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假使重生八十年代TXT下载假使重生八十年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全文阅读

作者:霍当天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txt下载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章 大丈夫当如是

    张绍平没羞没臊地说了一通情话,这样的情话,发哥是决计说不出来的。

    但感触归感触,却远远还没到感动的地步,况且,就算真的感动了,女人一般也会十动然拒,大发好人卡。

    所以,陈钰莲的情绪只是波动了一下,很快便复归平静,她说:“张先生,你对我的这份情感,我很感谢,但我现在暂时不想发生新的感情,只能对不起你的错爱了。”

    “莲妹,你还叫我张先生?你就不能喊我一声阿平?”张绍平很受伤的样子,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都说女人就是天生的演员,其实男人也不遑多让。有句话怎么说的,男人偷情猎艳时,个个智商比肩爱恩斯坦。

    张绍平的目光很是清澈,要多真有多真,陈钰莲对上这双会说话的眼睛,心里生起不忍心来。真是见鬼了!她竟然会对一个花心大萝卜不忍心拒绝。

    这时,台上当家“花旦”、“小生”庆开年的戏码落幕了,接下来便是“群星璀璨贺新春”这一出戏。此际,有点名气的男艺人、女艺人开始纷纷登场,但张绍平紧抓着陈钰莲的玉手不放,她急了,低声呵斥:“还不放手!”

    张绍平见好就收,松开了大手,陈钰莲一挣脱魔掌,立马快步走向台上。张绍平得意地笑了笑,开始随意地转着圈子。走没几步,一个挂着相机的青年男子窜了过来,恭敬地叫道:“老板,你好。”

    “你是华报的?”

    华报全名叫“环球华报”,前身是一家叫“星报”的小报。因为捕风捉影乱报道张绍平与赵雅之的事,被张绍平砸了100万港元买了下来,当鼎盛公司成立的时候,被他随手扔给了陈冠忠一并打理。

    “老板果然眼光如炬,一看就看出我是华报的员工。”这厮马屁拍得极为顺溜。

    尼玛的,如炬个屁!你胸前挂的工作证,明明白白地写着“环球华报”四字。但人家员工向老板拍马屁也是正常事,张绍平也不想给人家冷脸,便笑问:“有事吗?”

    “老板,《东方日报》、《明报周刊》的几个家伙刚才在偷偷摸摸地拍照。”旗下员工委婉地提了一句。

    拍什么照?当然是拍他张绍平和陈钰莲的照片了。张绍平听了没什么过激反应,但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做得不错,继续好好干!”

    得到大老板的夸赞,记者满心欢喜地走开,能在老板的面前赚个眼熟,他觉得这个招呼打得太值了。

    张绍平早就知道,春茗中记者不少,肯定会有这么一两个记者“不经意地”看到一些“新闻看点”。他是故意做出亲昵动作,通过报纸“曝光”给人看,炒作起来。

    至于炒起了绯闻,会不会假戏真做,鬼才知道......

    酒店的舞台上,众多美女众星捧月似的挨着邵大亨。

    着实是艳福不浅,羡煞旁人。像张绍平这样的男人,无不生出“大丈夫就该如是!”的钦羡来。

    港澳所有的大亨之中,邵大亨妻妾不多,但身边的红颜知己却不少,他的喜好除了电影,便是红粉佳人,但凡带个“庆”的祝贺,他必然是美女环伺,万花丛中一点绿。

    看了几眼,张绍平便觉得无趣,毕竟不是自己,代入感不够爽啊。当下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干脆上个洗手间先。

    回到大厅,“群星璀璨贺新春”已搞完,而邵大亨因为年岁已高,发了一同红包后,便告罪一声提前退场。记者们得了红包,也纷纷走人,他们还要赶场赚外快呢。

    但正因为邵大亨走人了,场面才更加热烈,一些铜臭的有钱人挥舞着支票,或是猎艳,或是找人拍电影。

    张绍平转了一圈,没发现陈钰莲的倩影,略微失望。正在这时,忽然撞见穿着一身高贵大气白色长裙的钟憷红,张绍平看得眼前一亮,便想上前搭讪。至于佳人身边围着几个“苍蝇”,张绍平毫不在乎,大家都是一个货色,就看谁手段高明了。

    孰知钟憷红也看到张绍平了,她立马甩下几个围着她打转的“苍蝇”,快步走到张绍平身前,一把挽住他的臂膀,笑语晏晏地说:“不好意思,诸位!我已答应张先生的约请,明天估计是没空去参加你们的饭局了。”

    无端端飞来艳福,张绍平乐坏了,不由低头小声问她:“喂,靓女,什么情况?”

    钟憷红也小声道:“这几个大苍蝇整晚缠着我嗡嗡响,烦死了,帮个忙摆脱他们!”

    说起来,钟憷红有够郁闷的,拍了部大烂片《星际钝胎》,上映时万众瞩目,但很快就是骂声一片。这部打着科幻片噱头,号称《星球大战》第二的烂片,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不是外星人,而是在片中效仿玛丽莲梦露捂裙、以性感形象示人的女主角钟憷红。以致看过此片的狂蜂浪蝶色色地围着她,目光意味深长,总想掀起她的裙摆,一窥小裤裤到底是白色的。

第九十二章 边谈情边做事

    (正在码字,明天再看吧!这些天都是白天忙乎,夜间才凑出时间,没办法。)

    对于雄性动物而言,过情人节绝对是个劳心劳钱的苦活。

    尤其是像张绍平这种一脚踏几只船的贱男,必须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来回讨好。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被认为偏心的话,闹起性子来,绝对会把贱男弄得灰头土脸,竹篮打水一场空。

    像情人节、生日、纪念日之类的,每年都会过上几次,总不能每次都送贵重物品吧?女人多了,再有钱也伤不起啊。至于送鲜花、送朱古力、看电影、滚床单......嗯,滚床单是最后一步,能不能成,还要看男人的诚意够不够。反正送什么,都要别出心裁,打动芳心,才能俘获美人。

    为了讨米雪、周惠敏两女的欢心,张绍平可谓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根据两人的爱好,安排好了礼物。此外,对于陈钰莲,张绍平也没忘记,他既知发哥已同她分手,当然没理由会不献殷勤。但陈钰莲可是个性子很倔强、认死理的人,想让她忘掉旧情又谈何容易,所以张绍平一直走的都是家人路线,不刻意接近她,但又通过她的大姐陈钰梅的口述,时时刻刻了解她及影响着她。

    除了这三女,昨晚亲密接触到的钟憷红,却是个意外之喜,张绍平倒是想送一辆名车给她,但佳人肯定不会要的。钟憷红的软肋到底是什么呢?在去买家具的路上,张绍平托着腮帮子想着。

    由于一年之中最好卖的时间段,往往都在节假日。所以春节的时候,大部分商场、酒楼、服装等之类,都没放假。

    这次买家具,张绍平并非拿来自己用,而是送人的。

第九十三章 控股公司

    (这些天因为工作颠倒的关系,再加上找资料,基本上都是晚上10点多钟才开始码字,所以才会上传一小部分内容,然后在之后再接着上传。这样做是不想断更,但每章补上还是有4000字左右的。大家第二天再看就没事了。)

    “啪啪啪——”

    一曲动听婉转钢琴曲弹完,张绍平站起身来,毫不吝啬地拍着掌。

    弹钢琴的是周惠敏,听众不多,仅仅张绍平一人。

    为了讨美人欢心,豪掷万金,买豪华游艇、买豪宅、买名车,可一不可二,多了就纯属烧钱脑残的冤大头,张绍平是绝不会干的。而根据女人的喜爱偏好,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只看周惠敏、米雪两人收到“礼物时”的那股激动,张绍平便不无得意。

    蠢女人卖皮肉,是一种投机,每次都向男人要这要那,非名贵的东西还不要。而聪明的女人就不同了,投资的是感情,看重的是男人到底有没有把你放在心上,有没有“用心”。怎样才算用心?那就是女人不说,男人便心里有数,知道女人想要什么,操办妥帖。

    周惠敏从钢琴座上起身,向着戏台下款款走下。

    张绍平迎了上去,很绅士地拉着她的玉手,似模似样地做了个吻手礼。他赞道:“敏儿,你今晚真靓,就像个天使。”

    周惠敏穿着一身白色的公主裙,秀雅而不失清纯可爱,只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还没培养出一股高贵大气、端庄雍容的仪态来,离风华绝代、惊艳绝美还有一段距离。

    周惠敏喜逐颜开,杏眼弯成了月牙儿,但她也不无遗憾地道:“如果能开一场真正的音乐会就好了!”

    张绍平微微一笑,轻拥着她说:“那等你出师了,你就办一场嘛!”

    周惠敏惊喜地问:“我以后想当歌手、做主持,你不介意?”

    张绍平宠溺地吻了一下她的额头,笑道:“傻丫头,只要你高兴,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开演唱会、音乐会,办画展,这都是你的心愿来的,我怎会反对呢。”

    言毕,他立马又追加了句:“当然,亲热戏、风月片除外!”

    “讨厌!瞎说什么!”周惠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主动挽着张绍平的手,说:“阿平,谢谢你!”

    “走吧,估计周婶她们都等急了。”

    两人离开戏院大厅,钢琴之类的自有人收拾。

    ......

第九十四章 找上门来的陈栢生

    这世上做什么事,都绕不开两样东西,一是钱,二是名气。

    每个行业都有小圈子,你想进这个圈子,或是用巨金砸开个口子,或是被圈内人带进去,慢慢累积名气。此外,还有一种人,就是如黑马似的突然而红,名气唰唰唰飞涨,然后莫名其妙地进入这个圈子。这种人大多数是爆红接而爆逝,崛起之快令人咂舌,陨落之迅却又如流星般昙花一现。

    汉唐风行服装公司此时就是一匹黑马,突然间闯入时装业界。

    张绍平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心知肚明,作为一个穿越党,他一直认为,掌握大量的未来资讯是一大利器,在一段时间里可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可当蝴蝶效应逐渐发酵之后,最终要倚重的还是人才。

    有自知之明的穿越党才是真正的穿越党,事必躬亲的穿越党,当优势不再的时候,会死得很惨。

    以后世的时尚欣赏眼光,开了个金手指,促使汉唐风行服装系列诞生,并开始风靡世界,这为张绍平积攒够了名气。许多在服装设计上颇有天赋的设计人才,纷纷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已在业界小有名气、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诸人当中,尤以谭嬿玉、张天嫒和刘陪基三人为佼佼者。

    对于服装设计,张绍平已是撒手不管,只有当众设计师出现严重分歧时,他才会提供非专业的参考意见。可是人才都有怪癖,坚信自己的创作理念、设计风格是最好的,一定会风靡世界。

    有分歧不可怕,张绍平怕的是,这些人干脆一拍两散,相继出走,这才是公司最大的损失。

    “是时候和他们谈谈了。”张绍平跺了跺脚,自语道。

    就算谈,那也是过了今晚。

    客人来了不少,关晓晓跑来“请人”了,张绍平整了整衣领,问她:“我今晚是不是特别帅?”

    关晓晓言不由衷地说:“是很帅!”

    “比郑绍秋、许贯杰帅吧?”

    关晓晓的回答让张绍平绝倒:“人家帅的是人,张生你帅的是衣服。”

    张绍平道:“你没听说嘛,这看人长得怎样,三分看打扮,七分看衣装。综合起来,我还是挺帅的。”

    关晓晓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自己这老板说话向来歪理一箩筐,偏偏含讥带讽,夹枪带棒,点到世人的势利。

    “呵呵呵,终于舍得笑了啊!”张绍平边走边笑着说,“对方不珍惜你,是他的错,为什么他犯的错,要你自己来买单痛苦呢?看开点,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的。”

    关晓晓沉默了一下,道:“张生,我想到内地去,那边还缺人吗?”

    “嗯?”张绍平诧异地瞥了她一眼,随即笑道:“换个工作环境也好,距离产生美,说不定事情就有转机了呢。”

    “谢谢张生!”

    对于张绍平,关晓晓是感激的,虽然工作上要求甚严,但平时的生活中却很好说话,而且非常关心属下的员工。每个有困难的职员,他都会私下照顾到。

    记得一个月前,大洋贸易公司有个刚入职不久的员工,因为工作繁重,自家婆娘本来生了重病,还要照顾家里一家老小,劳累过度,在楼梯跌了一跤。该员工把老婆送医花了许多钱,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借到最后,求到关晓晓的头上,想预支工资。当时张绍平人还在内地,听了这事,立马吩咐下来,该员工的老婆医了多少钱,公司一律报销,只叫该员工安心工作。

    不管张绍平是千金买马骨,还是作秀,起码关晓晓就认为,他很有人情味。

    ......

    ......

    在香港,搞文艺、文化、文创之类的,基本上都是跨界玩儿的。

    陈冠忠就不说了,什么都玩。鼎盛余下的三位小股东,也是个个才华横溢,比如邱世闻在丽的电视台做过编剧、当过人事部经理,现在不仅写作、编辑,还玩音乐,考专业会计师。再比如刘天岚,她是78年的温哥华华埠小姐冠军,曾做过无线电视台的签约艺员,兼职做过电影制作助理及副导演,现在更多元化,除了一手操持《号外》、《电视时代》两本杂志之外,还在练唱歌,据说想当歌手。

    看到各个文化人物纷纷前来捧场,张绍平不无得意,不过收购了《号外》杂志,就赚到了许多人才,这笔生意就算贴钱赚吆喝也值得了。

    米雪自不消说,是必到的。还有周闰发、谭永麟、汪名荃、张爱嘉、钟憷红、罗汶、张囯荣这几位,拍过汉唐风行服装广告的,当然也出席。

    嘉禾的蔡咏昌、新艺城的麦加和黄佰鸣、亚视的李壮烈,就连无线也派王天霖和萧苼来走了个过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些人拍片,汉唐风行服装公司可是提供不少赞助和设计的。

    “哈哈,阿平,我来了!”

    能这么风骚大咧咧打招呼的,除了王京王胖子,全香港再也找不出第二人。

    张绍平刚和资深影评人石琪说完话,转身没走几步,肥京就抖着肥肉,笑眯着一双小眼,屁颠屁颠地走了过来。

    “你这么大一坨肉山,我看到了,用不着提醒我。”张绍平和王京碰了一下酒杯,不轻不重地讽了他一下。

    王京的厚脸皮已练到刀枪不入,小小讽刺,毫不在乎,他春风满面地说:“阿平,真有你的,生意都搞这么大了!我准备开拍新电影了,什么时候准备赞助一下?”

    “等你开拍了再说吧!”张绍平没好气地说了句,目光在人群中穿梭,搜寻着陈冠忠的身影。

    王京这厮顺着张绍平的目光延展,挑着一个个美女猛瞧,不时介绍道:“穿蓝裙的那个女的是台.湾来的刘蓝溪,刚演了邵氏的《邪完再邪》。嗯,那群是模特,最靓的那个看到没,她叫倪诗棓,传说中是张囯荣的女朋友。挑!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哦,那个......”

    说起这些光鲜艳丽的女子,王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倪诗棓,张绍平当然不陌生,自己的服装可是找她走时装秀好几回了,算是目前比较火热的模特。至于刘蓝溪,张绍平没听说过,但《邪完再邪》,他可就闻名许久了。导演叫桂治鸿,先拍了电影《邪》,看见票房不错,接着又拍了《邪斗邪》,然后《邪咒》,到《邪完再邪》,看丫的劲儿,似乎有继续“邪”下去的**。

    “胖子,我先失陪一下,你哪呆着舒服呆哪去!”张绍平找到人了,没空听王胖子的碎碎叨,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想溜号。

    王京急忙拉住张绍平,说:“别啊!我话还没说完呢。”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呃!是这样的。”王胖子凑过头来,小声道:“你的香香公主怪想你的,你怎么不去安慰一下人家啊!”

    我擦!这是周闰发的第一任妻子,我安慰个屁!张绍平骂道:“死胖子,你乱说什么!你再乱点鸳鸯谱,我跟你急啊!”

    “没啊,她真对你有好感啊!”王胖子认真地道。

    “没空跟你瞎扯!”

    看到张绍平快步走开,王京一脸无辜样,自言自语道:“她真对你有好感啊,又不是我说的。挑!你这个家伙见到女色,比我还急,没理由会不喜欢余安安的啊!”

    张绍平急着去见的人,不是陈冠忠,而是陈冠忠欲要介绍的两位,舒琪和陈栢生。

    看到舒琪两字,大家一定会以为是九十年代的那位当红脱星、影后,错了!这位舒琪是《电影双周刊》的创办人、第一位总编辑,名头响亮的影评人。只是他觉得又当导演又做编剧,还兼个《电影双周刊》总编的工作太累了,于是很干脆得让贤。

    而从舒琪手上接过总编辑大位的贤才,不是别个,正是陈栢生。

    这家伙更具传奇,他是当时火鸟影迷会的主席,还是个公务员。

第九十五章 “金像奖”主办权入手

    张绍平搞了纸质传媒,一段时间下来,早就不是初哥了,他对当前香港的影视杂志不说了如指掌,但起码也知道各家刊物的受众定位各是什么。

    除了五家流行的电影杂志外,还有《明报》旗下超八卦的《明报周刊》综合性娱乐杂志,《东方日报》旗下打着时尚幌子、实际跟风《明报周刊》的《东方周刊》,以及小众发烧友性质的《电影双周刊》。

    哦,还有一家很牛叉叉的杂志——《中外影画》。它另僻蹊径,走出了一条与所有香港电影杂志大相径庭的路子——面向“大中.国”。

    张绍平一直以为自己是头个吃螃蟹的香港刊物公司,孰知在内地呆久了才发现,《中外影画》早就进入北边了,在广九直通车上和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就有得卖。只是因为资金问题,再加上这本杂志也专业了些,虽然广受内地电影人的欢迎,但订阅上,每期也就七八万本左右。

    这本杂志是79年7月创刊的,到现在三年多了,可对上张绍平的几个营销手段时却是彻底完败。

    “这个......”面对张绍平不解的眼神,陈栢生硬着头皮解释,“现在撰稿人都投稿给了贵公司的《电影时代》,我们的《电影双周刊》便少了很多稿源。”

    “不会吧?我记得你们的杂志,撰稿人、作者包括编辑,不都是自家人吗?稿子来源稳定,《电影时代》应该挖不到墙角吧?”

    “最近揾食困难......”陈栢生一脸无奈,娓娓道来。

    说到《电影双周刊》,必然绕不开影坛奇女子唐书漩及她办的杂志《大特写》。

    唐书漩是民国著名军阀唐继尧的孙女,早年在香港定居,后考入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1966年回港后拍摄自编自导的电影《董夫人》,大获好评,并荣获数项金马奖。她是香港影坛学院派导演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群起云涌的香港**.潮电影。

    1975年唐书漩出资创办了《大特写》双周刊。

    这本周刊完全迥异于市面上的其它杂志,对开的八开规格,用普通纸印刷,不以明星艳照而是以剧照或黑白人物相片作为封面,而是以文字内容为主导,成为一本可读性最高的电影刊物,让香港电影杂志不再只是翻看的画报,而是可以阅读的书籍。

    此书刊甫一诞生,立马广受新一代电影人及电影爱好者的欢迎,纷纷充当义务编辑、免费撰稿者。

    然而《大特写》毕竟只是同人志的小众读物,找不到广告,管理营运又一直处于业余状态,屡屡亏损,纵然是无须支付稿酬、薪资,但刊印成本也是一笔莫大的支出。所以当唐书漩远嫁美国之后,杂志最终在1978年上半年停刊了。

    《大特写》停刊后,不少青年电影爱好者都为之惋惜,于是一批原《大特写》的中坚编辑及作者,发起创办了《电影双周刊》。该杂志由多人合作集资出版,人人都是股东,并无大股东存在。

    《电影双周刊》的秉承了《大特写》的路线、风格,不走通俗电影杂志之路,继续关注投向年轻的、新的电影、电视作者,着重推动、介绍本土电影及电影人。

    本来这样一本不合“商业化”的另类杂志,很快就会步《大特写》的后尘,但恰是“生逢其时”,传统香港电影开始步入低谷,而大批新的电影人出现,带来新现象,屡屡崭露头角,正迎合了《电影双周刊》所鼓吹的港片本地化的路向。

    只是成也**.潮,败也**.潮。

    《电影双周刊》一直是同人志模式,许多编辑是兼职的,撰稿者也几乎都没稿酬。**.潮盛起的时候,徐客、许安华、方育评、严皓、章囯明、谭嘉明等,哪位不是又做编剧又做导演,四处拉投资,一拉一个准。过了这股热劲儿,这些人忽然发现,拍片找不到投资人了,不由尽皆傻眼。

    没戏拍,意味着没收入,但没收入总得吃饭吧,这些人一看《电影时代》不错,专业不说,还给稿费的,于是乎全投稿到《电影时代》去了。这下轮到《电影双周刊》的编辑傻眼了,这些可全是自由供稿人啊,这一走,就没稿源了。

    陈栢生絮絮叨叨地解释了一通,张绍平总算是明白了《电影双周刊》的窘境,他直问:“你们不是搞了个香港金像奖,正和香港电台合作吗?手上掌握着这么大的利器,难道就搞不来半点广告费?”

    陈栢生说:“香港电台的作风太官僚了,电影是很艺术的东西,他们政府官员却要作颁奖嘉宾,掺杂太多政治考量,我们抗拒之下,便闹掰了。”

    听到这种文青的说法,张绍平差点骂娘,尼玛的,怪不得这杂志捣鼓了那么久,始终上不了台面,原因在这里。不借助政要的影响力,怎么可能做大?不做大就没影响力,没影响力就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这几乎是个没解的循环怪圈。

    舒琪倒是听出了张绍平的弦外之音,忙插口道:“听张生的语气,莫非对金像奖有意?”

    “呵呵呵,香港金像奖的创设,很有必要,我觉得做大它的话,应该可以成为继金马奖之后,我们华语电影的又一大重要奖项。”

    “那太好了!张生既有意思,何不和我们一同举办香港金像奖?”舒琪趁机说出了来意。

    张绍平笑道:“如果主办权给我的话,我倒是很愿意。”

    “香港金像奖是《电影双周刊》创设的,主办权怎能交出去呢。我们是绝不会同意的。”陈栢生断然拒绝道。

    “那就没法谈了。总不能我花费人力、物力、金钱,把它做大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好处全给你们那去吧?”

    对这种冤大头的事,张绍平就算钱多了拿去烧,也绝不会干。而且最主要的是,后世香港金像奖越玩越小众化、本地化,到最后竟连筹办的钱都找不到赞助,这与陈栢生的港片电影情节是分不开的。或许说,很多香港电影人都想保留住港片的特性,抗拒外来的浸染及吸收菁华。

    没拿到主办权,对张绍平而言,香港金像奖就是个鸡肋,哪怕捣鼓得再好,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被糟蹋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创设电影电视奖项呢,何况张绍平心里早已有了盘算,计划都差不多做好了。

    被张绍平拒绝了,陈栢生毫不着恼,而舒琪更是笑道:“主办权当然不能交出去,但张生你可以收购《电影双周刊》嘛。这样一来,香港金像奖岂不就等于张生自家的孩子了?”

    原来是打这个主意,张绍平算是彻底明白这两位的算盘了。听到这个提议,张绍平有点心动,既可以把金像奖收归囊中,又可以全盘接收《电影双周刊》的人才。

    张绍平想了想,说:“这个提议不错,但我的旗下已有《电影时代》杂志了,如果我经手的话,必须改版,以避免两本杂志同质化。”

    “怎么改?”陈栢生问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迎着三人关注的目光,张绍平慢条斯理地说:“怎么改,这可以商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要保证两本杂志的路向、风格、内容一定得迥异,面向不同的受众。你们两位回去后,可以先问问其他人,再给我个答复,也不迟嘛。”

    ......

    ......

    “我说两位老兄,张生和北边的关系不错,《电影双周刊》如果被并购了,就可以直入神州了。这对你们而言,既可以抛掉包袱,又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是个好事吗?”陈冠忠拍着两人的肩膀,乐呵呵道。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电影双周刊》是我俩就可以作主的吗?并购了倒无所谓,但改版事大,我们要商量过才能下决定啊。”陈栢生没好气地瞪了陈冠忠一眼。

    “你们就是死脑筋,既然愿意卖出去,还管别人怎么搞?”

    陈冠忠无语了,摇头走开。

    “真的要卖吗?”陈栢生仍是不舍,“他再怎么说,也是个商人,就怕杂志被改得面目全非啊!”

    舒琪看了一眼正和霍振霆、刘滦雄等人谈笑风生的张绍平,叹气道:“不卖能行吗?我还可以靠着拍戏写剧本揾啖饭吃,你呢,你连大会堂的工作都辞了,身上没钱,怎么过日子?”

    陈栢生欲言又止,舒琪继续道:“再说了,就算你也找个兼职,写剧本、写影评之类的混日子,但《电影双周刊》没人供稿,很快也是扑街的收场。还不如趁着它有点影响,找个识货的好买家,既为你们找个出路,也为周刊提供资金做下去。”

    《电影双周刊》每遇到难决的事时,陈栢生都会打个电话给唐书漩,这次也不例外。

    “唐姐。”

    “是栢生吗?什么事?”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爽朗的女声。

    “有个事我犹豫不决,想让你给点意见。”

    听着陈栢生把事情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电话那头的唐书漩问了句:“栢生,我们以前办杂志的初衷是什么?”

    “不以媚俗为手段,而是把电影的艺术性提供给真正喜爱电影的人。”

    “这只是浅显的,杂志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和影响更多的本土电影及电影人。当电影人成长起来了,香港的电影自然会雅俗共赏,百花齐开相争艳。

    杂志怎么办没所谓,关键的是这个平台还在,精神没变,那就行了。”

    挂掉了电话,陈栢生不停地抽着烟,一根又一根。

    ......

    ......

    在2月22日的时候,陈栢生、舒琪、罗维明等《电影双周刊》的中坚联袂找上鼎盛文化公司,终是把杂志并香港金像奖打包卖给了张绍平。

第九十六章 改组

    英皇道。

    鼎盛文化公司。

    会议室里,各个期刊部门的头头脑脑挤在一起。

    张绍平坐在位子上,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鼎盛大家庭又多了几位新成员,在座的各位应该都认识,他们是陈栢生、舒琪、李绰桃、罗惟明四位大才。”

    “认识,怎么不认识呢,今天之前,我们两家还是冤家对头呢。”岑健勋一脸“幽怨”地说,“我们的《电影时代》可是狠狠地追过《电影双周刊》!”

    “是追过,所以《电影双周刊》才会嫁入鼎盛的嘛。”陈栢生笑答。

    这两人说话颇含玄机。

    当初,张绍平说要做影视方面的杂志,陈冠忠立马想到的就是并购现有的电影杂志,而《电影双周刊》因为被看成是《大特写》的延续,有历史渊源,有一定的既有受众,最主要的是,它年年亏损,不值多少钱,但偏偏捣鼓出一个香港金像奖,在业界算是个畸形的奇葩。

    派去和陈栢生谈判的人,就是岑健勋。两人说没几句,就被陈栢生断然拒绝,岑健勋只得怏怏而回。

    方才两人的话,岑健勋意有所指地说,我们《电影时代》杂志当初想并购你们,你们却不愿,现在还不是被并购了。陈栢生毫不含糊地反击,《电影双周刊》是被鼎盛买去的,言外之意,我们这是做了“家属”而不是“眷属”。

    两人话里藏机锋,张绍平笑了笑,不予理会,继续说:“套句邵爵士的话:‘我先是个商人,其次才是电影人。’做报刊,也是一样的道理。从我的角度看,不赚钱的刊物,不如不做,因为做了一直亏损,耗资耗力不讨好,而且关门大吉也快。”

    陈栢生听了这番论述,心下大不赞同,但张绍平正在说话,他也不好打断反驳,只听张绍平继续说下去。

    “在我看来,天底下所有的生意都是可以赚钱的,做杂志也是一样。做传媒类的生意,尤其是纸质的传媒业,有两点最重要,一是销量,二是广告。这两者是企业的生命线,一切都要围着这两样转。在座的都是行业中的翘楚,我不深说,大家也心里有数。”

    “张生,照你这么说,岂不是要以女明星的艳照来博眼球?这样做,又与《南国电影》、《银色世界》、《银河画报》等杂志何异?”

    听了张绍平说了许久,来来去去都绕着“赚钱”两字来转,只觉得张绍平简直是掉进了钱坑里,陈栢生忍不住了,插口反问。陈栢生这时后悔把《电影双周刊》卖给张绍平了,只是木已成舟,悔之已晚。

    或许是反感的缘故,陈栢生的话不免带着质问语气。谈正事时,张绍平是很讨厌别人打断自己说话的,但陈栢生毕竟是头次参加公司的会议,他也不好怫然变色,便皱了皱眉,说:“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等我说完了,畅所欲谈,提出意见,但我说话的时候,请安静地听我说。”

    张绍平不点名,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陈栢生。陈栢生涨红着脸,感到万分憋屈,正要愤然起身,却被舒琪拉了拉他的手,摇摇头,让他别冲动,稍安勿躁。

    张绍平不理陈栢生,再接着说:“销量和广告其实是因果关系,只要销量大了,广告自然会上门。那怎样才能提高销量呢?我归纳为几点,必须营运有序、定位明朗,其次还要特点清晰、风格出色。

    营运有序,这是一家正规企业永续经营的先决条件,我就不多说了。谈到定位明朗,下面先让我们听一下公司市场销售部门的统计报告吧。”

    张绍平对陈冠忠点了点头,后者吩咐了一声,便见他的秘书拿起稿件,说道:“各位,我们以《电影时代》为例来说吧。《电影时代》第一期内地销量8万本,每本定价5毛人民币,约1.8元港元;香港本地销量4千本,每本定价5.5元港元。扣除编辑工资、作者稿酬、工本费、派送费用等,亏损13万多......第四期,内地销量30万本,香港本地销量6万本,扣除编辑工资、作者稿酬、工本费、派送费用等,盈余5万港元。”

    “为什么销量节节攀升,而我们杂志的盈利却没见起色呢?”张绍平沉声道,“那是因为我们这几期的杂志,是乘着《大侠霍元甲》等港剧在内地热播的东风,才卖那么多的。而在香港本土,我们的杂志名气还是太小了,只有各大电影机构有兴趣。内地销量好,但广告费太低,而香港这边要想引来广告商的青睐,销量起码得10万本以上。”

    鼎盛旗下的各大杂志,《号外》半死不活的,纯属是张绍平装门面的招牌,而寄予厚望的《电视时代》、《电影时代》两本杂志,创刊号各自刊印了1万本,结果一共只卖出7千多本,剩下的杂志一些送到机场、高级酒店、电影院去,另外一些直接在几个大学校园里免费发送,赔钱赚吆喝,当作打广告。

    内地的销量倒是不断攀升,涨得快,但贴补到香港的窟窿里,利润就微薄多了。

    反倒是《时尚》杂志的销量令人惊喜,第一期在两地就一共卖出了15万本左右,到第四期更是冲破了67万,而且大陆、港澳台、日韩、新马泰等地区都陆续有人订购,光是广告费就胜过所有杂志销售利润的总合了。

    “当然,杂志一共才出了四期,便有这等销量,我们花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大家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张绍平的语气刚松了下,接着又一转,“可是都是同时创刊的杂志,为什么《时尚》的销量就这么火爆呢?差距这么大,总得有原因的吧?”

    邱世闻好歹是个股东董事,见气氛太过严肃,笑道:“道理很浅显,因为《时尚》杂志的受众比较广,男女皆宜,而影视杂志的受众就窄多了,销量当然就低多了。”

第九十七章 分家

    听到张绍平的一番解说,陈冠忠若有所思,忽然道:“张生,我赞成《电视时代》大中华版和国际版合二为一,但我觉得杂志改为半月刊就行了,无须做月刊。”

    “哦,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我觉得‘电视’并不局限于电视剧,而是凡通过电视机这个媒介的艺人,都可以认为是电视艺人嘛。比如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司仪,甚至电台dj也可以啊!”

    “好,说得好!”张绍平自嘲地说,“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倒是被‘电视’两字束缚住了,一提到电视就想到电视剧,思想太狭隘了啊!”

    “不仅如此,动画片也可以票选啊!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可以选‘电脑’作为年度风云人物,动画片的虚拟人物为什么就不行?如果艺人连虚拟的动画人物都比不过,也就算不上‘年度最受欢迎艺人’了。而且,我们也要定个规矩,一年之中如果都没参加剧组或演艺活动的艺人,不能参与年度评选。”

    在1982年,《时代》把“计算机”评选为年度人物。《时代》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行!细则方面,你们拟出来就是了!”

    几人七嘴八舌的,最后拍板,《电视时代》杂志增多一个栏目——剧目品评,选出国内外优秀的电视剧、各类节目,进行介绍、品评。

    《电影双周刊》也做出改变,改名为《世界第一影评》,月刊杂志。常设栏目包括专栏“作者研究”、“影片记录”、“影片分析”、“电影人专访”、“影评人”。

    “作者研究”以每期一个重点人物的形式推出,无论是已成名或已逝世的电影大师,还是刚崭露头角的名导,亦无论是艺术片的电影家,还是商业片的电影导演,都会被该栏目以专题性的方式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度回顾。“影片记录”是对正在拍摄新片的重要导演作现场采访,并对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跟踪报道。“影片分析”是对口碑好或差的新作电影进行评析。“电影人专访”主要采访对促进电影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如制片人、院商、导演、演员乃至影史专家、电影幕后工作人员。“影评人”有专业的资深影评人的稿件,也有高端的影迷写的影评。

    此外,张绍平学后世的《首映》杂志,搞了个“年度明星权力榜”、“年度50部最佳影片”、“香港电影工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电影映前调研、院线调研、票房调研、观影人次及场次调研等等,每期评一次。

    按张绍平的意思,不做就不做,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最好最权威的。这样的杂志硬件足够了,噱头也很足,绝对可以吸引住自认为有文化有品位的高档人士。

    一句话,通俗的就通俗到底,吸人眼球;专业的就包装成最专业的,博人喝彩。只有这样的权威杂志,举办的香港金像奖才会让具有含金量、让人信服,使得精英或大众都无话可说。

    陈冠忠等人对张绍平办杂志的一个个鬼点子,真是佩服到爆棚,这样将杂志包了层外衣,便成了既商业又文艺,怎么说怎么都对。

    《时尚》杂志主要以时装资讯、都市白领故事和生活指南为主轴,张绍平想便趁着这个东风,准备另开个《时装》杂志,专门介绍自家的时装。此外,男人的杂志、女人的杂志,张绍平也想做。

    想到这里,张绍平就觉得头痛,这些人中除了陈冠忠、刘天岚是外,其他人也就做个编辑的水平,玩商业运营太挫了。

    “看来真的有必要请个专业的经理人来打理名下的公司了!”这些商业运作,操刀营销之类的,张绍平真心玩不转了,“貌似香港有很多牛叉的打工皇帝,也不知能不能遇上一两个。”

    谈完杂志的改编改组,定下香港金像奖的举办筹备委员会,张绍平道:“就这样吧,各位下去按规划做好就行了。”

    人事安排之类的,张绍平暂时没动,仍旧让原《电影双周刊》的总编陈栢生等人主持《世界第一影评》。实际上陈栢生、舒琪这些人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太随性了,带着深深的个人喜好,办出的杂志当然就是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蹲厕所时直接撕了擦屁股。

    ......

    ......

    杂志改组改编,既然已经拟好计划,张绍平便放手给陈冠忠等人去搞,他现在抽出手来,处理汉唐风行服装公司的定时炸弹。

    把这三人找来办公室,张绍平开门见山地问:“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闹得整个公司都知道,用得着吗?”

    张天嫒正色道:“张生,这可不是小事,这是攸关创作设计理念的大事。我们做服装设计的,就像学校的教师,教师教学有严肃、刻板、幽默、风趣,我们设计服装也有中式、西式、中西合璧,或注重沉稳、或注重悠闲、或注重青春活泼,都是有各自风格的。这能改的吗?一改岂不是把自己的灵气也改掉了?”

    谭嬿玉也点头附和,说:“天嫒说得没错,我们做服装设计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最好的。”

    刘陪基看了一眼很是纠结的张绍平,笑道:“张生,事情没你想得那么坏,我们搞设计的争争吵吵很正常的,吵完了,大家齐心合力做出新品,也就和好如初了。”

    张绍平无语了,心想:争吵一次两次倒罢了,但每次都争论,这次数一多,再好的朋友也难免反目成仇。

    就张绍平知道的例子,就是时下港台报刊报道不少的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了,段氏兄弟和公司元老吴楚楚、彭囯华因为音乐风格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分歧,致使吴楚楚两人和段氏兄弟决裂,愤然不干了。所以,长久争吵下去,决裂倒是其次,最怕的是连朋友也做不成,反而变成强大的竞争对手。

    而谭嬿玉、张天嫒、刘陪基哪一个都不是简单货色。

    三人里头,张绍平对谭嬿玉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记得前世的上.海世博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荣誉日,谭嬿玉的时装秀就出尽风采。时装秀结束后,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总裁也走上t型舞台,向谭嬿玉献花祝贺。

    谭嬿玉被西方媒体冠以“新一代中.国代表”。称她的作品巧思妙想,从中.国文化中撷取灵感,锐意创新。她的作品不仅融入了中.国画的留白、写意山水、工笔花鸟、书法骨架,化作时尚符号,更纳入好莱坞大片电影《阿凡达》的灵动和想象空间。

    可以说,谭嬿玉的设计充满灵气,把东方的含蓄美发挥到极致。这样一个华人中最出色的顶级服装设计师,张绍平是想忘都忘不了。

    而张天嫒也是个名人,小时学芭蕾舞,13岁就为人改装衣服,然后到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学习,还广泛涉猎了许多艺术门类,如音乐、歌剧、舞台化妆、绘画、雕塑等。此外,她进修过戏服设计,80年19岁时以模特身份参加时装秀表演。前年的时候创立个人的时装品牌“pavlova”。去年的时候,她一口气拍了八部电影,之后觉得做演员没意思,便跳到张绍平的旗下公司来。

    这倒罢了,“张天嫒”三个字响归响,现在服装设计上还没什么名气,但张绍平对她有印象,因为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后来娶了林清霞的邢姓商人。张绍平前世看报道说,林清霞有位闺蜜好友叫张天嫒,一查,才知这个女人强悍到爆,是数个服装品牌的设计师,而且啥东西都会,还能够和前夫的女人做好闺蜜!

    比起这两个女人在以后耀眼的成就,反倒是刘陪基,张绍平没听说过。但他没听说过,不代表人家就挫,刘陪基此时的名气绝对大过前面两女。他11岁就开始在时装设计公司当裁缝学徒,之后留学英国服装设计,并于1972年任无线电视台香港小姐选举的晚装设计师,罗汶、许贯杰、汪名荃三人都找过他当服装设计顾问。只可惜,他还没有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名气始终大不起来。

    换了个舒适的坐姿,张绍平说:“我不管你们是不是每次吵过之后,都会和好如初,但我只知道一点,分歧大了,矛盾就多,最好的办法是分家。”

    三人闻言,面面相觑。

    “汉唐风行服装公司,目前只有士绅和仕女两个品牌,哪怕款式再多,但风格还是一样,是不行的。”张绍平双手轻轻地敲着桌面,“我允许你们创立自己的品牌,推广、打广告、办时装秀等,我帮你们一手操办,你们只管创新设计就行了。每个成功的品牌,一年的纯利润,你们可以拿到三层,七层归公司。”

    张天嫒闻言,惊喜问道:“张生,你真的支持我们创立品牌?”

    “当然,我说出做到,但前提是你们要成功!你们考虑一下吧。”张绍平摊手说道。

    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之中的办法,因为就算张绍平不让三人建立个人的服装品牌,别的公司也会出高利益挖角,甚至不用挖角,谭嬿玉、张天嫒两女也会主动出走,去创立品牌。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然会尝试着建立个人的品牌,通过不断的设计,达到顶级水平,成为服装设计大师。

    如果是别的人,张绍平根本不会分利润,但这两个女的以后的成就太大了,是必然会成功的那一类,想不给利益都不行。至于刘陪基,张绍平是不想落人口实,给人一种厚此薄彼的感觉,才顺便搭上的。

    过了半晌,张绍平问道:“你们考虑好了没有?”

    张天嫒忙道:“张生既然愿意支持我们创设个人的服装品牌,我自然是愿意的。”

    她当然愿意了,她在前年的时候,刚20岁,就开始自创服装品牌“pavlova”,只不过扑街得也很快,第二年就只好跑去玩电影。她到汉唐公司,除了偷师外,也有找棵大树好乘凉的打算,没有大公司支持,想成名是很艰辛的。

    谭嬿玉也是满口答应下来,笑道:“这样的好事,我是不会拒绝的,有张生的支持,起码能让我少奋斗十年以上。”

    “张生,我就算了!”轮到刘陪基时,他摇头拒绝了,说:“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个人服装品牌设计,我玩不转的。”

    每个人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刘陪基的想法很简单,这两人都走了,就没人和他争抢了,他自然就会成为士绅和仕女两大品牌设计团队的首席设计师,话语权便会变大。

    如果真能成功创设个人服装品牌,绝对是名利双收,但全世界那么多的服装设计师,能闯成功的又有几人?几乎都是扑街掉的。

    ......

    ......

    让谭嬿玉三人做个人品牌服装这样的大事,张绍平当然是和霍振霆说过的,但霍振霆不愿三人做的服装挂靠在汉唐风行服装公司的名下。很简单,因为个人的服装设计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搞砸了,便会破坏掉汉唐风行服装的名头。

    张绍平也不勉强,干脆成立华服控股公司,模仿嘉禾的卫星制,把工厂、专卖店剥出来,收归控股公司名下,然后汉唐风行服装公司和新建及以后会建的服装公司作为子公司存在。这样一来,各自独立经营,又能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也是个好事。

第九十八章 生活玩家

    半岛酒店的茶餐厅。

    霍振霆坐在张绍平的对面,边啜着茶,边自嘲道:“阿平,你别看我们这些家族财大气粗的,但许多都是公司的股权或不动产,我们个人拥有的资金是很少的,夸张点说,你叫我一下子拿出200万现金来都困难。”

    张绍平笑了,说:“谁说你没钱,银行就是你的钱袋嘛。你只要说一声,所有的香港银行都会挥舞着钞票等你来拿。”

    霍振霆见张绍平说得有趣,哈哈笑道:“哪有那么简单,你当我们这些家族子弟真这么吃香啊?你叫那几个纨绔败家子去试试看,不被扫地出门才怪呢。”

    身为豪门子弟,在外面看似风光,派头骄奢,挥金如土,仿佛不把钱当钱看似的。但个中冷暖,却是只有自家知道。

    有钱人的孩子先天就占据优势,上最好的大学,享受最好教育,再加之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便是一头猪也该开窍了。但就如龙生九子,后辈子侄有争气的,也有不争气的。不争气的统统只能拿月度钱,灯红酒绿,混吃等死。争气点的,便打发到公司里上班,帮衬着打理家里的生意,还可以领一份工资。出类拔萃的这类,就重点培养,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而其中的翘楚,更是得到大力扶持,另创基业。

    对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接触多了,张绍平便甚为了解,但他不知霍振霆提起这话到底用意何在,便不好接话,只笑吟吟地啜茶。

    霍振霆瞟了张绍平一眼,接着慢条斯理地说:“阿平,你做生意的眼光,没说的,绝对是敏锐独到,但说到企业经营的话......你的公司产业,就像放羊一样,东一块,西一块的,没个整合,资源浪费太多了!你什么都想做,都想发展,不知道贪多嚼不烂,会消化不良的吗?如果你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汉唐风行服装公司上,销量绝不止这么多,公司的价值起码可以翻两番。”

    张绍平闻言,不由沉思,他也感到了不对劲,最近管理起这些公司时,忙得焦头烂额,愈发力不从心。他若有所思地请霍振霆继续讲下去。

    “古代的时候,军队打仗,每占了块地盘便会停下来休整,等消化完了,元气恢复,所有的资源整合成一体,变得更强大了,才会接着开仗。

    而把时空背景换成现代商战的话,那就是你现在的牌局开得太大了,看似每个公司都做得有声有色,但除了汉唐服装公司,你的每个公司在行业里几乎都是垫底的。如果有财雄势大的财团要收拾你的话,你有多少资金可以抵挡?交战下来,恐怕大部分都是为人做嫁衣裳了。”

    听到这里,张绍平已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力不从心了,因为自己这是虚胖,长着巨人的身体,但身体里面缺少骨骼和血肉,所以站不起来。

    半晌,张绍平才回过神来,叹道:“霍大哥,你说得太对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霍振霆谦虚地笑道:“这些都是经验之谈,真叫我做的话,我也是当局者迷啊。”

    “经验之谈也是生意场上的宝典,要不然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张绍平打趣一句,随手夹起一块点心扔进嘴里嚼着。

    霍振霆看了他一眼,突然低声道:“我跟你实说吧,去年的房楼市泡沫破灭,所有的房地产公司无不元气大伤,甚至严重点的如像嘉年地产、益大投资、佳宁置业这几家,已经在摇摇欲坠,拆东墙补西墙了。我们这几家因为近年转移了不少产业到北边,所以受到的冲击还没那么大。不久前,我们又抄底了不少,照成现在手上捏着的楼盘、地产太多,回笼不了资金啊!”

    “你们抓那么多楼盘和地皮干嘛?不怕流动资金不够吗?”

    “呵呵呵,香港的股市、房地市就是这样,大起大落,就像过山车,跌得快,升得也快。世道不好的时候,购买房楼就是最佳的保值方法,既平稳又安全。早十年的时候,李超人就玩过这手,地买高卖,不过两年时光,资产就翻了几番。”

    张绍平提醒道:“今时不同往日,北边的因素,你考虑了没有?”

    为了香港问题,中英两国的谈判到现在都还在僵持着。

    大陆在80年提出了80年代的三大任务,其中一个就是收回香港和澳门的主权。而英国也不甘示弱,宣布了《1981年英国国籍法案》,法案规定:凡出生于英国属地的人,都有资格成为英国公民,但父母必须有一人是英国公民或定居于英国本土。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大打情感牌、舆论牌、民心牌、法律牌,甚至到最后,英国连挑拨唆使,干预经济的挫事都干了出来。

    霍振霆笑道:“香港那么多人,你以为人人都能移民出去的啊?既然移民不出去,就得买房子。你放心啦,这生意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张绍平当然知道这是稳赚不赔,问题是这次的房楼市问题太严重了,想复苏没个一两年的休养是绝无可能的,但两年时间何其长,在这段时间里头,他完全可以到美国炒了一轮国债再回来抄底。

    那时候,熬过82年的寒冬,在83年仍旧抓着大量房楼、地产死不放手、苟喘残息的许多地产大鳄,或不得不壮士断臂,或直接被清盘。到时,张绍平狙击一下,绝对会比现在抢滩入市要好得多。另一个时空里,刘滦雄就是这么干的,而张绍平只要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捡便宜就行了,既可以把握时机,又可以减低风险,何乐而不为!

    又说了会儿话,霍振霆便起身走人,他此来主要是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赞同张绍平的提议,在汉唐公司旗下另创品牌。

    张绍平没走,他另外约了人,来这谈事。

    鼎盛旗下的杂志改版,经过开会商讨,已经拟好了计划、敲定了版面栏目,交给几位总编就可以搞定。只要几份杂志卖得好,影响力有了,到时候举办香港金像奖就可顺理成章了,质疑声肯定会有,但受到的抵触就没那么大了。

    办一个电影奖很简单,像去年的香港金像奖,叫来一堆人,随便发个奖状了事。但办好一个电影奖却不是个简单的事,尤其是大家都没经验的情况下,摸索着石头过河,这筹备工作绝对繁琐而耗时。

    绕着最核心的三条程序——参赛资格、评奖规则、颁奖典礼,制定规章制度,做到严谨细致而又公平公正公开。为了这个,张绍平甚至还联系了一些各方面的知名专家、大学教授,请他们研究设计出一套可执行的操控方法来。

    “对不起,我来晚了。”

    正当张绍平沉思着的时候,忽然一个男子优哉游哉地走了过来,以轻松的语气说道。

    “呵呵呵,是张某心切见到施先生,所以来早了。”

    张绍平约见的就是此人,他叫施养徳,堪称香港出版业殿堂级的人物。

    这家伙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做画家,想靠卖画为生,但他三个月才卖掉一副,而且是ibm作橱窗摆设用的。发现这个没前途之后,他立马转行做设计,等做了设计之后,觉得做广告更赚钱,于是又转行,成为了香港最早做平面设计的广告人。做了广告之后,他又发现每次在媒体上登个广告就要十万八万的,觉得钱很容易赚,因此又做了媒体。

    197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施养徳正无聊时,忽然看到无线台的肥皂剧《家变》,有一个虚拟的杂志——《清秀杂志》。他灵机一动,赶紧注册了《清秀杂志》的名字,然后再找来《家变》的女主角汪名荃做了创刊号的封面。7天后,随着《家变》的热播,48页售价3元港币的《清秀杂志》出现在香港九龙的报摊上——首期发行量达到3.5万册——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成为香港期刊史上一个辉煌的记录。

    大赚特赚之后,施养徳觉得钱太好赚了,干脆搞了个名叫“养德堂”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一系列高档杂志。他的出版公司不单单是出版,还包括为客户设计杂志封面、版面等,是个大杂烩。在另一个时空,国外杂志的中文版本,几乎全是他搞的,最牛叉的时候,曾一个月出版32种杂志,令人乍舌。

    张绍平虽然不知道这家伙后世的辉煌战果,但只凭他能敏锐地抓住商机,把虚拟的杂志搬到现实中来,并越做越红火,逼得大大小小的各类杂志溃不成兵,张绍平便觉得他是个大才了。

    施养徳在张绍平的对面拉开椅子,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下,说:“哎呀,肚子饿死了,先填饱了再说。”

    此人号称“生活玩家”,一向不拘小节,张绍平是知道的,所以对他的无状也不恼,笑道:“施先生请便。”

    施养徳吃东西很斯文,慢条斯理的,一样很舒爽和惬意的表情。张绍平从来没想到过,一个人吃个点心,也能玩出这么丰富的表情来,想不服都不行啊。

    悠哉悠哉地吃完点心,他才抹了抹嘴,直接问:“张生,你做传媒,是想玩大的,还是只想在香港这个小地方称大王?”

    张绍平道:“都说说看。”

    施养徳笑道:“如果只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凭张生你的财力,我不出两年就能帮你做到销量第一。但如果想玩大点的话,我做个策划顾问还可以,但做总经理或总编辑的话,就力有未逮了。”

    张绍平皱眉了,问:“连你都不行?”

    “有个人或许可以,但就是不知道张生有没有诚意和胆识了?”

    “谁?”

    “英国《闲谈》杂志的女总编蒂娜·布朗。”

第九十九章 杂志女王

    蒂娜.布朗何许人也?

    如果是后世混传媒界的人,提起她来,自然是耳熟能详,无不竖起大拇指,仰视这位传媒界的传奇人物、泰山北斗。

    但张绍平对她真心没什么印象,太陌生了,陌生到只能虚心请教施养徳,这位女编辑到底有什么耀眼的成绩,名声可以远渡重洋,传到“东方之珠”香港来。

    说实在话,此时的蒂娜.布朗还不是那个屡屡临危授命、令杂志起死回生的“杂志女王”,她目前只有一个成绩,那就是她一手把几近停刊的《闲谈》杂志成功焕发生机,然后打包卖给了美国最大的传媒集团孔德.纳斯特。

    《闲谈》是英国一本有着300年历史的老牌杂志,受众主要是贵族名流。当时,蒂娜.布朗还在牛津大学读书,头上顶着《泰晤士报》评选的“最有希望的女记者”的光环,《闲谈》杂志的头脑们觉得,反正都差不多倒闭了,干脆请蒂娜.布朗来当主编,搞个噱头,说不准还能多卖几份呢。

    蒂娜.布朗没让人失望,很快就让《闲谈》的销量从每期2000多份,蹭蹭地往上翻,没多久就突破1万大关。79年的时候,年仅26岁的蒂娜.布朗凭着过人的能力当上了《闲谈》杂志的总编,然后锐意改革。81年平民女子戴安娜嫁给王储查尔斯,她立马抓住观众的八卦之心,炮制了“灰姑娘的故事”,杂志销量猛地一下子翻了四倍。等到去年,《闲谈》杂志取得的骄人成绩越发瞩目,终于受到纳斯特的青睐。

    让一家濒临倒闭的杂志起死回生,这份本事确实很厉害,但这个蒂娜.布朗毕竟只做过一份杂志的总编,能不能管好好几家杂志社,张绍平对此是打着问号的。

    施养徳看出了张绍平的犹豫,笑说:“张生,英国的传媒市场相当成熟,竞争非常激烈,可不比我们香港这么小块地方。但真说到做杂志,敢说懂行的人,在香港不会超过10个人。不是我自夸,这10人里头,我绝对能占一席之地。”

    张绍平终于下了决定,对施养徳说:“施先生,我的杂志公司还缺个企划顾问,你可愿意屈尊俯就?”

    “为什么不呢?我做传媒、做出版是为了赚钱,给张生你打工也是为了赚钱,还落得一身轻松。”

    以百万港元的年薪签下施养徳,合同自会有律师拟办。施养徳还是挺满意的,虽然比不上做老板赚得多,但胜在清闲啊,无须劳心劳力。除了赚钱,他这人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玩,在生活中找乐趣,玩出花样来,所以乐意做出各种尝试。

    两人谈好去伦敦的时间,便起身准备离开。

    才走几步,忽然看到了一个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张绍平顿时停下脚步。

    “你先走吧,我看到了一个熟人,过去打个招呼先。”

    “哦,那我先走了。”碰见熟人没甚奇怪的,施养徳说了声,便告辞走人。

    张绍平看见的熟人叫李明奎,是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警司。此人的夫人许燕芬也是个警司,因为和宝永琴相熟,去年平安夜那晚,张绍平和陈朝武发生冲突时,宝永琴找的便是她。而曾韦雄正好在附近巡逻,便被顺路喊去救场。

    有这层关系在,一来二去的,张绍平便和李明奎、曾韦雄混熟了。

    “嗨,奎哥!”

    “咦,阿平,是你啊,真是巧了!”

    李明奎正陪着人说话,忽然见到张绍平走来打招呼,忙起身和他握了握手。

    “这位是?”

    看了一眼笑着跟着站起身来的男子,张绍平问道。

    “哦,他是许其安总警司。”

    “张绍平先生,你好!阿奎可没少提你的大名啊。”许其安笑着道。

    经介绍,张绍平才知道此人和李明奎可是沾亲带戚的,许燕芬就是许其安的堂妹。

    交谈了一阵,张绍平给了许其安一张名片,算是结识了,以后约个时间出来,大家打打高尔夫球、跑跑步、游游泳,经常跑动一下,这交情自然便会深起来。

    ......

    ......

    “......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冷风吹,天苍苍),哪惧雪霜扑面(藤树相连),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猛风沙,野茫茫)......”

    还没进客厅大门,张绍平便听到了一阵阵男女合唱的歌声传来。

    “这是《铁血丹心》的歌词,咦,《射雕英雄传》开播啦?”

    “前天就首播了,挺好看的。”周惠敏头也不抬地说。

    “阿平,你回来啦。”倒是周母站起身来,笑呵呵地道,“你先坐坐啊,我去热一下饭给你吃。”

    “周婶,别忙了,我在外面吃过了。”张绍平赶忙笑说道。

    “那喝碗汤吧,我炖了你最喜欢食的老火鸡汤。”

    趁着周母去炖汤的功夫,张绍平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剧。

    到了这时代,张绍平一般不怎么看电影电视剧,因为他觉得这些影视的画面太粗糙了,一看起来就不舒服。但对这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他倒是不怎么挑剔,很简单,因为当年他看的第一部港台电视剧就是这部《射雕英雄传》。

    这里有着一种情结存在!

    很快的,一集电视剧就播放完了,几人看得意犹未尽。

    “又结束了,黄蓉呢,黄蓉怎么还不出来?”张梦莹挥舞着小手,不满地嘟囔着。

    “小丫头瞎嚷嚷的,你知道黄蓉是谁吗?”张绍平揉着小妹的脑袋,笑问。

    “知道呀,黄蓉就像玲姐一样好的漂亮姐姐。”张梦莹眨眨眼说,“胖子哥哥不就喊玲姐姐俏黄蓉吗?”

    张绍平哑然,王京这厮戏称米雪的称呼,倒是让这丫头记住了。

    “哎,我也怪想看的,这位黄蓉可是海选出来的,就是不知演得好不好。”周母接过张绍平手里喝完汤的碗,如是说。

    去年9月27日至10月30日,香港无线电视台为了给即将开拍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造势,举行了“理想黄蓉”的海选活动。据传,报名参与竞选的演员超过3000人,几轮下来,无线挑选出60人入围试镜,而当时正在拍摄《十三妹》的翁美铃也在试镜之列。这场海选闹得沸沸扬扬的,直到11月12日,无线才召开“理想黄蓉公布会”,确定刚拍过一部戏的翁美铃出演黄蓉。

    这是电视界的盛事,其中传闻有个小插曲,就是金墉到无线察看演员挑选情况的时候,翁美铃别出心裁,穿上古装后手执杨柳枝,侧手翻至他面前说道:“桃花岛主之女拜见金大侠。”

    只可惜,张绍平当时正忙着炒外汇,根本没空理会这场轰动香港的盛事,关于这场海选的趣闻,还是听王京王胖子显摆时述说的。

    翁美铃是不是最好的俏黄蓉,这就见仁见智了。

    未开拍的时候,无线电视台就开始为海选黄蓉造势,3000人中选一人,可谓万里挑一,绝对是最好的。其次,米雪版的《射雕英雄传》自从佳视倒闭后,再也没出现过,翁版的便成了第一部流传在世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而翁美铃别出心裁的一招,大获金墉的肯定,这也抢尽了后人的风头。

    后世不少人对翁美铃持有异议,未尝不是从这几点来否定。

    但张绍平却认为,恰恰是翁美铃的这几点,反而证明翁美铃真的太像黄蓉了,一样的聪明伶俐,一样的娇俏活泼,就连性子也似十足了。

    这部戏是边播边拍,未见黄蓉出来之前,对翁美铃的质疑声一直不断。就如周母所说的,不知到底演得好不好。

    ......

    ......

    “在京城,还住得习惯不?”

    米雪在电话那头抱怨说:“南方都开始转暖了,这边还下着大雪,真是冷死了。”

    “呵呵呵,读书嘛,捱捱就过去了。”

    “说得简单。”米雪忽然低声道,“在北影进修,还学什么马列主义,真是见鬼了!我看着就头痛。”

    一想到米雪垮着俏脸,咬字不清地背着马列主义课程的郁闷样子,张绍平就感到好笑。他强忍着笑意,说:“貌似外籍学生不用学这个的吧?”

    “是吗?”米雪惊喜地问。

    “嗯,听说是这样的。”

    两人又腻歪了一阵,便挂了电话。

    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长途。

    此时,张绍平人在伦敦。

    为了表示诚意,张绍平当天便叫胡幕芳买了翌日的机票,跟着施养徳直飞伦敦。

    胡幕芳是张绍平新招的助理秘书,还是关晓晓介绍来的。此女学的是商业管理,并且是个执业律师,张绍平用起来,比关晓晓更上手。

    “张生,布朗小姐来了。”张绍平刚放下电话,就见胡幕芳匆匆忙走来说道。

    张绍平闻言,赶紧过去见她。

    却见座位上多了个金发美女,而施养徳正和她谈笑甚欢。她应该就是蒂娜.布朗了,张绍平快步走过去连声道歉。

    坐下之后,蒂娜.布朗开门见山地说:“张先生,施先生已和我说了你们的来意,但我在《闲谈》做总编辑做得很开心,纽豪斯先生也很看重我,我暂时并无意辞掉这份工作。”

    张绍平的半吊子英文水平,听不大懂蒂娜.布朗说的什么,胡幕芳便充当翻译,说了一遍。

    听了翻译,张绍平说道:“布朗小姐,纽豪斯先生拥有纳斯特传媒集团,旗下人才济济,一份《闲谈》杂志,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他庞大的传媒帝国微不足道的一枚棋子,你在他的手下很难得到重用。而我的杂志公司因为正在起步阶段,正需要借重你的才能,你来我的公司的话,可以完全自由发挥你的能力,按照你的天才想法打造出闻名世界的顶级杂志!这些,是专权的纽豪斯先生根本给予不了你的。”

    胡幕芳将张绍平的话原原本本地翻译给蒂娜.布朗听,她听了之后,大为动容,这话直接击中了她的软肋。她向来不是个安分的人,如果长时间死守着《闲谈》这份杂志,想想都觉得可怕。她当然不会想到,在另一个时空,半年之后纽豪斯就会请她担任《名利场》的总编,再造“起死回生”的盛名。

    “张先生,不得不承认,你的话说得我心动了。”半晌,蒂娜.布朗说道,“那么,你准备给我多少薪酬呢?”

    张绍平笑了,道:“年薪45万美元,如果杂志搞得好的话,分红、奖金之类的,自然也不会缺少。但是,布朗小姐,请你告诉我,你准备怎么做好一份杂志呢?”

    蒂娜.布朗的回答很简单:“名人效应,引人人胜的报道,再加上新闻的敏感性就等于成功的杂志,当然也会为你带来丰厚的金钱。”

    这个回答很简短,但也很精辟,可是说是一回事,做出来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一百章 时尚杂志与时尚工业

    面对张绍平伸出的橄榄枝,蒂娜.布朗说不动心,那绝对是假的,但她是个很有理性的人,绝不会头脑一热,就决定跳槽到远在香港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两人初次接触,张绍平开出了挖角的薪资条件,而蒂娜.布朗言简意赅地谈了一下她对于做杂志的独到见解。

    蒂娜.布朗手拿着鼎盛文化公司的简介书,寥寥两页纸,没有辉煌的历史,旗下的杂志更是连听也没听过,倒是几份杂志卖出几十万份的数据挺唬人的。

    张绍平用一种很诚恳的语气说道:“布朗小姐,我很希望你能加入我的公司,携手共创事业,打造杂志王国版图。”

    张绍平说话的语气不见张扬,但说的话却曝露了他的野心,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眉宇间神采飞扬,充满自信。

    蒂娜.布朗合上简介书,说道:“你们公司才成立几个月,很年轻嘛。”

    对方的调侃,张绍平毫不在意,笑呵呵道:“我们不都是年轻人吗?年轻说明有活力,可塑性大,就像平地起高楼,想整成怎样就怎样。”

    蒂娜.布朗不置可否,然后有点好奇地问:“张先生,你们公司真的拥有一个电影奖的主办权吗?”

    “咳。”张绍平脸不红心不跳地介绍道:“没错,香港金像奖是华语电影第二个电影奖,也是惟一一个由公司企业拥有主办权的电影奖。我们把它命名为‘金像奖’,就是立志于把它打造成亚太地区的最佳电影奖。能举办香港金像奖,这说明我公司具有强大的实力跟能量,反过来,我旗下的杂志又可以借助香港金像奖的影响力辐射周边,迅速抢占市场。”

    张绍平吹嘘吹得面不改色,可胡幕芳翻译时反倒面红了,自家人知自家事,这个去年捣鼓出来的金像奖,就像小学生发奖状一样,没人当一回事。

    蒂娜.布朗笑道:“听起来不错,这样吧,张先生,能不能让我回去考虑一下,明天再给你个答复?”

    “当然可以。”

    人家都这样说了,张绍平能说不行嘛,只能欣然应允。

    目送蒂娜.布朗的座驾扬尘而去,胡幕芳说:“张生,照这个架势看,想请到这位布朗小姐估计有点悬啊。”

    “事在人为!”张绍平挑挑眉道,“我们来到伦敦也有两天了,走访下来,这位布朗小姐做杂志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能请到她最好。”

    施养徳也道:“我们这些人办杂志,只懂本土化,没有一个人具有国际视野,就是冲出亚太地区都难,更别说做成一本国际化的世界性杂志了。而这位布朗小姐年纪虽轻,但手腕能力俱是不差,不然也镇不住《闲谈》杂志社里头的老油条,大刀阔斧地动手术,改头换面,重新面世。”

    “嗯,人才难得。”

    初见面,张绍平就对这个女人的印象非常好。

    要把几乎停刊的杂志重新恢复销量,可不是简单的事,甚至比发行一份新的杂志还要困难许多。因为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力量过了就会直接导致企业倒闭,力量轻了就无济于事,这拿捏的分寸,没有一定的掌控手腕是不行的。

    第二天,依然是这家五星级酒店,双方再次碰头。

    “张先生,你公司旗下的杂志,主要是中文杂志,我没说错吧?”

    “没说错。”

    蒂娜.布朗说是考虑一晚上,这段时间,她肯定会通过一些关系,去了解一下香港的公司状况。对此,张绍平毫不感到意外。

    蒂娜.布朗继续问道:“你们的杂志,业务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电影杂志和电视杂志上,是吧?”

    “不,你忘了,我们还有一本《时尚》杂志呢。”张绍平提醒道。

    “我没忘,可你们公司的重心并不放在《时尚》杂志上。”蒂娜.布朗扬了扬手上的简介书,问道,“你们旗下杂志的立足点,只是想做一份具有影响力的中文杂志,而不是做一份被世界广泛接受的国际化杂志,既然这样,你请我去又有什么用呢?”

    张绍平被她的话绕糊涂了,不解地问:“我们当然想做一份全世界领先的杂志,不然的话,我们何必做国际版的呢?”

    “不,不,不,这是不一样的。”蒂娜.布朗连连摇头,“做杂志首先要有名人效应,可是香港有吗?有什么大明星?有什么时尚大师?全都没有!所以可以炒作的话题太少了。至于报道,你们那里连找一个出色点的编辑都难,没有最优秀的编辑,怎能做出最好的报道来?而可供报道的新闻就更少了,来来去去就那几样,而且几乎都是转载或来自合众社等媒体提供的素材,一不新鲜,二太大众化。这样的杂志内容,或许在香港、中.国等地方极受欢迎,可是放到外面谁爱看呢?”

    蒂娜.布朗的一连串诘问,直问得张绍平哑口无言,呆了一下,才干笑道:“没办法,我们的杂志才创刊没多久,记者太少了,只能向合众社等通讯社购买新闻稿。”

    “张先生,看来你还不明白我的话的意思。合众社起码为美国1500多家报纸、6000家电台、电视台服务,还为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新闻媒介供稿,但那又怎样呢?办得好的报刊照样脱颖而出,同样的新闻,在不同人的视角,可挖掘的深度和可做文章的角度便不一样。而你们杂志的编辑,没有国际的视野,做不出一流的杂志水准,看你们的杂志,何不如看好莱坞的报纸新闻?

    惟一具有可读性的,便是你的《时尚》杂志。因为你的服装公司聚集了不少时装设计方面的精英人才,所以可以提供相当多新颖而具有创设性的素材。而你公司的服装,已经颇有名气了,就连伦敦的一些品牌店也有得卖,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把重心移到《时尚》杂志的身上,利用时装的冲劲来推动杂志,然后等杂志的影响力形成了,再反过来拉高时装。

    做杂志是很耗钱的,但做成功了,它的回报也是惊人的。比如《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风云人物’、《财富》推出的‘全球500强排行榜’,这些金字招牌,单是广告费,便是个天价。要是能做好《时尚》杂志,我觉得远远比你现在这样四处开花乱押注要好!”

    蒂娜.布朗见到张绍平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不由越说越多,直把胸中的丘壑说了出来。

    这女人后世能取得偌大成就,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对做杂志有自己独到的一套。

    国际视野相当重要,但香港很多人缺的就是这个。它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因缘际会的因素比较多,所以等到内地起来的时候,香港几乎所有的辉煌都没有了,甚至因为闹得多,自由港、金融中心的龙头地位,中央都有意扶持上.海来架空它。

    回头说到电影吧,众所周知,台.湾的电影先一步没落的,但人家的金马奖反而越办越好,成为两岸三地最具有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奖项。而金像奖呢,办到最后,都小众化成港人排排坐、分果果的家宴了,甚至曾志纬过个生日都能让它改期,真是让外界笑掉大牙。

    由此可知,港人的长远规划、国际视野何其鄙陋。

    张绍平听完蒂娜.布朗的话,越想越是这回事,几乎拍案叫绝,他激动地说:“布朗小姐,你说得太好了,我想我的公司就是缺少你这样的人才!”

    蒂娜.布朗道:“可是你们公司的重心放在电影杂志上啊!”

    张绍平笑道:“不,我们公司没有重心,所有的杂志是同等发展的。不过,现在的重心有了,那就是《时尚》杂志!布朗小姐,你说得很对,要做一流的杂志,必须得有一流的编辑,还要有培养它的沃土,所以我决定到纽约去建一个公司的分部,以后香港这边只负责亚太地区,纽约的负责北美市场。只要把这两个地方的市场彻底打开,我想名气就已经积蓄够了。”

    “就算如此,搞《时尚》杂志并不是我最在行的,我觉得你应该另请高明。”蒂娜.布朗还是摇头拒绝了。

    张绍平感到头痛,这外国妞咋就脑子转不过弯,油盐不进呢。丫的,有钱给你赚,让你当总编,你还挑三拣四,太挑剔了吧。他总算明白了,施养徳为何非得让他亲自出马相请,展现“诚意”原来是要这样展现的。

    张绍平想了想,道:“布朗小姐,你知道的,我并不是只做《时尚》杂志的,实际上,在我的构想里,日后还要做一本男性杂志、一本女性杂志。”

    蒂娜.布朗听了这话,直接吐槽:“你的《时尚》杂志不就是一本女性杂志吗?你的定位受众难道准备男女通杀?太失败了,也不知你的杂志是怎么办下去的。”

    张绍平被鄙视了,不由揩了下鼻端,讪讪一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胡幕芳倒是捂着嘴窃笑,难得见到老板吃瘪啊。

    英国人太刻板了,就连女人也性子倔倔的,说话顶心顶肺。

    “不过,做男性杂志,我倒是有点兴趣。”蒂娜.布朗鄙视了一番张绍平之后,话锋一转,“我可以答应到你的公司做杂志,但我有几个条件,希望你能够应承下来。”

    “说来听听。”

    “第一个,你不能干涉我的工作,除非我的决策有重大过失,导致投资亏损严重。”

    “这个不过份,我可以答应下来。”

    “第二个,《时尚》杂志的总编,我可以先帮你做着,但主编你要另外选人,因为我对这个不太拿手。”

    “哦,这个自然。”

    “第三个,我走人的话,肯定有些人要带着走的,你的公司必须接纳。”

    “这个......”张绍平沉吟一下,问道:“我能不能问一下,你要带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蒂娜.布朗笑道:“几个在摄影、编辑方面很不错的人,我想带着做帮手。”

    “只要是人才,我都欢迎。”

    张绍平笑呵呵地说。

    ......

    ......

    当蒂娜.布朗开心地辞掉《闲谈》杂志总编职位,并和张绍平签下5年的合同的时候,传媒巨头纽豪斯正雄心勃勃地打造经典品牌《名利场》——这份曾是时代浪尖的杂志复刊了。但日后一手将《名利场》带出低谷,恢复荣光的杂志女王蒂娜.布朗却被张绍平不知觉之中“抢走”了,历史拐了个弯,就是不知《名利场》是否还能在名利场上夺名利。

第一百零一章 买“平安符”

    镛记酒家。

    同福临门一样,在香港亦有“富豪饭堂”之称,是香港不少政府高官、富豪及名人喜欢光顾的高档酒楼之一。在中环上班的律师、医生及银行经理人等高收入人群都是它的常客。

    镛记以烧鹅驰名,专擅粤菜,它曾于1968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15大食府之一。

    “张生,稀客啊,新年大吉大利,事业兴隆,发大财啊!”

    刚走进镛记,就见镛记的董事总经理甘建成热情洋溢、笑容满面地打着呼。看他说得顺溜,这几句喜庆话一天不知说过多少次了。

    张绍平亦是抱拳笑道:“同喜!同喜!”

    张绍平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保镖,还有一个戴着冬帽的妙龄女子。

    “来,来,来,张生,我带你去。”有钱人就这是这样,去哪都不缺美女,甘建成也没少干过这样的事,他毫不感到意外,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笑问:“还是老地方?”

    “哈哈,我这人最念旧了。”

    把张绍平引到用惯的包厢,甘建成忙着开空调。

    而张绍平先拉开一张椅子,让身边的佳人坐下。女子坐下之后,脱下冬帽及披在身上的外套,张绍平接了过去,放好。

    见到女子绝美无暇的容颜,甘建成心头泛起诧异之色,但他毫不表露出来,而是笑呵呵地问:“张生,陈小姐,你们准备吃些什么?”

    张绍平没回他,而是问身旁的佳人:“莲妹,你说呢?”

    陈钰莲淡淡地笑说:“随便,清淡点的就行了。”

    “水云玄采糕、皮蛋、清粥各来两份,嗯,还来小碟烧鹅,其余的,甘经理你看着办吧。”

    “呵呵呵,行,我亲自给你斩烧鹅去。”

    甘建成走出包厢,掩上厢门,脑海依旧萦绕着刚才初见陈钰莲时的惊艳,独特的夺人气质,骨子里的高贵,冰清玉洁,不可方物,透着淡泊冷漠。

    对于张绍平的艳福不浅,甘建成是羡慕的,上次张绍平就带过米雪来这里,这次又换成了陈钰莲,两姝都是绝美的女明星。

    “女明星真不错,我是不是也找个来玩玩呢?”甘建成心痒痒的,带着这个念头快步走开。

    这世上美女何止万千,比女明星漂亮的也多得是,但为什么偏偏诸多富豪就喜欢玩女星呢?因为女星多了层“光环”——很多人把她们当女神供着,蹂躏女神就是富豪们的最爱。

    “尝尝这个吧,镛记最出名的就是烧鹅了。”张绍平夹了块刚上桌的烧鹅肉,放到陈钰莲的小蝶里,“少去麦当劳那些地方,炸鸡腿吃多了可不好。”

    看到烧鹅肉,陈钰莲不由皱了皱秀眉,气恼道:“你成心气我的是吧?我最近减肥呢,一直吃素的。”

    张绍平见到陈钰莲不复清冷的样子,顿时一笑,他就喜欢逗性子淡然像不食烟火似的陈钰莲。张绍平轻笑道:“谁说你胖了,我就喜欢你这身材!”

    陈钰莲不理他的口花花,贝齿轻咬,细口细啖地嚼着小蝶上的烧鹅肉。

    饮完“早茶”,张绍平便结账走人。

    年前,张绍平一有空闲就会时不时带着周惠敏、米雪及小妹张梦莹到各家酒店、餐厅“饮茶”或吃饭,有时是一起,有时是带一人。而从春节开始,张绍平的日程安排又多了钟憷红、陈钰莲两个,早上陪这个,中午陪那个,晚上又是另一人。十一、二天下来,除了去伦敦的时间,尽皆周旋在美人之间,爽到不行。

    刚上座驾,大哥大电话忽的响了起来,张绍平接通“喂”了一声,那头就传来关晓晓的声音:“张生,我和你说个事,电影公司有麻烦了,广.东台拒绝继续引进我们香港产出的电视剧,引进的正在播的《京华春梦》也突然下架了。”

    张绍平吃惊道:“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翻脸了呢?是不是你们触碰到那边的禁忌了?”

    关晓晓刚过春假,就被派到了内地,负责组建玩具公司,生产他搞出的变形金刚。虽然香港这几年的玩具业逐渐凋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底子还在,根本不缺人才,关晓晓很轻易地就招了三四十个资深的设计人才到东.莞建厂。因为内地的事务,杂志方面归陈冠忠负责,全家乐快餐店的事由潘明打理,而电影公司和玩具厂就交给了关晓晓的手上。

    张绍平的电影公司名叫当代影视发展公司,实际是个皮包公司,暂时除了发行业务,什么都没有。虽然是个皮包公司,但在张绍平的心目中,份量却不小。作为香港仅有的能发行电视剧集到内地的公司,张绍平凭此,一边可以交好北边政府,一边又可以在无线、亚视两家电视台来回吃香,积攒名气,结识人脉,可谓是收获巨丰。

    突然这时毫无征兆地给他来这么一下,张绍平不吃惊才怪呢!

    面对电话这边的质问,关晓晓断然否认,说:“张生,我到内地前,你一再交待这边政治气氛浓厚,言行不可冒失冲动,我牢记在心,怎会明知故犯呢?而我带去的员工,全都在莞城,就更不可能了!”

    “内地是政治挂帅,比较注重国家政府的形象,凡事必有因由,绝不会无缘无故就整我们一下的!”

    内地的电视台就是政府的喉舌,走的每一步都是饱含深意的。

    张绍平从来都相信,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的爱恨情仇都是有源头的。

    他一时心情烦躁,“嘭”的一声,一巴掌拍在冷硬的车门上。拍得太用力了,手掌生疼,不由“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关晓晓听到声音,刚想问怎么啦,就听一道不算好听的女声响起:“没伤着吧?无剌剌玩什么自残?”

    女声有点鹅公嗓的韵味,清冷空灵,关晓晓一听就知这是陈钰莲,果然就听张绍平乐道:“莲妹,原来你这么关心我啊?”

    “谁关心你了?臭美!”陈钰莲嫩脸一红,啐道。

    关晓晓在电话这头听到两人在打情骂俏,暗暗埋怨张绍平不分时候,她一直都觉得自家这位老板什么都好,就是有个坏毛病——风流多情。有钱人玩女人的不少,但像张绍平这样玩出感情来的,那就少之又少了。

    关晓晓忙打断两人的**,分析道:“张生,我倒是认为,广.东台针对的不是我们,而是香港的报纸传媒!”

    “为什么这么说?”

    “广.东台的刘台长跟我说了几句‘中港一家亲,都是中.国人’、‘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之类的奇怪话,张生,香港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也是昨晚才刚从伦敦回来,你问我我问谁去?”张绍平没好气地说了句,接着道,“先这样吧,我睇睇是什么情况先,到时再给你电话。”

    挂了电话,张绍平问陈钰莲:“莲妹,我要回公司去了,你准备去哪?广播道?”

    “我最近没戏拍,去看大姐吧。”

    “哦。”

    陈钰莲的大姐陈钰梅在《时尚》杂志当副主编,负责美容、健美、保健三方面的内容。

    到了鼎盛文化公司,陈钰莲自个去找她的大姐,而张绍平刚叫一位文秘把这几天的报纸全拿到办公室来,还没来得及看,就见潘明敲门进来。

    “咦,你不是在京城吗?什么时候返港的?”张绍平乍见到潘明,感到有点意外,“喝什么?咖啡还是茶?”

    “茶吧。”潘明一屁股坐在张绍平的对面,茶水自会有鼎盛公司配备的办公室秘书奉上,“我这次回来,是有事向你回报!”

    张绍平不淡定了,惊道:“你不会告诉我,全家乐快餐店也被内地找麻烦了吧?”

    潘明奇怪地看着他,问:“没有啊,你问这话什么意思?”

    “是这样的。”

    张绍平提了一下关晓晓说的事,而潘明听了之后,从桌子上的报纸堆里找出了好几份报纸,摊开,摆在他的面前。

    “你看了就知道了!”

    张绍平拿起一看,全是关于香港回归话题的论战。

    其中,《明报》的立场来了个很大的转变,旗帜鲜明地支持北边97年后对香港恢复主权。《明报》的老板金墉,世人都知他是个坚决反对共党的文人,60年代的时候,《明报》一度成为反对北边的大本营,和左派报纸“杀得”不可开交。

    但自从前年7月份,他到京城走了一遭,和邓公一谈,回来之后,就完全变了个样,对北边的改革开放政策满口称赞。近两年来香港每每爆发舆论战,他都吹响号角,替北边冲锋陷阵,呼吁港人支持97回归。

    金墉倒向了大陆,他的莫逆之交倪哐直接跑到《东方日报》,不停地呛声,朝大陆泼脏水。而同为香港的三大报纸,《东方日报》因为与台.湾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向归为右派。两家报纸本就因为销量问题,素有仇隙,此时连对头的好友倪哐都跑来相助,东方报团的老板马大少顿时乐了,立马叫嚣着,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潘,我没看出什么不对劲来啊!这舆论骂战已经持续几个月了,看都看腻了。”张绍平扬了扬手上的报纸,不解地问潘明。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英两国这是在为正式谈判造势。其实,这个造势两年前早就开始了,只不过到了今时今日,日趋激烈罢了。

    “那你看看这位。”

    潘明说着,在每一份报纸上都指指点点,点到的文稿作者,或是独自撰稿,或是联名鼓吹,都少不了一个人名。

    “刘天.赐?”

    此人叫刘天.赐,但张绍平毫无印象,不由看向潘明。

    “这位同女强人邓连茹一样,是出了名的亲英人士,三年前他以32岁之龄便担任了无线电视台的制片总监。”

    邓连茹,张绍平是知道的,此女号称港版“铁娘子”,是最反大陆的亲英人士。与她传奇的成就相比,她一口纯正的英文,以及不太灵光的中文,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能与这样的人归为一类的,可以直说,全是港英政府“以华制华”的棋子。

    “等等,三年前?1980年?”张绍平想起来了,尼玛的,那时候,大陆不是正发表文告,说80年代要完成三大任务吗?时间正好对上啊。是巧合,还是邵大亨的一种表态?张绍平挠了挠脑壳,抓不准。

    “邵爵士可是英女王的笔友来的。”

    见到张绍平明白过来了,潘明接着又点醒一句。

    邵大亨是首位获封英爵士的娱乐圈人物,并有幸和英女王成为了所谓的“笔友”,他如果有什么意见,是可以写信给英女王,直达天听的。在香港这里,港英高官、权贵无不给他三分面子,甚至无线电视台初始时的股权,都是美英资金占了大头。

    后世曾有人说无线是香港本土人建立的电视台,而亚视由于它的前身丽视是英国人创建的所以不受待见,其实是大错特错。因为,从一开始,香港本土就没有完全属于自家控制的电视台。

    “我明白了。”张绍平点头,转而问起他来,“那你是为什么事返港的?”

    “是这样的,我觉得火锅大有市场,想开一些附属火锅店。”一提起这事,潘明就笑容满面,“我发现了,一到天冷,京城吃火锅的人不少。我觉得,这火锅店和烤肉串,不仅可以在内地开成连锁形式,而且完全可以复制到香港、台.湾等地嘛,甚至国外的唐人街,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生意应该都差不了。”

    说着,潘明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企划书,递给张绍平看。

    “火锅?”张绍平立马想到了“小肥羊”,确实挺有搞头的,但他还是有点迟疑,一边翻着企划书,一边问,“搞火锅的话,全家乐快餐店会不会腾不出手来啊?总不能迟缓开分店的速度吧?”

    偌大个大陆,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一些俄式的西餐厅外,竟然没有任何一家别的外国西餐厅、快餐店,张绍平的“全家乐快餐店”进去后,毫无竞争对手,赚钱太容易了,比抢还容易。如果不是他死死压制着,不准降低服务水准,说不定现在已经开了起码七八家分店了。

    潘明拍着胸脯保证道:“张生,你放心,这第二批参加培训的人员差不多可以上岗了,你一直说要树立金字品牌,我是绝对不会搞砸了的。”

    “那行,你看着办吧。”

    “哦,那好,张生,我先走了。”得到张绍平的批准之后,潘明迫不及待地就想告辞。

    “先别走,等敲定一件事了再走不迟。”

    “怎么,张生还有事?”

    “也没什么,我寻思着,自己开公司也赚了不少钱了,是时候回馈社会,做做慈善了。全家乐、鼎盛文化、大洋贸易、汉唐服装,还有杂志社,你们全都要拟一个合理的计划出来,每年该拿出多少钱做慈善才恰当。”

    张绍平突然跳到“做慈善”来,让潘明听着有点绕不过弯,迷糊着问:“张生准备做什么方面的慈善?”

    张绍平大手一挥,说:“什么样的慈善都做,而且要年年做,一直做下去!大陆也好,香港也好,甚至台.湾,我们都该做慈善!”

    说是做慈善,实际上,对张绍平而言,这也是在买“平安符”——捐钱嘛。

第一百零二章 人事安排

    作为商人也好,称作企业家也罢,都需要博得一个好名声。

    产品是信得过产品,服务是温馨服务,放大了说,就是品牌效应。

    除了产品之外,作为企业家,赚了钱,必须得有公德心,懂得回馈社会。在现在的资本社会,这样的商人叫做慈善家,而在此时的内地,有个通杀四方的称呼——爱国商人。

    张绍平知道症结所在之后,立马去电给关晓晓,吩咐她全面冻结无线电视台剧集在内地的发行事宜,并代表公司捐赠一批最新的摄影器材给广.东台。

    “冻结无线电视剧集在内地的发行,我们怎么和无线的人解释呢?”关晓晓说道。

    “不用解释,我们冻结他们剧集的发行,又没说不买他们的剧集。”张绍平笑道。

    “什么?张生,我没听错吧,我们还要买无线的剧集?”

    关晓晓完全无法理解张绍平的行为,如果没法在内地发行无线的剧集了,买了又有什么用?一集剧集,作价480美元,此时折合港币差不多2800块,而以无线的《天龙八部》为例,近70集,买下来就几近20万港元,买得越多,累积下来,亏得就越厉害,就他们这个皮包电影公司是绝对承受不起的。

    “没事,他们无线肯卖,我就敢买,不够钱的话,我还可以注资进去。你别看现在内地和无线斗得凶狠,但这都是表面现象,只要一等中英谈判尘埃落定,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

    这世上就连金墉这个“铁杆汉奸”都能转身一变,成为爱国人士,替北.京摇旗呐喊,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张绍平只知道,原时空里头,无线电视台虽然进内地的时间比亚视晚,但八十年代中期,无线的剧集铁定是进了的。依这情形看,恐怕中英联合公报一出来,香港的前途定下了,所有的人都会立马和北边恢复关系。

    关晓晓做的,只是试探内地的口风,看看到底是不是无线电视台的缘故,而张绍平也没闲着,立马着手注册公益基金。

    他准备把旗下的所有公司联合成立“希望工程”助学发展基金、“张氏”高校赞助基金和“莘莘学子”励志奖学金。这三大基金,注册基金各为1000万港元,分期陆续注入,并会在以后每年继续增加不少于注册资本的资金。

    “希望工程”基金,张绍平把后世鼎鼎有名的公益事业创意直接拿来用,主要资助全国贫困失学少年儿童重返校园学习。可是现在的内地就连上大学也是免费的,失学的孩童很大部分是因为教学环境和条件差,所以“希望工程”基金的现时作用是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万人民币资金,来改善教学楼、教材、桌椅等之类的实质东西。

    “张氏”高校赞助基金,主要为了改善各大高校的教学软硬件,每年或捐建一栋教学楼,或捐赠教学仪器之类的耗材。张绍平可是知道的,几年后,邵毅夫就会开始在内地的各个学校四处捐建逸夫楼,大做善事。

    “莘莘学子”励志奖学金,是张绍平有感于此时国家一穷二白,青年学生们虽然认真学习、奋发图强,但出国深造实为不易,他这个基金就主要给这些有能力继续深造的人才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赞助他们,也是有收获的,这些人成才之后,或许会念着这一份恩情,投身张绍平的公司也说不定呢。

    励志奖学金,在张绍平的设想里,暂时每年只提供20个名额,分摊到全国所有高校。这笔奖学金并非直接分到个人手中,而是帮他们代缴外国大学的学费,如果不去留学的话,这笔钱当然也就拿不到了。

    这三大基金的建立,看似花了张绍平不少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大陆虽说改革开放了,但外资还是有疑虑的,包括港资在内,进入内地时,几乎百分百选择在香港注册公司然后进入。如美国的可口可乐,日本的索尼、松下,甚至深市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工厂,几乎没有一家是在内地直接注资公司的。到目前为止,张绍平的公司,只有一家是在内地注册的,那就是新建的玩具公司。

    这样一来,三大基金的可操控空间就大大有转圜余地了。

    除此之外,香港也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黑市,今年大陆官方公布的人民币兑港元的汇率是1:4左右,而在黑市这个比例却是差不多2块人民币才能兑1块港元,近10的汇率差。不知多少人一边笑骂内地人为凯子,一边咧着嘴数钱。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主要是因为大陆没钱没矿产,经济还挫到爆,外国人当然不愿承认人民币的价值。别说西方社会,便连朝.鲜、越.南不比大陆好多少的挫货,也鄙视着人民币。

    这样的情况下,张绍平在内地赚的钱,基本上都用来扩张内地的事业版图了,而服装等主要外销大宗,赚的外汇,一律投到美债市场去。

    这三个基金,再加上他同霍振霆、刘滦雄等人各凑100万港元建立的“启明星”公益基金,张绍平手上便有了四支可操控的基金了,这支基金现在或许不怎样,但以后慢慢发酵了,一定可以为他博得满堂喝彩。

    “咚咚——”

    敲门声响起。

    “进来!”张绍平随口喊了一声。

    “张董,是时间开会了。”会议秘书进来说道。

    “嗯。”张绍平不屑地撇撇嘴,将一张《东方日报》扔到桌面,起身,伸个懒腰,就往办公室门外走去。

    被他扔下的《东方日报》娱乐版上,他同陈钰莲昨天去镛记吃饭的照片清晰无比,而在旁边鲜明对比的是,周闰发相拥着缪骞人的亲热照,文章报道给了个大大的题目:“金童寻旧爱,玉女傍新欢!”

    说实在话,张绍平还真有点佩服这家报纸的无节操,死猪不怕滚水烫,什么都敢报,什么都敢胡说,怪不得销量一直高居魁首,不是没有缘由的。

    走进会议室,坐定,看了一下两边,全是纸质传媒方面的人才翘楚,济济一堂。会议室的座次,是胡幕芳安排的,她是张绍平的助理秘书,身兼董事长助理、法律秘书、公务秘书、私人秘书,代表的就是张绍平的意思。

    “我们鼎盛文化期刊出版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朝气蓬勃,上上下下都有一股子气,要把我们的公司做大做强,成为业内的名牌、品牌,如《财富》杂志、《时代》杂志、《福布斯》杂志。但是,光有目标和愿景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缺乏人才,大量缺乏具有在国际上开拓市场的精英人才!”

    陈冠忠、邱世闻、刘天岚、胡幕芳、施养徳、蒂娜.布朗......张绍平的眼光一一扫过他们的脸,沉声道:“所以,为了我们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我专程邀请了几位志同道合的精英来加盟我们的事业!施养徳先生,是我们的老熟人了,大家应该都认识,他我就不详细介绍了。这位是蒂娜.布朗小姐,她......”

第一百零三章 纽约

    公司的架构,是施养徳参考了《财富》杂志的设计,提出之后,再联合张绍平、陈冠忠、胡幕芳几人修改,才确立的。此外,他还操刀做了一份企划书,将陪同张绍平、蒂娜.布朗等到纽约构建公司总部。

    “几家公司跑来跑去,真够麻烦的,是不是买栋十五六层的大楼,把所有的公司集中在一起办公?”乘着电梯直上纵横投资公司的楼层时,张绍平揉了揉太阳穴,想到。

    刚来到办公室,便见李政平等在门外。

    “老李,什么大事惊动你的大驾,竟跑到我的办公室门前堵门来了?”张绍平边笑着打趣,边开门进去。

    李政平没笑,沉默寡言地站在张绍平的面前,脸色消沉,让张绍平感到无趣,干笑几声,便止住了。配备的日常事务秘书奉上茶水,掩门出去,气氛陡然沉闷下来。

    “老李,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到底是什么事?”张绍平甩了甩脖子,直问道。

    “张生,你知道的,何必故问呢?”

    “你仍想抛售美债?”张绍平立马知道他的来意了,不由大皱眉头,“这事和你说过多少次了,我们要相信各部门同事的联合综合分析,到该撤的时候,自会抛售,你现在急有什么用?”

    “张生,我在这行做了十几年,不知见过多少形形色色的人,大都犯了个‘贪’字,没见好就收,最后落得血本无归。”李政平一脸正色,苦口婆心劝道,“我们公司才多大的资金?只有2亿港元。现在如果抛掉美债,起码可以套现4亿港元,再加上其它的金融产品的价值,公司差不多有5亿港元的资金。回报如此之大,你想想,这样正常吗?凭我十几年的经验判断,这是暴风雨欲来的前奏啊!”

    张绍平摇头道:“老李,你别欺我不懂啊,我们买的全是硬通货,可以增值保值,而港币这三两年来一直在贬值,看似炒美债赚的,实际上汇差的因素也很大。再等等吧!”

    “再等等!再等等!你这句话说过多少次了?”李政平一下子激动地咆哮起来。

    “你什么意思?你可以对我不满,但决不能质疑各部门联会做出的投资决定!”

    见到李政平不顾场合、无所顾忌地咆哮起来,张绍平顿时大为光火,这人也太恃才放旷了!张绍平承认李政平能力是有的,是个顶尖的操盘手,但常言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多的行业精英难道就比不过你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公司里精英们的分析,很符合张绍平的记忆,刘滦雄不是都还没动身吗?

    大声咆哮之后,李政平立马就后悔了,张绍平如果一笑了之的话,有台阶下,事情就过了,但偏生张绍平也憋了一肚子火,忍不住不软不硬地顶了一句,这下子李政平干脆豁出去了,梗着脖子大声道:“是,我是对你不满,你专横独断,刚愎自用,我是总经理来的,你有没有尊重过我的意见?没有!当初建立公司的时候,你怎么说的,公司交给我打理,但是现在呢?这倒罢了,公司赚钱了,大家都受益,我也没话可说,但现在明知道搞下去会亏钱的,我难道就不能提个意见?你是有钱人,亏了没所谓,但我不行啊,我就靠这家公司赚钱的!”

    吼完这些话,李政平觉得心里通畅多了,而张绍平却听得愣住了,实话说,他真没考虑过李政平的感受。张绍平有后世的优势,知道美国的强大,“美债违约”这玩意都喊了几十年,每次都弄得雷声大雨点小的,屁事都没有。可李政平不知道啊,现在的世界还在冷战,存在着两个超级大国,在恐怖平衡下,美债违约在世人的眼里是有可能发生的。

    张绍平沉默了一下,说:“既然做出了投资计划,而且正在稳步进行,那么除非你能说服大家,否则是断然不会因为你一两句话就改变的!”

    说这话时,张绍平的口气软了许多,但落在李政平的耳里,却等于没说,因为他说服不了众人。那些分析师、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是只凭数据事实说话的,而他是依着十几年累积下来的经验,直觉认为有问题,两者根本尿不到一块去。

    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数据会骗人,经验也有不准,如果张绍平不是穿越党,他必然会听从李政平的劝告,因为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赚少点没所谓,关键是赚得“稳”。

    “当我没说。”李政平心灰意冷地说了句,转身就走。

    “老李!”张绍平叫了一声,然后低沉着声音说,“我真的喜欢和你共事!但如果你决定要走的话,希望可以提前告诉我一声,该你的报酬,我一分不少给你!”

    李政平顿了顿身子,然后一言不发地开门走了出去。

    外面众职员早就听到公司的两位大佬激烈的争吵声,不由窃窃私语,此时见到办公室门突然打开,个个噤若寒蝉,低头工作。

    两人之间的矛盾和成见已深,终于闹得不欢而散。

    张绍平从内心来说,是不愿和李政平闹僵的,对方性格沉稳,忍受得住巨大利益的诱惑,见好就收,这是最好的掌家之人。但李政平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贪钱,他信奉抓在手上的才实在,因而张绍平很轻易就把他挖到了公司来,而他之所以反对继续投资,也是因为风险太大了,他觉得反而没有套现来得实惠。

    吵了个架,张绍平也无心做事了,他必须加紧时间物色多些人才,起码到时也有个替代的选择。

    打电话给陈冠忠,吩咐他下期的杂志登一条招聘的广告。随即,又到各大猎头公司走了一趟。忙下来,看看时间,已是傍晚时分。张绍平干脆也不回家吃饭了,到盛智文的西餐厅去填了一下肚子,顺便和他聊聊两人合伙的兰桂坊投资进度到哪了。

    ......

    ......

    纽约,美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级的城市。

    它是世界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之都,联合国总部、许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此外,纽约的媒体、教育、文化、娱乐和时尚界,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及风头,深深地影响着世界。

    “......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耸立着许多摩天大楼,集中了数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是美国最大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场所,据估计交易量可能占全美交易量的70%。

    美国的交通很发达的,港口与河运、铁路、公路和航空基本上构成一个综合运输系统,水运航线、铁路线、地下铁道、3个现代化航空港以及稠密的公路网,相互交叉,应有尽有。

    百老汇,你知道吧?在纽约曼哈顿剧院区上演的话剧、音乐剧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还有啊,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大都市歌剧院等演出场所,都拥有着国际声誉,能在此登台献艺是许多艺术家毕生的追求。当然了,还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哎,太多了,很值得你们去看的。

    哈哈哈,......我知道了,你想看自由女神像是吧?我带你去,嗯,到时候顺便看一下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

    从开始下飞机一直到出了肯尼迪国际机场,江之强都在张绍平的耳边喋喋不休地介绍着纽约这个大城市,有什么景点、标志性建筑等等,说起来如数家珍。

    “拜托你,强哥,我知道你13岁就开始到欧美各地闯荡,见多识广,但你能不能别在我耳边说个不停啊?我都听到头晕了!”张绍平忍不住了,直翻白眼。

    江之强讪讪笑道:“张生,我这不是想毛遂自荐,给你当导游吗?”

    “呵呵呵,你用不着讨好我吧?你又没欠我什么?”张绍平有点好笑地说,“不就是到深市建影院这事一拖再拖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现在的事业重心都不在建影院上,在香港买的两家影院,我正在翻修着,准备更新设备、设施,建多厅影院。估计就算翻修好了,我也会先用来演演歌舞剧之类的。”

    江之强张大嘴巴,半晌才说:“你真有钱,每个月亏个十几万都当没事儿似的,我们安乐影业可不行,我们就靠这玩意混饭吃的。”

    “有钱个屁,我这是找不到片源,不得已才翻修的!”张绍平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没有制片公司就是不靠谱!香港的独立制片公司还是太少了,我和名牌王准备搞个院线,支持一些独立制片公司,你要不要来搀和一份?”

    江之强摇头道:“香港的电影市场太小了,养不活那么多院线的!”

    “养不养得活先不说,反正我们要搞出个阵势来!他妈的,那三家王八蛋见我们人少势微,不把我们这些小影院、小院线当一回事,吃肉了还不准我们喝汤,不给他们搞一下,心不平,气不顺啊!”

    说起这个,张绍平就生气。

    他买的两家影院,规模不算小了,都有700多个座位,但那么大的戏院,想上映嘉禾、新艺城、邵氏的电影,拿的还是小影院的分成。尤其是邵氏,都差不多没落了,还高傲到不行,让张绍平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第一百零四章 “婚纱女王”王微薇

    一个小时后。

    在马家豪华别墅外,马氏几个小辈送走了来访的贵客。

    直到轿车消失在夜色中,堂弟马庭伟笑道:“这个陈朝武也真够狠的,为了抱得美人归,什么下三滥手段都使出来了,无所不用其极啊。”

    “这人30好几了,为了个女人下贱到这地步,没救了。”马承昆不屑地说,“只要有钱,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他却偏偏被一个女明星迷得神魂颠倒,为了拆散人家情侣,上蹿下跳,既欠下几位社团大佬的人情,又惹得邵老六不满,但到头来却为人做了嫁衣裳,白白便宜了那姓张的,何苦来着!”

    马承昆是个骄傲的人,当初他父亲马汐珍和伯父马汐如因走私贩毒、涉黑等大案暴发,潜逃到台湾,1978年他接掌《东方日报》的时候才22岁,当时《东方日报》风雨飘摇,发行销量唰唰直掉,一度从鼎盛时的14万份掉到6、7万份。是他马承昆力挽狂澜,几番筹划,几经波折,才开创了报刊的新局面。

    他年纪轻轻,就掌管了偌大一家报业公司,有权有钱,打从心底里是看不起陈朝武这种纨绔幼稚的行为的。

    “呵呵呵,这家伙可不是个善类,阴狠着呢,鹿死谁手未可知啊!”

    “谁就是善类了?”马承昆反问一句。

    马庭伟不作声了,陈朝武不是好货色,他们马家也没比对方清白多少。张绍平呢,和霍振霆、潘笛生、刘滦雄、吴光证、杨敏德等等走得近,真玩起黑的来,年轻气盛的,恐怕也敢和人对着干。花钱买凶,这事在香港没少发生。

    见到堂弟们都若有所思的样子,马承昆继续道:“他陈朝武就算搞臭了张绍平,那又怎样?不弄死对方,被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年轻巨富恨上了,以后能有好日子过吗?”

    “那我们怎么办,不掺合了?陈朝武这次给的钱不少啊。”马庭伟对送上门来的一大笔钱,极为不舍。

    马承昆冷笑道:“吃进嘴里的怎能吐出来?他陈朝武搞他的,我们搞我们的,就像以前一样,各搞各的,我们是报纸,有报道新闻的自由,只要有人供稿,我们就敢发!”

    “昆哥,你放心,我晓得怎么做的。”

    马庭伟会意一笑,这些捕风捉影、误导性的污蔑报道,他都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反正逮住人就往死里整,事后连道歉不需要。

    这些媒体的“无冕之王”可不是白叫的,香港法律对于它们的约束力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现在还算好的了,再过几年,那才叫无节操呢,什么不实报道、哗众取宠的报道全都无所谓,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行了。

    ......

    ......

    纽约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房租几乎年年见涨。

    以住宅一房一厅为例,其中涨幅最小的是唐人街的华人区,比之十年前涨了30%,现在房租均值为200美元,而曼哈顿区涨幅最大,均值为350美元左右。商业用房的租金当然更贵了,起码多了100-300美元。

    张绍平原本是要把公司总部设在唐人街华人区的,但蒂娜.布朗和江之强两人持不同意见。

    蒂娜.布朗说了个很简单的道理,凡是大公司必然把总部设在曼哈顿区,尤其是外来的公司,首先得显示实力,让人知道你是过江龙,而显示实力的最好方法,便是扯上一张虎皮,让人一眼瞧见你光鲜亮丽的外装。

    江之强反对张绍平在唐人街设公司,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这时候的纽约,是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犯罪案件高发,各个种族、民族、不同职业、三教九流混杂在一起,时时爆发冲突,街头斗殴抢劫杀人,是家常便饭。

    在原本的时空里,此时有位叫angelfranco的摄影师,从1979年开始,跟在布朗克斯区第46警察分局警探工作,全程摄影,直到明年即84年向外披露,才让世人知道纽约竟混乱到了不用重典无法治的地步。纽约的警察,如果合理怀疑你是犯罪分子,可以直接开枪射杀,每年因为这样冤枉死的人不在少数。更别说,那些黑势力、流浪儿会直接撬门抢劫了。

    听到江之强这样一说,张绍平的心直打颤,这简直比香港还乱,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相比之下,曼哈顿区因为大公司、大财团云集,治安的力度大了不少,所以就安全多了。

    帝国大厦、世界贸易中心,这些办公地方,不仅贼贵,而且还是炸弹客常喜欢光顾的去处,张绍平压根就没没考虑过。

    在曼哈顿租个写字楼,哪怕是旧建筑“b”级写字楼,每平米最少也需35美元,而张绍平租的写字楼是47美元每平方米,150多平方米约7100美元,换成港币4万多块。

    而好一点的写字楼,没150美元起跳,根本拿不下。

    这个租金,已经相当高了。以香港为例,地产泡沫没破前,中环的甲等写字楼每平方米的租金最高价也就300港币左右,和张绍平租下的纽约办公楼差不多。

    筹建公司的事,有江之强帮忙奔走,还有胡幕芳这个法律秘书在,租赁合同之类的,很轻易就搞定了。然后装修、置办办公设备、招聘人员等,全是胡俊毅、蒂娜.布朗一手操办。

    “老板,《时尚》杂志的主编人选,你有中意的人吗?没有的话,我就要一并招聘了。”

    张绍平沉吟道:“先别急,有个人我想去接触一下,到时再给你个答复。”

    “等多久?”

    “两天吧。”

    打发走蒂娜.布朗后,张绍平立马打电话给已经约好的那人。对方说了地点,竟是纽约玩具交易会。

    到了地头,找到咖啡厅,进去一看,亚裔面孔的人有5人,只有两女一个男是分别独坐的。而约好的人是个女子,张绍平正不知是那位的时候,却见30来岁的那女的向他招了招手。

    张绍平带着胡幕芳、陈飞虎走了过去,笑问:“王微薇小姐吗?”

    “是我。你是张绍平先生?”王微薇边和张绍平握手,便笑道,“阿玉和我说过张先生年轻得过份,我还不信呢,想不到见了真人才真是吓了大跳。”

    “呵呵呵,穷人孩子早当家,谁叫我父母早逝,还有个幼妹等养呢,我出社会赚钱,也是没法子的事。”张绍平笑说道。

    又介绍了胡幕芳、陈飞虎两人之后,大家坐下。

    王微薇出生于纽约曼哈顿,是个正正宗宗的华裔纽约人。

    纽约繁华多元的风尚气候,母亲对时装哲学苛刻细致的追求以及父亲深厚内敛的中.国情结,都在王微薇的幼年时期为其造就了对时尚的敏锐触觉和独到见解。王微薇年轻的时候,练过花样滑冰,然后回归最爱的时装业,从1972年开始到现在,她在《vogue》杂志做了11年的服装编辑。

    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人,在服装、香水、珠宝、鞋、家具设计上都有着超高的鉴赏能力。谭嬿玉前年到纽约的时候,在一次时装秀上结识了她。两个同样对中.国抱有很深情结的女人,在时装上的设计风格都烙上了中.国元素,从而引为知己。

    张绍平的来意,王微薇是知道的,在西方长大的她,养成了直来直说的性格,她优雅地用瓷勺子搅着杯里的咖啡,浅浅笑道:“张生,给个说服我的理由,我在《vogue》杂志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跳槽到你那家前途未卜的小公司?”

    “王小姐在《vogue》杂志做服装编辑,一做就是11年,能力、资历俱全,但从未升职过,难道就不想换个工作环境?”

    在同一个职位做了11年,看情况很可能还会继续做下去,张绍平就不信王微薇没有一点想法。再好的沙发坐久了,也会屁股疼,何况是工作?

    王微薇笑道:“我在时尚业界是个资深人员,就算想换个环境,《elle》、《life》杂志不是更好吗?何必到你的小公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张绍平风骚地吟了句《陋室铭》,猛地铿锵有力地说,“《时尚》虽小,志向远大,岂不是正好让你这尊仙灵来大展拳脚吗?”

    张绍平借《陋室铭》的话,既说出了自己做大做强的决心跟野心,同时又捧了王微薇一下,可谓一举两得。

    王微薇点了点头,浅笑道:“还有呢,光这个条件可不够哦。”

    张绍平啜了口咖啡,接着继续道:“去年纽豪斯斥资1500万美元重新开办《名利场》,给主编开出35万美元的年薪,我虽然没有这位媒体大亨的财大气粗,但35万美元的年薪我还是开得出的。而且开刊费,我也可以一下投入1000万美元,这诚意也算足够了吧?”

    年薪35万美元,近200万港币,这个诚意确实是足够了。要知道胡幕芳身兼助理、法务秘书、公务秘书、私人秘书等数个职位,干了好几份工作,才年薪100港币。对此,王微薇自是满意的。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别处你很难得到!”

    “哦,那一点,你且说。”

    张绍平话说到一半,突然不说了,慢条斯理地喝着咖啡。等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他才揭开谜底,说:“王小姐,我从谭嬿玉那里得知,你一直都有向时装业发展的意向,现在我就给你个机会,全力支持你设计时装,创建个性品牌。”

    这个条件,王微薇听了真的心动了,扬了扬眉,问:“你不怕我的时装设计把你掏空吗?”

    张绍平哈哈笑道:“你们都知道我是做贸易起家,然后做时装发迹的,在我看来,无论纸质媒体,还是影视媒体,只有和周边的相关产业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所以,我一直都在给香港那边的影视剧赞助服装,就算你的设计是失败的,成品没人要,我也可以提供给剧组,借助影视的影响力,辐散到各地去,绝不会血本无归的!”

    有句话,张绍平没说出来,他的服装哪会亏本,简直是赚到盆满钵满。就拿《最佳拍档》来说好了,里面角色的服装设计,全由公司里的设计师刘陪基、夏家懋当顾问提供,当电影火爆的时候,公司便即时推出《最佳拍档》限量的专版系列服装,全以以高价标售。不只《最佳拍档》系列,就连极为扑街的《星际钝胎》,钟憷红的一身性感装扮,也被张绍平以情趣服装的噱头,半个月高价卖出2万多套,而且继续有不少贵妇、情妇、名媛下订单呢。

    当然,也有些影视剧系列服装销量比较差的,亏不少钱,但这些成衣,就算卖不出去,张绍平也专挪了个超大的库藏,把这些衣服保存好。过得二三十年,这些东西,就全都是宝贝,绝对会被人当怀旧品抢购的。

    王微薇愿意出来同张绍平见面,谈这个,本来就有换个工作的意思,此时听到张绍平开出的条件,极为满意,登时笑道:“好,张生,你说服我了。”

    “呵呵呵,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签约呢?”

    王微薇优雅地喝了口咖啡,道:“下个星期,我就可以到公司报到了。”

第一百零五章 玩具贸易交流会

    放下咖啡杯,王微薇说道:“张先生,不介意我找个人进公司帮忙吧?”

    “呵呵呵,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杂志做好,至于你要找谁帮忙,我没什么意见。”张绍平枕着桌子,一副很感兴趣的神情问道,“我只是有点好奇,你要找的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帅哥,还是美女?”

    谭嬿玉说过,此女的品味比较殊奇,但到底怎么殊奇法,却闭口不言,这不免让某人燃起熊熊的八卦之火,自动脑补着两个美女缠绵悱恻的香艳场面。

    “你说呢?”王微薇白了这个无良少年一眼,起身,留给张绍平一个傲娇的后脑勺。

    “她叫白兰,是商业市场调研公司的华人顾问,掌握着各行各业的第一手资料。她现在正在玩具会里头。”走出咖啡厅的时候,王微薇解释道。

    商业市场调研公司?

    没说的,这样的人,对初来乍到的张绍平而言,太重要了!

    他立马火热起来,笑道:“嗯,你们姐妹情深啊,我这做老板的,是很讲人情味的,你就叫她放心来上班吧,薪资待遇从厚。”

    纽约说大很大,比如它是个国际大都市,超过1500万的庞大人口基数,是香港的三倍,让人咂舌。说下也很小,又比如现在,来到纽约玩具贸易交流会,一眼望去,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东方人比比皆是,除了一部分是日本人外,余者几乎全来自香港、台.湾两地,其中又尤以香港的玩具厂商为最。

    世界玩具生产中心一直在移转,从美国到西欧,再到东亚的日韩港台四地,而在几年前,香港更是从日本的手上一把抢过了“世界玩具第一制造中心”的龙头宝座,占世界玩具制造数量的65%,达到空前繁荣。

    所以,在玩具交流会上,时不时就听到一些人在用粤语说话。

    王微薇开玩笑道:“你们港人有够厉害的,世界的玩具市场几乎被你们占了半壁江山,如果哪天你们说我不搞玩具了,全球不知会有多少小孩将度过一个没有玩具的噩梦童年呢!”

    张绍平摇头道:“我们只搞制造,赚的是辛苦钱,毫无技术含量,迟早会被人工更加便宜的地方取代。而日本、欧美诸国虽然玩具制造减少了,但在创意设计方面,却是遥遥领先,他们靠着版权费缔造着玩具大国。我们差太多了!”

    “呵呵呵,你们在创意设计这方面确实是短板,不过随着时间积淀,会慢慢补上这点的。”

    张绍平笑了笑,没反驳,心里却清楚,如果自己不横插一杆的话,这个致命的短板,香港是没法补上的了。而内地的粤省虽然在后面接过了制造中心的大棒,但论到玩具的创新设计,依然进不到世界玩具豪门俱乐部。

    因为越到后面,玩具已不是单打独斗了,而是和游戏开发、影视制作、动漫发展等各个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缺一不可。

    “纽约的帝国州发展公司正在筹建一家展览中心,建成后,玩具贸易交流会就会移到那里去举行了......”

    王微薇口中的帝国州是纽约州的别称,而帝国州发展公司是一家在纽约州具有领导权威的经济发展机构,它是非赢利性企业,旨在提高纽约的竞争力、改善纽约的投资环境、促进纽约的综合经济实力等而努力。

    如果你的企业想拓展到纽约,那么找帝国州发展公司就对了,它们负责国际商业开发的部门,会为你提供必要的帮助及有用的信息。

    环视一圈,张绍平发现展会上有不少中东人,顿时担惊受怕,丫的,人堆里该不会藏着炸弹客吧。这货后世被恐怖分子的新闻荼毒太深了,此时不由有点担心地问:“王小姐,这里的安检严不严的啊?”

    “还可以吧,怎么啦?”

    王微薇忽见张绍平一脸不安的样子,不免觉得奇怪。就连胡幕芳、陈飞虎两人也感到莫名其妙。

    张绍平低声道:“安检不严的话,给炸弹客混进来那就麻烦大了!”

    王微薇听了哭笑不得:“就这个?”

    “小心为妙啊!”

    作为穿越党,对恐怖分子的神经自杀行为,张绍平是打心底里畏惧的,对别人狠的人海了去,但对自己也这么狠的人那就少见了。

    “小男人!”王微薇鄙视道。

    “喂,你这话什么意思?是说我胆小,还是说我年纪小?”

    “你说呢?”

    王微薇扭着曼妙的身姿,寻找着人。

    游走在玩具会中,张绍平等人大开眼界,五花八门,什么玩具都有。电动玩具、益智玩具、幼儿玩具、户外玩具、木制玩具、长毛填充玩具......细分的话,遥控车、遥控飞机、布娃娃、积木、拼图、电动车、魔方......挑,连电动游戏机也有,真是有够齐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香港不是也有玩具展嘛,你们怎么好像没见过似的?”王微薇不解了。

    张绍平打个哈哈道:“我当时正在中.国大陆,没时间去啊。”

    胡幕芳:“忙着工作。”

    陈飞虎:“我不喜欢玩具。”

    王微薇用美眸瞟了三人一眼,感觉怪怪的。

    世界有三大知名的玩具展览会,分别是德国纽伦堡玩具展、美国纽约玩具展和香港玩具展。前者一般在1、2月份举办,而纽约玩具展在2月份,香港玩具展在1月份,展览时间基本上固定在4至7天之内。

    几天的时间,有心想看的话,怎么可能凑不出空闲来呢?

    “噢,我看到白兰了。”

    顺着王微薇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个25、6岁的靓女正在收发着一张张调研表,一副干练能干的样子,而等走近了看,此女有种秀雅慧中的东方含蓄美,极为耐看。

    张绍平不由一呆,明明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却长得像个贤妻良母似的,这反差太大了。

    “兰兰!”

    “薇薇?”

    白兰转身,见到是王微薇,也是脸上一喜,笑问:“你一个服装编辑来凑什么热闹,玩具展应该是娱乐版的吧?”

    说话的同时,她把小型录音笔pressmn关掉了。

    王微薇笑嘻嘻道:“谁说我不能来的?展览会,大家不也穿衣服嘛,难道还脱光光啊?”

    “女流氓。”白兰啐道。

    调笑了一会,白兰看向张绍平三人,笑道:“薇薇,怎么带朋友来了,也不介绍一下?”

    “我叫张绍平。”

    不等王微薇开口,张绍平便笑着抢先自我介绍。

    王微薇狐疑地瞅了他一眼,跟着说:“这位是张先生的助理胡幕芳小姐,还有随扈陈飞虎先生。”

    “咦,你们也是从香港来这里参加玩具展的吗?可是前几天好像没见到你们吔?”白兰一边和张绍平三人握手,一边略带好奇地问道。

    “为什么我们就非得是香港人呢,从中.国大陆或是新马泰等地来不行吗?”

    白兰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一般海外华人,说的粤语都是台山、番禺一带的方言,其次就是闽南话和国语,你们的粤语咬音太正了,一听就知是香港人。”

    “这你可就只说对了一半,阿虎可是粤省人。”

    “是吗?”白兰顿时有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我是上.海人,5年前移民到美国的,很久没回过祖国,也不知家乡变得怎样了?哎,能和我说说吗?”

    “哈哈,你这可问对人了,我常往北边跑,算是个中.国通。我跟你说啊......”人家瞅着陈飞虎问,张绍平却笑呵呵地贴上来,热情地说着。

    王微薇时刻提防着这丫的,某人才想黏上来,她立马迅速地挡在小姐妹的身前,警惕道:“喂,想干嘛?想揩油啊?”

    “呃?”张绍平愣了愣,打着哈哈道,“他乡遇故知,我这是高兴来着,想和白小姐聊聊天。”

    “信你才怪呢!”王微薇送他一记卫生眼,然后对着一脸的白兰解释道,“兰兰,你可别被这家伙给骗了,燕燕可跟我说了,他人小鬼大的,口味重着呢,花花肠子,专找成熟女人下手!”

    “喂,我有你说得那么不堪吗?”张绍平一脸无辜的样子,天地良心啊,他真不是对白兰起了什么歪心思,他只不过爱惜人才,想想套个热乎,把对方招揽到公司来。

    “动机可疑!”

    “......”张绍平差点晕菜,半晌才道,“算了,不和你一般见识。”

    他找不到话反驳啊,总不能直说,我是冲着白兰手上的市场调研资料去的吧。这样未免显得太功利了!

    张绍平这是纯粹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白兰很爽快地答应了王微薇的邀请,当然她答应的只是在新公司挂个顾问的头衔,倒是没从市场调研公司辞职。

    仅此而已,张绍平是不满足的,依他的想法,很希望白兰直接来帮他组建个市场调研部门,提供些必要的数据,比如电影映前调研、票房统计、受众分类、杂志读者反馈系统等等,甚至经济景气调研报告等,都需要很专业的人员来做。

    如果张绍平想在传媒这条路走得更长远些的话,一个权威高效的调研部门是必须拥有的,比如《财富》的“世界500强”公司榜、《福布斯》的“全美的400首富”富豪榜,都有专属的调研组。而《福布斯》的富豪榜是去年才创出的,很多细则都还没完善,并且只涉及美国,张绍平完全可以如法炮制,把一份更强大的、更周全的、更权威的富豪榜弄出来,到时和原主一争高下,输赢都尚未可知。

    这样的事,操作好了,完全可行!

    没来美国之前,张绍平一直以为《福布斯》杂志已然是个庞然大物了,它的影响力堪比《财富》杂志,但到了纽约,张绍平才知道,《福布斯》杂志以前玩的也是跟风《财富》杂志,每年同时期公布“福布斯500强”排名,但搞了许久,怎么都比不过“财富500强”的影响力。直到去年,《福布斯》突然换了个做法,玩富豪榜,这才一炮而红。

    才先行一年,张绍平作为穿越党,把对方拉下马的信心简直爆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742/ 第一时间欣赏假使重生八十年代最新章节! 作者:霍当天所写的《假使重生八十年代》为转载作品,假使重生八十年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假使重生八十年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假使重生八十年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假使重生八十年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介绍: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假使重生八十年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假使重生八十年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