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六十四章 绝密档案

    readx;bc886是一份关于枪的绝密文件的,其实在bc开头,和xa开头的众多资料会中,全部都是在阴山的秘密基地之中,基于杨元钊的前瞻性眼光进行开发的东西,最开始,是火炮,装甲车,坦克和飞机,但是这些已经进入到了西北军的序列,开始为增强西北的实力而发挥作用之后,在杨元钊的首肯之下,又一波新的研究开始了。

    bc886是一份秘密基地之中,准备的高射机枪的资料,bc开头的,基本上都是陆军武器,而xa开头的是空军武器,至于海军,则是h开头的,相对于陆军和空军,他的武器的少,但是却非常重要,航空母舰项目,护航防空巡洋舰项目,声呐项目和拖拽雷达项目。

    很多项目,只是一个空荡荡的,一个愿景的计划,时间跨度太大,科技的水平相差甚远,很多项目只是一个前瞻性的命题,但是在材料的支撑之下,不少只是雏形的项目,却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比如雷达,声呐,高射机枪和高射炮这些的。

    原因无它,他们的基本原理,在后世,几乎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都知道,更何况是工科的学生,而一体机对于电子方面,简直有无以伦比作用,制约着电子行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良品率,在工业手段和技术改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之下,电子产品的价格非常高昂。

    可是一体机的生产能力和复制能力,简直是突破这个界限的天然主推剂,只要实验室能够生产处比较完美的电子管,晶体管,甚至是集成电路,一体机就可以在瞬间复制成千上万,跟大型的工业母机相比起来,电子产品,就是相对较小。

    在这个飞艇控制天空,飞机还是雏形的年代。高射机枪的只能够当做黑科技来研究,相对于普通的机枪,哪怕有1000米以上的射程,并不代表他能够打到1000米的高度。平飞的距离,跟向上的,一定高度的距离是截然不同的,能有一半都不错了,有些甚至只有四分之一。这需要特别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面,对于材料的要求更高。

    二战时期的,一般的88毫米高射机枪,可以轻而易举的穿透120毫米的火炮都未必能够穿透的坦克的装甲,高射机枪方平射,成为了苏联的杀手锏之一,这是苏联骄傲的地方,可是后人想想,这何尝不是可悲的表现。高射机枪本身的作用是为了防空,而不是为了反坦克,当高射机枪要放平打坦克的时代,可想而知自己的装甲部队怎么样了。

    按道理说,这个时代高射机枪,最多就是把普通的轻重机枪,用支架加起来,但是那个既不专业,弹道也无法控制,防空能力几乎等于零。这也是在抗日战争的时期,八路军也好,**也罢,都有一条禁令。在面临飞机轰炸的时候,只允许躲避,不允许对着飞机开火,没有专业的高射机枪,对于飞机的开火根本就没有用,反而会被飞机发现。造成无谓的伤亡。

    杨元钊之所以笑,就是因为后世不少神剧之中,不但出现过轻机枪,狙击枪,甚至连普通的步枪手枪都可以打飞机的情况,这让已经成为上位者的他来说,只能用一句呵呵来表达了。

    西北拥有独立的材料研究所,在材料上面,拥有一体机的情况之下,西北不缺,每天数千份的材料,可以通过一体机的,搞清楚材料的基本作用,西北材料研究,一直都处于世界前列,甚至有些方面,比整个世界的研究成果加起来都深入的多。一些使用在特殊的领域,耐高热,耐腐蚀的高端材料出现,也出现了硬度和柔韧度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使用到大口径的舰炮上面,更能够使用到高射机枪和高射炮上面。

    杨元钊很清楚,未来是属于飞机的时代,哪怕是舰艇,也必须要重视防空的,如果一艘舰艇,没有任何的防空的话,必然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哪怕是强如大和级这样,超过7万吨的超级战舰,也是同样,历史上的大和,之所以被击沉,是飞机的作用,可是那时在上百架飞机,连续不断的袭击之下,分了两拨,足足两个小时之后,这才战沉的。

    在所有造舰之中,幻想级和猎户座该,都预留了防空的位置,虽然不多,但是西北却在不遗余力的开启防空机枪和机炮的研究。最大的防空炮火高达108毫米,比较攻防平衡的就是88毫米机炮,使用的也是西北最高级别的材料,不过体系太多,基础薄弱,进行的比较缓慢,暂时有进展的,也就是高射机枪和普通的小口径高射炮。

    从杨元钊那里拿到了报告之后,参谋们迅速的回到参谋部,上方绝密的红色标头,代表着之前,整个西北只有不到20个人能够调阅这个档案,当然了,现在有杨元钊的背书和签署,等于是解密了这个文档,虽然也需要保密级别在c级以上的才可以阅览,但是校级以上军官,情报局,外交部一定层次军官也可以看到了。

    这是,两份报告之中,讲的武器跟普通的轻重机枪稍稍的有些区别,却改动不大,但是上面的性能指标,却有些可怕,最大的哪一个20.5毫米的重高射机枪,可以打到4000米左右的高度。

    在秘密基地的研究之中,最初的高射机枪,是把普通的机枪,口径加大的,枪管加粗加长,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获得较高的初速和较大的高度,不过集中了众多枪械大师,再加上杨元钊类似抽风一样的指点,最终高射武器向着跟常规武器越来越远的方向前进了。

    入门级的高射武器,被定位于了12.7毫米,这也是后世高射机枪的最低口径,经过了几个体系的研究之后,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射高达到了800米左右,比后世的先进的大概差两三百米,可是对于低空低速的飞艇来说,威胁巨大。

    当然了,这样的武器限制极大,飞艇因为速度较低的原因,一般的飞行高度都在在4000米和5000米之间,很少有飞艇会主动的下降到800米的高度的,所以这个机枪只能够成为辅助。

    要想增加射程和高度,口径必须逐步扩大,后续的研究之中,14.5毫米的可以够得到1800米的高度,基本上有使用性了,因为飞艇如果想要保证投弹的效率和准确度的话,可能要降低到2000米的高度,甚至可以被主动的引导下来。

    而接下来17.5和20.5毫米的,射程分别达到了2500米和3000米,这样的射程,已经可以足够让人满意了,参谋部里面,众多参谋群情激奋,分别在商讨,到底给德国方面哪一个,一些人甚至在考虑,是不是把17.5和20.5的先扣下来。

    当这个情况报告给杨元钊的时候,杨元钊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已经提前扣掉了,在他的手中,还有一个bc887的文件,是一份关于高射机炮的,这是一个杀手锏的,目前西北比较完善的制作出来的,也就是25毫米的机炮和35毫米的机炮,可就是25毫米机炮,可以最高打到6500米以上,对于4000米之内的无防护目标都有不小的杀伤能力,至于35毫米,他甚至极限可以得到8000米,对于5500米之内的,有一定防护的目标都有杀伤作用,这两个确切的说,不是针对飞艇的杀手的,他们的目标是高空高速的飞机。

    杨元钊考虑再三,虽然说,这些高射机枪,机炮,都是基于西北的材料才制作完成的,一般情况之下的,不怕破解,但是25毫米机炮这玩意,还是太过先进了,如果给予德国的话,7500米的高度杀伤能力,对于目前螺旋桨飞机来说,有巨大的威胁,还是不给了,反正材料这个难关控制之下,不太可能获得突破,先给予1000米,和2000米高度的这些高射机枪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2.7毫米和14.5毫米,最多可以扩展到17.5毫米,这是极限了。

    拿到了250艘飞艇的订单,有实质上的解决了德国所遇到的问题,杨元钊最开始推行的原则,越来越得到了西北军政双方的认可,欧战开始之后,西北工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但收获了庞大的订单,获得了足够的利润,在整个中国的政治环境之中,也越来越轻松,少了英法俄的介入,美国又因为欧战分心,暂时是影响不到中国了,西北可以不断的使用小动作,争取在欧战结束之前,统一整个中国。

    如此良好的环境,当然要持续下去,明眼人都知道,德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协约国,美国参战几乎只是时间问题,德国能够拿下巴黎,从巴黎获得尽可能多好东西,才能够继续的武装德国。

    而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才有参谋提出来,高射机枪是否有足够的威力,能不能看看实物。(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五章 高射机枪

    readx;参谋们有些怀疑,这两份武器是否真的这么厉害的,追问这两件武器,是否有实物,实物当然有,从12.7到35毫米,一共8个档次,都有实物,这些都是枪械或者小型火炮,对于拥有全门类,各种完备的加工能力的西北而言,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这其中,机关枪已经解禁了,机关炮被扣下来了,从12.7,14.6,17.5和20.5几个口径,它们都可以让参谋们,一一的检验。

    实验枪厂,庞大的占地面积数万平方,此时已经做好了清场工作,专门的探空气球,经过计算,冲入了一定比例的混合气体,可以保证他在升入到一定高度之后,停下来,空气浮力的这点问题,对于现在科技已经全方位发展的西北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放置的探空气球一共是四个,800米,1500米,2500米和4000米,分别代表着这几种武器的射程,虽然不可能精确到极点,可是这一次的测试,也只是一个简单测试,大致差不多就行了。

    探空气球飞了起来,越来越高,其实这些探空气球都不大,也就是几个立方那么大,在地面上看起来不小,一旦升到空中的话,就会非常小,特别是4000米的高空,几乎就是一个小气球的样子,用肉眼看,几乎看不清楚。参加的参谋们,虽然不精通测量,但是看着高度,基本上也就了然了,这是科学的实验。

    4个高射机枪的,摆放在了试验场之中,本来,按照高射机枪来说,是双联和四联的多一点,后世甚至出现八连密集阵,只有在一定范围之中。集中了更多的火力,才能够给防空架设一个牢固的屏障。

    不过现在是实验,只是单管,参加的也只是参谋部和部分的军方高层。可是有过军队经验,熟悉武器的军官和参谋就看出来,这个就是轻机枪改转过来的,似乎枪管较长,他们也清楚。枪管较长的情况之下,可以带来较大的初速度,可是这样就行了么,可以打到那么高的高度么,800米和1500米还凑活,但是2500米和4000米,那简直不是可以触及的领域,对他们而言,很难想到。

    可是一个个机枪,特别是口径越来越大。枪管越来越长,越来越粗,似乎给了他们信心,当士兵们给高射机枪安装弹药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拽光弹,这种从空战之中越来越深入应用的武器,成了对空和空空武器的标配。只有明确的拽光弹,才能够明确位置和目标,广阔的空中,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很容易打空,这也是早期空战武器最合适和是最简单的使用。

    能够到这里的战士,绝对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可能在其他的素质上面。不如特种兵,在射击这一项上,绝对是久经考验的,最资深的一个试枪员,几乎击发过上千万的子弹,枪对于他们而言。简直都跟手脚一样,密不可分了。

    果然,在五法子弹之中,根据弹点,就可以找到目标的位置,最多15发子弹之后,气球就会被打爆,特殊气体被气球放出来,告知地面击中目标。

    12.7毫米的完美展现,然后是14.5毫米,17.5和20.5的,一次次的成功命中,让众多参观者都非常高兴,特别是后面的20.5的,4000米的高度,几乎看不太清楚了,可是精锐枪手,却可以在10组子弹左右,找到目标击发目标,以高射机枪的射速,绝对可以称之为奇迹了,展现了试枪员出色准确度。

    试枪最终圆满的结束了,所有的参谋们都比较的满意,都是军事方面的人才,很自然的,开始探讨这些武器在军方上面的用途,有了这些无期,一定程度上面,飞艇真的没有必要再装备了。

    见识过欧洲飞艇的作用之后,有军方的军官,曾经提出,重新的装备飞艇,在飞机没有彻底的解禁,只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兵种出现的时候,只有少部分高级军官知道飞机的部分作用,所以底层的军官,在见识到了飞艇的作用的时候,才会这么的提出来,

    底层的舆论,在一定情况之下,还是影响到了上层,特别是飞艇的技术简单,用途广泛,不过的这个却被高层联合的否决了,底层的只是接触了西北一号,这个最初定型的飞机,可是在超过1000马力发动机出现之后,双发,四发的飞机出现的时候,未来的飞机性能只会越来越强,甚至现在已经彻底全面的超越了飞艇了,这种情况之下,再使用飞艇的话,那代表着历史的倒退。所以否决了这一个意见。

    现在高射机枪的出现,在底层军官之中,可能会平息这个风潮,又为陆军增加了一个强大的武器,就高度而言,这款武器,如果放平射的话,会有多少射程,会有多少威力。

    事实上,试枪员还真的知道,为了测试一款武器的性能,高射机枪这玩意,虽然是为了攻击天空中的目标开发出来的,但是所有的武器都可以对地使用,不过在这个时代,因为西北制作出来的高射机枪,真的威力太过强大了,当比一般机枪射速更快,威力更大的高射机枪,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时候,那种威力,那种横扫一切的感觉,真的是所向披靡的,所有的靶子只有一个接过,那就是碎。

    试枪员亲自演示了一遍,当暴风一般12.7毫米高射机枪,扫过整个场地的时候,数寸的靶子直接被打碎了,而就算是金属靶子,也会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了。

    得到了这么一个威力强横的武器,所有军官都是比较的高兴的,甚至一些参谋们还在讨论,到底多长时间,能够让他们的部队装备到这些武器,毕竟强大的武器,所需要的适应时间也会增加,还需要给它一个合理的使用方法。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杨元钊很清楚高射机枪的雏形已经出来2年多了,就算是成熟产品也已经出来一年了,一直都束之高阁的缘故,一直到制作出来之后,都没有多少人知道。现在的西北军,虽然拥有大量的新式装备的,比如大口径火炮,装甲车坦克,甚至是重型四发轰炸机和强击机,可是这些都是在保密的范围之中,小范围的使用的。

    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底层军官的迷茫,高层已经知道,目前西北陆军在全方位上,已经是世界第一的,目前轻型坦克装备了一个旅,重型和中型各装备了一个团,至于重载轰炸机,更是拥有的12个中队之多,可是底层不知道,可想而知,未来当西北走到战场的时候,西北的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军事设备,拥有超越了这个时代10年,甚至是20年的各种武器,但是未必能够配合默契,这些武器会有些发挥不了作用。

    参谋们无心的话语,让杨元钊突然醒悟,军事方面,他真的只是小白,眼光和很多方面,冠绝这个世界,可是从最开始的包头保卫战开始,他就表露出的军事上面的一些可笑的缺点,却是被历史证明的了,本来包头保卫战不会打的那么的惨烈,可是最终还是那样了,那些死在包头城下的马贼,虽然说是罪有应得,可是如果能够改造好,何尝不是重要的劳力。

    除此之外,后面的北洋一战,如果西北再军事方面多注意点,说不定不会打那么辛苦,对俄一战是一个特例,发展的太快速了,西北的动作很快,可是杨元钊只是下达了对俄作战的命令,只有的军事部署,几乎都是蔡锷等专门的军人定下来的。

    现在跟日本在山东,跟北洋和革命党的暗战,就更加如此了,基于诸多的考虑,他隐藏了飞机,让陆军选择了一条更加困难的路,这一点,他不后悔,飞机太重要了,可是他就这么不放心西北的军人么,从建军开始,从包头保卫战,抵抗强悍北洋军,粉碎**立,再到不久之前,对抗俄罗斯大军,虽然西北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让整个世界列强,正视西北的存在的,却是西北军无数的牺牲,哪怕杨元钊给西北军最好的武器最好的训练,可是不停的作战,损失还是有的。

    中国在整个近代,已经受到了太多的痛苦了,西北给他们带来的希望,给了他们站直腰杆的基础,也给了他们尊严,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西北给了他们重生,这也是军人们拼了命维护西北,维护西北的一切的根基。

    无数的感悟,充斥在杨元钊的心头,看来接下来,阴山秘密基地的事情,适当的让军方的高层介入,一些有关军事装备的事情,他也尽可能少的插手,中国人哪怕在几十年之后,拿着的落后了十年甚至更久武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推前几十年,中国也一定可以,虽然不会刻意的泄漏先进的装备,但是即便泄漏了,西北现在也有这个底气站在世界同步的水平,即便差一点,又有什么人能够击败西北。(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六章 庞大订单

    readx;有了实物,特别是性能比较出色的高射机枪,西北方面很快就回复了德国人,德国方面向西北求助,本也就是最后的一根稻草,有更好,没有也没办法,他们会依靠着西北提供的飞艇,跟英法在巴黎进行飞艇决战,可以想象,损失会非常的大,可这没办法,这是要攻陷巴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可是谁也没有想过,会得到西北方面的迅速回应,要求只是几天,就反馈回来了,西北不但给了解决的方法,还把首批2000只12.7mm的和1500只14.5毫米口径的机枪交付给了德国,这是在过去的时候,阴山基地为了支撑训练所试生产出来的,全部打包通过海运抵达巴士拉,然后在3b铁路运送到德国,最多25天到30天的时间,就能够运送到德国,绝对赶得上巴黎之战。

    为了表现出的诚意,西北还邀请了的德**方做了一定的测试,当然了,只是12.7,14.5和17.5,20.5的性能太过出色,对于低空低速的飞机有一定作用,故而被西北方面,延缓出口了,反正如果战略正确的话,2500米的高度,跟4000米的高度,差别不会太大。

    同样是在一个试枪厂之中,不过高度只有三个,驻扎在中国的德国武官和一些军方的将领,共同参与了实验,这些东西都是用目光能够看到,众多军官亲眼看到测试用探空气球,在800米和1500米,2500米的高度,被密集的火力击碎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一些年轻的,发散思维比较强大的德国指挥官,直接的就想到了许多的战术,在空战的时候。把对方飞艇拉入到相应的区域,这样就可以发挥出这些高射机枪的作用了。

    在空战之中,有一个原则是已经确认的,高度决定一切。所以飞艇的训练之中,如何占据高度,成为了关键,顺风向,在云层的遮挡之下偷袭。都是飞艇的战术之一,现在有了高射机枪之后,就完全不一样,可以把飞艇有目的的引下来。

    在某种程度上面,拉低高度,在高度差别巨大的情况之下,准确率会大幅度的降低,一般而言,高度高上相差150米到200米是适当的高度,只要把这些飞艇拉低到了这个高度之下。对方想要攻击,就必须要跟着下来,一切似乎都已经是顺理成章的。

    一些激进一点的德**人,提出来是否能够把高射机枪放在飞艇之上,这样移动的飞艇,会战斗力更加的强悍,不过,西北方面遗憾的告诉他们,不要高兴的太早了,这不可能。

    飞艇之所以能够飞上天空。是因为整体比重比空气要轻,即便是西北对飞艇进行改装的,无论是机舱还是下面的吊舱,不可能太结实。甚至连装甲都不可能有,因为追求高射的效果,枪管都比普通的机枪长得多,最关键的是,后坐力极大,以飞艇的牢固程度。不太可能承受这样猛烈的后坐力的。

    听到了这个结论,德**官只是稍稍的有些失望,没有太在意,本身这就是陆战武器,有了三种机枪,800米,1500米,甚至是2500米,这会成为禁区,只要把对方的飞艇引过来,己方就可以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之下,针对对方,设下圈套,突击对方的飞艇,高射机枪的价格很昂贵,基本上是普通的同口径的机枪的3倍以上,子弹也差不多是这样,但是大量高射机枪的出现,等于在一定程度上面,减少了飞艇数量的劣势的优势,从大量的高射机枪,补充到位的时候,就是双方空中决战的时候,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也会让双方的平衡发生变化,胜利必然属于德意志。

    德国方面把好消息报告给了国内,德国参谋部经过了再三的询问,特别是实弹射击的一些细节部分,最终确认了这个高射机枪对于空中物体作用,在联系了德国方面的军工厂,把这个创意询问了军工厂,看军工厂是否能够仿制,不过很遗憾,短时间没有办法制造出来,在这个前提之下,德国开始大量的向西北下达了订单,高射机枪哪怕翻上三倍的价格,也不可能比一个火炮贵多少,12.7的价格大概是在2700西北元,14.5的3300元,17.5的最贵,达到了5200元,但是德国方面,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总计1万套,包括子弹在内的,7000万西北元的订单,要求最好在3个月之内完成。

    从战争开始来算,军费和其他开支越来越多,德国几乎是什么都缺,从武器,到民用物资,再到粮食,拥有着庞大生产能力的西北,在各方面保证了德国的需求,很多东西都只挣到合理的利益,这也是西北跟德国之间的交易能够运行下去的根本原因。德国再怎么的发展,也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之中发展起来,整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比不上英法这两个占据世界权利多年的流氓国家,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是咬着牙坚持,为的就是在占据巴黎之后,让法国退出战争。

    杨元钊很清楚,这是不可能,后世的二战期间,就连巴黎被占据了,整个法国都沦陷了,傀儡政府都有,法国依然在抵抗,亡国之战,在同样水平的两大列强之间,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战争肯定就奔着三四年光景去的,因为有西北的输血,也不一定能够坚持下去,索性西北选择了可以用实物来的交换,甚至包括了一些古董之类的,都可以以合理的估价来交换的方法,从另类的角度,给德国持续不断的支持。

    德国在战争初期,收获不小,最起码,比利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国库之中历经漫长时间的累积,也积累了几十吨的黄金,加上民间收缴的,快一百吨,只是这个,就可以支撑作战不短的时间了,加上一些文物收藏,这些加在一起的,也算是巨大的收获了,从法国那边得到的更多,本身法国就是传统列强,跟英国一样,几乎是抢了整个世界,他的财富就更多了。

    德国对巴黎的围困,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于的对巴黎的财富的垂涎,因为德国方面的速度极快,巴黎方面没办法转移多少东西,可能运走的都是少部分的黄金,剩下的都在巴黎的各大博物馆里面,按照之前德国人调查的数字的,巴黎拥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展览馆超过3000家,保守估计,最少有50亿-150亿美元之间的财富,拿下了这些,最少前面这一年军事上的投入是有了,还可以从西北购买到更多的东西。

    在西北的支持和调和之下,整个一战的局面,向着另外的一个方向,逐步转变,德国有效的把战争收缴的东西换成了资源和武器,避免了无所谓的消耗,西北从德国手中,收获了大量黄金等硬通货,工业机器和一部分古董,其中有属于中国的,在过去战乱时间,流落到了欧洲的,但是更多的是欧洲本土的文物,虽然一些比较重要,都被德国拿回去,充当是战利品,可是剩下的数量也同样相当的庞大,这些对于普通人层面,已经算的上是非常不错的产品,可是在国家的意义上,只能够算是有价值的东西,文物保护这玩意,除了卖出短时间之内,无法获得更多,甚至还会因为保护和修缮,投入大量的资源。

    战争关键时期的德国,无法承担这个投入,西北的出现,等于是用适当的价钱,接过了这些的有价值的文物,在这种情况之下,等于一定程度上面,放开了德国方面的购买力,让他们把这些财富变成武器,运用到战争之中,现在看起来,德国做的非常的好,欧洲的战局直观的表现了这一点。

    订单已经安排了适当的企业生产,西北从最开始,布局的时候,就瞄准着的军事工业,军事工业的比重相当的大,高射机枪,除了少部分的材料,需要用特别的模具或者是材料进行加工,大部分的材料,跟普通的机枪没有多少区别,别说是1万套,就算是三五万套也是没问题,除了德国的订单之外,西北军本身,高射机枪会普及到团一级,在一个团之中,会专门的列出一个高射机枪连,普通250人左右的连,会加强到350人左右,按照5个人一组双联高射机枪的分配,一共会装备140挺,就这个数据上面来说,西北庞大的军制,一个师大概是1000挺左右,整个陆军,70个左右的师,差不多就是7万挺,加上一些口径更大,这个生产数字会达到10万到12万之间。

    任何一款武器,当数量缩小到一定的批次的时候,研究成本会让武器的价格非常高昂,但是当数量庞大的时候,武器的价格就会逐步摊薄下来,西北一向崇尚规模庞大,用产量来摊低成本,高射炮暂且不说,普通的高射机枪却是可以使用很多年,甚至到历史上,二战甚至是后期抗美援朝和越战都在使用,这些磨具和生产线可以单独的兴建,足以支撑德国的订单和未来西北军扩张之后,所产生的缺口。(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七章 阴山参观

    readx;高射机枪所引发的庞大订单和生产,已经普及出去了,甚至因为欧洲战争,德国求助和高射机枪,所得引发的变动,还在深入发展,在调整了所有的生产之后,所有中将以上的陆海军的将领,加上一部分西北位高权重的政府首脑,共同被邀请到了的阴山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开始了。

    阴山基地,可以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整个中国,乃至西北,最庞大,也是最严密的基地,哪怕是在最轻松的时候,他的周围也驻扎着3个师的正规部队,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0万军队。

    饶是这样,西北依然专门为这个基地,成立了一个旅级的特别保卫部队,这个部队的单兵战斗能力,远在普通部队之上,仅次于特种部队,最关键的是,这个部队精于防护,内部保卫都由这个部队来,甚至这个部队并不是属于军部旗下的,他是只属于杨元钊的三个特别部队之一,另外一个是特战师和军事情报局特工部队。

    现在的西北伴随着部队的极大扩张,军队数量达到了200万左右,大部分的甲等师都是少将担任主官,乙等一般是准将,而军一级的,基本上也是中将了,加上军委各职能部门,加上海军和部分的空军,中将以上的军官数量差不多有50多个,虽然没有全部到齐,却也已经到的差不多了,九成以上。加上十来个的政府首脑,总共60多人,分别乘坐了5辆大巴,前往阴山基地。

    这个大巴,也是西北最新的产品之一,在集中了一些后世的知识之后,加强的底盘,防撞,防雷和防弹之后,这个大巴在这个时代。甚至比装甲车的防护还要猛,看起来跟普通的大巴差不多,可是自重达到了19吨左右,这几乎是一个坦克的重量。各种的最尖端的东西,实心防弹轮胎,高等级护甲,防炸防地雷底盘,防弹玻璃等等。

    阴山基地。作为西北最核心的基地之一,知道的也就只有冯玉祥,蔡锷,蒋百里等聊聊几人,他们了解,却不知道阴山基地到底有什么,只是知道,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基地,蔡锷还远在山东,对日一战。进入到了僵持的状态之后,日军暂时没有多少的威胁了,可是作为主将,他必须要坐镇在,好在他手下几个中将回来参观,也算是一个承上启下,他们会把参观的东西和精神,传达给蔡锷知道。

    每一个车里,都是寂静一片,有些知道的。有些不知道的,如此大规模的阵势,包括杨元钊,蒋百里。冯玉祥,刘澍,这些军政双方的高层全部都在,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参观的名义,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参观,从某种意义上面,甚至决定了整个西北军队的命运,后世有人认为,阴山会议,奠定了西北军世界第一强军的基础。

    从包头到阴山脚下通铁路的最近的城市,然后用大巴前往,30多公里的路程,高速的大巴用了30多分钟,就已经走完了,可是进入到崎岖的阴山腹地的时候,速度慢下来了。

    阴山基地是建设在一个山谷之中,后面一系列的开发之中,甚至凿开大山,形成了一个个庞大山腹洞穴,外围的建筑也一个接着一个,加上整个基地人员和研究项目不断的增加,防护的等级,也是几何层次的增加,所以进入到基地之前,最少明暗经过了12道检查哨,虽然杨元钊,刘澍,冯玉祥这些军政双方的高层都在,可是身份证,检查证,参观证这些,都要一一核对的,每一次都要下车,一对一,甚至到了内侧的时候,连车都换了。

    虽然这些将军们和高官们,都是位高权重的,可是领头的三个,都老老实实听从检查,他们还能够越过他们去,可是心中,却对于这一次的参观更加的期待了,在这个看起来极为庞大的基地,到底有什么。进入到基地的内部,基地的高层早就得到了杨元钊的通知,把参观的项目给安排好了,首先亮相的还是高射机炮,之前给德国亮出来的,最多也就是20.5毫米的机枪,那还是枪械的范畴,而这个,则是真正机炮。

    从25毫米开始,一直到35毫米,甚至还有一支48毫米的半成品,空军方面的军官和对于空军非常了解,也看明白了,原来对于飞机,西北也有足够的反制措施,现在飞机,最高的飞行高度,不过是9000米左右,这个高度,已经算的上是俯视一切的了,可是面对着的48毫米高射炮,极限的射程已经超过了1万米了,在万米的高度上面,攻击力有限,可是对于大部分的简单材质都有巨大的穿透作用,特别是针对无防护的飞机。

    高射机炮不过是一个开始,这是最简单的东西,接下来,7个型号轮式和履带式的装甲车,12个型号,轻重中三个类型坦克,4发重载飞机,这些可能只有一部分人听说过的东西,全部的摆放在了陆海空军将领的面前,他们微微有些吃惊,但是更多的却是自豪,原来以为西北一直都在追赶着世界列强的脚步,可是认真来说,西北还真的是有自己骄傲的地方,在武器装备这一块上,超越了整个世界。

    杨元钊也开始坦言,自己之前多多少少的犯了错误,把一些东西藏的太深了,现在这些都是成品,让这些军方的高层讨论一下,是分批分次的装备部队,还是进行联合演练,争取让西北的战斗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再增加一个层次,达到战斗力的和谐统一,而不是拼凑装备的部队。

    每一种新得到武器,都有专门的战略战术,贸然的加入,很容易会用错,杨元钊不是专业军人,他的一些想法,甚至会产生误导,这些都需要这些将军们来完善。

    将军们也知道,其实欧洲大战爆发的,西北现在的做法,大部分的军方都是看在眼里,不停扩张的军队,不断加强的装备,无不表明,未来西北肯定要进入到战争之中的,到底是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进入,这一点谁也不知道,但是一旦海军正是成立,西北拥有自己的主力舰舰队,可以保护自身的安全的时候,战争就会很自然的爆发,方向无外乎是一南一北,北方的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是西北扩张最佳的场所,南方的东南亚,物产丰富,资源丰富,是天然土地。

    这些已经成熟,已经可以发挥作用的武器,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稍稍有些高昂,就拿坦克为例,一辆5吨的货车,价格不过是1-1.5万元左右,可是一辆20吨的坦克,价格居然超过9万,至于50吨的重型坦克,价格更是达到惊人的19万,即便是西北拥有数目庞大的财富,也未必能够承受的了这些装备的大量装备,这需要的资金,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元钊让他们来,不过是为了让他们知道,阴山基地所拥有庞大能力,并不是当场就拍板,未来整个中国的军事装备,制止了正在讨论,甚至是争论不休的这些将军之后,继续向前走,眼下展示的,不过是成熟的,已经生产出来的项目,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概念性的项目。

    接下来,就是更加深入的研究了,第一个参观的就是声呐项目,声呐的雏形,其实在几年前就出现了,英国最近反击德国潜艇的听声器,其实也是声呐的一个部分,杨元钊对于军事作用的声呐不了解,却知道声呐的理论是根据声波在水中衰减度很小的原理,制造一种根据声波判定水下物品的原则,有了这一点,剩下问题就容易了,其实西北的声呐早就用到了民用项目上面,为了海军扩张进行的捕鱼项目,每一个上面都有一个不错的声呐,可以搜索水下一定规模的鱼群。

    当然了,军事上面的要求更高,西北为声呐小组,提供了足够多的可靠的电子管,甚至还有少部分的晶体管,电子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的情况之下,反向的推动了声呐的发展。目前阴山基地最成功的一款声呐,可以测量的深度达到的1500米的水深,对于超过0.3米方圆的物体,有着极强的探测能力,最关键的是,各种子项目的设立,水下精确位置,大小,数量,以什么样的速度移动,这些关系着发现潜艇非常重要的方向,也在其中,有了这些,海水就再也不是潜艇的防护了,深水炸弹,甚至是鱼雷,都可以在声呐的主动指导之下,更精确的命中目标。

    声呐项目,引发了众人的讨论,特别是海军方面,可是接下来的项目,却更加神奇,雷达项目,这是基于无线电的定位项目,从原理上,都是根据波反射等,对远距离的物体进行精确的定位,在军事意义上面,更加的出色,发现潜艇,最多就是保障舰队的安全,可是雷达,却可以对一定区域之中,任何活动的轨迹进行捕捉和定位,这在军事上,简直是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有了这个,什么偷袭了,伏击了,甚至是釜底抽薪,草木皆兵之类的,将无所遁形,甚至连侦察机的作用都会大大减小,这样的武器对于作战作用,无论陆战海战,都是无以伦比的,太重要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八章 数字化指挥

    readx;阴山基地之中,类似的项目很多,不只是雷达和声呐,还有很多的子项目,但是给众多军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就只有这两个无数的新的项目,但是有声呐和雷达先入为主,这两样对于战略战术有着重要影响的装备的,其他的设备有些不那么重要了,最少对于战略的方面,没有特别的重要,只是在战术方面的加强,比如说,管身口径更高的火炮,比如说,单兵武器系列,这些因为杨元钊脑洞大开的项目,在一体机提供的材料和西北的科技基础之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如同走马观花一般的看了太多的东西,可是参观者的心思,几乎还留在了声纳和雷达上面,特别是雷达的,这种简直是千里眼顺风耳的玩意,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在所有人,特别是军人之中,几乎公认的,雷达的出现,会彻底的改变战争的形式,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偷袭和埋伏几乎是无所遁形,原有的战争态势都会得到巨大的改变,传统的作战模式会直接的落伍。

    所有人都以为,阴山基地的展示几乎是临近尾声的时候,一个还只是创意和雏形的设备,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个体系被杨元钊命名为战场指挥系统,说白了,就是后世信息化指挥系统的雏形,用无线电,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的,把目前西北所有研制出来的电子系统都整合成了一个整体。虽然现在西北,还远没有的后世电子化系统普及。可是先进的无线电已经普及到了连一级,无线电设备的大小也相对于之前有了巨大的缩小,便携式的,只有一个大一点的背包大小的无线电收发机,可以在没有基站的支持下,联络到100公里之内的同类设备。这对于一个师来说,有了一个整体指挥的基础,100公里,在烈度不太大的战斗之中。勉强能够称之为一个师的防区。

    这个师一级的防区,会因为无线电和数字化指挥系统,达成一个整体,对于整个师的任何部分进行的攻击。都会在最短的时间之中,获得反映,然后因此发生变化,战场真正的达到咫尺天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个曾经的至理名言。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信息化指挥系统,当然不可能只有无线电,电脑和网络,才是最关键的,只有电脑,还真的是有了,这是杨元钊的恶趣味,在铁路局用上了电子计算器作为铁路运行图之后,众多需要计算和设计的部门,都开始要求这一点。为此,没办法杨元钊,把计算器的核心给拿出来的,然后让下面的人进行研究,顺便的指点他们后世电脑的基本概念。

    虽然说,这只是一个函数计算机的核心,但是怎么说,也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整体的结构简单,可是计算速度却不错。后世因为便宜,成为了计算器的核心,如果有人专门为他设计一套系统,比如说。内存,各种的外置资源,和输入之类的,就成为了这样一个东西,普通的几个核心并列一起的情况之下,加上了一些外设的。构成了最普通的办公用电脑,至于更强的,千个,万个,甚至更多的组成大型服务器,电子计算机时代,似乎就这么的降临了。

    这样的变化,让杨元钊除了目瞪口呆,还是目瞪口呆,在电子产业没有获得足够发展的前提之下,居然就弄出了这个电子化的办公系统,甚至依靠这人海优势,制作出了无数的办公软件,其中更多的是数据用的比较多的设计,这些共同构成了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的基础,在西北,已经逐步的完善了这个基础,各种的网络和计算机,成为了西北办公的首要东西,而紧接着,军事方面的应用也在深入,信息和军事方面结合居然产生奇妙的效果。

    正因为这些,加上杨元钊提出创意,根据后世理念制作出来的同轴电缆,结合成了信息化网络,杨元钊吃惊的发现,他居然拥有了信息化指挥系统的一切基础,甚至部分使用雷达和声呐,也可以纳入到电子化指挥系统之中,共同为西北的指挥系统奠定基础。

    从后世而来的杨元钊,非常清楚,当电子设备,越来越深入到军队之中的时候,如何把这个统一起来,才是需要深入研究。后世首先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的美军,攻防能力,甚至是打击能力几何一样的上升,甚至海陆空三位一体,有效的发挥出作用,前线的任何一个最底层的点,也可以呼叫来空中打击和海上打击,如此迅猛的反击速度,一般的非信息化指挥系统,根本就不是对手,这是信息化指挥系统最大的优点。

    也因为这个发现,西北提前进入到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逐步把西北的一切都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正因为这样,西北开始真正研究这个信息化指挥系统,正是在这个而研究的时候,却发现这样的指挥系统,对于这个时代的西北来说,还是太过困难了,拥有了雏形的设备,不代表拥有整合的能力,特别是这些雏形的设备,是通过一体机而来,在电脑之上,已经超过了曾经二战时期出现的电脑的鼻祖,计算能力大大的增加,甚至还基于电脑,设立了不少的程序,可是吧一个师一级的单位,彻底整合起来,需要的东西真的是千头万绪的,现在,只是发展了一个皮毛,最多能够达到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组合。

    皮毛就可以了,对于这个电子化指挥系统,杨元钊在发现拥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的一个尝试,初期不过是把一些电子系统整合起来,用机器代替人力,以获得更快的指挥能力的,更好的发挥出整个部队的作用,一些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项目,居然可以完美的结合到一起。

    正因为这样,杨元钊很清楚这个指挥系统的未来的,阴山基地的研究者们,也发现了这里面蕴含的东西,也因为如此,信息化指挥系统这个简单的工程,逐步的衍生为了整个阴山基地最重要研究体系之一,越是研究发现就越多。信息化指挥系统这玩意相对于这个时代还太先进了,在无线电不靠谱,一战之中,大部分的命令还是通过勤务兵和通讯员来传达的情况之下,西北借助着可靠的无线电,师一级可以指挥到连已经足够的让人吃惊了,真的弄出来完善战场指挥系统,那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完全没有多少作用,在对方的反映速度可以达到以天计算的时候,以小时,甚至以分钟来计算,又有多少的作用。

    指挥系统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面,增强了西北对于各种电子产品应用,在一个完整的高度和体系之中,对于一款产品进行评估,从某种程度上比较的合适。关于雷达,无线电,甚至是步炮协同等诸多方面取得的小小的突破,也改变了整个的战略战术,也因此,引起了众多军官们的关注,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从雷达和声呐之后,最让人关注的项目,就是这个指挥系统,它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军事方面的倍增器。

    蒋百里,冯玉祥他们是最受到冲击的,特别是蒋百里,作为西北军校的实际控制着,亲自的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吃惊的发现,看过了阴山基地的这些东西,他发现他的不少理念已经落后于了西北的军事装备,特别是关于战场指挥系统的尝试,已经超越了他讲述,从某种意义上面,说他培养出来的底层军官,在一开始就要落伍了,如果不能够对新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的话,说不定,进入到军队之中,就会被淘汰。

    蒋百里一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甚至当场就下了决定,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中,留在阴山基地之中,顺便要求把一些得意弟子调来,系统性的学习,信息化指挥系统,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现在不学习的话,说不定未来就会落伍于这个时代,从建设起西北军校开始,蒋百里就认为,自己能够支撑起整个中国的军事基础,西北军校最终会成为西北军的中流砥柱。

    事实上,短短的5年时间之中,西北做到了这一切,可是现在,蒋百里才认识到,他所以为西北做到的一切,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当这个阴山基地,最终没有融入到西北军的时候,是这样,当银山基地最终的融入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

    杨元钊既然放这些军政双方的高层,来到阴山基地里面参观,所有的项目,都有公开的觉悟,只不过过往的经历告诉他, 军事上面,他的意见真的有些不合时宜,要想让西北军更快的,更加出色的发展,军人们的意见和想法才是最关键。

    阴山参观,在某种程度上面,对于西北军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一样的东西,也从这一天开始,阴山基地之中,藏着掖着的东西,渐渐地开放与了西北,西北军开始了逐步的换装,一些仿佛是科幻世界而来的东西,逐步的融入到了西北之中,西北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九章 装甲进程

    readx;在中国的北部,是大片辽阔的荒漠,气候的变迁,让这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无人区,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无人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代表着某种伤痕,西北已经开始治理这些地方了,从欧洲而来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到了这里,数以百万级的战俘,可以在最艰苦的状态下工作,更何况西北从某种意义上面,没有过于的苛责他们,除了环境比较的艰苦之外,后勤补给,帐篷,工作环境等等,都在能够解决的状态之下,解决的最好了,甚至连挖树坑的工作,大部分也是由机械完成的,只有在机械无法代替人力的情况之下,才会选择让人来工作,这种情况之下,不但北方的环境改变的特别的快,这些战俘们。也没有太痛苦,基本上都是10小时左右的工作制,工作之外,比较的平和,吃的好睡的好。

    1914年刚刚来临,在今年的一年时间之中,会抢先种植各种抗旱的植物的,为了支援这个工程的,西北的植物研究所,甚至把大批的温室大棚和试验田,都投入到了种苗的繁育之中,科学的管理,精心的挑选各种抗旱和适合在沙模之中生长的植物,这些都会在未来的一年之中,种植在包括荒漠在内的众多土地之中。

    未必会一定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整个地域的环境,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已经有恶化迹象的黄土高原,巩固水土,防风固沙的,分成了3期,长达15年的时间,西北会陆续投入的550亿西北元,用于整个黄土高原的环境治理和种树植草,完成退更换林,退耕还牧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因此会造成整个中国的粮食等的减产,却会彻底的改变整个西北的气候条件。

    中国一直以来,土地都是不够,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在,都用比较贫瘠的土地,养活着难以想象的民众的,似乎从中国有史以来,粮食一直都不太够。所以在历史上面,就如同三国演义之中讲的,天下大势,分久不合合久必分,当稳定的时间过了两三百年之后,当人口延续达到了一定的极限的时候,一但遇到问题,就会动荡不休的。

    可是这一点,对于西北影响不大,西部地区开辟的新的土地。加上海外控制的庞大土地,会补充掉这4500万亩的土地的产量。投入是惊人的巨大,土地和资金,带来的结果却是光明的,最少,在杨元钊看来,有生之年,会让黄河,这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变青,因此产生的环境和后续的后果。会在未来百年千年的时间之中,持续不断的影响整个中国的发展。现在西北大部分无人荒漠暂时还没有到种植树木和牧草的时候,现在,大部分无人荒漠还是没有多少作用。只有少部分,作为西北军绝密武器的试验场,特别是陆军用武器。

    坦克和装甲车的研究,从1911年开始立项,历时三年的时间,从最简单的普通装甲车。逐步的发展到了现在,走过了3代,坦克和装甲车开始越来越强悍。经典的坦克和装甲车的图形,早在研究之初就交给了研究所,不过也因为如此,走了不少的弯路,后世经典的坦克和装甲车的外形是非常的经典,否则也不会有无数国家使用,但是对于20世纪初,100年的科技断代,哪怕知道这些都是最好的,要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最开始的,研究员几乎摸不到头绪,很多路线都走死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太多的进展。

    好在杨元钊的及时放手,让研究人员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下子,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及时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西北本身就拥有了生产坦克和装甲车的一切条件,各种子项目,比坦克和装甲车出现雏形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展,如果不是杨元钊刻意的要求装甲车和坦克,拥有必要的性能,甚至堪比于后世的主力部队,这些坦克和装甲车早就诞生了。

    杨元钊是后世车队的工程师,是著名大学动力系毕业,本身就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有极深的研究,加上穿越时候带来的宝马999发动机和一体机提供的各种先进的金属材料,一些先进的发动机逐步的出现了,强劲的柴油发动机的马力已经达到了600马力,针对着二战主力发动机来说,体积稍稍庞大,可是对于坦克和装甲车来说,动力是一个核心的心脏,少了动力,任何设计都没有办法会出应有的作用,这个已经面前更可以用了。

    在初步的受阻之后,杨元钊果断采用了新的方法,只是拿出了发动机和有关后世的理念的简单的东西,比如说轮式步兵战车的,轮式装甲,履带式坦克底盘这些最基础的,发动机,火炮和防护这些基本的概念,剩下的,就交给了设计师们了,顺便提出了要求,可靠性强,结构简单,容易维护,便于大规模生产等几个要求,也因为如此,西北的装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别小看这些要求,这是经过了历史考证,西北在发动机项目上面,因为一体机和杨元钊本身的出色,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了,要知道,后世行销整个世界,支撑起美军的军事运输的道奇卡车,不过是10吨,之所以这么小的排量,一方面因为车厢等金属的等级不足,另外一方面,发动机的性能不足得

    但是现在,在一体机和杨元钊的设计之下,功率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已经达到而来600马力,而普通的柴油发动机也达到了300马力左右,小型化和生产能力已经具备,故而运输能力超过25吨的大型军用卡车和50吨左右的重型坦克也跟着出现了

    吨位永远是坦克的基础,事实上,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的坦克,无论是大水箱还是法国的雷诺,都是20吨以下的轻型坦克的,自重和速度都非常的缓慢,以杨元钊的眼光看来,根本就没有后世的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只是英法被壕沟战折磨到了无法人受到额程度之上,硬生生的拼凑出来,突破壕沟战的武器,大水箱的速度不过是3公里每小时,只是一个移动的铁壳子而已,至于雷诺稍稍快一点,却还是赶不上后世装甲的性能。

    这样的武器,面对无防护的步兵和没有大口径火炮支持的阵地的时候,有出色的效果。可是缓慢的速度,很容易被后方的战略炮兵所覆盖,特别是以一战时期的炮火密度。杨元钊制作的坦克,是为了让他成为一种攻坚武器,而不是一栋的棺材,坦克在初期的有了巨大的作用之后,很快就变成了移动的棺材。所以,坦克跟战列舰很类似,速度,火力,甚至是防护,必须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600马力发动机这是基础的,要知道,二战时期的主战重型坦克的的,他们大部分的发动机的马力都是600马力,从t34到虎式,再到美国和英国的主战坦克。

    虽然还有众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火炮技术,防护装甲,甚至防护理念,都是世界一流的情况之下,西北的重型坦克已经有了基础。

    西北的研究人员,在着力的解决的时候,这个坦克怎么越来越像是后世的t34了,其实也难怪,杨元钊所提出的这些要求,甚至连耐低温的性能,都是参照着苏联的坦克来提出的,世界上很多东西,基本的道理都有一定的共性,在坚固了这些方面之后,装甲车很自然的就向着苏制的设备上面而去了。

    作为整个西北,最先装配了装甲的部队,独立装甲一旅和特种装甲一团,他们是最先接触到装甲部队的部队,强悍的装甲性能和训练有素的部队让他们对于自身的实力非常的有信心,不过现在,突然让他们参加演习,配合第11军的演习,这多多少少让他们意外了,装甲一旅和特种装甲一团,全部都是高配的,旅长是少将,团长也是准将,基本上相当于别的部队甲等师和乙等师的军衔了,从成立开始,一直都是独立训练的,现在接到这样合练的命令,多多少少有些让人奇怪。

    轰鸣的声音响起,装甲一旅拥有250辆一型装甲车,而特种装甲一团拥有112辆坦克,其中重型的27辆,中型的35辆,剩下的全部是轻型的,类似战术演练也经历过,装甲一旅哪怕是数量更多,碰上重型坦克也是完败,也就是普通的中型和轻型坦克可以抵挡一二,现在要跟全步兵的部队进行合练,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手到擒来,正因为熟悉手中的武器,他们才清楚,装甲力量到底是多么的强横。

    红色的信号弹无人荒漠的上空升起,按照演习的预案,他们需要穿过30公里左右的区域,突袭前方已经构筑阵地的3个师的步兵部队,他们早在3天之前就已经进场,构成比较坚固的立体阵地,他们的演习项目,就是如何突破这个阵地,以最小代价获得成功。(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章 震撼的演习

    readx;在无人区的中心位置,一大片的土山和石山,最高的只有300多米 高小山,可是周围密布着大大小的高地。此时的这个区域,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军人和防御工事所占据了,当装甲洪流抵达到了另外一端的时候,各种的土木工事,铁丝网和严阵以待的军人,西北本就擅长防御,这3个师全部都是甲等师,人员众多,训练有素,超过7万人,分布在周围这一片,十几座小山上面。

    按道理说,装甲力量最重要的是他的火炮,特别是目前的重型坦克,他的火炮可是88毫米的,哪怕20多辆的坦克一起发射,他的威力也绝对很大,最少,前方的防线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力。

    因为是演习,从某种程度上面,只是测试这个装甲部队的功效,顺便的为装甲车融入到西北军之中奠定基础,按照演习的预案来说,火炮是不允许使用的,就算是上方的机枪,也需要到了近处,才能够使用。

    从30公里之外开始冲锋,数百辆各种装甲车,气势极为的惊人,当装甲形成的洪流穿过大片的空地的时候,这边防护体系开始紧张了起来,一些底层的士官开始命令,机枪和火炮开始准备。

    这些陆军是甲等师,却没有跟装甲部队接触过,他们不知道,就算是最轻的轮式的装甲车,他的表面装甲也足足有12mm厚,还不是普通的均质钢板,是跟战列舰上面一样的,高硬度的钢板,这样的防护,别说是步枪了,就算是重机枪,也未必能够突破表面的装甲,子弹打上去,会被轻易的弹开。

    如果真的要算的话,恐怕轻武器之中。只有高射机枪,而且还是14.5毫米以上的高射机枪,在近距离,才能够突破表面装甲。毕竟1500米高度,高射机枪需要有足够的初速度和穿透能力,在不到500米的范围之中,子弹的威力极大的。

    在装甲部队之中,轮式装甲车不过是一个运兵车。可以把一个班的步兵,从后方运送到前方去,然后以装甲车顶住对方的自动火器或者小型火炮,步兵从后门下车,用密集的冲锋攻向对方的阵地。

    从这一个意义上面说,装甲车在某种程度上面,只是属于摩步化部队辅助力量,真正的强力攻坚能力,还要算中型甚至是重型坦克。

    阴山基地经过了数年,在杨元钊的全力支持之下。研究了最少3代的装甲力量,现在的坦克,都是经历了考验,最终成型的,特别是坦克团的重型坦克,这是在半年多之前,刚刚定型的,使用的是西北最先进的600马力的柴油机组,整个车身也是防护极为严密。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样独特设计,加上西北冠绝于整个世界的装甲性能,正面足以抵挡108毫米的穿甲弹的攻击了,总重量最终达到了52吨,拥有88毫米滑膛炮的重型坦克,在极限速度上面。强劲的60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支持52吨的坦克,极限达到60公里以上的速度。

    快马如果以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狂奔的时候,带来的冲击力和气势就足够强悍了,一旦撞上人的话,危险性极大,更何况是52吨,浑身上下都武装到了牙齿坦克的时候,面前的一切都会被这个坦克彻底的撞碎的。

    履带式的出色的越野性能和翻越障碍的能力,让除了地势太过崎岖的山地,坦克几乎可以全地形的使用,独特的排气管和设置,让他可以泅渡深度不超过70厘米的河流,这对于中国大部分的小河来说,是可以,甚至只要不是淤泥太厚的话,足够面积的履带,可以保证52吨的庞然大物,不会轻易的陷进去。

    数百辆高速运转的装甲车,从30公里之外开始加速,并且在差不多5公里的时候,形成了以重型坦克为先导,横跨足足的3公里的攻击线,声势惊人。

    事实上,面对着稳定的正面阵地的时候,全部是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在演习的时候,为了寻求效果,所有的火炮和子弹都使用的实弹。

    子弹也倒罢了的,以坦克厚厚的装甲来说,,甚至是装甲车,应该没有多少问题,可是火炮,特别是穿甲弹,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西北甲等师的配置,一个师的各种类型的火炮数量,几乎达到了2000门,虽然绝大多数是迫击炮,可是迫击炮也是炮啊,平均十几个人一门火炮这样的密度,在整个世界上面,也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那些108火炮,装上穿甲弹的情况之下,一般的半米以下,钢筋混凝土,非钢筋混凝土的足以穿透一米,坦克看起来那么大,可是怎么也不可能有永固的防御工事那么的强大。

    无论是重型坦克的设计者,还是特种装甲团的军人都非常的有信心,从这一个意义上面说,他们对于自身的东西非常有信心,最终甲等师还是同意了,不过为了小心期间,采用的穿甲弹是普通的穿甲弹,也就是钢芯穿甲弹,不是专门为了攻击的重型防护目标而开发出来钨心穿甲弹和贫铀穿甲弹,那些破甲能力更强,有些甚至是专门对付战列舰的特种炮弹。

    饶是如此,108火炮发出的穿甲弹,威力也足够惊人,在钢铁洪流开始冲击的时候,几乎很自然,师属战略火炮力量开始开火,一个师48门左右108炮,早就开始准备了,没有见识过坦克的威力的守军,还是算错了坦克的速度,第一次火炮试射,最近的也在2公里之外。

    60公里的时速,在战场这样复杂的环境之中,简直是要给大杀器,前排的重型火炮,他们的炮弹在瞄准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目标了。10公里左右的射程,以坦克60公里的时速,只有10分钟的时间,训练有素的炮手,还必须要计算时间差的,一番轰击之下,最终命中的寥寥无几。只有射速最快的迫击炮和一些步兵炮,能够够得着,但是这些小口径的火炮,碰上表面,60毫米以上的斜切装甲的时候,几乎连任何的破坏都没有,一个白点之下,就被弹开了,超硬合金装甲的,在这里面显现了强大的威力。

    一直到了3公里之内的,108炮才算适应了装甲部队的速度,108炮开始打中了那些坦克,可是前方的那些重型坦克,简直是怪物,3公里的距离,已经足够炮手们通过望远镜看到炮弹的命中,除了一发击中的后侧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伤害,让后侧部的装甲出现了一定变形之外,其他的不是被弹开,就是毫发无损。

    这样的接过,是任何人都有些接受不了,甚至连火炮轰击,都因此而稍稍的停止,可是战场的局面稍纵即逝,3公里,或许对于全副武装突进的步兵来说,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可是对于坦克而言,全力以赴的情况之下,不过是两分多钟,当呼啸而来的装甲部队,靠近到1公里左右的时候,火力的声音,突然密集了起来。

    整个师的炮火,重机枪,甚至是步枪,都集中在正面的50多辆重型和中型坦克之上,可是没有任何作用,对于步兵有很强的阻止作用的铁丝网,在坦克这样的钢铁怪兽的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一个个的被突破,无论是铁丝网,还是缠绕铁丝网的木棍,在速度惊人的装甲力量面前,根本无从抵挡。

    巨大的轰鸣声和黑烟,充斥在了整个阵地上,一些前线的阵地顿时有些的崩溃了。

    哪怕是训练有素的甲等师,哪怕明知道这只是一个演习,可是高速突进的钢铁怪兽带来的那种威慑力和压力,让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士兵无法承受,特别是向自己的阵地撞过来的时候,那种感觉非常的明显。

    西北的演习,当然不可能全武行的来真,装甲车和坦克,最低也是重达20吨的东西,撞过来的情况之下,别说是血肉之躯了,哪怕是军用汽车,也抵挡不住如此高速的怪物,任由这些坦克和装甲车上山的话,那么结果只会有一个,因为这些装甲部队而有些崩溃的西北军人,会被这些装甲车大量的挤压,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伤亡。

    这一点演习小组当然考虑,可是为了给军队们足够的经验,这些装甲部队还是需要穿过阵地的,不过不是重兵把守阵地,而是已经预留出来的阵地,这些阵地处于这一片防护区域的中心,只要突破了前往的外围阵地,就可以畅通无阻。

    当坦克高速的穿过了预留的阵地,轰鸣而去,任何的火炮都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的时候,事实已经证明,重兵防护的阵地,在装甲怪兽的面前是纸糊,正面就足以突破了,这如果不是演习,而是真正的陆军战斗的话,结果会如何。(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一章 科技强军

    装甲部队的第一次亮相,绝对称得上是惊艳,三个师长脸色铁青,他们都是新锐将军,最大的一个才不过28岁,西北的军队扩张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冠绝世界的,可并不代表甲等师的师长水平很差,整个西北才70多个师,其中甲等不过是占据了三分之一,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要想脱颖而出,除了本身的能力要足够之外,还必须要比别人优秀,在战术战略,甚至是训练手段之上,远比别人强才可以。

    演习的对手,他们都清楚,一个团和一个旅,他们整整三个师,虽然布置未必可以发挥出三个师的全力,可是在他们看来,抵挡个两三天的时间应该没问题,可事实上,他们连30分钟的时间都没有挡住,如果是真正的战争的话,恐怕连逃走都逃走不了多少。

    坦克和装甲车,在某种情况之下,相当于曾经冷兵器时代的重骑兵,还是那种马儿永远都不会感觉到累,可以不断追击的重骑兵,几乎是一个轻重骑兵的结合体,这种情况之下,正面打打不过,跑又跑不过,真的是进退两难。

    双方收拢了部队,最终汇聚到一起的时候,见到对面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礼数周到,可是这些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傲气的不能行,甚至连一般的军官,脸都是看着天上。

    以一个旅一个团的兵力。正面击溃了三个师,甚至在真正作战的时候,只用了30分钟的时间。正面重兵把守的阵地就被突破了,从这个意义上面说,三个甲等师的指挥官都是废物,这些装甲部队也有自傲的基础。

    当张孝准走进来的时候,遇到的就是这么要给情况,看着得意洋洋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张孝准第一次觉得。蒋百里看的很准,装甲部队是很强大。可是他就没有弱点了么,就算是蒋百里,通过观察,就想到了不少的应对方案。更何况还有杨元钊,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哪怕是在21世纪,平民对抗坦克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张孝准立刻按照跟蒋百里的商议,首先训斥了三个甲等师的师长,以他的资历和目前的地位,总后勤部部长的身份。他们根本就不敢反驳。在训斥了三个师长之后,话锋一转,随口的点了几个防护坦克的战略。

    那两个装甲部队的主官。开始还毫不在意,可是当仔细一想这些办法之后,顿时就让他冷汗淋漓的,这些方案太犀利了,直接对准了他们的软肋。

    之前的演习之中,坦克之所以展现了这么强悍的威力。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部队对坦克不了解,不熟悉他的性能。真的如果能够静下心想一想的话,还真的有很多的办法。

    装甲厉害,但是更多是在长途奔袭上面,对准对方没有固定防御的阵地,真的面对严密防护的阵地,即便装甲也不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除非双方的武器差别巨大。在后世,往往一个简单的燃烧瓶,就足以对付装甲车辆,无步兵防护的装甲,在复杂的局面之下,并不怎么实用。坦克壕,集束炸弹,甚至一些反坦克的武器,都让坦克大为的头疼。

    坦克再厉害,也不可能违反自然规律,当整个比坦克长宽都要多的坦克壕出现的时候,最少坦克无法轻松的突破前方的防线,而不规则的坦克壕,还可以减少坦克的速度,大口径的穿甲弹,还是可以对坦克产生威胁的,特别当坦克的速度降低了之后,中弹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

    一连串的连敲带打的,彻底的把坦克兵的傲气打消了,看着重新恢复了自信的陆军,还有已经正视这一场演习装甲部队,张孝准才继续宣布命令,在接下来的时间之中,这三个师的陆军,会成为了坦克的配合部队,跟坦克开始合练,增加相互的熟悉程度,也让装甲部队拥有更强的攻坚能力。

    不是杨元钊不想弄出来,类似于德国二战时期的闪电战一样的作战方法,坦克的价格稍稍有些高昂,西北经过不断的努力,未来也最多能够组建1个装甲集团军和2个摩步化集团军,最多就50万左右的,集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是在坦克的掩护之下,陆军冲锋,是破坏对方铁丝网和战壕的最佳的手段,这一点,谁也无法代替。

    张孝准还留在无人的戈壁之中,训练着八万多的军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之中,会进行超过30个科目的训练,以增强普通陆军跟装甲部队的配合,这些项目之中,既有分散的项目,也有整合的项目,总之,会把装甲部队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坦克出现了,相对的反坦克武器也必须出现,阴山基地之中,一些本来进行的前瞻性的研究,顺势成为了固定的项目,反坦克枪,单兵火箭炮,反坦克手雷诸如此类的种种,对于坦克来说,正面的装甲是强悍的,可是履带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方面,哪怕是全钢的,跟均值钢板比起来还有较大的差别,当一定程度的爆炸物,对准履带的手,很容易把履带打成两端,这样的话,坦克无法移动之后,即便防护再好,又怎么能够坚持下去。

    配合了一定程度的陆军,用坦克作为先导,直接的冲击敌人的阵地,而陆军用于防护坦克,对于攻击坦克的单兵有极强的清理作用,这就是合二为一,即发挥了坦克的强悍的防护,又发挥出人力上面的优势,在无法全面的摩步化和装甲化的现在,是最佳的选择。

    装甲跟步兵的演练,不过是西北近期举行的军事演习的一部分,类似比如步炮协同,空地一体化,大口径火炮的迅速相应,前方瞄准的一体只会等等,在短短1个月时间之中,在西北的多处无人区和演习场所,上演,包括了多个兵种,甚至包括了一部分空军的演习,让西北军,几乎把自己的家底给探查了一遍,原来只是小众,小范围才知道的武器装备,真正的摆在了每一个人的面前,最终产生的变化和催生出的火花,让西北从一个老式思想建军,理念上还停留在一战层次的军队,逐步的蜕变成了有一定二战雏形,甚至是后世战法雏形的军队,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西北的战斗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又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的,真正的有了一体化的雏形。

    军队方面的变化,一直都在杨元钊的掌控之中,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他一手推动的,放弃反而发挥的更好,这一点再次的让杨元钊认识到了,他不是专业人士,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好了,他只用做好最合适的事情就好了。

    现在的西北已经相当的庞大的,加上逐步渗透的铁路网,已经把整个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掌握在手中,3.5亿的直接控制人口,庞大的国土面积,需要处理的东西太多了,可是只要抓大放小,把最关键的东西给处理好的,剩下的,真的不用他来操心了。

    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开始了,除了已经获得成果的项目,装甲部队也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了一个大的增强,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之中,装甲部队会从现在的一旅一团,增加到2个师的程度,摩步化不对会增加到7个师,这些都会成为西北未来的核心主力。

    本应该主导这一切蒋百里,却没有插手这些转变,他也扎根在了阴山基地,他和手下精英教师,还有参谋部里面专门针对军事领域研究的军官,总计300多人,组成了一个联合军事小组,对阴山基地之中,所有在进行的项目,进行了一个彻底话的评估。

    原来的项目进行了优化组合,相近的项目合并,一些看不到未来,或者太过艰难的项目,首先放过去,首先着力就是陆军项目庄家项目,不但包括了装甲本身的项目,也包括了反装甲项目,各种反装甲的枪械,火炮,甚至是单兵武器,爆炸桶之类的,这些项目,阴山基地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经有了基础和雏形,现在顺着这个项目发展下去。

    空军项目就是四发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的项目,甚至在阴山基地专门开辟了一个伞兵项目,按照杨元钊的提点,对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进行了伞兵方面的深入研究,甚至有一些伞兵部队的建设计划出现。

    至于海军,主要还是声呐,小型化,可靠化,快反化,这是声呐项目进行的一个重点,并且开始在中国一些重要的沿海,比如青岛和上海,进行海底声呐体系的建设,一旦完成之后,这些地方会成为潜艇和船只的禁地,借助着庞大的体系的,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可以做到快速定位。

    就这样的,整个西北的军队,都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不但研究的体系更加的明确化,甚至连成果也接二连三的出现,推动了整个西北军队正规化建设,科技特别是一些新的科技,对于西北军队的战斗力,也是越来越重要。(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二章 农产品武器

    在悄无声息之中,西北的军事上面的实力,迅猛的增加了,虽然兵力还是那么多,可是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了,无数新装备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不少的参谋们都想到了无数的创意,一个接着一个基于新装备的战术的出现,让装备真正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西北军的实力在原有的高峰之上,又攀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

    这一股力量,在没有爆发出来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一股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甚至连西北的领导者杨元钊都不知道,一把锋利的尖刀,就这样的,在悄无声息之中,磨韧的足够锋利,一旦他亮起来的时候,注定是让中国走上王座的时候。

    陕西南部,地处秦岭的南麓,这里有大量的山脉,也有一个个的谷地,是一片比较不错的土地,西北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西部的省份之中,陕西作为西北最好的土地之一,除了西安的周围,因为交通和历史方面的原因,成为了工业基地之外,大部分的陕西,还是以农业为主。

    西北的农业基础,让已经没落的陕西,变成了真正的粮仓,大量荒废的,甚至是贫瘠的土地,开始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粮食,一些跟土地有关公司也开始出现,种子公司直接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以往都是靠着留种而获得的种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一般的种子要比普通的粮食贵上好几倍。可是迅猛增加的产量,还是让小地主们趋之若鹜,在大量土地被控制在农垦公司的前提之下。剩下的边角土地杂乱的分布在无数实力较弱的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手中,哪怕是几十斤的增长,也足够抹平在种子上面的投入。

    位于秦岭中间,一个很不出名的小小盆地,早在3年前,就被开辟出来,成为了农业科学院的繁育基地之一。也是72个最主要的繁育基地之一,今天。迎来了大批的研究员,在未来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之中,这些人会在这里,对7类109种植物进行研究。找出合适的植物,用于在西北多变和恶劣的环境之中种植。

    从1908年到现在,整整4年的时间,在杨悦的一手掌控之下,西北在农业方面的研究,几乎是挎着翅膀,逐步的高飞,从最开始,对于美国大陆棉的研究。算是开启了在经济作物上面第一发之后,各种优质的良种,几乎是接连不断的从农业科学院之中诞生。

    农业。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看到的,最庞大的,也是对于人口最关键的项目,却从始至终,都是西北最重要的项目,重要性仅次于教育。杨元钊很清楚。教育关乎着未来,没有足够多的科技工作者。他为西北奠定的这个基础,会在很短的时间之中,被列强们追上并且超出,他苦心经营的一切,就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所以从最开始,西北对于教育上面的投入逐步的增加,一直占据着西北政府开支的最大的一个方面,也不遗余力的培养教师和从外面吸引教育人才。

    教育是富强之路的话,那么农业就是立国之本,无农不稳这句话,在封建社会是至理名言,在如今的科技时代,在航海大发现推动的世界变革时代,依然是如此,粮食直接决定了人口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稳定程度,当粮食量能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起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变化,后世的美国,就是凭借着强横的能力,控制着世界上大宗粮食出口的定价权,在极端的情况之下,适当的增加和减少粮食出口的数额,就足以影响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稳定。

    西北的农业科技发展很快,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杨元钊提点发展方向,温室大棚技术,二氧化碳添加,加上专业的手段,一年的时间会中,西北的农作物,起码走过三代,甚至走过4代,用不同的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寻找特别的,质量不同,产量不同的种子,是西北持续的发展,这些基础的东西,或许会有灵光一闪的天才创意,可是更多的,却是扎扎实实,从最根本地方的进行研究。

    因为是杨元钊,很清楚这一点,不但把农业方面交给杨悦,还提供了丰富的资金,科学而有效的监控方法之下,多个体系,多种选择的情况之下,西北农业已经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良种率大幅度提升,产量也跟着提升,优良的种子,从根本上改变了产量,以前三五石已经算高的产量,现在翻了好几倍。

    杨悦这个名字,在后世根本就没有,不是后世知名的人物,来到这个时代几年之后,杨元钊接触到的,非后世知名天才的还少。清末整个中国就开始乱了起来,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其说是革命的成功,倒不如说是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所有阶层的反感,可惜接下来,并没有如同革命者料想的那样,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是持续的几十年的战乱。

    战乱的中国,二三十年时间之中,毁掉了多少人,哪怕你学富五车,天才横溢,说不定,一个闷棍,一个子弹,一次屠杀,就让你永远的失掉生命,人口基数永远代表着天才的几率,只不过,中国错过了这个重要的时间段。

    杨悦作为耶鲁大学的留学生,又是学习农业,他的基础非常扎实,加上他的同学和西北不断的培养和聘请的,西北的农业研究所已经非常庞大了,拥有专家以上级别的研究院超过300个以上,西北的专家可是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助手和辅助科研人员超过25000名,各种类型种植园,试验田超过10万公顷,每年都有大量的成果面世,然后被迅速的推广到了整个西北控制的土地上面,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中国居然从一个农产品的进口大国,逐步成为了农产品的出口国,在不少的领域拿到了定价的权利。

    棉花危机和橡胶危机,让杨元钊看到了在某些情况之下,操纵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之中的利润的,有些产品,恐怕一分钱,半分钱的增长,都会获得大量的利益,后世信息时代,依然可以在大宗商品上面操纵,更何况这个时代,谨慎的几次出手,变动价格,居然让西北获得了不小的收益,为此,西北专门成立了大宗商品投资基金,转么派人进行相应的操纵。相对于比较敏感的军火,重工业来说,农业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多少人重视,可是偏偏人们都离开不了,西北的小动作,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们只是以为是正常的波动。

    世界人口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粮食的压力还不是特别的大,哪怕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整个欧洲打成一团的情况之下,美国,南美洲,甚至广阔的殖民地,有大量的农田,生产了无数的粮食,这些粮食,供给着的整个世界的需要,不均衡的情况时有的,可是大部分都不缺少粮食,在战前,哪怕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准备战争的时候,粮食的价格也没有很快的增长。

    从后世走来,特别是后世中国13亿人口,以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整个世界22%的人口,这样的创举,也就只有中国能够做到,千年耕种形成种植传统,以土地为本的基础,这无不是巨大的基础,这个根基被农业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无数倍的被放大了,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土地和农业成为了西北的根基。

    现在的中国,因为杨元钊这个穿越者的出现,或许在某些情况之上,比历史上的中国要好一点,蒙古因为西北的出现没有被独立出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很庞大,可是蒙古比较差自然条件,它的荒漠化是巨大,只能够增加两千多万亩的土地,或许只是国内的百分之一,可是未来的发展幅度巨大,只要西北的环境问题得到控制,防护林和草场建设步入到正规洲,蒙古会提供源源不断新增土地,因为庞大的土地和荒漠是它的劣势,也是优势,在江南和成熟地带,土地已经开发到了极致,甚至为了环境,不得不退耕还林的情况之下,北方的土地资源暂时是无限的。

    不过,西北之所以对于粮食方面有信心,并不在回归的蒙古,东南亚才是新增土地最好的地方,后世东南亚在保证了足够森林种植率的前提之下,只留出了7.5%左右永久耕地,就是因为物产丰富,这么多的土地,就足以养活足够的人了。婆罗洲相对于蒙古,那里是最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只要西北牢牢的控制住它,粮食问题,可能再也无法影响到西北。

    这些是远景,任何时候,农业都是关键的,哪怕中国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哪怕中国拥有更大的腾挪余地,中国人的个性,就会让人口爆炸性的增长,那个时候,粮食,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切的根本。(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三章 沙漠改造

    ();    或许是杨悦的出现,或许是巧合,从最开始,杨元钊对于农业科技上面的投入,都是不遗余力的,从最开始的普及化肥,到后面的有机肥,各种新的肥料等等,再到种子上面的,6年18代到20代的培育,借助着遗传学的某些理念,再加上杂交的一些特点,西北农业科技提升的速度很快。

    没有逆天的培育出,类似于杂交水稻这样,一季吨粮的奇迹,可是西北控制范围之中,亩产量也比1908年之前,提升了数倍,以中国庞大的农田基数,哪怕是在减少了大量普通土地的情况之下,依然非常的可观,最少解决了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有大量的粮食会用于出口。

    农业科级除了用在西北本身之外,还向外输出,西北很早就已经走出去,在南美,在东南亚,拥有着庞大的种植面积,适合于那些地区气候的种子,也都放了过去的,丰收的粮食,一部分,被作为粮食方面的储备的,另外一部分,被加工成了各种的军粮,西北出口德国的军用物资之中,很大程度都是军粮,这是西北的拳头产品。

    这些军粮,在中国出色的烹饪手段之中,变成了军人们最喜欢吃的口粮,西北军粮,也毫不客气的占据了的德**方补给,份额变得越来愈大,甚至带动了其他的军需用品上涨。

    在欧洲战场,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在整个欧洲大打出手,战线几乎延续到了整个欧洲之中,这其中,德国在整体上面全面落后,却压制住英法,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后方稳定。

    有了西北的支持,比如西北派出了一部分的农垦公司,用于种植粮食,让德国不至于没有任何粮食生产。历史上就是如此,德国没有预见到战争会如此的残酷,如此的进行时间之长,在初期的时候。征兆了大部分的农民和工人进入到军队之中,甚至在最初的时候,农业和工业都开工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了德国的战争底蕴。

    后面德国虽然调整了,把必要的农民和工人调回去。可是因此的产生的问题却一直存在,可是德国只有几千万人,在人力资源上面,一旦产生了某种偏向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到最后,战争结束的时候,都没有彻底的解决好,到了1918年的时候,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德国的重要问题。1918年。另外一个突然的事情,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结束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而告终。

    在这个时代,因为杨元钊的先知先觉,趁着巴格达铁路,把西北建设兵团给派出去了,顺势的接下了许多德国国内大型的工程,这些工程看起来不起眼。却让德国的底蕴更加的强悍,再加上接管了农业,让德国在抽调了大量农业人口的前提之下,依然拥有足够的粮食产量。仅此一点,对于德国的帮助就巨大。

    西北农科院的种植基地之中,无数身穿着白色衣服的研究员,正在努力的工作之中,他们负责的课题不是传统的农业,而是抗旱的植物。以树木和灌木为主。

    从1913年底,一直到1915年,整整两年的时间,西北会把中心放入到对于整个西北的改造上面,2年的时间,在庞大的人力的支援之上,在不遗余力的投入之上,会彻底的改变西北逐步恶化环境,让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抗旱植物,直接从沙漠地带之中寻找,首先是保证生命力和足够的种子,这些本来比较苦的植物,进入到了西北的各种种植基地的时候,就被证明比较适合在沙漠之中生长,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沙漠之中的植物。

    西北的农业科学家需要做的就是,在科学的推动之下,进行了几代的繁育,最终生产处大量的种苗和一部分优质的产品,治理沙漠和荒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甚至是十年八年能够解决的,对于西北来说,需要做到的,就是把沙漠给固定住,最少不让他继续发展,继续的恶化。

    环境问题是一个没办法改变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面,却可以减少,而西北投入了庞大资金和无数工人的项目,正分批分次的完成,在这个初期的事端,并没有产生作用,可是一个个带着希望的种子和种苗,已经分批分次的种下了,并且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百年的时间之中,持续不断的发挥作用。

    刚开始的时候,存活率不高,哪怕是在这些战俘们的尽可能的保证的情况之下,有的一场沙尘暴下来,百分之六七十的种苗都会死去,真正的扎根下来,持续不断的改变着荒漠的环境。

    环境的改变,必然是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大量的改变一个地区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局部生物灾难,当然了沙漠之中,不存在生物平衡的,本就是最恶劣的地方。是从某种情况之下,沙漠里面,要种植植物,哪怕是抗旱的,也很难的存货,大自然自身的优胜劣汰,在这一点完美的表现出来。

    一架飞机飞过辽阔的沙漠,巨大的机身和漂亮的曲线,证明了他是一个庞大的双发重型飞机。对于这个时代的飞机来说,穿越沙漠是非常危险的。沙漠多变的气候,特别是局部地区急剧升起的气旋,对于飞行安全有着巨大影响,

    看起来风平浪静沙漠之中,说不定在短时间之中,就会增加一个上升的气流和气旋,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飞行员的水平不够,无法迅速的反应的话,飞机很容易被气旋笼罩,在用速度和浮力才飞上天空,比空气更重的飞机,失去了原有的速度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掉下去。

    西北拥有飞机的传统已经有好几年了,庞大的西北可以承担人员的训练工作,短短的几年,大量资深的飞行员也出现了,虽然作战还不知道,但是遭遇到复杂情况之下的反应能力,还相当的不错。

    能够被派到沙漠的,都是资深飞行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没有卫星的情况之下,飞机是最快,也是最全面的监控方式,特别是对于庞大的沙漠来说。好在,最初选择治理的沙漠和荒漠,不是类似塔里木那样的超级沙漠,最大的也就是几千平方公里而已,就长宽来说,不会超过300公里,只要在固定的地方,设立一些节点,就足以保证全面的安全,最起码能够保证及时救援,不至于让飞机失踪。

    这一架飞机,主要是进行航拍,一方面,确定种植的区域,不会跟计划之中有太多的偏差,而另外的一个方面的,则是为了测绘和评价,看之前种植的效果的,至于泄露的问题,这完全不用担心,沙漠之中,又地处中国腹地,这些战俘都是付出了不小的资金代价才获得的,以现在西北所知道的,在战争彻底的结束之前,这些战俘不可能离开中国,每月数千万,甚至是上亿美元的工资,对于各方面的动员已经到达极限,已经动用到原始的累积的德国来说,非常重要。

    战争一旦开启,钱就真的不是钱了,大量的资金,如同流水般一样的用去,变成了武器,变成了军队,派到战场之上厮杀,在战争阶段,那是纯粹的烧钱阶段,越是大规模的战争,烧钱的规模就越发的庞大,这一点不到4个月的时间,德国就是深有体会的,以往为战争准备的资金,大量的消耗,虽然不至于彻底的没有,可是能够有一个外来的固定来源,还是多一个的好。

    在飞机的下方,密密麻麻的人正在紧张的劳动之中,他们衣服证明了他们是战俘,被西北买到这里来进行劳作。

    约翰是一名英**人,曾经是的第五十四师的上尉军官,在送到中国的军官之中,属于是比较高的,本就没有多少校级军官,正因为威信和组织能力,他成为了这一队战俘首领。

    对于天空之中的飞机,他已经见怪不怪了,他是伦敦人,在被俘的时候,英国还没有全面的发展飞艇,可他也知道,征服天空的是热气球和飞艇,突然一个巨大的,明显是人工造物的飞机的出现,着实让所有人都吃惊,可是每天最少看上十来遍,他也就见怪不怪了,虽然很好奇这个巨大的怪物到底是干什么的。

    可是此时此刻,他没有心思管这个,在他的身边不远处,有几个苍白的身影的,他们都是已经生病的小伙子,其中一个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发烧,是被旁边的人架到这里的,看着强忍着病体还在挖掘着树坑,一个人每天需要挖掘25个左右的树坑,在这个厚厚黄沙的沙漠之中,要挖掘好,并不容易。

    看着晃悠悠的小伙子,约翰心中非常的不忍,考虑再三,他离开了植树的团队,走向了不远处,一个被全副武装士兵把守的帐篷,那是西北监工所在的地方,不但是这边的500人,还有周围的超过5000人的战俘,都是他来管理。(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四章 战俘生病

    ();    约翰缓缓的走近这个帐篷,心中一阵阵的忐忑的,说实在话,过去的一周时间之中,真的是艰苦的,哪怕是西北做好的全面的后援的,无论是生活物资,还是后勤物资上面,都比较的到位。

    西北的农业,几乎是冠绝世界,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从一个农产品的进口大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出口大国,并且改良了畜牧业,养殖鸡鸭鹅已经成了规模,养猪养牛也上了体系,甚至包括山羊,本身牛羊这玩意,是草原的特产,在经过了优化组合之后,特别是科学的种植各种优良的牧草的前提之下,在内地也可以集约化的养殖,成本更低,产肉量也更大,加上迅猛发展的海洋捕捞,西北的蛋白质比例越来越高。

    正因为不缺粮食,整个中国居民的日子过的非常好,西北不用说了,蓬勃发展的工业,让西北人均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顿顿吃肉并不是理想,而是越来越接近的目标,哪怕是在中国其他地方,也因为西北这个发动机的推动,真的要种不了地,那可以选择打工,收入也不少,粮食和肉类越来越便宜,而且是敞开的购买,不存在紧张的情况,谁会让自己吃的更差。

    也因为如此,对于战俘这个难得的劳动力,西北并没有苛责,而是合理的发展,伙食上面,基本上按照重体力劳动者来对待,各种的主食基本上是管够,每隔一天,还会有一次肉菜,大部分是边角料或者肥肉,可是对于大部分的战俘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优待。

    西方国家,虽然通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占据了世界的主流,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收益,可是这部分的财富和收益。是集中在小部分人之中的,大部分民众们都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

    资本论有些东西揭露的非常清楚,资本本来就是追求利益,追求剩余价值的。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之下,谁愿意把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杨元钊是一个例外,因为他就是从后世而来,他很清楚。从20世纪之后,整个世界坐在如何一个火山口的面前,他要想让中国崛起,肯定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的,西北和中国拥有这个基础,超过亿万的人口,会提供大量的劳动者。

    可是如果只追求剩余价值,追求利益的提升,数以亿万的工人,会成为 一座火山。西北和中国比不了原来列强的根深蒂固,真的要是不计一切的发展的话,中国甚至会更早的诞生革命。

    主义之争,孰对孰错,杨元钊不会也不愿意的评价,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20世纪的每一年,都非常重要,一战爆发的每一天也都重要,每一点点的时间。都代表着为中国的崛起补充力量,战争和革命,必然会造成这种力量内耗,说不定会错失崛起的机遇。

    正因为如此。也为了培养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他利用着自身的实力,主动推动了工资标准,以高额的工资,彻底的占据了主动权,现在。西北的工人已经不能够被称为是蓝领或者最底层,他们过的甚至比欧洲的中产阶级更好。

    正因为如此,哪怕普通的,甚至是算的上差的伙食,在战俘这边,也成为了难得佳品,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大部分连每周吃一次肉都达不到,甚至有可能吃饱都很困难,所以对于西北伙食是比较期待。

    可再怎么,这只是外力和基础,沙漠之中恶劣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力,还是让士兵情况非常的糟糕,特别是水土不服,一个星期的时间之中,最少有十来个病倒了,今天达到了极限,一共有的17个,而且其中的5个人特别的严重,已经无法顺利的拿起铁锹了。

    作为这一队的主管,这让约翰非常的担心,他没有做过战俘,可是听说过战俘,战俘是没有任何的人权的,对方虽然没有苛责,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可是再怎么优待,也不会给他们治病,在严酷的环境之下,在得病的状态之下,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除非用身体硬抗过去的,否则,身体会越来越差,最终的命运是死亡。

    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约翰看着这些痛苦的病人,作为附近500人战俘队伍的领导者,他不希望他们年轻的生命,就这么的逝去,当然了,更多的时候,他是想到了自己,虽然他的身体没有得病,可是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之中,每天从事比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哪怕伙食不缺,甚至还有难得的肉类蛋白质,也无法解决一切的,说不定下一个就会轮到他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约翰最终咬咬牙,向着那个帐篷走了过去。

    “站住!”哨兵虽然认识约翰,却还是叫住他,约翰没敢直接的过去,而是在距离帐篷还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说道:“我是植垦第十九队的队长约翰,有事情禀告管教!”

    哨兵让约翰站定,自己进去禀报,大概几分钟的时间,出来对约翰点点头,说道:“你可以进去了!”

    帐篷之中,不是一个人,而是差不多一组人,他们之中为首的是连长郑明浩,他负责这一片的保安工作,在对战俘的时候,是以他为首的,剩下的,多是植物方面的专家和一些器材的驾驶员,治理沙漠并不是只有劳力和勇气就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按照科学的规律,而这些植物方面的专家,就是做这一切,至于器材,暂时还没有送过来,只是一系列的计划。

    到目前为止,他们之间的配合不错,5000多人,每年可以挖掘10万个以上的树坑,种植同样数目的树木,只不过,暂时而言,都是低矮的灌木,成活率并不高,每天差不多需要返工7成,但是已经取得的成果,让这一片毫无生命的沙漠上面,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植物。

    换做其他地方,7成的返工率足以让人崩溃,经济价值方面,也无法相比,可是这里是人迹罕至的沙漠,只要有3成的存活率,精心的照顾,最少在一到两年的时间之中,这一片沙漠会固定下来,不再流动,甚至比较乐观的,会形成一片类似绿洲一样的植物区域。

    对于治理沙漠的人来说,只要能够把沙漠固定下来,不再流动,接下来的问题就好办了,逐步的种植,让沙漠逐步的增加绿色,固定土壤,顺便改良气候,一定时间之中,会起到效果,沙漠未必会直接沧海桑田的变成绿洲,却不在扩张和恶化下去,甚至不会对周围产生地质灾害。

    约翰进来,没敢多看,老老实实的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说实在,他也没有想过,会如何,可是心中,还是会带着期待去想,西北已经对他们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会不会更好。

    约翰的汇报结束了,房间之中,一点声音都没有,他的心在逐步的下沉,看来不行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他知道,这是这一片的控制着郑明浩的声音,话语很简单,仿佛是不但任何一种感情一样的说道:“那就让他们休息吧!”

    让他们休息吧,简单的一句话,仿佛天上赐下的恩惠,约翰不知道怎么形容此时的心态,晃晃悠悠的走出了帐篷,跌跌撞撞的去了他的区域,告诉手下的小伙子们,这个好消息。

    接下来,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这件事情,郑明浩却很关心,没有忽略他的上报,非常的重视,不但把生病的士兵给撤了下来,还派出了医生进行治疗,当代表着医生的白色大褂进入到了战俘营的时候,所有人都轰动了,医生啊,哪怕是在军营之中,在战场之中,甚至在家里,他们都没有几次荣幸得到医生的救助的,那是富人们才做的事情,普通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最底层,这些人得病只有一个结果,要么硬抗,要么去教会求一点的圣液,要么就只能等死了,现在反倒成为了最底层的战俘,得病了居然又医生来。

    或许在别处,战俘和德国人派来的人员,只是最低廉的劳力,可是在西北的理念之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作用,西北正是通过庞大的劳动力,这才解决了工业生产的问题,现在,面临着对整个西北的环境改造,这是自己的国土,而影响的是整个中国,杨元钊不希望黄沙漫天,荒漠化再继续在中国出现,不希望北方再度被沙尘暴所笼罩,那么用好这些人是关键。

    沙漠的恶劣环境,制约了西北的改造,哪怕是机器,在这里也会失效,面临着随时有可能生病,有可能死亡的环境,哪怕是已经身居上位多年的杨元钊也狠不下来新的,可是战俘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杨元钊为首的西北控制者看来。只要不是装病,必须给予足够的治疗,并且尽可能的发挥出这些战俘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让他们在单位时间之中,完成更多的工作,这对于西北而言,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而把整个西北改造好,别说是医生,更多的付出他们依然会做。(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五章 中医和青霉素

    ();    医生或许对于中国之外来说,是一个少见职业,在这个巫医不分,即便是西方都没有确立现代化的医疗体系的前提之下,很多国外的医生,还把放血作为治疗的重要方法的时代,西方根本就没有一个体系化的培养系统,即便是培养医生,也只是按照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培养,这些很多都是片面的,甚至干脆就是注入放血,巫术之类的不靠谱的方法,甚至在医生不足的情况之下,大量的伪劣医生充斥在整个欧洲的城市和乡村。相对而言,中医则在几千年前,就有一套完整的传承体系,中医的经典层出不穷,虽然训练一个合格的中医,不是短时间能够进行的,可相对于不太靠谱的西医来说,却方便多了。

    西北从最开始就注重医生,从最初包头扩建开始,医生的比例就在逐步的提升,西北培养医生是以中医为主的,但并不拘泥与中医,毕竟中医要想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相反西医虽然不成体系,但是在一些特定的病症和治疗方面,有着比较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抗生素出现的时代的。

    目前的西北医疗培养方法,就是西医和中医的结合,引入了西方,输血,手术和一些药品,用中医的一些手段辅助治疗,这个程度上面,哪怕是实习医生,也比西方的一般医生强的多。

    西北对于战俘的重视,在医护这一点上面,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哪怕是约翰没有上报之前,在大规模的战俘集中地区,都配备有专门的医生,虽然100个医生之中,只有一个资深的医生,剩下的,都是西北在过去的几年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经过了医学院3年,甚至是5年培养的实习医生,但是这些实习医生也属于科班出身。能够简单判定简单的病症,并且对症下药。

    这些战俘得病了,而且数量不少,比例也相当的高,可是从病情行面来说。这些病人,或者是水土不服,或者是不习惯高强度的工作,身体虚弱,被邪风入体了,中药对他们的效果极好,沙漠的条件,不适合熬制重要,但是少量的中成药制剂,加上磺胺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磺胺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民来说。是一种昂贵之极的抗生素,可是西北是磺胺这样的广谱抗菌素的发明者,对于国外的医院来说,磺胺或许是价比黄金的救命药品,可是对于西北来说,不过是一种化合物而已,关于他的研究已经逐步的深入,化学合成和提纯的过程也进行的非常的顺利,价格也逐步的降低的的。

    医生和药品的出现,让这十几个人立刻转危为安了。在这个时代,细菌的抗药性还没有上升到无法抑制的情况之下,磺胺一类的抗菌药,几乎是神药。不说是包治百病,也差不多了,加上众多名医精心挑选出来,经典成方制作成的中成药的,虽然这些外国人,对于黑乎乎。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的中成药药丸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如果换成自由身的话,不会有人吃掉这些东西,可是现在,他们是战俘,又是病号,没得选择。

    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没有污染,药品要么是西北安排人员种植的,要么干脆就是野生的药材,药性是稳定的,连带着中成药的效力也相当的高,在磺胺和中成药的双重配合之下,这些病人的身体逐步的恢复了健康的,都慢慢的康复了。

    看着手下的小伙子们,逐步的恢复了健康之后,约翰也彻底的放心了,西北对于他们没有恶意,反而是尽可能的保证他们的安全,作为战俘,他们没有自由,工作也很艰苦,可是医生和药品,成为了他们的保障。特别是磺胺,作为军官的他,很清楚这种药品,在军需品之中,是只针对军官配发的,每一个级别的军官,每年只有很低的定量,可是在西北,哪怕是对这些战俘,也配发了这么多,每一个生病的每天足足3颗,少则2天,多则5天,就算是这个,这些士兵们也都买不起,这已经比他们的工资更高了。

    西北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企图他不知道,但是约翰看明白的只有一点,西北对他们很好,只要努力工作,安全上面是有保证,左右到哪里都没有自由,何必为了抗争,而让自己进入到危险的境地之中。

    这部分战俘,对医生非常的感谢,顺带的,也对黑乎乎的中成药充满了好奇,特别是西北的宣传,把中医的历史追溯到几千年前,更完美的体系和立竿见影的效果,立刻让这一部分战俘,成为了中成药和中医的死忠,他们在未来成为了中药走出中国迈向世界的使者,中医也走上了跟历史上,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约翰看到的,只是他所控制的一耦,几百个人而已,病了十几个,最终全部康复了,没有任何的后遗症,甚至还相当健康,磺胺消灭了细菌,但是中成药却是固本培元的,对于从来没有吃过重要的外国人来说,效果不是一般的好。约翰这边很幸运,可是不代表初期的病痛没有带走一条生命。数以百万计的战俘,每一个人都从事着最艰苦的工作,在冬天的戈壁滩,生病是正常,比例还不低,哪怕是有磺胺和医生的存在,还是有一定的死亡率,这是正常现象,医生医病不医死,有时候,面对着急剧恶化的病情,即便是磺胺也不可能如灵丹妙药一般,显示效果,甚至来不及吃药就死掉,或者身体瘦弱,药品无法产生作用的也不少。

    战俘之中,因为死人,产生了部分的波动,他们来到异国他乡,失去了自由,还从事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本来就没有任何的安全感,现在更是因为繁重的劳动而死人,好在西北做出了尽量的挽留,死人的数量相对于整个战俘而言,还是少数的,几十万英军战俘之中,在这一次生病的差不多有6000个,而最终死掉的,只有11个,11个相对于几百万的战俘而言,甚至只是相对于几十万的英军战俘,根本就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落到这些战俘身上,却一点不小。

    西北方面也非常重视,特别是了解到了这些战俘心理波动之后,打散了这些波动的战俘营之后,强行压制了这个,让更加合理和宽松的政策,出现在战俘营,最少医生不再等到出事之后再来到战俘营,而是常驻了,在固定的帐篷之中,为战俘看病,有时候甚至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体检,用预防代替治疗,产生了不错的效果。谁都有眼睛,谁都有情感的,虽然说有死掉的,可是西北已经做好了一切,别说是在繁重的劳动之中,就算是日常,和平年代,一次流感下去,也会有体弱的死去,宣传和实事结合在一起,战俘们的波动渐渐的被压下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平静。

    战俘的心态,就是这么的卑微,不过,寒冷的天气,繁重的劳动,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出现一些病号,大量的病患,锻炼了西北医生的能力,这些只是经过了三四年医疗培训的实习医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最少在几个熟悉的项目之中,医生总是在不停的治愈病人之中,获得提升的,在医疗学科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之下,实战是最好办法,他比学习更加的有效果,这些逐步成长的医生,会成为中国卫生战线的最重要一环,用实战替代学习,也成为了中国医疗体系的一个传统。

    战俘那边稳定住,正在为改造沙漠而添砖加瓦,不停改变着荒漠和无人区的环境的时候,时间逐步的走过1913年,纷乱的1913年,在战争的号角之中过去了,整个世界因为欧洲战争而焦虑了起来,远离战争的中国,却在平静之中,度过了1913年,逐步的迎来了1914年的春节,相对于刚刚普及的公历纪元,农历还是整个中国公认的纪元方法,这一个春节,必须要好好过,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和喜庆气氛,在年前就满眼出去了。

    包括西北在内,整个中国都准备这个春节的时候,另外一个好消息出现了,一种比磺胺更加出色,更加广谱的抗菌药青霉素出现了。

    青霉素早就出现了,不过提纯比较的困难,在磺胺成为西北最重要的抗菌素的时候,青霉素这个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也因此立项,从后世走过的杨元钊,很清楚青霉素的威名,有人甚至把青霉素的高度提升到一下子让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提升了10岁以上,这样的一款药品,杨元钊当然不会放弃,从专项资金之中抽调了庞大的数字,专门研究青霉素,这几年的时间,在巨额资金的支持之下, 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一直都没有拿到,可以用于实用的浓度,没想到,在1914年春节到来的时候,这个期待已久的突破终于完成了,实验室拿到了足以用于人体服用剂量的青霉素。(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六章 艰难研制

    ();    青霉素是二十世纪关于药品最伟大的发明,恐怕从某种程度上面,没有之一,现在因为杨元钊的这么一个蝴蝶,提前诞生在了世界之上了,而诞生的地点就在包头,而不是后世历史上,由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医学家接力完成的,这个翅膀扇动的有点大,原因就在于故意。

    夜幕下的西北包头特别市,宁静之中,透着繁忙,汽车已经在包头普及了,最低档次500元的价格,对于很多高级技工而言,可能只是一两个月的工资,车流也提前与自行车,出现在了包头和西北的其他城市,现代化的城市雏形尽显。

    高层建筑,红绿灯,公安巡逻和交警,如果还有一个穿越者,在这个时代,进入到包头之后,几乎不会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清末民初的时代,这或许不能够跟后世发达的北上广相比,可是跟其他的一些城市相比,已经分毫不差了。

    包头是整个西北,乃至中国的核心,从1908到1914,短短的6年时间之中,包头从一个小小县城,人口不足5万,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城市,哪怕拥有更多的地盘之后,逐步把曾经包头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外移动,可是已经形成的超级城市雏形的包头,还是累积了足够的人员,在20世纪初,一个足足有1500万以上人口的庞大城市,成为了现在的包头新区,一个规模庞大的城市。

    大量的产业外流,让包头完成了职能上面的改造,从原来的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城市,逐步的转向,政治,经济,科研为一体的中心城市,而青霉素就诞生在位于包头的其中一个研究所之内,包头第一生物研究所。这是从包头研究所之中分出来的,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所之一,也是累积投入最大,拥有研究人员最多的生物研究所。

    逐步发展的包头。研究的门类越来越深入,分类越发的细致,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原来,一个巨大的科研基地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门类纳入其中。现在,这个研究基地已经分开了,遍布到了西北的各个方向。

    有些是考虑到工厂,比如说,金属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为了方便,放在了炼钢厂和特种钢厂的旁边,动力研究所则放在了汽车城。除了这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项目,剩下的,也开始按照门类分开了。生物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他从某种意义上面,只是5大生物研究所之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药品,确切的说是抗生素一类的药品。

    磺胺成为了西北赚钱的聚宝盆之后,广谱的,针对大部分的病菌产生作用的抗生素,就进入到了研究者的视野之中,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在特定的药性之外。还有一种药物,对于大部分的细菌都有不一样的作用。

    在第一生物研究所之中,有针对磺胺一类的药品进行深度研究和开发,研究它的药理结构。找清楚到底是什么发挥作用,起到的效果,如何增强这个效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提取他的难度,增加制作它的效率。以达到降低成本目的。

    磺胺目前成本相对于他的售价已经足够低了,可是如果能够更低一点,不是更好的选择么, 杨元钊在开始磺胺销售的第一时间,就告知研究者,暴利不可能持续不断出现,或许是三五年,或许是十来年,别人总将会破解他的秘密的,到时候,成本的时代就会降临,虽然单片的价格不可能会高到一定程度,可是当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得起这样的药材的时候,利润依然不低,别小看现在一点点的减少,这在未来,或许是盈利和活下来的分界线。

    最热门的聚宝盆磺胺,是第一生物研究所的一个重要项目,可是真正隶属于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才知道,在过去的6年时间之中,哪怕磺胺为整个西北赚取了数以亿万级的财富的时候,作为西北产品最犀利的两大支柱的前提之下,第一生物研究所的最重要项目,依然不是它,生物制药开始进入到了研究阶段,生物研究所研究的第一个大项就是青霉素,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也只有杨元钊这个穿越者才会知道,青霉素的巨大作用,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副作用小的广谱抗菌药,抗菌程度和副作用都比磺胺要好的多,后世因为青霉素衍生出来了无数的品系,针对这不同种类,不同体系的细菌都有着难以想象的作用的,以单纯一种药物的做用,来针对大部分的病症,还很少有副作用,这仿佛是一个新的天地。

    杨元钊毕竟不是医生,更不是制药专家,只是听说过青霉素的发现,世界医学史上,认定的是被英国科学家在1928年发现的,发现它是一次意外,可是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面,中医学说之中,很早就有青霉素的应用。历史记载,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用生出绿毛的布匹,进行外伤感染治疗的案例,效果不错,这恐怕是历史上,有史记载以来关于原始菌株最早的描述。

    可惜在久远的,连显微镜都没有的时代,这种利用只是利用青霉素的混合物,无法分理出原始菌株,有些东西不但没有丝毫的作用,反而有一些的副作用,这也就是这种治疗的方法,从唐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却失灵时不灵的带着很强的不确定性,或许放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或者更久远的时代,绝对可以称之为神药,哪怕是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一点的治愈率,也可以让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成为神医,混下去。

    可是这一点在中国不行,从数千年前,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理论的中医,经过了不懈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门类,不同理念的医理,无物不可入药,这一点就是很鲜明的例子,千年之间,中医不停的丰富,不停的发展,对于一些体系化的疾病,已经有了较大治愈率,中医的一些特殊理念,甚至在后世,对于一些西医很难攻克的疑难杂症都有较大的疗效,更何况这个时代,是中医传统没有断绝,没有经历长时间战乱,甚至革命的情况之下。哪怕不用青霉素,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较大程度的缓解感染造成后果,所以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很自然的就放弃掉了,这也是后世没有关于青霉素的成方留下来的根本原因。

    从后世而来杨元钊,很清楚青霉素可不是只作用于伤口感染,故而他会向这个方面倾斜更多的力量,原始的有关青霉素的记载,加上一些初步的理论,足以指点方向,让研究者在初期不至于茫无目的的研究,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所研究的对象。顺带的他把他所知道的有关青霉素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就按照这个途径开始研究青霉素,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首先是用显微镜,确定青霉素的结构和形态,在明知道它的作用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提纯和增加单位面积的单位问题了,事实上实验室里,在明确的指导之下,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实验室的提纯,并且从每立方厘米2个单位开始,缓慢的提升,逐步的提升到了30-40个单位。

    科技的每一步,都需要无数累积,见惯了后世的数百万单位,杨元钊几次都有些郁闷,穿越时候,为什么没有带药品过来,就算是普通盘尼西林片,也是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单位,几十个单位的青霉素,太低级了,在他看来,完全就不是药物,哪怕已经在病理学实验之中,对于小白鼠等动物效果不凡,在他看来,起码要过千个单位,才能够有足够的作用。

    在杨元钊的否定之中,在杨元钊直接干预给与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之中,青霉素的研究团队不停的扩大,从最开始三五个研究员,逐步带出来成百上千个,只要有足够能力,对于青霉素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程度,他有任何一个新的想法,都可以另外一个研究课题,正是这样不计成本,甚至是有些浪费投入之下,青霉素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没有遭遇过瓶颈,哪怕是缓慢,却也依然稳定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

    时间,就在不断研究之中,逐步过去了,在杨元钊看来,青霉素的一切都被他点破了,按照这个理念来说的话,这个成品的药品,或许会在很短的时间之中,就出现在西北药品的序列之中,填补磺胺的空白,副作用更小,威力更强,并且使用的范围更广,可惜命运似乎跟杨元钊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哪怕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青霉素也很快的找到了,可是从简单的菌株到浓度足以发挥作用的药品,西北最少走过了4年,甚至更多的时间的路,坚定的步伐缓慢到了极点,也就是到1914年的初春,才勉强生产出足以作用于人体青霉素,也就是在一个立方厘米的范围之中,拥有完整而且纯净的上千个单位的青霉素成药,在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第一生物研究所,在确认无误之后,在第一时间,就通知了杨元钊。(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七章 人体药理实验

    得到消息的杨元钊,已经上床睡觉了,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起来了,青霉素的重要性的,他很清楚,磺胺虽然是第一种广谱抗菌药品,可是他的副作用太多了,治疗的范围也比较小,效果也不佳,这也是就在后世,青霉素和衍生品大行其道的时候,磺胺几乎是销声匿迹了,除了少部分专门针对的病症,还有磺胺的踪迹之外,其他的处方药之中,很少用到磺胺了。之前是没有办法选择,在微薄的历史知识之中,找到了一款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有别的选择的话,青霉素肯定会替代磺胺。

    直接睡意全消,作为这一个议题的开启者,四年的时间之中,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行了青霉素的研究,甚至每年投入超过2000万美元用于这一个项目之中,4年累计一亿美元,受到了不少的微词,可是当青霉素的研制,突破了原有的困境,初步提纯和晶化到了人类使用的程度的时候,他还是抑制不住兴奋的,直接的来到了西北第一生物研究所的。

    作为西北最重要的,研究抗生素,甚至是磺胺类制剂的生物实验室,第一实验室的安保等级相当的高,整个研究所的周围,最少有三重防护,甚至在研究所的内部,也常年有1个营的正规的内卫部队的保护,又处于西北最核心,防护最为严密包头,可以说防护严密到了极点。

    杨元钊的到来。惊动了很多人,现在的西北,已经不是原来。只有包头一个地方辐射还没有出内蒙的小地方了,现在的西北已经是整个中国的中心,列强们公认的强国之一,杨元钊的存在,至于西北,是一个巨无霸和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他的任何动向,都有人关注。甚至有不少的大人物,因为杨元钊的突然到访。对第一生物研究所产生了某种兴趣。可在仔细的了解了第一生物研究所的一切,特别是4年累计上亿美元的投入之后,而且在这个第一生物研究所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项目,是针对磺胺一类的药品的深入话研究。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所有有资格关注着杨元钊的大人物,几乎都不约同的缩回去了,磺胺和高分子聚合物,这两大领域,在过去的3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之中,可以被称之为整个西北的支柱的,正是有这两种商品的出现。才如同领头羊一样,劈开了西北在世界销售的脚步的。

    磺胺,对于很多的不治之症来说。是救命的药品,丝袜对于西方的女性而言,更是无法言明的诱惑,在别人无法生产的情况之下,这两种商品成为了无法替代的必然选择,哪怕他的生产者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国家。也必须得到追捧。

    正因为如此,西北通过捆版销售和其他的一些手段。以这两种产品为先导,轻易的撕开了其他国家的市场,入与不入这是一个最初的关卡,在成功的度过了这个最初的关口之后,一切就顺理成章了的,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杨元钊带来的,基于后世理念的流水线和先进的生产机器,无不让西北的产品物美价廉,极具竞争力,这种情况之下,才造就了西北的产品风靡全世界。

    跟磺胺的研究同一个研究所,累积投入了1亿美元,这两点如同两个巨大的砝码一般,高高的挂起来,谁都知道,杨元钊对于他的重视程度,绝对是史无前例,只要这个药品有之前磺胺的一半威力,无论是投入,还是杨元钊的重视程度,这些都不是他们任何人能够窥视的。

    杨元钊到来的消息,很快在第一生物研究所传开了,第一生物研究所的负责人宋万和主管青霉素研究的负责人郑宇双双的来到门口迎接,哪怕是日理万机,杨元钊也非常关注青霉素,不但命令秘书们随时的观察青霉素的进度,而他本人,在过去的4年时间之中,也6次的来到研究所视察,无论是宋万还是郑宇,都认识他。

    西北在过去的6年之中,发展的太快了,短短的6年时间之中,从一个一穷二白,什么工业基础都没有贫穷国家,发展到拥有多个门类,不同种类工业的国家,而跟着西北发展而出现的研究者,从最开始的外国研究者,逐步的变成了本国研究者,本身少部分拥有足够基础的中国人,又在高强度的研究之中,逐步的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就诞生了中国最出色的一批年轻的科学家。

    中国不缺乏位置,缺乏的是指挥研究的人,如果西北拥有足够多的研究员的话,杨元钊可以把后世的大部分项目,都在西北开发出来,可惜,到现在为止,还有一半左右的研究院,是在外国的主导之下的,一些对于国家和体系有深远意义的项目,还有一些前瞻性的项目,根本无法继续下去。

    简单的问候了一下两个人,顺便询问了一下青霉素提纯的过程,在任何时间之中,钱和人都是现成的,这两种东西,对于有确定目标的项目,总是有着巨大的作用。最初的研究,只是在提纯和分离菌株之上,进行的非常缓慢,接下来,对于青霉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速度才加快了。艰苦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在一系列的失败了之后,西北分成了上百个课题组,从世界各地进口甜瓜开始,取得了突破,在一种甜瓜之中,发现了大规模的提取青霉素可能,青霉素的产量开始有了巨大的增长,从原来的实验室生产,进入到了小批量生产。而这一次,更是从甜瓜进展到了玉米配置溶液,在特定的玉米配置溶液之中更进一步,不但浓度达标了,产量也大幅度的增长了。

    现在,青霉素的单位,已经从十为单位,进步到了千,并且逐步的向万靠拢,有关青霉素的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从根本上肯定了,青霉素对于大量的细菌,都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对人体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青霉素的作用,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而人类和动物的细胞之中,是没有细胞壁的,所以就毫无影响。

    看着兴奋的宋万和郑宇,杨元钊跟他们一样高兴,又是一个蝴蝶的翅膀,提前了最少30年,诞生足以对人体产生作用,杀灭绝大多数这个时代病菌的抗生素,当然了,杨元钊也听说过抗生素滥用的后果,细菌跟人类的战争,是两个不同体系的战争,抗生素几乎不可能杀死全部的细菌,而剩下的会产生抗药性,但是青霉素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情。

    “产量和纯度到底有多少?”

    “现在第一生物实验室的全部实验室,按照现有的方法生产的话,每天可以生产出千单位青霉素12万份左右!”

    杨元钊点点头,他是知道,第一生物实验室规模庞大,拥有200多个不同的实验室,青霉素在一定意义上面,只要完成了前期研究,生产他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情,否则后世就不会有那么多百万单位,甚至是千万单位,价格还那么便宜,点点头,说道:“尽可能快的完成从实验室到工厂生产的转换,早日投产!”

    “可是!”郑宇有些迟疑的看着杨元钊,不知道该说不该说,青霉素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千单位的青霉素对于人体的作用绝对够强,可是之前他们只是做过动物实验,没有做过体试验,以包头对于人权问题的重视,贸然的进入到医药系统,那是一个灾难。

    迟疑再三,郑宇还是提到了自己的看法,杨元钊听了一下,愣了一下,他很清楚青霉素的副作用是什么,也进行了提点,对于青霉素,需要做皮试,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他就没有了,可是下面的研究者不知道了,伴随着西北越来越注意到普通人的权利,不可能大面积的以民众作为对象,正在这个左右为难的时候,战俘生病的出现了,向西北政府要求药品。

    从西北开始生产磺胺开始,针对这磺胺的研究,就没有停止,从最开始,磺胺大部分都是杨元钊来合成的,到后面,西北自己生产提纯,以各种先进的机器的作用,磺胺的成本相当的低,这种情况下,向战俘们提供也不是什么难事,本来上不到杨元钊的高度,可是在生物研究所知道之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战俘的从德国引进过来,最初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在西北比较危险的领域,解决劳动力的问题,现在他们生病了,需要药品,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那就给他们使用最新的特效药吧。

    这样说法略微有些无耻,但是从后世走来的杨元钊很清楚,后世也有外国药品巨头,大规模的在中国和其他的一些不发达地区,使用金钱为诱导的大规模药品实验,只不过没有报道出来而已。二十世纪初的黑暗丛林时代,对象又是没有多少权利的战俘,很自然的,青霉素就以新特药的名义,堂而皇之的进入到了战俘的药品体系。(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八章 友好医院

    ();    绿色的专列,在铁道线上不停的飞驰,强大的蒸汽车头,吞噬着海量的煤炭,吞吐着的蒸汽,拉动着火车快速奔跑着,这是一列有24节车厢列车,不是装满了货物的货车,而是客车。

    这一趟从包头出发列车,目的地,就是在西北的诸多无人的荒漠,在车上,只有十来箱的货物,就放在最中间车厢之中,完美包装的箱子里面,整齐的摆放着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瓶子,他们是青霉素,如果在此时此刻拿出去的话,绝对是价值万金的,这是西北通过紧急生产,用实验室的方法生产出来的200多万份青霉素,大部分是针剂,只有极少一部分是片剂,大规模人体试验,总是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药品才够用。

    对于这种新鲜出炉的青霉素,血液之中直接作用,要比服用药物吸收要有用的多,胃肠之中多多少少的会降低一定的药效。而跟随着这一批药物一起的,还有西北从各地抽调的,200多为研究员和700多位助手,他们和这一批援助西北边区的实习医生,共同构建一个庞大的医疗监控队伍,全权负责这一次大面积实验的全过程。

    西北可以直接批准,让青霉素堂而皇之的进入到人体试验之中,战俘在人权上面,或多或少有些劣势。可是西北毕竟不是法西斯,不会去弄那种种族灭绝,也不会去测试必死的,或者危险性较大的药品,动物实验 已经完成,人体试验,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安全的,派出的上千名人员的目的,就是为了监控药品的使用和患者的反应,争取对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有一个完善而系统的了解。增强西北在青霉素上面的底蕴。

    对于此,杨元钊是大力支持,青霉素的体系,在后是已经足够的庞大。青霉素也从普通的青霉素逐步扩展到了不少的领域,头孢类也是青霉素的一种,关于它的研究,几乎是永无止境的,就如同细菌跟抗生素之间的战争一样。杀灭与反杀灭,抗药性和进化,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从诞生开始,就是永恒的争斗。

    青霉素并没有叫这个名字,虽然在研究所之中,为了方便之下,起了这个名字,现在已经研究出来了,就不能再叫这个名字了。青霉素本身就是从青霉之中提取出来的,这不是在告诉对方方向么,伴随着西北药物渠道,几乎是必然会销售到全世界,名字上如果带着它的根源的话,很容易被破解。

    从西北的磺胺出现之后,整个世界都在研究磺胺,虽然这个时代,分子研究还没有起步,但是关于秘方和配比的调查。层出不穷,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甚至连盟友的德国人,都在调查这个,原因无他,利益太过庞大了,每年销量超过30亿美元,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得到。其中蕴含了多么大利润。

    还好,西北情报局足够出色,西北本身的组织结构也相当密切,磺胺只在少数的几个工厂之中出产,都是在西北的腹地,被西北绝对严密保护的地方,

    好在,从最开始,西北拿出来的,都不是原始的百浪多息,而是百浪多息跟体内结合产生的物质,那才是真正的磺胺,并且在制作药品的时候,加入了一些混合物,这些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的危害,却可以掩盖最关键的部分,这是后世无数新特药厂商的拿手好戏,也被的杨元钊用在这里,也因此,磺胺畅销了5年的时间,一直没有被破解。

    青霉素的名字,暂且可以放一放,当大面积的人体试验完成之后,才是对外销售的时间,到时候再说吧,反正时间来得及,到时候再说吧。

    研究出来青霉素,并不是终点,是另外一个起点,研究院和研究员会顺着这个继续下去,弄清楚青霉素的机理,搞清楚青霉素在使用过程之中要注意的,顺便也把生产青霉素更进一步,让青霉素,成为西北的药品领域的另外一个支柱,成为解决卫生和医疗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的药品。

    方便的交通,拉近了西北各省之间的距离,从包头到乌鲁木齐,2600多公里,如果换成6年之前,可能商队要走三四个月,沿途危险是一直存在的,灾害的天气,马匪,还有战乱,从乌鲁木齐把消息传回到内地,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可是现在,一条高速铁路贯通在了乌鲁木齐和包头之间,一天半的时间,就可以从包头抵达乌鲁木齐,特快车还可以更快。

    铁路拉近了地区和地区之间距离,以往一直都沉浸在战乱之中,分裂势力从来的不成停歇的边境地区,在铁路的强力拉动和西北强大的实力面前,紧紧的团结在西北之间,称为西北一个完整的一部分。

    火车轰鸣着,昼夜不停的前进,穿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市,终于来到了位于沙模边缘的一个小站。从青霉素的研制成功,到药品抵达,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而地点就在最大的沙漠区域,这一片区域,一共拥有120万左右的战俘,他们会负责这一片包括一小片沙模,十来个无人荒漠的改造工作,气候条件恶劣,工作相当的辛苦。

    在列车停下的那个小站,在沙漠的旁边,一个规模庞大医院正在兴建之中,这个被杨元钊恶趣味的命名为友好医院的医院,在起名字上,象征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但是实际上,不过是研究青霉素的载体,顺带的,弄到更多的研究资料。

    西北在建筑领域,拥有着难以想象的优势,钢构,速凝水泥,加上一些特殊的材料,以往或许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大半年才能够兴建好的建筑物,可能只需要10几天的时间,目前大部分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虽然房间里面还有比较难闻的味道,可是医院的设备已经到齐了,随时可以开始工作了。

    早在启程的时候,工作已经分配好了,甚至这个医院的部分科室已经投入使用了,之前为战俘准备的资深医生,除了极少部分还坐镇在沙漠之外,剩下的都已经抵达这里了,还有部分的实习医生,现在又增加了数百名资深医生和研究员,还有数量更加庞大实习医生,这些医疗人员,不可能全部都集中到这里,有一部分会进入到沙漠之中,而最终留下的,差不多会有1700人。

    1700名医生的医院,无论在这个时代,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医院,门类齐全,各种设备优秀,就算放在包头也算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医院。可是这里,像医院更像是一个研究院,在从包头前来研究员里面,其中最少有70组本来就是青霉素的研究者,他们或许方向不同,或许研究的速度稍稍有些慢,在青霉素完成之后,他们的研究成果或者被判断为不合时宜,或者干脆跟主干研究重合,他们的项目砍掉了,承担起对青霉素的病理学研究的任务。

    对于这一点,这些研究员略微的有些不快,可是事情已经无法改变的前提之下,只能够适应,从包头带来的大量的实验器械,加上前期抵达,被他们一一过目的,然后在搬运工的小心搬运之下,运进前方的那个大楼之中。

    在医院的中心地带,半封闭的,7层,拥有100多个房间大楼,成为了他们新的场所,最少3年左右的时间,他们需要在这里扎根下来,专门研究青霉素跟人之间作用关系,暂时只是分成了4个大型的实验室,未来当数据更多,对于青霉素的研究深入之后,会分成细小的分支,这些必须要在有足够病理学实验之后,才能够得到成果。

    10个箱子的青霉素,其中的9个箱子被放在了这个大楼的最核心位置,这是最重要的仓库,而剩下的一个,差不多20万份的样子的,已经分发了下去的,跟随着前往各个战俘集中点的实习医生,进入到各个战俘区域,只要发现,病人有可能是的细菌感染的,或者是细菌感染一类型的病例的情况之下,可以使用这些青霉素。

    此时的青霉素,白色的粉末,就这样的,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到了无人区之中的,这一种人类最神奇,效用最大,性能最好的广谱抗菌药,也是未来10年之中,整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药物之一,就这么的随随便便的给战俘们来使用了,此时此刻的战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到战争结束,他们回到故乡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幸运,

    价比黄金的青霉素,却被他们随随便便的使用,只要生病就可以被用到的药物,居然是在世界上销售,比黄金还要昂贵的药物,这一点,不但没有让西北背上随随便便人体试验的恶名,反而成为了西北优待战俘的明证,甚至在这些战俘的主动宣传之下,西北的战俘政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未来的战争时间之中,潜在的,少了很多麻烦,抓到了更多的战俘。(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