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TXT下载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全文阅读

作者:孤独麦客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txt下载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

    “又要走了,跟候鸟一样。”1704年9月20日,厚岸港码头上,一艘满载朝鲜籍工人的船只刚刚起航。

    这是一艘千吨级大船,原本为南海运输公司所有,后来赶上该公司更新换代的浪潮,便低价处理了。黑水运输公司将其买下后,又在现代特种船舶厂对其进行了改造,安装了一台复涨式蒸汽推进系统,使得其成了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风帆船,然后满载整整一船武器弹药、化学制品抵达了黑水地区,正式入役。

    这艘船现在是黑水运输公司的主力商船之一,长期执航满蒙—黑水—朝鲜—宁绍—廉梧这条近海航线,不断在沿途转运物资和人口。尤其是像煤炭、粮食、木材这类大宗商品,一般都由他们来跑,毕竟千吨大船拉货多,单位成本低。比如这次,他们就刚跑了一次黑水港—定海港的航线,给当地运去了数百立方米的优质木材,然后又拉了八百多吨在当地交割的南洋稻谷回庙街港,效率杠杠的。

    这还不算,他们抓紧了鲸海封冻前的最后一点时间,在庙街港装了一船杂货,主要是皮革、腌肉、羊毛、奶制品、鲸制品、海货以及黄金,打算运往南方。而在途经虾夷地的时候,他们还临时接了一单生意,将五百多名来自朝鲜的劳工送回家。

    朝鲜人的目的地是东海岸的高城港,因为他们全数来自全氏治理下的杆城三郡。杆城三郡多年来坚定地追随东岸政府,各项改革进行得一直很深入,东岸人也有意识地给了他们一些产业并开放市场,因此杆城三郡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经济水平提高了,带来的就是人口的飞速增长,三郡以丘陵地形为主,平原并不多,但即便如此,其人口密度一点不比京畿道、全罗道等传统的鱼米之乡低多少。

    这样多的人口,工作是一个大问题。以如今杆城三郡的情况,工商业无法提供这样多的岗位——废话,宁绍都做不到,杆城三郡就更不可能了——因此,这些新增的人口要么待在农村,拉低所有人的生活水平,要么出国打工,争取一个更好的生活。

    应该说,杆城方面两个选择都有人去做,但出国的还是多一些。尤其是前往满蒙和黑水的,很多人住最差劲的棚屋,吃着最廉价的食物,生病了就硬扛,坚决不去看医生,如此一年下来(扣掉封冻期,其实只有半年),工资加上奖金竟然能剩下五十元的样子。他们一般支付的是大泊铸币局铸造的“鱼洋”,但如果你特别指明,他们也会给你准备硬邦邦的黄金兑换券,虽然有勇气选择这种纸币的人并不多。

    五十元的现金收入,在朝鲜可是一大笔钱了,以至于他们完全可以不种地,光靠这笔打工收入就可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黑水管委会相关方面为了让这些朝鲜人能够安心工作,还为他们特别开通了银行服务,即东岸农业银行、台湾银行两家在朝鲜的多个港口城市开设分行,为他们汇款提供便利。而朝鲜王国在巨额的侨汇收入(每年超过三百万元)刺激下,经济方面也不无小补,出国打工顿时成了一门大生意,各方都大获其利。

    当然也有许多出国打工的朝鲜人,在见识了黑水、满蒙、登莱等地相对优渥的生活水平之后,打算彻底移居此地,并试图把一家老小乃至亲戚朋友都接过来。他们前些年几乎就成功了,但随着东岸加强对非法滞留的朝鲜客工的稽查力度,大部分人被遣返,能够获得合法身份留下来的终究是少数,最近十年来不过寥寥几千人罢了。

    这几千人里,来自杆城三郡的几乎占了一半!有了他们这些侨居东岸的人帮忙,杆城三郡出国打工的热度明显高于朝鲜其他道县,且打工的地点也越来越广,庙街、黑水、大泊、海参崴、虾夷地、千岛群岛等等,甚至就连遥远的黑瞎子港都有人去。他们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伐木、挖煤、种地、放牧、建筑、捕鱼是最多的,此外还有捞海带的,采摘山野货的,在工厂里帮忙的,在码头做苦力的,清理下水道的,几乎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为黑水、满蒙等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似乎也是东岸人始终无法下决心废除朝鲜客工制度的最主要原因,虽然反对这项制度的人很多。

    今天在厚岸港上船的数百人都来自杆城三郡。他们在当地的国营牧场内打工,收割牧草、处理饲料、硝制皮革、薅羊毛、挤奶、腌肉,几乎什么都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点点工资就满足了,仿佛是在修福报似的,简直是企业经营者的最爱。其实就某种程度而言,远东的东岸企业家们与新华夏等地的企业家大同小异,他们使用廉价的朝鲜客工(现在又把目标瞄准了破产的日本农民和武士),印度洋那边使用岛屿八旗雇工甚至是非法奴隶,两者的差别真的很大吗?资本对利润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他们不得不走,客工制度很严格的,老板们很难申请到超过六个月的用工许可。这候鸟,也是不得不做啊。”一位年长的厚岸港务局的小官说道:“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马上虾夷地不是要扩大县乡了吗?这其中或许有机会。”

    这位港务局官员说的其实是黑水管委会主任白玉堂刚刚下发的文件中提到的。东岸人目前在虾夷地岛上一共才两个县,即稚内县和钏路县,前者大约三万人口,后者则有四万余。两县经济整得还算不错,农林牧渔产出很大,钏路煤矿、造船厂、海产品加工厂、木制品厂、建材厂的发展也很顺利,因此向岛屿内陆扩张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开始行动了。

    而事实上黑水管委会在这几年也做了一些前期准备。比如,他们已经在钏路县以西、稚内县以南设立了一些小型定居点,分别是:带广乡(位于后世带广市附近)、河东乡(位于后世士幌町附近)、河西乡(位于后世大树町附近)、三山乡(位于后世足寄町附近)、陆别乡(位于后世陆别町附近)、苦前乡(位于后世羽幌町附近)、留津乡(位于后世留荫市附近)、枝幸乡(位于后世枝幸町附近)、雄武乡(位于后世雄武町附近)、奉永乡(位于后世中川町附近)、庆永乡(位于后世名寄市附近)和平永乡(位于后世士别町附近),一共十二个定居点,目前总共安置了不到五千人在这些地方开垦荒地,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

    在上述乡镇中,带广乡一片五个定居点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这里是一整块平原,且面积不小,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潜力极大,不似其他地方,要么是破碎的沿海小块平原,要么是狭小的山间谷地,不适合大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价值自然就要低上一些。

    管委会基本已经确认,未来带广平原一带将广设国营农场、牧场,而这些农场的主要劳动力来源,除了少数东岸人外,绝大部分还得着落在朝鲜人身上。因此,适当放宽一下客工制度,让那些候鸟式迁徙工作的朝鲜籍劳工入籍一部分,就成了必然。

    当然这个放宽也是有条件的,朝鲜人入籍后,要尽量打散开,分别安置到各处,绝对不能让他们形成非常大的聚居社区,因为那样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文化保留下来。另外,也要鼓励他们与东岸人甚至是原住民虾夷人互相通婚,让他们的后代身上的朝鲜印记减弱,认同感减弱。不然的话,让他们知道自己血管里流的始终是朝鲜血脉,对东岸政府的统治是非常不利的,必须从现在开始计划好。

    或许有人会问,日本目前有许多浪人,东岸人为什么不大量招募其到虾夷地岛定居垦荒呢?还是那句话,这里离日本太近了,而日本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有相对稳固的政权,且松前藩在这个岛屿上还有领地,这时候大举引入了日本破产农民,其危害性比大举引入朝鲜人可要大多了。简而言之,让日本人当客工到虾夷地岛来工作没关系,但让其入籍定居,必须慎之又慎,非立下功劳者不得批准。

    日本浪人最好的去处还是南洋诸殖民地,文莱、帝汶、拉包尔、印度哪里不可去?去了机会还不少,大概率能混个人模狗样出来。站稳脚跟后再想办法汇款回日本,把家人也接过来,那小日子就更不错了。甚至就连满蒙这个苦寒之地都可以去,蒙古前线此时缺的就是打仗的炮灰。失籍武士们不会种地,不会做工,唯一擅长的就是打打杀杀,去了也能搏一个前程。不信?人满蒙开拓队的广告都打到大阪、京都、江户三地了,报名前去的落魄武士还真不少,有的人甚至已经在前线立功了呢。

    让日本鬼子和满洲鞑子厮杀,在东岸人看来,还真有一种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的感觉呢——呃,最后一句话划掉,读者们可以忽略。

第一百七十章 苍茫大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会已经是阳历十月了,北满大地上,已经落下了第一层冬雪。金角半岛顶端的海参崴港内,一列老式的“东岸之星”列车载运着一百多吨物资,缓缓启动,向北驶去。

    这趟列车的目的地是双城子镇,也是目前满蒙开拓队辖区第一条铁路(即满蒙标准轨铁路)所能延伸到的最远处。

    满蒙标准轨铁路,提了差不多已经二十多年了。早在1679年的时候,时任开拓队队长的陈科提出了金角铁路的计划。所谓金角铁路,即贯通整个金角半岛南北的铁路,设计长度四十余公里。但就这么短短的一条铁路,南铁公司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延着不予修建,理由是他们自身经营压力巨大,上定铁路、胶烟铁路盈利不多,平荣铁路耗资巨大,实在没有余力在荒无人烟的满蒙大地上修铁路。

    等到陆小峰接任开拓队队长后,又旧事重提,要求修建铁路,南铁公司再一次婉拒。不过陆小峰并没有泄气,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即满蒙标准轨铁路计划,热情邀请南铁公司入局,并承诺铁路本身及附属地的经营他们一概不过问,悉听南铁公司管理。

    南铁公司一度很意动,他们甚至都已经派出了队伍进行野外勘测,把路线给规划好了。但路线图纸画好后,却一直束之高阁,即便满蒙方面承诺会咬牙挤出部分财政资金,同时还把台湾银行也拉了进来,三方分担资金,但保证南铁公司51%的股权,却依然还是不成。

    看起来事情似乎就这么黄了。很多人都说,满蒙人口太少了,经济也太差了,不适宜修铁路。黑水整整三十万人口,经济发达,技术先进,都没说要修铁路,你满蒙凑什么热闹?甚至就连很多满蒙的官员都这么认为,军事行动耗费了巨大的资源,他们的财力真的能够在发动战争的同时同时支持另一项大型基建项目吗?

    最终还是魏文度的上任改变了这一切。这位军事长官出身的开拓队队长对修建满蒙标准轨铁路的热情很高,铆足了劲推行。但同时他也很实际,提出可以先修建一小段,即满蒙标准轨铁路一期,从海参崴港码头到双城子县城,总长度在120公里上下。等一期搞完了后,大家再看看效果,如果好的话,再讨论下一期的修建事宜。

    应该说,魏文度的这个提议还是很符合实际的,合作合办台湾银行也非常赞成。再加上这会南铁公司的财政已经大为改善,现金流相对充裕,因此三方都无异议,最终于1697年签署了铁路修建协议,当年就开工。

    今天已经是1704年10月3日了,满蒙标准轨铁路一期在历经多次停工、拖延之后,终于在半年前全线通车。从此以后,大量人员、物资可以在海参崴上岸,然后经这条铁路输往满蒙腹地,最主要的,是输往屯驻了大量兵员的核心首府城市哈尔滨。

    是的,满蒙标准轨铁路的最终目标是沟通哈尔滨和海参崴。前者是行政首府、军事中心,同时也是内地的经济中心,人口众多,后者是海港城市,商业中心,可以集散大量物资,这两座城市间的物流成本要是能下来的话,可以极大改善这一片的经济环境,为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目前满蒙标准轨铁路二期的计划已经提出来了,那就是从双城子修到绥芬河,规划长度差不多也是120公里出头的样子,与一期相当,但成本应该用不了一期那么多了,不过一百多万圆的建设及采购资金总是要的。没说的,这笔钱又是三方一起出,按比例共同注入一家名为满蒙标准轨铁路公司的企业,该企业正是一期和二期标轨铁路的所有者和运营方。

    一期和二期铁路,加起来240多公里,斜穿过了一整片肥沃的平原。在这片被东岸人成为兴凯湖平原的黑土地上,如今已经定居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他们伐木垦田,捕鱼打猎,闲时再养养蜂,淘淘金,采摘一些山野货,日子过得还是相当可以的。而随着满蒙标准轨铁路一期的正式通车,他们剩余的农副产品、山野货、皮革羊毛什么的都可以通过这条交通干线出售到更远的地方。总之一句话,市场更大了,选择更多了,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

    至于畅想中的满蒙标准轨铁路三期绥芬河到宁古塔的路段,总里程超过160公里,短期内可能不会予以考虑了。除非出现什么大的变故,或者资金突然充裕了,不然未来五年内都没有立项的可能,撑死了做一些前期勘测、论证的工作罢了,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的。

    当然也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从双城子向北,沿着兴凯湖东岸,经黑城县修一条直达伯力城的铁路。这条铁路的价值也很大,途径的多是物产丰富的平原,离山区也不远,土人也可过来进行贸易,对于整个满蒙的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非常有好处。但这个提议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否决了,原因就是满蒙的首府不在伯力而在哈尔滨,现阶段所有的精力都必须投入到哈尔滨方向去,这不但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没得商量。

    今天这趟从海参崴开车的列车,运输的都是建筑材料、金属工具、食品及药物。在抵达双城子火车站后,再用马车向西运输,因为满蒙开拓队在那片新设了几个定居点,急需上述物资。这几个定居点分别是:老黑山乡(位于后世老黑山镇附近)、罗子沟乡(位于后世罗子沟镇附近)、汪清乡(位于后世汪清县城附近)。

    此外,之前已经有一支船队在后世的波谢特湾沿岸登陆,将总计三千名移民安置在了三个新设定居点,分别:春化乡(位于后世春化镇附近)、珲春乡(位于后世珲春市附近)、摩阔崴乡(位于后世波谢特小镇附近)、平鲁乡(位于后世扎鲁比诺港附近),一共四个定居点,其中平鲁乡归海参崴县管辖。

    珲春、春化、摩阔崴、老黑山、罗子沟、汪清,总共六个定居点,总计五千多人口,原则上已经被定为一个县,即珲春县。该县大致在图们江以北,海参崴、双城子两县以南的狭长区域,境内以山地居多,平原主要在沿海、沿江及一些孤立的山间谷地里。而鉴于近些年朝鲜人开始零星地在图们江以南这块归属权较为模糊的区域活动,满蒙开拓队队长魏文度很是不满,除了派人呵斥外,他还打算紧急派一批人渡过图们江,到南岸勘察地形,打算抢先设置几个定居点,把这块地占下来再说,免得朝鲜人老惦记着。这事应该不会拖延了,最迟明年(1705年)就会着手实施。

    小小一个朝鲜,也敢觊觎我大东岸的土地,真不知道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吗?

    而在沿海地带紧锣密鼓地搞建设,又是铁路又是新定居点的时候,在铁路的另一端,满蒙开拓队首府哈尔滨堡一带,一系列的建设行动也在展开。他们主要是以巩固、消化为主,即把这些年打下来的原属清国的地盘进行一番彻底的整理,大致上为编订户籍、易地迁居、教育同化、商业渗透、军事威压等手段,经过数年时间的整顿后,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消化,后顾之忧顿解。

    他们也新设了一些定居点,如抚远乡(位于后世抚远县城附近)、饶河乡(位于后世饶河县城附近),这两个乡镇与模范堡、同江寨共同组成一个县,即同江县。在黑龙江以北,三个新县也设立了起来,分别是下辖振威镇(后世阿尔哈拉小镇)、阿姆贡乡(位于阿姆贡河源头附近)的振威县;下辖归宁镇、大仁乡(位于后世新沃斯克列·谢诺夫卡小镇附近)的归宁县;以及下辖雅克萨镇、新荣乡(位于后世索洛维约夫斯克附近)、滕达乡(位于后世滕达小镇附近)、云兴乡(位于后世涅留恩格里小城附近)的雅克萨县。

    在额尔古纳河流域,下辖漠河镇、满归屯乡、阿龙山屯乡、金河屯乡的漠河县也成立了。这是呼伦贝尔地区(由呼伦贝尔挺进支队下辖的军管区成立)的第一个县份,也算是这个满蒙最西边疆土其社会秩序转型的标志了。

    至此,满蒙开拓队辖下已经有了十八个县,此外还有若干直属军堡、代管乡镇。在大力促进人民生育、抓紧移民及搜罗土人、蒙古人编户齐民的情况下,辖区总人口已经突破了八十万,在满蒙及外东北这片苍茫大地上是毫无争议的头号强权,没有任何人可以直撄其锋。俄罗斯人不行!蒙古人不行!清国人也不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98/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作者:孤独麦客所写的《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为转载作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介绍:
辽阔的潘帕斯草原、富饶的巴西、群雄角力的加勒比海……
21世纪500人意外穿越南美,一切从生存开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