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海上长城TXT下载海上长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上长城全文阅读

作者:流水夜帐     海上长城txt下载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60 六把刀

    关于美国对海唐国的限制,李广其实是有点疑惑的。要知道现在是世界大战,美国削弱盟友的力量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的。罗斯福总统意气用事?不应该的,一个大国的总统,不应当如此不智。

    经过深入的思考,李广认为自己发现了答案。

    有一种情结叫做血缘情结,这种东西甚至不以利益衡量。中国人有这样的情结,美国人也有。别看欧美的正式宣传中,没有太多的涉及人种歧视。但是在内心的最深层次,白种人把东方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在欧美人眼中,黄种人或许和黑人是同一等级的劣等存在,别看美国人叫嚣着民主自由,甚至在宪法中也赋予了黑人公民地位和拥有选举权。但是事实是:美国的黑人在二战中没有选举权的。内心中美国人只是把英国人和欧洲人看成他们的同类,这种情形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

    李广推测,罗斯福对中国人的蔑视,造成了美国对中国,对海唐的政策歧视。

    另一方面:美国或许可以容忍一个陆军强大的新兴国家,但是却会非常忌讳世界上再次增添一个海军强大的国家。一个海军强大的国家,是会对美国战后的全球霸权形成威胁的。

    不管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李广却是不得不再次整合军工产业。

    第一项,电池生产。加大投入,完善生产线。到目前为止,电池仍然是海唐国最赚钱的项目。甚至在未来的时间,也是一个可以当做支柱的产业。所以,电池的研发也要加强,争取能够早一日达到现代的水平。

    第二项。鱼雷和灵巧炸弹的生产研发。一则为了创造效益,二则为了增强战斗力。其中,鱼雷研发的主要方向是制导鱼雷,不过目前制导方式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灵巧炸弹,继续延续玩电子游戏的思路,则主要向电视制导的方向发展。为此,海唐国已经收购了一个小小的电视机研究所。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全体转移到马达加斯加。

    第三项,雷达的研发制造。这一项虽然不大可能见到经济效益,但是却是海抗军提高战斗力的核心。雷达研发小组的第一项成果。现在已经开始列装,无线电侦测仪毫无疑问的将会在战场上发挥极大作用。

    第四项,高炮炮弹的研发生产。海唐国在技术上最近取得了一个突破:高炮炮弹的引信研发成功。

    读者朋友如果还记得,在本书一百零八章中,海抗军当时招揽到了六十多名高端人才。但是如果把这些人全部留在石像岛。李广认为反倒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有几十个最为高端的人才,被李广重新送回美国。设定了几个研究方向。并给以资助。

    经过了三年的潜心研究,高炮引信研究小组,终于见到了成效。高炮近炸引信和可变时控制引信取得了突破。

    在美国没有条件在真实状态下试验,因此这几个学者跟随商船到达马达加斯加,回家了。

    在海战中,高炮炮弹的消耗极其恐怖。战斗中,如果要干掉一架战机。理想的话大约需要两千枚炮弹。而且还不一定能完全把敌机拦截。

    两千枚炮弹是什么概念?炮弹加上炮管的消耗,绝对超过十万美金的价格,比一架飞机都要贵。要是不能提高命中率,仅仅防空都能把海抗军给打穷了。

    这次关于高炮炮弹引信的突破主要有两项。第一利用感应线圈的近炸引信。第二可以通过电子管发射电波引爆炸弹。后来这一项研究更加深入,从而和雷达功能整合在了一起,利用雷达测距反馈引爆。

    几个华人工程师为此付出了艰苦劳动,仅仅耗费了不到十万美金的研究经费,就作出如此成果。后来李广知道,他提供的十万美金根本就不够用,这几个工程师变卖了家产,全部投入了研究之中。在国家和民族最为危机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在尽力。

    仅仅是干掉一架敌机的代价,就研制出这样的成果,李广对此极为满意。

    现在这些技术,只需要实用性验证,就能立刻投产。估计三两个月就能见效。

    这项技术,不仅能减少消耗,还可以提高防御能力。也能减少舰船的载弹量。众所周知,无论什么军舰,载弹量越多就越危险。

    第五项,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由于美国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限制出口,但是海唐国很明显不可能建设出来一套完整的工业,尤其是根本不具备制造飞机等武器的能力。在李广当初设定的研发项目中,导弹也是重要一项,虽然现在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但是也是摸到导弹的边缘,取得了一些成效。导弹技术在海抗军中的应用,第一步稍有偏离轨道,这项技术在战斗机上最先使用。

    为了弥补战机的性能缺陷,导弹研究小组和飞机设计小组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为战机加装火箭发动机。

    这种想法可是太过于离奇了,简直是科幻。李广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曾经出现过这样的飞机,螺旋桨加火箭助推。但是一帮专业人员非常有把握的说可行,反正这和李广要求发展导弹的方向并不冲突。于是就定下了这个项目。

    李广知道德国人在二战中开发了喷气式飞机。但是却不知道,德国人已经在使用一种火箭发动机的飞机-me163。虽然尚未出现在战场上,但是已经研制成功。

    德国人的me163战机是利用螺旋桨飞机拖到高空,然后打开火箭发动机,进入飞行状态。而海抗军的稍有不同,而是仅仅把火箭发动机加装到螺旋桨飞机上,作为一个辅助推力。难易程度上,海抗军的方案更加简单。

    火箭发动机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个高科技产品,但是如果降低要求。火箭发动机虽然仍有难度,但是难度其实不高。根据李广的要求,其难度比起一个汽车发动机都不算难。

    要求是这样的,设备加上燃料,以一百公斤总重量为限,要求能提供五分钟的推力,根据计算推力应当在一百公斤以上。相当于为战机加上了一台大约两百五十匹马力的附加发动机。

    要知道,无论是p40战斧还是f4f野猫战斗机,都是三吨多重量的战机。本身有一千两百匹马力,加上这两百五十匹马力。就是一千四百五十匹马力。

    虽然总功率还赶不上美军将要装备的f6f地狱猫和f4u战机,但是在重量几乎轻了一半的情况下,爬升速率是这两款战机所望尘莫及的。

    当然,推力是越大越好。如果材料难以达到重复利用的要求,哪怕使用一次换一套燃烧室和喷嘴也无所谓。

    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为海抗军所能得到的战机,无论是p40还是f4f只能加挂一百多公斤的重量。

    如果说这两款战机和日军的零式战机相比。除了低空机动性远远不如。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速度和爬升速度都不如零式战机。

    根据海抗军飞行员最为熟悉的战术,打了就跑。其实并不看重低空机动性,反倒更加注重脱离速度和爬升速率。

    脱离速度快,就意味着可以避免和日军零式战机缠斗。爬升速度快就可以重新占领有利位置,为发起下一轮袭击争取机会。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测算,只要能达到提供五分钟一百公斤的推力。p40和f4f能够轻松达到七百公里的平飞速度。这几乎就是螺旋桨飞机的极限速度。脱离日军战机的追击绝对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爬升速率的计算。f4f爬升到六千米高空大约需要九分钟。而日军的零式战机仅仅需要七分钟。就是这么两分钟的差距,决定了海抗军的俯冲袭击战术无法轮番使用。而火箭发动机如果能做到为战机提供五分钟的额外推力,那么战机的性能将会轻松超过日军零式。

    综合的来说:如果火箭发动机能够有五分钟的寿命。完全能够让战斗机增加一次脱身机会,一次抢占有利位置的机会。也就是说,如同打游戏一般,飞行员多了一次满血复活的机会。

    在生命与生命的搏杀中,这已经是极大的胜率。做到这一点,即便是落后的p40战机和f4f战机,作战效能将会大幅度提升。

    至于具体的安装问题,并不会很难,这个年代的战斗机设计远不是后世的那种精密化,填充度不高,火箭发动机部件如果采用分体设计的话,倒是很容易就加装到战机上的。

    当然李广的根本目的也不会变:火箭发动机的用途不仅仅是用到战机上,最大的用途则是用到灵巧炸弹上,或者导弹上。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火箭发动机非常复杂。但是实际上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秘密,比起喷气式发动机来说要简单的太多。尤其是在降低了要求之后,设计的确不难。困难的是制造火箭发动机的材料,耐高温高压的材料,耐高温高压的零件。

    偏偏李广这位穿越者,什么都不精通,但是好多东西都知道个皮毛。在耐高温的火箭喷灌材料中,他偏偏就知道一种现代战机上使用的材料--碳化硅。就这么一点知识,减少了专家们无数的劳动量。

    现在,李广手中可是有几个后世都闻名的大科学家,黄玉山是飞机专家,钱大拿可是文明后世的导弹专家。两个人合作,造出这样水准的火箭,应当不成问题。

    对于这项事业有所推进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海抗军在锡兰缴获的亲潮号驱逐舰上有几枚日军的长矛氧气鱼雷。小鬼子对于液态氧气的使用有相当独到之处。火箭发动机同样使用的是煤油和液态氧气。因此鬼子的氧气鱼雷在储存,管路,控制等方面,反倒歪打正着的为海抗军的火箭发动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使得火箭发动机在实用性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第六项,自然是排名最高的机密项目--a计划。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全部转移到了马达加斯加,仍然由袁丑全权负责。

    这六个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会成为海抗军战力增长的源泉。当然,这才能表现出一个穿越者的眼光。李广到这个时代已经多年,也发展了几年,全都是山寨古人的产品,李广这个穿越者也太次了点。

    而这六项科研,被李广称为六把刀。六刀齐出时,将会成为海唐国的无坚不摧的“陌刀”阵。挡者披靡,无坚不摧。(未完待续。。)

    ps:  感谢kanking,感谢hsd265打赏月票。

361 杂事多

    李广是七月十日离开海参崴的,他要前往唐港。军心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所有的将领都极为重视。李广奔赴唐港,首要的一件事就是稳定军心,提高士气。

    在海参崴的时间里,李广每天都在忙碌,他还定下了几件事情:

    海抗军在中途岛俘获的日军加贺号航母上,装备了十门单装203mm舰炮,炮塔和自动扬弹机完好无损。

    仅仅是这十门203mm舰炮,如果购买美国产品的话价格就高达六百万美金。

    海抗军的航母自然是不会使用大口径舰炮的,但是这些贵重的火炮李广也不会浪费。

    为了利用这些火炮,李广专门挑选了一艘快速商船,用以改装。这样的配置,这艘船的火力堪比重巡洋舰,但是实际上并不适合海战,毕竟速度最高才二十二节。不过在取得了制海权制空权的情况下,掩护步兵登陆却是极好的火力输出平台。

    即便是船体和舰炮都有海抗军提供,最后乌龙船厂也要求两百万美金的改造费用。

    但是,李广却不得不接受。一则是,乌龙船厂已经没有了李广的股份。二是,因为摩根财团聘请的设计师已经不是李广当初聘请的罗伯特一干人了,而是水平要高出一大截的舰船设计专家。

    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对于在一艘满载排水量一万三四千吨的商船上,装备十门单装203mm炮,没有点水平还真难做到。203mm炮本来就是世界各国重巡洋舰的标准配置,其后坐力极大,炮位的设计要求相当高。而且装备十门,即使比起各国的主力重巡洋舰也堪称强悍。中间的技术难度的确不低的。

    顺便说一句,罗伯特一干船舶设计师,现在被摩根财团赶了出来,成为了海抗军的专用设计师。由于岗位重要,已经加入了海唐国国籍。李广用的这样水准的设计师,造出的自由龙号航母被一枚鱼雷击沉,不知道印度洋号航母会有如何表现。

    而且,这帮人已经开始接手了加贺号航母的改造设计。或许航母的主体不用这帮家伙设计,仅仅设计飞行甲板,机库。舰岛什么的,应该问题不大吧?

    虽然美国的限制出口,给海唐国造成了很多困扰。好消息也是有的,比如加贺号航母上找到的不仅仅是一架完好的零式战斗机,还有整整四十枚航空鱼雷。至于其他先进装备。数不胜数。如果全部消化了加贺号航母的技术,海唐国的舰船制造水准。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不过由于加贺号航母的俘获。占用了石像岛大量的技术力量,以至于军用潜艇的生产陷入停顿。不过运输潜艇由于技术含量相对的低,仍然在持续生产。

    为了保密,李广是不会把加贺号交给乌龙船厂改造的。虽然罗伯特一干设计师的水准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也设计了一艘印度洋号航母,加上海抗军一帮舰船设计师。应当说能担起改装加贺号航母这个重任的。

    李广在海参崴的时间里,处理的另外一件杂事,比较特别。无关军务,无关政务。随着商船回航的有着一波特别的人群。这是袁总理从美国好莱坞带回的一帮电影摄制组。

    将要拍摄的电影为《第一滴血》。拍摄背景就是美军在菲律宾的惨败和巴丹行军。

    无论李广还是袁晔遭受了美国的冷遇,更是被限制了出口,竟然不知道其中一项原因是,关于巴丹行军的纪实文学刺痛了罗斯福总统和麦克阿瑟上将。

    既然不知道,李广当然还是要拍电影的。这部电影既然主要是给美国人看的,李广毫不犹豫的剽窃了史泰龙的名片《第一滴血》。

    故事梗概只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海抗军军官唐龙,在得知日军进攻菲律宾,单枪匹马去救他的女朋友。唐龙的女友是美军的一个护士。

    史实是:美军在菲律宾陆军中有六十四名女护士,被日军全部虐杀。

    电影的内容倒是丰富,中国功夫,美国西部牛仔的比枪,狙击手,轻重火力,飞行员,潜艇,军舰。男主角通通的要玩上一遍。

    电影满篇充满了yy。总之是铁汉柔情,英雄无敌,冒险动作加香艳。

    李广这个创意一出,不仅是身为煽情之王的编剧王世目瞪口呆,连一干美国电影摄制组也是狂呼过瘾。

    吹到高兴处,李广还亲自示范了几个现代电影中酷比的动作,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某人问:“是否过分yy?‘

    李广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电影不就是这些狗血的玩意嘛?

    这部电影后来世界闻名,其原因不仅仅是票房爆棚。还因为其男女猪脚的牛x。

    男主角蒋则名,此时只是一个发改委的年轻官员,因为形象好被选为猪脚。谁也没有想到,连李广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这个蒋则名竟然和美国那位三流演员总统几乎同一时期成为了一国的元首。

    女主角,美女间谍拉吉丽。拉吉丽的形象固然美丽动人,饰演一位女护士更是勾起无数人的春心。但是在后世影响更大的则是两本书:《美艳女谍和李广不得不说的故事》《纳粹女谍和蒋则名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部狗血的电影几乎创造了一个记录,男主角凭借一人之力,干掉了鬼子数百人。累计干掉日军飞机一架,航母一艘,潜艇一艘,战列舰一艘。差不多日本海军的二十分之一就成了他的战果。

    这部电影的另一项记录是,动用的武器装备足足价值上亿美元。

    就是这么一部片子,连特种小队的战士都看了脸红,偏偏却是在美国,在全世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在影片获得巨大的成功之余,海唐国在美国民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

    之所以用拉吉丽做女主角,李广存了另一个想法。这样的美女间谍,杀之可惜。不如送到美国,祸害美国吧。几个月后,电影上映,拉吉丽创出了名气,就此留在了美国。

    由于很可能在到达锡兰时正赶上日军舰队增援,李广没有乘坐驱逐舰,而是乘坐潜艇奔赴唐港的。

    一路上李广除了军事,实际上考虑最多的仍然是经济。现在的海唐国筹集了一亿美金家底,要是不投资,不搞建设。这一亿美金足够海抗军支撑到四四年年初。但是一开始投资,无论是工农业还是军事科研,亦或是武器的采购,都是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的。

    说白了,李广最担心,钱已经花了,但是盈利的速度跟不上军队消耗。要是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势,那可是要出现麻烦,而且是大麻烦。海唐国不像其他正常国家,危机时挤挤民间还能筹集一些资金,海唐国的情况是,民间经济过分薄弱,政府一旦没有资金,就真的没有资金了。

    如果正打着仗,物资弹药没了,这可会坏菜的。

    忧虑改变不了现状,整个国家不是一个人可以撑起来的,袁总理代表的政府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未完待续。。)

362 换将

    ps:  感谢鲲海,感谢ruoliuc123投出月票。

    李广从马达加斯加赶到唐港,一路上耗费了整整八天时间。四千多公里,以狴犴级潜艇的速度,十天赶到,也算很不错的一个指标了。

    本以为,到了七月十七日,日军舰队应该能返航锡兰,免不了一场躲猫猫的游戏,但是实情是一路航行顺利无比。

    救兵如救火,日军即便是傻子也应当知道的军事常识。日本海军撤离二十天的时间,足够日军舰队返航,然后赶到锡兰的。但是为什么仍未到达呢?

    答案是:十七日,日军舰队还在新加坡没有出海呢,根本就不可能到达锡兰的。

    日本海军不是只一个锡兰战场,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千万平方公里的海疆,日本海军真是有点不够用的。

    第一,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岛,日本海军不仅要支援陆军作战,还要和美国海军死磕。

    第二,锡兰方向,日本海军也要执行同样性质的任务。

    第三,海抗军和美军的潜艇现在已经开始成灾。美军潜艇官兵从战争初期的不熟练,逐步成为熟练工,袭击无孔不入,到了四二年中期,日本方面已经是每天都能听到船沉的消息了。而且,太平洋战场上还不同于大西洋战场。这里有一个大大的阔佬-美军。美军财大气粗,潜艇不仅是拿着鱼雷袭击大型商船,连百吨上下的渔船,碰上了就会奉送一枚鱼雷的。

    加上海抗军潜艇的重点袭击,开战半年,日本已经没有了绝对安全的航线。

    小鬼子一贯不重视后勤,普通商船可以不管。但是有些商船运输的可不是民用物资。而是军用物资,不得不派出舰队护航。

    海抗军总共才二十多艘商船,就占用了十几艘舰艇护航。日本商船那么多,军舰少了根本就不顶事。因此,小鬼子现在才稍微的意识到,看似强大的舰队,真的真的不够用。

    又要打仗,又要护航,日本海军只好对兵力开始做一调整。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为了向日本国民隐瞒惨败的真相。仍然是到处宣传大胜。但是,少了五艘主力航母,第一航空舰队几乎被彻底抹去,只有一艘瑞鹤号航母勉强撑着面子,这实在太难堪了。

    小鬼子自欺欺人。干脆把第一航空舰队挂在账面上,也只能挂在账面上。现在那些航母除了被俘的加贺号航母。都在海底睡觉呢。

    为了展现武力仍然强横,日本海军于是重新组织了一个第二航空舰队。

    现在日本列装的航母除了凤翔号仍然归属联合舰队司令部指挥。其他的几艘全部都划拉到了这个所谓的第二航空舰队。

    其中原忠一少将的瑞鹤号航母,毫无疑问的成为这支舰队的主力。没有办法,小鬼子现在就这么一艘大中型航母了。

    要是论排水量,日本还有两艘航母算得上是大中型航母,这两艘都是由大型邮轮改装而来的。隼鹰号航母和飞鹰号航母,基准排水量都在两万四千吨以上,不算小了。但是速度就不行了,最高速度只有二十四节。

    而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一共有七艘轻型航母。现在都已经列装。他们是:凤翔号、龙骧号、龙凤号瑞凤号、翔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

    其中凤翔号已经被击沉了一次,现在归属联合舰队司令部,一般的来说是不能动用的。

    而祥凤号已经在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千岁号和千代田号虽然在海军中,但是现在还是水上飞机母舰,还没有被改装成航母。

    因此,日本现在实际上只有龙骧号航母,瑞凤号航母,和龙凤号三艘轻型航母可以动用。

    但是,日本本土还是需要航母看家的。因此,龙凤号航母就被留在了日本本土。

    现在的第二航空舰队是这样配置的。

    第五航空战队:瑞鹤号航母,另一艘现在指望能得到德国的。。号航母。

    第六航空战队,隼鹰号航母,飞鹰号航母。

    第四航空战队,龙骧号航母,瑞凤号航母。

    表面上看,这支航空舰队就是当初的第一航空舰队的翻版。但是战斗力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首先第五航空战队现在只有一艘航母。其次,第六航空战队两艘航母倒是体格不小,速度太慢。然后就是第四航空战队的两艘轻型航母了。再加上日军精锐飞行员在中途岛一战的惨重损失,其中的飞鹰号航母又是刚刚下水,舰员还不熟练。综合起来说,这支第二航空舰队连当初的第一航空舰队一半战斗力都没有。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小鬼子就这么多家当了,这样安排倒是也不算错。至少被他们要面对的对手状况要好。

    美军现在有几艘航母呢?答案是四艘。

    但是其中突击者号航母,由于是美国当初建造的实验性航母,问题多多。天气稍微差点,干脆不能起飞飞机,和海抗军的自由龙号倒是有得一拼。因此被美军当成护航舰或者运输飞机的军舰使用,根本没有哪个将领肯接收这样水准的航母作为战斗力。

    但是经过了中途岛一战,美军也只有企业号航母和萨拉托加号航母在太平洋上作战。

    深感兵力不足,美军因此准备把在大西洋上护航的黄蜂号航母也调到太平洋上。

    这样一来,美军就有了三艘航母。

    简单的数量对比,日军仍然占据优势,至于真正的战斗力暂且可以不论,反正美军飞行员现在也不怎么样。双方的航母比例为五比三,日军占优势。至于战列舰,日军更是占据了优势。

    可是,日军可不仅仅是要对付美军,还要应对锡兰的战事,这样一来兵力也就不是那么足了。

    结果。一番争吵过后,就显出了锡兰战场和新几内亚与所罗门战场在日本海军眼中的轻重。

    要知道,锡兰战场虽然也是由着日本海军发起的,但是当初说好了利益归于陆军。而且在锡兰战场上,不管怎么说,日本陆军是处于攻势的。

    大日本帝国陆军多傲啊,从开战至今未尝一败,尽管西村琢磨在锡兰度日如年,兵力占据优势,也不好向海军求救。只能是催促援兵速来。

    但是,新几内亚战场和所罗门群岛战场上,日美两军可是正在厮杀,那规模可比锡兰大多了。仗才打了一个月,日军已经在新几内亚投入了三个师团的兵力。现在还在不断增兵。

    在那里,日本陆军可不占什么兵力优势。虽然打的麦克阿瑟叫苦连天。但是二十多万部队,装备给养都充足,小鬼子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来的。总之,现实更加迫切的需要日本海军的力量增强。

    锡兰方向,日本海军其实有些不够地道,虽然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是都有点坑日本陆军的味道。

    看看地图就知道,印度洋方向,日军只要守好自西向东的三个海峡,盟军根本就无法进入南中国海。这三个海峡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

    而中部太平洋可就不同了,这个方向上,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日本海军也不能容忍美军的侵扰。如果日本海军忍让退却,新不列颠的拉包尔很快就会成为美军的目标。美军要是今天占个岛屿,明天再进一步。那么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要塞特鲁克基地,也将成为美军的进一步目标。一旦岛链被击破,接下来就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了。

    因此,日本海军的用兵就显出了主次。

    第二航空舰队的全部五艘航母被用到了中部太平洋战场。为了堵住陆军的嘴巴,倒是也调集了两艘航母给锡兰战场。

    日本不是就那么多航母吗?怎么有冒出航母了?

    因为这两艘航母,样子的确也是航母。和隼鹰号航母,飞鹰号航母一样,都是用邮船改装的。而且名号中也带给鹰字,分别是大鹰号航母,云鹰号航母。不过排水量只有一万七千多吨。

    要是仅仅凭这些数据,看似这两艘航母虽然不好,也不算很差吧,至少不比海抗军当初的自由龙号航母差太多。但是要是真的研究了这两艘航母,就知道其中的差距有多么大了。

    这两艘船,简单的来说,就是利用邮轮,船体上部焊接钢结构,铺上木板就成了。

    不仅没有指挥舰岛,而且连弹射器,阻拦索,通通没有。

    或许是小鬼子还打算战后继续当邮轮使用,因此船上的许多原有建筑根本就没有拆除。结果这艘排水量比自由龙号航母还要大的船,只能搭载三十架左右的战机。

    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没有阻拦索,如何回收飞机呢?

    小鬼子很会节省的,精打细算过日子是小鬼子的传统。这款护航航母,日军一共改造了三艘,另外一艘现在还在改装中(冲鹰号)。在小鬼子的计划中,这款航母主要是为了护航和反潜使用。

    既然是护航和反潜,基本上不会出中国的大陆沿海,和南中国海。因此,飞机起飞后,根本就不用回航,周围有的是日本占领区的机场。

    应该说,鬼子也不是不知道没有阻拦索的缺陷,也打算安装。但是在战争爆发后,这两艘船很忙的。他们还有另外的任务---运输飞机到各个战场。

    看看海抗军吧,小小的规模就专门安排了一艘pc号商船,专业的运输飞机。而且根本就没有什么空闲时间。

    因此,随着日军进攻,这两艘船就忙的不可开交。到了此时也根本没有空闲时间装备阻拦索。

    要是日军能看到美军的护航航母,怕是会哭出来的。要知道美军的护航航母的配置都不比日军的轻型航母差的。除了速度比不上,其他的配置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个国家在经济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这次,日本海军为锡兰方向派出的航母,就是两艘这么个玩意。不过这样的舰队规模,就配不上小泽治三郎中将的身份了。战后。日本方面是这么解释小泽治三郎在这一时期的行为的:南洋作战及印度洋海战结束后,小泽就以一种半赋闲的方式退出了太平洋战争的第一线,稍加休整,小泽出任第三舰队司令。简单的来说,半年多以来小泽中将战功卓著,现在回本土开始跑官要官去了。没看见中途岛一战死了那么多军官吗?更重要的是南云忠一受伤,现在的第二航空舰队没有司令呢。而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现在也缺编的。原来的第三舰队司令,高桥伊望中将,“劳苦功高”(说白了是官油子。)不适合前线的战斗,回到国内出任吴镇守府司令。

    小泽治三郎急着回去跑官要官。自然不会急急忙忙的带兵出海。任凭陆军中将西村琢磨连番催促,海军方面纹丝不动。海军也会找借口的,而且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陆军航空兵没有准备好。

    这一点倒不是海军完全胡说,现在日本的战机产量虽然比起开战初期有所提高。但是战场上消耗更快,一时半会儿抽调不出来战机支援锡兰。

    西村琢磨中将也吃够了海军航空兵的大爷作风。在锡兰登陆战中。海军航空兵根本就做不到随叫随到。很明显,没有陆军航空兵用着顺手。西村琢磨虽然难受,毕竟兵力占优势,海抗军也很难轻易击败。因此,那就只好等了。

    直到七月十四日,小泽治三郎等到了接任者大川内傅七中将的到来。急急忙忙的就回了联合舰队司令部。

    大川内傅七中将,在日本海军中名气不大,稍微有些另类。这个海军中将,却是中国陆军。尤其是委员长的几个精锐德械师眼中可是个仇敌。要知道,在三七年的淞沪会战中,就是这个日本海军将领,带领着六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顶住了华军的攻势,给华军造成相当大的伤亡。

    这个大川内傅七中将虽然也是个水雷战专家,也是一路从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的职务上升官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并不算是一个海战行家。

    现在的南遣舰队,已经不是刚刚开战时的配置,而是改成了一种类似海军根据地编制的部队。

    日本海军中有个惯例,某些资格足够,但是不适合一线作战的将领,经常被明升暗降的调任这种镇守性质的职务。

    现在的南遣舰队军舰仍然不能说少,但是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主力舰只已经被纷纷抽调。

    当然大川内傅七的任务也不算重,按照山本五十六的安排,只需要给锡兰的日本陆军输送一些部队和物资弹药,任务就算完成。占领锡兰本身就是陆军的任务,再者陆军得了好处,总不能叫海军整天给帮忙看场子吧。

    锡兰战局虽然日军占据优势,但是绝对没有打的海抗军无还手之力,情势反倒对日本陆军一点都不乐观。那么山本五十六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因为,日本陆军,从西村琢磨中将到寺内寿一大将都在海军面前吹牛--只要再次增加一点兵力,增加一些战机,锡兰的残敌就会被彻底肃清。

    大川内傅七中将上任,日本陆军也准备好了航空兵,也调集了战机。这些战机还是从苏门答腊岛调集的,以至于苏门答腊岛上日本陆军就没有几架战机了。反正苏门答腊岛,现在已经被日军全部占领,暂时盟军不可能反攻,战机少点就少点吧。

    飞机和航空兵齐活了,但是还不能出发。中将阁下总得熟悉一下他的部下,于是不管西村琢磨在锡兰如何的哀叫,到了十八日,日本海军方面才施施然的出动了军舰。

    而海抗军的推测,十五日左右日军舰队将会到达锡兰,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了。李广当然也不知道,日本海军将领换了,不再是小泽治三郎,而是没有听说过的大川内傅七中将。

    日军进攻锡兰,把英国和苏联吓的够呛,但是实际上,日军内部其实并没有把锡兰作为主攻方向,根本就没有一点点念头和德国来个中东会师。(未完待续。。)

363 放火是场传染病

    ps:  感谢银色海影,感谢taiw打赏。

    按照正常航程,大川内傅七中将十八日出海,二十二日就能到达锡兰。但是,新官上任的大川内傅七中将这次航程却是困难重重。

    早在十一日,海抗军的pjp号水上飞机母舰已经开始在苏门答腊岛以南海面开始了兴高采烈的放火大业。

    张乾文上校一直以来带领pjp号,主要执行的任务都是支援和侦察任务。这一次虽然仍算不得战斗,但是却是pjp号真正的担纲主演。

    苏门答腊岛南北宽度有五百多公里,已经超出了灰鸟水上飞机的作战半径。这就要求,张乾文要冒险接近苏门答腊岛的南部海岸线,要不然无法点燃沿着马六甲海峡一方的热带丛林。

    pjp号如同上班一般,每天凌晨接近苏门答腊岛,放飞战机,反正放火又不需要找明确目标,苏门答腊岛上遍布丛林,随便一扔凝固汽油弹就能点起一片火头。战机在夜色中放火,黎明前就已经归航,朝阳初生,pjp号就回收战机,然后远遁。

    连续三天的放火,根本就没有引起日军的注意。放火不需要技术含量,只需要找到大致茂盛的丛林即可。所谓丛林茂盛之处,全是荒山野岭,根本就不是什么战略和经济的中心。在十一日到十三日的三天时间里,日军甚至都没有接到海抗军的放火报告。

    到了十四日,小鬼子总算感觉不太对头了。但是却找不到,海抗军放火的理由。这年头也没有什么环保意识,深山老林着火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看印尼人没事就点把火玩个什么篝火晚会什么的?

    再说了,苏门答腊岛常年高温多雨。放点火用不着人力扑灭,大自然下场雨就会扑灭。因此日本陆军司令部轻描淡写的就把下面的报告扔到了一边。

    放火是场传染病。这是张乾文上校对此战的总结。

    要知道,印尼这里除了城市居民还有一点点文明观念。其他的地区土著和原始人差不多,看到火头起,这些土著认为某些部落提前开始放火烧山,开荒种地了。要知道,印尼人到了二十一世纪都有这样的习俗,经常弄的马六甲海峡烟雾滚滚,影响航船。现在,张乾文的一干飞行员。不经意中点燃了印尼土著的放火热情。

    原始人也有竞争意识的。别人多种地,自己自然就会少种田了。这些猴子一般的土著们也不会算数,也不知道苏门答腊岛到底多大,人口有多少,土地够不够用。他们只知道。别人烧山,自己也开工吧。

    很难得的。印尼土著们勤劳了一把。也开始纷纷放火。一时间,如同传染病一般,整个苏门答腊岛都在放火,浓烟滚滚,比二十一世纪某天朝的雾霾还要壮观。

    世界上第一次人工气象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苏门答腊岛,和马达加斯加大小差不多。本不是几枚凝固汽油弹就能造出如此威势的。

    在海抗军的计划中,本来也只是期望森林大火能在马六甲沿岸造成一些烟雾,阻拦一下日军舰队,也为全永海的潜艇部队提供布雷掩护。

    没有人。李广也根本就想不到会引起传染病一般的全民放火。

    张乾文这个始作俑者者,也搞不清原委所在。计划中,pjp号至少得连续放火一个月,差不多才能造成马六甲海峡航路受影响。毕竟灰鸟水上侦察机仅仅能携带两百五十公斤炸弹,十二架飞机,一次出击也只能投放大约三吨的凝固汽油弹,根本就不足以影响整个苏门答腊岛。

    但是,在张乾文放火七天之后,整个苏门答腊已经是烟雾滚滚。以至于海抗军的灰鸟侦察机也无法看清地面,反正放火也不需要什么精度,于是乎就开始随便投放燃烧弹。这样一来效率大增,有时候一架飞机在一天中能够连续出击三次。

    仿佛被土著放火的热情点燃,传染病又反作用了海抗军,飞行员们也热情高涨,每天都热火朝天放火,兴致勃勃的归来。

    某一日,一枚凝固汽油弹在一个日军军营爆炸,烧死烧伤数十人。小鬼子这才发现,就是想寻找放火元凶也无法做到了。日军所有的战机,只能是在烟雾中起飞,升空之后就是烟雾茫茫,根本无处寻找海抗军的战机。降落时,才发现,烟雾环绕下找不回机场,坠毁几架,干脆也就不再白费力气了。

    又某一日,一枚凝固汽油弹炸中了位于巨港的一个炼油厂,小鬼子辛辛苦苦半年,好容易把巨港炼油厂修复的差不多了,一把大火,所有辛苦归零。

    等到,张乾文把一百吨凝固汽油弹完全挥霍,苏门答腊岛已经成为了一座烟雾之岛。

    那么日军为什么不出动舰队追剿张乾文呢?第一,张乾文对日军造成的直接伤亡的确不多。而且都是陆军的伤亡。数十万日军根本也没有想到放点火烧山能有如此威势。

    其次:日本海陆军一向不和,为了追剿一个放火的小贼出动舰队,大日本帝国海军就那么不值钱吗?土包子的陆军实在是指使不动那帮子海军大爷。因此在近一个月的放火行动中,张乾文是毫发无损。

    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半年多时间,造成的破坏无法统计。史称苏门答腊大火。

    本来张乾文上校能一个月时间能完成任务就很算得上成功了。但是现在成功的太早。因此,全永海的潜艇布雷任务就显得有些困难。

    全永海带领的四艘潜艇和一艘小型补给船,是十一号才到达马六甲海峡的入口的。按照计划,补给船找个荒无人烟的岛礁,盖上些伪装,潜艇就直奔新加坡。

    马六甲海峡的长度有上千公里,潜艇航行足足需要三四天时间。起初的航行倒还安全。也算顺利。四艘潜艇除了遇上几艘渔船,几艘商船,并没有受到什么威胁。

    但是,航行了两天多之后,全永海的行程就受到了阻碍。

    阻碍不是来自日军,而是张乾文的气象武器--烟雾。

    潜艇在烟雾中航行,一点也不容易,海抗军的潜艇部队都训练过盲航技术,但是仅仅凭借声呐,航行个三五十里还能办到。数百公里就没招了。在烟雾中长时间航行,能不迷路就算高手,根本不可能准确定位。

    布雷可是一个技术活,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扔的。第一,水雷要布置在合适的航道上。第二。全永海带的全是锚雷,需要测量水深的。第三。需要知道准确的方位。在海图上标志。要不然忘记了位置,下一次布雷,自己的潜艇就会撞上,那可就闹大发了。

    全永海一看,干脆就不潜水了,烟雾缭绕马六甲海峡。三五百米外什么都看不到,既不担心日军军舰也不担心空中的飞机。虽然潜艇一直在水面上航行,速度实际上仍然提不起来。

    没有人能想到,张乾文放把火竟然有如此威力。全永海已经嘟囔半日。但是他的想象力仍然不足。他不知道,这才是开始,几个月之后,当放火进入**,那景象才叫壮观。

    十八日,全永海总算看到了天空。一阵大风刮过,艳阳高照。航海长赶紧用六分仪测定了潜艇位置。全永海这才惊奇的发现,潜艇已经距离新加坡很近了。

    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太平洋出口。这里岛屿众多,在新加坡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形成数个水道。但是实际上,能够通航大型船只的就只有新加坡和布鲁岛之间的三十多公里宽的水道。也称为新加坡海峡。

    在此处布雷,轻松就能封死新加坡日军的西进航线。

    当烟雾再次遮蔽了海面,大白天,全永海也不躲避,就开始了工作。刚刚把潜艇上携带的水雷布好。就听到了舰船的轰鸣声音。

    这正是日军大川内傅七中将带领的舰队。这几日,大川中将只顾得忙活熟悉手下了。等舰队浩浩荡荡的驶出新加坡,这才发现,有古怪。

    马六甲海峡竟然被烟雾笼罩,能见度极低。舰队别说十节的速度了,连五节速度也不敢跑啊。生怕一个不小心触礁,亦或是两船相撞。

    大川中将倒是没有想到有潜艇埋伏,更没有想到有水雷在前。日军对这一段的航线非常熟悉,半年来无论是海抗军的潜艇还是美军的潜艇都不会轻易到此处袭击。海峡对于潜艇来说,几乎是一种死地,对于潜艇作战,这样的环境是最不合适的。

    全永海此时只能是悄悄的靠近岸边,潜伏起来。对于全永海带领的潜艇来说,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海峡,尤其是马六甲这样的海峡,实在不是潜艇乐园。

    此处海峡不宽,能够通行大船的区间更窄。但是再窄也有个几公里,不是区区十二枚水雷所能封锁的。在计划中,全永海准备把四艘潜艇上携带的四十八枚鱼雷全部布在此处,形成一道封锁线。

    然后再开始从容布置第二道,第三道,以至于无数道封锁线。

    这才刚刚布下十二枚水雷,小鬼子就出动军舰。这地方,可是鬼子的巢穴所在,一旦被鬼子真的发现,几艘船两头一堵,潜艇就将无处可逃。全永海只能选择冒险靠边坐沉在海底。

    突然,水下传来一阵颤动。声呐兵回报:“后方有爆炸声。”

    话音刚落,再次传来更加强大的震动。

    全永海的兴奋简直难以抑制,中大奖了。这简直就是唱戏的遇上碰头彩,十二枚水雷刚刚布下,竟然命中两枚。

    虽不知道炸中的是什么船只,凭经验判断,收获不会小。尤其是第二次爆炸,绝对不是一枚水雷所能发挥的威力,说不定是被舰船上的炸弹被引爆了。

    就这样,日军增援舰队刚刚出门,就损失一艘巡逻艇,一艘巡洋舰。大川内傅七中将不得不回航。

    他回航,全永海可是还有任务的,当夜布下水雷,撤离马六甲海峡,准备再次搬运水雷。

    十九日,西村琢磨中将已经是在哭喊着援兵了。等不及清理海峡内的水雷,大川内傅七中将只好带了舰队,绕远路,从巽他海峡兵发印度洋。

    有些事,说的简单,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大川内傅七中将,这一绕路就是两千多公里,而且本来大部分航程都在日军战机的辐射范围中,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航程都在日军的战机作战半径之外,会对以后的战局引起什么影响,就不好说了。(未完待续。。)

364 飞虎名将

    李广到达唐港时,海抗军在鲍刚的指挥下打的有声有色。

    要是看看地图,海抗军的处境绝对不容乐观。

    唐港的北方,是大片的原野,比较适合野战。在这个方向上,鲍刚设置了两条防线,加上唐港本身,算是三条防线。

    唐港的西面,是方圆几十公里的大山。海抗军在这座大山中部署了整整一个山地营的兵力。

    唐港的西南方向,是一大片的丛林丘陵,二十多公里宽的防线上,海抗军也只有一个丛林营的兵力。

    而唐港的东方,则是茫茫大海。

    乍一看,唐港已经是四面受敌,这也是李广当初担忧的原因所在。读电报,看参谋们在沙盘上分析战局,很身处战场的感觉完全不同。十七日凌晨,李广登陆唐港,立刻就卷入了紧张的战局之中。身为海抗军的最高指挥官,李广上一刻在潜艇上时候,感受是旁观,这个感觉非常怪异。

    尽管对于唐港周围的战斗,具体到班排级的战斗,李广都有所了解,也给予了鲍刚很多建议。

    当他真正的站在唐港这块土地上,才从盘观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簇拥在他周围的弟兄不再是纸面上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李广曾经听过一位老兵所说,战场上当兵的最怕的不是死,而是当官的丢下他们跑了。国内战场上固然有为了民族生存舍生忘死的勇士,也有不少身居高位的败类。某些败类丢下正在浴血奋战的弟兄,逃之夭夭,以至于军心动荡,一溃千里。

    古语有:兵是将之威,将是兵之胆。

    身为海抗军的最高指挥官。李广的到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士气,他要向所有的战士们表达一个意思--我将和你们一起战斗。

    两军对垒,士气为先。

    登陆之后,李广直接带了警卫奔赴前线。

    在唐港西方的群山中,海抗军一个山地营的弟兄正在抵挡日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半个多月以来,在这片山区发生的战斗多达百余次。

    半个月来,山地营的弟兄表面上看是且战且退。当日军一个精锐搜索联队,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挣扎。总算打到阿拉尼山口,这才发现,前面的都是开胃菜。

    日军的搜索联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至少有一半人都是打惯了仗的老兵。但是在这座大山中,他们遇到的是对手。完全不同。要战术有战术,要训练有训练。要装备有装备。论作战意志。比起这些自认疯狂的日本鬼子还要强悍。而且这些对手们的进攻手段设伏手段变化万千,小鬼子稍不留神就得留下些零碎。

    这种打法,鬼子极不适应,小刀子割肉疼的厉害。鬼子想报复,但是对手根本就不给他们拼命的机会。所有的袭击都是短促激烈,有连排级别的埋伏。也有单兵的冷枪。有时候鬼子想咬住海抗军的尾巴,但是一个疏忽就再次被打个埋伏。

    这一路上鬼子根本就没有打什么像样的仗,被耗的有些神经麻木。等到了阿拉尼山口,日军指挥官才发现近千兵力已经去了四成。

    阿拉尼山口是锡兰中南部通往东部沿海-唐港的一条重要通道。扭曲的群山中。有三条山路全部在此汇聚。只要能够占领阿拉尼山口,那么,日军兵锋就可以直指几十公里外的唐港。

    茫茫大山中,海抗军能够选择的阻击阵地不少,虽然阿拉尼山口地形不错,但是这里已经是最后可以依托的地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这么一处阵地,对于防守方来说已经相当危险,情形不容乐观。

    但是打仗不是搬教科书,山地营营长佘劲松敢于把阵地选在此处也是有着充分的考虑的。

    佘劲松在海抗军中有点特别。在海抗军的陆军中,团一级的三个军官,有两个都来自原来华军的德械师--苏青和鲍刚,另一个是杨维武,出身特种小队。

    而营级军官中,比例最高的是广西人和原华军军官。要知道,李广刚刚起家时就从广西用钢铁“换”了一批保安团。另外在上海时,也救回了几个德械师的官兵。

    相对的来说,这些人素质不错,而且在海抗军中时间也长。因此营级军官几乎全是这一批老兵。不少人从军已经有十多年的经历,加上在海抗军中多年的军事理论培养,无论是资格还是指挥水平都是海抗军的上选。而佘劲松则是徐战从桐柏山送到海抗军的一个山村农民,读过几天书,但是从未有军事经历,更不要说上军校了。事实上,沙劲松也是唯一的非广西籍,非德械师出身的营级军官。

    和其他的营级军官不同,佘劲松今年尚不足二十二岁。在海抗军所有营级军官中,除了装甲营营长秦湛,他是最为年轻的一个。更厉害的是,这个年轻人参加海抗军只有三年,而且只有在索马里参加过一场战斗。这样单薄的经历,能成为营长,足以说明其超人的军事能力。

    在整个海抗军,无论海陆空,以李广看,能称得上军事天才的唯有佘劲松。

    但是,佘劲松毕竟年轻,又从无指挥高强度战争的经验,甚至战场经验还不如一些老兵。是不是三国的马谡,战国的赵括,还需要战场考验。

    阿拉尼山口扼守要冲,更关键的是其地形特别。这里有着大致平行的四道山梁,四道山梁中间夹着三条山路。

    而最外的两道山梁则向着唐港方向延伸的多一些,仿佛大手护住了内部的两道山梁。

    山梁所夹的三条山路,在阿拉尼山口汇聚成一条路,由此可通往唐港。

    如果说长达一个多月的山地战,展示了佘劲松的战术能力。在十七日当天发生的战斗,则体现了沙劲松的谋略。

    在四道山梁上,佘劲松平均布置了两个排的兵力。没有分主次,丝毫不算出奇,甚至显得有些呆板。

    每一个指挥官都不希望打硬仗,硬碰硬的进攻实在对部队的消耗太大,像进攻对手重兵把守的山梁,几乎是每一个指挥官都想避免的战斗。

    但是,被小刀子割肉折磨的欲死欲仙的小鬼子的表现却非常另类,仿佛捞到了什么好机会似得,进攻的异常积极。

    鬼子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无论是单攻侧翼。还是两翼齐飞,亦或是中央突破,连续打了四天,却无法攻占哪怕一座山梁。

    在佘劲松呆板的防守面前,小鬼子发现。他们的各种战术手段通通失效。但是,此刻的情形已经由不得鬼子不继续打下去了。

    四天时间。日军再次伤亡三百多人。进山时一个搜索联队齐装满员。近千号人马。到了这个时候,只有三百人还能战斗。小鬼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事实上如此惨重的伤亡,日军指挥官根本就无路可退。如果撤退,不仅官职不保,怕是连小命也难保。

    十七日凌晨。正在进攻的日军惊奇的发现,他们被包围了。

    佘劲松利用四天时间,亲自带领两个连四百余人,在大山中攀爬潜行。成功的迂回到了日军进攻部队的后方。

    本已经精疲力尽的小鬼子前一刻还在进攻,后一刻就开始惊慌失措,被海抗军前后夹击。战斗进行到下午,海抗军取得了彻底胜利。至此,一个精锐的日军搜索联队被全部消灭。

    日军援兵还在山间跋涉,海抗军已经打扫战场,再次固守阿拉尼山口。

    此战是佘劲松的成名之战,也是山地战的经典之作。如果只看佘劲松在最后四天的战斗,根本不足以说明佘劲松的优秀。

    半月以来的战斗,每一天都是佘劲松计划中的一部分,小鬼子一步步落入圈套丝毫不知。

    佘劲松指挥的山地营,在此前的半个多月的战斗中,不断的以小部队进攻,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也同时在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更是在消耗日军的弹药物资储备,当然也是为海抗军在阿拉尼山口构筑工事争取时间。

    之所以部队一直撤退到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为了拉长日军的补给线。上百公里的山路补给极其困难。相对的来说,小鬼子困难了,海抗军的补给就轻松了。这一环套一环的计划,表现出佘劲松用兵之缜密。

    而迟滞日军的进军速度,海抗军有了足够的时间构筑工事,阿拉尼山口四道山梁上,佘劲松敢于只布置总共两个连八个排固守四道山梁,与充足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半个月来,在阿拉尼山口,海抗军不仅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而且更是配送了大批的弹药。虽然兵力不多,但是小鬼子想夺下阿拉尼山口却是痴心妄想。呆板的分部兵力,有呆板的好处,那就是可以面面俱到。反倒体现了佘劲松用兵之稳。而四座山梁能在日军强攻之下,巍然不动,更是体现了佘劲松的阵地构筑水准。

    佘劲松亲率两个山地连连续在山中迂回四日,冒险在山林悬崖中穿行,直至迂回到日军后方,却是体现了他用兵之奇。

    此战,佘劲松以一营兵力正面对敌日军一个搜索联队(不足千人),双方兵力几乎相当。消耗战中,日军损失近半兵力。在阿拉尼山口阻击战中,日军再次损失三百余人。等到了最后,佘劲松奇兵突起,全歼剩余的三百余日军。

    此战打的极为漂亮,半个多月的战斗,海抗军伤亡不足两百人,全歼日军一个搜索联队。即使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广到达阿拉尼山口时,战斗刚刚结束。

    别看全歼的只是一个搜索联队,但是其意义重大。这是海抗军第一次全歼日军联队级别的编制。面对山地营的将士,李广当即宣布:“佘劲松即日晋升为少校军衔。”

    面对受伤的战士,李广宣布:“弟兄们辛苦了,你们打得很好,打出了我海抗军的威风。”

    行了个军礼,李广接着道:“我保证每一个伤员都能得到最好的医疗。请弟兄们安心养伤,兄弟们等你们伤愈归来,一起杀鬼子。”

    对所有参战的弟兄,李广大声宣布:“全体官兵,每人犒赏一千唐元。第一山地营自今日起号飞虎营。”

    这是海抗军第一个有荣誉称号的部队。一时间,欢声雷动。(未完待续。。)

365 丛林獠牙

    如果说佘劲松率领的山地营,所使用的战术算得上是华军传统的战术,不外乎是层层阻击消耗日军的士气以及弹药,然后分兵阻击,精锐部队迂回到日军后方完成包围。仔细品味,和华军名将薛岳所用的过的天炉战法颇有相似。

    而位于唐港以南的丛林营,在半个多月以来,战果虽然没有山地营那么辉煌。但是要论这支部队对日军的伤害却是更深。

    海抗军的丛林营,其所有骨干都是在海南岛上打游击出身。所有士兵,都在热带丛林中摸爬滚打一年以上。

    丛林营的装备经过几年来的摸索,现在已经基本定型。丛林营三大件:砍刀,手雷,冲锋枪。丛林营战士三大技术:行军爬树吃野味。

    热带丛林作战,在这个年代,海抗军丛林营毫无疑问是第一支专业部队。这个年代,无论哪个国家的军队,进入热带丛林别说作战,就是能进得去,出的来都是一个极大的课题。

    热带丛林的生存环境极其复杂,藤蔓遍地,毒虫弥补,沼泽中更有择人而噬的鳄鱼。如果没有经验,哪怕是最基本的走路都是一个严重问题。

    海抗军中三个主力团中间,野战团和山地团的编制都是齐装满员达到了四个营。而丛林营到目前为止虽说名义上有四个营。三个步兵营,一个工兵辎重营,兵力三千人。

    在其作战兵力的三个营总共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且这三个营也不是像野战营和山地营那样,有四个连的编制,都只有三个连的编制。而在这三个营,九个连的编制中,实际上只有三个连算得上是精锐部队。

    无论是丛林团的团长苏青,还是杨维武带领的马达加斯加部队。都没有能够带领哪怕一个连,一个排的精锐连队。丛林团全部的三个最为精锐的连队全部留在唐港。由此可见,李广对于唐港的重视,也可以推测出这只驻守唐港的丛林部队的战斗力。

    在海抗军中,苏青可是老资格的军官了,而且丛林部队的筹备也足够早,甚至比野战营,山地营的筹备还早。另外两支部队还在雏形中,苏青带领的弟兄已经在海南岛上和鬼子作战了。

    为什么,丛林部队发展如此之慢呢?

    倒不是李广故意打压这个大舅哥。而是丛林营的训练的确比另外两只部队复杂太多。首先,这是一支世界各国都没有的军种,苏青无法从教科书中借鉴更多,许多战术和装备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再一个原因,丛林训练过分艰苦。伤亡率又太高,又无法速成。即便是最能吃苦的中国农民都受不了。因此合格的兵员不足。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南部丛林中的战斗,海抗军完全掌握了节奏。半个月以来,日军损失三四百人,但是海抗军的兵力伤亡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两位数。而日军损失的三四百人,在这种潮湿高温环境中,一旦受伤。几乎不可能被救送出茂密的热带丛林,能活下去的寥寥无几。可是海抗军伤亡的数十名战士,除了阵亡的不到二十人,大部分都被转移到了后方医治。

    两军在丛林作战中的训练和装备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海抗军在这个战场上完全是一边倒的胜利。

    小鬼子也算是适应热带气候的,但是对于丛林作战,可谓一窍不通。丛林行军一个基础的技能就是不准说话,战士之间相互的交流靠的是手势。可是小鬼子不只是行进中哇哩哇啦的说话,甚至还为了壮胆大声唱歌。

    小鬼子刻意造出的声响,给了丛林营战士极好的目标指引,也给了丛林营战士极好的设伏机会。

    丛林营战士三大件,砍刀排名第一,砍刀除了开路砍藤蔓,在枝干参差的丛林中,肉搏也是非常实用的武器。小鬼子的三八步枪实在太长,进了丛林和烧火棍差不多,别说肉搏,连转身都困难。

    排名第二的手雷,作用却不是当手榴弹使用。丛林作战,手雷不是用来扔的,因为扔手雷太容易碰到树枝,不仅会被改变方向,而且还有可能被弹回来伤了自己。在丛林中使用手雷,海抗军的战士往往是在十米以内距离使用,只是轻轻一撂。更多的使用手段,却是被战士们在拉环上撤条细钢丝就成了绊发地雷。小鬼子只要敢追,往往就中招在此物下。

    丛林中的枪战,百米距离都是远的,即使攀上大树,能看出一百米也非常不易。大部分战斗都发生在二三十米的距离。这样一来,日军的三八步枪简直就成了废品,往往是一个照面小鬼子还没有能够端枪瞄准,就被冲锋枪火力干掉。等小鬼子重整旗鼓再次追击,又是一阵密集的冲锋枪子弹热情招呼。

    半个月的战斗,鬼子连看见海抗军战士的机会都极少。更令小鬼子胆寒的是,连续半个月,鬼子甚至连一具海抗军战士的遗体都没有能发现。

    战斗不可能没有伤亡,鬼子也多次发现战斗遗留的血迹。但是,在鬼子兵的心目中,对手不仅无所不在,而且已经成了不死之身。

    没有部队能承受如此惨重的打击,小鬼子作战风格即便足够顽强,也不能承受。没有人能在对手“零伤亡”的情形下连续作战。这种小刀割肉的损失,不仅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更是严重的打击了鬼子的士气。小鬼子现在虽然还没有撤军,但是已经有两三日不敢再发动进攻了。对于日军来说,丛林营的伤害更多的体现在心理上,日军进攻部队干脆被打掉了魂魄。

    因此当李广到丛林营慰问时,丛林营战士士气如虹,营长亚银(海南黎族)正在想招把鬼子引入丛林中呢。

    面对士气高涨的丛林营战士,李广仍然要鼓舞士气,他宣布:“我们已经拿下马达加斯加的长安城(安塔那那利佛),在那里,政府将会建造凌烟阁,每一个阵亡的弟兄都会在那里有栖身之地,享用后世子孙万年不断之香火供奉。”

    “所有的弟兄,无论伤亡,无论战功。他的家人们都将会得到三十亩地一头牛。如果他们的家人在国内,战后政府将会无偿的把他们接到马达加斯加。如果有战功的,将会得到更加丰厚的奖励。”

    由于丛林部队虽然是一个营的兵力,但是却是有着三个最精锐的连混编而成,因此给这个混编的丛林营荣誉称号不很合适。所以,李广给丛林团一个统一的荣誉--丛林獠牙。(未完待续。。)

366 玄甲

    唐港北方,是日军的主攻方向。

    日军第二十一师团加上日军为了锡兰战役配属的野战炮兵联队等附属部队,几乎全在这里了,估计有一万三千多兵力。

    一个师团不是应该至少有一万五千多人吗,没错。那是没有战损的情况下。经历了连番恶战,日军第二十一师团现在能够动用的兵力总共不到八千。其中,主力部队三个步兵联队其实连六千人都不足。

    这一万三千多兵力,实际上是日军能够抽调的几乎所有部队了。分布在锡兰各处港口城市亦或是咽喉要道的日军其实都是独立混成第二十一旅团的力量。

    西村琢磨中将自此拿下了科伦坡,就陷入了一种古怪的“被动攻势”。

    起初,西村琢磨认为干掉了锡兰的英军主力,唐港的海抗军将会不战而退。由于日本海军的撤离,海抗军的撤离将会没有多少障碍,西村琢磨还在为不能全歼海抗军而遗憾。

    但是当他的部队在唐港南方丛林和唐港西方的山区受到步步阻击。久经沙场,西村琢磨好像琢磨出了一些味道--对手没有撤离的打算。

    这个时期,日军对阵的无论是欧美军队亦或是华军,都有着无比的心理优势。迄今为止,日本海军或有挫折,但是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仍然是全胜的记录。日军,尤其是日本陆军在对阵海抗军时,有着一种绝对的心理优势。

    日军指挥官西村琢磨中将也不例外,他认为唐港海抗军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根本就支持不了多久。他本人镇守科伦坡,而第二十一师团师团长田中久一中将带领主力部队由北向南进攻唐港。

    七月五日,日军主力屯兵距离唐港三十三公里的卡特勒山。卡特勒山并不险要,不过是一群低矮平缓的山丘组成的一处所在。主峰高度尚不足三百米。其余山峰不过海拔两百米上下。

    在这片纵深两三公里,宽度七八公里的山区中间有着一条贯通南北的公路。这里正是能够通过大军的唯一通道。

    鲍刚把阻击阵地选在此处,并不完全因为此处的地形,而是看重了此处的地理位置。

    卡特勒山主阵地东距海边大约十公里,西距锡兰中部的山区大约也是二十公里。既可以防止日本海军从海上炮击,海抗军的炮群还可以轻松控制两翼。

    如果仅仅从地图上看,这片山区可谓是平原上的前出阵地,两翼都缺乏有效的保护。但是实际上,山区两翼溪流和湖泊密布,根本不适合大军深入。

    再加上。海抗军组织了数万人,经过近月的忙碌,山北一公里内本就不多的树木几乎被砍伐一空。这些树木,平直的被送到了山上构筑工事,不成材的被堆积在一起成了燃火之物。在山下形成一条无遮无挡的开阔地带。

    七月六日清晨。暴雨。日军发动第一次偷袭。这场偷袭战是以第二十一师团第八十三步兵联队一个大队为主力发动的袭击。

    第二十一师团师团长田中久一中将倒是没有奢望一个步兵大队能够完全占领海抗军阵地。他希望能够借助暴雨,日军能够悄悄的摸到海抗军的阵地上。只要形成了混战。那么他的后续部队将会源源不断的压上去。直至拿下卡特勒山。

    锡兰的暴雨相当恐怖,下雨时地面几乎处处是溪流,天空中白茫茫的,视线十余米外就是一片迷茫。

    这样的天气,虽然行动困难,但是对于进攻部队来说却是极好的伪装。田中久一中将的指挥虽然冒险。倒不能算得上一无是处。

    七点多钟,日军一个大队六百余人(不满编。)在暴雨中蹒跚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越过了宽达一公里的开阔地带。

    小鬼子自以为得计,要知道卡特勒山根本就不陡峭。三百米外的山坡上就是海抗军的阵地。在日军指挥官眼中,山坡反倒比野地更容易进攻,至少山坡上没有那么多泥沼。而且这样的距离,凭日军的经验,只要一个冲锋,应当不难拿下。

    七点二十五分,日军第一次见识了李广的科技制胜论。

    卡特勒山前的山石中,树桩里,海抗军布下了数百只麦克风,无数的导线直通山后。这样的天色中,海抗军战士的确看的不远,但是他们有“耳朵”。日军偷偷靠近阵地前沿,的确没有战士看见,但是却早早的被一群声呐学员听的清清楚楚。

    有的小鬼子躲藏的山石就有麦克风的铺设,有的鬼子隐蔽的树桩旁不起眼的位置就有麦克风的存在。在这样的风雨中,鬼子之间的交流也用不着悄声,反正小声说话根本就听不到。结果,声呐学员们轻松的捕获了十几处鬼子呜啦哇啦的交谈声。

    指挥部中,参谋们极其轻松的就划定了日军的集结范围。随着一声命令,数十架起爆器同时被按下。数百枚电起爆地雷几乎同时爆炸。

    一霎时,爆炸声压过了暴雨的嚣张,在卡特勒山阵地前沿,两公里宽,五百米纵深内爆炸声连成一片,仿佛闷雷在空中滚动,震动的空气传出数公里之外,仍然使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

    对于海抗军来说,这一仗胜利的如此轻松。对于日军指挥官田中久一中将来说宛如做了一场噩梦。六百多日军,几乎全部葬送在这片雷区,时间仅仅是那么一两秒钟。

    如果说,第一仗是小鬼子想不到海抗军把声呐技术运用到了陆战上。那么第二战,海抗军使用的手段可是和日军一贯战术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一贯是以飞机大炮开路对付华军,现在变成了海抗军以飞机大炮对付小鬼子。

    七月十日,田中久一中将趁着大雨的间隙发动了一次进攻。当日军的密集的炮火刚开始发威,海抗军的十二架战机就已经飞临战场。

    别看海抗军的战机不多,但是日军根本连一架战机都没有。战场上空几乎成了海抗军空军的表演舞台。这些战机根本就看不上鬼子的步兵。十二枚重磅炸弹全部奉送给了日军的炮兵。

    仅仅是第一波空袭,日军炮兵就伤亡百余人,三四门大炮被摧毁。

    当日军炮火受到干扰,海抗军的的炮火立刻覆盖了整个前沿阵地。小鬼子的炮火和海抗军的炮火相比,纯粹的小儿科。

    整个锡兰的日军,总共拥有的火炮不到一百门。而海抗军仅仅在卡特勒山后就布置了法制85mm野炮一百四十门。加上不计其数的迫击炮。仅仅一个回合的三发急速射,就把鬼子的步兵炸回了天照大婶的怀抱。

    等海抗军的十二架战机再次飞临战场上空,田中久一中将已经灰溜溜的撤退,锐气尽失。

    七月十九日,也正是李广到卡特勒山慰问的时间。日军在一天多前被海抗军的山地营完整的吃掉了一个极为精锐的搜索联队。这大大的刺激了西村琢磨中将。因此田中久一在西村琢磨中将的催促下再次发动了一次进攻。

    这一次,田中久一学乖了。正面战场上仅仅派出了不到三百人的部队,两翼却派出了两个步兵大队迂回进攻。

    不过,这次进攻却被海抗军轻松的化解。田中久一真正的见识了海抗军的火力之强大。田中久一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为了仅仅三百多人的进攻部队。海抗军拿出了包括一百四十门85mm法制野炮。

    五分钟的密集覆盖打击,上百吨炮弹的地毯式轰炸。把日军正面牵制部队三百余人全部炸成了一堆碎肉。而这仅仅是海抗军炮兵部队的一小部分力量展示。

    田中久一暴跳如雷。妄图以远程重炮反击。但是没等日军重炮开火,海抗军的重炮集群就已经抛洒过来了铺天盖地的炮弹。

    这是海抗军的重炮集群第一次出现在锡兰战场,一百多门口径超过一百毫米的重炮一起开火,声势之浩大令小鬼子胆战心惊。

    鬼子根本就想不到,在日军盘踞的区域内竟然活跃着一支海抗军的特战小队。鬼子精心部署的炮兵阵地早在三天前就被海抗军的特战小队发现,只是因为距离太远。超出了85mm野炮的射程,无法打击。而连绵的大雨,也使得海抗军的战机无法起飞。

    利用三天的时间,鲍刚调集了海抗军所有的重炮。几乎出动了海抗军所有的人手,唐港所有华人,数万人力加上数千匹骡马一起行动,才把一百多门重炮运送到了卡特勒山后。

    三天的辛苦,换来的是十五分钟的辉煌。一百多门重炮的威力足足抵得上同等数量的85mm野炮八倍以上的弹药投放量,杀伤力根本就不再一个档次上,仅仅十五分钟的炮击,三四百吨的炮弹完成了对日军炮兵阵地的覆盖打击。

    如此之短的时间,日军一个野战重炮联队灰飞烟灭,昂贵的大炮十不存一。上千名日军炮兵被炸成了一具具死尸,一千余人被炸伤,更有相当数量的鬼子被重炮吓破了胆子,成了精神错乱的疯子。

    田中久一被惨重的损失打击的一口气喘不过来,当时晕厥。这种两百多门大炮轰鸣的场面,在欧洲战场上或许不少见,但是在日军的战争历史上却不多见。

    在日军对华军的作战经历中,炮兵一直都占据优势,但是由于华军的装备低劣,所以日军大规模的动用炮兵的战斗其实不多。除了进攻南京时日军动用过数百门重炮,其他战役动用大炮超过两百门的仅有南昌战役一次。

    而日军也仅仅是在对苏联的诺门坎战役中享受过一次大规模炮击的待遇。在南洋战场上,虽然日军对阵的是英美军队,但是却从未经历过如此猛烈的炮击。前几天,日军遭受了85mm野炮群的打击,田中久一认为这已经是海抗军的所有炮火了。但是令田中久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海抗军竟然还有如此强大的后备炮火。而且是如此准确的炮火。

    正面进攻部队被消灭,两翼迂回部队的进攻毫无意义,田中久一不得不再次打了退堂鼓。此战,日军损失惨重,丧失了进攻力量。这也正是西村琢磨中将为何催促新加坡方向的增援舰队原因所在。

    没有炮兵,没有飞机,日军虽然兵力上仍然占据优势,进攻却是已经无以为继。

    本来日军还有一股力量,可以支持进攻。卡特勒山北方,日军倒是积聚了所有登陆日军的大约四十辆坦克。但是连月的大雨,坦克根本无法出动。

    其实小鬼子是头脑不清楚,他们自认为是拳头的力量,在海抗军眼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海抗军比他还期盼扛过雨季呢。海抗军四十多辆装甲战车,也是因为连绵的暴雨,一直找不到出手机会,秦湛这个装甲营长一个多月以来,一次出场机会都没有,已经等得发霉了。

    假如现在不是雨季,别看海抗军兵力少,完全具备反攻的条件。雨季对于海抗军这样的重装部队来说,限制更加厉害。仅仅运送百余门重炮三十多公里,就耗费了数万人力三天时间。

    这就是李广到达卡特勒山慰问时的战场局势。可以说,整个锡兰战场,局势比李广想的要乐观许多。海抗军不是被动防御,而是日军在被动进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并不奇怪。海抗军陆军的兵力不多,但是要论起装备,比鬼子的两个师团要强大太多了。像海抗军这样的重火力装备,别说日军,就是放眼全世界的军队,也极为少见。

    海抗军在唐港只有七千多部队。但是其装备的价值超过四千万美金,足足顶的上日军四五个师团的装备价值,顶的上国内华军二十个师的装备价值。而几年来部队的训练也是不遗余力,花钱如水流,士兵素质绝对不在日军之下。而李广一贯重视的技术兵种,在此战中发挥了惊人的威力,炮兵部队可谓一鸣惊人。

    再加上充足的补给和弹药,以及地理优势和主场作战的便利,挡住日军三倍兵力的进攻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十九日,野战一团,被李广命名为--玄甲。玄甲军乃是传说中唐太宗李世民开国时的最精锐的重装骑兵部队。齐瑞轩因摩纳勒山一战的战功升职为野战一团团长,军衔中校。

    鲍刚仍然担任唐港卫戍司令,军衔上校。(未完待续。。)

367 士气

    海抗军在锡兰面对日军优势兵力能打出如此战绩,李广极为满意。四五年来的不解努力,终于磨砺出一支强军,李广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一直以来,李广不遗余力的打造一支他心目中的现代化部队。虽然现在海抗军陆军的装备,比起真正的现代化部队还有着相当差距。但是如果参照历史的话,这支军队的配置实际上不次于五十年代那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甚至和七十年代的解-放军有的一比。

    但是,这支军队的装备水准也仅仅是美军二战末期的重装师的配置水平,而且机动能力方面还有相当欠缺。至于信息通讯能力,虽然已经超出了美军现在的配置,距离现代化军队的标准来说还差的很远。

    军队的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这是一个大课题。李广也不肯定自己如此打造部队在这个时代是否最合理,对中华是否最为有利。但是身为一个现代人,他内心中对于拿人命换胜利,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排斥。

    在海抗军中,没有哪些历史上的赫赫名将,甚至连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都严重不足。但是在李广的科技论和火力论,专业论的熏陶下,一支规模不大,却有着强大战斗力的部队在慢慢的成形。

    假以时日,配置和训练更加完备,这支军队将会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利剑。在锡兰一个多月的战斗中,海抗军战果辉煌。其中一个最为辉煌的成绩是伤亡比--一比六。海抗军伤亡到目前为止不到一千人,其中阵亡四百余人。而日军在海抗军手中的伤亡已经超过六千,死亡人数在四千以上。

    海抗军中曾经在国内战场上和日军有交手经验的老兵不少,当他们发现装备相当的情况下,海抗军战斗力比起日军不弱反强。当海抗军占据了飞机大炮的优势之后。小鬼子反倒变得虚弱不堪。这种发现使得海抗军的军心士气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军心是很虚无,但是却是切切实实的存在的东西。在国内战场上,华军虽然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是代价都极为惨重。李广在后世曾经听闻一位华军高级将领的回忆录:整个抗战中,他的感觉是,日军想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华军根本就挡不住。

    对于这位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李广曾经颇不以为然。但是当他来到这个时代,才真正知道了两国之间的差距是多么巨大。武器装备,弹药补给方面就不用说了,一个类似中世纪的农业国和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之间对抗。华军完全处于劣势。而人员素质方面,且不说文化素质,只说身体素质,华军也完全处于下风。

    如果说中国还有一点优势,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多就真的能打胜仗吗?如果对这个时代的华军士兵有所了解。你就会发现,即便是装备水平相同。同等数量的华军也很难击败同等数量的日军。士兵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根本就无法承担高强度的战斗任务。

    电影上李广看到的拼刺刀镜头数不胜数,这种战斗应当算是最为原始的战斗。但是在他问了一个曾经有拼刺刀经历的老兵,才知道其残酷程度。那个老兵对战果的描述是:他经历的那场白刃战,华军和日军的伤亡比例是十比一。十条人命换鬼子一条性命,这种残酷的比例足以使得大多数士兵心存胆怯。

    海抗军中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小,李广想尽了办法提升战士们的信心。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打消战士们对日军的恐惧,无法扭转心理上的劣势。百年以来,中华在洋人面前受尽屈辱,军队几乎逢洋必败。百年。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消磨了无数中华男儿的热血,汉唐魂魄不再。

    李广和战士们的交流不少,他发现:经过长期的训练,海抗军大部分战士对于日军的心理仍然处于一种劣势,他们可以不吝啬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敢于和日本鬼子拼命。但是就是这么一群敢于拼命的人,却无必胜的信念。

    但是,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战斗之后,战士们这种心理上的劣势被完全扭转。这种大比分的的胜利,对于战士,对于军官都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胜利,只有胜利才能重铸军心。胜利,只有胜利才能唤回五千年华夏的血气。胜利,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唤回汉唐魂魄。

    经过了三天时间的各军巡视,李广最满意的不是战果,而是战士们的精神面貌。所有人从疑问句:我们能打赢日本鬼子吗?转变成肯定的:我们能打赢日本鬼子。

    必胜的信念回来了。一支军队的精气神,那就是必胜的信念。有了这个精气神,加上李广的到来再次提振了士气,海抗军在锡兰的战斗打得更加灵活,日军不敢进攻,海抗军可不会罢休。由于天气的原因,海抗军无法全面的进攻,但是战术却越来越积极。

    21日,李广接到从马达加斯加发来的电报,李丽丽带领的电信小队,经过半个多月的侦察,准确定位了法军七部电台。在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协助下,这七部法国电台全部被摧毁。在马达加斯加的法军已经有三天时间没有被侦听到一次电报。至此,法军对外的联络,法军内部的联络已经中断。加上海唐国对外宣传,马达加斯加的残敌已经被彻底击败。估计以后不会再有多少法国人再飞蛾投火增援马达加斯加了。

    另外,据参谋部推测法军现在已经群龙无首,指挥陷入混乱。

    杨维武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调整,也已经准备对法军再次发动攻势。

    既然无线电侦测仪牛刀小试,初见成效。李广当即下令,调半数的无线电侦测小组奔赴锡兰,小鬼子也需要尝尝科技的厉害。

    21日,日军大川内傅七中将带领的舰队从巽他海峡驶入印度洋,增援锡兰。

    同一天,海抗军张乾文上校带领的pjp号水上飞机母舰完成了放火任务,奔赴唐港。(未完待续。。)

368 情报

    李广到达锡兰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心情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首先,锡兰的海抗军陆军部队打的确实不错。李广本来认为的危机在鲍刚一干陆军军官眼中根本就不存在,假如不是天气状况太差,海抗军甚至可以大规模反攻。

    另一个原因就是,海抗军在马达加斯加的电子战取得了胜利,无线电侦测仪一举成名,切断了马达加斯加法军对外的联络。

    在这场电子战中,海抗军刚刚成立的战略空军崭露头角。最近一段时间,马达加斯加的战斗几乎成了空军的主场,陆军反倒成了辅助部队。

    空军的十二架b17轰炸机一出手就先露出战略轰炸机的霸气。十二架b17轰炸机只用一个波次的打击,就能投放一百吨的凝固汽油弹或者一百吨的集束炸弹。在对手几乎毫无防空火力的情况下,战果实在是不要太辉煌。

    而战略空军所属的空降兵部队,虽然到现在才只有一个连的部队,但第一次出击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绩。在一次清除法军指挥部的战斗中,海抗军唯一的一个空降兵连全体出击,轻松的在敌后降落,干脆利落的解决掉了一个法军指挥部,消灭法军及其殖民军一千余人。

    这半个月来,由于情报部参谋长林丽丽的行动大多都是保密性的,虽然功劳显著,但是却不算出名。而空军大队长刘国邦则是出尽了风头。

    当初李广设立独立于陆军和海军之外的军种--空军,其实是有不少陆军或者海军军官有些腹诽的。在二战这个年代,美国,日本,德国其实都没有海陆空三军的,空军只是海军和陆军的附庸。而李广把刘国邦的空军部队提高到和陆海军平齐的地位。很多人都有点不以为然。

    但是,刘国邦的战绩实在过于辉煌,要知道这还是飞行员刚刚接触b17轰炸机的阶段,飞行员对于这款轰炸机根本不算熟悉。本来海抗军有二十四名精锐飞行员曾经在美国受训,飞过美军的b25中型轰炸机,也上手过b17轰炸机。但是根本算不得熟练。

    而在月初,飞行员被李广一分为三的过程中,这二十四名飞行员又被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分走了几个。

    这还不算,战略空军所属的p40战机中队还有二十四架战机,又占用了几名精锐飞行员。

    因此。这十二架b17轰炸机实际上连十二名机长都难以凑齐的,更别说十二名副驾驶了。

    不过先进武器就是先进武器,b17的驾驶性能比起海抗军飞行员曾经飞过的运输机来说,要好上许多,飞行员的水平提高极快。从最初只能两三架战机出击。才半个月时间,十二架战机就能全线出击了。

    而轰炸机的投弹水平。也从最初的偏离目标甚远。达到了能够覆盖轰炸的地步。

    虽然这些飞行员现在还难以担纲战场任务,但是面对几乎没有防空能力的法军来说,已经足够。b17的载弹量大,而且还大量的使用最为残酷的凝固汽油弹。十二架b17看似不多,但是一次近百吨的弹药投放量,直接就能形成几平方公里的火焰地狱。二十世纪的后几十年。凝固汽油弹被列为禁止使用的武器,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威力实在过于强大,一波空中打击摧毁一个村镇根本就不稀奇。

    这种功效与此前的支援陆军作战的战斗机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架b17的载弹量足足顶的上三四十架p40战斗机的载弹量。

    杨维武最近经常感慨。战略空军抢了陆军的活儿。他的陆军部队现在最大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打扫战场,收拢俘虏。照这样的进度,杨维武的压力小了不少,怕是不到八月十五日,海抗军就能占领马达加斯加全部。

    战略空军逐渐在马达加斯加开始唱主角,陆军航空兵也腾出手来。二十三日,陆军航空兵十六架p40战机开始转场,准备增援锡兰。

    海抗军现在急缺航母,甚至连最适合运送飞机的pc号快速商船也没有一点点空闲。不得已,这十六架战机在陆军航空兵大队长屠远超的带领下开始了六级跳远。从马达加斯加飞到非洲肯尼亚,然后跳啊,跳啊的从非洲到中东,从中东到印度,然后才能飞到锡兰。

    这个转场过程,充分的体现了大英帝国的底蕴,飞机绕道数千公里,竟然全部都是在英国殖民地机场降落。

    羡慕嫉妒恨啊,所有人都是。

    理想状态,四天这些战机到达锡兰。最迟也可以在八月初到达锡兰。伴随这些战机一起的还有一架海抗军的运输机,这两架运输机上是三十名电报员和三十台无线电侦测仪。

    无线电侦测仪在马达加斯加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李广期待这项技术能够同样的在锡兰战场上再立新功。

    伴随着好消息,也有一些不是那么好的消息。

    二十三日早晨,李广接到了一份电报。日军支援锡兰的舰队已经从新加坡出发了四天。

    这份电报已经迟了四天,但是李广却没有丝毫的怪罪南洋游击队。自从日军占领了新加坡,处于报复南洋华人对中国抗战的资金支援,日军在新加坡屠杀了大量的华人,三万余华人成为冤魂,日寇再次对炎黄子孙欠下了累累血债。

    英国殖民时期,英国政府既要借助华人对经济的贡献,又要利用马来亚土著对华人加以打压。但是在日军占领马来亚之后,日本又扶植了马来亚土著开始对华人进行全面的打压。南洋游击队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威胁不仅仅来自日军,还来自马来亚土著。

    林丽丽的兄长林谋盛战死,林谋忠独自率领一支不到两百人的游击队在马来亚半岛和日军周旋。半年来,这支游击队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补充,伤亡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百,伤亡总数达到了四百余人。由此可见战斗的残酷。

    为了发出这份电报,林谋忠的南洋游击队再次损失一部电台,十多名华人遇难。

    海抗军有无线电侦测仪,小日本也有类似的装备。由于海抗军使用的无线电侦测仪,采用了美国生产的最为先进的电子元件,性能比起日军的要高一个档次。日军配备的无线电侦测仪性能上虽然差了点,个头也大了不少,但是在日本完全占领的新加坡重镇,仍然有着相当的搜索能力。为了送出这份情报,华人游击队损失了最后一部大功率电台。

    海抗军能够得到这份情报,应当说有着相当的运气成分。林谋忠在损失了一部大功率电台之后,他深知这份情报的重要,因此再次启用了一部小功率电台。

    恰巧,全永海带领的潜艇三队在马六甲海峡布设水雷,潜艇很偶然的接到了这份电报--日军增援舰队十九日清晨驶离新加坡,航向不明。该舰队拥有两艘重巡洋舰以及十余艘其他军舰,另有十艘左右的商船和油轮随性。另:有两艘大船在新加坡装载了三十架以上的飞机。(未完待续。。)

369 大大的先手

    ps:  春节期间更新不够连贯,很抱歉。在这里一并感谢春节期间打赏的诸位书友:惰奲,五柳先生888,bealonge,老饕狂,老王阿瑟等书友投出的月票。

    自从得到来自新加坡的情报开始,参谋部就开始了高速运转。

    傍晚七点,李广正要吃饭,再次接到一份关于日军增援舰队的情报--这份情报是由执行放火任务的张乾文上校发回的。

    张乾文自从二十一日完成了对苏门答腊岛的放火任务,pjp号水上飞机母舰,就开始返航。

    归程中,张乾文并没有忘记空中侦察,只要天气允许,三分之一的水上侦察机都进行不间断的空中巡逻警戒。这种利用空中警戒保证舰队安全的方法在海抗军中已经是常规做法。不过,对于水上飞机母舰来说,这种做法也有一点点副作用。水上侦察机是降落在海面上的,回收战机耗时比较长,顺利的情况下,回收四架水上侦察机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的频繁操作,会耽误舰队行程。但是相比于舰队的安全,这些侦察活动还是完全值得的。

    二十三日傍晚,张乾文辛勤的侦察活动得到了回报。张乾文舰队是由东向西航行,而舰队的北方又是苏门答腊岛,南侧则是茫茫大海。从侦察的角度来说,靠近苏门答腊一侧和舰队的前方(西方)才是侦察的重点,因此这四架水上侦察机都被布置在舰队的这两个方向上。

    四号侦察机在搜索了舰队东北方向之后,归航时向南绕了个圈子。事实上,这是四号侦察机飞行员临时起意的行动,飞行员薛淳一乃是pjp号上的飞行小队长,他这么绕圈子。实际上只是为了把该次侦察活动功效最大化。

    二十三日的天气状况实在够好,虽然侦察机上并没有雷达,但是肉眼的视野范围也足足的可以达到三十公里之外,所以他肯定在他搜索的扇形区域内没有日舰的存在。所以他觉得应当在归航时顺便搜索一下己方舰队的后方区域。

    六点五十分,四号侦察机上薛淳一的搭档电信员方双少尉就发现了日军南遣舰队司令大川内傅七中将率领的日军增援舰队。

    等方双从望远镜中看到日军舰队中竟然有两艘“航母”,于是不顾危险立刻发报。

    薛淳一胆大,在发现日军舰队规模庞大,并且有航母存在。但是晴朗的天空中并没有日军战机的身影,于是乎他大胆的把侦察机飞临了日军舰队上空。

    他硬是冒着极大的危险在日军舰队上空溜了一个弯,勾引的日军舰队高炮纷纷开火。然后扬长而去。与此同时,电信员方双拍摄下了日军舰队十多张照片。

    张乾文被突如其来的情报吓的满身冷汗。张乾文从军已经二十多年,经验丰富。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是后怕。要知道,薛淳一发现日军舰队的位置距离pjp后方仅仅一百五十多公里。如果日军派出了侦察机。pjp号几乎没有脱身的可能。

    运气,纯粹是运气。

    要说是张乾文的运气。也不算错。如果张乾文知道。日军这支舰队已经在他身后晃悠了两天时间,就不只是简单的被吓出一身冷汗了,而是瀑布汗。

    事实上,张乾文的运气纯粹是日军南遣舰队司令官大川内傅七中将一手造成的。前文讲过,这个大川内傅七中将在日本海军中比较另类。

    在日本海军中有大舰巨炮派,有航空派。但是大川内傅七中将却算不得哪一派。这家伙身为海军却是一个陆地派。

    海军都是在海上作战,怎么会冒出了陆地派呢?这与大川内傅七中将的经历有关,或者说与大川内傅七能够挂上中将军衔的原因有关。

    这个大川内傅七,在三七年的813淞沪会战中。乃是日军和华军德械师作战的中坚力量,当时他带领了几个日本海军的陆战队大队几千兵力和华军作战,在舰炮的支援下以弱势兵力抗住了华军如同潮水般的进攻。如果不带感**彩,当时的大川内傅七少将作为一个海军将领,指挥上海的战斗打的的确不错,可以说不比华军当时的几个赫赫有名的陆军指挥官差,一个海军将领硬是做到了陆地攻防灵活机动。

    李广在上海时,看到的日军舰炮轰击上海,就是这个家伙下的命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大川内傅七中将要算是李广,苏青,鲍刚等几个海抗军从德械师挖来的军官的死敌。

    大川内傅七也因此扬名,也因此升为日本海军中将。但是,这个大川内傅七中将从很早开始,就已经没有指挥过舰队了。但是数十年的海军生涯,大川内傅七也是从驱逐舰开始干起,历经巡洋舰,重巡洋舰甚至战列舰舰长的职务,倒不是失去了基本的战术素养。可是其思维老化,比起日军传统的大舰巨炮派还要严重,一点点都不重视空中力量在海战中的作用。

    锡兰岛上的日本陆军将领西村琢磨不断的催促增援,大川内傅七中将在中国呆的时间长了,倒是真知道救兵如救火,为了少耽误行程,舰队出了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日军舰队连一架侦察机都没有放飞过。

    其实,大川内傅七中将这种极度轻视飞机在海战中的作用,在日本海军中不是特例。珍珠港偷袭,中途岛战役使得日本海军将领不少人看到了航母的作用,但是也使得日本一些海军将领看到了航母的脆弱,从而竟然走向了重视航母这种新型武器的反面,他们反倒更加重视战列舰,巡洋舰这些传统的军舰,仍然一叶障目,还在继续他们的视距内炮战的军事思维。大川内傅七就是其中之一。

    具体到这次任务上,大川内傅七中将其实并没有太过担心,在他看来。一次简单的补给增援任务,根本用不着大动干戈。这次大川内傅七中将率领的舰队中,是以两艘重巡洋舰作为主要战斗力。

    他虽然难以争取到真正的航母,倒不是争取不来战列舰的支援,要知道现在的新加坡港内还停泊着两艘战列舰呢。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根本就不重视护航。在他看来,十四艘战舰护航十艘运输船根本就是一种浪费。

    大川内傅七的数学很有问题,虽然日军舰队的确是二十四艘,但是其实是这样的配置:两艘重巡洋舰,两艘:航母。六艘驱逐舰,一艘累击巡洋舰,五艘扫雷舰,六艘商船,两艘油轮。

    小学生都能算出来:这明明是十六艘战舰护航八艘商船和油轮。怎么是十四艘护航十艘呢?原来,大川内傅七中将根本就没有把两艘航母当做战舰。而是把两艘航母当成了运输船看待。

    当然。这两艘大鹰号航母。云鹰号航母其实也和飞机运输船差不多。和海抗军的pc号飞机运输船相比,日军这两艘航母排水量大一些,满载达到了两万吨出头。但是由于小日本固有的那种吝啬,改造一点不彻底。海抗军的pc号飞机运输船虽然不能放飞战机,但是却能搭载六七十架战机,而小鬼子的这两艘航母却只能搭载三十架左右的战机。

    而日军这两艘航母。只能放飞战机,却无法回收战机的奇葩设计,实在是过于怪异,无论哪个国家的海军都无法理解。难道放飞战机之后。就不管飞行员的死活了吗?

    这就是小鬼子的思维。日军将领一贯的把飞行员当机器使用,这已经是相当开明的了。而把飞行员当一次性消耗品,却是不少日军将领的黑恶内心,估计大西泷治郎在战争末期搞出神风自杀式特攻于此有关。

    不过大川内傅七中将不重视这两艘航母,但是这两艘航母却切切实实的吓住了不明底细的张乾文,也引起了李广的重视。

    海抗军越是重视,大川内傅七中将的护航任务就越是危险。到了四二年中期,日本在太平洋上损失的商船数量已经接近百万吨,但是日军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到护航的难度。这种认知上的错误,注定了日军要吃个大亏。这种大亏不仅仅是在印度洋上,也几乎同时要在日军和美军激战的所罗门海,珊瑚海上演。

    大川内傅七中将的任务,第一要护航运输船,第一还要协助日军陆地部队进攻唐港。怎么两个第一呢?不奇怪的,小日本一贯如此,后世的日本商品精益求精,各个细节都做的非常到位。作战中,小日本的思维也是如此,两项任务都要完成,因此这两项任务是并列第一的。

    护航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近英军有两次护航行动,都是为了支援地中海的小岛马耳他盟军。第一次,英军出动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合计四十三艘军舰,护送十一艘运输船,甚至抛出了一艘老式战列舰作为诱饵,战舰和运输船正好达到了四比一的大比例,但结果仍然在意大利海军的偷袭之下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英军出动了两艘航母在内的近百艘军舰保护六艘运输船补给马耳他。但是最终也只有两艘运输船到达马耳他。但是这两船军火,起到了巨大作用,确保了盟军稳定了在马耳他的战局,为盟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川内傅七中将手中的两艘航母,如果是真正的航母,或许护航任务还好完成一些,但是仅仅是两艘功能缺失的航母,注定要在海抗军手中吃一个大亏的。不过二十三日的傍晚,李广的心情可没有这么轻松--他此时还不知道日军这两艘航母实际上只是样子货。

    海抗军率先发现日军舰队,而且pjp号更加幸运的没有受到日军的空中打击。应当说,海抗军已经取得了先手。

    先手很重要,但是由于日军舰队中两艘“航母”的存在,海抗军严重缺乏空中打击力量,先手的效能被严重削弱。所谓发现就是消灭,但是发现倒是发现了,仅仅凭借pjp号上的十二架水上侦察机几乎没有什么可能突破日军的防空,水上侦察机不是战斗机,更不是轰炸机,因此也更谈不上对日军舰队的致命打击了。

    据估计,大川内傅七舰队还需要五到六天时间才能到达锡兰。海抗军所得的的两份情报为李广争取到了五到六天的部署时间,而这五六天的时间,对于海抗军来说才是一个大大的先手。

    在中途岛战役中,李广曾经多次惊叹美军的情报能力和侦察能力。在即将到来的锡兰海战中,不管是由于南洋游击队的牺牲还是张乾文的运气,海抗军的情报和侦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海抗军赚来一个大大的先手。

    情报一经确认,李广迅速开始调动手头所有力量,开始紧张的部署舰队。(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370 又是先手

    二十四日凌晨,大川内傅七中将总算听从了参谋长滨田净少将的建议,派出了四架水上侦察机搜索周边海域。

    不过,日军侦察机一无所获。其实也不可能有什么收获,过去的一夜时间里,张乾文带领的三艘战舰一直在以二十三节的速度奔向锡兰。而日军舰队由于商船仅仅以十节速度航行,两军之间的距离经过了一夜已经拉开到四百公里开外,小鬼子仅仅四架水上侦察机除非撞上大运,否则根本不可能发现张乾文舰队。

    大川内傅七中将对于这样的搜索结果表示“满意”。战后,日军军官也搞不清楚,大川内傅七到底是对什么满意,反正从二十四日中午开始,日军舰队就再也不派出侦察机了。

    时间再次晃悠了一天一夜,二十五日清晨,日军舰队距离锡兰八百海里(约一千五百公里)。此时,海抗军并不知道日军所处位置,目标暂时丢失。

    大川内傅七中将派出五艘扫雷艇高速直奔锡兰。

    二十七日凌晨,距离锡兰以东三百公里,海抗军潜艇二队发现了日军五艘扫雷艇。在锡兰以东三百公里,海抗军潜艇二队八艘潜艇,一字排开,完全遮蔽了近三百公里的海面。锡兰岛南北虽然有四五百公里长,但是唐港的海抗军控制了岛屿南端的近百公里。实际上,海抗军这八艘潜艇已经完全遮蔽了日军舰队到达整个锡兰东部海岸线的航线。日军舰队想悄无声息的通过,直如做梦。

    二十七日白天,海抗军没有理会日军的五艘扫雷艇。在唐港的十二架战机冒雨起飞,连续轰炸了日军在科伦坡以及亭可马里的机场和码头。由于大雨损害了战机的发动机,一架p40战机一架水上侦察机坠毁,飞行员跳伞逃生。

    二十八日白天。日军扫雷舰开始清理锡兰东北部的亭可马里军港,疏通航道。亭可马里军港的水雷,倒不是海抗军部署的,而是英军部署的。日军虽然占领了亭可马里近一个月时间,也仅仅是清理引爆了水面上漂浮的水雷,对于航道下潜藏的锚雷还没有来得及清理。日军这五艘扫雷艇其实就是为此而来。

    亭可马里的岸防,日军倒是做的还不错。独立混成第二十一旅团山县栗花生少将负责此处的防御,他搜集了缴获英军的各种大炮足足五六十门,全部部署到了此处,好像有点固若金汤的味道。

    二十九日。天气状况不算很恶劣,天空中只飘散着星星点点的小雨。大川内傅七带领的舰队主力距离锡兰以东四百公里。海抗军仍然没有发现。中午,日军舰队排成了不怎么规则的环形编队,把几艘商船和两艘航母围在中间,继续向锡兰挺进。

    后来李广曾经评价过大川内傅七这一行为--航线实在太缺乏迷惑性了。日军舰队简直就是以直线方式航行。傍晚时分,日军舰队被海抗军潜艇发现时。和两天前通过海抗军潜艇侦察线的扫雷艇位置几乎是一模一样。

    但是大川内傅七中将可不这么想。他以为自己派出的扫雷艇根本就没有被对手发现。而且他的行程安排也算是井井有条,舰队正好可以在夜间靠近亭可马里军港,突破最容易被发现的最后三百公里航程。只要商船进了亭可马里港口,那就是陆军的事情了,海军的任务就算完成一项。

    总之,大川内傅七中将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他的行程其实并没有多少秘密可言,想完成任务难比登天。

    情报战和侦察日军已经完全落在了下风。

    ------

    二十九日中午,发生了一件事情,令李广极其恼火。屠远超带领的十四架战斗机和一架运输机经过了几次跳跃飞行。到达印度。清晨,机群从孟买起飞,在本地治里市降落,距离唐港不过六七百公里。只需要再次加油就能飞抵唐港,对于眼前的战局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但是屠远超带领的战机在本地治里市机场降落之后,飞行员竟然被全部关押了起来。

    印度次大陆的南端是一个大三角形,在这个区域中,西侧临近阿拉伯海的地区传统上都是英国殖民地,而东侧临近孟加拉湾的地区则是法国殖民地--也就是所谓的法属印度。而英军从锡兰撤离的部队,实际上现在所处的位置也算是法国殖民地,不过由于历史原因,这片区域的边界划分几乎相当于不存在。不过英军集结区域比本地治里市更加靠南,主要在和锡兰隔海相望的马杜赖和拉姆拉特布拉默。这两个地区,一贯的贫瘠,英国和法国此前并没有在此处建筑机场,现在英军正在马杜赖修建机场。

    而屠远超降落的机场--本地治里市则是法国人建造的机场。本来,这里的法国殖民政府,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武装,也没有丝毫的倾向,无论是对自由法国戴高乐政府亦或者投降德国的维希法国。在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协议中,本地治里市的机场港口都向英军开放。要不然,屠远超也不能犯傻,胡乱找机场降落不是?

    但是在屠远超带领战机降落之后,法国人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大概是因为海抗军在马达加斯加的战争。出于法国人那种可怜的民族主义,竟然在飞行员吃饭的时候,包围了餐厅。这实在太出乎意料了,要知道在这里虽然是法属印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对印度的明争暗斗,大英帝国还是占据了上风,法国并没有在此处驻军。

    连军队都没有,竟然做出扣押海抗军飞行员和飞机的事情,李广真不知道法国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难道海抗军的刀子还不够利?

    英国驻锡兰总督--正在和法国人交涉。

    当傍晚时分,任天洋的潜艇二队发现日军舰队主力正在扑向锡兰,李广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很明显,今夜和明日就是最为关键的一天。

    本来屠远超带领的战机完全可以在今天到达唐港。而且下午的天气状况也适合降落。飞行员休息一夜,恢复一下体力,正好参加战斗。这种配合简直算得上天衣无缝,可是却被突然冒出来的法国人搅了局。

    此时,法国人一群法国殖民地官员还正在和英国驻锡兰总督英国驻锡兰锡兰总督兼三军总司令郝德杰爵士扯皮,提出诸如派遣观察团到马达加斯加预防出现人道主义灾难,海抗军必须确保马达加斯加法国平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等要求。

    七点五十分,李广发出最后通牒:二十一点钟以前,法国殖民地当局必须无条件放行,否则海抗军将会以轴心国视之。

    后来。法国殖民当局倒是放行,但是飞行员被释放时已经超过了午夜十二点钟。比李广的最后通牒晚了整整三个小时。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大战就在眼前,李广也只是在放狠话,无法立刻采取实际行动。

    当大川内傅七舰队主力通过海抗军潜艇封锁线。李广立刻意识到,这是他面临的最为简单的一种情况。换句话说。大川内傅七中将的战术实在太过于低劣。

    其原因有三:

    第一。航母在夜间就是废物,尤其是在这种阴雨的海面上,根本就不适合作战。而且据海抗军所有的情报,目前日军还没有夜间战斗机,轰炸机。可以说,大川内傅七中将这就是自废武功。

    第二。日本海军竟然没有利用其“航母”优势。航母开进锡兰海岸线三百公里的圈子内,即便是海抗军没有事先准备潜艇侦察,这样的距离范围海抗军侦察机也完全有能力搜索到。航母最佳的使用方法,应当是外围作战。大川内傅七中将竟然是主动放弃了航母机动性的优势。李广甚至想不出来,日军为何要放弃航母的优势。

    第三,日军在夜间接近锡兰,好像是更容易避免被海抗军侦察到,但是白天日军卸船更加不便利。更容易被海抗军的空中力量偷袭。要知道,锡兰的天气多变,即使在锡兰呆了一年多的海抗军也无法完全把握这种热带天气,海抗军无法肯定明日是否阴雨,日军同样也无法准确预测。难道小鬼子竟然把顺利卸货的希望寄托到了天照大婶发威,期待会有连续几天的大雨庇护?其实,这是李广多虑了,人家小鬼子陆军海军分明,海军根本就没有考虑卸货的问题。

    经历了多年的海上生涯,李广对海战越来越有心得。本来在李广的计划中,发现日军舰队,尤其是航母,要大大的费上一番手脚的,海抗军的参谋们早就制订了严密的搜素方案。但是大川内傅七中将的部署实在太帮忙,海抗军根本不用再费手脚。

    七点五十五分,天色还未完全暗淡。

    李广下达命令,潜艇二队开始包抄日军舰队,距离日军舰队的潜艇务必不能跟丢日军舰队。

    七点五十八分,郑学昌的大西洋号战列舰接到命令。全速驶向亭可马里,务必在日军舰队进港之前,拦住日军舰队。李广下达这个命令是经过计算的。日军舰队此时距离亭可马里三百公里,舰队航速约十五节。预计十一个小时到达亭可马里。

    而海抗军舰队在唐港以南六十多公里的海面上,距离日军舰队和亭可马里之间的连接线距离也不过三百多公里。当初,李广把郑学昌舰队布置到此处,除了便于在意外状况下脱身,还可以随时让唐港的战机提供空中支援。

    情报是如此的清晰,参谋军官很容易计算出了航向,速度。

    六个小时,只需要六个小时,三十节高速航行的郑学昌舰队就能轻松截住日军舰队。位置应当是在唐港以东约一百公里处的海域。

    情报准确,而大川内傅七又如此给面子,简直是雪中送炭。要知道,李广做了多种准备,唯有这种情况对海抗军最为有利。

    只要在六个小时内郑学昌可以截住日军舰队,也就是凌晨两点左右。锡兰天亮大约是在早晨六点钟,这样一来足足留给了郑学昌四个小时的战斗时间。

    四个小时,小鬼子自废武功摒弃了最有威胁的航母,拥有战列舰的郑学昌就是战场的主宰。

    这四个小时,郑学昌只需要全心对付日军水面舰艇,吸引日军的注意力,或者干掉日军舰队,或者把鬼子的军舰引开。而潜艇部队则趁机干掉日军的补给船只。

    作为一个指挥官,李广第一次在陆地上指挥海战,做到这一步之后,他的任务其实已经基本完成,具体郑学昌和任天洋两人能打出什么战果,已经不是他的事情了。

    十点二十五分,李广移交了战斗指挥权,郑学昌将负责战列舰编队和潜艇部队的指挥。(未完待续。。)

371 绝对先手

    海面上,海抗军潜艇部队在运动,郑学昌带领的水面作战舰艇也在高速拦截,大战一触即发。

    此战,海抗军可谓占尽了优势,但是战争的胜负还要看临门一脚。当初的萨默维尔指挥的锡兰海战,英唐联军占尽了优势,无论是情报还是侦察,亦或是装备。甚至是萨默维尔的指挥也几乎毫无瑕疵,但是由于缺乏临门一脚的功力,缺乏破盾的利矛,最后不仅没有能打胜,反倒以失败告终。

    人的心理素质是有经历决定的。战前,李广要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海抗军此次出击的二十四艘军舰,几乎是所有的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广越来越认识到,海战,对于小国,对于海唐来说,真的是一战倾国的。

    即便是海军强国日本,也难以承受中途岛海战那样的损失。假如都是那样的战役,日本海军只需要三几次,就可以归零了。事实上,像中途岛战役那样的损失,连美国其实也是难以承受的。别看美国的工业能力强大,但是也同样的担不起一次五艘航母的损失。即便是太平洋战争的后期,美国有二十多艘航母的时期。

    在阿拉伯海战中,海抗军太平洋号战列舰遭受重创,在中途岛海战中,自由龙号航母战沉。

    这一切对于李广来说都是一种磨练。李广现在仍然关心胜败,但是对于战场损失却有了相当免疫力。在下达作战命令之后,李广反倒放下了患得患失的心态。

    暗黄的灯光下,李广在思索另一个问题:日军只有六艘商船,到底运送了多少兵力和武器装备呢?

    根据张乾文得到的照片判断,这六艘船,最大的排水量不超过六千吨。最小的怕是只有两三千吨。

    据参谋人员的推算,这六艘船,最多能运送六千兵力(带装备),一万吨物资。

    对于参谋人员这个推算,李广是有疑问的。要知道,西村琢磨在锡兰现在总兵力在一万五千上下,即便是增加六千兵力,怕是也没有取胜的把握。

    难道不成,日本海军指挥愚蠢(指大川内傅七的指挥。),日本陆军也会愚蠢的看不清事实。采取添油战术?

    李广的猜测,对也不对。

    西村琢磨中将本来是要求把近卫师团全军运到锡兰的。但是在十八日,日军增援舰队出现了意外,两艘舰船触雷,一伤一沉。

    日本海军方面倒是没有太多的表示。反正开战以来沉船也不是一艘两艘了。但是日本陆军可是对海军方面充满了不信任,这才刚出海。就有一艘运兵船触雷。船伤的不重,但是却淹死了几十个陆军旱鸭子。寺内寿一大将如何还敢把精锐的天皇卫队--近卫师团送往锡兰。

    这个近卫师团,先不管战斗力如何,顶着个天皇卫队的名头,就绝对不容有失的。

    寺内寿一临时调整,除了一个炮兵大队一个战车大队没有调整。却把刚刚送到新加坡的六千多新兵一股脑的送上了船。

    对于寺内寿一大将的调整,西村琢磨中将有苦难言。这纯粹是他自找的,要知道他向寺内寿一大将的报告可是一直处于攻势,但是士兵“伤病”甚多。连续作战,需要修正补充。

    日军占领科伦坡时,伤亡总数一万多人。骨灰和重伤兵被小泽舰队带回了新加坡,轻伤员还在科伦坡养病。

    西村要求补充兵力,寺内寿一给了六千新兵,还有两个大队的技术兵种。要说不能算少了。谁叫西村琢磨一直在说战局有利,日军是攻势呢。

    寺内寿一的想法很简单,本来就处于攻势,加上八千兵力,差不多应该能胜利的。

    他哪里知道,此时西村琢磨的部队,减员已经不是当初的八千了。尤其是十九日一战,日军伤亡总数就达到了两千多人。从拿下科伦坡到十九日,西村琢磨的部队减员总数已经超过了五千人。兵力不是缺八千,而是缺少一万三千。

    西村琢磨的报告,还有一点误导了寺内寿一大将。西村琢磨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根本不敢照实说减员都是战斗伤亡,只敢说成是“伤病”。

    鬼子的确是伤病不少,当初海抗军潜艇二队一艘狴犴级潜艇战沉,牺牲换来的是两艘日军运输船只的沉没。其中一艘正好装载了药品和医疗器械。小鬼子们在锡兰,缺医少药。而恶劣的锡兰热带气候,更是使得日军伤员小病拖成大病,小伤拖成重伤。

    伤了一根脚趾头,发展成截肢,截肢再发展成嗝屁。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小鬼子在战场上有武士道精神支撑,也肯为他们的天皇卖命,但是看见伤兵的下场,哪个心里都在打鼓,生怕战场受伤,小伤变成催命鬼。

    日军士气是一落千丈,在十九日往后,日军没有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反倒是鲍刚指挥海抗军在不断的反击。

    得知增援兵力只有六千新兵和两个大队,西村琢磨中将已经不再是有苦难言了,而是在仿佛末日来临。如果上天给他一个机会,西村琢磨中将一定会发誓,哪怕撤职,也要给上司讲真话。

    西村琢磨不知道的是,现在就是这几千新兵,也已经被海抗军盯上了。

    -----

    三十日,凌晨。

    大西洋号战列舰带领十余艘战舰高速向北航行。海图上,参谋们不断的计算着理论距离。每隔十分钟,就向郑学昌报告一次。

    一点整。

    郑学昌发出命令:狴犴007号潜艇报告敌舰队方位。

    为了避免被日军发现,过去的几个小时内,无论是狴犴007号潜艇,还是任天洋带领的其他潜艇都没有发报,一直保持着电信静默。

    现在,虽然尚未接敌。不过两军的距离已经不会太远了,继续保持电信静默反倒有可能贻误战机。

    一点零五分。狴犴007号赵洛书发回电报,准确报告了日军舰队方位,航向,航速。

    先手一直在手。李广兴奋的在指挥部挥舞一下拳头。

    一点十分。大西洋号战列舰开始调整航向。六艘防空驱逐舰从队列中分出,驶向东北方向,准备实施包抄任务。

    大西洋号战列舰上,各个岗位上官兵都已严阵以待。气象员不断的测量风速风向,空气湿度也在一次次的确认。光学镜头开始加热,消除雾气。战舰的巨炮也开始活动一下炮管。上上下下的仿佛手臂在挥舞。

    夜战在陆军中是一个课题,在海军中更是一个课题。在二战中,其实各国海军都在尽量避免夜战。因为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夜战的偶然性太大。对阵双方,既是在拼装备。拼训练,也在拼人品。

    海军夜战。日军在各国中是最重视的。日本人走的路子是拼训练,艰苦的训练早就了日本海军自认夜战无敌的信心。

    英国人既拼装备也拼训练,反正英国得天独厚的航海普及程度,使得他不缺有足够经验的舰员。而对海战理解的深刻,又使得英国非常重视雷达技术在夜战中的作用。

    至于美国,海军素质明显比不上英国。主要拼的就是技术。英军虽然雷达技术在海军方面暂时领先美国(指四二年),但是美国人后来居上,炮瞄雷达的升级使得美军在夜战中有着不小的提升潜力。

    对于海抗军来说,李广最想学的是英国。拼训练也拼技术。训练。大西洋号战列舰几乎是拼掉了一艘太平洋号战列舰才练出的手艺,应该不比英国人差。拼技术,大西洋号战列舰虽然某些指标比不得英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但是同样是世界一流。而新技术--雷达,海抗军的大西洋号战列舰是海抗军唯一装备雷达的军舰。

    这座雷达是萨默维尔上将组织锡兰海战前送给海抗军的。雷达在英国算是非卖品,保密等级相当高。不过萨默维尔本身就是雷达专家,送给海抗军的东西,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好玩意。这只是英国人在三九年已经开始逐步淘汰的老式防空雷达,核心元件还是老式的电真空管,而不是新式的磁控管。峰值功率和频率参数都有些落后。

    比起美军军舰装备的防空雷达,功能差一个档次。美军航母上的雷达除了刚刚完成改造的萨拉托加号航母,还都是太平洋战争前的装备。即便如此,也比萨默维尔送给海抗军的雷达性能优越。

    美军舰载防空雷达可以探测一百公里,六十公里内相当精准。而大西洋号上这款雷达,只能探测六十公里,三十公里内才有相当的精确度。

    作为防空雷达,六十公里和三十公里,对于战舰来说预警时间是二十分钟和十分钟。不要小看这点差距,生死立判的战争中,十分钟有时就可以决定胜败。

    对于穷人来说,不挑剔的。海抗军更是如此,这款性能落后的雷达,海抗军不仅吸收了其中的技术,还改造了一下。外观上,天线不仅可以像一般的防空雷达仰着脸转动,还能改变仰角。内在方面,技术人员有针对的添加了一套滤波装置,现在这款雷达不仅可以当防空雷达使用,也可以当做对海搜索雷达使用。

    不过由于使用的频率太低,还是三米波长,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精度。对于海面目标,三十公里内也能勉强发现,但是却无法分辨是岛屿或者军舰。而且由于终端显示还是使用的示波器,不是美军和英军配置的ppi雷达显示屏,所以操作难度相当高。不过对于这次海战的战场来说,这种低劣的性能已经有了作用,海抗军对于这片海域非常熟悉,此处绝对没有岛屿,雷达应当不会出现什么误导。

    如此垃圾的一款雷达,在三十日凌晨却发挥了极大作用。雷达操作员报告发现敌舰时,大西洋号战列舰已经距离日军舰队不到二十公里。

    风雨虽然不大,漆黑的海面上,仅仅依靠观察哨,根本就看不出多远。

    雷达技术显现了他的作用,海抗军再得一分。

    -------

    日军大川内傅七舰队呈不规则环形正在向西直行。

    二十公里已经相当近了,如果是白天,双方早已经开火。大战来临,舰桥中一片肃穆。郑学昌此时冷静异常,他没有立刻下令开火,而是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后来,李广对于郑学昌在这半个小时内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名将风范初显。

    郑学昌没有利用这一先敌发现的机会先敌攻击,而是指挥舰队进行了两次右转。

    庞大的舰队在半个多小时内完成了一系列编队动作,海抗军舰队成功占据t字横头阵位。

    此时海抗军的舰队排成双列,四艘驱逐舰位于第一列,而大西洋号战列舰位于第二列。要是按照传统的战舰编队,战列舰一般会处于相距二十公里的战列舰战线,而重巡洋舰则处于十四公里距离的战线。但是海抗军没有重巡洋舰。

    如果按照一般情况,战列舰应当依仗射程远的优势,和敌舰拉来距离。但是郑学昌在这次战斗中,反其道而行之,把战列舰当成了重巡洋舰使用。而四艘驱逐舰则在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列阵。四艘鱼雷艇则如同刺客一般的向着日军舰队两肋插去。

    战斗的第一炮不是由大西洋号战列舰发出的。虽然此时郑学昌已经基本确认了日军舰队的位置。

    一点四十九分,六艘防空驱逐舰在日军舰队后方率先开火,十二门三英寸高炮一起轰鸣。

    刹那间,日军舰队上空被十二枚照明弹照亮,即使在雨夜中,日军舰队也露出了黑黝黝的轮廓。

    不到一分钟,大西洋号战列舰两座四联装主炮已经调整了射击诸元,巨大的炮口喷射出灼热的弹丸。四艘驱逐舰也开始向着日舰倾泻火力。

    海抗军主力占据t字的横头阵位,大西洋号战列舰距敌舰十四公里,驱逐舰距离敌舰十公里不到,鱼雷艇已经插向日军舰队两肋,日军舰队后方还有海抗军的防空驱逐舰打出照明弹,战舰率先开火。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一点--海抗军占据了海战的绝对先手。(未完待续。。)

372 先手和胜势

    ps:  有没有月票?求了求了。今天才看月票榜,实在成绩太差了,舔着脸求月票了。

    大川内傅七中将是被炮声惊醒的。

    如果说大川内傅七中将战争思维老化是确确实实的,那么他对传统海战的功力也是扎扎实实的。至于海军夜战,大川内傅七中将在日本海军中可是享有大名的。早在二七年,他在担任日本海军大学教官的时候就研究夜战,并且组织过多次的夜战演习。有一次还因为残酷的高强度夜战训练,造成了不少的损失,造成神通,那科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受伤,是为日本海军历史上著名的--美保関事件。

    大川内傅七在日本海军中名声不算显赫,但他是夜战高手,在日军中却是不可置疑的。日军有许多夜战的技巧和规则都出自他手。

    某种意义上大川内傅七中将采用舰队在夜间驶入亭可马里的部署绝对是有底气的,他不惧怕打夜战。

    李广认为大川内傅七没有充分利用航母的优势,相当愚蠢。但是实际上,大川内傅七没有愚蠢到那个地步,那两艘所谓航母只是样子货,战机能够起飞却无法降落,担不母的责任。另外,那两艘可怜的护航航母,实际上除了各搭载了十架海军战机,其他的飞机都是陆军飞机,战斗力相当薄弱。

    对可能发生遭遇战大川内傅七中将也做了预防,不仅有相当数量的舰员一直守在战斗岗位,连夜战日军发明的识别物也早早的就挂在了艉楼顶端,每艘军舰上都挂着一个长达十米的白色布袋,飘扬在空中。

    随着第一声炮响,五十八岁的大川内傅七中将立刻睁开了双眼。他根本没有回船舱睡觉。一直就呆在舰桥指挥舱中闭目养神。这对于一个五十八岁的老军官来说,非常不易,不是每个高级将领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更可怕的是大川内傅七的反应速度。

    从第一声炮响开始,到大川内傅七下达数十条命令,只有四分钟。在这四分钟时间里,他迅速的掌控了战场局势,并且做出判断,从而开始执行。

    绝对的劣势之下,大川内傅七能保持内心冷静,能做到这一点。绝对不容易。

    战后复盘时,郑学昌对于大川内傅七中将表示了相当的敬意,结论仍然是--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这是一个侵略者,甚至在后世的历史上没有多少名气,这也是一个对中国犯下累累恶性的垃圾。但是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

    四分钟时间,海抗军大西洋号战列舰八门主炮已经完成了第一轮齐射。首开战果。

    由于日军舰队不是规则的环形编队。反倒是更加接近于三列纵队。在舰队的正前方两侧是两艘重巡洋舰,中间部位却是云鹰号护航航空母舰。

    如果说在极为理想的状态,大西洋号是不会选择云鹰号航母作为首要目标的,应当选两翼的重巡洋舰为目标。但是这是夜间,天空中虽然有照明弹,仍然难以看的绝对清晰。由于云鹰号航母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两万多吨。在日军舰队中算是个头最大的一艘,所以阴差阳错之下,这艘样子货的航母就成了海抗军首先打击的目标。

    大西洋号战列舰在第一轮炮击中显示了高超的炮术,八枚炮弹命中两枚。相距十四公里。又是在夜晚,能取得命中率百分之二十五的成绩,哪怕在全世界海军的战史中也算得上极好的成绩了。

    样子货,就是样子货。两枚巨弹命中,就毁灭了这艘两万吨排水量的巨舰的生机。恐怖的爆炸不仅炸毁的这艘舰船内部一团乱遭,更是炸穿了船底。从中弹的那一刻起,这艘巨轮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这是海抗军第一个战果,也是此战在孟加拉湾点燃的第一支火炬,火光是如此的耀眼,即便是印度洋的风雨也难以遮蔽其灿烂的光华。

    海抗军四艘驱逐舰也取得了战果,短短四分钟,舰炮抛洒了上百枚炮弹。命中日军两翼的重巡洋舰至少十多发,虽未能给日军皮糙肉厚的重巡洋舰造成重创,但是在第一时间已经使得这两艘重巡洋舰战斗力下降。这一轮炮击,至少摧毁了日军重巡洋舰两三门副炮,功劳也不算小。

    爽,太爽了。位于唐港的指挥部中,传出一阵欢呼。李广虽不在战场,但是战斗一爆发,每时每刻都有电文传到指挥部。

    ---------

    四分钟时间,大川内傅七下达了几十条命令。

    日军舰队迅速开始调整。商船向北,战舰向南。

    要知道,日军本来的阵型是两列战舰夹着商船的,这样的转向在雨夜的大海中极其危险,不仅考验日军军舰的操纵水平,还要考验日本商船的操纵水平。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里,日军给了海抗军军官极大的震撼。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日军一边舰炮还击,一边调整队形,玩出了一场高难度的穿插变阵。

    这一切行动,如同行云流水。如此庞大的舰队,如此精妙的变阵,即便是在参谋部的海图上推演,怕是也不过如此。

    而且,更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海抗军的火炮在轰鸣,日军的火炮还在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的炮弹如同重拳密集的捶打在海面上,腾起的水雾几乎使人如坠雾中,看不清友舰,分不出敌我。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日军竟然顺利的转换了队形,而且战舰全部提起了速度。

    等变阵结束,日军三列舰船已经分为两部。商船以及两艘驱逐舰奔向北方,脱离战场。战舰则向南航行,拉成两列炮战队形。

    在整个过程中,日军竟然没有出现一艘船只相撞,哪怕是轻微的擦伤也没有。

    当初李广俘虏日本商船船员,见识过那些俘虏操船的水平,几千吨排水量的巨轮停靠码头,没有使用拖轮,竟然是一次成功,动作如同行云流水。

    而这次在锡兰以东的洋面上,日军展示出的超高指挥水平和操舰水平,简直令人惊叹。说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海抗军如果摆成如此阵型,在白天变阵,都不一定能做到如此水准,甚至是绝对做不到。

    在变阵过程中,日军也不是没有损失,一艘驱逐舰被天狗级驱逐舰连连命中十多弹,失去战斗力。一艘缓慢的商船,被战列舰的巨炮重创,再次成为大海上的火炬。更大的战果是,大西洋号战列舰的主炮击中了熊野号重巡洋舰,一座主炮炮塔被彻底摧毁,日军死伤惨重。

    在日军炮火的拼死反击之下,海抗军也付出了相当代价,在上个月围剿日军两艘驱逐舰的战斗中立下大功的袁朝祖舰长受伤,霸下11号驱逐舰遭到重创,被迫驶离战场。

    作为最高指挥官,李广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战前的情报,侦察,策划,兵力调整,补给等等。

    作为战场指挥官,郑学昌的表现毫无瑕疵,一系列的先手使得海抗军一出手就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而海抗军每艘战舰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火力打击准确。不过,在这方面,日军表现的也丝毫不差,反击炮火猛烈而集中。

    战斗实在太过激烈,开战仅仅十多分钟,日军已经沉船三艘,海抗军一艘失去战斗力。身在战局之中,把握全局都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每艘军舰上,舰长们能做到执行命令,及时调整炮击目标,就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作为指挥官的郑学昌不仅要及时的调整打击目标,还要观察敌舰动向,把握局势,难度就更高了。

    在开战的前十五分钟,海抗军的先手优势尽显。先手的优势已经在向着胜势转化。牢牢的抓住战场的主动,胜势就能扩大,转变为胜局,从而取得胜利。

    这就是郑学昌要做的。(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373 海上拼刺刀

    海面上炮声隆隆,战斗极为激烈。

    大川内傅七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分钟内表现极为惊艳,rì军舰队也表现的异乎寻常的训练有素。

    紧接着,大川内傅七再次给郑学昌了一次震惊。

    本来两军形成了双列平行队列,而且是逆向而行。郑学昌以为rì军是打算以机动xìng优势,抓住海抗军舰队的尾部,从而形成T字战阵。

    要知道,海抗军现有的四艘战舰,速度都在三十节上下。而rì军的两艘重巡洋舰速度为三十五节,驱逐舰速度更是高达三十六节以上。从战术上考虑,rì军指挥得当,完全能够形成如此阵型。从而抢占T字战阵的横头位置。把海抗军此前形成的T字阵型,反施到海抗军头上。

    应当说,一般情况下,所有将领都会如此选择。毕竟占据了T字横位,可以侧身对敌,充分利用战舰的火力。

    不过对于这样的战术,大西洋号战列舰早有应对方法。要知道法国人设计的战舰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两座四联装炮塔都在战舰的前方。也就是说,大西洋号战列舰根本无法背后对敌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海抗军这种舰队配置并不标准,没有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别看有三艘驱逐舰作为附属,但实际上战列舰就是唯一的炮战战斗力。所以,海抗军几乎不用考虑阵型,大西洋号战列舰只需要快速调头就可以保证永远的面对敌舰。火力上并不容易吃亏。

    法国人的战舰,第一考虑装甲防护,第二考虑装速度,第三才是火力。这种思维的指导本来是相当不完善的,但是yīn差阳错,这艘大西洋号战列舰的适航xìng极好,转弯半径相当小。因此应对rì军抢占T字横位的战术相当有利。

    事实上,郑学昌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在郑学昌调整了战列舰的方向之后,才发现:大川内傅七的计谋不仅仅如此。

    大川内傅七的指挥狠辣异常。

    rì军仅仅是两艘重巡洋舰抢占了T字横位。以重巡洋舰的劣势和海抗军大西洋号战列舰正面相抗。

    而三艘rì军驱逐舰竟然是不成队形,不顾海抗军的炮火,甚至是牺牲了火力的发挥,如同疯子一般的直扑大西洋号战列舰。

    这是大川内傅七放出的胜负手吗?

    对于rì军指挥官的意图,郑学昌很容易判断。rì军想以重巡洋舰吸引海抗军火力,依靠驱逐舰近战释放鱼雷。

    这明显是兑子的路数,rì军想以两艘重巡洋舰。甚至是加上那么一艘两艘驱逐舰兑掉海抗军的大西洋号战列舰。

    狠,真的够狠。

    rì军有机会脱身的,要知道,小鬼子的战舰速度都超过海抗军的战舰。可是rì军指挥官偏偏采用了这种拼死一搏的战术。

    铃谷号重巡洋舰舰桥中,大川内傅七口中轻声念着:樱花灿烂几多时,柳绿桃红。。。

    炮声隆隆中。中将阁下竟然有闲心吟诵古诗。rì军军官们对此面面相觑。

    大川内傅七在中国战场多年,对于中国古诗颇有研究,他念的不是rì本的诗歌,而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描写樱花的诗。

    rì本人骨子里有一种偏执,追求片刻的灿烂。如同樱花,只有短暂的辉煌。大川中将此时追求的岂不就是这种短暂辉煌?

    只是,这么好的唐诗。被一个rì本鬼子这个时候念出来,糟蹋了。

    面对rì军乱窜的驱逐舰,郑学昌立刻派出己方的三艘驱逐舰迎击而上。绝对不能让小鬼子驱逐舰靠近战列舰。

    rì军把驱逐舰舰队称为水雷战队,其实是有道理的。驱逐舰在战场上其实自身的炮火并不是主要战斗力,尤其是面对重巡洋舰和战列舰时,战斗力主要来自其装备的鱼雷。

    电光雷石之间,郑学昌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知道rì军指挥官是在赌博。更因为看懂了rì军指挥官在赌博。他就更知道自己错误所在。

    现在的局势,如果是炮战的话,拥有战列舰的郑学昌绝对胜利。象棋有谚:一車十子寒。战场上,战列舰就是象棋里的车。别说rì军现在只有两艘重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哪怕数量翻倍也很难取胜。

    对于海抗军来说,最佳的应对。应当是主动拉开距离,继续保持队形。只是郑学昌心中贪念发作,想趁机干掉rì军两艘重巡洋舰。驱逐舰一派出,尤其是在rì军驱逐舰不成队形的情况下。两军是扭打在一起的,由不得大西洋号主动远撤。

    当然,应对方法也不是没有,郑学昌只要壮士断腕,任凭三艘驱逐舰和rì军厮杀即可。但是胜势之下,作出这种舍子的行为,实在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在大战的棋局上,战术方面郑学昌此时小小的输了一把。但是是不是真的会输,要看海抗军的三艘驱逐舰能否挡住rì军驱逐舰。也要看大西洋号是否能够在rì军驱逐舰破防之前,干掉两艘rì军重巡洋舰。

    如果仅仅是眼前的局势,郑学昌还不认为大西洋号战列舰无法应对,要知道大西洋号战列舰上众多的高炮有着相当的自卫能力,阻止一艘两艘驱逐舰靠近,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郑学昌小看了大川内傅七。如果仅仅是如此手段,就显不出大川内傅七的老辣和狠毒。

    大川内傅七中将再次赌桌加码。

    大川内傅七的旗舰是铃谷号重巡洋舰,突然间竟然打开了大功率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直盯着大西洋号战列舰,即使在猛烈的炮火中,也不熄灭半刻。

    要知道,十多公里的距离,探照灯的光线强度还不足以干扰战列舰的瞄准,反倒为战列舰提供了极好的瞄准条件,直如暗夜中的萤火虫,很是吸引目光。

    他以自己的旗舰为诱饵,希望能分散海抗军的火力,为rì军发动鱼雷战的几艘战舰赢得生存机会,赢得开火机会。

    不过这只是小手段。更狠辣的手段还在后面。

    大川内傅七不仅仅推出自己的旗舰灵谷号重巡洋舰。而且还使用了更为疯狂的手段,熊野号重巡洋舰样也被他掷向了赌桌。

    熊野号重巡洋舰虽然没有打开探照灯,却开足了马力拼命在接近大西洋号战列舰。竟然不顾海抗军的炮火,近距离夹击大西洋号战列舰。

    夜战虽然比不得白天的炮火jīng准,但是十四公里远的重巡洋舰战线也是经过各国海军经历无数实验得到的经验数据。战列舰战线的经验数据大约是二十公里。应该说,在十四公里的距离上作战,海抗军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是大川内傅七的指挥却是在加大海抗军的主炮优势。

    两艘rì军重巡洋舰竟然高速靠近大西洋号,乱炮轰鸣中,两艘重巡洋舰已经杀入大西洋号十公里的准确打击距离。

    疯了,真的疯了。鬼子的这种拼命举动,郑学昌看不明白,这样距离的炮战,虽不算是以卵击石,也能算的上拿着土坷垃砸钢铁。rì军两艘重巡洋舰能给海抗军大西洋号战列舰造成伤害,但是想击沉大西洋号几乎是做梦。而反观大西洋号战列舰,在这种距离上,要不了几轮炮击,就能干掉鬼子的重巡洋舰。

    难道小鬼子昏了头?

    拼刺刀。

    疯狂的大川内傅七竟然拿着rì本的国之重宝重巡洋舰在拼刺刀。他要的不是两艘重巡洋舰的存活,而是要让大西洋号抽不出手脚,他的大杀器才好发威。

374 海上手榴弹

    ps:  感谢smyhe,我喜欢胖一点,寂寞的考拉,970301几位朋友的打赏。

    郑学昌不明白为何鬼子如此疯狂。

    大川内傅七中将的战术很明显在拿五艘战舰在赌博。

    赌五艘战舰,包括两艘国之重宝的重巡洋舰被毁,而日军能击中大西洋号战列舰哪怕一枚鱼雷。

    这种战术,在夜战中相当有效,以驱逐舰或者鱼雷艇趁着夜幕靠近对手,近距离释放鱼雷,威力还是极为强大的。尤其是日军有威力绝伦的长矛型氧气鱼雷。

    本来海抗军这次花了大代价,六艘防空驱逐舰现在都在远处不停的喷发照明弹。昂贵的照明弹如同不要钱一般的向天空抛洒,即使在夜雨中,战场上的能见度也相当高。就是为了防止日军施展这种战术。

    大川内傅七中将如果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日方战舰的生存机会极低,绝对是不可能的。

    十公里距离,日军重巡洋舰即便是装甲厚重,也难当战列舰主炮的打击,差不多三两发炮弹命中就能葬送一艘一万多吨排水量的钢铁巨兽。

    要是三五公里的距离,战列舰的主炮命中率将会高的惊人,完全能做到一轮打击就毁灭一艘战舰。

    到底是为什么让鬼子如此疯狂呢?

    自从开战,大川内傅七就很清楚,自己已经失败了。从第一艘云鹰号护航航母被炸沉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失败。海抗军赖以成名的武器不是战列舰,也不是航母。而是潜艇。只用看海抗军利用六艘防空驱逐舰闲置不用,只在远处释放照明弹,就知道海抗军是多么有把握收拾所有的商船了。

    大川内傅七对常规作战很有经验,他的判断很准确。正是明悟了他已经失败。所以他要拼命,这是他唯一还能保留一点脸面的办法。

    起初,郑学昌认为,鬼子是拿这三艘驱逐舰在赌。妄图以几个卒子兑掉自己这个车。

    后来,郑学昌以为鬼子继续豪赌,赌桌上又加上了两艘重巡洋舰。

    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郑学昌已经有些感觉,他意识到,鬼子还有后手。

    他猜不猜鬼子的具体后手,但是他知道鬼子有一艘巡洋舰没有露面。注意。海抗军的情报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精准,情报中的巡洋舰其实是日军的大井号雷击舰。而对于这款巡洋舰的性能,他并不了解。

    郑学昌想防备,但是此时战况之激烈已经由不得他调转大西洋号的方向,只能把四艘鱼雷艇分派有可能被日军那艘尚未露头的巡洋舰偷袭的方向。

    当两军距离十公里左右。

    日军两艘重巡洋舰已经发射了鱼雷,大海上鱼雷乱窜。危机四伏。

    日军的氧气鱼雷,在整个二战中都是一个超级大杀器。这种直径六十一厘米的鱼雷。装药量490公斤。几乎没有什么舰船能当得上其一击。甚至是战列舰挨上这么一颗,虽不至于沉没也会重伤的。

    更恐怖的是,这款鱼雷的射程竟然超出了战列舰的炮程,在海战中的恐怖不是一句话所能描述的。当初爪哇海战中,盟军,尤其是美军水兵被这种大杀器吓的不敢再上战场。一时传为如同噩梦般的武器。

    不过,限于技术,小日本的鱼雷还做不到远距离精准射击,即便是十公里距离也不算绝对致命。

    但是。没有人敢于赌博,敢于无视这种鱼雷的威胁。更令郑学昌无奈的是,日军两艘重巡洋舰,每艘都是十二具鱼雷发射器的配置。第一波,日军两艘重巡洋舰就释放了战舰一侧的全部鱼雷,十二枚大杀器在漆黑的海水中横冲直撞。

    鬼子这一手倒是和陆军近战时投掷手榴弹近似,不过海战中的手榴弹--鱼雷,实在太恐怖了。

    对此,郑学昌也不得不小心应对。对于海抗军来说,日益提升的声呐技术使得大西洋号战列舰面对远距离的鱼雷射击的应对能力不差。但是只要是躲避,就无法兼顾炮击日军重巡洋舰了。

    在躲避鱼雷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大西洋号战列舰出现了少有的被动挨打局面。短短十多分钟就中弹七发,虽算不得重伤,但也出现了人员伤亡。

    等大西洋号躲过了鱼雷,郑学昌却再也无暇应对其他。日军两艘重巡洋舰竟然差不多快形成了对大西洋号的夹击局面。

    鬼子的两艘重巡洋舰威胁大增,大西洋号战列舰也必须全力应对。

    虽说,战列舰的设计准则中有那么一条--自身装甲应该能抵挡自身的火炮。但是,这并不表示战列舰能够完全免疫重巡洋舰203mm炮的狂轰滥炸。要知道,战列舰有些非重点部位也是难以抵挡自身火炮的侵彻力的。

    而小日本也是能造出好东西的,五十倍径的203mm舰炮,比起英国的203mm舰炮威力可是强大的多。在这一点上,即使是德国和美国也比不过日本。

    日军配置的九一式被帽穿甲弹,实验数据是在10000米的距离上,该炮能击穿190mm(7.5英寸)nvnc或vc装甲。要知道大西洋号战列舰虽然主要部位都是十英寸,甚至十二英寸装甲,但是还有许多部位只有五英寸装甲。

    而日军每艘重巡洋舰上都有五座双联炮塔,射速又相当不凡。每分钟的弹药投放量超过三吨半。而海抗军的大西洋号战列舰只能够做到每三分钟射击两轮,弹药投放量平均到每分钟还不到三吨,加上高炮等武器,才能达到一艘日军重巡洋舰的水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军军舰设计--火力第一的思维也是有着相当道理的。

    战列舰面对日军重巡洋舰也绝对不可轻视。

    一旦被日军重巡洋舰靠近,命中率提高,饱和打击之下,战列舰也是很难受的。尤其是被日军两艘重巡洋舰近距离夹击的状况下,就更加危险。

    世界上还没有战列舰被重巡洋舰击沉的战例,郑学昌可不想在自己的名下挂上这么个记录。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傻子才会拿着瓷器往石头上碰,大西洋号战列舰就是郑学昌的瓷器。

    不得已,郑学昌只好把两座炮塔分兵对敌,阻止日军重巡洋舰对自己形成夹击的局面。大西洋号战列舰只有两座主炮炮塔,只能是一座炮塔对付日军一艘重巡洋舰。

    舰炮打击,靠的是概率,而不是完全依靠瞄准。打个比方,两座炮塔八门主炮,如果五轮射击能干掉一艘日军巡洋舰的话,那么一座炮塔大约需要四倍的炮弹抛射量才能做到,也就是二十轮打击。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如此,有时运气好,单炮也能一枚命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分兵对于战列舰的战斗力是一种严重削弱,但是却是郑学昌必然的选择。(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411/ 第一时间欣赏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作者:流水夜帐所写的《海上长城》为转载作品,海上长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上长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上长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上长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上长城介绍:
纵横四大洋,攻敌之所强。 第一卷初到乱世(因为上本书被吞,节奏有点乱套,诸位大大捏着鼻子看吧,抱歉。) 第二卷铁军初成(进入正常节奏。)海上长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上长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上长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