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傲唐TXT下载傲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傲唐全文阅读

作者:唐远     傲唐txt下载     傲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四章 密议

    ---

    ---

    ---

    除了延王李玢外,还有不少李隆基的儿子来拜访杨晞,期望得到杨晞的帮忙,得到整个杨氏家族的支持。但杨晞除了悄悄接待了一次李玢外,其他人的求见一概不见,继续闷在府上陪郭昕和平儿这一妻一妾。或者到自己老爹杨国忠的府上,陪杨国忠还有母亲裴柔说说话,在所有人面前保持低调,免得李隆基怀疑他什么。自打知道他是李玢的亲生儿子,并且李玢答应得了皇位后,立他为大唐的储君这些事发生后,杨晞心里就有点心虚,深怕李隆基知道这一点,将他灭口。

    心虚之下,他也下意识地保持低调,特别是在太子的人选未宣布之前更是如此。

    因此就老实地保持低调。

    当然与魏国公府隔邻的虢国夫人那里也偶尔去几次。这个女人虽然年岁已大,但对于杨晞来说,却还是挺新鲜的,在男女之事上虢国夫人经验又非常丰富,时常会给杨晞带来惊喜,身上又没一点见老的迹象,身体各部位抚摸上去的感觉完全像是个少妇一样,杨晞并不抗拒与她的亲密接触。

    虢国夫人也会时不时让人来传杨晞一下,让杨晞过去,她有事要商量。

    虢国夫人的召唤杨晞当然不好拒绝,商量的结果当然就是用身体的肉搏交流问题了。

    一个人要对付三个女人的索求,三个女人的需求都不少。特别是虢国夫人,久未尝男人滋味的她,再尝到杨晞给她带去的滋味后。性致大发,每次都像似要将杨晞榨干一样,没两个回合不放杨晞走。幸好许多时候杨晞只要躺着就行,任虢国夫人在那里汗流颊背的折腾,也省了不少力气。

    也幸好女人每个月都有五六天身体不方便的时候,这是杨晞得以喘息的时间。

    来求见杨晞的皇子及其他相关人员不少,杨国忠的魏国公府中求见的皇子也不少。杨国忠与杨晞不同的是。只要他身体允许,只要动静闹的不是非常大,许多人都会接见。他们送的财物都会接受。这让杨晞很是纳闷,自己这个父亲,对财物真的这么看重?并且一点都不顾忌皇帝可能的反目?但他又不能明言斥责杨国忠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要低调。或许杨国忠有他自己的考虑也不一定。杨晞没去干涉。

    这段时间,杨晞与郭子仪的接触不多,结婚第二天回门时候与郭子仪讨论过一番事后,他就没再见过郭子仪了。但李玢那天的来访后,杨晞的心思活跃起来,他大概估计到李隆基很快就要宣布太子的人选问题了,耐不住好奇心,偷偷去找郭子仪说事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作怪。杨晞在对自己父亲杨国忠及生父李玢的信任程度上,还没及得上郭子仪。即使杨国忠待他非常好,李玢许以他这么多的承诺也是如此,杨晞就觉得郭子仪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比杨国忠和李玢都更值得信任。或许是历史上几个人的名声影响,也可能是一种直觉。

    这种信任感使得杨晞将许多事都与郭子仪说了,而郭子仪在已经知道他是李玢的亲生儿子、还有打算谋取皇位的情况下,还将女儿嫁给他为妻,这让杨晞更对他增加了信任,有什么大事发生,下意识想去找、想商量的人不是杨国忠,而是郭子仪。

    “子亮,你今日来找老夫,是为了太子人选的事吗?”接待了杨晞的郭子仪,没有任何客套,直接就问询了。

    杨晞没否认,但了没承认,只是笑笑说道:“岳父大人,小婿好久没过府来瞧你了,今日有空,也就过来和你说说话。小婿知道岳父大人肯定会和我说一些朝堂上的事,也有一些事要叮嘱小婿的。”

    这段时间,杨国忠虽然曾数次进宫与李隆基密议事儿,但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够复出主持朝事,能与李隆基交流意见的机会远不如郭子仪等人,对朝堂中发生的事,清楚程度也是不如郭子仪等人的。杨晞清楚,要了解朝堂上最新最详细的动静,没有人比郭子仪更合适了。

    郭子仪瞪了杨晞一眼,完全清楚这个女婿只是在耍滑头,当下没好气地说道:“你整天呆在府中,什么事也不管,老夫还以为你有归隐之意了!”

    “岳父大人是说,我现在可以不要这么低调可以出来继续做事了吗?”

    郭子仪没料到杨晞反应会这般敏捷,愣了一下后,笑骂道:“你自己都知道了,还要来问我吗?臭小子,老夫还不知道你的手段,躲在府中,手下人的尽派出去,什么事你还不都清楚?说不定连我这个老丈人的动向,你都调查的一清二楚了。”

    “小婿万万不敢!”杨晞被吓了一跳,没想到郭子仪这么敏感,赶紧否定,并马上解释:“小婿确实派出一些人打探动静,但岳父的动向,可从来没有敢去打探的时候。”

    说着又一副苦笑的样子,“即使想打探,小婿也没这么多人手可以派遣啊!”

    杨晞这副样子,惹的郭子仪哈哈大笑了起来,拍拍杨晞的肩膀后,示意坐下说话。坐下后,再道:“子亮,我们岳婿两个是极亲近的人,现在的局势下,我们更不能有见外的情况出现,什么事我们都要齐心协力,不然不只你的想法没办法实现,甚至郭杨两家都蒙难都不一定。”

    听郭子仪一下子把话题带到了如此严肃的境地,杨晞也马上收起了刚才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态,正儿八经地问道:“岳父大人,这么说,小婿真的可以出来做事了?”

    郭子仪微微地点点头,“是的,至少老夫觉得是如此。你称病隐退,原本只是担心受陛下猜忌,但如今你父亲并没能康复回朝主事,因此就不必太担心这方面的事了。如今朝堂上事儿挺多,你继续称病休养的话,你在朝中好不容易创出来的声望就会慢慢淡下去,影响力也会差去。所以,在你父亲没办法出来主持朝事的前提下,你在朝中可以放心做事。”

    “岳父大人的意思是有没有包含这一点:我父亲没办法出来做事,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

    郭子仪一怔,想了想后还是摇摇头:“老夫并没有此意思。”

    见郭子仪否认,杨晞也没追问,不过他明白,郭子仪话中确实有这一层意思。这也是实际情况,要是杨国忠不在朝中,那杨晞的顾忌就可以少一点。现在的情况下,他已经基本不需要杨国忠的庇护了,杨国忠不再担任要职,或者因病没办法主持朝事,这对他来说是极好的事。但要是杨国忠在朝堂上继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那他行事就要小心很多,说不定那天皇帝为了天下安宁,会对杨家人下手。但这样的想法,他可不敢说出来。

    郭子仪知道杨晞明白了他话中包含的这层意思,也没继续在这方面说什么,只是会心地笑笑后再道:“子亮,这些天,陛下数次与我聊了关于太子人选的问题,要是老夫所不差的话,相信皇帝陛下很快就会下诏,立延王为太子。所以老夫认为,你不能再在府中休养,需要出来做事了,不然会错过许多机会。陛下已经老了,他也无心政事,说不定太子新立后,其他一些事也会马上考虑的……”

    郭子仪的话让杨晞有点震撼,他明白这番话中的意思。

    李隆基老了,早已经厌倦政事,说不定,很快就会将皇位让出来。

    要是李隆基真的这样做,那他该如何应对?

    就在杨晞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郭子仪像是知道他心思样问了一句:“老夫今日想问你,如果延王殿下真的被立为太子,你又要如何应对?”

    “我该怎么办?”杨晞自问了一句,又马上自嘲地笑笑,“不瞒岳父大人,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既然有那么长远的想法,那怎么可以没有长远的打算呢?”郭子仪吃惊中很是不解。

    杨晞叹了口气,很无奈地说道:“也不瞒岳父大人,前几日延王殿下来拜访过我,他给了我再次的承诺!今日小婿前来拜见岳父大人,就是想和岳父大人商量一下,要是真的延王殿下被立为太子,我该怎么做才好!”

    杨晞这样说,倒让郭子仪松了口气,事儿既然说明了,那就不要太担心,他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大事他和杨晞都是一副不明不白的样子。“既然事儿都这样了,那我们岳婿两个,今日就好生合计一下吧!”杨晞的直白告诉让郭子仪感觉到了一种信任,他也打定了一个主意。

    郭子仪的表示让杨晞也松了口气,马上抛出一个更直白的问题:“岳父大人,小婿觉得,要想最后成事,宫中的禁军一定要牢牢掌握,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知道岳父大人是否同意?是否支持?”

    郭子仪再度吃了一惊,不过还是点头认可:“是的,老夫同意你的观点,所以希望有更多你我都可以信任之人,能被安排到禁军中任职!”

    两人相视一笑,既然这件事上有共同的认定,那事儿不好办多了。

    接着两人开始详细地讨论起各方面的事来,直到太阳西斜,杨晞才告辞离去。

    此时距他过来拜访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时辰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 请求

    ---

    ----

    天宝十六载十月十九日,朝廷下发诏令,立延王李玢为太子。

    以左相杨国忠为太子太师,右相韦见素为太子少师,武部尚书郭子仪为太子宾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杨晞也兼任了东宫右卫率,与东宫左卫率尚文悊一道,执掌东宫禁卫。其他许多东宫属官也都有了变动,李白、杜甫、高适、王维、李泌这几位当世大才子,也都成了太子的幕僚。

    “四郎,相信这一切,都如你所愿了吧,”与杨晞激战完毕,满是汗水的虢国夫人,将整个人都挤到杨晞怀里,撒着娇说道:“你希望延王被立为太子,想让你举荐的这些人都入东宫幕僚,如今终于如愿了。嘻嘻,姑姑可在陛下面前说了不知道多少好话,你该怎么感谢我?”

    杨晞用力地拍了一下虢国夫人那丰满的臀部,再拧了一把她的胸部,邪恶地说道:“姑姑,我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感谢你吗?嘻嘻,身体力行的感谢呢,刚才你是不是很舒服?叫的这么响,屋外的人肯定都听到了!”

    想不到杨晞会说的这么直白,虢国夫人有点害羞的感觉起来,紧紧地将身体贴着杨晞,撒娇道:“四郎,姑姑需要你一直这样陪我,不许不来看姑姑。你有什么事要姑姑帮忙的,姑姑一定帮你做到,好不好?”

    “那自然是好,姑姑愿意帮忙,四郎怎么还会拒绝呢!”杨晞当然应承,两只不老实的手不停地在虢国夫人那丰满的身体上抚摸着,并装作不经意样说道:“姑姑,你不知道啊,近段时间,四郎又结交了一些有才之人。他们现在没得朝廷的重用,很是可惜,四郎非常想将他们为朝廷所用,但现在四郎位卑言轻,陛下不一定会听我的话,给予他们重用的,希望姑姑有机会在陛下面前帮忙说一下,不知可好!”

    “那有什么问题,你什么时候将名单交给姑姑,姑姑会尽量帮你在陛下面前说好话的。”

    “那太好了!”杨晞忍不住在虢国夫人脸上亲了一口。手上的动作也更加用力了,惹的虢国夫人忍不住再次动情,气喘吁吁地粘了上来。

    最终杨晞躺着,再享受了一次虢国夫人的服侍后,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虢国夫人在李隆基面前说话的份量还是让杨晞有点吃惊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入幕东宫的事,他并没有和杨玉环去说,只是和虢国夫人说了,这几个人能入幕东宫他也没抱很大的期望。没想到通过虢国夫人的帮忙说项,事儿竟然成了。杨玉环愿意帮忙,和虢国夫人愿意帮他做事,那意义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事杨玉环不一定方便在李隆基面前说。但虢国夫人却是可以的。

    在李隆基还继续当皇帝期间,杨晞期望通过这两个女人的帮忙,能让他许多想法成为现实。

    这段时间,李隆基身体不是太舒服。也更加倦于朝事了,大部时间都和杨玉环呆在一起,弹奏曲乐。或者谱写新曲,杨晞有几次大着胆去求见杨玉环时候,两个人都是呆在一块,让已经将虢国夫人擒在身下,还想趁势将杨玉环也推倒的杨晞找不到机会下手了。

    杨玉环也没办法,她只能悄悄地告诉杨晞,不要着急,她会想办法创造机会的。

    太子李玢被立为太子后,也秘密来拜访了杨晞一次,他来是表示感谢并再次重申他此前的诺言。他完全清楚在这件事上,杨家势力的支持才让他获得了这个机会,接下来也要继续得到杨家势力的支持,还有郭子仪这个新晋权贵的支持,才能稳住自己的太子位。

    他的根基太浅了,当上了太子后,更是众矢之的,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李玢并无其他依仗,他只能期望杨晞及杨晞背后的那些势力,包括杨国忠、杨玉环、郭子仪、高适等人的支持。所以他在当了太子后,并没在杨晞面前表现任何的狂妄,更没有过河拆桥的姿态,并继续重复自己的承诺。

    对于李玢的承诺,杨晞并没有过多的表示,他只是告诉李玢,当上了太子后,希望李玢能做出一些事来,让支持的人不要失望就行了。李玢把杨晞的话理解成了另外一种意思,当面再次保证,他答应过的事,肯定会做到的,决不会食言。

    知道李玢误会了他意思的杨晞,也没过多的解释,就任由李玢误会去吧。

    对李玢的考验马上就来了,入冬后,天慢慢变冷了,有点吃不消寒意的李隆基准备去华清宫泡温泉御寒。李隆基去华清宫泡温泉是件很正常的事,每天天寒时候,他都会去华清宫,一呆可能就是几个月,甚至半来年都不一定,但这次,破天荒的,准备去华清池避寒的李隆基,令李玢监国,代他处理朝事。李隆基这一决定,让朝中的大臣们都非常的吃惊。

    李亨当了太子几十年,但得到代为监国处理朝事的机会屈指可数,据杨晞所知,最多只有两次,那还是比较早的时候,这十几年来,是一次都没有。李隆基无论去哪里,都是他亲自执掌朝班,或者将朝事交由政事堂宰相处置,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李隆基待李亨的态度。

    但现在,情况是完全不一样了,李玢刚刚被立为太子才没几天,李隆基就令其代为执掌朝国,行监国务。当然很多人马上就明白了李隆基如此做的意思。这是一种信任的表示,同时也是一种考验。

    对于李玢本人来说,他感觉到的,完全就是父皇对他的考验,在知道要让他行监国务的时候,他就急忙跑来找杨晞商量对策了。

    “晞儿,父皇要我在他去华清宫御寒时候,代为监国,这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这不是很好吧?”杨晞一脸的不解,“废太子在位几十年,得监国的机会也没几次,你刚刚被立为太子,陛下就让你代为监国。陛下如此信任你,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何还这么紧张呢?”

    “此是父皇的信任不假,但晞儿你也知道,为父从来没有接触过朝政大事,匆忙间就让我代为监国,我怎么可能将朝事都处置好啊?”李玢一脸的紧张,在杨晞面前毫不掩饰他的慌乱,“要是这次我处置事务让父皇失望了,说不定父皇又起了另立太子的心,那该怎么办?”

    看李玢这副样子,没一点自信心,杨晞不禁叹了口气,但还是安慰道:“太子殿下不要担心,陛下去华清宫让你代为监国,一定会让熟悉朝事的大臣们辅佐你的,只要你多问,多请教,相信很快就要以熟悉朝务。就像我一样,请命求援潼关时候,从来没领过军,不也一样威服了众将,最终率军抵御住了叛军的攻击,车到山前必有路,太子殿下你就不要太担心了。”

    李玢瞅了两眼杨晞后,还是放下身份请求了一句:“晞儿,为父知道你的话,郭相公、杨相公他们都会听,韦相公与你相熟,高侍郎又是你非常信任的人,只要你和他们打一下招呼,相信他们就不会对为父使什么绊。为父也不瞒你,今日过来,是希望你帮忙在这些人面前说上一二,让他们在陛下离京后,能一心辅佐我这个太子做事。也希望你能在许多事上指点为父一二,好不好?”

    杨晞并没马上答应,而且还装出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太子殿下这样说就见外了,陛下指定辅佐你的大臣,原本就应该全心全意帮你处理朝事,不能有任何的偷懒,殿下让我这样去和他们说,那不是太小瞧他们的忠心了?”看模样,李玢还真的不是成大事的料。

    这话让李玢为之气结,但还是不甘心地再次请求道:“晞儿,你刚才说的是没错,但为父希望,在代为监国时候能与他们都处好关系,许多事也期望他们能多多教诲我这个新即位的太子,而不是让他们笑话,让他们心生疏远之意。还有你,晞儿,为父遇到难决的事,会来找你商量的,希望你到时能给我一个主意,好不好?晞儿,为父新被立为太子,匆忙间要代为监国,许多事肯定做不好,希望能得到你最大的帮助,你一定要让为父度过这个难关。为父答应过你的事一定会做到,只要父皇将皇位传于我,我会第一时间立你为太子,让你成为大唐的储君的。晞儿,以后这天下就是我们父子俩的,为了我们的将来,你一定要尽量帮助为父,不然陛下很可能另立太子的。”

    李玢话说到这个份上,杨晞不能再故意刁难了,也马上答应:“太子殿下不要再说这些话了,我父亲还有岳父大人,韦相公、高侍郎那里,我会去说一下,要是什么事殿下难以处置,而我又有想法,肯定会直言告诉的。还请陛下千万不要太担心,事在人为,许多事只要去做了,都会好的。也希望殿下能尽心尽力去做事,不要让陛下和众臣失望,这是你树立威望的最好时机。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尽量支持你的!”

    “那太好了!”想不到杨晞转瞬间态度就这样改变的李玢大喜过望。

    但让李玢失望的是,在他寄希望于杨晞帮忙时候,杨晞却接到李隆基的令,让他陪同一道去华清宫,泡温汤。(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相约明天晚上

    ===

    ===========

    杨曦跟着御驾前往华清宫,这让李玢非常失望。他原本还想着,御驾往华清宫这段时间,他这个监国的太子在遇到事时候,可以向自己的亲生儿子杨曦请教一下,并趁机进一步处好与杨曦的关系。

    杨曦在潼关执掌军务,先后统帅了几十万大军,凡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李玢理所当然地认为,杨曦在处理其他事务方面的能力非常出色,再加上其养父杨国忠及岳父郭子仪都在朝中当宰相,他即使遇到再难的事,也可以让杨曦帮忙解决。但杨曦要跟着御驾去华清宫,他这点打算也落空了。

    不过杨曦将去前替他做出的安排还是让李玢稍稍放了点心,杨曦告诉他,要是有不决的事遇到,尽可以向郭子仪、杨国忠去问询意见。有了杨曦的帮忙,李玢的担心少了一些。

    其实杨曦挺不想在这个时候去华清宫的,这个时候呆在长安,替李玢处理些事,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李隆基令他跟从,作为护驾的禁军头目去华清宫,他也不能不遵从。

    “姑姑,这是不是你的主意啊?”在往华清宫的路上,瞅了个空,杨曦问杨玉环。

    华清宫距长安城有六七十里路,庞大的御驾人马一天只行进三四十里,这段路程需两天时间,中间需要扎营,杨曦是在李隆基已经因为疲惫而早早睡觉后,借巡查的机会,找杨玉环问话的。

    杨玉环一双美目瞪着杨曦,奇怪地反问道:“怎么,你不愿意吗?”

    “当然愿意!能有机会陪姑姑到华清宫泡温汤,四郎不知道有多高兴,”杨曦赶紧回答,开玩笑。他怎么敢说不愿意,不过还是委婉地继续表示他的疑惑:“姑姑,只是四郎有点不明白,让我来负责你和陛下在华清宫的安全,陛下就不担心什么吗?”

    “陛下会担心什么?”杨玉环眼中闪现出奇异的光芒,歪着头问杨曦:“你要知道,陛下待你可是很信任的,比一般人都信任,不然怎么可能让你担负此次华清宫护卫总责?”

    杨玉环这样说,杨曦挺是无语。他总不能说,李隆基就不担心他将杨玉环这个饥渴了很久的女人推倒了,监守自盗?或者威胁其人性命?

    杨玉环猜到了杨曦心中所想,缓缓地走到杨曦面前,小声地说道:“四郎,至少如今陛下是非常信任你的,什么事你都不要担心。”

    “那就好,嘿嘿……是我多虑了!不过,姑姑。你没觉得太子第一次监国,我留在长安会更好一点?”杨曦终于还是忍不住,将自己最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杨玉环看了看杨曦,灿然一笑。依然轻轻地回答:“那不一定见好。你在长安,许多事可能可以帮助太子,但你就不怕因此而遭忌吗?你不怕陛下有另外的想法吗?”

    杨玉环这样说,杨曦顿时恍然大悟。“姑姑,四郎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明白就好!”杨玉环走到杨曦面前,仰着头看着他。“四郎,姑姑所做都是为了你好。要是这段时间你一直在陛下身边护卫,陛下对你的好感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只要你表现的出色一点就行了。而且,到了华清宫,姑姑有更多的机会和你单独相处。你难道不想有这样的机会吗?”

    “姑姑,四郎知道了,还是姑姑想的周全!”杨曦说着,飞快地俯下身子,在杨玉环额上亲了一口,并在对方还未反应过来前,马上就作礼告退了,“姑姑,舟车劳顿,你一路辛苦,早点睡觉吧,待到了华清宫,四郎再找机会来陪你,有机会陪你一起泡温汤!”

    杨曦说完挑逗的话,马上就退了出去,独留下被勾起了异样心思的杨玉环在那里发呆。

    刚刚杨曦请见时候,帐子里没其他人,都被杨玉环屏退了,她屏退服侍人的目的,就是希望杨曦能和她做点亲密的举动。杨曦果然给她以惊喜了,还调笑说到了华清宫来陪她泡温汤。能有这样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陪着一起泡温汤,并在泡温汤时候做些旖旎的事,甚至非常亲密的举动,那是件很刺激的事。一想到两个人很可能在温泉池中“打水战”,杨玉环脸上就腾起两片飞红,身子都软了。

    她期待早点抵达华清宫,早点有机会与杨曦单独相处。

    御驾在从长安出发的两天后抵达华清宫。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华清宫了,但再次站在骊山脚下的时候,杨曦还是挺感慨的。

    历史上记载的那些情节再次涌上他的心头,“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几句《长恨歌》诗中的句子不由自主地冒上心头来。原来历史上这一时刻,正是“安史之乱”乱势最盛的时候吧,杨国忠、杨玉环姐妹都在马嵬坡被杀,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但如今,一切都与原来的不一样了。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叛乱的主要祸首都伏诛,杨玉环姐妹及杨国忠依然活的好好的,李亨也没当皇帝,而是被流放到天涯海角看海去了,这一切的最终原因就是他这个意外的穿越人出现之故。

    要是没有他意外的魂穿到此,那历史的车轮依然如原来那样,朝着既定的方向滚滚而去,但他这个穿越人出现后,车轮行进的方向大大地改变了一下,朝着谁也不知道的方向而去。以后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大唐的最终命运会如何,他自己的命运会怎么样,谁也没办法预料了。

    “难道我真的会最终当上大唐的皇帝?”面对着高耸的骊山,杨曦扪心自问,“历史会给我这个机会吗?”

    “要是我真的当上了大唐的皇帝,那大唐的天下会不会因此而进一步改变,甚至出现超时代的东西呢?”但这个问题杨曦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被一名过来传唤他的小宦官打断了。

    “杨大将军,贵妃娘娘请你过去叙话!”

    “哦!”杨曦也认出来了,过来传他的是杨玉环身边服侍的叫春喜的一名小宦官,答应了声后,也马上跟着过去了。

    在过去的路上,杨曦也问询了杨玉环及皇帝李隆基的一些情况。知道杨玉环刚刚洗了浴,而李隆基因为旅途劳累,早早休息了。李隆基休息了,杨玉环在洗了澡后过来传他,这表示什么?“难道这个饥渴的女人是等待不住了,今天晚上就想来一次激情吗?”

    如果今天晚上杨玉环有这个打算,他不介意与这个女人间发生点什么,这两天,因为忙着准备御驾出行的事,他一直在忙碌,好几天没回府了,没机会与郭昕和平儿亲热,更不要说与虢国夫人折腾点什么。年轻的身体积蓄了好几天的激情,渴望发泄的想法挺是强烈。

    要是能在李隆基身边,与他宠信的妃子来一个酣畅淋漓的激情,肯定非常刺激。

    带着邪恶的心思,杨曦走进了杨玉环的寝处。

    刚刚沐浴完毕的杨玉环正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打扮,几名侍女正在用干的毛巾替她擦干湿漉漉的头发,空气中飘动着一股异样的清香,这种气息吸入鼻间,让杨曦的性致一下子起来了。不过看到屋内多名的侍女呆着,杨曦的**被浇灭了大半。下人们还在替杨玉环整理浴后的着装呢。

    “四郎,陛下已经睡下了,旅途劳累,陛下很困了,想必你也累了,一会早点休息吧!”杨玉环接着的一句话越加将杨曦的邪恶心思浇除。

    “姑姑,你召四郎过来,就是说这些吗?”杨曦有点郁闷。

    杨玉环看出了杨曦的郁闷,吃吃地笑了起来,并马上让服侍的宫人们先退了下去。

    在宫人们应退下去后,杨玉环马上小声地说了一句:“四郎,姑姑召你来,是想和你说一下,今天姑姑累了,要早点休息。昨天还有事儿要处置呢。明天晚上,你安排好的值守后,过来陪姑姑说说话,好不好?”说着露出一副大有深意的目光。

    “姑姑,明天晚上只是让四郎过来陪你说说话吗?”杨曦说着,露出一点邪邪的笑看着杨玉环。

    杨玉环的脸上马上腾起两片红晕,原本浴后很是红扑扑的脸,都像未经人事的大姑娘那样羞成了红苹果,“四郎,那你想陪姑姑做什么?”

    “姑姑想四郎怎么陪,四郎都愿意。”杨曦说着,凑近杨玉环身边,附在她的耳朵边,小声地说道,“要不,明天晚上,四郎陪姑姑泡温汤吧,给你好生按捏一下!”

    杨曦的话让杨玉环的心剧烈地跳了起来,但最终她还是点点头,“那当然是好,只不过……只是你不怕被人发现吗?”

    “姑姑,你只要将身边人屏退了,四郎自有办法悄悄地潜进来,”杨曦非常自信地说道。

    “你真的能偷偷潜进来?”杨玉环羞涩之下,还是有掩饰不住的惊讶,“你不怕被人发现吗?”

    “不会的,没有人会发现。”杨曦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只要姑姑晚上一个人睡,而且姑姑想让四郎来陪你,那四郎都会想办法偷偷潜到姑姑的寝宫内,来陪姑姑!”

    “那好,昨天晚上,姑姑会安排好的,到时就等你陪姑姑泡温汤哟!”(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没有本宫的传唤,任何人不得进来

    --------

    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被称为三大内。

    贞观时候,太极宫是大唐唯一的皇宫,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最高权力中枢。李治当了皇帝后,大明宫随之建成,大唐的权力中枢随之转移到大明宫,太极宫冷清了下来。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将自己以前居住的王宅进行扩建,命名为兴庆宫。虽然大唐朝廷的各级官衙依然分布在太极宫和大明宫,但权力中心已经转移到兴庆宫,大明宫也慢慢冷清了下来,更不要说太极宫。

    不过这段时间,冷清了多年的太极宫却分外地热闹了起来。

    大明宫、兴庆宫先后建成,但太子所居的东宫却依然留在太极宫。皇帝李隆基带着贵妃杨玉环去华清宫泡温泉了,令新立的太子李玢监国,位于太极宫内的东宫,也就成了监国的太子李玢与大臣们商议朝事的地方。来来往往的大臣多了,冷清了很久的太极宫当然就热闹了。

    住于东宫之内的李玢这几天很是兴奋。当了太子才没几天,父皇李隆基就令他代为监国,此前连旁观者角度都算不上的他,开始真正接触大唐的朝事。听着大大小小的大臣们向他禀报朝事,翻阅着厚厚一叠奏本,李玢心里的兴奋难以言表,甚至,他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权力在手的感觉真的是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的命运尽在掌握间,李玢发现自己再也不愿意舍弃了。

    只不过他没有任何处置朝事的经验,但朝中有这方面经验的大臣不少,李玢也放下脸面,悉心向他们请教,只是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

    他并不愚钝,而且可以用心智极其聪明来形容。生于皇室中的人,阅历甚多。许多处世之道他们都了然于心,集众人的意见为己见,这是掩藏自己不能马上下决断的弱点的最好办法。朝中大臣们对所有朝事都会表述看法,李玢就把大多的人,或者重要人物陈述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收到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现在的他,重要的朝事上都不能最终下决定,即使他代为监国也是如此,最后都要以奏报的形式告知皇帝李隆基,但份量较轻的那些事。他是可以与众臣们商议后,就马上做出最终决定,或者颁布实施的。这几天李玢的表现可圈可点,得到了许多大臣的另眼相看。

    最终上呈李隆基决定的事,因为李玢附上了自己采纳了主流观点或者重要人物如郭子仪、韦见素等人的观点,挺有大局意识,得到了李隆基的欣赏。

    李玢从大臣们的反应上感觉到了自己采取的做法的正确,也从李隆基的反应上收获了惊喜。李隆基在离开长安之前的三天,就令他代为监国处事了。如今他代为执掌国事已经过去了六天,这六天,李玢感觉是他这一辈子过的最辛苦,但也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六天。比率军平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还更有成就感。李玢知道,平叛时候他虽然当了兵马元帅,但所有功劳都是别人做出来的,甚至他连决定都没什么下。即使别人反功劳戴到他身上,他也受之有愧。但现在不一样,所有的决定都是他最终拍板的。他的收获是实实在在。他心里充满了兴奋,自觉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他有一种放开手脚,好好做一番事儿的冲动。

    天黑了,终于空了点,扔下手中奏本的李玢准备用晚膳。又一天忙碌下来,他早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以前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的饥饿感觉起来过,这几天,好像天天如此,让他自己都觉得异常。诸不知,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耗能量,因为动脑太多,所以他才饿的快。

    李玢一边吃食还一边想着事,此时的他完全进入了太子的角色,以太子甚至国之君的角度考虑问题了。杨晞的重要性已经慢慢下降,李玢已经差不多忘记了他在御驾启程前往华清宫前请求杨晞帮忙的事。现在的他觉得大臣们对他的辅佐是理所当然的,并没什么人是特意帮他的忙,杨晞在不在身边都无所谓了,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也能做好事儿。踌躇满志的他,期望更多了。

    就在李玢一边用餐一边想着事的时候,有宦官来报,说是彭城郡王李倬求见。

    李倬是李玢的长子,也是能和李玢商量事的唯一一个儿子,这近一年来李玢的决定,大多都是和李倬商量后得出的。李玢已经告诉了李倬,杨晞是他的私生子,是李倬同父异母的兄弟,请求杨晞的帮助,就是李玢和李倬商量后做出的决定。

    “孩儿见过父皇!”李倬进殿后,恭敬地对李玢行了礼,“这些天父王太辛苦了,一日三餐都不顾上,孩儿甚是担忧。还请父王千万要注意身体,要合理休息,不要把身体累垮了!”

    李倬的担心让李玢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李倬进来,不会只是问候这么简单,肯定还有另外的事禀报,马上喝退了下人。

    “倬儿,父王可不敢不小心行事啊。”身边人都被喝退后,李玢停下了吃食的动作,挺是感慨地对李倬说道:“父王被立为太子才几天,陛下就令父王监国处事了,朝中大臣与父王交集并不多,父王做任何事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做的不好,被陛下斥责,让大臣们失望。”

    “父皇,这几天你做的很好了,让孩儿非常的吃惊,真想不到,从来没处理过朝事的父王,竟然有这般能力,”李倬说着,压低了声音说道:“父王,孩儿可是听好些人说过,说这段时间父亲的处理方式让他们挺意外,也挺惊喜,有当年陛下刚刚即位时候的果断和雷厉风行,他们都说,要是陛下一直让父王处事,那将是大唐之幸!”

    李倬的话半真半假,大臣们有议论不假,但后面那两句话纯粹就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要是哪个大臣胆敢这样说,他是嫌自己活的太长了。

    但是李玢一点都没感觉到李倬这话中有什么不妥,他笑呵呵地接受了儿子的恭维。不过也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杨晞,觉得与李倬说话,比和杨晞商量事儿感觉好多了,尽情也轻松多了。开玩笑,在面对杨晞的时候,李玢心里没一点老子在儿子面前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很是紧张,深怕杨晞和他翻脸一样。但在李倬面前,他太有身份上的优越感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摆出父亲的威严来。

    “倬儿,你也要多打探一下消息,看看大臣们都是如何评价为父监国时候表现的!”李玢呵呵笑了两下后,又收住了笑,压低声音说道:“倬儿,为你让你做的事,你做的如何了?”

    “父王。孩儿已经想办法接受那几个宫中的禁军将领,他们现在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他们也不拒绝孩儿的馈赠,相信只要再花一点精力。那就没问题了!”李倬回答的声音也是很轻。

    “那你继续努力,一定要多拉拢,父王也多想办法,将我们能信任的人。多安插一些到禁军中!”

    “是,父亲,孩儿明白!”

    禁军的力量能否掌握。是李玢能不能最终坐稳皇位的关键,这从没掌握禁军的李亨最终事败被俘,最终被流放的下场中总结的出来,这也是李玢在被立为太子后,为何马上就打禁军主意的最重要原因,而这些事李玢是交给李倬去做的,从试探性接触开始,要是发现了哪些人有机会拉拢,李玢再亲自出面。父子两人商量的结果是,在这方面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力量,并对杨晞严加提防。

    要是有机会,将杨晞的势力从禁军中清洗出去。

    轻声密议着事的李玢和李倬都没发现的是,一名宫女模样的人,在他们密议事的时候,正贴在帏幔,竖着耳朵在偷听他们的话,直到李倬起身离去,她才轻步移走,从半开着的窗户里翻了出去,没有发出任何响声。

    ------------

    长安城内一片黑暗了,离长安城六七十里路的华清宫,也已经入夜。

    李隆基年岁大了,两天的舟车劳顿下来,休息了一天一夜还没完全恢复,抵达华清宫的第二个晚上,他在泡了温泉后,忍不住困意,又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泡温泉很是舒服,可以让人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但血循环加快后,人也很容易有困意起来,更不要说身体未恢复了李隆基,泡了温泉之后,马上就想睡觉了。

    服侍完李隆基出来的杨玉环,回到了自己的寝处,吩咐侍女们做准备,她也要泡温汤了。

    飞霜殿是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华清宫的寝宫,以往每年来的时候,两人都是住在飞霜殿的,但今年,杨玉环以怕自己打扰皇帝休息为由,另择一偏殿为自己的寝宫,李隆基虽然有点奇怪,但也没加以干涉。在华清池宫,李隆基有自己专门的温泉池,叫“莲花汤”。而杨玉环的专用浴池叫芙蓉汤,是一个位于室内的温泉池,杨玉环的寝处就安排在芙蓉汤边上,她泡了温泉后,即使不穿衣服,就可以从温泉池回到寝处睡觉。这也是李隆基允可杨玉环自己单独留一寝宫的主要原因,他怕杨玉环挨冻。

    在侍女们的服侍下,杨玉环除去了身上所有的衣服,踩着碎步,将如凝脂般的身体滑进温泉池内。

    温热的感觉让杨玉环舒服的叫出了声,不过她心里一直在想念的,却是昨天晚上某个小男人答应她的事。在侍女们向温泉池内撒了些花瓣及其他有美容功能的东西后,杨玉环令侍女们将芙蓉汤边上的帏幔全部拉上。

    “你们都退下吧,本宫想一个人在温泉池内泡上一阵,没有本宫的传唤,任何人不得进来!”(未完待续。。)

第五十八章 温泉池中的旖旎

    (感谢大王茶书友的月票!)

    -------------

    得了杨玉环吩咐后,那些服侍的人在将所需用物都准备好,并将温泉池边所有的帏幔都拉上后,就退了下去。以往洗浴的时候,杨玉环也曾有过类似的要求,她想一个人呆在浴池中,静静地想一会事,或者在温暖的水中休息一下,小睡一会,不让身边的人打扰。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有过几次,今天这样的吩咐,自然没有人怀疑什么了。

    退下的侍女们候在外面,不敢走远,以免杨玉环传唤时候听不到。

    侍女们退下,并将所有帏幔都拉上后,温泉池内一片寂静,杨玉环偶尔动作间起的水花声音都似非常响一样。她心里非常紧张,全无心思洗浴,只是这样呆呆坐着,主要精力差不多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不过入耳的除了偶尔的鸟叫还有不知名的东西发出的声响外,再没什么声音听到。

    温泉水流进来的很轻的声音似乎也响亮了起来。

    杨玉环叹了口气,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她不知道那个小男人会不会如约而来。

    等待总是很难熬的,杨玉环尤如刚刚初恋的少女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心跳也一直很快,气有点喘不过来。温泉水很暖和,流过身体,带来异样的舒服。杨玉环在胡思乱想了一会后,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强迫自己镇定后,杨玉环的心跳呼吸也慢慢平缓了,她开始伸手拂水,慢慢擦洗起身体来。

    还好,肌肤依然柔滑细腻,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变粗糙,该瘦的地方还是细瘦,该挺的地方也依然挺拔。一些特殊之处颜色依然鲜艳粉嫩。在轻轻地抚摸着自己好久没被男人抚摸过的一些敏感地方时,杨玉环不由的笑了起来,笑容中满是得意。

    还真的幸运自己的天生丽质,这些地方依然如少女一样年轻,要是这些地方变得惨不忍睹了,估计没有一个男人会对她有兴趣。那个可爱的小男人,也不会调戏她,故意勾引她的。

    不过想到这些时候,她心里又莫名地叹了口气,为自己的可怜命运叹气。

    她这辈子过的太起伏不定了。让她觉得很累,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长的太漂亮,太吸引人之故,不然现在的生活也可能是安安定定。她期望以后的日子,不要再像过去这样折腾了。

    初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觉得这辈子应该能生活在荣华富贵中,与李瑁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恋情,但夫妻两人相处的不错,可以说相敬如宾。但没想到。某一次作为公公的皇帝李隆基驾临寿王府,竟然一下子看上了她,最终她变成了李隆基的贵妃。毫无反抗能力的她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幸好李隆基待她不错,恩宠有加。让她心思稍定,并打定主意这辈子与李隆基相守。

    与李瑁的感情生活是挺不错的,李瑁给她的激情也不少。在丈夫换成原来的丈夫的公公后,激情依然在。当时的李隆基虽然过了知天命的年岁。但身体还是很不错,精力依然旺盛,给了她很多激情的回忆。甚至不比李瑁给她的少。

    但岁月毕竟是不饶人的,如今己过古稀之年的李隆基,早没有了当年的男人雄风。这是不可抗拒的事,特别是安禄山的叛乱起来后,身心憔悴的李隆基,再也没可能在身体方便满足她。也就是安史之乱起来后,她再也没在李隆基身上享受到过男女欢爱的快乐。此前虽然也很少了,但总是偶尔有几次能尝到点味道,但现在差不多两年了,她没有享受到过身体的极致快乐了。

    她还年轻,正是身体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但却没办法得到男人的抚爱。不知多少个晚上,她就是睡不着,身体所生出的那种渴望让她辗转反侧;也不知道多少个晚上,她都会做这方面的梦,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但这段时间频繁出现。

    自从与杨晞有了暧昧之情后,她这方面的渴望更加强烈了。如果没有杨晞的有意无意挑逗,或许她会将这份心思压抑下去,但杨晞的挑逗让她春情萌动,特别是与杨晞有过几次肌肤之亲后,身体的渴望是怎么都压不下去了,她非常渴望杨晞肆意的侵犯,即使没一点前奏的强硬侵犯她都能接受。

    只是阴差阳错,与杨晞有了暧昧之意这么久,却一直没有真正的事做出来过,这其中有杨晞故意之故,也有机会难凑的原因。在长安时候,机会确实不太好凑,但来到了华清宫,杨晞作为护卫华清宫的禁军头领,要是再没机会,她肯定要绝望了。

    昨天晚上,杨晞答应来和她相会,陪她一起泡温泉,这让杨玉环兴奋的有点恍忽。昨天晚上虽然很累了,但躺在床榻上却是半天也睡不着,翻来覆去眼前都是杨晞那邪恶的笑脸,还有他那强壮的身体,她一直在幻想着与这个精力非常不错的小男人颠鸾倒凤的感觉会是如何。

    可以说,今天一直白天她都是在恍忽中度过的,心里只有一个期望,那就是盼望着夜晚快点来临,以便能和杨晞来一次期待非常久的激情,以至于白天时候人都有点心不在焉,甚至李隆基和她说的话,她都经常没留意听,弄的李隆基都很疑惑,最终她只能以没休息好,太累了为由解释。

    但今天晚上杨晞会不会来,杨玉环没有一点把握。她当然非常期待杨晞能来,并给她一次非常满足的激情,只是温泉池这里并不是非常安全,她有点提心吊胆。更让她担心的是,杨晞说的偷偷进来,她不知道杨晞是一种什么样的“偷偷”办法。进来的通道上都是宫女宦官候着,温泉池的门外,也有几名贴身的侍女呆着。杨晞要想偷偷进来,可是不容易的。

    “会不会是这个坏家伙的一个托词呢?”已经在温泉池中独自呆了近一刻钟的杨玉环,依然没等到杨晞的到来,她更加心焦起来,并生出另外的担心,她有点怀疑杨晞会不会只是个托辞,吊她胃口的托辞,到时会说实在不方便进来陪伴她,最终只能放弃了今天晚上的约会打算,让她空欢喜一场。

    也就在杨玉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幽怨渐起的时候,一个全身黑色装扮的身影从轻轻被推开的窗户里探了进来,在没发出任何一点声息的情况下,跳进屋里,隐身在帏幔之后,并在查看到屋内没有任何其他闲杂人后,脱去外面的夜行衣,藏在帏幔深处,再轻手轻脚地往有微微水声发出来的温泉池方向走去。他走到最里面一层的帏幔时候,停下了脚步,掀开帏幔一角,透过间隙往温泉池内看过去。

    入眼的是杨玉环那泡在温泉池中女嫩的身体,身上竟然不着寸缕,他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

    进来的正是杨晞。

    趁夜晚时候,偷偷溜到杨玉环洗澡的温泉池内,这对于身手已经与后世时候差不多的杨晞来说,几乎不要废什么吹灰之力。只不过在进来时候,他心里还是打着鼓。

    偷偷潜进杨玉环洗澡的地方,与她“私会”,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也让他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这身技艺。甚至在潜进温泉池所在的这个房间后,他有掉头逃走的打算。可以说,最终支持他留下来的,还是身体的渴望,还有征服杨玉环的那份冲动。

    偷看了一会呆呆坐着的杨玉环后,杨晞将手中夹的一颗小石子投到温泉池中,杨玉环的身体前面,在杨玉环被吓了一跳时,马上低低叫唤了声:“姑姑,是我,四郎,你别紧张,我是四郎,我来了。”

    原本杨晞是想偷偷走到杨玉环身后,捉弄她一下,吓她一跳,但看到她那副呆呆的样子后,也止了心思,怕吓的她尖叫起来,那就不好玩了。正起幽怨的杨玉环,在被杨晞投出的石子吓了一跳后听到叫唤声,惊喜的不知道以什么言语来形容,以致身体的抖动剧烈的水波都在那里乱动。杨晞也马上现身了,轻步走到杨玉环身后,搂住她的身体。“姑姑,你看我没食言,偷偷来和你相会了。”

    杨玉环将整个身体都靠在了后面的杨晞怀里,压低着声音感慨道:“四郎,姑姑还以为你不来了。你刚才是……怎么进来的?”

    “我说过我有办法偷偷进来,不惊动任何人的!”杨晞笑笑,不愿意在这种事上多费口舌,马上就开始了直接的动作。

    一番热烈的缠绵后,杨玉环的身体软成了一团,差点整个人都滑进温泉池中。

    不敢太过于张狂的杨晞,也不想以什么花招浪费时间,很快地解去自己的外衣,滑进了温泉池中。

    已经完全从惊讶中清醒过来的杨玉环,像是落水的人抓到救命的稻草一下,整个人都粘到杨晞的身上去了。她也非常主动,压抑了两年的情感在这一刻完全暴发出来,完全可以将杨晞融化。

    随后,所有的一切,都非常自然地发生了。

    惊涛拍打着温泉池岸,一幕非常刺激人的剧情在温泉池内上演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九章 做好准备

    ===

    ====

    久旷的杨玉环,只一会儿间,就收获了极致的快乐,而杨晞因为激动,也很快就释放了激情。

    最终两个人喘着粗气,相互搂着靠在温泉池中,停止了剧烈的动作。

    压抑了几年的激情终于释放,再次尝到了久违的身体的极度舒服,杨玉环竟然流下了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的眼泪。她好像身体都被杨晞掏空了,又好像被杨晞填满了。她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顾,所有的动作都是本能般地做出来,闭着眼睛享受被人宠幸的感觉。

    整个温泉池外,都是因身体撞击而溅出的水,连边上的帏幔溅的到处都是,这还是杨晞怕动静太大,惊动外面人而收敛行为导致的后果,要是不注意影响,怕是整个室内都变成温泉池,水流成河了。

    “姑姑,我走了!已经夜了,你也该回屋休息!”杨晞附在不舍得他离去的杨玉环耳边,轻声说道。

    “唔,我不让你走么!”杨玉环娇哼着不放杨晞离去,整个人完全挤在杨晞怀里了。

    杨晞不由的苦笑了两声,依然灵巧地从杨玉环的怀抱中挣扎出来,继续小声地说道:“姑姑,一会你身边的人要进来了,他们肯定不放心你长时间泡在温汤中,我再不走,要出问题了!”

    听杨晞这样说,还沉浸在缠绵中的杨玉环也被惊醒了过来,“那好吧。不过……明天晚上你还要到姑姑这里来,好不好?”

    “好,要是有机会,我一定来!”杨晞当然答应,并马上从杨玉环的纠缠中离开,跳上温泉池后,隐身到帷幔后。扯了条浴巾擦干身体,并很快穿上衣服。“姑姑,我走了,你马上可以唤人进来了!”杨晞在换好衣服后,探头对依然不舍地看着他所站方向的杨玉环打了声招呼,马上就隐身不见了。

    杨玉环停止了一切动作,侧耳倾听杨晞的动静,但却没有听到任何的响声,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离去。在轻轻地唤了几声“四郎”没得反应后,杨玉环也确定杨晞已经离开了这里。她放眼看了看边上后。用力的踢进脚来,并大声呼唤侍女们进来。几名侍女应声走了进来,看到杨玉环正在那里扬腿乱动,溅起的水把温泉池外面都打湿了一圈,有点吃惊,但没有人敢问什么。

    在侍女们的一通服侍下,杨玉环裹着浴巾,连贴身的衣服都没穿,这这样走到了卧榻前。马上就躺了下去,也没让宫女们侍候在身边,令她们都退了下去。

    心满意足的杨玉环,再没有任何的幽怨。也不再胡思乱想,很快就入睡了。

    轻松出了杨玉环所住寝宫的杨晞,也很快就回到了自己手下人马值守的卫所,严厉了查了一阵岗巡人员的情况后。也就回到自己的住处,躺下休息了。这个晚上,他也睡的很安稳。连梦都没做一个。

    -------

    李隆基到华清宫,纯粹是来度假养身体的,他几乎不处理朝事,每天想做的,就是游山玩水,弹琴唱乐。这种生活,在长安的时候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他每天都很早睡,早上也醒的早。只不过他醒来后,还会躺在榻上,长久不起身。有时候他醒了没起床的时候,还会让杨玉环过去,给他弹唱一曲,他兴致高的话,也会以箫或者琵琶和一曲。起来后,练练写,作作画,再和杨玉环探讨一下乐理,差不多一天就过去了。这段时间,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简单的生活过去的。

    在杨晞和杨玉环有了激情的暧昧后的第二天,李隆基依然重复着往日的生活,早早醒来,并让人来传杨玉环过去,陪他说话。不过在李隆基派人来传的时候,杨玉环还未起床。昨天晚上激情释放了,杨玉环收获了极致的快乐,睡觉睡的很安稳,平时该起床的时候,她还在那里呼呼大睡,直到贴身侍女进来叫唤时候,她才醒过来。慌里慌张地令侍女服侍她梳洗更衣,在约摸李隆基传唤半个时辰后,杨玉环才来到李隆基所居的飞霜殿。

    因为昨天晚上与杨晞的偷*=情让杨玉环有点心虚,在向李隆基陈明原因时候底气都有点不足。还好李隆基并没太在意,只是问询了杨玉环是不是来的时候太累了,至今还没恢复过来。杨玉环当然马上承认,并说昨天晚上泡了很长时间的温泉,睡的很安稳,今天早上醒不过来,还请李隆基原谅。

    李隆基当然不在意杨玉环半天才过来,与往常无异地说开了,当然说的不是寻常事,而是在他心中自认为很重要的乐理。这几天李隆基作出了一首新曲,还在改进当中,今日他要与杨玉环讨论的,就是关于这首曲子的事。不过今天杨玉环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在与李隆基交谈时候,时不时会前言不搭后语,与李隆基合奏时候,还几次弄错了曲调。

    “玉环,今日怎么了?”最终李隆基发现了异样,疑惑地问询了。

    杨玉环已经知道自己今天的表现有点失常了,她也在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总会想起那个昨天晚上让她疯狂的小男人,还有昨天晚上疯狂的场面,想到这些让她集中不起注意力。但李隆基问询她时候,她一惊之下还是能保持镇定,赶紧回答:“陛下,臣妾好久没来华清宫了,有点不适应,这两天都很迟才睡,没睡好,精神有些差,还请陛下见谅。”

    “原来如此!”李隆基也没再问询,而是体贴地说道:“那一会睡个午觉,好生休息一下,晚上也早些睡,朕就不来打扰你了!”

    “多谢陛下关心!”李隆基没起疑,杨玉环心里松了口气。

    杨晞并不知道杨玉环差点在李隆基面前露馅,他觉得像杨玉环这样久经风浪的女人,做了这样的事,不可能会有什么不自在表现出来的,他觉得杨玉环在任何人面前都会表现从容的,即使做了非常多见不得人的事。他在别人当然不会有任何异常的表现,开玩笑,心静沉稳的如事老人的他,要是做了这样的小事都会形于脸上的话,那他也不要出来混了,以前的任何磨练都白费了。

    但杨晞心里却不好受,因为他刚刚收到了从长安传来的不好消息。消息是从他安插在李玢身边的人那里传出来的,就是关于李玢和其长子李倬商量在禁军中安插忠于自己的将领的事。

    如果说李玢和他说这些事,希望他能在禁军中多安插手下人物,以方便以后使用,杨晞不会有任何的忧虑,而且为马上遵照执行。但李玢是和李倬商量这事,而且他们如此做的目的是想对付他的,也就是说,李玢对他承诺的那些事完全是假的,只是糊弄他的,把他当枪使,最终是要把他抛弃。这让杨晞愤怒异常,有想杀人的冲动。这是他最担心的事,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差不多也就在收到这消息之时,他已经对李玢完全失望。

    为了便于行事,杨晞招募了一批女性成员为己用,再想办法让她们进宫当宫女,利用她们可以方便在宫中来往的便利,替自己打探情况。并且收买一些宫中的宫女宦官,让他们替他打探事儿。另行安排进的这些女人都经过严格训练,身手非常了得,寻常男人一两个根本不是对手,而且他们在化装及潜伏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了得的,让这些人刺探宫中情况并不是件很费力的事。这些经过训练的人身上负的责任非常重,他们起的是主心骨作用,杨晞会想尽办法不让她们做出牺牲的,其他收买的那些人重要性就小了很多,必要时候他们是炮灰。这段时间,这些人打探到的情报数量是不少,但触动杨晞的并不多,他却没想到,在离开长安到华清宫后,竟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让人非常担心的事。

    李玢想把他当枪使,想让他充当炮灰,想最后消灭他,这是杨晞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事。对于他这样一个穿越人来说,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多少亲情可言,至少在父母长辈之间是这样,他割舍不下的除了自己的妻妾,其他几乎没有,即使李玢是他的生身父亲,也是如此。李玢既然是这样待他,那他也少了很多顾忌,以后做起事来,会果断很多,他不会把李玢当生身父亲的。

    这具身体对他来说,只是一具身体,何人所生一点不重要。

    他也马上将他的意思传回,命令潜伏在东宫中的秘密人员,想尽办法打探到李玢想安插的人物,并将被李玢收买或者李玢和李倬想收买的人的名单都打探清楚,交到他手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他要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准备。在未防备之下,他就将太子李亨弄翻了,要是做足了防备,他不相信根基很浅的李玢能对付得了他。

    最终要与李玢翻脸,这可能也是件好事,以后一切都要靠与李玢的争斗而获得,说不定会比突然之间变成李玢的儿子,最终被李玢立为太子而登基更让人能接受。

    他要开始做准备,做好某一天与李玢撕破脸的准备!(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 有点像吹枕头风

    ----------

    杨玉环的寝宫内,被重重帷幔遮挡着的床榻上,一男一女正在激烈战斗。

    也不知道拼杀了多少时间,最终在现在那女人压抑不住发出的呻吟声,及一阵频繁的撞击声音中,一切都平静了下来。两人都是大汗淋淋,喘着粗气相拥在一起。

    昨天晚上温泉池边的旖旎激情,让杨玉环非常留连,春心萌动之下,也让她不顾羞耻地主动邀约,让杨晞今天晚上也一定要来陪她。原本就想再找杨玉环好生缠绵的杨晞,看到对方主动邀请,怎么可能不响应?也就马上答应了,在入夜后,华清宫内大部分人都睡下了,他悄悄地潜进杨玉环的卧房,与这个盼眼欲穿等他的女人,狠狠地颠鸾倒凤了一次。

    “四郎,刚才姑姑都死了好几次!”心满意足的杨玉环,将满是汗水的身体靠在了同样是汗的杨晞怀里,撒着娇说道:“四郎,你真厉害,姑姑都被你折腾死了!”

    “我很厉害吗?”在杨玉环身上收获了激情,同样心满意足的杨晞,在一双手不停地抚摸着杨玉环白嫩肌肤的时候,一脸邪笑地问询:“那你说说,是我厉害,还是皇帝陛下厉害!”

    想不到杨晞会问这样问题的杨玉环,不禁羞的脸红耳赤,继尔一脸愤愤地拧了杨晞一把,恨恨地说道:“臭家伙,有这样比较的吗?”

    杨晞没躲避,任杨玉环责罚,而且依然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姑姑,比较一下又何妨?要是你说是四郎厉害,那四郎会很得意的,要是皇帝陛下厉害,那四郎以后会加倍努力。让姑姑更加舒服的!”

    说着杨晞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这让杨玉环更是羞的无地自容,最终忍不住,在杨晞肩膀上咬了一口。虽然马上就放了开去,但一排深深的牙齿印马上就出现在了面前,痛的杨晞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个女人,下手还是挺重的,竟然真的咬了,幸好没被咬破皮。

    但杨晞依然不记教训,继续调笑杨玉环。“姑姑,四郎只是想知道一下,没有其他意思吗!嘿嘿!要是姑姑愿意回答,一会四郎还会为你好生服务一下,让你再舒服地享受一下快乐,呀……别咬了,我不问了!”

    杨玉环恨恨之下,又咬了一口,只不过这下轻了很多。但还是将杨晞吓的赶紧闭了嘴。杨玉环也趁机松了口,再挤进他的怀里,小声地呢喃了一句:“当然是你厉害了,我都差点被你折腾死了!”

    杨晞原本只是玩笑之辞。目的是打趣一下杨玉环,增加占暧昧情感的,却没想到这个女人真的回答了,这让人大乐。并趁机大占了一会便宜,在杨玉环气喘吁吁,连声求饶中才放开。杨玉环已经心满意足。而且力气也被用的差不多了,要是杨晞再折腾她,她可吃不消了。

    两人闹腾了一阵后,都停止了动作,也没说话,就相互拥抱躺着。

    今天是在内室缠绵,安全感比昨天晚上在温泉池边高了很多,杨玉环心里的紧张也基本消除,她非常享受杨晞强壮身体给予她怀抱时候生出的安全、充实感,非常希望能一直躺在这样一个男人的怀抱里,安闲地睡去。不过她知道杨晞终是不可能伴着她睡的,一会就要离去,她依然与昨天一样,一个人独自而眠的。想到这,心里就一阵黯然。

    杨晞并不知道杨玉环在想什么,他在琢磨着一些事要怎么与身边这个女人讲。沉默地想了一会后,他终于决定开口。“姑姑,四郎想问你一些事!”

    “唔!什么事?”有点神情恍忽的杨玉环,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但并不是很留意杨晞的问话。

    杨晞抚摸着杨玉环的身体,轻轻地问道:“姑姑,要是太子过河拆桥,那我该怎么办?”

    “什么?”杨玉环被杨晞这样一句在她感觉中莫名其妙的话惊住了,迷茫的样子马上没有了,“四郎,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她是还沉浸在刚才的激情及随后的感慨中,没想到杨晞却是在想这些事,不过她也马上明白,杨晞不是随便说说,肯定是有目的的。

    “我能说,皇室子弟,没一个好人吗?”杨晞戏谑地来了一句。

    杨玉环是何等聪明之人,马上从杨晞这句戏谑的话中品出了点什么,一惊之下也立即追问:“四郎,太子答应你的事,要反悔了?”

    杨晞并没以回答杨玉环的问话,而是笑呵呵地说道:“过河拆桥,要是没有退路了,他会怎么办?”

    “四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和姑姑说说?”

    “姑姑,现在事儿还不明朗,但我已经知道,太子他想把我当弃卒,最终将我清除!”

    这话让杨玉环不禁一颤,“四郎,真的如此?”

    “应该不会假,”杨晞呵呵笑笑,“姑姑,看来我们做错了事,帮错了人!”

    “四郎,那你打算怎么办?”杨玉环也从杨晞的话中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杨晞打探到了什么情况,但李玢还没开始做什么事。

    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李玢当上太子才没几天,这个时候给他一百个胆,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逆天之事,什么过河拆桥,什么反目成仇的事都不会出现。杨晞这样说,只能理解为在李玢身边安插了人,安插的人打探到了李玢说了什么话,或者在准备做什么事了。不过这样的话她是不会问的,但是她想到了,自己身边很可能有杨晞安插的人,在打探她的一举一动,这让她心里有点不舒服。

    杨晞似明白她的心思一样,解释道:“姑姑,四郎在太子身边安插了人,打探到了一些情况,所以心生担忧。这是没办法的事,太子新即位,以后很可能会继承皇位,许多人的前程和命运都牵系在我这个身份特殊的人身上,所以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但姑姑你放心,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我不会在你身边安插任何人打探你的情况。姑姑,以后很多事,四郎只能祈求你的帮忙了。遇到这类难决的事,还望姑姑给予帮助,给四郎一些点拨。”

    “四郎,事儿不要着急,一切都可以慢慢来,慢慢谋划,废太子李亨当了太子这么多年,还不是因为与我们杨家作对,最终被废吗?”说话间杨玉环又觉得这样说有点不对,赶紧解释了一句:“姑姑知道你虽然是李玢的亲生儿子,但你依然以杨家人自居的。李亨与我们杨家人作对,被陛下抛弃了,李玢当了太子,他要是忘本,想和我们杨家人为敌,也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这话让杨晞目瞪口呆,他想不到这个一向表现温驯的女人,竟然也这般强势,太出人意料了。“姑姑……”唤了声后,他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杨玉环一点都没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当,继续很有气势地说道:“四郎,只要我们杨家人团结一心,没什么人能奈何得了我们的。”

    杨玉环的话让杨晞继续无语,什么团结一心,这一切不就是因为李隆基宠信之故吗?李隆基宠幸你杨玉环,以致整个杨家人跟着受益,但要是李隆基不在了,那杨家人可能就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说不定根本不要想与什么人对抗。他也依然很不明白,杨玉环怎么会这样充满豪气地说话。

    杨玉环也有点感觉到了杨晞心里的疑惑,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话说明白了,“四郎,你不是和姑姑说过,你想借李玢的这座桥,最终当上皇帝吗?”

    “姑姑……”杨玉环的话再次震惊了杨晞,这个女人,话也说的太直白了吧。

    “四郎,姑姑支持你这一个想法,现在更加会支持你!”杨玉环将身体挤在杨晞的怀里,轻轻地抚摸着杨晞那肌肉结实的胸膛,“四郎,在姑姑眼前你是杨家人,但你却是李家的子嗣,你可以借这个身份,名正言顺地执掌大唐。姑姑希望你是大唐未来的皇帝。四郎,只有你当上了皇帝,姑姑才不担心什么,不然,任何时候姑姑都生活的不安宁。姑姑的后半辈子,只期望你能保护了。四郎,姑姑不企望任何名份,只希望你能保护姑姑,照顾姑姑。不知你能否做到?”

    “当然能做到,姑姑请放心,无论四郎以后的命运如何,但只要我活着,一定会照顾好你,保护好你,不让你受到任何人的伤害的!”杨晞搂紧杨玉环,小声地说道:“不过在现在这样纷杂的形势下,要做到命运无忧,难度并不小,谁也不知道,我们一辈子能不能善终,但请姑姑放心,只要四郎还有一口气,就一定会保护好你。这是一个男人的承诺!”

    “四郎,你这样说,姑姑就放心了,”面对杨晞这样的豪言壮语,杨玉环有点感动,当然她不知道杨晞这话中有真有假,她像下保证一样说道:“四郎,你如果想成大事,想在陛下故去后借李玢的桥当皇帝,那姑姑一定会尽力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四郎,你不知道,姑姑一向不喜欢过问政事,但自你在身边出现后,姑姑改变了想法。姑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觉得任何人当皇帝,都没你来的合适,如果你当皇帝,天下一定会永远太平,百姓能得更多的福祉的!”

    “那四郎一定不辜负姑姑的期望,什么事都尽力而为去做!”杨晞有点被杨玉环弄糊涂了,不知道这个女人所说是真是假。

    好像这有点像吹枕头风!(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吐蕃的事

    --------

    虽然说很多时候男女亲热时说出的话不能当回事,只能理解成相互哄劝的意思,但杨玉环和他在亲热后说的话,杨晞却没有不当回事。

    杨晞相信在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有一个人在他面前说话是最有份量的,这就是杨玉环。杨玉环答应无条件帮他在李隆基面前争取利益,并助他成为皇帝,杨晞觉得,他成功的可能性上了一个台阶。

    杨晞清楚,杨玉环答应帮助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期望能得他的保护、爱护,免得自己后半辈子没着落。这是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想的很长远。两人之间,主要维系的还是利益的交换,不过他与杨玉环之间,如果说没有一点感情,这他也不相信,也不相信杨玉环会这么认为。

    “日久生情”,这个成语在后世时候出现了歧义,但歧义也是有道理的,许多男女,感情的产生都是在身体的交流之后,杨晞觉得他与杨玉环之间的感情,在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急促地升温。两人间不可能是单独的身体**需要才变成这样,杨玉环对他产生依恋的,其中肯定有一定比例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候的婚姻一样,婚前男女之间不一定有感情,或者不一定有很深的感情,但在成婚后,有了一起生活的基础,有了亲密的关系发生,许多人之间生出割舍不断的感情出来,甚至一些人之间还有了很浓烈的感情,这道理是差不多的。

    天天在一起亲密,怎么可能会没特别的感觉产生呢?

    现在杨晞分辨不出来,两个人到底是因为身体的需要才经常在一起缠绵,还是因为感情所需,或者两者兼有。不过他相信他在杨玉环的心目中份量不会轻,无论是出于实际利益。还是个人感情及实际的身体需要方面考虑都是这样,这让他敢肯定,只要以后他与其他人起争斗,杨玉环都是会帮他的。

    有杨玉环这个特殊身份的人帮忙,杨晞自信在以后可能产生的与李玢的争斗中,会有压倒性的优势,当然前提只要李隆基还在世上。

    杨玉环在亲热之后的表态让杨晞信心再次增加了,他真切地感觉到了吹枕头风的威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杨晞都在夜半时候,偷偷潜到杨玉环的寝宫中。与她私会,颠鸾倒凤地折腾大半宿。他的表现让杨玉环非常满意,非常满足,几天下来,她的气色都好了很多,面色也红润了许多,容光焕发的味道。杨玉环在李隆基面前的解释就是睡觉睡的好了,还有泡温泉的缘故。

    在刚刚成婚之时,杨玉环与李瑁之间的亲热也不是很频繁的。从来没有天天过。跟了李隆基后,频率更是下降,连续的日子从来没有过。但与杨晞好上了后,杨晞宠幸她是连续多天。直到她因为月事来了不方便才停,这让她身体的满足感及心里的满意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再加上杨晞比她小很多,老牛吃嫩草般的感觉让她倍加珍惜这份在旁人眼前称之为“畸恋”的感情。深怕失去,对杨晞有恋人般再加儿子般的疼爱,她怕她做的让杨晞不满意。或者自己的表现让杨晞失望,因此在包容杨晞的基础上,也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以免最终被杨晞厌弃。

    杨玉环这般心思表现在行动上,就让杨晞感觉到了一种无比的热烈及杨玉环对自己的爱怜,他也趁机与杨玉环说了自己的很大打算,许多需要杨玉环帮忙,需要在李隆基面前陈情相说的事。杨玉环没有任何的迟疑,全都答应下来,表示只要杨晞想做到的,需要她帮忙的,她一定会不犹豫地相帮。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杨玉环果断帮杨晞做到了一些事,包括替杨晞的几名亲信争取到更好的职位,及杨晞自己职权方面的变化等。在杨玉环的帮助下,李隆基令杨晞兼任了左羽林军的职事,让杨晞以左龙武大将军职兼领左羽林卫。左、右龙武卫是从左、右羽林军析置的,析置后的左、右羽林军地位大不如前,但依然掌领皇宫中的禁卫,多掌领一支禁军人马,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

    杨玉环的答应及在行动上的表示让杨晞惊喜异常,在与杨玉环单独相处时候,以自己的方式表示了感谢,杨玉环当然是喜滋滋的。

    不知不觉中御驾来到了华清宫已经一个月了。因为经常有激情,无论是杨晞还是杨玉环都觉得日子过的挺快的,虽然杨晞在想起留在长安府中的郭昕和平儿时候会有一些内疚,但在面对表现火热的杨玉环时候,许多时还是禁不住就做了出来。

    ---------

    十一月末,华清宫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都是朝中身居高位的大臣,有郭子仪、韦见素、房琯、高适等。在悄悄地问询了高适后,杨晞才知道,他们是因为青海之事来的。

    在安禄山的叛乱起来时候,大唐的边境也是不安稳的,无论是安西还是安北、安东都有异动。安西境内的突厥部位时有起叛,只不过声势不是很大,安北都护府境内的突厥部落,也趁大唐无暇顾及时候,蠢蠢欲动了一阵,南下抢劫了一些财物后北归。安东都护府境内的兵力西归平叛后,新罗人也不老实,趁机攻占了一些原来属于大唐的城池。

    不过这些都算不上大问题,最严重的威胁是来自西面的吐蕃。

    有一点杨晞是知道的,吐蕃这个强大的国家可以说一直是大唐的最大威胁,他记得原来的历史上大唐的国都长安都曾被吐蕃人攻占,在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也了解过关于吐蕃的情况。

    现在青海一带的形势可以用非常不乐观来形容,原本就在青海一带陈兵布阵的吐蕃人,更是趁安禄山的叛乱起来时候趁火打劫。他们几乎将整个青海都吞并了,这一个后世时候被喻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的胜地,如今差不多全落在吐蕃人之手了。吐蕃人的胃口很大,他们不但将青海及河曲及湟河之地吞并,还将触手伸到了安西。吐蕃人在安西也派驻了不少兵马,准备趁安西的大部兵马被抽调回内地平叛的机会,吞并安西地。如今的安西四镇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并不是完全掌握在大唐军队的手里,而是大部落入吐蕃人之手。

    如果详细分析一下周边的形势,就会发现西面及西北部的大唐边境是非常不乐观的。整个大唐的边境其实都不乐观,积毒太深了。

    这让接任武部事务的郭子仪忧心忡忡,他一直在琢磨着要如何应对这局面。今次收到了关于吐蕃人的新的情况汇报,他就鼓动身边的那些重臣,一道来华清宫请示皇帝李隆基了。

    监国的太子李玢主持朝会时候,已经讨论过要如何应对吐蕃日益强大的威胁这个问题了,但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李玢是完全不赞成在大乱刚刚平息时候,再对吐蕃及其他周边部落或者小国开战的,而郭子仪是一力主战。高适在说明情况后,偷偷地对杨晞说道:“子亮,郭相公到华清宫来陈情这事,是有希望你在边上帮忙说项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杨晞听了后,不喜反忧。这事郭子仪并没和他说过,也没密信给他说任何关于这件事。在没事先和他这个护卫李隆基安全的女婿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带着几位朝中的重臣到华清宫来面圣,这其中包含什么意思,杨晞想不出来。

    “那一会你们与陛下讨论有关吐蕃之事时候,我也一道去凑凑热闹,或许我还可以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杨晞话说出口后,马上打定了主意,在这件事上,他一定要全力支持自己的岳父郭子仪。

    郭子仪不是主张是武力解决吐蕃的问题吗?杨晞也是抱着这个观点的,以战才能止战。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像潼关保卫战一样,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打的很憋屈。但这是没实力主动进攻而被迫采取的手段,要是有实力进攻,就像后来一样,谁会被动防守呢?

    听杨晞这样说,高适有点惊异,“子亮,你也是支持起兵讨伐吐蕃吗?”

    高适在与郭子仪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曾听郭子仪说过,有点担心杨晞反对频繁起战事。因为杨晞坚持的观点是,大乱之后应该给予百姓休生养息的机会,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而再起战事,受苦的肯定是百姓,百姓肩膀上的税赋注定会增加的。但高适想不到,杨晞在听到这事后,两眼放光。杨晞这样的表现,高适当然理解成杨晞是支持战事,甚至想亲自率军出征的。

    “这是当然!”杨晞笑着回答高适的问题,又开玩笑一样对高适说道:“达夫兄,你相不相信,或许你们都说服不了陛下,最终是我的观点说服陛下同意对吐蕃大规模开战!”

    高适看了看杨晞,认真地想了下后点点头,“子亮,我相信你所说的。因为你的观点经常出人意外!”(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

    华清宫华清殿,被打搅了兴致的皇帝李隆基有点不情愿地接待了有急事相禀报的郭子仪、韦见素等人。没被请见的杨晞也以华清宫侍众禁军将领的身份陪侍在侧。

    “陛下,从鄯州、凉州、安西数度传来消息,吐蕃人时常来犯,我大唐边关频繁告急!”郭子仪禀奏后,将怀中一份奏本取了出来,“陛下,吐蕃人趁我大唐内乱起来的时候,四处出击,时常犯我大唐边关,并侵占数地,臣恳请陛下下诏组建大军,讨伐吐蕃人。”

    郭子仪没有任何的客套,在李隆基召见并问询他们这些人来华清宫的目的后,马上陈明的事由。

    “陛下,臣附议!”武部侍郎高适马上站出来,支持郭子仪的提议,“如今我大唐内乱已经平息,当是解决外患的时候。吐蕃人趁火打劫,趁安禄山起乱的时候,攻我安西,侵我青海之地,我大唐万不能容忍此情况出现,臣恳请陛下下诏,组建大军讨伐吐蕃。”

    但韦见素、房琯等跟着郭子仪来面圣的其他大臣,并未站出来支持郭子仪和高适的说法,但他们也没反对,只是静候皇帝李隆基的反应。韦见素、房琯等人并不支持马上对吐蕃用兵,毕竟现在内乱刚平,再展开大规模的战事,朝廷有些承受不了,百姓也会怨声载道,他们觉得即使要出兵,也要再缓缓。等过几年再说,现在应该与吐蕃和谈,要求吐蕃人退兵才是上策。

    郭子仪、高适急切的请求并未换来李隆基马上的表态。从未想过此问题的李隆基,表现的很惊讶。

    见皇帝如此表现,郭子仪更是心忧,再次站出来陈请道:“陛下,安西与青海形势很是危急,安西及陇右、朔方的兵马大部都内调平叛,现在也未全部归建。如此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是抵挡不住吐蕃人的攻击的。要是不组建大军讨伐,以武力夺回对安西和青海的控制。这两处地方,将再不会受我大唐的控制。臣恳请陛下下诏讨伐吐蕃,臣愿意率军出征!”

    “陛下,臣也愿率军出征!”高适马上跟着站出来。大声请命。

    看两位亲近之人这样表现。杨晞也忍不住了,跟在高适后面站出来,大声请命:“陛下,臣也认为,对付吐蕃人的威胁,只能以战争解决,以战才能止战,不然会有更多大唐的边关遭受吐蕃人的攻击。有数不清的大唐百姓遭受吐蕃人的残害!臣也愿意率军出征,扫除吐蕃人的威胁。”

    杨晞也跟着出来掺合。李隆基有点意外,忍不住问询道:“杨晞,你为何也这样认为?”

    在李隆基的心目中,杨晞的地位并不比郭子仪、韦见素、房琯等宰相低,主要是杨晞在危难时候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唐,并最叛乱最终平息。杨晞的所作所为让他惊愕并欣赏,杨晞的诸多见解也让他吃惊,让他大感兴趣。今天杨晞跟在后面掺合,原本对此事没太多兴趣的李隆基,马上就发问了。

    见李隆基对他们的请命没什么表示,但杨晞跟着附议了几句后,李隆基马上反问了,郭子仪和高适都挺是吃惊,但吃惊之余,又有一丝欢喜起来。

    看来一会前杨晞所讲的话没错,或许真的是他可以把皇帝说动。

    他们也不再言语,静听杨晞将会如何回答皇帝的问询。

    “陛下,臣以为安西和青海之地万不能失,所以必须要举大军讨伐吐蕃!”

    “哦?!你为何这么认为?”李隆基似乎有点兴趣了,他喜欢看到杨晞那自信说话的样子。

    “陛下,安西是控制西域的要充,安西不复,北庭也将不存,天山一带的国土尽丧失吐蕃、突厥人之手,因此安西驻军必须恢复,安西的吐蕃人一定要赶出去,安西境内的叛乱必须要平定!”

    杨晞慷慨激昂的话震惊了李隆基及诸臣,连躲在帷幔后偷听的杨玉环也惊呆了,谁都没想到从未去过安西的杨晞,竟然如此看重安西大都护府的存在。

    在诸人的惊异中,杨晞把安西与北庭两个治理天山南北的都护府存在的意义大概说了一遍,并陈述了非常多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都不能失的理由。

    “陛下,臣完全认可杨大将军所陈之言,安西和北庭万不能放弃,一定要派兵收复!”高适在杨晞讲话的停顿间隙,马上站出来支持,并随后再次请愿,“陛下,臣在安西戍过边,臣愿领军出征,收复安西,复我安西和北庭。”

    如今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因安西军内调平叛,只有少数军镇还在我大唐军队的掌握之中,大部领地被吐蕃人及反叛的突厥各部落占领,大唐在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的影响力降到了极低点。若不马上增兵,后果将不堪设想,曾在陇右呆过的高适是心急如焚,一再请命率军出征。

    郭子仪也马上站出来附议,支持杨晞的论断。但李隆基不置可否,只是示意杨晞继续讲述。

    见李隆基意外地对他所说产生兴趣,郭子仪和高适马上支持,韦见素也想站出来支持,房琯及其他大臣没有反对,杨晞非常受鼓舞,马上接着讲述道:“陛下,安西因为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控制西域的要害,万不能有失。而青海之地,更是通往安西及北庭的门户,要是青海完全被吐蕃人占领,我大唐通往安西及北庭的道路就会被完全阻断,更不能有失!”

    “青海除了地理位置极端重要外,还有一个更加不能放弃的原因,就是青海是一个非常好的牧场!”杨晞深吸了口气,侃侃而谈,“青海一带,幅地极广,青海沿岸都是水草丰美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极佳的牧马地,听说那里还盛产良马。陛下,若整个青海完全在我大唐掌控之下,光青海一地可以牧养的马就可以有数百万匹,能完全满足我大唐军队所需了。依臣所见,青海一带比之安西、安北甚至辽东更为重要,特别是河湟谷地及黄河九曲更是如此,是万不可丢失的地方。”

    听杨晞一下子点出了有关青海的两点关键性的战略长要点,郭子仪很是吃惊。他知道杨晞从来没去过青海和安西,依杨晞的年龄和阅历,对青海和安西事务也不会有太多的了解,这段时间至少他没和杨晞讨论过安西及青海的事,两个人之间几乎也几乎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些。但今天他却从杨晞嘴里听到了高论,一下子起了兴致,希望能听到杨晞讲述更多,因此也没站出来插嘴。

    李隆基也挺是吃惊,他没料到杨晞能看的这么远,想的这么多,当下扬扬手示意道:“杨爱卿,你所讲的挺有道理,朕想听听你的继续分析!”

    “陛下,虽然这些年以来,我大唐对吐蕃的战事有许多的败绩,但依臣所见,现在的吐蕃国力并不是非常强,要是采取措施得当,那吐蕃的力量必定会大受影响,甚至遭受沉重打击也不一定!”杨晞的兴致更加高了,像个战略分析师一样讲的更加详细,“想必陛下也知道,吐蕃人所占据的吐蕃高原大部地方一年四季气候寒冷,天气晴暖的季节很短暂,作物生长异常困难。高原地势又非常高,根本不适合耕种放牧,甚至大部地方不适合人畜生存!这应该是吐蕃人努力往各个方向寻求突破,以谋更好的生存之地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能占领富饶之地,成为他们新的生存地方。我大唐的青海与安西,就是他们觊觎的主要目标。这些年他们攻占了我安西及青海的地些地方,他们就将大部的力量都转移到了这些地方,青海一带,他们屯积了数十万的人马,而且他们凭借青海之地的产出得到了这些人马的所需物质……”

    “无论是青海还是安西,都是地域非常辽阔之地,比吐蕃高原更适合居住和生产,安西一带大部地方都适合放牧,要是被吐蕃人占领,不但可以挟西域各部共同抗击我大唐,其地所产的牛马也足够支撑吐蕃人的军事民生之用。黄河九曲及河湟谷地不是可以耕种的地方,青海沿岸都是极好的牧马地,因为与吐蕃接壤,是吐蕃人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地方。若被吐蕃人完全得到了安西和青海之地,其国力必定大为增长,因此,安西和青海之地万不能落入吐蕃之手,要重新夺回安西和青海,必须要对吐蕃人发动大规模的战事,击败吐蕃人,让大唐成为这两块土地的真正王者……”

    杨晞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通后,暂时停了一下,他要理一下思路,也要给李隆基及其他人以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接下来要怎么说,他还要看看他们的反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今天一定要把这些事说透,除了向在场的这些人证明他的眼光高深长远外,还想说服李隆基同意郭子仪和高适的请求,举大军讨伐吐蕃人。

    两世都是军人,他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更多提议

    ==============

    躲在帷幔后偷听的杨玉环非常的惊讶,她想不到杨晞在这些事上竟然有这般高见。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心理,她反正非常希望杨晞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那样的话她会感觉非常的自傲。她也不想离去,一直站在那里,想将杨晞的所有论述都听一遍,并牢记在心里。

    她知道,今天杨晞和郭子仪、高适是准备一起说服皇帝出兵攻打吐蕃的。要是李隆基不同意,或者暂时下不了决心,她准备在李隆基休息时候,私下小心地说了一些话,帮杨晞一些忙。

    杨玉环看不到李隆基的脸色变化,她更不知道现在的李隆基是怎么想的,但她知道,要是李隆基在这件事上犹豫不决,自己的话可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人的反应杨晞都看在眼里,这让他挺是得意。如果说以往他所说的,所做的事可以用一鸣惊人来形容的话,那今天所说的应该是再鸣惊人了。以前的所作所为能证明他在军事方面挺有头脑,今天所说的,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他的能力,那就是他非常有战略眼光。李隆基虽然老暮昏庸了,但多年的执政下来对大势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杨晞相信他所说的,李隆基应该能明白意思。

    杨晞一点都不担心郭子仪不认可他的看法,即使在这个问题上他和自己这位岳父没有交流过也是如此。要是郭子仪不认可他所说的,那郭子仪也枉为一代名将了,连这样的战略眼光都没有。

    想到这些的时候,杨晞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一边的郭子仪,恰巧郭子仪也往他这边看过来。目光接触间,一切尽在不言中。

    得到了郭子仪眼光的认可和鼓励,杨晞在李隆基的愕然中,继续讲述:“陛下。自大非川兵败及仪凤年间的青海兵败后,我大唐军队无力驱逐盘居在青海的吐蕃人。但谁都知道,吐蕃人在青海的存在是对我大唐实实在在的威胁,即使是北面的突厥人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但这些年,吐蕃国内也时起内乱,国力增长并不快,而我大唐,内乱已经平息,军器监又制作出了许多新式的武器,大唐军队的军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臣以为,一定要在吐蕃国力大盛之前,主动对其发动攻击,将吐蕃人所带来的威胁消除掉,也趁势把其他部落的威胁都消除!我大唐军中不缺能征善战的将领,将士们作战经验丰富,臣觉得现在对吐蕃开战,一定能取得战事的胜利的。”

    悲惨的大非川之战,薛仁贵的一名英名被毁。仪凤年间由中书令李敬玄指挥的青海之战,十八万大唐军队几乎全军覆灭,工部尚书刘审礼被吐蕃人俘虏,最近几十年以来。大唐对吐蕃的战事基本没多少胜过,李隆基时候对吐蕃的多场战事,打的也极其艰难。吐蕃成为大唐最大的威胁,这是大唐君臣公认的事。但杨晞觉得。有他为大唐军队做出的贡献,制作出那些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的火器,与吐蕃作战时候。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历史上,吐蕃人曾经将大唐的都城长安攻陷,并立了一傀儡皇帝。除吐蕃外,没有任何一个外来势力曾攻至长安城下,即使贞观初时候颉利所领的东\突厥也没能做到。杨晞不希望以后历史依然如原来那样重演。几年叛乱下来,大部分的大唐军队都经过了战事的洗礼,他们富有作战经验,要是再装备了厉害的火器,那战力提升的程度肯定非常高,从未见过火器的吐蕃军队,定敌不过装备了火器的大唐军队,这一点,杨晞非常自信。

    不过杨晞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并未得到李隆基的响应,李隆基在听了后沉默不语。这时候郭子仪站了出来,支持了他一把:“陛下,臣觉得杨大将军所言非常有理,如今吐蕃国内局势也不稳,而我大唐军队正大规模装备火器,火器的威力在攻击陕郡及洛阳时候已经得到了验证,吐蕃人再勇猛,也是抵挡不住火器的攻击的。还请陛下恩准,下诏组建大军,对吐蕃人开战。要是迟了,吐蕃人会将安西四镇及青海全部占领了。”

    “陛下,臣附议,杨大将军说的非常有理,吐蕃人的侵犯,一定要以兵锋还击才可!”一直没表态了韦见素也站了出来,表示自己的意见。

    高适也马上跟着,再次表态支持对吐蕃用兵,并再次请命出征。

    “唔,诸位爱卿都认为应该对吐蕃大规模开战,朕也认为不应再对吐蕃忍让,郭爱卿、韦爱卿、房爱卿、杨爱卿、高爱卿,你们的请命朕允了!”李隆基终于被几位大臣连番的说辞说动,但答应了几位请战的要求后,又很委婉地说道:“不过天将寒,青海及安西的严冬已经来临,现在时节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诸位回去后,可以先一部做准备,凡事待过了年后,再做定夺。”

    李隆基的表示让诸臣一阵莫名其妙,皇帝这样说,是表示马上要对吐蕃宣呀了,还是没最终下决定,一切待年后再说?李隆基看到了诸臣脸上的疑惑,挥挥手再道:“待过几日,朕自有诏令下达,诸卿依昭令行事即可!”

    皇帝这样说了,原本想再问询一下了郭子仪也停了口,不过杨晞忍不住,再站出来道:“陛下,臣觉得要对吐蕃人发动战事,才能消灭他们在安西及青海的威胁。在准备军事行事的同时,还有再做其他准备。那就是对吐蕃人展开封锁,不让铁器及其他任何可用在军事上的器物流入吐蕃。贞观初时候,吐蕃国力并不强大,松州一战,吐蕃数十万人折戟于松州城下,那时的吐蕃完全不能和我大唐相抗衡!但短短几十年,吐蕃国办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强,青海大半被其占领,这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得到了我大唐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因此臣认为,自现在起,要严防他们再得我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制作武器的最重要原料铁,一定要严格控制,避免流入吐蕃。”

    唐太宗李世民时候,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也就是那个松赞干布一再请婚,李世民为表示友好,最终许婚于吐蕃,将宗室女文成公主下嫁弃宗弄赞,并在文成公主下嫁时候,陪嫁了许多的工匠和书籍,还有农作物的种子。此举可以说将当时世界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带给了还未开化的吐蕃,大唐先进的耕种、制造技术及其他工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吐蕃人。这些技术的传授,还有书籍和工匠的作用,短短几年内吐蕃的各种生产技术得到大幅的提升,促使其国力大增。使得吐蕃从原来只会游猎的一个部落,变成耕种和制作技术都非常不错的先进国家,其国力军力大增。这一点是后世基本公认的观点,大多的人都认为,没有这次和亲,吐蕃人的力量不可能增长这么快,英明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亲手培植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教科书上极力称赞文成公主入藏是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真是睁眼说瞎话,从历史记载中大唐与吐蕃之间近百年的交战中就可以知道,李世民此举差点自掘了大唐的坟墓,可以说是李世民一辈子最大的昏招。但他的后代并没从中吸取教训,后来又有金城公主的下嫁和亲。

    金城公主的下嫁,依然嫁妆很丰富,这些记述先进技术的书籍及各种制造工艺再次送给了吐蕃人,而且那位可爱的高宗皇帝李治还将黄河九曲割给吐蕃人,当作嫁妆。如此之举,使得大唐在青海及河曲一带的影响力降到了历史低点。现在情况下,大唐与吐蕃的贸易还在继续,吐蕃人从贸易中得到了大量可以用于军事的物资,主要是铁器,还有马匹。铁类物资是制作武器的最重要原料,吐蕃人因为冶炼能力低下,其国内产出的铁非常少,基本都要靠贸易或者掠夺所得。

    杨晞新的提议就是,断绝与吐蕃人的贸易,努力争取不让一切可以用军事方面的物资流入吐蕃人之手,对其“坚壁清野”。

    当然杨晞抨击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之举是不敢说出来的,要是说出来,肯定会惹恼李隆基的。

    在听了杨晞一通说明后,李隆基及郭子仪、韦见素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郭子仪马上站出来,支持杨晞的建议:“陛下,臣完全赞同杨大将军所言,吐蕃人从我大唐得了太多实用之物,必须要限制战略物资流入吐蕃境内。少留了一斤铁,可能吐蕃人就少打制一把战刀,几要持续多年,吐蕃人可供制作军械的物资必定大大降低!”

    “陛下,臣也觉得杨大将军所言非常有理!”高适紧跟着郭子仪站出来,支持杨晞的论断。他对杨晞的敬佩之情越加盛了,真的想不到,年龄比他小一截的杨晞,竟然能想的这么长远,连这些事都想到了。

    “唔,杨爱卿说的在理,朕允了,此事就交由郭爱卿和高爱卿去做吧!”

    “是,陛下!”(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不让你出征

    =========

    可能李隆基对这些事没太多兴趣,也可能他听了这么多人说了半天的话乏了,也没再让郭子仪、杨晞等人在他面前争论什么,就挥挥衣袖示意众臣都退下,自己回去休息了。

    郭子仪等人并没打算马上回去,他们还准备单独请见李隆基。

    无论是郭子仪还是韦见素,或者房琯,都有自己一些不想被人知道的观点想单独与皇帝说。来一次华清宫也不容易,要是就这么匆忙归去,也太不划算了。跟随郭子仪来的这些人,都在华清宫住下,准备明天或者后天才归去。

    韦见素与房琯年岁不小了,他们的身体与郭子仪、高适这样常年呆在军中的人相比差了很多,今天快马往华清宫过来,差点把他们的骨头都颠散架了。在李隆基令他们退下后,也马上找地方休息去了。郭子仪和高适倒是兴致很高,拉着杨晞私下说话去了。

    三人来到杨晞在华清宫的住所,将身边服侍的人都屏退后,分主次坐下说话。

    “子亮,今日你所说的话,让老夫很是欣喜啊,真没想到你竟然有这般见识,让老夫开了眼界!”郭子仪毫不吝惜他对杨晞的赞美,眉飞色舞地说道:“你的一番话,把陛下打动了,也把我们说的心悦诚服。老夫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吐蕃的事,琢磨了好些日子,但对吐蕃人的认识,还是完全不如你!得婿如此,老夫无憾也,哈哈!”

    郭子仪毫不掩饰的赞美让有点汗颜,这些全赖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总结,后世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一些,记在心上而已。他所说的差不多也是纸上谈兵,要真的让他讲。具体如何布署对付吐蕃人,他也讲不太清楚。当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谦虚:“岳父大人过赞了,小婿只是胡思乱想得出了一些结论,原本想找个机会先与岳父大人说说,但没想到今日你们过来,就是向陛下面呈此事,所以今日就胡说了一通,有让岳父大人见笑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并指正。”

    “你说的已经够好了,老夫所想完全不及你。怎么还能指正你所说?呵呵!”郭了仪说着,压低了声音对杨晞说道:“子亮,你肯定还会在华清宫呆一段时间,要是你有机会,要和陛下多说说关于吐蕃之事。依老夫所理解,陛下现在并未完全下决心,对吐蕃大规模开战,说不定以后会改变主意。吐蕃人的威压太厉害了,要是不及时相救。安西、青海将完全丧于吐蕃人之手,这差不多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年前确实不方便展开大规模的兵事,一切都是要年后了。但大军出征要准备的事项非常多,这几个月准备下来也是差不多了。只要陛下下了诏令讨伐吐蕃,那大军年后马上就可以开拔了。”

    “岳父大人说的是,”杨晞点头认同郭子仪所说的,“无论是青海还是安西。离长安都非常遥远,从长安出发到安西,至少要大半年的时间。即使现在率大军出发,抵达安西时候也差不多是暖春了。大军从长安到青海也要几个月时间,年后开拔,在天暖之际正可以开战。应该让陛下早日定夺,下达征战吐蕃的诏令,出征的大军在季节合适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开拔。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会多在陛下面前劝谏,让陛下早下决定。”

    “唔,希望陛下能早下决定,也希望陛下能早定出征的统帅人选!”郭子仪抚着胡须,点头认可了两句后,又以烔烔的目光看着杨晞,“子亮,要是陛下下决定大规模征战吐蕃,你想不想率军出征,再立军功?”

    杨不到郭子仪会这样问他的杨晞,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在没有成婚以前,没有与这么多的女人欢爱前,他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郭子仪,他会请命出征,再立军功,但现在家中有小娇妻了,还有妾室平儿,与杨玉环、虢国夫人姐妹又有了暧昧之情,他有点舍不得这些。“温柔乡、英雄冢”这句话一点不假,杨晞不愿意抛开这些去西北征战。但他又不敢把这些表现出来,想了下后,还是以慷慨激昂的话回答郭子仪道:“岳父大人,要是陛下终下决定举大军讨伐吐蕃,小婿一定会请命出征,争取再立军功,将吐蕃人的威胁彻底消除。”

    “好,有种,我没挑错你这个女婿,”郭子仪再称赞了一句,一副眉开眼笑的神色,“期望我们岳婿两人,能再次携手征战沙场。我们可以比试一下,到底谁立下的战功更大。”

    郭子仪在说出这番话后,向杨晞伸出手。杨晞也伸出手,与郭子仪重重一握,两人都暴发出一阵爽朗的笑。“期待有机会与岳父大人一较高下!”杨晞的顾虑似乎一下子就没有了。

    这时一直没插话的高适开口了:“郭相公,杨大将军,依在下所见,陛下不一定会同意杨大将军的请战要求的!”

    “这倒有可能!”郭子仪意味深长地看了杨晞一眼,微微地叹了口气,“陛下可能会应允,但贵妃娘娘,还有杨相公肯定不会答应。”

    “我会说服他们的!”杨晞并不担心这个,他想的更广了。平叛战役时候,因为他起来的太快,没有根基,一年的战役打下来,并没收罗多少忠心的手下,但要是他再率军出征,攻打吐蕃去,那情况肯定大不一样了。他现在有资格、有能力收罗一批能效忠于他的将领为己用了。

    正在说话间,一名宫女求见说贵妃娘娘有请。

    “子亮,你先去吧,说不定贵妃娘娘是要和你说此次征战的事!”郭子仪吩咐了杨晞一句,再对高适说道:“达夫,我们先去休息一下吧,待会再过来与子亮说话。”

    高适当然马上答应:“郭相公说的是,我们先去休息一下,好好想一下这事,一会再过来与子亮聊事!”

    因为高适被杨晞引为最可信任的人,他因此也得郭子仪另眼相看,两人在都在武部主事,郭子仪是武部尚书,高适是主管具体事务的武部侍郎,两人平时的交往又很多,交情也可以用非常好来形容了。两人说是去休息,其实是去再讨论一下今天的事了。

    杨晞也没耽搁,马上跟着来传的宫女过去了。

    李隆基因为与郭子仪等大臣们讨论了事,挺累了,已经独自去休息。杨玉环不敢打扰李隆基,她接待杨晞是在自己所居的殿内。

    杨晞进内时候,所有下人都被屏退了,杨晞也不管什么,走上前去,一把揽住杨玉环就是一通热吻,手也没闲着,一下子就把杨玉环挑逗的气喘吁吁,情难自禁。她想责怪杨晞这么急色,但杨晞霸道的侵犯让她感觉非常舒服,什么责怪的话都说不出来。

    杨晞也是见好就收,在杨玉环情难自禁,任他宰割时候,停下了动作,坐在离杨玉环只有一点距离的榻上,小声问询道:“姑姑,你今日召四郎过来,是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被杨晞弄的挺是狼狈的杨玉环,恨恨地瞪了眼把她的冲动挑逗起来,又马上放手不管的杨晞,手忙脚乱地整理被杨晞弄的春光四泄的衣裙。不过杨晞刚才很自然、又很霸道的亲热让她充满了甜蜜,一种被人征服的念想让她心甘情愿地被杨晞这样侵犯,差点连自己今天叫杨晞过来的目的也忘记了,听杨晞这样说,强迫自己定下神来,小声地说道:“四郎,姑姑刚刚听到你说的所有话,你的见解很让人惊叹,真没想到你想的这么长远!”

    “姑姑,所以你相信了四郎以后肯定能做出一番大业来?”杨晞嘻嘻笑着开玩笑。

    杨玉环用力地点点头,又马上叹了口气,抓住杨晞的手,放在自己的掌间,幽幽地说道:“四郎,姑姑对你越来越看不明白了,这两年你的表现可是让人很惊叹,姑姑相信你以后肯定大有作为。不过有一事姑姑却……挺是担心。”

    “什么事姑姑很担心?”杨晞收起了嬉皮笑脸的神色,一本正经地问道。

    “四郎,姑姑听你刚才在陛下面前请战了,请求率军出征,”杨玉环说着,紧紧地抓住杨晞的手臂,小声请求道:“四郎,姑姑求你,你不要再去想率军出征了,姑姑不希望你离开长安,率军出征,打仗太可怕了。相信你父母亲,还有你的妻妾也是这样想的。太子殿下更不希望你率军远征。”

    “多谢姑姑关心,”杨玉环的关切及对他的不舍让杨晞心里暖暖的,不过已经铁定了心的他看着杨玉环,很坚定地说道:“但是姑姑你也应该知道,我要壮大声势,再涨威望,率军出征是最好的选择。陛下年事己高,随时可能将皇位传给太子,要是我就这样呆在京中,肯定没办法狠涨威望的。因此率军出征是最好的选择,只要打了胜仗,不但可以涨声望,还可以笼络一大批可为自己所用的将领。这样的情况下,姑姑你觉得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姑姑……姑姑明白了,但姑姑很担心,万一你打了败仗,万一你有个意外,那如何是好?”杨玉环显得很可怜。

    杨晞搂着杨玉环亲了一口,笑道:“姑姑你千万别担心,吉人自有天相,四郎不会有任何事的,那般危险情况下,潼关危机都能轻易解除,还怕吐蕃人吗? ”

    “但是……但是姑姑还是不愿意你率军出征!”

    “……”(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你觉得要如何用兵

    ===========

    飞霜殿内,李隆基和杨曦单独交谈。

    “四郎,你真的认为现在朝廷遣大军讨伐吐蕃是最好的选择?”

    杨曦不避让地与盯着他看的李隆基对视了一会,用力地点点头,“是的,陛下,臣依然坚定地认为,现在应该趁叛乱平息后,我大唐军队战力水平挺高的时候,讨伐吐蕃人。吐蕃人的威胁太严重了,几乎整个青海,安西的大部都被其占领,再听任其占领不救,那这两个地方再也不会属于我大唐。”

    刚才杨曦已经单独与李隆基说了一通关于吐蕃的事,因为经过了深思熟虑,说的比昨天时候当殿陈述更详细、更深入了。李隆基这样一句问询,让杨曦相信这个皇帝已经被他彻底说动,因此回答的非常坚定。

    这是在郭子仪、韦见素、房琯等大臣急赴华清宫禀报吐蕃之事的第二天了,杨曦与郭子仪、高适、韦见素等人再次讨论过这事,有了更多的共识,在今日李隆基单独召见时候,也一并拿来说服李隆基。

    “唔,朕被你说动了,也认为对吐蕃非战不可!”李隆基终于说出了一句比较明确的话,他的神情也好像下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心一样,很是凝重。

    是的,李隆基确实下决心了,他已经安全清楚安西和青海的局势,要是再不出兵干涉,这两大块地方,真的就从大唐的疆域里脱离了出去。其实在他执政的这些年,已经对吐蕃进行了多次用兵,王忠嗣、哥舒翰等将领都是与吐蕃多次交手的老将了,他们在青海一带与吐蕃人之间都有过残酷的争斗,但我大唐军队大多时候都是艰难取胜,始终未能彻底将吐蕃人从青海赶出去。这一次对吐蕃用兵,李隆基依然没有任何信心将吐蕃人驱逐出青海及安西。

    见李隆基如此说了。杨曦大喜,赶紧奉承了一句:“陛下英明。臣相信陛下如此英明的决策,定会大大鼓舞士气,只要将士们的狠命拼杀,肯定能将吐蕃人的势力消除的。”

    安禄山的叛乱比原来历史上持续的时间少了很多,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河南、河北道,其他诸道影响不是很大,财宝被损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远不能和历史上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多造成的破坏相比,如果有统计的话。应该不及原来历史上的十分之一。大唐经过开元盛世的大治,积累的财富是数不胜数,再进行几年的战争,只要战事不是发生在国内富饶地方,那造成的破坏不会很大,以大唐的国力完全能支撑。

    李隆基却完全无视杨曦的奉承话,将身子靠在后面的榻背上,声音缓缓地说道:“四郎,朝廷如果真的要征战吐蕃。你觉得要如何用兵为好?”

    “陛下,臣觉得要抱着一战就将吐蕃事务彻底解决的打算起兵,要兵分几路,分别对青海及安西的吐蕃人展开攻击。”

    在李隆基的惊异中。杨曦侃侃而谈:“陛下,如今我大唐境内的叛乱刚刚平息不久,各地勤王之师甚众,如今集聚在京师附近的兵马至少有三四十万。朝廷能征调的人马应该至少在七八十万间。有如此数量的兵马,朝中又有数量众多的能征善战之将,完全有能力在几个方向对吐蕃人展开攻击。吐蕃人无论在军队数量。及战争动员能力上都不能与我大唐相比,我大唐不怕与吐蕃的持久战,即使不能速战速决,拖也能拖垮吐蕃人。”

    “你是认为要在青海及安西方向同时对吐蕃人展开攻击?”李隆基脸有惊色了。

    “是的!”杨曦点点头,“陛下,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吐蕃能征战的人马大概有三十五万到四十万,青海方向有二十万,安西方向有十五万,逻些城方向还有五万余。我大唐军队装备了火器,战力比吐蕃要要高上很多,要是以同等数量的军队与吐蕃人对阵,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危险,胜长很大。而我大唐的国力完全能支撑这样规模的战事几年,但吐蕃人是完全支持不住的。因此臣觉得,应该同时对青海和安西的吐蕃人发动攻击。”

    这是杨曦和郭子仪、韦见素、高适等人商量后的结果,其他那些人还没有机会将意见单独面呈李隆基,杨曦是第一人。

    李隆基默然了一会,在考虑杨曦的话,但并没在这个问题上再问询什么,而是问询了另外一个问题:“四郎,你觉得遣何人领军为好?”

    “陛下,臣的岳父郭相公是统帅兵马的最佳人选!但郭相公只能统帅一路人马,另一路人马应该另选他人领军。”

    “那你认为另一路人马遣何人领军为好?”

    “陛下,臣觉得以臣领另外一路人马是最佳的选择!”

    “什么?你!”李隆基的惊异再也藏不住了,愕然地看着杨曦,“四郎,你说由你岳父郭子仪领一路人马,另一路人马由你统领?”

    “是的,臣昨日在陛下面前已经请战过,今日还想再次请战,”杨曦抬头挺胸,非常傲然地说道:“请陛下准许臣率军出征,臣一定不辱使命,定会率军击败吐蕃人的!”

    “你真的想率军出征?”李隆基眼中冒出了精光,直瞪瞪地看着杨曦。

    杨曦也不避让地看着李隆基,大声答应道:“陛下,这是真的,臣想再次率军出征,还请陛下恩准。臣在平叛战役中的表现陛下知道的一清二楚,臣自认为有能力统帅大军出征。安禄山的叛军战力丝毫不比吐蕃人差,臣只花了这么点的时间就和其他将领一道平定了叛乱。臣自信,朝中在军事谋略方面超过臣的将领并无几个。希望陛下能同意臣的请命,委臣以统御兵马之职。”

    李隆基认真地看了看杨曦,最终露出了欣赏的笑容,但还是再说了几句拂杨曦意的话:“四郎,你刚刚成婚不久,相信你的妻妾们都是不愿意你再率军了征的,你的父亲和母亲也肯定不愿意你再率军出征的。”

    “陛下请放心,臣会想办法说服他们的!只要陛下同意。”

    “只要没有其他人阻止你,朕当然会同意让你率军出征。诚如你所言,如今朝中军事谋略如你这般者,还真没几人。连你的岳父郭子仪都如此认为。你在平叛战事中的表现让人惊叹,朕还有何理由不相信?”李隆基面带笑容地说道:“朕也相信,你率军出征,肯定会给朕带来惊喜的。”

    “多谢陛下信任,臣一定会想办法说服家人,同意让臣率军出征的!”杨曦再次大声说道。

    从李隆基地话中杨曦感觉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杨玉环并没在李隆基面前说什么不让他率军出征的话,要是杨玉环这样说了,李隆基肯定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的。

    昨天与杨玉环商量事的时候,杨玉环最后时刻虽然一再说她不希望杨曦出征,那时候的杨曦也不知道有没有说服杨玉环,但从今天李隆基的表现来看,杨玉环应该没有在李隆基面前阻止他请命出征的事。虽然松了口气,但杨曦还是有点失落,。真的要率军出征的话,那征战这段时间日子肯定过的非常艰苦,不要说美人相伴,连上安稳觉都不一定睡的上。

    但强烈的使命感让杨曦觉得他必须要再率军出征一次。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率军出征要是打胜仗的话,声望是涨的最快的。而且还有一点好处,现在李玢不是打算在禁军中安插亲信人物吗?杨曦倒要看看,数路大军出征后,大批将领从军出征,李玢将会如何做这些事。

    既然李玢打定主意这样做了,杨曦觉得他不在长安倒是件好事,避免过早与李玢出现争斗。

    他与郭子仪都率军出征,就让不久以后可以康复的杨国忠,与李玢去拳打脚踢争斗去吧。

    正在这时,盛装的杨玉环袅袅婷婷地从殿后出来了。

    “陛下,你真的同意四郎率军出征了?”杨玉环很是不高兴地问道。

    其实刚才她已经躲在后面偷听了好一会,虽然说昨天晚上时候,她与李隆基说这件事时替杨曦说了好话,希望能给杨曦单独统御一路人马的职事,但她潜意识里依然希望李隆基能拒绝杨曦所请。刚刚尝到了杨曦给予的男欢女爱的味道,杨曦要率这出征,这种偷欢的日子就要暂时结束了,也不知道杨曦什么时候会回来,这让她挺难过。

    不过明白大势的她还是认可了杨曦和她说的话,大涨声望的最好办法就是率军再取得大的胜利。军队掌握在手中,那做起事来就方便多了。杨玉环清楚,李隆基的年龄和身体不允许他再继续执掌大唐很多年,很可能很快就传位给李玢。杨曦想要夺得帝位,只能在李玢刚刚当上皇帝采取行动。要是让李玢稳固了势力,那难度就大多了,甚至杨曦的势力被李玢消灭了都不一定。

    但不乐意的话还是要说的。

    李隆基冲杨玉环笑了笑,“玉环,这事不是还没定吗?你不要着急,要是再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朕一定不会让四郎出征的!”(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出征诏令

    ===========

    因为青海和安西一带传来的形势报告非常危急,危急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特别是接到安西镇军将领费了几个月才送到长安的求救急报后,李隆基有点坐不住了,匆匆结束了在华清宫的泡温泉御寒的休养,率御驾返回了长安。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对吐蕃开战了,如今国内叛乱平息,大唐有力量保卫安西和青海,心里残存的那点骄傲让李隆基不允许在他手上将安西和青海丢了。

    李隆基结束休假返回长安是在郭子仪一帮人到华清宫后的第八天,这距离他离开长安前往华清宫刚好一个半月。留守长安的官员及监军的太子李玢没料到安西和青海的事让皇帝如此心焦,这好像不是这些年以来皇帝正常的表现么?不过也没有人敢质疑什么。

    李隆基在返回长安后,休息了两天,马上就召集群臣商议关于青海及安西之事了。

    做出决定之前,必须进行朝议。

    在听了皇帝通报了安西及青海的情况,还有一些大臣补充说明情况后,许多大臣才知道如今这两个地方形势的危急程度。

    安西那边具体的情况很难用言语描述出来,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原本安西都护府及北庭都护府所辖的地方大概相当于后世时候三分之二个中国的大小,但现在大唐势力所能控制的地方,总的加起来只有一个浙江那么大了,缩水了几十倍。当然这些疆土并不是全被吐蕃人占去,那一带的土著部落在大唐势力迅速衰弱之际,也不服大唐朝廷的号令,投靠吐蕃,或者自己当老大,扩展地盘。安西境内的突厥各系原本对大唐就不是完全臣服的,如今吐蕃人这么一插手。马上就闹出很大的动静来,而大唐残留在安西的军队,只能缩在那些大的军镇内,依靠坚固的城池据守,

    而吐蕃人时不是纠集一下仆从部落,攻打大唐军队镇守的军镇,危急情况不时出现,谁也不知道现在安西及北庭的情况如何了。毕竟现在情况下,从安西及北庭都护府传来的消息要几个月以后才能送抵长安,打仗时候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几个月过去,谁也不知道安西四镇有没有完全陷落。

    而青海除了凉州、肃州、河州、鄯州、兰州这些离青海较远的州府还在大唐军队的控制中外,其他地方已经尽入吐蕃之手了。也就是说,大唐军队势力能及的地方,已经离青海那个大湖有点远了。

    青海及安西一带的情况通报后,整个朝堂上鸦雀无声,除了事先知道情况的几个人外,其他大臣都没料到这两处地方形势竟然如此危急。就在大殿内一片寂静之时,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了仪站了出来。大声禀奏道:“陛下,安西、北庭及青海的形势万分危急,臣恳请陛下,马上下令。派大军讨伐攻我疆域的吐蕃人,并平定这一带各部落的叛乱!”

    “陛下,臣附议!”韦见素也马上跟着站出来,对郭子仪的提议表示了支持。“安西和青海危急,朝廷应该马上派大军讨伐趁火打劫的吐蕃人。”

    随即杨晞和高适也马上站出来,表示了相同的意思。并当殿请命出征。

    但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现在举大军讨伐吐蕃,他们表示,现在内乱刚平,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万不能现在再起战事,那样会激起民怨的!太子李玢也站出来,表示现在举大军讨伐吐蕃,并不合适。这也是他在此前陈述的观点,并和郭子仪起过争执,今天依然坚持已见,不过因为杨晞等诸多大臣强硬的表态,他的口气弱了很多,没有很坚持地陈述。

    但有一些大臣是强烈反对现在派军出征吐蕃的。

    这样的情况很是正常,任何朝政大事拿来朝议时候都会有出现,连安禄山起乱后,要不要起兵平叛这样的事,都在朝堂上争论非常久,许多人反对起兵平叛,建议派员晓谕,劝降安禄山,不建议以暴制暴的。朝堂上一下子变得很热闹,站出来陈明意见的大臣很多,相互间的争论也,甚至有人争的面红耳赤。武部侍郎高适就与一位吴姓的户部郎中争的不亦乐乎,差点捊袖子打架了。李隆基似乎对这样的情况没有任何的意外,耷拉着眼皮听任殿堂上大臣们在争论。

    大臣们的争论还是很快就出现了分化,因为建议现在就举大军讨伐吐蕃的人占多数,职位也比较重要,说话的份量较重,并以大量的分析驳倒了反对者,最后站出来反对的人越来越少了。

    朝堂上的声音轻了下去后,李隆基这才抬起了眼,扫了一遍殿内那些争的在喘粗气的大臣,声音如刚才一般地说道:“诸位爱卿讨论的很热烈,朕也听到了你们的争论,看来支持出兵讨伐吐蕃的人占了大多数。那朕也支持今日朝议的结果,遣大军讨伐吐蕃人。”

    “传朕诏令:派使者往青海,令吐蕃人退出青海和安西,”李隆基面露威严地下令道:“同时组建大军讨伐侵犯这两地的吐蕃人,平定这一带的叛乱!改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为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令安西、北庭境内各部落,协助我大唐军队抗击吐蕃人,不然以谋逆论处!”

    李隆基的命令一下,朝堂上又一片寂静,吃惊的人不在少数。皇帝已经好久没表现这样威严了,在许多大臣的记忆中,皇帝的威严早已经失去,即使在安禄山的叛乱起来之时,皇帝的训斥都是中气不足,恼羞成怒的味道,但今日,他们又看到了让人胆战的圣威。

    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皇帝做出的决定,即使刚才喊的很响的那些反对者也是如此。

    “陛下英明!”倒是有人站出来,拍李隆基的马屁了。一个人站出来称赞皇帝的英明后,马上就有一群人跟着说一样的话。一时间,朝堂上又是一片闹哄哄。

    李隆基摆手示意诸臣安静,在所有大臣都住了口,站回到原来班列中后,李隆基再问道:“既然朝议决定了要对吐蕃人用兵,那朕还想问问各位爱卿,要如何出兵为好?”

    这次杨晞第一个站了出来发表意见:“陛下,臣觉得应该同时对青海和安西用兵,将这两地的吐蕃人完全击破。吐蕃国力不如我大唐,军队数量及战力也不能和我大唐军队相比,此次出征,应当尽量给予吐蕃人以严厉的打击,让他们记住教训,再不敢犯我大唐为止。臣愿望请命出征!”

    接着郭子仪也马上站出来,支持杨晞的提议,并大声请命,他愿意率军出征,攻打安西的吐蕃人,并誓将安西各部落的叛乱平定,恢复安西和北庭秩序。他还大概讲述了一下要如何用兵的情况。

    但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杨晞所提,组建两路兵马讨伐吐蕃人的建议。他们的理由是如此分兵,容易被吐蕃人各个击破,不但不能取得战功,反而会被吐蕃人得更多的领土。连宰相房琯都站出来反对了,一时间朝堂间又是一片闹哄哄的争吵。

    不过最终还是杨晞和郭子仪的支持者在争论中占了上风。李隆基似乎也烦了,没等争论结束,就散了朝会,只留政事堂诸宰相,还有杨晞、高适、魏方进、张垍等重量级的大臣商量事儿。

    人少了,意见更容易统一,在半来个时辰的讨论后,终于得出了最终的结果,组建两路大军,分别讨伐青海及安西境内的吐蕃人。“陛下,要是战事进展顺利,很可能一战就可以竞全功,将吐蕃人的威胁彻底解除!”这是杨晞在李隆基最终下了决定后,当着其他大臣面所说的话。他也再次请命出征,愿领一路人马,讨伐吐蕃人。

    ---------

    几天后,朝廷下发了出征的诏令,以太子李玢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郭子仪、杨晞为副元帅,组建大军讨伐犯我青海及安西的吐蕃人。

    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体领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以李光弼、李嗣业、张巡、南霁云、程千里、吕崇贲、来瑱、郭英乂等为分总管,将兵十五万,出阳光抵安西,讨论安西的吐蕃人,恢复安西大都护府及北庭大都护府的治域,并令西域各部落,仆从大唐军队的行动,不然以谋逆论处。

    杨晞以副元帅的身份领西海道行军大总管,高适、王思礼、庞忠、刘光庭、仆固怀恩、高辅成、浑释之、浑瑊、陈回光、郝廷玉、李抱玉等将为分总管,率军十八万出鄯州攻打盘居在青海的吐蕃人。

    兵马元帅李玢并不到职,实际负责战事指挥的自然就是郭子仪和杨晞。

    郭子仪年龄、威望、资历都有,领十五万人马出征安西,没有人会有异议。杨晞却不一样,他虽然在平定安禄山的战事中立下了卓著的战功,但在起兵讨伐吐蕃人时候,再领兵马副元帅职,率一大群战功赦赦的战将出征,还是引得许多人不满意,连他手下的一些将领都是这样。那些未曾在杨晞手下领军过的将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只是个刚刚弱冠之年的少年人这一事实非常不爽。

    不过这不是杨晞担忧的,他有的是办法让手下将领听服他,他担心的还是自己身边的人反对。

    在朝廷下发诏令时候,杨晞并未和父亲杨国忠商量过这事,朝廷诏令下达了,杨国忠也知道了,他这个父亲大发雷霆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大军出征

    ==============

    “曦儿,此番你为何请战出征?”得知消息的杨国忠,在召杨曦过去问询之时,劈头盖脸就责怪道:“你怎么可以再率军出征?你知不知道青海一带的形势有多危急?你知不知道吐蕃人有多可怕?”

    “父亲,你别担心!”杨曦知道终有一天要面对杨国忠的责问,也没太多意外,赶紧把他想好的理由说了一下:“父亲,这是孩儿与贵妃姑姑商量后的结果,姑姑也赞成我率军出征,她说要是我再立下战功,那杨家的声望会进一步上涨。父亲,你现在伤病未完全康复,没办法回朝做事,杨家在朝中声望大幅度下降,要是我不再做点大事,连陛下也会忘记我们杨家人的,因此孩儿必须请命出征。只要打了胜仗,不但可以大涨杨家声望,还可以笼络一大批可为自己所用的将领,还有……”

    杨曦接着又把与李玢有关的事说了一下,当然只是陈述利害关系,李玢已经有了对付他们杨家的打算他是肯定不会说的。最后再道:“父亲,如今我大唐军中装备了火器,战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本不要担心吐蕃人,相信任何一个人率军出征,都可以轻松击败吐蕃军队的。这是捞战功的好机会,孩儿不想错过。因此朝议时候,就私自决定请战。原本想先和父亲好生商量一下,但因为事出仓促,朝议时候陛下就问询何人能战了,来不及和父亲商量,就私自决定了。所幸陛下同意了!父亲,你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孩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听了杨曦一大通的解释,杨国忠沉默了,他把杨曦的话认真地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些道理,但因为有自己的顾虑,又担心杨曦,所以一下子不好表态。见杨国忠这样,杨曦趁热打铁,赶紧再陪着小心说了一大通,最终把杨国忠说的再没办法责问他,认可了他私自请命出征的行为。

    “曦儿,为父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杨国忠认真地看了杨曦两眼。伸手拉住杨曦的手,挺感慨地说道:“不过你要自己小心,许多事,要是没办法做好,就提早做些预防措施,你要有难处,早点告诉为父,爹爹也会为你想法办法解决的。”

    “多谢父亲的关爱,孩儿记住了!”知道最终说服了杨国忠。杨曦松了口气。杨国忠的关心他也挺感激的,看来维系亲情的,血缘有时候远没其他因素重要。

    杨国忠的支持让杨曦少了些担心,不过妻妾的反应让他心里不是滋味。甚至出征的决心都有点动摇了。也就在出征诏令下达的当日,郭昕发觉自己怀孕了。兴冲冲告诉杨曦这个消息的她,马上得知了杨曦要出征的事,这让她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自打嫁给杨曦后。她再也不希望杨曦离开她身边,她期望的就是小两口能一直相守生活,却没想到。在她刚刚怀孕,最需要夫君陪伴的日子里,杨曦却要率军出征,这让她如何接受的了?

    父亲要出征,丈夫也要出征,两个至亲的亲人都要沙场征战去了,她心里的担心和难过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她也想不出太多办法来,只能在杨曦面前哭哭啼啼地哀求,让杨曦看在他们未来的孩子面上,不要出征,陪在她身边。不过话虽然这样说,郭昕也是知道,杨曦不可能因此改变主意的。

    杨曦当然不会因此改变主意,他也不可能再改变主意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自己的妻子,让郭昕在府中好生静养,等着他回来。他保证一定会平安归来,决不会少一根毫毛的。杨曦一番温柔的安慰让郭昕好过了一些,但心里依然难过,只是为了杨曦不分心,她也只能强绽笑颜。

    郭昕还是挺有大局意识的,她很快就明白了杨曦为何要这样做,虽然不舍得,但最终还是支持了。

    而平儿表现的比郭昕更不舍得,哭的那个伤心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眼泪像决了堤一样,把搂着她的杨曦的衣服全打湿了。杨曦当然只能耐心安慰,并一再保证会平安归来,但依然没安慰好平儿。小妮子被杨曦宠幸了这么久,早先时候因为顾忌,采取了避孕的措施,但杨曦成婚后,没再避孕了,却一直没见怀上,她心里很着急,特别是在知道郭昕已经怀孕后更是如此。

    杨曦只能想着法子安慰,当然身体力行的安慰也是必须的。

    还有一个很难过的人就是小雨,自跟随郭昕嫁入杨家后,她就期待着能很快成为杨曦的妾室,置了身份,那样她就不担心什么了。但几个月过去,杨曦没想法,郭昕也没提起,让她很郁闷。更让她伤心欲绝的是,杨曦竟然要出征了。这一出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她的事,就不知道有什么着落了,这让她郁闷的躲起来一个人偷偷落泪,又不敢和任何人说。

    杨曦的母亲裴柔更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出征,在杨曦面前哭的天昏地暗,但也没办法。

    与杨曦打的火热的虢国夫人也是很不爽,但她不能公然表示什么,只能在杨曦找她时候,狠狠地压榨几次。杨玉环也是如此。平儿要安慰,两个需求很大的老女人也要满足,许多事要处置,可怜的杨曦,每天都累的要死,他真希望大军能早点开拔,以结束被女人的折磨。

    伊丽道大军出征时间在过年以前,西海道大军出发时间是在年后。

    郭子仪已经将全部心思投入到准备出征的事上了,他们这支大军出发是比较仓促的,目的是尽可能早点抵达安西,在天气暖和之际,就能对盘居在那里的吐蕃人发动攻击,以免错过战机。

    相对而言,杨曦所领的这支人马准备时间就充分了很多。

    依杨曦的安排,大军计划在年后就从长安出发,在出发途中完成集结,这样二月初或者月中能抵达兰州、鄯州一带,虽然这个时候青海一带还很寒冷,没到适合举行大规模战事的季节,但为了预防万一情况,大军必须迟早开拔,到鄯州一带集结,待到青海附近再作休整。杨曦借鉴的就是贞观八年时候李靖率军讨伐吐谷浑的做法,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布署,防患于未然这是必须要做的事。

    如今离过年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大军出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各部的相关官员也在忙碌,可以说整个长安全都陷入一片忙碌状态,无数的人都在为征战做着准备。在年关越来越近的时候,杨曦也越来越忙碌。虽然杨曦想多回去陪伴一下家人,好好安慰一下妻妾们,并在杨玉环那里和虢国夫人那里寻找点激情,但他真的有点分身乏术的感觉。郭子仪的人马在十二月十一日从长安出发了,但伊丽道大军的出发并没让相关官员有任何的轻松,他们反而更加忙碌了。

    因为先期物资什么的准备都是为伊丽道大军做的,伊丽道大军出发了,准备虽然告一段落,但西海道大军各项所需依然庞大,他们几乎要从零开始准备,许多人根本不要去想好好过年了。

    杨曦也是如此,离年关越来越近,他也越来越忙碌,甚至到了连续好些日子不能回府的地步。

    这一个年许多人注定不能好好地过了,将要出征的将领尤其如此,除了大年三十除夕夜外,其他时间他们大部都在军营中度过的。西海道大军出征的日期已经定下来了,就在正月十七日。年后大军就要出征了,出征前几天是将领们最繁忙的日子,关系到差不多十余万人马的事情,没有人敢大意的。

    在过年的时候,所有的武器弹药已经准备就绪,有一部分已经先一步运往兰州,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也开始启运,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总是要在兵马前面开始运送的,不然会拖了大军行进的速度。出征的十八万大军也不是一窝蜂从长安出发的,已经有近十万人马,先一步出发。这些人马不是驻扎在长安附近,而是比较远。为了减少来回奔波的麻烦,朝廷令他们直接到兰州集结。

    这些人马最终分属于各分总管,在知道自己所领的是那部人马后,那些所部人马不从长安出发的各分总管也先一步离开长安,前往各部临时集结地,先一步掌握人马,进行整编、训练等。

    正月十七日,一个阳光明媚,但让人感觉非常寒冷的日子,西海道大军出征仪式在明德门外举行。

    皇帝李隆基和太子李玢亲自主持了盛大的出征仪式,朝中大部的重臣、致仕的散官及从长安出发的出征将领也都参加仪式。郭子仪率军出征时候李隆基也亲自主持了出征仪式,皇帝亲自主持两次出征仪式,足可见朝廷对这两路大军寄以的厚望。

    以通俗的话讲,李隆基及朝中所有大臣都希望这次用兵,能一劳永逸地解除吐蕃人的威胁。(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军情商议

    ===========

    盛大的出征仪式结束后,杨晞就率领麾下的将领率军出发了。

    因为王思礼、高辅成、陈回光、郝廷玉、李抱玉等将所领的人马已经在年前开拔,他们没参加这次出征仪式;高适、庞忠、刘光庭、仆固怀恩、及浑释之、浑瑊父子及所领的人马是随杨晞从长安出发的。因为慕浑瑊及仆固怀恩在历史上的威名,杨晞分别任何他们为元帅帐下先锋,及前军总管。

    无论是仆固怀恩还是浑瑊,杨晞都相信,这两个人的表现不会让他失望的。历史名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这是杨晞的认定,这样的人,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人麾下,都会有出色表现的。

    此次从长安出发的大军有八万人左右,数量不少,又带着大量的辎重粮草,随军运送数以万计的手雷、炸药、威武大将军炮等火器。青铜火炮虽然已经有研制出来,但携带不方便,此次出征,杨晞还是带着大量方便易带的“威武大将军炮”,准备在攻打吐蕃人的城堡时候使用。因为军中火器众多,怕颠簸之下出现异常情况,行进速度非常的缓慢,一天才走三四十里。

    虽然杨晞理解并接受了行军速度的缓慢,但他还是无奈于行军速度的龟速,太慢了,要是前方有突发的军情,是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快速驰援的。更不要说彼此间的联络全依靠人,即使行进的大军遭受敌人的突袭,绵延近百里的人马要做出迅速的反应,会是件很难办到的事,这一点很让他担心。

    无论行军途中还是战事进行时候都是一样,后世的快速机动及各军种协同在这个年代根本没办法出现,甚至粮草的及时供应都不一定能保证。十八万人马需要的粮食物资是个天文数字,此次征战朝廷征用的民工数量远比军队人员多。是军队人员的好几倍,两支大军共征用民伕近百万,能用的办法就是手扛肩挑,小车子推进,你想让他们跟上骑兵的行进速度,差不多白日做梦吧。

    在青海及安西一带就食于民也是不现实的,这几片土地上总共才多少人,即使将他们的牛养牲畜全部抢来,也不一定能满足几十万大军所需,一切都需要后方运输而来。全军的快速机动挺难做到的。

    快速突击只能在特定时候、特定情况下进行,而且还是部分人马。

    许多事,没有实际遇到想不到更多,就像军队中的事,实际领军了,才发现军中还有更多方面需要改进。杨晞并没主事武部,但他知道安禄山的叛乱平息后,在郭子仪的主持下军队改革的事正在进行,但那主要是镇军制度方面的。再次领军。他才发现,军队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让他忧心忡忡。这些改变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许多是有心无力。没办法做到的。不过杨晞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许多变革提前来临,至少大唐的军队战力,要提升到让周边国家和部落害怕的地步。

    此次征战结束后。他要更多地插手军队事务,于公于私都要这样。

    除机动性能及战争保障方面让杨晞担心外,还有一个就是吐蕃军队数量的庞大。

    虽然在李隆基和杨国忠面前表示了对吐蕃人的蔑视。但杨晞非常清楚,吐蕃军队不是泥捏的人,他们在青海的驻军达到了二十万左右,比他所领的唐军还要多。即使大唐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在作战时候要想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也是不容易的。要知道战争将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一带展开,吐蕃人比大唐军队更容易适应青海一带的高海拔地势。

    -----------

    大军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了一个半月左右的行进,在二月底的时候,抵达兰州。

    杨晞亲领的本部人马是最后抵达兰州的,其他各将至少比他早上半个月率军抵兰州。除了人马,大部物资也已经在兰州囤积,后续的物资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来。情况比预计中的好,让杨晞松了口气。

    兰州地位非常重要,是内地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城墙修筑的很高大,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城市规模很大,西北有战事时候,兰州常作为兵员及战略物资的存储中转站,今次也是如此,先期运送的物资全都堆积在兰州,再由兰州的官员负责将军需物资派送到各地。运往安西的物资也在这个地方中转,此时的兰州成了一个超级大仓库,戒备森严,堆放物资的地方有重兵把守,闲杂人员是没办法接近的。

    每有战争,兰州的官员就忙得屁颠颠,他们除负责物资的看管及转送外,还要迎接并负责安置路过兰州的大军,战争进行后,还要负责接收俘虏及战利品,物资的看管及转送同样还要负责。

    如今战事将起,还是两场大规模的战事,兰州一带的官员早已经忙得天昏地暗。他们根本忙不过来,朝廷在年前就已经派出户部、工部、武部等官员到兰州,协助处理事务。

    长途奔波了千多里的将士们都累坏了,急需要休整,不过领军将领却还能休息,接下来的战要怎么打,是必须要商讨的事。杨晞在率军抵达兰州后,马上就召集了手下所有高级将领商议军情。

    出征的将领中,杨晞的年龄最轻,不过因为在平叛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不服他的将领不多,主要是那些未曾在他身边共事过,没亲眼看到他指控人马取得胜利的将领。

    这一点杨晞不担心,他相信接下来他的表现会让所有人都信服的。

    “诸位,我西海道大军已经抵达兰州,吐蕃人也知道了我大军将进入青海,他们已经做出了反应,退缩防线了,今日我们讨论一下,接下来要如何安排!”杨晞环顾帐内诸将,大声说道:“接下来我大军要如何安排,本帅还想听听诸位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意见,请尽管说来!”

    在这段时间,杨晞已经将所能接触到的吐蕃资料都找齐,好生研究了。

    天宝十三载左右,担任吐蕃大论的末东则布和朗迈色等作乱,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被杀害,随后吐叛乱被平息,赤德祖赞的儿子赤松德赞继承吐蕃赞普位。赤松德赞雄才大略,很快就平息了内乱带来的后遗症,并在稳定国内形势后,马上采取了对外扩张的态势。天宝十五载,赤松德赞得知大唐朝廷从安西和陇右抽调大量原本对付吐蕃的军队入内地平乱,西面及西北的防务出现了空虚,趁机派兵占领了大唐的大片地区。

    任大论的尚结息能力非常出色,小论达扎禄恭也是个不俗的人才。

    这两个吐蕃目前最有能力的人都在青海,他们做出了严密的防备,准备迎击大举进逼的大唐军队。

    据现在杨晞掌握的情况,尚结息率军镇守原吐谷浑的都城伏俟,达扎禄恭及另外两名大将烛番、莽耳分别坐镇青海东南、东面、北面三个方向,准备依托坚固的城堡抵御唐军的攻击。

    原本前突的那些吐蕃人马都已经后撤,现在吐蕃人的力量差不多就是缩回去的拳头,他们准备在大唐军队进击的时候,狠狠地将拳头打出来。

    听了杨晞的情况通报后,王思礼首先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元帅,末将认为,如今青海天还很寒,牧草未萌芽,吐蕃人已经收缩防线,据城堡而守,而我军远道而来,极度疲乏,末将觉得,应该充分休整一段时间,待吐蕃人松懈了,再大举进攻!”

    王思礼的意见马上招致了仆固怀恩的反对。

    “元帅,末将不认可王将军的建议,末将认为应该趁青海天寒之际,尽快出击!”牛高马大、满脸胡子、完全胡人相貌的仆固怀恩一口汉话倒是挺流利,他非常大声地说道:“元帅,末将认为,青海天寒,吐蕃人的物资不可能补充的很充分,冬天时候正是老中医人人疲马饥、战力最低下的时候,我大军应该更此机会,痛击吐蕃主力,说不定一战就能竟全功。因此臣觉得,应该马上进攻!”

    浑释之也马上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也是支持仆固怀恩的想法:“元帅,末将也认为应该尽快举大军主动进攻吐蕃人。与吐蕃人相比较,我大军物资供应充分,无论是武器还是战马草料都很充足,相比较我大军比吐蕃人更占优势。要是天暖春草萌芽了,我军战马有草料,吐蕃人的战马一样会有草料,他们的牛羊也有了食物,会长膘生仔,那样吐蕃人的物资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何况他们从逻些城运送的物资也可以送到青海!我军休整好了,吐蕃人同样会休整好,要是那时两军才正式交锋,我军的先机尽失,会非常的不利!因此末将也认为应该尽快对吐蕃人展开攻击!”

    接着诸将先后站出来,各自表达了意见,不过主要也就这两种意见,有人提议先休整,待天气暖和点再进攻,有人提议现在马上就大举进攻吐蕃人。现在马上进攻的人占多数,反对的只有王思礼、高辅成、陈回光等少数几人。

    原本已经有了主意的杨晞见诸将的意见如此,也马上宣布了自己的命令:“诸位大多都认为应该马上对吐蕃人展开攻击,本帅也是这样认为。本帅决定,尽快对吐蕃人发动进攻,下面宣布本帅的命令……”(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833/ 第一时间欣赏傲唐最新章节! 作者:唐远所写的《傲唐》为转载作品,傲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傲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傲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傲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傲唐介绍:
史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很快攻占了东京洛阳,随后兵锋指向长安。在宰相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皇帝李隆基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倾全力出击,结果遭遇惨败,很快潼关失陷,长安随即被叛军攻占,李隆基仓皇西逃入蜀。在李隆基西逃的途中,马嵬坡兵变暴发,杨国忠及杨玉环姐妹几个被杀。 大唐也从此乱后由盛转衰! 一名退役军人,穿越来到哥舒翰潼关兵败发生时候的大唐,成为杨国忠的幼子杨晞。 试看杨晞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唐,改变自己和众多美女英雄的命运! --- **“呀!杨玉环怎么怀孕了?好像历史上没有记载啊?我是不是闯祸了?”**傲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傲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傲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