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傲唐TXT下载傲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傲唐全文阅读

作者:唐远     傲唐txt下载     傲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亡的灿烂

    ----

    ----

    ----

    叛军屯兵的硖古堡距陕郡城约两百七十里,按一般军队的行进速度每天五十里左右计算,至少要五天左右,但杨晞令率前军的王思礼部,一定要在三天左右赶到硖石堡,出奇不意地对叛军发动突袭。

    据特别行动分队传回来的消息,叛军派出的大部侦骑都被他们消灭了,距叛军大营十几里外,基本就见不到叛军侦骑的踪影,而且孙孝哲、田乾真、尹子奇等叛将都认为杨晞这位主帅被召回京了,唐军没可能在春天时候发动攻击的。在此情况下,杨晞如何会错过发动突袭的时机。

    出其不意而攻之,这是能取得最辉煌的战果,己方又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的出击机会,只要能做到,任何一位领军将领都不会错失的。杨晞因此下令王思礼部星夜前进,务必要在从陕郡出发的第三天傍晚时分抵达硖石堡,趁敌未发现我大军行踪之际,发动攻击。他也令他自己亲领的中军六万人,同样加快行进速度,争取在王思礼部展开攻击后,抵达硖石堡,加入攻击的行列中。

    杨晞的胃口很大,他有一战就将孙孝哲部全歼的打算。天时地利人和全在他手上掌握,要是他没这想法,那可太说不过去了。得了杨晞的令后,王思礼没有任何的推托,马上令手下的将士,加快行进速度,将一切辎重都抛给后军,轻骑前行,争取尽快抵达目标地。杨晞亲领的将领庞忠、高适、刘光庭、吕崇贲等将也不敢有任何的懈怠,无不身先士卒,率军急行。

    此次主动攻击,军中虽然携带了足够数量的“威武大将军炮”及弹药,但杨晞并没打算用在攻击孙孝哲部上。叛军屯兵的地方并不是坚固的城池,他们只是扎营在野外,奇袭就可取得效果,将士们随身携带的简易手雷及弓箭、战刀足可发挥良好的杀敌效果,威武大将军炮还是用在攻打洛阳城上吧。

    因为抛却了辎重,全交由李玢亲领的后军运送,大军行进速度快了很多。

    “元帅,以此速度行进,不要三天就可抵达硖石堡了!”行军间歇,一直跟随在杨晞身边一道行进的行军司马高适。看着身边络绎不绝跑过的军士,挺是感慨地说道。

    从陕郡出发,很快就两天多过去了,他们已经走了差不多两百里路,将士们虽然很疲惫,但士气依然高涨,这让主管行军事务的高适也忘记了疲惫。行进的速度虽然超过了预期,但杨晞并未有任何的惊喜,他是担心行进速度太快。让将士们及战马的体力损耗太大,以至于最后冲杀时候没了力气。

    他也下令,稍稍减缓行进速度,争取在天黑或者天将黑之际。抵达叛军大营外。

    准备晚饭的时间,对方的防备应该不会是很强的,入夜以后也应该如此。天黑后的攻击是最好的,可以做到最高的隐蔽性。可以让叛军没办法发现我军的行踪、攻营的具体人数,让叛军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在对方乱成一窝粥的情况下。疯狂地杀戮。

    杨晞的命令也被传达了下去,各将也严格执行,军士及战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

    ----------

    “启禀将军,特别行动队送来最新情报!”大军暂时休整间隙,几名新兵护送着一名全身迷彩装扮的军士,飞驰来到领着前军行进的王思礼面前。

    一听是特别行动队的军士来报告最新情况,王思礼一把将手中的手壶扔给了身边的亲卫,大声喝令道:“马上带过来。”

    不需要什么人带,那名装扮与其他军士完全不一样的特别行动队的队员,飞快地策马跑到王思礼面前,行了一礼后,大声报告情况:“报告将军,此地距叛军大营才三十里地,附近没有任何叛军的侦骑,叛军未发现我大军的行踪。特别行动队一队已经潜伏至敌营附近,二队在我大军前方接应,继续截杀叛军的侦骑。”

    那名军士报告完,不待王思礼回应,即策马飞速离去,很快就融入青山绿水间,不见了踪影。

    得到最新的情报,知道我军距叛军才三十里路程,而叛军还未发现我军的行踪,这就像给王思礼身体里注射了一针鸡血一样,让他浑身都兴奋起来,一路急行带来的所有疲惫与担心都被抛之脑后了,马上令军士加紧补充食物和饮水,尽快再次出发。王思礼已经数次接到特别行动队的报告,这给他指挥调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几乎不要担心己方行踪被对手侦知,近三天的行程下来,没遭遇任何的意外,也让他少了很多顾虑。战功马上就可以捞到,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兴奋的呢?

    随着王思礼的命令下达,无数的军士相继上马,列队听候命令,很快就有大队人马开始出发,快速往东面奔跑。三十里,只需要半来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任何一名将领都感觉到了大战将临的那种紧张,他们更不敢在这个时候出现失误,都是一再下令手下的将士,要严格遵守命令,合理分配体力。

    再次出发后,要中速行进一段,最后五六里地,将士们将会用最高速度冲营。

    最后时刻能否组织起有组织的冲营,这是能否取胜的关键,体力分配上任何一名将领都不敢马虎。

    抵达叛军大营十里地,依然没发现叛军的侦骑,这让冲杀在大军前列的王思礼喜不自胜。

    行至叛军大营外五里,终于看到了零散的叛军侦骑,王思礼也马上下令,全军以最高速度行进,准备冲营。王思礼已经看到了,叛军大营远处游移那些因发现大队唐军冲杀而来被惊吓到而慌乱逃跑的叛军军士,正狠命拍马往大营方向逃窜。己部人马差不多冲到叛军大营外,但才被对手刚刚发现,对方还没反应过来,没有任何的准备,这如何不让他狂喜。

    “弟兄们,跟着本将,杀!”

    喊声中,王思礼抽出了腰上的战刀,用力挥舞着。随着震耳欲聋的喝喊回应,无数的战刀高举了起来,在落日余辉的照映下,闪现着一片死亡的灿烂。(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杀戮开始

    (感谢男认三十书友的两张月票!求月票、正版订阅、打赏!)

    --

    --

    孙孝哲这段时间心情很不好。

    唐军袭营时受的伤是差不多好了,他已经可以与以前一样,骑马打仗了,不过身体的康复并没给他带来任何的好运。上次唐军袭营,因大营内燃起的大火导致一万多名将士葬身于火海后,孙孝哲被安禄山召回洛阳,痛斥了一顿,差点被砍了脑袋。幸好他的母亲帮忙在安禄山面前说情,大吹枕头风之下得以幸免,依然继续领军,但他依然心有余悸。

    被他推出去当替罪羊的田乾真,因为太子安庆绪的力保,也没得到惩处,同样回到军中任职,当他的副手。不过自这次事件后,两人间再也没有以前的“融洽”关系,时常出现争斗。因为得到太子安庆绪的支持,田乾真也并不是很畏惧孙孝哲。接下来尹子奇部加入进来,尹子奇与田乾真是挚交,两名副手都是看不起他们的主帅,经常联合起来为难孙孝哲,让孙孝哲头疼不已。

    更让他头疼的是,过年以后,大营附近一直有唐军的精锐小分队在活动,他派出的侦骑,经常是有去无回,派出去后就不见了影踪。一个月左右下来,他已经损失了近千名的侦骑,这些人都是集体被杀,即使三十几人的侦骑分队也是如此,极少有活口逃回来的。而少数几个有幸逃回来的军士,向他报告情况说。唐军的精锐分队每次都是悄无声息出现,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出应对就被对方截杀。

    孙孝哲为此派出了近万人马搜寻,希望能将在他们大营附近活动的唐军精锐分队围剿干净。但却是一无所得,没发现任何的踪影。只是他后续派出的侦骑,依然被对手袭杀,甚至有几次唐军的精锐分队潜到大营附近,将在大营附近巡逻的游骑都袭杀,并且从容地退却。

    派大军围剿不得,但对手却时不时来上一记冷击。这让全军都陷入了恐慌,侦骑、斥候都不敢出营去巡逻、刺探情报,深怕有去无回。被唐军神出鬼没的精锐分队给解决了,硬着头皮出去的侦骑只敢在大营附近几里地方巡逻。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万分不妙,孙孝哲已经准备率全军后撤。

    不过他的请求却没得安禄山的同意,安禄山依然令他继续执行攻打陕郡的命令。

    孙孝哲万般无奈。只得尊令。准备在天气转暖之际,率军攻击陕郡。还好,有消息说,唐军的主帅已经被皇帝召回长安,很可能被解除了军职,这段时间唐军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攻击的。

    在唐军精锐分队持续截杀他这边派出的侦骑时,孙孝哲一度认为唐军是准备马上进攻的,精锐分队的行动是为了配合唐军施力的攻击。一度令全军的警备状态提高到最高等级。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却没有唐军的任何动静。有幸潜到陕郡附近的少数几名斥候传回来的消息称,唐军只是固守陕郡不出。

    接到这好不容易传回来的消息,孙孝哲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唐军因为主帅杨晞离开陕郡,怕他部人马趁机攻击,因此才派出精锐分队袭扰。明白了这一点,孙孝哲的担心少了一些,也想到了采取主动进攻的措施,变被动为主动。这些日子,他也一直在做继续征战的准备。

    只不过田乾真与尹子奇的不配合,让他的准备工作做的并不顺利。其实主动进攻陕郡也不是孙孝哲最想做的事,他期望的是能退守洛阳。

    唐军的战力他已经领教过了,让他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他相信,即使他能率军行至陕郡城下,也是绝对攻不下那座坚城的,说不定还会遭遇大败。退守洛阳附近,以逸待劳等待唐军的到来,再趁机反攻,那可能还有胜算的机会。只是安禄山不同意,他也没办法,只好执行。

    今日,他也召集了众将,商量后续的行动安排。这次还算可以,田乾真及尹子奇两位副手没和他唱对台戏,听从了他的安排,准备分别领前军和后军开拔。

    商量好后续安排后,孙孝哲也令诸将散去了。

    春日的白天总是很短暂的,太阳快下山了,也到了晚饭时间,各营也开始烧煮晚饭,一时间,整个从营都是炊烟袅袅。这几天忙的很累,孙孝哲想好好吃顿晚饭,喝点酒,再早点休息。

    谁也不知道,灾难就在晚饭还没烧好之时降临了。

    唐军大规模的偷袭开始了。

    在感觉到大地不寻常地颤动之际,孙孝哲就叫了一声“糟糕”,并马上冲出营,查看情况。

    就在他冲出营的时候,大地的颤动已经非常厉害,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传来。

    没有任何预警,没有什么防备,唐军这个时候冲杀过来,对己方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孙孝哲作战经验丰富,从大地颤动的幅度及喊杀声中能判断的出来,至少有数万唐军袭营了。这次唐军的突袭不是小规模的精锐分队袭营,而是大举的进攻了。孙孝哲一颗心几乎沉到了水底,不过他也马上反应过来,喝令亲卫传他命令,准备抵抗,同时派人传他的命令给后军的尹子奇,准备反击。

    惊慌失措的亲卫也马上去传达他的命令了。

    孙孝哲也马上上马,抽出战刀,对身边的几百名亲卫及在他大帐附近集结的数千人马大声的喝令:“赶快集合人马,跟着本帅,杀!”

    在北边时候,孙孝哲跟着安禄山,经历了无数的战事,他作战还是很勇敢,几乎没有临阵脱逃的经历,今次也是一样,一种使命感让他首先想到了率军抵达,而不是逃跑。

    孙孝哲的勇敢也感染了身边的亲卫及军士,数百名亲卫及几千名军士跟随着他,往唐军杀进来的方向冲过去。

    ----------

    “杀!”率领麾下人马成功冲进叛军大营,几乎没遭遇抵抗的王思礼,已经接近了狂热,他一边冲杀,一边挥舞着战刀,喝令手下的人马杀进营去。其实现在已经不需要王思礼这样的主将命令了,以最高速度冲进叛军大营的唐军,在各自主管将领的带领下,无不狠命朝大营深处冲杀过去。

    成功杀进营只是取得大捷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继续狠命冲杀,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以散兵线冲杀的唐军骑马,从几个方向杀进营内,如火的夕阳照映着将士们手中的战刀,闪现着腥红的颜色。腥红的颜色挥舞成了一片血腥的刀林,快速地往叛军大营深处插过去。

    随着狠命的喊杀声,唐军将士手中的战刀已经挥向了大营内这些他们昔日的“同伴”,前身是大唐将士的叛军军士,数不清的叛军军士来不及逃跑就被砍翻在地,一命呜呼或者受了重伤,断臂残肢很快就随处可见,一些来不及逃跑的叛军军士,或者受伤倒地者,被飞驰而来的战马连续踩踏,成为一堆肉泥。冲杀的唐军也没有任何的停步,继续往大营深处冲去。

    一些军士所带的简易手雷被点燃,扔到狼狈逃跑的叛军头上,或者扔到帐篷里面,巨大的响亮中,不少的叛军军士被炸死或者炸伤,一些帐篷整个被掀掉,随即着起了火,大营内,四处可见升腾的烟火。不过扔手雷的军士并不多,因为要点燃,再扔出去,远没有挥舞战马砍杀来的方便,手雷的爆炸声并不密集,基本被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及马蹄声盖掉了。

    也只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王思礼所领的前军五万人中,已经有一万多已经冲进叛军大营,后续的人马还在迅速冲杀而来。冲进大营的唐军将士,马上就在各自主官的带领下,直接往大营里面冲杀,并不恋战。叛军没有大规模的抵抗,他们正面冲击时候遭遇的抵抗兵力并不多,即使在叛军军士上前拦截,也很快就被砍翻在地,或者被高速而来的战马冲散,一些倒霉蛋稀里糊涂地被战马踩踏致死。

    王思礼亲领的五千人马也全部冲到大营内了,据事先打探的情报,叛军前军是田乾真率领的,计有五万人,中军是孙孝哲亲领的,计有八万人,后军是尹子奇的人马,差不多也是五万人。看到己方人马杀进敌军前营,王思礼知道,消灭田乾真的人马已经不成问题,他要率部杀到其中军大营去。

    他手下的几名将领所领的人马并不攻击前军大营,而是直接往叛军的中军杀过去,王思礼自己的这几千人马,也要杀到中军大营去。

    而就在王思礼部在叛军大营内肆意冲杀之时,杨晞亲领的中军人马也已经尾随赶到。

    吕崇贲的一万人马加入攻击叛军前军大营,庞忠和刘光庭领着四万人马,直接攻击孙孝哲的中军,而高适将率一万五千人,直插叛军后军大营。

    杨晞自己率领五千人马,驰往叛军大营近处一山坡,观察形势,临场调度。他也同时传告给李玢亲令的后军,令后军加快行进速度。

    杨晞的望远镜里,看到叛军大营内到处都是来回冲杀的唐军骑兵。

    叛军连绵数里的大营内,到处是狼烟升腾。一场注定非常血腥的杀戮,在夜色开始降临时候,在这片春草已经萌芽的大地上展了开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

    ---

    ---

    田乾真觉得他这辈子最窝囊的时候就是最近这段时间。

    半辈子多过来了,他在马上征战的日子可以说占据了这半辈子的一半还要多,以往和胡人的打仗,几乎没什么败绩。正因为作战勇敢,鲜有败绩,所以才一路升迁,官运亨通。在追随安禄山反叛之前,他已经任幽州兵马使之职,从三品的武将阶。在追随安禄山反叛大唐后,也接连取得胜绩,因此深得安禄山的信任和重用。不过在杨晞这个杨国忠的儿子出任潼关兵马使后,他的好运就此终结了。

    在攻打潼关的战役中,他参加了,最终的结果可以说遭遇败绩,被迫退守陕郡。

    虽然说后来因为跟着安庆绪回到了洛阳,没经历陕郡战役的惨败,但厄运却还是继续“眷顾”着他。与孙孝哲一道率军攻打陕郡的过程中,数次遭遇唐军的袭营,被打的灰头土脸。唐军袭营他虽然幸运是躲过一劫,没有受伤,并因此代孙孝哲临时主持了军务,不过厄运也进一步到来。

    被唐军精锐分队连番的偷袭,所领军队损失惨重,士气大受影响,但主领军务的他他却束手无策,被安禄山斥责了很多次,要不是太子安庆绪的一再力保,他可能早就受到重处了。孙孝哲准备起兵主动攻击陕郡,不再被动驻守,田乾真松了口气,觉得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出点成就,以一些战功洗去身上的耻辱,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为起营做准备之际,却突然遭遇唐军的袭营。

    在数万唐军快速杀进他所领的前军大营时,田乾真才知道。他的厄运现在才真正开始。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听任命运左右的人,在接到手下军士报告,说是唐军大队人马袭营时,他也马上做出反应,准备率领人马抵抗。因为事先对唐军袭营有所准备,前军大营有一万处置危急情况的军士,这部军士每天都衣不解甲做战备准备,因此可以很快动员起来,投入战斗。不过在看到唐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冲进大营内时,田乾真知道他即使将这一万余人马全部拉上去。也是抵挡不住唐军的袭营的。

    冲进大营内的唐军至少有数万人,看来这次唐军是倾全力攻击了。

    唐军已经成功杀进大营,再有能力者,也无力回天了,感觉大势已去的田乾真,徒劳地命令手下的将士迎击袭营的唐军,同时也派人传报孙孝哲和尹子奇,让他们率军支援。

    他虽然令将士拼死抵抗,但他自己却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久经战事的他知道。这种情况下,即使能组织起抵抗,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会是失败,差别只是让唐军的损失多点还是少一点而已。

    不过田乾真不知道的是。此时攻击他们的唐军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杀进前军大营内的,至少已经有三万余人马,余部还在源源不断地冲进来。对于他们这支人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唐军的攻击是从多个方向展开的,西、北、南三个方向都有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传来。唐军的攻击也非常有经验,他们并不恋战。只是掠营,沿途要是遇到抵抗就狠命冲杀,要是抵抗的军士逃跑,也不追击,只是尽最大可能在营内冲杀,造成更大的混乱,也让对手组织不起抵抗,摧毁对手的军心。

    “集结人马,我们准备突围!”在接到数名军士报告的战况后,田乾真无奈地准备逃跑了。

    ----------

    “报告元帅,王思礼将军部已经杀进叛军中军大营,没有遇到大的抵抗!”

    一名传令的军士策马飞快地跑到站在山坡上查看战况的杨晞面前,大声报告情况。

    很快又一名军士飞马跑来,急声报告道:“报告元帅,叛军前军已经溃败,我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叛军一万余人已经投降。”

    “报告元帅,庞将军已经率军杀入敌中军大营,正与叛军激战,叛军抵抗比较猛烈!”

    “报告元帅,敌后军尹子奇部有万余人支援过来,正与高将军部杀在一起!”

    持续不断的战报传到杨晞这里,大部都是进展非常顺利的报告,叛军没有大规模的抵抗,只有少部分传来的战报表明叛军组织起抵抗了。听了军士的报告后,杨晞也马上下达了新的命令,“立即传令刘光庭将军部,马上支援高适将军,一定要击溃尹子奇部!”

    “令吕崇贲将军部,冲过中军大营,攻击尹子奇部!”从传到他这里来的战报上杨晞得出结论,我军突然的攻击让叛军前军田乾真部及中军孙孝哲部没机会组织起大规模的抵抗,进展非常顺利,叛军即使有上千人规模的抵抗也很快就被我军击溃了。但攻击尹子奇的高适部,却遇到了不小的抵抗,盖因为尹子奇部离我军攻击方向最远,得知消息后有时间组织抵抗,准备掠营的高适部进展不是很顺利,伤亡也较大,他当然不会给尹子奇部以反击的机会,马上令刘光庭及吕崇贲各率一万人支援过去。

    同时他也传报亲率后军的李玢,令余部人马,加快行进速度,马上投入到攻击敌营的战斗中。

    命令很快由军士传达下去,看到山坡下面来回奔跑传令的军士,杨晞的心也慢慢提了起来。

    战事进展虽然顺利,但随着天变黑,战斗的进展肯定会减缓,我军攻击速度会放慢,叛军可以利用夜色的掩护组织抵抗,也可以趁夜色迷茫之际溃逃,甚至他们可以反戈一击,反击我军。杨晞知道,无论是田乾真还是孙孝哲及尹子奇,都是原本大唐军队中能力非常出众的将领,要是率军与他们正面对仗,即使军中装备了火器,杨晞也没有一点自信能击败他们。他依仗的就是战事发动的突然性,趁敌不备时发动袭击。要是这样突然的袭击都不能彻底击溃他们,那后面的战事就很难打了。

    能有现在这样的效果,杨晞还真感谢特别行动队的那数百名军士,他们袭杀叛军侦骑,打探叛军大营布置情况等手段给我军的突然攻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叛军在大营四周许多地方都挖有拒马沟,还有一些陷阱,有了特另行动队军士的指引,这些机关大部被避开了。

    看着叛军大营内那冲天而起的火焰,还有滚滚的浓烟,杨晞对天喃喃自语:“上天是助我的,既然开始攻击叛军大营时候他们不知晓,那这场战争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杨晞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

    __

    “元帅,唐军的攻势很猛,我们抵抗不住了!”

    一名满脸血污的中郎将,飞马跑到孙孝哲身边,哭嚎着报告情况。

    眼看着自己亲自组织起来的数次抵抗被唐军轻易地冲垮,孙孝哲的信心已经完全被摧毁了,再听到这名中郎将的报告,他再无斗志,手中的战刀也咣当一声掉在了身边,眼睛失神地看着不远处冲杀而来的唐军,没有言语,也没有动作。

    “大帅,我们快逃吧!再不逃唐军就杀过来了!”他的亲卫队长孙全哀求道:“袭营的唐军有十几万人,我们抵抗不住了,大帅,快撤吧,再迟就来不及了。我们撤回洛阳,禀明陛下后再做决定吧!”

    孙全这样的请求已经说了发好几次,自孙孝哲亲自组织的第一波抵抗被唐军击溃,五千余军士不是逃就是降后,孙全说这样请求了。随着第二波三千人的队伍及第三波四千人马被唐军一冲就溃,同样久经战事的孙全,知道凭他们现在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扭转战局,乱成一团的军士再也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要是不趁孙孝哲身边还有三千余人,而唐军又没冲到附近时逃走,那就来不及了。

    但不知道是孙全的话触动了孙孝哲,还是热血突然被点燃,孙孝哲突然间暴怒起来,一下子抽出腰上那把安禄山所赐的佩剑,对身边聚焦起来保护他的那三四千名军士吼道:“弟兄们,跟着我杀过去,一定要将唐军赶出大营,杀啊!”

    说着一马当先就冲了过去,孙全愣了一下后,也只能挥刀跟着杀过去。孙孝哲的那些亲卫反应很快,大喊着跟着冲过去。其他数千名军士随后也跟着冲了上去。

    很快孙孝哲这部人马就与迎面杀过来的唐军厮杀在了一起。

    率军杀过来,与孙孝哲部遭遇的唐军正是庞忠亲领部。

    今次虽然没有领到率前军率先攻击的任务,但跟着杨晞领中军的庞忠部行进速度也不慢,他是紧跟着王思礼的前军发动攻击的,他部攻击的方向是从南往北,差不多在王思礼部冲到叛军前军大营中间时候,他的人马也开始掠营了。他部攻击的速度与效果一点不比王思礼部差,轻松突进孙孝哲的中军大营,如入无从之境般冲杀起来。

    庞忠在率军杀进孙孝哲的中军大营后,也很快遭遇了第一波有力的抵抗。约五千名左右的叛军有组织地冲杀了过来,但他庞忠及麾下几名将领一万余人马的反复冲击下,很快就将这五千余叛军冲散,消灭了一部,其余的一部叛军扔了武器投降,还有一些人四散逃跑。

    双方交战时候,成千上万人马的投降是很常见的事,特别是叛军。他们之前都是大唐的军队,只不过跟着安禄山造反。要是形势不对,马上投降,至少可以保住性命,甚至可以继续和往常一样过日子。但要是负隅抵抗。那可能就是人头落地,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种情况在两方都是存在,投降很多时候能保住性命,无谓的抵抗会送掉性命的。会是投降后,表现好一点,甚至会获得军功。

    陕郡之战中。投降后被编入唐军阵列中的叛军三万余人,这次也参加了对孙孝哲部的攻击,他们的表现也是很勇敢,丝毫没因为对手几个月前是他们的“兄弟”人马而有丝毫的仁慈,反而比其他唐军更凶猛。他们想捞取军功,想得到赏赐,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投降的叛军很多,但并没什么人理会他们,庞忠和麾下将领所领的唐军依然继续冲杀。

    连续三波数千人规模的叛军抵抗被击溃后,庞忠的人马再没遇到过有效的抵抗,他们已经快冲到中军大营近头了。也就快冲杀到近头时候,终于再次遇到一队数千人规模的抵抗。杀的有点不过瘾的庞忠见之大喜,马上喝令身边及邻近的人马,跟着他杀过去。两方人马很快就接触在了一起,庞忠身近的人马约有一万人,是对方的数倍,他丝毫没将这部人马放在眼里,他估计这部叛军人马依然会与前面遭遇到过的那几部人马一样,一触即溃,也放心大胆地冲杀了过去。

    不过遭遇后的情况还是让庞忠挺意外的,这部叛军的抵抗还是挺坚决的,并没有一冲就溃的情况出现,不过这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大声喝令军士冲杀,一定要将对面这部敢于抵抗的叛军消灭。

    也就在庞忠持续的命令下达后,他身边的那些人马先后加快的攻击节奏,两方的人马完全绞杀在了一起。因为庞忠麾下的人马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一些军士趁乱扔出的手雷也在叛军军士阵中爆炸,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叛军的斗志,让对方的战马受惊,很快形势就开始明朗,叛军出现溃败的迹象。

    “元帅,我们抵挡不住了,还是逃吧,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到己方人马再次全面溃败,孙全在砍翻了一名冲到近处的唐军军士后,再次请求孙孝哲道。再不撤,就再也走不了了。现在他们的后面还没有唐军,令军士拼命抵挡之下,他们这些亲卫是可以护着孙孝哲逃走的。

    但杀红了眼的孙孝哲却不理会,怒吼着令军士继续厮杀,他自己也提着宝剑冲上前,并很快就将几名冲到他近处的唐军军士砍落马下。

    孙孝哲一向以勇武过人著称,他的箭术及刀术、剑术都是非常出色的,要不是前些日子受伤,寻常人几个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即使这样,一般人也很难近他身,而且他身边的亲卫严密地护卫着他,要不是他一个劲地冲击,那几名倒霉的唐军军士也是冲不到他近处的。

    不过就在孙孝哲挥舞着手上的宝剑,将几名不顾一切冲过来的唐军军士砍落马下,并准备继续冲杀之时,好几枚简单手雷扔到了他身边,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孙孝哲惨叫一声后,摔落马下,手中的宝剑也脱手而飞,他那匹受惊的战马,在抛落他之后,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

    不过战马的腿也被炸伤了,只跑了几步,就摔倒在地上,将一名亲卫撞倒马下。

    孙孝哲落马,他的亲卫都是大惊,不顾一切地前来救援,但此时有更多的手雷扔过来,而唐军也趁势涌了上来。很快,更血腥的杀戮在大营内展了开来。

    ……

    与孙孝哲拼死抵抗的“壮举”完全不同的是,最先遭到唐军王思礼部攻击的田乾真,在知道大势已去后,并没不顾一切地抵抗。他在组织起几次抵抗,但没取得任何效果,看到数支唐军快冲到他的大帐附近时,马上喝令身边的亲卫及亲信人马三千人,护着他往东面逃跑。

    田乾真逃跑时候,前军大营内已经完全混乱了,到处是哭爹喊娘的惨叫声,唐军如入无人之境般,快速在大营内冲杀着,成队成队的叛军扔了武器跪地投降。而冲杀的唐军在杀进营时候,就齐声大喊孙孝哲和田乾真已经投降或者被击毙的话,这些喊话进一步摧毁了叛军的斗志。

    并不知道田乾真已经开溜的王思礼,有点索然无味于这次袭营战的顺利了,他率部杀进叛军前营的过程中,像是入无人之境一样,根本没遇到什么抵抗,许多的叛军在他的人马源源不断冲进营后,直接选择了投降。一些叛军是抱头鼠窜,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这让王思礼觉得很不过瘾。

    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王思礼就率部冲过了整个前军大营,在冲杀过程中,他计斩杀了五名军士,护卫着他冲锋的亲卫,斩杀的叛军军士也不多,盖因为拿起武器抵抗的叛军数量太少了。

    “这仗打的,没多少意思啊!”再次快速冲锋了一次,冲回到叛军大营边上,勒停坐骑观战的王思礼举刀感叹道。他是知道田乾真的大名的,在叛乱起来前就知道。在北边时候,田乾真表现可是不错的,时不时有战功立下来,跟着安禄山作乱后,田乾真的表现也不俗,率军攻占了多座城池,在灵宝之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但今次怎么会这样?完全变成了一个软蛋,都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

    王思礼在战前时候是比较担虑的,到底叛军的战斗力很不错,大部都是善战的边军,无论是孙孝哲还是田乾真,抑或尹子奇,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谋略出众,他深怕自己率军袭营时候,遭遇非常强大的抵抗,攻击不力导致战事失利,不但劳不到战功,还坏了好不容易再恢复回去的名声。却是做梦都没想到,如此轻松杀进营,并且没有遭遇什么抵抗有点像做梦一样。不过耳边传来那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他指挥的袭营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叛军成群结队的投降了。

    唐军这次袭营如此顺利,当然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他们袭营的时间选择的好,在叛军准备吃晚饭时候展开攻击,而且此前特别行动队的数次袭营及无数的侦骑被猎杀,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叛军的士气,也让叛军不能及早发现袭营的唐军。

    战事出现一面倒,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超级惊喜

    (第三更!)

    ---

    ---

    ---

    与王思礼部及庞忠部袭营的轻松完全不同的是,奉杨晞令,指挥人马攻击尹子奇后军的高适部及随后支援的刘光庭、吕崇贲部却不是那么顺利了。尹子奇很快组织起了万余的人马抵挡,与高适的人马在大营外遭遇了。双方杀的难解难分,而尹子奇部后续的人马也很快就组织起来反扑了。

    原本只负责阻击的高适部与尹子奇部相比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在尹子奇部反击时候一度出现不支的情况。幸好刘光庭部及吕崇贲部随后赶到,三部人马汇集后,有近四万人马,与匆忙间组织起来的尹子奇部相比,兵力上是处于优势的,并且后续支援的人马还在继续赶来的过程中。不过尹子奇部的抵抗还是很顽强的,高适、刘光庭、吕崇贲几合兵后,竟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杨晞这次攻击的打算,并没有全歼叛军十八万左右人马的打算,毕竟叛军前、中、后三军横亘在一片连绵近十里的地方,除非同时对其三军发动攻击,那样可能有机会全歼叛军,但这是不可能完全的任务,因为北南两边距叛军不远的地方,分别是一条河及高山,要想在这两个方向集结十数万人马,又不被叛军发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能在出奇不意间攻入叛军大营,杨晞已经很高兴了。

    策划这样的突袭战,要是能做到在被对方发现前攻入敌营,那已经是超级大惊喜了。任何时代的战争,都不是一下令就可以马上行动的,如果在对手发现之前已经攻击其大营外三五里,对手基本很难做出有效的防卫,袭营基本能取得效果。如此近距离才被对手发现,已经足够摧毁对方的斗志。让他们无心抵抗了。今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没有遭遇叛军的大规模抵抗,杨晞已经非常惊喜。

    他原先的打算是,利用高适部截击尹子奇部的增援,彻底将田乾真部及孙孝哲部击溃,这样他就很满足了。因此分配给高适的人马并不多,只是让他阻击,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无所谓。直到收到各部间进展非常顺利的消息后,他才令几部人马支应高适,尽最大可能给予尹子奇部以打击。

    消灭田乾真部和孙孝哲部已经不在话下。杨晞期望能将尹子奇部也狠狠地打击一番。

    又一骑飞驰来到杨晞面前,大声报告道:“禀报元帅,叛军尹子奇部不支败退,高将军、吕将军、刘将军正率部追击中!”

    “传令高适、吕崇贲、刘光庭三位将军,令他们狠命追击,不给尹子奇部以全身而退的机会!”

    杨晞再次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对手逃走了,那当然要猛追,不给尹子奇有逃脱的机会。

    传令的军士马上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

    来报告军情的军士络绎不绝。大部都是由王思礼、庞忠等攻击前军及中军大帐的将领派人传来的。

    接到越来越多的好消息后,杨晞心里的喜悦之情再也掩饰不住了,很想冲着漆黑的天狂叫几声,以泄现在的狂喜之情。

    “马上将战报传给延王殿下。再以急报送呈长安,让皇帝陛下知道,让本帅继续指挥大军作战是多么正确!”杨晞狂态毕露,不顾传令的军士那讶然的表情。吩咐完后,再次下达了命令,“再令王思礼、庞忠将军。继续冲杀,勒令叛军投降,要是有不降者,杀无赦。叛军逃跑者,一定要追击。”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打了胜仗,就要乘胜追击,给予攻击目标是最彻底的打击,有机会全歼对方人马,怎么可以放跑他们呢?从战场上的情况来看,投降的叛军可是成千上万的,这和攻击陕郡时候一样,并没有多少叛军是“坚贞不屈,顽强抵抗”的,要是再将攻击节奏加快一点,连逃跑的叛军也追杀,那这一战,可能就差不多解决了孙孝哲的这近二十万人马。逼降对方军士,这是彼消吾长之举,投降的叛军很快就可以充实到己方人马中,壮大自己的实力,毕竟叛军的前身是大唐军队,对于大部军士来说,跟谁打仗并无多大区别,只要给予他们足够好的待遇就行了。

    也就在杨晞连续下命令之时,又一名军士快速冲到杨晞面前,大声地报告情况:“启禀元帅,叛军孙孝哲被庞将军毙杀,首级很快就会送过来。”

    “啊?!太好了!”杨晞惊喜的大叫起来,“孙孝哲竟然被当场击毙,哈哈,这十几万叛军,本帅要全部吞下去了。”

    这名军士飞快来报的一会后,又有一群军士飞跑着过来,以很快的速度冲到杨晞所站的山坡上。

    因为天色已暗,即使拿着望远镜也看不清远处的情况,直到这群军士冲近了,杨晞才看清来者是何人。正是指挥中军人马杀进叛军中军大帐的庞忠,庞忠一只手拉着缰绳,另外一只手拎着一样东西。

    看清来者是何人后,冲过去截拦的杨晞的亲卫也放开通道,让庞忠等人过来。

    “元帅,末将击杀了叛军主帅孙孝哲!”庞忠人还没冲到杨晞面前,狂喜的声音就传来了,并将手中之物高高举了起来。

    杨晞这才看清庞忠手上所拎赫然是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头。正待询问,冲到近前的庞忠将人头举到了他面前,大声报告:“元帅,这是孙孝哲的人头,末将把孙孝哲的人头砍下来,亲自给元帅送过来。”

    “好,庞将军又立大功了,本帅马上会令人将孙孝哲的人头送到长安,交给陛下过目,陛下一定会重赏将军的!”随着杨晞的话,马上有亲卫上前,从庞忠手中接过那血肉模糊的人头。

    “元帅,敌军还未完全清除,末将继续领军杀敌去!”豪情满怀的庞忠对杨晞行了个军礼后,马上就带领身边的亲卫飞驰而去了。

    “传本帅令,马上将孙孝哲的人头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杨晞也马上下了命令。

    “是,元帅!”有军士马上就去执行了。

    真想不到,孙孝哲竟然这么容易就被击毙了,杨晞当然非常意外,意外的都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惊喜了。孙孝哲被击毙了,叛军主帅就这样没了,那田乾真,尹子奇这两员副将呢?

    杨晞希望孙孝哲麾下的这两位副将及其他主要将领都能被击毙,或者俘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很不可思议

    (第四更)

    ---

    ---

    ---

    所有战事在第二天接近黎明时候结束。

    王思礼部、庞忠部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几乎将叛军前军、中军全歼,但攻击尹子奇部的后军却没取得同样的效果。在知道田乾真和孙孝哲部迅速溃败后,尹子奇部也无心抵抗,其部军心出现动摇,最终变攻为守,全线退缩,继尔撤退逃跑。高适、吕崇贲、刘光庭部奉杨晞的命令合兵追杀尹子奇部,但依然被尹子奇利用夜色的掩护,率领一万余军士成功逃跑。

    在追杀到天亮,追出距硖石堡五十里,追丢了尹子奇的残部后,高适等将又接到了杨晞让他们回师待命的命令,也就停止了停止,率军返回硖石堡。

    战果也很快就被清点了出来,共计俘虏叛军军士十万余人,被击毙的约有一万五千人,受伤的有近三万人,余部溃逃。

    杨晞也在各将把战果统计好报告上来后,将最终的战报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除了一部继续打扫战场,刘光庭的一万五千人追剿附近的溃兵外,杨晞令其他将士在硖石堡东面几里地休整,准备后续行动。

    刘光庭的人马也在后续几天时间内,歼灭俘虏了数千人马,并顺势占领了硖石堡附近的一些城镇。

    占领这些城镇的过程中,并没发生什么激烈的战斗,差不多就是唐军开过去时候,城内的官员就开城投降了。这些城镇内的官员大部都是原来大唐的官员留任的,他们大多都是在叛军开过来之际,无力抵抗,被迫与叛军苟合的。官军过来之际,他们再次反水,重新归到大唐的“怀抱”内。不过要是大唐军队退却。这些官员只要留任,他们可能又会再次当墙头草,归降叛军的。

    但这些并不是杨晞现在要处置的,对于任何归降的人,他都会接纳并礼待。

    也在战事基本结束时候,延王李玢率领他自己的那数千人马,赶过来与杨晞会合了。

    李玢在接到杨晞的报告,说叛军已经溃败之际,还是不太相信的,直到他亲自赶到战场上。看到战场的情况及数不胜数的俘虏,这才相信他所领的人马在杨晞的指挥下,已经取得了大捷。

    “杨元帅,真没想到,你指挥大军这么快就击败了叛军!”在听了杨晞的简短报告后,李玢忍不住的惊叹,他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杨晞心里虽然挺是得意,但并没在李玢面前表露出任何的骄傲,而是非常中肯地分析道:“殿下。此次我军能取得胜利,全赖特别行动队连续一个多月袭扰叛军之功,让叛军没办法派出侦骑打探我军的行踪,这等于他们失去了耳目。我军的动向他们没办法探知。我军的攻击在叛军未觉察之际发动的,叛军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我军攻破大营了。孙孝哲被击毙,田乾真逃跑。叛军群龙无首,大部投降。我军能取得这般战功,是在情理之中。要是这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取得胜利,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杨晞还是很庆幸,他率军发动的攻击没被叛军事先侦知,要是早一步被叛军发觉,做出应对,那怎么也不可能取得这般战果的,很可能会是一场硬战,损失惨重的持久战,鹿死谁手也不知道。这从尹子奇部顽强的抵抗中就可以看出来,叛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要是孙孝哲和田乾真有足够的准备,凭着他们麾下十几万善战军士的强大战斗力,杨晞相信自己没可能打的这般顺利。

    他这次战役取胜的关键和上次攻打陕郡一样,那就是一个“快”字,以快速的行动能力,在叛军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之时,就发动突袭,这和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希特勒那个小胡子在战争开始时候的策略相似,闪电战打的欧洲诸国毫无还手之力。兵贵神速么!

    听杨晞这样说,李玢也是挺赞成:“杨元帅说的不错,我军能取胜就因为行进速度很快,让叛军没机会做出反应,只能坐以待毙。不过本王还是非常敬佩杨元帅的当机立断,在赶回陕郡后马上就决定发动攻击,准备全歼孙孝哲部。本王可是一直担心,怕我军失利,却是没想到,杨元帅指挥大军打了如此辉煌的一场战役。相信经此战后,叛军肯定被吓破了胆,不敢与我大军交锋,叛乱指日可平也。”

    看到李玢一副开心的神态,杨晞也不忍心泼冷水,接了一句客套的话:“殿下,此次你是整支大军的主帅,是在你指挥下,我军才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相信过几日,陛下就会有嘉奖的诏令送来。末将恭喜延王殿下,首次领军就获取了军功。”

    听杨晞并没与他争功,李玢更是欢喜,他也没傻到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争军功的程度,当下呵呵笑着说道:“杨元帅太谦就了,此战本王可是没出过任何力,决定是杨元帅下的,攻击计划也是杨元帅与众将商定的,一切功劳全是杨元帅的,本王可不敢与杨元帅争功,本王也无脸得朝廷奖赏啊!”

    听李玢如此说,杨晞对他这个生身父亲的好感增加了一点,也继续再说客套话:“延王殿下此话可说的不恰当,殿下是整支大军的统帅,要是没有殿下下决心发动这次攻击,那大战也不会暴发,更不可能取得如今这样的战果。末将可不敢与殿下争功,相信朝廷定会重赏殿下的。”

    杨晞不想在这样的事上与李玢多扯,在说了几句客套话,没等李玢再说什么时,又马上道:“延王殿下,这次我军取胜的关键是快速攻击,不过下次攻打洛阳时,这样的策略是不能奏效的。安禄山肯定猜到我大军接下来会攻打洛阳,他一定会收缩所有兵力防守,要是我军在没集结优势兵力时候,就着急地对洛阳发动攻击,那攻击一定不会奏效的。攻打洛阳,必定会是一场硬仗,我们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取胜的。”

    听杨晞如此说,李玢越加的兴奋,马上问道:“那杨元帅的打算就是将士们休整后,马上就开赴洛阳,准备将洛阳城攻取?本王觉得应该尽快攻打洛阳,让叛军没有时间从容布置。”

    在此次开始前李玢可是很担心,他怕战事失利,名声受损,被父皇责罚,落了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下场,但在取得了这次辉煌的胜利后又盲目自信起来,觉得叛军不过尔尔,只要大军继续前进,可以轻松将洛阳攻取,最终平定叛乱的,因此言语间透露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期待下一场的战役开始。

    “延王殿下,末将觉得现在不应该急着攻打洛阳,”杨晞却摇头否定了李玢的提议,“末将觉得,现在攻打洛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虽然我军连续取得了几次重大的胜利,但叛军势力依然不容小觑,洛阳又是安禄山称帝的地方,防守兵力一定会非常充足。要是我们现在就挥师攻打洛阳,叛军一定会倾全力救援,那算是疲惫之师的我军的损失可能会非常惨重,而且不一定能攻下洛阳。因此末将觉得,现在并不急着攻打洛阳,而应该等其他方向的勤王之师赶过来,在兵力上与叛军相比不处于劣势时候,再举大军攻打,那样应该会更好一些!”

    这是杨晞现在的真实想法,他并没打算马上就率军攻打洛阳,他的计划是,率大军开到洛阳城下,牵制住洛阳城内的叛军,不让其逃跑,待各地勤王之师赶到,郭子仪、李光弼部在攻打范阳得手后,有能力抽出兵力围攻洛阳时候,再集中力量攻击,争取将叛乱结束在洛阳。

    杨晞相信,在接到郭子仪与李光弼部攻打范阳后,安禄山一定会倾全力救援,史思明与蔡希德的十八万人马也马上会回救范阳。但要是他现在马上攻击洛阳,那现在还据守的洛阳的安禄山,很可能放弃救范阳的计划,令史思明和蔡希德回师洛阳,与他部决一死战。这样的话,形势就很微妙了。

    要是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的十八万人迅速回师洛阳,那洛阳的守军就在近二十五万,与他所领的唐军相比,可是占绝对优势。

    洛阳城修建的是无比的坚固,是陕郡城完全不能相比的,城池也非常大,光城门就有十几座,他这十几万人根本不要想在敌方优势兵力下围城,即使勉强围城,也很可能被叛军各个击破,落个惨败的下场。杨晞可不希望乐极生悲这样的境遇落到自己头上,他现在更需要“稳”。

    不急于攻打洛阳,而是慢慢与叛军对峙,或许还可以进一步消磨掉叛军的士气,分化叛军内部的力量也不一定。叛军都是由原来的大唐军队构成,在兵威重压下,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选择投降也有可能。要是最终逼的安禄山投降,让洛阳城避免战火的涂炭,那是最好的事,毕竟这样的战争中,死亡的都是大唐的军民。

    听杨晞这样说,李玢想了一下后,也表示了认同:“杨元帅,本王认可了你的想法,我们还稳一点为好,省得忙中出错,给叛军有机可趁。”

    “末将非常感谢殿下的理解和支持!”杨晞对李玢笑笑,又感慨了句:“希望北方的战事已经打响,郭子仪、李光弼部能将范阳攻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洛阳,范阳

    (感谢112049、沿山弧书友的打赏)

    ---

    ---

    杨晞不知道的是,在他指挥人马准备偷袭孙孝哲的叛军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也已经快速攻至范阳城下。因为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从常山出兵并没闹出大的动静,叛军未事先侦知,一路所向披靡,没遇到任何大的抵抗,经过半个多月的急进,终于抵达范阳近,并马上对范阳展开攻击。接到郭子仪的密令后,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两万余人,也在大都护王玄志的率领下,从东面攻打范阳。

    范阳城内守军有三万余人,附近一些郡县也有不少守军,不过与郭子仪、李光弼所部的近十万兵马及安东大都护府的两万人马相比,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而郭子仪与李光弼所领的人马大部都是由善战的安西军及朔方军组成,战斗力与叛军相比丝毫不差,战事开始时候,形势就对守城的叛军不利。

    范阳的守将在知道唐军突然间攻击范阳后,马上向洛阳的安禄山求援。安禄山听到后大惊,马上领已经快行至常山的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部转向,求援范阳,并寻机与郭子仪、李光弼部决战。

    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在接到安禄山的命令后,大惊之下不敢有任何的耽搁,马上率军东进,救援范阳去了。十八万人马中的十万由史思明和蔡希德率领,轻骑前行,将所有辎重都抛给后军高秀岩部,只为力求行进速度得到保证,免得救援不及范阳有失。

    这时候的安禄山,有点像热窝上的蚂蚁一样,再也坐不住,更没兴致在那里听歌赏舞。醉生梦死了,连续召集手下“重臣”,商量军情,讨论对策。

    令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部救援范阳后,安禄山依然没有一点安全感,他知道如今北方的形势对“大燕”来说非常不利,各地起来反抗“大燕”的力量越来越多,分兵后的史思明、蔡希德部不一定能抵挡住唐军的攻击,他还准备从西面的孙孝哲部抽调人马,加强北方的力量。

    依他的估计。唐军杨晞部不会主动进攻孙孝哲,而是以疲兵战术与“大燕”军队相持,杨晞只是想拖住孙孝哲部,不让其放心大胆地进攻陕郡,他并没想到出陕郡作战。

    杨晞这样的策略也正是暴露了这部唐军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主动进攻能力及下面野战能力上,还没办法与“大燕”军队相比,杨晞只是想以时间换取空间,以这样的战术与“大燕”军队相持。在对峙中通过训练慢慢提高自身战力,再寻机与“大燕”军队作战。

    安禄山和他的手下的群臣都是这样认为,现在的杨晞没胆量挥军急进,攻击孙孝哲部及洛阳。

    这也是安禄山令孙孝哲不顾一切主动起兵进攻陕郡的主要原因。他不想再给杨晞以时间,免得其训练出一支战力出众的军队来。但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既然陕郡的唐军不敢主动进攻了,那安禄山也马上打定主意。止了令孙孝哲攻打陕郡的计划,准备抽调尹子奇部北上支援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以免范阳有失。还准备令孙孝哲亲领的人马也后退两百里,驻屯在洛阳西面,全线采取守势。

    哪知道,在他和群臣商议制定出这个安排后,命令还没下达,却接到了孙孝哲部遭遇唐军杨晞部毁灭性打击的军报。近二十万人被杨晞部歼灭,得幸逃回来的不足五万人,这几乎摧毁了安禄山的希望,差点让他崩溃。他这才明白,杨晞采取拖延的战术,并不是为了训练手下人马,也不是故意拖延时间,杨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麻痹对手,让孙孝哲不加以提防,连长时间派精锐小分队袭杀孙孝哲派出侦骑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是让孙孝哲慢慢失去警戒之心,再猛力挥出一拳,给孙孝哲以致命一击。要命的是,杨晞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孙孝哲遭到了重创,连他自己都在乱战中身死了。

    安禄山感觉到了奇耻大辱,这辈子他都没打过如此窝囊的战役,他暴怒了。

    向他报告军情的“中书侍郎”严庄再次被他重责,挨屁股板子了,连安庆绪求情都没用,身边服侍的宦官李猪儿,屁股都差点被打烂了,两名曾侍寝过的宫女,直接被他下令乱杖打死,其中一名还有身孕的。“太子”安庆绪,在劝慰安禄山时候,也被狠狠地责骂了,差点挨杖责。一时间,洛阳宫内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大燕皇帝”,接下来会责罚谁,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倒霉者。

    安禄山的怒气是无处发泄,要是有什么人不知趣惹恼了他,很可能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坏消息一再传来,范阳守将告急的军报一再送来,说唐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城,守城将士死伤惨重,快顶不住了,这样的告急文书有时候一天有好几封。

    如今唐军并没完全切掉从范阳到洛阳的驿道,告急文军还可以送来,安禄山也知道,要是收不到范阳的告急文书,那可能一切都完了。

    虽然称帝后一年多的享乐下来,安禄山的雄心壮志已经被消磨了大半,但他对危机还是比较敏感的,即使是暴怒情况下,他也知道要采取紧急对策。安禄山相信,杨晞也肯定收到了关于北方战况的消息,肯定会做出应对措施,要是杨晞有战略头脑的话,其部一定会趁大捷之际,撵着溃兵的屁股来攻打洛阳的。要是不加以防备,那洛阳也很可能马上就有危险都不一定。

    心急火燎的安禄山也马上召集手下“重臣”,再议对策。

    在“呯”的一声将一块玉案摔碎在大殿上后,安禄山怒不可遏地吼道:“孙孝哲十九万人马只一个晚上就被杨晞部尽歼,田乾真、尹子奇只率不到三万残军逃回,大燕军队自起兵后,从来没遭遇这样的败绩,现在连郭子仪、李光弼马上就要攻破范阳了,你们与朕说说,朕要如何应对!”

    殿下的一般“大燕”重臣无不胆战心惊,不敢在安禄山盛怒时候站出来发表意见。

    见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回答他的喝问,安禄山心里的怒气更大了,那视力不太好的眼睛,逐个扫过殿下诸臣。殿下诸臣虽然知道安禄山不一定能看的清楚他们是谁,但在感觉到安禄山的眼神落到自己身上时候,还是心头一寒,忍不住将头再缩一缩。

    “中书侍郎严庄、高尚何在?”安禄山在众臣的胆战心惊中,突然暴喝了声。

    上次挨打后,屁股还没全好的严庄,被吓了一跳之下,赶紧从班列中走出来应令,结果因为走的太快,将屁股上刚刚愈合的伤又拉扯了开来,痛的他差点喊出声来。但也没敢表示什么,依然很快走上殿,伏身在安禄山面前。同样被吓了一跳的高尚,也和严庄一样,疾步上前,伏身跪地。

    “陛下,臣在!”两位“大燕”的重臣一先一后地发出了战战兢兢的声音。

    “朕问你们,如今形势下,朕要如何处断才是最好的?”

    严庄和高尚对望了一眼,都不敢说什么。

    前几天,严庄在向安禄山禀报前方战报,并提议应该令史思明分兵一部回援洛阳时候,惹恼了安禄山,结果被重责,今日安禄山这般问询,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他们怕说错,或者说的话不合安禄山的意,又遭挨打。再挨打,老命不保都有可能。

    “怎么不回答朕的问话?”安禄山越加恼怒的声音随之传来。

    “陛下,臣觉得,如今洛阳才是我大燕的根本,应该令史将军、蔡将军和高将军分部回援洛阳,”终于高尚硬着头皮回答了,“陛下现在还在洛阳,洛阳所处之地,皆是富饶的地方,只要洛阳不失,唐军依然奈何不了我大燕的。因此臣觉得,应该集中大部力量,力保洛阳不失。”

    这话一出口后,又怕惹恼安禄山,高尚又赶紧解释:“陛下,范阳也是我大燕的根本,不能有失,不过范阳坚城,很利于防守,臣觉得可令一将领一部人马,增援范阳,只要据城死守,唐军是攻不破范阳的。但要是不令大军回援洛阳,唐军杨晞部很可能会马上围攻洛阳,那样陛下的安危……”

    “混蛋,一派胡言!”高尚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安禄山粗暴地打断了,“高侍郎,朕看你是老糊涂了,一派胡言,你如此建议,不就是要朕放弃范阳吗?范阳是朕起家的根本,朕即使放弃洛阳,也不会放弃范阳的。来人,将高尚拖出去,重责二十大板。要是再有人胆敢言放弃范阳,朕定责不饶!”

    随着安禄山的喝声,马上就有军士冲进殿来,将拼命磕头求饶的高尚拖了出去。

    马上殿外就传来了板子打屁股的声音,还有高尚那痛苦的惨叫声。

    殿内一片死寂!(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劝谏

    --

    --

    --

    安禄山召集了重臣商议对策,但商量了半天,却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不只“中书侍郎”高尚被打了屁股,几名陆续被安禄山点名的大臣,也先后被挨打或者斥责。一时间,人心惶惶,再没人敢站出来表示什么,连被安禄山点名的大臣,也只是跪地不起,不敢再乱发表意见了。

    安禄山越加的暴怒,有想杀人的冲动了。

    这时,太子安庆绪再也忍不住了,站出来禀奏道:“父皇请息怒,请听儿臣一言。”

    “太子有什么建议尽管讲来!”安禄山依然没好气。

    “父皇,儿臣认为,现在唐军势盛,我军不能敌其锋芒,应该有所取舍,”安庆绪一脸紧张地说道:“父皇是成大事者,要不计较眼前的暂时得失,要考虑长远!现在我大燕遭遇了危机,儿臣觉得,现在父皇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留大燕的力量,要么放弃范阳,要么放弃洛阳,两难之间必定要有取舍,不然两地都没办法守住。要是两个地方都守不住,那父皇辛辛苦苦创立的大燕,也会被唐军消灭的。父皇,你可要慎重考虑啊?现在父皇的一切都是在洛阳,洛阳是大燕的国都,大燕的重臣也全在洛阳,也可以说洛阳是大燕的最根本所在,儿臣觉得,父亲应该倾全力挽救洛阳不被唐军攻占。”

    见太子都这样说了,被斥责后不敢再说什么的严庄,也马上跟着附和:“陛下,太子殿下说的不错,如今洛阳才是大燕的根本,陛下身居洛阳,要是现在弃洛阳于不顾,率军返回范阳。不一定能解范阳之围,唐军杨晞部很可能尾随追击,再让我大燕遭受巨大损失都有可能。”

    接着马上又有多位刚才不敢说话的大臣站出来,附和安庆绪和严庄之意。

    听到大臣们一面倒这样说,安禄山的怒意也稍稍消了一点,坐着沉思了起来。

    能在蛰伏多年后起兵谋反,并在洛阳称帝,安禄山的心机也不是一般人可比,虽然因为暴怒之下他重责了几位大臣,但大臣们一面倒的劝谏。不可能不让他慎重考虑的。其实他自己也并没有一意要倾全力救援范阳的打算,要是他真的这么想,也不会召集重臣商议对策,而是直接下命令弃洛阳回范阳了。毕竟洛阳的一切是他最留恋的,洛阳宫的繁华他怎么忍心放弃。

    但他又舍不得范阳,那个他起家之地要是轻易就放弃了,那怎么可以?那些家在渔阳附近的军士,听到唐军已经将他们的家乡攻占了,军心也一定会动摇的。他也因此很矛盾。决心怎么都下不了,听到有大臣建议他放弃范阳,他就怒不可遏,马上下令重责。

    但太子站出来也是这样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是这样认为,那他不可能不受影响。

    洛阳的繁华,确实是边陲之地的范阳完全不能相比的,在他心中。洛阳的地位已经完全盖过了范阳,大臣们说的不错,洛阳是“大燕”的国都。更是大燕的根本。洛阳背靠的是富庶的河南之地,只要能保河南不失,那还是可以让“大燕”支撑下去的。没有了洛阳,他还是“大燕”的皇帝吗?

    心念至此,安禄山也差不多下了决定,不过他依然怒不可遏,为现在这样的局面而愤怒。

    无往不胜的大燕军队,为何在起兵一年后,就遭遇如此窘境,连遭败绩呢?

    心乱如麻,安禄山最终还是没当殿宣布决定,而是挥挥手,令众臣们退下了。

    太子安庆绪也和众臣一道退出了大殿,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回宫,而是悄悄地将严庄及高尚等几名被安禄山重责的大臣们唤住,将他们叫到东宫去了。

    一进东宫,安庆绪马上令人扶着几位挨打的大臣躺下了,并抹着眼睛说道:“严爱卿、高爱卿、陈爱卿,孤真没想到,父皇竟然这般暴虐,连番重责了几位爱卿,孤甚是悲愤,知道如此定会让几位爱卿心生冷意,还希望几位爱卿不要介怀,继续主持朝事!”

    “太子殿下,臣真的想不到陛下竟然一再如此!”严庄老泪纵横,忍不住拉着安庆绪的手,哀泣道:“殿下,老臣这个月已经第二次被陛下重责了,老臣早已经对陛下心灰意冷,明日一早,定然向陛下上交辞呈,回家种田养老去。”

    严庄的话勾起了其他几人的伤心,心有余悸的他们,也都同声感慨,安庆绪只得一个劲地挽留。

    一番感慨后,众人又是无语,不知道说什么了。

    安庆绪抹去了眼角好不好容易挤出的两颗泪后,很感伤地说道:“诸位爱卿,孤是担心父皇这样,迟早会让大家都寒心的,到时不要说唐军的攻击,大燕自己都会分崩解离。孤可甚是心忧啊!唉!”

    听安庆绪如此说,严庄终于忍不住,低声回应道:“殿下,你心地仁慈,远比陛下更有谋略,臣觉得,要是由你来执掌大燕,那大燕的前途不会这么渺茫,也不会让唐军有这么多机会可趁。陛下暴虐,不得人心,迟早会让众臣离叛的。臣觉得,殿下不如请求陛下,将大权交由与你,让陛下安心享福去。大燕天下有殿下操持,有这么大心忧天下的大臣辅佐,一定比现在好。”

    严庄的话如暮鼓晨钟般,重重敲在众人的心头,许多人惊住了,连安庆绪也是被吓的心惊肉跳。

    见众人如此,严庄反而冷静下来,非常严肃地说道:“太子殿下,诸位,陛下已经老暮,无法再掌领朝事了,而殿下年轻,非常有朝气,又一直帮陛下处理朝务,完全可以接替陛下执掌大燕的朝务。太子殿下,臣完全支持你,代陛下执掌大燕,应该想办法让陛下退位!”

    曾与严庄密谋过此事的高尚,这时也开口了,“殿下,严侍郎说的不错,陛下暴虐成性,众臣每天都处在胆战心惊中,深怕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被陛下责罚。如今大燕的形势又非常危急,但陛下却不愿意采纳众臣提出的意见,要是听任这样下去,那大燕很快就会完蛋。殿下,你就顺应民心,劝陛下退位吧!我等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殿下的。”

    安庆绪深吸了一口气后,摆手示意大伙先不要说了,“诸位爱卿的建议,容孤好生考虑一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担心

    --

    --

    --

    与洛阳宫中那悲凉的气氛完全不同的是,在同一时候,长安的兴庆宫内,却是一片欢腾。

    “陛下,真没想到,延王殿下和杨晞指挥麾下人马,几乎将孙孝哲部全歼,而自身只付出了不到三千人的代价,真是太让人惊喜了!”宰相杨国忠手中拿着几份战报,“老泪纵横”地对边上同样满脸欣喜的李隆基说道:“陛下,孙孝哲的十几万人马被尽歼,叛军大势已去,叛乱是指日可平。”

    一边的武部尚书韦见素,也马上附和道:“陛下,延王殿下和杨元帅指挥兵马,很快就可以攻打洛阳了,只要将洛阳攻下,叛军时日就无多了。”

    “陛下识人如炬,一再任命杨元帅领军,如今又令延王殿下节度天下兵马,终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不需多少时日,叛乱就可平,天下将安定也!”京兆尹、御史大夫魏方进也跟着附和,“要是没有杨元帅,可能如今我大唐的危机依然存在,长安百姓也没现在这般安然无忧。”

    收到杨晞重创孙孝哲部,几乎将其十九万人马全歼,并击毙了孙孝哲本人后,李隆基兴奋的都有些手舞足蹈了,“哈哈,朕真的是庆幸,继续让杨晞去领军,不然此战决然没有这般辉煌。”

    虽然前方传回来的军报中杨晞数次明言 ,这次攻击的命令是延王李玢下的,但所有人都明白,刚去军中,此前从来没接触过军务的李玢,怎么可能有这般的军事头脑,刚到陕郡后就下决心倾大部兵力攻打孙孝哲部?敢下次决定的,也只有杨晞这个愣头青。初生牛窦不怕虎么,换作其他将领。无论是庞忠还是王思礼,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杨晞居功至伟,这是李隆基及其他人心中的认定。不过既然李玢是此次战事的领军元帅,那首功肯定是要让这位皇子头上的,这一点,大伙都心知肚明。

    “各位爱卿,洛阳西面已经没多少叛军的兵力了,接下来是不是该令杨晞率军攻打洛阳了?”

    听李隆基如此问,韦见素马上就起身回答:“陛下,正应该如此。臣觉得应该趁取得大捷之际,大军趁势攻击洛阳,趁洛阳的叛军兵力薄弱之际,迅速将其攻下,那样叛乱说不定马上就可以平息了。”

    李隆基抚着花白的胡须,呵呵笑着道:“唔,朕也有此意!相信延王和杨晞一定会不辱使命,将洛阳攻下来的。十万重兵把守的陕郡,杨晞只花了一个晚上就攻下了。朕相信他也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将洛阳攻下来的,哈哈!待杨晞攻下洛阳后,朕一定亲自过去,看看安禄山有没有将朕的洛阳宫和上阳宫毁坏!朕也希望杨晞能将安禄山擒获。朕要问问他,为何朕待他如此不薄,他却要起兵反朕?”

    “陛下,臣相信这个月洛阳一定可以攻下的!陛下可以到洛阳去避暑了!”杨国忠也打了句哈哈。“臣也想看看,敢起兵作乱的安禄山,再见到陛下后。又会说什么。”

    也就在众人哼哼哈哈相互吹捧之际,又有紧急军报送来。

    杨国忠快步迎过去,从快步跑进殿的宦官手中接过军报,但他并没有马上打开,而是恭敬地呈给了好奇看过来的皇帝李隆基。

    “国忠,你打开看看,到底又是什么战报送来!”

    “是,陛下!”听了李隆基地吩咐后,杨国忠也马上打了开来。

    一看之下,他马上就喜形于色了:“陛下,郭子仪、李光弼部包围了范阳城,正在猛攻中,而叛军的援军竟然后撤了。”

    这份送来的军报上讲述,在郭子仪、李光弼率军猛攻范阳地过程中,原本快速扑往范阳的史思明和蔡希德部,竟然停止了前进,全速往洛阳方向撤退了。只留下高秀言部继续往范阳前进,而城内的叛军死命突围,看情况高秀岩部是准备接应范阳城内的叛军的。

    “哈哈,安禄山是要放弃范阳了!”李隆基忍不住大笑起来,“看来叛军的气势快近了,连起家的渔阳之地都要放弃了!”

    李隆基如此说,武部侍郎萧华马上站出来拍马屁了,“陛下,这一切都是你的英明决策而取得了,令郭子仪和李光弼部北上攻击范阳,并令杨元帅部向洛阳进发,让叛军首尾不能相顾,只能在洛阳和范阳间做一选择。陛下,安禄山的叛乱是指日可待啊!”

    见萧华如此说,杨国忠有点不满意了,他也马上跟进了一句:“陛下英明,要不是陛下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任命领军将领,潼关之危都不一定能解,叛军的气势可能还很嚣张,天下黎明百姓还在继续深受叛军的毒害之中。陛下臣甚是敬佩你的胸襟与胆气,当时臣都不敢让杨晞去潼关领军,没想到陛下竟然会信任如此少年人,并因此取得了空前的战绩。陛下,你的识人之能让臣等甚是汗颜。”

    杨国忠几句话是明拍李隆基的马屁的,但谁都听的出来,他是刻意在强调杨晞之功。李隆基当然也听出了杨国忠话中的意思,也没太在意,笑着答了一句:“国忠,朕还真的感谢你生出了这样一个神武的儿子来。要不是有杨晞,如今局势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朕也相信,杨晞他一定会尽快攻破洛阳,将叛乱彻底平息的。”说着也马上喝了一句:“来人,速传朕诏令,令杨晞火速进军洛阳,争取在叛军援军回师洛阳之前,就将洛阳攻取。”

    “是,陛下!”候在一边的宦官高力士,马上就去写诏书了。

    ---------

    “杨元帅,陛下传来诏令,让我军速取洛阳!”李玢将刚刚收到的朝廷诏令交给了杨晞过目。

    杨晞接过,略略看了看,脸上露出苦笑的神色,“殿下,末将知道皇帝陛下及朝中的大臣会要求我们尽快攻打洛阳,争取一战就将叛军尽歼的。但依末将所想,如今并不是急攻洛阳的好机会……”

    “此番我们急攻孙孝哲部,日夜急行,将士们体力损耗非常大,马匹的折损也不少,急需休整与补充,不然根本没办法再战。再且,叛军史思明部和蔡希德部已经率近十五万人马回援洛阳,他们必定比我军先一步抵达洛阳。要是我军仓促地对洛阳发动攻击,不可能取得战果的,甚至遭遇败绩也有可能。末将依然认为,我军不应该急于进攻洛阳,而要待更富有攻城经验的郭子仪、李光弼及其他勤王之师抵达会合后,再攻打洛阳。安禄山放弃了范阳,他再不可能放弃洛阳的,必定会拼死一战,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十二分的准备。”

    听杨晞如此说,李玢犹豫了一下,问道:“那杨元帅的意思是,我们不尊陛下的令,不急于攻击洛阳?”

    看到李玢脸上满是担心,杨晞只得赶紧解释:“延王殿下,末将没有任何不尊陛下令的意思。末将只是认为,现在急于攻击洛阳,可能代价会非常大,并且不一定能将洛阳攻取。我们应该向陛下解释原因,请求朝廷同意暂缓攻击洛阳,待更多的勤王之师抵达后,再行攻击。”

    “杨元帅的意思是,我们两人联名上表,向陛下陈明原因,请求暂缓攻击洛阳?”

    “正是如此!”杨晞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又马上反问道:“殿下,难道你不愿意吗?你不认可末将的想法?”

    李玢并没马上回答,而是低着想了一下后,犹豫着说道:“杨元帅,本王知道你是从大局方面考虑的,想稳扎稳打,但本王担心,要是我们屯兵不攻,朝中会不会有人有另外想法,认为我们在图谋其他?”

    自从李玢随杨晞一道领军征战后,他心里又有另外一份担心起来,那就是怕被皇帝及朝中大臣认为他与杨晞这个儿子拥兵自重,图谋不轨。这一点想法在离开长安之前没有的,但在抵达陕郡,看到麾下又十几万人马,而且在与孙孝哲部的战斗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让他有点担心起来。

    杨晞被李隆基召回京,李玢是知道他的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怕杨晞拥兵自重,与手握大权的杨国忠,图谋什么。不过他也知道,即使杨国忠与杨晞想图谋什么,那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但杨晞要是和他这个亲生父亲谋事,就名正言顺多了。

    毕竟他是正牌的李家子嗣,有机会被立为太子的皇子。要是他和杨晞一道以兵威逼迫李隆基立他为太子,那情况会如何变化,谁也没办法预料。因为有过这样的想法了,所以他有点心虚,杨晞想逆皇帝的事行事,想上表抗争,要求延后攻击洛阳,他怕人家也这么认为。

    他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知道杨晞是他与裴柔私通后所生的,就怕很多人知道,特别是皇帝李隆基,他心里很担心,这份担心随着战事进展的顺利而越来越浓厚。

    杨晞原本没去想这么多,但听了李玢这话后,一下子明白了他这位亲生父亲的意思,也不禁呆了一呆。嗯,他这个亲生父亲还真的敢想,这样的事也去担心了,看来这位延王殿下,也不是省油的灯,许多可能都去想到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豁出去了

    --

    --

    --

    不过杨曦还是继续陈明自己的观点:“殿下,陛下应该不会这样认为的……”

    “殿下,只要我们将情况呈明,并做好攻击洛阳的准备,无论是陛下,还是朝中大臣,都不会如此想的。我们并不是不打算攻击洛阳,我们只是要求延后攻击,待我们休整完毕,各种军需武器补充完成,集结了比叛军更优势的兵力后,再攻打洛阳,争取一战就将洛阳攻下,将叛军的势力彻底消灭。只要我们陈明原因,末将相信陛下肯定会同意的。”

    此时的杨曦心里冒出一句对李玢的评价,那就是这个皇子是“有贼心没贼胆”。李玢还多疑,怕这怕哪,不敢逆李隆基的令行事,也可以说没主见。不过这倒是杨曦期望中的李玢,李玢越是这样,越让他欣喜,也越加让他起了扶植他这个生身父亲上位的念头。只是那是以后要做的事,现在他还是要想办法说服李玢,让李玢答应和他一道,联名在表,陈明现在不能急攻洛阳的原因。

    形势发展到现在,杨曦可不愿意再打一场没好好准备、没太多把握之战。要是在洛阳城下折戟了,那形势可能马上就会逆转。也费了不少口舌,终于让李玢答应和他一道联名上奏,请求暂缓攻击洛阳。

    李玢答应的是比较勉强,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杨曦也趁热打铁,马上就让李玢写了份奏疏,两人一道签名,令快马急送长安。杨曦自张主张之举,让李玢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想到杨曦立下的战功,还有与自己的亲近关系,李玢还是忍住了。将不高兴压下去。

    不过在杨曦令军士将急报送往长安后,李玢并没让杨曦马上离去,而是让杨曦再陪他说一会话。

    “杨元帅,本王是很感激你,在陛下面前陈请,让本王和你一道率军出征,并在你的亲自指挥下,大取得了大捷,本王也受父皇的嘉奖,真是高兴!”两句客套搞乱后。李玢也马上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杨元帅,其实你也应该明白,本王这次为何要力争让陛下同意让我来领军,当这个兵马元帅!”

    听李玢如此说,杨曦有点紧张地看看大帐门口,还好没有人在,李玢和他的亲卫家将都呆在帐外,没有人敢在附近偷听他们的话。也就马上回答道:“殿下这话让末将糊涂了,末将并不知道殿下力争这个兵马元帅职,到底是为了什么!末将一直认为,延王殿下是不愿意看到叛乱再持续。因此想亲自率军,痛击叛军,尽快将叛乱平息。要是末将猜错了,还请殿下明示。”

    杨曦这样一副不理会他意思的表现。让李玢为之气结。他知道,现在好像还是不合适将两人的关系挑明,他不知道杨曦是否已经知道了自己真实的身世。他是想在与杨曦比较熟稔。两人关系挺亲近后,再将事儿说明,让杨曦在看清形势后,没保留地支持他。但现在看杨曦,就是完全不理会他的意思,装聋作哑,挺让人愤愤。不过他的恼怒只持续了一小会,马上就释然了,温和地一笑后,继续道:“杨元帅既然不明白,那本王也愿意与杨元帅多多交流,相信杨元帅一定会明白的。”

    杨曦从李玢的眼中读出了一份热烈的期待,还有一丝亲情的流露,让他有点受触动,不过还是缓着语气说道:“末将鲁钝,一切还请殿下明示!”

    他清楚,今日李玢可能会和他说点什么了。

    “本王对杨元帅是无比的信任,所以今日一些话,想与元帅说个明白!”李玢说着,示意杨曦随他一道坐下说,在杨曦依言坐下后,再轻声说道:“杨元帅,想必你也知道,你父亲杨相公与太子不相融,他一直建议陛下改立太子。我那父皇,也早就有此意了,只不过一直没下定决心而已。”

    李玢说着,对杨曦投了一个我的意思你懂的眼神,但被杨曦无视了。

    杨曦也没搭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李玢又一阵气恼,无奈地摇摇头,继续说道:“杨元帅,本王觉得,我那三哥太子位被废是迟早的事。这一点也是你父亲最想做到的事,相信也是你杨元帅希望看到的。我那太子哥哥与你父亲杨相公可是水火不相融,你在潼关镇守时候,太子来劳军,可是阴了你一脚,想必你也很清楚我那太子三哥对你不满程度。本王虽然不才,但也希望能得父皇的青睐,更想得杨相公和杨元帅的支持。”

    听李玢说的近乎直白了,杨曦如何还能装聋作哑,也只能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延王殿下是图谋太子之位啊!”

    一听杨曦如此感慨,李玢紧张了一下,心虚地看看大帐门口,没看到人后这才放了心,也没否定,很严肃地点点头:“杨元帅并非别人,在你面前也不说见外的话了。本王正是有此打算,所以此次才一再请求领命出征的,想在征战中立下军功,获得威望,更想与杨元帅一道共事时结下友谊,得到你的支持。本王知道杨元帅是国之栋梁,无论文韬武略都非常出众,放眼朝中,无人可及,以后成就定在你父亲杨相公之上。要是本王能有幸当上了太子,并继承大统,一定会给予杨元帅更加的重用…….”

    李玢这些话是咬着牙,硬着性子讲出来的。他已经做好了杨曦惊的跳起来的准备,并预料到杨曦会推拒或者其他拒绝的表示,要是杨曦这样,他就直接把两人的关系挑明,并且许以更大的承诺。

    不过杨曦的反应挺让李玢意外,杨曦没有什么的惊诧,也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只是表情淡淡地看着他。面对杨曦古怪眼神的注视,李玢一下子不知道再说什么,但他还是硬着性子,与杨曦对视着。

    “殿下,为何你对我说这些,难道你不怕我将你的打算透露出去吗?”杨曦口气平静的出奇。

    李玢松了口气,“你不会的,本王相信,你绝对不不会将此事透露给任何一个人的。”

    “殿下为何这么说?”

    李玢咬咬牙,以很轻但很坚定的声音说道:“因为本王知道,你已经从你母亲那里知道了一些事,知道了本王与你的关系,所以……”

    李玢想豁出去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益的交换

    ---

    ---

    ---

    虽然李玢话说了一半,就停了下来,但杨晞已经知道他话中要表达的意思了,很是愕然。

    当然他并不是惊讶于这件事的本身,而是吃惊于李玢会在今天这样的时候和他挑明这一点。

    在他感觉中,无论如何李玢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他说这件事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起冲突,没有什么矛盾产生,更没有打算一起谋划什么,犯不着在没有更多交流、没有更多亲近感产生的情况下,很尴尬地将这件事情挑明。现在只是在为如何向朝廷请命暂缓攻击洛阳这件事上,讨论了一番后李玢就和他说这件事了。也可以说,没有任何的铺垫,李玢就将这件事挑明了,如何不让他吃惊。

    如果说此前他对李玢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对李玢在处断事务上有些优柔寡断而生的不好感觉,认为这不是一个真正成大事的人。现在这么一说,不好的感觉更甚了,他越加认为,如李玢这样城府不够深,藏不住太多事的人,即使当了太子,最终当上皇帝,也会过的挺窝囊的。

    他挺尴尬,也不知道怎么接李玢的话好,该怎么回应。

    杨晞不知道的是,李玢原本并没打算这么快就和他说这个的,但说着说着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

    刚才李玢与杨晞说这些事,就是说他想谋求太子位的事时候,杨晞表现的冷淡、不热情,他心里着急,为了更得杨晞的信任与支持,才咬着牙将这事说出来的。话说出口,原本还担心杨晞接受不了,但在看到杨晞并没太多惊愕后,他也马上明白。杨晞是知道了这事,只是没特别表示而已。

    这样他不是很担心了,杨晞既然知道这情况,并为他在皇帝面前争取过什么,最终让他当上了这个兵马元帅,那就是说明了知道自己真正身份后的杨晞,是接受了与他之间的真正父子关系,并愿意帮他的。他在庆幸自己今日的口不择言,直接将情况向杨晞挑明了,不然他还猜哑谜一样去猜杨晞的想法。许多话以后可以直接明说了。不过现在两个人挺难堪的,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最终还是李玢咬着牙,将他刚才没说清楚的事说了出来:“想必你母亲告诉过你了,本王才是你的生身父亲,你是我李玢的儿子,而不是杨国忠的儿子。”

    杨晞不语,只是默然而坐。

    “唉!”见杨晞没有反应,李玢叹了口气。再道:“晞……杨元帅,本王知道,你心里肯定有很多埋怨,但那是多年前本王做的错事。一切都是本王的错。不关你母亲的事,错已经酿成,再也没办法挽回了。本王只希望能做一些事补偿你,也希望……我们能……齐心做事……”

    杨晞脸上依然没起什么波澜。口气淡淡地说道:“殿下有那么多子嗣,恐怕自己都记不清哪个是哪个了吗?更不要说我这个意外出生的私生子,要不是我这半年多以来有这么多成绩做出来。恐怕这辈子,你也不会与我相认的,你也知道那样会带来很大麻烦的。你只是觉得现在我有这般能力的表现,对你有用处了,所以才来相认,并希望我能帮助你,帮你得太子位的!殿下,是不是这样?”

    杨晞说完,眼中已经有精光在闪,直直地盯着李玢,想看他这个生身父亲是什么反应。既然李玢将事儿都说破了,那他更不介意就这么明白说下去,反正如今帐内才两个人,没有其他人在身边,不怕这些事入人耳。

    杨晞的话让李玢呆了一呆,表情很不自然起来。杨晞说的没错,他今天说的这样明白了,正是想谋求杨晞的支持。要是没这个想法,没想得杨晞支持、杨国忠的配合去谋求太子之位,今日也不会这么直接说明情况,甚至不一定会认杨晞这个儿子。

    不过此前他并不知道杨晞是他的亲生儿子,是在前些日子得裴柔告诉才明白的。裴柔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后,还说了一些其他的事,他想来想去后,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才打定主意,想借杨国忠和杨晞的力量取代李亨当太子的。他相信,只要他将他所有打算都说清楚,杨晞一定会支持他的。

    从杨晞在长安时候帮他的举动上他能判断的出来这一点。

    不过今日杨晞的反应却是挺出乎他的意外,杨晞太冷谈了,好像对一切都没有兴趣一样。

    心里惶惶然的李玢也赶紧解释:“杨元帅,本王并不是这么想的,这么多年以来,我也不知道情况,只是前些日子听你母亲说了这些,我才知道你是我意外……意外而得的儿子。我知道这事后,也甚是惊喜,真的没想到,这段时间以来,让叛军闻风丧胆的杨元帅,竟然就是本王的亲生儿子……”

    说话间,李玢也时不时瞄几眼杨晞,但没从杨晞脸上看出任何表情的变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杨元帅,本王子嗣虽然多,但没有一个……但是除了你,没有一个是能成大事者,本王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有你,能……成大事的。今日我们父子俩难得有机会这样说说话,为父……我也想把一些事和你交交底,希望你能明白我这样做的目的最终是什么。”

    “殿下有什么打算,就尽管讲来吧!”杨晞当然从李玢这迟疑的话中明白了点什么,他不介意李玢将事儿说个明白。事儿说的明白透彻了,那以后做起事来,也少了些顾虑。

    “晞儿……杨元帅,只要我们父子相认后齐心协力,一定能让陛下立为父为太子的,要是为父当了太子,最终即位为皇,一定会将你立为太子,让你成为继位的储君!”李玢咬着牙,压低声音将这些话说出后,再小声说道:“晞儿,为父这些天可是一直这么想的,要是我们父子两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做成这件事的。父皇早已经厌弃了我那太子三哥,这些年一直有改立之意,只要你与你父亲多在陛下面前建言,李亨的太子位一定不保。为父这次随你出征,只要立下了战功,相信无论是父皇,还是朝中诸臣,都会对为父刮目相看的。晞儿,为父希望,以后我们父子能执掌这大唐的江山。为父也知道,你能力出众,许多事别人做不到的,你一定能做到。为父有你的帮助,一定能登上皇位的!”

    李玢说着,不顾一切地抓住杨晞的手,很热切地说道:“晞儿,你可一定要帮为父做到这一切,为父会将所有一切再传给你的。”

    杨晞迎着李玢那热切的眼神看了看,并没马上回应什么,而是将手挣脱了出来,依然用很淡的口气问道:“延王殿下,你有没有考虑过,要是这事传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杨相公的儿子,而是你延王殿下的儿子,那世人会怎么看?你的名声我的名声会受什么影响?杨相公会如何反应?皇帝陛下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怎么待你,怎么待我?”

    李玢似乎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也马上回答:“晞儿,这事应该就我们三个人知道,你娘,你,还有我,除此之外,没其他人知道了。只要现在不让人知道此事,那一切都无碍,待我们取得了权势后,再次此事公开就行了,那时候就没有人敢说我们什么了。”

    “有如此简单就好了!”杨晞终于脸色有变化了,露出点讥笑的神色。

    这件事,现在确实知道的人不多,刚才李玢说的三人,再加一个杨玉环,可能就这么四个人,没有其他人知道。其他人至多只是猜疑,而不敢确定。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谁也不知道这事会不会不经意间传出去,被杨国忠或者李隆基知道。要是被这些关键人物知道,那就是大麻烦事了。

    特别是杨玉环。杨晞确信一点,要一个女人守住秘密,是非常困难的事,除非将其灭口。

    但要将杨玉环灭口,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杨晞想再次穿越还差不多。

    “晞儿,只要我们三个人不说,依然与以前一样,没有人会发现这秘密的!”李玢有点着急了,进一步解释道:“晞儿,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知道这秘密,前些日子你母亲不说,我也是不知道的。只要我们依然与以前一样相处,不将此事点破,那情况依然如原来一样,不会出现意外的。”

    “希望如此!”杨晞又恢复了刚才那般的神色。其实他挺想问,要是他真的助李玢成事了,李玢会兑现诺言,立他为太子吗?说实在的,他已经被“皇位”诱惑了!

    天下掉下一个皇帝的位置让他坐,他会拒绝吗?应该不会!

    但谁也不敢确定李玢在成事后会不会翻脸,会不会将他这个儿子杀了,以绝后患。在亲情比利益淡很多的家族中,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助李玢成此事,最终的成果落到他头上,也是很难的。

    杨晞是知道,在古代,许多事与后世时候不一样。就比如,有人没有子嗣,将另外一个人,诸如兄弟之类的儿子过继过来,那在世人眼中,过继过来的人就是这个人的儿子,与亲生的父母不是很相干了,以后继承权之类的,也完全转移了。现在作为杨国忠的儿子,他可以说与李玢一点都不相干,即使世人都知道他是李玢的儿子,但杨国忠不放弃的话,也是没有用的。

    他在李玢成事,说不定最后落了个两头空的下场!(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满是豪情

    --

    --

    --

    李玢与杨曦第一次在挑明身份后的交流以无果而告终。

    因为太多顾虑,杨曦不想这个时候在李玢面前表示什么。

    李玢这次表面的太急躁,让他忍不住担心。他这个生身父亲,性子太不沉稳了,他担心因为李玢的这样性子,给他带来麻烦,让他以后备受煎熬。

    不过事情已经挑明了,两人可以说都认可以对方身份的相对变化,不可能再回避了,这样的事,以后肯定还会再说。以后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杨曦与李玢联名的上奏最终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同意。

    在接到朝廷的批复后,杨曦也令麾下将士,尽快休整。特别行动队的军士,“待遇”自然与其他军士不一样,他们不可能有很长时间的休整。也就在战事结束后,杨曦就将他们派往洛阳方向去了。

    硖石堡距洛阳还有三四百里路,沿途的州县也有一些,情况复杂,必须要好好打探一下情况。再且,洛阳城内外的地形及其他各种情况都要侦探一下,洛阳城内的动静也要打探清楚来,这些事,杨曦都交给特别行动队去负责。

    残酷的训练结束后,特别行动队的成员马上就投入实战训练。几次大规模的实战及无数次小偷小摸的战役下来,特别行动队将士的作战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他们的身手也越发了得,杨曦相信,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这些特种作战人员,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的。

    硖石堡战役结束后的第七天,北方的消息也终于传来了。

    郭子仪、李光弼部快速急袭范阳,范阳一带守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范阳附近的几座县城很快就被郭、李两部占领,而颜真卿、贺兰进明、张巡、李嗣业、程千里等各部也迅速配合,与郭子仪、李光弼部一道向叛军镇守的各城镇攻击,许多郡县被唐军攻占。那些迫于叛军兵威而归降的原大唐官员,看到叛军势衰、官军力量渐长,又再做了一次“墙头草”,重新归降大唐,起兵讨伐叛军。

    北方的唐军力量迅速庞大,最终范阳附近的叛军几乎被尽歼。镇守范阳的“北平王”李归仁率残部被围困在范阳。郭子仪、李光弼部合兵将范阳团团围住,密不透风。

    不过郭、李两将也知道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的十八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为防万一,他们在率军猛攻范阳城之际,传令颜真卿、程千里、贺兰进明、李嗣业等部,想必办法截击史思明为主帅的这十八万大军,争取在叛军援军抵达前,将范阳攻取。

    不过随后就传来杨曦部在硖石堡大败孙孝哲所领叛军的消息,安禄山在范阳与洛阳之间做出了选择。准备放弃范阳。为保洛阳不失,防止杨曦部趁势攻取洛阳,史思明、蔡希德率大军急速回救洛阳,只有高秀岩的几万兵马北上接应李归仁部。

    高秀岩部北上过程中。遭遇李嗣业部的突然袭击,马上停止了北上的步伐,准备南下撤回洛阳。

    李嗣业、贺兰进明、程千里、颜真卿部尾随追击,不给高秀岩部以逃回洛阳的机会。

    不过几部的合计并没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最终还是被高秀岩逃脱了。

    彻底失去了希望的李归仁部,在拼死抵抗了十天后,终于不支。被唐军攻破城门后投降了。

    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以付出两万人的代价终于将范阳攻占,擒获叛将李归仁,并将李归仁送执长安。

    郭、李两部在与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联合攻取范阳后,并没在范阳停留,令安东大都护王玄志率军镇守范阳、平卢,两将率军南下,准备攻打洛阳。

    郭子仪也马上传信给李玢和杨曦,希望李玢和杨曦所领的这部人马,与他们几部一道,合围洛阳。

    接到北方传来的军情通报后,杨曦兴奋不已。

    他知道,现在的形势与原来历史上相同时期的形势是完全不一样了。

    他隐约记的,原来历史上的“天宝”年号也就只有十五年,天宝十五载中,李隆基在叛军攻破潼关后,仓皇西逃入蜀。太子李亨北上,在灵武继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随之更改了年号,好像是叫“至德”还是什么,天宝十五载就是至德元年。但如今年号依然还是天宝,今天是天宝十六载二月二十五。天宝十六载与历史上的至德二年发生的情况,也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的至德二年,叛军可是打的唐军没多少脾气,长安被叛军占领,只不过那时候安禄山好像是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干掉了,安庆绪继位为“大燕”皇帝。

    但现在,情况可是完全不同,潼关守住了,长安更没丢,而叛军近二十万人马,在他这个横空出世的穿越人干扰下,差不多灰飞烟灭了,可以说在陕郡及硖石堡,叛军就损失了近半的兵力,其势力遭到了重创。如今连叛军的老巢、安禄山起家之地范阳也被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的唐军攻占了,叛军的大势己去,叛乱肯定可以很快就平息了。

    “我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历史,哈哈!”杨曦躲在自己的帐中,对着帐篷窗户外面的天空哈哈大笑。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而杨曦想说,给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历史。

    历史已经被彻底改变了,以后还会继续改变,只不过不知道会变成怎么样而已。

    这场叛乱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快十六个月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已经千疮百孔,急需要休养生息了,杨曦期望叛乱能尽快平息,不要再有反复,他也不想再打仗,该去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了。

    他也在得意了一阵后,马上去和李玢商量事儿。

    “延王殿下,范阳已经被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攻取,北方的叛军势力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能被肃清,叛军所有力量都退缩到洛阳附近,接下来,就该是我们集全部力量攻打洛阳,争取尽快将叛军最后力量歼灭的时候了!”杨曦挥舞着手中的战报,兴奋地对李玢建议道:“殿下,我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北方的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颜真卿部已经快速南下,我们也该行动了。末将建议,马上结束休整,向洛阳方向进军,争取与南下各部一道,合围洛阳!”

    “本王赞同杨元帅之议。既然北方各部已经南下,准备攻击洛阳,那我们也要行动,争取比他们快一步,攻至洛阳!”李玢也满是豪情。(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拉拢

    “杨元帅,从潼关方向运来的威武大将军炮五十门,炸药包一千个,已经在今日晨间运抵硖石堡,”高适向杨晞报告了军中的最新情况。

    “好!”杨晞一声叫好后,马上再命令,“再令潼关的李承光,想办法制造更多的威武大将军炮出来,一挨制造完成,马上往洛阳方向运送!”

    “是,杨元帅!”高适得令后,也马上就去传令了。

    今天一早,从潼关方向运来了一批武器,包括五十门“威武大将军炮”,还有数千枚简单的手雷,及近一千个炸药包。因为在攻打硖石堡时候,并没大规模作用火器,“威武大将军炮”更没发挥作用,这些火器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如今军中已经有五百门“威武大将军炮了”,供其发射的炸药包也有三千余个。这种简单的“火炮”制作工艺其实挺简单,用铁皮打造成圆桶样子就可以。只不过差不多都是一次性用品,在第一使用时候基本就报废了,极少能使用第二次,更不要说是第三次。

    在没办法制作出成熟火炮之前,只能用这样的“土办法”。不过杨晞也知道,这样“土办法”制作出来的“火器”,威力还是挺大的,这在上次攻打陕郡时候有了充分的表现。接下来攻打洛阳的时候,杨晞期望“威武大将军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到军中的时间不长,作战经验并不丰富,陕郡只是巧取而得,硖石堡也是靠突袭得手,可以说并没真正打硬仗的经验,更没有攻打城的经验。洛阳是叛军最后固守的地方,要想将其攻取,难度肯定是非常大。威武大将军炮的威力叛军也是知道的。不可能再有很大的威慑效果,再也不要期望如陕郡一样,叛军听到大炮的巨大响声,被吓坏后四下乱跑,我军可以趁乱登城的情况出现了。

    只能依靠数量众多的火炮那轰击时候产生的杀伤力了。

    不过杨晞还是充满了希望,毕竟粗制的“威武大将军炮”及手雷的杀伤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叛军有没有做准备,集中攻击都可以对其造成巨大的打击,要是集中一个方向轰击,那效果肯定惊人。

    何况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这些将领作战经验丰富。过几日,这些对如何指挥攻城非常有心得的将领齐聚一起,有他们在,也不要太担心攻城失利。叛军现在剩下的人马最多只有三十万不到,而各路唐军汇集后,数量上肯定超过叛军,携着连续大胜的兵威,攻占洛阳,肯定不是做不到的事。

    很快高适就传完命令回来。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离去,他还有事要与杨晞商量。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事,而是先和杨晞说一些客套话:“杨元帅,范阳已经被我军攻占。叛军的气势已尽,末将觉得,叛乱定可很快平息。在这次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杨元帅立下的战功可是最大。相信战后肯定会再得皇帝陛下的重赏。”

    杨晞知道今天高适肯定有什么要紧的事与他说,这番奉承话只是想挑起话头,也没在意。坦然接受,呵呵两声后,道:“高将军,你可太高看我杨晞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在恰当时候做了一些其他人不敢做的事而已。要不是折腾出这些新奇的东西,还有采取了几次奇巧偷袭的战术,怎么可能取得胜利,重创叛军?只能说,我杨晞运气很好,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呵呵,也只能说,叛军气数已近,安禄山运气太差了!”

    安禄山运气是差,起兵叛乱时候,不幸遇到了他这个穿越人来到大唐,并且成为杨国忠的儿子,迫在眉睫的命运纠葛让他不顾一切地参与进来,并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从潼关守住的那一天起,杨晞就确定,历史已经与原来完全不同。穿越人的运气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带着金手指而来的。

    高适挺奇怪杨晞会这样说,不过他也只是继续奉承了一句,没说其他:“杨元帅,这不能完全归于运气,是你能力太出众之故。要是你没有能力,即使运气再好,也不可能做到这些的。相信战后,陛下一定会给予你重用的,末将觉得,你的成就肯定会超过杨相公的。”

    在高适的认定中,杨晞的能力远超其父杨国忠,凭借杨国忠的影响,李隆基的宠幸,杨晞的未来肯定一片光明。杨国忠能力平庸的情况下,才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杨晞也肯定可以做到的,只要不倒在朝堂争斗上就行了。

    “高将军,你过奖了,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知道,没几斤几两的,”杨晞说着,话锋一转,问询高适道:“高将军,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你,今日有闲,也想和你好生说说。”

    听杨晞如此问,高适也将自己想问询的话暂时收住,“杨元帅有什么事要吩咐的,请尽管说吧!”

    “高将军,本帅想问你,待叛乱平息了,你是想外放为官,还是到京师任职?”

    “啊?!”杨晞突然间说出这话,让高适吃了一惊,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想与杨晞说说,想请杨晞帮忙的事,今天他想说的事,也就是这个。却是没想到,今日杨晞先于他而说出来了,好像知道他想什么一样。因为一下子没弄明白杨晞真正的意思,他不知道该如此回答。

    杨晞也没再继续问询,只是看着高适,想等高适好好想想后,再告诉他答案。

    高适想了一下,没敢直接说自己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地问询杨晞道:“杨元帅,你觉得末将是外放为官好,还是回京任职好?”

    “依我的意思,你应该到京师任职,”杨晞也没客套,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你的能力很不错,相信陛下也是知道你这个能人了。本帅对你也是挺信任,本帅希望以后在朝中也有你这样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希望你能入朝为官。本帅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的,也会让家父在陛下面前举荐你。”

    听杨晞这样说,高适大喜,赶紧致谢:“那末将多谢杨元帅和杨相公的提携了,末将其实这些天也在想这事,今日也是想与杨元帅说说这事,想恳请杨元帅帮忙谋一京官职,只是一直在犹豫,不好意思开口。杨元帅对末将帮助已经够多,实在不敢再劳杨元帅操心。”

    他今天想说的,原本就是希望能得到杨晞帮忙,让他有机会到长安任职,任京官,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却没想到杨晞主动提起了,而且直接说明了会为他在皇帝面前举荐、请求。

    能得杨国忠和杨晞举荐,还愁不能留在京师吗?多年外放为官,一直没机会回长安的高适,可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意,那就是留在京中为官。留在长安任职,至少不要那么辛苦,而且更有升迁的机会,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喜欢安定一点,更希望能有更高的成就。

    要是他现在不是五十几岁,而是三十几岁的话,他倒希望外放为官,甚至继续领军打仗。

    见高适接受了他的好意,杨晞也放了心,笑着道:“高将军,你的能力非常出色,相信陛下也会赏识你的,待叛乱平息了,我会亲自带你去见皇帝陛下,为你请功,当面向陛下举荐你。”

    “末将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杨元帅这番恩德了!”高适很是感动。

    杨晞却没太多理会高适的感动,他也只是为自己的以后考虑而已,看了高适两眼后,也继续说道:“高将军,你也可以向陛下,向本帅举荐一些你认识,有才学、但没得朝廷重用之人。叛乱平息后,朝廷肯定需要非常多有才之士,出来治理各地,安抚百姓,本帅可以替他们找个发挥所长的机会。”

    听杨晞如此说,高适已经有点明白过来,杨晞这是在为他自己作打算,想招揽一部分忠心之士,以谋求更多。当然这是正常之事,哪个想成大事,想有作为者,手下不是有一般亲信人物?没有一帮忠心于自己的人,那是成不了事的。

    想到这,高适也没犹豫,马上答应:“杨元帅,以前时候,末将是有一些交情甚好的朋友,现在他们大多都是比较落魄,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介绍他们给元帅认识。”

    “你与本帅说说,你都有哪些人认识!”杨晞有了兴趣,他对这个时代有哪些历史名人并不太清楚,很想知道高适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

    “李白李太白,是末将的挚交,只不过他一直不得志,至今还是无所成;杜甫杜子美也是末将的挚友,只是现在也不得志;还有岑参岑子舆……”高适一口气说了三个人的名后,也马上解释:“这三人与末将关系甚好,当年曾同游梁园,谈诗论赋,甚是惊叹这几人的才学……”

    说到这里,高适停下了话,因为他看到了杨晞脸上的惊愕。

    杨晞当然惊愕,因为高适刚才所说的这三个人,在后世时候都是如雷贯耳的,李白、杜甫、岑参,小学、中学时候不知学了他们多少诗歌,没想到这几人现在都还在世,而且与高适还是挚交好友。

    想着以后与这些“历史名人”肯定有交集,杨晞有点小小的激动,诗仙、诗圣,后世时候民间的知名度太大了,比李隆基这样的皇帝名声要大很多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希望你不要让本帅失望

    也就在这五十门“威武大将军”及一千个炸药包运抵硖石堡的第三天,休整结束的大军就往洛阳方向进发了。这次杨晞和庞忠、高适、刘光庭、吕崇贲等将率领前军十万人先行,延王李玢及王思礼率中军五万人跟进,田良丘领后军。

    大军行进速度并不快,因为一路行去,距洛阳是越来越近,谁也不能预料会不会有意外事情出现。洛阳附近,地势比较平坦,特别行动队的军士没办法做到替大军清除一切障碍,几乎背水一战的叛军什么举动都会做出来的,因此杨晞令将士们加强警惕,每天的行进速度不要那么快,以防意外情况出现。他也令刘光庭和吕崇贲各领两万人,在他亲领的人马左右两翼几里外行进,相互拱卫,以免不测。

    同时再派出大量的斥候和侦骑,在前方打探情况。

    也幸好,在硖石堡出发的几天,都没遇到什么特别的情况,据前方的特别行动队报告,叛军的侦骑倒是不少,大部都给他们收拾了。但杨晞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他和庞忠一道领前军其余的六万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行,无论是行进还是扎营时候,都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这一日,他在扎营后,与诸将商量了一番事后,将准备离去的庞忠留下来,他想和庞忠商量一些与这次军事行动无关的事。

    “庞将军,本帅相信洛阳很快就可以攻下来,叛乱也会马上平息,天下很快就会太平,”杨晞笑着问庞忠,“只是不知道将军在战事平息后,有什么打算?是想继续在外领军,还是到京中任职?”

    听杨晞如此问,庞忠愣了一下。他没想到今天杨晞会问询这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更不知道如何回答。

    “庞将军在这次平叛战事中,表现可圈可点,陛下都数次当着众臣的面夸奖,”杨晞脸色依然平静,面带微笑,“陛下也不会再追究你庞将军灵宝之战败绩的责任,相信战后肯定会有升迁的。本帅觉得你战后回京,到禁军中任职是最合适的。只是不知道庞将军自己意思是什么?”

    杨晞的“美意”来的太突然了,庞忠一下子呆住了。到禁军中任职,这是大部分像他这个年龄的将领最渴望做的事。已经过了激情冲顶的青春岁月,战事也指挥了不少,胜仗败仗都打了很多,功也成名也就了,如果可以不再继续上战场冲杀,回京任职,到备受人尊崇的皇宫禁军中任职。当然是像他这个年岁的将领都非常渴望的事。

    庞忠当然很希望这样的美事落到身上,但他也知道,这是极难实现的事。

    对于任何一位将领,能到禁军中任职都是莫大的荣耀啊。禁军中的将领。即使是那些中低级军官,都是来历颇为不简单的,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达到的,那就是得皇帝信任。这一点做不到,那是没机会到禁军中任职的,庞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渴望过。但今日突然听杨晞这样说了。如何不让他震惊。

    杨晞现在极得帝宠,小小年纪就被委以左龙武卫大将军职,虽然是个检校的,但与正式任务的在权限上并无多大区别,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检校”这两个字也会除去了。但他庞忠是个打个大败仗的人,这么多年以后,从来没机会得皇帝接见过,更没可能得帝宠,杨晞这样问,肯定是想举荐他到禁军中任职的。一想到此,庞忠心里就一阵激动。

    不过他也马上明白,杨晞这是在向他示好,想彻底将他拉拢过去,让他甘愿当杨晞的亲信。说实在的,他并不介意当杨晞的亲信,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觉得杨晞是个大有作为的人,只要其父杨国忠不倒台,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跟着杨晞做事,那他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

    只是杨晞太年轻,要让他这个年纪是杨晞好几倍的人,给杨晞当“小弟”,好像很失了脸面,因此杨晞突然间问询他这事,诸多的担虑让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杨晞当然知道他的问询有点唐突,但他一点也没在意,盯着庞忠,越加直接地说道:“庞将军,本帅觉得你谋略、胆量方面比其他几将都要出色,也相信灵宝兵败只是个偶然,在陛下面前也是如此说。这段时间的征战,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希望以后我们还有继续合作的机会。本帅归朝后,应该会继续在左龙武将军任职,挺是希望庞将军能与我继续共事。要是庞将军有到禁军中任职的打算,可以明言告诉本帅,本帅会在陛下面前力荐你,相信陛下肯定会同意的。毕竟你在大敌当前时候,一心为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又连续立下大功,军中如你这般资历,有你这个战功者,屈指可数。”

    杨晞的意思已经够直接了,庞忠如何还不明白其意,也不敢再犹豫,马上回答:“回元帅,末将当然非常期望到禁军中任职。只是末将一直觉得资历不够,陛下不可能让末将到禁军中任职,因此没敢想象。要是得杨元帅举荐,陛下同意了让末将到禁军中任职,末将定会非常感激杨元帅。也多谢杨元帅这段时间以来的提携,还给了末将这么多立下战功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末将也会奋勇作战,再立战功,决不给元帅丢脸的。”

    “你愿意就好,那本帅现在也不和你多说什么,待攻下洛阳后,再与你好生聊聊战后的事,许多事到那时候再与将军细说!”

    “是,元帅!末将到时一定聆听杨晞的教导!”

    杨晞笑了笑,背着手走了两步后,再道:“庞将军,接下来攻击洛阳的战役,本帅会继续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你,希望你能再立战功,第一个率军攻上洛阳城头!”

    听杨晞将主攻洛阳的任务交给他,庞叫不禁大喜,再次挺身应命:“多谢杨元帅的厚爱,末将一定不辱使命,率军第一个攻上城头。”

    或许这是最后一场大的战役了,能第一个攻上城头,夺取最大的战功,那肯定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任务落在他头上,庞忠如何不惊喜。

    “希望你不要让本帅失望,早去做准备吧!”

    “是,元帅,末将告退。”(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再次密谋

    ---

    ---

    ---

    北方的消息持续传来,郭子仪、李光弼部攻占范阳后,北方许多郡县纷纷起兵响应,许多自愿或者被迫归降叛军的官员也宣布重归大唐。一时间,整个北方形势一片大好,叛军在范阳、平卢一带的地盘很快就被唐军或者再次归到大唐阵营中的人马占领,归属于叛军的版图急骤缩小,被叛军牢牢控制的,只有洛阳周边的河南一带,几十个郡县的地方。

    综合各方面分析,杨晞大致判断的出来,叛军现在最多只有后世时候半个省那样大的面积被他们控制了,可以想象的出来,叛军现在的形势要有多惨就有多惨。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的大势已去,他们肯定没有机会翻盘了。这与历史上这场将盛唐终结的叛乱持续时间和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杨晞当然知道这与潼关失守,长安被叛军占领有关。要是将潼关守住,保长安不失,叛军的势力不可能如此之盛,叛乱也不可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而如今,在他的率领下,陕郡崔乾佑的十万人马及硖石堡的孙孝哲十九万人马中的大部被歼灭,这让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势力最盛时候,麾下也只有五十万左右的人马,这两仗,差不多将一半人马丢了,要是这样还不足以动摇伪“大燕”根本的话,那怎么都说不过去。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策略从四处主动出击,变为全线回缩防守,杨晞相信他们的好日子会越来越少的。

    原来的历史中“安史之乱”可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其造成的悲剧让人唏嘘感叹,无限伤怀。但现在这场叛乱,能不能被冠上“安史之乱”还不知道。史思明有没有机会在安禄山死后作乱,还是个未知数,但杨晞肯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他都要想办法将叛乱尽早平息。

    如果他再有机会穿越,他不介意到后世拎几把狙击步枪,或者机关枪、大炮甚至导弹什么的,将安禄山和他手下那些爪牙毙了,一了百了,只要有这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眼看叛乱就会平息,杨晞无论如何都不会错失机会。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集合所有力量,给安禄山及他的爪牙以致命的最后一击,绝不给他们翻盘的机会。要是将安禄山或者安庆绪及史思明抓获,他决不会放过他们,即使他们甘愿投降,即使他会受到朝廷处罚,也一定将他们的命取了。

    这些在历史上翻云覆雨的人小命没有了,那他们再也折腾不起波浪,大唐天下也将恢复平静。

    就让他们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吧。到另外一个世界再去折腾风浪好了。

    志在必得的杨晞命令大部队继续往洛阳方向进发,准备与叛军在洛阳城下决一死战。他已经传令下去,无论是谁第一个登上洛阳城头的,他都会亲自向朝廷为其请功。何部人马最先攻破洛阳城门,他不但会在皇帝面前为其请功,请求重赏,而且会亲自向皇帝举荐。让朝廷给予重用。

    好处就是这么直接地告诉给了诸将及军士,杨晞希望以此激发将士们的豪情,将可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打的精彩。已经探知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正在挥师南下。将后续剿乱的任务交给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杨晞也少了顾虑,他相信,现在最担心的是叛军阵营中的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了,而不是他,杨晞希望能早点抵达洛阳城下。

    ----------

    得知范阳被唐军攻占,李归仁部几乎全军覆灭后,安禄山越加震怒,他已经预料到形势会越来越差,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安禄山的脾气也越加暴躁,身边服侍的人时不时被其责打,那些亲信大臣挨板子的频率是越来越高,这段时间几乎每个职位比较高的重臣都被其责打过。安禄山身边服侍的宫女宦官已经有好几个被打死了,叛唐归降的张通儒因为年岁已高,吃不消杖责,竟然当场被打死。

    安禄山的暴行也激怒了一些人,包括早已经对安禄山失望的中书侍郎严庄、高尚。这两位自认为是“大燕”股肱之臣的人,这段时间以来,时不时被安禄山重责,他们对安禄山的仇恨越来越重。“太子”安庆绪,也数次被安禄山责骂,虽然不至于杖责,但当着一大帮人被安禄山劈头盖脸地骂,并被威胁说要废了太子位,立安庆忠为太子,这让安庆绪脸面尽失,也生出无边的忧虑来。

    内忧外患的阴影笼罩在“大燕”国都洛阳所有人的心头,特别是“大燕”的这些重臣。安禄山如此暴虐,“大燕”军队接连败北,唐军又大军压境,“大燕”上下,没有齐心协力共抗外敌的气氛,许多人心中充满了悲观。一些人也开始起了另外的心思,有人想脱离“大燕”,重归大唐;也有人在谋划另外的事,他们忍受不了安禄山的暴虐了。

    有人想除安禄山而代之,这个人就是“太子”安庆绪,而支持他做如此打算的,就是一直被安禄山引为左右手的中书侍郎严庄和高尚。

    “殿下,陛下这般对待臣下,会让所有人寒心的,要是一直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上下一心,共抗唐军?”严庄的府内,再次被责打的严庄哀哀地对过府来安慰他的安庆绪苦,“殿下,陛下已经没办法继续执掌大燕,依臣所见,太子应该建议陛下退位让贤,将皇位传于你。不然大燕就完了!”

    听严庄再次这样请求,安庆绪心潮马上有了起伏。这段时间,严庄和高尚数次向他这样提议了,建议他采取手段,逼迫安禄山退位,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摄取皇位。不过安庆绪不知道的是,严庄和高尚并不是担心暴虐的安禄山毁灭了“大燕”,而是担心“大燕”毁灭之前,他们就被安禄山打死了。

    虽然安庆绪买通了执行杖责的军士,被次板子落下都不是很重,但严庄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近段时间数次被仗责,屁股上受的伤一直没好,连走路都不方便,要有人搀扶。严庄心里对安禄山的怨恨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他再也忍受不了了。现在的他,非常怕见安禄山,就怕一见面,惹恼了这位“大燕”皇帝,又被责打一顿,像张通儒一样被打死,那就太悲哀了。

    见安庆绪沉默不表态,严庄有点着急,再次请求道:“殿下,还记得老臣以前和你说过的,非常时刻,必行非常之事,如今内忧外患这么严重,唐军大兵即将兵临洛阳城下,要是再听任陛下这样胡作非为,任何一名将领都不会心甘情愿地率军抵御唐军,他们肯定怕打了败仗被陛下责骂,甚至杖毙。臣希望殿下能站出来,收拾这破败的局面,逼近陛下退位,即位为皇,这样才能挽救大燕于危难之中啊!殿下,老臣求你了!”

    “严侍郎快快请起!”听严庄再次这么直接地请求,安庆绪再也保持不住淡定了,马上答应:“严侍郎,孤答应你,一定好生考虑这事,其实今日孤过来看望你,就是想和你好生商量一下这事。”

    今日他过府来看望严庄,就是有与严庄进一步密谋的打算。

    他也忍受不住了,怕万一太子位被废;更怕安禄山将局面弄的更惨,根本没办法抵御唐军的攻击,那样最终什么都没有了。要是现在摄取了皇位,那一切还来得及挽救,洛阳城内外,还有二十几万兵马,与唐军相比并不处于绝对劣势,洛阳城修建的又无比高大,唐军不一定有机会攻取洛阳城的。

    只要挨过这段危机,将唐军从洛阳周边击退,那来日就方长了。

    但要是继续让安禄山执掌“大燕”,那“大燕”的命运也将走到近头。

    听安庆绪今日终于直接表态了,严庄大喜,也不顾自己身上有伤了,一下子从跪坐的榻上立了起来,拉住安庆绪的手,急急地道:“殿下,真的如此?那今日殿下应该再召一些人来,商议此事。”

    “也好,”安庆绪马上答应,“严侍郎认为哪些人可以信任的,就传哪些人过来吧。高侍郎、田将军、尹将军孤已经和他们透露过事,孤马上派人去请他们,其他人还是严侍郎定夺吧。”

    将安庆绪如此信任他,严庄豪气更生,也没犹豫就马上答应:“是,太子殿下,臣马上传人去传一些可靠之人,一道来商量此事。”

    严庄说着,马上唤管家进来,秘密吩咐了一番。官家听了吩咐后,也马上去了。

    也只不到半个时辰,高尚、田乾真、尹子奇等在“大燕”比较有影响力,又算是太子安庆绪亲信的人,及严庄认为比较信任的一些人,先后来到严庄的府上。

    在看到严庄府上齐聚的这些人后,大伙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安庆绪见要召的人到齐后,也没客套,就直接说明了意思:“诸位爱卿,如今陛下暴虐昏庸,根本没办法处理如前的局况,大燕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孤甚是心忧,今日召集诸位来,就是想好生讨论一下,要如何解决目前的宭境!”

    安庆绪的话刚说完,田乾真就马上附和了一句:“太子殿下,如今陛下不能处事,太子殿下应该勇敢站出来,代陛下执掌朝事。陛下已经无法理处,不应该继续占据皇帝之位了……”

    田乾真直接的话语,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吃了一惊。(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833/ 第一时间欣赏傲唐最新章节! 作者:唐远所写的《傲唐》为转载作品,傲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傲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傲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傲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傲唐介绍:
史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很快攻占了东京洛阳,随后兵锋指向长安。在宰相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皇帝李隆基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倾全力出击,结果遭遇惨败,很快潼关失陷,长安随即被叛军攻占,李隆基仓皇西逃入蜀。在李隆基西逃的途中,马嵬坡兵变暴发,杨国忠及杨玉环姐妹几个被杀。 大唐也从此乱后由盛转衰! 一名退役军人,穿越来到哥舒翰潼关兵败发生时候的大唐,成为杨国忠的幼子杨晞。 试看杨晞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唐,改变自己和众多美女英雄的命运! --- **“呀!杨玉环怎么怀孕了?好像历史上没有记载啊?我是不是闯祸了?”**傲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傲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傲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