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异时空1898TXT下载异时空1898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异时空1898全文阅读

作者:天行剑士     异时空1898txt下载     异时空1898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大国崛起

    1898年9月12日。

    摆脱一切烦恼事之后,胡小岩带着剩下的银子在法租界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找到了一间办公室,同时在这里,吴仪将胡小岩写的文章开始整理出来。因为胡小岩糟糕透顶的记忆,这些文章都是简体字。这给吴仪的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最终在胡小岩拿着文章朗读而吴仪记录的方式才将时代中国第一期的内容完整地写成繁体字。随后文章被三人送到早已联系好的印刷厂。

    虽然对于第一期期刊的糟糕预测,胡小岩还是印刷了一千份。然后在13号清晨送给吴仪吴墩五天时间内联系的一些报童。

    这些报童大都在教会学校和热闹一点的租界区。方式当然是铺货,卖掉报刊才能结算。即使如此还是有些报童不太乐意。因为时代中国这份期刊是不出名的新刊物,而且主编等等全都是不知名的小人物。

    诚如新青年等等后来得期刊一般都会选择一位名气颇大的主编压阵。也只有这些知名人物,才能给一份新期刊带来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胡小岩不认识任何一位知名的人物,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商界小亨。

    结果也如小报童们的预测,13号这一天只卖出了不到十份,这还是某些可爱报童们刻意推销的结果。

    当结果传回报社,胡小岩彻底傻眼。虽然吴仪一开始就反对印刷这么多份兵早早打了预防针。但这样大的差异依然让胡小岩不敢相信!要知道时代中国第一期的第一页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大国崛起——荷兰》!

    大国崛起是后世中央电视台重点推出的纪录片节目,即使中国已经改革开放,这个节目当时造成的轰动和影响依旧是巨大的。

    胡小岩认为这份期刊型的大国崛起放到这个时代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是震撼性的,特别是这个时代对于国家未来有所思考的仁人志士来说!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事实是时代中国第一期的销量凄惨到三人都很沮丧。13这个数字果然是不详的。

    9月14号,这一天清晨对报童们进行了短暂的培训。重点突出大国崛起以及国际形势上。因为中国目前为止对于国际形势有所了解的人不过一个巴掌之数。这天的销量果然好了一点,卖出了一百多份。胡小岩不敢置信13号14号的销量。

    9月15号,时代中国第二期《大国崛起——西班牙和葡萄牙》出版,之所以将西班牙和葡萄牙合成一篇是因为曾经一段时间西班牙葡萄牙曾经是一个国王。而且葡萄牙的崛起与荷兰有相似之处,都是因为对美洲的发现而获得大量财富。

    除了大国崛起系列,期刊也刊登了一些对各国旧闻的讲解。

    主要是胡小岩买来国外的报纸,然后通过脑海内的翻译功能翻译成中文加上超高的见识讲解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最后由吴仪整理记录。

    大国崛起系列当然跟后世的纪录片大大不同,毕竟胡小岩残缺的记忆表明他不是历史专业。因此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以部分回忆加上前几天在教堂和学校搜罗的书籍报纸汇聚而成。整体而言这个世界的大国崛起比后世的纪录片简介上要肤浅一点。同时内容也不是很充实。尽管如此对于此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依旧是一道绝美的时事大餐。这多亏了他脑海中的翻译功能,否则那些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足以难道他们。

    第二期胡小岩不敢再印太多,只是两百份。

    15号晚上汇聚来得数字也证实了胡小岩的猜测——120份。

    胡小岩欲哭无泪,《大国崛起》这样的惊世之作居然只卖出120份!!!他还想着凭借大国崛起这个系列完成自己赚取声望的任务呢!他喵的!胡小岩决定放大招!

    16号,《大国崛起——法国》出版。

    17号,《大国崛起——英国》出版。

    诚如胡小岩所料,大国崛起法国篇和英国篇迎来了一次销售热潮200份期刊被一抢而空!

    18号,《大国崛起——德国》出版,这次胡小岩印刷了500份。一天卖出了400多份。其他的也被报童留下。时代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上海的普通市民准备的,它的价格是普通报纸的3倍。

    《大国崛起》德国篇中胡小岩第一次放弃了中立叙述的态度,给出了预言般的结论:德国为了市场,一定会挑战英国的殖民地体系。而时间就再德国准备好之后,大约十年内。而方式当然是战争。

    19号,《大国崛起》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篇出版。这天的500份报纸销售一空,报童回报需要更多份时代中国,因为很多没有买到报刊的人对报童围攻哄抢。不仅仅19号的被卖完,之前没有卖掉的第一期也被抢光。

    20号,《大国崛起》美国篇出版。在这一篇中,胡小岩以预言帝的姿态写出,随着德国对英国的不断挑战。美国必然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理由重点放在了美国对技术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视和引进。

    这一天1000份报纸同样被抢光,因为这个时代官方糟糕的办事效率,时代中国的办公室暂时没有遭到粉丝的围攻。

    21号,在戊戌变法失败的同一天,《大国崛起》日本篇出版,在文中的最后,再列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系列举措和康有为维新派的政策对比后,直接指出维新派并非维新派而是权力**强烈的投机派。得益于日本30年维新前后的对比,国人对于日本的消息分外看重,因此分析日本维新方面的书籍报刊非常多。

    胡小岩特意在时代中国第一页列出一张表格,对比两国维新派的所作所为后,在第二页,直指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为投机分子,甚至在文中也直接称呼康有为等人为投机分子。

    要知道明治维新时期,包括当时的日本首相到军方代表官方私人性质的访问英法的活动持续了好几年时间,更是不断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大多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等方面。同时明治政府不断地翻译欧洲的自然科学书籍,并建立专门的西式学堂,在儒学之外,自然科学是这些学堂的重中之重。不仅如此,日本政府官方在几乎每个大城市都建立了大学。这些大学初期从国外聘请教师,后期从留学归来的学生中招聘,经过接近三十年时间的积累。日本的大学已经集成了教育和科研与一体。后世的三八大盖迫击炮甚至细菌战等等的科技都是从这些学校中的老师研究出来。无论是陆军,海军,空军。日本的维新运动中的措施覆盖了整个日本政治经济等等的方方面面。也为日本日后打败俄国,侵略中国打好了深厚的根基。

    而中国的维新运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留美学童的名单,这些人中很少是就学于自然科学,比如基础物理,基础化学。更深层次的中国急需的冶金专业更是一个都没有。一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于国外教育方面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人对于教育方面的忽视。也许除了容闳外,没有人能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而这些人才被迫回国后的命运完全没有日本同学们的好。每位日本留学生在日本都是国宝级的,几乎没有一位参与战争,他们几乎都被派去学校,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而中国的这些留学生,为了国家耗尽了最后一滴血,但所造成了影响力只有日本留学生的万分之一。有军人,有一线的工作者。只有零星的在做教育。而当老师的旧更少。

    慈禧这个老女人不是傻瓜,不革新,满清就得完蛋,因此早期的慈禧对于维新运动是持肯定态度的。否则光绪帝那个一无是处的愤青怎么可能有机会封官并主持维新?

    康有为等人从头到尾就没有想过维新。他们维新维护的时光绪帝,革新革的时慈禧的命。

    康有为等人既没有出国考察,也没有聘请外国教师,更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大学。清华大学堂这样的学堂依旧是以旧儒学为主。他们的所谓的维新运动,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一次闹剧。

    预言帝胡小岩最终将日本因为资源问题如同德国得不得向中国开战的理由和必要性一条一条列出。并提出英国是即将衰落的夕阳,美国是冉冉升起的朝阳,而日本则是虎视眈眈的野狼。总之防火防盗防日本。

    在最后胡小岩第一次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并号召政府和民间大力派遣留学生。发展科技的同时备战日本。

    这一篇胡小岩印刷了两千份后发出通告停刊三天,并刊出招聘广告。

    当最后一个字从胡小岩嘴里讲出,吴仪震惊地抬起头。

    胡小岩暗自得意一笑。他对吴仪这个小弟还是很满意的,不仅好学,而且能干。经过几天的熏陶,吴仪虽然做一个主编还力有未逮,但做个责任编辑还是绰绰有余的。因为胡小岩自己不可能永远留在上海。他得未来也不在上海。

    总体来说21号的报纸内容有拍慈禧马屁的嫌疑,但上海市民所有看过时代中国的人都自动忽视了这点。

    中国缺少指导性的文章,也缺少对于世界各国的了解。

    大国崛起这个系列的文章恰好满足了所有中国人的期盼。

    这也正是胡小岩所希望的。这一周的时间胡小岩在时代中国上得笔名李岩响彻上海滩。不仅进入了各国政府的视线,更被日本政界视为眼中钉。

第十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朱葆三

    大国崛起系列到了日本基本就没有再次编写的必要,因为目前的列强也就这么多了,其他的什么比利时瑞典瑞士等等的国力在事实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没有列强在前,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满清的对手。

    招聘编辑和记者是一份报纸必须做得,时代中国不可能完全靠胡小岩一个人撑下去。胡小岩的目的也不是当一个鲁迅一样的文人。而事实上胡小岩对鲁迅这个人其实很不理解。

    中国可以没有文人鲁迅,因为会有千千万万的鲁迅会出现在变革时期的中国。但中国却不能没有医生周树人。如果周树人的医术足够高明,回国后成为一名高级的医学教师,他所能发挥的作用比作家这个身份所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

    中国从来就不缺文人志士。中国一直以来缺少的都是睁眼看世界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睁开眼的教师可以教育出成千上万的进步学生。而这些学生又可以继续教育更多的进步学生。子子孙孙无穷尽。只要坚持下去,中国必将获得强大的动力,从而立足强国之列。

    但中国的文人都太过理想化或者悲观。翻开历史我们就回发现对中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科学家几乎全都是1910年以后出国留学的。无论是众所周知的侯德榜、邓稼先、钱学森还是民众不熟悉的赵九章、郭永怀、钱三强等等。这些人就没有一个是1910年之前出国留学的。而实际上在1910年前后留学欧美和日本的学生少吗?

    不少!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取得决定性的作用呢?当然一方面是当时的满清政府和后来的北洋政府对于这些人才的使用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政府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外派留学生的专业安排等等方面缺乏一个认知高度问题。他们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

    最凄惨的要数前三批的留美学生,这些人学业未满就被满清朝廷召回。而之后的日本留学生一部分像鲁迅一样学成回国后却根本没有从事本学业的教育工作,另大部分居然被孙大炮忽悠后加入了革命队伍,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最后被满清政府一颗造价不及一两白银的子弹干掉。

    这些人才几乎没有发挥和承担原本历史和中华名族赋予他们的作用和职责。简单来说他们死得毫无价值。

    当21后,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陆续被捕的消息传回。

    当晚,胡小岩带着吴仪和吴墩来到租界外的中国酒楼开始庆祝报纸大卖。两千份的销量在后世根本是破产的标志。但在这个时代的大上海,销量虽然谈不上热销。却已经足够一家报社扬名立万了。

    “干杯!”三人举杯。胡小岩是真正的开心,因为他已经在上海文化界站稳脚跟。明天开始大国崛起系列的全集这本书将会出版。印刷厂正在连夜印刷。1000套的大国崛起全集很快就回铺到全上海有名有姓的书店。这一千套是几家书店找到报社特意要求的。这代表李岩这个身份在上海滩已经成了知名人士。

    吴仪的脸红扑扑的,这些天最忙的就是他,但收获最大的也是他。他从一个店铺伙计开始拥有了超出这个时代的见识。在胡小岩的熏陶下,吴仪已经拥有了作为一个责任编辑所需要的开阔视野。

    “老师,为什么我们的报纸要改成期刊呢?”吴仪不太会喝酒,这时已经憨态可掬了。也只有醉醺醺的时候他才敢于问问题。在他看来胡小岩就是个全知全能的天才人物,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我们没有专业的记者和编辑,更没有知名的主编。”胡小岩很无奈地说,如果他真的时李鸿章的儿子,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凭借李家小公子的身份,知名的人才要多少有多少。可惜他不是。

    “前几天不是高价买了本《国富论》和《海权论》吗?下一步的期刊就是以翻译和评论这两本书为主,加一些国际关系的论述。”

    亚当斯密斯的国富论和马汉的海权论是真正意义上决定了美国崛起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什么制度,实质上都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是由一群资本家操控的。资本家财团们的利益就是美国的利益。实际上呢,这种观点对也不对。

    怎么说呢,很简单。比如摩根、洛克菲勒之流当然可以影响国家的决策。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一个交易,资本家支持某人当上总统,总统上任后支持该资本家的生意。

    这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资本家的要求不能威胁到国家安全!打个比方,摩根支持的总统有确切证据表明摩根支持恐怖分子炸掉了五角大楼。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总统还会对摩根妥协吗?再比如总统知道了美联储正试图颠覆美元体系,重新发行新的货币,此举有可能让美国的经济一瞬间倒退十年,你认为美国总统依然会无动于衷吗?

    不可能!因为你要确切地明白一点的是美国总统确实是由资本家操控上台的。但国家机构不是效忠资本家的。美国的军队只效忠于美国效忠于美国总统。也许军队中有人会被资本家收买,但大势之下,美国总统的命令可以瞬间压倒一切。美国总统不动这些人的原因并非是单单的利益交换,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动了这些人中的任一个,一不留神就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的大衰退。所以美国总统一般情况下都会对财团们妥协。但妥协不代表没有能力。无论是所谓的摩根还是洛克菲勒还是隐藏着的共济会之流在美**队面前就是渣渣!

    财团利益是美国的利益,但美国的利益不一定是资本家财团的利益。中国同样有财团生存的土壤,比如徽商比如晋商比如宁波帮比如潮州帮等等等等。这些财团们一旦发力,至少可以让中国的国防建设加快十年以上。

    吴墩是吃的最开心的。这些天最累的就是他。整天都在报社印刷厂报童所在地之间来回奔波,记录近况和销量等等。每天晚上回来有时来不及吃口热饭就倒地睡觉了。不过这一周也是他最充实的一周。

    胡小岩很欣慰。现在他只缺一个契机就可以安心地离开上海开始他得第二步。

    正思考之间就听见隔壁桌三个学生热烈的争吵。

    “变法失败了,不代表国家不需要变法,而是变法的方法态度有问题。诚如大国崛起上说得一样。康有为等人不过是投机分子。”

    “胡说!谭嗣同,刘光第等人的操守众所周知,他们又怎么会投机分子!”

    “操守没有问题,不代表他们的做法就是对的!看看他们的政策和日本维新的政策对比!他们不是投机分子,谁才是?”

    “他们都是英雄!至少绝对不是投机分子!就像文章中所说,他们只不过缺乏对世界的了解。维新运动一开始就是向欧美国家的学习。他们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而缺乏对维新的认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在其位,却未能谋其政。称呼一声英雄,难道他们不觉得羞愧吗?”

    “他们的死至少让我们认识到革新不如革命!如果六君子不死而参加革命就好了。”

    顿时争吵戛然而止。

    “革命?你们?”胡小岩冷笑端着酒杯走过去。

    邻座的三个小子站起身。为首的小家伙抱拳:“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这桌靠近楼梯。胡小岩看着楼梯上下。

    “中国从来就不缺人,但缺少人才。就像这座楼梯,楼梯上的都是知识分子,楼梯下的都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农民工人。你们认为楼上的人多还是楼下的人多?”

    “楼下的人多。”三人对视后,为首小家伙谨慎地回答。说是小家伙,实际上比胡小岩只小个四五岁的样子。

    “你们说革命,那么是以谁为主体呢?楼上的还是楼下的?”胡小岩晃了晃杯子。

    “你们一定认为是以你们为主,因为你们是读书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强过楼下那些不识字的云云大众。”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们一条命也许不值一两银子。而你们从你们的父母开始培养算起,你们每一个人的命都至少上千两的银子。”

    “你们可以自豪。革命也确实应该以你们为主。但你们想过没有?”

    “你们去革命去参军,结果只能耗费敌人几十文的一颗子弹。你们说值吗?”

    三个小家伙涨红了脸,其中一个不服:“你怎么就知道我们会死,即使死,我们也可以唤醒民众。”

    胡小岩认出这家伙就是喊出革命的那位。

    “可惜楼下的云云大众根本不识字,他们也不懂得你牺牲的价值。”胡小岩摇摇头。

    “也就是说,你得牺牲一文不值。至于唤醒民众?该醒的那些大都是同样的知识分子,他们不需要你唤醒。”

    “我!”三个小家伙都捏紧了拳头。

    “他们不识字,所以不懂得大道理。你们为什么不教会他们识字和道理呢?他们学不会,还有他们的儿子孙子。”胡小岩指着楼下的大门处。

    “懂得这些道理的人越多,国家就越有希望。你们这些人的未来不应该是在这里高谈阔论,而是去办教育。去西方留学,学会欧美等国最先进的技术。然后回国交给你们的学生。”

    “你教出十个学生,每人再教出十个学生,你的学生再教出学生。这些学生里只要出现一个牛顿,一个华盛顿。抑或一个胡雪岩,一个岳飞左宗棠。那么中国会没有希望吗?”

    “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缺少的不是你们这样的革命者,中国缺少的最多的时像牛顿居里夫人那样的自然科学的专家。”

    “好一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声大喝从一旁的包间传出来。

第十一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大学

    朱葆三现年五十,明面上经营慎裕,暗地里与各钱庄洋行合作共同掌握上海市各钱庄的拆放权,更在满清政界和商界经营了一整套严密的关系网。他的身份地位目前为止虽然还谈不上大亨,但也只是咫尺之遥。

    也就是在今年1898年投资创办上海金融银行,更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开办工厂、轮船公司,引进宁波帮财团。不到十年的功夫里,朱葆三的资产和声望不断上升,虽然及不上后来的阿德哥虞恰卿,但也算上海滩鼎鼎大名的大亨了。而虞恰卿之所以威望甚高,更多的是因为他与革命党特别是光头蒋的私人交情深厚。真正按实力来说两人最多也就是伯仲之间。

    这两人更多的信息,大家可以度娘,这里就不骗字数了。

    眼前一袭灰袍的朱葆三根本不像一个长期与洋行打交道的买办,反而更像一个乡下地主。这可能与他长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关。

    当然此时的胡小岩还不知道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葆三。

    朱葆三身后两人,一个是年纪比朱葆三还要大一些的黑袍老头,另一位则是一位年纪小很多西装买办。

    “小伙子很有见地,不知小老儿是否有幸一起喝一杯聊一聊?”朱葆三笑吟吟地邀请。

    “不敢当,能和老先生一起喝酒是晚辈的荣幸。”他拍了拍三个小家伙肩膀后,胡小岩回头对吴仪吴墩使个眼色。然后跟在三人身后进了包间。

    包间里空荡荡的,酒菜也未动几口。胡小岩不敢怠慢,坐到下手,陪在年轻点的买办身边。对面是朱葆三。

    朱葆三扬了扬手中的几份报纸叹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真是说到咱们心坎里去了。”

    年轻买办点头称是:“我在洋行这几年眼见得各国新机器不断涌现,各种新式商品不断出现在上海街头。可是大清国的商品却几百年也没什么变化!这让我们如何跟外国人竞争?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来容易做起来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黑袍小老头咳了咳:“是啊,老夫先前就有意开办一所学校,如今看来。这学校还真的就非办不可了。”

    朱葆三放下报纸:“叶老,这所学校也算我一份!”

    年轻买办点头:“也算我一份!”

    三人接着看向胡小岩。

    胡小岩苦笑,他全身上下本有几百年的现钱,但随后印刷报纸和书籍,如今手头也不过三百两不到的银子。不过此时又不能露怯。

    “也算我一份,不过新式教育的问题不在学校和学生,关键却在老师。”胡小岩早就有心,这时候即使是卖肾也要参合一下。

    “这个容易。”叶老大手一挥:“小老儿别的没有,面子倒还有几分。”

    当然容易。胡小岩苦笑:“叶老的意思我明白。儒学老师中国多得很,但新式自然科学的老师,中国就不多见了。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学。这些还能够从留洋学生中招聘。但更深入的,比如电磁学、弹道力学、冶金化学等方面恐怕就得从国外的大学中招募了。不过中国目前的现状,会不会有外国大学教师愿意来就难说了。”

    刚说完,胡小岩看见另外三人目瞪口呆之中,不由一愣,“诸位,这是?”

    上首的叶老摆摆手:“你说得我是一句也不懂。”

    胡小岩很无奈,在坐的三位一定是上海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这是肯定的,能与朱葆三一起喝酒吃饭的不会是普通人。单单从三人的气度来看也知道不简单。于是详细解释起来。

    要说起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其实早在明朝就由传教士传入,清朝时期,康熙皇帝更是招传教士为老师专门学习这些西洋知识,又在明朝大将军炮的基础上发展出鼎鼎大名的红衣大将军。但算是半个科学通才的康熙皇帝也仅仅做到自己学习根本就没有推广的意思。那么康熙是蠢货吗?显然不是,那么他意识不到这些自然科学对于火器发展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要知道当时康熙皇帝率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最强大的火器部队神机营去进攻区区俄罗斯的一个远东西伯利亚总督居然死伤惨重。如果不是因为俄罗斯远东总督手头兵力有限,而且俄罗斯与远东之间交通不变,不好支援的话,这一战绝对是输定了。因此才有了丧权辱国的《尼布楚条约》。很多人都说尼布楚条约不算丧权辱国吧。那么请讲尼布楚条约拿出来看一遍,要知道当时满清的康熙是胜利一方。结果从法理上断绝了满清对西伯利亚的所有权。

    康熙宁愿舍弃部分领土也要终结战争的原因就是打不下去了。因为他率领的已经是满清最精锐的部队。可面对的紧紧是俄国西伯利亚的总督而已却死伤惨重。

    被砖家叫兽们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回国后有没有大力发展火器一血前辱呢?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满清一共只有几百万人,而汉人则有两亿。而满清是靠什么夺取天下的呢?骑射功夫。如果发展了火器,一旦有汉人谋反,满清的最精锐的蒙古骑兵还能够像从前打明朝一样将叛乱镇压下去吗?绝对不可能!

    康熙到后来的乾隆慈禧之所以不发展火器的目的就是为了终结汉人推翻满清政府的这一可能性。诚如慈禧所说“宁与外人,不予家奴!”在满清政府眼里,汉人只是奴才。康熙乾隆所说的满汉一家是真的,当然是一家人,我是主人,你是我家的一条狗而已。我可没有承认你跟我是满汉一家“人”。洋人再凶悍,他也是跟满清一样的,是人!你汉人只是我的一条狗而已。

    直到太平天国用火器将满清正规军几乎打的全军覆没,才有了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的火器新军的出现。才有了后来鼎鼎大名的留美学童。

    而留美学童的命运如何呢?满清提前召回了。这些留美学童根本就没有完成学业。只有极个别的留在了美国勤工俭学。

    这些人回国后,并没有收到他们日本同行的好运气,他们一直工作在第一线,没有一个工作在教育行业。这就导致了容闳当时提倡的教育兴国的方略彻底失败。也将中国唯一一次能够觉醒的机会葬送。后期的留学生几乎都是自费留学,而且数量不多。直到北洋成立。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中国对国外的科技发展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就像张之洞被骗的事情。张之洞原本想要购买最新毛瑟步枪的生产线。但当时德国最先进的步枪是1888委员会式,但1888式并非毛瑟的产品。掮客拿着1888式冒充毛瑟。张之洞信以为真。连朝廷的资料上都堂而皇之地将1888式写成毛瑟步枪。

    如此总总,与后世七八十年代,老外欺骗中国人的套路几乎一模一样。你不得不承认,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胡小岩慢慢解释着,心中不由一痛。

    按照朱葆三等人的意思。他们想要建设的仅仅是学堂,也就是仅仅到后世初中的水准。这就是眼界的问题。

    想后世太祖面对美国的压力,大力发展国家核武事业。现在想想那要多大的魄力!因为当时的中国简直跟1898年的满清是一样的一穷二白。太祖的行为如同这时候胡小岩叫嚣着发展核武器,是多么的荒唐可笑一样。

    但这就是眼光与魄力。如果不是有核武压阵。后世的美国俄罗斯会那么老实?只是简单地在南海挑衅?恐怕早就像打阿富汗伊拉克一样,早就派遣军队打到北京城下了。

    所以胡小岩一旦建设学校,就绝对不容许建个初中!要么不建要建就建大学!一所当时最先进的大学!中国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

    等胡小岩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化学等浅显的运用讲完,他举了个例子。

    话说张之洞决定建造汉阳钢铁厂。他从国外买来机器设备,请了欧美的技师。很快将铁厂建好。结果出来的钢铁无论怎么弄就是不达标,出来的全是废钢。当时的欧美技师只是普通的维护设备的工人,对这种情况也是毫无办法。直到两三年后,有人提出可能是铁矿石的问题。张之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让人带着铁矿石前往英国实验室化验,结果得出结论:铁矿石含磷较高,而他所买的设备根本不适合这种矿石!张之洞只好再次花大价钱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并外购质量优异的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说起来这个小问题在后世即使一家小到不能再小的私人小铁厂都知道怎么办。结果却难倒了张之洞这个准一品大员!这个问题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换到欧美,无论哪个钢铁厂也能很快就发现并解决。但是!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有实验室,更没有冶炼化学方面的人才。

    冶炼化学只是应用化学的一个分支罢了,无论英国美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是成千上万。而中国是零。

    还有应用物理方面,欧美无论哪个国家都随时可以拉出上千的高等级人才。而中国呢?依旧是零。

    更深入的人才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人才方面的缺口实在是太大太大。这根本就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够解决的。日本的改革到现在已经接近三十年。按照十年一批的人才成长速度。日本已经有了至少二十批毕业留学生,每批至少都是上千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国内大学又教育了至少二十批的高级学生。这些学生的数量至少是按万来计算的。

    所以日本比中国先进。日本能将中国打到差点亡国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人说这个时期的中国武器比日本多多了,军队数量更多。这个时候中国在朝鲜战场上败给日本就大不应该了,说明满清的军队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等等之类的原因跟科技并没有多大关系吧。

    但是,持这个观点的人忘记了一点。当时日军所用的武器是村田式步枪。村田式步枪大家不熟悉。但三八大盖应该没人不知道。村田式步枪就是三八大盖的前身,他所用的发射药就是最先进的无烟火药。而当时清军所用的武器发射药依然是黑色火药武器。

    想一想吧。日军能在五百米就能开火。而清军在两百米外开火居然命中率还要靠天意。同样的日军的火炮炮弹也是无烟火药的,而清军的依然是黑色火药。请问这战该怎么打!

    1898年的战争已经属于早期的现代化战争。现代化战争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日军有自己的大学、研究所。中国没有!

    日军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正进行着现代化的教育。中国没有!

    这战怎么打?

    越往后拖,日军的优势就越明显。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民国的军队对上日军很多时候一触即溃也并非没有原因的。

    伟人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国家而言这点更为重要。

第十二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格致书院

    经过胡小岩重点解释,加上举例说明,朱葆三等人这才苦笑着接受了这种科技观。当时就决定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大学。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大亨们或多或少都算是爱国人士。特别是黑袍的老头更是叫嚣着就是捐出全部家产也要建好这所学校。

    也是这时,四个人才通了姓名。

    除了朱葆三,黑袍老头则是叶澄衷。而年轻点的买办则是大名鼎鼎的虞洽卿。三人聚在这里当然不是简单的聚会。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盛宣怀。

    盛宣怀这人在历史上正面评价颇多,但实事求是的来说他就是个败家子!大冶铁矿在他手上居然沦为日本人的原料供应地。不仅不能盈利,反而年年亏损。具体原因大家可以度娘一下。而他能够影响钱庄,却不能从钱庄拿到钱以致只能从日本人哪里借款。真的让人难以相信他居然名叫盛宣怀,简直名不副实嘛。

    说到盛宣怀影响钱庄就必须提到一个人:胡光墉字雪岩。当时胡雪岩正在上海与西洋人斗法。斗的就是丝绸的定价权。这件事无论与国与家都是大事。如果拿到丝绸的定价权,我相信中国的丝绸在胡雪岩的重点关照下虽然还是不能打败日本丝绸,但也绝对不会像后来的被日本丝绸打败。因为有胡雪岩在,中国丝绸在明面上已经是统一的行会性质。将会给国家带来大量税收,也给养蚕的农民和中间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而这位盛宣怀同学在胡雪岩最为难的时候动员上海钱庄对胡的富康钱庄挤兑,结果富康钱庄垮台,胡的资金链断裂。胡雪岩彻底倒下。

    胡雪岩这一倒下,不仅导致左宗棠未尽全功也间接将中国的财政税收推向深渊。以致慈禧这个老女人不得不将胡雪岩法办。为什么法办?因为没办法,朝廷没钱!左宗棠的大军在外所消耗的钱财并非朝廷能够拿出来。抄了胡雪岩家是最好的办法。但这就损害了胡雪岩这一系所有商人的利益。

    中国丝绸自从胡雪岩之后彻底失去议价权,也就彻底失去了与日本丝绸竞争的资格。

    再加上英国支持印度的茶叶生产,中国对外商业的两大基本盘茶和丝绸彻底崩盘。中国的白银随之大举外流。而中国得到就是国外的商品在中国横行无忌。

    其他的商品无论棉布还是洋火等等几乎全是外国商人的天下。也就是说中国彻底沦为外国资本的商品倾销地,而中国则完全没有反抗余地!因为中国没有了能够真正带领中国商业的领军人物和资本。

    想想后来的状元商人张謇等人的遭遇就知道了。不是因为资本不足就是原材料被卡等等原因始终不能发展壮大。

    这里说道资本就必须说道晋商。也就是电视剧里经常提到的乔致庸等些人。这人不用说,两个字评价乔致庸——奇才!但乔致庸等晋商都是票号为本。论起来无论影响力还是眼光方面都比南方的盛宣怀等人差了不止一筹。更不能跟他的前辈胡雪岩相比。盛宣怀好歹办了多年洋务。

    而胡雪岩是唯一一个敢于跟西洋人斗法的中国商人。胡雪岩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能被后人捧上神坛就在于这个“敢”字。

    伟人说过敢为天下先。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改变中国。比如太祖。同时期多少俊杰,无论是总理还是后来加入的多少将领都拜倒在“石榴裙下”。就在这一个“敢”字上。

    无论乔致庸还是盛宣怀还是后来的朱葆三都少了这个字。

    胡雪岩的个人财富鼎盛时期说不定都比不上乔家。但说句狂妄的话,当时的中国商业全都笼罩在胡雪岩的阴影之下。就在这一个“敢”字上。

    太多太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胡雪岩的传记。

    说了这么多,只想表达一个意思。胡雪岩这人从来都是与人为善,他根本就没有料到人心的险恶程度也低估了盛宣怀节操下限。他败就败在低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盛宣怀的胆大方面。

    如果胡雪岩不死,中国南方商业的半壁江山不倒,那么绝对不会出现后来的庚子事变等一系列事件。

    因为胡雪岩不死,李鸿章就有可能收复这个人,胡雪岩一定会识趣地主动依附。而李鸿章收服了胡雪岩,他就不会缺少银两。他的北洋水师以及聂士成的陆军就不会败的那么快,那么惨!

    甲午海战后的战报上居然有这样的记录:“多发命中,数发未响。”

    他喵的,看到这里就无语了。实力上中方占优,结果是日军海军一船不失,而中方几乎全军覆没。

    原因不外乎是没钱。因为钱都被慈禧那个老娘们拿去造园子了。

    这完全就是一个蝴蝶效应。胡雪岩对于满清的重要程度如同太祖对于中国。

    现在胡小岩就需要一个胡雪岩来支持他。而他面前的三个人就有着可以比拟胡雪岩的影响力和财力。

    这三个鼎鼎大名的大人物聚在一起就是在商议盛宣怀的一个请求。

    盛宣怀自从接手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后,一直都是资金不足,以致后来不得不接连向日本借款,导致大冶铁厂彻底沦为日本人的原料供应地,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

    盛宣怀联系了“好朋友”叶澄衷,因为叶澄衷还是中国通商银行的总董。但叶澄衷此时已经精力大不如前,而且中国通商银行也没有那么多的银两,于是叶就找到了他的小朋友朱葆三。而朱葆三这时恰好对于开办银行有些兴趣,于是找到了在洋行做事的宁波帮的一员虞洽卿,虞洽卿这时候在宁波帮是声望不错的,而且在洋行内做事,对于银行这方面也是很有想法的。这三人相聚一方面是商讨盛宣怀的借款,一方面是商讨合资开办私人银行的可行性。要知道中国通商银行还是官商合办的。

    三人谈妥了学校事宜后,开始谈论银行。这点胡小岩无能为力,他那前世今生残存不多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有多少银行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能摇着头告退。

    这时叶澄衷将他叫住,约定明日到叶家相见,具体谈谈学校的事情。胡小岩答应了下来。

    胡小岩还是不善于与人沟通的,毕竟前世他似乎是半个技术人员,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见识。这个时候他应该跟在三人身边学习交流的。

    交情交情,不断交流出来的友情!

    虞洽卿将胡小岩送了出来,约定日子相见后。胡小岩找到了早就无聊地吴仪和吴敦。令他惊讶的是那三个学生居然跟吴仪聊了起来。

    四个人正热火朝天地聊着大国崛起。吴敦则无聊地打瞌睡。

    诚实地说,胡小岩版本的大国崛起根本没有后世大国崛起版本的详细和深度,但作为第一本详细介绍各国内情和崛起情况的书籍,胡小岩还是低估了他的影响力。报纸的销量上不去根本就是胡小岩的策略问题。

    因为向叶澄衷这样的大商人,还有高级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不差钱的主。买报纸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交给下人去办。而且他们也很少从报童手中买报纸。因此上海的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上海又新出了一份名叫时代中国的报纸,更不知道这份报纸有大国崛起这样的文章。

    也幸好他们找的报童大都在学校附近。大部分的报纸都被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买走,也有部分学生家长来看学生时候随手买了一份。

    因此虽然时代中国已经出来了一周,但他主要还是在学生老师中间流传。李岩这个大名鼎鼎的笔名也只在学校附近流传。

    所以当这三个学生知道与自己对话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李岩后,立刻抓住机会,他们不走了!

    “先生!李岩先生。”看到胡小岩出来。三个学生立刻站起来中气十足地大喊。

    “你们这是?”胡小岩不解地问。

    “先生,你的文章也的太好了。我和父亲都很喜欢读。能跟我们详细说说么?”领头的小子兴奋地说。剩下来两个在他身后狠狠地点头。

    胡小岩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因为是下班后才来吃晚饭,又在包间里跟叶澄衷等三人聊了很久。外面天色已经黑下来了。

    “好啊,不过你们不用回家吗?天色已经很晚了。”胡小岩温和地说着。这一刻他又冒出来一个念头。他喵的。眼前这三个小子不正是新学校最好的学员吗?要知道他要建的是新式大学。比盛宣怀等人建的新式大学要高级的多的大学。新大学最急缺的除了老师就是学员。要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负担得起大学学费的。即使有叶澄衷的拨款,学费再便宜。一般的学生也接受不了的。

    领头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屋外,低头咕噜着。然后看了看后面两个小子道:“先生,能请您明天去我们学校讲课吗?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也很喜欢看您的报纸的。”

    “好啊。”胡小岩正愁着怎么去勾引这些未成年少年呢。不过他不放心地补问了一句:“方便吗?你们学校什么名字?”

    “方便。我们是格致书院的学生!”三个小子异口同声地说。

    上海格致书院,1876年建成,由清朝重臣李鸿章倡议,又由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它是我国最早开办的中西合办,并传授新式自然科学等知识的新式书院。名气当然比不上那些盛宣怀等人办的新式学堂,但是这个学校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教授新式自然科学的能力,而且因为建的早,它拥有庞大的懂得自然科学的学生群体。

    很好!胡小岩暗自点头。这样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以及庞大的学生群体非常符合他大学学生的要求。

    “可以,那么明天见,你们快回去吧,不要让家里人担心。”胡小岩拍了拍领头小子的肩膀。

    三个小子交换了学校地址和胡小岩的报社地址后叽叽喳喳地下了楼。在门口,胡小岩看见这三个小子上了黄包车逐渐远去。心中浮想联翩。

    看来有句话说的好,春风得意马蹄疾呀。正想着什么就来什么。

    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给学生上课,却是带着挖墙脚的想法去的。不知道明天真的能够讲课的话,那个格致书院的校长在知道详情后会不会追杀他?

    胡小岩摇了摇头,带着吴仪和吴敦走出酒楼。

第十三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跟踪

    出了酒楼,胡小岩让吴敦先回去睡觉。他跟吴仪还有翻译《国富论》和《海权论》的任务。没办法,他翻译的倒是挺快,但吴仪写字的速度却快不起来,而这两本书又必须在他去北京忽悠李鸿章之前翻译成功,否则他走了之后他的报社就得关门大吉。因为吴仪肯定是不适合做总主编的。

    两人走在上海秋天的大街上,望着如同后世一般的热闹场景。感受着阵阵的凉风。

    忽然胡小岩感到中堂穴一阵刺痛。同时他眼前一黑,若非吴仪拉了一把,他就差点摔倒。

    不过有了经验,胡小岩很镇定地站稳了脚跟。他的思绪回到了脑海中的地图。

    刚刚中堂穴刺痛的同时,他脑海中的地图居然自动张开!胡小岩一直以为地图是只有遇到威胁的时候的才能开启的。他也有实验过,有时候也能主动开启,但必须是精神很好的时候,集中精神才可行。

    那么这一次并非遇险又不是主动开启。地图怎么会自动开启呢?

    胡小岩定了定心神后,精神集中到地图。

    地图慢慢展开,其中的人物慢慢缩小,胡小岩周边几条街道的环境慢慢纳入地图的监控。

    没什么问题啊。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萤火虫般的灯火完全成比例地显示在脑海中,还有一个头顶发出红光的人。

    等等。胡小岩很细心地看向其他人。路边的人群头顶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而吴仪的头顶有一抹浅绿色。只有这一个家伙头顶是红色。

    即使对地图一无所知,他也知道红色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好意。君不见游戏中的红名的怪物和红名的玩家?

    哼哼,胡小岩细细一看,就发现了一条街外站在十字路口旁吸烟的那个人。穿着倒是很普通,脸是看向另一边的,但是在地图上这家伙的脸却真真切切地摆在胡小岩眼前。地图方向是可以调整的!

    他喵的!是劳伦斯!他的左手捏着烟,右手插在口袋里。而口袋里是鼓鼓的。

    这家伙怎么会对我起了杀心?难道身份败露又或者触犯了这家伙的忌讳?

    胡小岩心中一动,缓缓睁开眼睛,推开焦急的吴仪。

    “走,你继续回报社。我还有事要办。”

    吴仪低头应了。吴仪可以算是胡小岩在这个世界第一个粉的发紫发黑的粉丝。估计胡小岩要看干掉吴大维,吴仪也不会去问为什么而是毫不犹豫地去做。

    胡小岩跟在吴仪后面,等到一个转角的时候,走进附近一家店铺后面。然后静静地摆了摆手,挥退了上来招呼的店员。

    劳伦斯慢慢地走进转角,皱着眉头看着吴仪的背影。

    被发现了?还是有事情离开?

    劳伦斯慢慢走着,同时借着掏烟盒的时机看向四周。但可惜胡小岩早有所料,他躲在店铺深处,被一堆衣服挡住了身影。而且胡小岩根本不需要看他。最终他挑了件灰色的外套。他的西装是早期的黑色燕尾服。

    劳伦斯再走了几步后,回头不死心地搜索一遍来路依旧一无所获,不由平静地走开。胡小岩隔着两条街道地跟踪。这个位置加上人群的阻隔,劳伦斯很难发现他。而且他走在劳伦斯对面街道。换了灰色西装,手上拎着个袋子。

    劳伦斯进了一间酒吧。

    胡小岩也不进去,点了颗烟,靠在两条街外的墙上细细思量。

    前几天一直忙着报社的事情,他很少出去。也就没有发现劳伦斯是否跟踪。但应该不存在跟踪的情况。因为没有理由。

    那么劳伦斯现在的跟踪应该是因为大国崛起这篇系列文章的缘故。毕竟这个时代的留学生是很少有专门收集各国历史并加以解读的。

    这是第一。其次恐怕就是那一万支步枪的买卖的缘故。因为要买一万支步枪的买家在这个时代基本都是大有来头的。即使后世一万支步枪的买卖也足够引起情报部门的看重。而胡小岩恰恰就缺少后台和动机!

    太急切了!胡小岩暗自责备。看来骗人骗久了,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自己毕竟不是李鸿章之子。军火买卖做的太嚣张高调了。

    要尽快搞定李鸿章这个东方卑斯麦!只要有这个中国第一人背书,哪怕他做的再露骨,相信各国情报机关以及满清也不敢将他怎么样。

    等他抽了第五根烟,劳伦斯才走出酒吧。不过胡小岩根本就没有在乎劳伦斯,他已经定位了跟劳伦斯接触的那个人。那个家伙和劳伦斯一起去了洗手间交谈了几分钟。只是可惜交谈的内容听不见。然后劳伦斯喝完了一杯啤酒并和两个女人热乎了一阵。但看上去这两个女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交谈不久,那个家伙就先劳伦斯一步出了酒吧。

    这个家伙是个英国人还是美国人,因为胡小岩特意撞了他以下,然后用英文道歉。这家伙很流利地用英文回应。

    很可惜胡小岩不会三只手,否则就能偷到这家伙的证件。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这家伙居然有一点卷卷的黑发,但明显的欧洲人脸盘。他嘟囔着走远了,胡小岩留在原地注意到劳伦斯跟这家伙走的是几乎相反的方向。

    胡小岩叹了口气跟上这个卷发男。

    卷发男过的似乎要阔气的多,至少公寓是在英租界,而且环境也要优雅的多。胡小岩就在楼下,注视着地图上卷发男的一举一动。很可惜地图目前的极限只是三四条街道的样子。根本无法将劳伦斯也纳入地图。

    卷发男回去之后,脱了外衣后,趴在桌上写了些东西,只是可惜字太小,无论胡小岩怎么调整地图都无法看清他写的是什么。这人写好后,折叠成一个小小方形,然后放进自己的衣服纽扣里。

    靠了。这个纽扣居然是真空的!

    胡小岩很有耐心地在楼下的草地上过了一夜。因为卷发男已经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胡小岩被路过的人群吵醒。他看了看地图。卷发男还没有醒。他只好去找了个早点摊子吃了早点再要了点水抹了把脸。然后去了另一个方向。

    卷发男起来后不久就去附近吃了早点。之后那件衣服被他包在袋子里送到了洗衣的店铺。

    这件衣服最终被店老板无意中触摸,纽扣的纸条就出现在这人手里。这位店老板将纸条放进另一件衣服的口袋里。然后这件衣服被店老板送去了英租界!

    他喵的!是英国人。收衣服的是个英国上尉。

    上尉看了纸条后,将纸条毁尸灭迹。然后他戴上帽子出了门,来到另一个房间,向房间主人汇报了些什么。之后上尉出门,来到自己房间。从门后的墙壁上的一副贴画后面露出一个电报机。

    胡小岩无从得知发报的内容。不过想想也能猜出来。无非两种可能:一是询问一万支步枪的交易是否进行;二就是查胡小岩的身份。毕竟能熟知欧美各国历史的中国人一定是曾经到过欧美各国的!而在欧美搜集公开情报的这种事情是很显眼。至少英国情报机关绝对对这种人有记录。

    大英帝国的情报机关的行动能力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谍报组织没有之一。就连后世鼓吹的美国联邦调查局也绝对做不到像英国那样准确。因为这个时代各国对于情报组织的定义和行动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大名鼎鼎的联邦调查局如今主要还是针对的国内。而德国,好把,它的谍报组织大都被安插在法国和英国。至于非洲和中国就不要想了。

    而中国目前现存的最强大的谍报机关属于两个国家:英国和日本。

    知道了劳伦斯其实是英国情报局的情报特工后,胡小岩暗自松了口气。因为他的情报根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英国本土的特工们注定要白忙活一场了。而有这个时间差,已经足够胡小岩说服李鸿章了。

    回到报社。吴仪和吴敦已经在工作了。今天毕竟是报社招工的日子。看见吴敦在门外一本正经地模样,胡小岩不禁有些好笑。因为吴敦他喵的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吴敦憨厚地笑了笑进了屋子:“公子,大哥说事情办妥了,让你晚上回家谈谈。”

    事情办妥了?胡小岩恍惚半天才想起来。原来是要大当家的去打劫潮州帮**的事情。

    1898年的潮州帮虽然已经成了一定气候,但他们其实还没有多少实力。直到后来黄金荣一统上海滩,潮州帮为了对抗上海黑帮的黑吃黑才慢慢购买火器,武装化家丁。

    这个时代的潮州帮的武装还是以大刀长棍为主。遇上黑吃黑的大当家的也只能算他们倒霉。因为大当家的手上是有火枪的。

    胡小岩微微一笑。他正愁着办学校缺银子呢。不过先要说服这群安徽来的强盗们能为他所用。要知道潮州帮的黑货价值不菲。十几万两的白银货都只能算是稀松平常。超过百万的生意才算是大生意。

    想到这笔黑钱和军火,胡小岩忽然想到了莫辛甘纳步枪。他突然恍然大悟。

    劳伦斯这家伙之前肯定在用中国的谍报组织再查他。但大当家的这次黑吃黑暴露了他们拥有莫辛甘纳步枪的事实。莫辛甘纳步枪的子弹与欧美的子弹大为不同。7.62x54mm的子弹很明显是莫辛甘纳。那么这一段时间胡小岩又恰好购买了十支莫辛甘纳步枪。想不让劳伦斯不怀疑都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胡小岩自称自己是某个大佬的代言人要买步枪。但他买了步枪居然去黑吃黑!那么胡小岩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呢?他的后台到底是不是某个大佬又或者是他声称的李鸿章之子呢。

    等等的疑问一定会被劳伦斯发现并调查。那么随后的跟踪就可以理解了。

    他喵的。胡小岩暗骂一声!恨不得给自己来一拳。真是思虑不周。早知道应该先去北京城,再让大当家的动手!现在自己一定在大英帝国的情报机关里挂了号了!未来自己将要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将会成倍增加。

    怎么办?胡小岩问自己。他不理吴敦,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中央情报局!劳伦斯!

    劳伦斯!中央情报局!

    有了!胡小岩心中一亮!中国或者说我不正缺一个搜集情报的好手吗?要知道中国是没有谍报组织的!虽然是危机,但劳伦斯岂不就是正好送上门的大礼包?况且收服劳伦斯固然困难,但怎么也不会比说服李鸿章的难度大呀。不过现在的英国情报机关并不叫中央情报局。应该叫军情六处。也不知道是不是。不过不要紧,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大学和李鸿章。军情六处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第十四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国际关系

    “当我站在这里,很多人也许在心中并不服气,认为我仅仅是哗众取宠之辈。因为我定义了戊戌变法中牺牲的六位英雄为投机分子!”胡小岩双手撑在讲桌上。

    他现在在格致书院的一间教室里。这个班级是昨晚的三个小家伙的班级。这节课原本应该是国文课,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国文老师张颂居然亲自跑到报社去接胡小岩来讲课。因为还在上课,听众只有这个班级的学生和零星几个老师,其中还有两位大胡子老外。

    “我要向这六位道歉,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但是这跟我定义他们没有矛盾。他们既是英雄也是死得毫无价值的懦夫式的投机分子。”

    胡小岩不顾下面已经闹哄哄的学生,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国际关系学”这几个大字。

    他回头丢下粉笔,回头默然地看着吵闹的学生们一言不发地在国际关系学这个字下面画出一条线,然后继续。直到他画第三条线,下面的声音才安静下来。

    “什么叫国际关系学?”胡小岩指了指自己正对面第一排的学生:“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个男学生,长相很清秀,如果没有那个辫子就更好了。

    “应该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男学生站起来不是很肯定地回答。

    “很好。坐下吧。”胡小岩轻轻地鼓掌,“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学问。”

    “那么国与国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胡小岩没有问学生,因为他直到这个时代别说中国,连国外都少有人明白。

    “回头想想我对六位英雄的评价。是不是觉得很矛盾?”

    “矛盾就对了。国与国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而是在不停地变化,今天的盟友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是明天的盟友。”

    这里未来会诞生出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吗?这里会诞生一位胡雪岩式的大商人吗?胡小岩看着讲台下这些年轻的脸盘,一边不停地演讲,一边想着。

    “看过大国崛起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二国之间可以用死敌来形容。也正因为英国的落败,英国在陆地上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他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那无垠的大海。”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他们是英国在大海上需要面对的最大敌人。1588年英国在大海上打败无敌舰队。接着英国荷兰联盟给了法国西班牙等致命一击。法国彻底沦为陆军大国,而西班牙由一流列强沦为二流甚至三流。自此大海上只剩下了两大列强英国和荷兰。荷兰!当年号称海上马车夫,他们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手中接过海上霸主的接力棒。英国与荷兰之间发生了三次海战。荷兰被英国彻底击败。英国从此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在整个英国崛起过程中,英国开始与荷兰结盟,最后翻脸打败荷兰。英法是死敌关系,但是他们也曾短暂结盟共同面对西班牙和荷兰。甚至英国也曾跟西班牙短暂合作共同对付荷兰法国。”

    “这个过程乱不乱?”胡小岩在黑板上写下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

    “开始时英国战败,因此他需要盟友。因此他可以与法国媾和,与荷兰结盟,对付最强的西班牙。”胡小岩在四个国家之间划线。单箭头是合作,双箭头是结盟。

    “但结盟并不是固定的,是按照当时的国际形势来考虑的。”

    “西班牙战败后,英法荷三国瓜分了西班牙的遗产。这个时候三国又成为了敌人。”

    胡小岩往下看去,除了两个老外听的还算仔细外,其他学生虽然勉强在注意听,但明显没有那个概念。

    是我太急迫了。胡小岩暗暗责备自己。

    他拍了拍手,擦掉文字。重新写上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局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欧美各国庞大的工业企业绵绵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商品。其中有棉布、煤油、洋灰甚至面粉洋火等等我们的必需品。他们依靠强大的工业能力生产出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来中国,然后将赚取的黄金白银运回国。”

    “中国对于欧美各国眼里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为他拥有高达四万万的人口和一个完全没有工业的市场。”

    “中国就是世界各国嘴里的一块肥肉!”

    “那么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胡小岩在国际关系学五个字下面再次划了一条线。然后在各个国家名字下面一个一个点过。

    然后拿起手里的名册:“郑进?”

    郑进坐在左侧第三排。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胡小岩问。

    “日本是我们的朋友,英国和俄国是我们的敌人。”郑进高声回答。

    “坐下。方悦?”

    “日本是我们的朋友,英国和法国是我们的敌人。”

    “坐下。刘芸?”

    “这些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刘芸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

    胡小岩认真地看了她一眼。“坐下。”

    “孙铭宇?”

    “日本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英国法国毫无疑问是敌人。但其他如美国德国意大利,可以争取成为我们的朋友。”

    胡小岩惊讶地看了眼孙铭宇。这货穿越的吧?

    “坐下,方惠?”

    。。。。。

    “坐下,刘敏?”站起来的时一个高大的汉子。

    “日本不可能是朋友,远交近攻的道理我们懂,日本也懂。英国和俄国毫无疑问是敌人。但其他诸国,我认为可以拉拢。”

    这货才是穿越的。胡小岩点了点头。放下点名册。

    “坐下吧。大多数人的回答都不出意料。”胡小岩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资源”两个字。

    “列强进攻中国无非是为了市场与资源。市场好办,中国目前没有工业化,这些市场其实都是外国的。那么这个市场给谁就是一个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将市场给朋友而不是敌人。那么谁才是敌人?”

    “资源!资源是有限的。比如说铁矿,石油。这些都是有限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资源没了就没了。所以任何抢夺我们中国资源的人才真正是我们的敌人!其他的都可以拉拢成为朋友。”

    “那么谁在抢夺我们的资源?日本!我们真正的敌人从头到尾就只有日本。”

    “打个比方,那边坐着一位漂亮的小姑娘。下课后我约她出去喝咖啡,并送她价值一万块银元的手表衣服。那么我说对她是真的毫无所求,仅仅是因为欣赏。在座诸位会相信吗?”

    下面笑成一团。很多小朋友看向那位小姑娘挤眉弄眼。包括几位老师也跟着笑了起来。

    “看来没人相信。日本这个国家因为地域狭小,本身又没有多少资源。他们缺少铁矿、煤矿石油等等工业原料。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拥有的。而更妙的是中国的实力弱小,如同抱着金砖的儿童行走在大街上。日本不抢中国就很没有道理。于是有了日本占领朝鲜,进而攻打东北。于是就有了中日甲午海战。”

    “日本拥有了朝鲜的资源后,停下了进攻的脚步,是因为日本满足了吗?他们跟中国签订了条约是因为他们希望与中国友好相处吗?”

    “日本说它希望跟中国友好相处下去。我问在做的各位你们相信吗?就像我对那位小姑娘说我对你一点想法也没有,只是希望你今晚能跟我回家共进晚餐顺便喝几瓶红酒而已。”

    “你们相信吗?”胡小岩换了一位小姑娘。

    “你们相信吗?”胡小岩回头指向日本。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胡小岩压了压手。让下面的声音轻下来。

    “有有句话说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日本之所以停下脚步是因为日本的扩张侵犯了欧美各国的利益。简单说如果日本占领了上海,那么上海的市场还回容许英国的商品进驻吗?不会。很简单。上海一旦成为日本的领土。那么毫无疑问税收方面一定会偏向日本商品。日本商品拥有近距离低成本和有利税收作为后盾,英国商品拿什么和它竞争?英国宁愿上海属于满清,也不愿意看到上海被日本占领,同样的,有英国商品出现的地方,英国就绝对不容许日本占领该地。”

    胡小岩在黑板上写下革命党、维新派、保皇党,在革命党下面写下孙文,在维新派下写下梁启超,在保皇党下写下康有为。

    “日本被迫停止了在中国的扩张。那么他真的停止了一切扩张行为吗?”胡小岩指了指黑板上的三个党派。

    “如果你们关心这三个派别就回发现一个问题。革命党的首领孙文受到过日本的资助,甚至他们的主要基地就在日本。维新派余党梁启超不日就会赴日避难。而维新派的康有为同样也会前往日本避难。”

    “我必须再次声明,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日本人高尚到无私资助这些人,希望这些人开创一个强大的新中华这种鬼话在做的各位你们相信吗?”

    “我再次声明,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也许有人认为这些人品格高尚绝对不会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是这样吗?”

    下面好几个人举起了双手。胡小岩置之不理,他摆摆手。

    “个人品格与他们做得事情是好是坏其实没有一点关联。我们不必理会这些人。因为他们与国际关系学没有半点关系。我们要注意的是日本和中国的关系。那么日本为什么要资助这些人呢?”

    “为什么?”

    胡小岩指了指中间第三排的一位女生。她已经举手很长时间了。

    “老师,你说得这三排很多人我都是亲眼见过的,也看过他们的文章,他们确实是很好的人。所以我不赞同你得观点。”

    “很好。”胡小岩鼓掌,“我刚才也说了,这些人的品格确实不错,但与我们这堂课没有关联。我的问题是日本为什么要资助这些人?总不至于是请他们去吃顿大餐顺便喝点红酒聊聊天吧?”

    听到喝酒聊天,底下学生笑成一团。

    “为什么一定要有目的呢?”女生不解地问。“日本与我们同文同种,难道中国强大对他们不好吗?”

    “我进了你的家,杀死你得父亲,然后告诉你我们都是中国人。你能原谅我吗?”胡小岩严肃地问。

    “我!”女生说不出话来,眼里满是水星。

    “坐下吧。这就是国际关系。我们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入到国际关系中来。因为你是你,你只是一个个体,你代表不了国家。”胡小岩笑了笑。

    “当然我也代表不了国家。但我和你,一天只要吃三餐饭就能温饱。但一个国家不是只有一个你一个我。它有千千万万的你和我。你吃饱了,我吃饱了。那么就代表着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吃饱了吗?”

    “不能吧。日本也是一样的。日本是一个国家,我们可以对同文同种的日本人有好感,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好感代入到日本这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生存需要的资源是海量的,日本没有,因此从近在咫尺的中国掠夺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再问一句:为什么?日本为什么要接纳这些被中国通缉的人?”

    “因为日本需要他们!”

    胡小岩定睛一看,居然是刘敏这个大汉。才十七八岁就有一米七的个头。

    “你详细说说看。”胡小岩鼓励地说。

    “日本毕竟地域狭小。又面对列强的干预。他们不能直接出兵。但是他们的资源又严重依赖我国。所以对于日本而言,中国绝对不能进行改革!因为改革后强大的中国绝对不是日本能够对付得了的。一个混乱的中国一个落后的中国才符合日本的利益!”

    “很好!继续!”胡小岩第一次感叹,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当时的局势埋没了多少有灵气的人才。

    “所以日本接纳他们不是因为这些人的言论、名气和地位。而是这些人的思想在中国有很多的支持者,他们的言论将会带领一代代的中国人反抗政府。使得中国政坛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中国因此根本就没有机会和时间来进行改革。这些维新派的主脑们虽然自认没有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但事实上他们将来将要发表的言论就是对中国政局造成最坏的影响。让中国陷入彻底的混乱和落后才是日本的目的。”刘敏一口气说完才松了一口气。

    “很好!”胡小岩笑着鼓掌:“我的报社还缺少人手,不知道这位同学愿不愿意做我的学生?”

    刘敏一愣。

    “怎么?不愿意?”胡小岩笑着问。

第十五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维新

    正在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刘敏这才惊喜地举起双手:“我愿意!”

    “很好,中午放学后你在教室等我。那么这堂课就讲到这里。”

    “老师,还没讲完呢?”有学生站起来说道。下面一片附和声。

    胡小岩无奈地耸耸肩膀,这个时代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程度是后世不敢想象的。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远远不是后世能够比拟的。

    “好吧,那就长话短说。这些派别的作为是好事,但所谓好心办坏事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最关键的还在于。”胡小岩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远交近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是落后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才会成为欧美国家的商品倾销地。也就成了日本侵略我们的第一目标。”

    “所以毫无疑问,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敌人。那么其他国家呢?”胡小岩指了指远交近攻四个字,然后在俄罗斯这三个字上画了个圈。

    “同样,俄罗斯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强大,它对于我们的领土也有野心。之前曾经因此而跟日本在东北大打出手。他将是我们的次要敌人。”

    “英国!是日不落帝国,他们的海外领土非常广阔,但他们本国人口太少,因此他们对于中国的国土是没有太大野心。毕竟他们的重心还是在欧洲。所以他可以拉拢为我们的朋友。怎么做呢?这是更深入的问题。”

    胡小岩停下放在英国两个字上得手指,移向法国。

    “法国,从越南一战可以看出,法**队的战斗力非常低下,关于法国有个笑话,法国只有在外国人、女人和矮子的带领下才能强大。”

    底下的学生有的迷惑不解,有的放声大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大国崛起法国篇,我在里面有详细描写。所以我们可以无视法国,因为相对来说我们的市场对于法国更为重要,法国也可以成为朋友。但前提是我们要先在越南打痛它。”

    “德国与英法不同,它的前身是普鲁士,刚刚完成统一不久,也才刚刚走完工业化的历程。德国需要发展就急需市场,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就是他们不能缺少的。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身家,能平和地交流,不需要付出太多就能够拉拢德国成为重要的朋友,甚至盟友。”

    胡小岩的手指从德国移向美国。

    “美国的工业非常发达,他们的资本总量和工业总量甚至要超过英国。但他们跟德国一样,完全没有匹配他们身份的殖民地和商品倾销地。我们中国的市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大块肥肉。如果我们能够放开一部分限制,美国将会成为我们重要的朋友。”

    “剩下的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等等国家,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很少,但是野心又很大。只能成为中国的普通朋友。”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虽然严重,但事实上却是有惊无险。在英法等国的强力斡旋下,在俄国和日本的相互对立下,中国至少在二十年内是不需要考虑战争问题。这是中国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

    “怎么发展的问题,已经脱离了国际关系学的范畴。今天这堂课到此为止。”胡小岩鞠躬后,走下讲台,这时候才发现窗户外爬满了迷迷茫茫的人群。讲台下无数的学生正围着他。让他不能动荡。

    当他走下讲台,无数的声音轰隆隆冲进耳膜。

    “老师,您说得关于革命党的评价学生不敢苟同。”

    “老师,您认为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时什么?”

    “老师,您认为中国接下来应该如何改革?”

    这一刻胡小岩终于明白了孙悟空的痛苦。这些声音比苍蝇还恐怖。

    “同学们,已经下课了,这些问题下次再讲好吗?”胡小岩无奈地举起双手大声喊着。

    底下学生忽然安静下来。只看见那三个小鬼每人举起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再来一节课”。

    “再来一节课!”教室里的学生同时大喊。

    我晕。胡小岩这一刻不是吓到,而是被感动的。在他上学的时候就从来没有遇到过学生要求老师继续讲课,并且不让下课这种情况。

    不过据胡小岩的估计应该是这个时代还很少有讲国际关系学这种**裸利益纠缠的学问的。而他的这个课程只不过恰好满足了这些学生对于欧美世界迫切了解的需要而已。

    “再讲一节课吧。”正处在措手不及的时候的胡小岩被这个声音拯救。他发现说话的是国文课老师张颂。

    “我也有些问题想要请教。稍等,我去跟校长沟通一下。”张颂站起来。

    “不用。我们同意了。”一个中年人站在窗外喊道,他远远地向胡小岩点头示意。

    胡小岩苦笑。

    “好吧,大家不要挤。慢慢进来,教室里还有些空档。教室里的同学们挤一挤,让些位置出来。好吗?大家要有秩序的慢慢进来。”胡小岩见挤的厉害不得不上前阻止,并伸手让他们排队。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学生还是很纯情很热血的,也是很好教育的。他们慢慢地主动排队进了教室。先进来的也主动走到教室最后面。

    胡小岩眼看教室里已经塞满了人。不由苦笑。

    “这么多人来听我讲课对我来说真的是第一次。”胡小岩看着外面还有很多人进不来,有的搬着凳子站在窗户外,拼命朝里看。他不由得声音大起来。

    “但正因为你们,才让我感动。也正因为你们,让我感受到中国还有美好的未来。因为中国有你们。你们少年强,则中国强!”

    胡小岩走到讲台正中。下面的掌声一开始稀稀拉拉,但很快就汇成一片。他压了压双手。掌声停顿。

    “在讲课之前,我首先要道歉。”他指着黑板上三大派别。

    “因为他们同样正在寻找着中国未来的出路。他们是中国维新的先行者。虽然我不太认可他们的行为。那么现在就来说说我为什么不认可他们。”

    胡小岩将黑板上的字迹擦去,只留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生产力这一个词汇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本书目前时代中国没有翻译的计划,不过诸位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英文版读一读。”

    “首先说到生产力,我们就必须要提到科学技术。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我在这里自私地给科学一个定义:科学就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态度。”说到科学,胡小岩脑海里不由得冒出一大段的记忆。

    原来我真的时技术员。

    “技术就是对这些探索成果的应用。十年前我们还在用黑色火药,而现在西方已经在用无烟火药。大家都知道无烟火药的威力远远大过黑色火药,因此我们的陆军在朝鲜在东北一败涂地。那么无烟火药发明的这个前后过程就是科学。而无烟火药的应用本身就是技术。”

    “什么是生产力?我也很自私地定义为:科学技术对于整个世界的生产能力的影响程度。从前一百个人种一百亩地,而现在西方运用各种蒸汽机,拖拉机,还有各种肥料,一百亩地只需要十个人。相对于从前,我们现在的生产力就远远超过了。而各种农业机械还有各种肥料就是生产力的体现,也就是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胡小岩再次指了指黑板上的那一行字:“所以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接下来看那么科学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从前骑兵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兵种,后来西方的西班牙大方阵又被人认为无敌天下。一直到现在的火器。因此目前来看科学技术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哪些东西,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都有学习。”

    “但是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每一位同学从学习到毕业成才是需要花费至少十年时间上万块银元。第一节课里面我们有说到目前日本拥有几十所大学,成千上万的自然科学类的毕业生在研究所工厂造船厂里面做研究。而我们呢?我们没有。”

    “因此我需要大家时刻谨记一点:不要等到国家需要才去学习科学技术。而是时刻学习科学技术等待国家的召唤!因为你们的成才时间太长,而且花费的代价太大。国家等不起!”

    胡小岩右手指向校外日本的方向。

    “日本国内有很多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一天到晚都再谈论着革命,谈论着救国。但在我看来他们的作为完全就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如我所说,国家需要的不是能做好诗词写好文章的士子官员革命家而是能够随时回应中国——祖国召唤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因为中国缺少研究粮食生产的人才,中国缺少能研究织布技术等等轻工业工业基础的人才,中国更缺少能够精通钢铁冶金等等重工业方面的人才。”

    胡小岩开始扳手指,“听上去好像不多,我们来数一数。”

    “从基础的农业生产来看,我们缺什么?农田规划需要人才,农田水利需要人才,改良稻种需要人才。稻田的病虫方面需要人才,农田肥料需要人才。。。。”

    “基础工业。。。”

    “重工业。。。。”

    “兵工厂。。。。”

    “造船厂。。。。”

    胡小岩说了有十多分钟,口中不停。然后他突然停住了。

    他抬起头看向四周的学生:“数到现在,我不想再数下去,因为手指加上脚趾都不够。加上在做诸位的手指脚趾也都不够。”

    “反过来说,我们不需要什么人才?”

    底下为之一静。

    胡小岩苦笑:“中国什么人才都缺。就是不缺拿枪打战的兵员。让留学日本的人才去拿枪革命不是浪费么。”

    “革命或者维新对于我,你还是他都太遥远。民主共和的美国,君主立宪的英国,帝王制的德国日本。他们全都发展的比我们好。”

    “为什么!”

    胡小岩回头在黑板上的那行字下面划下重线。

    “我们没有科学技术。”

    “很多人都说民主好,就像美国;很多人都说君主立宪好,就像君主立宪的英国;又有人说帝王制好,比如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甚至日本。”

    “大家发现了吗?如果大家有认真看大国崛起的法国篇和英国篇。事实上制度从来就不是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每个人都认识文字,每个人都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无论是哪种制度,国家都可以强大起来。因为落后的制度一定会被先进的制度所取代。”

    “法国的大革命就是我们的榜样。但是我们不应该看中他们革命的榜样,而是要看他们教育的程度。”

    胡小岩再次指了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里面少出几个革命者,而多几个教育家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人员。”

    “我们缺的人才实在太多太多,而在座的学生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我希望在座各位日后,如果有谁自认自己在科学技术这条路上走不长得,那么去办学校,去做老师吧,你每教出一个学生,中国就会因此而强大一分。最差最差也可以去做个大商人。因为教育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

    “最后,希望同学们铭记:我们都在时刻准备着,准备着,等待国家的召唤。谢谢大家。”

第十六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大学筹建

    结束演讲后,又回到最初的租房与大当家的详谈后,大当家的拿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交给胡小岩。

    胡小岩原本以为从这群土匪口中夺食会很艰难,没想到还未开口,大当家就先交代了。这让胡小岩分外感动。要知道这可是五十万两白银,不是五十两。随后大当家的告辞而去,他要回安徽报仇雪恨,吴大维这个债主也肯定是要回去的。二当家倒是留了下来,二当家吴锦绣现在在上海滩已经立足,他靠着一票敢打敢拼的兄弟居然拿下了一条街。目前正准备招枪买马大干一场。

    胡小岩对此不是很在意,因为他的未来绝对不会局限于大上海。区区黑帮,在他而言也没有什么帮助。

    等到下午约定时间,胡小岩就站在了叶家门口。

    胡小岩带了一本吴仪亲手写就的大国崛起,里面的内容比报社出版的那份又多了些内容。都是胡小岩最近看书和记忆复苏后回忆起来添加进去的。整体上来说,这本书更加客观,也更加接近前世的大国崛起系列。胡小岩并没有在里面添加个人观点。

    叶澄衷请吃饭倒在其次,胡小岩更关心他的大学。因为这所大学是胡小岩对于中国未来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他日后发展科学技术猛追欧美技术的先遣军。

    开门的是叶贻钊。胡小岩跟在他身后来到叶成忠的书房。

    叶澄衷今年身体精力大不如前,所以大部分生意都交了出去。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建设学堂。不过他所建立的大都是小学堂和中学堂。因此当听闻了胡小岩的长篇大论后一时大感惊奇。要知道这个时代得大学最出名也不过就是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但这所大学的成就其实也很有限。不信的话,问一问前辈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北洋大学堂,我相信90%的人都没听说过。换做清华大学堂,那么知道的人就很多了。

    这所学堂因为是盛宣怀私人创立的,而且资金上面一直都不充裕,所以它的学科设置很有问题。导致他的影响力一直上不去。什么叫大学呢?如果一所大学连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学科都没有,那还能称呼为大学吗?很遗憾,北洋大学堂就是这样的大学。

    胡小岩看不起甚至敌视盛宣怀不是没有原因。所以他要建大学就绝对不会去学盛宣怀的北洋大学堂。要建就要建全亚洲最好的大学堂。

    书房里,胡小岩将自己整理的关于大学堂建设建议递了上去。按照计划,面积将会是北洋大学堂的五倍左右,分设国际历史,中文文学,英语以及英美文学,法语以及法语文学,德语以及德语文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数学以及高级数学专业,高级物理研究所,高级化学研究所,高级生物研究所。其中中文以及外语文学又分为语言学,文学,书法,音乐,绘画等等专业。除了这些,他又加上了一个国术专业。高级自然科学的研究所就相当于后世的研究生。

    基础学科一般按三年学分制,高级研究所三到四年学制。如果够聪明一年就可以毕业。但很显然胡小岩绝对不会给这个时代的学生任何侥幸的机会。因为他要求所有毕业生必须精通一门文学类副业和国术比如绘画书法什么的。

    他可不希望自己学校的学生以后毕业出来居然发现所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上居然用不上。好吧,你的专业用不上,你得副业比如音乐总能用的上吧!再差再差也可以去做个懂武术的演员或者保安吧。大学毕业后,学子们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出国留学,一个就是进入研究所继续深造。不过前三界的学子,胡小岩准备出资让他们留学。后面的就要看大学后续资金是否充足了。如果充足就继续资助学子出国。这个计划是长期性的。投资也是长期性。

    这份计划因为占地面积大增,所以初期投入至少要一百万两白银。这还只是买地加建设以及招聘一些基础老师的费用。像基础类自然科学的老师在上海勉勉强强还是能招到的。但各大研究所的老师和设备就不是目前的中国能够提供的。

    不过胡小岩不在乎。只有学校等设备等老师,如果找好老师设备后居然发现学校面积不够大,那就真的成了笑话了。而胡小岩对于这些老师和设备问题他已经有了眉目,只等说服李鸿章后就开工。毕竟这所学校建设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伙的事情。

    叶澄衷拿着计划书双手直发抖。他虽然已经足够高估了胡小岩的心思,却没想到胡小岩他喵的跟他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震惊地看着计划书,已经完全沉浸到大学未来的设想里面去了。

    按胡小岩的计划,当各大研究所建立起来后还会与各地财团合作,比如这所大学就可以和汉阳钢铁厂合作,专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专业的难题。

    再比如大学可以跟庄园商人张謇合作,帮他改进机器。

    如此等等。

    叶澄衷看得一会儿是心惊肉跳,一会儿是欣喜若狂。整个人如同过山车。

    “这才是我要的学校!”叶澄衷拍案而起,吓了他儿子叶贻铨一大跳。

    “一百万两白银,我出了!”叶澄衷将计划书递给儿子,站起身。没有理会被吓傻的叶贻铨。

    一百万两白银!

    胡小岩这时真是对叶澄衷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时候的上海滩,花一百万两白银的现钱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一分钱利润的事情,也只有叶澄衷才会这么大气和大手笔。因为叶澄衷已经老了。对于工商业的兴建这方面,他的兴趣已经不大。而相应的对于历史留名这种事的期望就高了。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拒绝的了青史留名。胡小岩自己也难以拒绝。

    “早期筹备还是要多找些人手,老爷子你也看到了,目前中国十分缺乏自然科学类的老师。而要招募这些外国教师,就需要大量的钱财。没有足够高的工资,这些老师是不愿意来中国的。还有各种设备等等,这两样才是花钱的大头。据我估计,每个两百万两,这所大学是搞不定的。还有每年的花费都至少是十万两以上。”胡小岩可没有叶澄衷那样乐观。

    钱不是问题,中国人从来就不缺钱。人才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嗯,你讲的对。老师和设备嘛,看来老头子要去卖一次面子了。”叶澄衷捋着他的胡须。

    “父亲,容大人极为关心国家教育,我看可以找他。”叶贻铨忽然道。

    容闳对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倾注的心血是后来人所无法避开和忘怀的。

    这时有仆人敲门。原来是晚宴准备好了。

    三人出了书房,开始吃饭。中国人讲究食不语,叶家倒也没有坚持这点。但谈论的很少。

    饭后,三人再次坐到一起。

    叶老爷子拍着胸膛将学校建设和联系一些投资人的事情全都包了。当然具体兴建的事情又被分派给了叶贻铨,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

    刚刚到手的五十万两白银,转手就被胡小岩送给了叶澄衷。叶澄衷面不改色地笑纳了。因为他也知道这所大学将要耗费的资金真的是天文数字。即使以叶澄衷的财力,一个人去负担的话,恐怕没几年就会撑不下去。

    三人再度交换了部分想法后,最终达成了一致。第一期工程的款子暂时由叶家和胡小岩承担,主要是土地的购买以及地基的稳固还有下水道等等的基础建设。第二期的工程将由叶家独立承担,主要是学校建筑操场等等。第三期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所部分等到设备情况搞清楚后,按照各研究所的具体需要再开工。等设备和人才从国外运回,第三期相信就已经完工了。而整个学校的规划和设计图纸将由叶家联系容闳聘请外国设计师按照欧美大学的现有学校来搞定。

    这所大学建成之后估计能容纳两万人。其中有一千多的教员和一百以上的保安。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实行住校制,除却文化课外,还开设有国术课,在胡小岩的强烈建议下,叶澄衷答应聘请霍元甲担任国术院院长。

    这一千多教员中中国教员不到400名,其他都是外籍教员。这些外籍教员的待遇将是中国教员的一倍以上,合约五年一签。按照胡小岩的估计,大约有个十年,这批外籍教员就可以打发他们回老家了。

    中国学生的聪明才智可以由前世的历史来证明。他相信十年后中国一定会涌现至少可以涌现出十万以上的大学生,一万以上的高级研究员。如果再有十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相信一定会超过日本。

    因为得过大学生的好处的那些商人,无论是宁波帮,还是晋商。朝廷大员中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张之洞绝对是会再第一时间建设属于自己的大学。到时候中国的大学数量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等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相信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飞行器研究员,战舰研究员。中国的科学实力将会用战争的胜利来刷新欧美各国歧视的眼珠。

    这个才是胡小岩建设这么一所目前为止他根本无法负担的大学的真正原因!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通过改革或者革命来改变中国。

    他一直都坚信那一句话: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到时候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数以十万级的研究员还有无数靠着这些大学生们改良了工艺的工厂。

    更有无数尝到了甜头的各省大员们。在科技的力量面前,这些人所能得到的酬金将会远远超过种地,收刮农民。

    当政体或者国家制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不需要胡小岩发力,得到了大学生的好处的那些商人和官员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推翻那个落后野蛮的国度。

    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袁世凯孙文等人最多就是个窃钩者。胡小岩认为自己这个世纪末最大的骗子才是真正的侯。

    到时候无论是裱糊匠李鸿章还是北洋军袁世凯,根本就无法抵御这股时代的潮流。

    任何阻扰历史进步的人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

第十七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翻译

    委婉地拒绝了叶老爷子的留宿,胡小岩孤身一人站到大街上,第一次感受到了未来的希望。我的大学终将让全世界震惊。

    但胡小岩必须先要解决一个问题。

    他再次感受到中堂穴一阵刺痛。

    他喵的,真是阴魂不散。其实胡小岩来叶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跟踪,不过那时候他刚刚回到报社,连中餐都没来得及吃,急匆匆地写好了计划书,赶往叶府赴晚宴。也根本没那个心思去关注跟踪不跟踪的问题。

    胡小岩慢慢地放开思绪,回归脑海的地图一看。果然看见头上冒着红光的劳伦斯正躲在正对面的一处墙角里。

    这也不是个办法。如果什么都让他看到了,鬼才知道他会给英国本部发什么样的电报。如果让英国觉得他是个威胁,到时候胡小岩可就哭都没地方哭了。大业未成身先死啊。

    大英帝国想要一个人三更死,相信这个时代还没人能留他到五更。

    计划得提前了。他装做什么也没发现地坐着黄包车回到了最初的脏乱差的小屋。不出意外地找到了二当家吴锦绣。

    “老吴,明天你约劳伦斯出来一下,让他准备好数据。我要带着数据去见一个人。”胡小岩吩咐。

    “好的。”吴锦绣也不多问,答应一声就自顾自地回屋了。

    一夜无梦,胡小岩被吴墩的臭脚早早熏醒后回到报社。这一路上没什么人跟踪。不过相信某些地痞流氓一定会给劳伦斯带去消息的。

    哼哼,先让你得意几天。

    胡小岩中途买了早餐回到报社将等了一夜的吴仪唤醒,两人吃过早餐开始翻译。经过前几天加上今天上午的翻译,吴仪终于将亚当斯密斯的《国富论》翻译成功。这本书里,胡小岩一句多余的话也没加,因为他本身就不是经济学专业的。然后吩咐了吴仪将《国富论》带到印刷厂去印刷。这次的印刷就不再是开始的那个小印刷厂了。而是叶澄衷介绍的一家大厂。好处就是印刷费用被叶澄衷全包了。

    吴仪出去没多久,就有人全来报社应聘。实质上,来应聘的人很多,但都被吴仪的条件给吓跑了。

    胡小岩留下的问题和条件,根本不是普通的留学生能够满足的了的。至少对中国以及欧美各国政治经济的详细看法这一项就刷下去一大批“洋鬼子”。没有真正出过国,没有真正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人根本无法详细描述这个问题。

    不过今天不一样。因为来的时张颂。张颂就是那个来接胡小岩去讲课的国文老师。事实上后来胡小岩才知道张颂这家伙根本不是正规的老师,而是那个国文课老师的朋友。这人留学英国,结果后来家庭变故,无法完成学业,只好留在英国打工。赚取了费用回国后才回国,虽然他懂英文,又见多识广,但毕竟没有一本毕业证书。结果在大上海居然找不到一份工作!去洋行上班倒是可以,只不过洋行也不会直接请她做买办而是从学徒坐起。张颂当时无法,只好做起了学徒。只是他这个学徒很不称职。别的学徒都是站在洋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想方设法降低洋行的成本,而张颂偏偏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果提升了洋行的成本。洋行一怒之下解雇了他。之后再也没有洋行愿意雇佣这么个“两面三刀”的家伙。

    最后无奈之下他的朋友也就是格致书院的同学,时不时的接济他,并安排他时不时的带几节课,偶尔去上几节英文课什么的以便糊口。

    这次张颂来这里应聘也是因为他的同学请了校长写了推荐信的。

    “来了,就开始工作吧。”胡小岩可没有等着两人客气后再说的意思。他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分分钟千八万也是小case。

    张颂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进了门。

    既然张颂懂得英文,胡小岩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将海权论直接切成两半,两人一人一份,开始翻译。为什么说翻译是个痛苦的活儿呢?很正常的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出众的钢笔。钢笔写字要不停地沾墨水。一本书还不到五十万字,往往要写个一两年。翻译起来比写书就更慢了。因为写书时候,书的内容都早已经在你的脑海里了。而翻译则不然,因为这不是你写得书,每翻译一句后,你都要练习上下文,才能写下你得译文。

    胡小岩因为有翻译工具,所以写起来很快。但张颂就不行了。他才迷迷糊糊地被胡小岩拉来翻译,才看了几行字,就见胡小岩已经刷刷地写好了两行字了。

    “李兄!”张颂叫起来吓了胡小岩一跳。

    “干嘛,赶快工作,想偷懒就没中饭吃哦。”胡小岩一边说,一边手不停笔。

    往常他也是这样工作的,书籍被切成两半。一半自己写,一半他读出来让吴仪来写。吴仪写好后,会回一句“好了”,然后胡小岩就会接着下面的读。这样就相当于两个人一起写字。因为胡小岩的翻译工具的功能实在强大,几乎不用思考。因此效率很高。

    但毕竟张颂目前不是自己人,而且他还是懂的英文的。如果也这么干,估计张颂会认为胡小岩不尊重他。所以适当地给予张颂压力是很有必要的。胡某人的时间可是分分钟千八万上下的,伤不起啊。

    张颂不知道胡演员正进行着奥斯卡影帝般的表演,所以非常震惊地看着胡小岩正一行字一行字地“默写着”中文版的海权论。

    “你干什么?”胡小岩被忽然伸过来的脑袋吓了一跳。

    原来张颂从震惊到默然,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他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够翻译的这么快,因此凑过脑袋去想看个究竟。

    胡小岩将张颂的脑袋推开,伸头看向张颂的稿纸,居然只看到空白的稿纸上一个大大的墨点。

    “我说,张兄。你说得留学英国的经历不会是假的吧?”胡小岩正气凛然地拍了拍自己写了差不多半张稿纸的文稿,然后指了指张颂只一个墨点的稿纸。

    张颂脸刷地就红了起来:“这个自然是真的,不过李兄的速度真的很快啊,哈。”

    “张兄,时间有限,咱们的任务还是很重的。这样吧。为了保证速度,我来读,你来写吧。”胡小岩压着张颂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张颂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胡小岩将张颂那一份原稿放到自己左边,瞟了一眼后,将中文读出来。然后不再理会张颂。自己刷刷刷写好了一句。回头看见张颂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胡小岩很生气地指了指他的稿纸。

    张颂惭愧地低下头,开始默写。

    “写好后,说一声。我好报下一句。”胡小岩说完,赶紧趴下继续‘翻译’。

    这次张颂很快就进入状态,写的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两人已经完美地默契起来。等到中午,吴仪回来后。两人都已经写好了七八张了。

    吃过吴仪带回来的中餐,三人再次进入了‘翻译’。这次是三个人一起写。胡小岩的写字速度就慢了下来。因为张颂和吴仪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受教育者。写繁体字的速度可比他要快多了。

    一个下午,几乎就翻译了三分之一。

    晚餐过后。胡小岩一声“加班”之后,三人再次进入工作状态。不得不说。吴仪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学徒比起张颂来说写得更快。而张颂这个‘洋学生’毕竟很多年没有接触中文了。写字慢一点。但比起胡小岩倒是要快一点。

    在三人三天的奋力拼搏之下。海权论完工了。中途还推了朱葆三和虞洽卿的一次约会。

    《海权论》的完工标志着胡小岩在上海的时间正式进入倒计时。他一面吩咐吴墩将海权论拿去印刷。一面再次拿出一本《大英百科全书》。

    这本书其实是胡小岩想要翻译的第一本书。但这本书字数实在太多了。根本不是一时半伙能够完工的。

    之所以拿出这本书,也在于叶澄衷为他找的人手已经到位。

    一共五个留美学童。什么名字,胡小岩没在意。因为留美学童就是个悲剧。他们没有学完所有课程就被遣返,并且回国的第一天就被关押起来。作为第一批留学生,他们的待遇实在是不公正之极。这样的满清朝廷不灭亡,就实在是没有天理。跟同时期的日本留学生比起来。日本留学生可是个个都被日本政府当成宝贝的。他们的命运非常凄惨。甚至很多高材生居然在战死在了战场上。

    花了上万两白银培养出来的一个高级人才居然还没怎么发挥作用,就死在了不值一块银元的子弹之下。真他喵的暴殄天物!

    胡小岩也无意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因为他没有能力。不过在力所能及之下还是愿意帮助他们。毕竟他们是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在美国的经历对于尚在建设的那所大学日后的学生们就是难得的素材。

    胡小岩在随后的一天里,将《大英百科全书》大致翻了一遍,然后将可能难懂生僻的英文翻译成中文。

    很快就到了时间。门外传来敲门声。

    吴墩迎进来一个人。

    “张捷奉命前来拜会李岩先生。”张捷抱拳。

    “客气了,不知道贵上哪位?”胡小岩有些奇怪,他好像跟官府没有什么接触才对呀。

    “我家盛大人想请李先生今晚赴宴。”张捷恭敬地递上一张光鲜的请帖。

    :我一点都不喜欢求点击和推荐,因为这会让人讨厌。但推荐数真的很难看。无论是排名在我前面还是后面的,推荐都是本书的几倍。我很想问,本书真的就这么不讨喜?好没写作的动力哦。求安慰。(>_<)

第十八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宴会

    我一点都不喜欢求点击和推荐,因为这会让人讨厌。但推荐数真的很难看。无论是排名在我前面还是后面的,推荐都是本书的几倍。我很想问,本书真的就这么不讨喜?好没写作的动力哦。郁闷中。。。求安慰。(>_<)

    盛宣怀!

    胡小岩忽然怒气喷发,一把将帖子扔到了地上去。但这股怒气来的快,去的也快。毕竟喜怒哀乐来源于身体。身体却要受制于大脑的理智。

    我要冷静。胡小岩深吸一口气,起身捡起请帖。饱含歉意地看了看请帖内容。晚上七点半,礼查酒店。盛宣怀

    “真是万分抱歉,突然想起些事情,手抖了下。”胡小岩真挚地道歉。一脸真诚地看向一脸惊讶的张捷。

    张捷毕竟是盛宣怀手下的清客,见多识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胡某人忽然翻脸,但总算不辱使命。至于胡某人与盛宣怀具体有什么瓜葛,不是他应该关心的。

    “既然张某任务完成,先行告退。”张捷说着就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准备出门。

    胡小岩这时也很懊悔,只好起身送客。

    送走张捷,却在门口见到了刘敏。

    “老师。”刘敏这个一米七的汉子在门口乖巧的垂着手恭恭敬敬地行礼。让胡小岩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授业指的是文章,解惑就不仅仅是文章,也饱含人情世故等多方面,老师对于学生的三观构造有着指导性作用,并且要费心费力地帮助学生成长。每一个学生不仅是老师的帮手,有时候还是老师的政治前途的急先锋。父子可以反目,但师徒关系却根本不容许反目,这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唾弃。故而古时候师徒关系更甚父子关系。就是因为此。

    不像现在老师只是一种职业。

    “进来吧。”胡小岩将刘敏接进来。

    刘敏这几天天天放学后都会来报社报道,一方面帮助胡小岩整理书稿,一方面也跟着胡小岩学习翻译出来的文章。

    胡小岩对于刘敏这个学生非常满意。刘敏不仅仅在政治上非常敏感,对于国际关系方面也异常灵敏,甚至超过了胡小岩。胡小岩毕竟不是真正的外交家和商人。虽然拥有超前的见识,但这些只是记忆的知识。

    刘敏父亲是朝廷的一任县令,但可惜的是后来因为某些牵连丢了官。但即便如此刘家也已经算是富裕的。家资至少万两白银。也正因为这位刘县令当官失败,于是跑到上海租界经营了一家棉布店。主要经营英国洋布和本地的土布,生意也不错。他看透了满清的本质,因此想让儿子刘敏先在本地上中学,之后出国留学。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留下张颂、吴仪和吴墩等人。自己带着刘敏出了门一人买了块饼先垫了垫肚子,之后坐上黄包车去向礼查饭店。

    很遗憾,无数狗血的门童拦路事件并没有发生。门童很恭敬地低腰行李。胡小岩非常正常地进了酒店。至于刘敏则被胡小岩安排去干别的了。

    在大堂也没有遇到找茬的送经验和人头的低能儿。

    最后在叶贻钊的带领下进了举办酒会的餐厅。老远就看见众人围成一团,围着是两个人,一个是叶澄衷,一个是盛宣怀。

    虽然没见过,但胡小岩还是一眼就认出了盛宣怀。不知不觉,他的脚步停了下来,牙齿也无意识地咬伤了嘴唇。“李兄弟?”叶贻钊疑惑地拉了把胡小岩。

    胡小岩强笑着看了眼叶贻钊,发现叶贻钊正面色不定地看着他。

    “二哥请帮我引荐一下盛大人。”胡小岩朝盛宣怀看去。盛宣怀似乎也察觉到了胡小岩的注目,转眼看过来。

    叶贻钊只好带着胡小岩走了过去,朝众人拱手道:“盛大人,诸位前辈。这位就是李岩先生了。”

    胡小岩也跟着拱手道:“后学末进李岩见过盛大人和诸位前辈。”

    叶澄衷哈哈大笑着跟盛宣怀排开众人走了过来。

    “怎么才来?”叶澄衷倒是不客气。

    “李先生大才,今日得见,实在三生有幸。”盛宣怀好似很欣赏李岩。

    不过胡小岩知道盛宣怀这人虽然惜才,但绝对不会惜他。

    “盛大人谬赞了。小人实在是不敢当。”

    叶澄衷不等胡小岩说完,就一手拉着胡小岩,一手拉着盛宣怀坐到一边。“老二,去把计划书拿出来给各位兄弟发下去。然后把门给关上了。今天叶某人定要在座诸位大大破财一番,否则就不能走出门去。哈哈。”

    叶贻钊无奈地苦笑着应了,去后面拿文件。

    这期间叶澄衷又拉着胡小岩给诸位一一介绍。胡小岩这时才发现,在座没有一个是身价少于十万的。几乎都在50万到五百万之间。超过五百万的家资的就很少了。至少胡小岩是看不出来。这些人几乎全是宁波帮,也有几个徽商以及晋商。不过没有乔致庸。名字也陌生的紧。

    不过这也正常,胡小岩不是历史专业的,也不可能对这些人都有印象。

    叶贻钊拿了计划书,一一发下。胡小岩也收到一册。这次的计划书比胡小岩做的那份要厚实的多了。显然叶澄衷又找人重新修订了。

    胡小岩细细一看。果然其中所需要的土地人工等等全都量化了。首页的修订名单里面胡小岩看到了容闳的名字。但是他奇怪的是刚才叶澄衷介绍的人中居然没有容闳。容闳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也遭到了通缉,不过他名声大,人脉也广。很幸运地没人抓到他。也可能是上面人如李鸿章之流对下面打了招呼。否则没有理由谭嗣同等人都被抓了,而容闳却没被抓到。容闳目前就在上海租界容身。

    “计划书大家都看了,初期主要是以地皮太多,这方面的花销太大。大家有什么要说的?还有后期投入也很大。所以叶某人也不强求诸位全部参与。但是第一期的资金,无论如何,诸位都要帮忙。”叶澄衷拍了拍计划书。“否则老头子就很不高兴啦。”

    胡小岩看着吹胡子瞪眼睛的叶澄衷,忽然很想笑。因为这所大学的名字就叫上海澄衷大学堂。

    叶澄衷都开始发飙了。各位宾客们只好苦笑着报金额了。这个一千,那个一万。在座二三位,很快就凑齐了五十万两。其实不是在座的不给力。而是盛宣怀在场,让众人不敢尽力。最多的是严信厚,他一个人就捐了20万两,其次是朱葆三,朱葆三捐了10万。严信厚本人也是李鸿章手下,身份地位虽然比盛宣怀要差一点,但也不惧。而朱葆三此人现在正在洋行做事,洋行是有求于他,盛宣怀也就敢动他。其他人就不成了。

    因为盛宣怀此次前来就是来拉资金的。他在两年前接手了汉阳钢铁厂和大冶铁厂,又开办了上海南洋公学。他的事业四处开花,又没有胡雪岩的聚财能力,结果手头从始至终就没有阔过。这次也是因为两大铁厂缺少资金而来上海筹集资金的。

    但上海商界,无论是宁波帮还是福建帮广东帮浙江帮几乎没有一个愿意主动捧场的。大家都不是笨蛋,如果盛宣怀手下的产业真的赚钱,大家肯定会愿意参股的。但盛宣怀偏偏有个毛病。能赚钱的买卖他是不会同意大家参股的。而不赚钱的如钢铁厂,盛宣怀就需要钱财了。但大家却又不热衷。像汉阳钢铁厂从张之洞开始已经好多年了,就从来没有赚钱过。这与国家政策有关。汉阳钢铁厂生产的产品往往很快就被朝廷拿走了,但朝廷却一分钱都不付。在满清来看,你这钢铁厂是属于朝廷的,连员工工资都是由张之洞这个朝廷大员来发的。那么生产出来的东西当然就是朝廷的。朝廷拿了你的东西,是你的荣幸。还要钱,你妹的。真当朝廷的大兵是假的吗?

    结果汉阳钢铁厂是越生产就越亏损。张之洞最后撑不住了,把他交给了盛宣怀。而盛宣怀显然不可能比张之洞有钱。他才撑了不到半年,就撑不住了。接连告急。幸好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清楚这个情况。给盛宣怀减轻了不少压力。但亏损是怎么也止不住。

    盛宣怀越亏越急,只好跑到上海滩来找叶澄衷。但叶澄衷虽然跟盛宣怀交情不错。但交情归交情。明知道是个坑,还去趟的话,就不是一点交情的事情。如果说只是十几二十万两的事情,叶澄衷也就出了。但盛宣怀要求的是几百万银元。还是有借无还的。他喵的,大上海除了当年的胡雪岩外恐怕也没人有这个手笔了。

    当年胡雪岩第一次拜会左宗棠一出手就是百万银元的粮食送给左宗棠,一举打动左宗棠,自此以后,就再也没人有过这样的手笔了。

    叶澄衷这次被盛宣怀缠着没办法,心里一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先拿大学堂的计划书出来。

    大家的钱财全都投到这里去了。你盛宣怀总不至于还来找我老叶要钱吧。

    盛宣怀眼见大家捐了五十万两,就准备站起来说事。他已经明白了叶澄衷的意思。你妹的。老叶居然跟他玩阴的。

    谁知还没等盛宣怀站起来,就被一双手给压下去了。盛宣怀回头一看。却见是严信厚。

    严信厚先一步站起来道:“李先生有两句话说的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家也都看到了外国机械的厉害之处。洋粉洋面的,只要两三个人一台机器。一天就能出来几百斤。而我们传统的工艺,一天能出来个百把斤就已经是快的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还不是我们的技术不如人吗?那么有了机器咱们就一定能办到吗?在座诸位有谁会操作机器的呢?没有吧。”

    严信厚拿起计划书扬了扬:“还不是因为我们每人会造机器?还不是我们每人会用机器!现在我们我们要自己办学校。将来的孩子们毕业后,也不过三五年的功夫。他们就能造机器。就能用机器!我在这里说一句:凡是学校出来的人才,只有出钱最多的那几位才能先挑走。”

    严信厚看了看在座众人:“至于出钱后几位的能不能挑到人才。至于他的工厂还是公司有没有人才可用。那就不关学校的事情了。诸位不要怪严某人勿谓言之不预也。”

    严信厚说着坐下来,计划书一拍:“这所大学毕业的学生,严某人预定三分之一。”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叶澄衷笑了:“老头子出钱最多,挑走一半没谁反对吧。”

    朱葆三也跟着说:“剩下的俺老朱就全包了。”

    一下子所有声音全都没了。

    胡小岩忽然站起身:“三位前辈,你们不能这样。李某也是出了钱的。我的报社还需要人的。还有这么大的学校建起来需要的洋灰钢铁是巨量的。日后学校建起来,万把学生需要的棉布面粉等等都是很多的。我还准备去买设备办些洋布洋粉厂子呢。这些厂子开起来还是需要不少大学生的。”

    胡小岩话音一落。在座诸位立刻醒悟过来。

    这么大一所学校每天消耗的粮食用水等等都是巨量。这个可是大生意。而且是源源不断的大生意。其他的书籍衣服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现在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厂子的股份。比如造船厂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还有各种新式工厂需要的设备等等也是需要人来操作的。这个时代,一般都是由外国技师来给一些不识字的工人就行培训。这些技师的培训可是不低的。如果这所大学的学生全被这几个人给要走了。以后自己的厂子还那什么跟人家竞争?你的工人还在跟着外国技师磨磨蹭蹭地在培训的时候,人家的大学生早已经开始上工了。

    虽然投资多了点,但日后的隐形的技术资产可是不低的。要知道一台机器坏了,就只能找国外的技术人员来修理。技师从国外过来可是需要个把月的。这个把月的话,那台机器就相当于废掉了。

    而如果有大学生们,专业的大学生很轻松就能修理好。要知道这个时代国外的技师们也不是所有的都是大学生呢。

第十九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交换

    渐渐进入**了。跪求推荐票啊。为什么无论排名在我前后的推荐都比我的高?

    -----------------------------------

    胡小岩不知道叶澄衷等人跟盛宣怀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总之盛宣怀最终并没有发飙反而主动捐了1万两,他将主动推荐二十名学生进入新的大学学习。这些学生的学费食宿费全都由盛宣怀承担。这些学生也就是后世出名的委培生。

    有了盛宣怀开头委培,其他的豪商们仿佛一瞬间开了眼。最少的也捐了五千两,每个人都推荐了二到二十名学生。

    因此上海市澄衷大学尚未建设起来就拥有了超过一百名委培生。最终的募捐金额也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两。加上叶澄衷准备的一百万两和胡小岩的五十万两。大学筹建的费用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两。

    不仅如此,在盛宣怀的保证下,澄衷大学获得了宝山区大约三千亩的土地,而土地费用只有十两一亩。也就是说原本非常昂贵的购地款因为盛宣怀的插手,就节省了差不多一百万两。

    现在的上海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土地价格也是最昂贵的地方。不过宝山目前还不是外国租借区,土地的购置和价格是由上海知县一言而决的。而上海知县一句话也抵不上盛宣怀的一句承诺。这就是官商勾结的好处。

    而从盛宣怀平静的面孔来看,他也肯定得到了叶澄衷等人的某些承诺。此时的叶澄衷和朱葆三等宁波帮几乎控制了上海滩大部的官办银行和私人钱庄。而叶澄衷和朱葆三背后更有朝中大佬的支持。可以说上海滩的金银方面事物,叶和朱可以一言而决。即便是晋商中的大名人乔致庸此时来了上海也得看二人颜色。

    在诸多商人达成捐款后,就开始了分赃大会。就像胡小岩说的一样,这么大一所学校建设起来,需要的物资是非常庞大的。因为大学是封闭式教育,因此需要自来水,电力。粮食蔬菜。还有书籍文具。

    而大学的建设又需要钢铁和水泥。又需要非常多的人工。

    盛宣怀既然来了。钢铁当然是要交给大冶铁厂的。而水泥也就是洋灰,自然被在座诸位给瓜分了。一所大学建设所需要的洋灰数在这个年代是天文数字。没有一家洋灰厂能够满足需要。事实上这个时代中国的洋灰厂最多就相当于后世的村办水泥厂。产能极其低下。

    粮食和蔬菜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关键就在长期有效,并且量又足够大。这被上海本地的两位商人给拿走。宁波帮并没有去争。

    书籍文具等等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定的了。毕竟是容纳两万学子的学校,还给未来留下了可以扩建余地的地盘。这样的学校所需要的文具数量也是一大桩生意。这个被宁波帮的几位商人联手拿下。

    至于火电厂和水电厂,因为耗资巨大。主要就要众人集资完成。包括盛宣怀在内,在座诸位几乎或多或少都参了股。因为水电不仅仅可以供给学校,也可以供给周边城镇甚至上海。建设费用虽高,但与后期的收入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所有任务谈完。诸位都非常高兴。而胡小岩也在最后终于明白了叶澄衷的安排深意。

    与盛宣怀的独门生意不同,宁波帮和后世温州帮的商业哲学类似,那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样的好处就是风险转移,另一个好处就是利益链。在座的也不全是宁波帮,也有一些徽商甚至晋商。这些人背后都有一批大佬。而这所大学就将所有的关系网全部连通起来。

    有谁想要动这所大学,那么就会面临着一大批利益集团的反击。一旦这所大学建设起来,周边也开始盈利,那么到时候即使是李鸿章这位中堂大人想要动学校也会办不到的。

    因为分赃大会结束后,告别兴致颇高的众位商人后,叶澄衷将胡小岩和盛宣怀请到一边。在房间里,胡小岩看到了容闳还有两位老外。

    叶澄衷抱拳笑道:“抱歉抱歉。叶某来晚了。”

    几位客人站起来互相行礼后坐下。

    经过一番商谈。胡小岩才认识了容闳。至于两位老外,一位是美国商人格林,跟容闳拉上了七拐八拐的关系。这次来是为了学校的利益。而另一位则是一位格林拉来站台的美国使馆的一位参赞菲利普。

    美国人的想法很简单。

    当年英国大使与盛宣怀一道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堂也就是天津北洋大学堂。而这所大学堂的学生毫无疑问都是接受的英式教育,这些人毕业后就职于多个政府部门和海陆军的军方部门。这些人对英国抱有很大的好感,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人给英国带来了大批的利益。比如英国的棉布洋火香烟等等再中华大地狂捞白银。没有这些人在各地撑腰,英国的生意也做不到那么大。

    美国人对于英国哥哥的做法向来是有一学一的。英国在北洋大学堂的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美国人自然也想要复制一番。因此格林被美国大使馆派来打前哨。没办法。这所大学目前还只是在计划书上而已。还没有正式开工。

    听说了今晚的内部计划书招募活动后,菲利普授命带着与容闳有些交往的美国商人格林前来套交情来了。

    对此盛宣怀并不在意,甚至开始商谈后,他就开始打瞌睡。

    这让胡小岩加深了心中的肯定。叶澄衷一定答应了盛宣怀注资大冶铁厂的要求。否则盛宣怀不会一言不发。而盛宣怀被拉来这里的目的就很容易猜了。盛宣怀的合作方式英国。如果美国人的条件不好,盛宣怀在这里就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你的条件不好,我就去找英国人。毕竟英国人已经有过建立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经验。而你美国人没有。

    寒暄之后,格林就开始询问这所大学需要的设备情况了。

    胡小岩只有部分记忆,因此设备方面并没有具体提出,只是给了一个大致方向。另外学科的设置其实也并不是很合理。

    所以叶澄衷就一直在打官腔充当白脸。他也不懂大学里需要哪些设备。

    而容闳则是充当红脸。不断地去刺激美国人的底线。而且不停地瞄着盛宣怀拿英国人说事。

    盛宣怀虽然眯着眼睛,但到关键时候总是轻轻地咳一声以示存在感。

    结果聊了半个小时下来。菲利普什么东西都没得到。气的他脸都红了。但容闳和格林都在里面转圜,他也不好发火。他也不能发火。无论是美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实质上早就对英国商品在中国的热销眼红了。这也是后来庚子事变八国联军组建的非常迅速的原因。大家都想在英国人嘴里抢下一块肉,再差也要从满清身上咬下一口肉。

    胡小岩坐在一边倾听着,也有些莫名的感动。他知道叶澄衷其实是给了他一个观摩的机会。叶老头是跟胡某人接触最多的,对胡某人的了解也是最深的。

    胡某人事实上就是一个技术人员。虽然好像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记忆。但毫无疑问,胡小岩对于接人待物和洽谈生意这方面是有很大欠缺的。

    叶老头的这方安排也称得上是用心良苦了。

    再多的洽谈也会有结果。最终叶澄衷给出了答案: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校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综合起来建设一所远超二者的新式大学。

    叶澄衷的回答是综合了胡小岩和容闳的观点后才得出的。胡小岩给了叶澄衷最大的感触,那就是不办则以,一旦办学校就要办最好的。

    而容闳则给出了学校的相关信息。而这个时候的哈佛大学校长是查尔斯·威廉·艾略特,这人以变革据称,也是他讲哈佛这所二三流的学校带入了美国一流大学的殿堂。他的名声在学术界名操一时。而麻省理工学院之所以得到了叶澄衷的青睐,是因为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曾多次要求将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合并。容闳也因为此而了解到了麻省理工学院,也知道了这所理工科居然比哈佛大学还要厉害。

    叶澄衷的要求直接将菲利普吓倒了。学校设计不算什么问题。因为超过三千亩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后世哈佛大学三百八十英亩的面积。如果有需要,大学的面积还可以再次扩充。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宝山区的农民都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不过他们也不亏。因为大学建设需要工人,等大学建立后,大学附近又需要各种店铺,这些店铺又需要工人。可以这样说整个宝山实际上已经在盛宣怀和上海知县的操纵下彻底卖给了未来的大学。至于合不合法的问题,盛宣怀才不在乎,他的后台是李鸿章和张之洞。有敢于反对的,就去找李鸿章说话去吧。李鸿章虽然现在不怎么掌权。但人家的影响力在那里,朝廷中的门生故吏也不知道有多少。再加上张之洞的话,只要盛宣怀不扯旗子造反,区区一个宝山,还不足以让满清下决心跟李鸿章和张之洞撕破脸皮。

    如此巨大的学校虽然让菲利普吃惊,但还难不倒他。最让觉得难办的是叶澄衷要求的这两所大学的理工科的设备。至于课程和技术这个问题倒不是很难办。因为设备本身就是很值钱的,加上后期的教师派遣等等。这里至少是个几千万美元的大单。为了几千万美元出卖一点技术。美国人是不会拒绝的。

    这时候的美国人还远没有后世的霸气侧漏,1898年的美国总统是麦金利,他这个时间最大的事件就是复兴美国经济,以及后来提出的对外扩张策略。

    而中国的订单相信他绝对会同意。但这还不够。麦金利这个家伙是个战争狂人,庚子事变中此人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动,八国联军才会迅速组建。而在这之前的美墨战争就不用说了。

    这家伙绝对是军火商的前台。但很可惜。摩根等人一定不怎么喜欢他。因为战争花的是摩根的钱,而得利最多的却不是摩根。

    看着叽叽歪歪的菲利普。胡小岩心中冷笑。相比较而言,他更愿意跟德国人打交道,因为德国人虽然不是好鸟,但终究是没有做出背后插刀的行为。德国要做坏事,也是明目张胆。而美国人则不同,口蜜腹剑,背后插刀那是常有的。就比如很快麦金利将会对中国所做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所以麦金利总统你还是去死好了。

    -------------------------------------------------------------------

    求推荐票啊。为什么无论排名在我前后的推荐都比我的高?

第二十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突然的见面

    再有几章就要建立党派了。现在竞猜党派名称。还有征集党章党徽党旗。成功的将会贴进作品里面去。有奖励哦。哇咔咔。还有未来的历史名将的大帅大将们还没有出生呢。而显然不可能安排二十多年时间去等待他们成长。现在征集新国家的未来大帅大将们名字和简单的家庭情况设置。也可以给你们安排老婆老婆哦:)不要想差了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群号144185647

    ------------------------------------

    谈判多时,却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进展。菲利普表示要向国内回报。

    于是众人纷纷告别。

    胡小岩和盛宣怀是最后走出饭店的。

    陪同的是叶氏父子和容闳。其他人都走了。盛宣怀就是最后的大牌。

    盛宣怀走出去后忽然回头:“我们在哪里见过吗?”

    胡小岩微笑:“小子今年还不到二十岁。从六岁开始就在英吉利生活又怎么会与大人见过?”

    盛宣怀沉默着走了。也许他猜到了什么,也许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些都跟胡小岩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的任务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离开上海去往北京。

    胡小岩看了看夜色,回头向叶家父子告退。坐上黄包车也跟着走了。

    胡小岩再次见到劳伦斯的时候,这家伙正在跟刘敏闲聊。

    劳伦斯充分地发挥了作为一个流氓地痞的特点,对刘敏死缠烂打,不过可惜。刘敏有个好老爸。他对劳伦斯所有的探问都当没听见。只是在心中暗暗思考劳伦斯的目的。

    劳伦斯最近过的很不好,随着他跟胡晓岩的第一笔军火买卖开始,这种感觉就非常直接了。

    先是潮州帮联合购买的一批大烟被人给劫了。这批大烟当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财产。潮州帮不仅没收到货,派去收货的人也给干掉了。因为货是在货轮上被劫的。于是潮州帮开始向东印度公司抗议。潮州帮声称货还没有下货轮,因此责任在东印度公司一边。东印度公司当然不能答应。但他们也不敢惹恼了潮州帮。毕竟潮州帮的这批货是几个大商人合伙出资买的。这些人都是东印度公司在大陆的代理人。

    于是东印度公司发怒。东印度公司一发怒,大上海的所有的密探和巡捕顿时出动。而劫匪的手法实在业余,然后所有的线索都出来了。劫匪用的是俄军制式装备莫辛纳甘步枪。既然查到这里后面的当然也就一目了然。所以英国大使馆一边开始跟俄罗大使馆打口水战,一边抓紧追捕凶手。但可惜的是劫匪早就跑了。除了抓了几个喽啰外,只有一丝线索指向了劳伦斯。

    劳伦斯到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话,那就真的白干情报了。但是问题来了。劫案发生的时候,胡晓岩根本就在报社里忙大国崛起的事情。他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

    也许有人会说,大英帝国需要证据吗?

    问题就在但是上。如果是几天前的胡小岩,那么劳伦斯绝对会让巡捕房去抓人。但是现在不行了。

    胡小岩这几天呆在报社安心翻译书籍而为出行做准备,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大国崛起系列引起的波澜。这本书不仅仅在上海卖疯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洛阳纸贵就出现在了大上海。无论北京城的慈禧还是李鸿章,亦或是湖广的张之洞,又或者是其他通电报的省份,几乎所有的朝廷官员都在求购这本划时代的著作。如果说戊戌变法是中国人试图革新的一种尝试,魏源的《海国图志》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书的话。那么大国崛起系列就是打开中国人眼前迷雾的一盏明灯。从前中国人对于欧美国家的认知只有长的跟鬼一样,离我大清很远和坚船利炮的话。那么这本书真正的解开了欧美各国身上神秘的面纱。

    这个时候,中国人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外国人也有那么多年的历史,外国人也是为了名利挣扎与尘世的普通人。外国人的坚船利炮也不是娘肚子里带来的。外国人其实也是可以战胜的。

    因为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专利保护法,胡小岩也没打算在这本书上面赚多少钱。但仅仅是三天,新版的大国崛起系列就已经开始翻印不是一千本一万本,而是十万本。

    十万本当然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买的数字。这本书最大的买家是各国使馆。日本使馆买的最多,一次性就买了一千本。其次是各省官员。再次就到各省的书院。

    要不是这个时代的排版技术还是很落后,还是需要时间,老外们才不会在中国批量购买呢。

    印刷厂老板最近三天笑疯了。他的厂子在第二天就兼并了另外两家印刷厂,同时疯狂招人,接连着三班倒的工作就为了大国崛起这本书。

    这样的疯狂局面下,连大烟劫案的迷云都被压倒在阴暗面。

    正因为胡小岩化名李岩的新版大国崛起系列删除掉了自己的注解,并加上了一些新恢复的记忆以及新近从报纸上看来的消息。大国崛起系列的正规性直追后世的那部纪录片。这也更让外国人惊讶。

    因为这个时代少有人能做到这样详细的中肯的评论。连英国人也做不到。

    劳伦斯很向将胡小岩抓起来,但他更知道抓起来后的后果。不仅整个上海市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不会答应,恐怕各国领事馆也不敢发出这样的命令。

    因为李岩这个笔名的声望在目前的中国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这样声望的人自然也就拥有与他匹配的粉丝数量。虽然目前粉丝大都集中在上海的书院和政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岩的粉丝就会遍布全国,甚至漂洋过海到达遥远的欧美大陆。

    这样的人谁敢动?

    至少劳伦斯不敢动。他十分地想搞清楚胡小岩到底是哪个石头缝里冒出来的人物。虽然国内给他的回复里已经很详细地解释了胡小岩的来历。但劳伦斯作为一线的精英情报人员才不会相信本部那种白痴都能看出问题的情报来。

    如果胡小岩真的像本部所说的那样正常,那么大国崛起这样的书会是他做梦的时候上帝传授给他的吗?

    但无论他信不信,问题一直都在。他尝试着跟踪了胡小岩几次,除了一次莫名其妙地跟丢了外,其他几次都很成功地跟踪到底。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这就是最不对劲的地方。同时他也感觉到了一丝危险。

    劳伦斯是大英帝国海军情报部的一名专业的精锐的情报人员。他不相信直觉,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他现在的判断就是危险已经来临了。

    因为他的目标居然约定见面并探讨那笔一万支步枪的买卖。

    这很不正常。从头到尾,姓胡的小子就明确告诉他不希望有人知道这笔买卖,而且安排了另一个人跟自己接头。到这里都很正常。

    但他现在居然要约自己见面。

    见面!!!

    劳伦斯不想去。因为他明白这应该是揭牌的时候了。他想过要逃跑,这很容易,大英帝国的舰队随时能安全地将他接走。

    但是他不甘心。他曾经自由地出入俄罗斯皇宫,也曾秘密探查俄罗斯的兵工厂,从来都是来去自由。却在中国这个毫无保密意识的地方栽跟头。而且是怎么栽下去的都没有搞清楚。

    劳伦斯最终决定赴约,也许白种人至上的思想占了上风,也许十几年间谍生涯给了他一定的底气。他最终来赴约,只想搞清楚胡小岩到底是个什么人!至于自己秘密的身份,去他妈的鬼吧。

    胡小岩走进咖啡厅,找到了劳伦斯和刘敏。

    他们的位置在靠近后门的拐角,而劳伦斯的斜对面就是咖啡厅的正门,他的右手边就是后屋的入口。

    劳伦斯一边在跟刘敏胡扯着自己的美国战场经历,一边眼睛时不时地偷瞄咖啡厅正门。他看见胡小岩一身西装,一脸轻松地走了进来。一个人,没有任何武器,没有任何人陪同就这样走过来坐在刘敏的旁边,刘敏让到里面去了。

    胡小岩摆摆手,让服务员回避。认真地看向劳伦斯。

    “我刚刚查了下自己的账户,非常抱歉,我只有八十万两。但是我要买一万支步枪,以及一些马克辛。当然有小炮最好。全部要俄军制式装备。如果没问题,你准备下,我们后天一起出发去天津谈定这笔买卖。”

    胡小岩没有办法,他确实没钱了。大烟虽然卖给了潮州帮,但金额只有一百五十万两。为此还损失了五个人,全都是攻打东印度公司的货轮时被打死的。东印度公司的货轮通行于大上海已经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出现问题。这次他们以为也不会有问题。于是在晚上大咧咧地就开到指定位置。谁知道岸上接货的潮州帮伙计早就被三位当家的给偷偷干掉了。这些伙计里也有几个好手,但可惜他们的对手是聂士成手下的一位把总。而这位把总竟然像训练军队一样训练自己的手下。军队对黑帮,人手占据优势,手里还有伙计们没有的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这场战斗一开始就注定了潮州帮的悲剧。

    吴大维等人不仅如此,还个个都是长江里的常客,游泳健将。偷偷靠近货轮后,以有心算无心。几排枪下去就控制了货轮。

    莫辛纳甘步枪虽然比不上毛瑟。但他有粗重易操作的好处。而且精度在同时期的枪型中来说也是上等的。最关键的是它继承了俄军武器一贯来的毛病,那就是不怕碰撞,是最好的新手武器。换做毛瑟,十把步枪被新手训练后,能有八把还能用就算不错的了。

    这批大烟卖了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五十万被胡小岩带给了未来的大学。

    而剩下的,每人分了几千两,还剩下八十万两,吴大维还惦记着拿钱买武器后去投奔聂士成。从这点上来看,聂士成确实带兵有方,而吴大维也不愧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但不是所有人有了几千两白银后还想过刀头舔血的生活。这支土匪队伍大都散了。只有吴大维亲自带的七八个人还愿意跟着他。

    胡小岩不关心这个。他只知道二当家那里确实有八十万两白银。吴大维也确实拜托他买武器。这也是他所期盼的。

    他很想看看当庚子事变爆发后,当八国联军遇上一水的手拿莫辛纳甘步枪的聂士成的武毅军后是否还能像前世一样顺利地快速打死聂士成。

    武毅军是满清最后一支受控制的老式军队,也是最后一支招之能战的野战部队。

    他们的命运不该像历史上那样无声无息地消失。

    胡小岩如是想。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不去改变历史,反而顺应历史,躲到西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种田的话,那又何必穿越?既然穿越就要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

    反正新的生命也是赚来的。一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胡小岩微笑着看向劳伦斯等待着回答。

第二十一章 第一部在大上海之刺杀

    “我可以问买方是谁吗?”劳伦斯苦涩地问。他不认为胡小岩会实话实说。只是不甘心地问。现在他有两个选择,一就是拒绝后,赶紧离开,让上司另派人来调查胡小岩。另一个选择当然是继续下去,只要继续下去,那么就还有机会找出胡小岩幕后的一切。

    “天津还有谁会需要这么一大批步枪?”胡小岩根本不在意。因为劳伦斯已经是他的盘中餐,根本逃不脱的了。

    劳伦斯一怔。天津只有一支作战部队——武毅军,也就在今年被编为武卫军前军。劳伦斯作为驻中国的一名精英情报关当然知道的很详细。但是正因为知道才迷茫。

    武毅军从头到尾就是一支私军。它的从士兵到军官包括聂士成全都是安徽人。也就是说武毅军就是李鸿章的淮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淮军。各地虽然还有一些淮军编制,但事实上,这些编制要么不全,要么就早无一丝战斗力。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武毅军可以说是李鸿章能够屹立不倒的最后底牌。而袁世凯虽然自称是李鸿章门下,但事实上已经不是李鸿章的淮军一系了。这从袁世凯的军队被称为北洋军就可以看出来。另外袁世凯也不是安徽人。

    李鸿章还活着,为了顾全面子,袁世凯或许还会听李鸿章的军令,但李鸿章一死,北洋军就正式独开一系。如果不是袁世凯和曹操一样,不愿意留下威逼皇室的不利言论。庚子事变后,北洋军实质上就可以武力解决慈禧。剩下的张之洞刘一坤等人根本就不以兵略闻名,没有人可以阻止袁世凯干掉慈禧。但袁世凯是有大志的人。如果他干掉慈禧灭亡满清,那么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可不会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可笑慈禧还以为能靠袁世凯抗衡张之洞,以张之洞抗衡袁世凯这样的平衡能延续满清的命运。她不知道的是,满清的寿命事实上就是她的寿命。

    劳伦斯想了很多,但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

    “为什么?”劳伦斯不明白。情报机关本部的情报只会遗漏不可能出错,这也正是劳伦斯想不明白的地方。胡小岩没有理由帮助武毅军买军备。而这支武毅军无论是在明面还是背地里都跟胡小岩没有哪怕一丝好的关联。

    “不为什么,因为我姓胡罢了。”胡小岩笑着回答。

    “决定吧。”

    胡小岩也是没有办法,买个一千支以内的步枪数量,俄国的洋行就能搞定,但一万支还有火炮这种买卖,洋行是做不了主的。做主的就只能是俄国大使馆。但问题是胡小岩这边也做不了主。因为身份不对等。如果俄国大使馆出面,胡小岩这边就至少得出盛宣怀这样的人,或者李鸿章本人。

    胡小岩没有这样的身份。更何况,俄国未必肯卖。

    历史上俄国就几乎没有卖过武器给满清,当然早期的火绳枪和燧发枪例外。因为俄国对满清有企图。资敌这种事情,俄国大使是绝对不会干的。就更不用说火炮了。

    同时胡小岩也看出来了,劳伦斯在俄国一定有一个合作者。而这个合作者对于俄国必然有不良企图。因为走私制式装备这种事情绝对一般的俄**官能干的出来的。或许这个合作者就是布尔什维克?

    胡小岩不是很肯定,但也乐见其成。对于任何能给俄国人添堵的事情都很有兴趣。

    劳伦斯沉思许久终于点头。“我需要回去商量一下。后天早晨,你出发之前答复。”

    “很好。那么合作愉快。”胡小岩站起来,转身就走。刘敏紧随其后。他可没有深入交谈的想法。反正只要劳伦斯答应下来,他就跑不了了。他还要去处理一些手尾呢。后天就要离开,时间还是很紧的。

    胡小岩走出咖啡厅,回头笑着说:“刘敏,记住。无论是谁都可以成为盟友,只要对中国有利。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糟糕的环境,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刘敏微笑着点头。刘敏很敏感,他很清楚自己老师的所作所为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老师已经在演讲和大国崛起系列中描述的很仔细。别人或许没有能察觉到。但是他每晚跟在老师身边被教导着,是十分明白的。

    胡小岩看向大街。忽然看到左手边不远的地方一个行人朝着这边投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同时眉心一阵刺痛。

    糟糕!炸弹!

    胡小岩一瞬间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知道了未来几秒钟后的遭遇。他的脑筋急速转动。

    同时一把搂住刘敏,往地下一趴,飞快地往里爬去,很快钻进了咖啡厅的桌底下。他回头的时候正看见劳伦斯一脸惊讶地看着这边,他的手已经摸到了腰侧的左轮。

    柯尔特左轮手枪,六发子弹。胡小岩居然还有心思想这个。然后一声巨响。

    震动,碎片玻璃等等呼啦啦传来。声音巨大。威力却不是很大。

    “还好是**,要是换成无烟火药,那自己就死定了。”胡小岩心想。

    半个西瓜大小的**炸弹近距离爆炸。炸裂了门,厚重的门倒下刚好压在胡小岩的腿上。也正好是半扇门挡住了后续的玻璃碎石等等,没有给他造成更重的伤害。

    胡小岩试图爬起来,这时他又听见了急促的枪声。他知道这一定是劳伦斯的左轮在开火。耳朵轰隆隆地作响,除了左轮的声音外,其他再也没有了。也不知道劳伦斯击中了目标没有。

    “怎么样,有没有受伤?”胡小岩是抱着刘敏的,这时拍了拍刘敏手臂。

    “老师,我没事。”刘敏闷声闷响地回答。他试着爬起来,但没有成功。因为胡小岩正趴在他身上。

    “老师,你怎么样?”刘敏感到不妙。

    胡小岩咳了咳后笑着回答:“死不了。”

    他费力地从刘敏腿上抽出自家的两条腿,只是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痛。

    这时,劳伦斯从门前冲进来,右手持枪警惕地看向门外,左手利索地将胡小岩拉起来。胡小岩用力地抓住劳伦斯的肩膀,才让自己站稳。另一边,刘敏也扶住了胡小岩。

    “你有没有事?”劳伦斯一边往后退,一边问。

    “在你没完成任务前死不了。”胡小岩一语双关地回答。只是劳伦斯明显没有听进去。

    胡小岩最终坐在了椅子上。刘敏陪着他。劳伦斯再次出了门查探情况。不一会儿,他一脸晦气地走进来。

    “是个帮派一小混混。这样的家伙在大上海十两银子一个能招到几百个。”劳伦斯很生气地说。

    小混混?哪个小混混能自制**?这可不是几百年后。这个年代的**制作知识只有军校或者学化学的人才会。军校生就不提了,中国目前就没有军校,而学化学的?好吧,只有少部分留学生里才有。或许某些学医的也会。总之会的人不是很多。

    这样的人怎么算也是知识分子。他们为什么要刺杀我?投炸弹攻击这样的事情如果没错的话也是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开始的。我又不是摄政王载沣!胡小岩很不理解。还好是**,换做20年后,搞不好就有人会自制无烟火药了。到时候来这么一下子。自己可就真死定了。

    不一会儿巡捕房来人,不过都被劳伦斯挡了回去。老实说,劳伦斯是不想出面的。但胡小岩就在他眼前被刺。他实在是脱不开身。总不能一走了之。

    随后,探长问了几句后,胡小岩就被送到附近的教会医院。

    刘敏回到报社去报了平安,劳伦斯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胡小岩躺在床上看报纸就看到了头版头条:“大国崛起系列作者李岩先生昨晚遇刺!”虽然没有胡小岩的照片,但炸弹造成的咖啡厅的伤害照片还是被拍了下来。

    巡捕房也给出了解答。

    那个投弹的混混是被人收买的,五十两。他身中两枪。一枪打中了右手臂,一枪打中了大腿。还有一枪打飞了。这是劳伦斯说的。

    当时是突发情况,劳伦斯第一枪没有瞄准就直接拔枪射击,这一枪本来能打中的。但是投弹手投弹后就逃跑了,恰好幸运地躲过这一枪。剩下两枪。打中大腿的是远距离击中,手臂上的枪伤,是劳伦斯追上去近距离开枪。劳伦斯一开始就是冲着活捉去的。

    但结果却并不好。因为这个年代嫌疑人的素描技术还没有在中国普及。也不知道国外有没有这种技术。而如果仅仅是根据那个家伙的口述来描写,那么最后鬼才知道会画成什么样的!

    投弹的混混倒是说认得给钱的人,但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怎么找到这个人。总不能拉着他去大家上碰运气吧。巡捕房一筹莫展,只能撒网追查,恰好前一段时间的大烟被劫案也还没完。租借正式开始了一轮排查活动。

    叶家父子和朱葆三等人倒是第一时间来看望。就在医院,胡小岩无奈地与众人探讨了学校的一些建设意见。然后二当家吴锦绣也来,并表示一定会一查到底。

    上海知县,法租界巡捕房都来看过,一直表示尽快合作破案。

    之后各式各样的人物纷纷粉墨登场,包括格致学院推举的代表热血三人组和老师以及几个使馆的参赞等人物。大使是没有来的。因为身份不对等,也没什么交情。参赞们能来,也只是基于大国崛起这本书,想要见见李岩这个传奇人物而已。

    劳伦斯很早就避让了出去,但到了傍晚就回来表示接受条件。他也表示这件案子似乎有线索,但就是查不到幕后主使。因为凡是犯罪,一般都是原因的。也就是有迹可循的。但这件案子例外。

    劳伦斯非常清楚如果说胡小岩跟谁有仇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大英帝国和潮州帮。但劳伦斯通过自己的渠道已经知道了,下手的绝对不是英国,也不可能是潮州帮。因为潮州帮根本就不知道胡小岩曾经参与了抢劫。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劳伦斯自己还有大使馆的上尉武官,还有伦敦本部的有限几个人。

    所以无论他是胡小岩还是李岩,似乎没人跟他有仇到非杀不可的地步。

    幕后指使人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这件毫无头绪的案子被报纸称为“刺李案”。几十年后被更称为清末三大奇案之一。

第二十二章 第一部在大上海之霍元甲

    当天晚上,容闳带了两个人来到医院。

    当胡小岩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由得心中一阵兴奋。

    “在下霍元甲!这是小徒刘振声。”眼前这个精悍的汉子自我介绍道。

    这时候的霍元甲三十岁。但是武功已经得到其父真传并发扬光大,将家传的霍家拳改进成了迷宗拳。在随后的几年,霍元甲武艺进展更快,逐步形成了霍元甲式的迷踪拳。成为一代宗师。

    霍元甲的迷踪拳是霍元甲的迷踪拳,既不是霍家的迷踪拳也不是精武会馆的迷踪拳。因此是货真价实的一代宗师。这个称号与被王家卫称为一代宗师的叶问的含金量是天壤之别。因为叶问的咏春拳,还是咏春拳的咏春拳,不是叶问的咏春拳。反而他的徒弟李小龙推陈出新了截拳道。李小龙因此可以被称为货真价实的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的名号比的不是谁打架厉害,更不是谁的儒学功底强悍。

    一代宗师顾名思义开创一代先河的宗师!

    叶问可以被称为宗师,但被称为一代宗师那就太过夸大了。

    而在同时期,能被称为一代宗师的还有开创孙氏太极的虎头少保孙禄堂;开创内家八极拳的神枪李书文等有数的几位。其他如剑仙李景林半步崩拳郭云深佛山无影脚黄飞鸿等等在对本门派武功的贡献上都不够称呼一代宗师的。叶问也同样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被称为一代宗师呢?打个比方:叶问的武功已经天下无敌了,他觉得自己的咏春拳已经练到头了,没了进步余地。于是他就想我能不能在儒学道学等上面做好到突破点呢?于是叶问晚年开始研究学问,试图达到传说中的炼神返虚境界。很可惜。虽然武功愈发精纯,但就是没有踏出那一步。

    而他的徒弟李小龙呢。李小龙在叶问的教导下练啊练啊,突然跟师傅一样,发现前面没路了。咏春拳已经被他运用到极致,这个世界已经少有对手了。李小龙先生这时候想:该怎么办呢?叶问说,你可以修心。李小龙嘴上应了。心里却想:老师你都没有修出什么名堂,我的才智最多也就跟你差不多。我又能修出什么?

    于是李小龙先生走出拳馆,四处挑战,将对手的拳术融入己身,并不间断地锻炼自己。几年后,李小龙先生发现自己突破了。开创了截拳道这一脉传承。即便如此他似乎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极限,于是连电击都用上了。就为了突破截拳道的窠臼,期望着再进一步。

    这就是李小龙先生的一代宗师之路!

    一代宗师的称号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称的。他至少要对自己的本门武功做出开创性的突破。就如李书文之前八极拳只是简单的外家功夫。但李书文开创性地引进了内家拳的概念。因此李书文的武功通神,甚至超过了开派祖师。也给后来人留下了更进一步的线索。

    霍元甲也如李书文一般。

    有时候外行容易搞错其中的差别,总觉得某某厉害某某打败了多少人。但事实上就精武门这部电影上的一句台词说的好:杀人最好的武器是用手枪。功夫再高,一排枪打过来,也照样被打死。八卦门的程廷华前辈不就是这样死在八国联军的枪下么?

    程廷华前辈的武功不高么?在当时可称为宗师的人物!

    武功再高也不敌火枪。至于现在很多人学着龙蛇上的说法说:“不见不闻觉险而避。”更是笑话。事实上,这种说法也只是理想化的而已。

    真的有人能做到?也许吧?但那又怎么样?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星能够将你家的门牌号拍的清清楚楚!你再能避,又能避到哪里去?除非你逃进亚马孙丛林深处一辈子不出来。

    这时武术的悲哀。也正是因为武术的末路,才会出现这么多的宗师和一代宗师吧!

    武功高低从来就不是评价一个人是不是一代宗师的标准。但一代宗师必定是顶尖高手。说的透彻点也只有一代宗师能够打败一代宗师。因为宗师与一代宗师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两者的眼光根本就不再一个层次上面。就像一个人拿着一把五四手枪,而另外一个人却拿着大狙站在一千米开外。他就在瞄准镜里将你的一举一动看的清清楚楚。还没开打就先输了一半。

    霍元甲就是这样的一名宗师。他的作用不应该是死在阴谋之下。更不是亲自出马去和日本人打擂。

    霍元甲的出手实在是太看得起那些日本人了。

    有一个传说也不知真假,传说日本号称日本数一数二某剑道大师,前去挑战孙禄堂。结果孙禄堂一个眼神过去。该剑道大师根本就没有出剑的勇气。灰溜溜地回了日本,然后在本国的叫骂声中自裁了。

    这才是真正的宗师风范!

    让霍元甲去打擂?别开玩笑了。霍元甲好脾气不在乎,愿意亲自上去。胡小岩还不乐意呢!我凭什么一定要教会你做人?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你其实你是个中二?

    杀人最好的武器是用枪!有哪个日本人敢来挑战。胡小岩绝对会偷偷摸摸地打个黑枪。

    霍元甲、孙禄堂、李书文包括各门派宗师们的任务应该是教徒弟。这个时代因为胡小岩的插手是绝对不会出现精武门。但胡小岩在大学里给他们留了国术馆的位置。他可是对后世所谓的什么狼牙之类的特种部队眼馋好久了。

    随着上海澄衷大学堂的开办,未来的大学会越来越多。同时大学内的国术馆也会越来越多。那里才是宗师们的发展机会。

    胡小岩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航空母舰的天下,也是特种部队的天下。而大学一是为中国提供研究人员,二就是为未来的中国提供有知识有理想的飞行员和特种部队。

    要是手握百万大学生,十万研究员,一万个飞行员,一千个叶问。试问天下还有谁可做敌手?

    如果还不够,那么加上几百万初高中有理想的学生组成的陆海军。这个世界还有谁能打败中国吗?

    胡小岩微笑地看着英气勃发的两位大侠。心中一阵阵地怒吼。

    大学只是第一步,有了大学,就会有更多的新式初高中。人才的培养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胡小岩已经跨出了第一步。他等得起。

    霍元甲是应胡小岩的召唤而来。不过如果没有叶澄衷的亲笔书信,也是请他不来的。

    容闳的到来倒不是应召,而是感动的。因为胡小岩提名容闳为上海澄衷大学堂第一任校长。胡小岩和叶澄衷只挂了个荣誉校长的名头。有了盛宣怀背书,容闳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行走在上海的大街上,而不担心朝廷的通缉。权势有时候就是这样好用。

    另外容闳此来也是为了各大研究院的设备和老师问题。学校建设是拦不到容闳的,有钱还怕建不起学校?容闳此刻可是手握四百万两白银,在1898年的上海滩能随时拿出这么多现金的还真没有几个。

    容闳早就对麻省理工学院的那些设备和老师眼馋无比了。从前因为资本问题,根本不敢往那个方向去想,只是现在有机会了。他如何能够不热心?

    胡小岩对此心知肚明,他也眼馋。但没办法。美国总统麦金利这个神佑美国主义者他喵的就不是个好东西。要指望他答应下来的可能实在太小。只有另寻他途。这点胡小岩已经有了想法,但是暂时还不能跟容闳说。

    容闳问了几次,胡小岩只是打哑谜。容闳因此失望地准备离去。看样子他是要去催美国大使馆那边。

    不过胡小岩拦住了他。

    “请容先生帮忙联络一下章太炎蔡元培等人。我想跟他们在北京见一面。”胡小岩对于刺杀是很怀疑章太炎所领导的光复会的。因为光复会他喵的是有前科的。但这次胡小岩确实想差了。因为1898年光复会还没有成立。

    容闳没有问为什么,他现在还处在极度失望下。容闳很清楚,虽然他在美国有些关系,但还不到影响美国国策的地步。

    而上海澄衷大学却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没有总统和国会的授权,没人能搞定。当然走私就另算了。

    当容闳走出门他才想起来:胡小岩跟蔡元培章太炎好像素不相识吧?不然不会找他代传。但既然不认识那有什么好谈的?让他们来大学教书?

    想了想,还是不得要领的容闳只好离去。

    留下的有三个:霍元甲、刘振声和劳伦斯。

    霍元甲到上海滩之后就问叶澄衷胡小岩何许人也。叶澄衷一句不说塞了本大国崛起系列给他。霍元甲一看之下大为震惊。因此一听说胡小岩遇刺,连饭都没吃,就跑来做保镖了。而劳伦斯事实上早就想走了。但是他发现自己越跟紧胡小岩,就会碰到越多问题。到现在已经不得不留下,免得胡小岩被不知名的势力给干掉了。

    比如胡小岩既然跟武毅军有联系,那就是跟李鸿章有关系。但问题是这家伙就跟李鸿章有个屁的关系。

    还有胡小岩既然帮武毅军买军火为什么不通过官方途径?官方途径是有便宜的可能的。而走私就要贵很多了。为什么呢?

    还有为什么会有人要刺杀胡小岩呢?据资料记载,胡小岩是没有仇人的!难道这个胡小岩是别国的间谍?否则不能解释胡小岩怎么会对国外的情报如此了解,以至能写出大国崛起这样的书,否则不能解释胡小岩为什么会帮助武毅军购买军火还不走官方途径。否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无缘无故的,他会遭到刺杀。

    劳伦斯越想越迷糊,他觉得自己是被套牢了。

第二十三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梁启超

    为什么别的书都有一百以上的推荐,而我只有他们的一半?伤心地求推荐。。。

    --------------------

    张颂吴仪吴敦到晚上才来送饭。他们带着五个留美大叔正在翻译大英百科全书,因为任务太重,实在走不开。

    胡小岩躺在床上,将后事详详细细都一一交代给了张颂和吴仪。因为他这一走,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回来,即使回来,估计也没有多少停留时间。

    说到最后,真的有点像交代后事,吴仪听着听着居然哭了起来。让胡小岩很无奈,也有点感慨。

    其实回过头想一想,上海也没有多少事情。报社现在已经不再出报纸,改成出书了。而学校那边有容闳和叶澄衷等人照看,又有盛宣怀背书,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二当家吴锦绣那边,跟胡小岩已经关系不大了。因为八十万两已经存在了花旗银行。目前票据就在胡小岩的身上。有了霍元甲做保镖,胡小岩捏着容闳最后时刻递给自己的纸条已经不想再管这群土匪的死活了。

    这晚,三条大汉在新加的一张病床上轮流守了一夜。

    对于霍元甲师徒,胡小岩是很感激的。毕竟先前是素不相识的,却能够做到这一步。而胡小岩连一文钱都没付过。

    倒是劳伦斯的作为真正让胡小岩有些奇怪。有霍元甲师徒在,胡小岩就想叫劳伦斯回去准备。结果劳伦斯只回了一句已经准备好了。就这样也跟着守夜。

    难道最近魅力大涨?胡小岩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脸盘,却怎么也无法与帅气联系上。

    胡小岩虽然眉清目秀,加上一股书卷气。看上去颇有气质。但事实上是谈不上帅气的。真要形容一下,也就是挺耐看的。

    清晨,刘敏推着一个木头的轮椅进来。胡小岩哀嚎一声,只好坐上了新作的古代轮椅。虽然垫了垫子,还有一张小毛毯,但胡小岩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我还年轻却已经开始坐轮椅了。什么世道!

    来送行的除了叶家三父子还有朱葆三虞洽卿容闳等人。意外的是多了两个人章炳麟和蔡元培同行。

    章炳麟和容闳的遭遇类似,都是受到戊戌变法的牵连被通缉。不知道怎么回事跑到了上海租界来避难。而蔡元培则是早就赶过来了。他在绍兴教书,然后看到有学生抱着一本新版的大国崛起在读,于是当场收缴上来自己拿去读。读了之后大有感触就辞职跑到上海来见李岩先生。他甚至忘记将书还给自己的学生,生生被自己的学生给骂成了强盗。

    蔡元培来上海有几天了,但没有门路认识李岩,而容闳虽然想要给蔡元培介绍,但当时他正忙着建学校的诸般设计中。一时忘了蔡元培的请求,直到昨晚胡小岩的请托,才想起蔡元培这个人来。

    胡小岩见了两位先贤自然是十分高兴。只是章炳麟还在被通缉,只好乔装打扮成一个小厮跟在蔡元培身后,让胡小岩心中颇为佩服。一路有说有笑地到了车站却再次见到一位先贤陶成章。

    陶成章跟蔡元培的的遭遇差不多,他是先看到一期大国崛起的过期报纸,然后千方百计才高价买了本大国崛起。在大国崛起的底页上有报社和印刷厂的地址。他先找到报社,张颂和吴仪根本不认识陶成章,而胡小岩又在医院,陶成章问了半天,张颂却怀疑他是清廷探子。陶成章无奈之下就在报社附近留守。之后跟踪到了医院,但胡小岩病房附近早就被巡捕房给保护起来了。闲杂人等根本进不去。

    直到胡小岩出来遇到章炳麟蔡元培等人。因为人多,巡捕房将保护圈拉得很宽。也合该陶成章倒霉,他当然认识蔡元培,两人在绍兴就曾经见过面,于是高喊,谁知被巡捕给认出他昨晚想要强闯胡小岩的房间。后果当然很悲剧。他被砸了两枪托,等半天后解释清楚,胡小岩早就坐着黄包车跑远了。陶成章只好一路追上来。

    站在胡小岩面前的陶成章悲剧地脸上被砸红了。他很想笑。但又看看身边的蔡元培和章炳麟忽然恍然大悟。他喵的。光复会三巨头居然齐全了!而且这三人既然在这里,那么光复会自然不是刺杀他的元凶了。那么元凶是谁呢?

    最后陪同上火车的有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霍元甲、刘振声、劳伦斯和刘敏。

    幸好叶家够强大,买到或者调换到了一处的车票。

    四位文化人做到了一起,一人拿起一本大国崛起开始探讨起来。主要是胡小岩来讲,当有记不清的地方就开问劳伦斯,劳伦斯很想回答不知道,不过在胡小岩似笑非笑的目光下,只好也跟着谈论起来。

    劳伦斯才不会承认是霍元甲在他对面用手指在铁皮车厢上留下一个手指印给吓到了才会回答的。这样想着在回答的时候他不自觉地捏了捏腰间的左轮才觉得安全了一点。

    劳伦斯不愧是大英帝国海军情报处专业的情报人员,很多胡小岩不太清楚的事情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特别是关于俄罗斯和日本的情报。作为一名优秀的情报人员,劳伦斯精通英语、法语、俄语、日语、上海话、以及北京话。

    几个小时下来,章炳麟、蔡元培和陶成章对这个洋人的态度大为改观,同时心中暗叹。他们以为劳伦斯只是一个普通的洋人。既然一个普通的洋人都能知道这么多,那么那么精英洋人呢?光复会三巨头被劳伦斯的广博见识给刺激到不行,对于改革事业的必要性更觉深刻。

    于是三人再次跟胡小岩还有劳伦斯这个洋人开始探讨中国改革的必要性和如何改革。光复会三人组对于胡小岩定义的投机分子的言论很不理解也觉得过于严重。而胡小岩却一力坚持。四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胡小岩有办法,他朝霍元甲丢个眼神。霍元甲顿时再次在车厢上按上大拇指,轻轻一揉。铁皮车厢上再次出现一个手印。霍元甲冷笑着伸出手抓向劳伦斯。

    胡小岩觉得自己跟霍元甲实在是配合太默契了。

    劳伦斯虽然不相信霍元甲会对他做什么,但是心里还是很紧张。中国功夫实在太吓人了。而他也不认为自己的肉乎乎的小手会比铁皮车厢更坚硬。

    “胡,你不能这样。我们是朋友!”劳伦斯看着越来越近的手不得已大声喊。

    “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另外你不要想着拔枪。”胡小岩拔枪两个字说的很小声,他比了个八字,相信劳伦斯会懂。、

    “因为你的速度绝对比不上霍大侠的手快。”

    他当然相信。就在昨天晚上,他听胡小岩喊霍元甲为霍大侠。对中国功夫不屑一顾的他赫然鄙视出了一个鼻音。随后刘振声非常友好地邀请他一起去洗手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他也拔枪了。但他的速度根本比不上刘振声。而据他所知刘振声还只是霍元甲的徒弟。徒弟都这么厉害了,师傅还用说吗?

    “好吧,你赢了。”劳伦斯双手高举只能投降。

    “如果我是日本政府,我就会给这些人看一些针对性的书籍和报刊。逐渐引导这些人的思维方向。比如我希望他们发表一些反对满清的文章,那么我就会拿一些满清**的证据和满清抓捕维新派的新闻来给这些人看。之后,这些人就会对满清充满仇恨。你看,很简单是不是。而如果我希望这些人在中国发起武装行动。那就更简单了。我会组织一些人写一些非武装革命不可救国的理论出来。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成功经验。我相信这些维新派会相信的。另一方面政府在出面告诉这些人如果你们革命,我会提供一部分资金和武器。这些留日的维新派一定会欣喜地选择武装起义。”劳伦斯一脸平淡地解说。顺便举起英国在印度所做的事情来做例子。将光复会三巨头说的哑口无言。

    “你的意思是这些维新派一旦留学日本就会身不由己地被日本政府所影响,从而做出伤害中国的举动?”这时胡小岩背后一个男声响起。

    “当然。”劳伦斯很肯定地回答。他可是大英帝国海军情报部门的专业情报人员!劳伦斯虽然不知道洗脑这个词汇,但很明显他们已经将之运用起来了。

    心理学虽然最早由德国人发现命名并研究。但最早将心理学用于情报工作的却是大英帝国的情报机关。1890年后,几乎所有的情报人员都必须修习心理学课程。因为心理学可以让情报人员轻松地从目标口中获得所需要的情报。而目标却不自觉。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就会称为顶尖的情报专家。劳伦斯虽然还不是最顶尖的,但在情报这一行已经算是一流的,否则也不会被派来搜集俄罗斯和日本的情报。

    不过可惜的是劳伦斯遇上了胡小岩这么个怪胎。这家伙不知怎么回事,神经变得非常坚韧,劳伦斯曾经有意用心理学上的暗示去试探胡小岩,结果被胡小岩给无视了。这让他很受伤。

    劳伦斯相信日本的情报机关虽然及不上大英帝国的海军情报部,但他们比英国更有优势。因为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黄种人。同一肤色同一语言更能引起目标的共鸣。

    而历史也确实如此,大名鼎鼎的南造云子、川岛芳子更是个中高手。特别是川岛芳子,她一个人周旋于众多男人之间,将民国诸多大人物玩弄于鼓掌之间。连中国的间谍首脑戴笠都在她手上吃过亏。

    而留日学生对中国的伤害,也确实有,但更多是作用于这些学生自己。比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方声洞等人,这些人留学日本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无一发挥作用,结果被用作小兵来使用参加起义而死难。

    同盟会所组织的几次起义都如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一般。他们死的毫无价值。国家和他们的家庭花了万两白银去教育他们,他们的结果只是消耗了清廷不到一两白银的子弹。有的是被刺刀杀死,死的更无价值。但如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去训练士兵。去教会士兵们识字,让每一位士兵们都成为有理想的革命军战士。那么他们的价值将会比死高出一百倍一千倍。

    想到这里,胡小岩一字一顿,再次将自己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说了一遍。最终总结道:“杀一个满清余孽固然好,但为了一个满清余孽而失去一位以上的战友,那就是失败的行动。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默默发展,直到时机成熟在给与敌人致命一击。”

    “我在演讲中一直强调日本是中国大敌,其次是俄国。所以这两个国家递给我们的橄榄枝从来就不是和平,而是致命的鹤顶红。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日本人帮助我们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兄弟尚且可以为了某种利益反目,更何况中日两国?”

    胡小岩感叹:“但是从来就没有人相信。非要等到造成更多伤害之后,你们才会醒悟吗?”

    “我信你!”第一个赞同的人居然是陶成章,这让胡小岩既欣慰又无奈。陶成章这人可是干出过两度刺杀慈禧行动的牛人,虽然都失败了。但这人的勇气实在是让人敬佩。至少自诩革命党党魁的孙大炮就做不出这种事情。他从来只会安稳地呆在安全的美国,一旦他在国外的理论没有进展,他就遥控黄兴发动一场起义。让人知道他一直在行动。而每次行动既无保密,又无特别的行动计划。甚至有时连武器和情报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就发动。胡小岩实在是想问一声:“你有钱呆在国外‘花天酒地’就没钱给同志们准备一把步枪?要知道那时候的一把步枪也就五六十元,还不到中山先生你一顿西餐的费用。”

    蔡元培和章炳麟随后表示赞同。

    “谢谢大家。”胡小岩小声说:“所以无论是改革还是行动都应该润物细无声而与无声处听惊雷!”

    “就比如你的大学堂?!”那个讨厌的声音再次传来。

    胡小岩心中一惊:“你是哪位高人?”他喵的,坐个车,随随便便就遇到一个能看穿他企图的人!什么时候人才变得这么多啦?要真的是这样,日本还能打的进来?

    “梁某人也不是什么高人,不过是阁下所说的一个投机分子而已!”那人头也不回脱下帽子,一手摸着自己的头发,一边轻声回答。

    梁启超!胡小岩惊得站起身:“梁先生!”

    “李先生当面哪敢称先生!”那人回头一笑。“李先生,幸会!”

    不是梁启超是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402/ 第一时间欣赏异时空1898最新章节! 作者:天行剑士所写的《异时空1898》为转载作品,异时空1898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异时空1898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异时空1898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异时空1898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异时空1898介绍:
胡小岩在回家探亲的过程被人打了个闷棍,当醒来后,他得到了一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记忆。虽然记忆很残缺,他还是惊恐的发现,他的祖国——1898年的中国。戊戌变法很快就会失败,随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他饱受列强奴役的祖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而他既身无分文,也没有惊人的金手指。他该怎么样去解救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看了很多的穿越类小说,大家都只是羡慕穿越的遭遇。那么穿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科学给上帝留了个位置。科学也同样要给穿越一个说法。 这是一本科学至上理论的伪历史著作。异时空1898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异时空1898,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异时空1898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