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周国公TXT下载大唐周国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周国公全文阅读

作者:虚月01     大唐周国公txt下载     大唐周国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三十七章 崇佛抑道

    贺兰敏之配合着梅兰竹菊四人曾经总过碎月轩一个月的收益,抛出每月的维持费用以外,光是这一笔生意的进项,就足能够维持府中半年左右的生计。包括正常吃喝,和仆人的工钱开支等等。

    这就是一只会下蛋的金母鸡,只要武则天在位一天,这只金鸡就会源源不断地为贺兰家下出一个又一个金蛋。若是有一天武则天倒台了,自然也就尘归尘,土归土什么都剩不下了。但是她会倒台吗?显然是不会的,最起码在最近几十年之内都不会。非但不会,作为一个皇后,她还会平步青云,直到后来的天后,到最后的皇帝。碎月轩会一直存在,总有一天它会按照贺兰敏之当初的设想,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经营场所的。

    当初建立它的目的可是让它成为一个可靠的消息来源地,和情报集中地。目前看来,这条路还很是遥远。虽然建立已经有了几年了,但是无论是从人员上来讲,亦或是从消息的渠道上说,它还远远没有那个资格。

    不过目前这样贺兰敏之已经很满足了,府上的势力最好在近期之内就不要在继续扩张了。否则迟早会碰触到一些世家豪门的利益,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在大唐,生意做得在好,仍旧是要为政治服务的。若是因为生意耽误了政治,就不是本来的目的了。

    “陛下想要看看我的那本《西游释恶传》,你待会儿出去就传消息回去,让八百里加急迅速的传过来几本。既然陛下又兴趣了,皇后娘娘也要送上一本儿,倒不如做个人情,许相,李相也都每人送上一本儿。”贺兰敏之突然之间想起了刚在李治的一句玩笑之话,所以赶紧的就吩咐下去。否则一旦自己忘了,就不好了。

    虽然说是皇帝的一句玩笑话,只是为了哄哄当时的李贤。或许过了没多久他自己都会忘了这句话,区区一本传奇小说,自然也不会入了他的法眼。但是若是臣子不将皇帝的话当回事儿,这就不是一件小事儿了。贺兰敏之对于皇帝这种生物还是满是畏惧的,能够做到极致他也不愿意有丝毫的疏忽。

    这些小事做好了,李治自然就愿意信任自己。一个外戚,和一个深受皇帝宠信的外戚,在朝中的势力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他是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武则天这一方没有错,可是这绝对不意味着他就可以忽视李治的想法了。

    最起码除了偶尔的时候李治抽风以外,直到他死去的时候,武则天的利益都是和他的利益处于一种重合状态。只要李治信任贺兰敏之,他又是武则天的亲外甥,那满朝文武谁还敢对他有所不满?谁还敢对他有什么言论?

    只是李治毕竟不是昏君,他是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感,但是若说有一天他会完全信任自己,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自己外戚的身份就注定了,李治再喜欢自己,也绝对不会信任自己,也绝对不会过分的宠信自己。越是这样,自己就越得对他恭恭敬敬的,除了有所厌恶的跪拜礼之外,尽量的把自己还是摆在一个比较低微的地位上吧。诚惶诚恐,谨慎小心就总没有任何的错误。

    “额...这个...那个...”阿大看着贺兰敏之,吱吱呜呜的想说又不太敢说的样子。

    “有什么话就直说嘛,怎么这身边儿跟的时间长了,胆子还没了。当年劫道儿的勇气呢?”贺兰敏之笑骂一声。

    “少爷,您这本儿《西游释恶传》恐怕是不太适合给陛下看吧?”阿大说完了赶紧就低下头,生怕被骂。

    “不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你看过了?”贺兰敏之也愣住了。西游记的水平自然是无需置疑的,就是不相信自己也不会不相信这千古的名著。至于说反书什么的,自己又不是社会底层,虽然孙悟空是具有反抗精神,是有点儿讽刺上位者,可是自己的身份毕竟在这儿摆着呢。哪有人会写书讽刺自己嘛,若是被参奏了,也只会说是牵强附会。这是西游记又不是红楼梦,而且明朝还不知道在哪儿,红楼梦也没关系。

    “那个,少爷,您这本儿书适合玄奘大师看,恐怕不太适合陛下看。”阿大又是隐晦的提点了一下,然而贺兰敏之还是没懂。但是对于阿大的性子他是清清楚楚的,他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

    皱起眉头:“有话大胆的说,怕什么。”

    “您这本儿书是崇佛抑道的。”说完了阿大一脸无奈,这是您让我说的,也不是我非要说的。

    他说清楚了,贺兰敏之也明白了。一下子有点儿愣住了,崇佛抑道。这...要是这么说,他还真没啥办法否认。这本书还真就是所谓的崇佛抑道,就是当年吴承恩自己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有这么个想法。就是为了抨击道家,甚至是有点儿刻意的丑化道家了。

    无论是三清道祖还是玉皇大帝,都是道家传统的神仙。虽然这个时候玉皇大帝的神仙地位或许还没有确立,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他确实是道家的神仙。而且这位太上老君更是道家的始祖。

    玉皇大帝高声一喊:“快去请如来佛祖。”这道家的脸面就彻底丢光了。

    太上老君背后,趁着孙悟空不备扔出那个精钢镯的时候,他的人品也被抹杀了。

    还有车迟国的那三位,明摆着就是讽刺道家的所谓练气士都是山精鬼怪,上不了大台面。

    然而最最可怕的是,大唐的国教是什么?是道教,不是佛教。

    李唐皇室的始祖是谁?正是那个背后放冷箭的太上老君,是三清祖师之中的那位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李耳。这是当年太祖李渊亲口说出来的,是有族谱为证的。自己这是公然丑化李家王朝的始祖,这是抹黑整个李家皇朝。而且现在还要呈给李治看,这就是老寿星上吊,实在是闲命长了。

    听了阿大的话,贺兰敏之的冷汗直接就流下来了。就是拿着这本书,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都不为过。千万别说这不是清朝,这里没有文字狱,这其中的危险一点儿都不必清朝的文字狱强。

    这该如何是好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危机来临

    怪不得一直闭关不出,甚至连皇上想要见都见不到的玄奘大师,对自己另眼相看。怪不得自己第一次见那个老和尚的时候,他就一脸的诡异莫测的笑容。原来原因在这儿那啊。

    在老和尚眼里,自己绝对属于佛家的信徒。若不是属于佛家,也绝对对于道家没有什么好感。当年在山中对待袁天罡的态度更说明了这一点。这个老和尚,看来是从第一眼看见这本《西游释恶传》的时候就已经洞察一切了,就是不告诉自己啊。

    不对,或许不是他不告诉自己。毕竟在外人看来,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自己,其中到底有多少深意,恐怕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了。若说是作者本人都不知道,谁信?反正贺兰敏之自己是不相信的。然而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啊。

    贺兰敏之恨不得仰天长叹,人家穿越者恨不得一天抄一首名人诗词,凭借着这些赝品都能够登上文坛巅峰。自己就tmd抄了一本《西游记》怎么就惹出这么大个祸患来?

    吴承恩也是,你说你写书就好好写书嘛,你讽刺个什么劲儿啊,这不全都报应在自己身上了。如今贺兰敏之是欲哭无泪啊。

    他也知道这件事儿还真是怨不得人家吴承恩老先生。吴承恩就是为了写崇佛抑道才写的这本《西游记》,当时他是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这个皇帝也是实在奇葩,为了长生不老,整整好几十年不上朝,就专门儿找了不知道多少道家的方士炼丹,求法。弄得满天下是民不聊生,然而一个穷酸文人他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写写书抒发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满呗。所以这本儿《西游记》就诞生了。这些事情贺兰敏之不是不知道,他是实在没想起来啊,当年也是一时之间昏了头了。唐僧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为了见他一时之间就抄了这本书,抄了之后就更是反应不过来了。

    今天若不是阿大提醒,书就这么贸贸然的呈给李治,恐怕再加上有心之人的这么一句话,恐怕当时就是不把自己拖出去砍了,也好不到哪儿去。一顿牢狱之灾是免不了了。

    这里不是清朝,没有文字狱。但是君权神授是上古时代就发源了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牢牢地印刻在整个华夏民族的血脉里。李渊为了从上古时代找这么一位神仙做始祖容易吗?就这么让自己一本书就给抹黑了?

    那国教是小事儿吗?那是牵扯到不知道多少生灵的大事儿啊,自己就这么冒冒然的就站队了?

    抹黑先祖,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人也忍不了这么大的仇啊。

    “阿大,书斋那里到底拓印了多少《西游释恶传》?”

    阿大一愣:“少爷,书斋那里应该无妨吧?”

    “屁话,让你说你就说,哪那么多话?再说了,你...”贺兰敏之是想骂他两句,既然你早看出来是崇佛抑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可是又生生咽了回去,估计和玄奘大师一样,谁会以为坐着看不出一本书的深意啊。这个亏还真得自己吃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少爷,这事儿不是小的负责的。是阿二处理,不过想来应该也有近千本了。”阿大想了一下。

    “快,现在就你,立刻骑上快马回返长安,通知书斋所有的书立刻停止刊印。已经售卖的能够收回的立刻收回,不惜一切代价将所有的书立刻收回。”贺兰敏之脸都涨红了。

    阿大也立刻反应过来了,赶紧站起啦:“少爷,我这就立刻回去吩咐。不过...已经售卖出去的恐怕难以回收。就算是我等倾尽全力恐怕,也难以寻觅其踪迹。您看?”

    “尽力而为,去府中找母亲,就说我说的,事情紧急。调用府中一切的力量,将所有的已经售卖出去的书籍立刻回收。大张旗鼓也无所谓,让人知道也无妨。不用刻意宣扬,但是也不用可以隐藏。另外,切忌不可动用朝廷的力量。莫要冲昏了头脑。快去,路上小心。”

    阿大赶紧一拱手,转头儿就要走。

    “停”贺兰敏之赶紧喊住他:“再等等,让我再想想,想想。”一边儿皱着眉头,一边儿用牙齿咬着嘴唇。

    阿大也不敢打扰,就这样愣在这儿等着。

    “回去之后,立刻八百里加急送五本儿《西游释恶传》来,记得包装要精美,其中一本儿要异常精美,是呈给陛下的。”

    “少爷,不是...”

    “你不用管,我这样做自有我这样做的道理,你去办就是了。”贺兰敏之挥了挥手,紧皱着眉头。

    “是,小的不再,少爷您注意安全。”

    “放心,这是满是将士,又跟着陛下,断不会出事的。回去之后要会说话,不要让夫人和老夫人着急,不要夸张,听到了没?”

    “少爷放心,小的去了。”说完直接推开门,崩了下去。让阿大去办,是因为三人之中他骑术最好,而且有功夫在身,如今也不过出来了大半天,他要是快一点儿能够在天黑关城门之前到。

    留下贺兰敏之一个人在车厢里紧皱眉头,这可算是无妄之灾了。书,已经刊印了好多好多了。全都追回来恐怕是不现实了。而且有心人手中肯定有藏本,就是千金恐怕也换不回来。

    当初看中这《西游记》的魅力和其中的商业价值,贺兰敏之还特意违背规矩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原则,出手改动了雕版印刷术。使得武氏书斋刊印的书既快速,又便宜。而且《西游记》一经面世也引起了一阵小的轰动。近千本书啊,若是追回根本就不现实。

    这会儿贺兰敏之也不由得为自己的谨小慎微感到欣喜,若是当时一时没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将活字印刷术整出来了,那如今的后果恐怕还要严重不少。若是活字印刷术出来了,那可能就不是一千本儿的《西游记》了,很可能就是一万本了。那时候就是想要认错,恐怕都没有机会了。

    之所以让阿大仍旧是寄五本书回来,贺兰敏之也是怀着主动承认错误的想法。这天底下能够瞒得过李治的事情不少,但是贺兰敏之能做的还没有几件,这《西游释恶传》肯定不算。

    若是自己隐瞒不报,李治来了兴趣找人一查,到时候...(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移历史

    若是老老实实的承认错误,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若是隐瞒不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污蔑先祖的罪名先不说,成不成立的终究还是在李治的一念之间。但是若是欺君,就是武则天也救不了自己。欺君,自古以来就是死罪。皇帝久居深宫之中,对于这天下大事并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洞察世间所有事情的真相。

    臣下的嘴就是他们统治的根基,若是臣下的嘴是假的。皇帝就像是瞎子,聋子一样。这让他们如何能够容忍?所以历朝历代,凡是被发现欺君的,无论你是多高的官位,多重的爵位,就只有死路一条。贺兰敏之可不想去挑战李治的这个极限。

    而且最关键的是事情就是想藏也始终藏不住,一千多本书卖出去了。虽然没有在上层社会广为流传,但是他绝对不相信,自己这么一个巨大的漏洞会没有人知道。而且武则天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可以说是将七家五姓打压的够呛。无论是从朝中的具体实力,还是从面子上,都狠狠的打击着他们。

    弄倒自己,就是翻盘。

    经营了上千年的世家,在长安城中不知道有多少眼线,也不知道有多少的人在暗地里盯着自己。这本《西游释恶传》既然连阿大都能够看出不对来,没道理他们看不出来。

    马车的摇晃越来越频繁,速度也逐渐的加快了起来。眼看着太阳的光芒已经显得有些示弱了。没有了正午之时的强烈和无可比拟,现如今已经有了日薄西山之象。秋日的这个时候,正是秋高气爽,凉风徐徐的时节。贺兰敏之却丝毫都感觉不到一丝的凉意,额头上的汗水越来越多,他心里也越来越焦躁。

    若是大张旗鼓的来,摆上一场,他倒是无所畏惧。凭着武则天,许敬宗,李义府和自己形成的一道防线,就算是有所损失也绝对不会超出预计。

    但是如今不是大张旗鼓的来,具体是谁在算计自己都难以知晓,这个状态实在是让他有点儿难以忍受的焦躁。算上前世,他至今也仍然不到四十岁,哪能够遇事真的如此冷静。帮助武则天登上皇后,虽然见惯了大世面,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真刀真枪的上阵搏杀,在背后算计算计,还是胸有成竹的情况下。

    如今事到临头了,贺兰敏之才真心的觉得自己还是太过于稚嫩。莫说是许敬宗,恐怕就是李义府也比之不及。

    默念了两遍观音心经,虽然到了如今用处不大,但是贺兰敏之还是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既然书肯定已经被别人拿在手里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其余的动作,就说明暗地里另有算计。这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今就是再急也没有用处。但是这心里的火气就是下不去啊。

    缓缓地闭上眼睛,贺兰敏之仔细的分析着。如今自己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就是山东氏族。长孙无忌虽然是倒在了武则天的手上,关陇世家的势力也一下子被剪除了不少,但是终究仅仅只是长孙无忌一系。韩瑗来济褚遂良等人,虽然根基不浅,可是也毕竟不是关陇嫡系。如今的关陇世家还没有必要为了他们和自己结仇。

    武则天没有造成历史中的那种窘态,山东关陇两大派系都得罪狠了的状态。从碎月轩为基础,近些年来和关陇关系虽然不算是紧密,他们没有必要非得拔出自己。

    关陇嫡系家族之中,宇文家,独孤家,元家,于家为首。弘农杨家,侯家,韦家等家族次之。如今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在废后一事上并没有出全力,也没有取得关陇一系的全力支持。在长孙亡故之后,独孤家,宇文家,元家,于家在朝中迅速隐退。倒是弘农杨家越发的显赫起来。而杨家又算是武则天的半个娘家,自然两者之间就没有那么多的深仇大恨了。

    碎月轩能够在京城迅速的站稳脚跟,也是依靠着京兆韦家才成功的。以为武元爽曾经想要把武顺嫁到京兆韦家做继室,所以两家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武顺封了韩国夫人之后,韦家家主当机立断,帮助武顺在长安城中彻底站稳了脚跟,而且是不计报酬的。把两家的关系恢复如初,如今的韦家当家主母还和武顺关系比较亲密。

    依照这种情况,已经是关陇氏族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了,他们不会对自己下手的。长孙无忌亡故,朝中关陇并不得李治信任反而是隐隐有些提防。和武则天修好就是他们保住自身势力的基本,他们不会去削弱武则天的力量,自然就不会对自己动手。那就只有山东氏族了。

    虽然贺兰敏之的翅膀扇动的很轻微,可是引起的后果可是难以估计的。历史的走向是武则天李治在和长孙无忌对抗的时候,彻底与关陇世家交恶。最后以李治胜出,然后再长孙死后李治大幅度削减关陇世家的朝中官员。从各个方面削弱关陇世家的整体实力。而作为弘农杨家出身的武则天一样对于关陇没有任何好感,自此整个关陇一系就这么被李治和武则天两朝五六十年两代人的持续打压,科举的大幅度兴起,寒门的崛起,最后走向衰亡。

    历史上的山东氏族见了大便宜,武则天和李治异常厌恶关陇,也就不得不寻求政治盟友。王皇后身后的王家和萧淑妃身后的萧家被彻底拔出,山东氏族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因为这点被李治与武则天看重。所以后期的宰相中,有很多都是出自崔家,裴家。甚至还有一两位是出自荥阳郑家,范阳卢家。

    武则天也因为和山东氏族关系越发紧密,最后大周朝建立之后,定都就是定在了洛阳而不是长安。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历史的情况刚刚相反。山东氏族因为太远王家一事激起了比较强烈的反抗之心。他们从一开始对于李唐皇朝就满满的都是恶意,鄙视李家不纯正的血统。范阳卢家甚至还曾经在九成宫大水的时候,有过想要另立新君的意图。这一切叠加到了一起,导致了如今武则天一系对于山东氏族的打压。(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 政治筹码

    在一遍遍的分析过程中,贺兰敏之的心也逐渐的静了下来。没有像之前一样的惊慌失措了,毕竟他从来没有得罪过李治,也从来没有真正直面过任何的危机,有一时之间的惊慌,有一点恐惧,这都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什么丢人的,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现在就是有点儿担心阿大,刚才自己确实是有一点儿失态了,恐怕他也吓得够呛。这一路上怕是丝毫不会停歇了,就是生怕他吓到母亲和外祖母。

    “阿二进来。”

    这会儿阿二正在门口儿驾车呢,阿三在旁边儿骑着马跟着。他们两个也都是愁眉苦脸的,不时朝着车中望了望。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贺兰敏之出去一趟回来就脸色大变。本来以为封官而出了问题,结果并不是。阿大好好的驾着车,被叫进去还传出了训斥之声。然后没过多久也是黑着脸就跑出来了,任凭怎么喊就是不说话。骑着马,不要命似的朝着长安方向就飞驰出去了。这吓得两人都是魂不守舍的,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这才刚刚出来一天的时间啊,难不成京城出了大事了?

    阿二听到贺兰敏之传唤,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论如何总算是不用猜测了,将手中的缰绳递给阿三,迅速的就进去聆听指示了。

    “少爷吩咐,小的万死不辞。”一进来直接就朝着贺兰敏之跪下去了,拱手恭敬的说道。一副上刀山,下火海的精神头儿。

    骤然间看着阿二这个样子还有点儿不适应,回想了一下刚才可能是把他们两个也吓着了。

    “无需如此紧张,不过是让你回长安主持一下书斋的事情。到时候具体怎么办我已经都交代给阿大了,你跟他商量着来也就是了。因为你比较熟悉所以才又把你派回去。记住这次给夫人带个话儿,就说是我说的,小姐岁数也不小了,有些个事儿啊,就是管也管不住。”最后一句话,贺兰敏之说的语气极为轻松,还带着三分调侃之意。

    阿二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也不会反驳贺兰敏之的话:“是。”说完了转身就要走。

    “记得,告诉夫人什么事情都没有,该如何就如何就行啦。告诉阿大,刚才可能是我有点儿失态了,事情基本已经平息下去了,让他尽快把书送回来也就是了。完成我交代给你们的事情之后,你和阿大还是尽快回来,到了洛阳没有顺手的人,就剩下一个阿三恐怕也不太行。”

    阿二答应了一声赶紧就出去了。

    趁着他出来的时候,阿三一把拉住他赶紧搭话问道:“二哥,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了啊?你给我说说,这是要急死我啊。”

    阿二也有点儿蒙圈,晃了晃脑袋:“你别拽着我,我这儿还有急事得往长安赶,这会儿走恐怕天黑之前也不一定能到了。”

    “不行,我不放你走。你给我说说到底出了啥事了?”阿三也不松手。

    “嘿,误了少爷的大事你担待的起吗?”阿二也严肃起来了,平日里他的态度最好,一辈子恨不得都没生过几回气,当然是指对待身份一样的人啊。阿三更是疑惑,但是也不敢再拽着他了:“二哥...”

    “老三,你也别问我,我啥也不知道。少爷就说让我回长安给大哥打个下手,给夫人捎句话,具体什么事情,你跟在少爷身边儿难不成还会一直不知道?我和大哥走了,你办事儿机灵着点儿,这不用我嘱咐。跟着少爷好好伺候着,别不着调。就剩你一人儿了,谨慎着点儿。”说完了,马鞭一挥,朝着长安方向飞驰而去。

    阿三皱着眉头,这算是个什么事儿啊。

    “阿三,不要问了,好好赶车。回来我给你说。”贺兰敏之也听见了,好奇心害死猫啊。这阿三一向机灵,就是凡事而都要打听打听。

    “好嘞。”少爷都开口了,阿三自然是不能继续问下去了。只得老老实实的驾车。

    贺兰敏之也是无奈之举,把阿大派回去是处理事情去了,阿二派回去一是为了安安武顺的心,调侃的说了说贺兰敏月恋爱这件事儿。既然自己还有工夫说这件事儿,也就说明自己这边儿事情不大。派阿二回去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作秀了。他想让无论是在这儿的,还是在长安的人都看看,自己是真的反应过来了,《西游记》的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着手在极力的挽救了,既是给李治一个良好的承认错误的态度,也是告诉幕后的人,有什么诡计阴谋的都可以用出来了。

    当然,就这么分析来看,应该是没有什么阴谋诡计的。毕竟得到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要是真的想拿下自己,恐怕也早就动手了,不会等到自己反应过来的这一天。

    关陇氏族聪明,山东氏族也绝对不傻。

    山东氏族是以诗书传家,他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条件来发展他们自己的视力。除非到了全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孤注一掷的。也就是说纵使他们可能对于李唐皇室并不满意,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既然大家还要在这个体制下玩儿,就绝对要承认皇帝的权威性。既然承认皇帝的权威性,那就是说必须通过正常渠道夺回属于自己的势力。这个所谓的正常渠道就是指除了造反的所有渠道。

    他们拿捏着自己的失误,就必然不会真的对自己出手。否则凭着自己在武则天一系的重要地位,那绝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既然不会暗中出手,他们就一定会来找自己谈判。至于到时候是谁来谈,谈什么,用他们已有的筹码换取什么样的利益就很难说了。

    贺兰敏之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以如今自己的价值,恐怕换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品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是瞄准许囿师的宰相位置了吧?老爷子是身体不好,也没几年好活了。但是光明正大的谈这一尊相位,也不是自己,或者说也不是武则天一系能够决定的了的。那么他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贺兰敏之猜不透...(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数落自己

    若是没有猜透,自然是****夜夜提心吊胆,说是惶惶不可终日也绝对不为过,毕竟这是说不好一个什么性质的事件。但是如今,既然已经料到了是谁在背后,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贺兰敏之自然而然的就放松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等着有人上门来找自己聊天儿喝茶咯。

    这下子有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树之下好乘凉了,若是没有武则天就这一本儿《西游释恶转》就能要了自己的小命儿了。

    唉!

    贺兰敏之已经看透了,阿大他们在京城闹的越欢,声势造的越大,山东氏族那边儿也就越忍不住。他们手中的筹码是有时限的,就像是有保质期一样,一旦过了这个保质期,就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了。而这个期限就是贺兰敏之自己没有反应过来,没能够主动找李治承认错误。或者是他根本就不敢找李治承认错误。

    若是这样,恐怕就要从始至终的被山东氏族紧紧地捏在手里难以逃脱了。

    并不是没有人出现过这种状况,被人捏住把柄,死死地捏了一辈子。当然了那种都是贪污受贿,或者是作奸犯科的。贺兰敏之这种情况比之也好不了太多。出了事情了,当然是盖住,盖得越严实越好,生怕被人家发现。若是山东氏族在找上几个有名望的道士这么一闹...自己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大唐道士和僧人的管制都是十分严格的,并不是说谁想做都可以的。这也就越发的体现了他们身份的尊贵性,若是像玄奘大师和袁天罡那样儿的,就是皇帝也得客客气气的。他们毕竟代表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和达官显贵的信仰。

    这也就是贺兰敏之必需要和他们谈判的原因。这件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得到了皇帝的宽恕就能够结束的。《西游记》的分量太重了,就是自己已经尽量的回收可是仍然基本上不可能回收干净。若是流传到哪个激进的道士手里...他们这么一闹,自己就成了整个道士界的公敌了。他们毕竟是国教,影响力也还是有的。李治若是想给他们个面子办了自己,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但是若是和山东氏族达成协议,背后没有人支持的话,以如今大唐的宗教气氛,是不会有道士故意的挑事儿为难自己的。还是那句话,大树之下好乘凉,拿一个皇后的亲外甥,太子左庶子开刀很开心吗?

    大唐如今的宗教气氛还是很和平的,在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调和下,佛道两家还是能够和平共处的。虽然没有三教合流,但是像玄奘大师袁天罡道长这样的佛道两家的领袖都能够做到一起喝茶了,自然两家的气氛就不会很是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道士们也没必要非得盯着自己那一本儿鬼怪小说做文章。

    “驾,驾,驾。”正在贺兰敏之深思的时候,阿三在车厢外边儿驾车,故意的喊的声音很大。

    一下子就打断了贺兰敏之本来的思路,当然事情都已经考虑的差不多啦,他也就不太生气。若是前一刻钟阿三敢这样,贺兰敏之非得气的上去甩他两巴掌。

    “别驾了,你那点儿小心思我还不知道了。等着待会儿晚上停了队伍在和你细说,现在先给我老老实实的驾车。”贺兰敏之在车厢之中骂了他两句。

    但是阿三也不在意,嬉皮笑脸的答应着:“好嘞。”

    “另外,你小子和兵部尚书家里边儿有没有往来啊?”

    问阿三和兵部尚书家有没有往来,不是说贺兰敏之问自己贺兰府或者说是韩国夫人府和兵部尚书有没有往来。而是单纯的问阿三自己和那边儿的下人有没有交情。

    长安城的达官显贵多了去了,既然主人们都能交往交往走动走动,那地下的管家们自然也是可以的。而且管家的圈子也是一个名利圈儿,也很是复杂。这些人都是一个偌大府邸在外边儿的代言人,自然是有些关系好的,有些交恶的。这基本都是按照自己老爷的政治关系来的。

    这样的交往有利于管家办事儿,对于各府也没什么坏处,所以纵使当家的老爷们知道了也不会加以阻拦。

    上朝的时候,官员们都进去了,那些留下的管家们一等有的时候要等上个大半天,若真是谁都不搭理谁,这日子可算是难熬呢。互相之间聊聊天儿,你家老爷好伺候,我家主人脾气暴躁什么的,也是个打听消息的渠道。这会儿贺兰敏之就是问阿三这件事儿。

    阿三皱了皱眉头,有点儿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小的和兵部尚书家的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往来,平日里和他们那个圈子走往的也不是很顺利。这一点少爷想必也是清楚的。”

    贺兰敏之没说话,皱了皱眉头仿佛是在想着什么。

    阿三则是以为招惹到自家少爷了,赶紧为自己辩解道:“少爷,您也不是不知道啊。那批人一贯都是这个作风,平日里拽的跟一副二五八万麻将牌似的,生怕不知道他是从哪出来的。狗仗人势的东西,脖子都快仰到天上去了,根本不拿正眼儿瞧人。”

    听到他这么一说,贺兰敏之到也是笑出声儿来。这话明明就是说的阿三自己,平日里他怎么在下人面前作威作福的。怎么在大街上,闹市里横行无忌的,他也是有所耳闻。这算上福伯,府中的四个管家,就数这个货难说话,也就数这个货不是东西。这不也都是仗的韩国夫人的威势?听着他这么一番数落别人狗仗人势,倒是有一种特殊的喜感。

    听着自家少爷乐了,阿三在外边儿的脸也逐渐放缓了。对于揣测上边儿的心思,他是做到极致了。这几年跟着贺兰敏之,对于他的喜好,怎么能招他喜欢,怎么能让他生气,基本上已经算是摸透了。

    “这我倒是也知道,他们那一脉一向都是这样。不过崔尚书为人很好,平日里也谦恭有礼,到不像是这么个人。没想到府上的管家却是没管教好。”

    这话说完了,贺兰敏之琢磨着不对味儿了。这说兵部尚书不也就是说自己,这变得和阿三一样了,自己数落自己,这滋味,还真是...(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年崔家

    “可不是啥的,平日里小的偶尔见到崔尚书几面儿,从来都是面带笑容,一副温润有礼的样子。跟他们家的下人做派完全不一样,估计就是崔尚书太过于仁厚,让他们在外边儿随意的狗仗人势没有加以惩处。”阿三声音也放小了,毕竟一个仆人说当朝尚书实在是不好。

    “行了,住嘴吧,这话是你能说的吗?”贺兰敏之随口就批评了两句。主仆两人倒是就这这个事儿随意的闲聊起来。

    刚才贺兰敏之所提到的兵部崔尚书,乃是如今朝中仅存不多的山东大姓的高官之一。正是当今山东氏族七家五姓之中的崔家人。崔家可是这天地下站在金字塔巅峰的家族了。山东七家五姓之中就有两个崔家分为清河崔家和博陵崔家。如今的氏族志中为天下公认的一等世家,就是皇家想要与其结亲都被视为一种荣耀。这满朝的文武权贵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娶一个崔家的女子做正妻。世人都以这个为荣耀,普通的老百姓更是那这个当作是一生的追求。

    博陵崔家起源于秦朝,先祖曾经做过秦朝大夫,然后于汉超显贵,得了爵位,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比之弘农杨家的起家历史还要久远,还要有震慑力。世代为官,从秦朝至如今的唐朝,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的时间。历经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变更了数个朝代,他们仍旧居于山东,亘古不变。纵使偶尔式微,可也却从未断绝。

    清河崔家历史同样起源于秦汉两朝,却并没有博陵崔家那般鼎盛,但是至三国曹魏方才兴起。清河崔家先祖曾经做过曹魏的尚书,一直延续至今,同样势力无比庞大,丝毫不逊色于博陵崔家。而如今的兵部崔尚书就是出自这清河崔家。

    曾经有人有过统计,自汉朝起二崔高官显宦不断。光是南北朝之中,就足足有十人问鼎相位。有整整二十六人,获得世袭爵位。当然南北朝时代太过于纷乱,所谓世袭也当不得真。

    但是整个有唐一朝,二崔问鼎相位者竟然整整有二十七位之多。朝野之中五品以上官员多大四百多位,堪为一时盛景。这就是崔家的势力,这也是崔家的实力。

    远的暂且不提,光是近的刚刚一位崔家的丞相离世。就是如今兵部尚书崔余庆的父亲,崔敦礼。这位老大人高祖年间就已经在大唐为官,也曾经盛极一时。历经高祖,太宗,到如今李治年间三朝,可谓三朝元老。最后拜太子少师,赠开府仪同三司。他死之后,本来还在定襄都督府为司马的崔余庆,直接就被李治提升为兵部尚书,成为了当朝权贵之一。

    当年崔敦礼在世的时候,和李治的关系极好,李治也很信任这位老大人,所以他死之后才会如此哀伤。给了崔余庆这般殊荣。但是这位兵部尚书也确实是有才干的,上任几年时间,将兵部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没有任何疏漏之处。而且极为符合高宗的心意,在长孙无忌事件的时候,坚决支持高宗所有的决议。对于武则天,也没有像别的山东氏族一样,持以反对意见。只是碍于身份,始终没有开口明确表示支持而已。

    出身名门,身后有清河崔氏的鼎力支持。又是李治极为信赖的老臣之子,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熬了几年,办事能力有了经验有了,岁数和李义府相近,要是这个时候他能够登上相位,自然是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甚至于会让大家感到很正常。

    毕竟即便是皇帝,也绝对不可能冷落山东氏族太长的时间。这个时候选任一位山东氏族的人出来不是正好儿?朝中的宰相也没有定数,如今仅仅只有李义府,许敬宗,于志宁,许囿师四位。李义府同中书门下,许囿师执掌中书省,许敬宗管着门下省,于志宁管着尚书省。

    可是于志宁年纪大了,不能管事儿了,如今就是早朝都不怎么参与了。许囿师也是一样,虽然比于志宁好上一些,但是终究是行将朽木。四位宰相之中有两位岁数大的都快不能理事。剩下许敬宗和李义府,可都是因为皇后上位的,这也并不符合皇帝的平衡之道。

    所以贺兰敏之猜来猜去,还是觉得山东氏族最有可能的就是将这位兵部尚书送上宰相之位成功搬回一局,让自己输的不要这么惨。同时拿回自己应该有的利益,和皇帝将和。

    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总不能说平白无故的就命令皇上提任一位宰相啊。既然如此就只能走旁门左道了,如今朝中势力最大就是皇后一党了。核心人物就四个,皇后本身不用说,许敬宗是只老狐狸,他不去算计别人已经是阿弥托福了,谁还敢没事儿去招惹他啊。经过长孙无忌案件,这个老家伙已经成功的在朝中塑造起自己的威势了。

    李义府这个人山东氏族没放在眼里,要底蕴没底蕴,得了势还不会为人处世。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但是他毕竟是宰相。用一个宰相换一个宰相,这笔生意武则天会不会做山东氏族不敢保证。而且李义府如今的势力也不小,别没偷到狐狸反惹了一身骚。

    那么剩下的最后一个就只有贺兰敏之了。山东氏族确定武则天一定会保住自己的外甥,而天可怜见,贺兰敏之自己又送上这么一个绝佳的时机,不搞他搞谁?

    贺兰敏之也是自己倒霉,正在人家想要算计他的时候一下子,自己就撞到枪口上了,丝毫没有犹豫。

    至于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他们一直隐而不宣,恐怕是看许囿师,或者是于志宁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崔余庆还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等等也无妨。而且兵部尚书的位置也能在李治离京的时候捞到些切实的好处,所以就等了等`。

    贺兰敏之派阿大和阿二回长安就是给他们一个消息。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清楚一切的事情了,若是再不找自己聊聊,一切可能都晚了。相互制约之下,才导致了如今的状态。(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诡异平静

    皇帝出巡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无比庞大的队伍,数以万计的人。皇室宗亲,当朝权贵,兵丁将士数不胜数。行军队伍慢的可怕,一天能行个十数里二十里路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若是快了,这些个养尊处优日久年深的权贵们可接受不了。他们和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士们可不是一回事,能够一天之内奔袭数十上百里路。要真是那样儿,恐怕从长安到了洛阳,这满朝权贵得到下一大半儿。

    折腾到今天已经整整第十天了,书坊的事情在第七天上就已经结束了。阿大和阿二也已经回来了。果然不出所料,只收回了不到五百本书。长安城每天的人流量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谁买走了《西游释恶传》,也根本就就难以统计他们如今到底在哪儿。只能是高高悬挂起高价回收的牌子,许以买书十倍以上的价钱重新回收回来。这是笨办法,但是如今却也没有比这个更好地办法了。

    阿大阿二带了五本精装的《西游记》回来,其中除了有一本要进献给皇帝以外,剩下的四本,许敬宗李义府和武则天每人一本。本来说想做个人情送给刑部尚书刘祥道一本,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若是真送出去了说不定要招惹出什么样的事端来。贺兰敏之也没再敢提起这件事儿。

    这本书就当是留着给自己一个纪念吧,日后肯定是不能发行了。回收回来的书,贺兰敏之也当机立断的在书坊公开的就全部烧毁了,一本儿也没留下。虽然李治还不知道这件事,或者说他还没想要公开表示他知道这件事了,这本书也算不得是**。但是自己的认错态度必须要好嘛。

    本来是书送回的当天,贺兰敏之就想着直接去找李治认错的。但是给了武则天许敬宗李义府他们以后,三人一致认为既然把柄已经操在别人手上了,那就不妨在等一等。反正也不是什么着急的事情,李治又没亲自询问,等一等也无妨。

    也是怕前脚刚刚跟李治承认完错误,对方狗急跳墙了,直接找了一批道士又在民间把这事儿整大了,弄得李治面子上也不太好看。至于贺兰敏之之前所担心的李治究竟会不会因为这本书严惩自己,许敬宗这个老家伙直接哈哈大笑,否定了这个想法。

    用他的话来说:“大郎如今也未免太过于小瞧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了。只要这件事没有幕后推手,没在民间引起什么巨大的反响,陛下是不会对你有什么惩处的,这你就放心吧。”

    听了他的话,贺兰敏之才恍然大悟,看来是自己有点儿小看自己了。如今已经不是那个国子监的学生了,是当朝正四品上的大臣,是皇帝面前的新贵,是他亲手刚刚提拔的皇后的外戚。怎么会因为这一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事情过分的惩处自己呢。

    按照他们原本的设计,就等到马车行进到洛阳城前的最后一天。若是有人来找,无非就是谈判而已。说是没人来找,说明自己就是杞人忧天了,山东的世家大族根本就没有发现这本书。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臆测而已,那样就更好了,能在谁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直接将这件事情消弭于无形。

    毕竟这《西游释恶传》也仅仅只印了千册不到,其中还有五百多册已经被收回了。在如今的大唐话本儿传奇也不过是刚刚兴起,这章回体的小说说不定并没有引起世家大族的注意。

    然而,事情总是这样出乎意料。

    整整十天的时间,阿大他们都已经回来很久了,山东士族那边儿仍旧没有一点点的动静。此次随王伴架兵部尚书崔余庆也跟着呢,自己让阿大悄悄的已经不止一次的盯过他了,而且让阿三也旁敲侧击的跟催府的下人们都打听过了,这两天的崔余庆根本就没有任何异常的反应,也没有见过任何来自于其他例如说是长安方面的客人。

    这就是说贺兰敏之在长安城搞出来的那么大动静,如今的崔余庆丝毫不知。那山东士族并不是想要让他上位了?可是贺兰敏之实在是想不出来,这七家五姓之中还有谁比他更合适的了啊。其他人或许有爵位,或许有影响力,但是没有再朝中任职过顶级的高官,根本就不再考虑之内啊。

    在仔仔细细的询问过许敬宗之后,另外一个人出现在贺兰敏之的视线之内。这也是山东士族中的人,但是却并不是七家五姓。只不过是一届寒门,但是和七家五姓联系紧密,而且山东士族对他的帮助也是很大的。这个人是唐朝后来的名将刘仁轨。如今他的官职不高,不过是俭校带了一个方州刺史。

    但是此人早在武德年间就已经初涉政坛,在贞观年间曾经被李世民看中。无论是从人品还是能力方方面面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是文武兼修。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也就是因为其能力出众,所以山东士族才在他身上投资这么多。

    然而此人的官运实在是不太旺,而且与李义府有些龌龊。这一点就让贺兰敏之很是为难。若是小小的误会,那无妨,山东士族真是挑中了他为了平息这件事也可以商量。但是李义府这个人,做事从来果决,不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敌人。

    好像是两年前年就因为刘仁轨为官清廉,素在朝臣之中有很多威望。又是武则天打压山东士族的时候,李义府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把人家从给事中的位置上一直给撸到了青州刺史。这还无妨,毕竟青州也算是山东士族的老家了,贬了就贬了吧。

    这还不算完,今年高宗出征辽东的时候,因为海上遇风部下损失惨重。结果偏巧派下去查的监察御史就是李义府的人,自然是不用说了,一番诬陷之后,刘仁轨被一撸到底,啥也不剩了。别说是刺史了,就是个看门儿的小吏也没了。

    索性今年苏定方和他关系不错,提拔了他,如今机缘巧合之下才能勉勉强强的任个方州刺史带了个俭校的职位。但是这个人的能力和资历都是值得肯定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治病倒

    崔余庆他们没有任何的动作,山东士族出乎意料的平静,但是贺兰敏之总是觉得不太正常,心里有点儿慌慌的。他总是不认为自己是杞人忧天了,若是连这么好的机会七家五姓都不能抓住的话,他们还叫做七家五姓吗?

    心里慌慌的,这行动就慌慌的,随着离洛阳城越来越近,贺兰敏之行动就越来越焦躁。在马车里都快有点儿坐不住了,当然也不排除这整整坐了十天有点烦腻。加上越是往洛阳走,这秋老虎反而是越重。天气也热,他心里也急,平日里从来都不生病的身体竟然也渐渐的觉得有些不合适了。

    结果他还没真的生病,这全天下最尊贵的人病倒了。

    这个人自然就是李治了,当传出皇上病倒了之后的消息,满营的人一片哗然。这个满营并不是指满营军士,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资格知道这个消息,也是怕他们趁着皇帝病重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能够知道李治病重的消息的,只有高官们,虽然是在行军过程中,但是他们每天还是要觐见李治的。毕竟要处理很多政事,不是真的出来放假就什么都不管了。那这天底下不就乱了套啦,皇帝甩手不干了,玩儿去了,还带着大部分的大臣们一块儿玩去了,那也不像话啊。

    轮到贺兰敏之的时候,这李治的马车之中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人了。所有的高官除了宰相以外也全都退下了。马车之中还剩下躺在龙榻上还不清楚是不是昏迷了还是睡着了的李治。一旁满脸焦急,忧愁伺候着的武则天。两个白发苍苍的太医正在给他诊脉。还有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

    这个时候是上前见礼吧,生怕自己吵到李治。他要是昏迷了还好,这要是还醒着,不见礼也不太合适啊。正在犹豫的时候,武则天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他到旁边站好。

    “太医,陛下何时才会醒过来啊?”看着老太医颤颤巍巍的诊脉了好长时间也不说话,武则天皱着眉头冷声问道。毕竟药已经用了,李治仍旧是处在昏迷之中没有苏醒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启奏娘娘,陛下这是舟车劳顿,加上暑热难耐,方才火气攻心骤然昏迷。既然药已经用了,如今脉象也逐渐的平稳下来了,请娘娘放心,不出一个时辰,陛下必然会醒转过来。”老太医虽然看上去老态龙钟,好像有些耳聋眼花似的。但是说话声音却是中气十足,丝毫没有因为武则天的冷声而感到有丝毫的畏惧。和上次在宫中看到的那几个不成气候的东西差的太远了。语气之中满是肯定,武则天的眉头也缓缓的放开了,手还是紧紧的攥着李治的手不撒开。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现在距离洛阳城不过两日左右的时间,陛下清醒过来之后咱们就地先休整上几天,不着急。兴许这一路来一天没停,倒是让陛下有些吃不消了。”武则天轻声的说着。

    老太医在旁边儿点头,许敬宗赶紧说:“娘娘说的是,老臣这就前去安排。”说着他拱手就告辞了就退下去了。李义府也一下子蒙住了,这个老家伙跑到倒是够快。不过陛下昏迷,这外臣总是在这儿也实在不太好。而且这陛下昏迷,皇后侍疾,宰相在旁边儿观望。怎么看怎么有种陛下要归天的感觉,也不太吉利。

    “额...那微臣也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许相的,微臣也告辞了。”李义府赶紧弯腰拱手,说着也和武则天告辞出去了。

    这两个家伙都走了,贺兰敏之站着也是尴尬。趁着这会儿打量了李治一下,发现他还却是真是有够虚弱,脸色都已经苍白的没法看了。整个人都不像是一个中年人,这个时候的他还真是没有什么意气风发的样子,也没有了威慑天下的霸气。眉头时不时的无意识紧皱,可见确实是很痛苦。

    其他人不明所以,自然是太医说什么是什么。可是自从李义府许敬宗走了之后,武则天的脸阴沉的难看,贺兰敏之就清楚,这绝对不是太医所说的什么暑热难耐,一路舟车劳顿,倒是的火气攻心骤然昏迷。

    李治这应该是风疾发作了。如今已经是显庆五年的秋天了,按照历史记载的时间来看,这也正应该是李治风疾发作难以理政的时候。武则天的执政路程,也是从这里开始。

    如今的李治恐怕是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风疾会发的这么突然。所以他的平衡之道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布置,如今朝中一共四个宰相,两个理政的全是武则天一派的。若是将政事交给别人,放心先不说吧,恐怕也根本就难以行事。最后还是要屈服于武则天的手下,李治是聪明人与其是这样倒不如直接将事情都交给武则天。

    而且相比较外人来说,自己的媳妇无疑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啊。这天下人即便是儿子都有可能害了自己,可是这女子以夫为天的时代,自己正妻是最没有可能害自己的了。

    看着在床上苍白脸色皱着眉头的李治,贺兰敏之没有感到一丝的担心或者是难受。或许是他的心真的冷到了这个地步,也或许是他知道李治的执政路程才刚刚开始,断不会就这么终结。总之对于李治他是真的没有担心。凭心来说,李治对他不错。

    从刚刚开始的时候,李治对他就不错。九成宫的时候,对他信赖有加而且一见面就赏赐了国子监进学,要知道那个时候就相当于是暗许了贺兰敏之一个前程。就在不久前,刚刚出仕没有丝毫经验的贺兰敏之,李治就大大方方的给准备了一个三品的职位,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爬不上来的位置啊。加上这么多年的圣眷,可以说自己能有今天,有一半儿是仰仗着武则天。另外一半儿就真的是李治的恩赐。然而自己就是对于皇帝这个生物一点儿都亲近不起来,哪怕他是历史上都出了名的仁善帝王也一样。贺兰敏之就是难以亲近。更不用说真的替他感到担忧了。现在他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对于武则天即将执政的路程的憧憬,那样带给自己的好处将会越来越多。(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见好转

    贺兰敏之在李治的马车中整整待了半个时辰,就静静的坐着喝茶,什么话都没和武则天说。他知道,这个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武则天的心一定是乱的,她的心一乱,说什么都是白搭。

    而且李治虽然是昏迷,但是谁敢在他面前胡说八道。鬼知道这些在他身边伺候着的宫女儿太监是不是都是普通的宫女而太监。万一有个什么暗探,贺兰敏之这瞎说上两句,很可能就连脑袋都丢了。

    所以他就在这儿静静的喝着茶水,时不时的用担忧至极的表情看看李治,做出一副李治不醒天就要塌下来的表情,做足了臣子应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当然不是以太子左庶子的身份在这里,他是单纯的以武则天亲外甥的身份陪着。

    他偷偷的用眼神儿瞟了瞟旁边儿王来福,发现这个老太监倒是比想象中的镇定很多。一点而不着急,面容上也没有显得很是担忧。从容不迫的安排着李治身边儿伺候着的人,然后就是默默的站在一旁不说一句话。

    不过贺兰敏之倒是真的发现了,这个老太监时不时看向李治的眼光中,感情一点儿都不比武则天少。可以说已经浓郁到了极致,甚至还惊恐的发现,他的眼神之中满是慈爱之色。一个太监对皇帝竟然会有这种眼光,还真是...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贺兰敏之应该发表意见的事情。待足了半个时辰之后,他站起身来朝着武则天拱了拱手:“娘娘,微臣突然想起来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就先行告退了。”

    作为一个外戚,这个时候若是和许敬宗李义府一样瞬间就离开了,怎么也说不过去。虽然不算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但是怎么说也沾亲带故的,不待一会儿说不过去。但是太医已经说了,李治一个时辰之后会清醒过来,然而如今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贺兰敏之反正是没发现一丝好转的迹象。

    既然风疾之症都能说成是火气攻心,那这清醒时间自然也是可以作假的。若是自己在这里等到一个时辰,李治醒了无妨。若是他真的没醒,出去了怎么和众臣说啊。所以赶紧拱手告退吧。

    武则天看了他一眼:“下去吧。去告诉许相和李相,如今陛下身体不适,朝中大事还望他们两个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处理。今日陛下清醒过来也就不召见群臣了,各守本分就是。”

    不过短短的半天时间,武则天的声音之中就满是虚弱之感。脸色虽然比李治的好看,可也好看不到哪去。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李弘年幼,还远远撑不起大局。政敌也刚刚肃清,准备享受两天好日子了,若是李治就一病不起了,那可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如今的她可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想要代唐为周,她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影响力就足够了。可是李治若是没了,主少国疑,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到时候孤儿寡母的,还不就任人揉捏了。

    贺兰敏之拱了拱手。这样的安排最好,李治如果今天整整一天还清醒不过来,那身体如何还真就是说不准了,到时候压也就压不住了。一天的时间刚刚好。

    “请娘娘也保重身体,微臣告退。”

    “去吧,陛下身体不适,你的事情不妨日后再说。如果这两日有人找你,不用理会就是了。”

    贺兰敏之愣了一下,他知道武则天说的是什么。

    随着李治身体出现问题,很多事情和当时的设想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是一个说平静也算是平静,说不平静也不平津的时候。贸然进行政治交易,恐怕不太好。

    “是”贺兰敏之退下去之后,直接就去找了许敬宗和李义府,正好儿两人在一起。

    “二位相公好。”

    “大郎无需多礼,快说说如今陛下身体如何?”李义府仍旧是一副急躁的样子。他最近好像变得越来越坐不住了似的,不知道是咋回事。

    许敬宗倒是很沉得住气,区区一个皇帝病倒对于他来说还真是算不得什么大事儿。玄武门事变他都走过来了,太宗驾崩他都经历了,这点儿小事还真不叫事儿。

    “李相啊,要沉得住气,莫要如此焦躁。如今你我若是沉不住气,这满朝文武该当如何啊?”笑呵呵的说了两句,虽然是心平气和,但是贺兰敏之一下子就听出不对了。这是把自己摆在前辈的身份上,在批评李义府呢啊。

    若是两人关系依旧,这当然是无妨。可是如今这样儿就有点儿故意恶心李义府的感觉了。两人如今的身份级别等同,许敬宗拿出一副前辈的架势李义府当然不满意了。

    不过他倒是也不是那般不明事理,只是冷哼一声,没有出口反驳。看到他这个样子,许敬宗仍旧是笑呵呵的不说话,但是贺兰敏之却从中看见了得意。不论怎么说李义府终究是不如许敬宗的,骤然显贵始终是没有积累,如同浮萍一般啊。不过老爷子这火气也是挺大,这么大岁数了还斗什么啊。

    “许相,李相,下官在陛下龙驾中待了半个时辰,陛下始终未曾清醒过来。不过据太医诊脉,应该是已经好转,估摸着再有半个时辰就能醒转。皇后娘娘口谕,说是今日陛下身体不适就不接见众位大臣了,请各位各安其职,两位相公总领朝中大事。”传达了武则天的意思之后,贺兰敏之也悄悄地将李治如今的状况泄漏出去了。

    始终未曾清醒,就是隐晦的告诉他们,李治恐怕是不太好,一个时辰之后恐怕也醒不过来。太医的话也说了,但是两个都是人精,谁不明白太医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儿啊。

    两人听了这话,均是皱着眉头。李义府看了看许敬宗,示意让他拿个主意。

    许敬宗愣了一会儿:“皇后娘娘处理甚为妥当,我等遵命就是。待会儿老夫亲自去见见薛将军,一切照旧就是。”

    两人也是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他的这个说法。

    不知道是历史偏颇了,还是怎么样。反正自从九成宫之后,本该征战沙场的薛仁贵,被李治留在了京师,始终不曾外派委任。不过这不是说就不信任了。李治将千牛卫全部交给了薛仁贵执掌,每每出离京师,负责护卫的一定是他。这就是极大的信任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六章 户部之难

    正在许敬宗李义府贺兰敏之三人在商量着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兵部尚书崔余庆的马车中来了客人了。

    “哈哈,余庆兄,好生悠闲啊?为兄这可是看你一点儿不着急不着慌啊。”笑声爽朗,听上去就让人觉得很是舒服。此人轻轻的撩开崔余庆的门帘走进了马车。

    武则天已经下令,全军停车,不再前行了。所以所有人的车驾都是停住的,准备安营扎寨了。

    崔余庆这会儿正在马车之中抚琴,琴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不过可见其抚琴的水平还是异常高超的。听了这声音之后,他轻轻的停下手,抬起头:“维德,怎么出来数日,今天有兴趣来为兄这里坐上一坐啊?”

    只见来人,一身青衫也未着官袍。同样是四十左右的年纪,看上去比崔余庆小不了几岁。不过到是没有他长的那般文雅,反而是平白生了三分霸气。

    “这几日舟车劳顿,就是我也感觉有些吃不消啊。每日里除了公事儿恨不得就是躺在车中,这不是今天才得闲出来看看兄长。兄长莫怪,莫怪啊。”

    “无妨,车中简陋,随便坐吧。”说着,将手中的琴轻轻的拿到一边儿,认认真真的摆放好。方才回过头来和来人继续攀谈,崔余庆是爱琴之人,这一点儿大家都清楚,所以也自然是不会计较。而且两人一举一动均是温润有礼,这一起一落一站一坐之间仿佛都是培训了好多年一样,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却异常舒服。

    两人都一样,身上带着若有若无的书卷气。同时还有着常人难以看见的一种高傲,这是出自于身份的高傲。他们都是山东七家五姓,是如今这大唐之中比之皇室血脉还要高端的世家。他们怎么能不高傲,他们的血统怎么能不让他们觉得骄傲。他们这诗书传家的气质,怎么能不让他们觉得自己高出别人一等。

    轻轻的给这个叫维德的人递了一杯水过去:“马车之中无法煮茶,维德就将就这喝吧。若是你再晚来上半个时辰左右,怕是这帐子就能搭好了。”

    “兄长客气了,这白水一样。”

    此人姓郑,名朗,字维德。乃是这荥阳郑家支脉一人,如今在朝中坐着户部左侍郎。荥阳郑家在山东氏族之中,没有博陵崔家,清河崔家那般的名声远播。也没有范阳卢家那般的张狂不可一世,不过实力却也从来不可小觑。

    “如今户部如何?出来这几日消耗不少吧?”崔余庆笑呵呵的问着。

    一说起这个,刚才还显得很是豪迈爽朗的人一下子就变得有些咬牙切齿了起来。

    “兄长还好意思说?你们兵部就会开口要钱。好像我们不给就是滔天的罪过一样,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我大唐如今的是国力昌盛了,可是这家大业大的哪不是钱啊?东西南北就没有一处安生的,四面八方都有小战争,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点儿弟弟我自是知道。可是其他的呢?甲胄,兵器,饷银,马匹这哪一个不是钱啊?”

    崔余庆看着他这个样儿,再听着这些个牢骚,瞬间恨不得砍死自己。没事儿的跟这个玩意儿说什么钱啊,荥阳郑家本身就是诗书传家,但是生意也是做的七家五姓之中最好的一家。就是这个有点儿守财奴的性格,历代都是如此。

    刚想开口打个岔,结果郑朗喝了口水接着说:“就这还不算,陛下这一年哪儿在长安待着了?陛下出巡这些个钱,哪一项是小数目啊?别的就不说了,就说你这个兵部从我这而拿走了多少钱?兄长自己数数吧。看着门口儿外边儿的这些个将士们,我的心都在滴血啊。”

    他说的到是有点儿夸张了,崔余庆也没人住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

    “不至于不至于。你这话也就再为兄这儿说说,可别出去瞎说。若是传到薛将军耳朵了,说你闲他的兵花钱多,他还能饶了你?”

    “不是我要说啊,实在是大实话啊。你们都张嘴就要钱,你们不知道这户部日子难过啊。每年赋税收入就那么点儿,抛出用于百姓的,百官的,陛下的,皇室宗亲的,各位爵爷的,能给兵部的就那么点儿。你们是年年不够,我们是年年亏空啊。别的不说啊,就那个明光铠,说实话,兄长你说若是到了战场上它有个什么用处?死贵死贵的每年产那么多,无非就是个好看而已嘛。”说着拿起茶杯又是满饮了一口水,刚想要接着说,崔余庆趁机赶紧拦下了。

    好嘛,这要是让他接着说,非得说上个一天一宿不可。如今的户部尚书岁数也不小了。这户部可以说就算是他这个左侍郎说了算了,若是凭着资历和政绩,上个户部尚书也是可以的。可是老尚书还没有乞骸骨,自然也不能上。而且武则天一系对于山东的打压也是让他迟迟不能在进一步的原因。

    侍郎不过是正四品上的官员,与贺兰敏之如今处于一个级别上。他可是熬了一辈子还死死卡在这儿难以寸进,然而贺兰敏之一出仕就是正四品上。

    “行行行,日后为兄一定多多控制兵部财务,争取每年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就不多要了。你今日不能是没事儿就为了来找我发发牢骚吧?”

    郑朗这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赶紧不好意思的一笑。不过却也不着急说那件事儿,朝着崔余庆拱了拱手:“小弟就多谢兄长了。兵部算是这六部之中油水比较大的部门了,每年的很多钱都是不翼而飞啊。若是这笔钱能小一些,也算是给小弟省了不少的事情,多谢兄长。”

    崔余庆眼神儿都愣了,不必要的开销可不是说的这些啊。这些个可不是他区区一个兵部尚书能够阻挡的了得,这要是答应了还了得:“停,莫要着急谢。有些事情不是为兄推辞,实在是想少也少不了。为兄只能从自己的手里尽力而为,可别想着坑我啊。”

    “这一点小弟清楚,兄长能控制着一点儿,户部已经是感激不尽了。”郑朗本来的有些喜感的话说到这里,两人对视一眼都是觉得有些难受了。可是这千里做官只为财,莫说是别人就是自己也不是那么干净,还哪有脸说别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 嫉妒之心

    其实官儿做到如今这个地步,一个尚书,一个侍郎。还有什么事情看不明白,看不清楚的。只是看清楚了,也就越发的难以接受了。却也无力改变什么,人就是这样,谁不贪?谁也不能不贪。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不假。可是这千里做官只为财也是真的啊。不能每一个人都做圣人,不能每一个人都不用吃饭了,不用养活家人,不用照顾家族了,不贪又能怎么办呢?

    别看郑朗作为户部侍郎在这儿喊冤叫屈,发着牢骚让别人不要贪了,让崔余庆限制着兵部要少贪一些。但是崔余庆心里清楚着呢,自从这个家伙上了户部侍郎之后,虽然是政绩显著,但是老尚书逐渐的被架空,右侍郎也根本发不出力来。这偌大的户部每一年不知道要无声无息的给荥阳郑家带来多少的好处,自己兵部这点儿油水儿,能够比得上荥阳郑家每年拿走的一半儿就已经很不错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从大家族出来的。这家族为什么要费尽心机的培养你,为什么要倾尽全力的支持你?那是因为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就是该你反馈给家族的时候了。对于家族子弟来说,摆在第一线的永远不是国家,甚至都不是自己,就是背后那个庞大的家族。

    只要家族昌盛了,就是这个国家亡了,也不是没有机会。这么多年来,亡了多少个朝代了,家族不依然毅力在那里,未曾动摇吗?当然没有人希望看到乱世,那是要死人的,要流血的,和平年代大家互相攫取一些利益,维持着国家发展,这才是大家族的生存法则。

    只要家族昌盛了,甚至他们自己献出生命都是可以的。因为家族昌盛了,自己的功勋势必会被记得,自己的子嗣会因为自己的功勋得到培养。最不济的也能舒舒服服的活过一辈子,这不就是封妻荫子了吗。

    国家,国家。没有家,要这个国有什么用处?

    崔余庆和郑朗相视无言,每每说到这里都是一个死结,解不开的死结。但是两人都不是非常人,也没必要去思索这些解决不了的,无意义的事情。不论怎么想的,事情总要去做。多想,也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维德啊,唠唠叨叨的说了这么半天,你到底是来找为兄有何事啊?”崔余庆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然后又继续问道。

    郑朗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是真的又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其实这事儿才是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清河崔家和荥阳郑家关系不错,但是两人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郑朗才不会闲得没有事情非得上崔余庆这儿来串个门儿。

    “这次小弟前来是有件东西要送给兄长。”说着神秘的一笑,然后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书,轻轻的递了过去。

    崔余庆伸手接过来,都没用翻开书看其中的内容,光是五个大字的书名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西游释恶传》

    他皱了皱眉头,轻轻的翻动了两页书,也不抬头看着郑朗:“族里边儿决定了?”

    “是,本来是想直接将东西交给你的。但是近几****应该也发现了吧,你这边儿不太安静,所以就找到我了。”郑朗看着崔余庆,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嫉妒,语气也比之前冷了一些。

    容不得他不嫉妒,都是山东士族出来的。一个是尚书,一个是侍郎。一个名符其实的掌控着兵部,一个暗地里掌控着户部。其实若是拼起实力来两人并不差这什么。就是因为老尚书还在,自己缺少个名分。就是因为横空出世一个后党,自己这些年都未有存进。最后连一争的机会都没有,就输给了崔余庆。

    容不得他不嫉妒,这本书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这就是一尊相位啊,不论是成与不成,总是一个机会。哪怕就是失败了,这也是实力的一种认可。这不光是一个家族的认可,而是整个山东士族,七家五姓大大小小的家族一致认可。

    虽然说山东的人做宰相的不少,可是相比较那庞大的基数来说,也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在内部也满满的都是竞争,甚至有诡计阴谋。有人的地方从来就不缺少斗争,只不过形势所迫,他们必须团结一致对外而已。

    郑朗心里不舒服,自己也拼搏了这么多年,若论起才敢,论起水平,他自认什么都不输于面前的崔余庆。甚至自己比他在朝中打拼的时间还多,就是因为他父亲深得陛下看中,他就能骤然显贵。就是因为自己时运不齐,就注定只能看着一尊相位落入他人之手而无可奈何。

    “我知道这几天我这儿不太安静。恐怕就是这位吧?”说着晃悠了自己手中的书一下,抬起头看向郑朗。

    此刻的郑朗,无论是脸上还是眼中都透露着欣喜,仿佛真的为崔余庆高兴一般。而且这笑容之中带着一丝豪迈的感觉,做官这么多年,做善于的就是伪装,他从未失败。

    “年纪轻轻的,虽然传说中多智多谋,但终究是少年心性,难堪大用。”郑朗冷哼一声,摇了摇头满是对于贺兰敏之的不屑。

    就像是普通的寒门士子嫉妒他一样,他也嫉妒贺兰敏之。当然不是从身份或者是血脉上,荥阳郑家的血脉足够让他自傲了,不用嫉妒谁。他嫉妒的是这能够轻而易举的就得到四品官的机会。年纪轻轻丝毫没有才干,刚一出仕就是正四品上,和自己一样的品级。甚至还有传言,皇上想要赐给他一个从三品的左侍极。若是让这黄口小儿站在自己的头上,自己还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啊。然而这些话,郑朗绝对不能宣之于口,只能在心中腹诽,在同是一个阵营的崔余庆面前说上几句表示不屑的话。

    “非也,此人既然能以弱冠之龄深得皇后信任,就说明必有出奇之处。而且这长达数年的争斗你也不是没看到,坊间传言,此子甚长于大势。而且善于识人,可以说于李相许相都有举荐之恩,且不可小看于他。”崔余庆到是显的很郑重,眼神之中提起贺兰敏之也没有丝毫的轻视之色。

    此人沉稳,性格一向如此,所以能够执掌兵部不出任何差错。(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监刁难

    平心而论,贺兰敏之是真的没有得罪郑朗。对于打压山东士族的主张也不是他提出来的,不过是大势,不得已而为之。切蛋糕嘛,必须要挤走了别人才能切得更大一些。

    这位户部左侍郎,贺兰敏之如今得了官职也不过就几天时间,就是想要得罪他也没有机会。但是人心就是这样,你得不到的,或者说你经过努力得到的。别人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自然而然的就会升起无限的嫉妒之心。这种恶感是没理由的,就是厌恶。

    还好听了武则天和许敬宗的意见,若是真的做了三品左侍极,不知道要得罪多少这文武官员。

    “呵呵,长于大势者,必疏于小节。”郑朗冷笑几声,然后指了指那本《西游释恶传》:“就像这个东西,写的是真好,可是其中几个细节就足够让这本书毁于一旦咯。”

    这回崔余庆倒是没有反驳,他也是这样认为的。精于细节者,必定疏于大势。长于大势者,必定疏于细节。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必然都会有着自己的缺点。若是没有缺点,那也就不是人了。

    崔余庆翻了翻这本《西游释恶传》:“这本书写的是真好,可惜啦。”缓了缓又接着说道:“族里已经确定了吗?不是说好的,在等等,等这次的事情完了到洛阳之后再说嘛。”

    “本来是这样设想,但是贺兰敏之已经发觉不对了。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点醒了他,前几****的两个贴身仆人回返长安,将拓印的《西游释恶传》已经收回近半,而且当机立断全部烧毁一本不留。族里觉得若是让他找到机会和陛下主动说明,我们可能就失了先机。倒不如赶紧了解,反正兄长的积累已经不少了,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然而崔余庆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是自己一生的大事儿。若是这次都不成,将来有没有机会可就说不定了。他还是很慎重:“今日陛下突然热疾,族中毕竟不知。事情会不会有所变化?”

    关于这一点,郑朗也是心中有所忐忑。毕竟刚才他们去探病的时候李治仍旧会昏迷不醒,太医说是热疾可是看着苍白的脸色还真是不太好说。若是李治的身体真出了什么问题,这本书还能不能当做筹码?他也说不好。

    “这...陛下突然生病昏迷,倒是难以预料。事情还真是不太好说,兄长这么一提醒,小弟也是发现不太对了。”

    正当他们两人在说着话,车外边崔家的侍者说道:“老爷,有宫中内侍前来,请老爷下车。”

    “好。”崔余庆什么都没说,赶紧答应到,郑朗也陪着赶紧下去了。

    来的到也是宫中的老人儿了,一向干的就是着传旨的活儿。一看郑朗也在,赶紧笑呵呵的说道:“哎呦,郑侍郎也在啊,那好咱家就省的再往您这儿跑上一趟了。传皇后娘娘口谕,陛下已然醒转,太医诊脉已然无妨。不过仍需静养几日,今日就不召见众位大臣了,明日若是有事再行商议。一应朝中大事皆有李相许相两人共同协理。”

    “臣等尊旨。”两人弯腰示意之后,崔余庆赶紧让管家递了个香包儿过去。

    “刘公公看看这个,山东那边儿的香气儿,不浓不淡的好闻这呢。”说的很是隐晦,但是大家都清楚,这就是例行的打赏。对于宫中的这帮阉人,其实这七家五姓就没有一个看得起的,若是以前想要从他们这儿拿走点例行的赏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没事儿奚落这传旨太监两句就算是好的了,鼻孔朝天,下巴颏看人。然而如今这朝中形势变了,仅剩的这么几位山东的人也是得夹着尾巴做人。这宫中的小人是能少得罪一个就少得罪一个吧。

    “嘿嘿,咱家啊就好这山东这边儿的花包儿。不光啊这香气儿好,就是这绣花儿也漂亮,嘿嘿。”老太监说着拿过了香包儿放在鼻子前陶醉的嗅了嗅。然而除了银子的味道,什么也没有。

    这银子在市面儿上虽然是流通的不多,但是打赏这些太监们,若是用铜钱儿还真是不行。能用的东西就只有两个,就是金子和银子。银锭子和金叶子来打赏,你总不能举着一个盘子上边儿有一贯一贯的铜钱吧,先不说好看不好看的,太监们也带不回去啊。

    这姓刘的老太监在这儿嗅着花包,还赞美了两句。崔余庆和郑朗哪能不明白他是个什么意思。

    “快,既然公公喜欢那就再给公公拿两个。”崔余庆朝着管家命令到,然后回头朝着太监:“嗨,您瞧我这记性。这回出来啊,就带了这么几个,若是公公喜欢啊,说什么也得从山东多带几个回来。等下回啊,一定给您想着。”

    等管家给了刘太监之后,他才笑呵呵的上马走人。身子转过去的那一刹那,脸上的笑容完全消失。平日里山东士族得势的时候,没少给这些阉人罪受,这会儿失势了他们还不好是好趁机揉捏揉捏。太监素来记仇的,有仇从来不会轻易忘掉。

    “呸,什么东西。”等到他骑马走远了,郑朗狠狠的朝着地上呸了一口,怒喝了一声。对着这些阉人笑,他觉得浑身的血脉都像是侮辱了一般难受。但是这会儿的他们却没什么办法。

    看到这太监的样子,郑朗突然之间想开了。山东必须得有一个人进位宰相,否则连这些贯会攀高踩低的阉人都学会刁难自己了。若是放在几年前,真是让他们吃熊心豹子胆,他们也不敢如此为之。什么嫉妒之心,什么争夺不服,在这种外人的欺侮之下都得压下去。

    自己可是七家五姓啊,怎么能让这区区一个阉人给小瞧了呢。

    崔余庆看了他一眼,轻轻地摇了摇头:“走吧,进车接着说说,唉!”这些日子在朝中是越来越艰难了,必须要想办法破局,破了这个属于七家五姓,属于整个山东的僵局。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崔余庆也仿佛下定决心了一般,眼中的光芒一下就绽放出来。

    七家五姓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之所以能够显贵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这一代代如同郑朗,如同崔余庆的人在支撑着它的精神不倒。(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九章 此章无题

    对于如今的朝中大事,无论是民生,财政,还是军事,官员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贺兰敏之是全部都很模糊。若是让他和李义府许敬宗两人一起商量这家国大事,他是真处理不了。

    这也怨不得他,大唐的民风实在是太过于开放了。政治更是这样,就连街头的庶民都可以议论宰相的得失,议论皇帝的过错。这就是当年唐太宗所说的,不以言论罪。

    但是清谈是清谈,实干是实干。清谈,谈论的都是一些没有实际性的东西,不过是高谈阔论而已。实干则是要自己亲身经历,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去处理才能得到经验与教训。

    在国子监中,贺兰敏之倒是学了不少治国之策。但是他毕竟是久在朝混迹,自然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不过是没有用处的理论而已。或许到了一定层次上,这些理论能够发挥出实际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个还远远没有自己执政经验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纸上谈兵。

    即便是他认真的学了,若是拿出来和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说道说道,那就是贻笑大方。国子监中教授这些所谓的治国之策的博士们,他们都没有亲自的去实践过,他们教的东西自然也就更是空中楼阁一般。

    如今好不容易出仕了,他倒是有心跟着许敬宗这只老狐狸好好的学学。可是旁听了一刻钟就听不下去了,两人都是从最基础的说起,一件一件安排的井井有条,可是贺兰敏之却一点儿都没有经验,这下层最基本的事情他一个也听不明白。

    所以就朝着两人拱手告辞了,一边儿走下定决心要好好的做好太子左庶子的事情。这个相当于太子秘书的活计还真是一个历练人的位置,不过就是太子年幼方显不出什么。再等上两年,等太子可以建国了之后,这个位置可就是举足轻重,对于国家大事也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了。

    骑着马慢慢悠悠的朝着自己的马车走去,远处看见贺兰敏之就觉得不太对头了。阿三仿佛是在和谁攀谈,而且是站在自己的车架前边。按照常理来说,这就算是很不恭敬的举动了,虽然自己不在。皱着眉头来到马车前。

    阿三本来正在说着什么,一看贺兰敏之来了赶紧住嘴,看着他说道:“少爷,这位是崔府的管家,特意奉了尚书命令晚上请您过去宴饮,您看?”说着,他还故作出一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表情。

    贺兰敏之斜眼看了他一眼,然后又打量了一下崔府的来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很是忠厚老实,不过常年养成的一种傲气让人看起来还是很不舒服。现在脸颊微微泛红,额头也有了一丝汗迹,估计是没少和阿三扯皮。看着脸上带着的一点儿不自然,应该还是吃亏了。

    “可是清河崔尚书?”贺兰敏之也没下马,直接就在马上看着他,居高临下的问道。语气之中满是不耐之气,对于这些个始终没把自己身份摆正的下人,他实在是没什么心情和他们说话。清河崔家是赫赫有名,可是这些个家仆算什么东西。而且正是在贺兰敏之认识到了自己不足的时候,心情还挺差,他算是撞在枪口上了。

    这一副鼻孔朝天质问的语气让崔家的这位管家几乎瞬间就忍耐不住心头的怒火了。我堂堂清河崔氏请你宴饮竟然还敢用这个语气说话?若是平常人,这管家绝对上去两个耳光。但是现在却也不得不忍耐,这位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

    “小的见过大人,正是我家老爷。”管家低头拱手。

    “我自问和崔尚书一向无甚往来,为何偏偏今日请我宴饮啊?”贺兰敏之看着他,像是要追究个到底,否则就不去的架势。

    管家低着头,牙都快咬碎了。他是想暴起怒喝,我清河崔家请你是给你脸,你还敢不去了不成?

    “这...老爷没有交代下来,小的也不知原因。还请大人见谅。”低着头,胸膛一起一伏的,还真是难为他了。做到崔家的管家这个地步,家中也不会有主子刻意为难。外边儿身份低的人都是捧着供着,身份高的人也都会给清河崔家一个面子,像贺兰敏之这个居高临下,满是不屑的语气说话的还真是不多见。

    “呵,倒是我糊涂了。一个下人怎会清楚这些,回去告诉崔尚书,过些时辰定去赴宴。”说罢,贺兰敏之将手中的缰绳朝着阿三一扔,翻身下马。竟是看也不看管家一眼,双脚一垫就上了马车走了进去。

    管家的牙都已经快咬碎了,但是还得勉强保持着微笑:“请三管家记得提醒大人,莫要误了时辰,我就先告辞了。”

    “放心,我家少爷一向准时,用不着提醒。”阿三也仰起头,牵着飞雁走了。

    崔管家看了他们两眼,狠狠地吸了两口气,朝着崔余庆的马车回去。

    等他走了没多久,阿三在旁边儿乐得直拍手:“哈哈哈,大哥二哥,看见没有?咱们少爷这姿态,让他再敢鼻孔里看人,好像谁都不如他们崔家似的。一只狗而已,忘了自己的身份了。”

    阿大阿二倒是没什么,他们平日里接触七家五姓的人还不是特别多,所以只是笑笑不说话。贺兰敏之的声音从车厢中传出来了:“日后见到崔府的管家,把关系缓和一下。给他个颜色看看出口气,让他记住了咱们也不是都得看崔家的脸色吃饭就行了。得罪人没必要得罪狠了,往后这形势恐怕和崔家的关系还断不了。你拿捏好分寸。”

    他也是怕阿三一时之间看不清楚情况,真把清河崔家的管家得罪狠了。不是怕,但是也没必要找事。毕竟崔余庆很可能借着这个机会上位,若是他得了宰相,崔家的势力势必会有一个时间段儿的增长,不要把机会折在这些没有用处的意气之争上边。

    虽然贺兰敏之看不见,但是阿三还是点了点头:“少爷放心,这点儿分寸小的还是能拿捏的好的。就是您在后头给我撑腰,小的这个胆子一向是小,还不敢得罪崔家呢,哈哈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 赴宴崔家

    傍晚时分,日薄西山之刻,贺兰敏之收拾了一下自己,带着阿三缓缓的朝着崔余庆的马车走去。

    不知道为什么武则天说,如果山东氏族接近自己,让自己暂时不要理会。但是贺兰敏之相信,自己的姨母是不会害自己的...最起码现在不会。李治如今还处于昏迷之中,自己虽然能够感觉的到一种属于武则天时代的来临。但是终究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任何具体的谋划,暂时也还看不出来皇帝的昏迷,对于这个朝堂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过李治昏迷不醒,崔余庆立刻就忍不住了想要接触自己,那就说明其中一定有一些自己想不通透的事情。但是既然武则天想透了,那也就无妨了。

    这山东氏族就是硬气,想和自己谈生意,虽然是自己有些把柄被他们捏在手上,但是竟然就叫了一个下人来宴请自己,都不亲自前来说上一二三四。平心而论,他们是有这个底气。他们下了个请帖,让贺兰敏之去赴宴,贺兰敏之就得去赴宴。要说是拒绝,自己还真是不敢。

    最关键的是,心里边儿竟然还没有丝毫的对自己的不屑之情。这天底下敢拒绝崔家宴请的除了皇室某些个无法无天的公主,王爷,和敌对的关陇氏族以外。就是如今的许敬宗李义府也没这个胆子,或者换句好听的,是没这个交恶的必要。

    他们或许胆敢不去赴荥阳郑家的宴,或许敢扫了范阳卢家的面子,也可能不给赵郡李家面子。但是这崔家,确实还是真心不敢。不要问为什么,这就是一千多年来的底蕴,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

    贺兰敏之走到了崔余庆的帐子前边儿,行军都是用帐子的。就算是李治也不例外,晚上的时候大多都是睡在帐子中。这个等级规模也是有严格限制的,尚书和侍郎,宰相的就是差着档次。贺兰敏之自己的应该就是最低级的了,出来的时候他还只是个白身。现在虽然得了官儿了,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给他。

    他的身影刚刚出现在帐子前边儿,一直在门口儿等着的管家就朝着他拱手施礼,然后屋中就走出来两个人。一个身着白色胡服,一个身着青色胡服。说是胡服吧,山东的和关陇的还是有着区别。山东的就比较宽大一些,袖子也不那么紧身。关陇的就是完全紧身,十分便于骑马运动。

    这就体现了两种文化上最本质的差异,贺兰敏之这么一个不知道算是那边儿的人,穿着上倒是有些偏向于山东。他的衣服大多是以白色为主,偏于宽大,也较为舒适。因为平日里也不怎么做太多的运动,不像是关陇那边儿的人闲不住。

    两个人看起来是并排而行,但是还是能够分得出一前一后的。白色衣服的微微靠前,青色衣服的微微靠后。不过两人之间的差距竟然连半步都没有,若是不仔细看的话还真是难以区分。尤其是青色衣服的男子,身材比较魁梧,两人行走不看脚步的话,就是并排而行。

    在普通人之间或许没什么,但是在政界这个是很有讲究的。若是两人并排而行,说明身份地位等同。若是微微错后半步,说明这是地位相差一级。若是错后一步,说明这就是下属。若是三步开外,这就意味着身份差了很多了,根本不算是近身。

    这两人这个步伐差距贺兰敏之倒是很少见,不过他微微一笑,眼中的深意一闪而逝。

    “常住来了?快快里边请,里边请阿。”白色衣服的男子是崔余庆,青色衣服的男子自然就是郑朗了。这毕竟是整个山东的事情,不仅仅是清河崔家的事情。自然不能让崔余庆一人出面,否则将来的功劳可就算不得所有人的咯。

    “下官见过崔尚书,见过郑侍郎。”恭恭敬敬的施礼,挑不出一丝毛病。但是无论是从哪个方面上来说都体现着一种生疏。贺兰敏之从来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更不是一个不记仇的人。从武元庆,武元爽的下场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山东氏族联起手来阴了他一把这件事儿,虽然他嘴上对任何人都没说过,但是心里可计较着呢。这回武则天放话让不用着急了,不好好的拿着点儿,都对不起刚开始的担惊受怕。

    “好好好,私人宴请哪来的这么多礼数,快入座吧。”崔余庆赶紧上前一搀贺兰敏之,然后带着他就走了进去。

    行军路上,就是崔余庆也根本不可能带着些什么侍女啊,过多的仆从啦。除了管家以外来来往往的就都是那么几张面孔。上的也都是普普通通的菜色不值一提。

    崔余庆端起手中的酒杯:“之前虽然总是听闻大朗,但是久闻未曾一见,今日见面实在是甚好,甚好啊。满饮此杯,今日之后你我就算是相识了。”

    郑朗也面带笑容的举起手中的酒杯,两人看着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自然也不能说别的什么,他也是满心腹诽,是久闻不能得见吗?明明是你们两个根本没拿我当回事儿,当个孩子后辈看了,自然见不到。

    “得见二位,实在是荣幸。日后同朝为官,还望崔尚书,郑侍郎,多多提携,多多提携。”说着,也举起手中的酒杯满饮而下。这就是朝堂,很多事情不是在公堂之中谈成的。在酒桌上,更好说事儿。

    “来来来,我也敬大朗一杯。陛下已经下旨,封你为太子左庶子,日后也算是同朝为官了。大朗这一出仕就是正四品上的品级,可算是羡慕死老哥我咯。”郑朗第二次举起手中的酒杯。一开口就以老哥相称,想要把关系瞬间拉近一些。

    “您如今已经是三品有望,小子这四品怕是要熬上些年了,不过是得了皇后娘娘庇荫,太子殿下关爱,算不得数的,算不得数的。”你夸夸我,我夸夸你,大家心里都舒服。好话也不要钱,多说上几句又有何妨?

    “如今正在路上,待的到了洛阳安顿下来之后,大朗的烧尾宴可是非得请我们两个去不可啊。”崔余庆笑呵呵的说道。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二位能够赏脸,小子求之不得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相谈甚欢

    在场的三个人都是人精,既然是抱着诚意来谈生意的,气氛自然不会弄的很僵。就算是贺兰敏之下定决心想要拖延一二,也不会和这两个人交恶。毕竟朝中真正处理大事的就是这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若是一下子将兵部和户部都得罪死了,日后这活儿还要不要干了,这官儿还要不要当了啊。

    就是兵部暂时没什么交集也就算了,可是户部可是所有人的命脉啊。别的都不说,每年的俸禄都是出自户部手里,谁给你发钱,你看着谁还不老实点儿,不是自己找死。

    满饮了第二杯之后,崔余庆顺手就举起了第三杯酒。这也是官场的规矩,或者说是宴饮的规矩。就是皇家请客,这前三杯酒也得是主人亲自礼敬来客。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免俗,大宴群臣的时候,也得一杯敬宗室,一杯敬功臣,一杯敬文武百官。

    这最后一杯酒也是有着说道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人才放在最后一杯酒上。皇帝的最后一杯酒,都是敬文武百官,在殿群臣。哪怕一个人的功勋在大,能力在强,毕竟也托不起整个朝廷。这所有的官员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巨大的王朝。

    崔余庆嘴角含笑,举起第三杯酒。就在贺兰敏之猜测他是不是想要开始说正事儿的时候,他突然开口

    “今日陛下突然染了疾病,骤然昏迷。按照正理你我臣子当绝不应该于今日宴饮。但是不多时前,皇后娘娘口谕,陛下依然醒转,身体无恙。此乃我等做臣子的喜事,这也是我大唐的喜事,陛下有惊无险,真乃天佑君王。如此让我等着第三杯酒敬告上苍,护佑我大唐,护佑陛下,吾皇万岁。”

    看着他慷慨激昂的发表了这一番讲话,贺兰敏之斗不由的在心中直拍手称好。其实他心里也觉得今天出席这个聚会不太好,毕竟李治还处在昏迷之中。就算是对外已经说好转了,可是日后若是传到他耳朵里,也难免心有芥蒂。

    毕竟自己刚刚昏迷,臣子还有心情宴饮聚会,放在谁心里谁也不痛快。

    这么一番演讲,就是日后传到高宗的耳朵里,也只会有高兴,而不会有芥蒂了。自己昏迷清醒之后,臣子竟然还不望举行宴会庆祝一番,真是忠君爱国啊。

    贺兰敏之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崔余庆,看来以前还是小看他了。光是这份儿谨慎的姿态,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若是说他心里边儿真有高宗...打死贺兰敏之他也不相信。

    无论是山东还是关陇,所谓的忠君爱国不过是说说而已罢了。学会文武艺,售卖帝王家。朝廷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与平生抱负的地方。皇帝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售卖的主顾而已。他们的根基在家族,养着他们的不是这偌大的国家,而是他们那个家族。

    所以在大唐,或者说再向前一些朝代,很少出现什么后世那种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的为国尽忠。这一番忠君爱国,不过是一场政治作秀,将这次宴饮所能够带来的任何危机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杯酒下肚,三人的脸颊都有些微微泛红。其实唐朝的酒度数不高,比之啤酒也强不了太多。但是这骤然饮酒,喝得有些急了,自然而然的就上了头。不过完全不影响神智也就是了。

    “来,莫要只顾着饮酒嘛。大朗也用些菜,这路途之中实在是简陋莫要介意。”崔余庆放下酒杯招呼着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点了点头,悄无声息的用着菜,一句话也不多说。

    郑朗和崔余庆对视一眼,均是有些无可奈何。他们两个已经将态度放的很低了,把贺兰敏之都摆在平辈论交的地步上了,他就是不接话这事儿就不太好处理了。他们也在不断地试探着对方的想法。然而这根本就什么都试探不出来嘛。

    “兄长这酒宴未免过于寒酸了,正好今日小弟出门猎了几只兔子回来,让人拿过来烤烤也好。”郑朗豪爽的一笑,然后对着身边儿的管家一挥手。

    这回贺兰敏之倒是有点儿惊讶了,毕竟山东人崇尚的都是诗书传家,讲究的都是孔孟一套。很少有精于骑射之人,君子六艺也被他们选择性的抛却了一些。这郑朗执掌户部,竟然也精于骑射不成?

    “哦?老哥对于骑射有所涉猎?”

    “哈哈,大郎莫要以为自己年轻气盛,就看不起我等中年之人啊。若是比起骑马射箭来,你可未必是老哥的对手。”郑朗语气之中满是自得。崔余庆则是显得有些无奈,或许自己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

    对一个少年完全用的是政治老油条的处理方式,想来也不会成功的。少年人有少年心性,当然要用别的办法。然而他不知道,他的手段贺兰敏之不是没看出来,只是不想搭理晾晾他而已。

    “哈哈哈,老哥莫要自夸。别看我这样子显得有些弱不禁风,可是我也是从小习武。骑马射箭也曾拜访名师,国子监进学之时吾与慎言,慎惑可是相交莫逆啊。”

    “哦?大郎莫不是得了薛将军的真传?”郑朗有点儿疑惑,他们还是真不知道贺兰敏之和薛仁贵走的这般近。慎言,慎惑乃是薛仁贵的长子和次子。薛仁贵长子名叫薛讷,字慎言。武艺出众,历史有记载,薛仁贵晚年征战失败之后,他这一支就衰落下去了。直到玄宗年间,薛讷才又复兴薛家,从新得了爵位被玄宗委以重任。

    “说是得了真传,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平日里薛将军指导慎言,慎惑二人之时,也多有耳提面命。这下子老哥可还以为定能胜我?”贺兰敏之带着三分调笑。

    “有何不敢?若是薛将军亲来,我自然是不敌。毕竟咱也是个文官。但是慎言,慎惑那两个小子可是不如我啊。”郑朗听后也没有一丝退缩,看样子是真在骑射方面有些门道儿。

    两人就这骑射渐渐的谈了起来,崔余庆也加入其中,聊了一会儿之后,烤的金黄香酥的兔子肉就送了进来。不知道是何人所烤,虽然说大唐少了一些调味料,但是这香气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上边几章章节名错乱了,这章回归正常,就应该是二百五十一章)(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054/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周国公最新章节! 作者:虚月01所写的《大唐周国公》为转载作品,大唐周国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周国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周国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周国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周国公介绍:
永徽元年,高宗初登大宝,意气风发。 辉煌大唐,四夷万国来朝,海纳百川。 政治斗争,诡秘莫测。党同伐异,士庶天隔。 倜傥风流,儒雅才子。雍容华贵,美艳佳人。 贺兰敏之:扭转历史,再造乾坤。这鼎盛大唐之中,必将留下我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群:345948736。欢迎来书群被作者调戏,交流,玩耍。本群妹纸多多哦!!!)大唐周国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周国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周国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