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智能工厂TXT下载智能工厂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智能工厂全文阅读

作者:观星的乃粉     智能工厂txt下载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印巴对垒

    为了对抗华夏联邦军世界第一强的空军部队,印度方面则出动了18个战斗机部队,占空军总力量的百分之七十,目的在于配合地面火力,维持己方的基本空军防御。/

    对于这一次印巴战争,印度也进行了jīng心准备,兵力上的部署就花了不少功夫,21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外加5个装甲旅,一共分成了三个集群。

    10个师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包括8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这是他们的第一突击集群,也是本次作战的主力。

    而另外8个师和1个装甲旅部署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只有当战斗进入胶着或者失利的状况下,才会投入一线战场。

    还剩下的6个步兵师和4个装甲旅,则选择配置于印巴签订的停火线上,是印军的第二突击集群,在战略上相当于偏师,作为正面战场的侧翼。

    这三个战斗集群,各自配备的装甲部队都有不同的侧重,其中大部分的装甲力量全都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作战集群中,以作为突破巴方防线的核心突击力量。

    最高目标是占领克什米尔地区,然后让联合国介入调停,逼迫华夏联邦zhèng fǔ在政治上作出让步。

    如果最高目标无法达成,则实行第二目标,将东巴基斯坦分离出来,建立一个**的孟加拉国,以制约巴基斯坦的发展。

    如果以上两个目标都无法实现,那么就必须收缩战线。退回国内,并且向北约盟友求助,力求守住原本的势力圈,绝不容许丢失一寸领土。

    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印巴分治前本来都是印度的同一块殖民地。

    孟加拉在13世纪改信伊斯兰教,到16世纪时,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征服,18世纪后半叶沦为英国殖民地,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被分割:西孟加拉归印度,东孟加拉归巴基斯坦 。亦即东巴基斯坦。而划分标准是宗教信仰不同(现在的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而非印度教。

    所以会在地图上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属于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两者之间居然隔着一整个印度,这样的领土划分。也是英国人才能想出来。

    就算是离开了南亚,也要在这里埋下一个安全隐患,引得印巴两国纷争不断。

    从英联邦**出来之后,印度这几年也在效仿中国的工业化模式,不断发展自己的经济。

    可惜由于种姓制度和英国殖民政策的遗留问题。社会上各种矛盾不断,普遍存在着动乱、饥饿还有迷茫的情绪,发展势头一度低迷。

    而领导层也多是殖民时期的亲西方派,这数年来。华夏联邦与北约之间的冷战,为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首先是作为地理上的优势。西方世界急需一个遏制中国发展的桥头堡,各种工业扶持和经济资助。都支撑着印度的社会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相当迅速,比起原本时空里的印度要好得多。

    这也让印度蒙上了野心和躁动,从二战的经验来看,一个拥有一百万常备军的国家,足以称得上是世界强国了。

    而当前世界上的主流先进武器,印度也基本拥有了,新一代主战坦克,喷气式战斗机,先进的远洋军舰,以及陆军有三分之一配备上了突击步枪。

    这样的军事力量,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宗主国英国,也难怪阿三哥会野心膨胀,想要和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一争高下。

    毕竟作为明面上的全球军力第四位,印度并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窝囊的活着。

    但在传统的工业强国眼里,印度的这个所谓军力第四,是以不考虑工业潜力为大前提的。而且英国和法国现在主要进行经济发展和科技研发,军费支出很低。

    由于不再需要维持全球霸权,实际上也无法维持,所以英法两国的常备军规模小得可怜。

    看考虑到两国的工业生产潜力,即使是排第三的德国也表示压力很大。

    很可惜,印度的政客却看不到这些,他们还在迷信于二战时期的那种战略观点,在外交上左右逢迎,毫无立场可言,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不齿。

    这也是为何,华夏联邦不愿意帮助印度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半个世纪之前,rì本的崛起,就给中国带来了深入骨髓的痛苦,至今仍记忆犹新。

    幸好,遏制印度的发展战略已经获得了成功,这个所谓的南亚强国到现在都只是徒有其表。而妄想着在西方阵营的支持下,挑战华夏联邦在亚洲的霸权,必将遭受惨痛的失败。

    1970年的2月底,印度开始了他们的空军的部署工作,从平时侧重的西部和首都地区改为向西部侧重。

    对于没有投入这次作战准备的空军力量,印度军方也向西部作了调动,严密监视印巴其他的边界地区,为了这一次的印巴战争,做着万全的准备。

    印方投入本次作战的空军力量也分为三个集群,从梯次部署,分别为地面部队的三个集群提供空中支援。

    其中最靠近克什米尔作战区域的空军机群,全都部署在斯里纳加,并且要担负着争夺制空权和为地面第一突击集群提供空中支援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战术目标,印度军方在这里部署的先进制空战斗机和攻击机最多。包括大量东欧制造的歼击机,共计8个战斗机中队,专门负责与巴基斯坦夺取制空权。

    另外还有共计两个攻击机中队的轰炸机,为第一突击集群提供火力支援。

    对于前两次的印巴战争来说。印度无疑都是占据了优势,但是在中美两国的干扰下,印度都没能彻底控制克什米尔地区。

    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南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美国和整个北约对印度的扶植,只是需要培养一条能咬人的狗,而不是一头会吃人的老虎。

    这一次中美两国都被北洲和中东的混乱局势所拖住,结果在南亚的力量变成了真空。印度对于本次印巴战争,可谓势在必得。

    制定了最高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取得真正的胜利,完全占据克什米尔。然后成为一个世界xìng的大国!

    但印度人却不知道,华夏联邦已经早有准备,并且在克什米尔的另一侧,配合着巴基斯坦,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兵力集结。

    虽然因为在主要的海外军事力量被拖延在了东非和中东。但华夏联邦也正好想实验一下新的战术体系,以及一种至今仍未投入实际战场的全新战术兵器。

    有了强袭机甲这样的近战利器,占领行动将不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知道。在以往的近代战争历史中,各种被巷战泥潭拖累而导致全盘崩溃的例子屡见不鲜。

    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还有原本历史时空里的美国对越南。苏联对阿富汗,都是因为无法实际占领,而被各种游击战sāo扰搞得灰头土脸,最后引致兵败。

    华夏联邦高层顾虑的也正是这一点,如果同时被两个战场拖延,那么光是庞大的军费,就足以压垮国家的财政体系了。

    相比于印度的扩张型战略,巴基斯坦国防政策基本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保守,和印度人的野心勃勃不同,巴基斯坦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且与不主张军事扩张的华夏联邦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甚至,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华夏联邦的联邦成员,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存在着。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中国很少朝南亚地区扩张,就算是面对飞扬跋扈的印度,也没有主动出击的先例。

    这是由于复杂的地形和高山阻隔,远征南亚的成本太过高昂,俄罗斯或者之前的苏俄,或许能够由上而下顺势发动陆地进攻。

    而中国要向西部扩张,就必须要穿越人迹罕至的**和连绵起伏的山脉群,后勤补给的难度和登陆月球都差不多了。

    况且,现在华夏联邦主要的扩张目标放在了北非,而且还是以私人企业为主,国家的海外常备军事力量则被派往了中东,与美国在那里进行角逐。

    巴基斯坦作为华夏联邦的外围成员,其国策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外则力主反对印度称霸南亚,并且积极争取与其他南亚小国加强彼此间军事合作,以共同抗衡印度的扩张为目标。

    这种策略,也是受到中国赞许的,华夏联邦高层也一直支持这样的举动。既然想要在南亚建立有效的统治这个目标难以实现,那么倒不如维持这个地区的分裂,避免出现任何一个统一的强大内陆国家,威胁到中国的亚洲霸权。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巴基斯坦就已经与印度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完全没有挑衅印度的举动。

    而对国内,巴基斯坦也仅仅在华夏联邦的“强烈建议”下作出了适当增加军费的决定,通过向中国的武器制造商采购大宗货物,来建设一支与自身的“安全环境”相适应的武装力量。

    虽然怎么看,都是在向宗主国缴纳保护费。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武器制造商的“友好帮助”下,巴基斯坦终于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

    武器来源则基本是从中国引进,但目前也开始积极的实现武器的,并把这一发展方针写入了国家的发展纲要之中。

    与印度那种以购买为主的策略不同,巴基斯坦的武器采购量一直不大。但品种很多,巴基斯坦的zhèng fǔ官员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发展自身国防工业的这种愿望,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而巴基斯坦在加强自身正规军建设的同一时间,也在不断推进准军事部队的建设。力图要保持充足的预备役兵源,增加国家的战争潜力。

    在加入华夏联邦成为其中的成员国之后,巴基斯坦就制定了国家的军事原则,集中全国的主要军事力量,目的在于应对印度有可能的入侵。

    将全部兵力的五分之四,全都部署于东部边境,然后将剩余的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主要防备的是伊朗。

    鉴于自身国土狭长、纵深浅的这个地理特征。和众多小国一样,巴基斯坦强调“先发制人”和“速战速决”,坚决需要避免久拖不决的消耗战。

    更何况,在工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巴基斯坦最怕的就是持久战。

    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的持久战也是一个笑话。实践证明,农业国最容易被分割和占领统治。因为农民对于国家的统治者是谁,根本不在乎。

    看看历史上的中国。庞大的伪政权体系,让人触目惊心。更不用说,建奴入关本身,就说明了农业国自身存在的民族信仰问题。

    而工业化国家。因为物资的积累效率不同,国内的民族凝聚力的不同。以及普遍的知识教育带来的政治信仰,使得国家很难被别国占领。

    历史上。德国对欧洲就一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在占领法国之后,也没有什么实际收益,反而拉长了战线。

    反观rì本,在伪满地区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和矿产,得以为庞大的陆军部队提供补给。

    又说回巴基斯坦,由于保守型的军事策略,自然就会反映在他们的国防建设上。

    对于自身的武装力量发展,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跃进不一样,比较注重稳步扩军这一方针,同时力争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

    比起印度那样不管自身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教育基础,而是一味的扩张装备的数量,巴基斯坦显然更加冷静和理智,他们仅仅计划在兵力数量上与当面对手保持均势,然后选择在武器装备上争取一定的优势。

    至于核武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想搞,不过目前有相应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中国,就连德国人的进展也只是马马虎虎。

    而因为与美国签订了防止核武器扩散跳跃,华夏联邦也坚决不向自己的附属国输出核武技术,这是不容更改的国策。

    在华夏联邦的扶持下,巴基斯坦也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海、陆、空三军齐备,现役部队55万人。其中陆军就占了51万,空军有3万8千人,至于海军,只有可怜的两艘导弹护卫舰,以及三艘常规动力潜艇。

    这样的军事力量,基本只能用来打击海盗。

    所以,巴基斯坦的国防主要依靠他们的陆军部队,通过向中国的武器制造商购买武器,他们建立了22个整编师,其中需要长期部署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就有17个!

    这17个师之中,包括了1个轻型装甲师,5个**装甲旅,以及16个步兵师,约39万余人。

    这次得到了华夏联邦的照会,得知印度对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野心,巴基斯坦zhèng fǔ也不得不紧急向克什米尔增派了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还有两个**装甲旅。

    这就等于将全国的装甲力量和大部分装备jīng良的步兵主力师一股脑地投入到了克什米尔地区,总兵力高达50万,誓要挡住印度的兵锋。

    为此,巴基斯坦zhèng fǔ还在国内秘密进行了紧急动员,为数50万人左右的预备役部队正在悄悄集结,并且宣布从3月份开始,总数18万人的国民jǐng卫队也取消休假。

    这些部队虽然训练不足,武器给养很差,但用于维持治安还是不错的,同时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因为抽调了大量的并兵力投放到了克什米尔周边地区,那么其他的防线就必定会出现兵力空虚的情况,与印度的其他边界目前只维持了3个常备步兵师。

    剩余的都是拿预备役去充人数,以免被印度方面发觉。

    在空军方面也是一样,全部10个战斗机中队向克什米尔地区集中了8个,包括全部从中国采购的先进战斗机,目的就是要与印度争夺制空权,还有100架轰炸机为地面部队提供额外的火力支援。

    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都投入了庞大的兵力,其中巴基斯坦更是举国之兵,要与印度一战。

    印度共21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5个装甲旅一共65万人。

    作战飞机634架,包括坦克在内的装甲车辆共3000辆,各种口径大炮达到了2000余门,其中15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就不下300门。

    反观巴基斯坦,举国之力也不过是18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以及7个**装甲旅,兵力总数是50万人。

    作战飞机274架,装甲车辆2970辆,各种口径火炮总和超过了1400门,其中投入战场的大口径火炮的数量比印度多,有400余门。

    更有从中国采购的203毫米大炮43门,这是连印军也还没有掌握的强大火力。(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东巴兵乱

    但个别火炮口径上的优势,无法抵消整体上的劣势。/

    原本时空里,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解决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惨痛的回忆。东巴基斯坦被分割出去,成为了印度扶植的傀儡——孟加拉国。

    这就是国力上的差距所导致的,毫无疑问,巴基斯坦和印度相比,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巴基斯坦方面在克什米尔地区从来都是处于战略上的守势,而不敢主动出击,和智慧无关,是实力使然。

    小国总有小国的无奈,面对一个不怀好意的邻居,巴基斯坦的rì子并不好过。

    就单纯从这次投入克什米尔的军事力量来看,无论从陆军的兵力对比,还是作战飞机的总体数量,巴基斯坦都处于下风。

    装甲车辆的数目差距看似不大,但巴基斯坦装备的坦克还是以老旧的过时坦克为主,一大部分都是二战前期华夏联邦军淘汰下来的“土狼I”和“土狼II”。

    在先进主战坦克的数量和xìng能上,巴基斯坦都无法与印度的“阿琼”式和采购自美国的M60主战坦克相提并论。

    巴基斯坦唯一的优势在于大口径火炮上,无论从火炮的数量还是xìng能,都在与印度陆军相比较时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拥有印度目前还没拥有的203毫米大口径火炮。

    M60坦克是在美军第一代坦克M48A2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第二代主战坦克,于1956年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XM60。

    到了1959年3月,M60坦克终于定型,并且于同年6月首批生产合同签订,由克莱斯勒公司的特拉华防务工厂制造。

    从1960年开始M60坦克改在该公司的底特律坦克工厂生产。该坦克于1960年列入美军装备。与第一代的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采用了新的105mm火炮、改进型火控系统和柴油机等,火力加强,最大行程大为提高。

    虽然整体实力依旧不如华夏联邦陆军的“猛虎”主战坦克,但在面对中国产的第一代“土狼”系列主战坦克时,战斗力完全凌家于其上,是压倒xìng的强大。

    M60坦克采用新的铸造流线形炮塔,前部防弹角更好。防护能力提高,装填手位于炮塔内左侧,车长居中,炮长在右侧。装填手和炮长的单扇舱盖上均装有潜望镜。

    而相比于“粗制滥造”的第一代坦克,M60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设计经验的积累,在结构和布局上也比第一代的坦克进步了许多。

    以M60的指挥塔为例,其四周装有10具周视观察镜,塔上有1挺12.7mmM85式高shè机枪。由于车长指挥塔能电动旋转360°。

    而且**于炮塔,结构单独而稳定,因此该机枪可有效地对付飞机和直升机。

    在炮塔两侧各装有4具烟幕弹榴弹发shè器,每个发shè器内装1发榴弹。还备有1发M34型黄磷烟幕弹和1发ANM8HC型烟幕弹。

    综合以上的情况来分析,就以陆军而言。巴基斯坦虽然处在的劣势,但是地面部队的整体差距并不打。外加上中国的3个配备了强袭机甲的新型机械化步兵师的支援,这一战的胜负仍未可知。

    可是考虑到空军力量的差距,巴基斯坦和印度就很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了,这对于战区制空权的争夺无疑是相当不利的。

    要知道,现代战争,无法夺取制空权的话,那地面战场也将陷入被动挨打的处境。

    就算强袭机甲的战斗力凌驾于一般的地面部队之上,可面对高高挂起的空军战斗机,也是无能为力的。

    鉴于这样的特殊情况,华夏联邦国防部在得到中情局发回的印度方面的兵力分配状况之后,当即决定向巴基斯坦紧急增派1个防空师作为援军。**

    这个防控师装备了陈式重工最新研制的自走型防空导弹装甲车,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分别对应不同的地形和战术需要。

    除了通过在地面军事单位上加强巴基斯坦方的被动防空能力,叶宜伟还亲自下令,秘密向克什米尔投入了45架改进的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帮助巴基斯坦军抵御印度从美国采购来的先进战斗机。

    尽管只有不到50架飞鹰战斗机投入战场,在数量上不及印度的一半。

    但是印度的这些所谓的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其实际作战xìng能比起美国的原装正品是要大打折扣的。

    因为美国在出售这些战斗机的时候,只出售了战斗机的机体包括发动机,机上装载的俄罗斯原装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则没有出售给印度。

    而印度方面也只能够在美式设计风格的战斗机上装载英国的电子设备和法国的武器系统,战斗机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xìng很让人担忧。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腹黑一下印度人向来的“万国牌”兵器发展模式,什么最好的都买来,然后拼凑在一起,丝毫不考虑武器的适用xìng和针对xìng。

    一些看似不错的武器组件,但毕竟不是根据战斗机的xìng能量身打造的武器子系统,难以发挥出战斗机本身的优势xìng能。

    以至于,印度空军的这些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同美国的原装同类战斗机相比,其作战能力相去甚远,更别说是与中国改进过的飞鹰战斗机相比了。

    而且,还要考虑到印度空军去少预jǐng机来协调战斗机各小队之间的作战指挥,美国的机载雷达xìng能也不比华夏联邦的同类产品。

    更何况,印度并没有自己的军用卫星。这样一连窜的考虑下来,华夏联邦的军方高层也认为,派遣少量先进的战斗机足以左右战局。

    要是派出太大的规模,对国际社会也不好交代。那种明显的拉偏架还是不要做的好。

    反正靠着飞鹰战斗机的先进xìng能,以及更大的作战半径,在制空战斗机方面,足以让巴基斯坦能与印度一战了。

    再算上地面的防空力量,可以预见在制空权争夺上,巴基斯坦还能占据不小的上风。

    3月初,在并入巴基斯坦的战斗序列后,来自中国的三个陆军装甲师也开始筹备战术上的事项。其中有对地形和气候环境的考察。

    同时,也要求士兵尽量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还要当即退出战斗序列。回国修养。

    就算现在是以志愿军的名义进入巴基斯坦,但华夏联邦军的高层也不希望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非战斗减员。

    另一方面,在实地考察过后,鉴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突击是无法做到的。唯有在印度河上游谷地,那里的地势平坦开阔,才有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的条件。

    这一点,印度方面也很清楚。所以巴基斯坦方面也几乎把全部的装甲力量放在了这里,包括从中国来的坦克部队。打算在那里以逸待劳,等待印度装甲突击集群到来。随后就可以进行正面决战。

    但是,华夏联邦的机甲部队,却正打算以克什米尔地区为主战场,也是陆地上的突破口,从那里,可以直接攻入印度的腹地,对敌人的后方实行致命一击。

    除开保持神秘的强袭机甲部队,华联投入的这3个机械化步兵师,其装备主要是“全地形”战车,属于轻型装甲步兵战车的一种,还有自行火炮。

    没有任何一个士兵需要步行,全都是机动xìng好的机械化部队,虽然仍旧受到山地地区的复杂地形影响,但依托于简易的道路系统,还是可以作为战略机动力量使用。

    尤其是配备了强袭机甲这样的武器,在复杂地形的正面作战上,反而比印度方面有优势。

    因为印度方面不会把太多的装甲车和坦克布置在山路崎岖的东部,而是集中在南部的印度河上游谷地。

    这也意味着,强袭机甲面对的只是一群步兵单位,还有一些所谓的固定火力点。重型机枪和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威胁到机甲的坚固防御,而大口径火炮的命中率又无法对行动灵活的机甲带来多少威胁。

    可以预见,在这个方向上实行突破,将获得最大的战果。

    而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则必须要加强军力的部署,尤其是那几个印度最有可能的发动突击的方向。

    经过中**事顾问的的建议,巴基斯坦也在平原地带部署了大量大口径火炮和反坦克炮,甚至还有不少地对地的小型反坦克导弹,在战略配置上考虑到了纵深的需要,尽可能的通过灵活的渐退式防御作战,来杀伤印军的有生力量。

    尤其是印度方面较为强大的装甲部队,世界第四大陆军的威名,还是很能吓唬人的。

    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大纵深来拉长印军的补给线,同时也是诱使对方节节分兵,而己方则不断凝结军力,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面。

    这样的防御战略,就需要在初期阶段且战且退,还要时刻注意避免与印军的主力决战,而是立足于各个战略要点进行有限度的防御,整体防线逐步收缩,以诱敌深入。

    在运动中,利用地形和有准备的防御工事,来迟滞敌人的行动,并且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最后的战场则是位于印度河上游的谷地,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主力,将在那里与印军展开会战。

    战线拉长之后,还可以通过不断派出小股部队sāo扰印军的后勤补给,逼迫敌人分兵驻守。一旦兵力分散到一定程度,就是巴基斯坦与印军决战的时刻。

    而另一方面,强袭机甲部队则由一个团的巴军带路,穿越克什米尔地区的的山脉群,经由小路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攻击。直接断掉对方的后路。

    不过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制空权的掌控上,现代战争,无论地面上的攻击还是防御计策多么高明。如果在争夺制空权上失败了,那么一切都将毫无疑义。

    所以,为了有效的掌握制空权,中国方面也费了许多心思。

    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中国的军事顾问也建议巴基斯坦方不要与敌人的空军进行大规模会战,而是要依托自身强大的地面防空力量来进行局部防御。

    将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投放到战略要地上,而不是盲目的与印军在整个战区争夺制空权,务求在局部战场取得空中优势即可。

    在战争的初期。对于几处战略要点的防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展开几次反突击战役,既可以有效的杀伤印军有生力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印军的战略部署和正面攻势,为最后的装甲集群会战创造有利条件。

    克什米尔国防第五军,也就是来自中国的主力参战部队,将担负起反突击任务,利用强袭机甲的优秀机动xìng能和灵活的战术能力。寻找有利战机,以求歼灭印军脱离集群孤军深入的小股部队。

    但一切作战行动都必须贯彻总的战略方针,而不允许为求战果而私自扩大打击规模。

    印度虎视眈眈,巴基斯坦也是枕戈待旦。

    而华夏联邦。也秘密插手到这次克什米尔战争中来,借助了卫星的帮助。外加无孔不入的情报渗透,中国对于印度的兵力部署可谓了如指掌。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可尚未开战,印度就已经输了一着。

    三个国家在克什米尔地区,聚集了总数超过一百万的陆空部队,第三次印巴战争已经一触即发的状态。

    但是直到5月,双方仍在默默等待着,为了不承担战争挑起者的罪名,不至于陷入国际政治上的被动,即使是目中无人的印度,也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而这个借口,很快就到来了,并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打乱了华夏联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部署。

    1970年5月29rì,东巴基斯坦,也即是孟加拉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动乱。东巴基斯坦人民同盟的领导人在4月份的时候遭到了逮捕,而随后便发生了以“**”和“自治”为口号的大规模示威活动。

    最终,引发了地区xìng的叛乱。

    这一事件的爆发,当即改变了中印巴三方的目光,中巴是满面愁容,而印度则是欣喜若狂!

    孟加拉的叛乱,将使得印度有机会介入到这个地区,瓦解巴基斯坦对印度的钳制,还可以通过在孟加拉扶植一个亲印zhèng fǔ,来达到威胁中国西南地区的目的。

    而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孟加拉地区对于巴基斯坦zhèng fǔ也有着许多不满情绪。巴基斯坦**后,zhōng yāng政权以及经济、军事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资产阶级手中,东巴人几乎处于无权地位。

    而随着整个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此种状况rì益不满。

    到了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及至今年年初,在美国光照会和印度zhèng fǔ的暗中支持下,东巴又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号。

    到了3月26rì,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取缔在东巴占领导地位的政党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领导人。

    本以为,这是印度放出的烟幕弹,巴基斯坦始终将目光盯在克什米尔地区。而从华夏联邦得到的信息来分析,印度的目标也确实是克什米尔。

    但谁也没想到,该地区的“孟加拉解放军”居然如此激进,悍然发动兵变。

    而这,也为印度介入提供了十分好的借口。

    按照“蒙巴顿方案”分治后的东、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构成夹击之势,这使印度一直耿耿于怀。

    但也正因为如此,巴基斯坦对孟加拉的统治十分薄弱,因为在陆地上,两者根本不相连,孟加拉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属于“外飞地”。

    另一方面,在第一、第二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中,印度一直顾及东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与巴作战,以至于一直无法取得有效的战果,为此而耿耿于怀。

    多少年来,“东巴之忧”一直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块心病。

    但是现在,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却表现得异常的冷静,没有马上采取军事行动。

    这是因为,她的父亲尼赫鲁由于1962年对华战争的惨败,而从总理宝座上掉下来的事实,犹如一面镜子,使她无法对此事掉以轻心。

    她深知,这次印巴战争,对印度来说具有决战xìng质。

    胜利,印度则可把东巴从巴基斯坦彻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敌巴基斯坦大伤元气,从此称霸南亚不再是梦想。

    失败,自己丢官事小,印度不但会丢尽大国的颜面,而且还有可能长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捣乱”之中。

    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认为,不但要抓住这次机会,而且要一战必胜!

    同时,甘地夫人还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方能稳cāo胜券。因此,在她的领导下,印度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战争准备:(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国

    1970年4月1rì,正是西方愚人节的时候,而印度军方也开始转移兵力,选择帮助东巴基斯坦的反叛军,将孟加拉与伊斯兰堡的关系阻断。/

    从3月26rì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天,东巴基斯坦的叛乱已经基本被当地的驻军镇压,除了一些残余的另行抵抗还在持续。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位于南京的国防部总部大楼里,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召开。

    除了华北军区与西南军区的两位最高指挥官以外,还有参谋总部的一行人,以及内阁的几位安全顾问参与。

    在会议上,大家的表情都不好,尤其是叶宜伟。

    “在这件事情上,是我的失误!”他站起身来,向诸位同僚鞠躬致歉,因为对情势的错误估计,现在令国家陷于两难的境地,这一点上,他难辞其咎。

    反倒是华北军区司令王立文,却将这件事一笔带过,好声劝着:“宜伟啊,这件事你虽然有责任,但现在还是说说有什么应对和解决的办法,追究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现在要改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叶宜伟很遗憾的说道:“由于地理上的制约,我们无法像印度人那样,进行大兵团的转移。不过考虑到印度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他们即便要调配兵力,也至少要花上两个月。”

    叶宜伟伸出两根手指。强调着:“这两个月。就是给我们的准备时间。”

    “你打算如何做呢?”林翔也不冷不热的问着,对于叶宜伟的出身,他一直都有些介怀。但至少,不会故意刁难对方,这样的气量还是有的。

    “不改变原来的军事部署,但需要更改我们的战略目标。”叶宜伟又找回了那种成竹在胸的自信和从容,“军事行动安排与之前的一样,但目标改为占领克什米尔,然后扶植孟加拉国!”

    “什么!扶植孟加拉国!”其中一位元首张景临派来的安全顾问听后大惊失sè,“你别忘了。我们现在和巴基斯坦是同盟关系,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了,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上与人打交道?”

    这可不是迂腐或者道德洁癖,而是政治上的道理。

    印度就一直以反复无常的小人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看似左右逢源,实则被人不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与这样言而无信的民族打交道。

    作为大国,必须要有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正道,才能服众,才能强盛。

    这个道理,叶宜伟也知道,所以他接下来又解释着说道:“这个扶植。指的是让印度人扶植,而不是我们。”

    “首先,从现实情况来考虑,印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建立一个亲印的孟加拉国,这是宗教本质决定的。”

    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是浸入骨髓的仇恨,不是印度zhèng fǔ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的。

    “并且,东巴和西巴的关系想必大家也清楚,难道要我们帮助巴基斯坦去镇压孟加拉地区吗?”叶宜伟把孟加拉看做了一个炸弹。与其天天担心这个鸟地方,不如干脆让其从巴基斯坦**出去,然后在拉拢到华夏联邦的阵营中。

    正如叶宜伟所提到的,巴基斯坦对于孟加拉地区的治理,确实一直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从道德角度来讲。东巴的叛乱是可以理解的,君不爱臣。臣自然可以造反。

    现在,华夏联邦军帮助巴基斯坦在西线上突破印度人的封锁,占领克什米尔全境,这就已经足以交代了。

    至于孟加拉国的**问题,则可以视为一种“无可奈何”,华夏联邦军可以代为驱逐印度的入侵部队,但孟加拉地区的内政则交由他们自己选择。

    从头到尾,中国都没有插手这里,并且还帮助驱赶了印度人,这就已经在道义上站得住脚了。而且孟加拉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在其**之后,肯定会与巴基斯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一点上,在原本时空里,也是以此作为结局的。

    所以说,巴基斯坦也不会为此而有所怨恨,就算有,对象也是印度,而非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分别扶持孟加拉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从东西两面夹攻印度,反而比现在的情况要理想得多。

    巴基斯坦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于西部,不必时时顾虑远在天边的孟加拉,兵力也不需要分散。这从战略上来说,更加实用一些。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丢失领土,这样的事情在感觉上是很不好受的。

    在叶宜伟的坚持下,这次作战任务的基调算是定了下来,以克什米尔为目标,而把孟加拉当作吸引敌军主力的诱饵。

    待到克什米尔地区已成定局,就可以逼迫印度交出孟加拉,到时候还可以通过谈判,“勉为其难”的答应印度,让孟加拉**建国。

    毕竟站在印度的立场上,一个分裂的巴基斯坦,对印度才是最为有利的,让其成为南亚地区唯一的大国。

    其实,发生在东巴基斯坦的情况,中国方面早就有了相关的信息情报。

    在1969年的8月份的时候,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

    9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

    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向美国争取支持,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都能发动战争。

    但中国方面。无论是情报部门还是参谋总部,都认为这是印度方面放出的又一个烟幕弹。

    前两次战争,印度也用了同样的伎俩,这是“声西击东”。

    因从实际上考虑,东巴基斯坦的主要居民是穆斯林,印度就算攻占下来,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是难以治理这片地区的。

    就算扶植起亲印的傀儡政权,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反而白白浪费军费和战力。实际上。原本时空里,第三次印巴战争,孟加拉国在**之后就与印度交恶。

    至少,参谋总部的林翔等人。不认为印度人会傻到这种地步。

    比起孟加拉,克什米尔地区才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核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大家都认可了叶宜伟的战略安排。

    但是,东巴的军事叛乱就这么突然发生了,而且印度也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虽然对于东巴的大规模叛乱同样感到十分意外,但印度还是很开心的调转枪头,将集合好的部队调往东线作战。

    1960年的时候,印度就与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xìng质的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西方列国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华夏联邦等东方阵营国家的干涉行动。

    而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969年的10月23rì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更进一步获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而对于中国,印度方面更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个时期,中国依旧处在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并且还要在北非和中东与美国展开激烈的角逐,因此直接出兵援助巴基斯坦的可能xìng极小。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大致上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单凭借印巴双方各自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进行较量的话,无疑是印度获胜的希望更大。而且要大得多。

    不过在一开始,印度对于形势的判断,也的确和叶宜伟以及华夏联邦军参谋总部的预料一样,目标是克什米尔地区。

    在印度秘密宣布军队进入紧急状况之后,作为印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并且提前意识到了印巴之间有一场大仗要打。

    为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

    并且还效仿中美等大国的军事体制,成立了联合兵种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为解决三军联合作战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案。

    并且为了相应总理英.甘地夫人的战争宣言,萨姆.马内克肖亲自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

    第一是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

    其后是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以及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还下令加强了城市民的防措施。

    马内克肖雷厉风行的做法,使印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士气和战斗力大增。

    第四,他与印度军官参谋部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其本人亲自领导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按照原本的作战计划,最好的发起进攻时机就在冬季。

    因为那时,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天时地利,让大雪封住喜马拉雅山口,阻止华夏联邦军由地面进攻印度。

    但是,突如其来的东巴叛乱,打乱了所有人的战略部署。

    萨姆也不得不改变他的计划,将战略目标改为第二优先级,就是让孟加拉**。在之前的计划中,这个只是配套方案,作为西线战事不利后的预备。

    可现在,这个方案反而成了第一顺位,印度高层也认为,先行肢解东巴和西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虽然萨姆觉得这个主意很蠢,但他还是遵从了英.甘地夫人的命令,制定了以孟加拉为战略重心的军事计划。

    印军计划战役在东、西两个战线上同时展开。在西巴方向。印军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军,并以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西巴腹地和克什米尔内的军事目标。

    而在东巴方向上,印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个星期内迅速拿下东巴。

    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

    最后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看似两头钳制住了印度,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处于“圈内”的印军更加便于调集兵力,围点打援。

    就像现在,印军灵活的转变攻守模式,西线转攻为守。而东线转守为攻,完全是一气呵成。

    与之相反,巴基斯坦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分布在东巴和西巴的军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很难进行随意调动。

    除非有华夏联邦军的海军舰队护航,不然根本就没有办法将兵力调集到孟加拉。在以前,巴基斯坦要么是然道从陆地上经由中国西南的公路和铁路进入孟加拉,要么是依靠海运。

    而现在,印度海军控制了小半块印度洋,沿岸地区更是被严密封锁起来。巴基斯坦很难调兵进入东巴。

    事实上,面对巴基斯坦驻扎在孟加拉的国家化正规军队,“孟加拉解放军”根本无力抵抗,大多数叛军分子在失败后逃往印度,还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

    自古道,内乱必生外患。

    东巴局势的恶化,这就给蓄谋已久、一直想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

    到了6月份,在东线聚集了优势兵力的印度,开始磨刀霍霍。

    在东巴基斯坦战线上。印军的兵力绝对优于巴军。

    巴军仅部署了4个步兵师,装甲部队主要包括1个“土狼”式坦克团,1个**的“土狼”式坦克营和1个“土狼”、“灰熊”坦克混编特别中队。

    还有2个空军中队,辖17架“猎鹰”式喷气战斗机和少量用于通讯的直升机,及少量的海军炮艇。这些武器。基本都来源于中国的第一代产品。

    而印军方面,则专门从西线调来了许多主力部队。其中包括陆军3个军,下辖7个师,3个装甲团。

    其中1个团装备M60坦克,1个团装备PT一76坦克,1个团装备AMX一13坦克和“白鼬”装甲侦察车。

    以及印度最出名的战略空降部队,第50**伞兵旅。

    空军的14个飞机中队,其中包含4个导弹中队,共有200架战斗机。

    海军舰艇计26艘,其中更有1艘从英国买来的航空母舰,舰载机33架。印军总兵力约17万人。

    另外一方面,印军还频繁地举行以进攻东巴为背景的大规模陆空联合演习。

    而从6月7rì开始,印军的前锋就忽然发动袭击,攻占了巴军在孟加拉西北部的前沿哨所。哨所被拔掉之后,印度就能从容掩护其兵力的调整和分派,使得巴基斯坦的守军无法获得可靠的信息。

    截至6月中旬,印军参战的主要兵力已经基本到位。就是这样,战争弩弓悄悄地张满,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6月22rì,印军对东巴发动了全面进攻。

    面对印军的“不宣而战”,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总统宣布全力迎战印军,并授权巴军在西巴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进攻行动。

    对于国小、实力弱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这是理智的选择。

    那是因为,这场战争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更具有决战xìng质。巴军决定先于敌人而采取行动,争取在西巴战场上获得主动权,以策应在孟加拉作战的巴军。

    但是对于早有预谋的印度而言,这一宣战正中下怀。

    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甚至兴高采烈地在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

    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终于全面爆发了,并且朝着既定的轨道前进。

    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上分别展开,印军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

    而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保证故土的完整。

    到了6月23rì,巴基斯坦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对印军实施全线出击,这是宣战之后,巴军的第一次主动出击,而不是按照中国方面的原定计划那样诱敌深入。

    巴军集中几个师的兵力从向昌布和苏莱蔓基两个方向向印军发动了钳形攻势,企图合围部署在克什米尔和帕坦科特地域的印军第7、第36、第26步兵师。

    由于在苏莱蔓基、费罗兹普尔方向作战的巴军投入的兵力不够,被印军很快扼住了进攻势头,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双方互有攻防,陷入僵局。

    而在班赤、昌布地区由于巴军投入了相几个师的兵力,并得到巴空军多次有效的空中支援,巴军在几天时间内占领了印度150平方千米的领土。

    但在印军预设阵地的阻击下,巴军进攻的势头没有继续,被迫与印军在班赤、昌布一线对峙。落入了印军的节奏之中,不得不以相对弱势的兵力去攻击地方稳固的防御阵地。(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接连失利

    在巴基斯坦正式对印度宣战的前一天夜晚,印度海军的唯一一艘“维克兰特”航母作战群就突然接到来自萨姆和英.甘地夫人的联合密令,要求开赴吉大港准备作战。/

    经过一番充足的准备,这支航母作战群于巴基斯坦方面宣战后的当天晚上10时开始向孟加拉的军事目标秘密靠近。

    而这个时间段,巴基斯坦航空兵甚至都还没有开始对印军实施空中打击。

    印军的航母作战群经过了巧妙的伪装,甚至瞒过了华夏联邦的军用卫星,在6月23rì的夜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顺利抵达了离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不过210海里的水域。

    就在这个平静的海面上,印度的海军和海基空军部队,开始为大规模偷袭之战作着准备。

    翌rì凌晨3点,天空还是灰蒙蒙一片,月sè稀疏,而印军的航母作战群也渐渐拉开了大规模军事作战的序幕。

    在战争开始前,印度海军的总兵力达到了4万人,并且拥有了作战舰只74艘,其中甚至还包括包括1艘从英国采购的轻型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

    这艘航空母舰装备有“云雀”型直升机、“海鹰”式战斗轰炸机,并还新增加了4艘F级潜艇,5艘“别佳”级快速护卫舰和一批“黄蜂”级导弹快艇。

    是波兰制造,排水量210吨,配备着同样是波兰制造的“冥河”导弹。

    在本时空中。一大批苏联的军工科学家在波兰就业。冥河导弹的发明者也变成了波兰人。同时,由于与德国保持亲密关系,波兰现在也是属于亲德阵营,并没有加入到华夏联邦的体系中。

    一批前苏联导弹专家,在rì本“神风突击队”的启发下研制的一种近程亚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从1960年开始装备,主要装备导弹艇,如“蚊子”级、“黄蜂”级等,适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

    从1963年开始,这种物美价廉的武器。开始向世界的第二和第三梯队国家发售,主要的购买者分别是印度和埃及。

    “冥河”的最大shè程只有42千米,巡航高度也不过是100至300米,0.9倍音速的巡航速度。弹体总长长6.5米。直径。76米,翼展有2.4米,全弹质量为两吨半。

    就同类产品而言,它比不上中国的反舰导弹,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

    该型导弹采用中段自动驾驶仪和末段主动雷达寻的复合制导,战斗部为聚能穿甲型。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发shè6枚“冥河”导弹,击沉以sè列“艾拉特”号驱逐舰和一艘商船。

    除了中国之外,波兰成为了第二个掌握反舰导弹技术的国家,并且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这种武器的巨大威力。

    毫无疑问。在当时,波兰的这个外销型军工产品震动了西方各国,促使法、美等国家纷纷加快了自身反舰导弹的研制进程。

    配备着这样的武器,也难怪印度海军敢于顶着中国的压力,悍然发动对巴基斯坦的战争。

    考虑到外交和国际背景,中国也很难直接派兵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因为巴基斯坦虽然是中国的附属国,但印度也是北约的成员国。

    中国如果直接派兵攻击印度,那么就等于给了美国一个入侵巴基斯坦的借口,并且最终很可能会引发两个大国之间的又一次战争。

    华夏联邦现在并不希望引发世界大战。尤其是在中美两国都掌握着核武器的情况下,所以只能在外交上向印度施压,然后暗中给对方使点小绊子。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海军只有1万人,作战舰只30艘。且没有海基航空兵。

    就连巴海军司令乔德里也不得不在战争开始前坦言承认:“巴基斯坦没有足以同印度相匹敌的海军力量。”

    在战争开始之后,印度海军利用其优势的海军力量从东西两面出击。切断了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海上联系。

    这一举动,顿时成功封锁并瘫痪了东、西巴基斯坦沿海的主要道路,有力地配合了陆军对东巴军队的围歼。

    而受到地理方面的制约,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中国,对此都颇为无奈。

    在英美等国的秘密帮助下,印度海军在这二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次参加对巴基斯坦海军作战,就锋芒毕露。

    与之相反,巴基斯坦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工业能力,都无法自己建立一支可以作为依赖的海军舰队。

    只能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一些低端的水面舰艇撑一撑门面。真要到了争夺制海权的时候,就只能干着急了。

    到6月24rì,印度单方面宣布对巴基斯坦实施海上封锁,禁止一切巴方的船舰进入,包括商船。

    印度人首先封锁了吉大港、查尔纳港、库尔纳港和孟加拉湾,这几个东巴最主要的大型港口,都被来自印度的海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当rì深夜,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基空军部队,出动了全部的“海鹰”式战斗机,对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机场进行轰炸。

    爆炸后造成的陷坑,破坏了机场的跑道,使得陆基战斗空军中队无法对印军的海面舰队造成威胁,最终也导致了巴基斯坦位于卡拉奇海军基地和港口全部陷入瘫痪状态,无力抵抗印军的入侵。

    “海鹰”是由英国霍克公司设计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也搭载少量重型炸弹作为轰炸机使用,其外观很平常,但内部结构非常独特。

    发动机尾喷管分离成两个推力喷嘴。分别位于两边机翼的尾部。启动结构也是二战时的主流飞机造型,属于初代产品。

    虽然“海鹰”最初是应皇家空军要求而设计的,编号为P.1040,但在后者决定采用“猎人”后,“海鹰”转而装备皇家海军航空兵。

    首批161架生产型“海鹰”F1于1953年3月开始装备英国皇家海军,在交付了第95架F1型后,霍克公司开始转产F2型。

    再随后,就是是FB3战斗轰炸机型。后来的新型号还有FGA4型和FGA6型这两种改进型号。

    “海鹰”在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服役期超过10年,参与了1956年的苏伊士战争。

    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印度海军就将列装的74架“海鹰”全部参与到了实战之中。此外荷兰皇家海军也装备了22架“海鹰”。不过这种产品,现在已经淘汰了,唯有印度这样缺乏工业能力的国家还在使用。

    与此同时,在取得了东巴地区的制空权之后。印度海军得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对港口沿岸发动攻击,频频派出空中力量,给海军的奇袭创造条件。

    在夜幕的良好掩护下,印度还军以2艘护卫舰和3艘“黄蜂”级导弹艇,组成了一个海上突击群,悄悄得向着西面行驶而去。

    他们的目标,就是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海军基地,目的在于偷袭巴海军舰艇部队。只要将巴基斯坦的海军部队全部摧毁在港口内,印度就可以于宽阔的海上从容对东巴各地发动进攻。

    寻找薄弱的环节,然后对各处守军分别以切割包围的方式。围困并且剿灭。

    到了25rì凌晨,印度的海军突击群驶抵卡拉奇附近距岸约20海里水域,2艘护卫舰停泊在那里,密切的监视周围的情况,并引导导弹艇继续前进。

    当导弹艇离袭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时,却被巴海军基地观通站发现,但由于夜sè的掩护,使观通站辨别不清目标的类别。

    于是,巴海军立即指派一艘正在巡逻的驱逐舰“开伯尔”号,前去查明。

    开伯尔”号标准排水量也有2300多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3 300吨,是采购自德国的驱逐舰,虽然各种xìng能还是二战的水平,不过胜在便宜,并且维持基本的航道安全没有问题。

    但是。在面对反舰导弹的时候,就明显力不从心了。

    印度海军使用苏制“黄蜂”级导弹艇发shè苏制“冥河”反舰导弹攻击了巴基斯坦海军。满载排水量为3361吨的巴基斯坦大型驱逐舰“开伯尔”号被导弹击沉。

    随后。另外一艘停留在港口内的驱逐舰的舰桥也被“冥河”导弹摧毁,虽然没有直接炸沉,但舰上的指挥人员全都不幸遇难,完全丧失战斗能力。

    即使已经达成了这样的战果,印度海军依旧不满足,他们的导弹艇还用“冥河”袭击了卡拉奇港的岸上目标,摧毁码头的贮油罐。

    自华夏联邦军使用过这种武器之后,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现在,反舰导弹的巨大作战威力再次引起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美国,他们才掌握导弹技术还不到十年,对于jīng确制导技术的掌握还远远不及华夏联邦的武器制造商。

    甚至比不上继承了大量苏联军工的波兰,以及得到中国技术支持的德国。

    至于完全没有导弹制造能力和反制技术的巴基斯坦,无疑更是悲剧。

    “开伯尔”号这艘可怜的驱逐舰还未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冥河”导弹拦腰击中,舰上立即陷入一片混乱,驱逐舰顷刻之间便沉入茫茫大海之中。

    原来,印军在确认巴基斯坦军舰后,导弹艇便马上在护卫舰的引导下高速接触敌人,并迅速占领攻击阵位。

    前导艇随后更是立即瞄准了开伯尔号,向这一目标发shè了2枚“冥河”导弹,两发两中,3300吨排水量的大型驱逐舰,也只能应声、爆炸、下沉。

    此后,另1艘导弹艇将巴基斯坦海军的“穆罕菲兹”M163号扫雷艇击沉。第3艘导弹艇则驶近海岸。对卡拉奇港口发shè了2枚导弹。

    而同一时间内,印军的2艘护卫舰也以高速抵进卡拉奇港,对港内的设施和军舰进行了炮击,击毁了“开伯尔”号同型舰“巴德尔”号,击伤扫雷艇1艘。

    偷袭成功后,印军突击群迅速撤离,在还映着月光的海面上扬长而去,只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巴基斯坦海军官兵在岸上发愣。

    由于遭受了突然的袭击,巴基斯坦方面的驻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还手,印军便彻底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再也看不到一丝踪迹。

    到了29rì,印度海军又一次故计重演,秘密派遣舰艇部队,对巴基斯坦的港口进行第二次偷袭。

    而参加这次袭击的兵力。则被编为了两个突击群,目的是为了扩大战果,同时加剧巴基斯坦方面的混乱。

    由2艘护卫舰和4艘导弹艇组成的第1突击群,这是被印度军方寄予厚望的一支奇袭舰队。而事实上,第1突击群也没有让印方失望,它对东巴的卡拉奇海军基地的油库一共发shè了4枚导弹,还对其进行了舰炮轰击。

    由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的第2突击群,则作为另一股奇袭力量,目标是印度河口以西、西巴南海岸的诸多军事目标。

    与海上第1突击群的行动一样,因为巴方海军的无力抵抗。印度的海军舰队肆无忌惮的对陆地目标进行了舰炮轰击。

    在经历过这一次的海上袭击之后,巴基斯坦的34座油库中有12座完全被印方的炮击所焚毁,岸上的军事设施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其中,停留在港口中的4艘巴基斯坦商船和1艘英国商船被殃及,甲板损毁,索xìng并无人员伤亡。

    这两次由海上发起的夜袭,印度派出的导弹艇先后发shè了13枚导弹,其中12枚成功地命中舰艇和油库,收获了良好的战果。

    而反观印度,他们的导弹艇无一损失。

    这一成功的海军战例。也堪称是现代海战中以小搏大的典范。

    除此之外,在同一时间内,印军还派出他们的海、空军部队,多次对东巴的海军基地和机场发动袭击,使东、西巴海军的作战能力受到削弱。

    一连串的军事攻击行动之后。印军已经牢牢掌握住了海上战场的主动权,将巴基斯坦压分割开来。使其首尾不能相应。

    虽然印军在东部战线上,利用海军的优势和突然的袭击,连战告捷。

    但在西线的地面战场上,于战争正式开始后,印军就被巴军的地面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西线上,印度陆军的第15军向克什米尔地区昌布城的巴基斯坦驻守部队匆忙地发动攻势,希望很快击败对手,夺取阵地。

    然而,巴军在中国的帮助下,对此早有准备,突然发起了反击作战。

    结果,面对拧成了一股绳的巴基斯坦装甲师,印军措手不及,以至于大败而归,从一大片阵地上逃离,丢失了法齐尔卡附近一座战略意义的大桥。

    这样的撤退,已经算是溃退了,导致西线的防御露出了一个缺口。

    在昌布之战前,印军步兵第10师的作战计划原来是向巴军大型基地发动先发制人的袭击,以更好地防守自己的阵地。

    然而,在6月21rì的时候,印军的步兵第10师上级部门却强制下令,让该地面部队死守阵地,步兵第10师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

    可问题是,步兵第10师要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做好防守准备,这根本就是来不及的,忽然改变作战计划,简直是愚蠢至极。

    到了6月23rì的当天夜晚,得知了从东巴传来的消息,火气很大的巴基斯坦军终于含恨开始了他们的反攻作战。

    结果,由于仓促的计划,导致在防御上准备不足,印军步兵第10师的第191旅受到了当面巴军的迎头痛击。一顿老拳打过来,整个步兵旅损失惨重。

    巴军的作战给印军的步兵第10师带来了很大的被动,这种战术上的被动局面一直持续到六天后。

    到了第六天的时候,巴军杰出的师长,詹久阿少将坐直升机飞行时,突然遭遇失事。这位英勇的少将不幸遇难,以至于西线的战场形势都随之起了变化。

    原本发起主动进攻的巴军,不得不在一条河流旁受阻。

    无论是运气还是实力,巴基斯坦都输给了印度,而这时候,混入巴军的华夏联邦军士兵,不得不将他们的作战计划提前,以扭转这不利的战局。

    克什米尔境内多山地,大部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这里,大规模的装甲行动是完全不可能的,简易的山路,一次只能通行一辆坦克或者其他作战车辆。

    至于有些地方,车辆根本无法通过。

    从西南到东北,地形可分为查谟平原、山麓丘陵、皮尔本贾尔岭、克什米尔谷地、喜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上游谷地和喀□昆仑山。

    狭窄的查谟平原平均海拔仅300米左右,而山麓丘陵则高达600至2100米,其边缘地带由砂岩、粘土、粉沙和砾岩等组成,岭谷相间排列。

    这样的复杂地形,依靠履带和轮子作为机动方式的地面战车,完全无能为力。而用双脚行进的强袭机甲,却十分擅长。(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反常行为

    装甲的复杂地形穿越能力,在通过皮尔本贾尔岭那一条平均海拔为3900米的山脊线时,强大的优势就当即完全体现了出来。

    在克什米尔谷地的南部边界,即便是那几个山峰达4500米的地域,也无法阻挡强袭机甲的脚步。

    克什米尔谷地,平均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的地方甚至能达到1800米,这是十分惊人的地理数据。

    而整个谷地长155公里、宽56公里,面积约在1.5万平方公里左右,有印度河支流杰赫勒姆河流过,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喜马拉雅山西段斜贯于本区中部,高峻挺拔,有13座山峰超过6000米,南伽峰高达8126米,有现代冰川。

    印度河上游谷地两侧分布有砾石阶地,由各支流造成的冲积扇外缘伸入主谷,列城即位于冲积扇上,海拔约3800米。

    东北边境的喀□昆仑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4座山峰超过8000米,其中位于中国和克什米尔边境的乔戈里峰高达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在这里,一支车队沿着绕山而建的简易公路行驶着,一般来说,装甲部队不会选择这样的地形前进。

    一次只能通过一辆坦克,万一路口被巨石堵住,伏击方就可以居高临下的发动攻击。甚至连躲都没地方躲。

    但机甲部队却不太担心。所谓的障碍的陡峭的斜坡,有手有脚的强袭机甲,完全可以利用灵活的动作翻越过去,而不像坦克,一旦前路被阻,就束手无策。

    一种被专门设计来装载强袭机甲的装甲货柜车,晃悠悠的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偶尔碰到较大的石块或者土墩,还会毫无征兆的抖起来。

    车上的乘客,明显都在抱怨着。

    “该死。这破公路,到底是谁修的?”一向习惯了国内平坦的道路状况,王瑞智口里不停的抱怨着。

    他和张秋源是同一个机甲战斗班,每班12人。负责指挥作战的班长一名,负责驾驶机甲的副班长两名,还有另外两人是后备驾驶员,同时也充当护卫。

    剩余的人,基本都是工程兵,主要的工作是对机甲的rì常护理和占地维修。

    每一个战斗班,都配属了两台强袭机甲和一辆装甲运输车,强袭机甲斜斜的躺在金属床架上,为了节约空间,相互也靠得很紧密。

    “喂。阿源。”口里吃着补充体能用的巧克力,王瑞智坐在车顶的金属架上,对着身旁的张秋源说道:“为啥不直接用重型运输机把我们空投到敌后去?这样的山路,简直让人受罪啊。”

    就为这个,王瑞智对于高层的怨念,还是很重的。

    张秋源若有所思,“我觉得,还是出于安全xìng和突然xìng的考虑,动用战略空军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制空权。在西线,我们很明显没有相应的能力。”

    “还有一点。主要还是想测试一下我们机甲部队在复杂地形上的作战能力。至于说我们的死活,你觉得上面真的会在意嘛?”

    一想到自己的老爹,王瑞智就对张秋源的话深以为然,他拍着自己有些发晕:“这该死的活计。”

    “混蛋,我受不了这条公路了!”

    大声的吼叫。回响在山谷里,让整个车队的人都深表赞同。

    但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虽然辛苦些,但至少这个命令不是让人去送死。

    而反观印度方面,鉴于克什米尔当地这种非常崎岖的山地地形,他们在西线的布置也相当谨慎,而不是像东线那样多面开花。

    毕竟在西线,战略上的定位是以防守为主,就算发动攻击,也只是向更好的牵动局势。**

    所以印度在西线的第一攻击集群被划分成为了两个方面军,其中西路方面军包括第37,88,32,17,74这四个配备了先进武器的混编步兵师。

    并且为了更好的增强其突击能力,还特意从第二攻击集群的大部队中抽调了第2和第7**装甲旅,这两只装甲旅,清一sè列装了来自美国的M60主战坦克,突防能力十分惊人。

    这支配备了大量机械化武器的方面军,全都集结在查谟平原北部的山麓和丘陵地带,这里地势还算平缓,正适合于机械化陆军装甲部队的展开。

    至于说攻击目标,毫无疑问是巴基斯坦控制的伯尼哈尔山口。

    这里是比尔本贾尔岭的山口,位于查谟和喀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境内。“伯尼哈尔”为喀什米尔语,意即“暴风雪”。

    该山口海拔极高,为喀什米尔谷地与印度平原之间的主要门户。在过去,想要通过这里的商队,货运都必须要靠人背,而且需时一rì。

    但在华夏联邦的帮助下,巴基斯坦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公路,以隧道穿过,一般情况下终年可通行,仅冬季偶然被大雪阻塞。

    现在是夏季,冰雪早已融化,正好依托着这条公路,对驻守在那里的巴基斯坦军发动奇袭。

    作为突击主力的东路方面军,共包括了第37,88,17这三支混编步兵师,以及还有第5和第7装甲师。

    兵力部署十分集中,全都集结于东部克什米尔谷地,主要攻击目标是登东山口,那里是巴基斯坦的在西线上的防御薄弱环节,正好作为突破口。

    喜马拉雅山以西有一个突出的边角,是巴基斯坦在西线上唯一的自然屏障,而伯尼哈尔与登东这两个地方。都是出山入山的门户。想要突破巴基斯坦在西线的防御,这两条通道是必经之地。

    印军现在拥有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完全可以考虑用强攻的方式来硬碰硬的冲破这两个地方。

    而一旦印度军队控制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山口,那么他们的装甲部队就可以依托巴基斯坦修筑的公路系统,长驱直入,到巴基斯坦的核心腹地内为所yù为。

    只有突破了这两处山口,西路方面军才能从西往东,迂回机动,然后从侧翼包围印度河上游谷地,两面夹击巴基斯坦的西线守军。使其腹背受敌。

    东路方面军,最主要的目的是沿着印度河往上,从侧面直插印度河谷地,与作为主力的西路方面军一同发起攻势。狠狠夹击位于中间的巴军。

    最终目地不言自明,印度的这两路方面军,是想要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上,切断巴基斯坦与华夏联邦的地上联系,以防止来自华夏联邦的军队进入这里。

    要知道,为了更有效的援助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以及扩大华联zhèng fǔ在这一地区的实际形象力,从国内有一条公路,经由喀喇昆仑山口与巴基斯坦连接。

    印度是希望通过占领这里,获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印度河谷地可是克什米尔地区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

    不过因为一直与巴基斯坦控制区接壤,使得印度zhèng fǔ和民间,都不太愿意开发这一地区,导致这里的经济优势反而没有建立起来,白白浪费了一个好地方。

    所以印度就寄希望于通过控制更外围的地区,来建立更加安全的环境,以推动印度河谷地的经济发展。

    更何况,控制了这一带,就等于是控制了巴控克什米尔全境。如此一来。就随时可以通过列城进入喀喇昆仑山口的公路,对中国的**腹地进行战略威慑。

    对这两处山谷口的攻击,大规模集群装甲战术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地形攻击面窄,也没有迂回的余地。坦克和装甲战车的突击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

    虽然说,这两处地方对于整个山脉平均5000米以上的海拔。包括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来说海拔较低,但是仍然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属于高原地带。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想要指望主战坦克发挥出其优势,对敌军重兵防守的地区进行突击,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充其量,只能将坦克当成了是自走火炮,在战斗的第一阶段,用滑膛式的坦克炮,朝着山顶巴军阵地轰上几下子,作为炮兵使用。

    不过考虑到坦克炮的直线打击方式,以及滑膛炮的远距离攻击jīng准xìng,这样的做的意义还真是不大。除非印军的装甲师里,有大量的神炮手。

    所以在这里,攻坚的主力还是各种山地炮兵和步兵,必要时候,还要寄希望于步兵的冲锋来夺取山口上的敌军阵地,然后才能让装甲部队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进入公路,穿过隧道。

    6月27rì,凌晨4时,天sè还是漆黑一片,但坦克的隆隆声已经开始打破大地的宁静,印军来势汹汹。

    随即,对这两个巴军所防守的山口发起了猛烈的突袭。

    第一阶段是是炮火压制,用超过两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在高地上进行被动防御的巴军阵地展开了一场凶猛火炮轰击。

    为了全面压制阵地里的巴军,印军方面还出动了50架“美洲虎”攻击机,在40架幻影III战斗机的空中护航下,对巴军的阵地展开了地毯式轰炸。

    这样的猛烈的炮火,从二战结束以来,还是第一次。

    相比于印巴之间的现代化正规军互拼,历次的巴以冲突简直就像小孩子掐架,光是动用的炮火规模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猛烈的空中轰炸与火炮袭击,整整持续了半个小时,到4时30分,印度方面才结束火力压制,而是派出了地面部队。

    这种战术,也算是一种经典的步炮协同,虽然对于印度的士兵而言,“协同”这个用词有些牵强附会。

    对于巴军驻守的两个山谷高地,印军分别投入了两个中型步兵团。以长达2公里的正面兵锋。来势汹汹地向山口两侧的巴军阵地毫不犹豫地发起了强攻。

    按照印度陆军的行军条令,一个步兵师的攻击正面应该在12至18公里的范围内,而据此来推算的话,两个步兵团的攻击正面应该是在9公里左右比较恰当。

    但是现在,印军把投入战场的的两个步兵团的攻击正面压缩到了两公里,除了因为复杂的山地环境不利于地面部队展开的这一个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战术因素。

    由于装甲部队无法投入本次突击作战,鉴于这种情况,集中优势的兵力,采取成建制的大规模集群冲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位于高地上的巴军阵地。

    如果按照印军的行军条令来执行,采用常规的进攻密度,那么将意味着印军在这两个山谷入口处投入的兵力无法超过一个营。

    这就等于将优势让给了作为守方的巴基斯坦,毫无疑问。对方的守军不仅依托于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人数还超过你的一个营。

    这就陷入了添油战术,等到巴军大部队来援,就丧失一切机会了。

    在前两次的印巴战争中,印度的这种学自rì本的“猪突”战术,竟然都获得了成功,曾经突破过巴军重兵把守的皮尔本贾尔岭。

    有着这样的成功先例和作战经验,印军现在老调重弹,在应用的时候还真可以算得上得心应手。

    两个印度轻型步兵团,在没有任何装甲车辆的掩护下。就密集地朝着伯尼哈尔山口两侧的巴军阵地猛冲过去,人头涌涌,真是cháo水一般的攻击。

    而让印军步兵团的指挥官奇怪的是,自己的部队已经离巴军阵地不足一公里了,竟然仍未遭受对方的反击。

    “不会是用大炮就把对面的人都给炸死了?”印度军官心里,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疑问。

    按照以前的常例来讲,就算巴军在炮火袭击中受损再大,但炮火还击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的。指挥进攻的一名印军准将,现在还真是想不太明白了。

    他十分怀疑巴基斯坦方面正在酝酿着什么yīn谋,因此当即下达命令。让负责突击的地面步兵部队停下脚步。

    在与自己的顶头上司,第88步兵师的师长诺哈尔通过通话后,准将先生口述了前线的这个反常情况,并且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指示。

    诺哈尔听完下属的汇报后,对于部下擅自更改命令的做法十分恼怒。在他看来。不管巴基斯坦搞什么鬼,都绝对不能让让步兵部队停止前进。

    为了这个。诺哈尔揪着电话,对这位“胆小”的准将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你的脑袋都装着蜡烛吗?没有遭到敌人的阻击就要停下,你觉得这符合逻辑吗?真不知道你这个陆军准将的军衔是怎么混来的!”

    除了破口大骂,诺哈尔还在暗暗诅咒那些提拔军官任人唯亲的印度国大党高层。

    这个所谓的准将,此前虽然也在陆军学校里读过,但上战场完全是投一次。

    貌似是因为舅舅在印度国防部当总参谋,才能担任上了现在的职务。

    在诺哈尔眼里,这种靠着裙带关系来“来混饭吃”的军官,居然会被安排到自己的麾下,诺哈尔对此自然是满腹牢sāo了。

    年轻的准将被诺哈尔这么刻薄数落,表面上不敢顶回去,但在心中却暗暗记下,并且开始盘算怎么在回去之后说诺哈尔的坏话。

    当然,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准将同志依旧不得不服从诺哈尔命令,让自己的部队继续朝着伯尼哈尔冲去。

    对于深处第一冲锋梯队的印度士兵来说,这一次攻击真的是有史以来最轻松最顺利的了,他们根本就没有遭到任何的反击,就直接冲上了巴军的阵地。

    这一下子,在准将的心里,那可是乐开了花,他等于是立下了个头功,凭着自己在军中的关系,绝对能够获得一次向上提升的机会。

    甚至,还有可能取代诺哈尔这个讨厌的家伙,成为印军第88步兵师师的师长,准将同志已经开始幻想着他美好的未来了。

    这样的好消息,当然要第一时间向身后的师部通报,明言了自己已经率队占领了巴军的山谷阵地,并且完全控制住了整个伯尼哈尔。

    甚至还添油加醋的说到,巴军已经被步兵的决死冲锋吓破了胆,沿着山路向境内仓皇逃遁了。

    至于为何阵地上没有任何敌人的尸体,他也懒得去细想。

    其实,弱国仔细分析,敌军绝不可能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况下就从自己的防御阵地撤离。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优秀的指挥官总会先考虑敌军是否是有意识的放弃了这个阵地。

    但很明显,诺哈尔对这位准将同志的评价还是很准确的,他确实对得上“饭桶”这样的称号。

    早上6时14分,一夜未睡的诺哈尔在得到了前线的战告之后,虽然有点意外巴军会撤离这个至关重要的关口,可依旧还是如实向西路方面军的总指挥部作了战情汇报。

    西路军的总司令,辛格立即下令再派遣一个步兵团上去,依托着险峻的山体和敌人原本的战壕,加固那里的防御工事。

    与此同时,还要求诺哈尔将装甲部队派往出,沿着山路前进,争取尽快的通过山口。(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扎入陷阱

    两个**装甲旅在得到来自诺哈尔的命令后,就马上沿着伯尼哈尔背后的公路前进。(.)装甲旅的集结地距离伯尼哈尔山口的距离是4公里左右。

    但是考虑到这里崎岖的道路和复杂的地形,先头部队想要到达目的地,至少要花废大约20分钟的时间。

    时间到了6时37分,排在整个第5**装甲旅最前方的那一辆坦克,终于平安的通过了伯尼哈尔。

    因为这里的道路非常狭窄,而且碎石和坑洞密布,第5装甲旅的机械化单位只能排成单列纵队,然后以一字长蛇阵作为行军的阵列。

    第5装甲旅的先头部队已经穿过整个山谷,可后面的第8装甲旅却还呆在集结地,没能开拔。两百多辆M60坦克,还有一百四十辆装甲运兵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居然排起了4公里的长龙,巍峨的山道间,钢铁般的身影在缓缓挪动。

    到了7时13分,第5装甲旅才通过了三分之一的装甲车辆。然而就在这时,一辆M60坦克的侧面忽然发生了爆炸,靠着山林的一边被轰出了一个大洞,紧接着,是大火燃烧的声音,以及坦克手的惨叫声。

    很明显,后面的坦克观察员看到了一切,一枚从树林里飞出的反坦克火箭弹击中了这辆价值三十六万美元的M60坦克!

    燃着大火的坦克车,车体在发动机的推动下又向前行进了六米。直到火焰波及油箱。连发动机也发生了殉爆,这才停下不动。

    这下子可好,倒是把狭窄的山道给堵了个严严实实。

    所以说嘛,这样的道路实在是不适合装甲车辆的前行。

    面对这样的恶劣状况,第5装甲旅顿时被切割成了两段,断点就是这辆被击毁的M60坦克。

    印军的装甲部队很明显被这一下狠的给打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明白自己遭到了敌军的偷袭。

    “该死的,赶紧把那辆破烂给我推下山去!”指挥官破口大骂,看着畏缩不前的士兵。恨不得用硬质的皮靴底去亲吻他们的屁股。

    “说的就是你,赶紧给我把这破玩意儿推开!”装甲旅的旅长亲自跑了过来,指着旁边离出事坦克最近的一个家伙,咒骂着。

    那辆坦克车的坦克手被殉爆的威力吓懵了。根本不敢上前,反倒退后了数米,撞上了身后的同伴。

    让旅长看见了,自是气不打一处来。

    而现在,最让人疑惑的是,山谷口的前后两侧高地,明明全都处于印军的控制下,到底是从哪里飞来的火箭弹?

    第五装甲旅的旅长都还没弄懂这次袭击是咋回事,整支队伍又陷入了新的混乱之中。

    在后方,准将控制的那一处阵地。遭到了巴军猛烈的炮火轰袭,而且清一sè全都是威力巨大的203毫米口径重炮。

    对于巴基斯坦军队的火炮装备并不陌生,准将统治至少还是能够听得出来的,轰击他的炮火是巴基斯坦两年前自引进中国的203毫米榴弹炮。

    这是一种由中国私人武器制造商陈式重工集团设计并且生产的重型山地炮,杀伤力惊人,光是炮弹的爆炸半径,就够让人喝一壶的。

    这种203毫米的榴弹炮,也是目前巴基斯坦陆军唯一强过印度陆军的武器装备。

    很不幸的是,自己却在亲身体验了这种武器的威力!

    现在的准将同学,还真的是骑虎难下。印军的两支jīng锐机械化装甲部队都正忙于通过下面的山路,而他的任务是必须要掩护友军,使他们能够尽快通过,然后穿插到敌人的后方阵地。

    自然而然的,这代表了无论遭受多大的损失。**准将统治是绝不能擅自撤离阵地的。

    至于说呼叫炮火去压制巴军的炮火,敌人的炮兵阵地可是在伯尼哈尔山口的北侧。而己方的炮兵部队则位于伯尼哈尔山口的南侧。

    隔着一座大山,恐怕将shè程最远的155毫米榴弹炮全都搬来,也无法将二十公斤的炮弹打过这4000多米高的山峰,然后再击中巴基斯坦的炮兵阵地。

    如果印度炮兵有这个本事,恐怕二十年前就能统一地球了。

    更不用说,155毫米的火炮,和对方203毫米的火炮进行对轰,结局似乎并不好。

    没办法,准将同志无法可想,只好打算向师部发去求援报告,然后顶住敌人的火炮洗礼,死死地坚守在阵地上。

    再怎么贪生怕死也好,准将同志也是明白的,就算逃回去了,也只能死在军事法庭上。与其那样让家族蒙羞,不如在这里拼死一搏,就算真的牺牲了,至少还可以混个英雄当当。

    不得不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居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了哪怕那么一点点的积极作用。

    不过对于战事来说,这样的帮助意义不大、

    辛格在听到第5装甲旅遭到巴军的突袭,以及位于伯尼哈尔的己方防御阵地遭到巴基斯坦重型流弹炮轰击的报告后,当即大惊失sè。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负责执行轰炸任务的攻击战斗机飞行队全部都已经返航了。而现在,辛格只知道,他的头上只有挂满了空战装备为自己的部队提供空中保护的幻影III。

    虽然幻影III也可以充当轰炸机来用,可是那也要看装的是什么装备,没有重磅炸弹,难道要用空对空导弹来攻击地面军事单位吗?

    至于说吩咐部队紧急更换装备,时间上根本来不急,前后至少要两个小时,那个时候,估计整个山头都被炸平了。

    没有办法。辛格现在只能勉为其难。再向总指挥部提出空中支援的请求,让总部派出攻击机飞行大队,去轰炸巴军位于山体另外一侧的重炮阵地。

    只不过,空中支援最快也要30分钟能赶到,而他的部下却只能在山上任由巴基斯坦的203毫米大炮蹂躏半个小时。

    毫无疑问,伤亡惨重简直是必然的结果了。

    还有被堵在山道上的那群倒霉孩子,一群遭到火箭弹袭击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他们甚至还没有发现是从哪个方位发shè过来的反坦火箭弹。

    到了现在,辛格就算再傻也反应过来了,放弃伯尼哈尔山口根本就是巴基斯坦军故意设下的一个圈套。可怜自己还高高兴地一头扎了进去。

    以至于,最jīng锐的步兵团和两个被寄予厚望的jīng英装甲旅,全都被这个圈套给困住了。没有其他的方法了,辛格现在只能向总部要求空中支援。

    同时。他还要下达命令,让第5装甲旅已经通过的部队就地结阵自保,以坦克车作为防御圈的外围,防止被巴军偷袭。

    要是所有的装甲部队都被卡在山道里,那样对于整体的西线战局来说,就实在是太危险了。缺少了这些机械化单位,位于平原战场,印军将是任人宰杀的羔羊。

    而巴基斯坦方面发起的火炮攻击,在进行了二十分钟后就马上结束了,由于弹药都需要外购。所以巴军的弹药基数也比较窘迫,不敢敞开了打。

    但是从战术上来看,这次的炮击的战果是十分喜人的。

    不仅呆在伯尼哈尔山坡阵地两侧的印军遭到了炮击,就连在简陋的山路上缓缓通行山印军第5装甲旅也大多遭到了重炮和反坦克火箭弹的袭击。

    因为是在山路上,没有可以快速机动的空间,坦克反而成了最好的靶子。在此之前,巴军就已经调整好了相应的shè击诸元,简直是把枪口按在对方坦克的脑壳上猛敲。

    印军的坦克像一个个可怜的铁皮罐头,在巴军这种暴力的开罐方式下,损失了二十几辆M60。而负责在山上阵地驻守的准将同志。以及他所统领的步兵团,其损失更让人惨不忍睹。

    由于时间仓促,印军的步兵还没有来得及构筑抵御火炮袭击的坑道工事,而巴军也似乎早有预谋,坑道挖得跟茅坑似的。连一条宠物狗都塞不下,更别说大活人了。

    在这样的“平坦”地形下遭受榴弹炮的轰击。可想而知,破片的伤害在密集的步兵集群中,被无限放大。

    挤在一起的步兵队伍死伤惨重,士气也跌落到了低谷。

    而印度方面,他们原本的的炮火准备又把原先巴基斯坦方面留下的那些简易工事给破坏得七七八八。

    上山的这3个步兵团,可以说几乎是在没有有效的任何防御措施下。任由巴基斯坦军203毫米和155毫米炮弹“洗刷”。

    仅仅二十分钟,躺在地上的人就已经超过了一半,其中绝大部分的印军士兵都在在这次炮击中直接阵亡,另外还有超过两成的士兵受了重伤,就算治好了也是残废。

    这短短的二十分钟,巴军的火炮击所造成的伤亡,就超过了开战以来印军其他伤亡数字的总和,位于山体上的三个印军步兵团,已经可以说是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了。

    而印军的空中支援,在半个小时后才堪堪赶到,这时候,巴基斯坦方面的火炮攻击已经停止超过了十分钟。

    在火炮牵引车的拖拽下,炮兵阵地早就迅速地向着五公里外的密林处转移了。而印军总部派出的那40架“美洲虎”攻击机,在向着巴基斯坦境内北侧大约13公里的地方追击过去。

    印军的飞行中队在山体的一处高地上,发现了巴军设置的一处炮兵阵地,随即对这里发起轰炸。

    但等到地面部队跑来确认的时候,才发现被炸掉的是一些充气道具和木头架子,连士兵都是稻草人充任。

    真正的巴基斯坦炮兵部队,早就已经完成了转移。

    不仅如此,在继续追击的时候,印度的空军援兵有掉入了另一个陷阱之中。

    它们被巴基斯坦秘密布置的防空高炮和防空导弹基地给盯上了。一阵异常猛烈的防空炮火。让这群不明就里的“美洲虎”空军飞行中队的驾驶员猝不及防,印军机群在俯冲的时候遭到了“亲切的慰问”。

    一颗颗防空导弹和一朵朵黑sè的烟花,亲吻着它们的机身,似乎无法承受住这样的热情,许多的印军飞机纷纷“yù&火&焚&身”,随后跌落在平地上,只剩下还在燃烧着的骨头架子,以及散落一地的残骸。

    至于准备用来轰炸的炸弹,大多都在空中发生了殉爆,场面异常壮观。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烟火晚会。

    但是,作为焰火晚会的“主办方”之一,印军的损失极其惨重,坠毁12架。14架被击伤,其余的“美洲虎”只能在急急忙忙地放弃了投弹任务后,仓惶地脱离了巴军构建的地面防空火网,夹着尾巴往回飞去。

    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损失让,西路军司令辛格暴跳如雷,他愤然下令,强命机械化装甲部队立刻向巴基斯坦的防空阵地发起冲锋,甚至必须在对方火炮攻击的下前行推进。

    与此同时,辛格还下了另一个命令,让他手中掌握的为数不多的自行火炮。马上跟随机械化装甲部队一同出发。

    不管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要拿下巴基斯坦设置在西线的那个可恶的防空阵地。要不然,这样巨大的损失,根本就无法向国内交代。

    辛格当然对他自己掉入了巴军的这个圈套感到非常愤怒,可是他还并没有完全失去理智,他甚至还在心中大声地嘲笑着巴基斯坦人的愚蠢。

    要知道,在他的心里,这一次巴基斯坦虽说在战术上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给印军的西路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可是从整体战略上来考虑,巴军放弃了整个伯尼哈尔山口。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可以作为依托的军事防御中心。

    没有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对于巴军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失误,比起一点点小小的战果来说,这样的失误是更加致命的!

    而对于辛格而言,只要还能够将伯尼哈尔握在手中。这场战斗就还不算是完全的失败。在对后方的战报上,完全可以将牺牲归入到“顽强的进攻”上。把因大意而遭受伏击,说成是为了荣耀而牺牲。

    而且现在,辛格麾下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已经马上就要突破伯尼哈尔山谷口了,一旦穿过了伯尼哈尔山口,后面的路完全就是一马平川。

    以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平原推进速度,这样的地理环境毫无疑问能够将坦克和装甲战车的速度又是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种在平坦地貌上的突击能力,就是机械化部队的的优势所在,而有了这样的优势,那么巴基斯坦想要再耍什么花样就很困难了。

    另外制空权,也是现代作战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任何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夺取制空权。要是没有制空权的获取,现代作战的结果常常是可悲的。

    在这一次的印巴战争中,印度空军由于拥有强大的实力,因此,整体上处于攻势。

    然而,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印度空军也损失很大。

    早在6月21rì,印度空军就从情报中得知,巴空军正准备对印度空军展开袭击,以夺取制空权。为此,印度空军决定为巴空军设套,让巴空军首先发动打击,给巴空军造成印空军实力已被消灭的假相,然后,印空军实施突然的反击,将巴空军摧毁。印空军认为,这是个绝好的计划,可以让巴空军损失惨重。

    6月23rì,天刚黑下来,巴空军战机开始向众多的印度空军基地飞来。随着巴空军战机炸弹纷纷落下,印度空军许多机场浓烟滚滚。当然,印度空军战机早已躲了起来,因此,印度空军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失。

    6月24rì,天开始黑了下来,印度空军经过jīng心准备,开始实施反击作战。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准是在庆祝胜利,机场一定疏于戒备,是印空军偷袭的极佳时机。因此,印空军战机开始疯狂地扑向巴空军机场。

    然而,印空军飞行员感到痛苦的是,迎接他们的是巴空军猛烈的防空火力,一些印空军战机顿时成了靶机,拖着黑烟栽向大地。

    印度空军没有“灰心丧气”,认为这是偶然现象,因此,5rì晚继续进行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

    于是,印空军一架架战机呼啸着升空,杀向巴空军机场。然而,巴空军似乎早已等候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很快就形成了绵密的拦截网,让印度空军一些战机有来无回。

    印度空军连续挨了两夜的打,终于发现偷袭不但没有炸毁巴空军主力战机,自己反而损失了13架战机。

    印度空军终于知道,上当了!

    印度空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战略,不再以袭击巴空军机场为主要任务了。印度空军开始对自己地面部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同时,对巴军战略目标开始进行偷袭作战,包括轰炸巴基斯坦铁路调车场和公路桥梁等。

    作战中,印度空军还存在着其他许多问题。其中,印度空军部署着大量地空导弹,然而,整个战争中,印度空军地空导弹似乎是摆设,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处境狼狈

    印度空军的无能,随即为接下来强袭机甲的战斗提供了最合适的战场环境,因为空打击能力不足,外加受到华夏联邦军的空军志愿军部队sāo扰,印军的飞机已经无法掌握制空权。**

    主要还是因为在伏击战中被防空火炮和地对空导弹击落了太多的幻影III战斗机,剩下的老旧货sè,根本无法威胁配备了小型地对空导弹的RK67野蛮人。

    而对于为何要舍弃尼伯哈尔这个关键的山谷入口,其实也是中**事顾问的主意,以巴基斯坦的国力来说,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并不太合适。

    虽然拥有了大口径的火炮,但在陆军的整体力量上,印度方面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阵地战来与敌人互相消耗,吃亏的是巴基斯坦。

    所以,在中**事顾问的强硬要求下,巴基斯坦的总统叶海亚.汗命令巴军的总指挥官服从中**事顾问的战略安排,在国境线内采用诱敌深入的主动防御战术。

    而这种所谓的诱敌深入,也绝对不是完全的把对方放进来,而是进行梯队式的抵抗,在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发动偷袭,逐步消磨对方的锐气和jīng神状态。

    而尼伯哈尔看似是一个绝好的防守阵地,但山谷口外地势平坦,印军完全可以展开铺天盖地的地面攻击浪cháo,将那里淹没。

    反倒让出尼伯哈尔之后,有一段漫长而狭窄的山路,这条公路只是用碎石子铺在夯实的泥土上,因为缺乏维护,道路凹凸不平,不利于大部队的行进。

    只要埋伏少量部队在旁边的山林中,用数发反坦克火箭弹,就能将这里封锁很长一段时间。之前巴军就是这么做的,将印军的一个装甲旅卡在山道上,然后用调整好shè击诸元的火炮一阵猛轰。

    结果是印军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就被揍了满头包。

    战果虽然并不算大,但这就让印军的士气低落了许多,就算伤亡数字都不足百分之一。但光挨打不能还手的战斗,谁又能打起jīng神来呢?

    印军先锋步兵团所攻占下来的巴军伯尼哈尔防御阵地,实际上既不是因为在印军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打击下仓皇撤退,更不是为了主动防御战术而放弃这个阵地。

    如此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地。谁又愿意轻易的放手呢?

    不过中国打了几千年的仗,知道事有取舍,计有先后。

    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虽然看似重要,但是难以展开大量的纵深兵力,也不利于弱势部队的机动防御。

    在印巴两军战力悬殊的情况下。就算巴军能够占据一定的地利优势,可敌人却能够凭借优势的兵力和空中打击力量对阵地进行强攻。

    就算在尼伯哈尔山地上部署再多兵力,都只不过是敌人飞机和大炮的活靶子,这样死板的防守方式,在现代的立体化战争模式下,只会为自己的部队带来极惨重的伤亡。

    并且,最后还真不一定就能够成功守住这个阵地。

    不过暂时从尼伯哈尔进行撤离,不等于就什么也不做。就算没有陡坡和悬崖。也可以在平原上用坑道来增强自己的地面防御。

    因此,在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巴军也服从了中**事顾问的指挥,在两个月前战争还未发动的时候,巴军就做好了充分的的准备。

    这个作战计划是在尼伯哈尔后的平原带布置大量的地面兵力,用坑道和一些土木工事来构筑地面防御网。还摆出了严防死守的阵势。

    可这些完全都是为了要掩饰真正的的作战行动,一支由华夏联邦军训练了超过三年的巴基斯坦工兵旅。**才是这一次战斗的主角。

    他们利用从中国采购来的大型建设用机器和建筑用工程车,在伯尼哈尔山的北面。也即是面向己方控制区的山坡上,挖掘了许多三米深的坑道。

    坑道纵横交错,按照最合理的结构布置,分别有宿舍区、防御区、弹药存放点以及粮食存放点,将巴基斯坦陆军部队的一个整编步兵团隐藏在坑道网络中。

    由于地形的限制,对于巴军的这番布置,印度方面是很难察觉到的。即使是印军从法国人手里买来的侦察机也无法跨越高山来侦查这里的情况,这里可是海拔四千米的高原!。

    更何况印度人从一开始就打算采取偷袭的战法,所以他们不可能事前就越过停火线到巴控区来侦察,那样做就等于在告诉巴基斯坦人他们要攻打这里了。

    坑道系统被隐蔽的很好,利用原有的灌木丛和伪装网,这里的一切异常情况都被遮盖在秘密的树叶下。使得登上尼伯哈尔的印军步兵团没能发现这里的古怪,他们有怎会想象得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会隐藏着一个团的巴基斯坦步兵。

    同时,根据中国顾问的建议,巴军还分别在几个隐蔽的地段,悄悄地布置了反坦克伏击阵地。这种地对地的反坦克导弹,威力和火箭弹差不多,就相当于是火箭弹上装了一个简单的电子导航仪。

    以至于在遭受袭击的印度装甲旅的士兵看来,他们就像是被火箭弹袭击了一样。

    茂密的树林,高低错落的灌木丛,为反坦克导弹的部署提供了良好的隐匿场所。对在山路上通行的印军装甲部队进行伏击,正是这些暗中放冷箭的家伙,并且最终令到让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陷入混乱。

    山道上的伏击战,是另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执行的,主要是由一批来自中国的特种兵牵头,教授巴基斯坦人相应的丛林特种战技巧,尤其是这种小股部队袭击大股部队的战术。

    而另一方面,埋伏在坑道内的巴基斯坦步兵,并没有盲目的扩大战果,他们依旧要服从大局的安排,在这里静静等候下一步指示。

    这一切的战术布置,可不仅仅是为了一场简单的伏击战,或者摧毁几十辆敌军的坦克,而是一个连环计。印军踏入仅仅是最初的陷阱,后面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他们。

    此地以北30公里的地方,分别有一个巴军的重炮阵地和一个防空阵地。全部都是自行火炮和履带式防空导弹车,机动xìng是现代化战争的最重要的关键点。

    任何死板防御阵地,在远距离的重型武器面前,都只是固定的靶子。无论乌龟壳建得有多硬,总是能够被砸开的。

    相反,世界主流的军事国家,最重视的都是部队的整体机动xìng,而不是战壕和碉堡。

    这些自行火炮和履带式防空导弹车。就是巴基斯坦军的防线,并且还是一道可以随时移动的防线。这样一来,就可以很灵活的针对敌人的行动来进行主动防御,必要的时候,还能作为进攻力量使用。

    这样攻防一体的战术体系,在二战末期就已经被华夏联邦军所吃透,现在用起来,自然是驾轻就熟。

    反观印军的状况。他们还是在抄袭二战时期的经典战术。完全没有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来制定合适的战术,更不用说是灵活的运用了。

    毕竟历史上,印度就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国家,生活在这里的民族,也不是以武勇而著称的民族。

    在遭到一连串的损失之后,巴方后撤的自行火炮部队在行进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停了下来,然后再度展开。成了有一个炮兵阵地。

    只要按照记录好的shè击诸元来进行调整,就能准确判断敌人的位置。然后再用一顿炮火来让印军尝尝厉害。

    机械化自行火炮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完全体现出来了,自行火炮无论是进入战斗还是紧急转移,其反应能力都是老式的牵引火炮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自行火炮的造价也同样高昂,不是什么国家都用得起的。

    而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即便是经济状况还算不错,但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将先进的自行火炮卖给他们。

    现在,全世界掌握了自行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只有中国、德国、波兰还有美国。印度虽然是波兰的第一大军火采购商,但波兰zhèng fǔ也要考虑华夏联邦的态度,卖给印度的自行火炮也大多是“问题产品”。

    至于德国和美国,他们基本都是自己用为主,外销的数量不多,印度的自行火炮就少得可怜,只能混在装甲旅内使用。

    自行火炮的炮口缓缓抬起,一枚枚炮弹被压进了弹仓,金属摩擦声,让人听得一阵亢奋。随后是连绵的火药爆鸣。

    松软的泥土被巨大的反作用力震得瑟瑟发抖,一些小石子纷纷快乐的跃起,这是重金属的乐章在响彻云霄。

    又是一轮凶猛的炮火,炮弹呼啸着扑向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掩护友军撤离原先的防御阵地。

    这种战术,针对的就是印军装甲部队和空中攻击机群协同的一个时间差,根据印军一贯的表现,大概也能知道这个时间差的具体数值。。

    15分钟的自行火炮轰击,让携带重炮的炮兵团能够安然后撤,攻击受阻的印军,一般会像美军那样呼叫空中支援,而这基本要十五分钟的时间。

    等印军的飞行中队来到,随军机动的防空火力车和履带式防空导弹车就可以出马了,对印军的攻击机群进行针对xìng的拦截。

    等到印军的战斗机经受不住损失然后撤退,那时候印军重炮兵团又可以建立起新的火炮阵地,并且立即投入进入新的战斗。

    火炮、防空、火炮、防空,两支部队间相互掩护和收缩防线,如此往复式的消耗印军的兵力和jīng神,直到他们无法承受压力而撤退。

    到了那个时候,就由巴军整装待发的机械化装甲师全军发起突袭,尾随追击,彻底压垮印军的斗志,让撤退变成溃退。

    不过,这样的战术对于巴基斯坦人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因为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在战斗中投入的地面部队必须要拥有非常高的战术素养以及良好的纪律。

    不仅要做到冷静,还要做到绝对的服从,进入战斗状态要快,撤离战斗状态也要快。不得贪功。不得恋战,不疾不徐,按部就班。

    没有经过良好的运动战训练。以及松散的军事纪律和士兵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让巴基斯坦的陆军部队难以做完成这样的战术。

    因此在不得已之下,在执行机动作战的两支队伍中,就有华夏联邦派遣入巴基斯坦的两个自行火炮团。以及一个自行防空导弹团组成。

    在平常的军事行动中,许多华军士兵都被拆分,分到下面去担任班长或者排军士,协助地面部队的指挥工作。

    这才堪堪达到了最低的战术要求,同时也让巴基斯坦的将领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化作战模式,这可不仅仅是武器的更新。

    战术思想,军事训练,兵源素质,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所缺乏的东西。

    通过了这一次实战,很好的证明了这种战术的效用,对此华夏联邦军的高层还是很满意的。能够用别人的部队来试验自己的新战术。这种好事上哪去找啊。

    其实德国人和美国人,从二战以来,也渐渐开始学习中国人的战术执行方式,舍弃了二战那种互相比拼战壕和碉堡的固定阵地战,而是采用灵活的机动作战。

    不过这可不是所谓的游击战,游击战指的是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而因为武器的落后,仍然需要建立固定的伏击圈。也就是固定的阵地。

    现代的运动战,是建立在便利的运输条件下。灵活的投送兵力。并且因为装甲战车的出现,使得对步兵的保护能力大大增强,也为运动战提供了可行xìng。

    而印军的西路军指挥官辛格,自然是难以领会这种先进的“运动战”思想,他还停留在过去的战争模式,寻找敌人的阵地,然后强攻硬打。

    但是现在,辛格很明显的感觉到了当面的巴基斯坦军队似乎已经改变了原本的作战方式,变得行踪飘忽,让人有力无处使。

    这种一直被人打却打不到人的感觉,让辛格几yù吐血。

    身为印军的高级将领之一,辛格对于印度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都做过详细的研究,甚至对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战的经典战例都做过分析,可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然他无所适从。

    有点像闪电战,但又不是那种坦克冲锋战术,而是利用机械化部队的移动能力,不断拉开距离,不与敌人交战。

    更像是,蒙古人当年征服东欧洲的骑shè战术,利用轻骑兵的优越机动能力,拉开与西方重装骑兵和步兵的距离,在安全的地方停下来shè箭。

    正如当年的欧洲贵族那样,辛格现在也十分无奈,他就算看破了这种战术,也只能无可奈何。因为他的步兵部队是无法追上敌人的,而坦克部队又还卡在山道里,动弹不得。

    另一方面,巴军这种“弃守”国土的可耻行径,让辛格非常看不惯。

    辛格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印军军官一样,基本上是在英**事学院毕业的,受到的教育也是英**队的传统教育。

    这种有着很浓厚贵族情节的军事教育体系,最重视的就是军人的荣誉,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在因为死脑筋,这种对荣誉的过度看重导致了陆军作战思想的僵化。

    这也难怪,英国历来就不是一个陆军强国,其陆军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旧的世界大战模式中,是一种传统的陆军作战思想。

    虽然现在也学着美国和中国,利用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实现了陆军的装备现代化。不过这可不代表他们的战术思想也实现了现代化。

    在这一点上,除了走在前面的中、美、德三个国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基本都还停留在旧军事主义时代。

    在这种守旧战术理念的毒害下,辛格发现自己无计可施,印军的少量装甲部队根本不敢盲目突进,而步兵部队却又怎么也追不上敌人的火炮阵地,反而不断遭到巴军的炮弹洗礼,被打得满地找牙。

    每一次出动空中力量去摧毁敌人的火炮阵地,却总是被巴军先行发现,并且还在己方空军中队的飞行路线上布置好了防空火力网,打得空军兄弟抱头鼠窜。

    咬咬牙,派出了为数不多的还能用于机动作战的装甲部队,却又在半路遭到敌军反坦克步兵的拦截,那些坐着越野车,扛着火拳RPG的巴基斯坦步兵,让侥幸通过崎岖山路的装甲前驱部队纷纷饮恨在此,

    辛格现在真的是快要郁闷死了,如果是整建制的坦克旅,哪还会让这些反坦克步兵如此猖狂?

    一直以来,印军都依靠着空地协同化的作战模式,让巴基斯坦人吃尽了苦头。但是现在,自己明明更加强大,却处处受到敌人的制肘,处境狼狈。(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纵深防御

    对于辛格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些损失与他所指挥的庞大兵力相比,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并且只要守住伯尼哈尔山口,等到自己的两个装甲旅通过那条该死的山道,完全还是有足够能力对巴控地区列城实施包围和正面强攻。

    到了那个时候,兵临城下,构筑稳固的防线,就可以完全不同担心巴军这种不间断的sāo扰式袭击。辛格一直坚信,只需要一次正面决战,就可以将这些可恶的苍蝇拍死。

    辛格在向总部发送的电报中提到,目前西路军已经突破了巴军的第一道防线,并且一路进展十分顺利。

    虽然也有了零星的损失,但还是在严格按照着原本的行动计划,朝着巴控的列城挺进,甚至还提到过,自己“击溃”了数股巴军的当面防御部队,敌人不敢阻挡印军的兵锋。

    从电报上看来,辛格完全没有说谎,包括部队遭受的损失数字,全都如实上报。

    只不过,辛格看起来也是个文艺高手,利用艺术的手法对战斗的过程进行了文字加工和语言修饰,充分体现出了他在军校学习期间的文学水平和语言造诣。

    看来,他更适合当一个小说家,而不是将军。

    对于辛格的这份说辞,印军总参谋部也毫无怀疑的相信了,因为从东路军那里得来的情报中,提到了战线的推进似乎相当的不顺利。

    印度攻击西巴的东路军在登东遭到了敌人顽强的的阻击,很明显的,巴基斯坦军队把他们的作战主力基本都投入了这一处的防御阵线中。

    所以,西路军没受到太大的阻碍就可以理解了,甚至,印军的总司令部还在为西路军的英勇而举杯庆贺着,仿佛胜利的果实已经吞下一半了。

    印度这次克什米尔战争的总指挥,印度陆军的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上将,他虽然不像其他人那么愚蠢,但依旧认为是巴军在战术上出现了漏洞。才给了这样一个让给西路军长驱直入的机会。

    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想要占领印度河上游平原将是水到渠成之事,而且还能够从后边包抄巴控克什米尔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好机会。

    比起这个,萨姆更担心的是美国是否能在外交上向中国施压,让对方无法直接干涉到这场战争中来。虽然名以上巴基斯坦是华夏联邦的附属成员国,但印度方面也不是没有外交上的借口。

    现在以支援东巴人民的mín zhǔ权益为理由。在道理上也算是站得住脚跟,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强大的华夏联邦,萨姆还是有些畏惧的。

    他是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却不是无脑的自大狂。勇敢归勇敢,萨姆.马克内肖是印度高层中少有的能够保持理智的人,对于印度的国力有着清醒的认知。

    他从来不认为现在的印度有资格与华夏联邦在亚洲地区争夺霸权,甚至印度连成为中国的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不用说别的,淡淡说武器装备,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采购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军火输出国。单单看这个数据,就知道两者的差距有多大。萨姆甚至希望印度国大党能扭转政治风向。积极与中国靠拢。

    但很可惜,无论是当初的甘地还是现在的英.甘地夫人,他们都排斥东方邻居,而与西方的主流强国交好。

    萨姆也是明白远交近攻这样的外交原则,但那也要看对象啊,对于巍峨如山的华夏联邦。恐怕真正需要“远交近攻”这种扩张主义战略的是中国才对。

    要不是中国人把扩张的重心放到了北非和澳大利亚,南亚印度能不能有好rì子过都是未知之数。

    只可惜。这些政治上的选择,轮不到萨姆这个参谋总长来做决定。他现在需要关心的是印军的军事进展,以及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因为战斗形式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化,那么自然而然的,原来的作战计划就不得不做出适当的调整了。

    根据战局的变动,西路军的任务改为主攻列城,而不是像原本那样只被当作夹击列城的侧翼部队。既然巴军在登东山谷内布置了重兵把守,那就意味着列城的防御力量很可能已经变得非常薄弱。

    兵力这种东西是固定的,萨姆一直都在关注着喜马拉雅山的状况,在战争发起后,并没有看见有来自中国的军队进入克什米尔。

    看来,现在华夏联邦确实忙于中东和北非的事物,无力顾及南亚地区。

    所以,萨姆也很放心让西路军去执行攻占列城的这个计划,因为在他看来,单纯的对上巴基斯坦军,自己这边有着必胜的把握。

    一旦西路军攻下列城,就可以通过公路迅速按朝着东路军的方向赶去,从背后夹击守卫登东的巴军防御部队。这样一来,取得的战果很可能比原本预计的更好。

    就算是萨姆,也把巴基斯坦人让出伯尼哈尔当作是一种愚蠢,就这样把一个重要的防守门户拱手与人,克什米尔战争的胜负看来就要决定了。

    虽然萨姆还是隐隐有些担忧,不过依旧决定拼死一搏,趁着中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达成原本的战略目标。

    只要西路军能够成功的占领列城,那么对于印军的西线战役而言,就等于是大局已定。

    “哈哈,辛格这老小子还真是幸运,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那么占领全部克什米尔地区的不世功勋就要由他来独占鳌头了。”

    想到这里,甚至连萨姆这个陆军总参谋长都有些嫉妒辛格的幸运了。

    他当然不可能想象得到,辛格根本连敌军的第一道防线都没有突破,只是在不停的向前运动中损耗着部队的元气。

    阵亡的士兵和损失的武器,每天都在增多,而战果却寥寥无几。这样的情形,已经让部队成了惊弓之鸟,因为害怕敌人的不定期偷袭,许多人都无法好好休息。

    高度紧绷的jīng神状态,持续了两天,就给全军带来了萎靡不振的情绪。所有的印军士兵,都被一种普遍的悲观情绪所感染着,作战积极xìng大大下降。。

    在连续不断的与巴军的移动防线交手中,辛格已经损失的大量的士兵和装甲车辆,锐气尽失,军心涣散。

    而辛格还不知道。等在西路军的前方,还有另一道难以跨越的钢铁防线,宽广而平坦的的土地上,各种步兵战壕和反坦克战壕,将成为印度西路军的噩梦。

    作为西路军的指挥官。辛格可没有萨姆.马克内肖总参谋长阁下那么愉悦的心情了,他一路走来,每天最经常干的事情就是对巴军的咒骂。

    因为被人轮番袭扰,辛格是连一个午觉都没睡好过,跟不用说夜晚的时候了。眼窝深陷,胡子胡乱的卷曲着,眼球内爬满了暗红sè的血丝,看起来憔悴极了。

    这位高等种姓出身的贵族军官。在没有以前那种风度翩翩的样子。更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

    经过了近5天的追击,辛格和他的西路军总算是成功抵达了距离列城不到30公里的地方,这里有一处巴基斯坦建立的外围防御阵地。

    是那种有着战壕和机枪,还有碉堡和火炮的固定防御区,就在一片错落有致的丘陵上。而在这场艰辛的追击行动中,西路军原本竟然有序的部队编制被打乱了。

    装甲部队和步兵协同前进的阵势也无法维持。现在变成了装甲部队越走越前,而步兵部队则被拉在后面。之间的距离开始渐渐扩大。

    按照萨姆制定的军事作战计划,印度军方在西巴战线上一共投入了5个步兵师。其中有两个是机械化步兵师,另外三个则是摩托化步兵师。

    而在世纪的行动中,机械化步兵师主要配备着装甲步兵战车,在维持攻击阵型的前进行动中,摩托化步兵师的进军速度是很难追赶上机械化步兵师的。

    jīng神被折磨得有些恍惚的辛格,因为长时间得不到充分的消息,有些头晕的脑袋,使得他的思想陷入到了一种惯xìng的思维模式之中。

    辛格现在就不断王牛角尖里钻,在他看来,既然巴军不断的往后撤退,那么自己所率领的西路军就应该不断的向前突进,直到追赶上这群可恶的混蛋,然后给他们一点教训。

    哪知道,辛格现在连部队的阵型有些过于分散了都不知道。

    由于推进速度的不同,从而导致了西路军三个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并且这个样子,最容易出现脱离大部队集群而成为孤军的状况。

    一旦失去了友军的掩护,在这茫茫的巴控区,就等于陷入敌军的包围中,结果不想可知。

    到了7月2rì,在西路军长达三十五公里进攻正面上,原本齐头并进的阵型,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三路散开的状态。

    位于中路,最前最突出的部队是西路军第5和第8装甲旅,这两者机械化装甲部队在从山道中脱困之后,就一直憋着一肚子气,现在正飞速接近巴基斯坦的第二道防线。

    这一次,敌人的阵地就在眼前,而且是跑不动的哪一种,印军士兵觉得自己可以好好打一场了,不用像这几天来那样窝囊受气。

    印军两个装甲旅的东面,退后后大约35公里左右的一支部队,是担当西路军侧翼的第37和第26步兵师。这两支步兵师都配备着大量的机械化单位,所以行进速度并不慢,面前能够跟在装甲旅的后面。

    而位于大部队西侧的则是第15,第17和第49这三个印军的摩托化步兵师,他们与最前面的装甲旅相比,落后了整整一百一十公里,拖着整个队伍的后腿。

    辛格现在满心想要报复巴军,以至于他竟然忽视了位于西面侧翼的部队,已经离其他两支部队太过遥远了,并且还过于靠近位于西边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边界。

    在这种地方,一旦遭受敌人的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西巴战线的东边,与伯尼哈尔一样被当作门户的还有登东,它们都是属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突出的山脉一角。地脉的突起和延伸,形成了一个山口,成为了一个天然的防御要塞的门户。

    这两个地方。都是是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的重要的联系通道。而从战略地位上来看,登东的战略价值比起伯尼哈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尼伯哈尔背后只有崎岖难行的山道,而登东这里却有着唯一一条可供大规模部队行进的公路。直通位于印度河上游的平原谷地。

    那里地势平坦,有着充足的河水可以用于灌溉,加上土地肥沃,是克什米尔地区人口最为稠密和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政治和经济价值,几乎比得上印控区的克什米尔谷地。

    所以,巴军可以让尼伯哈尔的驻军利用主动撤退的方式来诱敌深入,因为那里既有山道阻隔,后面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经济区。

    但是登东却只能严防死守。寸土不让,一旦被印军突破这里,对于身后的伊斯兰城市而言,都是灾难xìng的后果。

    位于印度河上游的这个平坦的谷地,被一道山脉从中间切开,划分成了两个主要部分。而这两个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处在巴基斯坦控制区里。

    而整个巴军在登东这里设立的防御阵地,距离印巴停火线也只有100公里的距离。对于机械化装甲部队而言。这仅仅是两个小时的路程。

    登东对于巴军来说,可谓意义重大,一旦过了这处山谷口,就能够长驱直入,抵达印度河上游的谷地。

    那里地形开阔,完全是装甲部队尽情驰骋的牧场。

    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天险可以依托,而且登东距离列城不到200公里。印军机械化装甲部队如果不顾一切的快速挺进,甚至可以在四个半小时内后之内兵临城下。真要是那样,列城的状况可就是真的堪忧了。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中**事顾问为巴基斯坦军制定的诱敌深入计划中,在登东这里是完全行不通的。

    由于整体的战略情势不同,相比于伯尼哈尔来说,登东是巴军绝不能丢弃的阵地,在与西路军的决战结束之前,这里是不能弃守的,必须将印度的东路军阻截在这个山谷口外。

    所以,在这里与印军打一场实打实的消耗战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战争不能光凭计谋,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还要敢于拼实力。。

    可既然要打消耗战,就必须充分利用防守和地形的又是,在这场消耗战中,己方的消耗必须要远远低于印军的消耗才行,这就要看防御的方式和方法了。

    来自中国的军事顾问现在是巴军西部战场的指挥官,可事实上,在西部战场上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把登东防区的阻击战的成效考虑进去。

    因此,中国的军事顾问就自然需要过问登东地区的作战情况了,向克什米尔巴军东部统帅埃米迪.亚中将提了这个建议后,对方也觉得有理,对于中**事顾问的要求也自是言听计从。

    最终,连等东地区的防御任务也交由中国派来的军事顾问安排,巴军的将领全都成为了听从任务安排的下属。

    登东的防御从总体情况上来看,选择无非是纵深和坑道这两样。

    所谓纵深防御,主要是是针对机械化装甲部队的突击,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中,华夏联邦军和纳粹德军都采用了“闪电战”这样的战术,使得大规模的装甲集团化冲锋成为了让人闻之sè变的战术。

    面对这样的钢铁洪流,防线一旦被突破,装甲部队就能够迅速的对敌人进行分割和包围,然后逐个击破。战术简单有效。基本无法抵御。

    在那样的情形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奉行的以要塞和碉堡为核心,以层层战壕和铁丝网为表层,构成的这种缺乏纵深的横向防御面,在遭受装甲集团的突击后将变得毫无用处。

    一点破面,固定的阵地反而成为装甲部队的肆意打击的靶子,根本挡不住对方cháo水一般涌上前来的兵锋。

    自从坦克成为陆战霸主以来,各国陆军就不断开发各种针对xìng的武器和战术,以便于如何有效的应对机械化装甲部队的这种无脑突击。

    而采用扩大纵深面积的防御模式,渐渐地被军界认可,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步兵对抗坦克战术。

    登东的东面,是宽阔而平坦的土地,那里绝对是装甲部队突击的首选之地,而在这里应付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就需要将巴军的防御纵深面积扩大到整个谷地和大后方。

    只有足够长足够宽的纵深防御面积,才能够有效抵消坦克的正面冲击能力,然后利用步兵在局部范围内的灵活机动xìng和复杂的战术执行能力,朝着敌人装甲部队的侧翼发起进攻,重创印军。

    而坑道,则是本次防御作战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尤其是巴军需要面对占据了火力优势和空中优势的印军。(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收拢合围

    坑道防御,这种战术起源于一战的战壕,是当时西方各国为了抵御凶猛的火炮轰击而想出来的一种办法。

    事实上,即使是现在,这种防御模式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作战行动中,也完全可以在敌人的优势兵力和火力的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的部队不被猛烈的火力所摧毁。

    坑道深埋在地下,比起在表面阵地实施防御,能够有效的减少士兵的伤亡,同时还能够实现更好的对阵地实施保护。

    而为了能够创造更好的纵深防御空间,巴军在登东地区的东部谷地内,沿着印度河两岸,一共是设置了三条综合xìng的防线。

    而核心就是列城,这个南亚克什米尔东部城镇,在喀喇昆仑山东麓,印度河右岸6公里处,海拔3,514米。人口约5,500。

    作为一个农牧产品的集散地,列城甚至有公路通斯利那加,那里现在已经被印军的一部逼近。

    第三道防线距离登东约5公里左右,以三个战术高地为主建立起稳固的防区,而这道防线和五公里外巴基斯坦所建立的要塞遥相呼应,一共部署了2个步兵师和1个**炮兵旅,甚至还有一个完整的**装甲旅。

    这个**装甲旅,正是由华夏联邦军秘密调遣入巴的机械化部队,其中还装备了猛虎II这种新式主战坦克。

    作为一支决定胜负的力量,投入到西线战场中,主要任务是负责协助巴基斯坦的步兵师住西线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还要在必要时可成为反突击的有生力量。

    而巴基斯坦自己的装甲部队,则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部署于列城以西的西部战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要知道,面对印度明显更强的机械化装甲力量,巴基斯坦陆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在正面战场撼动敌人的雄师。

    由于东巴和西巴两地分离。但又同属一国,甚至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东巴显得更加重要。就这样。国防的主要力量被分散,以至于在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上,巴军都节节败退。

    印军一路奏响高歌,挺进西巴的腹地。辛格由于被袭扰战术搞得心火大盛,早就将印军总参谋长萨姆的话抛诸脑后,一心一意要想着巴军的腹地进攻。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他在多沙哈巴碰上了一个铜墙铁壁,并且第一次遭遇了来自华夏联邦的新式陆军兵器——强袭机甲。

    印度陆军第5和第8装甲旅。在穿过了伯尼哈尔之后,就一路狂奔,成为了西路军的急先锋。而在多沙哈巴的平地上,他们看到了纵横交错的坑道。

    虽然也有一些较深的反坦克战壕,不过总体的工程量总是有着极限,不可能处处都无法通过。

    印军的坦克手甚至大声嘲笑巴基斯坦人的愚蠢,在平原地带挖掘战壕,确实可以抵挡火炮和空中轰炸。但想要挡住坦克的冲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履带碾压着青草,轰隆隆的滚向前方,胜利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了!

    印军西路指挥官辛格,他甚至能够听到自己的喘气声,“这群该死的巴狗,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我们印度陆军的雄姿!”

    在辛格的一声号令之下。印军两个装甲旅一马当先,冲过了密布着战壕和沟壑的这一片平地。虽然行进速度遭到了迟缓。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敌人的步兵想要与坦克为敌也只会是送死。

    在辛格的想法中。虽然还有后续的步兵部队没有感到,但利用这个时间差,正好可以让后面跟上来的摩托化步兵师收拾残局。

    战斗的主力,完全可以交给坦克和装甲战车来承担,它们才是地面战场的主角。

    负责伯尼哈尔地区防务的正是韦德.艾哈迈德少将,作为巴军内部一位靠着裙带关系上任的军事将领,他的能力还不算太过废材。

    率领第12和第17步兵师,以及一个机械化装甲旅,还有两支摩托化步兵旅,他现在已经是唯一能够阻挡印军西路兵锋的巴基斯坦军事武装力量。/

    而站在他的身边,则是中国特种装甲旅的旅长祝宏梓,一个长着小胡子的壮汉,年纪在三十五岁左右,是援巴志愿军的将领之一,主要任务是带领巴基斯坦的部队在正面战场战胜印军。

    韦德.艾哈迈德少将看着祝宏梓,心情急迫的说着:“祝旅长,防卫任务我已经按照你所说的去布置了,现在印度人已经打过来了,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

    他的身家xìng命可都全在部队上面了,巴基斯坦可是小国,夹在伊朗和印度之间,rì子非常难过,所以哪怕是贵族出身,韦德.艾哈迈德想要保住他的富贵和权势,就必须掌握军队。

    如果在战场上拼光了,那么就算他能活着回去,也什么都不剩下了。

    “放心,艾哈迈德。”祝宏梓的压力可就没有对方那么大了,更何况,他对自己的机甲部队很有信心。

    虽然强袭机甲攻击队在指挥上并不归属于装甲旅,但作为旅长,祝宏梓还是有资格要求他们参与到战斗中来。

    只要是有着正当的理由,强袭机甲部队的指挥官也不会拒绝。

    在掩体指挥所的外面,纵横密布的坑道防御阵地中,有一些地坑洞挖得比较大,而且连巴军也是不允许靠近的。

    只知道,在前几rì的夜晚,传来很大的震动声,就像是一群大象在身边经过。

    韦德.艾哈迈德也曾经来查看过,不过被祝宏梓给挡在了外头,只看到一些被称作秘密武器的东西,被伪装网给遮挡住了。

    在得到印军已经突破了最前方的坑道的这个消息之后,祝宏梓也立即通过无线电告知机甲部队的指挥官,在这里,可是有着整整一个机甲营,四十八台RK67野蛮人。

    一旦坦克失去速度优势,而在地形复杂的区域内与强袭机甲展开战斗,后果将是灾难xìng的。而现在,对面的印度人完全不知道。等在坑道尽头的不是反坦克步兵,而是有着钢铁之躯的机械战士。

    特种装甲旅,之所以有着这样的称呼。就是因为这个装甲旅内有一个**的机甲营。这种武器,在正式使用之前,就连巴军也是被蒙在鼓里的。

    营长蒋皓波,是一个从南京军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现在已经是二十九岁。之前在军中就是一边担任士官一边读研,所以虽然才刚刚获得硕士文凭,但马上可以升任机甲营的营长职务。

    他是叶宜伟亲自选出来的亲信,才能和xìng格都是极好,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

    “全营准备。马上开始调试系统,今天就是我们的第一战!”

    蒋皓波自己也搭乘上了队长机,不过可不像动画里那样故意搞成很显眼的样子,只是在机体内搭载了更好的电子仪器以及加强了外部装甲。

    而从外形上来看,和其他的机体没有多大区别,标新立异在战场上,只能起到吸引火力的作用,生怕敌人不知道你是队长嘛。

    得到来自营长的命令。其他作战成员也纷纷登入自己的机体。

    在各个埋伏好的阵地上。又听到了高压空气的声音,机体的驾驶舱舱门关闭,内骨骼被上锁扣死,还发出了咔嚓的金属咬合声音。

    在蒋皓波的头部正面,一块单sè屏幕亮了起来,配合着智能提示语音。文字面板也开始整然有序地显示出来。

    “驾驶舱区块锁上。”

    “主控系统调整开始。”

    集体的驾驶舱开始配合驾驶员,逐渐调整并且紧缩。经过长久的训练,蒋皓波对此早已十分熟悉。他熟练地cāo纵着把手上的按钮,依序进行着激活的程序。

    动作模式选取,双向回馈角参数设定,系统加载的速度让人有些无奈,是因为机体的元部件太多了,要一一检查和认证。

    而另一边,韦德.艾哈迈德也开始提醒着祝宏梓,印军已经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的反坦克步兵部队也无法支撑多久,最多还有七分钟,就要到达了。

    而RK67的电脑系统才刚刚完成主发动装置的点火,并且因为发电机开始运作,机体内的主蓄电器的电压也开始持续上升。

    “电力充足。”

    随着系统的提示,野蛮人的电子眼开始亮起,在厚厚的防弹玻璃后面,闪烁着让人心悸的红sè亮光。那种对生命的冷漠,就像是在直面死亡。

    嚄的一声,机甲的身躯开始动起来了,姿势开始调整。

    “全机载电子装置激活。”

    “全传动装置连结。”

    “最后激活测试完成,机体正常。”

    “解除关节固定锁,作战行动开始!”在通讯器里,蒋皓波洪亮的声音传递到了每一位驾驶员的耳中。

    “终于开始了,快点来,可怜的猎物们。”舔了舔猩红的嘴唇,蒋皓波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所有的强袭机甲都呆在宽大的坑道中,有一些则倚在隆起的土坡后面。这里的地形被改造成了适合强袭机甲的战场,一半是因为这里略微起伏的地势,一半却是工程施工的缘故。

    五分钟的开机时间过去,燃气轮机开始疯狂的转动,为机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持续作战时间为2两个小时,大家要速战速决!”蒋皓波最后一次强调着己方的战术,不过看情况,很可能用不了两个小时。

    被自己的坦克发动机声音所掩盖着,辛格还有印军的两个装甲旅,都没有听到远处若隐若现的发动机轰鸣声。

    不过就算辛格发现了,他也不会放在眼里,印军一直都关注着巴军的武器装备状况,似乎没有多少拿的出手的重武器。

    如果巴军想要用那种老掉牙的二战坦克来找不自在,辛格可是无任欢迎。他在刚才,就已经充分的利用印军坦克部队的特殊优势,接连突破了巴军两道防线。

    只要再突破这里,就可以将巴军的部队切成两半,然后分割消灭。

    而在蒋皓波这里,他所搭乘的队长机装了主动雷达系统,在扫描模式完成后,他也将敌人的动态形势图发到了其他的友机屏幕上。

    “发现敌军。各自锁定目标,战斗模式开启。”

    大量的电能,经由主蓄电器流入肌肉束之中。猛地收缩之后,沉重的机体灵活的运转起来。原本用于隐藏自己的伪装网,全都被拉开。

    从土坑下,从山坡后。从伪装成灌木丛的迷彩网下面,一个个八米高的钢铁巨人跳了出来,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印军坦克部队的侧面。

    在战斗模式开启的状态下,肌肉束的适电xìng被调到了最大功率,虽然这对肌肉束而言是极大的负担。但从结果上考虑,这些代价是必须的。

    “大梵天在上,这些都是什么啊!?”侧面最外围的印度坦克观察手们,透过潜望镜看到一个个让他们难以置信的身影。

    “是巴基斯坦的新兵器!”参谋副官也看到了强袭机甲的存在,激动得大吼大叫。

    “中国人什么时候插手这里的事物啦?”辛格见了,也大惊失sè,“这种新武器,绝对不是巴基斯坦能够自己造出来的。肯定是中国人搞的鬼!”

    就算再蠢。辛格也不会认为这些8米高的机器人是巴基斯坦的作品,考虑到其中的科技含量,也只有中国人在新式兵器的研发上面,最让人出乎意料了。

    “给我攻击!攻击!”

    虽然心中非常不安和害怕,但辛格还是下令攻击,坦克的唯一作用就是攻击。是无法用于防守的,那只会让己方陷入更大的被动之中。

    M60坦克的炮塔缓缓旋转着。但还没完成瞄准,就发现这些笨重的大个子居然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在做蛇行移动。

    坦克的滑膛炮根本无法瞄准!

    强袭机甲从四面八方向中间合围。口径达到了33mm的突击步枪不断朝着印军的M60坦克喷涂子弹。

    别看比起美制M60坦克105mm的主炮口径,机甲用突击步枪的口径只有三分之一,但因为用的是穿甲弹,而且可以连续发shè。

    即使是M60最厚的178mm火炮防盾装甲,也挡不住这样的连续轰击。

    基本上,一梭子弹药打过去,就能听到悦耳的爆炸声。

    作为队长机,蒋皓波并不会马上参与战斗,而是选择一个较高的山坡,在上面用专门为强袭机甲设计的狙击枪,在猎杀重要的敌军目标。

    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战局,掌握敌人的动向。

    “目标锁定,弹药填装,发shè!”

    嘭的一声,两公里外,一辆坦克的侧面装甲被轰了一个动,随即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火焰撕裂着周围的空气。

    这是一辆指挥用的坦克,就在刚才,蒋皓波发现周围的印军坦克,都隐隐以它作为核心,并且执行着小队的战术。

    “配合很默契嘛,不过对于我们而言,这样的坦克指挥艺术,已经无法弥补战术兵器上的代差了。”

    很满意自己的战果,蒋皓波又按下了换装弹药的按钮,这么巨大化的狙击步枪,肯定不能再用手工填装弹药的方式了。

    强袭机甲被布置在外围,依托着地势,将陷入此地的两个印军装甲旅牢牢锁死在这里。后面的巴军步兵大队,已经开始收拢防线,既可以阻挡印军的后续部队增援,还可以防止这里的印军机械化装甲部队逃脱。

    “狩猎行动开始了,全营zì yóu猎杀!”

    “万岁!”

    机甲营的士兵们欢呼着,一直以来,都梦想着在真实的战场上建立功勋,而现在正是他们的初战。

    以六部强袭机甲为一个作战小分队,正好在编制上属于一个排,每支小分队又分成了两组,zì yóu的猎杀着笨拙的猎物——坦克。

    轮式装甲车的行进速度比坦克快一些,但那种口径的重机枪,根本无法对野蛮人带来任何威胁。只有零星的一些火箭弹,才造成了一点小威胁。

    但十分钟的战斗过去了,被印军击毁的机甲却依旧是零,只有一些负伤的和发生内部故障的机体,退出战斗序列的强袭机甲只有九部。

    其中五部是因为被火箭炮命中头部,导致传感器失灵,不得不在友机的掩护下撤离。

    而反观印军方面,短短的十分钟里,就损失了40%的坦克,以及全部的装甲车。

    M60在公路上的移动速度也只不过是48公里每小时,而在野地里,这个速度更是大打折扣。强袭机甲却不同,机动能力可以无视大部分的路面状况,当然险峻的高山和泥泞的沼泽还是会影响其行进能力。

    可至少现在,M60对上了RK67野蛮人,完全是打不着和跑不过,只能任由宰割。

    到处都可以看到,在慌乱中进行盲目shè击的印军坦克兵,以及被强袭机甲从侧面抵近之后,枪口顶在坦克最薄弱的顶门上shè击。

    对于这一切,辛格都急红了眼,但他却无能为力。(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第二防线

    脚下是苍翠yù滴的野草,现在是6月份,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

    不远处,是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一辆辆被摧毁的印军坦克,就这么静静的躺在那里。其中有不少还燃烧着火焰,浓烟阵阵。

    作为俘虏,辛格却不像其他的普通印度士兵那样,被套上手铐看管在战俘营里,而是被带到了韦德.艾哈迈德面前,并且受到礼遇。

    招待他的是一杯红茶,用银制的茶具盛好,微微散着热气,甚至还有用上好的nǎi油制成的糕点,吃起来味道浓郁,香甜可口。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都曾经被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多多少少也沾染上了西欧的贵族左派。在上层之间,反倒不似民间那样互相敌对,而是有着一定的尊重。

    历次的印巴战争,除非死于战场,不然带着贵族身份的高级军官,在俘虏后都会受到敌对阵营的尊重和善待。

    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艾哈迈德将军,那些新式陆军兵器到底是什么?”辛格指着不远处正在离开战场的强袭机甲,那将近九米的身躯,踩在草地上,一脚一个坑,声如雷霆。

    辛格对于这样的重型陆军单位,深深的感到了恐惧,而他担心的,也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另外几条战线上,巴军是否也投入了这样的武装力量。

    而且,辛格也隐隐察觉到,中国人早就已经插手了印巴之间的战争,并且挖好了一个陷阱,等着印度一头扎进去。

    对于辛格的提问,韦德.艾哈迈德也只能苦笑以对:“对于这种武器,我也是在刚才才知道的。”

    对于入侵自己国家的这位印度少将,韦德.艾哈迈德实际上并无多少仇恨,民族和宗教的争端,和贵族之间的斗争,在高层眼里。只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游戏。

    而身为上层贵族,其安全都是受到保障的,就算被俘虏了。只要愿意支付赎金,并且本身不是故意惹事,对方也不会拿你怎么样。

    这是一种平衡和妥协,下面的人打打杀杀。并不妨碍上层人士之间的这种“友好”往来。

    虽然这次防御作战取得了成功,在成功利用诱敌战术之后,歼灭了印军两个冒进的装甲旅,而两翼的部队也开始跟进和收缩口袋,将印军随后赶来的两个步兵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旅给笑纳了。

    但从整体上来说。巴基斯坦都认识到了,他们的军事力量与印度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要不是华夏联邦的秘密帮助,印度很可能经此一战就踏进伊斯兰堡。

    要不是强袭机甲部队及时投入战场,恐怕巴基斯坦的重装步兵还真的难以抵挡印军两个机械化装甲旅的兵锋。

    由于训练和士兵的纪律问题,巴基斯坦的军队依旧留着旧时代的sè彩,而不是一种国家化的军人体制,更像是一种地区xìng的军阀。

    所以很多战术,类似于拿着反坦克火箭弹抵近shè击敌军的坦克这样危险的任务。巴军士兵难以执行。技术上的差距还可以通过训练来弥补。但军心士气,是和士兵的自身素质有关的。

    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的巴军士兵,恐怕无法离家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也无法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诸多复杂的战术技巧。

    幸亏巴军的这一地区指挥官韦德.艾哈迈德少将,他及时的听取了祝宏梓的建议,立刻就颁布了命令。让第一道防线投入的炮兵部队迅速后撤到第2道防线的坑道区域内,得以避免了被包围的命运。

    但是在整个西巴的防区上。除了韦德.艾哈迈德这里,另外几个防区的战绩都不甚理想。

    尤其是在平原地带的交战。即使采用了中**事顾问建议的坑道防御体系,巴军还是付出了相当惨烈的代价。

    再一次证明,步兵在平原地带遭遇优势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将是一场噩梦。即便能构筑反坦克壕沟,可也无法覆盖如此广阔的面积,更何况,步兵在面对坦克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反击能力。

    对于另外几条战线上,那些个已经陷入包围中的步兵师,韦德.艾哈迈德就完全是无能为力了,只能要求其余各部就地组织,躲入复杂的坑道系统内进行防御,其任务就是务必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放弃了对防线的死守。

    可问题是,在印军猛烈炮火的袭击下,巴军的一线部队伤亡惨重,就目前所知的情况,有一半以上巴基斯坦陆军师的建制都完全被打乱了,甚至一批进入坑道的部队已经失去了统一的上级指挥。

    即使华夏联邦军的强袭机甲在最后的一道防线上,扭转了战局,但是在整个西巴的战场上,巴军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现在,很多部队都只能各自为战,从总参谋部传来的消息称,目前西线战场上,一共有4个陆军师在战斗的初期就已经失去了两成的战斗力。

    而在中**事顾问帮忙设计的第1道防线上,一线的部队也仅仅坚持了不到4个小时,就印军的装甲部队被突破。

    而剩下的近7万步兵军力,也已经被分割成了人数不等的数十个部分,唯有进入地底坑道继续坚守阵地,地表的阵地算是落入了印军的掌控之中。在印军的两支机械化装甲旅对第一道防线的巴军实施两翼包抄之后,印军后继的3个步兵师也迅速的突入巴军阵地,开始了清剿残敌的战斗。

    虽然巴基斯坦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坑道防御作战训练,他们的实战经验严重不足,甚至在挖掘过程中就能够看出来,不少地底坑道的入口都是暴露在印军面前的。

    也正因为这种不专业,给巴军的防御计划带来了大量的损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巴军的老对手印度人,他们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战术应对训练,不知道如何对付处于坑道中的敌人。

    于是乎。双方都陷入了一种对峙状态当中,这对于巴军而言应该算是有利的,至少迟滞了印军的行动。

    可从大局上来看,西线战场被印军将战火引入了巴基斯坦境内,并且还牵制了自己大量的军事力量。那么就无法相应东巴的部队了。

    所以,印军牵制西巴战线的战略目的也达到了,现在拖不起的是巴基斯坦。

    在西线战场上。印军对于躲在坑道之中的巴军步兵无能为力,所以只好采用火力覆盖的方式,用密集的火炮轰炸封锁各处暴露的坑道口,就是为了要防止巴军卷土重来。

    反观巴军方面。他们也也无力突破印军的这种火力封锁,因此也更不可能进行任何的反攻行动。所幸在坑道内,巴军准备好了大量的物资,补给丰富。

    即便像现在这样与外界失去联系,也完全可以坚持一个月。这是不成问题的。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部在得到西巴前线的军事报告之后,就迅速判断出了巴军的第一道防线应该还有近7万左右的陆军兵力在阵地上负隅顽抗。

    而且很显然,己方所投入的这3个步兵师,尚且不足以完成对印度进攻部队的歼灭作战,因此前线的军官都纷纷致电请求总参谋部,希望后方能派遣援兵过来。

    西巴防线的数个战场上,频频传来陷入僵局的消息,唯有韦德.艾哈迈德向巴军总参谋部发送了自己进展顺利的报告。并且希望能够投入更大的军事力量。追击歼灭残余的印军西路兵锋。

    反正敌人的西路军主将已经被自己给俘虏了,还有一个从中国来的特种机甲营,韦德艾哈迈德现在可是自信得很。

    鉴于这个让人激奋的消息,巴基斯坦陆军参谋总部也决定抽调战略预备队和克什米尔守卫军增援韦德.艾哈迈德的东路军。

    少将同志也到了战时的紧急擢升,成为了一位中将,并且得到了升级后的东路军的临时指挥权。一支拥有10个jīng锐步兵师和3个**机械化装甲旅的强大地面部队。

    巴基斯坦高层不仅仅希望能够抵挡住印军的攻势,更加希望通过攻入克什米尔的印控地区。来与东巴的同胞遥相呼应,共同反抗印度的入侵。

    而回到西线主战场上。除了韦德.艾哈迈德经营的防区,其他地方,印军都渐渐占据了上风。当兵源素质差不多一样烂的情况下,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印军的东路主力,有3个机械化装甲旅跟随着两个重型机械化装甲师一同行动,步兵师身后还有4个装甲部队在尾随前进,其余的作战力量全都一股脑地投入到了对残余的巴军进行清剿的这个行动之中。在印度方面共计9个jīng锐陆军师的地毯式围剿下,由于并不具备熟练的坑道作战经验,巴军并没有如华夏联邦军派来的军事专家所想的那样能够坚持下来。

    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巴基斯坦的前线守军面对着越来越艰难的状况,有越来越多的坑道和战壕被印军强制摧毁和填埋。

    而许多失去了坑道和战壕保护的巴军士兵,也不得不端起简陋的武器冲出地面,但是这样的反抗在面对印军的重型武器和装甲单位时,基本都毫无悬念的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印军给歼灭了。

    因为失败而下降的士气,终于导致了崩溃的开始,不少巴军士兵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举起了白旗向印军投降。

    到了7月4rì,在西巴战场上,残余的巴军部队除了在一些过千米的高地上还保留有大约1万人左右的兵力,能够坚持下来的士兵甚至不够一个整编的陆军步兵师。

    至于余下的部队,其中大约有四成被印军歼灭,还有不少被印军的步兵团俘虏,收容在几个简陋的木头营地里。

    仅有少量幸运的巴军士兵,因为他们所在的坑道修建得比较隐蔽,所以至今还未被印军的搜索队发现,在艰难的战斗初期阶段坚持了下来。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这一地区,印军对残余的巴军地面部队的清剿工作基本完成,就算还有零星的,漏网之鱼,也对大局无法起到影响了。

    可以说,在西巴战场上的这一次较量。以巴军的惨败收尾了,巴军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反抗之后,损失了3个整编的陆军主力师。还有另一个师部所属的装甲旅。

    算上被俘和伤亡人数,共计6万余,是总兵力的两层,可谓元气大伤。而在来自国内的的后续增援部队到达后。印军突前的两个装甲师和3个jīng锐装甲旅也重新在阵地上进行集结,于7月5rì开始朝着巴军的第二道防线进军。

    这个时候,因为通讯遭到了干扰,印度人还不知道西巴战场的西路军已经遭到了惨被,反而因为东路军的高歌猛进而欢呼雀跃。

    印度人怀着无比的信心。他们轻而易举的就突破了巴军的第一道防线,并且还歼灭了将近8万敌军。

    还有两万人现在仍旧处于印军的大部队包围之中,所以印度人认为这些死硬份子的覆灭也只是迟早的事,已经可以记录进功勋簿上。

    对于这样的战绩,印军的东路主将也是踌躇满志,他认为巴基斯坦的陆军部队不过如此,其作战能力实在太差,无法和伟大的印度人相比。

    既然能够如此轻松地拿下巴基斯坦重兵把守的第一道防线。那么第二道防线自然也不在话下。完全可以看做是印军的囊中之物。

    而按照现在印度方面的这个进军速度,三天后底就能突破登东,并且全数歼灭还守在东线上的巴基斯坦驻军,列城已成为印军的盘中美食。

    只要阻断列城的交通,印度就能够真正实现称霸南亚的这一梦想,甚至还可以通过控制整个克什米尔地区。来改变印度在面对中国时的不利战略态势。

    到了那个时候,印度就可以安然的发展自己的经济。直到有一天超越中国,超越全世界。成为全球新的霸主。

    正幻想着建立不世功勋的印度主将,根本就不知道,前面是巴军布置在西巴战场的第二道防线,同时也是专门为印军准备的一个“屠宰场”。

    印度的东路军在迅速的突破了巴军在登东构设的第一道坑道防线之后,就迅速出动两个机械化装甲师和3个配备了M60和阿琼坦克的**装甲旅,甚至还派出了4个机械化步兵师来协同作战。

    这一支部队,在茫茫的草原上,化成了一道看不见尽头的钢铁洪流,沿着印度河沿岸,蜿蜒着爬向巴基斯坦的第二道防线,在那里,等待着的是巴基斯坦的重装步兵师。

    由于登东以东的印度河谷地,完全是一个喇叭形的地理环境,东面宽而西面窄,因此由东向西发动进攻的印度机械化装甲部队就不得不受到来自地理环境的限制。

    如此一来,使得原本需要展开到60公里的攻击正面,现在只能够随着谷地宽度的不断缩小而逐渐收缩并拢,在快要抵达巴军第二道防御阵线前的时候,就已经只剩下到19公里的攻击锋面了。

    而原本两个装甲师齐头并进的赫赫威势消失了,现在变成了一个装甲师顶在前面,而另一个装甲师则跟在后面,减少了冲击正面,在面对步兵的时候,就无法达到最优的杀伤效率。

    更何况,因为受到地形因素的制约,排在前面的印军第4装甲师也无法整个展开到最优化的程度,而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一个装备了M60A1主战坦克的印军坦克团在行进队列的最前端展开战斗队形。

    而位于身后的其他友军装甲部队,都只能保持行军姿态,一旦碰上敌人,真正能够发动攻击的也只有处在第一正面的M60A1坦克了。

    经过大半天的长途奔袭,印军东路军总算在7月6rì的傍晚时分,由印军第4装甲师作为先头部队,第一个到达了巴军的第二道防线。

    而来自指挥官的命令却是要求部队在抵达后便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正因为如此,先头的一个团在解除后当即朝着巴军构筑好的防御阵地发起了一往无前的冲击。

    巴基斯坦军的这第二道防线,一共分成了三个区,第一区主要是依托两个战术高地构筑起来的,并且全都处于印度河的南岸,两个高地之间距离5公里左右。

    互成犄角,正好将整个印度河南岸14公里范围内的狭长地段,横向切割,人为的分成了三个主要部分,并且巴军还在这里故意留出了三条可以通行的通道。

    别看似乎留着一线生机,实际上这三条通道全都处在两个高地的火力覆盖之下,任何想要通过这里的敌人,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在这条防线上,第一防区离着第二防区也只不过是3公里左右,同样可以利用各自的火炮为队友提供良好的攻击掩护。(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立体防御

    而处于劣势地位的巴基斯坦陆军用于防御敌人冲击的步兵阵地就像是一层布,因此,代表印军的这支利箭当然可以轻松的穿透过去。/

    可立体化的防御阵线,就是为了叠加这块布,让其不再是单独的一层,而是多层重叠,大大的加强了对冲击的承受能力。

    古语有云: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在这样层层的阻碍和抵消作用下,即使突击能力再强的印军装甲部队,也只会觉得步履维艰,甚至在巴军的抵抗下不得渐渐的放慢行进速度。

    坦克就像古代的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和冲击力,其作战效能就大大下降了。

    一旦等到装甲部队不得不停下来进入阵地与地方的步兵部队展开攻防消耗战的时候,机械化装甲部队的机动xìng强的优势就无从发挥了。

    虽然实际应用起来,效果很难达到如此理想的地步,但至少这个思路是对的。

    印军第4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第一防区,看到前方巴军防线露出的“破绽”,他们迅速的分成为三路大军,分别从三条通道中贯穿过去。

    似乎想要故技重施,像之前突破巴军的第一道防线那样,在突破敌军的阵地之后再回过头来,对防线上的巴军步兵实施包围和剿灭。

    只不过,印度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防御体系可是由中国的军事顾问jīng心设技的,专门为了对付印度人的两个装甲师。所以,在与坑道打交道之前,印度的坦克首先遭遇了地雷阵的“问候”。

    正因为有专人指点,负责防守这里的巴军指挥官,也好像看准了印军必然会用装甲部队来冲击这道防线似的,提前在距离防线5公里的一片平地上,留了一些惊喜给印度人。

    那一片平地,南北纵向15公里,东西横向3公里。是一块很开阔的地域。

    就在这里,巴基斯坦的步兵布设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专门用来给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找麻烦。这些反坦克地雷可都是中国人提供的优质产品,用于对付美国产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底部相对比较薄弱的装甲还是没问题的。

    对印度“自产”的“阿琼”式主战坦克的威胁则更加大了。

    不过印军的步兵随从部队,也在事先就有所准备,专门跟随这机械化装甲部队一起行动的**工兵营。就装备了从美国买来的火箭排雷车。

    这种武器还算是比较先进的,并且现在就恰好派上了实际用场。

    只看见平坦的土地上,二十多辆火箭排雷车呈一字排开的阵型,背后的发shè架在液压起重器的伸展下缓缓太高,炮口瞄向正前方的天空。

    呼啸而出的火箭弹。后边拖着长长的焰尾,并且还看到火箭弹拖拽着一条金属绳,那条金属绳上悬挂着的就是采用串列装药的条形**。

    拖拽着这些**包,火箭弹奋力地朝前推进,一共飞出了几百米远,攻击路线呈弧形,火箭弹从空中落下,一头栽倒在不满反坦克地雷的那片空地上。

    印军拿着美国人随车配售的使用手册。按部就班的将绑在火箭弹后面的条形**布设在雷场。然后利用无线电引爆装置点燃**,依靠强烈的爆炸来清除地雷,为机械化装甲部队的推进开辟道路。

    在二战的澳大利亚战场,吃够了华夏联邦军地雷战的苦头,美国人也想出了这种暴力扫雷的方法。就算是那种可以用飞机在空中撒播的蝴蝶雷,这种火箭排雷车也可以很好的应付。

    利用着这样便利的排雷工具。印度工兵部队很快就清除了一条宽1公里,长2百米的通道。可供装甲部队通行。

    而照现在这个排雷速度来推算,印军想要完全为装甲部队的前进开辟出一条长达4公里安全通道。这恐怕需要花上一整晚的功夫才有可能完成。

    印军装甲师的指挥官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还是决定先让工兵部队尽快打开一条宽1公里的安全通道,并且迅速派遣一个坦克团过去,用于压制敌人有可能发动的火力反扑。

    他相信,只要一个坦克团的压制,就可以让巴基斯坦人怪怪的躲在战壕里不敢露头。

    关键是这个地方离敌人的防御阵地太近了,很难保证说对面没有大口径火炮的炮口朝向这一处。万一敌人的火炮发起,猛烈轰击,那么迟滞在这里的坦克部队就危险了。

    与此同时,印军的指挥官还连忙命令己方的牵引式火炮部队立即就地结阵,在坦克部队的身后迅速展开野战炮的战斗姿态,以攻击阵型开始对当面的巴基斯坦守军阵地展开火力压制。

    而对于这样火炮压制,印军指挥官还嫌不足,并且连夜致电,向印度陆军总参谋部请求攻击机的空中支援,利用己方占据优势的空中打击能力,一起将巴军压制在他们的坑道阵地里,以保证工程兵的扫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可是还没等印军指挥官的命令传达下去,位于巴军阵地后方的大口径炮火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反攻行动。

    而且这些火炮可并不是从第一防区的阵地上shè出来的,而是来自更加靠后的第二防区上配置的105毫米榴弹炮,以及第3,4防区阵地上的155毫米榴弹炮和203毫米加榴炮。

    在中**事顾问的jīng确计算下,这种火炮布置方案是根据了各种口径火炮的shè程远近差异而配置的,因此不同口径的火炮之间,位于防区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巴军在第一防区上面的步兵阵地里,根据中**事顾问的建议,配置了相当多的反坦克炮以及反坦克导弹。

    而这两种武器的shè程比较短,因此直到这时还不到shè程范围里,正处于埋伏阶段。

    说道实际问题,榴弹炮对于印军那些拥有厚实装甲的M60主战坦克来说,其威胁并不是很大,除非是直接命中防御薄弱的坦克顶盖。

    可这样的概率实在有些低,对方的装甲车又不是像阅兵时那样挤在一起,相互之间也隔着十米左右的间距。被炮弹直接打中的只有少数倒霉蛋。

    不过榴弹炮的主要攻击对象是印军的步兵单位,对于缺少防护能力的印军步兵来说,榴弹炮的威胁还是很大的的。

    尤其是中国人设计的榴散弹。这种诡奇的武器,绝大多数都是配备有空炸引信,务求减少攻击盲区,将一般炮弹的爆炸范围所覆盖不了的地方全都笼罩进去。

    这种榴散弹。就是专门用来杀伤印军那些缺少装甲保护的随军工程步兵,激烈的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破片,或许对于M60主战坦克那厚重的装甲来说毫无威胁,但对于在前面寻雷和排雷的工程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而且,就算是被装甲包裹着的坦克。要是被榴散弹给直接命中,那也不好受。

    榴弹炮的弹道比较弯曲,因此shè程果然比起普通炮弹较远,但是其因为弧线打击方式而导致难以瞄准,命中率很低。

    而如果一辆正在行进中的坦克要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被发shè出来的榴散弹直接命中,也会遭受到重创,只是这样的命衰的人还真是不多见。

    可从中国武器制造商那里采购来的203毫米加榴炮就完全不同了,加榴炮这种武器。兼具了加农炮的jīng度以及榴弹炮的远距离shè程。

    更要命的是加榴炮的命中xìng能和弹药的穿甲威力都不绝对容小觑。在西巴的主战场上,巴基斯坦如果想要对印军强大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造成有效杀,依靠的武器也只能是这种特别的火炮。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203毫米口径的加榴炮,shè出的炮弹就像一个大木瓜,这样的猛烈轰击。当然就给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印军作为攻击锋面的两个坦克师,不得不滞留在地雷区面前。默默承受着这样的打击,而无法还手。

    可怜的滑膛炮。有效shè程只能保证两公里,更远的话,就纯粹是浪费弹药了。

    而有鉴于巴基斯坦军这种大口径火炮的威力太过于惊人,印军的东路指挥官不得不向工程营发出命令,暂停他们的扫雷工作。

    随后,还手忙脚乱的把先头部队撤出敌人的炮火覆盖区域,并且开始命令己方的牵引式火炮部队开始还击。

    只可惜,由于道路系统不好,能够跟随机械化装甲部队前进的牵引式火炮口径都不是很足够,就连155毫米的榴弹炮都少得可怜,至于203毫米口径的大炮干脆就是一门都没有。

    在牵引卡车的侧面,工程兵正在架设这些野战火炮,可惜因为口径和shè程的问题,无法对敌人布置有大口径火炮的阵地产生多少威胁。

    现在,可怜的印军东路指挥官,只能站在坦克车的观察口钱,满心期盼着己方攻击机的到来,只有空军中队,可以为印军扫平当面敌军的火炮,然后打开一条可以通行的安全道路了。

    攻击机群没有让印军士兵们等太久,很快,就在印军一个战斗机中队的护航下慢慢接近了登东一带,而地面的印度陆军部队,也开始通过无线电向攻击机的观察手报告巴军火炮阵地的具体方位和地段。

    只有提供可靠的情报,才能更便于己方攻击机的行动。

    有了陆军提供的shè击诸元,印军的轰炸机才得以快速的发现敌人,确认最具威胁的大口径火炮所在的阵地,并且用重磅杂要对其予以清除。

    而巴基斯坦方面也不是干坐着等别人来自己的脑袋上胡闹,所以巴军早就严阵以待的战斗机飞行部队也纷纷启航,开始驱逐着印度的攻击机群。

    地面的交手暂告一段落,而双方的空中较量却激战正酣,这是印军所没有预料到的。

    印度空军,首次对西巴战场共出动了30架“美洲虎”攻击机,在在15架SU30MK战斗机的护航下,来势汹汹,誓要将巴军的战斗机斩于马下。

    然而这些印军飞行部队,在距离登东地区还有130公里的空域,就遭受到了来自巴军20架猎鹰战斗机和野猪攻击机组成的空中力量的拦截。

    对于这两种旧款中国产飞机,印度那些驾驶着德国制造的SU30战斗机的飞行员是完全不屑一顾的。

    想靠着这些第一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来跟自己名这款震天下的第二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来对打。巴基斯坦的空军也未免有些太过于自信了。

    SU39的远程雷达在80公里以外就已经发现了巴基斯坦的飞鹰战斗机,与此同时,SU30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也已经完成了锁定敌机的工作。现在就只等着到双反都进入导弹shè程。

    一旦进入shè程,SU30的空对空导弹就可以发shè出去,在八十公里外轻松的点杀对手。飞鹰这种老旧的轻型战斗机,它身上的机载雷达功率太过小了。恐怕连导弹飞到自己跟前都还没有发现敌机的存在。

    印军SU30MK的飞行领队,对于巴基斯坦派来这些的空军飞行员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悲哀。双反的较量并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方无论掌握着何等的技术,在够不着的距离上被动挨打,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印军的飞行员准备发shè他们的机载“麻雀”导弹时。当面的“飞鹰”忽然来了一个急剧的盘旋转身,然后又飞速下滑,轻而易举的的就脱离了印度空军的的雷达锁定。

    巴基斯坦空军采取二对一的战术,既然质量上不行,那就用两架飞鹰对上印度的一架SU30。

    而这种巴军飞行员所作出的快速应变方式,让与之交手的印空军飞行员尽皆惊奇不已,来自不少印军飞行员的报告都让指战员的表情惊疑不定。

    根据其他友机飞行员的说法,貌似他们面对的这些“飞鹰”和“野猪”全都用奇怪的战术动作脱离了己方机载雷达的武器锁定。

    “这该死的外国货!”飞行中队长恶狠狠的埋怨着。从国外高价买来的武器。不知为何总是有着很多问题,并不像外国武器上所介绍的那么好。

    这其实也不全怪人家黑心,就以印军采购买的SU30MK战斗机来举例,他们买来的只是飞机本身,而没有相应配套的机载设备和武器子系统。

    这款在本时空里由德国在六十年代开发的第二代战斗机,xìng能还是很不错的。但电子系统就受限于德国的半导体技术,无法让人满意。

    以至于。印度在购买配套的“软件”设备时,都是青睐于美国的产品。除了电子设备是采购自法国以外,大部分的武器系统都是来源于美国制造商。

    至于说火控软件,则完全是交由印度人自己的公司开发,为此,印度人还自以为是的想着,他们的SU30MK集中了东西方所有的先进科技,比德国原装货的战斗机还要强力。

    自己却不细心想想:飞机、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子系统还有火控软件,这种不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万国牌”货sè,互相之间的兼容xìng之差简直就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

    印度军方这种所谓的战斗力评估,也都是在各个系统分离的情况下进行单独的测试,而从未在装配完成后进行整体xìng能的实战评估。

    其所谓的整体xìng能的测试,居然只是将分系统的测试结果简单相加,就敢把报告向国际军事界发表出来。

    这样做,当然能让接受测试的战斗机xìng能高得离谱啦,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嘛,真要可以这样做,干脆把火箭推进器也装到飞机上得了,这样就能得到一款可以实战的空天飞行器了、

    可实际上呢?

    无论是在德国和中国,还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合空军部队的眼中,印度搞出来的这种SU30MK纯粹就是一堆废物,也就只能够欺负一下巴基斯坦的第一代战斗机,甚至还赢得不怎么好看。

    其实飞鹰A4,这种飞鹰战斗机的改进版,也并不像印度飞行员想的那样,因为是第一代的喷气式战斗机就显得不堪一击。

    首先,飞鹰A4作为改进版,加强了他的飞行速度,所以在进行空中格斗的时候,机动xìng能十分不错,算的上是一款实用的廉价战机。

    尤其是对于如何摆脱敌机的雷达锁定,飞鹰A3就很有一套,这种在飞鹰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战斗机,正是因为物美价廉的高xìng价比,而受到了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

    只可惜,原本的巴基斯坦空军,还未掌握合适的战术,以至于拿着这种第一代战斗机和印度的第二代战斗机硬碰硬,不输才怪咧。

    而像现在这样的情形,华夏联邦军就曾经做过相关方面的战术研究,测试出,假如飞鹰A3的飞行员训练有素,并且利用飞鹰A3的特xìng,采取合理的机动动作,是完全可以脱离敌机的雷达锁定的。(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高空格斗

    更不用说,印度手中掌握着的,也不过是美军的第一代机载雷达的改进版,xìng能很差,也很不可靠。(.)

    而且,在面对像“麻雀”这种落后的空对空导弹时,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们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由华夏联邦军所提供的关于“麻雀”导弹的详细研究资料。

    因为在北非的军事行动,华夏联邦军从其中一些非洲国家手里得到了不少的“麻雀”导弹,这种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华夏联邦zhèng fǔ科技人员的频繁测试下,其中蕴含的全部战术xìng能都被华夏联邦军所掌握住了。

    在开战之初,华夏联邦军就将这些资料无偿提供给了巴基斯坦的空军部队,所以所有的巴军飞行员都对如何应付这种空对空导弹经过了特殊的训练。

    他们甚至可以很自然的把握“麻雀”导弹发动攻击之前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并且还能够在被“麻雀”导弹锁定之后,先一步采取机动动作脱离它的锁定,使得印军根本无法标准,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

    现在,印度的空军飞行员们都是一头雾水,他们当然想象不到这其中的奥妙所在,仅仅认为是巴军机群正好恐惧于印军强大的SU30MK战斗机,夹着尾巴要逃离战场。

    至于脱离了己方机载雷达的锁定,这完全是因为巧合。

    而且不管有没有击落敌人的战斗机。至少掩护攻击机群的目的已经达成了。SU30MK的战斗机飞行员也就不再理会那些“撤退”的巴基斯坦空军机群,而是继续选择守候在“美洲虎”攻击机的身边。

    这一支锐气正盛的空中集群,朝着登东的方向进发,目的就是为了要摧毁巴军的火炮阵地。

    而巴军的战斗机群在下降之后,就马上隐藏于5千米左右高度的一块积雨云的下方,充分利用积雨云中大量的带电粒子,来完成干扰印度战机的雷达扫描这一个工作。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的空军中队没能发现躲在云层后面的巴军战斗机群。

    当然,其实印度现在也拥有了他们自己的预jǐng机,可惜都是些是从美国买来的二手货。由唐纳德武器公司制造的E2“鹰眼”。

    就是这种二手货啊。印度空军也不多,目前只能买到3架。

    而且正因为是美军用过的二手货,所以它们的维护成本太过高昂,印度空军也舍不得在克什米尔地区使用。

    反正在印度人的眼中。巴基斯坦的空军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无论是装备的飞机还是空军的战术应对,都只是硬碰硬的对打,从来没有出现过埋伏站。

    所以印度空军也认为没有必要在克什米尔地区投入昂贵的预jǐng机,而参与本次行攻击动的空中机群,其指挥和预jǐng工作都交由挂载电子吊舱的两架SU30MK来承担。

    这样一来,效果就要差上许多。

    “美洲虎”攻击机在SU30MK的掩护下,安全抵达了登东的上空领域,并且在接到地面印度陆军部队的指引后,杀气腾腾的朝着巴军的重炮阵地俯冲而下。对那里展开轰炸行动。

    其实在最开始接触的时候,那一群巴军战机只不过是放出来诱饵,目的在于引诱SU30MK机群脱离“美洲虎”攻击机,然后为真正用于拦截行动的战斗机中队创造良好的空对空攻击条件。

    只可惜,完全没有想到,印军的SU30MK在失去了飞鹰A3战斗机的踪影之后,竟然还敢于放心大胆的走进巴军的领空,这样的情况还真是有些出乎巴军机群地面指挥官的意料之外。

    然而,在飞抵登东的上空之后,印度空军SU30MK机群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进行jǐng戒行动。而“美洲虎”则利用自身的特xìng,对地面上的巴军炮兵阵地发起了俯冲攻击。

    这对于巴军等候已久的飞鹰A3攻击中队而言,就等于是一盒绝佳的机会!

    在喜马拉雅山东部突出的一个地段上,这里到处是平均海拔达到5300米的山脉,隐藏着另一群飞鹰A3战斗机。这些都是巴军空军为印军“美洲虎”而特意准备的空中伏兵,高耸的群山。完美的阻挡了印军机载雷达的探测。

    印军的“美洲虎”攻击机也已经开始俯冲下降,就是等着这个机会,巴军的空中战机群,以超低空的飞行姿态从登东飞过,此处复杂的山地地形,为他们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掩护,在这样的地形下,雷达是很难正常工作的。

    而这时,还在高空云端之上的印军SU30MK仍旧一无所觉,至于他们的“美洲虎”攻击机则更倒霉,完全是是毫无防备的踏入了巴基斯坦人的伏击圈!

    同一时刻,先前埋伏在云层中的巴军机群,也迅速脱离了积雨云的掩护,并且突然出现在印军SU30MK的雷达屏幕上,让印度的空军指挥官大惊失sè。

    不得已,只能当即发出作战命令,指挥着己方的SU30MK迎上去,这时候双方的距离并不是太过远,也即是说,SU30MK在锁定敌方飞鹰A3战斗机的同一时间,飞鹰A3战斗机也能够对印军的SU30MK进行锁定。

    以至于,需要在开始阶段就为其照shè敌机导航的“麻雀”导弹,现在可是完全派不上用场了,印军只能与巴军的空中战斗机进行近身格斗战了。

    在中**事顾问的分析下,巴基斯坦空军战机最好是力求同印度的第二代战机进行近战。而现在。这种战术就让印度人吃不消了。他们的Su30MK急于想拉开距离,同巴军的空中战机展开超视距空战。

    巴军的空中战机确实是按照之前的战术安排,想尽一切办法去逼近印军的SU30MK战斗机,然后在近距离内缠住对手。

    可见在千变万化的空战场上,战术应该是灵活的,务求实效。

    在现代的空中战斗情况下,所谓的超视距优势和机动优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能不知变通,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状况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战术策略。

    在此之前。巴军就一直无法在超视距空战领域与印度空军对抗,以至于一直被敌人的第二代战斗机所压制,丧失制空权。

    不过现在,他们也见识到了用优秀的战术来弥补武器不足的好处。

    SU30MK现在已经完全是顾不上低空的“美洲虎”兄弟了。它们在与巴军的飞鹰A3战斗机群在云层间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两种机动xìng能都很十分强大的高速战斗机,在开阔的空中杀得难解难分,SU30MK火力很是凶猛,看似身材臃肿,四则灵活xìng丝毫不比纤细娇小的飞鹰A3来得差。

    而飞鹰A3jīng致灵巧,即使在机动xìng能上与SU30MK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丝。不过在与相差了一代的“后辈”交手的时候,却依旧毫无畏惧地与SU30MK展开近身缠斗。

    一时之间,登东战区的高空之上,上百架战斗机上下翻飞,呼啸着拼杀着。打得难解难分,还真有些让天地为之变sè,让rì月黯淡无光的气势。

    现代化的空军武器,把战火燃烧到了高空之中,让人感叹。

    在高空战场上,势均力敌的双方互有攻守,可是在低空领域,对上了战斗机的攻击机,这样的空战已经完全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飞鹰A3是第一代战斗机中xìng能最好的产品,而“美洲虎”则是第二代战斗机。可是彼此针对的作战环境不同,担负的作战任务xìng质也完全不同。

    在近身格斗领域,双方的xìng能也就产生了极大的差别。

    飞鹰A3是制空战斗机,反应灵活,速度迅捷。而“美洲虎”则是一种被开发出来的对地攻击机。主要用于搭载沉重的对地攻击武器,为了应付地面防空炮火。所以它的装甲相当厚实沉重。

    如此一来,在灵活xìng上理所当然的要差上许多,更不用说,“美洲虎”搭载武器子系统的主要是一些对地攻击武器,可以用于空战自卫的只有两门30毫米的机炮。

    这样的装备,在面对武装到了牙齿的飞鹰A3,定人是要被打得满地找牙的。

    仅仅是十分钟,就有4架笨拙的“美洲虎”被飞鹰A3战斗机所发shè的空对空导弹所击落,而剩下的“美洲虎”攻击机则拼命想拉高身位,脱离低空战场,向己方的护航战斗机靠拢。

    SU30MK护航战斗机群就在上空,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无论如何也要抓住!

    可是巴军的飞鹰A3战斗机群哪里肯放过这些个到了嘴边的肥肉?

    一发现“美洲虎”的行动意图之后,飞鹰A3战斗机也立即跟着爬升,依靠比“美洲虎”更胜一筹的爬升速度来抢先一步,越过敌机的上空,居高临下,以机炮shè击来不断压制敌机,使其无法继续拉高。

    如此一来,就像是死死咬着猎物不肯松口猎鹰。

    而到了这个时候,地面上的巴军防空部队也来帮忙了,一个个准备好的防空导弹纷纷从发shè架上起飞,朝着目标前进。

    在己方空军与地方战机互相缠斗在一起的时候,防空炮是不可能贸然开火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误伤友机。

    可是对于有敌我识别装置的防空导弹来说,情况就很不一样了,以亚音速接近慢悠悠地方的攻击机,被击中的“美洲虎”,纷纷在空中化成了绚丽的烟花。

    由于被对手死死咬住,印度空军的“美洲虎”中队一时间无法脱离飞鹰战斗机的围剿,只能急急忙忙地朝着还在高空与敌军缠斗的己方SU30MK求救。

    位于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在接到己方“美洲虎”的求援之后。自然无法置之不理,所以在领队的命令之下,SU30MK机群立即选择脱离战斗,而是对友机“美洲虎”实施救援。

    只不过,在高空战场上,巴军的猎鹰战斗机肯定是不愿意就此罢手的,顿时更紧密的贴过身来,追在SU30MK的屁股后面不放。

    甚至还有一些杀红了眼的巴军飞行员,他们放弃了跟SU30MK的近空域缠斗,而不惜冒着被击落的危险。与印军的SU30MK展开面对面的飞行冲刺,大有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架势。

    打仗嘛,就是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怕死的。不怕死的怕不要命的。现在,一直被蹂躏的巴基斯坦空军,拿出了不要命的气魄。

    被这样死死的纠缠住,印度空军的SU30MK又如何分身去救援己方的“美洲虎”呢?

    不得已之下,也只好先全力应付飞鹰A3战斗机机这种耍赖式的攻击了。

    不过飞鹰A3机放弃了中距离缠斗,那就完全不是SU30MK的对手了,转眼之间就有6架飞鹰A3战斗机被印军飞行员所击落,而有两架SU30MK也在巴军战斗机不要命的打法下,一个疏忽大意而饮恨当场,另外还有两架被击伤。

    只是在高空战场上。飞鹰A3战斗机的这种不要命的攻击方式下,也确实为在低空对“美洲虎”进行猎杀的友军战斗机群争取了10分钟的时间。

    然而就是这么短短的十分钟,给印军带来的延误是致命xìng的,因为SU30MK没能及时救援己方的“美洲虎”,而令到被压制在低空战场上的“美洲虎”,在敌军飞鹰A3战斗机和地面防空导弹的双重打击下纷纷坠落。

    最终仅剩下4架“美洲虎”,侥幸逃脱了同时来自地面和空中的双重火网的覆盖,仓皇地向着印度国境线方向逃遁。

    而在高空战场上,印度的SU30MK也损失了三架,并且还要面对来自低空和高空两个巴军战斗机群的上下夹攻。最后也只能放弃了这场空中战斗,保护着余下的4架“美洲虎”,悻悻地离开了这一片空域。

    这是印巴双方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空中较量上,以印度的主动退却而告终。

    在整个高空对流层进行空战中。印度空军以三比六的战绩取得了胜利,但是一看参战双方的战斗机xìng能。就无法认同这样的所谓胜利。

    一种第二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SU30MK,和第一代战斗机飞鹰A3之间的这种较量,就算赢了恐怕也是不怎么光彩的。

    更何况,从作战任务上来看,SU30MK是护航战斗机,它需要做的是保护友军“美洲虎”部队,结果友机被巴军击落了27架,低空的飞鹰A3战斗机只有3架被击落。

    总体成绩,算起来应该是印度以九比三十的战绩落败,毫无疑问,在印巴的所有空战历史中,印度人第一次遭遇了如此惨烈的失败,败得如此彻底。

    巴基斯坦空军和陆军一样,在过往的历史中,在历次的印巴战争中,都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僵化死板的战术思想。

    这也是大部分伊斯兰国家的问题所在,贫穷和宗教信仰,带来了无惧于死亡的勇气。但与此同时,宗教国家的特xìng也显露无遗,狂热有余,而智慧不足。

    在实力明显强过自己的印度空军面前,巴基斯坦方面一直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他们也很少去思考新的战术体系,只会一味的扩充军备的数量和提升质量。

    结果,经济上比印度穷,技术上比印度差,以至于巴基斯坦军队根本没有几次拿得出手的战绩。要不是印度人也不聪明,巴基斯坦还真的要被灭亡了,就算有中国这样的大国支持也一样。

    然而今天,巴基斯坦的空军部队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毫无疑问是得到了中**事顾问的指点,让他们开始思考在战术上的提高,与提高武器装备的xìng能一样那么重要。

    正是中国空军把自己研究的一些战术心得倾囊相授,巴基斯坦空军才懂得如何去分析敌我态势,并且制定相应战术策略,更懂得了一些在劣势条件下抗击敌人的方法。

    一直以来,华夏联邦军的高层也以美国作为假想敌,也思考过对方如何在劣势条件下,采用有效的战术来对抗科技更加先进的华夏联邦军。

    所以,长时间的针对xìng研究,华夏联邦军也得到了不少有趣的实际数据。现在,正好可以用在巴基斯坦身上,也算是为中国的军事理论积累一些基础。

    毕竟,在以后东西方对抗中,美国或者其他的国家,也会用这种手段来对付自己。

    这一次,在巴基斯坦上空所采用的空中伏击战术,无非就是一种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针对xìng攻击模式。

    早在十年前,中国的空军部队就演练过这样的战术,而现在到了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的眼里,简直成了不可思议的神话故事一样。(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惨败

    就这么轻而易举的,以很小的代价,重创了印度空军。这一结果,直接帮助了巴基斯人坦从印度优势空军的手中夺取了制空权,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战果。

    这是毋庸置疑的,登东上空的这一次空中对战,是印军最可怕一场恶梦,而且这场恶梦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倒了血霉的“美洲虎”,它仅仅是凑巧第一批被扔进陷阱里的可怜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要轮到那些地面装甲部队来体验无处不在的恐惧和绝望了。

    印度空军这一次惨败,使得印度国防总参谋总部大为震怒,尤其是此前还对西线寄予了厚望的萨姆.马克内肖。

    可是印度损失了如此多的先进战斗机,换来的是什么?

    用脚趾头想也明白,印度损失了三十架昂贵的主力战斗机,然而现在登东防线的制空权却依旧是处在巴军的控制之下。

    而为了要保证地面战斗能够取得胜利,就必须从巴基斯坦手中夺取登东防区的制空权。于是湖,印度国防总参谋总部立即发出命令,让印度空军暂停出动攻击机对巴军阵地发起攻击,而是派出大量的制空战斗机。

    其中主要包括了印度自行组装的SU30MK和全套买自法国的“幻影III”战斗机,印度人使足了劲道,开始全力以赴,目的就在于夺取西巴东线战场的制空权。

    这对于整个西巴战场而言,因为西线暂时还并没有传来遭到巴军空中力量打击的消息,所以印军总指挥部想当然的认为巴军将全部的空中力量投入进了东线,这才打败了强大的印度空军。

    甚至乎,身为总参谋长的萨姆.马克内肖,还没有得到有关西线部队已经覆灭的消息。他还把原本布署于西线的制空战斗机抽调出来,派遣到东线去充实那里的空中力量,更好的为地面战斗服务。

    像这种情报失常的现象,为何没有引起参谋总部的注意?

    这就要说道印度自身的情报部队编制和设备技术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了,像这样的与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失去联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印军情报系统本来是作战部队的耳目,应该能够为作战部队随时提供所需的作战情报,使作战部队能够及时拟订作战计划。并实施作战。

    然而,印军感到痛心的是,在这次西线的战争中,印军情报系统表现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并且还造成了印军的许多损失。

    就以一支巴基斯坦陆军步兵师为例,巴军步兵第7师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印度陆军十分关注该部队的去向。

    然而,印军情报系统就一直没有搞清该部队的具体位置在哪儿。

    有的时候,印军情报系统说步7师在某个位置。然而,印军试图前去围堵时,连步7师一个士兵的踪影都没有。

    时间一长,印军就把巴军的步7师叫做了“魔鬼师”,步7师就像魔鬼一样来无踪去无影,让印军捉摸不定。

    然而,步7师的袭击却一直没有停止,不时地从一些地方钻出来。狠狠地对印军敲打一下。然后就没了踪影。

    印军虽然严加防范,但防不及防,不时受到袭击。由于印军情报系统难以确定步7师的具体位置,印度地面部队的前线指挥官人心惶惶,似乎步7师随时都可能从身边冒出来袭击,印军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防范。

    在巴军中。装甲1师是jīng锐的打击力量,具有快速作战的能力。是印军重要的作战对手。然而,战争开始后。印军情报系统一直找不到装甲1师的位置,印军地面部队无法拟订作战计划,更谈不上怎么去交战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周之才有所好转。

    那天,印军情报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侦察到装甲1师的踪迹。然而,这个时候的装甲1师已与印军作战一个多星期了。

    更让印军地面部队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印军步12师小分队于12月4rì晚贸然发动袭击,攻占伊斯拉姆加。印军大喜,自以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印军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巴军一支强大的部队正在伊斯拉姆加稍南一点的地方行军,几乎是和12师小分队平行着向贾伊萨姆尔挺进。

    只要巴军一进攻,12师小分队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侥幸的是,当时的巴军并没有发现。

    据华夏联邦的情报人员分析,印军情报系统本身战前就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机构重叠、分散管理、缺乏统一领导和设备不足等,导致人力的浪费和整体效益的欠佳。

    而在军队的内部管理上,混乱也一直持续,无线电通讯装置经常发生故障,而且也会受到天气和恶劣环境的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

    虽然与辛格所在的西路军失去了联络已经有两天,但印度陆军总指挥部仍然认为,辛格所在的部队只是因为通讯受到了干扰或者出现了技术故障。

    一支四万人的部队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所以依旧非常淡定的实行着原本的计划和安排,地面作战行动不曾有过大的更改。

    而对于这一次才登东地区的空战惨败,印度空军则普遍认为是因为巴基斯坦人忽然变得十分狡猾,与以往的巴斯坦空军作风完全不一样。

    与此同时,印度人也意识到,战场空域的监视和空中机群的指挥,只凭两架挂载了电子吊舱的SU30MK很明显是不足够的。为了胜利,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吝啬了。

    于是,参谋总部同意了一线空军指挥官的请求,决定不惜血本的投入两架从美国买回来的“鹰眼”预jǐng机,用于为空中战斗机群提供预jǐng和指挥。

    在往后与巴基斯坦的制空权争夺战中,这样的先进技术兵器,也会切实的运用于实战,而不是藏起来当传家宝。

    先不去说这场即将到来的制空权争夺,地面战场上,印军东路军的指挥官左盼右盼,等着己方的空军部队来扫清前面的道路。

    然而在经历了一次惨痛的教训之后。印度的空军方面干脆当起了缩头乌龟,他们还放出话来,在没有完全取得登东上空制空权的情况下。空军兄弟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冒险出击。

    二十七架“美洲虎”被击落,印度空军元气大伤,剩余的攻击机飞行员也拒绝前来协助西线的陆军,他们还有模有样的声称。位于前线巴军阵地的防空火力实在是太过于密集,自己的攻击机实在是难以靠近发动攻击。

    而攻击机的指挥官干脆直接给东路军发去电报:还请陆军兄弟先行清除掉巴军的防空火力点,我们空军兄弟才会过去协助你们。。

    东路军的军官们在得到这封电报后,气得鼻子都歪了:我们要是能清除巴军阵地上的防空火力点,还要你们空军干嘛?

    不少东路军的将领都在心中诽谤着:这群龟儿子。每年国防部都拿那么多的军费拿给你们去填SU30Mk的这个无底洞,却又看不见有多少效果。现在直接被人家落后整整一代的战斗机所击败,还真有脸让我们陆军帮你擦屁股。

    敢情好,让陆军给你们空军提供火力支援,这叫什么事啊?

    “要是这些个军费能全部转为用在咱们陆军身上,不知道能够再采购多少先进的美制M60A1主战坦克,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窝在这个鬼地方动弹不得了。”

    一位东线战场上的装甲旅旅长,大声地向自己的上级诉苦。但是换来的。只有上司的郁闷和无奈。谁让高层觉得空军才更重要的,陆军现在都是没爹没娘的苦孩子。

    东线战场上印度军官类似的想法,也是有着一定历史背景的,那就是印度空军和陆军两大机构,一直都在因为军费预算的分配额度而有着矛盾。

    印度的整体国民经济实力跟华夏联邦相差得太远了,也只能和华夏联邦的成员国之一的澳大利亚自治邦相比。除了一些轻功产业之外,印度还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

    至于近年来得到美国扶持的印度软件业。也才刚刚起步,完全不能拿出来说。

    但是印度每年的军费预算却一点也不少。甚至已经对他们的财政体系带来了可怕的重负,印度确定军费预算额度的方法也和让人发笑。

    假若巴基斯坦军费是100亿华元,那么印度就要花400亿华元。

    而在全世界前十位的军事大国中,印度也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国家,那就是它缺乏自主的武器装备研体制和开发生产能力,其工业能力之差,让人忍俊不禁。

    印度所有先进的空军和海军装备的,都是百分之百依赖进口的,无非是进口整机还是进口零件。SU30MK战斗机就是从各国进口部件,整机在印度组装,一个典型的来料加工。

    得益于中国的出现,全世界的军事技术研发进度都向前拓展了二十年左右,因此印度也开始野心勃勃地搞他们的大陆军计划——“阿琼”式主战坦克。

    也就这款由印度陆军工程学院搞出来的“阿琼”式主战坦克,还勉强称得上是印度自行开发研制的第二代主站坦克。即便如此,发动机还是用的德国货,履带采购自波兰。

    反观印度的海军,由于国大党zhèng fǔ致力于称霸印度洋和南亚沿海的这个大战略,所以印度海军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也得到了来气陆军和空军的共识,因此唯有海军军部每年得到的军费预算是三军中最高的。

    至于剩下的部分,就是由空军和陆军来分配了,为了这点小钱,陆空两军的高层总是争得面红耳赤,就差动手干架了。

    印度陆军军部,总是埋怨空军花冤枉钱去买SU30Mk,每一架这样的战斗机,其rì常维护费用都是高得离谱,而且一点也没有德制战斗机造价低廉和维护便宜的优点,反倒像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深坑。

    陆军多次建议,把那些拿去买飞机的钱拿来,为陆军多生产一些先进的主站坦克。

    而空军方面也不甘示弱,他们控诉陆军花了大价钱去开发“阿琼”式主战坦克,结果换来了一个昂贵的花瓶。

    还大声赌咒。说那些拿去开发的费用,如果换成购买美军的M60A3都能买上几百辆了,让陆军的机械化装甲水平一下提高数个档次。

    哪会像现在这个烂样子。花了几十亿美元,却只生产出100辆“阿琼”。细细算下来,“阿琼”的造价都快赶上一架SU30Mk了。

    空军的一位中校甚至嘲笑着说道:“说起‘阿琼’,你们到底是在研制坦克还是研制飞机?这样的造价。能让坦克飞上天了!”

    而且还挖苦道,那些钱要是能省下来买SU30Mk,印度空军早就能称霸南亚了,就算是与中国空军进行局部对抗也不是不可能。

    陆军和空军,平时就一直争吵闹休断。让zhèng fǔ高层很是头疼,所以在之后的每一年,陆军和空军所得的军费都是平均分配,以表示国家不偏不倚的态度。

    这种完全没有战略侧重的分配手法,结果是很明显的,印度的空军和陆军一个都没建设起来,成了现在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没有了来自空中的支援,东陆军的印度指挥官反倒更想打出成绩来。以便于在来年的军费提案上。掌握主动权。

    于是乎,东路军在最高司令员的命令下,负责扫雷的工兵部队不得不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袭击而强行在地雷阵上开辟着可以让坦克通行的安全道路。

    而东路军的装甲部队也是整装待发,待到雷场被打通,便当即投入到激烈的战斗,朝着敌人的阵地冲去。不顾一切。

    在顶着惨烈伤亡却仍继续执行任务的印度工兵部队的拼命作业下,花费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终于在地雷阵的内部强行打通了一条安全的道路。

    第二rì清晨一早,东路军的装甲军团就冒着巴军无比密集的大口径炮火的洗礼。不顾一切的强行冲破了雷区的阻碍,朝着巴军的第二个防区发起了决死冲击。

    在战斗一开始的阶段上,进行的还算顺利,印军的第4装甲师成功的越过了巴军依托两个高地建立起来的第一个防区。

    在穿透之后,原本打算要迂回包抄巴军第一防区,印军装甲的一个旅却发现在自己的前方,还有一个巴军防御阵地,这里是巴军依托另外两个高地构筑起来的第二防区。

    在失去空军力量的增援之后,东路军已经连最起码的空中侦察能力都不具备了,而地面进攻,所针对的情报都是在战争发起之前收集到的,印度人当然不可能预计得到巴军会在这里构筑了一条纵深如此宽大的防御阵地。

    可怜的印度陆军,作为一个方面军,居然连自己的侦查用飞机都没有,而需要来自空军总部的授权。

    要知道,华夏联邦军在对rì战争时期,任何军一级的作战单位编制,就会拥有直属的空中力量,而不必什么都要去烦空军总部。

    很明显,印度人没有这样的经济和工业实力。

    以至于现在,缺乏空中支援的印军第4装甲师落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想要按预定计划包抄巴军当面的第一防区,那就意味着要陷入两个阵地之间的地段,承受两倍火力的打击,这就等于必须要承受极为惨重的损失。

    你要说现在回撤嘛,可是一想到已经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结果要空手而回,那也相当的不甘心。

    更何况,事后肯定又要承受来自空军的冷嘲热讽。

    “尼玛的!输人不输阵,格老子的,爷跟你拼了!”印度东路军的指挥官现在也决定豁出去了,这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退不得一步了。

    随后,在直属长官的命令下,印军第8装甲师跟进接替第4装甲师的迂回作战任务,并且同时接受上级的命令,第4装甲师硬着头皮继续向巴军当面的第二防区发起冲击,力求在突破第二防区后再穿插迂回,给巴军来个双管齐下。

    印军的指挥官还真个就不信了,巴基斯坦还能有几道防线?

    按照印军的想法是,巴基斯坦能够在这里构筑起两个这等规模的防御阵地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与巴基斯坦军过往的作战手法大相径庭。

    要是换作过去,巴军肯定是在第一道防线集结重兵,说什么也不让敌人踏进自己领土一步。伊斯兰人大多都这样的xìng格,气血充盈,但缺乏耐力和战术智慧。

    只可惜,印度人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防御布置计划并非巴基斯坦人自己安排的,而是由来自华夏联邦军的军事顾问jīng心为印度人准备的陷阱。(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瞧出端倪

    印军的第4装甲师在付出了22辆M60坦克被击毁打残的巨大代价之后,终于是得以成功突破了巴军在登东的第二个防区。**

    然而,等在印军面前的,确实一个痛苦的事实——前方居然又出现了一个防御阵地防线。

    不仅如此,印度东路军的指挥官看着眼前越来越密集的巴军大口径火炮轰出的泥浪,他就意识到了一个更悲凉的现实:不仅在自己面前,甚至在这个防御阵地的背后,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巴军的防御阵地。

    这个战略纵深,是前所未有的深,而印军已经陷入其中,进退维谷。

    要知道,摆在印军面前的这种多重防御结构,就像一个可以吞噬一切的泥沼,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现在很不凑巧的,已经全部深深的陷了进去。

    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将付出惨烈的代价。

    这个防御阵地的规模,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起来的,巴基斯坦方面至少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

    而事实上,在中国的工程师和大型土木工程器械的帮助下,无论是挖战壕还是深坑,或者建立反坦克土墙,全都是使用了挖掘机和推土机,比起一般的人力劳动,建造时间大大缩减了,质量也是更加可靠。

    至于印度人,受限于他们国内的建筑水平和工业能力,却不知道这些,还以为巴军为了应对印度的入侵而早早有所准备。

    现在的巴军防御阵地,连绵不绝,就像是一团韧xìng极好的粗绳,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将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牢牢的捆了起来,死死压制住。

    陷入防御纵深的中间地段,就算是突击能力最强的印军装甲旅,也完全丧失了坦克部队在机动xìng上面的优势,而是被巴军的猛烈炮火。完全压制在两个防御阵地之间。

    不仅如此,还要承受来自三个阵地的火炮轰炸,任由各种大口径火炮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自己的头上。

    印度东路军的指挥官,现在已经是有些骑虎难下了。

    考虑到陷在巴军防御阵地里头的可全都是自己手上最为jīng锐的装甲部队,有超过三十辆美制的M60坦克,要是全都损失了。就算自己能够或者没法向陆军参谋总部交代了。

    先不说以后,光是这接下来的仗,没有一支jīng锐的坦克部队,就十分难打了。更何况,直到目前还没有看见巴军将他们的装甲部队投入战场。绝对是作为预备队,专门等候在登东以西的谷地,等着印军剩余的装甲部队去入套。

    然而,印军现在也是头疼得很,东路军连登东的防线都无法突破,假使损失了太多的“阿琼”和M60,那又拿什么去和巴基斯坦的300辆“灰熊”坦克拼命呢?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印军指挥官迫于无奈。只得命令第4和第8装甲师向向后撤退。完全放弃了之前那种天真的想法。

    按照情势来分析,现在还想要突破敌人的阵地,然后实施迂回包抄,根本就不现实。别说能不能歼灭敌军了,不全军覆灭就该烧香拜佛了。

    还不如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计划,老老实实的将手中的步兵调遣上去。就算冒着巴军的炮火会带来的较大伤亡,但至少步兵能够向敌人的防御阵地发起冲锋。然后一个个地慢慢的啃下来。

    在印度,士兵的价值毫无疑问要比坦克低得多。死在多的人,也不会太过心疼。

    而且说到陆军总数,反正印度主将觉得自己手头上掌握的兵力要比巴基斯坦多,就算是付出再大的伤亡,事后也可以很容易的补充回来。

    作为人口大国,印度还真不缺兵源,而且就算士兵战死,抚恤的花费也相当低廉。不像装甲部队那样,每损失一辆先进的外购型坦克,那可就是一笔钱,足够雇佣一个团的士兵了。

    士兵无非就是价值一些面包和衣服,这些东西,印度自己就能生产,算是可以控制的成本范畴。而任何一辆坦克,上面的所有部件,几乎都要从国外采购。

    里里外外被人盘剥,结果每一辆都成了天价,并且是无法控制的成本,指不定哪天就要涨价甚至是断货。

    在印度,士兵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那就没有了所谓的教育成本。而另一方面,因为社会体制的落后,印军士兵无论是薪水还人权,都很成问题。

    从管理学上来说,就是人力资源成本非常低廉,低到了将领根本不在意底层士兵的死活。这种现象,在清末民初的中国,也相当普遍。

    在这种军事指导思想下,印度步兵的命运就很悲哀了,上级指挥官宁肯损失士兵也不愿意损失军费,万般无奈之下,印军的步兵们只好充当炮灰,硬顶着巴基斯坦人的炮火闷头往前冲。

    试着想想看,155毫米口径的夜战榴弹炮,发shè出来的破片榴弹,直接在距离地面不到3米的空中发生爆炸,随后弹体的表层金属被撕裂,所产生的不规则破片,完全足以覆盖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区域。

    在这么一个圆形区域内,是可不存在什么攻击死角,这就等于说,一旦不幸的走进了这么一个被金属碎片风暴席卷的区域,里头的人必然要面对大量破片。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一米七左右的人类,其安然无恙的几率能有多高呢?

    印军改变了攻击模式,巴军也开始了他们的应对,在前沿阵地的一些巴军士兵发现了印军开始利用步兵冲锋来发动突击之后,便立即将情报发往后方的炮兵阵。

    随后,巴军所有的火炮都开始发shè装有空炸引信的高爆弹,就是为了针对xìng的打击印军的步兵集群。

    一时之间,在印军步兵发起冲击的这条道路上,随处可见横飞的炸弹破片,甚至构成了一道弥漫着死亡和血肉的火力网。

    随着每一次印军步兵的冲锋,巴军的大炮也按照前线观察员的提示而不断调整shè击诸元,被火炮所覆盖的地区,也不断的朝向印军前进的地区推移,由始至终。都跟随着在冲锋的印军士兵的步伐。

    这样的“步炮协同”,实在是让印军步兵血肉横飞,痛不yù生。

    印军后排阵地上的牵引式火炮炮兵。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友在巴军的炮火中倒下、碎裂,被撕裂的肢体和内脏,编织着一个修罗地狱。

    无论如何焦急,无论如何气氛。即使咬碎了牙齿,印军的火炮手也无可奈呢,他们只能睁大眼睛看着巴军的炮兵阵地,却怎么也打不到对面。

    就在此时,火炮营的军官也产生了怨恨:陆军的高层只知道去花大把的美元买美国人的坦克。还有浪费一大堆资金来造“阿琼”这样的花瓶,可结果呢,现在这些坦克却智慧躲在步兵的后面。

    印军火炮营的营长对此大为愤懑,陆军高层很少舍得花点钱给炮兵装备一些大口径的火炮,甚至连巴基斯坦的炮兵都比不过了。

    这也导致了,现在印度的炮兵只能干瞪眼,看着步兵师的战友们一群一群的去送死,而自己却有心无力。

    看到这惨烈的修罗景象。印军火炮手的心都是在滴着血。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朝着shè程能够达到的几个地方胡乱开炮,发泄一下郁闷的情绪。

    同时,也是为了给发起人肉冲锋战术的同胞们壮壮声sè,至于能否给巴军防御阵地的士兵造成一些伤亡,这就很不好说了。

    而那些侥幸冲过巴军火炮覆盖区的印军士兵,终于成功抵达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巴军阵地前沿。只是。虽说目测已经不需要再顾及炮火的威胁,然而却不代表这里就是安全的。

    印军士兵即将要面对的。可是巴军防御阵地上凶猛的洪流III型通用机枪,这种能发shè7.62毫米机枪子弹的武器。在它的交叉火力扫shè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7.62毫米的机枪子弹,威力固然没有炮弹那样惊人,无法用一发就带走数条乃至数十条xìng命,也没有无处不在的破片风暴。

    可事实上,一百一十挺通用机枪,前或左右上下交叉布置,构成了严密的死亡禁区,就像用子弹编织而成的一张大网,不断的吞噬着人的xìng命。

    每分钟660多发的shè击频率,外加穿透力惊人的7.62毫米机枪子弹,在点燃后的火药推动下,已然足以撕碎印度步兵的血肉之躯。

    被打碎的头颅,被撞断的手足,仅仅是从侧面划破肚皮,就像被锋利的刀刃砍到一样,内脏流出,血如泉涌。

    还未等到这些印军士兵扑到阵前,就死了一大半,而剩余的人,才得以靠近在了巴军机枪阵地的前面。不少人,都连忙寻找躲机枪和炮火shè击的死角,然后躲进去,不敢随意动弹。

    在外面,到处都是洋溢着惨叫、枪鸣、炮轰还有泥土坠地的声音。

    在火炮和机枪这些战争机器的面前,人的力量何其卑微,就如同随时都会熄灭的烛火一样。

    很显然,猪突式肉弹冲锋战术失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印度东路军的指挥官清醒了不少,他开始意识到缺乏装甲保护的步兵,面对如此的猛烈的炮火和机枪阵地,是无能为力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集团冲锋,简直就是自杀,果然还是必须要派出装甲部队,才能有效的与步兵互相协同,然后冲破敌人的阵地。

    其实,这两种战术在二战期间就已经被证明是无比愚蠢的。

    rì本的刺刀战在面对美国和苏联时,成了无限送死流战术。而英法等国让坦克配合步兵,结果被德国的纯机械化洪流打得屁滚尿流。

    而印军指挥官无论学习过多少经典的战术,都很难掌握战争的jīng髓,因为印度,已经太久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了,也没有遇到过像样的对手。

    东路军的主将左顾右盼,还是舍不得将昂贵的“阿琼”和M60投入到这样的消耗战之中。只好退而求其次,下达命令,从其中四个**装甲旅之中,抽调出一部分次等货sè来配合步兵的行动。

    结果,在一番挣扎后。140辆波兰制造的T55坦克被拿出来,在这些坦克的掩护下,机械化步兵师本身所装备的БМП-1和БМП-2步兵战车也装上了1个整编的步兵团。然后就向着把军阵地发起了第二次冲击。

    真别说,这一招倒还是挺有效的。

    虽然巴军的应对也很迅速,后排的火炮手在得到来自前沿阵地的报告之后,也非常及时的将高爆弹换成了应对装甲单位的穿甲弹。

    可这一来一回。就花了不少的时间,让印军钻了空子。

    要知道,装甲部队的突击速度是相当快的,而巴军的炮火却无法跟得上印军坦克和步兵战车前进的速度。

    最终,印军在付出了30辆坦克和20辆步兵战车被的代价之后。才得以成功的突进到了巴军防御阵地的最前沿。

    在这个时候,巴军阵地上所部署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了,甚至就是为了等这一刻,巴军的武器储量相当惊人。

    在巴军的防御阵地上,他们配置的反坦克炮全都是105毫米口径的平shè炮,shè击时弹道平直,容易瞄准。

    而且,这种反坦克炮所发shè的炮弹。几乎全都是可以垂直击穿印军坦克的正面装甲。更何况。巴军所使用的炮弹可全是中国武器制造商所生产的贫铀穿甲弹。

    别看这种反坦克炮的口径不是很大,可用来对付印军的T55坦克的却是绰绰有余,即使是最厚实的正面装甲,恐怕也顶不住一炮。

    至于装甲厚度尚且不够40毫米的БМП-1和БМП-2步兵战车,在这种反坦克炮面前,就完全是一捅就破的纸葫芦了。

    至于少量的M60A3主战坦克。105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对于这种装配了外挂式反应装甲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威胁不大。

    可巴基斯坦也不是没有准备,一些反坦克导弹就专门是用来对付这种难缠的敌人。而且巴军利用地形的优势。在几个向外突出的高地上,设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导弹伏击阵地。

    这些反坦克导弹。可是专门挑M60A3薄弱的侧面装甲和履带下死手的,通过战后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么做的效果还算不错。

    在这种多层次的立体化防御打击之下,印军损失了近50辆的T55以及14辆M60A3,甚至还包括了近半数的步兵战车。

    如此巨大的损失,换来的只是巴军的弹药消耗,印军依旧未能突破巴军的当面防御阵地。而由于伤亡太大,部队士气下降到了临界点,东路军的总指挥也只好下令,让残余的部队撤出战斗。

    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一连串的攻守较量。

    印军方面,损失了将近200辆装甲车,还有两个成建制的步兵团,损失不可谓不惨重。而作为防守的一方,巴军在印军的第二次攻击浪cháo中,前沿阵地在也损失了将近一个团的兵力,包括大量的军用物资被消耗掉。

    印军的坦克炮和火炮,还是给巴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方面jīng心构筑的反坦克阵地被摧毁了一半以上,其中前两个防区受到的破坏最为眼中,连基本的防御体系都已经难以维系。

    所以,在印军撤退之后,巴军也抓紧时间休整,放弃阵地的前沿,转为退守到两个剩余的高地上,在第二防区的末端重新构筑新的阵地体系。

    因此可以说,现在这样的情况,印巴双方的胜负还不好确定。

    从损耗的角度上来将,印军此战的损失明显要比巴基斯坦方面大上许多,并且在局面上依旧处于下风。

    可从整体局势来看,这样的损失对,于在兵力和资源上占据较大优势的印度而言,并非伤筋动骨。只要重新整顿兵力和时期,印军的战力对比于巴基斯坦还是能够占着上风的。

    同时,东路军的一部分目的也算是达到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是成功的迫使巴军退守至第2防区的末端。

    虽然未能完全达成了原本制定的战术意图,但至少实现了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印度东路军依旧有力量组织起足够规模的攻击阵型。

    前面这两次攻击失利,也让印军的指挥官对巴军的战术执行能力有了新的认知,开始意识到,发动大规模的集团化冲锋在这样的地形上是不合适的。

    这里前宽后窄,十分不利于发挥印军的兵力优势,如果非要硬来,反倒给了巴基斯坦可乘之机,让敌人得以在局部上占据兵力的优势。

    这两次攻击行动,使得印军方面搜集到了不少有用的巴军情报,其中一个就是在这道防线上,当面的巴军并没有配置装甲力量。从对方不予反击和追击来看,对方的兵力也不是很足,否则不会在胜利之后马上就退守到后面的防区。(未完待续。。)

    s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士气大振

    巴军的优势,无非就是凭借大口径的炮火和有利的地理环境。而想要突破这个防御区域,印军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要组织起更大规模的攻击浪cháo。

    在即将发起的第三次攻击行动中,印度的东路军指挥官毫不犹豫的就投入了2个整编的装甲旅和4个jīng锐的步兵团,将手中所有的步兵战车和三分之一的坦克全都投入到战斗中,可以看出印军主将的决心是何等强烈。

    但实际上,这些被抽调出来的坦克,仍然大多是在印军将领眼中那些可以被损失掉的老旧货sè,真正的M60坦克和“阿琼”坦克,大多都被珍而重之的放在队伍的中间,不肯轻易拿出来。

    因为此处狭窄的地貌特征,如此大规模的兵力是不可能完全展开的,所以印军主将也有他的想法:让皮糙肉厚的坦克顶在前面,作为突击的主要力量。

    一旦冲到巴军原来的前沿阵地上,就用坦克自身的滑膛炮去轰击巴军的高地防御圈,随后派出所有的步兵战车,将大量的印军步兵直接闯过巴军炮火的拦截,然后安全运送到敌人的阵地中。

    有了步兵战车这样可靠的交通工具,完全能够将印度陆军4个团的兵力成功运送到坦克部队附近,然后在进行大部队的重新集结。

    等到那时,步兵就能够在坦克战车的掩护之下,朝着巴军所在的战术高地发起冲锋浪cháo,用海一样的人cháo,去推垮巴军的防御。

    可因为之前的战斗损失,印军现在掌握的步兵战车数量严重不足,没有办法,只好让步兵战车多跑几次来回,分批地将印军步兵运送到敌人的阵地上。

    虽然在效率上有些不尽人意,不过当面巴军的实力有限,就算是这样的分批运送,也还是能够冲上敌人的高地。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近500辆坦克集中于如此狭窄的区域,这样的壮观景象,可是不少军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

    庞大的装甲部队。在参战双方的面前徐徐展开,坦克排成了密集的攻击阵型,头上顶着敌人的炮火,不断朝着前方发起凌厉的突进。

    一时之间。让连反手搓的印度东路军士兵也心cháo澎湃,他们的士气开始有着恢复的迹象。

    如此激荡人心的攻击阵势,却仅仅是为了要夺取两个不足千米的高地。那里是巴军驻守的防区,上面只有不到1个师的兵力。

    印军的装甲坦克扑到巴军防御高地的山脚下之后,印度人摆开的架势就更让人吃惊了。

    433辆步兵战车。如狼群一样在平地上奔驰着,它们冒着巴军的炮火,成功抵达了山脚处。在他们的身边,到处是爆炸和尘土,当步兵战车越过弹坑的时候,里面的人都是明显的晃成一团。

    道路本来就崎岖,现在还要顶着无处不在的炮弹,每个战车驾驶员。都在乞求着印度的诸天神佛。希望能够或者闯过这处死亡山谷。

    除了一些实在倒霉透顶的家伙,绝大部分的印军步兵战车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将一个团的士兵运送到了巴军火炮照顾不到的地方。

    步兵战车的后盖放下,从里面涌出了蚂蚁一般的印度步兵,平时的训练看来是相当的马虎,许多的印军士兵都是慌慌张张的。连武器都拿不稳。

    也有一些参加过上一次印巴战争的老兵,他们比较有经验。在一下车后,当即迅速地开始寻找可以隐蔽的地方。将自己保护起来。

    而印军的步兵战车在卸下了它们原本所搭载的步兵之后,便迅速关闭车门,并且调转方向,朝着己方的阵地飞奔而去。

    这些步兵战车,需要再一次穿梭于被巴军炮火所覆盖的那一片死亡区域,然后去搭载下一批肩负着攻击任务的步兵战友。/

    如此来来回回,山脚下,黑sè的小点越来越多,汇聚成了一大片。

    印军的步兵团,光是为了要在两个高地下集结,就花费了一rì一夜,而且这种运送兵力的行为还是在巴军的炮火洗礼下进行的,因此印军也不得不付出了大量的伤亡。

    可无论损失有多大,印军的战术目标还是达成了,在巴军的两个防御高地的下方,印军得以集结了大量的兵力,随后就是对高地上的巴军防守部队展开攻击行动了。

    目前,印巴双方的大炮都停止了轰鸣。

    因为在这样的距离之下,火炮可是不长眼的,带走的不仅仅是敌人的生命,对于友军也同样有着相当大的威胁。

    只有巴军的高地上,还配备了一些迫击炮和反坦克炮,这些武器依旧时不时地开火,给印军送去一些麻烦和困扰。

    与此同时,集合在下方的印军也不甘受辱,他们的坦克滑膛炮也随之向巴军还以颜sè。可是因为滑膛炮的直线攻击模式,不利于曲线shè击,无法对巴军造成多少麻烦,纯粹只是一种以壮声威的举动。

    除开这些零星的炮火交锋以外,像之前几天那种激烈的交火暂时停了下来,毫无征兆的,似乎攻守双方都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之下,在巴军两处防御高地的东面,那里是早前的战场上。

    入目所及,是100多辆装甲车辆的残骸,其中有不少还在燃烧着,可以看见若隐若现的黑烟。而战车残骸的周围,则是印巴双方士兵的尸体。

    从战斗打响以来,这一处的战场,双方的总伤亡已经达到了1万人,远远超过了印军在东巴的损失。

    而西巴战场的东线,自开战以来,双方已经在登东的群山之间厮杀了超过一周的时间。将近4万的南亚士兵长眠在此地。

    可是,在双方的指挥官眼里,这样的损失对于双方在这里投入的总数多大三十万的兵力而言,也有些无足轻重。

    这个时刻,有着不同寻常的宁静气氛,在整个战场上,印巴双方的士兵都望着逐渐西沉的红rì。他们都意识到了,这样的平静是保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双方都磨刀霍霍,等待着夜幕的降临,以及那石破天惊的一击。

    巴军的这两处战术高地。都属于同一个山脉,山上山下不到8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竟然集结了巴军的两个步兵团和印军的4个步兵团,双方的总兵力达到了3万人。

    更不用说。在外围的印军还配属了将近500辆坦克以及400辆步兵战车,这些密密麻麻的装甲单位,墨绿sè的身影几乎密布了整个山顶和山脚地区。

    像这等兵力密度,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十年,在南亚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战争。亚洲两个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血拼,并且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比起原本的时空里,因为钟泱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的历史早已面目全非,就连印度所发起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也比原本预计的规模要大上了许多。

    可以说,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其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印度高层的预计。

    只不过是半个月。双方就有8万多名士兵血洒疆场。到了而7月8rì的晚间,印军还要展开一次对这两个巴军高地的争夺战。

    自然而言的,伤亡数字还将会被大大的刷新,连月sè也被染成了血一样的鲜红。

    到了晚间的11时12分,印军的地面部队准备就绪,猛然发起了对两个巴军防御高地的冲锋。印度的人海战术开始了。

    根据原本的战术安排,印军在两个高地上投入的兵力数目也是不一样的。印军步兵团前线指挥官的想法是,两个高地的高度不同。较高的高地地势要平缓的多,甚至还能够动用较轻型的T55坦克,向山头的巴军阵地发起冲锋。

    而较矮的高地上,却是奇峰怪石,山道崎岖,根本不能用装甲车辆向上冲锋。

    鉴于这个情况,较高的高地顿时就成了印军的首要打击目标。只要控制了那里,就得以俯视另一处高地,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巴军防守部队发动攻击。

    这样一来,印军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就得以扭转了。到时候,拿下另一处高地也不过是举手之劳。除了必需的装备,也就是充当火炮来对巴军高地火力进行压制的T55坦克之外,印军还向目标地投入了120辆T55作为冲锋的前驱。

    不仅如此,还有两个步兵团紧随其后,与坦克部队一起向巴军的一处高地发起夜间突袭。至于另一个次要目标高地,则由1个印军步兵团单独发起冲锋。

    坦克数量有限,所以这支步兵团就没能得到坦克的掩护,只能凭借4000印军士兵的血肉之躯去对抗山上不断倾泻下的弹雨,用决死的斗志去牵制敌人。

    北面的794高地上,100多辆坦克和近万人做成的强大的攻击力量起到了很大的效果。T55集群排成三道散兵线,向山头发起冲锋,在这三道钢铁散兵线中间的是印军的步兵手持步枪,猫着腰在坦克的掩护下跟随坦克一起行动。

    这种老掉牙的步兵和坦克协战术,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不得不说,步兵和坦克一起朝着敌人阵地发起冲锋的情形还是蛮让人激动的。

    只不过,这种战术在二战时就被证明是鸡肋。

    步兵处于坦克之间,并非就是安全的,而坦克则因为步兵的拖累,机动xìng优势丧失殆尽,还不如编成单独的战术编制使用。

    巴基斯坦与印度,这是两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因为各自的科技能力都不高,所以双方的伤亡反而会更大。

    对于这一点,在华夏联邦zhèng fǔ的提醒下,巴基斯坦也是早就做好了充份的准备。在战争发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巴基斯坦zhèng fǔ对于士兵的动员工作就做得非常到位。

    反倒是印度不太一样,他们事先预计的并不是一场全面战争,对于他们的老对手巴基斯坦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而另一方面,中国人早就洞悉了印度的计划,所以暗中给予了大量的援助。印度的情报部门却对此一无所知,整个印度zhèng fǔ都被蒙在鼓里。

    所以,他们对于战争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心理准备就显得不足了。甚至一大批盲目的自信的将领,不理会萨姆.马克内肖的战略安排,私自扩大冲突规模。这也让印度在西线遭受了惨烈的伤亡。

    而印军在受到巨大伤亡的打击之后,将领又往往会变得情绪失控,这一样来,就直接造成指挥官决策的重大失误。并且给己方士兵带来了更大程度的伤亡

    在之前的两次攻击行动中,对于巴军所控制的那两处防御高地,就是因为印度东路军的指挥官就犯了这样认知的错误,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在愤怒和怨恨的情绪之下。是做不出好的战术决策的,甚至对于已经投入的步兵部队而言,其结果必然是灾难xìng。

    印军的指挥官仅凭主官直觉,相信了他的判断,认为自己投入了远比巴军要强大的兵力,不可能失败,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步兵团能够顺利地夺取巴军的防御阵地。

    而对于那些在进攻战斗行动中所损失大量的印度士兵,印军指挥官选择xìng的无视了。他认为即使消耗掉了这些步兵。印度也依旧能够保持优势的兵力。

    但是印军的指挥官很明显忘记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战斗并不是简单的兵力堆积和消耗,战争是很现实的,绝对不是一场游戏。

    在战争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智慧有本能。不会完全甘愿接受军官的驱使。

    要知道,即使在进攻行动中投入了数倍于敌方守军的兵力。也并不代表攻击方能够取得战斗的最终胜利。

    这是因为,数倍于敌军的兵力。不代表你在实战之中,可以敌人的兵力耗光。

    真正的兵力,是指能够承受在冲锋中的巨大伤亡而始终能够保持士气的兵员,只有这些中流砥柱,才是真正的兵力。

    至于“人数”,反而只是一个浮夸的表面数据。

    一旦到达了士气的“崩溃点”,那么整支部队就会如山倾倒,势不可挡。

    所以自古以来,军队在溃退的时候,无论派什么样的将领去挽救,都不可能成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西方就有军事学家提出了“崩溃点”的这个战术理论。而这个理论也实际表明,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够战斗到最后一人。

    这是现代化士兵与近代化士兵的根本差别,也是士气的直接体现。

    根据这个论点来分析,进攻的部队在面对巨大的伤亡时,如果能始终保持冲锋的势头直到最后一人,那么这样的部队无疑是十分可怕的。

    可惜,印度并非是一个现代化国家,他们的军队也并非是现代化的军队,远远达不到战至最后一人的士气标准。

    按照“崩溃点”理论,所有的参战部队都有一个可以承受伤亡的心理极限,一旦达到了这个心理极限,那么士兵将被惨烈的伤亡所压垮,心理更是承受,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军溃败,还有战局的糜烂。

    “崩溃点”理论对于攻守的双方而言都是十分适用的,印巴的厮杀中,就看谁的极限更高了,战斗的最终胜利者,必然属于士气高昂的一方。

    因为两个农业国,都在以消耗士兵的生命来进行战斗。

    令人遗憾的是,印军士兵与大部分的印度军官一样,内心中有着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印度军队的基层士兵的教育,向来都是通过极度的鄙视巴基斯坦,来夸大印度。

    所以在面对巴基斯坦的士兵之时,印度士兵总是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觉得战斗中倒下的应该是巴基斯坦人,而不是伟大的印度人。

    在以前,这种高傲确实让印度在欺负巴基斯坦的时候得心应手。

    可一旦遭遇战事上的挫折,印度士兵的真实心理素质就被反映出来了。由于缺乏承受压力和失败的心理素质,在突如其来的挫折面前,印军士兵很轻易的就崩溃了。

    与之相反的是,巴基斯坦的rì子原本就不好过,他们在面对印度的时候总是不能摆脱一直以来的yīn影。总的来说,就是输习惯了,反正就是硬着头皮打。

    直到巴军亲眼目睹了空军取得的巨大胜利,以及在地面战场上,对印度步兵造成的巨大伤亡。这突如其来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巴军的了自信心和保卫国土的决心

    巴军士兵,一直以来就有着被动挨打的传统,心理素质还是过硬的。在打硬仗方面,反而比印军更能直面死亡的恐惧。

    当然,这都是相对来说的。

    这时候,也唯有这种保家卫国的强烈任感,巴军的士气才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振奋起来,使得他们的“崩溃点”极限远远高出印军一个层次。(未完待续。。)

    s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542/ 第一时间欣赏智能工厂最新章节! 作者:观星的乃粉所写的《智能工厂》为转载作品,智能工厂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智能工厂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智能工厂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智能工厂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智能工厂介绍: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虽然他有一个很小白的名字。但我还是想要把这个一直存放在我脑海里的故事给写出来。
主角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大学男生,意外的获得了某一个神奇的符文挂饰。里面竟然是一个万能的智能工厂!
接着是不知名事件导致的穿越,回到了某一个临近时空的民国年间。参与争霸,投身政治,与世界列强博弈。
并非仅仅是为了胜利和自强,也不是为了原来时空的事情而复仇。探索人类未来的道路,才是我的本意。智能工厂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智能工厂,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智能工厂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