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游戏竞技拣宝TXT下载拣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拣宝全文阅读

作者:     拣宝txt下载     拣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49章 夜光杯的传说

    :第二更了,还有月票的话,就请多支持一下吧。

    谦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骄纵。

    王观是幸运的,在钱老等人的以身作则下,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苗头。或者说就算有这样的苗头,却被钱老察觉出来,及时予以掐灭。

    在钱老等人看来,有天赋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不走正途。比如说朱大先生,以他巧夺天工的仿古技艺,完全可以成为受人景仰的大师。指不定再过两三百年,他的名声就可以和清代的唐英相提并论。

    毕竟唐英也是以仿古出名,不过人家不是单纯的仿古,也会适当的创新,所以深得世人的敬重,甚至把他在瓷都督陶时期的窑口称为唐窑。

    能以姓为名,可见唐英做得多么成功,别说两三百年了,就是再过两三千年,只要陶瓷这门技术没有消失,他绝对还会出现在陶瓷史册上。至于朱大先生,就算有名,估计也是留下骂名。而且在正经的史册上,绝对不可能提到他的名字。

    人类的社会属性,必然是要抑恶扬善。如果是正史,或许还介绍一下奸臣佞臣的事迹。毕竟古代的奸臣佞臣,除了个别罪恶昭彰的人,其他人到底是好是坏,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但是陶瓷史却不同,这算是一种比较专业的史册,只会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是谁创造发明了什么东西。绝对不是提到某年某月某日,谁制造出假以乱真的赝品。所以说,类似朱大先生这样的人,注定要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被后人熟知。

    钱老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在王观身上,在他看来以王观的天赋,只要用心学习下去。到了他现在的年纪,取得的成就肯定要远远超过自己。

    尽管王观从来没有拜师,但是钱老已经视他为自己的接班人了,自然要用心指导,免得他误入歧途,白白浪费了大好天赋。

    对此,王观多少有些明白,心中也十分感激。所以看钱老专注观赏赤壁赋长卷,或者有些口渴了,就顺手奉上一杯清水。

    谢谢钱老微微点头。顺手接过杯子啜了口清水。

    一瞬间,王观笑眯眯道:钱老,滋味怎么样

    嗯

    钱老一怔,不解道:什么滋味

    水的滋味呀。王观笑道:能喝出是什么味道吗

    突然问这个,是不是有什么古怪钱老思维敏锐,立即发现了王观的异常,同时再次举杯抿了口清水,稍微品味就笑道:西湖龙井茶等等,好像有些不对。

    适时。钱老低头看了眼玻璃杯,只见杯中的水清澈透明,根本不是茶汤的颜色。要知道但凡是茶,经过开水冲泡之后。茶汤总会有各种或浓或淡的色泽。清澈透明的茶水,一般情况下已经没有茶的味道了。

    然而,钱老却在这杯清水品尝出浓郁的清香味道,自然让他有些奇怪。不过他却十分淡定。只是轻微笑道:说吧,又淘到什么宝贝了

    说话之间,钱老目光扫视。忽然在桌上发现一件被丝布覆盖起来的东西,更是摇头轻笑起来:神神秘秘的,又打算给我什么惊喜

    钱老法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王观一脸钦佩之色,在瓷都的时候,他刻意让高德全不告诉钱老,就是打这个主意。没想钱老比想象中的精明多了,马上就识破他的用心。不过也没有关系,就算知道了用心,也未必知道东西是什么。

    想到这里,王观笑道:您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

    一点提示都没有,叫我怎么猜钱老轻轻摇头,话虽如此他还是仔细的打量起来,通过丝巾的轮廓,若有所思道:有点儿像碗。

    不是碗。王观否决了,随后也不再卖关子,直接把丝巾扯开,笑容可掬道:而是杯,圣陶杯。

    圣陶杯钱老一愣:项圣思的圣陶杯

    没错,确实是项圣思的圣陶杯。王观笑道:不过这个圣陶杯并不简单,反正和南京博物馆的那个具有天壤之别。

    是吗

    听到这话,钱老定了定神,认真的打量起来。

    乍看之下,杯体精致的外观十分引人注目。杯身整体的构造,就好像一个被切开半边的大桃子,杯柄为古拙苍劲的粗枝干制成。内外壁光滑平润,大小枝叶桃花错落有致地紧贴杯壁,宛如在风中摆动,生动而秀美。

    枝端上的小桃,为老桩增添了活力,而稍稍伸出的叶端小桃和枝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成了杯底的三个支撑点,使桃形杯稳定地立在桌面上。这样的构思,这样的精妙程度,足以在紫砂工艺中傲视群雄,也难怪项圣思的桃杯被世人誉为神品。

    当然,一切的前提,则是桃杯温润的颜色,细腻的光泽,才显现出桃杯造型的生动鲜活。不然的话,还是和之前一样,看见煤渣似的色泽大家就不想看第二眼了,怎么可能注意到杯杯造型的精美栩栩如生。

    咦。

    与此同时,钱老也注意到了杯中的铭文和图画。只见在平静的水底,一个相貌清奇老人煮茶的场景十分清晰,尤其是画中柴火正旺,把水壶煮得蒸气袅袅上升的时候,杯中的开水恰好也冒出了阵阵热气。

    如果眼花的话,着实让人弄不清楚这热气到底是属于虚实,还是现实。然而不管怎么说,看清楚杯中的图文情况之后,钱老立即惊讶道:茶仙陆羽煮茶图。

    我国的茶史历史十分悠久,但是真正使得茶叶风靡天下成为大雅之物,从而形成流行风尚的却是一个人,一个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的人。

    不言而喻,这人就是钱老所说的陆羽。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并且书写了一本流芳百世,更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在这本书,让陆羽成为了茶业的祖师爷,深受世人的敬重,把他视为茶道中的仙圣神。

    所以说,项圣思在杯里描绘陆羽的形象,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不过钱老眼睛可是没花,却看得十分清楚明白,杯中的图文不像是铭刻。

    这仅是其一,另外在低头打量的时候,钱老也嗅到了一阵清香,雅致的茶香。然而杯中可没放茶叶,仅是注满了开水而已。开水清澈透明,本身又没有味道,哪里来的茶香

    就是这两个异常情况,却是让钱老动容起来,惊奇问道:王观,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说不清楚。王观笑道:您老亲自感受一下就明白了。

    说话之间,王观把圣陶杯中的水轻轻倒了一点到玻璃杯中,再示意道:钱老,您品尝一下看看这滋味怎么样

    嗯

    钱老有些恍然,端起玻璃杯仔细打量,杯中的水依然清澈透明,不带丝毫杂质。不过温热的气息之中却蕴藏了比较浓郁的茶香,让他感到十分惊奇。

    随即钱老也没有犹豫,举杯抿了口杯中清水,一时之间,他只觉得一阵醇厚的茶香在唇齿之间流连,正是纯正的狮峰龙井茶的味道,口感极佳。

    空壶注水也有茶香

    此时,钱老神情略有几分激动,忽然又摇头道:不对,空壶注水有茶香的情况,那是由于使用久了,壶壁吸附茶气,才有淡淡的滋味。可是这杯分明是直接把水化为茶汤,与夜光杯的性能差不多。

    夜光杯王观错愕道: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夜光杯吗

    没错。

    钱老再在圣陶杯中取了点清水细品起来,然后娓娓说道:传说之中,在西周的时候,西域有使者朝见,进贡了一个夜光杯给周穆王。据说夜光杯是白玉之精,不仅在夜里能够绽放出如明月一样的光华,而且可以直接把清水转化成醇香的酒

    说到这里,钱老笑道:说起来,夜光杯的性能,也和你这个圣陶杯差不多,都是属于十分神奇的宝物。

    钱老,这个圣陶杯之所以神奇,那是由于我用几百斤上等龙井茶煮了九天十夜,茶叶的精华都被圣陶杯吸收了,才有注水化茶的情况。王观解释起来,然后惊疑道:可是夜光杯怎么会也有这样的效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钱老淡笑道:既然圣陶杯能够吸收茶叶的精华,那么就不能也有某种类似玉的物质能够吸收酒的精华吗

    哦,这倒也是。

    王观仔细一想,顿时释然点头,然后好奇问道:钱老,您见过夜光杯吗

    都说是传说了,我怎么可能见过。你运气那么好,如果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宝贝,记得一定要拿来给我鉴赏

    钱老有几分期许之色,随即又笑道:扯远了,还是说说这个圣陶杯吧,你刚才说的蒸煮九天十夜又是怎么回事

    这事说来话长。王观笑道:钱老您应该认识紫砂界中的裴石民大师吧。

    不认识。

    钱老摇了摇头,在王观错愕的目光中,微笑解释道:裴石民大师我肯定知道,不过我们真的不认识。他常年居住在宜兴,而且七六年就辞世了,真没有认识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750章 生不逢时,一切就绪

    在钱老的解释下,王观才恍然大悟。其实钱老说得也没错,他与裴石民大师根本不是同一辈人,而且住在不同的地方,还真没有认识的机会。

    当然,不认识并不代表不知道。毕竟裴石民大师作为紫砂七艺人之一,在业界可是声名赫赫,钱老没理由不知道。

    “怎么,这个圣陶杯与裴石民大师有关系?”

    与此同时,钱老沉吟起来:“我记得在民国时期,裴石民大师曾经修补过一只圣陶杯,就是你说的收藏在南京博物馆的那只。如果不是确定那杯没有这样神奇的功效,而且铭文和图画并不一致,我真怀疑你把南京博物馆的桃杯买回来了。”

    “我想是想买,可是人家肯定不卖。”王观笑道,钱老也认同点头。

    毕竟那个圣陶杯在南京博物馆之中,可是属于镇馆之宝级别的东西,更是国家一级文物,在档案中留下名号的。就算再值钱,某些人也不敢打这个主意。

    此时,钱老又催促道:“继续说,这圣陶杯怎么和裴石民大师有关系了?”

    “这杯子是当年裴石民大师发现的,不过在发现的时候,杯子并不是这样……”王观慢慢叙说起来,让钱老了解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竟然还有这种事……”钱老忍不住感叹起来:“裴大师真是生不逢时啊。”

    “什么意思?”王观十分错愕,他还以为钱老会夸赞他聪明机灵,反应灵敏呢,没有想到却发出这样的感慨。

    “你机灵动巧,想到用茶煮杯,完成圣陶杯的最后一道工序。但是你也不想一想,是谁最先发现杯子有玄机的?”钱老叹道:“你需要知道有玄机,才会去想破解的方法,可是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裴大师却察觉杯中有玄机,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啊。”

    王观反应过来,又十分迷糊道:“既然裴大师知道破解的方法,又干嘛不去做……”

    “所以我才说裴大师生不逢时。”钱老微微摇头,委婉含蓄道:“裴大师在七六年逝世。在此之前国内的情况比较贫穷落后,怎么可能随便拿起几百斤优质茶叶来蒸煮。”

    王观立时恍然大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谁敢这样做,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过他还是有些不解:“裴大师知道秘密,不好破解是事实,但是可以告诉后人啊。但是他的后人好像并不清楚这事,所以轻易把东西给我了。”

    “不是说了吗,当时情况比较特殊。”

    钱老轻声道:“当时人人身在局中,又有谁能够料到在邓公上位之后,居然有大胸襟大气魄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才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局者迷呀,裴大师肯定是觉得怀璧其罪,干脆不告诉后人了,免得他们耐不住诱惑。给自家招来灾祸。”

    王观一听,更是觉得有道理。毕竟裴石民大师是在七六年去世,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境地,作为一个经历了清廷灭亡、军阀混战、国共之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十年动乱的老人,裴石民大师觉得世事艰辛。怎么敢把圣陶杯的秘密告诉子孙。

    实际上裴石民大师的考虑也十分周详,毕竟就算是改革开放以后,至少在九二年邓公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时局依然有些微妙。甚至有些人觉得,如果不是邓公活到了九七年,中国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还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说,中国以后会变成什么模样也是未知数,但是这个未知数比那个未知数,起码让人比较安心一点。毕竟现在再怎么未知,大家也知道自己以后会怎么死,要么死于地沟油,要么死于皮鞋胶囊,要么死于通货膨胀……

    在王观脑中闪过乱七八糟念头的时候,钱老又继续说道:“况且,裴大师虽然没有明说,不过却已经暗示了。他的后人误以为所谓的玄机就是天青泥,然后就不再用心研究圣陶杯的秘密,那又怪得了谁?说起来,你应该庆幸才对,不然宝贝怎么落在你的手里。”

    “对,太对了。”王观深以为然,笑逐颜开。

    “算了,其中的机缘巧合也一言难尽。”钱老摇了摇头,叮嘱道:“以后有人知道你手上有这样的东西,不要透露其中的来历,就说是无意中买到的,免得节外生枝。”

    王观连忙点头,就怕裴洪泉知道了后悔,非要请回祖传遗物,那就比较麻烦了。

    “这是难得的宝贝。”

    适时,钱老又笑道:“有了这样的东西,以后你不用买茶叶了。”

    “或许吧。”王观眼眉带笑,又有几分迟疑道:“不过我担心用久了,味道会变淡,或许又要重新用茶叶再煮一次。”

    “这是好事啊。”钱老笑眯眯道:“下次用庐山云雾茶来煮。”

    “没问题。”王观爽快道,自然知道钱老的口味比较偏向于庐山云雾茶。不过也没关系,反正他不挑茶,只要滋味足就行。只不过由于资料介绍说,用西湖龙井茶冲洗新紫砂壶效果比较好,所以当时他就想到用西湖龙井煮圣陶杯了。

    “这事以后再说,估计持续效果应该很长,不会那么容易淡化。”说话之间,钱老问道:“对了,佛钟铸好了吧?”

    “已经铸好了,感觉非常完美。”王观赞叹不已:“不愧是大师的手艺……”

    “果真是大师的手艺。”

    第二天,物流公司把佛钟运送过来了,这是加钱的好处。只要给足钱了,物流公司自然秉承顾客意愿,以最快的速度把东西送到指定的地方。

    在看到佛钟之后,皮求是也是赞不绝口。不过注意到钟身刻款的时候,顿时惊喜交集道:“兄弟,这是怎么回事?”

    刻款上不仅有佛钟铸成的年月日,另外还有一个供养款。表明东西是捐赠给半山寺的,然而供养人的名字却不是王观,而是皮求是。

    见此情形,皮求是哪里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忍不住一阵感激。

    “不用谢了。”王观笑眯眯道:“口头感谢可不成,要来点实际的。铸钟的钱。另外还有差旅费、伙食费什么的,你可要负责报销。”

    “完全没问题,再给你一笔津贴补助费……”

    说笑之中,两人把佛钟送到了半山寺中。此时此刻,半山寺脚下有许多高楼大厦已经开始封顶了。接下来就是装修了。按照这样的进度,年底之前肯定能够正式完工。

    反正听贝叶说,唐夫人已经开始策划元旦开业的事情了。术业有专攻,王观只要知道大概进展就行,从来不过问具体的细节。不过能够早些开业,也是一件好事,他多少有些高兴。

    然而。相对来说,半山寺的开业时间或许更早。至少听皮求是说,半山和尚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了,只要佛钟一到。马上就可以安排开山大典的事情。

    不久之后,来到半山腰中,看到寺院的情况,王观就知道皮求是没有撒谎。因为此时此刻寺院的情况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一个月以前,寺院门可罗雀。说得好听点叫清幽,不好听的叫阴森森的,没有人气。

    可是现在,一入山门王观就看见有两三个小沙弥正在清扫落叶,而且在各个大殿之中,隐约可以看见不少和尚在忙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

    “大概来了多少人?”王观有些好奇。

    “本来只是三十多个。”皮求是笑道:“不过准备开山大典了,又多来了三十多个。”

    “哦,人数不少嘛。”王观轻笑道:“不知道半山大师能不能镇得住场子,小心大权旁落,被人鸠占鹊巢啊。”

    “兄弟,不是我说你。”

    皮求是忍不住摇头,轻声道:“和尚是出家人,不兴争取夺利这一套。你这话私下和我说说就行,千万别到处嚷嚷。不然就算半山大师不介意,其他和尚心里也觉得不舒服的。”

    “行,我不说。”王观耸肩道:“我只是为半山大师担心而已,就怕他苦心经营的寺院,到了最后让人轻轻松松摘取了桃子。”

    “放心,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皮求是笑道:“你知道半山和尚是什么宗门吗?那可是律宗,最讲规矩不过了。”

    “律宗?”王观一阵错愕,然后哑然失笑道:“我一直以为他是禅宗和尚来着……”

    或许有人对于律宗不熟悉,这个也十分正常。毕竟佛教的宗派也不少,什么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密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等等。

    只是目前盛行的是禅、净、密三个宗派,但是每个宗门之间,又细分许多流派,比如说著名的禅宗,也有五家七派之分。

    还有藏地的密宗,有红教、黄教、白教、花教、黑教几家。反正宗门不少,流派更多,这还是国内的情况,如果计算日本、韩国之类的地方,估计还要慢慢捋清。

    其中律宗,又称为南山宗,实际的创始人是唐代的道宣,由于道宣在终南山讲道传法,所以又称为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律宗的宗旨在于守戒重律,必须自立自强。既要自己心里明白戒律的要求、意义,也要自己内心真诚愿意守持奉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皮求是才说,这些和尚十分重视规矩,不会出现王观担心的事情……

第751章 看好,看衰?

    :今天的第一更,有月票的书友,请多多支持。

    与此同时,皮求是小声笑道:再说了,有兄弟你的支持,半山大师肯定能够稳如泰山。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王观装糊涂道:别人宗门的事情,我怎么可能插得上手也没有插手的资格啊。

    谁说没有的。皮求是提醒道:虽说这寺院你已经送给半山大师了,但是附近地区的山林田地的产权还在你的手里。说句不客气的话,寺院还要低估你的鼻息而活。半山大师就算了,其他人想上位,还要问过你答不答应。

    切,说得我好像是占山为王的草寇似的王观撇嘴道:我有这么不堪吗

    阿弥陀佛

    皮求是还没说话,就听到一声佛号传来,接着就看见半山和尚在几个僧众的陪同下,兴冲冲的走出来了。

    王施主,你终于回来了。

    适时,半山和尚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贫僧这些天,可是望眼欲穿啊。

    铸钟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一个月已经很快了。王观笑道:当然,如果单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话,你应该早说的,几天就能铸好。

    王施主不必解释,贫僧明白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半山和尚捏动手中佛珠串,也有几分感叹道:开山大典在即,贫僧心神不定,多年修行的心境怕是要毁于一旦了。

    不怕。

    王观摆手道:以后再慢慢修行回来就行了,反正这是你的道场,在自己的地盘上修行,肯定能够一日千里

    承蒙施主吉言了。半山和尚一笑,目光看到了车后的大箱,顿时喜形于色道:那个就是佛钟了吧

    箱子很大。王观特意借了一辆小型货车运来。现在皮求是就在车后,快手解开了绳带,然后招呼几个和尚过来帮忙。

    几个和尚都是青壮,而且力气不小,七手八脚的一起用力,慢慢地就把大箱抬了下来,然后齐心合力搬到钟鼓楼的旁边。

    拆开看看吧。

    与此同时,王观微笑道:如果不满意,只能熔了当废铁卖了,概不退货。

    施主说笑了。相处久了。半山和尚也颇有些了解王观,知道以他的性子,要是太差的东西,肯定不会拿过来。

    事实也是这样,在说话之间,几个和尚已经把箱子打开,再拿开泡沫塑料垫子,一个古朴庄重的大钟立即映入众人的眼帘。

    好半山和尚忍不住称赞起来,世上有些事物就是这样。让人第一眼看去,就觉得非常好,而且不是银样蜡枪头的好,而是由内及外的好。

    俗话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有些东西却是例外,好比眼前的佛钟。古拙而深沉的质感,还有不加修饰却充满厚重的感觉,让人看了就知道这是品质非凡的物品。

    这个时候。王观轻笑道:铸钟的大师说了,你要得太急了,不然再给他一两个月时间。他可以为你铸造出一个和永乐大钟一个级别的佛钟来。

    阿弥陀佛,随缘就好,不求第一。半山和尚却是十分满意,做人要知足啊。他在新加坡的时候就说过,不求身在最高峰,只求居于半山就好,深得中庸之道的精髓。现在他也是这样,不求佛钟能够与永乐大钟媲美,只求不是垫底就行。

    当然,大师出手铸造的东西,质量有保证,想要垫底也难。

    接下来又是几个和尚动手,利用杠杆和滑轮组的力量,经过一番辛苦之后,终于成功地把佛钟牢牢悬挂在钟鼓楼之中。

    之后的事情也不必多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在半山和尚的示意下,一个青年和尚托起了粗圆的杵木,然后干脆利落的朝佛钟撞去。

    咚

    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声音连绵起伏,在山谷之中回荡,惊起了不少飞鸟。一时之间,厚重的佛钟声,以及小鸟的振翅啼叫声,还有那山谷回荡的悠长余韵,立刻呈现在众人的脑海中,让他们不自觉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感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感到非常的轻松舒服。

    妙

    仔细体会片刻之后,半山和尚眼睛掠过一抹惊喜交集之色。作为一个传法多年的和尚,他自然清楚这样的钟声对于寺院来说意味着什么,简直就是普渡众生的高级法器啊。

    确实妙。

    与此同时,王观有些不解道:不过这钟声好像更好听了。之前在铸钟大师家里,他也试撞了片刻,只是感觉那时的钟声,没有现在这样好听。

    正常啊。

    皮求是笑容满面,小声提醒道:钟鼓楼本身就有扩音的作用,加上四周空荡荡的山谷回音,以及深山老林的静谧感,在这样的地方撞钟听声,感觉肯定不一样。

    有道理。王观顿时深以为然。

    钟声响起的时候,所处的环境也十分重要,反正在这深山寺院之中,听到悠扬的声响,自然让人觉得意境深远,不同凡响。

    这个时候,不管是半山和尚,还是其他和尚,都是喜形于色的模样,对于佛钟的品质肯定是无比的满意。

    王施主,辛苦你了。

    此时,半山和尚示意钟鼓楼的僧人停止敲钟,然后转身笑道:施主,东风已到,即日就将举行开山大典,希望施主助我一臂之力。

    行。

    明白半山和尚的意思,王观爽快点头道:答应你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忘。不过这个典礼你打算怎么操作

    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们早就安排妥当了。

    就在这时,唐夫人在几个人的簇拥下,缓慢在寺院之中走了出来。气场十分强大,倍有女王的风范。

    雅姨。王观叫唤了一声,连忙迎了上去。

    刚才的声音是佛钟吧。

    唐夫人看了眼钟鼓楼悬挂的大钟。顿时点头笑道:看起来不错,声音更妙。既然最后一个环节已经补上,那么就可以着手拉开开山庆典的序幕了。半山大师,你们负责联络同道主持开山庆典的法会,其他事情交给我们来处理就行

    一番话之中,充满了强势的意味。不过半山和尚等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有反驳的意思,纷纷点头表示服从安排。

    厉害

    见此情形,王观才算是明白为什么皮求是不担心半山和尚大权旁落了,因为他发现半山和尚等人好像只负责传道之类的僧务。而寺院以外的俗事,都是唐夫人在管理。

    想来也是,底下的度假中心与半山寺相辅相成,唐夫人怎么可能允许它脱离掌控。不过对于半山和尚来说,也非常满意这样的安排,这样他就可以专心致志修行,宏扬佛法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半山寺的格局就是这样定了下来。至少在短时期之内不会改变。就算以后有什么变数,还要问过另外一个人答不答应。

    这人当然就是王观,毕竟半山寺的镇寺之宝,那可是他看在半山和尚的情面上才答应借给半山寺充门面。哪天他不乐意了。随时可以拿走。

    然而,也正是由于掌握了这样的大杀器,每个人都信心十足,期待开山大典的到来。

    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接下来就是挑选黄道吉日了。

    农历初九,宜祭祀求医栽种破土。诸事大吉。也就是在今天,半山寺脚下的工程项目休息一天,带薪休假,自然让工人们欢呼雀跃。同时也就是在今天,半山寺附近的村民,忽然发现一辆辆豪华轿车,仿佛约好似的集体出行,一波接着一波的抵达山脚下。

    此时此刻,山脚下也有许多人在负责迎宾接待。不仅是半山寺的知客僧,更多的是专业的迎宾礼仪小姐。在她们娴熟的接待下,访客们在山脚下的停车场泊车,再步行上山。

    之所以安排客人在山脚下停车,主要是担心来客太多,山上空间不够。当然,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客人们可以更好的浏览山中景色。

    也还真别说,在这炎热的天气,顺着茂密的林荫小道步行而上,每个人都感觉到清凉的气息袭来,非常舒爽凉快。

    好地方啊。

    确实不错,早知道的话,在附近买地建个小别墅,在夏天过来避暑也不错。

    话又说回来,就算在山上建个避暑山庄之类的,也应该不愁没生意,为什么要建个寺院呢,老唐不怕赔了啊

    谁知道,不过唐老板心思缜密,不至于做赔本的买卖,或许有什么内幕

    访客之中,大多数是唐清华父母生意场上的朋友。或许朋友这个词用得不精确,应该说是生意伙伴,甚至竞争对手。

    无论是朋友,还是伙伴,或者竞争对手。反正接到唐清华父母的请柬,他们不约而同选择过来参加开山典礼。一是给面子,二是想趁机看看这个项目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唐氏集团作为行业内的翘楚之一,一举一动肯定十分引人瞩目。而且接手的这个项目,更涉及到了几亿资金的流动,自然更加让人关注。

    大家调查之后,也大概了解情况,并且对于唐氏集团接手这个项目的结果,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但是不管是看好,还是看衰,心思敏锐的人都知道这寺院应该是关键,所以接到请柬之后,纷纷赶过来看个究竟未完待续。。

第752章 快看,惊呆了!

    :还差一票就被爆了,求大家支持几票,请多多支持,拜托了。

    来到了半山寺脚下,只要不是存心挑刺,大家对于山中的景色还是比较认可的。尽管这里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但是清幽的景致,也绝对不逊色于国家级别的风景区。而且说句实话,现在许多风景区的景致,大多数是人工布景,哪里比得上半山寺四周的纯天然景观。

    在这里,有必然夸赞一下那个资金断链的大老板,他太精益求精了。非常珍惜山中的一草一木,所以在开辟道路的时候,不是让草木来迁就道路,而是道路迁就草木。充分考虑草木的稀疏密集,在稀疏的地方入手,把这些稀疏草木移植到其他地方,才形成了道路。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大家行走在林荫小道上,才会觉得四周草木是那么的茂密繁盛,把暑气完全挡在了外面,只剩下阵阵清凉气息了。

    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山路盘旋多了,使得一些大腹翩翩的大老板们走得有些费劲。还好寺院就建在半山腰中,不然的话,一些大老板肯定走不动了,需要指使随行人员下山开车接送。

    一路慢行,到了山峰居中位置,众人立即看到了一片连绵的寺院建筑。

    寺院的格局,那是找专业的设计师,参照各大名刹古寺的布局,再综合山峰地势的情况,几经易稿之后,终于通过大老板的审核。又经过了一年的建造,这才屹立在半山腰中。

    所以说这个寺院,未必是天下最好的建筑,但是绝对是最适合这里环境的寺院。山门殿堂阁楼等等建筑,与整个山势融为一体,显得十分雄浑庄重,让人看了就不自觉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不过十分可惜。走过了山门,大家发现寺院大门是封闭起来的,甚至连悬挂在山门上的牌匾也用大红布掩蔽起来,显得有几分神秘。

    当然,想到现在是开山庆典,大家也就释然了。随后在迎宾小姐的接待下,有人兴致勃勃的继续参观山上景色,也有人干脆在附近的凉亭中休息,恢复体力。

    山上肯定不仅是寺院连绵的建筑而已,设计师也充分考虑到香客们观景的心理。在山上每个景致比较好的地方。都高有观景的亭子。

    有细心的客人发现,每个亭子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有方形,有圆形,也有方圆结合形,或大或小,不一而足,也算是一种情趣。

    见此情形,许多客人终于明白,那个大老板的资金链为什么断了。他简直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什么都要做得最好,再多的钱也不够挥霍啊。不过听知情人透露,那个大老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大家也纷纷有些了然。

    王观去过缅甸。知道那里的虔诚信徒有一个风俗。一生之中省吃俭用,就是希望能够积攒足够的钱修一座佛塔。或许那个大老板与缅甸的信徒差不多,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想修一栋完美无缺的寺院。直到资金链断了,焦头烂额之后才幡然醒悟。

    不管怎么说,山中景观非常不错。大家也看得尽兴。尤其是过了吊桥索道,来到几个山头之中的最高峰之后,一些老板颇有几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气。

    咚咚咚咚

    就是这时,半山腰这中突然传来了声声钟响,声音十分宽广洪亮,并且在山谷之中悠扬回荡,余音袅袅,韵味绵长。

    哦,庆典开始了,大家下去看看吧。

    行,下去吧。

    听到这个动静,众人也明白其中的含意,纷纷回头下山而去。不久之后,众人汇聚在寺院山门之前,才发现今天过来的客人也不少。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知道这些客人大概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自然是唐氏集团请来的客人,第二天就是王观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到的同行朋友们。第三类就是附近来看热闹的村民了。

    当然,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旁观者。说白了就是看热闹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庆典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和尚,准备开山立寺的和尚。

    两三分钟过去了,钟声还在继续,见多识广的人自然清楚,开山立寺这样的重大事情,自然要敲足一百零八响。不过洪亮悠扬的钟声响动,又在山谷之中有回声传来,颇有些一波平未,一波又起的意味。

    片片声波交汇,大家却没有任何的烦躁之意,反而觉得十分悦耳动听,渐渐地也有几分心平气和的舒畅感。许久之后,洪亮的钟声终于结束了。但是每人的脑海之中,却依稀感觉还有阵阵钟声在回荡。

    咔嚓

    与此同时,寺院封闭的大门突然敞开了。紧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行僧众缓慢的走了出来,每个人表情肃穆,但是脸上却容光焕发,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其中为首的自然是半山和尚,这个时候他不再是朴素僧袍的打扮。毕竟作为一寺方丈,又逢开山立寺大典,他也不能自掉身份。或者说他想自掉身价,其他人恐怕也不会答应。

    反正此时此刻,半山和尚身穿月白色的真丝僧袍,又披着金光闪闪的红色袈裟,头上还戴着一顶僧帽,手里抄着一根锡杖,脖颈挂着紫檀佛珠

    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身华丽丽的装备,顿时把半山和尚托显得愈加相貌端庄,充满了高僧大德的风范。

    另外也要承认,半山和尚长相也不差,而且常年不懈的雕刻,这可是体力活,也算是一种锻炼身体的运动,身材看起来比较健壮魁梧。

    想一想,现在全国各寺比较有名的僧人,要么是肥头大耳的胖和尚,要么是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偶然有身材适中的人,却长得不怎么样,还一口地道的方言,完全没有幻想嘛。

    不过半山和尚却不同,完全可以用帅气来形容。反正王观觉得,半山和尚要是身在古代,不是唐玄奘,就是唐玄奘的徒弟与高阳公主私通被腰斩于市的俊和尚辩机。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卖相呃,或者说是风范气质,确实比较引人注目。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和尚也比较重视外表。不然的话,寺院里的佛像为什么一个比一个法相庄严,就是让人看了顺眼,才心悦诚服的顶礼膜拜嘛。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观音菩萨了,一开始的时候是男身,后来逐渐女相化,最终变成了现在白衣杨柳,温柔娴雅的模样。在历代信徒的整容下,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受人欢迎。

    人呀,很大程度就是视觉动物,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相比之下,一些凶相毕露的神佛,就不怎么受人待见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信徒,不过绝对是小众,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信仰。

    所以说半山和尚一出场,马上就是先声夺人,就算不可能立即折服众人,也是许多人也也有几分好感。觉得他相貌堂堂,举手投足之间,自有非凡的气质。

    听说是海外高僧,是唐氏集团三番五次的盛情邀请,这才回来主持寺院。

    这是好事呀,毕竟外来的和尚更会念经。对了,这和尚大师的法号是什么

    这个真不清楚,不过听说寺院的名字,就是以他的法号为名,一会儿大家就知道了。

    在一阵窃窃私语之中,半山和尚定了定神,锡杖一举,就带着僧众来到了山门的底下,然后围坐起来,开始诵经。

    当然,也不是单纯的诵经而已。那些僧众的手中,也拿着各样的法器。比如说木鱼钟罄等等,每念几句经文,就开始敲击手中的法器,形成了极有规律和韵律的声响。

    见此情形,周围的人群也慢慢安静起来,认真的聆听经文,心中确实感到有几分安宁。从某种程度来说,和尚的诵经声,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声乐,具有安抚人心的作用。

    什么气味,好香啊。

    好像是檀香,不过现在就点香了吗我还想待会开寺之后,冲进去上第一炷香呢。

    适时,本身安静的人群,也传来了少许哗然,显然许多人都有上头炷香的心思。毕竟开山立寺的头炷香,其重要意义或许要胜过新年的第一炷香。

    与此同时,也忽然有人醒悟过来,忍不住摇头道:不对,如果是普通的香烛,气味没有理由这样浓厚呀

    嗯,这样说来,应该是和尚自己在焚香祷告吧。

    看见了,寺里摆了一个大炉正在冒烟,香气应该是从炉里散发出来的。

    有人眼尖,透过敞开的寺院大门,就发现在天王殿的前面,也就是钟楼和鼓楼相对的中间位置,正摆放了一个巨大的香炉。

    此时,大炉在阳光的照射下,绽放出阵阵绚烂宝光,色泽说不出的瑰丽美妙。不过大炉的表相并不是重点,或者说过了几分钟之后,大家不再关注香炉的外表了。

    也不知道是谁先发现的,反正就是在五六分钟之后,某人瞄了大炉一眼,顿时瞠目结舌,彻底愣住了,好半响才惊骇叫道:大家快看

    看什么一些人顺势看去,刹那间也立即惊呆了。未完待续。。

第753章 宝物动人心

    :三更了,还有月票的话,就请多多支持。

    怎么会这样

    这个时候,听到旁人的惊叹声,许多人也忍不住向寺院内部看去。当然由于角度的问题,有人看见了,也有人什么都看不见。

    看见的人肯定十分震惊,与旁旁边的人一样瞠目结舌,唉哦哎呀的感叹起来。没看见的人自然是心痒难耐,不断的追问怎么回事,然后情不自禁的想挤过去看个究竟。

    别挤了,自己看上空。就在这时,有人提醒起来。那些看不到的人,下意识的抬头一看,刹那间也忍不住一阵惊叹:怎么会这样

    此时,由于加足的香料的缘故,宣德宝炉之中冒涌出来的烟气十分浓郁,几分钟的时间就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莲台。

    莲台十分清晰,而且好像是随风摇曳,非常引人注目。这样的异相,估计只有在影视剧中的特效境头才能看到,可是现在却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也难怪看见的人都惊呆了。

    说起来,也是得益于现代社会比较开明了,就算比较虔诚的信徒,也是心灵上的虔诚。要是在古代,发现了这样的场景,在场的众人估计没一个还能站得住,肯定纷纷扑倒,顶礼膜拜了。不像是现在,许多人在惊叹,却没人下跪。

    或许也有人想跪,但是看见旁人不动,也不好意思跪下。这是从众心理,说白了就是随大流,有人跪他就跪,没人跪他也不好做这个出头鸟。

    另外,也有一些人若有所思,悄声嘀咕道:那个大炉,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你忘记了。曾经与焦尾琴一同展示,后来又突然消失的那个炉呀。旁人了解内情,立即好心提醒起来,同时惊讶道:没有想到,东西居然出现在这里,唐老板真是好算计啊。

    听你们的意思,那个炉好像不简单啊。

    当然不简单,那是宝炉,宣德宝炉,佛门至宝

    在某些人的宣扬下。更多的人知道了宣德宝炉的来历。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却是让更多的人惊叹起来。毕竟大家本来就不太相信神迹什么的,甚至怀疑是不是某种化学手段。但是现在却听说这是古人纯手工制作,化烟为莲完全是科学营造的结果,而不是封建迷信。

    这下子,许多人安心了。如果寺院的和尚在造神,大家多少还有些忐忑,免得沦为有关部门打击的目标。但是人家坦诚的表示,这是古代皇帝专门为高僧打造的佛门法器。那么大家就心安理得起来。

    国家政策就是这样,只要不涉及到封建迷信。好吧,换个说法,反正只要不是蛊惑人心。反人类反社会,而是堂堂正正的骗钱啊,传教。那就是信仰自由,绝对没人会多管闲事。

    现在就是这样。佛法东传两千年了,据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家的信任度本来就比较高,如今更多出了一件精妙绝伦的佛门法器坐镇。大家对于这个寺院的评价又高出了几分。

    就在这时,诵经声结束了。半山和尚慢慢站了起来,注意到众人的表情,心里也有几分激动,随后伸手一拉在牌匾上垂落下来的绳子,瞬间掩饰的红布就飘然坠地,半山寺三个漆金大字立即映入大家的眼帘。

    叮

    清脆悠长的罄声响起,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半山和尚立即气运丹田,舌绽如雷道:佛门敞开,广渡天下有缘人普度众生

    普度众生一帮僧众也大专吼叫起来。

    声音未落,半山和尚环视四周,随后一言不发地就带着僧众返回寺院之中了。

    众人面面相觑,颇有几分错愕,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过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拔腿就往寺院大门快步而去。然后其他人才如梦初醒,纷纷涌进了寺院。

    别挤,不要急啊。

    慢点,慢点,让我先进去

    一时之间,众人争先恐后。也要庆幸寺院大门足够宽敞,以及前来参加庆典的客人不多。不然的话,说不定会出现践踏事件。

    进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也就是所谓的未来佛。在弥勒佛的两边却是四大天王护卫,左右各二。

    无论是弥勒佛,还是四大天王,塑像都十分逼真。其中弥勒佛更是挺着大肚子,笑口常开的面向世人。殿柱两边,则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知名对联,充满了意味深长的禅趣。

    不过此时此刻,大家对弥勒佛四大天王没什么兴趣,而是纷纷集中在宣德宣炉四周,好奇的观赏打量起来。幸好王观等人早料到有这样的情况,在众人进来的时候,就有四个身强力壮的僧人站在宝炉的四周,充当人肉警戒线。

    四个僧人手里拿着粗圆的木棍,就好像是传说中的武僧,多少有些威慑力。而且被邀请而来的客人,大多数是文明人,倒也不至于发生什么状况。

    反正众人围过来之后,惊叹的抬头打量空中的莲台,再次确认这是自然形成妙相。毕竟刚才一帮人蜂拥而来,也卷起了不小的气流,却是使得空中的莲台散化小半,直到现在得到足够的烟气补充,这才重新稳定下来。

    此情此景,足够打消一些人的怀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透明玻璃罩高科技固化剂之类的说法,完全可以排除。再看见炉顶大小不一的孔眼冒出来丝丝缕缕断断续续的烟气,大家就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不是神迹,而是奇迹。

    哪怕清楚奇迹是人为造成的,但是也阻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宝物动人心,这个动,未必就是歹念,也可以是纯粹的观赏,发自内心的喜欢,以至于心神摇动,目眩神迷。

    真是稀世珍宝啊。

    据说是宣德炉,不过有这样大的宣德炉吗

    废话,事实就摆在眼前,难道还假得了宣德年间铸造的炉子,当然可以称为宣德炉。当然炉子这么大,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宝炉了。

    听到这话,许多人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与此同时,也有人叹道:宝炉确实珍贵,可惜又不给我们上香

    上香

    一时之间,某些人心中一动。倒不是说他们准备拆开炉盖去上香,而是看见了天王殿中弥勒佛前的供炉上,却是空荡荡的模样,显然还没有人燃香上供。

    头炷香啊。

    刹时,一些人立即脱离了围观的人群,匆匆忙忙朝天王殿奔去。一到殿中,眼尖的人立即看到在供台的旁边,也有一个和尚站在其中。在和尚的身前桌子,则是整齐划一的摆放了一束束香烛。

    大师,给我一束香。

    大师,我要供养佛祖

    大师,借个火好吗

    一瞬间,七八个人围了上来,甚至有人直接伸手拿香。但是拿到香的人却发现自己身上没带火柴或打火机,只得腆着脸向和尚索求。

    诸位施主,不必心急。

    那个和尚笑容满面,宽大的衣袖一翻,手里就亮出一个打火机。只见他目光在众人脸上掠过,无视一些递到自己眼前的香支,而是先帮一个年纪较大的妇人点香。

    见此情形,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虽说在佛前众生平等,不区分身份地位,但是中华民族却讲究尊敬长辈。人家年纪大,享受这样的待遇,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算有人心里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免得成为大家鄙视的对象。

    还好除了弥勒佛以外,其他四大天王也有供炉,不愁上不了第一炷香。尤其是北方的多闻天王,在佛教的经义之中,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财富之神,相当于中国的财神爷。所以他身前供炉的第一炷香,更是意义非凡啊。

    另外就是弥勒佛身后的神将韦驮,他是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降魔伏鬼,保护佛法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比较受到世人的敬重。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韦驮神将手中的金刚杵。

    杵的位置也比较有讲究,如果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是大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僧免费吃住三天。如果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僧免费吃住一天。如果杵拄在地上,表示这是小寺庙,没有免费吃住的待遇。

    很显然,半山寺属于大寺院,所以在天王殿上香之后,没有抢到第一炷香的人,又立即深入寺中,准备到其他地方看看情况。

    在天王殿之后,就是寺院的中心主体建筑,供奉世尊佛陀的大雄宝殿了。大雄不仅是佛陀的德号,更是暗示宝殿的宽广程度。事实也是这样,如是说一般的殿堂是三开间,那么大雄宝殿却是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

    地方够大,那么供奉的佛也多,但是这些人进去之后,却发现在漆金大佛的身前,却有一尊更加引人瞩目的黄金宝塔未完待续。。

第754章 “神通”

    :今天的第一更,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月票。

    在阳光的照耀下,无论是巨大的漆金佛像,还是金光闪闪的黄金宝塔,都散发出十分诱人的光泽,让进去烧香拜佛的人一阵眼花缭乱。

    大家快看,宝塔里头好像有东西就在这时,有人冷静下来,立即发现在黄金宝塔的塔瓶之中,也有阵阵璀璨的光芒照射,不知道是什么宝贝。

    这个时候,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走了出来,轻言细语道:阿弥陀佛,这是我宗门六代祖师的舍利子。

    舍利子

    六代祖师

    每个人都十分好奇,老和尚也捉紧机会,仔细地把六代祖师的事迹解释一遍。之所以这样做,意在表明他们这个寺院尽管是新开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历史底蕴,不是纯粹的新庙。这样做不仅能够拉拢当地的人心,也不至于让同行太敌视,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说了,这本来就是事实,不怕查证。老和尚也说得理直气壮,无愧于心

    一些人在大雄宝殿聆听老和尚讲叙六代祖师满光荣事迹的时候,也有部分人在唐夫人的引请下,慢慢地来到了方丈室。可以说,这些人非富即贵,而且平时也比较尊崇佛教,所以唐夫人才把这些带到方丈室,由半山和尚亲自接待,顺便传道。

    当然,借口肯定是这个借口,事实上肯定有别的用意。

    就好比现在,一个大老板才走进方丈室,抬头一看的时候,顿时就愣住了。呆呆的站在门口边上,一动也不动。

    诶,怎么不走了后面的人奇怪道:干嘛把门堵住

    说话之间。那个探头一看,立时惊呼出来:啊

    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

    别挡着呀。

    在一片催促声中,最前面的大老板清醒过来了,立即回头表情严肃道:不要吵,免得惊扰了真佛。

    真佛

    在一些人错愕的目光中,那个大老板让出了位置,后面的人纷纷进到了方丈室。看到室内的情况,他们才明白了那个大老板的意思,也纷纷屏气凝神。专注的打量起来。

    与天王殿大雄宝殿之类的地方不同,半山和尚的方丈室十分简朴。没有桌椅板凳之类的东西,就是一张离地两三寸高的云床,以及一方几案,加上一些团蒲而已。

    王观可以证明,这绝对不是做作。因为在新加坡的时候,半山和尚的房间就是这样简单。硬要说有什么装饰的话,就是墙上悬挂的书法了。半山和尚自己亲笔写的律字,墨色淋漓。颇有几分功力。

    不过此时此刻,却没人有心情欣赏什么书法,更加不会觉得方丈室寒酸简陋。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悬挂在空中的金丝玉帛上去了。

    此时。阳光透过窗口映照进来,正好落在金丝玉帛之中。丝帛上的梵文,就好像是日月星辰一样闪烁奇光,更像是旋转的星河。围绕着一尊佛陀运行。佛陀如梦似幻,若隐若现,盘坐在虚空之中。充满了神秘瑰丽的气息。

    这样的情景,要比外面烟气化莲的场面更加震撼人心。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旁边有其他人的存在,让人抹不下脸面来,估计会有大老板当场跪下膜拜。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一个个大老板都不吱声,纷纷以憧憬的目光注视金丝玉帛,然后以意念进行三叩九拜。

    当然,也不是说没人看出金丝玉帛属于人工制品。不过就算看出来又怎么样工布剑也是古人铸造的,和氏璧也是工匠雕琢的,但是有人敢说这两件东西不是宝物吗

    同样的道理,金丝玉帛的珍贵也根本不用置疑,毕竟古人精心制作出这样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难以估量的价值。更何况对于虔诚信徒来说,东西制作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东西成型之后呈现出来的效果。

    现在这些大老板眼中有佛,自然使得心中的佛无限扩大,在看见金丝玉帛的一瞬间,脑中只剩下虔诚的信仰了,哪里还会去置疑什么事情。

    阿弥陀佛,诸位施主请坐。

    与此同时,方丈室中有人开口了,正是半山和尚。这个时候他已经换了一件相对来说比较简朴的僧袍,不再像刚才那样华丽了。这时他就坐在金丝玉帛的底下,只不过那些大老板只顾注视真佛了,却是忽略了他的存在。

    适时听到半山和尚的话,一帮大老板才算是回过神来,颇有几分不好意思。接着也不用半山和尚再招呼,就纷纷在团蒲上坐了下来。

    从这些人跪坐的姿势,就知道他们肯定经常去拜佛。不然的话,姿势也不会那么娴熟,而且更没有任何的不适应。所以才说,全国各大寺院的香火越来越鼎盛,背后绝对少不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坐好之后,一个大老板忍不住指了指空中悬挂的金丝玉帛,面带崇敬之色打听起来:大师,这件佛宝是什么来历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半山和尚,注意的聆听起来。

    这是当年乾隆皇帝为给太后庆贺八十大寿,特意召集天下高僧大德举行法会,经过七天七夜的开光加持,才得以形成的佛宝。半山和尚解释起来,言辞之中有几分含糊。

    只要认真分析,就知道这话里有少许水分。或者说是故意忽略了东西做成的过程,不过也不算撒谎,毕竟来历也交待清楚了。

    实际上大老板听到这个解释就已经心满意足,不再盘根究底。

    其他人的反应也差不多,目光肃然打量金丝玉帛,充满了惊叹之色。原来是古代高僧加持过的宝贝,怪不得进到方丈室,就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气息。

    当然,这或许就是心理作用。可是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这幅金丝玉帛更是把这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人看了就不自觉产生莫名感觉,有一种皈依膜拜的心理。从某种程度来说,一幅丝帛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自然是十分难得的珍宝。

    反正对于这些大老板说,信仰很大程度上就是寻常心灵慰藉而已。只是觉得生意场上的勾心斗角,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很大,心灵十分疲惫,所以才想在百忙之中获得片刻的宁静。并不是说,他们已经厌倦了俗世的生活,不然的话早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了。

    所以说这些人的信仰,事实上是带着功利目的的。或者说中国人对于神佛的信仰,本身就充满了功利的色彩。你保佑我了,那我自然是诚心供奉,哪天觉得你不保佑我,那么立即翻脸大骂也是常有的事情。

    大部分人是伪信徒,真正信仰宗教的人,估计很少很少。

    反正这些大老板是伪信徒无疑,他们的信仰自然也比较功利。要么是希望佛陀庇护自己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多子多也,要么是寻求心灵的解脱,达到暂时避世的目的。

    宗教信仰的本质,就是逃避现实嘛。

    不过不同的教派,帮人逃避现实的手段也比较繁多。最常见的自然是诵经,举行仪式什么的,不然就是画符吃斋练拳。反正宗派那么多,神通更是不少,总有一个适合自己。所以只要方法管用,再不入流的小门派,也不愁没有信徒的供养。

    然而,现在这些人却发现,金丝玉帛的效用好像非常强大。他们凝神注视丝帛上的佛陀片刻工夫,就感觉到心里的烦恼忧愁逐渐的平息了。

    神通神通,或许就是心神通达的意思。显然金丝玉帛就具备了这样的神通,也难怪这些大老板表现得那样激动热切。毕竟他们也有见庙烧香逢寺拜佛的习惯。这些年来走南闯北,也拜过不少大师真人,可以称得上是身经百战,久经考验。

    一般的神通,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明显作用了。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才明白金丝玉帛的可贵。如果哪天心情糟糕,烦躁不安,也不需要大师真人开导,只需要跪坐在金丝玉帛的旁边,认真仔细的参佛,再诵读一两段经文,估计心境就自然平和了。

    这就是有信仰和没信仰之间的差距,王观打量金丝玉帛的时候,注意和感叹的是东西的工艺水平,但是半山和尚和这些大老板,却是从信仰修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所以东西在王观手中,完全就是暴殄天物,而搁在半山和尚这里,那才叫相得益彰。

    事实就是这样,在察觉金丝玉帛神通的一瞬间,一些大老板就决定了,不管半山和尚的水平怎么样,他们都打算成为半山寺的忠实顾客,或者说虔诚的信徒。

    不过再虔诚的信仰,也改变不了大老板们生意人精明的本色,一些人心中觉得拥有两件佛门至宝的半山寺,想不兴旺发达都难。

    一时之间,许多人开始明白唐氏集团为什么敢接手山寺脚下的项目了,甚至有个别人已经在考虑,要不要盘下附近的地坐等升值未完待续。。

第755章 六代祖师显灵了?

    :月中了,又是新一轮求月票热潮,请大家多多支持。

    就在一些大老板心中盘算之时,半山和尚微笑道:贫僧准备在法堂开坛,如果诸位施主有意,不妨过去聆听。

    这些大老板一听,怎么可能拒绝,纷纷点头答应下来。随之他们一边恋恋不舍地回头观望金丝玉帛,一边随着半山和尚出了方丈室。

    来日方长,以后再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众人慢慢的来到了法堂。

    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是高僧演说佛法的地方。据说佛陀在世之时,为了给众生演说佛法,特意建立了法堂,专门用以传播佛教。

    一般的寺院,已经很少设立法堂了,主要是在大雄宝殿诵读经书或举行佛教仪式。但是谁叫当初建造寺院的大老板钱多呢,不仅修建了法堂,另外还有照堂经堂和讲堂。

    其实这四堂的功能已经重合了,根本没有必要建那么多,不过那个大老板当时肯定是觉得钱多烧手了,才把四堂全部建全。当然也真别说,四堂整齐相对,建筑又十分美观,确实充满了大寺院的气派。

    另外寺院建筑本身又是用古砖瓦构造而成,如果不是清楚这个寺院才开山立寺,恐怕大家肯定以为这是传承了好几百年的清幽古寺,所以底蕴非同一般。

    来到寺院参观的客人大概有好几百,听说主持方丈半山和尚准备开坛之后,一些感兴趣的人也纷纷赶了过来。

    此时此刻,宽敞法堂坐了不少人,看起来有些稀疏,不过肯定超过百人了。另外还有一些身穿不同颜色款式僧袍的和尚,那是京城寺院的同行们。

    尽管是竞争对手,又是不同的派别。但是人家的发请柬了,看在同属佛门的面子上,又不好不来。所以除非真是抽不开身,不然收到请柬的寺院,都意思意思的派人过来了。

    前来的和尚身份有高有低,但是来到之后才发现这个寺院并不是想象中的小庙,而是十分宽广的大寺院,而且由于六代祖师的关系,在当地也不算是没有根基。有根基有实力,特别是看到宣德宝炉之后。却是让不少和尚面面相觑,心中大叫狼来了。

    不管这些人的想法,反正半山和尚来到法堂中央的法座之上,感觉人也来齐了,干脆利落的开始,讲的是律宗经典四分律。

    说起来,这应该是半山和尚第一次开坛,或者说是第一次坐在法堂之上,面对这么多信徒。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少有几分紧张。不过半山和尚却十分沉稳,声音抑扬顿挫,经义深入浅出。让不少人纷纷点头,好像听明白了。

    之所以说好像,主要是大家对于律宗的经义还是有几分陌生。当然也不可否认,就算再熟悉的经典。由不同的和尚讲说,也有会不同的解释。

    就好比儒家的经典著作一样,历朝历代都有大儒注释。每人都夹带了自己的私货。除了官方的指定教材,其他注释的经典,肯定有异同的状况。

    各家的佛经也差不多,所以听过别的高僧的人,倒也不觉得奇怪。反正听到明白的地方就露出笑容,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要紧,直接忽略过去就是了。如果真有兴趣,回头去找寺里的法师打听一下,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继续,不管真懂假懂,不少人却仿佛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而且又不是论法大会,那些同行也没有置疑的意思。再说了,就算想要置疑,首先要明白律宗的经义,可惜那些和尚估计没人有这个本事。说句不好听的,可能连自家宗门经典都没完全弄明白,更加不用说涉猎别宗的经义了。

    所以半山和尚的波澜不惊,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一个篇章。随即耐心的解答了一些热心信徒的疑问,然后就邀请大家去参加即将举行的法会。

    确切的说,今天的重头戏,就是这个法会了。

    法会也有会,小法会之分。一个寺院有没有水平,底蕴到底怎么样,能够在法会上体现出来。盛大的水陆法会,一般的寺院就算知道其中的步骤,但是没有足够的僧人配合,肯定也玩不转。说白了,一个法会好不好,能不能体现出那种壮观的感觉,关键是配合。

    人再多也没用,不然随便撒钱招来几百个群众演员就行了。可是事实上,这一招在小法会上使用还行,根本不能用在盛大的法会上。

    毕竟盛大的法会,参加的人数就越多,其中的调度问题,需要经验丰富的法师来引导,这样才可以犹如行云流水一样顺畅。法会顺畅了,一切井然有序,场面自然是十分壮观。

    就好比是现在,在十几个老僧人的指引下,几百个人有条不紊的进行一个个仪式,期望能够得到佛陀的庇护。

    说实在话,参加法会的人,未必就是信徒。但是佛门讲究普度众生,肯定不介意你是不是信徒。至于不是信徒的人,又带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兴致勃勃的参加法会。

    此时,大雄宝殿之中,二十多个僧人左右分成几排,按照一定的韵律在诵经,另外还有一些僧人拿着铜磐斗鼓铙钹手铃等等法器配合,再加上四周悬挂缠绕的布幕,使得宝殿十分的庄重肃穆。

    在僧人的引导下,一个个人依次鱼贯而入,逐一膜拜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最后来到了半山和尚之前,接受他的赐福。

    诵经声法器乐声,相互交汇起来,又在宽敞的宝殿回荡。这样庄重的场地,还有这些安抚人心的声乐,自然营造出一种难以言述的效果。反正本来只是打算凑个热闹的人,感受到这样的气氛之后,也逐渐认真对待起来,恭谨的参与其中。

    铛

    当殿中僧人诵完了一段经文的时候,一个法师顺手敲打铜磐,示意着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不过也就是在一瞬间,声波的余韵,似乎引起了什么东西的共响,以至于让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咦

    就在这时,不仅是在殿中跪拜佛陀的信徒,就是准备诵读另外一篇经文的僧人,忽然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在依稀之间,他们好像闻到了一股莫名香气。

    这种香气无法用语言形容它的质感,只是让人觉得香气十分清淡,似有若无,但是又感觉十分清晰。说起来十分矛盾,这却偏偏又是事实,更加让人惊奇。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觉得是佛香的缘故,但是嗅觉灵敏的人却十分肯定,殿中除了佛香以外肯定还有另外一种香气,只是仔细嗅闻寻找,却是找不到香气的来源。

    在惊奇之余,法会也出现了停顿的情况。还好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僧人反应过来,随手一敲木鱼,又开始引导起来。

    诵经声继续,一切恢复正常。

    然而那股特殊的香气依然存在,信徒肯定以为是寺院和尚的焚香,只是关注一下,就没放在心上了。最多是觉得这佛香品质很好,回头再向寺院订购。可是诵经的僧人却是清楚,这香不是他们安排的。

    不过由于法会还在进行之中,一些僧人再好奇,也不好追查原因,只得收敛心神,用心诵经主持法会。与此同时,或者连殿中僧人也没有发现,随着他们的诵经声,香气也随之弥漫开来。本来只是在殿中萦绕而已,现在却已经扩散到殿外了。

    这香气好特别

    这是什么香呀,闻起来有些舒心的感觉。

    一时之间,参加法会的人留意到这股香气,情不自禁有些异动。不过意识到自己还在参加法会,所以异动很快平息下来。

    尽管如此,察觉香气袭来的时候,许多人不自觉流露出舒畅之色。

    毕竟在炎热的天气之中参加一个法会,哪怕有寺院的高墙阻挡,但是一样会热的。尤其是法会的仪式也有几分繁琐,在折腾的过程中,再虔诚的信徒也有几分烦躁感。

    然而在这个时候,一缕清幽香气飘来,似乎具备了安抚人心的效果。反正在这股香气的作用下,一些人变得安定起来,甚至觉得天气好像没有刚才那样炎热了。

    心静自然凉,这一句古话,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几个才得到赐福,从大雄宝殿走出来的大老板重新聚在了一起,也在小声的议论这股香气。

    你们注意到没有一个大老板摸着下巴道:香气好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点儿征兆也没有,甚至没有源头。

    没错,香气出现的时候,我就在殿里拜佛。另外一个大老板点头道:就是一下子,莫名其妙的就出现了。我当时看得很清楚,连旁边诵经的大师好像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脸上掠过一抹茫然的表情。

    不对,有人好像清楚怎么回事。一个老板轻声道:半山大师一怔之后,目光似乎瞄了眼黄金宝塔

    黄金宝塔一瞬间,几个大老板面面相觑。半响才有人惊疑揣测道:难道是六代祖师的舍利子显灵了未完待续。。

第756章 彰显佛法

    :三更了,还有月票么,再给几张行不行求支持。

    听到这话,几个大老板顿时沉默了下来,目光闪烁之间,也有几分半信半疑。

    或许经历多了,这些人对于显灵的什么事情,一般不会相信。不过这香气来源十分蹊跷,让他们不得不多疑起来。

    毕竟就算宣德宝炉的妙相,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看得清清楚楚。那是先焚香之后,烟气才化成莲台。然而现在的香气,不是喷洒,更不是焚烧,就是莫名其妙的说出现就出现了,根本没有任何源头。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几人能够理解的范畴了,完全可以归类于灵异事件。当然这事在宗教界,尤其是佛门肯定有个专用语,一般称为彰显佛法。

    许久之后,一个大老板一锤定音:大家不用瞎猜了,等到法会结束,去向半山大师请教一下就清楚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一边细细体会这奇异的香气,一边坐等法会结束。

    许久之后,法会终于结束了,与此同时有些反应灵敏的人,也立刻发现奇异的香气也忽然消失不见。然而只要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不管是什么样的气味,都只能是淡化,不可能直接消失。

    可是现在这个香气的存在,却是颠覆了大家的常识。就好像是徐志摩的诗中描写,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完全没有任何的踪迹。

    察觉这样的情况,愈加让人好奇。几个大老板也等不及了,纷纷走进大雄宝殿,找到半山和尚之后,或是直言不讳,或是旁敲侧击的打听起来。

    香气半山和尚沉吟起来。好像是在犹豫要不要说。其实不仅这些大老板好奇,就连一些僧人也纷纷看了过来,想知道怎么回事。

    出家人不打诳语。

    此时,半山和尚点头道:我确实知道香气是怎么回事,不过却答应了一位施主要保守秘密,所以不方便透露,请诸位施主见谅了。

    众人一惊,立时感到十分失望。与此同时,有人机灵问道:大师,我们不是打探香气的来源。只是想知道这是什么香气而已。

    对呀

    其他人也纷纷反应过来,只要知道了香气的名称,那就好办多了。之后再砸钱去购买,就不信买不到。

    明白这些人的心理,半山和尚微微一笑,世上有些东西,还真是有钱也难买得到。不过他们不死心,半山和尚也不至于隐瞒,直言不讳道:这是须弥香。

    说话之间。半山和尚轻轻合十行礼,然后从容不迫的走了,留下一头雾水的众人。

    须弥香,什么东西。你们听说过吗

    没错,不过名字听起来就是不同凡响,十分大气。

    找人打听一下吧。

    一个人提议起来,几个大老板纷纷点头。不过很有默契的不找半山寺的和尚,而是通过自己的关系去请教另外的人。

    众人去到僻静的地方打电话,然后得到的答案却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须弥香是一种合香。只是故弄玄虚起了这个玄妙的名字而已。有人觉得根本没有什么须弥香,让大家小心提防,别上当了。也有人表示,须弥香他们那里也有,如果大老板有需要,他们可以优先提供

    一个个答案综合起来,却是让大家完全糊涂了,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什么,真是须弥香

    就在这时,一个大老板的手机之中传来了一个十分激动的声音: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的须弥香

    嗯

    隐约听到这话,一帮人的注意力立时集中起来,纷纷看向那个大老板,示意他赶紧打听。那人也是一喜,连忙问道:大师,我不知道我说的须弥香是不是你所说的须弥香,不过这种香十分神奇

    大老板连忙把刚才的情况解释叙说了一遍,然后对边就没有声响了,就在大老板怀疑是不是通讯信号出了问题之际,手机又传来了愈加激动的声音:没错,肯定是须弥香无疑,只有典籍记载的须弥香才有这样的效果。

    大师,这个须弥香,又是什么样的东西啊大老板十分好奇,忍不住再次打听起来。毕竟听对方的语气,这东西好像是不得了的宝贝。

    须弥香是佛门至宝,相传是天竺就是古印度,与藏密天珠一脉相承,不过效果比天珠更加玄异

    对方解释得比较含糊,不过对于大老板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已经把握到了几个重点。一是须弥香很珍稀,现在基本上已经失传。二是须弥香具有天珠一样的功效,经常佩戴可以逢凶化吉,更能够长命百岁。三是须弥香有利于修行,属于佛家传法的至宝。

    其他的好处就不提了,单单这是三个原因,足够让人怦然心动。

    此时,听到了须弥香的效用,几个大老板相互看了眼,不约而同返回大雄宝殿,然后纷纷表示要捐赠香油钱。

    在殿中主持事务的和尚一听,二话不说就拿出了缘簿,翻开了第二页准备记账。

    见此情形,一个大老板不满意了,皱眉道:不能写在第一页吗

    第一页和第二页,看似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意义却不同。毕竟这是新寺,缘簿上肯定没有多少姓名,不过寺院的缘簿会供起来,以后要造什么功德碑,一般就是按照前后顺序刻字。就是了解这个情况,那个大老板才想名列第一页中。

    然而,那个和尚却轻轻摇头,微笑道:施主,第一页已经满了。

    大师,出家人是不能撒谎的。那个大老板较真道:我看得很清楚,明明没满嘛。

    阿弥陀佛,确实是满了。和尚郑重其事道。

    那给我看看

    说话之间,那个大老板扯过缘簿随手一翻,顿时笑道:我说嘛,肯定没满,上面就是一个名字而已,大师你又何必

    那人的话还没说完,旁边忽然有人说道:别为难大师了,第一页确实满了,从第二页开始吧。

    什么那人糊涂了,低头再看,只见缘簿第一页分明就是一个名字而已。而且名字也不大,笔画也不多,余下的空白至少还能写上几十个名字,怎么能说满了

    回头再说吧。

    一个老板好像知道怎么回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率先奉上了自己的香油钱。那是一张薄薄的支票,看起来轻飘飘的,但是上面的数额可不轻。

    负责记录的和尚看见了,执笔的手忍不住一顿,客气的询问那人的姓名,这才工工整整的记录在案。一连七八个人,每个人的数额相当,分量却很重。分量重得连值勤的和尚也做不了主,暗暗地叫人通知半山和尚去了。

    这就是大老板们的目的,他们自然故意装成看不见,然后在一个和尚的引请下,慢慢地来到了附近的雅致房间休息。与此同时,要在第一页缘簿留名的大老板才迷惑问道:你们刚才说满了,是什么意思

    你没注意吗,人家第一页那人捐赠的东西很贵重,重到其他人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地步,所以法师才说满了,容不下其他人。有人解释起来,但是那个大老板却不以为然,摇头道:瞎扯,我看得很清楚,那人根本没捐钱

    是没捐钱,但是你仔细想想,那人名字后面写了什么

    名字后面好像是写了半山寺等等一瞬间,那个大老板瞠目结舌:半山寺难道说是整个寺院不可能吧。

    有什么不可能。

    这个时候,有人笑道:现在有人修桥,有人铺路,有人修建小学楼房,自然也有人舍得花钱修建寺院。不要忘记了,这座寺院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在这人的提醒下,其他人也纷纷醒悟过了。差点就忘记了,这寺院就是那个资金链断掉的倒霉蛋建造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估计缘簿第一页上,应该是他的名字。

    可是现在产权不是在唐氏集团手里吗

    与此同时,也有人十分迷惑不解:按理来说,就算是捐赠寺院,也应该是唐老板或者唐夫人的名字啊,怎么会出现一个陌生人的姓名。

    王观

    适时,那人环视四周道:你们有谁听说过这人吗

    没有。

    其他人纷纷摇头,一脸茫然的表情。

    片刻之后,有人突然说道:我想起来了,你们打听消息的时候,也应该听说了吧。这个项目并不是唐氏集团独自接手的,似乎还有合作伙伴。

    嗯

    另外的人也不是笨蛋,稍微一想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唐氏集团与人合伙做生意的事情,他们肯定也听说过了。不过当时只顾研究唐氏集团,却是忽略了其他。现在听到提醒,自然反应过来,或许缘簿上的名字,就是那个合伙人。

    名字这么陌生,不知道是什么来路,回去之后要仔细打听才行。

    就在众人忖度之时,有人在外面走了进来,然而却不是半山和尚,而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代表全寺上下感谢大老板们对于半山寺的大力支持。

    至于半山和尚,这个时候正在方丈室中招待客人未完待续。。

第757章 惊喜惊吓,松纹古剑!

    :向月底迈进,求月票支持,谢谢了。

    半山和尚招待的客人,自然是王观皮求是等人。

    其实,唐夫人把那些大老板引请进来的时候,王观他们就在方丈室旁边的房间待着,而且更参加了半山和尚主持的法会,不过没人关注他们而已。

    此时,大家也在谈论香气的事情。关于须弥香,在场的人都知道,更亲身感受过,所以很了解这种香气的特性,自然愈加觉得奇怪。

    按照钱老的提议,王观把珠子交给半山和尚,请他帮忙重新开光加持,稳定磁场。没有想到,居然在法会上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

    对此,皮求是十分不解:兄弟,情况有些不对呀,以前不是要拿起珠子才能闻得到香气吗,现在怎么大家都能闻到了。

    不知道。王观轻轻摇头,然后若有所思道:或许是磁场的作用吧,法会的诵经声和法器乐声互相交汇,与须弥香形成了共振,这才有这样的效果。所以法会一结束,香气就立即消失不见了。

    有道理。半山和尚深以为然:佛门至宝,自然与佛门法会相辅相成。

    说话之间,半山和尚微笑道:王施主

    停

    刹时,王观翻白眼道:你不用说了,东西可以再借你一段时间,不过事后我要拿走,不能长期放在半山寺。

    半山和尚一听,自然也有几分失望,不过还是表示了感谢。

    不用谢了,我觉得你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惦记着我的须弥香,而是认真的筹划一下怎么应对接踵而来的香客吧。王观笑道:免得手忙脚乱,给香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话没错。

    唐夫人十分赞同道:在见识过今天的热闹场面之后,那些香客肯定会一传十,十传百,呼朋引友过来参观。明天的人数可能会翻倍。后天或许还要再增加几成。我估计在开寺的前半个月。寺里怕是闲不下来。

    事实证明,唐夫人的估计对了,不过也有些偏差。她说明天人数增加一倍,那是低估了人的猎奇心理。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十分的方便快捷。今天前来寺院的人之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他们看见宣德宝炉之后,纷纷用手机拍照。然后上传到网上。

    开始的时候,一些人觉得宣德宝炉眼熟,想了一想,马上就恍然大悟,那不是和焦尾琴一起亮相的东西吗毕竟东西也曾经热闹了一阵,大家多少有几分印象。后来东西消失了。大家也不再关注了。

    所以乍看之下,这些人以为这是旧帖,被人挖坟顶上来了,就下意识的想要关闭页面。可是再多看一眼,却惊奇的发现,这是今天的新帖。

    是打算炒冷饭

    个别人比较好奇,没有选择关闭页面,而是仔细的浏览起来。看了之后。他们才发现这帖子原来是在宣传封建迷信。

    什么封建迷信。这绝对是真事,有图有真相。

    谁知道是不是p的。

    p你屁

    一番争吵。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与此同时,又有许多帖子冒了出来,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不过拍摄的角度不同,再加上id的差异。有些还是经常活跃的老账号,自然比较让人信服。

    一时之间,纷纷扰扰,有人干脆相约去看个究竟。如果是真事,那自然可以看个热闹。如果说是假的,也可以打脸。

    所以在第二天的时候,不仅附近的村民继续过来烧香拜佛。更来了许多脖颈挂了相机的年轻人,他们的目的不是拜佛,而是来查明事实的真相。

    不过来到之后,这些年轻人却发现半山寺的环境比网上的描述更加优美,而且那个大炉的品相更是瑰丽得难以形容,特别是烟气化莲的场景,更是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见此情形,一些人二话不说,马上实拍上传网上,自然引起了轰动。如果是几个人造假,那还说得过去,但是没有理由一帮人造假吧。

    当然,或许也有人不信,但是发帖的人赌咒发誓,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了。

    少部分不相信的人,则是打算亲自出马过去看一看。然后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也让半山寺里的和尚快乐兼痛苦起来。

    半山寺的人气,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爆涨,一时之间天南地北的人都知道京城远郊有这样一个寺院。香火鼎不鼎盛不好说,神佛灵也不灵验也不清楚,反正就是非常有名。如果不是由于新闻管理条例,不好多报道这方面的事情,估计半山寺肯定能上新闻头版头条。

    不过,网上的热议,终归只是热议。除了家住附近,并且有钱有闲又好奇心旺盛的网民过来看个热闹以外,真正让半山寺人流爆满的还是口碑。

    口耳相传之下,不仅是附近的市民蜂拥而来,一些富豪老板更是天天驾车出现在半山寺的脚下。当然这些富豪老板在烧香拜佛之余,也在考察这个项目的潜力。如果潜力够大的话,却是想要参与其中。

    对此唐夫人表示欢迎,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人参与了,蛋糕才能做大。

    另外不仅是富豪老板感兴趣而已,附近一些聪明的村民,发现寺院人流滚滚的时候,也开始经营起一些小买卖,在寺院山脚下摆起了小地摊,出售一些廉价的小玩意。打着寺院法师开光加持的幌子,生意却也不错。

    察觉这个情况,也促使那些富豪老板下定了决心,找唐夫人盘下了一些地皮或者店面。这样不仅使得项目工程的进展更快,甚至还没有开始营业就走上回本之路。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此时,在半山寺待了两三天,又巡视一番建筑工地,王观就直接返回大宅门。才打算和钱老说一说在寺里的见闻,没想刚进入客厅,却突然发现一抹雪亮的光芒在自己的眼前刺来,让他惊得后背微微冒出了冷汗。

    还好只是虚惊一声,雪白的光芒只是虚晃而过而已。与此同时,王观又听到了一阵得意的笑声,好像有几分熟悉。当下他连忙定神一看,只见俞飞白手里拿着一把兵器,正笑眯眯的看着他,那模样说有多欠揍就有多欠揍。

    一瞬间,王观有几分无奈。本来有几分气恼的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没好气道:就知道是你这个混蛋

    咦

    随即王观也反应过来,有些惊喜道:你不是在海上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什么意思,巴不得我不回来是不是俞飞白撇了撇嘴,然后一脸得意洋洋的表情:昨晚就回来了,打算给你们来个惊喜

    不像是惊喜,倒像是惊吓。说话之间,王观有些迟疑道:那你是满载而归,还是找不到东西,又而不住寂寞,所以干脆回来了。

    你说呢

    俞飞白不满道:我像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吗。

    像,非常像。

    王观毫不犹豫点头,眼中带着几分笑意道:不信你问钱老。

    一边去,少扯虎皮。俞飞白哼哧一声,手中兵器一抖,在阳光的映射下,雪白的光芒流转反照,有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

    见此情形,王观才仔细打量俞飞白手中的兵器,十分好奇道:你这把剑好像很有来头的样子。

    嘿嘿,看出来了俞飞白更加得意起来,笑逐颜开道:哼哼,不要以为你有大夏龙雀刀龙鳞匕首就可以卖弄了,我手里的宝剑也不是吃素的。

    我没卖弄啊。

    王观摇了摇头,看见俞飞白拿着锋利宝剑晃来晃去的样子,实在是不放心,干脆绕行半个圈子,走到钱老旁边坐下,小声打听道:他那是什么剑

    宝剑,花纹钢剑。

    不等钱老开口,俞飞白就抢先说道:古代的名剑,绝对不逊色于大夏龙雀刀。

    咻

    话声未落,为了证实自己没有撒谎,俞飞白手臂一挥,宝剑如电闪过,掠起了一阵微急的厉风声,然后干脆利落把旁边的草席斩成两断。再看草席的切口,十分的整齐平滑,可见剑刃的锋利程度。

    怎么样。

    适时,俞飞白趾高气扬道:实话告诉你吧,这是当年大海盗五峰船主汪直的随身兵器,没少和别人对砍,属于实战型的兵器,比你那把大夏龙雀刀的样子货强多了。

    嗯

    王观一听,顿时多了几分兴趣:拿来看看。

    拿去。

    俞飞白把剑归鞘,高傲的递了过来,同时提醒道:剑的分量不轻,别砸脚了。

    果然有些沉。

    把剑接拿过来,王观就发现手掌一压,就知道俞飞白没撒谎,东西确实颇具分量。如果按照分量来划分,这把剑应该是属于重剑一类,比较适合劈砍,杀伤力不小。

    心里忖度之时,王观也随之抽剑出鞘,仔细的观赏起来。只见剑长三尺余,剑身银光流转盈泄,似月华萦绕,又似清流行布,充满了特殊的美感。

    打量片刻,王观若有所思:这纹理好像有些眼熟。

    废话,当然眼熟。这是松纹,松纹古剑

    与此同时,俞飞白志得意满的大声宣布:就是沈括梦溪笔谈提到的松纹剑,在宋代的时候也称为蟠钢剑未完待续。。

第758章 当时名士

    :今天的第二更,急需要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松纹古剑

    这个时候,在俞飞白的提醒下,王观这才恍然大悟,手指在剑纹上轻轻掠过,果然好像是松木的纹理,极具规律性。而且这种松纹古剑的锋刃极为坚韧犀利,锋口具有暗藏锯齿的作用,杀伤力肯定非常惊人。

    稍微掂量了松纹剑,王观赞许道:嗯,还行,不错。

    什么叫还行不错。俞飞白一听,顿时鄙视道:这分明是绝世宝剑好不好,我看你肯定是嫉妒了,不肯承认

    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王观笑了笑,不提工布剑了,免得打击俞飞白的自信,随之他继续打听起来:你说这是汪直的随身兵器,那肯定是找到汪直的宝藏了吧。

    如果说所谓的宝藏,就是这把松纹古剑而已,你会不会翻脸俞飞白认真问道。

    不会。

    王观直接摇头,据实道:就是怀疑你把宝藏私吞了而已。

    切俞飞白哼声道: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是那种人吗其实我真想成为那种人。

    感叹之余,俞飞白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总算没有白浪费我的时间,将近两个月的辛苦也值了。在挖到宝藏的那一时刻,我差点想要远走高飞,直接移民到美国算了。

    这话的意思是王观喜形于色道:宝藏十分丰厚

    不仅是丰厚,简直就是

    俞飞白有些激动,伸手比划起来:很多很多,不仅有金银财宝而已,还有许多兵器。如果是在古代,完全可以利用那些兵器拉起一支超过千人的武装。

    这个不奇怪。

    与此同时,钱老微笑道:根据史料记载,汪直从事走私活动,往来于中日之间。甚至于定居日本平户,挂起徽王旗号。手下起码超过三千多人。这样的势力。准备一批兵器备用,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对,很正常。俞飞白眉开眼笑,然后又唉声叹气道:可惜十分可惜,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兵器没有得到保养,大部分已经锈化。只有一些比较名贵的兵器。包括这把松纹古剑,由于妥善的安置在密封的箱子中,这才完好无损。

    兵器之类的不用管了。王观摆手道:还是说说金银财宝的事情吧。

    咦。

    俞飞白立时惊奇道: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财迷了

    废话。王观白眼道:什么时候你花出去几亿,又尝试过银行户头一贫如洗的滋味,你也会变得财迷起来。

    我倒是想体验这种滋味,前提是你先给我几亿再说。俞飞白也是十分的不爽。在他看来这分明是赤裸裸的炫耀。

    这个嘛

    王观眨了眨眼,忽然笑道:你不是说金银财宝很多吗,那应该有几亿吧。

    嗯

    适时,俞飞白摩挲下巴,沉吟道:没有具体统计过,还真是不好说。

    这还不简单,你把东西搁在哪儿了,我去统计。王观摩拳擦掌道。就像他自己所说。现在是穷怕了,有一大笔金银财宝入账。自然有点儿精神振奋。

    津门码头

    俞飞白随口道:东西有些杂多,一时半会也搬运不过来,干脆先放在船上。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呀。

    说话之间,王观呼朋引友,再在俞飞白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了津门码头。然后登上了一艘巨大的货轮,宝藏就安放在宽阔的货舱之中。进入货舱,灯光全部打开,大家也看得十分清楚,只见舱中堆放了二十多个大箱子。

    王观走进一看,只见每个大箱子都被人用铁钉封死了,用手一碰就感觉箱子非常地沉重,不知道里头搁了多少东西。

    与此同时,俞飞白找来了工具,兴致勃勃道:都过来,给你们瞧点好东西。

    说话之间,俞飞白把一口大箱子撬开,在打开箱盖的一瞬间,一抹微红色的光泽立即倾泄了出来,十分引人注目。

    是什么东西众人纷纷围了过来观赏。

    红珊瑚。

    乍看之下,王观也有几分惊讶:而且还是珊瑚树。

    好漂亮。

    其他人忍不住赞叹起来。要知道红珊瑚是珊瑚中地位最高价格最贵的一种,也是现在市场上的珊瑚主流。毕竟颜色艳丽的红珊瑚,对于比较喜欢红色的中国人来说,红珊瑚自然有着特殊的寓意,象征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特别是珊瑚树,这样的东西可不普通。

    话说在晋武帝年间,石崇和王恺斗富。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他常常帮助王恺。有一次送给王恺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枝条很长,史书记载说东西是世间少有的宝物,价值可能比珠玉还要高几倍。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东西出产海底,古人又对大海有种无知的畏惧感。所以在海里产出的珊瑚,肯定当成是稀世珍宝。

    而且不仅是在古代,就算是在现代,珊瑚树的价值也不菲。比如说眼前的这株珊瑚树,高达一米有余,殷红的颜色十分艳丽,而且散开的枝条就好像是孔雀开屏一样绚烂,品相十分完美。这样的东西,价格肯定超过百万。

    好东西啊。

    就在这时,皮求是的眼中掠过一抹精明之色:拿去请半山大师开光,然后可以当成风水树出手,价格应该可以直接翻一倍。

    还是皮大哥经验丰富。俞飞白笑眯眯道:记下来,就这样办吧。

    当然,大箱子之中,也不仅是红珊瑚树而已,另外还有许多零碎的玩意。无非是镶金镶银之类的饰物,做工十分精致,也比较值钱。

    不过,真正让人眼睛一亮,忍不住沉醉于其中的。还是装满了金银的大箱子。黄灿灿银锃锃的色泽。让人充满了把东西扑搂在怀的冲动。

    反正有科学研究证明,根据几千年形成的条件反射,人类看见这两种东西,就不自觉心跳加速,难以阻挡其中的诱惑。

    心动不如行动,王观微微伸手把一块黄金拿了起来打量。金块不规则的元宝状,另外还有清晰的模印。却是一个小小的王字。

    这也不奇怪,毫无疑问这些黄金白银都是五峰船主汪直私下自己铸成的。不过在古人的心目中做海盗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所以他习惯性的隐匿了起名,对外自称姓王,免得连累了乡亲父老。所以铸成的金银锭上印一个王字款,倒也是理所当然的情况。

    再说了。人家自号徽王,指不定模印的王字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对于大家来说,款印文字什么的都是小节,真金足银才是硬道理。

    看来古人早就明白金银才是硬通货。这个时候,俞飞白笑道:所以二十七口大箱子之中,有二十口是金块银锭。

    剩下的是什么王观好奇道:珠玉首饰

    差不多。俞飞白点头道:另外还有一些保存得不错的兵器,我也顺便带回来了。

    对了,有件事情你肯定想不到。与此同时。俞飞白喜笑颜开道:汪直的宝藏之中。居然收藏了不少字画。

    真的

    王观一听,饶有兴趣道:在哪里有没有名家作品

    没细看。不过确实有几幅名人之作。俞飞白笑道:不过只是当时的名人,在现在未必让人耳熟能详。

    这个我明白。王观理解点头,毕竟汪直想要附庸风雅,收集的肯定是当时著名文人的诗词字画。但是当时的名人,在现在未必就是名人了。

    毕竟每个时代的环境不同,予以的评价也截然相反。以蔡京为例,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上门求取墨宝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当他倒台了,又被骂成国贼,那么诗词字画之类的东西就全部被人烧了,所以极少有真迹传下来。

    当然,这是政治因素,另外还有大浪淘沙的原因。有些东西在当时很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突然发现这东西没有想象中的好,自然而然淘汰掉了。所以说人是善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观也会发生改变。

    不过也不能否认,汪直主要活跃在嘉靖年间,那么他收集的字画肯定是那个时代,或者那个时代以前的东西。不管怎么说,东西流传到现在,也是板上钉钉的古董。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文人作品,其中的价值也低不到哪里去。

    在王观的催促下,俞飞白又把一口大箱子撬开。只见箱内宽敞的空间,果然堆满了长短不一的卷轴,而且看起来保存得不错,没有腐烂虫蛀的痕迹。

    适时,王观随手拿起了一个较短的卷轴,轻快解开绳带,然后铺展开来仔细的打量。

    循天理

    众人凑近过来一看,发现卷面上只有这三个大字而已。王观有些意外,目光一定再细看落款,却是德兴郭谌四字。

    想了想之后,王观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他是谁呀唐清华莫名其妙道:很有名气吗

    飞笔郭盘浒王观轻笑道:正德年间参加书法选拔,应试第一,全国称赞。到了嘉靖年间之时,已经属于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在当时来说,名气确实很大很大未完待续。。

第759章 真正的宝贝

    :第三更,继续求月票,请多支持。

    飞笔郭盘浒

    这个时候,唐清华还是十分迷惑: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绰号。皮求是在旁边轻笑解释起来:郭谌号盘浒居士,传说在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命郭谌将京城廊庙殿匾重写了一遍。只是在写到太和殿的牌匾时,他却漏写了一笔,写成了大和殿。

    就在大家为把捏一把汗之时,郭谌却是不慌不忙拿起一支羊毫大笔,放在墨池中吸饱醮满再信手抛去,笔尖正好落在大字下边,不偏不斜添加一点,让大字变成了太字。看到这个情况,嘉靖皇帝顺口赞许起来,称他为飞笔郭盘浒。

    说话之间,皮求是笑道: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过嘉靖年间,郭谌的书法确实是名扬京野,名门望族的家中没有郭谌的字就觉得不体面,所以登门求书者络绎不绝。在当时来说,他的字画绝对是最富盛名的。

    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唐清华一针见血道:可是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了,估计只有你们这些专门研究书画史的人才知道了吧。

    说得没错。

    此时,王观顺口笑道:在嘉靖年间,有名的官员很多,比如说严嵩徐阶俞大猷戚继光等等。但是能够让百姓耳熟能详的书画家却极少,不过我列举两个人,清华你肯定听说过。其中一个和你同姓

    唐伯虎。唐清华脱口而出。

    对,唐伯虎是在嘉靖二年去世的,勉强算是嘉靖年间的人。王观微笑道:另外一个主要活跃在嘉靖年间,也是和唐伯虎一样,属于狂生一流。不过这人更加疯狂,好像有自虐的倾向,曾经几度自杀

    徐渭徐文长唐清华微微吐一口气,显然知道王观在说谁。

    我想说的就是他们。估计有许多人眼中。提到明代的人和事物,或许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人了。王观笑道:然而在当时来说,这两人可能有些名气,但是在正统的士大夫眼中,两人的名气根本不能与郭谌相提并论。

    其中的原因,就算我不说,你多少也有些明白。王观有些感叹道:不提现在的演绎戏说。实际上这两人都属于科举失败的产物。在科考上名落孙山之后,两个心高气傲的人心理变得十分压抑,自然做出了许多不容于世俗的事情来。

    也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向两人求字画的大多数是商贾之流。至于其他达官贵人,就算再欣赏他们的才华,表面上也会不屑一顾。直到两人去世以后。没有了世俗的偏见,大家才可以光明正大的对两人的作品表达喜爱之情,然后迅速将两人捧上神坛。

    此时,王观淡笑道:所以说郭谌的诗书画三绝,那是相对来说的,在体制内比较起来,他肯定是第一。因为高傲的士大夫们,不屑于与体制外的人对比。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样解释,你应该理解了吧。

    理解。完全明白了。唐清华恍然大悟道:就好像某某大官在位的时候,他的书法价值百万,但是当他退下来了,就不值一文。

    差不多这个意思。王观笑呵呵道:但是郭谌有些不同,他在当时能够得到大家追捧,也是源于实力,而不是人家刻意拍马屁。所以说他的作品,多少还是比较值钱的。

    没错,不敢说三五十万,开价十几二十万,肯定有人买下来。皮求是附和道。

    你看看人家的字,正而平坦,银钩铁画,深得欧体精髓。王观评点起来,赞许道:这样的书法,那是苦练出来的,可没有什么水分。

    嗯,看起来确实挺顺眼的。唐清华认同道。

    好了,别理那字卷了。郭谌在当时再有名,现在也没什么名气了,不用管他。就在这时,俞飞白笑嘻嘻道:快来看看这幅画,这才是真正的宝贝。

    什么画王观等人连忙看了过去。

    这个时候,俞飞白把画卷全部展开了,大家也看得十分清楚。

    那是一幅山水长卷,笔墨粗简豪放,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气势。山势连绵起伏,用的是浓墨渲染,而江水滔滔不绝,又是用淡墨微微勾勒留白。一浓一淡相映成趣,韵味悠长。

    好画。

    看了一眼,皮求是忍不住赞道:这一份笔力,不是一般人画得出来的。

    那当然,也不看看这是谁的画。

    说话之间,俞飞白非常奸诈的把落款的地方掩盖起来,然后笑嘻嘻道:你们不妨猜猜测看,这是谁的图画。

    诶,没头没脑的,叫人怎么猜。王观皱眉道:好歹给点提示。

    要提示是吧,那就给你们。俞飞白笑道:这是明代的画喂,不要急着鄙视,我还没说完呢。这是明画,作者是江南人士,更是著名大画家

    皮求是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吴门画派的人,明四家之一

    你们猜俞飞白觉得提示已经够多了,就不再泄露天机。

    著名大画家,那肯定是明四家无疑了。王观沉吟道,然后仔细的打量起来。

    明代字画,最有名气的就是吴门画派了。说起来,吴派的崛起,也有一定的历史根源。毕竟当年北宋被灭,南宋偏安一隅。尽管在军事力量不行,但是一百多年之间,足够把江南彻底开发了。

    就算南宋灭亡之后,又经过了元末战争动乱,但是在明代之初,江南经济就开始复苏,并且飞快发展。到了明代中期,江南济空前繁荣,赏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这方面的需求,自然就诞生了一大批职业画家。

    画家虽然不少,但是经过一番对比之后,后人就把当时最厉害的几个代表人物统合起来,称为明四家,以便于与元四家遥相呼应。

    这四个人就是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四个人的画风迥异,不过功力都十分精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作品流传极广,无论古今都很受人重视。

    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古代可能不好说,现在的话,直接翻开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记录就可以知道得十分清楚了。只要是这四个人的字画,而且能够确定是真迹,并且传承有序,估价往往过千万,甚至破亿也不是问题。

    不知道是谁的画。

    这个时候,皮求是仔细推敲起来:明四家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但是每个人都有侧重。

    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唐伯虎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不过他却是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皮求是慢慢地评点,然后加以印证道:不过像这幅画一样豪迈奔放,笔法凝重浑厚的,有点儿像是沈周的风格。

    我觉得也是。王观点头赞同道:沈周有粗沈之称,笔技大成之后,作品多取淋漓多变的墨法,习惯用粗笔来描绘山水画,风格更趋于雄健苍劲,大气磅礴

    有两下子呀。

    适时,俞飞白轻笑道:还算是有几分眼力。

    这样说,这真是沈周的画

    王观和皮求是互相看了眼,脸上情不自禁多了几分惊喜之色。

    如果说这是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三人的作品,他们肯定也很高兴,然而确认是沈周的作品,他们却感到惊喜。其中心情的微妙差别,自然也有一番缘由。

    因为吴门画派的形成,一般是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也就是说,沈周属于开宗大师一个级别的人物。哪怕四人之中以唐伯虎的名气最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要论画坛的地位,与沈周相比,他还要逊色几分。

    况且众所周知,唐伯虎还曾经跟沈周学过画呢,名副其实的后生晚辈。再说了,沈周生于明代宣德二年,却在正德四年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属于不折不扣的画坛常青树。一生不参加科举,专心致志的学习诗文书画,所以在这方面的成就极大。

    反正现在沈周的作品,一般是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之中。海外艺术市场偶尔会出售沈周的作品,一但出现必然引起轰动,引致买家激烈竞争。在2010年的时候,京城一个大拍卖公司推出沈周的一幅松窗高士图,最终以一亿五千多万落锤成交。

    由此也能够知道沈周作品的珍贵,也难怪俞飞白刚才开口就说这是真正的宝贝。

    不过,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在当时他就是很有名气的大画家,所以他的作品也比较多人仿冒,以至于真伪混杂,很难分辨。

    在惊喜之余,皮求是也皱起了眉头:不知道这画是不是真迹。

    说得也是。

    王观点了点头,沉吟道:我记得有文献资料记载,沈周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易近人,寻常的百姓贩夫走卒向他求画,他也从来不会拒绝。甚至有人拿他的赝品来,求他帮忙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所以文徵明才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未完待续。。

第760章 一点小破绽

    :星期一,需要推荐票,请多多支持。

    神仙中人

    就是不为名利,真正以诗文字画为爱好的意思。

    王观解释起来,也有几分敬佩之意:与唐伯虎文徵明屡试不中不同,沈周一生不仕,而且非常的孝顺。曾经有官员想聘请他为幕僚,可是他却由于要奉养老母亲,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没错,沈周一生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原则。一生在家伺奉母亲,直到他的母亲九十九岁寿终正寝,而他已经八十了。皮求是也十分感叹道:按照古人的规矩,父母去世需要守丧三年,沈周做到了。不过三年之后,他也随之去世了。

    听到这话,其他人多少也有几分感触。以如今的标准来看,古人的许多规矩都十分不合人道,非常没有必要。然而王观也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古人,对于孝顺的理解,肯定要远远超过现代的许多人。

    感叹之后,大家的注意力又返回字画上。刚才皮求是说沈周的字画赝品不少,甚至有些连明知道是赝品,他自己还要帮忙题款,让人不得不防。

    被两人一说,俞飞白也有些怀疑起来:汪直的运气不至于这么差吧。

    这个难说,他一个大海盗,收藏这些字画,多半是为了附庸风雅,不懂鉴定上当受骗也十分正常嘛。王观笑道:不要以为时代相近,收藏的东西就一定是真迹。不过是赝品也没关系,反正在那个时代传下来,到了现在不能叫赝品,而是仿作。

    仿作

    俞飞白皱起了眉头,仔细打量图画,一时之间也不好判断到底是真是仿。

    行了,先收拾一下。回去再慢慢研究。与此同时,王观笑道:把想留下的东西带走,剩下的东西你打算怎么处理

    卖了,直接卖给银行。俞飞白随口道:不然分批出手,太麻烦了。

    也是。

    王观微微点头,也不再过问具体的细节,反正到时候坐等分钱就行。至于现在,则是把两三口大箱子抬出去装车上,然后风驰电掣的返回大宅门。

    钱老,帮忙鉴定一幅画。

    一进门。俞飞白就匆忙叫嚷道:他们说是仿品,我觉得是真迹。

    诶,我们什么时候说是仿品了,不要乱盖帽子。我们只是表示怀疑而已,毕竟东西十分珍贵,需要慎重地鉴定。王观反驳起来,免得待会鉴定图画是真迹,被俞飞白趁机扣上打眼的屈辱光环。

    什么图画呀,让你们这样认真对待钱老有几分好奇。饶有兴趣道:是哪位名家之作

    沈周的山水长卷。王观笑道:从粗犷的笔法来看,应该是晚年的作品。

    真的钱老有几分惊喜交集。

    就是捏拿不准是不是真迹,所以才向您老求教啊。

    说话之间,王观等人手脚麻利的清理桌子。然后小心翼翼把将近两米长的山水长卷铺开,再请钱老仔细评赏。

    钱老目光掠过,顿时笑道:看起来,还真是晚年的作品。

    这主要是沈周早年多作小幅。中年以后才开始创作大幅作品。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所以说,从图画的尺幅和笔法,大概就可以判断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了。

    当然,如果画卷上的落款与作品风格对不上号,那就可以怀疑是赝品仿作了。

    不过看笔款的时期,那是弘治十年的作品。从时间上来说,确实是沈周晚年之作,这个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并且长卷引首有有竹庄朱文印一枚,卷尾有沈周自己的题跋,另附石田水云居两枚白文印章。

    仔细研究笔款和钤印,钱老突然皱起了眉头,好像有几分斟酌。见此情形,王观警觉道:钱老,这画有什么不对吗

    不急,我再看看。钱老微微摇头,仔细研究画卷上的山石树木江河等等景观。不过越看下去,他的眉头就越皱得厉害。

    不是吧。

    俞飞白察颜观色,忍不住惊疑道:难道我的运气真的那么衰

    不是你运气衰,而是汪直运气不好。王观微笑道:非常地不幸,不小心买到,或者抢到了假画而已。

    你能肯定是赝品俞飞白瞥视道:说说看,假在什么地方了

    沈周的作品我了解不多。王观字斟句酌道:而且这幅作品的笔法风格非常逼真类似,我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那你废什么话。俞飞白撇嘴道:我还以为你真看出什么破绽来了呢。

    大破绽没发现,小破绽倒是有一个。王观笑道:这要多谢钱老的表情指引,才让我十分顺利的发现了一个不对劲的地方。

    哪里不对劲俞飞白连忙追问起来,就连钱老也停止了研究,回头含笑看着王观,看他是不是真有所发现。

    王观一笑,直言不讳道:别的我现在不敢多说,但是这钤印好像有些不对。

    钤印

    俞飞白迟疑道:有竹庄石田水云居,有什么不对有竹庄和水云居,那是沈周居住的地方,而石田更是他的号,很正常啊。

    果然不对。

    听到这话,皮求是率先反应过来,有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然后笑道:沈周,字启南,号石田,这是对的。由于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之中,所以不住在城市里,而是在乡间隐居。宅院起名为有竹庄水云居,也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古代的文人,总是喜欢给自己房屋起些雅号,比如说苏东坡的雪堂,唐伯虎的桃花庵,还有蒲松龄的聊斋等等,这也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说话之间,皮求是在俞飞白催促之前,直接揭开了谜底:不过,沈周晚年号白石翁,或者玉田翁。确切的说,应该是在成化二十年的时候,他五十八岁时就自号白石翁了,然后都是在作品留下白石翁的钤印。然而这是弘治年间的作品,却依然还是石田印文,显然有些不对劲。

    在古代三十多岁就敢自称老夫的情况下,五十八岁号翁也算是较晚了。另外就是明代文人用印十分讲究,什么时期就用什么印,绝对不会有拿错印章,乱盖印文的事情。所以说这个破绽,绝对不小,相反还是十分明显的大问题。

    真是赝品。

    一时之间,俞飞白脸上充满了失望之色。

    不能说是赝品,应该称为仿作。

    王观更正起来:之前我们不是说过了吗,沈周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画家,他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其卖画收入。不过由于他名气大,画作受欢迎,当时就有许多人靠造他的假画为生。只是他为人宽厚,坦然视之,从来不计较,所以格外受人敬重。

    史料上有记载,沈周早上画一幅画,才卖出去不久,下午就有仿作出现了,然后十日之内就遍布江南各大城市了。

    说到这里,王观笑道:这些仿作的水平不低,甚至连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也曾经打眼了。好像是某一天,他花了八百文买到了一幅沈周的作品,他的朋友过来拜访看见了,非常喜欢,想请他割爱。文徵明不同意,朋友见状立即告辞而去,然后在一个古玩店买了一幅同样的作品返回,让文徵明目瞪口呆,才明白是自己看走眼了,居然买到了赝品。

    不仅是文徵明,连乾隆皇帝也打眼了。

    与此同时,皮求是嘿嘿笑道:几百年过去,沈周的大部分赝品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过也有部分留传下来。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沈周山水图轴,那是乾隆年间收藏清宫的东西,不仅名列石渠宝笈,甚至还有七方清代皇帝收藏印章。不过十分可惜,那幅作品却是不折不扣的旧仿赝品。

    切,要怪也只能怪乾隆皇帝,明明是自己眼力不足鉴定错了东西,又死要面子不承认。他都认定东西是真迹,一帮大臣哪里敢反驳,只得将错就错了。俞飞白鄙视起来。

    就是,就是

    其他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扯远了。

    此时,王观笑道:毕竟只是小破绽,最多说明作品有存疑,真正要确定真伪,还需要从最基本的地方着手。

    最基本的地方,自然是作品的笔墨风格。仿作毕竟是仿作,仿得再真,也总会有破绽的存在。印文只是其一,肯定还有其二其三。

    钱老,您怎么看俞飞白立即问道:这画还有没有其他破绽

    正如王观所说,印文只是小破绽,比较让人存疑,但是又让人带有侥幸的心理,觉得或许可能说不定真是沈周盖错盖章了呢

    王观说得对,这是仿作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这个时候,钱老的一句话,却彻底让俞飞白死心了。

    为什么咧

    死心之后,俞飞白认真的请教起来:除了印文以外,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761章 送羊入虎口?

    :换地图了,需要斟酌一下情节,今天两更,请见谅。

    破绽肯定有不少。

    这个时候,钱老微笑道:说起来,我也是取了个巧,先是发现印文的不对,才以怀疑的目光鉴赏画作。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发现破绽。

    什么破绽俞飞白连忙追问,王观等人也纷纷注意聆听。

    抛开印文不提,单单从画作的本身入手,这是山水长卷,有山有水,而且是用粗笔渲染勾勒而成,看起来很有气势。

    钱老赞叹了一番,然后直接来了个转折:但是这幅作品却缺少了沈周晚年用笔的显著特点,或许说是缺少了他的江南山水的气息。

    江南山水气息俞飞白错愕道:那是什么样的气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不是这个。

    钱老摇头,仔细提点道:沈周的山水画主要是学习元四家中的王蒙和黄公望,又吸收了浙派一些风格特点,在笔法上形成了刚中有柔的特点,行笔的过程中时时可见锐利的笔锋。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皴法,他用笔习惯性地多用元代王蒙的牛毛皴法。干笔多次皴擦,产生出一种毛绒绒的感觉。

    沈周之所以喜欢常用这种笔法,主要是江南地区的山体多有茂密的植被覆盖,远远地望去,就有毛绒绒的感觉,这就是他的江南山水气息。

    钱老解释起来,然后笑道:另外到了晚年之后,他的用笔技法已经大成。尽管说使用硬度很高的秃笔之后,强调的是书写性而不是自然山石的再现性。树的画法也变为粗枝大叶,不斤斤计较于细部的真实,强调的是整体的气势。

    如果大略来看,这幅作品的整体风格,确实深得沈周晚年山水画的精髓。不过仿作之人却漏了一点。沈周是很注重气势。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重视细节了。

    此时,钱老示意道:你们看,山石上的苔藓又脏又腻且有一股黑气,这不是沈周的风格特点。

    为什么俞飞白愣眼道,没有对比,他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

    沈周作山水画时对点苔是非常重视的,他的画室中堆积了很多未点苔的山水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打点完成这些画作,他却表示需要等自己精神好的时候才能落笔。

    钱老微笑道:由此可见,沈周对自己作品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他的认真负责。

    就好像这幅作品,中近景部分没有打点,主景的山顶上倒是加了许多点。但是这些墨点下笔的力度不够,没有沈周山水画中墨点的老辣感毛涩感,排布也过于细碎。

    罗列许多缺点之后,钱老随口道:回头我借一幅沈周山水画的真迹过来,你拿真迹和仿作对比一下,就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别了。

    这当然最好。俞飞白忙不迭的点头。

    嗯,这事回头再说。整幅作品。除了我刚才说的问题,另外还有石头的勾勒更是骨法全无,无论是大石还是小石,都勾得绵软无力。毫无棱角。石头和树丛的搭配过于密集了,章法混乱,没有疏密的对比感

    钱老指指点点,叙说片刻之后。这才意犹未尽道:除了这些,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就是这些,毛病已经足够多了。一时之间。众人十分感叹,没有想到在自己眼中看起来好像是真迹的东西,居然是破绽百出。

    对了,还有一个我们忽略了的辅证。

    就在这时,王观笑道:还是款印的问题。仔细想想,这是弘治十年的作品,起码要在嘉靖年间才落到汪直的手里。也就是说,东西至少流传好几十多年了吧,可是期间却没有任何人在上面题跋留印,似乎也是件比较奇怪的事情。

    对呀,整幅作品除了沈周的三枚印章以外,居然没有其他人的鉴赏印章,这的确是很大的破绽。皮求是深以为然,随即笑道:说不定这是嘉靖年间的仿品,本来人家是当成仿品来卖的,可是汪直却当成真东西买下来收藏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别人送的,或者是抢劫得到的东西。反正不管怎么说,大家应该谢谢他,如果不是他早早把东西收藏了,那么这幅作品流传下来,肯定有人打眼,然后在上面题跋留印。接着代代相传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上当受骗。

    皮求是十分感叹,不过俞飞白才不关心有没有人上当受骗,而是担心道:话说汪直的眼光那么差,你们说他的收藏到底有多少真迹

    呃

    一瞬间,众人面面相觑,还真是不敢保证。

    别想那么多。

    此时,钱老摆手笑道:有一件就算一件,不论真假,都是一个辩证学习的过程。

    也是

    王观等人深以为然,觉得在鉴定的过程中,确实能够学习许多东西。再说了,反正就算这些作品都是赝品,可是流传到现在,也算是比较难得的仿作,价值也不低。

    做人要知足,吃亏也是福啊。

    对此,俞飞白肯定嗤之以鼻,直接摆手道:继续看,我不信都是赝品

    就在这时,俞飞白手机响了,走出去接听电话。大家顺手把他拿出来的卷轴摊开,只见那是一幅书法字帖,书写风格一丝不苟,法度谨严,看起来很舒服。

    好像是馆阁体

    看了一眼,皮求是有些惊讶道:馆阁体的书法字卷,这倒是比较少见。

    皮求是这话,也算是有的放矢。所谓的馆阁体,也称为台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来就成为了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为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在明清时期长盛不衰。

    究其原因,主要是台阁体属于官场书体,无论是官场上的文书,还是上呈皇帝的奏折,甚至包括科举考试中的作答,都要运用到这种风格的字体。如果有谁敢在科举试卷上书写别的字体,考官根本不用看答卷,就有权力直接把你黜落。

    这种情况下,馆阁体书法自然是大行其道,与现在的宋体字差不多,遍布全国。然而所谓物以稀为贵,东西太多了就不值钱了。台阁体书法也是这样,由于写的人多了,台阁体书法就逐渐走向穷途末路,变得僵硬刻板,毫无生命力。

    举个例子,大家经常写这样的字体,如果某一天,突然有人表示要用这种字体写一幅书法字帖送给你,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笑话

    的确是笑话,所以馆阁体的书法极少,大家不怎么乐意收藏。

    没有需求,价值自然不高。

    沈度

    此时,王观看了眼落款,顿时惊诧道:又是一个沈,名字也有些印象对了,好像是永乐年间的书法名家。

    嗯,就是他,与弟弟沈粲在当时并列二沈,人称大小学士。

    钱老微笑点头道:他以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本朝王羲之,名重一时。对了,永乐大钟上的经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样说来,他的书法还是蛮有价值啊。王观琢磨道:就是不知道是真是假。

    钱老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众人研究字卷之时,俞飞白突然惊喜交集,风风火火的跑了回来,欢呼雀跃道:我有侄子了,我哥刚才打电话过来说,嫂子生了个大胖娃娃

    嗯

    众人一怔,反应过来之后,不约而同露出笑容,恭喜起来。如果了解俞飞白的家庭状况,那么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应该是俞家的第三代,俞守中将军的长孙,意义非凡。就算是普通人,也十分重视后代的延续,更何况是俞家这样的大家族,无论怎么重视也不过分。

    不过,俞飞白高兴的原因,似乎与大家的想象有那么一点偏差。

    太好了,有了孙子以后,老妈应该不急着向我施压逼婚了。俞飞白眉开眼笑,赞叹连连:真是好侄子啊,出生得真是时候,回头一定送他一份大礼

    众人闻声,自然是一阵无语。

    鄙视一番之后,王观笑道:你什么时候过去看你侄子,能不能稍等半天。我去求半山大师加持一个平安符,到时候你帮忙稍带过去,替我向你哥祝贺一声。

    算上我的

    皮求是和唐清华纷纷开口,连钱老也表示要送一枚小巧玲珑的玉葫芦挂饰,不过也要先让王观拿去给半山大师开光纳福,然后才送得出手。

    不急,我哥说了,我爸肯定没空,但是我妈早在那里了。我过去就是看个热闹,估计我妈还嫌弃我碍手碍脚呢。俞飞白挠了挠头,然后期待问道:你们呢,有没有谁想和我一起过去看看的

    去做什么,帮你分担压力呀。唐清华撇嘴道:叫许晴陪你去吧,看到她跟去,伯母绝对不骂你,相反肯定很高兴。

    她是高兴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做好结婚的打算呢。现在一起过去了,那岂不是送羊入虎口俞飞白忍不住摇头,鄙视唐清华这个馊主意。未完待续。。

第762章 串词,撇清

    :七月十四,提前过鬼节,有人请吃饭,所以现在发第一章了。大家不要担心,今天会有三更的,请多支持,求月票。

    与此同时,唐清华反过来鄙视:切,是你自己想耍流氓,居然还怨别人。

    我怎么耍流氓了俞飞白有些迷惑不解。

    这个我知道。王观笑呵呵道:不以结婚为目的地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滚犊子

    如果不是顾虑钱老在旁边,俞飞白肯定一根中指竖出来。不过王观的开口却好像是一个提醒,让他的眼珠子微微一转,然后笑眯眯道:王观呀,说起来你还没有见过我大哥呢,干脆和我走一趟算了。

    我王观有几分错愕。

    对呀,反正你现在又没什么事。俞飞白鼓动道:至于金银财宝之类,按照老规矩,交给清华帮忙打理就行了。我们过去几天,回来就直接能拿钱,又不用辛苦,多好。

    听你这样说,看来我不提高佣金怕是不行了。

    随便你,反正哥我现在不差这个钱。

    俞飞白懒得理会唐清华的威胁,又继续劝说道:况且,我哥在酒泉,离敦煌很近的,你不想去敦煌莫高窟看看

    真的假的王观一听,却也有几分心动。

    废话,不信你问钱老。俞飞白笑逐颜开道:我哥在酒泉军分区工作

    什么工作,明明是军官好不好。唐清华拆台道:还有呀,酒泉距离敦煌至少有五个小时的车程,不算近吧。

    你一边去。俞飞白没好气道: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我只是在提醒王观,不要上当受骗了。唐清华感叹道:前车之鉴啊,当初某人就是以这个借口让我陪去的,说是见识一下敦煌的飞天

    最后不是看到了吗

    关键是折腾了四五个小时,哪还有什么精力看飞天

    停

    看见两人吵上了。王观连忙阻止起来,然后斟酌道:无论是酒泉,还是敦煌,或者说西北地区,我还真没有去过。反正没事,去看看也好。

    对,太对了。俞飞白连连点头道:应该去看看,体会一下古人当年羌笛何须怨扬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感。

    你串词了。唐清华好心提醒:羌笛何须怨扬柳的下一句,应该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所谓了。俞飞白摆手道:不管是阳关玉门关还是嘉峪关,或者祈连山,反正在那里都能够看到。

    在俞飞白的述说中,王观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当下直接点头答应俞飞白的提议,陪他走一趟酒泉,顺便见识一下古凉州景观。

    有了决定,一切事情就好办多了。也不鉴定什么字画了,直接收集好礼物。全部打包送到半山寺,让半山和尚帮忙祈福加持之后,在第二天早上,两人就直接坐飞机前往酒泉。

    酒泉有机场。不过那是军用机场。所以想坐飞机去酒泉,只有在嘉峪关机场降落,然后再坐车转道。反正只有三十公里左右,半个小时就到了。

    不久之后。两人顺利抵达嘉峪关机场,然后也没有停留,直接招了一辆出租车前往酒泉。途中王观就看见了一座十分雄伟壮观。类似城池的关卡,毫无疑问那就是嘉峪关了。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却是在明代修建起来的,是明长城西端第一重关。不过如果细看地图的话,却是可以发现这个由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与玉门关阳关相隔了好长一段路途。

    可见与汉唐相比,明代的地盘退缩了不少。不过起码比宋代强多了,毕竟宋代建国之初就是先天不足,一开始就没有幽州,到了仁宗时期,河西一带更成了西夏的国土。

    相比之下,明代好像还可以,初期十分具有进取精神,经常出兵进攻大漠。可是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就转攻为守了,然后就是江河日下。不过有嘉峪关为倚仗,西北地区倒是没出什么事,倒是东北捅了大娄子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元璋决定修建嘉峪关,却也是颇有先见之明。有了这个嘉峪关以后,明代将近两三百年之间,整个西北地区的局势还算是比较稳定。丝绸之路也十分的繁荣昌盛,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济文化财产。

    经济财产不好说,但是文化财产却要追溯到汉代以前了。反正在西北这片地区,据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文典故,值得世人探索研究。

    至少王观觉得,这一趟旅程自己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一番辗转之后,两人来到了酒泉,不过并没有进入市区,而是向军分区驶去。在俞飞白的指点下,司机慢慢来到了军分区门外,然后就停了下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而且又有许多荒漠,十分适合研究杀伤力很强大的军事武器,所以军区肯定是守卫森严。

    王观一眼看去,立即看见在军营的门口有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在站岗,此时每个人都以尖锐的目光看了过来,甚至连手掌都搭在枪柄上了。

    见此情形,王观肯定是一动不动,免得引起什么误会,然后被打成了筛子。不过他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在快要抵达军营之前,俞飞白已经拨打了电话。所以两人才在门口附近站了一会儿,军营之中就有一辆军车飞快驶了出来。

    咔呲

    适时,军车停在门口附近,一个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的青年走了下来,与旁边站岗的士兵相互敬礼之后,这才笑容满面的回头招呼道:飞白,你们来了。

    哥

    俞飞白叫唤了一声。也一脸喜色的示意王观跟上,再快步走了过去。

    两兄弟见面,高兴的相互打招呼而已,也不至于矫情的搂抱。应答两句之后,青年看向了王观,主动伸手笑道:你好,我是俞方楷,你应该就是王观吧。

    对,我就是王观,俞大哥你好。王观微笑回应。说起来。俞家两兄弟的名字,一个方楷,一个飞白,都是书法术语,十分相得益彰啊。

    俞方楷点了点头,立即招手道:走了,上车。

    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必多说,两人上车之后,俞方楷一踩油门。车子拐弯深入军区之中,然后经过了许多建筑,最终在一个环境比较雅致的地方停了下来。

    王观下车一看,发现这里不是想象中的住宅楼。而是一栋医院大楼。不过想一想,孩子才出生,母亲肯定需要休养几天,住在医院很正常。他也就释然了。

    随后在俞方楷的带领下,王观和俞飞白走进了干净整洁的医院大楼,又经过了一番拐弯抹角才来到了一间窗明几净。十分通风透气的房间之中。

    此时此刻,房间之中的人也不少,躺在床上的明丽娴雅少妇就不多提了,肯定就是俞方楷的妻子。另外就是在她的旁边,还有一个中年妇人正抱着婴孩逗乐,一脸开心的笑容,正是俞家兄弟的母亲。

    此外就是两个小护士,以及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拘谨地站在俞母的身边,凑趣的陪笑。

    妈,我来了,嫂子好点了没有

    一进门,俞飞白立刻笑容可掬道:诶,这是大侄子吧,快叫叔

    说话之间,俞飞白轻快走去,打算微碰婴孩的小脸蛋,没想俞母却抱着婴儿避开了,然后眉毛一竖,十分不满道:你站远点儿,风尘仆仆地过来,身上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细菌,小孩子才出生,身体十分娇嫩,别传染给他。

    俞飞白一听,尴尬之余也有些哭笑不得:妈,你是不是太小心了。

    护理婴儿你们不懂。俞母白眼道:新生婴儿皮肤很嫩,身体又没有舒展开,你又没什么经验,笨手笨脚弄疼他了怎么办

    俞飞白直接无语,旁边那个三十多岁的青年报以同情的目光,有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话说作为婴孩的娘舅,孩子出生到现在,他都没得抱上一抱。不过想到连俞方楷也是这样的待遇,他的心里就感到平衡多了。

    心里想着,那人也微笑招呼道:飞白,好久不见了。

    亲家大舅哥好。俞飞白笑嘻嘻道:接下来两三天,估计又要打扰你了。

    没事,巴不得你长住。那人笑道,目光却看见了王观:这位兄弟是

    王观,我的朋友。

    俞飞白引见起来:这位是嫂子的大哥,慕容光

    你好

    王观问候起来,表情之中却多了几分惊讶之色。慕容这个姓,在现在生活中很少见呀。倒是由于金庸的缘故,在武侠之中泛滥成灾了。

    嘿嘿,兄弟你肯定误会了。与此同时,慕容光轻笑道:是不是以为我姓慕容而且还是所谓的大燕皇族后裔不过十分可惜,鄙人姓慕,名荣光,而不是姓慕容,名光

    咦

    王观一愣,自然看向了俞飞白,这下子是真的惊奇了。

    哈哈,大舅哥的名字就是这样奇怪,没少招来误会。俞飞白点头笑道:我哥是个武侠迷,所以我一直怀疑他当年是不是以为嫂子姓慕容,这才追求起来

    瞎扯淡

    察觉妻子瞥来的目光,俞方楷连忙撇清:我那是一见钟情未完待续。。

第763章 牛角弓

    :回来了,这是今天的第二更,待会有三更,求月票支持。

    在俞方楷极力撇清的时候,俞母抱着的婴儿似乎嫌吵闹,忽然之间哇哇的哭叫起来。

    怎么回事。

    小宝贝怎么哭了。

    这个时候,没人理会俞方楷了,俞母和明丽少妇纷纷关注婴儿,小心翼翼的检查之后,最终得出结论。小婴儿应该是饿了,需要进食,所以在场男士可以回避了。

    砰

    一时之间,王观等人被扫地出门,包括俞方楷也不例外。

    看着紧闭的房门,俞方楷苦笑道:果然,人常说有了孩子之后,做父亲的家庭地位就一落千丈,真是诚不我欺啊。

    节哀,这只是开始俞飞白和慕容光纷纷安慰起来。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此时此刻俞方楷全身上下,都洋溢着一股名为幸福的情绪,说这话摆明了就是在炫耀嘛。

    几个人在外面闲聊,不久之后房门开了,小婴儿已经吃饱喝足,自然不再哭闹,而是乖巧的在母亲的怀抱中昏昏沉沉睡去。

    再次进到房间之后,王观连忙把礼物奉上,他的平安符钱老的葫芦福禄挂饰物,皮求是的五福钱等等,都是些小巧玲珑,又意味深长的玩意儿。婴儿才出生,肯定不能佩戴这些东西,所以由他母亲代为保管了。

    对此,俞方楷夫妇自然表示感谢,十分高兴的藏好。等到孩子大一点之后,再挂在他的身上,以便庇佑婴孩平安成长。

    你的呢。

    与此同时,俞母皱眉道:做叔叔的,就没给侄子准备礼物

    我在准备。俞飞白胸有成竹道:给大侄子准备的东西不能太草率了,我想找一块极品好玉。再请人雕刻一块长命锁,在满月的时候送给他。

    你记得就好俞母满意点头。

    之后又待了许久,主要是俞飞白聊了自己在海上的见闻,俞母和明丽少妇对于这种事情的兴趣不大,只是时不时附和两句而已,更多还是在关注婴儿。倒是俞方楷和慕容光比较感兴趣,不过两人感兴趣的方向有些不一样。

    俞方楷关注的是海疆状况,而慕容光则是关心海上的风光景致。

    一直聊到了黄昏时刻,慕容光才开口笑道:时候不早了,我带他们出去吃饭。算是接风洗尘,过两天再来看你们。

    好,就麻烦大舅哥了。俞方楷笑道。

    都是自家人,说什么麻烦。

    慕容光摆了摆手,与俞母告别之后,就带着王观和俞飞白向外走去。

    医院旁边有车,那是他开来的,招呼两人上车之后,就直接畅通无阻的出了军区。然后经过了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才在一个庄园之中停了下来。

    此时,天色已经暗暮,太阳已经下山。不过西边还有几分余光。就是借着这几分光亮,王观仔细打量起来,只见庄园十分宽大,一栋栋建筑连成一片。又位于山谷之中,四周没有别的人家,显得十分空旷。看起来真的有几分像是避世的桃源居。

    不过在隐隐之中,王观好像听见了某种动物的嘶叫声。就在他琢磨这是什么动物的时候,慕容光就含笑招呼道:你们今天也累了,先进去吃饭,然后就去休息。有什么事情,或者想去哪里游玩,明天再说吧。

    两人真是累了,对于慕容光的安排也没有什么意见。走进庄园之后,却发现已经有人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纯粹的西北风味,对于王观这种杂食动物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忌口的,吃得不亦乐乎,期间也喝了点酒,更是有几分晕晕乎乎的。

    所以晚餐结束之后,两人消化了一下,就洗洗睡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将近十点钟,王观才算是悠悠醒来,在房间洗漱之后,一出门他就觉得今天的心情恐怕会很好。

    人类的情绪变化,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科目。喜怒哀怨之类的情绪就不多说了,单单是一个好心情,就有不同的含意。

    人类为什么会感到心情好有时候是因为遇到了好事,有时候会是别人一句好话,有的时候甚至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好,心情也格外舒畅。王观现在就是这样,才走出了房间,却惊奇的看到天空蔚蓝如洗,有片片纯洁雪白的云朵飘浮,十分的美妙。

    乍看之下,他还以为是幻觉。可是瞬间又反应过来,自己现在身处地广人稀地大西北。这里人类活动少,工业污染又不多,看见这样的情况,好像也不是什么怪事。

    仔细回想,上次看到这样的情形,应该是在东北的松原鄂尔多斯草原,然后看到的尽是灰蒙蒙的天空了。不管怎么说,四周环境不错,王观的心情自然很好。

    早上好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在附近房间走了出来,一边舒展筋骨,一边仰望天空,也忍不住笑逐颜开:话又说回来,我每次看到这样的蓝天白云,就有一种在这里定居的冲动。

    无比欢迎

    慕容光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只要你点头,我马上叫人帮你在附近建一栋庄园,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

    算了。俞飞白摇头,叹气道:在这里居住一两个月还行,如果住得久了,我怕耐不住这个寂寞。

    习惯了就好慕容光也没有多劝,毕竟每个人想住在什么地方,那是个人自己的意愿,别人也不好强迫。

    走了,吃早餐去。呃,或者午餐也行。

    说话之间,慕容光笑道:之后再带你们去溜马。

    溜马

    王观有些意外,然而不久之后,他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吃了午餐走出庄园,他才恍然发现这里居然是一片草原,而这个庄园更是一个大牧场。

    昨天由于夜晚,看得不怎么清晰,现在是光天白日,一切自然是清楚明白。一片连绵的建筑把一个大山谷堵起来了,山谷之中就形成了天然的牧场。

    此时,王观站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看去,只见牧场之中是数不尽的羊。另外还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马群,据慕容光介绍说,这是蒙古马。

    蒙古马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慕容光滔滔不绝讲叙起来: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当年蒙古铁骑远征西欧,倚靠的就是这种马

    厉害。王观赞叹起来。

    再厉害也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了。适时,慕容光感叹道:再好的马,现在也上不了战场,只有自己玩了。

    大舅哥,别感慨了。俞飞白笑道:时代在变化,跟不上时代,自然就被淘汰了。

    我知道,只是可惜了这些好马慕容光十分无奈,也有几分痛心,显然是真正爱马的人。在古代的话,说不定是伯乐之类的相马师。

    不要可惜了,赶紧牵两匹好马来。

    此时,俞飞白回头问道:对了,王观,你懂骑马不

    多少也懂些。王观笑道:在松原的时候,曾经骑过两天。

    那就没问题了。俞飞白忽然笑了,不怀好意道:要不要来场比赛

    滚

    王观没好气道:你要是敢倒着骑马,我就敢比赛。

    切。

    俞飞白索然道:没劲。

    飞白,想比赛的话可以找我呀。就在这时,慕容光牵马过来了,三匹身体粗壮四肢发达的大马。看起来有些狂野,实际上却又十分温驯。

    我是想赢,不是在找虐。

    对于慕容光的提议,俞飞白也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随之在慕容光手中接过一根马缰,然后驾轻就熟的踩蹬上马,再帅气笑道:我先走一步了。

    说话之间,俞飞白双脚一蹬,马匹立即嘶叫一声,飞快扬蹄而去。

    见此情形,王观却不着急,不慌不忙的在慕容光的帮助下,轻松骑上高头大马之后,这才策马奔腾起来。速度不快,但是也不慢。比不上摩托车,不过肯定快过自行车。

    天空是蓝天白云,地面是广阔无际的青青草原,纵马奔驰之间,耳边是呼啸而过的风声,心里何尝不是一阵热血沸腾,只觉得豪情满怀,恨不能激昂高歌一曲。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需要说明的是,这歌声不是王观唱的,也不是俞飞白或慕容光。主要是三人纵马奔腾,不知不觉之中,却是来到了一户牧民家的附近。

    此时,一个牧民正在放羊,手里挥动着鞭子,悠然自得的放声歌唱。慕容光好像认识那人,立即拉扯马缰放缓速度,然后大声招呼起来:巴图大叔。

    慕老板巴图大叔抬头一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出来溜马

    对,和朋友一起玩。慕容光招呼一声,就笑道:那就不打扰你放牧了,有空的话去找我喝酒

    等等。

    巴图大叔含笑点头,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什么事情,连忙招呼道:慕老板,前些时候你想要说要一把牛角弓,现在还有兴趣吗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57/ 第一时间欣赏拣宝最新章节! 作者:烛所写的《拣宝》为转载作品,拣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拣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拣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拣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拣宝介绍:
别人打眼的时候,他在拣漏;别人拣漏的时候,他却在拣宝!
商鼎周彝、和璧隋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包罗万象在手中。
一枚如意金钱,造就了一位大收藏家,也书写了一段传奇!拣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拣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拣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