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抗日之白眼狼TXT下载抗日之白眼狼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抗日之白眼狼全文阅读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抗日之白眼狼txt下载     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50章 新大本营

    没错,徐彦卓现在的确有一件大事要办。

    与宋嘉树告别的第二天,徐彦卓就到了日本。此次,他没有去东京,也没有去三重县,而是直接去了北海道。

    八月二十七日,北海道大雪山天罚道大本营。

    “纳言叔叔,这几年辛苦你了!”徐彦卓对伊贺纳言的工作很是满意。

    “主人,这是我应该做的!”终于见到了徐彦卓,难得一笑的伊贺纳言脸上洋溢着笑容。

    “说说吧,我们的大本营情况如何了?”

    伊贺纳言一直没有想明白,当年徐彦卓为何要执意把天罚道的大本营从三重县迁到北海道来。不过,他知道徐彦卓肯定有他自己的安排,尽管不理解但他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如今徐彦卓问起来,他如数道:“大雪山大本营包括以旭岳为主峰的20多座山峰,方圆约16公里。最高的山峰旭岳山势险峻,分布着许多温泉,它的南端还有一个然别胡。大本营分为一个主营与十七个分营,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在大本营为主营。”

    “大本营能否容纳下天罚道在全日本各地的人共**住?”徐彦卓点头问道。

    “没问题,大本营足够容纳下二十万人同时居住,吃穿住行一切物品全部贮存齐全。”

    “我们的人到齐了吗?”

    “基本上到齐了,还差两千地百一十九人,正在赶往大本营的途中!”伊贺纳言回答道。

    “把我的命令传达到每一个人。就是爬也给我务必与三十日晚间到达大本营,一个人也不能少。”

    “是,主人!”

    徐彦卓有些担忧地问道:“纳言叔叔。这么多人全部赶到大本营,可不要引起别人的怀疑,我们的人是不是可靠,若有人泄露了秘密,那情况就不妙了。”

    伊贺纳言神色凝重地回答道:“主人,我还牢牢地记着当年你说过的话,保证天罚道每一个人的忠诚。任何一个人哪怕有一点点犹豫,我都不会让他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几年,我和执法队共处决了四千多人……”

    “这么多?”徐彦卓惊呼道。

    “或许这其中有冤杀的。但为了天罚道大业,我认为值了。所以,我我敢保证,他们所有人都是忠诚的!”

    徐彦卓思忖片刻。对伊贺纳言道:“纳言叔叔。你是对的,我谢谢您了!”

    “谢谢主人!”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徐彦卓的肯定,伊贺纳言眼睛湿润了。

    “永植回来了吗?” 徐彦卓突然问道。

    “他昨日便到了!”

    “让他过来吧,我要见见他!”

    “是,主人!”

    ……

    “主人!”伊贺永植见到徐彦卓的激动一点也不亚于伊贺纳言。

    “你长成大小伙子了!”徐彦卓见眼前的伊贺永植比几年前沉稳了许多,不由高兴道。

    “主人,我向您说说‘织网行动’的情况吧!”伊贺永植迫不急待道。

    徐彦卓喊他来就是为了知道“织网行动”的情况。听他这么一说,便笑着点了点头。

    “主人。到现我们已经有一千四百二十人在日本军队中站稳了脚跟。其中,陆军一千三百零七人,海军九十一人,空军二十二人。”

    徐彦卓问道:“军官与士兵各有多少人?”

    “军官三百一十一人,军曹与士兵一千一百零九人。”

    “军官最高的军衔是什么?”

    “少佐!”

    “这么快?居然有少佐了?”徐彦卓有些不可思议道:“有几个少佐?”

    “目前,只有一个!”

    “不会这个少佐就是你伊贺永植吧?”

    “是我,主人!”

    “你现在是什么职务?”

    “参谋本部少佐参谋!”

    “这才不到十年,你怎么会晋升这么快呢?”徐彦卓不解地问道。

    “主人,永植的情况我清楚!”伊贺纳言在一旁说道:“一方面是永植的能力得到了参谋本部的认可,另一方面是黑田村正与伊贺正雄暗中给他使劲帮忙。主人,你也知道,就算在日本军队,有了人脉肯花钱,提升速度自然要快一些。”

    徐彦卓听罢,低头沉思起来。

    伊贺纳言与伊贺永植静静地立在一旁,不敢打扰徐彦卓思考。

    好一会,徐彦卓抬起头来:“永植,这些年来你辛苦了,我对你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

    伊贺永植重重点了点头:“谢谢主人!”

    “但是有一句话,我不得不告诉你!”

    伊贺永植神色凝重:“主人,请说!”

    “现在的情况与我希望的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人,我会努力的!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第一,现在我们的人在陆海空军中有人数比例失衡,你或许认为海军与空军不太重要,但是在未来,这两个军种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希望到一九三七年的时候,陆海空军的比例应该达到到五比三比一。”

    “是,主人!”

    “第二,军官的比例太少,日本军队中要有大批我们的军官存在。我希望到一九三七年的时候,日本军队每一个师团,每一艘舰艇上都有我们的军官。”说到这里,徐彦卓对伊贺纳言道:“你去给黑田村正与伊贺正雄知会一声,要他们全力以赴无支持永植的织网行动,如果我们的人在军队中有潜力,要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不要怕花钱。我希望在一九三七年之前我们的人在日本军队当中有将官出现,有一大批佐官存在。”

    伊贺纳言虽然不知徐彦卓为何不停地提到一九三七年,但他却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是,主人!”

    “第三,我们在日本军队的人数太少。到一九三七年的时候,我们至少要达到两万人!”

    “我明白了,主人!”伊贺永植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当然,我说的这些切基于一个前提!”

    伊贺永植并没有插嘴,只是认真聆听。

    “你知道你父亲与他的执法队做的一些事情吗?”徐彦卓话音突然一转问道。

    伊贺永植看了一眼伊贺纳言,点头道:“我知道一些。”(未完待续。。)

第751章 关东地震

    “在这点上,你要向你的父亲学习。”徐彦卓赞赏地看着伊贺纳言,转头继续道:“‘织网行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让我们功亏一篑,所以要把一切出问题的机会都消灭在萌芽当中。”

    伊贺永植心中一懔:“我会谨记主人教诲。”

    说罢,伊贺永植嘴唇动了一下,但还是犹豫着没有出声。

    “有什么事,就直说吧!”伊贺永植细微的动作并没有逃得过徐彦卓的目光。

    “主人,这一九三七年是……”

    听了伊贺永植的问话,徐彦卓锐利的目光射向了他。

    见此情景,伊贺永植脸刷地就白了,他知道自己犯忌了,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主人,永植错了。”

    伊贺纳言在一旁也急了,连忙跪倒在地:“主人,求您原谅永植一次吧。”

    徐彦卓长叹了一口气对父子二人道:“你们起来吧!”

    二人忐忑不安站起身来,徐彦卓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道:“你们坐下!”

    二人顺从的坐了下来。

    徐彦卓道:“你们父子俩跟了我这么多年,早就是自己人了。你们可知道,我能预测许多事情?”

    二人点点头,徐彦卓的这项神奇本领他们都是亲眼目睹了的,怎么会不知道。

    “这其中有三次比较重要的。第一次,是明治天皇去世,这个已经得到了验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成立了天罚道。第二次,也就是这一次。你们也都知道,我预测东京将会发生大地震,有无数的人会死去。也就是因为如此,我才会反天罚道所有人聚集在此,让他们见证这一奇迹。通过这一次,天罚道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到于一九三七年,那将关系到第三次大的预测。因为这一年将关系到天罚道的存亡,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所以我得提前做好准备。这件事我没有和任何人讲过。今天我告诉你们父子二人,就是希望你们清楚,你们现在所做的就是为那一天的到来。特别是永植,你的‘织网行动’尤其关键。你们明白吗?”

    伊贺纳言与伊贺永植听了徐彦卓的一席话。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伊贺永植郑重向徐彦卓表态道:“主人,你放心,到一九三七年,我一定把军队中这张网织的牢不可破。”

    徐彦卓点点头:“我相信你!”

    ……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星期六,横滨与东京地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上班的人还在办公楼里忙碌。家庭主妇们则开始烧火煮饭。因为是星期六,车站上排满了准备外出度假的人们。

    十一点五十八分。关东平原地区突然发出了一阵阵“嘎嘎”的声响,大地上下抖动起来,接着便是一阵紧一阵的摇晃。一向宁静沉稳的大地此时却躁动不安,左右摇摆,上下抖动、起伏,人们仿佛置身于峰谷浪尖的海面上一叶小舟中,无法站立,无法走动,只能听命于那失去往日平稳的大地的摆布。人们被颤抖的大地抛向空中,非死即伤。没有死伤的人们试图逃出摇摇欲坠的房屋,可是双脚不听使唤。那一排排、一栋栋扎根大地的各种房屋也经受不住大地剧烈抖动的“考验”,摇晃、瓦落、墙倒、屋塌。能经受如此严峻“考验”的房屋寥寥无几。因此,那些勉强挣扎逃出房屋的人也没有摆脱厄运,或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或被埋在废墟中。一些人则被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惊骇得麻木了,眼睁睁地看到倒塌的楼房向自己扑来,坐以待毙。

    地震发生的隆隆声、受伤者的呻吟声、没有受伤的人的呼喊声响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大多数人在地震造成的大地颠簸中无所适从,被活活埋在倒塌的房屋里。许多人尚未来得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一命归西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8.3级。其袭击范围之广,受害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实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那些压在倒塌房屋里的人们无力自拔,那些侥幸活着的人也无力前去拯救。一个人即使没有被地震夺去生命,但也只能眼见自己的亲人在瓦砾堆下垂死挣扎,直至死神降临。倒塌房屋废墟下没有受伤或只受了点儿轻伤的人也没有人前往救助,几天之后,也因饥渴交并,气绝身亡。

    关东大地震中,除房屋倒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外,大地也张开了血盆大口,地震造成的大裂缝,直接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有些人侥幸逃出了即将倒塌的房屋,却又掉到大地的裂缝中,被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没有被淹死的想从裂缝中爬上来,可是那“血盆大口”裂缝又忽然合闭上,许多人被活活挤死。汽车掉进地裂后,地裂合并时,汽车连同车上的人被无比强大的压力挤成了铁饼、肉饼,地裂中不时传来撕肝裂胆的嚎叫声。有的地裂中喷出了水柱,直射地面,挤死在地裂中的人的尸体被强大水流喷到地面。一些压在瓦砾堆中的人,被地下冒出的水淹死。地裂将房屋撕成两半,把屋里的人统统吞到地裂里。

    地震造成的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山崩地裂,多处出现大塌方。一座大森林以每小时九十多公里的速度从田沪山上滑下山谷,碾过一条铁路,带着一大堆人体的碎片注入了相漠湾,方圆几公里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在根川火车站,一列载有200名乘客的火车在行进途中与一堵地震造成的泥水墙相撞。180多米宽、15多米深的巨大塌方把这列火车连同车上的乘客、货物统统带进了相漠湾,顿时无影无踪,车上乘客的命运不言而喻。一些村庄竟被埋在了30多米深的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塌方中,永远消失在地球上。

    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未完待续。。)

第752章 死伤惨重

    地震、地裂、泥石流、大塌方,一个接一个倒塌的楼房,使活着的人惊恐万状,拼命乱跑。人们在求生的**驱使下,盲目逃命,相互推撞,被踩死、踩伤的人不计其数,惨相环生,目不忍睹。但比地震这种惨相更糟糕、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地震破坏了关东地区的煤气管道,四处燃起大火。然而,大自然似乎疯狂了,对地震、火灾似乎仍不“满足”,又因地震引发了海啸,滔天的海水向灾难深重的日本关东地区袭来。地震、火灾、海啸,水火交加,把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大地震发生时,恰值中午,东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饭,许多人家炉火正旺。大地震袭来,炉倒灶翻,火焰四溅,火星乱飞。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的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使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

    火灾发生后,本来火势就难以控制,可是地震带来的冲击波又在这一地区激起了巨大的狂风,失火地区马上变成了一片火海,风助火势越烧越烈。不仅如此,狂风还把火种向四面传播。火种传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冲天大火。工厂在燃烧,学校在燃烧。居民住宅在燃烧……统统都在燃烧。整个东京被烈火吞没,仿佛天在燃烧,地也在燃烧。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烈火蔓延过程中,凡遇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发生大爆炸,就是火焰冲天。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已在大火前被地震差不多夷平,所以大火可以畅行无阻。东京等地的消防队倾巢出动,准备同火魔搏斗,但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斗,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消防车进入火场后也寸步难行。面对大火和面对地震一样。人们差不多束手无策,任其肆虐。

    最为悲惨的是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这些人还有获救的可能。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些逃脱地震灾难的人被大火包围。滚滚浓烟将他们熏倒。烈火将他们烧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被烧焦的人肉的刺鼻臭味。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后的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直烧得天昏地暗,直到将火场内所有的东西都化为灰烬为止。好不容易逃脱地震的人们,在惊恐万状中又要躲避可怕的火魔。慌乱的人群离开居民区,离开火场,拥向室外的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的操场等地,都成为人们逃避大火的避难场所。一时间。许多空旷地带里挤满了人群。

    一家军用被服厂拥有一个与体育场相仿的空地,里面挤满了几万名避难者。这里的四周还未起火。暂时还算是安全地带。挤到这里的人群还未来得及庆幸逃脱虎口,大火便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迅速扑来,大火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被服厂,包围圈越来越小。困在包围圈中的灾民乱成一团,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即使不被大火烧死,也被踩死了。所有的出口都被烈火封死,人们已无路可走。大火开始吞噬每一个人的生命。浓烟将这里完全笼罩,很多人缺氧窒息而死。在这里避难的32000人无一幸免,现场惨不忍睹。

    浅草区一带,几乎全部毁灭,公园池水都烧干了!而园内有观音堂,殿壁都是木制,最易引火,竟无一只椽一片瓦受损。难民被火包围,群众聚集在这里的达3万余人,堂内外到处都挤满了人,大家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结果都幸免此难。

    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80%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一个公园区里,为逃避大火,几百人跳入水池中。人坐在水里,只有头露出水面,企图以这种方式逃避火魔。但大火袭来后,火星在他们头上乱飞,头发多被烧着。横滨公园里想逃脱大火的24000多人被烈火团团围住,活活烧死。连公园里的湖水也被大火烤灼得热气腾腾,跳进湖里的人被湖中热水烫死。大火把日本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满杀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几千灾民逃到了海滩,纷纷跳进大海,抓住了一些漂浮物和船的边缘。水火本不相容,跳到海水里躲避烈火似乎理所当然。可是,这时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几小时后,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10万多吨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引燃了水面的石油,横滨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海。在海水中避难的3000多人被大火烧死。水中尚不能躲避火魔,那么在整个关东地区几乎无处藏身了。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6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60%。

    因此次地震震中在相漠湾海底,又造成了大规模的海啸。由于强烈的地震,使海底地壳发生大规模运动,大岛附近海底最大垂直移动达400米,向北移动了4米。馆山附近海底隆起,向东南方向移动了3米。如此剧烈的海底地壳运动,致使海水涌起滔天巨浪,猛烈冲击着海岸。地震、火灾之后,大规模的海啸又发生了。

    为逃避地震和火灾,侥幸逃生的人群开始寻找一个建筑物倒塌后压不着、大火又烧不到的地方暂时栖身。能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地方只有海滩、港口和码头。于是,恐惧的人们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码头、港口。但地震造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恶魔般疯狂地扑向相漠湾沿岸的港口、码头、海滩——那些灾民们以为是安全的栖身场所。大海一下子失去了文人UU小说的温柔和浪漫,变得狰狞可怕。避难的灾民看到十几米高的横空巨浪铺天盖地地涌来时,又慌忙向内陆奔命,践踏致死者甚众。其实,想从海啸的虎口逃生也难于上青天,因为巨浪是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的,所以岸上的人瞬间即被大浪吞没,或被卷到了海洋深处,或被大浪抛向半空,有的则被巨浪抛向陆地。那些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各种船只不是被凶猛的大浪击碎、击沉,就是在海啸冲击下相互撞沉。海啸退却后,又将这些碎船全部卷走。横滨港曾停泊着一艘较大的渔船,巨大的海浪将其击成碎片,船上的人无一幸存。(未完待续。。)

第753章 一致行动

    东京、横滨两地的港口、码头设施、地震中毁坏的房屋也被海啸中的巨浪洗劫一空。狂暴的大海平静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变成大垃圾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船的碎片和人的尸体。海面上也漂浮着类似的东西。但这些残留物只不过是大海狂暴发怒后所剩下的、来不及和潮水一同退去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被大海吞没,早已无影无踪。这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八千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这些地方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浩劫。

    ……

    码头上,伊贺纳言、加藤森目、小野十四郎、藤野佐佐木、黑田村正、黑田三信、伊贺笠原、伊贺正雄等天罚道的高层悉数前来为徐彦卓送行。若说以前这些人对徐彦卓是崇拜,那么现在可以说是顶礼膜拜了。

    徐彦卓几年前便准确地预测出这场大地震,并且让所有天罚道中人全部集结到距离震中最远的北海道大雪山大本营,没有一个人伤亡,若不是如此天罚道肯定会死伤惨重,这让所有天罚道中人,特别是这些高层人物不得不相信,他们的主人是上天的传话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解释这一切呢?

    “笠原,你们开始行动了吗?”徐彦卓问道。

    “是的,主人,地震过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行动了,由于我们提前在人员与物资上准备的很充分。在人员安置、物资发放与维持秩序各个方面都有我们笠原组的身影。我们的效率甚至比政府、军队和警察都要快的多,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程度也很高。”伊贺笠原兴奋道。

    徐彦卓点点头道:“你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把你们笠原组的名声打出去。要不了多久,你们笠原组就会成为日本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是,主人!”

    “主人,这是我收集的一些关于地震的一些资料!”独臂的伊贺正雄赶忙上前道。

    “好,等我上船了再慢慢看。”

    ……

    九月五日晚,徐彦卓到到上海。

    “师祖,我们回去吧!”来接徐彦卓的杜月笙道。

    徐彦卓看着一旁繁忙的装卸码头问道:“这么晚了。这些工人怎么还在干活。”

    “哦,师祖,日本地震了。他们在赶时间装船运送救灾物资呢。”杜月笙回答道。

    “哪来的物资?”徐彦卓皱眉问道。

    “是上海商会……”

    “混蛋!”杜月笙的话还没说完,徐彦卓便发火了,他怒气冲冲道:“让虞洽卿和张仁奎马上来见我!”

    上海百老汇路,徐彦卓宅院前堂客厅内。虞洽卿和张仁奎坐在一旁忐忑不安地看着徐彦卓。他们从杜月笙口中得知。徐彦卓发火了,可也不知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说实话,若徐彦卓真发火了,他们可能还好过些,可眼前的徐彦卓一脸的平静,一言不发,还让他们真有些发发怵。

    “师祖……”杜月笙轻声唤道。

    徐彦卓摆摆手,他盯向虞洽卿:“虞会长。日本地震一事,北京政府怎么看?”

    虞洽卿听徐彦卓这么一说。心中顿时有了一种不妙的感觉。一般的情况下,徐彦卓都称呼自己为虞老,像今天这样见外地称呼自己为虞会长还是第一次。

    “徐公子,北洋政府除了除了号召百姓不再抵制日货外,还分别电令驻日代办张元节、驻神户总领事馆紧急调查灾情之外,拨款20万元援助日本,还派了军舰载运粮食急赴日本。通令各省区一律筹款赈济,迅速运米30万石到日本,邀请各慈善团体、红十字会及银行、新闻、商会、军警各界组织日灾协济会等。在政府的强力动员下,中国各界达成了罕见的一致行动。”

    “一致行动,怎么个一致行动?”徐彦卓还是不动声色。

    “北京银行公会捐助10万元购买米面3万石,梅兰芳发起成立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赈大会”,余叔岩、杨小楼等明星都参加了义演,为日本赈灾筹集了5万元大洋。景山公园卖票助赈,连中学生也把零用钱捐出,赈济日灾。直隶省长王承斌召集天津商界人士会商援助日本灾区,广州、南京、东三省等都捐出大额粮食、物品和款项。普陀山和许多寺院举行四十九天道场法事,念经念佛,吊祭日本罹难者。中国医疗队 “救灾同志会”成立仪式上,周学熙、靳云鹏、曹锐、曹汝霖、张勋、鲍贵卿等出席并捐款,当场筹集了价值10万日元的款项,次日直接汇给日本首相山本权兵卫。此外,担任直鲁豫巡阅使的曹锟,捐款5万元,3万元为赈济日人,2万元为赈济旅日华侨、留学生;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湖北督军肖耀南各捐款2万元;江苏省长韩国钧、直隶省长王承斌、松沪护军使何丰林、安徽省长吕调元、浙江督办卢永祥、浙江省长张载阳等均捐款1000元至1万元不等……”

    “好了,不说这些了,上海的情况怎么样?”徐彦卓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虞洽卿的头上冒汗了,他小心道:“上海书画保存会通过拍卖,为日本赈灾筹集款项,拍卖的画作包括会员们收藏的唐寅、刘墉、吴昌硕、李梅庵、钱季寅等名家精品。上海佛教领袖王一亭募捐白米6000担、面粉2000余包以及各种生活急需品。上海县教育局、教育会发起成立‘救济日灾会’,各小学都成立了‘募捐队’,除向学生及家长募捐外,孩子们还“手执‘救命’、‘恤邻’等字样小旗,沿途演说,挨户劝捐,精神充足,言论切当,路人颇义之。”

    “听你这么说来,那上海商会和青帮也不会闲着吧?”徐彦卓的声音让人听了有些发冷。

    虞洽卿越发觉得不对劲,他说话也不利索了:“上海总商会与青帮共同赞助‘上海伶界联合会’在‘新舞台’开展两天的义演,筹集善款六万元。青帮帮众自发捐款十二万元。上海总商会垫付611万元,购办面粉一万包,米三千包,首批物资已经在装船了,准备运送到日本。上海商会已议定先后派商船十支,载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处接济。”

    “捐款马上停止,装上船的货物马上给我卸下来!”徐彦卓终于发话了。

    “帮主,这是为什么?”张仁奎不解地问道上。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明天看报纸就知道了!”徐彦卓白了他一眼恶狠狠道。

    张仁奎不知徐彦卓这是怎么了,也不敢问,只好低头不语。

    ……(未完待续。。)

第754章 揭露真相

    九月六日,《迷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日本地震后之真相》的文章。

    文章指出:“日本大地震使东京、横滨等地的电力、水力、交通、通讯等系统完全瘫痪。由于交通、通讯的断绝,无法传递准确的情报。政府一时间也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大地震不仅摧垮了人们的**,也几乎摧垮了人们的精神,幸存下来的人惊魂未定。这时,各种谣言开始在灾民间传播。据日本警视厅的记录,谣言包括“还要爆发大地震、还有大海啸来袭、富士山将大喷发”等。在这种有关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的谣言迅速传播的同时,从9月1日傍晚开始,出现了与政治相关的各种谣言,在市民中引起了更大的恐慌。谣言包括‘日本社会受虐待的朝鲜人要趁震灾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反击日本人’、‘朝鲜人趁乱放火,而且还往水井里投毒’等等。为此,日本宣布全国戒严,灾区的戒严任务在开始时实际上是由地方上的“青年自警团”承担的。当日,灾区流传说于是,在政府的秘密策划下,一项针对朝鲜人的大屠杀计划出台。在军警的配合下,“青年自警团”对朝鲜人聚居区进行了极为冷血的残酷屠杀,大量动用冷兵器,死者几乎都无完整的尸首,死亡人数约在6000至10000人左右。在屠杀朝鲜人的同时,他们还把屠刀伸向了在日华工,有700多名中国人(90%是温州人)遇害。东京大岛町8丁目是华工的一个聚居地。9月3日就有近200名华工在这里惨遭杀害。”

    文章还提到了一个叫王希天的中国人,指出:“王希天是一名来自长春的公费留学生,在日本的教会工作。他将大量精力花在了维护在日华工的权益上,甚至聘请日本律师为华工讨要工资,申请成立“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被不少日本人视为眼中钉。大屠杀发生后,日本军警就用煤渣覆盖现场,使别人发现不了屠杀留下的血迹,想方设法隐瞒事件真相。由于华工一般由上海私渡至日本。没有护照。他们拒不承认,以为这样就可以蒙骗过关。王希天在知道屠杀事件后,立即赶往当地调查。王希天在六丁目的空地上已经看到了差不多200具**华工的尸首。还没有完全处理完。他们的喉咙都是被切断的,气管、食道都露在外面。很多尸首还睁着眼睛,十分吓人。日本军警为了掩盖真相,残忍地将其杀害。尸体也被抛入河中……”

    “混蛋!”虞洽卿重重将报纸砸在桌上。他终于明白徐彦卓为何让他停止往日本运送物资了。

    “混蛋!”张仁奎重重将报纸砸在桌上,他终于明白徐彦卓为何会对上海商会与青帮不满了。

    “混蛋!”更多的中国人重重将报纸砸在桌上,他们愤怒了……

    毫无疑问,《迷津报》的这篇文章是出自徐彦卓之手,而稿件的来源便是伊贺正雄提供给他的第一手资料。

    徐彦卓可能没想到,他的这篇文章不谛于在国内引起了一场“地震”。

    日本人残害华工的事件公诸于众,舆论一片哗然,从1603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对华侨大肆屠杀、1704年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对华侨大肆屠杀以来。这是华侨史上的第三次大屠杀。抗震援日的热潮一变而为抗议暴行、清查原因并严惩凶手的怒潮。外交总长顾维钧照会日本驻华全权公使芳泽谦吉,对日本虐杀华工之事。提出严重抗议,要求严惩凶手、公布暴行、抚恤难侨,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中国政府当日决定派专使王正廷、刘彦、沈其昌等,赴日调查。上海商会发出通电,严厉指责日本政府“以怨报德”,号召中国人民一方厉行经济绝交,一方提倡国货。

    对此日本官方竭力掩盖真相,避重就轻,百般辩解,不承认屠杀罪行。

    ……

    9月7日,徐彦卓如约来到了宋嘉树在上海的家中。

    “老宋,恭喜恭喜呀!”

    “同喜,同喜,不知这位是?”宋嘉树问道。

    “这位是我的结义大哥,没经过老宋您的同意,我就把他硬拽来了,您不会介意吧?”徐彦卓笑道。

    徐彦卓确实没说假话,蒋志清的确是徐彦卓强拉硬拽来的,无他,就因为徐彦卓知道宋嘉树的三女儿美龄小姐还待字闺中。在后世的历史当中,蒋志清与美龄可是天作之和的,他很想看看蒋志清初次见到美龄小姐会是什么情形。蒋志清本来是不愿意来的,可经不住徐彦卓的死磨硬缠,加之听说孙文也要来,这才勉强同意的。

    “怎么会呢?既然是徐总督的大哥,也不是外人。蒋先生,请坐!”宋嘉树笑道。

    “老宋,这是我们兄弟二人送给您的礼物,打开看看吧!”徐彦卓递上一个礼物包。

    宋嘉树拆开一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徐彦卓送给宋嘉树的是一本1665年希腊文《圣经(新约全书)》,牛皮外封,封面封底压花,封面封底书脊完好,表面有轻微摩擦痕迹,色泽自然旧,书脊手写标题,标题页右上角有早期钢笔签名,书页整洁白净,书角平整难得好品。宋嘉树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得出来徐彦卓的这件礼物是花了心思了。

    “太珍贵了,太珍贵了!谢谢徐总督了!”宋嘉树感谢道。

    徐彦卓装作不高兴道:“我说老宋呀,你看我也不把您当作外人,您能不能也别叫我徐总督了,就叫我彦卓好了。”

    “好!就叫你彦卓。”宋嘉树点头道。

    “参谋长,你也来了?”梅秋杰一进门便看到了徐彦卓。

    “怎么,你舅舅过寿我就不能来了?”徐彦卓开玩笑道。

    梅秋杰还没来得及答话,孙文与庆龄小姐也到了。

    人到齐后,宋嘉树的六十大寿家宴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开始了。(未完待续。。)

第755章 终身大事

    参加宋嘉树家宴的总共有十一人,满满当当坐了一大桌。虽然这些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大家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桌上的主角不是宋嘉树,而是徐彦卓。

    果然,饭后闲聊之际,宋嘉树步入了正题:“彦卓呀,你还记得我刚来上海的时候跟你说过,在我的寿宴之上,要与你商量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既是私事,但也算是公事,这事我与老梁他们已经商量过了,他们都同意了!”

    徐彦卓笑道:“我当然记得,当时问你,你还不告诉我呢!现在说吧,我洗耳恭听!”

    “我说的是你的终身大事!”

    宋嘉树的话音刚落,客厅内便鸦雀无声了。

    徐彦卓愣住了,他没想到宋嘉树所说的事情竟然是自己的婚事。

    “这些年来,你为着琼赣特区操劳不少,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你可以不考虑,但我们这些老家伙却不能不为你考虑!”

    孙文在一旁也点头道:“小卓呀,宋先生说的对,你也老大不小了,成为家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奔走效力呀!”

    徐彦卓虽然没有思想准备,但宋嘉树是一片好意,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搪塞道:“老宋,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放心,我会上心的,待有了合适的,我一定尽快成家,给大家一个交待。”

    “这就对了!”宋嘉树对徐彦卓的表态很是满意,他又道:“这事光靠你一个人不行。你那么忙,哪有时间去找合适的?我与老梁他们商量过了,由我们来为你物色。保你满意!”

    “啊?”徐彦卓怔住了,敢情宋嘉树并没有打算放过自己,他竟然想包办自己的婚事,这怎么能行呢?

    宋嘉树并没有在意徐彦卓的表情,而是笑呵呵继续道:“我家小女美龄,虽然比你大了三岁,但她在美国留过学。除了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想来将来可以成为你的贤内助。”

    宋嘉树的一番话威力无比,这次彻底将徐彦卓炸晕了。他要将宋美龄嫁给自己,这怎么可能呢?这让蒋志清干嘛去?

    想到这里,徐彦卓忍不住偷偷瞄了一眼蒋志清。奇怪的是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徐彦卓再看看坐在一旁的宋美龄。他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反应,似乎宋嘉树说的是别人的事情,与她无关。她见徐彦卓看向了自己,很是大方地朝着徐彦卓微微一笑。

    宋嘉树见徐彦卓打量着自己的女儿,笑道:“你放心,这事我已经与美龄谈过了,她表示可以先相处一段时间。彦卓,怎么样?你是什么想法?”

    孙文在一旁道:“中国有句俗话。女大三抱金砖,我觉得你们二人挺般配的。”

    徐彦卓脑子在飞速地运转:自己与这位宋小姐。肯定是不合适。可是宋嘉树的面子也不能驳了,若此时自己一口便回绝了,不仅宋嘉树下不了台阶,估计美龄小姐也会很难堪。

    想到这里,徐彦卓对宋嘉树笑道:“老宋,你这可是赶鸭子上架呀!这样吧,我与美龄小姐的意思一样,给我们点时间,我们先处处,看看合适不合适!”

    见徐彦卓终于松口了,宋嘉树紧绷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他还真怕徐彦卓一口回绝了。

    “这样好,你们年轻人自己去谈,我们就不掺和了!”宋嘉树呵呵笑道。

    徐彦卓转头对宋美龄用英语道:“美龄小姐,明天下午六点,我请你在安琪路德士西餐厅吃饭,不知可否赏光?”

    宋美龄有些诧异,她没想到徐彦卓这么快就主动邀请自己了,更没想到徐彦卓的英语是如此的流利。

    “我很高兴 接受你的邀请!”宋美龄微笑着用英语回应道。

    ……

    从宋嘉树家中出来,徐彦卓与蒋志清来到自己的住处。

    “二哥,你觉得美龄小姐怎么样?”徐彦卓开门见山问道。

    “挺不错的,二哥为你高兴!”蒋志清真挚道。

    “我不是这意思,二哥,我的意思是把美龄小姐介绍给你,你意下如何?”

    “啊?”蒋志清闷了:“你说什么?”

    “我说把美龄小姐介绍给你,你意下如何?”

    “不不不,这怎么可能呢?美龄小姐怎么可能看上我呢?”蒋志清慌乱地摆手道。

    “你先别管美龄小姐能不能看上你,你就说你是什么意思吧!”

    蒋志清正色道:“小卓,我是你二哥,怎么可能与你抢女人呢?你当我是什么了?”

    徐彦卓叹了口气道:“二哥,她与我不合适,我刚才是不好意思驳宋先生的面子,才如此说的。二哥你要是有意,我可以替你们撮合此事。”

    蒋志清听罢,不说话了。

    徐彦卓接着道:“若你娶了美龄小姐,就与孙先生成为连襟了,对你今后的发展可是大有益处。更重要的是,你将来需要做大事,必须有个贤内助帮你,我觉得美龄小姐对你来说是最佳人选。”

    蒋志清有些心动了,但又一想不觉有些气馁:“这事可不是你说的这么简单。暂且不说美龄小姐同不同意,单是她的家人这一关便不是那么好过的。”

    徐彦卓笑道:“二哥,你放心,有我帮你呢!”

    蒋志清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这能行吗?”

    徐彦卓替他打气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咱们兄弟认识十几年了,你见我做过不靠谱的事了吗?”

    听徐彦卓如此说来,蒋志清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好,小卓,我听你的。”

    ……

    九月八日下午六点,精心打扮后宋美龄准时来到了德士西餐厅。

    “欢迎您,美龄小姐!”徐彦卓很有绅士风度道。

    “咦?”正要张口的宋美龄看到了站在徐彦卓身旁的蒋志清,不由地愣了一愣。

    “你好,宋小姐!”蒋志清礼貌地向宋美龄问好。

    “徐公子与你二哥的关系可真不一般,就连谈情说爱也不忘带上他!”宋美龄忍不住皱眉揶揄道。

    徐彦卓见蒋志清有些尴尬,赶忙笑着道:“美龄小姐可真幽默呀,来!我们坐下慢慢说!”

    三人坐定,餐厅侍者将早已点好的餐点送上。(未完待续。。)

第756章 宋大小姐

    “美龄小姐,有一件事情我要告诉你!”徐彦卓盯着宋美龄道。

    “什么事?你说吧!”

    “我二哥蒋志清,他也喜欢你,他准备与我一起追求你!”徐彦卓缓缓道。

    “他?”宋美龄瞥了一眼蒋志清,目光中充满了不屑。

    徐彦卓见状很是不满,他郑重对宋美龄道:“你可以拒绝他,但是你不可以剥夺他追求你的权利!”

    宋美龄从小便受到美式教育,对人权颇为看重,听了徐彦卓这话,她赶忙道:“徐公子,你说的没错,可是……”

    徐彦卓道:“我知道你是怕家人不同意,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这样吧,我们以三年为期,三年后,我们都尊重你最终的选择……”

    ……

    “你说这徐公子为什么要请我们赴宴?难道是为了美龄的事情?”宋蔼龄不解地问道。

    宋蔼龄是宋嘉树的大女儿,说起这位宋大小姐,那也是不简单的人物。

    宋蔼龄是第一位正式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子,与她同行的是愿意悉心照顾 她的步惠廉牧师夫妇。步惠廉是当年宋嘉树在万德毕尔特神学院的同窗好友,此次宋蔼龄赴美留学,就是步惠廉为她联系的学校,并趁步惠廉回国休假之机,把宋蔼龄带到美国。

    当时步惠廉夫人在中国刚刚患过一场伤寒,身体虚弱。宋蔼龄和她住在一个舱里,途中可以互相照顾。

    几天以后。他们乘坐的“高丽号” 停在了第一站日本神户。这时船上有一个旅客因病死去,日本海关检疫人员怀疑是死于鼠疫。为了防止船上的人把这种病毒传入日本港口,日本海关人员对轮船进行了药剂熏蒸 消毒。同时搞来一批大木盆。在里面放上消毒药水,让全体人员在木盆里浸泡。轮船在神户被扣留了10天,步惠廉夫人虚弱的身体经过一番折腾,发起了高烧。船一到横滨,她就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不久便死在了那 里。

    步惠廉已经无法按原定的计划继续航行,他必须留下来处理夫人后事。前面的航程还很遥远。步惠廉想把宋蔼龄交待别人带回中国,适当的时候再安排她赴美。但宋蔼龄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自己一个人也能随船到达美国。步惠廉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姑娘。只好把她托付给同船上的另一对美国夫妇,请他们帮助宋蔼龄到达佐治亚州。

    1904年7月1日,“高丽号”驶进了美国旧金山港口。宋蔼龄老早就来 到甲板上。在海关人口处,当时一个满脸横向的海关官员看了宋蔼龄的护照后。粗野地高声说来蔼龄的护照有问题。不许人境。

    宋蔼龄不得不带着悲愤和屈辱退回“高丽号”船上,她做梦 也没想到在赫赫有名的民主自由的国度里,竟会发生这样粗暴的事情。

    宋蔼龄的一切都是按照步惠廉夫妇护送制定的计划,现在的情况已完全超出了当初的设想。美国海关不准宋蔼龄上岸,至于她待在哪艘船上,在船上待多久他们是不管不问的。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不论哪艘船,总不会一辈子停在港口。迟早是要开走的。船走了,船上的人当然也就会离开。

    当“高丽号” 开走的时候。宋蔼龄便换到另一艘刚进港的船上。就这样连接换了几次船,宋蔼龄这才逐渐冷静下来,并开始搜索枯肠,极力回想她听到过的美国人的名字。终于,她想起了行前好像父亲和步惠廉谈话时,隐隐约约说起过他们上岸时有一个叫什么里德的人会来接他们。

    后来,这个里德终于找到了宋蔼龄,坦率地述说了那天接人的情况:7月1日那天,他按时来到码头,他就没有上船,而是在外面等,结果看见船上的人都出来了,也没有步惠廉一家,他以为定是改了船期,没有多想就回去了。当他知道宋蔼龄被扣后,便匆匆来了,他作了道歉和自责,安慰了宋蔼龄,然后就匆匆去找海关官员, 准备马上把宋蔼龄带走。

    可当里德要求允许宋蔼龄入境时,海关与移民局又互相踢起了皮球,每个部门都说应该去找另一个部门解决。里德在码头上跑来跑去,被人支使着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得要领。幸亏里德想出了另一种办法。他通过教会的渠道把这件事反映到了华盛顿高级官员那里,教会以宋查理是受美国教会派遣到中国传教的人员为由,对他的子女返 回美国教会学校读书受到阻挠,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最后华盛顿的政府官员出面, 总算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宋蔼龄被允许上岸时,距里德出面活动又过去了 整整一周。

    宋蔼龄一共换了四艘船,被堵在国门之外四个星期,总算踏上了美国的陆地。而且第3天,步惠廉牧师在日本处理完夫人的丧事,改乘另一艘船也到了旧金山。他们无心再在此地停留,匆匆启程赶往佐治亚州梅肯城,经过这一番折腾,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开学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再稍有延迟,宋蔼龄就要耽误掉整整一个学年。

    宋蔼龄和步惠廉乘火车转道圣路易斯,然后前往佐治亚州的梅肯市。8月2日午 夜顺利到达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一路上的经历使宋蔼龄成熟了许多,还没有正式开课她就学到了不少东西。宋蔼龄进入了预科班,学习美国英语和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的正式课程作准备。

    宋蔼龄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常有的银铃般的笑声很少听到了,她不过分热情地主动去接近和讨好谁,性格上的变化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自己很少笑,结果却使围 绕她的友善的笑声多了起来,她没有表现出硬拉谁作朋友的企图,反而使她赢得了 不少真诚的朋友。

    随着同学们对宋蔼龄戒心的消失和逐渐熟捻,她慢慢使出了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她用家里寄来的多余的钱,经常花几个美分买一些东西和同学分享。她极善于发挥这几个小钱的作用,她不是买上一堆,平均分给大家,也不是只给关系亲近的少数几个人,而经常变换对象,每次往往只给一两人。她们总是先在一起玩耍,到适当的时候,她显出随便的样子,再做出蓄谋已久的事来,使这些人都以为 自己是宋蔼龄的朋友。(未完待续。。)

第757章 夫妇赴宴

    宋蔼龄出国两年以后的一天,她的姨夫温秉忠来看她了。当时温秉忠是受慈禧太后派遣,率一个代表团到美国考察教育的。当天晚上美国总统西奥 多?罗斯福要在白宫设宴招待当时的中国清政府教育考察团,温秉忠便带上了宋蔼龄一同出席。

    宴会开始前,罗斯福总统在休息室先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当 罗斯福来到宋蔼龄跟前时,温秉忠及时走过来,向总统介绍说:“这 位是我的外甥女,她目前正在美国留学。她对您非常敬重,渴望见到您,我今天把 她带来了。”

    罗斯福见宋蔼龄是位16岁的中国妙龄女子,心情极好。他拉住宋蔼龄的手仔细端详,接着露出满脸笑容问道:“姑娘,欢迎你来 美国留学!能跟我谈谈你对美国的印象吗?”

    宋蔼龄一点也便不紧张了。当即她用英语流利地回答说:“总统先生,美国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

    罗斯福总统登时显出了美国人惯有的优越和自豪感。他得意地哈哈笑起 来:“是啊,我们美国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也是最著名的自由之邦,任何人到美国来,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欢迎!”

    罗斯福一说此话,宋蔼龄立即想起了自己初来时在旧金山的痛 苦遭遇。

    她反问道:“总统先生,您怎么能说美国是自由之邦呢?我为求学而来,刚到旧金山就被您的官员粗暴地拒之门外。竟在港口的船上耽搁了4个 星期……把一个14岁的中国女孩子拒之门 外,这不会是总统的命令吧?如果有美国姑娘到中国去,她们决不会受到这样的对 待。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今天我把这件事告诉总统。会有助于总统克 服下面的混乱,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此时敏锐的记者们早嗅出了这段小小插曲的新闻价值,他们不顾警卫人员的阻拦,涌到前面侧耳倾听宋蔼龄激昂的谈话,并当场在采访本上“沙沙”地记下了整 个过程。休息厅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罗斯福总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宋蔼龄童言无忌的直率问话弄得十分尴尬。他面红耳赤,低声咕哝一句:“哦,我很遗憾!”

    旋即迅速放开宋蔼龄的手。转身出了休息厅。

    第二天,美国不少报纸登出大字标题:“中国女留学生向总统抗议美国的排华政策”,宋蔼龄在美国成为新闻人物。

    1910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她在卫斯理安学院的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毕业后回国。宋蔼龄精通五种语言。经父亲推荐任孙中山的秘书。1914年9月,宋蔼龄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1915年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在山西经营家业,帮助丈夫主持主持铭贤学校事务。

    “我看不会是为了美龄的事情,岳父恨不得美龄赶紧嫁给徐公子呢,他老人家都同意了,还用得着我们吗?”孔祥熙摇头道。

    “那他为什么要请我们?”宋蔼龄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管他呢。明天去了不就知道了。”孔祥熙安慰着妻子。

    ……

    第二天,孔祥熙与宋蔼龄准时赴约。

    当孔祥熙看到坐在徐彦卓身边的那人时。不由地瞪大了眼睛:“阎督军,你怎么来了?”

    原来,陪着徐彦卓的不是别人,正是山西都督阎锡山。说起来,孔祥熙也阎锡山不仅是老乡,而且关系也非同寻常。

    阎锡山为了在山西推行“新政”,巩固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充实实力,听说孔祥熙在家乡太谷办铭贤学校取得很大成绩,便派人请孔祥熙出任山西省教育厅长。

    孔祥熙当时既想到省城供事为阎锡山效力,又怕自己无力承担全省的办学重任;同时也不想得罪教会,舍不得离开铭贤学校。便以此为理由假意推辞,表示一定随时提供意见,从旁襄赞。阎锡山可谓政坛高手,马上明白了孔祥熙的言下之意,无非想得到一个实惠而体面的职位,便当即任命孔祥熙为山西督军署参议。

    于是孔祥熙再也顾不上教会和铭贤学校了,旋即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

    阎锡山让孔 祥熙同“洋人”打交道,孔祥熙奉阎锡山之职可算得上是尽心尽力,协助阎锡山承揽了几乎所有接待外宾的活动。为了迎接外国人,孔祥熙往往是亲自出马到车站接站,经常是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在外国人面前,他又替阎锡山吹嘘其“施政方针”,,从而使得阎锡山这位督军大人也感无限风光。

    1919年初夏,华北运动会在太原举行。当时的山西已有了“模范省”之“荣誉”, 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的公使、参赞、武官及随员都前来参观。孔祥照应邀担任接待任务,替阎锡山做了不少宣传。运动会闭幕后,他又同各国公使畅游山西名胜, 瞻仰了古朴庄严的晋祠,还游览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由于孔祥熙的努力,第一次接待外宾的任务圆满完成,外国人对山西所谓的“模范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祥熙也博得了阎锡山由衷的感激。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而平地少,素有十年九旱之恶誉。1919年山西全省遭 受严重自然灾害,全省七十余县夏秋两季干旱少雨,当时灾情十分严重,有不少的 县竟颗粒不收。山西历史上曾有过的哀鸿遍野的惨剧,在这一年又发生了。当时北洋政府内外交困,入不敷出,各机关、学校和团体常常一连数月欠薪欠饷,对山西的实情更是无能为力。阎锡山对此也是异常焦急。随着灾情愈发严重,灾民日益增多,一些地方民众的反抗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形势。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为了缓和事态的发展,阎锡山特命孔祥熙速想办法 弄些钱来以救济灾民。

    对于救灾救民,当时的孔祥熙尚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他信心十足地一个一个地 挨个拜访官僚、政客、商人和实业家,劝他们解囊相助。可这些人却都是铁公鸡一 般--一毛也不肯拔。(未完待续。。)

第758章 再次赴宴

    最后,孔祥熙只好凭着自己在官场上的一些关系,代山西灾民向华洋义赈会请 求贷予100万元救济灾民。主持华洋义赈会的一位外国传教士,虽说和孔祥熙私交不 错,但因会中贷款的硬性规定是任何贷款必须提出抵押担保。

    这位传教士向孔 祥熙提出:“凭你个人的信用,我可以大胆主张借这笔巨款给你。可是问题在于这笔钱是 要借去发放救济灾民的,你将来如何归还?”

    的确,这么大的款项将来如何归还,又拿什么做为担保呢?经过认真思考,孔 祥熙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我们不妨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请灾民修筑公路,将来再以公路的收益分期 偿还贷款。”

    这倒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当时那位传教士考虑了一会儿,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孔祥熙再赴督军府,向阎锡山汇报。孔祥熙的这一举措算是解了阎锡山的燃眉之急,他喜出望外,立即表示赞同,并让孔祥熙将此事负责到底,从筑路到贷款归还清楚为止。这项工程从1919年一直持续到1920年,对发展山西交通,开发山西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孔祥熙对地方公益极为热心,乡绅们对他无不称颂,他本人的威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他与阎锡山的关系也日趋密切。

    “庸之,徐公子说他有事需要你帮忙,但又不好意思张口。便让我来做说客!我问徐公子是什么事,可徐公子也不告诉我,你说说。究竟是什么事?”阎锡山向孔祥熙说着一口的山西话。

    庸之是孔祥熙的字,阎锡山一向是这么称呼孔祥熙的。孔祥熙听阎锡山如此问自己,心中不由苦笑,自己还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如何回答阎锡山呢?

    就在此时,徐彦卓为他解了围:“孔先生,孔夫人。来,咱们坐下慢慢聊!”

    这一晚,四人聊得很是投机。聪慧的宋蔼龄留心观察。她发现在山西人眼中颇有魄力的阎锡山,对徐彦卓客气的有些过火了,甚至有些畏手畏脚。

    宋蔼龄几次想询问徐彦卓,究竟有何事需要他们夫妇帮忙。但都被他巧妙地将话题岔了过去。他们坐了一晚上。依然没有搞明白,徐彦卓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回到家中后,宋蔼龄将自己的发现讲给了丈夫。

    孔祥熙点头道:“我也感觉出来了,阎督军似乎挺怕徐公子的。”

    “这徐公子到底想要做什么?”宋蔼龄很是不喜欢这种不着调的感觉。

    “我不知道!”孔祥熙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那明天还去吗?”宋蔼龄问道。

    临别的时候,徐彦卓悄悄叮咛他们夫妇,请他们明日依然赴宴,至于宴请的是何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能拒绝得了吗?”孔祥熙无奈道。

    ……

    这一次赴宴。当孔祥熙见到了陪坐的人之后,又是大吃了一惊。此人赫然正是张作霖。

    早在1916年底,张作霖就派遣专使持一封张作霖的亲笔信和一份聘书,专程从东北赶 到山西,请孔祥熙到奉天督军府担任参议,主持外交事宜,名曰“协助处理外交事宜”。

    在函件中,张作霖特意对孔祥熙吹捧了一番,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孔祥熙仔细看完张作霖的信件并听完信使对东北情况的介绍后,便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千里迢迢到东北去为张作霖效力不划算,何况现在身为阎锡山的参议又怎能弃近求远呢。他以为,还是张大帅的条件不够“优厚”。

    孔祥熙热情接待了来使之后,请其转告他对张作霖的谢意,又强调自己办铭贤学校的重要性,接着就向这位专使大肆吹嘘了 “铭贤”学校的所谓培养“英才”取得的伟大成就。

    最后孔祥熙婉转地说:“请转告督军,铭贤学堂是我一手创办, 我不能轻易离开。”

    在信使回到东北以后,向张作霖作了汇报并说明了孔祥熙的情况,张作霖听后闷闷不乐,但嘴上又不好说什么。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孔祥熙的真实思想,对孔祥熙作进一步的拉拢,张作霖又亲自致电孔祥熙,请他赴奉天会晤。

    孔祥熙不想成为张作霖的幕僚,却想和张作霖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为今后的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1917年春天,孔祥熙带上准备好的高级礼品,亲赴沈阳会晤张作霖。

    孔样熙被张作霖视为上宾热情接待。当听罢孔祥熙不能离开“铭贤”的理由后, 张作霖非常失望并仍劝孔祥熙三思。

    张作霖拍着孔祥熙的肩头说:“老弟啊,白山黑水,任君驰骋。”

    孔祥熙答道:“谢谢!只是这次行前匆匆,铭贤事务未曾交待。待我回山西物色好校长人选,当即北来效力。”

    话已至此,张作霖也不好再作强留。

    在沈阳孔祥熙同张作霖进行了多次的密谈,相互之间取得了一定的默契和信任。虽然孔祥熙没有留在张府任“参议”,却给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山西的情况,并一再地向张作霖表示了自己忠诚之心。

    当时为了进一步拉拢孔祥熙,张作霖还在孔氏临回太原前,特意派人送来东北特产的狐裘、人参等贵重礼品。对此孔祥熙自然客套一番之后,照单全收完事。孔祥熙此行返回山西之后,自是同张作霖函电不断互通信息,彼此建立了相当密切的 联系。

    依然是一晚上的闲聊,徐彦卓依然是不动声色,孔祥熙与宋蔼龄依然是一头雾水。

    ……

    第三次赴宴,孔祥熙见到了吴佩孚。

    1918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通电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并号召北伐。段棋瑞则要以武力统一的手段,巩固其反动统治。担任第三师代理师长的吴佩孚率兵大举南下,每次开战他都冲 杀在最前面,靠着他内心想当湖南督军的野心,其所部连克岳州、长沙、衡阳。这样一来,本来属于晚辈且名不见经传的吴佩孚声名大振。

    可是结局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段棋瑞将督军的位置给了皖系亲信张敬尧,只授给吴佩孚援粤军副司令和孚威将军的虚名。吴佩孚大失所望愤怒至极,一气之下公开发表“罢战求和”通电,与段棋瑞反目相向。

    孔祥熙认为这是自己和吴佩孚建立友好关系的大好时机,立即亲拟了一封电报公开发表,吹捧吴佩孚为“有识之士”。拍发电报孔祥熙的目的十分明显,一方面通过这份电报公开表明自己对时局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同吴佩孚这位“有识之士”建立关系。

    吴佩孚在堆积如山的响应推崇电函中,发现了孔祥熙的电文,竟大喜过望。吴佩孚对孔祥熙其人也有所耳闻,知道这位阎锡山的高参并非凡人。当下便提笔复函孔祥熙,邀孔祥熙“出山为助”,代为运筹帷幄。孔祥熙则仍以对待 张作霖的态度对待吴佩孚。

    他回信说:“自己正在兴学救国,手上的铭贤校务丢不得,只能对大帅的盛情好意深表感谢!”

    吴佩李大概看出孔祥熙不愿轻易离开山西,也就没有再加勉强,只又复了一封信给孔祥熙,信中说了一大堆客气话,对孔祥熙兴学救国的理想与抱负表示“钦佩”, 并誓与孔祥熙结为“神交”。看到这些字句,当时的孔祥熙真是心里甜滋滋、脸上乐融融。

    就是这样的鱼雁往来,让两人建立了“神交”。(未完待续。。)

第759章 帮人帮己

    当徐彦卓第四次邀请孔祥熙赴宴的时候,忍无可忍的宋蔼龄说话了:“徐公子,我看不必如此麻烦了,若不嫌弃的话,请徐公子到我们下榻的酒店面谈,那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话说起来也方便。”

    徐彦卓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便应允了。

    宋蔼龄为徐彦卓泡上一杯咖啡,静静地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

    宋嘉树极力撮合徐彦卓与宋美龄,作为大姐的宋蔼龄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在她看来,只要父亲与小妹同意,她也没有什么意见。正因为这个原因,宋蔼龄对徐彦卓并不是很在意。但从这些天的徐彦卓的举动来看,徐彦卓对他们夫妇却很是在意。阎锡山、张作霖与吴佩孚这些风云人物,都是孔祥熙这些年来苦心结交下来的,她都清楚。甚至,有时候她还会帮助孔祥熙参谋参谋,该如何去与这些人交往。也不知徐彦卓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让这些人不惜屈尊专程来上海为他做说客。

    更让宋蔼龄觉得奇怪的是这些人对徐彦卓的态度。阎锡山是怕,怕到骨头里去了。张作霖是服,服得五体投地。吴佩孚是敬,发自心底的敬。

    直到现在,宋蔼龄也猜不出徐彦卓究竟要让他们夫妇帮你么忙?她实在想不出,连阎锡山、张作霖与吴佩孚都无法办到的事情,他们夫妇如何能办到?

    想到这里,宋蔼龄开门见山道:“徐公子。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若是我们能办的,定然不会推辞!”

    见宋蔼龄如此直截了当。徐彦卓也不绕弯子:“我想让宋大小姐夫妇撮合美龄小姐与我二哥蒋志清的婚事!”

    “啊?”宋蔼龄与孔祥熙相视一眼,登时愣在了当场。

    宋蔼龄这才明白,原来徐彦卓是希望自己的小妹嫁给蒋志清。难怪要请她们夫妇帮忙呢,这事还外人还真没办法。可是,宋嘉树不是已经有意将补嫁给徐彦卓了吗?他如今这么做,究竟是何意。

    “徐公子莫非看不上我家小妹?”宋蔼龄试探着问道。

    “非也,美龄小姐漂亮聪明。而且还是才女,我怎么会看不上呢?只是我们俩不合适!相反,我二哥与她倒是很般配!”徐彦卓苦笑道。

    “你这个说法很是牵强。恕我不能帮你!”宋蔼龄以为徐彦卓是有意推辞,所以一口拒绝道。

    徐彦卓知道宋蔼龄不相信自己,但他没有办法,便直言道:“我也不瞒你们了。要不了多久。我二哥便会成为民国第一人,他需要有个贤内助,而这个人选最合适的便是美龄小姐。我这么说,你们该明白了吧?”

    宋蔼龄越发糊涂了:“你怎么这么确定,蒋志清将来会成为主宰民国之人!”

    “因为他有这个条件!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现在的民国是四分五裂,国家一统是大势所趋。而真正有可能促使国家统一的只有孙文先生领导的国民党!”

    说到这里。徐彦卓看向了孔祥熙:“孔先生向来对时局看的很准,我的这一判断。你不会否认吧?”

    孔祥熙默默点了点头,他与徐彦卓的判断是一致的。

    “待到国民党统一了全国后,孙文先生便是国民党的领袖了。可孙文年岁不小了,他已经将我二哥当作他的继承人了,若美龄小姐能嫁给我二哥,那我二哥便与孙文先生又成为了亲戚,这地位将更加巩固。假若有一天,孙先生故去了,那我二哥不就成为主宰民国之人了吗?”

    徐彦卓这一番话说的很明白,宋蔼龄与孔祥熙二人都听明白了,可二人还有一肚子的疑问。

    孔祥熙首先问道:“徐公子,你的分析我都赞同,可是国民党内部有那么多元老,就算蒋志清真的被孙先生定为继承人,那也不一定就能掌控得了国民党!”

    “他一定会掌控得了!”徐彦卓自信道。

    “这是为何?”

    “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还因为有我帮他!”

    孔祥熙不语了,徐彦卓的人脉、财力与军队的强大,他也有所耳闻,若徐彦卓真的不遗余力地帮助蒋志清,蒋志清成为民国的第一人还真是很有可能。

    宋蔼龄在一旁突然问道:“你既然有这个能力,为何自己不一蹴而就,偏偏要去扶持蒋志清呢,难道就因为他是你的结义二哥?”

    “蒋志清是我的二哥,我自然要帮他,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我志不在此,对这个没有兴趣,而他比我更适合这个位置。其实,这个计划我已经启动好些年了,现在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让美龄小姐嫁给我二哥,也是这计划中的一部份。”

    “可是,徐公子,你说了这么多,我们为什么要帮你二哥呢?”宋蔼龄问道了实质性的问题。

    徐彦卓笑着道:“其实,你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帮我二哥,也是帮了美龄小姐,最主要的这也是帮助你们自己!”

    “此话怎讲?”孔祥熙插言道。

    “宋大小姐应该了解你的妹妹,美龄小姐从小受美国教育,她的眼光很挑剔,不会嫁给一个凡夫俗子,我二哥将来有的权势是她心中所渴望的,只是她现在还看不到那么远而已。若宋大小姐与孔先生竭力促成此事,将来美龄小姐怎会不感激你们?这岂不是你们也帮了美龄小姐?”说到这里,徐彦卓又盯着孔祥熙:“孔先生你是有才干之人,也是有抱负之人,绝不会甘心一辈子屈居人下。或许,你觉得在阎锡山手下干得还不错,可是这样干下去,又能如何呢?你们帮助了我二哥,他将来怎会不投桃报李呢?孔先生,你是经过商的,这笔投资划不划算,你心中应该有数。所以,我才会说,你们帮助我二哥也是帮助你们自己!”

    听了徐彦卓的一席话,孔祥熙突然意识到,一个天大的机会就摆在自己面前。太谷乃到山西这穷山沟沟已经呆不下他了,他还得走出去闯闯世界。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正等待他去施展一番也享乐一番呢。孔祥熙有这种出外闯世界的想法,尤其是出外谋官的愿望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然这也得到了夫人宋蔼龄的赞许和支持,这本来也属于宋蔼龄打算重新设计丈夫的一个范畴。(未完待续。。)

第760章 心中偶像

    想到这里,孔祥熙下意识地看向了宋蔼龄,宋蔼龄虽然没有说话,但以孔祥熙对夫人多年的了解,他已经从宋蔼龄神采奕奕地目光中看出她早已心动了。

    孔祥熙正要张口应下此事,却听宋蔼龄在一旁道:“徐公子,此事容我们考虑考虑,明日再回复,如何?”

    “自然可以,那多静候佳音,就先告辞了!”徐彦卓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他看出孔宋二人十有**会答应此事,便起身告辞了。

    ……

    位于上海外滩19号的汇中饭店,外观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上海开埠后,来上海经商的外国人、传教士等日益增多,于是旅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汇中饭店于1908年落成,大楼占地面积为21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697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6层楼,高30米,算是目前上海比较豪华的饭店。

    汇中饭店竣工后,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通车始发站又设在南京路外滩,沿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底层为大酒吧间、餐厅和茶室,二至五层为客房,六层为员工宿舍,屋顶为上海最早的屋顶花园,东西各有一座巴洛克式风亭。

    饭店内部装修十分豪华,进门采用柚木旋转门,大厅内设有宽敞的木制楼梯,扶手栏杆雕工精细。底层东部为可容纳300座位的大餐厅,四壁用柚木装饰。平顶还有雅致的石膏花饰,边座透过门窗可观赏南京路街景。为了方便旅客上下,安装了两部进口电梯。这是上海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电梯。日万国禁烟大会曾经在这里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称赞这幢建筑典雅。

    孙文与蒋志清就住在汇中饭店二楼,但徐彦卓并没有去找他们二人,而是直接来到了五楼,向502号房间走去。

    502号住着两一个,一个是白朗,另外一个是戴春风。

    戴春风不是头一次来上海了。但他却从没像这一次这么紧张过,因为他很快就要见到他心目中的偶像了。

    若戴春风还是那个浙江江山县的那个小混混,就算他听到了徐彦卓的名字。或许也不会有会么反应。可是现在他跟着白朗干情报工作,对徐彦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他知道了的内幕消息越来越多,他对徐彦卓的神通广大。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徐彦卓这位幕后大老板。自然也就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可惜的是,他一直无缘见到徐彦卓,今日徐彦卓要召见他,怎能不让他觉得心中忐忑。

    “笃笃笃!”三声轻微的敲门声传来,让戴春风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白朗上前打开了房门,一个年轻人映入了戴春风的眼帘。

    白朗迅速关上房门,兴奋道:“徐公子,你这两年跑哪里去了。你若再不回来,我可就撑不下去了。”

    徐彦卓歉意道:“老白。不好意思,你辛苦了。”

    白朗笑道:“辛苦倒没啥,只是公子你不在,我心里总觉的空落落的!这下好了,你回来了,我这心里也就有底了。”

    说话间,白朗已经请徐彦卓坐在了沙发上。

    “大老板好!”戴春风在一旁怯怯道。

    “你叫我什么?”徐彦卓一听便愣住了。

    “哦,徐公子,是我让他这么叫的!”白朗在一旁解释道:“平日里为了方便,他都称我老板,已经成习惯了。如今你来了,我便让他称呼你大老板了,你可别介意啊!”

    “不介意,不介意!”看起来徐彦卓对这个称呼挺满意,他笑着问道:“你是戴春风?”

    “是的,大老板。”戴春风很谨慎地回答道。

    徐彦卓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在后世,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特工王,还有他一手创立的军统。当初,徐彦卓也是一时兴起,专门发电报让白朗将戴春风招至麾下,帮他做情报工作。如今,戴春风就站在了他面前,他倒有些踌躇了,今后该如何使用这个人呢?

    戴春风见徐彦卓盯着自己,一直不说话,心中有些发毛了,额头已经冒汗了。

    见戴春风如此模样,徐彦卓笑道:“莫紧张,来,坐下,咱们慢慢说。”

    戴春风依言坐下后,徐彦卓向白朗问道:“戴春风干的怎么样,用着可顺手?”

    “好,非常好,他虽然加入的晚,可已经是整个系统里的佼佼者了。不管是什么任务,只要交给他,我就放心了!”

    不善言辞的白朗,对戴春风评价如此之高,看得出来,他对戴春风非常满意。当然,白朗也不忘顺便拍拍徐彦卓的马屁:“徐公子,说实话,你当初让我去找这个毛头小伙,我心里还没当回事,如今看来,你的决定太英明了!只是我不明白,你从未见过戴春风,是怎么知道他的?”

    戴春风听了这话,心中也是吃了一惊,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被白朗找来的,没想到白朗竟然是奉了徐彦卓之命去找自己的。自己似乎并不认识徐彦卓,也从没见过他,徐彦卓为何会知道自己呢?

    徐彦卓见白朗与戴春风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他对白朗笑了笑道:“你是搞报情报工作的,应该知道,不该打听的别打听!当初我告诉你戴春风是搞情报工作的奇才,你恐怕不信,现在信了吧?你不用管我是怎么知道他的,你只要用着顺手就好!”

    白朗讪讪道:“徐公子说的对,不该打听的不打听!小戴用着的确顺手,所以这次任务我准备交给他来做!”

    徐彦卓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交给谁做,怎么做是你的事情,我不干涉,但有一点,这次任务不能出任何纰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白朗见徐彦卓如此表情,当然知道此次任务很重要,他保证道:“徐公子放心,我保证不会失败!”

    徐彦卓此次将白朗召到上海,就是给他专门任务:全力保护徐树铮。

    要知道,徐树铮在他日后所布的那个局中,是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未完待续。。)

第761章 结怨缘由

    徐彦卓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徐树铮目前的外境的确不妙,这一切都缘于他与冯玉祥之间的恩仇。

    1917年春,段祺瑞以冯玉祥不能忠于北洋,免去其旅长职务,改任为正安府第六巡防营统领。冯玉祥不肯领受这个虚职,以养病为名避居北京西郊天台山。张勋宣布复辟时,段祺瑞约他率其旧部参加讨张之役,复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所部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因而深受段祺瑞与徐树铮的重视。

    冯玉祥接到援闽命令后,他摆出远征的姿态,带领部队由丰台转京汉路南下。本来,他完全可以走津浦线,但他却绕道而行,从而拖延时间。后来,徐树铮与段祺瑞相继辞职,冯玉祥才缓缓到达浦口。

    徐、段辞职后,鼓动各省督军继续布置对南方用兵。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阎锡山、陈树藩、赵倜、杨善德、张敬尧等各省督军和上海护军使卢永祥联名电请北京政府颁发讨伐南方的命令。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冯国璋不得不答应对南方用兵,并委任段祺瑞为参战督办。段祺瑞由此牢牢地把住兵权,积极地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冯国璋表面上屈服了,暗中却派他的高级顾问陆建章奔走南北,为进一步打击段祺瑞做准备。

    陆建章是和段祺瑞同辈的老北洋军人,却与段不甚相合。陆建章穿行于豫、鲁、沪、皖等地,煽动倒段。陆建章见到李纯。当即将冯国璋反对段祺瑞对南方用兵之事,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要求李纯予以协助。李纯欣然答应。

    福建督军李厚基,已准备好许多船只,欢迎冯玉祥入闽。冯玉祥摆出了准备援闽的架势。事实上,没有前进一步。段祺瑞再三催促,冯玉祥均置若罔闻。湖南战事再度紧张。段祺瑞见冯玉祥不愿入闽,遂改派冯玉祥援湘。冯玉祥接到命令,开始还是不理不睬。后来听说冯代总统也主战了,才勉强离开浦口溯江西上。可是到了湖北武穴,他又停兵不前。并发表通电,指斥主战派。

    段祺瑞闻讯震惊,道:“这是在别我的马腿,要把我彻底打倒。”

    1918年。徐树铮奉段祺瑞之命。前往东北联络张作霖,并自作主张截获冯国璋准备用以武装直系军队的一大批军火,作为礼物送给奉军,由此引领奉军源源入关。徐树铮与张作霖联名宣布,在天津军粮城成立关内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以副总司令名义代行总司令职权,直接指挥入关的奉军。徐树铮奔波于天津、北京、武汉、长沙之间,既要主持对南方的军事。又要包办国会选举,成了一位大忙人。

    4月下旬。段祺瑞到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徐树铮和直隶督军兼援湘军第一路总司令曹锟、山东督军兼援湘军第二路总司令张怀芝、湖北督军王占元、河南督军赵倜、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及段政府的财政部次长吴鼎昌、交通部次长叶恭绰等出席。

    会议中间,张怀芝突然告了陆建章一状,说:“陆建章到山东,大肆鼓吹‘和平统一’,严重扰乱军心,影响援湘作战,请予处分。”

    段祺瑞闻言,道:“既然如此,请在座诸位,注意协拿,就地正法。”

    冯国璋得知这次会议的消息后,当下暗中授意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把他父亲从上海叫回天津,在会议期间拉拢曹锟等人,挖段祺瑞的墙脚。陆建章大大咧咧地到了天津,徐树铮与奉军参谋长杨宇霆商议后,写信派人请陆建章到驻津奉军司令部晤谈。

    陆建章虽知宴无好宴,但自恃为现任总统府高等顾问、陆军上将,又是北洋军阀中的长辈,别人对他不敢轻举妄动。加上他儿子陆承武夫妇与徐树铮夫妇在留日期间是同学,因而放松了警惕,欣然应约而往。

    徐树铮见陆前来,请他到花园密室中说话。陆建章不知是计,结果在花园里被枪杀。

    陆建章被枪杀,事关重大。徐树铮当即向国务院及陆军部和各地军阀与各省地方长官发电,历数陆建章之罪不可赦,报告杀死陆建章的情形。

    徐树铮清楚地知道,陆建章和冯玉祥有亲戚关系,又是冯玉祥的老长官和知遇恩人。陆建章被杀,冯玉祥决不会坐视。

    在杀死陆建章的当天,徐树铮就给冯玉祥拍了一份电报,将通电内容原原本本地转述一番。

    这个时候,冯玉祥正在开往湘西的途中,

    冯玉祥接读电报,心中不免一阵惊惧,一阵酸楚,一阵愤恨。往事如烟,历历在目!

    早在1902年,冯玉祥在袁世凯武卫右军当兵时,是陆建章最先“发现”和培养了他,提携他一步步升上来。1907年,陆建章又把内侄女刘氏嫁给了冯玉祥,知遇之恩加上亲眷之谊,二人更加亲密。1911年,冯玉祥滦州起义失败被捕,经陆建章多方营救,他才幸免于难。次年,陆建章奉袁世凯之命编练新军,委任冯玉祥为前营营长,并派他到直隶招兵,像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佟麟阁、冯治安等人都是这次来到冯玉祥麾下的……

    冯玉祥越是回忆过去,越是感到悲痛;越是追念陆建章,越是痛恨徐树铮。但是,冯玉祥知道,以他目前的力量,与手掌大权的徐树铮对抗,无异于鸡蛋对石头。

    冯玉祥思虑再三,决定以退为进,先行忍让。他不动声色地回复徐树铮一封电报,内容只关心陆建章的“身后之事”,其他一概未提。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冯玉祥绝口不提陆建章被杀案。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后,曹锟、吴佩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率部出古北口而趋赤峰。冯玉祥早就对曹、吴深怀不满,率部佯进,进而又退。等吴佩孚在山海关前线与张作霖大战失利时,冯玉祥立即命令所部偃旗息鼓,日夜兼程回京,出其不意,一举囚禁总统曹锟,迫其下令停战,并撤去吴佩孚职务。吴佩孚闻讯仓皇乘船从海路南逃。曹、吴共同控制中央政府的局面随之改变。(未完待续。。)

第762章 黄埔军校

    冯玉祥虽然控制了北京,却控制不了全国。冯玉祥赶到天津,与段祺瑞和张作霖会商,决定拥立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这时候,徐树铮因直皖战争失败,被列为十大祸首之一,悬赏10万元通缉。徐树铮当即组织考察团,横渡重洋,环球游历去了。

    徐树铮接连几次打电报给在天津的段祺瑞,请其“暂缓入京,即入京须有条件”。可段祺瑞却义无反顾地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徐树铮却认为,段祺瑞进京太过匆促,仍然反对段祺瑞与冯玉祥合作。徐树铮在香港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就此发表看法:“段祺瑞不能与冯玉祥合作。”徐树铮的言论发表在报纸上,引起了冯玉祥的不快。

    冯玉祥和段祺瑞的合作并不愉快,二人之间互相怀有戒备之心。冯玉祥最初力劝段祺瑞进京任总执政,只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冯玉祥心底还是想请孙中山来北京“主持大计”,但远水不解近渴,何况段祺瑞、张作霖也不可能接受。

    徐树铮一行结束考察回到上海。刚刚上岸,鞍马未解,徐树铮就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表示拥立段祺瑞为中华民国总统。紧接着,他与孙传芳频频联络,相约共同拥立段祺瑞,联合张作霖,唯独把冯玉祥排斥在外。同时,徐树铮与上海军政各界及外国领事、中外新闻记者多方联络,一再申明要全力拥段为总统。

    8月23日。徐树铮抵达北京,向段祺瑞汇报考察结果,并讨论时局问题。几天后。执政府举行了徐树铮专使晋谒段祺瑞执政的仪式,之后,徐树铮遍访各国使节,出席国务会议,报告考察各国的情况,忙得“不亦乐乎”。

    正因为如此,徐彦卓才让白朗秘密派人保护徐树铮。以免被冯玉祥所杀。

    从白朗那里出来,徐彦卓又来到二楼,他准备去找蒋志清。宋蔼龄已经答应徐彦卓。将全力撮合宋美龄与蒋志清的婚事,他当然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蒋志清。

    敲门进屋后,徐彦卓发现孙文也在蒋志清房中。

    徐彦卓刚要开口打招呼,孙文却抢先道:“小卓。有一件事。本想与志清商量完,明日去找你,你来的正好,我们一起议一议!”

    “孙先生不用客气,有什么事你直接吩咐便是!”徐彦卓道。

    孙文问道:“小卓,你还记得在日本你让我参观的那个中国大学堂吗?”

    “当然记得,先生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

    孙文叹了口气道:“你知道吗?我对那个中国大学堂的影响太深了,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在国内办一所这样的学校,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如今。机会成熟了,我想在广州办一所类似的、为革命培养人才的学校。”

    徐彦卓没想到孙文找自己竟然是为了商量此事,他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作秀之 举,竟让孙文到现在还没有忘怀。徐彦卓心中一动,莫非……

    “先生要办的这学校可选址了?”徐彦卓试探地问道。

    孙文点点头道:“初步定在黄埔!”

    “黄埔军校!”徐彦卓失声道。

    “黄埔军校?”孙文诧异道:“我本来准备叫它为陆军军官学校的,不过,叫黄埔军校也挺不错的!”

    “这事先生为何要找我商量?”

    孙文道:“小卓,你对办军校有经验!而我这里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只要找你帮忙了!”

    其实,孙文还有些话不便说,办军校需要大笔经费,需要大量的教员,还有枪支弹药等等,而这些孙文所缺的,恰恰徐彦卓都有。孙文之所以来找蒋志清来商量,就是希望让蒋志清出面,让徐彦卓给予帮助。蒋志清哪好意思向徐彦卓张口,可又不好回绝孙文,正在为难之际,徐彦卓却突然出现了。孙文见状,索性直接向徐彦卓开了口。

    徐彦卓何尝不知孙文心中所想,但他却没当回事,他知道黄埔军校对中国太重要了,就算孙文不担提,他也会鼎力相助的。更何况,黄埔军校本就是蒋志清发家之地,他怎么可能拒绝呢?

    想到这里,徐彦卓点头道:“先生,这是好事,我一定会尽全力帮你筹备开办。”

    听了徐彦卓这话,孙文明显地松了口气。

    “不过,孙先生,最近我要出国一趟,这事等我回来再办如何?”徐彦卓请求道。

    “小卓,你要去多久,我可是计划在明年六七月份要开学的,这能来得及吗?”孙文有些担忧。

    “没问题,孙先生,你放心,绝对不会误事的!”

    “小卓,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苏联!”徐彦卓也不隐瞒。

    徐彦卓记得很清楚,在后世的历史上,要不了多久列宁将会去世,他要去帮斯大林夺权。在他看来,托洛茨基这个人太过于优秀,让他建设一个强大的苏联,对此时羸弱的中国来说未必是好事。相反,斯大林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能力远逊于托洛茨基。正是因为他的野心,才会出现后世苏联大清洗这样的事情。

    “什么?你要去苏联?”孙文似乎吃了一惊,他下意识地与蒋志清对视了一眼。

    自己想法当然不能明白地告诉孙文,徐彦卓眼珠一转道:“本来我是去看望一位老朋友,但现在有了筹备军校这事,我还要顺便去考察一下,看看苏联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毕竟我们现在的情况与他们相似,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真是无巧不成书呀!”孙文忍不住哈哈大笑来。

    “怎么了?”徐彦卓被孙文笑得莫名其妙。

    “你二哥正好要去苏联,你们可以一路同行了!”孙文一本正经道。

    “什么?”徐彦卓看向蒋志清:“二哥,你要去苏联?”

    蒋志清微笑着点点头。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孙文在一旁道:“这事定下来没多久,我没让志清声张!”

    “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了孙文的解释,徐彦卓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未完待续。。)

第763章 第二方案

    孙文的视野是比较开阔的,总能够在众人恍惚彷徨之际,拓宽思路,转移目光,发现新生力量,这可能也是孙文百折不挠、屡败屡起的原因之一。孙文在国内从事革命运动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国际事态的发展。

    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孙文闻得此讯,欢欣鼓舞,在上海拍电报给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对布尔什维克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斗争。

    孙文对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表示敬佩,常对各军将领说:“中国革命须以俄为师”。

    孙文与苏俄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进行多次谈判,于1923年2月26日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越飞表示,中国民族独立和统一事业,将得到俄国人民最挚热的同情和援助。孙文联俄的工作,在1923年下半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7月,孙文决定派出代表到苏联访问考察,“取经”学习,蒋志清闻得此消息便主动写信要求担此重任。

    孙文得知蒋志清有此意图之后,考虑到他曾经学过一些俄文,便决定让蒋介石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由孙文选定的考察团成员包括蒋志清、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

    孙文办事很是利索,他直接道:“现在,我决定在考察团的名单上把你也加上,你随志清一同去苏联吧!”

    徐彦卓呵呵笑道:“这敢情好,那我就搭二哥的顺风车了。正好可以一路长聊,公私兼顾了!”

    ……

    蒋志清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于9月16日从上海启程,9月25日经满洲里入苏境。10月2日到达莫斯科。

    就在徐彦卓与蒋志清赶赴苏联的时候,在北京的徐树铮心血来潮,忽然决定离京南返。

    徐树铮回到北京后,一直住在京西宾馆内,段祺瑞对他的安全也是煞费苦心,里里外外的保密措施非常严密。但越是这样,他的心里就越不舒服。

    其实。早在徐树铮进京之前,有很多友人就劝他切勿进京或暂缓进京,就连段祺瑞也几次电止缓行。而且还专门派员阻止他到北京来,说北京的形势可能对他不利,说穿了就是暗指有人想杀死他。徐树铮全然不以为意,一心想尽快回京。而最关键的是他本人打算在政府中任职。以推行他的经国大计,所以才匆匆赴京。结果进京之后,却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形势与当初想象的截然不同。

    段祺瑞虽然名义上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现在的民国政府与当年段祺瑞当总理之时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尽管段祺瑞也利用军阀之间形成的暂时均势,竭力从内部对北洋体系作一番整合。然而,由于段祺瑞政府缺乏军政实力,没能形成为南北新旧各方认同并拥戴的权势中心,其整合北洋的努力未著成效。

    从政多年的徐树铮看的很明白。段祺瑞只不过是傀儡,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这些手中掌握兵权的军阀。这种情况让徐树铮有些灰心丧气。自然也就盟生了退意。

    让徐树铮哭笑不得的,当初自己要来,段祺瑞竭力阻止,如今自己要走,段祺瑞依然不遗余力地阻止,而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

    当然,段祺瑞的担心并非多余。前不久,就发现徐树铮所住的酒店外有刺客要暗杀徐树铮,只是刺客刚混入酒店,就莫名其妙被人杀死了,并且还留下了字条示警。昨天下午,段祺瑞突然在住所的书架上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又铮不可行,行必死。”

    段祺瑞顾不得追究是谁放的字条,赶紧命人将纸条送给徐树铮。徐树铮看了字条,当然知道这并非空穴来风,但这更加激起了徐树铮的傲气,他倒要看看这些人如何杀自己。专列已经备好,有人劝徐树铮借乘英国使馆的汽车先到天津再转往上海,但他坚持要乘火车走,颇有些明行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

    徐树铮可以不管不顾,可这却让戴春风很是为难。戴春风见过徐彦卓之后,便火速从上海赶到了北京。前些日子,他得知有刺客要行刺徐树铮,便毫不犹豫派人先下手为强除去了刺客,目的就是为了给徐树铮示警。段祺瑞家中出现的纸条,也是戴春风安排人送去的,就是不让徐树铮离开北京。在戴春风看来,徐树铮就算要离开,也不能坐火车。火车要经过冯玉祥军队的驻地,想不出问题都难。戴春风能做的都做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徐树铮却丝毫不理会,执意要坐专列离开北京,这让他的计划落空了。戴春风很清楚,徐树铮若离开北京那肯定是必死无疑。事实上,一个月之前,冯玉祥方面就已布置好了暗杀徐树铮的详细计划。而这一切,都被自己的情报组织所获知。

    徐树铮到达北京之前,冯玉祥命令自己的得力手下鹿钟麟拘禁了曾毓隽、姚震等人,这些人都是徐树铮的老朋友,并在执政府任要职。逮捕这些人,等于先断了徐树铮的手足耳目。与此同时,冯玉祥派朴化人在上海搜集情报,派副官长张允荣负责布置计划,派其督办公署外交处长唐悦良驻京负责避免引起外交方面的纠纷,令鹿钟麟在北京坐镇,主持执行计划。

    冯玉祥还从自己的手枪队中挑选了20人,由发誓要报杀父之仇的陆承武带领,化装入京,伺机行刺。但在徐树铮来京后,陆承武等人一直没能得手,这其中就包括被戴春风派人除去的那名酒店刺客。于是,暗杀计划又变为在徐树铮赴天津途中进行。

    此时,戴春风不由想起了大老板徐彦卓,徐彦卓专门在上海召见了自己,并再三叮咛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如今的情形对自己非常不利,他想来想去,要想保住徐树铮的命,只能执行第二方案了。尽管他万分不情愿,可为了保证任务的成功,也只有如此了。(未完待续。。)

第764章 枪口夺人

    徐树铮的专车如期北京开出了,徐树铮坐在专列上心潮澎湃。他二十五岁被保送上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十四岁时便成为了陆军部次长,这风风雨雨也经历了不少,可心中的抱负却始终没有实现。说实话,别看现在这些军阀掌握着军权呼风唤雨,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能让徐树铮瞧得上眼,他的高傲在北洋军中是出了名的。国内这些人若说真有让他服气的,恐怕只有徐彦卓一人了,可惜的是徐彦卓此人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自从数年前剿匪的那次配合之后,就很少再有音讯了。

    一直辅佐的段祺瑞是没什么希望了,自己只有四十五岁,就这么退出政坛,徐树铮心中实在是不甘,可他又看不清自己的前途。想到这里,徐树铮忍不住叹了口气……

    徐树铮肯定想不到,近在咫尺的廊坊此时也有个人忍不住叹了口气,此人正是冯玉祥手下第一大将张之江。

    张之江和冯玉祥是老相识,光绪末年,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1911年,两人都因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辛亥革命后,由于姑父陆建章的提携,冯玉祥在短短两年内就从营长升为旅长。张之江没靠山,升不上去,投奔老上级绥远将军张绍曾,混了几年仍然只是个上尉。于是1914年转而投靠冯玉祥。进入16混成旅,从此一路顺风,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不过,冯玉祥对这个老哥哥并不客气,和其他部属一样,一旦犯错误,照样令其下跪。当然,动辄下跪的不止张之江一个。宋哲元鹿钟麟也不乏其例,这是因为他们都把与冯的关系视为君臣关系。

    张之江的第七混成旅就驻扎在廓坊,就在刚才。冯玉祥打电话告诉张之江,徐树铮的专车已开过丰台,估计很快到达廊坊。命令他派工兵队埋地雷炸车,无论如何也要把徐树铮截下来。

    接到冯玉祥的电话。张之江颇为踌躇地说:“此事重大。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冯玉祥冷冷道:“这是命令!”

    说完,冯玉祥便将电话挂了。

    和冯玉祥利用基督教不同,张之江是真的信基督的,他每日都要祈祷上帝。如今让他做这样的事情,他心中的确有些抵触。可冯玉祥的命令是不能违反的,张之江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便赶紧找参谋长黄忠汉商量,决定不采用埋地雷的方法。而是用“先礼后兵、截车抓人”的办法来对付徐树铮,遂命副官长宋邦英把彭仲森叫到指挥部来。

    彭仲森是张之江部第七混成旅的参谋长。与宋邦英是保定军校同学,此时负责廊坊车站及附近一带的警戒工作。

    彭仲森接到命令,当即亲自到车站,命令站长给万庄车站打电话,让徐的专车通行到廊坊来,并截留在廊坊车站。

    徐树铮的专列晚上7点由北京开出,到半夜12点15分始抵廊坊。

    列车刚一停下,黄忠汉即持张之江的名片上车,对徐树铮说:“张旅长特开欢迎会,请专使下车。”

    徐树铮感到有些不妙,想使个金蝉脱壳之计,对黄忠汉说:“极感盛意,只是我此时有些头晕,不能下车,请张旅长谅解。”

    徐树铮话音刚落,外面的士兵已将专车包围起来。手枪营官兵蜂拥登车,立刻将徐树铮和随员、跟差等,尽数架下列车。

    徐树铮临危不乱,冷冷地对众士兵说:“我徐某不劳诸位费心!”说罢,大踏步下车。

    徐树铮下车后,随即被拥到离车站不远的地方 ……

    ……

    “什么?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冯玉祥听了张之江的报告大吃了一惊。

    张之江之前听手下报告的时候,与冯玉祥现在的表现可谓如出一辙,他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在徐树铮即将被枪毙的时候,突然有一些蒙面人出手了,仅仅两分钟时间,三十多名手枪营官兵,除了一个人生还外,其余人全部被击毙。等到张之江的部队赶到的时候,除了一地的尸体,对方早已没有了踪影,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干的。徐树铮被人救走,冯玉祥交待的任务失败,这让张之江很是惶恐,思前想后张之江决定连夜去向冯玉祥汇报这间离奇的事情。

    冯玉祥狐疑地盯着张之江:“莫不是你不想做这事,故意编了这么个故事吧?”

    张之江见冯玉祥的眼神不善,赶忙解释道:“我跟随大帅这么多年,何时违抗过您的命令?再说了,第七混成旅是大帅您的老部队了,手枪营的战斗力您是知道的,那些尸首还摆在呢,个个都是被一枪毙命,这不是我想编就能编出来的。”

    冯玉祥陷入了沉思,他实在想不明白,最后怎么成了这样的结果。

    “对了,大帅,手枪营唯一幸存的那人带回来了一封信!”张之江突然道。

    “什么信?是谁给他的?”冯玉祥回过神来问道。

    “他也不知道,他被人打晕了,醒过来的时候,那封信便在他的手中了。”张之江苦笑道:“估计他被留了活口,就是为了送这封信。”

    冯玉祥接过信,信还封着口,上面写着“焕章亲启”,竟然称呼自己的字,难道是熟人?

    冯玉祥顾不得多想,急忙取出信笺,仔细读了起来。

    信并不长,但冯玉祥却读了很长时间,张之江在一旁看着神色不断变化的冯玉祥,不由有些奇怪。冯玉祥处事向来镇定果断,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风。就连当初发动北京政变,囚禁大总统曹锟这样天大的事,也没见过冯玉祥如此不安。

    良久,冯玉祥终于抬起头来,不知在想什么,张之江立在一旁也不敢讯问,只是静静地望着冯玉祥。(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867/ 第一时间欣赏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所写的《抗日之白眼狼》为转载作品,抗日之白眼狼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抗日之白眼狼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抗日之白眼狼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抗日之白眼狼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抗日之白眼狼介绍:
他本是国防大学年轻副教授!他穿越后有了新的身份! 他从辛亥革命前就开始布局!他被孙文称作“革命精灵”! 他是白狼军团的主人!他是铁血战士的首领! 他没有让外蒙古独立的阴谋得逞!他是民国最强悍力量的幕后者!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鱼得水!他秘密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他游刃有余地斡旋于列强之间!他参加了几乎全部的对日作战! 他演绎了不一样的抗日!他撬动了历史的车轮! 他改变了世界格局!他让世人仰望中国! 他……抗日之白眼狼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抗日之白眼狼,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