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霸业徐州TXT下载三国之霸业徐州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霸业徐州全文阅读

作者:秋雾阴     三国之霸业徐州txt下载     三国之霸业徐州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八章 拙劣的曹操

    六月,本将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彭城外万亩良田皆因这半年曹兵的践踏变的颗粒无收。陶应将负责农业的陈登喊来,陈登携带着刚修建好的户册前来见陶应。

    彭城外一处比较的大的山庄内,陶应令人将山庄修葺了一新作为临时的办公地点,经过数个月的选拔,彭城国的官员们也陆续到齐了,只不过很多陶应根本就叫不上名字来。

    小院议政厅,臧霸已经率领近一万精兵前去广陵上任,臧霸一走,顺带着将原来的泰山帮帮众也带走了。而这次泰山帮走后,彭城的将领更加少了,这让陶应很是担心。

    陶应在议政厅再次召集大家,就是为了三件事而来,待厅内人到齐后,陶应这才从后院走来,坐在了主位之上。

    众官吏皆起身行礼,陶应示意大家免礼,虽是已近晌午十分,但是屋内却有些阴凉。陶应指着陈登开始询问起彭城的人口来。

    “元龙,彭城现在有人口多少?”

    陶应问完话,陈登忙令人搬来花名册,五六个士兵抬着一堆花名册进来了,陶应也慌忙走下位去翻看那么花名册。

    花名册是陶应发明的书制作的,他将家丁生产的纸张裁剪成长方形的书本那般大小,然后又让家丁生产出了略微厚的纸张制作成了封面,那时候没有图书钉,本来陶应想发明一个的,因为图书钉不难,但是自己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有一点时间。

    但是掂了掂一本本花名册,陶应发现及时有了订书机也是无用,因为很多村落人太多,根本钉不动,所以最后还是用线给缝制出来了。

    陶应走到箱子旁,前面摆放着两个大箱子。箱子上分两处,两种不同的眼色,一处上面贴着标签--彭城国人口簿,另外一处写着--下邳国人口簿。

    陶应打开彭城国的箱子,箱子里又摆满了各种小箱子,上面又写着各个县的人口簿,打开旁边萧关的人口,有一小本总汇,上面写着萧关人口近一百余万,陶应有些惊讶,没想到萧关居然有这么多人。

    陶应指着萧关的户籍转头对萧关投诚而来的县令问道:“王县令,此户口可曾作假?”

    王县令忙从椅子上起来稽首回答道:“禀主公,不曾作假。萧关因久无战事,因此百姓众多,再加上当初曹贼攻伐彭城国,老百姓皆从彭城国逃到了豫州萧关,因为豫州与曹贼关系交好,因此曹贼并未出兵攻打萧关!”

    原来是容纳了彭城国的人口,陶应点了点头,他知道汉末不像是他的那个年代。

    陶应所在的年代,那里实行计划生育,每家只能要一个孩子,而大汉王朝却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一家都生五六个孩子,更有甚者有十几个孩子。

    放下萧关的户口本,陶应又翻到武原,武原县人口居然也到了百万之众,陶应有些不解,武原县令因为路程较远并未亲自赶来,过来参加会议的是新上任的吏官,陶应询问那吏官,吏官也赶忙站起来回答起来。

    “禀国相大人,武原原本人口较多,曹贼来犯后,百姓多逃亡沛国以及南迁。五月份的时候,大批东海国百姓皆逃亡彭城国,我们武原县是彭城国最北边的县,听闻武原县免费发放土地给百姓,百姓每家只需要出一到三个人到城中参加建设即可,因此百姓更是蜂拥而至,所以现在百姓已经远超百万!”

    “东海百姓涌入?难道是我的仁政打动了他们?”

    陶应有些沾沾自喜,刚想夸奖武原县官吏几句呢,不想那小官却又稽首问了个问题,问题一出陶应都哑然了。

    “国相大人,我们县令大人请求国相大人增兵驻守武原。武原现在只有兵马不足千人,恐怕……”

    兵马一千人,陶应想了想,这已经够了,在他那个世界里,一个县有没有一千兵马都不知道呢,更何况每个镇、乡、村又有镇兵、乡兵和村兵,这已经足够治理了!

    于是陶应摇了摇头说道:“治理百姓需仁政,非兵多就能治理好,回去告诉你们县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武原来的负责户口的小吏慌忙点头,但是陶应却发现他脸上又露出为难之色,陶应示意他说出来,这是议政厅,是讨论的,是民主的地方。

    官吏这才壮着胆子说道:“国相大人不知,如今曹操又在五月末领兵从泰山入境,欲为其父报仇,如今已经连破琅琊多县,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打到郯县,如破了郯县,咱们彭城国恐非……”

    “什么!”

    陶应将一本户籍本摔在了地上,大叫一声骂道:“曹操又来攻打我徐州?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却不知道?”

    陶应突然的咆哮,让在场的官吏皆吓了一跳,那个小官更不敢说话了。临近武原的另外一名县令正好前来领取官印,因此也在议政厅,于是广戚县令便为陶应介绍起这件事情来。

    五月初的时候,曹操又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再次举兵攻打琅琊,琅琊官吏望风而逃,曹操一直打到东海。徐州的治所再次搬迁到了东海郯县,而这时候的徐州分为两大阵营,北方便是以陶谦为首的真正徐州派,他们占据着东海郡与琅琊国。

    南方被陶应占据着,陶应占据着彭城国、下邳国与广陵郡。当北方战事又打起来后,虽然陶谦这次又无力抵抗,但是曹宏等人却激烈反对召集陶应北上抵抗曹贼。因为糜竺等人皆认为如果陶应知道此事,不仅不会帮徐州,反而会趁此机会攻打东海郡,东海一完,整个徐州都是他的了。

    到时候他再与曹操议和,曹操占据琅琊,他据东海,就再也没有他们容身之地了,所以陶应一直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他本来知道曹操会在夏季再次攻打徐州,但是他以为自己跟曹操签订了协议,曹操会遵守诺言呢,没想到曹操居然是如此人品拙劣之人!

第六十九章 拐骗严畯

    听闻东海被攻击的消息后,陶应已经无心再查看户籍之类的事情了,见陶应半天沉默不语,旁边陈登忙劝道:“主公,莫要着急,曹兵一时半会还打不到彭城国来!”

    陶应思考了会后,觉得历史就是历史,他不会以自己的一纸之约而改变历史的车轮。既然如此,那兖州就没有造反,但是造反是肯定的事情,于是陶应又走回主位上开始思考此次如何用兵了。

    思考了一会,陶应转头对陈登说道:“元龙,下邳富商大族的家人有没有杀掉?”陈登摇了摇头,陶应暗自叫好。

    幸好自己决定是修建好行刑台之后再处死他们,不然这次与北派和好的机会就真没有了。于是陶应便对陈登说道:“元龙,你去将糜竺以及其他富商之家的家仆皆送往郯县,再与我修书一封,说我愿与曹宏等修好,外人来袭,我欲领兵抵抗曹操,共保徐州!”

    陈登这这了半天,但是陶应却又安慰道:“放心吧,我们肯定会和好的!”

    陈登却说道:“主公,臧将军已经领着能征善战的将军皆去了广陵,徐将军与赵将军领着咱们的精锐骑兵也未归来,如今彭城人心刚稳,城池只修建了一半,下邳国人心还未稳定下来,此时出兵,恐非……”

    陈登说完,陶应只是回了一句:“唇亡齿寒,我意已决,此次定能击败曹贼,让他以后再也不敢窥伺我徐州!”

    陶应如此坚定,陈登只能叹了口气又勉强劝道:“主公,粮草已发放给难民,如今彭城国近五百余万人口,虽然有许多百姓皆携带粮草而来,但是入关之时皆只给他们留了一年的口粮,又将多余的粮草当做种子发给了百姓,若要出兵,无粮草怎么办?”

    萧关太守也忙在旁劝道道:“是啊主公,萧关较为富庶,本可以提供军粮,但是主公已经将萧关百姓的粮草皆征调去赈济了灾民,如今百姓一天只能吃一顿充饥,若要再征粮草恐怕……”

    众人如此相劝,陶应却指着下邳国方向说道:“下邳许多县未遭兵乱,如今小麦刚熟,我且带彭城粮草北上,你们再去下邳征粮!”

    陈登听完黑着脸说道:“主公,下邳国的粮草是我们下年的食粮。彭城突增如此之多的百姓,如果下面再无法收获,抑或出现灾祸兵乱,这么多嘴,光吃,咱们彭城与下邳和广陵也要被吃垮了!”

    见自己说了半天,连个粮草都无法解决,陶应虽然很生气,但是转眼一想他们说的似乎又不无道理,百姓事大,自己的百姓自己都无法救活呢,怎么去救别人的百姓呢?

    “如今我们劫了大族如此多的钱财,再加上笮融席卷的钱财,我们彭城富可敌国,为何不去周围买粮食?”

    陶应突然发现自己有钱啊,有钱买粮食可以度过危机,但是陈登又摇了摇头,现在淮南袁术也是四处用兵,他们粮草本来就不多。因此肯定不会卖给自己,而豫州与曹操交好,亦或许畏惧曹操的势力,他们不敢卖自己粮草,接下来就是兖州了,兖州曹操跟自己打仗,他们岂能卖自己粮草?

    而要去北方,青州原本帮自己打仗的公孙瓒旗下田楷,他现在也忙着跟老对手袁绍的大儿子袁谭争夺青州。一眼望下去,普天之下,似乎都在打仗!这个时候粮草最为紧缺,谁会闲的没事卖粮草呢?

    见始终摆脱不了粮草的问题,陶应突然气呼呼的说道:“汉末人最为愚蠢,种地只会用大便,又无化肥,怎么会亩产千斤!”

    一说到亩产千斤,旁边陈登都觉得可笑,怎么可能产那么多粮食呢?这岂不是异想天开吗?那时候的土地,一亩地能收获三百斤麦子已经是高产了!

    不说汉末了,就是陶应在他那个世界里,小时候麦子产量都极其的低。那个时候还是农业合作社呢,大家都是把各种粪便丢到土地里,土地也不肥沃,结果结出来的小麦,麦穗特别小,又瘪,哪里能收到多少麦子。

    但是科学种田后,用了肥料,一个麦穗结的比以前三个麦穗都要多!

    只是这里是汉末,都快两千年呢,那时候谁懂得科学种田?科学二字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呢!

    “此战之后,我定息兵三年,我要将肥料发明出来,并且推广,我要改善土地,还要推行新的官职,推行律法,到时候还要让每个小孩都能念上书,文化改变命运!”

    想到这里,要想实现自己抱负,无非需要土地,需要钱,需要人才,而土地,钱他都有了,就缺人才了,有钱还缺人才吗?

    所以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再次击败曹操寻求徐州的和平发展!

    于是陶应思考了片刻后对陈登说道:“昨日我收到二弟来信,他们已经击败笮融,缴获笮融搜刮的广陵钱财装了近十余车,现在正在运来。估计此刻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你先派人前去迎接,将钱财拉来后与下邳搜来的钱财皆储存在彭城新修建好的主殿内。让二弟与三弟领骑兵先来彭城!”

    陈登诺了一声便想去吩咐士兵去办,但是陶应却指了指他说道:“此时关系到我彭城的崛起,任务特别重要,所以你亲自去办!”

    陈登诺了一声,问彭城的事情交给谁管理,陶应想了想,这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他怎么管理的来呢?于是让陈登自己推荐人选,陈登忙趁机开始推荐起人才了。

    陈登推荐的第一个人才就是彭城人严畯,陶应哦了一声。见陶应不以为意,陈登慌忙劝道:“主公,此人有大本领,彭城之乱,他携带家人逃亡南方。后听闻彭城光复,又特地回来报效家乡的!”

    逃亡南方?陶应想了想,历史上有这么个人吗?他只关注武将,但是文人他所知甚少,仔细想了想,逃往南方的后来都基本跟孙权混了。他只知道最厉害的文人叫张昭,因为孙策死时曾经说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

第七十章 调虎离山

    这次为了不错过张昭,陶应已经安排二弟前去劫夺笮融时,一定要将张昭带来。严畯他就所知甚少了,但是历史上却记载严畯是东吴的文官,很有本领。

    陈登竭力推荐,陶应想了想说道:“好,既然是元龙推荐的人,想必我也放心。若他做出政绩,那我就重用他,你走后,让他暂时接替你的位置!”

    陈登这才告辞离去,陈登走后,陶应又令人喊严畯前来,严畯此刻在彭城担任一个小官,听闻公子召见慌忙前来拜见。

    别院内,陶应还在考虑如何用兵,如今将废话连篇的陈登一打发走,身边立刻就安静了。待会自己再去李典那里要兵,这样便不会再有人阻拦自己,多好。陶应突然觉得有时候人啊,就不能太倔,要学会变通!

    半柱香的功夫,严畯这才风尘仆仆的从城内赶来,赶到陶应的府上时,一身时泥土也来不及擦拭便进院拜见陶应。

    议政厅,县令们基本已经离去,只有陶应还在不停的踱步,他在等人,他已经遣人去牢里将于禁放出来了。

    他昨晚已经前去牢里拜见过于禁了,现在还没办法放他出来,不过于禁在牢里吃的好,住的好,倒是也没埋怨过多的事情,更何况陶应百忙之中亲自来见他,这他已经非常激动了。

    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陶应慌忙出去迎接,以为于禁来到了呢,却不想来的是一个中年的汉子。

    那汉子一身的素袍,身上打了几个补丁,见出来迎接的陶应,那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便拜道:“拜见国相大人!”

    陶应见他一脸是灰尘,身上也穿着都是补丁的衣服,心中有些惊讶,他听旁边一个小兵说严畯不是贫困之人,今天为何这般打扮?

    陶应指着严畯的衣服问道:“你的衣服怎么这么破旧?百姓多有补丁,那是因为本来就穷,你也是富贵人家,为何如此打扮?”

    严畯脸色有些尴尬,望了望自己身上的补丁说道:“回国相大人,小的虽小有钱财,但是听闻国相大人欲建设家园,因此已经将家产悉数捐了出来。”

    家产捐了出来?陶应有些意外,自己压根就没设点捐钱啊!自己虽然当初有心设立像红十字会那样的慈善机构,但是后来红十字会的丑闻让百姓嗤之以鼻,所以陶应想想还是算了的。他除了逼迫稍微富足的家庭将余粮捐献出来外,其他的没逼迫捐钱啊!

    就是捐粮草,陶应也是打下欠条的,等来年之后肯定会连本加利息的还给他们!因为这也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不是捡来的。

    严畯见陶应不知道,于是又慌忙说道:“李典大人在南门外设置了一处捐献处,听说是甘姑娘所为!”

    严畯说完,陶应心中更是有些吃惊,为什么这事他自己都不知道呢?如今甘姑娘还未嫁与自己,所以陶应将城中的那处别院赏赐给了甘家,自己则搬到了城外居住。

    陶应对严畯说道:“陈登要领兵前往广陵,要走近一个月有余,他临走之时举荐你为彭城郡丞,你可愿意!”

    严畯又一稽首道:“我学疏才浅,恐不能胜任!”

    陶应点了点头,他想进城去看看甘姑娘到底搞的什么名堂,于是一边往院外走一边指着别院说道:“好了,我有事欲进城,从今天起你暂且在这里办公,大印在屋内,什么事情你自行做主,莫要来找我就行,就此别过!”

    陶应说完便朝侧门而去,严畯愣了半天,大门来一官吏,是负责统计每日的损伤人员的,严畯叹了口气,慌忙将那小官吏迎入屋内。

    陶应知道古代人就是墨迹,明明可以的,非要谦虚上半天,陶应现在如此忙,哪里有时间跟他们谦虚去?

    从城外农庄别院到达彭城需要骑马近半个时辰,陶应坐上马车一路颠婆了近一个小时这才赶到南门。南门外正是吃饭的时候,这次再来南门,陶应突然发现南门外驻扎的人居然越来越多,那些排队的人中,就连小孩也端着饭碗走到了排队的位置中去了。

    陶应下了马车,见一处空地聚集了男女老少近千人,他们手中都拿着各种的工具,小孩子也加入了劳动大军。

    陶应凑过去,挤过人群才发现,原来他们都在制作弓弩!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搬运巨大的木头去修宫殿,也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搬运石头。

    他们就连垒墙都不会,但是有一个逃难的家族在广陵是世代做弓弩的!弩箭等兵器都是官府生产,他们本来都是在官府内制作,笮融杀了官府,他们逃来的。

    见地上有许多丢弃的木材,那些木材都是宫殿用不到的,于是他们便开始聚集在一起制作弓箭。还有许多铁匠也加入了他们,于是那些废弃的铁又被重新融到了炉子里然后打造成一个个的箭。

    而那些妇女和小孩则负责制作箭尾的羽毛,瞧见此种场景,陶应突然心头一热,这谁下的命令呢?

    正当陶应有些不解时,旁边已经有人将制作好的箭装到了一个大箱子里,官兵则将他们搬运到了马车之后,马车朝城北而去,城北是存放军器的地方。

    远远望见陶应,早有人前去禀告负责看管建城的李典,李典又一阵风似的骑着马往这边赶。

    见到陶应后,李典慌忙从马上跳下来为陶应施礼。陶应指着眼前的百姓质问起来:“李典,我不是已经交代将广陵来的百姓安置到新开垦的地方去吗?”

    李典跪在地上忙回答起来:“是的主公,每开垦一处土地,就会安置一批百姓。但是土地开垦的地数赶不上迁徙而来的百姓。他们大批的涌到彭城,实在没他们能做的事情了,陈大人怕他们饿死,于是问他们会什么,他们说会打铁,有人说会制作弓箭,于是陈大人便让他们用废弃的木头制作弓箭或者其他的东西,然后发放给他们吃的。”

    “陈大人,陈大人,陈大人不是说没有粮食了吗?没粮食怎么还能给百姓发放?”

第七十一章 监牢放于禁

    一说到陈登,陶应就有些来气,北方战场上有多少徐州百姓因为曹操的入侵家破人亡,又将有多少人要惨死在曹兵刀下,而他欲领兵北上,陈登就说没粮草!

    “是的,城内的确没有粮草了,但是甘家是做粮食买卖的,甘家拿了银子去豫州沛国买的粮食。”

    李典又禀告起来,一听陈登居然拿着自己的钱去买粮食,而自己却一点都不知道,陶应放他权利,但是牵扯到花钱,怎么就不禀告自己呢?

    更何况那些钱财,他都是有大用的!以后能否将彭城发展成大汉的中心,可就全指望这些钱了啊!

    于是陶应又质问道:“谁让你们动用的府库?为何无人过来禀告与我!”

    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李典有些招架不过来,正当李典不知道如何解释呢,不远处又有人过来捐献财物,李典忙领陶应去观看。

    到了城外三里处的一个凉亭内,周围聚集了很多百姓,凉亭内竖着一个大板子,上面写着“捐献处”,而旁边则是很多人在清点着各种捐献来的物品,周围还有无数的商人赶着马车前来将那些看中的物品装上马车。

    望见眼前的东西,陶应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是甘姑娘不想有太多的百姓饿死,因为死的人多了,这是不祥之诏,是损阴德的。

    于是甘姑娘便遣家丁来找李典,正好很多流浪在外的彭城大家族的人也想回来,但是他们又惧怕陶应杀富济贫,于是那些不是占据很多土地的人家就将钱财捐给官府,然后官府分与他们土地。

    得到的钱财便让甘姑娘的父亲拿去小沛,从小沛买粮草,再运回来,这样难民就有饭吃了。

    总不能白养活这么多的穷人,陈登又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些人各自发挥所长,于是就有铁匠开始打造箭头,而有人开始制作弓箭。

    这只是彭城一角,南门外基本都是大片聚集的百姓在不停的打造弓箭和刀枪等各种兵器,北门外还有铁匠在打制农具,反正百姓开垦土地都是需要农具的。

    打造农具所需要的铁都是用战场上俘获的兵器所制,造好的农具就卖给百姓,许多贫困的百姓买不起,就写欠条,以市场价卖与他们,待到来年收了粮食之后用粮食来抵债。

    反正为了能够让更多人活下来,陈登真是费劲了心思!

    陶应对着他们点了点头,突然想起自己的家丁,自己的家丁们现在被自己安排在萧关生产纸张,为什么不让更多的难民一起学会制造纸张呢?

    那时候会更多的人学会造纸,到时候再把纸张从百姓手中收上来,给他们钱,让后再把纸张卖到其他大州去,这该多好!

    只是现在没时间来真正治理这些,因为他已经决定现在就去大牢,然后放出于禁,然后领兵去北方。

    遣人去赏赐了甘家之后,陶应骑着马径直去了彭城监牢,监牢外由徐盛的族弟把守,因为徐州贵为陶应二弟,所以监牢无人敢闯。

    此时的监牢里连一个监狱犯都没有,每天依旧有着成千上万的人犯法,但是犯法的人无一例外的被押送去修建城墙了,无论罪大罪小,一律押送到城内建城。

    所以现在监狱里就住着一个人,那就是于禁!

    陶应进了监牢,于禁正在牢内舞剑,陶应鼓着掌一路走了进去,望见陶应来了,于禁慌忙稽首道:“见过主公!”

    陶应也不废话,指了指外面说道:“文则,我一直在想啥时候能放你出去,今日机会终于来了!”

    “主公,什么机会?我真的也想出去了,虽然在这里面没人亏待我,但是不能为主公效力,我心中实在是……”

    于禁一边说着,一边叹了口气。

    陶应指着狱卒说道:“你们去将于将军的披挂取来,你再去挑选一匹快马!”

    几个狱卒出去了,于禁一直到披上战甲拎起兵器往外走时还不知道什么机会来了。见陶应如此急着用自己,于禁忍不住的问了起来:“主公让我在监牢之中就穿上铠甲,莫非是城内有人叛变?”

    陶应听完哈哈大笑起来:“非也,我已经让李典点了一千精兵,这一千兵马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另外我又挑选了三百骑兵,骑兵也是徐州最善战的骑兵,更何况有我三弟的训练,他们已经学会了北方白马义从的作战方法。从今天起,这支精兵就交予你了,咱们今日就领着他们去北方展现一下他们的实力!”

    一路走到监狱外,猛一见到阳光,于禁眼睛一阵刺痛,还真有些不习惯。慢慢的站在牢门外,半天才习惯过来。

    徐盛族弟望着于禁,又朝陶应稽首问道:“国相大人,如今于将军被放了出来,我们要去哪里呢?”

    狱卒问完,陶应也犹豫了下,这时于禁忙拜道:“主公,我正愁没有亲兵,可否将他们调拨给属下当亲兵呢?”

    陶应点了点头说道:“甚好!”

    于是狱卒也欢欣鼓舞起来,他们可以一跃成为将军最信任的士兵,这对于一个士兵来说简直就是喜从天降了,幸好这段时间没白保护他这个监狱犯!

    从彭城点了一千兵马,陶应让于禁为帅,自己亲为监军,两人领兵就要朝东海而去。快要出城时,于禁望着一座宫殿拔地而起,又望着一个个骨瘦如柴的曹操降兵,那些都是他昔日的部下啊!

    于禁心中有些凄凉,有时候投错了主人,付出的牺牲何其大也?特别是当于禁与陶应经过一处破旧的城墙边时,突然有一个各自很高,但是很瘦的奴隶突然拦住于禁的战马便哭诉起来。

    “将军,将军带我走吧,我家中还有妻儿老小……”

    见证着这么多的战友就这样死去,那人心中实在不甘心。于禁无法做主,转过头去不忍再看,眼睛却已经湿润了。

    陶应指着那人说道:“你是何人?”

    见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彭城的主宰陶应,那人慌忙磕头求饶起来:“禀国相大人,我愿投降,我愿投降,我是于元帅手下先锋,我愿投靠徐州!”

    望见他求生的**如此浓烈,再看看他人高马大的,就是瘦了些,如果吃的胖些,说不定是个打仗的好手呢!于是陶应便指着他说道:“行,你起来吧,只要以后不为曹操卖命攻打我徐州,我自然不杀你!于将军,把你以前的将领部下,没累死的都召集来随咱们出征吧。”

第七十二章 挥兵北上

    陶应饶恕了地上了奴隶,那地上的奴隶慌忙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大呼感谢陶应的不杀之恩。于禁也是有些意外,陶应居然放过了自己的部下,这是他没想到的。于禁下马跪在陶应马前感谢陶应饶恕他的部下,一边又让自己的先锋去城中将那些自己还没死的将领全部召集而来。

    仅仅是一下午时间,有十几个曹兵将领就从一个天天被鞭子抽打的奴隶变成了骑在马上的耀武扬威的将军来,这无不让他们感激陶应的再造之恩。陶应倒是无所谓,此等人才,让他们累死在城下下,不如发挥他们的专长对自己益处更大些。不过一想到陈登回来气的抓耳挠腮的样子,陶应心里还真有些得意。

    李典将陶应送往城外,天已经到了傍晚了,李典望着战马上的陶应说道:“主公此去何时归来?”

    夏天的风有些热,陶应穿着铠甲热的一头是汗,李典在马下问完,陶应松了松战甲后说道:“我此去多则半年,少则三两个月即可从东海归来。”

    李典又问道:“那主公走后,城中若有意外,该如何是好?”

    陶应又想了想说道:“外事你来负责,内事听陈登,陈登不在听严畯。还有若我二弟与三弟归来,让他们领着五百骑兵到东海治所郯县来找我!”

    李典点了点头,陶应与于禁领着兵马便朝武原而去,他们想从武原然后直接去郯县。远处的彭城城墙修建的越来越高了,城内的殿宇也从一座渐渐的变成了两座,三座甚至七八座皆隐隐约约的在出现在城墙之角。

    陶应无心再管彭城之事,他知道治理百姓,自己不如陈登,甚至不如严畯。打仗自己不如臧霸,甚至不如李典。但是他知道自己作为主公该会什么,那就是任人唯贤,不与属下争功!

    于禁从监牢出来,他在监牢已经度过了半年多时光,过了这个夏天,到了秋季,那就是他在徐州待的一年整时间了。从监牢出来,望见一座座宫殿拔地而起,确实让于禁震惊不小。而且又见着如此之多的工匠在打造着一条条崭新的街道,还有比洛阳城还要高大的城墙,这一切都让于禁觉得陶应果然非同一般之人。

    特别是走在路上,到处都是百姓,一座座村庄在大道两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原本一片片树林被推到后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原野;原本赤土千里的天地变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地。还有很多的地方正在收麦子,一路上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都是一阵阵笑声,这一切欣欣向荣的改变,让于禁心中不禁想,或许主公真是天人吧,至少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

    沿着正在修建的大路,陶应等人走了近十天时间才抵达武原城。武原县令听闻陶应到来了,慌忙率领乡绅来为陶应洗尘。

    在武原陶应四处逛了逛,武原城外也是修建了近十几个大镇,城内也修建了一排排的房屋,也修建了许多的街道,而且在城的南端也修建了占地近百亩的小宫殿群,只不过这宫殿跟彭城国相比,差距太远了,楼不够高,也没那么气派。

    陶应很满意的赞许了武原县令,人民把他推荐出来,果然没推选错人。在武原视察了一番,陶应又领兵出彭城国界前往东海郡。

    派遣出去的探子回报说曹操已经领兵从琅琊已经打到了东海郯县,郯县已经岌岌可危。而这时陶应派出去的求和部队已经抵达了郯县,陶应领兵一千驻扎在边境线上的消息也传到了郯县。

    郯县此时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陶谦依旧躺在床上,不过他毕竟是硬汉子,当听闻曹操已经连下数城,劫掠百姓后又回兵来取郯县,陶谦气愤之下便让刘备与曹豹再次出兵在郯县外迎战曹操。

    刘备与曹操已经领兵在城外与曹操打了一仗,不过这一仗打的没有任何准备,因为曹操在周围劫掠完后准备回兵的,这是碰上了,不过这一战,还是刘备与曹豹战败了。

    陶谦望着郯县又岌岌可危起来,这次终于决定要弃掉东海回丹阳老家去。但是这时好不容易才打下徐州,曹宏与曹豹等人自然不愿意,他们想继续死保郯县,郯县外曹兵虽然厉害,但是郯县毕竟是以前的治所,为了防范二公子的偷袭,曹豹也加固了城墙的建设。

    而且郯县兵马又多,粮草又多,曹豹已经决定继续守城了!一直到城外出现彭城国来的信使,信使押着糜家的家人与各个大族的家人近一千余人赶到了城下。

    见到家人被放归回来了,那些大家族很是意外。陶应如此弑杀,岂会放过他们?一开始他们不愿意相信,但是看到实实在在的人,他们这才冲出城外与家人激动的相拥起来。

    家人的返回更加树立了他们抵抗到底的决心,而且就连罪大恶极的蒜鼻子都被放了回来,曹宏更是高兴无比,这样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绝后的问题了!

    又有人来报说二公子领兵一千驻扎在边境上,只要郯县一句话,他们这就出兵攻打曹操!

    突然传来的喜讯让很多人惊喜异常,虽然有人拒绝陶应的到来。但是听说陶应只是领一千兵马前来,想必也构成不了多少威胁,更何况他打的旗号就是铲除入境曹贼,想必也是保护家乡的,于是陶谦便下令让陶应领兵进驻郯县。

    于是陶应收到回信之后,便让于禁领兵一千一同进驻郯县,兵马沿着沂水一路北上,望见当初签订协约地方,已经有人在那里立了块碑,上面还刻着当初的盟约。

    过了盟约碑往北就是郯县的地方,陶应领兵一路上见到的都是数不清的逃难的百姓,还有小股的曹兵在四处劫掠财物。

    曹兵望见陶应军马的到来便想来劫掠陶应的粮草,原本他们以为来的又是徐州兵,徐州兵皆一触即溃,却不想当四五十为一群的曹兵刚碰到一百士兵为方阵的小股追击队伍时,两军一交锋,曹兵顿时就心凉了。

    因为碰到少于自己的曹兵,陶应的兵马直接就碾压了过来,离得远时,先是一阵弩箭的射击,曹兵意想不到的是居然碰到的徐州的神箭手,他们几乎箭无虚发,一下子就将曹兵的气势压下去了!

    先是一阵箭弩的打击,紧接着双方交锋,徐州兵更是悍不畏死,而且令曹兵想不到的事情就是一旦徐州兵分开之后,便三人为一伙,一个盾牌兵,一个长枪兵,一个弓弩手。这样的组合让分散的曹兵无法一下攻破他们。

    离得很远时,就有士兵弓箭招呼,离的不太远了,又有长枪兵招呼,离得近了有有短刀兵伺候。

    这样的长短兵器结合,一组士兵三到五人,每次追击的时候都是至少两组士兵为一伙,这个战术是陶应结合了古代的兵阵之后自己发明出来的,而且在彭城已经操练了近数月之久,士兵配合的默契度已经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第七十三章 罪恶之村

    一路斩杀而来,到郯县外五十里远时,陶应听闻在一个村落里,有一名曹操手下将领。那名将领占据了整个村子,然后将劫掠而来的近百年轻貌美的姑娘关在了院里,院里又聚集了近百曹军将领,他们天天在村子里淫、乐。百姓皆有恨意,又无可奈何,听闻陶应的到来,慌忙告诉了陶应。

    一开始陶应还不相信,他不信曹兵有如此的混账,于是便想领兵去一瞧究竟。

    在赶往村落的路上,逃跑的百姓听闻是陶应的兵马来了,一个个皆欲回来一同打曹兵。这一路跑来,陶应又拉起了了近四千兵马,一听到陶应到来了,就连三山五岳的土匪也跑来投靠陶应了,这样一只鱼龙混杂的队伍一组成,陶应都觉得有些尴尬。

    这一路来,老百姓领着彭城兵四处攻打小股的曹兵,现在曹操将陶谦打的窝在城中不敢出来,于是城外到处都是抢劫的曹兵。这一路杀了一个曹兵,老百姓便剥了他们的铠甲穿在身上,拿了他们的兵器继续去杀另外的曹兵。

    所以当陶应抵达那处小村落时,大军已经发展到了近五千余兵马,而且劫掠了数千旦粮草,光从曹兵手中夺的财宝都装了整整两车!

    赶到那处糜家寨时,有老百姓说糜家寨里有曹操一名大将,那人手下有近五千兵马,不过他的兵马都出去抢劫了,所以寨子中有两千兵马,里面关着至少五百多被劫掠的姑娘!

    一听到士兵侮辱良家妇女,坏人名节,特别是在注重名节如生命的古代,陶应便气的直咬牙。

    也不管是不是自己能打的过的大将了,陶应领着兵马便趁夜包围了糜家寨。糜家寨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夜色越来越深,陶应迟迟未出兵。夜过三更后,陶应突然让骑兵开始冲锋糜家寨,骑兵已经攻破寨门,却依旧不见宅内士兵击鼓报警。

    待陶应赶到糜家寨时,才发现路上到处都是喝的醉醺醺的士兵,一堆堆士兵躺在路两边,躺的乱七八糟的就如同被洗劫过的村落一样。

    陶应一直走向寨子内的一处比较豪华的府宅,宅内是将领居住的地方,那些将领们一个个脱的精光,身边无一不搂着近三四个姑娘。

    凡是会反抗的,骑兵的弓弩都一个个让他们上了西天,喝醉酒的,陶应下令一个个将他们都绑了。

    望着眼前不堪入目的一切,陶应顿时火冒三丈!很多十五六岁的姑娘都被剥了衣服绑在柱子上,她们似乎不堪忍受这样的屈辱,一个个咬舌自尽了。

    地上躺着的女孩也一个个哭成了泪人,望见陶应,一个个又害怕的想找地方躲藏,似乎又过于畏惧,又不敢动弹。

    望着她们,陶应突然想起来甘姑娘,甘姑娘与他们年龄相仿,如果眼前是甘姑的话,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反正陶应不敢想象!

    一咬牙,陶应上去抽出刀子一连捅死了五六个曹军将领。杀了曹将,女孩们知道是救星来了,一个个皆释然了。

    释然是因为他们不用再屈辱的活着,如果她们不把这群畜生陪开心了,他们就会杀了他们的家人。如今家人无恙了,而他们却早已没了名节,一个个皆撞在柱子上死去了。

    陶应让人将她们的尸体用衣服盖上,然后想想不能就这样便宜这群曹兵,于是陶应又下令将所有的曹将绑起来慢慢折磨!

    将几十个将领绑起来后,一个个还醉醺醺的喊着美人。陶应让人用水全部浇醒,一盆水下去后,曹将顿时清醒了过来。一个个将领突然醒来,望见坐在大椅子上的陶应,在望望旁边的于禁一个个皆吓傻了眼。

    陶应咬着牙,指着为首的曹将问道:“你是何人?”

    那将领跪在地上低头报上了名字,是一个小人物,不是曹操真正的大将,他手下只有五千余兵马。

    陶应本想将他杀了了之,但是一想却立即否定了这个想法。陶应脸色一变,突然变得温和起来了,然后起身走到那将领面前,将他身上的绳索解掉之后拍拍他肩膀问道:“你可曾听过徐州陶应之名?”

    一说到陶应,那人慌忙点头,徐州陶应的大名谁人不知?在彭城捉于禁,泗水败曹纯,武原拒曹操,又在泗水旁与曹操一同签下协议!更何况,自己现在被人家抓住了,想要活命,就是不知道也得说知道啊!

    陶应见他害怕的样子,又说道:“别怕,我也不杀你。我正在用人之际,若你将你的兵马调来投降于我,我定保你荣华富贵!”

    一听陶应招降与他,那将领慌忙跪地就喊主公,陶应让他去召集兵马,他却说士兵们会在明日上午前回来,到时候自当率众投降!

    这一夜无眠,陶应让人亲自看着那为首的将领,其他的将领也被陶应逐一看管起来。到了第二日中午,果然数千兵马渐渐从四面八方归拢而来。

    归来的士兵皆有收获,有人俘获来了近数百妇女,有人抓来了数百壮丁作为奴隶,有人带来了许多粮草,有人又带来了抢劫而来的金银珠宝。

    士兵一来到,陶应便让那将领宣布投降,听闻是天将陶应到来了,一夜之间就生擒了如此之多的将领,而且此次统兵前来的正是曹操座下大将于禁,士兵们只能无奈接受投降。陶应也不多说,让自己的士兵押送他们俘虏来的人马全部充公。

    释放了妇女,又解放了奴隶,奴隶们也纷纷拿起了兵器,参加了陶应的兵马。于是陶应便率军朝郯县南门而来,到了南门外,望着城外黑压压的兵马,至少有一万之多,吓的守南门的将领慌忙前去禀告陶谦,也不敢让陶应进城了。

    陶谦得知陶应的援兵已经到达南门后甚是欣慰,陶应想进城,众人皆在书房劝告陶谦起来。

    风雨欲来,似乎靠挡是挡不住的。陶谦书房里,除了守城的将领没到外,其他人皆守候在陶谦床边。

    屋内有些燥热,丫鬟不停的给陶谦扇扇子,旁边谋士们弓着身子启奏着。

    “主公,二公子领如此多的兵马前来,恐怕非是救彭城也……”

    旁边曹豹有些担忧地说道,但是糜竺却说道:“非也,二公子若要对主公不利,那日在下邳城便会派兵追击。更何况二公子一直对主公孝心颇重,即便是主公到达郯县,二公子也常遣人来问安,我道可放二公子入城。”

    糜竺说完,屋内又争吵了起来,刘备在旁边一直不语,陶谦躺床上指了指刘备,刘备这才回答起来:“我道也可放二公子入城,二公子上次突然攻打下邳,非未屠戮百姓也,他只不过与曹大人有隙。今公子据下邳,百姓皆安居乐业,由此可见,二公子乃正义之君子也!”

    陶谦点了点头,毕竟是自己儿子,陶应的改变,他还是看在了心里的。因此其他人还想劝,陶谦却挥了挥手打断了他们。

    刺史府一道令书很快下到了南门,陶应领着一万兵马进驻到了郯县南门。

    将兵马安顿好了之后,陶应便带着于禁等将领前来拜见陶谦。穿越大半个郯县,郯县内百姓皆躲在屋内不敢出来,街道上活动的都是士兵以及无数的乡勇。这次曹操采取的屠杀策略想威震徐州,却不想也是此战略让郯县军民心更团结了。

    两匹快马穿过郯县中心,一直到了陶府,陶应刚下马便看到了前来迎接自己的大哥陶商。陶应忙稽首道:“大哥别来无恙,上次一别到今日,大哥又消瘦了许多!”

    陶商也忙拉着陶应说道:“父亲多有念叨你,我道那日怪不得你,父亲也知,但是父亲与曹大人是至交,因此也就……”

    陶应笑了笑回道:“此事已经过去,咱们进去说话。我不知曹操又来攻打徐州,不然早就出兵来救了。月初之时,武原官吏来彭城,说是北方又有战事,多有百姓逃入武原,我这才知道,因此领兵前来,不想又来晚了!”

    “不晚不晚,也怪父亲不肯通知你!”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一直到了陶谦的书房,门是开着的,雕花的窗户,朱红的木门,校园中种满了树,还有一处人工小河潺潺地流淌着。

    这一处院子竟比自己在彭城居住的院子还要精致十几倍。进了屋子,陶应望见宽阔的屋内的东边有一处床铺,陶谦被扶了起来正依靠在墙上望着自己。陶谦又苍老了许多,眼睛似乎都有些睁不开了。

    陶应有些心酸,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便喊道:“儿陶应见过父亲大人!”

    陶谦咳嗽几声挥挥手示意他起来,陶应跪在地上不敢抬头,陶商忙过去将他扶了起来。起身之后,陶应又一一向旁边的许多官员稽首问好。这些人有些恨陶应,但是却又有些感激他。

    恨他是因为他夺了他们的家产,又感激他因为他又放回了他们的家人。就连曹宏也朝陶应一还礼道:“公子将小儿放回,真是多谢公子仁慈之心!”

    彼此都见过之后,众人问陶应如何退曹兵,陶应却说道:“先不急,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位我的新将军,这次便由他领兵前来!”

    陶应说完,门外走进来一个人。众人皆不知是何人,于禁忙施礼道:“罪将于禁见过陶刺史!”

第七十四章 郯县合兵

    一听闻是于禁,众人皆吓了一跳。陶谦望着于禁,都恨不得立刻吃来了他!当初在彭城正是于禁带兵打败了他,但是此时再仔细看着于禁,陶谦居然笑了起来。彼时为敌,未曾想,今日他却到了自己帐下。

    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陶应似乎已经渐渐超越了自己,越来越多的人都投靠了他,先是跟随自己的臧霸,现在就连敌军大将也在他手下效命了,或许由这样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位置,徐州或许真有希望。

    “二公子,他是曹操大将,若他阵前反戈一击,我等如何是好啊!”

    见是于禁,许多陶谦老将皆反对起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孙乾,其他人跟着随声符合着。陶应却摇摇头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文则真反叛与我,我亦无言!”

    陶应一说完,于禁突然跪下道:“主公放心,我于禁对天发誓,若有违主公知遇之恩,我于禁天打五雷轰!”

    陶应眼中满是信任,将于禁扶了起来,然后陶应又问道:“如今徐州战事如何?”

    寒暄完后,终于要说到正题了。刘备忙在旁说道:“二公子,曹操攻了数城,唯有北方萧建占据了琅琊一县未被攻破,其他皆破也!”

    陶应点了点头,萧建是个人才。刘备又介绍了一下徐州的形势,前几日与曹操一战,结果士兵士气低迷,所以战败了。现在曹操已经占据了西边的虎贲城,形势一边倒的倒向了曹操,这几日曹操对北门攻击甚猛,有许多次北门都差点被曹操攻破了。

    听完大家的回报,陶应突然又请求道:“父亲大人,我料曹操撑不了两个月便会退兵,如今只要坚守住,到时候待他退兵时给他致命一击,他定不敢再犯徐州!”

    陶谦点了点头,陶应又请求道:“曹操亲自攻打北门,我愿与刘将军一同防守北门,曹豹将军守西门,若此二门无事,郯县安全也!”

    听闻陶应愿与自己一同守城,刘备也是高兴无比。现在徐州兵马士气不行,但是二公子到来后,听闻二公子来了,徐州士兵一定会士气大振。到时候若再击败曹操一次,这次肯定会让自己名声再上一层楼的!

    其实陶应选择跟刘备合作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刘备手下有关二爷,有张飞,这都是当世猛将!而且,自己得罪了曹家,若跑去跟曹豹一起,曹豹要在背后阴自己怎么办?

    陶谦批准了陶应的建议之后,陶应便领着兵马朝南门而去,而刘备则一同骑马相随。二人领兵抵达南门之后,关羽与张飞已经守在那里了。见到陶应来了,张飞又是哼了一声,也不来拜见。

    关羽骑马过来,勉强冲朝陶应一稽首说道:“见过二公子!”

    刘备忙喊张飞,陶应慌忙劝道:“无妨无妨,张将军脾气火爆,仗义执言又勇冠三军,真是刘将军之福将也!”

    刘备也旁尴尬地笑着陪衬着,他知道自己三弟的脾气,张飞就是跟陶应合不到一块去。

    一万多兵马要想进城无处安放,与其被动守城,不如两军成犄角之势,这样攻守兼备。于是陶应便领兵在南门外的营地驻扎了下来。说是驻扎,陶应也知道自己肯定不能驻扎在城外,因为到时候若曹操来攻打自己,张飞那德行的再紧闭城门不出,自己岂不要被曹操揍惨了?

    他只是让士兵暂时驻扎在城外,自己赶紧在城内寻找营地,到时候趁着晚上赶紧领兵进城。

    驻扎下来后,曹操因为郯县来了救兵,不敢轻举妄动。张飞闲着没事,故意找茬起来,陶应初来张飞便禀告道:“大哥,咱们的兵马在城上连续守了数日早就疲惫不堪了,如今二公子来了,何不让二公子的军马上去守城呢?”

    旁边关羽拽了拽张飞,张飞有些失礼了,见陶应脸色不悦,关羽忙为刘备解围起来。

    “三弟,二公子军马远道而来,也是疲惫不堪,何不让二公子先休息一会?”

    关羽说完,竟不想张飞撒野起来:“二哥,你为何替着外人说话,难道那日他在下邳放你一次,你到现在还记着他的恩吗?”

    刘备突然吼道:“三弟,你酒又喝多了吗?胡言乱语!”

    刘备训完,张飞这才住嘴。

    陶应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无妨,无妨,今日我便来守城,张将军先领将士前去休息两日吧!”

    张飞哼了一声便走了,陶应又对刘备说道:“刘将军,我上城之前,想求你帮我件事!”

    “何事?”

    陶应便在刘备耳边耳语了几句,刘备表情先是一惊,一会又恢复了平静。晌午开饭之前,于禁在城内选好的营地,还没等天黑就将一万兵马领进了城。

    午饭的饭菜开始飘香时,南门刘备作为东道主,邀请陶应以及于禁和众位将领一同就餐,关羽相陪,本欲邀请张飞而来,张飞却对陶应夺了刘备小妾甘氏耿耿于怀不愿前来,于是他一个人上城守城去了。

    大家酒到酣处,陶应突然说道:“我陶应平生最恨的人就是强抢民女之辈,但见此破坏此礼之徒,我定杀之!”

    陶应说完,伸手将杯子往地上一摔,突然帐内涌现出近百刀斧手。刚投降的曹操近二十余将领见状刚想反抗,关羽上前一把就将为首的一人捉住了,刀斧手上前将二十余将领绑了起来。

    于禁也是大惊,一身是汗的望着陶应,陶应却又喝了一杯酒后说道:“文则,你先回军营,告诉将士们他们违反军纪,一律杀无赦。将领有罪,士兵被逼无奈,罪免,若有人再犯,定斩不饶!”

    于禁忙起身告退,到了门口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于禁这一难算是躲过去了。让于禁去宣布这个消息,第一就是安慰于禁,让他知道陶应是不会对付他的,是信任他的,同时也警告了他一次。

    于禁到了兵营先是让士兵将二十余将的亲兵全部绑了就地斩首。就在投降的士兵不知所措时,于禁朝人群喊道:“主公有令,将领掳掠民女,是为死罪,士兵罪免,若有再犯者一律杀无赦!”

    士兵们见状慌忙跪地求饶,领头的人都死了,他们再想为祸人间也不可能了。于禁又将所有的曹兵分散编制在了民壮的队伍里,这样大家彼此都不认识,反而易于管理。

    掷杯为号,夺取了曹降兵的兵权后,陶应这才让于禁领着士兵们上城守卫。陶应亲自登上城墙,城门外远远望去,一座座大营遍布在郯县的大地上,远处的大营连接着天边,让人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兵马的到来。

    晌午十分,曹兵已经退了,陶应让人将城上的大旗全部换上了自己的旗号。午饭刚过,曹操又领兵前来攻城,忽然望见城门上换了军旗,士兵忙去禀告曹操,曹操亲自出阵来查看,望见熟悉的旗帜,曹操叹了口气。

    曹仁在旁见曹操叹气不解的问道:“主公何故叹气?”

    曹操这才说道:“老对手来了,郯县不好打了!”曹操说完,果然城门大开,城中出来一骑兵举着白旗朝曹操大营奔,是陶应派出的使者。

    使者到了曹操大营将一封陶应的信交给了曹操。曹操拆开看了看,又朝城门上看了看,陶应站在城楼上一脸冰冷的望着城外的曹操,曹操低头对来使说道:“告诉你家将军,我愿与他一见!”

第七十五章 曹兵夜袭

    郯县城外,曹操答应与陶应见上一面。于是,陶应便领着一千兵马由关羽护送出了郯县北门,出了北门,陶应便一路朝战场中央而来。这边曹操也让大军后退十里以表示诚意。

    再次见到枭雄曹操,陶应并没有像上次一样独自前去相谈。因为他已经不信任曹操了。两队人马走的近了,陶应往前迈了几步,旁边跟着的文官也往前走了几步。

    曹操望见陶应便哈哈大笑起来,陶应却朝曹操一稽首道:“曹公别来无恙!”

    曹操也一挥手道:“我自然无恙,倒是你,你不好好在下邳呆着,这么快就跑来送死啊!年纪轻轻的就这样死了,倒是可惜啊!”

    一提到送死,陶应也笑了起来。陶应从身上掏出曹操当初签订的沂水之约递给了曹操,曹操接过来看了看协约又随手撕掉了。

    “曹公不遵守诺言,当真是令人失望!”

    陶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似乎有些替曹操感到惋惜。曹操却笑着说道:“陶谦小儿,非我不遵守诺言,我与你签订协约互不攻占,但你父亲不该杀了我爹,杀父之仇我若不报,乃不孝也!”

    曹操说完,脸上阴晴不定的望着陶应。陶应想说话,却似乎找不到一个反驳他出兵的理由。

    “但曹公,你说回去之后便遣曹丕前来为人质,为何数月过去了,我却未见曹丕的影子?”

    陶应又质问起来,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我回去之后便召见了我儿曹丕,他不愿前来,我又有何办法?我总不能强人所难呀,是不是二公子!”

    见曹操居然这么无耻,陶应也笑了笑说道:“史官,可曾将曹公的话记下?”史官点了点头,见陶应居然记录自己的话,曹操也大笑起来:“我看就不用记了吧,用不到一个月我会破了郯县,到时候你记下这些又有何用?!”

    陶应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操,休要张狂。我昨日已经算了一卦,卦象显示我徐州不仅安然无恙,反而会更加强大。反倒是你兖州要造灭顶之灾。到时候我定会让你好看!”

    曹操也是大笑起来:“你休要唬我,我岂会信你?”

    陶应也不管他,只是将马往后一拽,掉头就走,一边走还一边说道:“若两个月时间你依旧不退兵,我就将整个徐州让给你!若你退兵,我定打的你跪地求饶!”

    曹操也朝陶应挥了挥手说道:“若我退兵,我就将兖州让给你,若我不退兵,我就打的你跪地求饶!”

    “好,史官已经记下了你话,明日战场上见!”

    说完,陶应便领兵回了郯县,曹操也退兵了。这一下午两军又相安无事起来。

    陶应回到城门上后,便同刘备一同观看城外的曹操大营。旁晚渐渐到来了,黄昏的暮色降临,大地都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

    一直到夜晚到来,七月的天空没有月亮,天有些阴暗,天空中布满乌云,只有几颗星在乌云中若隐若现。

    陶应从城墙走下来,于禁也带领士兵前去休息,夜晚时间由刘备守城。临走之时陶应安慰起刘备来:“刘将军放心,他占据了虎贲,就说明离他退兵的时间不远了。这些日子,咱们固守城池,不必出城迎战,他攻不下郯县,自然会退兵也!”

    刘备点了点头,陶应回去休息了,刘备走上城门开始巡夜起来。

    夜班三更,当所有人都有些昏昏入睡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爬墙的响声。士兵忙去禀告张飞,城楼之上,张飞取了一只箭,点上火,一箭朝天空射去。

    这一支弓箭仿佛一枚小小的照明弹,一枚小小的火光划过夜空,瞬间对面三四十米的地方被火光照亮了。

    火箭又落在了地上,地上一处低矮的柴火堆吱吱啦啦地燃烧了起来。周围依旧是一片静谧,似乎城外没有进攻的敌人,是小兵们多心了。

    不过这一箭射出去后,张飞掂了掂手中的弓箭,心里竟然忍不住的又取了一支箭,嗖一声,一支箭朝夜色中飞去,发出一声尖锐的叫声。张飞有些惊奇,这箭居然能发出声音,而且还这么响!他不知道的是,这志弓箭正是陶应发明的信号箭。

    张飞忍不住地又提出一支箭搭在了弓上,旁边赶来的刘备伸手制止了张飞。张飞收起弓箭忍不住的赞叹起来。

    “大哥,这二公子虽然可恶,但是他带来的箭真是好箭啊!你看看,这平时的箭制作哪里有这么精良?而且这一箭射出去,远比其他的箭要远上许多!”

    张飞一边夸着一边递给了刘备一支箭。刘备有些不信,接过弓,然后搭弓搭箭,弓如满月,嗖的一声,一支箭便朝城外飞去。

    利箭划破空气传来一声尖锐的响声,刘备拎起弓,也忍不住的赞叹起来:“二公子制作的弓箭果然名不虚传啊!”

    关羽从城下走来,刘备也让关羽试试。关羽臂力惊人,他挑了一支特别笨重的弓,然后挑选了一支非常长的箭,为了测试箭能飞多远,张飞特意将弓弩点燃了。

    关羽试试了弓,又搭上箭,围观的士兵越来越多,突然关羽叫一声:“嗨!”接着呼啦一声将一支数石的弓拉成了满月,士兵一阵叫好。

    紧接着嗖的一声,一道白光朝远处射去,那箭至少射了近百米之远!望见一道亮光闪过,突然城外一声惨叫:“啊!”

    刘备搭眼望去,就见一支火箭居然射中了一个士兵,士兵身上立刻被点燃了,弓箭上绑的是油脂,一下将那士兵烧的浑身是火。

    “不好,曹兵攻城了!”

    张飞大吼一声,旁边士兵慌忙击鼓,一时间整个北门皆惊动了。听到隆隆的鼓声,陶应慌忙起身领着兵马便往城上赶,近千兵马也分别进驻了城墙之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火箭射出去,黑暗的城外终于看清了敌人的模样。城外数千士兵正举着盾牌朝城边涌来。

    城上弓弩箭乱飞,但是下面曹兵有盾牌根本伤不到他们。城下的弓弩也不停的往上面射,城上士兵倒下者众多。

    夜黑,不利于守城,陶应为了节省弓箭于是忙喊道:“刘将军,咱们人马众多,黑暗之中不知敌人在何处,与其被动守城不如主动出击!”

    一说到主动出击,刘备也愣住了,这样太过于冒险了,黑暗之中不知敌人军马在何处,若敌人趁机入城,那城必破了!

    但是望着不停射上来的弓箭,刘备只能让士兵用盾牌防守,陶应知道这样打下去,敌人用盾牌挡着弓箭很难能发挥作用,于是忙又喊道:“刘将军,夜黑不知敌人在何处,空浪费弹药,哦,不,空浪费弓弩,我有一计,可看清敌人在何处!”

    刘备一剑将飞来的弓箭砍落在了地上,越来越多的弓弩飞上来,见城上危险,于禁慌忙劝道:“主公,上面弓弩太多,主公先下城吧!”

第七十六章 城头骂战

    郯县城头上,箭矢如雨,众人皆担心二公子会被流石打中,于是慌忙劝陶应去城下躲避。陶应点了点头,也不管刘备了,一个人跑到了城下。见二公子跑了,刘备叹了一口气,本以为二公子会身先士卒呢,没想到二公子居然如此胆小。

    夜越来越深,郯县陷入一阵阵呐喊声,兵器碰撞声中。经过近一炷香的时间的弓弩较量,城上的刘备军马已经有些不支了。城墙上也竖起了一个个云梯,城墙下的士兵开始攀爬登城了。

    关羽等人见曹贼爬了上来,慌忙用长枪将云梯推倒,城下不时传来惨叫声,但是云梯倒下去了,又不停的竖在了墙上,很快便有地方被曹兵爬上来了。

    爬上来的士兵迎接他的是一支支长矛,刚爬上一个,还没跳到城墙上就被一长矛刺下去了,紧接着又有人去将云梯推了下去。云梯上的士兵从城下跌落下去,重重摔在地上一声声惨叫穿来,让这个夜更加恐怖。

    陶应在城下逛了一圈之后,城上喊杀声越来越响了,陶应让士兵将一罐罐的像手榴弹一样的东西抬到城墙上,紧接着又让士兵将一箱箱的火箭搬到城墙之上。

    越来越多的兖州士兵攀爬到了城墙之上,城下的弓弩也不敢往上射了,一场城墙上的厮杀战开始了!

    陶应挥舞着长剑将一个刚爬上来的士兵一剑刺死后,又一脚将他踹了下去,紧接着陶应便将两个陶瓷小罐子朝城下丢了下去。小罐子丢到城外当啷一声摔的粉碎。很多士兵在城墙上四处奔走,一边走一边将一个个小手榴弹一样的东西朝外掷去。

    当丢完小罐子,士兵又用火箭朝城下射去,火箭飞落在地上,地上摔碎的小陶罐一碰到火突然燃烧起来。很快城下便燃起了大火,大火在死去的士兵身上也燃烧起来。由于火势太大,曹兵不敢往前走,在云梯上的士兵见下面着火了也慌忙往下跳,一个个皆摔的非死即伤。城外很多士兵被火点燃了,身上着火的士兵四处乱窜。

    陶应见城外已经成了一片火海,又让士兵搬来近两箱火油罐,就连一向不喜陶应的张飞也跑过来拎起两个罐子就朝城外丢去,张飞力气巨大无比,火罐丢的特别远。很快远处的士兵身上也着起了火,曹兵被火海一包围,慌忙朝护城河里跳。

    护城河河水很深,很多不会游泳的士兵便淹死在了护城河里,很快曹操第一轮进攻就失败了,大火就这样燃烧着曹兵的尸体,一直烧到了快天明,天亮后,城下的尸体依旧冒着淡淡的烟。

    天亮之后,城上的士兵基本都倚着城墙睡着了,就连陶应都忍不住靠着城墙,头上顶着块大盾牌呼呼的睡着了。

    夏日的清晨还有些凉意,城墙之上都是些露珠,疲惫的士兵还在睡梦中时,郯县百姓已经用挑子担着煮熟的热饭送到城上来了。

    陶应从于禁手中接来一晚粥,又接过来一个馒头,他吃的馒头是白面的馒头,而其他士兵吃的都是窝窝头。

    陶应刚咬了一口,突然发现墙角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正眼巴巴的望着自己,那孩子脸上抹的都是灰,身上穿着一件大大的铠甲,手中握着一个窝窝头,一边啃着一边望着陶应。

    陶应知道他望着的是自己吃的白面馒头,想了想,陶应伸手将自己的白面馒头递给了他。小士兵有些切切的伸出手想去接,这边于禁见状慌忙跑来劝道:“主公,白面馒头不多……”

    陶应将白面馒头塞给了小士兵,拍了拍他肩膀,然后走到了城边放馒头的地方,随手挑起了一个杂面馒头吃了起来。这杂面馒头有些甜丝丝的,很是好吃。

    “在我们那个年代,白面馒头哪里有杂面馒头贵啊!”

    陶应感叹了一声,伸手又拿了一个吃,而那些守城的士兵却只能喝一碗粥,吃一个杂面馒头。就是到了中午也只是能吃一个馒头,一天能吃上三个馒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更何况还要打仗。

    不过士兵终究比那些什么都吃不上的百姓要好。郯县数败,士兵损伤惨重,所以城中四五十岁的老人以及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被调集起来编入了守卫郯县的乡勇中来。

    陶应端着粥,站在城墙边上一边喝粥一边往外看。城墙上都是凝固了的血液,空气中一阵阵刺鼻的血腥味,城外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护城河里也飘满了尸体,整个护城河已经变成红色的了。

    望着眼前的景象,很多第一次走到城墙上的士兵都忍不住的吐的到处都是,一个个脸色蜡黄像得了重病一样。不过陶应已经见过比这还要惨烈的战场,他已经习惯了。

    快到晌午十分,曹操又亲自领兵前来攻城。望见一箭地之外的曹操,陶应突然抽出手中的长剑。长剑在阴沉沉的天空下泛着一阵阵冷光,陶应让人将抓获的曹操的将领押上城墙。很快,士兵们便押着近二十多名曹操的将领走上了城墙。

    陶应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当着曹操的面,当着曹操数万兵马的面,陶应要亲自吊死他们,也让曹兵知道攻打徐州的下场!

    士兵们将抓获的曹兵将领用绳子栓着脖子就从城墙上丢了下去,只听见咔嚓一声响,那些将领脖子直接断了。

    就这样城墙之上一脸挂了二十多具尸体。曹操望着城上的陶应,陶应一脸的冷笑。一下子吊死这么多将领,一时间城外的曹兵有些心怯起来,曹操却让人擂鼓助威,欲再攻打郯县。

    望着一箭之外的曹操,旁边张飞突然说道:“大哥,我觉得用陶公子发明的弓箭能够射到曹操那里!”

    张飞说完,关羽也仔细用眼睛目测了一下距离,似乎如果用精挑细选的箭还真有机会,反正曹操本来就是不讲信用的人,他攻打徐州屠戮这么多城池,自己何必君子?

    听闻张飞能用弓箭射中曹操,陶应慌忙让人将城下的弓箭搬上来任由张飞挑选。陶应也在城上跟曹操对话来迷惑他。

    “操,你杀我百姓,今日我便杀你将领,还有所有跟随操的士兵们。如果你们逆天而为,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陶应朝城外喊着话,城外的曹操却一脸冷笑的回敬道:“陶应匹夫休得妖言惑众,有本事你出城我们一绝胜负!”

    曹操骂着,陶应也在城上喊道:“曹操,你居然有脸跟我说话,你我沂水之约,你毁约在先,如今又屠戮百姓,世上言而不信着犹如你曹孟德也!”

    古人皆讲诚信,曹操却一脸讥讽道:“我来打徐州正是诚信也,我答应我九泉之下的父亲,定当取陶谦狗头来祭奠他,我又岂能言而无信?”

第七十七章 暗箭伤人

    城头之上,陶应与曹操便如此无耻的相互对骂着。听闻曹操要取自己父亲的首级,陶应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在城头上笑了起来。

    “你岂止无信,简直不孝!我爹的头你是取不到的,你爹死了你都骗,简直就是畜生所为也!”

    陶应说完指了指身边的随军文官说道:“曹操,看看我身边之人,他日你滚回兖州之时,我定将你言语送往诸州,让整个大汉朝都知道你不仅是太监的孙子,更是一个无信,无耻,不孝,残暴的卑鄙小人!”

    陶应吼完,曹操指着城上的陶应就喊道:“看我破了你城池,不割掉你舌头!到时,我看你如何嚣张!”

    曹操刚说完,突然嗖嗖两支箭朝曹操飞驰而来,一个不注意,两支箭射出后,张飞、关羽二人又连射了两支箭。

    突然两道箭影飞来,曹操身边一将飞身扑来,一箭便射中了他后腰,那将噗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

    扑来一人,惊了曹操的战马,战马抬起头来,飞来的另一箭射中了战马的眼睛。曹操战马吃疼,四处乱窜,将马背上的曹操狠狠的甩了出去。

    接连飞来的箭又射中曹操战马,曹操战马挣扎了几下,噗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死去了。望见曹操躺在了地上,刘备慌忙一挥手喊道:“儿郎们,跟我杀出城去!曹操中箭身亡了,都跟我杀啊!”

    关羽与张飞岂能错过如此立功的好机会?二人与刘备一同下城领兵便出北门朝外杀去,怕城池有失,陶应慌忙与于禁一起守城起来。

    刘备领兵两千出城,陶应更是让关羽带了自己的精兵出城直取曹操,城外的曹兵见曹操中箭了,一群人突然往后跑了起来。

    其他将领不知曹操死活,加上刘备大军皆四处乱吼:“曹操已死,投降者免死!”

    很多士兵以为主将死了,更加慌乱起来。很快曹操大军便乱了套,乱军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领着兵马四处掩杀,曹兵大败!曹操手下曹仁等人慌忙救起曹操就朝大营跑去。

    陶应望着城外,漫无边际的曹兵像潮水一般撤去,刘备三兄弟领着兵马一直朝曹操追击,曹仁忙领兵来抵挡,但是士气低落,而徐州兵马士气高涨,加上陶应的精兵各个皆能以一当三,所以在猛将关羽的带领下,曹仁大军很快就抵挡不住了。

    张飞挺矛连刺死三将后,碰到曹操将领夏侯渊,夏侯渊与张飞战场上厮杀起来,二人斗的正猛,望见徐州兵马越来越多,乐进等人忙赶来救了夏侯渊便朝后撤去。

    关羽与曹纯大战,二人战不到十个回合,曹仁不敌关羽,撤兵就走,关羽紧追不舍。这一战一直持续到晌午十分,陶应这才击鼓鸣金。刘备以五千兵马击败曹纯数万兵马,击杀曹将近百,逼迫曹操直接退到了虎贲。

    刘备追到虎贲城外,虎贲援军赶到,刘备这才领兵回了郯县。刘备回郯县,刚到郯县外,陶应已经让士兵将战场上的战利品收缴的差不多了。

    张飞战马上系着十几个人头,一脸兴奋无比。这也是刘备对战曹操的第一场胜仗,刘备也打的有些意外。

    三人领兵马回来,刚到城外不多远,望见陶应已经收缴了战利品,张飞指着士兵就怒道:“大哥,这二公子也忒不仗义,我等拼死杀敌,他却在躲在身后抢夺战利品,此是何意?”

    刘备在旁看了看,城楼之上,陶应已经没了踪影,就连于禁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刘备与张飞皆有些怒意。

    旁边关羽却有些担心。因为关羽借用了陶应一千精兵,而这一千精兵在刚才与曹仁大战时,击败了曹仁的劲旅。在徐州兵马比较弱势的情况下,陶应居然训练出来了如此劲旅,关羽怎么能不担忧呢?

    快到城边时,关羽怕刘备又冲动了,于是忙说道:“大哥,我观这二公子可不简单啊!仅仅是数月之间,他就练出了如此勇猛的兵马,当真不可小视!”

    听关羽说完,张飞在马上不乐意了:“二哥,你何故又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关羽叹了口气说道:“三弟,非我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刚我与曹仁战,曹仁士兵如此勇猛皆不敌二公子精兵。况且二公子的弓弩与刀枪又如此精良,以后怕是咱们强大的对手啊!”

    刘备点了点头,追了近一天的时间,士兵们皆有些累了,刘备领着军马也不管战利品的事情了,直接入城了。

    城内听闻北门外击败了曹军,老百姓欢欣鼓舞起来。四处都是老百姓,老百姓杀猪宰羊的来北门慰问士兵,整个郯县如同过年一般。

    陶应听闻刘备回来,也忙领着自己的将领们前去道喜。于禁从关羽那里将自己的一千精兵接管了过来,陶应让于禁守城以防止曹操的突然袭击。刘备三兄弟便在陶应的相陪下前去陶谦那里讨功。

    北门大破曹军,曹操中箭不知死活,这个消息在郯县传开了。当陶应与刘备赶到陶府时,陶谦躺在床上,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周围一群官员一个个也喜气洋洋的。

    进屋,刘备便跪拜道:“禀刺史大人,末将与二公子已经在北门之外击败曹操,曹操中箭生死未卜,末将将其追至虎贲,因怕郯县有失方才领兵而回!”

    陶谦一脸喜悦的直点头,这一战,的确打出了徐州的威风,让总是吃败仗的徐州人又重新树立起抗战到底的决心了。

    封赏完毕,陶谦更是赐宴席来宴请诸官庆贺。宴席之上,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只是张飞喝多了之后非要与陶应比武。

    大家都知道陶应只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公子,哪里敢跟张飞比武?于禁要与张飞一绝高下,但是陶应却拉住了他,他知道于禁是统帅之才,而不是武将之才。虽然他本身功夫也很好,但是张飞毕竟是这个朝代的顶尖武将,一旦被张飞打败,以后若再带兵遇到张飞,那时士气定会受到影响。

    张飞在宴席之上数次挑衅,陶应皆不理,刘备也不去制止。陶应知道他们为了什么来闹,打了一场胜仗,战场上必然会缴获许多的兵器战马以及铠甲。

第七十八章 张飞大闹军营

    在这个炼铁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拥有了兵器与铠甲,那就相当于拥有了士兵!有了士兵就能去攻占城池,然后再也不受别人约束!

    所以在郯县,张飞频频挑衅,陶应都忍下了。他知道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曹操在虎贲,用不了多久就会卷土重来的、

    于是为了不跟刘备闹僵,陶应招手将于禁喊了过来说道:“文则,你去将属于刘将军的那份战利品交还与将军!”于禁闻言,心中有些不甘心,他在曹操手下担任先锋,破陶谦,打刘备,追曹豹,打的徐州人皆没了脾气,现在一个小小的张飞就敢挑衅他!

    但是二公子堂堂一个公子,却在这里忍气吞声,他就是一个将领怎么能不忍着呢?一切都只能忍着,于是于禁只能回去将战利品分成两份一份给了刘备。

    不过分战利品的时候,于禁已经将最好的全部自己留着了,不好的才分给了张飞。张飞前来拿战利品,见分到的都是一堆破烂,心中不爽,拎起矛就要刺于禁,于禁哪里惧怕他,在陶应大营中,于禁手下如此之多,于禁一挥手,数百士兵瞬间将张飞的兵马包围了起来。

    张飞想要反抗,于禁一声令下,士兵们乱箭而下,张飞士兵不能抵抗,一个个皆倒下了。

    张飞忙想逃跑,于禁让兵马将他包围了起来,张飞挺矛就刺,一连刺死了五六个士兵后,于禁大怒,举起手中的弓箭就要射他!

    不过好在此时听闻军营打了起来,陶应等人忙赶了过来。见陶应来了,于禁这才让手下放下了弓箭。

    刘备也来责难张飞,张飞领着几十人便敢在于禁五千余人的大营内撒野,当真是不知死活!总觉得自己喝了点酒就天下无敌,士兵多被他暴打,士卒皆不服他,如今又来二公子这里找茬,不跟他一般见识,反而觉得是二公子怕了他!

    刘备责怪张飞道:“三弟,为何如此鲁莽?”

    张飞打着酒嗝指着地上的刀具和战利品说道:“大哥,你看他,我们在城外拼杀,他们又有何功劳?他们无功也罢,却将属于咱们的战利品皆捡走了,大哥不与他们一般见识,但是他们却屡次得寸进尺!”

    张飞嘶吼着,刘备也红着脸,旁边关羽也说道:“大哥,三弟说的对,刺史大人将下邳交予大哥管理,他却趁乱夺了下邳,大哥看重了甘姑娘,他却抢走了甘姑娘,刺史大人欲将刺史之位传与大哥,他却百般阻挠!”

    “或许他来就是为了趁乱夺取郯县,继而夺取东海,以兵威逼夺取徐州!”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责陶应,大家族的人也指责陶应夺取了他们的家产。曹家的人指责陶应杀了他们的子嗣。一时间城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责陶应,大家族的家兵们也蜂拥而来到了北门,就连曹豹也领兵从西门赶来了北门。

    陶应只有五千兵马,而此刻城内刘备等人拥兵近三万之多,自己手下又无大将,若一旦交手,定然会全军覆灭!

    趁形势还未急剧恶化,陶应指着地上的战利品说道:“我也派了一千军马前去出城追击曹操,因此这战利品理应分我一份,但是我不要了,全送于你们。还有下邳非我夺,是百姓心中自然有杆秤,甘姑娘与我认识在先,我在外征战保徐州,你们却在城中夺我所爱,我亦不与你们计较,但刘将军你已经退亲了!”

    见陶应让步了,依旧有人指责陶应,陶应一生气骑上马便道:“我好心来救你们,你们竟如此恩将仇报,好,咱们就此别过!”

    说完陶应便让人打开北门,此时负责把守北门的正好是自己的士兵,士兵慌忙开了北城门,陶应领兵便往城外赶去。

    见陶应走了,士大夫中又有人喊道:“岂非放虎归山也?”

    曹豹与大家族便想追击,他们想抓住陶应将陶应搜刮他们的财产再追回来。望见陶应走了,刘备也叹了口气说道:“二公子此番前去,定会与我们结仇。徐州内部不合,若二公子助曹操,东海岂能保之?”

    刘备毕竟看的开,于是忙单骑追了出去。陶应出了城,刚往武原走不到五里路,后面士兵来报说是刘备追了过来。

    陶应一惊忙问刘备带了多少兵马?小兵说他只身前来,陶应这才放下心来。

    自己虽然兵多,但是他却知道关羽的勇猛。所以在内心里,陶应还不想与刘备作战,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的。

    现在的陶应,虽然看上去强大无比,但是陶应却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并没有自己在徐州百姓眼中那么强大。

    因为此时臧霸在广陵,他带走了自己的兵马和将领,自己身边虽然有赵云、徐盛等将,但是这几人皆太年轻不堪重任。然有于禁,但其因为是新降之将,士兵多不服他。

    况且他现在拥有下邳、彭城二国,土地辽阔,哪里有这么多人去驻守?所以陶应现在特别渴望和平,然后自己能周游列国去寻求更多的人才来辅助自己。

    刘备骑着马一直赶到陶应身边,陶应已经停住了马等他。见到陶应,刘备忙下马稽首道:“二公子勿走!”

    陶应在马上冰冷地望着刘备,刘备长自己一倍的年龄,自己在他身边就如同孩童。不过好在陶应内心年龄较大,因此在刘备面前,方有这等定力。

    “刘将军只身来追我,就不怕我将你抓起来押到彭城吗?”

    “怕,但二公子若走,郯县危也,二公子岂是弃百姓于水火之人?”

    刘备上来一句便给陶应戴了一个高帽子。陶应却反笑道:“我不走,我才危也!刚才你也见到了,你三弟恨不得置我于死地。郯县大小官吏皆恨不得生吞我的肉,喝我血,我若不走,岂不是狼入虎口也?”

    陶应说完,刘备脸色有些尴尬。陶应又说道:“我领兵回我的彭城逍遥自在,何其美哉。再说曹操攻打的是你们郯县,又不是我彭城国。”

    陶应说着,刘备突然一稽首说道:“二公子此言差也,俗话说,唇亡齿寒,若东海郡被曹操攻下,曹操大军南下,下邳与彭城二国也休也!”

    刘备相劝,陶应却哼了一声道:“我下邳、彭城二国若受威胁,我翻手便可募兵百万,曹操岂能敌我?”

    二人谁也劝不了对方,刘备突然欲跪下道:“备无才,愿为东海数十万百姓跪求公子留下!”

    说完,刘备一撩长衫便欲跪在了地上,一世枭雄刘备,虽然颠沛流离,虽然被曹操追的东奔西跑,一会投靠这个,一会投靠那个,但是却从来没有如此求过人!

    为了百姓,他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却不惜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跪下,这份心在,陶应已经是敬佩不已了!

    陶应翻身下马,将刘备扶了起来说道:“怎敢让刘将军相拜!折煞我也!我便留下,非为东海数十万百姓,但为玄德公也!”

    陶应扶起刘备,刘备亦是感慨颇多。

第七十九章 曹仁出击

    夜色刚过,陶应领兵并未回郯县,反而是在郯县外二十多里地的一处小镇上安营扎寨起来。二人约定若曹操攻郯县,陶应便领兵攻他后方,若曹操攻陶应,刘备便领兵攻他侧翼,让他首尾不能相连。

    刘备回城之后,城内又陷入了狂欢,刘备忍不住叹了口气。见刘备叹气,张飞睁大着圆眼说道:“大哥何故叹息?有咱们兄弟在,曹操来一次,咱们打退他一次!”

    刘备饮了一杯酒也不多言。天黑之后,虎贲城内,曹操正坐在椅子上发脾气。当啷一个精美的陶瓷酒坛就被曹操摔碎在了地上。

    “哼,刘备小人也!居然暗箭偷袭于我!”

    曹操骂骂咧咧,旁边谋士劝道:“主公无事便好,这两日士兵皆慢慢回来了。咱们不如整顿兵马再去攻城!”

    谋士说完,曹仁在旁边劝道:“主公,我军新败,敌军定不会防备,不如此时我再领一支兵马前去袭城,定能破郯县!”

    曹仁是曹操手下战功最为卓越的帅才,深得曹操赏识。

    曹仁建议完毕,曹操想了想,此番再去,若郯县庆功皆醉,攻城就没那么难了。于是曹操一狠心,便调拨给曹仁两万大军前去袭击郯县,他本人则留在虎贲养伤。

    那几支箭虽然为未射中曹操,但是战马将他抛了出去,腿撞到了一块石头之上,到现在还瘸着呢,貌似有块骨头撞碎了。

    曹仁领兵连夜赶到郯县,却发现郯县二十多里处又有一处营寨。深知兵法的曹仁知道这是掎角之势,看来敌人早有防备,曹仁只好领兵在城外驻扎了起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曹仁在郯县与刘备、陶应打了半个月的拉锯战,双方皆有损伤,不过两边却都元气尚在。

    不知不觉时间便到了六月末,陶应算了算时间,曹操八月份便要与吕布在濮阳大战,因此这几日曹操肯定会退兵!

    因此陶应便往彭城国传书,让陈登镇守彭城国,李典与赵云、徐盛三人统领彭城以及下邳国近五万兵马前来助阵!

    围绕在陶应身边的都是一些年轻的小将,除了于禁,似乎没有一个人过二十五岁,最小的李典更是只有二十岁!

    命令下达后,有士兵前去彭城和下邳传令,此时赵云与徐盛已经先行抵达彭城国两日,陈登还在前往彭城国的路上。

    徐盛与严畯商量了一下,便留三千兵马让严畯率领着镇守彭城,然后让各镇、各县以及各村皆戒严,并且为了防止豫州偷袭,严畯更是下令彭城国下属县以及镇和乡可招募乡勇来守城。

    好不容易分得的土地,谁愿意就此失去?徐盛领着彭城三万兵马朝武原而去,严畯在彭城国招募的乡勇便突然增至近两三万!

    两三万乡勇什么概念?那是可是很多诸侯全部的兵马啊!

    不过这些乡勇并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集中在镇以及县城中防守。整个彭城国的大建设也因此暂停了起来,抓获的近万俘虏也被关到了各个县的大牢里面。

    赵云与李典前去下邳国,拿了虎符也调集了下邳国两万兵马朝郯县而来,为了防止郯县的兵马南下进攻,陈圭也在下邳国募兵七千多人来抵抗东海郡的兵马。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到来,曹操为了快速攻下郯县,又遣夏侯渊以及乐进等将领兵一万前来协助。

    两万大军驻扎在城外,曹仁与夏侯渊商量一阵之后,二人便决定先分而击之,方可攻城。于是在七月初时,曹仁决定发动一场大战,能否攻下郯县全在此一举。

    194年七月六日,北方依旧有些灼热,早晨的天气有些微凉,但是风一吹,一股股热风让士兵们忍不住地想跑到树荫下去乘凉,或者跑去河里去洗澡。

    清晨的炊烟还未散去,曹仁大营突然战鼓雷响,郯县北门外近四个大营一同出兵朝郯县而来。

    见大股的曹兵像潮水一样又来攻城,关羽想去禀告在城中的刘备,张飞却不以为意的说道:“二哥,曹操这样攻城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咱们不必怕他,更无须惊动大哥!”

    张飞嘱咐士兵皆登上城墙,士兵们将弓箭对准了城外,关羽也紧急的点起来城上的烽火,城楼上修建的一座烽火台燃烧起来后,一股股浓烟直冲天空,那浓烟甚至让远在天边的都能看到。

    望见城中发了信号,陶应慌忙遣于禁领兵一千攻击曹仁大营。于禁急忙上马,带领士兵便朝曹仁大营杀来。于禁本想袭击曹仁后方,让曹仁不得不退兵。却不想于禁刚杀到曹仁大营,原本空旷的曹仁大营内,突然杀出来一支埋伏的兵马来,那是夏侯渊的军马!

    望见居然有伏兵,于禁慌忙领兵撤退。夏侯渊领兵紧追不舍,特别是当夏侯渊望见是于禁的旗号后,更是独骑朝于禁杀了过来。

    于禁率领精锐之兵正面迎战夏侯渊,夏侯渊刀法精湛,二人相见先是一阵厮杀。夏侯渊大骂于禁是叛徒,居然投降了陶应。

    于禁却劝道:“你不要执迷不悟,我家主公才是明主,他治理之下的彭城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夏侯渊凌空一刀砍过去威胁起来:“文则,若你现在擒了陶应回来,主公还能免你死罪!”

    二人一边打一边骂,可谁也不愿下死手。这边兵马一交战,顿时两边压力都很大,因为陶应带来的也是精兵,而曹操的兵马更是从三十万青州黄巾里挑选出来的五万精兵,所以一时间难分胜负。

    正当于禁与夏侯渊焦灼之时,那边前去攻城的曹仁大军却突然从城外转而过来包抄陶应的大营来。陶应的左翼兵马多是曹操投降而来的士兵,听闻曹仁的大名,士兵几乎是不战而逃跑。

    城内见城外陶应被包围了,张飞在城上却哈哈大笑起来:“哼,等这一天久也!待会等曹仁破了他军马,杀了陶应,咱们就出城打曹仁!”

    关羽也锊着长髯望着城外不语,此时的刘备正在陶谦府上与众人商量事情,城外打起来了,张飞控制着士兵,也无人敢回来禀告。

    望见曹仁领着数百骑兵不断的冲打自己的左翼兵马,左翼士兵四处逃窜,顿时越来越多的士兵丢了兵器开始跟着逃跑。陶应想让自己右侧的士兵过来抵挡曹仁,让于禁先撤回大营,却不想身后突然杀了一支兵马,领头是何人,陶应没有看清楚,只看到了他们打着一张乐字大旗。

    “难道乐进也来了?”

    陶应有些担心起来,对面乐家军一路横杀而来。先是纵火烧了陶应的大营,尔后便又朝陶应在东海招募的士兵杀来,从东海招来的士兵多无打仗经验,哪里禁得住乐进久战之师的攻打?两军刚打不到半柱香的时间,陶应右侧军马也被乐进撕破了一个口气,大军合围而来,陶应急忙往后撤退。

    负责攻打曹仁大营的于禁望见自己家的大营着火了,慌忙让士兵围住夏侯渊,自己领着兵马朝身后杀去。

    夏侯渊挥舞着大刀一连砍死了五个士兵后,陶应兵马皆畏惧他的勇猛不敢往前。夏侯渊领着兵马就追击,就连于禁精兵也战败了,于禁只能领着溃兵朝武原而去。

第八十章 见死不救

    郯县城外喊杀声震天,城内百姓听到曹兵的呐喊,吓破了胆子。

    听闻曹操又来攻城,刘备慌忙从陶府赶往北门。待刘备赶到城墙上时,搭眼望去,城外涌满了军马,曹军不知道何时竟然多了一倍。

    而且远远朝天边望去,二公子陶应的大营依旧在灰沉沉的天气中冒着一股股浓烟。刘备叹了口起气,不用说,二公子的大营已经快烧为灰烬了。

    在城外依旧有一支兵马在相互厮打着,一面夏侯氏的大旗在风中招展,而于禁的大旗早已被射断了。于禁只能领着精兵四处掩杀,企图逃走。

    曹仁与乐进合兵击败了陶应后,望着二公子的残兵往下邳方向后去了,二人又领兵前来合围于禁,城外的于禁有些悲愤,他知道自己插翅难飞了!

    望见此等情况,刘备急切的大喊道:“二弟,三弟,为何不出城相救二公子?”

    张飞却手里拎着一潭子酒说道:“大哥,你看城外杀的还不够痛快吗?真是解了我心头之恨!”

    刘备唉了一声,转身就骑马让士兵打开城门,领兵就朝曹仁大军杀去。望见刘备亲自出城了,关羽、张飞二人怕刘备有失,也慌忙领兵出城迎战。

    于禁大军被三面包围,苦苦挣扎,一千大军被分割成了数支,又一支支的被消灭。有了郯县刘备军马的助战,于禁领着两百多人突破了乐进的包围,朝武原杀去。

    乐进见走了于禁,慌忙领兵来追,那边曹仁击鼓发令停止追击于禁,全军进攻郯县!

    于是夏侯渊又回军攻打刘备侧翼军马,张飞领兵迎上了夏侯渊,那边乐进也赶上了关羽的军马,正面曹仁亲战刘备,两军就在郯县外又大战起来。

    走了陶应,刘备感到的是唇亡齿寒,他越发越无力。本来士兵就低迷,二公子战败后,徐州士兵心中最后一丝防线也被打破了。夏侯渊大军先是战败了张飞,张飞慌忙领兵与关羽会合,夏侯渊又领兵从中央切断了刘备的军马,刘备见状慌忙撤到左侧与关羽会合,三人损失了近千兵马后才狼狈撤回郯县。

    曹操兵马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一鼓作气攻下徐州似乎很快就能实现了。陶应不拜的神话也第一次被曹仁打破,徐州兵马士气更加低迷起来。曹仁数次打败刘备,徐州对曹兵的恐惧日益加深。

    一天的大战,曹兵多有疲惫,但是随着夜色的到来,曹兵又准备趁夜一鼓作气来一次夜袭。郯县北门刘备灰头土脸的站在城上指挥士兵将一个个攀爬到城上的曹兵打下去,但是曹兵越来越多的爬山城墙,见北门似乎不能守了,刘备慌忙向西门曹豹求救。

    曹豹领兵马赶来相助,这才止住了曹军凶猛的攻势。曹兵短暂的退了后,天已经到了四更时分。刘备有些疲惫的倚在城墙上,旁边张飞也是满脸的倦意。

    刘备望着张飞,有些埋怨地说道:“三弟啊三弟,你今日怎么这么鲁莽?二公子就是再与我们有仇,我们又岂能因私费公?”

    张飞也低着头,没了原来的桀骜不驯,关羽在旁劝道:“大哥,你也别生气了,事已至此,咱们还是想想如何对付曹操的进攻吧!”

    刘备也是叹了口气,三兄弟坐在台阶上想着一会如何去陶谦那里回报。

    当乐进战败陶应后,陶应在十几元骁将的护送下便一路朝下邳而去。没有去武原,因为他怕万一曹操在去武原的路上安排伏兵,自己岂不是自寻死路?!

    而于禁以为陶应战死了,于是慌忙撤兵去武原,他想去武原搬救兵然后回来报仇!于禁往武原走了不到两日,两百人没了粮草,周围村庄又被曹操掠夺一空,士兵连吃的都没有了,又怕追兵,于禁不得不舍痛杀战马来求活。

    一路之上,到处都是遍地的死尸体,那些是被曹操杀死的百姓,他们的尸体已经在路边发臭了,很多乌鸦将他们肆意的雕琢着,周围更是有一群群的野狼出没,让于禁感觉到了危险无处不在。

    不过好在当于禁赶到武原时,武原赵云已经领兵三万驻扎在了武原县边境。刚过边界,于禁还没喘口气呢,身后的斥候便喊道:“将军,不好了,乐进大军又追咱们到武原了,咱们快走吧!”

    原来乐进等人在城外攻了两天依旧攻不下郯县,这时大军缺粮,曹仁听说彭城国聚集了数百万的百姓,陶应又从下邳国掠夺了无数的粮草,于是便让乐禁领兵攻打武原先夺些粮草,然后攻下郯县便挥兵攻打彭城国。

    于禁又一脸颓丧地翻身上马往武原走,刚到沂水旁突然望见对岸驻扎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营,于禁有些担忧的说道:“难道,天真不帮主公?”

    对面见有近百兵马在对岸,忙有人去通知其主将,不一会从一座大营内便出来十几元将领簇拥着一人来到了河边。

    隔着沂水,对面走出来一人朝对岸喊道:“你们是何人的军马?为何会出现在我彭城国界!”

    隔着河水,望见对面是彭城的军马,士兵一个个皆狂喜的大跳起来,于禁突然跪在地上大呼道:“真是天不亡我主公也!”

    一个汉子就这样激动地涕流满面,对面士兵簇拥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陶应的二弟徐盛!

    徐盛朝对面喊了起来:“对面何人的兵马?何人在那里哭泣?”

    于禁起身忙隔着沂水稽首喊道:“是我,于禁于文则!”

    听闻是于禁,这位陶应钦点的继承臧霸的元帅,徐盛心中一惊。他一个元帅都混成了这副模样,那更不用说自己的大哥陶应了!

    “于元帅,我大哥在何处?”

    徐盛又扯着嗓子喊道,于禁想回复他,但是突然从北方出现一只近百人的骑兵队伍。远远望见那些骑兵,他们打着的旗号并不是徐州的旗号,有人慌忙擂鼓提醒,徐盛见来了追兵忙让士兵快速将一艘小船渡过河东岸去。

    那边船过了沂水,于禁慌忙弃马上船渡过了沂水来到了徐盛大营,当数百骑兵赶到沂水河边时,陶应让大军皆在船上射击,岸上倒下十几匹马后,其他的曹兵慌忙撤退了。

    徐盛这才稽首问起于禁,于禁将事情说了一边,陶应生死未卜,徐盛心里十分急躁。陶应是全彭城国的主心骨,若陶应不在了,泰山帮老大臧霸肯定会领兵北上,到时候彭城国谁人当老大就真的不知道了。

    为了快速找到陶应,徐盛忙让军马快速度过沂水,然后在沂水对岸安营扎寨起来。待所有的士兵度过了沂水后,徐盛又分兵五千让于禁率领先去郯县打探情报。于是于禁便领着一支五千人的先头部队朝郯县而来。

    于禁再次赶到郯县时,郯县北门已经被打的只剩下残垣断壁了,曹仁与刘备曹豹等人展开了巷战,双方人马不停的在北门内争夺着地盘。

    眼见马上就能攻破郯县,然后生擒陶谦,这天大的功劳至少能在曹操那里换来一辈子的的荣华富贵,于是曹兵越战越勇。

第八十一章 重整旗鼓

    城头上堆积的尸体越来也多,鲜血流成了河。夏侯渊亲自上阵,那边张飞迎上夏侯渊,二人大战的不分胜负。这边士兵冲击着狭窄的北门,关羽轮一大刀,三四个士兵就倒在了血泊中,其他士兵皆吓的不敢往前。

    郯县在曹仁大军的进攻下已经岌岌可危,于禁领兵赶到城外,却按兵不动起来。于禁被张飞等人狠狠的伤了一次,他哪里肯帮郯县?在战场外寻找了半天不见陶应的踪影,于禁又领兵朝下邳而去,一路上问了许多的伤兵,才知道陶应果然是往下邳而去了。

    听闻陶应没死,于禁这才放心下来。于禁领兵一直快到下邳国界才遇到一队前锋人马,领头的正是率领骑兵的陶应三弟赵云,赵云领着一千骑兵朝郯县而来,一千多骑兵,那场面十分壮观,马蹄踏地,地都仿佛如地震一般!

    望见前面突然来了数千大军,赵云忙让兵马停了下来。两支兵马越来越近,大军过后的道路上扬起一阵阵风沙,干燥的泥土让大家皆咳嗽不已。

    灰尘散去,于禁已经出现在了赵云身边。望见大家都穿着徐州的铠甲,他们知道遇到的是自己人。但是而眼前的人赵云却从来没见过,于是赵云只能稽首问道:“前方将军,你们是哪里的兵马?”

    于禁望着赵子龙,赵子龙一身银色的铠甲,坐下一匹白马,手中一支长枪,身材魁梧容貌甚美,心中啧啧称奇。

    “于禁于文则,敢问将军是?”

    “常山赵子龙!将军可是于元帅?”

    一提到赵子龙,于禁先是稽首。他在大牢里时,就听自己身边的人讲过,陶应在武原与徐盛和赵云三个人结为了异性兄弟。而赵云便字子龙,又常称自己为常山赵子龙!

    见赵云身边并没有陶应,于禁忙问道:“赵将军可曾见到主公?”

    赵云忙下马点头道:“元帅,我大哥已经安全回了下邳。现在他督中军已经往郯县赶来,我大哥让我领先锋人马前来营救元帅!”

    “如此甚好,主公无事,我便放心了!”

    于禁忙下马将赵云扶了起来,这些年轻人都没有多少作战经验,于禁望着赵云,心中有些犯难,他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回郯县。

    在边界驻扎两日,陶应这才与李典一同领兵抵达东海郡。陶应见到于禁,见于禁没受大伤时,心中甭提有多开心了,这次真是有惊无险了!

    天刚中午,七月中旬的天原本很毒辣,但是这一天却有些阴沉沉的,阵阵凉风吹来,让人好不惬意。

    陶应就这样在一片刚收割完的麦地里握着于禁的手一脸惊喜地说道:“文则无碍,我心甚安!”

    于禁则突然跪在地上道:“主公大恩,末将虽死难报!”

    将于禁扶起来,陶应没有责罚他,反而继续用他为帅。这次更是将五万兵马的指挥权交给了他。古人若打了败仗,影响士气,那可是要推出去斩首的,当年张颌与高览二人就是因为打了败仗怕袁绍责罚便干脆投降了曹操。

    但是陶应却觉得打败仗就是打了败仗,他就是要做那永不言败的小强,也像李鸿章一样,屡败屡战!

    听闻陶应又任自己为元帅,于禁忙跪在地上说道:“主公,末将无德无才,况又战败在了郯县,我……”

    “上次战败不怪你,咱们军中武将少,可用兵马又少,因此战败。将军在数万大军之中又杀了出来,此正是将军之能也!”

    陶应将于禁扶起来,又将三军虎符交给了他,接过来虎符,于禁感激涕零地跪在地上发誓道:“于禁这次定不会辱主公使命!”

    陶应扶他起来说道:“于元帅,咱们军中大将不多,但是骁将不少,我三弟要多加重用,他虽年轻,但是却有万夫不当之勇!我二弟,武艺随不如我三弟,然我二弟略有智谋,将来他能挡一面之用!还有李典,他虽只有二十岁,但是他不喜争功,又颇能聚集士兵为他效命,所以元帅可要好好用他们三人!”

    于禁点了点头,论指挥打仗,似乎自己存在完全就是个累赘!先是在彭城之战,自己差点惨死在于禁手上,尔后自己又坐镇中军指挥对抗曹仁,结果让于禁打前锋,人家正与夏侯渊大战呢,自己左右两军都被曹仁与乐进二人击败了。

    更为可耻的事情是在这等关键的时候,陶应居然逃跑了……陶应这一跑,直接让前锋陷入到了三面包围之中,幸好于禁勇猛,这才杀了出来,不然陶应真的觉得会内疚的!

    于禁重新接了帅印,然后便开始重新调度起来了。经过郯县时于禁发现曹仁已经将北门攻的残破不堪,想必这几日下去,郯城可能已经被攻破了,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赶紧挥军北上将刺史大人救回来,然后再将曹兵阻挡在南下的路上。

    于禁在算着如何作战时,陶应在旁献计道:“于元帅,我昨日夜观天象,兖州上方星星模糊不堪,而且西边一星出奇的亮,想必兖州已经有了新主,曹操撑不了多久就会撤兵的!”

    陶应一向算的特别准,于禁思考了一会问道:“主公能否算出他何时撤退?”

    陶应想了想,貌似曹操八月份就要在濮阳与吕布大战,现在都已经七月下半月了,他肯定该退兵了啊!

    “我昨夜认真的算了一卦,卦中显示曹操已经在撤军了!”

    于禁思考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不去郯县,将所有的兵马集中攻打虎贲,此一石二鸟,既可围魏救赵,又可断曹操退路!”

    陶应点了点头说道:“你是元帅,你可自由决定!”

    天阴了些日子,赵云被陶应举荐当了先锋。对于这个亲戚户,于禁想不用,但是又无先锋,只能让他领一千先去保护郯县撤出来的老幼。然后又传令徐盛领兵两万余人北上攻打虎贲北面的兰陵。

    于禁则亲自领兵去攻打虎贲,数万大军便这样在梅雨就要到来的季节里朝北方而去。当赵云领着一千余骑兵赶到郯县时,郯县并未被攻破,但是北门已经被攻破了,城内刘备依旧在抵抗。

    但是这些日子,刘备觉得曹仁的攻击越来越弱了,就连夏侯渊也从北门撤了出去。赵云又绕去北门,北门外驻扎着乐进的兵马,曹仁和夏侯渊已经撤兵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而乐进留下来只不过是些老弱病残之兵,这让赵云心中很是纳闷!

第八十二章 赵家屠夫

    天至傍晚,斥候探得消息后,赵云决定待天黑之后便准备偷袭乐进大营。现在乐进只是将兵马洋装攻打北门,让郯县的人马误以为他是曹仁呢。

    夜幕一点点垂下来,最后一丝光亮在人间消失之后,站在一个山岗之上,远远望去,郯县北门外数个大营皆点上了火把,火把将整个大营照成一片火海。望着敌营,敌营给人一种有千军万马在的错觉。

    赵云耐着性子一直在等,曹操这个计谋,在二月份的时候他就见识过。那时候用此疑兵之计逃跑的是曹操,而此刻是曹仁,他们都是当世很棘手地对手。

    三更刚至,郯县残破的北门外也亮起了灯火,征战了一天,双方都没有力气再打下去了,这一夜士兵们皆疲惫的睡下了。

    赵云让士兵熄灭了火把,然后用稻草包裹住马蹄子一点点朝曹营靠近,离乐进大营不远时,乐进大营上的火把已经照亮了对面的白马,但是负责巡逻的士兵却依靠在木桩上睡着了,似乎大家都觉得刘备不可能出来袭营。

    一声尖锐的箭响,突然黑夜中出现了数百只火箭,狂奔的战马驮着下邳骑兵一路冲到乐进大营,一支支火箭朝营**去,很快大营内的帐篷里开始被大火点燃了,木头搭建的乐进大营很快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士兵慌忙四处救火,赵云一声令下,近千骑兵直奔曹营,接近曹营时无数的弓箭便朝寨**去,一连射了数轮箭,大营内救火的士兵被射死无数,一具具尸体倒在了火堆里,更加助长了火势。

    赵云一马当先越过鹿角一直杀到大营,一把长枪无情的收割着四处逃窜的曹兵,紧接着陶应又往乐进的大帐篷杀去,但是由于火势太大,赵云冲不进去,只能领兵四处截杀其他逃跑的曹兵。

    乐进在城外聚集了近六千兵马,这一战一直杀到了天亮,当第一缕阳光照亮了郯县大地时,赵云已经领兵一直追到了郯县近三十里外的地方。

    乐进骑着马在近百骑兵的护送下一直往虎贲跑,望见后面追来一将,见那将年轻,一直气愤不已的乐进突然回来便想杀他一将,回去也好交代!

    却不想乐进回头与赵云杀到一起时,二人刚打十余回合,赵云一枪刺中乐进肩膀,乐进挥刀拨开赵云就走,赵云想追,乐进亲兵包围而来。

    近百骑兵包围赵云,赵云挡住一把把刺来的长枪,又回头一枪回刺过去,很快就刺死五六个士兵,乐进跑远了,见赵云勇不可挡,亲兵们也是一窝蜂似的跑开了。

    赵云见走了乐进,心中大怒,又一路追杀起士兵来。这一战,赵云下令不留一个活口,全部杀死,近五千曹兵惨死在赵云的铁骑之下。

    天亮之后,一直观望而不敢出城的刘备望着城外已经是一片大火烧过的灰烬,那灰烬上还冒着烟,刘备这才领兵出城。

    一直赶到乐进大营,乐进大营近千帐篷皆被大火烧没了,大营里躺着的都是被烧的乌黑的尸体,尸体很狰狞,明显是死的时候太多难受。

    刘备让人打扫战场,光从大营内整理出来的烧焦的尸体就不下于千具。再往西追击,一路上都是躺的横七竖八的尸体,都是曹兵的,有的曹兵身重数箭,有的被骑兵砍掉了双腿,有的被砍去了头颅。

    还有很多被战马践踏而死,路边也有一些无主的战马,那是在黑暗中被乐进兵马杀死的赵云骑兵,这一战赵云骑兵损伤也很惨重,至少折了近一半军马。

    刘备领着兵马一直沿着死尸的道路到了虎贲县境内,赵云将兵马停驻在一处小山岗上,乐进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曹兵也是躲的无影无踪了。

    刘备寻找尸体而来,见到赵云时,二十多岁的赵云枪都折断了几根。见后面来了大队军马,有斥候慌忙来禀告赵云,赵云忙领兵朝武原方向而去,因为徐盛的大军正从那里赶来。

    半路上遇到了刘备,望见不远处的将领十分眼熟,骑着白马,身上银色的铠甲已经变成了红色,让刘备如此眼熟。

    “前方那将可是常山子龙呼?”

    刘备朝不远处的骑兵大喊起来,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赵云忙停住了马,仔细瞧了瞧,似乎对面是徐州的兵马,赵云这才领兵前来相见。

    待自己来到那队军马面前才发现居然是将自己带到徐州的刘备,赵云有些尴尬,不知道该不该打招呼。

    望见果然是常山赵子龙,刘备有些激动的上去就要拉他的手,赵云却躲开了。刘备有些愕然地问道:“子龙数月不见,为何与我生疏了?我日夜盼望与子龙相见,如今得见子龙,真是……”

    赵云在马上稽首道:“刘将军,过去之事就莫要再提,我如今已经在二公子帐下效力!”赵云说完,旁边张飞黑着脸说道:“大哥,我说的对吧,他早就与二公子勾搭在了一起,你看他现在多神气!”

    “子龙!”

    刘备还想说什么,关羽在旁望着赵云,看了看身上的官袍笑着说道:“大哥,他已经不是昨日的子龙了,你看看他,他以及跟大哥一样是一方县令了!”

    “子龙不是贪图富贵之人……”

    刘备还想为赵云辩解,不想旁边赵云身边亲兵首领二牛却喊道:“你们是何人?竟敢擅自议论我们将军?可知道我们将军就是我们二公子的结义兄弟,敢得罪我们将军,就是得罪二公子,那罪你们岂能担当的起?”

    二牛说完,张飞气的骂道:“哼,你个小白脸,早知道你不是什么好东西,别以为投靠的二公子我就不敢杀你!”

    说完张飞挺矛就要来刺赵云,刘备慌忙拉住了他说道:“三弟,都怪那次你鲁莽,不然子龙也不会出走,更不会投靠二公子!”

    “大哥,为何你总替别人说话!”

    关羽在旁也叹了口气,赵云不想与他们争辩于是稽首说道:“如今我大哥对我恩重如山,更是举荐我坐了梧县县令,我虽敬重刘将军,但是将军两位兄弟奈何不能容人,我只能别投他主,若将军无事,我还要领兵与我大哥会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395/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霸业徐州最新章节! 作者:秋雾阴所写的《三国之霸业徐州》为转载作品,三国之霸业徐州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霸业徐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霸业徐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霸业徐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霸业徐州介绍:
军工硕士陶应因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失败,回到了战乱纷争的汉末徐州。 194年的徐州曹操兵临城下欲屠尽徐州鸡犬不留,刘备城中大获人心,还有吕布骑着赤兔马滴滴地赶往徐州的路上,而他不幸穿越成了人见人恨的陶谦二子…… 英雄辈出的汉末有人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有人一声怒吼吓退百万雄师,而弱小的陶应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保卫徐州!三国之霸业徐州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霸业徐州,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霸业徐州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