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天唐TXT下载天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唐全文阅读

作者:格鱼     天唐txt下载     天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11章兵临城下之朝臣迎驾

    这个初冬的清晨,朝霞普撒大地,给绵延数里不绝的军营镀上了一层庄严肃穆的气息。

    嘹亮呜咽的军号骤然响起,原本沉寂无声的军营立即传出军卒的列队操练声,往来呼喝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刀枪的碰撞声。

    空气中犹自弥漫着一股马粪和干柴混合燃烧后的难闻的味道,而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军旗上,隐隐有晶莹的露水沾染其上。

    轰!

    马蹄的轰鸣声骤然传来,长安方向的官道上,烟尘弥漫,似有大军行动。大营中斥候和哨卡警卫立即紧张起来,立即擂响了报警的军鼓。

    咚咚咚!

    正在造饭和等待早饭的将校军卒们立即披甲携带兵器出帐,自动按照编制聚集在一起,呼喊声不绝于耳。

    张瑄在十八铁卫的簇拥下也出了帅帐,出了辕门,静静地凝视着来路。

    郭子仪等部将旋即蜂拥而至,在张瑄身后站立听命。而这个时候,军卒将辕门敞开,一队队面色肃然的军卒持枪纵马出了辕门,在辕门前的空场上结阵列队,做好了迎敌出战的各项准备。

    应该说,经过了这几年的操练和磨合,经过了战火的洗礼,张瑄手下的陇朔大军军纪严明作风果决,表现出极高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反衬出这支军马极强的战斗力。

    张瑄非常满意。虽然他嘴上不说,但嘴角流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一切。

    张瑄整军,首重军纪。因为在张瑄看来,军纪就是一种战斗力。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其战斗力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一支军纪涣散的军队,上了战阵必不战自溃。

    作为穿越者,张瑄其实并不是万能的。在兵法韬略上,在具体的带兵打仗上,他未必比郭子仪这些当朝名将强,但是张瑄具有信息优势和凌驾于这个时代之上的战略思维,视野无比开阔,他确定整体的战略方针,而具体行军交战则放手交给郭子仪等大将。

    而现在又有了深通兵法和各种杂学的女军师田可馨。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张瑄发现,这个女子并非纸上谈兵,她的谋略和参谋军机的能力,远远比郭子仪等人强上不少。而因为女子天生的细腻和注重细节,有这个奇女子的辅佐,能让张瑄省很多心,且能尽最大限度地避免他的决策失误。

    郭子仪抱拳朗声道,“主公,三军结阵已毕。”

    张瑄笑了笑,“尔等不必紧张,来的不是敌人,而是客人。”

    郭子仪笑笑。

    不多时,这支军马就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没有旌旗,没有辎重,甚至没有携带武器,却带着一副完整的皇帝銮驾仪仗。

    跨马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哥舒翰和杨国忠,随后是满朝文武大臣,不过是有些则乘车。

    张瑄扬手指着来路,向郭子仪等人笑道,“子仪,诸位将军,如何?来的是客人不是敌人。”

    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这应该是哥舒翰和杨国忠率满朝文武大臣出城迎驾来了。由此可见,拿下长安颠覆李唐王朝已经不需要再动刀兵了。

    昨日长安城中哥舒翰和杨国忠等人逼宫的消息早已传至军营。

    南霁云轻轻一笑道,“主公,来的似乎是哥舒大帅和杨相!还有……不少朝中的大人!”

    张瑄微微一笑,却是默然不语。

    哥舒翰等人来到近前,翻身下马,排成两列,以哥舒翰和杨国忠为首,左文右武,面带恭谨的笑容,大步向张瑄走来。

    数万军卒列阵两厢,只留下中间的一条官道。万众瞩目,杀气凛然,这带给了这些昔日的大唐臣子们以极大的压力。哥舒翰当然是无动于衷,因为他是军中宿将,见惯了这种数万军卒结阵迎敌的大场面。

    但多数朝臣却心中忐忑不安,双腿都有些发软。

    尤其是公孙良等昔日与张瑄为敌的人,此刻心里更是惴惴不安。但李唐王朝倾覆已成定局,他们投顺张瑄还有一条活路,若是反抗到底,只能死路一条。

    哥舒翰和杨国忠走到近前,两人下意识地抬头凝视着一脸淡然微笑的张瑄。

    哥舒翰心中感慨万千,昔日他眼中的“黄毛孺子”和舞文弄墨的青年士子张瑄,如今已经成长为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天下霸主。挥手指斥方遒,视天下权贵为粪土。短短几年间,两人的地位都天差地别,今日更是要拜其为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哥舒翰心神激荡,难以自制。

    而杨国忠心里则微微有些嫉妒。他做不到的事情,张瑄做到了,他不敢做的事情,张瑄也做到了。这个几乎是无所不能的青年后辈,如今已越过他的头顶,将他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但杨国忠乃是一代奸雄,流氓习气,能屈能伸能大能小,他很快就接受了现实,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他见哥舒翰犹自还有些“发楞”的样子,就轻轻干咳了一声。

    哥舒翰猛然回过神来,与杨国忠对视一眼,两人一起单膝跪拜了下去,“臣杨国忠、哥舒翰,迎接主公进城!”

    两人这一跪,身后百余朝臣也都跟着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朗声高呼,“臣等迎驾,请主公驾临长安!”

    “我主万岁,万万岁!”

    张瑄没有搀扶哥舒翰和杨国忠,而是后退了一步,凝视着两人以及群臣,听着众人的山呼万岁声,神色肃然。

    郭子仪等大将也率列阵的军卒单膝拜了下去,齐声高呼,“我主万岁,万万岁!”

    旷野之上,黑压压跪拜在地的军卒和朝臣一眼望不到边,而山呼万岁声震天动地。张瑄独自站在当场,环视跪在自己身边的众臣与众将,心头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异样感觉。

    虽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而李唐皇帝还没有真正退位,张瑄的人更是没有进入长安,但从此刻开始,张瑄已经据有天下,成为开辟新朝的雄主。

    张瑄长出了一口气,虚虚一摆手,朗声道,“诸位请起,不必多礼!”

    张瑄上前一步,将哥舒翰和杨国忠搀扶了起来,朗声一笑道,“哥舒大帅,杨相,不必如此,请起——进大帐叙话。”

    哥舒翰笑了笑,大声道,“主公驾临长安,事不宜迟,请主公登銮驾,由我等护卫,返回长安,接受唐皇退位诏书。”

    杨国忠也热切地道,“请主公起驾!长安军民正翘首企盼主公銮驾进城!”

    众臣再次躬身下去大声高呼,“请主公起驾!”

    张瑄抬头望着那一副属于皇帝的銮驾仪仗,以及那数百名侍候在銮驾两侧的宫女、太监和宫禁宿卫,笑了笑,摆了摆手,“銮驾暂且不必了。子仪,传令下,全军都有,即刻拔营,开进长安!”

    公孙良和裴冕这两个昔日的太子党精英,诚惶诚恐地垂首站在哥舒翰和杨国忠的身后,张瑄扫了两人一眼,突然朗声一笑道,“公孙尚书、裴大人,长安一别,一年有余了。两位大人别来无恙乎?”

    公孙良和裴冕心头一个激灵,赶紧惶恐地跪拜在地,颤声道,“臣公孙良、裴冕,拜见主公。”

    张瑄焉能不知两人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和焦虑,要知道,以前这两人可是没少在李亨身边进谗言,构陷自己。

    但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纵然天下平定,张瑄也还要指望有人替他署理国政,维持朝廷运转——大唐这些朝臣,他肯定是要完全接收下来,包括朝廷各部和各机构的中下层官吏乃至差役下人。只要这些人能真正识时务善做事,张瑄肯定不会再追究之前的是是非非。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现在的位置上,张瑄考虑得更长远。

    张瑄笑了笑,上前一步,俯身将公孙良和裴冕扶了起来,算是让两人安心了。

    辕门之内。田可馨在两个侍女的陪伴下,静静地站在大营一角,眼望着这厢的情形,心头亦是振奋和欢喜。她不是为张瑄掌控天下大局已定而欢喜,而是为自己即将拥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欢喜。

    呆在张瑄身边这么久,田可馨对张瑄的个性和做人做事作风都有些某种了解。她能感觉出来,张瑄并没有时下大唐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对女子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正如张瑄之前对她说的一句戏言,若是她有真本事,的确是治国治军的人才,他不介意册封一个与男子平起平坐的可以出入朝廷的女官,可以将朝廷要害衙门的主政大权交给她,甚至可以登堂入相。

    所谓“地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乃至胡汉,凡我天下子民,都有为国家兴盛而奋斗的崇高使命”,这是张瑄的原话。

    “走,咱们回帐,立即收拾行装,准备随主公进入长安!”田可馨神情振奋,挥了挥手。

    两个侍女赶紧相随,三女一起向田可馨的营帐走去。正行走间,那边又传来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田可馨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眸子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第412章兵临城下之城门风波

    张瑄在哥舒翰和杨国忠等百余朝臣的簇拥下,缓缓向长安方向行去。他没有乘坐皇帝的銮驾仪仗,吩咐杨国忠将銮驾撤了。他的身边,彪悍的十八铁卫跨在马上将陌刀高举向天,以一种非常冷酷肃杀的姿态,不仅保护着张瑄的安危,同时也对周遭的朝臣形成了无形的威慑。

    这十八铁卫一看就是军中悍卒,武艺高强之辈,别看只有十八人,但若是真正发生冲突,十八人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一支百人卫队。

    长长而锋利的陌刀横扫,就是一大片,威力无敌。而细心的哥舒翰还发笑,十八铁卫都携带着一个黑色的皮囊,很显然,这便是传说中的张瑄独创的火器了。

    哥舒翰心道,听说张瑄军中有一支陌刀军,由安西名将李嗣业统率,足足有一万多人。若是这一万陌刀军上了战阵,再加上装备有火器的神策军骑兵,张瑄大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主公,听闻主公麾下有陌刀军一万、神策军一万,装备有火器,不知传言可否属实?”哥舒翰抱拳向张瑄道。

    张瑄哈哈一笑,扭头望着跟随在后的缓缓行进的十万大军主力,朗声道,“我创立八军,所谓神策军、神武军、飞虎军、飞豹军、鹰扬军、韬奋军、靖远军、巾帼军——八军,韬奋军在青海归杨涟麾下,抵御吐蕃,巾帼军协助张同镇守洛阳,由哥舒大帅麾下河西军组建的靖远军因在范阳大败,溃逃回了河西,目前建制不存。”

    “飞豹军镇守范阳。如今跟随在我身边的主要是神策、神武、飞虎、鹰扬四军(鹰扬军是李光弼麾下在洛阳被张瑄收编大部),只是各军人数扩充了两倍有余——至于火器,暂时只有神策军装备,神武军也有一个火器营。”

    张瑄耐着性子向哥舒翰介绍着自己的军事力量,哥舒翰认真倾听着,暗暗惊叹。

    杨国忠则跨在马上,闭目养神,却是竖起耳朵来聆听。

    ……

    ……

    十万大军虽然是缓缓行进,但也是声势浩大,车马辚辚刀枪碰撞旌旗如山如海,撼天动地。

    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气势和威慑。

    长安城明德门洞开,在留守的杨国忠心腹的布置下,官道上黄土铺地洒水净尘,铺上了一条长长的红地毯。而两列宫禁宿卫手持鼓乐,随时准备欢迎张瑄进入长安城。而城门的左侧,甚至还有来自教坊司的官妓舞女候命,随时准备献上歌舞。

    官道两侧,人山人海。长安城里城外的商贾百闻讯蜂拥而至,凑在街道两侧看热闹。

    张瑄在长安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而如今,他又即将取代李唐王朝,成为开辟新朝的一代开国君王——因此,张瑄此次进入长安,意义非同凡响,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和一个朝代的开始,引起了满城轰动。

    从正午时分,一直等到夕阳西下,虽然等候的时间非常漫长,但无论是官吏还是军卒乃至百姓,都热情不减。很多小商小贩推车来城门外贩卖胡饼饮食,有些甚至在人群外围摆起了小摊。

    现场声音嘈杂。

    突然,十余骑从前方的官道上奔驰而至,高呼道,“来了,准备,准备!”

    主持欢迎仪式的礼部侍郎宋平不敢怠慢,立即命官吏、军卒和杂役、歌姬舞女一干人等做好准备。而随着洪亮的军鼓声响起,现场百姓商贾也都赶紧闭了口,将微微有些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官道远端。

    不多时,就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轰鸣声,烟尘漫卷如同一条黄龙。

    百姓商贾屏住呼吸,心头凛然。

    万众瞩目中,一支衣甲鲜明统一配备制式火器、弓箭和长枪的骑兵队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起码有万余人,正是名震天下的陇朔神策军骑兵。

    主力大军在灞桥安营扎寨,此番跟随张瑄进城的只有南霁云手下的神策军一万人。这是张瑄军马精锐中的精锐,心腹中的心腹,跟随张瑄进城,自然有稳定局势保护张瑄安全的考虑。

    数十面宽大的帅旗上大书一个“张”字,而在帅旗之下,张瑄一身亮银甲,手持宝剑,威风凛凛,英气勃发。

    而在他的身边,有十八名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陌刀的彪悍军卒,面色肃然。

    “看到没有,那就是有名的神策军,听说装备了火器,天下无敌啊!”

    “是啊,听闻永宁王就是依靠这支军马差点灭了吐蕃,还让范阳叛军全军覆没了。”

    “看到那名身穿黑色铠甲的青年将军了没有?那人身背长弓,就是号称陇朔箭神的神策军大将军南霁云啊……据说此人箭无虚发,万军之中射落敌将魁首如同探囊取物。”

    “啧啧,看这军纪就知道不同凡响,难怪永宁王夺了天下啊……”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士正要说几句什么,突然被他的同伴“嘘”了一声,才猛然知道自己失言了,赶紧左顾右盼,见没人注意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张瑄打马不前,挥了挥手,南霁云长枪高举,一万神策军列队止步,阵型井然有序。

    哥舒翰、杨国忠等朝臣赶紧纵马上前,率先驰入明德门下,然后下马按照品级秩序在城门前列队跪拜了下去,朗声高呼着,“臣等拜迎主公进城!”

    “请主公起驾!”

    张瑄微微一笑,翻身下马,率先龙行虎步,向前行去,十八铁卫将陌刀斜背肩上,相随保护。郭子仪、南霁云、李嗣业等心腹大将率百余军卒亦步亦趋。

    伴随着张瑄的行走,丝竹乐声即刻响起,张瑄面带淡然的微笑,边走边向管道两侧的百姓挥手示意。

    就在这个时候,从一侧的人群中突然跌跌撞撞地冲出一个身着官袍的三旬男子来,此人眉清目秀神清气朗,一看就是一个文官。

    此人冲在了此刻跪伏在地的哥舒翰、杨国忠等人前面,涨红了脸,扬手指着张瑄大声怒斥道,“张瑄贼子,朝廷待你不薄,你却起兵反叛,祸乱天下。如今你沐猴而冠,窃取大唐天下,不忠不义,大逆不道,当天下共诛之!”

    “窃国狗贼,当天下共诛之!”这人站在那里神色激愤,喊得声嘶力竭。

    这人“横空出世”搅闹欢迎现场,在场百姓商贾都傻了眼。而哥舒翰和杨国忠等人更是震惊非常,一时间倒也手足无措,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沉寂起来,只能听见很多人粗重的喘息声。

    张瑄身后的十八铁卫之首张尚宝大怒,一个箭步窜上前去,众人只见寒光一闪,张尚宝手里的锋利陌刀已经对准了那人的咽喉。

    张尚宝怒吼一声,“拿下!”

    军卒正待上前将此人拿下,却听张瑄淡然道,“且慢,住手!”

    军卒立即止步退了回去,张尚宝也没有任何犹豫,将陌刀收了回去,却持刀站在一侧,杀气腾腾。

    那人巍然不惧面不改色,面向张瑄冷笑着。

    张瑄上前几步,凝视着此人,淡然笑道,“你是何人?”

    “在下王炯,大唐皇帝驾下,侍御史。”王炯冷冷傲然道。

    “王炯?”张瑄皱了皱眉。

    这王炯是天下四大高门世家之一太原王氏子弟,是王维的从侄,颇有才名,在朝中充任侍御史,也算是太原王氏子弟中的佼佼者。

    跪伏在地的朝中出自太原王氏高门的大臣们心里一凉,暗暗咒骂王炯罪该万死。

    杨国忠心里冷冷一笑,心道——太原王氏,完了!

    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下,当着满朝文武大臣和众多百姓的面,王炯如此冒犯辱骂张瑄,张瑄焉能忍受。而张瑄肯定会借着这个机会,杀鸡骇猴,灭了太原王氏,以此震慑其他士族门阀。

    不过,接下来,张瑄却没有表现出众人想象中的雷霆大怒,使出冷血手段来。

    他淡然一笑,“原来是摩诘先生的后辈。王炯,你说张某反叛,张某不敢承受。张某起兵,乃是被逼无奈。唐皇昏庸无道,听信谗言,试图诛杀功臣……张某不会坐以待毙,起兵相抗,既是军心所归,亦是自保自救。”

    “你说张某祸乱天下,可事实上,张某率军平息范阳叛乱,灭安庆绪于洛阳之外,收复东都,驱逐范阳叛军于河南一地,江南和两淮叛乱自平。进而进军范阳,灭史思明叛军十万,收复范阳十三郡,同时平定十州奚人叛乱。”

    “如今天下即将安定,你却站出来大放厥词,说张某祸乱天下,岂不是信口雌黄,指鹿为马?”

    “至于这天下——并非李唐皇室之天下,有德者居之!前隋无道,李氏灭隋而立唐,今唐昏庸,张某灭唐而代之,都是浩浩荡荡不可抗拒的历史宿命!”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王炯出自名门,亦是饱读诗书之人,却不通此理,着实可悲可叹!”

    “你太原王氏本是前隋门阀臣子,李唐灭隋,你太原王氏为何没有为隋朝皇帝的尽忠死节?怎么,到了今日,却反倒要为唐皇效死了?……”张瑄面带冷笑,语含讥讽。

    王炯涨红脸羞愤难堪,却是哑口无言。而朝臣中的王氏子弟也是背生冷汗,不敢抬头。

第413章兵临城下之李豫退位

    就在众人以为王炯即将被张瑄诛杀的时候,张瑄突然冷冷道,“我念你并无恶意,书生意气,一时冲动——便不为己甚,若敢再口出狂言,必杀无赦!”

    “来人,将王炯带下去!”

    南霁云暴喝一声,几个军卒上前,就将犹自要开口争辩的王炯“带”了下去。

    一场风波化为无形。

    哥舒翰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若是张瑄一怒,必长安满城流血,甚至会株连他们这些唐臣。

    张瑄当然不会杀王炯。因为杀了王炯,意义不大。不仅会让他留下残暴之名,还会与诸多门阀世家发生正面冲突。如今张瑄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天下局势,争取士族门阀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张瑄不会因小失大。

    只是张瑄此时此刻正在考虑,王炯今日所为,是他的个人冲动,还是受了其他人的撺掇,乃至有士族门阀在背后的操纵。

    前者,不足为虑;而后者,就显得有些复杂了。

    “主公宽宏仁慈,吾主万岁万万岁!”

    哥舒翰和杨国忠等人率群臣跪伏在地,朗声高呼。

    那几个王氏中人也暗暗长出了一口气,连连叩首不止。

    张瑄淡然一笑,挥了挥手,“好了,进城!”

    十八铁卫中,一人将张瑄的战马牵来,张瑄翻身上马,率先向城中驰去。

    ……

    ……

    皇城之中。

    包括太上皇李亨、皇帝李豫在内的直系皇族中人,全部聚集于兴庆宫明德殿,殿中还有不少李亨和李豫的嫔妃,李亨诸多子女的家眷等等。

    当然,普通的大唐宗室——像咸宜公主等老皇帝李隆基的子女以及更远的皇亲贵族,则闭门不出,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李唐覆灭的悲剧命运。

    李亨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坐在那里,状若痴呆,受了过度的惊吓再加上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绝望,他很难再控制自己的心神。

    李豫则面色煞白,坐在龙案背后,低头看着摆在桌案上的由杨国忠等人拟定的退位诏书,嘴角抽搐着,肩头轻颤。退位诏书的旁边就是皇帝玉玺,只要加盖玉玺,退位诏书就可以发布天下,而由此也就宣告着大唐王朝的终结,李唐皇室的末日。

    李倓等李亨的子女们则分坐两侧,脸色阴沉不语。

    太监程元振跌跌撞撞地闯进殿来,颤声道,“陛下,太上皇,张瑄进城了,正向皇城而来!”

    李豫陡然一震,望向了程元振。

    李倓霍然起身沉声道,“这么快?”

    程元振默然点头。

    李倓无力地又坐了回去,掩面长叹。

    李豫抬起手,哆嗦着,试探着慢慢地,一点点向玉玺抓去。

    他终于抓到玉玺,紧紧地捏着,却像是握住了万钧之物,动弹不得。

    所有的直系皇族——也就是李豫的亲人们,李唐皇室最核心的成员们,目光复杂地一起注视着李豫的手,李豫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儿。

    李豫心里明白,只要玉玺盖下去,大唐王朝就彻底覆灭,而他也就成了亡国之君。但不这样——张瑄大军已经进城,如果他再不识时务发布退位诏书,恐怕在场的皇族没有一个能逃过张瑄的雷霆手段。

    其实有没有这道退位诏书,对于张瑄而言,无关紧要;而对于李豫来说,就显得有些关键了。和平交出皇位,他还能保住性命甚至获得唐王的爵位。而硬气到底,只能是掉脑袋的事儿。

    李豫咬了咬牙,狠狠地抓起玉玺,就要往退位诏书上盖去。

    “不可!孽子!你要断送我祖宗创立的大好江山啊……”李亨突然站起身来,扬手指着李豫,涕泪交加,身子打颤。

    “都是你这孽子,若不是你这孽子,我大唐何至于如此……你是我大唐皇室的罪人啊!”李亨歇斯底里地怒吼着。

    李豫眉梢一挑,愤怒地暴喝一声,“够了!是父皇你昏庸无道,听信谗言,逼迫张瑄起兵造反,与朕何干?依你之见,无非是逃离长安,可逃到蜀中又能如何?苟延残喘于一时,更是为天下臣民徒增笑料!”

    李豫怒不可遏地轰然将玉玺盖下,“事已至此,我不退位,又能如何?让张瑄拿着刀子横在我的脖子上,一刀砍掉我的脑袋?然后将尔等——一个个全部诛杀干净,这就是父皇你所期盼的?”

    李亨呆了一呆,竟然瘫倒在地,放声号哭起来。

    而他的儿女嫔妃中也有不少人哭倒在地,殿中乱成一团。

    正在这时,殿口突然传来密集有力的脚步声,以及军卒列队的号令声。

    李豫长出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知道是张瑄的人进宫来了。

    果然,片刻后,杨国忠与一个身着铠甲威风凛凛的将军一前一后走进殿来,而两人身后跟着数十名彪悍的陇朔军卒,披甲军服明显区别于宫里的宫禁宿卫或者京师羽林卫。

    李倓扫了一眼,心里长叹一声,垂下头去。他认得这个将军,这便是张瑄身边的心腹爱将,有军中箭神之称的神策军大将军南霁云,人称南八。

    杨国忠与南霁云站在殿中,环视众人。

    咳咳!

    杨国忠轻轻干咳了两声,太监程元振突然一股脑从一旁冲过来,将李豫案头上的退位诏书捧起来,毕恭毕敬地献给了南霁云,谄媚道,“南大将军,这便是皇帝的退位诏书!”

    李豫暴怒,却又咬着牙,垂下头去,无可奈何。

    他已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还有什么话说?

    南霁云接过诏书,微微点头。他转头向杨国忠抱拳道,“杨相,既然诏书到手,就请杨相率群臣劝进吧。”

    杨国忠微微一笑,抱拳回礼道,“正当如此。南大将军且先去恭迎主公,杨某这就持诏书召集群臣,请主公做好准备,霖德殿登龙位!”

    南霁云点点头,转身就走。

    杨国忠微微叹了口气,扫了众人一眼,也欲转身离去。

    这满殿的李唐直系皇族,该怎么处置,谁说了都不算,只有等张瑄登基称帝后自己做决定。

    杨国忠刚要走,却听李倓阴沉的声音响起,“杨相,不知你们准备怎么处置我等?”

    杨国忠轻轻一笑,扫了李倓一眼,抱了抱拳道,“这还要新皇定夺,杨某不知。”

    李倓默然。

    杨国忠再次笑笑,转身扬长而去。

    李倓愤怒地一跺脚,也大步往殿外行去,只是到了殿口处却发现,整座明德殿乃至兴庆宫,都被军卒守卫,戒备森严。他刚一探头,一个军中校尉就冷声道,“奉我主诏令,任何人不得出明德殿半步!”

    李倓无奈,又退了回去。

    回到殿中,听到李亨的几个嫔妃还是在嘤嘤抽泣,哭号不止,李倓暴躁地吼道,“还哭他娘的个甚?哭丧吗?都给老子闭嘴!闭嘴!”

    ……

    ……

    张瑄进城之后,在众臣的簇拥下,直接进了皇城,直入深宫。

    而南霁云的一万神策军同时进入长安城,将长安城以及皇城宫城全部控制了起来。至于哥舒翰的数万人,早已移防城外。

    张瑄站在兴庆宫外,南霁云匆匆而至,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张瑄点点头,便率众人向霖德殿而去。

    唐皇李豫的退位诏书已经广而告之,向天下发布。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接下来,张瑄要即刻登基称帝,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全新王朝,开辟一个空前绝后的新时代。

    本来杨国忠等人商量着,还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办隆重盛大的登基大典,但张瑄没有同意。他无意定都长安,他要定都洛阳,在长安的登基,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安定天下。

    杨国忠和一干文臣商讨了半天,决定明日午时三刻拥立张瑄为帝,奏报张瑄,张瑄同意。

    当晚,张瑄就住在了兴庆宫,原先万春居住的万春苑。

    第二日一早,杨国忠率群臣开始操办张瑄的登基大典,而张瑄却带着百余护军,悄然出宫去了陈希烈的府上。

    陈希烈虽然辞官隐居,但唐皇退位、张瑄进城准备登基称帝,这种大事,他焉能不知,只是闭门不出,紧守门户,聊以自保而已。

    张瑄站在陈希烈府门之外,见府门紧闭,不由笑了笑。

    他上前去抓住门环,轻叩三声。

    不多时,一个下人的声音传来,“谁呀?我家老爷闭门不见外客,还是请回吧。”

    “请转告陈相,就说张瑄求见。”张瑄淡淡道。

    里面的下人一怔,旋即大惊,立即开门噗通一声跪拜在地,“小人拜见……拜见陛下!”

    张瑄扫了他一眼,笑了,“不必多礼,去通报陈相,就说我来了。”

    下人爬起来一股脑就往后院跑,一会儿的功夫,陈希烈就披着大氅急匆匆地奔来,望见张瑄,稍稍犹豫一下,拜了下去,“草民陈希烈拜见陛下!”

    张瑄哈哈一笑,上前一步抓住陈希烈的胳膊道,“陈相,请起,我今日来得冒昧,你不要见怪。”

    “草民不敢。”陈希烈诚惶诚恐抱拳道。

    求50张月票爆第三更,嘿嘿。

第414章登基御极,吾皇万岁(第三更求月票!)

    陈希烈确实有些诚惶诚恐。他不太清楚,张瑄在登基称帝之前,跑到他这个辞官归野的老头家里作甚,今年以来,他几乎闭门不见外客,早已淡出了长安的权贵圈子。

    “陈相老当益壮,正是为国出力之时,何以辞官归隐?”张瑄笑了笑道,挽起陈希烈的胳膊,“陈相不请我进厅喝杯茶?”

    陈希烈汗颜,道,“陛下请进,草民怠慢陛下,罪该万死!”

    “陈相啊,陈通目下已是我军中中郎将,正随张巡和仆固怀恩镇守范阳。他为人做事踏实稳重,勤勉谨慎,堪为大用。我有意让他经略范阳,为范阳十三郡行政主官,不知陈相意下如何?”

    张瑄笑道。

    陈希烈一震,旋即欢喜感激道,“陛下恩宠,草民全家感激涕零。草民替陈通孙儿,拜谢陛下!”

    张瑄一把扶起陈希烈来,笑了笑道,“陈相,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正需要陈相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我有意让陈相再次出山,不知你意下如何?”

    请陈希烈出山,是张瑄早就谋划好的。

    他登基称帝以后,大唐朝廷内部需要整合,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保持和延续中央朝廷的有序运转,否则,天下还是不会安稳。只要中央朝廷安稳了,地方各道州县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陈希烈虽然才干能力不够出众,但胜在沉稳,德高望重。目前,也就是陈希烈最合适作为百官之首了,若是张瑄直接提拔自己的亲信入朝,难免会引发大唐旧臣的恐慌。

    陈希烈先是一怔,旋即有些犹豫,他年事已高,本不想再参与到朝堂争斗当中,安心颐养天年。但张瑄作为新皇,放下架子,亲自到府请他出山,他若是再不点头,那就成了不识抬举。

    陈希烈起身拜了下去,“老臣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瑄哈哈大笑,摆了摆手道,“陈相莫要如此——”

    “陈相,我的意思是,中央朝廷一应国务体制,沿袭不变,但略微有些变更,稍作调整,梳理清楚,然后各行其是各尽其责,确保我大国政务运行通畅。”张瑄笑道。

    陈希烈似懂非懂地点头应是,“请陛下赐教。”

    张瑄继续给他解释着自己的思路。

    张瑄虽是来自现代社会的穿越者,但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推行现代制度是不可行的,那只能自取灭亡。王朝统治自有王朝统治的特点和制度,强行变化,只能引发天下人的反弹。

    他本来想模仿明朝内阁体制,设立内廷与外廷,让内廷与外廷相互制约,但转念又一想,担心会引起朝堂动乱,决定暂时沿袭旧制,照旧施行三省六部制,维持唐制基本不变。

    等他坐稳了江山之后,自会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目前而言,以稳定和休养生息为主。

    “沿袭三省六部制,但改门下省为内务省,掌内务侍从诸事。将中书省与御史台合而为一更名为都察省,掌言官纳谏行监察督政之责。将尚书省改为政务省,总知天下政务,下设六部,所谓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24司保持不变,但加设通商贸易司,列户部名下。”

    张瑄大声道。

    他的思路很清晰,说白了,内务省就是为宫廷服务为皇帝侍从,而都察省就是监察百官政务,直属皇帝管辖;政务省则总揽天下行政大权,沿袭了唐制尚书省所有职责。至于加设商务贸易司,无非是加强商贾贸易,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增强国力的唯一途径。

    唐时商人地位不高,张瑄也有渐渐逐步提高商人地位的考虑,只是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徐徐图之,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稳步推进。

    听张瑄这么一说,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他同意出仕辅佐朝政,但又担心张瑄作为新皇,会全面否认唐制,另立新制,导致朝廷内乱动荡。见张瑄大体上主张沿袭旧制,略有改革,也算是稳健之君了。

    陈希烈躬身拜了下去,“陛下英明,老臣感佩之至!”

    “陈相,我的意思是,内务省设内务令一人,侍中两名。都察省设都察令一人,侍中两名。政务省设宰相一人,六部尚书参知政事,共理国政。由你出任宰相如何?”张瑄摆了摆手,轻轻一笑。

    陈希烈大惊,惶恐地俯身跪拜在地,“老臣何德何能,不敢妄居宰相之职,请陛下收回成命。”

    唐时的相国其实是很多的,这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而做出的举措,所谓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就是入相。而张瑄的构想,则是设立宰相一人,总揽朝政,这就赋予了宰相极大的权限,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希烈当然是有些受宠若惊。

    但实际上,却也不尽然。所谓六部尚书参知政事,也即入相,也就是说,政务省有一个大丞相,六个副丞相,共同理政,因为后者更具有实权,所以会形成相互制约。

    因此,在张瑄的谋划中,政务省宰相的权力貌似最大,其实受到皇帝和六部尚书的制约,荣耀大过权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陈希烈堪为这个职位了。至于杨国忠这种奸佞小人,张瑄日后会逐步弃用,只是暂时还不能不用他。

    张瑄微微一笑,起身将陈希烈扶了起来,“陈相德高望重,堪为百官之首。还请陈相以国事为重,不要推辞为好。”

    陈希烈情怀激荡,脸色涨红,慨然再拜,“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感激涕零,自当舍死忘生以报陛下厚恩。”

    “好。”张瑄微微点头。

    “此外,我有意要重新调整天下行政区划,对各道进行调整……而藩镇之事,军政刑法合一的体制带有诸多缺陷,地方藩镇权力过大,严重影响朝廷权威。我意,去除天下藩镇,政务、军务、刑法分离,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

    “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直归朝廷都察省。监督地方官员,向朝廷负责。”

    “而军务,则仍旧设立八大大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为安西、北庭、陇朔、河西、剑南、河南、范阳、安东。朝廷设立天下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各地方大都督府,兵部辅之。”

    “由此,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察制约,独立运行,各安其责。”张瑄微笑着望向陈希烈,“陈相以为然否?”

    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知道张瑄这时吸取唐时放纵地方藩镇权力过大的“前车之鉴”,等于是变相的削藩。若是平时推进此策,肯定会引起各大藩镇的抵触,但现在,天下打乱重新洗牌,张瑄掌控大局,利用强力手段推进,障碍很小。

    而事实上,范阳藩镇、陇朔藩镇、河南藩镇和安东藩镇形同虚设,而河西哥舒翰作为降臣,自不敢说什么。至于安西的杨錡、北庭的程千里以及剑南的安思顺,恐怕大势所趋也无能为力,只能从命。

    “陛下英明,老臣深以为然。”陈希烈笑道。

    ……

    ……

    张瑄在陈希烈府中呆了两个时辰,临近登基大典时才离开陈希烈府中,回宫。

    陈希烈也跟着张瑄进了宫,两人一番长谈商讨,已经基本上将新朝的各项大事定了下来。当然这基本上就是张瑄的个人主张,陈希烈不过是遵从罢了。

    见陈希烈从张瑄入宫,杨国忠等朝臣吃了一惊,猛然醒悟过来,此次张瑄请陈希烈出山,想必是要拜相了。

    杨国忠当然有些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张瑄回宫在一干太监宫女的侍候下更换上了崭新的龙袍冠冕,午时三刻时辰一到,便摆起皇帝銮驾仪仗,驾临霖德殿。

    咚咚咚!

    朝鼓奏鸣九九八十一次,昭示着新皇御极。

    张瑄在司仪太监和宫女的引领下,缓步进入霖德殿。早已列队等候在殿中的满朝文武整齐划一地拜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缓步登上皇台,转身凝视着台下的众臣,此刻,他终于跨上了权力巅峰,真正的天之下、万万人之上,成为开辟一个新朝的新皇。

    “众臣平身免礼。”张瑄朗声呼道,缓缓坐在了龙椅之上。

    接下来,是诸多礼仪程序,比如什么宣布唐皇退位诏书、上众臣拥立劝进表、宣布新皇登基诏书等等,而完了之后,还要议定国号、年号、册封百官、定都,最后还有祭天、饮宴等诸事。

    反正非常复杂,张瑄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地履行这些程序。

    其他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进展很快,但是在国号和年号、定都上,却起了较大的争议。

    以杨国忠为首的旧臣则认为,张瑄之父张九龄本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张良为韩人,当立国号为韩,宜继续定都长安。

    而以郭子仪为首的张瑄心腹大臣则坚持认为,应定都洛阳,而河南为周大兴之地,当定国号为周。

第415章国号、年号、定都及册封百官

    两派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张瑄端坐龙椅之上,安之若素,不发表任何意见,听凭众人争执。

    其实对于两派人来说,这不仅仅是国号、年号和定都之争了,而意味着新老权力集团的权力之争。

    张瑄其实早有主张,固然可一锤定音,但如果不让这两帮人争一争,也显得失去了作为皇帝的风度。

    陈希烈没有参与争论,他早就心中有数,因为张瑄给他透了底,这一锤定音的事儿还是需要这个老家伙出面搞定。

    杨国忠丝毫不让,而郭子仪等人更是针锋相对。虽然国号、年号尚不确定,但郭子仪是知道张瑄意欲定都洛阳的,自然是据理力争。

    争论持续了半个多时辰,张瑄终于有些不耐烦了。

    他是穿越者,虽然对现在的家族有了一定的归属感,但不代表他会认同所谓“张良后裔”的身份,国号为韩,在他看来就是扯淡的事情。况且,这是先秦已有的诸侯国号,还与张瑄前世某个东亚小国国号雷同,他打心眼里排斥。

    至于定都的事儿,虽然看上去长安最为合适,但在张瑄看来,长安位置稍偏西北,不利于掌控天下大局。他最为属意的是范阳(幽州),也就是后世的北平、北京,然而现在的范阳还远远达不到作为大国京都的各种要求,相对来说,洛阳比较合适。

    当然,日后条件成熟,他还是有意迁都范阳(幽州)。

    想到这里,张瑄暗暗向陈希烈使了一个眼色。

    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知道该轮到自己出场了。

    他轻轻干咳了两声,躬身大声道,“陛下,老臣有几句话说。”

    张瑄温和一笑,“陈相有话直说,朕洗耳恭听。”

    自打陈希烈重新出现在朝堂之上,张瑄对他极尽礼遇,公开表现出了尊重和倚重的态度,而此次又以“陈相”称之,显然就确定了陈希烈在朝中的地位。

    陈希烈心中感激,大声道,“陛下,老臣认为,陛下平叛定鼎于洛阳、起兵兴龙于洛阳,而洛阳九州腹地,龙脉集结之所,当以洛阳为帝都。至于国号,洛阳为天下之中、中华之都,为我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不若取这一个‘华’字为国号,号为中华帝国、天下万邦之主。”

    陈希烈的话音一落,张瑄立即拍案赞成道,“然。陈相所言甚是,朕深以为然。”

    “我华夏万里山河,中华巍巍上邦,国号为华,最是妥当不过了。既然如此,朕以为,当定国号为华,改元永宁。”张瑄霍然起身,环视众臣,一字一顿道。

    张瑄都表态了,杨国忠等人自然是无可奈何,不敢再说什么,只能随着众人一起拜倒在地,山呼万岁不止。

    “中华万岁,武皇万岁万万岁!”

    耳边传进众臣的山呼万岁之声,张瑄纵声长笑,心底非常舒畅。

    是日,华朝永宁元年十一月初九,张瑄在长安登基称帝,众臣商定,上皇帝尊号为“中华应天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翌日,张瑄下诏定国号为“华”,对外亦可统称“中华帝国”或“中国”。同时,改长安为西京,是为西都;改范阳为北平,是为北都;改洛阳为中京,是为帝都。

    一切尘埃落定。

    李唐王朝覆灭,而张华王朝或中华帝国新兴。

    第三日张瑄举行大朝会,便是册封百官的事儿了。

    其他的册封,比如后妃的册封以及对张瑄父、祖的追封可以稍稍放缓一些,但百官册封却是当务之急,因为华朝新兴,所有百官需要重新任命定职定责,关系着朝廷的运转,不可小觑。

    朝会之上,众臣山呼万岁已毕,张瑄环视众人,默然不语。

    除了陈希烈之外,包括杨国忠在内,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张瑄会给他们一个什么官位,这关系着他们在华朝的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

    哪怕是郭子仪、封常清这些张瑄的心腹大将,也都隐隐有些期待。

    张瑄向陈希烈扫了一眼。

    陈希烈会心一笑,出班朗声道,“陛下有昭——”

    “沿袭三省六部制,改门下省为内务省,将中书省与御史台合而为一更名为都察省,将尚书省改为政务省,总知天下政务,下设六部……加设通商贸易司,列户部名下。”

    陈希烈高声宣读着诏书,“……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

    “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设立天下八大兵马大都督府,专司兵马防卫,受朝廷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

    “自此往后,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独立运作。行政衙门主官不得干预军事,军事督率不得干预地方政务……钦此。”

    这道诏书一出,众臣皆惊。只是新朝初立,任何规制礼制都是由开国皇帝主导,张瑄早已定下了基调,众臣谁也不敢多言。

    当然,他们关心的其实不是政体,而是官职,属于个人的职位品级。

    陈希烈宣布完张瑄的诏书,便退了下去。

    张瑄略一沉吟,从案头上拿起他亲自拟定的关于朝廷重要官员的册封名表,缓缓道,“我朝初立,百废待兴。为安定天下,确保朝廷政通人和,朕经过慎重考虑,册封百官如下——”

    众人的耳朵马上就竖了起来,认真倾听。

    皇帝亲自宣布,由此可见皇帝对朝廷重要职位的看重。

    “朕兼任天下总领兵马大都督府大元帅,郭子仪、哥舒翰、封常清为副帅。”

    “册封陈希烈为政务省宰辅、太师。”

    “册封杨国忠为吏部尚书、裴冕为礼部尚书、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杨錡为刑部尚书、张巡为户部尚书、公孙良为工部尚书,皆参知政事。”

    张瑄宣布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杨国忠如释重负。他虽然位居陈希烈之下,但终归还是六部之首参知政事,也算是小丞相,与他期待中的位置基本相符。而公孙良裴冕等人就更不用提了,他们作为唐臣,又是张瑄昔日的政敌,张瑄能抛弃前嫌委以重任,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

    张瑄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也有安抚旧臣的考虑。

    至于将杨錡调任京师为刑部尚书,主要是考虑到杨錡的才干不足以安定西域,回京来入相参知政事,对他来说更加合适。

    六部尚书中,郭子仪掌兵权,张巡掌人口钱粮经贸诸事,杨錡掌刑法,这才是真正的要害位置。这三人是张瑄的心腹。

    而杨国忠吏部尚书虽为六部之首,但官员任免大权还是在皇帝手心里,张瑄若是严控,杨国忠就是一个傀儡。

    杨国忠等人出班跪拜在地,“臣等谢主隆恩!”

    张瑄淡然一笑,继续道,“册封颜真卿为内务令兼中京府尹、河南道巡抚,崔焕为关内道巡抚、陈通为河北道巡抚……”

    张瑄一口气宣布了天下各道巡抚的名单。当然,除了颜真卿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的各道巡抚这些地方大员人选,都是陈希烈和杨国忠等人推荐选报的。

    “册封仆固怀恩为威远侯、范阳兵马大都督。”

    “册封杨涟为青海侯、陇朔兵马大都督、青海行军大总管。”

    “册封哥舒翰为定西侯,河西兵马大都督。”

    “册封封常清为安西侯、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暂代安西兵马大都督。”

    “册封南霁云为清远侯、河南兵马大都督。雷万春为镇远侯,神策大将军。李嗣业为忠勇侯,神武大将军,张同为清宁侯,羽林大将军。”

    “册封安思顺为剑南兵马大都督。”

    “册封程千里为北庭兵马大都督。”

    “安东兵马大都督由郭子仪遥领。”

    ……

    ……

    张瑄将大部分重要的“岗位”文武主官都册封完毕,包括跟随他起兵的一干心腹,都封赏了相应的爵位和官职,兼顾心腹与旧臣的利益,可谓是皆大欢喜。

    而这,正是张瑄想要的结果。

    随他起兵的心腹,一来必须要封赏,这些都是开国元勋,还要为张瑄分掌重要权力;而对于哥舒翰这种旧臣,张瑄也不能薄待,要做到一定程度的一碗水端平。

    接下来,就是陈希烈率他的丞相班子昼夜加班为朝廷各部司衙门配置人员,尽快实现运转,诸事杂多繁忙,自不待言。

    而与此同时,陈希烈还要率众臣操持迁都洛阳的事儿,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至于郭子仪,则在张瑄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天下兵马的再布局、再调整。

    仆固怀恩率四万飞豹军和两万范阳降军镇守范阳,就不做调整了。而张瑄准备将神策军、神武军和郭子仪麾下的飞虎军布置在京都一线,作为京师拱卫力量和皇帝的亲兵,再加上张同的羽林卫,这些兵马共计有近十万人。

    而其他的兵马,河西的重返河西,陇朔的归于陇朔,调配河南或者两淮的也立即启程。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陈希烈、杨国忠、裴冕、杨錡、张巡、郭子仪、公孙良六人,号称朝廷七相,是张瑄以下署理中华王朝最高政务——也就是中央权力核心层的七个人。

    这是文官。

    而武官系统,则以郭子仪为首。除了哥舒翰、程千里、安思顺三人之外,其余掌握兵权的人都是随张瑄起兵的开国元勋。

    除了七相之外,张瑄还同时册封了仆固怀恩等八人为侯爵,这八个人后来被称为“开国八侯”,是中华王朝新兴的七大贵族,显赫一时。

    如今的局势非常明显了,张瑄这个新皇刻意扶持陈希烈的陈家、郭子仪的郭家和开国八侯家族,这些新贵家族青云直上,隐隐有与士族豪门相对抗的趋势。

    当然,新贵家族的底蕴还是差了很多,不过,这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扶持就能扶持起来的。

    郭子仪虽然没有被封侯,但贵为天下兵马副帅兼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可以说是朝廷中的实权派。

    郭子仪自己都没有料到有今天的权势地位,他本来以为自己能得一藩镇兵权就算不错了。但不成想,张瑄竟然将他留在身边掌兵部入廷相,一跃成为站在天下权力巅峰的七个人之一。

    兴庆宫,明德殿,参政堂。

    陈希烈居中,左侧是杨国忠、裴冕、公孙良,而右侧则是郭子仪一人。当然,现在杨錡和张巡还未到任,座位暂时空着。

    “诸位,如今朝廷新立,诸事繁多,我等只能暂时住在宫中,为陛下分忧了。”陈希烈抱了抱拳道,“册封百官和各镇巡抚、军帅的诏书已经昭告天下,各镇的效忠表章想必一个月后才能抵达洛阳——如今的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着手操持迁都的事宜。”

    “好在中京昔日为东都,宫阙、朝廷衙署一应俱全,朝廷整体搬迁过去,当无大碍。”

    郭子仪微微一笑,“除了政务之外,本官以为,朝廷目前还要继续调集两淮和江南各镇粮草辎重……以本官看来,陛下最迟明年春天,就要举兵进攻吐蕃,平定诸胡。”

    郭子仪是张瑄的心腹,自然知道张瑄的心思,如今说出来,却让杨国忠等人吃了一惊。

    杨国忠皱眉道,“这天下大乱初定,百废待兴,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再开战端于国不利,本相一定要面见陛下,直言劝谏!”

    公孙良默然不语。他虽然地位保持,被张瑄抬举,进入七相议政的权力核心小集体,但他有自知之明,在这种军国大事上,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免得说错了话,得罪了郭子仪,更触怒皇帝。

    裴冕却就事论事,没有想那么多,他性格比较直。

    “杨相所言甚是。天下叛乱初定,黎民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再要耗费钱粮开启战端,必然导致国力大损。”裴冕附和道。

    郭子仪虽然是张瑄身边的红人,又是开国元勋,从龙大功臣,但他性格谦和,并不强势,对杨国忠和公孙良这些旧臣态度也算是比较友好,他笑了笑道,“杨相,裴相,你们有所不知。陛下昔年拿下吐蕃吐谷浑故地,占据吐蕃千里沃野,移民军屯,假以时日必成中华大国的西北粮仓。”

    “然而吐蕃王赤柱趁我内乱,撕毁盟约,复占吐谷浑故地,若不是杨涟在青海一线苦苦支撑,吐蕃人东山再起祸乱中原都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陛下一定会对吐蕃用兵。一则安定边防,二则收复吐谷浑故地甚至……”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道,“甚至是将整个吐蕃灭了,全部纳入我朝版图。”

    郭子仪的态度让杨国忠非常满意。但郭子仪的话却又让他和裴冕以及公孙良大吃一惊——灭吐蕃?多大的胃口啊……

    数百年以来,隋唐两朝,对吐蕃的国策无非是在稳固边防的基础上适度打压吐蕃的强盛。虽然对吐蕃用兵无数次,但要说以灭吐蕃为目的,绝无仅有。

    然而,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未必现在的新皇帝张瑄就做不到。

    想起张瑄的种种雄才大略之处,杨国忠长出了一口气,叹息了一声,“倒是本相小家子气了,不知陛下如此宏图大略。灭吐蕃当然是空前绝后的大业,然而这需要耗费多少钱粮,才能完成,本相心里担心国力很难支撑啊。”

    “所以陛下才下诏推进商贸,甚至有提高商贾地位的意思。”陈希烈微笑着,“以老夫看来,陛下之志,我等臣子难以揣度。但我朝要走向强盛,四处用兵是必然之举,而这就需要增强国力。”

    “拿下吐蕃,获得大量土地。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移民屯垦,推进商贸。”陈希烈缓缓起身指着墙壁上的地图,大声道,“不仅吐蕃,东夷的奚人十州也是千里沃野,亦可移民屯垦……”

    “还有西域,漠北的突厥……老夫以为,接下来陛下会有再定天下蛮夷的国策,吾等不妨拭目以待。”

    陈希烈笑了笑又缓缓坐了回去,“不过,这些可往后放。现在当务之急朝廷有两件事——”

    “宰辅请讲。”郭子仪对陈希烈虽然尊重,抱拳道。

    裴冕和公孙良也抱拳颔首,“宰辅请讲。”

    杨国忠扫了一眼陈希烈,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但目前情势比人强,皇帝强力手腕下,陈希烈为百官之首,七相之魁,议政以陈希烈为主,他也没有办法。

    陈希烈是何等的老油条,他知道杨国忠心里不服气,但嘴上也不挑破,径自道,“第一,回纥的封赏。回纥王子葛勒率军两万助战,为陛下平定天下登基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而回纥可汗率回纥大军入陇朔下河东,对史思明叛军覆灭,功不可没。因此,朝廷不能无动于衷。”

    杨国忠嘿嘿一笑,“这个好说。回纥人一向是我朝附庸之国,而陛下又纳了回纥公主,回纥助战也在情理之中。以杨某之见,不若给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上个尊号,以示荣宠。而回纥王子葛勒,则册封为我朝侯爵,赐些金银财物以彰显其功。”

    杨国忠这么一说,郭子仪也点了点头,“杨相言之有理。”

    裴冕和公孙良两人也觉得妥当,没有反对。

    陈希烈见众人都如此,也就笑笑道,“好,此事议定,待上奏陛下,由陛下裁处。”

    “还有一桩,就是如何安置李唐皇室。”陈希烈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众人皆默然。

    这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非常棘手的事情。

    李唐皇族目前都聚集在宫中,等候处置;而一些宗室,也在长安闭门不出,等候命运的消息。

    按照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新朝立、旧朝皇室没有什么好下场,有不少都被血腥清洗。新皇为了巩固权力,对旧朝皇族举起屠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张瑄会这么做吗?众人都拿不准。

    包括郭子仪这等心腹,也摸不清张瑄的真正意图。

    可李亨李豫这些人,不能总在皇宫里幽禁着,迟早要有一个说法,昭告天下。而再加上宗室皇亲,李唐王朝遗留起码有数百上千人——

    陈希烈苦笑一声,“诸位,陛下昨日让老夫拿一个方案,但老夫觉得非常棘手,因此请诸位畅所欲言。”

    站在新皇的立场上,这些李唐皇室自然是诛杀了干净,扫除后患。然而,若是大开杀戒,必然让新皇留下残暴之名,而对于新成立的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杀——这么众多李唐王朝血脉,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构成隐患?

    所以,众人很难做决定。

    而就算是有决定,也无法说出口。如果主张诛杀,但一旦皇帝因此落下千古骂名,他们也吃罪不起;而如果主张不杀,一旦日后有人起兵造反,他们又成了纵容前朝余孽的罪人。

    因此,包括郭子仪在内,都沉默不语。

    陈希烈望着众人,皱了皱眉,“诸位,吾等受陛下隆恩,应当为陛下分忧。如何安置李唐皇室,还请诸位出言献策,集思广益。”

    裴冕轻叹一声,“宰辅,这事儿着实难办。按说李豫主动下诏退位,应当给他一条生路。可是,若是将来……”

    “诛杀了算了,一了百了!”杨国忠阴狠地挥了挥手道。

    公孙良下意识地开口道,“不可,万万不可!”

    杨国忠冷笑一声,凝视着公孙良沉声道,“有何不可?公孙大人,你蒙受新皇恩德,要考虑好自己的立场!”

    公孙良闻言面色涨红,颤声道,“公孙良蒙受皇恩浩荡,当为陛下效死。只是李豫既然下了退位诏书,便是有功于新朝。陛下以文德武功立国,断然不能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杨国忠冷然一晒,怒斥道,“公孙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出言不逊,对陛下不尊!”

    公孙良被杨国忠上纲上线扣上了这么一顶帽子,心惊胆战,忐忑不安,原本为李唐皇室争取出路的一点心思也就很快化为泡影。

    他本为李亨心腹,李亨父子待他不薄,心里终归还是有几丝感恩之心的。

第417章自荐枕席

    陈希烈皱了皱眉。

    公孙良的话虽有不妥,但也不至于上纲上线,扣上这么一顶帽子。

    杨国忠摆明了是借题发挥,想要打压公孙良,借此在这个核心权力小集体中树立威信,渐渐确保他的个人威权。说白了,杨国忠还是不甘人下,并不真正把陈希烈放在眼里。

    七人当中,要说杨国忠真正忌惮的,也不过是郭子仪一人。张巡虽然也为皇帝张瑄心腹,但张巡根基太浅,被提拔进朝,无异于一步登天,杨国忠怎么看得起张巡。

    在杨国忠看来,只要他能镇得住裴冕和公孙良,加上杨錡是杨家之人,他就能在这个小集体中占据领袖地位,甚至可以凌驾于郭子仪这些功臣党之上。

    郭子仪虽然面不改色,但心里也有些不爽。

    杨国忠终归还是一个流氓政客,他所考虑的不是国家强盛和朝廷政务,而首先是自己的政治利益,争权夺势已经成为他的本能。

    咳咳!

    陈希烈清了清嗓子,打着圆场道,“杨相,公孙大人也是一片赤诚,为陛下声誉着想。郭大人,你意下如何?”

    郭子仪沉吟片刻,“宰辅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奏请陛下裁处吧,我等不敢妄言!”

    其实这个时候,张瑄就在殿外。

    当了皇帝之后,张瑄才蓦然发现,皇帝也不好做。多大的权力,意味着多大的责任,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杀伐果断动辄使用雷霆手段了。

    他不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天下和朝廷的大局,还要考虑民心所向,更要兼顾朝臣间的派系争斗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平衡……非常复杂,复杂到让他感觉有些头大。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都要掌握一个火候,做一个有为的君主不容易啊。

    如何安置李亨李豫父子以及李唐皇族,张瑄心里虽有主张,但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他不得不慎重,因为李唐皇室在民间在士族中的影响力。可他更得考虑自己的清誉,诛杀李唐皇族容易,以他现在对天下局势的掌控力而言,一道诏书下去,李唐皇室千余人或杀或流放,都不成问题。

    然而强权的压制,终归不能长久。等他百年之后,肯定会落一个暴君的骂名。作为穿越者,张瑄心里明镜儿似的。

    张瑄轻叹一声,抬步走进了殿中。

    贴身的小太监尖细的嗓音传出——“陛下驾到!”

    陈希烈等人赶紧起身,拜了下去,“臣等迎接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瑄笑着摆摆手,“宰辅,诸位相国,请起,免礼平身。”

    待张瑄坐定,陈希烈打头,将众人议定的结果奏报了一遍。

    张瑄点点头,“准奏。传朕的诏书,册封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赐丹书铁券。册封回纥王子葛勒为进西侯、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命人在长安立碑纪念,昭示我朝与回纥世代友好,永为父子之邦!”

    “陛下英明!”陈希烈等人又拜了下去,朗声高呼。

    张瑄呵呵一笑,“好了,起来吧。”

    “当着诸位的面,朕有几句话说。新朝初立,不论是谁,都需要以国事为重——朕既然将国务交给诸位,便是信任诸位能为国出力为朕分忧。不管过去如何,从现在开始,尔等便是朕之肱骨,左膀右臂。”

    “朕对尔等将一视同仁,这是朕的态度。”

    张瑄的话音一落,公孙良和裴冕两人感激涕零,知道皇帝这番话有安抚他们的意思,同时也是在敲打杨国忠,提醒陈希烈和郭子仪。

    众人拜了下去。

    公孙良和裴冕涕泪交集道,“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臣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瑄淡然一笑,“朕还是那句话,不奢望诸位能大公无私,但凡事当以国事为重。好了,尔等继续,朕走了。”

    张瑄起身就走,但走了几步他就又回头望着郭子仪道,“子仪!”

    郭子仪毕恭毕敬地躬身道,“臣在!”

    “天下兵马调配,事关重大,不能怠慢。你全权处置就是。此外,传召封常清,让他尽快率军赶赴西域,朕明日在宫中设宴,为他践行!”

    “臣遵旨。”

    ……

    ……

    张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因为他没有打谱在长安长期居留,所以在宫里的一应用度乃至居所事宜,都一切从简。他身边只有十几个太监和宫女侍候,宫里选派的人都被他拒绝了。

    陈希烈等人本想为张瑄这个新皇下诏选妃和选秀,新建他的后宫,但也被张瑄断然拒绝了。

    张瑄心里清楚,作为皇帝,他不得不服从于这个时代的规则。但是所谓后宫三千,纯属摆设,没有必要广纳民间之女,引起民怨沸腾。当然,必要的嫔妃还是要有的。

    至于太监和宫女,张瑄决定从长安皇宫中选拔一部分人即可。这皇宫中的大多数宫女平日里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遑论是临幸了。

    张瑄现在居住的宫苑就是以前万春的“闺房”——万春苑。而万春苑中侍候的宫女太监,也基本上就是万春出嫁前的使唤下人。

    张瑄进了寝殿小睡了一个时辰,正准备起身看会书,突然宫女来报。

    张瑄扫了一眼这个宫女,这宫女名叫妍儿,眉清目秀身材婀娜,年约十五六岁,气质有些清纯。

    张瑄看见这个妍儿,就想起自己昔日的贴身侍女如烟如玉。

    “陛下,韩国夫人与薛香云求见,已经跪在殿外等候多时了。”妍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跪在地上小声道。

    新皇刚刚登基,她们刚刚在皇帝身边服侍,还摸不清皇帝的性情,自然是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你叫妍儿吧?”张瑄微微一笑,望着妍儿。

    妍儿脸色一红,点点头道,“回陛下的话,奴婢叫妍儿。”

    “你过来。”张瑄摆了摆手。

    妍儿一怔,旋即有些狂喜。

    她急匆匆走过去,跪伏在张瑄的脚下,心头激动和期待着。

    皇帝独身一人在宫中,没有嫔妃侍候,若是皇帝看中了自己……那自己岂不是一跃成为皇妃,从此青云直上,不再做这小小的宫女了。

    妍儿小脸红润,眼眸中春情摇曳,欲语还休。这幅娇俏的模样儿落入张瑄眼中,他一怔,旋即明白过来,知道这小妮子错会了他的意思了。

    他不是什么圣人,作为皇帝,他身边想要多少女人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然而张瑄此刻思虑国事,心系天下,床第间的欲望淡了很多。

    最起码,在宫里这么久了,他尚未临幸过任何一个女子。

    “妍儿,你帮朕更衣。”

    张瑄轻轻道。

    妍儿有些失望,但还是毕恭毕敬地开始帮张瑄更衣。见这小妮子有些失望的样子,张瑄忍不住探手捏了捏她的小鼻子,笑道,“过些时日,朕要启程回中京,你可愿随朕去中京?”

    妍儿欢喜地跪伏在地,“奴婢愿意侍候陛下,奴婢愿意……”

    张瑄穿戴整齐,端坐在龙案之后,这才命妍儿将韩国夫人母女唤了进来。

    毕竟是杨玉环和杨三姐的姐妹,张瑄也不好不给她一点面子。

    韩国夫人带着女儿薛香云也就是李亨的薛淑妃,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薛香云为李亨所宠,期间怀孕,但不料因为天下叛乱,宫中惶然动荡,加上随皇帝四处奔波,又担心未来的前途,终于还是流产,没有保住腹中的孩子。

    韩国夫人本来以为女儿能成为第二个杨贵妃,结果却沦为“丧家之犬”。李亨先是被李豫篡位,然后李唐王朝又被张瑄夺了天下。昔日宫中荣宠一时的薛淑妃昙花一现,永远成为了过去。

    薛香云本来与李亨的嫔妃被关在一起,生死未卜。但韩国夫人通过杨国忠这层关系,想办法把薛香云弄了出来,接回了府中。

    张瑄也不是不知此事,只是看在杨三姐和杨玉环的面上,装作不知罢了。

    但这母女俩跑到宫里来找我作甚?难道还有别的心思?张瑄心念电闪,便扫了这母女俩一眼。

    韩国夫人浓妆艳抹,而薛香云也显然是精心梳妆,穿着艳丽的霓裳宫裙,自有几分国色天姿。

    张瑄暗暗皱了皱眉。

    韩国夫人紧走几步,也向自己的女儿使了一个眼色。

    母女俩一起跪拜在地,柔声道,“奴家母女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默然。

    良久才淡然道,“夫人请起,夫人到宫里来见朕,有事吗?”

    韩国夫人叩首道,“奴家最近接到三姐的信函,三姐说让奴家进宫来求求陛下……”

    韩国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瑄打断了,他淡然道,“夫人与朕也算是亲戚,夫人大可放心,朕当保全夫人全家。夫人若是愿意,举家搬迁前往中京居住也可。”

    “至于——”张瑄扫了娇媚万分的薛香云一眼,“即已出宫,便择人再嫁吧。”

    韩国夫人还没有说话,薛香云已经抬头来媚眼如丝地望着张瑄,娇娇柔柔地大胆道,“奴家愿意服侍陛下,请陛下不要嫌弃奴家!”

    张瑄愕然。

第418章古往今来第一个女丞相?

    张瑄愕然之后,旋即又感觉有些荒诞。

    他没有料到,这个昔日被李亨恩宠一时的薛淑妃,竟然跑到自己面前自荐枕席。

    新皇接纳旧朝嫔妃,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经纳了隋炀帝的妃子。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张瑄接纳几个李亨或者李豫的嫔妃,也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人会说什么,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韩国夫人才大着胆子带女儿薛香云过来,厚颜自荐,以求恩宠。

    虽然因为杨三姐和杨玉环的存在,韩国夫人一家的荣华富贵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全。但指望别人总是不如自己的女儿受宠来得直接和实在——韩国夫人以为,凭自己女儿的姿色,她肯定能在张瑄身边有一席之地。

    而说不准,还会恩宠交加,成为后宫专宠之人。

    张瑄目光玩味地凝视着薛香云,此女确实姿色出众,比起杨玉环来也差不了多少,而因为她更年轻,身上又多了一种青春的朝气,但杨玉环的成熟妩媚却又不是薛香云能比的。

    张瑄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贪色之人。

    他还没有到饥不择食连李亨女人也要霸占的程度。

    他笑了笑,“你们不必如此。朕还是那句话,既然你已经出了宫,就择人而事吧,朕这里,呵呵……”

    因为是杨三姐和杨玉环的亲姐妹和外甥女,张瑄不得不多少兼顾一点韩国夫人母女的颜面。况且,她们自荐枕席,也是一种作为女子的无奈和悲哀。

    听到皇帝拒绝,韩国夫人大为失望,叹息着叩首下去,不敢再说什么。

    而薛香云则绝望地跪在那里,竟然抬头幽幽地望着张瑄,颤声道,“陛下以为,奴家还能出宫择人而事吗?”

    “谁还敢要奴家呢……”薛香云悲哀地哽咽道。

    张瑄一怔,旋即醒悟过来。倒也真是如此。

    薛香云毕竟是前唐皇的皇妃,如今张瑄灭唐,大唐皇族的命运未卜,恐怕没有人敢接纳薛香云。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安安静静地呆在娘家终老残生。

    换言之,除了张瑄能接纳她之外,这天下没有一个男子敢要她。

    张瑄长出了一口气,淡然道,“过些时日再说吧——若有可能,朕为你指婚也可以。”

    张瑄说到这里,断然挥了挥手道,“你们退下吧。”

    张瑄此刻心中大事纷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薛香云的出路。能接见她们,已经是看在自己女人的面子上。

    韩国夫人母女失望落寞而去,不提。

    这母女俩走了之后,又来一人,张瑄本想不见,突然想起一事,就没有拒绝。

    田可馨犹自是罩着面纱穿着一袭男子宽大的青衫,完全遮掩了自己作为女子的体型和容颜。她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淡然跪拜了下去,“可馨拜见陛下。”

    张瑄笑笑,“可馨小姐进宫见朕,所为何来?”

    张瑄说话很直接,没有拐弯抹角。他心里很明白,田可馨找上自己,多半是为了她父亲的官职和爵位。

    张瑄之前承诺的是要册封田承嗣一个藩镇的出路,然张瑄这一次的册封中,却没有田承嗣等范阳降将的份儿。田可馨忍不住进宫来问问,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田可馨的话却让张瑄有些意外。

    “陛下如今坐拥天下,壮志得酬,天下共尊。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今日进宫求见陛下,是想问问陛下,难道要失信于可馨一人?”田可馨凝视着张瑄,淡淡道。

    张瑄笑了,“你父之事,朕没有忘记,更不会出尔反尔。只是册封降将,要等到朕迁都中京之后,暂时来说,你先不要着急。”

    田可馨摇了摇头,“陛下误会可馨的意思了,我父之事,可馨相信陛下自有安排。可馨想问的是,陛下可曾想过如何安置可馨?”

    “陛下可是答应过可馨,让可馨有居于朝堂之上施展才华的机会……”

    田可馨的声音微微带出了几分期待和激动。

    张瑄一怔,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此女是来为自己索求官职来了。

    女官不稀罕,武周年间曾有不少。但张瑄心里明白,田可馨所要的不是普通的宫廷女官,而是像上官婉儿那种可以出入朝堂参与政事的女官员。

    张瑄作为现代社会的穿越者,对此并非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此事要从长计议,最起码,朝堂之上,大多数朝臣都不会接受一个女子平起平坐参知政事。

    张瑄微微一笑,望着田可馨嘴角浮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来,“这个先不着急,朕既然答应了你,肯定会给你机会。只是不论如何,你如今还戴着面纱示人,朕连你的真面目都未曾见过,怎么放心将政务交给你?”

    田可馨肩头轻颤。

    她垂首沉默片刻,才毅然抬头来望着张瑄,轻轻道,“可馨容颜粗鄙,实在不敢在陛下面前献丑。陛下曾经说过,地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乃至胡汉,凡我天下子民,都有为国家兴盛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既然如此,可馨容颜如何,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陛下以此推拒搪塞,可馨……”

    到了这个份上,田可馨还是不肯揭破自己的面纱,这就着实让人感觉有些诡异了。

    张瑄皱了皱眉,心道莫非是真的奇丑无比?不,不应该。从这女子的气质和谈吐来判断,她或许不是倾国倾城之容颜,但也绝对不会是容貌丑陋。

    她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不是有难言苦衷就是别有隐情。

    “呵呵,既然如此,朕就先册封你为六尚之首,暂时先替朕管理一下内宫事务。”

    所谓六尚,就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执掌后宫内廷一干事务,虽然品阶不高,但拥有一定的实权。

    田可馨犹豫了一下,还是叩首谢恩接旨。

    田可馨没有立即离去,似乎知道张瑄有话要问她一样。

    “可馨小姐,朕有一事,悬而不决,跟你商讨。”张瑄轻轻道。

    田可馨微微一笑,“陛下莫非是指李唐皇族如何处置一事?”

    张瑄点了点头。

    “可馨断定,陛下不会诛杀李唐皇族。陛下虽然杀伐果断,但在本性宽仁,下不了这种残暴之手。因此,陛下目前所犹豫的,不是杀不杀李亨父子及一干李唐皇族,而是如何安置他们。不知小女所言,可否属实?”田可馨目光清澈,望着张瑄。

    张瑄陡然一声长叹。这田可馨在他的身边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他的性情揣摩得却是淋漓尽致。作为现代社会来的穿越者,要让张瑄对数量众多的李唐皇族下死手,他是做不到的。

    如果李唐皇族殊死对抗,他不介意动用雷霆手段,然李唐皇族目前就是案板上的肉,这屠刀他是万万举不起来的。

    “可馨一向敬重陛下,有大胆识、大魄力和大谋略,因此陛下会创建盖世不朽的文治武功,成就一番空前绝后的王朝霸业。因此,在陛下心里,李唐皇族其实与其他的士族高门乃至权贵之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如何安置和利用,才能不至于成为陛下大业的障碍,成为陛下打造强盛大国的绊脚石。”

    张瑄眸子里奇光一闪。田可馨这话可谓是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他要开疆辟土打造盛世伟业,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力支撑,等于是空中楼阁。这就必须要改革,要推进新政,要尽可能地结合实际推进最适合国家强盛的治国之策,这就势必要触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引起极大的反弹。

    而众多高门大阀圈占土地,私蓄人口,可谓是张瑄推进新政的最大障碍。

    而李唐皇族在张瑄心目中就是这样的障碍,因为宗室盘根错节,是天下间最大的豪门大族。能否借灭唐的机会,拿李唐皇族下手,为日后扫平其他势力做个试验,这才是张瑄所正在缜密考虑的事情。

    张瑄面色一肃,竟然向田可馨抱拳道,“可馨小姐请赐教,朕洗耳恭听。”

    田可馨郑重其事地道,“小女之见,陛下当恩威并重,收放兼备。”

    “可恩释李唐皇族,甚至册封唐王都可。但必须要夺去李唐皇族的实权,真正扫清其在朝野间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就是封其爵位,夺其土地和人口——小女看来,陛下真正需要处置的是在西京、中京一线的李唐宗室,至于李亨父子倒尚在其次。”

    “无论是将其册封贬在河东或是他地,都无不可……西京、中京土地乃至江南两淮之地,土地庄园皆掌握在李唐宗室皇亲之手,如果陛下能从皇族宗室手中夺去大量的土地人口,将之划归平民,不仅会充盈国库,还会获得民心。”

    “只是这事看上去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就看陛下有没有破而后立的决心了。”

    张瑄闻言忍不住拍掌大笑,“可馨小姐不愧是天下间的奇女子,见识过人,此言甚中朕心。好,好!可馨小姐若是帮朕完成所愿,必册封可馨为古往今来第一个女丞相!”

    田可馨眼前一亮,“陛下一言九鼎,小女当为陛下殚精竭虑做成此事!”

第419章朕为天子,唐为臣民!

    “可馨小姐,朕将处置李唐皇室的权力交给你,便——便册封你一个安唐特使,持朕金牌,全权处置。”张瑄笑了笑,摆了摆手道,“朕明日便命朝廷成立安唐特使衙署,让南霁云派人协助于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田可馨欢喜地伏地叩谢道,“臣遵旨!臣一定为陛下分忧!”

    望着田可馨兴冲冲而去的背影,张瑄长出了一口气。

    他要推行新政,必须要先解决现在权贵土地兼并的问题。换言之,他这个皇帝要从一些大地主手里夺取土地和人口,从而才能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时也增加国库收入。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新政就是一句空话。

    唐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该制度最大特点在于“庸”的设置,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但开元以来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土地落入权贵之手,使朝廷可以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库收入。

    而如今权贵占有土地最多的当属李唐皇族宗室,这一次张瑄就准备借安置李唐皇族的机会,打响他登基称帝后的内政第一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而将之交给田可馨去做,无非是一种试探。

    拿落魄的李唐皇族开刀,试探天下大大小小的权贵的反应。

    也就是说,这一次对于李唐皇族的处置,相当于是一次全国“土改”和“税改”的预演。说起来复杂,直白地说就是要打破权贵阶层占据大多数土地的状况,从权贵阶层手里夺取土地,然后由朝廷统一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平民。

    同时将众多被各级权贵地主蓄养的农奴庄客黑户“解放”出来,或为平民,或为移民屯垦。对于张瑄来说,人口就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意味着国库收入大幅提升,国力空前增强。

    第二日,张瑄下诏,成立安唐特使衙署,命田可馨为安唐钦差特使。田可馨立即走马上任,从南霁云的神策军中抽调一千名军卒,然后又持张瑄金牌,从户部、京兆府及内务省抽调了部分官吏,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工作机构。

    按照张瑄的意图,田可馨没有着急下手,而是先开始着手统计李唐皇族宗室的人口数目,以及其占有土地、庄园、山林、湖泊等资源的数量。这个统计的过程肯定会很长,因为李唐皇族宗室名下的产业太过庞杂,需要一一梳理。

    田可馨率官吏军卒往来如梭,紧张忙碌——这么一来,不仅李唐皇族宗室心头发毛,就连一些朝臣都感觉苗头不太对。

    但这项工作可以慢慢做,可对于李亨父子的安置却无法再拖下去了。

    陈希烈等人再次进宫,等候在了张瑄的御书房门外。

    张瑄默然良久,放下手里的书册,抬头向妍儿轻轻一笑道,“妍儿,去把陈宰辅几个人叫进来。”

    妍儿乖巧地点头领命而去。

    不多时,陈希烈等人就走了进来,拜倒在地,“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瑄哈哈一笑,起身去俯身扶起了陈希烈,朗声道,“陈宰辅年迈体弱,日后见朕可不拜。朕给你一道见朕永远不拜的金牌——来人,给陈宰辅赐坐,给诸位相国赐坐。”

    张瑄的尊重让陈希烈感动至极,他涕泪交集地再次跪拜在地道,“老臣拜谢陛下隆恩,老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恩宠!”

    “陈宰辅偌大年纪,不能在家颐养天年,还要操劳国事,为朕分忧,朕心里过意不去。”张瑄叹了一口气道,“可是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朕又不能让陈宰辅回家养老!”

    望着张瑄对陈希烈的尊重和礼遇,杨国忠看在眼里,嫉妒在心上。只是他也没有办法,张瑄是何等雄才伟略之主,在他的耳边“忽悠”,等于是自寻死路。

    众人坐定,略谈了一会国事,陈希烈就不得不带头将安置李亨父子的事儿提到了桌面上。已经悬而未决很久了,若是再拖下去,对于新皇和新朝廷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听陈希烈说起这个,张瑄淡然一笑,“朕自有主张,请诸位稍待。”

    这时,一个太监进门禀报,“陛下,李倓奉旨拜见。”

    陈希烈等人吃了一惊,这个时候,皇帝见李倓干什么?

    “陈宰辅,尔等且先退往后堂等候,容朕见一见李倓。”张瑄笑了笑,挥了挥手。

    陈希烈等人赶紧起身,狐疑地退到了御书房的后堂——其实就是屏风之后。

    张瑄传召李倓,让他们这些大臣在场,肯定是别有深意。

    李倓心情复杂又有些忐忑不安地走了进来,扫了张瑄一眼,咬牙跪拜了下去,“罪人李倓,拜见皇帝陛下!”

    张瑄笑笑,凝视着李倓,良久不语。片刻后,才淡淡道,“李倓,你起来说话。”

    “罪人不敢。”李倓没敢起身。

    “起来吧,今日朕找你来,有几句话讲”

    “请陛下示下。”李倓犹豫着起身来,躬身侍立。

    “过去种种,就不谈了。再谈,没有任何意义。”张瑄笑容一敛,声音肃然起来,“朕夺了你们李唐皇室的江山,但这天下并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有能者治之!”

    “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且等数十年后,由天下人评说。”张瑄摆了摆手,“朕曾经说过,地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乃至胡汉,凡我天下子民,都有为国家兴盛而奋斗的崇高使命——这其中当也包括李唐皇族宗室。”

    张瑄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李倓心念一闪,摸不准张瑄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敢回话,而继续恭谨地垂首不语。

    “朕的本意是册封李亨为唐王,命李亨率李唐皇族迁徙河东,镇守太原。”张瑄轻轻一笑,“然而现在,朕又改变了主意。朕以为,李唐皇族中亦有不少英才干臣,若是就此荒废,岂不是可惜了?因此,朕决定,除照旧册封李亨为唐王、李豫为嗣唐王,随朕迁徙中京之外,其他皇族宗室亲王、郡王、公主的爵位封号一概免除,然后朝廷将面向李唐皇族宗室开恩科选拔人才,凡有能者,皆可为官为将。无能者,则可为民为商。无论朝廷,还是地方各道、州府县乃至军镇,都可。”

    “朕可对天盟誓,将一视同仁,若有半点亏心,上天也不饶朕。”张瑄慨然道。

    李倓总算是听明白了。

    李亨和李豫父子封唐王和嗣唐王,算是承袭了李唐皇室“唐”的爵位。而至于其他皇族宗室,则全部要贬为庶民,按制取才,向新皇称臣。

    这样的安排,已经算是张瑄网开一面了。李亨父子这些日子,已经做好了被张瑄流放蛮荒乃至暗下毒手的思想准备了。

    “谢陛下恩典。”李倓有些有气无力地又拜了下去,颤声道。

    事到如今,作为亡国皇族,还能奢望什么呢?能保住性命,就算是不错的了。

    “李系有才,朕素有耳闻,朕钦点为内务省侍中。而你一向干练沉稳,做事有度,朕钦点为户部侍郎——你意下如何?”

    张瑄凝视着李倓,淡然道。

    李倓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张瑄竟然是真的想要让李唐皇室中人出任新朝之臣,若是他故作姿态,也没有必要将他和越王李系安排在这种相对比较重要的岗位上。

    户部侍郎和内务省侍中,都是品阶较高的高级官员。

    李倓怔怔地呆在了那里,心里也说不出是一个什么滋味来。

    “当然,朕也不强求于你。若是同意,便在朕这里点点头,只要你日后尽职尽责,为国做事,朕不会亏待了你们。”张瑄又道。

    李倓心头一个激灵,赶紧拜了下去,连连谢恩不止。

    在李倓看来,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既然张瑄这么安排,他怎敢拒绝?

    张瑄知道他的心思,也没有在意。他既然敢起用李唐皇族之人为官,就不怕他们闹腾。况且,失去了天下和权力,他们也不敢再闹腾什么。张瑄的意图是尽可能地让李唐皇族融入新朝,或为官为将,或为商为民,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各自奔各自的前程。

    时间一长,李唐皇族宗室必被分化归心。

    “好了,你先退下,朕的册封诏书明日可下。你且回去安心等待。”

    李倓长出了一口气,诚惶诚恐地拜别而去。

    李倓走后,陈希烈等人转了出来,神色都非常复杂。

    张瑄夺去李唐皇族宗室的爵位封号什么的,并不奇怪,事实上随着李唐王朝的覆灭,这些人的贵族爵位早就随之废止。但他竟然要起用李唐皇族中人为臣,还将李亨的两个儿子——越王李系和建宁王李倓,放在内务省侍中和户部侍郎的要害位子上,这……

    “陈宰辅,诸位相国,朕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你们意下如何?”张瑄笑道。

    陈希烈犹豫了片刻,拱手道,“陛下宽宏大量,不拘一格起用李唐皇族宗室为臣,这是何等的大气度、大魄力、大胸怀!”

    杨国忠也赶紧追随着陈希烈的脚步,不轻不重地拍了张瑄一记马屁,“陛下英明,当驾驭四海,天下归心!”

    “陛下英明,臣等敬佩!”郭子仪、公孙良和裴冕三人也赶紧躬身称是。

    张瑄淡然一笑,缓缓起身来凝望着众人,声音渐渐高昂有力起来,“朕说过,这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唐皇族宗室亦是我天下之子民,理当尽其所能为天下效力。”

    “朕为天子,唐为臣民!凡天下之才,皆为朕用!若是朕没有这点胸怀和胆魄,何以敢称天之可汗?!”

    张瑄清越而充满气势的声音在御书房里久久回荡着。

    陈希烈等人心下凛然,拜伏在地,山呼万岁不止。

    ……

    ……

    第三日。

    陈希烈代表朝廷和皇帝,亲往兴庆宫明德殿,宣布张瑄的诏书。

    在此之前,李亨父子并没有得到消息。虽然张瑄提前召见李倓,并让李倓回去转告李亨和李豫,但李倓却没有说,一直保持着异样的沉默。

    李亨和李豫父子惶恐不安地率一干皇族嫔妃等人跪拜在地,聆听诏书。陈希烈有些感慨地扫了众人一眼,轻叹一声,将声音放得极其柔和。

    “李系、李倓接旨。”陈希烈扫了跪在李亨和李豫身后的越王李系一眼。这李系颇有才干,亦有贤名,只是陈希烈也没有想到,李系会入皇帝的法眼,得到他的看重。

    李系听到陈希烈上来就点到自己的名字,大为恐惧,哆嗦着身子起来又跪伏在了最前头,“罪人李系,接旨!”

    李倓则脸色肃然地默默起身走到前头,跪伏下去。

    “……册封李系为内务省侍中,册封李倓为户部侍郎,随驾中京,赐府邸两座。”

    李倓倒也罢了,心中早就有数。但李系却听得傻了眼——怎么着?张瑄竟然还册封他为正三品的内务省侍中……这……这……

    陈希烈干咳了两声,低低道,“李系,陛下知你有才,荐拔你为朝中重臣,你还不接旨谢恩?”

    李系猛然回过神来,强自按捺下震惊不安的万千心绪,叩谢谢恩。

    陈希烈缓缓抬头望着李亨和李豫父子,径自又开始宣布册封两人为唐王和嗣唐王的诏书。

    核心皇族之中,两人出仕为重臣,李亨李豫父子封了王爵。其他皇族虽然被夺去爵位和封号,但毕竟是安然无恙地保住了性命。

    一时间,松了一口气的李亨的儿女嫔妃们涕泪交集,有的叩首谢恩,有的瘫倒在地,也有的木然发怔。

    皇帝册封李亨父子为王,承袭唐爵。而赦免全部皇族宗室,不仅起用李系和李倓为朝廷重臣,还表示要开恩科从皇族宗室青年子弟中荐拔人才,入朝为官。这样的消息传出宫去,西京长安朝野上下为之震动。

    ……

    ……

    转眼就是永宁元年的年末了,朝廷搬迁往中京的各项准备已经就绪,三日后就要启程离开西京长安,张瑄已经决定要在新都过春节和上元节。

    这样一来,长安城的权贵大家族中,几乎全部要跟随皇帝东迁。而按照张瑄的安排,李亨和李豫父子随驾入中京居住,而其他的皇族宗室,则遂个人意愿,或居长安,或迁中京。

    张瑄的妻舅——崔家的崔焕,目前已经贵为关内道的巡抚,也就是一省之大员,整个关中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就相当于是张瑄率朝廷东迁之后,长安周边十余州县归崔焕治理。

    崔焕的衙门设在长安,即原长安的京兆府。

    他自打走马上任以来,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崔焕也是宰辅之才,这才是张瑄将关内道交给崔焕的关键因素。若是仅仅因为崔焕国舅爷的身份,断然不会得到张瑄的重用。

    而事实上,在张瑄的宗族、亲眷之中,他提拔起用的也就是一个崔焕。当然,还有崔家的庶长子崔进。只是崔进早就跟随张瑄就藩陇朔,历练多年,拥有了自己的位置。

    甚至于现在,张瑄都没有册封他的张氏宗族中人以爵位,比如他的两个叔父和一干堂兄堂弟诸人。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张瑄称帝,不仅要追封他的父、祖为皇帝,还要册封他的近亲为亲王。

    陈希烈率文武百官前前后后上奏过三次,张瑄都没有点头,只同意了对于父、祖的追封谥号,至于张家的其他人,谁都没有获得爵位和官职。

    崔焕正在衙门处置公务。突然,属官来报,“巡抚大人,内务省侍中李系求见!”

    “李系?”崔焕一怔,旋即起身来迎了出去。

    李系是原李唐皇室的越王,李亨的儿子,也喜舞文弄墨,与崔焕昔日曾有私交。只是最近很少往来。

    崔焕迎出府衙,拱手抱拳道,“殿下到访,崔焕有失远迎,抱歉之至!”

    李系脸色一变,左右四顾无人,这才尴尬地颤声道,“崔大人,崔兄呐!李系早已不是什么越王殿下,而是陛下之臣,内务省侍中,今后请崔兄以名称之,李系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崔焕是皇帝的大舅哥,以如今李系的身份,他岂敢得罪,态度亦非常谦卑。

    崔焕本是一种客套,因为李系虽然爵位被夺,但毕竟是曾经的李唐皇族亲王。而作为知交好友,崔焕也不愿意落井下石。

    只是他的这种客气让李系不敢承受。

    崔焕扫了诚惶诚恐的李系一眼,知道他的尴尬和惶恐,也就不再客气,抱拳笑道,“侍中大人,请进府中说话。”

    “崔大人请!”

    两人并肩而入,直进正堂。分宾主坐定,待下人上了茶之后退下,李系才抱拳小声道,“崔兄,李系有事相求,还请崔兄看在往日你我知交好友的情面上,相帮小弟一次!”

第420章丰王反叛

    听李系有事相求,崔焕立马就想起了最近朝廷正在着手推进的从皇族宗室手中收取土地、庄园和山林湖泊等为国有之事。

    皇帝最近下诏成立了一个安唐钦差特使衙署,委任女官田可馨为钦差全权大臣,带着从户部、内务省、礼部等各衙门抽调的部分官吏,在皇帝亲军神策军的协助下,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收地运动”。

    也就是说,未来几个月之内,凡李唐皇族宗室所批量占有的土地,除按照朝廷的规制保留少部分自给自足之外,其他都要登记造册,上缴国库,由户部统一分配给无地的平民。

    因为是皇子亲自布置的事宜,各部司协同联动,所以田可馨的特使衙署将这项工作推进很快,进展也很顺利。

    朝廷的意思或者说是皇帝张瑄的意思很明显了,既然朝廷已经免除了所有李唐皇族宗室的爵位,贬为平民,那么,这批昔日的顶尖权贵就没有资格再霸占这么多的土地和奴仆庄客。

    一干皇族等人,敢怒不敢言,此时此刻,能保住身家性命已经是最值得庆幸了,至于家业资产什么的,该舍弃的就该舍弃。否则,触怒了新皇,人照样诛杀,家产照样充公。

    但财富这个东西,毕竟是难以舍弃的。这两日,崔焕就听闻有不少皇族宗室开始想办法转移家产,将大量的土地山林和庄园等化整为零,分散出去,变相对抗朝廷专门针对皇族的新政。

    还有一些人走关系投门路,试图让皇帝网开一面,保住偌大的家业。

    但田可馨是何等精明细腻的女子,这些李唐皇族的小手段,根本就难逃她的法眼。

    这样一来,李唐皇族宗室名下占据的近乎天文数字的财富和土地,都被田可馨手下的人硬生生“夺”走,一批一批地进了国库。户部专门署理国库的官吏为此喜笑颜开,原本因为叛乱和战争吃紧的朝廷财政之忧,被大大缓解。

    李唐皇族宗室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背后里也是怨声载道,甚至,互相之间还出现了攀比。抱怨某某的土地庄园被保留得多,而自己的家产却被全部充公,云云。

    比如玉真公主的玉真观及玉真观周边的庄园和百顷土地,田可馨知道玉真公主区别于其他李唐皇族,她和她的丈夫李白如今定居陇朔灵州,也算是张瑄最早的臣属之一。田可馨看在皇帝的面上,就只收走了玉真观所属的部分土地,为玉真公主留下了玉真观和两座庄园。

    这就引起了咸宜公主等人的不满和“嫉妒”,便串联起来,找上了陈希烈或者杨国忠,还有的找到了崔焕这里。

    但陈希烈和杨国忠知道这是皇帝暗中授意的结果,哪里敢搀和这事儿,就不管。至于崔焕就更不用说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跟自己的皇帝妹夫对着干。

    崔焕还道是李系为此而来,就叹了口气道,“李兄,请恕崔某直言了。凡事不能两全,如今新朝,李唐已成过去。如今李唐皇族宗室都被贬为平民,朝廷将封地、庄园等收回国库另行分配,也是在所难免。”

    “崔某劝诸位还是不要与朝廷政令对抗,免得引发陛下震怒,酿成大祸。”

    李系一怔,旋即苦笑道,“崔兄误会李系的意思了,我并非为此而来。大势所趋,难以避免,况且我名下并无多少产业封地。”

    崔焕奇道,“哦?那么,李兄此来,所为何事?”

    “当今陛下英明神武,天命所归……李唐皇室虽蒙陛下恩典,得以活命保全,但……”李系神色复杂,尴尬地笑了笑道,“这让李系如何启齿?”

    崔焕笑了笑,“李兄请直言就是,你我相交一场,若崔某力所能及,必为李兄在陛下面前进言便是。”

    “既如此,李系就厚颜直说了。”

    李系抱拳低低道,“我父有意将延光献于陛下为妃,还请崔兄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李系这话一出口,崔焕目瞪口呆:李亨竟然要把他的小女儿延光公主嫁给张瑄做嫔妃?

    但崔焕旋即就明白了李亨父子的“良苦用心”。看得出来,虽然张瑄没有向李唐皇族下手,而且还册封李亨李豫为王爵,但他们心里却并不安稳,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张瑄就会翻脸无情,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将李唐皇族统统诛杀殆尽。

    于是就起了跟张瑄“联姻”的念头。

    与李隆基比起来,李亨的子女不算太多,有十三子七女。这个延光公主就是李亨的小女儿,今年年方十八岁,还未婚配。在李亨的女儿中,也算是才貌双全的一位。

    见崔焕震惊无语的样子,李系尴尬地又笑了笑,“崔兄!”

    崔焕长出了一口气,苦笑道,“李兄,此事大概难成。陛下并非贪色之人,恐怕……况且,万春公主就在陛下身边,恐怕万春公主那一关,也很难过。”

    万春是李隆基的女儿,李亨的妹妹,如今李亨竟然要把他的女儿延光,也就是万春的侄女儿献给张瑄——虽然在大唐后宫之中,这种长辈晚辈同归皇帝的情况并不鲜见,但张瑄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崔焕了解张瑄的个性,这种事情提都不用提,肯定是白提。

    李系有些失望的叹息一声,便不再说什么了。

    李系本也知道这事儿难成,只是李亨催促他紧,无奈之下才来找了崔焕一趟。

    崔焕送走了李系,刚要回府,却听到了边关急报——李隆基第二十六子丰王李珙,在武威起兵叛乱,占据武威、凉州等地,在武威自立为帝,打出了号召天下勤王复唐的旗号。

    崔焕长叹一声,他早就料到李唐皇族中肯定会有人不甘心,会起兵叛乱。只是没有想到会是李珙而已。

    李隆基的部分儿子分封诸王,散落各地,但因为安禄山叛乱,分封与两淮、江南、青州等地的藩王都携家带口逃进了京师,此番正好被张瑄一锅端了。唯有丰王李珙在武威,哥舒翰的辖地,没有返京。

    李珙是李隆基册封的武威都督兼河西安西北庭度之采访使,手下也掌握着部分兵马。

    ……

    ……

    消息传遍西京长安,朝野震动。当然,受到震动最大的还是李唐皇族中人,有人恐惧,有人愤怒,也有人窃喜。

    张瑄正在御书房里翻阅田可馨送来的表章,妍儿匆匆来报,“陛下,陈宰辅、杨相等觐见!”

    张瑄有些疲倦地放下手里的表章,点点头道,“宣。”

    陈希烈和杨国忠等人面色阴沉地走了进来,礼拜完毕后,陈希烈才恭谨地禀奏道,“启禀陛下,兵部得到灵州急报。李珙起兵号称五万占据武威、凉州等地,自立为帝,反叛复唐,还请陛下裁处!”

    张瑄一怔,但旋即淡淡一笑,“李珙?朕昔日也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兵马五万?李珙从哪里来的五万兵马?虚张声势而已。”张瑄摆了摆手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朕也没有办法——陈宰辅,看来哥舒翰还没有回到河西,就被李珙钻了个空子。不过也不打紧,只要哥舒翰回到河西,朕相信他会有所动作。”

    “陛下,朝廷应派兵征伐叛贼李珙,否则,若是让李珙闹大,恐怕天下又会不稳……”杨国忠抱拳道。

    张瑄笑了,“派兵征伐是自然的,但朕不相信,李珙能闹腾出多大的风浪来。子仪,传朕的旨意,命雷万春率军一万护卫回纥王子葛勒返回回纥,顺道讨伐李珙。再命青海杨涟紧守青海陇朔门户,防备叛军袭扰陇朔河东。”

    郭子仪抱拳领命。

    “长安城中的动静如何?”张瑄意味深长地道。

    杨国忠眉梢一挑,轻轻道,“陛下,臣正担心城中这些李唐皇族宗室不安分……陛下,以臣之见,不如将他们拘押一处。以防有变。”

    杨国忠的声音虽然轻微,但却非常阴狠。

    他之所以再三撺掇张瑄向李唐皇族下手,无非是想要借此立威,同时也因为他是叛唐之臣,万一李唐皇族复辟,他也就是死路一条。

    从这个角度上看,杨国忠倒是坚定不移地支持新朝的统治,最不愿看到的就是李唐有东山再起的一线希望。

    张瑄扫了杨国忠一眼,对他的心思洞若观火。

    只是作为皇帝,对于杨国忠这样的臣下,他需要合理地驾驭和利用,让之为朝廷和皇权的巩固发挥作用。杨国忠是奸臣毋庸讳言,但在张瑄面前,他只有被利用被操纵的可能,而失去了翻云覆雨的机会。

    张瑄淡然一笑,“杨相多虑了。何必如此?李珙是李珙,不能因为李珙谋反,就迁怒于其他人。好了,朕意已决,你不用说了——一切照旧,抓紧时间,朕希望能在中京过春节和上元节。”

    杨国忠有些失望地垂下头去。

    但公孙良却无意间从张瑄眼眸中把握到了一丝居高临下的无情冷厉。这个时候,公孙良突然意识到,李珙的谋反绝对是皇帝乐意看到的,因为这给了他一个可以举起屠刀的正大光明义正词严的机会。

    说来也是,改朝换代皇权更替,怎么可能平平合合不流血呢?

第421章送李豫去武威!

    已经移居宫外的李亨父子听到李珙起兵复唐的消息,没有振奋和欣喜,反而是感到了彻头彻尾的恐惧和冰冷。

    天下兵马精锐尽数落于张瑄之手,目下各道、州及各军镇都向朝廷和皇帝上了效忠表章,张瑄的新王朝定鼎天下已成定局,无人可以撼动。

    在这种时候,李珙突然起兵复唐,无异于蚍蜉撼树自寻死路。而且,还不仅仅是他自己寻死,势必将要牵连整个李唐皇族宗室。

    李豫拍案而起,歇斯底里地咆哮道,“李珙这个混账东西!之前叛乱的时节,也没见他起兵勤王护卫关中,到了这个时候,他反倒是自立称帝,图谋不轨了。”

    “他能翻腾起什么浪头来?迟早会被皇帝的大军剿灭。不要说皇帝派军征伐了,只要哥舒翰返回河西,举兵伐之,他便是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啊!”

    “无知,愚蠢,混账!”

    李亨浑身乏力地蜷缩在榻上,脸色煞白。

    李倓站在那里,脸色阴沉,突然吼道,“嚷嚷有什么用?目前对于我们来说,闭门不出,安守本分才是正道。若是让皇帝知道我们这里不安稳,那才真正是大祸临头!王兄,小弟劝你还是不要再跟李环那些人搀和了,否则,再惹出事端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李豫脸色一变,扬手指着李倓怒道,“你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说三道四!不要以为你被皇帝钦点入朝为官,就嚣张不可一世,我再不济,还是嗣唐王,你算什么?”

    “嗣唐王……好大的官爵!”李倓针锋相对,嘴角浮起一抹自嘲的笑容来,“现在没有人把我等当回事儿,小弟劝兄长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说完,李倓拂袖而去。

    李倓一走,李系也犹豫了一下,径自也离开了。

    虽然是一家骨肉至亲,但大难临头却始终还是要各自飞了。对于李倓和李系来说,被张瑄钦点为官,他们早就绝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他们现在想的是如何保住现在的地位和权势,并荫及自己一脉的子孙。

    ……

    ……

    李珙叛乱的消息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但随着雷万春军马的出征讨伐,渐渐又让长安城里恢复了平静。至于朝廷上下,还是在为迁都中京洛阳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按照原定的计划,后日就要举朝搬迁启程了。

    傍晚时分,呼啸的北风席卷而过,深宫内外一片萧索和冷清。因为要迁都,已经提前分好几批押运辎重离开长安去了洛阳,这深宫里已经没有多少太监和宫女了。

    郭子仪和南霁云纵马疾驰,在宫门外下了马,然后大步流星地向张瑄的寝宫行去。

    两人走到宫苑之前,却见张瑄披着大氅,早已等候在此。

    “臣郭子仪、南霁云,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两人一起拜了下去。

    张瑄淡然一笑,摆了摆手,“子仪,南八,你们起来,不必多礼。”

    “朕看你们匆匆而来,似有急事……”

    “陛下,臣有罪。李豫和数百李唐皇族分批混在西域商贾的队伍中,逃出了长安城,向河西逃窜而去,臣一时失察,请陛下治罪!”南霁云诚惶诚恐地跪伏在地。

    “逃了?李豫终于还是逃了吗?”张瑄长出了一口气,叹息道,“这是要逃到河西去投奔李珙了……看来,朕无伤虎心,虎有害人意,这是逼着朕杀人呐!”

    南霁云心神一震,心惊胆战地伏地不起。

    他最近忙于护卫迁都的诸多事务,疏忽了长安守卫和对于李唐皇族的监管,以至于让李豫等人钻了空子,竟然逃出了城去。

    “走了就走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张瑄猛然一挥手,沉声道。

    郭子仪躬身拜了下去,“陛下,臣已经命一支千人队出城追拿,他们应该还没有逃远……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李豫擒拿回来,献于陛下面前,由陛下处置!”

    张瑄笑了,“南八,你起来,你无罪。因为朕从来就没有让你看管李唐皇族,他们是自由的,来去自由。”

    “子仪啊,其实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如果拿到李豫等人,就传朕的口谕,让他们不必逃了,光明正大地去武威就是,就说朕说了,朕派人送李豫去武威,任何人不得阻拦!”

    郭子仪一怔,旋即心中凛然,躬身领命。

    “传召雷万春,率军守防灵州即可,暂且不必进攻武威。朕倒是要看看,李珙在武威能闹出多大的动静来!”

    张瑄说完,拂袖而去,进了宫苑。

    南霁云起身来,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中读到了一丝敬畏。

    李珙跳出来当了出头鸟,正好撞到了皇帝的刀口上。而李豫的逃跑,更是正中皇帝下怀。如果不立威不清洗,皇帝的江山肯定坐不稳。以皇帝如此的雄才伟略,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郭子仪心念电闪,叹息着与南霁云缓缓出了宫。

    李豫逃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出去,长安城里又是一番不大不小的震动。

    李倓和李系早已提前带人去了中京,他们很快得融入了新朝之中,开始适应自己的新岗位和新身份。

    李亨的子女中,除了李倓和李系之外,大多数都随着李豫逃离长安,只剩下李亨一个孤家寡人带着一群过期的、各怀心思的妃嫔。

    薛淑妃被接回了娘家,李亨无可奈何;张贵妃(张良娣)出家为尼,李亨挡不住;陈希烈的孙女德妃陈香莲,被陈希烈接回了陈家,据说也出家为尼了;而张贤妃,也就是李倓的生母,也跟随儿子李倓去了中京。

    上午。李亨形容憔悴精神压抑地趺坐在客厅里,扫视着几个昔日并不曾放在他眼里的地位卑微的妃嫔,眼眸里一片黯淡无光。

    他的女儿延光一袭雪白的宫裙,摇曳生姿地缓缓走了过来,脸上竟然浮荡着恬淡而平静的笑容。

    李亨抬了抬头望着延光,声音嘶哑道,“延光,你为何不走?李豫逃离长安,他们都走了,你为什么不走?”

    延光摇了摇头,柔声道,“因为女儿不想死。”

    “不要说李珙成不了大事,就算是李珙能成大事,兄长此去武威,这个皇帝的位子也轮不到他来坐。兄长一时冲动,糊涂之极。延光前夜苦苦相劝,奈何几位兄长姐姐都一意孤行。”

    李亨长叹一声,“这些混账孽子,纯属自寻死路。可叹为父也要受他们的牵连。延光啊,你我纵然留在长安或去洛阳,也终归难逃一死。”

    “父王,你若是真的想做一个安乐翁逍遥王,放弃天下乐得自在,现在当进宫去见张瑄一见。以女儿看来,张瑄终归要念几分旧情,若是父王软言恳求,此次必不会牵连父王和我等。”

    “而且,父王不妨公开上表,参奏李豫和李珙这些叛逆……表明自己的态度。”延光细长的柳眉儿一挑,压低声音轻轻道。

    李亨浑身一震,猛然凝视着这个自己往日里不曾太关注的小女儿,颤声道,“为父怎能不念父子血脉,骨肉相残?”

    延光清秀的容颜上,一双幽深如水的眸子里异样的光彩闪烁着,她略带嘲讽地淡然道,“李豫率众潜逃,将父王和我等置于死地,他可曾想过父王的安危?既然他们不义不孝在前,父王又何必姑息养奸!”

    李亨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猛然发现自己这个女儿很不简单,很有心计和手腕,也有几分狠劲儿。

    良久。

    李亨试探着轻轻道,“延光,若是为父让你进宫……”

    延光眉梢一扬,默然跪伏了下去,幽幽道,“父王有命,女儿无有不从。只是恐怕父王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李亨默然,霍然起身,撂下一句话就走出厅去,“为父进宫一趟。”

    延光缓缓起身来,凝望着李亨略微有些弯曲的背影,忍不住轻轻一叹。

    ……

    ……

    北风呼啸,漫天的阴霾,乌云压得整个宫阙似乎都要倾覆,给人的感觉即压抑又凄冷。

    李亨脚步沉重,沿着熟悉的宫径向张瑄所在的御书房行去,而那里,原本是属于他的地盘。

    站在御书房之外,李亨闭上双眼,两行清泪消散在如刀如割的风中瞬间消散。

    看守门庭的太监和宫女突然见到李亨,脸色非常复杂地凝视着李亨,欲言又止。

    李亨闭眼调整着自己的心态,等他再次睁开眼的时候,神色已经非常平静和柔和。他上前几步,向守门的宫女太监抱拳道,“烦请通禀陛下,李亨求见。”

    一个太监慌不迭地转身进去通禀。

    张瑄正在与田可馨议事。如今在田可馨的努力之下,多数皇族宗室手里占有的大量土地、山林、庄园等资产全部收归国有,数目之庞大,远远超乎了张瑄的想象。

    “陛下……陛下……”那小太监犹豫了一会,终于咬了咬牙道,“启禀陛下,唐王李亨在外求见!”

    张瑄猛然抬起头来。

    写几句话。老鱼的读者不用看。

    更新短短几分钟,盗文竟然就出了,实在是令人悲哀、愤怒。一想起自己辛苦大半天的劳动成果却这样窃取,真不想写了。好吧,好吧,看盗的就看吧,但看了盗的还要唧唧歪歪甚至出口骂人,是不是太差劲了!我今年41岁了,已经过了冲动的年纪,但想起某吧的那几个小垃圾,真想痛骂几声……还有木有天理了?

第422章主宰自己和这个国家的命运!

    李亨来干什么?

    张瑄非常吃惊。

    而田可馨也有些意外地凝视着张瑄,稍稍犹豫了一下,就起身小声道,“陛下,可馨先行告退了。”

    张瑄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也好,今天朕就先与你谈到这里。记住,凡事不要操之过急,徐徐图之,就如朕所言的温水煮青蛙之理……”

    田可馨点头应是,如水的眸光中却是闪烁着一丝奇色。

    方才,张瑄跟她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关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田可馨虽然不是穿越者,脑子里没有现代理念,但道理还是相通的,以她的心智,不难明白张瑄的“意味深长”。

    她明白,张瑄是让她烧一锅水,将李唐皇族宗室中人放进去,然后慢慢加热,在不知不觉间将他们煮熟。

    当真是一种奇思妙想,也当真是一种“吃人不吐骨头”的手段。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皇帝这招“温水煮青蛙”似乎也用不上了。李珙起兵复唐,李豫带着一些亲近皇族逃离西京长安,这已经直接触怒了皇帝。皇帝要下狠手了吧……田可馨心里思量着,向张瑄盈盈一拜,然后脚步轻盈地离去。

    出了御书房,在门口她就见到了昔日风光一时的大唐皇帝李亨。

    田可馨扫了李亨一眼,心里幽幽一叹,扬长而去。

    李亨正低着头在那里纾缓着自己复杂的心绪,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田可馨。

    不多时,一个俏丽秀气的小宫女出来,向李亨敛衽施礼道,“陛下请唐王觐见。”

    李亨哦了一声,慢慢向内行去。

    李亨走进御书房,抬头来正与张瑄的目光相接。

    张瑄的目光很平静,但李亨却难免有些尴尬和闪烁。昔日他为君,张瑄为臣,今日张瑄为君,他为臣,甚至还有可能沦为阶下囚性命不保——这种人生的境遇和强烈的反差,任谁心里都不是一个滋味儿。

    但李亨终归是惜命心切,再加上这些日子早就慢慢接受了现实。当然,他不接受也不行。

    李亨稍稍犹豫了一会,立即跪拜了下去,声音有些打颤道,“臣李亨,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除了跪拜父亲李隆基之外,这是李亨这一辈子头一次向他人跪拜,而且山呼万岁。

    心里的某种羞愤和压抑激荡起来,他伏在地上,脸色涨红,肩头微微颤抖。

    张瑄肃然,且默然。

    良久。

    他慢慢站起身来,摆了摆手淡然道,“请起,来人,看座。”

    李亨难堪地坐在那里,张瑄目光凝重地望着他,一时间,李亨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而张瑄则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开口。

    张瑄笑了笑,“你可有话要说?”

    李亨嘴角抽搐着,小声道,“陛下,臣特来上表,参奏李豫这些叛逆!……陛下对臣宽宏之恩,臣感激涕零,绝不敢有异心……”

    李亨絮絮叨叨没有丝毫逻辑条理地表白着,为了摘清自己,他甚至不惜在张瑄面前将李豫这些子女狠狠地踩在脚底下。

    张瑄微微有些叹息。在他的印象中,李亨原本不至于这么不堪。可不知从几何时,李亨就变得让人……无语,无论是个性还是品行。

    “你不必担心。只要你不给我添乱子,我可以保证,你可尽享荣华富贵,平安终老。”张瑄淡然一笑,“李豫是李豫,你是你,我断然不会因为李豫潜逃,就迁怒于你。”

    “其实这也很正常。张某毕竟夺了你们李家的江山,李豫不甘心,李珙有异心,这都是人之常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却不能接受。因此——”

    张瑄的目光瞬间变得有些冰冷如刀,“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既然他们走上了这条道,也就不要再抱怨什么。”

    李亨猛然抬头,望着张瑄,旋即又有些畏惧地垂下头去。

    他听得出来,张瑄已经对李珙、李豫这些人动了杀机。由此来看,他的这几个子女断然是必死无疑了。

    李亨悲哀地垂着头,眸子里水雾蒸腾,两只手剧烈颤抖。

    他虽然拼命得跟李豫等人划清界限,但终归是他的子女骨肉,从张瑄这里得到了确凿的答案,他心里又痛且惧还悔。

    犹豫了好半天,李亨终于还是咬了咬牙,跪拜了下去大声道,“陛下,臣有一女,名为延光,容貌秀丽品行端淑,臣愿意将此女献于陛下为妃……请陛下成全!”

    李亨这话一出口,张瑄愣在了当场。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亨竟然要把他最小的女儿——昔日的延光公主,献给他做嫔妃。

    张瑄震惊之余,不由就有些好笑。

    他心里清楚,李亨这还是不放心,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平安富贵,他不惜将小女儿延光都抛了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张瑄又不由觉得李亨即可怜又可恨还非常可悲。

    “此事万万不可,再也休提。”张瑄淡然道,“我再次重申,你若没有异心,我绝不动你,保你一世富贵平安。如果我真要动你,你女儿留在朕身边也无济于事。”

    李亨大为失望,脸色涨红起来。

    “直到现在,你还是没有搞清楚。李亨,此刻没有外人,我就跟你说几句心里话,绝对不掺假。”

    “若不是你苦苦相逼,我绝不会夺你李唐江山。”张瑄长出了一口气。

    李亨嘴角一个哆嗦,心里暗暗恨,心道反都反了江山都抢了自己当了皇帝,还反过头来假惺惺,太他娘的虚伪无耻了。只是李亨心里再怎么恨,嘴上也不敢说出口来。

    “你或许认为朕虚情假意,但这是朕的心里话。”

    张瑄扫了李亨一眼,淡然道,“或许在你看来,我功高震主,权势太大,已经对你的皇权构成了威胁,随时可反;但实际上,我的本意并非是自己为皇帝,而是做一个天下间最大的权臣,也是天下间最大的能臣和功臣。”

    “我并非贪恋权力,而是想要掌控这个国家的走向。等到几十年后,我实现了胸中抱负,定然会将大权交还给你们李唐皇族。可惜你等不及,李豫更等不及,一次次将我逼到了不得不起兵的悬崖边上。”

    “既然你们要向我下手,那么我干脆就夺了你们的皇位,自己当皇帝。站在这天下的巅峰,主宰自己和这个国家的命运!”

    “李亨,风水轮流转,天下轮流坐。但天下终归是天下人之天下,无论怎么改朝换代,这天下的主人,都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天下百姓。”

    “李亨,你可以拭目以待,我将富国强民,让天下人真正拥有这天下,为国家而荣耀!”

    ……

    ……

    李亨落寞出宫离去,回到自己的临时府邸,招呼自己的嫔妃下人以及女儿延光,这个唯一留在他身边的骨肉血亲,收拾东西,准备随皇帝搬迁往中京洛阳。

    就在李亨进宫的时候,南霁云手下的郎将魏火儿率一千骑兵,飞驰追逐,终于在歧州外围拿下了化妆混在胡人商队中的李豫等皇族。

    李豫本抱着必死之心,却不料魏火儿并没有将他拿下带回长安,而是向他宣布了皇帝的诏书,表示会按照皇帝的旨意,率军护卫他们这些皇族前往武威投奔李珙。

    李豫茫然,旋即又心若死灰。知道张瑄根本就没有把李珙放在眼里,准备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公开诛杀。

    但投奔李珙终归还是有一丝希望,若是留在张瑄身边,不定哪一天就会成为张瑄案板上的肉。

    而在武威城中,起兵复唐的李珙聚集众将正在议事。

    说实话,李珙之所以起兵,与一个名叫太平的道人有关。此人三旬左右,身高七尺有余,相貌堂堂,身着一身青衣道袍,倒也是道貌岸然,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此人两年前云游至武威,结识李珙,便在李珙府中做了一个受供养的门客。李珙知此人文韬武略俱备,对他非常敬重。

    此番李珙选择在这个时候起兵,固然是出于无奈,也有太平道人的撺掇。

    如果不反,李珙现在的权势家业等一切都会化为泡影,甚至会丢了性命。而起兵复唐,或许还有几分机会成就霸业。

    哥舒翰一离开河西,李珙就在太平道人的辅佐下谋划起兵自立为帝,拜太平道人为军师将军、国相。而选择在张瑄向李唐皇族宗室下手时举起复唐大旗,也是出于聚敛天下心向李唐的民心考虑。

    但李珙毕竟兵少将寡,与张瑄相抗衡,底气严重不足。

    见李珙面色忧郁不安,犹自说着一身道袍的太平道人稽首为礼道,“主公莫忧。天下大乱方定,张瑄无力西顾,——对于我军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拿下河西,占据河西一镇,可进可退,当保无虞。”

    “主公请看。”太平道人扬手指着地图道,“杨涟在此处,沙柳河,拥军四万余。杨錡在安西。”

    “贫道有上下两策献于主公。”

    李珙凝声道,“军师请讲,朕洗耳恭听。”

第423章册封后妃?

    “所谓上策,是进取之策。主公请看,杨涟在此地拥重兵,如果主公能拿下杨涟,将杨涟这四万兵马纳入麾下,进而取代哥舒翰,占据整个河西之地,然后与吐蕃王赤柱联盟共抗张瑄,带甲十万,进取中原,霸业可成。”

    太平道人微微笑道。

    李珙叹息一声,“军师所言虽然有理,但杨涟乃是张瑄的心腹重将,是张瑄安插在陇朔青海的一枚棋子,他焉能归顺于朕。以朕手下这一万余人,怎么可能是杨涟大军的对手。朕这几日,一直在担心杨涟会举兵北上,袭扰武威。”

    “主公,杨涟貌似是张瑄心腹,但实则是杨家之人。杨家众人多反复无常,忠诚不足,而张瑄对其也并非太过信任。主公乃是大唐正朔,天潢贵胄,若是主公能许以高官厚爵,杨涟未尝不能弃暗投明,归顺主公。”

    太平道人侃侃而谈,神色昂然道,“主公,贫道愿意为主公使臣,往杨涟军中走一遭,竭尽全力,说服杨涟纳兵归顺。”

    李珙大喜,“军师若是能说动杨涟,朕的霸业,李唐社稷江山匡复指日可待!”

    的确是如此。若是杨涟降了李珙,安西的杨錡必然也会被说动。然后李珙拥有重兵,占据整个河西和西域,再与吐蕃联合,共抗张瑄,就算是拿不下中原,也可以在割裂西北,自成一国。

    问题的关键在于,太平道人能不能说动杨涟。杨涟的归唐之心,究竟又有几分。

    太平道人淡然一笑,“事不宜迟,贫道这就启程。不过,临行之际,贫道建议主公,一定要派兵埋伏于凉州之外,将从长安返回河西的哥舒翰拿下,杀之以除后患。若是哥舒翰不死,河西难入主公之手。”

    李珙咬了咬牙,点头道,“朕意已决,军师安心去吧。”

    李珙其实早就派人埋伏在长安通往河西的路上,准备劫杀哥舒翰。哥舒翰是李唐王朝的河西藩镇,又是张瑄新朝册封的河西军镇,虽然不再兼管行政,只掌兵马,但他在河西十余州的影响力无与伦比,若是哥舒翰不死,李珙不要说占据中原光复李唐,就算是在河西都站不住脚。

    不用张瑄派兵征伐,单单是哥舒翰,就能剿灭了他。

    但哥舒翰是何等谋略深沉的军中宿将,哥舒翰在返回河西的路上,就得到了李珙在武威、凉州一带起兵复唐,自立为帝的消息。哥舒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李珙会向他下手,肯定要在半路上劫杀他,因此,哥舒翰当机立断,立即改道青海,准备从杨涟的防区绕道,翻越祁连山,回到他的大本营甘州。

    只要他能回到甘州,重掌兵马,区区一个李珙算得了什么?在哥舒翰心里,李珙不过是一介跳梁小丑而已。

    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西京长安。当黎明的第一抹朝霞升腾在东方天际的时候,张瑄率满朝文武大臣以及诸多当朝权贵的家眷,还有诸多宫女太监,带着大批量的财物辎重,声势浩荡地离开长安,向洛阳而去。

    此次迁都,分批展开。之前已经有杨国忠带一批人向洛阳而去,而更早,公孙良也带一批人赶赴长安。

    张瑄所属这一队,乃是最后一批。漫长的车马军卒队伍,绵延数十里不绝。张瑄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关中平原,而压阵的辎重财帛队才刚刚出了长安城门。跟随迁都的不仅是朝臣权贵,还有不少商贾百姓。

    崔、王、郑、卢四大高门士族也都举族随张瑄迁徙,这是朝廷的诏令。

    大队人马行进非常缓慢,十日后,才抵达潼关。镇守潼关的守将迎出关来,张瑄率朝臣进入潼关,在潼关休整一日后,才继续启程。

    永宁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午后时分,张瑄终于率队抵达中京洛阳。

    先期抵达的杨国忠等人,以及镇守河洛中原的颜真卿、张同等人,率中京官员百姓,净土扫街铺设地毯,大开城门,礼乐鸣奏,跪迎在城门两侧,迎接皇帝进城。

    与长安不同,此刻被更名为中京的古都洛阳,才是中华王朝真正的帝都,新皇的天子脚下。

    中京百姓夹道欢迎,欢迎的队伍一直延续向距离中京城百余里的地方。一路之上,山呼万岁的声浪撼天动地。

    张瑄没有乘坐皇帝的銮驾,而是乘马。一路被百姓热情所感,他走走停停,十余里的地段,走了接近两个时辰,直到黄昏日落,才到达城门之外。

    张瑄端坐在高头大马之上,身后是铺天盖地的绫罗冠盖。十八铁卫换上了宫禁宿卫的特别服饰,手持陌刀,紧紧护卫其后。

    杨国忠在前,颜真卿和张同等人在后,一干提前抵达或者镇守中京的官员拜伏在地,朗声高呼,“臣等拜迎陛下还都,请陛下进京!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翻身下马,摆了摆手朗声道,“诸位平身,免礼。”

    张瑄向杨国忠点了点头,然后向颜真卿和张同行去。

    “清臣,文表,多日不见,别来无恙乎?”张瑄微微一笑。

    清臣是颜真卿的字,而文表则是张同的字。两人毕恭毕敬地再拜了下去,“臣等安好,承蒙陛下挂念,臣不胜惶恐!”

    张同被封了侯,列为张瑄册封的开国八侯之一,官职为羽林大将军,与南霁云、雷万春、李嗣业这三个张瑄的绝对心腹爱将平起平坐,自然是非常满意,感恩戴德。

    况且,张同与南霁云、雷万春、李嗣业三将的军马一起驻防京师,拱卫河洛京畿要地,可见张瑄对他的信任。

    而颜真卿虽然没有侯爵的封号,也没有像陈希烈、杨国忠、郭子仪等人一样登堂拜相,但却是朝廷内务令兼中京府尹、河南道巡抚,官阶地位不比杨国忠差多少,而实权则犹有过之。

    颜真卿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有今日。

    张瑄对他来说,不啻于有再造之恩,焉能不感激涕零,誓死以报知遇之恩。

    作为朝廷的内务令兼京师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颜真卿担负着重任。这迁都的总协调,包括张瑄这个皇帝的皇宫整修,内宫安定,后勤杂务,中京的治安保卫,乃至迁移至中京的当朝权贵的府邸安置,都落在他的肩膀上。

    这两个月来,颜真卿几乎是食不安枕,马不停蹄地带着一干手下高节奏运转。

    “陛下,皇城与宫城,臣已经派人整修修缮一新……臣这就随陛下进城进宫,请陛下检阅。”颜真卿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在张瑄身前禀奏道。

    这也不是小事。皇帝住宿在什么宫苑,后妃居住在什么宫苑,皇帝理政在什么宫苑,是维持现名还是需要重新更名,都需要张瑄这个皇帝拿主意,臣下无法替代。

    不过,张瑄对此并不讲究。洛阳城原本有设施完备的宫城和皇城,包括百官衙署都有设立,他早已决定一切从简,本着不再耗费钱粮的原则。

    张瑄对洛阳宫城布局早已心中有数,心中也有了大体的安排。

    他一边率先进了西华门,一边向追随在自己身后的颜真卿等人笑道,“清臣,将庆寿宫更名为华夏宫,庆寿殿更名为永宁殿。朕居于华夏宫,朝会理政在永宁殿,接见四夷及宾客饮宴等事宜在崇政殿、延和殿和景福殿。其他诸宫、诸殿都由内务省与六部协调,统一调配,记住不能闲置不能浪费,宫廷少用,多用于朝廷议政正途。”

    “朕之内眷,皆居于后苑。”

    张瑄摆了摆手,一锤定音了。

    后苑在整个宫城的最北端,东面是临华门,南面则有中华门与前宫相连,直接通往张瑄所居的原庆寿宫现华夏宫。

    而事实上,崔颖等女包括张瑄的母亲柳氏等,早已住进了后苑之中。

    颜真卿没有任何犹豫,立即躬身领命而去。

    ……

    ……

    张瑄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皇宫之中,住进了新更名为华夏的宫城中最大的一座宫室。这座宫室其实是一座宫殿群,有阁、殿、苑和书房、厅堂、花苑等很多建筑组成。

    在此居住和处理国政,避免张瑄四处奔波。

    傍晚时分,才真正安顿下来。张瑄才歇了一会,正准备去后苑拜见母亲,与自己的妻子们相聚,却被陈希烈和杨国忠、郭子仪等人拦了下来。

    六部尚书中,除了杨錡还远在西域没有到任之外,张巡已经从范阳赶至洛阳。

    “陛下!”陈希烈率几个阁相堵在了永宁殿口。

    张瑄皱了皱眉道,“陈宰辅,诸位亦是鞍马劳顿数日,先回府安歇去吧,有什么国务明日——不,后日再谈不迟!”

    陈希烈摇了摇头,慨然道,“陛下,老臣与诸位阁相商议,陛下已然登基称帝,安居中京,定鼎天下,然后宫之主尚空缺,还请陛下立即册封后妃,安定后宫秩序,同时当下诏选秀,充盈后宫——我朝礼法新定,请陛下不可小觑。”

    册封后妃?张瑄一怔,旋即苦笑道,“这个先不急吧?啊?”

    “陛下,礼不可废!请陛下即刻册封后妃,以安后宫秩序!”张巡上前,躬身道。

第424章一后、六妃

    陈希烈这些大臣把皇帝的册封后宫,看得非常重,因为事关国体和皇宫内廷秩序,不能小觑。

    张瑄被“堵”在了宫门口,不由暗暗苦笑。

    看来,他如果不册封完后宫,陈希烈等人是不肯放他去后苑与诸女相聚了。

    “陈宰辅,容朕从长计较成不成?”张瑄长出了一口气。

    陈希烈面色一肃,“陛下,册封后宫和皇子,事关国体和内廷秩序……还请陛下即刻下诏,臣等好操办册封大典,以安后宫。”

    陈希烈等人确实有些等不及了。因为从长安起,他们就再三劝谏,让张瑄册封后宫嫔妃,可张瑄一直迟迟没能下诏。拖到今日,新朝已经立国两月,也已经迁都中京洛阳,若是再不册封,有失朝廷和皇帝威仪。

    杨国忠、张巡、郭子仪、公孙良、裴冕还有颜真卿,都一起躬身拜了下去,“请陛下下诏!”

    张瑄叹了口气,犹豫了一下,“也罢,朕这就下诏。”

    张瑄转身回宫。

    陈希烈几个人赶紧跟上。

    进了张瑄的御书房,陈希烈等人分列两侧,默然肃立,等候着张瑄的昭命。

    张瑄环视众人,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朗声道,“陈宰辅,拟诏:册封崔颖为皇后——”

    张瑄说到这里,稍稍又有些犹豫。在他心里,他的女人的地位其实都是平等的,不愿意因此让诸女之间出现关系的裂痕,但受制于这个时代的礼法,他又不能不按照礼法册封,这样一来,众女之间就有了等级的差距和无形的隔阂。

    这是张瑄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册封后宫的关键所在。

    他默然片刻,终于还是咬了咬牙沉声道,“册封苏扈冬为回妃、万春为宁妃、李腾空为淑妃、杨玉清(杨三姐)为丽妃、杨玉莲为惠妃、凤鸣为宜妃……”

    张瑄说完,陈希烈花白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他站出来躬身拜了下去,“陛下,按照礼制,内宫设一后、四妃、九嫔、婕妤、美人……品阶规制皆有定数,陛下如此同时册封六妃,不合礼制……请陛下略做调整。”

    皇帝后宫的嫔妃也是要分档次品阶的,等级森严,一点也不比朝廷的文官武将系统差多少。张瑄这样册封一后六妃,显然在陈希烈等人看来,有些不成体统。

    但张瑄主意已定,皇后只有一人,那没有办法,只能是崔颖。而除了崔颖之外,张瑄决定都封为妃,让她们地位平等,免得伤了她们之间的和气。

    其实张瑄也是有点多虑了。自打张瑄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开始,众女就都开始暗暗“对号入座”,自动分出了高低尊卑。

    崔颖当然是后宫之首,苏扈冬是回纥公主,出身高,加上回纥出兵助张瑄夺取天下又立大功,所以苏扈冬就排在崔颖之后。而万春是李唐公主,又是张瑄明媒正娶进府的两位夫人之一,排在苏扈冬后边也是名正言顺。

    李腾空也有郡夫人的封号,排第四。杨三姐进门在前,排第五。杨玉莲排第六,花奴儿就自觉居于众女之末。

    张瑄望着陈希烈笑了笑,“陈宰辅啊,所谓礼制,也是皇帝定的。朕即为君,而我朝新立,那么,朕今日就为这后宫定定新规矩。增至六妃,品阶相同,无分尊卑。就这样吧。”

    张瑄虽然微笑着,但声音却异常坚定。

    陈希烈一怔,与杨国忠等人对视一眼,都不敢再公开违逆张瑄的意思,就都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而事实上,张瑄说得有没有错。作为新朝皇帝,他有定立新规矩和新礼制的权力,未必非要沿袭李唐的礼制。只是张瑄为了避免无谓的扯皮,在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都沿袭了李唐制度,并没有做出系统的更新。

    但这是迟早的事。等张瑄平定四夷之后,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肯定会重定中华王朝的政治礼制、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体系。

    “还请陛下册封皇子和皇女。”张巡又上前道。

    其实张瑄现在就只有一个儿子,两个双胞胎女儿,还都未满周岁。小张乾年龄太小,此时册立东宫太子为时尚早,暂且只能封王。

    张瑄对此早有腹案,听了张巡的话便点点头朗声道,“拟诏:册封张乾为端王。册封张若然为安国公主,张含嫣为定国公主,暂无食邑。”

    本来皇子、公主皆有食邑、封地,但因为张瑄的孩子实在是太小,张瑄这么册封,陈希烈等人觉得也非常妥当。反正封号和爵位什么的,很有可能随时更改,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较真。

    陈希烈等人正准备领命而去,立即由朝廷颁布正式的册封诏书,昭告天下,但不成想张瑄又淡淡道,“拟诏:册封张秀秀为宁国长公主,食邑二千户。册封李苏苏为昭阳郡主,萧十三郎为逍遥侯,食邑二千户。”

    陈希烈等人大吃一惊。

    陈希烈倒也知道张秀秀是张瑄母亲皇太后柳氏以前收的义女,如今是崔家的少夫人,与张瑄感情不错。既然是皇帝的义妹——而张秀秀同时又是皇后的嫂子,皇帝看在多重的情面上,册封一个长公主,也不算为过。

    但这个李苏苏究竟是何人,皇帝竟然一下子就册封为郡王,还食邑二千户!而萧十三郎又是何人,平白无故地封为侯爵,岂不是太离谱?

    “这……陛下……”陈希烈和杨国忠、公孙良等人面面相觑,正要开口反对,却见张巡和郭子仪两人向他们暗暗使眼色,这才强自憋住没有开口。

    张瑄扫了陈希烈等人一眼,也没有解释什么,他知道郭子仪和张巡会替他解释。况且,作为皇帝,如果他一定要铁了心册封谁,陈希烈等人也是挡不住的。

    萧十三郎无心功名,连在军中为将都无精打采,他逍遥惯了,实在是受不了军中的约束以及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但萧十三郎虽然声名不显,可功劳一点也不比南霁云这些人差,张瑄趁此机会,册封他一个侯爵,再破格册封他媳妇李苏苏一个郡主封号,也算是给了萧十三郎一个交代。

    张瑄知道萧十三郎夫妻会接受的,就算是萧十三郎再怎么淡泊名利,但他还有儿子。他必须要替妻儿子嗣考虑。

    而册封张秀秀,除了亲情方面的考虑之外,张瑄还有政治上的考量。张秀秀代表皇室与崔家这个高门士族联姻,张秀秀的身份地位越高,她和她的丈夫崔焕以及整个崔家在士族中的地位就越高,这对于张瑄拉拢士族高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由此一来,崔家现在已经是显赫一时了。是皇后崔颖的娘家,还出了一个关内道巡抚,再加上张秀秀这个宁国长公主,崔家隐隐有成为士族门阀之首的趋势。

    张瑄想了想,又淡然道,“另外,册封张九鸣为清河郡王,食邑三千户。册封张九皋为平陵郡王,食邑三千户。其他宗室子嗣,陈宰辅,你们几个相国商议着裁处吧,朕无不可。”

    张瑄终于还是同意册封张九鸣和张九皋这两个叔父及其子嗣了。无论如何,这都是他这个皇帝的亲族,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如此。

    陈希烈等人跪拜在地,领命而去。

    经过了这么一闹腾,张瑄去后苑与诸女团聚的念头就淡了。再加上天色已晚,索性不再去,就直接在华夏宫里安歇。

    第二日,没有大朝会。

    陈希烈接连替皇帝颁布了六道册封诏书,一道册封崔颖为皇后,赐金书玉卷。第二道册封苏扈冬等六女为妃,发往后苑。第三道册封张秀秀为宁国长公主,发往崔府。第四道册封皇长子张乾为端王,皇女张若然和张含嫣为安国公主、定国公主。第五道册封萧十三郎为逍遥侯、李苏苏为昭阳郡主,发往萧府。第六道册封张九鸣和张九皋为郡王,发往皇族宗室张家。

    新皇登位,册封后妃和亲族,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因此这几道诏书并没有在京城引起什么动静来。

    但在崔家和萧家,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崔颖贵为皇后,母仪天下。而旋即,嫡长子崔焕的夫人张秀秀,又一步登天,成为当朝的长公主。对于崔家来说,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崔琚夫妻两个率一众府中亲眷下人,感激涕零地拜倒在地,面向皇宫的方向山呼万岁不止。

    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秀秀正在萧十三郎的府中与姐姐李苏苏说话,听闻自己被皇帝册封为宁国长公主,而自己姐姐也被册封为郡主,姐夫也得了逍遥侯爵,姐妹两个泪流满面,情难自已,哭倒在地。

    姐妹俩自有感恩图报之心,但亦有缅怀身世之悲欢。她们本是李邕的孙女,李邕死后,她们流落娼门,若不是张瑄这个贵人出现,她们哪里能有今日?

    从歌姬到今日的长公主、郡主,位列京城权贵高等层面的贵妇人,享受世间荣华富贵,这等反差焉能不让两女心神激荡,不能自控。

    萧十三郎也在一旁唏嘘不已。

    求月票!

第425章一箭双雕

    天唐425,天唐正文第425章一箭双雕

    第425章一箭双雕

    “娘,不要伤感了。既然我家兄弟如此厚情,咱们记在心里就是了。”萧十三郎在一旁劝慰着自己的妻和小姨。

    张秀秀哽咽无语。

    李苏苏却猛然一抬头,抹了一把眼泪,郑重其事地道,“夫君,奴家姐妹能有今日,我们夫妻能有今日,全是陛下所赐。如今与往日不同了,你身为朝廷侯爵,陛下乃是天,你需要紧守君臣本分。”

    “若不然,陛下纵然不怪罪,也会引起言官弹劾,招惹祸灾。”

    “陛下对咱们家恩重如山——夫君,你且陪奴家进宫去向陛下当面叩谢皇恩浩dàng!”李苏苏立即站起身来。

    张秀秀也起身幽幽道,“姐姐,奴家也要回崔府去了。明日奴家也会进宫拜谢皇太后和皇兄。”

    张秀秀向萧十三郎点了点头,匆匆带着自己的shìnv从人离开萧家回了崔府。而她还没有进mén,宫里拨来的长公主仪仗就送到了崔家。

    而听说张秀秀回府,崔琚夫妻带着府中的亲属下人一起迎了出来,拜了下去,“臣迎宁国长公主归府!”

    张秀秀虽然是张瑄的义妹,但义妹与亲妹妹却不是一回事。本来崔琚夫妻以为,张瑄能给张秀秀一个郡夫人的称号就不错了,但不成想,却直接封了长公主。这个封号一定,张秀秀皇族公主的身份就彻底确定,在崔家的身份也就随之大涨。

    崔琚和郑氏不敢怠慢。

    见自己的公婆朝自己下拜,张秀秀大吃一惊,赶紧避了过去,颤声道,“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二老如此。让儿媳如何敢当?”

    “礼不可废。长公主请!”崔琚笑yínyín地起身让张秀秀先行,但张秀秀怎么敢。崔琚让了片刻,也就不再让。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儿媳fù,如果当真要按照礼制来,恐怕也就没法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

    崔琚现在是无比的chūn风得意马蹄疾。

    嫡崔焕是朝廷大员,一方巡抚。庶长也在朝为官,深受皇帝器重。而儿媳fù是当朝长公主,nv儿崔颖又是当朝皇后。母仪天下。

    可谓是万般荣宠和荣耀都集于崔家一mén,令天下人yàn羡万分。

    接连两日,登mén祝贺者纷至沓来。尤其是同为士族高mén的郑家、王家和卢家中人,更是络绎不绝。

    ……

    ……

    宫里。

    自打张瑄册封了一后六妃之后,崔颖和诸nv同居的现状就不得不打破了。皇帝的威仪不可废,宫里自有宫里的规矩。

    后苑被分为了十八宫,崔颖居中宫。苏扈冬居左侧的景秀宫。万chūn居右侧的延平宫,李腾空居祥和宫、杨三姐居永福宫、杨yù莲居戌坤宫、凤鸣居长chūn宫。

    举行完永宁二年chūn节前的最后一个大朝会,张瑄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一众太监宫nv去了后苑中宫。

    无论如何,崔颖都是皇后,他得先去看看她,还有儿张乾。4∴⑧0㈥5

    “陛下驾到……”小太监尖细的嗓mén在中宫的宫苑中久久回dàng着,中宫的太监宫nv闻报,慌不迭地列队跪拜迎接。

    崔颖如今贵为皇后。也不敢失礼,赶紧穿戴整齐凤冠霞帔,盈盈迎了出来,“臣妾拜见陛下。”

    张瑄哈哈一笑,几步过去扶起崔颖,捏住她的小手伏在她耳边小声笑道,“颖儿。今晚我住你这里。”

    崔颖大羞,脸sè一红,尴尬地挣脱开手去,正sè清了清嗓,“陛下!——请陛下进宫!”

    张瑄这醒悟过来。崔颖如今是皇后,后宫之首。自有威严,时时处处都要讲究礼法,否则无法统御后宫。

    张瑄暗暗叹了一口气,知道从前那种夫妻举案齐眉耳鬓厮磨的日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最起码,当着宫里这些人的面,是不能了。

    张瑄淡淡笑了笑,“好了。你们先回去,朕今晚留宿中宫。”

    张瑄牵着崔颖的手进了宫室,示意崔颖屏退了贴身shìnv。但有两个shìnv一直垂首站在内室,没有动弹。

    张瑄皱了皱眉,刚要说什么,却见那两个shìnv悄然抬头向他望来,眸光如水且非常复杂——

    张瑄一怔,旋即认出这是之前自己身边的shìnv如烟和如yù。几年的功夫,这两个丫头已经成熟起来,虽还是那般娇俏可人却又增添了几分韵味。

    张瑄正待笑着跟如烟和如yù打个招呼,却见崔颖面sè肃然跪拜在了他的面前。

    张瑄吃了一惊,俯身搀扶崔颖,皱眉道,“颖儿,你这是作甚?以后不许在我面前跪来跪去,听见没有?”

    “陛下,臣妾叩谢陛下隆恩,陛下对臣妾、对臣妾娘家如此封赏,让臣妾受宠若惊,寝食不安。臣妾奏请陛下将册封臣妾父亲的国公封号收回……”崔颖坚持着跪拜在那里,柔声道。

    张瑄笑了笑,“你父也就是我的岳父,当朝国丈,册封一个国公也不为过。”

    “不,陛下。陛下对于崔家已经是极尽恩宠,若是再封臣妾父亲爵位,崔家实不敢当,亦会引起朝野非议,损及陛下清誉。”崔颖叩首下去,“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妾父亲疏学浅,不足匡扶社稷,留在府中做个安乐翁足矣了。”

    张瑄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道,“好,朕听你的,此事就作罢。”

    “好了,颖儿,起来吧。”

    “陛下,臣妾还有事求陛下恩准。”崔颖轻轻道。

    “你说。起来说吧,何必如何?”张瑄苦笑着扶起崔颖。

    “陛下,空儿妹妹跟了陛下多年,亦从军为陛下平定天下立下大功,臣妾以为,空儿妹妹的亲眷还在长安,请陛下下一道诏令……”

    崔颖的话还没有说完,张瑄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崔颖这是提醒他,该提携一下李腾空受打压的家人了。自打李林甫死后,李家的族人或死或流放。平安活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

    张瑄点头笑道,“好。朕这就让陈希烈安置他们。”

    “陛下,还有一人,陛下似乎忘记了。”崔颖眉梢一挑,眸光里投shè出一丝光彩来。

    张瑄楞了一下,“你说的是……裴徽?”

    张瑄猛然醒悟过来。

    张瑄沉yín了起来,片刻后点点头道,“好,颖儿啊。你帮我转告三姐,若是裴徽愿意入朝为官,可留在朕的身边,若是不愿为官,朕就封他一个闲散侯爵,或居中京,或居长安。或居蜀中。都任他选择。”

    崔颖欢喜地拜了下去,“臣妾多谢陛下。”

    张瑄望着崔颖,眸光中柔情越来越重。他心里明白,崔颖之所以当面向自己替李腾空和裴徽说话,无非是觉得自己和崔家获得恩宠太盛,而其他诸nv则相对比较“冷清”,有心想要平衡一下,免得破坏她们之间的关系。

    崔颖还是像以前一样大度和识大体。有这么一个雍容大度的皇后掌控后宫,他心里很踏实。

    张瑄感慨万千。一把就将崔颖拥在了怀里。一时忘情,就不管不顾地wěn住了崔颖的樱chún,同时上下其手,崔颖虽娇羞不已,却还是依偎在张瑄怀中任君亲wěn爱抚。

    两人亲热了一会,张瑄眼角的余光突然发现如烟和如yù犹自俏脸绯红地shì立在一侧,不由大窘。尴尬地干咳两声,轻轻推开了崔颖。

    崔颖抬头扫了两nv一眼,眸光一闪。

    这个时代风气开放,主人家夫妻行房甚至会有通房shìnv随时shì候,崔颖倒也没觉得尴尬什么。况且。这两个丫头shì候她很久了,很得她的宠信。

    “陛下。如烟和如yù跟了臣妾这么久了……当初陛下可是答应臣妾要收她们两个入房的,如今她们也到了嫁人的年纪,陛下若再不给她们一个名分,臣妾就只能将她们嫁出宫去了……”

    其实崔颖不过是故作此言,同时也有几分暗示之意。

    只是如yù还是像从前一般心思单纯,并没有听出nv主的意图。她垂首在那里,心中惶恐不安,紧紧捏着小手,生怕崔颖会真的将她俩嫁出宫去。

    而如烟的心思则玲珑剔透。

    闻言立即盈盈上前,跪在张瑄和崔颖面前哽咽道,“陛下,娘娘,奴婢不愿出宫,奴婢愿意shì候陛下和娘娘一辈!请陛下和娘娘开恩啊!”

    张瑄嘴角一chōu,目光玩味地望着如烟,又抬头扫了如yù一眼。

    这两个丫头昔日在张府就shì候在他的身边,当初若不是觉得她们年纪还小,张瑄说不准也早就将她们吃了。而随后,他就藩陇朔,又征伐天下,与两nv相处相见的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两nv的身影在他心里淡了许多。

    崔颖扶起如烟,笑道,“傻丫头,陛下怎么舍得把你们两个放出宫去。就算是陛下舍得,本宫也不舍得,是不是?”

    崔颖说着向如烟使了一个眼sè,“还不shì候陛下宽衣?”

    ……

    ……

    在崔颖这里欢度一夜,张瑄第二天上午就回了自己的华夏宫。

    但他前脚刚回,后脚崔颖就把如烟和如yù两个丫头打发过来了。见两nv在自己面前诚惶诚恐又满怀期待的俏模样,张瑄忍不住笑了。

    “你们不在中宫shì候皇后,来朕这里作甚?”张瑄笑容一敛,沉声道。

    如烟如yù见张瑄拉下脸,畏惧地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嗫嚅着也说不出什么来。倒是片刻后,如烟壮着胆小声道,“陛下,娘娘说陛下在华夏宫料理国政,非常辛苦,让奴婢两人过来shì候陛下起居……”

    张瑄望着两nv,突然哈哈一笑,“你们这两个小丫头片……好吧好吧,起来起来,你们就留在朕身边几日,不过朕这里朝中大臣往来众多,你们凡事小心谨慎,不要丢了朕的脸面。”

    如烟如yù猛然抬头,欢喜得情绪溢于言表,根本无法掩饰。

    而就在这一瞬间,张瑄瞥见,这两个丫头真的是早已熟透了,那前凸后翘的娇媚身材,那清秀可人的美丽容颜,都足以勾起一个男人无尽的心火来。

    发觉到皇帝的目光有些火热和异样,如yù羞涩地垂下头去,不敢动弹。而如烟则大胆地tǐngxiōng抬头,媚眼如丝地凝视着张瑄,当真是一个心思不简单的小狐狸jīng哟。

    张瑄笑了笑,探手过去,抓住如烟温润而有弹xìng的小手,“起来。”

    “如yù,你也起来。”

    张瑄另外一只手也抓起如yù的手来,然后一手一个,就将两nv都拉起身来。

    ……

    ……

    “陛下,奴婢……”

    “奴婢shì候陛下……”

    两个小丫头正处在一个思chūn的年纪,对于男nv之事,耳濡目染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几分不是经验的经验。两nv动作专注轻柔地帮张瑄宽衣解带,赤着身地跪坐在chuáng榻之上,半是羞涩半是火热地施展着那些从chūn、宫图上偷窥学来的“十八般武艺”,几乎让张瑄陷入了温柔的yù、望海洋之中不可自拔。

    又是一夜欢愉,道不尽的香yàn旖旎。

    这两个丫头出身卑微,从小到大,就注定了成为主身边shì妾的命运。而对于这个主,她们不仅没有半点排斥,还充满着强烈的期待和爱慕。她们没有崔颖、李腾空诸nv的矜持,又怀着讨主人欢心的心情,心态摆得正,就格外放得开,对张瑄极尽逢迎,自然带给张瑄从未有过的yù仙、yù死的舒畅感受。

    一觉醒来。张瑄微微动弹了一下身,睁开了眼睛,却发现如烟和如yù早就为他准备好了洗漱用具,随时准备shì候他起身。

    张瑄望着犹自一脸欢喜和一脸柔情脉脉的两nv,心头浮起一种异样的温馨来,仿佛又回到了穿越之初的时光岁月。

    那是一段值得回忆和纪念的日啊……张瑄感慨万千,温和道,“朕册封你们两个为昭仪、昭容,还是随shì在皇后身边吧。日后若有嗣,朕再让你们别立一宫。”

    “朕当年答应给你们两个一个名分,今天终于算是兑现了承诺。”

    如烟如yù狂喜,噗通一声跪拜了下去,颤声呼道,“奴婢拜谢陛下皇恩浩dàng,奴婢拜谢陛下皇恩浩dàng!”

    张瑄摆了摆手道,“起来,都起来吧。”

    天唐425,天唐正文第425章一箭双雕更新完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922/ 第一时间欣赏天唐最新章节! 作者:格鱼所写的《天唐》为转载作品,天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唐介绍:
历史系副教授出身的副市长穿越至大唐天宝十一载夏天的长安,成为张九龄的幼子、帝都名门张府的浪荡纨绔张瑄。这个时候,距安史之乱不足三年,权臣李林甫病亡还有数月时间。而最重要的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与穿越者并肩而至。天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