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周国公TXT下载大唐周国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周国公全文阅读

作者:虚月01     大唐周国公txt下载     大唐周国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交锋

    反应过来的贺兰敏之一拍脑门儿,完了,最近事情太多,又是刚到洛阳城把李义府给忘了。

    李治昏迷之前,许敬宗和他长谈一番就是说的李义府的问题。结果还没等把他的事情提上日程,自己的《西游记》事件就爆发了。《西游记》事件没有处理好,李治突然就发了风疾,紧接着就是和山东氏族谈判,崔余庆封相。

    来了洛阳之后,连上整合府上的势力,处理家里的小事儿,准备烧尾宴的事情。再加上李义府和崔余庆斗得有来有趣的,贺兰敏之看的热闹就把他给忘了。

    李义府恐怕是在张扬的这条不归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

    刚才说打牢里的美女,就是历史上李义府的败亡的导火索。紧接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不得不罢相贬官身死。

    刚刚想要上前去和李义府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情,骄狂的性子什么的先放在后边儿。先把这个女囚犯先给弄回去,如果不弄回去肯定是要被弹劾的。

    这里是大唐,这个皇帝是高宗,这里政治清明,最不缺的就是那些敢于直言上柬的忠臣御史。李义府虽然是宰相,但是距离一手遮天的地步实在是太远了,而且高宗治下也绝对不可能再出现一个长孙无忌了。而且他还有一个庞大的政敌,那犯了点错误不被人盯得死死的。

    贺兰敏之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的心。要是自己被七家五姓给盯上了,说不定吃不下睡不好的就生怕有点儿错被人家抓住了。李义府到好,生怕自己没有错给人家抓,没事儿还要找点儿事出来。

    但是宫内的太监,守门的将军已经喊停了。百官列队,准备进宫了。

    宰相本来就是来的最晚的一批人,崔余庆李义府都来了,说明时间也就到了。

    贺兰敏之站在文官队伍中,得中间靠前一些。算不上是最前边,但是也绝对不靠后,若是他有个爵位什么的,肯定还要再往前提一提。但是现在,就别想了。

    上朝的一共有三位宰相,加上尚书,宗正,大理寺卿等一些人之后,就是各部的侍郎,然后才是贺兰敏之。

    许敬宗为首,一步三晃的领着百官浩浩荡荡的上朝去了。

    既然这会儿和李义府说不了了,那贺兰敏之也不是很着急。毕竟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李义府的性子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改的了的。下了朝再说呗。没有事情可想就昏昏欲睡的坐在胡毯上,一边儿听着国家大事,一边儿梦着周公。

    对于这些具体的什么财政税收啊,河工治理啊什么的,他一概就没什么兴趣。虽然明明知道将来会用得到,但是就是困得不行,那有什么办法嘞?只能是听之任之,学业不在一时嘛,每天都是这样安慰自己。

    身为太子左庶子,他显然是没有什么公务需要拿到大朝会上来说。东宫就在皇宫之内,李弘年仅八岁,每天都守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身边儿,你让他有什么好汇报的。要是说说学业进程,那每天下了朝有的是机会说,不用急在这会儿。所以他每天上朝就是来打个酱油,听听国家动态,就完全没有自己的事情了。

    正在他昏昏欲睡的时候,崔余庆缓缓的走了出来,手中持着笏板:“臣有事要奏。”

    “崔爱卿讲吧。”李治好似挥了挥手,不过贺兰敏之石看不见的。上朝的时候不出班奏事的人,不准直视皇帝,这是朝仪。不过李治的声音显得很有精神,没有了前些日子的虚弱之意。

    毕竟是皇帝,全天下有能耐治病的人恨不得都在皇宫里。尤其是能治愈风疾的大夫这一两个月不知道来了多少。每日里补品一堆一堆的往嘴里送,谁都能补的精神头儿不错。要是让贺兰敏之吃那么多,说不定晚上都睡不着白天还得流鼻血。

    “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已经平定百济,奏疏已经递交于陛下预览。臣这里整理了一份儿苏定方上的请功的名单,请陛下预览。”

    王来福上来拿了上去之后,李治也只是示意性的看了两眼,之后会继续审核。放下奏折,看着崔余庆,知道他还有话要说。苏定方平定百济已经不算是个新闻了,当天李治是很兴奋,不过老将军打仗打胜了也算是正常,欣喜了几天也就不在意了。如今崔余庆又拿出来说,肯定是有用意的。

    “据苏将军奏折所言,以白身入军,后以功得虚都尉闲职刘仁轨于此战有大功。但因其未有官职在身,不知该如何封赏,请陛下示下!”

    重头戏来了,苏定方算不上是七家五姓的人。但是刘仁轨是真的出身于山东,而且山东氏族对他很是看好。要不是李义府从中作梗,这个家伙的官运不会这么差。最起码今天朝堂之上会有他一个位置。

    这会儿崔余庆也算是跟李义府撕破脸皮了,自然就想着把刘仁轨重新起复了。而且他自己也争气啊,苏定方确实在奏折中强调了刘仁轨的重大功勋。

    平定百济,本身就是大功一件。放在苏定方这种百战百胜的老将军面前自然是无所谓。但是给了如今还没成长起来的刘仁轨,就非常可观了。这么一个功劳,足够他升上中央,甚至是在兵部谋个职位。

    “既是苏将军亲自点名,想来功勋卓著。既然如此...”李治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停顿了一下。显然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封赏,给的多了毕竟是个白身。给的少了,又是大功一件。看了看崔余庆既然他说了,肯定是有着想法的,倒是不妨问问。

    “众位爱卿,你们之中可有和着刘仁轨相熟的?觉得该给个什么赏赐合适啊?”

    这倒是也符合规矩,毕竟皇帝不可能真的明察秋毫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熟知。所以往往也会询问百官的意见,谁与其相熟,自然知道他能做的了何事。

    看着机会来了,崔余庆微微一笑,刚要张嘴。李义府赶紧抢先走出朝班:“臣和刘仁轨素来有旧,不知可否谏言。”(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交锋失败

    看着李义府出班,举着笏板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崔余庆恨不得上去直接给他两个嘴巴,让他再笑。但是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他可是宰相,而且是实权宰相。

    “哦?李爱卿和刘仁轨素来有旧?”李治脸上的表情也略微有一些微妙。

    本来光是崔余庆出班提到了这个刘仁轨,他还仅仅是略微产生了一些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只能说,脑子里模模糊糊的开始有这个名字了。但是李义府一出来,李治瞬间就反应过来了,这个刘仁轨好像一直和李义府不是很对付。

    但是显然李治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区区一个刘仁轨而已。若是几年后的他,李治肯定是要放在心上的。但是现在像这种微末小吏,不,白身,大唐帝国要多少有多少。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根本不缺他一个。刘仁轨和李义府比,李治根本就不用考虑,到底谁更重要一些。

    “是,臣素来与刘仁轨有旧。而且对于他的能力也颇为熟知。”李义府一副本着为国家服务,为皇帝举荐贤良的态度,说的那叫一个正直。连坐在旁边儿的贺兰敏之都不由得想要相信了。

    坐在边儿上,他暗暗撇嘴。跟这些个政治老油条比,自己果然还是要脸的。跟他们真是比不了啊。

    “那,李卿就说说吧,你觉得该给刘仁轨一个什么样儿的赏赐为好啊?”李治面带笑意的问道,他愿意给李义府这个面子,也不光是因为李义府这个人。也是想要打压一下崔余庆,毕竟刘仁轨是以军功著称的,若是回来了在中央顺理成章的就会进入兵部。

    本来这几天李治正算计着崔余庆都封相了,兵部也不应该依旧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了。可以顺势安插一些别的势力进去,例如说李义府一部。

    李义府微微一笑:“臣以为,刘仁轨以白身参军骤得大功。苏定方将军赞其料事如神,但臣切以为,既是料事如神就如得天助。不如再检验一番为好?毕竟之前,刘仁轨之过也不容忽视。”

    李治愣了一会儿,点头同意。其实他根本就已经忘了刘仁轨究竟有个什么过错了,但是既然在朝中公然说出来,就不会是假话。

    “那究竟该如何赏赐呢?”

    “臣以为,如今百济刚刚平定,苏定方将军必定班师回朝。既刘仁轨立有大功,那在军中必有威信,倒是不如将其留余百济,事情皆委任于他。若是真有实力,此番又是一立功之机,若是欺世盗名不过幸运使然,也算是检验一番,陛下以为如何啊?”

    李义府这就是硬生生的给刘仁轨下套儿。百济本就是刚刚平定不久,人心思动也是平常之事。而且那个地方本就是边界地带,大唐打了反,反了又打。来来回回的已经有过好几次了。若是平平稳稳无事还好,要是在刘仁轨的治下有人重新揭竿起义造反了。那就是大罪,这是要杀头的。

    而且若是平平安安的,刘仁轨将百济治理的很好,治下的百姓也没有要造反的了,一切都欣欣向荣。那么最起码人心思定就得两年之后。这两年的时间足够李义府玩儿死他了。两年,在这朝堂之上的两年不知道宰相都要换了多少,就连崔余庆是不是还在任上都说不定了。

    也就是无论事情成与不成,有功没功,反正他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崔余庆形成助力了。但是给的官职和赏赐都是不轻,算得上是相得益彰,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无论去哪儿说,都在理上。

    所以旁边儿看着的崔余庆咬牙切齿的就是没有办法,要是李治答应了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一场军功就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奖赏,还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不知到有多少人立功,根本就泯灭于众人之间了。

    “崔卿以为如何?”

    好在李治终究是没有忘了崔余庆,最后还是问问他的意见。要不然这个事情就尴尬了,崔余庆提起来的,最后把他给忘了。李治和李义府两人儿玩儿的挺溜,这满朝文武都在呢,这不是啪啪打脸?

    “臣以为,李相所言甚是。”崔余庆毕竟也算得上是老谋深算,轻轻的举了举手中的笏板,温和的说道。

    “好吧,如此那就传旨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即刻班师回朝。刘仁轨以都尉职,暂领百济军务。”

    “臣等领旨!”

    刘仁轨这件事情只是一次短暂的交锋,连贺兰敏之都觉得又什么意外的。这两个人这一两个月,这种情况不说是每天出现一次吧,最起码这两三天也会出现一次。百官和李治都习以为常了。

    又过了一会儿,李治的脸上露出了疲惫的神色。坐在这儿听每个大臣叙述工作,处理事情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还要持续一两个时辰之久。贺兰敏之光是坐着就已经感觉很累了,腿都要麻了。可见当皇帝的不容易。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如若没事,那就散朝吧!”

    为了表示对于百官的尊重,一般最后的这句话都是由皇帝亲自说。而且是看着朝堂之上的首席宰辅。如今于志宁和许囿师都不在,自然是看着许敬宗说。

    许敬宗略微显得有些发福的脸上同样带着笑意,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没有事情了,请陛下回宫歇息吧。李治也点了点头,刚刚开口想要说散朝,结果就在刘祥道的后边儿一个老头儿缓缓的开口了:“臣,大理寺卿段宝玄有事启奏。”

    看到他出班了,李治都显得有些惊讶。要知道这个老头儿一般是不怎么说话的。许敬宗的眼神儿里也带着一点儿疑惑,不知道他究竟要说什么。反倒是崔余庆的嘴角微微上扬,眼中的喜意几乎难以隐藏。

    朝堂之上的座次都是很有讲究的,都是依照这爵位和品级就坐,丝毫不能够有任何的混乱。如今在洛阳城的一共来了三位在想,许敬宗居首,李义府次之,崔余庆最后。接着是刑部尚书刘祥道,紧跟着就是这个老头儿了。

    大理寺卿,段宝玄。(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理寺卿

    能够在文官队伍里做到这个地步,就已经算的上是中枢机构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大理寺卿,在大唐一朝是堂堂正正的正三品的高官。和六部尚书基本持平,不分先后顺序。但是因为六部奏事多,所以位置也就相对于靠前一些。绝对不是说大理寺卿比刑部尚书地位低,两人都是这个国家司法长官的最高层,同样处理国家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

    唐朝的刑事案件一般由三司掌管。这三司使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按照常理来说,这三部长官处于平级,不分先后,高低。

    若是有皇亲国戚,宰相权臣犯了罪,一般皇帝都会说由三司会审。这三司就是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若是有哪位实权王爷犯了罪,一般是由刑部尚书会同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一同审理。如今的刘祥道任刑部尚书,段宝玄任大理寺卿。

    段宝玄这个人,如今已经足足六十多岁了。身材不高大,穿着华丽的朝服显得有些小瘦甘枯之感。因为年纪比较大,所以脸上的皱纹也是一道儿接着一道儿,持着笏板的双手老年斑遍布。眼眸也显得有些浑浊了,说话的声音也显得有些苍老。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胆敢小看这位大理寺卿。

    光是这个职务,他已经足足干了十多年了。当年太宗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上任了大理寺卿。上至皇亲国戚,宰相权臣,下至微末小吏,百姓贫民。他这一路走来,不说是每个阶层的人都办到了,也差不太多。

    高阳公主谋反案,长孙无忌谋反案,这些个一等一的大案要案他全部经手过。既和长孙无忌一起清理过他的政敌,也和许敬宗一起诬陷过长孙无忌一系的很多忠良。

    这个人,是一个十足的政客。

    他执掌司法这么多年以来,如果不是碰到需要站队的时候,基本能够保证公正公平。对于皇帝敢于直言上柬,对于皇亲国戚也从来没有过畏惧。但是到了需要站队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自持过身份,从来没有秉承过正义。他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从太宗过渡到李治,从长孙无忌过渡到如今的高宗,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处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的他竟然没有过什么变动。可见其政治智慧的高深,政治手段的强硬。

    而且,段宝玄和许敬宗李义府这些人可不一样。他同样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不过既不是关陇世家,也不是山东氏族。段宝玄出身于江南世家。这个世家派系在大唐并不那么出名儿,也没有那么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朝局也不存在着左右的态势。但是却也绝对不容忽视。

    北方与南方的对立是由来已久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政权往往都建立在北方,所以南方世家就显得有些式微。既然能存在这么多年,真拼起来谁怕谁啊,一家一户是拼不过山东关陇。要是联合起来,死也得从你身上撕下几块儿肉来。

    如今的段宝玄年纪已经变得大了,所以基本上在朝堂之中很少发话。他对于李治的作用,几乎已经快和于志宁差不了太多了。就是因为有他,所以李治根本就不用考虑三大司法之一的大理寺有任何的不对之处,平稳的很。而且随着一系列和他同时期的老臣故去,如今的少壮派朝臣对于他也算是恭敬,极少有人愿意捋他的虎须。就算是许敬宗也不愿意去触这个眉头。

    毕竟是执掌司法的,没有哪个人做官儿超过一年之后的屁股还是干净的。谁也擦不干净,不过是没人愿意查你也就是了。要是把段宝玄得罪了,大理寺查你一查,多的是数不清参奏你的资料。

    贺兰敏之看着段宝玄从朝班中走了出来,他心里就骤然一慌。他很久没开口,一开口必定是有大事。而且历经这么长时间风雨的老臣不会不知道,要是始终被当作吉祥物摆着,迟早就变成了如今的于志宁。就算是有先帝托孤又如何?不还是一点儿威严都没有了?所以他一旦开口,就必定会树立自己的威严。也必定是有人触犯了他的威严。

    脑袋中仅存的那点儿历史的印象,李义府就是因为和大理寺闹掰了,所以后来才会有那么多人不住的参奏他。而第一个跟李义府对着来的就是大理寺卿。虽然贺兰敏之记不得他叫什么名字了。

    “段卿?不知段卿有何事要奏啊?”李治显得很温和,一个仁善的君主对待手下的老臣都有足够的耐心和敬重。同样,他也知道段宝玄没有大事不会开口,他不是那种人。

    段宝玄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恭恭敬敬的朝着李治一拜,手中的笏板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上,然后才开始说话。江南同样也是诗书传家,在礼仪上他们也没有弱过谁。

    “臣要参奏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请陛下恩准。”段宝玄的声音虽然有些苍老,但是足够浑厚。站直之后朗声说道,足够让所有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此言一开,整个朝堂一片哗然。

    李义府啊,段宝玄要参奏李义府啊。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新闻,这意味着什么?朝局要有所变动了?李义府已经要失宠了?

    百官们不是不知道李义府张扬跋扈,也不是不知道他私底下的那些勾当。光是来了洛阳一两个月,新宅子就比贺兰家的还豪华,就已经能够完全说明问题了。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没有人不清楚。可是像这么肆无忌惮不擦屁股的,也少见。

    但是李义府是谁啊?当朝皇帝最为信赖的两位宰相之一。话说的不好听一点儿,若是除掉长孙无忌算是从龙之功的话。许敬宗和李义府就算得上是从龙之臣啊。光是这份儿功劳,就已经让想要和他作对的人望而却步了。

    更何况,李义府是谁的人,这天下就没有不知道的。他可是当年力挺武则天封后的人,并且借着这份儿功劳直接做了宰相啊。武后虽然不像当年那么具有话题性了,可是后位是稳稳当当的坐得舒坦着呢。这都是李义府的功劳,只要武后还在一天,这李义府是能轻易撼动的?痴心妄想嘛这不是。(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救援义府

    百官一片哗然,虽然大家对于李义府的事情都心知肚明,但是对于他的权势和狠辣手段更是清清楚楚。都有点儿不相信,近些年来已经有些偃旗息鼓甘愿做个吉祥物的段宝玄真的会去直接对着李义府开炮。

    但是同样的,也没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战争。李义府是很强,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一样。但是段宝玄经营大理寺长达数十年之久,就算是如今不如李义府这般势大,也相去不远。如果这两个人干起来了,势必在朝中会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

    贺兰敏之坐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一脸正直举着笏板一丝不苟的段宝玄,心思不断地涌动。他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了,虽然得到官职时间不长,但是当年长孙无忌一事该历练的早就不差分毫了。当事情真的来了的时候,慌乱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冷静下来思考着该如何去处理。

    他死死的盯着段宝玄,但是没能够从他的神情上看出任何一丝的波动。剩下的就只有严肃,仿佛要和李义府不死不休的架势。

    是他一个人出手吗?段宝玄真的是因为李义府张扬跋扈招惹到了大理寺的头上?还是说背后有人在暗中施力,想要一举拿下李义府?贺兰敏之又将目光放到了崔余庆的身上。但是因为座次的原因,实在是看不到崔余庆的神情,所以根本就无从判断。

    虽然贺兰敏之看不到,但是在坐得有能够看到的。自然就是许敬宗了,他的眼睛微微一瞟就能将崔余庆的神色尽收眼底。

    自从段宝玄说了要参奏李义府之后,许敬宗的眼睛若有若无的就没离开过崔余庆。虽然面上看不出任何的端倪,但是他又如何不能从崔余庆强忍着喜意的眼睛里看出他想要的东西。这件事必定是山东氏族在后边儿搞得鬼。

    李义府张扬跋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偏偏在这个整合山东氏族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段宝玄蹿出来了?必定不是没有原因的。做了一辈子的政治,许敬宗清楚着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抛弃利益的行动。

    但是如今他还真是不好做,这个老狐狸如今也犯难了。悄悄地打量了一下仍旧正襟危坐,但是眼眸之中划不去紧张之色的李义府,许敬宗无意识的咬着嘴唇,紧紧地皱着眉头。

    如果说,就这么抛弃李义府了,那么皇后那里要如何交代?同样是因为废后一事登上相位的许敬宗清楚的知道在武则天那里,李义府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所以他更清楚,对于如今的武后来说,李义府缺不得。而自己要想稳稳当当的在宰相的位置上做下去,皇后的支持更是缺不得。

    可是李义府这个家伙也实在是屁股太不干净。同样都是贪污,同样都是喜欢钱财美女豪宅。但是许敬宗表示和自己相比,李义府那就是个屁。连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还做什么官儿。

    这一次把他救下来了,可是光是不认真挑,这个货都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让人参奏的,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最关键的是,如今李义府在朝中的作用就是遏制山东氏族的发展壮大。要是他没了,这件事情肯定是要落在许敬宗自己的身上了,他根本就跑不了。但是在世家的阴影下挣扎了一辈子的他清楚的指导山东氏族究竟有多强大的实力。要是让自己跟他们直接对上,许敬宗不畏惧,但是也绝对不愿意招惹这个大麻烦。

    直接肉搏上阵,哪有如今的座山观虎舒服?如今自己地位超然啊,要是肉搏上阵,对于政治威信也是一个比较巨大的打击。更何况,许敬宗岁数已经不小了,他可不希望临了临了了,还给自己惹这么大的一个麻烦。

    许敬宗为难了,所以他轻轻地转动自己的脑袋往后边儿贺兰敏之的方向看了看。

    武后毕竟是不能够临朝听政的,所以贺兰敏之的态度就代表了武后的态度。但是他发现,贺兰敏之的眉头比自己皱的还要紧,想来也是没反应过来吧?

    这一点许敬宗还真是没说错,对于李义府这个人,之前已经和武则天有过交涉了。必要的时候,也不是非得保住他,可以舍弃。但是这个阶段是绝对不可能舍弃李义府的啊。

    如今武则天已经很少找他入宫了,仅有的那么几次还是匆匆忙忙见面,就是叙了叙交情,作为姨母关心一下自己的生活而已。但是依照贺兰敏之对于武则天的了解,光是宫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让她这么繁忙,以至于精气神儿都不是很好了。

    从李弘的嘴里也能够听出来,最近武则天的寝宫之中好像多了很多奏折。那也就是说,李治开始正式的让武则天理政了。这对于武则天本身,对于武后一个派系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支持都不嫌多,但是绝对不可以少人。

    要是李义府被他们拿下去了,那恐怕武后的地位会直线下降,以后能不能这么良好的执政机会就说不定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然而和许敬宗一样,贺兰敏之也正是担心李义府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堪大用。心智有,手段有,权术也有。关键就是心中的贪婪压抑不住,这就最要命了。多少英雄豪杰都倒在这上边儿了,更何况一个区区的李义府。

    但是人是必须要救下来的,这没的可说。

    正好坚定信念一抬头,许敬宗在用眼神儿轻轻的瞄着自己。贺兰敏之微微一笑,这个老狐狸准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做了。这是在询问自己,或者说是询问武后对于这种事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贺兰敏之轻轻的点了点头,看向段宝玄的那里,举起手又瞬间落下。意思就是砍掉这个老家伙,不能让李义府有失。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干掉段宝玄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先想想怎么把李义府保下来才是真的。

    许敬宗眼里闪过了一丝了然,他就知道武后是绝对不会让李义府就这么轻易的折了的。同样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三司会审

    “参奏李卿?”李治带着三分疑惑的问道。£∝UU小说,www.uu234.com

    “是,臣想参奏如今的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李相。”段宝玄故意的将李义府拿的出手的这些顶级的官名儿都念了一遍,而且念得是铿锵有力,字正腔圆。平白无故的自动就带了三分正气,和三分的不畏强权。做了一辈子老刑名了,对于这些个弯弯绕绕他心里清楚的很。

    这回李治是确定了,之前他也没怀疑,毕竟段宝玄不是那种会开玩笑的人。但是他倒是也没想到会在这个关头,李义府被大理寺卿参奏了。

    “哦?那段卿就说说吧,要参奏李卿何事啊?”

    “臣参奏李义府罔顾法纪,迫害朝廷命官,以权谋私之罪请陛下严加惩处!”说完,段宝玄将手中的笏板横放在地上,重重的朝着李治磕了一个响头。

    听完这么句话,本来还带着三分喧哗的大殿之中瞬间就冷寂下来了,谁都不敢说一句话了。如果说之前还抱着不是什么大事儿的心态的话,那么现在就完全明了了。段宝玄这是要治李义府于死地啊,奔着他的命去了,不光是想要官位,还想要他的脑袋。

    罔顾法纪,以权谋私...丢官罢职。

    迫害朝廷命官...这才是要命的地方。迫害忠良这件事情要是坐实了,以命赔命都是小事好吗?

    朝廷的威严不容侵犯,谁要是触动了这份儿威严,谁就要死。

    李治一瞬间眉头就皱起来了,他虽然知道这个大理寺卿不是什么善茬,但是也没想到一开口就准备要了一位宰相的性命啊。

    “段卿,有些事情可不能乱说啊。李卿乃是当朝宰相,有些话可以想想再说。”李治说的已经很委婉了,不论李义府对或者不对,他都是宰相。这么说一位宰相,皇帝的脸上也不好看吧?

    “臣惶恐,臣不敢妄言。李相所做历历在目,臣已经将其中原委一一查清,否则岂敢在这朝堂之上,天子之前胡言乱语。”

    段宝玄说的都带着三分的哭腔了,让人不禁有些酸涩之感。虽然明明知道他做戏的成分居多,但是就是忍不住产生了这种感觉。就连贺兰敏之都有这种想法。

    “好,若是你拿出实证,莫说是宰相。就算是亲王,朕今日也绝不轻绕。”果然,李治都没犹豫就中了套儿了。他不想中也不行,若是不说这么一番话,那就明摆着是包庇李义府啊。这可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启奏陛下,洛阳大理寺牢中有犯妇淳于氏,因与情夫偷奸谋杀亲夫,关押牢中待得秋后处决。不知李相从何处得知,淳于氏貌美,竟擅闯大理寺大牢。不顾大理丞放人。当时大理丞毕正义畏惧李相威势,不得以放出淳于氏。随后就将此事上报于上官。”

    说到这里,段宝玄故意停顿了一会儿。给人的感觉就是说累了休息一会儿,但是说话就是这样,若是一口气都说下来往往不会给人以思考的时间。难免产生不了太大的震撼,但是若是给了思考的时间,就会有人来思考这件事情的影响力。这个家伙已经人老成精了。

    “三日之后,李相因畏惧此事流传出去,故亲自前往大理寺牢房之中找寻毕正义谈话。在李相离开不到半个时辰,就有人发现毕正义已然于大牢之中自缢身亡。并且留下遗书,指认李相所做不法之事,如今遗书尚在请陛下御览。”

    说着从衣袖之中掏出来一封书信,上边似乎还沾带着一点儿大牢之中的灰尘。

    随着段宝玄的声音起伏高低,仿佛将这满朝文武带入了一个漆黑阴暗的大牢,李义府残忍逼死可怜的大理寺丞的景象之中。不禁让人平白对于这位已然枉死的朝廷命官,产生了一丝同情之意。

    李治一向是个仁善的君主,虽然也有杀人不眨眼的时候。但那毕竟是为了皇权需要,可是当这种事情活生生的发生在眼前,他还是心中满是不忍。目光扫向了李义府,已经带着三分的怒火,这就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许敬宗在一旁暗道不好,若是真的让李治看了这封信,不论信件的真伪先是在皇上面前就输了。真假不重要,皇帝的看法才重要,没有人比许敬宗更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他缓缓地走了出来:“启奏陛下,臣看此物甚为污秽,而且又是已故之人遗物,万万不可呈于御前,以防污秽陛下龙体啊。”

    听了他这么说,李治看了看信封好像是挺脏的,而且又想到这可能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写下的东西,平白生了三分恐惧。

    “许卿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就有段卿先收好,容后再说。”李治挥了挥手。这就是老油条,一句话就消弭一场灾难,没有他们更会揣摩皇帝心思了,也没有比他们更会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段宝玄暗暗可惜,若是李治看了这封信,基本上就可以说算得上是赢了一小半儿了。然而许敬宗的威慑力可是不容忽视,从他一站出来,崔余庆的脸就阴沉下来了。段宝玄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变化,但是心里也暗暗提防之意更重。相比较一个李义府来说,许敬宗给他们的压力更大。

    按照之前的设计,许敬宗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反应过来救援李义府。但是他们没想到,或者是选择性的忽视了,真正代表武则天的意思的人就在朝堂上坐着呢。

    “臣启陛下,李相所做之事已然证据确凿,请陛下惩处!”说着段宝玄又是一个响头磕下去。

    李治将目光看向了李义府,因为避嫌的原因在别人参奏你的时候,如果不是皇帝让你出班辩驳,你是不可以说话的。就算是再着急,也只能忍着。如今李义府就很着急,但是再着急也没办法,只能忍着。

    一看李义府那个样儿,李治基本就可以确定了。就算是段宝玄有几句话言过其实,但这件事情恐怕也是真的。

    没等他再有深得想法,许敬宗又开口了:“陛下,如今所谓的证据确凿不过是大理寺的一面之词,切不可因一面之词就定了宰相之罪。臣恳请三司重新会审!”

    宰相犯罪,三司会审也是正常。李治想了想,轻轻地点了点头:“就依许卿所言,此事先交由三司重新会审,日后再定。”

    “陛下,大理寺乃是诉讼方臣以为还是避嫌为好!”许敬宗又来了一句。三司会审,就是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段宝玄根本就不怕,有自己三司会审也是一样。

    但是一听许敬宗要把自己排出去,这回他可忍不了了赶紧一拱手想要开口:“陛下...”

    但是李治没给他机会:“如此也好,那就着朕旨意,由...由许敬宗会同刑部尚书刘祥道御史中丞张伦一同会审此案!”

    ”因考试,停更!“(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054/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周国公最新章节! 作者:虚月01所写的《大唐周国公》为转载作品,大唐周国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周国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周国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周国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周国公介绍:
永徽元年,高宗初登大宝,意气风发。 辉煌大唐,四夷万国来朝,海纳百川。 政治斗争,诡秘莫测。党同伐异,士庶天隔。 倜傥风流,儒雅才子。雍容华贵,美艳佳人。 贺兰敏之:扭转历史,再造乾坤。这鼎盛大唐之中,必将留下我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群:345948736。欢迎来书群被作者调戏,交流,玩耍。本群妹纸多多哦!!!)大唐周国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周国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周国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