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章 合成氨

    杨悦的笔写到最后,突然的停下了,最后一个数据并没有给出,抬起头来似笑非笑的看着杨元钊,一句话都不说,杨元钊有些发慌,却没表现出来,几乎度日如年的过了好半天,杨悦才哈哈一笑,这才下笔写到:“平均产量242斤-278斤之间!”

    “太好了!”杨元钊的心中松了一大半了,按照g级任务,需要让平均亩产量达到200斤以上,已经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要知道,哪怕带入的公式再正确,很多的预估,都会有一定的幅度,最低的,应该是比较大的概率能够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棉花的产量,会在240斤以上,最关键的是,他采用的是科学种植,是在日照比较长北方,故而,后期的成长,会在美国那边之上,带入公式之后,得到的结果,会略微的高一点。

    第一个任务指标,看样子,就基本达成了,只要接下来就要看第二个指标了,杨元钊连忙催促道:“杨悦,快计算一下出棉率!”

    “出棉率,饶了我吧?”杨悦愣了一下,然后大笑了起来:“元钊老弟,你有没有搞错,预计下产量也就罢了,出棉率,暂时没办法!”

    “为什么,不是都有生产标杆么?”

    “这个不一样,我的标杆是大陆棉的,这里种植的是大陆棉,却在包头的土地上面生长的,又采用了这么先进的灌溉和化肥,在特征上面,已经跟普通的大陆棉有些区别,比如,棉桃更大,棉絮更长,含水量和色泽,也相当出色!”

    一大堆的优点,就是不说的最后的接过,让杨元钊心中如同猫爪一样,杨悦戏耍够了杨元钊,最终还是告诉了杨元钊答案,大陆棉普通出棉率应该是在22%到28%之间,也就是四斤棉花一斤皮棉,眼下的这个,因为棉絮更长,含水量更低,棉桃更大,无论是质量还是出棉率,应该是稍稍优于大陆棉的,很可能达到的平均26%以上的出棉率。

    当然,只是估计26%以上,杨元钊心稍稍安定,在25%以上,应该是能够打到指标,但似乎很危险,他试探着问道:“有没>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有可能,提高出棉率!”

    “可以啊,不过这样没有意义啊,会降低产量,耗费一番功夫之下,最终得到的皮棉,还是差不多!”杨悦不以为然的说道。

    杨悦看来没意义的事情,在杨元钊看来很有意义,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确保出棉率,哪怕投入多一点,也没问题,他会吩咐刘澍那边,给更多的费用,让他努力做好这件事。

    杨悦很好奇,为什么的杨元钊会给出这么奇怪的选择,没有多说什么,植物的研究,来源于各个方面,从肥料,阳光,光合作用,遗传,甚至包括的特定的优化,对于棉花的优化,一向是重点,出棉率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种棉的效益,一直以来都是经济作物的研究重点,美国的大学之中,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可惜这些成果,只是一个基础的成果。比如说,花费一定的代价,会让出棉率增高,可是总产量会下降,这样比起来,白费功夫不说,投入还不小,是白忙活的。

    既然杨元钊不管这些,杨悦索性就全套给做了,不外乎是调配一些肥料,在特定的时间施肥,耗费稍稍比较大的人力,在他看来,这毕竟是棉花研究的一个方向,如果这个方面获得突破,对于未来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元钊放下了一大半的心事,这个任务有可能完成,哪怕要等两三个月,也是可以接受,放下了这个任务,另外一个任务科技研发的任务,暂时也没办法完成,带头人是有了,可是高级研究员,听着就感觉是很高级的名词,天知道杨悦的水平,如果不成为学科带头人,他能够当上这个高级研究员。

    可惜没有任何参照物,只能够等待,哈比从欧洲和美国归来,带回来一批农学家或者科学家才可以。

    现在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三酸两碱的重化工厂的问题了,在上海和天津,分别得到了一些资料,分别是两个作坊式的盐酸和硫酸工厂,硝酸没有,硝酸是军工产业的重要基础,硝酸的产量,几乎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炸药的产量,哪怕是租界地区,都没有多少个硝酸工厂,倒是两碱,在天津和上海,分别有一个稍稍大一点的工厂,合不合标准不知道,总体来说,是机器操作的,比作坊式的强一点。

    可惜,连进口回来什么样的设备,他都不知道,何况是做出准备了,倒是有一点,他可以考虑一下,那就是硝酸的工厂,这个可以有。

    硝酸,从炸药发现之后,特别是现代炸药发现之后,硝酸在军工的很多领域之中,都有作用,无论是发射药,炸药,还是鱼雷,水雷之类的,都离不开硝酸,所以,各国对于硝酸的生产设备,也控制的极为严密,能够生产它的国家,也不约而同的对其他国家展开禁运,这点从武汉,天津,上海三大工业城市,庞大的租界,都找不到一处硝酸的工厂,甚至连作坊式都都没有,就足见他的严密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硝酸合成,基本上是来源于天然硝石的提炼,整个世界的硝石矿,是重点的争夺资源,中国的硝石产量极低,即便是想要,恐怕也只能够借助着人工销田,这玩意,污染大不说,产量说是不低,管理难度非常的大,供给一两百年前的低烈度战争还可以,对于动辄就是万吨,甚至是十万吨,百万吨的超大规模现代战争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的。

    好在,硝石矿中国没有,硝酸的制造工艺也不全,可是杨元钊还真的知道一条硝酸的制作方法,其实这个方法,也跟一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战时候,德国挑战整个欧洲,陆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可是海军上面,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主力舰比德国多上一倍,虽然借助着无限潜艇战,德国对英国运输进行了巨大的打击,可是代价却是,德国的军舰都一艘不能出了北海,更别说普通的商船了,欧洲和本土,没有足够的硝石资源,让德国的军国顿时跟不上了。

    军工和武器,代表着能不能持续作战下去的能力,为了避免制约,也为了避免制约,德国注意到了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的哈伯,借助着哈伯,在1911年到1913年,一共合成了1000吨的液态氨,这1000吨的液态氨,在一战时候,变成了3500吨**。

    杨元钊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得不说,哈伯是一个天才,他所发明的合成氨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是在20-50大气压的高压之下,用500度的高温,用铁作为催化剂,对氢气和氮气进行直接的氨的合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创举的,成功率很高,合成的比例大概在10-15%之间。

    氢气和氮气,是两种比较容易获得原料,氮气直接在大气之中就有,可以借助着高压分解法,用一定的压强,控制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之中的主要成分的,会在不同的大气压的条件之下,逐步液化,可以分解出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只要把这两者给分开了,剩下一点点其他气体,也就不足为患了,合成氨的最大注意,就是要注意混入氧气之后的爆炸,这样不但可以生成比较纯净的氮气,还可以生成一部分的副产品氧气。

    至于氢气,就更加容易了,直接电解水,就可以获得氢气和氧气,副产品同样是氧气。氧气,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作用,氧气是氧化剂,氧化反应,就是根据氧气而来的,比如,氧气可以增强高炉的温度,会让炼钢的速度大大加快,氧气可以发展处注入氧气焊之类的更先进的焊接方法,还有就是,氧气可以在医疗方面有不小的作用,后世的吸氧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氨气,是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资源,不但可以作为化肥的重要原料,后世合成氨的数量,直接代表着化肥的产量,跟别说氨气在合成硝酸上面的重要作用,这是唯一能够打破外国封锁的机会。

    这个时代,哈伯才刚刚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的,正在对着合成氨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德国的军方,也没有关注到合成氨对于他们的战争准备,到底拥有着怎么样的作用,对于有关合成氨的技术和机器,也没有一个认知,这个时候,到机械加工最强大的德国,购置一批高压密闭容器,顺带的带回来几个高压化工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7月了,算日子,哈比出发也就是在这一两周的时间,山西的100多个学生,加上在上海和东南招收的学生,一共250个人,已经抵达上海了,等待着最后一批的货物和最后一点的事物,一旦全部完成,哈比就要起航,从东方,回归到欧洲,开启一个大采购。

    c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起航

    夏日的上海,没有北方那么的炎热,和风微微的吹拂,带来海潮的气息,显得那么的适宜。

    这里是上海港的码头,紧靠着租界,旁边就是英国的军港,这边繁忙的航道之上,不时可以看到货船来去,大部分都是8000吨级一下的货船,偶尔会出现万吨级以上的远洋货船。

    码头之上,汽笛长鸣,一艘去年才在美国下水,被带到中国的13000吨远洋货船,平静的停在这里,因为是货船,没有客船那样,十几层的甲板,可是专门为了载货布置的宽大船身,让人感觉到,这是一艘庞然大物。

    洁白的船身,看不到一丝的污迹,船身上面,被开出了十来个不同的入口,劳力们如同蚂蚁搬象一样的,不同的劳动者。

    干舷上,英文写着十月的字母,十月号,就是着一艘货船的名字,作为整个中国最先进的远洋货船之一,价格也是极为昂贵,从中国的上海,启程到欧洲,只是运费就要数万,这可是银元,换成美元的话,也有几万。

    在远东,可没有什么超级大商会,可以一次性装满13000吨,船主打的算盘,也是准备集中装货,所以这个船,更多的考虑的散装的问题,中国到欧洲的航运,一定程度上面,还是相当的有利润,每年从中国收购而来的茶叶,丝绸,瓷器什么的,还有一些农副产品,这些到了欧洲,都可以成为价格高昂的舶来品,为此付出巨大的运输费,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一次,船主只为一个人服务,确切的说道,是一个商会。

    “哈比,船已经装满了九成了,专门界出来的船舱,也已经改装完毕了,随时都可以出发了!”大腹便便的船长,在哈比的面前,恭敬的说道。

    新下水的万吨级以上的货船,采用的又是比较先进的发动机,速度上比一般的货船,最少快出了六分之一,也就是,从中国到欧洲,可以节约六分之一的航程,就按照6周来计算,就是减少了差不多一周时间。

    漫长的航程,一周的时间,代表着效率,提升的有限,可是价格方面,却几乎比别的1万吨级以下的货船,贵了一倍左右,可是哈比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原因就在于它的运货量大,足以装下所有的货物。

    杨家和尉家,整合全国能力相当的大,上海本就不是陕西晋商力量发展的重点的,晋商走的是俄罗斯贸易,在俄罗斯那边还算是可以,毛皮生意和特产,一度占据了晋商的大半江山,走西口,也是为了跨越戈壁,远赴库伦和恰克图,去走那些利润丰厚的货物。

    到了上海这边,长江流域是英法力量的重点,传统扬州盐商,徽商,浙商和闽商,一度成为市场的主流,宗族势力和盘根交错的关系,让晋商只是勉强的在这里营运着,没有牵扯到复杂而暴利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更多的只是在上海销售一些西北的土特产。

    德美洋行,是杨元钊在上海筹集资金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成为了晋商们打开上海突破口的关键,所以,几乎倾注了大半的资源,哈比在上海圈子之中,销售了一大半,可以说是利润均沾,剩下精品依然拥有6000吨左右的量,看起来不够整体的载重,无论是瓷器,还是茶叶,还是丝绸,都是比重较轻,占据的空间也大一些,更何况,还有200多个,前往海外求学的学子,哪怕是大海之上,不用考虑太多,必要的空间和舱室,还是要有的。

    “老板,一切都准备好了!”一个洋派打扮,看起来有些精干的小伙子,走到了哈比的面前,恭敬的说道,他的名字叫做祝强,是哈比新招聘的助理,曾经担任过礼和洋行职员,不能说精通德语,也可以正常的交流,他跟另外10个稍稍懂一点德语,还有12个懂得英语员工,是专门为这些留学生招募,他们会在德国待一段时间,配合着当地的留学生,完成这些外派学生最初在德国的生活问题。

    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托福和培训,依靠的就是自己,学生们在初入德国的时候,甚至连德语都讲不好,别说是学习了,甚至连生活下去,都非常的困难,所以一些有着海外经历,或者是懂得当地或者附近语言的,就成为照顾他们的必然选择,因为联系学校需要时间,最开始时候,是集中培训,让这些学生们逐步的适应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生活。

    杨元钊送他们去德国,是为了让他们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而不是随便去玩的,类似这样的集中培训,已经进行了超过3个月了,从最初人员只有几十个开始,的到后来逐步到来的人员,强化德语口语,强化德国的一些习惯和注意的事项,当然了,也有侧重于工科方面考核,按照这个考核,决定每一个人需要学的专业,250个人,一所大学安排下来,根本不容易,必须选择几所,甚至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在同样的专业之中。

    顶尖的大学,都是稀缺的,哪怕动用了再多的关系,也无法让名额更多,这种情况下,选择优秀一点进入更好的大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远处,传来了一阵号子声,几百个散发着银白色光辉的金属箱子,被一群码头工人们抬着过来,看起来不大的箱子,却异常的沉重,可以肯定,里面放的一定是金属,只不过是什么金属,这么沉重,那么小小的箱子,看起来,就是几十公分的样子,却异常沉重。

    哈比记得,这是之前杨元钊特别提到,必须要带到德国的东西,甚至还在6000吨瓷器,丝绸和茶叶之上,他很好奇这是什么,一度想要打开看看,被杨元钊拒绝了,只是说,去了之后,会有指示,告诉他们怎么去办,但是之前,绝对不要打开。

    是金属,看沉重的程度,绝对不是什么钢铁之类的,如果这么多钢铁的话,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举起来,难道是黄金,哈比愣了一下,之前他计算过了,200多个箱子,每个箱子不大,却很沉重,全部都是用合金钢制作的箱子,严密的封住,没有钥匙的话,很难打开。

    如果是黄金,这个念头在哈比心中浮现,一个激灵之下,眼神死死的盯着那个金属的箱子,看起来不大,如果全部都装载着黄金的话,怕不是有一两百吨。

    接着,哈比就哑然失笑了,之前杨元钊换取了一部分的黄金,可是那只是几公斤而已,以吨为单位的黄金,普通的富豪不是拿不出来,一些超级大富豪,凑凑也可以了,但是超过一百吨,恐怕世界上,能够拿出来的国家也不多吧,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似乎也就这么多了,其他,或许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或许能拿出来吧,只是或许。

    管它是什么呢,哈比把这个东西从脑海之中驱逐出来,反正不就是个秘密么,到了德国总会知道,左右也就是这么一个多月的时间。

    别看几百个箱子,每一个箱子异常的沉重,每个不大,却有半吨重,三四个壮汉,要一起,才抬得起来,从甲板上,一点点的抬到船舱之中,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当最后一个金属箱子放上来,安放在整个船最坚固也是最牢固的地方,祝强说道:“老板,货已经全部装好了,您有什么吩咐么?”

    “人员都怎么样,全部都安顿好了么?”

    “都安顿好了,都是在中部的船舱之中,相邻布置了120个房间的。”

    120个房间,每个房间2-3人,听起来不错,可是这是在货船之上,临时隔开的房间,每一个才几平方米的样子,连床都没有,只是挂床,挂在船舱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风浪。

    汽笛长鸣,全部的船员都在位置之上,250个学生,也都站在甲板之上,看着这个或许是故乡,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场所的地方,遥远而神秘的大海,仿佛一个未知的世界一般,透着无穷秘密。

    c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旅途

    十月号远洋货船,在出了上海港之后,就掉头向南,因为季风的帮助,还有熟悉的巷道,在中国海域船速极快,没有耽搁几天的功夫,就越过了马六甲海峡。

    其中分别停靠了香港和吉隆坡,剩下的地方没有停留,直接一直穿行,平静的穿行了马六甲海峡之后,抵达了波涛汹涌的印度洋。

    因为船上货物较多,价值比较高,哈比甚至从租界雇佣了一批雇佣军人,几乎每天,都有三四十名士兵,在甲板之上巡逻,这个时代的海疆,真的不是什么风平浪静的,哪怕是一二十年之后,这里也有海盗的踪迹,更别说是现在。

    从上海,到马六甲,短短的航程之中,疑似的报警足足有30多次,大部分都避开了,或者知难而退了,其中还有三次,是直接的碰上了海盗。

    为了自保,十月号上面,是有炮位的,哈比是军火商人出身,陆战的火炮,放在船上,未必会比别人的舰炮打的远,碰上普通的军舰,是一个笑话,可是以帆船和普通的火炮为主的南中国海海盗们,几乎是望而生叹的,新型万吨级货船的高速,这个时代的海盗船很少有追的上的,即便追上了,巨大的干舷,也会让海盗们攀登有巨大的困难,更何况船上还有大量的马克沁机枪。

    在船的两侧,合适的位置,足足可以布置32挺马克沁,它们放在干舷的后面,有固定的位置放置,正好火力控制着船的两侧,一般情况之下,会布置12挺,剩下的,只有当战斗警报响起的时候,会在合适的地点竖起来,前几天,一次被海盗摸到了船50米的近处才会发现,是整个旅途之中,最惊险的时刻,正是凭着着12挺金属风暴的马克沁的能力,这才让这些海盗饮恨当场了。

    马克沁的金属风暴,在50米左右地方,简直是致命,万吨级货轮的高干舷,让众多海盗如同面对城墙一般,还没有等他们借助着绳索等爬上船只,火力强劲的马克沁,就把所有试图靠近的海盗,都撕成了碎片。

    血液染红了这一片海洋,甚至是木船也在马克沁的金属风暴之下,变得支离破碎了,慌乱的海盗们赶快四散逃跑,十月号也不追赶,整个世界海域,海盗多如牛毛,他们只是商船,运输安全,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海盗,还是留给军人啊。

    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个海盗的难关,也让哈比警钟长鸣,在跟船长和一个德军连长商议了之后,决定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个连70多个人,加上30多个水手,分成了4班,轮流8个小时,然后休息一天的时间。

    这样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这才让接下来的旅程平静了起来,越过了海盗的阻拦,越过了汹涌的波涛,7月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正是各种热带风暴成型的时候,幸运的是,十月号没有遭遇到这样糟糕的天气,一路顺风顺水的前进。

    东南亚和马六甲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进入到印度洋之中,波浪明显的大了起来,经验丰富的船长,按照着既定的航道,在印度洋上穿过,别开了明显巨浪,选择了相对比较平稳,切比较快的航道,很快,就达到了印度海域。

    印度是英国王冠上面的明珠,为了政府印度,英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当英国完全的控制了印度之后,借助着印度广糅的土地和人口,构筑了一个新的印度,现在,不少在英国本土的企业,工厂,包括是茶园,都移植到了印度,印度出产的茶叶,一定程度上,在世界上,逐步的占据着低端的市场,成为了取代中国的又一个原料产地,可惜此时中国,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只是盲目来生产各种的东西,一旦被印度发展起来的冲击,中国就会非常难过。

    当然了,茶叶这一项,印度还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强大,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加上繁多的人员,印度阿三存在于很多英军部队之中,就算是上海,也有不少的阿三作着保安一类的工作。

    印度周围的港口,都发展的不错,顺着海岸线,整齐的分布着各种的港口,以后,在远洋航行上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些港口,也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对象,跟中国距离也比较的适宜,现在却不行,一方面,没有携带适合印度的货物,最重要的是,这个远洋货船只是租来的,而不是自己的,这样在经营上面,有很多的限制,无法随心所欲的购置资源。

    一两次的交易,不放在哈比的眼里,目前的十月号上的,都是出产在中国比较珍贵的东西,比如说官窑瓷器,这是杨家和尉家搜集的,以往的海上贸易之中,很少出现,多是以馈赠给各国的使节的,现在,只是这样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就足少有1200件,只是这些,在欧洲就是天价。

    清末的官窑,基本上没有多少的市场了,清廷的岁入,被大量的督抚截留,清廷的资金的紧缩,除了少部分为慈禧太后准备的一些官窑瓷器之外,剩下的官窑都是在停工之中,偶尔一部分流入市场之中,却也是秘而不宣的。

    这一次,杨家河尉家走通关系,重新开启了三处官窑,专门生产了代表着清朝瓷器最高水准这一批瓷器,总共花费了两个多月,一部分是官窑的传统模式,另外一部分,加入了西方的一些东西,比如天父,圣父,圣母之类,还有一些宗教故事。

    瓷器,特别是高水准的瓷器,几乎都是黄金的代名词,哪怕现在清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不高,精美的东西,依然是人人喜欢,特别是符合西方人需要的那种图案。

    除了瓷器,还有大量优质的茶叶和丝绸,特别是后者,不但有官方的织造,甚至还有一部分的蜀锦,这可是极少出口到欧洲的精品丝绸。

    蜀锦以绚烂和色彩著称,哈比是一个商人,他第一眼看到这个东西,就为这个东西着迷,可惜蜀锦的数量非常的少,杨家也是凭借着多年的关系,才弄到了10匹。

    哈比对于高价的东西,有着天然触觉,看着这些高档的货物,他心中已经默默的计算出了利润,只要拿到了欧洲,必然会掀起一个销售的狂潮,绝对不比担心货物的问题。

    十几天的时间,顺着印度的海岸线,一路前进,很快就进入到了中东海域,跟后世的繁忙不同,此时的中东,一片荒凉,这里是一片贫瘠之地,埋藏在地表之下的石油,还没有被发现,别说是英国这样的世界霸主,就算是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只是暂时把目光投在这里,那些无尽的荒漠,根本就留不下他们的眼光。

    就算是在中东势力最大的英国,也只是因为苏伊士运河这么一个黄金水道,英国为了控制着苏伊士运河,才在苏伊士运河的两岸,拥有着巨大的势力,可是抛开了这些,剩下都是空空荡荡的。

    哈比不知道,未来的这里,会跟他结下不解之缘,甚至他的发展,跟这里也紧密的联系,他只是关心着德美洋行,关注着这一次货物。

    万吨级的货船,可以通行苏伊士运河,正是因为苏伊士运河的贯通,让他们途径的路途,最少减少了几千公里,不用绕行整个欧洲,直接进入到地中海之中。当过了开罗,进入道了地中海的深处的时候,欧洲的风情近在眼前。

    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到了欧洲最精华的地方,繁忙的商路尽显无疑的,不再是形单影吊的单独一艘船,不时的可以看到巨型的货船,在这里穿行。

    哈比看着蔚蓝的地中海海水,这里他非常熟悉,不远处的威尼斯,雅典,甚至是法国的马赛,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却没有想过,一场灾难性的东方经历,却让他重新的涅槃重生,拥有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巨大权利,先不说这一次,从上海带过来的资金,就算是这些货物,一旦套现,就是一笔庞大的足以让大集团都侧目的财富,他从一个小小的普通商人,变成了这一笔巨额资金的掌管者,想想都让人恍若隔世。

    c

第一百一十四章 汉堡港

    地中海上面风平浪静,固定的航道,洋流和海风都非常帮助,高速的货船,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穿越了地中海,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出了地中海,一路的向北,北海的波浪,让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航行,早已经熟悉海浪的众多学子们吃尽了苦头,高海况的情况时有出现,十月号展现了新式万吨级巨轮的强大,在波涛汹涌之中,略微的有些平稳,可是比别的海域颠簸了许多。

    摇晃,风雨,腥咸的海水,对这些没见过北海风浪的学子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好在,有专人照顾,条件和药品上,比平常的旅客还要到位,众多的学子们,最终,还是适应了下来,精神略微的有些不振之外,到没有别问题了,即便有几个弱一点的,也把自己固定在吊床之上,等待着航程完结。

    到了北海,距离目的地已经没有几天了,在进入到北海第四天的时候,旅程到达了尽头,德国的汉堡港到了。

    当船长通过喇叭,向所有的船员,宣布着这个消息的时候,甲板之上,一片欢呼之声,无论是在航程之中受尽了折磨的学子,还是那些早已经熟悉了大海颠簸的水手们,都感觉到一阵的轻松,在海上颠簸了一个多月,也该到陆上好好的休息一下,哪怕是日夜都在海上的海员们,也不例外。

    汽笛长鸣,在引导船的引导之下,万吨级货轮,顺着港湾,缓缓的进港了,200多个学生,几乎都站在甲板上,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现代化的港口,惊叹声和惊奇的目光,扫过港口的一切。

    说实话,很多没有出过远门的内地学生,他们心中,已经以为上海是最繁华的地方,事实上,上海还真的不算差,比不上欧洲的一流城市,却也比一般的城市繁华的多,只是缺少了一些工业,可是繁多的人口补充了它的不足。

    一路上,虽然经过了一些世界级的港口,可是他们都没有停靠,繁忙的港口,进出可不容易,十月号即便是加水加煤,也是循着一些不太忙碌的小港口,或者干脆,就是专门的补给港,这样效率更高一点,更加节省时间。

    所以展现在众多学子面前的,是一个超级的现代化港口,面对着德国第一大港口的汉堡港,上海跟它的这个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大国的钢铁威力,在这里尽显无疑,以万吨级货轮为例子,在中国不多见,在航道上面,也只是偶尔见到,在这个港口之上,却不少,极目看去,最少也有的十几艘,还有大大小小的中小客货轮,进进出出的,繁忙无比。

    主航道上面,随时随地,都是繁忙进出的航船,没有引导船的引导,想要出港都不容易,被涂装上特别颜色的引导船,繁忙的在航道上面来来去去,引领着来到汉堡港的船只,远处的货场之上,最少有六艘万吨级巨轮,在那里卸货,更远的地方,一些小的泊位之上,万吨级以下的货船更多了。搬运工们,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把船上的东西,搬到了货场,货场上堆积如山的货物,有些显得拥挤,这真是个忙碌的港口。

    船只,港口,搬运工,货物,这些共同构筑了汉堡港的全部,几十年来,都是这么运转的,最多,就多了机器设备。

    顺着的码头的方向看过去,在紧靠着港口的地方,两个如同巨大的怀抱,把整个汉堡港都给包裹在其中小山上,眼力好的人,可以直接看到一排排粗大的炮管。

    杨明也是趴在船舷之上,数炮管的人,他数左边,另一个刘元数右边,最终,数字的出来,左边和右边,各是54门炮,在山顶的上面,还有12门,加起来一百多门炮,最关键的是,炮管足够粗,这么远看过去,都感觉到炮管的狰狞,甚至比他们曾经见过最大战舰的炮管还要粗大的多。

    汉堡港作为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唯一的出海口之一,防护的非常严密,除了汉堡港本身之外,还有另外的几个炮台,用来防护汉堡港的安全,甚至,站在甲板上面,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军港,作为德国最大的军港,驻扎是德国最先进的战舰,巨大岸防炮台和战列舰,强国的威力,尽显无疑。

    这是属于钢铁,属于是现代化的战争兵器的威力,能够被挑选出来,作为杨元钊首批的留学学生,这些人,不说是千里挑一了,百里挑一是肯定没问题的,基础知识扎实,见识上也比一般人开阔,有德美资助的关系,可是如果没有受苦的自觉,是不可能选择前往德国,这些人都是意志比较的强大,是天生学习的苗子。

    这些天子骄子,来到了德国,却如同新上了一课,汉堡港的景象,给他们上了一课,他们都忍不住想到了,曾经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的属于钢铁的力量的强大,可是没有亲眼看过,从来不曾感觉到列强们到底强大到哪里,那些远渡万里的战舰,那些武器和火炮,而这一切,在他们的眼前,尽显无疑了。

    杨元钊和哈比不会想到,250个学生,在踏上德国的第一天,就被德国的工业成果所震撼,从内心深处,坚定了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想法,让这个第一批,本就不是杨元钊留洋的重点,只是作为必要的补充一代人,居然出了好几个重量级的人物,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十月号平稳的停在了汉堡港,自然有港口的官员上船,清理货物,计算税务,这些人公事公办,却可以讲人情,哈比在德国的人脉,早在上海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联系过了,各方面的数据也发过去了,报关的手续,自然有人跟进,这不,几个德国官员上来,跟着上来的是一个典型的巴伐利亚人,见到哈比,热情的跟他拥抱了起来。

    他叫扬克尔,是巴伐利亚的一个容克贵族,跟哈比的私交很好,是汉堡港税务副长官,这一次,因为哈比,专门的上船来检查,顺便跟哈比叙叙旧。

    “哈比,听说你最近过的不好,怎么突然间,做的这么大了,难不成,是在东方,大有收获!”

    哈比苦笑了一下,道:“一言难尽,去东方,可以说是一次苦难之旅,幸亏遇上了贵人,不然的话,要么流落街头,要么干脆就自杀了事,只是苦了我的妻子和孩子!”

    “安娜和博比特,苏吉特都很好,我前几天才看过他们!”

    安娜是哈比的妻子,博比特和苏吉特分别是哈比的两个儿子,在远东的时候,最挂念的是他们,这都到了汉堡了,近乡情怯之下,他甚至还没有回去看看,哈比感慨的道:“真的是恍若隔世,对了扬克尔,报关的手续都准备好了么?”

    “都准备好了,真的不用我帮助你么?”

    扬克尔所说的,正式他的一部分职权,外国人,也不都是死板古板的,一些灵活和机动还是有的,哈比也略微的有些动心,要知道,这可能够省不少钱啊,可想到了杨元钊的吩咐,杨元钊希望跟德国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生意往来,所以这个细节,也要求的非常的严格,不能够偷税漏税,必须要照章纳税。

    听到哈比依然是拒绝,扬克尔叹息一声,把一份表格递给了哈比,说道:“这些都是我根据你所给的数据,所做出来的报关表格,价格可是不菲啊,你看看吧,没意义的话,我需要抽查一下!”

    拿过报关表,扫视了一下,没什么问题,哈比立刻拿出笔,签下了了名字,伴随着扬克尔的一挥手,所有人开始行动起来,对于这个报关表上面的一些数据,还有众多货物,进行一一的清点。

    c

第一百一十五章 散布消息

    税务局的人员不断的清点,按照税务局既定规章,清点着商品的价格,东西之中,瓷器,茶叶,丝绸这种东西,都是从东方大宗购置的东西,在税务局都有固定的税率,扬克尔也注意到了那些金属的箱子,抬一抬,就知道里面是金属,德国进口金属的税率远没有丝绸茶叶等高,也没有跟哈比多问,只是吸了一批金属矿物,收了一点固定的税费。

    饶是这样,整个万吨级货轮,总计的税负,差不多就是47万多德国马克,这笔钱绝对不能算是少,哪怕是按照比较低的比例来收税,这批东西的价值,也足以让扬克尔侧目。

    “行啊,哈比,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你发大财了!”

    “发财倒是没有,我不过是当上了一个洋行的大班,这都是公司的资产!”

    “那也要恭喜你,今天你请客!”

    “没问题,黑森林酒吧,我清正宗的巴伐利亚黑啤酒!”

    黑森林酒吧,是汉堡港的一个正宗巴伐利亚酒吧,开酒吧的甚至就是扬克尔和哈比的邻居,之前在德国的时候,三人一直关系都比较好,扬克尔欣然的同意了,约定下班的时间到酒吧,甚至还帮他找了一批码头工人。

    税务局,在这个港口,拥有着天然的权利,哪怕是码头工人也不例外,他们歪歪嘴,码头工人就能够找到不错的活,更何况,哈比给的价格并不低。

    税务局的人员离开,哈比也缓缓的下船,他会在十月号上面,留下必要的人员,无论是蜀锦,还是官窑瓷器,都是高价的物品,而且易碎易毁坏,万里海运精心的保护,这些东西无一损坏,可不能到了地头功亏一篑了,任何一件的损失,都代表着庞大数目的金钱。

    几个月努力,德美洋行已经发展成为正规的商行,每一项都有规章制度,因为这一次的货物数量巨大,跟随着哈比一起来到德国的人员也不少,差不多就有几十个人,他们在哈比这边的关系的帮助之下,联系工人,安排卸货,这个时代的装卸,远没有像后世那样,一天,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把万吨级的货轮上面清理个一干二净,这个时代,港口基本上还是人力,最多就是几个的简单的葫芦吊,什么天车了,起重机了,装卸机器了,甚至连集装箱都没有,要想把6000多吨的货物,依靠人力卸下来,一天的功夫是肯定不够的,快了或许三四天,慢了,一个星期,甚至更久都有可能。

    这个时代的航运,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两个月的航行,到一个港口,然后等待着船只再一次的装满,然后迈上了新的旅途,这也是惯例了,一般的港口,都有不少的酒吧,旅馆,还有色情业,支撑着他们的,正是水手,卸货装货期间的水手,除了必要的值班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酒吧厮混,水手们的金钱,几乎都抛洒到了酒吧,所以,当老了以后,从船上退下来之后,水手们的晚年都过比较的凄惨。

    港口之上,专门找来的200多个装卸工人,其中还有30个专门为了瓷器的装卸工人,都是健康魁梧的德国壮汉。

    参考着后世,加上这个时代的包装,已经让瓷器的保护达到了极致,可惜它还是易碎的玩意,小心还是必须的,这30个装卸工人,都是整个汉堡港经验最丰富的,都做过不止一次瓷器卸货,可即便如此,哈比依然再三的叮嘱,官窑瓷器啊,每一个都可以作为艺术品一样的存在,甚至为了西方,加入了不少天父天主的东西,远比以前的瓷器,那么的吸引人,如果不是数量太多,1200套,说不定就可以全部上拍卖。

    为了这1200件瓷器,哈比甚至开出了1000马克高价,这恐怕可以创了汉堡港的记录了,所以,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搬运工,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破损了一丁点。

    搬运工人已经开始卸货了,哈比终于有闲暇静下来,250个学生,则被统一集中到一起,被安排了地方,这是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弄好的,因为他们要在德国呆上很长的时间,他租下了一座大楼,六层的大楼,一共有88个房间,250个学生,30个老师,还有从德国招募的几十个留学生,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团队,他们会处理这些学生在德国的主要日常事物,至于资金的问题,会专门从这一批销售的货物之中,拿出来一部分,用于他们的学费,250个人,在德国的花销可不低,可是眼界高哈比一点都不放在眼里,别的不说,就是在中国销售的几千万,就足够在这里生活了。

    黑森林酒吧,半年没有到这里了,真的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半年之前,他曾经神气飞扬,在扬克尔和巴特斯的面前,扬言去东方寻找财富,挣下万贯家财,甚至不顾两位朋友的阻拦,执意如此,却没想到,那一次的经商,反而成为了一个笑话,不熟悉东方的环境,甚至连中国话都不怎么会说,就敢跑到异国他乡,如果不是遇到了杨元钊,说不定,就要客死异乡了。

    下午时分,黑森林酒吧已经热闹了起来,里面熟悉的重低音,一个乡村歌手,正在嘶哑唱着不知所谓的歌,哈比走进去,眼神落到了吧台上的大胖子的身上,巴特斯,跟扬克尔一样,是哈比最好的朋友之一,典型的巴伐利亚人,不同于扬克尔是容克贵族,他只是一个小地主,却走出了家庭,在汉堡闯天下。

    “看,是谁来了,哈比,真的是你么!”巴特斯抬头正好看到了走进酒吧的哈比,惊喜的迎了出来,用力的拥抱着哈比。

    “巴特斯,轻点,你还是这么的壮!”

    巴特斯让哈比在吧台附近坐下,拿出一倍啤酒,一口喝下去,冰凉的啤酒,消去了夏日的酷暑,哈比的话不免多了起来,结结巴巴的叙述了去中国的经历,中间,扬克尔下班之后也来了,他们饶有兴趣的听着哈比诉说,神秘而奇妙的东方,仿佛是一颗种子,种在了他们的心中。

    宿醉之中醒来,哈比辨认了一下,原来还在黑森林,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已经高高升起了的,摇了摇宿醉还没有消去的脑袋,顶着阳光走了出来。

    扬克尔早已经不知去向了,巴特斯还在呼呼大睡,招呼早来的伙计们一下,哈比向着港口的方向而去,此时的十月号,已经彻底的锚泊在港口,在专门留出来的那个卸货场,当哈比走到的时候,搬运工人们,还在不停的搬运着东西,昨天已经租下的仓库之中,已经摆放了不少的东西,多是一些茶叶和丝绸。

    相对于易损和娇嫩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就容易的多了,包装完好的情况之下,搬下来只是一个力气活,这些物品,使用的人力,有数倍于瓷器的人手,这才一天的功夫,差不多就卸下了700多吨,把这个不大的仓库,堆的差不多快满了。

    搬运工还在不断的进来,员工们清点数目,设立标号,总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听助理说,昨天已经有人探头探脑的过来询问这些商品的价格,问了一下他们所属的公司和商会,哈比一一的拒绝了,都是一些小商会,不能说这些小商会的能量不足,他们能够有这般的嗅觉,在港口方面肯定是有内线的关系的,只不过这些小公司,他们的资金面有限,走的是低吸高抛的路线,6000吨,数千万的马克的庞大货物,他们只能够吞下微不足道的一点,这样的销售压力,会相当的大。

    看来风声还没有彻底的传出去,昨天在黑森林,巴特斯已经帮忙约了几个比较大的间客,下午的时候,哈比跟他们一一见面,让他们参观了一些精品的商品,摆脱他们把风声放出去,然后就吩咐的手下的人,他需要出去一周,这一周的时间之中,任何事情都不要打扰他。

    安顿好了一切之后,哈比扬长而去,却没想到,接下来,整个汉堡港,还有汉堡港辐射的地区,关于中国精美商品的传闻,一下子扩散开区了,引发了一场争抢的动荡。

    c

上架感言

    又要上架上架了,2个月零10天,35万5000字左右,钢铁时代走过了相对比较漫长公众,终于迎来了要检验的日子了。

    十年是老作者了,曾经也试过连续的日更万字,钢铁时代确实是写的比较慢的一本,需要查询许多资料,也需要设计很多剧情,往往为了一个数据,在网上查询几个小时的都有。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在伟大祖国成立65周年的日子上架,是幸运,也是一种鞭策。

    上架第一天,会有四更,12点过后/zongcaidgaiqicheng/”>总裁独宠:爱妻成瘾最新章节更,可能新开通vip会等到12点30分左右,剩下的会在明天更新的。

    老规矩,求保底月票,10月的双倍月票,请大家不要浪费了,顺带求全定,希望我的劳动,会让读者们感觉到满意。

    再次感谢支持我的读者们,十年会努力,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c

第一百一十七章 钨粉

    哈比愣了一下,他也没想到,会是这么的简单,不过转念之下,他就绕过了这个弯子,想想也是,都远隔重洋了,钥匙没有跟着过来,还要运过来,这要耗费多少时间,这个钥匙应该就在箱子上面,不可能在别处。

    看着浑然一体的箱子,哈比的脑袋大了起来,看起来,完全没有一点的破绽,怎么可能有钥匙呢?

    哈比的心中一阵阵的疑惑,不管如何,找一个出来看看就好了,哈比走到了箱子的前面,用力的拉起箱子的把手,好沉重的感觉,他力气不小,可是小小的箱子却依然纹丝不动,这个箱子之中,装的是什么金属,这么沉的,微微的有些吃惊,在银色的箱子上面找了一圈,一寸寸的找过,表面上丝毫看不出来,几乎是用手摸,一点点的感觉这表层的不同,这也是最有可能放钥匙的地方。

    找了这么大半天,终于在箱子的背后,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之上,找到了一个可以活动的钢片,推开了钢片,用力一推,钢片翻开,露出了里面一点点的空间,一个看起来片状的钥匙,豁然就卡在里面,明晃晃的,跟银白色的箱子同样的色彩。

    果然是设计精巧,天知道,这些箱子,要怎么制作出来,这要花费多少的代价,只是这个放钥匙的地方,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的脑细胞,如果不是杨元钊点破,他恐怕永远都不会找到钥匙的,箱子太沉重的,放在那里稳稳的,没人去动它,也就没有人找的出来,除非是运气逆天。

    钥匙是对的,卡在了锁孔之中,严丝合缝的,用力一拧,卡簧很快的弹开了,露出来几个小小的杆子,顺着杆子用力一拉,把几个杆子拉起来,箱子折叠了起来,露出了里面的一切,只有几十公分见方的小小箱子之中,放满了黑色的小颗粒,细的跟沙子一样,细细密密的,填满了整个箱子,不是哈比之前曾经想过的金,也不是银,也不是铂金,色彩明显不对,肯定是一种金属。

    哈比是一个商人,也做过钢材方面的生意,对于各种的金属,不算陌生,伸手把一小把的粉末拿在手里,第一个感觉就是沉,沉甸甸的,有些坠手,一小把的金属,如果换成钢铁,不会有多重,可是这种金属却沉的要命,显然比重远在钢铁之上。

    用力的捏了一下,硬度很大,不像是简单的金属,默默计算了一下箱子的容积,在询问一下搬运工人的感觉,粗略的得到了这么一箱子的重量,重量和容积结合,哈比很快计算出来,这个金属的比重,最少是超过16的,甚至是更多,这样的金属,整个元素周期表上面,都没有多少个,联想到眼前金属的形态,色彩和硬度。

    钨?会是钨么,哈比的目光,最终落到了这个钨粉,眼前满是不敢相信,居然会是钨,很显然,看这些钨的样子,是纯净的金属钨,整齐的放在箱子之中,卖相非常的好,看起来很高档的样子,这些全是,几百个箱子,怕不是有百十吨,这个量可不少。

    哈比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作为犹太人,消息灵通之下,很清楚 ,钨最近的作用,他似乎是的军工的一项成果有关系,他之前打听的,每一吨钨的价格,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吨的价格,应该在40万马克到50万马克之间,波动的比较剧烈。

    难怪杨元钊会把这个金属,作为这一次远洋交易的重点,恐怕其他整船的东西,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么一点点的钨贵,就价值上面,钨的价值不能够跟黄金相比,也是重要的贵金属了,最关键的是它的性能,在炮钢,船甲板,防护装甲上面,有着巨大务必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德国的众多学者,对于钨合金的研究,连续的出现成果,基于他的炮钢,比传统的炮钢,各方面的性能,最少高出了两层,这对于重炮而言,性能指标的提升非常的迅猛,钨顿时大受追捧,被誉为德国最重要的军工杰作之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国加强了对于黑石的搜集速度,不但礼和洋行,排出了大批人员,直接的到江西的黑石产地,用高价收购黑石,其他国家看到德国如此,也开始注意到黑市,廉价的黑石,价格如同翻跟头一样的,不断的上涨。

    哈比是一个稳重的人,立刻有找寻其他的箱子,又搬来了五个箱子,都是在那个位置找到了钥匙,打开了全部的箱子,每一个箱子里面,都是同样的粉末,他顿时明白杨元钊的意思了,原来,杨元钊一直都没有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或许有,但是更多的还是在这里,如果这些东西,真的是钨的话,那么这一笔东西,不但代表着庞大的足以让人震撼的财富,也代表着巨大的影响力。

    哈比不动声色把这些箱子,都给恢复了原样,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之中,拿出了一小撮的,珍稀的用小瓶子装好,吩咐手下的职员,重点保存这些箱子,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才放下一切事情,前往汉堡城内。

    汉堡,作为德国第一大港口,有众多的理工科大学,因为奔走华人上学的事情,被大量的大学拒绝,不接受的华人留学生,哈比在大学的圈里面,也留下了一丝的印迹,毕竟,一个慷慨,多金的商会,对于不少的理工科都有相当支持的大财主,只是在汉堡的大学之中,就已经洒下了150万马克,最著名的汉堡大学更是直接投入了25万,在不涉及到学校的根本的情况之下,是可以得到相当的礼遇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哈比很容易见到了汉堡大学冶炼系的教授。费舍尔教授,冶金系的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对于金属和合金领域,有着极为深刻的造诣,整个德国的冶金领域前十,总之是一位杰出的冶金专家。

    “费舍尔教授,见到你很高兴!”看到费舍尔教授亲自出来,之前他对于德国的不少大学做了一个调查,汉堡大学也是其中之一,费舍尔教授的大名,他也是听过的,故而态度非常诚恳。

    “哈比先生,很感谢你对我们学校和冶金系的支持,不知道有什么我能够帮你的么?”

    “是这样的,费舍尔教授,我这里有些金属颗粒,想请你做一个鉴定!”哈比拿出了一个小瓶子,递给了费舍尔。

    费舍尔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了一丝不高兴,还以为哈比是做什么,却发现哈比只是想让他做一下材料的分析,分析这个材料到底是什么,这件事情,别说是他一个教授,就算是一边的助理来做都可以做到,费舍尔心中不爽,却是拿过来了,左右就是一点点的小事,冲着哈比给大学冶金系捐了7万马克,他就顺手做了,也不耽误多少时间。

    打开小瓶子,闻一下,没有多少气味,是比较纯净的金属,是粉末状的,黑色的,看起来很普通,不少的金属都是这个颜色的,在手掌心之中倒出来一些,费舍尔微微动容,比重不轻,比重大的金属,都是不错的金属,是很多合金材料之中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合金材料,是他们冶金系重点研究的方向。

    在手里沉甸甸的,捏了一下,硬度极大,没有用技术分析,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外表,费舍尔愣了一下,作为专业人士他,几乎是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金属,或许就是钨。

    钨,可是这个时代德国冶金界,比较流行的元素,钨是自然界之中,熔点最高的金属,3380度的熔点,让他是天然的耐高温材料,一直一来都是向着那个方向而去的,前段时间,关于钨的合金开始流行起来,耐高温,抗压性,抗磨性,这些东西,都是军事工业极为重要的品质,关于钨的合金,也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于使用量的激增,钨的价值也被人重视了起来,关于钨的合金,此起彼伏,飞涨了起来。

    本身,钨就是一种高价的金属,天然的钨矿,很少有含量很高的,百分之一的含量,再加上钨的提炼难度极大,熔点极高,不能够使用,提炼的难度非常的大,所以价格非常的高昂。

    既然已经想到了,再观察手中的粉末,似乎质地很纯粹,似乎是纯度较高的钨,费舍尔突然来了兴趣,叫来几个助理帮助,就进入到实验室里面,冶金系的实验室之中,各种德国最先进的机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定之后,从化学到物理,费舍尔终于确定,眼前的这些粉末,不是别的,正是纯净的金属钨,它的纯度极大,粉末化也非常细微到位,是一种优秀的合金添加材料,不用在深加工,直接可以用了。

    一个普通的商会,居然能够得到这么多的钨,这也太不寻常了吧,做到了很多大型冶炼企业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作为冶金专家,费舍尔非常清楚,钨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就高价,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提纯的难度极大的,浪费的,再加上能源,机器,人工等的诸多消费,造成了它高昂足以让人侧目的价格。

    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个所谓的德美,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费舍尔甚至有一种重新认识这个企业觉悟。rs

第一百一十八章 掮客

    全部的检验都已经完成了,费舍尔还在那里不动,助理们也都一一告辞了,只留下他一个人坐在实验室里面,好半天之后,才站起来,走向了外面,拿着还剩下一大半的金属钨。

    “费舍尔先生,怎么样了?”哈比等的有些着急了,看着一脸郑重的费舍尔,慌忙的问道。

    费舍尔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哈比,问道:“哈比,恕我冒昧的问一句,这些金属,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哈比点头说道:“这些钨是我们商会的商品。”

    商品,费舍尔挑了一下眉毛,他没想过是这么一个答案,愣神了好一会,才问道:“是商品,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东西的量不少!”

    哈比点点头,老老实实的说道:“是不少,大概有五六个立方的样子。”

    五六个立方,教授猛地震了一下,仿佛是一个电流猛然的通过,剧烈的跳动了起来,这可不是普通的钢材,五六个立方的钢材,不过是二三十吨,非常纯净的钨砂,五六个立方就是百十吨,这个数字,即便是作为冶炼系著名教授的他也不由抽了一口冷气,什么时候,德国冒出来这么强大的一个商会,联想到哈比在大学圈里面大把的撒钱,他也就了然了,没有这么大的底气,怎么可能撒那么多。

    “那么哈比先生,你有了买主了么?”费舍尔心中萌生了一丝的激动,说道。

    “暂时还没有!”哈比回答道。

    “我帮你介绍一个买主吧”

    “这个太好了,只是……”哈比迟疑了一下,说道:“我有一个条件。”

    条件,费舍尔愣了一下,他这才想到,眼前的这个哈比,不是对于工业一无所知的土财主,犹太人。在商业上面很出色,一向有吸血鬼的比喻,但是在科技上面,他们也不弱,重视学习的犹太人,可是整个德国科技界的重要力量,以哈比的圈子。应该知道钨的重要性,这种可以称的上是战略金属,根本就不愁卖的。

    费舍尔衡量着,他一方面是柏林大学冶金系的副主任,目前的课题是负责一批重炮的炮管的研究,钨的合金。是克虏伯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不但让整个炮管体积缩小了很多,整个炮的质量,还有射程,磨损性能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一旦使用到重炮之上。重炮的性能指标,远比之前高出一个档次。

    军事工业,一向是只要求性能,而不要求价格的,面对着一个性能指标超高的合金,哪怕它的价格高昂,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员。都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了,可惜,哪怕费舍尔贵为德国有数的冶金专家,每个学期,提供给他的钨合金的数量依然有限,这让他的研究,不得不陷入了停滞。

    钨的性能是出色。钨的产量却高不到哪里去,从十几年前,德国就开始从中国进口钨,这段时间。因为钨合金的大量出现,又加大了进口量,大量黑石远渡重洋,在冶炼车间,变成钨粉,其中需要的步骤太多,耗费的资金太大了,因为提取的不完善,不少的钨都被浪费掉了,每提纯一吨钨,耗费的电力,能源,人工,甚至是是财富,就足以让钨变成天价,钨也是少有的提纯后的价值是矿粉万倍左右的贵金属,而且有价无市。

    费舍尔清楚,哈比的要求一定会是比较困难的,可心中的渴望压住了这个想法,只要他完成了这个牵线搭桥的任务,想来,得到了百十吨钨的对方,怎么着也会给他漏出来一吨半吨,这可是代表着百倍,甚至是千倍的钨合金,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说吧,看看我能不能办到!”

    既然提到了,哈比索性开门见山的问道:“费舍尔教授应该听说过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吧。”

    为什么,费舍尔迟疑了一下,专注于学术的他,只是听说哈比在各个大学之中撒钱,仔细想了一下,想到了一些有关于哈比的传闻,试着问道:“难不成是为了上学?”

    “对,你也知道,我的公司是在中国,这一批钨,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都是多亏了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这一次到的过来,他们只提了这么一个要求,在德国安排一批留学生!”

    “多少人?”费舍尔真的没有仔细的询问过这个,只知道他在汉堡大学花费了25万,安插进来了5个学生,其中冶金系就有2个,以他副主任的身份,安排三五个学生还是没问题的,随口的问道。

    “250个,不过现在,有50个已经有地方了!”

    “还剩下200个?”费舍尔话语都显得结结巴巴了,目光都有些呆滞了,他知道哈比向安排一些留学生,如果说三五个留学生,以他的能力,还可以,但是这个数量有些大啊200个,还必须是工科院校,德意志的科学观,非常的严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是别想上学的,他要想解决几个,还可以压下来,200个,哪怕他本领通天,也不行,甚至是他们的校长都不成。

    看到了费舍尔这幅表情,哈比心中打了几个激灵,看样子,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要解决学生上学的事情,单单依靠一个系主任,甚至是学校的校长,并不能够解决,除非他能够有资本,买通一个或者是几个大学,可是这笔钱可就是天文数字了,钨的收入,包括那些工艺品,需要支撑250个学生上学,还需要在德国采购大批的机器,几百万还好说,千万以上,就极为困难了。

    哈比也没有在费舍尔那里多坐,告辞离去,费舍尔看着手中的钨粉,神色变幻不定,最终,长叹了一声,背影显得佝偻了一些。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住宿的旅馆,家里面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要搬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妻子正在家里收拾,过一段时间,会过来,跟他一起前往美国,在美国回到中国,这等于是在几个月的时间之中,穿越整个地球,在动力时代到来之前,是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可是现在,只要是连续不断的航行的话,也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海路转陆的话,时间会更少,80天环游地球,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这个时代的话,指挥更快。

    推开旅社的门,哈比发现有一个人正在等他,远远看起来有些熟悉,当他看到哈比推门进来,就热情的迎上来,说道:“哈比,你好!”

    哈比这才注意到了这个人,这个人他认识,老约翰,他同样是犹太人,在汉堡的圈子里面的,算的上是比较出名,从普通的掮客做起,后来成为了这一行业领头羊,手下控制着各种各样的大小掮客成千上百,甚至巴特斯最初也是跟着他混的。

    以前哈比认识他,也只是几面之缘而已,当时,老约翰的地位,根本就不会对的哈比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商人多看两眼的,却没想到,他在这里等他。

    “约翰,最近好么,见到你真的是太高兴了。”这么一个人物,哈比热情对着老约翰来了一个拥抱。

    “哈比,听说你到中国去了,钢琴卖的怎么样!”作为商业掮客,老约翰的讯息非常的到位,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的,哈比购买钢琴前往远东,几乎是在圈子里面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一些比较较真的,甚至专门到了远东,去打听哈比接下来的遭遇,都觉得,或许哈比就回不来了。

    不过,最近一段,在圈内流传的最广的,却是哈比不但回来了,而且在所有人的想象之外,带回了一大船中国商品,品相都相当的好,这让所有人震惊的同时,也垂涎这一批的货物,老约翰也是其中之一,经过了几天的观察之后,老约翰决定主动出手,这才在旅馆等着哈比的回来。

    “别提了,钢琴丢在远东了,我这次是带公司的货物回来。”

    老约翰为的是这些货物,也就没有在钢琴的事情上面多提。“我知道,听说了,十月号,可真的是一个庞大的远洋货轮,怎么样,东西出的如何了,能批给我一些么?”

    “当然可以!”哈比也没有矫情,他是知道约翰的实力的,直接拿出一张单子,上面是记录了除了销售过的之外,几乎所有货物,让约翰挑选。

    老约翰很满意,在货单上面随手的勾勒着,不多时,就挑选了300万的货物,大部分都是丝绸和茶叶,还有少部分的瓷器,至于官窑瓷器和蜀锦,暂时,哈比没有放在商品目录之中。

    300万,在目前的德国,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老约翰的能量,他所触及到的网络,几乎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掮客,有这么的一个人在,跟其他的大公司,已经不错上下了。

    双方满意,老约翰正要告辞,哈比突然想起来,之前找到费舍尔教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听说老约翰的路子很野,跟不少的军工集团,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迟疑一下,还是问道:“老约翰,还有一个生意,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做?”

第一百一十九章 面见高层

    “生意,不在商品目录上的生意,说来听听?”老约翰眉毛挑了一下,作为掮客的大头目,他很清楚,这种不在名录之上的生意,往往带着灰色的意味,未必一定是违规或者是违法的,但是一定是带有着暴利的,这也是众多掮客们最喜欢的一个生意。

    哈比一喜,说道:“约翰,军工方面的生意,你愿意做么!”

    “军工?什么军工?”老约翰正色的看着哈比,心中一阵的嘀咕,军工方面的生意,可不是那么容易做,掮客们也有做这个生意,他也是其中之一,跟不少的军火工厂都有一定的联系,可是这个量不大,如果量大的话,就麻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哈比看着老约翰的脸色,心中一紧的说道:“不是成品军工,是军工材料!”

    老约翰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看着哈比的,郑重的说道:“哈比,你知道,军工可不简单,没有那么容易做的!”

    “我知道不简单,我也不过是试试水,你如果能够帮我约到克虏伯的负责人,最起码要求负责军工的副总裁?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我来谈,不管成与不成,该有的佣金,我都会付给你!”

    “这样啊!”老约翰一阵的迟疑,他还以为,接下来要进入主题了,却没想到,哈比的要求是约见克虏伯的副总,克虏伯的副总,在克虏伯之中,已经算是高层了。

    克虏伯在德国的军工体系之中,有着非常强悍的影响力,几乎垄断了陆军的大部分的装备,约翰不知道哈比想要干什么,想到之前的300万马克的单子,最少可以赚到30万以上,刚刚受了人家的好处。甩手就走,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再说了,哈比还特别提到了佣金,他只是联系一下而已,这似乎是他能力范围之内。

    权衡了半天,老约翰最终略带郑重的说道:“哈比。你要知道,如果你不能够的拿出让别人感兴趣的东西,这个责任,你恐怕要承担不了了!”

    哈比当然清楚,以克虏伯的实力,如果激怒了他们。起码德国国内是混不下去,可是他会激怒克虏伯么,6个立方的纯钨粉,超过100吨重量,绝对是一个让克虏伯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无法拒绝的生意。

    “放心!我的东西,一定可以引起他的兴趣的。”

    哈比的信誓旦旦。最终还是说服了老约翰,考虑了半天,最终才别出来一句道:“那好吧,我会联络,至于……”

    “放心,我知道规矩的,我会按照约定,给你3%的佣金的。如果不成,我会给15万。”

    15万马克,按照3%的佣金比例来计算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一笔生意,最少也是500万以上,这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小生意。又是跟军工相关的,引荐一下,不成什么问题。

    老约翰告辞之后,就迅速的行动起来。哈比却没有把全部的希望放在老约翰的身上,老约翰的出现,让他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直接依靠大公司,跟军火巨头联络上,这个比较困难,上层的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他只是道听途说的知道一些,这种情况之下,他只能够试探试探再试探,没有很高成功率的把握,才会选择。

    现在,老约翰的事情,让哈比发现了另外一条路的,联络大掮客,他们能够在汉堡港或者其他的城市之中,站稳脚跟,站在掮客这个领域的最高端,他们跟上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层之中不少不方便出手的事情,也是依靠他们出手,跟他们联络起来,未必会联络到军火巨头,却不会起反作用,大不了,丧失个一两次的机会好了

    一天的功夫,通过扬克尔,巴特斯,把风声放出去了,一些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们,都围了上来,他们或多或少的签下了一部分的商品,都没有老约翰多,可加在一起也不少,可是联络军工巨头的事情,只有两个人明确下来会去试一试,让哈比等待消息,剩下的,基本上都拒绝了。

    三个人,这个几率,真的是不大,哈比正在考虑,用什么方法,跟对方见一面,难不成,直接把钨的消息透出去,这样的话,似乎不能解决问题。

    让哈比有些吃惊的是,老约翰的效率非常的强悍,才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反馈回来消息了,克虏伯的一个副总,愿意见到他,他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哈比对老约翰其实还是有些期待,他所以答应老约翰,不管成功不成功,都会付给15万的佣金,就是为了激发老约翰的动力,其他的两个人,他只是约定了1万的报酬,没想到,老约翰真的帮忙解决了,对于自身商品的信心,让哈比清楚,只要联络到了能够在克虏伯说得上话的高层,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克虏伯,德国机器和军工的巨头,一个副总,要么是克虏伯家族的,要么就是资深的军工专家,管理者,在克虏伯集团也算是举足轻重人物了。

    第二天一大早,穿着着盛装的哈比,在约定的时间,来到了的帝国大厦,在二楼的咖啡厅之中,见到了老约翰和一个大腹便便家伙,看起来,似乎是很富贵的样子,老约翰的对着哈比试了一个眼色,连忙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就离开了,严守掮客的准则,不轻易介入到交易之中,除非双方都有要求。

    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大腹便便的家伙,审视的看了哈比一眼,道:“我是劳尔克虏伯,不知道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劳尔克虏伯,很明显,是克虏伯家族的,这倒是让哈比放下了一半的心,平静的说道:“劳尔先生,见到你很高兴!我有一桩大生意,要跟克虏伯公司来谈,所以才请约翰先生邀请到你!”

    “说吧,让我听听,到底是多大的生意!”劳尔轻蔑的看了哈比一眼,他见过了很多人,他们都想搭上克虏伯的阵营,想要挣取财富,,要知道,现在整个德国都在扩军备战,克虏伯公司,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的,哪怕是分包出来一部分的业务,都可以让小公司吃饱的。

    看到劳尔的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哈比当然不能够藏着掖着了,郑重的说道:“劳尔先生,不知道你的随员里面,有没有对于金属精通的,请你先看一下我带过来的样品。”

    哈比说完,把手中小小盒子,递给了劳尔,劳尔的脸色立马难看了起来,这是他最讨厌看到的,别看他大腹便便的,可是在专业能力上面,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从柏林理工大学的冶金系毕业,进入克虏伯集团,从技术员做起,一直到了现在的主抓生产的副总,他懂得跟冶金的一切知识。

    “不用别人了,我自己就可以了!”劳尔伸手,接过来小瓶子,打开一看,却是一对金属的粉末,金属生意,要知道,愿意供给克虏伯集团的金属矿主和工厂不知道有多少,可是能够进入道克虏伯的眼帘的却不多,这个第一次见得家伙,难道以为,只凭借一点点的金属,就能够加入到克虏伯的体系之中么,这也太冒失了。

    劳尔正要拒绝,他的眼神扫过金属的时候,呆了呆,这个粉末,是黑色,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不是钢粉或者是铜粉,似乎是另外一种别的金属,或者是合金。

    劳尔作为克虏伯公司的副总,主抓生产和研发的副总,他对于金属非常的熟悉,稍稍辨认,仔细的观察外观还有触感,就有些意外的说道:“这是钨粉?”

    哈比点点头,说道:“正是钨粉?”

    “纯净的!”劳尔试着问道,他只是用触感和比重,大致的判断出,是较高纯度的钨,可是多高的纯度,却不是用手或者感觉能够的出来的,必须要到实验室之中,做更加精确的测试!

    谁想到,哈比点点头,说道:“没错,是纯净钨粉,这里还有汉堡大学冶金系的费舍尔教授给出的检测报告!”

    哈比拿出了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上面盖着汉堡大学冶金系的章,还有费舍尔的签名,是正规的,经得起法律检验验证文书。

    劳尔是克虏伯公司的副总,因为是主抓技术这方面,很多知名大学的教授,都是他负责外联的工作的,费舍尔教授,他再冶金方面,几乎是整个德国前十的水准,特别是在钨合金方面,有着相当深厚的造诣,跟克虏伯公司在155毫米的重炮炮管上面,有着相当深厚的合作。

    在鉴定书上,费舍尔详细的写清楚,他所检测12项性能,最终,还有含量,劳尔最终确认,这个钨粉的纯净度,甚至在克虏伯公司,最好的提炼车间之上,几乎可以说是纯净钨。

    汉堡大学冶金系,在德国的冶金行业之中,也算是知名的,更何况劳尔跟费舍尔有过接触,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够确定,这个检查报告是否正确,想到这里,劳尔看向哈比的眼光有些不同,主动询问道:“你所说的生意,就是这个么?”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采购

    跟克虏伯公司的交易完成了,127吨,8000多万的德国马克,这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也只有克虏伯这样的军工巨头才能够拿得出,这几乎相当于一艘战舰的价格了,虽然不是主力的战列舰或者战巡,却已经比得上 一个不错巡洋舰,还是拥有着巨炮的重巡洋舰。

    货物拉走了,克虏伯为了这些货物,专门动用了一批的卡车,这个时代卡车,2吨左右的载重量,甚至箱子都不能多放,太重了,容易让重量不均衡,让卡车侧翻或者压坏主轴,来回的几趟,终于在晚上的时候,把全部的货物拉回到了克虏伯的仓库之中,第二天一大早,德国银行行长,专门来到码头,他负责的把8000多万的现金,直接的转入到哈比早已经设立好的户头之中。

    只是钨,就收获了8000多万,也解决了来到德国最大事情,学生留学的事情,克虏伯的公司的承诺,绝对可信,这不,才到下午,200封录取通知书,就送到了旅馆,分别属于80多所不同的大学,哈比看了一下,基本上,都属于水准以上的大学,学的专业,也是比较强势的专业。

    哈比叹息一声,他花费了一两个星期时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金钱,不过是解决了五十个,克虏伯的副总,动动嘴皮子,就轻松解决了,这就是属于高层的力量,这些大企业,或许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但是真正到了检验他们力量的时候,肌肉一个比一个亮的猛。

    钨销售出去了,这一次货的大头已经回来了,剩下的产品,在哈比的眼里,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再加上掮客圈子里面流传开来,不但是汉堡和柏林周边的,甚至连法国,俄国,甚至是英国的掮客,都找上门来,销售开始迅猛的增加了。

    6000吨的货物,瓷器的价值最高,瓷器和蜀锦,专门举办了一次拍卖会,邀请到了包括劳尔,众多掮客,还有大公司的负责人。

    劳尔欣然的同意了,其他人也比较的给面子,不过关键是货品好,当大量的精美瓷器还有美轮美奂的蜀锦拿出来的时候,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眼光,拍卖的价格连上新高,其中一组以圣父和门徒为主要的瓷器,包括了13套最大一人高瓷瓶,和一整套各种器具,惊人的卖到了170万马克的高价,买下来的正是劳尔,他的一处别墅刚刚建成,正好用这些瓷器装点,圣父和圣子的风格,很合他的胃口。

    除了这一套之外,还有剩下的两三套,卖的价格比较高,其余的,就算是平常了,1200套瓷器,平均6000,总价高达720万,这恐怕在欧洲瓷器的销售历史之上,也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高价,至于茶叶和丝绸,特别是蜀锦,精美的巧夺天工,很是在德国掀起了一场属于中国商品的风潮,最终的收获,高达2500万马克。

    一次航运,运来了超过1亿马克的收入,哪怕是抛去成本,哈比的收益,也会在500万以上,曾几何时,还为了几万马克,而一筹莫展,只差自我了断,谁知道,短短的半年不到,就翻身了。

    掌控着一笔巨额的财富,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杨元钊定下来单子,购置需要的机器,有什么比拍卖会上宣布,更有影响力的,这些大公司,虽然不是包罗万象,却跟工业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哈比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又会在德国采购大批的机器。

    哈比宣布的订购计划,直接引爆全场,大量购置各种机器设备,包罗万象的,从化工制作,到钢铁冶炼,到机床加工,什么都要,哪怕是二手的也无所谓,这样数量巨大,且荤素不忌的做法,甚至连劳尔都有些动容了,他不是采购部的主管,也不是销售部的主管,可刚刚完成一个跟克虏伯公司密切相关的交易,如果在拿出一笔订单的话,这对于他在克虏伯公司的地位,肯定抹上浓重的一笔。

    连劳尔,都主动上来,要求拿到订购单子了,其他人也不例外,很快的150分购物清单,已经分发完毕了,至于剩下的,都是比较弱小的,他们也知道没能力吃下这些单子,只是的在旁边看热闹,或许看机会,如果大公司看不上眼,他们或许能够捡到一两个便宜。

    从中国商品开始,哈比似乎不断的在德国的工商业界,掀起了一股股的狂潮。

    千万订单,多是普通的机器设备,没有涉及到高科技和德**方明令禁止的设备,这对于不少俄国工矿企业来说,都是可以生产,闻到了鱼腥味企业,纷纷前来,首先上门的,还是克虏伯公司。

    原来,劳尔在回去之后,就召集了众多股东商议,为了120吨的钨,付出了8000万,哪怕这笔钱,对于克虏伯公司来说,不算什么,多多少少的影响了现金流,当然了,劳尔对于公司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也得到了公司的赞赏,现在知道哈比要购置各种的设备,他们第一个感觉到是一个机会,如果做成了一部分的生意,不就意味着购置来的钨,是用机器设备换来的。

    原料和机器设备,其中涉及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克虏伯本身就是依靠进口原料,生产设备的公司,不但是德国陆军的主要装备提供商,也是一家庞大的机器制造公司,从普通的机器设备,到成套的设备,是应有尽有的,克虏伯公司的主动上前,因为哈比能够提供大量钨粉的关系,给出的价格非常的诱人,还有一批生产武器的机器,对于哈比的诱惑比较大,见识过远东的情况的哈比,很清楚,军火在远东,几乎可以跟硬通货来相比,这些中国进口都进口不来的设备,现在却被克虏伯公司堂而皇之的拿出来。

    思虑半天,最终哈比还是顶住了诱惑,选择跟杨元钊商量好的那些机械设备,都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基础工业产品和机器,生产包括轻工业到普通重工业的装备,至于军火,之前杨元钊能够拿出来几千万的军火,显然,有一条他不知道的军火购置途径,再说了,1亿马克的资金,看起来不少,可是杨元钊的计划更大,如果想要完成,恐怕钱会花的七七八八了。

    克虏伯公司最终获得的订单数目是1800万马克,没有把最赚钱的军火和机器推销出去,却也是一个不小的大单,利润都在五成以上,这个极大的缓解了克虏伯公司的资金压力,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获得了200万马克的二手订单,克虏伯公司更新换代的机床,封存下来的设备,都被以比废铁高一点的价格,卖给了哈比,宾主基本上都是很满意的。

    克虏伯公司斩获了2000万的订单,极大的刺激了德国的商界,现在德国的商业发展的很好,政府开出了大量的订单,包括是一些繁华的商业活动,也在进一步刺激着德国,总之,德国是一个高速发展,切生机勃勃的国度,可是千万级别的订单,还是额外的,难度不大的,谁会觉得自己赚钱少。

    接下来,各种公司,如同踏破铁鞋一般,纷纷的上来推销,几乎是德国大部分小型机器,普通设备的一个大采购,最终,哈比花去了4500万德国马克,刚刚到手的金钱,一下子,就去掉了快一半了。

    哈比订购结束了,清单上面货品,完成了120,钨的价格高了点,那些中国商品也获利丰厚,再加上克虏伯公司作为领头者,主动把利润空间降低了一点,其他的公司,也没有这个底气,高价的销售产品,总体而言,收获丰厚。

    订单之中的部分货物,已经送到了港口的仓库之中,来的时候是一条船,可回去的时候,最少也要5条船,大宗机床,机器设备,都是钢铁制造的,非常的沉重,特别是超过1000万马克二手机器,只有新机器价格五分之一,甚至是更低,重量却一点不少,甚至更高,二手的机器,就最少占据了两艘船。

    大部分的汉堡和柏林周边的,都吃饱了,其他知道晚了,还有一些国外的公司,还是纷沓而来,不得已之下,哈比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到最后,被推销商人弄得有些焦头烂额,哈比索性把事情丢下,离开了汉堡,前往柏林。

    这一次,哈比的目的是位于柏林城边的柏林理工大学,之前,克虏伯的公司帮忙解决了几个名额,这个整个德国理工科第一流的大学,接收了3名学生,也算是圆了哈比的一个梦想,曾经考大学的时候,哈比就想过要考上柏林理工大学,可惜分数差了一点,他最终去读的,是柏林城市大学,跟理工大学差了好几个档次。

    哈比前往柏林理工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怀旧,也不是为了参观,他的目的是在杨元钊列出来的单子上面,最后一个设备,这个整个德国,没有什么公司生产,德国方面,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个设备的重要性,可是在杨元钊的单子上面,却是必须解决和必须购置的设备。rs

第一百二十二章 弗里茨-哈伯

    哈比这些天,多方面的打听了,在整个德国,高压密闭容器和化学合成最强的地方,就在柏林理工大学,这里的化工系,也是整个德国化工最厉害的地方,不少让世界震惊化工成果,比如说尿素,比如说硫化橡胶,比如说一些石油化工之中成果,跟这里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每年的化工科学奖还有德国的,欧洲的,甚至美国的一些化学奖,这里都时有斩获。

    如果杨元钊在的话,一定会再嘱咐哈比一句,那个发明了合成氨,大名鼎鼎的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人,弗里茨-哈伯,就是在柏林理工大学,发现并完善了这个合成氨的技术,创造性的从空气之中合成氨。

    作为整个德国排名前列的大学,理工科的整体实力,稳居于德国前三,化工学科更是一枝独秀,这一所大学拥有着极强的底蕴,化工系更是如此,进入到校园,看不到戏耍和玩闹的学生,大部分的德国学生都行色匆匆,甚至在路边的躺椅上面,随时可以看到用功的学生。

    哈比按照之前打听的情况,寻找化工系大楼,找到了化工系的副主任,霍夫教授,他是犹太人,在来到柏林理工大学之前,又通过犹太联合会联络了一下,霍夫就等在办公室里面,他们约定的时间是3点。

    约定时间,见到霍夫教授,如同老朋友一般,闲聊了几句之后,哈比开门见山的诉说了自己来的目的,高压密闭容器,也是杨元钊在他出发之前,特别添加在名录之上的,必须解决设备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他不在意,一通询问之后,哈比才知道,高压密闭容器,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东西,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必须要承受到巨大的压强,杨元钊的数据,是在70个大气压之下,都可以平稳的工作的,这点还算可以,一些高致密的密封钢瓶,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可是后面的这个条件,却让普通的密闭容器,无法使用,这个容器,需要承受可以承受的温度在600度以上。

    高温,对于金属材料的影响,远在高压之上,高压高温情况下,金属的性能,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在低温和低压的情况之下,金属的性能,是稳定的,可以用测定的方法来获得,更高的温度之下,很多平常表现极好的金属,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甚至是老化,这种情况之下,要获得可靠的金属,就非常关键了,这也是解决这个容器的唯一方法。

    霍夫听了哈比的要求,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高压密闭容器,还需要在600度左右的温度之下工作,这是化工学院,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正要开口拒绝,突然,霍夫似乎想起来了,化工系有一个年轻的讲师,似乎在做着这个方面的研究,似乎已经取得了成果。

    “哈比,我对于这个领域,所知道的不多,不过我会帮你请来一个专家,如果他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哈比说道:“那就有劳霍夫教授了!”

    用呼叫器,呼叫了一个老师,简单的交代了两句之后,老师出去了,很快就又回来了,跟着他一起来的,是一个头发微微的有些秃顶,有着明显的犹太人特征的中年男子。

    “霍夫先生,你找我!”

    “不是我找你,是这位先生找你,他是一个大商人,有个课题想要你帮忙完成!”

    霍夫的介绍,让中年人眼睛一亮,热情的迎上来说道:“先生您好,我是弗里茨-哈伯!”

    过去的这段时间,哈比见过了不少高层的,连知名的学者都见过,他不会知道,这个就是德国未来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也是毁誉参半的人物,因为合成氨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因为在一战时候,任化学兵工厂的关系的,生产了大量的氯气,芥子气等毒气,有上百万人因为他而丧生,因此被学术界指责不已。

    现在哈伯,只是一个普通化学家,他的偶像,是发明了尿素,被称为农业化工业家的李比希,他目前进行的实验,正是杨元钊制作高压密闭容器的目的,在空气之中合成氨,开启属于化工的新时代,也让遭受到禁运的德国,在二战时候有了底气发动战争,因为合成氨,是在天然硝石之外,制作硝酸的唯一原料。

    哈伯的热情,让哈比略微的有些不知所措,旁边霍夫介绍道:“哈伯是我们学院,对于高温密闭容易最熟悉的专家,你们好好聊!”

    霍夫说完,就出去了,留下办公室给哈伯,哈伯也在霍夫的简单介绍之中,明白了,对方的目的,居然是为了高压密闭容器。

    高压密闭容器是一个新课题,知道了有人同样需要高压密闭容器,还很奇怪,同样遇到了合成氨的爱好者或者研究者,冲着大老板的身份,哈伯当然愿意多说几句了,要知道,他最近所进行的实验,到了关键的步骤,资金有些跟不上了,他能够进行到这一步,多亏了两个企业的赞助,他的进度不能让这两个企业满意,资金开始拖拉,负责人也开始变得神出鬼没了起来,这让他很头疼。

    “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规格的!”

    哈比老老实实的按照杨元钊的标准,说出来,道:“70个大气压,600度高温,体积要大!”

    哈伯皱了一下眉头,说道:“这么高的要求,你到底要做什么,工业生产,科学实验?”

    哈比就知道这么多,哈伯再问,就是一问三不知了,哈伯之前还觉得,高压密闭容器,或许,真的碰上同行了,在一个领域之中研究,就如同是在漆黑的道路上前行,有一个交流者,总比不停的碰壁强。

    见到了哈比之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对于合成氨一知半解,只是按照设计标准来制作,70大气压,600度的承受温度,最多只是说了,尽可能的要做大,这个条件又比合成氨高的多,这个时候,哈伯发现了合成氨的制作方法,可是他甚至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生产,只是实验室的研究,在20大气压和500度左右的温度之下,完成这个过程的,就算是催化剂,也远远没有成熟,还在紧张的实验,争取解决一切的问题,把这个技术投入到真正的工业生产之中。

    哈伯果然是专业的,对于高温高压容器比较的了解,很快,就按照哈比的要求,计算出了一些数据,然后通过对比和推敲,略带郑重的说道:“最大只能够90立方,精确的设计之后,甚至还会少!”

    90立方,哈比皱了一下眉头,略带垂询的问道:“会不会太小了!”

    “不小了,90个立方,一次性可以合成最少百十吨的液态原料!”哈伯无力的说道,他很确定,哈比是一个化学的小白,对于化学合成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人家真心有钱,考虑的根本不是什么经济实惠方面的问题,考虑的是性能指标的问题,高压密闭容器,越大,容器的壁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在冶金界和化学界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90立方别看比50立方高了不到的一倍,但是价格上,最少翻四翻,他的实验进入到瓶颈,关键就是钱闹的,没有足够多次的实验,没有更好的高压密闭容器,他合成氨眼看就成功了,却还是卡在哪里。

    哈比看看哈伯,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得进去专业人士的讲述,再三询问之下,知道不能在提高了,他也就答应下来了,尽可能的保证在90立方以上,最低也不能够低于80立方,为此,他可以直接预付全部的款项。

    哈伯的眼前一亮,这可是高压密闭容器,又是创造性的举动,所以,他把价格也喊的比较高,50立方的容器,不过是8万马克,80立方以上的,他喊出了50万的高价,在他看来,最少要大打折扣,35万是他心理价位,可是没想到,哈比一挥手,就这么的定了,一次性订购3个,并且直接给柏林理工大学的化工系,留下来了150万马克。

    哈伯的慌忙不迭的答应下来,只是告诉哈比,这一种的高压密闭容器,生产难度极大,需要3个月的时间。

    “要3个月!”哈比皱了一下眉头,询问道:“能不能再快了!”

    “不行啊,这个需要专门定制,为了增加强度,甚至需要把材料,在万吨水压机上过一下,那可是国之重器,哪怕有柏林理工大学的牌子,最多也要等上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

    听到万吨水压机,哈比就不说话了,这可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即便在德国,也只有战舰的主轴,螺旋桨,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还有重炮,舰炮之类的,可以在万吨级水压机上面过一下,把这个高压密闭容器拿到万吨水压机上过一下,恐怕还是看在钱的份上。

    看到哈比不说话了,哈伯连忙做出了一连串的保证,比如会精心的制作这个高压密闭容器的,会增加一些看起来不大,却很有用的部件,这些部件,都是他在实验的时候的一些成果,对于密闭容器的密封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作用的。

    总之尽心张罗之下,哈比终于满意离去了,当然了,离开之前,放下了一张150万马克的支票,直接留给化工学院,作为制作3个密闭容器的资金。rs

第一百二十三章 离开德国

    把高压密闭容器这个解决了之后,德国之行,已经基本上告了一个段落了,前面已经有了三船的货物,顺着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到了上海之后,就只能通过水运加上铁路,运往太原,只有之后的路,就非常困难,太原到包头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一些大型的机械,根本无法成行,好在,这一次购买的装备,大多数是小型工厂的成套装备,这种成套设备,体积相对比较的小,勉强可以接受马车的运输,只不过过去,需要耗费的精力很大。

    跟哈伯谈好的高压密闭容器,哈比没有时间等这么久,只是留下的150万马克的巨额资金,用于购置这么3个高压密闭容器,然后由留守在柏林的人员,亲自来监控。

    柏林理工大学之中,在确认了哈比的支票的真实性之后,巨大的投入和利润,让哈伯暂时放弃了的继续合成氨的道路,35万一个的价格,都有一定的利润,更何况是50万了,哈伯知道,只要完成了这个,他最少能够获得六七十万马克的资金,困扰他研究计划进行问题,几乎不存在了。

    哈比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制作这个高压密闭容器之中,看起来是耽误了时间,这个容器给他的灵感,加上庞大的金钱,让他提前把合成氨的技术给完善了,合成氨的效率也显著的增加了,特别是这个制作大型密闭容器的经历,被他使用在了新式的合成氨之中,合成的速度和产量都激增,在1913年的时候,成功生产出了比原先高出了12倍的硝酸,12000吨的液态氨,可以合成三倍的tnt,超过数万吨的tnt,足以让德国准备的更加充分。战争的初期和战争持续期间,有了更强的底气。

    高压密闭容器的结束,等于哈比在德国之行,告了一个段落,250个学生基本上安排的差不多了,他们将在德国进行半年左右的突击训练,这半年。他们会在德国这边人员的帮助之下,融入到德国社会之中,强化语言学习,按照不同的种类和专业,进行不同程度学习,然后才会进入到各自专业的大学之中。去攻读他们应该学到的专业的。

    这其中,杨明是最特别的一个,特在克虏伯的支持下,进入了基尔海军学校,这是德国数得着的海军学校,即便是本土学生,要想上。都需要严格的考核,可是在克虏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推动之下,哈比只花费了不大的代价,就让杨明入学了。

    杨明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他会在基尔海军学校之中,度过5年的时间,在这五年之中,他会同其他的学员一起。系统的学习有关海军的一切,德国的海军是世界海军的一股中坚力量,重视科技,重视防护,他们独特的纪律性和作战方式,让他们实力可以挑战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霸主英国。

    跟杨明一样,进入到军事院校的。只有三四个学生,他们都是比较有想法和理想,意志也比较的坚定,他们选择的学校。都是陆军学校,相对于海军,德国的陆军,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欧洲第一了,精良的德械装备,训练有素,有着极强荣誉感的军人,还有创举一般的参谋部的建立,让德国陆军成为了世界学习楷模,这些加入到军事院校的学生,正是凭借着一股热情,才投身进来的。

    学生们的想法,是哈比左右不了的,杨元钊并不主张让学生们进入到军事院校,却没有阻挡,好在比例不多,剩下的人,都进入了工科院校,他们正在为接下来三年,甚至是更多的大学生涯,在不断的努力着。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批第一来到德国的学子们,创造了比他们的后辈更加辉煌的成果,他们的成材率,成为著名科学下,学科带头人,甚至是重点项目领军人物的,几乎是比比皆是,他们用热情和意志,弥补了跟世界强国的差距,当然了,杨元钊的指点和一体机的帮助,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巨大助推器,让他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在年轻的时候,就绽放光彩了。

    留下了一部分的人员,一方面管理这些学生,另外一方面,在欧洲招募一些工人和工程师,这是杨元钊特别提到,无论是研究员,还是技术员,甚至是技工,这个时代中国都是比较的缺乏的,反倒是欧洲有很多,有些甚至还失去了工作,招募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招募工作,在哈比来到了汉堡开始,就在进行了,到现在,已经快要一个月了,这个招募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这个时代的欧洲,欧洲人天然的人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都需要围绕着欧洲来转动,这种情况之下,除非是走投无路的,谁会到中国哪个在欧洲人看起来鸟不拉屎的地方,哈比提高了3倍的工资,也不过是招募到了一些底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层的研究员和科学家,一个都没有。

    这多多少少,让哈比感觉到沮丧,时间不等人,哈比知道,杨元钊还在中国等待着,对于这个一手把他从深渊之中拉出来神秘人物,特别是充满了未知的神秘,巨量的军火,大量的资金,庞大的调集能力,对了,还有这个钨的提炼能力,他为钨的关系,专门的做出了调查,知道钨一直都是高价的贵金属,只有最近,克虏伯才投入到钨的提炼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贵为克虏伯公司,一年的产量,也不过是区区300吨,这样的产量,杨元钊才多长时间拿到了,满打满算,从得到黑石,到提取出来,才用了几天的时间。

    如果只是这个,或许是杨元钊掌握到了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提炼方法,可是杨元钊的神秘远不是这么的简单,正是这种神秘,让哈比无比警惕,杨元钊的根绝对不是在国内,应该是在欧洲,甚至是在德国。

    一亿德国马克,这对于任何人,无论是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不能拒绝的财富,巨额资金的诱惑,曾经让他想要铤而走险,可是不知道何处的那一双眼睛,却一次次的提醒他,不能轻举妄动,最终,理智战胜了贪婪,杨元钊给的代价不低,不但给了高额的薪水,还给了年度利润的5%,按照这个计算,还没多少天呢,他最少就是七八百百万的收入了。

    这在德国,几乎是想都没办法想,真的贪心的情况之下,别说是钱了,小命,都未必能够包住,要知道,能够一次性拿出来几千万的军火,整个师的装备,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甚至是几个师,要干掉他一个根基薄弱的商人,又怎么能够扛得住呢。

    20多个人,三百万的德国马克资金,在欧洲慢慢的招收适合的人员,一旦达到了一定数额,就由一个人先送到中国去,当然了,还有那个120立方的高压密闭容器,那可是杨元钊专门吩咐过的关键,这些他派了助理亲自的盯着,一旦生产成功,立刻运回去,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

    不知不觉,到了德国,已经超过了一个月了,妻子带着孩子,早就处理了家里的事情,来到汉堡港了,家里面,他花费了50万马克,购置了一个庄园,由家人先打理着,别墅也在兴建之中,可是他接下来的几年之中,都不会回来,他的重心在中国。

    马上就要出发了,订购了德国最豪华邮轮,且是最奢华的船舱,博比特和苏吉特,还在兴奋之中,他们并不知道,要远渡重洋,去往哪个绝对陌生和未知的国度,只有安娜,她还没有从未知恐惧之中彻底走出来,表情有些忧伤。

    “安娜,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拥有着精美丝绸,香醇的茶叶,还有无数的瓷器,人也非常的好客,你会喜欢那里的!”

    “可是,哈比,我……”

    “我知道,是我不好,我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可是我真的很想和你在一起!”

    ……

    短暂涟漪,很快就一闪而过了,安娜恢复了平静,温顺的履行着妻子的职责,哈比也放下了一直以来担心的问题,开始考虑下一步进度了。

    来到德国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还是超额的,这还不计算那些二手设备,以德国的严谨和精细,哪怕是二手设备,也都保养的非常好,拿回去安装好了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的,这种情况下,哈比去美国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机器设备,最多,购置一批,杨元钊在单子上面,特别强调设备。

    汽笛长鸣,邮轮缓缓的离开了港口,安妮抱着两个孩子,看着不断远离的家乡,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哈比把妻儿揽在怀里,眼神却飘向了远方,从德国出发,跨越大西洋,踏上了美国之路,相对于欧洲,美国那边,似乎更加的容易。

    不同于欧洲大陆之上,对持距离,美国那边,就自由了许多,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想来,应该是会获得不少的收获的,最重要的,不少人员和力量,在美国都可以解决,毕竟,美国拥有的华人数量,相当的庞大,又有留美学童,这多多少少,会方便很多,人员上的问题,希望美国可以解决吧。(未完待续。)9

第一百二十五章 生产成功

    三个履带,携带着三种不同的材料,顺着不同入口,进入到了混合室之中,石灰是最先到达的,然后是粘土,最后还是赤红色的铁矿石粉末,它是最后一个送入到混料室内的,位置就在混料室的最上方。

    铁矿石粉末因为比重较大,所以在混合的时候,必须放在上层,现在的动力结构,很难让混合室保持不规则,甚至是上下的翻转,只能够以恒定的速度,向着一个方向,或者另外一个方向旋转,比重高的放在上面,有利于这个混合的过程。

    水泥的好坏,一方面是原料,比如添加铁矿石等添加剂,比如石灰和粘土的煅烧温度,可原料相同的情况之下,混合的是否均匀,就是决定着水泥最终质量的关键,这一点,无论是杨元钊,还是李明生都是非常清楚的,混料室,可以说是李明生和杨元钊关注的重点,从水泥厂筹建到现在,几乎每三次实验之中,就有一次跟混料室有关。

    可以说,不同比例的混合,实验的次数,是50次,剩下的不同的添加剂,不同的材料混合,不同的晃动和搅拌方法,加起来怕不是有上百次之多,这样严谨的实验,是为了这个混料,看混料是否均匀,这是水泥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现在的,已经是十几次的改进之后,最终形成的样子,一个巨大有些类似于后世搅拌机混料室,不过体积大了许多,差不多有五六十个立方的巨大混料室,里面分成了十几个不同的舱室,会在机器运转之下,进行匀速的转动,舱室之间,会混合的比较到位,然后,当一次偏转之后,所有的材料会互相的混合,然后继续前面的步骤。

    这种混料,避免了中心位置,或者是比重比较大的材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极大的节约了动力,按照实验,最多两个小时均匀旋转,一次百吨的材料,就能够混合均匀,不用变换转动方向,或者是速度的方式。

    石灰石,粘土,加上后来添加的铁矿石粉末,通过了几次粉碎添加,已经基本上到位了,三种材料,还有其他的一些添加材料,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到庞大的混料室里,这个添加的过程,足足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混料室有了七八成满的时候所有的入口封闭的。

    几个工人上前,在葫芦吊帮助之下,把一个粗大的钢筋,跟混料室的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在动力的推动之下,托起庞大的混料室,开始做往复的运动,哗啦啦的声音,在里面不停的响动,这些材料,会在重力和螺旋转动的力量之下,均匀的混合到一起。

    这样的运动,连续不断的一个小时,这样的混合,考虑过了重力和平衡的问题,混合成功的材料,会非常的均匀,达到生产水泥的标准。

    这个在别的水泥厂,最耗费人力的活动,要知道,水泥的原料,经过粉碎之后,需要混合在一起,以中国最大的启新洋灰厂为例,他们只有一个可以机器推动容器,可以做一个规则的往复运转,要想混合,需要大师傅不断的添加,用眼力和劳力,让材料混合,一般而言,整个容器也不大,不会超过1个立方,毕竟,太大的话,混合起来,有些推动不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十来个同样的机器,在一个大师傅和20个左右的劳力的帮助下,人工的来混合,耗费的人力太大,切混合的效果完全依靠大师傅的水平,这也是启新洋灰厂的生产量不能放大的根本,精心培养起来的大师傅,就那么几个,要增加,很难。

    李明生非常清楚这一点,在设计的时候,也跟杨元钊细细的讨论过,杨元钊回忆了一下后世类似的混料室,没见过真正水泥厂的,混凝土搅拌的混料室,还有化工的一些混料室,多多少少给他一点提示,一个眼光一流,一个实操一流,两者结合,杨元钊的机器和李明生的设计,变成了最省力的步骤。无论是传输材料,还是混合的过程,基本上不用人力,人所要做的,就是依靠着眼光,观察混合材料均匀程度,一旦有结块,或者是堵塞的时候,用机器控制,进行干预,打碎这些块状,或者是其他的处理方法。

    可是这样的机会,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之前,在水泥厂的兴建之中,没有进行过全生产线的整合试车,单独的混料试车,几乎是没有停歇,在上百次的实验,和最少300个小时试车之中,人工干预情况,只出现了一次而已。

    这样的设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切生产效率家,一小时完成混料,一次最少是40个立方以上,以水泥的比重,这就是一次百十吨的干料,这个环节满负荷运转的话,一天就足以制作出1000多吨的干料,这样的效率,不能说高了,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个最薄弱的环节,补强之后,变成最强的环节,混料再也不能制约水泥厂的生产了,反而成为整个设计之中,唯一必须要满负荷生产的步骤。

    一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个生产线都在等待,正常的生产,不会存在一个环节等待着一个环节的事情,一次混合完成的一百多吨,足够半天,甚至是更多时间的生产了,所以,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也只有这样的试机运行,才会这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来做,看起来缓慢,这是新的生产线,里面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不少,看似动静大,实际上非常的小心,全机测试,更多的是一个分步骤的整合。

    混料完成,干料混合均匀,水泥也来到了生产的第三个步骤,李明生专门的去混料室做了一下抽检,被多方试验过的机器,表现的非常出色,混料均匀,却干湿度达到标准,几乎不用静置,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煅烧的环节。

    一般而言,按照水泥厂生产的经验,混料之后,还需要静置,让混合更加的充分均匀,这样水泥的质量会更好,可惜今天时间有限,李明生检验大部分合格之后,一挥手,接下来进行煅烧环节。

    煅烧炉,还是参考着之前杨元钊设计的那样,已经有这不同了,为了增加流体的温度,做出了一些设计,这些都是李明生根据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一点点的改进出来了,之前的几次试运行,效果就非常的好,煅烧非常的充分,产生的水泥质量也叫好。

    大火燃烧,使用的不是后世常用的焦炭,或者是重油,使用的还是煤,是无烟煤之中的精品,在无烟煤之中挑选出来的却是热量较高的煤。

    传送带,运送着材料,进入到煅烧炉之中,按照之前的设计,铺一层煤炭,加一层粉末,一层一层的,如同三明治的样子,在每一层,都有专门的通风口,保证着火焰的温度。

    在后世,高炉最重要的,是氧气,无论是氧气吹顶,还是氧气灌底,都是增加氧气,让煤炭得到充分燃烧,这里面使用的氧气,都是纯氧,混合煤炭起来,燃烧的热度相当的高。

    氧气什么,暂时没办法达到,除非哈比从德国那边,拿到了高压密闭容器,高压密闭容器够了,他有很多的方法,提供足够的压强,这种情况之下,液化空气分解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氮气和其他的气体,甚至是惰性气体,也有可能获得,杨元钊非常清楚,惰性气体,特别是分子量为2的氦气,是一种比氢气更加安全可靠的气体。

    在飞机没有彻底的发展之前,占据天空的是热气球和飞艇,特别是后者,一个庞然大物的齐柏林飞艇,可以带来让人窒息的空中压力,可是飞艇之所以没有继续发展,原因就在于氢气本身。

    氢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温度的推动下,会跟氧气剧烈的反应,散发出热量,生成氧化的产物水,这让去全部由氢气构成氢气球和飞艇,可靠度不高,一旦降低到机枪或者是炮火能够接触的高度,打上一发子弹或者炮弹,这个飞艇和热气球就会变成一个空中火炬,连自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更何况是空中压制。

    氦气,是空气之中的稀有气体,占空气总量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可是他们非常的稳定,在常见的条件之下,几乎很难跟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这就是一个极佳的热气球和飞艇添加材料,特别是氦气,它的原子量只是2个,只是比氢气高一,是最佳的替代材料。

    信马由缰了半天,在飞机的发动机和整体的设计,没有达到一个高度的情况之下,填充了氦气的热气球和飞艇,对于空中力量的作用巨大,在飞机没有解决之前,是最好的运输和空中压制的工具。

    炉火熊熊燃烧的,因为合计合理,大部分的煤炭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燃烧,大型鼓风机,把空气注入到了煅烧炉体之内,火舌迅猛,周围气温迅速的升高,而高温的废气,则被专门的引入到了一个循环体积之中,用于加热水,这个热水,会循环利用,一部分通到生产车间各个部分,用于冬天的集中供暖,夏天没办法,只好作为浴室的热水,水泥厂,再怎么的绿化,再怎么的防护水泥本身就是一个颗粒状的细碎东西,粉尘污染是很大的,再注意,也是白的进去,灰的,或者是黑的出来。

    不远处,其他车间,人员已经开始离开了,只有煅烧车间,留下了足够多的工人,等待着煅烧的结束,整机的实验,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了,接下来,就是看这一次能够生产出多少的水泥,而水泥的质量如何。

    相对于别的工厂,这一项,是最容易估算出来的,科学的配方,科学的管理,机器的精确配置,这些都是成功的基础,把失败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低。

    其他的车间,都已经打扫干净了,留下了必要的工人,其余的生产线,都撤下来,此时,还不到晚饭的时间,这些工人会在班组头目的带领下,对于今天的试生产进行了总结,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要整理出来,这是每天的必要步骤,是杨元钊一直都腔调的一点,工人们在相互的总结和学习之中,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水平上涨的很快。

    烈火的煅烧,差不多进行了2个多小时,大概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黑烟终于慢慢稀薄了下来,整个生产进入到了最后一步,出货了,高温的水泥,必须要在特别仓库之中,静置,等待温度降低下来,这个步骤,也是全部由机械控制,当花费了十来分钟的时间,把生产出来的水泥,放入到合适的位置之后,这一天的试机和操作,终于彻底的完成了。

    留下来的工人们开始收拾东西,留下了必要的值班人员,剩下的,都回归宿舍,早在之前,煅烧开始的时候,刘澍就宣布加菜了,庆祝这一次的试生产的成功,他甚至专门弄来了五头猪,十头牛和二十头羊,大锅炖菜,白面馒头,管够的。

    都一个多月了,工人们的伙食一般还好,基本上每天可以看到荤腥,馒头什么管饱,吃饱肚子,不代表风声,对于工人来说,丰厚的伙食,是仅次于报酬的奖励,包头这边,靠近蒙古草原,牛羊肉一直都不缺,缺的是猪肉, 欢呼声,让每一个工人的脸上都露出笑容,大家都期待着晚上的晚饭。

    工人们整齐队伍离开,缓缓的离开工厂的区域,李明生跟杨元钊却来到了储存水泥熟料的仓库外面。

    因为是从煅烧之后,直接送过来,这个车间之中的温度,绝对是炼狱一般,用工具,不打开仓库的情况下,抽取了十份样品,用水和混凝土进行分别的实验,一小时之后,李明生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实验室里面出来,顾不得抹去脸上的水泥,咧嘴笑道:“生产大获成功!”rs

第一百二十六章的 稳定生产

    第二天的白天,水泥厂内张灯结彩的,刘澍甚至从包头请来了一班腰鼓队,咚咚咚的敲了个热闹,几乎整个包垦公司的股东,全部都到来,庆祝水泥厂的第一批水泥下线。

    请帖是昨天晚上,刘澍就发出去了,只是小范围的,把包垦公司的股东给叫来了,要知道,因为管辖的关系,包垦公司会拥有水泥厂的一成红利,于情于理,都应该过来看看。

    水泥昨天晚上就已经验证过了,完全没问题,今天的庆祝,不过是走走过场,上午八点,在杨元钊的推让之下,李明生开启了机器,仓库之中经过了一夜冷却的水泥,通过传送带,进入到了一个个的水泥桶中,然后通过封装机,封装完毕,为了保证品相,专门从天津那边购买了大批的包装水泥桶,差不多5万个,未来水泥桶可以回收,只有产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考虑上水泥桶厂的事情,甚至未来当工业区开始兴建,使用水泥多的话,他会采用散装水泥车的方法运输和储存水泥。

    对于杨元钊而言,按照后世经验,装水泥最佳的是编织袋,那种粗的水泥编织袋,价格极为的低廉,可惜石油化工这个领域,在这个时代还是尖端课题,聚乙烯等新材料,或者没有被发明出来,或者干脆还在实验室之中束之高阁,用麻袋的话,成本又太高,似乎铁皮桶是最佳的选择。

    当第一桶水泥下线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鼓起掌来的,两位地主直接上前,恭喜试生产的顺利进行。

    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李明生和杨元钊都很清楚,这代表着这个水泥厂已经基本上建成了,建成的水泥厂只是一个基础,剩下的要完成磨合,比如怎么生产,效率最高,把每一个环节的力量都发挥到极致,这需要在生产之中逐步的完成。

    机器轰鸣,一桶一桶的水泥被摆放整齐,放入到了仓库之中了,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之中,水泥厂都会保持一定强度的工作,具体 分成两班,每班八小时,夜晚不工作,让工人们逐步熟悉这样的劳动强度和劳动习惯。

    李明生带着工人去工作了,一众股东走出来,尉明看着被刘澍等人围在中间杨元钊,表情有些复杂的。

    水泥厂,是被尉明否定的,觉得杨元钊不太可能能够完成的项目,是事情,困难很多,但是最终,杨元钊还是克服的困难,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兴建起了一个大型的水泥厂,现在还无法去说,水泥厂,到底有多少的产量,现在说什么都白说,但是看器材,甚至李明生的专注专业,说不定,启新洋灰厂的中国第一的名头,就要拱手让人了。

    其实,尉明并不知道,启新洋灰场的名头,早在水泥厂生产的时候,已经被摘下来了,昨天的试生产,生产的水泥不多,1200桶的样子,这个数字,已经绝对的超过了启新的数字,第二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面,做的更加合理,两班倒让时间更长,因为昨天生产了足够的混料,煅烧炉几乎可以毫无停歇的生产,而粉碎车间也在追着进度,基本上,一天忙碌下来,最终的数字,达到了1800桶,足足比昨天高出了五成。

    这个时代的水泥,3桶差不多就是一吨,1800桶,也不过是600吨的样子,一年18万吨产量,在后世,恐怕是关停并转的小水泥厂的样子,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启新洋灰场在去年的数字是日均700桶,也只有到几年之后的民国,通过扩大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之后,才达到了1500桶的样子。

    水泥厂一天的产量,已经是对方现在2倍多,未来,当工人进一步熟练,甚至当每一个步骤都和谐统一起来,这个生产量还会上升,到时候产量还会在这个基础上面攀升的,到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规模化的工业。

    第三天,水泥的产量下降了一些,杨元钊也没有在意,初期的工厂就是这样,工人之中的配合失误,都会让产量有一定的波动,只要幅度不大,总能够接受。

    事实上也却是如此,整整的一周时间,水泥的产量都在上下波动,一直到了一周之后,才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达到了2100桶的样子,杨元钊过问了一下,原来,经过了一周的熟悉,特别是以前就跟着操作的一些工人,他们初步接手了一些不太关键的岗位,由熟练的工人作为班组长带班,这样单位的生产效率下去了,总体的产量却提升了,目前整个工厂,勉强合适的工人达到了700人左右,以230人为一个班组,分成了三班,白班的9小时,晚班6小时,一天连轴转。

    杨元钊也想减轻一下他们劳动强度,却没想到,工人们都不答应,好吃好喝的供了他们一个多月,每天只是做一些土建和安装设备的工作,好容易机器生产了,可以发挥出他们的实力了,不工作,白给了这些工资,那些上手的努力来做,还没有达到标准的,没有上手的也都知耻后勇,很多都在工作之余,也来到车间之中观摩,整个水泥厂的生产气氛非常的好。

    水泥的生产稳定住了,2000多桶的产量,达到并且超过了杨元钊的预期,似乎应该把目光投向扩大生产。

    不过很快,李明生就找上他了,是因为水泥厂的事情,原来,水泥厂从试生产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10天了,2万桶的水泥,几乎已经占据了仓库大半了,每天的产量还在缓慢的增长着,这么不是办法,就找到杨元钊了。

    杨元钊愣了一下,他发现,他真的把这个给漏掉了,只顾着考虑生产和机器的事情,却忘了一个工厂,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决定的并不是生产,而是销售。

    后世那些破产的国营大厂,那个不是生产完全没问题的,他们之所以破产,就是因为生产跟销售脱节,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越生产亏的越多,可是人工工资,医疗保险,甚至是退休人员的保障,注入此类的种种,让改革和改制都成为奢望,苟延残喘之下,最终破产。

    水泥是目前的紧俏物资,洋灰占据了大半的中国市场,只要水泥厂的质量不比洋灰差,肯定能够有销路的,但是现在,水泥厂的产品根本就没有名字,或许,借助着关系,在包头销售一些,可是到了太原,到了北京,市场还是需要一个个的来打,销售问题解决不好,除非他用庞大的资金来支持,否则,生产肯定进行不下去,总不能生产出来的东西,用仓库放着吧。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跟面粉厂一样,找到杨家或者尉家的关系,这个水泥是杨元钊根据普通的水泥的配方,加入了一定程度的铁矿石粉末共同制作的,混合的也极为到位,或许在膨胀系数上面,不如世界一流的水准,可在坚固程度和粘度上,绝对是一流,只要对比,销售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是热销。

    说实话,杨元钊最开始也没有打算,让这个水泥厂向外出订单,他的这个是为了未来的工业区服务的,只不过李明生说的确实有道理,这么好的水泥,就这么的白白的放着,不说浪费了,就算是工人也会产生浮躁的,应该给他们找一个去处,未来,伴随着的工人们熟练度越来越高,生产量和质量也会上升,这样似乎是双赢。

    把钱虎给叫了过来,现在的钱虎,在杨元钊的支持之下,成立了一个大型的施工队,专门的承建各种的建筑,这段时间,整个包头的建筑工人,基本上都被他网络了,包新砖厂的砖,大规模的上市,价格便宜不说,质量还非常的好,很是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这种情况之下的,他们很是接了不少的生意,多是一些房屋建设。

    “钱虎,水泥生产出来了,你去使用一下!”杨元钊吩咐道。

    “使用,要怎么使用。”钱虎微微有些茫然,洋灰这玩意,舶来品啊,高大上,说实话,他真没用过。

    杨元钊回忆了一下,略带不确定的说道:“如果是砌墙的话,就水泥掺一点沙,如果铺路的话,就用水泥沙再加上一些石子,你具体的而研究一下,看看什么样的比例的最好的。”

    “搅拌,要怎么搅拌!”钱虎看了一下厂房,不知道怎么的,就看到了厂房那边的混料室了,鬼斧神差的说道:“我知道了,是不是混料室那样!”

    杨元钊用力的拍了一下钱虎的脑袋,把钱虎打的脑袋一缩,说道:“你个笨蛋,要这么大的,你是建房子,还是建大坝啊!”

    “可是……”

    钱虎还想说什么,被杨元钊瞪了一眼,就什么也没说出来了。

    杨元钊心中盘算着,后世的散装水泥搅拌车,当然是弄不出来,他倒是记得那些的老式的搅拌车,只是一个大容器,会在动力的推动之下,不停的转动,借助着重力和螺旋力,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搅拌的均匀了。

    这玩意结构简单,动力方面,电力暂时没办法,勉强做出可以用传动轴转动,随手设计一下,在一体机之中验证了一下,然后就生产出来了,跟后世的一样,加了两个木头轮子,可以使用蒸汽动力,也可以被拖拉机拖走,拖拉机的发动机,也作为动力的来源,拖着这些东西,不停的转动。

    第二天一大早,在之前杨元钊的院落之中,这里现在已经成为了研究机器的场所,一些对于机器,对于组装有兴趣的工人,一直都在这里,甚至之前生产的拖拉机,还有一些小型机器维修,也是在这里。

    怪模怪样搅拌机,让钱虎一阵的头疼,可是开动之后,发现跟水泥厂的混料室有些相像,只是小了很多,还轻便了很多。

    拖拉机的轰鸣之下,拉着搅拌机,前往城郊,这里靠近包头的地方,前段时间,钱虎在这里买了一块地皮,本来是准备给自己起一套房子,这几个月,跟着杨元钊,特别是在他的指点之下,拉起来一个建筑工程队,从水泥厂的钢构开始,到现在包揽下整个包头大部分的施工项目,最近,又因为包新砖厂的畅销,只是他手下共同施工的工程,就有四个之多。

    本就发愁没有样板房的杨元钊,不由分说的把钱虎的这一块地皮给征用了,建什么,当然是建房了,这块地皮不算大14米乘以20米,后世见过很多的农村小别墅,就可以用这个模式来兴建,用的当然是包新的砖头和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这些都作为征用钱虎地皮的报酬,白送给钱虎。

    钱虎就这么的痛并快乐着,他心中完全没底,杨元钊会把他的地皮折腾成什么样子,从杨元钊的小院,到地皮的位置,不算很远,拖拉机拖着搅拌机一路行进,只用了10分钟就抵达了,这是一个好地方,视野开阔,周围不远的地方也有几处房屋,这里的土地相对比较贫瘠,好在靠近包头,几乎跟现在扩大的包头接壤了。

    “好地方,你的人呢?”杨元钊从车上探出脑袋,问道。

    “老大,真要弄?”钱虎看着杨元钊,可怜兮兮的说道。

    “当然了,你没看到我都把东西交代好了,水泥厂会拿出6桶水泥过来,先用着,包新那边会在今天开窑的砖,弄2万块过来!”

    钱虎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他耷拉着脑袋,老老实实的去叫人。

    包头是个小地方,本身也就藏不住事,钱虎和杨元钊当场实验水泥建房子的消息,很快的,在包头周边传开了,没等水泥,砖过来,当钱虎带着师傅们来到地皮的时候,跟着一群人过来,大家都非常好奇的,到底水泥厂的水泥,会有多么的神奇,这个房子,会是怎么一个样子。rs

第一百二十七章 现浇楼板

    一共来了12个师傅,其中有两个甚至是之前,帮杨元钊装修房屋,显然,哪怕是使用新材料,对新材料的使用没信心,自己的房子,钱虎也不会胡来,或许在他的心中,期待这个房子会更好。

    突突突的拖拉机的声音传来,远处,还有几辆马车,这是从水泥厂拉来的水泥和砖头,尉明,也跟着来凑热闹,看到杨元钊在旁,走过来说道:“元钊,测试水泥啊?”

    “是啊,这不,钱虎他们不知道水泥怎么使用!”

    尉明倒是见过水泥,在太原,不过要说出水泥使用方法,真的不行,其他看热闹的人,也大多数是同一心态,特别是来了几个地主,只是这个周边的,听到动静过来,却也代表着一种心态,一个多月的时间,建立起这么庞大的一个水泥厂,在他们感觉,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又开发出来了一款,可以加快建房的东西,都想看看这玩意的效果。

    水泥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主要的建筑材料,关键在于,它的使用方法简单,简直不用教的,原来用的是石灰,或者是掺了面糊米汤的泥浆,直接换上水泥就好了。

    杨元钊跟工匠们简单的交流了两句,水泥建房,跟之前的青砖大瓦,有着巨大的区别,虽然盖成那个样子,也可以,甚至比青砖更好,可是这发挥不出的水泥特性了。

    地基,是首先需要做好的,几十个棒小伙,加上一些工具,挖掘机,现在没办法弄来,跟随杨元钊穿越的工具之中,有一款充气钻,稍稍改进,换用蒸汽动力,换上粗大的钻头,就可以完成基础的挖掘工作,松土跟实心土,挖掘的难度,是截然不同的,这不,用钻孔机一通乱钻,然后几十号人上前,只用了大半个上午的时间,就挖出来的一米多快两米深的地基。

    这么深的地基,着实让很多工匠不解,甚至旁边的地主也觉得有些浪费了,杨元钊也不多解释,平房,怎么能够显示出水泥的巨大作用,要弄,就是楼房,最少也是三层,这样住着舒服,还宽大。

    盖房子,是一件漫长而精细的事情,热闹的人群慢慢的散去,工人们也从最初的陌生,变得熟练了起来。

    水泥远比泥巴好弄,砌墙的水泥,会使用纯水泥,盖房子当然是要结实了,又不是转型年代,水泥价格高,用水泥混合细沙,既然是样板房当然要显示出水泥的巨大功效。

    都是熟练工,不过是用水泥取代了黄泥米汤,特制水泥板和泥模,让工作的速度明显加快的,红砖的出色性能,整齐划一的结构,又在另外一方面 ,提升了盖房子的效率。

    杨元钊的设计很简单,普通的民居模式,一个客厅在中间,两边各有两个房间,是五间靠后,两侧,分别兴建了一个厕所一个厨房,厕所这边,还多了一个储物间,作为放杂物,或者是柴火煤炭一样的东西。

    一层一共8个房间,一起开始兴建,西北这边,冬天寒冷,他甚至用了双砖双墙,墙体之中,还专门留出了一个缝隙,未来墙体合拢之后,不但增加强度,也会保暖,让房屋变得冬暖夏凉。

    几十个熟练工人,只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半墙体建设,接下来,又在杨元钊的知道之下,搭建了钢筋立柱,一根根钢筋和脚板的帮助下,3.5米高的墙体,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全部竖起来了。

    这样的速度,着实让人惊叹,上午来看的几个地主,晚上有来了一下,除了震惊之外,心中不免有别的想法,这么快建成的墙结实么,还有,为什么房子跟普通的瓦房不一样,没有留下房山,他用什么做顶,难不成用哪个温室大棚的顶,这还能叫房子么?

    不理会众人的疑惑,第二天,没有继续施工,杨元钊让钱虎拉来了一大堆材料,比之前建房更加多的钢筋,让他们一个个的编织在房子里面,然后,用铁皮搭在上面,难道这就是房顶么,这样的房子能主人么,看起来很宽大的房子,被密集的钢筋柱给占居了,也就是过一个人,想要放一场床都别想。

    工人们也很不理解,娿没多说什么,钱虎的脸上,却黑了,他想过房子会折腾的不轻,没想到会折腾成这样,最让他郁闷的是,杨元钊居然还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小虎,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房子!”

    还满意啊,满意个什么啊,这让他怎么住,真的是欲哭无泪的样子。

    杨元钊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在完成了钢筋搭建的第三天,又拿来了一大堆的钢筋和工具,让工人们编铁笼子,如果换后世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个举动,恐怕心中冒出来的唯一念头,就是现浇,甚至,杨元钊不懂结构,无论是钢筋,还是支撑,都比较大,加上深层的地基,扩大了几倍的地基砖,这个房子的抗震指数,绝对称得上是一流。

    老师傅们,心中透着好奇,可是在工作之中,意外的发现,砌墙的水泥已经干了,这还是一个小工匠发现的,他因为跟别人嬉闹,撞在了墙上,旁边的大师傅脸色立马变了,青砖的房屋,最少也需要一两个星期的时间,这么一个壮小伙撞上去,说不得,就撞一个大窟窿,之前几天的工作,说不定都白费了。

    可是没等大师傅说话,小伙计居然被撞了个七荤八素,坐在地方半天没反应过来,其他人指着他哄堂大笑,把一切看在眼里师傅,蹲在墙角,仔细的看了半天,用手直接测量墙体的强度。

    很结实,师傅的脸色顿时变得很奇怪了起来,石灰的粘度不大,粘性也不如的水泥,每天能够盖的房子有限,稍稍高一点,就容易倒塌,而且凝结起来,比较的困难,之前盖成3.5米的高度,他还有些担心,之前的钢构房,就出过类似的问题,没办法,只要让每一个砖墙,都不是特别的高。

    水泥看起来,跟石灰差不多,但凝结之后,几乎把每一块砖都紧紧的粘在一起,堪比石头,就这一点而言,比一般材料,不知道要好很多。

    注意到了老师傅特别,其他大师傅们也都过来询问,在验证了水泥的作用之后,都默不作声了,这是一种新的建筑材料,有了他,似乎砌墙再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人多力量大,在确认了水泥的功效之后,钱虎也变得开朗了起来,不管如何,起码这一层墙,是他见过最强的墙,而且成的速度也这么快。

    钱虎是做过钢构的,他甚至调集了部分参加过钢构的工人,来编织钢丝网,如同一个箱笼一般,在整个房顶上面摆放的密密麻麻,工人们很奇怪,还是按照要求,花费了一天多的时间,这才完成了整个房顶的编制。

    这时候,巨大搅拌机,就有了作用了,拖拉机的推动之下,搅拌机把沙子,石子,水泥等,混合到了一起,搅拌成的混凝土,还不是最佳的配比,水泥的标号,也比后世的差很多,这种新的现浇方法,还是让所有人都吃了一大惊,他们都在考虑,这种方法到底有用么,这个时候,老师傅已经确认了,这个房顶就是用水泥跟沙子石子混合制作而成,不是瓦房了,而变成了平房。

    那些密密麻麻钢管,铁皮板,大师傅们也明白了作用,是在水泥没有凝固之前,起到支撑的作用,至于水泥凝固之后,看之前砌墙时候的效果,稍稍估计一下,就会知道,这个房顶,应该会非常的结实耐用,估计跟一整块的石头,没有多少的区别。

    钱虎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不管杨元钊的实验能不能成功,他至少不必担心,住一个破房子的问题,甚至眼下的房子,很宽敞,最少,布局比较的合理。

    烈日之下,当现浇完成之后,每天还会在现浇的房顶上面浇水,顺带的,找了一些稻草,避免阳光过度的照射,三天时间之后,水泥已经凝固之后,虽然密集钢筋柱和铁皮板还没有撤掉,可是上面水泥已经凝结的非常好了。

    无论是大师傅,还是小工,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现浇的房顶,懂行的大师傅甚至断言,这个房顶,比瓦房的房顶,要强很多。

    一栋房屋,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房顶上面,一般讲究的家庭,会采用青砖大瓦,只是搭建房子的顶部,形成一个尖的房顶,不但要使用大批上好的木料作为支撑,也需要精巧的施工,一层层的,把瓦片给布置下来,这种情况之下,任何的一丁点破损,都会让房子出现问题,要是破了,必须要把周围的瓦片都重新的弄一下,这样整修的难度非常的大,只有大家,才能做到每隔一两年就检修一次,一些破败大家族,之所以那么落魄,很多就是房子的维修。可是现在这样,平平常常的,四角都是直的,这种情况之下,安安稳稳的,也不会有什么漏水的问题。

    就在大部分的工人,以为,建房的工作已经完成的时候,杨元钊再一次召集了工人,宣布继续盖房子。rs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