记者还把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带来了。对方姓王,四十多岁的样子,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

    不过他人倒是挺和气,刘军浩握手时称对方叫王先生的。他却连说“叫我老王就好了”。

    电话里说不太清楚,郭记者边走边问,把发现玄铁宝剑的过程详细了解一遍。

    现在刘家沟挖到文物的事情已经传开,附近的村民也赶过来不少,因此刘广聚家门前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没想到赵光明两口子也来凑热闹,连带着拍足了照片。看到刘军浩,他们赶忙挥手打招呼。

    刘军浩粗略的估计一下,现场足有上千人。这柄宝剑在地下埋了几百年,重见天ri后终于火了一把。

    这么大一口宝剑,在现代人看来凭古代的科技水平很难铸造。

    老王仔细看过那柄宝剑后,立刻跟郭振华攀谈起来。专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人家讲起铁器的铸造历史头头是道。说是隋唐时期以后,中国已经有能力铸造大型的钢铁器物。到了明清前期,国内的钢铁铸造尚在世界上领先,因此铸造一柄重达上千斤的宝剑并不成问题

    它是采用了分段铸造的方法,即铸造人在模具上开多个浇铸口,同时以铁水浇铸,最后一次成型。

    而且刘家沟这个并不是孤例,算上它,全国共出土了两柄镇河宝剑。

    前些年燕州市有人挖沙取土,也发现了一件。那个体型更为庞大,近八米长,重达三千多斤。不过在xx省历史上,这还是第一件。

    虽然美誉天下第一的名头,但是刘家沟众人倒没有感觉失望。那啥……像歌中唱的,天下第二也挺好。

    接着又有游客问起,为什么镇河宝剑并没有埋在河中心,而是离河还有段距离。这个问题即使老王不作答,刘军浩也能解释。

    原因很简单,河流改道,这个乡志上有记载。

    等老王看过那个铁板后,上边模糊的字迹很快被解读出来。

    原来它也有来头,叫佛敕令。

    上边的两行字分别是“韦驮尊天”、“坚牢地神”,意思就是韦驮菩萨守护这片土地平平安安。

    新闻当天晚上就在电视台播出,那几个熊孩子又上电视显摆一回。郭记者的报道很详细,甚至还特意找来乡志上相关资料论证,随后又请老王在旁边讲解。

    玄铁宝剑并没有被运走,主要是这铁疙瘩太大,暂时没办法起运。

    随后几天,刘塔-< 书海阁 >-网家沟的游客又达到一个高峰,那种火爆情景,比十一唱大戏还要热闹几分。

    不但游客数量猛增,就连十里八乡的村民也纷纷赶过来看稀奇。现在农闲时节,地里没什么活,庄稼人有的是时间。

    造成这种盛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王明堂宝剑斩蛟龙的传说在大青山孺妇皆知。如今不但挖到宝剑,而且还有菩萨,在众人声口相传中更加邪乎,沾了不少神气。

    不少人来刘家沟是带着香火纸裱……农村的老头老太太就这样,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被人传说有灵气,都会有人烧香祭拜。

    去年刘军浩家那株大槐树出现蝴蝶群聚的现象,也引来很多人烧香。

    等文物局专家再次到来,刘家沟的火爆场景总算告一段落。

    为扩大影响,文物捐赠仪式场面宏大,不但乡镇领导到齐,连县里也派了人。

    至于毛孩子几个,除每人发一本证书,另外还有千元现金奖励,五个孩子总共五千。

    几家大人乐的合不拢嘴,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这几个孩子真值,一泡尿比我开一个月饭店。”台下二麻子口中啧啧声不断。

    “‘遍地有黄金,只等有福人’。羡慕也没办法,没那命,就是把河滩翻个遍也找不到文物。”刘军浩这话倒不是夸张。

    河滩上取土,耕地,甚至以前还种过果树,但是偏偏没有将宝剑挖出来。几个熊孩子挖老鼠洞,却一泡尿浇出来了。

    也难怪二麻子感叹,毛孩子这泡尿比黄金还贵,一泡尿值五千。***

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子调皮儿捣蛋

    ---------..

    早上刚起床,就听到外边的风呼呼刮。

    害怕冻着孩子,刘军浩起床时特意给老大小二加了层衣服。

    吃罢饭张倩去学校上课,他照例在家看着两个小家伙,专职当家庭妇男。

    直到半晌,大风才渐渐停止。杨树上喜鹊重新叽叽喳喳的欢叫起来,地上几只野鸭嘎嘎叫着相合,一时间,整个院子变得热闹无比。

    说到喜鹊,夏天刘军浩还不觉得,等门前这几株杨树上的叶子落净,才发现上边又多了两个喜鹊窝。

    一般喜鹊长大后都有分巢的习惯,这些家伙倒好,完全把此处当成根据地,死赖着不走。连带赵教授院中树上垒的两个,刘军浩家附近已经有七八个喜鹊窝了。

    其实不单刘军浩家这样,刘家沟现在喜鹊窝有泛滥的倾向。几乎每家的大杨树都垒有喜鹊窝,这种“胜景”在一般的村庄根本看不到。前些日子大青山其他村庄的人来参观玄铁宝剑,看到这么多喜鹊窝也啧啧称奇。其中一个当过风水先生的老爷子更把跑到刘广聚家胡咧咧,说刘家沟是片“风水宝地”,如果听他的话引导引导,村子三代以内必出大官。

    刘广聚自然不相信他的鬼话,直接撵滚蛋。

    喜鹊群聚的现象也惹来不少游客举起相机拍照,一个叫李小峰的游客闲着没事,专门将刘家沟的喜鹊窝统计了一遍,村里村外竟然有五十多个。至于其他鸟窝,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数量足可以突破二百。

    这个数字连刘军浩也大为惊讶,更别说其他网友,很多人戏谑的在网上称刘家沟为鸟窝村。

    刘军浩倒是对这个称为不反感,这种盛况只能说明刘家沟的环境好。

    正胡思乱想着,赵教授晃晃悠悠的过来。两个小家伙看到他,也兴奋地伸着小手乱叫,想让他抱抱。

    “老爷子,帮我看一会儿,我去把刘启勇家的电三轮借过来,去河滩上割些芦苇。”刘军浩开口道。

    “割芦苇干啥,你缺柴火烧呀。”赵教授将小二抱起,随后问。

    “自家烧一些,另外还要给土蜜蜂准备过冬的地方。”院中芦苇垛今年增添了好几个,其中两个风吹雨淋,已经沤腐朽,土蜜蜂把蜂蜜产在里边,不好采摘。刘军浩夏天就动了更换的心思,可惜一直没时间,拖到现在。眼看马上要过冬,他才着急起来。

    交代完赵老爷子,刘军浩立刻赶到刘启勇家。大门虚掩,他就站在外边喊了两声,刘启勇在里边应声回答。

    看到这货头上缠着一圈纱布,包裹的好像木乃伊脑袋。刘军浩吓了一跳,赶忙问道:“启勇,你这是咋了?不会喝醉酒骑摩托,一头拱沟里了吧。”

    “喝啥酒……别提,提起来就恨不得将我家那小子再揍一顿。”说起自家的孩子,刘启勇就一阵唏嘘。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调皮儿捣蛋。刘启勇家那小子刚四五岁,却调皮的不能行,比起刘启勇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前段时间除给他爷爷烧纸外,还干了一件大事儿。这熊孩子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又或者好奇心太强,他在刘军奇家院墙外玩的时候,看到半人高的地方有个砖孔,竟然试探着把小脑袋往砖孔里塞。

    结果脑袋卡住了,左右摇摆都拔不住来,他开始在砖孔里大哭起来。

    为了自家儿子,刘启勇把人家刚翻修不久的院墙扒开个大洞,这才把刘麒麟弄出来。

    然后……他花了半天时间给刘军奇家补院墙。

    现在看刘启勇头缠纱布,咬牙切齿的样子,这孩子肯定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前天媳妇上街榨了十几斤菜籽油,准备炸些油条熬成熟油。结果油刚倒进锅里就发现锅灶下火通通直冒……”刘启勇咧着嘴讲起来,“当时我媳妇根本不知道咋回事儿,一个劲儿抱怨我火烧的太大,油条放锅里就炸糊了。我自己也挺纳闷,根本没敢烧,只放了几根柴火,而且那火打都打不灭。等我把柴火全推掉,才发现锅底下油哗啦啦的流,感情铁锅不知道什么时候打了个洞,难怪火

    这么大。

    当时我心急了,着急忙慌拿瓢舀锅里边的油,刚舀了两瓢,油锅通的一下着火。我躲避不及,眉毛头发被烧了不少,还有油腥子溅到脸上,就成这幅模样。后来听我妈说,麒麟在锅边鼓捣半天,当时根本没注意。”

    听完对方的叙述,刘军浩关切的问道:“人有没有事儿?”

    “已经找医生看过,没多大事儿,说是涂抹些老鼠油就行。”

    用老鼠油治疗烫伤算是民间的土方法,配置很简单,就是选择哪种没长毛的小老鼠连同香油放进玻璃瓶密封,然后把瓶子挂在墙外边晾晒,什么时候完全化成油,就可以使用了。

    这方法看似很让人无语,效果却出奇好,刘军浩小时候被开水烫过,刘老头就是用老鼠油治好的。

    以前农村穷,小病小灾很少去看医生,很多病都用土方法治疗,像这种烫伤大多是涂抹老鼠油治疗。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土方法倒是很少有人用。

    听刘启勇说没事,刘军浩也放下心,接着忍不住笑起来,这可真是现实版的火上浇油。

    “你小子就看热闹吧,你家那两个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等他们长大也有你受。”刘启勇看不得发小幸灾乐祸的样子,恨恨叫道。

    “不看咱媳妇是干什么的,我家那俩小子从小教育,绝对听话。”刘军浩虽然口中否认着,心中却直犯叽咕。

    从两个家伙现在的表现来看,以后真可能无比捣蛋!过些日子一定要好好教育,那啥……防微杜渐。

    聊了几句闲话,借出电三轮,刘军浩小心翼翼骑着朝河堤上赶去。

    电三轮看似简单,骑起来却不容易,刘军浩刚接触时好几次都骑到沟里边。现在熟练了,倒觉得没什么。

    到河滩上,他外套一脱,挥着膀子忙乎起来。

    半个小时,身后放到一大片。

    估摸着差不多,刘军浩开始用电动车往回拉。这会儿工夫,院里又来了几位老爷子。他们都在刘家沟常住,和赵教授很熟悉。几个人在院中摆上棋盘,下的正带劲儿。看到刘军浩,打了声招呼,继续埋头忙乎。

    来回跑六趟,这才把芦苇拉完,在杨树下堆起个二米多高的柴垛。

    他刚喘口气,却被一个老爷子却到旁边,让给当参谋支招。赵教授却不干了,连说耍赖。

    正吵闹着,悟空领着八哥蹦跳着跑回院子。

    这小家伙看到刘军浩,立刻兴奋地窜到他怀中,把爪子中间一个黑褐色的颗粒递到面前。

    “在哪里弄得老鼠屎,赶紧扔了。”见到那个小颗粒,刘军浩没看第二眼,直接训斥起来。

    话刚出口,他就感觉到不对。从形状和颜色上看,那颗粒并不像老鼠屎,到和农村人常用的黑糖比较像。

    而且这味道……刘军浩下意识抽了抽鼻子。一股奇特的香味钻入鼻孔,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悟空,你从哪里找到的?”他急声问道。

    “吱吱”猴子不停地叫唤,爪子一阵乱指。

    “小浩,怎么了?”看他谨慎的样子,赵教授好奇的问。

    “这东西有点像麝香……我给刘五爷打个电话,让他过来瞧瞧。”说着,刘军浩摸出手机。刘五爷有手机,通知起来很方便。

    电话打完,几个人象棋不下了,纷纷围过来看他手掌心那粒绿豆大小的东西。

    麝香是獐子香囊中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也是一味药材。大青山早些年獐子倒不少,不过后来给捕杀绝了。如果自己手中的真是麝香,那么证明大青山还有獐子存在。

    “闻起来是挺香的,不过麝香有这么小吗?”王老爷子接着问。

    “我也不确定,等刘五爷来了再说,人家懂这个。”刘军浩这话倒不是谦虚,麝香他了解的有限,只是小时候见过一次。将近二十年没见,对形状颜色早忘得一干二净,只是对那气味有些熟悉。

    还有就是村里治疗偏头风的方子:丁香、木香、冰片、麝香……。

    十来分钟时间,刘五爷就赶到刘军浩家。没想到把刘军奇也招来了,很显然,他是来凑热闹的。

    刘五爷小心翼翼对着那颗粒捏了两下,接着把手指放进嘴里品尝,最后点点头:“没错,捏起来有弹性,尝着刺舌,味道纯,香气正,没有腥臭味。的确是是麝香。悟空从哪里弄到的!?”

    “不清楚,等下让小皮跟着找,肯定能找到地方。”刘军浩回应道。

    “真是麝香,小浩你要发财了。天然麝香价格比黄金还贵,我看过相关的报道,几十万一斤呢。”刘军奇开口说道。

    “谢你吉言,真要找到麝香,等会儿给你们每人一万辛苦费。”刘军浩豪情大发。

    “你小子口气开的挺大,即使找到麝香,能卖几百块钱就到天边。你知道一个獐子产多少麝香?香囊不过核桃大,里边有两钱麝香已经很了不起。”刘五爷听了这话,立刻在旁边泼冷水

    ---------

    启∷蒙@书\网。.!~!

第五百二十八章 略有收获

    .“不会吧,这么少?”刘军奇惊叫起来。[本书来源]

    “你以为呢……”

    听刘五爷讲完,他的发财大梦总算清醒。

    其实刘军浩也有些意外,他小时候唯一一次接触麝香还是跟着刘老头走乡串户卖十三香。当时刘老头患有喉炎,这种病在农村算是小病,大人忍忍就过去了,很少去看医生。老爷子嗓子疼的厉害,就让刘军浩跟在旁边扯着嗓子喊叫买卖。

    路过三棵树村时恰好被一个老中医看到,对方见刘老头疼痛难忍的样子,马上给他诊断。末了对方还回家拿出几粒丸药,说是自己掺和麝香配置的,对消肿镇痛效果很好。随后果然如他所说,几粒丸药服用后,刘老头的嗓子完全好了。

    这是他唯一接触麝香的经历,并没有见到实物,哪知道一只獐子产那么少。

    不过想想又觉得正常,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这麝香如果像田里的大白菜那么多,估计一块钱半斤都没人要。

    他并没有真指望用麝香挣大钱,刚才不过开玩笑。真想挣大钱,自己空间就是最好的作弊器,即隐蔽又安全。如果利用好,财富绝对滚滚而来。不过这念头也只是闲着无聊的时候做做梦,从来没有想过要实现。真变成千万富翁,他晚上还睡不着呢。

    没办法,自己小农意识严重,属于土鳖类型的。胸无大志……如今自家生活也算步入小康,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就行,没必要生出杂七杂八的想法。

    现在喊刘五爷过来,更多是对麝香好奇罢了。

    “小浩,叫上悟空和小皮。咱们上山找找,我也有多少年没见獐子了。”刘军奇对待这事儿更热乎,一个劲在旁边催促。

    “这个……”刘军浩倒是想去,不过自家根本离不开人,总不能把老大小二也带到山上。

    “我在家给你看着”赵老爷子知道他的难处,开口道。

    就这样,悟空小皮在前面领路,刘军浩等人跟在后边浩浩荡荡朝后山走去。

    走到山道不远。悟空就停下来,指着草丛中吱吱乱叫。显然,那粒麝香就是在草丛中捡到的。

    刘五爷伸手在草丛中扒拉了几下,指着几处蹄印道:“看样子像是獐子走过的。接下来就看小皮的本领。”

    随着刘军浩下达命令,小皮立刻在草丛中闻起来,很快迈开步子跑去。刚朝前跑出上百米远,它突然又停住,不断在一块石头旁打转。鼻子一张一合。口中发出急不可耐的低吼声。见主人没反应,小皮竟然用爪子使劲乱扒起来。

    “跟丢了?”王老爷子不解其意,困惑的问道。

    刘军浩摇摇头回答:“应该不是”他对小皮很有信心,肯定是发现什么。他蹲下身子。仔细在黄斑皮闻过的地方寻找起来。

    果然,很快又发现几颗暗褐色的小颗粒。刘军浩小心翼翼把颗粒捏在手中。香味再次钻入鼻孔。

    “好家伙,小浩。如果我猜的没错,你真有可能要发笔小财了。”看到那这几颗暗褐色的东西,刘五爷小心翼翼放在瓶子里,然后拧紧瓶盖。

    “五爷,这怎么说?”刘军奇再次问道。

    “以前听老人们讲过,獐子这东西不但食草,而且还吃蛇虫储香。一般到秋冬季节,香囊里才填满,变成一粒粒香丸,这个时候也是獐子的发情季节。

    它经过路口的时候会在石头或者树皮上摩擦肚皮,让香丸滚落下来,这样等于给同类留下信号,母獐子闻到味道,就会循着赶过去。咱们让小皮一路寻找,说不定能找到能找到獐子拉的屎尿,到时候采个半钱麝香肯定没问题。”这老爷子刚才还让刘军浩不要激动,现在自己却说得激情飞扬。

    “等等,老爷子,这怎么又和屎尿扯上关系了?”刘军浩听得有些迷糊。

    “以前有这句老俗话‘獐子拉屎——香气冲天’。这里边出现香气,就是麝香。獐子摩擦肚皮有时候用力过大,会把香丸剔个精光。这样香味非常浓烈,为了不让其他动物循着气味赶来,它会在上边拉屎尿进行掩盖。以前上山打猎的人最喜欢遇到这种情况,连獐子都不用找,直接在屎尿堆里寻就行。”关于这套说法,刘五爷也是听老一辈人讲的。

    小皮很快验证了这说法的正确性,走到一个三岔路口,黄斑皮突然停下,对着树干闻嗅起来。

    “这就是獐子粪”刘五爷对树下黑褐色的一片如获至宝。他蹲下来看了几眼,接着从傍边折根小树枝,仔细在粪便中划拉。

    那专注的神情,细致的动作……冷不丁让人看到还以为在淘黄金呢。

    和淘黄金没区别,麝香价格甚至还要高出一些。

    刘五爷在獐子粪便中挑挑拣拣,花掉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他才抬起头,把瓶子递过来:“小浩,拿回去用水稍微冲洗一下就行。”

    “老爷子,这东西还是放你那里,我又不会配药,放我那里没用。”刘军浩摇摇头拒绝掉。

    其实他真的是看稀奇来着……几钱麝香还没看在眼中。

    “拿着,这是你家悟空的本领,”刘五爷说啥也不要。

    两个人正推辞着,小皮突然大叫起来,利剑般冲出去。

    接着就看到不远处草丛中窜出一只两耳挺直,四肢细长、毛色灰棕、背带土黄斑点、瘦小如羊、长相似鹿的野东西。

    那动物原本是朝这个方向来的,现在看到前面窜出条猎犬,顿时掉头返身,迈开四蹄狂奔。奔跑中它鼻子不断喷气,相隔几十米远,他们还隐隐听到“吭噗、吭噗”的惊怕声。

    “獐子!”刘五爷惊呼出声。

    眼看黄斑皮再几个窜身,就要把獐子扑倒,刘军浩急忙大喊:“小皮,回来!”如今丛林中这东西很稀少,杀一只少一只。

    小皮不明白主人为什么突然喊停,但还是老老实实掉头返回。

    灰棕色的身影在草丛中连连跳跃,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线内。

    “那就是獐子,这么小!”刘军奇踮着脚张望,他还没看过瘾呢,就找不到了。

    “放心,獐子舍命不舍山,它既然在这里出现,以后肯定还会回来,有你看的。”刘五爷又开口讲述起来。

    和很多野生动物一样,獐子也有领地意识。平时活动、觅食、休息都会选择一定的路线和地方。如果在某个地区生活习惯后,很少主动离开。即使受到惊吓,不久也会重新返回原处。

    解释几句,刘五爷又要把麝香递过来。

    “五爷,那就收下吧,小浩不缺那点钱。你要是真想表示表示,大不了以后配偏头风药给他一副。”刘军奇被他们两人弄得不耐烦,开口道。

    他一说,刘五爷也没继续让下去,点点头将瓶子收起。

    热闹看完,刘军浩琢磨这回家后给岭崖猫科动物爱好者协会的王俊峰打个电话,把刘家沟有獐子出没的消息告诉他。

    前段时间他们已经进山把远红外相机取走,说是回去要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估计要一两个月才能研究出结果来。

    “等等”刚走到山溪边,刘军奇突然叫停。

    “咋了?”他这声音叫的突兀,把王老爷子吓一跳。

    “你们看那里是什么?”他伸手指着前方不远处的山溪边。

    “野蜜蜂,采水蜂,你想找蜂巢?”看到山溪边成群的蜜蜂喝水,刘军浩率先明白过来。眼前这人采野蜂蜜是把好手,每年这个时节都要上山割蜂蜜的。

    “嗯,跟上它们,咱们等下割点蜂蜜,也不算白来。”刘军奇密切注意山溪上边盘旋的蜜蜂。

    “这个恐怕不容易吧,谁知道它们的窝有多远,蜜蜂平常飞很远的。”王老爷子问道。

    “呵呵,你说的那是采蜜的工蜂,采水蜂大部分都是老蜂,一般不会飞太远,这蜂巢肯定在附近。”这两年上山采蜂蜜,刘军奇倒是总结出不少经验,

    “看见没有,采水蜂下降和起飞时,都是绕着圈飞行,如果飞来采水时逆时针绕圈,回去顺时针绕圈,这就说明蜂巢在山左边。如果绕圈方向和这个相反,蜂巢一般在山右边。另外看圈数,一圈就是一公里左右,两圈就是两公里。”

    就这样,几个人转变方向,跟踪起采水蜂来。

    蜜蜂做巢穴也有规律,大多在向阳空旷的地带。尤其是林子边沿空心有洞的大树,更是它们筑巢的首选地点。另外就是石头较多的缝隙,这样可以遮风避雨,再不就是河堤上,围墙边脚,废旧房屋内。

    这些知识刘家沟人多少都懂些,早些年采野蜂蜜是村民每年照例要做的事情。秋末冬初时节,是蜂巢里蜂蜜最多最香的时候,村里人都会三五个一群,背着木桶进山找蜂巢。

    最初找到蜂巢,直接在上风口点起蒿草火把用烟熏,然后用木棍敲打蜂巢。老巢受到威胁,蜜蜂会不顾一切的冲出来,结果被浓烟熏得晕头转向,纷纷跌落在地。这种方法简单粗暴,后来被人们弃用。现在大多是穿上雨衣雨裤,将浑身上下遮挡严实,直接上前割蜜。(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九章 更加坑爹

    如今刘家沟人很少上山采野蜂蜜了,主要是不划算。//采野蜂蜜要碰运气,有时候半天都发现不了一个,纯粹浪费时间。即使找到蜂巢,也可能是当年刚分的蜂群,里边蜂蜜很少。

    刘军奇利索的捉到一只蜜蜂,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个洁白的蚕茧,抽了根白蚕丝缠在蜜蜂腿上,然后放手。

    “军奇哥,你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东西呀。”看到他手中的蚕茧,刘军浩赞了句。

    “嘿嘿,谁知道啥时间碰到蜜蜂,不带着怎么行。”刘军奇口中应答着,脚下步子加快。

    那段白蚕丝很显眼,在采水蜂后边摇摇摆摆,因此他们没费什么功夫就跟了上去。

    没走多远的距离,刘军浩看到身旁的树叶上有黄点,急忙叫道:“不远了,你们看,那是蜜蜂屎。”

    蜜蜂飞离蜂巢的过程中,会在附近排下很多粪便,有经验的采蜂人都知道这点。蜂粪一头大一头小,通常大的一头朝着蜂巢方向。只要按这个方向找,如果发现峰粪越来越密集,就说明离蜂巢已经很近。

    果然没走过远,就看到那只采水蜂钻进一条石缝中。

    “小浩,等下你给我撑着塑料袋。”刘军奇还真是什么东西都带在身上,转眼又摸出一个厚厚的塑料袋。

    “没带工具呀,你怎么采,万一蛰住咋办?”看刘军奇扭身朝石缝口走去,王老爷子开口问。

    “秋冬季节蜜蜂活动能力差。只要动作慢一点,它们一般不会随便蛰人,再说蛰下怕啥,这东西毒性小。”刘军奇随口应答着。伸手将一块石头掰开。

    嗡嗡……立刻有几十只蜜蜂被惊动,扑闪着翅膀飞窜出来。

    不偏不倚,其中一只竟然冲着后边的刘军浩飞来,恰好落在他的手背上。刘军浩胳膊顿时僵硬,一动也不敢动。那东西在手上爬了几秒钟,接着振翅飞走。

    “x,差点蛰住了。”他松了口气,接着撑开袋子。

    从这个角度。已经能够看清楚石缝里边的情况。脸盆大小的蜂巢上全是黑褐色的蜜蜂,层层叠叠,甚是恐怖。

    刘军奇随手一划拉,好像擦玻璃一样。将那团蜜蜂抹掉。胆子之大,刘军浩也在心中惊叹不已。看来人家这两年上山采蜂蜜,手艺练出来了。

    随着蜂群散开,里边那团橙黄带黑褐色的蜂蜜也展现出来。出现这种混杂颜色很正常,野蜂蜜和家养的不同。它们采集的蜜源很杂,各种花蜜混在一起,颜色自然有异。

    刘军奇小心翼翼割开蜂巢,将那几片亮晶晶沉甸甸的蜂蜜割了下来。

    他并没有割光。而是留了一半未动。这也是大青山采蜂人的规矩,割野蜂蜜不能全部拿走。要留一半下来,让蜜蜂维持过冬。这样来年还可以割蜂蜜。如果竭泽而渔,那么这窝蜜蜂就算彻底毁掉。

    “不错,不错,三斤四两。”刘军浩用手拎了拎,开口道。

    这个时候王老爷子伸头看了几眼,开口道:“军奇,这些都卖给我吧。小浩那里,我等了几次才弄了半斤,太少。”

    “老爷子,我也不想呀,关键是土蜂蜜产量就那么点”听了对方的话,刘军浩立刻为自己叫屈起来。现在来刘家沟的游客都知道土蜂蜜是个好东西,纷纷上门求购,可是这玩意儿产量有限,再多他也变不出来呀。

    “老爷子,你要想要,送你半斤得了,给啥钱。”刘军奇倒是很爽朗,“小浩就不说,他家不缺这东西,等下给你们一人弄半斤。”

    这么一折腾,时间差不多快到中午。几个人没在山间继续停留,一路晃晃悠悠下山。

    到家,看到老大小二没有哭闹,刘军浩才松了口气。

    趁赵教授帮忙照看的功夫,他赶紧把大米放电饭锅里蒸上,等张倩回来再炒菜。

    吃饭、刷碗、哄孩子……两口子日子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过。中午吃饭比较早,离下午上课还有近一个小时,张倩没急着去学校,拿着手机玩起游戏。

    刘军浩则忙乎着把上午拍到的照片往网上传,同时给岭崖猫科动物爱好者协会的王俊峰发了个信息,把刘家沟有獐子出没的事情告诉他。

    照片还没传完,张倩却兴高采烈地举着手机道:“老公,我刚收到的短信,街上移动营业厅在搞活动。充话费,送手机外加一辆电动车,仅限今天一天。你下午赶紧去镇里一趟,帮我充话费。”

    “有这种好事儿?一辆电动车两三千块,那要充多少话费呀?”刘军浩半信半疑的问。

    “只要五百块钱话费,”张倩说着把手机递过来。

    “绝对是假的,骗子”一听说这么点钱,刘军浩彻底不相信了。一部手机多少钱,再加上电动车,怎么算也有三千块钱。除非移动公司的人脑袋让驴踢了,这种赔本生意怎么可能做。

    “这号码是移动公司的呀……”听老公一说,张倩也不确定起来:“我给周玥儿打个电话,让她过去看看。”

    电话拨过去,她三言两语将短信的事儿说完,周玥儿却在那边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半分钟,周玥儿的声音重新在电话中响起:“你们也收到那个短信了呀,我和赵光明刚才去营业厅问过。是送一部手机,不过那是山寨机,次品,信号非常差,在镇上还能用,出了镇子就没信号。那个电动车……它是小孩们的玩具!”

    “啥,送一部玩具电动车?”张倩下意识提高声音,“这不是糊弄人吗?”

    “我就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见过坑爹的,没见过这么坑爹的。”刘军浩跟在媳妇后边声讨起来。

    知道真相,张倩打消了充话费的念头。

    帖子发出去不到五分钟,刘军浩刷新一遍,竟然已经有几个回复了。

    “刘军浩,你知道岩蜜吗?我前两天刚买了一块,拿回家媳妇说我上当了,你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其中一个叫青梅淡酒的网友在下边跟帖。

    岩蜜?刘军浩看的有些迷糊,这种蜂蜜他还真没听过。不过人家既然求到门上,刘军浩也不会拒绝,直接用站内短信把自己的qq发过去,让对方加入。

    那网友大概等的也比较着急,没两分钟时间,qq就有提示音响起。刘军浩将青梅淡酒加为好友后,对方就开始发照片。

    照片像素很高,里边显示一块状如石头的蜂蜜,色泽暗红色,上边还顶着些许青苔。

    “这就是你买的蜂蜜,不会是石头吧?”刘军浩盯着照片看了几眼,开始疑惑的打字。说实话,这么大一坨,他怎么看都不像蜂蜜。至少在自己的认识中,从未见过。

    青梅淡酒很快答道:“对,这个就是岩蜜”

    “这个……这个我也说不准,卖你蜂蜜的人怎么说?”刘军浩倒不是谦虚,这会儿工夫几张图片他看了个遍,仍然没法确认。看不准的东西,自然不能随意下结论。当然并不是说这东西一定是假的,就像自家的土蜂蜜。当时传到网上后,很多网友也是半信半疑,直到来刘家沟实地看过,这才相信。

    “那卖家说自己是x州人,现在在这里打工,这些岩蜜是他家人在x州深山老林发现的,能治疗感冒、咳嗽和支气管炎。据说这种岩蜜是野蜜蜂弃巢后,蜂巢内残留的蜜脾经过天然霜冻和自然风干等过程才能够形成,形成条件比较苛刻,因此相当罕见。”

    “哦,就是蜂蜜结晶呀。”对方这么一说,刘军浩倒是明白过来。不过他再冲着照片看了两眼,怀疑更大。蜂蜜结晶也不能成这幅模样呀,单从照片上看,那硬度快比得上石头了。就像自家的土蜂蜜,捏起来酥酥的,很容易弄碎。

    想到这里,他又问道:“你用手捏过吗,能捏碎不?”

    “用手不行,这种岩蜜很坚硬,卖家都是用榔头敲下来出售的。这种岩蜜要形成,至少要百年时间。”青梅淡酒跟着回答。

    “不会吧……你花多少钱买的?”这次刘军浩真的被惊到,那话怎么听都像大忽悠说的,比移动公司的短信还不靠谱,楞把蜂蜜给整成文物。

    “不贵,一斤二十块钱。”

    假的……刘军浩现在已经有七八分把握。不过他没看到实物,也不能随意下死定论。

    想了想最后谨慎打出一行字:“我这么给你说,现在在刘家沟,纯野生蜂蜜一斤也要四五十块钱。你这个价格,估计买不到纯野生蜂蜜。更何况按你说的,这种岩蜜极其稀少,价格会这么便宜吗?”

    “那人说因为是最后几块,打算卖完就回老家,所以低价出售。”

    得……这下刘军浩不知道该问什么。不过看着打开的网页,他一拍脑袋。自己真是糊涂,忘记百度这个大杀器,直接上网查查有关岩蜜的资料就行了。

    好家伙,看到搜索结果刘军浩很是吃惊了一把。全是蜂蜜造假的网页,而其中岩蜜更是早已经臭大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想想刘军浩又觉得正常,他平时上网大多是看看有关国家大事的新闻,其他很少关注,青梅淡酒估计也如此。

    感情岩蜜就是用白糖加小苏打混合熬成的,至于上面苔藓,那是后来才弄上去的。

    看到这里,刘军浩最后几丝疑惑也消除,直接把网址给青梅淡酒发过去。(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章 倒霉催孩子

    -<>-:

    短信给岭崖猫科的王俊峰发过去,没多久对方就回电话了,说是刘家沟附近大山有獐子出没的事情,他们已经在远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中看到,而且獐子的数量还不少。(/吞噬小说网)

    不久前,刘军浩又陪几个人进山一趟,把放置的几个远红外相机收回来。

    听到对方在电话那端讲述,刘军浩也有些小激动:“发现华南虎没有?”

    “视频我们还没有分析完,不过发现华南虎的可能性不大。”王俊峰在电话那端答道。

    “哦”刘军浩心中略有些失望,只是不那么强烈,没发现很正常,毕竟这东西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被专家判定灭绝了。

    跟着他又问道:“那土豹子呢,弄明白是什么动物没有?”其实在他心中,对这种神秘的动物更好奇。

    “也没有”王俊峰话刚出口,就听到电话中叹了口气。为了不打消刘军浩的积极性,他又用安慰的语调说道:“没拍到不代表真不存在,毕竟我们人力物力有限,安装那几个相机只能拍到很少的区域。想确定,至少要组织百人以上的考察队进山拉网排查。

    其实这次也有很大收获,我们发现了一种很新奇的动物,这种动物以前从未听人报道过,算是一个新的物种。”

    “在大青山发现新物种?”刘军浩提高声音问道。要知道现在发现一种新的哺乳动物非常困难,如果被谁发现。绝对是扬名立万的事儿。

    “其实也不能算是我们发现的,这种东西在山林中一直存在,只是比较稀少罢了,国内目前没有相关权威记录。我们以前在别的地方考察时。也听人提起过,不过这还是第一次拍下照片。”

    “你说那东西到底叫什么名字,看我听过没有?”刘军浩接口道。

    “青狐,你以前听说过吗?这东西长得很像狐狸,个头要小一些,它的皮毛很珍贵。据说历史上周文王被商纣囚禁后,周文王的大臣为了营救他,就花重金搜罗天下奇珍。最后得到一只青狐。献给纣,纣就把文王给放了。”

    青狐……刘军浩仔细想了一阵子,确定自己没有听过这名字。不过自己不知道,也许还有其他人知道。想到这里。他开口问:“能不能把青狐的照片发两张给我,我问问其他人。”

    “可以”王俊峰迟疑一下回答道:“你最好不要外传,免得惹来某些专家捕杀鉴定。”

    “明白”刘军浩很理解他的谨慎。在这个专家遍地走的时代,他对某些顶着专家名头,背地龌龊至极的人也很反感。

    两人又闲聊几句。王俊峰才挂断电话。

    刘军浩没有想到罗老爷子那么大能量,在他打过电话不久,就有人来刘家沟捐助修路资金,而且乡里随即也承诺解决一部分资金。这结果让刘广聚直咂嘴。为修路的事情他往乡里不知道跑过多少次,愣是没得到个准确话。人家一个电话……算了。佛曰,不可说也。不可说也。

    不管怎么说,修路资金凑齐,这就是好事儿。

    资金到手,刘广聚让赵光明帮忙找人粗略算了下工程量。正常情况下,修一条十几里长的水泥路,没有上百万根本拿不下来。

    在刘家沟却不能那么算,修路机械是赵光明他老子帮忙联系的,熟人给个友情价,单这上边就省不少钱。另外修路工人根本不用外招,刘家沟每户出一个劳力,连工钱都省下。

    这么算下来,刘广聚惊喜的发现,修路资金剩余不少。

    随后他招来村里人合计,这些修路款不退了,干脆趁此机会,把村里的其他道路也修一修。

    村中间修条十字水泥道,东西方向从刘军浩家门口通过,一直延伸到河堤上,方便游客去河滩上游玩。

    对待这个决定,刘军浩当然举双手赞成,其他人也没有反对意见,多修段路总归是好事。

    事情定下来,刘广聚特意找人看了个吉日,然后让赵光明联系的机械开到刘家沟。

    当然修路前还要搞个动员大会,给大家鼓鼓劲儿。

    在一片掌声中,刘广聚登台发言。

    他从刘家沟祖上迁到大青山开始讲起,接着说到过去上街行路的艰难,再讲起合作社大包干,然后是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好好的动员大会愣是整成刘家沟历史研究会外加社会主义现代化讲座,直让人听得昏昏欲睡。

    刘启勇在台下看看表,这都半个小时,瞅那样子,刘广聚还没有停止的念头。他忍不住出声大叫道:“广聚爷,你讲完没?都半个小时了。再讲下去,咱们上午不用修路,只听你白话了。”

    “快了,快了”得到提醒,刘广聚总算停止长篇大论,简单将捐款人感谢一遍,接着就宣布修路大会战开始。

    按照规划,原本道路的路基要扩充到将近六米宽,中间修四米宽的水泥道,可以同时并排行驶两辆轿车。

    路边石灰印早已经浇好,挖掘机开动,轰轰而过。三下两下,以前的碎石路就变得支离破碎。

    刘家沟的劳力也忙乎起来,等卡车把成袋的石灰粉卸下,他们挥动铁锨把石灰粉均匀泼洒在路面上。

    接着旋耕机开上路面,将三合土粉末搅匀,

    随后洒水车、压路机轮番上阵。

    人多力量大,短短四天时间,一条光洁平整的三合土路面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刚修的毛坯路面需要沉淀一段时日才能够浇铸水泥,不过这并不妨碍刘家沟人出行。路刚修好,很多人已经心急火燎骑上电动车在上边走一趟过过瘾。

    刘军浩也不例外,特意带着张倩,骑上自家电动车到青山镇逛街。别说感觉就是不一样,三合土路面平整结实,比以前的碎石路好多了。

    到镇上他看了看时间,将近二十分钟,比以前更快。

    三合土路不怕雨雪,但是水泥路面却必须在上冻前浇灌好。

    水泥容易冻酥,在雨雪天气浇灌凝结不好,那种天气修出的路面绝对是路脆脆。虽然可以在水泥中注防冻剂,不过用那个代价太大,还不如早些开工。

    因此三合土路基修好不到一个星期,刘广聚就让人浇铸水泥。反正就是条乡间道路,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他找人商量后,决定把路分成几段同时修。

    除了刘家沟这些劳力,刘广聚又让赵光明帮忙雇了十几个本地的建筑工。四个小组同时进行,

    再花费一个星期,水泥道修通。

    刘广聚花样多,道路修通后还搞了个通车典礼,请乡里的领导主持。

    道路状况三年连上几个台阶,不但刘家沟的村民感慨不已,就连不少游客也心有所感。尤其是赵老爷子,他可以算是刘家沟奇迹的见证者,最后也被刘广聚拉到台上讲了几句。

    这条路修通的确算是刘家沟一件大事……它凝结着刘家沟人的希望,也让刘家沟人变得自信起来,毕竟这是他们亲手创造出来的。

    连刘军浩走在这条道路上,也不禁胸中生出自豪。

    凭借刘军浩的经济能力,在市里边安家落户轻易而居,不过他却始终没有萌生这样的想法。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刘家沟才是他的家。处在城市的人潮人海中,他总感觉找不到自己,心里有些发虚。

    在刘家沟不同,这片山、这片水,都映在脑海中。

    水泥路走起来就是稳,电动车加到四十,仍然感觉不到颠簸。

    上午有两节体育课,刘军浩给赵老爷子交代一声照看孩子,自己则骑着电动车快速赶到学校。

    体育课没什么可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跑几圈,然后做两遍广播体操,剩下就是将体育器材拿出来,让他们自由活动,只要不出校园就行。

    至于刘军浩,则一头钻进办公室,抱着本《读者》翻阅。

    刚读了两篇,突然“砰”一声巨响传来。刘军浩吓一跳,赶忙跑出办公室。

    声音是从三年级教室发出的,站门口看去,教室内乱糟糟的,王芳手足无措站在孩子中间,显然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刘军浩心中咯噔一下,冲进去大声问道:“都让开,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到他的声音,那些学生赶忙让出条路。

    只见站在中间那名同学嘴唇红肿,上边还插着不少塑料碎片。那造型,猛然看上去就好像电影《东成西就》里边,梁朝伟那张香肠嘴巴,惨不忍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刘军浩看过对方这造型,还没明白刚才那声巨响是什么情况。

    “刘老师,高玉峰上课玩打火机……”听他发问,旁边有同学巴拉巴拉把事情讲出来。

    原来高玉峰上课闲着没事,偷偷将打火机放在嘴里咬着玩。这孩子太倒霉催,那塑料打火机质量太差,在他嘴里咬爆了,结果变成这造型。

    听对方讲完,刘军浩总算松了口气。刚才那么大声,他还以为是有人在教室玩炮仗呢。其实不少人上课时都喜欢嘴里嚼个东西,这算是小学生的通性,刘军浩曾经见过多次。只不过这个高玉峰运气真是……没法形容。(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一章 手工豆腐

    “老公,你赶紧送他到街上看看有大问题没。([])”这个时候,张倩也到三年级教室,在后边出声道。

    出了这档事儿,体育课自然上不成。刘军浩骑着电动车,将这倒霉孩子送到镇卫生院。

    等大夫确诊,刘军浩才松了口气,没什么大毛病,过十天半个月就能消肿。

    这幅模样,课自然上不成。看看还有半节课就到放学时间,他索性直接骑电动车将对方送到家。

    高玉峰父母刘军浩以前也见过,只是不太熟悉。

    见儿子变成这幅模样,两个大人急忙询问起来。等明白事情经过,高玉峰他妈就没口子抱怨起丈夫:“你没事把打火机给他干啥,出乱子了吧!”

    “不给他,他非要拿着玩……”

    看对方唯唯诺诺的样子,就知道是怕老婆的类型。

    刘军浩交代几句注意事项,就准备骑车离开。

    那两口子说啥不让,一个劲儿要留他在家吃饭,

    刘军浩一口拒绝掉,家里还有两个小家伙。自己不在家,张倩一个人根本侍奉不过来。

    一路骑电动车飞快,刚赶到家门口,就看到老常领着条猎狗迎面走来,远远地冲他打招呼。

    “撵了几个兔子?”刘军浩停下车子开口问道。

    现在麦子刚出来没几天,河滩上到处空荡荡的,一望无际,没什么遮拦物,正是撵兔子的好时候。

    听到电动车声音。张倩推着老大小二出门。见老公正和游客说话,她也上前打招呼。

    “别提了,半天时间,见了四五只兔子。可惜这狗太笨,一只也没有撵上。”老常指着在远处徘徊的猎狗说道。这条猎狗见到黄斑皮很怵,根本不敢靠近,只是呆在远处夹着尾巴。

    “不应该呀,这可是条好狗,怎么可能撵不上兔子。你刚才在什么地方找的?”刘军浩诧异的问道。这种猎狗身体修长,跑起来速度比黄斑皮还要快几分,怎么可能撵不上兔子。

    “就村南边那片麦田呀。我前几天刚看过,那里麦苗被兔子啃了很多。”老常开口回答到。

    “难怪”刘军浩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说,这狗跟你算是白瞎了。你在那片玉米茬地要能撵到兔子才见鬼了。”

    “怎么,我哪里做的不对?”看对方这幅表情,老常当然知道自己做错了。

    “野兔子鬼精鬼精的,这东**身地方可不是那么简单。简单说就一条‘高卧低,低卧高。蒿卧草,草卧蒿’。那片地光秃秃的,无遮无靠,离芦苇荡也远。到那里藏身的都是今年刚出生的傻兔子。一般兔子根本不会在那里做窝。”

    刘军浩顿了顿,继续开口说道:“现在天刚转冷。百草枯黄,兔子一般都藏在灌木丛里、荒草坡上。那里才多。再说麦子刚种上没多长时间,地里土疙瘩还没有碎,这种地对野兔的影响比较小,它可以顺沟溜,跑起来飞快。对猎狗就不同了,土疙瘩垫脚,另外麦地里还有很多尖尖的玉米茬,也扎猎狗脚,所以速度根本提不起来。要想在麦地里捉兔子,必须再等段时间,下雪的时候,麦地里兔子多,而且也好撵。”

    刘军浩话只说了一半,其实撵兔子的最佳时节是春季,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野兔冬毛还没有脱干净,大多呆在地头水沟半坡的阴凉处,非常好找。而且这个时候又是野兔的交配繁殖期,只要发现一只野兔,往往附近还有数只在隐伏着,相距不远,一撵就能撵一大窝。

    不过这个时候兔子处在繁殖期,一般农村人很少打。刘军浩有所顾虑,也就没有多说。

    “这样呀,我说半天怎么没见到几只兔子呢。我下午再领着猎狗去一趟,争取撵两只兔子”得到经验,老常领着猎狗高高兴兴回村去。

    “你给他说怎么捉兔子干啥,还嫌捉兔子的人不够多呀,在这样下去,田里的兔子都被他们捉光了。”等对方离开,张倩在后边没口子抱怨。

    “捉光兔子,那要多大的能耐,”刘军浩哈哈大笑道:“你这纯属杞人忧天,你知道野兔一年产仔多少?这东西一年两三窝,每窝都有五六只,多的更是十几只。能捉的光吗?没听说澳大利亚野兔都成灾了。”

    他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别的地方不清楚,但刘家沟绝对是深受兔患危害。这些年封山育林,加上通通被没收,几年时间,山里野兔大有泛滥的趋势。刘家沟河滩上那大片芦苇荡,更是兔子的最佳藏身地,人们根本没办法进去捉。

    现在随便到地里看一遍,麦苗被啃的不像样子,很影响来年收成。

    前段时间岭崖猫科的王俊峰打电话过来还说刘家沟生态环境好,他们分析拍摄视频时顺便做了个统计,很多地方每平方公里就有四五十野兔。

    “你说的有理,行了吧,赶紧回来看着老大小二,我要做饭。”张倩也没想和老公争辩,说了句就扭身进屋。

    刘军浩把电动车推进院子停稳,扭头发现石桌上放着一大堆打火机。

    “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打火机……刚从学校收的?”他略一琢磨,就明白怎么回事儿。

    “可不是,你送高玉峰走后,我想起去年没收链子环枪那次。越想越不对味,就让几个老师去各班查。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大胆,很多人身上都带着打火机,万一引起火灾怎么办。”

    “好了,大不了以后加强安全教育,咱们赶紧做饭吧。”其实刘军浩也有些小怕。十来岁的孩子,正是人傻胆大的时候。根本没有安全意识,什么东西都敢玩。真出点事情,绝对是大事。

    关于这个,他有切身体会。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冬天。天气太冷,他和刘启勇等人商量着钻进刘启勇家牛棚里烤火。害怕大人发现,几个半大的孩子进去后还特意把牛棚门从里边锁上。

    当时烧的是麦糠渣子,这东西比较湿,点燃后烟雾很大。屋子内封闭很严,烟雾散不出去,很快里边就烟雾滚滚。

    他们接二连三咳嗽起来,一个个呛得直流眼泪。

    到这个时候。几个熊孩子才发现事情不对劲儿,着急忙慌朝门口跑,想夺门而出。可是木门紧锁,那边刘启勇在身上摸索钥匙却找不知道掉什么地方了。

    于是乎。他们几人在烟雾中流着眼泪,趴地上找。

    慌乱之下,越急越找不到。最后还是刘军浩让几个人扯着嗓子大叫,闻讯赶来的大人将木门砸开,才把几个熊孩子救出来。

    因为这个。刘启勇还被他爹用绳子吊起来打。

    事后其他几个孩子的爹妈再三交代,以后不能跟刘军浩玩,那熊孩子一肚子坏水。

    其实刘军浩也没好过,被刘老头知道后一阵皮开肉绽。扫帚疙瘩都打断了。不过刘军浩那个时候还不以为然……那啥,主要是挨揍的次数太多。人早变得皮实。打归打,捣蛋归捣蛋。

    等后来渐渐懂事。他才知道当时情况很危险。如果不是大人及早发现,几个熊孩子被堵在里边很可能小命就没了。

    *

    下午天气好也没有风,刘军浩约上赵老爷子,两人推着婴儿车顺着水泥道去村里转悠,顺便把二麻子要的黄鳝送过去。

    二麻子家,两口子正在石磨前忙乎。

    “赵老爷子,小浩,你们来了!”看到来人,二麻子抬头喊道。

    “广喜叔,磨豆腐呢,等下也给我弄几斤,晚上调个菜吃。”刘军浩回应道。

    “没问题,”二麻子点点头,接着推磨子。

    去年过年二麻子就张罗着开豆腐坊,当时准备买个电磨,在刘军浩的力劝下,他转变念头,改为用石磨做手工豆腐。当时二麻子只准备过年卖上几天,哪知道过年后仍然有不少游客上门求购。两口子商量了一下,干脆继续做下去。现在二麻子家豆腐名气越来越大,隔三差五都要做一回。

    刘军浩倒有些佩服这两口子,家里开着农家乐,本来就忙得昏天暗地,还有工夫发展其他产业。

    自己与之相比,真是太懒了点。这些日子没怎么锻炼身体,那根懒筋也该动动了。刘军浩让二麻子两人退下,自己挽着袖子推起石磨来。

    石磨和碾子不同,上下分两片,合上后用木头轴卡在一起。上方磨石偏离中轴的地方有个洞,豆子就是从这里漏下去,随着两片石头转动,研磨成豆壳和豆粉。

    做豆腐,用磨子破豆这道工序绝对是个苦差事,特别耗力费时,而且单调无趣。二三十斤黄豆一勺子一勺子喂进去,差不多要花费两三个小时。

    刘军浩对这道工序只是略知一二,这还是第一次实际操作,他上阵后推起石磨哗啦啦猛转。

    后边的二麻子赶紧叫停:“小浩,慢点,慢点,别转的太快了。转的太快,豆子磨不均匀,出来豆渣多,不能做豆腐。”

    听到他的喊叫,刘军浩只好放慢速度。

    好容易把黄豆磨完,下面就是筛豆渣、吊浆。

    磨好的黄豆浆放在几层纱布吊床上,来回推拿转动,让豆腐浆从纱布漏下来。这个过程和做粉条类似,刘军浩很熟悉。

    随后的步骤很多人都知道,把豆腐浆大锅里煮开,稍微放凉,然后点卤,等上段时间,锅里的豆浆就凝结成稠稠的豆腐脑或者豆腐花了。

    豆腐花做好,还要放进豆腐箱里压制成型。水压的越多,豆腐就越老。

    这可是地道的手工豆腐,刘军浩知道二麻子家豆腐抢手,好不容易遇见一次,自然不会放过,一口气要了五斤。無彈窗閱讀]

第五百三十二章 骑着摩托撵兔子

    “小浩,走,和我撵兔子去。([])”吃过早饭,刘军浩推着两个孩子在水泥路上转悠,碰到刑老爷子从门前路过,伸手打招呼。

    这老爷子年轻时是县化肥厂的员工,干了半辈子工作,临老却落下一身病。刚来刘家沟的时候走路都不利索,还住着拐杖。在山沟里呆了半年多,身上毛病好的七七八八,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连拐杖都不要。

    随即这老爷子又现身说法,说动几个要好的老人一起来刘家沟租房生活。那架势,准备彻底在这里养老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刘家沟老年疗养院持续爆满,连刘军浩的qq上隔三差五也有网友问询问,多是为自家老人安排的。看到这种情况,村里已经琢磨着年后开始三期工程了。

    “我说老爷子,你这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也跟着去凑热闹呀,想吃兔子的话,我等下去给你抓一只。”

    等刘军浩看到他两手空空,又诧异的问:“你拿什么捉呀,连个棍子都没有,不会想守株待兔吧?”

    “呵呵,我这是找由头,锻炼锻炼身体,能不能撵上兔子无关紧要。”刑老爷子笑着解释道:“人有念头,容易转移注意力。前段时间每天跑上几里路都累得不行,现在一天撵兔子跑上十几里完全没事儿。”

    我说呢,感情这老爷子拿兔子当陪练!

    “那敢情好,你老继续锻炼。”

    去地里撵兔子,刘军浩倒是想,可惜根本脱不开身。两个小家伙每天都需要人侍弄,离开一会儿都不行。别人家的小孩都是十个月左右才开始学习走路,老大小二倒好,这还不到八个月呢,已经能够扶着东西抬步了。

    两口子原本还小有些得意,为孩子自豪,不过等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边介绍“婴儿过早行走有可能造成小腿发育畸形”。这让张倩又担心起来,连说平时不要让他们在地下走动。可这种事情根本不以大人意志转移,一到外边两个小家伙就挣着要下来。根本不让抱。

    没办法,他们只能顺其自然了。

    更让刘军浩头疼的是还在后面,老大小二现在已经知道要吃食,见到什么都往嘴里塞。从纽扣到硬币,再到粉笔。

    害怕他们吞下什么东西,两口子现在把屋里所有的小物品都收拾起来,放在孩子抓不到的地方。

    即使这样也不行,有次一个顾客打电话说要几斤黄鳝。刘军浩将孩子放在学步车里,自己去后院捉。就几分钟的功夫,回来却吓了一跳,老大已经踩着学步车到水池边了,如果不是小皮在旁边用身体拦着,他已经一头拱进水池里。

    小二也不让人省心,这家伙身子趔趄,将学步车弄倒后从里边爬出。这会儿工夫。手里不知道拿着什么东西往嘴里塞。刘军浩赶忙跑到跟前掰开他的小手。才发现原来是抓的一块干鸡粪。

    这让他哭笑不得,再也不敢离身。

    本以为像刑老爷子这种人很少,哪知道最近几天功夫,下到河滩里捉兔子的游客不在少数。

    很多人都像刑老爷子一样,赤手空拳,三五个一群结伴。浩浩荡荡杀向河滩。这样能捉到兔子才见鬼,除非那东西脑袋傻掉。守株待兔的运气不是人人都有。

    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不过是凑热闹图个乐子罢了。钓胜于鱼嘛。只当是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了。

    那啥……按照不少游客的说法,经常呆在大城市中工作压力过大,容易得“文明病”。刘家沟有山有水有鸟叫,在这种地方旅游,只当疗养,可以彻底消除身心疲劳。

    囧,连文明也成一种病了。

    要搁几年前,刘军浩肯定说他们生在福中不知福。现在却表示理解,这些日子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雾霾袭城的新闻,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大幅增加。省内也是如此,刘家沟最近来疗养的老人持续增多,其中就有这方面原因。

    刘军浩还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说是某老外刚来国内大都市,为锻炼身体,每天早晨来个万米长跑,一个月后,他患上了呼吸道疾病。

    现在水泥路平整光滑,推着学步车也不费什么力气。刘军浩带着老大小二转到村里,和人闲聊一阵,再转回来。折腾几次,差不多也到中午。

    把两个孩子交给小皮看管,然后他才抽身去后院弄菜。前几天见到小皮的表现后,刘军浩就给它增加了任务,趁自己忙时帮着照看两个孩子。动物当保姆照看孩子的例子在网上有很多,他这也不算是首创。更何况自家小皮办事儿,从没出什么乱子,绝对让人放心。不像悟空,这家会是偷奸耍滑的典型,干什么都打折扣。

    前段时间往地里撒油菜籽的时候,刘军浩特意多撒了几斤种子。现在后院里的油菜苗挤挤挨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正符合刘军浩的心意,多余的油菜苗拔掉不但自家可以吃,还能喂鸡鸭。

    中午炒了个嫩油菜下面条锅里,再做个莲菜炒肉,饭菜齐活。

    张倩回来,单等吃了。

    “今天下午没课,我在家看孩子。你去镇上一趟,周玥儿上午打电话过来请假,说赵光明骑摩托摔倒了,正在镇卫生院住院呢。”刚端起饭碗,张倩又说起一件事儿。

    “这小子摔倒了,严重不严重?”听到这消息,刘军浩赶忙问起来。他虽然和赵光明认识比较晚,但是互相之间对脾气。两家人来来往往,是当亲戚走的。

    “还行吧,听说没大毛病,电话里我也没细问。”

    “这小子肯定是喝酒喝得,上次来咱家我还在说,喝了酒不能骑摩托。这小子倒好,每次摩托骑得飞快。”刘军浩没口子抱怨。

    吃过饭,他直接把电话拨过去。

    打通电话,这边刚问了一句,赵光明就开始诉苦:“别提了,点背不能怨社会,哥们真是点背到家。哪敢喝酒,滴酒未沾,这是昨天晚上骑摩托撵兔子摔得。你说那么多人一起去的,为什么偏偏是我……”

    这货一张口,把自己说的比窦娥还冤。

    现在地里麦子还没抽节,也不怕碾压。最近一段时间,每到晚上大青山骑摩托车撵兔子的闲人很多。

    这些人骑着摩托,头戴矿灯,扛着网兜,晚上开的发疯。兔子晚上陡然看到光亮,眼睛不适应,很容易就抓住。

    这活听起来容易,实际危险性极大。晚上别说兔子看不清楚,人的反应也很迟钝。去年刘军浩还听说前营有个青年骑着摩托带猎犬出来打年货。结果对地形不熟悉,撵着撵着,连人带摩托一头钻到废井里边。

    荒郊野外,冬天地里又没什么农活,很少有人到田里转悠。于是乎,那人在井里边喊了整整一天,嗓子都哑了,也没有人听到。从腊月二十三到二十八,一待就是五天时间。也亏他命大,二十八那天恰好有个老汉赶着牛车往地里拉粪。那人听到牛叫声,赶忙在下边喊救命。老汉听到井里有声音,就放下牛车跑过去……后来喊村里人把那青年拉上来。

    抓到的两只兔子也没来得及和家人分享,他一人在井里吃的只剩骨头和皮毛,据说再晚两天连皮也吃了。

    这人回家反而把家人吓了一跳,当时家里人左等右等不见他不回来,还以为失踪了,差点没报案。

    “你小子,想吃兔子打个电话,我直接给你送两只过去,用得着晚上去撵兔子吗。”听完他的抱怨,刘军浩开口道。

    “本来就没打算去,结果几个朋友生拉硬扯把我喊上。晚上开的也不快,谁知道地头有个水渠,结果一没留神,连人带摩托栽进去,幸亏那水渠比较窄,哥们摔过去恰好落在草地上,否则这次非半残不可。”

    说起昨天晚上的事情,赵光明还庆幸不已,事后想想挺危险的。

    “那你没什么大问题吧?”

    “没事,就脸蹭掉了块皮,胳膊骨折。”他的回答很轻松。

    挂断电话,刘军浩直接喊上两条黄斑皮下到河滩里。他自然不像那些游客瞎转悠,哪片有兔子,刘军浩知道的清清楚楚。

    在灌木丛附近转了一圈,不到一个小时功夫,就拎着两只肥硕的兔子打道回府。整个过程波澜不惊,黄斑皮的威力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这是他刻意压制的结果,如果让黄斑皮肆意而为,恐怕能把附近的兔子捉绝。那些小兔子被黄斑皮轰起来后刘军浩急忙叫停,否则一个小时捉四五只野兔很轻松。

    自家留了一只,剩余那只给赵光明送去,只当是看看他。

    到街上,刘军浩拨通电话,才知道赵光明已经出院了,于是他骑着电动车赶到赵光明家中。

    这货在电话里轻描淡写,等刘军浩赶到他家才知道并不是那么轻。脑袋包裹的跟粽子一样,说起话来直吸溜嘴。这模样,怎一个惨字了得。

    看见刘军浩从电动车上拎下来野兔,赵光明直咬牙,连说等自己的伤势好了,一定好多吃几顿兔肉解恨。(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三章 水怪传闻再起

    今天星期六,张倩不用去学校,两口子本来想躺在床上睡懒觉来着。可惜老大小二六点多就醒了,一个劲儿在床上闹腾。没有办法,刘军浩只好给他们穿上衣服,让两个家伙在床上摆弄玩具,自己则起床做饭。

    推开门,好大雾气。白蒙蒙的雾气将整个院子都笼罩在其中,相隔几丈远,连大门都看的不真切。

    洗了把脸,刘军浩钻进厨房忙乎。早饭做好的功夫,媳妇也梳洗完毕,把老大小二抱下床。

    有两个孩子搅和,他们吃饭的速度自然不会快,等锅碗刷好,已经八点半了。

    外边雾气仍然没有完全消散,不过比刚起床时要好点,能见度提高不少。

    媳妇照看两个孩子,刘军浩难得空闲下来,手里拿着相机,和赵老爷子站在路边指点江山。随手拍下几张照片,大雾做背景,白鹭、水鸭子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看起来挺不错。

    这会儿功夫,也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从身边路过,他们都是拍客,准备上山拍雾景的。

    半晌,太阳还没出来。刘军浩又拍了一阵子,觉得有些冷,打算回去加件衣服。没等他进屋,小娃子几人就吵闹着过来,打头的毛孩子手里还拎着个铁笼子。

    “小浩叔,你赶紧看看点点,它快被黄鼠狼咬死了。”看到他,小娃子立刻扯着嗓子叫起来。

    点点被黄鼠狼咬到了?刘军浩赶忙走上前去。在一般人眼中,松鼠和黄鼠狼属于风牛马不相及的动物。其实不然,松鼠和黄鼠狼为食物争斗的事情时有发生,最后大多以松鼠的退让而结束。

    只见那小家伙曲卷在铁笼角落里,浑身直哆嗦,暗褐色皮毛上沾满血迹,显然受伤不轻。

    “你们认错了,这不是点点,从哪里弄来的?”刘军浩只看两眼,就确定不是自家点点。虽然个头差不多。但是点点的皮毛颜色油光发亮,这只偏暗,而且眼眶上方还带着一条白毛。

    “在村后面。我看见几个黄鼠狼围着它咬。不是点点……那我们弄回去了,等养好伤再把它放回去。”小娃子接口道。

    “慢着,把它放我家养吧。”刘军浩开口阻止。一个点点已经让他头疼,但他实在对几个熊孩子不放心。如果自己不接下来。在毛孩子等人手里,小家伙绝对活不过一个星期。

    没办法,一头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自家院中真成动物收容站,照目前的情形。快能开动物园了……刘军浩又把经常抱怨的一句话说出来。

    将松鼠安顿好,几个孩子并没有离开,反而在院外闹腾着打水漂。

    一会儿工夫,水沟边觅食的野鸡、白鹭就被撵的到处乱飞。

    小娃子围着大槐树转了两圈,叫嚷起来:“小浩叔,这树上有木耳。”

    “这有啥稀奇的,让它长着吧。”刘军浩随口答着,继续拍照。这几年他陆陆续续搜集到不少长有木耳的枯树干。那些树干堆放在院里用泉水浇灌。隔三差五能摘上不少。自家根本吃不完,因此他对这木耳也不稀奇。当初他买下大槐树是也有在枯树上种植木耳的想法,后来大槐树成活,他这种方法也就淡了。

    “你不要我可摘走了,上边的野木耳能卖几块钱呢”小娃子说着窜上槐树,利索在树枝上扣起来。

    不过刚两分钟。他突然“妈呀”一声从树上跳下,冲着刘军浩疾奔而来。

    “怎么了?”刘军浩刚开始还以为他手没扶好。从树上摔下的。不过等看清楚这家伙后边跟着一大群嗡嗡的黄色身影,他也变了颜色。二话不说。扭头就跑。

    万幸周围雾气比较大,那些马蜂刚飞出五六米远又振翅返回。

    “哪来的马蜂窝?”等安全了,刘军浩才开口问道。

    “在树窟窿里,有篮球那么大。幸亏我发现及时,不然肯定被蛰一头大包。”小娃子怕怕的回答道。

    “这么大?要赶紧把它弄掉。”夏天见不少马蜂在附近飞,刘军浩也没有在意,只当是过路的。没有想到马蜂竟然在树洞里安下家了……值得庆幸,早先每天在槐树下拍照的游客不少,竟然无一人中标。不过必须及早把它投掉,真蛰住人就晚了。

    小娃子刚才也是幸运,现在天气冷,马蜂活动能力弱,否则肯定被蛰一头大包。不过即使如此,想要投掉它们也不是件容易事儿。一般天冷时,马蜂都会离开巢穴,寻找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但是这树洞就是天然的避风场所,马蜂根本不会离开。加上它所处的位置,没办法用火攻,万一把槐树枯枝点着更是不妙。

    想半天,只有用竹竿投这个笨办法。

    “小浩叔,还是我来吧”小娃子倒跃跃欲试。

    “你小子给我老实点,我自己来”刘军浩自然不会让他上树,这家伙真被马蜂蛰到,自己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

    没等他动手,兜里手机响了,看号码是刘五爷打来的。

    这老爷子在电话里急冲冲叫道:“小浩,你赶紧过来,我在白条河里发现水怪!!”

    “水怪?老爷子,大白天你开什么玩笑。”刘军浩第一反应就是不信。关于白条河水怪传说在大青山流传已久,弄得神神秘秘,可仔细研究时却经不起推敲,大多以讹传讹。后来刘军浩曾经在河内发现一只大鼋,据他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水怪”原型。

    刘五爷不会也发现了那东西吧?刘军浩脑海中刚冒出这么个念头,随即又否认掉。白条河里有锅盖大的老鳖,还是刘五爷告诉他的,人家怎么可能认错。再说到这个时节,大鼋也冬眠了,不大可能出现在河面上。

    “你这熊孩子,我骗你干啥,赶紧过来。”刘五爷在那边催促。

    “你等着,我马上过去。”听这老爷子说的言之凿凿,刘军浩也不好反驳。虽然打心眼里他不认为有水怪,但还是决定跑一趟。

    有热闹看。几个孩子马蜂窝不投了,纷纷跟上来。那边赵教授知道后,也加入队伍。

    靠近河边。雾气格外大,此刻河滩上仍然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刘五爷在什么地方。

    无奈,刘军浩只得又打了个电话。

    “我就在流水沟边。你直接过来。”电话接通,刘五爷开口吩咐道。

    得到准确位置,刘军浩又带领着队伍赶到。

    “我说老爷子,你这唱的是哪出呀,水怪在什么地方?!”刘军浩扭头朝河面上看了一阵子。风平浪静,啥东西也没有。

    “你别吭声,再等等,它肯定还会出现。”接着,这老爷子低声讲起自己发现“水怪”的经过。

    他吃罢饭套着牛车去河滩上割芦苇,结果割着割着听到水边传来一阵奇怪的羊叫声。最初以为是谁家的羊跑丢了,就循声朝芦苇荡里找过去。

    这老爷子活大半辈子,什么情况都遇到过。因此胆子特大。这么大雾气。竟敢一个人往芦苇荡里闯。他在芦苇荡寻摸了一阵子,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那声音依旧在前方响。

    “哪个熊孩子在胡闹,赶紧给我滚出来?”刘五爷此刻认定有人学羊叫,和他开玩笑。在所有的家养动物中,羊叫声是最好学的。农村孩子大多都能学两嗓子。

    老爷子连喊了几声,仍然没有得到回应。渐渐地。他觉得事情有些不寻常。

    因为那声音刚开始听起来在岸边,现在却逐渐移动到河中间。

    会游泳的山羊?想想都让人觉得头皮发毛。他自然而然想起在大青山流传已久的水怪传闻。

    如果是寻常人,遇到这种怪异的情境早拔腿后撤。可是这老爷子好奇心上来,竟然晕胆大跑到水边。

    此刻雾气并没有完全消散,相隔七八丈远,隐隐约约只看到两个灰白色身影在水面上浮动。那怪异的羊叫声正是由它们发出……

    真的是水怪?这下老爷子一屁股坐在地上。

    等他反应过来,两个东西又消失在大雾中,不过叫声还时不时传来。

    确认自己没有眼花,老爷子这才掏出手机,给人们挨个打电话。

    几分钟功夫,闻讯而来的村里人也不少,都站在河边听他白话。

    听他讲完,刘军奇忍不住接口道:“我说五爷,你确定眼没看花?水怪学羊叫,真逗。我看那很可能就是三棵树谁家的羊跑丢了,在河对岸叫唤。”

    “那我在河中看到的两个东西是怎么回事儿……有这么长!”刘五爷说着伸手比划。

    “会不会是大鱼?很多地方所谓的水怪经过调查后,证明都是大鱼。人们紧张下容易看错,更何况这种天气。”一个游客推测。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刘军浩也这么认为。白条河中有大鱼很正常,自家养的两条火头就是例子。

    刘五爷白了那人一眼,气愤的叫道:“我捉了大半辈子鱼,难不成还会认错?”这老爷子现在相当郁闷,当时没有相机,否则早拍几张照片作为证据了。他的山寨手机虽然带有摄像功能,但基本就是个摆设,根本无法拍照。

    ***

    嗯,说几句闲话。

    其实也不算闲话,一直以来都想和各位朋友做个交流,可是不敢写,主要是怕让大家失望。

    《随身装着一口泉》从零九年开始写到现在已经有几年时间,谢谢大家的不离不弃。相信不少朋友也从章节里看到过,我很少号召大家读正版,为啥,根本没脸。自己更新不及时,一天一章都不敢保证,怎么好意思让大家支持。

    还是那句话,有钱捧个场看正版,没钱就算了……不过看的时候悄悄地,呵呵,互相理解。

    再说这本书,我自己都数不清断更多少次。每次又起死回生,这点我挺佩服自己。别人断更是一刀切,我这个藕断丝连。

    在这里给所有仍在看本书,或者看过本书的朋友说声对不起,不过我保证,《随身装着一口泉》肯定会写完的。其实这本书我数次都想结尾来着,可让我郁闷的是每隔一段时间灵感又来了,结果就拖拖拉拉下去。这也是时而断更,时而更新的一个原因。

    这次真的应该是离结尾不远了,原因就是葫芦写了本新书,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书名:《八零后修道生活录》,这个可以在作者相关里找到。是一本轻松的修道书,朋友们如果书荒的话可以看下,当然收藏推荐更好。

    2013年已经到来,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第五百三十四章 老鳖窝

    “也有可能是娃娃鱼,我看过资料,它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最重的超百斤……”又有人做出判断。([])刘家沟附近山溪中娃娃鱼出没的事情曾经有网友在论坛爆料过,很多人都知道。

    “不可能,这个季节,娃娃鱼早冬眠了。再说它们一般呆在山溪中,不大可能到河里生活”随后有人接口。

    听人提起娃娃鱼,刘军浩又想到自己石锁中饲养的那些。他现在有种肉疼想哭的感觉……那啥养不起呀!

    以前刘军浩在网上查过资料,娃娃鱼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刚孵化的幼苗当年可以长三到五厘米长,第二年刚刚能达到六厘米,一直到第五年,体长也不过四十厘米左右,体重则在一斤上下。

    这种情况,即使娃娃鱼再能吃,刘军浩也养得起。

    可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异常残酷。他忘了上边资料中说的是娃娃鱼在野生环境中的生长速度,和人工养殖有很大差异。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处于生长期娃娃鱼的生长速度其实很恐怖,年增重可达三到四千克。就是说,一年能长七八斤。

    即使石锁中的黄鳝繁殖速度很快,可也经不起那么多娃娃鱼吃呀。要知道这东西耐饥本领强,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但是它们如果吃起食物来也很离谱,一顿可吃下体重五分之一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外边世界冷飕飕,石锁中这些仍然没有冬眠的迹象。

    其实他早有放生娃娃鱼的念头,不过因为杂七杂八的事情耽搁下来了。

    看着体型迅速长大的娃娃鱼,刘军浩已经把它们当成麻烦。暗自打定主意,等开春暖和后,只在石锁中留几条,剩余的全部放生。反正这斤两,早可以**生活了。

    一群人在河滩上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河面上仍雾茫茫一片。什么都没有看到。

    众人猜测一番,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然。雾气太大,不排除这老爷子眼花。当然很多人在心中认定是某种大鱼了。只是看老爷子的态度,他们不好意思说出口。

    毕竟这种事情有过先例,堰塘中大鱼多得是。刘军浩家那两条几十斤重的大火头,不就是顺着地下暗流从白条河游进堰塘的吗。

    时间差不多到中午。不少游客见没有结果,纷纷扭身离开。

    刘军浩挂念着老大小二,也不想再等下去,和刘五爷打了声招呼走掉。

    刚到家,张倩立刻开口追问:“真有怪兽吗?”如果不是天气太冷。她刚才也带着两个孩子去河滩上了。

    “没有,估计刘五爷看花眼。”刘军浩回答了句,伸手抱起老大小二亲。

    “你看着孩子,我进屋给野鸡弄点吃食儿。一上午它们都在院子外边叫,烦人。”老公回来,张倩总算歇了口气。她进屋抗出两个大南瓜,掂起菜刀梆梆剁起来。

    春上刘军浩家只种了几株南瓜秧,可是架不住院子周围长得野南瓜秧多。一个南瓜十几斤重。够他们两口子吃几天。夏天到结果兴盛期。他们净拿南瓜送人了。即使如此,秋收时仍然收获满满两大车老南瓜。

    夫妻俩现在看到南瓜就想吐,所以这些通通剁了喂院里动物。

    梆梆梆……菜刀挥舞。一会儿工夫,她就把两个大南瓜剁碎,然后张口呼唤起鸡鸭。

    这种农活,张倩以前根本不能想象。现在却做得顺溜。

    听到女主人的召唤声,在院外找食的鸡鸭纷纷冲进院子。围着食槽抢起来。

    张倩在旁边看了一阵子,扭头想进屋玩电脑。刚走两步。又停下:“老公,你看那几只野鸡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不吃食儿?”

    “不能吧……”刘军浩闻声上前。他家的鸡鸭经常用泉水喂养,很少生病来着。

    食槽旁边的几只野鸡很老实,主人到跟前也没有飞走。

    刘军浩眼疾手快,蹲身一抓,已经把其中一只捉在手中。等看清楚野鸡嘴上的机关,他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肯定是那几个熊孩子干的缺德事儿!”

    “管刘长林他们什么事情?”张倩当然知道老公口中的“熊孩子”是哪几个。

    “你自己看”刘军浩一伸手,把野鸡递过来。

    “火柴棍撑着,难怪没办法吃食……”看到野鸡嘴里支起的东西,张倩也忍俊不禁。

    “上午他们送松鼠来的时候,闲着没事捉野鸡玩,我就觉得不对。这些家伙,就没干过好事儿。”刘军浩双手连连出击,快速将那几只野鸡口中的火柴棍去掉。

    *

    原本以为水怪的传闻只是昙花一现,会随着时间渐渐消失。

    可是事情出乎刘军浩的意料,第二天又有消息传来。这次发现水怪的两人是三棵树村村民,两个人早晨起来收昨晚下的捉兔子铁丝活扣,结果听到白条河中有羊叫声。和刘五爷一样,他们也认为是谁家的羊走丢了。等靠近河岸后,发现声音从河中心传来……

    其中一人的反应比刘五爷还不堪,回去后竟然有些发烧,现在正在医院输液呢。

    剩余那人一口咬定,发现河中有水怪,模样和刘五爷描述的差不多。

    得到这个消息,原本沉寂的人们再次喧闹起来。

    一个人看花眼情有可原,可三个人都这么说……大青山白条河说不定真有水怪。

    很多游客在网上发帖报告事情最新进展,更多人拿着相机在河边转悠。

    至于刘五爷,现在更是组织了一个搜索队,带着大家沿河岸寻找。

    应大家要求,刘军浩也成了队员之一,领着两条黄斑皮打头阵。其实他对用黄斑皮寻找水怪这招不抱希望,小皮的本领刘军浩非常了解,在陆地上任何气味都逃不过它的鼻子。可是水中,十有**也白瞎。只是在大家殷切期待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

    别说,还真有效果。在一个河湾拐角处,小皮突然低吼起来。

    顺着它叫声方向看去,只见一株老柳树半横在河边,弯弯曲曲的树根有不少延伸到河水中。

    树根下露出个脸盆那么大的窟窿,窟窿非常隐蔽,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河水长期冲刷岸边,把树根下泥沙卷走造成的自然裂缝。

    可仔细看却能够找到些疑点,洞口泥土很光滑,显然是有什么东西经常进出造成的。

    发现可疑情况,刘军浩立刻喊了一嗓子,让后边游客跟上来。

    “这洞穴真有可能是水怪的藏身地,你们看多隐蔽,如果不是黄斑皮鼻子尖,咱们根本找不到……”探头看了洞穴两眼,一游客想当然分析道。

    “洞口太小,这要真是水怪的洞穴,水怪估计只有十几斤重,连条大鱼都不如,早被火头吃掉了,还轮到它们在河面上兴风作浪。”刘五爷不以为然的说道,“要我看,估计就是个长虫窝。小浩,别在这上边浪费时间,继续往前找吧。”

    “没听说水蛇还打这种洞穴呀?”

    刘军浩心存疑问,本想开口问老爷子,谁知抬头看他暗地里冲自己使眼色,只好强压下疑问。

    沿岸找了一遍,直到高河村,仍然没有发现异常。

    眼瞅着天快黑了,他们只得重新把队伍撤回来。

    到刘家沟,看左右没人,刘五爷才拉着刘军浩低声解释道:“小浩,我告诉你了,你别往外说,刚才发现那个洞穴是老鳖窝。”

    “老鳖窝,你说刚才柳树下那个是老鳖窝?”刘军浩小声惊呼起来。早些年村里人讲古常说起老鳖窝的事儿,老鳖这东西冬眠爱扎堆钻洞,藏身的地方俗称老鳖窝。

    只要找到它们的藏身地方,一次就能捉到几只。以前刘军浩他们一帮半大的小子听说后曾到河滩上寻摸过,结果啥也没找到。

    因为老鳖窝向来很隐蔽,只有最有经验的渔民才可能发现。

    “你这熊孩子,叫那么大声干什么。”刘五爷赶忙拉了他一把。

    “我说五爷,你咋知道是老鳖窝?”刘军浩又好奇的问,很想趁没人的时候探究一翻。

    “你忘记我是干啥的……”刘五爷小声解释到:“立冬前后,老鳖一般都要冬眠的,这个时候它们很喜欢扎堆,这样就造成很多老鳖聚在一起扒窝,洞口一般选在东西方向避风处。等温度降低时,它们会进洞群集重叠在一起冬眠。整个越冬时节,老鳖头尾四肢都缩在鳖壳里,不吃不动不排泄,直到天气暖和时再分开。这个时候的老鳖也是最容易捉的……”看他感兴趣,刘五爷难得透露了几句。

    刘军浩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并没有扒老鳖窝的意思。去年他捉了不少老鳖放养在石锁中,一年下来老鳖产卵孵化,已经在里边繁殖开了。

    “当然掏老鳖洞还有些注意事项,这些东西进洞时一只叠一只,一般十几只堆在一起,最顶层那只老鳖背上通常都爬有毒蛇。掏老鳖时要看准洞口方位,轻手轻脚从最下边一只开始掏。掏上五六只就可以收手,绝对不能贪心,因为掏到最后很可能把毒蛇惊醒,被咬到事儿就大了。”

    “我告诉你,你可别说出去,万一让眼红的人知道,估计会掏个干净。”(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晚上的稀奇事儿

    俗话说得好“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种罢麦,田野间的花儿差不多都开败了,树叶儿该落的也落光了。山间那些不适合寒冷气候的鸟类,早振翅远走他乡。不想费事的,随便找个洞儿一钻开始猫冬。

    地里现在已经没有农活,忙碌了大半年的庄稼人终于清闲下来,愈发懒散。不过这样的日子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有些耐不住性子,相约着去山里边打野猪。

    打野猪是刘家沟最近几年兴起的项目,主要是大青山野猪群有泛滥的趋势。每到秋冬季节,天气转冷,山里食物减少,野猪大都跑到大山外围,时不时下山偷啃麦苗。

    前天有个晕胆大的野猪,大白天竟然窜到村里边偷粮食吃,把人吓了一大跳。的确该打掉几只,杀杀它们的威风。

    刘军奇他们找上门说明来意,刘军浩也有去的意愿。不过自家离不开人,只能把两条黄斑皮贡献出去。

    随后他又给赵光明打个电话,问对方来不来。

    这货脸上的伤刚好没几天,一听说要进山捕猎野猪,立马来了兴致。直在电话里叫嚷,说等十分钟,他马上赶过来。

    送走打猎队伍,刘军浩趁两个孩子睡熟的功夫,又开始在后院忙碌,将院里的落叶清理一下。不然春上下雨落叶冲进水沟,容易造成拥堵积水,而且以后抓黄鳝也不方便。

    他在前面忙碌,两只松鼠也跟在后边吱吱乱叫着打闹。

    眼睛上带白毛就是小娃子送过来那只,刘军浩趁媳妇去学校的时间,时不时把它扔进石锁空间中疗养。短短几天,这松鼠的伤势已经好的七七八八,现在也不怎么怕人了。

    为区分两只松鼠,刘军浩根据特点将这只起名白条。媳妇听到后连说俗气,不过也没有反驳,于是白条这个名字就定下来。

    家里有了同类。点点倒是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不断对白条龇牙咧嘴进行驱赶。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两天,很快两只松鼠彼此适应下来。开始在院内互相追逐嬉戏。昨天中午太阳好,白条甚至帮着点点把它存储的白菜叶子搬出来晾晒,那架势,完全把自己当半个主人翁了。

    他这边正忙乎着。衣兜里的手机响了,是一相熟游客打开的:“刘军浩,你要刺猬不要?”

    “刺猬,我要这东西干啥?”刘军浩随口回应。

    “是这样,我昨天在小区花园里散步。听到花池里有响动,走进一看发现里边藏着只刺猬。弄回家后喂它苹果,它根本不吃,缩成一团,一动不动。”

    “不动就对了,这个时节,刺猬早冬眠。”刘军浩在电话里回答。

    “我也这样想的,害怕再下去刺猬就冻死了。要不弄你那里怎么样?”那游客又开口道。

    “汗。不用这么麻烦吧,你直接带到市郊,挖个坑。把它放里边,再在上边埋些树叶就行。”刘军浩郁闷的回答。现在人们都把自己家当成动物收容站,前几天刚接收了只松鼠,现在又有人送刺猬。

    “哦。要挖多深……刺猬冬眠需要呼吸吧,上边树叶盖得厚实它会不会捂死。盖得太薄。万一把刺猬冻死了怎么办?”没曾想对方又问出一连串问题。

    电话里说不清楚,刘军浩只好回答道:“干脆你送过来算了”

    救刺猬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怎么说也是条生命。他决定了,等刺猬送到刘家沟,直接把它扔到石锁中。明年开春天气暖和再放出来,反正这东西也不吃鱼类。

    赵光明等人运气不错,进山没多久就发现野猪的踪迹,在几条黄斑皮围猎下,一上午有两头野猪入账。

    下午分猪肉,刘军奇直接砍了个后臀尖给送过来,足有二三十斤。刘军浩两口子吃不完,就给赵教授家砍了一半。

    *

    天气一天天转冷,晚上寒气特别重。哄两个小家伙睡着,张倩看时间还早,起床坐在电脑前看电视剧,结果刚半个小时,她就开始跺脚。

    根本不管用,越跺脚越冷。没办法,只好把刘军浩喊起来生了个火盆。

    等熊熊炭火燃烧起来,身边寒气才渐渐消失。

    接着张倩往火盆里丢了两把花生,一边吃着烤花生,一边看电视剧。她根本没注意时间,一不留神,已经晚上十一点多。

    那啥……内急,电视剧暂停,然后匆匆往厕所跑。

    刚到房子东边的竹竿林旁,就听到上方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她忙停下脚步,扭头朝上方看去,顿时呆住。

    等解决完个人问题,张倩直冲进卧室,再次把老公喊起来。

    “干啥?”刘军浩不知道媳妇又闹什么幺蛾子,这会儿正困呢。

    “赶紧起来,我领你去看个稀奇。”张倩拉着他的手往床下拽。

    “媳妇呀,你看看都什么时间了,啥稀奇事儿,你直接告诉我就行。”被窝很暖和,刘军浩根本不想下床。

    “我刚才上厕所,看到咱们竹竿林里好多斑鸠。”见老公不下来,张倩只得把事情讲出来。

    “多正常,赵教授家喂有斑鸠,有些晚上就在竹竿林过夜。”刘军浩实在没整明白这事情稀奇在哪儿。他回答一句,倒头又要睡。

    “给我起来!不一样,我问你赵教授家喂得斑鸠有多少?”张倩重新把老公拽起来。

    “有四五十只吧”刘军浩估计到。原本应该更多,只是赵教授管理不过来,这两年来陆陆续续飞走不少,数量一直没怎么增长。

    “就是呀,你猜我刚才在竹竿林看到多少?足有二三百只。而且它们栖息的地方和平常不一样,落的很低,伸手就够着。这算不算个稀奇?”

    “不算……媳妇,你不会就因为这个把我喊起来吧?”整件事情刘军浩已经了解清楚,仍然没有发现稀奇在什么地方。斑鸠群聚这种现象一般人很少见到,可刘军浩却见过不少次。

    “那你给我解释为啥它们今天晚上那么多聚在一起,而且落这么低。”见老公波澜不惊的表情,张倩很是失望。

    “原因很简单,你今晚为什么点火盆。”经过这么一折腾。刘军浩也没了困意,耐着性子问道。

    “当然是冷呀,你说斑鸠也是……”张倩醒悟过来。

    “对头。这可是我当年捉斑鸠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你别告诉别人。如果让其他人知道,刘家沟的斑鸠该遭殃了。”刘军浩略显得意的说道:“一般人看斑鸠做窝,就想当然认为斑鸠一年四季都栖息在鸟窝内。其实这种看法错的离谱。除了孵蛋期间外,斑鸠很少在窝里边过夜。它们的栖息地和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高低影响斑鸠的栖息地点。

    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非常冷,斑鸠一般都会找避风的地方过夜。而且它们有意识的成群居住。晚上还安排有斑鸠守夜。遇到危险,守夜的斑鸠就会大叫,将其他斑鸠唤醒。”

    “不会吧,斑鸠有这么聪明吗,我在百科里怎么没有看到过?那可是专家总结的。”张倩疑惑的问。

    “那些专家大冬天晚上会守在野外观察斑鸠吗?”刘军浩不屑的反问。那啥……实践出真知,这可是他和刘启勇当年晚上组队打鸟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其实不少鸟类都比人们想象的要聪明,斑鸠也是如此。很多人知道斑鸠回巢前会咕咕叫一阵子,然后才落回窝内。再过上几分钟。另一只斑鸠也会回来。

    这种现象很常见。一般人看到估计也不会想那么多。

    刘军浩他们不同,经过长时间观察积累,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只飞回来的斑鸠是放哨报信的哨兵。如果这只斑鸠发现有危险,就会扭头飞走,这样第二只斑鸠短时间也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当时他们打鸟提出了命中,即要么在斑鸠哨兵赶回来的第一时间干掉。要么耐心等待,等其他斑鸠回巢再打。

    斑鸠冬天群聚时道理也一样。气温越低它们停落点也越低。到零下几度时,那些斑鸠快落到地面上了。

    有一年冬天傍晚。刘军浩他们几个发现不少斑鸠往村头树林中飞,于是相约晚上过来打斑鸠。

    当时看到的情景和张倩刚才描述的很相似,整个树林中不管树木高低,几乎每棵树上都停有斑鸠,而且落得很低。

    他们没费多少工夫就捉了整整一麻袋,**十年代大青山信息闭塞,没有人来收野味。因此捉了斑鸠他们也没卖,每个人分不少拿回自家炒着吃。

    随后几天,他们不断出猎,那树林每次都有收获。可以当气温升高后,那个地方却一只斑鸠也找不到了。

    “听你一分析,感觉很靠谱。”张倩信服的点点头。

    “那当然”刘军浩现在谈性正浓,张口又给媳妇说起晚上捕猎斑鸠的注意事项。最佳时间在十一点之后,那个时间斑鸠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即使守夜的哨兵也不例外。此时捉斑鸠最容易,偶尔有响声也不会把它们惊动。如果时间太早,用手电往树上照射,很容易把斑鸠惊醒。只要一只斑鸠叫起来,这次行动就宣告失败。

    听他讲这么多,张倩悠悠来一句:“你对斑鸠的研究全是捕捉时得来的吧?”

    “咳……那时候年少无知,现在早改邪归正了。”他弱弱的辩解。

    *

    还是说下新书的事儿,再广告一遍,葫芦新书已发。书名:《八零后修道生活录》,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至于推荐票,一口泉暂不需要了,都投给新书吧。

    当然,能够点击支持更好。(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头橛子钻泥窝

    一连十几日,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守在白条河边拍水怪。那耐性,连刘军浩都佩服。他现在已经确定,刘五爷当时肯定看花眼了。

    就在这件事情即将转淡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几个游客拍到水怪,还把照片传到十八楼。

    等刘军浩打开电脑,才发现十八楼已经炒得沸沸扬扬,帖子直接被编辑推荐到首页。短短半个小时内,上边回复已经破两千。这热度,比前段时间发现镇水宝剑还火热。

    从照片上看,河滩上雾气还没有消散,因此画面很模糊。

    再加上那几个游客站在岸上拍摄,距离太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画面中有两个灰色的影子在水面上浮动。

    不过从形状上看,应该不是已知的鱼类。

    图片下边配有文字解说,几个人当时也听到河中间传来羊叫声,于是循声找去。发现两只“怪物”在水中游动,时而浮出水面,卷起层层水浪,时而沉入水底,消失不见。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期间那怪物还像鲸鱼一样,从头部位置喷出半米多高的水柱。

    刘军浩仔细看了几遍照片,不像作假ps的。

    真有水怪……这下他原本的观点动摇起来,随后也在帖子下边发了个兴奋的表情支持。没曾想这一发不要紧,底下不少网友纷纷引用留言,询问他照片中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刘军浩无奈又打出一句话。

    那啥,自己虽然捉鱼在行,但到底不是水生生物专家。

    帖子下边其他网友的推论倒不少,有的煞有介事说肯定是下游水质污染,某种水生生物出现基因变异,产生了新物种。

    也有人推测,从形状上看这东西可能是中华鲟或者白鳍豚。

    白鳍豚,这个推测听起来很符合。因为这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动物背部呈浅灰色或者蓝色,和照片中水怪很像。

    很快又有人反驳,绝对不是白鳍豚。从历史记录上看。白鳍豚只分布在小江中下游。而白条河所处的位置应该在小江中上游,中间有两座全国性大坝,白鳍豚不可能穿过大坝而上。一路进入白条河。另外早在几年前《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就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国家考察队数次考察,也证实野外白鳍豚的生存数量为零。

    此回复一出,白鳍豚或者中华鲟一说立刻沉寂。

    不过刘军浩却在下边反驳。其实这网友犯了个地理错误。白条河注入清浦河,再汇入沔水,最后在楚天省省会处流入小江,位置上应该属于小江中下游。作为证据,他还把地图上传到帖子中。

    地理位置推翻后。白鳍豚、中华鲟之说再次被人提起。因为沔水在历史记载中,也有两种生物的出没记录。

    整个白天,大家兴趣高涨,十八楼讨论声不断。那啥,如果真被证实有白鳍豚存在,那刘家沟绝对要火爆到震惊全乃至全球的程度。

    不出意外的,中午郭记者打电话过来,说要到刘家沟采访。作为水怪的首个发现者。刘五爷再次上了电视。

    新闻播出时。白鳍豚在专家口中变成了江豚。因为这东西生存能力比较强,沔水在历史上也是江豚传统分布区。而且它体型比较大,还会喷水。更重要的是,江豚浮出水面时会发出很大的呼吸声,听起来很像羊叫。

    这些描述,和几名目击者的形容相符。

    两只江豚出现在白条河中。很可能是沔水繁忙的水运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它们不得已才逃离的。

    最后还分析。如果这东西没有游走肯定还会再现,这么大体形。时不时需要浮出水面透气。

    十八楼很多网友对专家的分析嗤之以鼻,直说那很可能就是白鳍豚。刘家沟山好水好没有污染,适合大型水生生物生存。

    刘军浩看的有些汗颜,没曾想刘家沟在网友心中地位这么高。

    其实他听到“江豚”这个名字也有些迷瞪,第一次知道淡水河中除了白鳍豚,还有其他大型水兽存在。

    他把这两个字输入度娘搜索,随即睁大眼睛,江豚又名**!!

    “**子拜龙王!!”刘军浩立刻想起曾经在大青山乡志中看到的一个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每到夏末秋初,白条河涨水时,人们都会看到河面上有**子沿河而上,身后跟着无数虾兵蟹将,黑乎乎扯着一里多长的队伍。

    每逢奇观出现,大青山的百姓都奔走相告,纷纷跑到白条河岸边观看。

    当时高河村村南水流弯道处还有一座龙王庙,**子游到此地后会直立起来,半截身子露出水面,对着龙王神像祭拜,祭拜时向空中喷出高达数尺的水柱。

    在传说中,**子是龙王儿子,后来因为触犯天条被打回原形镇压在北海。夏末秋初是龙王的寿诞,玉皇大帝特赦**子一天的假期,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它都赶回来拜寿。

    后来龙王庙被大水冲毁,**子也不再出现……

    其实类似的传说在大青山有很多,野猪精、螃蟹精等等,大都是某某因为什么触犯天条,听起来荒诞不经。刘军浩读到也不会在意,现在看来,和镇河宝剑一样。拨开那层神秘荒诞的面纱,就会发现传说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接着他把这个传说发到网上,也算是给各位网友提供点素材。

    虽然这神秘水怪不是白鳍豚,十有**是江豚,但不少游客仍然兴趣不减,天天守候在白条河边等着拍摄。

    刘家沟小学,张倩也组织了一个江豚讲座,给孩子们科普知识。

    对于江豚,刘军浩倒没有多少感想。主要是这玩意儿体型庞大,一顿估摸着能吃几十斤鱼,自己这石锁能力有限,根本养不起。

    因此,想也白想。

    ***

    天气越来越冷,星期天早晨,刘军浩七点多就起床做饭。

    昨天晚上接到张倩大哥打来的电话。说今天要带建辉哥俩儿过来。另外张妈也有些想外孙了,打算在刘家沟住几天。

    吃过早饭,两口子立马开始准备。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鸡鸭鱼肉自家都有,不用上街买。最多打扫打扫屋子,把院子收拾干净些。

    刚忙乎完,手机响了。

    刘军浩还以为是张妈他们到了。看号码才知道是王胜利。

    “小浩,黑鱼会钻洞吗?”电话接通,王胜利就在那端叫嚷起来。

    “钻呀,现在天气冷,它们冬眠。一般都钻进淤泥深处或者蛤蟆老鳖留下的废洞里边。”刘军浩随口应答。

    对方口中的黑鱼,就是刘家沟人常说的火头,自家还有两条呢。

    “我们这儿有个大鱼塘,里边有条黑鱼,鱼塘主人捉了几次都没捉上来。有水的时候能看到它在里边吃其他鱼,抽干水却找不到。第二年放水,结果这东西又钻出来了。折腾两三年,鱼塘主人没有办法。决定把鱼塘转手。我打算承包。心里有没谱。想问问你,怎么把那大黑鱼弄上来?”

    “简单,挖淤泥,这东西肯定藏在淤泥里边。”刘军浩开口建议到,心中却腹诽不已:养鱼不知道该怎么防止火头,这人绝对是外行。

    火头这东西生命力极强。什么生存条件都能适应。

    冬天结冰时,它可以直接钻进水底淤泥中不食不动。直到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才出现,久旱无雨时也是如此。另外这东西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如果火头对居住水域不满意,会借着下雨涨水,跳出水面搬家转移。

    转移时,它们利用潮湿的地面,身体作缓慢蛇形运动,直到找到新的水域。很多封闭的鱼塘原先没有火头,结果一场暴雨后发现鱼塘内有火头出没,其实就是这原因。

    火头的逃生能力也很厉害,如果发现有人用网捕捉,它们直接把头扎进淤泥里边,让捞网从身上滑过,从而逃生。

    刘家沟人称乌鳢为火头橛子,也是因为这个。不过它这点伎俩在有经验的渔夫面前,根本不够用。

    以前农村人种地肥料很少,大多用淤泥当土肥。每到秋冬季节,都会翻塘挖淤泥。

    “底朝天,火头现”在厚厚的淤泥中,经常可以挖到火头。这东西身体近乎圆柱体,一根根跟木头桩子似的,直条条竖在淤泥当中,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不过只要细心还能发现异常,这东**身的泥窝有个圆洞,洞口露出黑黑的鱼头,上边还留有几个孔窍换气。

    那时只要村里开始翻塘挖淤泥,我们这些孩子都会蜂拥而至,赤着脚在冰冷的淤泥中找火头。很多时候,一挖能找到一窝。

    其实不单单这东西钻淤泥,其他鱼像鲶鱼、鲤鱼也钻。

    鲶鱼个头要长到半斤以上才尥蹶子,硕大的脑袋泛着黑青色朝上竖起,好像被石头砸破的木质纤维,蓬松开一大团镶在淤泥当中。这个倒很好认,捉起来容易许多。

    至于鲤鱼,这东西往往在水塘中央淤泥里做窝,它打出的洞穴比农村用的草筛子还大,斜着身子钻在泥中。

    不过这东西在淤泥中生存不了太长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换气,脱离水太久就会死亡,和火头没有可比性。

    刘军浩原本没有捉鱼的瘾子,听王胜利在那边一说,他到来了几分兴致。琢磨着哪天去村里看看,

    挖几个火头橛子过年吃。

    ***

    再次向大家保证,《一口泉》绝对会更新完,其实离结尾已经不远了。另外新书《八零后修道生活录》还有一个星期就下新书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首页露过面呢。希望大家把能支援几张推荐票,收藏一下,葫芦在这里感谢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七章 技术含量很高的

    他这边正想着,王胜利又在电话中叫苦:“挖不到呀,几个人并排用铁锨将塘底翻了个遍,还是没找到。鱼塘干一个冬天,春上一放水,它又出来了。现在人们传的神乎其神,都说这东西成精了。我这才有些犯怵,不知道该不该承包,你给老哥提个建议?”

    “挖不到也正常,你说那条火头估计个头大,钻的比较深。刘家沟有年清塘,我们在一米多深的淤泥中还挖出过火头。晒干鱼塘没用,这东西跟泥鳅一样,地表越干它钻的越深。”刘军浩开口解释。

    “那怎么办,我总不能找个挖机,将淤泥全部挖掉吧,那成本也太高了,没有几万块包不下来。”

    “你要是嫌成本高,我给你说个简单方法。今年先不用管,鱼塘也别放水,就这么干着,等明年春天天气暖和再放入少量的水。”

    “少量?”王胜利在那边疑惑的问道。

    “对,这个必须掌握好,只要将塘底淤泥淹没就行,千万不能放水过多。春天天气暖和,干旱了几个月的火头陡然接触到水,肯定会从淤泥深处钻出来,露着脑袋呼吸。这个时候鱼塘里刚注入水,塘底还比较干硬,火头动作迟缓,人走在上边也不会陷进去。你只要下水寻找,绝对能找到那些火头。找到后非常简单,跟拔萝卜一样,直接用手掐住鱼鳃,一拉就出来了。”

    刘军浩说的都是经验之谈,久旱下雨捉火头,这也是刘家沟的传统。

    “多谢,有你这话我就放心,鱼塘承包了。回头请你吃饭”王胜利在那边用很坚决的语气说道。

    “还有事儿没?没事儿我挂了”等下还要去村口接张倩妈一行,刘军浩没工夫听他瞎扯淡。王胜利这人做生意不爽快,喜欢斤斤计较。让他请吃饭,估计比登天还难。

    “别,真有大事儿,你这两天给我弄个百十斤泥鳅吧。越多越好。”听他要挂断电话,王胜利又说出另一件事情。

    “多少?百十斤,你开什么玩笑。我弄不到……”听到这话,刘军浩差点把手机扔地上。

    现在这种天气,让他去哪里弄百十斤泥鳅,七八上十斤还勉强可以弄到。

    后院水沟中虽然多得是。可现在水面结的冰凌有两三厘米厚,泥鳅全钻进淤泥里边。要想捉泥鳅,必须挖洞。这根本不可能,秋天种的油菜现在已经长到一扎多高。

    现在挖,太毁庄稼了。

    即使没种油菜。刘军浩也不会挖。折腾人不说,后院挖的坑坑洼洼,明年春上还必须重新平整。

    石锁中泥鳅倒是不少,挖起来也容易,可关键是没有合适的来源,弄出来不太合适。

    “小浩,就帮老哥一个忙”听那边拒绝,王胜利接着叫苦。“老哥刚开发的客户。已经给人家拍着胸口保证过。第一次生意,你总不能让我言而无信吧,以后还怎么打交道。”

    “这……”听他这么一说,刘军浩倒不好拒绝,有些迟疑起来。跟着开口问,“你要不找找其他养殖户。这个季节,很多人都储存有泥鳅。百十斤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

    现在什么东西都讲究反季节,水产养殖也是如此。

    “关键是人家点名要野生的。家养的不放心,不是激素,就是这药那药催肥。老哥不想做一锤子买卖。”

    那啥……王胜利也算老主顾,虽然这人遇事儿有点小气,但信誉倒不错。人家既然遇到难处,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要上。

    “放心,价格好商量,据对不会让你吃亏”王胜利在电话那端承诺。

    “好吧,你什么时候要”刘军浩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他已经想到一个地方,前几天去的时候发现早没水了,那里挖百十斤泥鳅应该没多大问题。

    “王胜利又要干啥?”见老公挂断电话,张倩随口问道。

    “让我给他弄百十斤泥鳅,急等着要。”刘军浩简单把事情解释一下。

    一听老公答应下来,张倩没口子抱怨:“现在?你答应下来了,往哪里给他弄?”

    “放心,咱们院墙外边那个水洼里多得是,挖上百十斤应该没有问题。”

    自家院墙外有片将近一亩地大小的水洼,夏天后院积水都排在这里边。最初刘军浩还担心因此造成泥鳅黄鳝流失,后来才发现担心多余,由于泉水对鱼类的吸引力极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反倒是感应到泉水气息,不少鱼类顺着沟渠游进水洼,进而窜入后院,也算是为刘军浩的养殖黄鳝增加了一个来源。

    如果不是想到水洼,刘军浩刚才还真不敢打包票呢。

    两口子正说着话,电话声再次响起,这次是张倩大哥打的,已经到村口了。

    ***

    “姑父,这里,这里!”刘军浩离村口还有老远,小泽宇哥俩就开始叫嚷起来。

    到家后他们更是闹腾不已,先将老大小二逗得哇哇直哭,随后又跑到鸡窝前,四只眼睛直勾勾盯着下蛋的母鸡……比赛看谁收到的鸡蛋多。

    其中一只母鸡大概被看的不耐烦了,伸着脖子冲小哥俩猛啄起来,这才把他们赶走。

    之后两人守在桃树下,拿根木棍胡乱敲打,直到洞中的水獭一家子被惊动,吭哧吭哧全跳上岸来。

    “走,走,建辉、泽宇,姑父带着你们去挖泥鳅。”刘军浩看的头疼,主动邀请两个小家伙出去玩。

    “挖泥鳅,去哪里?”没想到张倩大哥来了兴致。

    “就在院子后面”

    “等等,我也去。”闲着也是闲着,张宏斌索性拎把铁锹跟上来。

    泽宇小哥俩不甘落后,也闹腾着要拎铁锨。无奈,刘军浩只得把自家刨花生用的小钉耙翻腾出来,让他们当武器。

    挖泥鳅是个力气活,等下绝对出一身汗。

    来到院墙外,刘军浩选好位置,接着开始脱上衣。

    趁刘军浩脱衣服的功夫,张宏斌在那边已经忙乎起来。

    “大哥,别在那里挖,没有泥鳅”刘军浩开口说了句,接着戴上手套蹲身在洼地边清理干枯的水草。

    “怎么可能没有,”张倩大哥有些不相信的反问。

    “你挖几铁锨试试就知道了。”见他不相信,刘军浩也不再劝说。那啥……说再多没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别说,还真像刘军浩说的那样,张宏斌在水洼中央挥动铁锨,一连挖了十几下,半只泥鳅也没有见到。

    “小浩,这水洼里不会没有泥鳅吧?”他疑惑的问。

    “不是没有,而是你找的方向不对,看我的”水草清理完毕,刘军浩拎起铁锨在沟边铲了两下,一个泥鳅洞就在铁锨下显现出来。

    接下来他动作飞快,连挖四五铁锨,然后蹲身停下,用手指仔细清理铁锨下那光滑的小泥洞。伸手扣了两下,一条肥硕的大泥鳅就显出踪迹,蜷缩着一动不动,仿佛早就在等人将它捉回去。

    “泥鳅,泥鳅”小建辉这个时候也看到了,急忙伸出小手去拽脑袋。

    “别拽,你拽不出来”刘军浩忙把这小家伙拉到旁边,“没听过洞里拔不出来蛇吗?泥鳅也一样。这种东西你越拽它们越往洞里边缩,容易把泥鳅捏死。”

    说完,他从旁边拽了一根草茎,往泥洞里边一塞。那只肥硕的泥鳅立刻扭动身体,从洞中滚出。

    旁边早迫不及待的小建辉伸出双手捉住,扔到水桶中。

    “到底怎么回事儿?”见人家几铁锨就挖到泥鳅,张倩大哥困惑起来。

    “呵呵,挖泥鳅讲究‘秋挖淤泥冬挖边,春夏须笼一整天’。现在天寒地冻,即使这沟里边有水,泥鳅也没在水中呆着。泥鳅冬季不需要水,一般都在岸边水草下打洞,水草保温,地下温度高,更适宜泥鳅生存。另外你没有注意水洼的地形吗,这地方中间凹起,存不住水的。”刘军浩说的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一般人挖泥鳅像张倩大哥这样,认为泥鳅肯定在中间呆着,其实有些想当然了。那啥……这里边也有着大学问呢。

    领会到经验,张宏斌也在水洼边选个位置忙乎起来。这地方泥鳅洞的确很多,刚挖了一铁锨土就有收获。

    有目标,人干劲儿自然十足。

    张宏斌连连挥动铁锨,“咔嚓”只听到泥土中一声清脆的响动……泥鳅挖成两节!

    “姑父,爸爸把泥鳅挖死了,还要不要。”小泽宇在旁边叫起来。

    “怎么不要,弄回去为白鹭吃,它们不挑食。”刘军浩回了句,接着埋头苦干,一会儿功夫,已经有四只泥鳅进账。

    全是大家伙,最大那只有一元硬币那么粗。这样的泥鳅,二十来只就能凑一斤。其实也有小泥鳅,只是刘军浩看过洞穴粗细,就会主动停下来。

    咔嚓!!张宏斌那边第二次把泥鳅挖成两半。

    刘军浩已经看出来,自己这个大舅子以前根本没有挖过泥鳅。于是他很无奈的再次指点:“不要贴着洞挖,泥鳅洞一般直上直下,挖的时候要靠后五公分。还有,泥鳅洞深度大致有四五十公分,挖到这个深度就需要小心一些,注意观察。只要掌握这两个窍门,挖起来很简单,基本铲不到泥鳅身上。”(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获大大的有

    在刘军浩的指点下,张宏斌挖的总算顺畅起来。(/吞噬小说网)

    不是每个洞里都有泥鳅存在,很多洞都是其他水生生物打下的,比如田螺、青虾、蚂蝗……张宏斌很快总结出经验:其他洞穴洞壁粗糙,泥鳅洞非常光滑,就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一样,难怪老人们常说“滑的像泥鳅一样”,感情是从这里来的典故。

    半个小时时间,足足挖了七八条,也算小有收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泥鳅也遵守着这个法则。此时泥鳅体内储存了过冬所必需的大量营养,个头异常肥硕,七八条就有将近半斤重。

    不过他的速度和刘军浩没可比性,人家拎起铁锨挥的飞快,这会儿工夫,已经有小半桶了。

    再挖一铁锨,张宏斌顿时兴奋起来,连声叫道:“小浩,我这里又出大泥鳅了。”

    “放弃吧,这个洞别挖”刘军浩探头看了两眼,开口道。

    “怎么不挖,肯定是个大泥鳅”张倩大哥疑惑的问道。挖这么多泥鳅,他也有经验,这泥洞光滑,洞壁有一元硬币大小,里边绝对是个大家伙。

    “这不是泥鳅洞,而是黄鳝打得。”刘军浩开口解释。黄鳝洞和泥鳅洞不同,洞穴一般七扭八拐,很少直上直下,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黄鳝也很好呀……不是更贵吗?”张宏斌困惑起来。

    “话是这么说,关键得不偿失呀。冬天黄鳝洞最少有一米深。没半个小时挖不出来。有这功夫,还不如多挖几条泥鳅呢。”

    这点刘军浩倒没有夸张,冬天天气冷,黄鳝抗冻能力差。因此钻的很深。和这个类似的还有小龙虾,冬天能钻两米多深。要想把它们挖出来,最少要挖半车土,实在得不偿失。

    “我挖下试试,真有一条大黄鳝也值了。”张宏斌却不想放弃,继续埋头苦干。

    刘军浩也没有再说什么,张倩大哥纯粹找乐子来的,挖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张宏斌很快放弃。刚挖半米深,下边就是碰到江石,铁锹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只能半途而废。

    两人从九点多一直挖到十一点。收获大大的有,泥鳅将近小半水桶。刘军浩拎了一下,足有二十斤。

    “爸,我要上厕所”他们正忙乎着,泽宇凑过来说道。这小家伙。还没有在野外方便的习惯。

    “你一个人回家吧,没看忙着”张宏斌挖的正带劲儿,头也不抬回答。

    “我不,我要看你们挖泥鳅……”小家伙说什么也不想单独离开。

    “大号小号?”刘军浩开口问。

    “小号”难得。这孩子竟然能听懂。

    “你去那里解决掉”刘军浩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干沟,“放心吧。没人看的见。”

    “哦”小泽宇点点头离开,这家伙。去撒尿手也不离小钉耙。

    “等等,我也去”小建辉应声跟上去。

    解决完个人问题,小泽宇随意举起钉耙刨了下,结果发现湿软的黑泥上出现一个泥鳅洞。

    这下他来了兴致,抡起小钉耙刨起来。哪知道轻轻一刨,一条肥大的泥鳅出现了。

    再刨一下,出现两条……哥俩激动地小脸通红,纷纷举起钉耙忙乎。

    四条、八条……成窝的泥鳅被刨出来。这条不起眼的干沟就仿佛是一挂长鞭炮,那些泥鳅如同鞭炮上的炮仗。点着引线,一大串泥鳅噼里啪啦出现在面前。

    刘军浩他们一忙乎,彻底将小哥俩忘掉,等休息的时候,才想起两人没在身边。

    于是乎,张宏斌赶忙扯着嗓子喊叫。

    “姑父,大伯,你们赶紧过来,我们捉了很多泥鳅。这里泥鳅多得很,挖都挖不完,赶紧来呀……”小建辉在那边扯着嗓子回应。

    啥……两人有些不相信的跑过去。

    好家伙,看到面前小桶中几乎放满,刘军浩吓了一大跳。

    至于张倩大哥,更是有些无地自容。自己忙乎半天,还没有两个小家伙挖的多:“这……你们在这里挖的?”

    “嗯,你看”小建辉点头做示范,钉耙刨下,又有一条泥鳅被勾出来。

    这样也行!!刘军浩也在口中啧啧不已。他凑过去看了两眼,仍然没搞懂泥鳅洞为什么那么浅,而且分布的密度也远远比水洼中多。这个沟是自己前年为排后院积水新挖的,将后院外的水洼和田野的沟渠连通,再远些一直流入白条河中,夏天自家后院的积水就是通过它排泄出去的。

    按理说不应该有那么多泥鳅呀?老经验碰到新问题了。

    刘军浩这人就那样,遇到不懂得事情总想弄个明白。他索性泥鳅也不挖,沿着水沟走了个来回。一拍脑袋,总算明白过来,原来是上水泥鳅!

    这条沟看上去的确不起眼,但如果仔细研究过两端就发现恰好呈脸盆状,靠近水洼一侧略高些,落差大概三十多厘米。泥鳅和其他鱼类一样,都喜欢逆流而行。夏天涨水白条河中的泥鳅沿着水流一直游到这条干沟里边,结果由于前端水洼处落差太大,大部分泥鳅上不去,只能被阻拦在干沟里。

    下雨天经常捉鱼的人都知道,上水鱼大多都聚集在水流落差处,只要没人惊动,它们一般不会扭身游走,因此捉起来很容易。在落差处下方弄一张渔网,这些鱼就没跑的。

    等后院积水排尽,同样因为落差问题,水沟中就变成死水,这些泥鳅也没办法逆流而下,被困死在水沟中。

    正因为如此,这条不起眼的水沟中才会有那么多泥鳅。

    至于它们为什么打得洞比其他泥鳅浅……刘军浩现在也想明白。原因很简单,土质!!当初挖这条沟时害怕被淤泥阻塞,他特意在下边垫了层黄胶泥。这种泥里边含有的沙子比较多,泥鳅打洞时很难穿透,因此洞穴只在上边这层薄薄的黑泥上。

    想到这里,刘军浩要过钉耙在地上轻轻一挖,果然如此,七八厘米下就是黄胶泥。

    找到原因,两个大人立马挥动铁锹转移阵地。

    短短半个小时时间,他们就将这段长约二十米的干沟翻完。成果丰硕的超乎想象,两个小水桶装的满满。

    几个人越干越带劲儿,连中午饭都忘记了。直到张倩打电话过来,催他们回来吃饭。刘军浩这才回过神,将泥鳅折合进两个大桶里边,提溜着回家。

    “你们几个小时就挖这么多?”看到水桶中的泥鳅,张倩也很是惊讶。

    “姑姑,你不知道……”小建辉哥俩争先恐后讲起传奇经历。

    几个人都在兴头上,中午吃饭也不安生。吃完歇息不到半个小时,又张罗着要去院墙外挖泥鳅。

    不到一天时间,刘军浩他们将整片水洼翻个遍。足足挖了八十多斤泥鳅。这数量离王胜利要求的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没问题。有这么多泥鳅垫底,刘军浩就可以偷偷从石锁中捉些充数了。

    中午惦记着挖泥鳅的事儿,几个人没好好吃饭,刘军浩原本打算晚上多炒几个菜,和张倩大哥喝两杯。

    哪知道张宏斌点着要吃蒸红薯,说去年在他家吃过一次后,现在还念念不忘。

    蒸红薯……没问题!!

    过了霜降刘军浩才把后院种的那些红薯刨光,前两天刚放到红薯井里边。

    用铁叉扎了一脸盆红薯,洗干净放在蒸笼里,架上木柴烧连烧半个小时。等醒过味,掀开锅盖,诱人的红薯清香扑鼻而来。

    “就是这味儿,”张宏斌顾不得烫,伸手抓了一个,左右手翻转片刻,便迫不及待往嘴里送。

    蒸红薯其实也有窍门,蒸的时间越长越好,红薯纤维高温下软化,吃起来甜丝丝的,让人美得几乎找不到舌头在哪儿。

    以前农村熬糖稀也是这样,先把红薯煮好,然后放上大麦芽和成稀泥,再用沙布进行过滤,最后把红薯汁放到锅里,用火慢慢熬到勺舀起成直线就好了。

    吃过晚饭,刘军浩直接打了个电话,让王胜利明天过来取泥鳅。

    张倩大哥原本打算下午就回市里边,结果一直忙乎到天黑,只能在刘家沟住下。

    白天他挖泥鳅时精神奕奕,等躺在床上却一个劲儿嗷嗷叫。腰酸背疼,身体连床都不敢挨,怎么躺都不舒服。

    无奈之下,他只得把刘军浩唤醒,让他给自己按摩。

    这种情况刘军浩倒理解,很多没下过力气的人陡然用力过度,都会是如此反应。

    好像自家抽屉里还有半瓶红花油,刘军浩找出来在张倩大哥脊梁、手臂上涂抹了个遍。

    一天挖上百斤泥鳅,的确很辛苦,不过收钱的时候几个人却乐的合不拢嘴。现在泥鳅价格高,上百斤泥鳅,卖了两千多。

    这钱刘军浩没打算收进自己腰包,而是四个人平分,小建辉哥俩也没拉下。

    张倩大哥说什么也不要,耐不住刘军浩应把钱塞进他兜里。

    建辉哥俩收好钱,兴奋地不能行,一个劲儿叫着还要去挖泥鳅。

    那边张倩大哥也开口建议,让刘军浩闲着没事去挖泥鳅,这样一个月下来不少挣钱。

    刘军浩连连摇头,直说要在家照看两个孩子,根本没时间。

    后院外水洼中有泥鳅,十有**是泉水的功劳。再加上那地方已经有几年没人挖了,所以才如此密集。

    其他地方绝对不会那么多,半天能挖上三四斤已经算了不起。

    那点钱,刘军浩还没看在眼里。(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 继续挣零花钱

    挖泥鳅那点钱刘军浩看不在眼里,不代表其他人也如此。//王胜利路过村里时把高价收购泥鳅的事情提了一下,立刻有不少人扛着铁锨忙乎起来。冬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挣些零花钱也好,反正刘家沟附近干沟多的是。

    很快也有不少游客加入其中,当然他们纯属找乐子,凑热闹。

    刘军浩原本以为任务完成,没自己什么事儿了。谁知道刚隔两天,小娃子等人却抬着个蛇皮袋上门。

    那蛇皮袋鼓鼓的,张倩还以为他们弄到什么稀罕东西。好奇的上前打开袋口,妈呀一声尖叫起来。

    “什么东西,看把你吓得?”刘军浩过去瞄了一眼,“好家伙,这么多,你们从那里投到的?”

    蛇皮袋里放了满满一袋子马蜂窝,难怪把媳妇吓一大跳。

    “这是我们花费两天时间上山找的,怎么样……”毛孩子得意洋洋的炫耀,末了又开口道:“小浩叔,你给王老板打个电话,说马蜂窝投好了,让他来收吧。”

    “王胜利收马蜂窝,我怎么不知道?”刘军浩有些纳闷的反问,这人来的时候没说呀。

    他掏出电话打过去,询问起收购马蜂窝的事情。

    哪知王胜利听说后也很惊讶,连说几个孩子听差了,自己根本不收这东西。上次来村里,他看到树上有个马蜂窝,就随口提了一句,说这东西在城市里很值钱,一两百块一斤。

    “多少钱,你确定价格这么高?”刘军浩追问道。上次自己投的那个金玉皇蜂巢穴虽然卖了上千块,但那是当工艺品出售,刘军奇去年卖的那个也如此,不能算数。

    据他所知,马蜂窝镇上也有人收,不过一斤才四十块钱,实在不值得人冒这个险。如果真能卖到一百多,刘军浩也有试一试的念头。

    等他问到具体情况。王胜利却不确定起来:“我也是听人说的,你找懂行的人问问。”

    挂断电话,刘军浩冲几个充满期待的孩子摇摇头:“王老板不收这东西。我再帮你们联系联系。”

    接着他拨通霍军的电话,这次总算有个确切答案。霍军答应帮忙去市中药市场问问,说是下午回电话。

    “小浩,我打听过了。马蜂窝三百块钱一公斤。你那里要是多的话,人家可以上门收购。”刚吃过午饭,霍军就打电话过来。

    “多少,你确定?”听到价格,刘军浩很是惊讶。太贵了点吧。镇上收马蜂窝那家简直是成倍的赚。

    这山上的马蜂窝……刘军浩不敢想象,如果把附近大山中的马蜂窝摘除掉,万元是妥妥的。而且现在这个季节刚刚好,天气冷飕飕,马蜂都躲进柴草堆、石缝里边了,马蜂窝根本不设防。

    “当然了,小浩,我发现这是个发财的门路呀。”霍军在那边也显得很兴奋。“我刚才在网上看的新闻。用马蜂蛹做成的食品在广州、香港、台湾等地非常受欢迎,简直卖疯了。仅广州一天就要消耗掉5000多公斤马蜂,现在不少农户已经搞起马蜂养殖。

    要不你也养马蜂吧,我这里包销,怎么样,如果有去年那种金玉皇蜂蛹。价格绝对高。”

    霍军在电话那端使劲儿的蛊惑,描述了一条康庄大道。

    “马蜂。怎么养的,这玩意儿蜇人呀!”刘军浩也被这种描述说动了。在他看来。养马蜂似乎真不错,反正这东西外出觅食,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如果真有这么大收益,完全可以开发成副业。

    “春上在野外找来马蜂窝,连窝带马蜂一起端,然后在家用细窗纱做个笼子,把它们放里边养,平时喂些食物就行。”为了让自己的话有说服力,霍军特意查过相关资料。

    “这样呀,还是算了”刘军浩一听,彻底打消念头。原因很简单,这种饲养方式太危险了。只要窗纱一不小心破掉、烂掉,那马蜂就会蜂拥而至。

    万一真被蛰中毒,根本不是几百块能看好的。尤其是金玉皇蜂,真被那东西蛰到,小命都丢半条。

    其实这东西饲养简单,要不是风险大,发展成养殖业倒也不错。

    不过摘马蜂窝倒大有可为……刘军浩这边正想着,小娃子他们正好上门。他把事情刚说完,几个熊孩子就欢呼起来。

    这些日子看人家都忙着挖泥鳅挣零花钱,刘军浩也有些闲不住了。给媳妇一说,她挺支持,主要是张倩也知道现在马蜂窝里没有马蜂。

    于是乎,刘军浩领上猴子和松鼠,带着黄斑皮,浩浩荡荡朝山林进发。

    自家这些动物有些聪明过头,刘军浩刚投了一个,它们就明白过来……知道主人需要什么东西后,没五分钟时间,点点和白条各自捧着碗口大的马蜂窝赶回来。至于悟空更是离谱,这小家伙直接扛回个篮球那么大的蜂窝。大概因为太重,这家伙走起路来一扭一晃。

    口胡……刘军浩看到它扛着的蜂窝,急忙蹲下身子大叫道:“快扔了,悟空,过来!”

    “吱吱”猴子根本不明白主人为什么如此反应,但还是听话的把马蜂窝扔在地上,迈步跑过来。

    没有马蜂飞出?刘军浩才松了口气。对着猴子脑袋拍一下训斥道:“你胆儿也太大,这种大马蜂窝也敢投。”

    马蜂冬天会离开巢穴,寻找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但这说的是那种碗口大开阔的小马蜂窝,而不是眼前这种。

    这种大马蜂窝外有一层硬壳,可以防雨防冻。因此即使天气再冷,马蜂也很少离开巢穴。等来年春天,它们还会沿着旧巢继续扩大,这也是不少地方频频出现巨型蜂巢的一个原因。

    不过像现在的天气,它们倒是很少外出活动,除非被惊到。

    刘军浩很好奇,悟空这家伙是怎么把马蜂窝摘掉,而自己没挨蛰的。难道里边真的没有马蜂?

    等了大概五六分钟的样子,见确实没有马蜂飞出,他才战战兢兢走过去,将马蜂窝拾起。

    原来……好聪明的猴子。

    看到马蜂窝上塞着一根树枝,刘军浩忍不住称赞了一句。

    经常投马蜂窝的人都知道(汗一个,估计有这爱好的人很少),其实马蜂窝形状分为很多种。有呈条状的,最大刘军浩见过有四五十厘米长。也有呈向日葵状的,刚才两只松鼠摘得就是,这种马蜂一般都会避冬。

    也有陀螺型的,就猴子弄得这种。整个蜂窝封闭严密,大多只有一个出口供马蜂进出。当然更大一些的,会留有两到三个出口。

    悟空这家伙用树枝把马蜂窝出口直接给堵上了,难怪刚才没看到马蜂。

    刘军浩很为悟空的聪明才智感叹,这家伙简直要成精了。

    不过里边的马蜂如何弄出来,刘军浩却相当头疼。总不能连马蜂直接卖给人家吧?虽然马蜂也值钱,可没听说有收活马蜂的。

    有了,看到旁边那个山洼时,刘军浩来了主意。

    他从石锁空间中扯出一小捆细发草,三下五除二编成条草绳,然后将草绳一端绑在马蜂窝把儿上。

    准备工作做完,刘军浩登上山洼顶端,在拔开树枝的同时,猛然将马蜂窝抛下。

    “嗡嗡”果然不出所料,一大群马蜂被惊动后,在山洼下边乱飞起来,四处寻找敌人。幸亏刘军浩编织的绳子足够长,这才没引来马蜂注意。

    来回抖动了十几次,刘军浩慢慢拖动绳子横移,接着快速上拉。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快赶上007大片了。绳子拉上来时见没有马蜂追赶,刘军浩长吁一口气,扭头对着小孔出口看去。

    没等他反应过来,一只马蜂从小孔内飞出,直落在他手臂上。

    x……怎么还有马蜂。

    刘军浩顿时傻呆在那里,双手捧着马蜂窝,一动不敢动。

    不过等眼睛余光看到那马蜂脑袋颜色,他又轻松起来,伸手一捏,把这只马蜂捏下手臂踩死。

    倒不是刘军浩胆大,而是因为这种马蜂不蜇人……那啥,这也是投马蜂窝人的必备常识。

    其实马蜂窝里边有两种马蜂,第一种脑袋焦黄,带有毒刺,第二种脑袋苍白色,这个不蜇人。小时候刘启勇他们为表现自己胆大,经常捉白脸马蜂拿手里玩,把其他同学吓得哇哇乱叫。

    至于为什么一个蜂窝有两种马蜂,刘军浩也不太清楚。

    有一次无意上网看到相关资料,他才知道,感情马蜂和蜜蜂一样,也分雄、雌。工蜂、蜂王都是雌性,带有蛰针。雄风则没有,自然不会蜇人,白脸马蜂正是雄峰。

    将那只马蜂踩死后,刘军浩又不放心的抖了几下。真没有了,马蜂窝内只剩下那一只雄峰。

    接下来在他的指挥下,一人三兽横扫山野。

    悟空和松鼠的眼睛特别尖,一路扫荡过去,很少有马蜂窝漏网。当然那种令人头疼的陀螺马蜂窝也遇到不少,刘军浩直接让猴子放弃。为一个马蜂窝折腾将近半个小时,实在不值得。有这功夫,不知道投多少马蜂窝了。

    他们接连翻过三座山头,不到两个小时,蛇皮袋装满。

    刘军浩看天色还早,把蛇皮袋扔进石锁中,然后继续领着几个小家伙寻找。(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951/ 第一时间欣赏随身装着一口泉最新章节!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所写的《随身装着一口泉》为转载作品,随身装着一口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随身装着一口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随身装着一口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随身装着一口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随身装着一口泉介绍:
山村孤儿刘军浩偶然得到了一个古怪的石锁,一步步揭开其中的奥妙,伴随着他的将是幸福的创业史。
一间房子一条狗,一条火头几棵树。午后倒上两杯小酒,和来串门的人唠唠磕,吹吹牛。看着那些半大的熊孩子屋前屋后的乱窜,不亦乐乎?
随身装着一口泉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随身装着一口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随身装着一口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