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虎贲TXT下载大唐虎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虎贲全文阅读

作者:无言不信     大唐虎贲txt下载     大唐虎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九章 轮番进攻

    连攻的三日,苏定方绞尽脑汁也未能从安市城杨万春的手上占得点点便宜。

    唐军确实占有抛石车之利,但高句丽兵一样拥有山城之险;唐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昂,高句丽背水一战,做困兽之斗斗志昂扬。唐军训练有素,杨万春手中的这支高句丽兵一样有着少见的战斗力。苏定方智勇兼备乃当世名将,杨万春或许有所不及,可也是高句丽军略第一人,一个在历史上让大唐李世民都铩羽而归的人物。

    虽然才是短短的三日攻城,苏定方多变的攻城战术以及杨万春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沉稳都让所有观战的唐军将校看的叹为观止。

    原本那些觉得罗士信小题大做的大将,亲眼见杨万春的指挥水平以及城中近乎两万兵卒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都忍不住的面面相觑。这明知道高句丽不可小觑,到了这最关键的时候,他们竟然还是徒生小觑之心,想着隋朝昔年的下场,不免冷汗淋漓。对于总揽一切局势的罗士信,更是有着难以言喻的叹服之意。

    苏定方攻了三日,未能占得便宜,罗士信将他撤了下来,让李道宗接着上。

    李道宗一样的骁勇善战,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长处品行不同,他们的战术打法也是不同。李道宗又以他的战术打法攻打了三日,依旧未见成效。

    罗士信接着下命,让张士贵马文举莫虎儿等将轮着攻打,尽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也没有给对方休息喘口气的机会。

    在攻打安市城的第十三日。罗士信在睡梦中突然听到了些不寻常的声音。

    披着战甲走出了军营,早有前线的士兵匆匆来报:拂晓时分。杨万春领着千余人悄悄的杀出城来,意图摧毁我军搭建的土山。莫将军及时发现。率兵迎了上去。

    情况怎么样罗士信问道。

    兵卒答道:几番交手,莫将军打退了来敌,对方的意图并未得逞。

    让莫将军稳定好局面之后,来我营中一探。罗士信沉吟片刻,转身回到了营帐。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支援的念头,唐军训练有素,防止地方袭营的行军作战的必修课。若区区千人袭营,都能给唐军照成莫大的损失,这战也不用打下去了。直接夹着尾巴走更直接。

    这一点对于自己手上的兵卒,罗士信有着绝对的信心。

    等了大约两柱香的时间,罗士信得到莫虎儿在帐外求见的消息。

    看见大步走进来的莫虎儿,罗士信的目光落在了他那缠着纱布的手臂上,眉头挑了挑道:受伤了

    莫虎儿苦着脸道:迷迷糊糊的,让一个不要命的汉子划了一下,不是很严重,就当醒醒脑子。敌袭的时间正是人最嗜睡的时间段,莫虎儿在前线指挥了一日。疲乏累了,正睡到最沉的时候,遇上了敌人的袭击,当时他衣甲都没有顾得上穿。直接穿着裤衩就指挥兵士迎敌了。

    多年的战场生涯,小家伙也成长为了真汉子,将刀枪之伤视为无物。

    罗士信也没有说什么安慰小心的话。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不着说这些虚的,直接问起了情况:对方的兵。感觉怎么样

    莫虎儿慎重道:不会比我手上的那群虎崽子逊色多少,足够的凶悍。足够的敢拼敢杀。我们只是对冲了一合,就折了五十多名兄弟,还有六十多名受伤的,正在接受治疗,其中重伤的差不多在半数。当然他们也好不到那里,死了九十六个,关键的是没有一个伤的,都死了。我这一刀就是让一个半死的人阴的,我给了他前胸一刀,将他踹飞了出去,肠子内脏什么的都流出来了,要不了几个呼吸就得去阎王爷那里报告。只是想不到他在去报告之前,把手上的刀当做暗器甩了过来。

    外行人或许听不明白这其中的凶悍,但罗士信却是清楚。

    高句丽此次袭击,本意是摧毁唐军搭建的土山,免得他们失去以上打下的优势。袭击不成便果断后撤,不贪不恋战正是用兵之理。一千人的队伍,只是略一接触就照成了将近一百五十的伤亡,足见敌我双方拼杀的够恨,冲杀的足够凶猛。

    表面上唐军在伤亡上占据着一定的便宜,实际上并非如此。

    高句丽是进攻者,处在一定的地理劣势,兵卒得不到轮换救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唐军造成百余人的伤亡非常难得了。九十六人,没有一个重伤活口,亦可见对方确实凶悍。

    杨万春在中原十数年的苦学,还是学到一定的东西的。

    罗士信也庆幸他并没有因为有先见之明而草率行事,左天成的那伙隋朝兵卒战斗力他是亲自体会过的,有一部分人维持着原来的战斗力,另外一部分因为长时间为生活奔波,很多战阵杀敌的东西都拉下了,实力有限。而且他们是以百姓的身份潜伏在安市城中,缺乏装备器械,他们一千人未必当真就能撼动杨万春受伤的虎狼之师,草率行事反而有反镇压的可能,只会功亏一篑。

    经过这十数日的酝酿,杨万春想必也没有多少精力能够顾忌安市城中点点异常,是时候可以行动了。

    罗士信亲自写了封军事指令,让契苾何力根据指令行事,让人叫来侯杰,叮嘱他将指令亲自交到契苾何力的手中。

    想了一想,罗士信又下达了一个命令,将所有夜袭阵亡的高句丽首级给我砍下来,用竹竿高高挂在两军阵前。

    一个出色的统帅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鼓舞军中的士气,将兵卒潜在的能力激发出来。

    杨万春无疑是这样的统帅,看着一个个兵卒的首级高高的挂在不远处,双目几乎让血丝掩盖,目眦尽裂,涌现着血色怒焰,咆哮道:当年隋兵残暴,犯我家园屠杀我百姓。我们的父老乡亲要么被杀要么被掳,这是咱两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惨祸。

    我杨万春奉我王之命,将无家可归的百姓安置在这小小的安市城,打算以这为起点,重整高句丽,使家乡父老得以重享太平。但是谁想到隋朝虽灭,可又来了比他凶残十倍的禽兽白岩城整个城池让禽兽摧毁,还放言踏平我安市,屠我安市所有百姓。看见没有他手指着远处的人头喝道:安市城落陷,不只是你我,我们的家人妻儿都是这般下场。我们高句丽渴望的是太平的生活,可是偏偏有禽兽来破坏我们的生活,告诉他,面对城外的虎狼,我们应该怎么办

    杀

    杨万春擅于治兵,麾下将士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毫不怀疑他说的是假话,一个个都悲愤盛怒,涌现起死战之心。

    这一声杀,喊得可谓震天动地。

    城外的唐军再次发动了进攻,他们的进攻依然是那么的有效率,那么的合理。但是高句丽的反应,丝毫不慢,尤其是盛怒下的他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拼杀的更凶更猛更狠。

    任凭唐军如何的训练有素,任凭唐军战术如何多变,杨万春凭借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士依仗着安市城的城防之利,以不变而应万变,瓦解了唐军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杨万春看着再次被打退的唐军,带着些许骄傲的看着有序不乱的兵卒,露出了些许的骄傲自得:这是他亲手训练的军队,也是他在中原十数年苦学的成果。

    以治为胜

    杨万春心底默念了吴子兵法中的核心四个字,在安市城的这些年他一直以吴起为榜样,将治军为军事第一要务,最终花费十年时间在高建武的支持下练成了一支锐不可当的劲旅,只是

    想着高句丽当前的局势,杨万春也不知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至少扛过面前这一关,在考虑未来杨万春心念于此,对身旁的副将道:我去睡会儿,有情况叫我

    杨万春现在并不想睡,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必需抓住没一个空闲的机会睡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在不该犯困的时候犯困。

    因为一身的能力来至于中原,他从不敢有半点小觑中原的英豪:在罗士信的阵营中有李道宗有苏定方有张士贵有莫虎儿有马文举等等知名将校而安市城却只有他一个。他必须要养足精神面对诸多英雄豪杰的轮番进攻。

    杨万春并没有意识到自唐军来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离开过城墙半步,他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对付李道宗苏定方张士贵莫虎儿马文举等将领的攻势上,已经顾忌不了城中出现的一些小状况。

    当然就算他意识到,也不可能想的那么多那么广,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李道宗苏定方论及干略绝不在他之下,张士贵莫虎儿马文举也不见的会比他逊色多少,面对他们的轮流攻势,杨万春只能大气万分精神因对,没有别的精力能够估计其他。

    就在这种刻意制造的情形下,在唐军还未出征便已经潜伏入城的左天成部终于行动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 唐军入城

    尖锐的鸣叫声响起

    黑影从天而降,稳稳的落在了李云聪的手臂上。

    罗士信并没有如围困辽东一样将安市城团团围困,但杨万春却自己将安市城彻底封锁起来,禁止任何人出入,也限制任何人与城外联系。

    罗士信与长白山上的隋朝余孽的交情在高句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更有人传言罗士信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能够出奇兵过参路沼泽都是长白山的隋兵领的路,能够在短短的时间攻破辽东,擒杀高句丽之壁渊斌之也是因为早在唐军出征的时候,长白山上的隋朝余孽已经先一步混入辽东城协助了唐军攻取了辽东。

    隋朝余孽的首领左天成现在已经授命为唐朝的将军,在罗士信麾下效命这也是明确的事实。

    隋朝余孽在高句丽生活了十年,对于周边的地形地势了若指掌,踪迹几乎能够遍布整个高句丽,杨万春此举正是为了防止城中混入了唐军的奸细,防止彼此相互联系,泄露过多安市城的情报。

    然而他千防万防却也没有防范住这高山上的长空霸主雄鹰,鹰甚有灵性,速度快且凶狠,在高空中几乎不惧任何鸟类。较之信鸽,可以更快更安全更准确的将情报送达。尤其是李云聪手中的这只鹰,更是鹰中的精品,除了熟悉的人召唤它,它根本不会将脚下的信交给任何人。

    安市城里的一切情况,罗士信能够了如指掌全赖了李云聪左天成之间依仗雄鹰的联系。

    取下宝贝鹰儿爪上捆绑的信,接着月色细细阅览。

    终于可以行动了李云聪一直憋着一口气。他们这伙困在长白山上的亡国人生存下去唯一的希望便是捣毁京观,覆灭高句丽为战死在辽东的战友复仇。足足十年的等待十年的期盼今时今日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

    将信中内容牢记脑海,取出火折子将之烧毁。借着夜色的隐蔽来到了城西的一个大宅子里。

    这所大宅子是跟着安市城的建立而建立的,是城中的老古董的建筑之一。当年罗士信为平阳寻药王孙思邈远来长白山,因为救了左天成取得了他们一行人的信任,彼此说起了复仇之事。

    罗士信对他们毫不隐瞒说复仇只能倚靠唐朝,而且唐朝短期内是不可能帮助他们复仇的。针对历史上高句丽的情况,罗士信也给出了几个建议,其中有一点便是多多注意安市城,认为安市城将会成为日后大唐攻打高句丽的一道坎。

    虽然当时的左天成他们不知道小小的安市城为何会成为能够阻挡大唐的坎,但是他们将罗士信视为朋友也重视他的意见。安排了人潜入安市城定居。

    当时杨万春还没有被任命为安市城的城主,安市城也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在高句丽的几座重要的城池中,安市城是其中最不显眼的,也因如此左天成的人很容易的就融入了进去,购买了房产在城中定居。

    而后不久,高建武安排杨万春当任安市城的城主,将他扶持起来对付渊盖苏文的世族势力,给了安市城前所未有的支持。安市城的地位徒然上涨,成为高句丽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杨万春在兵事上亦有着绝高的天赋。重视治军治兵,将安市城里的各路兵士,不管是巡逻兵还是护城兵乃至于捕快都严苛训练,将他们训练成只要拿着兵器披上衣甲便能作战的精锐战士。农忙空闲时,还组织训练百姓,让百姓也有一战之力。关键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

    杨万春干的这一切都在左天成安插在安市城的眼线中。

    左天成也意识到罗士信当初的预言已经件件应验了,着重安排将人手进入安市城。因为罗士信这超越一切的远见。就算杨万春在如何了得也想象不到钉子早在多年前就插进他的眼皮子底下了。

    也是因为事先做了准备,左天成他们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安市城中藏匿了千人。这千人之中的百人几乎算是安市城的老居民。

    宅内满布手下,约有五六十人,他们大多都有四十好几,见到李云聪激动兴奋,纷纷上前,询问是不是可以行动了。

    李云聪笑着回应,安抚着众人的急切之情,问向一旁那个漆黑如炭的汉子道:铁叔,兵器什么的你准备好了没有

    铁叔叫姓铁名山燕云人氏,最早是一个铁匠,受到杨广的招募从了军,成了军人,也是最早一批进入安市城的内应,在安市城他干着老本行打铁,暗地里负责所有兵器衣甲的维护,所有兵器都储存在他的地下兵器库里,得到询问,铁山将自己的胸膛拍了邦邦作响,毫不犹豫的道:少族长放心,每一把兵器都让我磨得雪亮,就等着今天。

    好李云聪环顾四周道:你回去做好准备,我分批让人去取。今晚四更,我们兵分六路,务必要帮助唐军攻下这安市城。

    周边诸人并没有高声呼喊,但一个个都绷紧着神经,表情严肃而认真。

    四更丑时一刻,也即是凌晨一点。

    在城外唐军攻势正急的时候,安市城内骚动自乱起来。

    东南西北四门百姓屋舍先后燃起,城中粮仓府衙先后遭到了乱兵的袭击。

    四周都喊着唐军杀进城了,正在屠城的可怖消息,男女老幼,一个不剩。

    杨万春以唐军凶暴为由,激励城中所有军民万众一心抵御唐军的心思。这里反被罗士信利用起来,以凶暴的唐军形象来恐吓安市城的百姓。若唐军依旧在城外,百姓自然会为了保护家园,拼死与唐军一战,现在唐军都杀进城来了,正在城中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他们哪里还有勇气抵抗。登时整个安市城人心惶惶,便在这时城中又传来虚假的消息,西南北三门都已经让唐军攻陷,唯有东门尚在,往东门逃跑。

    在有心人的教唆下,百姓不由自主的赶往东门。

    城中并非没有主事之人,但是事情来得太突然变故来得太快,连他们都不确定唐军是不是真的杀进来了,又凭什么说服惊恐中的百姓信服他

    短短的时间里,已有数千惊魂未定的百姓聚集在了东门,群情惶恐的要求镇守东门的兵士开门放他们出城逃难,人数还在不停的上涨,局面越发的难以控制。

    安市城的动乱,杨万春理所当然的第一个知道。

    在这种局面之下,杨万春哪里还不明白问题所在:在长白山上的那伙人没有潜伏在辽东跟没有在高句丽的国都等着唐军,而是潜伏在了他掌控的安市城。他在唐军到来之前,曾经耗费了许多心思抓潜伏在安市城的隋朝余孽,费尽心思也没抓到几个,只以为他们并不看重小小的安市城。这个解释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安市城固然因为当年高建武的支持,地位非同一般,然而终究是为了防范渊氏一族势大而筹备的,用于内斗,而非抵御唐朝的入侵。论战略要地远远比不上辽东,甚至白岩城,唐军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将重心放在安市城上。

    他怎么也想不到对方偏偏无视辽东这样的战略要地,而将重心安置安市城。

    不要慌,城中不可能有太多的敌人,他们只是想制造混乱,让我们自乱阵脚,给他们可趁之机不管城中乱成什么样子,他们始终免不了一点,都需要得到城外唐军的支持,只要我们断绝他们彼此的支持,他们奈何不得我们。

    在这种情况之下,杨万春依旧保持着一定的理智,以不变应万变,连支援的念头也没有。

    直到他得知百姓蜂拥的赶往东城,听到三门落陷的假消息,这才展开了针对性的行动,亲自赶往东门,安抚人心。

    杨万春在安市城的威信极高,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百姓就如吃了定心药剂一般逐渐平复了下来。

    诸位父老乡亲,我杨万春说过,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现在站在这里跟你们说话,就证明了一件事。安市城就如太白山一样的安稳健在,你们受到了蛊惑受到了欺骗受到了左天成那伙隋朝贼寇的欺瞒,他们想利用你们骗开这安市城的城门,好放埋伏在城外的他们冲杀入城。相信我杨万春的,还请回去,今夜你们的损失等击退唐军之后,我双倍奉还。

    在他的劝说下,百姓一个个都退了回去。

    杨万春松了口气问道:可有唐军的迹象

    守城将官也抹了一把冷汗道:没有,没有唐军的影子。

    奇怪了杨万春满心疑惑,看了看远处漆黑的一片,也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唐军与隋朝的那些余孽在搞什么。

    此事城南攻势猛烈,杨万春在城东左右巡视没有任何情况,心系战场再度来到了城南,安排部分人在城中缉拿闹事煽动百姓的人。

    拂晓时分

    杨万春突然得到消息城东落陷,唐军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城中与城外的唐军强行攻取了城门,已经杀入城中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血战安市

    杨万春犹如枯木一般的脸上没有异样的表情,没有人知道唐军是如何出现在城里的。他也没有继续针对这个问题纠缠苦恼下去,现在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唐军突然出现在城中,他们夺取了东门这是不争的事实。

    战场千变万化,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乌古乃,这里交给你了,我去东门迎敌杨万春表现出了一个统帅应有的果敢决绝亲自点齐了兵马往城东压了过去。

    杨万春深通治兵之道,将军中兵卒分作三六九等,以明确的等级分化以及功利心刺激兵卒的向上之心。他如吴起一般在安市城改革高句丽兵制,创立武卒制,走着精兵路线,亲自训练出一支千人左右的精兵,号为武卒,是为他麾下最强的勇士。

    而今安市城东门为唐军占据,这时间越久对于他们越是不利。想要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唯一之法便是在短时间内将唐军赶出城去,重新夺回高句丽东城的控制权。

    这一出手,杨万春便派遣出了自己最强的精锐部队。

    以武卒结成枪阵,依为前部,左右兵卒迂回奋进,步步推进。在军功制度的鼓舞下,在捍卫身后家园的意志下,一个个高句丽兵卒毫无畏惧的涌向了唐军。

    两军凶狠的冲撞在了一起

    高句丽武卒有着自己的意志,同样的已经占据东门的唐军也有着他们属于自己的骄傲

    不败

    唐军自立国以来,取得了接连不断的胜利,尤其是对外战役更是未逢一败。让大唐如日中天。

    谁也不想成为这第一败,在自己的身上刻上耻辱的印记

    两支劲旅的交锋。也只有血肉横飞可以形容。

    他娘的,这群兔崽子真他妈顽强张士贵吐了口带血的唾沫。抹了一把脸上的红白之物,鲜血与脑髓混在一起,将他那张威严而又冷酷的国字脸染得如同唱京剧的小丑一样。他拄着金刀,靠着城墙瞧着前方的战局,大口的喘着粗气。

    这拿下安市城的东门,张士贵还以为攻取安市城易如反掌,却不想直接遇上了硬渣子,怎么打也打不进去。气急之下,他身先士卒。自己领着亲卫队杀了上去,一番厮杀,刀下也有十数条亡魂,然效果并不明显,苦战许久,最终体力有些不支,退了下来。

    张士贵不过四十好几,正是黄金年岁,体格也向来充沛。然而今日在战场上战不过几柱香的时间,便有体力不支的迹象,足见在进攻的时候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喘着粗气,张士贵骂骂咧咧的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影,蚂蚁般向前涌去。

    安市城是山城,地势异常独特。城门附近的街巷纵横交错,环境十分复杂。部队根本无法形成整齐而密集的方阵。纵然在兵力分配上有优势,却也发挥不出来。

    以百的编制分散成数个小队。源源不断地开进充满死亡的战场,向对面的敌军发起猛攻。战斗几乎是在街巷的各个地方同时展开,无数的敌人以同样的小队涌现出来,士兵们在大街小巷甚至屋里屋外房上房下,拼杀得异常惨烈。每一个街道巷口的控制权都需要士兵们用性命去填去换。

    短短的半个时辰,双方在这街头巷口埋进了上千条鲜活的生命,唐军攻杀不进去,高句丽兵也撼动不了唐军分毫,双方不断的以兵卒的生命为代价,陷入了胶着状态。

    震天的战鼓也不知第几次被擂响,新的攻势开始。

    杨万春声音已经喊得沙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望向不远处几乎近在咫尺的敌人,心中不禁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他一直信奉吴起的治军理论,信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可以所以碾碎。然而这一刻他却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动摇。

    吴起曾言:战斗之场,止尸之地。是以喻之如坐漏船中,伏烧屋下,若能厉气舍死当敌之锋,则敌之勇者不及怒我,智者不及谋我,我反生而敌必死耳。

    只要有舍身忘死的斗志,敌人再多,在如何的狡猾,情况在如何恶劣,哪怕是死地绝地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前的情况迫在眉睫,他麾下的兵卒亦有足够的斗志,然而却无法扭转局面。

    当前情况胶着确实是不胜不败,杨万春却很清楚的明白,越拖下去对他越是不利,唐军有着人数的优势,而他孤立无援,拼不起耗不起。他不是不知身后有十万大军,但是用脚趾来想都知道指望不上他们。

    压上去,就算拼光所有的兄弟,也要讲城东给我夺回来杨万春见他亲自训练出来的武卒又一次给打退下来,再一次下达了压上去的命令。这命令下达的同时,心亦在滴血。短短的时间里,他这支精心训练出来的武卒发动了十余次猛攻,一千余人的武卒现在只剩下了五百不到,折损过半。以杀敌数而言,他们是赚够了本,即便此时失守,单以战绩而论,不亏武卒之名,但是破不了僵局,始终等于零。

    唐军之勇唐军的战斗素质强悍的在他的意料之外,除非武卒能够占些便宜,其他街头巷口大多都拼杀的有些吃亏。

    这还是唐军的寻常兵卒,若罗士信的捷胜军亲自出战,只怕情况更加危险。

    捷胜军

    杨万春心中闪过这个念头,眼中突然露出惊恐之意,明白了唐军的整个计划:唐军不只是要他这一座安市城,还要吃掉安市城以东的十万援兵。杨万春对于与渊盖苏文坑壑一气的高延寿高惠贞没有半点的好感,却清楚的知道他们率领的这十万援兵是高句丽最后能够动员的兵力,一但这十万高句丽援兵给吞了,他们高句丽当真离灭国不远了。固然不屑与他们为伍,杨万春却也不得不为他们的安危考虑。

    来人,给我从西门南门北门调兵,三门只留下两千守兵,告诉他们,能够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实在坚持不住便投降唐军,我不怪他们。将余下的所有兵卒都聚集过来,我们从东门突围。杨万春说着,从怀中取出皂衣头大兄的令牌,递给了身旁的心腹将领滕铭山道:不管你用什么法子,你想尽一切办法给我混出城去,以此令牌命令高延寿高惠贞他们部队按兵不动,违令者军法从事

    皂衣头大兄是辽东的卫冕之王渊斌之的职位,为了拉拢杨万春,渊盖苏文将这个前五官中仅次于他的军职给了杨万春。

    滕铭山一点也不明白因由,但出于对杨万春的信服,毫不犹豫的领命走了。

    杨万春将城中兵卒都聚集在了一处,面对眼前的万余兵卒,沙哑着嗓音道:将士们,我杨万春对不住大家,安市城守不住了。我本意图与安市城共存亡,但是你们还年轻,还有大好的前尘,不能因为我的无能跟着我丧命于此。眼下只有一个活的机会,冲出去,冲出东门,我们就有存活的机会。我杨万春以耳代首,待领你们突围之后,再履行诺言,以死谢罪

    说着他挥剑将自己的耳朵给割了下来,鲜红的血液顺着伤口留下,将他半张脸都染红了。

    最初他的想法是效仿历史上的曹操以发代首,但是曹操以发代首是有典故的,中国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古人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没有这种说法的民族,常常为了方便,为了避免长虱子玩各种造型,什么地中海双马尾麻花辫都有。

    高句丽的文化主流源自于中原,但这细节上还是有着差异的。削发根本没有诚意,故而改削发而割耳,也能体现悲壮之气。

    果然在杨万春的带动下,原本就精锐的高句丽兵卒展开了绝地反击,便如孙子兵法中记载的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

    杨万春将兵力聚集起来,数量反胜东门的唐军,而且气势如虹。

    张士贵的压力徒然大增。

    罗士信此时此刻正在东门之外,得到杨万春的举动也是一怔,忍不住赞道:好家伙真有一手李总管,我将席君买与捷胜军借给你,你依照计划行事。虎子,你点一千精锐,随我去支援张总管。说着他不忘对身旁的薛仁贵说了一句,你跟着我

    李道宗与莫虎儿肃然领命。

    薛仁贵也兴奋的高声领命。

    罗士信深深的看了安市城一眼,原本他是打算留下来与李道宗契苾何力一起对付高延寿高惠贞的十万大军,将杨万春交给苏定方张士贵两人对付。

    但是杨万春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难缠,竟然看破了他的最终意图,意图冲东门突围,阻止高延寿高惠贞浑水摸鱼。

    杨万春果然是一号人物,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罗士信毅然决定亲自对付杨万春

    此时此刻在他看来,杨万春的威胁甚至大于高延寿高惠贞以及他们的十万大军。。。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投降

    飘扬的旌旗下,张士贵将水壶中仅有的水倒入喉咙,混杂着脸上的汗水人血脑髓什么的一股脑的灌进了嘴巴里,目光一刻也不敢偏离战场,这群疯子

    他出生将门世家,他曾祖张俊,官北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官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张国,仕隋朝大都督,祖上几代都是善战之将。在家族氛围的熏陶下,张士贵自小就练就一身武艺,弓马娴熟。隋朝大业末年,张士贵在虢州聚众反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杀伐生涯。

    张士贵凭借一身的仗义以及武勇军略在乱世中混的很好,那个时期他占据着战略要地,又有一身的勇名,即便是据守在洛阳掌握着隋军主力的王世充,以及盘踞在河南的李密瓦岗军都对他巴结拉拢,甚至将他视为韩信,他投入那个阵营,那个阵营就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成为中原的主宰。

    当然张士贵兵没有看上如日中天的李密王世充而是选择了李渊

    投奔李渊之后的张士贵得到了重用,参加了李世民指挥过的所有战役,身经百战不外如是。

    这一生他打过不少的恶战苦战,但是从未如今日一般,打的如此艰难。尺寸之所,浮尸遍地,长街小巷,连立足之处都没有,敌我双方的拼杀都在一具具的尸体上展开的。就连屋顶上也成了他们全新开辟的战场,因攻杀的太狠,还踩塌了好几栋房屋。

    原本他的任务是进攻。罗士信给的任务在他看来是极其简单的,占据东城在保持最大伤亡基础上徐徐的将安市城拿下。

    之所以徐徐。用意也很明显。

    他们要做一个样子给三十里外的高延寿高惠贞他们知道,唐军苦战了一整夜。打的很凶打的很累,正是他们的可趁之机,诱惑他们出来捡现成的便宜。如果他们打的太快,以闪电的速度拿下了安市城,给高延寿高惠贞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来战

    张士贵这一进入城中,看着安市城这长街小巷的地势,便觉的有戏。这里的地形复杂,不适合大军作战,在这种复杂的地形。只要对方的战斗力不是太废,怎么样也能打上一阵子,也没有必要故意留手。也好在他存着这个心思,没有轻敌。

    安市城里的守兵论及战斗力与战斗意志毫不逊色唐军,尤其是他们冲在最前头的那伙兵卒。论及战斗力似乎比他麾下的兵卒由要强势一些,双方打的不可开交,谁也奈何不得谁。

    张士贵确实不给予求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受得了攻势给钳制住了,战局不把握在他手中这危险的局面。几经奋战都打不破僵局。直到安市城的守军突然发疯了一样,展开了攻势。张士贵顿然醒悟,现在已经不是求胜的时候了,稳住局面才是当务之要。不然坏了大计,将会造成莫大的损失。

    张士贵当机立断,为了稳住局面。转攻为守,依仗着这城中的长街小巷。不断的抵挡安市城守军的攻势,不然安市城的守兵越过这雷池一步。

    长街的尽头。身着皮甲皮兜手握盾牌长刀的敌军士兵,打着杨字旗号,宛如猛虎一般在街巷中敏捷地穿梭靠近。他们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人数众多,踏着鲜血和死尸,竟好像是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这种蚁辅附似的进攻,看似愚笨却最为有效。

    在这种疯狂的攻势下,任何计策战术都显得疲弱不堪。

    想要扼制住这种疯狂的战术,唯一的办法就是比他们更疯狂。

    他扯掉了字的头盔,道:他娘的,老子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屁本事没有,就是治理疯病。跟着我一起压上去这退下来刚缓了口气,张士贵高举起了金刀,吆喝着领着亲兵再次冲杀了上去。

    当罗士信率着莫虎儿薛仁贵抵达安市城东门的时候,张士贵披头散发着正凶悍的站在堆积着将近半米高尸体上,挥舞着那金光闪闪的大马金刀,大笑谩骂,豪气干云。

    虎子,你领五百人从左迂回着杀过去,仁贵,你帮着莫校尉破绽。记着真正的勇将绝非自己杀的爽,能够以一当百,而是能够带动兵卒气势,让他们能够以一当十。他们的一当十,远比一个人的以一当百更有战力。罗士信最近没少指点薛仁贵的武技,现在的他与最初的时候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大有突飞猛进的趋势。

    薛仁贵一扬手中硕大的方天画戟道:大人放心,我绝不给您丢脸。

    莫虎儿唿哨一声,风风火火的投入了战场。

    罗士信先行来到旌旗之下,张士贵冲在最前头,替他指挥的是军中的司马李瑞,名不经传但是很受张士贵的器重。类似他们这类喜欢冲锋陷阵的大将主帅,都会留有心腹代替执掌令旗指挥,以免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

    代替罗士信指挥的自然是刘仁轨,而代替张士贵的就是李瑞。

    大总管,您来了情况有些不妙,杨万春似乎将兵马都聚集到一起了,他们这是想突围。李瑞见到罗士信,眼睛一亮,心中大定,迫不及待的向他反应当前情况。

    看的出来罗士信瞧了一眼宛若疯虎般的张士贵,对李瑞道:你继续指挥,我从右方迂回杀过去,给张总管掠阵。

    李瑞听了大急,道:可是对方采用的是正面强攻,中路压力很大。

    罗士信大笑道:你太小觑你们家总管了,张总管勇悍如斯,除非他阵亡于此。不然我决不信高句丽小儿能够否突破他的防线

    杨万春确实不差,但大唐的英雄豪杰,又岂会逊色半分

    他说完没有理会李瑞,领着麾下兵卒,自往右方冲杀过去。

    这街头巷战不适合骑马,罗士信将赤骠丢给了后方照料,踩踏着己方兵卒的尸体,来到了最前线。

    看着面前悍不惧死的高句丽兵卒,罗士信大笑道:这刀枪剑戟的拼杀,我们华夏可是祖祖太爷爷的辈分,哪能输给百代之后的孙子辈怕丢脸的,跟我教教这群孙子怎么杀人

    枪出如龙,威势如虎。

    伴随着他独特的鼓舞人心的方式,罗士信再次于战场之上舞动起了他的大杀器

    无人可挡的银色闪电正如他口中说的话一般,在教几百代之后的孙子如何杀人。

    这伙安市城的守兵实力并不弱,能够逼得罗士信不得不赶来支援可见一般,但是在此刻的罗士信的眼中,八岁的孩子与十六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前者是一招后者也是一招

    没有抵达一定的境界,兵卒与普通人没有多少区别。

    这种街头巷战,阵型排不开,拥挤在一处,相互难以配合致远,考验的往往并非是一群人的战斗力,而是少数几人的战斗力。

    在着小街小巷中,罗士信个人的武勇能够完全施展开来。

    他的面前永远只有五六个人,五六个人根本不可能抵挡的住罗士信的步伐

    一排一排的五六个先后倒下去,罗士信每往前一步就意味着少了一排的敌人,一步一步一步,每一步都如魔鬼的步伐,撼动着守兵的左翼。

    唐军左翼的情况与右翼差不多,薛仁贵目前的武勇,虽然不能与罗士信相提并论,但也非一般人能够应付的了得,加上一个小疯虎的虎爷莫虎儿。他们带来的兵卒都是养精蓄锐,打算迎接十万大军来袭的队伍,对上已经与张士贵部打的天昏地暗,体力什么的都已经有着一定的损耗,遇上薛仁贵莫虎儿的猛冲狠杀纵然有杀敌之心也无杀敌之力。

    随着罗士信领的援兵投入战场,唐军搬回了兵力不足的劣势。

    杨万春听着左右翼支持不住的消息,整个人傻傻的呆立着,已经完全没有计策可以实施了。

    喊杀声在不断迫近。

    感受着左右两翼的崩盘,看着前方那凶悍的唐军大将,那魁梧的身形犹如高山一般伟岸,脑中再次响起那句名言若能厉气舍死当敌之锋,则敌之勇者不及怒我,智者不及谋我,我反生而敌必死耳也意识到了一切问题所在。并非是吴起的军神理念出错,真正的原因是他自身的实力不济,他做不到吴起那样将拥有神乎其神的治军能力,能够将一支军队训练的天下无敌。

    他们强,但是对方的唐军毫不比他弱,尤其是还有那么多不畏生死的英雄豪杰,与这样的国家为敌,高句丽焉有不败的道理

    投降吧不要做无畏的挣扎了

    杨万春失魂落魄的说着,泪水从眼角滚落。他受过中原儒学的熏陶,有着忠君爱国之心,同样的还有点点仁义道德,当前的局面已经无力回天,与其死撑着平添伤亡,不如投降免去不必要的死伤。他虽在百姓面前将唐军形容的十恶不赦,然他心中在是清楚不过了。

    唐军不说是仁义之师,但是还不至于对手无缚鸡之力的降兵以及老弱妇孺动手,罗士信固然有杀降的黑历史,却也是因对方先屠杀了中原百姓的缘由。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好戏才刚刚开场

    随着杨万春的放弃,安市城攻防战总算告一段落。

    罗士信见变故都在承受范围之内,也松了口气,接受了杨万春的投降,抹去长枪上的血迹,安排兵卒收缴兵器,安置俘虏,信步来到杨万春的面前,看着拜服在面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将他扶了起来。

    尽管杨万春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让他大费苦心劳师动众的安排,但这一切结束之后,对于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却也有着不小的佩服。

    一个身份低微的百姓,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孤身万里远行中原,自学中原语言文字,凭着勤学刻苦之心,得到地方大儒的认可,无视异族身份用心教导,从而成为一代人杰。这其中杨万春付出了多少,吃了多少苦无人知道。抛开家国的偏见,罗士信并不讨厌这个男人。

    杨万春神色复杂的瞧着面前这个远比他年轻的青年,长叹道:罗大总管,你赢了。渊盖苏文那个乱臣贼子与大唐为敌,实在是大大的不智。他说的是一口带着幽州腔味的中原话,流利顺口就如再说自己的母语一样。

    罗士信颔首道:你这话说的我爱听,我觉得任何跟我大唐为敌的人。他的脑子都是驴踢过的,都不会有好的下场。他怔怔的看着面前的杨万春,带着几分霸道猖狂的道:高句丽即将灭亡,百济大和也不会有好的下场。

    杨万春无以言对,他爱他的国家,不想看到自己热爱的国家灭亡。但是他是个人,人力终有尽时。无力回天也为之奈何。沉默了半响,他道:有一个问题。希望罗大总管能够给在下解惑。

    他还没有问什么问题,罗士信已经笑着回答道:水门

    杨万春又呆了半响,摇了摇头,依旧想不明白。

    安市城是他一手建造的,各个可以入侵的地方都严加看守,不敢说无懈可击,但决不至于有什么明显的漏洞。

    罗士信好像一点也不急,耐心的说道:其实是个障眼法,我从我们中原的一个家伙身上联想到的方法。

    对于安市城如何攻打。罗士信想了很多。寻常的攻城战法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毕竟历史上李世民都尝试过了,面对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他前后耗时六十多天,动用五十多万人次攻城,一直从秋天打到冬至最后因为冬天气候的关系选择了撤军。

    苏定方李道宗张士贵这些大将也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证明了这一点,安市城确实不是轻易能够攻取的,应当用非常之法。

    罗士信最初的打算是简单的里应外合,利用潜伏在安市城中的李云聪攻击内城里应外合强行打开城门引唐军入城。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打法面对杨万春这样的人是绝对行不通的。杨万春的能力表现堪称一代名将,有着足够的沉着与冷静,而且善于治军,麾下的兵马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战斗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情的反应能力。

    李云聪这一伙潜伏在安市城里的隋兵。在十数年前或许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强兵,但是十数年在长白山艰苦的讨生计,或许体力什么的还有所加强。但是训练战场杀敌技巧,攻杀之间的配合必然会有所生疏。关键还是兵器衣甲等装备。高句丽不比大唐,大唐冶炼技术发达。武风盛行,天下各地的铁匠铺都有兵器贩卖,防身的皮甲也能购买的到,真正大街小巷武夫佩刀文士挂剑那是极为寻常的事情。

    在高句丽只有兵卒将官能够佩戴刀剑等兵器,很难将兵器运入城中,更无法大规模的生产。

    一千多人真正兵器的普及率不足五成,着甲率更不足两成,以他们的力量未必就能撼动杨万春一手训练出来的安市城精兵。一但李云聪他们未能及时的打开城门,必为杨万春城中负责支援的兵马所歼灭,万千算计就功亏一篑了。

    罗士信并非小觑李云聪那伙隋兵的实力,而是重视安市城守兵的能力。果然他的重视是正确的,高句丽这小小的国家冒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不容掉以轻心的人物。

    安市城作为一个山城,最大的不足是水源问题。城中的百信无法如平地一样就地凿井取水,一但遇上军事围城,只要断了水源,山城不攻自破。为了不让缺水成为安市城的弱点,杨万春选择了开河渠直接将水引入城中,在城墙与入城的河渠开了水门,供给生活用水入城。水门自然同样拥有士兵防守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闸门机关。

    罗士信安排李云聪在城东闹腾,主要目的就如五行遁术的障眼法,吸引城上守兵的注意。

    在杨万春未来安抚百姓之前,东城百姓群情激奋有强冲城门的意图,城墙上以及负责水门的守兵不可能不给吸引过去。而早已潜伏附近的唐军乘机摸下了水,悄悄的锯开了水门。至于为何事后没有给发现,罗士信也是沿用了五行遁术中入门最基本简单的水遁术。

    以抹黑了的空闲芦苇杆做呼吸的用具,兵卒都潜在水底,在黑夜里根本瞧不出水中有人,唐军亦是通过水门潜入了城中。

    李云聪的隋兵一时难以控制东门,但隋兵加上唐兵就容易的多,成功的在守兵未能及时支援的情况下将东门控制下来。

    值得让我如此劳师动众,在整个高句丽估计就你一个了罗士信说着,突然又长叹了口气道:原本我还想招降你,现在看来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陛下吧。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为高句丽考虑,忠诚至此,我是没有办法也没有那个口才说服你了。

    杨万春苦笑,即以知道我是在拖延时间,为何还要跟我解释这么许多

    罗士信带着些许嘲讽的道:这就算我们的差别,你有一群猪一样的队友。只会拖你的后腿,占你的便宜。若三十里外的十万大军死心塌地的供你调遣,胜负真不好说。但是他说道这里,语气有变得些许自豪:我不一样,我在前线打仗,缺什么几乎不用我开口,后方都会在第一时间送达。就算他们在如何的困难,如何的不容易,也不会苦了我们这些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大唐目前的情况想必你也了解。兵源有限,兵力有限。为此我甚至不愿提增兵之事。但是他们还是派遣了援兵,两万数量算不得多,但是作为奇兵,却是足够了。

    杨万春神色骤变,失声道:不可能,你们不可能征调援兵而不被发现。

    唐朝兵源不足,这是高句丽的密探早已探得的事情,但给罗士信增兵,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罗士信攻打下的城池越多,他可用的兵力越少,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杨万春的密探早已防着这一点,监视北地的兵卒调拨情况。结果毫无迹象,罗士信毁白岩城也是兵力不足的一个表现。

    他实在想不明白援兵从何而来。

    你忽视了一个关键的细节,我们陛下还有一个天可汗的称号。可以调动草原兵卒参战,你们的密探没有那个水平深入草原各个部落吧罗士信有几分欣赏杨万春此刻的神态,契苾何力的两万援兵来至于铁勒部,他们为了尽快支援罗士信,行军路线是直穿草原,从草原奔袭,高句丽的探子自然不从察觉。

    完了,高句丽完了杨万春颓废的坐在了地上,双目无神。

    将他带下去,看押起来。罗士信转过身子,不再理会身后。

    这时攻打西门的苏定方也率兵赶了过来,与罗士信会师。

    罗士信对他颔首示意,对身旁的兵卒高声道:好戏才刚刚开场,还有气力随我去将三十里外的敌人碾碎的举起你们的兵器

    哗啦啦的兵器挥舞的声音,四面八方的响起。

    张士贵这时走了上来:大总管,我便不去了,不怕笑话,我现在举刀的气力都没有了。

    罗士信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辛苦了,安市城交给你吧。

    张士贵以拳捶胸,高声道:大总管放心,安市城在我手上,跑不了。

    罗士信旌旗一挥道:出发

    辽东湾长兴岛。

    契苾何力一伙两万之众的兵卒,脚踏实地的在高句丽境内一处不知名的浅滩上登了案。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这坐船过来就如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下了船只觉得脚都飘飘的。

    看着身后一群跟他差不多的族人,原地跳了跳道:他娘的,别一个个都跟软脚虾一样。我们一族受到陛下的优待,族人现在吃得饱,穿得暖,不用在过将脑袋别在裤腰上的日子。现在正是陛下用得着我们的时候,报恩就在今日,谁他娘的不好好表现。老子就将他的脑袋砍下来,当尿壶用。

    契苾何力正在鼓舞士气的时候,远处一道黑影正快速的逼近。

    契苾何力还未反应过来,便听黑影说道:我乃大总管府中客卿侯杰,敌军已经离营毕竟安市城,大总管让契苾将军立刻捣毁地方大营,以最快的速度与之两面合击。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诱敌深入

    三十里的间距说远不远,说近也不是很近,但高延寿高惠贞都是有心人安市城的异变他们还是在第一时间里知晓的,只是他们非常默契的选择了作壁上观,坐看胜负。

    这自古到今从来不缺坑队友的奇葩人物,高延寿高惠贞便可谓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了解这两人的秉性,杨万春无视十万大军的重要性,选择让他们什么事也不干,免得反过来拖他的后腿。

    不过对于自己的坑队友,高延寿高惠贞一点自觉也没有,相反的他们觉得自己非常高明聪明。

    高延寿高惠贞分别作为北部绝奴部南部灌奴部的褥萨,他们代表着高句丽世族的利益,而将高句丽世族带入辉煌巅峰的正是数十年前高句丽的传奇人物渊子游,渊氏家族也成为高句丽世族的代表。尤其是渊子游,他以辽东一城而对抗隋朝的百万大军,成为高句丽的救世主。当然诸多百姓相较渊子游,他们更加亲近没有什么显赫家世的乙支文德,将之视为军神,但真正的明白人都清楚,没有渊氏兄弟在辽东抵挡杨广大军,高句丽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

    渊子游也成为世家中公认的英雄,而杨万春正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一手从贱民中提拔起来的人物,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给了他贵族的身份。可是杨万春却背叛了渊子游,跟高句丽王室走在了一起,还与世家的头号敌人乙支文德成为忘年之交,一起成为世家的敌人。破坏着世家的利益。

    在世家上下杨万春就是一个叛徒,一个忘恩负义的叛徒。所以渊盖苏文这个世家的代表人物在夺取高句丽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聚集世家之力兵威安市城。将叛徒杨万春处死祭旗。只是他们的刀锋不够锋利,悍不动安市城。

    在高延寿高惠贞眼中杨万春就是他们的敌人。哪怕是渊盖苏文册封杨万春皂衣头大兄这个职位也是一样。所以他们卖杨万春卖的心安理得,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反而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借刀杀人利用唐军的刀,将他们的心腹之敌杨万春给除去了。

    至于杨万春之后的唐军,高延寿高惠贞并不那么在意。唐朝打到这个地步,兵力上的劣势已经相当明显了,而唐朝没有半点援兵的迹象,他们有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而且就算在怎么敌视杨万春。杨万春个人的能力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唐军就算啃下了安市城自己也不会好过到那里去。

    在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的他们哪有收拾不了唐军的道理,高延寿高惠贞他们并非不是不知道唐军的厉害,也不是存着轻敌之心,实在是手中的筹码太丰厚,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失败的理由。

    他们便如最初预定的一样,蹲在大后方密切的注意着安市城的情况,不住的派出斥候调查详细情报。

    得知唐军已经攻占东门,两人几乎不约而同的对着杨万春例行了吐槽。说他无能唐军最多也就是四五万的兵马,以守城方的优势,双方几乎不存在兵力上的优劣势。一直以为能多耗几日,让唐军多损耗一些。他们取胜的也会更加的容易。这才不过十多天,安市就守不住了。

    那个叛徒应该支撑不了多久,我们可以动身了。高延寿从不断传来的情报中得出了极为正确的答案。

    高惠贞亦颔首道:这进兵迟不如早。我们迟了可能给唐军喘息的机会,让他们依仗安市城来对付我们。早了最多那个叛徒还没有给唐军擒杀。我们也正好顺势将他除去,也让高句丽上下明白得罪我们的下场。为了巩固高句丽的政权。以渊盖苏文为首的世家势力在高句丽的政坛上杀了一百多名不服他们的官员,养成了一身独裁的煞气。已经无视政治法规了,才不管杨万春是什么身份,在他们看来杨万春就是个贱民叛徒。

    两人意见一致,没有任何犹豫,拔军逼向安市。

    前行不过三里,高延寿高惠贞遇到了杨万春派来的滕铭山。

    滕铭山高举着皂衣头大兄的令牌道:我家大人希望两位褥萨大人按兵不动,莫要中了唐军的诡计。唐军这是打算一箭双雕,取安市是其一,将两位褥萨大人的十万大军吞下也是他们的目的之一。

    高延寿高惠贞相互对望了一眼,随即爆发出哄然大笑。

    高延寿冷着脸怒喝道:我看杨万春那个叛徒是胆怯了,想要投降,将安市城献给大唐。让我们按兵不动,是为了大唐好顺利接管安市城。

    滕铭山是一个猎户是杨万春一手提拔出来的将军,对于杨万春的知遇之恩早已决定以命相报,对于高延寿高惠贞这一伙世家存着极大的敌意,听他侮辱杨万春,气恼之下伸手去拔刀。然他这动作还未完成,周边的兵卒已经上前一步,亮出了明晃晃的兵器,只要对方有什么过激的举动,直接斩杀。

    滕铭山胸口起伏不定,想着恩重如山的城主,将佩刀丢在了地上,跪伏在了地上道:我家大人对高句丽的忠贞天地可表,两位大人断不能因为与我家大人有仇而断送十万大军,送了我高句丽最后的希望。

    高惠贞哈哈大笑:好一个天地可表,那你说说。唐军至多不过五万,你们将近两万的兵力。就算杨万春在什么无能,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我们有十万大军,唐军拿什么吃掉我们

    就算是当时的杨万春也不知道唐军哪里来的胃口吃掉养精蓄锐的十万高句丽援兵,只是从唐军的布局中发现唐军意在高延寿高惠贞。他想不出缘由,但却可以肯定类似于罗士信这样的名将,他做了这个意图那就有自己的把握。不会吃饱了撑着,将本就不多的兵力行没有任何意义的举动。

    连当时的杨万春都不清楚,滕铭山自然不明白,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只是支吾的敷衍着。

    我明白了高惠贞眼中杀意四起,寒声道:不是杨万春降了大唐,是你贪生怕死投降了唐朝,给唐朝争取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控制安市城来啊,将这个叛国之贼给我拿下就地处死。他根本不给滕铭山反应狡辩的机会,说到最后一个死字,更伸手并拢五指,用力作出砍头的手势。

    随着这声招呼,左右冲上七八个高句丽士兵,还不待滕铭山有所举措,七手八脚就将他按在了地上。

    滕铭山大声怒骂着反抗,却无济于事。随着关节几下剧痛,脖子一凉什么也不知道了。

    高延寿对于滕铭山的死,无动于衷,只是摸了摸胡须道:你说这杨万春说的是真是假这言外之意,也没将滕铭山视为叛国贼。

    高惠贞撇嘴道:管他呢,不管罗士信刷什么花招都改变不了他们只有四万多兵马的事实。我们有十万大军,有什么可怕的,就算拿不下他,还撤退不了他也不认为滕铭山叛国,但这阵前杀将,总要有个借口。

    高延寿一想也是,唐军打安市城打了十多天,今日又与杨万春苦战一宿,就算铁打的兵也不可能维持巅峰状态,此外他们的兵马就是那么一点点,还能翻天

    不再犹豫,继续前进。

    这行不过两里,他们竟然遇上了一股唐军叫阵挑战。

    高延寿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十万大军,又看了看前面唐军的千人兵马,瞬间就乐了,想用区区千余人阻挡我军去路找死嘛

    手一挥,万余兵马轰然杀出,气势如虹,猖狂不可一世的涌向了面前鲜美的肥肉

    他们一个个养精蓄锐久了都憋着这一股气,要多凶有多凶。

    刚一接触,唐军尚且能够抵挡得住,可时间一久,兵力上的劣势直接显现。

    唐军就算勇悍也做不到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以一当十,将面前的敌人击溃击垮,一声唿哨,哗啦啦的就退了。

    高惠贞大笑:这群唐兵是来逗乐的吗延寿,我们追不追穷寇莫追是兵法中最简单的一条,高惠贞能够成为南部灌奴部的褥萨脑袋里装的也不全是稻草。

    高延寿毫不犹豫的道:追,为何不追。这过去十数里左右险峻,一边是难以躲藏的绝壁,另一边是悬崖大海,根本就不可能藏有伏兵。这到了嘴里的食物,哪有不吃的道理。他马鞭一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对着数百唐军就如一群没开过荤的公牛,红着眼的狂追。

    至于唐军面对一群近乎发情的牛自然是撒丫子跑,那速度着实叫一个快。

    他们起脚在前,任是没有几个让高句丽兵给追上的。

    然而就在高延寿高惠贞追击的高兴,远离他们后方大营的时候,契苾何力领率着他的两万铁勒雄兵正雄赳赳气昂昂的出现在了高延寿高惠贞后方大营的后方,看着绵延里许的军寨很不客气的将他们的粮草物资行军辎重笑纳席卷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黑水靺鞨

    罗士信看着已经停止追击的高句丽兵,对左右道:这高延寿高惠贞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一些呀

    李道宗安排的千余唐兵目的自然不是如高延寿高惠贞说的那样找死搞笑的,他们目的是引诱敌方追击,让他们远离后方营地。

    当然他们也为了高延寿高惠贞的十万大军设下了埋伏圈,只要高延寿高惠贞大意的进入埋伏圈,不说能够一战将十万大军击溃,至少也能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只是高延寿高惠贞并没有上当,在埋伏圈外便停止了追击,停师休整,派人左右查询周边形势。

    刘仁轨道:高延寿高惠贞拖杨万春后腿,并不意味他们便是傻瓜,只是他们彼此敌视,想法不一样而已。两人终究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并非全然不知兵的蠢蛋。

    罗士信带着几分遗憾的点了点头道:将伏兵撤回来吧,果然不能将胜利寄托在敌人的愚蠢上。还得真刀真枪的干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兵事发展到今日的地步,几乎所有战术打法都有前车可鉴,只看掌握兵法之人自身的运用。

    这简单的战术行不通,只有将情况复杂化,以克敌制胜。

    他也没有真的指望能够以简单的伏击战就重创对方的十万大军,若是如此简单,全天下都是用兵行家了。

    李总管你为左翼,苏总管你为右翼,我亲自坐镇中路。以巨大的雁行阵迎敌。罗士信很简单明了的吩咐下去,李道宗苏定方都是当代名将。以他们的才华干略即便统帅三军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关于此战的目的他们各自都心底有谱。战术打法也无需介绍的那么明白。只要简单的几个命令,他们自然知道自己的任务,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果不其然,两人也没多问,很爽快的领命去了。

    走吧罗士信知会了身后的刘仁轨薛仁贵,沿着首山而下亲自坐镇中军,在首山山脚摆下了巨大的阵势。

    高延寿高惠贞一路欢快的追杀着千余唐军,虽然唐军跑的极快,但终究有几个落下的。成为高句丽十万大军的刀下亡魂。

    他们追杀的快捷,却也不是无脑而盲目的追击。

    高句丽一败再败,已经失了辽东一地。高延寿高惠贞此时率领的十万高句丽与黑水靺鞨的联军虽不是高句丽仅剩的兵马,却也是关乎高句丽国运的最后精锐。高句丽面对杨广的人海式征伐,固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却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国力大损。这些年好不容易恢复了元气,又遇上唐朝如此有效可怖的征伐。就算此时罗士信撤军,海东三国的实力强弱也将改写。高句丽绝不可能在坐拥海东第一大国的美誉。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高延寿高惠贞手中的十万大军在,新罗百济也不敢小觑。

    但是这十万大军一但有个什么闪失,就算罗士信最终止步高句丽。没能灭了高句丽,高句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自保,没有足够的实力面对历史的弱肉强食。也因如此。杨万春得知罗士信手中还握有两万奇兵之后,已经预料到高句丽亡了。

    面对这至关重要的十万大军。渊盖苏文亦不可能派遣昏庸之将率领,高延寿高惠贞的能力在高句丽的一干大将中还是有着一定水准的。

    他们早已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只是送上门的穷寇,不杀白不杀,在某些不可能存在伏兵的地势,还是能够追击的。一但抵达可能存在伏兵的地域,立刻就停止了追击,派人左右搜查左右隐蔽的可能藏有伏兵的险道。

    褥萨大人,右边山道并无伏兵,不过险要之处诸多草木皆有压弯踩到之迹象,应该有人曾经埋伏过。干练的斥候兵将自己调查的情况告之了高延寿高惠贞。

    两人互望一眼,道:果然如此

    高延寿带着几分嘲讽的道:天真,这点伎俩也想诱使我们中计

    高惠贞若有所指的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在前面的首山山脚就应该能够遇到唐军了。他们应该在那里列阵,若我是罗士信,必然会这么做。

    高延寿扬声道:你我英雄所见略同,那罗士信能够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也应当是个英雄,必然会在那里列阵。只是就算他们事先选择了好防守要地也改变不了他们久战兵疲兵力不足的弱点。我们也无需跟他们客气,直接撵上去就是。

    高惠贞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含笑道:我也正有此意。

    他们商讨着统十万高句丽与黑水靺鞨的联军向西进发,沿途清查两翼不断零星出现的危险之地,浪费了不少时间,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首山下:唐军遮天蔽日的旌旗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两人还是一阵错愕,不免面面相觑,对面的大军貌似比他们还要多,他们十万大军貌似都没有对面看的规模雄伟。

    但随即两人留意到了唐军的布局。脸上露出了诡异的表情,唐军整个布局呈现一个标准的大雁型,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那支大雁异常的形象。

    雁行阵是古阵法之一,早在春秋时候就以存在。雁行阵的利弊数百年前就为历朝历代的兵法大家分析研究的透彻。

    高延寿高惠贞都是世家子弟雁行阵的基本效用早在他们接触兵法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

    雁行阵是一个防守型的阵势,如大雁飞过的斜行,左右两翼可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但凡要与雁行阵对阵,首先要面对左右翼的袭击,想要深入进攻中军便如被包围了一样,会深陷进去,受到左右两翼的牵制。

    虚张声势高延寿一眼就看穿了唐军的布置,若唐军真有可以与他们相比的军队,又何必摆出这么一个防守阵来面对他们

    高惠贞冷静的分析道:罗士信必然打着以主力部队抵挡我军,余部安抚稳定安市城,待彻底掌控安市城在退入城中与我们僵持。安市城不好对付,决不能让他的诡计得逞。

    高延寿寒声道:在绝对的兵力面前,雁行阵根本不堪一击。我们各自负责对付左右翼,再让阿固郎率领黑水靺鞨的勇士牵制罗士信,你看可好

    高惠贞有些畏惧罗士信万夫莫敌的神勇,惧怕他的斩将能力,一听是攻打左右翼登时大喜,兄弟两人心照不宣的叫来了阿固郎。

    听说黑水靺鞨的勇士骑射双绝,今日正是汗兄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高延寿脸上挂着友善的微笑:汗兄你看,这阵法叫做雁行阵,左右翼多为强弩,以远程器械制敌。中间为骑兵步卒,稳固阵心阵脚。我欲以我高句丽的兵卒为汗兄护住左右翼,汗兄可有勇气与大唐威震天下的步骑一战

    阿固郎是黑水靺鞨的首领,靺鞨是生活在粟末水和黑水一带以游牧渔猎为主的一个名族,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粟末靺鞨亲善中原,其首领突地稽自隋开皇年间便内附中原王朝,先后入仕隋唐,至贞观初去世,计有三十余年。身经大小数十战,有功于隋,也有功于唐。

    黑水靺鞨却一直与高句丽友好往来与中原为敌,此次大唐兵伐高句丽,黑水靺鞨的族长阿固郎应渊盖苏文的邀请,亲自带领着靺鞨骑士赶来与高句丽组成一个联军一起对付大唐。

    黑水靺鞨说起来有些拗口,其实他们就是后来女真族的祖先,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未开化就如野蛮人一样,喜欢劫掠杀伐。

    原本他们与高句丽的关系就如最初的匈奴与汉朝或是突厥与隋唐,祸害着高句丽的边境。高句丽文化科技也不怎么样,比起黑水靺鞨却要好的多,一直以来黑水靺鞨便是高句丽的宿敌。直到数十年前,高句丽渊盖苏文的祖父渊子游凭借出众的军事外交手段降服了黑水靺鞨,传授他们从隋唐学来的文化知识改善了黑水靺鞨野蛮人的生活,得到了黑水靺鞨上下的敬仰,黑水靺鞨也因此成为了高句丽的附属国,时常为高句丽而战。

    这一次高句丽已到了存亡之际,理所当然的邀请了黑水靺鞨相助,阿固郎亲自率领了两万靺鞨勇士前来与高句丽的援兵组成了联军。

    此时的黑水靺鞨总体的文化底下,上下几乎还未开智,上下勇则勇矣,智商普遍底下,阿固郎虽为族长,也只是傻子堆里的正常人,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雁行阵什么的完全听不懂,唯一听明白的就是高延寿高惠贞打左右两边,而中间这个艰巨的任务想让他麾下的勇士来打。

    重重的敲着胸口,阿固郎高声道:我黑水靺鞨的勇士是最出色的猎人,任何敌人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两位褥萨就看我们将对方如同猎物一样撕裂。

    随着他的一声唿哨,奇形怪状的骑兵队开始集结,带着恶狼气息的骑兵队在阿固郎的指挥下首相涌向战场未完待续。。

    :刚刚起点挂了,还是我这里的问题,登录不上,现在好了更新晚了

第四十六章 对决靺鞨骑兵

    经过安市城一夜的拼杀,天已大亮。

    罗士信已经摆好了阵势,划下了道来。

    高延寿高惠贞或许不是什么名动天下的大将,但是他们的打法很成熟稳重。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只怕罗士信也会用相应的打法,最多细节上有着点点变故。

    罗士信一直都在展示着自己兵少疲乏的弱点,面对这样的唐军,拥有十万大军而且是养精蓄锐之师的高延寿高惠贞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战术打法,直接以数量取胜,兵多欺负兵少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在劣势的情况下,才会火中取栗,在完全优势的局面,火中取栗只会引火。

    高延寿高惠贞的决定并没有错,唯一的变故他们并不知道罗士信手上还握有两万奇兵。

    这战的关键也在于罗士信李道宗苏定方三人能不能在兵少兵疲的劣势局面抵挡住十万大军的冲杀,抵挡住了,胜利毋庸置疑。抵挡不住,结果下场也是显而易见。

    所以一开始罗士信就出现在了阵头,中军战阵的最前沿。

    瞧着面前不伦不类的骑兵,罗士信古怪的道:那里冒出来的土包子,这应该不是高句丽兵吧

    高句丽好说歹说也是海东第一霸主,这兵卒的着甲率尽管比不上唐军,却也不至于让麾下的兵卒赤胸裸背,披头散发的,大多人将脑袋左右剃的光光的,留下一个小小的辫子,左右耳朵还带着巨大的耳环。披着野猪皮,一副野蛮人的形象。罗士信这句土包子是极为形象的。

    应该是黑水靺鞨族,我记得高句丽与黑水靺鞨相互往来。黑水靺鞨多次出兵帮着高句丽对敌。刘仁轨在出征高句丽之前,对于高句丽上下情况都做过详细的了解,就连黑水靺鞨也注意到了,而且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慎重道:大人莫要小觑了这黑水靺鞨,他们一渔猎畜牧为生,全族上下为了在东北这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上下都保持着军队一样的生活,上山能擒虎。下水能搏蛟,非常的彪悍。尤其是打起仗来,一个个都不要命的。高延寿高惠贞竟然直接将他们派了出来,足见速战速决之心。

    黑水靺鞨罗士信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的胡须,觉得这几个字很是熟悉,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天龙八部里萧峰为救阿紫在长白山结识完颜阿骨打的桥段,这黑水靺鞨不就是女真族的先祖,先后在他们中原王朝建立金清两朝。给他们中原王朝带来毁灭性灾难的族部

    嘿老子还没找你们,你们倒是送上门来了罗士信低吟着自语道,随即大笑:黑水靺鞨的骑士不好对付,我大唐的勇士就是善茬

    他面容一整。跃众而出,看着面前列队整齐,但难掩面上疲态的兵卒。挺枪跃马喝道:将士们,我知道你们累了。万里征伐。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已经走到了这里,前进一步。是荣耀是功绩是高句丽的都城,我们的付出我们的牺牲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反之,我们若后退一步,则一无所有。一路以来,我们打过的胜仗,我们付出的努力,包括我们取得的成绩都将化为乌有。回到家中,将不会有人记得我们取得的荣耀,只会知道我们的耻辱。不管你们怎么想,我罗士信绝不甘心一路来的付出化为虚有。

    士兵们一阵骚动,大唐尚武对于立功的将士奖赏非常高,大战得胜过后,大多都是名利双收。一路走来,到了今天,活下来的兵卒哪一个没有立过功绩的,这身上的功绩意味着荣耀以及将来幸福的好日子。都到了这个地步,又有哪一个甘愿放弃,几乎所有兵士眼中都露出了不甘心的神态。

    罗士信举起一只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接着道:我罗士信自从领兵以来就没败过,这一次也是一样。我可不想将这第一次失败交待在这里,所以我们必胜。他的一字一句包涵着无比强大的自信,仿佛有着让人心悦诚服的力量。

    在罗士信刻意的提醒下,一干兵卒都想到了罗士信一身辉煌的战绩:他这一生就没少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次次的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这一次又岂会例外

    他们不甘放弃,又有罗士信这样所向无敌的统帅,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坚持就是胜利,他们是很累,但还没有累倒举不起兵器,杀不了敌人

    必胜,必胜,必胜

    昂扬的斗志让他们忘记了疲累,精神亢奋。

    一群衣甲都没有的土包子也敢来与我大唐骁骑叫阵诸位先看本帅教训教训这伙山区里的土包子,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他说着下达了骑兵出阵的指令。

    过不多时,随着沉闷密集的战鼓声急促地响起,阵头数以百计的旌旗摇动起来,黑胄黑甲的唐军骁骑呼啸着出阵。

    十万大军不可能一涌而上,罗士信选择的战场刻意的限制了高句丽兵多的优势,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兵马。

    来攻的黑水靺鞨的骑士是先头部队,有五千之众。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也点了五千骑兵队对着来敌压了上去。

    两支骑兵的速度并不快

    因为他们作战的地域并非是草原,而是坑洼不平的山脚,双方骑兵的坐骑亦不再是重视速度爆发力的高头大马而是擅于在恶劣环境存活的矮小马。矮小马耐力惊人,能够登山涉水,但速度却是最大的不足。可亏得罗士信有史为鉴有先见之明,在出征前便将所有战马都换成了矮小的蒙古马,耐得住辽东的苦寒,没有如李世民那般给战马拖了严重的后腿。

    双方均已一定的速度徐徐逼近,唐军科技上的优势得以显现。

    随着罗士信的一声令下,唐军骁骑几乎在同一时间取出了马背上的手弩,无数利箭飞石宛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的向靺鞨骑兵

    瞬息之间,靺鞨骑兵阵势大乱,冲在前端的几百名靺鞨骑兵首当其冲的受到了洗礼,他们当中有些人连吭都没吭一声就落下马去。弩箭的强劲本就是一绝,靺鞨骑兵大多都是袒胸露臂衣不蔽体,身上唯一的防护装备就是简单的猪皮衣服,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弩箭的袭杀。

    罗士信正想着趁着对方阵势大乱,冲上前去打的他们不成建制,却意外见阵势大乱的靺鞨骑兵竟然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闷头闷脑继续前冲,那些给手弩射死的靺鞨骑兵就像不是他们的同胞,对于他们的死没有半点感觉,这只有见惯了死亡的精锐劲旅才会有的表现。

    罗士信暗自惊讶,将几欲脱口而出的命令吞到了肚子里,他隐隐察觉对方的奔袭虽全然不在建制之内,却隐隐有着一定的章法。

    便在唐军骑兵换弩箭上膛的时候,靺鞨骑士也冲到了一箭之地。

    弯弓射箭一气呵成,靺鞨骑士这一出手,立刻展现了超乎寻常的骑射技艺,论骑射张弓的速度,这些靺鞨骑士竟然比之突厥骑兵由要迅捷,箭羽如疾风骤雨一般冲着唐军迎面扑来。

    身先士卒的罗士信对于箭雨早有了独门的绝技,挂披风于枪尖,挥动长枪,经历灌输在披风上,在面前舞动成一面气盾,将箭雨都抵挡在了丈二之外。

    其他唐兵也熟练的举起左臂上宽大的护腕护住头面,闷头前冲着:唐军的骑兵都穿着锁子甲,锁子甲对于防御弓箭有着奇效,只要箭雨不射中脑门,便是身上多中几箭,亦不致命。

    罗士信将箭雨以披风拨开,顿觉古怪,披风上受到的劲力极小,自己似乎有些大材小用,回头望一眼唐军的情况,不免咧嘴一笑:唐军竟然只阵亡了十几个。

    靺鞨骑士的箭羽并非不准,罗士信看到了很多骑兵身上都插着好几支箭羽,但是那些箭羽几乎都无法深入的刺穿他们唐军身上的锁子甲,随着骑乘时候一上一下的颠簸,插在骑兵身上的箭羽大多自行掉落在地,只是在兵士的身上留下一个小疮口,无法造成多大的伤亡,阵亡的十几人大多都是不小心让流矢射中面门或者射伤了马匹一个不慎摔下马背而亡故的。

    还未等罗士信反应过来,第二拨箭雨再次袭来。

    罗士信错愕的再次将箭羽挡了下来,目光所及之处,靺鞨骑兵竟然再次准备射第三波箭雨了,一点儿喘息的时间也没有。

    这一次有了准备,唐军更是一个也没死

    原来如此罗士信心念电转,登时明白缘由,靺鞨骑兵他们用的是猎弓而不是战弓,猎弓顾名思义是用来狩猎的,比之战场用的战弓威力射程都要逊色很多很多,但是猎弓也有猎弓的好处,他们对臂力的损耗微乎其微,经常接受训练的猎手可以间不容发的射击,而战弓因为要应对战场破甲穿透等需要,需要的劲力是猎弓的数倍,就算久经训练的弓手,也做不到间不容发的射箭。

    猎弓射速虽快,但是对上有锁子甲的唐军,威力却不足以破他们的衣甲

    罗士信心念于此,忍不住大笑:土包子,就是土包子。

    此时此刻的他还没有意识到中箭的唐军细小的伤口呈现的是腐蚀性的黑色

    黑水靺鞨善于用毒。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箭术对决

    面对破不了他们甲的羽箭,唐军更是没有了顾忌,只要护着面前对面就算箭羽在如何的密集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伤害。

    两军距离一口气拉近到五十步。

    罗士信的坐骑赤骠乃少有的良驹,论及速度少有良驹能够相比的,在一群蒙古马之中更是有着白天鹅与癞蛤蟆的差别,几乎不用多少余力的就冲到了最前头。

    那一身明艳耀眼的明光铠几乎在向对面呐喊:他就是三军主帅罗士信,谁敢杀我,快来杀我。

    也因如此,往他身上招呼的箭羽最为密集,不过面对他长枪披风所布置下的气墙,任何箭羽都无法参透其中。

    就在抵挡第五轮箭雨后,罗士信暂且收回了枪,缓一口气。

    忽高忽低的声音瞬间接近,一支独特的箭羽越过长空,直接出现在了罗士信的面门。

    罗士信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左手往面门一抓,硬生生的箭羽给抓了住,手中的羽箭与寻常的羽箭不同,箭头呈现柳叶形状,这种箭头构造特殊,是经过特殊加工过的,非一般射手不能掌控。但凡掌握这种奇门箭头的射手,箭术一般都是出类拔萃。

    在两军交锋的战场,没有比暗处的一个神射手更为可怕。

    罗士信凭借感觉寻找射箭之人,就在他视线的右侧一个扎着二十多根麻花辫子,耳戴银环的一个魁梧汉子出现在了罗士信的视线中,他手中的漆黑弓与周边的兵卒的猎弓与众不同,比之寻常战弓都要粗长。没有任何犹豫。罗士信将破虏弓取在手中,将手中的箭羽搭在弦上。急射了出去。

    罗士信最初不善弓箭,但在战场上很多时候都需要用上弓箭。在此道上也下了一番苦功,箭术大成,更得手中神弓相助,这一箭之威,毫不亚于传说中善射之飞将。这弓弦方刚响起,箭羽已到魁梧汉子面前。

    完颜卜速吓得魂飞魄散,他是黑水靺鞨的勇士,出生于靺鞨最古老的完颜家族武艺出众,精于弓箭。所以一向看不起汉人。不想此番奉阿固郎之命藏身暗处,以利箭射杀敌首。他们不通兵法韬略,但是在荒芜之地求生,与大自然斗,擒贼擒王的道理还是能够从日常中习得的。

    完颜卜速以独特的弓箭箭羽藏身暗处,释放冷箭,向来无往不利,今日不想遇到了罗士信,不但只手接助了他的神箭。还凭借超凡的观感,在数千兵马中找到了他的存在,还以异常犀利的一箭。

    完颜卜速惊骇之余,赶忙闪躲。但觉耳朵一疼,箭羽还是从他的脸颊处擦过,将他的耳朵给削了去。

    对方的箭术可谓平淡无奇。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说到的地方,但是就如大巧不工一样。没有华丽的技巧,却赋予了箭羽最直接的劲力与速度。

    前方射来的箭羽之快。即便全神戒备的他也没能完全躲开。

    完颜卜速脸色苍白,赶忙从怀中抹了一把乌漆墨黑的浆泥状物敷在耳朵上。并非是为了止血,意在消毒。他们生活在东北深处的荒芜地带,与各种凶猛的野兽为伍。他们的冶炼技术低下,弓箭不足以对付凶猛的野兽,在生活的逼迫下学会了制作毒药,以当地特殊的有毒植物炼制成毒药涂抹在箭羽上。

    完颜卜速的每支箭羽都是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的,毒性更为可怖,不做及时的救治,便有生命危险。

    这短短的过程只在瞬间,做好这一切,完颜卜速眼中涌现出点滴的怒意:作为黑水靺鞨最出色的射手,在自己的领域让最瞧不起的敌人羞辱了,实在难以忍受。

    罗士信一箭不中,颇为意外,却也没有迟疑,右手迅速深入背后的箭囊,取出一箭再次射了出去。

    完颜卜速这一次有了心理准备,知道罗士信的箭法速度无法以常理而论,一早俯低身子,伏在鞍上,那箭从头顶擦了过去。就算这一箭不中,箭羽与空气的摩擦造成的劲风依旧让他心底发寒。

    完颜卜速策马往右侧疾奔,这一边奔驰一边施展出连珠快箭:他的箭极快,以至于三箭只能听见一声弓弦的作响。

    罗士信却先一步将破虏弓换到了左手,一手向后背取箭之余,以手中强弓将对方射来的三箭逐一击落在地。纵然是连珠快箭,依然在他的观感之内,每一箭的轨迹都在掌控之中。

    再一次弓弦作响,完颜卜速大叫一声,倒在了马下,眼看是活不了了。

    自罗士信将弓箭换手的时候,完颜卜速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然而便如离弦的箭已经不得不发。

    完颜卜速的往右侧疾奔并非没脑子瞎跑,反而能够显现他对骑射的熟悉程度。这射手坐在马背上左右转向并非灵活自如的,人跨于马上,会因为身体不便转动,所以准心存有死角。左手持弓之人以右手钓弦便于左射,却难以向右射。同样的右手持弓之人正好相反,左方便是他的射击死角。

    完颜卜速存心于罗士信较比弓术,以证明自己黑水靺鞨第一射手名不虚传,抢先一步扎进罗士信射击的死角,在他死角大胆的展开了攻势,抢得了先手先机。

    却不想罗士信竟然精通左右手骑射之法:这人通常擅用一手,尤其是射箭这种急求精准的难度技巧,大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苦练正手技巧,极少多此一举的练习反手箭法,因为步射是不存在死角的。而骑射本就难于步射,就更少有人难上加难精于左右手骑射之法。

    罗士信恰是例外,他的骑术太好,又与赤骠心灵相通,坐在马背上与平地一般无二,而且他天生便是双撇子,左右手无分上下,能够做任何精细之事。他的弓箭技巧是基础射术,并非高难度的技巧,左右手骑射之法在他而言并不困难,一练就会。

    为此平阳这个师傅都大显嫉妒,这种超高的射法她自己都不是那么熟练。

    完颜卜速往右边一钻,罗士信立刻明白对方用意。

    直接施展反手射术,一箭将之射杀

    完颜卜速倒在了地上,看着蔚蓝的天,这是他平生所看到的最后一个景象

    完颜卜速的死在黑水靺鞨中引起了不小的动荡,族内的第一勇士就这样陨落了。在他最擅长的领域,输给了他们的敌人

    阿固郎脸色铁青,他们黑水靺鞨并非世袭制,而是族中几个老族部的勇者居之。完颜卜速是完颜一脉中年一辈,最出色的人物,为族部立下汗马功劳,是上下公认的未来族长。他的死,太动摇气势。

    他们黑水靺鞨最骄傲的骑射在唐军面前几乎无用武之地,本就足够伤人的人,族中最出色的射手,还死在了对方的弓箭下,不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阿固郎的不妙仅限于人类对危机的一种直觉,他唿哨一声,又调了两千骑兵上来压阵。

    罗士信作为勇战派人物,最擅长的是抓战机,射杀完颜卜速之后,靺鞨骑兵的士气明显动摇,更不再犹豫,直接将破虏弓收好,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几下呼吸的功夫,唐军骁骑已经与靺鞨骑兵撞击在了一起。

    罗士信首当其冲,长枪将周边的三名靺鞨骑士挑死,然后催动着赤骠直接冲撞了上去。

    矮小的东北马哪里经受的住赤骠的冲撞,四蹄直接离地飞起撞向了身后的靺鞨骑兵,迫使他们乱作一团。

    唐初因为人口关系,走的是精兵路线,所有兵卒都是经过严苛训练,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一进一退,极有章法,这一接触便取得了先机。若不是又多了两千压阵,指不定直接冲垮。

    罗士信带队左右突杀,将靺鞨骑士原本就松散的阵容搅乱的一塌糊涂。

    然靺鞨骑兵并没有因不成建制而沦为一盘散沙,反而零零散散的他们却能够自主的三三两两的配合作战,给唐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些靺鞨骑士确实不通晓阵法,但是他们都是一族人,一起狩猎一起求生,一个部落就如一家人,让他们能够很默契的配合杀敌。

    两个人可以配合,三个人也可以配合多人有多人的配合方法,人少亦有人少的配合方法。

    这种不规则的战术打法让罗士信大感头疼之余,眼睛却也是一亮,暗忖:这伙靺鞨骑士确实不好对付,若是将士精力充沛,倒是不虚,现在有体力不支的危险,没必要为争一时胜负,强行破阵。毕竟敌人有十万,他们杀不完

    当即改变战术打法,与靺鞨骑兵胶着而战。尽管靺鞨骑士他们本能的配合,难以对付,罗士信依旧凭着多变的战术打法,将优势掌握在手中

    抽空时,他还左右看李道宗苏定方的情况:几乎如他一样两将都选择了以守代攻,保存实力憋着反击的一口气,等待契苾何力的到来。

    高句丽有十万大军做底气,不计伤亡,援兵不断的支援,唐军的压力也渐渐增大,疲累伴着兵力的不足致使伤亡也不断上升。但是高句丽用尽一切办法依旧破不了罗士信李道宗苏定方的军阵,,直至契苾何力的梁万大军从天而降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援兵抵达 瓮中之鳖

    杀

    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从高延寿高惠贞的背后传来,无数如狼似虎的铁勒兵舞动着弯刀,迈着大步涌向毫无防备的高句丽大军。

    面对罗士信布下了巨大的雁行阵,高延寿高惠贞几乎不加思索的便决定以大型锥形阵迎击:锥形阵又叫牡阵,是一种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这阵型的特点是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攻击阵法。依照阵型攻守也能够想象锥形阵是专门克制雁行阵的一种阵势。

    这世间万物有利有弊,锥形阵的攻击性太强也意味着防御上的薄弱,将力量凝聚在中间左右两翼,使得后方漏洞无限扩大,成为致命之处。

    契苾何力率领的铁勒这一击正是打在高句丽的致命之处,将薄弱的后军打的不成建制。

    高句丽的兵卒可没有靺鞨骑兵的默契,一但不成建制立刻就乱作一团。

    憋了许久的罗士信李道宗苏定方三人见援兵已到,正是反击之时,几乎在同一时间转守为攻,启动了攻势。

    在大后方代替罗士信指挥三军的刘仁轨同样的在第一时间命人敲响了军鼓,激荡的鼓声给人一种澎湃激昂的冲进,那是全军冲锋的军鼓。

    旌旗舞动,原本是虚张声势的阵仗,一瞬间变得无比真实。

    唐军能够从天而降的多出数万大军出现在他们的大后方,理所当然的能够在他们的前方增加一支他们所不清楚的大军。

    高延寿高惠贞面对这种劣势无计可施,只能选择逃跑。

    前路后路都让唐军断绝。左边是悬崖绝壁根本无路可走,唯有右边北山可以逃跑。

    他们见李道宗正步步杀往北山山脚。意图堵截他们山上的道路,更加没有时间细细思量。领着中军往北山逃窜。

    罗士信苏定方猛冲狠杀,最大限度的追杀这高句丽的败兵

    在罗士信苏定方契苾何力的三面合围之下高丽军大溃,唐军斩首一万一千级,其余的高句丽兵马尽数逃上了北山。

    值得一说的是高延寿高惠贞自私自利,为了自己安然逃脱,并未通知他们的盟友黑水靺鞨部,将他们丢在了最后面殿后。

    李道宗放任大部分的高句丽兵卒上山之后,果断出击截断了部分高句丽兵卒以及黑水靺鞨部上山的去路,将他们四面围困起来。尽数生擒。

    看着北山上惊慌失措的高句丽兵卒,罗士信忍不住大笑起来,高呼道:大唐必胜

    大唐必胜

    大唐必胜

    大唐必胜

    就如一群中二少年,数万兵卒高举这猩红的兵器,以最后的余力嘶声裂肺的呐喊着,声震苍穹。

    高延寿高惠贞气喘如牛的看着山脚下密密麻麻的唐军,听着心寒胆落的呼喊,眼中惊惧无法消散。

    干得漂亮

    在苏定方李道宗前来复命的时候,罗士信兴奋的拍了拍前者的肩膀。却给了后者一拳。

    将高句丽驱赶上北山,正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

    全歼十万高句丽兵,罗士信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代价太大。

    罗士信手中可用之兵在攻取安市城之后只有四万。而且大多都经历过攻城战役,体力有些不足。东北气候恶劣,将士们水土不服。精气神都存着一定的问题,还有伤兵的困扰。发挥不出原本的战斗力,就算加上契苾何力的两万兵马也不过是六万之数。比之高句丽的十万大军。依旧存着一定意义上的人数差别。

    若以全歼为目的有绝大的可能激起高句丽兵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的心态,死地求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甚至还有那么点点机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败为胜。

    如此计算下来,并不划算。

    是以罗士信刻意给高句丽留了一条看似活路的死路,将他们逼上北山,困死在北上之上。

    高延寿高惠贞的粮草已经让契苾何力席卷一空,他们随身所带的粮草僵持不了几日。只要粮草用尽,逃入山中的高句丽就如瓮中之鳖,没有任何威胁力了,唐军不用耗费一兵一卒便能将他们拿下。

    不过困兽之斗,还是不可小觑。

    罗士信担心高句丽在粮草用尽之前会效仿项羽破釜沉舟的反戈一击,数万大军从山上一哄而下,给他们造成极大的伤亡。也就安排李道宗先截下一部分,殿后的尾巴给吃掉,削弱逼上北上的高句丽大军的实力,就算他们有血气之勇,存死战到底之心,唐军在兵力上也能占据一定的优势。

    李道宗无愧当代名将,很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完全符合罗士信的预定计划。

    一个好汉三个帮,罗士信在高句丽能够走到这一步也跟唐军将士的整体素质分不开。

    李道宗客气回礼:一切都是大总管领导有方。

    这时一个黝黑消瘦的异族汉子走了上来:末将契苾何力,尊天可汗陛下之命,特来支援大总管。

    罗士信的目光落在契苾何力身上,对于这位异族将军并没有任何的排斥,上前道:契苾将军来的太及时了,此战能胜,契苾将军当为首功。

    契苾何力正容道:契苾何力奉命行事,若无大总管与几位总管以弱击强,吸引了敌人的注意,我们也取得不了这般成绩,不敢居功。再说都为大唐效力,又何分彼此。

    说得好罗士信见契苾何力一脸方正,对李世民拉拢人心的手段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知道契苾何力说的并不是漂亮话,而是发自肺腑之言。李世民有海乃百川之气,重用的不少异族将领,但凡他重用的异族将领对他都是死心塌地的。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三将。

    契苾何力作为铁勒王子,出身于铁勒可汗世家,却真心诚意的为大唐效力,将自己视为大唐的一份子。在历史上还发生过一件小事,契苾何力返回草原探望母亲的时候给薛延陀俘虏了,薛延陀也是铁勒人便劝说契苾何力投降,让他返回草原脱离大唐当任可汗。契苾何力却刚烈的拔刀高呼:岂有唐烈士而受屈虏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很霸气的表示自己宁死不屈。

    对于契苾何力这类真心诚意为大唐效力的异族人,罗士信也从不将之视为外人,热情的将他拉倒身旁,委以重任,让他与苏定方李道宗一并堵住北上山脚,防止山上的高句丽兵卒突围。

    这大战过后,收编俘虏,治疗伤卒,整理战场一系列的繁杂事情,罗士信身为主帅虽用不着亲自出马,但详细的安排还是有必要的。

    便在他听刘仁轨汇报收编的俘虏时,罗士信突然得到了御医王凌的求见。

    御医王凌本是太医署的一名医童,但因用心刻苦得到了孙思邈的青睐,收为徒弟,亲传医术,帮着孙思邈整理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从而地位大幅地提升,成为太医署的核心成员。此次征伐高句丽,罗士信向李世民要求扩充军医,提升随军军医的整体素质,便从太医署抽调御医编入军医,随军出征。

    王凌诚心好学,自愿随军出征,以学习经验,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此次军医的首领。

    在此次征伐中,王凌多次找他根据绝大部分兵卒不同的反应,提出休息服药的建议,将军中水土不服的症状减至最低。在这方面立有不少的功绩,罗士信的功劳簿上有着他所率领的军医重重的一笔。无名英雄,说的就是他们。

    罗士信让刘仁轨暂停汇报,将王凌请入帅帐。

    王凌是一个很朴实的中年人,瘦瘦小小的,见他脸色有些焦急愤怒,罗士信忙道:怎么了,王大夫

    王凌语气急促的道:大总管,对方的箭头有毒,在战场上竟然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太狠了。

    什么罗士信行军作战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在兵器上抹毒的,焦急的长身而起道:带我去看看。

    随着王凌来到后方医疗营,此次大战的所有伤兵都在此处接受大夫的医治,他们见罗士信到来一个个都带伤行礼问好,在军中罗士信的威信还是极高的,可以说是深得军心。

    罗士信含笑着点头回礼,分别致意,让他们安心疗伤。

    深入医疗营,罗士信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臭味,越来越重。

    来到一处特殊的营外,已有多个军医抬着五六具尸体从他们旁边经过。

    等一等罗士信叫住了军医,看着已故兵卒身上十一个已经腐烂的箭孔,眼中怒火中烧,拳头不自觉的握紧,骨头发出一阵炒蚕豆的声音。

    往深处走去,一地的兵卒低嚎着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足足有上千人之多,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已经开始腐烂的箭孔。

    深深的吸了口气,罗士信一字一字的道:到底是什么毒,能否医治

    王凌摇头道:目前不清楚,应该是他们本地的一种草木毒。幸运的是将士们的锁子甲抵挡住了绝大部分的伤害,只有箭头处的点点毒素渗入肌肤。造成伤口腐烂,并没有生命危险。箭头在深一点,不堪设想。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跟老子比横

    王凌说道这里自己都说一阵后怕,沉声道:先前几位毒发身亡的兵卒便是因为受的箭伤太多,个别伤口过于严重,以致毒素聚少成多,毒发而亡。对方用的应当是一种很厉害的毒药,这种毒药若是直接服用,只怕是立刻致命

    他已经入手对于毒的研究,并且从个别将士身上找到了含毒的箭头。发现箭头上的毒药并不是临时临急涂抹上去的,而是用最笨的法子,长时间将箭头浸泡在毒药里致使箭头含毒。这种方法持续性长,但毒性的效果会相对减弱,而是箭羽真正含毒的在于箭头本身,箭尖的含毒量是最小的。

    锁子甲有效的将箭羽抵挡在了将士的身体之外,只受到箭尖所伤。然而仅是如此,依旧让中毒的兵卒伤口恶化溃烂,难以根治。若将士们无锁子甲的相护,或者黑水靺鞨的科技在发达一些,所有靺鞨骑士用的都是威力过硬的战弓而非狩猎用的猎弓,情况的恶劣将会难以预料。

    看着一个个低低哀嚎的兵士,罗士信心头的火气蹭蹭蹭的不断上升,强压着火气,问道:这毒是否可解

    王凌毫不犹豫的道:恩师曾说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只要是毒是病,必有对应的根治之法,只是需要时间去研究去探索。只是我们可以等,将士们却等不了。让他们的伤口继续恶化溃烂下去,终有危机性命的时候。我以安排适当的人入手研究,然而真正想要救这些将士的性命。让将士们少受些苦难,还是需要从源头抓起。用毒之人。应当会有解毒之法。从靺鞨族人讨要,远比我们花费心思研究更为直接。

    我明白了你照顾好所有手上的将士。解药之事,交给我来。罗士信点了点头,头也不回让莫虎儿马文举薛仁贵带兵包围俘虏营,得到调兵消息的刘仁轨也匆匆赶来,查问情况。

    罗士信略微细说,刘仁轨也是气得,破口大骂,也许是受到罗士信这大老粗的影响,文质彬彬的刘仁轨骂起人来也头头是道。

    罗士信让人从高句丽俘虏中找一名能够说靺鞨语的俘虏。

    靺鞨人大多说的是古通古斯语。而高句丽说的是扶余语,罗士信学过一些基本的扶余语,能够做简单的交谈,但古通古斯语却一窍不通。

    很快一个给俘虏的高句丽贵族给叫道了面前,点头哈腰的,就跟没有骨头一样。

    对于这种人,罗士信连名字都懒得问他,直接让他在一旁呆着。

    莫虎儿马文举薛仁贵兵马也跟着齐聚。

    罗士信大步走进了俘虏营,来到了关押黑水靺鞨的囚营。他们一个个都让粗长的绳子连串捆缚在一起,见罗士信他们到来皆露出敌视凶狠的目光。

    罗士信随意来到一名靺鞨俘虏的面前,以不甚熟练的扶余语对那个高句丽贵族道:你问他,他们的箭羽上抹了什么毒。怎么样才能解毒

    高句丽贵族赶忙翻译用古通古斯语问那个靺鞨俘虏。

    靺鞨俘虏还有些硬气,一口唾沫吐在高句丽贵族的脸上,将头扬上了天。

    罗士信本就因为黑水靺鞨的恶劣手段一肚子的火气。加上对黑水靺鞨的偏见恶感,登时杀意大盛。拔出刀便当众将他的脑袋砍了下来,血柱喷射。洒了他与高句丽贵族一身一脸。

    跟靺鞨俘虏捆绑在一根绳索上的俘虏惊骇大叫,冲着罗士信愤怒的咆哮着。

    罗士信依旧一言不发,手起刀落,将那些冲他咆哮的俘虏,一刀一个的砍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周边的俘虏见自己的族人同胞这样被杀一个个都双目喷火,正要有所移动,跟着莫虎儿马文举薛仁贵等将一同入内的护卫不约而同的上前了一步,拔出了他们明晃晃的兵器,震慑住了那些满前悲愤的俘虏。

    罗士信推了一把已经呆傻住的高句丽贵族,让他继续问。

    高句丽贵族看着一身是血的罗士信,吓得打了一个激灵,更不敢迟疑,再度来到一位靺鞨俘虏面前,原话询问。

    这次的俘虏胆子较小,欲言又止左右看了看族人拿不定主意。

    罗士信依旧上前一刀,将他砍死。

    这时黑水靺鞨的族长阿固郎冲了过来,大声咆哮:我黑水靺鞨无惧死亡,不怕威胁。不是你等中原懦夫,只知杀害没有兵器的勇士。他见罗士信会说扶余语,作为族长他也会说扶余语,直接以扶余语对罗士信咆哮着。

    心念效率太低太慢,又让阿固郎这一骂,原本杀心四起的罗士信更是气笑了,对着阿固郎道:好,跟老子比横。我倒要看看,你们黑水靺鞨是不是真的无惧生死。他说着当着阿固郎的面拉着高句丽贵族道:大声告诉所有人,既然你们族长说你们不怕死,我就要试一试是不是真的不怕死。我派刀斧手一个个的去问,三个呼吸不说话不说解毒之法立斩,谁说了解毒之法,确定方法有效,放谁离开。其他的没有说的,全部处死,一个不留。当然我也欢迎抢答

    说着他望向身后的莫虎儿马文举薛仁贵一行人怒骂道:还等什么,给老子准备刀斧手去。见他们一脸茫然,拍了脑袋一下,自己真是气糊涂了,莫虎儿马文举薛仁贵他们又不懂扶余语,哪里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用汉语重复说了遍,诸将早已知道兵士中毒之事,对于如此任命没有任何意见,毫不犹豫的执行了。

    刘仁轨倒是有几分仁德之心,但是他却知道;罗士信虽能纳谏听言,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看法,但决定之事,却任何人都说服不了,哪怕那人是李世民,也没有劝解。

    阿固郎见罗士信来真的,立刻傻眼了:他想不到罗士信凶狠于此,万人俘虏说杀就杀,急红了眼睛,大骂:恶魔他怒极之下那里顾得说扶余语,自家古通古斯语脱口而出。

    罗士信听不懂他说什么,料想也不是什么好话,一脚将他踹飞了出去。若不是想让他亲眼瞧瞧他们黑水靺鞨族部的下场,他早就一刀劈砍下去了。

    阿固郎给踹飞倒地,心中死灰,一阵后悔: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作为蛮夷之邦,阿固郎就算是族中眼见颇高的,但是始终改变不了落后的局限性。阿固郎早年就听说隋朝无比强大,他们动不动就能出动百万大军,但是隋朝面对高句丽却是连连失利国家最后都灭亡了。此次唐朝提兵来攻,阿固郎心中便在琢磨百万隋兵都拿不下高句丽,十万唐军又能如何兼之高句丽许诺的条件太过诱人,阿固郎也动了心思,权力支持高句丽对抗大唐入侵。

    原本以为黑水靺鞨会趁势而起,一同靺鞨走向巅峰

    正如古话有言,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所有族众一战而擒,现在却遇到了罗士信这样的煞星。他带来的都是族中的精锐,若我们为罗士信所杀,黑水靺鞨将只剩一群老弱妇孺。这环境越恶劣,竞争也就越激烈一但失去这些青壮族人,黑水靺鞨这一族就要亡了。

    就在阿固郎迟疑的时候,高句丽贵族已经将罗士信的话传达给众人。

    所有黑水靺鞨的俘虏失神哗然,一个个都不知所措。

    罗士信军令如山,这号令一下,百名刀斧手已经准备就绪,他们走向了靺鞨俘虏如罗士信说的那样,只要几个呼吸对方没有开口,手起刀落。

    刀斧手干的就是这一行,他们挥刀的技巧毫不亚于罗士信这样的高手,百余个人头就如西瓜一样的在地上乱滚。

    阿固郎骇然大叫,翻过身子跪爬的来到罗士信跟前,哇啦啦的一阵乱叫,从身上扯下一个布袋,叽里呱啦的磕着头。

    罗士信望向高句丽贵族。

    高句丽贵族看着眼前血流成河的景象,道:他说我们弓箭上抹的毒是黑水深处的毒草汁液,可以用臭粪草的汁液解毒,我给你磕头,将他怎么杀都行,放过他的族人。

    臭粪草是什么东西罗士信回问一句,他说的是中原话,身为高句丽贵族通晓汉文也是必须的。

    高句丽贵族一脸不可思议的道:臭粪草是我高句丽很普通很常见的一种野草,这种野草将他碾碎会有一股恶臭。想不到竟然会是箭毒的解药,这难怪黑水靺鞨对于解药保密的如此深。他们高句丽与黑水靺鞨多年前一直是世仇,高句丽也没有唐朝那么富裕,骑兵都配有锁子甲,面对高句丽的箭毒他们是闻风丧胆,到了今时今日他才知道解药竟然是他们周边常见却有人人厌恶的野草。

    罗士信点了点头,看着跪在地上阿固郎,从他手中接过布袋道:我罗士信说话算话,若确定确实是解药,我放你离开。说着头也不回的走了,这言外之意自然是履行承诺,留一个而杀全族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毁京观 兵指平壤

    秦始皇嬴政曾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罗士信虽没有那般霸气,却也非易于之辈。他这一怒,直接导致了黑水靺鞨灭族。黑水靺鞨部落中残余的老弱妇孺根本不足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直接为周边的其他蛮夷吞并歼灭。日后危害中原汉人的金清两朝的先祖,直接在千年前就让罗士信灭掉了。

    阿固郎并未说谎,臭粪草确实是治疗箭毒的解药。

    罗士信也如约将阿固郎一个人逐出了军营,阿固郎虽得意苟全活命,但他却没有脸活下去,给赶出军营后,无颜回部落见族人,直接一头撞上了山脚的巨岩,横死当场。

    对此罗士信只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膀,阿固郎想要早死他也阻拦不了。放了他,已经是格外开恩了,那会去在乎他的死活。

    解决了兵士的箭伤问题,罗士信将心思都花费在逼降高延寿高惠贞的上面。

    高延寿高惠贞此次率领的十万大军是高句丽仅剩余的调用兵马,高句丽已经没有余力救援困在北上上的己方军队了,罗士信要做的唯一之事,便是防止高句丽突围。

    面对李道宗苏定方契苾何力的围困,还有罗士信坐镇中军的支援,高延寿高惠贞两日内组织了六场突围,最终都让三将给打了回去。

    两日之后,高延寿高惠贞已经弹尽粮绝。他们手中虽然还有将近六万兵卒,然而个个都是溃败之旅,毫无斗志。两人左思右想,实在无路可走。选择了弃械投降。

    罗士信爱惜麾下兵马,也不打无意义的战。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北上山脚军营,面对唐军赫赫军威,高延寿高惠贞躬身膝行,进入军门,拜伏请命。

    罗士信笑着接纳他们的降书,收缴了兵器马匹,接纳了高延寿高惠贞率领的曲部。

    面对这多出来的六万余人,罗士信好一阵头疼。

    这六万余人都是高句丽兵卒,数量太多。不好掌控,而且带上他们,粮食消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能大用,又是一群吃货,带在身旁,弊大于利。

    此次出征罗士信一路连捷,虏获了不少的俘虏,罗士信以俘虏节省唐军体力,将最危险最苦最累的活安排他们去干。将他们利用起来,减少唐军不必要的消耗。但是俘虏多到一定的程度,那就会成为累赘。昔年项羽坑杀秦兵,也未必全是因为自身嗜杀残暴。以当时他的情况而言。二十万秦兵并非是助臂而是累赘,是可能反噬的定时炸弹。

    现在罗士信也处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高延寿高惠贞的六万俘虏。罗士信手上的高句丽降卒将会高达十万之数,甚至超过了他手中可以用的兵马总和。十万兵卒的消耗。就算罗士信消减他们的吃喝拉撒的用度也是不小的开支。罗士信攻打高句丽并非是为了征服,而是将高句丽变为他们大唐的领地领土。也不能学项羽那样一杀了事。

    正当他为这些俘虏发愁的时候,辽东高士廉帮罗士信解决了这个难题。

    因高句丽与隋唐是世仇,两国边境百里无人,甚为荒芜。

    而今辽东已经收复,辽东与幽州应当展开往来,但是双方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彼此间隔的百里荒芜地域始终是一个坎,阻碍着辽东与幽州的往来。

    高士廉意图在幽州辽东之间建造一座城镇集市,效仿罗士信在朔方提倡的自由集市,提供两地往来的需要。

    幽州与辽东乃至于更东北方的高句丽是一个界限,幽州虽地处北地,但是一年四季还是相当明显的。而辽东这边地域气候却完全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别。各种环境都要恶劣的多的多,这气候不同特产物资什么也不一样,尤其是天材地宝长白山,各种稀有资源更是数不胜数。这幽州辽东有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物资,相互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只是数百年来两地隶属不同的国家,没有好好的贸易发展,高士廉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打算重新建造一座城镇集市打通幽州辽东的往来。

    这城镇集市需要的不是房屋不是土地而是人,只要有人一切都会有,但是无人就算是万丈高楼也是无用。

    将俘虏填充到新建的城镇集市,给他们土地屋舍带着半强制性的让他们居住下来。时日一久,他们便是新建的城镇集市的原始居民。

    不过高总管可真看的起我罗士信对着高士廉派遣来的辽东长史笑着道:回去告诉你们总管,让他安心建设新城。我决不让他的苦心,徒劳无功。

    辽东的资源有限,这个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真正的宝藏在于长白山。

    连接幽州与辽东的枢纽能够成功,不在于辽东高士廉在新城投入多少财力物力,而是在于罗士信能不能拿下长白山。只要拿下长白山,哪怕新城的投入再少,只要有这个集市就不愁繁华不起来。世人都不是傻瓜,放着丰厚的利润不赚取。

    罗士信简单的话,无疑是对胜利的宣言。

    不过在攻取高句丽之前,我还需要干一件重要的事情。罗士信目视北方,淡淡的说着。

    他将收编的十万俘虏尽数给了高士廉,继续往高句丽深处挺进。

    若说罗士信攻取辽东,引发了高句丽的震动,这攻取安市城北山逼降高延寿高惠贞真正引起了高句丽的惶恐

    经此大败,高丽举国震惊,黄城和银城守军全都自拔逃遁,数百里内无复人烟。

    渊盖苏文亦下令国内城守军撤回平壤,放弃周边一切防线,死守平壤。

    罗士信一路上早没遇到任何抵抗,他们先到卑沙城与张镇周程名振率领的水军汇合。

    此次罗士信能够打的如此顺利,跟张镇周程名振攻取卑沙城牵制威胁平壤密不可分的,便是因为有他们死死的吃住卑沙城,才能让渊盖苏文心存顾念,不敢以举国之力来安市城与罗士信对战。自卑沙城为张镇周程名振两位大将奇袭攻取之后,渊盖苏文亲自想要夺回卑沙,然而面对张镇周程名振的严防死守,任是用尽一切办法都奈何他们不得。

    大唐水路两军配合,加上契苾何力的两万兵马,罗士信手中可用之兵再次突破十万,而高句丽已经让罗士信率领的唐军一点点打残,目前可用之兵,已经不过四万。

    十万大军直接渡过了鸭绿江畔长驱直入来到了萨水河畔

    萨水河畔有一座雄伟的建筑京观,一座由汉人尸骸堆积起来炫耀功勋的建筑。

    昔年因为杨广的瞎指挥,隋朝攻取不下有渊子游渊斌之镇守的辽东城,不得已改变战术,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万大军越过辽东诸城向鸭绿江挺进,与水军南北夹击平壤。在罗士信看来,他的这种打法最白痴最愚蠢的,足以体现杨广在军事上有多么的无能。也许是当了多年的挂名主帅,他想要当一回名副其实的总指挥,但是骄傲自大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宇文述的大军刚一分兵就遇到了大问题,从辽东城到鸭绿江都是山地,补给极为困难,每名隋军不但要携带武器,还要背负帐篷衣物及一百天的干粮。隋兵不是铁打的,在这种超额负重下,走着山路隋军行军都成了严重的问题:这连正常赶路走成问题的军队,还指望他们打胜仗

    为了能够完成杨广的命令,隋兵不得不将粮食丢了,减轻自己的负担,结果在半路就陷入的缺粮的窘境。

    在杨广的指挥下,隋兵还没有遇到敌人,自己已经扛不住了。高句丽的军神乙支文德看穿了隋军缺粮的弱点,边打边退,将隋军引入高句丽腹地萨水,就在隋军渡过萨水的时候,高句丽大军从天而降,向隋军发起猛攻。饥肠辘辘的隋军根本无力再战,各军一触即溃,落荒而逃。

    最终的结果隋军狂奔数百里,直到鸭绿江边才摆脱了高句丽军的追击,渡过鸭绿江的三十万大军最后只剩千人逃回辽东,军械物资损失殆尽。

    而高句丽便将数十万战死的隋兵尸骸堆砌起来,砌成了京观炫耀自己的武力,而京观就在萨水河畔:高句丽伏击隋兵的决战地点。

    看着规模宏伟的京观,罗士信带着几分伤感的下了命令,将京观给我拆,小心一点,尽可能的不要波及烈士们的遗骸,将所有遗骸都给我小心收集起来,等我们凯旋之后,带他们回家

    气氛并不热烈,很是伤感。

    尤其是左天成赵德柱李云聪这些隋军,他们愤慨的拆着京观又小心翼翼的收敛着尸骸:京观是他们的痛,尸骸则是他们心底深处最重视的袍泽之情。

    将士们,好好地记着这一幕,将这个京观记载脑海里我们若是失败了,这就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们只有胜利一条路走罗士信低沉的说着,他声音并不大却很深沉能够传的很远。听到他这番话的兵卒,也没有高呼出声,而是一个个的都露出了坚定的信念胜利。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敌人

    渊盖苏文府邸

    噩耗一个个传来,就如一个个耳光重重的打在渊盖苏文的脸上,满怀壮志雄心的他,自小就想着要如爷爷渊子游一样,引领高句丽走向辉煌,将高句丽发展成为一个如中原大汉一样的王朝。为此他一手促成了高句丽百济大和国的三国联盟,一起对付新罗与大唐。

    从南北朝时期的最开始,高句丽的先贤已经看破了一点,海东三国偏居一隅,没有任何的发展潜力与前途。想要高句丽真正的富强壮大,唯一的机会唯有向西扩展。也是因为如此,他们抢占了辽东,打算以辽东为据点,攻取幽州打入中原。

    但是一直以来都没能功成,中原特有的排外情节不是轻易能够打破的。千百年来,能够打破这种情节的也只有元清两朝,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凭借惨无人道的杀戮做到这点。

    随着大唐的崛起,百济与大唐断交,新罗成为海东三国唯一一个受到大唐庇佑的附属国,高句丽自身也陷入了困局,无力发展了。

    往西与大唐为敌,入侵幽州无疑是以卵击石;与新罗为敌,夺回汉江流域:这新罗实力并不弱,又有大唐庇佑,依然不是明智的决定;与百济为敌,百济确实不强,但是他认了一个好爹,大和国与百济共同受到大唐的制裁,正如溺水中的兄弟,死死的连在一起,入侵百济等同与百济大和两国为敌,以一国之力。对抗两国,高句丽也不占据优势。

    渊盖苏文很是年轻,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最大的优点是魄力十足,雄心万丈,最大的缺点也是魄力十足,雄心万丈,总想着干一些远超前辈的大事,好高骛远,不够持重沉稳。在乙支侯武的怂恿下。意图联合百济大和国以及远在天边的吐谷浑一起阻击唐朝,集合四国之力,战胜如日中天的大唐。

    渊盖苏文满以为此举能够将高句丽带出困局。却发现情况远不如他们所预料的那么美好。面对四国同时出招,大唐予以了他们意料不到的犀利反击,直接拉起两线作战,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给予了他们这些挑衅者厉害与颜色。

    唐朝的反应他们始料不及。但并没有多大的担心。反而觉得唐朝走了一步臭棋,将会加速他们的灭亡。唐朝家大业大,经济情况只要稍微了解便能察觉。百废待兴的唐军禁不起长期作战,更加难以支撑双线作战只要他们能够拖住唐朝,就如当年他们拖垮隋朝一样,要不了一年半载,唐军将会步入隋朝的后尘。

    然而情况再次出乎他们的意料,两路唐军一路在李靖的率领下势如破竹的突入吐谷浑腹心地。杀的吐谷浑全无还手之力,另一路罗士信亦是步步为营。一口一口的吃掉他们的城池,歼灭他们的军队,直接杀至他们的国都平壤。莫说拖上唐朝一年,连半年他们都没有支持下来。

    想着兵临城下的唐朝,渊盖苏文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

    作为身配五把刀的男人,渊盖苏文当前的压力极大,自从罗士信拆除京观之后,他便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乙支先生,唐军以兵临城下,当前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渊盖苏文已经察觉平壤国民震恐,文臣武将面对强势至此的唐军大多都自我混乱,真正能够与他商议的也只有廖廖数人,乙支侯武无疑是最器重的一个。

    乙支侯武抿着有些苍白的嘴唇,想着当前的局面心中存着一丝后悔:一力促成四国联盟抗唐,正如渊盖苏文怀疑的那样存着一定私心。他想为惨死于罗士信之手的父兄报仇,同时他看明白了大局大势。唐朝的李世民是一个励精图治雄才伟略的皇帝,唐朝绝无可能与隋朝一般昙花一现,至少在李世民执掌的贞观时期唐朝只会越来越强。李世民现在不过三十余间,若不发生意外怎么说也有二十余年的寿命。以唐朝崛起的趋势,发展二十余年,高句丽就算花上五十年也追之不上。彼此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若说现在打赢唐朝,为父报仇的几率的四成,十年后可能只有二成一成,时间拖得越久越是渺茫,唯有在唐朝面对隋末大动乱元气未恢复的时候,才有报仇的可能。他知报仇几率不足半数,然而却存着一赌之心。到了今时今日,输赢显而易见。

    看着自己的国家因为自己的私心一点点的走向灭亡,乙支侯武心底也不是很平静,见渊盖苏文问计,定了定心神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死守平壤一路可走,同时还要传讯给大和百济两国,退出对新罗地界的需求,谁先取得汉江流域,汉江流域便为谁所有。

    这怎么行渊盖苏文呼出声来,一脸的不满,随即一怔,却又无奈的点了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

    平壤城下,唐军大营。

    漆黑的夜里十万唐军搭建而成的巨大营寨在黑夜中不时的闪现点点火光,犹如巨兽一般窥视着平壤城。

    罗士信领着薛仁贵看着平静的平壤,沉吟了许久,问道:你觉得,我若强攻这平壤,将会用多少时日。

    薛仁贵摇了摇头道:不好说,平壤比辽东跟为雄伟,城中的兵卒虽不过五万,但是城里还有数十万的百姓。而且都是实打实的高句丽人,为何护卫自己的家园,关键的时候,他们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打辽东,在大总管的策划下我军用了二十日。若强攻这平壤至少要三倍以上的时间吧。

    三倍,六十天罗士信低声盘算着,默默的点了点头,这个数值确实如跟薛仁贵计算的差不多,数值只高不少。高句丽这一次学乖了,担心罗士信再次采用兵围辽东的战术,一开始就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将周边的城池全部放弃,只守高句丽一城,将所有力量都聚集在平壤。这也就意味着平壤落,高句丽亡,同样的平壤攻防战将会成为一场决定国家灭亡与否的决战。面对这种决战,高句丽的爱国志士必将拼死抵抗,他们在攻城的时候也将遇到莫大的抵抗。

    自古以来攻城战都是用命换取胜利的战役,也因此有了攻城为下这一说。

    平壤攻防战一但打响,在分出胜负之前亦不可能停止,这也是罗士信还没有下达攻城命令的原因: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将十万大军就坑在这平壤城下。

    去将李总管苏总管刘长史给我请来罗士信思量再三,让薛仁贵去将李道宗苏定方刘仁轨请来,又让人准备了就坐的席子。

    不多时,三人同时抵达,见三人一点起床睡意也没有,罗士信笑道:你们也没睡

    李道宗瞧了瞧平壤道: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睡得着,都在想怎么打呢

    我找你们来,也是为了这事,我们合计合计,别在意什么礼节,就当朋友一起聊聊,随便谈谈。罗士信当先坐在了事先备好的席子上。

    几人大多也了解罗士信的性格,没有什么客套的,相继坐了下来。

    罗士信先对众人道:最近这几天,对于如何攻打这平壤,我个人是想了很多。就在不久前,我将自己当做渊盖苏文来考虑问题,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突然发觉高句丽已经不敢出兵跟我们打了,你们觉得呢

    罗士信叫来的这几人都是当代名将,智勇兼备是能够独领兵马的将帅之才,有着出色的战略目光以及远见。张士贵莫虎儿这些人固然堪称大将,但是战略这一项很难与他们说一起去。

    为什么李道宗一时没反应过来道:据我所知渊盖苏文自幼骁勇善战,常年刀不离身,左右腰间配着长刀,后背挂着三把斩马刀,在高句丽人称缺刀将。说的是一次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将身上配着的五把刀都砍缺了口子。渊盖苏文不缺死战的勇气

    刘仁轨道:渊盖苏文确实不缺死战到底的决心,但是高句丽却缺死战到底的资本。睿智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显然与罗士信想到一块去了,笑道:海东三国这周边形势复杂万变,大和国百济新罗各怀鬼胎。我记得大总管曾说过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高句丽大和国百济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然触及利益,立刻千疮百孔。高句丽的主力部队让我们打光了,平壤城里的四万多兵马是他们整个国家最后的兵力。高句丽现在已经不是海东第一强国,而是海东最弱的国家,连极北的异族都比他们强。但是这个最弱的国家却拥有太白山这个宝山,谁看的下去高句丽此刻的剩余兵力连自保都存着一定问题,他凭什么跟我们打现在就算他有办法能够打赢我们,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付出的代价,能不能打。

    李道宗恍然。

    苏定方眼中一亮道:从长远计算,高句丽是不可能与我们打了。想要脱困,只有求助大和百济我们的敌人应该是大和百济,而不是平壤。未完待续。。

    :思绪一下子枯竭了,整理了一下情节,回复了下灵感。

第五十二章 拟定对策 故人求见

    李道宗这时也反应了过来,高句丽目下举国兵力不过四万多,唐军一但发动平壤城攻防战,死伤在所难免。不管唐军最后能不能攻下平壤城,高句丽自身都伤不起。四万余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保已经是严重问题,但好说歹说也有一点点的威慑力。但是再让唐军消耗个一两万,只剩下可怜的一两万兵卒护国,高句丽凭什么应对未来的挑战就算不会被唐军灭了,也会受到历史弱肉强食的不变道理而亡。

    所以真正不敢打不敢消耗的是高句丽,不是握有十万大军的大唐。

    他双手一合,大笑道:不错,他们只有四万多兵力,最怕的就是我们攻城,跟他们耗在平壤城下。我们耗不起,他们更加耗不起。

    作为李唐皇室中唯一能与李世民相比的皇亲,李道宗亦非易于之辈,这一反应过来,思路打开,道:我若是渊盖苏文面对这般情况,必定珍惜每一兵一卒。不会妄自动兵,只能借助盟友百济大和国的手来对付我们。不过百济大和国也不是说利用便利用的,渊盖苏文一定会下血本诱使百济大和国来战。只是百济大和当下正在于新罗僵持胶着,如何来增援

    苏定方望向罗士信道:近日一直与高句丽作战,却忽略了百济大和与新罗的战事,却不知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

    罗士信略微摇了摇头:详细情况,我这里也不太清楚。左将军的仇敌在于高句丽,他们的情报网仅限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不在其中,即便是我也没有得到第一手情报。他们三国的战事不太清楚,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关于新罗的求援信。可见他们的情况并不恶劣,不需要我们支援。说到这里,他眼中有着一丝奇怪。

    苏定方笑道:想不到新罗还挺能干的,竟然真的帮我们顶住了百济大和两路大军,若不是他们,我们对上三国联盟,胜算还不好说呢。

    罗士信摇了摇头道:你们不了解新罗,当然我也不怎么了解。知道的比你们是多一点,偏远小国缺乏人才。不是我大唐这般人才济济,数之不尽。纵观整个高句丽在军略上可以值得一提的,不过是渊斌之杨万春渊盖苏文几人而已。而新罗他们接触我汉文化受到百济高句丽的阻碍,人才更少。拘我所知,只有金庾信一人而已。

    金庾信是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的大将,在朝鲜也有一本类似于三国志一样的书籍,叫做三国史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正史。金庾信在三国史记的地位如同三国志里的诸葛亮,有着卓然的战略眼光军事水准,年纪轻轻便以成为新罗大将。最终辅助新罗君王先后覆灭百济高句丽一统海东三国。

    除了金庾信,新罗其他将领能力水平很是一般,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此次百济大和两国并非如以往一般联兵出击,而是兵分两路。两路攻打。在他们出兵之初,还未拿下辽东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个高句丽。当时他们的情况岌岌可危。损失惨重,已有灭国危险。可是后来新罗却抵挡下来了。就在高句丽权限撤军之后。他们只有一个金庾信,却抵挡住了两面来犯之敌。

    这实际情况与罗士信知道的新罗实力不相符。这也是奇怪的缘由。

    新罗与大唐并不是盟军,确切的说新罗是大唐的附属国。附属国配合宗主国政治利益,而宗主国则庇佑附属国安危。宗主国可以安排附属国行动,附属国却控制不了宗主国,彼此并非对等关系。罗士信作为宗主国的一方,以自身利益为上,新罗的利益与他不大相干,反而只要有机会,他会毫不犹豫的利用新罗而为大唐争取利益,这也是所谓的政治立场

    新罗不向大唐求助,罗士信也不好堂而皇之的干涉新罗军政要务。

    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几人沉默了半响,刘仁轨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大总管,你说新罗会不会跟百济大和达成共识

    不会吧薛仁贵年纪少还不够持重,当先叫了出来:新罗在我们出兵前,让高句丽百济大和三面夹击合围,他们最是凄惨。会跟敌人共谋

    刘仁轨身怀宰相才,政治目光更为长远,沉声道:共识不是共谋,而是在同一利益下,维持的一定平衡。平心而论,若非我大唐封杀大和百济两国,他们当真就有胆子与我大唐为敌

    罗士信恍然大笑道:原来如此大和百济他们不是打不下新罗而是畏惧我大唐,不敢打。新罗便抓着大和百济这个心里,将战况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中,以达成一定的共识,产生一定的和平。

    以新罗的实力是难以抵挡百济大和两国的夹击的,但是如果百济大和打赢了新罗,那么他们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救援高句丽,他们将会直接与大唐正面交锋。

    刘仁轨道:大总管这路来,所向披靡,直接将高句丽这海东第一强国打残,百济大和哪敢贸然的与我大唐正面交锋。若我所料不差,当初高句丽百济大和是商议着瓜分新罗领地,百济大和他们不如以往一样联兵而战也可以看出猫腻。他们夺取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不想帮着高句丽用兵,更怕帮了高句丽还要面对我大唐的正面部队,索性就刻意与新罗打成一个胶着的局面。

    算计自己的同盟,这手段,真够卑劣的。苏定方一脸的不耻。

    李道宗道:他们最初未必的打这个主意,但是就现在而言,高句丽已经无法帮助他们更多。与其无私的为高句丽付出,不如为了本国自身的利益,从高句丽身上咬一块肉下来。

    罗士信长吐了口气,这就是政治,就算他怎么不喜欢政治,也不得不承认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走到他今日这一步,不论是敌我都离不开政治的接触。

    正因为有利益,才会出现盟友,正是因为有利益,才会有背信弃义的事情。

    高句丽百济大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很牢固,所以他们的同盟亦很牢固:表面上的高句丽抵挡罗士信的大军,但是百济没有少给高句丽送马送粮,日本也没有少从他们的海岛国运送兵甲器械给高句丽,这些都是无偿的。

    而这一切随着高句丽的屡战屡败中止了。

    百济大和支援高句丽是因为他们需要高句丽在抵挡唐军,现在高句丽完全没有做到抵挡唐军的作用,反而陷入了兵临城下的困局,需要他们来解救。

    高句丽这里并没有尽到盟友的义务,百济大和面对国与国的利益自然不是什么圣人,无条件无耻的救援高句丽。尤其是当下高句丽已经让罗士信打残废了,更加没有利用的价值。

    当前这种情况就算百济大和不想救援高句丽,他也必须救苏定方道:高句丽灭亡,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侵占新罗,为求发展。我大唐一但入主高句丽,不是我小觑他们,他们就算手中有土地,也不敢发展。

    罗士信颔首赞同,他们大唐立足高句丽,整个海东的格局都会改写,想要在大唐卧榻之下安睡,百济大和根本没那资格。他道:所以大和百济不会在于新罗僵持下去,而高句丽也应该识趣的放弃先前同盟商议自己应得的土地,将他们赠送给大和百济,同时也会放弃高句丽自身的一定的利益,像百济大和妥协,高句丽目前只能倚靠他的盟友。我觉得,我们是应该做好跟百济大和决战的准备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存着一定的兴奋,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没有什么比虐小日本跟让他兴奋的事情。

    我觉得不用着急刘仁轨眼中闪着诡诈的目光道:我们可以等一等,新罗是我大唐的附属国,但我觉得他们怀有二心。此次我们不只是为了赢而来,我们还要想法子将海东三国其中的二国握在手中,成为我大唐的土地。而不是白白的便宜新罗,让他们坐收渔翁之利。我们等新罗来求我们,等新罗支持不住,等新罗国力大损,等他们没有实力控制局面的时候,我们在行动不迟。

    罗士信咧嘴笑了,指着刘仁轨道:看见没有,这才是真正的黑,这心脏的,不过我喜欢就这么定了。高句丽我们暂时不打,就让他们守着,等我们收拾了百济大和,断绝高句丽最后的希望,这平壤估计也没有受的必要了。

    就在罗士信定下计策坐观新罗局面的时候,罗士信得到了故人求见的消息:见到了一个他期盼已久,却一直未得一见的人物,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天下第一豪侠

    青衣姑娘

    罗士信很好奇,在这高句丽的国都城下他有什么故友,脑中唯一能够想到的就算新罗的那对姐妹花,未来的两位新罗女王。

    想着海东三国的局面局势,未来的两位新罗女王为了自身国家的利益来找他求救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罗士信有着小小的头痛,新罗现在与唐朝的关系不错,他还是其中的牵线人:当时的大唐确实需要新罗这个附属国来掌控海东三国的局势。但随着他率兵东征,一路打到了平壤城下,新罗的情况就有些尴尬了。新罗原本在海东三国的地位很苦逼,作为万年老二,一直受到老大高句丽的压制,时不时的还要被老三百济欺负。依照道理说老二是没有理由惧怕老三的,但是老三百济认得一个好爹,时不时的会有小日本出兵帮百济出头。而高句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束缚住了新罗的手脚。

    因故新罗这个在海东还是混迹的很憋屈的,也因如此才有了两个未来的美女花姐妹四处求贤,以求振兴新罗。直到罗士信的穿针引线,新罗与唐朝在政治上达成了互助的共识,新罗的情况才为之好转。

    世事易变,而今唐朝兵指平壤城,虎视海东,十万雄兵大有席卷海东之势,新罗的情况就有些尴尬了。

    大唐此时志在攻取高句丽百济,而海东三国不论高句丽新罗还是百济都有一统海东之心,大唐虎口夺食,新罗利之所在。争与不争实在难决。

    罗士信并没有忘记历史上大唐借助新罗之力,覆灭了世仇高句丽。教训了百济,痛扁了小日本。但也没有忘记新罗依仗大唐之力,一统了海东三国,从万年老二熬出了头。

    新罗那对姐妹花在这个时候,来找他求助,罗士信倒有些难办了。

    这硬着头皮走出军营,却意外见到了裴青衣。

    故友不是新罗姐妹花,而是那个多次挺身助他的青衣姑娘。

    一瞬间心态变化,转头疼为喜,罗士信大步上线相迎。这没走几步便顿住了脚步。目光落在了裴青衣身侧的一人:他身形魁梧,须发皆白,眉毛与常人不同,呈现倒八字行,根根竖立,身穿灰色旧布衣,浓眉大眼,宛如虎目,一张四方的国字脸。五官搭配起来极为丑陋,然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此时他正以很平常的目光瞧着罗士信。然而就是这平常的目光却让罗士信陪感压力,那种无形的气势感犹如泰山压顶一般迎面而来。

    罗士信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能够只凭气势就给他压力的人,看着不远的壮硕老者。他只是寻常站着,可却有一种与环境浑然天成的感觉。没有任何破绽与自然融为一体。

    一个武学修为抵达如此境界的毫无疑问只有他了:天下第一豪侠,绿林道的首领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

    罗士信见过张前辈。前辈昔年救内子性命,大恩大德,未能一谢,今日有幸得见,受我一拜罗士信抱拳作揖,这一谢他是挂心许久。

    壮硕老者正是虬髯客张仲坚,他不止一次从裴青衣口中得知罗士信武艺已达化境,一生的武学修为直追于他,对于他也有不小的兴趣。前段时间,远赴中原与昔年好友李靖红拂女相聚,相互闲聊时也说道了罗士信:李靖也夸罗士信为人孝悌忠信,身兼大智大勇,可继承他兵法衣钵。

    张仲坚素知李靖裴青衣的脾性,李靖才智绝伦,一身干略经天纬地,虽为人谦和谦逊,却眼高于顶,对于传授兵法衣钵之人极为重视。侯君集文韬武略,当世英杰,若加以培养,不逊于卫霍之流,李靖却觉得侯君集心气不宽,有足够的才智天赋却无孝悌忠信,只是碍于李世民的面子,传授一定的战术心得。连侯君集这样的人物,李靖都看不上眼,却瞧上了罗士信

    裴青衣也是一样,他这一身经历不少大风大浪,最终悟得武学真谛,修为突飞猛进,天下各路武林好手,找不出十合之敌,可谓无敌于天下。也许是受他影响,裴青衣觉得天地之下,各方英雄好汉不过尔尔,与之恩师比起来天地之别。罗士信却打破了这个观念,原来天底下除了他师傅还有一人叫罗士信

    世界之大英才辈出,李靖找到他的衣钵传人并不奇怪,裴青衣识得令他心服的英豪也不奇怪,然这两个人都看中了同一个人足以引起虬髯客张仲坚的兴趣。

    今日得见,张仲坚也满心讶异,他这一身钻研武道,从最开始年轻气盛时候的仗剑杀人,到而立之年的刀下留人,知命之年的以武服人,直至今日万法自然,演绎他人生大起大落的四个境界。这每到一个境界,他的武学修为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感觉。好在他生性豁达,交友满天下,对世间之事并不强求,也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感。

    今日终于见到罗士信,从对方出现在视线中便一直注视着他:他快步而来,有若小跑,每一步都一模一样,可见脚下根基极稳,仿佛扎根地下的参天大树,稳定之极。他身形挺拔,看似随意而放松,然而在张仲坚的眼里却能看出他已做好了战斗准备。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本能。

    张仲坚见他发现了他,对方突然笑了起来,微笑仿佛令冰雪融化的阳光。

    毫无做作的一礼,张仲坚有些始料未及,更多的是一种恍然:他存着试探之心试探之意,对方却毫不计较,反而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小事而道谢,没有半点上位者的架势,在气度上反而压他一筹。

    笑道:大总管客气了,张某如今是海外小民,哪里受得起这番大礼。

    罗士信摇头道:药师公是我授业恩师,您老是药师公的兄弟,正是我罗士信的长辈。救内子一名,对于前辈来说也是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我却恩情如天,不可不谢。

    作为一个后世人,罗士信一开始有些蔑视古人的礼法,但是随着深入接触古人的文化,他反而觉得礼法是有必要的,他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尤其是对于长辈的礼节,更是如此。

    一个人若毫无孝悌之心,与禽兽又有何意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99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虎贲最新章节! 作者:无言不信所写的《大唐虎贲》为转载作品,大唐虎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虎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虎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虎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虎贲介绍:
在隋末动乱之际,一位少年虎贲横空出世。 他就是罗士信,演义小说中罗成的历史原型。 十四岁从军,单骑于敌阵前挑战,无人敢应。隋炀帝闻其名,令画师画下他战场上的相貌来观看。 他重情重义,骁勇彪悍,征战沙场仅有六年,却身经百战,勇名赫赫。 唐讨刘黑闼战中,罗士信以区区两百人,于残败的洺水小城挡刘黑闼上万兵马强攻,苦战八昼夜,力尽被擒,年仅二十,英勇就义。 秦王李世民大感悲痛,追谥一个“勇”字。 一个现代人,因意外回到唐初,附身于罗士信,时离洺水城破,罗士信死仅有一日。 以最悲剧的穿越,以“勇”之名,另创传奇。 PS:感谢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大唐虎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虎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虎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