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随身携带个地球TXT下载随身携带个地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随身携带个地球全文阅读

作者:大刀老猿     随身携带个地球txt下载     随身携带个地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抱歉!本书将暂缓更新!

我知道自己这本书写的很差劲,但我还一直想坚持那个不太监的承诺。哪怕上架后基本上每个月只拿二三百元,我还是希望坚持一年,争取不烂尾的完本,写完心中的一个故事。

    但有些事情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左右的,由于某些敏感的原因,这本书将暂缓更新。

    我尽量维持周更甚至月更,熬过这一段时期,争取能最后完本。(未完待续。。)

第326章 气象武器

    “现代科技让船舶,尤其是军舰的抗风浪能力很强。美国人在45年遭受了‘路易斯’台风重创后,就极为重视军舰抵抗台风的能力,比如他们的尼米兹航母就能抵抗12级台风。而且美国人还制定了严格的恶劣天气下的战备条例,以适应全球各地的极端恶劣天气。”在李庠制定自己风暴计划前,还特地询问了程绍宽、杨昶等专业人士,程绍宽对于普通的风暴并不畏惧。

    “人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很渺小的。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对于舰载机、雷达、电子设备天线、甚至导弹等还是有一定破坏力。”杨昶的话虽然也承认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但展现出的破坏力却不足以致命,让李庠对风暴计划的效果一开始并不抱太大期望。

    “气象武器还是很有威力的。或许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但却一直备受各国重视。美国人早早就进行了很多项气象武器的试验。比如佛罗里达的麦金莱实验室就是美国相对公开也比较知名的一处气象试验场所。”杨昶还是很看好气象武器的未来,在他当年在军校中做研究的时候,就曾经详细研究并编写过这类非常规武器的论文,

    “根据以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美国人的气象武器主要涉及6大技术。

    其中一个是洪水技术。

    在用干冰等进行人工降雨前,人类就已经有利用自然的河流制造洪水的各种故事。华夏军事故事中的水淹七军的说法,本身就是借用了洪水的破坏力。不过现代战争中的洪水技术。更注重人工降雨。美国人已经在越战多次应用碘化银制造人工降雨,引发洪水阻拦越军部队机动和物资运输。

    著名的胡支明小道就因此而变得泥泞,让越方头疼不已。

    美国人还通过飞行器向敌方上空的云层中投放硝酸银颗粒,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形成大雨,尤其是在特殊地形下,很容易造成特大洪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借助一场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甚至在更大面积的环境中应用,加上其他的辅助手段,借此摧毁敌方的后方水库、水坝等设施。

    我们曾经计算推演过本土后方的一些水库的情况。如果是在雨季。再种突如其来的暴雨洪水,很容易超过一些大坝的实际抵御水灾的能力,恐怕会引发会引发巨大的灾难。”

    杨昶还特地列举了华夏本土最为著名的那座大坝的例子来说明,让李庠震惊不已。但这并不是完全适合李庠的海上气象武器计划。在陆地上可以肆虐的洪水一旦归入大海。就显得温顺无比。甚至比不上海面上的无风三尺浪的威力。那些可以摧毁陆地机械化军团的洪水,并不能对本来就在水中驰骋的钢铁战舰们造成太大威胁。

    “还有一种是‘毛毛雨’技术,利用微波技术使敌方阵地下起毛毛雨。”已经看出了李庠重点是关注海战。所以杨昶说的这一条很简略。

    毛毛雨技术也来算一种人工降雨,只是无法像洪水那样短时间形成灾难,但这样制造出的大范围环境影响能让敌方军队的心里郁闷的长出绿毛来。不过这样对于机动性强的部队,以及一直处在海上潮湿环境状况下的海军来说,这样的威胁根本不算太大。

    “一种是严寒技术。”杨昶继续讲解道,

    “在敌人头顶距离地面17公里左右的高空爆炸装有甲烷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让敌方阵地陷入一片黑暗,温度急剧下降。除了对热带地区那些毫无防备的敌人威胁不小外,正常情况下杀伤性并不算很强,但若是能配合人工降雨技术形成的冰冷潮湿的环境还是让人深恶痛绝。”

    人类现在所掌握的严寒技术还达不到莫斯科外毁灭德**团的地步,最多只是影响,让敌人发挥失常。但在温暖的海域,在拥有空调技术而且三防措施都很严格的人类海上钢铁怪兽面前,那点低温恐怕最多给敌人带来些困惑和麻烦,根本无法成为战场上的致命主要素。这一招也被李庠直接忽略了。

    “还有巨热风暴技术。”杨昶知道此时太平国所处的环境更注重海上,所以讲解的重点也就引向了更为切合海洋实际的技术,

    “美国人就曾经在沙漠地区使用激光将空气加热,形成龙卷风和沙漠风暴。这样的方式用在海上也可以,引发热带风暴或者改变热带风暴线路。美国人和英国人甚至当年的苏俄人都有过类似的试验。”

    李庠的风暴计划也是类似的情况,只是受到他此时能力的限制,最终威力并不是很致命,这才有了其他的后备计划。

    “海上风暴对船只最大的威胁是风暴掀起的巨浪。”杨昶也有针对的介绍了海上更为致命的一些方式,

    “美国人现在还重点研究着水柱技术,即在海底30米深处投放威力巨大的炸弹,形成海底地震,造成海啸。在65年的核爆试验中,在距离核爆中心500米的地方掀起了60米高的巨浪,哪怕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战舰都得避其锋芒。大规模的海啸甚至可以直接摧毁敌方摧毁港口,让繁荣的黄金海岸线变成一片片的废墟。”

    “当然现在的技术,除非是不顾一切的应用核能力,配合地壳武器等极端手段,否则人工海啸规模的效果还是偏弱,而且一般情况下的海啸破坏力在深海中效果不是很显著。”杨昶不无遗憾地叹道。

    在他看来,如果太平国真有了那种足以引发起巨大海啸的核武器,不需要采取人工海啸等手段,直接搬出这样规模的核武器,就足以让敌人心存畏惧。

    “大自然的海啸有时候比人工风暴更有威力。”李庠意味深长道。

    ……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当那道高耸入云的海啸巨浪迎面扑来的时候。整个日本舰队已经没有人顾得上回答指挥官藤田冈海军将补的喃喃自语了。

    藤田冈怎么也弄不明白,一场并不算多么大的风暴怎么会掀起这么猛烈的海啸?

    或许除了李庠外,没有人会给他一个标准答案。

    感觉到力有不逮,李庠的人工风暴的规模小了,只是成为了这一次狙击日本舰队的幌子。

    倒不是这一场可以对日本舰队造成威胁的巨大海啸太过突兀,而是李庠又要推波助澜,又要掩饰周围的人工痕迹,格外费力,还不如一场引导起来的风暴更方便。

    “美国人还在研究浓云技术。利用微波技术制造乌云降雾或消雾,使敌方失去攻击目标的准确位置。这主要是用于隐蔽。还有现在的雷电技术虽然还达不到直接准确击中破坏敌方战机等武器的能力。但却可以利用电离技术干扰和屏蔽电子信号。”杨昶也介绍了浓云和雷电等用于隐蔽的气象武器。此时用一场风暴就一下子解决了。

    在各国卫星和其他情报手段不是重点关注日本舰队的情况下,这一场小风暴中的浓云和雷电以及弥漫各处的活跃电离子就足以瞒天,剩下的只是李庠借势兴风作浪了。

    一场规模不算很大的风暴不会掀起高达50米高的巨浪,但多了李庠的推波助澜就可以了。就连李庠也没有想到把空间地球中的部分海水一下子放出来的效果比想象的还要好。

    太平大岛诞生的时候。李庠还在绞尽脑汁的去想怎么削减凭空出现的岛体形成的海啸规模。此时却是要无所顾忌的释放海啸的巨大破坏力。在李庠没有经过不断积攒下。紧靠着临时的发挥,他现在的精神力状况甚至还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席卷南鸟岛的海啸。但用来对付日本人的这支舰队还是足够了。

    突然凭空出现的海水还来不及融合入原海水中,就一下子挤开了周围的海水空间。在日本舰队不远处。没有太多的能量损耗的情况下,掀起了好像高耸入压低的乌云的巨浪,一下子封死了日本这支战舰可以躲避的所有空间。

    若不是担心日本舰队上可能的逃生者把当时的情况泄露出去,引来人们的过度惊奇,李庠甚至可以直接把那成千上万吨的海水直接从空中压在日本舰队的头顶。不过不需要那么夸张,海水的数量优势已经可以淹没所有的理智了。

    “它来了!”小野吹一一等海曹望着高耸入云的海浪犹如一只巨人的手掌一下子拍过来,绝望的惊声尖叫。

    大自然的威力下,像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一样的战舰显得人类格外无助。任由这些日本水兵训练有素,面对这样的自然灾难,神经一样容易崩溃。

    “坚持!”多年的经历和身上担负的责任让脸色苍白的藤田冈依然还是喊着在暴风中同样苍白的口号。

    他心中还紧紧的抱着一丝希望,这也是舰队的很多日本人没有彻底崩溃原因。

    他们把最后一丝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引以为豪的战舰能扛过这一轮巨浪的冲击上。

    日本造在某些方面还是在这个星球上质量有保障的招牌,尤其是日本人积心处虑建造的军品,远不是销往华夏大陆的低档货可比。如果是十二级台风那十几米高的海浪,藤田冈还是有信心本国货能扛过的,但高达几十米的巨浪扑来,他的心底也就只剩下了祈祷。

    在人类历史上,这样规模的巨浪就代表着毁灭,能从中逃生只能依仗奇迹,或者虚无缥缈的神灵保护。

    这个时候,日本舰队中在祈祷的不止藤田冈一人,几乎每个没有被高达五十多米高的海浪惊呆的人心中都在疯狂的向各国他们所知道的所有神灵许愿,甚至向日本本国的各名人前辈祈祷。以鬼为神是日本人的传统,那些死去的名人会很快被日本人送上神座,这一刻也被许以重愿以求逃过此劫。

    有人甚至把头脑中所知道的名人名字都祈求了一遍,包括华夏国的,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但却没有一个人求到操控这一切的李庠头上。

    所以巨浪没有丝毫停顿的拍在了没有任何一个神灵来挽救的日本战舰头上。

    那些战舰犹如被孩童抛弃的玩具一样,一下子就被掩入了海水中。等到巨浪毫无踟蹰的呼啸而去,日本这一次出动的舰队中的3艘战舰彻底失去了踪影,巨浪直接把它们拍入了寂静的海底墓穴,连带着那些落水日本水兵的哭喊声一起归于沉寂。

    海面上呼啸的暴风中依然还卷着日本人的哭嚎声,那劫后余生的喜极而泣只持续几秒钟,很快就被更大的绝望的喊叫取代。

    海啸的巨浪从来就不是只有一波。在巨浪的波谷中拼命挣扎出来的剩下的那艘金刚级驱逐舰金刚号被海水再次抬出水平面时,赫然发现他们的前方又有一面望不到边际的水墙从高空垮塌压来,连他们的绝望的呐喊声都随着那被积压变形的空间仿佛一起被碾碎了。

    现实中的空间是真的被积压变形了,不过不是来自海浪,不同维度的改变也没有对日本战舰造成人们可以理解的创伤,日本战舰的致命伤来海洋中突然冒出的一大块无水的空间。

    没想到日本舰队这么快就要完蛋的李庠忍不住演练了另一个招式,空间地球中的空气或者真空直接搬入海水中虽然费点事,但在近距离下依然可以形成直径120多米见方的空间,扭曲了周围的空间。

    面对舰体下方突然出现的这个无水的空间,160多米长的金刚号直接一头栽了下去,经过了百米长的自由落体后,直接扭断了龙骨,断成了两截,然后被瞬间挤压过来填满了这处空间的海水彻底掩埋。

    李庠三板斧还没有耍完,这一支日本舰队的水面舰艇就全军覆没了。(未完待续。。)

    ps:  先月更吊命吧,以后必会完本!谢谢诸位书友大大的理解和支持!

第327章 我怎么就这么倒霉

    “可惜还是让小鬼子的潜艇逃了2艘。”李庠心中犹自遗憾。

    没等李庠手段使尽,日本人出征舰队的4艘水面舰艇就已经全部沉没,但日本人此次出征太平国的舰队还有3艘潜艇存在。

    日本人的水面舰艇是2艘金刚和2艘秋月,对地对空的威力远超那3艘伴随辅助的潜艇,甚至反潜方面也能应对其中的2艘苍空级潜艇,但在隐藏方面却差了潜艇一大截。如果是大自然的真正怒吼,哪怕潜艇隐藏的再隐蔽,面对风暴来临时海平面下同样暴虐的海流,就连濒死呼救的的气泡都容易被扯碎。

    不过,这一次的风暴来自李庠的精确打击,竭力控制打击范围的同时,也失去了泛滥的肆虐威力。这也意味着没有被李庠盯上的地方,是相对安全的。即使受到风暴的波及,但不是在风暴肆虐核心区域,现代海底杀手的身板还能扛过去,尤其是在日本潜艇距离水面舰艇有一段距离的情况下。

    潜艇本来就需要和水面距离拉开距离,以免被他人锁定范围,同时潜航下的潜艇很多的时候连己方水面舰艇都难以探查到,也为了避免一些误伤,潜艇和水面舰艇的伴航距离都有特殊要求,这已经超出李氏风暴的打击范围。在水面舰艇全体覆没的同时,这3艘潜艇只是受到了一点自然力量的波及,若不是李庠早有准备,这一次甚至会全部无损的逃离。

    “日本人学精明了!”在日本舰队出发后。一直在搜索关于潜艇信息的卢飞就曾嘀咕道。

    “这才正常。”同样在不停搜集相关情报的刘尘不以为然道。

    作为随时为一个国家生存而战的战争机器,现代军队不止是一个暴力团体,还是一个精密的体系。任何致命的失误,都容易导致死亡的发生,无数国家精英们聚集的这个暴力规则体系可以容忍意漏洞的发生,却绝对不允许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个漏洞上屡屡失误。

    李庠借助了空间地球中的那些设备和记录轻松获知日本军事密码,并借助这些优势在前几次日本人进攻太平国的行动中占得了绝对先机,赚来了一场场大胜。否则缺少了信息上的先机,要么李庠用更粗的金手指,要么需要更大的伤亡。才能对抗日本人积攒了几十年的野心。

    能在空军和海军方面让华夏大陆紧张的日本人的实力岂是面团捏的?他们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先进的武器。日本人处心积虑的发展着军队精英路线,甚至一些普通小兵都会在特定时期摇身一变成为急剧扩张的军队骨干,更不用说那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军队体系中挣扎出头的那些精英军官们。在一次次失利后,日本人已经注意到了信息上的被动。

    哪怕没有抓到确切的漏洞。面对一次次的被动。日本人也要对信息方面下手了。密码更是换得勤。

    本来任何一支现代军队中,更换密码就是常态,但绝对没有人能想到自己的信息通道早就成了筛子。处处是漏洞。

    或许在一个地方换了密码,执行严格,但却不小心在其他环境中泄露了出去。比如那些数字信息存档的,即使是官方控制严格,也挡不住一些个人行为,除了那些记性不怎么好的,甚至高级军官们也都习惯了数字信息的便捷。很多人用自己的习惯方式秘密记录,在军用信息体系的层层掩护下,正常情况下别人连搜到都不一定搜到。但是在李庠顺藤摸瓜式的有针对破解下,还是经常有意外之喜。

    意外之喜不仅来自日本军队中,还来自那些日本政界和财团,甚至把持着日本信息命脉的美国人。只要不是所有人集体约好了一起更换密码,总有漏洞可循。

    当然,这其中有些搜索破译的过程较难,也很麻烦,甚至需要间谍去日本本土敏感区域近距离的窃取机密。尤其是那些独立的军用体系,或许能通过迂回的方式获知一些情报,但毕竟不可能像一开始那么洞若观火。

    日本这一次潜艇行动前,重新设定了一些密码,直接靠保密性更强的纸上文件传递,连电子窃听都难以直接获取,日本潜艇编队的行踪连自己的水面舰队都难以锁定,更是加大了李庠搜寻定位的困难。

    就连日本舰队此次任务也重新更换了密码,让太平国的情报搜集渗透的难度加大。不过,日本水面舰艇的踪迹是无法隐藏的,不用太平国的情报机构根据日本本土情报汇总分析,从美国人那里的日本汇报记录中就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这才有了李庠的轻松锁定,然后全灭之。

    当然,日本潜艇的隐密也只是相对而言。

    日本人早服役的那些潜艇每一艘的详细情报,包括噪音特征都在太平国海军中一一备案了。通过的计算机的筛选以及提前锁定的日本潜艇的编号,太平国布置的光纤水听器阵列很快也锁定了日本2艘苍龙级潜艇的大致位置,尤其是早早服役的剑龙号。

    对于剑龙号这类在13年9月9日前服役的潜艇,噪音特征最为齐备,最先被李庠追踪到具体坐标。然后在突如其来的一招海底真空波中,差点倾覆的剑龙号瞬间就被随后挤压来的海水挤爆了,连最后的惨呼都没有发送出去就成了真正的海底铁棺材。

    相对另一艘黑龙号潜艇,空间地球时间点后才下水,服役更是到了14年,力有不逮的太平国的相关情报衔接要弱一些。等到李庠大致探查到位置,那艘拖后警戒的黑龙号已经距离李庠有些远了,难以再施展大神通。在接到了水面舰艇覆灭的消息后,紧急调来的美日以及其他国家的卫星众目睽睽下。李庠也不敢暴露太多秘密,才让它逃过了一劫。

    同时逃过一劫的还有日本新服役的那艘新一代潜艇。

    日本人此次出动的潜艇中,除了2艘苍龙级外,还有他们还尚未服役的次世代新型潜艇。甚至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公布,只带着编号的这艘次世代潜艇就把这一次远航作为了服役前的最后一次测试。

    太平国连续的事端,让消化原有情报的能力大减,使得太平国搜集日本这艘新常规潜艇的情报并不齐全,至少在日本人的谨慎小心下,李庠一直没有锁定那艘新潜艇的位置。

    或许如果太平国全力出手,只凭借着美国人和日本人自己的反潜设备。也能捉住那只鳖。但此次行动基本上只有李庠一个人出手,随行的人员都是空间影像人,甚至李庠此次行动都没有一个普通人知道。就连王明阳和胖子也只是知道李庠出去会见组织人员,通过情报部门搜集的日本舰队情报猜测到一点气象武器的边。

    毕竟。李庠的神通是任何一个正常普通人难以理解的。

    一个领导者可以被神化。但是真出现了神迹也就意味着领导者孤独命运的开始。甚至作为一个小国的领导者耍弄的神迹很容易让大国折腾成悲剧。李庠不想被人当成非正常人类,而被人疏远,也不愿成为别人的牺牲品。适当的低调一直是他的原则。

    不过那些只需要展露背影的神迹,李庠不介意多制造几个,以扩大太平国身上的光环。

    此次对付日本舰队的行动,就是其中之一。在神迹光环下,一两条逃脱的杂鱼根本不足影响大局,反而他们的仓皇能对光环的可信度有加成作用。

    ……

    “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四艘主力战舰以及一艘潜艇就这样覆灭,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日本人和美国人震惊不已,源于对人类文明尖端武器的信心,高层们根本不相信风暴的理由,纷纷命令探查事情的真相。

    可各路情报陆续汇总而来,没有发现太平**队出动的迹象,也没有发现华夏大陆和俄国人出手的迹象,也不曾发现其他国家和组织搀和其中的迹象,就连日本沉船发出的消息和被救援人员以及逃离的潜艇带回的消息看,也是指向了大自然的暴怒,而没有人为的破坏在其中。

    “难道这仅仅是大自然对日本人的惩罚?”追查到这里,似乎已经无法再寻找真相了。而此时,整个事件已经在外界流传了开来。

    当代有不少被大自然破坏的战争武器,但像日本人这样规模的却是战后头一个,自然引起了各国民众的兴趣。

    如果是一场惊天骇地的风暴,日本舰队覆灭也还不冤,可那点对普通人类没有一丝一毫牵扯的局域海洋风暴,就让大多数人都直接归结于日本人的倒霉上。相应的,随着日本此次行动任务目标的被披露,太平国的幸运也被同时提起,尤其是在息息相关的华人圈中,被频频提起。

    “日本人向来鼓吹神风,现在神仙好像偏向了太平国了,一场神风就把日本舰队给全灭了。”华人对日本人倒霉的话题总是很感兴趣。

    “太平大岛环境还真不错,一年下来岛上没有遭遇风暴不说,周围的风暴还能御敌。”有人也跟着笑谈道。

    “这是神佑之地!”立即有人感慨道。

    这样的话题,不止在倍感自豪的太平国国民中流传,也在华夏大陆中流传,同时也影响到了全球的华人界中。

    神佑之地的幸运让刚刚新建的太平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还谈不上天命所归,最起码让人心底那种担心太平国带来的不明灾难少了,在选择来太平国时,少了一丝犹豫,让那些只为趋利而来的太平国国民心中随之多了一份神圣感。

    这种效果会持续发酵,成为凝聚一个国家信仰基石的一部分。

    ……

    “难道真是我们倒霉?”日本人集体郁闷了。

    这一次幸运倒霉的观点流行全球,和西方人不痛不痒的惊叹几句卖糕的不同,日本人对这样的观点实在是无法接受。

    石原伸晃更是处在矛盾之中。

    现代国家虽然都信奉科学,但对于那冥冥之中的天命气运之说还是心有戚戚,受神鬼之说影响颇深的日本人更是很在意这些。若是此次舰队的覆灭真被人挤兑为被神灵抛弃的倒霉,恐怕士气大损下,日本要出击扩张的行为也会被蒙上一层逆天而行的阴影,影响长远,实战不利于日本未来的战略布局。

    而若是把舰队的覆灭归于人为的破坏,恐怕首相宝座还没有坐稳的石原伸晃会被推到风头浪尖,被掀翻下马。

    他甚至开始后悔同意此次舰队的出行。日本人屡屡败在太平国手中,国内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同意对外攻击,缓解这份压力,若是再战败,无论是什么原因,恐怕都是同意攻击的石原伸晃的罪过。而在一次次的战败后,损失惨重的日本军队还无法完全复苏,尤其是恢复期时间更长的海军力量,建造战舰需要更多的时间。

    仅靠现有的军事力量是无法再对太平国实施报复,而在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侥幸在混乱中上台的他根本无法掌控局面,被轰下台是肯定的了。

    相对来说,被自然灾害摧毁的缘由,归结为倒霉,总算还能拖延一时。只可惜这个观点很难被国民接受,而且其他反对党派也绝对不会把这个屎盆子把未来巅峰宝座染臭,要说服他们,其中的困难不亚于再次发动军事行动。

    “我怎么就这么倒霉?”究竟如何圆说,成了石原伸晃最头疼的一件事了,锁着眉头长夜苦叹的石原伸晃不由哀怨的像是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却迟迟给不了国民一个合理的解释。(未完待续。。)

    ps:  又一章月更,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无语。

第328章 需要重新调整了

    “你这样做是很危险滴!”猪头郑重警告道,“时空管理局对于不同文明的类型问题更为关注,……”

    李庠装作不在意的听着,这样能引来猪头更多信息的泄漏。在猪头的气急败坏中,李庠终于明白了一点:那个凌驾外星人头顶之上的时空管理局管得并不是很严格,但对某些事情却是很敏感的。比如一个星球的文明类型决定着它们的发展走向,对于时空变动的格局影响格外剧烈。

    对于一个星球,时空管理局懒得计较哪一个国家当老大,甚至哪一类现代科技发展形式都不会动摇地球信仰现代科技模式的发展。但若是冒出一个玄幻类型的主角在地球上称王称霸,颠覆了地球人类的世界观,绝对会让整个地球的未来发展面目全非。

    “以前的地球国家不是也没有一根筋的奉科技为必然发展之路?而且有些超自然显然也不能说是不科学。”李庠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询问猪头,以挖掘出更多的内幕消息。

    “我所说的这个科学的概念是按照你们地球人的方式理解的科学,而你所利用的一些手段已经超出了你们所理解的科学范畴,这样很容易动摇你们所谓的现代科学的独立文明基础。”猪头耐心解释道。

    “地球上的超自然现象还少吗?地球影像中不就有一些空白区?”李庠不以为然道。

    当李庠一时好奇,打算利用他穿梭地层的无敌本领。在空间地球中探寻秦始皇陵墓的时候,竟然发现秦始皇陵墓在空间地球中的所在位置竟然有一部分是一片虚无的空白。

    “你们的地球有些特殊的存在,有些已经超出了时空影像的技术层次,在信息和能量屏蔽的影响下,甚至只因为一件特殊的物品就有可能造成时空影像上的时空噪点。”正是当时猪头曾经尴尬的解释让李庠少了一些对外星人的畏惧和忌惮,也对猪头所说的担心少了一些顾忌,李庠忍耐不住的要施展一下神通也有部分这样的原因。

    “你怎么知道没有处理?”猪头声音突然尖锐起来,直接警告道,“记住,星球中的任何强大个体。都很容易引来时空管理局的关注。”

    李庠很是差异。猪头不过是一个智能人,竟然也会带着气急败坏的语气。看来李庠在海上施展神通的做法,确实触动了猪头的神经。他也明白猪头的担心,一旦被那个什么时空管理局查出问题。猪头这个智能人的下场恐怕会很不好。不过李庠也会失去他表现强大的倚仗。沦为平庸。

    “强大的个体?那些各国的大人物不一样是神一般的存在?”李庠想要问得更明白一些。

    “大人物?你所谓的大人物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幸运儿,借助人类文明的大势,换一个人来一样能成为大人物。只要他们迈不出那一步。他们永远只是你们星球的大人物而已。”猪头不屑道,但语气谨慎的并没有透漏太多,尤其是所说的那一步,好像是半咬着舌头说的。而且猪头好像觉得泄漏了什么,之后的言语中再也不提这些了。

    李庠已经明白了他随便施展神通的莽撞。

    “不过,效果还不错。”

    李庠不后悔他的莽撞,这一次除了过了一把瘾外,还为太平国的发展赢得了时间。

    ……

    “小鬼子这下至少得安稳半年。”胖子乐呵呵道。

    “何止半年,”王明阳也笑道,“恐怕日本人和美国人在没有把握前,都暂时不会有大动作。”

    一场战争对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周全。若是说这场风暴只是一个意外,那么太平国周围海域的情况,恐怕美日也都没有摸清。虽然他们想趁着太平国立足不稳,冒一下险,以绝对武力强压太平国这个新生儿,但当冒险失败后,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就需要考虑周全了。

    无论哪一国的政客,都承受不起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政敌的环伺下,很多时候失败就意味着万劫不复。尤其是现在日本和美国国内都是局面糟糕的情况下。

    五角大楼枪击事件让美国人焦头烂额。美国人可以不在乎国外的水深火热,但国内任何动摇他们权益的事态都会成为焦点,让白宫想用国外的热点引开美国国民的注意力都难。就连资本大鳄们也重点关注到了这次超乎意料的枪击事件中。

    在红色激情过后,资本似乎无所不能。但那些资本大鳄们都明白,他们只是掌控调节再分配的秩序,他们不是人类财富的创造者,也难以控制洗地性的毁灭暴力。他们担心革命,就是担心那种不可控的暴力破坏原来的秩序。

    他们的代言人如果让子弹失控,接下来的暴力也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人没了,留下多少遗产也没用。

    当然关于公民的持枪法案暴力可以忽略,资本大鳄们担心的是失控的国家暴力。只要知道美国国内的对内武装以及政府武装力量的把持程度就会明白资本对国家暴力的担心了。五角大楼枪击事件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控,需要白宫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没有抹平这件事之前,国家的武装调动都是极其敏感的。美国人即使想对太平国动武,也有些桎梏重重。

    日本人内部同样矛盾重重,新上台的石原伸晃焦头烂额,虽然他很希望通过外部矛盾来转移国内矛盾,但在遭遇了这一场“天灾”后,却再也承担不起一场失败了。

    就算石原伸晃还对日本的国家军事力量不是很清楚,也明白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日本要想对付太平国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一向寓军于民低调发展的日本人,虽然可以很快的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集聚起一股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哪怕日本人早有准备,生产更多武器也需要一个从生产线走下的时间。尤其是海军舰船。

    日本海军战舰在几次对太平国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只靠剩下的那点战舰,依然被束缚住手脚的日本海军根本没有把握能在强大的超乎预料的太平国身上赢得一场胜利。何况,他们不仅要面对太平国,还需要考虑来自身边的华夏大陆的威胁。

    攻击太平国,就必须考虑华夏大陆。不止海军实力,日本人的空中力量也同样因为损伤惨重,无法两线作战,甚至这个时候自卫能力都不敢保障。

    日本人担心华夏大陆借机在东海问题上拿捏。也只能强咽下这口气。不敢再有太大的举动。

    其实,它们已经赚到了,战略上已经迈出了挣脱束缚,向外扩张的关键性一步。也需要时间来消化稳固这种战略局势。一时的得失真不算什么。

    如此。即使美国人不断的提醒要日本人跳出来继续生事,日本人还是推起了太极。

    虽然日本军方在一些敏感领域更换了密码,但整体上。日本人的那些情报保密体系在太平国的情报部门看来,还是形同虚设。各种日本国内的消息不断汇总而来,已经让王明阳轻易判断出了日本人暂时无能为力了,至少日本人新秘密制定的大规模报复计划已经推到了一年以后。

    “我们也至少赢得了半年的休整时间。”王明阳轻松道。只要日本人和美国人不折腾,新生的太平国还没有其他致命性威胁的敌人。

    “该到了调整的时候了。”随即王明阳又向李庠郑重建议道。

    ……

    “这一带海域的风暴期已经过去,太平大岛并没有遭受强烈热带风暴的破坏,反而因为日本战舰被风暴覆灭的消息,消除了不少人心中的担心。11月下旬起移民数量明显增多,截至到昨天,12月10日,我们的国民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预计不到半年,我们的人口应该会超过一百万了。”王明阳道。

    “真快啊!”旁边胖子啧啧叹道。

    之前众人在制定太平国超级大都市计划的时候,一个百万人的标杆本来是要三年来完成的,可现在只需要不到一年半就能提前完成了。尤其是对于三年前还是一个混迹在社会底层的胖子来说,对比更为明显,让他忍不住开口感叹。

    李庠只是淡笑不语。

    对于他来说,百万人口来的并不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空间地球的金手指的光芒会越来越淡,物资、财富对于李庠来说都不缺,唯独缺少把这一切转变为现实的人才。一百万人口算是勉强夯实他心中目标的基础了。哪怕这个目标还离着半年,现在的六十万也能让他心中松一口气了。

    但王明阳的这句话又让李庠忍不住头疼了起来:“人口多了,一些事情也需要提前调整了!”

    王明阳所说的调整的意思,可不止是简单的调整,简直就像是整个国家体系的重新设定一样。

    建设一个新国家,可不是照抄别国经验就万事大吉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济基础,也就产生了不一样的各种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有更多的新问题不断冒出来,让匆匆建国准备不足的李庠时不时的头疼一下。若不是人员少,处理人的关系相对简单些,靠着雄厚的财富实力就能抹平,太平国内部早就出乱子了。

    “以前人少,可以按照开公司的方式来管理,但现在人口越来越多,逼向百万,整个国家的管理体系就需要重新考虑了。”王明阳担心道。

    太平国在太平小岛的时候,就那点人。李庠甚至能每天巡视完一遍国土,差不多能和所有人每天都能打一次招呼,再加上立国之初,国民格外团结,能拧成一股绳,手下的不少高官也有管理差不多规模人员的经验,在优厚的国民福利面前,调教的整个国家气氛很是和谐,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随着大量新人口的涌入,这一切都开始变了。

    太平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小国,安全性值得商榷,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样无法跟华夏大陆相比,能吸引很多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平国优厚的国民福利。

    在太平国的宪法中就规定了每一位太平国的公民,都算是太平国这个国家的股东,哪怕他们只是普通的公民,按照规定所占的国家份额的比例极低,也享有这个国家的更多权利。

    比如,每一个太平国的公民都会享有不低于30平方的住房补贴。

    “不用愁没有房子住,国家提供免费的住宅。”在华夏大陆中流传着的这句话很是鼓动人,或许很多年轻人不了解计划经济时代的分房政策,但他们却明白身为太平国一名普通的公民,就不会再为房子发愁了。

    不止是住房,太平国以国家的名义包揽了衣食住行的很多方面。

    比如那免费的饮用水,免费的许多公共交通,甚至连回大陆探亲的飞机票,部分也是国家免费补贴的。

    即使那些达不到公民资格的平民,也因为李庠的大手笔花销而享受到了附带的福利优惠。

    比如教育、医疗等。

    “教育孕育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有感而发的李庠对于教育投入格外上心。

    在太平国,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免费的,至少在开始阶段,招不满生源的国立大学也是免费向每一个公民开放。

    那全球都顶尖的医疗设备让太平国的医疗水平在本土都传扬开来,尤其后边还有极其廉价的补充说明。

    一条条的优厚福利让很多人眼红,很多人就是奔着这个目的而来的。

    而王明阳最担心的就是公民福利方面。每个国家都知道高福利能讨好国民,但却不是每一个国家的财政都能支撑。太平国的财政早就入不敷出了,随着人口的暴增,太平王的私人金库还能支撑多久?(未完待续。。)

    ps:  又一章月更,略晚了些。很长时间不写都有些生涩了。

第329章 王明阳的担心

    “现在的太平国已经不是以前了。在太平小岛时期,即使每天都有人移民过来,但毕竟是少数,而现在我们拥有更为广阔的国土,国家安全又能得到保障,如果再加上高福利国民待遇,以后的移民数量恐怕要以万为单位的激增。若只是千人万人的规模,甚至十几万的国民,都能这么养着,但上百万人,再多的钱也有用光的时候。”类似王明阳的担忧在太平国高层中很是普遍,不少人早就向李庠进言劝谏过了。

    “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李庠自然不为所动。

    手中有粮心不慌。身边有一个空间地球的物资,不要说上百万,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人,李庠自觉都能支撑一二。除了拿不准安全性的饮食,其他作为福利的物品都可以当作短时间的消耗品,并不受空间地球的时间限制太多的影响。

    单单地表的那些资源就能养活几十亿人类,整个地球的资源远比一些宣称数据要多得多。只是开采利用那些资源的成本太高,或者技术达不到,但对于李庠来说,这都是轻而易举的。

    比如金刚石,这种地表很罕见的东西,在高压高温的地壳深处却极为平常。人类技术无法抵达的那些地壳禁区,对于李庠却只是多消耗一点精力的代价。

    李庠早就估算过了,即使利用叠合法合成可长期保存的钻石,也足够冲垮世界钻石市场的。所以,钱的问题对李庠来说并不是问题。难点不过是像那些血钻那样如何洗白而已。

    不过,很多实用的物品不需要洗白,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很多消耗品的利用时间或许只需要利用十几年,甚至只需要几年,就可以更新了。而只要扛过初期的几年,太平国足以形成良性循环,自己养活自己了。

    “只要我们的人肯付出劳动,我们的农田很快就会长出庄稼,结出累累硕果;我们的工厂很快就要建成,流水线上的产品会很快布满大小商店;我们的城市很快就会遍及太平大岛。为每一个国民提供便利安逸的居住和活动空间。只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就能靠劳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支撑起整个高福利体系的正常运作。这些我们不是已经讨论过吗?”李庠倒是有些差异王明阳信心的动摇。

    当初两人就财政和福利的良性循环问题还特地讨论了很久,在各国福利和税收政策基础上才完善了现在太平国的福利政策。李庠还曾经透露过不超过自己私人金库的底线,为此打了包票。更为关键的是。李庠也认同王明阳曾经提出过的那个理论。

    “你不是也曾经说过。只要再分配体系不出现大问题。维持高福利社会根本没问题吗?就像苏俄主义理论那样。”李庠反问王明阳道。

    拥有一个地球资源的李庠早就看开了那些利益之争,至少他不会在国家再分配体系中为自己划大头。没有了普通金钱利益牵挂的李庠更想通过高福利体系来打造一个理想社会,哪怕是只是一个试验品。

    “但现实是现实!”一向善辩的王明阳嘴唇蠕动了半天。最终只低叹吐出了一句。

    他以前还是看低了治理国家的难度,键盘上的高谈阔论终究有些眼高手低之嫌。太平小岛时期,即使是数万人,按照他曾经的管理经验也能应付一二,但是随着国家的快速扩张,他却发现很多事情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预想。

    “现在有什么严重问题吗?”李庠略一沉吟,再问道。

    “现在没有问题,并不表示以后没问题。”王明阳摇了摇头道。

    现在太平国还真没有太多问题。哪怕是曾经让他最头疼的水源问题,现在也都已经很顺当的解决了。

    李庠一直不想拿自己人来做这个实验。除了在日本、棒子国一些地方低价供应外,在太平小岛上就连冲厕所的水都不会用空间地球的水,就是担心大自然的自我循环,会最终循环到人体中。离得远了,或者融入大洋大陆中,经过长时间的循环和稀释,影响还小一些,太平小岛那么点地方,实在是缺少冗积的余地。

    有了太平大岛稍好一些,至少天然降雨多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又加上一个热带风暴期的送雨,太平大岛上已经沟满湖满,大部分河流都有了雏形。但哪怕太平大岛表层已经被李庠永久叠合固化,但李庠依然谨慎的不敢轻易使用这些水。

    用在人身上,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有些基因上的缺陷或许几代以后才会被发现。国与国之间的转基因之战都闹得沸沸扬扬,更不用说他手中的空间地球是来自底细不明的外星文明。

    若只是比科技,那些外星人和地球的差距比大象和蚂蚁的对比还夸张,但自从听了猪头的时空管理局的牵扯后,其中有太多的意味可以琢磨,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即使经过了三年在日本等地的实验,以及送全世界很多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并没有发现那些空间水对人体有异常,李庠仍然只是任由这些雨水只用于整个太平大岛的自然循环,太平岛上最多浇浇花草,净化处理后也不过用于洗洗衣服冲冲马桶什么的,绝对不敢用于日常饮食,就是种植的蔬菜瓜果以及新种的粮食作物也基本不用这种水。

    如此一来,水的问题就格外严重。以前太平小岛时期,国民的用水绝大多数是靠进口的,甚至奢侈的免费享用各国的矿泉水。

    诸如魔都、京都等城市用水,每日人均用水量包括那些生活用水,也不过二三百升。若是节省一点更是不足百升,人的饮用水更是少。一天在正常水果蔬菜等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还不到两升。仅仅太平国海水淡化船日产三千吨的产能就足够供应日常用度了,更不用说太平国还拥有油船改装的3艘运水船。一艘运水船一次就可以运送10万吨水,足够太平小岛数万人用一个月了。

    这些足够保障了太平小岛时期的水资源不匮乏,哪怕是和日本人开战的时候,也因为岛上储备的水源和每天的海水淡化产量而不必担心。

    但是这些只适合人数不过十万人的太平小岛时代,后来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太平大岛出现后,人口激增数十万,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哪怕海水淡化的产能下一步将提升到日产万吨。哪怕运水船也将再增加两艘十万吨级的。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一边是水资源压力,一边是逐渐丰沛起来的地表水。李庠曾经用水源不洁的理由而下令不得随意使用地下水的禁令就渐渐为人非议。

    现代社会毕竟追求个人自由,哪怕是李庠顶着一个太平王的称号,也并不是说出去的都是众人谨遵的圣旨。在太平大岛上雨水横流后。不说那些跳进小河湖泊中洗澡涮洗的人们。就是在山间野游炊饮时。也有野游的人不介意喝几口冲刷过山涧的清澈溪水。

    被雨水不断冲刷后,山石上流淌着的溪水清澈见底,丝毫不沾染工业文明的污浊。哪怕现代人类都学会了不轻易喝生水,但是在野外烧开了喝的大有人在。

    很多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的人自然也就不把李庠的这条禁令当回事,李庠也无法用法律等手段来判决这类行为。就连太平国高层中,利用地表水作为太平大岛自来水厂水源的提案也一直不断。甚至王明阳、胖子等人在知道了地表水的检测报告后,也有些不理解李庠的偏执。

    但这些都已经不是麻烦事了。太平大岛上有了新水源。

    “没想到海底岩层下也会有这么清澈甘甜的地下水!”当品尝了钻探队打出的海底深井水后,王明阳不仅对大自然的奇妙而感叹,也为太平大岛下能有如此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感到庆幸,却不知在太平大岛甚至在太平小岛出现之前,李庠早就知道这里的地下水丰富了。

    李庠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设岛屿,其实已经在空间地球上勘探过很多次了。作为一处相对完美的建岛地,除了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外,水源问题自然是小心谨慎的李庠一直关心的重中之重。甚至连水质也早就通过空间水的水样先检测过了。

    虽然早就知道了太平小岛下边就有地下水,但当时并不急迫,所以一直没用动作,直到太平大岛出现,才竖起了钻井设备。不过,不是竖起地上,而是竖在了地下。

    现代钻探技术随着石油开采成本的提高,在暴利的驱使下也在不断的发展,哪怕是北海这样恶劣的环境,甚至数千米的海底都不再话下,更不用说还有个在政治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那个深达一万多米的科拉半岛深钻孔了。

    太平国所在的区域原本水深就不深,很多地区都不足千米,即使加上海底岩层的深度,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并不了解这一些的王明阳一开始还担心需要钻探太平大岛地表下的岩层,却不料太平大岛下无所不在的地下岩洞连这个小麻烦都解决了。

    当初太平大岛出现时,它中空的庞大地下岩洞群就对压下排挤海水掀起的巨浪起了很大的缓解作用。等到建岛完成,那些地下洞穴群又成了太平国立体构造空间的一部分。

    充斥其中的海水很快被李庠从空间地球中释放的海水慢慢排挤出去了,而当空间的海水有效期结束消失后,岩体下那冷却的岩浆已经封堵住了海水侵入的缝隙,形成了密封的巨大地下空穴。再经过剩余海水的人工排水和清洁空气的注入以及各种设施的建设,一个个地下基地就逐渐成型。

    虽然很多基地条件还不完善,但在一些地方竖起钻井设备却丝毫没有问题。

    在八处地下洞穴中的24口钻井,日供水30万立方米,可轻松供应百万人口的城市用水。而初步勘探超过百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足够消除太平国的水源紧张的隐患,更何况很多工业用水和部分民用水源可以直接使用越来越充沛的地表水。

    有了水,而且是有了足够的水源,太平国的农业建设也开展了起来。但是太平国用于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却因为李庠的谨慎,现在也不过只有不足3万亩。

    除了空气无法严格控制,所以入口的东西,李庠都对沾染了空间太多因素的东西很谨慎。水源问题是一方面,粮食问题也是如此。

    即使太平大岛上有了土壤,但用于粮食作物的耕地依然是采用进口土壤来堆砌。

    运送土壤的矿石运输船时不时的在太平国新建成的专用码头上停靠,但5艘20万吨级的矿石船的运载量还是无法和广袤的太平大岛土地相比,尤其是耕作土壤设定至少80公分的情况下。或许粮食种植的耕地面积还会不断扩大,但短时间内太平国的粮食无法自足是铁一般的事实。

    “整个太平国的土地规划方案已经有了雏形,或许十年后把耕地面积提高到国土面积的10%,再加大亩产量,能解决百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是现在粮食问题一直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个巨大隐患。而且我们的人口很快就会超过百万,甚至更多,而和平始终太短暂了,我们的海上生命线太脆弱了。”王明阳避开高福利问题不谈,先谈起了粮食问题,然后才叹了口气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止粮食问题,太平国内忧外患,有三个问题现在或许不明显,但以后绝对是我们的致命伤。”(未完待续。。)

第330章 粮食、外患

    粮食的问题,除了李庠心中过于担心外,别人还真不怎么担心,就连了解太平大岛规划的王明阳也没有太过在意。

    他不知道太平大岛上的土壤危机,并不会将之列为致命问题之一。虽然他对李庠坚持不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的决定并不是很赞同,但也不会强烈反对,因为仅仅靠买,足够太平国的正常运转了。

    “现代社会,都喊着讲人权,即使粮食依旧可以当作战略武器,也都是在转基因、生产成本和期货市场上下功夫,很少利用饥饿来单独做武器的了。世界粮食产量的大增,使得饥饿远离了主流社会,也造就了粮食的相对过剩。欧美控制的粮食出口市场不会轻易用饥饿来封堵每年数亿吨粮食的巨大利益缺口。

    人道救援也从来不禁止粮食的流动,凡是牵扯到人们生存权的一些问题,很容易就会让国际舆论的主控权颠覆。在局部战争下,粮食禁运的问题不用太过考虑。”这不仅是王明阳一个人这么想,太平国的其他高层也是这么认为的。

    “要是日本人捣鬼,卡我们的海上生命线,让我们的粮食供应出现问题,也容易引发动荡。除非我们加大粮库库存量。”倒是一些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国民担心粮食危机,有不少人直接在太平国的网络参议会上提出道。

    在太平小岛时期,人口并不多,有什么重大决定的时候。很容易凑起全体国民大会来商讨。但随着太平大岛上人口的增多,每次重大决议时,根本无法把人们都召集起来,代表会就不可避免了,但为了捍卫国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进到公民的监督义务,网络参议会议模式逐渐流行起来。

    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神圣的一票,让执政者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样的模式放到那些大国或许有些水土不服,但用在太平国现在这几十万的小国中却是很便捷实用,尤其是太平国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因素沉积,利益关系并不错综复杂。使得网络参政的效率大大提升。至少使得他们亲自选出的代表能准确及时的表达他们的意愿。

    “手中有粮心不慌。”部分参政热情高涨的太平国国民潜意识中依然流淌着华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

    他们重视粮库建设的的建议很快被放到了国民代表大会中讨论。也很快得到了答复,5座大型地下粮库的一些消息逐渐对民众开放。

    太平国的地下洞穴从来就不缺,甚至在太平大岛的建造过程中,李庠就已经规划了各种用途。

    那5个巨型地下洞穴从构造上就是为粮库准备的。无论是防虫、防湿、防火以及运输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构造调整。再大的工程量也不过是李庠顺手而为的事情。甚至连各种设备,李庠也陆续自己搞定,只需要稍加调试。就很快投入了使用。

    5个粮库都可轻松容纳超过百万吨的各类粮食,比起一些天下第一粮库来还要大,现在正在被慢慢的填满。李庠特地调配了六艘五万吨和2艘十万吨级的运粮船,穿梭在世界各产粮大国。

    参观的民众看着满仓的各类粮食,心中的石头很快落地。哪怕是太平国人口超过了百万,填满了的这些粮仓也能供应全体国民敞开了吃上两年。

    除了那些特殊的大肚汉,一个普通人放开肚皮吃,哪怕是只吃普通的粮食,一年也吃不了一吨粮食。更何况,在肉蛋奶等物资的丰富现代社会,人们对普通粮食的需求在缩减。这个储备粮的供应能力会更强,即使国民人数再多点,也不怕。

    王明阳心中的底气更足,面向民众展露出来的只有5个粮库,而李庠向他展示的是9个。除了1个隐隐约约的被外界猜测为军用粮库外,其他3个都是远超外露粮库的庞大所在。

    “至少能保障一千万人挥霍一年的粮食。”这才是李庠最初确保粮食自足前的设想。

    无粮不稳,为了防止意外和敌人的破坏,处于国家战略安全的考虑,相关信息属于太平国的国家机密之一,日渐充实起来的粮库库存,已经足够王明阳不为粮食担心发愁了。

    “可肉蛋奶、水果蔬菜的需求在大幅度上升,已经成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仅仅储备粮食是不够的。”粮食的问题一压下去,食品的其他问题随之又被人提出。

    “储备肉类的地下冷库正在建造中。”这是官方向民众解释的话,实际上地下大型冷库早已经建好了,仅仅储备普通肉类的冷库就有4个,这还不包括冷藏海产品的。只是李庠的动作太快,有些惊骇世俗,选择低调了一点。

    太平大岛上已经到处长满了植被,草地遍地都是,但同样的原因下,不会发展畜牧业,一样要全靠进口。西方世界的牛羊肉进口很方便,华夏人喜欢吃的猪肉也可以直接从本土进口一等品,只要李庠掏钱,这些都可以轻松解决。

    这些足够应对意外情况下的封锁,而进口的大量罐头食品弥补了保质期带来的最后问题。

    只有保质期太短的水果蔬菜和蛋奶类是没法保障意外的发生,除了同样用罐头类来弥补这个遗憾外,李庠还在那份超级城市的规划中,把很多新种植的树木的树种改成了果树和一些经济作物树种,誓要把未来的超级城市打造成瓜果飘香的乐土。

    在李庠的不断改造下,太平大岛的高山和一些特殊山谷的山地地形使得可以的种植果树品种已经超过了它所处的纬度,从北方的苹果到更南方的香蕉,在进口土壤的呵护下。都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而那些最先开辟出来的进口土壤耕地上,优先种植起了日常食用的蔬菜等,在这段时间的努力下,在保障无各类污染的前提下,已经可以供应15万人口的日常用度了。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用不了多久,普通蔬菜的供应即使在人口暴增的情况下,也不会再是难题。

    早已经不是难题的是现在太平国唯一不需要大量进口的海产品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太平大岛沿海的海产品因为李庠的食品安全担心而禁止打捞,但太平国的海洋捕捞产业却是发展的极为迅猛,提供的税收一度占到了太平国常规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这一段时间内。李庠陆续在太平大岛外围点缀的大大小小的8个小岛扩张出的海域已经给太平国提供了广阔的渔场资源区域。而李庠不断拿出的远洋船只和设备也大大的促进了太平国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在不需要为出口考虑,优先供应国内的情况下,太平国的海鲜极其实惠。凡是来太平国探亲旅游的本土人对之印象格外深刻。吃廉价的海鲜大餐竟然成了一些开通了来太平国旅游路线的旅游团的主打宣传口号之一。

    除了国民享受到了廉价海鲜外,大量的海产品还直接进入了李庠早就规划好的8个巨型地下冷库当中。成为了太平国应对危机的食品战略储备中的一份。

    李庠筹备了很久的一直延伸向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立体构造规划。已经让大大小小的地下洞穴挤满了太平大岛的地下空间。只需要划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完善太平国的食品战略储备。就连太平国新开辟的两处盐场新生产的食盐都可以单独一个地下洞穴仓库储备了。

    每一个巨型洞穴在被地下通道分割连接后的小洞穴更适合细分,方便管理,诸如糖、咖啡、茶叶以及酒类等物资。即使无法占满一整座巨型地下洞穴仓库,不会用洞这个计量单位来称呼,但也都是以仓库这个单位来衡量的。

    当李庠不为大量进口的金钱发愁这个最大障碍被消除后,首先被利用起来的28个巨型地下洞穴中的储备已经可保障在外界遭遇封锁的情况下,太平国国民一两年内饮食无忧了。

    有了这样的底气,食物的问题在所有太平国人的眼中,都不会是致命的问题。王明阳更为担心的是国家内忧外患的安全问题。

    ……

    “外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举世皆敌。”王明阳在太平国巨头会议上就已经说过这样的问题了。

    “不过,直接威胁到我们的不多。

    距离我们最近的大洋洲的那些国家都不足为虑,马绍尔、基里巴斯等国甚至连我们的远洋渔船船队都打不过,即使美国人想利用他们都只能感叹扶不起,最多利用他们的哭诉获得一点道德上的先机。

    大洋洲唯一对我们有些直接威胁的只有一个澳大利亚,不过他们向来只重视近海防御,他们或许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上有点进攻能力,但对于我们这里,却是有些鞭长莫及。再说,澳大利亚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游走的他们并不会只听从美国人的摆布。

    我们所处的位置,离得欧洲太远,被美国人压制的欧洲对我们并没有敌意,相反还会在背后有点小动作,更有利于我们。

    俄罗斯也是力有不逮,无法太多干涉到我们这里。因为和美国的对抗,他们对我们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其他亚洲美洲的美国人的小弟也好,对头也好,都同样因为跨越海洋的距离因素,根本对我们造不成太大干扰。目前对我们造成最大困扰的国家只有三个:美国、日本、华夏本土。

    日本人的三板斧已经抡过了,被缰绳拴住的它们即使逐渐解禁,短时间也还威胁不到我们。但日本和美国现在是一体的。不排除美国人加大扶持或者日本人发疯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的日本将会爆发出二战后半个世纪多的底蕴积累,在无法直接对抗拥有核武器的本土的情况下,会先拿我们祭刀。对付日本,我们需要拿出长期作战的准备。

    但因为日本先天的不足和它国际地位的尴尬,它们对我们并不是最致命的,最多和我们不死不休的纠缠下去。”

    经过李庠有意的一些透露,王明阳对一向短脚的日本心中也有了对抗的底气,就连致命威胁,日本都被排除在外了。

    “真正对我们能造成致命威胁的是美国。”王明阳提到美国时脸色很是凝重,“不要看美国平时看似只是吆喝的嘴把式,但那是对华夏本土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或者是大国铁杆撑腰的小国家,而对于那些没有太大靠山的小国,美国人动起手来可是毫不客气。

    这些年,美国人可是一直都在拿那些小国磨刀了,甚至伊拉克这样的都不放过。而我们太平国所处的敏感位置,以及太平大岛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足以引动美国撕破脸皮直接下手了。

    我就是担心一旦日本人攻势不利,美国人会直接自己出手。我们能挡住日本人,却很难挡住美国人。”

    手握杀手锏的李庠并不怕美国人,却苦于无法向别人解释,他只有沉默着,心中措辞,找一个好的理由来安抚王明阳。

    “不要指望本土!”王明阳抢先一步又说道,“本土的态度我们很难把握。尤其是我们拥有了太平大岛后,本土对我们的态度更加微妙。而且本土现在的实力毕竟还无法直接和美国抗衡,很难指望他们会在太平洋深处为我们和美国撕破脸。

    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仅会成为美国人进攻我们的最好理由,而且还会在我们的内部引爆另一个致命的威胁。”(未完待续。。)

第331章 股份制有问题

    “我知道。”李庠默然片刻,才长叹道,“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如此,我们都是华夏人!”

    他也明白本土高层什么心思。自从他坐上了太平国国王宝座后,心中对于那些没有掌控在手中的东西,也免不了担心出现意外,毁于蚁溃。只是他手中握有一个空间地球,哪怕是他失败后从头再来,也一样能很快屹立在世界之巅。那份自信很快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可本土却没有那么大的底气来掌控太平国这里的未来走势。

    不说李庠这些华夏人独立建国的方式引发的思想动荡,就是太平国夹在日美之间不断的折腾,也容易导致局面失控,把本土卷进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国内国外太多的矛盾需要处理,本土对于这样的战争根本没有足够的准备。

    牵扯到国家的未来,谁也不敢冒险。就连美国人都担心日本人彻底激怒华夏大陆,而不敢彻底放松日本人身上的缰绳。

    棋子可以无用,但不能失控。为了不失控,最好的方法就是捏在自己手中。

    哪怕李庠跪地发誓保证,都无法释怀别人的猜测。唯一能让别人放心的,只有交出自己的命门,让别人来摘果子就行了。可惜那样不再管事的逍遥王不是李庠心中想要的逍遥。

    “我会小心的!”对王明阳的提醒,李庠郑重应道,“无论是什么样的威胁,只要我们内部不乱。就能坚持下去。”

    外部的威胁,还真威胁不到他。哪怕是美国人来,也同样能让它吃瘪。但具体到内部渗透的问题,李庠心中也不是那么有绝对把握。

    他虽然有金手指,甚至还能查看别人以往的信息,但这个有时间的局限性,不仅限定在13年之前,而且他一个人也难以追查所有人的思想,况且人心难以琢磨,总是不断在变化的。哪怕太平国福利待遇再好。也难以抵挡别人的收买和利用。

    一个大国在用名利收买人方面。比起太平国的未卜的前途方面,更容易让人信服。而且很多太平国国民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还系在本土的另一头,根本难以纠扯清楚。即使不用名利收买,也容易被人拿捏住。

    “内部的问题恰恰是我最担心的。”王明阳说出了他的第三点担心。也是让他最为担心的。

    虽然他不知李庠的金手指。但太平国的底细。除了李庠外,就数他最清楚,包括李庠拿出来用来唬人的核武器。所以真要拼了命。美国人也不敢逼迫太甚,日本人更不用多说。在王明阳心中,外部的威胁并没有那么急迫。

    “国家基础没有完善,将来很容易出现大乱子。”王明阳特地强调了国家基础的问题,让李庠注意到了这不是他们之前经常说的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的问题,静静听王明阳继续讲道,“作为一个国家,首先要明确国体和政体的问题。就像是一个人,首先要正名。这不仅仅是随便取一个名字的问题,而且要把国家的性质和政体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外人和国人都能明白这个国家的意志。这就是国家基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且在一开始建国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我们的国体和政体吧?”李庠沉吟道。

    国体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定义是不同的,当初李庠等人不愿意陷入无休止的阶级争论,直接模仿西方一些国家,简单的以主权在民的形式定义了国体。那么一个村子大的微型国家,谁会理会统治阶级的性质问题?即使到了现在,见多了特色阶级划分的太平岛人也没有人来抠这些字眼,他们更希望过幸福安宁的小康生活。

    “以后依然确定是主权在民的形式?”王明阳却郑重的再次问了一句。

    李庠心中一愣,随即明白了王明阳的意思。

    王明阳着重说了担心内部,最为担心的一点其实是李庠的问题。

    李庠是太平国绝对的统治者,而且还是那种权力实打实集中的国王,完全可以当独-裁者的那种。

    哪怕王明阳知道李庠的一些志向和理想,也不敢肯定李庠会在这么巨大的权力面前还能保持那份纯真和热血。独一无二的权力掌控更能大手笔的描绘心中的那份蓝图,不会受其他声音的骚扰。这样的权力诱惑足以让几乎所有正常人迷失。

    太平大岛时期的太平国已经和太平小岛时期的世外桃源村落架构不同,所表现出的权力级别甚至在国际上也能数得着,原来的权力分配肯定需要重新做调整,而掌控这股权力最为尖端的李庠的意见自然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王明阳需要再次明确李庠的打算,才能决定未来太平国的发展之路。

    “若是没有民众的参与,我孤家寡人做白日梦有什么意思?”李庠苦笑一声道。

    李庠并不是圣人,但身藏空间地球金手指的他已经可以无视凡俗的那些勾心斗角,哪怕是全体太平国国民反对他,都无法阻止他施展神通做下让人骇人听闻的事情了。对于在一个小国家里折腾,称王称霸,李庠还真没有了这么大的兴致。他之所以建立太平国,有很大一部分是实验的成份。少了民众的参与,只有他一个人强势的手臂在挥舞,根本就没有意义。

    “我知道了。”王明阳闻言点了点头,稍沉默半响,才转而继续问道,“那我们的政体还是采用特色式的君主制?”

    相对于概念范围太窄的国体,世界上的政体显得更为灵活多样。仅仅是君主制,就有不同类型。李庠虽然不想当独夫,但也不打算让普通民众的七嘴八舌耽搁了他的实验成果,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也有些不适合。于是才有了股份制的特色君主制。

    早在一百多年前,曾经研究过股票并小赚一把的马克思就称股份制为共有制,并推测合作制与股份制(共有制)是向新社会形式的过渡点。上市公司英文public-pany,直译公众公司,叫它众有制、或社会所有制也是可以的。

    虽然那些跨国公司的掌权者们不亚于一个个的独裁君王,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股民的参与成份也在逐渐加大,尤其ceo等各方面的专家等人力资本对货币资本的压制,从而形成了一种处置财产权力上的制衡。

    股份制不仅仅是财产的一种分配形式,也可以是权力的一种分配架构。

    相对于主义之争中的。权力分配的模糊界限。李庠也不介意用股份制来限定一下权力的分配。

    太平小岛时期,没几个人在意这么一个豆丁小国过家家式的组织架构,说是股份制,很多世界稍有点名气的普通股份公司规模就比太平国大。把太平国看作一个股份制公司也未尝不可。而且太平国的股份制也算是上市了。只不过这个市不是普通的金融债券市场。而是面向全体国民,让每个国民都能获得和分享到一份股份。

    但当太平大岛出现后,世人眼中的太平国这个股份公司已经逐渐成了一个庞然大物。股份制的问题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的问题也被更多的人提起。

    “股份制在普通人心中,终究首先是建立在资产产权分配上。”见李庠沉吟,王明阳直接解释道,着重突出了资产产权分配几个字,“我们是保护个人合法财产,并提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于是有人就理解为了西方式的私有化,就打算凭借着那点股份提出了要参与太平大岛所有权以及表面和周围各种资源所有权的分配。”

    李庠听到这里不禁失笑。

    王明阳说的很委婉,但一直对情报更为了解的李庠立即就明白了怎么一回事。

    太平小岛是李庠独自一个人发现的,就连国际上,也逐渐认可为李庠私人财产。李庠拿出来建立了太平国,并分配出了部分股份,对于李庠独自掌控太平国的绝大部分股份,并当着众人眼中至高无上的太平国国王,别人也没有什么意见,仿佛是天授其权一样的自然。

    但太平大岛却是在众人眼皮子地下冒出来的。虽然大多数国民那时都远离了巨变现场,但仍有不少人在浮岛上和军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奇迹。于是在某些外部势力宣传推动下,李庠个体的功劳被有些人慢慢的忽略了,代之解释为集体发现了太平大岛。

    “也就是说,有人觉得按照原来的股份分配有些不公平了?”李庠笑道。

    “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王明阳遗憾道,“毕竟当初要不是你的提醒,我们恐怕连脚底下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不知道。要不是你的努力,我们恐怕要伤亡惨重,说不定就要跟美国人和日本人的那个短命岛上的人一样直接被海浪淹没了。”

    “那还是有少数人觉得新增加的太平岛资源不能按照原有的股份分配方式划分?”李庠摸了摸下巴上留出的胡茬慢慢说道。

    “我要说的不是这个问题。”王明阳哂然一笑道,“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被外国势力蛊惑或者收买了,闹腾一下而已。跳梁小丑不值一提。”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总有些人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在生活着,再好的政策,总有人失落不满。福利再高,也填不满有些人的贪婪。机会再多,也搭载不了有些人不断跳跃挪腾的野心。有了裂痕,自然就会有苍蝇飞来。正拿太平国没法下嘴的日美等国,以及其他想趁着这个机会插手太平国事务的势力开始发力了。

    一点名利的诱惑就有人跳了出来,开始叫嚣了。

    可惜,他们似乎忘记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国家。

    作为一个名正言顺拥有暴力机器的国家而言,极少数个人的威胁不值一提,尤其是在国家方面还占据了大义的情况下。除了有n种方法让他们彻底闭嘴外,对比一下现实,习惯了让当权者施舍的大多数国民还是知足感恩的。

    “主要问题是因为股份制引发的新老国民的问题。”王明阳提出了他的担心,“国人始终把世俗的股份制思想带入了我们的政体体制来。或许他们不会把疑问对准你,但他们之间却对股权认同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的宪法首先肯定人人平等,尤其是公民的平等。但是股权本身又带着些许权益的不平等,尤其是这个股份制的说法让很多人主动或者被动的起了误解。就眼前来说,那些太平小岛时期的老国民们更愿意把太平大岛看作是他们自身权益的一部分,尤其是面对那些太平大岛出现后才新来的新公民们。”

    王明阳措辞有些委婉,但李庠已经明白了。太平大岛就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稀缺资源,国家的财产私有体制让部分人自觉的应用股份制所带着的产权观点,划归为自己的一部分权益了。简单说白了,有很多人已经把太平大岛看作是见证了奇迹的老国民集体的财产,也只有老国民才占有其中的n分之一,那些轻松获得公民待遇的新国民无权轻松享受和老国民同样的待遇。

    哪怕太平国是新生儿,身上依然从娘胎中带了些污垢。小集团和山头从一开始就有苗头,也根本无法杜绝。财产私有和股份制天然带有的产权特点,意味着权力的不均等,对此李庠虽然心中早有了准备,但这样大规模的山头问题那么快就出现,还是让李庠也忍不住有些头疼。

    难怪王明阳要担心,这要处理不好会出大问题的。

    “我们的体制还不健全,根本无法消除这样的影响。下一步我们需要对公民权利和义务重新界定,用需要人人平等的法律来制约其他的不平等。”(未完待续。。)

第332章 伟大从地下开始

    “这就是我们的太平王城?”雷小春有些失望的望着越来越近的那片陆地。

    因为父亲才加入了太平国国籍的他本来有些雀跃,对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太平岛充满了不少期待,但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还是和他想象的所谓王城差距很大。

    “不是说这里正在建起一座伟大的城市吗?这可是怎么连点像样的高楼大厦都没有?”他郁闷的四处张望道。从机场出来,顺着新修的公路开车,视野所及的建筑基本都是低矮的。或许比起一些小县城的建筑强一点,但比起自己来的京都来,就像是乡下一样,根本不像别人所赞美的那样伟大。

    “一座城市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才叫伟大。”心中正感慨万千的雷云对自己的儿子幽然来了这么一句。

    对于能让儿子转为太平国的国籍,就是一年之前,他也是万万都没有想到。虽然他因为照顾家族等原因无法像三弟雷石那样加入太平国,心中未免没有遗憾,但要把自己的家人的未来命运也挂在这个新生的小国身上,他还是不会轻易去尝试的。

    但是他现在的想法却变了。

    或许太平国在大多数人眼中,始终都只是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小国而已,哪怕他们侥幸赢了日本一两回合。但对于一直待在太平国,眼看着太平国一天一个模样的雷云来说,太平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诞生之地。

    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太平国国民们之所以亲切的称呼她为自己的王城。就是因为奇迹正在发生,这座城市正在快速的成长着,向着一个真正的超级大都市迈进。

    初来的外地人从表面看这个城市,感受都只是一般,见惯了本土高楼大厦的人的更是觉得一般般,却不知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向地下扩张延伸。

    雷云甚至相信,太平岛向地下延伸的深度绝对不弱于那些所谓高楼大厦的高度,而且延伸出去的地下通道比大都市的道路都要密集。因为向地下拓展的空间,绝对不止一层。

    作为太平国的老熟人,雷云参观过的地下空间至少数着有三层。逛了两天都没有逛完。而这只是对民用项目开放的部分和一些可以对外人开放的部分。还有更多的敏感区域碍于他的身份,是无法靠近的。

    “我们每天都能发现新洞穴!”这是本土驻太平岛的情报人员搜集到的一句醉话,但很多人都相信这是真的,甚至还传出了要把太平大岛改为悬空岛的笑侃。

    在他们看来。在这片新生的岛屿上。来自地幔的岩浆似乎灼烧尽了它所经过的每一寸空间。哪怕他们中很多人只是看到了那些对民用项目开放的区域。就已经发出了种种的感叹。

    地下空间从一开始,就部分规划在了民用项目用途上,属于打造立体大都市的一部分。

    “这么多宝贵的地下空间。用于民用真是浪费!”本土的情报人员包括雷云在内,往往在看了太平岛密集的宽大的地铁站后都会眼热的抱怨太平国人的浪费。

    如果合理利用起这些地下空间,本土足以在这里钉上一颗让美国人寝食难安的钉子。到时候,美国人不要说插手东亚事物,就是自己家门口都难得安宁。这里的地下空间虽然不知多大多深,但只要在加以改造,在现代导弹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比起当年苏俄利用古巴所造成的威胁都要大。

    仅仅从军事方面考虑,拥有巨大地下空间的太平大岛作用一点都不逊色于夏威夷对美国人的太平洋之心的作用。哪怕不足以让本土直接迈出三条岛链的封锁,但足以让美国人畏手畏脚了。

    “我们其实不需要对民用项目开放那么多的地下空间。”太平国自己人也有不少为之可惜,在他们看来,如果加大保密力度,这样构建起的军事防御体系会让任何敢于攻入太平岛的敌人头疼。

    “我们的地下空间有淡水,又有足够的空间储存粮食弹药,完全可以打造出一座无法攻陷的地下堡垒来。就算是美国人来,也只能碰壁哀叹。”太平国的参谋部更是早早的就制定起了地下空间的军事利用计划,建议留出更多的地下空间来。

    地下空间的战斗比起巷战来更为复杂,军事大国们的诸如飞机、坦克、战舰、导弹等很多武器几乎就没了用武之地。哪怕是单兵武器先进的美国人要想一点点的攻陷太平岛的地下空间,所可能造成的伤亡数也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而如果攻不破地下空间,即使占领地面也无法利用起来,最终只能视为鸡肋。

    “这些地下空间用于民用,可一点都不浪费。”对此,李庠和一群城市规划师们的态度都很坚决。

    “一座城市,尤其是一座超级大都市,需要解决的交通问题你们考虑过没有?”田青的口气向来是毫不客气。

    要想吸引人们的目光,引领文化的潮流,建设一座超级大都市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一座伟大的超级大都市也是一个规划设计师毕生的梦想。可现实却在制约着城市的无限扩张,交通就是一个世界大难题。

    汽车行业因为牵扯到能源寡头和钢铁橡胶等巨头以及军火商们的巨大利益,甚至连汽油改柴油,油料变电力的动力方式都很难改变,更不用说阻碍私人车辆的扩张了。就像本土,明明都知道公共交通的种种好处,但在内外利益集团的指挥棒下,依然让不断疯长的私家车成为堵车长龙里的摆设。

    不谈停车位挤占的活动空间以及尾气和噪音的污染,每公里只有270辆车左右的饱和容量数也最终会成为那条无法逾越的红线。成本劣势和同样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使得交错布置的立交桥也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一个城市的地面资源毕竟有限,而一些热度极高的交通节点的出现更是成为一个城市交通致命的短板。

    让田青欣喜的是,太平岛上那庞大地下空间资源比起花费巨资修几条地铁线这样的立体交通线来说,更是具有先天的优势。在她看来,那交错纵横的熔岩隧道简直就是造物主的恩赐,正是发展交通体系的最佳资源。

    “我们可以让地铁分布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点上!”田青在拿到了那份在不断新增的地下空间勘探报告后,一向很认真讲究实际数据的她都罕有的夸张道。

    “有了这些地下交通线路,即使家家都开出去两辆车,我也敢保证正常情况下不会堵车。”当上了田青新助手的庞城也跟着放大言道。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些地下空间能解决人人头疼的交通问题。又有什么浪费的?”在一群规划师们的支持下。田青理直气壮的反诘。

    显然,有了足够的地下空间不光解决了交通的良心,连这句原话的下水道的良心也是大大的好,只是没有人在这上边多纠结而已。

    “地下的这些空间挪为民用。一旦战事爆发。一样可以转为军用。”李庠并不担心用途的问题。“哪怕敌人把整个民用地下空间图都标记下来,我们只需要改变一下结构,多设置一些关卡。一样能让敌人晕头转向,分不清东西南北。”

    别人会担心地图泄密的问题,但对于可以移山填海的李庠来说,改变一下地下通道的结构轻而易举。随便挪出些岩石来,就能让敌人开路的炸药也无能为力。

    “我们展现出的地下空间越多,说不定越让敌人猜测我们的未知空间,虚虚实实下更不敢轻易动手,陷入这样的地下迷宫中。”李庠更不担心安全的问题,“再说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真要等到敌人攻上了岛屿,那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李庠根本不担心别人的进攻,真要被人攻上了太平岛,用不着地道战,李庠自己说不定就逼急了眼,开始施展非常规手段了。他可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宣布过不主动使用核武器的和谐宣言,也没有反对以杀止杀杀进敌人老窝去的仁慈。

    “地面空间同样极其宝贵!”李庠的观点一部分也是基于此。

    对于李庠来说,能时刻沐浴在阳光下和新鲜海风中的地面空间才更为宝贵。

    当初为了节省精力,他建造的这座太平岛上的空穴比起人们想象的还要多。每天都能发现新洞穴不是虚言,李庠不能老是当神棍,很多洞穴的发现都是太平国人在一步步的暗示下,经过探索才发现的。同样如雷云的猜测一样,最深的洞穴已经到了原来数百米深的海底。

    为了解决排开海水的问题,那些巨大的空穴直接座在海底,容纳了大量的海水。只需要李庠用点岩浆堵住四周的漏洞,再把海水排干,一座座更为巨大的洞穴就会极大的拓展太平岛的地下世界。甚至李庠还可以借助海水的掩护,在太平岛周围或者更远的地方,建起更多的海底洞穴。这比起建造露出水面容易暴露自己秘密的地面空间要简单容易的多。

    有了更多的洞穴基数可以作为军事用途,部分挪为民用并不影响,甚至在李庠的计划中,为了少占用地面空间,会有更多的洞穴转为民用。

    “地下洞穴对外界的条件更不敏感,很适合经过改建当仓库。这样的仓库,也更适合战时状态,不怕敌人的轰炸破坏。而我们的地铁线路可以直接贯通这些战略仓库,平时应用根本不影响。”在规划师们的蓝图中,也极为支持李庠的想法,尽量把更多的建筑搬到地下去,

    “这些采用燃料电池的分布式电站也可以安置在地下,甚至一些工厂也可以在地下运转。我们密集到位的官网线路,可以创造不弱于地面空间的环境。”

    从表面看,太平岛上看不到太多的大型工厂。但雷云知道,太平国有不知数量的几条电子生产线是世界一流的,为此打造的地下真空无尘恒温车间也同样是世界超一流的。

    李庠只需要借用一下空间地球中的气体,很容易营造出别人巨资投入的真空环境。这样的真空条件甚至廉价用到了一些日常用品的地下生产车间中。在雷云看不到的地方,以及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多的地下工厂正在李庠的手中不断的建造完善起来。

    厚厚的地层成了李庠大肆挥洒神通最好的掩饰。

    但地面的建筑引人瞩目,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这也是太平国至今没有高楼大厦的缘故,按照建筑的规律来看,仅仅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地面上竖起无数的高楼大厦。但雷云从来不会怀疑这个城市的未来。

    “一个城市的伟大是多方面的。这个城市的伟大已经从地下开始崛起。你不要只看这个城市的表面,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她,才能更清楚她的伟大之处。”雷云向儿子郑重道,“明天就是冬至,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会议将要在这天召开,到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个城市真正的伟大之处。”(未完待续。。)

    ps:  祝还能看到这一条祝福的大大们元旦快乐!

第333章 国民大会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思想,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伟大在于文明。

    社会制度是文明的基石之一。或许一个伟大的文明照样可以在奴隶和原始社会中的诞生,但作为同时代而言,要成就一个伟大的文明社会,首先要有一个优于其他的社会制度。哪怕是奴隶制社会,当时也有其时代先进性。

    当代社会中,已经汲取了数千年历史的传承的各种制度,都有其优缺点,短短几十年还很难判断哪一种最为优胜,所以文明的独特性让制度也只能成为基石之一。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基石。

    太平国的很多不稳定因素就是因为一开始的一些制度并不健全,而作为太平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民大会将执行着查缺补漏的职能。

    2017年12月22日,太平国第三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国民大会,是不是少了个代表两个字啊?”雷小春四处张望道。第一次参加这种涉及整个国家未来命运的大会,他心中满是激动,但年仅15岁少年的叛逆激素还是时不时的荡漾出来。

    “要是只有代表,你一个刚刚加入的平民能参加这样的大会?”旁边陪着他的雷嘉嘉翻了翻白眼道。

    雷嘉嘉虽然只有12岁,但随着父亲雷石已经在太平岛上待了2年多了,已经是太平国地地道道的老公民了。而且因为历经几次太平国的大事件,积累的荣誉值已经达到了士一级。只是因为年龄还不满15岁,无法授勋。

    太平国遵循古礼,15岁举行成人礼,就算是成年人了。当然太平国初立不久,毕竟还受到本土环境的影响,所以还保留着18岁之前的保护期,最多把16岁提前到了15岁,同样并不算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部分权利和义务还是受限的。

    不过国民大会的参与者身份却不在这个限制中。年满15岁的雷小春正好可以参加这一次大会,哪怕刚转入太平国国籍的他只是一个平民身份。

    即使把儿子转为太平国国籍。成为太平国一个平民已经让雷云窥探到了上边对他的一些意见。但直接转为公民还是太高调了些。一字之差,很多的权利和义务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也不影响雷小春参与国民大会,毕竟这是全体国民大会,而不是公民大会。

    甚至连12岁的雷嘉嘉也可以参加。只是没有18岁以上才有的完全表决权。也没有15岁到18岁的有限表决权。

    新的大会中有一项提案正是开放这个年龄限制的。认为涉及到儿童自身权益的法案应该最大限度的征求儿童们的意见,对之开放有限表决权,只是这第三届国民大会是暂时指望不上了。为此。雷嘉嘉还是有些气嘟嘟的,对仅仅比他大三岁的雷小春一来就能拥有这样的权利而不甘。

    身上的武官之职还没有卸任的雷云作为本土的官方代表也旁听了这一次的大会。他的身份注定了在这种场合下时刻要忙碌,根本无暇顾及雷小春,雷石更是忙碌,雷石的妻子还要照看着小儿子,于是雷嘉嘉还是成了雷小春的小向导。

    “不是代表是什么?你看这个会议大厅一共才容纳多少人?太平国的国民人数是多少?”雷小春的年龄正是喜欢抬杠挑刺的年龄,指着周围对雷嘉嘉故作不屑道,“我记得老爸给我说过,好像这个时候的国民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万了吧?而这里……”

    “这里怎么了?”雷嘉嘉立即叉腰竖目,对这个小时候老欺负她的哥哥毫不客气道,“你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出一个能容纳一百万人的会议厅?就是能找出一个这么大的会议厅,我也服了you。敢不敢打赌?”

    看着雷嘉嘉张开双臂扩向周围,心中发虚的雷小春自然不敢赌。

    他虽然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会议厅到底有多大,但他一见到这个会议大厅的时候,绝对被震撼到了,足足发呆了半分钟。

    他见识过本土京都的万人大会堂,而太平国的这个大会堂最多却能容纳三万多人。

    科技的发展使得声音和影像可以超过原来的距离限制,若不是人感官上的不适感以及会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个已经夺取了世界之最的会议大厅还可以造的更大一些,容纳人数更多一些。虽然此时一心想打造世界独一无二超级大都市的李庠,心中还是残留着些国人好大喜功的意识,无大不以表功,但太平国也确实需要这些超级建筑来吸引本土人才的眼光,给予他们足够信心。

    “不就是一个石头蛋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年轻的雷小春还是表面不认输的再次不屑了一声,只是这声轻不可闻。

    用石头蛋开形容这个会议大厅很是形象,整个会议大厅都是用巨石砌筑而成。外围数人合抱不拢的巨大石柱,带着原始粗狂风格来不及仔细雕琢的石墙,还有那个穹顶也天然岩石雕琢拼凑而成,这样的穹顶还引发了很多人对天然岩石最大跨度极限的争论。

    现代建筑利用新材料可以轻轻松松突破百米的跨度,最大三四百米的都有。但用天然材料,当年的罗马万神庙利用天然混凝土也只有43米的跨度,波兰的百年大厅用钢筋混凝土也不过只有65米的跨度,要用天然石材跨度超过百米,让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可大自然就是如此的奇妙,地壳深处的有些高金属含量的岩石在高压高温条件下,抗拉强度不弱于钢结构。为了打造一个永恒的经典,借以展示太平国的实力。李庠顾不得别人的猜测,借助现代科学的计算分析,直接造出了这么一个浑然一体的穹顶,顺便直接一次性安装到位。

    包括他同样顺手用巨石砌筑的像鸟巢一样的外围建筑,整个太平国会议中心打造的形状让人格外印象深刻,这座新建成没多久的会议中心很快就有了凤凰巢的雅号和石头鸟窝的别号。同样因为来不及过多的装修,带着原始粗狂的本色,其中的国民会议大厅也顺便有了一个石头蛋的别称,但这丝毫不妨碍它成为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就连雷小春望着大厅穹顶灯光慢慢汇聚成的星空图,也实在说不出更多贬低的话语来。

    “这里有三万多人还不叫多?”这声低语连雷嘉嘉都没有听到。她继续追问。

    如果是看一场演出或者比赛。十多万的会场都不少,但能容纳三万人的会议大厅已经绝对是世界之最了。就连李庠现在也有些后悔建造这么大的会议大厅了,一有了分歧争吵起来,哪怕是设计之初就打造了最完善的吸音设施。还是让人心烦意乱。

    如果是用于本土的一些场合。三万多人整齐划一的集体举手的场面无意很壮观。但在李庠有意识的纵容下,参与了这次大会的太平国国民们很快发扬了民猪精神的部分精髓,让整个会场鸡飞狗跳的差点变成了菜市场。

    “接下来的时间一定要严肃会场纪律!”李庠立即改正自己的放纵态度。特别强调道,内心也已经决定了重新修改会议大厅的内部布局,不再容纳这么多的人了:“一两万人的现场代表已经差不多足够了,其他人还是参加网络同步会议吧。”

    之所以被称为国民大会,而不是国民代表大会,都是因为有了网络的缘故。

    科技改变生活。网络时代让很多局限性很强的东西也变得开放了起来,甚至包括局限性最强的权力,至少让权力对空间距离、成本、时效等方面的借口少了许多。

    已经高了几个层次的李庠对于一般权力的独占性已经没了激情,正在慢慢的把这些向民众让渡,很快就利用起了网络的天然优势。

    少数服从多数的最高形式就是在于全民范畴上的选择。第一届国民大会因为就那么几个人,自然不牵扯太多问题,几乎全员参加,第二届大会已经有了网络同步会议的形式。

    有了真正的权利,民众们对于附带的实名制帐号自然不会多反感。

    每一个拥有表决权的太平国国民都会用他们自己的实名帐号,来对每一项体案进行评价和判决。

    真正到了这一届,才体现出了网络会议的意义。

    这一届国民大会不同于建立在第一届条条框框上的第二届,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改革,更有国民福利待遇的问题和诸多国民权利义务的问题,吸引了众多国民,尤其是新国民的热情参与,83万的网络同步参与人数创走了一个新的纪录。

    不少于现场国民代表的权利,又可以避免现场的盲目从众,可以更多的冷静思考,让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坐在家中,或者在咖啡馆、酒吧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地来行使自己的神圣权利。

    “我也能决定自己的未来了!”只经过了两天的参与,尤其是亲自参与了几个教育体案的表决后,雷小春就喜欢上了这种方式,对于这个新国家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

    “人们越是意识到和明确了自己的权利,高高在上的权力分解削弱的会越多。”王明阳曾经担心这样会影响李庠对于这个国家的掌控力。

    或许对于王明阳的本心来说,他喜欢这种民猪的形式,但对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君主制来说,这样是一种威胁。当李庠的地位受到威胁时,更加激烈的手段会让这表面看上去的民猪形式更快的崩塌,反而不如维持稳固的金字塔形式,一步步的慢慢来改变。

    李庠对于王明阳的试探有些好笑,在拥有了一个空间地球的资源后,他的视野早就不再局限于关起门来自己唱戏。

    就是这个时候,他表露了自己更大的野心:

    “伟大缘于更多的包容。我们不需要桎梏或者抹杀,我们要做的不是圈养出一群温顺的绵羊,我躲在羊圈里当头羊。我们要做的是放纵他们的个性,培养起他们的野心,让每一个国民都能成长成为一头狮子或是一条龙,而我,他们的王,就会带领他们去征服更为广阔的世界,超越更加深远的历史,成为真正的万王之王!”(未完待续。。)

第334章 我们自己培养精英

    伟大不是轻易被人认可承认的,就连一场国家级的会议也不是一天就能讨论出一个结果的,尤其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全体国民会议。哪怕这个国家再小,所牵扯到的种种复杂问题也足以让一场场的争吵无法轻易平息。

    李庠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民众们的宣泄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现在也没有什么势力明着跳出来打扰太平国内部的调整。

    本土的势力遵循了太平国的规则,一个开放的国民大会就能让他们实现更多的目标,根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跟李庠闹翻。

    日本人现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哪怕他们过去的几十年里都在准备着再次走到世界军事舞台中心来,但突如其来的不仅仅只是机会。

    他们似乎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至少面对着一个小小的太平国就让他们犹豫了。缘于一开始只是宣称和太平国起了摩擦,而不是直接宣战,使得日本人在颜面大损后尚还给混乱的政坛留了一丝喘息之机,不至于立即就撕破所有伪装。他们也低估了亚洲区各国对他们军事化扩张的反应程度。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压力和错综复杂的利益牵扯让缺少强势人物的日本政坛陷入了胶着状态。

    最乐观的人也不会认为日本人会在半年内就顿悟。针对太平国的报复虽然一直都在准备,但计划已经推迟到了明年下半年。

    从一开始,李庠就没有把日本人太放在眼中。反倒是一直牵着日本人脖子上缰绳的美国人,李庠需要谨慎对待。

    在太平国还没有切实威胁到美国人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他们更希望捡便宜。日本人、华夏本土都会成为他们率先利用的工具,而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一些美国大鳄还希望太平国人把太平大岛建造的更加完美,好方便未来的收割。

    对于美国人来说,太平大岛就放在哪里,不会长腿跑掉,什么时候处理都不成问题。太平国毕竟是一个他们承认过的国家,没有足够的好处,美国人还是希望用最省力的方式来赚取最大利益。

    哪怕是一个棋子。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摆放在正确的位置,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对于美国国家战略来说,太平国这个用来跟华夏本土博弈的地方,早早的出手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但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人哪怕是当观察员。方式都一直是主动的。

    美**舰就像是烧油不花钱一样。时不时的巡游在太平大岛附近。在日本人暂时腾不出手的情况下。自大的美国大兵们差点就直接成了挑衅的主角了。幸好美国高层还记得需要等待华夏本土继续在这里压上更多的赌注,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在日本人继续叫嚣增大摩擦的同时,再有了美国人的这些敌对举动。使得太平国的未来并不被人看好。谨慎对待的不仅是李庠,而且还有本土的精英人士。远离太平国,远离战争,这也是本土精英阶层依然不为太平国的移民政策所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他们认为来太平国得到的利益和风险不成比例才是最主要的。

    那些移民政策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是很优越了,但对于那些借助本土积累的台阶已经可以在欧美国家站住脚的所谓精英们来说,这些都不值一提。而从李庠本人开始做起,太平国的很多政策有意无意的在压制特权阶层,这使得很多本来要舒展野心的精英很是不爽,也淡了来这里的心思。

    “精英也是培养起来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培养自己的精英?”李庠对于精英人才的缺少,很是不以为然。

    百人出一杰,千人出一英。只要太平国普通移民的基数上去了,自然会有精英冒出来。

    祖上倒溯几千年,几乎每个华夏国人身上都有贵族的血脉,先天上的差距并不是太大,更多是后天上的培养。更多教育资源的倾斜才造就了一批批自觉高人一等的精英。当初不少一代身上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照样在二代身上得到了改良。李庠就打算提供属于贵族n代的教育资源来培养太平国的新一代,至少在硬件上,让每一个国民都能享受到贵族的奢华。

    其实很多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就连一向清高的教育也不例外。只要足够的资金到位,教育软件的问题一样能轻易解决。

    “我们恐怕等不了那么多的时间。”王明阳担心道,“现在百废待兴,各行业都需要人才,若是靠自己培养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其实一个精英的培养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李庠笑道,“别忘了,我们有大量的半成品。”

    如果就比例来说,华夏的大学生人数并不算高,但每年六七百万的毕业生人数却在不断壮大着这个庞大的绝对数值。教育政策的变化造就的一些混日子的残次品,以及国内低生产水平造成的高水平人才的相对过剩,使得国内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对着这些不缺乏冒险精神的年轻人来说,待遇优厚的太平国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在太平国,来自华夏本土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这些特殊教育体系下生产的半成品虽然还达不到精英的标准,但在汉华等级考核下,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这已经省去了从零开始的漫长基础培养期。而从基础走向精英,只需要多一些历练和机会。

    尤其是作为理科生而言,迈向精英的一步,是与不断的试验和训练脱不开的。熟能生巧的积累技能的背后是不断消耗的资源和资金。这也是很多同班同学开始拉开档次的关键一步,也是那么多的非专业人士照样能在新的岗位上逐渐培养成专家的原因之一。

    贵人扶持。扶持的就是资源和机遇。太平国大量虚位以待的岗位就是机遇,而空间地球上还有大量过剩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不仅仅只是物质资源,地球上数千年集聚的文明,工业时代数百年集聚的科技成果都可以被轻易的复制出来。

    “若要论起长见识,好像没有能比得上咱们的!”李庠笑眯眯道。

    李庠在仔细探究了空间地球后,终于找到了它的伟大之处。

    在别人的眼中,地球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上百个国家组成的,而每个国家里,种族、派别林立,大小组织割裂。根本谈不上什么统*一。而在空间地球中。至少2013年9月9日之前的一切,都全部向李庠敞开了,完全掌控在李庠一个人的手里。

    有人说过,若是全体人类能联合起来。人类早就冲出太阳系了。或许死气沉沉的空间地球中缺少人这个因素的力量联合。但物资和技术等资源却一点不缺。仅仅从科技方面考虑。至少供应人类登上火星就一点不成问题。

    登上火星,不是美国人办不到,而是成本太高。况且美国还不能代表地球的最高技术水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哪怕是一些小国家,说不定也能在某项技术方面有优势。更不用说,欧洲各国以及崛起的华夏等国,在某些方面不会弱于开始走下坡路的美国。

    自从李庠从那些隐蔽的实验室中搜索到一些绝密的技术发展成果后,他对于空间地球只截至到13年9月的那个时间点的遗憾就烟消云散了。不少的实验室技术哪怕是过去了5年了,依然算是这个世界上所谓的顶尖技术。

    值得幸运的是,在李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一切的时候,他就凭借着大把的金钱掌控和新组建了不少的科研单位,继续烧钱扶持一些技术的继续发展。在太平国建立之初,李庠已经有计划的在太平小岛的地下基地中继续扶持一些敏感技术,直到太平大岛建立更加完善的地下科研基地,很多项目也一直没有停滞。

    能够参考各国和各组织现有科技资料,即使一些项目还没有足够的大能来主持掌控,依然能很轻松的保持着真正的世界顶尖水平。

    也正是通过各国资料融会贯通的学习,太平国的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就这样成长了起来。这给了李庠足够的信心,同样的方式,足以让一大批半成品材料的大学生成长为太平国的精英中坚力量。若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用培养博士的条件培养,即使存在师资力量的短板,按照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方式,在越来越大的移民基数基础上,总能快速收获自己的精英,奠定太平国金字塔的中层支柱。

    再上一步,有了厚实的精英群体后,用万里挑一的方式,属于太平国自己的大能也就为期不远了。

    “若是自己培养精英,我们需要更多的项目来支持。那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从科技到经济文化,全面的发展必然牵扯更多的精力。”王明阳对此抱着谨慎的态度。

    一个国家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若是自己培养,这需要全面的培养体系。而这个全面恰恰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

    每个人都知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就是夯实一个国家基石。

    大国有底气全方位的发展,而小国却只能在某些领域获得优势,否则全面铺开的结果,恐怕没等打好基础就容易被人灭掉,幸运一点没有被丛林法则淘汰的,耗尽国力也恐怕不够建起一个完整基础的。

    太平国就是众人眼中的小国,新建立不久的国家,尤其是在一座新诞生的荒岛上建立的新国家,要说底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一个国家的底蕴是成百上千年无数代人的创造积攒沉淀出来的,那些无形的财富远不是世界首富的美元所能对比的。

    王明阳是个合格的管理者,哪怕他了解了不少李庠身边的秘密,依然不敢把太平国定位太高,保守的选择了小国的方式来按部就班的发展。但在获得了空间地球这个最大底蕴的同时,只有一个静止的时间点的缺陷就使得李庠需要快速的消化,全面铺开的选择更加有利于推动整个进程。

    “我们就是要全面发展。”李庠断然道,“我们谋取的不是一时兴旺的小国之道,而是要奠定真正的大国之基,能支撑起整个华夏文明之火的坚固基石。”(未完待续。。)

第335章 钢铁厂开工了

    在李庠的积极参与下,太平国的钢铁厂开始投产了,而且是两座钢铁厂相隔三天,差不多一起投产。

    李庠从空间地球中拼凑起来的先进设备试运行了一个多月,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并不一定设备先进就能产能最大化,系统的科学规划是一方面,生产的管理更是左右着生产线的效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者。

    多亏了华夏本土这些年大炼钢铁,用占据了世界一半还多的钢铁产能造就了一批批的合格钢铁产业工人,也多亏了华夏本土的高等教育使得太平国的第一批钢铁工人们能很快适应世界各地的先进设备,更多亏了现在自动化设备的普及让两座钢铁厂包括管理人员在内也只有不到三千人,才减缓了李庠很头疼的人才问题。

    当然这是在钢铁厂还没有达到最初设计产能的基础上。

    原计划产能一千万吨的第一钢铁厂只是点燃了的1号和2号高炉,其中2号高炉还是试运行状态,并不是全状态运行,同样规格的3号高炉虽然已经被李庠轻松竖起来了,但至今没有开炉。

    “就是有些浪费了。”工业部部长张建设就对李庠念叨过好几次。

    随着太平国工业体系的陆续展开,原来的农工部被正式拆分为工业部和农业部两大部门,原部长张建设留任工业部。从本土大规模工业建设中熏陶出来的四十多岁的张建设更喜欢大工业机器时代的气息,而副手梁书平就任的农业部就权力来说一点也不小。

    太平国的农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虽然种粮食现在李庠不指望,但花草树木,甚至太平国民日常消耗的果蔬都列入了农业规划中。畜牧业也在兴起。虽然太平国的肉类主要依靠进口,不过奶、蛋已经正常在本岛供应了。现代化的饲养产业并不需要依赖外部的天然环境,仅仅靠进口饲料的供给。就已经可以形成饲养业的大型产业化。

    只要不大量的加入各种添加剂,现代饲养产业的蛋奶质量还是很有保障的,顺带着连鸡肉,太平国也很快做到了自给自足。

    更早做到自给自足的是渔业。

    太平国的远洋捕捞得益于李庠提供的廉价先进船只在太平小岛时期已经能大量出口了。大量的移民也带来了适宜的远洋捕捞员工,李庠手中又有全球海洋的详细资料,而他也从来不缺船。空间中的船只经过改头换面,就有更多的渔船开始奔赴更远的海域。

    去年一年,太平国的远洋渔船仅仅在南极地区就捕捞了11万吨的南极磷虾,占了全世界捕捞量的三分之一。

    南极磷虾这种比牛肉营养还要丰富的天然绿色食品国际市场销量很广,但远赴南极洲的捕捞成本也很高昂,当年苏俄靠着庞大国力的支持达到了年捕捞50万吨的记录至今还没有被打破。不过,李庠从来就不怕成本问题,就连燃油也可以多合成几十倍浪费着用,这才使得太平国的磷虾捕捞成果引世人瞩目。

    这么多磷虾足可以让百万人口规模的太平国人当饭吃了。除了满足太平国人的饮食的部分需要外。大部分南极磷虾经过深加工和精美包装,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额超过了一亿美元,加上其他海产品的加工,太平国渔业外销产值就达到了6亿美元。

    李庠看不上这一点钱,最多掩饰一下他洗钱的一个通道而已。他更看重渔业对太平国食物来源的压力,以及远洋捕捞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训练。在太平国不断向全世界各大渔场派出渔船的同时,太平国海军的预备役部队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终于不再为买粮食的钱发愁了。”农业部部长梁书平倒是对此乐呵呵的,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

    太平国的粮食全部外购。百万人的粮食消费加上饲养和其他消耗,一年外购超过百万吨。耗费资金3亿美元。虽然李庠眉头都没皱一下,一挥手就直接买单了,但在一项呼吁粮食安全和自给自足的梁书平心中还是留了个遗憾,直到农业部门有了自己产出,填补了这个资金空缺,不再是空壳鸡肋。他才放下心来。

    但农业部的另一大项的资金空缺,却是靠农业部自己填不满的。

    太平国即使有了太平大岛,也不过是刚摆脱了乡镇的水平,从人口方面来算也只有本土一个市的规模,从地域上来看。面积也不算多大,还不到本土最小的省的三分之一大。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的河流湖泊现在还没有填满水,恢复到李庠设定的理想状态,还谈不上水利水电等建设,但水利部门的体系却已经架设了起来,只不过归于农业部管辖。

    在太平大岛出现前,李庠就已经设计了完备的水域网,河流、湖泊甚至沼泽、泉水、地下河流都已经搭建完成,但是水利并不仅仅靠天然环境就能万事俱备的,河流也不可能直接流淌滋润每一寸草坪。人工设施和设备都需要一一布置,甚至李庠还特地留了一处水电站站址,在不影响周围大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空间的海量水资源来发电。

    一个个的水利规划和计划,都是需要金钱来支撑的。对李庠来说,这些设备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但不知情的梁书平看看自己这个一直没有什么产出的农业部,开口申请的时候,总是有些不自在。虽然手中的权力不小,但平时的时候,他还是很羡慕资金极为丰富的工业部。

    “工业部钱多了没处花,连高炉都能建起来当摆设。”不少人和他的想法一样,对工业部的一口气建了3座高炉却利用不起来抱有意见。

    对此,背了黑锅的张建设只能朝李庠诉苦。

    其实他也明白,李庠做出暂缓3号高炉开工的苦衷。

    高炉一旦运行,就轻易不停,停一次炉很麻烦。尤其是1、2、3号炉这样5500立方米超大规格的。很多高炉经常是十几年不中修的一代炉龄,华夏本土的高炉一代炉龄虽然很多不足十年,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停下来的。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运转,毕竟现在太平国对于钢铁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工业生产体系不是那么好建设的,李庠空有世界上最好的仪器,找不到那么多的人才。只能从点到面的一点点发展。仅仅第一钢铁厂的两座高炉日产超过2万吨的生铁就足以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

    现在太平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高精尖项目上,对于钢铁的需求并不大。就连铁路、建筑、造船、机械加工等需要钢铁多的行业,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钢铁,直接由李庠提供成品了。

    李庠的成品倾销直接使得太平国钢铁厂的钢滞销了。普通的粗钢早就被华夏本土和印度阿三挤没了市场,而优质钢和特种钢的市场也不是那么快就能打开的。别人对太平国自产的钢铁还有些信不过,甚至有人对太平国的安全状况表示担忧。

    若是一旦太平国开战,买卖还如何交易?一时的金钱的损失在相对正规的国际交易法则面前还好说一些,但重新调整货源以及打乱生产计划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考虑到这些铁矿石除了部分是进口的巴西铁矿石外,其他都是掺杂着不足叠加次数的时空地球的水分铁矿。可能存在着未来的安全隐患,李庠才坚决不允许向本土倾销。所以面对着华夏本土每年超过1500万吨的钢铁进口量,李庠也只能眼热一下,定下了只向其他国家倾销的指令。

    对这个指令并不是很理解的太平国商务部采取了低价倾销的策略才算在全球消化了大部分钢铁,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实下,滞销状况还是得不到太大缓解,于是李庠本来规划的太平国大炼钢计划只能暂缓执行了。

    第一钢铁厂不光3号高炉停着,还有2座配套的300吨转炉和1座200吨电炉照样没有投入运行。同样。第二钢铁厂也存在着不少的产能浪费。

    第二钢铁厂是以废旧钢铁为原料的电炉生产为主。

    对于电能,太平国就一直没有缺过。不需要烧煤。也暂时用不着核电,空间地球中丰富的油气资源就足够李庠浪费的了。用于快速燃烧的电站,甚至这些油气资源都不需要叠加,可以供应全球的那些燃料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照搬到了小小的太平国,轻轻松松就爆表。

    太平大岛上明着的3个燃油燃气的大型电厂。现在都是超百万千瓦级别的。另有掩人耳目的3处地下电厂装机功率也有三百万千瓦,另有各处零散布置的燃料电池、太阳能、地热、风电、潮汐能等新能源利用,总装机容量超过了九百万千瓦,若是满负荷发电,一年算下来是世界人均用电量冠军的两倍还多。用于那些耗电大户是绰绰有余。

    倒是世界废旧钢铁资源虽然丰富,但各国都首先满足自用,加上环保问题,在工业部副部长丁文翁的规劝下,第二钢铁厂原定规划的八百万吨产直接缩水了一半,而把重心放到了特种钢生产上。

    若是说空间地球提供给李庠最宝贵财富的话,各种材料的配方无意是其中之一。

    材料是奠定一个时代的基石。那些需要用海量的资金和精力加上一点运气堆积出来的材料配方,是每一个国家排在前几位的最高国家机密。只要看看欧美国家有些合金材料能保持几十年的先进性就知道这些材料配方和生产流程的重要性了。

    这些也是李庠最不担心过时的,那些正在整理的原始资料更是提供了未来材料发展的重要参考。

    只需要调出几样配方,就足以让第二钢铁厂赚得盆满钵满,至少华夏本土不介意把这些产能全部吞掉。

    正是考虑到了华夏本土的需求,李庠才特意不用空间中的掺水废旧钢铁。

    “如果这样大量向本土倾销特种钢,也不是好事。”丁文翁在规劝李庠缩减产能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意见,“本土现在年进口特种钢不过在百万吨左右,这样大量向本土倾销,容易挤垮本土正在成长的特种钢产业。即使向其他国家倾销,这样的数量也容易引起国际市场的波动。能够更容易买到的特种钢,会助长买办思想。”

    所以第二钢铁厂虽然拥有420吨级的直流电弧炉、200吨级的中频感应电炉、450吨级的电渣重熔炉这些大家伙,却同样没有满负荷运转。

    “最大最先进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李庠曾忍不住为自己当初的土豪气息而感叹。

    “只要这些设备在,总有一天会充分展露出它们的价值的。”不了解李庠手中还有大量钢铁成品的张建设倒是对太平国未来的钢铁行业发展充满了希望。

    最近三个月,太平国仅仅在钢铁出口额就达到了23亿美元。

    这还不到太平国工业产值的十分之一,太平国的工业规划中从一开始就不是打算靠着出售这些材料来获利的。

    “高精尖才是高附加值的买卖!”李庠一开始就定位了太平国工业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我们要做别人做不了的,做推动生产力的先锋。”

    他口中调侃的别人,很大一部分是指向华夏本土。

    “弥补华夏本土的高科技发展短板,带动华夏民族科技的腾飞!”别人不知道的是,李庠心中一直暗暗藏着一个念头,正准备借助空间地球这个难得的金手指,爆发出来。(未完待续。。)

第336章 互补和安全

    “互补是为了共赢。UU小说,www.uu234.com”王明阳也很赞同李庠的观点,“无论怎么样,我们的根还始终是在本土。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所汲取营养的来源,所面向的市场,更多的还是本土。尤其是我们现在跟美国关系不好的情况下。”

    王明阳说的已经够委婉的了。现在太平国的外交很糟糕,不好的不止是美国,现在还在交战状态下的日本他没必要多提,而一直看热闹的其他各国也同样没有一个太平国的盟友。要知道太平国一直举着民-族主-义的大旗,这也无形中与其他国家拉开了距离,尤其是白人占主流的欧洲国家。

    如果一个新生的国家挥舞着大把的订单,或许还能维系一阵。但太平国国家规模太小,贪图那点利益,比起绞尽脑汁处理日美关系来说,有些得不偿失。就连本土上,这种观点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哪怕太平国用利益维持的关系,也很容易被更重的利益扯断,无论国外还是本土。李庠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放弃了金钱外交,加上自己的秘密重重,才把国家建设的大把订单都内部消化了。这更使得太平国在国际上的外交孤立,连本土也得罪了不少人,不过李庠不在乎。

    唯一底气十足的也就只有李庠了,就连王明阳在经历了众多建国后的波折,也把太平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了本土的关系上。人口和文化,终究还是要借助本土的根源。

    太平国和本土的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融洽,互补性的发展就成了太平国和本土合作的重要筹码了。而李庠针对材料方面的发展无疑就是太平国互补战略的其中之一。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现代化大生产的钢铁时代。只要翻翻历史书,看看用材料来划分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就应该体会到材料的重要性。偏偏本土在材料发展方面是弱项。

    在本土经济实力增强后,对材料方面也逐渐重视了起来,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材料方面的成就不只是有了钱,就能有收获的。

    不说大量的资金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鼓动下。能有多少真正用到了这些很难出政绩的基础方面,就是资金全部到位,做上千次试验,也不一定能出成果。而这个成果是某些上位者赖以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所在,没有吸引人的成果,还要耗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谁会在有限的官位生涯里去跳这样的深坑?

    在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研究这样的基础了。

    李庠虽然也缺少相关的材料人才,但他手中却捏着全世界人才凝聚的现成的知识。即使美国工业科技综合力量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

    当本土为材料难以逆推山寨的特性头疼的时候,太平国的材料产业就已经启动发力了。钢铁厂的那点产量只是个开始。

    “我们的廉价材料会不会对本土的材料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李庠也曾经担心过自己政策的不足之处,“毕竟这样的倾销方式,会让本土觉得买着更方便,更合算。”

    即使本土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发展基础产业的重要性,这么多年下来本土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但毕竟花钱的地方更多,会有更多的人认为只要没有迫切的危机。缓一缓自主开发也不要紧,以后或许会有更多的相关人才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相关技术积累和更正确的研究方向,那样会更容易些。太平国的廉价特种钢无疑会给这些人更多的心里安慰。

    “我们的倾销方式会对谁的冲击更大?”王明阳不以为然道,“只会是把持特种钢材市场的西方国家。现在本土的材料科学还处在基础研究方面,根本还建立不起完整的体系,也根本无法满足急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低廉的特种钢材对需求旺盛的本土是利大于弊,而对于那些把持着科技高端的西方国家来说。却是意味着他们压榨暴利时代的终结。”

    “不过,本土正在进行行业结构转型,对于机械制造正在大力攻关,我们的机械制造行业可以区别对待。”王明阳最后还是提了这么一句。

    “对,他们追求的是世界第一。我们要的是赚大钱。”胖子在旁笑眯眯插话道。

    李庠听了有些无语。

    他知道胖子在为他的钱袋着想。太平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让资金流出比黄河水还要泛滥。但他真的真的不缺钱,他也更希望拿出几个世界第一来壮大太平国的国威,增强一下人们对太平国的信心,为太平国增加一些人气。尤其是对本土国人来说,数千年文明延续的自傲和百年来的自卑心理的矛盾,使得国人急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

    世界第一就是最容易赢得别人夸奖的方式了,国人也一向很认可那些各种各样的世界第一,最起码也要亚洲第一,或者东亚第一,能在一帮小伙伴面前获得一些优越感。

    一脉相承的太平国人同样也需要一些乱七八糟的第一来承载内心的信心不足。

    如同本土在体育项目上举国之力追求第一,来获取人种上的心理优势一样,一向信奉全民体育的李庠也不自觉的用上了这一招。

    比如在18年年初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击败了新西兰夺取了大洋洲那半个名额的太平国再一次创造奇迹,2比1击败了阿联酋,获得了俄罗斯世界杯的入场券。尤其是对本土民众来说,在本土国足再一次集体脚软,早早止步于世界杯门外的时候,这样的奇迹更加可贵。即使太平国的足球队距离世界杯也同样遥远,但有对比的优越感能提升更多的信心。

    不过,这些终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能弥补现实中的安全危机。

    苦于自己的秘密无法披露,孤悬海外的太平国还是无法给别人足够的信心。现实中在日美随时带来战争的阴影下,还能够往太平国移民的。要么理想主义色彩浓一些,要么被现实挤兑的在本土待不下去了。

    在太平国过了初现世人的新潮期后,很多方面的发展又慢慢的回落停滞,李庠不得不承认,他又绕了回来,不得不优先解决国家安全的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解决国家安全的问题。才能谈到经济的建设。否则一切都只是小孩子在沙滩上建的城堡,只能当做一场游戏罢了。”钢铁厂投产前,很多人就特地提醒了李庠,关于一个国家发展的主次问题,一向低调顺从李庠的雷石也曾毫不客气的对李庠优先发展经济的理论提出质疑,“只要一颗二百海里外飞来的导弹,这个投资不菲的钢铁厂就能彻底瘫痪。”

    “可没有钢铁厂,我们又如何制造自己的武器?”李庠没解释前,王明阳首先顶住了这波火力。

    小国的根基薄弱。无法健全国防军工体系,不得不向外购买现代化武器,受制于人。

    几乎所有人都在担心的太平国的安全问题就在于此。或许太平国耗费巨资积攒下来了一些先进武器,能给日本人一时的重创,却无法维持太久。尤其是在太平国奢侈的挥洒导弹雨的时候,各**事专家除了感叹几句壮观外,更多还是在嘲笑太平国的外行。

    日美正在封锁太平国周围的海域,接到了警告的欧洲各国。根本不会向太平国出口一枪一弹。嘴上硬气的俄国人,也不肯为了太平国激怒美国。让糟糕的经济雪上加霜。出口些普通武器还可以,但导弹这么敏感的武器是暂时不用想了。就连本土高层,也有很多人不愿为此和越来越强硬的美国撕破脸,私下里偷偷摸摸的供应行动在受到美日封锁的影响,最终能给太平国的支持,只是杯水车薪。

    传言中的某个支持太平国的神秘组织哪怕是动用了特殊手段的供货渠道。在美国人认真起来后,也肯定会被封锁断绝。

    武器上的无源之水,太平国越是奢侈,只会死的越快。哪怕太平国能挡住日本人的再次进攻,绝对挡不住日本人的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的进攻。

    大国的底蕴就在于它能承受失败。国土面积并不算大的日本正是世人公认的大国,甚至是强国。就像二战时候,承受珍珠港之痛的美国和日本的对比一样。太平国对日本的一时胜利,只不过让它颜面大损,并不能让它伤筋动骨。只要束缚它的笼头一摘下来,日本人的战争机器绝对会是让世人恐怖的庞大怪物。而太平国只要一次失败,就可能直接被灭国。

    现在这一段时间的短暂和平,不过是本土和美日博弈的争取来的,在日本军事扩张的挣扎下,并不会持续太久。

    没有人会真的认为太平国的国家重心已经转移向了经济,天真的欢呼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大团结,哪怕李庠有底气,想把精力集中在内部建设上,但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未来规划。就连王明阳也是误认为李庠背后的组织在向太平大岛上转移武器制造能力,钢铁等冶金能力只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虽然在新材料为王的时代,钢铁早就失去了原来的战略物资称号,哪怕是在日美封锁下,也不会对普通钢铁的进出口在意,但现在武器装备更多依赖的特种钢却依然被严格控制。而且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就连普通钢铁的进口通道,恐怕也容易被阻断。而一个自给自足的钢铁产业是王明阳非常想及早搭建起来的国家工业发展之基石。

    “我不反对发展钢铁产业,但我们完全不需要那么大的钢铁厂。只需要规模小一点,我们甚至不需要摆在地面上,直接在地下建起我们的材料生产基地,专门用于军工生产需要。”雷石对于太平大岛的地下空间资源印象极为深刻,面对随时可能插手的美国人的强大武力优势,他极力的主张先向地下发展。

    在他一次次的战争推演中,地道战都是太平国抵御外敌的终极法宝,借助天赐的地下空间资源构筑起庞大的地下世界运转体系才是最主要的。

    这么一说,王明阳也沉默不做声了。就连他都不赞成李庠雄心勃勃提出的那么大的钢铁产业规划,不说别的,只是一个铁矿石和废钢甚至焦煤的资源供给,就很容易在战争时期被人卡住脖子。

    “我们在地下已经在建设材料加工中心了,完全可以支撑军工领域的需求。我们在地面建造的主要是用于民用,以及用于和本土加强合作共赢。”李庠的解释很勉强。

    本土若不是已经开始了全球利益的争夺,根本不会为太平国这点小地方跟美国人硬抗。现在本土的状况,还不足以和美国在太平洋上争霸,本着晦光养韬的习惯延续,雷石也没有多少把握战略目标还停留在近邻的本土会死保太平国。太平国的这点钢铁合金的合作筹码到底能有多少分量,雷石并不看好,但只要优先保障军事需求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会优先发展军工经济,在地下打造起一个完整的军工体系。”正是李庠的这句承诺才让其他的杂音消失。

    在地面民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太平国的人们也逐渐的了解到,在地下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工业体系正隐隐约约的露出了冰山一角。

    “我们和本土的军工合作,也是可以互补的。”当李庠发现太平国更需要安全基础的时候,他的金手指又开始发光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451/ 第一时间欣赏随身携带个地球最新章节! 作者:大刀老猿所写的《随身携带个地球》为转载作品,随身携带个地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随身携带个地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随身携带个地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随身携带个地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随身携带个地球介绍:
随身携带个地球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随身携带个地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随身携带个地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