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虎贲TXT下载大唐虎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虎贲全文阅读

作者:无言不信     大唐虎贲txt下载     大唐虎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七章 立威

    面对巨汉的挑衅,奎托斯双眼向上一番,一副你能耐我何的表情。

    类似于巨汉这类人物,最受不了挑衅,脾气尤为暴躁,大怒之下,什么也不顾了,闷头向奎托斯冲去。

    奎托斯跃跃欲试,但未得到罗士信的首肯,也没有轻举妄动。

    周边的突厥可汗一个个神色大变,他们此次齐聚突厥汗庭,目的为的便是拍唐王朝的马屁,以求得大唐能够对他们网开一面。为此他们也尽心尽力的举办这次的庆功宴,将它们草原上最好的都呈现上来,节目食物什么的,皆是众人合力的结果。

    这巨汉就如罗士信想的一样,是俄罗斯人,但并非他所想的那样是来至于北面的俄罗斯人。

    这个时候的俄罗斯人还没有发展到漠北这一代,而北方苦寒在没有一定的科技基础的支持下,有很多地方目前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也不存在什么俄罗斯这个说法,叫东斯拉夫人,是东欧草原上的最为古老和最为庞大的部族集团。与突厥一样,他们也是游牧民族,社会发展的起点很低,而且极其缓慢,这个时代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分布在东欧大平原上。

    巨汉是东斯拉夫的一个贵族,叫洛斯夫因为脾气暴躁,失手杀了不该杀的人,逃到了漠北,让一个小部落收留了。

    洛斯夫天赋异禀,力大无穷,一身肌肉如钢似铁,在尚武的草原上很受欢迎。受到了英雄一样的待遇,也在部落里住了下来,成为了草原上人尽皆知的大力士。此次为大唐举办庆功宴。洛斯夫也毫无意外的出场表演力气。却不想发生了这种意外。

    若是得罪了大唐,大唐就灭突厥一样,顺手给他们来一下,岂不完蛋大吉

    就在他们意图直至洛斯夫的时候,洛斯夫却停住了。

    他们一个个盯着目光所视的方向,眼珠子都要登出来了,就跟见到了鬼一样。充满了震撼,不可思议。

    他们目光所及之处,那位高瘦看上去有些人畜无害的煞星。一个手抵住了洛斯夫的肩膀,将洛斯夫的前冲之势,硬生生的给截住。

    洛斯夫牛眼大的眼珠子里更是充满了不可思议,面前这个他一手就能举起来的家伙。竟然以一个迁瘦的手臂将他阻挡住了。

    洛斯夫略作迟疑。心头更是大怒,将力量聚集在肩头,猛力的向前,但是他发现对面的手臂不像是一条手臂而是一堵墙,一堵坚实的城墙,依旧一动不动。他反而因为受到自己力量的反弹,重心不稳小退了一步。

    见面对瘦小的少年,一脸的风轻云淡。洛斯夫脸瞬间涨红,候间发出野兽一般低吼。全身的肌肉都鼓涨了起来,倾斜着身子,一步前迈,以全身的力量挤向罗士信。

    四周草原首领酋长,一个个都出声斥责起来。

    这罗士信只是一手之力,洛斯夫却聚集全身的力量,实在太不公允。

    可让他们惊骇的是,罗士信还稳稳在站在那儿,双脚如钉子一样钉死在地上,一步也没有后退。而且他的脸上也看不出用尽全力的感觉,他的表情甚至还在微笑着。

    洛斯夫的脚却被逼着向后打滑,他前迈一步,企图挤开罗士信,但毫无效果,以至于自己的脚受力不住,一点点的向后打滑着。

    就在众人大张嘴巴的时候,罗士信冷哼一声,反击了:只见他手臂一震,洛斯夫周身一颤,犹如被雷打了一般,蹬蹬蹬的向后退了三步,脚下一个不稳,一个屁股蹲坐到了地上。

    静

    静静

    静静静

    四周见到这一幕的人都傻眼了,连欢呼都给忘记了。

    过了好半响,才响起了阵阵的呼喊。

    草原上敬重勇猛之士,但大多勇猛之士十有都有一个特征,虎背熊腰,三五大粗,罗士信这般高挑消瘦,长得文质彬彬的英俊少年极为少见。

    也因如此对于罗士信这个大唐第一勇猛之士在初次与之见面之后,大多都抱有一定的怀疑:忍不住的在心底嘀咕,这家伙真的能够称得上勇猛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知道传言不虚:洛斯夫论及气力是公认的草原第一,但是他竟然奈何不得罗士信的一个人手,就算洛斯夫跟大黄牛角力,气力消耗不小,但是罗士信却是一个手,这双方的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儿。

    望向罗士信的眼神亦开始变样了,多了几分敬服崇拜。

    在尚武的民族,武勇者往往是权衡个人实力的关键。

    罗士信笑着坐了来了,将刚刚满上的马奶酒,一口饮尽。

    淡定自若

    也不知羞面对装逼的罗士信,身旁传来了裴青衣无情的吐槽。

    罗士信咧嘴一笑,那个洛斯夫力气确实惊人,着实是罕见的大力士。不过存以力气而言,罗士信也不输他。固然洛斯夫壮硕的可比奎托斯,身形几乎是罗士信的两个,但是衡量力量的标准并不是粗壮,粗的胳臂不一定会比细一点的力气大,这其中的关键得看看肌肉的质量。

    罗士信身形不壮,但除去外边的衣服,就可以发现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半点的脂肪,全是一块块结实的肌肉。

    是故他看上去并不强悍,却有着千钧神力,以气力而言,便是秦琼尉迟敬德也绝不是他的敌手。

    跟刚刚与前进黄牛角力过后的洛斯夫,罗士信要以气力赢他,并不困难。但是罗士信存着立威之心,也不与他比较蛮力,足下落地生根,立稳马步,将自身与大地连在一起。

    马步是武学的基本,下盘稳则全身稳。

    罗士信功底扎实,以借用马步聚集身体里的力气与洛斯夫角力,并非是肉眼所见的一只手,而是两个人的角力。

    至于将洛斯夫推倒更是简单,罗士信的武技已达化境,对于劲力的掌控可谓如火纯情。直接以劲力透入洛斯夫的身体,就如绣花针扎气球一样,将他聚集的一股气打泄了,然后轻轻一推就将他推倒了。

    这其中的奥妙外行人看不出来,却瞒不过就在一旁的裴青衣。

    洛斯夫显然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让瘦弱得如蚂蚁一样的人给推倒了,气得哇哇大叫,意图再次向罗士信冲来。

    罗士信给了奎托斯一个眼色,早已跃跃欲试的奎托斯就如弹簧一样,跳了出来。

    参加宴会的所有人见剧情的发展竟然演变成两个举行壮汉的角逐,再次呼喊起来,气氛炽烈。

    比起各种余兴节目,在草原上还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比赛角逐让人兴奋。

    洛斯夫见奎托斯跳了出来,瞧了瞧高他一个脑袋,却没有他壮硕的巨汉,也收了报仇的心思,专心面对眼前的强敌。

    奎托斯先对洛斯夫摇了摇手,在洛斯夫莫名其妙的表情下,这位来至西方的黑大个屁颠屁颠的跑到了那大黄牛的身旁,将他牵到了了场中央,说道:别说我占你便宜

    周边大多都是草原酋长贵族,懂得中原话的还是很多的。一个个都明白过来,原来这个黑大个是担心白大个输了找借口。

    大黄牛力气却是极大,肌肉的密实度就算是狮虎也比及不上。但牛就是牛,就算重达数顿,也比不上狮虎,对于以屠狮杀虎而生存的角斗士来说,弄翻一头牛,着实不要太容易,果断的将大黄牛给放倒了。

    奎托斯也不休息,直接冲向了洛斯夫。

    洛斯夫见奎托斯张开双臂,半弯着腰,一副要与他角力的模样,狰狞一笑,这方面正是他的长处,正好从这个大个子面前找回面子。

    砰

    黑白两个巨汉直接撞在了一起,这用力过猛,竟然还发出了声音。

    他们像是斗牛一样,头对头,臂挟臂,僵持在了哪里,似乎谁也奈何不得谁。

    洛斯夫很明显精通摔跤之术,突然收力,弯下身子抱住了奎托斯的熊腰,想要将他拦腰举起来,摔个倒栽葱。

    奎托斯突地狰狞一笑,反过来抱着洛斯夫的虎腰猛的向上一举,硬生生的将洛斯夫巨大的身体举到了头顶,打桩似地往地下一撞。

    洛斯夫当场就如泄了气的死狗,瘫倒在了地上。

    奎托斯拍了拍手,回到了位子上。

    四周再次无声了,他们本想看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试,怎么也想不到这草原第一力士竟然败得如此之快,都带着惊惧之色的看着罗士信,以及他身后的巨汉,都冒出一股寒意:名动天下的罗士信有如此表现也就算了,他身后随随便便的一个无名大个子竟然都能轻松如意的打赢他们的第一力士,这大唐当真是可怕。

    惹不得,不能惹

    薛延陀在突厥汗庭举行庆功宴本就存着替大唐立威草原的心思,罗士信轻易秒杀洛斯夫那深不可测的实力,奎托斯所及展现出的超强力量,直接震慑住了周边的酋长可汗,一个个都开始心不在焉了,先后决定要效仿薛延陀一样,直接表明臣服。如此他们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睡上一个好觉。未完待续。。

    :第一更,还有一更三十分钟之后

第四十八章 天可汗应该是你的

    这宴会结束

    罗士信他们又在草原上逗留了十日

    他们在等着草原各部将困在草原上为奴的中原人迎回中原,罗士信威胁似地请求还是很有效果的。

    面对大唐在突厥打出来的威势,没有一个部落敢小觑大唐现在在草原上的地位,先后将族部中的来至于中原的羊奴马奴农奴都好好款待了番,将他们护送至突厥汗庭,让他们跟着大唐的凯旋之师返回故土。零零散散的加起来,竟然还有四千之数。

    一个个在突厥受尽苦难的百姓,得知天朝大军将他们救离苦难,一个个都激动的恸哭出声。

    十日之后,李靖方才下令大军凯旋。

    长安

    李渊自从得知大唐取得辉煌战果,生擒突厥可汗颉利之后,一改往日当甩手掌柜的做派。每日必定准时上朝,处理政务,将北方之事,作为第一要务,着重处理。不论什么消息,只要来至北方草原立刻传给他知晓,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扬眉吐气

    吐气扬眉

    李渊自太原崛起就在看突厥的脸上,突厥脸色一不好,他就睡不着,向突厥妥协是他是整个大唐都无法避免的一个耻辱。这个耻辱将会刻在史书上,受到万千后世人的指责嘲讽谩骂,这一点李渊比谁都清楚。但是当时的局面是容不得他不如此做的。

    现如今他们洗刷了这个耻辱,不但打赢了突厥还歼灭了突厥的有生力量。将突厥的汗王都生擒活捉了。他的那个女婿更是别出心裁的将对方地位崇高的汗王丢到了马圈里,将他关押在马圈里。

    虽然有些不和规矩,但是规矩什么都是人定的。

    李渊向来就是护犊成性。哪里会计较在乎那么多,他要的是结果。

    毫无疑问的是此次出征的三大将军,不论是主帅李靖还是副帅罗士信李世绩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这日在朝会上,更大的欣喜让满朝文武为之喝彩。

    裴寂一脸激动的将来至于草原上的文书高举过头顶,大声道:继薛延陀之后,回纥仆骨同罗拔野古契苾浑部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等等十数草原大小部落都上书臣服,他们一至尊圣人为天可汗。圣人可以天可汗之名,号令诸部。

    群臣哗然。

    李渊激动失态的从位子上站立起来。

    天可汗

    天可汗

    在他的记忆中隋文帝杨坚曾经获得过圣人莫缘可汗的美誉,隋文帝即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但是认同隋文帝的只有东突厥一个部落,现在整个北地所有草原部落都尊他为可汗,而且还是天可汗,含金量无疑比前者要多的多。

    李世民也是喜不胜喜。率领满朝文武恭贺。

    李渊整个人更是飘飘然的。朝会什么的都结束了还没有回神过来。

    直到李世民说及北方情况,方才拉回李渊的魂魄。

    父皇,大总管他们已经回师,因为多了四千余百姓,行军速度会慢一点,比约定时间又要晚上些许。李世民也如李渊一样,面对这大唐一统天下之后至关重要的一战,他对于前线的情况关注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便是好色如他。在与至爱长孙氏你侬我侬的时候,得到前线的消息。也会在瞬息间缴械投降,了解情况。对于北方的一切,了若指掌。因为要参加庆功宴,大军凯旋的归期延迟了,要等候草原民族将中原百姓送达,又延迟了,百姓太多影响归期,再度延迟,也就多了一个又字。

    不急不急李渊无所谓的摆了摆手,随即长叹道:四千啊,足足四千我大唐子民,流落异域。我们必需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够将他们迎回来,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了。多等一些时日,又何妨呢哼那些迂腐之人上疏说士信侮辱一国之君,有伤我打过风度。现在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若无他的将颉利丢入马厩。这四千大唐百姓,如何能够回得来

    李世民也跟着笑道:这个姐夫行为虽然粗鄙了一些,但是总有他的道理。我大唐有姐夫这样的人才,着实是我大唐之幸。

    哈哈李渊带着些许自得的说道:确实如此,你父皇的眼光也不差的,当年他不屑与王世充为伍,直接投我大唐,我就看出了他是个人才,直接破格录用。他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取得如此成就。正好时间充足,将凯旋仪式,献俘仪式,庆功仪式重新规模以下,办得大一些。资金吃紧就削减我们皇家的俸禄,实在不行,将国库里的那些奇珍异宝,珍稀字画暗地里卖一些。不能亏待功臣,更要让天下人直到大唐的崛起,让万民归心。

    儿臣明白李世民已经得到了李渊的亲自任命,处理大军凯旋之后的一切事情,并且准备以皇帝之尊,出城迎接得胜大军。

    李渊有些复杂的看着自己钟爱的二子,道:最近朕一直在想,如何犒赏此次大胜的第一功臣二郎,你说这谁才是此次的第一功臣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道:应当是李靖,此番他为主帅算无遗策料事如神,这谋划谋算之功,无可比拟,第一功臣飞他莫属。

    李渊微笑着摇了摇头。

    李世民愕然,难道自己这个父亲护犊病又犯了想要将这头功颁给罗士信这罗士信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确实称得上惊才绝艳,万分出彩,但是面对大唐军神李靖那天马行空的布局,那算无遗策,决胜千里的谋划,还是要逊色一二的。

    犹豫了半响,试问道:难道是姐夫

    李渊依旧笑着摇了摇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不用瞎猜了,是你,二郎

    李世民错愕

    李渊站了起来,一步一步的走到李世民面前父皇虽不管事,却也没有老眼昏花,糊涂透顶。从离间到发展经济,从安排三路夹击到今日的大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的安排。你才是第一功臣,父皇头衔上的天可汗应该是你的未完待续。。

    :第二更

第四十九章 君舟民水

    父皇

    李渊的话,让李世民神色动容,低头道:儿臣并不是在乎这天可汗之名,大唐的荣耀便是儿臣的荣耀。

    父皇知道李渊神色复杂,轻叹道:知子莫若父哈,这话在我说来确实有些惭愧父皇一直以慈父自诩,到了最近两年才发现不过是个糊涂父亲。父皇自我反省终于意识到,造成今日的局面,父皇自己其罪难恕。父皇太原起兵,不数年间一统河山大唐定鼎。常人都认为父皇以拯救天下苍生于沸鼎,纯出公心,所以天命在身,得上天庇佑,获得天下。可是谁知道为了这个天下,父皇所失去的太原举事,导致河东老家受到牵连,除建成元吉外,所有儿孙子女家仆妾俾都遭杀害。父皇自幼丧父丧兄,年不过九岁便继任国公,未能体会到亲情的感觉。这午夜梦回,自是伤怀万分。父皇常年奔波在外,以致儿孙有爹如同没爹,甚至累得他们惨死,心中难安,也倍加珍惜你们。以至于犯了弥天大过朕登大宝多年,对你们确实纵容过度。纵观古今,找不到一个皇帝如父皇这般,因爱子情深,看淡了君臣礼法。

    李世民低头不言,心下却是万分赞同李渊的这番话。

    李渊对他们几个儿子的宠爱放纵,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试问有那个皇帝纵容自己儿子自己拥兵开府分权割地,甚至影响到圣旨的权威。也不闻不问。

    李渊续道:这俗话都有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父皇对你们的放纵却导致太子令与二王教命发至。官员竟如圣旨一般承办,若有冲突唯以到达先后为准,无大小之别。你与大郎四郎虽无皇帝之名,却掌着等同皇帝的权势。你自小便逞强好胜,有此权势,如何能够不动他心。是父皇自以为是,单方面的以为你们兄弟齐心实在未曾想到。自己险些铸造人伦惨剧。所幸的是,大错未有酿成。结果不算是好,却也算不得坏。

    儿臣李世民喉咙发哑。在他的父亲面前无法否认,这个太子之位,来的确实不正当。

    李渊示意他不要说下去,这立长不立幼虽说是古来的祖训。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皇帝严苛遵守你父皇并非迂腐之人。也想大唐千秋万世,长盛不衰。二郎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你的功劳,朕如何不知。也不是没有人跟朕提议,说秦王功高盖世,理应立为太子。针对这方面,我并非没有考虑过,而是经过多番慎重的思考。选择你大哥。绝不是是因为古训也不是因为父皇偏心,而是父皇觉得大郎更加适合。至少在当时父皇看来。大郎确实你比适合的多

    李世民心中不服。

    李渊道:你父皇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是拥有大郎你还有平阳这三个子女。你们都是人中龙凤,拥有着远胜他人的干略能力。有子女如你们,父皇怎能不骄傲。但你们性子各有不同,大郎性子温和,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而你性子刚烈,虽智勇兼备,却喜欢争强好胜,满怀雄心壮志。至于平阳,刚直不阿,情义双全,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世人得一麒麟子便足以自豪,父皇我有三位,早已知足。平阳身为女儿家,自是不论。大唐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毫无疑问的就在你们兄弟之间。你们都有那个才智能力,但是父皇认为天下初经大乱,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巩固,而不是过量的野望。你大哥有文景之能,而你却有汉武的野望。父皇怕你成为第二个杨广。

    李世民心中一禀,想不到自己这位父亲竟然将他看的如此透彻,忙道:儿臣绝不会步入杨广的后尘。

    李渊点了点头道:现在世人谩骂杨广,将杨广贬的一文不值。但其实我们这些有机会了解他的人都应该知道,杨广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力不差,只是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前朝经过大乱之后,民心思定。文帝杨坚极擅敛财,国库虽然充裕,却是典型的国富民弱。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国之君,首要做的是让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可偏偏杨广野心太大,雄心太广,直接给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意图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好高骛远,不但没有好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裕起来。反而连续不断的压榨民力,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灭亡。

    李世民认真的听着,对于李渊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

    平心而论杨广确实有着超凡寻常的智力和胆略,以他干的每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德政。

    他为了更好地控制华北,营造了东都洛阳;为了使江南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凿了南北大运河,数次巡游江都;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他掘长堑,修驰道,筑长城;在武略上,他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经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击破吐谷浑,把青海省重新纳入了中国版图。在对外交流上也是显著,他派遣使节远赴波斯,还渡海通使了南洋,联系扶桑。

    这成就细说起来,秦皇汉武也不过如此。

    但是有一个细节必需了解:秦拥有百年基业,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大多雄才大略,唯一逊色无能的也有吕不韦这样的相国把持朝政,国力之强悍,远胜六国。即便如此,秦始皇也花了足足十年时间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拥有文景遗留下来的积蓄,他从元光二年开始诱击匈奴于马邑一直到卫青出塞千里杀至赵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至,一共打了十四年。

    而杨广呢仁寿四年开始大展拳脚到把这么些个千秋伟业都干完,总共只用了八年的时间。

    后世有史学家记载在讨伐高句丽之前的八年年里,杨广总共定下二十二项宏大工程,征用人力在三千万人次以上,这些都在记录在案的,没有明确记载而无法计算的工程还有很多。

    三千万人次的人力,这是何其可怕的数字,要知道隋朝鼎盛的时候人数才不过四千六百万。

    造东都洛阳,十个月完工,开永济渠通济渠南北大运河好几千里的河渠几个月赶出来。

    这个的时代不是二十一世纪,没有那么多先进的科技,所有的大型工程都得是靠人力,依靠百姓民工弱小的身体,一点点累积完成的。

    工程进展的速度越快,人力消耗越大:修建东都的时候,每个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大业三年发壮丁百万修长城,结果也是十之五六。挖掘运河,民工长时间在水下劳作,腰间让水泡的都长出蛆虫,在身体里钻。

    杨广的眼中只有自己的丰功伟绩,那里能够理解百姓的苦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隋朝的百姓为了逃避可怕的服役,要将自己的手脚砍断打断,并且高兴的称呼自己的断手断脚叫做福手福足。这是何等凄惨的事情,面对这种凄惨的情况,百姓却是笑得,自己残废了就不用服徭役了。

    这修长城也好,建东都也罢,挖掘运河更是利在千秋伟业的德政,但这些德政却是一个个官员用鞭子刀子逼迫百姓不计生死地劳作,踩在尸横遍野的尸体上强行完成的。

    这所谓德政实打实的是暴政。

    天下死于役。

    这是隋朝灭亡至关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毫无疑问的是征伐高句丽。

    百姓本就民不聊生,杨广又将目光放在了开疆扩土上去打高句丽

    隋朝面对杨广这样的折腾,不亡都闹鬼了。

    事实上以杨坚留给杨广的遗产而言,哪怕是一庸主,凭借遗产都能维持隋朝国运。可偏偏杨广不是庸主,庸主撑死了就是无所作为,而暴君却能会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而不切实际的乱用民力。以至于资财最丰厚的富二代,让他短短的数十年败的一干二净。

    庞大的帝国二世而亡。

    李世民突然醒悟过来,他明白了为什么李渊如此看中他大哥李建成,而不是功劳更加卓越的他。他一直以为是李渊偏心李渊古板,却不知他是因为怕他成为第二个杨广,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魄力,壮志雄心比之杨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大唐的根基远比不上隋朝,当心他若成为大唐皇帝,一份才华非但不能给大唐带来富强,反而会将大唐推向灭亡的结局,步入杨广的后尘。

    父皇,儿臣不是杨广,杨广以自己的想法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志向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草芥,将天下人视为他成就大业的工具,无限度的奴役他们。儿臣做不到并不是儿臣比他仁慈比他高尚,而是儿臣明白一个道理。李世民看着李渊慎重的说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未完待续。。

    :第一章,十二点前还有一章

第五十章 大唐就交给你了

    因为杨广滥用劳役,尉文通王万昌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刘元进杜伏威孟海公李世民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连说了六十四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名字,道:若无他们将天下搅乱,我李唐也无法趁乱世而起,从而进兵关中,一统天下。

    李渊动容的看着面前高谈论阔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杨广的才智干略非但没有让隋朝昌盛,反而因为他陷入了罕见的大动乱。短短的六年里,天下太平的大隋涌现出六七十起农民起义,直接搅乱了天下局势,将隋朝推向灭亡。以至于如流星般璀璨的隋王朝二世而亡。

    作为大唐的开创者,李渊不想步入前朝的后尘,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将好不容易铸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着不亚于杨广的壮志雄心,有着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才气,李渊最怕的也是李世民会走杨广的道路,因为他的野心才气将唐朝推入深渊。

    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财富都禁不起杨广的折腾,大唐接手了隋末动荡的烂摊子,底气差杨广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腾。

    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李渊才一直坚持李建成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能力,认为大唐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发展,而李建成的性子干略能力正适合巩固唐王朝的根基,让唐朝更加强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发展超乎李渊的预料,李世民策划仁智宫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现严重错误。

    为了稳定局面。李渊不得不废李建成而改立李世民。

    随后李渊继续当起了甩手掌柜

    李渊性子好享受,但这只是当甩手掌柜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锻炼查看后继者的执政能力,看他是不是有能力有资格成为未来的大唐国君。若李世民如他想的一样,真的跟杨广类似,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废除李世民的太子之位。重新考虑太子人选。

    在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渊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当任太子之后的两年时光,李渊一直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站在太子的位子上。施展着皇帝的权力

    他一直担心李世民的性格为步入杨广的后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这个二儿子。

    李世民这执政的两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渊作为父亲。作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亲,再是清楚不过了:他还是一样的好胜,这是意图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强,证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适合当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干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丰功伟业。

    大唐的劲敌突厥则是他的目标。

    李渊也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二儿子,他发现李世民在拥有可比汉武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并没有杨广的急躁心态。他确实急于证明自己。早有与突厥一战之意。但是这个急切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非但没有穷兵黩武。反之非常重视百姓,重视经济发展。

    他竟然能够耐着性子,休养生息了两年一边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的智略操控着北方的局面,远交近攻,拉拢薛延陀,暗自布局,扶持突利以对颉利,以阴谋阳谋超控着北方的局面;令一边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务人才治理大唐,恢复大唐经济,在最终在突厥最虚弱的时候调派三路大军,一战而定突厥。

    此战大唐取得辉煌战果的同时也没有给大唐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创伤,这一切与李世民在这两年里兢兢业业的发展经济有着莫大的关系。

    今日今日,他有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托付

    咳咳李渊突然皱了皱眉头,咳了两声,缓了缓气道:这一次就算父皇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此事过后,我会传位于你,大唐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什么饶是李世民的城府,听到李渊这话也忍不住的大惊失色,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的看了李渊一眼,随即跪伏下来道:父皇这是为何儿臣年岁尚浅,怕不足以当此大任。

    李渊摇头叹道:父皇年过甲子,经历身体早已大不如前。自从四郎失踪之后,父皇的身子就每况愈下。当年幸得士信开导,也想开了一些。这每每思念,总抱着点点希望。如今看来,只怕是凶多吉少了。前段时间,平阳特地请孙神医入宫为父皇就诊。孙神医说父皇年事已高,身体不如以前。需要戒酒忌口,不能过于操劳,安心养生,方能益寿延年,不然恐有生命危险。父皇却是不信,觉得老家伙危言耸听。近日因为高兴,特地早起上朝,处理政务。最初一两日还好,时间一久却也察觉有心无力。这年纪大了,不服老也不行。你总不忍心,看着父皇病倒在太极殿上,才答应继承大统吧

    李世民无言以对。

    就这么定下了李渊表情变得严肃,沉声道:你近年来的表现不外乎想向我证明,你比建成强,你更有资格当任我大唐太子,成为大唐未来的皇帝。今日你用实际成果让父皇明白,你确确实实具备当任我大唐国君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胜过你大哥许多。父皇现在认可了你,你却不敢当此大任

    李世民跪伏在地,斩钉截铁的道:儿臣绝对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到了此时此刻,以李世民的智慧焉能看不出李渊的目的:他是在传位之前给他上最后一课,让自己意识到有野心有雄心并不是坏事,但是过渡的野心过了量的雄心,绝不是好事,很可能产生反面效果:杨广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李渊弯下身子,将李世民搀扶起来,握着他的手,慎重的拍了拍他的手掌:大唐就交给你了。未完待续。。

    :第二更到了

第五十一章 凯旋归朝

    大唐一战而定突厥,导致草原上数十部落一并上书臣服,并且推举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号令北地草原所有部落。

    如此胜利如此战果不仅是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外战胜利,还是百年来外战最大的胜果。

    突厥自从崛起之后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说是目光长远之士,即便是百姓也知道突厥的险恶用心,将之视为世仇。

    隋朝的崛起,中原人扬眉吐气了一把,但终究时日太短,因杨广的穷兵黩武,突厥再度崛起,甚至兵围雁门关,险些将杨广生擒。

    百年的仇恨,就如汉与匈奴一样,就算是百姓也将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这一次大唐竟然一战灭了东突厥,将罪大恶极的突厥可汗都生擒住了,如此辉煌的大胜是所有百姓都料想不到的。

    大唐字立国起也不过九年,真正一统天下更是近日之事。

    对于新起的王朝,尽管制度政策都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归属心并不是很重。他们认可大唐的统治,却未必会因为大唐的荣辱而感同身受,上下一心。

    要做到民心所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朝堂上下对于此次辉煌的胜利风向一致,异口同声的大势宣扬。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所在国家的强大,自己所在的国家已经今非昔比,成为能够威震四夷的强大国度。以此来增加大唐的凝聚力。向心力。

    也是因为唐王朝的宣扬,一路上的凯旋大军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热切的围观。

    尤其是进入朔方之后,饱受突围危害的大唐子民更是自发的夹道迎接,都欢呼的恭迎着得胜的凯旋之师。

    就在一路的欢呼声中,罗士信跟着李靖来到了关中地界。

    这一入关中,礼部尚书便来到了大军前。着令他们就地休整待命,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礼节问题。

    为了表示唐王朝对于这一战的重视,为了表示王朝对功勋的嘉奖。李渊在得胜之后,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长安城迎接。

    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在古代叫做降阶之礼:一般只有见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重要使者时候才会以降阶之礼对待,彰显大国礼仪风采。但是如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样立得旷世大功的功臣。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这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自然是非同小可。

    礼节什么的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马虎出错。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这一切礼节上的细节问题都是由他负责掌管制定的。

    李渊那边的流程早已经拟定好了,就等着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边凯旋大军的配合。

    礼部尚书亲自赶来,为得便是提醒李靖罗士信他们凯旋之后的各处要注意的礼节,以及凯旋之后的整个流程。

    罗士信在一旁听的是头晕目眩,从最开始的城外迎接到最后的庆功宴会,中间掺杂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以及献俘仪式,整个流程几乎要花费一整天的瞬间。

    也由此可见。大唐对于此次他们取得辉煌战果的重视。

    相对罗士信对于繁杂制度的反感,三军都对自己能够得到李渊的亲自相迎而倍感兴奋,消息传开,一个个都欢呼雀跃,充满了莫大的荣耀与自豪。

    作为后世人,罗士信是无法体会到天子皇帝在百姓兵卒中的地位的。在他们而言,能够得到李渊的降阶相迎,那是莫大的自豪骄傲。

    在重视礼节的朝代,就算罗士信不喜麻烦,却也只能顺应大流。

    他们依照礼部的安排,现在长安城北十五里外安营扎寨。

    拂晓时动身南行,来到长安城外正好辰时天明。

    李靖一人高坐战马走在最前端,左右正是罗士信与李世绩,他们作为另外两路的大总管职位要逊色李靖一些,但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后了一个马头的间距:在他们的后方分别是尉迟敬德薛万彻薛万均张公瑾高甑生,接下来便是苏定方薛永莫虎儿这类的大将。

    从李靖开始算起,包括罗士信李世绩他们在内二十一员此次北伐的大将依次排列。

    他们穿着明艳的铠甲,在万众的期待下,出现在了长安外围。

    罗士信远远就看见了来迎接他们的阵容

    以李渊为首,在他身后的皇太子李世民首相裴寂次相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还有三省六部的官员一个个都站在身后。

    如此规模的迎接,在大唐当属首次。

    即便是当初李世民一战擒二王,虎步河南,所向披靡的时候,也未能获得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

    来到距离李渊规定距离之外,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与他们身后的战将先后翻身下马,步行到李渊近处见礼。

    末将李靖

    罗士信

    李世绩

    率领麾下将士兵卒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这个时代并没有跪礼也没有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习惯,据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在唐初还是沿用隋朝流传下来三称万岁的叫法。这三称万岁也是沿用于传说汉武帝山呼万岁的因由。这个时代万岁是一种庆贺语,并非规定是对皇帝的称呼,就算是遇到李世民遇到救命恩人称万岁表示感激欣喜也是可以的。

    在以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为首的三大将的率领下,身后的所有兵卒将士一并三呼万岁的拜见。

    李靖罗士信李世绩等人要见李渊不难,但是寻常将领兵卒要见皇帝一面何其困难,在封建时代的影响下皇帝的地位之高无上,能够见皇帝一面是莫大的荣耀,一个个呼喊的格外卖力。

    诸位我大唐的功臣平身免礼李渊脸上充满了难以掩盖的笑容,高声应对着,感慨万千的看着一位位为大唐取得至高荣耀的将领兵卒,高声道:诸位为我大唐抛头颅洒热血,万里出征,一举将威胁我大唐的宿敌突厥歼灭,为我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大唐的英雄。前段时间神医告诫朕说,朕年事已高,应当戒酒禁口。朕想看着大唐在诸位的出力下,更加的强大,也特地戒了饮酒。但是今日,为了庆祝你们所立下的功绩,朕破例饮上一杯敬诸位英雄。

    李渊激昂的说着,就算是作秀,他也将这个秀做的异常高明,令人感动感激。

    身旁侍从早已备好器械,将盛满酒的酒盅递给李渊。

    紧接着同行来的数万兵卒将领都挨个分配到了一杯酒。

    来,我们同饮这喜庆之酒在李渊的引导下,数以万计的人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罗士信品味着口中我最爱的中山冬酿的味道,回忆起在草原上所喝的马奶酒,感觉那就是马尿一样,这酒还是中山冬酿的过瘾,瞧者政客气息十足的李渊,想着如果在李渊的带领下,所有人都酒盅丢在地上摔个四分五裂,那种场面才叫一个壮观。

    不过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酒盅大多都是各地筹集起来的,用了还要还回去。

    这个时候的唐王朝穷的要死,哪会干那么奢侈的事情。

    李渊着重嘉奖了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三人,领着他们一并进入长安城。

    宽阔的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左右聚集满了为官看热闹的百姓,在李渊领着凯旋之师出现的那一刻,欢呼声登时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响起来。

    罗士信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在他的记忆里有过两次这种情况:第一次是李世民灭刘黑闼,第二次是他率兵攻克渔阳,逼退十万突厥兵,凯旋回朝的时候都得到了盛大的迎接:但是这一次给罗士信的感觉明显不同了

    前两次更像是作秀,百姓在看热闹而真正欢呼雀跃的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生活滋润的大富之家。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周边的百姓也跟着舞动着鲜花,带着嘶声裂肺的呼喊,似乎发泄着自己的喜悦:他这离开了两年半,似乎变化很大

    确实如他察觉的一样,李世民在他离开的了两年里,几乎成为了大唐的皇帝,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理天下: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的生活,选贤任能留心吏治,以防止贪官污吏。在政策上以农为本,以商辅之,厉行节约,还完善科举制度。

    这大乱之后,本来就是民心思定的时候,李世民采用的制度又极其合理,坚固百姓生活,大大的加强了唐朝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国都的长安,受到的好处是首当其冲的,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都百姓归心。

    对于大唐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们与有荣焉,不在是看热闹的心态,将自己视为大唐子民,由衷的欢喜。

    贞观之治的风貌已经初步体现在这国都之中。未完待续。。

    :今天只有一更,明天将补上。

第五十二章 献俘仪式

    在长安百姓的一路欢送之下,以李渊为首的浩瀚队伍由承天门进入宫中,前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

    古人对于祭拜天地祖先视为一件神圣的事情,也因故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一说。

    但凡出征凯旋,逢年佳节都要告奠天地祖先。

    罗士信作为后世人,有些不喜欢繁杂的礼节,但是古人重礼并不是全无因由,盲目的寻求礼法。他们的每一个礼节,都有一定的意义,都能体会古人在道德上的重视。反观后世少了礼节,少了礼法,论及文明素质,修身养性的素养,现代人与古人相差何止千里。

    奠天地祖先因为重视,也由此显得格外庄严肃重。

    上香祭拜,叙事问好,每一个环节都要诚心对待。

    祭祖完毕,已经过了正午时分。

    接下来也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个环节献俘仪式。

    这献俘仪式自古就有之,两周遗留下来的记载中就包含着无数献俘礼节。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衍变为一个习俗习惯,唯有在取得盛大战果的时候,才有必要举办献俘仪式。

    唐朝自立国起,也只有武德四年,李世民攻略河南,力擒王世充窦建德两大枭雄,一统中原北地举行过献俘仪式。而今李靖罗士信他们攻灭突厥取得的战果比之李世民当年的大胜,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献俘仪式也格外隆重盛大。

    此战遭受俘虏的突厥酋长左右厢察左右贤王十六设以及所有突厥贵族,都要以白练捆缚跪拜与太庙太社面前。先向天地祖先请罪,而后还要前往承天门瞪顺天楼接受献俘。

    一切依照礼法来定,李渊在承天门顺天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

    李渊坐在高处,看着下方为首的突厥可汗颉利以及他身后的上百突厥贵族。心情就忍不住愉悦。自从起事处,他便受到突厥的钳制,不得不委曲求全。依照他的最初想法是如八百年前的汉朝一样。经过长时间的积蓄凝聚,带国力强盛以后,在出现一个类似于汉武帝一样的人物,以他们打下的根基来洗刷他们所收到的耻辱: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如此风光。能够看着不可一世的突厥倒在自己的面前。看到威风八面的突厥可汗跪伏在他的面前请罪。

    成王败寇

    战败者没有任何的尊严可言的,即便是颉利这样曾经威震一方的突厥汗王,此时此刻也只能羞辱的跪伏在万众之前,拜倒在李渊足下。以颉利这种身份,他是不甘心受此侮辱的,但是死他一人确实容易,可他的族人都会因此而受到牵连。颉利作为突厥的汗王,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子民以是一种罪过。到了这个地步。他哪有颜面一死逃脱一切。

    只能跪伏在地,耳中还不能不听着侍臣当众宣读大唐取胜的战报。

    这宣读战报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叫法。叫做露布。

    露布制度,始于后魏,成为东汉。东汉时,官员把那些不是很重要不需要用特殊手段封口的文件称为露布。后魏以露布发表战胜消息,每当攻战克捷,便以露布的形势传达消息,以漆竿上张缣帛,写上捷报,使天下遍知。这种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露布渐渐就成为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

    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仪。但凡取得大胜,则在广阳门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读露布。这宣读完毕,还要百官舞蹈再拜行礼。

    大唐取胜的经过早已由露布制度,宣告天下,然而在当下依然要宣读战报,以赞美己方将士浴血奋战换取来的功效,所出征的武将也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战报中为荣。

    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三位出征主将名字出现的次数自然不在少数,余下的尉迟敬德薛万彻薛万均张公瑾高甑生等三大将的副将也逐一出现,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却不是他们。除了三大将之外,罗士信麾下的苏定方是点名最多的将领,战绩也是极为可人:破乌部落斩杀部落酋长,参与粘怗部落的战斗,锁定胜局。在杀向突厥王庭的路上,拔钉子扫除沿途的中小部落,苏定方也极有建树,自己领兵攻下了两个部落。接下来的碛口坡攻防战立下了头等功,在追杀颉利的时候,同样是每战必前,展现了超凡的勇力。不论智勇,苏定方在这一战中都有出彩的一面,面对他的战绩,诸多有心人已然察觉大唐王朝又多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罗士信听着苏定方所立的功效仅次于他们三大主将,心中也为这位大唐史上外战功绩最彪炳的大将感到高兴:这一世苏定方应当不会有前世的遭遇了吧。

    苏定方在历史上有着极其辉煌的功绩,但是他的前半生却是蒙尘的明珠,没有得到发挥的土壤。只因这个时代的名臣猛将,智勇之士实在太多,而苏定方又是一直跟随窦建德刘黑闼的大将,直到贞观年间才成为唐将。他固然有一身才华,但是资历名望却是低的可怜,没有什么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唯一出彩的便是跟随李靖奇袭突厥汗庭,他当时第一个杀入颉利的牙帐,也受封为左武候中郎将。可是他所展现出来的是自己的勇力,而非统兵帅才。

    论及勇力,在尚武的唐朝,若非是罗士信秦琼尉迟敬德这类勇冠三军的盖世虎将名扬天下意外,能够称得上勇悍的实在是数不胜数。也因如此,贞观一朝,苏定方并没有机缘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直到高宗朝,年达六十三的苏定方方才在讨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进入了李治的视线。然后他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歼灭三国,生擒他们国王,以致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在后世的罗士信每每看到苏定方的英雄事迹,便会忍不住心想:若他机缘来的早一些,不在是一个糟老头子,而是在黄金壮年便被发觉出来将会什么情形他的外战功绩,又会有着如何可怖的成长当然在当时这一切都是幻想

    现在他穿越了,而且机缘巧合结识了他,将之收为部下。

    在收下苏定方的同时,罗士信就有一个念头,挖掘苏定方的能力,让他早一些步入李世民的眼中,想看一看这位外战英雄能够成长到何等地步。便如他预计的一般,苏定方的军事天赋委实惊人,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他倚重的臂膀,并且短短的年余间立了下这般功绩。

    罗士信也未苏定方感到高兴他摸了摸胡子,回头看了满面红光的爱将一眼,心想:你的成就,十有会比历史上更加出色,但是第一外战英雄这个称号可就得让给我了有我在,你可拿不到。

    献俘仪式的过程中,李渊还会当众宣布对于突厥一干俘虏的处置。若是宣判死刑,则直接拖到刑场受刑,若是宣判可赦其罪,则需要三跪九叩的谢宽恕之恩。

    关于对颉利的的处置,李渊与满朝文武有过商议。朝中有两个不同的声音,一个较为激进,直接以杀了了事,另一种觉得颉利的存亡,关系北方的突厥遗民,若直接杀了颉利,会引起遗民的不安之心,从而脱离大唐控制,逃离大唐投奔薛延陀西突厥等部,影响大局。

    对于这两种声音,李渊选择了后者。

    面对突厥遗民的处置,李渊到现在也没有拿出一个确切的决定,还有商议好。但可以肯定一点,中原人终究是中原人,不是来至草原的禽兽,干不出种族大屠杀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草原禽兽能够灭绝人性的屠杀数以千万计的中原百姓,但中原人却做不到屠杀数以百万计的草原人。

    尽管没有明确的决定如何处置突厥遗民,可李渊这里也不想白白的便宜了薛延陀西突厥,也就宽恕了颉利的罪,在长安给他置办田宅,授大将军军衔,将之软禁长安,不得重返突厥。至于赵德言其他的突厥酋长左右厢察左右贤王十六设等俘虏该杀的绝不手软。

    赵德言这个汉奸罪大恶极,直接授以了凌迟处死的极刑,其他的突厥酋长凶名在外的一律处死,左右厢察左右贤王只活了一个,十六设杀了七个。至于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都存活了下来,并且因为大唐宽恕了颉利,而选择为大唐效力。

    这两位为大唐立过立过汗马功劳的突厥名将也终于成为了唐军中的一员。

    随着献俘仪式结束,接下来就是所有出征将帅中期待的缓解,大胜过后的重头戏论功行赏。未完待续。。

    :第一章

第五十三章 论功行赏

    李渊年事已高,劳累了半响,早已疲乏,小歇了片刻,缓了缓了精神,方才在太极宫的正殿太极殿接见了以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为首的二十一员大将。

    突厥虎狼,屡寇边陲。长策待时,始行天讨。代国公灵州大都督李靖义不避敌,智能察微,密布锐兵,指踪裨将。决胜千里,算无遗策,致陈师鞠旅,斩馘执俘。遂破突厥与北疆,掳贼首与长安。威振北狄,唯有古之名将白韩卫霍可以比之,特封兵部尚书,加封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实封四百户。

    李渊话音落下,满朝文武都为之一震。

    李靖讨平突厥,获得旷世奇功,嘉奖一定不少,但谁也没有料到李渊竟然直接将李靖封为兵部尚书,直接掌管兵部,而且还加封左光禄大夫,以武将的身份授予文勋。

    这兵部尚书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最早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事的行政长官,李靖这一跃直接成为武官之首,掌管军事事务。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李靖最关键的还是加封左光禄大夫。这武将授予文勋,意味着由武将过渡为文官。

    唐朝重武,一般来说武将地位高于文官,但真正左右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始终是文官不变。

    李靖这由武转文,毫无疑问的将是封侯拜相的前奏。

    李靖竟然获得了如此殊荣

    了解各中道理的文臣武将无不羡慕万分,入相。参于国事是所有文武梦寐以求的事情。

    李靖面容古朴,表情看不出喜怒,很冷静的接下了封赏。

    李靖之后便是罗士信。

    罗士信作为正面吸引突厥的主力大军。他惊才绝艳的表现是此次大胜的关键,更兼门客部下生擒颉利,功勋比之另一路的李世绩要高上一筹。

    郯国公镇军大将军夏州都督罗士信,进貔虎以凭陵,戮鲸鲵于顷刻。长驱将入于荒原,震响傍惊于北地。握兵之要,夺人之心。盖万夫之敌,已慑群凶之气,中外称快。特受刑部尚书,晋封辅国大将军,赐绢八百匹,加食邑百户。

    这赏赐一下。文武又是一阵低声讨论。

    继李靖之后。罗士信又直接由外放的镇边之将,直接调入中央,成为机关要员。政治感觉敏锐的人已经从中察觉到了一点点不寻常的动向,似乎就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这巨大的政治变动。

    而且刑部尚书虽带着武官气氛,但却是实打实的文官。

    李靖由武将受封文勋,罗士信这里也由武将转为文官又兼任辅国大将军这等崇高的武将勋衔。

    李靖也就罢了,罗士信才几岁,职兼文武。这是有多器重。

    他们那里知道在李渊眼中罗士信是可信任的家人,在李世民眼中罗士信对他有从龙之功。地位自当是极其不同。

    罗士信也愣了半响,这晋封辅国大将军到可以理解。近年来他屡立战功,无人可比,辅国大将军是当之无愧,即便是再上一层,封为骠骑大将军也不存在多少非议。

    可是刑部尚书,让他管理刑部,这他管理的来嘛

    刑部可是六部之一,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他一个精于打仗的将军,让他干这个

    不过这赏赐以下,罗士信却也不得不接。为了打突厥,他可惜牺牲了两年与妻子团聚的时间,闷头在庆州,在朔方练兵,现在突厥平了。就算给他降级调回长安,他也没有意见。

    刑部尚书是实打实的从政官员,京官一枚。不管能不能担任的了,能回到长安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谢陛下赏赐罗士信高声领命。

    接下来受封的自当是李世绩,李渊将李靖罗士信都调回了长安,边境也自是需要留一人镇守,以震慑草原部落。李世绩当仁不让的受到了这个眷顾,升任为并州都督,负责镇守大唐疆界,以威慑草原。

    接下来的苏定方给册封为朔方总管,刘仁轨为夏州司马,莫虎儿为延州总管,薛永为绥州总管,余者随功劳簿上的功绩,皆得到了很好的封赏。

    听到以下的封赏,罗士信也反应过来:他现在已经册封为刑部尚书了,刑部尚书是中央要职,在中央担任重要职位。现在的他,已经不能继续握有兵权了。苏定方刘仁轨莫虎儿薛永这些跟着他的一票人都已经成长起来,立了足够的功勋,能够独当一面了。

    想到这里,罗士信神色有些复杂,都是跟着他一路走来的战友,生死与共的兄弟,现在却是要到分别的时候。

    只是想想,便觉伤感。

    如罗士信一样,苏定方刘仁轨莫虎儿薛永这些人一个个也露出了相同的表情。

    罗士信平时为人毫无架子,上下打成一片,战时又时常庇护他们,跟着这样的将军混,他们都有种幸福的感觉,现在却要各分东西,想想都觉得伤感

    念及于此,明明都升了官,得了赏赐,众人却高兴不起来了。

    这论功行赏之后,自然是庆功宴会。

    李渊设宴承天门,以庆此役大胜。

    罗士信领着苏定方刘仁轨莫虎儿薛永等人走在前往承天门的路上,众人压抑着一句话也没有,默默的走着。

    这时幽香拂来,一人移步到了他的身侧。

    罗士信侧目一瞧,却是爱妻平阳。

    平阳作为大唐的左右卫大将军,也是文武百官中的一位。一直都在李渊身后瞧着又立大功的爱郎,眼睛都不愿意眨一下,若不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她早已抛下矜持上前来述说相思之苦了。

    罗士信的异常,她是第一个察觉的,也在爱郎的心思想法,低声道:这聚散离合,本就是人之常情。郎君英雄盖世,不愧当世霍骠骑之名,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远。听父皇说若不是药师公占去了兵部尚书的位子,这兵部尚书非郎君莫属。郎君今年不过二十五,出将入相不过时间问题。就算今日不分离,明日后日,终有离别的时候,我知郎君舍不得一干兄弟的心情,但是你这幅表情落入有心人眼中岂不成了慕恋兵权随着地位的提高,兵权这东西有多远,离多远才最安全。又不是以后没有机会共事相处,以郎君之能,一有战事,那里少的了郎君。只要出征,还愁没有相聚的机会

    罗士信听着平阳半告诫般劝慰的话,心中也是一紧。

    想着当前的情况,也渐渐看开了。

    这历朝历代对于手握兵权的大将都防之又防,唐朝也是一样。

    除非他继续留在夏州当任都督,或者外防为镇边大将。不然不可能在握有兵权的。罗士信就算在如何的受宠信,李渊李世民也不可能为了他而坏了这定死体制。

    以他夏州都督镇军大将军的身份,扫平突厥又立了如此大功,将他调回长安任用,也不可能为了让他领兵,特地降级的封他为十二卫大将军。更加不可能在升他进入政治场后,还让他遥领着边兵,分别是在所难免。

    日后他有可能以军功晋升为宰相,这当了宰相就更加没有理由握有兵权了。

    当宰相握兵权,这是想当曹操还是司马昭

    这是常识性问题。

    就如平阳说的功勋越高,地位越高,离兵权就应该远一些。如此才能真正的成为史上说的那种功盖天下主不疑的典范。

    而且以唐朝的制度,这没有兵权并不是意味着以后上不了战场。

    只要一个任命下来,时时刻刻都能加封任何职位的官员为行军大总管以统帅三军出战,只要有战事一样能够获得率兵打仗的机会。

    这是唐朝预防武将做大的一种方针。

    挑战这种方针,岂不是找死。

    罗士信在马周的训练下,也渐渐有了一定的政治眼光,察觉了这一点,明白过来。

    这有舍才有取

    身为统兵大将,战功如他这般想要继续上走,就要舍去兵权,才能爬的高,而且站得稳。

    贪得无厌,又想爬的高又想跟兄弟一起,放不下手中的兵权,下场只有一个如履薄冰最后摔死当场。

    罗士信伸手捏了捏平阳的带着些许粗糙的手,颔首笑道:谢谢夫人指点

    在这文武百官面前,平阳如触电了一般,远远的跑开了,脸上羞红一片,抛下罗士信独自走了。

    罗士信笑着回过身子,看着一票自己带出来的将领,笑道:别愁眉苦脸的,以后好好干,给老子丢脸。都是我带来出的人,我可不想然后让人说罗士信带出来的将校,一个个都是废物。日后我有机会出征,要是陛下将你们拨到我麾下听用。你们带给老子一群病秧子,害得老子打了败战,老子拔了你们的皮。

    苏定方刘仁轨最是稳重,一并点头道:大将军说的是。

    前者道:苏定方在大将军麾下学了很多,若无大将军指点,绝无今日的苏定方。

    后者跟着颔首道:得大将军器重,我刘仁轨才有今日,永远不会忘记大将军的栽培之恩。未完待续。。

    :第二更

第五十四章 机关算尽

    大唐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庆功宴上自然热闹非凡。

    为了犒赏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类立下大功的功臣,李渊李世民甚至不惜削减他们的开资用度:酒是最好的酒,菜是最好的菜

    美酒佳肴,配合大胜之后的欢快气氛,庆功宴自当是在热热闹闹中开始,热热闹闹中结束。

    平阳来到罗士信的身旁,意图跟他一起回府。

    罗士信低声道:你先行一步,在宫外等我片刻。

    平阳颔首点了点头,没有多问,先一步离开了。

    李渊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今日大喜,强行支撑了近乎一整天,早已心神俱疲,在宴会经行一半之后就交给李世民主持,自己先离开休息了。

    李世民送着李靖李世绩等功臣以及文武百官的离去。

    罗士信好奇的坐在位子上,自斟自饮着,不知李世民特地让他留下来为的是什么:在宴会结束的时候,他从给他斟酒的侍婢那里得到了李世民让他宴会结束,留下来的消息。

    大将军久等了李世民大步从殿外走了进来。

    看着神采奕奕的李世民,罗士信忍不住暗暗称服,这让他在战场上打仗,熬个一两天不睡觉,没事一样。但是今天依照各种礼节的走流程,才是半天他就受不住了,感觉到精神上的些许疲惫。可是对面的李世民却一点事儿也没有,实在了不起。

    太子殿下

    罗士信起身作揖。

    你我就不用多礼了。坐下说话李世民兵没有坐到最上首的主位,而是来到了他的上首,先前李靖坐的位子。坐了下来:心情不怎么好吧,想开一点,这是必然的。

    他比平阳更能了解罗士信的感受。

    平阳的了解在于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自己的丈夫的性格重情重义。而李世民的了解更深一层。

    这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带兵风格,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的习惯,不一样的风格,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就拿李靖与罗士信来做比较。

    李靖此番身为兵部尚书。步入大唐的核心政治集团。如罗士信一样,不可能在继续握着兵权了。但是他的离开,绝不会如罗士信一样带来伤感。他麾下的兵他麾下的将,依旧该干什么干什么,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并非他们不敬重李靖,反而他们对李靖这位上司有着说不出的敬重佩服。

    罗士信需要靠士气高名誉靠斗志。才能拉起边兵的战斗力。而李靖存粹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高超的练兵水准,直接将边兵的战斗力提升起来。关键也在于这里,李靖的身份就是上司,上司走了也就走了,灵州边军不会因为李靖的离开而瞬间丢落谷底,还是一样的运转。

    罗士信不一样,罗士信性格豪爽直接。性子豁达,能听人言。对人诚意以待,有股忠义豪壮之气能够与兵卒打成一片,与他相处过的人无人为他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乐意为之效以死力。这也是罗士信擅打野战能打硬战的关键。

    李靖善谋重谋,他的兵是他的棋子,在他的拨弄下,以各种鬼神难测的战术战略,将对手击溃。而罗士信的兵如同他的兄弟,一起同生共死,一起冲锋陷阵,毫无胆怯之意,能够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战术战法将敌人击溃。

    这便是风格的差别。

    也是因为这种差别,李靖固然显得更加高明一些,但罗士信这里更加的兵卒的爱戴。

    不论是跟罗士信最久的苏定方莫虎儿薛永还是最新加入的刘仁轨都能够体会到罗士信的诚心以待,将之视为亲人一般的感觉。

    这亲人分别,自然会万般不舍。

    李世民最擅用人,对于罗士信的风格长处了如指掌,自然更进一步感受到那股伤感之意。

    罗士信也知道李世民说的是什么,颔首道:也就是几天的事情,过阵子就会好的。我相信他们,就算我不在了,他们一样能够过的很好。燕雀终有自己飞翔的时候,跟了我那么久,也是时候让他们自己把握机会,独当一面了。

    李世民正容道:你这话说的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不得不说,你的眼光之毒辣,识人之准确一点都不会差于我。苏定方智勇兼备,诚乃大将之才,未来的成就未必会逊色君集懋功,王玄策心思沉稳,口落悬河,更难得的是军政皆有一手,着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还有刘仁轨,此人才思敏捷,在军略上别有天赋,假以时日,成就前途也不可限量。还有那个让我伤透脑筋的马周,这家伙性子古怪,但着实是王佐之才,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他来辅佐你,实在是大材小用。你在朔方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挥不了他一成的能力。至于薛永莫虎儿之流,虽然要逊色前面这些人许多,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出彩之处。还有奎托斯席君买,都是难得的人才啊,连我都流口水了。

    罗士信看了李世民一眼,彻底的服气了,这李世民识人只准,实在是了不起了不得,对于苏定方王玄策刘仁轨马周等人的评价无一不中。

    同时也放心了,李世民是出了名的知人善用,怕的就是他不知道,只要他知道就不担心他们前途会有任何问题。

    念及于此,罗士信也笑了起来:回殿下话,可不是我眼睛毒,而是我实在没法子。我可比不上你与药师公那么了不起,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大老粗一个,只能多找些帮手,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找人上,自然要多花费一点功夫。好在运气不错,能够遇上定方,能够遇上玄策,就连问殿下要一个刘仁轨也能买一送一的上门一个马周。若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罗士信的今日。他们都是难得的人才,就请殿下平日多多照顾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殿下的厚望的。

    李世民突然道:你说这话就不怕有人告你结党营私

    罗士信怔了一怔,道:这举荐人才都算结党营私,让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哈哈李世民大笑了起来:大将军快人快语,确实如此。这举贤不避亲,本就是为人臣子应当做的事情,若是因为怕这怕那,心里才是有鬼。

    罗士信见李世民心情很好,忍不住问道:说句不好听的话,殿下。我对大唐律法一窍不通,什么规章制度瞄都没瞄过一眼。这个刑部尚书,未必就干的来。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道:干不来可以学嘛,在当任夏州都督之前,你就处理的来政务了夏州一样让你治理的有声有色,尤其是那个自由贸易,草原旅游大大的提高了夏州整体的经济。给我大唐增加了不少的税收呢。

    那是因为有马周罗士信苦着脸道,夏州治理成今日的模样,他固然是出了力的,而且还提出了自由贸易,推广旅游业两大项目方针,但是真正的主要功勋还是马周。他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意思,怎么执行如何有效率的施行等等,所有琐碎的细节都是马周一人包办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他竭尽所能的运用自己的才华,想方设法克服的。若不是马周,朔方指不定是什么鸟样。

    放心,你还是有马周的李世民突然没有好气的道:你可以把马周调过来,他在夏州干出了成绩,理当受到嘉奖。就任命他为员外郎吧,继续当你的副手。有他在,就算你什么也不干,刑部依然能够运转的起来。

    他心情突然变差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对于马周这个人才,李世民可是垂涎三尺,恨不得直接撬开罗士信的墙角,将马周挖到他的手上。

    只是当初念及罗士信确实需要文官辅助也就暂时绝了这个心思,随着马周的表现越来越出色,李世民爱才之心更是无尽泛滥。

    罗士信并无长久外放之官的意思,当初让罗士信外放还被他父皇骂了一顿,说他直接拆散了罗士信平阳这对新婚夫妇,是罗士信深明大义,为了大局方才同意外放,担任镇边大将。

    这突厥已灭,罗士信直接升任政治核心刑部尚书,自然不会在返回夏州。

    李世民在罗士信打赢突厥还没有回到长安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向马周抛去橄榄枝了,意图将他收为己用,成为大唐的行政要员,为大唐贡献自己超凡的才智。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马周竟然拒绝了,说什么才疏学浅,乱七八糟的东西,竟然无视他的召请。

    他连续屈尊写了三封信都没用。

    李世民爱才爱到犯贱的地步,打算写第四封信。

    这时罗士信已经来到了长安,李世民心念一动,立刻有了新主意。

    罗士信即将成为刑部尚书,他对马周有知遇之恩,将他调来长安当任罗士信的部下,他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只要到了长安,加入了六部,还怕跑了不成

    李世民为了马周,也可算是机关算尽。

    罗士信听李世民这话心底却不乐意。未完待续。。

    :第三更。

第五十五章 从龙之功

    什么叫做就算什么也不干,刑部依然能够运转的起来

    说的好像他罗士信就像是吃干饭一样的,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刑部嘛,他就不信了,凭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掌控不了一个小小的刑部

    罗士信自尊心极强,你越是瞧不起他,却是要弄出一番成绩来打脸。已经拿定主意要让李世民知道,小觑他的下场。

    他是如此给自己打气的,但听到马周能够调过来帮他,无形中也松了口气。马周心思缜密,在政务上的水准极强。执掌刑部,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环境情况,能够得马周这样的人才相助,也有助于他打开全新的局面。

    李世民见罗士信带着些许不满的表情,淡淡的笑道:还有捷胜军的归属,将他并入左卫军,你看如何

    那再好没有了罗士信听到李世民这番话,精神登时一震,大笑道:殿下如此为我考虑,罗士信感激不尽。

    此次升官,罗士信并无任何的不满。他没有曹操司马昭的野心,对于兵权什么的看的很淡。只是有些舍不得一起共生死共患难的袍泽战友,真正让他觉得可惜的只有捷胜军。捷胜军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强兵,拥有极为强悍的战斗力。训练捷胜军的目的,也是配合他的武勇,使之化身成为一把无坚不摧的尖刀,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以无可阻挡的气势插入敌人的心脏。

    罗士信晓得自己的长处,论军事谋略他逊于李靖许多,甚至较之李世绩也稍有不如。但他在战场临机应变却豪不逊色他们。作为勇战派的人物,他的战场直觉,连李靖也自愧不如,他能够在与敌人的交战中,第一时间察觉出对方布阵布局的破绽,从而以最快的速度乘虚而入,取得胜果。

    这种作战风格也就需要一支强兵的配合。他手中若有一支强兵,将会无往不利。

    捷胜军存在的意义便是在于此,短时间最快的切入战斗。将破绽撕裂成致命的要害。

    这担任刑部尚书,捷胜军这支他亲自练出来的强兵自然也不可能在隶属他的麾下了。

    让罗士信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将捷胜军调给了左卫军。

    大唐十六卫,护卫长安安危。其中负责护卫皇宫安全的左右卫的大将军正是他的夫人平阳,将捷胜军交给平阳。不易于是让平阳帮他统率。待战事一起。只要一个调令,捷胜军立刻能够成为他的亲卫兵。

    李世民将捷胜军调给左卫军,很明显是帮着罗士信保留捷胜军这个建制以及战斗力。

    李世民道:我也是从长远的为我大唐考虑而已,大将军是猛虎而捷胜军是双翼。我还没有愚蠢到将大将军的双翼给去了。大将军固然就任刑部尚书,真正的长处始终是在行军作战。这天下很大,我大唐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少不得大将军出力的时候。

    罗士信起身道:打异族,这个我最喜欢最在行了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点了点头。突然带着几分慎重的道:还有一件事,父皇年事已高。在你们打赢突厥不久,已经决定在不久之后,传位于我。大将军是我最信赖的亲信之一,有必要与你说一下,提前高兴高兴。

    罗士信听了一怔,瞬间也明白了李世民的话外之意:李世民这是在告诉他,他们都是自己人,而他就要成为大唐的皇帝了。即将成权掌天下之舵的他,并没有忘记当初在凤凰谷仁智宫的帮助。他如愿的成了太子,即将成为皇帝,而暗中出力的他有着从龙之功。

    恭喜殿下罗士信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李世民还是在武德九年即将成为大唐皇帝。比起历史上的血腥,现在的和平继位实在是好上太多了,改变历史的自豪再次涌上心头。

    快步来到皇宫门口,果真见平阳将身子靠在坐骑旁,手中拿着本书,随意翻着,打发时间。

    暮色降临,天色已晚

    在平阳剑俾持拿的灯笼的映照下,平阳那张绝美却有阳刚的脸通红一片,更加显得美艳。

    就知道你还在傻等,当心着凉了。别看已经到了夏天,还没真正热起来,昼夜温差还是很大的。罗士信快步走了上来,他原先以为李世民找他有什么吩咐,只要说个几句就好了,也便让平阳等他片刻。

    哪里知道李世民跟他聊了许多公事私事,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了许久。离开的时候,方才发觉已经很晚了。

    罗士信了解平阳的性格,急匆匆的赶到了皇宫门口,果真见平阳依旧在宫门口等着,甚是怜惜。

    平阳感受到那股关怀,合上了书本笑道:我自幼练武,可没那么娇气。

    罗士信目光落在书本的封页上,发现竟然是武德律。

    这武德律是李渊在武德年间颁布的律法,他废除了杨广苛刻的大业律,以杨坚开皇律为基础,添加了一些全新的内容,但实际上与开皇律没有太大的区别,跟后来集合汉魏六朝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有着天囊之别。

    平阳将手中书递给了罗士信道:郎君如今成了刑部尚书,这武德律不可不看。我们府中并没有武德律,特地从弘文馆要了一本来。

    罗士信随意翻了翻,武德律固然是抄袭前人的样本,也毕竟是国家律法,条条款款还是记载的极其明确详细的,随意瞄了几眼,合上书页笑道:帮大忙了,我这个刑部尚书连自家的刑法都不详细,怎么当好这个大尚书。有了这个,就不愁了。

    说着如获至宝似地塞进了怀里,上了马背与平阳一道往府邸行去。

    平阳掩口轻笑:郎君视乎想在任上好好的干番大事

    那是自然罗士信也不隐瞒,将缘由细说,殿下竟然看不起我,我就让他知道小觑我罗士信的下场。我就要让天下人知道,除了有包青天海青天,还有一个罗青天。他牛皮哄哄的吹着大气,但见平阳疑惑的目光,方才醒悟包拯海瑞可是宋朝明朝的人,唐朝时期,他们的太祖奶奶都不知在哪呢,赶忙左顾言他。

    平阳也不与深究,心想着:父皇让郎君就任刑部尚书执掌刑部,只是将郎君调回长安的权宜任命,并不指望郎君能干什么事情来。看郎君这态度,指不准会让父皇大吃一惊呢。

    回到府邸,这阔别两年有余,他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府邸了。

    原先的国公府与公主府都拆除了,在中心的部位新建了一个全新的大门,将原来的国公府公主府合并在了一起,两栋府邸加起来占地面积大了足足两倍,很多东西都重新规划设置。

    不论是平阳还是罗士信都是不缺钱花的那种类型的人物,对于自己的家园也不吝啬,现在整个国公府已经大变样了。

    来到府邸全新的大门前,罗士信抬头眺望着府前高高挂起的匾额:匾额上刚劲有力的雕琢着郯国公府的字样,字迹一笔一画极为漂亮,一气呵成。

    这匾额是二弟提的字,论及书法,兄弟几人二弟的造诣是最高的。平阳原本对李世民一直存着心结,后来反得到李渊与李建成书信劝解,李世民也努力修复着姐弟的关系也渐渐看开,这个匾额恰是他们和好的见证。

    罗士信听了眼睛一亮,再过不久李世民很可能会成为皇帝,这皇帝的墨宝一定值不少钱。

    叫了门,福伯俞老还有裴行俭母子先行了出来,领着府中的家丁侍婢拜见主人,恭贺罗士信凯旋而归。

    这国公府与公主府合二为一,府中的一切自然也就共享了。

    俞老是平阳府上的大管家,现在是福伯的副手,两个正副管家合力处理府中大事。

    罗士信先对裴母行了一礼,作为恩人的夫人,重情义的他向来都维持着一定的敬重。

    接着很自然的摸了摸裴行俭的脑袋道:小老弟书读了怎么样,是到了上书塾的年纪了吧

    两年不见,裴行俭长高了许多,人也变得更加的文静,那张幼稚的脸上透露着几分老成。小家伙小得时候受尽冷眼,自小就有着几分难得的沉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沉稳之气越发的明显。

    裴行俭点了点头道:去上了几天,就没去了。那里太吵,没办法安心看书,先生教的东西又太简单,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不如在家自己看书学的更多。

    罗士信无奈的笑了笑,别太勉强自己了。

    不会的裴行俭天真的笑着:我喜欢看书,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等我在大一些,还要出去走走,一边走一边看书。做一个跟哥哥一样有出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好好的孝敬娘亲,不辜负哥哥的用心照顾。

    若说裴行俭唯一的缺点,只怕就是太过懂事。

    罗士信一把将裴行俭高举起来,将他丢在自己的肩膀上笑道:带我去书房,我要考考你,怎么走我不认识路。

    裴行俭下的惊呼一声,随即却也笑出了声,指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未完待续。。

    :第一章

第五十六章 想要个孩子

    要考裴行俭也是罗士信随意说说的,他的目的无非是逗裴行俭玩而已,真要考试起来,也不知是谁靠谁了。别看裴行俭年纪小,年龄乘上个三也比不上罗士信,但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以及对古文的认识,足以甩罗士信一条街。罗士信也不会傻到去跟裴行俭比什么。就算赢了,输了就

    呵呵

    现在的国公府,罗士信还真认不得了。

    因为面积大了许多的缘故,环境构造更胜于以往,更关键的是很多地方都贴合罗士信自己的品味,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演武场,当初决定将两座府邸合并的时候,罗士信便构思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什么地方是马场,什么地方建一个弓箭场,什么地方练武,什么地方冲凉,他曾经与平阳好好的讨论过。

    而现在真实的演武场出现在罗士信面前的时候,罗士信才真正叹为观止起来。

    这演武场抵得上好几个足球场,所有布局就如当日他们讨论一样的方便完美。

    这稍微逛了一下府邸,罗士信也沏了壶茶与福伯俞老聊着府中的情况。

    福伯是五姓家族调教出来的管事,能力非凡。俞老作为公主府的管事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能力极为出色。

    两人在他不在的两年里,将辅助平阳将国公府上上下下打理着井井有条。

    罗士信作为一家之主,也不能对自己家里的情况什么也不知道。大致的了解了情况,对于他们两人的能力给予了肯定夸赞,还象征性的给了奖赏。略表心意。

    忙好这一切,洗了个澡,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不知平阳睡没有睡

    罗士信心底嘀咕着,想着平阳娇艳的容颜,还有那迷人的身形,整个人就心猿意马起来。平阳前一次去朔方看他,已经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这细算起来。他已经大半年没近过女色,虽不至于将母猪看成貂蝉,但男性荷尔蒙确实极度旺盛。只要略一想平阳或者郑丽琬,不出十几个数妥妥的一柱擎天,可以当长枪来使了。

    这终于回到了长安,而且还彻底调回了京城。早已拿定主意。下一次如此坑小弟弟的任务,绝对不能再接。

    推开了屋门,却见平阳正坐在梳妆台前卸着妆,见罗士信推门进来,很平淡的说了声:回来了

    嘿嘿回来了罗士信心情大好,也不知是自己一个人空想嘛。平阳回来许久了,她穿的也不是那种正统的宫装,一个人要卸老半天的那一种。十有是在等着他,又害羞故意装着卸妆。

    他笑得有些淫荡直接

    平阳的脸渐渐的红成了熟透的苹果。

    罗士信来到平阳的身后。弯下身子,双手穿着腰间而过,轻抚着杨柳般细腻的腰肢,将脑袋埋在了颈间深吸了口气,闻着那沐浴过后淡淡的皂角与平阳身上特有的味道,低声的囔囔道:夫人,好想你吖。

    平阳感受着小腹粗糙的大手,还有颈脖处那火热的气息,整个身子的软了,靠在了罗士信的前胸,胸口不住的起伏,心跳加速呼吸加速,久旷之躯也在瞬间情动心动。

    高高的扬起了脑袋,闭上了眼睛。

    罗士信心领神会,从上面吻上了那小巧的嘴唇。

    平阳的小嘴是罗士信特别留恋的一个部位,那轻柔小巧的樱桃嘴,百尝不厌,对他的诱惑格外巨大,双手不自觉的就往上移了。

    直到双方都有透不过气了的感觉,方才分开。

    平阳看着近在咫尺,甚至能够感受彼此呼吸的爱郎,抬起了手,轻抚着脸庞,认真而坚定的道:今天是天葵后的十五天,我想要个孩子

    罗士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内疚。

    他与平阳结婚已经快三年了,虽然因为突厥的原因聚少离多,但是至今没有孩子,早已硬起了有心人与好事人的猜疑揣测。

    这个时代科技并不大发达,很多事情都归功于女性,尤其是在不会生这点上,大多都将责任怪在女性身上,也因此有了传言说平阳不能生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不能生育更加悲惨的事情了。

    事实上并非平阳不会生,也不是罗士信这里的问题,而是他们刻意避开了排卵期。

    当然古代并不是叫排卵期,这时候的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能够差别精子卵子之类的东西。但是根据日常生活累积的经验,以女性身体的特殊构造,已有一定的生理知识。他们推断出女性前后天葵日最中间的这段时间行房,最易怀上。

    用后世的话也就是排卵期,至于怎么推断出来的罗士信也不清楚,只能归功于古中医的神奇。

    他们避开了排卵期,生育的几率自然就小。

    至于不生的原因,在于郑丽琬。

    罗士信作为驸马,纳妾并非不被允许,但是娶平妻肯定是受到限制的。尤其是平阳如此尊贵的公主,就算李渊首肯,满朝文武也不会坐视此事发生。而郑仁基对于罗士信娶郑丽琬只有一个要求,不能为妾。

    两者有着冲突

    是平阳深明大义的提出了解决方法,无所出。

    依照律法无所出是可以休妻的,罗士信因平阳无所出而再娶,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罗士信能够左拥右抱,着实是平阳郑丽琬每一个人各退一步换来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他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困境。

    是故对于平阳郑丽琬,罗士信内心深处始终有着极大的亏欠,对他们也是格外体贴。

    现在他已经回到了长安,与郑丽琬也将要有个结果。

    等将郑丽琬娶进门来,就算此后诊断出平阳有了身孕,也只能说是天意了。

    郎君不需要觉得对不起我们,正是值得,我才甘愿,无怨无悔

    对于平阳的要求,对于这位他所愧疚的妻子,罗士信只能以实际行动来满足他的要求,一把将平阳懒腰抱起,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来到了榻前,一起滚上了床单

    帐幕也跟着关上未完待续。。

    :第二更

第一章 新官上任

    这饥渴了许久,与娇妻盘缠大战三百回合

    罗士信只觉得通体舒畅,翌日一早起床,精气神十足,便是来十头猛虎,也能将之按倒打翻。

    一如以往的早起练武,这他们取得如此大胜,李渊特地罢朝三日,以致庆贺,也不用赶着去早朝,练功射箭,出了一身大汗之后,冲凉看书。

    以往这个时候他一般都会翻阅兵书,研究李靖传授他的六军镜,但今日却翻着武德律耐着性子看着。

    武德律是政治律法,不但要求官员看的明白,还需百姓看的懂。所以在用词上并没有古文的深奥,各种条款通俗易懂。

    罗士信在唐朝生活了已有四年,基本上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由于身在高位,多多少少都会接触些许深奥的古文。对于古文的理解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读懂武德律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武德律是国家律法,共十二篇五百条,想要一个早上读完熟悉,却也不可能。

    只是读了一小部分,便匆匆的吃了早餐,去刑部点卯报道。

    刑部作为大唐最为重要的六部机构之一,官邸落座于皇城承天门街之东,第四横街之北,尚书省都堂西面第二行,距离皇城极近。

    罗士信在长安生活许久,尽管没有进过刑部却也知刑部的大致位置,没有耗费多少力气已达刑部门口。

    刑部作为六部要职,为得允许。常人不得入内。

    罗士信出示了自己的官大印,方才被门口护卫放任通行。

    其中一人慎重的道:规矩如此,小的只听过大人威名。不识大人真面目,大人莫怪。

    罗士信不以为意的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另一人跟着接话道:萧相一早便来了刑部,此刻正在大厅与诸位大人谈话。

    萧相

    萧瑀这个时期宰相不少,有好几位,但真正姓萧的却只有萧瑀一人。

    罗士信突然想到了萧瑀跟随李世民出征王世充,以文官的身份镀金赚取军功,回来之后便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唐朝的官职沿用于前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尚书省是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事无不总。地位最为重要。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这六部皆属于尚书省管辖。

    尚书省都堂为尚书令典领百官,也就是文臣武将之首,尚书令的左右手称之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当年功高卓越的李世民被授予尚书令,现今他继任为太子也卸去了尚书令的职位。尚书令从此成为了不认命的空职位。执掌尚书省的也就成为尚书令以下的尚书左右仆射。亦是宰辅之臣。

    刑部归尚书省统御,萧瑀这个尚书右仆射恰是他的顶头上司。

    这初掌刑部,人脉就送了上来,老天也战在自己这边呢

    罗士信自然想到了出征突厥之前,萧瑀特来传旨时候的请求。而他也恰逢其会的将萧皇后擒拿住了,凯旋之后,将他们护送到了长安。

    李渊并没有为难萧皇后与杨政道这一老一小,献俘的时候也没有带上他们。让他们尝受羞辱,而是客气的接待了他们。受到了唐王朝的礼遇,还在兴道里给他们祖孙准备了一套豪宅安置他们。杨政道更是因为献传国玉玺有功,给封为员外散骑侍郎。虽然他这个散骑侍郎是个闲职没有什么权利,但每月的俸禄足以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也许就是这种优待,才会传出一些不可能的谣言。

    快步走进刑部大堂,诸多先一步来的刑部官员都围在萧瑀的身旁。

    作为顶头上司,一国之相,他们这些在官场上混迹许久的老油条哪有不巴结的道理。

    不知萧相一早驾临刑部,可有要事刑部侍郎刘德威作揖礼拜,态度带着几分油滑的谄媚。

    萧瑀颔首道:没有什么要事,新任的尚书大人还没有来吧你们各自去忙,暂时不用理会我。今日不用早朝,较为空闲。瑀闲来无事就来这里找尚书大人叙叙旧,没有什么公务。他说的轻巧,在刘德威以及一干郎中员外郎以及刑部主事都官主事比部主事司门主事等刑部官员神色都各自微变。

    尤其是刘德威更是如此。面色瞬间的便难看,但如此神情一闪而过,想起曾经共过事的罗士信,眼中透着一丝不解。

    萧瑀是当朝宰相,论及身份地位。他仅次于李渊的老兄弟裴寂,在整个唐王朝只有裴寂萧瑀在李渊眼中算是特殊的。

    不论什么时候,李渊称呼裴寂都是裴监,那个跟他一起吃喝嫖赌的老兄弟。而称呼萧瑀则是亲昵的唤之萧郎命他升御榻而立,地位仅次裴寂。

    以萧瑀的尊贵,亲自来刑部找新上任的刑部尚书罗士信聊天,得知他未至,还屈尊等待:这关系已经不能以友好形容了。

    罗士信是李渊的女婿,平阳的丈夫,有战功彪炳,深得李渊器重,跟萧瑀的关系有密切至此,这刑部可是来了一尊大神啊

    一时之间,对于罗士信的冲天而降,刑部上上下下绝大多数官员的心思都千回百转起来。

    萧瑀让他们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去,却没有一人离去的。

    都是老油条,哪有放任一个宰相在大堂干等自己离开的道理。

    这时罗士信走进了大堂,他从未与刑部接触过。唯一认识的刑部官员唯有前刑部尚书屈突通了。还是因为一起上过朝,因为罗艺的关系有过联系。现在屈突通转职为工部尚书,刑部官员他能够认识的一个也没有。不过当他的目光落在刘德威身上的时候,却也意识到错了。

    这个刑部他还是有认识的人的,只是不是很熟悉,连他为什么在刑部都不是很清楚。

    在大堂之中除了刘德威之外,他所认识的只有被官员围住的尚书右仆射萧瑀。

    见罗士信到来,萧瑀立刻脱众而出,笑道:恭喜尚书大人,昨日未有机会亲自当面道谢。今日不请自来,尚书大人莫怪。

    众刑部官员更是惊愕,萧瑀的态度似乎更加敬重一些。

    刘德威眼睛稍微眯起,心中念道:这个尚书大人可是条过江的猛龙啊不可大意,不可大意

    见过萧相,萧相客气了罗士信为人向来都是敬他一尺,回敬一丈,萧瑀如此客气,他这里的礼数也做的十足。

    不用多礼萧瑀扶着罗士信,道:尚书大人初到这刑部,想必对刑部的官员认识的不多。我给尚书大人介绍一下说着他第一个就指向了刘德威,道:这位是刑部侍郎刘德威,刘侍郎他正想介绍一下,忽然想起刘德威的履历,笑道:看我这记性,你们应该认识吧

    刘德威作揖道:当然,二少将军昔年的豪勇,德威今生今世都难以忘却。

    罗士信昔年在张须陀麾下的时候结识了裴仁基的儿子与他差不了多少年岁号称万人敌的裴行俨,两人相交莫逆,亲如兄弟。张须陀战死后,他与秦琼改隶裴仁基麾下。因为裴行俨的关系,裴仁基对罗士信极好,如同半个儿子一般,军中的人都称他为二少将军。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以干略见称,大业末年,裴仁基讨伐淮左起义军的时候,调入裴仁基的帐下,后来跟着裴仁基转投李密,一起共事过多年。关系说不上密切,没有深交,但彼此都认识。

    刘侍郎,客气了。罗士信回应道。

    接着萧瑀又给罗士信介绍了其他的刑部官员,刑部郎中岑彦,刑部主事张彤贺文梓蒋立顾明,都官主事冯思孟海,比部主事邹良史东沈之南邵羽还有司门主事吕清沈靖,至于其他的刑部的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都官都官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比部的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司门的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就没有额外介绍了。

    作为刑部的中下级官员,他们并没有聚集在着大堂之中,萧瑀作为地位崇高的宰相也不可能,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

    只听萧瑀的介绍,罗士信便知道刑部作为中央六部之一,就算是最清闲的一部,也不是他昔年掌管的右骁卫可以比拟的。右骁卫就一个部门,而是任务只是老套的护卫皇城的安危。

    而刑部仅仅是内部的部门就分四个,分别是刑部官都比部司门。四个部门又细分主事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应对的事物,人数多则百人少的也有五十人以上。

    而他罗士信正是这数百号人的长官,执掌着大唐的诉讼刑法律法的等各个方面的事情。

    任务比他想象中的要大的多,责任也比他想象中的要重的多。

    六部之一的长官尚书,就算是清闲的刑部,也是整个王朝最核心的机构,不是轻易就能当任掌控的。

    察觉到这刑部尚书的份量,罗士信还未深入的了解刑部,已经感觉到了一股压力迎面而来。未完待续。。

    :第一章

第二章 暗藏内忧

    这萧瑀亲自介绍,这在大堂中刑部所有有份量的重要官员,对于罗士信都表现的极为热情,一律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支持罗士信的工作。

    就算不包含中下级官员,只是主要介绍核心刑部要员也花费了好一阵子。已经过了点卯时间,是开始处理公务的时辰了。

    六部的事物都关系到大唐整个国家机构的运转,不能懈怠停顿下来。

    萧瑀已经等到了罗士信,察言观色也知道他们有事情说,一个个的都开始告辞离去。

    唯有刘德威在向萧瑀告辞之后,转向了罗士信道:尚书大人可有什么示下我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对于各项要务,可有什么意见建议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就按照以往一样行事,若非必要经过我手决定的公文由你先行决定,刑部依照日常运作便可。

    刘德威颔首领命,大步走出了大堂。

    罗士信吐了口气,他对刑部一点都不了解,真让他做指示,十有是盲人摸象,要闹出不少笑话。

    此时大堂只剩下罗士信萧瑀两人。

    罗士信问及萧皇后与杨政道的情况。

    萧瑀开心的将情况细说,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意。

    罗士信笑着说了声举手之劳,随即也针对他今日的来意表示了感谢。

    萧瑀是何等人物,今日来此摆明了是投桃报李。以自己在唐王朝的地位声望,帮助罗士信这个政治场上的菜鸟巩固在刑部的地位。

    有今日这么一出,整个刑部谁不知道新任的刑部尚书罗士信与六部长官尚书右仆射当朝宰相萧瑀关系密切。谁敢轻视他这个从军职转来的刑部之首

    萧瑀若有所思的看了罗士信一眼道:罗尚书这是打算在刑部干一番成绩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那是自然,这不是有古话说嘛,食君俸禄,替君分忧。既然当了这个刑部尚书,那就要干下去。虽然我现在什么也不懂,但是可以学嘛。时间有的是,慢慢来。总会弄明白的。反正我还年轻,不是吗

    萧瑀迟疑道:那你已经察觉到了刘侍郎的用心

    罗士信古怪的道:刘侍郎有什么用心这个我倒是不清楚我跟他关系不深,却也没有什么仇怨吧

    萧瑀愕然道:那你先前为何将一切都交由刘侍郎处理

    罗士信坦然笑道:这不懂装懂。是个饭桶。我对这刑部接触的少,在昨日以前,只知道刑部有个尚书叫屈突通,原先是隋朝的大将。跟我夫人在关中打过好几战。除此之外是一概不知。这与其横加干涉,出洋相,闹笑话,降低自己的身份身价。不如什么也不干,任由他们习惯制度的官员入手处理,等我有了准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来参与其中,看情况在建立自己在刑部的威信。

    萧瑀抚掌而笑:无为而治,萧规曹随。罗尚书好能耐,瑀对你另眼相看了。他顿了一顿。道:尚书与我萧家有大恩,力所能及之内,瑀愿意帮助尚书一臂之力。罗尚书还不真的了解刑部的情况下,可有兴趣听我细说

    罗士信忙道:洗耳恭听。

    萧瑀道:相比罗尚书还不知上任尚书屈突通是因何辞退刑部尚书的吧见罗士信摇了摇头道:刑部是一个很严肃正经的部门,所管所辖之事,直接关乎生命,关乎声誉。作为至关重要的刑法机构,刑部全职很广。尤其是作为刑部尚书,你负担着我大唐重要的刑法职责,负责法典的制定与奏改,对于审理案件的复核与驳正,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同大理寺一起参与吏部对司法官员的选举任用等等这些关于司法方面的事情。刑部尚书的个人能力与个人品格将象征着大唐律法的走向。是严法,还是放纵,是宽松还是什么都关乎刑部尚书的个人喜好。严法会成为酷吏,宽松更能引发动荡,这世人千千万万,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很难拿得住心中的平衡。除此之外,面对刑事上的问题。稍有判断错误,便会造成冤狱冤案,对于个人的名望是严重的打击损害。

    罗士信听到这里,肃然的点了点头:他所在的时代说句难听的就是贪官横行,道德败坏的时代。也许是时代不一样了,或者是科技发达,人口众多,难以管制。

    这个那个的一系列原因,只要上网随意一查,就能查到这个村长怎么怎么,那个村干部怎么怎么,连小小的村干部都能无法无天,向上细数更是如此。种种事件数都数不过来。

    不论是电视还是新闻又或者是古代历史事件,贪官污吏什么的也不少。他可不想穿越到这个时代,混个遗臭万年,对于这些他也格外注意。

    听萧瑀如此一说,罗士信也意思到事情的严重:刑部这个大任果然不是轻易就能承担下来的。

    萧瑀道:当初因为各种缘由屈突尚书给殿下安排到了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因为对于刑法一窍不通,闹出了不少笑话,还差点误了事若不是刘侍郎司法能力非凡,挽回了刑部的颜面,刑部恐怕颜面无存。也因如此,刑部上下对屈突尚书都怀有极大的成见,对于刘侍郎却异常敬仰,以至于无形之中屈突尚书让刘侍郎给架空了。

    萧瑀说道这里的时候言辞有些含糊。

    罗士信却是听明白了,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暗自凝聚实力,刑部尚书这个重要的位子李世民当做作为尚书令自然不会便宜了李建成,也不管屈突通适不适合直接将他安排到了这个位子,处理刑部的事情。屈突通性格刚直坚毅,不够圆滑在处理刑部事情上常常出现问题,无法担当大任,让自己下属给架空。

    萧瑀继续道:当时就有一种风向,说下任的刑部尚书非刘侍郎莫属。刘侍郎论及功勋资历能力什么的确实也有资格担任刑部尚书,他自己也是如此认为刑部尚书非他不可却不想他没有将话说下去。。未完待续。。

    :第二更

第三章 下套出招

    萧瑀话说的清楚清晰,罗士信又不是没脑子缺心眼,如何能够不明白萧瑀这话中的意思他摸了摸鼻子,接口道:却不想我从天而降,横插一脚,将刑部尚书这个他志在必得的位子给霸占了

    萧瑀默默的点了点头,作为大唐宰相尚书右仆射,刑部正是他管辖的范围之内。对于刑部之事,他亦了如指掌。

    那屈突通为人忠烈,论及行军作战有些能力,可是刑法方面却是一窍不通。他将军法的形势带入刑部,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只老鼠一个洞。严法太过,黎民百姓终究不是军人,又如何能够适应这以治军的手段来处理刑部的事情,不说是刑部,就连他这个执掌六部的宰相为之头痛,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屈突通自己辞退了刑部尚书职位之后,针对刑部尚书的任命。不只是刑部上下认同刘德威,就连他也举荐了刘德威。

    因为刑部乃是六部中最为特殊的一部,想要混好刑部懂法是最关键的,就任刑部尚书的人,司法素养越好的能,越能把握个中的轻重,也能凭借知识经验来断案审案。刘德威固然是武将出生,但是他很早就混迹过大理寺,在大理寺中担任检校大理少卿,从而培养了一身出色的司法能力,转入刑部侍郎之后,凭借一身经验,如鱼得水,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刑部上下的认可。与刑部尚书屈突通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专业一个非专业,差距何止千万。

    刘德威有优秀的司法能力。又有足够的资历功绩,着实是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在萧瑀看来,将刘德威提拔为刑部尚书是当之无愧的。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李渊并没有赞同他的提议。而是采纳了李世民的提议,将罗士信从朔方调回长安执掌刑部。

    皇帝与太子的决定,萧瑀一个尚书右仆射自然是拧不过他们,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任命。但他了解刑部,因为屈突通在处理刑部事务的时候,险些造成冤案,让刑部成为天下笑柄。是刘德威力挽狂澜挽回了局面。保住了刑部的颜面。

    刘德威并没有诚心夺权,但是他的能力将屈突通完全压了下去,导致了刑部所有官员都认可刘德威而不是屈突通。又因为这次意外。刑部上下都对刘德威推崇备至,威望甚极高。罗士信又恰好与屈突通是一个性质,都是直接由大将转为刑部尚书。

    虽然罗士信并不是屈突通,两个人不能以一个人因对。但是刑部上下受了屈突通这个外行人的苦。面对罗士信的从天而降。毫无疑问的会将他视为第二个屈突通来对待。尽管说起来对罗士信有着极大的不公允,但这是可以想象的事实。

    罗士信讲萧皇后从北方迎回来,一路照顾有加。萧瑀自幼受到萧皇后的照顾,对于罗士信也存着一定的感恩之心,也便略尽绵薄之力的,特地来刑部给他撑腰,让刑部上下注意一下分寸。

    萧瑀来到刑部,也发现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当他说是来找罗士信的时候,刘德威的表情明显有了一点点的变化。虽然对方隐藏的很好。但却也没有瞒过他的注意。

    这谁不想步步高升,最后封侯拜相,名垂青史晋升刑部尚书这意味着能够参与国事,只要表现的好成绩优异,再进一步升为宰辅之臣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德威对刑部尚书志在必得,罗士信却横空出世,将他的晋升之路给阻挡住了,自然引起了刘德威的不快。

    刘德威适才向罗士信请示,也没存着什么好心,让他这个不了解刑部的人胡乱下达命令,让刑部上下将罗士信视为第二个屈突通。

    但很明显罗士信为人更加睿智高明,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没有冒然的乱下命令。这份睿智,无心中让他避开了一小劫难。

    萧瑀续道:尚书若无心在刑部久待,则刘德威可以大用。尚书若有心干一番事业,刘德威更需要大用。至于如何用,就看尚书大人的本事了。瑀能帮尚书大人的不多,一切还需看尚书大人自己能不能掌控刑部尚书这个职位。

    说着萧瑀详细的给罗士信介绍了刑部尚书的权势任务。

    李渊用人以亲疏论之,向来为人逅病,现任宰相真正有王佐宰辅之才的并不多,但萧瑀却是其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作为尚书右仆射,比他权重的唯有裴寂一人。裴寂固然是百官之首,干略却委实一般,尚书省的大多事情皆由萧瑀代为处理。

    萧瑀也因此对于六部之事了如指掌,对于刑部的了解不会逊色于刘德威。

    罗士信也听得极为认真,一点一点的记下来。

    直至正午,萧瑀方才告辞离去。

    罗士信从萧瑀口中了解到这刑部尚书的权值重要,为了避免刑部的权值过大,免得刑部成为司法机构的一言堂。从汉朝起便以御史台大理寺外加刑部这三司法来分摊司法权值。

    对于自己自身的职位重要,罗士信再一次得以体会。

    萧相走了刘德威一直暗中关注着罗士信与萧瑀。

    屈突通让刘德威无心架空,身为刑部侍郎的刘德威便成了无冕的刑部尚书,以侍郎的职位行尚书的事务,也培养出了一众亲信。他的本意是自己继任刑部尚书之后,好好的大干一场,在自己的黄金年岁中干出一番大事,光耀门楣,名留青史。

    他怎么也没想到势在必得的尚书位子,让一个年纪小他许多一个只有蛮劲勇力的小屁孩给抢去了:在他的印象中罗士信就是当初在裴仁基麾下的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屁娃子,就算罗士信现在崛起了,成为了公认的大唐名将,刘德威依然有着很强的即视感,觉得就算罗士信在军事上大有长进,在司法上面也不可能有什么特长。

    让一个小屁孩阻挡了前进的道路,刘德威心中自有怨气。

    但想着屈突通,却也有了定计。

    他要让罗士信知道,刑部不是他想坐稳就坐得稳的地方。没有专业的水准,刑部了呆不下去。

    从接到上面任命罗士信为刑部尚书的时候,他便开始暗自筹划了。有屈突通这前车之鉴,刘德威几乎没有多做考虑,毫不犹豫的就拟定出一套详细的针对计划来。

    屈突通最早当任刑部尚书的时候,刘德威还在大理寺学习,升为刑部侍郎对于屈突通这个上司也没有任何的不敬,将他挤掉并非是存心的,实在是屈突通的性格能力驾驭不了整个刑部,让他以能力挤掉的。能够挤掉屈突通便能挤掉罗士信。

    刘德威的本意便是打算利用屈突通事件以孤立罗士信,让罗士信在刑部自己待不下去,如屈突通一样,申请调离刑部,但是萧瑀的出现却无形之中给了刘德威一个警示。

    萧瑀是仅次裴寂的大唐次相,还是刑部的上司,他与罗士信的关系如此之好,孤立罗士信的办法明显是不能用了。固然刑部上下都服气他,但要刑部上下官员冒着得罪萧瑀的危险,对付罗士信,显然不会多少人会配合他的。而且万一事情传到了萧瑀耳中,对于他的前途也是一种影响。

    一计不成,只能再施一计,让罗士信自己犯错,然后再如屈突通事件一样,他力挽狂澜解决事情。

    萧瑀在,他不好行动,只有等萧瑀走了,他才能实施计划。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上午,等到的消息是罗士信与萧瑀相谈甚欢,甚至聚在一起吃了中饭。

    一直到午时过后,刘德威才看见负责监视萧瑀罗士信的官员顾明急冲冲的走进他的工作室。

    这没等顾明开口,刘德威已经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顾明跟刘德威一样,原来是大理寺的人。

    刘德威在大理寺发觉的一个人才,他调到刑部之后,手中无心腹听用,将与之关系好的几人都招揽到了刑部,委以重任。

    顾明在大理寺原来是一个经验丰富却甚无地位的小吏,在刘德威的提拔之下成了刑部下四堂的刑部主事之一,地位提高了好几倍。对于刘德威自然是感恩戴德,无比忠心。此刻慎重道:已经走了,足足三个时辰。这萧相一早而来,足足与罗尚书相处了三个时辰,这个消息整个刑部都知道了,刑部上下的话题都离不开这点。罗尚书的声望无形中已经提高了很多,我怕,原先的计划不能用了。

    刘德威上前拍了拍顾明的肩膀道:你说的有道理,孤立计划可以放弃了。我怎么也想不到罗尚书竟然得到了萧相的支持,有萧相撑腰。不过也没关系,刑部尚书自然要处理刑部的事情,他已经准备好了几起错综复杂的案件,等会便要交给罗尚书定论。我倒要看看,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在这刑法上能够得出什么高论。今日我便要让刑部所有人知道,罗士信不过是第二个屈突通。未完待续。。

    :今天有事,只有一章,明天补上

第四章妙法应对

    顾明先是一愣,但想到屈突通因为对刑法的不了解所犯错的过错,也随即露出了笑容,直呼大人英明。

    刘德威看了顾明一眼强调道:孤立的方法用不得,也没必要过于宣传,更不要让他人知道我们与罗尚书有什么间隙。我们不需要刻意针对罗尚书,要的是他知难而退,仅此而已。

    顾明慎重的点了点头,道:我明白的,那罗尚书终究是我大唐的驸马功臣。圣人又护犊成性,这事情闹大了,对我们确实不利我先退下去了。顺便知会邵羽沈靖他们,让他们谨言慎行。

    刘德威知道顾明老成持重,当即点了点头也不多说,伸手拿起了案桌右上角的六份事例档案,认真的翻了翻,以专业的眼光认真的查阅了一边,再次确定事例档案皆不能以理性断案,涉及专业的基础知识,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书桌上轻轻的理了理,走向了罗士信的办公室。

    罗士信正在翻着武德律,突然得到刘德威求见的消息。

    罗士信顿了顿,将手中书本合上,表情略显严肃,这萧瑀方刚离开不久,刘德威便来求见,是巧合还是存心

    让他进来罗士信继续打开手中的武德律,淡定自若的说了一句,他倒要看看,刘德威区区一下下属,有什么能力发什么绝招跟他叫板。

    刘德威大步走进了罗士信的办公室,见罗士信手上捧着武德律。心底不屑的笑了笑:这个时候才来看武德律,临阵磨枪,能有什么用武德律乃是刘文静裴寂萧瑀等大唐元勋之臣合力依照开皇律修改编著的。在成书后的一个月,他已经将十二篇五百条武德律背的滚瓜烂熟,能够倒背如流。

    现在才读武德律的罗士信,在他眼底实在不够看。

    心底鄙夷,刘德威面上却是一片热情,见过尚书大人

    有什么事罗士信也是笑脸相迎,在官场上也混迹了不少的日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已经有几分火候了。

    刘德威上前了两步,将手中的几份资料放在了案桌上道:这里有几分重要的公文需要尚书大人审查。到底如何处理,还请尚书大人明示

    罗士信不动声色的将公文拿到手上,目光落了下去,心底冷笑:这么快就坐不住。下套来了

    蜀中男子贺维自称皇帝案

    第一份公文是来至于蜀中地方上的刑事案件:依照这个时候的刑法。地方上庶民案件,只要是流刑以上的,都必须要由州级司官呈报刑部知晓,然后再有刑部传大理寺断案,然后在收回刑部做最后的决定,最后在上奏皇帝由皇帝做最后的裁决。如果皇帝的裁决不让刑部满意,刑部尚书可以反复上奏三次。

    这个蜀中男子贺维自称皇帝案就是来至西蜀安仁县发生的案件,安仁县县民贺维妖言惑众自称皇帝是苍天之子。触犯了严重的律法。贺维对于自己所犯的过错,供认不讳。应当如何处置。是应当以指斥乘舆之罪问斩,还是以妖言惑众之罪名绞死

    罗士信看着这刑事案件,眼睛有些犯晕,脑子也有些转不过弯来。

    这天下之大,果然无奇不用。

    这贺维只是一个小民百姓,竟然堂而皇之的称自己是苍天之子,还自称皇帝,这不是厕所里点灯找死嘛

    这自己找死也就算了,还连累到老子了。

    罗士信心底嘀咕着,这不论是问斩还是绞死,都是一个死,有什么区别

    他并没有立刻回答,从萧瑀那里他了解到了这个刘德威在刑法上的水平水准,特以这件案子来说事,这其中一定有着不为他所察觉的猫腻。

    看了看将这一份公文放在了最后一页,查阅第二份案子。

    第二份案子乃是北平赵易子报父仇案,此是一起凶杀案件。八年前,李唐方刚占据关中,天下局面还是一片混乱。北平岑山因口角杀害赵易父亲赵天元,当时赵易方才八岁,离家随武师学艺,八年后仗剑杀岑山与北平闹市。北平刺史希望刑部顾念赵易为父报仇,予以轻判。

    如同前一份一样,罗士信再次将这份案件,放在最后看上的第三起案件。

    第三起案件乃是山阴县令魏平贪污受贿案,山阴县令魏平依仗手中县令职权,乱以亲人为官,纵容部下为恶一方,行不法之事,贪污受贿累积娟二十尺。大理寺给的判决是二罪以上,以重罪论处,弃官配流岭南。

    罗士信着实不太看的明白,看过的这三起案件哪里存着陷阱,哪里有着问题。便如萧瑀说的,刑部之事,若不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当真难以定论。

    后面几起案件,罗士信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应该如何处理。

    对于案件的介绍他看的认真仔细,但这看的再慢也终有看完的时候。

    刘德威一点也不着急,便如木头一样,在原地等着,一言不发,甚至连呼吸都是气若游丝,生怕打扰他们的尚书大人断案,直到见他将案例放在案桌上的时候,方才道:对于这几起案件大人有什么看法最好在今日做下指示,明日一早通过中书省传达圣人做最后审核。

    罗士信双手插环抱前胸,一副坦然若之的模样道:这六起案件我以明了,具体如何决断,已有定论。不过还不急着批示刘侍郎,你先去将这刑部上下的官员都给我聚集起来,就在大堂集合,我有事情与他们商议。

    刘德威委实不明白罗士信的用意,可作为下属却也不能无视上司的命令,只好作揖领命。

    这方刚转身,却听罗士信在后面喊了一声:对了,别忘记了,叫他们带上纸笔。

    见罗士信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刘德威心下嘀咕,也只能在心底给自己打气装,一切都是装的。

    罗士信目送刘德威离去,很不雅的直接躺在了位子上,两脚高价在案桌,双手抱头垫着,直愣愣的看着屋顶,心思早已神游天外。

    他想到了李世民,那个年轻的不像话,却即将成为大唐皇帝的男人。狡猾奸诈腹黑样样腹黑的品质都能用在他身上。但有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位名垂千古的未来君王真的很厉害,在个个方面都很了不起。从萧瑀那里得知是他举荐自己为刑部尚书的。

    若是李渊的任命,十之是让他在刑部镀镀金,当一个甩手掌柜,带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度将他提升到一个合理的位子上。李世民刻意的安排,这其中便没理由没有猫腻了。

    虽然不知那个狐狸,把老子安排到这个位子上有什么意图,但是老子可不是橡皮泥,随意任人捏来捏去的。不将这个刑部治的服服帖帖,老子罗士信三个字倒过来念。

    作为一个后世人,熟知千年历史进程,兼之附身于万夫莫敌的罗士信身上,还得李靖这样的人物看中,传授兵法,又娶了平阳这样的巾帼英雌。诚可谓顺风顺水的人生赢家,也养成了极强的自尊心,自视甚高。可不愿让自己的部下给架空而没有任何脾气。

    哪怕这个刘德威能力再强,罗士信也要将他一脚踩在底下,让他知道从现在起,这个刑部是他的地盘,在他的地盘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就算是帝王攻,也得乖乖的把屁股撅起来,给我受着。

    小歇了会儿,见时间差不多了,罗士信拿起了桌上的几份资料,走出了事务室。

    刑部中刑部尚书最大,他说一句集合,便是手上的事物在繁重,也得放下一切的赶来,兼之今日是罗士信第一天上任。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罗士信身上的火还没有烧,没人愿意成为这烧火的对象,一个个的都在第一时间抵达了正厅大堂。

    罗士信走进大堂登时吓了一跳,这四周密密麻麻的遍布了人刑部治下的四部官员几乎都到齐了,上至刘德威这个尚书侍郎,下至官阶最低的掌固都到了。好在这大堂足够宽广,不然还装不下那么多人。

    两百余人议论纷纷,他们细声交谈,声音汇集起来却如菜市口一样的热闹。

    但是随着罗士信的入内。四周一下子安静下来,针落可闻。

    罗士信信步来到上首,也未坐下来就如所有人一样,站着道:我就是刚刚上任的刑部尚书罗士信,你们有些人已经见过我了,但我相信大多都没见过。现在将你们聚集在一起,主要目的也就是见一见。彼此熟悉一下,免得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连样子都记不得,那可就糗大了。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见罗士信率性随和,又有萧瑀打下的根基,大堂中所有的刑部官员一并呼喝起来,高声说:是。

    这面是见了,彼此也熟悉了。但是我毕竟初来乍道,不了解你们的能力,有什么事情,用起来也不顺手。今天将你们聚集起来的第二个目的便是想要考考你们未完待续。。

    :今天第一更

第五章 与我所见略同呀

    罗士信这话音一落,四周议论声再起,他们之中不乏有人是刑部的老油条了,在刑部干了多年,不论是哪一届的刑部尚书都没有干过罗士信这样的事情,各自都是莫名其妙。

    唯有刘德威与知道刘德威策略的顾明各自露出吃重的表情,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后者带着些许疑问的目光,前者心情极度复杂,默默的点了点头。

    罗士信虽然没说考什么,但是他手上那熟悉的公文足以表明了一切。

    此时此刻刘德威的心情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的恶心。他这里是吃准了罗士信对刑部司法不够了解,特地给他准备了六起很需要司法行政知识经验的案件,让他来处理。那里想到这才一转身的功夫,他竟然要用他给的资料来考整个刑部的人

    刘德威能在刑部站稳脚跟,能够凭借自身的才华能力挤掉屈突通,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如何看不出罗士信耍的手段。他自己不通司法,无法准确的判断六起案件应当如何抉择,索性借助众人之力,利用整个刑部当他作答。

    最后的结果只要随大众流,便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刘德威地下了脑袋,眼中露出了一丝忌惮:这个罗士信不只是实力强劲的过江猛龙,还是一头极具智慧的猛龙。在受到他刁难的情况下,瞬间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罗士信抬了抬手,止住了议论道:众所周知。在当任这刑部尚书之前,我是一个将军。作为将军,自然熟知兵法。孙子兵法的谋攻篇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个人觉得在任何事情上,这句话都用得上。比如我们刑部,我们刑部执掌天下刑法法规。握有总断之权。不论是御史台还是大理寺,他们处理接手的案子都需要由我们点头查阅,得我们同意才能上报陛下。

    他这话说出了刑部的自豪。一个个都有股热血沸腾的感觉,腰杆子不自觉的挺了起来。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号称三法司,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反而有着彼此争锋争功的架势。尤其是刑部与大理寺:因为彼此的权值都差不多的。刑部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与刑部的权值有着一定的冲突。

    实际上便是因为刑法太过重要,为了防止罔顾法纪,朝廷才刻意造成这种相互分权局面。

    三法司会审相互牵制也是因为如此。

    每一个朝代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份量轻重都不一样,但是唐朝在初唐时期,刑部的权力却在大理寺御史台之上,说出来确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便是因为我刑部权力极大,作为掌管刑法的我们必需要知法懂法。才能不负陛下的器重,才能不负天下百姓的期望。也唯有灵活用法。刚正执法,才能处理一切疑难奇案,才能明断是非。罗士信说的是感慨激昂,一个连最基本武德律都没有从头翻到尾的人,说这话的时候一点脸红的迹象都没有,脸厚的程度明显大有精进。

    所以就如我调将用兵一样,若我不知道你们的能力如何我又如何用好你们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机遇,给你们安排合适的任务,合适的身份,合适的地位

    说道这最后,刘德威徒然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周边却是一阵哗然,有的担忧有的眼中露出了喜意。

    罗士信这话中有话,很明显的表示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答案,每个人的能力,每一个人对司法的了解,在机遇来的时候予以提升地位或者下降。

    刘德威口中苦涩,罗士信竟然在这种时候利用他的刁难,反将一军,寻找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拉拢属于自己的心腹。他自诩高明的计划,到了此时此刻竟然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天从刘侍郎那里得到了几宗案件,我认真看了一下。罗士信目光扫过堂下诸人,最后落在刘德威的脸上,对他赞许的点了点头。

    众目睽睽之下,刘德威只能强挤出一个笑脸应对。

    罗士信道:几宗案件都非常有针对性,非常的适合考察你们对刑法司法的认识,能够考验你们是不是能够灵活用法,刚正执法。虽然我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孔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就算是我也不确定一定比你们高明,若你们的想法看法更为公正准确,我也会虚心受教,采纳你们的意见。

    刘德威实在无语了,这都说将军直爽刚正没有花花心思,可在他面前的这个大唐最著名的战将,一个还在翻武德律的家伙,竟然大言不惭的说这番话,还要不要点脸

    从现在起,考核正式开始罗士信拍了拍手,招呼大堂里的所有刑部官员走出大堂,大堂原本偌大的广场不知何时已经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一张张桌子,共计一百余张,桌子上还有砚台研磨等书写用具。

    现在考核开始,一批刑部的先上罗士信就如总考官一样,安排着考员入席。刑部共分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固然两个刑部叫的拗口,很不习惯,但如此叫法叫了很多年了,也不是说改就改的。小刑部是大刑部最大的分司,也是大刑部的核心,人数最多,一个小刑部便几乎坐满了位子。

    见刘德威站在一旁一动不动,罗士信亲热的上前道:我听萧相说过侍郎的司法之能,绝对不用怀疑,也无需参与其中。不过我也想深刻的了解一下侍郎的看法,反正也是无事,便一起了吧。说着半推半就的将刘德威按在了最前排的空位上。

    刘德威虽然是武将出身,早年也有几分英勇,但是他后来转任文臣,荒废了练习,能力早已大不如前,如何受得住罗士信的气力,乖乖的收了牵引给按在了位子上,不得不参与进来。

    看着坐如针毡的刘德威,罗士信满意的笑了一笑,道:接下来便要说几个案例了,注意了,这是考试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大声讨论说话。四周没有轮到的人,可以在一旁思考,不许做多余的交流,否则一切当舞弊处理都老大不小了,传出去多不好听。

    四周人想到后果,一个个都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罗士信拿出了六宗案件的第一宗:蜀中男子贺维自称皇帝案,将因由详细劝说,随即道:是应该以指斥乘舆之罪问斩,还是以妖言惑众之罪名绞死两个答案,根据情况,细写因由,写的越是详细,越能体现你们的专业。

    六宗案件都是经由大理寺审问过的,条理清晰明确,刑部只要跟着做最后的审查复批,以专业的眼光审核,确认最终的结果答案,这个过程不是很慢。

    罗士信来回走动,发现所有写答案的人都选择以指斥乘舆之罪问斩,至于因由却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多都写的不明不白的。

    来到刘德威身侧,看他的答案,写的也是以指斥乘舆之罪问斩至于缘由竟然同样是老套的自称皇帝,罪大恶极什么的,没有陷阱的迹象。

    难道是我多心了罗士信摸了摸胡子,拍了拍刘德威的肩膀笑道:刘侍郎这是与我所见略同呀

    刘德威实在是无力吐槽,反正他知道几道题目,索性闷头继续写了下去。

    到了一定时间,见大部分人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宣布了第二案例北平赵易子报父仇案

    便是如此一题一题,直到说完六宗案件,让众人写上自己的名字,将答案收缴上来,紧接着是下一批。他们都时间都在一旁经过深思熟虑,下笔如有神助买六个案例的答案原有这个司法水平的,很快就写好了。

    刑部四司中比部司门人数最小,他们一并归为第三波。

    他们考虑的瞬间更久,作答的速度亦就更快。

    收了他们的考卷,离黄昏还有一段时间,罗士信让他们各忙各的去,拿着一叠考卷,喜滋滋的走向了刑部尚书的专用事务室,口中还欢快的哼起了小曲。

    刑部的上下官员有的欣喜,有的忧愁。没有实力的只恨自己平时不努力,到了关键时候脑袋一片浆糊,有实力却没有获得机会的,都露出了欢快的笑颜,似乎美好的明天在等着他们。

    罗士信走进了事务室,将一叠考卷往书桌上一丢,心中颇为得意。

    他原本只是打算借助刑部的力量,回击刘德威的刁难,但看着一屋子的两百余人,立刻衍生了新的想法念头:刘德威在如何厉害,他也不过是一个侍郎,不可能掌控刑部的两百余人。而两百余人中,未必没有给埋没的人才,正好借着机会,将他发掘出来委以重任。

    他有马周这等宰相之才,再来几个心腹,掌控刑部又有何难未完待续。。

    :今天第二更,晚上还有三千字的一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99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虎贲最新章节! 作者:无言不信所写的《大唐虎贲》为转载作品,大唐虎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虎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虎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虎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虎贲介绍:
在隋末动乱之际,一位少年虎贲横空出世。 他就是罗士信,演义小说中罗成的历史原型。 十四岁从军,单骑于敌阵前挑战,无人敢应。隋炀帝闻其名,令画师画下他战场上的相貌来观看。 他重情重义,骁勇彪悍,征战沙场仅有六年,却身经百战,勇名赫赫。 唐讨刘黑闼战中,罗士信以区区两百人,于残败的洺水小城挡刘黑闼上万兵马强攻,苦战八昼夜,力尽被擒,年仅二十,英勇就义。 秦王李世民大感悲痛,追谥一个“勇”字。 一个现代人,因意外回到唐初,附身于罗士信,时离洺水城破,罗士信死仅有一日。 以最悲剧的穿越,以“勇”之名,另创传奇。 PS:感谢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大唐虎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虎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虎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