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武帝之天龙八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武帝之天龙八部全文阅读

作者:步枪打蚊子     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     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当张亭光带领骑军班师回朝,赵孝锡亲率大宋文武百官,出城五里迎接。这待遇,对于军伍一生的张亭光而言,也是他毕生值得自豪的荣誉。

    想着当年差点被问罪下狱的往事,看着如今贵为皇帝的赵孝锡。这位统兵多年的骑兵统领,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若没这位皇帝,那有今日的他呢?

    在山呼的万岁声中,赵孝锡命人宣读了旨意,张亭光因开拓彊土有功,并正式赐封为定边侯。这意味着,他是自乔峰之后,第二个皇帝亲封的侯爷。

    有了这个爵位,张亭光便能在京城开府。只要他能一直享受君恩,那么他的家族,也将跟杨家一样,成为大宋一个新的武勋世家,这也算一步登天。

    跪领谢恩的张亭光,将大辽玉玺还有契丹战旗,一并交到赵孝锡手上之时。围观的百姓,也显得跟过年节一样兴奋。毕竟,这是大宋建国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大胜啊!

    将玉玺跟战旗,交给身边的太监保管,赵孝锡便道:“亭光,朕先前交待的事情,你可准备好了?如果准备好了,便让那些为国尽忠的将士,首先入城吧!”

    ‘末将领旨!’

    说着话,张亭光很快将,走到队伍中间的一群,需要士兵搀扶的伤残士兵。当着围观人群的面,让他们享受得见对颜,享受第一个入城的隆重待遇。

    望着这些激动的泪流满面的伤残士兵,赵孝锡显得异常认真的道:“众将士,对于你们的付出,朕跟大宋的百姓都会记着。此次首入城,也是你们应得的荣誉。

    朕早年便说过,不能让我们的为国贡献将士流血又流泪。朕在此郑重承诺。只要你们活着一天,朕便会交待专人,膳养你们一天。那怕你们回归故里,相应的抚恤一样不少。”

    尽管早就知道,他们此次负伤,不用跟以前的伤残老兵那样。最终落的无人管理的下场。可眼下听到赵孝锡亲口承诺这些,伤兵们自然感激涕零。

    随着赵孝锡做出的承诺,同样令百姓也看到,这位新皇上任之后。对于武事的提倡,似乎比历朝都要高调许多。这重文抑武的传统,到赵孝锡手里似乎被打破。

    谁都清楚,随着今天赵孝锡的话传出去,大宋的将士未来作战,必将勇往直前。好男不当兵的话。或许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如今改变军制的宋军,尽管人数精减了不少。可相应的待遇,跟相应的训练都提升了许多。一些贫寒百姓家的子弟,想出人头地,从军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伴随着赵孝锡亲自走路,带着这些伤残荣归的将士进城,那山呼的万岁之声便没断过。最近这段时间,大宋也因为大胜辽国的事情。可谓陷入一片欢腾的气氛之中。

    就算有所准备的西夏跟吐蕃,面对这场大宋举国欢腾的大胜。也觉得非常意外跟震惊。相比西夏显得长松一口气,觉得他们最终站对了队伍。

    吐蕃方面,则真心觉得雪上加霜。面对大理跟大宋边军,越发高涨的士气,他们的士气则越发的低迷。很多人都觉得,中原又出现一个诸番敬服的大唐王朝了。

    吞并了大辽的大宋。如今实力无疑最为强大。如果他们再有军事动作,目标在吐蕃国君臣看来,除了他们根本没有第二个。西夏同样心有忐忑,不知赵孝锡会如何对待他们。

    西夏能建国,更多也是占据了水美莫肥的河西平原。对于这块宝地。只怕大宋也不可能拱手让人。如果大宋来袭,他们又应该做何选择呢?

    总之,在赵孝锡大宴群臣跟有功将领,犒赏众军将士的时候。这些番邦诸国的皇帝,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就连勉强保留下来的高丽,同样觉得胆战心惊。

    原本还觉得,欠的银子能拖便拖。现在看起来,想让大宋找不到吞并他们的借口,这笔赔偿银还是尽早偿还。可怎么尽早偿还呢?

    为了保证国统,高丽的皇帝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提高税赋。实在不行,就是找一些国内的肥羊,做出抄家灭族的事情,尽快筹备这笔银子还债。

    却不知道,这种事情正是赵孝锡希望看到的。假以时日,这个高丽王朝,不用大宋派兵都会自动灭亡。等高丽王朝覆灭,大宋再顺势平乱将其吞下。

    在很多人觉得,士气正旺的大宋,应该会再次兴兵。攻打前番拉拢大辽,意图抗拒大宋的吐蕃时。赵孝锡却下旨,撤回布置在吐蕃边境的部队。

    这样的举动,别说大宋的百姓看不明白,那怕吐蕃的百姓同样看不明白。可赵孝锡根本没想过,需要他们想明白,撤军更多也是出于国内建设考虑。

    此次征辽之战胜利,大宋自然民心凝聚,军心民心都高涨。可赵孝锡清楚,好战必亡的道理。眼下朝廷更多的,还是要整顿民生,恢复战区的破烂不堪的局面。

    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跟管理琼州还有琉球不同。存在于大宋的南北贫富差距,让赵孝锡同样清楚,北方之所以贫穷,更多也是饱受战乱与威胁。

    那怕大宋立都北方,除了皇城周边诸城,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其它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过的可谓苦不堪言。不治理一下,何谈明君二字呢?

    大辽灭了,那位未来金朝的开国皇帝被砍了。压抑在赵孝锡心头,那担心的亡国之祸,也算告一段落。现在他要做的,便是带领大宋走向富兴强盛。

    大批边军转变成屯边军,参与训练的同时,也开始建设边彊。针对这些边军将士驻守边关,赵孝锡同样给予大力的资金扶持,迁居关内百姓赴边开垦。

    与此同时,赵孝锡的民族融合政策,也开始在大宋管辖下的彊域中展开。在琉球跟琼州推广的汉语拼音,随着一批批书生,开始陆续开赴边境教书育人。

    为了让这些年青书生,甘愿远赴边陲传授大宋文化,赵孝锡特意制定。类似后世,支边教学的奖励措施。这种奖励,将体现在他们将来考取功名时。

    如果同样中到进士榜,参加过支边育人的书生,将优先安排官职上任。这便意味着,将来想在朝廷开科取仕中占的先机,参加这种至少两年一次的支边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赵孝锡渐渐减少独尊儒家的观念,在皇城另开一家工学院。原来的天子书院,赵孝锡反倒不怎么看重,更多器重这个新开的工学院。

    在赵孝锡看来,大宋会八股文的书生太多。而能工巧匠,懂得发明创造的人太少。这种观念必须转变过来,让大宋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创造带给生活的改变。

    面对不断进言的文官御史,赵孝锡根本不与他们争议。将他们带到,迁移到皇城郊区的火器工坊里。让这些文官御史,看一看什么叫科技的力量。

    望着这些震天般炮声,还有水力机车的力量,这些之乎者也的文臣书生。也第一次觉得,他们除了明礼识体之外,学的东西里根本没有这些。

    当儒家文化遇上先进科技,他们也知道,这位皇帝以这种方式告诉他们。从今往后,大宋将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死读书,读死书的文弱书生,便是不那么吃香了。

    对于一些读不起书的寒门子弟而言,进入各府城开设的工学部学习,同样是个改变人生的机会。最不济,他们从工学部毕业,也能拿到一份不比当官差的薪水。

    那怕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发现他们身边,不断改变的一些东西。那些府城的官道,现在全部铺上坚硬的水泥路,开始有专门的大马车接送行客来往各地。

    城里店铺中的东西,也一样比一样新鲜,很多都是他们从未看到过的。而大量制作出来的棉布,让百姓觉得给家人置办一身衣服,似乎没以前那样贵。

    只要愿意干活的百姓,前往府城都能找到工作。不管工钱多少,干上一段时间,都能给家里带回些粮食跟银子补贴家用。这种日子开始变好,百姓都是亲身有体会的。

    真正变化迅速的,则是大宋的沿海各城。随着一座座码头,还有码头旁边的港口城市建立。以前靠海吃饭的渔民,发现他们烂大街的渔货,也比以前值钱了。

    每天到港口收货的商人,通过海运冰冻的方式,将这些食材不断送到内陆之地。商人赚到钱的同时,内陆的百姓也尝到海鲜的味道,渔民自然受利不少。

    除了投入重金,改善大宋各府城官道路况。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赵孝锡自然清楚。这种水泥工艺已经成熟,只要多开几个水泥厂,便能供应全国各地修路所需。

    至于修路所需要的石料人工,由各府城召集青壮修建,朝廷补贴一部分银子。这路自然很快便修通,官府落了好处的同时,各地的百姓同样得了好处。

    面对这种各城大修路的局面,先前大臣们还觉得,这有点劳民伤财。可随着路修通,他们才真正发现,路通便商通,各城的商税也比以前增加了几倍。

    望着这种有点意想不到的局面,大臣们也开始学聪明。只要赵孝锡力主推行的政策,不再向以前那样阻挠。因为下场,大多都是过段时间被打脸!(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宋辽大战结束后的大宋,似乎跟收起獠牙一般,不象番邦诸国想象的那样。会一场连着一场大战征伐他们,直到完成天下一统,真正成就大宋盛世基业。

    反倒有些令他们想不明白,扩大跟他们的商业往来。就算一直提防大宋的吐蕃,同样有不少从西夏入境的大宋商队,将吐蕃贵族欣喜若狂的货物,大量运进吐蕃销售。

    那怕以前被严格控制起来的盐铁,如今在大宋开设的边市之上。只要真金白银,官府开设的衙门,同样会给他们提供。这让吐蕃君臣,都看不清大宋为何这样做。

    大量在吐蕃人看来,非常优质的铁锭,被急需加强实力的吐蕃人给收购。用这些铁锭扩充军队,打造在吐蕃君臣看来,用于应对大宋的精锐部队。

    可在大宋军队之中,除了保留骑兵的建制之外,大宋数量最多的步兵。却开始淘汰刀枪剑戟这种冷兵器,大量研制成熟的火枪火炮装备部队。

    对于赵孝锡而言,铁锭这种东西,已经开办几个大型钢铁厂的大宋。根本不需要,这种被钢铁厂淘汰下来的铁锭。用它换取真金白银,无疑再合适不过。

    有了黄金白银,就能从这些国家,收购更为便宜的矿石。这一收一卖,等于这些国家免费在替赵孝锡挖矿。对方暗地偷笑的同时,大宋君臣则开怀大笑。

    伴随着大宋改制,结束赵煦时期的绍圣年历。按照赵孝锡的批复,正式改为盛平年历,意指兴盛大宋,让百姓享受和平之意。

    盛平二年,偶尔出趟皇城的赵孝锡。却突然决定带着梅兰竹菊四位贵妃。连同梅妃跟竹妃生下的公主跟王子,前往如今武林第一大帮派探亲。

    尽管赵孝锡离京前,叮嘱要保密不要惊动地方。可皇帝出巡,加上四位贵妃同行,自然是车马如龙。无数百姓跟沿途官员,都亲置官道拜见圣驾叩谢圣恩。

    随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家乐业,赵孝锡也成为天下万民敬仰的皇帝。能亲见一回圣颜,无疑是沿途百姓最大的心愿。对此,赵孝锡也不好过多责怪官员处置不利。

    如今成为贵妃的灵鹫宫四剑婢,也从未想过她们会有这么一天。看着接受百姓欢呼的赵孝锡,四女脸上都呈现着浓浓的深情,觉得此生应该无憾了。

    相比梅妃跟竹妃,幸运的怀上赵孝锡的孩子,并且前者生下一个公主。后者生下一个龙子。让四姐妹在妃嫔之中的恩宠,也一如既往的稳固。

    看着相对有些失落的兰妃跟菊妃,四个之中年龄最大的梅妃,笑着道:“两位妹妹,不要着急。陛下说过,这种事情越急越听不到消息,放宽心才最重要。

    此次陛下出巡,特意将我们四个带出来。一来是想让我们去看看童姥,二来也是带我们出来散散心。这皇宫虽好。可我们更喜欢这外面的景色,不是吗?

    时间多长,我跟竹儿此番都带着孩子在身边,晚上只怕不能尽心服侍陛下。你们两个,只怕要多帮衬一下才好。在这里,陛下想必也不用翻牌子过夜了。

    能不能怀上。就看你们的本事了。反正,我跟竹儿不会跟你们抢,你们也不用太心急。让陛下知道,只怕又要责怪你们一番了。”

    听着这位姐姐的安慰,在皇宫里面也可谓四姐妹同心的她们。其实算的上。没什么外戚的皇妃。可她们都清楚,如今江湖中不少女子,都视她们为榜样。

    身为一介婢女,竟然能鱼跃龙门,成为侍奉皇帝的皇妃,也确实是江湖人人向往的榜样。有她们的存在,让江湖人也觉得,这个皇帝心还在江湖之内。

    有关赵孝锡化名赵云,曾经行走江湖的传说,如今同样广为流传。尤其他还担任着逍遥派的掌门,更让这个曾经的武林大派,成为江湖中的风云门派。

    此次赵孝锡摆驾逍遥派,对于逍遥派而言也是一件大事。按照赵孝锡的旨意,提前发布了英雄贴,召集中原武林英雄豪杰,齐聚逍遥派一睹皇帝亲临。

    同时这次赵孝锡驾临,还会将掌门之职,移交到暂时没掌门的逍遥派长老身上。自此他也算是,给他的江湖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另外让四女还有赵孝锡,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则是天山童姥似乎意识到大限已到。想在坐化之前,再看看这四位视如已出的婢女,还有两个孩子。

    正是了解到这个情况,赵孝锡才做出摆驾逍遥派的事情。一来希望整顿江湖秩序,让这些桀傲不驯的江湖人,明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道理。

    二来也是警告,那些不听王令的江湖人,作奸犯科不但将受到江湖人围剿。朝廷的盗缉捕快,同样会让他们走投无路,追杀的他们无所遁形。

    本身武卫之中,就有不少习惯江湖规矩的高手。加上遍布天下,至今也未完全公开的布衣阁。武林败类犯案,能逃过武卫追剿的人,同样少的可怜。

    等到赵孝锡抵达逍遥派驻地,看着比以前浩大许多的门派驻地,赵孝锡也知道。这些年,逍遥派看来真的兴盛了,这也算是他给无崖子,一个最好的交待了。

    看着齐聚山脚,不少等候的武林元宿,还有再次相见的虚竹。赵孝锡显得很高兴,上前扶起逍遥派的大长老苏星河,并大声道:“众位英雄豪杰,平身吧!”

    听着众武林人的‘谢皇上’声音,赵孝锡摆摆手道:“今日朕驾临逍遥派,本不想惊动诸位。只是朕离开江湖多年,想起昔日闯荡江湖时的岁月,同样异常想念啊!

    既然诸位都是江湖人,那便无需诸多规矩。这当中,很多人朕都要尊敬一句前辈,这下跪之礼便免了。如果不是怕御史进言,朕今日还想做回昔日的赵云啊!”

    这样平易近人的一番话,令在场的武林掌门们,也显得非常高兴。很多人都知道,赵孝锡身为逍遥派的掌门,接受前掌门无崖子的一甲子功力。

    如今虽多年不见其动武,可谁都清楚这位皇帝,功力已达化境。从其神气内敛便知,这个皇帝的武功,只怕当世也无人能及。难怪不少江湖人都说,这是大宋唯一的武帝。

    武帝之名,或许只有赵孝锡才能配的上。或许正是因为赵孝锡,拥有过的江湖人身份,让其在江湖人心中,同样地位极高,觉得与其距离似乎没那样遥远。

    见过心情兴奋的苏星河,赵孝锡走到少林高僧的面前。执佛礼道:“孝锡,见过诸位大师。昔日少室山一别,诸位大师一切可好。”

    被改变命运的玄慈,依然还是少林的主持。代表一众同样高兴的高僧,回礼道:“劳烦皇上挂念,老僧等受之有愧。我等一切安好,愿皇上也一切安好。”

    看着还是那付木讷样的虚竹,赵孝锡同样道:“二哥,好久不见!”

    对于这样的称呼,虚竹略显慌张的道:“皇上,慎言。这是折煞小僧啊!”

    望着有些手忙脚乱的虚竹,赵孝锡却大笑道:“几年不见,二哥看来性格依旧如此啊!无妨,今日都是江湖人,咱们按江湖的规矩来。你是朕的二哥,叫你一声二哥,无妨!”

    一众江湖人,看着赵孝锡如此称呼虚竹,也觉得这位皇帝念旧情。看着虚竹一脸无奈,甚至有些哀求的表情,赵孝锡才爽快的放他一马。

    不过,还是让他晚上,等着陪自己喝顿酒。这话当着玄慈等高僧说出来,令这些高僧同样觉得无可奈何。毕竟,佛门可是戒酒的啊!

    只是面对赵孝锡的要求,虚竹知道他很难拒绝。其它少林高僧同样明白,佛祖在他们心中最大。可眼前这位,同样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他的话同样拒绝不得啊!

    唯有玄慈,看着这位亲生儿子,也开始想着,是不是让儿子还俗。就凭赵孝锡对他的情义,想来还俗之外,虚竹同样会有一番出息。

    可最终还是打消这个念头,玄慈更清楚儿子的性格。从小到大在寺庙中长大,他最习惯的生活便是陪伴青灯古佛,真让他还俗,只怕比杀了他还难受。

    望着赵孝锡同其它相识的江湖人,一一拱手问好,玄慈才道:“虚竹,此番外出,准你破例。回寺之后,多抄几遍经文,请求佛祖的原谅。可否?”

    一听这话,虚竹也只能无奈的道:“虚竹愿罚!”

    等到梅兰竹菊四位皇妃走下马车,不少江湖人也恭恭敬敬拜见。那些有幸参与武林大会的侠女们,也觉得这四个皇妃,真是她们羡慕的对象。

    受着这些江湖人的巨大礼仪,四位已经习惯被人恭敬对待的女人,也很得体大方的彰显贵妃的气质。令这些不拘小节的江湖侠女们也感叹,为何她们没早碰到赵孝锡呢!

    如果她们早行走江湖,早碰到那时的赵孝锡,或许今天被武林人恭敬对待的人,就是她们了。只是这世上,是不存在那么多如果的,她们能做的也唯有羡慕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随着赵孝锡重建逍遥派,这个当初的武林大派,也重新恢复以往的辉煌。加上挂职的掌门,还是当今的大宋天子。单单这个荣耀,是那个门派能比上的?

    眼下皇帝驾临逍遥派,即是中原武林的一大盛事,也是逍遥派的无上荣光。半月前,逍遥派的弟子们,便开始为今日迎接圣驾而准备着。

    被武林中人簇拥着上山的赵孝锡,很快入住了逍遥派特地留的房舍之中。这里做为逍遥派的后院重地,除了几位逍遥派长老,普通弟子同样不能进入。

    以往这里都被逍遥派的内门弟子负责看护,眼下全部换成了大内侍卫。从武卫中,特意挑选出来的精英人员保护着。这些精英的实力,都拥有至少江湖二流高手的实力。

    考虑到赵孝锡初至,那些武林人也不好过多打扰。为了招待他们到来,逍遥派也专门准备了招待的房舍。相比赵孝锡这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抵达休息地,赵孝锡看着跟在旁边的苏星河,略显欣慰的道:“大师兄,师父九泉之下若看到今日逍遥派的景象,肯定也会觉得高兴跟欣慰的。”

    面对赵孝锡的称赞,苏星河很谦虚的道:“皇上此言妙赞了,门派能有今日景象,那都是皇上的功劳。我在这里,更多都只是看个家,当不得如此称赞的。”

    对于苏星河的客气,赵孝锡摆手道:“大师兄,这里没有外人,你还是称呼我师弟吧!实在不行,叫我掌门也行。对了,大师伯现在可好?”

    这次抵达逍遥派。赵孝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看望这位天山童姥。那怕她修炼的是返老还童的功法,却不可能永保青春。而此刻,她已经感受到大限将至。

    正是明白天山童姥,怕是真的时日无多,赵孝锡也很感念她昔日的恩情。加上她也是名义上的大师伯。同时也是梅妃四女的义母,自然需要赵孝锡亲临看望一番。

    见赵孝锡询问这个情况,苏星河脸色一暗,叹息道:“大师伯回归门派之后,每日都会去师尊的墓前静坐。她会出现如今的情况,怕是忧心而致的啊!”

    对于这位大师伯的痴情,苏星河身为无崖子的首徒,他多少知道师尊跟这师伯师叔的感情事。只可惜,这种事情他根本插不了手。甚至劝都不知如何劝。

    听到这些的赵孝锡,也明白情之一字,确实困住了多少英雄儿女。很快道:“师兄,带我先去看大师伯吧!晚上,就在后院用膳,让师侄他们都参加。”

    苏星河一听这话,很快恭敬道:“星河,遵命!”

    回了一句话。苏星河便将赵孝锡一行,带到后院最深处的一幢院落中。看着站在门口。白发苍苍却一脸笑意的天山童姥,赵孝锡也感叹,童姥终归还是老了。

    上前扶住准备行礼的天山童姥,赵孝锡感叹道:“大师伯,你这是何苦啊!”

    望着跟以前一样年青,却成熟了许多的赵孝锡。天山童姥也笑着道:“苦。师伯不觉得苦。能陪着师弟,师伯觉得很高兴。活到现在,师伯该知足了。

    不过,没白费师伯疼你一场,知道师伯时日无多。把我几个闺女也接来。快,梅儿,把你们的孩子给姥姥看看。一转眼,你们都是孩子的娘亲了。好啊!”

    四个已经泪流满面的皇妃,此刻扑通跪在地上道:“姥姥,梅(兰、竹、菊)儿不孝!本应早来看望姥姥的,让姥姥挂念,是我们的不孝啊!”

    看着四个一手带大的剑婢,还如此感恩于她。天山童姥上前道:“起来吧!你们如今,都贵为皇妃,岂能随便跪我一个老婆子呢!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了。”

    说着话,在赵孝锡的搀扶下,天山童姥单手将四女一一拉了起来。走到梅妃面前,看着已经能走路的小公主,天山童姥很高兴的道:“梅儿,这是你的闺女?”

    流着眼泪的梅妃,看着有点害怕的女儿,挤出一丝笑脸道:“云儿,快见姥姥,这是母妃的母亲。也是你的姥姥,是姥姥从小将母妃抚养长大的。来,叫姥姥!”

    尽管不足两岁,可小丫头口齿还是很清楚。望着赵孝锡鼓劲的眼神,才小声的道:“姥姥!”

    听着小公主清脆的童声,天山童姥显得很高兴道:“好,真是乖孩子。梅儿,看着你女儿,让我想起当初收养你们四个时,都跟她们一般大。这模样真象你们小时候啊!”

    看过小公主,天山童姥将不满一岁,竹妃的儿子也抱到手上。左看右看,显得非常高兴。令赵孝锡欣慰的是,这个还不会讲话的儿子,似乎很给老人面子。

    抱在天山童姥的手上,还不时嘿嘿的朝天山童姥笑,让老了自然觉得非常高兴。虽然她终身未嫁,可收了梅妃这四个义女,她觉得此生无憾了。

    别看她那位师妹,如今贵为西夏太后。可天山童姥觉得,她将四个最喜爱的婢女,送人韩赵孝锡为妃,无疑也是此生做过最聪明的一件事情。

    以前还担心,四个婢女在宫里过的不开心。可现在亲眼目睹,她们四个人有两个替赵孝锡生儿育女。另两个虽然暂无消息,却依然倍受宠爱,那她自然可以放心了。

    明白天山童姥此刻,不适合大喜大悲。赵孝锡很快道:“师伯,我们还是去院子里,坐着说话吧!这次梅儿她们来,我会让她们多陪陪你的,孩子也放这陪你。”

    一听这话,天山童姥很意外般道:“这不好吧?她们可是皇妃,不陪你回宫没关系吗?我现在还好,用不着她们陪,还是让她们回宫吧!”

    赵孝锡对此却笑笑道:“师伯,无妨的。到时我会留一队大内侍卫在,她们有什么事情,也可随时回京。包括她们在内,我的女人在京里,也不用经常待在宫里的。”

    随着赵孝锡的话说完,梅妃很快道:“姥姥,皇上说的都是真的。这次出宫,我们一定多陪你一段时间。晚点回宫,没关系的!

    你将我们四姐妹抚养长大,这个时候也应该我们在你身边,给你尽尽孝道。顺便让云儿她们,陪着你老人家,让你享受一下抚孙之乐。”

    见她们都这样说,天山童姥也不是什么扭捏之人,很快笑着道:“好,好!都是好孩子。既然你们愿意陪我这老太婆,那我就享受一下,当姥姥的滋味。”

    陪着天山童姥聊了一会,这位老人突然道:“小子,你师叔那位孙女,有没替你生养孩子啊?对了,师弟跟她的外孙女,好象也嫁给你的。她们都生了吗?”

    明白直至现在,这位师伯还是念念不忘,当初那位师叔坏她修为的事。无奈的点头道:“师伯,看来你还是没放下啊!她们都好,清露替我生了个公主。

    至于语嫣,现在也有身孕了。你老也别跟师叔置气了,她待在那深宫大院里,其实未必真正快乐啊!不用我说,师伯也应该知道,皇宫的女人几个日子好过?”

    ‘那是她活该!’

    直接回了一句这样的话,令赵孝锡也有些哭笑不得。可真是这样爱憎分明的天山童姥,才让人觉得她的可爱一面。毕竟,这是曾经威震武林的天山童姥啊!

    在赵孝锡跟梅妃四女,陪着天山童姥说话之时。先前还有些拘束的小公主,慢慢接受了这位姥姥。不时笑着,跑到天山童姥怀中,笑的咯咯作响。

    听着小公主的笑声,天山童姥也觉得心情舒畅。将果盘中的点心,不时亲手喂给这位小公主。而竹妃的儿子,虽然不太懂事,却也呀呀学语般伸手。

    这种情形,令四女也觉得欣慰了许多。对她们而言,能给这位义母送终,或许才是今生最大的安慰。也只有赵孝锡这样的皇帝,愿意做出这样的让步。

    换成其它的皇帝,只怕根本不会放心,把妃子还有公主跟王子,都放在这江湖门派之内。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赵孝锡对她们的宠爱,自然也有对天山童姥的感恩。

    等到天色慢慢暗下来,得到传召的函谷八友,如今也贵为逍遥派长老的康广陵等人,也一一进来给赵孝锡行礼问好。当然,也少不了天山童姥,这个逍遥派辈分最高的太上长老。

    见众人都来齐,赵孝锡便道:“大师兄,既然众师侄都到齐。那我们便开膳吧!这也算是,我们逍遥派,复建至今第一次家宴。你们八个,也不许叫皇上了!”

    听着赵孝锡的话,康广陵等人都不知怎么回答。还是天山童姥开声道:“你们八个傻小子,真不明白,当初星河怎么就收了你们八个傻徒弟。

    先前掌门都说了,这是逍遥派的家宴。那你们就称呼掌门便好,这皇上二字,在逍遥派不管用。别愣着啊!赶紧让人准备宴席去啊!”

    被天山童姥训斥一顿的康广陵等人,也一脸的苦涩之味。怎么说,他们最年轻的也都四十多岁,被骂成傻小子,心里多少有点别扭,却愣是不敢反驳!

    谁都知道,这位太上长老是刀子嘴豆腐心,能挨骂反倒是好事。真若那天,她骂人的心情都没有。那说明,她是真正的对他们失望透顶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初到逍遥派的赵孝锡,当晚便在后院禁区,陪着逍遥派破败前的众弟子,吃了一顿门派式的家宴。在宴席上,同为长老一职的函谷八友,也觉得赵孝锡江湖习气颇重。

    自从得知门派的掌门,竟然成了大宋的天子,函谷八友便知逍遥派崛起有望。果不其然,随着这条消息传遍江山,每年到逍遥派拜师学艺的年青人众多。

    相比入少林或进武当,拜进逍遥派却没诸多佛门或道门规矩。艺成之后,这些弟子行走江湖,只要遵守逍遥派锄强扶弱的规矩,结婚生子是不用避讳的。

    只是随着苏星河,代理掌门管理逍遥派,似乎也清楚。每年上山拜师学艺的人当中,有不少都是冲着赵孝锡这个皇帝来的,却不是来者便收。

    甚至根据赵孝锡的要求,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子弟不收。至于三品以下官员家的子弟,只要品性纯良,经的起调查便可收入门墙之下。以至逍遥派,也拥有不少官宦家的子弟。

    对赵孝锡而言,现在大宋搞不起所谓的全民健身。可关于武术,他觉得多一些传承人,总归也是好事情。随着火枪的出现,武者的作用也大在降低。

    只要合理控制,将这些习武之人往正道上面引。有些时候,这些武者,也能替国家解决不少麻烦。毕竟,华夏武术那怕在后世,同样是名扬世界的。

    眼下大宋武林门派众多,良莠不全,多培养一些正派弟子,也有利于管控江湖。至于侠以武乱禁的道理,至少眼下赵孝锡不用担心。

    就他组建的火枪队,如果要捕杀一个武林高手。除非真正达到超一流的高手。不然也难挡枪炮之利。即如此,那又何必过多控制呢?

    最主要的,眼下逍遥派算是皇权门派,加上少林一直以正派居之。赵孝锡也是少林俗家弟子,这两层关系便保证,逍遥派跟少林联手。武林中人莫敢不从的权威。

    吃过饭,赵孝锡让梅妃她们,陪着天山童姥休息。至于他,谢绝了函谷八友的陪伴,换下代表天子的衣服。穿上许久未穿过的侠客服,坐在后院等着客人的到来。

    同样在等着召见的虚竹,其实很感动赵孝锡对他的器重。有时他都不明白,他就一个小小的少林僧侣,为何赵孝锡会对他如此情有独钟呢?

    别说这事他想不明白。那怕少林一众高僧,同样不明白虚竹为何能结交到,象赵孝锡这样的真龙天子。想想赵孝锡其它两位义兄,虚竹真的谁都比不了啊!

    现在被喻为金兰结义传奇的四兄弟,其中大哥萧峰,是当年丐帮最年青的帮主,也是中原赫赫有名的武林高手。现在被封安辽侯,执掌辽东军政事务。官职一品大都督。

    三弟段誉,如今同样被封大理王。执掌一个番邦国。其武功虽比不上乔峰,却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其轻功还有段家的独门武术,同样倍受江湖人称赞。

    四弟赵孝锡,那就更加不用说。在江湖拥有武帝称号,开创大宋盛平之世。除了江湖人人敬仰之外,天下百姓对其同样爱戴有加。这也算是一个江湖传奇!

    唯独二弟虚竹。现在虽进入长老院,陪伴在少林长老身边礼佛学艺。单论武功的话,他是四人中最差的。如果论身份,也就少林一个普通的虚字辈僧侣,根本没有可比性。

    知晓这桩秘事的江湖人。也想不明白为何赵孝锡,会认这样一个普通的僧人为二哥。原本以为那是笑传,可今日山脚下,赵孝锡叫的‘二哥’,江湖人都听的非常清楚。

    想不通归想不通,可虚竹这份机缘,却令江湖人为之羡慕。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眼下虚竹拥有三个,位高权重的兄弟,未来前途只怕不可限量。

    得到苏星河亲自领路的虚竹,多少有些受宠若惊。可只有坐在后院八角亭中的赵孝锡清楚,如果这世没有他,或许眼下虚竹便是逍遥派的掌门。

    就连对赵孝锡帮助甚多的灵鹫宫,还有那位西夏公主,如今的大宋皇妃,同样应该是虚竹的。别人不知道,赵孝锡却不能装不知道,他觉得对虚竹有所愧欠。

    看着略显拘谨的虚竹出现,赵孝锡起身拱手道:“二哥!让你久等了!大师兄,幸苦你跑一趟。这里交给我好了,没事不要让人打扰,我跟二哥重聚!”

    苏星河很快道:“是,掌门!”

    见虚竹又准备行礼,赵孝锡一把将他拉到椅子边坐下,笑着道:“二哥,这里没皇帝,只有兄弟。眼下大哥、三哥不再,只能我们两兄弟喝酒,你就放松点,可好?”

    听着赵孝锡这样说,虚竹难得有些无奈的道:“四弟,你这样,真的折煞我啊!”

    面对虚竹无奈的表情,赵孝锡却笑着道:“你啊!真不知道怎么说你好,兄弟相见有什么折煞你呢?抛开这个皇帝的身份,你认不认我这个四弟呢?“

    虚竹想了想很困惑的道:“可你就是皇帝啊!”

    得!对于这种扯皮,赵孝锡只能无奈的道:“二哥,你啊!到了这里,没什么皇帝,只有四弟。只有那个,当年带你进林子烤兔子的师弟。

    我现在是皇帝,可除了皇帝之外,我同样也是你的四弟。你老是这样拘束,让我觉得请你喝酒,看来真的是个错误。相比你,大哥跟三哥都要开通许多啊!”

    没等虚竹开声,赵孝锡突然道:“二哥,我知道你精通佛礼。那你应该知道,《妙法莲华经文句》有云:‘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这应何解呢?”

    虚竹想了想道:“好吧!算二哥说错话,我陪酒谢罪。”

    说着话,虚竹也只能咬牙喝了一杯酒。虽说喝酒破戒,可到了这个份上,想来晚上喝酒是免不了的。至如此,他又何必再犹豫不决呢?大不了,回寺抄经赎罪了。

    看着虚竹终于想通,佛家有言‘众生平等’的道理,赵孝锡也显得很高兴。开始陪着虚竹喝酒聊天,谈到隐居少寺山的母亲,虚竹同样显得很高兴。

    ‘前次娘亲的义弟,那个脑袋很大的将军,看过娘亲后。我娘心情好多了,现在每天陪着孩子,她过的也很快乐。她说过,不勉强我还俗,有孩子陪一样开心。’

    脑袋很大的将军,对于这个评价,赵孝锡很快便想到,那人应该是岳老三。前次岳老三被封琼州将军后,亲自带着孩子跟两位夫人,特意到少寺山看望叶二娘。

    对于曾经的四大恶人,如今三位都弃恶从善,也算赵孝锡做的一件善事。看着老大段延庆,成了大理天龙寺的一位高僧。老三岳老三,也是堂堂的大宋将军。

    就算曾经杀小孩为乐的叶二娘,如今却收养武卫送来的孤儿。以这种方式,去赎曾经犯下的罪孽。这也算是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听着虚竹真的无心还俗,赵孝锡显得很认真道:“二哥,你真的想好,这辈子就常伴佛祖。真的不肯还俗吗?你若还俗,四弟许你一世富贵荣华。”

    对此虚竹笑着道:“富贵荣华,也只是过烟云烟。能侍奉佛祖,颂扬我佛之法,虚竹觉得很开心也很满足。所以,多谢四弟好意,我还是当个和尚比较自在。”

    见虚竹真的做好这种打算,赵孝锡又道:“即如此,那四弟也送你一场,真正能将佛法发扬广大的机会。二弟,似乎知道大唐时期,东渡倭国的鉴真大师?”

    看到虚竹点头,赵孝锡很快道:“如果二哥愿意的话,四弟可以给你一个类似鉴真大师的机会,前往倭国宣传大宋之佛法,甚至其它番邦之国也可以。你肯吗?”

    听到这话,虚竹愣了一下很快道:“有这样的机会,能为我佛做点事,虚竹自然愿意。只是我现在,只是一个少林寺的普通僧众,这样的大事,只怕我做不来。”

    赵孝锡笑着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在二哥愿意,从明日起,我便可以下旨,封你为大宋传佛使,向天下诸国传承交流佛法。

    我也没说过,让你立刻出海传扬我中原佛法。我同样可以下旨,准你到中原任何寺院交流佛法,让你增加佛法理论跟功德。等你什么时候觉得能行,我便派人送你出海。”

    其实对于佛教,后世也流传甚广。在某些事情上,佛教劝人向善还是值得肯定。而赵孝锡也希望,虚竹能成为大宋,向天下传播佛道理论的大师,顺带宣传大宋之文明。

    虽说佛教文化,也属于文化交流的一种。可赵孝锡非常清楚,相比佛法传的再远,让别人学再多也不影响大局。其它大宋的文化传播出去,却需要多加留意。

    另外赵孝锡也希望,在将虚竹塑造成佛道大师的同时。随其一起出使各国的大宋使者,也能将大宋的强大,向天下进行展示,让大宋真正享受万邦来朝的待遇。

    如果谁敢对虚竹的传教,进行抵制或者打击报复。那么大宋会用刀枪,告诉这些番邦另一种大宋威严不可辱的道理。这也算一手软一手硬的大宋外交政策!(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在逍遥派同天下武林名宿的见证下,赵孝锡正式卸任逍遥派掌门之位。将逍遥派的第三任掌门,交到函谷八友中,拥有‘书呆’外号的老三苟读手上。

    其余七人,也正式晋升为逍遥派长老,至于苏星河的身份自然晋升一级,成为逍遥派的太上长老。而卸任掌门之位的赵孝锡,同样兼任着逍遥派名誉太上长老的职务。

    这样一来,赵孝锡也算完成了无崖子的嘱托,终于将他一手创办的逍遥派,在中原武林中延续下去。至于将来会如何,那就看这些逍遥派弟子如何经营门派了。

    在随后召开的武林大会之上,赵孝锡以皇帝之名,感谢前段时间武林人士参与杀胡令。对其中一些不怕爆光的武林新秀,也给予了极大的荣誉。

    其中一条,能佩戴武器面见三品以下官员的待遇,也让这些江湖新秀,感觉到啥叫万众瞩目的感觉。这也让不少武林人明白,不管何时他们跟大宋,都是绑在一起的。

    来时就想过,如何规范武林人正常发展的赵孝锡,也跟中原几位武林大派掌门,进行了一番商议。跟他们达成协议,从此以后武林跟官府,还是各自发展互不干涉。

    可武林门派必须遵从朝廷的法度,对违反朝廷律法的武林人,各门派都有责任对其实施惩罚。相同的,官府对于他们招收弟子授艺,也不会多加干涉。

    这些事情做完,赵孝锡带梅妃四女,都暂留逍遥派让其陪伴时日无多的天山童姥。离开的时候,虚竹也与其同行回京,正式进入相国寺挂单修行佛法。

    经过那晚的谈话,虚竹也明白。赵孝锡是给他一个圆梦的机会。而对于少林而言,他们虽然属于佛门,却更多讲究禅武结合的理念,虚竹能出名,少林自然同样能出名。

    甚至为了配合虚竹,玄慈跟几位长老决定之后。打算派出少林十八罗汉,做为虚竹的护法僧。陪伴未来的虚竹,前往番邦诸国宣扬佛法,同时宣扬少林的赫赫威名。

    结束江湖行,再次回到京城的赵孝锡。看着三年时间不到,偏居平壤的高丽王朝,最终还是发现了农民起义。便指示在高丽另一边的部队,做好接收高丽全境的准备。

    面对高丽使者,派来的求援使者。大宋驻军自然不予理会。甚至高丽王朝有关注的话,便会发现那些农民起义军中,或多或少都有大宋的影子在其中。

    随着起义军攻占平壤皇城,将那位多当了三年皇帝斩首示众,一众皇室宗亲同样被起义军所杀。这个高丽王朝,也彻底扫进了尘埃当中,令大宋朝臣也感叹变化之快。

    一般而言,如果大宋吞并高丽。为彰显大宋之仁义,就算杀了高丽皇帝。也会给他留点苗跟种。可面对起义的农民军,他们所想的就是杀光这些贵族。

    在农民军打下平壤,还没来及商讨如何论功行赏之时,本就苦不堪言的高丽国,也彻底进入了混乱时期。很多百姓,打破皇城却发现。并没抢到太多的钱粮。

    除了一些皇宫的金银物件,如今的高丽皇宫里,同样穷的可怜。有见识的百姓,便知这几年,高丽皇帝剥削走的财富。都被另一面的大宋人给抢掉了。

    被引导的愤怒情绪,很快让不知死活的农民军,开始进攻大宋管制下的高丽故土。同样准备多时的大宋驻军,自然愤而回击,将士气高涨的高丽农民军,打的溃不成军。

    与此同时,接到皇令的乔峰,亲率麾下铁骑从辽东,长驱赶往杀入平壤。将还没来的及,享受胜利果实的几位农民军起义将领,全部推出城外斩首示众。

    那些参与起义的农民军下青壮,虽然逃过了被斩首的命令,却不得不接受辽东铁骑的整编。开始拖家带口,离开高丽前往辽东居住。

    与此同时,辽东跟大宋西北的百姓,也开始迁移到搬迁一空的高丽境内。在这里,这些新移民能享受到,诸多的朝廷补助,只要勤劳一些,未来日子比在老家更好过。

    这种一迁一补,让不少高丽人,彻底离开了故土。等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辽东跟大宋生活一段时间,他们也会慢慢遗忘,他们身为高丽人的事实。

    收复高丽全境,赵孝锡便下旨,将高丽半岛并入大宋版图,将其命名为新罗郡。算是成全当年答应金妍儿的条件,让新罗之名永传这块半岛之地。

    当高丽彻底覆灭之日,金妍儿在皇宫之内,焚香以告先人。告诉这些当年,被高丽皇室诛杀的先人,她做为新罗皇族后裔,算是替他们报此大仇了。

    虽然从此之后,新罗郡将成为大宋的彊土。可金妍儿也清楚,能做到这点,多亏了赵孝锡的成全。不然,以她一介弱女子,只怕此生也无机会覆灭高丽。

    伴随着高丽全境被吞并,以之一海之隔的倭国,很快派来了使者进贡。对于这个倭国,赵孝锡自然不会让它存在于世间。可眼下,他还没打算动手。

    前段时间,倭国派遣到新南城的学徒,根本没学到新南城真正拥有的技术。返回倭国之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便是修路挖矿,对倭国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

    而且随着新南城的贸易,不断侵食倭国本土的工业,让如今的倭国同样混乱不堪。皇权与贵族之间的暗斗,也在不断的增长之中,只差一个火花将其点燃。

    为此,在处置倭国移民的时候,赵孝锡更多从倭国购买妙龄女子,给大宋的子民配亲。至于那些男丁或整家的移民,同样安排到比较偏僻的州府之地。

    甚至还被严格控制了数量,对于不遵皇令的倭国偷渡人员,抓到一批杀一批。这种情况,令倭国天皇跟贵族,同样感受到,有种大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

    或许是感受到,来自大宋的威胁。在高丽覆灭之后,高速扩张的大宋海军。在后世的济州岛,大肆扩充海军实力,让倭国也是胆战心惊。

    只是对于赵孝锡而言,这支海军的另一个目的,将从倭国海域,开始登陆后世的沙俄之地。甚至沿着海岸线,慢慢扩张到南美州,现在还比较荒凉的美洲。

    相同的,在琼州跟安南路的海港之内,大宋的海军同样在扩充着实力。相比而言,大宋的陆军实力,却在不断的减少,慢慢改变打仗靠人多的观念。

    暂时还存在大宋周边的西夏,还有吐蕃两国,同样感受到了压力。只是面对大宋不动,他们便不敢动的局势,两国的君主其实都很被动。

    至于偏居辽西的大辽残部,因为乔峰坐镇大辽的原因。看到那些没离开的辽国百姓,在辽东都督治下,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开始发现大批牧民逃跑的事情。

    对于不甘失去大辽这面旗帜的辽西残部而言,没了百姓便没了扎根辽西的土壤。派兵阻拦的话,便会被布置在那里的辽东骑兵痛击。

    如果不是赵孝锡严令,暂时不用理会这些辽国残兵,必须让他们明白大势所趋,他们才会知道加入大宋的机会多难得。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对付顽固不化的人最有效。

    开始乔峰也有些不以为然,可随着辽东跟辽西百姓,生活的巨大差距。那些以前忠于大辽,逃到辽西的百姓,在意识到坚持没有意义,逃回辽东后可谓安份守已的很。

    那怕对有些,大部落出身的人,安置他们前往大宋或其它地方定居。他们似乎也没太过犹豫,表示只要是在大宋治下生活,那他们便听从大宋官府的安排。

    很快这种民族融合的方式,让生活在大宋治下的百姓,开始遗忘原有的故国。真正老实本份,当起大宋的百姓,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定生活。

    而一些想混水摸雨,甚至制造混乱的人,在大宋严密的监控之下。任何妄图制造混乱的移民,都会毫不留情被捕杀。所以,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也难免经历一些阵痛。

    可为了未来天下一统考虑,赵孝锡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必须去做。只有真正完成这个目标,他开始准备征服世界的计划,才能真正的彻底拉开。

    如今遍布各州城的工学院,也将一批批成熟的工匠,开始投送到大宋各个新兴发展起来的工坊之中。很多大宋百姓也发现,越来越多新奇的物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

    就在所有人觉得,大宋是不是真的停止征讨四方的时候。赵孝锡却开始,下令大宋的海军,还有调派到沿海进行登陆作战的步兵,下达了准备出征的命令。

    一纸皇令下达,那些训练多时的海军将士,还有那些同样训练多时的步兵。便知道,接下来他们又能替大宋开彊拓土。只要能活下来,便能替家人谋一份百年家业。

    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也是赵孝锡根据新南城的贸易收入做出的判断。一些沿海的番邦岛国,如今已经支付不出,每月向新南城购买的各种物资。

    这便意味着,这些番邦岛国也到了吞并的时间。要知道,随着高丽跟辽东的吞并,大宋的人口急速增长。是时候,开始执行移民天下的计划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随着大宋各府城的驻军,似乎开始进入备战的状态。一直担心大宋兴兵的吐蕃,自然显得非常紧张。生怕终于发动战争机器的大宋,会将吐蕃也给灭掉。

    只可惜,赵孝锡根本没兴趣,在这个时候征讨他们。在他的想法中,吐蕃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便会被大宋与特殊的经济入侵给吞并,打不打其实都不重要。

    相反那些海岛诸国,却是赵孝锡打算进军的对象。一纸皇令下达,集结多时的海军跟登陆部队,开始扬帆启航征讨爪哇、真腊跟三佛齐王国。

    分成三路讨伐军的大宋海军,可谓士气旺盛的启程。他们征讨三国的名义,便是三国欠新南城的钱太多,无力偿还只能武力讨要。

    欠钱不还,在新南城是很严重的。曾几何时,高丽不正是如此,被大宋给灭亡了吗?而现在他们三国,也将同样迎来这样的命运。

    在大战开启之时,大宋官府开始张贴招揽移民的布告。看到布告之上,朝廷给予迁移那些海岛国家百姓的福利,不少百姓都显得有些意动。

    只要肯移民的百姓,到了那里都会得到,至少百亩以上的土地。如果他们种不过来,也可花点钱,从官府招揽当地的土著帮忙做活。这意味着,到那里便能享受地主一样的待遇。

    虽说远离故土有些不舍,可很多普通的百姓,子嗣诸多田地却不够种。分成一户前往海外,未必不是个最佳的选择。何况,这两年百姓对于海外,已经不是那样陌生。

    那些从海外运来的水果,也开始出现在他们居住的府城之中。虽然价格比较高,却也说明那里。并非他们想象的荒凉。不然,朝廷也不会派兵讨伐啊!

    三年之内,不用交给税赋,想回家同样可以乘座朝廷的船只。一些年青有冒险精神的百姓,便纷纷到衙门报名,打算先去那边看看。

    如果能赚点钱。又有见一番世面,不就三年时间吗?

    这种战事未定,便启动移民的工作,或许只有赵孝锡做的出来。不过想想三国,随着新南城建立之后,他们的造船工业彻底消失不见。一切运输,都依赖新南城的补给。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那怕大宋不进攻。只要坚持一个月。不往他们国内运送任何东西。这些过惯了好日子的三国君臣,肯定会觉得诸多不适应。

    在无敌的海军,抵达三国的港口之时,三国的百姓同样懵了。不过,当他们听到,国君欠新南城这么多钱没还之时,也觉得国君实在太过贪婪了。

    想想这些年,他们的税收翻了一倍不至。每年幸苦赚取的钱财,都被贵族跟君主给剥削。这些同样贫苦的百姓。反倒很欢迎大宋海军的到来。

    开始进行登陆的大宋海军步兵,将装备的火枪还有火炮拿出来时。这些只懂享受的三国君主,才明白末日的到来。至于还钱之说,直接被进军的大宋海军给无视。

    他们此次接受到的命令,就是彻底消灭三国的贵族跟皇帝。至于那些百姓,则是将来大宋治下的子民。那怕他们血统差点。却也是不错的劳动力。

    在大战正式开启之后,那些闻着血腥味而来的大宋商团,也开始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这片即将成为大宋的土地上。随着官兵占领一地,他们便购买一地开设工坊。

    这些可谓精明的大宋商人。紧跟着赵孝锡的脚步,一点点扩充着他们的财力。可以说,每次打仗真正受益的,还是他们这些商人。而占领区的土地,可谓便宜的很。

    而对攻占这些土地的海军官兵而言,商人们购买土地的钱,很大一部分将进入朝廷的口袋。可其中一部分,等到战后同样会分配给他们。

    只要拥有战功,他们可兑换成钱财,也可兑换成土地。而他们购买的功勋田,价格将比商人低上数倍。有了大量土地,便意味着他们家人将百年不愁吃穿了。

    虽说功勋不允许交易,如果士兵不想要功勋田,同样可按价出售给官府。再由官府,视情况将这些田地卖出。可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土地同样非常热衷。

    就眼前真正繁华起来的新南城而言,那些早年成长起来的移民,还有分配到功勋田的士兵。如今一家人,过的日子比官员都要舒服几分。

    这样直接的例子在,这些士兵又怎么可能,会贪图一点钱财,而放弃这种属于他们的功勋田呢?有功勋田做保障,便意味着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

    其实对赵孝锡而言,发放功勋田也存在多重考虑。一来发放功勋田,能激发将士英勇杀敌的勇气,二来要打理这些功勋田,士兵的家眷必须迁移到那里。

    这些士兵,也将成为管理那些领地,真正的中坚力量。随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成长起来,这些被收复的领土,也将彻底成为炎黄子孙的天下。

    总之,功勋田的分配,不需要消耗大宋治下的一分田地。也能减少,支付士兵的大量战争红利。顺带还避免,安置移民消耗的诸多财力物力,可谓一举多得。

    可对于士兵而言,他们同样热衷于拿功勋田。只要拥有一块功勋田,他们便能给家人一个安定的生活。只要家人努力一番,短短一两年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至于原本拥有这些土地的土著,他们若想在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大宋也会给他们,分一些田地,不过却需要交纳税赋。比以前官府优惠,却决计没移民福利多。

    如果他们想过上好日子,便必须辛勤劳作,以劳作换取未来的幸福生活。而这种劳作,便是接受移民的聘请,每年由移民跟官府,给他们支付相应的粮食跟钱财。

    一句话,短时间这些原住民,在成为大宋治下的百姓后,将接受一段长时间的考验。直到他们有资格,得到管理这片领地的官府,向他们发放大宋百姓的资格。

    这种变相的打压,也是赵孝锡希望,未来在那片土地上,真正当家做主的永远是炎黄子孙。至于这些原住民的命运如何,他能考虑到的也只有这些。

    相比后世的殖民统治,至少赵孝锡觉得,他的殖民政策优待了许多。如果不肯劳作,还妄想吃大宋的救济粮,这样的原住民不要也罢,省的浪费大宋的粮食。

    伴随大宋海军告捷的消息,不断的传到大宋治下的州府,很多百姓也觉得。这样优惠的移民政策,或许真的可以去尝试一下。那怕在辽东境内,也同样如此。

    为了保证移民始终处于官府的掌控下,赵孝锡对于移民挑选,同样有着极其严格的控制。不会将一个地方的百姓,全部迁居到一块移民之地上。

    这便杜绝,到了那些新移民,这些移民团结起来,抹杀官府在那里的地位。所以,此次的海外移民,他给予辽东百姓的名额同样不少。

    同样清楚,只有当大宋人,不再会什么辽人,高丽人,统一称之为宋人之时,便意味着赵孝锡的民族融合政府初具成效。所以,萧峰同样做了不少工作。

    一些觉得可以换个地方生存,忘却辽国覆灭伤痛的辽国百姓,也开始响应号召,前往对他们而言,异常遥远的地方定居。而这类百姓,大多都是被解放之后的奴隶之家。

    在乔峰覆灭大辽之后,对于贵族豢养农奴的政策,自然是给予坚决的打击。这些贵族,如果想招揽牧民,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豢养奴隶,是被严令禁止的。

    这些被解放,恢复了自由,并被分配到牲畜的农奴百姓。自然感念大宋跟乔峰的恩情,却清楚在这里,他们永远忘记不了农奴的身份。

    如果他们离开大辽,前往那片陌生的地方,有大宋官府做后盾,他们便能真正变成堂堂正正的大宋百姓。甚至按乔峰所说,将来还能请土著替他们做工。

    有机会当大爷,谁会想着继续当奴隶呢?正是抱着对未来的期望,这些移民开始乘座海军的船只,不断的迁移到那片对他们而言,完全陌生的领土之上。

    等到移民们经历了此生难忘的大海之行,终于脚踏实地之时,便看到跟中原完全不同的新领土。可上岛之后,他们便被派遣到这里的官员,根据身份分配到土地。

    听着领他们安居的官员,指着身前一大片的土地,告诉他们这些土地以后都是他们的。这些移民才真正明白,幸福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公告上的事情都是真的。

    房子是崭新的,里面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甚至保证他们三个月的粮食,都全部储存的粮仓之中。只要他们努力干活,未来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伴随这些移民开始陆续抵达三国,那些提前抵达这里的大宋商人,自然不会错过做生意的机会。给这些新移民,送来各式各样的商品,供他们挑选。

    甚至有些商人,很大胆的提供赊帐,等他们将来从土地收获粮食。卖到了钱,再偿还这些商品的费用。这种交易,让移民也真正明白,在这里他们移民是一家人,不再有南人北人之分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盛平四年春,只持续不到半年的战事,大宋再次向天下展示其强大的武力。三个存在外海多年的国家,随着大宋海军的兵锋所向,彻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伴随着大宋除了琉球之外,又多了三块新领地,很多百姓都觉得。如今的大宋朝,相比大唐都要强盛几倍。这样强盛的王朝,又岂是几个番邦国所能撼动的呢!

    面对大宋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些觉得提心吊胆的番邦君主们,也开始考虑要不要向大宋称臣,保留他们王国的存在。可对于称臣,赵孝锡却给予的拒绝。

    用赵孝锡的话,如果他们真的想归附大宋,唯有放弃君主的存在。无论军政,全部接受大宋的管理。做为补偿,他们的君主,可以进入大宋皇城居住。

    如果他们觉得不喜欢,赵孝锡甚至可以,在海外给他们划一块地盘,让他们当个岛主什么的。愿意给他们过去的百姓,也可以随其一起迁移过去。

    这种情况,让打算称臣的吐蕃,算是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而跟大宋,关系尴尬的西夏,也真正明白剩下的选择不多。想保留李氏王朝,几乎不太可能。

    原本西夏派遣使臣,进入京城求见贵为皇妃的李清露。希望让她帮西夏说情,继续保留西夏的独立性,让李氏王朝在那里延续下去,不要让西夏彻底消失。

    对于这位宗亲,李清露很平静的道:“皇叔,你应该知道,后*宫不可干政的道理。这种话,清露无论如何,也不敢跟皇帝陛下去提。所以。打消这个念头吧!

    另外清露反倒请皇叔转告父皇,尽早打消延续王朝的幻想,未来这天下只有一个大宋,绝不会再有其它王朝。早日归队,便早日替西夏百姓一个好的未来。

    虽然清露不怎么关注国事,却也清楚如今大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相比大宋百姓的生活,我们西夏的百姓,如今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

    若能早打消百世王朝的奢望,或许皇帝陛下,还能看在清露的份上,给我们李家一个善终。再这样拖延下去,将来会落何等下场。清露只怕也不敢去想。”

    待在皇妃之位,李清露也算看透了家族对她的好坏。当初赵孝锡被流放琼州,有谁曾问过她过的好与不好呢?成为皇妃之后,才知道显示娘家人的关切,已经晚了。

    对李清露而言,眼下西夏皇族中,她真正在意的唯有奶奶李秋水。其它李氏皇族,何曾有人真正把她当回事呢?现在知道求她帮忙。早做什么去了呢?

    尽管赵孝锡从来不会避讳跟她谈及一些政事,可李清露非常清楚。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赵孝锡同样反感,她们这些后妃,去干涉朝政之事。何况,还是天下一统的大事。

    从赵孝锡即位新皇,当年在琉球岛迎娶的贵妃。如今还是这些贵妃。如果真要说多出几人,也就金妍儿身边的四个侍女,再没一位嫔妃的增加。

    别人都觉得赵孝锡多*情,可李清露等人知道,这个男人其实很专情。原本有机会。纳三千妃嫔于一身,可赵孝锡并没这样做,依旧宠爱着她们这些皇妃。

    没有新人的加入,她们这些妃子待在这宫里,根本感受不到争斗的存在。而不管何时,赵孝锡对她们都是一如既往宠爱,这令李清露很佩服也更加深爱这个男人。

    眼下在娘家人,还有赵孝锡这边让她做选择。李清露丝毫不会多考虑,以大宋皇妃的身份,劝告这些存在幻想的皇亲,早点打消延续国运的幻想。

    走这条路被断绝,自然让西夏的皇亲国戚们,觉得李清露有些冷血。觉得她当上了大宋皇妃,就忘记了出身,不肯替娘家人出份力。

    在这么多争论声中,唯独同样苍老许多的皇太后,始终都没表示意见。直到她收到,赵孝锡带着众宫妃嫔,还有王子公主赶赴逍遥派,才决定出宫一趟。

    当李秋水抵达逍遥派,看到已经建立好的墓碑,看着这两个墓碑,还有待在墓碑旁边的赵孝锡。便知她最终还是来晚了,没能见到那位大师姐最后一面。

    看到李秋水抵达,赵孝锡长叹一声道:“师叔,你终究还是来了。看来师伯临终,便猜测你早晚会来,还真的猜对了。只可惜,你终究还是来晚了。”

    听着赵孝锡的称呼,李秋水也控制不住泪水道:“师姐,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没什么遗言,师伯走的很安详。这段时间,我的四个妃子三个孩子,一直陪在她身边,我也见到她最后一眼,她走的很平和,说终于能笑着去见师父了。

    不过,我知道师伯还是有遗憾,没能看到师叔。临终之时,她还是放下对你的仇恨,说人死如灯灭,希望你也能忘记仇恨,好好的代她们活下去。’

    这些话说出来之后,李秋水同样控制不住,失声的痛哭起来。跪在这一老一新两座墓碑前,哽咽无声却泪如雨下。仿佛压制一生的眼泪,都要给流掉一样。

    在这个时候,赵孝锡也不好多说什么,却招手让等待多时的李清露给王语嫣,将这位同样苍老的奶奶外婆跟扶起来。毕竟,李秋水如今的年龄,同样不宜大喜大悲。

    随着苏星河,以无崖子大弟子的身份,给收拾心情的李秋水递上香烛。这位在西夏权势滔天的皇太后,此刻却跟无助的弱女子般,恭敬的给两个墓碑焚香嗑头。

    看到这一幕,其实赵孝锡的心里也不好受。做为曾经的师兄妹,她们因情生恨,老死不相往来。可随着一个个人逝去,活着的人才真正觉得极度难受。

    如果李秋水能早点放下介怀,来一趟逍遥派,或许今天的事情便不会发生。可终究没有这个如果,天山童姥以死,证明她比李秋水更爱无崖子。

    虽然天山童姥终生未嫁,可她觉得很值得。那怕回归逍遥派,每日她能面对的,只有一个冰冷的墓碑。可天山童姥同样觉得无憾!

    尤其在梅妃她们陪伴的时间里,她还亲眼见证兰妃替赵孝锡产下一子。见证新生命的出世,对天山童姥而言,无疑是件极度高兴的事情。

    回到山下之后,收拾好心情的李秋水,最终道:“孝锡,你打算一统天下?那我能询问一下,你打算如何对待大理吗?”

    不问西夏,却只问大理,这位皇太后还真给赵孝锡出了一道难题。明白这种事情,也是早晚要面对,既然李秋水提及此事,那赵孝锡便直言相告。

    表情认真的道:“既然师叔问起,那我便说说我的安排。段誉是我的义兄,大理终归也要归附大宋。只是如今大理国泰民安,暂时我也不会急着动它。

    对我而言,不论是大理还是西夏,只要那里的百姓能安居乐业,我晚收复又有何妨呢?这天下多的是地方,等待我的征服,区区一个小国,我真不在意。

    而且以师叔的能力,应该知道如今大理官兵中,很大一部分都由宋军将领统领。可以说,如今的大理,跟归附大宋没什么区别。相比之下,西夏如今是什么样子呢?”

    听着赵孝锡这样说,李秋水又道:“如若西夏愿意归附,军政大权都交由大宋负责,我李家又有何待遇?不管怎么说,李家也执掌西夏这么多年,还真的回归普通百姓不成?”

    对于李秋水的询问,赵孝锡很快道:“如果西夏愿意归附,李家可选择进入京城,封异姓王享受朝廷俸禄。其子孙后代,若有本事,一样可以考取功名参政议政。

    要是不愿意进京,觉得不安全,我同样可以给你们赐封一块,比西夏更大的海外领地,让李家去当国主。只要遵守大宋的律法,那里的事情一切都由李家做主。

    不是我不放心李家继续留在西夏,而是我必须在征讨世界之是,中原必须保证绝对的稳定。如果李家继续在位,皇太后敢保证,将来西夏不会落井下石吗?

    再说的厉害一点,就算李家不敢做此事,皇太后又敢保证,西夏那些部族首领,就真的愿意听命于宋朝统治吗?这事,我信不过任何人,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保证中原稳定。”

    面对赵孝锡的回答,李秋水也长叹一声道:“是啊!没有永世长存的王朝,看来这次李家真的没有选择。此事,回西夏后,我会找西夏的君臣谈,看到底做何决定。

    不管成功与否,我也真的累了,不想再操心这些俗事。可以的话,我想回到这里,守着师姐跟师兄。等着将来有一天,我也能躺在这里陪他们,以全师门情谊。”

    其实这次得知李秋水过来,赵孝锡就想过,如果她不主动找自己谈。那么赵孝锡,也会跟她提个醒。随着爪哇三国的大战结束,下一步便是一统中原。

    无论是残存辽西的辽国旧部,又或者是西夏跟吐蕃。不服从大宋的王化,那么便会迎来大宋的刀枪。就这两国的实力,眼下根本不是大宋的对手。不想灭族,那便只有臣服一条路可选!(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随着天山童姥安详而逝,与西夏皇太后李秋水,在逍遥派谈过一次的赵孝锡。返回京城之后,向镇守辽东的乔峰,发出征讨辽西的命令,彻底解决顽抗到底的辽国残部。

    伴随着乔峰阵兵辽西边境,已经不堪重压的辽西契丹人,最终选择了投降。实在不甘成为大宋治下百姓的契丹人,只能沿着人迹罕见的辽西,继续往西走。

    顺利收复辽国全境的乔峰,顺带着将兵力进抵到楼兰一线,才算停下前进的脚步。而辽西残部的收复,意味着西夏处于大宋的包围之中。

    尤其跟辽西接壤的回鹃国,同样很识相的选择了臣服。这便意味着,西夏除了与吐蕃接壤的一部外,其余所有国内边境,都处于大宋的兵锋之下。

    原本李秋水回归,跟西夏君臣商议归附的事情。只可惜,面对皇权跟贵族的身份,还是有人不舍自身的权势,不肯同意赵孝锡开出的条件。

    面对乔峰统领的大军兵锋,还有大宋西北陆军,开始布置在西夏一线。此时此刻,看到如此情况他们自然慌了。而能够大宋说上话的李秋水,已经归隐到逍遥派。

    清楚没有选择权利的西夏君臣,在这种时刻,终于明白李秋水又一次,比他们看的更远。如果当日接受大宋的条件,或许就不会出现今日这样的情况。

    大战未开,生活在大宋边境的西夏百姓,却摆出了欢迎王师的架式。这种情况,让原本还想拼一下的西夏将领,终于明白军心民心已失,还打什么呢?

    就在西夏君臣开始想着,如何最大化向大宋提些条件之时。曾经被赵孝锡放过一命的拓跋部落。却首先做出归附辽东大军的事情,将其负责的边境给完全放开。

    拓跋部落的这一举动,让他们得到了赵孝锡的重赏。其年青的部落首领拓跋玉,同样被赵孝锡任命,掌握一支五万人的骑师部队,也算宋军骑兵中重要的职务。

    尽管失去了部落首领的职务。可随着拓跋部落投诚,其部落的百姓。看着大宋商团的进驻,送来价廉物美的商品,才真正明白部落首领的选择多么正确。

    未开战,民心军心已失,这对西夏君臣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而受拓跋部落庇佑的西夏军民,根本不加抵抗,放辽东的骑兵直奔西夏王城而去。

    随着骑兵抵达西夏王城之下。西夏皇帝终于打消谈判的泡影。面对乔峰不降便攻的警告,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城纳降,以保全李氏一门的姓名。

    伴随着西夏也正式拿下,进抵西夏的大宋军队,开始往吐蕃边境开赴。这种没任何提醒,直接武力震慑的行为,让吐蕃同样明白,他们有的选择同样不多。

    要不然。跟辽西那些契丹人一样,远离这块世居之地。要不然。他们还是主动投降,说不定还能得到多一些好处。真要被看押皇城之中,他们只怕会觉得更不习惯。

    很快吐蕃派出了使臣,由国师鸠摩智为首的使团,进抵到大宋皇城汴梁。看着这位终于有点高僧模样的鸠摩智,赵孝锡也没太为难他。因为。没必要了!

    传令礼部跟他们商议接管程序之后,随着鸠摩智返回吐蕃之后,大宋的军队也随着他一道进入吐蕃。开始接管吐蕃所有的防务,同样封存吐蕃的府库跟国库。

    等到大雪开始飘落之时,吐蕃跟西夏也彻底成为大宋两郡之地。主动投诚的拓跋玉。也被赵孝锡任命为吐蕃郡守,算是真正位极人臣。

    之所以,没任命他为西夏郡守,也是担心拓跋玉在西夏太久,会控制不住个人的野心。相反任命其为吐蕃郡守,则不存在这种担心,而拓跋玉同样能处理相关事务。

    吐蕃国主跟西夏国主,最终都带着所有皇室宗亲,被接进了汴梁城。短时间,他们都将在皇城中生活,至于原先两国的王公贵族,自然取消原有的一切特权。

    在这种处理过程中,自然有不甘取消特权的王公贵族,意图找到属于他们的权利。可对于这类人员,赵孝锡根据布衣阁查获的情报,有功于民的自然可以给些优待。

    如果本身就是两国驻虫般的角色,一律抄家查办。这种惩奸除恶的举动,每一桩都采取公审的方式进行。公布这些贵族所犯罪行,自然无人敢替他们求情。

    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赵孝锡派遣接管两**政的大宋官员,很快得到了那些受欺压百姓的支持。对于这些百姓而言,他们总算摆脱了这种受剥削的生活。

    总之一句话,如果老实的贵族,愿意接受大宋官员的指派。那么他们多少还能保留,一些既有的家族利益。如果不老实,离抄家灭族的日子也不远。

    至于造反,那后果无疑更加严重。进驻两国的大宋军队,不是吃素的。而群龙无首的两国贵族,想进行联合抵制,也不是那么容易达成合作协议。

    完成中原大一统,大宋也正式成为这块大陆上唯一的国家。唯独段誉执掌的大理,目前还由其负责管理。这也算是,赵孝锡给予大理,给予段誉的一些特权。

    只有大理如今的军政,还有经济都严重依赖大宋。说的直白点,段誉眼下更多类似于一位郡守。只不过,他拥有异姓王的封号而已。

    对于赵孝锡的网开一面,段誉自然清楚这是他跟赵孝锡的兄弟情谊起了作用。另外一个,则是他确实不贪恋权势,对段誉而言,只要有利于大理百姓的事,他都会去做。

    两兄弟目的一致,加之段誉还娶了赵茑,甚至赵茑在与其成婚三年后,终于替其产下一子。这个孩子的出现,也令大宋与大理关系更进一步。

    身为大宋皇帝的外甥,又是大理国主的儿子,这个初生的孩子,无疑注定倍受宠爱。而段正淳跟段正明两兄弟,对此自然分外高兴。

    可真正觉得高兴的,还是待在天龙寺出家的段延庆。有关段誉是他儿子的事情,或许这世上只有赵孝锡跟刀白凤还有段延庆自己知道。

    当段誉按例,带着与赵茑的孩子,到天龙寺祈福之时。看着这个尚在强褒中的孩子。段延庆同样觉得,这个时候他真的满足了。他这一脉,有了孙子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如果当年,他不知道这个情况,或者夺走属于段誉的国主之位。那么眼下大理存不存在,都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现在大理国泰民安,段誉更被喻为大理明主。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呢?

    拿下西夏跟吐蕃两国之后,赵孝锡开始着重关注着民族融合的进程。不断将这些番邦之地的百姓,迁移到中原内陆来生活或工作。

    其次将中原的百姓,也渐渐的迁移到番邦境内安居。可更多的,还是将不断提升的大宋人口,一批批往海外迁移,让这些统一在大宋旗下的百姓,学会融合跟团结。

    也许这种融合,单凭他这一代不能完成,可赵孝锡希望,他能打好这个根基。为将来即位的赵氏子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那怕他与木婉清的儿子,已经有五岁,可赵孝锡一直没确认其为太子。用他的话来说,他暂时还年富力强,用不着这么早立什么太子。

    不论他的儿子还是女儿,将来想担任重要的职务,都必须从基层做起。不经过磨砺便当皇帝,他创造出的大宋盛平之世,早晚也会败个的精光。

    将来赵孝锡真的退位,不现过问朝廷之事,那么他必然选择。身边最年富力强的儿子上位,让他继续领导大宋迈向更高的地步。

    至于立长还是立贤,赵孝锡更多愿意立贤。同时他希望,这条规定能随着他的开始,做为赵氏皇族的规矩传承下去。让他的子孙后代,明白当皇帝不是看谁出生早晚而定。

    那怕如今的赵氏子孙,他同样取消了诸多的优待。给予他们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只要他们愿意参加科举或武举,他们可以选择去做任何喜欢的工作。

    而不象以前那样,因为血统的问题,被养废物一样让朝廷养着。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赵氏子弟,赵孝锡无疑是最不喜欢的。

    如果将来他手下的儿子,才能出众者甚多。那也不用,盯着大宋这一块地盘,赵孝锡完全可以,给他们外放一个王国,给他们施政进行管理。

    无论是管理朝廷,还是管理这些子孙后代,能者上,不能者下,便是赵孝锡惯用的手法。而对于这一点,身为皇后的木婉清同样表示理解。

    或许是清楚,赵孝锡创造的太平盛世不容易。如果他们的儿子,真的烂泥扶不上墙。硬是推其上位,只会害了这个朝廷,让天下万民受苦。

    同时赵孝锡也严禁,朝臣在这件事情上,展开所谓的提前投资。敢于提及此事的大臣,就算不革职查办,也会被削职压制,让其真正明白继承人的问题不容置评。

    尽管这事情,对正值壮年的赵孝锡而言,确实有点太早。可赵孝锡同样清楚,有些事情必须提前去做准备。不然,将来等孩子们长大,再去扭转这个观念就真的难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伴随着大宋完成中原周边一统,继承皇帝们的赵孝锡,通过自身对世界的了解。引导着开始全面走向海洋的大宋,发掘着一个个尚且处于土著文明的大陆。

    通过海军全面更改蒸汽船,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大宋人,都想着离开中原,前往大海之外的世界,感受一下新世界的神奇。看看那些黑白土著,到底生活在那片大陆。

    而一批批黄色皮肤的大宋人,通过朝廷颁布的移民令,开始满心信心跟憧憬,期待着新生活的到来。沿着海军舰队探索到的版图,大宋的版图也不断扩张着。

    当第一批海军舰船,抵达欧洲大陆,正式跟罗马帝国接触时。这个同样强大的帝国,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东方大陆,还有一个强大的君主制帝国。

    面对大宋先进的蒸汽式战般,这些强大的罗马勇士,也真正明白什么才是最强大的武力。对于大宋舰队的抵达,罗马帝国也真正明白,他们并非最为强大的帝国。

    东西方的联络,也比历史提前了许多。面对船坚炮利的大宋海军,罗马帝国也真正明白,他们听闻过的东方大陆,真正崛起一个比他们强大许多的帝国。

    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前往迁都至后世燕京的大宋帝国,觐见打造这个强盛帝国的君主赵孝锡。罗马帝国的使者,面对赵孝锡的年青,同样感叹颇深。

    对于两块大陆,展开的经济贸易,罗马帝国同样表示欢迎。而有关舰船还有火器,赵孝锡同样给予了严令禁止。希望将这种优势,一直保存到永远。

    伴随着欧亚两块大陆的开通,大宋百姓也能看到。越多越多肤色不同的欧洲人。开始进入这块对罗马人而言,同样神秘且强大的东方大陆。

    只是两个帝国的友好往来,并没持续太久。伴随着罗马帝国出现内乱,大宋帝国也开始进行干预。最终在短短几年时间,将这个原本强大的帝国,肢解的四分五裂。

    看到越来越多的黄色人种。开始侵噬着欧洲版图。这些罗马人,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的战争跟内乱,从大宋人踏足这块大陆的时候已经注定。

    很可惜,他们明白的太晚。面对强大的大宋步兵、炮兵跟骑兵,罗马帝国的无敌骑师,也只有认输的命。不臣服便死的选择,让他们最终选择了臣服。

    完成肢解跟吞并罗马帝国的事情,看着挂在皇宫中那面越来越大的地图。看着标注在地图上,那些存有大宋移民的地方,已经年近六旬的赵孝锡终于笑了。

    觉得这些年,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计划,他已然错过了很多东西。这种成就感,让他觉得舒服之余,也觉得是时候确认继位的人选。

    提前一年时候发布诏令,将各块殖民地上的郡守召集回京城。同时。赵孝锡分布在各个行业中的儿子们,也集体返回京城。等待对他们的分配。

    明白这是一件大事,驻扎在各地的大宋军队,也进入了戒备的状态。面对这种,有可能确认继承人选的事情,任何一方大臣都不敢丝毫怠慢。

    可很多人都清楚,赵孝锡身边十几个儿子。可以说每个都非常优秀。尤其是长子赵平南,长相跟赵孝锡极其相似不说,性格跟其父也相差不多。

    尚未成年之时,便被送到逍遥派学习武艺。三年学艺期满,便主动要求进入军中服役。从海军到陆军。都有其的身影。在军队,也是屡立战功,很受军方将领支持。

    其余赵孝锡的儿子,跟其的经历也差不多。总之,赵孝锡对于儿子,大多都采取散养跟苦养的方式,让这些身为皇子的儿子,早早便知人间疾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每到年关之时,这些儿子才会陆续回宫,陪赵孝锡这个父皇还有他们的母亲团聚。有时候,他们如果有任务无法外出,甚至都不能回宫团聚。

    面对皇子尚且如此勤备,大宋的王公贵族子嗣,又岂敢待在家里吃老米。通通被他们的家族长辈,给放到军中或官场朝廷历练,以希望他们能早日成才。

    这种猜测,伴随着大宋外放的大臣们陆续到位。很快便被确定了人选,赵平南解职军方一切职务,正式入主东宫,成为大宋的太子殿下。

    就在很多人猜测,立下太子之后,赵孝锡会对其培养教育几年,才退位让贤与这位太子时。半年之后,赵孝锡便下诏,退位将国家军政大权交由太子赵平南。

    这个速度,确实快的令人不可思议。而赵平南对于父亲,将这种上位,也当成是对他的一种考验。自然明白,这位父皇真的将若大一个帝国,全部交由他打理了。

    新皇继位,天下百姓自然不舍赵孝锡的退位。却也清楚,赵孝锡年近六旬,也可以算的上老了。早日确定皇帝人选,对大宋而言也有害无利。

    始终保持皇帝的年富力强,才能保证帝国长盛不衰。而赵平南继位之时,沿续赵孝锡时期沿用的制度,开始更换军方跟一方大臣的人选。

    在这种更换当中,自然免不了,会有一些纷争。这些打着赵孝锡时代功臣的一方大臣,面对失去权势,自然多少有些不愿。可军方的支持,让这些人同样无能为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赵平南新上任,换一些新腹大臣,担任关键地区的职务,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事情。敢违抗,便是抗旨不遵。

    卸掉皇帝之位的赵孝锡,面对有些不甘让权老臣的哀求,也很平静的告诉他们。连他都觉得老了,才将帝国交给太子掌权,他们的权势能比他更大吗?

    从此以后,不再理会这些事情的赵孝锡,将所有精力都用到建设安养之地的事情上。同样卸任的萧峰,还有卸任国主位的段誉,也奉诏一直留在京城。

    三兄弟终于团聚于皇城,看着彼此苍老许多的面孔,三人都感叹颇多。在问及二弟虚竹之时,赵孝锡笑着道:“大哥,不急,到了安养之地,我们便能见到二哥了。”

    这一等又是半年,伴随赵平南采取安抚为主,却不容一方大臣置疑皇帝圣旨的方式。将帝国的大权,渐渐握在了自己手中,赵孝锡便知可以离开了。

    得知赵孝锡替四兄弟找的安养之地,竟然远在海外,乔峰等人自然非常意外。可赵孝锡却表示,到了那里他们一定会喜欢。而且在那里,没人会打扰他们的平静生活。

    既然决定遗养天年,那么就应该安静的享受生活。每天被朝政跟事务打扰,又何谈安养天年呢?儿孙大了,将来如何,都全是儿孙的事情了。

    至少这次皇位交替,赵孝锡其它儿子,都没任何意见。这些同样才能颇多的儿子,同样被赵孝锡外放到海外大陆,成为类似大理一样的国主存在。

    只不过,他们在海外,也能真正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利。虽然军队,还由大宋军队接管。但那里的政务,都由他的这些儿子负责学管理,权利同样不可小视。

    在颁布这些命令之后,赵孝锡也对他们说过,将来他们谁的子孙敢造反。其余儿子的子孙,便可集体诛之。这便意味着,想造大宋的反,除非他们真的能力甚大。

    如果他们能够单凭一方之地,便力敌其它海外公国,甚至于大宋的围剿。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这一任的皇帝,太不争气。被夺去皇位,那也是活该。

    虽然赵孝锡清楚,他创造的这个大宋盛世,能够坚持多少年未尝可知。可他却相信,这些分散到各地的儿子,能够一直繁衍生息下去,传递大宋的盛世传奇。

    呈平一年,赵孝锡将所有还活着的后妃,在皇帝赵平南不舍的目前下。乘坐同样两鬓斑白,从海军副统领位退下来的岳老三船只,抵达了修建多时的休养之地。

    对于这块,发现就被赵孝锡给禁止移民的大陆,后世的名字则是澳大利亚。可眼下,它被海军发现之后,却被赵孝锡让武卫派人开发,希望来自养老。

    当赵孝锡等人的船队,抵达这块四面环海的大陆之时,看着这里同样拥有无边的草原,还有已经适应这里环境的战马,乔峰自然显得非常高兴。

    等到乔峰跟段誉,来到岛上一个非常雄壮的寺庙之时。看着站在庙前,执佛礼却微笑的虚竹。在此重逢的四兄弟,也清楚未来,他们真的不会分开了。

    至于随他们一起而来的妃子们,看着这样一块全新的地方,风景却如此秀丽,自然显得非常高兴。那怕她们不舍那些儿子女儿,却更加不舍赵孝锡这个相公。

    伴随赵孝锡等人隐居四圣岛,每年除了赵平南,只派遣儿子到此看望。其余外放的公国儿子们,甚至会亲自前来这里看望。

    对于他们父皇,在此生活的很开心,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很多皇帝很难做到,在老的时候,如此洒脱的放弃权利。可偏偏,赵孝锡做到了。

    到此之后,有关赵孝锡这位大宋盛平皇帝的传奇,也被历史记载下去。其居住的四圣岛,更流传着他与乔峰等人的兄弟传奇!(全书完)(未完待续。。)

完本感言

    写下全书完,意味着‘武帝’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顶:点:'小说 3w.23wx.CoM或许不少书友会觉得,这个结局跟想象中不一样,也请体谅一二。

    原本完本的时间,就订在月末,只可惜出了那么一档子事情。打乱了不少计划,明天蚊子便要回老家了,所以这两天将其完本。

    如果继续写的话,再写个把月应该还是可以。只是书的订阅,下降到无法言说的地步。新书‘猎清’的成绩,又不是那么如意。

    没办法,为了专心写好新书,武帝就完本了。大概的情节,也都说明了一下。算是给了主角,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

    第一次尝试武侠与历史结合,开了一个好头,却没能坚持到最后。确实有些心酸,但不管如何,感谢一如既往正版订阅的各位书友。

    明天就要回家,老家的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没网线。所以,一本新书一本老书,根本没法保证更新。何况,蚊子也不希望别人觉得订阅的章节,里面的水份太多。所以,想想还是完本算了!

    虽然距离大年夜,还有一段时间,蚊子在此提前祝各位春节快乐了。身在异地,每年回家是件幸福却痛苦的事情。

    幸福是,马上能回家见到家人。痛苦是,一大堆东西带回家,来回转车头痛。而且今年回家,老婆还不能提什么东西。

    算了!说了不少废话,最后多说一句。希望老书友,能一如既往劫持蚊子的新书。虽然很多书友说慢热,可快三十万字,也可开杀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感谢一如既往支持的各位书友。愿好人一生平安,也愿各位书友,新年一切安好!新书见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605/ 第一时间欣赏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作者:步枪打蚊子所写的《武帝之天龙八部》为转载作品,武帝之天龙八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武帝之天龙八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武帝之天龙八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帝之天龙八部介绍:
重生北宋神宗年间的他,在明白了身处的时代背景跟热血江湖,他就默默许下两个宏愿。 一要挽救即将倾覆的北宋朝命运,复兴属于炎黄子孙的汉唐盛世,让外族不敢轻易踏进国境半步。 二要跟前世心目中的悲剧英雄乔峰拜把子,跟虚竹、段誉称兄道弟,让肝胆相照的天龙三兄弟变成义气风发的四兄弟。 他是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笑傲江湖人送外号‘白马银枪’的后起新秀,也是宋朝臣民敬畏爱戴开创盛世王朝,结束经久战乱的霸气武帝!武帝之天龙八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武帝之天龙八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