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15章 中国的战略方针

    8月初,蒋介石致电全国各地军事将领及**代表、政府要员,速来南京研讨国防大事。1937年8月7日至12日,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了。会议大厅里军政要员云集:汪兆铭、张群、何应钦、程潜、朱绍良、张治中、谷正纲、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刘湘、李济深、龙云、何键、余汉谋、顾祝同、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黄绍竑,及**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济济一堂,共商国防大事。

    蒋介石主持会议。军政部长何应钦作了重要报告,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的战备情况。并在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期间,共商确定了以“持久消耗战”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方针。

    8月11日,何应钦主持会议。军委会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高级将领,**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参加会议。

    周恩来向会议提交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指出:1、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予以全线反击,而根本地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4、在战役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

    同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国防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周恩来说:目前主战场在华北,应展开黄河北岸抗战,否则交通运输有被敌军截断之可能,所以第一、二战区要培养独立持久的能力,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之运动战。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正面宜筑集团工事,以免被敌突破一线则影响第二线,而由侧面扰乱敌人。其次用游击战术,交通大道则坚壁清野,在其侧面山地则不退,且组织民众,以军事人才指导。

    朱德在说: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取攻势。正面兵力拥挤必受损失,必须伸至侧翼活动,因敌人作战不可离开道路。我则应离开道路以行运动战。敌必固守其后方阵线,故我宜尽量破坏其后方。游击战为抗战中之重要者。

    叶剑英说:战略上虽采取内线,但战术上仍应采取外线,随时包围敌人。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广大民众之运动战,应以此原则进行作战。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和张家口五点。我军重点应置于平绥线,可破坏敌人整个计划。

    刘湘说: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人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虽然比我国为优,但必须利用交通线,才能发挥其所长。离开交通线,其军队调动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等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与前后方,与敌周旋,即作持久战……由中日战争发展到国际战争,是可能的。抗战最后胜利,必属我国。

    国防会议期间(8月12日),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构。蒋介石为最高会议主席。按照其职责,他可以不按平时的程序处理一切事务。至此,中国也进入了战时体制。

第016章 日本的侵华准备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与吴淞江汇合处,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东方金融贸易中心,又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垄断集团首脑人物认为,只要控制了长江三角地区,就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也就可以统治全中国。

    1932年“1·28”事变后,日军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有军队,并有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巡弋。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拟定的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用兵纲要》就计划“以第4军(三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调新编第10军(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1937年7月1日,日本首、外、陆、海、藏五相会议,决定“向华北增加陆军”,而海军“作全面战争准备”。当日下午,日本首相、陆相、参谋总长及军令部总长分别向天皇报告了“陆军派兵”和“海军用兵”事宜,并得到天皇批准。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参谋本部以中央统帅部名义制定、由天皇批准的《对华作战计划》中提出,“在上海附近作战”,把上海变成日军对华北作战基地。据此,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发布了《上海派遣军作战要点案》及《上海及南京附近军用地志概说》、《上海市资源调查》等文件,“作战要点”中说:“要以一个精锐师团在浏河镇一带登陆,派主力在吴淞方面登陆,击破阻击之敌以后,占领上海及该地北方的重要阵线。

    1937年7月12日,日本军令部向各部队传达的“对华作战计划的秘密方案”中要求:“海军除运送和护卫陆军并在天津方面协助陆军外,要准备全力对华作战;要确保上海及青岛,使其成为作战基地。同时在现地保护侨民,其他各区的侨民迁至上述两地。华中作战要调遣确保上海所必要的海军、陆军部队,并主要以海军航空兵扫荡华中敌空军力量”;“初期,第3舰队担任对中国的作战,第2舰队专门担任运输和护卫陆军”。

    卢沟桥事变时,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正率第1战队和第5水雷队在台湾与陆军联合演习,事变第二天即停止演习,奉命率部返回上海。同时接到协助大使馆、领事馆撤退在华侨民的命令。可见,日本侵略者早已作好了侵占上海的战争准备。

    7月28日,在华日侨奉日本政府命令,开始向上海、青岛两地集中。至8月9日,长江沿岸的2,923名日侨和驻汉口日租界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300余人,在第11战队舰艇掩护下全部撤至上海。

    为利于上海作战,将现在上海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回日本,将适战青壮年及在乡军人约一万人留沪,准备让他们参加上海作战。上海形势越发紧张了。

    8月8日,日军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按照海军部指示,将兵力集中于日租界和军营及有防御设施的东、西纱厂中。

    为制造侵略借口,日军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

第017章 日军制造虹桥事件

    8月9日傍晚,“东方巴黎”上海市区,高楼巍然林立,街道纵横交错,大街小巷的行人和车辆,昼夜往来不息;商贩的叫卖声,车辆的鸣笛声,酒楼的歌舞声,此起彼伏。

    虹桥机场,停机坪上的飞机,此起彼落。机场门口,迎来送往的人们和车辆,时进时出。机场卫兵持枪肃立,专注地警视着周围和机场入口处。这时突然传来汽车的鸣笛声,两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官兵,驾驶一辆军用汽车向机场驰来。这两名官兵是日本海军驻上海陆战队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斋藤与藏一等兵。机场卫兵立即做出手势,让他们停止前进。他们却毫不理睬,竟然驾车闯入机场警戒线内。机场卫兵再次阻止他们,汽车方才停下。

    卫兵时景哲问:“你们为何闯入警戒线内?”

    大山勇夫傲慢地说:“我们要到机场内侦察!”

    卫兵理直气壮地说:“不行。没有上级命令,绝不容许!”

    “不容许?”大山勇夫举起枪,“叭!叭!”两响。

    卫兵时景哲躲闪不及,应声倒下,血流满地,顿时丧命。机场保安队奋起还击,遂将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击毙。周围的人一阵慌乱,惊叫着四处奔逃。

    20时许,上海市长俞鸿钧打电话,通知驻沪总理事冈本季正:“本日18时左右,有两名日军官兵,驾驶一辆军用汽车至虹桥机场,强行越过警戒线,要到机场内侦察。机场卫兵制止不听,并开枪将我方卫兵打死。”

    冈本季正问:“是真的吗?”

    俞鸿钧说:“千真万确!”

    冈本季正:“噢,我马上向陆战队司令部询问,请你稍等。”

    稍顷,冈本季正打来电话:“我已向日军陆战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询问,陆战队官兵没有人外出。”

    “那就怪喽!”俞鸿钧说,“不过,冈本先生,我还要通告你,那两名官兵,也叫我方保安队击毙。”

    “啊?”冈本季正吃惊地问:“也是真的?”

    俞鸿钧说:“也是真的,千真万确。”

    冈本季正低声说:“糟糕……”

    俞鸿钧扣住电话:“哼,有来无往非理也!”

    9日晚,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即令集结在佐世堡待命的日军做好出发准备,并向海军部报告上海情况。

    10日,日本内阁召开四相会议,决定向上海派遣陆军。海相米内气愤地说:“陆战队一名中尉和一名士兵被中国士兵枪杀,这简直是对我军极大的侮辱!”

    陆相杉山元恶狠地骂道:“八格牙路,要教训教训中国人懂得如何尊重日本人!”

    经天皇批准,日本大举向上海增兵。当日13时,长谷川清电令佐世保的第1水雷队,第1、第2、第8陆战队立即向上海开进,并要求中国政府撤出市内保安部队,拆除军事设施。同时,日军在各通道哨所增加兵力,屋顶架设高射炮,街垒构筑工事,市中心及南翔方面布设炮位。

    蒋介石立即电令俞鸿钧与日本驻沪总领事冈本交涉,希望以外交手段解决。因为蒋有难言之隐:1932年“一·二八”抗战后,中日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及苏州、昆山地区中国无驻兵权,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目前驻上海的,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的警备总队及江苏保安队几千人,而日军却利用上海驻兵权不断增兵,并在虹口靶场、杨树浦公大纱厂、沪西丰田纱厂,大量构筑工事据点,对日侨也进行了组织与训练。

    为了争取主动,防止日方滋事,警备司令部一面指责日方违约,预先没有通知便进入华界挑衅,大山勇夫强行闯入机场打死我方卫兵。一面组织中日双方在机场门口察看现场。死在虹桥机场门口的保安队士兵时景哲,被拉到真茹法医检验所解剖。中日双方和中立的工部局都派人参加,验伤填单,煞有介事,但最后不了了之。

第018章 虹桥事件的结局

    10日晨,中日双方派员去虹桥机场进行了现地调查,确认是大山勇夫二人后,日本海军武官本田少将向记者发表了威胁性谈话:“决不让死者作无意义的牺牲。”总部领事冈本季正来到市长办公室,对上海市长俞鸿钧说:“着日本海军军服的军人被中**队所杀,这是对皇军的极大侮辱,此事已引起全日本的愤怒!”他提出在本案交涉之前,中国方面必须立即撤退保安队,并撤除保安队所设置的防御工事。

    俞鸿钧说:“此次不幸事件的发生,中国方面极为重视。我们认为双方应以诚挚公正的态度,彻底调查事件真相,然后再循外交途径解决。”他希望日本方面,“勿过于冲动感情,亦勿仅凭理想与臆测推断事实。至于避免发生同类事件一点,市政府早已注意。事件发生之夜,已自动将距日侨居住区域较近的保安队步哨后退,以免冲突。至于沙袋及铁丝网,因恐引起市民惊惶,亦已撤除。”

    冈本季正说:“保安队现在驻扎地点,形成包围日本陆战队之势,非撤退不足以避免冲突,再如掘战壕堆沙袋等工事,亦应撤除。”

    俞鸿钧委婉地说:“保安队所有措施,无非为防范起见。总之,我方维护之心志,日方应能谅解。如认为保安队工事含有危险,则不免神经过敏。”

    冈本又回到虹桥机场事件上来了,他说:“据日方调查,日本海军官兵并未开枪。”

    此时中**队正向上海开进,抗战即要爆发。

    俞鸿钧口气强硬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领事今天并非为交涉此案而来,故我不愿意详谈。等正式交涉时,我们再进行讨论。需要提请领事注意的是,日方军舰今天有16艘到沪,一部分停泊在吴淞口外,一部分开进了黄浦江,且有陆军登岸,冈本先生是否知道?”

    冈本被有力的驳斥和反问惊愕了,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俞鸿钧斩钉截铁地说:“贵方一面在外交交涉,一面又增加军舰,这是威胁。但我方抱有固定的方针,不是威胁可以改变的!”

    为了拖延时间等待陆军到达,11日,日本总领事冈本和武官冲野分别会见了俞鸿钧和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再次要求中方立即撤退保安队并拆除所有保安队的工事。俞鸿钧以“上海系中国之地,无所谓撤退”为由予以拒绝。

    8月12日下午3时,应日方要求,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在工部局会议厅召开紧急会议。除上海市长俞鸿钧和日本驻沪总领事冈本外,还有英、法、美、意四国代表。冈本以“中国保安队及正规军队在市郊设置防御工事,进行战争准备,妨害租界安全及违反停战协定”为理由,要求共同委员会制裁中国。

    俞鸿钧市长严正驳斥冈本的言论。他说:“(1)停战协定早被日方破坏,因日军时常侵入八字桥一带区域,按照协定该处地段日军悉应撤退。(2)日方既破坏停战协定,则根本无权依据该协定作任何提议。(3)日方每利用共同委员会为实施该国侵略政策之工具,于己有利时则提及之,于己不利时则漠视之,应请各国注意。(4)日方对于虹桥事件,一方面同意以外交方式解决,一方面军舰云集、军队增加、军用品大量补充。此种举动影响各国侨民生命财产之安全,且对我国威胁与危害。根据上述理由,应请大会对日方请求驳斥,并对日方之威胁行为报告各国。”

    中立国代表问:“双方军队能否隔开以免冲突危险?”

    俞鸿钧说:“我**队在本国领土,采取自卫行动,合情合理。如日方撤退,自无冲突危险。中**队当恪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一贯政策。如日方不向我挑衅,我方决不首先开枪!”

    日本总领事冈本理屈词穷,十分尴尬,无言以对。三小时唇枪舌剑,最终不欢而散。

第019章 中国调兵遣将

    平津沦陷后,日军南北两线进攻,上海形势日趋紧张。国民政府决定全力抗战。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预定的作战方案,是以战术上“先发制人”为指导方针,与军委参谋部拟制的国防作战计划基本相同。他决心在发生战争时,先以充分兵力进驻淞沪,向敌猛攻,予以重创,争取“一举破敌”。

    为贯彻其指导方针,确保战场主动权,张治中于7月30日致电军委会,要求自行掌握发动进攻时机。军委会认为,先发制人原则与作战方针完全正确,但上海作战对中日战争全局关系巨大,故回电:“卅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

    8月1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发布了《告淞沪将士书》和《告淞沪区民众书》,宣告已到“最后关头”,号召军民奋起抗战,进行战斗准备。

    告将士书说:“此日吾民族已临于最后关头!此日吾人民亦陷于生死线上!光荣神圣的民族生存抗战之血幕必且展开。”“日本岛国野心,妄标大论政策,鲸吞蚕食,肆无忌惮。攻城掠地,贪得无厌:‘九·一八’之血迹未干,‘一·二八’之屠杀顿起,长城之役甫停,察绥质变旋作。含垢忍辱现已六年,创剧痛深,几难终日。此复驱师启挑衅,绕我平津,更且大举动,图占冀察。然后挥师南指,侵我中原,跃马而行,纵横朔漠,以遂其逐步吞噬之迷梦。我最高统帅所以认为已至最后关头,抗战到底,以求最后之胜利,而举国人士所以奔走呼号,誓死不能退让者,正以此耳!”“全军将士誓雪国耻,不怕死,不怕敌人,信仰中央,爱护袍泽,长期苦斗,百折不挠,实行连坐法,作为京沪区全体将士精神教育和纪律之基础。”

    告民众书说:“凡我民众,无分男女,无问老少,智者尽其能,勇者竭其力,以绥靖地方,杜绝奸宄,厉同仇敌忾之气,坚至死靡它之心,以听命于政府,则虽不换甲胄,不执干戈,不昌矢石,而其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实且伟大莫与之伦比矣。”“昔孙武子以吴兵复楚,阎应元以江阴抗清,东南为人才文物荟萃之区,孤忠英勇之士,悲壮激烈之操,史不绝书。揆之十步芳草,十室忠信之义,市井田畴,动多壮士,必有闻风兴起者。自由之葩已胎,独立之旗高举,为民族之英雄,抑为子孙之罪人,决于自择。惟我亲爱同胞,共勉前程,共纾大难,时手不再,凛凛之匆忽。”

    8月8日,空军司令部发表了《告空军将士书》,要求空军“奋发抗战,以死报国。”

    为保长期抗战军需之供给,军委会提出《上海各工厂迁移内地工作案》,已由行政院会议通过,并由军政部与资源委员会派人组成监督委员会,和京沪工人代表组成迁移联合委员会,开始着手向汉口迁移。准备全民动员,一切军事准备,均由平时状态转移为战时状态。

    进军上海之前,张治中就打定主意:要改变“一·二八”抗战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制敌先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掉日军在上海的据点。他说,对日作战,可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他打我,我不还手,如“九·一八”东北之役;第二种是他打我,我才还手,如:“一·二八”上海之役;第三种是我判断他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做“先发制敌”,又叫做“先下手为强”。这次淞沪抗战,一定要争先一着。

    到上海后,张治中对第36师师长宋希濂说:“作为热血军人,我是决心抗战到底。1932年5月28日,在苏州举行追悼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我读的祭文里有这么几句话:‘誓将北指,长驱出关,收我疆土,扫荡凶残;执彼渠魁,槛车系还;一樽清酒,再告重泉。’这次作战,决心已定,但不知天是否能助我?”

第020章 蒋介石下定决心

    8月11日,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期间,上海已处于大战前夜,蒋介石还在犹豫着。他在考虑:华北正在激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如果上海再开战,必将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日军急于从华北撕开缺口,实施战略上的中央突破,沿平汉线直扑武汉,将中国拦腰斩断。武汉若失,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和京沪杭重要工业、战略物资将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中国之命运将不堪设想。面对如此形势,如何办好呢?

    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重新研究对策。到会将领们虽纷纷发言,但大都谈不到点子上,蒋介石也拿不定主意了。这时,刚就任新职淞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将军,向蒋介石进言说:“委座,日本已等于向我们宣战。与其让他们打我们,不如我们先动手。如果把日军吸引一部分到华中来,战局也可能向着有利于我方发展。”张治中话音刚落,陈诚忽地站起来。

    蒋介石立刻投去温柔的目光:“辞修,你有什么意见,尽管讲。”

    陈诚是黄埔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曾陪蒋介石受难。他找张学良说情:“汉卿,委员长对我们不薄。”张学良说:“是不薄,我只是要他抗日。”陈诚又试探道:“你不会杀了委员长吧?”张学良反问:“你看呢?”陈诚流着眼泪说:“如果你要杀委员长,就先杀了我吧,免得委员长一人在地下寂寞,又没有人陪他说话。”不料,戴笠将这段对话,汇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深受感动。陈诚本来就受蒋介石宠爱,从此更受蒋介石青睐。

    陈诚年轻气盛,起身拿起指挥杆,走到巨幅军用地图前,指点着地图,面对诸位高级将领,侃侃而谈。他说:“诸位,我觉得日本人,又要在上海点燃战火,对我们倒不失是一件好事。”诸位将领听此高论,不觉一震,目光纷纷投向这位黄埔高材生。蒋介石也侧耳聆听。

    陈诚咧嘴笑了笑,将指挥杆指向华北:“诸位请看,华北属平原地貌,一马平川,有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运动,长驱直入,快速推进,一日千里。目前日军精锐部队大多集结华北。我军在平原地带,缺少机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而日军一旦突破平汉线,挥戈南下,则武汉指日可下。一旦武汉失守,我国即被拦腰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会场一片寂静。将领们被此高论震住了。

    蒋介石却心中暗喜:“这小子和我不谋而合呀!”

    陈诚将指挥杆又指向上海:“诸位请看,淞沪遍布泽国水网,江河纵横,街巷叠垒,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运动,而我军在街垒泽国中,则轻便灵活,便于机动。若在这里开战,敌人优势即会转化为劣势,而我军劣势即会转化为优势,这就叫扬我之长,避我之短。”

    蒋介石高兴得笑着称赞道:“讲得好!讲得好!”

    突然何应钦站起来发言。他说:“可是,这样我军就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对这一点,不知辞修可曾考虑过?”

    陈诚解答说:“至于两线作战,这都是对等的。我军两线作战,日军也是两线作战。而且我军是在自己国土上打仗,兵力、物资调动方便迅速;日军远离孤岛,他们调动可就比我们困难多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供委员长和诸位参考。”说罢,走向自己座位,徐徐坐下。

    何应钦面色不悦地也坐下了。

    蒋介石收敛了笑容,目光严肃地在巨幅军用地图上巡视着,突然,他一拳砸在地图上:“娘希匹,打!在上海打!”

    陈诚意犹未尽:“如果委座决心在上海打,那就要舍得下本钱,投入大部队打大仗!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军从华北战场抽兵南下,增援上海,以减轻我华北部队的压力!”

    至此,蒋介石已下定决心进行淞沪抗战。他大声说:“对,增兵!增兵上海!”

第021章 决心围攻上海

    张治中是在青岛养病时得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就是命令。

    第二天他就拒绝医生的再三劝告,立即赶回南京。大战在即,南京政府任命他为京沪警备司令官。可他手上能掌握的部队不多,除了第87师、第88师和江苏及上海的几个保安队外,协同的炮兵和空军都调到华北去了。

    去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时,从苏州调往西安的第36师还在西安没有回防。幸亏钟松第2师补充旅及时赶到,张治中命令其中一个团更换保安队服装,化装为上海保安队进驻虹桥、龙华西机场担任警戒。另一个团化装为宪兵开驻淞江。

    8月11日,南京军委会决心围攻上海,立即发布命令:京沪杭地区为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令张治中率领第87、第88两师立即向上海挺进,以主力扫荡淞沪日本海军根据地,阻止后续日军登陆或乘机歼灭之。令在苏州的炮8团、蚌埠第56师、嘉兴炮2旅、南京第10团等部,星夜开赴苏州归张治中指挥。总兵力约五万人。

    张治中接令后,于11日晚“以准备之火车、汽车输送现有军队至上海,置重点于江湾、杨树浦附近,准备对敌猛烈攻击,攻占敌军根据地而歼灭之。”

    12日晨,张治中率第87师和第88师到达上海。上午,各部队均按命令到达指定位置,展开并占领攻击出发阵地。张治中司令部驻南翔;第87师指挥所驻大场;第88师指挥所驻真茹(后移闸北),闸北是上海市区制高点,可谓战略要地。张治中从战术要求出发,企图先发制敌,在日军无充分准备之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2日中午,张治中致电蒋介石、何应钦:“本军各部队在黄昏前输送、展开完毕,可否于明日(13日)拂晓前开始攻击?我空军明晨能否同时行动?乞示知。”

    蒋介石从政略需要出发,因英美法德意等国代表组成的停战共同委员会正在开会,为避免造成不利的国际影响,则复电“希等候命令,并避免小部队冲突为要。”

    海军司令官陈绍宽奉命于11日夜,撤除长江航标灯塔;12日,用招商局各轮船公司的船和海军老式舰艇沉于江底,封锁了长江航道。

    随后,国民政府军委会下令,苏浙边区司令张发奎率第57师向浦东推进。第55师及独立第20旅调往上海南郊。第56师和61师进入上海北郊。炮兵第2旅山炮第3团由嘉兴向苏州开进。榴弹炮第10团由南京向苏州开进。第98师由汉口向南京开进。第56师及江苏省两个保安团,担任长江南岸江阴、浏河地区的江防。

    接着,罗卓英第18军,周磊第6师,胡宗南第1军两个师,俞济时第58师及王耀武第51师,向上海集中。

第022 章 淞沪大战在即

    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命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听说被人誉为“小诸葛”的北伐名将白崇禧到达南京,消息灵通的日本记者发出电讯:“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不可避免!”

    一向从严治军的冯玉祥随时准备为抗战牺牲生命,他写好了遗嘱。参加完军事会议后,他应邀到中央广播电台发表题为《我们应如何抗敌救国》的讲演。他对千千万万的民众说:

    “侵略中国的是凶横残暴的日本军阀。至于日本人民,我相信大多数是爱好和平、拥护公理和正义的。但是,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军阀,却决不应该再存有丝毫的幻想。我们只有以抗战手段,才能取得真正的和平,取得国家的自由与平等。”冯玉祥认为,我们要争取抗战胜利,就应当发扬民族精神,如申包胥、岳武穆的忠心报国精神。首先应当把自私、不诚、怕死、为家不为国、明哲保身等观念铲除净尽。他说:“比如土耳其和苏联的反抗战争,都是以民族抗战的精神,而获得胜利的最好榜样!”

    参加国防会议的各方将领一起参与制订了抗日战争作战计划。《作战计划》决定成立抗战大本营。蒋介石任陆海空军大元帅,确定了抗战指导方针,国家动员方案和成立战区,从大本营到各战区的长官重新任命。《战争指导方案》,明确了第三战区当前任务是:“迅将侵入淞沪之敌陆海军及其空军陆上根据地扫荡、扑灭,以准备敌军再来时之应战。对于浙江沿海敌可登陆之地区,迅速构成据点式阵地,防止敌人登陆或乘机歼灭之。”

    8月12日上午,张治中率司令部人员部进驻南翔。他穿一身上将军服,神采奕奕,庄严威武。参谋人员赞叹道:“张司令真威风!”

    张治中风趣地对参谋人员说:“将军若在战场上阵亡,敌军官兵看到,都要敬礼保护,准许将尸体领回,所以要穿戴整齐。”

    一位参谋说:“司令,当年‘一·二八’,我们挨了打,吃了亏;今天要狠狠地回敬它一下。扫荡计划中规定夜间袭击,今晚就可以全力进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张治中说:“委员长指示,敌人先动手打我们,才能回击,否则国际舆论对我们不利。”

    参谋说:“干脆,部队做好进攻准备,晚上派便衣去打几枪,一面进攻,一面向上级报告,就说敌人先动手了。”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张治中命令,“部队在进攻阵地待命,第87师、第88师可派一些营、连级军官换上便衣,潜入敌方阵地侦察。”

    一小时后,第88师师长孙元良来电话说:“我军在八字桥做工事,被日军射击妨碍,继用小炮对我军射击,我乃用迫击炮还击,现尚未止,但不激烈。”

    张治中立即急电蒋介石报告此情,并说“职当严切谕知,除非敌军进攻,不许开枪。”

    蒋介石紧盯着上海,各种消息源源而来:“由于日方增兵,上海局势日益紧张。日本海军陆战队于12日陆续登陆,且在杨树浦、闸北、虹口一带布置阵地,上海已陷入‘一·二八’前夜之形势。”“上海局势紧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闸北、虹口、南市一带居民纷纷迁入租界,途为之塞”,“12日下午,淞沪停战委员会在工商局会议厅召开会议,英法美意等国代表,应日本领事邀请,参加了会议。冈本在会上指责中国对沪增兵并构筑工事。俞鸿钧市长给予严厉驳斥。”……

    蒋介石找来宋子文询问:“英、美态度究竟如何?”

    宋子文说:“他们建议将上海改为不设防城市,即自由口岸,文件已送往外交部。”

    蒋介石不满地说:“娘希匹,日本人马上动手了,还不设防,混蛋!……”

第023章 淞沪大战爆发

    张治中与第87师师长王敬久和第88师师长孙元良保持密切联系。

    12日晚,战局有了变化。王师长电话称:午后6时许,敌以坦克及步兵向中**队虬江桥、军工路攻击,同时敌舰向市中心地区连续射击。孙师长电称:八字桥仍有激烈枪声,其附近房舍被敌炮轰击着火,我方受伤数名。张治中再次急电蒋介石汇报日军突袭情况后,说“我军仍抱定敌来攻就还击,敌不来攻就做工事。似此情形,行动势难延展,究应如何处置,祈迅赐电示。”

    为了实施“先发制敌”战略,张治中又说:“第87师和第88师全体官兵业已投入上海前线,布防峻事,此间民情愤慨,士气旺盛,出击日寇,如箭在弦!职自当身先士卒,效命疆场,灭此豺狼,万死不辞!至于奉命始能还击一点,事实上恐难遵命……”

    蒋介石闻报怒火中烧,愤然骂道:“娘希匹,日军这帮少壮派野心勃勃,给我打!”

    国民政府军委会决定,将上海作为抗日主战场。

    12日晚,蒋介石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该集团军下辖:第87师,师长王敬久;第88师,师长孙元良;第56师,师长刘和鼎;独立第2旅,旅长钟松;第57师第169旅;上海保安总团,总团长吉章简;上海警察总队,警察局长蔡劲军;炮兵第3团、第8团、第10团;共约五万人。主要攻击虹口及杨树浦等方面日军。将苏浙边区部队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该集团军下辖第61师、第55师、第57师、第62师、独立第45旅、炮兵第2旅。负责守卫杭州湾北岸,扫荡浦东等方面日军。并规定两个集团军的作战地境以苏州河至南站之线为界,以北为第9集团军,以南为第8集团军。何时发动,另候命令。

    同时军委会电令:“(1)张治中司令官明日(13日)拂晓攻击。(2)空军明日轰炸,海军封锁江阴。(3)第57师派1团附炮兵1营进至浦东,对浦西之汇山码头、公大纱厂射击。(4)正由武汉向华北运送的第18军(第11师、14师、67师)转向苏州运送。”另外,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后方部队迅即向上海增援。

    张治中看完电令,叹息道:“贻误两天才下作战令,我军已失先机一着。可惜啊!”

    从8月12日起,日军不断向中**队开枪挑衅,中**队一直忍耐没还击。

    8月11日,长谷川清将在本土佐世堡港待命的第1水雷战队、第2、第8特别陆战队,运到上海;同时第3舰队也抵达上海。此时日军在沪总数已达一万人,军舰已到达31艘,其中十艘停泊于军事要隘浏河口。12日,长谷川清又令转隶第3舰队指挥的第1、第2航空战队,开赴马鞍群岛前进基地(上海东南之泗礁山)。12日17时,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下达第2号非常警戒备令,命所属各部队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8月13日9时许,40多名日本陆战队员从四川北路日本小学里冲出来。他们全副武装,以日本便衣队为前导冲过横浜桥后,又冲越过淞沪铁道而到达中国地界宝山路,向驻守宝山路的中国警察及保安队射击,面对挑衅日军,中国保安队立即举枪还击。交战十多分钟,日本便衣队和陆战队员倒下十多人,在中国保安队猛烈攻击下,便狼狈地逃窜了。

    日军不甘心失败。10时许,一大批陆战队武装士兵从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冲出来,叫喊着越过淞沪铁路,向刚进至天通庵和八字桥的中国第88师实施突袭。另一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两辆铁甲车掩护下,向第87师所在地虬江桥、军工路方向攻击。中**队奋起还击,日军又被毙伤十多人。

    13日傍晚,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上海中国守军不宣而战。日军重炮猛轰上海闸北地区之杨树浦、江湾等地,掩护步兵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抗击,与日军展开激战。规模浩大空前激烈、举世震惊的“八·一三”淞沪大战从此爆发了!

第024章 敌我参战兵力

    淞沪大战开始时,日军参战部队是日本海军第3舰队(1932年“一·二八”沪战时编成),司令官是长谷川清中将,旗舰为“出云”号。所指挥的部队有:第10舰队(有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三艘),司令官下村正助少将;第11战队(有七艘炮舰、一艘驱逐舰),司令官谷本马太郎少将;第8战队(有三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司令官南云忠一少将;第1水雷队(有六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司令官吉田庸光少将;第5水雷队(有五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司令官大熊正吉少将;上海特别陆战队(有五个大队)并配属佐世保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和吴港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

    第3舰队司令官指挥的海军航空兵有:第1联合航空队,下辖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均在台北机场);第1航空队,共有战斗机21架、轰炸机12架、攻击机11架;第2航空队,共有战斗机12架、轰炸机12架、攻击机18架。两战队各舰均停泊于马鞍群岛。

    这时日军在上海的兵力,共有海军陆战队约5,000人、在乡军人3,600人,另有日侨义勇队约3,000人,共计11,600人。有战舰30艘,各种战机100余架。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于8月1日至3日,由板垣征四郎率领第5师团、由谷寿夫率领第6师团,从日本广岛的吴港乘坐大型运输舰,从九州、鹿儿岛和长崎沿海驶过朝鲜海峡,到达朝鲜釜山后,又立即用火车运往平壤、安东、沈阳、山海关,直到平津地区。

    8月13日,由矾谷廉介中将率领第10师团,从日本神户港上船,以每天一个梯队的进度运往中国塘沽,很快突破守军第29军防线,立即沿津浦铁路南下,直奔上海。

    这时日本陆军,包括驻朝鲜、台湾以及华北的驻屯军和分遣队,共有四个军18个师团、四个混成旅团、三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日本海军有一个联合舰队、三个舰队、15个战队,共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战舰285艘,排水量共计77万吨。空军有包括侦察机、战斗机、轻重轰炸机在内的24个中队,共1,500架飞机。日本侵略者野心空前膨胀。

    淞沪大战开始时,中国参战部队主要是第9集团军(京沪警备司令部于8月12日撤销,所属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仍由张治中任总司令。所属部队有:第87师,师长王敬久,下辖第259旅(旅长刘安祺)、第261旅(沈发藻);第88师,师长孙元良,下辖第262旅(旅长彭巩英)、第264旅(旅长黄梅兴);第56师,师长刘和鼎(第39军军长兼);独立第2旅,旅长钟松;第57师第169旅;上海保安总团,总团长吉章简;上海警察总队,警察局长蔡劲军;炮兵第3团、第8团、第10团。第87师、第88师原为德国顾问训练的教导第1师、第2师,1936年改编的,武器装备齐全,官兵素质较好,全师10,923人。其他师为8,170人。以上陆军兵力,总计约五万人。

    参战的中国海军有:海军部指挥的第1舰队、第2舰队、练习舰队、巡防队和测量队,及军政部领导的电雷学校,另有第1独立陆战旅(辖第1、第2两个团,共4,800人),旅长林秉周,随同第1、第2舰队。中国海军大小舰艇总共70余艘,排水量总共约4万吨。

    参战的中国空军共有:四个大队,飞机共计100余架,以南京、广德为基地,以曹娥、杭州、嘉兴、扬州、苏州、长兴等地为前进机场。

    淞沪大战已拉开战幕!蒋介石和张治中两人,都度过了漫长难熬的8月13日之夜!

第025章 大战全面展开

    8月14日,蒋介石在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发表了庄严的《自卫抗战声明》。

    他穿一身将军服站在麦克风前,声音洪亮、声调高昂地说:“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为日本所破坏无余。此条约盟,其最大目的,在于维护正义与和平。中国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赐之自卫权以应之。”

    他又说:“吾人此非仅为中国,实为世界而奋斗;吾人深信,凡我友邦既予我以同情,又必能在其郑重签订之国际条约下,各尽其所负之义务也!”这是正义的呐喊,民族的怒吼!

    同日,外交部长张群发表声明说:“中国之领土主权,已受到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为日本破坏无余……中国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维护其领土主权,并维护上述条约之尊严。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同日,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对中外记者发表谈话说:“事至今日,和平确以完全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御侮救亡,义无反顾。……本军所部全体将士,与暴日誓不共戴天。五年以来,无日不申告军中,以湔雪国耻,收复失地为己任。我十万健儿之血肉,即为保卫国土之长城!决心以当年喋血淞沪、长城之精神,扫荡敌军出境,不达保我领土主权之目的,誓不罢休!”

    8月14日,淞沪大战全面展开。中日陆海空军全部参战。战斗声势浩大,异常激烈。

    8月14日拂晓,中国空军拉开了上海空战序幕。这天,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八批76架次,集中轰炸了上海虹口、杨树浦日军司令部及兵营,以及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等军事要地,还有长江口一带日本军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有力支援了中国陆军的攻势作战。

    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本来预定“先发制敌”,不料反为中国空军“制敌机先”。

    8月14日上午,张治中下达了作战命令:“本军以彻底扫荡日军之目的,主力在上海北站、宝山桥沿横浜至持志大学、沙泾港、铁路桥、金家宅、春江路之线,完成各项攻击准备,置重点于杨树浦以西至虹口日军司令部之间。于我空军轰炸后,在炮火掩护下,勇猛攻击,进占其根据地,压迫至苏州河及黄浦江而歼灭之。作战任务是:第87师置重点于右翼,向杨树浦之敌攻击,并以一部固守吴淞及警戒虬江以北;第88师置重点于左翼,向虹口之敌攻击,并以一部对北站以南及苏州河北岸警戒。总攻时间定于本日下午3时。”

第026章 中国军队横扫日军

    4日下午3时,总攻开始了。炮兵猛烈轰击日军司令部大楼及日军兵营,爆炸声惊天动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在强烈炮火掩护下,第87师和第88师向日军发起进攻。

    左翼第88师以第264旅担任主攻,向江湾路日军据点推进;第262旅以北站为中心,牵制和歼灭当面之敌。师长孙元良在弹雨中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他在北站大楼上和水电厂屋顶上设置了两个侦察联络哨,分别由副师长冯圣法和参谋长张柏亭亲临观察战情。

    担任主攻的第264旅旅长黄梅兴是黄埔一期生,有名的勇将。他参加过东征、北伐作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在坚守庙行的作战中,团长黄梅兴带领官兵血战两昼夜,挫败日军进攻,被称为“黄老虎”。沪战结束,功勋卓著的黄梅兴晋升为264旅旅长。

    黄梅兴带领第264旅(527团和528团)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江湾路推进,在街巷中冲杀。日军凭坚固工事顽抗,逐屋争夺,街垒中一片杀声!从爱国女校迂回攻击的264旅冒着炮火奋勇冲锋,枪弹射到日军特制的钢板防盾上,被乒乒乓乓挡回来,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战至中午,先头攻击部队已接近日军指挥中枢。日军司令部附近尸体遍地,一部分日军退入司令部内,其余日军沿着北四川路逃窜。在日军司令部南面指挥冲锋的黄梅兴旅长,从八字桥侧面率部攻击占领持志大学的日军,在猛烈火力下日军溃逃。“冲啊!”黄梅兴率部追击,日军死伤累累。中**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连续攻破日军十多个据点。

    在八字桥方向并肩冲锋的第262旅523团团长吴求剑和团副张正戈身先士卒,手拿短枪呼喊着前进,率领全团官兵,一鼓作气攻下了日军据点。

    傍晚时分,第264旅进攻爱国女校的日军。敌人强烈炮火封锁了进攻路线。攻击部队伤亡很大,敌我形成相持状态。中**队又一阵猛烈攻击,日军阵地开始动摇。乘着日军火力疏松之际,黄梅兴率领官兵发起冲锋。第264旅怒潮般冲破了日军防线,一举攻占了日军阵地。残余日军纷纷溃逃,遗弃的枪支和尸体一片狼藉。

    怀着胜利的喜悦,一身征尘的黄梅兴旅长要通了师部电话,正当他手握话筒报告战果时,一颗**飞来,在他身旁爆炸了。黄梅兴立即倒下,不幸牺牲了。黄旅长阵亡,官兵极为悲痛,攻击暂停。在攻击爱国女校战斗中,该旅参谋主任邓洸等30多名官兵殉国了。激战终日,第264旅共伤亡官兵千余人,该旅527团就有七名连长阵亡了。

    右翼第87师以261旅担任主攻。第261旅也是能打能拼的主力部队。旅长沈发藻率部攻击,激烈的街巷攻坚战在每一条马路和每一幢楼房间展开。第261旅一部在陈家行、张家宅、陈家巷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反复争夺,虽有不少伤亡,但是连战连胜,一度夺回了沪江大学,占领了日本海军操场。该旅另一路,则迫近到日租界外面的姚家桥,与兄弟部队一起包围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第87师259旅担负攻占公大纱厂的任务,旅长刘安祺率部攻击,势如破竹难以阻挡,攻陷公大纱厂后,乘胜向日军据点继续进攻。

    日落时,张治中命令:“第61师钟松独立旅,火速接替第264旅阵地。”并命令:“炮兵对虹口和杨树浦日军据点,猛烈轰击!”顿时,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在炮火掩护下,中**队向日军奋勇冲锋。日军不断后退,收缩阵地。战局正向有利于中**队的方向发展。

    张治中暗下决心:“抓住时机,一鼓作气,扫荡日寇盘踞上海的最后据点。”

    正在这时,张治中接到蒋介石电令:“今晚不可进攻,另候命令。”

    张治中长叹一声:“唉!为什么?……”

    因为8月13日,英美法三国政府提出将上海作为中立区,建议中日双方军队撤出上海,并由英国驻日大使向日本政府转告。又因美国特使史迪威的到来,蒋介石试图探探消息,了解美国态度,再做决断。所以蒋介石命令张治中停战,派宋子文和宋美龄接待史迪威特使,并任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令其前往上海视察。

第028章 中国军队重开战

    8月15日,国民政府成立最高统帅部,蒋介石为统率陆海空三军大元帅,何应钦为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原外交部长张群为秘书长。

    全国拟划分为五个战区:河北省和山东省北部为第一战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辖第1、第2、第14集团军,阻击沿津浦路、平汉路、南下之敌,并侧击南口之敌;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为第二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辖第6、第7集团军及骑兵第1军,进攻察北之敌;江苏省长江以南和浙江省为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辖第8、第9、第10、第15集团军,扫荡上海之敌,歼灭登陆敌军;福建省、广东省为第四战区,何应钦任司令长官,辖第4、第12集团军,固守闽粤海岸;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南部为第五战区,李宗仁任司令长官,辖第3、第5集团军,防守山东及津浦路徐州地区。

    蒋介石对何应钦、白崇禧说:“给我把精锐部队都调上去,我要在上海大打一仗,让国人看看,让罗斯福看看,让裕仁看看,我蒋某人不是好惹的!”

    16日上午。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新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上将,从无锡乘车前往上海南翔前线。汽车正在向前疾驰。两架飞机飞临上空盘旋。冯玉祥与随行参谋下车避进了路边一所茅屋。敌机投下几枚炸弹,把农田炸了一个大坑而后飞去。冯玉祥走出茅屋,外面硝烟还未散尽,就又乘车向南翔飞驰。他说:“不怕!当战争初起,我即抱定牺牲之决心,写了遗嘱留给家人。万一有何不测,我当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口号,以身殉国。”

    一小时后,在南翔第9集团军司令部大门口,张治中和张发奎等前来迎接冯玉祥将军。他们亲切握手、问候。然后,冯玉祥说:“诸君为国拼命,至堪嘉尚,我故亲冒矢石前来看望诸君。”他们走进司令部落座。众将领对这位国民党元老、铁心抗日的老将军十分敬仰。

    张治中说:“副委员长公忠为国,我们素所敬佩,决心竭诚听从副委员长指挥。”

    张发奎指着作战地图向冯玉祥汇报说:“虹口、汇山码头之敌大举反攻,我警察总队不支,第87师正在增援中。”

    冯玉祥当机立断:“将戴民权的第1师交给你指挥,钱塘江以北地区归你负责,以南地区归刘建绪负责。怎么样?”

    张发奎:“服从命令!”

    冯玉祥问:“还有什么问题?”

    张治中直率地说:“一是屡战屡停,失去先机;二是无重火器,难以攻坚;如日军登陆,非近距离拼杀,难以拒敌。”

    冯玉祥点点头说:“这些问题,设法逐一解决。”

    16日下午5时,张治中召集师以上军官会议,商讨歼敌之策。

    他说:“今天,我从前线回来反复思考,总觉得敌人援军将至,只有迅速拿下虹口、杨树浦,战役才能取得主动。”

    孙元良说:“这个仗,不能再这样窝窝囊囊打下去了。如果敌人援兵一到,敌我态势立变,我们将失去优势。”

    王敬久说:“我也认为,只有速战速决,才能争取主动。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歼敌良机再不能失去了!”

    张治中沉思片刻,说:“好,那就决定,明日(17日)拂晓,全线总攻击!”

    8月16日,日本政府拒绝了英、美、法关于将上海作为中立区的建议。

    当日晚,蒋介石命令张治中:“明日(17日)拂晓,发起总攻。务必在日本援军登陆前,歼灭上海的日海军陆战队。”正巧,这与张治中的总攻决策不谋而合。

    张治中接令后,立即下达命令:“第87师攻击杨树浦之敌,着重点于两翼。即一翼由东向西,一翼由西向东,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兵力以第87师2团任主攻,以夏楚中率98师2团巩固87师主阵地。第88师总攻方向,一为由北向南,一为由西北向东南,使敌不能集中向我。兵力以第88师3团、钟旅之2团任主攻,借保安总队1团守主阵地。明晨5时,开始总攻!”

    17日晨5时,总攻开始了!沉寂两天的上海,再次响起猛烈的枪炮声。虬江日军阵地一片火海,烈焰冲天,硝烟滚滚。中**队冒着猛烈炮火向日军据点发起勇猛冲锋。

    总司令张治中离开南翔司令部,来到江湾,登上叶家花园水塔上督战。

    9时许,王敬久师长电话报告:“87师已占领日军俱乐部和日海军操场。敌军两次反攻均被打退,我军炮击命中率颇佳,但因目标坚固终不能摧毁。”

    孙元良师长电话报告:“88师主力由北分向日本坟山、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攻击,反复争夺,伤亡甚重,日本坟山、法学院两处,死伤尤多。现已将正西面之敌击退。”

    当天,中国第87、第88两师占领了五洲公墓、爱国女校及粤东中学等据点。中国海军电雷学校两艘雷艇秘密驶至黄浦江,向停泊码头附近“出云”号日舰发射鱼雷,将其击伤。

第029章 中国军队铁拳行动

    中**队的攻坚战,从江湾到杨树浦一线全面展开。以第87师、第88师两支德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在炮兵、空军等部队配合下,与强大顽固的日军进行着殊死拼杀。中**队本想以多于日军数倍兵力,一鼓作气将近万日军扫进黄浦江,然而日军的坚固工事、优势装备及武士道意志,使中**队的攻击收效甚微。

    八字桥、爱国女校、海军俱乐部和海军操场等据点,已经屡次攻占,又屡次被反攻,敌我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面对久攻不下的据点,官长们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大批日军登陆增援,一旦运兵日舰开到,整个战场形势就会突变。中**队必须在大批日军来到之前,彻底摧毁日军重要军事据点。

    派驻第9集团军的德**事顾问富肯豪森分析了战场形势后,提出一个叫做“铁拳计划”行动方案。日军阵地从汇山码头经吴淞路、北四川路到江湾中路,蜿蜒曲折如一条长蛇。应在这条长蛇腰部选择一个突破点,集中兵力发动突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然后再攻其心脏,这样日军就会土崩瓦解。这个计划又称“闪电战术”,德国在欧洲战场采用后战果累累。

    按照德国顾问的意见,挑选五百精兵组成一支突击队,携带轻便武器,以虬江路为突破目标。因为这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是连结闸北和虹口的干道,又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前沿防线。在突击队发起攻击前,集中全师炮火轰击目标阵地。发起攻击时炮火进行掩护,另配相当的自动火器直接支援。“铁拳计划”作战方案确定了。

    第88师五百名精兵集合起来了。28岁的营长刘宏深为突击队长。炮火支援由炮兵营长王洁负责。因为突击目标在第262旅阵地正面,262旅配合实施。

    18日拂晓发起攻击!突然,排山倒海的炮火倾泻在与北四川路交叉的虬江路上。敌营一片火海,浓烟冲天。乘着烟雾未散,刘宏深率领突击队员猛虎般地冲进敌阵,轻重武器一齐开火,逃不及或抵抗的日军纷纷被击伤、击毙。粤东中学、爱国女校、日本坟山……他们一路冲锋,一路扫荡,街巷一片尸体!激战中,深入敌阵的刘宏深营长,突然被日军枪弹击倒,热血染红了军衣,新婚三月的刘宏深不幸牺牲了!突击队失去指挥,只得撤退下来。

    占领虬江路的日军骑兵队,继续向中**队袭击。上海保安总团第2团与日军对峙着。1中队已伤亡15人。中队长吴羽军发现一家木炭店里有许多空竹篓子,顿时计上心来。

    天刚黑,他指挥士兵把竹篓子全部搬到马路上,一只只用绳子拴起来,派四挺机枪在附近伏击。一个班士兵边打边呼喊,顷刻引来日军骑兵队,佯装败退的中国士兵,忽然间隐伏在路边小巷中。冲杀过来的日军骑兵队,一下子冲进了竹篓子阵,踏进竹篓子的马蹄挣脱不了,于是人仰马翻,狂嘶乱跳。3排长一声令下,四挺机枪同时开火,隐伏的士兵从小巷中冲杀出来,激战20分钟,日军骑兵队全军覆灭,除了四名俘虏,其余全部毙命。

第030章 铁拳行动日军受挫

    担任左路攻击的第87师,也组织了一支突击队。这支突击队由两个轻装步兵营、一个工兵爆破队、一个平射炮连和一个通讯班组成,精兵强将,步炮协同,由该师主力团521团团长陈颐鼎率领并指挥作战。

    18日拂晓,突击队发起攻击!平射炮连和工兵爆破队大显神威,炮火和炸药摧毁了十余个日军地堡,地堡里的机枪全哑了。龟缩在坚固工事里的日军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只能盲目地射击。这时,一位穿短衣短裤的中年男子跑过来为突击队带路。突击队在他带领下,趁着夜色中从一条小路上绕过日军岗哨,一直挺进到东江湾路。

    这一天,第87师攻占了日本海军操场和海军俱乐部。从北向南,突击队横扫日军,所向无敌,一气挺进到黄浦江边,连夜发起了新的进攻!但是,平射炮和炸药都不能摧毁钢筋水泥的坚固据点。特别是日军公大纱厂,突击队围攻了两天,仍然未能奏效,只好奉命撤退。

    张治中将无重火器而攻坚不克的战况电告军委会,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何应钦也为之焦虑。他想到组建不久的化学兵总队,决定用被称为现代武器的“抛射炮”试一试,能否摧毁坚固的日军工事。

    这种抛射炮是法国发明的,将12门炮用电线连接,电钮一开可同时发射,其威力显然很大。何应钦命令,由12门抛射炮组成的化学兵联队火速开赴上海参战。没有参加过实弹发射的化学兵联队,二百多人在淞沪铁路西面的五卅公墓待命。

    联队长李忍涛向班排长传达命令:两小时内做好一切准备,听令射击,务必摧毁虹口公园前面江湾路上的日军司令部。

    联队阵地设在有围墙的一幢花园洋房内。经过侦察,立即构筑工事,安置炮位,一切准备完毕。联队长李忍涛奉命“开炮”!第一炮没能击中目标。修正距离方位再次发射。隆隆炮声中,黄磷燃烧弹和爆炸弹飞越了三百多米后,准确地穿入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第四层大楼的墙壁,顿时火光冲天,浓烟翻滚。

    李忍涛激动地高喊:“打得好!再放!再放!”连续三次齐放,36枚抛射弹全部倾泻在日军司令部内。乘着日军火力被压制之际,中**队发起了冲锋!……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刊出《日军司令部残破》、《敌司令部爆炸燃烧》等目击报道。《申报》记者云:八字桥一带前线,敌人自18日晨起全力反击,旋进旋退者五次,日军损失奇重。江湾路上“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已残破不全,屋顶太阳旗早已撤除,第四层大楼因遭猛烈炮击,早已一片瓦砾,不能使用。而各层楼之玻璃完全震碎,宛如蜂房。其中负隅死守之日军,利用坦克车、铁甲车等利器,不时出动。该司令部四周之防御工事,极为坚固,不易攻破……”

    《泰晤士报》同日发表新闻《华军骁勇善战》云:“17日下午,杨树浦全区有肉搏之战斗,中**队奋勇冲锋,深入日军阵线,日军未及集合抵御,被迫退至韬明路之后,该阵线直达宝山路,中**队遂由阵线裂处冲入,直至深夜,中**队犹奋力进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