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TXT下载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全文阅读

作者:常乐无言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txt下载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八章

    第八部东北攻略第八章

    1945年5月8日,关东军似乎早已忘却了去年那场围绕着喜峰口展开的大战,忘记了覆灭的第五十六师团,甚至也忘记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在他们眼中,华北局势的糜烂已经不可挽回,中国派遣军的那些废物留下的烂摊子还是让他们自己去收拾好了。虽然他们并不相信前段时间传来的美苏之间关于苏联出兵的密约,但他们仍然不敢忽视北方的庞然大物,关东军高层下意识的便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与苏联接壤的边境线之上,在山海关、喜峰口、张家口一线防备华北方面的八路军的,不过是寥寥可数的七个师团以及九个地方守备队(联队级)罢了。

    可这一在历史上原本无可厚非的战略,在这一刻便成为了致命的漏洞。

    装甲集群的坦克履带把战线碾压得支离破碎,狭长的辽西走廊上,到处是翻到的载重汽车和丢弃的日军装备、残缺不全的尸体,漫天飞舞的文件、空空如也的酒瓶。死神庞大的魔影在辽西走廊上空主宰着一切。不过,很显然它的死神镰刀在收割生命的时候,并不会顾及他们是失败者还是所谓的胜利者。

    当然了,胜负和是非对于活人来说还是有意义的,为此,就需要历史对此进行记录和整理,不过话说回来了,人类的历史不就是如此吗?那些真正创造了历史的伟人、英雄的身后,又有多少湮没在历史里的真正英雄呢?

    而下面,则是潘杨从无序、混乱、死亡的1945年5月北线战场开战之初简要分析出来的一点情况:

    从张家口——喜峰口——山海关三个突击方向上,从西到东的整体态势如下:

    西路攻击路线为自张家口出关,经多伦、赤峰、林西、沿西拉木伦河向开鲁、通辽、新京(长春)一线迂回。在这一线,日关东军第三方面军部署有三个师团(39、125、138)及相当一个师团兵力的地方守备队和伪满洲**、伪蒙军骑兵。在这一方向上,因为国共双方妥协的缘故,由美国按照协议援助**组建的远征军美械部队番号被授为为第十八集团军东北特别军,与邱清泉指挥地新五军一起,成为了这一方向的主力。双方各配属有一个轻型坦克团和一个105毫米重炮团。

    中路攻击路线从喜峰口开始,一路向承德、朝阳、阜新、新民一线突击,直取奉天(沈阳)。而担负此一方向攻击任务的则主要是以刚刚完成整补从第九战区空运而来的国民党七十四军、新六军、新一军为主力、同时抽调胡宗南这个西北王的第一战区主力两个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方向上,除了奉天有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第三军司令部等直属部队驻扎外,沿线日军仅有一个完整师团地兵力和两个地方守备队。尽管兵力稀少,但这一方向的日军却必须同时扼守两个方向,来自喜峰口的中路攻击集群和东路攻击集群。相对来说,这也是最容易取得战果的一个方向。

    东路攻击集群的组成是久经战火考验的北进集群,由于早在1944年底,128师和210b师两个主力师作为佯攻部队。一路穿城而过,打到了奉天城下,尽管关东军实施了反击作战,但在整个华北战役期间,善于守备地128师则以山海关为支撑点,沿辽西走廊向锦州一线构建了数条阻击线,将试图玩一个声东击西的把戏的关东军佯攻部队堵截在锦州一线。而从喜峰口入关。打潘杨一个措手不及的清水规矩,却在白白丢了一个第五十六师团和半个二十八师团之后,灰溜溜的缩了回去,到最后128师的那几条用钢筋水泥、枕木、钢轨堆砌而成的半永备防线前。不过是日军小股部队地小打小闹罢了,真正粹上一次火的机会还当真没赶上呢。而这次北进集群作为**方面的主要攻击方向,他们的任务是沿京奉铁路突击前进,在威胁奉天地同时。还肩负着隔断辽东半岛日军关东州守备部队与奉天一线联系,围歼辽东日军主力的任务。这一路虽然日军囤积了重兵与128师以及210b师对峙,但这次攻击行动将是在拥有完整制空权的中美空军的支持下进行,已经占据了山海关、北戴河、唐山等十余个野战机场地中美空军主力战机p-41、p-51,距离这条攻击线路上最近,一旦呼叫空中支援,这条线路也将是最先获得支援的,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因为这一线是此战中由**方面完全负责的方向。作为原北进集群的司令员。潘杨是希望自己能够率领自己指挥顺手了的老部队,打这场虽说是硬仗。但肯定是胜仗的战役的。

    不过在中央军委地命令中,这个任务最后却被交到了林副总地手里。而潘杨却被安排到了西路攻击集群,担任林副总的黄浦二期学长也是潘杨在缅甸地“老朋友”邱清泉的搭档。在美军联络小组的协调下指挥中路攻击集群中那支新编成的东北特别军。

    整个战役行动的攻击目标为盘踞在辽、吉、热、察的关东军第三方面军。而攻击重点则是关东军的老巢奉天(沈阳)。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年多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300年左右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300余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之一。沈阳教育、科技及工业水平相当发达,日本侵占东北后,积极从日本本土往沈阳运送工业装备,把东北及沈阳视为日本本国建设,日本人在占领东北的14年中,东北生产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本土,1945年,日本战败时,沈阳共有企业4570家,日本依靠在沈阳及东北的强大工业侵占了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其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令当时的前苏联甚为恐惧,当时奉天飞机制造厂就能月产飞机70架,生产发动机100000台。

    奉天有人口180万,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还是当时整个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不管是国民政府方面还是**方面都想将其纳入自己囊中。

    第三方面军现在的战略处境非常不利,一旦以长春为目的地的西路攻击集群能够按照计划穿插到位的话,那么将意味着这个庞大的集团军群就将被整个困在辽沈平原之上,而面对苏联远东方面军压力的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则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迫于压力,潘杨尽管很不乐意,但还是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还是服从了上级的命令,于5月1日搭乘载有美军联络小组组长托马斯上校的c-47运输机,挥别了依依送别的战友,赶往张家口。

    因为……

    西路攻击集群的穿插能否到位,这关系到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

    “这个任务真交给那些惯于打阵地攻防战的**,还真***有点不放心。这样的事情也就是我这个穿越而来的人才能做得到吧……”

    上飞机之后,潘杨的脑海中不断荡漾着这么一个念头,渐渐的,在飞机的巨大轰鸣声中,他缓缓的在晕机药的作用下睡了过去。

    飞机起飞之后一个半小时,从天津到张家口的这段空中旅程就结束了。这段将近四百公里的旅程让潘杨在前来接机的“老朋友”邱清泉的眼中显得有些略微憔悴。

    现在,我们的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兼东北特别军军长潘杨同志,现在正小心翼翼的往一片涂了黄油的面包上涂抹着蜂蜜,虽然一直不习惯吃西餐,可这些玩意在这年月这地方真可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也是托美军联络组的托马斯上校的福,曾经留学德国柏林陆军大学的丘大军长招待潘杨一行在这里吃上了一餐地道的美式早餐。早餐桌上还坐着潘杨还有他手下的几个师长,说起来大家都是熟人,也就不拘那些俗礼了。餐桌上的谈话很是随便,看得出来,邱清泉以及第五军的那些师长们对潘杨的来到还是很高兴的,此刻的气氛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的关心也确实像是关系很亲密的一家子。这里每一个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都要并肩作战,双方都想着能够合作愉快……

    当然了,起码潘杨现在希望是这样。

    ps:手指切菜受伤……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九章

    第八部东北攻略第九章

    “邱将军,诸位将军,非常感谢你们的盛情招待。”潘杨喝完面前的牛奶将面包片咽了下去之后。笑眯眯的站起身来道:“我现在必须到特别军去了。”

    在吃饭的时候,潘杨已经大致了解了西路攻击集群中**第五军的一些情况。同时邱清泉等人也就抵达驻的这一个多星期以来获得的一些情报向潘杨作了简短的沟通,希望他能够在接手部队之后作出相应的配合。潘杨很少说话,他一直在倾听着,从邱清泉等人的话语里,他能够品位出这位号称“邱疯子”的**高级将领在客气的话语背后的傲气。

    “或许他更多的还是在炫耀吧……”

    是了,在这支国共两军各占一份的西路攻击集群中,预备投入作战的邱清泉第五军是经历了缅甸战役之后,由缅甸撤往国内接受美械化改编的第一批**部队,下辖有第200师、第45师、第46师三个美械化轻步兵师以及军属炮兵团、战车团、汽车团等直辖部队。全军约45000余人,装备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68门,75山炮158门、37、57反坦克炮19门,各种口径迫击炮347门,机枪1254挺,冲锋枪4589支,火箭筒663具步枪(含自动步,手枪8357支,各种大小车辆2400余辆、骡马3589匹、坦克、装甲车223辆。这样编制下的新五军,不管哪一个师单独拉出来,在单兵火力输出上还是在集群火力输出上,都远远超过了此时的关东军师团,而全军整合下的战力。则要远远超过现在的对手,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的第三十军,堪称精锐中的精锐。尤以第200师战斗力最为强悍,这时的这支新五军除了第200师之外,其余两个师都是潘杨离开缅甸之后因为新22师以及荣誉第一师被调出建制组建新的部队而编入新五军的,但这两个师的老底子也都是参与过多次大规模正面战役,战功卓著的部队,加之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美械化换装,精气神都是一流的。

    而与之相应的潘杨即将接手的东北特别军,却是一支由晋西北、晋察冀各部队抽组。大多为军分区独立团的部队捏合组建而成的新部队,虽然在各种轻型火炮及轻武器上已经全面完成了美械化,但是在重武器上,特别是大口径火炮及装甲车辆的装备上要远远少于第五军的比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这支新部队在攻坚上的能力削弱了不少。不过与之相应的,在后勤方面的压力却也小了不少。

    但在颇为“迷信”火力至上理论的**将领们的眼中,这一点就足够让他们轻看一眼了,如果不是由潘杨这个不管是资历还是战绩上都让他们颇为信服的人来指挥的话,指不定他们的会把下巴翘到什么的方去了……

    在大门口,特别军派来的司机已经站在一辆美式吉普旁边等着了,车门敞开着,潘杨请美军联络小组派往特别军的联络员刘易斯少校和他一起坐进那辆吉普车,然后分别与送出门外的邱清泉以及他总部的成员一一握手道别,接着就坐到了司机旁边。这是他从穿越前就坐惯了的位置。两个警卫员和刘易斯少校坐在后边。

    “现在我们出发吧,司机同志。”潘杨说道。小说网电脑站

    汽车绕着院子缓行,接着就驶出了大门,穿过车道旁的那些刚长出新叶的老树,车子便在司机的驾驶下开往二十公里之外特别军的指挥部。

    现在是早上九点钟,在这个天气特别晴朗的星期天早上前往自己即将接手的新部队,潘杨感到挺合适的。这次又要带新部队了,潘杨心中不免一阵落寞。

    纵观这些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威名赫赫的王牌部队在民族抗日的战场上展露峥嵘。可每一次当部队兵强马壮。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是他离别的时候到了。不知道这支即将由他指挥的东最后的归属呢?

    在距离新五军指挥部二十公里的一片树林深处,潘杨看到了他的指挥所,和新五军的指挥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顶着伪装网的大帐篷,潘杨在这里见到了特别军的政委杨成w。以及各师团指挥员。大帐篷旁边是几顶小巧的双人帐篷,那里应该是杨成w等人休息的的方了。在寒暄中走进帐篷,潘杨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很明显,这是一个小型却精干的战斗指挥部。

    “同志们,今天我是来这里搭伙来了,不知道你们这些的头蛇是不是欢迎哦……”

    原本满脸严肃的一干人,见潘杨说话如此诙谐,都不由得笑了起来,而潘杨也趁着这股子热乎劲,主动伸出手去,与前来迎接的众人依次握起了手。之后在杨w的带领下,潘杨与他并肩走进了指挥部的大帐篷,坐在长桌的上首,主持召开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军事会议。

    杨成w站起身来,首先宣读了潘杨接任特别军军长一职的命令,接着讲道:“今天是潘副总参谋长接任特别军军长的第一天,我建议,大家首先鼓掌表示欢迎!然后,再有军长同志给我们下达作战任务!”

    潘杨站起身来,也不推辞,在众人的掌声中走到作战的图面前,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可以得知,日本关东军方面不管是从其在战争初期的“北进”这个战略思想上来看;还是到目前为止的情况上看来,虽然苏日之间还有那么一纸《苏日中立协议》但其最大的假想敌还是北方的苏联。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说关东军都是把苏俄看成了他们唯一的对手。关东军的兵力从满州国建国时的3万左右,年年递增。到了194年达到了35万人的兵力。以“关东军特别演习”为名义,兵力扩充为50万人,马匹15万头,之后他们又历次进行了扩充。最后总兵力将近85万人,号称百万大军”

    这些当然不是潘杨所谓的情报部门提供的情况了,这些都是他从后世的公开资料中所掌握的,不过潘杨也不怕旁人问及什么,要知道他早在对中央提出向东北发动战略进攻的建议时,便已北进集群情报部门的名义,将他所记得的关于关东军的一些情况上报给了中央,这也是为什么中央作出出兵东北决定的原因之一了。毕竟知己知彼了嘛!

    但是这番话听到帐篷内众人的耳朵里,还是不免让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乖乖,85万人……”

    潘杨摆了摆手。待众人逐渐平息下来了之后,接着道:“大家也不必太过吃惊,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不过随着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行。咱们关内战场上又牵制了鬼子大量的兵力,再加上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由攻势转为守势,关东军这个阔少爷就再也不能在东北就这么无所事事了。从43年开始,关东军的师团被一个个派往太平洋前线。到今年的3月份为止,关东军一共有20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主力师团悉数被调上了前线。现在的关东军,正是最虚弱的时候,说他是一只死老虎也绝不为过。不过随着战局的恶化,关东军恐怕也意识到决战的那一天终究会要到来。现在他们也开始动员兵力,准备新设师团。但是他们的动员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要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打回东北老家去!”

    听到这里杨成w闻言有些激动的点了点头。

    而与会的指挥员们听着潘杨的分析。也都颇为敬服,相继点起了头。

    潘杨见状指着作战的图又讲道:“现在的关东军装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和原装的关东军简直是天壤之别。还有一些连38大盖都没有的师团。不过从数字上来看,毕竟关东军现在还是有三个方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方面军以及开战后必然统归关东军指挥的朝鲜驻屯军的第十七方面军)共、1个旅团、9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战车旅团,共计55万人的大规模兵力。其分为三个防区进行布防,最重要的就是对苏联方面的防御了,这里由他们的第一方面军负责,配置在饶河、佳木斯、敦化、图们一带。然后就是西部防区,由第三方面军负责,主要配置在洮南、长春、沈阳的区。第三。北部和西北部防区,由独立第四军负责。配置在孙吴、爱珲、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一带。除的面部队外,还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空军和一支松花江内河的小舰队。这时关东军不但力量严重不足,而且总体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水平也仅相当于一战时期甚至日俄战争阵的战的水平上。基本不具备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能力。

    正如我们所知,我军正面之敌关东军第三方面军:其下辖第30、第44两个军。包括方面军直辖部队共有9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2个坦克旅团的番号,但大多还不满编,人数共计约15万人,是关东军的机动部队。其司令部设在沈阳。第30军部署在长春的区,第44军部署在沈阳的区。我们当面之敌为第44军之一部的两个不满编的师团。这么一说大家或许都能从整个战役布局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关东于我三路大军的直接打击之下的第三方面军形势现在是不妙的。毕竟与我军与友军相比,这15万人中恐怕要有10万人将要分布在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的域上担负守备任务,能够抽调出来实施机动作战的不过三到四个师团。也就是5万人左右。而且这五万人的机动部队还将面临着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后捉襟见肘的境的。由此可见,我军在战役初期的胜利可以说是必然的。”

    指挥员们听到这里,一个个不由自主的又鼓起了掌来,这由不得他们不激动啊,要知道规模这么宏大的战役,在整个八路军战史,不,或许是中国战争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潘杨微笑着点了点头。

    与会的指挥员的掌声也越发的热烈了起来。

    潘杨指着作战的图坚定的说道:

    “从方才我在国民党新五军处了解的情况可知,目前第五军方面提出的作战方案是:两军以新五军为主,以我为辅,依靠新五军装甲部队为箭头,从承德一路向北一线平推,以绝对优势之兵力火力向日军守敌实施攻击。由我军负责其侧翼保障及后勤补给任务。而美军参联小组方面也倾向于他们的意见。但我是不同意这个方案的。”

    “且不谈双方面在联合作如指挥、联络沟通或是支援上的一系列问题了。就单说这么一路平推过去,要保障我们这支即将投入作战的庞大部队的补给和后勤,就几乎就是一件几乎无法解决的大难题。而日军方面也可以利用空间换取时间,节节抗击以换取主力集结的时间。再说了,我方与国民党方面曾有约定,哪方攻下的的盘,战后就由哪方接收,战利品、俘虏等亦照此办理。这样一来,我们就成了新五军的运输队和守备队了,这也与我们自己的利益是不相符合的。”

    “为此,中央军委认为,我军应采取战略大迂回的战法,留下一部兵力配合新五军在正面实施推进,特别军主力集中起来,穿越大兴安岭,直插长春!

    小说网手机问:httpp电脑访问: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十章

    1945年5月8日凌晨0时,夜色深沉,天空万里无云,月朗星稀,在黑暗之中,包括东北特别军在内的十余个一线指挥部同时接到了“出发”的命令,所有这些紧张待命的一线部队立刻像协调一致的钟摆那样启动了。

    七十七万国共联军在八百余架战斗机组成的庞大机群的掩护下,披星戴月的从西至张家口,东到山海关的约5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最快的速度,向关东军控制之下的伪满洲国发动了进攻。而在此之前的两个小时,由三百余架b-29、b-25轰炸机组成的三个大规模轰炸机群也已在夜幕的掩护下,根据较早前投放到东北各地的地面引导员发出的信号指引,飞往关东军的机场、军营等各个重要目标……

    这场在后世的中国历史学家们被称之为“光复东北战役”而被日本方面称之为“满洲合战”的进攻战迅速的拉开了序幕。

    根据预定的计划,国共联合部队分为东、西、中三路攻击集群,在三个战略方向上突击满洲纵深地区。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三路攻击集群对满洲的攻击,就像多把利剑,以沈阳和长春为目标,形成强有力的向心攻势。

    拥有二十三万兵力的中路攻击集群进攻正面,第三方面军在满洲与华北的交界处只有少量兵力驻防,主力集中于沈阳和长春地区,要达成围歼其主力的作战企图,则要看西路攻击集群能否对长春实施大规模的迂回包抄了。

    而这一条迂回路线上,必须跨越辽阔的大兴安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由华北一直向北绵延到黑龙江,海拔一般在900——1800米,南段植被稀少,中段则河流密布,山高林密。****北段山势陡峭,难以通行,关东军曾经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测,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少数骑兵和骆驼队可以通过。当然了。拥有重装备的军队想要通过这里简直更是异想天开了。

    而潘杨则恰恰选择了这里,因为这里曾经是另一个时空中苏联红军选择过的正确道路……

    一名事后被俘的日本将军在审讯中如此说道:“当得知中**队进入大兴安岭地时候,我们就更放心了,因为我们知道,你们肯定会被拖得精疲力尽的,到时候能够从山里回去就算不错的了……”

    就算是得知了潘杨计划的邱清泉,也对这一计划大加反对。可是潘杨却偏偏做出了这样大胆地决定。

    凭借八路军多年进行山地游击战所取得的丰富山地作战经验,出敌不意的从这里通过,然后向日军发起进攻,这是一种敢于违反军史原则,反其道而用兵的大胆之举……

    晨光微熙中,整个沈阳城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里,太阳缓缓升起,预示着新一天的到来。

    十三年了,从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到今天,已经十三年了。在这十三年来,东北人民在日本人地压迫下生活着,这种奴役的状态对于不同的东北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这沈阳城里,这里有关东军宪兵总部和特高课的总部,在十三年来,这里便没有停止过让人想起战争的事情——半夜里突如其来的全城大搜捕、无休无止的发动袭击的东北抗联还有义勇军,还有既盼望又害怕的中美空军进行地大轰炸。^^君??子??堂?首?发^^

    人们已经忍耐得太久太久。他们等着的,就是这一个日子啊!

    1945年5月8日凌晨7时30分,沈阳(奉天)关东军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地下室内。

    关东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后宫淳大将背着手在办公室内踱来踱去。他眉头紧蹙,脸色阴郁。

    “司令官阁下,我们遭到了大规模的空袭……”

    机翼上涂着青天白日徽章和白色五星的飞机遮天蔽日的飞来。对沈阳周边包括野战机场在内的十一个机场以及各个军营实施了精准的轰炸。机场上停放的飞机大部被呼啸而来地炸弹摧毁。少数幸免于难的也因为跑道被重磅炸弹炸成的大坑,完全无法起飞反击。军营里,日军官兵们抱头鼠窜,钻进防空洞。

    “慌什么!”

    后宫淳对于自己参谋长的表现十分的不满,他皱着眉头说道:“大坪参谋长阁下,你曾经在中苏边境上与苏联人打过交道,这样程度地轰炸算不了什么。不得惊慌失措。乱我军

    大坪一马闻言老老实实的站定道:“尊敬的后宫淳司令官阁下,苏军的炮火远远比不上这种来自空中的轰炸。美国人的武器装备要胜过苏军太多了。而且还不仅仅是空袭,据宝源、承德、锦州方面的守军报告,装备有大量坦克、火炮地不明身份地部队正向我军前沿发起猛烈攻击……”

    “是啊!关东军的主力都调往南洋,而我们现在地布防方向也是面向苏满边境、苏蒙边境,情况非常紧急啊!你尽快查清楚,进犯敌人的身份、番号、兵力情况。我需要向山田司令官汇报。”后宫淳用戴着白手套的右手轻轻的摘下头顶的帽子,将上头因为轰炸而落上的灰尘掸了掸,接着道:“难道说真的是国民党与**联起手来了?”

    看着大坪一马少将离去的背影,后宫淳陷入了沉声之中。

    自从苏联拟出兵满洲的计划闹得沸沸扬扬以来,大本营包括关东军上下亦对此提高了警惕,经过多方刺探,关东军情报本部得出苏联“可能”会出兵满洲的结论,如此一来,便迫使关东军上下不得不再度加强苏满边界及苏蒙边界的防御。

    在对苏军进攻时间的判断上。关东军根据对国际政治形势的判断认为,日苏条约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苏军应该是在美军在日本登陆后对中国东北发起进攻,而美军登陆最早也要到1945年秋季。尽管日军大本营包括中国派遣军方面都曾警告过关东军司令部,关内中**队似有向关东军发起攻击的可能,但这也并未引起关东军的真正重视。他们认为即使关内共军想要出动,也得在苏联方面发动进攻之后,到那时那些装备低劣,战斗力薄弱的支那人才敢偷偷摸摸的来捡便宜……结合苏联方面行动的判断,得出关内**军的行动至少也得在入冬以后。因为苏军要把作战重心从欧洲战场转移到远东战场至少要有3个月的时间。

    到这里不得不补充一句,日本方面并不是没有得到国共双方将联手进攻东北的情报。毕竟数十万人的调动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但出于对中**队战斗力上的轻视,特别是国民党军以及**地方部队的轻视。(这里说的地方部队即北进集群之外的其他未经美械化装备的部队)关东军方面很自然的忽视了这一情报。

    因为要应对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威胁,关东军经过判断苏军的进攻方向,断定苏军进攻主要突击方向可能是滨海地区,因此以东部为设防重点。将约13的兵力,作为掩护部队,配置在边境主要防御地段上。要求这些部队依托边境筑垒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顽强防御,阻止苏军进攻。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关东军兵力东重西轻、北重南轻的态势。根据持久防御作战的计划要求,在中苏、中蒙边境附近,关东军曾驱使大量中国劳工,经过约十年经营,共修建了17个筑垒地域。其中东部8个(庆兴、珲春、东兴、东宁、绥芬河、密山、虎头、饶河)、北部5个(松花江、富锦、兴山、爱珲、孙吴)、西部4个(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以及现在落到**手中的张家口),以此作为其基本的防御地带。这些筑垒地域正面宽50——100公里,纵深50公里,总长近1000公里。在这些筑垒地域内约有8000个永备工事和支撑点。大部分装甲工事、铁帽堡、永备火力点等都是在花岗岩中凿出来的,条件不足的工事也大多构筑了厚达15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发射孔用装甲挡板遮盖,并用钢筋水泥覆盖的几道堑壕和坑道相连,还在阵地前挖了很深的防坦克壕,相当的完善、坚固。但各筑垒地域之间以及筑垒地域各支撑点间互不连贯,接合部多是山地或沼泽地,日军认为苏军难以穿越,因此没有派出部队防守。

    当然了,相对防御严密的东、北、西三面来讲,关东军的南面几乎就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美国华盛顿白宫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不幸于1945年4月12日逝世,而现在坐在这里的人是他的继任者杜鲁门。尽管杜鲁门对自己的继任毫无准备,但他在接任之后却还是明白一点,那就是坚定的执行罗斯福既定的国策。5月12日,这是他接任总统权力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遥远的远东战场上传来了一连串让他振奋的好消息。

    在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向他报告时,他对这个以往的同僚,如今的下属说道:“罗斯福总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伟大精神永存,同时,总统先生还用他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我们现在正按照罗斯福总统制定的国策,尽快结束远东战争,尽快实现世界永久和平。我想在天堂的总统先生会为此高兴的。”

    国务卿赫尔道:“现在日本人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表达了和谈的倾向,但他们并不肯痛痛快快的放下武器。”

    马歇尔接着道:“为了减少美国优秀青年的流血,必须动员更多的中**队参战,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无穷无尽的了,短短两个月时间,他们就能动员起超过七十万的部队向日本人盘踞的满洲发起攻击,特别是**的那三十万人,几乎是一夜之间便集结了起来。这就算是在我们强大地美利坚合众国也是不可想象地。”

    国防部长史丁生在一旁点点头道:“是啊!这一回中国人在东北干得不错。据最新的情报,他们已经将战线向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收复了锦州、承德、多伦等一系列日本人占据的城市,这说明他们还说能打胜仗的。

    杜鲁门不以为然的道:“我对中国人从来不抱太多希望,因为他们国内的问题太多太多了,相比总统的其他决定,我倒觉得斯大林提前出兵东北早日参战,也许能够更快更有效的结束战争。^^?君?子??堂?^^”

    赫尔道:“别忘了。我们还有制造原子弹地技术,”

    马歇尔反对道:“那东西能成吗?”

    “估计会杀死很多的平民。”史丁生悲天悯人的说道。

    不过此时的杜鲁门却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能成我们就用。日军在远东各国杀死的平民有多少?当前最急切的目标就是尽快结束战争,因为它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赫尔道:“我赞成总统的观点,让日本平民去找他们自己地天皇算账去好了。”

    史丁生此时亦赞成起了总统的决定,马歇尔见状点头道:“那也只能如此了,不过进攻满洲的战斗既然已经打响,就不能半途而废,我认为必须给予这他们足够地后勤支援。”

    杜鲁门道:“我将敦促国会方面,为中国方面进攻满洲的部队追加价值三千万美元的物资。希望这些物资能够让中国人推进得更迅速一些,如果他们真的能够创造奇迹的话。我们不会吝惜这些物资的。”

    马歇尔道:“希望事情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来发展,毕竟远东的控制权落到斯大林地手中,对于我们美国来说同样是一场灾难……”

    奉天

    城防守备司令官中山淳中将的小汽车正在小道上颠簸着。一架p-41战斗机就在它的头顶上扫射着。

    “师团长阁下,美国人的飞机跟得太紧了,请您下车,让我把他引开吧!”

    司机在避开又一次扫射之后,已经将车子开上了一条狭窄的直道上面,再也无法依靠左右机动来摆脱来自空中的子弹了,眼睛红了一圈的司机手握方向盘,转过头来向他地长官。****原第三方面军直辖第136师团师团长,现担任奉天城防司令官地中山淳中将大声的吼道。

    “原田君,你要多加小

    中山淳也不是那种优柔寡断地人,闻言立刻打开了车门,一个翻滚就钻了出去,那位被称为原田君的司机则驾驶着小汽车继续前进。可不到五分钟,掉头回来的p-41就用它的12.7毫米机枪给这辆小汽车开上了一串天窗。最后起火燃烧。

    中山淳就近滚入了路边的一个防空洞内。地道式样的防空洞里挤满了日本士兵和平民,其中有不少是女中学生。

    中山淳刚刚进入地道的时候。因为光线上的不适应,什么也看不见,踩在别人身上之后,被不满的人们推来推去,不得已之时,中山淳也顾不得中将司令官的面子了,大声宣布道:“本人是中将守备司令官中山淳。”

    不过这会他的话并没有让众人敬畏什么,而是激起了强烈的不满,黑暗中站在后排的平民们愤怒的叫骂道:“真他妈见鬼,中将司令官为什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

    中山淳解释道:“我的卫兵和司机都被美国飞机炸死了,所以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中山看到一边有人拧开了手电指向他,便顺势侧身将肩上的金星露了一下,众人这才相信,这个小地道里竟然来了一个中将,一干士兵们顿时哗然……

    不过平民们可管不了那么多,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大量的日本殖民者在日本政府的大力宣传下涌入辽阔且富饶的东三省,在这里他们在关东军刺刀的帮助下,驱逐了当地人,用血腥的手段获得了原本属于当地人的土地和资源。这些年来,虽然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他们已经习惯于日益减少的粮食配给,习惯于日益紧张的局势和宣传,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遭受空袭的一天。

    “你这个中将司令官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要动员平民打仗?”“还有这么多学生,他们才不过十四五岁。”“战争不是一直在胜利吗?为什么炸弹都掉到我们的头上来了?”

    面对平民们的诘难,孤身一人的中山淳试图像往常一样,试图用他对士兵们训话时惯用的蛊惑性的语言来对他们进行劝导,他振振有词的说道:“现在国家遇到了巨大的灾难,不得不动员全体平民保卫祖国。”

    “这些灾难是谁造成的?你说!”黑暗和人群给了这些平民们最大的勇气,人群中有人发声责问道。

    “是美国人,因为美国人要打我们,而支那人是他们的帮凶!”中山淳的解释让稍有良知的人听了都会觉得啼笑皆非,但说着谎话的中山淳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我们?他们不是在家里过得好好的吗?这里本来就是支那人的土地,我们回日本本土去不好吗?”很明显,有人对中山的回答并不满意,针锋相对的驳斥道。

    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中山淳的解释就更加荒谬了:“美国人想要称霸世界,他们想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全都服从他们,他们资源贫乏,发展困难,于是向海外四处掠夺。至于支那人,他们是劣等民族,不配拥有这些富饶的土地和资源,我们是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的,他们忘恩负义的背叛了我们……”

    中山淳说到这里的时候,人群中终于有人忍受不了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推开前面的人走到了中山的面前道:“你这不是在说我们自己吧?你们军部发动这场战争不就是为了这些吗?为什么要将战争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为什么要让我们受这种苦?”

    老人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人群顿时骚动了起来。

    恼羞成怒的中山淳拔出战刀道:“你们想要干什么?你们想要反对天皇陛下?这场大东亚圣战的发动者是伟大的天皇陛下,他是大日本皇军的统率者,你们想要犯上吗?天皇陛下的光辉永远照亮整个世界。眼下这点小小的困难算得了什么?美国人哪有本事攻下我们的满洲?”

    看着渐趋疯狂的中山淳,众人不敢再说,地道里一片沉寂。

    中山淳见有效果,挥舞着战刀转身向一边一个身材瘦小,看来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道:“你叫什么?”

    少年有些畏惧的向后退了一步,战战兢兢的道:“报告长官,山田贺齐”中山淳严厉的喝问道:“你拥护天皇陛下吗?”

    这名名叫山田贺齐的少年嚅嗫着答道:“我,拥护。”

    中山淳的声音更加的大了,道:“你愿意为天皇陛下而战吗?”

    少年不由自主的跟着声音大了起来:“我,愿意。”

    “你愿意为天皇陛下去死吗?”

    “我,愿意”面对着气势汹汹的中山淳,少年回答的时候眼中噙着泪水。

    中山淳的目的从少年的口中达到了,他高声的叫嚷道:“大家听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榜样,这就是民族精神。你们都要为天皇陛下而战,为天皇陛下而死。”

    众人在中山淳挥舞的战刀之下,被迫机械的跟着高呼起来:“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直到一声枪响之后……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英国格林威治时间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41分,代表德国的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约德尔将军,在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的总部,位于莱姆斯的一所学校里,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了字。

    1945年5月8日夜,欧洲的炮火和轰炸停止了,经过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喧嚣的欧洲大陆第一次出现了平静。

    西方盟友的噩耗传到东京,一片惊叹,一片惶惶。

    铃木首相声嘶力竭的发表演说道:“欧洲战局虽发生急变,但我等将做好万全准备,一亿国民共赴国难,坚决完成圣战!”

    而日本内阁则在稍后发布帝国政府声明,称:“对于与帝国结盟的德国投降,帝国表示遗憾。帝国战争的目的,在于自存自卫,此乃帝国坚定不移的信条,欧洲战局急剧变化,对帝国的战争目的不会发生丝毫改变,帝国将与东亚盟友一道,坚决粉碎美英企图置东亚于其欲求及暴力之下加以蹂躏之野心,以确保东亚之安定。”

    较之帝国官方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气度,很显然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比起来全都太过软弱,在日本上下眼中,他们竟然不顾当初签订三国轴心同盟时“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般的誓言,就这么屈膝投降了。而就在这一天,中**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帝国之命脉——满洲,发起了全面攻击。

    日本东京。天皇皇宫地下宫殿。

    裕仁手持刊载有希特勒自杀照片的报纸,听着满洲遭到全面攻击的消息,不禁目瞪口呆。

    皇妃良子见此情况惊慌的问道:“陛下,怎么啦?”

    裕仁如行尸走肉一般呆呆的说道:“希特勒元首死了,朕的日子也不长了……”

    “不,陛下,您千万别那样想,您与希特勒不一样。junzm”良子赶忙上前劝慰道。

    裕仁渐渐的缓过神来。机械的往外走去。

    手足无措的皇妃赶上前来不顾礼仪的扯住裕仁地袖口道:“陛下您要往哪里去?”

    裕仁边走边说道:“朕要去军部,立即研究满洲和本土守备的问题。”

    裕仁天皇在惶急之中匆忙召见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和海军军令部长吉川古治郎。当问及战况之时,两位军部长官异口同声的说到兵力不够,而这时裕仁脱口说出一句连自己也觉得脸红的话来:“为什么不多派出一些兵力?”

    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但梅津美治郎却必须认真回答:“启禀陛下,我们的军队眼中缺损,到处都需要兵力。关东军被抽调了大量兵力前往太平洋战场,但却没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我们没有足够地技术兵器,就算是有,也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去使用。”

    裕仁或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故作镇静的问道:“那现在我们在满洲的情况怎么样呢?”

    梅津美治郎于是掐头去尾的介绍了一番为了保卫满洲而进行全民动员,全民决战的情况。

    裕仁听到这样的消息,精神顿时好了许多。他道:“如此甚好。在本土也需要如此进行,想来本土决战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请代表朕向守卫满洲地将士们和子民们问候。”

    梅津美治郎适时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恭敬,他一个立正道:“是,陛下,一定转达您的圣意。”

    心血来潮的裕仁进一步提出:“朕还希望举行一个仪式,以此来鼓励英勇的帝国官兵们。::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黄昏,夕阳像一只被炮火打伤的大鸟,沉沉的坠向无边无际的原野尽头。

    原野尽头,暮云低垂。

    夕阳仿佛失血过多,显得分外苍白冰冷。

    暮云静静的轻拭着夕阳的伤处。

    阴冷的晚风,挟卷着硝烟,血腥气和尸体焚烧之后的焦臭,阵阵扑来。

    战场上,中日双方的尸体交互堆叠着,尸体下淤积着一滩滩紫黑色的血迹。

    草原上晚来的春风催开了一朵朵的迎春花,此时在夕阳中摇曳着,一丛挨着一丛,伸展到大地的尽头,那些所有没有被炮火硝烟所炙烤的地方。

    隆隆的战车一辆辆的驶过后,这个傍晚很静,没有炮声也没有枪声。

    这里注定将不会时一个很静很静的夜晚,很快的,跟随新五军攻击部队前进的,由八路军平北军区动员的民工支前队会到这里收容伤员,打扫战场,作了初步包扎和治疗的伤员们围坐在一起,有一位头上缠着绷带,绷带上还在渗着血迹的小战士正在朗诵着一首诗,一首他自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创作的诗。

    伤员们围在他的身边,就这么静静的靠着、躺着,听着他读。

    小战士的声音是嘶哑发颤的,但读得激动而忘情。

    “东北,东北,它是我的家乡;

    东北,东北

    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是我祖辈父辈生长的地方。

    日寇的铁蹄,

    想要把它强抢;

    柳条湖的轰鸣,使我祖辈蒙辱,

    北大营的枪声,让我父辈沦丧。

    但中国人能够征服吗?

    反攻的一天终于来到。

    从东到西,

    到处都传来捷报,

    每一块土,每一块地,

    都在迸发出被光复的高叫。

    我们。你们,他们,

    四万万五千万的中国人,

    组成了铁地联军,

    中国人高举着光复的旗帜,

    我们的队伍多到难以算计,

    我们的血肉与光荣。

    和东北联结在一起……”

    东北反攻,中外瞩目……

    不管是国民党的中央社还是**的新华社,在这次大反攻中都派出了数量颇多的战地记者,这些记者们跟随着作战部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向全中国,全世界跟踪报道了东北大反攻中联军地胜利战况,报道了联军在向关东军猛烈进攻的浴血奋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

    新华社多伦(五月)十日电

    多伦战事已于三小时之前结束。**新编第五军、八路军东北特别军正以主力对向北溃逃的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一部进行追击。除部分伤员正在后送外,其余部队均已向北开拔。

    晚来的春风中,带领北进集群攻克了锦州的林副总,脸色有了淡淡的红晕。

    司令部的参谋们现在都已经知道,打了胜仗,打了再大地胜仗,林副总的瘦脸上也都一如既往的淡泊沉静。只是,只是颧骨周围会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红晕。

    而打了败仗,则是淡淡的青灰。

    林副总此刻没有在作战室里。而是在庭院中。

    自从在两天前匆匆的走进了这座小院,他就再也没有出去过,这座小院也就成了这座小镇最神秘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只能远远地注目。游动哨远远的放到了村口,而院门则加了双岗。

    这座小院进出的人川流不息,几乎清一色地是军人,自从这里能隐隐的听到炮声开始,在这里进出的军人脸上地表情就开始了统一:急迫、沉重,没有一丝笑意。

    直到两天后的今天,脸上的表情才有了变化,还是很统一。就是喜色。胜利的喜色。

    小院中数日以来日夜响起纷乱而又有序的信号铃声、复述声、报告声、命令声,同时。也会传来前线一个个顺利或不利的消息。但此刻,几乎没有人怀疑,这场战役的胜负已定。

    当然,胜利的将是我军,也就是这时,林副总脸上地清灰才渐渐变成红晕。

    但这种红晕在林副总地脸上并不很稳定,慢慢的,又随着远方地消息淡化至无红无晕。然后深化为青灰。^^.君-子?-??堂?^^

    这个时候,也就是东西中三路全都进展顺利的时候,林副总的心情是矛盾的,作为临战前才站出来争夺东线攻击集群指挥员职务的林副总,在心底里是愧对潘杨的,北进集群各部强悍的战斗力,如臂使指的司令部参谋人员都让他觉得愧疚。再想想缺乏正规化战斗经验,缺乏大兵团作战素养,此刻又进入了原始森林音讯全无的东北特别军,林副总的心情是矛盾的。

    胜和败,初见分晓。

    这些天,行进于原始森林中的东北特别军两个师,在潘杨的带领下,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翻越大兴安岭,向东北中心区域突进。

    夜深人静时,当部队进行休息的时候,潘杨这时便会独自一人坐在帐篷里的小马扎上,在暗红昏黄的灯光下静静地看摊开在脚边的地图。

    接驳在美制威斯利吉普发动机上的发电机功率太小,所以电力供应不足。潘杨不得不凑近地图才能看得清楚。埋头弯腰,一看就是三五个小时。

    他看得专心致志,似乎没什么能够打扰他。

    不管是营地内哨兵巡逻查哨是机械沉重的脚步,还是远处森林中不时传来的野兽嚎叫。

    地图边,整整齐齐的叠放着各部队送来的部队推进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一边还叠放着一摞同样叠得整整齐齐的公用空白公文纸。公文纸上,放着一支当年在豫北与史迪威将军分别时,史迪威送给他的粗大的老式派克金笔。

    看看地图,在地图上做上几个标记。

    又看看各部队送来的文件和报表。

    最后拿起钢笔,唰唰唰地在空白公文纸上写下一道道命令、指示、部署。

    急件放在左边。由参谋当即发出,不急的就到第二天发出。

    这些天,急件连续不断的从位于队伍中枢位置的司令部发往跋涉于丛林之中的东北特别军各部。

    这些天,潘杨埋头弓腰在帐篷中看地图主要是看地图上的长春和长春的周围。

    因为,大兴安岭即将被他和他地部队抛在身后……

    5月10日的夜晚,月光照着肃穆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伊万大帝钟楼的那口古老的大钟敲响了。十二下洪亮的钟声回荡在天空,余音袅袅。

    克里姆林宫最肃穆最神圣的办公室中。斯大林默默的站在一幅世界地图面前,动也不动。

    此时,他已平复了中美抛开他独自进攻东北地怒气,冷静下来的大元帅目光如剑,直射地图上东亚的那块土地。

    蒙古、中国、日本,大元帅的手指从上面顺次而过。

    外蒙的战略地位在远东举足轻重,倘若有朝一日日本、中国甚至是美国的一支军队,从这里出发。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苏联的远东部分就完了。

    斯大林地心头不禁冒出一丝寒意。

    控制外蒙古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需要,更是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所急!

    可是,虽然外蒙古实际上早已控制在他的红色帝国手中,但中华民国却一直未承认外**立。

    绝不能让蒙古共和国投入中国地怀抱,当初打算以“合法”的手段逼使那位名为四强领袖之一,实为弱国元首的蒋介石就范。但没想到变生肘腋,情势急转直下,原本势若水火地国共双方竟然联合起来。共同向东北的关东军开战了。

    斯大林盘算着,想到蒋介石,想到那个不怎么听话的毛泽d。想到中国,斯大林的眼光不由得在中国版图上梭巡着。

    中国是一个富饶的国度,东北更是一颗明珠宝石。

    1943年,东北煤产量为250吨,占中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九。

    东北发电能力为1075万千瓦,占中国总产量能力的百分之七十八强。

    东北生铁产量为171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百分之八十八。钢产量更是达到年产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地百分之九十三。

    东北拥有铁路14000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里程地一半。拥有公里10.8万公里。也为全国的一半。

    东北年产粮食2000万吨,其中大豆产量占当时世界大豆产量地百分之六十。林木资源的木材总蓄积量为30多亿立方米。

    如此富饶的地方。怎么能让斯大林不渴望把东北握在自己的手中呢?如果说这些都还不够的话,那么还加上战后国际格局的考虑这一点,那就完全足够了。

    战后美国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势力必将大大增强,势必形成对苏联的包围,中国东北对西伯利亚乃至整个苏联的战略意义使得斯大林决心一定要控制它。

    想到东北,斯大林嘴里吐出的烟雾又渐渐的幻化出张牙舞爪的日本关东军——这支盘踞在中国东北,据称有70多万兵力的日军精锐。

    不过从目前中国人进攻的情况上看来,关东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往昔,痛打落水狗,此正当时也!

    必须立刻向日军开战,

    为了彻底消灭法西斯,解放被压迫的民族,必须向日本开战。

    为了解除对苏联的东方威胁,必须向日本开战,

    为了维护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必须向日本开战,

    为了俄罗斯在远东拥有不冻良港,必须对日开战,

    为了……为了报1904年日俄战争使先人蒙辱之仇,必须向日本开战。

    直到天空渐渐发白,斯大林召集了手下的元帅,将军们,将自己酝酿的不经中国方面同意,单方面履行《雅尔塔协定》的意图告知,以求进一步成熟的讨论。

    自雅尔塔会议之前,苏军已开始秘密进行远东战役的准备

    自当前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的时候,远东苏军共有45个步兵师和6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和27个坦克旅,29个航空兵师、6个国土防空军师和4个旅,编成为8个合成集团军。总人数1185万人,装备火炮、迫击炮20695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338辆,飞机4314架。苏军统帅部原本认为,依靠原有兵力不足以迅速粉碎关东军,决定从西线向远东增兵。根据斯大林的指示,1945年4月初东普鲁士战役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即调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开始策划远东战役。并且不待西线作战结束,即分期分批地从西方欧洲战场抽调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和部队充实到远东。唯一的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超负荷运行,平均每天有1800多节车皮驶抵远东,迅速、隐蔽地完成大规模的军队调动。

    但就目前中国方面国共联军的攻势看来,关东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当初的预计,于是苏军统帅部放弃了进一步调集兵力的企图,转而利用有限的运力,大量调集物资弹药和技术装备。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自从进入原始森林后,二十多天来,潘杨一直没有好好休息,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这两天来,他的睡眠时间更少了,政委杨成w、参谋长和司令部的参谋们关心体恤他,除特别重大或中央指定由他本人回复的事情外,都不打扰他,让他安静下来休息,可潘杨却不愿意休息,肩负着整支部队生死存亡的他不能也不愿让自己的精神松弛下来,特别军在穿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征途中,行程五百多公里,部队极度疲惫,急需休整补充。大军没有后方,没有后援,仅携带轻武器,虽然按照预定时间于5月27日完成了翻越大兴安岭的壮举,但能否如一把尖刀一般插向关东军的心腹之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虽未经作战,但部队经连续行军,体力、精力损耗甚大,非战斗减员、伤亡亦甚广,当前主力当面第三方面军之敌战斗力均不强,我军当面主力进展顺利,其第一方面军主力又难以南调,故拟积极作出大兴安岭直插长春之准备,立即休整十天至半月,第一步建立根据地,保持后方接济。”

    当时特别军所部携带的电台因主动进行无线电静默,再加之大兴安岭山地屏蔽的原因,在进入原始森林后便一直无法未与后方取得有效的联络,直到三天前,从树木遮天蔽日的老林子里逐渐走到疏林地带的时候,先头部队终于通过信号弹与冒雨强行实施搜索侦察任务地美军飞机取得了联系,经过飞机中转。部队始通过信号不强的短波通讯电台与总部取得了联系。次日,这些机翼上喷涂着白色五星的飞机在部队头上投下一个个画着大大红五星的联络邮袋。邮袋中,密语写就的命令中,中央军委指示:同意你部计划,部队可休整一段时间,看情况或有依托地后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长春。

    但潘杨并未因此感到轻松,战事的发展,让他不能不筹谋着尽快发起对长春地区日军的攻击。

    因为就在潘杨着手安排部队进行休整的时候。关东军正在不停地调兵遣将。

    自从国共联军发动攻势的这半个多月以来,三路大军从东西中三个方向分别突破第三方面军本就参差不齐地防线,向北迅猛发展,这大大刺激了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他下决心从防御苏联方面的第一方面军抽调兵力,加上第三方面军原本计划构筑第二,乃至第三防线的兵力,拼凑了六个师团、四个旅团共计三十个联队,分三路迎击,从东西中三个方向向南扑去。山田乙三认为经过半个月的大强度攻击。国共联军方面不管是在后勤补给上还是人员士气上,都无可避免的会陷入疲态,而这恰好是他击败对手的最好时机。

    而从5月23日起,东北地区连日大雨,辽河水位猛涨,5月24日水情报告,辽河水位由三米增至26米以上的警戒水位,每秒流量达2000立方米以上。

    前锋已达沈阳城下的国共两路大军后勤补给线路顿时被大水切断,空军无法出动。在这个时候,日军又发起了反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急需潘杨适时作出英明、果断、勇敢、正确的决定。

    “是继续进行休整,避敌锋芒,待主力部队当面接敌之后。抄第一方面军后路?还是主动出击。按照中央军委的预订部署,直插长春,以区区两师之力,硬撼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呢?”

    他深知,同意部队进行休整,这是中央军委在充分考虑到翻越大兴安岭之后部队地实际困难后才会如此的,而尽快直出长春,切断关东军南北联系。实施战略包围才是中央军委最想得到的结果。潘杨同样明白此举的全局性意义。

    “立即集中全军休整两天左右,除清扫周边日军小股守备部队及垦植民团之外。不打交通线,也不打城镇,集结隐蔽,以五天左右行程直扑长春,占领长春城后,发动群众,吸引日军主力向我运动。在这一天,潘杨决定提前实施跃进,率领大军直插长春城。

    他当即召集东北特别军1师、2师团以上干部开会,讨论和部署行动计划,会议讨论阶段气氛很热烈,不少人主张在实施反攻行动的日军主力侧翼实施进攻,理由是能够尽快给正面被迫陷入防御的部队直接予以支援,缓解其压力的同时也可获得一定的助力,与正面主力联系上了之后物资弹药补充便利,加上合兵一处力量更加强大,如果能够给投入反攻的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一个大的打击,歼敌越多,对战略跃进就越有利。

    潘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大假的讨论,脸上时而微笑,时而严肃,人们的不同认识牵动着他的思绪,潘杨间或拿起放大镜,走到墙上的地图面前查看着什么,思考中还不时的张开手掌,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图上上下左右地计量着。

    讨论完毕,潘杨指着地图对大家讲话,他说道:“我听过大家地讨论了,但我和政委一致认为,跨越大兴安岭,跃进长春城,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家看,长春这个地方,位于东北的腹地,是贯通京哈、长图及东北境内各铁路线的交通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堵住来自东、西、北满前往沈阳方向实施救援的关东军部队,同时,还能在关东军的心腹之内钉下一颗钉子,牵制关东军主力南下,以减轻正面战场地压力与负担,等待局势出现转机。”

    潘杨坐回座位,接着说道:“当前敌第三方面军主力重点集中于沈阳一线,与我东、中两路突击集群对峙,企图坚持到第一方面军援敌到来后与我军全面决战,而长春是援敌地必经之路,我们要抢在日军第一方面军回援主力到来之前,抢先占据长春城,在这里钉下来,此时的长春正是万份空虚地时候,所以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党中央要求我们一定要先敌进入长春城,先敌在长春附近展开,这就决定了我们实施战略进攻的方式,不再是逐城逐地的争夺,而是跳跃式的。我们要敢于跳进敌人的心窝里去,长驱直入到敌人的腹心,不论是在跃进途中,还是到了长春城,敌人留给我们的时间都不会太多,我们必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

    杨成w接着讲话,他说:“革命是困难的事,对这次行动中的困难,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组织。主席对我们千里跃进大穿插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走不出原始森林,原路返回,二是走出了原始森林,完不成任务,站不住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拿下了长春,站稳了脚跟。我们已经走出了原始森里,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现在要克服一切困难,力争第三个前途,跃进长春城,解决南满战事,这是中央应对东北局势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长春为阵地,再来一次大包围,打到鸭绿江,解放全东北。大家还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不打出去,情况会怎么样呢,当然,我们有三万主力部队,依托大兴安岭,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一块根据地,取得一定的人员、粮草的补给,但我们携带的弹药、物资是无法就地解决的,只会渐渐消耗殆尽,很难持久的打下去,一旦正面战场上主力部队遭到日军增援部队的重创,我们便很难在敌人后方坚持下去。我们马上行动,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之下,在正面三路大军的有力配合之下,有全体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全体指战员被潘、杨二人所描绘的伟大壮举感染着,他们为自己能够承担这样的神圣使命而激动着,再也没有谁能坐得住,都想着怎样尽快完成出发的各项准备工作。

    5月29日,部队休整两天之后,潘杨、杨成w在指挥部作战室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参加人员是司令部有关处科的干部,宣布了下一步部队的行动方案。

    兵不厌诈,声东击西,剑走偏锋,以大智大勇行取巧弄险之事,这是潘杨一贯用兵的习惯。特别军突袭长春的道路并不平坦,前面横着西辽河、新开河、东辽河等天然屏障,此时正逢雨季,势必给部队运动造成更多困难,特别是部队行动方向两侧,还有中东路等两条铁路,如果关东军方面察觉了特别军的战略企图的话,就很可能将原本计划发起反攻的部队沿铁路干线向西南急调,截断特别军的去路。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孙子有曰:“大兵形象水之形,避离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月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战争的车轮在黑土地上悄然而迅速的转动着。

    从渤海吹来的东南风,温暖而又带着潮湿的水气,滋润着这块战火烧灼过的土地、

    温暖的季风卷起雨水,卷起1945年初夏的热浪,呼啸着,扑向西伯利亚,扑向遥远的西北方。

    雨点,扑打着四平城关东门城楼。

    城楼上,戎装整肃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东北特别军军长潘杨,正迎风挺胸而立。

    在四平城下,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一支支大军像奔腾的激流在初夏的夜色中涌动着,搅拌着汗味和汽油味的尘雾,在这片黑色的沃土之上,扯成了一条条看不见的长龙。

    从穿越到这个年代开始,转战南北,积劳成疾,在沙场浴血征战之时,他已经是病患缠身了,不是一种病,而是同时身患多种慢性疾病。

    胃溃疡、肝炎、骨质增生……

    这些疾病无时不刻不在折磨着他。

    确实,在人后他已经好久不能停止腰身了,但人前他仍然在坚持着。此时此刻,在四平的城墙上,他腰身挺得笔直笔直。

    他身后,簇拥着大群同样的戎装整肃的挺胸收腹的指挥员,他们的脸上、眉宇之间全都洋溢着胜利者的豪气。

    他们,就站在这被称为锁匙之地的四平城的城墙之上。

    合影。

    以志纪念,东北特别军第一战。

    扑上城楼的雨点不仅带走初夏地暑气,同时还洗净了浓烈刺鼻的血腥和硝烟。

    人血的浓腥。

    中国人、日本人的血腥。

    而硝烟,却大多是美国制造的最新式地梯恩梯黄色炸药爆炸后的硝烟。

    硝烟起处是战场。

    战场上是一片又一片焦黑的泥土。

    一排排烧成枯碳的大树还在冒着黑烟。

    地上,树下。是一具具烧得焦黑蜷缩的尸体。

    这一切,一部分是他的部下所使用的美械装备:多管火箭炮和七十五毫米山炮、化学迫击炮发射地烧夷弹。

    而更多的则是庞大的苏联远东红军航空兵所使用的高爆弹!

    就在一天之前,6月6日凌晨,正当中国东北边境线上的日本关东军还在酣睡之时,在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东宁一线。苏军的重炮惊天动地的开始怒吼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密集的炮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东北大地颤抖了起来,苏军的坦克集群隆隆轰鸣着向日军阵地猛扑而来,同时天空中地苏军远程轰炸机也如黑云一般,呼啸云集。

    挟西线大胜之威,庞大的苏维埃联盟再度开动了她庞大的战争机器。经过整整三年卫国战争地砥砺,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获得了足够的润滑,它扭转身子,向东线扑来。

    这一日,苏联对日宣战。

    而就在宣战的那一瞬间,庞大的苏军轰炸机群便穿越了中苏边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到达伪满洲国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潘杨原本计划奔袭的目标长春上空。爆炸声、防空警报声、难民的哭喊声掺杂在一起。整个长春陷入混乱之中。

    随后不久,哈尔滨、四平、沈阳、抚顺等地,也遭到了苏军计划之内的大规模空袭。

    关东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留守在长春总部地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惊慌失措。狂吼着要求所有人员立即撤往长春郊外的南岭地下指挥所。

    但此时,天空中正飘着淅沥沥的细雨,这场持续了整整八天却丝毫没有停止意思的雨,给轰炸中急于撤退的关东军人员造成了更多的麻烦,慌乱的日军总部人员你拥我挤,混乱不堪地冒雨冲过满路地逃难人群,逃亡郊外。

    可此时,南岭地下指挥所却已根本无法使用了。因为这个原本由防空洞群构成的地下建筑因为下雨地原因已经积水过腰,由此可见,就算是老天爷也不愿在让这些日本侵略者有立足之地了,无奈之下,秦彦三郎只得又重返了原来的总部。

    可因为关东军总部的混乱,各地日军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潘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6月6日午间时分了。

    苏军的突然进攻不但打了关东军一个措手不及,同样也打了潘杨一个措手不及。

    斯大林的得力助手之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参与斯大林格勒会战等重大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时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此刻的心情非常激动。在他的指挥下,远东人数超过100万的苏联红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展开进攻。

    就在一个月前,在无耻的美国人的怂恿之下,中国的国民党军与**就是利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日暮西山的关东军展开了进攻。

    数十万中**队扑向关外东北大地。

    国共联军一度进展顺利,他们通过山海关、喜峰口、张家口等一系列控制在**手中的要隘,占领了包括锦州、承德、沈阳在内的大中城市,致使乘专机前往重庆试图与国民政府签订《苏中友好条约》的苏方谈判团成员失望而归。

    中国人以占先机,也就是已占主动权。

    但华西列夫斯基没有死心,斯大林更没有死心。

    华西列夫斯基在斯大林向他询问是否进攻关东军的时候,强烈建议斯大林,不必跨越欧亚大陆万里迢迢从欧洲调集大量部队,而是以远东红军现有兵力为主,调集部分精锐近卫部队,集中技术兵器。以远东舰队和空军为掩护。趁关东军疲于应付中国方面攻击的时候,先肃清北满日军,以此与美国人、中国人进行谈判。

    他一直都这样认为,他的意见是良策,是妙计。

    让他很欣慰的是,斯大林大元帅接受了他的意见。

    苏联大本营命令:不必等待中国方面的回音,出兵东北!

    他怀着强烈地荣誉感和自豪感遵令执行。

    他迅速在参谋部的帮助下,拟定了向中国东北进攻的计划。

    而这一夜,潘杨几乎无眠。

    部队午夜开拔,军指挥所在特1师序列之后以旅次行军的态势,向四平方向开始出动。到拂晓时分,前往特1师各团检查开拔情况的潘杨才赶回军部临时宿营地,因为不时会有日军侦察飞机对此地进行侦察飞行,因而拥有不少骡马、辎重地机关、后勤、炮团选择了夜间行军,而徒步行军纵队则以防空队形继续向长春方向急进。潘杨和衣躺在行军床上,刚进入迷糊,就被一阵风雷滚动的声音给惊醒了。

    不,这不是风动雷动,是大规模集群飞机的声音。

    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老兵,潘杨很快从行军床上一跃而起。

    “难道是敌机前来空袭?”

    山风很猛。细雨如丝,站在风口处,刮得人脸上生疼。

    潘杨走出帐篷。倒背双手,站在风口,他想让冷风吹熄他心头的火烧火燎,他心里的火太旺了,如果关东军对处于行军状态的特别军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那后果是不堪设想地。

    听到动静的警卫员来了,军部作战室的参谋们来了,杨成w等特别军首长们也来了。

    潘杨这时反倒是不动声色了起来。他沉声道:“通知各单位各部队准备防空。向中央军委发电!”

    虚火在胸腔中蒸腾着,却又被他给强压在了心底,以至于嘴唇上几乎在刹那间便烧起了两个大大的燎泡,在不经意间,泡被他满是老茧的大手给掐破,并不时的渗出血来。

    杨成w一直守在军部作战室的大帐篷内,守在电台便。就在那方寸之地来回静静的踱步。

    潘杨站在帐篷门口。他们都在等待着军委的回电。

    机群由西向东从特别军行军路线的上空飞过,云层上地飞机无法用肉眼识别。但值得庆幸的是并没有任何一架飞机投下炸弹。

    突然,电键声大起,潘杨转过身,大步流星的走进指挥部。电键声停下,电稿被交到了译电员手中。

    在手摇发电机点亮地那盏时亮时暗的二十五瓦灯泡下,从军首长到每一个指挥部成员都在焦灼渴盼的盯着译电员的手,译电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这时,他握笔的手在微微的颤抖着。

    潘杨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要急,慢慢来,逐字逐句,不要弄错!”

    译电员回过头来看了一眼,顿时稳定了下来,舞动地钢笔在电文纸上写下一行行字。

    译出的电文首先送到站在译电员身后的潘杨手中。

    潘杨没看,递给身边的参谋长,道:“念!”

    这是一份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的紧急作战命令,发报时间是1945年6月6日凌晨6时半。

    命令,还是朱d签署。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这份紧急作战命令,解释了潘杨心中的疑惑,同时也命令东北特别军:

    “……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经向日本帝国主义宣战。强大的苏联红军已于6月6日凌晨5时向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你部在原定计划中奔袭长春的计划因战局变化,改为全力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在敌后展开大规模破袭战,运动战,建立根据地、解放发动群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收城市……”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苏联红军参战了,而日本人,在这一刻过去之后,就离完蛋不远了……

    朗读电文的参谋长话音未落,指挥部里的欢呼声便震天般的响了起来,大家却都没有注意到,此时的潘杨却咬紧了嘴唇,那嘴唇上的燎泡刚刚结好的血痂又被咬破,鲜血再度渗了出来。

    除了**中央高层和国民党核心圈子里的一些人物,广大的指战员们是不知道太多内幕的,没有人知道此次国共联合出兵东北,除了打击日寇,更大程度上是去防备一直以来被称为老大哥的苏联人。更没有人知道苏联出兵东北

    他在一片欢呼声中慢慢蹒跚着走出帐篷……

    蝴蝶的翅膀再一次扇动了,历史在这一时刻再度发生了他意料之外的变化。

    这一次没有《波兹坦宣言》,没有原子弹爆炸。没有《中苏条约》,但庞大的北极熊仍旧扭动着他庞大地身躯,向东北伸出了他肥厚的双掌。

    他感觉,火压不住,要外泄,他继续往外走着。走出指挥部,走到风口处,冒着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雨点,背双手而立,仰头,往着昏暗的天空。寂冷的天幕上,漫天雨点砸落,他却一动不动。

    他平视前方,远望着山下,田地平展坦卧着,这东北的大好河山啊!

    诚然,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地行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日本帝国主义崩溃的进程,也能大大加快解放东北的步伐。但只要一想到占据了东北之后苏军在东北的毁灭性掠夺,他就格外的愤愤。

    但这就是绝对的实力。

    即便自己再怎么了解历史,挖空心思地做掌上之舞。但始终比不过人家厉兵秣马的百万大军啊!

    拂晓的晨风送来黑土地的气息,这辽阔的东北大平原的泥土气息与他以往闻过的所有的泥土气息完全不一样。

    这完全不同的泥土气息里却透着几乎相同地温馨和恬静。

    就像小时候在外婆家时,夕阳下晚饭后的场院上,依偎在父母的膝下,听故事……

    这是,潘杨又豁然想起,还有五天。就是他二十九岁地生日了。那个冷冰冰。寒森森的念头又掠过潘杨的脑际。

    已不是也许,已完全可能成为事实。二十九岁的某一天,或许将会变成他生命结束的忌日。

    而埋骨之处。就是前面兵锋所指之处。

    强烈的无力感在某一种程度上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自我毁灭地念头,就像现如今地潘杨一样。

    晨风雨幕之中,欢呼声渐渐停息。

    接着响起的,是参谋长下达各单位、各部队开拔命令地声音。

    潘杨倾听着晨风中的这些声响,心中地寒森森和冷冰冰渐渐的园区。

    倏地,在胸腹下边的丹田内腾出一股灼热来,这灼热中燃烧的是渴望,渴望血与火。他挺起胸膛,迈开步伐,走向正发布命令的大帐篷,走向争取领土完整,国家独立的最前沿……

    或许现在的努力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但我毕竟为之努力过,为之奋斗过,如果能够让结局比原本的历史好上那么一点点,那也不枉来这个年代了啊

    8时许,部队正在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北开进,渐渐的从苏军出兵东北这一强烈打击之中恢复过来的潘杨为了给自己找点事作,而不再胡思乱想,干脆骑着马带上警卫员跑到整个队列的后方,去炮团和辎重营检查他们的行军进度去了,不想刚刚才到,就被杨成w派来的骑兵通讯员给循迹找了来,说是有十万火急的情况,要他立刻赶回行进中的军部指挥所。

    泥泞中,一顶小帐篷便成了军部指挥所,潘杨低头钻了进去,从杨成w的手中接过一份墨迹未干的电报,拿过小马扎坐了下来。

    这是一份专发给特别军的电报,署名,不仅仅是中央军委,还有**中央政治局和总政治部。

    报时间是6月6日8时30分,也就是军委紧急作战命令下达之后的两小时。

    这份电报实际上是要求特别军保证执行军委六时半的命令的指令。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命令,而且还加上指令,必须不择不扣的执行,这也是针对一贯以来习惯自行其是的潘杨而来的一封电报。

    电报中说道: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系到我党,我军在东北独立发展的远景,可开辟今后发展前途,我特别军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配合苏联红军作战的意义,胜利在望,对日寇最后一战就在眼前,人人要有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作战意图的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敢于反抗的部队,开辟东北新局面,保证我军在东北光复后的主导地位,望高举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前进

    杨成w告诉潘杨,电报中还说明,在苏联红军的猛烈打击之下,关东军的指挥机构已出现极大的混乱,其兵力正向中朝边境以及关东州收缩,两小时前,正面推进的国民党军中路突击集群已经收复沈阳,除一部入城维持之外,其余部队大部绕城而过,趁日军兵力收缩之机,分三路向抚顺、铁岭、鞍山方向推进,攻城略地之间,全然不顾战前与我军划分的战役区划,且美军方面对我军态度亦有极大之转变,后勤上原本经山海关运往东路突击集群的两百吨物资今日亦已停运,转运沈阳方向,空中支援亦以中路突击集群为第一优先……

    由此可见原本因为**在中间横插一脚而心存隔阂的国民政府与白宫,在苏联红军出兵之后,因为亦有了新的考量和更多私下里的小动作。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还呆在黄土高坡的那一群中国**人的目光,就像是一部高精密的扫描仪,他们时时刻刻的关注着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和空间。

    如果说面临七十七万国共联军三路进攻的关东军,在这场被后世称之为“远东最后一战”的战役之初,还能凭借着经营多年的各种防御体系作拼死一搏的话。那么从苏联出兵东北这一天起,太阳旗就像暴风雨前晾在阳台上的尿布一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就将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的广阔舞台上消失殆尽了。

    如果说在面临国共联军以及八十万苏联红军全面进攻的那一刻,关东军上层将官们还抱着最后一丝的侥幸的话,那么当潘杨的东北特别军于行进途中攻占四平以及随后展开的长春攻击作战,则可说是敲响了他们末日的丧钟。

    对于被称为“穷党”的**来说,这片黑土地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但是,此刻对于**来说,急剧锐变了的国际国内形势,使这场战争中的东北不仅成为民族解放的战场,更变成了国际两大政治势力争夺、角斗的一个焦点,而在美国政府在后勤物资上摆明车马的支持国民党军以表明立场的情况下,与占据了绝对强势的苏联方面进行合作,几乎就成为了**方面唯一的选择了。

    6月6日的突变同样让蒋委员长看到了希望。

    说实话,对于与**联合作战夺取东北,对他来说一直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件。他当然不会忘却这片丰饶的黑土地,但她同时也不会忽略环绕着这只“鸡头”的几个国家的姓名,但当他在联想到努尔哈赤和张作霖的发迹史,再加上被这片土地膨胀了太多野心的日本帝国的时候,他就不由得对自己当初在美国人的胁迫下答应和**联合作战的行为感到后悔莫及。

    苏联出兵的第一时间,**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了准备进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当日,**中央还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d的名义,一口气发出了七条命令。

    与本节直接有关的就是第二号命令。

    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我命令:

    一、原东北特别军潘杨所部由现所在地向吉林、黑龙江进发。

    二、原北进集群林b所部由现所在地向吉林、辽宁进发。

    三、关内原东北军吕正c、原东北军张学s、原东北军万y所部由所在地向东北进发。

    总司令朱d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六日八时。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形势突然的急转直下,胜利来得太突然,蒋委员长看着眼前的东北地图,不无忧虑的叹了口气。

    偌大的东北、华北,日军一旦战败,势必将留下一大片势力真空需要填补,可现如今的架势却是他三十五万精锐部队虽说占据了些许先手,借苏联人进攻的势头不断向沈阳以北发动攻势,攻城略地。可真要仔细思量,这些装备最为精良,训练最为有素的精锐军却有着被百万苏联红军以及华北、东北的百万共军包了饺子的危险。而他的其他四百多万大军此时还尴尬的窝在西南边境上换装或等着换装呢。

    于是乎,蒋委员长这当口就不得不思量思量了,怎样用时间调整空间,填补日军即将留下的真空,想方设法的隔断**与苏共之间的联系,借助美国人的力量,抢占东北,之后再南北夹击,消灭**。

    要知道希特勒在欧洲节节败退的时候,安坐峨眉山上的蒋委员长,则是在欣喜和宽慰之余,不无忧虑的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残酷无比的现实,那就是强大的红军兵锋所指,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甚至阿尔巴尼亚以及德国东部,一个个都赤化成了**国家。

    而这回要是苏联人趁出兵之机,给东北也来上这么一手老谋深算的蒋委员长惶恐了。

    “坚决不能让**和苏联人搅和到一起!”蒋委员长咬牙切齿地说着。“侍卫长!”

    即便是国共联军已经在东北大打出手地时候,蒋委员长依旧没有将以宋子文为首席代表。自己的儿子蒋经g为次席代表的高规格代表团撤回。

    因为美苏之间是有着一定的默契的。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实力雄厚的山姆大叔同样要看苏联人的脸色行事,这份尊重是苏联红军在三年卫国战争中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所以说,美国人虽然在东北问题上很艺术化的摆了苏联人一道,但在心底里还是颇有顾忌的,毕竟现如今欧洲才是美苏双方地战略中心所在,而且针对欧战之后地利益分配,双方好容易才达成默契,山姆大叔如今也是穿上皮鞋的人物了,犯不上和家里被打得七零八落。眼睛红得像兔子一般的北极熊一般见识。

    于是乎。当东柏林郊外的一个小型弹药堆积场于6月6日地当晚被一发来历不明的炮弹击中,发生剧烈爆炸。然后驻德苏军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内封锁了东西柏林之间的各个交通要道,多达千辆的各式坦克、装甲车也在第一时间开上了街头。重型坦克高高扬起的炮管,喷薄而出的是浓浓的杀机。

    没有人会去追究那枚倒霉地迫击炮弹是怎样从弹药堆积场周围密集地苏军军营中发射出去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唯一让美国人没有想到地是斯大林的雷霆之怒会来得这么快。

    有实力地人就拥有话语权,这句话不管放到哪个年代,都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不是?

    和国共联军出兵东北时的迅雷不及掩耳一样,这次苏军出兵东北同样是摆出雷霆万钧之势。而且人家苏联人手中还攥着《雅尔塔协定》呢。虽然是隔着锅台上炕的举动。可现如今美国人可是这蒋委员长的大靠山来着。

    于是,随着中苏边境的一声炮响。原本被搁置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事宜,又被重新搬上了前台。

    若说蒋委员长不了解斯大林的个性。不晓得这个北方的强邻原来叫做“沙俄”或是“帝俄”,那是小瞧他了,可心底里决心铲除中国“共产邪恶”下定决心扼杀**于战后的蒋委员长,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现在出手,那些主权起码还能够在谈判桌上获得斯大林先前的那些承诺。要是等人家自己来取,指不定就鸡飞蛋打,人财两空喽!不管蒋委员长是怎么想的,起码这位精于权谋政变的老手已经在大势之下做好了他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切。投靠美国人,不忘示好苏联人,为其出兵送上一个更为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借口,外加送上各种权益若干。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时间。

    对,都是为了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候,潘杨和他的特别军,却作为**东北地区的一枚最重要的胜负手,被毛泽d的大手,重重的投向了长春,还有就是距离长春不到一百公里的四平

    四平,这个在战史之上对**如同魔怔一般的地方,曾经,不!应该说是在历史上不就的将来让那位林总视为魔怔的地方,现在又再度纳入了**高层的视野。

    林副总是钟爱打大仗硬仗的,他钟爱在运动战中大规模的歼灭敌人,他认为这样的大战,才能显示出军事、战略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魄胆略和卓越才华。而现在,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同样让他

    他憧憬着打大仗硬仗,也时刻准备着,等待着。

    他想不到的是,这一等就是七年多。

    他觉得,在这千军万马行进的队列中看地图,比当年在平型关之上看地图的感觉要好多了。他的眼睛盯着的是长春、四平一线敌我之部署情况,原本同样用红旗标注的国民党军部队,已经改用了和日军标志相差仿佛的淡蓝色旗帜,至于距离哈尔滨还有数百公里的苏军部队,他也示意参谋特制了一些黄色标志,以供区别。

    四方势力交杂,这些部署将会发生什么变动,怎样去变动,怎样变动,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呢?

    他的对手不仅仅是日本人,还包括杜聿明,甚至包括苏联人……

    中路纵队杜聿明的十八万精锐部队,五个整编军(由于历史发生改变,整编军提前登上历史舞台……)的人马,已经在美国人的全力支持下,从空中、路上,控制了包括沈阳、辽阳在内的数个大型城市,更兵分数路,趁日军慌乱收缩之机,欲进占抚顺、鞍山、营口等要冲,接下来恐怕就是沿中长路一路北上,占领长春、哈尔滨,达到将**势力排挤出去,独占东北的目的了。

    而西路军邱清泉的第五军,也随着战局的进展,在未通报国共联军联席指挥部的情况下,由美军方面调派运输车辆,甚至运输机,紧急向急需兵力占据地盘的沈阳一线转运,而后续的十余万国民党军,也改变了原本投入战场的序列,以最快的速度,向关外涌来。

    如此一来,由八路军北进集群组成的西路纵队,前方与超过十万人的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一部、关东州守备队以及日本朝鲜驻屯军正面对上了。

    而他们的后路,则已被不怀好意的国民党军二十余万精锐,封闭于辽东半岛之上,这些现在还标榜为友军的部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变成战场上最凶悍的对手。

    林副总是不会小看对手的,用牛刀杀鸡是他一向的风格,而杜聿明、邱清泉的大军几乎全部是久经战阵,几乎全部是当年参加过长城保卫战、台儿庄大战、南京保卫战以及远征缅甸的国民党抗日正面战场主力部队中的大部。新1军、新6军、74军、新5军,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都是国民党主力中的主力,它们都是全美械装备,就算是其他部队,也都是半美械装备,更重要的是,现在美国人方面从原本还算公平的暧昧态度,已经逐渐旗帜鲜明的倒向国民党了,如果不是前期便预留了隐蔽的独立兵站线,预存了大量弹药、物资,这场仗恐怕就不用再打下去了……

    “日本人崩溃已成定局,美国人苏联人都已经或明或暗的伸出了手,国共之间的纷争已不可避免了!接下来国民党会把目光投向哪里呢?”

    林b自言自语道:“欲占领长春、哈尔滨,必先占领四平,现在辽东一线已成微妙平衡,破局的关键就看四平、长春那边的潘杨了!”

    国民党军的进攻锋芒已紧追着溃败日军的尾巴,直指向铁岭、开原、昌图一线,很快就会抵达四平……

    前锋部队,就是王牌中的王牌,主力中的主力,曾经与潘杨在缅甸战场上并肩作战过的孙立人的新一军!

    左右两翼是七十四军和新六

    后续还有第104军、109军!

    蒋委员长的手令,已经发到了**团一级指挥官:“排除一切干扰,克复四平街,长春城!奠定收复东北之基础!”

    历史轮回到今天,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四平,还是四平,再度成为东北的焦点,而历史上国共双方原本的主角,则换了一个……

    林b当然清楚四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立刻给潘杨发去了电报,潘杨的回电很简单:

    “明白!”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历史轮回到今天,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四平,还是四平,再度成为东北的焦点,而历史上国共双方原本的主角,则换了一个……

    作战命令:强行接收东北,逐日寇于中朝边境。

    作战方针:我军以击破沈阳以北哈尔滨以南之日军,一举收复东北为目的,着以主力新编第一军从中长路正面进攻四平。以新六军有力之一部向四平、长春以西迂回,截断苏军南下之路线,协同我军主力将日军逐于中朝边境,进而击灭之。如有苏军阻挠我军行动,不得与其发生冲突,第一时间报司令长官部处置,作有效之外交斡旋。如共军欲与苏军合流,抢占我胜利果实,则当全力驱逐之。

    指导要领:

    1、正面攻击,以步炮联合之优势火力,先行摧毁拦路敌之即设工事,掩护步兵突入阵地,继续扩大战果后投入装甲车辆,将敌消灭之。

    、迂回及包围部队,以快速之行动,迅速截断苏军南下、共军北上之道路,协同主力将日寇包围,彻底消灭之。

    3、如敌利用四平城市即设工事顽强抵抗,我军应包围后预留部分兵力监视,大部队继续向长春方向攻击前进。

    4、如敌以一部狙击四平攻击部队,主力向我迂回部队攻击,迂回部队应立于不败之地,牵制敌之主力,正面部队一举击破敌之一部后,协同迂回部队将侧击之敌主力包围而歼灭之。

    、如敌受我迂回部队之威胁而撤退,即应不失时机,大胆追击,迫使敌无法占领阵地而在野战中被我击灭之。

    计划。是周全而缜密地。

    抗战已经整整八年了。杜聿明作过了无数次与此类似地作战计划。但他地对手都是日本人。他是在和日本人血战。

    整整八年。他没有和共军交过手。更遑论苏联人了。

    虽然。站在他这个层面上。早就知道。等到将日军逐出国门。国共迟早会有一场血战。因为他深知校长地心思。

    他还预料。一旦国共开战。他作为校长地心腹爱将。必将被派往最重要。最险恶地内战最前线。

    只不过。他还是没有料到。内战会来得这么快。而且内战地第一枪很可能会由他来打响。

    最新地消息传来了,《中苏同盟友好协议》已经于昨晚秘密签署,据最高方面地指示。苏联高层已同意在击溃日本关东军主力之后,两个月内便会撤军,并保证不支持**。

    而另一则消息就是日本方面通过隐蔽渠道与最高方面有了联系,有意为关东军在面临国苏中国共三面围攻的情况下求得一条生路,其承诺放开与**交火之一线,让**抢占先机。且同时尽全力阻截苏军和共军的推进,唯求**方面能压制辽东半岛上的**东路军主力,放开鸭绿江一线的中朝边境,让原本必将陷入合围的关东军冲破一个口子,留有一线生机。

    八年没有和共军交手了,共军的战斗力如何暂且不说,那苏军的战斗力,可是打败了德国人的,而德国虽然战败。但其未尝不是虽败犹荣。所以说即便是日军有心放水。他暂时还是心中无底。

    无底,就更不敢掉以轻心。

    他以一个全美械机械化军共四万余大军打头。大半个美械机械化军两万余人包抄,对付装备不全。缺乏重火力,且补给困难地**东北特别军,也就是四五万人,而且还有飞机、坦克的配合。应当不存在失败的可能了吧!夏。

    陕北高原的六月,是焦灼而炙热的。

    偶尔有一线风,那也是热气腾腾的暖流。在人们身上带着原本便不多的水分,在给人带来一种潮热粘稠的感觉。

    高原上少雨,纵横交错地深沟巨壑中,黄尘洋洋洒洒,日间漫天飞舞,入夜,便遮没了星星,也遮没了月亮,将那天地,遮得是混混沌沌。

    遮不住的,只有灯火。

    延安的枣园,**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一片枣树林、梨树林、桃树林围抱着一面向阳的山坡。山坡上,建有两层石窑洞。

    这两层石窑洞十数间中几乎完全一样的窑洞中的其中一间,住着主席。

    主席地窗前闪着灯光,主席窗前的灯光,经常是彻夜长明,这一九四五年的六月间,更是夜夜长明。

    主席喜欢在深夜思考谋虑。

    夜色能让那原本便非凡的英明睿智,更加的带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将他的思考谋虑引升向更高处、更深处、更远处。

    许多已为中国革命实践所证明的颠簸不破的真理,许多伟大卓越的战略决策,就是诞生在主席深夜地思考谋虑之中,诞生在主席窗前地灯光下。

    还有就是,主席在深夜的思考谋虑中,常常会去发现和肯定别人地正确,发觉和否定自己的失误。

    “很显然,局势并不像想象中地那样,潘杨说的一点没错,**不都是帮**的,国家与国家之间重要的还是利益。”

    “关外与关内不同,要立足于打,还要立足于大打。只要能够在东北打赢那么一两场,苏联人就会认识到我们的实力,孤悬于我军战略包围之中的国民党也会有所顾忌,下面的棋就好走了!”

    主席面窗而立,他刚刚离开灯下,煤油灯浓黑的油烟正在袅袅升起,灯下,桌上,铺着的是一张五万分之一的东北战略态势图。图上,红色、蓝色的箭头赫然在目。

    鲜红的箭头和浅红的箭头相向而行,深蓝和浅蓝的箭头也带着杀气锋芒而对。

    这些箭头的目标,最终都指向了松辽平原中部那座被黑森森的铁路线十字交叉后贯通分割的小圆点四平市。

    这个小圆点在主席的放大镜下放大了几乎十倍,但还是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鲜红的箭头代表着潘杨的东北特别军,距离较远,但移动速度明显的淡红的箭头是苏军的机械化快速部队。

    深蓝色的箭头则代表杜聿明所属的约十个军的**。乱糟糟的淡蓝色箭头是正仓皇向中朝边境移动的日本关东军。

    这个被放大镜放大得有点变形的城市,距离原本他心中的目标长春关东军总部所在地,伪满洲国首都。只有区区一百公里。

    两者的战略价值却各有千秋。

    但就目前来看,无疑四平更有意义,那里似乎有一股强大的磁力,把浓聚着的战争的凶险吸引过来,笼罩着自己。而目前,两位前线指挥官的目光都钉在了那里……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是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这座城市,正好处于中长铁路和四洮(四平至洮南)四梅(四平至梅河口)三条重要铁路的交叉点上,是东南西北满的咽喉要地,是东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当然,也是军事战略要地。

    日军因为前一阶段混乱不堪的战略调动,留守在四平的守军已经不足一个大队。

    而东北特别军已经先下手为强,于6月9日攻占了四平。

    国民党当然想夺取四平。

    因为苏军的快速推进,终于确定了下一阶段战略为撤往朝鲜的关东军,当然想夺回四平。

    而快速南下的苏军,想要获得他们在雅尔塔协定中的那些个权益,也必须经四平南下,才能前往沈阳工业圈和旅顺,所以说也必须将四平控制在手中。

    四平,势必成为三国四方倾力争夺的焦点。

    四平,势必是进入东北后的东北特别军和国民党军第一次决战的所在地……

    这不以人们的一致转移而转移。就像潘杨重没想到过会要在四平打上一场震惊全世界的城市保卫战一样。

    这是一场没有援军的战役。

    这或许还是一场以一敌三的战役。“不过既然已经站在了这里,那就在四平地区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较量吧!”

    潘杨拿着手中的电报,这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电报,也就是在此时,给前一阶段的东北攻略画上了一个不是很圆,但却分量很重的句号。

    电报是发给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兼东北特别军军长潘杨和八路军副总司令林b的,但主要是给潘杨,林b只是“并告”。

    因为潘杨才是接下来的绝对主角。

    此时的潘杨,是棋盘上的一颗胜负手,如果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相对整个东北、华北的百万八路军来说,五万人的特别军就是一颗弃子了。

    电报全文如下:

    一、集中东北特别军全部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部队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反复多日的肉搏战斗,歼灭来犯之敌大部或全部,我军即有较大伤亡,亦所不惜。

    二、辽东方面亦望集中兵力,歼灭日军一部或大部。

    三、上述两仗如能打胜,东北局面即可好转,日军方面现已无战斗意志,苏军方面亦可见证我战斗力和精神风貌。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十九章

    八部

    雨后的残阳,已渐渐的落入地平线,残红,渗透了天际、地面。

    红得是那么的娇艳,就像浓浓的鲜血。

    像刚从利刃割裂的伤口中流出的,仿佛还冒着热气的鲜血一般。

    残阳斜斜的照进屋内。

    笼罩在残阳中的那副几乎占满了整面东墙的巨大的无万分之一的东北战略态势图,在这一刻映着猩红的光影。

    站在地图面前的是潘杨那日渐消瘦的身体,在他的身体四周,也仿佛有着一圈猩红的光圈。

    潘杨默默地站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多长时间了。

    从拿下四平城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五个小时了,这里是原四平警备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全城最为坚固的一处所在,在较早前的攻城战斗中,这里被盘踞在城内的伪满州**所谓的吉林防御司令当成了最后的避难所,却被突入城内的特别军战斗工兵们用两包十五公斤的tnt给轰了出来。

    注意!仅仅是轰出来而已,这位脑满肠肥的吉林防御司令恐怕一辈子也没被三十公斤炸药在十五米之内问候过,因此当外边喊话说再不出来就接着炸时,这位大司令就率领着他的卫队,灰溜溜的从这栋压根连洋灰都没炸掉多少的坚固建筑中灰溜溜的举手爬了出来,在一番布置之后,这里被潘杨选成了他的司令部。

    潘杨很满意。从住进来地第一分钟起就很满意。

    他是湖南人。这些年来也算是走遍了大江南北。

    肥沃地土地他见过不少。但黑油油地土地他还是在东北第一次见识到。

    他很奇怪。这东北松软肥沃得捏一把就能滴出油来地黑土。怎么烧成了砖。却会变地红彤彤地了呢?尤为让人奇怪地是。这种彤红彤红地砖头地抗压抗击强度。绝非他印象中那种能被人一掌劈开五六头地湖南红砖可以比拟地。

    而用这种红砖砌成地房子。筑成地楼房。那是相当地坚固。

    在攻城战斗中。六零炮地炮弹砸在这种红砖混凝土地墙上。炮弹在墙上只能炸开些小坑坑和小麻子。七五山炮地炮弹如果不是连续在一点命中地话。两三发根本就无济于事。更大口径地炮潘杨还没有尝试过。不过那警备司令部主楼外爆炸地三十公斤炸药最后地效果。应该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吧。

    而四平的建筑,不论是楼还是房,特别是楼,基本上全是这种红砖构筑的。

    当他骑着那匹缴获的青骢马跑完四平全城之后,他不由得惊喜过望,他终于明白了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的陈明仁为什么会在这里让林总吃那么大的一个苦头,也暗自的为当年的林总惋惜,

    作为一个以防御战起家,曾经创造过多个光荣的防御战战例的老资格防御专家。潘杨在纵观了整个四平城的地形地势和建筑布局规划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曾经被人有意作为战略据点经营过的城市,不论是那些沙俄时代的哥特式建筑,还是那些日占时期的东洋式建筑,竟然都是按照现代战争防御体系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的,或许这里是当年关东军为了准备对苏战争,而营造的一个战略据点吧。

    入夏的又一场暴雨,开始在沈阳城肆虐。

    夜幕降临,风号雨泣的声音越墙翻窗的扑入杜聿明的卧室兼办公室。

    这里是原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的司令部。

    此刻的杜聿明侧卧在床上,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风号雨泣。

    自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以来,关东军便犹如被抽掉了脊梁的疯狗,再也蹦达不起来了,在顺利的占领了沈阳之后,为了执行蒋委员长的独占东北的计划,这位已被任命为东北绥靖公署主任的将军,可谓是殚精竭虑得很啦!

    他一方面调兵遣将尾随着仓皇后撤的日军收复东北失地,另一方面还要调兵遣将封堵已深入辽东半岛的原“友军”。

    更重要的是,据最新的消息,那个一贯不按牌理出牌的潘杨,竟然出人意料的带着他那支自从开战以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东北特别军,在昨天晚间出现在了要害中的要害,战略重地中的重地————四平!

    风雨之中,他的病情随着风雨的来临开始急剧的加重起来,好像潘杨攻克四平的枪炮全都打在了他的身上,打得他身上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疼的,打得他开始沉沉的发起高烧来。

    最痛的是脊柱,他知道,这是纠缠他多年的结核病菌又开始肆虐了起来,医生已经向他发出了警告,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将会有瘫痪的危险。

    蒋委员长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来电询问了他的病情,并提出了要他离开东北,回大后方修养的建议。但是他坚决的拒绝了,他感激涕零,但正因为这感激,他坚决的拒绝了,在这个时候,他离开东北,就

    逃脱,就是不忠不义,就是对委员长,对校长的背叛t3是黄埔军人所为,因而他拒绝了,但这意味着,他必将承担接下来打响内战第一枪的骂名,但为了他尊敬的校长,他无所畏惧。

    潘杨并不知道他的对手正在干什么,作为一个比着对手要年轻上将近二十岁的“年轻人”,虽然他同样的因为战争的折磨而日渐消瘦,但他毕竟要年轻得多,而且此刻的“年轻人”,他的胸中的血液正因着坚定的信念而在涌动着、燃烧着。

    他与他的对手赛跑,同时也在和时间赛跑,他在争取着时间,为了构筑他心目中坚不可摧的“潘杨防线”,为了能够达到坚守的目的,他将不择一切手段。

    从进入这个城市开始,他便开始日夜不停的抢修着工事,对于这个拥有十五万人口城市来说,潘杨的到来意味着解放和光复,但对于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本侨民来说,却意味着毁灭和绝望。

    潘杨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没收一切敌产。

    在这道命令之下,尚未来得及逃往长春的日本“开拓者”们在机关枪的驱逐下被赶出了他们当年巧取豪夺而来的房屋,哭哭啼啼的走进原本被关东军用铁丝网围出来,在城郊用于关押中国平民的集中营。他们的一切都被没收,各种日式的家具被用来从当工事的主要构件,房屋被拆毁。砖石木料也被当成工事的绝好材料。

    全城的人力全都紧急动员了起来,获得新生的四平市民在高亢的宣传口号声中,在每日免费食物供应的鼓动下,和特别军的战士们一起投入抢修工事的进程中。

    潘杨万分忧虑着,他担心的不是别的,他担心的是那些前来拜访的不速之客们会在工事完成之前一起到来。

    结果,整整三天时间过去了,他惊讶的发现,原本高歌猛进的**各部,均不约而同的放慢了脚步,而混乱不堪的关东军第三方面军,在漫天的美、苏战机的轮番轰炸之下,根本无法有效的按照其指挥部的命令进行集中。至于苏军,也许是有什么顾忌吧,整整三天时间,苏军飞机虽然每日均有相当数量的架次飞临正在整军备战的四平上空,但却没有丝毫与潘杨所部沟通联络的意思……

    不过,这一切都给了潘杨无比宝贵的时间。

    三天、五天、七天……

    终于,在整整十五天时间过去之后,他的“潘杨防线”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完全按照他的防御战略战术设想完成的要塞形堡垒。

    以原四平警备司令部大楼为核心,以守城部队特别军第一师师团各部驻地大楼为大小支撑点和小核心,环绕时区四周和遍布市区四处,构筑起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土木钢板、铁轨结构的鱼鳞式样的纵深集团地堡群。

    这些地堡既有能抵抗105米火炮直射打击的明碉,也有能承受最少75毫米火炮直射打击的暗堡。

    各大小支撑点全部用原木、钢轨、和袋装泥土、水泥等加固,能够承受美制155米、苏制式152米火炮的直射打击。

    各核心和各支撑点之间和各地堡群之间,或大同房屋墙壁隐蔽相通,或修筑有盖顶的交通壕互相联络。重要核心阵地内,如军部、师部、团部大楼均构筑有地道、地下室、每层楼层内四角均构筑有地堡,以作房战准备。

    核心阵地前有数个卫星阵地。

    卫星阵地前备有七道障碍,最外层是密布的大小陷阱和陷脚坑,第二层为人工制造的泥沼,第三层是每隔十米一道的各种类型的铁丝网,不过这些铁丝网中除了夹杂有通了高压电的电线外,更多的是密布的铃铛、空罐头盒以及拉发手雷。第四层是鹿,第五层是一道矮土围,第六层是一道一丈多深注水的护城河,而这些护城河的某些地点,还会有几根诡异的粗管子伸入,那些是随时能向水中注入高标号汽油的油管……

    至于第七层,才是一系列的交通壕和盖沟、地堡。而这些交通壕在修建时,全部都将泥土向后方堆积,以至于如果你站在战壕中试图向城市方向射击的话,你会发现你距离最低的沟顶,都还有最少半米的距离。

    在城内,各个交通要道、主攻方向和核心阵地,主要支撑点之间全部遍埋着特别军从关东军战备仓库中缴获的地雷和拉火手榴弹同时还架设了高压电网。

    整个四平按照特别军军部以及第一师的建制共分为五个守备区。

    每个守备区依照高低层次以军、师所属的七五毫米山炮为核心,毫米化学迫击炮为辅,82毫米、60毫米为主体,各种美械轻重火炮以及各种轻重火器编织组成了立体交叉的多道火网。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二十章

    八部

    在特别军各参战部队的努力之下,再加上大量被强征加入工事修筑的日,短短的十五天时间,整个四平城已经和战前完全变了样,如果有人拿着十五天前的四平地图来到这里的话,他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此时的四平城已经基本做到楼楼皆工事,房房皆碉堡,道路交通沟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整体。

    全城上下做到了交通阻绝,障碍重重,射界扫清,步步为营、层层设防,外围工事即便被突破,也能做到各核心工事及各支撑点独立自保甚至在预备队的支持下发动反击。

    阵地内,指挥所、掩蔽部、粮弹水器材储备处等设施应有尽有,并配备有发电照明设备。

    各师团营连除电台、步话机联络外,均按照要求布设有明暗两条野战电话线路,排一级的防御点配备有步话机和野战电话,班一级支撑点配备有步话机。这样程度的通讯器材配备,让特别军的军属通讯营以及三个师属通讯营忙碌了整整十余天,这才算勉强完成了电话线路的布设。

    四平的“潘杨防线”其实是潘杨抄袭的当年陈明仁防守四平市的工事建筑。

    在历史上一九四八年的四平攻坚战中,以整整三个纵队的兵力攻击四平的东北民族联军,就是在这样的工事体系下,让陈明仁以三万杂乱不堪的败兵坚守了一个多月,最后成就了陈明仁和他的七十一军。

    这主要就是陈明仁在四平构筑了坚固而完整的工事,负险固守。

    这一段战史是林总军事生涯中不多的几个败笔,试想,以当年经过新式整军后气势如虹且攻坚战术犀利的民主联军,尚且在这样的工事之下碰得头破血流。可以想见,换成临战骄横的**……或者是如丧家之犬的关东军……

    当然了,潘杨如此煞费苦心的目标,所针对的当然不会是这两个对手了。那支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苏联红军,才是潘杨心目中的假想敌,一旦挟大胜之势的苏联红军一头撞上来,以苏军的战斗力,潘杨的坚固堡垒能不能那些在苏军战车履带之下瑟瑟发抖的欧洲名城相较高下,那还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情,但毕竟这已经是短时间内,现有条件下能够做好的最后准备了。

    这个秘密,直到很多年之后,后人在潘杨的一个日记本中发现他如是写道:“……能够守(四平)的把握是我学会了陈明仁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曾经反复考虑过的。我相信他的方法,一定可以达到坚守并歼灭敌人的目的。……只有依靠坚强工事,而工事又只靠面,不靠点和线。有了全面的坚固工事,即使多数点被突破,都是不要紧的……再加上我手中还有一个完整师的预备队作为反击的兵力,打垮国民党的进攻是有把握的。”

    当然了。没有什么防线是坚不可摧地。最坚固地马其诺防线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而斯大林格勒如果没有接下来地“土星战役”。或许结局会完全不同。所以潘杨在四平所做地不仅仅全是被动挨打地准备。

    六月二十六日

    潘(杨)十时电:

    特3、特2师7团从即刻起进入全面戒备状态。特26团按预定计划编成两个加强支队。分东西两线对准备来袭国民党军后勤线实施破袭作战。“飞狐”特种兵大队下辖地三个中队全部出击。按预定作战目标准备对目标实施打击。

    潘(杨)十二时电:

    隐蔽部队务必保持潜伏状态。不得随意暴露目标。做好防空准备。不待攻城之敌在我坚固工事下捧得头破血流。绝对不可随意出击。所有隐蔽部队如无军部命令。不得投入战斗。

    潘杨在四平城内仅仅留下了五个战斗团的兵力,其中摆上外围防线的还不到两个团,这一方面是因为部队充分贯彻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战术,尽量依托工事使用火力杀伤敌军,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手中握有一支强有力的预备队……

    这是一个巨大的圈套,第一个撞上来的会是谁呢?谁

    当这道防线的第一块试金石呢?

    在这个时候,一份电报不胫而至。

    这些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潘杨常常会独自一人坐在指挥部的作战室内,在暗红昏黄的灯光下静静的看着墙上挂着的东北战略形势图。

    四平的火力发电设备还是当年张作霖奉系时期留下的老设备,功率原本就不足,再加上这段时间大量工事支撑点中都添加了不少用电的设备以及阵地前敷设的电网,导致这些老掉牙的机器开始功率不足。

    潘杨常常必须凑近地图才能看得清楚。

    这埋头弯腰,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他看得很专心。专心到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来打扰他。

    特别军的很多指战员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态势甚好的东北特别军会在四平摆出这么一副被动挨打的样子,要知道整个东北形势已经日趋明朗化,关东军在向着中朝边境撒丫子狂奔,没理由呆在这里干看着啊!

    地图边上,整整齐齐的叠着各部队送来的战报战况和请示电文,还放着一叠同样叠的整整齐齐的公用空白信筏,这是潘杨的老习惯了,这些天,与中央的电文往来比往日频繁了不少,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潘杨开始学会多请示多汇报了。但这仅限于枪炮声尚未响起的时候。

    要知道没有什么比战场上的枪炮声更能刺激和紧绷军人的神经。

    以往的潘杨只要听到枪炮声,就会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起来,而如今日益位高权重的他已经没有太多直接上前线的机会了,这就导致了他变得只要面对着地图他的神经就处于高度的紧张兴奋状态中,也许会比战场上厮杀的时候更紧张,更兴奋,因为他在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战争,也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状态的人容易变得焦躁不安。

    所以很多年后,老人们都说,四平战役前后,整个特别军上下,就没几个没被潘副总骂过的指挥员了。

    潘杨的一道道有关战役的部署,就是在他彻夜的紧张兴奋状态中,亲笔或口述拟就,飞往四平的各个角落,飞往散布于四平城外数十里方圆的数支预备队的隐蔽地点。而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考验潘杨和他的一手构筑的四平防御工事的时刻了。

    潘杨和他的特别军在四平的动作是瞒不了人的,从特别军袭破四平城之后,长春城内原本便惶惶不可终日的各色人等益发惶恐起来,不少的有心人都在观望着占领四平之后的特别军的下一个动作,可没成想却发现潘杨竟然在四平大兴起土木来了,这让一方面不停收拢兵力准备守城,一方面准备见势不妙弃城而逃的关东军总部机关人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当然了,在占领四平后的十余天里,特别军虽说没有进攻长春城,但对四平、长春、开原三角地带中间的日军大小据点却大肆的扫荡了一番,在消灭日、满伪军有生力量的同时,也将这方圆数百里内的各种战略物资一扫而空,要知道长春可是“满洲国”的“首都”更是关东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长春近郊大量的各种储备仓库可谓是不计其数,这些仓库囤积的不但有关东军预备用来扩军的大量武器弹药,还有大量准备运往日本本土的物资粮食,更有甚者,某些仓库中,还有关东军私下囤积的“特种弹药”,那些原本准备用来对付苏军的化学、生物弹药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囤积在此地。

    在关东军的指挥、管理体系中,这些仓库是由参谋部后勤本部负责管理的,可疲于应付两线作战的关东军司令部为了将那些散落于关东大地上的师团、旅团、联队、大队收拢起来,不得不将所有能够找到的人手都拉来应付。等到手忙脚乱的关东军司令部发现大量战略物资仓库落入特别军手中的时候,发了洋财的特别军早已将这些仓库搬空大半了……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二十一章

    色渐渐褪去,启明星高高挂起,雄鸡已过三啼。

    就在雄鸡此起彼伏由远及近的啼鸣之时,杜聿明正式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向四平发动攻击命令。这道姗姗来迟的命令被他以急电的形式发往前线部队。

    “今晨820,部队向四平方向开进!”

    下床,活动活动酸胀麻木的四肢,揉了揉发涩发胀的双眼,杜聿明缓缓的在床前来回的踱步。

    踱一会,又回到床前,俯下身子,细细的查看着铺在床上的地图,再踱步,再接着瞅。

    踱着踱着,他突然停下脚步,快步走到办公桌钱,从桌上整齐摆放这的各部队呈送的战况、战报及请示、建议中,抽出一份,凑到台灯前,慢慢的展开来。

    这是一份来自第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的“建议报告”电报稿。

    张灵甫认为,以目前的战局,单以两个军的兵力攻击四平方向的潘杨部,敌我兵力对比优势不大,因而把握不大,如果用三个军,则兵力优势较大,拿下四平较有把握。

    张灵甫还认为,此时东北有**十个军,增调一个军攻击四平应不成问题,而且千万不能小看潘杨部的战斗力,更不能以纸面上的编制来看待**的兵力。

    张灵甫还详细的分析了潘杨所部特别军的兵力、火力、工事构筑等情况和四平之战的重要性,他提出,四平是战略要地,占领四平之后,长春几乎可一股而下,而占领长春之后,中长线就能被彻底截断,日本关东军将被彻底分割,苏联红军也将无力继续南下。**在战略上就能处于主动,但如果打不好这一仗,人力物力遭受损失暂且不说,光让**占领长春,与苏联人呼应起来,不仅影响部队士气,还会影响整个东北全局的战略形势,使得整个战区战略处于被动……

    实话,杜聿明已经看过这份“建议”电稿。张灵甫的这份建议,实际上是对他攻取四平所采取的战略战术的全盘否定。在内心里,他是很不以为然的。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潘杨。他是做过深入研究地。当年在缅甸地时候。潘杨便和他并肩作战过。而且。对于潘杨麾下地那支番号为东北特别军地部队。他也通过情报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自认为在“知彼”方面是做到了极致了地。

    至于“知己”。他就更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了。东北战区序列中地十个军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央军地嫡系部队。所以师团级主官都是黄埔系地师弟。而其中更有六个军是曾经在他麾下战斗过地部队。第五军更是他起家地部队。这些部队哪个擅攻、哪个擅守。他都是了如指掌地。

    对于张灵甫地建议。他看过后。就跟其他地文件放在了一起。又很快地被其他文件所淹没。

    过后。他也根本没再去考虑。但却让他原本阴郁地内心更为阴郁了起来。

    他不是一个妒贤嫉能地人。但却也不喜欢太过桀骜不驯地部下。特别是那种自视甚高地部下。

    张灵甫虽骁勇善战。但除了对蒋委员长和其直系地长官尚给几分面子外。其余同僚和长官则一概不放在眼中。

    但他并没有忘记张灵甫对他的“否定”,他抓起桌上的纸笔,开始起草“致攻四平之各师、团电”,在这一份电文中,他措辞严厉的指出:“敌虽众,然系地方游杂部队整合而成,正规阵地作战经验不足,缺乏重武器及空中支援,堡垒化布防便于歼灭……”

    措辞是严厉的,也是有所指的,这当然是对张灵甫的批评,对于身为嫡系中的嫡系,天之骄子的张灵甫来说,这种批评已经足够严厉了。

    不能不说这一次是张灵甫一直以来的“坏名声”害了他,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军在抗战后期一直是作为军委会预备队存在的,出于保存实力的需要,对于战区长官的命令经常是阳奉阴违,这样的名声极大程度让原本心怀还算坦荡的杜聿明在这一刻内心阴暗了起来。

    内心阴暗的杜聿明这一回没有采纳难得坦荡一回的张灵甫的建议。

    他认为没有必要采纳张灵甫的建议。

    他不能怀疑自己战略战术决策的正确性。就像任何一个战区指挥官一样,在战略战术决策上,他很少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他固执的认为,没有必要增加一个军的兵力。

    他自信,他已知己知彼。

    从战役准备阶段开始,他就注意敌情变化,并要各部注意搜集特别军的兵力情报。

    六月七日,新六军搜索队报告:袭取四平的共军业已查明番号为东北特别军所部,四平为特别军攻取后,其所部暂1师三个团暂2两个团进驻城内,除少量部队守备城桓四关外,其余部队大多在城内。

    六月十日,综合空中侦察和原联军总部的情报:共军特别军军直属,有山炮一营(

    制山炮12门)及运输、通讯、特务、骑兵各一营,军内原警备司令部。

    特别军暂1师下辖三个团,一部驻扎于道西之南部。一部驻道沟东。

    暂2除两个团在城内、驻道西之西北部及控制机场外,其余部队去向不明。

    暂3所部三个团。

    其基干兵力为三师九团,兵力约两万余人,其中每团有迫炮一连、师属山炮一营。

    主要阵地在四平外围。

    杜聿明就是依靠这些情报来进行决策的,因此,他认为,这些敌情报告应该是准确的和可靠的,也就是可信的。

    所以,当张灵甫的“建议”上说:从其侦察部队侦察到的情况得知,四平的城防工事已经得到极大增强,特别军编制内的三个师经过四平及长春外围扫荡战役,已经获得了大量日制武器,极有可能扩编部队,并拥有重炮和装甲车甚至坦克,但这并未引起他的重视,或者说,他并不以为然。

    然而,就在总攻命令已经发出的当口,他还是有点瑞瑞不安起来,在脑海中把战略战术决策细细的过了一遍之后,不知为什么,他又想起了张灵甫的这份“建议”。

    他不喜欢张灵甫这个人,但他了解张灵甫这个人,特别是他麾下的那支自杭州战役之后便组建的特种兵侦察部队。

    张灵甫在那支名为侦察连的特种兵部队中投入了太多的心血,让这支继承了**潘杨所部“飞狐部队”少许衣钵的部队有了较强的战场侦察能力,正是这支部队的列编,让张灵甫指挥的五十八师的战斗力起了催化剂一般的作用,其战绩在整个七十四军战斗序列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这也为他从王耀武手中接手七十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国三十一年,张灵甫晋七十四军副军长,领少将军衔,民国三十三年,张便晋升为七十四军军长,领中将军衔了。张灵甫在进行战役指挥时,能全盘考虑战略全局,正确执行上级命令,机动灵活的完成战斗任务,这些都给杜聿明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就是凭着对张灵甫的了解,他猛然决定再看看张灵甫的“建议”。

    看得很慢。

    但放回去却很快。

    杜聿明还是不以为然。

    再踱步。

    再停步。

    又将张灵甫“建议”抽出来再看,再放回。

    最后,他勉强拿起钢笔,很不情愿的在空白的心法上写下一行字:攻城部队增加一个师。

    增添的部队便是张灵甫起家的部队,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

    杜聿明增加的这个师后来并没有在整个战役进程中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这个师只能作为战役预备队使用,不足以担负攻击一个方向的任务。

    杜聿明没能才拿张灵甫的建议,这对杜聿明,对张灵甫,对整个东北战局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先,张灵甫的侦察分队获得的情况完全正确。杜聿明后来这样说:“前线部队指挥是根据所得到的情报,判断四平守军约为三师九团两万八千余人。”打到最后才搞清楚,城内守军最多五个团,但人数已经超过两万五千人(这是因为在占领四平之后,每个师都进行了扩军,各自组建了一个补充团),而且守军拥有六门150米重型榴弹炮,10门130米重型加农炮,炮弹充足。而外围最后进行战术反击的部队,则拥有……

    同样是情报,深入调查研究得到的情报和没深入调查研究或是深入研究不够得到的情报是大不一样的。

    潘杨没有犯和对手一样的错误,在占领四平之后,军属骑兵团就立即撒出去,对四平南面实施了战场遮蔽,阻绝南北交通的同时,也控制着国民党军可能的侦察,而飞狐这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则在骑兵遮蔽幕的掩护下,悄悄的向南渗透,对南线战场的众多要点实施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控。

    在这样的严密布置下,在第一时间里,潘杨便得到了新一军、新六军以及第五十八师向四平方向调动的情报,这些天来紧张的神经终于松驰了下来,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不是吗?作为守备的一方,当战役的主动权没有操在自己手中的时候,那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狠狠的吸了一口手中的香烟,潘杨慢慢的推开窗户,向着沈阳方向,他静静的望着。

    他在等待。

    他的等待和四平城内外的五万余指战员的等待也许没有什么两样。

    等待天空被火焰烧红,等待大地被巨响震动,等待嗷嗷喊杀声响彻云霄,等待火炮和机枪喷射炙热的火舌,等待渴望的心灵被注入更多的精神力量。

    天际已经现出微明。

    启明星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有时晦,有时暗。

第四卷:东北攻略 第八部 东北攻略第二十二章

    轻轻吹过,四下里静悄悄的,一人多高的高粱路两侧的原野,暮色浓浓,夕阳正红。

    终于到了那一刻了,潘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作风在这一刻完美的体现了出来。机敏得就像一只黑土地的狐狸。

    克兰塞维茨曾经说过:防御的概念是抵御,在抵御中包含着等待,我们认为等待是防御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防御的主要优点。

    四平保卫战也是等待。这种等待在战争中是不多见的。

    年前发生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保卫战,也包含有等待:等待国际纵队的援兵。前斯大林格勒会战,也包含有等待:争夺空间,争取时间,等待援军,围歼敌人。

    马德里等到了,斯大林格勒等到了,四平也等到了,等到了国民党开启内战的这一刻,等来了内战的第一枪。

    潘杨,这个在后来被称为“黑土地的隆美尔”、“黑土地的巴顿”、“黑土地的蒙哥马利”的中**人曾经骄傲的这样说过:“我谁也不是,我是中国人自己的将军。”

    这位中国人自己的将军曾经这样评述过四平保卫战的开端: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保卫战,是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权而进行的一场军事上极为被动的战役。

    “这是在我军处于劣势条件下时,迫不得已以宝贵地有生力量投入战略要地的争夺,以此来博取下阶段主动权的博弈

    生活中不乏这样地将军:声名赫赫。可你仔细想想。却又想不起来他曾经指挥过那个著名地战役。取得了怎样地胜利。这是所谓“名将”地悲哀。

    潘杨用不着这样地悲哀。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盟军还是友军。甚至是敌对地一方。只要提起定县。提起仰光、提起杭州、两湖和北平。就不能不想起潘杨这个名字。

    可现在。对于手中这支在他麾下穿越了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四平。横扫了长春周边地特别军。潘杨还有点心中没底。这毕竟是一支全新地部队。从干部到战士。虽然他已经尽量地去熟悉。但短短地时间。还是没能让他像指挥自己地老部队那样如臂使指。

    他要摸摸他们。看看他们地战斗技术。要知道美式装备并不意味着战斗力。

    他还要摸摸那些曾经在缅甸战场上与自己并肩作战过的老朋友地底细,摸摸这些换装了全新美式装备的敌人的脾性。

    在这一点上,潘杨与下面说的这两人英雄所见略同。

    孙立人入缅作战时是新38师师长,缅甸会战胜利之后以新38师为骨干,国民政府将其扩编为新编陆军第一军,孙立人任军长。而廖耀湘则依照同样地序列,由新22师师长升任新编陆军第六军的军长。

    都是王牌师和王牌军的师长、军长。

    都是缅甸战场上的同袍。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潘杨的至交好友。

    在得知孙、廖二人的部队将作为攻击四平地急先锋之时,潘杨做了一个梦:

    炮弹在仰光城内轰然炸响,涂着太阳徽记的飞机,在亚热带丛林上空尖声叫嚣,红色地火焰将绿色的世界一片片烧成焦黑。

    在这红绿黑之间,在火与血中扑抱在一起厮打成一团地士兵————这一切都是无声无息的。

    他站在孙立人与廖耀湘身边,身后是整装待发地装甲集群,当他挥手示意高昂着炮口的坦克群出发时,一切都变了。

    喷涂着青天白日徽记的坦克车突然调转了方向,朝着他所在的方向碾压过来……

    身边的孙立人已不知去向,而廖耀湘却不理睬他这个“共军”,只顾擦拭着他手中那副望远镜,擦完了就放在眼前张望。眼睛望着,口中下达着命令,表情温文尔雅,身子一动不动……

    1945年6月28日,廖耀湘,这位历史上真正的“丛林之狐”又率领他的新六军由开原以中长路以东山地,准备迂回至四平以东火石岭子地区,攻击四平守军之左翼侧背。

    由开原至火石岭子,公路两侧都是山地,西侧山地纵深较小,距离中长路近,**方面一方面打响第一枪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就算**先下手为强,也不可能在此地部署大部队。而东侧则恰好相反,那里纵深极大,是新六军北进最危险的方向。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和多年的经验都告诉他,应该走那条最危险,但有时却是最安全的道路。相比汤恩伯之流,廖耀湘和他的新六军,从意志、决心到战术,都不愧王牌军的称号。他要去摸摸潘杨的底,摸摸这个号称战无不胜的抗日名将的成色。

    特别军暂1师1、2、3、近两万手握各种武器的战士,瞪大着眼睛,以预备冲锋的姿势,静静的卧倒在疯长至一人多高的野草地里,静卧在堑壕中,静卧在晚风、暮色和夕阳下。

    潘杨就在担任“斩腰”任务的第2团身后不到一公里的小山坡上,高举着望远镜的他静静的看着前边处于潜伏状态的部队。

    这是一支由晋察冀军区第九军分区独立四团改编而来的部队,是整个特别军的缩影,作为军分区的老幺,这支部队成立于大发展的1944年,是一支由两个县大队、九个区小队合编后组建

    队,在这次特别军成立之时,由晋察冀军区抽掉出新枪、新郎官上轿……

    “娘的!这国民党的部队真他***张狂!”

    担任诱敌任务地一小队骑兵冲着埋伏地点来了,身后跟着地是五辆车斗里架着轻机枪地美制跨斗摩托车,机枪“哗啦啦”的一阵猛扫,打得只有三八式骑枪的骑兵撒丫子猛跑。

    “谁都不许暴露目标,放过敌人的搜索队,等敌人主力来了再动手!”

    步话机里传来暂1师师长地命令声,潘杨微微的点了点头。探出头去,继续用望远镜观察着这一支摩托小队的动静。

    只见这些个“电驴子”已经追逐着骑兵跑到了主阵地前方,骑兵们冲进了山梁的后方,追之不及的摩托车手们架起了机枪,对着两侧的野地里哗啦啦地开火了。

    弹从头顶上啾啾地飞过,潘杨右手一动不动的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左手一把将耐不住性子将头探出战壕向外张望地小警卫员的头往下:“小鬼!不要伸头,会被打死地哦!”

    泼水一般的弹雨持续了整整十分钟,或许是枪管打红了,亦或是子弹打光了,摩托车轰隆了两声,掉转头,一溜烟的就开得没影了。

    “准备战斗!”

    这一回是潘杨失算了,就在暂1师摩拳擦掌等着新六军一头撞进包围圈的时候,廖耀湘突然命令部队转向了。

    “报告!新六军先头部队已转向东侧大道。”

    “什么?这怎么可能?难道国民党不怕咱们在大道上伏击他们吗?咱们埋设地地雷呢?”

    “国民党有前边带铁链子的坦克车,一路开过去,把咱们埋在大道上的地雷都给引爆了。现在已经越过了山谷地带……”

    盯着地图,盯着地图上醒目的蓝色箭头,潘杨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完全的变了形,忘了吸,在思索地时间里,红红的烟头已经慢慢地烧到了指间。

    插肩而过的廖耀湘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会放弃走这条路呢?潘杨知道,廖耀湘一定是闻到了什么不祥地味道,所以才会在完全没有发现敌情的情况下决定转向地。

    潘杨感觉,廖耀湘的眼睛就盯着这里,似乎只要一回头,就会和他的目光相遇。

    他完全明白这种感觉,作为一个经历过战火考验优秀将领,他也曾经不止一次的作过这样让外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决定,他也明白能够作出这种决断的将领身后所代表的意义。

    “各部队继续潜伏!我们继续等!等着他后面的新一军!命令暂2师7团在廖耀湘前头节节抵抗,两个加强支队插入新六军的后方,切断他的补给线,我看他的坦克车能冲到什么时候!”

    潘杨一咬牙,甩掉指间已经灼伤手指的烟头,恶狠狠的说道。

    廖耀湘的表现,让他的好胜之心油然而生。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已经多久没有过了?他高高的举起望远镜,对着远方逝去的烟尘,深深的皱眉道:

    “咱们这就算是开始了!!!”

    蒋委员长的手令,在杜长官的进攻命令下达的同时,就随之下发到了新六军团一级指挥官的手中:“四平街一役,奠定收复东北之基础。”

    廖耀湘当然清楚四平战略地位之重要。坐在颠簸的吉普车上,他在内心深处深深的佩服着这次的对手,那位在缅甸的老熟人。

    “先机!在四平这一点上你又一次抢占了先机,可为什么会选择死守呢?”

    廖耀湘百思不得其解,以他的眼光,看得透双方兵力、火力、军事实力的对比。但却怎么也看不透潘杨内心深处那份保存东北重工业精华的苦心……

    六月二十八日入夜,潜伏了一昼夜的暂1师等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战机。

    在特别军一个团节节抵抗之下,新六军凭借着其机械化的优势,仍然以二十八日一整日前进五十公里的速度向着四平方向狂飙突进。

    这样的进军速度严重刺激了紧随其后出发的自命为第一主力的国民党新编第一军。

    以第三十八师为先锋的新一军拉开了架势,以装甲部队为龙头,连夜从中路向四平方向开进。其先头的新三十八师与主力之间的距离渐渐的拉了开来,达到了三十公里。这样一来,就一头撞进了暂1师的严密设伏地区……

    乘着夜色的掩护,暂1师向一头扎进包围圈的新一军三十八师展开了攻击。

    猛烈的炮火撕开了夜幕,在第一时间将数以百计的炮弹砸在了新三十八师的行军队列里。

    可是在经历了最初的打击之后,这个新一军中的主力,也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却显现了它狰狞的一面。

    这个在远征缅甸的战役中曾经以勇猛顽强而威名赫赫的师,在三面合围的情况下拼死抵抗。

    激战一夜后,外围的新一军主力以绝对压倒暂1师的优势火力猛烈轰击暂1师的阻击阵地,在火箭炮、燃烧弹多次覆盖之后,担任阻击任务的暂1师2团阵地被撕开,新三十八师杀出一条血路冲将出去。

    是役,新一军第三十八师伤亡三千余人,三个建制营被全歼。但暂1师亦付出了伤亡一千五百余人的惨重代价。

    这一战,双方打了一个平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930/ 第一时间欣赏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 作者:常乐无言所写的《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为转载作品,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介绍:
——————八年的烽火岁月,八年的血雨腥风,八年的艰苦斗争,请看看一个工作八年还是小警察的现代人,来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的不寻常的经历。这里只有对当年侵略者无情的打击,这里只有对敌人不屈不饶的斗争。这里的故事充满坎坷起伏。如果想看看一段别样的抗战故事。那就请您和潘杨一起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亲身经历一下吧!————欢迎阅读常乐无言架空新作《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本书纯属虚构,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的未来幻想,请勿与现实挂钩。
今天上线,发现又有了新功能,有人告诉我能开通博客了,于是随潮流弄了一个,名字就叫做——常乐无言的烽火岁月。上面有我新坑的一个开头,欢迎大家去砸砖指正啊……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